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台灣

   1.1.1. 反洗錢 比特幣平台擬納規範  [經濟日報]

 1展會

  1.1. 從穿戴裝置、VR、物聯到汽車 CES 2018的感測器創新  [電子時報]
  1.2. CES 2018 Eureka Park Startup系列:Eureka Park 汽車科技觀察 人工智慧技術在Eureka Park汽車領域開始發酵  [電子時報]
  1.3. CES 2018智慧家庭生態:英特爾聚焦智慧家庭 提出五大策略方針  [電子時報]
  1.4. 語音助理 CES競爭白熱化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電信業者物聯網網路佈建到位 2018年應用可望起飛  [電子時報]
   2.1.2. 2018年將為全球供應鏈數位化分水嶺  [電子時報]
   2.1.3. CapgeminiAI語音助理3年內將成零售主流互動模式  [電子時報]
   2.1.4. 智慧音響的下一步應用  [電子時報]
   2.1.5. 電視成聯網大平台 聯發科機會來了  [蘋果日報]

  2.2Smart Mobile

   2.2.1Smartphone

    2.2.1.1. 非蘋搶發新機 台廠樂  [經濟日報]
    2.2.1.2. 大陸手機領先群續擴勢力 供應鏈業者營運表現落差恐大  [電子時報]
    2.2.1.3. Counterpoint2017年大陸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當地業者佔8  [電子時報]
    2.2.1.4. OPPOvivo砍零售商利潤 印度銷售據點 都將大減萬家  [工商時報]

   2.2.2E-Reader

    2.2.2.1. 去年每股盈餘上看2.6 元太電子標籤 拚增兩位數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組織改造 拚海外掛牌  [經濟日報]
   2.3.2. 友達滿手現金 上看1,137  [經濟日報]
   2.3.3. 世足賽換機潮商機 電視供應鏈全面備戰 品牌廠上半年促銷戰火起 晶片廠急單將湧現  [電子時報]
   2.3.4. 5G時代三星如何延續霸業  [電子時報]
   2.3.5. 印度網路業尋資金新歡 阿里、騰訊和軟銀入列  [電子時報]
   2.3.6. 助創新 明年科技預算 爭取含前瞻成長3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NB品牌採複合材料比重增 碳纖玻纖捲土重來  [電子時報]
   2.4.2. 威剛董座陳立白:DRAM將缺貨一整年  [工商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十三五後大陸太陽能補貼陸續退場 揭開太陽能與傳統發電正面對決序幕  [電子時報]
   2.5.2. 從拜騰看大陸電動車崛起 如同日本扳倒底特律汽車巨人  [電子時報]
   2.5.3. 調整新能源車補貼 苗圩:勢在必行  [工商時報]

[Home]


2018/01/22 1.1.1. 反洗錢 比特幣平台擬納規範 [ 經濟日報 邱金蘭]

比特幣交易恐成反洗錢漏洞,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力促下,法務部日前出面邀集金管會、央行及經濟部研商,決定全面盤點法規,研議是否將比特幣交易平台納入洗錢防制法規範,須配合執行反洗錢規定。

據了解,彭淮南日前寫信給法務部長邱太三,擔心比特幣會否成為未來洗錢防制漏洞,法務部次長兼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主任蔡碧仲表示,總裁確實很關心此議題,法務部日前也因此邀請金管會、經濟部、央行等開會研商。

會中請相關部會針對三大問題,進行盤點後,將由法務部彙整,預計下月呈報行政院核示。包括第一,對於比特幣的定義,請各單位提供意見;第二,各單位業務管轄範圍內,比特幣交易實務上有無發生問題。

第三,全面盤點法規,評估如何納入防制洗錢相關規範。以洗防法為例,知情官員表示,現行第5條已有彈性空間,明訂有關「其他業務特性或交易型態易為洗錢犯罪利用之事業或從業人員」,可研議是否依此將比特幣納入須依洗防法須辦理申報的對象。

像銀行、銀樓分別是金融業及非金融業的洗錢防制「守門員」,依洗防法規定,「守門員」須確認客戶身分,對於50萬元以上交易、可疑交易等,都要向法務部調查局申報,對於疑似使用假名、人頭開設帳戶,也應拒絕。

官員說,金融業、非金融業均有「守門員」,但比特幣交易還找不到,若要防制洗錢,誰當「守門員」要先認定。

蔡碧仲表示,目前國內網路上有兩家比特幣交易平台,防制洗錢要有方法,首先要把定義弄清楚,主管機關、法令遵循找出來,才有辦法,相關單位意見回來後,法務部會彙整後報行政院。

立委曾銘宗去年底在立法院質詢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時指出,原本比特幣交易在大陸有九成,去年大陸強烈取締後,交易有大量移往到台灣等地現象,台灣已有「BitoEX」與「Maicoin」兩家比特幣交易平台,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就去投資,要金管會提醒民眾。

金管會隨後也發布新聞稿指出,近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坊間出現許多以招攬投資虛擬貨幣的活動,提醒社會大眾應注意投資比特幣等虛擬商品的風險。

反洗錢/誰是主管機關 要先釐清

金融業者表示,比特幣現在處三不管地帶,沒有主管機關,必須要先找出主管機關,才能納入規範,防範未來可能的洗錢疑慮。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投資招攬活動愈來愈多,就像其他貨幣或商品一樣,可能成為隱匿犯罪所得或洗錢等工具。知情官員表示,比特幣交易目前在國內未被承認,也無法令要求規範,的確容易成為防制洗錢的漏洞。

金融業者表示,以目前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為例,雖然有銀行提供金流,但銀行很難知道比特幣交易平台帳戶裡,還有那些客戶。

例如甲、乙等投資人透過超商代收付,資金匯款到比特幣交易平台在銀行的帳戶,對銀行來說,開設帳戶的是比特幣交易平台,這個帳戶裡可能有很多的客戶,銀行無法知道戶頭裡背後有多少客戶,銀行要對「客戶的客戶」做CDD(盡職調查)、KYC(認識你的客戶)是不太可能的。

但若將交易平台納入規範,就可要求交易平台對其所有客戶要做KYCCDD。業者表示,要防制洗錢,除了從比特幣交易平台著手規範,也要有主管機關,而且是要由行政院指定,否則可能相關部會都沒有人願意跳出來擔任主管機關角色。

銀行海外分行 金檢重點

兆豐銀上周公布美國三分行及巴拿馬分行因反洗錢作業缺失被罰案,在亞太防制洗錢組織(APG)進行第三輪評鑑下,多國監理機關均盯上反洗錢作業,金管會決定將海外分行反洗錢作業列入今年度專案金檢重點。

除此,有了兆豐事件,金管會今年度也將金控及子公司對國外主管機關檢查報告即時通報機制,列入年度檢查重點,藉此強化金控對子公司的督導。

兆豐銀上周公布,美國三家分行被美國聯準會(Fed)裁罰案,跟2016年美國紐約分行被紐約州金融署(NYDFS)裁罰案,是同一缺失,兆豐同時公布,巴拿馬銀監局在NYDFS裁罰後,也對兆豐巴拿馬分行金檢,並作出裁罰。

知情官員表示,並不是兆豐被全球監理機關特別盯上,而是APG正進行第三輪評鑑,很多會員國的金融監理機關對於洗錢防制都特別重視,聽說英國監理機關最近也在盯銀行的洗錢防制作業,國內目前有五家銀行在英國設有分行。官員表示,兆豐被NYDFS重罰後,大家都嚇死了,銀行現在對洗錢防制作業都非常小心。

[Home]


2018/01/22 1.1. 從穿戴裝置、VR、物聯到汽車 CES 2018的感測器創新 [ 電子時報 楊智家、邱龍傑]

每年年初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從來不會讓消費者對新穎科技發展的期望落空,這很大一部分仰賴於感測技術的持續進步,2018CES展同樣不意外,從汽車到穿戴式裝置等領域均可見多家業者推出全新感測技術,包括博世(Bosch)子公司Bosch SensortecVayyar ImagingVelodyne LiDARPMDTechnologiesOmniVisionON SemiconductorTDK等。

根據EPS News報導,本屆CES從汽車、無人機(Drone)、穿戴式裝置到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裝置均可見包括加速器、成像儀(Imager)等全新感測技術的問世,如Bosch Sensortec展出面向無人機與機器人慣性測量單元(IMU)應用的BMI088 MEMS感測器裝置,此技術為博世借用其汽車陀螺儀技術及全新316位元加速感測器所開發,要在高度震動環境提供無人機飛行更穩定的極度穩定、低噪音及低飄移解決方案,預計20185月開賣。

博世並展出面向穿戴式裝置及物聯網(IoT)領域開發的BMA400極低功耗加速器,可在性能未受影響下比現有加速器減少10倍功耗消耗,加上體積小且簡化設計優勢,適用於需搭載電池的穿戴式裝置如運動手環、智慧型手表等應用,將於20186月開始販售。

3D影像領域同樣可見創新,如3D影像公司Vayyar Imaging展出的連網家庭全新感測器,宣稱可在不侵犯隱私情況下查看幾乎所有物體或材料,可即時追蹤所有在家中及家裡週遭正在發生的任何事情,如判定是否有人跌倒等。

光達製造商Velodyne展出一系列光達產品線,包含擁有128條雷射光束的最新光達產品線VLS-128,宣稱具備更高解析度、更長探測距離及最廣的環境視角;Velodyne Velarray光達可提供3D視角,可隱藏配置於擋風玻璃、汽車保險桿或車頂邊框等區域,鎖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駕應用。最受廣泛採用的VLP-16目前則是降價50%

IC設計業者PMDTechnologies首度展出其與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共同開發的IRS238XC全新3D成像儀,面向3D深度感測市場所需,目前包括智慧型手機、AR頭戴式裝置、智慧家庭裝置及機器人均可見PMDTechnologies3D深度感測技術導入。

OmniVision發表其全新旗艦汽車影像感測器OX03A10,採用OmniVisionBSI-2Deep Well技術,擁有240萬畫素,專為ADAS所需盲點偵測、車道偏離警示,以及汽車後方360度環視汽車攝影機等高效能應用所設計,並具備低亮度敏感度及120dB高動態範圍。

ON Semiconductor面向物聯網、穿戴式裝置、AR/VR及安全監控攝影機等各類應用領域,推出1/3.2BSI 400萬畫素CMOS數位影像感測器AR0430,支援在400萬畫模式下120fps慢動作影像拍攝,並可從單一裝置捕捉色彩影像等。

TDK則展示其EPCOSInvenSenseMicronas品牌的廣泛感測器產品線,鎖定穿戴式裝置、AR/VR頭戴式裝置、汽車及無人機等應用,例如InvenSense ICP-10100極低聲噪及極低功耗電容式氣壓感測器,功耗僅1.3uA,可偵測正負1帕斯卡(Pa)的極小壓力差異,並具備1.5公尺深防水性,可導入智慧型手機、無人機、穿戴式裝置及物聯網產品。目前ICP-10100已開賣。

語音、連接性和AI將成消費電子裝置的三位一體

語音、連接性和人工智慧(AI)將構成消費電子裝置的三位一體,於2018年推向市場,並進一步推向未來。如同DSP Concepts創辦人所言,2018年美國消費電子展上讓觀眾目睹一場語音為主的寒武紀大爆炸。

EE Times報導,愈來愈多廠商正在發展語音控制,Silicon Labs執行長表示,下一個需求是能夠混合搭配不同的無線網路,由於物聯網裝置上使用的連接晶片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系統需要動態的多協議軟體,並能夠對不同的無線網路進行分時作業。

CEVA執行長Gideon Wertheizer認為,人工智慧已走出幻想世界,企業正在學習使用人工智慧應用於特定任務,而不是依靠人工智慧來解決世界上的所有問題。Wertheizer表示,家庭和汽車解決方案必須能夠處理完全不同的噪音環境,但問題是業界沒有任何標準的語音演算法。

系統公司回到學術界發表技術論文,爭先恐後地找出隔離語音的最好辦法。Wertheizer稱業者必須建立一個類似原子能工作室來研究所有的選項,並開發波束形成、遠場和近場、迴聲消除和環境噪聲降低的演算法。DSP Concepts執行長Chin Beckmann也認為噪音隔離是產品設計人員最具挑戰性的技術之一。

隔離語音是第一步,接下來語音助理必須識別、追蹤語音位置,而且需要檢測和識別誰在房間裡說話。直到最近,雲端才被認為是進行處理和學習的地方。Wertheizer表示,現在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態度更加務實,用戶希望在邊緣而不是在雲端進行,避免隱私、延遲和成本等問題。

