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IMD:台灣有人才 卻無力留才  [經濟日報]
   1.1.2. IMD:台灣人才有外流危機  [工商時報]

 2財經

  2.1台灣

   2.1.1. 全球獨角獸 金融業估值居冠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撮合 快了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將賣穩懋股票  [經濟日報]
  1.2. 益通Q4資產減損 認列18~22億元  [工商時報]

 2展會

  2.1. 2018 首屆 社企亞太年會在台灣  [工商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陸共享單車押金 人行緊盯  [經濟日報]
   3.1.2. 機器學習、AI推動高效能運算 散熱問題成關注焦點  [電子時報]
   3.1.3. 正文IoT耕耘有成 北京試點落地 2018年出貨倍增  [電子時報]
   3.1.4. 大陸行動支付蓬勃發展 帶動五大新微型服務  [電子時報]
   3.1.5. 多家自駕車報告相繼出爐 人身安全與防駭仍最受關  [電子時報]
   3.1.6. 6家值得注意的日本新創公司  [電子時報]
   3.1.7. 騰訊市值 超越臉書 躍升全球第5大市值公司  [工商時報]
   3.1.8. 優步 2.4萬輛富豪休旅車,將砸14億美元 發展無人計程車隊  [工商時報]
   3.1.9. 共享經濟斷鏈 半年15億人民幣 押金蒸發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3Q17蘋果Apple Watch出貨390萬支 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穿戴式裝置業者  [電子時報]
    3.2.1.2. 法國新創推3D列印眼鏡 防止駕駛人打瞌睡  [電子時報]

   3.2.2Smartphone

    3.2.2.1. 聯發科朱尚祖 跳槽小米陣營  [經濟日報]
    3.2.2.2. iPhone SE2 傳緯創獨家代  [經濟日報]
    3.2.2.3. 小米手機衝量 台系鏈受惠  [經濟日報]
    3.2.2.4. 手機廠自主研發晶片戰火趨烈 小米再添戰將 陸廠擴大垂直整合 衝擊手機及晶片競局  [電子時報]
    3.2.2.5. 高通X50 5G數據機晶片:高通率先完成5G手機連線測試 X50晶片連線速度可達5Gbps  [電子時報]
    3.2.2.6. 印度3Q17智慧型手機銷量創新高 全球佔比首度突破10%  [電子時報]
    3.2.2.7. 蔡明介談摩爾定律 3~5奈米恐到盡頭」  [蘋果日報]

  3.3IT Industry

   3.3.1. 公司遠景展望 vs. 股東權益優先 高通管理團隊若無籌碼恐難敵股東吶喊  [電子時報]
   3.3.2. Google、蘋果、亞馬遜列2018年美國百大品牌前三名  [電子時報]
   3.3.3. 蘋果現金部位 逼近3千億美元  [工商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威剛前十月每股盈餘10.2  [經濟日報]
   3.4.2. 群聯向禿鷹宣戰 3年獨霸一方  [蘋果日報]
   3.4.3. 威剛 全年挑戰每股賺13  [工商時報]

  3.5Solar(Green Energy)

   3.5.1. 大陸新車市場欠東風 車用LED照明需求醞釀爆發 車廠調整產品策略 LED供應鏈趁勢結盟拓版圖  [電子時報]
   3.5.2. 台製太陽能模組恐添激情 傳全球大廠將入台設廠插旗  [電子時報]
   3.5.3. 賴清德 要讓電動機車生活化  [工商時報]

[Home]


2017/11/22 1.1.1. IMD:台灣有人才 卻無力留才 [ 經濟日報 潘姿羽]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出爐,台灣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23,仍屬前段班,但大類指標統計出現變化,「人才準備度」進步至22名,「吸引與留住人才」卻原地踏步,顯示台灣人才素質佳,可惜整體環境無力留才,甚至對外攬才。

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評比結果,我國排名第23、維持與去年同樣名次,在亞洲地區國家更超越馬來西亞、晉升第三名,僅次香港及新加坡,優於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

IMD將人才報告指標分為「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三大類。以這三大類觀察,台灣「吸引與留住人才」維持去年的26名,但「投資與發展人才」與「人才準備度」均有進步,前者進步至第25名、後者前進五名達第22名。

台灣在「人才準備度」大類中,有三項被列優勢項目,分別是「學校重視科學教育」排名第十、「外籍大專以上學生移入」排名第12,及「教育評比」排所有國家中第二,顯示台灣人才素質極佳。

國發會:留才攬才 企業要開更高薪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顯示,我國人才品質受肯定,但人才外流情況卻日益嚴重。國發會人力處處長林至美昨〈21〉日對此回應說,政府致力於改善環境、鬆綁法規,但「有時候企業自己也要努力,開更高的薪資條件」。

我國在「吸引及留住人才」的表現停滯不前,其中「人力外流」指標更退至47名,顯見台灣許多優秀人才被延攬至外國工作,「攬才與留才在企業的優先順位」排第38名,也顯示對台灣企業來說,攬才、留才並非企業經營重點關注項目。

[Home]


2017/11/22 1.1.2. IMD:台灣人才有外流危機 [ 工商時報 于國欽、陳碧芬]

國發會昨(21)日指出,我國今年IMD世界人才競爭力評比續居世界第23,在亞洲則晉升至第3。惟「人才外流」、「對外籍技術人才吸引力」、「生活成本」等指標仍在40名之外。國發會表示:「生活成本隨著房價連年上漲提高確實不利於留才,但預期攬才專法於明年初上路後,我國排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17年世界人才報告」,這項人才競爭力係根據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人才準備度等3大領域,挑選30項指標彙編而成。今年63個受評的國家裡,瑞士、丹麥、比利時居前三名,前10名有9名是歐洲國家,美國居第16。而報告主持人IMD全球競爭力中心主任Arturo Bris今日將抵達台北,就強化人力經濟向府院獻策。

人力發展處長林至美表示,我國今年排名第23,與去年相同,在亞鄰國家裡,超越了馬來西亞,僅次於香港、新加坡晉升至第3。其中教育評比、個人所得有效稅率、企業重視員工訓練、學校重視科學教育、外籍大專學生移入等指標,居10名上下,屬「優勢項目」。

但人才外流、對外籍技術人才吸引力、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率、中學教育師生比、生活成本等指標則在40名之外,屬「弱勢項目」。

林至美表示,從人才外流第47名,對外籍技術人才吸引力第44名,可以發現我們確實有人才外流的危機。有鑑於此,月前立院已三讀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攬才專法),相關子法正在修訂,預計明年農曆年前上路。

林至美表示,藉由攬才專法將可以有效吸引外國人才來台,而藉此也有助於改善國內新創環境,創造優質工作機會,留住人才。此外,行政院也提出留才七大策略,包括綜所稅最高稅率調降至40%、技術入股可選擇實際轉讓時課稅等。

不過,林至美強調,留住人才除了政府要努力,企業也要努力才行,政府無法勉強企業加薪,但企業真想留住人才,就應該把獲利分享給員工,給年輕人更多優質的工作機會,否則年輕人當然會往海外發展。

依據今年IMD的人才競爭力評比,我國「服務業報酬」排名第30、「經理人報酬」第31,兩項排名皆不理想,而「生活成本」也因房價連年上揚而更沉重,以致生活成本排名由2009年的第22退至今年第47,收入不高、但生活成本高,也成為難以留住人才的原因。

中華徵信所:我經濟成長 連三年吊車尾

中華徵信所昨(21)日指出,儘管今年台灣外貿表現優於預期,但在全球包括重要先進國家、重要新興以及開發中國家,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自20162018間,已連續三年處於後段班,反映台灣經濟陷入長期低成長的危機。

元大寶華綜經院長梁國源認為,台灣經濟水準並未完全達到已開發國家層級,一旦在全球排名被歸類為後段班,台灣愈會陷入「不得超生」的窘境,這將是最嚴重的後遺症。

中華徵信所研究團隊統計近期來重要國際預測機構的明(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各機構一致認為,2018年全球總體經濟表現會優於2017年,且新興國家無論在20172018年的全年預測中都表現出色,遠勝先進國家。但針對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國內研調機構公布的資料都遠低於全球經濟成長平均值,同時也形成連續3年低於全球平均成長率的現象。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指出,「以台灣這麼小的經濟體來說,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

亞洲先進國家 只贏日本

劉任分析,亞洲先進國家中,台灣GDP年增率預測僅強過日本(1.5%和0.7%),如就全球重要經貿國家來看,台灣則僅高於墨西哥、俄羅斯、巴西和南非,在此項排名倒數第五位,「令人挫折的是,國人似乎已習慣於長期低成長,沒警覺台灣在全球經濟成長早屬於吊車尾的後段班」。

梁國源認為,今年受惠出口表現超乎預期,世界各地都積極採取投資行動,讓台灣設備出口、零組件需求暢旺,國內各研調機構均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到2%以上;但實際上台灣仍未擺脫經濟平均成長率逐漸走滑的困境,且人才加速外流、產業轉型規劃不明,都難以有效推升台灣經濟成長動能。

[Home]


2017/11/22 2.1.1. 全球獨角獸 金融業估值居冠 [ 工商時報 劉懿慧]

根據勤業「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獨角獸(市值達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分布於22個國家,光美國與大陸的獨角獸數量,就占據全球的八成。而全球獨角獸估值第一名的為金融業,達1,670億美元;數量第一為企業服務業,共41家。

台灣雖有165家上市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但尚未有獨角獸企業誕生,勤業眾信新創事業服務團隊負責人張鼎聲表示,互聯網市場規模、基礎設施、產業結構以及軟體研發人才,為新創環境發展的四大要素,而孵化出第一隻台灣獨角獸的關鍵,除政策面鬆綁,企業也應掌握現有優勢,走向技術創新。

張鼎聲指出,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投資人趨於保守,且普遍著重於公司的獲利成長,但獲利成長無法完全反映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他建議,企業應思考自我技術優勢及考慮整體營運模式,藉以驗證自己在市場上的價值。

以行業別來看,報告顯示,金融業估值達1,670億美元,為各行業之冠,其中光是中國大陸的螞蟻金服估值就將近600億美元。勤業分析,由於金融產業與互聯網技術結合,推動金融交易與投資的便捷,促使使用者數量及交易量提升,以及隨人工智慧技術於金融領域的興起,使金融智慧化服務將對產業格局與獲利模式帶來變革。

目前全球共有252家獨角獸企業,光美國與大陸的數量就占據全球八成;且全球超級獨角獸(估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共有16家,美、中也各占有8家與7家,另一家是印度的電商Flipkart

張鼎聲表示,美國具技術成熟優勢,且投資環境健全、單筆投資金額高,企業估值與未來發展為投資人首要關注重點。大陸則因人口紅利優勢,帶來廣大的市場商機,而近年企業逐漸轉以消費者為導向,開發出創新服務。同時,美中兩大市場皆具備稅收優惠政策,藉以降低風險承擔,較易吸引資金進駐。

此外,大陸獨角獸產業仍以電子商務與金融居多,美國則是企業服務業為主。張鼎聲表示,台灣市場長期以硬體優勢掛帥,目前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台灣企業當中,高科技相關產業高達近五成,反映過去台灣累積的硬體技術極具競爭力。

但台灣現正面臨產業轉型期,張鼎聲建議,企業應挾帶這股優勢繼續發展特定創新領域,同步思考如何與軟體技術結合。

[Home]


2017/11/22 2.2.1.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撮合 快了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計劃,在境內市場推出人民幣兌美元即期的撮合(對盤)交易,最快在今年底上路,以進一步提高交易效率、減少不規範交易行為。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初期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向人民幣外匯即期的造市商及即期造市機構,開放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撮合交易,之後會視情況逐步擴大至所有即期交易會員。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披露,新平台已在本月上旬完成即期撮合培訓,昨(21)日結束即期撮合業務的聯測。顯示人民幣即期撮合交易已經準備就緒。

由於現行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交易模式,主要包括詢價交易(Bilateral Trading Mode)和競價交易(Anonymous Trading Mode),其中又以詢價交易為主。

詢價是指交易雙方通過外匯交易系統發起交易請求、協商交易要素達成交易。

而現有的詢價交易模式,因只提供不帶量的意向性報價,交易環節較多、流程冗長,單筆交易耗時較長,且存在一些不規範交易行為,如部分造市商「詢而不回」、「詢而不做」、高頻詢價等。

為了提高匯市交易效率,新的撮合交易為訂單驅動(Order DrivenModel)交易模式下,基於中央限價訂單簿(Central Limit OrderBook)的撮合交易。

特別的是,新的撮合交易還支援冰山訂單(Iceberg Order),即可見金額小於其實際金額的限價訂單。

知情人士透露,新平台與EBSElectronic Broking System)的撮合交易模式相似。新系統將在雙邊授信基礎上,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對提交的訂單進行撮合匹配。

EBS電子經紀系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即期外匯及貴重金屬電子交易系統。屬銀行間的報價平台,只要在各銀行等金融公司設置終端機,就能直接進行外匯交易。

報導指出,交易中心在條件成熟時將開放自動交易介面(API),逐步擴大至所有即期交易會員進行人民幣即期撮合交易。而在撮合模式下,包括散戶與投資人都可進行電子化交易,降低人工作業成本,有利於實施交易策略及展示更豐富的行情資訊。

[Home]


2017/11/22 1.1. 英業達將賣穩懋股票 [ 經濟日報 陳昱翔、簡永祥]

英業達(2356)昨(21)日董事會決議,擬處分砷化鎵大廠穩懋股權,處分上限為持股的五成;目前英業達持有穩懋8,036張,平均買進成本在2730元,若以穩懋昨日收盤價294.5元計算,處分利益約10.63億元,貢獻每股純益0.3元。

