2018/01/23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世界經濟論壇 增添印度味  [經濟日報]
   1.1.2. 川普減稅助攻 IMF調高全球經濟成長至3.9  [工商時報]

  1.2台灣

   1.2.1. 央行戰熱錢 台幣大震盪  [經濟日報]
   1.2.2. 彭神出手台幣嚇貶  [工商時報]

  1.3中國大陸

   1.3.1. 3大比特幣礦機 壟斷全球9成市占  [工商時報]

 1集團新聞

  1.1. 智慧音箱抬頭花旗環球喊買致伸、英業達  [經濟日報]

 2展會

  2.1. 2018CESVRAR裝置持續進化  [電子時報]
  2.2. CES 2018上的人腦介面和眼球追蹤技術  [電子時報]
  2.3. CES 2018嗅汽車發展趨勢 車用半導體需求續增  [電子時報]

 3公協會

  3.1TEEMA

   3.1.1. 郭台強:東南亞智造 台廠有商機  [經濟日報]

 4產業相關

  4.1Cloud Computing

   4.1.1. MIT小零件 造就亞馬遜無人店  [經濟日報]
   4.1.2. IDC2018年全球公有雲支出1,600億美元 2021年成長至2,770億美元  [電子時報]
   4.1.3. 滴滴出行擬擴大數據開放計畫 盼促進全球AI研究發展  [電子時報]
   4.1.4. 四大垂直市場先行 AIoT應用後勢看漲  [電子時報]
   4.1.5. 阿里雲宣布全面布局人工智慧  [電子時報]
   4.1.6. 華碩Purley伺服器獲18SPEC最佳紀錄  [蘋果日報]

  4.2Smart Mobile

   4.2.1Smartphone

    4.2.1.1. 大陸手機品牌熱銷 智慧機出貨4.61億支  [經濟日報]
    4.2.1.2. 多鏡頭夯 大立光玉晶光吃補  [經濟日報]
    4.2.1.3. 手機成長顯露疲態 傳三星OLED面板A5新廠投資放緩  [電子時報]
    4.2.1.4. iPhone X供應商 成為空頭狙擊目標  [蘋果日報]

  4.3IT Industry

   4.3.1. 陸攻高科技 國家創新中心領航  [經濟日報]
   4.3.2. 手頭現金飽滿 蘋果2018年的購併動向備受矚目  [電子時報]

  4.4Personal Computing

   4.4.1. 宏碁耕耘亞太商務PC市場 泰國菲律賓為成長雙箭頭  [電子時報]
   4.4.2. 英特爾與美光中止NAND合作:英特爾與美光在3D NAND分道揚鑣 美光期待自駕車市場  [電子時報]
   4.4.3. 英特爾力抗NVIDIA:英特爾公布最新CPU規格 力戰NVIDIA GTX 1060  [電子時報]
   4.4.4. 宏碁菲律賓新年奪2單 14億元入袋  [蘋果日報]

[Home]


2018/01/23 1.1.1. 世界經濟論壇 增添印度味 [ 經濟日報 林昀嫻、易起宇、任中原]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WEF23日正式揭幕,與會人士預料將討論經濟展望、氣候變遷、人工智慧(AI)和性騷擾等議題。今年WEF也將增添「印度味」,不只有瑜伽表演,總理莫迪也將是20年來首度出席的印度總理,預料將展現印度不可同日而語的經濟分量。

今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WEF主題為「在分化的世界打造共享未來」,與會的逾3,000位政經領袖將在2326日參與討論各類議題。今年出席WEF的新興市場貴賓也將大增。

主張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總統川普原本預料將出席,但如今美國聯邦政府局部關門,讓川普的行程生變。即使如此,歐洲各國領袖預料將全力捍衛多邊主義,反擊川普「美國優先」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WEF增添不少「印度味」。印度22日以精緻的印度飲食與瑜珈表演,主持接待行程。總理莫迪也將在23日開幕式發表談話,為20年來首度有印度總理參加WEF,也反映印度即將躍居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的全球經濟版圖變遷。

莫迪預料將把握機會,鼓吹印度的地緣政治議程,在這個制定全球遊戲規則的場合贏得更有利的位置。

國際貨幣基金(IMF22日也在WEF公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分別上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0.2個百分點至3.9%,為七年高點。

與會者預料將討論到日益升高的通膨展望、各國央行退場,以及財富和所得日益不均等議題。WEF創辦人施偉伯和Google執行長皮伽也將舉行一對一座談討論AI對全球的衝擊。

在全球娛樂、政治和媒體業近期都掀起性騷擾指控的風暴下,WEF至少有三場和這類議題相關的座談。今年也將特別由全以女性組成的團隊主持,為48年來首見,包括IBM執行長羅梅娣、挪威總理瑟爾貝克等人。

WEF/菁英派對…3,000人與會

世界經濟論壇(WEF)每年1月都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Davos)舉行年會,今年預計逾3,000人與會,從與會名單來看,出席者幾乎清一色都是政商名流,連缺席18年的美國總統今年都可能露臉,也因此始終難以擺脫「菁英派對」的標籤。

WEF把一大群有權有勢者集中在一處高級滑雪勝地的做法,也一直引發批判。與會15次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席勒就直言,此論壇的效用是利多於弊。

從場邊的抗議人潮來看,此論壇的定位也確實需要再討論。

學者:榮景背後有七威脅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在瑞士達沃斯揭幕。面對全球經濟加速成長,股市迭創新高等好景,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著名經濟學者,都在會前點出當前樂觀氛圍背後潛藏的七大威脅。

首先是股市。2013年經濟學獎得主席勒說,現在與1929年有潛在的相同點,一旦回檔,「雖不會像1929年那麼慘,但仍可能造成大破壞」 。

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較樂觀,認為「金融海嘯的龐大陰影」終告消退,「成長將持續優於一般水準」,但「末日博士」羅比尼預測全球經濟將「硬著陸」。

其次為中國減債使信貸成長減緩,累積負債仍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64倍。羅格夫表示,「若發生全球性衰退,我認為中國可能成為震央」。

此外,全球總負債創新高,利率又開始上升。國際金融協會總裁亞當斯說,「全球負債上升,而低利率環境卻將改變」。

這引發利率的威脅。全球經濟加速成長,將使通膨上升,各國央行寬鬆政策反轉。羅格夫說,市場「最大弱點」是實質舉債成本突然翻升。

還有保護主義。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撕毀多項貿易協定。麥肯錫常董鮑達民表示,「目前貿易體系相當脆弱,潛在破壞力不容低估」。

政治威脅也不榮小覷,包括北韓核武與中東緊張升高。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里德斯說,「經濟展望樂觀,不幸的是經濟無法遺政治而獨立」。最後是川普。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表示,「最嚴重的政治風險在美國。不確定性對全球經濟不利」。

[Home]


2018/01/23 1.1.2. 川普減稅助攻 IMF調高全球經濟成長至3.9 [ 工商時報 鄭勝得]

《華爾街日報》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世界經濟預測」指出,受惠於美國最近通過減稅方案,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0.2個百分點至3.9%,此為自2011年成長最快的一年,明年成長率估計也可維持於3.9%的高檔。

IMF周一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其中將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上修0.4個百分點至2.7%,而2019年則從1.9%調升至2.5%。IMF指出,美國減稅方案將企業稅大幅調降,可望激勵企業增加投資,因此看好今明年經濟成長。

而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可望增溫,預計將帶動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尤其是加拿大與墨西哥。加拿大今年預估經濟成長上修0.2個百分點至2.3%,而明年上修0.3個百分點至2.0%。墨西哥今年預估經濟成長上修0.4個百分點,明年上修0.7個百分點。

此外,IMF將歐元區今年預估經濟成長上修0.3個百分點至2.2%;英國今、明2年則皆為1.5%。日本則上調0.5個百分點至1.2%。大陸上修0.1個百分點至6.6%,印度則持平為7.4%。

[Home]


2018/01/23 1.2.1. 央行戰熱錢 台幣大震盪 [ 經濟日報 吳苡辰、葉憶如]

外資大舉匯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昨(22)日盤中飆升2.3角,最高來到29.2元,面對熱錢猛烈攻勢,央行午盤後出重手,終場由大升轉為小貶0.2分,收29.432元,總成交量擴大至16.34億美元。匯銀人士表示,「顯然央行就是要給市場一個警惕,讓新台幣升勢緩下來」。

匯銀人士表示,台股表現亮眼,連七日收升,加權指數續創近28年新高,外資瘋狂匯入資金,上周五到本周一已連續兩個交易日單日匯入皆逾5億美元,這使得新台幣匯率在熱錢強攻之下,一路狂升,繼19日強升1.32角後,昨日開盤後一路狂飆,連升破29.4元、29.3元兩道關卡。

出口商見新台幣升勢如此猛烈,恐慌性賣壓湧現,再度推升新台幣來到29.2元,創下盤中五年來新高,面對外資「勢如破竹」的攻勢,央行不得不進場,在午盤後大量掛出美元買單,而在央行出手下,新台幣不僅升幅收斂,終場更由升轉貶,單日震盪幅度高達2.5角,幅度達百分之0.85%

在外資與央行一賣一買的槍林彈雨間,總交易量也擴大至16.34億美元,上周五交易量為16.72億美元,已連兩個交易日出現逾16億美元大量,也顯示外資看好台股、積極匯入。

台幣短線 將測試29

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昨(22)日戲劇性演出,盤中最高一度達到29.2元,距離29元整數大關僅2角之差,下午雖然傳央行介入致收盤小貶,但新台幣匯率是否會重現「28」字頭,甚或升破28.5元的「彭淮南防線」,為今年市場關注焦點。

但昨日央行下午大力將新台幣自29.2元拉回29.4之下,力道之大,也讓市場另有猜測,「29元」是否為短線的「馬其諾防線」,不易突破。

匯銀人士表示,照目前的態勢,新台幣並沒有貶值的理由,甚至在台股看紅、外資持續匯入下,新台幣強升態勢不變,不過,出口商農曆年前有作帳拋匯壓力,市場高度關注在彭總裁2月卸任前,新台幣是否升破28.5元。

[Home]


2018/01/23 1.2.2. 彭神出手台幣嚇貶 [ 工商時報 呂清郎]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終於出手了!新台幣連日來在外資熱錢加大匯入力道下,一步步進逼29元大關,昨(22)日盤中更一度大漲2.3角來到29.2元,但午後進口商順勢進場買匯後,升勢逐步收斂,加上尾盤央行出手阻升,終場硬是由升轉貶,此舉大有警告炒匯熱錢:「不要以為家裡沒大人了」。

新台幣昨天終場收在29.432元、小貶0.2分,成交量維持與上周五相當的16.34億美元大量。外匯交易員表示,「一早外銀美元賣單就一直湧入,電話接到手軟」,粗估至少進來56億美元,新台幣也像吃了大力丸,連闖29.429.3元兩關,甚至還站上29.2元;但反觀外資在台股只買超25.55億元,顯然無視於老大(央行)的盯場,或誤認為14A彭神即將退休,應該有機可乘,逼得央行必須出手表態。

外匯交易員指出,美元轉強下,主要非美貨幣都在跌,新台幣卻是強強滾,逆勢狂升;根據央行提供的主要貨幣對美元變動資料,以韓元重挫0.39%最多,歐元、英鎊、澳幣均貶逾0.2%,印尼盾跌0.19%、星幣下滑0.11%,其他日圓、泰銖、人民幣也各走低0.09%、0.08%、0.03%,新台幣尾盤才由升轉貶小跌0.01%。

金管會統計,16日外資還匯出7.11億美元,但17日開始小幅匯入1.56億美元,接著1819日突然加大道,各匯入5.276.35億美元,但兩天合計只買超台股不到6億美元,加上昨日買超不到1億美元,進來的資金與進場投資金額明顯不成比例,央行只好出手提醒熱錢「正確的投資方向」。

「不要以為彭總裁就要退休,就心存僥倖」,若外資想趁此空檔進來炒匯!外匯交易員說:「那可說是大錯特錯。」彭總裁長期以來就連周六、日都來盯場,農曆年假也到行上班,364天全年無休,外匯交易員分析,這些(疑為炒匯外資)可能不夠了解台灣,不清楚新台幣是沒有投機空間,一切都要依規定投資,「沒有進場投資,就請快快出去」。

