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國際

   1.1.1. 川普亞洲行有五大看點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比特幣漲破7,300美元  [經濟日報]
   2.1.2. 投資人變心 比特幣燦笑 金幣慘哭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人民幣主動升值 連漲四天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至上進軍智慧棧板 首攻大陸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電商逆風 網家Q3驚見虧損  [經濟日報]
   2.1.2. 市場驚豔 阿里淨利年增146%  [經濟日報]
   2.1.3. 科技權威:AI變身媒體雷達  [經濟日報]
   2.1.4. 緯創小金雞緯穎掛牌興櫃 衝刺雲端市場  [電子時報]
   2.1.5. Sony aibo踏雲重返 展現深度學習科技  [電子時報]
   2.1.6. Appier游直翰:領頭羊企業 可透過AI打造新商業模式  [電子時報]
   2.1.7. 英特爾和阿里雲深化結盟 共設雲端研發中心  [電子時報]
   2.1.8. 5G成物聯網市場時代下一波切入點  [電子時報]
   2.1.9. 全球最大AI研發中心 預定2018年在新加坡成立  [電子時報]
   2.1.10. 從十億年前倒下的大樹 看被放大的數據濫用恐懼  [電子時報]
   2.1.11. 微軟借力打力競逐AI 立基HoloLens深耕AR/VR  [電子時報]
   2.1.12. 阿里巴巴驚喜 Q3財報大三元  [工商時報]
   2.1.13. 智慧酒店開打 騰訊企鵝尬阿里飛豬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Smartphone

    2.2.1.1. iPhone十歲 看見手機進化史  [經濟日報]
    2.2.1.2. 高通聯發科 看好Q4手機出貨  [經濟日報]
    2.2.1.3. 宏達電推U11+ 業績喊衝  [經濟日報]
    2.2.1.4. 大陸雙十一戰火再起 大陸手機品牌廠出招搶市 Oppo、小米、Vivo啟動新一波行銷價格戰  [電子時報]
    2.2.1.5. iPhone X正面評價多 惟Face ID辨識出現爭議  [電子時報]
    2.2.1.6. 3Q17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萎縮5% 惟蘋果逆勢成長4  [電子時報]
    2.2.1.7. 受惠3D感測商機 全新穩懋宏捷科營運俏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高通雙失血 Q3淨利挫89  [工商時報]
   2.3.2. 孫正義號召 東北亞超級電網 獲韓支持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82 聯想收購富士通PC業務  [經濟日報]
   2.4.2. 市場需求持續看俏 三星華城、平澤將增設DRAM新產線  [電子時報]
   2.4.3. 聯想併富士通PC 稱霸全球  [工商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Gogoro上月掛牌 增三倍  [經濟日報]
   2.5.2. 特斯拉生產不順 Q3大虧  [經濟日報]
   2.5.3. 太陽能切晶製程轉換人才異動 茂迪先鳴槍 後恐有連鎖效應  [電子時報]
   2.5.4. 季損創新高 特斯拉股價慘摔  [工商時報]
   2.5.5. 陸廠調降太陽能單晶報價 多晶矽晶圓 降價壓力增  [工商時報]

[Home]


2017/11/03 1.1.1. 川普亞洲行有五大看點 [ 經濟日報 林昀嫻]

美國總統川普3日起至14日止將展開期12天的亞洲行程,將陸續造訪日本、南韓、中國、越南及菲律賓,為川普上任以來最長的海外行程,他也將與各國領袖會面,以下為他亞洲行的五大看點:

北韓問題

北韓問題將是川普最迫切要處理的議題,此行目標將是讓南韓和中國一同對北韓施加最大壓力,但南韓總統文在寅審慎看待川普的強硬路線,中國也反對石油禁運或先發制人的軍事攻擊,成為川普尋求共識的挑戰。

貿易協商

川普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降低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便成為經濟優先任務。他將於亞洲行期間,要求日本開放美牛和汽車進口,也預料要求南韓修改自由貿易協定,並與中國確保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業協議。

中美角力

川普8日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可能談到北韓與中國在南海擴張等議題,但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師哈斯指出,川普此行的象徵意義大過實質效果。川普將面對的是一位在中共19大會議後集結權力的中國領導人。

美國的亞洲地位

川普將出席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也將與東協各國領袖會談,但他不出席東協14日舉行的東亞峰會,可能引發外界質疑川普對亞洲承諾的嚴謹程度,也讓中國在東南亞有更多擴張影響力的空間。

和安倍晉三關係

川普5日將造訪日本,與安倍舉行雙邊會談,兩人能否維持緊密關係受關注。安倍將川普在東京近郊一同打小白球,甚至據傳還找來以洗腦歌PPAP在全球瘋傳成名的日本搞笑藝人古?大魔王在晚宴表演。

[Home]


2017/11/03 2.1.1. 比特幣漲破7,300美元 [ 經濟日報 葉亭均]

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近來漲勢如虹,2日盤中漲破7,3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過去七個交易日來累計漲超過20%

據報價網站coinmarketcap.com,比特幣2日盤中漲至7,355.35美元,過去24小時成交量超過43億美元,單日漲幅超過8%。在所有加密貨幣合計市值1,890億美元中,比特幣就貢獻了1,170億美元。

帶動比特幣大漲的主因之一,是美國兩大交易所宣布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全球最大期貨市場營運商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CME)說,年底前將推出以現金交割的比特幣期貨合約,正等待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核准。幾個月前,CME才拒絕這類計畫,如今態度大轉彎,已重新考慮決策以迎合廣大客戶的需求。比特幣期貨將根據CMECF比特幣參考匯率(BRR)進行現金結算。令人訝異的是,儘管美國證管會(SEC)針對首次代幣發行發布最新警訊,但比特幣仍保持上漲動能,實際上動能還進一步轉強。

[Home]


2017/11/03 2.1.2. 投資人變心 比特幣燦笑 金幣慘哭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陳怡均]

比特幣周四升抵7,300美元歷史新高,許多投資人搶著買進。《華爾街日報》報導,受此影響,金幣、金條等向來被視為可以保值的黃金零售交易今年來大幅萎縮。

美國鑄幣局資料顯示,被外界視為黃金零售指標的美國鷹揚金幣(American Eagle)今年銷售跌至2007年以來最低點。市調機構CPM Group合夥人克里斯詹(Jeffrey Christian)也表示,部分黃金交易商今年銷售甚至比去年下滑70%。

芝加哥稀有金屬交易商Zaner Precious Metal副總裁湯瑪斯(Peter Thomas)表示,「今年黃金銷售非常低迷」,背後一大原因是投資人認為虛擬貨幣比黃金更能保值。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表示:「比特幣搶走一部分黃金需求」。日前他出席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舉辦的論壇時就曾警告,虛擬貨幣可能對稀有金屬形成長期威脅。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在本周預告,今年底前將推出比特幣期貨,令外界擔心日後是否連黃金期貨都將受到波及。

美國一名製造業工程師賴利(Philip Lally)長期投資黃金。過去他與多數投資人一樣,在黃金市場走跌時將資金轉向其他稀有金屬避險,但今年他選擇買進比特幣,因為他認為虛擬貨幣是新的避險天堂。

今年以來標普500指數締造50次新高紀錄,也吸引投資人減持稀有金屬,改將資金投入股市。

康乃狄克州一名公務員佛雷席爾(Casey Frasier)過去存款有三分之一投資黃金,但近來他也被美股漲勢吸引,如今稀有金屬投資占存款比重只剩10%。

湯瑪斯表示,黃金零售需求低迷讓政府授權的黃金採購商相當頭痛。這類採購商通常直接向鑄幣局採購金幣,但最近金幣滯銷害他們庫存越積越多。其中一家採購商A-Mark Precious Metals已在9月公布,上季黃金銷售下滑59%,導致季度獲利年減20%。

瑞信:銀行對比特幣沒興趣

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導,比特幣行情飆漲,價格衝破7,100美元大關,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銀行執行長譚天忠(Tidjane Thiam)周四直言,考慮到比特幣走向泡沫化以及可能涉及非法活動的疑慮,多數銀行業者「沒有興趣」參與這波比特幣熱潮。

譚天忠在記者會上表示,「我認為,以目前的法規來看,大多數銀行幾乎或完全沒有興趣涉及這個貨幣,畢竟這會面臨打擊洗錢的一大挑戰」。

譚天忠指出,投資人買入比特幣,只是想要「賺錢」。他說:「這非常明確是投機行為,而且確定形成泡沫」。

分析師認為,隨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宣布將推出比特幣期貨合約,促使更多機構投資者開始參與投資。

荷蘭國際集團(ING)財務長提莫曼(Koos Timmermans)對這波加密貨幣熱潮也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數位資產是有效的交易工具,但該銀行不建議客戶進行投資。

提莫曼指出,「我們對這領域非常謹慎,如果你問我們是否推薦客戶投資這個?答案是否定的」。

他說,「要讓虛擬貨幣輕易地附加未來價值,這部分就相當困難,因你不知道這個貨幣的供應、需求是多少,你也不知道利率為何。」

[Home]


2017/11/03 2.2.1. 人民幣主動升值 連漲四天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人民幣近幾日呈現出主動升值的傾向,昨(2)日在岸、離岸人民幣開盤雙雙升破6.6關口。雖然漲幅隨後收斂,但在岸即期匯率下午收盤價6.6063,仍上漲98個基點,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漲。

人民幣這兩天大幅升值,1日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放量收升111個基點至6.6161,創兩周來新高,成交量突破300億美元的兩周高位。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調104個基點,報6.6196,並創1011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早盤也跟隨中間價大漲逾300個基點,但之後小幅回檔,最終收報6.6063,為1016日以來新高。路透引述交易員說法指出,隔夜美指回落,加上月初結匯較多,使得人民幣開盤大漲。

中國證券網表示,近期少見官方外匯干預,人民幣對美元主動升值是匯率預期進一步改善的體現。在全球經濟復甦趨勢下,中國經濟下行風險緩解,今年以來持續穩中向好,為人民幣匯率提供了基本面支撐。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市場利率震盪走高,維持了較高的內外利差,這也有助於穩定資本流動。總體來看,雖然後續美元可能進一步走強,對人民幣匯率運行仍將造成一定影響,但人民幣重蹈去第4季大幅貶值的覆轍的可能性較小。

不過,路透報導,一名中資銀行交易員稱,「這幾天結匯一直很強,不過下午購匯就多了,全天看來結售匯基本均衡了。而且人民幣匯率指數又創新高,可能有下行風險,客戶也會看這個。」「現在市場的分歧明顯,看貶人民幣的人也不少。」

中國金融信息網則指出,美國聯準會1日宣布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1%1.25%的水準不變,並暗示12月升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若美元指數表現平穩,預計人民幣匯率仍將維持6.6-6.65區間寬幅波動。

[Home]


2017/11/03 1.1. 至上進軍智慧棧板 首攻大陸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IC通路商至上(8112)宣布,聯手大陸物流供應商中集集團、棧板大廠鷹谷集團共同進軍智慧棧板市場,至上表示,看好未來工業物聯網世代即將到來,智慧棧板將逐步取代傳統棧板,顛覆物流商業模式,首先將鎖定中國大陸一年超過10億個棧板市場,藉此拓及至全球市場。

商貿物流標準化近年成為企業獲利提升的關鍵之一,中國商務部在近期印發實施的《國內貿易流通標準化建設十三五規劃》中,強調了標準化工作的五大重點領域,其中商貿物流標準化被列為重中之重,以因應今後十年物流成本的逐漸攀高,甚至侵蝕企業的微薄利潤。

中集集團戰略投資部總經理陶寬表示,全球棧板市場規模其實一年就高達2,0003,000億人民幣,中國大陸市場就佔了其中5001,000億人民幣,若能夠加入智慧化及共享化概念,將可望讓棧板重複使用,並可在運送過程當中追蹤貨物概況。

陶寬舉例,過去在物流業在運輸食物的過程當中,就有約20%的食物會壞掉並直接報廢,但若在棧板上加入感測器,就能夠在運輸途中即時追蹤溫度、濕度及衛星定位等功能,讓食物腐壞比例大幅降低。

陶寬說,由於木製棧板並不環保,因此中集集團過去就是鎖定鐵製或塑料棧板為核心產品,因此智慧棧板也將持續採用非木製棧板,讓棧板具備重複使用性,並將從中國導入模組化概念,讓規格不一的棧板市場逐步統一規格,進而把智慧棧板從兩岸推向全世界。

本次智慧棧板的合作模式將為,至上將與高通、英研智能(AIMobile、台灣色彩與影像科技(TCIT)、朔聯科技(Axalent)等合作開發的低功耗藍牙BLE定位及追蹤技術,並整合成模組送交給鷹谷集團嵌入至棧板當中,再送至中集集團作為物流裝置,推廣至中國大陸17個大城市當中,粗估棧板市場一年需求量將高達10億個。

[Home]


2017/11/03 2.1.1. 電商逆風 網家Q3驚見虧損 [ 經濟日報 彭慧明、何佩儒]

本土電商龍頭網路家庭與旗下商店街昨(2)日公布上季財報,網家因擴建倉庫、商店街則因免運費策略導致成本上揚,雙雙出現虧損。網家罕見轉虧,第3季每股淨損0.12元;商店街單季更大虧逾一個股本,每股淨損高達12.64元,是歷來最大虧損,前三季累計虧掉逾1.5個股本。

業界人士直言,網家與商店街上季虧損,商店街更寫下歷來最大虧損紀錄,透露在蝦皮等勁敵入侵下,台灣電商營運正遭逢史上最大逆風。

網家集團是台灣電商龍頭,母公司網家主要從事B2C(企業對個人)電商業務,旗下並轉投資以個人拍賣為主(C2C,個人對個人)的露天拍賣,及提供賣家開店,以B2B2C(企業對企業對個人)方式營運的商店街。其中,網家與商店街均為台灣上櫃公司。

儘管商店街燒錢速度驚人,網家集團董事長暨商店街董座詹宏志仍信信滿滿表示,商店街的開店商家在第3季因為開店免費模式奏效,單季商家成長數達1.5萬家,總店家數超過5萬家。

詹宏志並透露,露天拍賣在行動購物上也大有斬獲,手機訂單成長率較前一季成長100%,個人賣場的規模快速增長,短短九個月時間,個人賣場商品物件突破1.8億物件,訂單量成長800倍。網家正面積極看待個人賣場在新電商服務模式的發展潛力。

商店街昨天股價亮燈漲停,收在漲停價67.2元,儘管市場原本就不看好商店街上季財報,但該公司昨天盤後公布實際營運數字竟然虧掉逾一個股本,震撼市場。

商店街第3季營收2.87億元,毛利率11.66%,但推銷費用高達3.1億元,導致稅後淨損3億元,每股淨損12.64元。

累計商店街前3季每股淨損15.45元,等於大虧逾一個半股本。

據瞭解,商店街的個人賣場於今年陸續提供免超取運費、免上架費、免成交手續費、免信用卡手續費、免帳戶提領手續費、免ATM訂單辦退手續費等六大免費服務,導致推銷費用大為增加。

