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8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比特幣飆破15,000美元  [經濟日報]
   1.1.2. 高盛:八大新興趨勢 亮眼  [經濟日報]
   1.1.3. 比特幣又衝天價 漲破1.6萬美元  [工商時報]

  1.2中國大陸

   1.2.1. 人民幣官價連九跌  [經濟日報]

 1展會

  1.1. 醫療科技展 秀三大亮點  [經濟日報]
  1.2. 高通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高通概念股 添新利多  [經濟日報]
  1.3. 驍龍845晶片問世 高通左抓AI、右握XR Android陣營客戶全靠攏 穩佔高階晶片市場  [電子時報]
  1.4. 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鴻海進軍智慧醫療火力全開 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全員到齊  [電子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日本量子電腦啟用 期待帶動日IT業再生  [電子時報]
   2.1.2. 台灣自主研發自駕車上路 重點放在專利布局與利基市場  [電子時報]
   2.1.3. 台灣新創硬底子不怕較量 唯商業化成熟度不高  [電子時報]
   2.1.4. 新創科技革新傳統產業 大幅改變亞太城市計畫部署  [電子時報]
   2.1.5. 未來工作:機器人時代來臨 前所未見新型態工作可能將出現  [電子時報]
   2.1.6. 華碩攜手新竹市政府 推出智慧城市公共數據平台  [電子時報]
   2.1.7. IoT將遍地開花 陸行之喊買台積電  [工商時報]
   2.1.8. 福特攜阿里 趕網購車熱潮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宏達電VR一體機 下月出貨  [經濟日報]
    2.2.1.2. 可多人同時觀看的可攜式MR顯示系統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大立光告先進光 判賠15  [經濟日報]
    2.2.2.2. 聯發科Google 擴大合作  [經濟日報]
    2.2.2.3. iPhone X買氣雜音多 拉貨動能恐提早熄火 明年首季出貨目標醞釀下修風險  [電子時報]
    2.2.2.4. 智慧型手機成長放緩讓創投業者緊張  [電子時報]

   2.2.3E-Reader

    2.2.3.1. 元太科技董事長柯富仁 讓電子紙鹹魚翻生  [經濟日報]

  2.3IT Industry

   2.3.1. 博通財報財測 雙雙報喜  [經濟日報]
   2.3.2. 戴正吳續掌夏普 拚結盟JDI  [經濟日報]
   2.3.3. 11月友達華映微笑 彩晶鬱卒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聯想擬入股仁寶 要拿20%股權  [經濟日報]
   2.4.2. NAND價格 明年看跌20%  [經濟日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福特結盟眾泰 打造電動車  [經濟日報]
   2.5.2. 日本CarTech研發:CarTech讓汽車成為生活空間的延伸 業者需轉換思維接招  [電子時報]
   2.5.3. 太陽能補助 大陸為預算超支忙磨刀 台灣口水戰規模擴大  [電子時報]
   2.5.4. 政院拋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機車 電動機車業 期待又怕受傷害  [工商時報]
   2.5.5. 三安5年擴產1,500 劍指砷化鎵 重點已非LED  [工商時報]

[Home]


2017/12/08 1.1.1. 比特幣飆破15,000美元 [ 經濟日報 林昀嫻]

比特幣價格7日盤中在短短六小時內暴漲1,000美元,飆破15,000元大關,再創新高,一天內漲近15%,本月累計漲幅超過50%,顯示投資人完全不甩近來專家「比特幣如同失速列車」的警告。

彭博資訊的報價顯示,比特幣價格7日盤中大漲18.4%飆至15,797美元,稍後回落至14,818美元左右,讓比特幣今年來的漲幅超過14,000美元,市值飆升至2,570億美元。

主要交易所本月將推出比特幣期貨,是這波漲勢的利多之一。

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將在10日開始交易比特幣期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則預定18日開始交易。

經營澳洲證券交易所的ASX公司表示,將用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處理股票交易,也助長虛擬貨幣牛氣。

不過,華爾街大銀行都希望CBOECME能延後推出比特幣期貨,成員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及花旗集團等業者的期貨業協會(FIA)致函監管當局,憂心這些商品還沒適當考慮風險就匆忙上市。雪梨ASR財富顧問公司主管夏尼爾警告,比特幣現在就像一列加速衝刺但沒有煞車的火車,一旦熱潮減緩,勢將有回檔修正。

[Home]


2017/12/08 1.1.2. 高盛:八大新興趨勢 亮眼 [ 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

從人造肉(meatless meat)到數位分身(digital twin),這些都是高盛集團眼中正在崛起的「新興趨勢」。

雖然這些技術和投資策略的問世已有一段時間了,但高盛6日在「門外漢」系列的第二版說:「當舊事物再次興起會發生什麼事?」這個系列旨在幫助投資人區分「炒作與現實」。

在高盛所點名的新興趨勢中,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八種趨勢分別是:臉部識別、電競、數位分身、人造肉、量子運算、以太坊、另類風險貼水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由布洛傑迪領導的這個高盛團隊表示:「臉部識別技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素食漢堡幾十年來一直是肉類的替代品,而在1980年雅達利公司的國家太空侵略者錦標賽就已經成為遊戲界的頭條新聞。」「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探索時期,曾經使用過數位分身技術;學者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來確定市場風險貼水,而SPAC則可追溯到18世紀的英格蘭。」

目前來看,以太坊的炒風可能最盛,這要歸功於加密數字貨幣在2017年的崛起。根據Coindesk,由以太坊支持的數字貨幣今年初的價格只有8美元,目前的交易價格則超過450美元。

高盛還認為,人造肉正受益於全球對蛋白質需求的不斷增加。

數位分身是在設計過程可以測試和調整的物理系統「虛擬」模型,這項技術正在擴展到新的工業用途。電競也吸引了大量的全球觀眾,「變現的機會比比皆是」。

布洛傑迪的研究小組總結說:「儘管它們有著各自的歷史,但是這些產品和平台都已經達到了一個潛在的轉折點,它們展示了在真實世界的可使用性,被採納的情況也漸普及。」

[Home]


2017/12/08 1.1.3. 比特幣又衝天價 漲破1.6萬美元 [ 工商時報 吳慧珍]

比特幣價格短短不到2天內三級跳,破了12,000美元高點後還不到24小時,一舉升穿14,000美元關卡,而站上1.4萬美元才10小時,周四又跨越16,000美元大關。比特幣市值被推高到2,560億美元之上,排得進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前20名。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據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倫敦時間周四盤中報價,比特幣價格漲破1.6萬美元關卡,最高來到16,500美元再創新高。

Coinbase稍早報價顯示,繼周二晚間達成12,000美元里程碑後,該虛擬貨幣於美東時間周三下午近6時(台北時間周四上午7時)左右,大舉跨過14,000美元門檻來到14,400美元。

另一廣受關注的虛擬貨幣交易網站CoinDesk,周四的比特幣報價最高也來到15,560美元。

拜連番急漲所賜,比特幣市值上衝超過2,560億美元,其規模已擠得進標指成分股前20名。

比特幣從今年1月中旬的752美元低點,狂飆到目前16,000美元的歷史天價。

看準投資人追捧此加密貨幣的商機,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將開全球先河,於10日推出比特幣期貨;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緊接著在18日發行。

位在東京的全球最大數位貨幣交易所bitFlyer,上月底在美國登陸,bitFlyer美國營運長瑞恩維爾斯基(Bartek Ringwelski)指出:「雖說我們1周前才在美國開張,但已看到法人機構對投資比特幣有濃厚興趣。比特幣期貨上路在即,我們很高興選在這個時候來美國拓點。」

不過,有金融大老陸續出面,對目前幾近瘋狂的比特幣熱潮發出警訊。

年逾九旬的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Alan Greenspan)周三接受CNBC節目訪問表示,這波比特幣熱潮,讓他聯想起1775年美國殖民時期發行的大陸幣(Continental currency),到了1782年落得一文不值的下場。

[Home]


2017/12/08 1.2.1. 人民幣官價連九跌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受到近期美國稅改即將定案推動美元稍微走強,加上季節性購匯需求等因素,人民幣昨(7)日收盤6.6155元兌換1美元,較上一交易日跌5個基點,但人民幣中間價已經連跌九天,再次創下自20161121日以來的最長連跌時間。

隨著美國稅改定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面臨龐大的貶值壓力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天報6.6195元兌換1美元,較上個交易日中間價再下調32個基點,九連跌也累計跌去385個基點。

路透報導,交易員指出,外盤走勢平穩,市場對匯率走勢也沒有預期,人民幣跟隨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若外部繼續缺乏方向指引,人民幣年內料延續當前走勢。

交易員表示,由於匯率波動區間狹小,部分機構也嘗試衝擊年度排名,成交量較上日擴大近25%;由於人民幣兌美元走勢穩定,人民幣匯率指數跟隨美指連續出現反彈,暫時止住連跌走勢。

而昨天公布的11月外匯存底連十個月增加已被市場充分預期,且增量主要源自估值因素,對市場影響有限。

一名外資行交易員說,年底了,求個太平,接下來就看川普會不會出人意料了。

另有中資行交易員表示,現在企業和銀行對人民幣都沒有強烈的貶值預期,短期購匯和結匯的衝擊都被籃子升貶消化掉,沒有明顯體現在匯價上。

[Home]


2017/12/08 1.1. 醫療科技展 秀三大亮點 [ 經濟日報 黃文奇、宋健生]

台灣首屆醫療科技展昨(7)日登場,包括逾35個醫療體系、60家醫院共同參展,此次展覽有三大亮點,包括科技跨界到醫療上的應用,如上銀展示醫用輔助機器人在復健、微創手術的解決方案、中醫大、秀傳展示智慧醫療與遠距照護成果。

再來是重症醫療升級,例如長庚醫院的高階顯微重建手術、活體移植等;第三則有生命產業一條龍,如新光醫院從醫療、保險到居家照護產業鏈的串接。

包括台大、三總、榮總等醫療體系均參與展出,並秀出各自醫療領域的特色,拼湊出台灣大健康藍圖。

昨日蔡總統致詞時指出,台灣可以提供最高品質的臨床醫療服務,也擁有最具競爭力的生醫、照護、農業和ICT產業,政府會發揮台灣的優勢,建立完整的健康產業藍圖,讓國人從出生到臨終,都能接受完整照護,讓全球也都能享受到這樣的高水準醫療。

此次醫療科技展,是由衛福部籌畫的Taiwan Healthcare plus入口平台所主導,今年台灣首度將虛擬的醫療入口網站「實體化」舉辦展會,據悉,昨日有多國專業人士來台觀展,包括美國、印度、中國大陸、日本及泰國等。

醫院展出特色方面,台大醫院著重生殖醫學、小兒醫學等學門,長庚強項則在肝臟移植、顯微重建等領域,北醫體系聚焦神經醫學中心、老人醫療與照護,中醫大體系特別展示該院在再生醫學、機器人治療中心、高階重建醫學的成就。

另外,新光醫院則特別結合新光保全、新光人壽,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此次新光醫院參展,特別整合集團能量,展出從醫療、健檢到人壽保險、居家照護與保全一條龍服務,展現集團針對「生命產業」打造一條龍產業鏈的企圖心。

在科技跨界醫療應用上也有不少看點,如上銀與秀傳醫院合作研發腹腔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用於微創手術中,以機器手臂扶持內視鏡提供穩定影像,增進手術品質與效率,並讓主刀醫師藉由踏板直覺式控制影像,獨立完成開刀。

醫療科技展/華碩遠傳展新品 搶攻商機

首度舉行的「台灣醫療科技展」昨(7)日開展,吸引台灣科技大廠鴻海、大立光、華碩、光寶及遠傳大秀自家醫療科技、產品及服務,積極搶進醫療科技商機。

對比正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的資訊月今年規模縮水,同時間在南港展覽館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卻是熱鬧滾滾,原本與醫療產業沾不上邊的華碩不僅首度參展,排場不小,鴻海、大立光、光寶也都有備而來。

鴻海集團近年積極強打健康醫療產業,旗下樂養健事業群主打全人照護、明日醫院、精準醫學、創新環檢等四大主題展示區,以醫療科技無極限的概念,強化深耕精準醫學、落實健康生活及布局全球市場形象。

華碩傾集團資源開發出的各式科技醫療應用與成果,華碩全球副總裁謝明傑、葉嗣平率多位一級主管車輪戰登場,更顯示華碩從過去單純硬體銷售、朝解決方案提供的方向轉型的決心。

大立光擴展手機鏡頭之外新應用,旗下大立雲康(LHT),開發醫療級偵測睡眠的心電儀(ECG),成為參展焦點,明年有望切入醫院體系。

光寶成立「生技醫療事業部」,研發並量產具有價格競爭力與高品質的醫療產品,並以skyla為自有品牌,搶進醫療領域。

遠傳以「Health健康+」服務投入智慧醫療與長照應用布局,今年攜手亞東紀念醫院,展現「醫療X科技」跨界整合集團綜效,打造「特色醫療」、「長照服務」、「居家照護」三大服務。

[Home]


2017/12/08 1.2. 高通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高通概念股 添新利多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端出明年主打旗艦晶片驍龍845行動平台,強調人工智慧(AI)、沉浸式體驗、安全性、高速連接、高效能等五大趨勢,主攻智慧手機、常時連網筆電和延展實境(XR)頭戴式裝置等三大應用。

雖然高通驍龍845處理器並非台積電(2330)代工,但在手機主晶片引領終端產品趨勢下,代表未來上述五大技術趨勢的市場滲透率會提高,對同樣積極投入AI領域的台積、卡位臉部辨識的大立光、3D感測的同欣電及穩懋、宏捷科、義隆、神盾、GIS-KY等均可受惠。

高通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進入第二天,進一步對外介紹明年旗艦產品驍龍845行動平台,同樣使用三星10奈米製程打造,但性能較今年的驍龍835平台提升5%、功耗節省30%,等於是驍龍835的升級版。

高通驍龍845行動平台是以無線異質運算方面領先業界的專業實力,為各種沉浸式多媒體體驗精心設計的平台,其中包括XR、裝置內建AI、超高速連網等。高通現已對客戶送樣,並對送樣成果感到滿意,終端產品將於明年初上市。

因應生物辨識多元化需求,高通驍龍845平台支援指紋辨識、臉部辨識、虹膜辨識和語音辨識,並推出獨立的全新安全處理單位(SPU),讓旗艦款行動裝置擁有金庫般的安全等級。

7奈米晶片 台積三星搶單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於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表示,台積電(2330)和三星都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但明年會使用哪個製程,目前言之過早。雖然高通對外談及製程一向保守,但這樣的說法仍為外界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高通新一代最高階旗艦晶片驍龍845平台明年登場,繼續採用三星10奈米LPP FinFET製程技術,市場早預期下代產品將進入7奈米時代,並轉回台積電生產。

6日是高通旗下子公司高通技術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年度驍龍技術高峰會第二天,主要介紹由三星代工的驍龍845行動平台,媒體關心明年新品將採用的先進製程走向,及與三星的合作關係。

雖然媒體問的是三星,但高通主管主動強調,高通一直和三星、台積電有非常好的合作,不只三星,也有用台積電的產品,推出晶片時都會和兩家代工廠研商相關技術和性能。

[Home]


2017/12/08 1.3. 驍龍845晶片問世 高通左抓AI、右握XR Android陣營客戶全靠攏 穩佔高階晶片市場 [ 電子時報 趙凱期、梁燕蕙]

驍龍845晶片效能、功耗、多媒體、安全性及AI等應用的競爭力,完全可以滿足物聯網、雲端服務、AR/VRAI及車聯網等客戶新需求。

高通(Qualcomm)為整軍3年的驍龍(Snapdragon)845晶片平台全力備書,認為在效能增加30%以上,功耗卻同步減少30%的競爭優勢,將讓驍龍845晶片不僅可以輕鬆駕馭新一代採用全屏設計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包括AR/VR裝置、PCNB產品、智慧語音裝置及物聯網系統應用產品,驍龍845晶片也將完全滿足客戶需求,而且還額外提供大量的人工智慧(AI)應用套件,讓客戶的終端行動裝置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更加聰明,也更容易創造出差異化。在驍龍845晶片解決方案已交至客戶手上開發後,預期2018年初CES大會中,Android陣營品牌手機業者的全心擁護動作,將可以合理預期。