聯發科看到邊緣和雲混合模式的可能性,認為語音助理競賽已經走向發展在地化智慧,將人類與非人類的聲音分開,區分背景中的音樂,識別聲音模式。

系統製造商希望在物聯網設備中整合學習和推論能力,使產品能夠持續智慧化過程,因此推升人工智慧處理器的需求。CEVA推出專用的低功耗人工智慧處理器系列NuePro,用於邊緣進行深度學習。CEVA在電腦視覺應用深層神經網路方面有多年經驗,NeuPro人工智慧處理器將於2018年第2季向主要客戶提供授權許可,第3季度全面發布。

聯發科正準備推出一款由2016年台灣新創團隊Intelligo開發的新人工智慧處理器,這款被稱為智慧DNN語音處理器提供可配置的深度神經網路和高效推論引擎。聯發科財務長David Ku表示聯發科正在尋找一種適度的人工智慧加速器,目的在識別20~30個關鍵字。聯發科正在倡導語音與人工智慧的分散式處理概念,不只應用在智慧音響上,而是針對所有小型裝置。

[Home]


2018/01/22 1.2. CES 2018 Eureka Park Startup系列:Eureka Park 汽車科技觀察 人工智慧技術在Eureka Park汽車領域開始發酵 [ 電子時報 陳彥志]

Mindtronic AI以具備人工智慧的數位儀表板獲得國際消費電子展創新獎項。

汽車科技領域的展示無疑是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一大亮點,國際車廠在參與度與資訊科技採用上,都顯得較往年積極。Eureka Park展示區的新創公司在這股潮流影響下,也觸發出更多創意。

車廠大量現身CES 人工智慧為新創團隊開啟一扇門

過去CES以電子產品為主軸,並隨著物聯網概念興起,將電子產品作串聯,從單一產品走向系統化來解決複雜問題,汽車領域也有相同趨勢。過去CES上車廠多著重新能源車、車載資通訊系統等個別項目,CES 2018則可看到明顯變化,車廠融合新能源車、車聯網應用、自動駕駛,而為概念車款注入濃厚的資訊科技風格。

CES 2018在新能源車、車聯網、自動駕駛三項概念同步進行的國際車廠中,以豐田汽車、賓士汽車、現代汽車最具代表性,這三家車廠都展示相關概念車款。除此之外,CES上也不乏新創車廠,如拜騰(Byton)汽車與小鵬汽車,這些新創車廠同樣以資訊科技作為首發車款的重要特徵,顯示資訊科技在汽車領域正逢絕佳的突破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車、車聯網應用已發展一段時間,引進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則是2016Google分拆獨立自駕技術公司Waymo2017年英特爾(Intel)收購以色列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廠商Mobileye後出現的新浪潮,創新性更勝新能源車、車聯網。

汽車製造屬於重型資本產業,對於新創團隊來說並非理想題目,但在人工智慧技術出現後,Eureka Park汽車相關領域中,也出現許多精彩的創意。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的汽車領域新創公司,在實現創意構想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大體來說,美國新創團隊強於技術本身的突破性,與GoogleAmazon的發展路線有明顯區隔;歐洲新創團隊擅長於應用成熟技術解決問題,作法較為務實,通常能對應一套可行商業模式;亞洲地區新創團隊中,台灣團隊可跟上人工智慧技術進展,軟硬體整合是其最大強項,發明較具突破性。

各國新創團隊對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有不同思考邏輯

美國新創團隊中,SapientX在語音辨識技術上有深厚研究基礎,成了Eureka Park少數在語音辨識核心技術上專研的技術型公司。SapientX在發展語音辨識上不同於GoogleAmazon利用大量資料訓練出高精準度的語音辨識演算模型,而是基於分析人類語言結構的技術,可在終端裝置上部署,不需透過連結雲端就能準確做語音辨識運算。

其他汽車相關類別新創公司則多與感測器相關,這類型公司分別是OusterK&A Wireless,前者打造自動駕駛技術所需的機械式光達,雷射線束為64道,已取得資金開發出產品,後者發展的產品則用於監測汽車排放的一氧化氮。

歐洲新創團隊中,法國團隊Phebe利用現有語音辨識技術開發終端裝置,回應車主開車時下達的指令,目前該裝置可對應加油站、停車場、購物的語音指令;在購物安全性方面添加了指紋辨識晶片,確認購物行為來自車主本人。該公司原型產品可進入汽車後裝市場(after market),原型產品2018年第2季會送樣,預計年底開始銷售。

LichtyearEureka Park中唯一的新創車廠,其構想是結合太陽能電池與電動車來減低充電需求,目前需要融資來打造原型車體。Travel Car則專營機場停車網路平台,屬於車聯網應用類別,目前已在50個國家有據點。

亞洲新創團隊中,來自台灣的Mindtronic AIEureka Park表現最為出色,並獲得CES大會創新發明獎項。Mindtronic AI的產品為數位駕駛儀表板,具備臉部辨識功能,可追蹤人眼注視方向與表情。臉部辨識在汽車領域應用上,多數發明概念都導向駕駛疲勞度檢測,而Mindtronic AI則朝向儀表板非接觸式操控作思考,簡化車主操控與車主辨識的流程。

來自台灣學術單位的e bus團隊,則將臉部辨識技術從平面提高到立體維度,即使車主注視方向非正前方,也能有相當準確的臉部辨識率;同一技術可轉用在大樓出入口,提高人員辨識效率。台灣產學聯盟ivsiac先前已有先進駕駛輔助環景系統的成果,本次在Eureka Park提出自動標記影像中物件的軟體功能,該技術有利於加快人工智慧模型演算流程。

亞洲地區其他國家中,南韓新創團隊Nalbi專攻影像辨識,強調其技術可在嵌入式裝置實現人工智慧,不需連上雲端,汽車領域具體案例則是行人辨識與道路物體辨識。南韓新創團隊SOS Lab則打造自動駕駛技術所需的光達,目前產品仍在原型階段,依照掃描範圍不同設計出3款產品,最遠達200公尺。大陸新創團隊則未將人工智慧應用在汽車領域,而是用在陪伴型機器人上。

投入汽車領域語音辨識須加快產品開發速度

綜觀Eureka Park新創團隊在汽車科技上的表現,車聯網應用與人工智慧出現頻率較高,電動車展示出現頻率較低。探究其原因,電動車牽涉到硬體成本,電池科技則需要基礎材料科學研發,這對新創團隊資金負擔較重;車聯網應用與人工智慧則屬於軟體技術類別,具備迅速搭建與快速部署特性,適合輕量規模團隊尋找合適市場機會切入。

在本次Eureka Park出現的新創團隊,其車聯網應用已累積一些商業基礎,並依靠智慧型手機生態,透過網路快速散播其服務。人工智慧則屬於新穎題材,雖然商業模式有待驗證,但若能清楚展現技術特色與用途,較容易取得發展機會。

汽車領域人工智慧相關新創團隊,選擇臉部辨識與語音辨識等題目比例較高,兩者都與人類特徵有關,而非國際車廠看重的交通路況辨識。語音辨識核心技術領先廠商已投入多時開發,取代機會不高,僅剩應用情境可加強。

前述兩個現象形塑了Eureka Park汽車領域新創團隊的主要風格:在交通路況辨識牽涉到初始資料庫難以取得,個性化的需求成了該領域較為適合的題材,將有更多與車輛互動的例子,惟商業應用方面,目前看來以語音辨識較能銜接。預估車內結合語音辨識功能的終端裝置將會大量出現,廠商開發產品時除功能外,也需留意上市時間,並特別注意應用程式開發商是否在車載機作業系統上強化Android Auto語音辨識的商用情境。

人工智慧本質上屬於軟體科技,需憑藉實體才能展示其功能,新創團隊在呈現成果需要有點技巧,單純以平面印刷物較難了解其人工智慧技術進展,也無法順利打動現場來賓。從成本高低來觀察新創團隊行銷手法,低成本作法為製作短片來呈現人工智慧在汽車領域應用實例,高成本作法為製作大型駕駛艙,提供現場來賓互動體驗。值得注意的是語音辨識目前多透過雲端來實現為主,展場網路穩定度以及會場人聲鼎沸,語音辨識效果不理想。這點也從語音辨識主要廠商GoogleAmazon作法可看出端倪,兩業者分別選擇在戶外空曠區域搭建臨時展間或廂型車來隔絕外部音量。

[Home]


2018/01/22 1.3. CES 2018智慧家庭生態:英特爾聚焦智慧家庭 提出五大策略方針 [ 電子時報 林維彥]

英特爾提出智慧家庭策略,並強調與OEM廠的合作方針,以及推動語音辨識技術在PC平台上的應用。

為回應日漸成長的智慧連網家庭市場,英特爾(Intel)1月初舉行的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宣布「智慧與連網家庭」(smart and connected home)策略,提出五大面向。分析師指出,其強調與OEM夥伴合作的策略方針,以及推動語音辨識技術在個人電腦(PC)平台上的應用,是此次策略方針中最值得稱讚的特點。

Moor Insights & Strategy資深分析師Mark Vena投書富比士(Forbes),介紹英特爾的智慧連網家庭五大策略面向,並提出見解。

首先是提升Wi-Fi連網速度。英特爾在CES 2018前發布了支援802.11ax標準、針對主流路由器與閘道器所設計的新晶片組,拓展其Wi-Fi產品組合。這些產品將於2018年開始出貨。802.11ax標準在頻寬速度與傳輸距離上大幅躍進,有助於提升內容與影音串流、線上遊戲和影音通訊的速度與品質。

其次是提升家庭網路連線的安全性。隨著消費者家中出現愈來愈多連網裝置,連線安全將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英特爾開始注重能兼顧高效能與隱私安全的網路產品,並舉友訊科技與McAfee合作推出、支援多用戶多輸出多輸入(Multi-user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U-MIMO)技術的D-Link AC2600路由器為例。

該路由器採用英特爾的Home Wi-Fi Chipset WAV500 Series晶片,能同時保護家中網路上的多個連線裝置,又能提供強大的Wi-Fi連線能力。

第三,英特爾開始力推傳統網路產品大變身,要求合作的OEM廠在產品設計上更創新。英特爾在CES 2018上特別舉華碩的Blue Cave Wi-Fi路由器做例子,稱讚該產品兼顧性能與時尚的外型設計。

第四,從產品使用的角度來看,若只提供單一選項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英特爾開始強調產品不應偏廢觸控或語音輸入介面。

他舉大陸第二大電商平台京東為例,該公司新推出的智慧助理DingDong Play瞄準大陸市場,搭載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不僅具備語音功能,還有大的觸控螢幕可以玩電玩遊戲,並能執行臉部辨識。

英特爾的最後一項智慧家庭策略以連結消費者的數位經驗為核心。PC平台上的語音服務在近1年來已有長足發展,如惠普(HP)和宏碁等OEM廠都運用PCAlexa,為旗下桌電(DT)與筆記型電腦(NB)增加免用手操控的功能。

預期2018年將會看到PC OEM廠發表更多採用英特爾Smart Sound TechnologyWake on Voice技術的產品。

分析師認為,英特爾提出的智慧與連網家庭五大策略將成為主要PC OEM廠和週邊製造廠未來的策略守則,而該公司採取與其他主要OEM廠合作的做法也是這次策略最值得稱讚的地方,至於最具雄心的部分則是推動語音辨識技術在PC平台上的運用。

虛擬助理進攻CES 2018 Google和亞馬遜爭龍頭

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目前美國地區已有46%成年人使用過數位語音助理系統。

各家科技業者的虛擬助理在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互別苗頭,這廂強調智慧家庭應用,那廂強調與連網汽車的結合。在這波浪潮中,Google Assistant和亞馬遜(Amazon) Alexa無疑是兩大先鋒,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Bixby則緊追在後。

據法新社(AFP)報導,顧問公司Moor Insights & Strategy指出,若聲控智慧助理成為主宰人類與電腦互動方式的新常態,那麼能夠搶下主導地位成為最多人使用的服務,就代表能掌握背後龐大的商機。Gartner分析師也表示,智慧助理生態圈的競爭愈來愈激烈,大家都在看哪家服務會成為2018年的霸主。

蘋果(Apple)Google目前大幅領先,因為他們的SiriAssistant已經進入數百萬台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上,這也是為什麼亞馬遜顯得那麼積極,希望Alexa能夠拓展到更多終端用戶手上。

至於同為科技巨頭的微軟(Microsoft)則似乎處於劣勢,不過Moor Insights & Strategy認為微軟其實是看準自己的強項,目標在成為辦公室的數位助理一哥。現在已經有約5,000萬的Win10電腦裝有Cortana

此外,三星也在記者會上揭露智慧家庭策略,目標是使旗下廣泛的產品都能連網並支援虛擬助理Bixby,變得更聰明。該公司全球消費性電子總裁表示,未來無論是電視還是冰箱都會「更懂你」,依據使用者的偏好自行調整,不等使用者開口就先提供需要的服務。

他也透露三星預計在2018年中發布新的SmartThings應用程式(App),使用者將能遠端遙控居家連網生活。

另一消費性電子巨擘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也在自家記者會上指出,2018年將是智慧家庭發展的關鍵年,該公司正在研發能夠讓電視、電器或其他裝置根據使用者偏好而隨之調整的人工智慧(AI)平台,而且此平台將對外開放,支援其他公司的軟體。