網家上季財報也不理想,單季合併營收72.99億元,雖是歷年單季營收新高,年增15.2%,但因個人賣場業務成長強勁及B2C倉庫擴建,第3季較去年同期增加3.45億元營運費用,導致稅後淨損1,451萬元,每股淨損0.12元,為近年來罕見虧損情形;網家今年前3季仍處於獲利,每股純益為2.78元。

網家昨天股價上揚0.5元,收182元。

電商霸主想突圍 快換新腦袋

網家日前宣布要在1110日辦晚會、砸購物金,像足了淘寶的「天貓雙11」模式。不過大撒促銷費用的同時,股價不見起色,法人關注最近台灣電商慘烈戰役,特別在蝦皮母公司Sea集團於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後,從市場獲得數億美元資金,繼續拓展東南亞市場與台灣市場,台灣本土電商「內憂外患」,網家霸主地位岌岌可危,與其期待對手被打成中資後突然消失,不如好好思考如何服做好更多服務,還可以像新創一樣,有機會搶國際市場。

網家董事長詹宏志在今年的股東會中,還對與蝦皮的競爭信心滿滿。不過近期從募資、花錢狀況來看卻並不是這麼回事。Sea 5月拿到5.5億美元,台灣的國泰集團、統一集團也參與這項增資,但網家旗下商店街的兩次增資,一次募集新台幣3億元,一次是近期的私募,是由自家集團投資露天,再轉為商店街策略投資人,投資新台幣10億元。

這已經是網家兩次敗在蝦皮手中,首先去年積極在香港上市的露天拍賣突然去年底叫停,白白損失數千萬元行政費用,讓股東大喊心疼,就是因為露天只是一個本土C2C拍賣網站,無法在資本市場講出更好的故事;第二次則是蝦皮母集團大賺美元,商店街想要找到海外投資人卻顯然不如預期,找在海外上市不成的露天來當策略投資人,更讓外界對台灣電商能否打出國際市場感到悲觀。

光美元和台幣的差別,就能看出雙方銀彈大戰開打後實力落差;更別說蝦皮燒的是來自外界的大眾資金,而商店街是燒自家的資金。

蔡凱文任網家總座 有三挑戰

網家集團昨(2)日董事會同時間通過任命營運長蔡凱文擔任總經理。業界分析,蔡凱文接任網家總經理之後,馬上要面對網家長期「老大」心態的營運模式被供應商反彈與挑戰、本業虧損引發信心危機,以及新對手節節進逼等三大挑戰。網家董事長詹宏志的五人小組策略能否穩定電商下滑,受業界關注。

網家第3季合併營收雖以72.99億元刷寫單季新猷,但法人也質疑在訂價策略和倉庫投資等方面不如對手momo。潛在危機則是最近供應商面對蝦皮招手,紛紛表示網家以老大心態統治電商,許多後台消費數據不提供業者,行銷費用分攤也不盡合理,更多行銷用來支持特定廠家。網家面臨營收必須成長壓力,加上供應商也開始選擇多邊站台,對網家的潛在影響不可不慎。

蔡凱文還要面臨的是當前電商競爭激烈,除了蝦皮外,更多對手進入市場。

[Home]


2017/11/03 2.1.2. 市場驚豔 阿里淨利年增146% [ 經濟日報 戴瑞芬、彭慧明]

相較於台灣最大電商網家集團上季財報黯淡,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昨(2)日公布上季(2018財年第2財季)財報明顯亮眼不少,單季營收82.85億美元,年增61%,淨利26.16億美元,年增146%,營收、獲利雙雙優於市場預期,阿里並宣布,調高年度營收成長目標,從原定45%49%,調升為49%53%

財報顯示,阿里第3季每股盈餘1.29美元,不但超越第2季的1.17美元,更讓原本預期每季獲利恐將跌至1.03美元的華爾街分析師大為驚豔。

阿里財報亮麗主要是中國零售業務(淘寶、天貓、聚划算)外,國際零售業務(Lazada、速賣通)和阿里雲等三大支柱撐起營運成長。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長張勇表示,阿里收穫了一個出色的季度,透過新零售戰略對整個線上和線下的價值鏈進行革命性升級,從而提升供應鏈效率。

財報顯示,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第3季收入達69.83億美元,年增63%。阿里在中國零售平台年度活躍消費者第3季新增2,200萬、達4.88億人,移動月度活躍用戶也增至5.49億人。中國零售平台的付費商家數量及商家平均支出繼續增長,創新項目持續提升用戶忠誠度及互動性。

受惠業績表現超預期亮眼,阿里巴巴順勢調高2018財年營收年成長目標。

11助威 阿里目標價喊到210美元

挾「雙11」火爆的消費力,阿里巴巴集團在第3季財報發布後,花旗銀行報告將阿里巴巴視為「互聯網行業首選股」,上調目標價至210美元,外界關注今年「雙11」將帶動阿里業績再度大幅成長。看好「雙11」全球購物節會讓阿里業績大爆發,多家著名基金和投資公司明顯增持阿里巴巴股票,美國投資基金Barometer增持幅度甚至達驚人的12倍。

阿里打造電商消費的「雙11」邁入第九年,從第一年人民幣5000萬元的成交額,已邁入單日千億消費時代。2016天貓「雙11」總交易額超逾人民幣1207億元,無線交易額占81.87%,含括235個國家。

「雙11」物流也刷新全球紀錄,菜鳥網路共接單6.57億物流訂單;行動支付也創新高,支付寶支付總筆數10.5億筆,創下每秒支付12萬筆紀錄。「雙11」並造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口中,「創造一個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

[Home]


2017/11/03 2.1.3. 科技權威:AI變身媒體雷達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AI科技來勢洶洶,牛津大學預言,2020年之前美國有47%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包括美聯社、華盛頓郵報、日經新聞等媒體也開始引進AI機器人幫忙寫稿。全球AI權威、IBM Watson首席技術長Rob High昨(2) 日表示,記者與AI應該是相互合作,媒體可以借助AI找到更多消息來源、甚至揪出假新聞。

Rob HighIBM院士、全球副總裁暨Watson首席技術長,是全球公認的AI專家,他主導的IBM AI平台Watson(華生),2010年在美國老牌益智節目「危險境地(Jeopardy!)」中成功戰勝人腦而聲名大噪,也掀起全球第一波AI熱潮。

Rob High昨天來台,對於火熱的「AI」提出正名,他認為,AI不應解釋為「人工智慧」,而應該是「擴增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AI是用來幫助人類擴大認知能力,不是取代人類。

過去人類因為認知的侷限性,容易做出錯誤判斷。例如根據估計,全球的醫療報告資訊量每73天就會翻倍,人類不可能很快消化完這些研究報告,此時AI就可幫忙解讀,輔助做決策。

至於很多人討論記者工作是否會被AI取代一事,他認為,其實應該反過來想,記者可以借助AI幫忙檢索、整理龐大的各式資訊,從中找到更多消息來源、甚至揪出假新聞。

他指出,IBMWatson系統在二、三年前就和TED合作,只要輸入關鍵字,系統就會透過影音辨識、機器學習等AI技術,從過去數千場的TED演說中,找出相關的主題片段。

對於IBM而言,AI不是要賣廣告、也不是要賣設備,目標是協助客戶利用AI創造出更大的商業價值,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金融、醫療、製造業等領域。在台灣,IBM Watson和玉山銀行合作,推出貼近消費者需求的金融服務聊天機器人。

華生較勁Siri 略勝一籌

AI成為熱門顯學,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透過手機或聲控音箱,已成為民眾生活的好幫手,而IBMAI系統「Watson」(華生)聲稱比AlexaSiri更厲害,不只給「標準答案」,還可以看穿字句意義與背後需求。

IBM Watson首席技術長Rob High昨(2)日表示,相較於AlexaSiriAI判讀是單一層數,當你問他一個問題,他會做單一的解讀、給你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

IBM的華生系統則是可以看穿字句的意義,甚至了解背後的需求。

例如某銀行導入IBM的金融機器人程式,當發現客戶的信用卡被盜刷,機器人除會提醒客戶換卡,在對話過程中,知道該客戶馬上要出國,AI系統會提醒銀行要加速換卡作業,趕在客戶出國之前;還會順便向客戶推薦一張可享更多海外刷卡優惠的信用卡。

[Home]


2017/11/03 2.1.4. 緯創小金雞緯穎掛牌興櫃 衝刺雲端市場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緯創集團小金雞緯穎預計13日掛牌登陸興櫃,也是全球首家以伺服器直接銷售(Direct Sale)模式走向資本市場的企業。緯穎總經理洪麗甯表示,緯穎目前手中客戶的營運很旺,也帶動緯穎營運展望樂觀,除了現有客戶之外,也有另外3家客戶在耕耘,其中1家已經進入概念性認證(POC)

洪麗甯在2011年時擔任緯創企業事業群總經理,接觸到雲端服務客戶,發現此塊市場的成長潛力,然此塊市場將與原本緯創代工的伺服器業務衝突,引發惠普(HP)、戴爾(Dell)等品牌客戶疑慮,緯創因此將雲端服務客戶的業務切割,成立緯穎,讓緯穎可放手衝刺,並由洪麗甯擔任總經理。

緯穎成立5年,近2年營運如同火箭升空,快速成長。緯穎在2014年營收為新台幣45.77億元,2015年營收跳增至新台幣108.03億元,2016年營收達新台幣317.41億元,而在2017年上半,緯穎營收已經達到新台幣315.97億元,法人預估,2017年緯穎營收將倍數成長。

緯穎營收變化,主因打入雲端服務業務客戶的伺服器供貨行列,緯穎成立之初主要供應客戶的儲存設備,緯穎財務長陳昌偉指出,儲存設備的獲利佳,然整體營收較低,從2015年起,緯穎伺服器業務拉升,2016年伺服器營收已經超過儲存器,是緯穎近2年營收成長主因。

此外,緯穎從原本供貨主機板,或Level 6再給系統整合商,從2015年起,也開始供應整機(rack),洪麗甯比喻,一台rack的平均單價達25萬美元,如同一台藍寶堅尼(Lamborghini)跑車,對於必須交付全球36個城市的88個資料中心,物流也是一大挑戰。

然緯穎營收快速成長,也導致毛利率下滑。此毛利率表現與產品結構相關,緯穎成立前2年的營運以儲存器為主,毛利率高達雙位數,卻缺乏營收規模,如今毛利率下滑至個位數,然在整體獲利(bottom line)表現較佳。洪麗甯指出,對緯穎的整體獲利表現,很有信心。

資訊爆炸的時代,將持續帶動雲端服務成長,也影響伺服器產業變化,相關的雲端伺服器需求可望持續暢旺。緯穎現有2~3家主要雲端服務客戶,客戶業務蒸蒸日上,也帶動緯穎成長,洪麗甯不願公布客戶名稱,僅表示,目前客戶是FAAMG5家科技巨擘中的2~3家。

此外,緯穎也持續耕耘第二波(second wave)雲端網路服務客戶,以及自駕車等應用領域。洪麗甯期許,未來第二波客戶營收比重,能夠拉高至10~15%,然而由於一線網路服務供應商客戶的營收仍在快速成長,他並未給予達到此目標的時間表。

洪麗甯指出,緯穎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其中有3項可分享,一為持續找尋省電及散熱的更佳解決方案,比如Google曾在OCP發表的48伏特機架架構,二為針對愈來愈多AI應用客戶所需要的彈性及可擴充產品,三為提供軟體定義資源的架構,以滿足客戶對彈性資料中心的需求。

至於近日盛行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及矽光計畫,洪麗甯指出,邊緣運算已經存在一段時間,只是過去沒有此名詞,他評估邊緣運算對伺服器需求的影響有限,至於矽光計畫,他認為,對整體硬體架構的影響很大,由於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對於此項新技術的普及度,她持相對保留的態度。

[Home]


2017/11/03 2.1.5. Sony aibo踏雲重返 展現深度學習科技 [ 電子時報 周芷羽、李佳翰、胡儀芳]

曾在1999~2006年代表Sony機器人事業的「AIBO」,睽違12年,將集結一身最新科技的結晶,於2018111日上市。次世代aiboERS-1000」單價與軟銀(SoftBank)機器人Pepper同樣是19.8萬日圓(1,737美元)Sony執行幹部兼Business Executive AI Robotics Business Group領導人川西泉表示,ERS-1000的特色是,設計上的可愛度、感測器的辨識能力、機械學習上的行動力,以及透過AI呈現的學習力。

根據Sony官方網站與日經Tech-On (Nikkei Tech On)報導,ERS-1000在人工智慧(AI)部分,採用Sony與其出資的美國知名AI新創公司Cogitai共同研發的「深層強化學習」與「持續學習」技術。ERS-1000的思考性能,部分是採用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學習成長性能則是在雲端進行。

ERS-1000AI運作,是由aibo本身偵測使用者的行動或情緒變化後,將蒐集的數據連線雲端,再進行反應。雲端平台是因使用者環境而成立,就算aibo硬體故障或需汰換,仍能保存就有數據再重新應用。

為展現ERS-1000的自律與機敏性,aibo的頸部、耳朵、手足等關節處,配置Sony獨家研發的超小型1軸、2軸驅動器(actuators)6軸檢出系統(3軸陀螺儀、3軸加速感測器),機體總計22軸,比初代aibo20軸動作更順暢,就像真正的犬類一般晃動腰和頸部。處理器則是採用高通Snapdragon 820 (APQ8096),各驅動器則是使用專用的運動控制器(motion controller)

ERS-1000機體安裝麥克風、觸控感測器、偵測距離的影像感測器ToFPSD位置感測器等。眼部則是採用OLED面板,可清楚呈現表情變化。在腰部位置則安裝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 (SLAM)相機。上述裝置皆應用Sony的深度學習技術進行辨識,週刊東洋經濟報導,ERS-1000最多可辨識20張人臉。

Sony表示,ERS-1000的目標客群是40~50歲中壯年,以及兒童、高齡者,因此內嵌SIM卡,保持常態連網,並蒐集並傳輸使用者相關數據至雲端,若自我偵測到電力不足時,還能自動走到專用充電站充電。就算無法連網,也能保有通訊功能。ERS-1000不僅是娛樂用的電子寵物,還能兼顧兒童與高齡者照護。

ERS-1000未來也將用於物聯網(IoT)領域。目前確定將採用亞馬遜(Amazon)AWS,並使用「AWS Greengrass」與設備同步。不過,以娛樂用途為主的aibo能達到多高程度的同步性,仍需觀察,因此上市之初尚無同步功能。

另外,Sony也開放外界共同參與ERS-1000的設計與樣式,並納入其他公司開發的應用程式(App)。費用部分,ERS-1000本體單價較初代aibo價格低20%,為19.8萬日圓,連網費用則有2種方案,其一是39萬日圓,另一則是月付2,980日圓,並綁約36個月。

Sony雖未公開表示銷售目標,不過依據初代aibo出貨15萬隻的紀錄來看,aibo應是以此數字為目標。Sony表示,讓aibo重新上市的考量之一是時機成熟,外界也將aibo視為踏上重返榮耀的象徵。不過,面對當前各家軟硬體大廠紛紛推出AI應用產品,次世代aibo能否展現特色,引發消費者購買欲,如同PlayStation系列遊戲重新贏得市場關注的產品,仍待上市後見分曉。