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指出,由於集團子公司益通今年第4季必須減損18億至22億元,英業達因持股益通三成,連帶受到影響,因此董事會決議出脫穩懋持股,彌補益通減損產生的損失,藉此維護股東權益。

益通昨日董事會通過資產減損案,將於第4季認列18億至22億元損失,將造成每股損失2.3元至2.8元。益通表示,行政院積極解決產業缺地問題,勢必增加未來供地,產業競爭激烈,恐造成價格劇烈下滑,加上美國與歐盟關稅壁壘等影響,帳列投資性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經評估及測試後恐有減損。

游進寶強調,由於公司當初投資穩懋時,買進平均成本僅2730元,預料處分利益相當豐厚,絕對足以彌補益通的減損,另外一半未處分的穩懋持股,會持續作為長期投資。

據悉,英業達2008年時因看好砷化鎵產業發展,在市場慢慢買進穩懋股票,但二家公司彼此之間鮮少在業務上直接往來,純粹是英業達投資行為,如今穩懋股價已較當年翻上十倍,也讓英業達順勢獲利了結,藉此補益通減損。目前英業達持股穩懋比重約2%,未來處分後,持股最多將降至1%,將跌出穩懋前十大股東之外。

[Home]


2017/11/22 1.2. 益通Q4資產減損 認列18~22億元 [ 工商時報 王中一、翁毓嵐]

2006年掛牌之初曾狂飆到1,205元的太陽能電池廠益通(3452),昨(21)日宣佈將於第四季認列1822億元的資產減損,對其EPS的影響約在2.32.8元;母公司英業達預期亦將受累,董事會因此決議將處分五成以下的穩懋(3105)持股,估將可獲利了結。

儘管太陽能產業景氣在第三季略有回溫,但除了昱晶(3514)之外,其餘所有的太陽能電池廠和矽晶圓廠都仍虧損。而益通決定在第四季認列資產減損,無疑再度衝擊市場信心。

益通表示,考量到行政院積極解決產業缺地問題,勢必增加未來供地,恐加速產業競爭,進一步造成價格下滑,加上美國與歐盟關稅壁壘等影響,帳列投資性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經評估及測試後恐有減損,因此將在第四季財報認列相關減損。

根據益通初估,損失金額約1822億元,以該公司77.95億元的股本計算,將侵蝕EPS2.32.8元。法人以其母公司英業達持股約34.65%推估,英業達對益通的資產減損認列將影響其本季EPS0.170.22元左右。

英業達昨召開董事會決議,將於今年底前出售對穩懋持股8,036張的五成以下,以穩懋昨收盤價294.5元計算,再扣除英業達2008年買進時的每股成本均價28元後,法人估處分獲利約達9.5億~10.6億元,貢獻EPS至少達0.26元。預期一來一往間,英業達的售股仍能獲利了結;而其對穩懋的持股則將降至1%。

益通今年前三季稅後淨損4.69億元、每股虧損0.6元,加上第四季認列資產減損,法人評估全年度的每股淨損約達3元,累計從2009年迄今,已連續9年虧損。

[Home]


2017/11/22 2.1. 2018 首屆 社企亞太年會在台灣 [ 工商時報 張語羚]

台灣投入百萬經費籌辦第一屆2018年社會企業亞太年會,行政院政委唐鳳昨(21)日表示,我國社企生態系完整且受到各國關注,期望藉由社企年會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社企合作、協作的樞紐,並創造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外交效果。

2018年社企亞太年會預計明年5月上旬舉行,目前已確定將與社企流合作,在社企流年度論壇的基礎上合併舉辦,並與全球社企盛會-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ocial Enterprise World Forum,簡稱SEWF)透過聯名方式合作。唐鳳指出,接下來擬廣納其他相關社企團體,成為協辦或主辦單位之一。以政府之力推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社企重要樞紐。

唐鳳說,社企年會可展現台灣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相比亞太地區部分東協國家,台灣的社企有完整生態系,且具有多元協作因子,她今年9月前往紐西蘭參加SEWF時,各國社企經營者都相當羨慕台灣的環境,與台灣社企圈交流熱絡。

SEWF每年在全球不同城市舉辦,時常吸引上千名國際知名社企人士共襄盛舉,台灣自2014年起年年參與,唐鳳今年也率領經濟部、勞動部及數10個民間社企團體與會,預計20189月於英國愛丁堡舉行的SEWF,台灣也不會缺席。

[Home]


2017/11/22 3.1.1. 陸共享單車押金 人行緊盯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大陸共享單車押金監管問題,已引起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和交通部的注意。多部委召集21個省市交通主管部門,討論共享單車押金監管問題,人民銀行正和交通部商討下一步的具體監管措施。

新京報報導,交通部、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委日前召集21個省市交通主管部門,舉行「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指導意見政策推進研究會」。

會議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共享單車押金監管問題。華爾街見聞報導,共享單車收入主要來自單車單次使用費,以及押金帶來的金融收益,因此今年來,隨多家共享單車退出營運,用戶押金拖欠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以近日宣布解散的小藍單車為例,儘管該公司在10月表示會加速退款,並稱在1110日前退換押金,但成了「空頭支票」。

新華社報導,小藍單車北京辦公區在1115日已經空無一人,並陸續有用戶到辦公區要求退錢,而這家公司早在9月就已經出現押金難退的情況。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共享單車企業早期的押金問題,主要是押金無法及時退還或退押金周期長,而現在問題已經升級為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挪用用戶押金。

金融時報報導,市場研究機構IDC分析師薛宇認為,小藍單車的倒下,反映了共享單車資金泡沫的破裂。

國元證券分析師李芬在今年6月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共享單車的收入,主要來自單車單次使用費用和押金所帶來的金融收益,但由於極高的損壞率,目前共享單車快速發展主要還是依靠資本投資,未來一旦市場冷卻,資本停止燒錢,就很容易出現觸碰押金資金池紅線的情況。

築防火牆...共享單車押金須專款專用

天津、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已公布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意見,均提及押金管理問題,並要求開設資金專用帳戶等。

華爾街見聞報導,上海鼓勵和規範共享單車發展指導意見正式公布。資金安全方面,「意見」要求收取押金或預存資金,須在上海市開設資金專用帳戶等。

9月底,杭州和天津陸續發布共享單車指導意見。其中,天津要求在天津市開立承租人押金、預付資金專用帳戶,並與銀行簽訂押金、預付資金專用帳戶資金使用監管協議,實施專款專用,接受交通、金融部門監管,防範承租人押金、預付資金風險。建立完善承租人押金退還制度,加快實現即租即押、即還即退。

國元證券分析表示,未來押金監管細則的公布,將有助於淘汰不良企業促進共享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Home]


2017/11/22 3.1.2. 機器學習、AI推動高效能運算 散熱問題成關注焦點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高效能運算伺服器需有效散熱,才能維持適當的機架密度。

隨著科學、金融、物流、製造和石油天然氣等領域開始採用高效能運算執行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產生的熱能以及其對節點、機架和叢集熱密度的影響也引起相關社群的高度關注。

根據Inside HPC報導,機器學習和AI2017年大放異彩,使得CPUGPU和新興類神經晶片為滿足高效能運算叢集加速運算需求而不斷升高瓦數的趨勢受到注意,這些新發展不只是過去趨勢的延伸,更代表一個轉折點。

瓦數過高導致用戶只能選用水冷方式,幫助高效能運算伺服器使用的高效能晶片節點散熱,才能維持合理的機架密度。如果不在節點層透過水冷散熱方式冷卻,就可能需要擴大導線的距離、樓板空間或資料中心。

而機器學習和AI會加速此一趨勢,在AI應用程式的訓練或學習階段(特別是使用深度學習∕類神經網路方法時)GPU產生的熱能和瓦數問題是眾所周知的,甚至還會影響部署GPU的應用程式。

就算在訓練階段使用Knights Mill這類準GPU架構(透過「基本」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然後切換至SkylakeCPU進行實際使用),瓦數∕密度∕散熱等問題依舊存在,而且不太可能獲得改善。

分散式冷卻系統可以解決各資料中心的需求,而運算能力及瓦數的轉折點正是加速全球高效能運算中心及OEM製造商採用丹麥水冷系統大廠Asetek產品的動機。Asetek的分散式泵浦架構是以每個伺服器節點內的低壓、冗餘泵(redundant pump)和封閉環水冷為基礎,提供熱捕捉和散熱的高度彈性。

AsetekServerLSL是伺服器級的液體輔助空氣冷卻(LAAC)解決方案,可做為導入水冷系統的過渡階段,或作為資料中心整合高效能運算節點的工具。ServerLSL可取代效率較差的空氣冷卻器,並透過每台伺服器的熱交換器將100%的熱空氣排放到資料中心。

這樣一來,高瓦數伺服器節點仍可維持高叢集機架密度,並由現有CRAC和冷卻器處理熱能,不需要改變基礎設施,並可將水冷及傳統空氣冷卻節點混合在同一機架當中。AsetekRackCDU系統則是針對機架,對於整個資料中心的散熱成本可產生更大影響。RackCDU系統使用與ServerLSL相同的泵浦和冷卻器。

深度學習朝低精度運算發展

採用低精度執行深度學習運算可節省運算力,有助降低資料中心的功耗和散熱成本。

使用低精度而非32位元單精度浮點數執行運算已成為深度學習界的共識,據Electronic Design報導,英特爾(Intel)Nervana部門計畫於年底前發表一款號稱比其他架構更快訓練類神經網路的特殊處理器,除了提升記憶體和互連,英特爾還創造了新的數值格式化方式降低算術精度,進而減少晶片核心、功耗及所需的運算力。

採用低精度運算並非創新想法,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早在5年多前便已將鑽井及地質資料便以16位元浮點數儲存在NVIDIA的繪圖晶片上,再以32位元單精度浮點數執行計算,這已成為目前訓練和執行深度學習的黃金標準。

NVIDIA電腦架構和深度學習研究小組首席工程師Paulius Micikevicius表示,前一代Pascal架構GPU16位元浮點運算效率是32位元的兩倍,最新的Volta架構在自定義的張量核心內執行16位元運算,可快速將資料移動到各神經網路層。使用新數值格式的英特爾FlexPoint,其儲存架構為軟體定義,數學表示方法較有彈性,運算速度更快。

不同的深度學習任務需要不同程度的精確度,例如以數千張照片進行訓練,由於沒有明確的編程,因此需要高精度,通常是32位元浮點數的數學運算,至於實際執行該演算法的推論階段,則可採用較低的精度,進而降低資料中心的功耗和散熱成本。

使用低於32位元浮點數進行訓練相當困難,有些數字以16位元表示時會變成零而導致模型精確度下降或辨識錯誤。Micikevicius和百度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編程技巧的論文,使用半精度數值進行模型訓練而不降低準確性,這種混合精度訓練代表電腦可以不用改變神經網路層數等參數而僅使用一半的記憶體加快訓練速度。

Micikevicius指出,其中一種策略是保持權重的主副本,這些權重由稱為梯度(gradient)的極小數值更新,用來強化網路層中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另一種保留梯度不被模型剔除的方法則是利用電腦將這些梯度相乘,確保梯度可以安全地被簡化。

這些編程工具利用NVIDIA的張量核心將結果累加至32位元,適合用於訓練深度學習模型中的矩陣乘法。此外Wave ComputingGraphcore也打造用於訓練作業的伺服器晶片,可將16位元乘法器累加到32位元,英特爾的Nervana硬體也可累加至48位元格式。

[Home]


2017/11/22 3.1.3. 正文IoT耕耘有成 北京試點落地 2018年出貨倍增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網通廠正文董事長陳鴻文表示,2年前曾與台北市洽談合作,蓋了10幾個LoRa基站,然雜音太多,完全無法進行,只好轉戰大陸,北京同意試點,如今已在北京市四環內布下231個基站,展開4IoT專案,預計2018年上半將會擴增至500個基站,運行10IoT專案,遍佈北京市六環區域,並將同步推展至其他大陸城市。

產業發展IoT如火如荼,然需政府配合,才有機會打造智慧城市,2年前台北市政府曾與正文及IBM合作,當時興建10多個LoRa基站,當時號稱台北市政府打造亞洲第一個首都級物聯網實驗平台,然此案最後無疾而終,正文反而在大陸北京市,取得IoT運行先機。

陳鴻文指出,科技變化快速,正文不甘於只做硬體加工,因此4~5年前就投入低功率物聯網,建立雲端研發團隊,馬步蹲了多年,終於蹲出成績。2017年起,獲得北京市政府青睞採用其整套系統,已經建立231LoRa基站,並且在人孔蓋、光纖箱、停車位及市區宅配送貨追蹤等處,推IoT專案。

正文原本期待將開發多時的IoT系統先在台北市落地,再以台北市為實驗場域,進一步推展至海外,然台北市政府雖然採用正文的LoRa系統,卻沒想到引發各界雜音,市議員在議會甚至多次質詢資訊局,是否圖利特定廠商,結果正文在台北市的專案,一毛沒拿,乾脆放棄,直接轉至對岸找尋適當機會。

陳鴻文指出,2018年正文在物聯網相關業務,若以出貨量來說,將會倍數爆發成長,然若以財報數字來看,貢獻仍然有限,主因單價較低,且物聯網尚在起步階段,營運模式尚未建立完全,然正文將會持續投資。正文總經理蘇暉皓指出,2018年的研發費用將增加,然生產導入自動化,營業費用有機會持平。

正文展望2018年,除北京率先落地的物聯網專案,採用LoRaLPWAN通訊技術外,也正在開發NB-IoT相關產品,主因電信營運商仍以NB-IoT做為物聯網主要技術,陳鴻文表示,正文是以系統為主,傾向開放式標準,因此會以LoRaNB-IoT為主,預計2018年上半,就會有採用NB-IoT的停車解決方案。