譬如Google Assistant已經整合進樂金的耳機、電視等產品,而搭載Assistant系統的ThinQ喇叭亦將於數月後問世。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的研究人員指出,透過智慧音響和電腦對話的形式已經獲得成功,可以預見智慧助理的說話能力將進步神速。

除了智慧家庭戰場以外,Panasonic也宣布正在和亞馬遜合作,將Alexa整合進他們販售給車廠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infotainment)中,支援導航、音樂播放、有聲書播放等功能。該公司同時也和Google合作,在部分產品中採用Assistant智慧助理。

智慧家庭市場起飛 掌握五大觀察點兼顧個人化與隱私

業者如何一方面讓智慧裝置更懂我們,一方面又不會讓人覺得隱私遭到侵犯,是智慧家庭的觀察重點之一。

堪稱科技產業風向球的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甫於1月初落幕,產業新聞網AdAge整理了未來智慧家庭產業的五大觀察點,包括居家安全、智慧城市發展,以及提供個人化服務之餘又能兼顧隱私等。

首先,與多年前相較,智慧家庭已經了長足進展,有愈來愈多人利用智慧裝置調整居家照明和溫度,吐司機也會提醒我們早餐準備好了。不過說穿了這些仍舊只是花拳繡腿。

要讓住家真的「變聰明」,關鍵在於資料分析技術,也就是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分析等。智慧家庭的下一步是發展出更強、更讓人信任的系統。Honeywell Connected Home的使用者經驗設計主管指出,打造舒適家庭和維護居家安全將是未來兩大發展主軸,譬如智慧恆溫器(thermostat)

其次是在保險產業的應用。舉火災或水電為例,連網感測器可以偵測煙霧或哪裡出現了漏水問題,也可以安裝會自動阻斷供水的智慧水閥。

智慧家庭讓保險業者有機會加深與顧客的連結,他們已經著手研究若提供智慧裝置給客戶,或是提供相應的優惠方案,讓客戶能嚴密監控住家狀況進而有利於屋況維護,是否有助於降低他們的成本。

第三是智慧城市的發展。隨著智慧家庭愈來愈普及,政府必須開始考量如何提供相應的基礎建設。據估計,到了2050年全世界將有7成人口居住在都市。現在已有許多科技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研究怎樣能夠提供城市居民更好的服務。

第四,智慧裝置未來甚至可能照顧到我們的心理健康。現在很多產品已經掌握眾多個人資料和喜好,未來這些裝置可能有辦法解讀使用者的動機,進而提供建議。譬如當使用者心情低落時,就建議他從街角的餐廳叫些美食大吃一頓等等。對於業者來說,掌握消費者心理代表可以和他們有更多互動。

上述智慧應用會帶出更深一層的隱私疑慮,因此最後一項觀察點是業者如何一方面讓智慧裝置更懂我們,一方面又不會讓人覺得隱私遭到侵犯。

媒體公司Mindshare的北美策略長指出,個人資料的蒐集與使用必須夠透明。消費者喜歡也期待更為個人化的服務,關鍵是必須讓他們知道裝置就竟怎麼運用蒐集到的個人隱私。

[Home]


2018/01/22 1.4. 語音助理 CES競爭白熱化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智慧音響熱賣,帶動兩大語音助理陣營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在今年CES白熱化競爭,市場調查機構Digitimes Research表示,在智慧音響領先群雄的亞馬遜,Alexa在今年CES展場卻沒有獨強演出,Google則是表現亮眼,鹿死誰手還有好戲可以看。

自從亞馬遜推出語音助理Alexa及家用智慧音響Echo後,便成為家用智慧裝置的領頭羊,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stics統計,去年第3季全球家用智慧音響出貨740萬台,亞馬遜的Echo系列就佔500萬台,市佔逾66%,Google Home急起直追亦高達190萬台,相當於市佔率超過25%,去年第4季亞馬遜與Google甚至不惜賠錢促銷語音助理,只為了在這塊市場取得領先。

Google與亞馬遜的語音助理戰爭可不僅侷限自有品牌硬體,隨亞馬遜早已開放Echo背後的語音助理Alexa給第三方硬體業者使用,亞馬遜估計Alexa已打入1200個品牌、共4000種智慧裝置中,Google也從去年起開放Google Assistant,則在Android稱霸智慧手機作業系統資源下,目前全球已有4億個硬體設備能支援Google Assistant

而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的戰火在今年CES更為熱烈,Google甚至特別在CES搭造專屬攤位、在市區各地大打廣告,DIGITIMES Research表示,亞馬遜雖於智慧音響市場領先群雄,但在展場表現上Google卻更為亮眼,而蘋果 HomeKit平台則顯得黯淡。

Digitimes Research表示,CES 2018展場有大量支援亞馬遜AlexaGoogle Assistant的第三方廠商合作展示,許多業者如LG,選擇兩者均支援,亞馬遜獨強優勢並不多,GoogleNest分進合擊,Google Assistant聯盟大軍來勢洶洶。

CES期間,Google宣布將有13個品牌將會陸續推出採用Google Assistant的智慧音響,而原本只是讓汽車中控系統與Android手機互通的Android AutoGoogle也宣布開放Android Auto使用Google Assistant,包含福特、通用、福斯在內的40個汽車品牌、共400款車型,也繼續與車廠努力,讓汽車不需要透過Android Auto就能使用Google Assistant

由於亞馬遜結合智慧音響與顯示器的Echo Show為智慧音響打開另一條新路,GoogleCES時也不甘示弱的宣示,Google Assistant將成為聯想、索尼、JBLLG四個品牌的智慧顯示器背後的語音靈魂。

相較之下,蘋果HomeKitCES期間比亞馬遜、Google明顯冷清,智慧音響僅有蘋果還未上市的HomePod支援HomeKit,反而是許多家電業者推支援HomeKit 的各項智慧家庭產品,如Honeywellecobee推出的自動調溫器,飛利浦的智慧照明裝置等。

[Home]


2018/01/22 2.1.1. 電信業者物聯網網路佈建到位 2018年應用可望起飛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遠傳在物聯網平台部署相當積極,投入包括智慧路燈、智慧製造、車聯網等服務推行外,也積極打造物聯網生態體系。

對應物聯網潛在發展商機,在NCC於日前釋出040開頭,專為物聯網設計的900萬門專用門號給中華電信、遠傳及台灣大哥大等電信業者後,相關業者在此領域的新布局也已經展開,業者認為,隨著物聯網基礎建設更趨成熟,相關硬體、終端與平台就緒,可望加速整體物聯網應用在台起飛。

對應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雲端、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更趨成熟,同時物聯網終端、平台就緒,讓物聯網應用因此得更好的應用發展性出現,且在電信業者動態方面,日前在NCC釋出900萬門物聯網專用門號給中華電信、遠傳與台灣大哥大後,電信業者的相關物聯網服務也已於近期開始推行,藉此作為20205G進入實際商業運轉的前置布局。

其中在台灣大哥大方面,考量物聯網時代來臨後,從娛樂、醫療、家用到商用等領域的物聯網裝置,將隨時均在進行資料傳輸,因此除提供穩定的行動網路品質外,對電信業者而言,如何有效協助企業管理SIM卡,從而協助企業更快速完成物聯網營運部署,成為台灣大哥大於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定位。

對此,台灣大哥大目前主要專注在包括Global eSIM(eUICC)SIM管理平台等領域開發,其並認為,藉由eSIM服務提供,讓物聯網裝置在跨國的生產製造、物流配送、通路銷售、終端使用到終止使用的過程當中不必再插拔更換SIM卡,並使用在地資費降低跨國漫遊的成本,將可有效獲得快速完成全球部署的優勢,同時達到提升管理效率、縮短物流管理流程、降低漫遊轉換成本等目標,而此也將成為台灣大哥大物聯網網路積極布建的主要方向與目標。

另外,遠傳方面,目前在物聯網平台部署也相當積極,其NB-IoT網路於日前正式進入商用運轉,且投入包括智慧路燈、智慧製造、車聯網等服務推行外,另日前遠傳也寄望在2018年上半前,在台完成8,000個基點,藉此讓NB-IoT訊號的網路覆蓋率提高;此外,遠傳目前也正積極打造物聯網生態體系。

另中華電信也未等閒,其日前公布自行開發的物聯網平台服務,強調已可提供平台內裝置快速連網、管理、資安、智慧分析等應用,且預計在2018年底正式進入商業運轉後,為擴大物聯網布局,近期中華電信也宣布與台灣世曦簽署合作意向書,積極拓展物聯網於國土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環境監控等領域的應用。

中華電信表示,與台灣世曦攜手後,雙方合作初期將聚焦在物聯網於國土安全的應用,其主要透過中華電信的物聯網架構,結合政府防災機關的監測系統,以及台灣世曦開發的整合性雲端服務,提供相關創新解決方案,主要用於橋樑、邊坡坍滑、環境等監測,從而建立氣候、水文、空氣、地質等數據雲端資料庫應用於風險評估。另未來,雙方的合作也將再拓展到智慧路燈、交通、環境監控等層級。

市場認為,隨著電信業者的物聯網網路開始投入商業運轉,有利於跨越物聯網生態體系最後一哩的障礙,同時伴隨平台、終端等就緒,將讓2018年成為物聯網應用起飛的起始年份。

[Home]


2018/01/22 2.1.2. 2018年將為全球供應鏈數位化分水嶺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物流專業人士應在中期內看到更環保的財務和營運意識。

Logistics Management報導,隨著企業積極響應政府和政府間組織的新倡議,2018年將成為全球供應鏈數位化的分水嶺。而能促成全球供應鏈數位化的關鍵,可從下面幾格趨勢來觀察:

一、標準將由大陸制定

在美國缺乏全面貿易戰略之際,大陸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整合歐洲、亞洲的陸海路交通。此倡議將讓大陸接觸到全球4分之3的能源、資源和人口,但僅佔世界商品服務及GDP25%

大陸計劃在一帶一路倡議上投資4.4兆美元,更已投入將近1兆美元,而其他國家並無類似倡議。一帶一路將使大陸的標準成為亞洲到歐洲大部分國家的標準。而這種需橫跨亞洲的貿易,正是大陸、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繁榮所需的貿易。

二、全球電子商務興起

全球電商呈指數成長,到2020年可能佔全球貿易額的20%。影響北美、歐洲和大陸零售商的最大問題是電商最後一里路成本高昂。BluJay Solutions MobilSTAR全球運輸管理系統這類解決方案已開始提供全球端到端的供應鏈可見性。企業應注意其中新增的電商法規。物流經理也應尋找能促進多管道回應客戶的服務。

三、準備分布式製造

無論成熟經濟體或是開發中國家,數位經濟都能帶來更好、更多的就業機會。由於大部分工作會遭自動化威脅,大陸正全力發展數位經濟。現實情況是,在即將到來的一年裡,各種工作人員的工作將慢慢消失,因為地理學不再以相同方式定義供應鏈。

例如,阿里巴巴已發展出淘寶村。這些工廠分布在大陸各地及世上一些最貧窮的國家,但靠科技連接世界經濟網路。企業應花時間重新繪製供應鏈,因為這既帶來風險,也帶來機會。

四、減少不確定性

日本企業高田(Takata)、東麗(Toray)、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神戶製鋼(Kobe Steel)等公司的產品品質數據造假,以及近期的歐洲柴油車排放造假醜聞,顯示出供應鏈在資訊上有多依賴彼此的信任。2018年的一些發展將以減少不確定性為目標。

五、企業更依賴區塊鏈

區塊鏈能用於創建和維護所有相關方都能看到的分布式數位分類帳的有效性。IBM正在與馬士基(Maersk)、聯合利華(Unilever)、沃爾瑪(Wal-Mart)和雀巢(Nestle)等公司合作推出全球區塊鏈系統,以節省數十億美元成本。

管理者應開始計劃如何利用前所未有的資訊透明度和可審計性,來減少各種供應鏈詐欺、錯誤、庫存不匹配、道德和可持續供應等問題。

六、留意殭屍公司

自金融衰退以來受政府支持的一大堆殭屍公司正在席捲全球。歐洲、大陸和美國都有本應破產的公司,卻仍在向更健康、強大的公司搶走客戶,使這些公司遭受損失,並有可能淪為殭屍公司。

隨著經濟轉強,加上各國政府債台高築,企業應注意到會有新一波破產、收購、購併和其他公司倒閉的跡象,而應制定應急計畫,以防主要供應商和客戶破產。

七、數位匹配的興起

未來經濟基於分享或合作上存在很大誤解。像AirbnbUber這樣的公司不會共享其資產,而是執行強大而有利的任務來匹配需求。與傳統公司相比,他們以更小規模更精確匹配需求,而從服務獲利。在充斥選擇的世界裡,價值已從傳統百貨公司的提供選擇,轉移到協助顧客決定最佳選擇。