高通這次針對新一代的驍龍845晶片平台,確實卯足全力行銷,畢竟,驍龍845晶片效能、功耗、多媒體、安全性及AI等應用等競爭力,比起驍龍835晶片解決方案不只上一個台階而已,完全可以滿足目前物聯網、雲端服務、AR/VRAI及車聯網等劃世代的客戶新需求。也因此,高通在發表會中也不只針對智慧型手機產品,包括AR/VR產品、智慧語音裝置、PCNB產品、物聯網應用裝置,都可以看到客戶已提前心動的痕跡。至於更強大的聯網及傳輸功能,也將是驍龍845可以有效提升消費者體驗的另一個祕密武器,至少目前高通是唯一可以讓消費者完全體驗千兆級傳輸效能的晶片供應商。

高通指出,驍龍845晶片解決方案具備8核心架構,CPU時脈可達2.8GHz,較前一代S835提升25~30%,而搭配公司第2代千兆級X20數據晶片(Modem)將再升級至Cat.18技術規格,而且是雙卡雙待VoLTE服務,同時還支援5CA的載波聚合功能,等於將千兆級光纖體驗讓客戶全心全意感受。至於驍龍845晶片所節省的30%功耗,則讓智慧型手機的整個電池續航力,可以在4K UHD規格下拍攝影片長達4小時,也提供連續3小時的無線VR產品體驗,至於新一代的快充(Quick Charge)4.0技術,則讓消費者在短短15分鐘內,可以達到終端裝置50%電量的服務內容。

高通執行副總裁暨QCT共同總裁Cristiano Amon表示,高通研發團隊其實投入AI應用的起步甚早,至今也已先後開發3AI技術,不說別的,驍龍晶片平台的最初設定就是有彈性的機器學習處理架構,而內建的NPU神經網路更是讓機器學習有最好的進展及學習經驗,而自驍龍845開始,高通未來不僅高階8系列晶片平台將特別支援AI應用及功能,驍龍6系列晶片平台也將開始跟進支援,高通相當看好AI功能及應用在行動裝置產品上的創新前景,內部甚至樂觀預期,全球整體AI市場產值到2025年,將直接上看1,600億美元規模。

高通再踏PC戰場 力甩RT陰影成決勝關鍵

高通與微軟在1年前便宣布將使Windows 10作業系統運行在高通的Snapdragon處理器上,這一次,高通與微軟將力甩RT陰影、避免重蹈覆轍。

5年前,微軟(Microsoft)企圖激進式的轉型視窗電腦(windows computer)運行的方式,而在此變革中的核心,便是由高通(Qualcomm)所打造的晶片,此種晶片過去多配置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2012年,高通的晶片曾經一度切入PC市場,企圖顛覆過去以來視窗電腦多以配置英特爾(Intel)或超微(AMD)旗下x86架構處理器的PC產品,在此同時,微軟也為此釋出Windows RT作業系統,這是一種Windows 8的輕量級版本,用來作為此種配置高通晶片PC的作業系統。然而,不到3年,RT作業系統無疾而終,高通晶片初次進軍PC領域嚐到敗績。

而在PC市場益形萎縮、使用者花費更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上的今天,高通企圖再次踏入PC領域,將使用者的下一台PC變成某種更像智慧型手機的產品。對高通來說,PC領域意味著一塊潛力無窮的全新業務,尤其是當英特爾日前已經打造出4G LTE射頻晶片獲得蘋果(Apple)採用的同時,昔日井水不犯河水的疆界已然被打破,英特爾進犯行動晶片領域,而高通也再次踏入PC市場面對英特爾高牆。

若要論及RT平板電腦、RT電腦,就免不了介紹Windows RT作業系統,這套系統在2012年底面市,可說是Windows 8的輕量級版本,但RT OS之路一開始就不順遂、並不受到消費者所青睞,部分原因在於包括Outlook在內的傳統視窗軟體竟無法在RT OS上運行,在電子郵件收發竟不可得的情況下,消費者更對於完整版的Windows 8以及RT OS感到混淆,這使得RT平板、RT電腦一開始就註定了夭折的命運。

高通顯然沒有放棄進軍PC市場的企圖心,該公司與微軟在1年前便宣布將使Windows 10作業系統運行在高通的Snapdragon處理器上,事實上同樣的晶片也搭載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S8以及Google旗下的Pixel 2智慧型手機上,而這一次,高通與微軟將力甩RT陰影、避免重蹈覆轍。

高通產品經理Miguel Nunes表示,他們從RT一戰中獲得戰鬥的傷疤與教訓,這一次更再也承受不起類似RT之類的陰影再現。在微軟與高通一開始合作之初便認知到,為了不再重蹈RT失敗的苦果,他們決定高通晶片PC不再配置次級微軟視窗作業系統。然此舉不也證明了5年前企圖以怪異的RT作業系統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其實是自打嘴巴之舉?

目前PC業者已有惠普(HP)、華碩以及聯想共襄盛舉,這些搭載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的PC或許能夠吸引部分消費者的青睞,但不免有其遺憾。有鑑於其目標市場鎖定在想要上網、接入社交網路、收發電子郵件以及觀賞影音等活動,而不是從事照片剪輯抑或密集性遊戲等高度運算活動,高通坦承搭載其處理器晶片的PC,其效能恐怕還未及英特爾。

誠然,無論是過去RT電腦與英特爾PC之間的差異,或者是如今搭載高通晶片PC與英特爾之間的區別,其實對消費者來說,這只是取捨之間的問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若想PC便宜一點,只要能夠上網、用FB等簡單功能,或許根本無須用到英特爾處理器這樣的大咖出馬,然而,倘若用戶屬於中度遊戲玩家、倚賴處理器高度運算效能者,恐怕高通晶片還不足以滿足,說到底,在市場區隔化情況下,高通再次踏入PC市場,也正是目睹了這樣一群用戶的崛起。

[Home]


2017/12/08 1.4. 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鴻海進軍智慧醫療火力全開 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全員到齊 [ 電子時報 杜念魯、莊衍松、黃詩閔、陳玉娟、李立達]

隨著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的發展進入到以應用驅動為主的8大智慧生活,鴻海集團對於今後物聯網及衍生出的相關智慧應用,已經不再侷限於固定的產業中,而是以客戶需求及應用為主導。而日前在烏鎮的世界物聯網大會中,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一再提到的除了智慧製造,就屬智慧醫療的次數最多。也因此,在7日開幕的2017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中,鴻海旗下樂養健事業群(M次集團)可以說是全員出動,向台灣民眾展示鴻海在智慧醫療、樂活養生與精準預防等方面的最近進展。

鴻海樂養健事業群指出,本次參與2017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以優化健康樂活、實踐精準醫學為主軸,打造全人照護、明日醫院、精準醫學、創新環檢等4大主題展示區,呈現深耕精準醫學與落實健康生活及布局全球市場的方向。同時也強調樂養健事業群持續探索醫療科技無極限,將持續在預防、診斷、治療等領域中,提供更加值得信賴的健康解決方案。

據了解,為了對外界展示集團內對健康照護及智慧醫療方面的投入,這次樂養健事業群表示下屬的多家公司也都參與展出,除了一般市場較為熟知,於11月底登錄興櫃的康聯生醫,以及已經成立10年的永悅健康管理之外,其他像是康誠、康儀及睿健、睿傳數據等康字輩與睿字輩的公司,很多都是第一次浮上台面。

鴻海樂養健事業群表示,全人照護是結合硬體軟體以蒐集使用者的生理數據,並整合生醫科技技術的健康管理平台,讓專家團隊可以即時在地提供諮詢,成為每個家庭的健康守護者。

強調智慧化的明日醫院,則是以病患為中心,藉由智慧設備驅動資訊創意,提升醫療人員工作效率,改善病人就醫環境,同時協助醫院經營邁向高品質管理,建構醫療4.0的智慧醫院。

郭台銘先前經常提到的精準醫學,則是運用分子生物檢測技術、微流體晶片系統等高階醫學檢測平台,結合健康數據銀行所累積的多面向生理數據,再透過高效能運算中心從海量訊息中進行智慧分析,不僅更有效率的找出病患最合適的診治方法,更可協助醫師達成治療效果最佳化及副作用最小化的最終目的,也盼能解密癌症基因,為個人化精準醫學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整合服務。

至於創新環檢,則是郭台銘先前強調,以落實乾淨的空氣、清潔的飲水、安全的食物為發展目標,透過樂養健集團所擁有的多項獨家檢測技術,為消費者把關食品與環境安全。

除了展示集團在健康照護與智慧醫療方面的技術成果外,據了解,目前樂養健事業群底下的各個單位也都已經展開市場端的布局,像是強調以預防醫學及健康諮詢為主的永悅,旗下H2U Club數位健康平台除了服務鴻海集團員工外,也將近入一般大眾市場,據悉將於2018年第1季開始,陸續在全台的100家便利商店中設置健康量測設備,為一般民眾提供日常健康數據量測等服務。其他像是醫療用的電子白板、醫療院所定位系統、智慧給藥櫃等,目前也都分別與台大及台灣大型醫療院所間進行接觸或進行試行階段。

相關業者則表示,在高齡化時代來臨的前提下,不論是智慧醫療或醫療4.0,近年隨著物聯網及智慧應用產業的帶動,儼然已經成為各家業者所鍾愛的項目之一。除了像是研華、凌華、安勤、廣積、研揚後來分割出去的醫揚等產業電腦(IPC)業者已經投入許久之外,其他像是廣達、仁寶、華碩等沈潛許久的業者,近年也都分別針對醫療相關市場提出不同的產品與解決方案。

不過,醫療相關產業,不論在產品或解決方案導入上,都比一般應用來得複雜,除了涉及醫療行為的部分有嚴格的審查認證外;醫療產業或醫療院所本身的產業屬性與組織架構等,都是業者想要跨足相關產業時的門檻。不論是以提供硬體產品,與在地系統業者進行整合,或提供軟硬體完整解決方案,協助客戶直接進行客製化的方式,都各自有其優劣。不過,由於全球對於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的需求持續提升,因此,勢必將會提提供給個別業者發展的機會與空間。

傳統醫療器材生態圈因AI質變 台灣智慧醫療產業前景看俏

AI技術的革新加速智慧醫療產業的變化,台灣法人機構將與廠商攜手急起直追。

人工智慧(AI)在醫療產業的應用將是繼自駕車之後,另一個大爆發的科技應用。據統計全球醫療保健支出將以4.3%的年複合成長率,由20157兆美元成長至20208.7兆美元,帶動醫療照護與醫療器材供應鏈蓬勃發展。國研院國網中心日前完成「超高解析度影像異地註解協作平台」,可針對特定癌症病理影像,自動圈選出可能發生病變的影像區塊,結合AI輔助病理專家更精準辨識病理變異區塊,確保患者得到最佳臨床診斷結果。算是率先啟動法人研發能量,未來要結合廠商的技術,全力搶攻智慧醫療市場。

國研院表示,除了「超高解析度影像異地註解協作平台」之外,該機構建立的「高效能次世代基因體定序分析平台」則是藉由製作病灶檢體基因體定序資訊,以及個人基因體定序等遺傳背景資訊,提供疾病進程、藥物反應與遺傳疾病等重要資訊,成為醫生看診之重要參考資料。

此外虛擬實境(VR)應用也如火如荼展開,國研院也將生物醫療影像資訊視覺化,利用科學視算與VR的技術,將電腦斷層掃描所產生之影像資料還原成3D物體,並凸顯出特別或異常資訊,做為研究人員之研究課題。

至於生醫晶片的成果,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已將本身之晶片技術為基礎,開發疾病新藥及疾病檢測醫材。將細胞膜上所純化出的接受器蛋白質(receptor)固定在晶片上,篩選出可阻止另一細胞接受器與之結合的新藥。目前已找到能阻止過敏發生的抗過敏新藥物Cyn-1324,針對氣喘的治療即將完成臨床前試驗。

國研院表示,該院儀科中心近年建立了許多「一站式服務平台」,協助各種醫療器材廠商加速打造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醫材產品,包括生醫造影服務平台、積層製造服務平台、IVD生醫晶片服務平台、醫材驗證服務平台、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服務平台等。其中積層製造服務平台是以3D列印技術為主的系統構裝實驗室,提供生醫級醫材產品開發,包括手術輔助模型∕器械、體內植體(2類以上之植入式醫療產品)以及體外使用的機械輔具,協助研發團隊於開發過程中試量產前之快速原型打樣,並透過相關研發聯盟導入小量產之製作,可降低傳統加工耗時耗費之現象,亦協助醫生解決臨床端醫療緊急救援器材的問題。

根據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6日發布「跨越疆界─探索數位醫療法規因應策略」報告,全球醫療保健支出將以4.3%的年複合成長率,由20157兆美元成長至20208.7兆美元,帶動醫療照護與醫療器材供應鏈蓬勃發展。而隨著資通訊科技與AI等突破性演進,及歐盟頒布新版醫療器材法規,使得傳統醫療器材生態圈產生了重大質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生技醫療產業負責人虞成全表示,在這波生技醫療數位浪潮中,首當其衝的是醫療器材及醫療照護產業。他指出,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概念被充分應用於醫療產業後,促使醫療器材、醫療照護、製藥及高科技業者走向跨界整合,國際間也面臨新舊醫療器材法規轉換期。因此,對於以代工為主、外銷金額正逐年成長的台灣醫療器材產業影響甚大。

虞成全表示,歐美國家對醫療器材的管理重點,逐步著重在資料整合及可溯性;同時,隨著連網醫療器材裝置比例提升、資安風險也日益升高。因此,完善的法規遵循與資安防護,是維護數位醫療器材軟體研發安全性的關鍵,亦加速了醫療器材管理機制的改革。

以美國為例,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以「安全性優先」為設計理念,發布《醫療裝置上市後網路安全管理指南》,保障醫療裝置從開發到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網路安全。歐盟則積極推動「隱私權優先」的保護機制,通過《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提高醫療器材安全性和使用效能,避免資料外洩時才開始「補破網」;此外,歐盟衛生主管機關EMA也頒布新版醫療器材法規(Medical Devices RegulationsMDR),大幅提升管理範疇並要求強化供應鏈管理。至於大陸,則發布《醫療器械標準管理辦法》,展現對醫療器材軟體要求有更明確的態度。

虞成全表示,醫療照護系統運用數位感測裝置(Sensors)將可與物聯網應用結合,以建置智慧病房、電子病歷與醫療影像管理等智慧醫療體系。但由於網路安全與軟體設計漏洞也帶來新的衍生風險,加上近年陸續發生醫療器材因數位風險而召回的事件,如何避免因資安漏洞而遭受攻擊或惡意破壞,是醫療器材生態圈轉型需加強安全性的評估管理的重要環節。

大立光母雞帶小雞 林恩平力挺大立雲康

全球光學龍頭大廠大立光電執行長林恩平在7日力挺大立雲康(Largan health technology),出席2017台灣醫療科技展。

台股股王大立光在手機領域走路有風,在台灣光學產業鏈業者中一枝獨秀,被市場討論的頻率堪稱不低。大立光從手機鏡頭跨足醫療市場,強化醫療領域戰力,改變過去只從光學產業打天下的格局,大立光集團投資控股公司大立雲康,強推動態醫療產品心電記錄儀。對於大立光集團將觸角延伸至醫療領域,與起家的光學本業看不出技術關聯性,持續引發外界一波波議論。

至於大立光為何涉足醫療產品市場?林恩平坦言,該公司之所以獲大立光垂青,除大立雲康技術、產品實力不俗外,主要原因是昔日同窗的緣故。在林恩平台中一中同窗彭仲康多次邀約下,加上林恩平本人過去具備醫學背景,也使他看好該產品前景可期,具備發展潛質與技術領先優勢,透過與研究單位緊密合作,基礎研究相當紮實,兼具成本與品質競爭力,因此能獲得大立光青睞。

林恩平表示,大立光幾經12年時間的反覆評估後,最終選擇投資大立雲康,目前大立雲康旗下醫療產品也由大立光協助,大立光負責製造、組裝、特定零組件設計等環節,產生相輔相成之效。