蘇暉皓指出,正文有短中長期3個成長動能,短期內是在原有的OEM/ODM/CM(contract manufacture),擴大營運規模,提高產能利用率,其中最大宗的產品線STB在北美及歐洲營運商的出貨預估將會成長,此外,物聯網將會開始發酵,然屬於長期發展的開始,另一個正文的中期動能,來自智慧音響產品線。

正文已推出旗下智慧音響ViTA AI Controller,並且獲日系客戶青睞,攜手打入北美市場。正文執行董事楊正任指出,根據統計,智慧音響未來數年將會快速成長,正文不僅透過客戶在北美市場銷售,預計2018年第2季在日本市場,也會展現成果。

至於智慧音響競爭者眾,正文如何突破重圍?正文指出,相較於其他友廠產品提供的是通用消費市場,正文鎖定垂直市場,且服務供應商不一定想要透過亞馬遜(Amazon)等廠商提供服務,而想要自行提供服務,以掌握客戶訊息,正文的產品能提供雙系統,使用者可用語音,選擇採用該服務供應商或亞馬遜的Alexa服務。

正文第1季毛利率曾到16.43%,然第3季毛利率僅10.72%,明顯下滑,楊正任指出,主因第1季有NRE收入,而第3季沒有,此外,客戶拉貨不如預期,導致稼動率低,且關鍵零組件因為缺貨價格上揚,卻無法反映給客戶,都導致毛利率下滑。然正文營運方向不變,依舊不追求營收成長,而是重視獲利結構改善。

[Home]


2017/11/22 3.1.4. 大陸行動支付蓬勃發展 帶動五大新微型服務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大陸的行動支付產業有望於2017年底創造出14兆美元的交易額。

一直以來,大陸都被視為是一個山寨版文化猖獗的市場;然而,大陸也同樣因擅長於創造新商業模式而聞名世界。事實上,大陸的數位支付和無現金化的發展成果與規模,可謂已達到了傲視全球的水平。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大陸也開始出現了許多以地理服務為基礎而發展出的新興微型服務產業。

Tech in Asia報導,iResearch的研究數據顯示,大陸的行動支付產業已於2016年締造了約8.8兆美元的驚人交易額,並且將於2017年底前,有望達到約14兆美元的規模。此外,到了2019年以前,行動裝置將會佔據整個大陸線上支付領域約85%的交易量,而PC和平板電腦的合計交易量則將佔約15%

根據統計,2016年有高達95%以上的大陸網路用戶是透過行動裝置上網。專家表示,其中有5種微型服務市場正在崛起,並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包括自由職業者、社群媒體的學習管理付費服務、網路內容的打賞制度、知識經濟、以及微型租貸服務。

大陸的智慧型手機普及度不斷攀升,意味著行動支付也能藉此提供許多基於地理位置性質的新行動化服務。以支付寶為例,用戶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功能,找到位於附近或特定地區的自由職業者,例如攝影師、保姆或健身教練等等;或是藉由提供所在位置,為個別需求提供與服務相應的支付報酬。

微信的「知識圈」標榜著可鼓勵用戶進行團體學習,透過彼此激勵而達到學習目標,進而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舉例來說,一群用戶可發起創建出一種日常挑戰,例如每日去健身房或準備考試等等;參與的人必須支付一定的金額,並出示每日完成任務的證據,例如作業或相片;一旦沒有堅持準時完成任務,所支付出的金額,便將歸於完成任務的參與者所有。

花錢打賞網路的內容創作者,例如Blog的文章或視頻的作者,已成為大陸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服務市場之一。這在社群媒體如微信中受到了廣大歡迎,作者還可在創作內容中提供一個小型程式或QR碼,用來接受網民的打賞。

隨著網路的普及,獲得專業知識或資訊的概念,亦不再限於面對面的形式。「Fenda」就是一款可透過付費來獲得專家、醫師、專業人士或特定名人的回答和專業意見的應用程式(App),允許用戶提交自身的付費問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網友支付約3萬美元,要求大陸首富王健林之子王思聰回答許多個人的隱私問題。

除了自由職業者,「微型租賃」也因行動GPS功能的普及而開始成長,例如自行車共享、其他租賃服務如雨傘、籃球和隨身充電器等等,整體的服務範圍也已涵蓋了大陸數百個城市。透過GPS追蹤功能,這類微型服務還可提醒用戶歸還商品並處理付款程序。

[Home]


2017/11/22 3.1.5. 多家自駕車報告相繼出爐 人身安全與防駭仍最受關注 [ 電子時報 莊瑞萌、劉世平、陳智德]

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於自駕車接受度仍不高,安全性是最大考量。

多家研調公司針對美國民眾與車廠高階主管對自駕車與連網車意見調查報告日前出爐,結果發現多數人對於自駕車最擔憂因素仍是安全性,且自駕車一旦發生意外,責任歸屬可能從原本的駕駛轉變成廠商,對於汽車保險市場也將帶來衝擊。

Auto Connected Car報導,首先,由英特爾(Intel)委託Strategy Analytics執行的調查發現,自駕車市場規模將從2035年的8,000億美元,2050年將增加到7兆美元。

報告指出,自駕技術將催生出新的乘客經濟(Passenger Economy),並逐步重新設定整個產業,與帶動新的投資趨勢出現。2040年自駕車商業化動能將大幅提升,屆時將產生更多價值與個人化服務。

Foley & Lardner則在2017年連網與自駕車調查(2017 Connected Cars & Autonomous Vehicles Survey)中訪問汽車產業相關人士後發現,35%受訪者認為安全是阻礙自駕車成長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消費者預備程度(24%)

在連網車上,31%受訪者認為資安與隱私問題是最大隱憂,但對自駕車發展上安全(35%)與消費者預備心(24%)是最大障礙。另外,77%的人認為,未來車廠將在銷售上綑綁更多連網服務或自駕功能,46%的人認為賣方將更善用車輛數據來帶動銷售過程。

54%受訪者也指出,尋找開發連網與自駕技術資金與時間有困難,39%則擔心道路與公共基礎建設缺失以及37%擔憂法令與法律風險。在開發連網與自駕車技術,受訪者指出資安攻擊與智財權保護應是最優先議題。

Edmunds.com的調查報告則指出,目前超過6成新車款已具備符合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定義的Level 1Level 2自駕技術。超過4成消費者願意多付1,000~2,000美元購買搭載主動安全功能的車,其中死角偵測、預撞警告系統與車道維持輔助是排名前面的功能。

至於Morning ConsultPolitico的合作調查發現,35%民眾表示自駕技術比人類駕駛的車輛更不安全,18%的人表示兩者安全程度一樣,26%表示不知情。

Morning Consult20162月的調查發現,43%民眾認為自駕車不安全,支持者則有32%。最新調查則發現,38%的人願意搭乘自駕車,但51%的人表示不願意。

33%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操作自駕車,28%則有意願購買,61%的人表示不會購買。30歲以下的民眾有31%指出,自駕車比一般人類駕駛安全,但該比率在65歲以上則為2成。

Gartner則認為,2020年將有多種自駕車推出,但等到2025年對於社會與經濟的影響才會出現。該機構在Consumer Trends in Automotive調查指出,55%的人不會考慮乘坐全自駕車,71%會考慮乘坐部分自駕的車,其中技術故障與安全是最主要考量原因。

受訪者認為全自駕車可提供許多優勢,包括改善燃油效率與降低車禍以及提供疲累駕駛的其他選擇。另外,願意接受叫車服務的民眾也比較願意乘坐自駕車。

截至2017年中期,已有超過46家業者打造人工智慧(AI)軟體來控制自駕車,但技術成本會影響自駕車採用。早期自駕車由於採用新技術與數量少,價格可能超過10萬美元。

Berg Insight則指出,自駕車將衝擊保險公司運作,並進一步重塑擁有車輛的概念,為專營車輛共享服務產品的保險公司帶來新契機。該機構分析師指出,如果車輛真正自駕化,外界可能將意外責任歸咎給OEM或相關供應商而非目前擁有車輛的個人。

日本確保電池技術領先 期在電動車市場扮要角

鋰電池是決定電動車價格的關鍵,因為其佔了生產成本的最大部份。

全球汽車業走向電動車趨勢益發明顯,向來以品質和設計著稱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似乎在這波風潮中沒有跑在前頭的感覺,不禁令人懷疑,日本汽車產業是否會因為電動車從領先者而成為落後者?

據金融時報(FT)報導,電動車無疑將會為全球汽車業帶來一場前所未見的革命性改變,姑且不論日本汽車製造商是否能夠在未來的電動車世界中脫穎而出繼續佔有領先地位,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絕對會在電動車供應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其掌握了電動車最核心的電池技術優勢,而且仍在不斷優化當中。

報導指出,包括鋰電池在內的日本電池生產技術在全球可謂無人能出其右,除了有Panasonic和湯淺(GS Yuasa)等重量級製造商之外,還有東麗(Toray)Nichia)Nippon CarbonKanto Denka Kogyo等專門負責供應電池生產原料的企業。里昂證券(CLSA)分析,在全球電池供應鏈中的前36大企業當中,日本便佔了一半。

這些日本電池製造商與材料供應商,原本寄望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上路後,透過將生產據點移往其他亞洲國家以降低產品成本,但是如今顯然希望落空,因此現在莫不致力於研發更新的生產技術,期能讓鋰電池的價格進一步下降,帶動電動車產業起飛,順勢保有領先地位。

分析指出,無論日本的電動車品牌未來發展如何,但握有鋰電池這個關鍵生產技術毋庸置疑,也正是拜日本鋰電池技術不斷進步之賜,全球才能在2016年達成國際能源署(IEA)所定下賣出200萬輛電動車的目標。

鋰電池同時也是決定電動車價格的關鍵,因為其佔了電動車生產成本的最大部份。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表示,日本想要維持電池產業在全球領先地位不墜,接下來還得在增進品質與壓低成本方面繼續努力。

里昂證券指出,過去10年鋰電池的成本不斷快速下降,如今已來到每kWh介於150~250美元之間,如果能夠降到100或更低,電動車市場被可望被引爆,也不再需要仰賴政府補貼。

自駕車帶動的五個週邊獲利領域

自駕車的發展態勢如同1980年代的PC,人們都知道將對生活模式帶來巨變,但並無法預估衝擊會有多大,在科技巨頭不斷投入發展下,Inc.列出五個自駕車可能創造的週邊獲利模式。

第一是車內客製化的內裝領域。喜愛改裝車輛的重度玩家佔了此領域一大部分,但也有許多人僅將汽車當作代步工具,在自駕車的發展下,一旦不再需要親自駕駛,就有可能將腦筋動到車內配備上,創造了相關業者在座艙內裝獲利的新領域。

第二是車上餐點,由於人們未來很有可能不再親自開車,在車上的空閒時間將會變多,同樣地在車上與家人共進餐點的時間也會增加,或將帶動車上客製化餐點服務的需求。

第三是遠距工作環境的建置,在車上的空餘時間增加也意味著人們能夠在車上處理工作,帶動生產力的上升,因此車上工作環境的建立,讓人們妥善利用在車上的空餘時間處理工作,也是相關業者的著力點。

第四是汽車租賃公司的商機,許多專家認為,一旦自駕車盛行,選擇擁有自己汽車的人將會變少,取而代之的是租賃自駕車代步,但這將把車輛的維護負擔轉嫁到租賃公司。

第五是房地產商機。隨著自駕車與電動車科技的發展,很可能意味著不再需要加油站或休憩站等設施,且或多或少會讓專門換油或維修汽車的商店減少客源。

因此如加油站、休息站等類似場所也會經歷一段過渡期,這些設施經營者或可在釋出土地方面找到機會。此外像加油站等也需要妥善的環境清理才能進行場所轉變,對於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來說可能會有更多的需求。

此外,由於自駕車的發展可能使能人們不再傾向擁有自己的汽車,停車空間的需求將會減少,並讓自駕車自動找尋較便宜的停車地點,而較昂貴的停車空間將可釋出,轉變為商業或住宅用地,創造另一波新的商機。

[Home]


2017/11/22 3.1.6. 6家值得注意的日本新創公司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日本近期有6家值得留意的新創公司,其中包括擴增實境(AR)遊戲公司Meleap、酒友網站Hideout Club、數位名片公司Sansan、雲端介紹人招聘系統Refcome、穿戴裝置公司Triple W、社交招聘平台Grooves

根據TechinAsia報導,Meleap開發了AR遊戲HADO3名戴上AR頭盔及臂戴感測器的玩家組隊對敵隊在AR環境中對戰。Hado目前在9個國家擁有25家分店,並將於123日在東京鐵塔舉辦Hado世界杯。

MeleapA輪融資向SMBC VCIncubate FundDBJ Capital募得約260萬美元。有了這些資金,該公司正在尋求擴展到洛杉磯和吉隆坡,而且正在開發1款新的AR遊戲,預計將在2018年發布。

Hideout ClubHideout Club會員只要繳交13美元月費,每天就能在東京市中心的約80家酒吧喝到1杯免費的飲料。該網站最初為威士忌愛好者社群,並於201710月推出iOS App,為其1.3萬名會員提供免費飲料。

Hideout Club最近在種子前及種子輪中獲得約26.5萬美元。投資者包括DG IncubationFuture Venture CapitalDai-ichi Kangyo Credit Cooperative等。

SansanSansan為雲端名片數位化系統公司,能讓企業將聯絡人資訊儲存在資料庫中。而該資料庫可在內部共享並從任何地方存取。Sansan還有針對個人的Eight App。該App的免費服務能讓用戶拍下名片的木片,建立個人聯絡人資料庫。