央行從20164月初開始,放手新台幣匯率「由市場供需決定」,尾盤不再進場干預;但外匯交易員強調,這也並非絕對,只要發現有資金打算投機炒匯、未依匯入目的投資,老大絕不會坐視,畢竟維護國內匯市及金融穩定,永遠都是央行的第一要務。

[Home]


2018/01/23 1.3.1. 3大比特幣礦機 壟斷全球9成市占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暴漲暴跌的比特幣和其仰賴的區塊鏈技術是全球當今最熱門的投資標的和技術風口,但背後挖出虛擬貨幣的礦機產業同樣隱藏無窮潛力。陸媒披露,雖然大陸官方一系列舉措打擊虛擬貨幣,但當今全球3大礦機生產商卻均為大陸企業,並囊括高達9成市占,掌握住比特幣製造業商機。

騰訊財經報導,目前大陸坐擁世界排名前3的虛擬貨幣礦機生產商,分別為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通信,三者創辦人均為大陸人,且旗下產品螞蟻礦機、阿瓦隆礦機、翼比特更占據全球9成以上的市占率。

報導稱,大陸礦機製造歷史可回溯至2012年,當時美國Butterfly Labs聲稱正在研製專業比特幣挖礦機,引起全球關注,在大陸比特幣圈也投入力量展開回擊,有「南瓜張」外號的張楠賡研製出幣圈公認的全球首台積體電路式(ASIC)礦機「阿瓦隆」,並在2013年創辦嘉楠耘智。

比特大陸生產的螞蟻礦機則是當下全球最知名比特幣挖礦機,同時其兼營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幣礦池「螞蟻礦池」業務。該企業由幣圈名人吳忌寒和晶片專家詹克團創辦,在2013年底比特幣價格飆升時推出螞蟻礦機S1,恰好掌握住市場成長時機,使比特大陸至今在全球有逾7ASIC礦機市占,領先群雄。

浙江億邦通信是主營數據通訊設備、光纖傳輸系統的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中國移動等大陸3大電信業者。公司倚仗其技術能力跨足礦機製造,推出翼比特系列產品。

在虛擬貨幣挖礦中,算力是重要的評斷指標。目前比特大陸主力產品螞蟻礦機S9標榜每秒有13.5THash的算力。嘉楠耘智主打產品阿瓦隆礦機741算力則達每秒7.3TH。億邦通信2018年最新產品翼比特E10則標榜算力可達每秒18TH

[Home]


2018/01/23 1.1. 智慧音箱抬頭花旗環球喊買致伸、英業達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消費性電子產品商機爆發。花旗環球證券指出,全球五大科技巨擘競相發展智慧音箱,將使相關產品生態系趨於完整,重要供應鏈獲利隨出貨暴增起飛,初次將致伸(4915)、英業達(2356)納入研究範圍,投資評等都是買進,目標價(12個月)分別是9631元。

隨科技進展至語音辨識、人工智慧(AI),智慧家庭裝置的重要性提高,亞馬遜、Google、蘋果、微軟、阿里巴巴等都加入戰局,切入智慧音箱領域,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Edison估計,智慧音箱在美國家庭的滲透率,將從2017年的7%,飛速成長為2020年的75%;重要供應商受惠程度水漲船高。

花旗環球證券預測,20172020年間,全球智慧音箱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5%,由2016年的6700萬台,變成1億台,且亞馬遜仍會居於龍頭地位,Google與蘋果則緊追在後,將有利加速處理器(APU)、喇叭、麥克風、組裝等,台廠以英業達、致伸、聯發科等最值得關注。

致伸是亞馬遜EchoGoogle Home的喇叭與代工廠,更有BeatsBose無線耳機加持,這些產品毛利率都高於公司平均,挹注獲利表現。

考量耳機從有線升級到無線、智慧音箱出貨爆發,美系外資看好致伸營收成長性,今、明年獲利更是分別大增27%、19%,每股純益來到6.027.2元。

英業達則是蘋果HomePodAirPods的主要ODM廠,這2項產品對今年營收貢獻度會大增2倍。另英業達在白牌伺服器業務也有所成長,加上NB市場趨於穩定、現金殖利率達7.3%等,形成股價多重利多。

分析師也說,在宏碁切入電競領域想像空間帶領下,低價NB廠近期開始吸引資金目光,市場紛紛尋求NB廠轉往其他新領域商機。英業達憑藉在智慧音箱的組裝地位,打進智慧家庭產業,博得花旗環球證青睞,股價可否複製宏碁強勢經驗,市場寄予期望。

[Home]


2018/01/23 2.1. 2018CESVRAR裝置持續進化 [ 電子時報 陳端武、茅堍]

2018CES展上出現不少改良現有缺點的VRAR產品。

幾年前,Oculus Rift虛擬實境(VR)頭盔在CES展上發表時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從此之後,VR熱度逐漸降溫。不過2018CES展上,VR在關鍵升級方面越來越好,除了無線、更好的解析度,還有更好的鏡頭。

根據CNET報導,VR產業或已體認到,就算要讓一般消費者戴上VR頭盔都有難度,更遑論掏錢購買。因此,HTC正在將其Vive硬體推向更深層次的發燒友和企業領域。HTC Vive Pro具有更高解析度的螢幕、更舒適的配置、更大的移動範圍,甚至可使用英特爾(Intel) WiGig無線適配器取代與PC間的連接線。

HTC並未公布Vive Pro售價,而且應該不會多便宜。不過Vive Pro正在推動VR技術的進步,而這些技術改進和急需的調整確已帶來正面效果,最終也將以更低價格提供。

值此同時,行動VR頭盔可獲得更好的追蹤功能。聯想和Google合作研發的獨立VR頭盔Mirage Solo內建鏡頭,用戶能像戴高階VR頭盔一樣移動。

一些VR常見問題也已獲解決。目前用戶玩VR遊戲時常會撞到家具,畢竟VR頭盔上的鏡頭還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OccipitalCES展上展示1種透過VR頭盔上的立體相機,將真實世界相關資訊傳遞到VR的方法。這套系統會即時持續掃描用戶週遭的房間,提供比ViveOculus、微軟(Microsoft)PSVR更好的環境意識。也許未來的VR頭盔將採用OccipitalVR/AR SLAM(同步定位和映射)系統,讓用戶能在更大的VR客廳中移動。

獨立行動VR頭盔

有些VR硬體需與遊戲主機和PC搭配,而行動VR僅需要1支手機。但拜內建行動處理器的獨立VR頭盔問世之賜,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Google和聯想的Mirage Solo跟即將上市的Oculus Go一樣,都是用戶可立即使用、無需加裝手機的VR頭盔。

Mirage Solo還有基於鏡頭的位置追蹤功能,用戶能支援Google DaydreamVR App中側身、彎腰或走幾步。這些獨立行動VR頭盔最終可能會在教室、公共VR放映區,以及尚未擁有支援VR的高階手機的人群中流行起來。

智慧眼鏡+語音助理

Vuzix Blade是首款內建亞馬遜(Amazon) Alexa語音助理的智慧眼鏡,能用語音控制接收訊息、連接裝置,及更快瀏覽資訊。而大陸人工智慧(AI)公司Rokid正在用Rokid Glass探索類似構念。語音助理是否有助於AR仍待觀察。現在看來,這似乎僅為探索,尚非明確的答案。

ARMR頭盔的成本仍高達數百甚至數千美元,對AR廠商來說,最安全的做法可能是利用蘋果(Apple)ARKitGoogle ARCore的手機配件。例如,Merge6自由度(6DoF) Blaster就像1支重新發明的雷射玩具槍,還同時支援iOSAndroid,堪稱CES展上最流暢的AR展示。

2017年全球AR/VR獲投資筆數與金額都成長 但平均每筆投資金額大幅下滑35%

受到早期階段(種子和A)投資筆數大增,但該階段平均每筆投資金額下滑的影響,2017年全球整體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新創業者合計獲得的投資筆數與金額雖然都較2016年揚升,但整體平均每筆投資金額卻較2016年大幅下滑35%

AR/VR市場情報業者Greenlight Insights執行長Clifton Dawson表示,雖然投資活動的增加應該會使AR/VR新創業者感到鼓舞,但實際情況是,為該領域大多數新創業者而言,2017年是艱困的一年。

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AR/VR新創業者獲得的早期階段投資筆數年增27%,並且有105家業者募集到200()以上資金,但就平均而言,平均每筆種子輪或A輪投資所獲得的資金分別年減9%17%

雖然就此來看,創投業者對AR/VR新創業者的投資成長速度正在放緩,但Greenlight Insights表示,對早期階段新創業者進行適度投資,應該被視為是健康投資環境的正向指標。

事實上與3年前相較,目前AR/VR新創業者獲得的投資金額已較當時提高了3倍。

[Home]


2018/01/23 2.2. CES 2018上的人腦介面和眼球追蹤技術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創新者將繼續發現全新的人機互動技術。這些技術的功能將不斷提升、價格不斷下降。例如,Brain RoboticsCES展上就展出能讓雙臂截肢者控制假肢寫書法的裝置。可想見的是,在不遠的將來,眼球追蹤跟人腦介面技術等技術將完全取代滑鼠及鍵盤,成為人機互動介面。

根據All About Circuits報導,人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其中約100萬個同時發出訊號時,就能在頭皮上感測到其活動。

Brain RoboticsCES 2018上展示1個人腦介面設備。該設備使用貼在太陽穴和耳後的感測器來辨識與放鬆、警覺和集中精神狀態相關的α、β和γ腦波。再用腦波數據來與週邊裝置通訊,好透過應用程式介面向用戶提供反饋或控制週邊裝置。

CES展發表會上,有名志願者用這種介面控制機械臂從盒子裡拿出乒乓球,再把球移到另個盒子裡。此外,此技術可用來追蹤個人學習時的專注度,或由教師在學習期間追蹤學生有多專心。

響應式假肢

大多數假肢要價數萬美元。Brain Robotics已調整其人腦介面技術,能讓單臂和雙臂截肢者控制致動器,使用戶能以改變生活的方式與世界互動。儘管在遙遠的未來才能取代人手的靈活性,但該公司藉由讓雙臂截肢者在CES舞台上用假肢夾住毛筆並書寫中文,展示其技術的發展現狀。

眼球追蹤技術

過去幾年中,眼球追蹤一直是幾個行業感興趣的領域。行銷人員和信標技術開發者已對此進行調查,因為它有助於弄清楚某人是否正在與廣告互動。有些遊戲公司也想利用眼球追蹤技術,僅在玩家注視的地方以高解析度顯示畫面,而能節省大量運算資源。

眼球追蹤技術當然也能用於更重要的目的,例如輔助駕駛,以判斷駕駛是否仍在專心開車。此外,如同在CES展上展示的,它也能用於透過RightEyeEyeQ系統來辨識視力和健康問題。

因各種疾病而無法靈活控制四肢的人,可能無法好好控制滑鼠、鍵盤、觸控螢幕等傳統電腦介面。Tobii.com特別為這些人提供眼球追蹤方案,搭配輔助軟體後,用戶僅需用眼睛就能控制PC

網頁設計人員、行銷人員和玩家也能使用此技術來查看靜態和動態畫面時的注視程度,讓研究人員能更好地了解觀看者較注意設計中的哪些重點。

Tobii感測器在電磁頻譜的近紅外線範圍(NIR)運作,會將NIR光投射到用戶的臉部和眼睛上,然後用Tobii EyeChip ASIC記錄和解釋光線的反射,以確定眼睛注視點、眼睛位置、用戶是否存在及凝視點。再加上Tobii軟體,開發者就可創建能直觀地回應用戶注視的遊戲、程式和互動廣告。

[Home]


2018/01/23 2.3. CES 2018嗅汽車發展趨勢 車用半導體需求續增 [ 電子時報 楊智家、蕭菁菁、殷家瑋]

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8)中,從幾家參展的類比及混合訊號晶片製造商,以及部分一線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參展情況,可嗅出強調每輛車中內建更多半導體元件仍然是一大發展趨勢。其中關於光源偵測及測距技術的進展最令外界感到印象深刻,如光達(LiDAR)可以預期在未來扮演許多半導體廠商最具成長潛力的領域。