放眼未來,大立雲康對3年內的目標為擴大用戶群,在3年內成為國內居家睡眠健康監測服務的第一品牌。

據悉,大立雲康是2017年大立光電轉投資所成立的子公司,致力於研發及推廣醫療院所及居家應用的醫療專業級睡眠監測系統。專責團隊在哈佛醫學院動態生醫指標研究中心的技術支持下,以人的整體觀應用動態生理指標為基礎,研發多項醫療級軟硬體,可更細膩及精準的量測睡眠、心率變化等,期許對人類健康盡一份力。

由於醫療產業門檻很高,大立雲康也持續強化技術專利能量,發明技術專利(Technology patented invention)方面,首先,希爾伯特-黃變換已經應用於科學分析和工業領域,諸如地震信號分析、機械故障診斷、流體力學、醫學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無線通訊、天氣週期、太陽微中子變化、地震工程、地球物理探索、洋底測繪、結構損傷探測、衛星數據分析、非線形波、渦流、血壓變化和心律失常。

而在CPC技術(CPC Evaluation System)方面,大立雲康分析,CPC技術具有安全可靠、產品小巧、攜帶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簡單、對人干擾少、自動化分析等諸多優點,能夠有效檢測睡眠品質、準確度高、可做多次篩檢及後續追?監測。將原本繁瑣、昂貴的睡眠監測變得簡單、輕鬆。

另外,心電生理信號(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方面,大立雲康專注於心電生理信號的分析和處理,開展與醫療科研機構的合作,共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加速學術成果的產業化,開發面向醫療院所及居家應用的醫療級專業監測系統,該公司擁有世界頂尖的技術和研發團隊,為用戶提供技術諮詢、方案設計、產品提供等專業服務。

大立雲康公司成立宗旨為,將最新的醫學學術研究成果應用於臨床,利用最尖端的醫學研究成果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大立光集團投資成立大立雲康開發醫療商機,大立光集團共投資大立雲康約3億元,大立光集團對於該公司的持股比例逾40%,初步發展出可檢測睡眠狀況的產品,最快在2018年有機會貢獻大立光營收。

華碩搶食智慧醫療商機 攜手瑞士Clinerion布局精準醫療大數據

華碩集團火力全開,全力跨入精準醫療,全球副總裁謝明傑表示,華碩布局健康醫療領域多年,此次攜手瑞士Clinerion大廠將可提升醫院臨床試驗的成效,更可提升台灣醫療產業的國際曝光度。

台灣首屆醫療科技展7日正式登場,華碩傾盡集團資源全力搶進全球精準醫療戰區,打造科技化智慧醫療應用與服務,旗下華碩雲端子公司華碩健康(ASUS Life)宣布與瑞士醫療數據公司Clinerion合作,共同布局醫療大數據與臨床試驗發展,臨床試驗醫療服務網路現階段已於全球8個國家、將近150間醫院發展導入,其中台灣秀傳醫療體系已率先加入服務網路,預計2018年第1季完成導入。

隨著醫療4.0與高齡化世代來臨,全球皆積極降低逐年攀升的醫療支出,向精準醫療邁進,華碩看準此龐大商機全力跨入,旗下華碩雲端子公司華碩健康首創連結國際臨床試驗,正式宣布與Clinerion攜手合作,透過Clinerion臨床試驗查詢網路及病例累積機制,結合華碩健康的數據平台資源,共同布局醫療大數據與臨床試驗發展,讓台灣醫院資訊即時接軌國際臨床試驗,進而加速新藥研發並提升成功機率,讓等待新藥治療的病患能即早接受治療,強化台灣醫院於國際臨床試驗的重要性。臨床試驗醫療服務網路現階段已於全球8個國家、將近150間醫院發展導入,秀傳醫療體系首先加入服務網路,預計將於2018年第1季完成導入。

華碩智慧機器人Zenbo化身醫院小幫手,與仁大資訊、澳創數據驅動及萌蒂藥品等攜手合作,展示多項貼心醫療照護服務。

華碩全球副總裁謝明傑表示,華碩布局健康醫療領域多年,此次與Clinerion合作發展全球醫療服務網路系統,以臨床試驗作為切入點,連結國內醫院與國際藥廠,透過資訊連結來發揮醫療數據最大的價值,除可提升醫院臨床試驗的成效,更可提升台灣醫療產業的國際曝光度,華碩也希望號召台灣各大醫療單位加入服務網路,共同推動台灣臨床試驗的發展。

Clinerion全球業務總監Randy Ramin-Wright表示,華碩健康是Clinerion在台灣唯一的合作夥伴,華碩雲端憑藉其全球華碩雲端基礎架構,能夠為醫療領域提供全面性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雙方合作及結合更多像秀傳醫院等高科技含量醫院的支持,將為台灣醫療服務帶來重大進展,為全球更多患者提供醫學創新服務。

此外,華碩集團同步於台灣醫療科技展(Taiwan Healthcare Expo),以「數位轉型.Hospital」為主題,展出醫護領域三大服務及應用,包含Zenbo醫療應用、精準醫療及智慧病房相關解決方案。其中,智慧機器人Zenbo化身醫院小幫手,與仁大資訊、澳創數據驅動及萌蒂藥品攜手合作,展示多項貼心醫療照護服務,例如溫馨提醒及記錄病患生理量測資訊、保健知識傳播、健康問答,及協助長者居家生活保健,同時亦可提供醫院問卷與衛教服務,讓病患在候診時即可先透過Zenbo填寫醫用問卷,並依據問卷結果教導病患相關衛教知識,協助醫師快速掌握病患身體狀況,提升醫護效率及治療成效,此應用目前已於馬偕、榮總、林口長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等導入採用。

華碩健康以數據為核心打造精準醫療產品,協助醫院數位轉型:如OmniCare智慧醫材共享平台,整合多樣化的智慧醫材與醫療物聯網數據,提供醫院包含心率、血壓、血氧、超音波影像、心電圖等多元醫材選擇,可隨時監測病人生理數據,進而透過API快速取得數據進行臨床研究應用;PhenoFinder分散式醫療數據平台,建構一醫療數據整合及應用平台,協助醫院連結國際臨床試驗醫療服務網路,促進臨床試驗發展,發揮數據加值應用,奠定智慧醫院發展之重要基礎;與IBM Watson合作的虛擬照護助理機器人(Virtual Care Coordinator Healthbot),可整合電子病歷,依循標準臨床流程與醫護人員分工合作,並提供個人化的持續照護服務。

此外,醫揚科技智慧病房解決方案將醫護流程自動化與智慧化,由生理監控系統扮演智慧閘道器的角色,以Wi-Fi訊號自動上傳雲端,建立NIS資料庫,免去醫護人員繁瑣的紀錄抄寫,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移動式餐桌娛樂系統可與醫院的資訊系統連結,有效改善醫生及護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不斷電醫療護理推車Venus電池熱插拔的設計可以隨時抽換,避免傳統推車需停機充電的問題,讓護理人員能更妥善利用時間。

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蔚為數位轉型發展重點的時代,華碩切入智慧醫療領域,推出機器人照護應用、智慧醫材共享平台、分散式醫療數據平台、虛擬照護機器人與智慧醫院整合服務等產品,為醫院打造數位轉型所需的全方位軟硬體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高醫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為南部首家設立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的醫學中心, 7日與克魯斯健康科技公司、中山大學及華碩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四方將共同致力於發展智慧生活、智慧照護服務,攜手提供民眾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務。

廣達旗下智慧醫療品牌QOCA 參展台灣醫療科技展

廣達旗下智慧醫療品牌QOCA,參加台北醫療科技展,與台灣代理商國眾電腦,共同展出最新的遠距醫療照護系統,床邊照護系統及雲端協同視訊系統。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多次看好智慧醫療的發展潛力,他表示,AI(人工智慧)對醫療很有幫助,廣達正在與醫療院所合作,打造平台,之後再把AI放進該平台當中。

台灣IT產業對醫療持續展現高度興趣,廣達、仁寶、緯創等廠多年來也持續投入健康醫療開發,試圖透過電子製造業的高效率生產,提供給醫療照護院所,尤其近年雲端大數據盛行,更讓原本從事電腦與伺服器製造的上述台灣電子業,找到新的切入點。

林百里日前指出,廣達在醫療IT已努力多年,然電腦工程師與醫生、護士及病人之間,需求不同,對智慧醫療系統的期待不同,廣達正與醫療院所合作,打造智慧醫療平台,後續會將AI放入。目前廣達已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並將上述系統直接應用至海內外醫療院所,林百里笑說,小時候想考醫學系考不進,如今希望透過IT,也能切入醫療相關領域。

廣達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多年,近年整合雙方研究成果,推出QOCA home遠距健康照護系統、QOCT spt智慧床邊照護系統及QC cube雲端協同視訊系統等,近年積極參與全球醫療設備展,企圖打響產業品牌名號,在7日開展的2017台北醫療科技展,廣達攜手國眾共同參展。

廣達表示,QOCA home為遠距健康照護系統,為銀髮族、慢性病患或術後返家病友,可在家自我健康管理,並讓健康照護人員與社工在遠端進行即時健康狀況觀察或諮詢協助。此解決方案以QOCA home Telehealth Cloud為核心,包含廣達專有的QMULUS私有雲架構和應用服務模組,讓遠距居家照護具多元化和彈性,管理者亦可輕鬆掌握服務狀態。

QOCA spt智慧床邊照護系統整合照護雲,床邊智慧平板終端及行動App來提供住院病患和醫護人員即時通訊、資訊、娛樂的服務。透過即時語音與視訊醫病溝通平台及專責護理人員聯繫與管理功能,串聯病人、護理站與醫護人員,增加工作效率,減少醫療警訊事件。

透過與醫院現有系統進行資料交換,輔助醫護人員進行床邊病情解說。此外也提供病患個人化娛樂功能,包括電視、遊戲及社群網路等。專為醫院設計的QOCA spt 將醫院打造為「以病患為中心」的環境,讓病患於住院期間獲得更全面的身心照護。

廣達也提供QC cube雲端協同視訊系統,為基於雲端技術的多方協同視訊系統,系統支援WindowsmacOSLinux 等作業系統,針對有行動需求的用戶,提供iOSAndroid平台Mobile App版本,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隨時隨地進行雲端視訊即時討論。

QC cube整合最新網頁及影音通訊技術,使用者只需連網並使用支援webRTC的瀏覽器便可進入系統,展開多方高畫質視訊影像會議。介面工具上,除了會議中使用者可針對會議歷程標記,提供文件與應用程式畫面共享、互動式電子白板、多方討論等協同合作工具來以提升工作效率外,會議互動也將全程被紀錄,利於事件結束後的管理。QC cube的最佳應用情境包含商用的視訊行動會議、遠距教學、遠距醫療及會診等情境。


鴻海集團在7日開幕的2017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中,鴻海旗下樂養健事業群(M次集團)全員出動,向台灣民眾展示鴻海在智慧醫療、樂活養生與精準預防等方面的最近進展。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力挺大立雲康成為醫療展焦點。

[Home]


2017/12/08 2.1.1. 日本量子電腦啟用 期待帶動日IT業再生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由日本政府主推,NTT與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NII)等多個單位合作,在20171120日正式對外公布的日本製造首台量子電腦,已從27日起開放使用者申請,日本產經新聞(Sankei News)期待,這能成為日本IT產業的強心針,成為帶動日本產業再生的關鍵技術。

目前的電腦都是由電子驅動運算,其運算效能發展逐漸接近瓶頸,因此在20世紀後半便有學術單位提出新的電腦概念,以量子力學效應進行運算的量子電腦;而最早實用的是2011年加拿大D-Wave產品,D-Wave One2013年次世代產品D-Wave Two則創下特定演算法運算速度是電子電腦1億倍以上紀錄。

D-Wave推出的量子電腦,使用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技術,屬於類比式電腦;接下來,20165月起對外開放的美國廠IBMGoogle、英特爾(Intel)等廠的技術,則是量子閘(Quantum Gate)技術,則屬於可編輯邏輯程式的數位式電腦。

NTT這次公布的量子電腦,則使用量子神經網路(Quantum Neural Network)技術,是以光纖打造的光量子電腦,技術類型上屬於類比式電腦,對特定運算能力較強;與D-WaveIBM等廠量子電腦不同之處,在於日本的量子神經網路電腦可在常溫下運作,其他廠商的產品則仍須在接近絕對溫度環境下運作。

雖說類比式電腦僅適合特定領域運算,但量子神經網路電腦的專長,多組團隊之間的資源最佳化運算,可用以處理多台手機與基地台的高速無線網路資源分配,多輛汽車在多條道路上朝多目標分別行駛的交通路線分配,或多種化合物化合的製藥相關運算,在現代社會與產業都有相當高的重要性。

但,只是看來有重要性,卻沒有實際應用與相關程式,沒有意義,因此日本決定對外開放使用者申請,希望藉此得到活用的機會,將技術化為實際產業效應。

日本的IT與半導體產業,在1980~1990年代曾領先世界,僅美國可以比擬,但現在已逐漸被台灣、南韓、大陸超越,日本有從高科技國寶座上被趕下的危機,因此他們對量子電腦的開放應用,抱持明顯的期待。


日本IT與半導體產業漸趨落後,期望藉由量子電腦的應用重振雄風。圖為日本量子神經網路電腦的使用者申請首頁。

[Home]


2017/12/08 2.1.2. 台灣自主研發自駕車上路 重點放在專利布局與利基市場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由於自駕車是當前全球科技產業最為看好的人工智慧(AI)科技應用,也是繼智慧手機後推升半導體產業龐大需求的新動力。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7日於鹿港彰濱工業區道路上首次對車廠和媒體展示「一般道路自駕車」及「定點接駁自駕車」雙模式,以國人十大常見駕車情境,驗證自主研發自動駕駛車的判斷與決策能力。

據麥肯錫(McKinsey)顧問公司研究,全球自駕車市場預估至2030年規模將達6.7兆美元,目前全球已有逾30家科技業者及車廠投入研發。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小,車輛的功能設計大都為日本、美國、南韓、歐洲等地的技術母廠所掌控,因此台灣自主自駕技術恐難切入國際車廠供應鏈。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執行副總廖慶秋指出,台灣自主研發自駕車關鍵系統雖不易獲美國、歐洲、日本、大陸車廠採用,但至少擁有自己的自駕技術可進行專利布局,而且不排除會有新創自駕車公司切入利基市場如園區、遊樂場所等場域的自駕車運行服務,或者進軍新南向市場,不需完全仰賴外國輸入。

自駕車是未來重要的趨勢,雖相關研發不是目前該中心的主要業務,但卻是成長性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業務。車輛中心Level 1Level 2的自駕技術如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都已經可以技轉和商業化。該中心也計劃讓研發團隊Spin Off成立研發服務公司(RSC)。經濟部訂出的目標是1年,但該中心認為,以目前自駕車的研發能量,將不止成立一家研發服務公司。

至於Level 3Level 5是車測中心未來要布局的重點。目前已成立台灣自駕產學合作聯盟,包括台大、交大、中山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合計52個和自駕車相關的產學合作計畫都會和該中心合作。

車輛中心表示,該中心自2007年起即投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研發,歷年至今已成功對台灣16家廠商11ADAS的智慧關鍵技術轉移,將研發成果落實技術移轉與產業商品化。而2014年起也逐年發布自駕車成果,與全球自動駕駛潮流相呼應。

台灣自行研發的自動駕駛車運作原理,乃是利用光達(LiDAR)、雷達與影像辨識等多感知融合技術提供道路環境資訊,透過演算與決策,做出最適當的行駛判斷,再搭配轉向、油門與煞車等系統控制,可透過車載聯網智慧型裝置與外界溝通,實現自駕車遠端監控與智慧運輸接駁服務。

不過7日的技術展示,卻不慎發生自駕車未完全煞停,以致撞倒過馬路假人的狀況。廖慶秋表示,自駕車的道路實驗必須不斷改良才能達到通過驗證的標準。台灣自主研發的自駕車技術也必須通過層層考驗,後續該中心會持續改善與精進相關技術。車輛中心自駕車搭載10ADAS技術,包括影像辨識、3D光達障礙物偵測、車道跟隨、車輛定位、自動停車、主動車距控制巡航、自動緊急煞車、車道變換、自動取車及固定路徑自動駕駛等。

[Home]


2017/12/08 2.1.3. 台灣新創硬底子不怕較量 唯商業化成熟度不高 [ 電子時報 廖家宜]

透過企業資源的進駐,台灣新創或能因此補足較為弱勢的部分。

以服務為導向的物聯網時代,誰能創造出符合「眾望所需」的應用誰就有可能成為贏家,看準這波淘金熱,全球新創公司即使一家失敗隨後又一家再站起來。但新創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前有「創業天堂」之稱的矽谷跑在前頭,後有大陸新一代創業者挾帶資金優勢快速崛起,而台灣新創公司的競爭優勢又在哪呢?