結合物聯網時代新技術 成Sony重返機器人市場關鍵

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Sony10月底於YouTube播放一支名為「New story with…」的預告,畫面中以小型寵物的低視角,綜觀整個家裡,透露寵物機器狗「aibo」即將復出的訊息。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Sony宣布新一代aibo將於2018111日正式開賣,售價為19.8萬日圓(約合1,739美元)。此外,買家還必須支付每月2,500日圓的雲端服務費用,讓aibo能夠持續學習更多新技能。

Sonyaibo內建眾多感測器以及更先進的人工智慧(AI)技術,能夠偵測主人的情緒並作出反應,以帶給主人更佳的互動體驗;此外,更精密的馬達及設計,讓aibo在動作上更類似真正的小狗。而採用OLED面板的眼睛部分,能更豐富的演繹aibo的表情。

據介紹,新一代aibo不單只是寵物玩具,而是能理解人類對話、和人溝通,並可與家電用品連接的機器人;而Sony也將允許開發商或第三方廠商為aibo新增更多新應用。

Sony執行長平井一夫在20166月的經營方針說明會表示將投入機器人事業,該公司於1999年時首次推出aibo機器寵物,在2006年停產前於日本共售出約15萬隻aibo,當時Sony正面臨核心消費電子業務陷入與大陸新興業者的削價競爭戰中。

平井一夫表示,當年停產aibo是相當艱難的決定,但該公司從未放棄在AI及機器領域的研發。因此,約一年半前要求工程師再次研發新一代aibo,希望能夠研發出一款能與主人建立起感情的機器寵物狗。

過往Sony的機器人事業除了aibo,還有步行機器人QRIO等產品,儘管後來退出市場,但包括日前發表的家庭桌上型機器人Xperia Hello!等相關技術,都是承繼機器人事業累積的Know-how;目前已獨立運作的VAIO公司,其位於長野的安曇野廠房則原本是aibo的生產據點。

近來,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Google三大廠在企業雲端領域競爭如火如荼,其個別推出的AWSAzureGCP雲端服務,都是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語音助理,以應用程式介面(API)提供給第三方業者。這些技術透過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得以有了大幅進展,影音辨識方面甚至超越了人類。

Sony也積極拓展人工智慧業務,5月投資美國AI新創公司Cogitai6月將旗下的深度學習函數庫(Deep Learning Library)公開,8月推出免費的深度學習軟體Neural Network Console,在在顯示布局人工智慧市場的企圖心。

在開源碼、雲端運算盛行的時代,SonyPlayStation不單只是遊戲平台,在娛樂服務也發揮了重要功能,成為Sony三大收益來源之一,開放深度學習函數庫後,更吸引1,500名的App開發者投入。

10年來,日本電機業者被中、韓兩國迎頭趕上,汽車因走向電動化,導致傳統車廠優勢不在,機器人成為有望凸顯製造實力的領域。機器人和智慧型手機不同,每台產品需要精細的驅動部設計、組合等高度技術。

機器人可說是當今物聯網技術的具體呈現, Sony所以傾力使aibo重返市場,即因該產品靈活應用軟硬體技術之故。相較於前一代aibo僅在日本國內銷售,Sony這次也考慮開拓海外市場,後續發展令人期待。


Sony aibo
帶著深度學習研發成果復活,將於20181月重新上市。

[Home]


2017/11/03 2.1.6. Appier游直翰:領頭羊企業 可透過AI打造新商業模式 [ 電子時報 翁佩嫆、陳奭璁]

游直翰指出,雖然數據和AI人工智慧可協助企業優化效率,但引領在更前頭的企業,則是能夠透過數據打造新商業模式。

台灣AI人工智慧新創企業沛星互動(Appier)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游直翰指出,未來所有企業都必須走向AI人工智慧,而雖然數據和AI人工智慧可協助企業優化效率,但引領在更前頭的企業,則是能夠透過數據打造新商業模式。

領頭羊企業 將可透過數據打造新商業模式

游直翰表示,約莫10年前,AI人工智慧仍屬於實驗階段,而成立於2012年的Appier,則是看到當時跨裝置的典範轉移正好出現,但許多相關業者仍不知道如何因應使用者的跨螢幕使用行為,因此選擇切入跨螢幕領域。

成立之初,當時Appier在面對企業客戶上,是協助其點出問題,並以AI人工智慧解決問題;但5年後,現今多數企業已經成長,能夠自己提出問題,且問題的面向涵蓋點、線、面,而現在即便是現下實體企業,也都開始重視數據,並著手蒐集相關數據。

他認為,未來所有企業都必須走向AI人工智慧,而雖然數據和AI人工智慧可協助企業優化效率,但引領在更前頭的企業,則是能夠透過AI人工智慧和數據打造新商業模式。

不過,企業仍可以盤點現有手中資源,先建立優先順序,不一定要一次將所有東西數位化;而企業若希望透過數據發展新商業模式,初期可以與其他領域業者結盟,再整合彼此數據資源,協助共同創造新商業模式。

品牌企業皆需具備數位能力

媒體代理業者則在協助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過程中,觀察到現今企業對於AI人工智慧的認知和定位。

李奧貝納數位長林鼎峰表示,現今數位媒體數量龐大,企業客戶雖然擁有AI人工智慧和數據思維,但若要實際投入仍有一段差距;而廣告代理商在企業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就是協助客戶填補數位落差。

他觀察,企業客戶在數位轉型上,分成兩種階段。第一種是尚未開始數位化,因此廣告代理商在這之中的腳色,即是扮演企業的科技公司和行銷公司,協助客戶從數據角度建立思維,甚至是協助這些企業進行客戶關係管理。

第二種,則是企業客戶擁有數位轉型基礎,也具備一定的數據資料管理水準,但仍希望透過AI人工智慧,協助其找到合適的潛在消費者。針對這類的企業客戶,廣告代理商的角色即是與企業共同學習。

他指出,在目前數位化浪潮中,品牌企業客戶最常見的問題,即是不清楚自己是否擁有相關資源,卻一味仿效他人的新媒體行銷手法。他認為,早期企業內部多半會設立單一個數位相關部門,但現在其實整個企業內部員工都需要擁有數位能力,才足以因應數位化轉型浪潮。

零售業取得新會員成本逐年增高 AI可協助開發新客源

而零售業者則觀察,隨著媒體行銷成本變高、轉換率降低,新會員取得成本也逐漸增高,AI人工智慧或可協助零售業者開發新客源。

東京著衣營運長闕中正表示,AI人工智慧的宗旨,即是接近顧客、接近人性。他認為,目前線上成立超過10年的電子商務品牌,由於當時掌握早期電商紅利,因此較不重視數據;然而,隨著未來數位廣告投放成本愈來愈高,品牌業者旗下會員的相關數據,應該要能夠協助品牌達到綜效,才能讓品牌業者更接近顧客。

拍手國際執行長許善行,則以自有品牌發展的經驗為例,分析零售業者數位轉型的歷程。約在5年前,拍手國際嘗試從實體店面走向線上網路時,當時他們的重要課題是如何取得數據。

然而,隨著現今各種消費行為連網,數據的取得也變得相對容;因此,如何利用數據進行分析,透過AI人工智慧協助在短時間內因應市場變動做出決策,甚至執行,以優化企業效率,因而成為目前的重要功課。

他指出,隨著愈來愈多實體店投入電商市場,以及跨境電商加入戰局,未來零售業者取得新會員的成本將愈來愈高。過去電子商務或傳統行銷,多半是進行一對多銷售,提供同一套行銷策略和方案;但現今顧客青睞客製化廣告內容,而客製化廣告內容若由傳統人工進行,是極大的挑戰,但若由AI人工智慧協助,則可協助企業開發新客源,甚至是協助企業進行分析和嘗試。

Alphabet董事長SchmidtAI:美國僅領先5年 大陸追趕速度快

Alphabet董事長Eric Schmidt在一場演講中談到Google自家的AI優勢、大陸追趕速度,以及整體AI戰略方向。

根據The Verge報導,Schmidt表示,美國在AI人工智慧領域落後的風險相當高,他預測未來5年美國還有領先的實力,但之後大陸追上來的速度會非常快。

Schmidt是在美國國安智庫CNAS舉辦的科技高峰會上如此表示。他提到,大陸會把AI技術用在商業與軍事目標上。大陸已經有規劃希望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AI領袖。

大陸政府是在20177月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 35)Schmidt說他看過該報告內容,若依照大陸政府所規劃的進展,2020年就要追上美國、2025年超越美國、到了2030年就會主導全球AI產業

美國方面的AI領袖包括GoogleFacebook、微軟、IBMOpenAI等,大陸則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與騰訊都加入AI研發行列。Schmidt指出,Google所舉辦的各種程式大賽中,前幾名通常是由大陸工程師拿下。

Schmidt提到美國部分政策將阻礙AI海外人才的吸引。他指出,比如伊朗其實有非常傑出的高科技人才,他希望這些人都可來AlphabetGoogle工作,而不是去其他國家。

他提到,AI在軍事上也會有非常實用的用途,比如視覺系統。若能夠訓練電腦來做監控,根本就不需要派人站哨,畢竟電腦永遠不會疲累打瞌睡。

Schmidt認為AI人工智慧要達到人類水準或超越人類智慧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而他看好Alphabet的機會會比其他公司來得高。他點名說,若有人可以發明某種通用智慧,那必然是Alphabet旗下的DeepMind

先前許多人認為電腦要打敗圍棋高手還需好幾十年的時間,但DeepMind已經提前達標,該公司也把AI運用在醫學上,比如癌症偵測、或用來降低Google資料中心的電費。他說,DeepMind只花了2週時間,就規劃出一個可節省15%耗能的改善方案,比全球最頂尖的工程師還厲害。這就是AI強大之處。

對於業界有一派人士認為AI需要更多監管,Schmidt認為這議題目前還言之過早,現在更重要的應該是政府要跟民間一起全力開發AI人工智慧的策略,如此未來美國在AI發展上才能居於領先地位。他特別強調,這科技本來就是美國人先發明的,但大陸在這方面真的很厲害。

[Home]


2017/11/03 2.1.7. 英特爾和阿里雲深化結盟 共設雲端研發中心 [ 電子時報 楊步偉]

英特爾和阿里巴巴合作開發雲端解決方案。

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宣布將和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雲深化合作。

SiliconANGLE網站報導,英特爾資料中心集團銷售(Data Center Group Sales)部門主管Peter Chen表示,從2012年以來,阿里巴巴和亞馬遜(Amazon)等雲端服務供應商是英特爾成長最快的客戶。而英特爾也期待雲端商機將持續維持成長。

英特爾在2016年首度為阿里雲量身打造CPU,開啟了雙方合作的新頁。此外,雙方還共同成立了研發中心,以專注發展雲端計算和物聯網(IoT)

Chen表示,目前英特爾和阿里雲正在密切合作,並且分享彼此的硬體和軟體硬化,以確保彼此可以善用對方的優勢。其中一個例子是英特爾和阿里雲參加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腦」(City Brain)智慧城市計畫。該計畫應用數據分析、人工智慧(AI)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利用交通號誌和監視攝影機搜集到的大數據(Big Data)解決塞車問題,

對此Chen表示,儘管大家認為英特爾是硬體企業,不過該公司也投入了相當的努力建立軟體生態系統。目前英特爾與阿里巴巴等雲端服務業者合作,以開發最新的AI軟體。

除了和阿里巴巴合作之外,Chen也透露英特爾在20個國家僱用了3,000個團隊,以開發可以判讀肺癌醫療影像的AI工具。Chen表示,倘若英特爾提供的AI工具能夠簡化肺癌的判讀方式,預料將大幅改變目前的診斷模式。

[Home]


2017/11/03 2.1.8. 5G成物聯網市場時代下一波切入點 [ 電子時報 徐靜初]

為連接海量物聯網訊息,下一階段5G邁入商用將是關鍵。

隨著大陸政府積極推動蜂巢式低功耗(LPWAN)物聯網,以NB-IoT為標準的方向已然確定,大陸三大電信營運商紛紛積極尋求新的利潤成長點,投入蜂巢式低功耗物聯網市場已是時勢所趨。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展望2018年,大陸蜂巢式低功耗網路市場將進入商用階段,將是未來LPWAN市場將面臨的商用機會與挑戰。而連接海量物聯網訊息,下一階段5G邁入商用將是關鍵。

三大營運商在2017年下半至2018年間的網路業務發展重點,不僅是行動寬頻市場,更多是聚焦於LPWAN業務推動。2017年將是蜂巢式物聯網市場進入規模商用元年,除了來自營運商自身的業務需求外,也與政府政策支持息息相關。

回顧大陸推動物聯網,大致可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始自2010~2013年,主要目標在明確以國家層級發展物聯網產業的政策方針。將物聯網議題納入國家產業發展規畫外,還建立國家級的物聯網產業研究中心,並設立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基金與專項行動計畫。

第二階段為2014~2016年,政策目標聚焦在特定的垂直產業應用,如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工業製造、車聯網等,及制定與推動不同產業之間共通的協議標準。在十三五規劃中,則針對多種應用,在不同城市建置多個試驗區域,有利形成產業叢聚效應。

2017年進入物聯網發展的第三階段。3GPP2016年中旬正式釋出蜂巢式低功耗物聯網標準(NB-IoT/eMTC)NB-IoT將作為全國性LPWA網路標準的推動政策。20176月,工信部發布通知明確要求三大營運商全力支援以NB-IoT,作為全國性低功耗網路部署的統一標準。

在網路部署指標上,要求2017年應達到40萬座以上的NB-IoT基地台部署,以完成省會、直轄市等全國性的都會城市廣覆蓋,其NB-IoT網路連結數量應達2,000萬個以上;而2020年目標,則要達到150萬座以上的NB-IoT基地台,以實現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線等場景的深度覆蓋,而NB-IoT連結數量規模應達到6億個。

現階段三大營運商透過2G4GZigbee / Z-Wave等,多種網路標準部署物聯網業務已有相當時日,截止20175月底,合計三大營運商的物聯網連結數量已達2.1億,因此大陸儼然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物聯網市場。

此一階段加速推動統一的物聯網使用標準,成為營運商優先事項。由營運商作頭,成立跨產業聯盟,如中國移動的「物聯網聯盟」、中國電信的「天翼物聯產業聯盟」、中國聯通的「NB-IoT產業聯盟」等。

中國電信積極面向未來萬物互聯時代轉型,加速雲、管、端、晶片整合,最終演變全新的生態魔方;中國移動作為國內最早發展物聯網的運營商,如今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3億,到2020年要實現17.5億個連接目標,另外推進5G希望在2020年實現規模商用。

中國聯通混改後,所募集巨額資金不僅用來提升4G能力,面向5G技術方面將投入195.87億元,助力搶佔5G市場,構築在萬物互聯新時代的競爭力。

[Home]


2017/11/03 2.1.9. 全球最大AI研發中心 預定2018年在新加坡成立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當前有許多新創公司和大型企業都致力於人工智慧發展。

目前全球共有3個大型人工智慧(AI)研發中心,分別位於日本、蘇格蘭和加拿大,第四個預定在2018年於新加坡成立,而且規模將會更勝一籌。

根據Tech Wire Asia報導,身為新加坡金融科技(FinTech)研發中心金主之一的投資公司Marvelstone Group日前宣布,2018年將會在新加坡市中心地區建立全球最大的人工智慧研發中心,目的除了滿足市場需求,還要幫助新加坡成為在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競賽的領先國。