Sansan已向高盛(Goldman Sachs)募得1,760萬美元資金,使其披露的資金總額達9,800萬美元。Sansan希望利用部分新資金擴展到印度。

Refcome。之前公司名為Combinator,是雲端介紹人招聘系統,能讓員工推薦朋友和其他人應徵公司內的職位。Refcome1年內將註冊員工數增加10倍,現在已有3萬名註冊用戶。該公司最近還開發Refcome Enable,能讓企業透過調查來追蹤員工參與度。

Refcome已獲得日本最大的軟體即服務(SaaS)DraperNexusBeenextANRIItochu Technology Ventures等投資約180萬美元。

Triple WTriple W推出的穿戴裝置D Free能提醒用戶何時該如廁,以免尿失禁。其目標市場為老化中的日本人口。該公司剛在B輪融資向Nissei Capital和鴻海投資夥伴基金籌集約500萬美元。Triple W之前在2016年完成A400萬美元融資。

Grooves。社交招聘平台Grooves最近推出SkillShift服務,讓非城市地區能找到兼職工作機會。Grooves還有IT工程師招聘平台Forkwell,以及將非工程工作求職者與雇主聯繫起來的服務Crowd Agent。該公司從Gogin Capital籌集約50萬美元,並於118日從Iwagin Jigyo Souzou Capital獲得未披露金額的資金。

[Home]


2017/11/22 3.1.7. 騰訊市值 超越臉書 躍升全球第5大市值公司 [ 工商時報 吳瑞達]

港股股王騰訊控股昨(21)日股價再攀新高,收盤價430港元、市值達5,228.02億美元,一舉超越Facebook(臉書)5,193.8億美元,成為全球第5大市值公司。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的財富也水漲船高,昨身家達483億美元,躋身全球10大富豪之列、排名第9

近期在手遊業務大豐收的騰訊,昨公開最新手遊「光榮使命」,該款手遊被視為騰訊下一個金雞蛋,也帶動騰訊股價近日飆升。昨晚該遊戲正式上線後,預約玩家數已突破3,000萬人,可望複製稍早火紅的「王者榮耀」成功模式。

另外,騰訊市值不斷攀升的原因,市場認為與「騰訊系」今年在IPO大豐收有關。過去2個月,騰訊系共有眾安在線、閱文、搜狗和易鑫等4家公司,分別在香港和美國IPO,至少為騰訊帶來441億元人民幣的回報,這個數據遠超越騰訊去年獲利。

昨收盤,騰訊股價上漲10港元、漲幅2.38%,收在430港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達4.85兆港元。根據最新匯率換算,騰訊市值折合5,228.02億美元,是目前唯一站上5,000億美元市值的亞洲企業。

騰訊昨收盤市值也超越Facebook,全球排名第5位,僅次蘋果、Alphabet(谷歌母公司)、微軟以及亞馬遜,同時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體公司。

周一美股收盤後,Facebook市值為5,193.8億美元。

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周一以188.1美元收盤,市值為4,815.36億美元。阿里巴巴52周最高股價為191.22美元,市值最高約4,900億美元。

得益於騰訊近期股價大漲,馬化騰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昨一舉成為首位擠進「富比世全球富豪榜」前10名的中國富豪。

根據富比世即時排行榜顯示,馬化騰身家已經達到483億美元,排名連升6位,位居富比世全球富豪榜第9位,同時名列富比世富豪榜中國首富。

[Home]


2017/11/22 3.1.8. 優步 買2.4萬輛富豪休旅車,將砸14億美元 發展無人計程車隊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顏嘉南]

繼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駕車開發商Waymo宣布在美測試全自駕車後,叫車公司優步(Uber)周一也宣布和富豪汽車(Volvo)簽約,預定未來購買2.4萬台富豪休旅車,用來發展無人計程車隊。

優步與富豪汽車周一皆未對外透露這筆訂單的總額,僅表示其中一部分將以優步股票購買,其餘則透過融資籌錢購買。富豪汽車表示將在瑞典廠房生產這批XC90休旅車。英國《金融時報》估算,這筆訂單總價大約在14億美元。

富豪汽車周一表示,20192021年優步將向公司買下2.4萬台XC90休旅車,並在這批休旅車內安裝優步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兩家公司在去年已簽下價值3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共同設計自動駕駛系統,並在富豪休旅車上進行測試。

今年以來優步已陸續在美國匹茲堡、舊金山及坦佩(Tempe)等地,利用200多台XC90休旅車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道路實測,但這批測試車隊至今仍需要人類駕駛在車內待命,因為車內並未安裝備用剎車及方向操控系統。

優步汽車合作部門主管米勒(Jeff Miller)表示:「在自駕車的世界沒有人類駕駛,因此車子必須要有備用煞車及方向操控系統,以便在電動或機械問題發生時轉換成備用系統。」

Waymo日前宣布在美國鳳凰城展開第1批全自駕車道路測試,且號稱完全沒有人類駕駛在駕駛座待命,只有後座載人,締造業界首例。這回優步宣布大規模採購XC90休旅車,讓外界更加確信優步未來將推出無人車載客服務。

米勒表示,優步初步估計將向富豪購買2.4萬台XC90休旅車,但實際數量將視法規與優步事業發展策略而定。假設優步在2021年前確實買下2.4萬台XC90休旅車,將締造富豪史上最大金額訂單。目前XC90新車零售價自5萬美元起跳。

東南亞叫車業務 軟銀擬出手整合

路透引述內情人士指出,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身為亞洲多家叫車業者的的大金主,包括東南亞的Grab、大陸滴滴出行和印度的Ola。軟銀在入股美國優步(Uber)後,可能將優步與其他亞洲叫車服務整合。

以軟銀和Dragoneer投資集團為首的聯盟,計劃對優步注資10億至12.5億美元,並在次級市場收購優步至多17%的股權。

據熟知Grab業務的消息人士表示:「軟銀將扮演整合的角色。軟銀握有優步和Grab的董事會席次,將能改變雙方的談話內容。」軟銀與Grab對此不予置評。

內情人士指出,整合優步和Grab的東南亞業務合情合理,此舉將讓優步的虧損止血,並讓優步取得叫車以外的業務,Grab不只有叫車服務,還跨足數位或無現金付款市場。

優步與東南亞對手的交易可能採取去年與滴滴合併相同的模式,優步與滴滴換股並退出大陸業務。

目前仍不清楚軟銀是否已經與優步和Grab展開洽商或是提出交易,而且軟銀投資優步的計畫也尚未完成。

優步婉拒對本消息表示意見,重申執行長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於本月稍早的發言,稱優步在各個市場「擁有非常強勁的競爭優勢」。優步將憑藉著優於對手的產品、品牌或服務,繼續贏得市占。

1名優步的投資人表示,退出東南亞業務將能縮減虧損,可望讓優步的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更加順利。優步計劃於2019年上市。

創投公司Golden Gate Ventures合夥人羅瑞亞(Vinnie Lauria)亦認為優步可能退出東南亞市場,優步可能在軟銀入股之後,將東南亞業務出售給Grab或滴滴。

[Home]


2017/11/22 3.1.9. 共享經濟斷鏈 半年15億人民幣 押金蒸發 [ 工商時報 賴瑩綺、楊日興]

近半年來,大陸已有6家共享單車企業宣布倒閉,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客戶要求退還押金。不過,多數共享單車企業是因資金鏈斷裂導致停運,用戶退款不易,就有行業人士估算,加上其他領域,整個共享經濟已有15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押金有去無回。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去年底以來,大陸共享單車企業呈現「野蠻生長」,競爭激烈。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到1.06億。按用戶平均超過百元押金估算,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總數或已超過100億元。如果再加上共享汽車及各類物品租賃,整個共享經濟領域的存量押金規模預計在150億元左右。

本月中旬,大陸第3大共享企業單車「小藍單車」被爆解散,估計拖欠用戶押金近2億元。此前,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小鳴單車及酷騎單車也陸續宣布倒閉,加上其他共享領域,有行業人士估算,近半年,整個共享經濟已有15億元左右的押金有去無回,帶給用戶直接的經濟損失。

報導指出,一旦融資不到位,共享單車企業的運營就會面臨挑戰,尤其是在兩大共享單車龍頭摩拜跟ofo的擠壓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某共享單車公司離職高管透露,押金被挪用,歸根究底是行業的盲目擴張,畢竟線下的單車是重投入,都需要大量資金,一旦錢不到位,資金鏈就斷了。他稱,甚至有一小部份企業挪用用戶押金做理財賺取收益。

報導引述一位張先生表示,為了獲得融資,很多創業公司不得不在數據上造假,融資金額誇大11.5倍是常態,且用戶數和訂單數通常只有公開數字的3分之1

不過,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認為,共享經濟在中國依然大有可為,但破題的核心在於信用建設。他指出,今天的共享經濟門檻太低且邊界比較模糊,如果不完善信用體系建設,會影響共享經濟未來的規模和效率。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剛表示,大陸第三方監管體系建立還不完全,用戶押金是否被監管還沒有相關強制性規定。用信用免除押金,可減少用戶風險,更突顯社會信用體系在互聯網經濟下的作用。

AI泡沫 人民日報喊煞車

近期最火熱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面臨市場洗牌,而下一個科技和商業最大熱點的人工智慧(AI),也吸引不少企業、資金甚至政府單位追捧,但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昨(21)日撰文指出,要當心AI潛在泡沫,防範熱潮轉冷。

人民日報在名為「人工智能,怎樣火下去」的文章中指出,當下炙手可熱的AI,可能有熱過頭的傾向。AI概念早在1960年代便被提出,雖在歷史經歷2次大熱潮,但卻呈現「熱5年、冷10年」趨勢,短暫熱潮後出現的是更長的寒潮。

報導引述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李飛飛說法稱,AI雖是個「真貨」,但也在許多隨意和缺乏嚴謹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強烈地誇大,進而影響政、商、投資者。

報導稱,各界低估AI基礎理論和核心關鍵技術的難度,是反覆出現冷熱潮的主因,在新技術之下,不少乘機炒作、騙取資本的人士,將AI炒得越熱,做大潛在的AI泡沫。

報導稱,大陸雖在整合資源、垂直應用等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在基礎算法、核心硬體、關鍵技術、領軍人才等方面存在軟肋也是不爭的事實,終端產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用戶體驗等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對當下AI投資的火熱程度,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本月初的演講曾指出,AI市場正迎來爆發,大陸在AI領域的外部投資總額逾80億美元,大陸的所有投資活動中有5成和AI有關。

[Home]


2017/11/22 3.2.1.1. 3Q17蘋果Apple Watch出貨390萬支 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穿戴式裝置業者 [ 電子時報 茅堍]

隨著配備有LTE功能的蘋果Apple Watch Series 3上市,3Q'17整體Apple Watch出貨量大幅成長,達390萬支。

隨著配備有LTE功能的蘋果(Apple)Apple Watch Series 3正式上市,2017年第3季整體Apple Watch出貨量大幅成長,達390萬支,佔當季穿戴式裝置總出貨量1,730萬支的23%。蘋果也再度成為全球最大的穿戴式裝置業者。

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資料顯示,第3季除Apple Watch出貨量大幅成長外,小米和Fitbit穿戴式裝置出貨量也出現季增,分別達360萬和350萬支,緊追在蘋果之後。

然而儘管智慧手表出貨量增加,但是由於市場對基本型裝置需求下滑,使得當季整體穿戴式裝置出貨量仍下滑2%

單就智慧手表而言,第3季全球前三大業者分別為蘋果、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華為。上述三大業者出貨量依序為390萬支、50萬支與20萬支;產品平均售價(ASP)依序為419美元、323美元與287美元。

Canalys分析師Jason Low表示,由於市場對配備有LTE功能的新款Apple Watch需求強勁,一舉掃除電信業者先前對蜂窩式(cellular)智慧手表是否能吸引消費者的疑慮。推估第3季蜂窩式Apple Watch出貨量為80萬支。

然而受限於供應量的不足,以及先前電信業者的疑慮,第3Apple Watch Series 3並沒有在市場中發揮完全潛力。因此,除了蘋果必須要設法提高供應量外,電信業者也必須要努力改進遠端服務系統,才有可能滿足第4季預期更高的市場需求。

為尋求機會進入高階產品市場的智慧型手機業者而言,智慧手表對建立整體品牌形象至關重要。就目前而言,除健康與健身等智慧手表核心重點功能外,各業者也在努力透過設計,與強化各種關鍵功能,來提高產品價值。

而如蘋果和三星等業者,也正在藉著穿戴式裝置和耳機配件等產品,來提高用戶粘著度和品牌忠誠度。

隨著具有改進的健康追蹤功能、更長的電池續行時間,以及更好更薄外型設計的新產品陸續進入市場,預期第4季全球智慧手表市場需求將會更為強勁。

而為避免市場向蘋果、三星或Fitbit等業者集中與整合,Google必須要能更加堅定協助Android Wear平台裝置業者,進一步改善用戶體驗和應用程式(App)生態系。

[Home]


2017/11/22 3.2.1.2. 法國新創推3D列印眼鏡 防止駕駛人打瞌睡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Ellcie-Healthy監控眼鏡可防止駕駛人打瞌睡。

法國光學公司Optic 2000跟新創公司Ellcie-Healthy共同研發3D列印眼鏡,可防止駕駛人打瞌睡。據3ders.org報導,每年有數百萬人因車禍受傷或死亡,急需從科技找到解決辦法,來避免車禍悲劇發生。

2016年法國有25%車禍是因為駕駛人失去意識而導致車子失控,有38%駕駛人感到疲累仍不休息。這些車禍其實可以事先預防,每年卻造成60億歐元左右的社會經濟成本,於是Optic 2000跟新創公司Ellcie-Healthy合作研發監控眼鏡。