Morningstar報導,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所推「鑰匙即服務」(Key as a ServiceKaaS)可能是上述半導體元件導入汽車內建趨勢一大顯例。藉由近場無線通訊(NFC)及其他生物辨識技術,可讓車主靠近汽車或使用其智慧型手機就能自動鎖住及解鎖車門,未來將可以此技術取代傳統車門手把及機械鑰匙的設計。

Continental認為,這類免手動技術或許適合應用至共乘車輛及汽車租賃領域,對於類比、連網晶片、微控制器及感測器等半導體元件便形成需求性,因此若未來逐步導入汽車設計,這類半導體元件製造商在汽車領域將可望迎來新營收創造契機。

雖然不少業界觀察人士將眼光放在全自駕車發展上,但預期將會是漸進成長、而非一夕登天情況。本屆CES展另一焦點在於光達技術的進展,VelodyneQuanergyLeddarTech等新創企業均為光達參展業者,展示其成本更低、體積更小、穩定度更高的各式光達感測器。

光達也可望增加對半導體元件的需求性,這些感測器將需要內建額外晶片,感測器融合方面同樣對晶片存有需求。Analog Devices認為,面對Level 3~5的自駕車市場,該公司在每輛Level 3~5汽車中可售出達10顆感測器,汽車製造商則是要將這些感測器導入車身及安全氣囊應用中。

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鎖定電動車充電市場,於2017年第3季已開始出貨其碳化矽產品搶攻市場;Continental展出目標2020年推出的電感式充電技術,這項技術包含車載充電器以及可讓車輛充電的地面式充電板。

Continental指出,以碳化矽為基礎開發的功率產品或許適合於地面式充電板,無需採冷卻劑來降低充電板產生的溫度。另外,英飛凌(Infineon)似乎在未來的碳化矽功率半導體領域也有一定發展基礎。

自駕車發展新趨勢 對手競合關係白熱化

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風潮方興未艾,感測器、軟體等技術供應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CES 2018因而出現琳瑯滿目的週邊產品,從中亦可窺知一個重要的趨勢:自駕車相關業者之間「競合」(coopetition)關係越來越盛行。

PCMag報導指出,在汽車產業,多家車廠與同一家供應商合作時有所聞,但現在汽車業者不僅得搶奪市佔率,還必須在技術上保持領先,而且競爭對手已不止是汽車同業,蘋果(Apple)GoogleUber等科技巨擘也正從同一批供應廠取得技術。

事實上「競合」在汽車產業也不是新概念,對手之間合作開發動力系統和其他技術已經行之有年,如今在自駕車開發方面,汽車業者之間關係更為緊密,這是前所未見的狀況,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具備能讓車輛自動駕駛的所有技術,而且技術資源仍相當稀少。

NVIDIA正是其中一個例子。NVIDIA帶著繪圖處理器(GPU)打入汽車市場,迄今已經與多家汽車商合作,除了奧迪(Audi)、賓士(Mercedes-Benz)Tesla、豐田(Toyota)、富豪(Volvo)等公司合作之外,也在CES 2018宣布其Drive IX技術獲福斯汽車(Volkswagen) I.D. Buzz巴士採用。此外,Uber也選用NVIDIA的技術支援自駕車的運算系統。

另一個維持亦敵亦友關係的是地圖繪製企業,其中HERE Technologies積極布局數位地圖,也與各式各樣的企業建立夥伴關係,甚至與競爭對手間接合作。對自駕車而言,地圖的重要性與運算系統、感測器相當,也因此自駕車開發者也爭相與地圖業者搭上線。

汽車零件供應商博世(Bosch)宣布取得HERE 5%股權,計劃使用其地圖開發自駕車平台。但博世也同時與TomTom共同開發自駕車地圖,有了HERE的技術支援後,博世與TomTom合作的Road Signature平台功能將進一步擴大。

大陸百度則與超過90家企業有合作關係,為其Apollo自駕車技術平台提供支援。百度宣布Apollo 2.0將支援NVIDIA、英特爾(Intel)和恩智浦(NXP)的運算平台。

在自駕車能夠應付各種狀況和環境之前,還須要龐大的技術開發和資金,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企業有能力獨力完成,可預見競爭對手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的趨勢未來將更為白熱化。

自駕技術發展銳不可當 CES 2018一呼百應

自駕技術與智慧城市領域儼然已成為CES 2018的核心主題之一,包括可改善老年人與殘疾人士活動相關產品和技術、以及針對智慧城市發展所提供的安全性與效率等解決方案。儘管現階段部分領域還面臨著缺乏法規和大眾疑慮之聲,但這些似乎仍不足以抵擋自駕技術銳不可當的潮流和趨勢。

FleetOwner網站報導,許多科技與汽車公司展示了新技術與商品,同時也公布了研發計畫與發展遠景。以英特爾(Intel)為例,便展示了首款自駕車和由100輛自駕車所組成的車隊;該車款配備有12個攝影機、雷達和光達,其中有部分技術則是由旗下Mobileye部門提供。

福特(Ford)、采埃孚(ZF)和現代莫比斯(Hyundai Mobis)主要聚焦於連結車輛與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博世(Bosch)則針對智慧城市中的車輛連結部分作為研發主軸,例如可幫助車輛自動停泊在空位上。此外,博世亦宣布與戴姆勒(Daimler)Fleetboard合作,共同研發重型卡車遠程訊息處理平台。

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則致力於推廣一項名為「經濟與生態平衡」(Balanced Economy and EcologyBEE)的自駕車概念;宣稱能大力幫助打造智慧城市計畫,同時概述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包括用來拖吊卡車和休旅車(SUV)的自動拖車。

Workhorse Group展示了W-15的電動拖吊車和一款名為N-Gen的輕型貨車,同時也展示了一款價值20萬美元的雙人混合動力直升機「SureFly」。Workhorse表示,未來的款式將能夠進行無人自駕飛行。

日企歌樂(Clarion)和日立製作所(Hitachi)則展示了自動化代客停車系統,可使完全無人的自駕車在完全封閉的停車場中完成停車,同時也發表「記憶停車」(park by memory)技術,能讓車輛自動停放在經常使用的停車位上。

百度則發表了許多關於自駕技術的創新項目,其中包括了被視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平台Apollo 2.0。該公司還與BlackBerry簽署了共同發展自駕車技術的協議,並且和高通(Qualcomm)、電裝(Denso)Aptiv也達成了類似的合作計畫。

Cognata則宣布與NVIDIA和微軟(Microsoft)合作推出一款用於自駕車認證的雲端模擬引擎,同時亦與Uber及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研發自駕車。

其他如Gentex展示了可連結車輛和具備生物特徵識別功能的安全系統;法雷奧(Valeo)則展示了一項可根據乘客身體狀況及對溫度的敏感程度來進行車內溫度調節的系統,同時檢測駕駛人的情緒,使車輛可在駕駛人疲勞的狀況下釋放具刺激性或可助舒緩的香味。

[Home]


2018/01/23 3.1.1. 郭台強:東南亞智造 台廠有商機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台灣區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昨(22)日表示,中國大陸近年薪資上漲,招工不易,目前東南亞國家也積極大推智慧城市,東南亞市場智能製造也是台灣產業的好機會。

電電公會昨天舉行尾牙,郭台強致詞時提出以上看法。此外,因應美國政府減稅優惠,鼓吹美國製造,美商蘋果公司擬在美國投資9,000億美元。郭台強表示,台灣和蘋果供應鏈合作緊密,今年將辦理美國參訪團,讓業者更了解產業需求狀況,目前報名相當踴躍。

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484.7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去年全年外銷訂單正成長,總金額4,92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0.9%

郭台強表示,接電電公會理事長時,台灣外銷訂單總金額約4,200億至4,300億美元,電機電子產業占出口比重45%50%,目前占比仍高,面臨新台幣升值,外銷訂單仍逆勢成長,相當不易。

台灣產業積極轉型升級,邁向智慧城市,甚至延伸至智能製造。郭台強說,智能製造若結合物聯網,可提升製造績效,尤其近年大陸工資上漲,招工不易,電電公會配合南向政策,去年曾辦理印度、緬甸考察團。由於東南亞國家積極推展智慧城市,智能製造不可或缺,對台灣產業是一大機會。

他強調,台灣一定要朝智能製造、自動化發展, 台灣在軟體有很好的基礎, 在整合自動化及未來的人工智慧,能讓智能製造提升到更高位階,創造更大利益。

針對近期熱議的30K議題,郭台強說,股市來到11,200點,創28年新高, 以上市櫃出口產業來說,以出口為主的資通訊產業,月薪3萬元指日可待。

[Home]


2018/01/23 4.1.1. MIT小零件 造就亞馬遜無人店 [ 經濟日報 李珣瑛、張瑞益、李至和、劉忠勇、葉亭均、彭慧明]

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今天將在西雅圖正式營業,轟動業界。老牌紙廠永豐餘集團孕育元太、晶宏、永道等無人商店關鍵技術小金雞,各在業界取得領導地位,讓台灣的小零件,造就這場全球新零售革命。

永豐餘集團成立於1950年,藉由無人商店關鍵技術布局,為集團展開新氣象,隨著愈來愈多無人商店開業,元太、晶宏等出貨同步大增,永豐餘也將成為無人商店熱潮的大贏家。

無人商店需要整合人工智慧(AI)、無線射頻標籤(RFID)、電子貨架標籤(ESL)、智慧倉儲、生物辨識等技術。其中最關鍵、也是最基礎的核心,就是讓店家與客人直接「溝通」的RFID與電子貨架標籤,沒有這兩項技術,無人商店無法運作。

元太目前是全球電子紙貨架標籤市占龍頭,擁有傳統貨架標籤無法超越的低耗電、可撓式應用等優勢,不僅深受亞馬遜關注,也打入阿里巴巴無人商店應用。

元太透露,拜物流業者使用程度熟練度、前後台資訊整合提升之賜,加上大陸物聯物發展快速,去年該公司電子貨架標籤出貨大爆發,年增20%30%,看好電子貨架標籤將是公司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永豐餘集團還布局電子貨架標籤驅動IC廠晶宏(元太持股4.53%)、中游模組振曜(永豐餘旗下永餘投資持股6.37%),下游解決方案商有雲創通訊(永豐餘旗下永豐創投、威強電及中華開發共同投資,也與元太策略聯盟),永豐餘集團一條龍的投資模式,可看出搶攻無人商店的野心。

其中,晶宏受惠無人商店在歐美市場快速增加,相關業務出貨逐年大增,並取得逾五成市占,居業界之冠。晶宏表示,2015年旗下電子標籤驅動IC出貨約800萬至900萬顆,2016年倍增為1,750萬至1,800萬顆,2017年持續增至2,500萬顆,法人估2018年可突破3,000萬顆以上,仍是公司全年業績成長的主要動能。

此外,永豐餘轉投資永道現為亞洲最大RFID標籤製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RFID標籤 ODM 製造商。

無人店商機/App付費 商品拿了就走

亞馬遜的第一家無人便利商店Amazon Go 22日在西雅圖正式開張,消費者能自己拿了商品就走,不必排隊結帳,一切全靠智慧手機應用程式(App)付費與處理退費。

想進入Amazon Go購物,消費者須先下載手機App,在入口掃QR碼以開啟玻璃閘門。進入商店後,便由感測器機器接手,監測離架並加入購物車的商品。消費者離開時,商品便記在帳上。消費者若不滿意或發現錯誤,只要按「退費」鍵即可退費,不須將商品退回。

Amazon Go訴求對象是重視健康的千禧世代,因此店內沒有擺轉著熱狗的烤架,而是販賣高檔的地中海燒烤羊肉三明治、新鮮沙拉、盒裝鳳梨和香瓜,也賣花生醬、牛奶、雞蛋等一般商品。

Amazon Go雖然號稱無人超商,實際上只是沒有收銀員。這家位於亞馬遜新總部大樓一樓、占地1,800平方呎的商店內部廚房,仍有約10名廚師在製作沙拉與三明治等熟食。

何奕達新思維 翻轉老紙廠

永豐餘集團第三代接班人何奕達,個性內斂沉穩,但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BA畢業的他,對於新創事業卻滿懷熱情,喜歡跳脫框架的思維,何奕達在接班後,也努力把其在新創事業的經驗帶回母公司。