Marvelstone的總裁Joel Ko Hyun Sik表示,此座未來會成為推動新加坡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而該公司所扮演的角色,將是協助人工智慧技術商業化。

Ko指出,當前有許多新創公司和大型企業都致力於人工智慧發展,可是放眼全球,能夠讓他測試研發成果的地方並不多,新加坡的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就是為了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而設立。

他還表示,該中心將有許多大型企業與機構以合作夥伴身分參與,他們亦將可以獲得共享研發成果的好處。

對於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亦有意要在新加坡設立一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 Ko表示兩者將是各自獨立。不過他對阿里巴巴的計畫相當讚許,認為以阿里巴巴的地位和聲譽,只會對新加坡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更大的正面效益

新加坡政府一直相當看好人工智慧的前景,並在2017年稍早由國家研發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擬定名為AI.SG的專案計畫,欲在未來5年砸下1.5億新加坡元(1.1億美元)大力扶植相關新創公司,希望取得在這個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戴德梁行:新加坡資料中心 營運實力亞太居冠

新加坡很清楚,未來市場對資料中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在當前資料就是黃金的高科技時代,各家企業都希望把資料化為銷售利器,而在此一過程中,協助他們進行資料管理與分析的資料中心(data center)便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基於需求龐大,造成了資料中心近年來在全球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根據Tech Wire Asia報導,戴德梁行不動產投資顧問公司(Cushman & Wakefield)近來針對設於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資料中心進行多個項目的風險評估後發現,位於新加坡的資料中心具有最強的營運實力。這些項目標包括電力供應穩定性、政治穩定性、業務推展難易程度以及網路連結多元化程度。

該公司在報告中指出,整體而言,新加坡的資料中心按照其0~100分的評分方式得分為84.5分,領先南韓的83.23分、香港的78.73分與日本的76.48分。

報告表示,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在資料中心領域成為亞太地區龍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優良的網路基礎建設、能夠連結至區域內的各個主要市場、政府大力支援和高度政治穩定。

資料服務業者Digital Realty的財務長Krupal Raval認為,資料中心能夠在新加坡蓬勃發展,強大的連結能力是關鍵。他指出,如今新加坡對外海底電纜至少就有17條,而且每個都具有高頻寬,因此讓用戶可以享受到比其他國家更快速的資料傳輸,從而提升營運效率。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加坡本身的地理位置也是優勢之一。不但原本就與大陸和澳洲等大型市場建立起暢通的網路,現在也與眾多距離接近的東南亞新興國家密切連結,令其作為資料傳輸的中心地位更加穩固。

不少新加坡如今更乘勝追擊,加強對資料中心的投資,因為他們很清楚,未來市場對資料中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預估未來1年新加坡資料中心的的儲存空間供應量會再增15~18%2018年總儲存空間的使用率將可達到70%

報導指出,基於看好資料中心市場前景,新加坡大亨黃鴻年已經準備投資50億美元成立公司投入此一市場,用於硬體設備採購和軟體開發,其主要著眼的是在大陸當局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發展策略的刺激下,未來會有更多大陸企業進入東南亞,而屆時勢必會推升對資料中心服務的需求。

[Home]


2017/11/03 2.1.10. 從十億年前倒下的大樹 看被放大的數據濫用恐懼 [ 電子時報 陳慧玲]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IoT)、乃至於人工智慧(AI),對於數據資料所牽涉的隱私風險問題,一直都是被熱烈討論的題目,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許多因為數據資料而起的恐懼,其實是被放大的,到今天為止,不論是互聯網公司或是其他企業組織,對於數據資料的使用,並沒有被濫用到應該造成恐慌的程度。

對於這樣的恐懼,其實來自於很多的不理解。之前很多人說因為人工智慧,所以機器未來會取代人類,但這是非常危險、也非常不正確的說法。以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城市大腦概念來看,在交通管理部分,不是用機器去取代交通警察,而是用機器增加了交通警察的警力,因為有了機器智慧,可以讓原本的交通警察可以做更多事。

而回想過去數十年、數百年,人類經歷過多少個不同時代的變革,當中也有許多對於改變的恐懼甚或恐慌,但時代的變革持續推進,這些問題最後也都獲得解決。坦白說,今天許多的擔心憂慮,都是在過去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常態,但文明的演化發展成形,就是這樣的過程。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試想人類是什麼時候開始共同認定「Promise」代表的意義,當人類社會開始把「Promise」當成一個行為互動的準則,共同理解「Promise」是有代價的,這就是一種文明的生成,也是人類文明的體現與進步。

所以,當我們今天同樣面對來自人工智慧等等的變化出現時,人類的思考是會改變的,也必須改變的。當我們討論對於數據資料的恐懼,其實這其中凸顯的是對「數據」本身的誤解。事實上,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數據」是蒐集而來的,這就是一個必須要改變的想法。

因為,如果數據是蒐集而來的,對於產業而言,這樣的數據成本實在太高,而從另一個許多人擔心的角度來看,如果數據是要用蒐集才能得到,蒐集數據這個動作,就會被認為是別有居心的要去作惡。

而之所以要改變「數據是蒐集來的」的想法,是因為蒐集起來的數據,其實就是訊息(information)。我們要從訊息時代進化到數據時代,過去要把數據變成訊息,是因為人類無法理解數據,所以必須轉換成訊息,轉換成人能夠理解的訊息,只不過,現在的狀況是已經有機器能夠理解數據,為什麼還需要把數據轉成訊息呢?許多人嘴裡談的是大數據(Big Data),但心裡想的還是要怎麼把數據變成訊息。

但當前產業要解決問題,不是要把數據變成訊息,如果只是如此,這只是一個marginally improved,過去美國已經有很多公司做這樣的事情,這就是一個已經被做完的題目,其他人沒有太多的機會。所以,重點在於要能夠機器發揮效能解讀數據,然後產生新的價值,這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

要讓數據能夠發揮價值,數據就不應該是被蒐集,而應該是被沉澱下來的,那些會被蒐集起來的都不是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數據,又或者不是未來所需要的數據,只有透過持續沉澱所得的數據,才是未來。

許多人或許不能理解「數據是用沉澱」的說法,但讓我們這樣想,之所以說互聯網的發展會成為未來機器智慧、人工智慧發展的基礎,重點就在於因為互聯網讓許多活動產生的數據,自然而然的沉澱聚集,就像十億年前因為火山爆發或者是其他因素,而被埋在地底下數十億年的樹木等生物,過了十億年就成為今天的石油,數據的概念也應該是如此,當沉澱到一定的程度與規模之後,就會成為可觀的資源。

以歐洲近來針對數據資料保護推出的新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來看,這其實是很不明智的作法,不是說數據不該被保護、或者是不該被遺忘,而是如果是刻意的刪去消除數據,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原本應該被自然沉澱累積作為未來發展之用的數據消失了,就如同把數十億年前那些原本應該被埋在地底下、然後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石油的樹木清理乾淨,那麼,數十億年後原本應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石油就沒有了。

當然,這對於許多國家或個人而言,在當前的時代與思考中,這的確都是很大的挑戰,我必須說,如果有國家敢於提出更大膽的數據沉澱政策作法,必然要承受很大的壓力甚至是衝擊,但這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程,每一個國家或個體都可以自行判斷選擇,與保守或激進無關,而在於這是一個未來的方向,誰願意先付出代價。

許多人談數據,就會談到信任的問題,但這其實也是在過去人類社會文明演化過程中早已經經歷過的狀況,從對企業的信任到對一個城市管理者的信任都是如此,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電拉到每一個家裡面,這其實也需要信任。由此就可以看出,在過去的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建立起的是過去文明所需要的行為規則,但當我們現在又將進入到一個新的領域,自然需要重新開始。同樣的,不能說現在許多人對於數據隱私的擔心是不對的,但必須要被理解的是,這是一個新文明的開始。

以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城市大腦來看,要一再強調的是,城市大腦不屬於阿里巴巴或任何一個企業,而是屬於城市的,城市大腦就是一種新的城市文明。當前城市遭遇的問題就在於,所有人都在不斷向城市索取,卻沒有人願意為城市的運行升級做出貢獻。

事實上,城市大腦下一個要做的項目,就是要用數據解決交通安全問題,很多人可能沒有想過的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率,要比許多人恐懼的其他事情高出許多,但試想,當有一天因為貢獻數據就能救命,如果說因為隱私而不願意貢獻數據,即使在道德上都可能說不過去。

就當前城市的活動來看,每一個在城市裡活動的人都在產生數據,但這些數據沒有被貢獻出來,就這樣浪費掉了。從另一個角度談這件事,很多人認為Uber的出現,最大的創新貢獻在於共享,但事實上,Uber對於這個世界、以及未來的文明最大的貢獻,在於讓個人願意把非常隱私的行蹤資訊提供出來,與其說Uber是汽車共享,不如說這是願意貢獻數據進行共享。

而試想,如果在城市裡活動的人願意把具有隱私性的交通行蹤資訊提供給出租車,那麼為什麼不能貢獻這個城市?如果能夠建立數據貢獻的習慣,城市的數據就會被建立起來,願意貢獻數據,這就是一個文明的建立。當所有公民的數據都能夠沉澱到城市的空間中,沉澱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空間中,才有機會共享,而也因為數據得到沉澱的空間與機會,才有創造價值的需要,也才有機會創造真正的價值。(本文由王堅口述,記者陳慧玲整理)

王堅現任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於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首席架構師,2012年被任命為首席技術長,為阿里雲創辦人,曾任阿里雲總裁職務。

[Home]


2017/11/03 2.1.11. 微軟借力打力競逐AI 立基HoloLens深耕AR/VR [ 電子時報 梁燕蕙]

微軟(Microsoft)股價2017年以來一路狂奔,市值業已跨越6,000億美元大關,自從20001月網路泡沫時期以來,微軟股價此番大漲、市值再度超越6,000億美元關卡,可謂是拜執行長Satya Nadella大刀闊斧執行「行動優先、雲端優先」策略所致,甩開大幅倚賴視窗為中心的包袱,微軟已經快速崛起在競爭激烈的雲端領域市場上,化身龍頭亞馬遜(Amazon)眼中難以忽視的勁敵,而在市值大漲的同時也使得微軟成為S&P 500指數中的第三大企業,僅次於蘋果(Apple)Google,後兩者市值分別達8,400億與7,100億美元規模。

微軟與亞馬遜在雲端爭鬥,卻在AI攜手合作共抗強敵

但科技業界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微軟與亞馬遜雖在雲端領域一番爭鬥,但卻在人工智慧(AI)領域攜手合作,共抗強敵Google201710月底,微軟與亞馬遜策略結盟釋出開放原始碼計畫GluonGluon係一套提供給開發者的最新軟體工具,而其深度學習庫(deep learning library)API係以python為基礎的,因此可以幫助開發者使用簡要、直接的程式碼來打造先進的機器學習模型。

以目前來說,亞馬遜的AI架構Apache MXNet已經支援Gluon,而在隨後,微軟的Cognitive工具包也將支援API。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底微軟和亞馬遜關於Gluon合作的宣布之前,兩公司先前早已經在20178月宣布策略聯盟,將整合旗下的虛擬語音助理CortanaAlexa,無疑地,其假想對手不僅僅是蘋果Siri,也包括了Google語音助理在內。

微軟和亞馬遜之間的策略聯盟點出了AI在整個科技產業日漸擴大的影響力,即使兩家在雲端領域彼此競爭的對手,也必須攜手合作、好藉此在AI領域深化其對外發展的觸角。微軟和亞馬遜結盟後,自然是鎖定最大競爭對手Google

根據CB Insights資料顯示,自從2012年以來,Google業已收購了11AI新創企業,遠比微軟所收購的5家以及亞馬遜買下的3AI新創企業合計共8家還要來得多,即使是向來已收購小型業者不輟的蘋果,所收購的AI新創企業也只有7家而已,未及Google從各地蒐羅來的實力堅強。

AI被視為雲端運算平台之關鍵增長動能

事實上,AI其實被視為是雲端運算平台的關鍵增長動能,包括亞馬遜的AWSGoogleCloud以及微軟的Azure在內,均囊括了企業AI解決方案,例如自然語言處理以及翻譯和影像識別等。把AI涵蓋進入各自旗下關鍵的雲端運算平台當中,更意味著包括微軟、亞馬遜以及Google這三大科技巨擘,均將AI視為自家雲端解決方案的關鍵增長動能。

誠然,微軟、亞馬遜、Google並非唯一企圖在AI領域分一杯羹的企業,藍色巨人IBM業已透過策略聯盟和收購等,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AI領域投資了好幾十億美元資金來開發旗下的Watson平台,IBM光是在2016年就是囊括最多AI專利的業者。透過Watson平台,IBM很明顯地企圖將自己設定在AI領域的要角這個地位上。至於Facebook和蘋果雖然還尚未提供自家的AI平台,但Facebook業已釋出部分AI相關的開放原始碼出來。

微軟立基於HoloLens,朝向AR/VR領域深耕

而在微軟、亞馬遜、Google正企圖在AI領域互相角力之際,微軟在201710月間宣布收購AltspaceVR一案,則是為了要深化該公司在AR/VR領域的耕耘基礎。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預期將在下一個運算週期中,帶動高達1,500億美元的科技支出,而其中主導的要角包括Google、蘋果和Facebook在內,合計將會帶動超過9億用戶在2018年底前,接觸到AR內容呈現,估計到了2021年,用戶數還將擴增到30億人。

微軟也不願意自外於AR/VR這股科技大勢中,該公司透過旗下HoloLens頭盔,業已向AR領域推進,如今,在收購AltspaceVR之後,目標鎖定利用其社會平台的優勢,向VR領域進發。HoleLens做為一項完整的運算平台而言,係設計以最新Windows 10作業系統為基礎,做為一種全面性的溝通、娛樂以及生產力平台。微軟透過AltspaceVR的收購案,旗下Windows 10得以借力其社交網站服務,進而與GoogleFacebook在這個市場上競逐。

AltspaceVR創立於2013年,由於缺少金援,在10月間被微軟收購前,資金幾已告罄。這家VR新創企業其社群平台的特性在於能夠帶動用戶在虛擬世界聚合,用戶可以在那裡運動打球、觀賞球賽、聽音樂抑或其他各種活動,而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AltspaceVR還曾經跟NBC新聞台結盟合作主持過現場活動。

而在微軟收購之後,預期AltspaceVR還將繼續支援其他VR平台,包括三星的Gear VRFacebookOculus Rift以及HTC Vive,根據微軟的說法,這項收購案將推動微軟進一步深耕社群VR領域,而開發者也將因為其支援多平台的優勢,更將願意開發各種全新應用程式與VR體驗,預期微軟藉此收購AltspaceVR之後,將可以進一步吸引開發者的目光,分食VR市場大餅。