八、更環保的電池與能源

在美國,運輸業最近超過公用事業,成為最大污染者。大陸已推出用於運煤的電池動力貨船。Tesla已發表Semi電動卡車,而主要廠商正在選擇更清潔的能源。數位配對服務將為托運人提供更多選擇,以選擇更環保的貨運。物流專業人士應在中期內看到更環保的財務和營運意識。

九、全面電子整合

由於投資物聯網(IoT)和數位經濟對社會有太多好處,全面電子整合的趨勢將急劇增加,例如用於美國卡車運輸和智慧港口的電子打卡裝置(ELD)。企業可能會忽視短期成本,但應認識到若不採取行動可能是最大風險。

十、不要拖延

全球物流和貿易法遵傳統上依靠不妥協來提供穩定性。以傳統和法規為重點的文化在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面前帶來穩定性。技術已改變此方程式。行業領導者須積極參與,為企業如何與其他企業、政府和政府間組織進行互動,建立新規則和傳統。而慣於拖延的公司會發現自身處於被邊緣化的危險之中。

[Home]


2018/01/22 2.1.3. CapgeminiAI語音助理3年內將成零售主流互動模式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能夠充分利用語音助理的抓住廣大消費者的品牌,不僅能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還能為自身創造關鍵成長機會。

據法國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最新研究,智慧語音助理將在未來3年成為零售與消費者互動的主要模式。該研究報告調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與德國的5,000多名消費者,發現使用智慧語音助理科技的消費者,願意透過這種互動方式,在未來3年多消費500%

研究指出,25%的受訪消費者表示他們寧願使用智慧語音助理,而不是網站來購買商品。Capgemini預測,這一數字在未來3年將上升至40%;此外33%的人表示更願意使用語音助理,來與一家商店或銀行分行互動,目前此一比例為20%

研究發現,有使用智慧語音助理的消費者,透過語音助理的消費,佔其消費總支出3%,但預計在未來3年內增加到18%,實體店與網站分別為45%37%

串流音樂與搜尋資訊仍然是當今消費者使用語音助理最普遍的用法,但超過33%的受訪者表示也曾使用語音助理購買雜貨、家庭護理或衣服等商品;目前有28%的消費者表示已用過語音助理進行付款或匯款,而有44%的消費者表示有興趣使用語音助理進行銀行交易。

此外報告發現,37%的智慧語音助理使用者會與朋友及家人分享正面體驗,而非語音助理使用者中有28%表示,盼因有了正面體驗後,會更頻繁的與一個品牌進行交易。

Capgemini數位顧客體驗經驗長(CXO)Mark Taylor表示,智慧語音助理將徹底改變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方式,語音助理如此令人振奮的原因是他們巧妙地融入了人類生活,提供消費者前所未有的簡單、豐富的互動。

[Home]


2018/01/22 2.1.4. 智慧音響的下一步應用 [ 電子時報 林怡伶]

智慧音響在過去一年獲得爆發性成長,各國業者陸續推出造型各異的產品,到目前為止,智慧音響主要用途仍為語音秘書、音樂播放器與購物訂餐,不過已有業者開始開拓新應用領域,稍早亞馬遜(Amazon)宣布要讓Alexa裝置前進辦公室,成為智慧秘書,而在南韓,業者則打算進一步強化智慧音響在家的功能,擴大結合家庭物聯網(IoT)服務,讓智慧音響升級為智慧管家。

家電大廠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公開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第二款智慧音響LG ThinQ,除基本款功能外,進階功能如啟動智慧家電並告知運作狀況,舉例來說,當使用者對LG ThinQ說開始洗衣服,洗衣機就會開始運轉,如果再問還要洗多久,LG ThinQ就會回答20分鐘,LG ThinQ預計搶先於美國上市。

另一方面,南韓三大電信業者中布局家庭物聯網最為積極的LG U+,雖然落後其他業者1年多時間,但也趕在2018年前推出採用Clova平台的智慧音響,與其他業者不同的是,LG U+主打的是買家庭物聯網服務送智慧音響的套餐,智慧音響部分可選擇LG U+版產品或LINE Friends+,服務則包含IPTV,以及照明、開關、插座、空調、加濕器、空氣清淨機、掃地機器人等40餘種家庭物聯網裝置,並接受多重指令,該服務月費為12,100韓元(11.4美元),相當於在南韓一頓飯的價位,因此算是相當平價。LG U+家庭物聯網服務20157月推出至今,南韓安裝戶數已突破100萬戶,預料LG U+龐大的家庭物聯網用戶,將成為拓展智慧音響版圖的利器。

而在2017年初推出智慧音響GiGA Genie的韓國電信(KT),則藉本身電信事業,同年底推出LTE版本,突破智慧音響應用環境限制,目前銷售超過50萬台,稱霸南韓市場,韓國電信的智慧音響同樣可與家庭物聯網裝置、IPTV連動。SK電信(SKT)智慧音響Nugu銷售稍落後韓國電信,累積35萬台,可與IPTV、照明、空氣清淨機連動,不過兩家業者可與智慧音響連動的家庭物聯網裝置仍不及LG U+多元。

其他同樣推出智慧音響的南韓業者還有KakaoKakao2017年底小量試賣智慧音響Kakao mini,使用AI平台Kakao i,日前在消費者熱烈要求下,Kakao決定近期內進行第二輪販售,不過由於較晚推出,Kakao mini目前仍以語音助理、訂餐服務為主。另一家電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有望在年內推出搭載Bixby的智慧音響,鑒於家電產品陣營豐富且完整,加上近期陸續導入Bixby,日後推出智慧音響可望立即與眾多家庭物聯網裝置連動,一舉追上其他業者。

鑒於智慧音響銷售量不大,南韓眾廠正大力開拓另一個管道,直接與建商合作,提供與裝載於智慧音響相同的AI平台技術,讓住宅內建可與自家智慧音響相容的系統。最先完工啟用的是20178月韓國電信在釜山的一棟智慧公寓,設有智慧瓦斯控制系統、智慧冷暖房功能、智慧包裹保管箱等等,韓國電信目標2019年增加到全國20萬家戶;SKT另與現代建設、SK建設、LH等建商,陸續在首爾、釜山等16處興建導入Nugu平台的智慧公寓;Kakao則拉攏PoscoGS建設,讓Kakao mini成為該公寓的智慧家庭控制中樞;LG U+Naver同樣也有如大宇建設等合作對象,攜手打造Clova智慧公寓。

為了突破智慧音響的限制,讓搭載的AI平台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南韓業者一方面讓智慧音響與本業結合,一方面形成異業結盟,電信業者、IT業者、家電業者、建商,以及如地熱系統等建築基礎設施業者交叉結合,從源頭導入AI平台技術,讓智慧音響成為未來住宅的必備設備,提升智慧音響銷售的同時也助擴張AI平台的版圖。這是一場速度的競賽,誰能搶先建立完整、高密度的智慧家庭生態圈,就能成為未來加入智慧家庭產業廠商的首選合作對象。

[Home]


2018/01/22 2.1.5. 電視成聯網大平台 聯發科機會來了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智慧家庭、物聯網重啟戰場,三星、LGSONY將人工智慧(AI)導入Android TV,電視變身為智慧家庭最後一哩,透過軟體快速移植,數據分析,電視將成聯網裝置大平台,聯發科今年再度攜手SONY在電視晶片技術提升,同步卡位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智慧音箱,大賺物聯網機會財。

本就是聯發科強項

AI+IOT應用正式成形,聯發科家庭娛樂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游人傑表示,智慧家電和物聯網本就是聯發科強項,今年將產品線升級,物聯網已成下一個千萬量能產品線,但如共享單車、智慧音箱等何時起飛,難以預測,不過,聯發科就是以做好準備的心態,在物聯網趨勢中就能大賺機會財。

至於兵家必爭的智慧音箱,市場預期,阿里巴巴、亞馬遜最具備通路機會,亞馬遜應可拿下7成市佔,但Google也相當積極,而受惠大廠訂單,未來3~5年聯發科智慧音箱晶片出貨量達5000萬套。

[Home]


2018/01/22 2.2.1.1. 非蘋搶發新機 台廠樂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iPhone X銷售力道趨緩,非蘋陣營力求出頭,隨世界行動通訊(MWC)即將到來,近來非蘋手機廠陸續釋出訊息,包括三星、索尼、諾基亞授權品牌廠HMD都預告,將在MWC發表新機。法人看好,台積電(2330)、大立光、超眾、雙鴻等供應鏈將受惠。

智慧手機受到消費者使用年限拉長、成熟市場滲透率已高等因素影響,近兩年成長趨緩。近來更因蘋果iPhone X後續銷售力道不如預期,市場彌漫低迷氣氛,非蘋陣營力圖振作,無不期盼透過年度盛事MWC發表新機,一舉帶動市場買氣。

今年MWC將在226日到31日於巴塞隆納舉辦,三星高層已透露將在MWC發表新旗艦機,市場預料為Galaxy S9S9+

索尼也已發出邀請函,將在開展首日,也就是26日當天舉行新品發表會,推測將亮相新旗艦機及其他物聯網產品。HMD 的產品總監 Juho Sarvikas 日前也在推特(Twitter) 上預告,正在為 MWC 2018 參展做準備,並預告將有令人驚喜的產品推出。

就目前傳出有關Galaxy S9系列的消息中,在螢幕上仍持續採用全螢幕設計,大小則延續S8系列,其中Galaxy S9 配置單鏡頭,Galaxy S9+ 則擁有雙主鏡頭設計。處理器部分,除了高通的S845,也將採用自家的 Exynos 9810。科技網站傳出,Galaxy S9 系列可望在225日發表, 3 1日開放預購,首波開賣時間可能是316日。

索尼已在CES推出中階手機Xperia XA2Xperia XA2 Plus,以及入門手機Xperia L2,預期今年MWC將以高階旗艦手機為主。外傳索尼新旗艦機名稱可能為Xperia XZ Pro,應是索尼首款全螢幕機種,搭載高通的S845處理器。

甫宣布諾基亞手機回歸市場的HMD, 一口氣推出包括Nokia 3Nokia 5Nokia 6,以及經典的Nokia 3310功能手機。市場預期,今年可能推出上述機種的2018年版新機,日前HMD已在大陸發表第二代Nokia 6。另盛傳已久、擁有雙前鏡頭的高階機種 Nokia 9 也有可能在MWC正式亮相。

[Home]


2018/01/22 2.2.1.2. 大陸手機領先群續擴勢力 供應鏈業者營運表現落差恐大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呈現大者愈大的趨勢。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趨烈,呈現大者愈大、落後業者生存愈益艱困的趨勢,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等大陸手機領先群2017年創造銷售佳績,2018年亦將持續擴大銷售版圖,至於落後的手機品牌廠則無力改變大陸手機市場生態,由於缺乏經濟規模的基礎,難與供應鏈爭取到優惠價格及優先供貨等條件,產品行銷力道難敵大陸手機領先群,連帶影響相關供應鏈業者營運表現落差大。

業界預期2018年全球手機市場將持續洗牌,國際、大陸及台灣手機品牌廠中,相較於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一哥蘋果(Apple),以及大陸手機市場領先群華為、OppoVivo、小米等仍將擁有一席之地,其他二線及三線手機品牌業者已失去市場先機,新機種出貨動能恐不盡理想,2018年面臨更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繼樂視手機勢力向下走滑之後,金立亦傳出財務危機疑雲,近期市場傳出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因個人因素,所持有金立近41%股權遭到大陸法院凍結2年時間,引發外界對於金立營運與財務疑慮,影響所及,恐對上游供應鏈業者的合作往來與款項支付造成影響。

至於華為、Oppo、小米等大陸手機市場領先群,業界預期2018年手機出貨量均可望突破1億支大關,可望有效拉抬相關供應鏈業者大立光、高通(Qualcomm)等營運表現,與其他二線及三線手機品牌供應鏈業者的營運表現迥異。

其中,穩居大陸智慧型手機龍頭的華為,2017年手機出貨量高達1.53億支,並已躍居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廠,華為與榮耀雙品牌手機產品線涵蓋各價格帶,在2017年締造佳績,全球市佔率已逾10%,顯示華為已在全球手機市場逐漸站穩腳步。

2018年華為將趁勝進擊,持續尋求突破空間,並宣示旗下所有BG業務銷售總目標將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不僅凸顯華為力求銷售更上一層樓的決心,亦將讓競爭對手面臨更大壓力及排擠效應。

供應鏈業者指出,就目前智慧型手機整體競局來看,華為擁有經濟規模及大陸市場主場優勢,主流地位不易動搖,各廠都不敢忽視華為2018年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華為旗下產品和服務已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為進一步強化產品設計及效能,華為大手筆在美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印度及大陸等地設立16個研發中心,顯示華為壯大全球市場版圖的企圖心。