永豐餘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多達92家,以傳統造紙為核心橫向、縱向朝包裝設計、數位印刷、電子紙等多元領域布局,其中在無人商店領域也多所著墨,如亞洲最大RFID製造商永道無線射頻、電子紙大廠元太科技,還有間接晶宏、振曜與雲創通訊等,而扛起老字號造紙廠轉型重擔的,正是何奕達。

在無人商店供應鏈中,永豐餘旗下轉投資的控股公司紛紛出頭,這是過去十多年來集團多元布局策略下展現的成果,主要是看到傳統造紙印刷受到科技、數位化衝擊而逐漸式微,必須跟著市場轉型,在何奕達進入集團後,就默默引領著老字號航向新市場。

何奕達過去曾說,「我是一個以工作為重的人。加入永豐餘十幾年,每天都是一點一滴的與同仁建立默契與感情。我對這個組織的投入與責任感,建立在與同仁的情感上。我們一起討論,共同努力,希望把這個老字號翻轉往前。」

相當重視合作的夥伴關係,除了在公司內的團隊作戰外,更延伸到客戶關係。何奕達說,無論哪一個事業都很重視對客戶的服務。

阿里尬場 大玩刷臉支付

亞馬遜、阿里巴巴兩大電商指標競相推「無人商店」切入零售服務業。透過智慧商店系統,商店所需的人數大減,過去要三至五人顧店,現在可能只需一、兩個人,大幅降低人事成本。

阿里巴巴去年起在大陸各地試點無人商店,去年7月首度在杭州淘寶造物節推出無人商店「淘咖啡」。用手機掃描 QR Code確認用戶和支付寶帳戶,買東西時只要拿起來、走過帶有鏡頭的結帳門,幾秒間就能判定身分、用射頻識別(RFID)技術確認商品數量與價格,從支付寶帳戶內扣款,「刷臉支付」噱頭十足,在淘寶造物節期間每天平均每人要排隊三小時,體驗10分鐘的無人消費服務。

這樣的無人商店固然很先進,卻可能少了「人情」,阿里巴巴的目標,是結合線上與線下,推動智慧商店服務,結合大數據、AI提供消費者選擇,但仍提供專人服務。

[Home]


2018/01/23 4.1.2. IDC2018年全球公有雲支出1,600億美元 2021年成長至2,770億美元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估2018年全球花費在公有雲服務與基礎設備上的支出,較2017年成長23.2%,達1,600億美元。

隨著如製造、專業服務與銀行金融等產業,為強化和最佳化客戶服務,與降低運營成本,紛紛運用公有雲來加速開發與推出第三平台解決方案,調研機構IDC預估,2018年全球投入在公有雲服務與基礎設備上的支出,將較2017年成長23.2%,達1,600億美元。

雖然其後支出年增幅度有可能會出現下滑,但預估2021年支出會成長至2,770億美元。合計2016~2021年全球公有雲支出年複合成長率(CAGR)21.9%

就產業而言,離散製造(discrete manufacturing)、專業服務、銀行、流程製造(process manufacturing)與零售業支出會持續佔據最大部分。預估2018年,離散製造業、專業服務與銀行業公有雲支出金額分別為197億、181億、167億美元;流程製造與零售業支出金額則是都會高於100億美元。

就支出金額成長速度而言,是以專業服務業CAGR24.4%為最高。其次為電信業CAGR23.3%,以及銀行業CAGR23.0%

在公有雲服務類型上,軟體即服務(SaaS)支出會佔據最大部分。預估2018年該類支出約佔所有公有雲支出的3分之2。而在各項SaaS支出中,又以企業資源管理(ERM)與客戶關係管理(CRM)應用支出最高,其次為協作應用與內容應用。

支出第二高的類型是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在IaaS支出中,除伺服器支出會略高於儲存設施支出外,其餘各項支出都會相當平均。

至於平台即服務(PaaS)支出則是排名第三。其中資料管理軟體支出不但會佔最大宗,該支出成長速度也會最快,CAGR38.1%。至於在應用程式平台、整合與協作中介軟體,以及數據取得、分析和傳遞應用方面支出,也都會各自佔據適當比例。

再就區域市場而言,預估2018年美國地區公有雲支出為970億美元,佔當年全球公有雲總支出的60.6%,為最大市場。離散製造、專業服務和銀行業公有雲支出將會是當地產業支出的前三大,合計約共佔當地公有雲總支出的3分之1

2018年英國公有雲支出為79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當地支出最高的前三大產業分別為銀行、零售與離散製造業,合計佔當地公有雲總支出的40%以上。

德國2018年公有雲支出為74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當地支出以離散製造、專業服務和流程製造業為最高,合計佔40%以上。

至於日本與大陸地區2018年公有雲支出分別為58億與54億美元。日本公有雲支出前三大產業為專業服務、離散製造和流程製造業,合計佔43%。大陸支出前三大產業為專業服務、離散製造與銀行業,合計佔40%

不過由於預估大陸公有雲支出成長速度(CAGR 43.2%)將會高於其他地區,因此2021年大陸地區公有雲支出會超越英國、德國與日本,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除大陸市場外,公有雲支出成長特別強勁地區還包括阿根廷(CAGR 39.4%)、印度(CAGR 38.9%)與巴西(CAGR 37.1%)

[Home]


2018/01/23 4.1.3. 滴滴出行擬擴大數據開放計畫 盼促進全球AI研究發展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大陸叫車平台滴滴出行將進一步擴大「蓋亞數據開放計畫」開放範圍。

大陸叫車平台滴滴出行在美國運輸研究委員會(TRB)的第97屆年會(TRB 2018)上宣布,將進一步擴大「蓋亞數據開放計畫」開放範圍,向全球科研學者開放匿名化數據,盼促進全球人工智慧(AI)研究發展。

「蓋亞數據開放計畫」是滴滴出行於201710月宣布的數據共享計畫,滴滴出行平台上記錄每日訂單、出發地、目的地、路徑規劃請求、定位數據等資訊,滴滴出行將涉及用戶隱私的數據加以匿名化、加密處理,確保相關數據無法還原追溯到個人後,對學術界開放,讓科研學者進行學術研究,處理交通難題,並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據滴滴出行統計,若以單日平均計算,滴滴平台上每日訂單超過2,500萬、新增路徑數據量超過70TB、處理數據超過4500TB、路徑規劃請求超過200億次,定位數據多達150億次。

蓋亞數據開放計畫進一步對全球學術界開放,大量的數據將是科研學者在AI及交通運輸領域發展新產品與系統的重要助力,滴滴出行也期望期開放的數據能增進公眾對永續交通解決方案的認識。

滴滴出行先前亦曾推出數據視覺化分析,描繪出大陸全境城市在交通高峰與低峰的車流湧動情形,以不同圖像展現城市從早至晚的交通路線及尖峰時刻,以及描繪滴滴出行車輛載客在不同城市間的繁忙程度,該數據視覺化平台可提供交通管理當局瞭解運輸需求,策劃新的交通解決方案。

據滴滴出行利用大數據與智慧演算法所展示的案例,開放的數據可設計時間預估算法、模擬路徑規劃、供需預測、運力調度、交通擁塞分析、智慧交通號誌、公車路線最佳化與發車頻率建議、調撥車道設置建議及行車安全評估等。

[Home]


2018/01/23 4.1.4. 四大垂直市場先行 AIoT應用後勢看漲 [ 電子時報 洪千惠]

物聯網是未來企業運作的核心骨幹,目前製造、醫療、交通、零售等四大領域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領域,而這些產業現在也開始嘗試導入AI,其經驗將成為其他產業的應用典範,加速AI的普及度。

物聯網被視為第四波IT產業革命,根據GartnerMachine Research的統計(1)2020年全球的連網設備將達260億個、相關營收為3,000億美元,龐大的商機主要來自物聯網幾乎可以應用在人類所有生活,近期AI成為IT產業的新議題,AI與物聯網的結合,則會讓物聯網更智慧,也進一步加深各領域的應用。

物聯網與AI都強調各產業的垂直應用,由於不同領域的專業極其不同,再加上目前各產業所需的系統,通常不像消費性產品需要極高的運算效能,主要的設計訴求在於最適化,因此現在AIoT設計會走向高度客製化模式,設計出各領域的專屬系統。

就整體發展來看,物聯網現在仍處於發展前期,因此導入的產業並不多,目前主要導入產業包括製造、醫療、交通、零售等四大產業,其他如建築、農業、物流等,雖也有系統業者推動,不過數量仍少。而這些產業都有其相同特點,包括e化系統建置較早、IT系統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明確等。由於e化建置較早,因此在既有系統上延伸出AIoT功能難度相對較低,而且操作人員對新系統的抗拒也較少,KPI明確則代表可精準掌握系統的功能設計與對企業組織的回饋。

整合自動化設備 AI落實智慧製造願景

智慧化是這幾年製造業最重要的趨勢,未來的製造業將以工業物聯網作為運作骨幹,從圖2可以看到,智慧製造要求系統設備從接單、生產、出貨均可以100%自主化生產。

工業物聯網建置的主要目標,是透過感測技術擷取設備數據,傳輸到最上層的管控平台,用以掌握現場設備狀態,並制定出最佳生產策略,AI與工業物聯網結合後,最上層的應用與第一層的設備端,都會有運算能力,上層平台主要讓AI計算大量製造數據後,建立出最佳化的製程模型,終端設備則是在即時性需求較高的製程中,讓AI可以經由深度學習做出精準動作,例如視覺檢測中,就可將AI與視覺感測元件結合,讓設備可以自行判斷產品品質是否合格,再結合機器手臂,就可讓腦、眼、手合一,達到設備智慧化的願景。

過濾大量資料 AI成為醫師最佳助手

相對於其他產業,醫療是e化建置較早、應用也較深的領域,醫療的智慧化可分為三部分,包括行動醫療、遠距醫療、智慧醫院,從圖3可以看出,這三大部分應用技術雖各有不同,但資訊會彼此交互流通、使用,形成醫療體系專用的物聯網架構。

與過去的e化導入速度相同,AI在醫療體系的發展也比其他領域快,前微軟AI亞太研究總監杜奕瑾回台創辦的「台灣AI實驗室」,醫療就是其研發方向,在醫療物聯網部分,現已有廠商利用醫療設備連網,取得大量數據,用以改善醫療行為,提升診療速度與品質。另外在遠距與行動醫療部分,也都有相同作法,未來AI在醫療系統的應用,將以過濾大量數據從而判斷出病徵,並將結果提供給醫師,再由醫師做出具有邏輯性思考的醫療行為。

深度學習判斷車流 AI架構智慧交通面貌

交通的智慧化系統包括基礎建設與車輛兩類:基礎建設除了道路上可見的號誌、告示之外,軌道交通也屬於此類;車輛則分為自用車與商用車,現在交通物聯網多用於基礎建設與商用車輛的車隊管理,從圖4可以看到,ITS協會所定義的智慧交通子系統多達七種,這七大子系統涵蓋了目前的所有交通類別,架構出智慧交通的整體面貌。

物聯網是各類垂直應用市場的運作主要骨幹,在交通領域,歐、美、日等較為先進的國家,已開始導入使用,尤其是日本,現在已開始嘗試將AI的深度學習模式導入交通系統,透過路上監視錄影機的影像訊號,推算出該路段未來1~2小時的車流量,再將交通訊息提供給駕駛,藉此舒緩交通狀況;在商用車的車隊管理部分,則是以行車電腦做成駕駛記錄,由AI判斷司機的駕駛行為,確保行車安全。

整合CRM系統 AI提供零售業差異化服務

零售業e化導入時期相當早,過去此一領域的核心為POS系統,以此掌握店面的進貨、銷貨、存貨等流程,大型連鎖零售的POS早已有數據簡單的銷貨記錄與訂貨建議等功能,後期各類型IT系統如Kiosk、數位看板、安全監控系統等進駐,這些系統相互連結,形成店鋪的物聯網架構。

近年來零售4.0概念興起,管理諮詢機構麥肯錫建議,新型態的零售業必須跳脫傳統思維,突破虛實界線(5),而AI將會是未來零售業者的重要元素。AI在零售業的應用目前主要與CRM系統整合,利用安全監控攝影機辨識消費者,讓店員提供快速精準的差異化服務;另外現在也開始有企業將AI應用於線上客服,透過AI的深度學習,提升回答的準確性,微軟在之前的活動中就曾指出,線上AI機器人可解決客戶來電的70%問題,此作法不但可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提升客戶滿意度,也會降低客服人員的工作負擔。