微軟雲端業績提前1年達陣,進一步威脅龍頭亞馬遜

根據微軟甫發布的2018會計年度第1(20177~9)財報檢視,該公司在Satya Nadella的領導下,轉型走向雲端的業績表現令人印象深刻,業已較原訂時程提前1年達成業績目標200億美元;3年前,Nadella大膽挑戰雲端服務供應商龍頭亞馬遜,定下了2018會計年度結束,微軟旗下商用雲端業務突破年營收運轉率(annualized revenue run-rate) 200億美元規模。

定下目標時,微軟的商用雲端業務年營收僅有63億美元,想要在3年內突破200億美元規模、嗆聲亞馬遜,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尤其當時的微軟還只是個雲端市場的新手而已;豈料,微軟竟能提前1年達陣,恐怕更讓亞馬遜如坐針氈,不過,根據微軟公布的商用雲端業績係包含了Azure以及Office 365Dynamics 365等合計,根據估算,最新數據仍未贏過亞馬遜雲端業務AWS180億美元年營收運轉率規模,有效的比較應該是直接比較AzureAWS的業績表現,可惜微軟並未直接公布Azure的單獨數據。

無論如何,微軟業已在相當短的時間內拉近與亞馬遜之間的差距,到底微軟能否扳倒亞馬遜、登上雲端王座還有待觀察,而且也別忘記了,以當前導入AI成為雲端運算關鍵增長動能來看,Google Cloud的實力恐怕也不容小覷,尤其是該公司在AI領域的成績斐然助攻,微軟除了要翻身上位以外,還要留意後面尚有強敵來襲。

[Home]


2017/11/03 2.1.12. 阿里巴巴驚喜 Q3財報大三元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大陸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昨(2)日發布第3季(本會計年度第2季)財報,報告顯示,無論營收、每股盈餘(EPS)、商品成交總額(GMV)等數據均優於外界預期。營收年增率61%更創下IPO以來最高,被視為未來主力業務的阿里雲營收年增99%,為即將到來的「雙11」搶下好彩頭。

周四美股早盤,阿里股價衝破190美元,再創新高價,漲幅逾2%。

新浪網報導,阿里巴巴上季營收551.22億元人民幣(約合82.85億美元),高於華爾街25位分析師平均預期的78.5億美元,年增長61%也創2004IPO以來的最高增速。

其中核心電商業務營收年增長63%,達464.62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天貓實物商品GMV年增49%,連續2季在行業中領跑,持續擴大市場領先優勢。用戶量保持增加,行動月度活躍用戶增至5.49億,較前期增長2千萬人。

另一焦點業務阿里雲營收達到29.75億元,年增99%,高於此前高盛預期的95%。目前阿里雲是大陸市場的領先者,並在上個月宣布成立達摩院,加大技術創新研究。

淨利方面,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計算,阿里巴巴上季淨利為220.89億元,年增71%。

同時,以non-GAAP計算,阿里巴巴上季 EPS達到8.57元(約合1.29美元),高於華爾街24名分析師預期的1.03美元。

財報告捷,加上將自下一季起合併菜鳥網絡業績,阿里巴巴也上調2018財年的營收年增,由45%至49%上調為49%至53%。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指出,按non-GAAP計算,阿里仍有約34億美元現金流,能投資於未來增長領域。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未來將繼續通過新零售戰略與創新,幫助大陸82%仍處於線下的零售走向數位化。

[Home]


2017/11/03 2.1.13. 智慧酒店開打 騰訊企鵝尬阿里飛豬 [ 工商時報 黃欣]

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商戰延燒到至智慧酒店領域。騰訊近日宣布與珠海長隆集團達成戰略合作,未來不僅在智慧酒店技術上將深入合作,更將共同打造全球首家以QQ企鵝為主題的智慧酒店,將與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未來酒店」一較高下。

相較於阿里巴巴早在2015年就已進軍智慧酒店,騰訊直到去年才開始跨足。南方都市報報導,儘管騰訊加入戰局的腳步較晚,不過騰訊集團副總裁殷宇表示,希望透過和長隆集團的合作,在珠海長隆企鵝酒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技術,今後不排除將與更多酒店合作。

報導稱,阿里巴巴在20153月就透過旗下的線上旅遊平台飛豬率先推出「未來酒店」戰略。飛豬未來酒店系統中,不僅已實現可用虛擬實境(VR)線上選房、自助Check-in、在線預約發票等服務,更已可「刷臉入住」,大幅節省旅客辦理入住的等待時間,亦提升住宿安全。

今年920日,阿里巴巴、飛豬和萬豪集團更推出未來酒店2.0全功能,引進「天貓精靈」智慧音箱,透過語音智慧設備,實現調節室溫、開燈關燈等智慧管家功能。

面對阿里巴巴在智慧酒店的全線進攻,騰訊亦不甘示弱急起直追。報導稱,目前長隆企鵝酒店的QQ Family智慧主題客房中,包括智慧機器人、智慧音箱、刷臉入住等人工智慧(AI)產品,已是智慧酒店的標準配備。騰訊自行研發的小Q機器人的物聯技術,通過機器人亦可利用聲控調整房間燈光、窗簾等設備,入住者也可以通過小Q機器人查詢天氣、收聽QQ音樂、視訊通話等。

除了在酒店的智慧服務全面升級,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戰火」還延伸到支付系統。以飛豬未來酒店來說,旅客可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支付房費。殷宇則表示,騰訊社交軟體QQ的使用者,也可利用QQ錢包支付企鵝酒店費用,未來甚至可以利用QQ錢包,支付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門票、餐飲、紀念品等費用,應用更加多元。此外,報導並稱,騰訊還善加利用QQ企鵝的智慧財產權(IP),未來將在QQ Family智慧主題房主打QQ企鵝元素。

[Home]


2017/11/03 2.2.1.1. iPhone十歲 看見手機進化史 [ 經濟日報 何佩儒、任中原、黃智勤、黃晶琳]

iPhone X今(3)日開賣,iPhone歡度十周年,不僅重新定義智慧手機,也改變人們的生活。它不僅是蘋果獲利來源,也是台灣供應鏈驅動技術精進及增加訂單的重要客戶,市場更有「一顆蘋果救台股」的說法,足見一支小小iPhone帶來的巨大力量。

十年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告訴大家,蘋果新產品有三個重點,「iPod、手機加上網路通訊設備」,而且上述說的不是三種裝置,而是一支名為iPhone的手機,「蘋果將顛覆現有手機」。

2007年時,蘋果雖然已是一家大公司,但在手機市場可是個新進者,當時手機市場的龍頭是諾基亞。當時很多消費者都認為,沒有鍵盤怎麼可能打字呢?

如今,當時的質疑,只證實蘋果的遠見,來看看蘋果帶來哪些創新及改變。

首先,不得不提到iPhone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正是硬體與軟體高度整合的結果。很多人對iOS這樣的封閉系統相當感冒,但正因為iOS是個封閉系統,除了安全性高以外,蘋果得以完全掌握軟體及硬體間的整合。

第一支iPhoneHome鍵、手指、圖像建構成的高邏輯介面,讓使用輕鬆學習、快速上手即是一例。iPhone不僅是讓智慧機普及的重要推手,也督促其他手機廠提升使用者體驗。

很多Android廠商推新機時,會標榜硬體規格,例如螢幕的解析度、相機畫素等。對iPhone使用者而言,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手中這支手機的詳細規格,只知道這支手機很好用、照相效果比周遭多數朋友的手機好,這就是使用者體驗。

其次是生態圈的建立,儘管蘋果有很強的軟體開發能力,但靠一家公司開發成千上萬的應用程式,絕不是聰明作法。已在蘋果註冊的逾千萬個開發者大軍,才是蘋果線上商店(App Store)能夠如此有求必應的關鍵。

而這些開發者大軍,還養出一批手機遊戲生力軍,開闢新的手遊產業。蘋果提供優厚報酬讓開發者持續開發,也讓App Store出現更多優質作品,帶動用戶數不斷增加,成功建立蘋果手機生態圈。

而蘋果的語音助理Siri迄今還持續進化中,聲音是人與機器溝通相當重要的工具,蘋果運用大數據、雲端科技推出的Siri,帶動各家語音助理的出現。這些語音助理的應用,甚至也延伸到汽車電子、智慧家庭。未來這些語音助理運用機器學習,帶來的人工智慧,其影響正如漣漪般擴散中。

iPhone X刷刷臉…掀技術創新

今日開賣的iPhone X,果粉不管價格再高、等再久,都非買不可,主因包括iPhone X是蘋果首款全螢幕手機,一開機就讓人知道是最新的機款,辨識率相當高;使用上,新的Face ID,也就是臉部辨識的「刷臉功能」,是最大的亮點。

一般手機的正面上方,會有前置鏡頭及揚聲器、麥克風,iPhone X還多了環境光感測器、距離感應器、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等元件,可以投射並分析超過3萬個測繪點,製作精準的臉孔深度測繪圖,快速辨別是否為使用者,同時也可以做為擴增實境(AR)的應用。也就是說,用照片是無法騙過iPhone X的。

除了解鎖、行動支付外,Face ID因為有3D感測,還可開發哪些應用,將是能否引領市場潮流的關鍵。

蘋果旋風 吹出十大變革

蘋果iPhone問市已十年,其間以「蛙跳」方式超越競爭對手,並開啟行動革命,影響遍及各個產業與社會。以下是十年來,由iPhone領導、Android助燃所帶給世界的十個改變。

1.把網際網路放入每個人的口袋:iPhone名稱雖仍是「電話」,但具備的網路功能對全世界帶來最大的影響。多年來在iOSAndroid行動應用程式(App)、圖片與視訊功能帶動下,行動網路流量呈現爆炸性成長。

2.把照相從嗜好轉變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智慧手機加上附帶的照片編輯App,把拍攝效能優異的相機放入人們的口袋,人人都成為多產的攝影師,加上社群媒體平台興起,創造了把照片上傳到網路的空間。今年全世界共有逾1.2兆張數位照片,其中85%由手機拍攝,比2011年的約4,000億張大幅增加。

3.App Store改變軟體創造及傳布的方式:蘋果2008年推出App Store時架上有500App,如今已超過210萬種,Google Play則有340萬種。App把手機轉化成一切物件,從銀行到電玩。手機還取代地圖、手電筒、時鐘、掃瞄器、攝影機、日曆、計算器及電腦等。今年第1App下載與額外付費內容購買(IAP)總額達105億美元。

4.App改變一切,包括工作方式:隨叫隨到的工作模式從1990年代末期網路繁榮時就開始,但直到配備GPS晶片的手機與Uber之類的App問市後才大行其道。目前美國有數萬人從事這類工作,預料未來四年將倍增。

5.也改變一些小事物,例如口香糖銷售:超市結帳台原本是口香糖的販售熱點,但隨著手機結帳日益普及,2007iPhone問世至今,全球口香糖銷售量已減少15%

6.智慧手機成為人們著迷之物(雖然未必是好事):因為手機,去年人們花在媒體上的時間超過以往。社交活動現在也透過社群媒體與行動連結進行,也縮減人們看報紙及電視的時間。

7.改變廣告業生態,Google與臉書成為大贏家:網路不僅打敗電視等傳統的廣告平台,網路廣告本身也發生轉變,行動通訊廣告支出預料今年將超過電腦網路廣告。

8.轉變蘋果營運,帶來鉅額成長:2006年度蘋果營收193億美元,淨利19億美元,主要來自iPod與麥金塔電腦;去年營收達2,156億美元,淨利456億美元,其中iPhone占營收的63%,占淨利的比率更高。

9.使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企業:iPhone問世前,蘋果營運仍頗困難。如今蘋果市值已比埃克森美孚石油超出一倍多,是奇異公司的三倍。

10.催生Android生態系,帶動三星等企業:不僅蘋果本身,許多競爭對手也因iPhone而受益。預估蘋果2018年將賣出2.41億支手機,三星將銷售4.04億支。由於iPhone比其他手機貴,賣得少不表示營收少。

更有趣的是,iPhone所改變的許多事物,都是雙面刃,難以分割或衡量。例如販毒及其他非法活動因為iPhone而更便利,使英文更加普及,也造就了「直升機父母」、利基社區等,並提昇人們的讀寫能力。

iPhone X新功能 催生行動銀行革命

行動銀行未來勢必將成為結合金融機構產品與服務的中心,大為提升客戶體驗。財經媒體The Financial Brand分析,iPhone X的功能正有著讓行動銀行服務進入新一階段的潛力,催生下一波行動銀行革命。

首先,iPhone X需求預料將十分龐大。分析師指出,儘管這款手機要價999美元起跳,許多消費者仍樂於多花錢享受新功能。這也代表善用iPhone X功能改善行動銀行的業者,有更大的潛在客群。

iPhone X擁有高品質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螢幕與全平面Super Retina螢幕,以及1125 x 2436像素的高解析度。A11處理器的運算速度更是其他手機無可比擬,這些功能都有助業者打造更出色的行動銀行服務,提供複雜的計算與品質更佳的影片。

陸港黃牛 來台灣搶貨

蘋果iPhone X今(3)日開賣,台灣供貨已經不足,中國及香港黃牛還來台備戰搶貨,一支現貨直接加價1.2萬元收購,黃牛價也愈喊愈高,而各家電信及通路商開賣門市湧現排隊人潮,全台數百人漏夜排隊搶iPhone X

蘋果iPhone X今日開賣,全球開賣地點都開始湧現排隊人潮,除電信三雄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的威秀門市前已經排了不少蘋果迷,就連亞太電信昨(1)日下午3時才宣布開賣地點,也吸引數十人排隊,即使晚上已經下著小雨,仍有數百人漏夜排隊,就為了買iPhone X

今年iPhone X到底有多難「搶」,一般通訊行老闆直搖頭,過去都可以找特殊管道拿到iPhone X現貨銷售,但今年不僅很難買,更有中國與香港的黃牛早就已經來台灣備戰搶貨,直接加價新台幣1.2萬元搶購,轉手回香港跟大陸還有獲利空間。

而五家電信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亞太電信及台灣之星已經做好實體店面及網路門市開賣的準備,中華電信也公布數位門市在今日早上8時同步開放搶購。



[Home]


2017/11/03 2.2.1.2. 高通聯發科 看好Q4手機出貨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全球最大手機晶片廠高通(Qualcomm)和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相繼公布本季財測,就手機晶片出貨量來看,兩大廠均預期較上季持平或微增,代表整體手機供應鏈第4季動能不淡,對高通及聯發科主要合作夥伴台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重量級大廠而言,營運同步受惠。

高通和聯發科並列全球兩大手機晶片供應商,扣除手機品牌廠自製部分,兩家公司全球手機晶片市占合計超過七成,營運趨勢充分代表手機供應鏈動能,隨兩大廠同步釋出本季動能不淡的訊息,意味整體手機市場本季仍有看頭。

其中,聯發科已於日前舉行法說會公布第4季財測,受到非手機市場步入淡季影響,預估本季營收約592億至643億元,將季減7%至季增1%;第4季行動平台出貨量將達1.1億至1.2億套,與上季持平,未見季節性效應。

高通則於美西時間1日舉行法說會公布上季(截至924日)財報,雖然受台灣公平會開罰7.78億美元影響,造成獲利降到1.68億美元,年減近九成,但若扣除特殊項目,營收和獲利表現還是優於預期。