相較於競爭對手,華為擁有20多年通訊產業的深厚基礎,憑藉全球化網路優勢、全球化營運能力和全球化合作夥伴,華為旗下包括手機等業務前景持續受到業界看好。

[Home]


2018/01/22 2.2.1.3. Counterpoint2017年大陸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當地業者佔8 [ 電子時報 茅堍]

2017年大陸市場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中,僅蘋果iPhone 7系列手機為外國業者產品。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新公布資料顯示,在2017年大陸市場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中,大陸業者OppoVivo、華為與小米智慧型手機就佔了8款。外國業者手機僅有蘋果(Apple)iPhone 77 Plus 2款入列,分別以銷量佔比2.8%2.4%,排名第二與五。

排名第一的是Oppo R9s,該機銷量佔比為3.0%。除R9s外,Oppo A57R11也分別以銷量佔比2.6%2.3%,排名第四與六。

Counterpoint表示,Oppo能夠有3款手機入列,除了與該公司在實體商店中展開廣泛滲透外,R9s的成功,可歸功於在產品和定價策略上能夠與大陸市場需求同步。

在產品策略方面,Oppo意識到自拍與社交網路分享對大陸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重要,因此專注於開發具有自動自拍與美化功能的產品。而R9s正是一款專門為滿足自拍需求來設計的手機,再加上具有超薄機身和多樣化的外殼色彩,使得該機成功成為2017年大陸市場最為熱銷的智慧型手機。

此外,有別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以多款手機機型來佔據各不同區位市場的策略,Oppo採取僅推出少數款手機,然後對關鍵產品進行大力促銷的策略。

在定價策略上,Oppo瞄準大陸市場銷量最高,售價在200~450美元的中階手機市場來推出產品。如此一來雖然會使整體Oppo手機銷量受到限制,但卻能成功打入市場,並在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中佔有3款。在蘋果手機方面,隨著iPhone 7系列售價調降,使得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2017年下半該系列手機銷量上揚。

尤其是配備128GB儲存空間的iPhone 7 Plus售價降至900美元後,更是吸引到許多大陸消費者。而由iPhone 7 Plus的銷售表現優於iPhone 7可以看出,目前手機售價已經不再是大陸消費者唯一關心的重點。

此外,有別於其他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iPhone 7/7Plus為前十大中的唯二高價手機。

Vivo也有2款智慧型手機入列前十大,分別為排名第三的Vivo X9(銷量佔比2.7%),與第七的Vivo Y66(2.1%)

如同OppoVivo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成功,也可以歸因於產品與定價策略。其中前後側都具有雙鏡頭的Vivo X9,也是以自拍做為述求。此外,該機外殼豐富的色彩與多樣的新款版本,不但吸引到消費者的注意,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而在手機產品策略上採取涵蓋各價區間的華為,雖然整體智慧型手機銷量有不錯的表現,但個別手機機型表現並不十分突出。2017年該公司有2款智慧型手機名列大陸市場銷量前十大,分別為Honor 8 lite(銷量佔比1.9%)Honor Enjoy 6X(1.7%),排名第八與十。

Counterpoint表示 ,Honor 8 lite能進入前十大,主要是由於時尚的外型和玻璃鏡面機身設計,吸引到年輕消費者的喜愛;Honor Enjoy 6X則是藉著雙鏡頭與低於200美元的實惠售價,來吸引消費者。

此外,華為憑藉在線上銷售專業技術、與大陸主要電子商務平台的緊密聯繫,以及頻繁推出具有吸引力的促銷活動,也是促使上述2款手機成功進入前十大的重要因素。

至於近來進行組織重整、供應鏈管理與分銷夥伴關係改善而再次興起的小米,則是有紅米Note 4X(銷量佔比1.8%)手機,名列前十大中的第九名。

由於紅米Note 4X主要銷售對象是喜愛卡通的大陸青少年,因此該公司以廣受歡迎的虛擬偶像歌手初音未來(Hatsune Miku)作為發言人的銷售手法,成功吸引到青少年消費者。

Counterpoint表示,雖然2017年大陸市場前十大熱銷智慧型手機的每月平均銷量可達100萬支,但當年整體智慧型手銷售表現並不特別搶眼。

[Home]


2018/01/22 2.2.1.4. OPPOvivo砍零售商利潤 印度銷售據點 都將大減萬家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在全球透過大規模線下門市行銷手機的大陸大廠OPPOvivo決定在印度改變戰略。媒體指出,鑑於印度新稅制和主打中高端產品戰略,兩家企業已經將提供給印度當地手機零售商的利潤削減4成以上,為此分別失去近萬家銷售據點。

中國經營報報導,OPPOvivo在印度原先分別擁有近7萬家銷售據點,但它們已將提供給大型手機連鎖店的利潤,從之前的23%至25%降至14%至15%;把提供給獨立手機零售店的利潤從15%至16%,降至5%至6%,為此失去不少銷售據點。

報導稱,OPPO印度發言人證實此項調整,且在20177月印度開始實施新的商品服務稅(GST)制度後,一些店面便無法銷售手機,OPPO也要在印度將銷售策略轉向中高端市場。而vivo印度發言人則否認銷售據點減少的說法,聲稱2018年還要增加新店。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兩家公司將在印度主打15,000盧比(約合1,500元人民幣)以上價位的中高端商品。以目前印度民眾的消費能力,6千至2萬盧比價位的智慧型手機在市場中占78%的市占。

雖然損失不少銷售據點,但手機中國聯盟祕書長王艷輝看好這兩家手機廠的策略調整。王艷輝指出,OPPOvivo選擇下調零售商利潤分成,除新稅制之外,也代表更穩健的市場策略。目前兩家企業在印度市占率穩定,關停一些效率較低的門市,可以反向促進其他零售商的業績。

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3季,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3,900萬支、年增長21%。vivoOPPO出貨年增分別為153%、81%,市占分別為8.5%、7.9%,在印度市場中分居45位。

調整策略也有對付對手小米之意。小米2017Q3在印度市場市占達23.5%,與三星並列首位,成長快速。王艷輝表示,小米目前在市場以低端手機紅米為主打,OPPOvivo則看準印度消費潛力,提前布局中高端機種。

[Home]


2018/01/22 2.2.2.1. 去年每股盈餘上看2.6元 元太電子標籤 拚增兩位數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電子紙供應商元太(8069)電子書閱讀器以外的新應用,像是智能標籤、電子筆記本和智慧卡片等,在2017年都進入快速成長期。其中電子貨架標籤ESL配合客戶裝置,出貨高峰落在下半年,去年出貨量維持2030%的高成長,市場預期2018年出貨還將維持兩位數的成長。

在人力成本及標籤更換成本等考量下,電子貨架標籤在歐洲採用率提高。元太電子貨架標籤接連獲得全球客戶採用並導入在其系統產品中,除歐洲外,接下來在其他區域市場成長也加速。特別是無人商店興起,外傳元太已供應電子貨架標籤給阿里巴巴旗下生鮮電商盒馬鮮生及京東旗下的永輝精緻超市Bravo YH使用。

市場預期,美國大型通路將是下一個主力市場,除了Walmart之外,亞馬遜完成併購Whole Foods交易後,也將逐步導入電子貨架標籤,未來幾年電子貨架標籤的成長動能看好。

元太電子貨架標籤ESL2016年累計出貨逾1億片,2017年上半年達20%以上的高成長,營收占比升至20%。下半年配合客戶在通路裝置進度,電子貨架標籤出貨動能更勝於上半年,全年出貨維持2030%的高成長。2018年歐洲、大陸市場電子貨架標籤更換潮延續,元太ESL出貨仍將維持兩位數成長。

拓展多元電子紙應用的效益顯現,2017年第三季衝上6年來營運高點,毛利率達43.46%高點,每股盈餘1.04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盈餘1.90元。元太第四季營收約35.04億元,相比前一季衰退26.86%,毛利率維持在高檔,市場預估,上季每股盈餘約0.70.9元,全年每股盈餘可望衝上2.6元以上。

[Home]


2018/01/22 2.3.1. 鴻海組織改造 拚海外掛牌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積極衝刺子公司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邁向大陸A股掛牌上市,據了解,配合該計畫,鴻海集團組織架構同步重整與優化,傳董事長郭台銘拍板,原集團內13個次集團再次整合,略減為12大次集團,期能發揮網通與雲端運算布局資源綜效,再孵更多海外上市金雞。

至昨(21)日截稿前,未能取得鴻海相關評論。業界近期傳出,鴻海因應FII掛牌,內部組織已進行三大戰略調整,首先將隸屬於FG次集團其中部分相關資源與FII整合,主要是網通、雲端運算等相關製造與業務整合至子公司FII,藉此強化當地市場競爭力。

FII近期在大陸推動專案簽約儀式上,相關出席主管已看見FG次集團相關事業群代表,呼應業界盛傳,隨鴻海集團子公司邁向大陸掛牌,集團內部組織架構預先展開系列調整。

據透露,在郭台銘親自掌舵下,鴻海集團正加速跨國布局,先前浮上檯面的次集團持續配合集團長期成長與發展,進一步以「變形蟲」組織戰略動態調整。

其次,鴻海創新數位系統事業群(iDSBG)旗下當紅單位之一的CAA(鄭州手機製造相關),外傳同步整併至FII,成為重要調整項目之一。鴻海先前寄發本月31日舉行的股東臨時會通知書上,也記載FII募集資金後,將投資手機機構件升級改造項目,呼應組織架構優化。

第三、外傳鴻海S次集團階段任務達成,相關資源也進一步整併至集團內;B次集團方面,也傳出配合上述集團戰略發展,架構上由H次集團進一步協作系統創新發展,目標是在新的一年度促成集團「8K+5G」戰略推進。

在上述調整之後,業界傳出,未來鴻海集團旗下FII邁向A股掛牌的重要組成架構,將包含鴻海FG次集團的網通與雲端運算製造與業務、CAA等。

鴻海布局/煙台廠傳加薪3%

鴻海集團大陸廠區今年陸續有調薪計畫,位居集團大陸第三大生產據點的煙台廠區先傳出平均調至少3%。業界以當地基本工資換算,若調薪落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每年將對煙台廠員工多發新台幣上億元薪資。

至昨(21)日截稿前,未能取得鴻海評論,若成局,將是鴻海集團繼先前調高外派出差津貼之後,又一次提高員工福利的措施。

據悉,鴻海此次調薪主要針對大陸廠區,主要為確保留才,藉此攜手夏普開拓創新應用,台灣部分尚未傳出跟進計畫。

據了解,在煙台廠區以外,鴻海位於大陸淮安、重慶等地廠區也將陸續舉行僱傭代表集體協商會議,之後也可望有調薪等消息傳出。

煙台職工代表大會率先發布的最新訊息顯示,勞資雙方簽定工資協商等集體合同後,約定今年該園區員工工資平均年增至少3%

儘管鴻海集團並未公布煙台廠區員工總數,但根據煙台工業園區數據,該區域過往營運高峰員工近十萬人,目前員工約近4萬,去年規模在鴻海集團在大陸八大工業園區位居前三。

鴻海集團並未對外透露大陸單一廠區調薪後費用變化,市場估計,若不計算其餘加班與補貼、五險一金等雇主負擔的項目與職務加給等,單以大陸去年平均基本工資來看,若煙台廠區加薪3%,調整後當地每人基本工資至少新台幣9,421元起跳(約人民幣2,060元)、較先前增加新台幣274元,以煙台目前近4萬員工估算,該廠單月加發至少新台幣1,096萬元薪資,合計一年至少加發逾新台幣1.3億元。

[Home]


2018/01/22 2.3.2. 友達滿手現金 上看1,137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面板雙虎去年獲利有望雙雙攀上十年新高,滿手現金。友達去年底帳上現金可望挑戰歷史高點的1,137億元之上,直逼當前公司總市值1,270億元;群創則朝600億元整數關卡邁進。

儘管面板報價回跌,雙虎本季可望持續獲利帶入現金,友達手上現金將再寫新猷;群創若尚未支出買進鴻海路竹LTPS設備的314億元,也有望挑戰近三年次高。

雙虎現金滿滿,股價淨值比又都低於1。近期台股大盤站上11,000點之上,創28年多來新高,不少個股攻上歷史高檔之際,面板雙虎挾高現金、低股價淨值比優勢,成為外資買盤簇擁標的。

截至上周五(19日),外資連續七個交易日買超群創共逾29.2萬張,對友達也連續五個交易日站在買方,合計買逾15萬張。群創上周五收14.2元、漲0.25元,今年來漲幅達14%;友達收13.2元、漲0.15元,今年漲6.8%