矽谷是孕育全球許多新創事業的搖籃,在當地30年豐富經驗、在創投界赫赫有名的矽谷投資家陳五福有著「矽谷創業之神」封號,而他所成立的橡子園創投(Acorn Campus)隨後也從矽谷複製到台灣,對於美國新創文化,橡子園創投是再了解不過的。

而現在落地台灣,觀察兩地新創文化,橡子園創投合夥人瞿志豪表示,其實台灣新創硬底子扎實,技術實力絕對不輸矽谷新創,但唯商業化成熟度不高,這是台灣新創的軟肋。

橡子園創投在台灣的投資版圖以尚未受到太多創投支持的領域為主,如醫療器材、農業、材料相關的新創公司,而瞿志豪也看好在這些領域中,台灣新創公司絕對有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瞿志豪認為,就以上述提及的產業別舉例來說,台灣新創團隊不論在軟硬體等各方面技術上都不輸美國新創,甚至更為扎實,但從創業背景來看,台灣很多新創業者不外乎剛畢業、或是從實驗室出來。

而這樣的創業背景不論在商業模式設計、商業運作或是公司組織方面都較無經驗。雖然台灣新創團隊年輕、熱情,但畢竟未經過商業洗禮,商業模式的不足是台灣新創較弱勢的部分。

但相較絕大多數的美國新創團隊,有很多創業者都是自畢業後進入產業薰陶至少5~6年,且年齡多落在30歲上下,在已有社會經驗與產業知識的推波助瀾下,美國新創的生存與成功機會,要比台灣大得多。

加上矽谷為創業天堂,在耳濡目染下,商業化並非難事,因此瞿志豪也希冀隨著台灣越來越多新創團隊的成功,在這些成熟團隊的帶領下,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帶領新血也引領台灣創業環境更加成熟。

為解決台灣新創在商業化的不足,在台灣大學甫成立的「台大創創加速器」平台中,該平台便積極邀請國內知名企業,以企業導師身分提供產業洞見,介接企業資源以加速確立商業模式,藉由企業導師的加入,讓新創團隊能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檢視市場機會,進而拓展生意及人脈。

「台灣創創加速器」為台灣新創備齊3道東風

台大創創加速器將移除成員須具備台大相關身份之規定,吸引更多優質成熟的新創團隊進駐。

新創風氣持續在全球蓬勃發展,根據台經院趨勢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創投投資金額持續攀升,有望挑戰歷史新高。為加速推動台灣新創風氣,台灣大學自成立校內正式一級單位「台大創意創業中心」(台大創創中心)後,今再推動「台大創創加速器」平台,並備齊深度輔導、企業資源、創業獎金等三道東風,吸引更多成熟團隊進駐。

由台灣大學自2014年成立的台大創創中心,迄今已扶植逾130家新創團隊。台大創創中心初始以「孵化器」方式進行培育,隨著新創風氣越趨成熟,現正式於今年八月開始營運「台大創創加速器」平台。

而為了吸引更優質、已有具功能性之原型產品的成熟團隊進駐,台大創創中心主任李吉仁表示,此次台大創創加速器重新檢視做法,將首次移除核心成員具備台大相關身分之規定,正式開放讓所有新創都有機會使用台大的資源。

同時,因應團隊發展的領域各異,台大創創加速器也在原先既有的個人導師制度中,加入專屬企業導師,採用深度輔導的方式,根據團隊市場發展需求,訂立明確里程碑,讓團隊輔導再深化。

此外,在台大創創加速器平台中,亦將攜手企業導師群,包括富邦金控、鑽石生技、研華科技、Isobar、創業家兄弟、聯合報系,領域擴及金融科技(Fintech)、生技醫療、物聯網(IoT)、數位行銷、電商、文創(Content)為團隊進行輔導。

藉由企業導師的加入,將為新創挹注企業整體資源,進而協助團隊拓展生意及人脈。而目前企業導師群尚在持續增加中,李吉仁表示,也希望透過上述企業的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企業願意加入導師行列。

為激勵更多新創團隊投入開發,台大創創加速器更祭出500萬創業獎金。此次創業獎金係由富邦金控蔡明興校友以及鑽石生技所提供,將不佔股權及優先投資權,分別於培訓期中、期末,擇優發放予達成預設商業指標之團隊,每隊最高可獲得90萬元。

為讓新創團隊更了解加速器內容,台大創創加速器計畫首次邀請企業導師,在接下來分別針對電商、物聯網、金融科技、內容產業、生醫、數位行銷等領域舉行為期三場的招募說明會。

此外,隨著台大創創加速器起跑,台大創創中心也於近日舉辦新創團隊成果發表(Demo Day),以「The Next Rising Star加速進行式」為主題,從高技術含量的AI終端運算、與趨勢並行的IoT智慧家電、數位行銷新應用的聊天機器人等,展示了不同領域中,為解決各種生活及商業痛點而出發的解決方案。

[Home]


2017/12/08 2.1.4. 新創科技革新傳統產業 大幅改變亞太城市計畫部署 [ 電子時報 林姿君]

亞太地區都市化快速,帶動房地產科技發展。

科技正在革新既有的傳統產業,房地產科技(PropTech)就是一例。據TechinAsia分析指出,房地產科技尤其可望在亞洲蓬勃發展。

全球房地產專業服務業者JLL and Tech指出,亞洲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快速都市化以及政府大力支持等因素,房地產業將徹底改頭換面。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全球投資在房地產科技金額已達78億美元,而亞洲房地產科技新創公司便拿下6成投資。

房地產科技可望於亞洲蓬勃發展有五大原因。首先,虛擬實境(VR)與區塊鏈(Blockchain)等房地產科技中的新垂直市場崛起。房地產科技新創公司的迅速增加,意味著爭奪委託租賃合約與看屋客戶的白熱化。

為了提高租賃平台的吸引力,這些新創企業開始透過虛擬看房等新科技提供客戶進階服務。客戶可藉VR技術一口氣看10個物件,不僅省時也開啟租賃關係的更多可能。

區塊鏈則是另一項熱門技術。區塊鏈技術之一的以太坊(Ethereum)便可以建構複雜的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即以透明方式轉換貨幣、財產、股份或任何有價商品,同時又能將協議認證中的人為干預降到最低,可望大幅改變房地產業做生意方式。

第二個原因,則是既有房地產科技垂直市場的數位化。目前,亞太區大多數的房地產科技新創企業主攻仲介與租賃的垂直市場,扮演仲介業者、業主與買家間的溝通管道。

最常見的便是房地產物件的刊登與搜尋平台。未來這些新創可望將觸角伸至支援仲介與租賃服務,包含為仲介與相關業者開發銷售、行銷與客戶關係管理(CRM)工具。

第三個原因則是智慧城市的大幅成長。亞太地區是智慧城市計畫部署的前哨站。該區國家積極找尋因應迅速都市化所衍生問題的解方,擁抱改變並尋求非傳統選項。亞太地區針對智慧城市科技發展的投資金額,目前已達到634億美元的規模。

智慧城市的演進將帶動智慧房地產發展與管理的需求。大數據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因此大量資料蒐集與分析是實現相互連結生態系優勢的要素。專攻物聯網與大數據的房地產科技新創公司,則可望助房地產業者與政府機關改變運作模式及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第四個原因是對於房地產科技感興趣的新創公司與企業數量穩步攀升。近年來,專門針對房地產科技的基金數量不斷增加。業者也體認到房地產科技的價值與潛力,便以創業投資搶進此領域。

最後則是千禧年世代「看到目標就想得到」的生活態度。全球千禧年世代有多達60%來自亞洲。這些熟悉數位科技的年輕族群隨著年齡增長購買力逐漸提升。儘管房地產科技發展於歐美地區更為成熟,不過亞太地區更具相關技術創新與普及的潛力。

[Home]


2017/12/08 2.1.5. 未來工作:機器人時代來臨 前所未見新型態工作可能將出現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未來有旅遊設計師,專門設計採用擴增實境的旅遊內容。

機器人已被許多專家視為未來勢必將威脅全球眾多勞工的飯碗,不過商業顧問公司Cognizant認為,縱使如此,仍然會有一些前所未見的新種類工作可望被創造出來。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Cognizant在其針對後機器人時代所新出版的書中指出,未來10~15年,單單在美國就可能有12%的現有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但勞工不需要過份擔憂,因為Cognizant同時也預測,未來亦將有2,100萬個新工作機會將會在機器人被大量使用後應運而生。

Cognizant在書中特別列舉了一些當前並不存在、但卻可能在未來出現而且被機器人取代機率甚低的工作:

數據偵探(Data Detective)。雖然不少公司如今已經開始大量投資於大數據收集與分析,希望透過找出消費者的習慣和行為模式來增加銷售收入,不過資料偵探可以比機器自動化分析更進一步,從消費者如何利用語音數位助理(像是亞馬遜的Alexa)的相關數據著手,找出提供更佳服務的方式。

陪伴散步或聊天人員。生物科技不斷進步,讓愈來愈多人的壽命增加,也意味著需要有人陪伴的長者人數會變多。他們肯定會希望有人陪伴散步或聊天。

電腦化城市分析師。未來的城市將走向高度電腦化管理,透過數以百萬計的感測器來收集各種公共設施的資料。在這當中,有些感測器將專門被用來收集民眾的生物資料。如果這類生物感測器出現問題,會需要專門的分析師來幫助修復。

擴增實境旅遊設計師。擴增實境(AR)被預期將會在未來讓所謂的「體驗經濟」(experience economy)成為一股風潮。這類專家的工作,就是專門設計採用擴增實境的旅遊內容,讓客戶在家也能夠遨遊世界各地。

人工智慧服務銷售經理。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公司專門提供人工智慧運算服務。不過人工智慧本身並不能主動幫助這些公司招攬客戶,需要靠銷售經理來向潛在客戶介紹服務內容。

除了上述之外,Cognizant同時還列舉了十多個將在後機器人時代享有獨特優勢的新種類工作。該公司副總裁Ben Pring表示,勞工們需要做的是保持對職場趨勢的敏銳度,相信在機器人成為職場不可或缺的時代正式來臨前,絕對有足夠的時間讓勞工們準備。

自動化科技將廣泛應用於四大領域 醫療、無人商店、無人送貨、3D列印

可以預見20年後醫生對於疾病診斷與多數疾病的治療,都將會極度仰賴電腦程式。

包括機器人和人工智慧(AI)等在內的新式自動化科技,如今正在逐漸改變製造與服務的過程和提供方式,被視為未來勢必將顛覆當前全球在各方面的運作模式。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網站報導,有鑑於此一趨勢愈來愈明顯,美國智庫Pew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特別針對美國民眾進行訪問,希望了解他們眼中的未來世界,將會因為自動化科技呈現何種面貌。結果發現,受訪者特別關注下列四大領域:

一、疾病診斷與治療。近8成受訪民眾認為,隨著他們的病歷電子化和人工智慧等科技被導入醫療系統當中,可以預見20年後醫生對於疾病診斷與多數疾病的治療,都將會極度仰賴電腦程式。

二、商店無人化服務。約3分之2的受訪者預期,20年後多數商店只提供無人化服務的機率將超過一半,他們因此將完全不需要再與服務人員互動,而是靠著自動化機器便能完成交易。不過在此同時,受訪者也憂心此將會造成大量零售業勞工失業。

三、無人送貨模式。約65%的受訪者表示,預期20年後美國的主要城市消費者在網路上購買商品後,幫助送貨到府的將可能不再是開著貨車的送貨員,而是機器人或無人機。認為這種情況必然會發生的比例為12%

美國運輸部在2017年稍早曾推出一項專案,允許各州試行無人機送貨服務。在美國首府華盛頓,目前已經可以見到一些物流公司利用機器人把餐點送至訂購客戶的家門口。

四、3D列印進入日常生活。43%的受訪者預期,20年後人們將會普遍透過3D列印機器複製他們所購買的產品,至於其他的57%則認為雖然可以預見人們將會這麼做,不過並不會成為普遍性做法。

Pew研究中心指出,3D列印由於成本昂貴和功能有限,因此目前在一般美國家庭仍不普及,不過隨著相關技術不斷進步,日後可望為廣大消費者利用,只是有關3D列印可能引發專利權和智慧財產權受到侵害的問題將無可避免。

全球工業機器人數量持續成長 是否取代人類工作仍待觀察

當前全球製造業加速導入機器人的趨勢已愈來愈明顯,也讓不少人擔心一股大量失業潮恐將因此被引爆,但真是如此嗎?恐怕現在還言之過早。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研究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銷售額年成長率18%,達到創紀錄的131億美元。

IFR指出,不只已開發國家大力採用機器人,就連新興國家也可見到同樣的情況。在2016年總共賣出的近30萬台機器人當中,大陸、南韓、日本、美國和德國就佔了當中的3分之2,而且單單大陸就吸納了總數的30%。另外台灣、泰國、印度和墨西哥等,對機器人的投資也在日益增加。

IFR表示,其研究發現雖然目前汽車製造商仍是機器人的最主要用戶,不過其他製造業也開始出現機器人使用率逐漸上升的趨勢,包括像是物流業、電子電機業(特別是亞洲)、塑膠業以及食品飲料業等。

報導指出,機器人不論使用數量增多,類型與應用範圍也愈來愈廣,甚至已出現有可以與勞工互動的機器人,足見機器人市場的成長才剛剛開始。不少製造業界人士都表示,機器人最大的好處在於可以增進生產過程的速度和效率,輕鬆處理許多勞工一般難以處理的複雜工序和零件,進而提高產品品質,在此同時,又能幫助降低人力成本。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好處,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的隱憂始終籠罩在眾多勞工的心中。跨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便預期,未來將有6成職業中的3成工作會被自動化設備取代。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執行長John Cryan曾在9月提出警告,全球將會有大量勞工因為機器人等新式科技丟掉飯碗。

然而全球重量級工業集團ABB的機器人事業部門負責人Per Vegard Nerseth則不認同這樣的看法,表示當前並無證據可證明機器人將會造成大量人力被淘汰。

Nerseth指出,機器人市場之所以能夠在過去幾年不斷成長,而且未來數年仍可望繼續下去,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其彌補了勞動力缺口,很多製造業者找不到人手進行單調、危險或精密的工序,因此只能求助於機器人,換句話說,機器人並未造成勞工被迫退出職場,而是填補了原本就存在的空缺。

Nerseth強調,當前失業率最低的一些國家,事實上反而有最高的機器人使用率。而大陸雖然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已居全球之冠,但目前每1萬名工人還只有68台,低於全球的平均值。

[Home]


2017/12/08 2.1.6. 華碩攜手新竹市政府 推出智慧城市公共數據平台 [ 電子時報 鄭斐文]

華碩集團攜手新竹市政府推出智慧城市公共數據平台,提供新竹市大專院校、新創團隊與研究機構創新、創業過程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及資源,協助推動新竹智慧城市化,提升當地市民的生活品質。

新竹市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是座年輕的科技城市,造就所得高、學歷高、出生率高、及平均年齡低的三高一低獨特DNA。華碩電腦在物聯網時代,公共數據的開放,創造無限可能。而新竹市與華碩攜手創建全國第1個公共數據平台,透過開放數據共享,讓新創團隊透過創意與想像,改變城市風貌。