這款眼鏡可偵測駕駛人疲憊或睡意的初期跡象,內有陀螺儀、加速計和紅外線光熱感測器,一旦偵測到打盹、打哈欠、眨眼等疲憊的跡象,紅色LED燈泡會開始閃爍,蜂鳴器會發出警示音,也可透過藍牙連接手機,以發出警示鈴聲。

這款眼鏡可直接加掛在一般眼鏡上,專屬App可收集駕駛人的地理位置、休息時間和駕駛時間等資料,該裝置經過一年多研發,藉由駕駛模擬器在各種情境下進行測試。

這款眼鏡以3D列印而成,不僅輕量也可以防水,每次充飽電可使用24小時,無論長短途駕駛皆適用,預計2018年上市,售價約210歐元。

[Home]


2017/11/22 3.2.2.1. 聯發科朱尚祖 跳槽小米陣營 [ 經濟日報 張瑞益、朱美宙]

大陸紅潮再度吸走台灣高科技人才,小米昨(21)日宣布,延攬前聯發科共同營運長朱尚祖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

大陸紅潮再度吸走台灣高科技人才,小米昨(21)日宣布,延攬前聯發科共同營運長朱尚祖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據悉,朱尚祖此次遭小米挖角,年薪超過新台幣1億元,但未獲證實。

朱尚祖是近期繼紫光集團挖角華亞科董事長暨南亞科總經理高啟全,及聯電前執行長孫世偉之後,又一台灣半導體重量級人才投效大陸企業,凸顯近期台灣半導體業高階人才外流問題,尤其聯發科是台灣IC設計龍頭,曾任營運長的朱尚祖轉換跑道至小米,受矚目。

不過,相較高啟全與孫世偉投效對岸新東家的職務,可能與老東家有部分競爭,小米過往就是聯發科主力客戶與夥伴,彼此並無競爭關係,因此,對於朱尚祖的跳槽,聯發科發言窗口昨日回應,朱尚祖決定到小米前,已先告知聯發科高層,聯發科「樂觀其成」。

法人圈認為,蔡力行接任聯發科共同執行長後,高階人事免不了有變動,撇開人事異動議題,聯發科在景氣循環下深具轉機題材,後市令人期待。

小米創始人雷軍昨日宣布朱尚祖加盟小米。雷軍表示,朱尚祖在消費電子和無線通訊行業已有20多年從業經驗,對行業發展趨勢有著深刻理解,過去為聯發科與小米之間建立起良好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發揮極為關鍵作用。相信憑藉他傑出的領導能力和深厚的業內人脈,將幫助小米在產業投資方面取得更大成功。

根據聯發科今年股東會年報,朱尚祖在聯發科任職時,年度薪酬級距是與董事長蔡明介同級的「5,000萬至1億元」等級,外傳朱尚祖此次跳槽小米,年薪至少新台幣1億元起跳,但未獲證實。

朱尚祖轉檯 找尋更大舞台

大陸知名手機品牌廠小米昨(21)日宣布,延攬聯發科前共同營運長朱尚祖擔任產業投資部合夥人。國內業界人士分析,更大的揮灑舞台及更好的薪資,應是朱尚祖轉戰大陸的兩大關鍵。

朱尚祖在聯發科18年,從研發部經理做起,歷經過DVD興盛時代,當年更帶領智慧手機部門成功搶進大陸市場,為聯發科在手機市場打下基礎,如今大陸手機品牌壯大,朱尚祖選擇加入小米,未來他在兩岸手機市場仍將扮演要角。

朱尚祖1990年畢業於交大電子工程系,並取得同系的碩士學位。他原本在記憶體晶片大廠華邦電工作,1999 年加入聯發科,先後擔任數位消費電子事業部和數位相機晶片事業部總經理,當時同班也有其他同學在聯發科服務,其中包括曾擔任研發副總的莊承德。

朱尚祖是研發能力很強的高階技術人才,進入聯發科之後,最初從研發經理做起,後來負責DVD事業部門,除晶片研發外,也接手業務與行銷,累積擔任高階主管的歷練,同時也讓聯發科在DVD事業打下基礎。

2010年,聯發科通訊事業的業績大幅滑落,營運出現沉重壓力,當時董事長蔡明介站上第一線,重新調動高階主管,朱尚祖當時臨危授命,成為接手新事業部的五年級主管群之一。

當時,蔡明介把手機事業再細分成三個部門,分別是功能性手機、智慧手機及4G,並拔擢五年級新血朱尚祖擔任智慧型手機部門總經理。

朱尚祖以不到兩年的時間,讓聯發科即使面對高通產品與專利夾擊下,成功搶占大陸市場,是聯發科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晶片供應商的重要推手之一。

蔡明介:現在是創業時代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21)日表示,過去的網路行為,現今透過物聯網之後,都變成有意義的統計數據,透過智能將找出商業模式,在資源無限的現在,也是最好的創業時代。

蔡明介昨天應邀出席交大一場新書講座,與譽為阿里雲之父的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博士針對智能時代進行對談,分享「互聯網╳運算╳數據」三者聚變的運算經濟新未來。

王堅表示,儘管摩爾定律一定會存在,但是世界必須要有新的規則,在線(being Online)定律主軸包括三部分,首先,在於所有的資訊、數據都應該是在物聯網上,這樣數據才有意義;其次,這些數據必需可以流動的才能有其價值;最後,流動後每一個數據都可以被運算的,因此運算能力也非常重要。

蔡明介分析,台灣半導體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一部分,可以提供更多功能和未來,摩爾定律則是趨使半導體產業向前邁進的重要定律,現在是7奈米,有人提到摩爾定律的極盡會在5奈米或3奈米,所以應該還有二個世代,就會走到盡頭。

蔡明介表示,現在是在線的世代,很多資訊都仰賴online,也是最好的創業時代,因為創業要解決問題、想出新商業模式,不只有仰賴計算能力,物聯網因為有無所不在的感測器,透過感測器收集資訊,可變成有意義的數據和資料,所以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但創業就得承擔風險,在得知需承擔的風險後,去做就是了。

[Home]


2017/11/22 3.2.2.2. iPhone SE2 傳緯創獨家代工 [ 經濟日報 陳昱翔、何佩儒]

蘋果傳將於明年上半年發表iPhone SE 2新機,強攻新興市場,點燃明年度蘋果與非蘋「機戰」第一把戰火。據了解,iPhone SE 2新機交由緯創獨家代工,最快今年底試產、明年首季開始放量,站穩iPhone第三大組裝廠地位。

緯創發言系統一向不對單一客戶評論。據悉,由於上一代iPhone SE頗受好評,加上蘋果擬通吃高、低階市場,因此正積極打造新一代iPhone SE 2,並交付給緯創獨家操刀,生產基地在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

緯創今年已在印度班加羅爾開始生產iPhone SE,不僅直接供應當地市場,同時也在印度積極打造供應鏈,以配合「印度製造」政策;雖然目前產量仍不及中國大陸生產基地,但緯創已在班加羅爾尋找新廠,藉此全力擴大iPhone產量,未來有望以此為生產基地,協助蘋果將手機外銷至全球各地。

據悉,緯創原本僅代工iPhone 5C機種,練兵多年後,無論組裝技術或生產良率均已符合蘋果要求,今年上半年開始切入iPhone SE代工,下半年又成功搶進蘋果主力機種代工鏈,取得iPhone 8訂單,為此,緯創今年來四度投資昆山廠,投資總金額上看180億元,大舉添購設備、擴增產線。

法人指出,蘋果近年來積極扶持緯創成為iPhone第三大組裝廠的意圖相當明顯,不僅中低階機種都由緯創通包,今年緯創也分食到部分iPhone 8 Plus機種,甚至傳出因鴻海來不及生產iPhone X,讓蘋果居中協調,讓緯創iPhone 8 Plus代工比重一口氣增長八成,顯示出蘋果對緯創的組裝良率信心與日俱增。

至於iPhone SE 2規格方面,外電報導,應與上一代一樣搭載4吋螢幕,但首度具有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可能會有32GB128GB兩種版本,售價則約450美元(約新台幣 13,514元)。

中階機強襲 非蘋積極備戰

蘋果去年起推出價格較為親民的iPhone SE,以提振在新興市場的占有率,收到不錯的成效。面對明年上半年iPhone SE2再次來襲,非蘋業者不敢輕忽,研擬策略積極備戰。

就主要非蘋業者來看,三星持續強化產品線完整性,各價格帶的手機都有,在多個新興市場站穩根基;如小米、華為以高性價比手機搶市,OPPO則透過在地化生產降低成本,搶攻市場。

新興市場因智慧手機的滲透率低,市場還有相當高比重的按鍵手機,過去幾年市占排名前幾名的大多是當地品牌。在三星、蘋果以及大陸品牌手機廠逐步將眼光從成熟市場,望向新興市場,當地市場即逐步轉向由國際品牌主導。

目前新興市場的手機主要以入門或中低階產品為主流,高價的iPhone能取得的市占有限,因此蘋果特別推出iPhone SE,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以俄羅斯市場為例,蘋果第3季在俄羅斯最暢銷的iPhone機種,為iPhone SE和多年前推出的舊機種iPhone 6

產品線完整的非蘋陣營,針對新興市場可以推出的產品相對多樣,尤以小米向來以高性價比見長,第3季在印度市場已與三星並列市占第一,俄羅斯市場也進入前五名。

[Home]


2017/11/22 3.2.2.3. 小米手機衝量 台系鏈受惠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小米拓展新興市場成效日漸明顯,除第3季在印度與三星並列市占第一的手機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也進入市占前五名之列。

隨小米持續衝刺手機銷量,供應鏈包括英業達(2356)、鴻海旗下富智康等先受惠。

由於成熟市場手機成長趨緩,品牌業者紛紛布重兵在新興市場,包括印度、俄羅斯等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統計,第3季俄羅斯手機市占排行,除了三星、蘋果分居冠亞軍,接著依序為華為、Bright & Quick、小米。若依IDC調查,前兩名不變,三到五名則是小米、華為、FLY。也就是兩大中國手機品牌廠小米、華為,都已進入俄羅斯前五大。

[Home]


2017/11/22 3.2.2.4. 手機廠自主研發晶片戰火趨烈 小米再添戰將 陸廠擴大垂直整合 衝擊手機及晶片競局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小米成功自主研發晶片後,更納入聯發科大將,引發業界討論。

小米宣布前聯發科共同營運長朱尚祖將擔任小米產業投資部合夥人,為手機業界拋下震撼彈,大陸手機大廠持續採取母雞帶小雞策略,企圖一舉拿下終端手機市場與上游零組件版圖,隨著手機品牌大廠掀起垂直整合大戰,自主研發晶片戰火更趨激烈,不僅衝擊既有手機晶片業者,二線手機廠亦面臨遭邊緣化的困境。

繼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華為之後,小米日前亦發表中高階的自主研發晶片「澎湃S1」,成為全球兼具生產手機及晶片的第四家手機品牌業者,顯示小米往上游整合的強烈企圖心,也掀起新一波手機品牌廠自主研發晶片戰火。

供應鏈業者指出,除了華為早已廣納聯發科人才,近年來小米亦擁抱全球知名半導體公司相關人才,小米此次出手邀請朱尚祖擔任投資部合夥人,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由於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大廠擁有開發晶片能力後,可拉高對供應鏈管理、零組件成本、出貨時程等管控程度,不會受到第三方晶片供應商的進度、供貨狀況等左右,對於高通、聯發科等晶片廠而言不是好消息,隨著華為、小米等取得有利的競爭條件,不免對高通、聯發科等造成衝擊。

供應鏈業者認為,手機大廠領先群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跑在前,持續鞏固市場版圖,全球手機市場已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湯的局面,手機大廠積極往上游供應鏈進行垂直整合,以累積長期競爭優勢,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從全球手機競局來觀察,對於二線手機廠宏達電、華碩等更為不利。

以三星電子為例,由於擁有集團資源當後盾,強力進行垂直整合,向上游供應鏈深化布局,透過自家智慧型手機出海口,力拱自家處理器、AMOLED面板、記憶體等,在互相拉抬下,發揮水幫魚、魚幫水的效果。

華為早已執行多元晶片供應商策略,藉由自家海思開發的晶片,讓華為高階機種擴大差異化空間,對供應鏈業者的議價能力也增強。隨著華為開拓手機市場版圖有成,也帶動海思高階與中階晶片解決方案出貨量,在華為母雞帶小雞的效應下,海思前景持續看俏。

過去手機品牌廠為撙節成本,紛期待晶片廠能夠讓利,釋出更好的折扣,但晶片廠的讓利空間難以符合手機廠的期待與需求,使得手機廠決定獨立開發晶片。對於有資源、有能力的手機廠,無不希望藉由生產自家晶片,墊高自家智慧型手機競爭力,或是藉此增加與晶片廠價格談判籌碼,不再受制於高通、聯發科、展訊等供應商。

早在2014年,小米已經累積足夠的用戶,並開始考慮投資做晶片。小米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兼CEO雷軍日前強調,晶片是手機產業技術的制高點,是金字塔尖的科技,如果想在這個產業裡面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還是要在核心技術上有自主權,公司才能走得遠。

[Home]


2017/11/22 3.2.2.5. 高通X50 5G數據機晶片:高通率先完成5G手機連線測試 X50晶片連線速度可達5Gbps [ 電子時報 陳端武、涂翠珊]

高通已利用X50 5G數據機晶片完成行動裝置的首次5G連線測試。

高通(Qualcomm)1017日宣布,已率先完成行動裝置的首次5G連線測試,向5G邁進一大步。在高通聖地牙哥實驗室進行的此次測試,使用高通1年前公布的Snapdragon X50 5G數據機晶片,並在28GHz毫米波頻段上進行。高通表示,X50晶片在測試中實現Gb級連線速度。而一旦5G全面部署完成,X50晶片連線速度將達5Gbps