從高通第3季財報來看,智慧手機晶片以外的事業營收超過30億美元,年增25%,代表在非智慧手機領域的拓展逐步看到成長;晶片事業營收也年增13%,印證今年市占率的成長。

只不過,受蘋果拒繳專利授權費影響,高通上季來自授權事業營收較去年同期大減36%

展望本季,高通預估,本季營收將介於55億到63億美元,季減6%到季增6%,略優於聯發科的財測;單季MSM晶片組出貨量將在2.2億至2.4億套間,較上季和去年同期持平至成長一成,幅度也略高於聯發科。

從高通和聯發科財報來看,均顯示本季智慧手機晶片出貨量與上季持平至成長一成。法人認為,這代表智慧手機第4季確實獲得新機遞延效應加持,營運動能將會淡季不淡,有利整體手機零組件供應鏈。

另外,高通也在法說會上表示,計畫以380億美元現金收購恩智浦的計畫,希望會在今年底前完成,但不排除會拖延至2018年初。

高通蘋果訴訟 恐成持久戰

公平會對高通(Qualcomm)重罰234億元,高通已於上季認列7.78億美元罰款支出,成為上季獲利大降主因。高通方面仍未放棄在台灣提出上訴,並對外表示,與蘋果間訴訟將是長期抗戰。

公平會10月以高通違反公平競爭法規為由,開出高達234億元罰單,雖然高通已發出聲明稿表示,將會向台灣法院尋求暫緩執行並提出上訴,但仍於上季財報提列7.78億美元罰款,侵蝕每股獲利約0.52美元。

高通除了要向台灣提出救濟措施,與大客戶蘋果間的專利訴訟紛爭也沒有休兵跡象。高通於法說會上指出,與蘋果專利戰爭將是持久戰,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與蘋果在美國、中國、德國等地的法律訴訟。

高通和蘋果間的專利訴訟戰,起因於蘋果不滿專利授權金計算模式,不僅控告高通壟斷市場並拒絕技術授權,且於今年4月停止向高通支付每年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費用,高通因此反告,連帶牽連鴻海、和碩、仁寶、緯創等台灣四大蘋果代工廠。

雖然近期市場盛傳蘋果將於2018年起全面棄用高通的基頻晶片,改用英特爾和聯發科產品,但高通已表示明年度的蘋果機種已通過驗證,否認上述消息。不過,蘋果亦加快自製基頻晶片腳步,最快2019年就緒。

[Home]


2017/11/03 2.2.1.3. 宏達電推U11+ 業績喊衝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宏達電(2498)昨(2)日宣布推出高階機種HTC U11+,為宏達電首款全螢幕手機,本周在台開賣後,11月中旬也陸續在全球市場推出;另外在特定市場推出HTC U11 life,也訂於11月開賣,助攻宏達電第4季業績。

宏達電在宣布將Google Pixel手機團隊出售給Google後,強調自家品牌手機的開發進度不變,包括年底將推出的HTC U11+,昨天也正式亮相。宏達電智慧型手機暨物聯網事業總經理張嘉臨表示,預計明年也將推出五到六款手機,也就是5,000元到2萬元以上的價格帶,都將有產品推出。而包括玻璃機殼、全螢幕、側框感應等規格,將逐步下放到中階機種,明年也會有雙鏡頭手機的推出。

HTC U11+除了強化U11原有的側框感應(Edge Sense)功能,最大的改變是U11+為宏達電首款全螢幕手機,雖有6吋大螢幕,也能一手掌握,另外電池容量也提高到3,930毫安培,較U11增加三成。

張嘉臨指出,U11+除了在兩岸三地先行開賣,接下來在11月中旬以後,將會陸續在歐洲、美國及中東等市場推出。由於中國市場競爭相當激烈,今年宏達電在中國以高階機種為主,明年將調整策略,也會推出中階機種,但仍以人民幣2,000元(約新台幣9,105元)以上的市場為主,至於在印度市場則鎖定1萬盧比以上(約新台幣4,667元)的市場。

宏達電智慧型手機暨穿戴裝置事業群台灣區業務行銷總經理陳柏諭指出,U11在台灣銷售表現不錯,在推出U11+後,U11也將同步降價,未來在台灣市場將有更精準的定價策略,同時也會積極耕耘經銷通路,近期也將展開經銷商大會。

宏達電表示,U11+推出4GB RAM64GB ROM版本與6GB RAM128GB ROM版本,建議售價分別為19,900元、21,900元,昨天下午3時在全台HTC專賣店、HTC 網路商店開始預購,本周末起陸續出貨。4GB RAM64GB ROM10日在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等全省各門市開賣。

[Home]


2017/11/03 2.2.1.4. 大陸雙十一戰火再起 大陸手機品牌廠出招搶市 Oppo、小米、Vivo啟動新一波行銷價格戰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大陸手機品牌OppoVivo、小米紛在雙十一期間大舉衝量。

大陸市場迎來雙十一銷售檔期,國際及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均積極搶攻商機,尤其是大陸手機品牌廠Oppo、小米、Vivo等紛啟動新一波的行銷與價格戰,全力衝刺出貨,希望擴大市佔版圖,這亦使得大陸手機市場戰況更趨激烈。

近期Oppo在大陸北京、上海、瀋陽、重慶、深圳、長沙、蘇州、成都、廣州等九大城市的地標建築物,斥資買下廣告版面,力拱年度新機,並擴大品牌行銷,2日更於北京舉行R11s新機發表會,其採用金屬機身、全螢幕、雙鏡頭設計,並主打前後鏡頭2,000萬畫素,業界傳出Oppo R11s單一機種向供應鏈業者下單量高達千萬支規模,顯示Oppo大力押寶明星機種搶市的企圖心。

小米自11月起力推5X機種紅色特別版,並傳出雙十一檔期將發動新品攻勢,再推出平價戰鬥機種,全面蠶食市場版圖。目前小米手機的市場買氣不差,繼9月出貨量衝破千萬支大關,10月出貨再度突破千萬支,供應鏈業者看好小米手機在大陸與海外市場需求轉佳,第4季手機出貨表現可期。

供應鏈業者指出,2017年小米手機終於擺脫走下坡的陰影,氣勢止跌回升,910月出貨均突破千萬支,然因需求仍超乎預期,目前平價機種供應相對緊張,供應鏈正全力趕出貨。隨著小米積極擴大海內外市場攻勢,第23季都締造不錯的出貨表現,第4季有意再衝刺一波銷售量,2017年手機銷售目標從原先7,000萬支拉高至逾9,000萬支,供應鏈業者可望受惠。

Vivo亦不甘示弱,積極拉高手機市場戰力,近期在品牌經營、通路多元化、拓展中高階市場及開拓海外市場等均有所突破,甚至2017年砸下逾人民幣1億元重金,奪得「天貓雙十一狂歡夜」獨家冠名權,並於111日開始線上預售X20機種藍色特別版,主打全螢幕設計、配備Super AMOLED面板,強力衝刺手機銷售量。

2017年「天貓雙十一狂歡夜」於上海舉行,將首次啟動聯合直播,消費者可通過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深圳衛視直接觀看,涵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幾個重要經濟區域的消費群,其他地區消費者則可透過網路觀賞,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廠兵家必爭的大型營銷通路。

回顧2016年的「天貓雙十一狂歡夜」,上海家化亦以超過人民幣1億元取得獨家冠名權,冠名贊助費用連續兩年刷新大陸的贊助費紀錄,根據統計,2016年雙十一開場僅30分鐘,上海家化旗下各品牌的天貓旗艦店總零售額,便已超過2015年雙十一首日的全天銷售額,且當日在天貓旗艦店的總零售額,快速衝破該集團2015年在天貓旗艦店網上的銷售總額。

[Home]


2017/11/03 2.2.1.5. iPhone X正面評價多 惟Face ID辨識出現爭議 [ 電子時報 張興民、蕭菁菁]

iPhone X2014年蘋果(Apple)發表iPhone 6後全新的大改版作品,將於台灣時間113日正式開賣。在歷經1年來眾多媒體的猜測與質疑,蘋果最終仍得以準時推出iPhone X。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為營造iPhone X正式開賣的市場熱度,不僅提供新機給各大科技外媒評測,也提供給美國境內部分備受網民愛戴的YouTuber,此一迎合網路串影音浪潮的新行銷手法,雖然引起一些科技媒體的雜音,但也可看出蘋果在此次iPhone X宣傳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iPhone X螢幕表現持續驚豔四方 「瀏海」印象提高產品識別度

螢幕無疑是各大媒體評論的焦點,或許與現行產品的差距實在太大,The Verge的評論甚至不斷強調iPhone X的滿版螢幕太不實際。

Axio評論道,iPhone X真正先進之處,在於小尺寸的機身規格中,有著偌大螢幕與雙鏡頭配置,這也是iPhone X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鈔票的門道。此外,iPhone X的滿版螢幕為網頁瀏覽、電子郵件、影視觀賞提供更多閱覽空間,加上正面自拍鏡頭配置得宜,iPhone X的握持手感相當舒適。

至於因放置多重感測器模組而增加的「瀏海」,外媒評論的熱度反倒不再像iPhone X被揭曉真面目時那般熱議,甚至如Mashable則出現另類的思考方向,認為iPhone X的「瀏海」是蘋果一項高明的產品識別方式,因為當其他手機廠在2018年有志一同推出滿版螢幕設計的手機後,市面上的手機幾乎都是一個樣,惟有iPhone X的「瀏海」令人難以忘懷,增加蘋果產品獨樹一格的識別度。

Macworld觀察到不為人知的iPhone X螢幕秘辛。其引述蘋果開發者論壇的資料,iPhone XOLED螢幕取樣頻率(sampling rate)120Hz,與使用高幀率ProMotion技術的iPad Pro相同(iPhone XProMotion技術),並高於歷代iPhone60Hz,這意謂著用戶觸碰iPhone X的螢幕時,其饋送與反應速度更為敏捷。

值得注意的是,已有部分評論發現「瀏海」旁的螢幕邊緣出現可輕易辨識的死點,無法正常顯示,似乎軟硬體品管已逐漸成為蘋果新產品格外令人擔憂的問題,不管在iPhone 8Apple Watch 3,或是最新的iPhone X等,多多少少皆有明顯瑕疵。

Face ID便利性頗受好評 惟雙胞胎辨識成功率頗受爭議

諸多對於iPhone X的好奇與質疑,Face ID的能耐當屬首位。蘋果改以多組感測器與鏡頭來取代過去只要一指滑過、兼顧便利與安全的Face ID,一度讓外界質疑該公司是否急於推出新技術,放棄過往蘋果穩紮穩打的策略。此外,人臉辨識技術在Android手機上曾引發不少安全疑慮,加上蘋果在發表iPhone X時,發生無法在第一時間辨識的小插曲,加深外界對Face ID的疑慮。

所幸,目前眾多評論對於Face ID湧現壓倒性的正面評價。不管是處在黑暗等低光源環境,或是配戴太陽眼鏡等飾品,Face ID皆能成功辨識。USA Today認為Face ID以出色表現通過媒體檢驗。

不過,蘋果強調Face ID出錯機率僅有百萬分之一,但外媒利用雙胞胎來測試時,卻出現一翻兩瞪眼的結果,Business Insider的雙胞胎測試過關,但Mashable的測試結果卻失敗,而且是兩對雙胞胎皆無法通過測試。此一結果勢必會在iPhone X正式開賣後引發更多討論。

除此之外,外媒對於Face ID的便利性也有截然不同的討論。

Apple Insider強調Face ID速度出乎意料地快,不僅初次驗證方式遠比舊有Touch ID更簡便,之後的辨識解鎖速度不亞於Touch ID,甚至Touch ID有時仍會要求用戶重複刷指紋,例如當手指沾濕的情況下,此時Face ID辨識速度更顯簡捷。但CNET注意到,Face ID辨識完成後,仍需要加上向上滑開螢幕的手勢動作,因此整個解鎖步驟得手眼配合,Face ID等於增加一道步驟,Touch ID則只需要將手指放在Home鍵上即可完成全部解鎖過程。

取消實體按鍵 用戶需重學新式手勢動作

除了外觀與解鎖方式大變革外,iPhone X也是蘋果首支在手機正面取消實體按鍵的手機,這對於已經習慣使用實體按鍵的手機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使用習慣上的大挑戰。

未來iPhone X使用者,似乎得牢記快速啟動控制中心(右上角)、多工頁面(從底部上滑並暫留)、回到主畫面(從底部快速上滑)The Verge即認為,iPhone X新增的手勢動作讓iOS的基礎人機界面概念更形模糊。

雖然iPhone XiPhone 8有相同的主相機鏡頭規格,僅光圈大小有所不同,因此外媒的評論重心都不在主相機上。不過在正面自拍鏡頭上,iPhone XTrue Depth鏡頭技術加持之賜,號稱可比專業攝影燈光的濾鏡效果,在新的人像拍攝模式上有更豐富的自拍樂趣,吸引眾家媒體的高度關注與正面評價,不過CNET則認為True Depth強化人臉光線的效果,反倒讓自拍照片變得詭異而不真實。

iPhone X開機有限制 Face ID僅記住一人臉孔

蘋果(Apple)Face ID僅能註冊一個臉孔,推測是基於技術因素的考量。

蘋果(Apple) iPhone X採用先進的臉部辨識系統開啟手機,對許多潛在買家而言,這是iPhone X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但網站Mahable測試後發現,Face ID僅能儲存一個人的臉孔細節,且蘋果已證實了此消息。

9to5Mac報導,舊版手機的開機系統Touch ID允許多達10組指紋註冊,Face ID限定只能有一個臉孔,許多果粉可能會認為這是無謂的限制。

根據蘋果解釋,做此改變的原因是很少人會在Touch ID註冊超過一個指紋。不過9to5Mac立即進行訪調後發現,將近半數(48.98%)受訪者的iOS裝置Touch ID可接受2個人指紋,6.85%的人註冊超過2人以上指紋。

受訪者允許其他人指紋開機最普遍的理由是方便,例如開車時身邊的人可以幫忙打開手機的音樂軟體。其次是,父母關注小孩是否利用裝置連結不當內容。此外,在緊急情況下開啟家人手機也是一個重要的理由,雖然任何人都可以在手機鎖住的情況下撥打911(美國緊急救援電話),當需要立即聯絡附近醫護人員、學校或其他家庭成員時,另外一個開機指紋就可能派得上用場。

也因此,Face ID限制註冊一個臉孔的理由(很少人在Touch ID儲存多個指紋)難以令人信服。推測蘋果此舉有其他因素,技術原因是其中之一,而線索則是藏在Touch ID的支援文件裡。

根據文件,當Touch ID註冊達5個指紋之後,每新增一個指紋就會讓辨識時間些微拉長。Face ID的技術挑戰顯然比Touch ID還艱鉅,Face ID要求iPhone X製作臉孔3D模型,之後再與儲存在手機的臉孔核對,由於蘋果宣稱Face ID可以不受角度、髮型、服飾等限制來辨識用戶臉孔,達成這些任務需要相當大量的處理能力。

由此推測,假使Face ID必須為多個臉孔進行上述的核對,臉部辨識的時間可能比Touch ID拉長許多,蘋果認為這會讓測試者和用戶感到失望。

[Home]