除零售業外,也開始有金融業與房仲業者引進,近期的未來科技展中,防災中心也展出相關系統,相對於其他AI技術,語音機器人的應用普及速度更快,近期將可看到其他產業導入,提供更智慧的智慧服務。

 

  

[Home]


2018/01/23 4.1.5. 阿里雲宣布全面布局人工智慧 [ 電子時報 鄭斐文]

阿里雲在北京雲棲大會上宣布,正式推出整合城市管理、工業優化、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等全域能力為一體的ET大腦,全面布局產業人工智慧(AI)。阿里雲ET大腦將AI技術、雲端運算大數據能力與垂直領域產業知識相結合,基於類腦(Brain-Like)神經元網路物理架構及模糊認知反演理論,實現從單點智慧到多體智慧的技術跨越,打造出具備多維感知、全域洞察、即時決策、持續進化等類腦認知能力的超級智能體。

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表示,一年前,阿里雲發布了阿里雲人工智能ETET全面整合了阿里巴巴的語音、圖像、人臉、自然語言理解等能力。一年後,阿里雲將ET從單點的技能升級為具備全域智能的ET大腦,成為全球產業AI的拓荒者。

阿里雲亦在峰會上首次發布ET大腦的標誌,標誌由簡潔六邊形及一個點組成,色彩及分布借鑒了人類大腦活動時不同區域的彩色熱力圖。由標誌衍生出的阿里雲人工智能形象;擁有聰明活潑的個性的小ET。小ET的點線代表各智能技術間的聯動共通;多邊形面則代表科技的持續進化。

ET航空大腦將最新應用於北京首都機場,航空大腦首先學習了飛機機型、升降時間、機場停機位、跑道、滑道位置、接駁車容量及數量等十多個維度的基本知識,通過建立巧妙的數學模型,以特殊設計的智能演算法,全面考慮約束條件和臨時調整,以更好安排航班的停機位。目前ET航空大腦最快可以在50秒內更新北京首都機場每日約1,700架次航班的停機位安排建議,充分利用停機坪空間,最大限度提升飛機的中轉效率,降低因停機位不合理安排造成的延誤率。同時,廊橋停機位利用率提高10%,相當於每天有20,000名旅客不用再乘坐接駁車,總計節省約5,000小時。未來,ET航空大腦將繼續為航班智慧恢復、機場地勤人員調度、航空公司航線規劃等提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打造智慧航空。

其他,ET城市大腦將杭州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通行時間節省4.6分鐘,可為救護車自動生成綠色通道,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在蘇州,ET城市大腦提升了公共汽車客流最高達17%。工業方面,ET工業大腦目前已在光伏、橡膠及能源等五個行業落地,助企業提升良品率及故障率預測等。

[Home]


2018/01/23 4.1.6. 華碩Purley伺服器獲18SPEC最佳紀錄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英特爾Purley平台處理器今年將逐漸獲企業採用,華碩兩款支援新平台「RS700-E9」系列機架伺服器,以及「WS C621E SAGE」工作站主機板,宣佈獲得國際性標準性能評試機構SPEC(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rporation)用於測量密集運算效能的18項標準測試中獲最佳成績,包括:「SPECrate 2017_Integer」、「SPECrate 2017_fp」及「SPECint_rate 2006」等指標,突破世界紀錄,所有標準測試也涵蓋AI、離散事件模擬、爆炸建模與視訊壓縮等多元應用。

華碩表示,根據本次測試結果,兩款產品數值為同級規格產品中最高,整體效能也優於他廠,彰顯華碩的研發和設計實力,不僅深受客戶肯定,更得到國際認可。

ASUS RS700-E9系列機架伺服器是一台高效能1U快取伺服器,搭載24 DIMM 4個磁碟機槽。搭載雙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提供驚人的效能與超高能源效率表現,同時還配備24DIMM記憶體插槽,可創造同級產品中最大記憶體容量與頻寬。

全新ASUS WS C621E SAGE工作站主機板,除可支援雙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並配備能彈性升級的超快速儲存裝置選項、12DDR4記憶體插槽,以及4組真實PCIe 3.0 x16插槽,至多可連接4張顯示卡,發揮最高繪圖效能。

華碩指出,所有伺服器與工作站皆配備ASMB9-iKVM模組,可透過智能平台管理介面(IPMI) 2.0遠端監控、操作伺服器,搭配全新ASUS Control Center軟體,還能輕鬆執行集中式管理,降低IT營運成本。

[Home]


2018/01/23 4.2.1.1. 大陸手機品牌熱銷 智慧機出貨4.61億支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洋貨在中國市場似乎已不再吃香,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統計,2017年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4.61億支,也是全球最大市場。然而,去年大陸市場賣得最好的前十款手機,幾乎清一色都是本土品牌,唯一進榜的外國品牌是蘋果。

知名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去年大陸銷售量前十大手機依序為:OPPO R9siPhone 7 Plusvivo X9OPPO A57iPhone 7OPPO R11vivo Y66、華為的榮耀8青春版(honor 8 lite)、小米的紅米Note 4X,以及榮耀暢玩6X

其中,銷量第一的OPPO R9s市占率達到3%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OPPO R9s能奪得2017年中國機王寶座,歸功於其產品和定價策略切中大陸市場需求。

如同OPPO R9s的廣告詞:「這一刻更清晰」,OPPO十分清楚手機自拍並分享到社交網站對大陸消費者有多重要,因此OPPO一貫強調手機的拍照和自動美顏功能。此外,OPPO旗下手機定價多落在200450美元,這也是大陸消費者最能接受的價格區間。

至於20169月發布的iPhone7系列手機,去年在中國市場依然交出不錯的成績單。iPhone 7 PlusiPhone 7分別以2.8%2.4%的市占率分居第二及第四大暢銷機。至於曾叱吒中國市場的三星,則是榜上無名。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中國市場去年前十大機型,月平均銷售量都超過百萬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則指出,去年大陸新上市的智慧型手機雖然比前一年減少了35.8%,但依然多達799款。且銷售量前五大手機,彼此差距並不大,無人能取得絕對領先地位,市場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Home]


2018/01/23 4.2.1.2. 多鏡頭夯 大立光玉晶光吃補 [ 經濟日報 何佩儒、劉芳妙]

甫回歸手機市場一年多的諾基亞手機,近來話題不斷,除了諾基亞品牌授權廠HMD確定將在今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發表新品,外界推測應是Nokia 9高階旗艦機,近來科技網站更傳出,HMD正打造一款採用五顆鏡頭的拍照旗艦機,引起市場話題。

法人看好,隨著手機進入多鏡頭時代,有望增加大立光(3008)、玉晶光、光燿科及新鉅科等鏡頭廠出貨,拉升相關業者營運。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先前曾透露,目前確實有客戶談雙鏡頭以上、更多鏡頭的設計,能否實現仍待客戶是否導入。市場認為,除了拍照需求的雙鏡頭之外,加上3D感測需求,衍生擴增實境(AR)或虛擬實境(VR) 等應用,今年智慧手機主鏡頭可望看到更多三顆鏡頭以上的設計。

HMD產品總監 Juho Sarvikas日前在推特透露,將在MWC 推出令人驚喜的新品。就目前傳出的邀請函來看,主題寫著「歡迎回家」(Welcome Home),暗示可能是與智慧家庭有關的產品,不過從近來HMD送出審核的產品來看,讓高階旗艦機Nokia 9亮相的機率頗高。

據瞭解,HMD開發高階旗艦Nokia 9的傳言,早在半年前開始傳出,日前則有美國 FCC 認證通過一款高階 Nokia 機款,推測應是 Nokia 9。根據資料顯示,這款手機採用5.5OLED 螢幕,搭載高通S835處理器,雙主相機設計,並可支援快速充電。科技網站也傳出,HMD正開發一款搭載五顆鏡頭、全螢幕設計的新機,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據了解,這款新機的主相機,採用與 Nokia Lumia 1020 相似的圓形設計,五顆鏡頭將採用類似五邊形排列。

[Home]


2018/01/23 4.2.1.3. 手機成長顯露疲態 傳三星OLED面板A5新廠投資放緩 [ 電子時報 范維君、周芷羽]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出現鈍化徵兆,傳三星決定重新考慮OLED面板A5廠投資計畫。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OLED面板A5新廠投資計畫,傳可能將無限期保留。A5廠原是三星顯示器為了領先競爭對手,先行採取的攻擊式投資,無奈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鈍化徵兆,加上主要客戶蘋果(Apple)需求減少等諸多不利因素,使三星顯示器傳出臨時喊卡A5廠投資,未來A5廠投資能否起死回生?南韓設備業者無奈地指出,目前只能等待三星方面的最終決定。

韓媒The Bell引述業界消息,指出三星顯示器原本積極增設的A5新廠,目前處於無限期保留狀態,三星高層打算重新進行評估,結果可能3月左右出爐。據了解,三星臨時喊卡A5廠的理由,在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顯露成長疲態,加上大客戶蘋果砍單及大陸面板業者擴產,因此三星高層對A5廠投資態度,已由過去的積極轉為謹慎。

回顧20177月,三星顯示器的母公司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表示,有意在忠清南道牙山建一座新OLED面板廠,大約10天後的713日,三星顯示器就宣布投資1兆韓元(9.4億美元)興建A5廠房設施。

稍早2017年底,傳出三星顯示器決定投資6代可撓式OLED面板A5廠,初期產能為每月3萬片,預計2018年秋天移入相關設備。不過最近業界卻傳出,三星方面可能無限期保留相關協力廠的設備訂單。

由於A5廠腹地面積比A2廠加A3廠的面積總和還大,外界紛紛猜測,A5廠將是三星顯示器企圖遙遙領先對手的攻擊式投資,甚至先前不少南韓證券報告指出,從2018年下半起,三星顯示器就會向南韓設備協力廠發出訂單,也會開始移入最關鍵製程的Canon Tokki蒸鍍設備。

但是好景不常,相關業者欣喜之情尚未降溫,就傳出A5廠投資計畫可能無限期保留。南韓業界消息人士指出,A5廠目前根本沒有任何建築物,只是不斷進行建地整理而已。三星顯示器相關人士則是表示,考量市場需求存在諸多變數,目前決定保留這項投資。

傳三星方面考量的最大變數,就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現可能衰退徵兆,加上大陸手機市場需求顯露疲態、核心客戶蘋果需求減少與大陸面板業者擴產,因此決定重新考慮這項投資。

首先,當初三星顯示器認為,隨著大陸手機業者如華為、OppoVivo與小米等的需求增加,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可能出現供不應求,因此決定大手筆籌建A5廠,然而目前大陸手機業者需求可能減少,讓三星顯示器開始重新考慮增設A5廠。

其次,三星顯示器主要客戶蘋果,最近不斷修正OLED面板需求。南韓證券業界相關人士指出,2017年底推出的蘋果iPhone X首度採用三星顯示器OLED面板,但iPhone X銷量低於預期,傳蘋果已中止2018年上半大部分的 iPhone X面板訂單。

再者,三星顯示器興建A5廠的另一目的,其實也是為了生產折疊式手機OLED面板,然目前製程與需求皆處於無法預測的混沌狀態。稍早就傳出,三星電子修正折疊式手機試製品概念,折疊式手機只能一直停留在研發狀態,相關零組件協力廠的零組件供應,也跟著陷入不確定。最後,大陸面板業者像是京東方,最近開始增設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線,這也影響三星顯示器的擴產意願與腳步。

南韓電子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大陸市場衰退、蘋果需求減少、折疊式手機不確定性增加與大陸面板業者擴產,種種因素促使三星顯示器得重新考慮A5廠投資計畫。目前南韓相關設備業者,也只能等待3月左右,三星方面給出的最終結論,但從諸多不利情況分析,目前誰也不敢保證A5廠的未來。