據金融時報(FT)The Verge報導,高通同時發表首款5G智慧型手機參考設計,預計2018年上半將推出5G相容智慧型手機。未來1~2年內這款智慧型手機將用於測試5G數據機晶片、無線電和網路。該參考設計厚度為9mm,並配備全螢幕顯示器。高通表示,5G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商業化將於2019年上半展開。

高通執行副總裁Cristiano Amon表示,行動裝置首次5G連線測試的重大里程碑與5G智慧型手機參考設計,展現高通如何在行動裝置中推動5G NR,以強化全球消費者的行動寬頻體驗。

為使X50數據機晶片能在智慧型手機中運作,高通特別開發1種毫米波天線,約1角美元硬幣大。高通表示,這款天線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的兩個天線中,並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將其尺寸再縮小50%

由於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放緩,高通及其對手因此更重視5G。市場研調機構CCS Insight預測,2017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年增4.4%,達15億支,到2021年達19億。2016~2021年複合年成長率為5.5%

分析師預計,全球行動電信商和手機製造商將較4G更快擁抱5GCCS Insight預測,到2021年,全球將銷售300萬支5G智慧型手機,約佔總出貨量的15%

CCS Insight分析師Geoff Blaber在談論高通公告時表示,這是在2019年走向5G和商用裝置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符合高通將其在4G的優勢帶到5G的期望。但他警告說,5G仍處於早期試驗階段,仍難以斷言哪些公司會成為最終贏家。

高通為全球最大手機數據機晶片供應商。但英特爾(Intel)已加大對5G的投資力道,而蘋果(Apple)也已在部分iPhone中採用英特爾數據機晶片。Blaber表示,英特爾將受益於連網裝置數量大增,及這些裝置創造的數據,而5G將會帶動這種數據大幅成長。

Blaber指出,業界喜歡將注意力放在英特爾和高通的競爭,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英特爾在數據機技術上面臨高通的挑戰,但5G將成為運算性及連通性方面的挑戰,英特爾的真正優勢在於資料中心。

高通成功利用X50完成5G連線測試

高通(Qualcomm)宣布在實驗室中成功利用Snapdragon X50 5G NR行動數據晶片完成5G連線。Snapdragon X5是專為5G網路的實地測試與早期部署所設計,而這次測試結果再次確定了高通在5G及行動連線的領導地位。

ZDNet報導,預計於2019年上半上市的高通Snapdragon X50為全球第一款商業5G數據晶片組解決方案。經過測試,Snapdragon X50已被證實能在28GHz的毫米波(mmWave)頻譜達成gigabit的傳輸速度,並支援多輸出多輸入(MIMO)、可調整波束成型(Adaptive Beamforming)、波束追蹤等技術。

高通在聖地牙哥實驗室的5G連線測試,使用了多個100MHz載波(carrier)、高通SDR051毫米波射頻收發器ICPMX50功率管理晶片、是德科技的5G協定研發工具,以及UXM 5G無線測試平台。進行測試時,高通對功率與外型條件都做了限制,以符合智慧型手機的運作環境。

高通預測在消費者與企業部門的需求刺激下,5G智慧型手機將可於2019年問世。此外,5G網路將可支援2,200萬個工作機會,並在2035年前創造出約12兆美元的產品與服務市值。

高通表示,目前已有不少美國、日本、南韓的網路營運商準備在2019年推出5G網路,大陸電信業者也將陸續跟進。

除了協助3GPP制定5G標準外,高通也投入了sub-6GHz與毫米波NR原型解決方案的發展。

高通已與愛立信(Ericsson)、澳洲電信(Telstra)合作,針對5G網路的互操作性與空中下載(UTA)技術進行測試。為了提升網路容量、達成多gigabit的傳輸率,他們將會使用毫米波頻譜中較高的頻段。

另外高通也與愛立信合作,為日本NTT DOCOMO、歐洲Vodafone等電信商展開了5G裝置及基地台原型測試。其中NTT DOCOMO的測試將在2018年上半於日本登場,並會使用4.5GHz以及28GHz等頻段。測試將依據3GPPRelease 15標準,並採用集合陣列天線(Massive MIMO)、波束成型、可調整自包含分時多工(TDD)、可擴充的正交多頻分工技術(OFDM)波形,進階編碼與調變,以及低延遲插槽架構設計。

Vodafone的測試會在英國舉行,並將使用sub-6GHz頻段、Massive MIMO、波束成型、可調整自包含TDD、可擴充OFDM波形、進階編碼與調變,以及最新架構設計。

高通也會協助Verizon與思科(Cisco)、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愛立信、英特爾(Intel)、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諾基亞(Nokia)配合,在美國各地推出商業化前的5G測試網路。

高通發表Snapdragon 636晶片 行動體驗再升級

高通(Qualcomm)最新發表的Snapdragon 636晶片是專為進階攝影功能與遊戲體驗所設計,也是高通第一款內建Kryo核心的平價SoC。高通宣稱Snapdragon 636將能提供頂級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等級的電池續航力以及LTE速度,並可為中階手機帶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ExtremeTech報導,以往高通的中階與平價晶片多採用ARM架構的Cortex核心,像是Snapdragon 630便使用了8Cortex-A53核心。而最新的Snapdragon 636則採用了與ARM架構相容,且性能更優異的客製Kryo核心。Snapdragon 6368核心Kryo 260架構性能據說比630高出了40%

Snapdragon 636Adreno 509 GPU,相較於630Adreno 508只有小幅的提升。Adreno 509可支援近來相當流行的18:9螢幕,以及FHD+ (2,160×1,080)的最高解析度。Galaxy Note 8Pixel 2 XLMate 10 Pro等手機螢幕的長寬比皆高於一般常見的16:9Snapdragon 636可望將這個風潮引進更多中階手機。

LTE數據機可說是高通得以稱霸晶片市場的重要關鍵。Snapdragon 636X12 LTE數據機能支援600Mbps的資料傳輸速度,但目前還未有電信業者可提供這麼大的頻寬。X12 LTE數據機的下行鏈路(downlink)速度比起前一代快了2倍,能讓用戶迅速下載喜愛的電視節目以及專輯。

Snapdragon 636使用的影像訊號處理單元(ISP)630相同,皆為Spectra 160Spectra 160可支援24MP影像拍攝以及各種客製化捕捉功能,並擁有零快門延遲、平滑縮放、快速自動對焦、逼真色彩等優點,但實裝的攝影功能還需視手機業者決定。

Snapdragon 636將會於201711月出貨,預計2018年上半開始就會陸續有搭載Snapdragon 636晶片的手機問世。

[Home]


2017/11/22 3.2.2.6. 印度3Q17智慧型手機銷量創新高 全球佔比首度突破10%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2017年第3季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創新高達3,900萬支。

市場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2017年第3季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季增40%、年增21%,創新高達3,900萬支。印度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佔比首度突破10%;而整體手機銷量季成長達30%,亦為史上最高。2017年第3季,印度整體手機總出貨量逾8,000萬支。

根據IDC報導,電子零售商在8月和9月的幾輪線上購物節和促銷是智慧型手機銷售強勁成長的原因。電子零售商共售出1,300萬支智慧型手機,年增35%、季增73%。而且,小米在網站上的銷售繼續維持成長,有助於整體線上通路的市佔32%上升到37%

IDC印度資深分析師Jaipal Singh表示,電子零售商透過簡易貸款、舊機換新機等方案,讓更多人買得起智慧型手機。在新資金注入和專注於印度市場支持下,電子零售商將在2018年繼續維持積極成長的態勢。

五大廠商之間的競爭進一步激化。目前前五大廠商合併市佔達72%,而2016年同期為50%。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小米在第3季領先群雄,市佔均為23.5%。小米的積極定價策略使其成為在電商平台和網路直銷平台上的明顯贏家。小米透過首選夥伴計畫和小米之家的線下擴張也獲得很好效果,第3季出貨量較第2季倍增。

IDC高級分析師Upasana Joshi表示,過去幾季,大陸廠商為提升品牌知名度在零售上有高額支出,因此拉動線下通路。但現在,隨著通路利潤和激勵機制正常化,而少數幾家之前專注於線上通路的大廠商也進攻線下通路,零售貨架空間的爭奪將進一步加劇。

三星與小米並列為領導品牌。但第3季三星出貨量季增39%、年增23%,創下季度新高。其中60%出貨量來自Galaxy J2J7 NxtJ7 Max

小米的出貨量年增近2倍,並在2017年第3季季增1倍,原因是小米將重點放在由傳統通路來行銷產品。紅米Note 4仍為印度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

聯想在兩季後重新回到第三,其出貨量季增83%。摩托羅拉(Motorola)品牌的一些新品推出顛覆其內部品牌市佔,現在聯想產品組合中有3分之2為摩托羅拉手機。

在第2季創下歷史新高後,Vivo3季出貨量下滑至第四位,但年增率達153%Vivo9月起開始反彈,因其新推出的V7 PlusY69在市場上獲得強勁回響。

Oppo3季在印度銷量創單季新高,出貨量季增40%、年增81%。由於Oppo開始加入電子零售商的平台,市佔也顯著上升。

IDC印度預測,在線上通路主導排燈節前後時期的銷售後,線上通路經歷相當疲軟的節日期。IDC印度客戶端裝置副研究總監Navkendar Singh表示,電子零售商將繼續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成長的一大動力,但因手機廠商更重視線下通路,零售通路仍將為印度的主要通路。

而未來幾季可望看到電信公司和手機廠商之間的獨家夥伴關係,電子零售商推出的自主智慧型手機品牌,更多的雙鏡頭手機,以及更便宜的無邊框手機。

[Home]


2017/11/22 3.2.2.7. 蔡明介談摩爾定律 「3~5奈米恐到盡頭」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暨阿里雲創辦人王堅昨在BEING ONLINE講座表示,亞洲比歐美在互聯網、運算經濟時代更有機會,人工智慧(AI)不是人類最後的發明,創新才要開始。而聯發科(2454)董事長蔡明介表示,半導體提供運算時代的基礎建設,但摩爾定律到5奈米、3奈米或許到盡頭,未來不能只靠製程演進,或許在其他領域有機會。

不能只靠製程演進

過往的能源經濟已進化成運算經濟,王堅透露,與蔡明介曾一起計算過,人們1年用10億個電晶體,但1年可能吃不到10億顆大米,電力經濟已轉變為互聯網、運算經濟時代,更是基礎建設,而數據時代是把沙子變金子的過程。

蔡明介表示,半導體提供互聯網基礎建設,但摩爾定律現在已到7奈米製程,到53奈米就可能是盡頭。如果需要這麼多運算需求,未來將不能只靠製程演進、或許在其他領域有機會。

談到運算時代,是否有利於創業。蔡明介認為,創業要回到解決問題的宗旨,而互聯網時代是創業者最好的機會,「但要承擔風險,去做就對了。」

[Home]


2017/11/22 3.3.1. 公司遠景展望 vs. 股東權益優先 高通管理團隊若無籌碼恐難敵股東吶喊 [ 電子時報 梁燕蕙、邱龍傑]

股東的總和不見得能夠等同於專業的總和,高通的管理團隊要投資人展望遠景。

相較於博通(Broadcom)第一次收購價碼開價每股70美元水準,根據最新彭博外電報導,已經有高通(Qualcomm)投資法人喊話要博通上修到80美元以上,根據高通過往的股價交易資料顯示,高通股價上一次上看80美元價位是在2014年時智慧型手機市場最熱的時候,而許多分析師咸信,在金融界關係良好的博通極可能再把收價喊價上修到每股80美元甚或90美元以上,求親企圖心有增無減。

對持有高通股票的投資人來說,過去在智慧型手機火熱的年代裡,擁有高通股票就像是印鈔機一樣,有鑑於高通一直以紅利和買回庫藏股的方式,給予投資人強勁的回饋,美國投資大眾莫不以持有高通股票為樂,然而,過去3年來,在授權業務逆風衝擊下,高通管理團隊已經不再像過去給予股東們像過去一樣高額的投資報酬,由奢返儉難的投資人開始尋求持股高通以外的可能性,就在此時,博通給了他們這樣的選擇權。

且讓我們回憶何以當初Michael Dell聯合私募基金、集資要讓戴爾(Dell)私有化下市?其理由之一在於,身為公司創辦人的Michael Dell企圖大規模轉型重整戴爾,但卻不願受到每3個月每季財報揭露、投資人質疑聲浪掣肘等壞了公司多年轉型大計,雖然公司股票公開上市可以募資取額營運資金,但由於這些資金必須對股東負責,也因此股東有了發言權,但股東的總和不見得能夠等同於專業的總和,尤其是在當前的半導體領域裡,當高通的管理團隊要投資人展望遠景,但股東去寧可相信眼前開價時,孰輕孰重?