2017/11/03 2.2.1.6. 3Q17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萎縮5% 惟蘋果逆勢成長4 [ 電子時報 李佳翰]

過去一季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滑5%,但蘋果卻逆勢成長40%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在過去一季再次下滑,整體出貨量萎縮5%、至1.19億支。而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龍頭之爭仍競爭激烈,包括華為、OppoVivo在過去一季的出貨市佔率分別為19%18%17%

其中,華為在2017年第3季智慧型手機出貨成長23%、達2,200萬支;Oppo則小幅萎縮至2,100萬支。相較之下,Vivo則大增26%、達2,000萬支規模。過去一季大陸手機市場前五大還包括小米以及蘋果(Apple)

據市調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過去一季蘋果總算中止在大陸市場的跌勢,當季出貨量由2016年第3季的800萬支大幅成長40%1,100萬支,並躋身前五大。這也是該公司過去8季來表現最好的一季,也是自iPhone 6s系列發布來最佳。

不過分析師表示,蘋果過去一季的成長可能只是暫時的,銷售成長主要反映iPhone X尚未開賣而遭壓抑的需求。此外,在iPhone 8發布後對前幾代產品降價促銷也有助於推動銷售。但預計蘋果恐怕很難在第4季延續上述成長動能。

即便iPhone X為史上最高售價,但大陸消費者對該款旗艦機的期待可能超乎市場預期,這也可由iPhone X在大陸開放預購在短短幾分鐘便秒殺可見一般。不過分析認為,iPhone X的定價結構以及供應問題可能抑制需求,短期內對蘋果的助益應該有限。

儘管前五大業者在過去一季進一步強化其市場地位,但大陸整體手機出貨卻是持續下滑。

[Home]


2017/11/03 2.2.1.7. 受惠3D感測商機 全新穩懋宏捷科營運俏 [ 工商時報 曾宛琳]

蘋果新手機iPhoneX即將上市,新機導入3D感測新功能,外界認為在蘋果的引領下,未來3D感測技術應用層面擴大,增添台系砷化鎵營收動能,全新(2455)、穩懋(3105)、宏捷科(8086)昨日股價相對大盤抗跌。

全新9月營收1.75億元,是3個月來高檔,昨公布上季每股純益(EPS0.51元,明年有機會接到美系客戶所需要的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VCSEL)訂單,法人上修今年毛利率,預估今年EPS調升至2.18元,股價猛漲,終場收72.9元,漲幅為8.48%,追平7月下旬波段新高。

市場認為,砷化鎵族群未來營運可期,3D感測發展成熟,未來將可望能搭載在越來越多的智慧手機,推動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虹膜辨識、臉部辨識、手勢識別等,3D感測系統所需要的一種零組件,便是VCSEL2018VCSEL滲透率持續提升,營運貢獻仍為正面,穩懋、全新、宏捷科皆有持續研發VCSEL領域,台灣廠商指出自駕車、ARVR等皆有開拓機會。

穩懋發言人曾經洲日前法說會指出,今年第4季需求反而比過往強,VCSEL光電元件成長,預計第4季營收較第3季成長1113%,毛利率可能與第3季相當,今年表現可望創新高。

宏捷科昨率先公告10月營收為1.09億元,年減3.09%,月減8.99%,產品產能調整,部分產品遞延到11月才出貨,10月營收下降,預估11月營收狀況應能回暖。

宏捷科也投入研發VCSEL,也從手機、筆電擴大至車用和醫療,宏捷科指出,若整個市場大餅若能逐漸做大,台灣有切入的廠商表現營運動能都可望提升。

[Home]


2017/11/03 2.3.1. 高通雙失血 Q3淨利挫89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因全額提列台灣公平會重罰台幣234億元的費用,加上蘋果持續拒付專利授權金,致使上季淨利暴跌89%。不過拜汽車和物聯網晶片需求強勁所賜,高通上季業績仍然超越市場預期。

業績仍超預期,股價強彈

由於業績優於預期,周四美股早盤,高通股價強彈3.5%,報55.33美元。自蘋果1月向高通提起授權金訴訟以來,高通股價已大跌約17%。

高通上季(至924日止,為本會計年度第4季)淨利由去年同期的16億美元陡降至1.68億美元。每股盈餘由1.07美元減為0.11美元。其中為台灣公平交易委員會開罰認列7.78億美元(約台幣234億元),相當於每股0.52美元。

扣除一次性項目後的調整後每股盈餘達92美分,優於市場預期的81美分。上季營收年減4.5%至59.1億美元,亦超越市場預估的58億美元。

晶片部門連續6季創佳續

上季晶片部門營收年增13%,高通歸功於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強勁、價格上升,以及汽車和物聯網等手機以外領域的晶片需求上揚。由於大客戶蘋果拒付授權金,高通上季授權收入年減36%,往年授權金貢獻高通逾半數稅前獲利。

高通執行長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受訪時表示,晶片部門銷售創下連續6季成長的好成績,公司預期這股成長力道將會持續。

展望未來,高通預估本季調整後每股盈餘約在8595美分之間,營收約介於55億至63億美元。相較於分析師預期的90美分和59億美元。

高通身為全球最大手機晶片供應商,並握有重要的無線通訊標準專利,全球出售的每支手機幾乎都得向高通支付權利金,然而高通的專利授權業務模式在全球遭遇挑戰。

不評論蘋果恐轉單的報導

蘋果與高通的官司持續升溫,蘋果還指示台灣代工廠一起拒付授權金。此外,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蘋果下一代iPhoneiPad可能棄用高通的晶片。

高通在投資人會議婉拒對媒體報導表示意見。高通法務長羅森伯格(Don Rosenberg)也呼籲投資人保持耐心,與蘋果的官司就規模而言需要花點時間。

[Home]


2017/11/03 2.3.2. 孫正義號召 東北亞超級電網 獲韓支持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金融時報》報導,軟銀社長孫正義號召多年的東北亞「超級電網」計畫,近日獲得韓國國營電力公司Kepco支持,但分析師認為要讓東北亞各國簽訂多邊協議並非一蹴可幾,眼前仍有許多問題待解。

Kepco執行長趙煥益周四表示:「我們已針對東北亞超級電網計畫進行初步評估,結果顯示這項計畫無論在經濟或技術層面都可行。」

回顧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孫正義就首度發表打造東北亞超級電網的提案,目的在連結日本、韓國、大陸、蒙古及俄羅斯的配電系統,提升東北亞整體供電安全,但在當時並未獲得太大迴響。

這些年來孫正義推動的其他計畫不斷吸引全球目光,包括去年斥資240億英鎊買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及去年底聯手沙烏地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打造的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

相較之下。東北亞超級電網計畫顯得乏人問津,但軟銀依舊朝目標展開布局。軟銀繼4月宣布在日本福島縣及長野縣興建2座太陽能發電廠後,10月又在蒙古戈壁建立發電量5,000萬瓦的風力發電廠。

近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公開支持東北亞超級電網後,外界更加看好這項計畫在未來增進區域經濟及能源整合。Kepco發言人表示,東北亞超級電網能讓各國在發生天然災害時彼此調度電力,有助維持區域供電穩定性。

文在寅更在9月訪俄時號召俄羅斯加入超級電網計畫,進一步打造「東北亞經濟特區及多邊能源安全系統」。然而,部分分析師認為多邊協議得耗上幾年時間才能達成共識,例如先前各國提出打造一條連結俄羅斯及韓國的天然氣管線,至今八字仍沒一撇。

此外,韓國尚未建立足以承載80萬伏特直流電的海底電纜,也是東北亞超級電網計畫必須克服的障礙。韓國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Kang Seung-kyung表示:「就技術面來看這項計畫並非無法達成,但在達成政治協議並實際架設電網前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Home]


2017/11/03 2.4.1. 82億 聯想收購富士通PC業務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為鞏固PC地位,全球最大個人電腦生產商聯想集團昨(2)日宣布,以港幣21.05億元(約新台幣82.4億元)收購富士通個人電腦業務的51%股權,並簽訂合資協議,整合個人電腦業務。

聯想同時宣布,受零件成本增加的影響,今年第3季(7~9月、會計年度2018年第2財季)財報淨利為1.39億美元,年減11%;但優於市場預期,並扭轉第2季虧損的局面。

聯想集團昨天午盤股價轉升,收盤港幣4.68元,上漲2.18%

香港信報報導,聯想集團宣布,已收購富士通FCCL已發行股本51%權益,透過該戰略合作,富士通和聯想將在日本和全球範圍,推動個人電腦業務增長,擴大規模和競爭力。

聯想將會支付港幣12.3億元,還包括截至20203月業務表現計算的港幣1.75億元至港幣8.75億元的業績調整代價,總代價最高約港幣21.05億元。

另外,富士通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訂立的一份協議,DBJ將有權持有FCCL股份的5%。交易完成後,FCCL將變更為合資公司,為聯想、富士通、DBJ共同所有。FCCL董事會將由七名董事組成,聯想有權提名四名董事,富士通有權提名三名董事。

路透報導,聯想集團在公告還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個月,聯想淨利為6,700萬美元,年減80%79月第3季淨利為1.39億美元,扭轉了第27,200萬美元虧損。湯森路透綜合11名分析師平均預估,聯想集團第3季淨利為4,400萬美元。

公告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止六個月,毛利率減少1.1個百分點至13.7%,因為各種產品供應限制,導致零件成本增加。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表示,聯想三波戰略的執行持續見到成效。個人電腦業務在保持業界領先利潤水準的前提下,實現超過大市的增長。

他指出,數據中心業務在加強銷售能力,新的全球銷售通路架構及項目和新產品競爭力等基礎建設之後逐步見到成效。行動業務繼續按計劃落實扭轉策略,在大多數市場實現了超過大市的增長。

截至今年9月底止6個月,聯想營收年增2%217.73億美元。其中個人電腦和智慧設備業務的收入年增4%153.87億美元。行動業務的收入年增2%38.23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的收入年減10%19.47億美元。

[Home]


2017/11/03 2.4.2. 市場需求持續看俏 三星華城、平澤將增設DRAM新產線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傳聞三星將提高華城廠與平澤廠的DRAM產能,採取積極進攻策略。

傳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決定擴建華城與平澤的DRAM工廠產線,以增加DRAM產量。如此一來可能打破穩定的市場供給,拉大與競爭對手差距,引發業界關注。

據韓媒ET News報導,三星電子正在進行華城16產線生產品項調整,準備將每月投片量3萬片的2D NAND Flash產能改為生產DRAM,機台設備已在10月初陸續移入,預定2018年第1季正式投產。

位於平澤的新工廠二樓正在進行無塵室工程,三星也決定裝設DRAM生產設備。該工廠每月總產能可達20萬片,分成兩階段進行施工,第一階段投資包含DRAM 3萬片與3D NAND Flash 7萬片,設備採購預定201712月進行,2018年第3季投產。因此2018年三星由華城與平澤工廠增加的DRAM產量總計約為6萬片。

華城11產線正在轉換為影像感測器生產,減少DRAM產能約3萬片,加上微影製程轉換及其相關製程因素會使產量減少,16產線增加的DRAM產量不至於影響市場總供給量,但2018年下半三星的供給量大幅增加後,就可能造成市場價格下跌。

知情人士表示,三星傾向將華城16產線全部,以及平澤新工廠第二階段投資項目全部作為DRAM生產,若真如此2019年起DRAM產量將再增加23.5萬片。目前三星只是先進行較急迫的投資,對市場有影響力的中長期投資決策會在DS事業部長人選確定後才會決定。

若三星依照目前的規劃逐步擴大產能,未來供給量將提高20%SK海力士(SK Hynix)正在大陸無錫興建DRAM工廠,月產能為12萬片,預定2018年底完工,2019年啟動量產,屆時市場總供給量將大為提升。

南韓業界表示,三星不願意再讓SK海力士與美光(Micron)一起分享DRAM市場利潤,並且希望在大陸業者進入市場之前,提前結束DRAM市場榮景。

三星的DRAM製程轉換大約領先競爭對手1~2年,價格競爭力強,未來就算市場陷入不景氣,其他業者出現虧損,三星仍有辦法維持獲利,因此三星的投資規模與時間將決定DRAM市場走向。據了解,權五鉉的接班人金奇南傾向積極投資,不排除犧牲部分獲利提前終結市場景氣。

另據韓聯社報導,三星電子2017年第3季進行的設備投資規模為10.4兆韓元(93億美元),連同2017年上半已進行的設備投資,總計達到32.9兆韓元。三星表示2017年第4季還會再投資約13兆韓元,2017年投資金額將達到46.2兆韓元,年增81.2%,達到歷年來最大規模。

[Home]


2017/11/03 2.4.3. 聯想併富士通PC 稱霸全球 [ 工商時報 黃欣、 李書良]

全球最大個人電腦(PC)製造商聯想集團昨(2)日宣布,將斥資178.5億日圓(約合1.53億美元)收購日本富士通(Fujitsu)個人電腦業務51%的股權。這也是繼先前併購IBMPC業務、以及日本NEC的個人電腦部門後,聯想在PC市場的又一重要併購。

搜狐科技報導,根據研究機構IDC數據,截至今年第3季,聯想的PC業務在全球市占率為21.6%,而富士通約為4%。由此計算,兩家公司完成合併後,合計市占率將達到25%左右,聯想將超越惠普,再次成為全球PC業務的龍頭。

報導稱,聯想集團的公告指出,本次交易涉及的業務,主要包括開發、製造、分銷及銷售台式個人電腦、筆記本個人電腦及平板個人電腦及相關產品。聯想指出,本次收購將可帶來規模效益,未來並可利用聯想的全球平台,提高富士通品牌的全球普及率。

公告稱,聯想將會支付178.5億日圓。另外還包括截至20203月業務表現計算的25.5億日圓至127.5億日圓的業績調整代價,總代價最高為306億日圓(約為2.6億美元左右)。

報導稱,交易完成後,富士通將會持有49%股權,而根據富士通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協議,該行將有權從富士通手上取得該業務5%股份。新的公司將由聯想、富士通、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共同持有。新公司董事會將會有7名董事。其中聯想集團有權提名4名董事,而富士通則可提名3名董事。

昨天消息公布後,午盤過後聯想股價瞬間跳漲,之後維持在高檔震盪。終場聯想集團H股報收在4.68港元,單日漲幅2.2%,成交額擴大至6.03億港元。

聯想集團從2004年併購全球電腦龍頭IBM旗下的PC業務後,在個人電腦的布局腳步就從未停過。2011更進一步併購另一家日本企業NEC的個人電腦業務51%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富士通在去年2月已將手機業務分拆為獨立業務,今年8月富士通亦公開表示擬出售手機業務。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包括聯想集團、東京Polaris Capital Group、英國CVC Capital Partners Ltd等都對該業務表達了競購興趣,規模料達數億美元。

PC業績穩健成長 第3季財報 快速轉盈

大陸PC生產商巨頭聯想集團昨(2)日公布今年第3季財報(會計上為第2財季),受到個人電腦業績穩健成長,加上手機與數據中心業績的改善,聯想本季度淨利達1.53億美元,雖較上年同期下跌11%,但優於市場預期,並扭轉第2季虧損的局面,帶動聯想集團昨股價上漲。