日研調稱iPhone X銷量與iPhone 8逆轉 JDI獲得喘息空間

iPhone X上市至今常見銷量不佳的報導,然而對於在OLED技術進度落後,還得籌措資金的Japan Display(JDI)而言,反而獲得一絲喘息空間。日本媒體《週刊Diamond》報導引述日本瑞穗證券調查指出,蘋果應會在新年這陣子調整iPhone X產能,推估20181~3月量產數,可能較201711月預估的減少千萬餘支。另根據日本研調機構BCN統計,iPhone 8買氣已在12月中旬高於iPhone X,明顯回溫。

BCN統計,iPhone X11月初開賣後,銷量雖高於iPhone 8,但自12月中旬起,形勢逆轉。11月初,iPhone X iPhone 8的銷量比為56:34,其餘為iPhone 8 plus。到了2018年開春,iPhone XiPhone 8 25:60

iPhone X上市當初,因零組件供應不足導致量產延遲,供貨短缺,然而自201712月至今,缺貨的情況逐漸獲得解決。而12月的iPhone系列機種銷量表現似乎也意味著,自2015年秋季至今的OLED面板的熱潮,面臨第一個轉折點。

《週刊Diamond》報導,價格相對平易近人的iPhone舊機種,尤其是2016年發行的iPhone 7在開春首週銷量與iPhone X幾乎相同。這更是意味著,iPhone X的魅力大減。且不論之後銷量是否持續低迷,或上演反轉局勢,都可能影響蘋果2018年新款iPhone的計畫。

20179月底,日本經濟新聞、共同社等多家日本媒體曾報導,蘋果新機種預定採用兩款OLED面板手機,保留一款液晶面板手機。且液晶面板供應者為JDI的超窄邊框面板「Full Active」,並且對應18:9以上,可呈現弧狀邊角,甚至能直接在面板上開孔,便於設置按鍵或鏡頭,也可彎曲,符合當前對於全螢幕手機的需求,也幾乎達到iPhone X OLED無框面板的水準。最大優勢是,Full Active面板的製造成本低於OLED面板。

且不只「設計感」獲得蘋果青睞,也獲得小米採購用於旗艦版手機,並引起華為的興趣。事實上20177月,《週刊Diamond》就曾披露JDI6月接獲蘋果的消息,指2018年採用Full Active面板可能性變高,而該面板也於6月進入量產。JDI資深執行董事永岡一孝也明確表示,2018年出貨70~80%Full Active面板。

從目前情況來看,iPhone X銷量未如預期,JDI應可算是其中一個「受惠者」。然而Japan Display只是從絕境中稍微看到一絲曙光,其自身財源不足,難負荷未來面板投資計畫,加上虧損壓力,iPhone液晶面板新機訂單是否為「枯木逢春」 ,關鍵仍在於iPhone X的銷售狀況。

[Home]


2018/01/23 4.2.1.4. iPhone X供應商 成為空頭狙擊目標 [ 蘋果日報 劉利貞]

隨著看衰iPhone X出貨的分析師愈來愈多,iX供應商已成空方禿鷹鎖定目標。英國《電訊報》報導,英國建商carillion上周破產清算前靠做空該公司在短短3天賺進1900萬英鎊(約7.9億台幣)的避險基金Marshall Wace,已對半導體廠IQE建立龐大空頭部位。

IQE生產的雷射磊晶片是iX 3D感測系統的基礎,市場對蘋果新機的狂熱帶動IQE股價去年飆漲260.5%。不過,IQE股票如今被做空的程度在英國名列前茅,該公司10.7%的股票被借出, Marshall Wace持有其中3.8%,這些股票價值3700萬英鎊(15.4億台幣)。

蘋果要求減供零組件

繼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上周把iPhone X本季出貨量預估大砍23%後,南韓《每日經濟新聞》披露,蘋果採購經理最近拜訪南韓合作夥伴,要求減少供應零組件,原因是iX需求放緩,這帶動蘋概股進一步走跌。IQE股價昨在倫敦早盤重挫2.61%、今年來跌幅擴大至逾7.5%

蘋果訂美股下周四盤後公布去年10~12月財報,iX需求強弱屆時將見真章。若財報令人失望,IQE等已漲多的蘋概股恐受創。

不過,蘋果日前預期,在iX等新機帶動下,上季營收可望升抵破紀錄的840~870億美元(2.47~2.56兆台幣)。

[Home]


2018/01/23 4.3.1. 陸攻高科技 國家創新中心領航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大陸再組「國家隊」發展關鍵高科技,大陸國家發改委昨(22)日宣布,鎖定積體電路、先進計算、生物育種等戰略產業,建立若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

大陸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嚴鵬程指出,包括積體電路、先進計算、生物育種等,是相關數位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領域,將組建若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以促進創新資源的聯合,打造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創新大平台、大團隊,來發展世界級新興產業聚落。

嚴鵬程披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改委研究制定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明確了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的體制機制、布局組建、運行管理和支持政策等。

嚴鵬程表示,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新動能,中央提出採取企業主導、院校協作、軍民融合、成果分享新模式,在戰略性領域建設若干產業創新中心。同時,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將主要發揮各級政府的引導作用,突出企業集團和企業聯盟的核心地位,調動其他社會力量積極性,形成合力攻關的組織體系。

證券時報報導,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將透過資金補助,在資金、土地、稅收、科研、人才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並引導地方和社會資本投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報導指出,將鼓勵金融機構、各類創業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和運行。並鼓勵企業和企業家捐助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和運行。

[Home]


2018/01/23 4.3.2. 手頭現金飽滿 蘋果2018年的購併動向備受矚目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蘋果持續分散訂單,供應鏈業者形容是寒天飲雪水。

當蘋果(Apple)的現金流超過2,600億美元時,每個人都想問蘋果想把錢花在哪?購併其他科技公司或新創應是可能性最大的方向,不過蘋果從2014年花費30億美元買下Beats Electronics後,購併活動一度沈寂下來,但Tech Crunch認為,2018年的部分發展趨勢,或許增加蘋果大興購併活動的可能。

Tech Crunch引述Crunchbase蒐集的已公開購併資訊,蘋果是美國Big 5科技公司中在購併支出最少的一家,儘管該公司在201712月時購併音樂搜尋新創Shazam,但也只花費4億美元,也是蘋果連續3個年度在購併支出上少於5億美元。

若回顧從2013年以來的蘋果購併紀錄,帳面數字總和或許會以為蘋果是勤於發動購併的科技公司,但從近5年來的已公開購併資訊來看,蘋果購併的55家私人公司只有11家公布具體購併金額,購併總金額約在51億美元左右。至於其他44家皆為新創公司,Tech Crunch報導雖然無法確定蘋果花費多少金額購併,但通常這些數字多在幾百萬美元左右,交易總金額遠低於1億美元。至於在購併件數上,最高峰為2013年與2015年的13件,最低則為2016年的8件。

Tech Crunch認為,在購併新創活動上,蘋果不一定是最吝嗇的Big 5成員。購併活動上存在著公司體質與對象的差異,讓購併案例甚難等同比較。Tech Crunch表示,亞馬遜(Amazon)或許才是最「惜才」的科技巨頭,但其在2017年購併有機食品實體零售品牌全食(Whole Foods)上也耗資137億美元,將其在近5年購併活動總金額上爆衝超過150億美元。實際上,亞馬遜近5年購併活動是Big 5中最靜寂的一家,交易件數只有28件,比蘋果的55件更少。

蘋果購併強調創造獲利的科技新創

一般認為,蘋果是高度強調盈利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亞馬遜則是家在極低利潤率下,靠著鉅額營收的零售公司,因此購併活動除非有助於蘋果的獲利表現,或利於亞馬遜拓展零售業務,否則購併行為在這兩家公司原本就較為罕見,此外,蘋果對於上市公司的購併興趣一向也不大,這也導致其購併金額在Big 5中居於末位。

蘋果也以具體行動表達對美國稅改法案的「支持」,從海外獲利匯回美國本土,若以新稅制15.1%稅率回推蘋果將要繳交的380億美元,其海外獲利金額達2,450億美元,已於將近2,600億美元的現金相去不遠,其也宣布將在未來5年在美國本土投資逾300億美元,興建美國第二總部、新資料中心、倉庫等。但除去這些投資金額,蘋果仍舊是滿手現金。而以蘋果多次表達對於AR眼鏡、自駕車,以及投資內容服務的興趣,這些新興項目可能比硬體建設需要持續性的資金挹注,而為了拉開或是追趕上不管是行動終端或是內容服務上的競爭對手,或是在AR眼鏡、自駕車等新技術上開拓自身領先範疇,蘋果的研發支出肯定只會愈來愈多,而或許新一波的投資標的將包含以往蘋果重視的科技新創上。

 

[Home]


2018/01/23 4.4.1. 宏碁耕耘亞太商務PC市場 泰國菲律賓為成長雙箭頭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宏碁菲律賓總經理Manuel Wong表示,宏碁2017年底取得2大標案,總計4,700萬美元標金可望入袋。

宏碁泛亞營運總部總經理侯知遠表示,商務PC營收2017年較2016年成長7%,營收佔比已經達到41%,距離過半目標不遠,2018年將持續努力,預估成長將更快。侯知遠指出,宏碁商務PC強項在政府與教育,然企業相對較弱,因此正在整合亞太區業務單位,成立區域管理系統,主攻區域內的大型企業。

宏碁過去以消費PC為主,然消費市場近年換機動能疲弱,反倒是被視為冷門的商務市場,反成為支撐市場成長主力,包括惠普、戴爾及聯想,過去在商務市場長期打下基礎,面對消費市場不振,還有商務PC市場足以支撐,宏碁近年也積極開發商務市場機會,補強過去不足。

宏碁亞太區商務PC,將以強項的政府與教育為基礎,再以企業採購為加速的動能,侯知遠指出,大型企業採購通常為統一採購,個別市場要發揮的空間有限,針對此類跨國大型企業,宏碁亞太區會整合,提供區域客戶管理系統,爭取打入跨國企業的機會。

宏碁在東南亞市場銷售始終穩固,其中又以菲律賓及泰國,成長最快。宏碁菲律賓分公司成立15年,其中筆記型電腦已經連續12年取得市場銷售冠軍,而整體PC在過去9年,也都是銷售第一品牌,在消費市場站穩腳步後,下一步就是要開拓商務市場。

宏碁菲律賓總經理Manuel Wong表示,宏碁在當地商務PC營收佔比達40%,在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上任後,當地不但治安改善,經濟成長也由政府帶頭向前衝,目前該國發展主要有3大重點,分別是基礎建設、教育及醫療,其中教育部分,政府預算提高1倍,也帶來龐大商機。

Manuel Wong表示,菲律賓於2017年底開出歷年最大教育電腦標案,總計高達1億美元,其中宏碁是唯一一家PC品牌得標廠商,其他都是當地系統整合商,此次宏碁取得標案總價金高達3,600萬美元,內容是協助菲律賓所有中學的電腦教室設備,從2018年第1季,開始出貨。

Manuel Wong指出,宏碁也取得另一政府採購標案,將出超過1萬台的桌上型電腦,總價金為1,100萬美元,預計2018年上半開始出貨。在政府帶頭拚經濟的氣氛下,工商行業也開始跟上,加上台灣在推新南向政策,都會帶來各項投資機會,在經濟活絡下,宏碁在當地業務成長的前景樂觀。

宏碁在泰國筆記型電腦市場,已經連續12年拿下銷售冠軍,而整體PC也是連續10年市佔率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宏碁2015年推出電競子品牌Predator,在2017年上半,宏碁在泰國的電競NB市佔率,僅排名第5~6名,然在2017年下半,已經衝到銷售冠軍。

宏碁泰國總經理江煌鵬指出,整個東南亞年輕人口龐大,是電競PC發展的主要銷售群,市場非常具有發展潛力,泰國官方對電競賽事持正面態度,已經成為國家級的推廣項目,尤其2018年印尼亞運將電競列為示範項目,將對當地及週邊國家的電競市場,都有帶動效果。

至於商務部分,泰國2年前展開數位泰國4.0計畫,將過去以人力為主的生產模式,要變為以智力為主,發展智慧製造,且泰國政府推出東部經濟走廊計畫(ECC),從2017年起至2021年,將投資440億美元,擴建機場、港口等設置,促進工業現代化,積極開發泰國成為樞紐位置。