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葉嗣平表示,產業與城市的數位轉型加速智慧科技應用發展,而數據是智慧城市最重要的運作基礎。華碩集團在智慧城市布局已有4年、為台灣雲端儲存的領導廠商,並在經濟部工業局智慧城市計畫的支持輔導下,很高興能與具備前瞻性與執行力的新竹市政府合作,期盼透過公共數據平台的累積與共享,協助新創團隊發揮所長,也期盼以新竹市為起點,在未來能進軍全世界。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表示,智慧城市是全球關注焦點,其目標是不改變城市既有的風味,藉由資訊科技提升服務品質,期盼未來透過新竹市與華碩共同建立的公共數據平台,將雲端數據加值運用,就近帶動相關產業的創新研發,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

新竹市公共數據平台是以透過華碩雲端OmniThings物聯網數據平台為基礎所打造,提供海量數據儲存與裝置管理等功能,讓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快速開發、數據能被有效共享。

新竹市公共數據平台包含環境監控、健康衛生及地球科學等數據,並持續擴增領域數據集,以便利資料使用與查詢。同時,新竹市也將於全市市立學校及各重要區域佈建100個空氣盒子,作為新竹市環境感測物聯網應用示範場域,所監測的數據亦將開放於此物聯網數據平台,提供民眾下載應用。

新竹市公共數據平台將與交通大學巨量資料技術創新中心及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LASS)等重量級創新單位合作,將資料科學技術應用在城市發展,加速科學與環境研究進程,推動市政創新應用與AI發展。

華碩集團近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應用,擁有健康醫療、教育科技、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環境監控等高度垂直領域整合經驗,期望藉由與新竹市合作推動物聯網公共數據平台,作為城市數位轉型的領先典範。


(
左至右)新竹市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金豐、華碩全球副總裁葉嗣平、新竹市市長林智堅、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

[Home]


2017/12/08 2.1.7. IoT將遍地開花 陸行之喊買台積電 [ 工商時報 黃鳳丹]

全球半導體股價修正,矛頭對準大摩降評報告。資深半導體產業評論家陸行之昨(7)日首度在公開場合表示,短線整理雖有必要,但不認同報告論點,且相信此時的台積電具備投資價值,未來更將受惠物聯網(IoT)各種應用驅動而遍地開花。

陸行之指出,半導體股價季節性回檔的發生可以預期,畢竟繪圖處理器(GPU)在比特幣需求已回檔,蘋果也對供應鏈砍單以調整庫存,許多國際半導體和半導體設備公司早已看到季節性需求轉弱,記憶體現貨回檔修正也屬正常,換言之,美國半導體指數11月下旬的拉回,短線主因是相對淡季與創高後的整理必要。

陸行之表示,未來510年高科技產業對半導體需求將超乎預期,在物聯網(IoT)驅動下,「你不會再看到像手機一樣,一個主流產品大量使用,而是會有很多小東西在你身邊」,許多新創型小公司會開發各種IoT應用,但小公司不會做晶片,勢必找設計與代工,所以台積電將長期受惠此趨勢。

陸行之指出,IoT是繼幾百多年前第一次(17601840)和第二次(18701914)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科技產業變革,當摩根史丹利降評半導體產業時,聰明投資人應等低點布局,而非跟著殺進殺出。

陸行之表示,IoT範疇相當廣,衍生在人工智慧(AI)、自駕車、電動車、無線通訊等應用,例如AI領域,市場目前最關注之一人臉辨識「視覺」應用,因此可預期未來還包含「聽覺、嗅覺」,又或者自駕車將造就功率元件產業的起飛,電動車帶動電池、乾淨能源需求,以及與每個科技應用都相關的記憶體等,各種應用的遍地開發,將使長期投資人都可半導體持樂觀看法。

科技業新創觀念改變,建議投資人不要只看蘋果。陸行之表示,蘋果手機創新動能減緩,若只因A11尺寸小會對晶圓長期需求減少的論點不全然正確,而由於台積電與國際大廠英特爾相比,具有競爭力與成本優勢。他並預測,未來23年,台積電現金配息仍會讓投資人相當滿意,長期向上趨勢,當前半導體業季節性回檔,將提供低點布局的機會。

[Home]


2017/12/08 2.1.8. 福特攜阿里 趕網購車熱潮 [ 工商時報 吳孟翰、 賴瑩綺]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今年8月時稱,買車將像買可樂一樣便利,網上買車的時代已經來臨。而今年「雙11」購物節,阿里旗下電商平台天貓短短24小時就賣出10萬輛汽車。有鑒於此,百年車廠福特汽車昨(7)日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希望提升其在大陸的汽車銷售量。

路透報導,阿里巴巴與福特昨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智聯網汽車、人工智慧、智慧移動服務和數位行銷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阿里巴巴在新聞稿中稱,雙方接下來計劃探索重新定義消費者購買和擁有汽車的全新方式,以及如何利用電子通路發現新的零售商機。聲明並稱,阿里巴巴和福特簽署的協議是探索新零售機會的「先行性研究」。

稍早前,路透曾援引福特汽車人士說法稱,福特將透過此次簽約,嘗試透過購物網站天貓及「汽車自動販賣機」(即客戶在線上下單,就可獲取代幣,再到汽車販賣機現場投入代幣,就可以快速購買新車),向大陸消費者出售福特汽車,而福特零售經銷店將負責售出車輛的維修保養。

該人士並稱,大陸的汽車網購市場持續蓬勃發展,福特希望透過和阿里合作以占有一席之地,並提振其銷售成長。

據福特官網數據顯示,該公司今年前10月在大陸的銷售情形,僅有3個月較去年同期成長。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顧問公司Frost & Sullivan稱,大陸在2016的網路汽車交易量達到了100萬單,總值達1,007億元人民幣。意即大陸去年在網上所銷售的汽車數量,比西班牙全年的汽車銷售量還高。同時,大陸網路汽車交易量自2012年至2016年間,還以每年65.5%的綜合速度成長,而整個汽車市場成長率則為13.7%。

麥肯錫咨詢的高級合夥人高旭稱,大陸已是全球最大的網路汽車(包括豪華汽車)銷售市場。在客群方面,網路銷售非常受到年輕消費者青睞,去年大陸24歲以下的汽車買家約有4分之1是透過網路購車,這有助於賣家鎖定首次購車者的品牌忠誠度。

爭無人車市場 京東長沙投百億建基地

據市場人士估算,至2050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40兆元人民幣(下同),這使得該領域成為資本競逐的焦點。繼百度、騰訊之後,大陸互聯網另一巨頭京東日前也宣布,5年內將投逾100億元,在湖南長沙設立無人車智慧產業基地。

據北京清華大學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報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或達6千億元。此後該數據將呈爆發式增長,預計到2050年,將擴張至40兆元。

另據波士頓諮詢公司預計,到203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1,200萬輛,其中超過4分之1是在大陸出售。這讓無人車在大陸成為各企業爭相投資布局的領域。

中新網昨(7)日報導,京東近年積極研發無人配送技術,除無人機之外,在無人車量產和商業化領域發展迅速。目前京東無人車已發展到第3代,明年將推出第4代,主要應用於末端配送。

本次京東進駐長沙的無人車智慧產業基地項目,預計在5年內投超過100億元,並分兩階段實行。首先,將建設京東長沙軍民融合研究院和京東無人車長沙產品開發中心,推展智慧無人車研發、測試、營運維護及人員培訓、數據管理等。第2階段要建設智慧製造產業基地,用於智慧機器人、智慧裝備和智慧運載工具的生產製造。除京東外,此前百度掌門人李宏彥也透露,公司與金龍汽車合作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車,將於明年7月問世。另傳騰訊也已開發出自有的自動駕駛系統,成功打進此一產業領域。

[Home]


2017/12/08 2.2.1.1. 宏達電VR一體機 下月出貨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宏達電(2498)昨(7)日宣布,虛擬實境(VR)一體機Vive Focus將於下周二(12日)「雙12」展開預購。中國消費者可透過各大線上(Vive官網、京東、天貓等)及線下(國美、蘇寧等)銷售管道進行預購。首批產品預計20181月起開始出貨,挹注明年首季營收,目標是成為一體機市場領導者。

宏達電並公布,零售版Vive Focus均配有一個藍牙操控手柄,並有兩種顏色選擇:魅力白建議售價人民幣3,999元(約新台幣18,153元)、電眼藍限量版,建議售價人民幣4,299元(約新台幣19,515元),目前僅在大陸市場銷售。相較於同樣於明年初上市的臉書VR一體機Oculus Go售價僅199美元(約新台幣5,974元),Focus的售價明顯高出許多。

宏達電 Vive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表示,Focus的推出,將讓VR進入大眾市場的時代,Focus是目前一體機中最高階的產品,消費者體驗過後,就會更瞭解一分錢一分貨,因此對Focus的競爭力深具信心。

汪叢青指出,除了已發出上百個Focus開發套件給開發者,也有上千家公司表達想開發相關應用;另外,現有的上千個VR內容,也很容易轉過來,相信在產品上市後,會有更多內容。他說,先前以個人電腦為基礎的Vive與一體機是兩種不同的產品,針對重度的電競玩家等使用者,大多會選擇PC VR,如果是一般學生或沒有接觸過VR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Focus。相同的是,無論PC VR或是一體機,汪叢青都看好VR產品在商業上的應用,包括汽車、醫療、娛樂等,端視不同行業的需求。

宏達電VR一體機/不用外接 走到哪看到哪

宏達電VR一體機的售價及出貨時間終於公布,與PC VR產品Vive Focus最大差別,在於一體機不用接電腦、手機,就可以直接觀看VR內容,使用上方便許多,甚至戴上一體機可以或坐或躺,自由觀看2D3D電影,或進行多人教室教學等,應用相當廣泛。

今年包括臉書及宏達電都相繼推出一體機,除了擺脫PC VR的線路困擾,一體機在價格上也更為親民。以Oculus Go來看,不到6,000元的售價,臉書認為已是VR產品的甜蜜點。至於定位為最高階的一體機,Vive Focus價格雖1.8萬元起跳,不過相較於還要配置一部有相當規格的個人電腦,總成本來說,還是比PC VR便宜。

宏達電強調,與一般要卡進手機的VR頭盔不同,Vive Focus不僅支援六自由度,讓使用者有更深的沉浸感同時更擬真,並配有3K解析度、高畫質AMOLED螢幕,擁有110度視野,搭載高通S835處理器,並支援MicroSD卡擴充儲存容量(最高支援2TB),還可透過USB Type-CWi-Fi或藍牙連接更多設備或配件。

由於價格較低,不用接電腦或手機,包括在高鐵、機艙娛樂、遠距辦公、多人教室教學等,都將提供更多不同的體驗。宏達電預料在產品上市三到六個月後,可看到更多開發者推出Focus在娛樂及商業內容。


宏達電VR一體機Vive Focus

[Home]


2017/12/08 2.2.1.2. 可多人同時觀看的可攜式MR顯示系統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微軟(Microsoft)的頭戴顯示器,HoloLens,讓消費市場對混合實境(MR)技術大開眼界,人不僅可以看到空間出現不存在物體的影像,還可實際接觸控制,不過只有戴上HoloLens的人才能看到與操控,是主要缺點;美國新創企業Looking Glass Factory則推出可多人同時觀看的HoloPlayer One,可讓多人同時應用。

HoloPlayer One基本上是可攜帶式的投影式裸視3D顯示系統,但追加手指控制能力,只要在顯示器前方一定距離內,就可用手指控制影像,可視為觸控面板的3D化產品,加上收折時與Notebook體積重量相近,是目前攜帶性最高的多人同時應用混合實境顯示器。

HoloPlayer One應用的裸視3D技術,是以特殊投影裝置及光學玻璃,讓液晶面板的光線投影在顯示器外,由32張解析度267x480畫素的圖像,組成3D立體影像;而在顯示器上還有3個動態捕捉用攝影機,確認使用者的手指位置,以利呈現手指轉動物體的顯示效果。

除了顯示與動態捕捉外,HoloPlayer One另一個優點是可攜帶性,電力由Micro USB 2.0供應,影像資料則可由HDMIUSB 3.0輸入,官網建議須使用擁有至少1USB 3.0接頭的PCMacBook ProPC最好有Core i7等級的CPUHoloPlayer One還有攜帶專用保護套,與一般類似規格的可攜式行動顯示器類似。

強調可行動性的原因之一,在於除一般消費市場外,Looking Glass Factory也鎖定醫療市場,急診醫生出診時,攜帶式超音波設備或其他類似影像檢測設備檢測病患時,可以當場顯示內臟或胎兒的影像,並轉動影像進行觀察。

Looking Glass Factory宣布,HoloPlayer One的研發者版本出貨時間,訂於20184月,目前已展開預購,現在研發者版本有2種,顯示器本體開價750美元,使用者須連接PC才能使用,將顯示器與PC裝在一起的整合型開價3,000美元;該廠目標是2019~2020年推出正式銷售版,但須視研發者的回應決定時程與產品規格。


混合實境技術除頭戴顯示器外,也出現攜帶顯示器型產品HoloPlayer One

[Home]


2017/12/08 2.2.2.1. 大立光告先進光 判賠15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大立光狀告先進光妨害營業秘密,智慧財產法院針對民事訴訟一審判決先進光須賠償大立光15.22億元。

先進光昨(7)日並宣布取消現金增資案,將退還已繳納股款予認股人,並會對此案提起上訴。先進光董事長林忠和坦言,「這個金額(15.22億元)實在太意外」,但尊重判決,接下來仍繼續努力尋求其他管道達成彼此諒解。

先進光總經理高維亞昨晚也主持重大訊息說明會,強調公司認為此次判決非正確公允,將在收到判決書後,提起上訴。

林忠和強調,目前先進光營運一切正常,越南新廠日前已破土動工,啟動擴產計畫,仍持續進行中,不受影響,先進光體質與五年前相比,已大不同,目前將尋求各方面的解決方案,先進光永續經營決心決不改變。

受相關利空衝擊,先進光昨天股價應聲摜壓至跌停板54.3元,跌破現增價60元。先進光辦理現增計畫,預計募集6億元資金,本周一為繳款最後截止日,不料本周三民事一審宣判結果,先進光敗訴,依先進光目前股本9.34億元估計,該判決恐侵蝕每股獲利16.3元,對公司衝擊相當大;大立光則可望有業外收益,挹注每股獲利11.35元。

針對判決結果,大立光發布重訊回應,感謝智財法院歷時四年審理所為的公正判決,並再次重申,公司累積30餘年的光學鏡頭創新與研發技術,是立足於產業的優勢,對於智慧財產權投入更不遺餘力,為堅持捍衛公司重要智財及資產,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捍衛研發成果。

該案起源於20135月大立光發現公司有內鬼,報警處理,檢調展開調查;同年9月,大立光對先進光聲請假扣押高達15.2億元,除了刑事之外,大立光另請求民事求償。智慧財產法院前天判大立光勝訴,先進光電及其公司負責人林忠和、時任總經理的羅章浚,當初從大立光跳槽的四名工程師共要賠償大立光15.22億餘元。全案可上訴。

大立光在2013年啟動訴訟戰,對三星電子及玉晶光提起侵權官司,相關案件都已於去年底和解,目前爭取三星訂單中。不過,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對於先進光態度特別強硬,強調先進光屬於竊取營業機密,對其訴訟追究到底。

[Home]


2017/12/08 2.2.2.2. 聯發科Google 擴大合作 [ 經濟日報 張瑞益]

聯發科(2454)攻新興市場再傳捷報,昨(7)日宣布成為 Google最新推出 Android Oreo Go 版本)的晶片合作夥伴,將與 Google 緊密合作,穩固入門級智慧手機市場版圖,終端產品預計明年首季上市。

由於此款晶片主攻3G新興市場,相關晶片毛利甚至比部分4G晶片高一倍,有利聯發科提升毛利率表現。

聯發科積極搶進新興國家手機市場,新興市場因手機普及率仍不高,市場爆發力強,而且是全球人口數最多的區域,被譽為「超級中端市場」。聯發科此次與Google合作,有助進一步搶進相關商機。

聯發科表示,將與 Google Android Go 展開緊密合作,協助終端廠商加速產品上市時間,確保搭載 Android Oreo(Go 版本) 聯發科處理器智慧機運行順暢。