面板雙虎截至去年第3季底為止,已連續四季獲利。若以至去年930日的每股淨值來看,友達為21.18元、群創為26.18元。

儘管近期外資大力敲進雙虎,但目前股價距離兩家公司每股淨值仍甚遠。友達手上現金與目前公司總市值約1,270億元僅差距約百億元,目前股價淨值比僅0.6左右;群創手上現金也不少,股價淨值比僅約0.54

友達2016年底現金與約當現金為801.9億元,去年第3季增加至1,077億元,三季的時間已增加逾275億元,若再加計發出去的現金股息53.9億元,友達去年前三季現金流入約329億元,平均一季達百億元以上。

友達去年第3季底現金水位1,077億元,離2008年第1季歷史新高1,137億元不遠。法人看好,友達上季財報揭露後,去年底現金水位應能順利寫下新高,本季持續獲利,現金水位與每股淨值還將持續提升。

雙虎股息殖利率 衝15%

友達、群創去年每股純益都可望超過3元,為近十年新高。今年雙虎均無大型資本支出,市場樂觀預期,兩家公司去年度盈餘配發率都可望延續前一年水準、達五成以上,每股現金股息有望達2元甚至更高,以目前股價計算,殖利率達14%15%,優於台股平均的4.9%左右。

[Home]


2018/01/22 2.3.3. 世足賽換機潮商機 電視供應鏈全面備戰 品牌廠上半年促銷戰火起 晶片廠急單將湧現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事6月中登場,電視品牌大廠紛將推出促銷方案。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事將在6月中登場,全球電視、數位機上盒(STB)供應鏈紛開始為上半年市場銷售加足馬力,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Sony、夏普(Sharp)等電視品牌大廠均已擬定促銷方案迎戰,各地電信營運商亦採取STB綑綁銷售模式,希望引爆新一波換機潮,台系IC設計業者聯發科、晨星、聯詠、瑞昱、揚智等樂觀預期2018年上半相關電視、STB晶片訂單可望湧現,大型LED顯示屏產品亦將出現急單效應。

台系IC設計業者表示,全球電視市場維持在每年約2.2億台規模,儘管整體市場已不動如山多年,但每逢全球重要體育賽事如奧運會、世足賽等,全球一線電視品牌客戶大多會祭出狠招,想辦法促銷終端電視產品,使得當年度的電視需求量會稍微往上拉升一些。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將再度登場,由於4K規格、連網功能的智慧電視產品技術已相當成熟,全球電視品牌大廠若願意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終端市場換機需求將很容易被激發出來,業者預期全球電視品牌大廠不可能錯過2018年世足賽這個重要的行銷契機,第1季電視相關晶片訂單的成長動能,以及第2季訂單能見度都將趨於樂觀,近期並已開始反應在電視上、下游供應鏈的接單表現。

台系IC設計業者強調,2018年全球電視、STB市場規模變動幅度應該不會太大,現階段客戶短期訂單的激情效應,可能只是寅吃卯糧的現象。不過,全球各地的STB業者仍然不會錯過這個促銷換機潮的好機會,尤其是4K電視普及率越來越高,更高解析度的STB產品將有機會爭取大量出貨的機會。

由於國際晶片業者逐漸淡出全球STB晶片市場,揚智為台灣少數的STB晶片供應商,2018年初業績表現有機會上演步步走高的行情。至於每逢重大體育賽事所伴隨的大型LED顯示屏商機,則將是聚積2018年營收及獲利再創高峰的重要推力,雖然已有不少客戶提前在2017年拉貨,但2018年上半仍有許多標案將陸續出貨,聚積2018年上半營運成長動能備受期待。

台系IC設計業者認為,全球重大體育賽事所激發的換機熱潮,以及客戶訂單量激增現象,恐怕只是提前竄升的短期買氣,因為在賽事過後,客戶訂單量可能會顯著縮減,對於產品已相當成熟的電視、STB全年市場需求量,甚至是大型LED顯示屏需求成長,雖然仍存在正面的助力,但終究不會太大。

面對2018年上半電視品牌客戶的訂單能見度偏向樂觀,可望帶動台系IC設計業者相關電視晶片、STB晶片、有線∕無線連結晶片、大尺寸LCD驅動IC、電源管理ICLED驅動IC出貨量明顯成長,但2018年全年的相關晶片出貨總量仍將平緩增長,恐難有明顯拉抬全年出貨量的情況發生。

 

[Home]


2018/01/22 2.3.4. 5G時代三星如何延續霸業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5G通訊系統即將於美日韓台等地商業運轉,三星藉由整合物連網生態體系,形塑次世代產競爭力。

對應20205G通訊系統即將於美、日、南韓、台灣等地進入商業運轉,終端與系統業者無不開始在5G應用相關領域展開新的布局,其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目前除在智慧型手機銷售取得領先的地位外,對應5G高速傳輸、結合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雲端等的潛在商機,目前三星電子除在手機等硬體發展上持續深化外,另在車聯網、智慧家居等領域的布局也已有更深的著墨,並已有相關新解決方案推出。市場預期,隨著5G開台,手機銷售競賽由過往品牌力、價格、單機功能特色等硬體規格訴求,轉入生態體系、更跨領域整合的深度應用等競爭型態,將助於三星在5G時代續保持手機市場領先的地位,且三星電子多樣與跨平台的整合發展模式,也值得同業借鏡。

S9旗艦手機與5G布局受矚目

相較於多數手機業者業務相對集中性與單一性,目前三星電子在產業垂直與水平的整合布局相對多元。在智慧型手機產品線方面,對應MWC展覽活動即將於2月底於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展,外界已預期三星年度旗艦機種S9系列新品將於此次展會中發表,且除手機硬體規格外,屆時三星在搭載AI的晶片開發進度與上市時程,對5G的支援性與布局以及手機對其自家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家居等的整合與支援性等,預估都將成市場關注焦點。

除手機外,事實上三星在5G系統端的布局也已有新成果顯現,除因應南韓平昌冬季奧運舉辦,三星將結合南韓電信相關業者於此展示5G技術外,另三星也已與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攜手,成為其5G定點無線接取(FWA)網路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並提供包括5G家庭路由器(CPEs)、無線電接入裝置 (RAN)5G無線電頻率規劃等服務,且自2018年下半起,就會在美國加州的Sacramento推出商用5G 服務。

車聯網發展已更成熟

另外,在構築跨領域價值鏈與生態體系方面,三星也已有相當的布局。在車聯網方面,三星日前斥資80億美元收購連接技術公司Harman,成立聯合汽車戰略業務部門;設立3億美元的基金投資汽車新創企業;同時進行多項投資與購併,藉此厚植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能耐後,目前三星也與其子公司Harman攜手,推出次世代車聯網解決方案,除針對其Digital Cockpit平台進行全新改版外,另三星也推出全新搭配5G聯網資通訊系統解決方案以及自動駕駛平台。

依三星規劃可得,其車聯網Digital Cockpit平台,已可過聲控、觸覺回饋、實體旋鈕及方向盤上的控制項目,透過單一中央螢幕,整合儀表組與中控台,以獲得所有重要車輛資訊及功能,同時,其亦可讓使用者的手機服務和應用程式在車內以投影模式顯示,提升車用資訊個人化的應用外,其也支援物聯網平台與三星自家Bixby智慧助理等應用。

另外,三星的車用5G聯網資訊系統,以可支援現行的LTE CAT 16以及後續的5G連網功能,且並已獲得歐洲車廠導入。

至於在自駕車領域的布局上,三星也已有一開放、模組化、可擴充式的DRVLINE平台推出,其透過車道偏離警示、自我調整巡航控制、碰撞警示、行人警示演算法等導入,讓自動駕駛結合機器學習、資料科學與增強實境等使用,提供自駕車個人化與安全性,三星電子也說,此新系統最快今年就會推出上市。

物聯網串接智慧家居應用蓄勢再發

另對應物聯網結合智慧家居的發展,三星在此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相關創新研發,且三星單在2017年即斥資140億美元用於物聯網相關創新技術的開發外,三星物聯網整合應用程式SmartThings,預估也將在2018年上半推出;另三星並預計在2020年前,其所推出的各硬體終端,都將搭載物聯網技術。

三星目前在物聯網領域發展主要與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 (OCF)等組織,除共同為物聯網建立產業標準外,另目前三星的ARTIK晶片、空調和Family Hub冰箱等,均已通過該組織的互通性標準認證。

而為讓旗下產品線能更無縫且更便利串接,三星已整合既有其下包括Samsung ConnectSmart HomeSmart View等,於一新SmartThings應用程式上,藉由此整合性的物聯網應用程式應用,將讓使用者可直接從三星手機、電視或汽車,連接獲控制任何支援SmartThings的物聯網裝置。

而三星構築物聯網平台的願景之一,主要是讓裝置走向連網與智慧化,同時透過其所推出的Bixby語音助理,能將個人化的智慧服務導入到更多裝置之中。

其次,對應智慧家居的發展,三星也有新的布局出現,除自2018年起,三星旗下的電視產品將導入物聯網連結、Bixby等,讓電視聯網與智慧化更趨便利與提升外,另考量冰箱為居家中不斷電使用的主要商品,因此三星也將冰箱視為智慧家居中的連結中樞Family Hub,用以管理食物、家庭與娛樂,且同樣藉由BixbySmartThingsFamily Hub整合,讓使用者的生活進入真正無縫智慧連結的時代。

小結來看,審視過往無線通訊系統發展歷程可得,每當通訊系統標準世代演進,往往造成終端業者的營運與排名大洗牌。如過往諾基亞(Nokia)的崛起與殞落,蘋果(Apple)的崛起等,均與無線通訊系統升級有一定的關聯性。

如此對三星而言,因應5G時代來臨?三星是否已具備更好的核心優勢對應5G時代的競爭?目前看來答案無庸置疑。三星除在半導體、面板等上游關鍵零組件生產優勢短期內難被超越外,另在電視、家電和智慧型手機、5G聯網技術等的發展上同樣具備專精,且展望後續,三星藉由硬體產品持續推陳出新、車聯網技術就緒與物聯網平台與應用程式整合,從而完成全新的物聯網生態系統開發,輔以人工智慧等技術導入,已讓三星可好整以暇的對應下一波的競爭。

當中,三星轉型的路程與關鍵為何?誠如三星所指,其日前內部舉行的一項關鍵會議Samsung NEXT當中,已明白指示三星將加速朝成為一軟、硬體高度整合的企業方向前進;此外,在物聯網系統、5G基礎架構、車聯網等領域布局就緒後,三星策略性的將過往產品單兵作戰的方式轉入系統與生態體系的競爭型態,將有助於進一步拉高與同業的競爭門檻,同時成為引領三星邁向下一波高成長的主要利器。

[Home]


2018/01/22 2.3.5. 印度網路業尋資金新歡 阿里、騰訊和軟銀入列 [ 電子時報 王傳強]

在印度4家市值最高的網路科技業者FlipkartOlaPaytm(行動支付平台)MakeMyTrip(網路旅行社)中,約有逾4成的股權是由陸資企業所持有。此外,騰訊為最大股東的南非公司Naspers,與日本科技業者軟銀(SoftBank),亦持有印度網路業者相當高比例的股權。

印度媒體ET tech報導指出,就當印度網路雜貨店Bigbasket2017年獲得1.5億美元的資金,並希望繼續向投資人籌資的當下,市場驟然發現當年度,對這家印度新創興趣高漲的投資人,與2016年大相逕庭。

20163月,Bigbasket成功吸收來自美國與中東主要投資人的資金,其中包括Sands CapitalIFCAbraaj Capital等金融機構。然而來到2017年,這次的潛在投資者則為包括騰訊、復星國際與阿里巴巴等陸資企業。其他投資人亦包括本土業者的Paytm Mall,以及美資的亞馬遜(Amazon)

事實上,亞馬遜自從2015年以來,就已與Bigbasket展開多次的收購談判。然而,這些磋商的進程屢屢因估值與交易結構等議題,遭到延誤與挫敗。Bigbasket部分投資人亦憂慮亞馬遜將因歷經幾次的實地查核(due diligence)後,最終恐取消這起收購案。

根據消息人士指出,亞馬遜希望在對Bigbasket挹注資金的同時,並且能夠透過Bigbasket的管道,營運自家的零售業務。然而Bigbasket高層認為此舉不合乎商業邏輯。不久後,阿里巴巴發現兩個業者間的嫌隙,並善用其中的矛盾。阿里巴巴於6月與Bigbasket簽訂了協商的專屬期(exclusivity period for negotiation)

這位消息人士透露,與阿里巴巴相比,亞馬遜花在Bigbasket投資案的時間多出許多。然而阿里巴巴的合作態度對印度創業者而言較為友善。此外,亞馬遜對Bigbasket的協商僅限於收購的選項;反觀阿里巴巴則提供該公司的股票可於未來上市的選項。