江煌鵬表示,泰國政府有強烈企圖心,也與大陸簽約,興建高速鐵路,從曼谷一路到寮國邊界,未來還會有更多高速鐵路等相關建設,都會帶動本地產值與吸引境外企業來泰國投資,泰國2017GDP達到4%,預估2018年將會來到4~5%,對宏碁當地業務發展,有很好的市場基礎。

宏碁過去在總部開發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也會引介至泰國,再經由泰國,介紹至中南半島國家,比如宏碁總部開發運行多年的公車系統與悠遊卡系統結合,將會讓宏碁在泰國的商用與公共服務領域,有更多提升的機會,預估電競與智慧城市,將是帶動宏碁泰國營運成長的雙箭頭。

此外在香港、大陸及印度等地,侯知遠表示,印度經歷廢鈔與稅制改變,已回到常軌,而在香港,宏碁並未有好好經營品牌,如今是以Predator在電競市場的知名度,反推回宏碁品牌產品的銷售,至於大陸,商務市場一向做得不錯,消費市場經歷2017年整頓,也有起色,帶動大陸在2017年第4季有20%的營收成長。

侯知遠表示,大陸市場有強勁的當地品牌,宏碁後續在大陸市場的營運,不會馬上起飛,然已經回到軌道上,營運策略如同董事長陳俊聖所指示,不以頭碰頭、硬碰硬的模式,企圖找出能長治久安的模式,比如英語教育系統等,具有利基及潛力的營運突破點。

[Home]


2018/01/23 4.4.2. 英特爾與美光中止NAND合作:英特爾與美光在3D NAND分道揚鑣 美光期待自駕車市場 [ 電子時報 莊瑞萌、涂翠珊、劉慧蘭]

美光與英特爾在3D NAND合作開發分手,將各自轉往擅長的市場前進。

美光(Micron)高層日前表示,該公司未來將在3D NAND開發上與英特爾(Intel)分道揚鑣,但雙方仍會在3D Xpoint合作。美光對於自駕車與家庭自動化也相當看好。

EE Times報導,美光技術長Ernie Maddock接受摩根大通(J.P. Morgan)分析師Harlan Sur詢問時強調,該公司與英特爾合作關係僅限NAND開發相關。日前雙方宣布彼此已同意在未來3D NAND各自獨立運作,美光與英特爾將在2018年底至2019年完成第三代3D NAND技術開發。

Maddock指出,按照持續演進的路線圖以及各自公司鎖定的市場,在下一個節點分開是合理決定。他也表示,與英特爾結束3D NAND合作開發已經過謹慎考慮,並不會影響共享的生產設備,而且雙方目前仍在3D Xpoint合作。

201711月,英特爾與美光宣布完成位於美國猶他州IM Flash廠房擴充,後者將負責生產用在Optane技術的3D XPoint

Sur指出,3D NAND對美光來說是一大亮點,由於平面NAND已遭遇瓶頸,一旦3D NAND開始後,該公司整體營收將在不同領域取得改善。他也認為,有鑑於現階段的成功,美光與英特爾在上述技術分開是好決定,但對於未來研發動能衝擊則有待觀察。

Maddock表示,該公司已取得公平合約將銷售產品給合作夥伴。長期來說,將會負擔更多研發費用,因此必須設法合理降低成本,包括如何思考更有效率生產的方法。

他也表示,美光目前正在增產第二代3D NAND,預計2020~2021年問世的第三代技術也將推出好產品,包括擴大其固態硬碟(SSD)managed NAND產品線,特別是筆記型電腦(NB)與內嵌市場。

Sur表示,美光與英特爾分手時間點正是美光在企業與雲端市場有斬獲之際,最近1季,美光明顯受惠於DRAMNAND有利的定價環境,因此,在SSD營收上創下紀錄並提高市佔率。

Maddock更樂觀預期,等到美光執行路線圖以及擴大產品線後,其市佔率將跨出2位數。不過,Sur也指出,這次成長期可能遭逢3D NAND近期內將出現供應過剩。

DRAM定價也將持續持穩,讓美光在各市場有所發揮。Maddock表示,企業與超大規模伺服器市場對DRAM都有龐大需求,行動市場也將有好的發展。

美光也相當看好自駕車與邊緣運算市場,例如安全裝置與智慧家庭電器。Maddock指出,行動手機內容愈多,代表對於伺服器需求愈多,即使尚未有完全自駕的車輛,從安全系統與數位儀表板產生的數據也已愈來愈多,並且轉往雲端。

他也表示,美光在車用市場定位良好,而且由於該市場認證時間較長且僵化,因此,該公司將設法縮短客戶等候時間。

Sur指出,家庭自動化與邊緣裝置攜帶大量內容,而且美光技術已被受歡迎的亞馬遜(Amazon) Echo採用,是其明顯市場契機。Maddock也指出重要的趨勢,就是裝置通常一開始很簡單,但等到受歡迎後,客戶就會要求更精密的,對於記憶體愈加需要。加上美光在CMOS技術上創新的能力,可望幫助其在3D NAND競爭上青出於藍,而且該架構將適用好幾代。

與英特爾拆夥後 可能對美光造成不利影響

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宣布將終止雙方的3D NAND合作項目,這對最近一季因利空消息導致股價呈現小幅震盪的美光而言,可說是雪上加霜。另外還有消息指出,英特爾可能會與曾經試圖收購美光的大陸紫光集團合組共同事業。

Seeking Alpha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201711月底發表了一份降級評比後,包括美光在內的記憶體廠商股價應聲暴跌,之後便一直處於震盪階段。至於未來一段時間美光的股市表現,分析師也都不怎麼看好。

美光目前共生產FlashDRAM兩種晶片,而這兩種晶片都屬於商品類(commodity)產品。Flash晶片價格已於2017年達到高峰,而DRAM也可能因為新工廠的供應,在2018年達到價格高峰。如此一來美光將很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營收表現。

除此之外,大陸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日前為了記憶體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問題,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代表舉行會面,會面結果很可能對美光造成影響。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也已下修了行動DRAM2018年第1季的成長。

英特爾與美光於2005年合資成立IM Flash Technologies (IMFT),專門負責NAND Flash的生產。2012年,英特爾便已將一些IMFT晶圓廠出售給美光,只留下猶他州的Lehi廠,繼續與美光共同研發工作。在此之後,雙方便更加積極打造各自的生產設備。隨後英特爾決定不加入美光發展16奈米Planar NAND,而只專注於3D NAND的研發。

最後英特爾顯然認為與其繼續和美光合作,不如與紫光聯手才有機會創造更大的收益。與美光拆夥後,英特爾可能會透過擴大大連12吋晶圓廠產量等計畫,增加對大陸NAND Flash市場的投資。英特爾還可能會將3D NAND Flash晶片技術授權給紫光集團,而此舉將對美光造成嚴重的衝擊。

美光為了保護自己的IP,不惜與多間大陸廠商訴訟。然而英特爾一旦決定將雙方共同研發的3D NAND Flash技術與紫光分享,美光就得更早面對大陸廠商的競爭。

紫光集團企圖收購美光告吹後,便開始為各項合作計畫做準備,希望能藉此大幅提升半導體生產實力。20167月紫光集團買下了武漢新芯大部分的股權,並成立長江存儲,計劃斥資240億美元分3階段打造12吋晶圓廠。預估最快到2017年底,晶圓廠每個月的產能就可達到30萬片。長江存儲將利用Spansion技術生產3D NAND晶片。

英特爾NAND Flash已不需依賴美光 拆夥對客戶影響有限

英特爾未來將獨立生產3D NAND Flash記憶體。

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宣布將終止雙方在3D NAND方面的合作。由於英特爾已將大連的晶圓廠投入3D NAND Flash記憶體生產,因此對英特爾SSD買家而言,這項決定並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此外,英特爾與美光的其他合作項目也還會持續進行。

Network World報導,儘管有人擔心專門製造晶片的英特爾與美光分道揚鑣後,將無法生產記憶體,但事實上英特爾位於大連的12吋晶圓廠,從2015年便已開始生產3D NAND Flash記憶體,因此這方面英特爾已不再需要求助美光。

Objective Analysis指出,英特爾原本便以生產成本價從美光取得NAND,而往後只是改成從自己的晶圓廠取得NAND,因此英特爾SSD買家並不需擔心價格上漲的問題。

英特爾與美光將會合作完成第三代3D NAND Flash技術的研發,並於2018年底前推出相關產品。英特爾發表聲明表示,為了能專注於各自的市場需求,日後雙方將會獨立發展3D NAND產品。美光技術研發執行副總Scott DeBoer則表示,他們對於3D NAND技術的發展有非常明確的規畫,因此未來將會試圖運用3D NAND的技術優勢,推出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他們也會持續投入與英特爾的其他合作項目。

英特爾與美光在猶他州共同投資的Intel-Micron Flash Technologies (IMFT)晶圓廠將會繼續從事3D XPoint記憶體的研發與生產。

英特爾與美光所共同研發的3D XPoint在斷電後仍能保留資料。3D XPoint雖與NAND Flash類似,但容量更高,速度也更快。此外,3D XPoint使用的是主機板上的DIMM插槽,而非PCI Express或硬碟插槽。

長達12年 英特爾與美光將結束NAND研發合作

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CES大會的專題演講上宣布,英特爾與美光的NAND合作將於2019年初劃下句點。

英特爾(Intel)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除了公布新產品,執行長Brian Krzanich還在專題演講中宣布英特爾與美光(Micron)長達12年之久的合作將在年底或2019年初劃下句點。

Electric DesignComputer Business Review報導,英特爾與美光因對NAND業務有不同的目標和優先順序,因此決定分手,未來英特爾將專注開發資料中心和企業伺服器使用的固態硬碟,美光則著重手機和筆記型電腦使用的記憶體晶片市場,以及企業和車聯網領域,並將NAND出貨給原始設備製造商(OEM)

美光技術開發執行副總裁Scott DeBoer表示,美光與英特爾已合作很長一段時間,未來雙方除了各自研發NAND技術,還會繼續針對其他計畫進行合作。美光的3D NAND技術開發路線圖非常穩固,未來更將使用業界領先的3D NAND技術推出極具競爭力的產品。

英特爾和美光自2005年起便合作開發及生產快閃記憶體晶片,儘管技術研發合作將終止,但英特爾會繼續使用美光位於美國猶他州的晶圓廠生產其新的3D XPoint晶片。目前,英特爾和美光已開始生產第二代的643D NAND技術晶片,厚度較前一代增加1倍,雙方計劃於完成第三代96層堆疊的3D NAND晶片後結束合作關係,時間點約為2018年底或2019年初。

過去2年英特爾已投入35~55億美元,升級其位於大陸的半導體廠房,以生產記憶體晶片滿足市場需求, 2017年,美光也投入約40億美元擴建其新加坡的3D NAND晶圓廠。201711月,英特爾和美光完成了位於猶他州的快閃技術晶圓廠擴建,專門生產3D XPoint晶片。美光的Quantx和英特爾的Optane產品都是3D堆疊記憶體,支援個別儲存單元的讀寫。

3D XPoint晶片是介於揮發型DRAM和非揮發型NAND記憶體的產品,其讀寫能力和壽命都比NAND快閃記憶體強,價格比DRAM低。英特爾強調,兩家公司長期以來合作十分愉快,也受益良多,這次分手經由雙方同意,以便投注更多精力優化自身產品並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

[Home]


2018/01/23 4.4.3. 英特爾力抗NVIDIA:英特爾公布最新CPU規格 力戰NVIDIA GTX 1060 [ 電子時報 莊瑞萌、劉慧蘭]

英特爾(Intel)與超微(AMD)合作,擴大戰線抗衡對手NVIDIAGPU

自從英特爾(Intel)201711月破天荒宣布與超微(AMD)合作,後者Radeon RX Vega M顯示晶片將引進第八代Core處理器後,英特爾日前正式公布產品細節,劍指對手NVIDIA GTX 1060 GPU,希望能與之抗衡。

Digital Trends報導,英特爾預計第一批出貨產品為Core-i7 8809Gi7-8709G,兩者將搭載24運算單元的GH顯示晶片,以及Core i5-8305Gi7-8705G則會搭載僅擁有20運算單元的GL顯示晶片,GL版本具備較低時脈與GPU clock