據了解,此款晶片硬體需求條件並不高,主攻3G,並鎖定新興市場為主,由於3G晶片包括光罩等相關折舊都已完成提列,毛利率不僅優於聯發科整體平均值,甚至比部分4G晶片高一倍,有大幅提升毛利率的效果,尤其未來若在新興市場出貨量拉大,將對明年聯發科的整體毛利率水準也正面助益。

聯發科無線通訊事業部總經理李宗霖表示,不久前與 Google 合作推出 GMS Express 計畫,加速 Android 手機的認證流程。在此基礎上,再度與 Google Android Go 上緊密配合,解決低記憶體配備手機所面臨的效能挑戰,布局印度、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等地區廣大入門級智慧型手機需求。

Android Oreo(Go 版本)也有效利用現有 Google Play 應用商店生態系統,讓各種應用程序在低記憶體的行動裝置上也能順暢地運行。除提升低記憶體 (512M 1GB) 裝置,並大幅降低成本,為每年40億入門級智慧手機用戶提供更好選擇。

聯發科指出,採用 Android Oreo (Go 版本),入門級智慧型手機現在僅需 512MB 1GB 的記憶體,就可以提供良好安全性與使用體驗,手機價格對全球許多消費者而言,將更容易負擔。

聯發科表示,Android Oreo(Go 版本) 與聯發科 Turnkey 解決方案相得益彰,聯發科 Turnkey 方案可顯著縮短產品開發與認證測試時間。

法人看Q4 聯發科業績將達標

聯發科(2454)昨(7)日公布11月營收207.39億元,月減1.3%,較去年同期下滑11.8%,但仍是連續四個月站穩200億元,符合公司預期。前11月合併營收為2195.63億元,年減率13.6%

對於聯發科營收表現,市場資深分析師方慕孺表示,聯發科今年第3季以來到11月營收大致都在公司及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期中。

較為正面的是,單月營收站穩在200億元之上,顯示目前即使步入淡季,但是聯發科目前出貨仍穩定。

根據聯發科第4季財測預期,因非手機產品線步入淡季,單季營收約592億元至643億元,季減7%至季增1%,毛利率為36%正負1.5個百分點,中間值較上季的36.4%微降,先前法人扣除10月業績後,預估11月和12月平均每月營收將落在190.94億到216.44億元,如今11月實際營收仍站穩200億元之上,法人看好第4季財測將可輕易達標。

聯發科已公布處分匯頂持股入帳,第4季營收雖不變,預計在業外進補下,第4季稅前盈餘由33.46~40.9億元倍增至94.35~115.3億元,全年每股純益可望達14.7216.07元。聯發科近期股價受大盤不振拖累,12月以來由326元一路下滑,昨日收在287.5元、上漲1元,聯發科股價短線急跌之後,昨日外資逢低買進,單日大買2,160張,外資買盤回留下,能否讓股價回穩,值得留意。

[Home]


2017/12/08 2.2.2.3. iPhone X買氣雜音多 拉貨動能恐提早熄火 明年首季出貨目標醞釀下修風險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蘋果iPhone X銷售表現備受關注,近期業界傳出供應鏈訂單動能熄火。

蘋果(Apple)主推的iPhone X新機近期出貨進度漸趨順暢,業界原本期待第4季出貨規模可望順利放大,然而出貨高峰卻是曇花一現,11月拉貨力道已見疲態,12月可能還會進一步下滑,儘管iPhone X先前預購反應熱烈,美國黑色星期五銷售表現佳,然後續市場買氣卻傳出雜音,繼第4iPhone X出貨目標下修,供應鏈業者認為,若終端銷售動能遲緩,不排除2018年第1季出貨目標將再次面臨調降的風險。

供應鏈業者表示,iPhone X量產初期面臨卡關,使得iPhone 8系列成為第3季出貨主力,由於提早拉貨完畢,第4季出貨量已明顯走跌,僅約出貨旺季的一半規模;至於年度主打機種iPhone X先期出貨進度遲緩,終於在9~10月出貨規模大幅躍進,卻又在11月遭到客戶砍單下修,相較於先前單月出貨高峰,近2個月已縮減約3成,被視為扛起年度銷售重任的iPhone X旗艦機種拉貨力道漸趨疲軟。

由於供應鏈產能大幅提升,iPhone X預購的等待期間已從原本5~6週縮短為1~2週,但近期蘋果供應鏈業績表現卻意外黯淡,指標性廠商大立光11月營收僅微幅增加,並預期12月營收可能受到客戶拉貨力道減弱而衰退,為iPhone X市場需求不如預期敲響警訊,打破以往12月為全年最高峰的走勢。

另外,可成11月業績也提前衰退,中斷連續3個月創新高的走勢;至於觸控面板廠業成7~10月連續4個月營運創新高,外界原本預期將一路成長到年底,但11月營收成長動能卻戛然而止;而宸鴻與業成均估計12月業績將轉淡下滑。

近期市場估計在美國黑色星期五約4天促銷檔期,終端市場約賣出600萬支iPhone X新機,相當於每秒鐘銷售超過17支,且256GB版本銷售數量是64GB版本的2倍,為iPhone X銷售表現吃下定心丸,不過,iPhone X訂價過高,在其他海外市場尤其是大陸市場買氣帶來壓力,讓終端通路對於庫存備貨更趨謹慎。

展望2018年第1季,業者預期iPhone X機種1~2月出貨可望與11月相當,3月才會明顯走跌,相較於2017年第4季拉貨表現,第1季因步入傳統淡季及工作天數減少,出貨量預料將衰退約3成。

供應鏈業者認為,未來客戶若穩定出貨,2018年第1季出貨表現仍可望優於2017年同期,這可能與蘋果近期下修第4季出貨規模,以及近年來拉貨策略轉趨謹慎,因而將部分訂單延遲至2018年第1季有關。

然部分業者指出,近期終端市場銷售雜音湧現,讓後續訂單出貨動能增添變數,尤其近來市場傳出2018年下半新款iPhone將推出6吋液晶面板版本,並擴大導入臉部辨識功能,新機規格設計近似於iPhone X,恐造成後續買氣觀望及延長換機週期,讓2018年第1季出貨存在下修的風險。

[Home]


2017/12/08 2.2.2.4. 智慧型手機成長放緩讓創投業者緊張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創投公司在大陸的投資可能變得比以前更具風險,現在每個智慧型手機上都有超過20App,消費者更難以安裝新的軟體。

QuestMobile近期研究,目前大陸使用中的智慧型手機數量在2017年前9個月已經從10.3億支增加到10.6億支,但月成長率則從1月的13.1%下滑至9月的7%,顯示出人口紅利減少的跡象,使行動網路產業在使用者成長方面面臨挑戰。

南華早報報導,投資人表示創業投資公司在大陸的投資可能變得比以前更具風險,目前的新創公司已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成長,現在每個智慧型手機上都有超過20個應用軟體(App),這就更難以讓新的軟體被安裝。

KPMGVenture Pulse報告指出,全球創業投資在2017年第3季投資了390億美元,其中超過四分之一(102億美元)流向大陸,但在大陸,共享行動電源的快速崛起、接連倒閉可看出投資人跟風投資的現象。

共享行動電源在6個月前引發大陸創業投資熱潮,5家新創公司在10天內就募得4,520萬美元,不過近期杭州的共享行動電源新創公司樂電宣布倒閉,且告訴用戶可能面臨退款的困難;此外迷你KTV與眾多共享服務也成為被擔憂的對象。

啟明創投合夥人黃珮華並表示,有太多的企業家堅持要快速地擴張自己的公司,這往往可能導致他們錯失首次公開發行(IPO)這個最終目標。大陸市場強調營利和獲利的能力,美國投資人則喜歡投資未來有成長潛力的公司、香港則介於兩者之間。

黃珮華表示,投資者必須保持清醒和冷靜,她並相信未來產業會出現良好的機會,例如網路與實體購物的進一步整合,以及網路娛樂市場。

[Home]


2017/12/08 2.2.3.1. 元太科技董事長柯富仁 讓電子紙鹹魚翻生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亞馬遜電子書的風潮,讓Kindle曾經成為美國感恩節最讓人期待的耶誕節禮物之一,也是文青必備的行頭,這也讓當年的元太科技電子紙一時洛陽紙貴,相當熱門,但隨著蘋果在2010年開始推出iPad平板電腦,慢慢改變了電子閱讀的習慣,也改變了電子書市場的生態。

受平板電腦衝擊

全球電子書市場在2011年達到高峰,當時出貨量達2,320萬台,自2012年開始,電子書市場開始陸續下滑,到2016年,全球電子書市場規模僅為710萬台。

反映在元太的業績上,元太因為搭上電子書熱潮,在2011年達到獲利高峰,當年每股純益(EPS)高達6.05元,但是從20122015連續四年,元太本業年年虧損,就是受到平板電腦的衝擊,讓電子書市場榮景不再。

曾經是友達副總的元太科技董事長柯富仁,他在2013年加入元太,初期擔任元太策略長,負責公司長遠營運計畫,他在20146月,升任董事長一職,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改革,讓元太的營運逐步好轉,並在2016年讓元太的本業轉虧為盈,不過,本業轉盈只是第一步。

企業改革虧轉盈

2017年第3季,元太繳出史上最高毛利率的傲人成績單,即43.46%,這讓元太終於走出電子書市場持續下滑的陰霾,並以其獨特的電子紙技術,開拓到其他新的應用與領域,也就是說,電子紙雖然是為了閱讀而誕生,但它不再只是為了閱讀,電子紙開發其多元應用的領域,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

帶領電子紙生於閱讀,卻不是長於閱讀的關鍵人物,就是柯富仁。

柯富仁認為,物聯網(IoT)的興起,加上電子紙雙穩態的省電特性,造就了電子紙多元應用的特性,因為在IoT時代,只有兩個核心,一是永遠聯網、二就是省電。

既然IoT無所不在,那就是要無時無刻不聯網,既然要每分每秒的聯網,電子紙的雙穩態特性,就是最省電的產品,它比AMOLED還要省電,可以說是最省電的顯示器,雙穩態的特性,就是更新才需要用電,不更新,就不會用到電。

看準電子紙的最省電特性,柯富仁首先將它大量應用在新零售上面,例如電子貨架標籤(ESL),這是電子紙目前最大的殺手級應用,目前已出售1億片以上,柯富仁說,這在歐洲市場最受歡迎,因為歐洲的人工貴,而且重環保。

他指出,一家店面可能有成千上萬個產品,如果光換標籤、價格,就要同時花費很多人工和時間,但使用ESL後,幾分鐘內整個店就換完了。而且不到兩年,業者投資的成本就可以回收。

智慧城市新目標

同時,柯富仁認為,目前大家都在談新零售,談電商和實體店面的結合,有了ESL,就可以把線上與線下串聯在一起,不論是前台的零售,後台的工廠、倉儲與物流等,都可以運用ESL一起串聯。

對柯富仁來說,隨著電子紙站穩新零售的腳步之後,下一站將要攻占智慧城市,他說,像是太陽能模組加上電子紙做成的智慧站牌,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用到其他電力,尤其在日本的郊區,因為公車班次少,更在乎班次的準時與否。

有了智慧站牌,可以提供顧客更精準的行車資訊,而且智慧站牌可以做廣告,他說,站牌做廣告不是問題,如何換廣告才是問題,有了智慧站牌,只要螢幕的廣告換一下就好,同時,日本有許多地震的公共訊息,也可以透過站牌傳遞出去。

對柯富仁來說,電子書是開啟電子紙多元應用的起點,而不是終點。當然除了新零售與智慧城市之外,在柯富仁的計畫中,電子紙的多元應用可說是不勝枚舉,例如智慧卡、健康穿戴裝置、智慧工廠,甚至是建築藝術裝置等,有太多的應用,是我們想像不到的。

甚至多彩的應用,也是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柯富仁所帶領的元太,除了要開展電子紙的多元應用之外,如何把黑白的電子紙,變成多彩的藝術裝置,將是柯富仁下一個努力的主要方向。


元太董事長柯富仁看準電子紙的最省電特性,首先將它大量應用在新零售上面,例如電子標籤(ESL),這是電子紙目前最大的殺手級應用。

[Home]


2017/12/08 2.3.1. 博通財報財測 雙雙報喜 [ 經濟日報 黃智勤]

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的上季財報與本季財測雙雙優於預期,顯示其客戶對智慧手機的需求非常樂觀。

博通公布,年度第4季獲利達到6.36億美元或每股1.5美元,去年同期則虧損6.32億美元或每股1.59美元。營收則增8.5%48.4億美元。

蘋果新iPhone零件的需求,彌補了核心網通基礎設施營收成長減緩的頹勢。博通旗下製造iPhone晶片與企業儲存設備的無線通訊部門上季營收成長33%,占整體營收45%的網通基礎設施事業則成長3%

隨著蘋果iPhone X持續出貨,智慧手機零件預料將在本季持續推升博通營收。博通預測,截至明年24日止的年度第1季營收約為53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測的48.3億美元。博通的最新財測包含了最近收購的博科通訊(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業績。

博通執行長陳福陽過去三年來透過併購擴展公司規模,由於博通是iPhone零件的主要供應商,博通的財報如今已成為通訊產業的指標。

博通11月對智慧手機晶片製造商龍頭高通(Qualcomm)提出規模1,05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試圖進一步擴大規模,若計畫成功將催生科技業史上最大規模併購案。博通6日在法說會上甚少提及這樁敵意併購交易,只說「參與建設性對話」的目標已獲股東與客戶的正面回應,並且相信,在敲定協議後的12個月內能完成交易,包括通過主管機關核准在內。

高通董事會認為,博通開出的每股70美元收購價太低,且併購案可能有監管方面的挑戰。博通本周稍早發動敵意併購的第一步,稍早提交一份高通董事候選名單,擬透過取代高通現行董事的方式影響其決策。博通股價今年來已勁漲49%,成長幅度勝過大盤費城半導體指數的36%

[Home]


2017/12/08 2.3.2. 戴正吳續掌夏普 拚結盟JDI [ 經濟日報 易起宇、任中原]

鴻海旗下日本企業夏普股票7日重回東證一部上市,社長戴正吳表示,他在找到適合的繼任人選前仍將留任社長,收回先前夏普重回東證一部就會交棒的承諾。

他也說,夏普將請求政府幫忙其與競爭對手日本顯示器(JDI)在OLED技術方面結盟,以助與南韓同業競爭,持續實踐鴻海集團「聯日抗韓」的策略。

彭博資訊報導,戴正吳表示,雖然他覺得自己今年67歲年事已高,很想趕快卸下職務,但董事會希望他在公司狀況良好、還有成長潛力的時候,再多留任一段時間,他說:「我們終於達到目標了,我們感謝股東、合作夥伴、客戶、員工和家屬,還有所有投資人的支持。」

他表示,夏普物色的繼任人選很廣泛,包括外部人選。他說,夏普目前有個目標是要生產、銷售智慧手機用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將會很快開始出貨樣品。

夏普7日回歸東證一部首日股價下跌2%3,805日圓,今年來夏普股價已漲42%

路透報導,戴正吳7日也在記者會上說,夏普將請求政府幫忙成立日資的OLED聯盟,與其競爭對手日本顯示器(JDI)結盟,以助與南韓同業競爭,持續實現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聯日抗韓」策略。

戴正吳說:「我們應該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方面成立一個日本聯盟。我將和經產省和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討論,是否想將OLED技術留在日本這個問題。」他說,將聯絡日本政府安排對JDI子公司JOLED的投資事宜,JOLED本周二(5日)才剛出貨首批OLED面板給Sony

同為蘋果供應商的夏普和JDI,都計劃明年或更晚開始生產OLED面板,南韓三星電子則已開始向全球智慧手機廠商供應OLED顯示器,南韓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也已提供OLED面板給電視廠商。

專家:夏普下一任社長 仍需要空降

在夏普社長戴正吳帶領這家日本電子大廠重返東證一部後,即將功成身退,彭博Gadfly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指出,即便戴正吳卸任,夏普仍將需要另一位空降的社長。

高燦鳴說,由鴻海空降的社長戴正吳,使岌岌可危的夏普轉危為安,股票也重返東京證交所第一部,的確值得各界推崇。戴正吳將暫時留任,等待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找到合適的繼任人選。戴正吳表示不排除從夏普以外「獵頭」,但事實上,夏普也需要另一位降空降的社長。