Bigbasket這波收購案的情境,將持續在印度科技業上演。美國與大陸網路巨擘們,會持續在這塊市場上較勁。一家位於印度古爾岡(Gurgaon-based)的創投基金投資人表示,美國的資本家雖然比印度的經理人專業,然而如今發生的情況是,有越來越多的大陸業者與印度創業家合作。重點是,大陸業者不需要獲得合作案的控制權。這成為印度業者願意與陸資合作的最主要誘因。

[Home]


2018/01/22 2.3.6. 助創新 明年科技預算 爭取含前瞻成長3 [ 工商時報 呂雪彗、張語羚]

行政院長賴清德周四(25)日將主持科技會報會議,討論108年度科技預算概算規模。據了解,明(108)年將有AI、高功率半導體晶片等新增科技重點項目,政院科技辦建議科技預算前三年平均作為計算成長基礎,提出二擇一方案由賴揆裁決,若含前瞻數位建設總成長3%、不含前瞻至少成長7%,讓國家科技發展適度成長。

政院人士表示,107年科技發展計畫經費送立法院匡列數為994億元,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案編列數177億元,合共1,171億元,較106年度相同基礎預算數增加120億元,約增11.5%,創歷年新高。不過,科技政委吳政忠、科技部長陳良基都認科技預算有必要適度成長,有意爭取「再加碼」。

賴揆日前針對108年度總預算,雖宣示「不加碼」,但攸關國家競爭力的科技預算,歷任閣揆向來力挺應適度成長,外部委員張忠謀、童子賢、何美玥等人,也都大力支持科技編列成長預算。

知情人士透露,107年度純科技預算匡列994億元,主因受前瞻建設壓抑,若以此計算成長幅度3%,但遠遠不足108年度科技發展需求,因此建議成長基礎,不論是否包括前瞻數位建設,均以前三年純科技計畫預算為計算基礎,不含前瞻數位建設至少需成長7%(概算約1,100億元),加計前瞻數位建設185億元,則總成長幅度為3%,將由賴揆二擇一裁示。

知情人士表示,日前科技辦推出4年期「台灣AI(人工智慧)行動方案」,預估每年將投入90100億元經費,AI108年度新增科技計畫,將擘劃我國未來AI藍圖,其中有一塊是投入無人車與無人機研究。

另亞矽計畫將積極扶植IOT物聯網等5+2新創團隊,發展5G及儲能科技運用有關高功率半導體晶片,還有國家型能源計畫退場,將投入近20億在太陽光光電及離岸風電等綠能科技佈局等,都是108年新增科技計畫重點。

明年科技重點除推動5+2產業創新加大力道外,還會支持文化部與經濟部在文化創意與紡織科技的跨域結合計畫,約投入23億元,以鼓勵跨域科技合作。

打造台灣獨角獸 政院促培育國際級加速器

為扶植台灣潛在新創企業成為未來獨角獸,據了解,政院科技辦偕同亞矽執行中心與經濟部,積極規劃提出「建立台灣本土國際級加速器計畫」,幾年後將獨立切割出去(spin off)成立一家國際級加速器公司,以扶植國內迷你型獨角獸及小型研發服務公司(RSC)為主,並將觸角伸向矽谷等國際市場。

據政院官員透露,亞矽技術長兼投資長吳聰慶正密集研擬催生台灣國際級加速器的策略機制,要促成國內成立一家規模大型的國際級加速器公司。

政府高層官員表示,台灣加速器公司規模都太小,目前台杉國家級投資公司要投資國內外新創團隊,還有亞洲矽谷計畫也要扶植IOT等物聯網新創公司,台灣有必要促成一家國際級的加速器公司,協助育成台灣的獨角獸企業。

政院官員指出,台灣缺乏國際級的加速器公司扶植新創企業做大規模,是目前創新創業政策最大的缺口,因此今年內就會啟動促成國際級加速器公司的政策規劃,並向賴揆報告拍板,由科技預算投入支持。

知情官員透露,亞矽計畫指「要引進一家國際級加速器公司在台設點」,是指自己培育養成,而科技部要從國外引進國際加速器公司也可同步進行,並不衝突,但畢竟會受制於人。

據悉,初期採計畫型方式運作,由政府科技預算、科專計畫及天使基金等予以補助,國際級加速器的運作從工研院、國內團隊,並引進海外資深創投專業經理人共同組成,幾年後切割獨立成立一家國際級加速器公司,經費自給自足,政府不再補助。

據國發會研究顯示,我國新創募資規模太小,2016年國內新創團隊獲投資總金額約104億元,低於鄰近日、印尼、星韓等競爭國家,目前全球獨角獸(市值10億美元)約214家,其中大陸占55家,卻未見台灣新創企業。

[Home]


2018/01/22 2.4.1. NB品牌採複合材料比重增 碳纖玻纖捲土重來 [ 電子時報 李立達、蕭菁菁]

2018NB品牌廠採用複合材料的比重有提升趨勢,

NB供應鏈透露,2018NB品牌廠採用複合材料的比重有提升趨勢,材質包括碳纖維及玻璃纖維,尤其是美系廠,業界指出,複合材料的特性,是可以更輕薄,對於有意搶攻輕薄NB市場的品牌廠,有一定的吸引力,加上大陸對環保議題更重視,都帶動複合材料的風潮再起,對於耕耘複合材料多年的機殼廠,諸如可成、巨騰、神基集團旗下的漢達,可望帶來正面訊息。

NB機殼複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纖維及玻璃纖維2種,其中碳纖維價高,主要被應用在商務高階機種,戴爾(Dell)、惠普(HP)及聯想(Lenovo)都曾導入,至於玻纖號稱能將機身壓薄,又具強固特性,且價格遠較鋁合金Unibody及碳纖維便宜,然不論碳纖維或玻纖,與鋁合金相較,始終未成為主流,然2018年,有捲土重來之勢。

戴爾是採用碳纖維機種的主要品牌廠,過去在其LatitudeXPS系列機種當中,廣泛採用碳纖維材質,以XPS為例,是採用鋁合金上蓋,並搭配碳纖維的C件,讓手的觸碰處有較金屬更溫和的感覺,甚至在強調高效能的Workstation機種:Precision 5520,也採用相同模式,就是看好碳纖維質輕又強固,且較金屬更溫暖的材質特性。

戴爾於2018CES發表多款新品,包括強調輕薄的XPS系列:XPS 13及首款XPS 15 2-in-1機種,其中XPS 13延續鋁合金的金屬上蓋,以及碳纖維C件的組合,而有別以往XPS 13銀黑色外型,此次推出一款採用玫瑰金搭配白色層疊玻璃纖維機種,此也是戴爾首度將玻璃纖維的複合材料導入NB機種。機殼業界指出,戴爾2018年採用碳纖及玻纖等複合材料的比重將會拉升,除戴爾之外,惠普、聯想也傳將推新款採用碳纖維機殼的新款NB

碳纖維的特性包括耐高溫、耐磨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且重量輕。與一般碳材料不同的是,碳纖維的外形有顯著的各向異性、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沿纖維軸方向表現出高強度。若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複合成複合材料,其強度更遠勝其他材質。然卡在單價高,供貨來源少等因素,碳纖維始終未能放量,然如今客戶似乎有意擴大採用。

機殼業者分析,原因之一是NB走向更輕薄設計,各品牌廠均以輕薄為NB主打特色,即使強調效能的電競NB,都開始走向輕薄設計,而碳纖特質剛好得以發揮,不僅質輕,機殼也可以壓得更薄。材料業者指出,Unibody金屬最薄達0.8毫米,若塑膠加碳纖或玻纖的複合材料,最薄可達0.6毫米,還能兼顧強固需求。

另一原因是在製程上,碳纖等複合材料更符合環保規範。神基董事長黃明漢曾表示,客戶商用機種過去都採用鋁合金等材質,然近年客戶正在轉向至複合材料,主因該類材料的製程所引發的環保議題較少。從2017年起,大陸對環保規範的制定與執行更趨緊,包括昆山與深圳等製造重鎮都開始雷厲風行,品牌客戶在材質上分散,也是分散生產風險。

不過複合材料抬頭,要取代現階段主流的鋁合金製程,還言之過早,主因鋁合金的製程成熟,適合消費電子大量生產的特性,對於品牌廠而言,相較不用擔心品質與來源問題,且目前市場的接受度仍未消退,甚至有持續提升,侵蝕到塑膠機殼的狀況,可成董事長洪水樹就多次表示,金屬機殼的滲透率尚未到頭,未來還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CES 2018NB無新意 惟平凡中透露著新趨勢

CES 2018發布的筆記型電腦(NB)雖然並未帶來太多的驚奇,但卻透露一些趨勢。

每一年的消費電子展(CES)都可看到筆記型電腦(NB)不斷地推陳出新,迷你、輕型,乃至於大型遊戲NB,可折疊、翻轉螢幕令人目不暇給,CES 2018的展出的NB看起來相對中規中矩,不過從中可以看到未來1年的趨勢。

根據the Verge報導,在CES 2018展出的NB當中,惠普(HP)Spectre x360 15和戴爾(Dell)XPS 15二合一筆電最值得玩味。兩者都採用英特爾(Intel)最新搭載超微(AMD)繪圖處理器(GPU)的晶片,內含英特爾最新核心處理器和超微的Radeon RX Vega M,讓這兩款NB的繪圖能力大為提升。

雖然Spectre x360 15XPS 15稱不是遊戲NB,但在英特爾和超微合體的晶片支援下,電競效果勝過一般NB。此為1980年代以來超微和英特爾首次合作,未來一年不排除帶來更多好消息。

XPS 15同時配備磁浮鍵盤,使用磁鐵來固定按鍵,同時讓按鍵反應更為靈敏,是一種有趣的設備。而且這也意味著,除了蘋果(Apple)之外,其他個人電腦(PC)製造商也開始嘗試採用新的鍵盤技術。如果XPS 15的磁浮鍵盤受到認同,其他NB可能也會嘗試改善鍵盤技術。

提到嘗試新技術,CES 2018展出的NB並未出現令人驚奇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PC廠開始試著在NB當中採用高通(Qualcomm)SnapdragonSnapdragon系列晶片通常只有在行動電話內部才看得到,現在微軟(Microsoft)準備將安謀(ARM)晶片組與Windows 10結合,這意味著裝置的電池電力可望延長,估計超過20小時。

聯想則發布ARM晶片支援的Miix 630,是一種平板電腦和NB綜合體,最大特點之一是內建LTE連結,意味著隨時可連網。目前市面上尚無安謀支援的掀蓋式NB,預料2018年會更多這些類型的裝置出現。

另外一個新趨勢是HDR筆記型電腦。聯想X1 CarbonX1 Yoga都配備HDR螢幕。目前Windows 10HDR支援不多,有了這些NB開先例,未來將有更多越來越多App和遊戲支援HDR內容。

CES 2018並未出現太多Chromebook或純粹的平板電腦,但Razer開始嘗試藉由手機底座將Razer Phone轉變成筆記型電腦,這有點類似先前摩托羅拉(Motorola)Atrix、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DeX,或是微軟Windows PhoneContinuum。先前有許多公司也曾嘗試過這樣的技術,但都功敗垂成,Razer的底座也僅是原型,2018年是否有成功的裝置仍有待觀察。

除了硬體之外,2018年可能或有更多NB使用Alexa,亞馬遜(Amazon)已經宣布Alexa將融入Windows PC,目前已獲得華碩、宏碁、惠普(HP)和聯想的裝置採用,預定在年底前推出。令人好奇的是,Google Assistant已經存在於Pixelbook,未來1年是否也會出現在Windows裝置?