中國證券網報導,聯想集團昨公布79月的業績報告,隨著集團內部積極調整業務品質與方向,聯想終於告別上一季營運虧損的局面,實現快速轉虧為盈。

聯想集團第3季財務資料顯示,該季總營業額為1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提升5%,實現稅前利潤3,500萬美元。而在上一季度,聯想的稅前利潤為虧損7,200萬美元。說明僅用了1季度時間,聯想即實現超過1億美元的利潤反轉,重回盈利軌道。

聯想集團第3季稅前利潤達到3,500萬美元,但由於稅收抵免,淨利潤達到1.53億美元。

報導稱,在聯想核心的個人電腦業務方面,其營業額實現超過同業的增長,年增7%。聯想在所有市場大區實現獲利,在歐洲-中東-非洲、拉美和亞太的表現尤為突出,在歐洲、中東及非洲區創下21.3%的市占率新高。

至於聯想另外兩大增長引擎:移動業務、數據中心業務,本季的業績也得到顯著改善。去年開始,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大力增強銷售能力,在歐洲-中東-非洲和北美市場已經初見效果,連續兩季實現正增長,並改善了獲利。

聯想稱,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在採取措施調整組織架構、加強領導團隊,以及提升產品競爭力之後,營業額較上1季度實現了提升,季增7%。

至於在移動業務方面,第3季聯想的智慧型手機在全球銷量為1,530萬支,年增10%。聯想在大部分市場實現了強有力的增長,尤其是拉美、西歐、北美,銷量較去年同期超過6成。特別在印度等新興市場,聯想表現出色。

[Home]


2017/11/03 2.5.1. Gogoro上月掛牌 增三倍 [ 經濟日報 邱馨儀]

電動機車龍頭業者Gogoro今年10月掛牌數達4,587輛,比去年同期1,190輛大增近三倍,10月在全台機車市占率已達5.5%Gogoro在全台累積掛牌總數已超越4萬輛,跨出新的里程碑。

Gogoro行銷總監陳彥揚昨(2)日宣布,全台掛牌總數超越4萬輛,已連續三個月居台灣機車銷售市場第四名。

不同於首款車型推出後,每賣一輛賠一輛,Gogoro2系列推出後,接單量變大,規模經濟帶來效益,目前售價已高於直接生產成本,更有利推廣。

Gogoro近兩年銷售表現超越市場預期,換電站快速建置也推動Gogoro新車銷售。截至目前,Gogoro在手訂單約要二至六周才能交車,產線已全面加班備戰。

陳彥揚指出,Gogoro2系列推出後,性能、價格與外型都符合消費者期待;另一方面是換電站建置普遍,對車主更方便。

此外,經濟部未來三年內將補助20億元,委託中油設置與營運1,000個充換電站。考量目前換電式電動機車市占率近七成,1,000個充換電站將採「九比一」的比例,規畫設置900個換電站,100個充電站,相關設備建置也有利電動機車發展。

陳彥揚表示,電動機車是未來趨勢。據近日交通部105年機車使用狀況調查摘要分析,超過50%機車車主未來考慮購買電動機車。

電動機車 明年市場將更大

Gogoro電動機車銷售創佳績,目前除積極投入的中華車e-Moving將發表新電動車款,傳統機車大廠光陽機車、三陽機車也加快開發電動機車,預期明年電動機車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中華車持續開發電動機車,中華車的e-Moving採充電方式,強調每個月充電成本優於換電費用,近期並將再發表新車款。

中華車總經理陳昭文指出,電動機車與電動汽車是大勢所趨,中華車開發電動機車是既定政策,開發電動機車可做為後續電動汽車的開發資源。

電動機車發展將影響既有產品市場,業者對大量推動電動機車時程極為謹慎。不過,眼見電動機車市場趨勢明確,此時不投入恐怕錯失商機,明年可望是傳統機車廠大動作投入電動機車的元年。

[Home]


2017/11/03 2.5.2. 特斯拉生產不順 Q3大虧 [ 經濟日報 湯淑君、曾仁凱、邱馨儀、葉亭均]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1日宣布,平價車款Model 3達到量產目標的時間點延後約三個月,並且承認難以預估需時多久才能克服生產瓶頸,加上第3季虧損為歷來最大,特斯拉股價2日盤中隨之重挫逾6%

特斯拉原訂在今年底前達到每周生產5,000Model 3的目標,但1日改口說,可能要到明年第1季末才能達標,並歸咎於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廠(Gigafactory)電池模組生產線的問題,迫使該公司局部重新設計生產流程。

執行長穆斯克說:「模組設計加上自動化製造流程的複雜性,導致擴大這條產線需要的時間比預期長。」穆斯克表示,三、四周前,他「真的很沮喪」,但現在隨著解決問題的方法明朗化,他仍然樂觀看待Model 3的生產展望,但承認達標時間會比原訂的時程延後幾個月。

特斯拉第3季只生產260Model 3,遠不如原估的1,500輛以上。Model 3生產延遲連帶會耽誤銷售,這意味特斯拉現金會燒得更兇。

特斯拉在9月底止當季淨損6.194億美元,遠不如去年同期罕見地出現2,190萬美元盈餘,營收則成長30%29.8億美元。上季不計特定項目後每股虧損2.92美元,比市場預估的虧損2.28美元還糟。

在多重利空襲擊下,特斯拉2日盤中股價暴跌6.8%299.28美元。

穆斯克另表示,約還要再等三年,才會在中國生產電動車。他估計屆時大陸廠的年產量約20萬輛。

針對特斯拉延後Model 3量產達標時間,特斯拉台灣供應鏈的反應普遍淡然,認為特斯拉一定會找到克服方法,業者也原本即預估必須有一定時間的磨合期,產出延遲並不致影響供應鏈的運作。

此外,Model3生產卡關的最大瓶頸為與Panasonic合作的內華達州超級電池廠,引發特斯拉可能轉單的聯想。

但法人指出,動力電池是電動車最重要的核心關鍵,車廠對外採購電池芯,但會自己主導組裝,國內新普、順達科等電池組裝廠可能很難受惠。

特斯拉誠信受質疑 不利募資

特斯拉上季財報反映燒錢速度加快,分析師指出,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生產進度一再落後,且交車與資本支出目標愈來愈模糊,不但凸顯特斯拉的誠信問題,也代表要靠Model 3繼續向市場籌錢的籌碼減少。

特斯拉繼第2季燒錢逾10億美元後,第3季自由現金流為負14億美元,代表過去兩季燒錢總額超越先前六季,也把3月底來透過發行股債籌得32億美元中的80%燒光。

彭博Gadfly專欄作家丹寧指出,若特斯拉能迅速達成Model 3的量產目標,快速燒錢就沒關係,但事實恰好相反。執行長穆斯克去年首談Model 3量產目標為今年下半年每周產3,8007,600輛,今年7月修正為年底前周產約5,000輛,如今這個目標延至明年第1季末前達成,且穆斯克已拒絕透露當前產量,凸顯可信度問題。

丹寧估計,Model 3今年總產量若能達1萬輛就算幸運,相當於下半年平均周產400輛,僅占原訂目標的5%10%。但Model 3能否達量產目標極為重要,因為能為特斯拉帶來龐大的中期現金流,以支撐高估值,也考驗特斯拉常吹噓的製造與設計技術。

[Home]


2017/11/03 2.5.3. 太陽能切晶製程轉換人才異動 茂迪先鳴槍 後恐有連鎖效應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台系太陽能多晶矽晶圓切晶領域,將因結構性調整,恐引爆一波相關人員異動潮。

茂迪近期因為結束太陽能矽晶圓傳統砂漿(Slurry)切晶製程,將員工力勸朝模組事業部發展,因而引爆裁員說。太陽能業者表示,茂迪的人才調動只是為產業鳴出第一槍,後續台系矽晶圓供應鏈將會快速結束砂漿製程,恐引爆一波相關人員異動潮,不論透過裁員、調職、自願離職另謀高就等方式來完成。

2017年受到大陸多晶矽晶圓廠快速將原有的Slurry製程轉成鑽石切割(Diamond Wire;DW),以有效降低成本與不斷侵蝕市佔率的單晶矽晶圓進行領土保衛戰,其中最具代表性、又帶動領頭羊效應的就是龍頭廠保利協鑫(GCL),從第2季開始DW切晶佔總產能不到3成,至今已超過8成。

台系矽晶圓廠在Slurry切晶上,本因成本競爭力不敵大陸廠,有諸多是在長晶、切方成晶磚(Brick)後,運至大陸或其他地區以委外代工切晶及就地銷售方式,以因應自行進行Slurry切晶成本過高、導致虧損。第3季更因為景氣回溫、矽晶圓漲價,台系廠更大比例放棄自行切晶,轉成Brick委外及海外銷售,由於運費及稅率考量,多數海外切成的矽晶圓不回銷台灣,更導致台系供應鏈的矽晶圓自給自足率腰斬。

DW成切晶主流技術已成定局,更顯Slurry更邊緣化及面臨退場,原本在切晶產能利用率即不高的台系廠將會陸續關閉Slurry製程以因應環境變動,近期茂迪因Slurry製程關閉而進行人員異動,期將200名相關員工轉向轉投資的模組與系統新事業領域,因而引發裁員說。

太陽能業者透露,茂迪只是鳴出第一槍,台系太陽能矽晶圓產業將因為Slurry的退場而引爆一波的相關人員異動潮。近期市場也傳出龍頭廠綠能將在12月結束Slurry產能,預估亦將有120名員工受影響,而其南科廠也傳出清空。

對此綠能發言體系否認,表示南科廠及旗下的產能都還在生產中。至於人事異動部分,綠能指出,太陽能產業競爭激烈,所以綠能每個月人事會評估表現不佳的員工,會做末位淘汰的規劃,已經做好多年了。

太陽能業者指出,基於資金與創造效益等多重因素考量,台系廠在轉DW製程速度遠不及大陸,目前以國碩計劃在11月底完成DW製程更換最為積極,而綠能則是希望號召其他同業共同組矽晶圓大聯盟,或DW大聯盟,希望想將台灣供應鏈的DW產能集中,來解決台灣DW製程不足及矽晶圓自給自足率過低問題。

實際上,部分可更改的Slurry設備在轉成DW製程後,切晶產能倍增,所以,大陸市場已經因為長晶產能沒什麼擴產、DW切晶產能倍數拉升,出現切晶過多的供需缺口,擁有DW產能的大陸業者更積極爭取委外代工單,這也使得台系廠在DW製程更動上沒有迫切性原因之一,畢竟多數台系矽晶圓仍無獲利,在資本支出上得更為謹慎。

另外,由於DW多晶切晶有些技術仍待突破,尤其是鑽石線斷線問題,更導致鑽石線供不應求及報價連漲,顯示DW的耗材成本在上漲及仍難有效掌控,也可能影響台系廠投入DW的時間,尤其有些大陸DW產能因為搶不到鑽石線而被迫減產。

台系矽晶圓廠中,除了友達旗下晶材以單晶矽晶圓為主外,其他均為多晶矽晶圓,包括綠能、中美晶、國碩、達能、茂迪及昱晶旗下昱成等,近年來由於產能規模不及大陸廠,以致於成本不敵,多晶矽晶圓部分已呈現連虧數年的情況,DW製程的到來讓台系廠去Slurry製程,預估無法更改成DWSlurry舊線恐將面臨打銷(Write off)的命運。

[Home]


2017/11/03 2.5.4. 季損創新高 特斯拉股價慘摔 [ 工商時報 蕭麗君]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周三公布第3季財報,除了虧損創下新高,並坦承由於無法斷定何時克服生產瓶頸,因此將Model 3電動車年底產能目標延後3個月至明年第1季。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周四開盤重挫逾6%至301.22美元。

總計特斯拉股價從今年9月升至385美元的波段高點迄今,跌幅已超過21%。

特斯拉周三盤後發布第3季財報,雖然營收大幅增長30%至29.8億美元,不過卻呈現6.194億美元虧損、相當於每股虧3.7美元,創下單季最大虧損紀錄。特斯拉在去年同期獲利2,190萬美元、每股盈餘0.14美元。

特拉斯還發布警告,指出受Model 3交貨問題影響,第4季經調整過後的毛利率恐下滑至15%,不過明年首季預料將可出現反彈。

該公司並預計,Model 3到明年第1季才能達成每周5千輛的目標,這比特斯拉先前設定該目標在今年底就可實現延後3個月。

目前正遭遇產能壓力的特拉斯表示,內華達州Gigafactory超級電池廠的電池模組生產線出現問題,導致製程必須重新設計,進而拖累Model 3的產能速度。特拉斯用以打入大眾市場的該平價電動車,上季產能僅有260輛,遠落後它所設定的至少1,500輛目標。

Model 3產能陷入瓶頸,也讓特斯拉燒錢速度更加惡化。該大廠在上季已耗費11億美元在資本支出。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在給股東的信中聲稱,提高Model 3產能仍是「一大挑戰」,他說雖然特斯拉在克服產能瓶頸持續有重大進展,不過他仍難以預估何時所有瓶頸才會消除。

此外,針對媒體報導特拉斯將在大陸設廠生產電動車的消息,穆斯克也予以證實,不過他也補充在2019年前,特斯拉將不會在大陸砸下龐大的資本支出。

[Home]


2017/11/03 2.5.5. 陸廠調降太陽能單晶報價 多晶矽晶圓 降價壓力增 [ 工商時報 王中一]

美國ITC已針對201條款提出救濟措施方案,將等待美國總統川普的最後裁決,近期太陽能的需求走軟,本週除了最上游的料源多晶矽報價持平之外,其餘從矽晶圓、電池到模組都是呈現價跌走勢。尤其,單晶矽晶圓在大陸兩大龍頭廠大舉調降報價之下,幾乎已和多晶矽晶圓平價。

由於國內的太陽能矽晶圓廠幾乎都是多晶製程,而多晶的轉換效率仍是略低於單晶一籌,因此,面對單晶大廠的降價挑戰,下週恐怕也有下調價格的壓力。

法人指出,近期中國大陸需求趨緩,其餘地區也無明顯增溫,整體需求持續轉弱。但後續是否會有來自於美國總統川普針對ITC提出的救濟措施做出裁決之前之「拉貨潮」?則仍須進一步觀察。

研調單位集邦科技表示,多晶矽在本週價格平穩,但矽晶圓端則有明顯波動。其中,自從大陸十一連假結束以來,單晶電池片已經連續三週需求不足,為了維繫下游電池片廠家的利潤以及強化單晶電池片的市場競爭力,本週大陸兩家龍頭大廠都調降了單晶矽晶圓的價格,換算跌幅約6%,並帶動其他單晶矽晶圓廠家一併跌價。

在多晶矽晶圓方面,各家廠商導入鑽石線切片之後,產能依舊吃緊,反而帶動傳統的砂漿片需求轉佳。然而,受到單晶產品降價的競爭影響,本週多晶矽晶圓恐怕也有降價壓力。

從電池端來看,受單晶矽晶圓的跌價,單晶電池片也由龍頭廠帶頭下殺價格,單週跌幅約在3%,使得報價也和多晶電池片相同。如此一來,不僅對於多晶電池片廠有壓,其他的單晶電池片廠同樣蒙受壓力。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