郭台銘6日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指出夏普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為何他要購併夏普。他強調,許多日本管理人員關心保住職位的程度,遠遠超過對提昇業務的重視。

他也說,當一家公司領導階層已經進入第三、四代時,此一問題尤其尖銳;不像軟銀或迅銷目前還是第一代的創業階段,比較不會有這種問題。

高燦鳴認為,郭台銘似乎言之有理,若未來任命老派的日本管理人員接任社長,夏普可能故態復萌;東芝目前的重生之路步履依然蹣跚,便是最佳例證。

[Home]


2017/12/08 2.3.3. 11月友達華映微笑 彩晶鬱卒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品牌年終促銷力道強勁,支撐了面板需求,第四季面板價格緩跌,面板廠營收也持穩。友達(2409)、華映(247511月營收相比前一個月持平,彩晶(6116)營收則是衰退17.2%。

WitsView對於明年供需狀況預估轉趨樂觀,明年大尺寸面板供需比預估5.2%,將是供需平衡的一年,首季面板價格維持緩跌走勢。

全球第一條10.5代線即將於2018年第一季底投產,另外還有兩座8.6代廠也在明年投產。WitsView研究經理胡家榕表示,明年市場上只見新產能的加入,未聞舊產線的收斂,但隨著面板價格持續走跌,有利品牌在明年進行各類型的促銷,帶動2018年的大尺寸需求面積年成長7.0%,供給面積則年成長7.7%。

隨著需求提升,WitsView對於明年供需狀況預估也轉趨樂觀,預估供需比從原本供過於求的7.8%,轉為供需平衡的5.2%。從面板報價來看,今年第四季電視面板緩跌,第一季看來電視面板價格也是緩跌的走勢。

品牌拉貨需求延續,使得面板廠出貨有所支撐,10月、11月營收平穩。友達公佈11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273.90億元,與上月相比約略持平,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4%。11月份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超過1,002萬片,較10月份增加8.9%。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530萬片,較10月份減少0.8%。

華映公佈1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30.47億元,較上一個月減少0.9%,較去年同期減少21%。11月份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為9.6萬片,較上月份減少63.2%,較去年同期增加6.3%;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為2,227萬片,較上月份增加11%,較去年同期減少24%。

彩晶11月自結合併營收約為19.90億元,10月份減少約17.2%,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0.6%。11月份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為3,913萬片,10月份減少6.4%。大尺寸監視器面板及自有品牌產品出貨量15.7萬片,前一個月減少17.5%。

[Home]


2017/12/08 2.4.1. 聯想擬入股仁寶 要拿20%股權 [ 經濟日報 蕭君暉、杜宗熹]

市場傳出,聯想擬入股仁寶,取得約20%股權,藉由入股方式,展開新的合作關係。一旦成局,將是台灣筆電代工業首度引進陸資的案例。仁寶有了聯想這個大咖相挺,訂單大補。

仁寶最快本季將賣聯寶股權給聯想,外界原擔憂雙方未來合作恐生變,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先前曾透露,與聯想關係不會因處分聯寶生變,且仁寶來自聯想的訂單不會減少。業界解讀,陳瑞聰之所以信誓旦旦認為雙方合作會更緊密,應該與聯想有意入股有關。不過,仁寶發言人呂清雄昨(7)日表示,「沒有聽說」。

據了解,目前聯想筆電超過六成是聯寶製造,剩下不到四成則透過委外代工,委外部分又以仁寶拿下其中的50%60%,比重最高,仁寶可謂聯想最重要的代工合作夥伴。

仁寶與聯想的合作,是在2010年雙方合資共組聯寶,聯想持有51%股權、仁寶49%,主要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合肥,核心業務以生產聯想筆電為主。由於聯寶的合約在今年10月到期,仁寶確定要處分聯寶,預期在年底至明年第1季,可以完成交易。

仁寶當年斥資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取得聯寶49%股權,聯想與仁寶議定,該股權交易金額上限為7.5億美元(約新台幣225億元);扣掉原始投資成本,仁寶處分利益最高達6億美元(約新台幣180億元),由於雙方仍在磋商價格,法人估聯寶股權處分利益至少100億元,約貢獻仁寶每股純益2.26元。

業界人士說,一旦仁寶獲聯想入股,雙方未來的關係將更緊密,聯想產品涵蓋筆電、平板、手機等多向重要科技產品,對仁寶未來接單將是一顆大補丸。

仁寶第3季營收2,316.09億元,年增17%;第3季稅後純益23.24億元,年增7%,每股純益0.53元。

聯想擬入股仁寶/親上加親 戰力大躍進

聯想與仁寶在2010年宣布合資成立代工廠聯寶,在此之前,聯想已經是仁寶的前三大客戶,仁寶當時每月交貨100萬台筆電給聯想,因此,當聯想提出合資需求時,仁寶也順水推舟,讓雙方的合作更進一步,一旦聯想入股仁寶,兩家公司將「親上加親」。

業內人士透露,當年聯想曾找過台灣多家代工廠洽談合資成立代工廠的可能性,多數台灣代工廠都以「分散客源」為最高政策,尤其當年品牌與代工力求分家,加上擔心技術外流,因此,聯想當時找台廠合資的過程並不順利。

當時,唯獨仁寶想法不同。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當年的策略是,在全球筆電需求衰退的浪潮中,聯想是唯一逆勢成長的品牌,仁寶應抓緊聯想,雙方一起成長,也因此,促成了仁寶參與聯寶的投資案,如今獲得豐碩的投資收益。

在穩住筆電業務之後,陳瑞聰這幾年也同步分散產品線,降低非筆電產品比重,擴展新產品營收來源,例如跨入穿戴、平板與智慧衣等其他領域,目前非筆電產品營收占比已達28%30%,可以看出,陳瑞聰帶領仁寶轉型,已逐漸看到成效。

聯想擬入股仁寶/台廠淨值比低 陸撿便宜

聯想傳有意入股仁寶,業界人士分析,仁寶目前本業獲利穩定,每股淨值約23.11元,但昨(7)日收盤價僅20.65元,股價淨值比竟低於1,這也讓聯想有機可乘,大撿便宜。

若聯想入股仁寶成局,聯想可以馬上就有產能,不用花錢蓋廠、破壞目前筆電代工的產業供需,仁寶也能取得更多訂單,有助未來營運穩健成長,對雙方都是好事。

近年全球個人電腦(PC)產業進入成長高原期,產業競爭激烈,聯想自2013年以來穩居全球PC龍頭,竟一度遭惠普追過,對聯想而言,擁有更充裕的產能與厚實的夥伴來衝刺出貨,成為其穩固產業地位的重要依靠。

不過,要花錢重新蓋廠耗費時間與資本支出,不僅需要砸大錢且耗時,仁寶目前股價低於每股淨值,透過入股仁寶,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最有效的產能協助,對聯想而言,是「最快、且最穩」的方式。

投審會:將採個案審查

市場傳出大陸聯想集團有意入股國內筆記型電腦代工大廠仁寶20%股權,經濟部投審會發言人朱萍昨(7)日表示,該產業沒有限制陸資投資,也無限制持股比率,但需經由投審會採取個案方式審查。

投審會指出,依照目前台灣對陸資管理的相關規定,筆記型電腦代工業屬於陸資可以投資的產業,對陸資也沒有規定持股上限,因此只要送件,仍會進行專案審查,並交由委員會處理。但在目前兩岸關係低迷、國內嚴審陸資來台的大政策方向下,該案仍然有討論的空間。

[Home]


2017/12/08 2.4.2. NAND價格 明年看跌20% [ 經濟日報 魏興中]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昨(7)日舉辦「集邦拓墣2018關鍵零組件趨勢論壇」,針對包括行動式記憶體、伺服器、NAND Flash、大小尺寸面板、Micro LED等多所著墨,其中NAND Flash部分,預計明年平均銷售單價(ASP)較2017年衰退10%20%

TrendForce指出,NAND Flash產業明年上半年需求走弱,價格有機會走跌。下半年在需求回升與NAND Flash原廠穩健擴充產能下,可能再次呈現供不應求局面,價格跌勢也將停止。預估2018NAND Flash ASP將較2017年衰退10%20%

2018年智慧手機記憶體在DRAM產能擴增效益有限,以及價格趨勢與供給狀況仍持續看漲、看緊影響下,驅使各品牌廠審慎評估低價機種量產計劃。在單機平均搭載記憶體容量上,預估也將受到記憶體價格持續看漲的壓抑,成長空間有限,蘋果新機容量提升將是成長主力。

伺服器方面,預估2018年全球出貨規模將成長約5.3%,前三大伺服器出貨品牌廠市占率約40%。但隨大環境轉移、智慧終端裝置普及,資料中心直接代工將成為整體伺服器市場成長動能,出貨預估年增14.4%

大尺寸面板部分,隨面板價格持續走跌,有利品牌明年進行各類型促銷,帶動2018年大尺寸需求面積年成長7%,供給面積則年成長7.7%。隨需求提升,明年供需比也預估從原本供過於求7.8%,轉為供需平衡的5.2%

小尺寸面板在蘋果發布iPhone X機種後,手機面板規格開始轉換成AMOLED,帶起一波投資熱潮。預計最快在2020年,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產能面積比重中,韓系面板廠將下降至66%,中國面板廠則將成長至23%

至於Micro LED,蘋果為全球擁有最多Micro LED技術及專利的公司,Micro LED成為關注焦點。

[Home]


2017/12/08 2.5.1. 福特結盟眾泰 打造電動車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跨國車企在大陸成立電動車合資公司漸成趨勢,福特汽車與眾泰汽車昨(7)日在杭州簽署「福特與眾泰純電動乘用車合資公司金華整車工廠專案投資協議」,將投資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30億元),在浙江金華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預計投產時間為20199月。

眾泰汽車昨天收盤價人民幣12.2元(約新台幣56.1元),漲幅0.5%

金華電視台旗下廣眾網報導,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所在地是開發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區塊「新能源汽車小鎮」,小鎮目前已入駐了一批整車製造、智慧科技和材料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關聯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全產業鏈。

第一電動車網、財新網報導,大陸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增速最快的市場,福特汽車預計至2025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的年銷售量將會達到600萬輛,其中約400萬輛將是純電動車型。

目前福特在華的產品線中,僅有蒙迪歐混動版一款車型,加上大陸即將實施雙積分管理辦法,福特推動在華新能源車型已是迫在眉睫。

早在今年822日,福特汽車宣布,已與大陸主流零排放電動汽車製造商安徽眾泰汽車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探討在大陸成立一家從事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的合資公司。

眾泰汽車在今年118日發布公告表示,與福特組建眾泰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新公司將形成年產10萬輛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預計投產時間為20199月。

公告還界定了合資雙方的責任,眾泰汽車主要負責眾泰福特所需的一切政府審批、執照和許可等工作,以及幫助眾泰福特在大陸市場享受到最大化優惠。

福特汽車則為合營公司提供技術、管理、企業營運等方面的支援。

公告表示,眾泰福特未來的目標是占據大陸純電動乘用車市場10%以上的市占。

專業汽車評測網站愛極客報導,成立於2003年眾泰汽車,曾被稱為是「山寨之王」,整車設計曾抄襲過奧迪、BMW、保時捷、蘭寶基尼、瑪莎拉蒂等各種豪車。


福特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傅禮德(圖右)與安徽眾泰汽車董事應建仁,昨日簽署合資協議,雙方將合資組建一家新的合資公司眾泰福特汽車公司,雙方各持有50%股份。

[Home]


2017/12/08 2.5.2. 日本CarTech研發:CarTech讓汽車成為生活空間的延伸 業者需轉換思維接招 [ 電子時報 賴琇菱]

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四大破壞性衝擊:共享服務、連網車(connected car)、電動車(EV)、自動駕駛。然而日本產業界對於相關脈動似乎仍未能掌握全貌,更遑論理解汽車革命中本質上的變化。對此,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指出,4名被派駐於美國矽谷的日本人專家,組成矽谷D-Lab,希望能拉近矽谷與日本產業界之間的差距。

共享車輛讓汽車價值從「物」轉「事」

任職於Panasonic的森俊彥表示,日本一般對於共享車輛服務,比方說Uber,看法或許還停留在白牌計程車的觀念。然而,深入思索一般人對於乘坐Uber之後的感想,便可發現,殘存記憶的往往與車輛款式、內裝、車輛性能這些硬體配備無關,反而是Uber司機的服務態度、駕駛技術等,較能殘留於消費者印象之中。

也就是說,車輛共享服務所代表的意涵,其實是一場從「物」轉移到「事」(服務)的顛覆革命。

連網車讓乘車體驗成為消費生活的延伸

森俊彥進一步針對連網車提出看法,站在車廠的角度上,連網車便是在車輛上加裝連網功能,從車內經由網路,可控制車輛以外的其他裝置。然而,若切換視角,從IT業界的視線來看,透過網路,車內生活將與消費者的其他生活空間產生連結,成為一種消費生活的延伸。

比方說,乘車同時可以觀賞剛剛在家中看到一半的影片,在車內如同在家中一般使用各種通訊軟體進行溝通等,諸多圍繞著「人」為中心的體驗,將在連網車時代,從家庭、職場、一般生活走入乘車空間。

森俊彥指出,汽車產業所思考的IT化,只是在既有的汽車上加上IT功能。而IT業界所談的,卻是將汽車當作一項完整的IT產品。也就是說,對IT業界而言,汽車跟智慧型手機必須放在同樣的價值觀上思考。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下田裕和則表示,連網車技術可為汽車添加更高利益的附加價值,對汽車產業界而言,將帶來巨大影響。

研發資源投入方式隨之劇變

IT業界而言,汽車將成為一個發揮技術的舞台。然而,對製造業而言,可預期既有的研發模式,將發生相當大的衝擊。原由在於,目前製造業大多在產品上市前,注入全部的研發資源,開發完成後後續僅剩修理、點檢等少許維護服務。對照之下,IT產品反而更重視上市後蒐集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回饋後,進行更新與改版研發。

森俊彥舉Tesla為例指出,該公司自詡為軟體公司,軔體更新頻率幾乎是以月為單位進行,而且追加新的軟體功能皆免費,對消費者而言就像是智慧型手機更新作業系統一般。

因此,製造業不僅必須重新思索如何以消費者價值為中心,更須重新定義自身的研發體制,乃至於生產與營運組織皆須作出相應變化。

社會文化背景影響新技術能否快速普及

此外,新式服務、新技術能否順利打入既有市場,業者必須配合當地社會文化背景進行思考。譬如說,Uber類的共享服務在日本推廣不易,背後的原因便出在於日本的大眾交通網相當發達,以及日本企業多禁止員工私下兼差所致。換言之,社會文化與技術推廣之間,存有一定關連,也成為業者在發展新技術時,必須深入思考的課題。

日本七大車廠研發經費攀升 壓縮獲利空間

汽車產業進入新技術大爆發的時代,7家日本汽車大廠紛紛上修研究開發經費。以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2017會計年度(2017/4~2018/3)研究經費而言,較2016年度整整增加20%。鈴木汽車(Suzuki)及速霸陸(Subaru)、馬自達(Mazda)的研發經費增幅,亦達兩位數比率。

除了次世代車輛像是電動車(EV)之外,自動駕駛、先進安全輔助技術的開發亦刻不容緩。研究經費高漲一方面影響車廠獲利,另一方面成為各車廠尋求聯盟的重要推手。

日媒SankeiBiz報導三菱汽車CEO益子修指出,電動化、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新技術的開發競爭,在本質與數量上,皆與迄今為止的模式不同。因此,單一車廠很難全面性應對。三菱汽車在2016年與日產汽車(Nissan)聯手,包含設備投子在內,打出3年內6,000億日圓(53.9億美元)的投資計畫。預計2019年度的研究開發經費將達到2016年度的1.5倍,也就是1,330億日圓之多。

一方面汽油車、混合動力車(HV)的銷售競爭環境日益嚴峻,另一方面次世代技術研發必須加緊步伐,這樣的雙頭燒情形,即使是日本車廠龍頭、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也備感吃力。