這其實也是何以Google等公司要實施雙重股權制度的理由之一,公司創始人為了保證對於公司的控制權不容易被市場派動輒拿走,因此透過雙重股權制度,打破了一股一票的準則,這些創始人的B股基本上是不能透過市場交易的,這些內部人員持有的B股每股擁有10票的投票權,但這也常被持股A股的普通股東所不滿,然而,若真能防止競爭對手的收購,是否真有益於普通股東,卻又見仁見智了。

話說回來,高通並不是實施雙重股權制度的少數公司之一的企業,自然也就難逃被競爭對手收購的可能性,而在公開上市公司裡,訴諸股東權益更是屢試不爽的利器之一;高通管理階層如今或可寄望美國川普政府祭出美國政府外商投資審議委員會(Committe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的否決來自保,由於CFIUS係美國政府跨部門委員會,由財政部負責主導、負責從國家安全角度審核購併交易,既然新博通目前仍係新加坡公司,非美國公司,以川普政府上台以來的態度,多以CFIUS否決大陸中資收購美國公司提案,或也將比照類似態度對待博通收購高通提案,這將給高通董事會一個求之不得的契機。

高通拒婚理由之一:恩智浦、Brocade各自收購案尚未過關 博通何以再言購併

高通董事會拒絕博通的收購提議,其理由之一在於雙方合併案成立所需得到的監管機關放行的高度不確定性之故。

高通(Qualcomm)董事會拒絕博通(Broadcom)的收購提議,其理由之一在於雙方合併案成立所需得到的監管機關放行的高度不確定性之故;此種不確定性來自於高通目前與荷蘭恩智浦(NXP)半導體收購案仍未獲得歐盟與中國大陸監管機關放行,在此同時,博通先前收購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目前也還在美國監管單位卡關當中。

博通日前雖然宣布已經完成以55億美元收購Brocade一案,但有鑑於博通公司總部位於新加坡,以新加坡公司收購美國公司Brocade,正受到美國政府外國人投資審議委員會(Committe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的審慎調查中。此外,高通以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一案,也受到歐盟監管機關的審查中。

有鑑於此,博通提案收購高通一事,恐將使得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一事,陷入膠著。由於歐盟既已視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一案,恐有違公平競爭原則,一旦加入博通收購高通這一面向考量,勢必將衝擊到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成功與否,高通方面自不樂意見此發展,惟博通宣稱無論恩智浦半導體成功收購與否,仍立意取得高通入手。

另外一個複雜化因素則來自於蘋果,高通目前正與其關鍵大客戶蘋果在全球各地展開專利官司訴訟,在此同時,蘋果也是博通的一大關鍵客戶。博通與高通合併之後,未必對蘋果有好處,畢竟,目前蘋果正試圖降低對於高通的依賴程度,係以提高第二供應商英特爾(Intel)的基頻數據機晶片比重,甚至有傳言暗示蘋果2018年新一代iPhone手機將不再採用高通數據機晶片,若博通收購高通後,蘋果的態度如何至今未明,但博通顯然提高其議價能力,這或許並非蘋果所樂見。

在此同時,儘管業界認為博通與蘋果的關係向來比高通來得好,但其實博通旗下也有部分產品係與高通重疊、彼此具有競爭關係,博通與高通這兩大廠均在Wi-Fi晶片以及藍牙技術等的領先地位,也有數項互補性產品線以及共同的客戶群。有鑑於高通已然被蘋果指涉為濫用主導地位企圖超收高額權利金,一旦博通與高通合體之後,將會受到監管機關何種程度的審慎調查,以及來自於蘋果的可能反對聲浪。

自從老博通於2016年被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安華高(Avago)收購合併之後,存續公司沿用AVGO股市代碼交易,但使用Broadcom以新博通之名在業界穿梭,但新博通終究還是骨子裡的新加坡公司,或者也因此其收購美國公司Brocade遲遲未能通過美國政府審議放行。

不過,近來博通釋出將公司總部搬回美國的消息,企圖打消美國監管機關的疑慮,目前仍未知此法是否能夠順利讓Brocade收購案順利通過,如若依然卡關,恐怕未來收購高通提案更將是重重險阻,畢竟,高通目前被美國川普政府視為是美國半導體產業、IC設計的總舵手,也是拿下中國大陸各界訂單的要角,白宮所掌握的CFIUS將否決任何不合乎川普經濟政策的任何產業收購案。

高通拒婚理由之二:NXP5G驅動未來成長 何需倚靠博通合併綜效

高通認為收購恩智浦(NXP)半導體與5G技術發展係未來成長機遇所在,因此未必需要博通的合併綜效加持。

博通(Broadcom)號稱收購了高通(Qualcomm)之後可以幫助其改善晶片業務的獲利表現,且進一步降低高通對於授權業務的依賴,博通預期合併公司之毛利率可望上看62%且營益率可達42%水準,然從高通的角度來看,儘管智慧型手機晶片業務目前成長走緩,但該公司認為收購荷蘭恩智浦(NXP)半導體與5G技術發展係公司未來成長機遇所在,因此,未必需要博通的合併綜效加持。

誠然,來自蘋果(Apple)的授權官司爭端以及全球各監管機關的罰款大幅降低了高通的獲利情況,然在此營運挑戰之際,高通放眼下一代5G技術、連結數10億個裝置連上網路,走向物聯網時代,高通目前仍處於5G領先地位,而預期最快將在2019年推出,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則緊追在後。

亦如複製4G時代的成功經驗一般,高通預期在5G方面的領先位置將再次帶動公司成長,而且這一次市場區隔將突破智慧型手機領域、跨入物聯網以及車用領域。在此同時,除了無線連結科技以外,高通著眼於在車用以及物聯網領域的微處理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這也是高通何以立意收購全球最大車用晶片恩智浦半導體的用意所在。

然而,雖然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一案已經受到幾個國家監管機關的放行,但目前還卡關在歐盟以及大陸監管機關;在此同時,恩智浦收購價格更受到另一個層面的挑戰,也就是恩智浦股東們群起要求高通提高收購價碼絡繹不絕。

以目前來看,高通每股110美元的收購價格,係以201610月間收購案揭露前溢價34%水準所定出來的,當時看來似乎相當吸引人,然而,過去這1年來,半導體類股的表現優於整體股票市場的增幅,因此恩智浦的股價也在20178月間突破高通開出的收購價格、上漲到117美元水準,維權投資人Elliott Management更進一步增持恩智浦股票到6%,提高發言份量。

有鑑於此,恩智浦股東也因此要求高通提高收購價格,許多分析師認為高通或許將收購價格加碼到每股120美元水準,藉此加快通過監管機關審查腳步,這也是防禦博通收購的策略手段之一。高通目前面對著不穩定的股東情緒,勢必得祭出雷厲風行手段不可,一旦成功收購恩智浦,不僅可以注入業務成長動能,亦可以在其他領域多元化發展,這是高通目前迫不及待必須突破的困境。

值得一提的則是,或許蘋果也正是在高通完成收購恩智浦半導體之前,選擇這個時間點與高通談判授權權利金的爭議,畢竟,假使高通與恩智浦一旦合體成功之後,將在自駕車、智慧型手機以及物聯網領域等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其議價能力也將遠比目前來得更大得多,即使蘋果也無法等閒視之合體之後的高通份量,也因此蘋果選在5G推出之前、高通恩智浦合體未成,戳破了與高通多年的夥伴友好關係。

博通購併高通可能大幅降低高通授權利潤

博通(Broadcom)購併高通(Qualcomm)的想法讓投資者相信,博通有能力緩解高通與蘋果(Apple)和其他監管機構的法律阻力,但是並沒有清楚說明要如何解決高通的問題。

根據Market Realist報導,高通被韓國、台灣和大陸監管機構罰款,又在美國面臨訴訟和歐洲的監管調查,高通涉及的罰款和調查都指向高通濫用優勢地位,排除競爭對手,有違市場公平法則。

蘋果指控高通收取多餘的專利使用費,而高通則指責蘋果侵犯專利權。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認為,高通管理層的變化可能會加快解決與蘋果之間的爭議。

Raymond James Equity Research分析師Chris Caso指出,高通選擇漫長的法律手段解決糾紛,目的是想要最大化知識產權的價值。如果博通購併高通,收購方將不可能對價值最大化感興趣,並可能以更低的專利費率來解決投資回報率問題。

博通可以更合理地解決高通與蘋果之間的爭議,利用與蘋果強有力的健康合作關係進行庭外和解協商。但這樣的解決方案是否會對高通的許可業務產生負面影響?很顯然,蘋果想要以更低的價格支付高通知識產權,博通可能會大幅降低高通的專利使用費,或完全放棄授權業務,把原本高通與蘋果的爭議丟給其他人。

但是,削減授權費將大幅降低高通的營業利潤和現金流。博通需要這筆現金流來償還合併後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巨額債務。高通的業務模式優勢在於晶片組和授權業務的相互依存關係,因此分流也不是一個好主意。

報導指出,高通從其授權業務中賺取超過70%的利潤,並從晶片業務中獲得70%的營收,高通開發一項技術,並在晶片組中製造該技術,同時又從授權業務中賺取使用費,最大限度提高投資回報。也就是說,博通和高通的合併,可能會減少高通在授權方面的利潤空間。

[Home]


2017/11/22 3.3.2. Google、蘋果、亞馬遜列2018年美國百大品牌前三名 [ 電子時報 茅堍]

Google品牌價值達2,862.58億美元,居美國與全球品牌業者之首。

僅管處在紛擾的政治氛圍中,但是由於許多美國品牌業者仍然專注在既定目標、創新發展與客戶體驗上,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百大品牌業者合計品牌價值(Brand value)高達3.16兆美元。

品牌策略與市場行銷分析業者Kantar Millward Brown(KMB)表示,在美國各類品牌業者中,以科技類業者表現最為搶眼。在百大品牌業者數量上,以及在合計品牌價值佔比上,科技類業者均居其他類業者之首。

資料顯示,在2018美國百大品牌業者中,科技業者就佔了19家,並且這些科技業者合計品牌價值達到1.2兆美元,佔整體百大品牌業者合計品牌價值的37.9%

合計品牌價值排名第二的業者類型是電信服務業。該類業者雖然僅有8家名列百大,但合計品牌價值達3,369.11億美元,佔整體10.7%

零售業則是有13家業者入列,雖然在數量上僅次於科技業的19家,但這些業者合計品牌價值為3,282.79億美元,佔整體10.4%,遜於科技業者與電信服務業者,排名第三。

排名四與五的類別,分別為支付業與速食業,合計品牌價值分別佔整體的7.2%6.9%

在美國百大品牌業者的22類業者中,前五大類業者合計品牌價值佔整體的73.1%;前十大類業者則是佔90.0%

再就前十大業者而言,科技業者就佔了5家,分別為Google(排名第一)、蘋果(排名第二)、微軟(第四)Facebook(第五)IBM(第九)。其餘5家業者分別為零售業者亞馬遜(第三)、支付業者Visa(第六)、電信業者AT&T(第七)、速食業者麥當勞(第八),以及排名第十的煙草業者Marlboro

其中Google、蘋果、亞馬遜、微軟與Facebook的品牌價值分別佔整體9.0%8.8%5.2%4.9%4.8%。合計前五大業者品牌價值佔整體百大的32.8%;前十大業者則是佔49.9%

相較於先前2017年全球百大品牌業者資料,在2018年美國前十大品牌業者中,除AT&TIBM品牌價值大致維持平盤外,其餘業者品牌價值都呈現成長,尤其是亞馬遜與蘋果的成長幅度最高,均達19%。其次是Google17%Facebook也成長了16%,微軟則是成長9%

雖然2018年美國百大品牌業者中,有58家業者也列名在2017年全球百大品牌業者名單中,並且美國百大品牌業者合計品牌價值,約為大陸百大品牌業者合計品牌價值的5.5倍,但KMB表示,以騰訊為首的大陸品牌業者正在快速成長,並且這些業者也在持續為日益複雜的大陸和全球消費者進行不斷創新。

處在此一競爭威脅下,美國品牌業者更是需要藉著不斷創新與開拓新市場,才能維持品牌與市場優勢。

 

[Home]


2017/11/22 3.3.3. 蘋果現金部位 逼近3千億美元 [ 工商時報 鍾志恆]

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估計,蘋果持有的現金部位在今年底將迫近3,000億美元,相當於安哥拉和哈薩克兩國經濟規模合計的總值。

若是把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今年持有全部現金部位加起來,甚至會較去年增加約5%至1.9兆美元。

根據蘋果9月底向主管機關報備資料,其現金部位達2,690億美元。但穆迪周一發表報告預測,蘋果在年底持有的現金水準將超過2,850億美元,較去年增加16%。

這不但是麥當勞市值的2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甚至超過安哥拉和哈薩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總和。

雖然蘋果持有的現金量已經是有史以來非金融業最高,但其強勁的季度業績和近期發行公司債所籌措的資金,可望進一步推升蘋果的現金水準,

美國多家跨國企業多年來跟蘋果一樣,沒有把海外獲利匯回美國而持續在海外累積現金部位,以規避美國高達35%的企業稅率。

穆迪預期今年美國企業光在海外累積的現金部位,將增加8%至1.4兆美元創新高,當中40%現金估計為蘋果、微軟、思科、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甲骨文等幾家龍頭企業擁有。

外界認為若共和黨成功通過美國稅改案後,企業在海外不斷累積的現金部位可望開始減少。

美國眾院上周通過的稅改案是對目前企業海外獲利課徵一次性稅率為14%,參院版本則為10%。美國希望鼓勵企業把部分海外獲利匯回國內來增加企業投資和增聘人手。

美國之前幾次實行匯回稅免稅期(repatriation tax holiday)的稅率,大幅低於35%的企業稅率來吸引企業把海外獲利匯回美國。許多企業把匯回來的資金用來買回自家股票和增加股利配發以回饋股東。外界認為在匯回稅免稅期下,蘋果買回自家股票和增加股利配發的壓力會愈來愈大。

[Home]


2017/11/22 3.4.1. 威剛前十月每股盈餘10.2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3260)昨(21)日自結10月稅前盈餘1.85億元,每股盈餘0.8元;累計前十月稅前盈餘23.48億元,每股賺逾一個股本,達10.2元,法人預估,今年全年稅後純益可逾23億元,每股純益賺進一個股本,是十年新高。