[Home]


2018/01/22 2.4.2. 威剛董座陳立白:DRAM將缺貨一整年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3260)董事長陳立白指出,先前雖預期今年DRAM可能會缺到第三季,但現在預期今年DRAM仍會缺貨一整年。陳立白指出,市場對於三星的擴產動作有所疑慮,但三星對於擴產仍十分小心謹慎,所以DRAM市場今年已大勢底定,可說一整年都是晴空萬里無雲。

威剛去年12月雖受到客戶及通路年底結帳影響,但第四季合併營收達82.28億元,營運表現維持高檔,並較前年同期成長10.8%。去年全年合併營收達322.25億元,較前年成長38.8%。法人看好全年賺進一個股本沒有太大問題。

陳立白表示,今年DRAM仍然缺貨,市場怕三星將平澤12吋廠第二層樓改成DRAM投片,但新產能開出仍然左右不了大局,三星對於擴產DRAM十分小心謹慎。三星去年賺的錢主要是靠DRAM,可說是集團獲利的金雞母,NAND Flash還在戰國7雄的競爭,所以NAND Flash市場還有一場仗要打。而由此來看,DRAM市場今年初已大勢底定,全年都將晴空萬里無雲。

陳立白說,DRAM上半年供不應求,但價格會慢慢漲,而在價格慢漲的時後,模組廠正是衝刺獲利的好時機。今年不需要擔心DRAM市場有太多產能開出,而三星的新廠雖然擴充了DRAM產能,但不會影響大局,市場供給吃緊將延續一整年。

對於NAND Flash市場,陳立白看法較為保留。陳立白表示,NAND Flash市場上下起伏大,市場都看第一季價格會跌,由於去年價格已漲太高,今年新產能出來的情況也較多,上半年要消化這些產能,自然會呈現供給過剩情況。至於NAND Flash市場要等到第三季下旬,新手機採購NAND Flash需求出現,才會再回到供不應求情市況。

陳立白指出,下半年智慧型手機搭載的DRAMNAND Flash容量都會變大,所以上半年已經缺貨的DRAM,下半年會更缺,NAND Flash上半年供給過剩,價格跌一波下來後,第三季後半有機會止跌。

[Home]


2018/01/22 2.5.1. 十三五後大陸太陽能補貼陸續退場 揭開太陽能與傳統發電正面對決序幕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大陸十三五後太陽能將逐漸與傳統發電正面對決。

依據大陸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近日公開的資料顯示,大陸政府已開始規劃,十三五(2020)過後太陽光發電各項補貼將逐年退場。而當下的太陽能補貼發放優先順序又以扶貧為主,因其屬於大陸國家級重點管理項目,除了補貼標準不變,而且補助不拖欠,這也讓市場認為2018年扶貧將是市場需求的主要動力。

針對CPIA的判斷,大陸政府已經開始規劃十三五過後,將陸續進行太陽光電價補貼的退場機制。其中,2020年用電端達到平價上網(Grid Parity),自發自用的項目從2021年起落實零補貼。

2025年達到發電端的平價上網,2026年全額上網系統項目將實施零補貼。一路以來將整個大陸劃分為三類區,不同類區的單位電價補助不同,亦將在2022年第一類區落實零補貼,第二、三類區則較晚落實。

若就當下大陸政府對各類太陽能項目的補助優先順序來看,扶貧項目最優先,因其屬大陸國家級重點管理項目,補貼標準不變(不包括異地扶貧光扶電站),而且補貼不拖欠。

再者是參與交易的分布式系統,該系統有配額、但不限電,而且有固定電價補貼(系統商有利可圖),不過,補貼需要排隊。

另外,不限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項目,包括建築太陽能系統、戶用太陽能、自發自用,餘電上網部分。這類系統不但規模不限,而且補貼即時到位,同時也沒有棄光限電的問題。

接下來則是領跑者項目,必須符合土地、併網、發電消納都沒有問題,符合管理規範,因採競標方式、交易成本低。

還有其他太陽能分布式電站,這類需要配額,且補貼需要排隊,一般不需要競價爭標,而且還有保護性競價,而且目前不存在棄光問題。

最後即是大型太陽能系統電站,因為規模大、受益相對高,但需要配額,而且補貼需要排隊,這類電站棄光限電問題較多,地方政府掌控配額,所以交易成本較高。

2017年大陸系統新裝機約530億瓦,年增率超過50%,其中分布式達194.34億瓦、年增率350%,分布式36%均安裝在東南沿海等地區,累計至2017年底大陸太陽能系統安裝量已達1,300億瓦。

太陽能業者指出,大陸供應鏈仍持續看好2018年大陸市場的安裝動能,尤其看好扶貧安裝潛力,不過,市場預估的數字保守與樂觀派相差甚遠,有些預估未來3年扶貧總安裝量達200億瓦、有些估達600億瓦,主要即分布式與扶貧及貧戶身分界定等有模糊,較保守預估者認為,大陸很多地區經濟發達,目前已經很少貧困區,所以,根本沒有扶貧指標,不認為對扶貧系統抱過度樂觀的安裝動能。

2017年大陸市場在全球市佔率已達47%,連續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再加上其供應鏈也是全球最大,多晶矽全球市佔率達48.5%、矽晶圓86.6%、電池68%、模組74.1%。不過,棄光限電及補貼拖欠一直是大陸供應鏈呼鬱政府該快速解決的問題,尤其補貼拖欠問題外傳讓不少早期投入大型電站的企業的資金凍結在系統端,不但無法有效拿到補助款、也無法賣掉系統,進而波及企業運作。

[Home]


2018/01/22 2.5.2. 從拜騰看大陸電動車崛起 如同日本扳倒底特律汽車巨人 [ 電子時報 楊智家、蕭菁菁]

大陸拜騰展出智慧電動概念車,令歐美業界大感驚豔大陸技術快速追趕實力。

大陸新創企業拜騰(Byton)CES 2018展出售價僅Tesla Model X一半的全電動SUV車款,震攝了西方媒體及業界,認為如果歐美汽車、機器人或航太等高技術密集產業不加速研發腳步,不出幾年可能就會被大陸超越,重演1970年代日本汽車業以小型汽車扳倒美國底特律汽車巨人的歷史。

Forbes報導,大陸近年已成為全球PC、太陽能面板及IC最大生產國之一,但在大陸政府祭出「中國製造2025」的10年期計畫下,不久的將來大陸在智慧汽車、機器人及航太等新興產業領域持續超越歐美業者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

其中,拜騰即「中國製造2025」計畫的資金受惠企業,該計畫也是大陸希望在技術導向產業領域能夠與歐美日一線大廠較勁所推出的戰略計畫,但大陸如此龐大的企圖心現階段卻不為歐美業界所關注甚或產生好奇。

從拜騰具備向全球展示大陸技術實力企圖心及決心,以及此前傳出大陸廣汽集團欲收購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Chrysler),廣汽也於2018年底特律北美汽車大展展出新電動車款的企圖心來看,可看出大陸在推動高技術密集產業的雄心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報導指出,西方製造業應該為其利害相關人做好戰略準備,包括提高研發投資等,以因應大陸這個全新且低成本競爭者可能超越的一天到來,且此戰略準備必須從現在就開始進行,不是等到大陸在西方國家市場推出達到及超越西方企業技術水準的產品後才要進行。

如果現在還不願做出改變,恐將再次遭遇1970年代美國底特律汽車業遭日本汽車業重創的情況。陸企能夠如此快速做出創新、甚至向西方國家進行大量購併行動,與獲得大陸國家背景低成本資金,以及擁有大陸這個龐大內需市場支撐有關。

隨著大陸擁抱市場經濟及推出更多透明度,大陸資金對歐美的購併行動也持續加大,據統計大陸近年對歐洲航太、汽車、電子及機械產業的購併金額規模不斷擴增,從2014年的38億美元,迅速成長至2016年逾220億美元,漲幅達6倍之多,德國機器人製造大廠Kuka由大陸美的買下即一例。

此外大陸國營企業也持續進行整合,藉以開發關鍵技術及實現品牌知名度,如中國中車(CRRC)是由大陸兩家國營企業所創立,如今已成為全球最大鐵道機車車輛(Rolling Stock)製造商。

報導指出,來自「中國製造2025」的破壞潛力是很龐大的,大陸海外直接投資也可能轉化為能夠與通用汽車(GM)BMW及空中巴士(Airbus)等歐美大廠技術水平匹敵的競爭強度,預期大陸對全球汽車、航太生產、機器人及鐵路設備市場的破壞力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從拜騰展出成果來看,預料發生時間可能不會太久,因此報導呼籲若歐美企業選擇等待、不持續前進,終有一天將可能遭大陸趕上。

電動車需求冷清 車廠普遍看淡市場展望

全球汽車商礙於規定大力推展電動車,但市場需求仍不見起色

全球汽車製造商近年大張旗鼓推出電動車發展計畫,追根究底,帶動這股風潮的推手主要是政府規定,而不是消費者需求,多數汽車商認為,基於價格等因素,電動車短期內難以凝聚買氣。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由於全球政府相繼箝制傳統的燃油車,汽車製造廠不得不加速採用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和電池動力車,其中多數可能在2019年或2020年接連上市,但消費者對電動車仍提不起勁,車商現在努力付出能否得到回報仍有待觀察。

消費者需求持續清淡,車商們似乎對此感到沮喪。福特(Ford)執行董事Bill Ford在底特律汽車展中表示,該公司將電動車相關支出從2015年底宣布的規模提高超過1倍,達110億美元。福特坦言,現在唯一的問題是消費者是否會真的購買產品,但相信需求終究會到來。

BMW則感嘆,現在電動車技術仍昂貴,消費者可能難以接受。也因此,BMW計劃提供比傳統車輛更為高物超所值的電動車,同時降低電動車部分成本,讓消費者為電動車付出的額外價格不會白費。

戴姆勒(Daimler)則形容,各家電動車商現在爭奪的一是個還相當小眾市場。戴姆勒估計,至少要等到2025年,電動車的成本才會與內燃機汽車相當。但執行長Dieter Zetsche認為,電動車有朝一日將會突破小眾市場的格局。

福斯汽車(Volkswagen)相對有信心,表示該公司推出電動車一開始就會有小幅獲利。日產(Nissan)共同執行長西川廣人則表示,理解消費者購買動機是一個難題,美國市場特別難懂,不能迫使政府改變現狀,最終是由消費者決定一切,現在能做的就是為未來做好準備。

法拉利(Ferrari)亦準備投入電動車製造,法拉利雖然部分車款是油電混合,執行長Sergio Marchionne曾表示,純電動車是令人厭惡的概念。部分粉絲或許會同意,缺乏聞名於世的內燃機,法拉利不再是真的法拉利,不過顯然法拉利現在的策略已經大轉變。

[Home]


2018/01/22 2.5.3. 調整新能源車補貼 苗圩:勢在必行 [ 工商時報 楊日興、黃欣]

大陸官方確定提前分段退出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大陸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公開表示,調整新能源車財政補貼「勢在必行」,且會在2020年底前分段調整分散壓力。證實此前市場所頻傳,今年大陸將提前縮減新能源車補貼的消息。

澎湃新聞報導,本月20日北京召開的「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苗圩公開表示,外界所重視的新能源車補助調整案一定會實施。與其推遲到2020年才一次性調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還不如分段釋放調整的壓力,才能使大家都能夠平穩渡過補助退場的影響。

此前市場已在盛傳,2018年官方將會提早調整新能源車補貼政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日前表示,為防止補貼政策變動帶來的市場震盪,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將於今年提前調整退場,而且退場幅度會逐年增大。而2017年底也多次有專家、知情人士指出,大陸官方正在規畫提早調整新能源車補貼。

苗圩也指出,在財政補貼逐漸退場下,新能源車政策體系仍需要完善,使用通行便利等後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在政策銜接上仍不夠充分。

關於新能源車後續支持政策,大陸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該場論壇上也指出,在2020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場的同時,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明確延長車輛購置稅優惠措施。在汽車節能積分制與相應獎勵制度、碳交易制度等方面都還需要政策推動,加快制度完成。

2017年大陸新能源車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年產量達79.4萬輛,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銷量達77.7萬輛,占新車銷售比例的2.69%。有趣的是,去年底在補貼即將退場消息頻傳下,也帶動新能源車銷量衝刺,11月銷量達到8.07萬輛,年增長87%。對於今年新能源車銷售目標,萬鋼則說,對於100萬輛的銷量抱持樂觀態度。

雖然大陸仍積極推動新能源車發展,但苗圩指出,目前在發展上已經出現了充電設備不足、電池動力核心技術尚待突破、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有待健全等相關問題尚待解決。

蔚來汽車 2年內在陸建千座換電站

大陸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正加速全球布局的腳步。根據規畫,該品牌除將以上海作為總部、德國慕尼黑作為全球設計中心,針對電動車目前最大障礙的充電問題,該企業也發下豪語,將於2020年前在大陸各地建立1,100座換電站。

新浪財經報導,蔚來汽車創辦人李斌日前在旗下電動車蔚來ES8的新車發表會上表示,為解決發展電動車發展最大障礙的充電問題,到2020年,蔚來計畫在全大陸建設超過1,100座換電站,投放超過1,200輛行動充電車。和傳統充電站不同的是,透過換電站的更換電池,可大幅節省車主等待充電時間。

此外,李斌還指出,ES8車主將可享受終身免費品質保障、車聯網服務、異地充電、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等4項終身服務,藉以提升消費者購買的吸引力。

蔚來汽車雖然才成立短短3年,但發展相當快速。該公司設計的電動車還在圖紙階段,包括大陸電商巨頭騰訊、京東、百度,以及手機廠牌小米及聯想等企業都看好前景,紛紛投資成為股東。日前更傳出該公司最快將在今年內赴美上市,引發投資人關注。

報導稱,李斌在創立蔚來汽車時,就已規畫好其全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上海將是蔚來全球總部,也是全球量產車研發中心;慕尼黑是全球設計中心;倫敦是全球極限性能研發中心和蔚來車隊總部。而在大陸布局方面,北京將是全球軟體研發中心、合肥為製造基地、南京則將成立整車試驗製造廠。

大陸官方大力扶植新能源車的政策下,該公司預期到2020年前,大陸消費者購買的電動汽車或將達到3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2017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已達77.7萬輛,年增率達53.3%。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