雖然運算單元與時脈不同,但GHGL同樣擁有4GB HBM2記憶體等其他相同功能。該記憶體是利用新的嵌入式多裸片互連橋接連接至Vega GPU,得以大幅降低實體空間,與先前設定可節省1,900平方毫米。

英特爾表示,Radeon RX Vega M GL效能比搭載GTX 1050顯示卡的Core i7-8550U稍好,更強大的Radeon RX Vega M GH甚至可與NVIDIAGTX 1060 Max-Q在部分遊戲中直接抗衡。

評論指出,若是採用英特爾Radeon晶片打造的筆記型電腦(NB),甚至可以直接與入門級電玩NB抗衡並且勝出。英特爾表示,虛擬實境(VR)也是目標之一,第八代搭載Radeon RX Vega MCore更可讓VR功能引進更輕薄裝置上。

採用該款新硬體的PC可使用英特爾或超微晶片功能,包括在最高4K解析度下,可處理最高9個顯示器以及Thunderbolt 3DisplayPort 1.4HDRHDMI 2.0b搭配HDR10等新的連線標準。

另外,還包括支援HEVCH264 HDR編解碼,Radeon ReLive也可在4K解析度60FPS下編解碼多媒體,同時支援DirectX 12Vulkan API

另一項動態電源分享功能,還可管理CPUGPU電源使用。英特爾指出,其散熱設計目標針對行動裝置為65WPC100W,不過,動態電源管理幾乎已在現代處理器上出現。該公司也指出,該功能可提升電源效率18%

用戶可透過與超微的Radeon Adrenalin Edition幾乎雷同的軟體介面管理上述功能,不過,驅動程式已由英特爾取代超微商標,顏色也從紅變成藍主題。英特爾會負責提供驅動程式更新。即使是使用同樣GPU架構,但外界仍擔心驅動程式釋出延誤,可能讓英特爾硬體較超微慢幾代驅動程式版本。

由於英特爾的自家驅動程式軟體也會存在,因此,諸如Quick SyncXTU等功能也會保留,處理器則將採用Kaby Lake架構。

評論指出,這次最突出的功能就是超頻,Core i7-8809GCPUGPU都可解鎖,而且由於該晶片可針對Vega GPU執行超微驅動程式軟體,因此,也可以使用超微的Wattman工具微調晶片。

英特爾上述所有晶片皆採用4核心與8執行緒,最高時脈達3.8~4.2GHz,新款Core i7-8705G4.1GHz,基本時脈為3.1GHz。較舊版本Core i7-7700HQ則為3.8GHz2.8GHz。英特爾尚未公布價格,不過可以知道的是,該晶片採BGA封裝。

英特爾發表新處理器 號稱效能較NVIDIA同級產品優40%

搶在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開幕及NVIDIA媒體記者會前,英特爾(Intel)宣布其搭載超微(AMD) Vega M顯示晶片的G系列處理器將於3月推出,而代號Hades Canyon的迷你準系統電腦也預計3月底出貨。

PC Games Network報導,英特爾這款結合Radeon顯示晶片的新處理器使用2種規格的Vega M繪圖核心,一為具有20個運算單元與1,280GCN架構核心,另一款則具有24個運算核心及1,536GCN架構核心。兩者均以4GB第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2)為標準規格,CPU部分則為48執行緒。

英特爾表示,使用G系列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NB)將不會像內建NVIDIAAMD晶片的NB那般笨重和過熱,節省下來的空間可以用來加大電池容量和散熱風扇,或是縮小電競NB的體積和功耗。從英特爾與超微之間的合作可以看出,這兩家公司極欲打破目前由NVIDIA獨大的電競NB市場,畢竟過去3年在銷售趨緩的個人電腦市場上,電競NB還能有年複合成長率42%的表現,確實令人垂涎。

根據英特爾提供的跑分測試,搭載最高階Vega M晶片的NB平均性能比使用NVIDIA GTX 1060 Max-Q顯卡的產品優10%,較為低階的Vega GLGTX 1050相較,性能也高出30~40%。至於這樣的表現是否足夠支援VR遊戲,則有待觀察。

G系列處理器使用的CPU是以14奈米製程生產的Kaby Lake架構晶片,可選擇搭配Vega M GHVega M GL晶片。GH只用於Core i7G系列晶片中,共24個運算單元(CU),每個運算單元有64GCN核心,因此整個封裝內有1,536個核心,超頻頻率(boost frequency)1,200 MHz

超微的Vega GPU架構的主要特色在於其快速堆疊運算(Rapid Packed MathRPM)與高頻寬快取控制器記憶體區段(High Bandwidth Cache ControllerHBCC)等先進繪圖技術。RPM可調降精度執行2個算數指令,這對支援電腦遊戲來說不成問題,但專業的資料管理可能就需要32位元的精度。HBCC元件則允許GPU利用系統記憶體的一部分做為延伸架構緩存裝置,對於只有4GB視訊記憶體的設計來說相當實用。

整個設計中最值得關注的部分是英特爾如何將這些功能元件結合在一起。英特爾向超微採購半客製的AMD Vega GPU顯示晶片,然後使用自家的EMIB技術將該晶片與HBM2連結。EMIB是在同一處理器的內部嵌入多組不同架構的製程元件並互相連結的一種方法,用於封裝不同架構晶片的高密度互連。

然而英特爾並未使用EMIB技術連結Vega GPUCore CPU,而是採用傳統的8PCIe 3.0通道橋接,這是超微在設計規格更高的Ryzen Mobile元件時可以改善的部分,利用超微的Infinity Fabric連結技術將CPUGPU封裝在單一晶片內。

英特爾與NVIDIA交手 力戰自駕車晶片市場

1971年以來,一直在處理器市場風光多年的英特爾(Intel),近10年開始在行動裝置市場上與低功耗ARM為主的晶片展開搏鬥,日前在自動駕駛市場上又必須與對手NVIDIA交手。因此,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上,英特爾藉由宣布推出自駕車晶片,試圖扳回一城。新的英特爾自駕車平台由2Mobilieye EyeQ5感測器處理晶片,以及1顆新的Atom 3xx4 CPU組成,可在30W耗電下比NVIDIAXavier晶片多出60%效能。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高度自動駕駛需要大量運算能力,以便從數十顆感測器取得龐大原始數據並加以理解,例如WaymoChrysler Pacifica、通用(General Motors) Chevrolet Bolts、福特(Ford) FusionBMW 5系列等被英特爾測試的自駕車,每小時可產生4TB原始數據。

從數據中,先進軟體演算法必須辨識視野內的物體、計算速度與軌道並預測其繼續的方向,系統才可開始判斷車輛下一個動作。

評論指出,過去10年,初期開發自駕車時,運算資源選項相較目前受限許多,多數測試車輛都搭載英特爾伺服器,採用諸如NVIDIA生產的GPU去執行機器學習演算法則剛受到矚目。

隨後業者開始有意朝向讓系統量產後,讓GPU重要性日增,而NVIDIA則含括設計最佳晶片與開發最佳程式的工具等工作,例如自駕車開發平台Drive PX提供許多沒有車輛電子經驗的新創公司得以投入自駕車市場並有所成績。

不過,開發自駕車必須面臨的問題除了強大運算能力之外,冷卻與耗能也是關鍵問題。GM工程師Andrew Farah透露,第一代自駕Chevrolet Bolt原型驅動整個系統需耗電3~4kW,由於運輸服務應用的自駕車預期得操作20小時以上,因此將成問題。

對此,英特爾工程師Jack Weast團隊在設計運算平台時,不只強調原始效能還有效能功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PPW)

Mobileye EyeQ5處理器宣稱可在10W下進行24兆次運算效能(TOPS)NVIDIA則指出,Xavier可在30W下進行30TOPS2EyeQ5晶片加上Atom、記憶體與其他相關元件,預期可以符合30W要求並提供更多整體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傾向使用Atom做為其自駕車平台的CPUAtom通常是使用在較不昂貴電腦中做為低功耗與低效能晶片。自駕車處理器同樣採用x86指令集與低功耗特點,但還加入Xeon晶片高階多緒與虛擬化技術。英特爾認為,此舉將可讓Atom執行各ECU的不同任務同時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除了電源效率,自駕車也比一般車輛需要更多備援(redundancy),因此,英特爾使用2EyeQ5晶片便可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後援。例如一顆晶片主要功能是處理原始感測器訊號,另一顆則是處理融合計算。分組計算則在2顆晶片執行並在比對一致性後將指令送往Atom晶片,讓後者處理路徑規劃與控制轉向、煞車與推動。至於若要利用Xavier達到同樣結果則需要2顆晶片,耗電倍增至60W

極有可能,許多自駕車會使用2個不同架構與軟體的獨立運算平台,以便提供足夠程度的驗證,例如GM就是其一。

Mobileye目前已針對車用客戶提供EyeQ3系統,EyeQ4則預計2018年下半推出,BMW、福斯(Volkswagen)與日產(Nissan)則已宣布將加以採用。NVIDIA也宣布其Xavier已經測試採樣,預計2018年第1季交給客戶。

包括福斯、富豪(Volvo)、豐田(Toyota)ZF與博世(Bosch)等車廠與供應商也宣布將採用NVIDIA平台,至於英特爾與Mobileye則與BMW及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已有合作開發計畫,Aptiv也會採用相同平台。

另外,包括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與高通(Qualcomm)等晶片大廠也有意投入自駕車市場,讓未來10年市場大戰一觸即發。

[Home]


2018/01/23 4.4.4. 宏碁菲律賓新年奪2單 14億元入袋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宏碁(2353)商用電腦市場列為年度重點耕耘市場,泛亞營運總部總經理侯知遠表示指出,2017年下半年亞太商用需求大復活,業績年增7%,長期目標是商用營收比例過半,而2018年新年初菲律賓就開出紅盤,連奪教育跟政府兩筆標案,金額上看14.1億元,菲律賓及中印多國也傳喜訊。

宏碁亞太區2017年商用營收比例已達41%,侯知遠說,50%佔比期望越早達成越好,印尼商用市場2017年成長一倍,今年亞太市場依舊樂觀。受惠轉型效益顯現,宏碁股價昨強攻漲停以32.1元作收,創5年半新高。

菲律賓分公司總經理黃萬雷(Manuel)表示,菲國總統上台後,拼經濟有高度決心,國家的重點發展3大投資包括:基礎建設、教育及醫療,造橋鋪路已經啟動,教育預算也大增超過一倍。

宏碁菲律賓捷報頻傳,201612月菲律賓教育部撥1億美元預算,宏碁贏得3600萬美元最大金額標案(10.8億台幣),也是歷來最大政府標,宏碁今年將出貨投影機、桌機、筆電、顯示器,除宏碁之外,其他得標品牌都是中國白牌業者,也顯示宏碁搶單實力,宏碁也看好未來菲國教育預算持續追加。

另外宏碁菲律賓也獲政府總採購部門超過1萬台桌機大單,金額上看1100萬美元(3.3億台幣),2018年上半出貨,黃萬雷說,菲律賓新春開年業績就很好,私人企業跟需求也不錯,宏碁服務教育市場成立的「宏碁學院」已有110個大學加入,宏碁在菲律賓已連續12年筆電第一,市佔率30~35%,整體電腦也是連續9年第一,教育佔商用機比例一半,商用佔菲律賓電腦市場比例2016年約30%2017年來到40%,今年會更好。

泰國總經理江煌鵬指出,東南亞跟亞洲電競玩家很大部分是年輕人,要求絕對規格跟效能,宏碁非常有信心滿足市場,宏碁泰國筆電連續12年第一,整體電腦市佔率連續10年第一,以20178月到12GFK市調數據說,電競桌機跟筆電也是第一,成長非常大,2017年上半宏碁在泰國僅第5到第6

江煌鵬說,泰國去年底將電競列為官方正式推廣項目,2018年泰國政府也成立官方電競協會推廣運動,電競將是傳統電腦過渡到先進科技的關鍵,VR技術在電競遊戲中就是很好的踏腳石。

宏碁在泰國商用市場也積極衝刺,兩年前政府推動數位泰國4.0,從以生產人力為主朝智慧智力為主發展,東部經濟走廊包含10個經濟項目吸引外資投資,希望優惠吸引區域投資,泰國GDP去年增4%,今年預估有45%成長,宏碁台灣發展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如悠遊卡支付系統,也將導入泰國並擴大到中南半島市場。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