威剛10月營收因長假因素干擾,月減6.6%,但客戶鞏固DRAM貨源的態度堅決,使威剛10DRAM營收仍超過月平均值,對10月合併營收貢獻仍達53%。另外,SSD出貨於10月大量出貨,月營收比重重新站上20%大關;其餘隨身碟與記憶卡出貨金額也提升,對10月合併營收貢獻逾15%

受惠DRAM和儲存型記憶體(NAND Flash)價格雙漲,威剛今年前三季財報亮眼,光第3季稅後純益7.28億元,季增1.35倍,每股純益3.45元 ; 累計前三季獲利年增2.33倍,每股純益8.49元,是八年來最佳。

威剛昨天公布10月稅前盈餘1.8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8元;累計前十月稅前盈餘23.48億元,每股稅前盈餘已超越一個股本,達10.2元。

威剛強調,國際資料中心大廠對DRAM需求快速擴張,全球DRAM廠今年都無新增產線投入,上游DRAM廠多以移轉PC DRAM產能因應,導致PC DRAM供給面臨嚴重產能排擠效應,缺貨問題將延燒至明年第2季都無法紓解。

威剛進一步分析,全球DRAM缺貨的問題持續延燒,不僅DDR4供貨嚴重不足,PC廠商為求順利出貨的採購策略轉向也推動非主流的DDR3加入缺貨的行列。即使近期傳出韓廠有意擴增DRAM產能,但以快速成長的雲端市場對DRAM需求急速放大,及擴建新產能的前置期不短,且新製程良率好轉的學習曲線拉長等多重因素下,威剛預期DRAM供給短缺的現象仍將持續至明年。

威剛表示, 全球積極發展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產業,推動雲端產業基礎設備及服務規模今年成長近五成,連帶大幅拉升全球DRAM需求擴張。加上全球大廠於近三年皆專注於製程改良,未大舉投資新增產能,且韓系大廠已先行預告明年第1季將再調漲DRAM合約價,使這波多頭為期不但破紀錄拉長,DRAM相關廠商獲利也同步大躍進。

[Home]


2017/11/22 3.4.2. 群聯向禿鷹宣戰 拼3年獨霸一方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NAND Flash控制晶片廠群聯(8299)財報風波,高檢署發回續查,且發生疑似禿鷹空襲,群聯董事長潘健成昨信心喊話:「歷經5次危機,但每逢危機就是大轉機,如繼續有禿鷹攻擊,會選擇開股東臨時會,也不排除啟動庫藏股。」展望未來,群聯已有原廠關係、工業模組等3驅動力,3年內將成一方之霸。

3隻腳打無對手

潘健成指出,去年群聯營收規模達400億元,今年因缺貨無法做到500億元,明年展望不悲觀,因NAND未來5年成長性相當可觀,估2020年一個人對NAND的需求將達到7T(兆位元)高容量。

潘健成進一步指出,純NAND相關的周邊廠商來說,市場可投資的標的,僅剩下群聯一家,而群聯具備原廠關係緊密、工業用模組、消費類產品等3隻腳,預期3年內成為一方之霸,屆時將會「沒有同等的對手」。群聯日前遭禿鷹空襲,最高空單一度達到9400多張,潘健成說明,群聯目前手上現金有100多億元,若借券情況過分打壓(股價),不排除斥資30億元買回庫藏股和召開股東臨時會回擊。

[Home]


2017/11/22 3.4.3. 威剛 全年挑戰每股賺13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昨(21)日公告自結獲利,今年前10個月稅前盈餘達23.49億元,以目前股本22.99億元計算,每股稅前盈餘達10.21元,賺逾一個股本。

由於DRAMNAND Flash價格續漲,第四季又適逢歐美聖誕節旺季,法人看好威剛11月及12月營收維持高檔,全年每股稅前盈餘可望上看1213元。

受到台灣及大陸10月連續假期,以及大陸十九大召開影響,威剛10月合併營收達27.33億元的水準,僅較9月微幅減少6.6%。威剛昨日公告10月自結獲利,單月合併營業利益達1.76億元,較9月份的1.85億元下滑4.9%,由於認列業外獲利減少,單月合併稅前盈餘1.85億元,較9月份的2.78億元減少33.5%,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前盈餘約0.8元。

威剛累計今年前10個月合併營收達267.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4%,合併營業利益達16.79億元,稅前盈餘達23.49億元,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前盈餘高達10.21元,等於已賺逾一個股本。

威剛對第四季記憶體市場抱持樂觀看法,不僅DDR4缺貨問題未獲紓解,DDR3也同樣出現缺貨情況,由於韓系大廠短期內無法快速擴充產能,但快速成長的雲端運算市場對DRAM需求急速放大,在擴建新產能的前置期不短,且新製程良率好轉的學習曲線拉長等多重因素下,威剛預期DRAM供給短缺的現象仍將持續至明年。

威剛表示,由於全球積極發展人工智慧及物聯網,連帶地大幅拉升全球DRAM需求。全球DRAM大廠近3年皆專注於製程改良,並未就新增產能進行鉅額投資,韓系大廠更已先行預告明年第一季將再調漲DRAM合約價,使得這波的DRAM產業多頭為期不但破紀錄拉長,DRAM相關廠商獲利也同步大躍進。

另外,威剛積極提升智慧製造能力成果,不但已持續改善生產效益及降低製造成本,為開發新客戶創造更多競爭利基,同時也因智慧製造技術具有獨特性、關鍵性及創新性,11月初贏得第一屆「工業4.0典範企業」的智慧製造技術創新獎。

[Home]


2017/11/22 3.5.1. 大陸新車市場欠東風 車用LED照明需求醞釀爆發 車廠調整產品策略 LED供應鏈趁勢結盟拓版圖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大陸車廠將加速導入LED照明,使得LED車燈滲透率大幅提升。

大陸車用LED照明需求已成為LED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尤其市場熱度持續升溫的物聯網、大數據、自動駕駛等新應用,加速驅動新一代智慧車燈發展,提供車用LED照明新成長動能,近期大陸新車市場買氣出現降溫,銷售表現不如預期,大陸2017年新車銷售成長5%目標面臨考驗,業者預期年底大陸新車促銷力道將加大,且大陸車廠為挽救新車銷售動能頹勢,可望加速導入LED照明,使得LED車燈滲透率大幅提升。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大陸10月汽車產銷同步下滑,生產260.4萬輛,銷售270.4萬輛,分別較9月下滑2.5%0.2%,令業界大感詫異,由於大陸車市一向以「金九銀十」著稱,10月產銷量下滑幾乎是首次出現,大陸1~10月累計汽車銷售量雖年增約4%,但仍未達到原定5%的成長目標。

大陸汽車市場經過近幾年大幅成長,年銷售量已接近3,000萬輛規模,業界認為大陸新車市場高速成長動能恐已進入尾聲,未來將呈現低速增長的腳步,不過,大陸豪華車市場成長力道仍十分強勁,1~9月成長超過18%,遠超過整體平均成長率,由於大陸豪華車佔整體市場比重僅約8%,未來大陸豪華車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近年來車用LED照明市場發展如火如荼,但主要應用在尾燈、剎車燈、方向燈及車內照明、儀錶盤等,而備受關注的LED車頭燈應用,在技術與安全考量下,始終難有突破性成長,業界估計LED車頭燈在大陸市場滲透率僅約10%,主要是少數高階車款的選配方案。

LED業者表示,隨著車用LED照明價格下滑與光效持續提升,使得成本與價格逐漸達到合理區間,大陸車廠為突破新車銷售的成長瓶頸,亟需導入更具吸引力的產品應用,採用新一代LED車頭燈,並結合智慧駕駛概念,成為各大車廠調整產品策略的方向之一,大陸車廠將從衝刺銷售量轉為提升產品單價,屆時LED車頭燈需求可望進入爆發期。

另一方面,隨著車用LED照明等新應用普及,汽車供應鏈生態亦出現鬆動,新進供應商紛全力打入汽車品牌供應鏈,汽車模組廠為有效掌握上游車用照明關鍵元件供應,也積極與特定供應商或合作對象攜手,帶動兩岸車用供應鏈策略結盟。

近期隆達與大陸前三大車後燈廠廣州正澳電子結盟,從第3季起的10個月內,隆達將出貨逾200萬顆CORE系列產品給正澳電子。LED晶粒廠晶電則與大陸前三大LED封裝廠鴻利智匯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未來4年鴻利智匯將向晶電採購車規級LED晶片,總金額約人民幣5億元,兩岸汽車供應鏈串聯將成為大勢所趨。

另外,歐美大廠亦積極搶攻大陸車用市場商機,美國大廠Cree將與大陸車燈廠宜世達合作,歐司朗(Osram)則與德國Continental籌組合資企業,積極瞄準大陸汽車供應鏈市場。

業者認為車用LED照明供應鏈結盟趨勢正迅速蔓延,除了上、下游業者策略合作,隨著傳統汽車掀起智慧應用浪潮,LED廠結合其他領域業者的異業合作契機亦將蓬勃展開,儘管大陸整體新車市場成長漸趨緩和,但新車設計進化的驅動力,仍將為車用LED照明應用帶來極大的成長空間。

[Home]


2017/11/22 3.5.2. 台製太陽能模組恐添激情 傳全球大廠將入台設廠插旗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台灣太陽能模組競爭激烈度將因國際大廠插旗而提升。

台製太陽能模組供應鏈恐再添變數,市場傳出某全球前五大模組廠將申請進駐來台生產製造太陽能模組,初期產能規模達500百萬瓦(MWp),與台系各模組聯盟產能相當,但該集團在全球模組規模達6,000MWp,光耗材、訂單的全球運籌恐勝過全台製模組各聯盟,據了解,該案目前仍在投審會申請程序中。

政府為達到非核家園目標,積極擴展太陽能內需,尤其看重太陽能發電,期能透過內需的創造來讓台灣供應鏈得以殺出血路,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之地,這使得台灣供應鏈出現整併及向下游延伸,尤其是模組端投入,目前已有3個聯盟,包括三合一的新日光、昇陽科及昱晶;茂迪及碩禾;元晶及碩禾等。

不過,近日市場傳出,某家全球排名前五大垂直整合廠可望來台建造模組廠,以爭取台灣內需,初期建置也是年產能500MWp模組,而且同樣是最新自動化設備,但因該廠在全球已有6,000MWp以上模組年出貨規模,所以,不論在生產設備、耗材使用等透過全球產能的運籌帷幄,恐怕都會優於台系這些新的模組聯盟廠的生產成本。

外傳,目前該案仍在投審會的審查階段,雖然該垂直整合廠在大陸擁有相當大的生產製造基地,但其董事會及資金結構屬外資、而非陸資,而且也在美國掛牌上市,更在全球各重要市場投資太陽能系統,成功來台建廠的機率高。

太陽能業者透露,該垂直整合廠是相當完整的一條龍布局,尤其在模組端製造優勢恐怕不單只有外界評估的成本優勢,而是透過台灣內需與國際訂單間的淡、旺季調控,將是全台最有能力讓模組產能維持滿載高檔運作者,所以,產能利用率、出海口建置都比其他台系模組廠來得有競爭力許多,目前傳出其台灣廠高層將由台系人員擔任。

太陽能業者分析,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該廠不是以製造聞名,而是在全球經營太陽能系統電站而聞名,尤其是在各成熟市場的系統資產證券化運作經驗豐富,即使歷經美國SunEdison時代的YieldCo系統泡沫化後,不但未受波及、更顯卓越。其發展的路線其實就是台灣供應鏈正要邁進的方向。

台灣在創造內需的同時,由標檢局檢驗高效模組並發以驗證VPC,取得該VPC者得以在系統端擁有高出6個百分點的補助費率,這吸引諸多國際大廠爭取VPC,而該國際大廠則是更直接在地化製造來爭取VPC及可能再向下經營系統端,顯示台系太陽能模組供應鏈恐將出現頗大的挑戰。

[Home]


2017/11/22 3.5.3. 賴清德 要讓電動機車生活化 [ 工商時報 張語羚]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21)日聽取「下一個5年電動機車發展方案」簡報 ,據悉,賴揆有意將電動機車「生活化」,以交通政策的概念解決空污問題,同時當作產業延續其發展。

根據工業局簡報之電動機車發展方案,預計未來5年將投入70億元發展台灣電動機車市場,其中40億元用做補助充電站與換電站建置,汰換二行程及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則投入20億元,10億元作為快速充電、電池及馬達性能提升等的研發經費,有望帶動500億元產值,預估5年後累積銷售達22.6萬輛。

電動機車補助方面,經濟部提供的汰換二行程並新購補助,重、輕型1萬元、小輕型7,200元,若使用國產電池則加碼補助2,000元;環保署則將於106年至108年間,逐年調降電動機車補助,汰換二行程並新購擬逐年下修1,000元,新購則逐年減少500元,汰換二行程也將從依序從1,500元、1,000元、500元下修補助。

環保署下修補助主因為看好台灣電動機車市場,且地方政府補助逐步調升,補助最高本島3.4萬元、離島4.7萬元,民眾購買電動機車的價錢幾乎等於或低於目前一般機車。因此環保署今年提供之汰換二行程並新購補助,重型7,000元、輕型及小輕型5,000元;107年重型調降為6,000元、輕型及小輕型降為4,000元;108年擬再遞減各為5,000元、3,000元。

立法院日前也三讀通過《使用牌照稅法》修正案,除延長電動汽車免徵牌照稅期限4年外,增訂電動機車同步免徵使用牌照稅至2021年底。預估將增電動機車銷售輛17.1萬輛、電動汽車銷售量成長5,795輛,營利事業所得稅收有望增加45億元,扣除使用牌照稅、貨物稅、營所稅與營業稅收損失約37億元後,整體稅收有望再增8億元。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