豐田在2017年度投入1.06兆日圓的研發經費,相較2016年度雖僅多出2%,然而副社長永田理並不諱言表示,中長期而言,自動駕駛、燃料電池、電動車等先端技術的開發,對豐田而言將是一大負擔。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為例,豐田自2015年推出Safety Sense系統以來,至2017年底止,日、歐、美等地區的全車款幾乎已完成設定。日經Automotive便報導,2018年起,豐田將推出改版款。採用單眼相機及毫米波雷達進行監測,除了提升感測能力之外,增加腳踏車、夜間行人探測、及倒車監控等項目。更新增方向盤、煞車、油門的自動控制功能,料將一舉提升安全性能。

目前業界行車安全監控系統,以感測器而言,大致可分為3種:單眼相機、單眼相機結合雷達(包含雷射雷達及毫米波雷達)、雷達。豐田本次改版將鎖定單眼相機結合毫米波雷達的感測方式,或將對競合業者的產品規格採用,及相關技術研發帶來影響。

而會計年度2017年上半甫創下過去最高獲利紀錄的鈴木汽車,社長鈴木俊宏表示,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的研發費用已達壓縮獲利的程度。預計2017年度將壓縮至少190億日圓的獲利空間。

此外,豐田與馬自達、電裝(DENSO)聯手成立以電動車開發為主的合併公司。外傳鈴木及速霸陸亦有意參與。結盟成為各車廠抑制高額投資費用的策略,車廠間針對次世代技術的合作,今後料將更加活躍。

全球興起電動車潮 日車廠結盟應對

隨著各國環保規制趨向緊縮,電動車(EV)快速成為當前全球產業最火紅的話題之一。而車廠競相投入研發的背後,亦蘊藏著業界勢力重整的可能性。

日媒SankeiBiz報導,日本車廠龍頭豐田汽車(Toyota)雖迄今仍視氫電池燃料車(FCV)為終極環保車款,但也不得不從善如流,日前在2017東京車展上便展出一台以人工智慧(AI)、車連網技術為基礎的電動車概念車「Toyota Concepti」。

本田則表明在電動車一環不落人後的決心,宣稱2020年起要在日本國內市場發售電動車款,並於東京車展上展出電動車專用車台。

事實上,日本車廠之所以態度會有如此大的轉變,主因當然在於各國政策推廣。像是美國加州自2018年起,將要求車廠必須達到一定程度的電動車銷售佔比。大陸亦將從2018年起推動類似的新能源車輛政策。歐洲方面則見英國與法國雙雙端出2040年起禁售汽、柴油車的相關法令。

除了政策性要因造就業界一片電動車熱潮之外,技術革新帶動汽車產業進化也成為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只不過,當前電動車有2項最大難題,其一續航距離不足、其二充電椿等基礎建設所費不貲,電動車要想邁向普及,仍有待相關零組件業者加速研發、及政府公部門在社會建設上的投資。

然而,電動車熱潮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業者興起一股放下競爭意識,尋求合作結盟共創未來的效應。以豐田汽車、馬自達、電裝(DENSO)為首的電動車研發合併公司,傳出速霸陸(Subaru)、鈴木汽車(Suzuki)皆有意參與。

而次世代車用零組件的研發更見跨國性合作,像是PanasonicTesla共同在美設立的Gigafactory甫於1月開始稼動,現又傳出Panasonic將再投入1,000億日圓,在日、美、陸三地進行擴產計畫。豐田則與日本學界合作,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據豐田方面表示,可望在2020年代前半推動商用化。

[Home]


2017/12/08 2.5.3. 太陽能補助 大陸為預算超支忙磨刀 台灣口水戰規模擴大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兩岸政府都重視的太陽光電發展,近期均有諸多相關的政策進展,但是,均未到最終拍板定案階段。大陸分布式下發意見函,對分布式重新定義,限制住戶屋頂,鬆綁原先水面、地面及工商屋頂限制,但傾向全數走向政府掌控安裝量及競標制,主要就是太陽能火熱度總高於大陸政府預期,使其預算超支,制度的核心以彌補補貼欠款缺口為主要考量。

台灣在太陽能屋頂上加重著墨,從原想補貼系統、到取消,再由住戶來向系統商承租屋頂取得租金,把費用轉嫁系統商,外加對系統商進行資本額限制,違建合法化一路從住戶屋頂延伸到廠房屋頂,但,爭議連連,而且隨著政策不斷推新爭議也有擴大趨勢。

大陸調節核心在於預算超支

大陸太陽能不論供需市佔率都是全球之首,政策的任何風吹草動,都足以牽動全球太陽光電市場敏感神經,這讓全球不得不睜大眼觀望政策動向。

2017年最特別的是大陸政府成功將需求的主導力,由過往的大型地面型轉向分布式。尤其分布式的安裝量年成長率呈現倍增的走勢,為達2020年市電同價(Grid Parity)目標前進,分布式更被視為是達到該目標的關鍵需求。另外,也因為安裝量快速成長,大陸政府正打算下砍補助費率。

不過,補助費率未下砍前,近期大陸政府開始針對分布式的調整公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意見函徵詢市場看法,反而先在分布式的定義上進行調整,把住戶屋頂納入安裝量的統籌,表示未來它不再是沒有安裝上限,另外,又把原本打算剔除的農、漁及工商屋頂再納入分布式。

總體來說,未來分布式安裝量到底會變多?變少?全在大陸政府的掌控中,並期待全數的系統都納入競價的模式,過往排除在外的住戶屋頂也納入,也就是不論供應哪種太陽能系統,供應鏈的產品都要愈來愈物廉價美。

該意見仍只是徵詢未到最後定論,不過,政策制定的核心在於太陽能的安裝量多年來超出預期,這讓大陸政府超出預算支付,亦使得補貼欠款問題久懸難解。所以,雖然無法猜測安裝量的走勢,但是多數認為有效的調控將使得安裝量難再像過往般出乎意料外的噴井式安裝量。

另外,屋頂型的單一安裝量小、而且分散,直接面對的是住戶、其對太陽能認知相當有限;難敵過往大型地面的一次大量安裝,面對的是組織企業、其對太陽能認知深入。

大陸政府將住戶屋頂型納入規範,或許不單只有補助預算問題,可能還有買、賣方資訊不對稱問題。例如,先前傳出有住戶在全數安裝系統後,才知陽光照射直接影響發電,而有些已裝好的系統根本照不到陽光等,對大陸政府而言,處理諸多百姓齊吶喊叫屈、恐比少數企業的抱怨更棘手。

2017年大陸安裝量被預估可能超過500億瓦達到年度新高的安裝量,而不少大陸業者認為未來難突破此量,不過,固定的需求仍存,預估一年約有300億瓦。

台灣政策調又調

近期台灣為了刺激各縣市屋頂太陽能系統安裝需求,陸續推出不少方案,亦在不斷的溝通中調整。不過從最初的行政高層在太陽光實際發電量與火力發電機組發電量換算單位錯亂,著實令市場吃驚,因為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錯誤而公諸在媒體上了,若不是幕僚在粉飾太平給出假訊息、恐就是高層仍未進入狀況,顯示政府各部門資源間的整合及溝通效率仍待另強。

從補助費率下砍幅度,再到屋頂補助從原先要4成系統補助、到去除該策略,又變成民眾透過出租屋頂給系統商,來收取20年租金,但卻無形中干涉到系統商的投報率以及對系統商的資本額限制等,引發連串的口水戰,政府又釋出善意表示資本額門檻可再議等。這波全民綠能屋頂系統的安裝目標是希望2020年達30億瓦,政策可以說一出來就爭議不斷。

另外,違建可搭太陽能板,實際上是步險棋。違建造成的災害問題,常成眾矢之地,所以違建搭太陽能板必須有更嚴苛的規範,否則會出現難以估算的附加社會成本。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曾解釋,太陽能板政策沒有要讓違建就地合法的意思,好比流動攤販被抓到還是要繳稅,但不是繳稅就合法。

但,該關注的問題不是在於流動攤販與繳稅問題,而是在於這些攤販多數未納入政府的諸多基本規範中,而這些規範設立是為了保護人民,或維持社會秩序。例如食材的來源及追溯、安全性、衛生性、合法性、甚至一般店家的防火措施等基本措施。要考量的是,攤販數若因而增加,超出合法規範的比例將增加,潛在可能引發的其它問題也會跟著增加。

政府鼓勵再生能源發電是值得支持的,但與太陽能板結合的策略思慮需更為周詳,因為太陽能補助長達20年之久。

除了爭議的屋頂系統,大型公有標案,包括嘉義、彰濱大型標案,同樣在遊戲規則上也被認為有待商榷,主要是難得釋出的大塊完整土地,招標的運作流程仍然是無法讓台系供應鏈與資金做有效的結合,這個結合才能讓自有供應鏈有自主經營太陽能電站的機會,有較大的機會朝國際市場邁進。私有大型土地,目前則是出現土地租金成本不斷拉升,使業者愈來愈難切入的現象。

補助政策難

就全球太陽能系統補助來看,難判定哪個政府的策略取得絕對性的成功。因為紛爭幾乎沒有停過,包括早期的西班牙、義大利、捷克等政府因為太陽能安裝過熱,使得政府預算透支而反手課太陽能稅,再到德國發現安裝過熱以及自有產業發展不如預期而大砍補助。

再到後期補助的日本在311核災後,急就章補助再生能源來替代核能,導致太陽能安裝失控進而大砍補助,同樣沒有讓自有產業進而強大,但至少透過技術門檻使企業轉型到下游的應用端領域。再到大陸政府因為自有產業實在太大,導致貿易紛爭不斷,因為啟動內需,卻也因為內需成長超乎預期,導致補貼欠款以及棄光限電等問題。

目前這些需求創造,最具正面效果即是在大陸供應鏈快速崛起,使得成本快速下降,太陽能即將在不久的未來可擺脫政府補助,獨立發展。雖然其它區供應鏈幾乎已經沒有存活空間。

台灣供應鏈是一路以來,少數仍存活至今的製造端,但,難敵大陸供應鏈聚落效應所帶來的成本競爭壓力,目前已來到單守核心生產製造端已難有效生存階段,要的是垂直整合布局,拉長戰線,使相關策略得以靈活應用及有更多的著力點,好殺出一條血路,不過,目前看來,台灣自有內需創造仍難把供應鏈、技術、資金做有效的融合,值得策略執行者深思,畢竟對內需或對供應鏈業者而言都是機會難再。

[Home]


2017/12/08 2.5.4. 政院拋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機車 電動機車業 期待又怕受傷害 [ 工商時報 陳信榮]

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召集台灣主要機車業者,傳達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機車的決心,並拋出將逐年限縮燃油機車發牌數構想。經部評估,未來電動機車業產值可達378億元,業者亦樂觀看待台灣每年電動機車銷售上看500億元。不過儘管政策力挺展,電動機車業者仍有隱憂,直言政府存有帶動「動力電池100%國產化」的幻想,在國產電池芯不具國際競爭力下,若未來電動車產業政策納入電池國產化的規定,將困住台灣電動機車的發展。

業者表示,台灣發展動力電池電池芯並不具經濟規模與成本優勢,且性能效能也落後國外大廠一大截,要推動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理想,不該「糾結」於電池100%國產化的迷思上,呼籲政府搬開「電池國產化」這個絆腳石,讓電動機車產業邁開大步向前行。

經濟部長沈榮津5日突然邀集國內各大機車廠、電動機車廠代表聚會。據業者轉述,沈榮津明白表達政府推動2030年禁售燃油機車的立場,並聽取業者的看法。沈榮津現場還拋出限縮燃油機車發牌數的構想,以求在這段過度時期,讓電動機車占比可以逐年提升。

機車業者對此政策樂觀其成,但也坦言,現下電動機車普及最大的絆腳石,是政府想趁機推動動力鋰電池國產化的政策。

業者分析,動力電池國產化的關鍵是電池芯,發展電池芯產業必須有四要,包括資金、原料、技術、市場。目前世界電池芯大廠,不論是韓國LG化學、三星SDI、中國大陸CATL、日本 Panasonic,都是極具競爭力的國際大廠,台灣起步晚、資金與資源均不若人,且內需市場規模有限下,發展電池芯產業難以競爭。

事實上,目前台灣電池芯產業年營業額還不到50億元,全球市占率不到1%。台灣電動機車業者中,僅中華汽車一家採用國產電池芯,Gogoro與光陽的電動機車電池芯,則是採購自日本Panasonic與韓國LG。隨全球電動車產業推進,電池跌價將加速,台灣就算開發出合格動力電池,在缺乏足夠的市場規模支持下,成本只會居高不下,強迫台灣業者使用,將拖累台灣電動機車的產品競爭力,最糟的狀況,是將市場商機拱手讓給進口車。

傳統機車業:外銷恐失競爭力

政府畫下2030年禁售燃油機車紅線,並打算祭出逐年縮減燃油機車牌照發放的手段,傳統機車業者聞訊哀嚎,認為過於激進倉促,不僅將讓台灣機車銷售窒息,更將因缺乏內需市場支援下,讓產品外銷失去競爭力。

機車業者表示,台灣機車內需市場以250cc以下輕型速克達為主,有每年60萬~90萬輛的內需市場為後盾,讓台灣機車外銷具有成本競爭力;但這次政府擬採激烈手段消費燃油機車內需市場,業者擔心,這些年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外銷市場,也將因此拱手讓人。

燃油機車業者提出,希望政府採取較為緩和、過度期更長的措施,否則距離2030年只有短短12年,斷然禁售燃油機車,不僅每年超過500億元產值的機車產業將遭受嚴重衝擊,上游零件協力體系都恐面臨斷炊疑慮。

此外,電動機車機械結構相對簡單,保養花費低,更不需更換潤滑油(機油),電動機車普及,全台述以外計的機車行勢必面臨收入銳減的窘境,若無法即時轉型,龐大的從業人員都會面臨失業的危機,機車業者呼籲政府要做更為周全的考量。

[Home]


2017/12/08 2.5.5. 三安5年擴產1,500億 劍指砷化鎵 重點已非LED [ 工商時報 李淑惠]

三安光電董事會決議斥資333億人民幣(折合新台幣1,500億元)進行擴產計畫,並點名擴產7大項目,除了一項與LED相關之外,其餘6項涵蓋砷化鎵元件、通訊元件;由於三安在砷化鎵已透過投資廈門三安集成電路,並與台灣的環宇-KY合資公司扎根,對砷化鎵的企圖心表露無遺,此次大手筆的5年擴產計畫,業界研判,砷化鎵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三安光電成立於2000年,為大陸LED晶片龍頭,憑藉官方對MOCVD設備的補貼,2016年營收首度超越台灣的晶電,即使三安光電在技術層次上不及晶電,但是剽悍的價格攻勢,讓三安光電的晶片塑造出高CP值的形象,攻入各大供應鏈。

根據三安光電的公告,三安光電擬在福建省泉州芯谷南安園區投資註冊成立一個或若干項目公司,投資總額人民幣333億元,全部項目5年內實現投產,7年內全部項目實現達產,經營期限不少於25年,三安光電預估,量產後年銷售收入約270億元(按當前產品單價計算),折合新台幣約1,242億元。

關於競爭對手的擴產行動,晶電表示,三安點名的項目極多,雖然包含藍光LED,不過大陸政府補助策略轉向半導體產業,而且藍光LED的產能足夠,判斷三安投資的重點在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砷化鎵才是三安未來爭取補助的項目。

三安集團近年除了LED產業之外,著墨最多的就是砷化鎵,透過投資三安集成電路,在201510月試投產,業務主力為砷化鎵、氮化鎵晶圓生產線,以及適用於專業通訊微電子器件市場的砷化鎵高速半導體晶片,與氮化鎵高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是大陸第一家研發、生產化合物半導體的晶片廠;去年11月,三安集成電路與環宇-KY合資廈門三安環宇集成電路公司,跨入6吋砷化鎵晶圓生產,瞄準通訊相關應用,對砷化鎵的企圖心表露無遺。

依照LED廠的估算,MOCVD機台造價約150200萬美元,加上氣體、管線約將近1億元,三安51,500億元的投資規模,「實在不像投資藍光LED的手筆」;反之大陸積極推動5G建設、扶植半導體產業,砷化鎵在這些領域中均為關鍵要角,未來三安在砷化鎵投資多少力度?值得觀察。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