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七休一鬆綁 政院定調144  [經濟日報]

  1.2中國大陸

   1.2.1. 習近平昔日大管家 李強 接任上海市委書記  [工商時報]

 2財經

  2.1亞洲

   2.1.1. 印度吉祥天女能打倒比特幣嗎?  [電子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大陸共享汽車 引爆倒閉潮  [經濟日報]
   1.1.2. 全球5G商轉竄出黑馬 大陸鴨子划水拚超前 明年一線城市上路 目標布建10萬個基地台  [電子時報]
   1.1.3. 亞馬遜發布新AI雲端運算服務 採用NVIDIA新版Volta晶片  [電子時報]
   1.1.4. 廣達伺服器訂單滿手 歐美同步規劃擴產  [電子時報]
   1.1.5. 亞馬遜Alexa的未來發展方向  [電子時報]
   1.1.6. AI語言分析掌握市場風向 協助業者行銷與決策  [電子時報]
   1.1.7. 零售業者透過區塊鏈技術 共享資料庫與資訊透明化  [電子時報]
   1.1.8. 阿里巴巴加碼馬來西亞物流布局 欲打造成東南亞電商戰略中心  [電子時報]
   1.1.9. 數據浪潮推動大型主機站上浪尖  [電子時報]
   1.1.10. 廣達雲端業務 規模突破2000 外資預估 明年將貢獻總體盈餘4~5  [蘋果日報]

  1.2Smart Mobile

   1.2.1Smartphone

    1.2.1.1. 蘋果iPhone X拚產能翻倍 找台廠救火  [經濟日報]
    1.2.1.2. iPhone X開賣倒數 電信業萬人備戰  [經濟日報]
    1.2.1.3. 蘋果在高階手機市場痛擊三星 掌握消費數據與創造有感體驗是關鍵  [電子時報]
    1.2.1.4. iX大缺貨後】最神準分析師:明年iPhone不會再犯了!  [蘋果日報]

  1.3IT Industry

   1.3.1. 三星Q3獲利有望創新高  [經濟日報]
   1.3.2. 路透:歐盟對高通收費模式態度相對寬容 蘋果和Google等大廠呼籲切勿縱容  [電子時報]
   1.3.3. 三星財報 聚焦CEO接班人  [工商時報]
   1.3.4. 陸未來10年最賺行業 ARAI入列  [旺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IPS面板稼動率升 經濟效益大  [工商時報]

  1.5Solar(Green Energy)

   1.5.1. 特斯拉Q3恐轉虧 股價瀕臨熊市  [工商時報]

[Home]


2017/10/30 1.1.1. 七休一鬆綁 政院定調144 [ 經濟日報 邱金蘭、吳佩旻、潘羿菁]

賴揆操刀,一例一休、七休一等爭議一次解決,政院版勞基法修法方向定調,勞動部最快明(31)日預告修正草案,包括入法鬆綁七休一,改為落實周休二日,14天可休四天,以增加企業彈性,以及加班工時上限彈性延長,特休假可遞延一年等。

政黨人士昨(29)日表示,上周民進黨立院黨團政策小組開會討論勞基法修正案時,行政院及勞動部都有與會,為政院版蒐集資料,這次修法不僅要化解一例一休爭議,原本只屬函釋層級的七休一爭議也要一併處理。

勞動部預計明天預告修法案,聽取外界意見,116日提行政、立法協調會報協商後,預計119日提行政院會通過後送立法院審議,加快立法腳步。

政黨人士透露,這次修法將有五大重點,包括第一,有關加班工時工資計算,取消現行「做一算四」、「做五算八」規定,改依實際時數計算,做多少小時,就算多少小時。

第二,彈性延長加班工時上限,目前規劃兩案,甲案是,在勞資協商同意前提下,將現行每月加班工時上限46小時,延長為54小時。

乙案則是,採「工時帳戶」,以三個月為一期,上限為不超過138小時,單月則可挪移、突破54小時。

第三,放寬現行七休一規定,改為落實周休二日,14天可休四天,只要經勞資協商同意或工會同意,例假日上班可彈性。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後,勞動部內部評估,認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抱怨是排班沒有彈性,這主要是肇因於勞動部去年6月底取消了1984年對七休一的函釋,強制勞工必須做六休一。後來很多企業要求排除適用,政府不勝其擾,因此這次修法決定入法鬆綁七休一,改為落實周休二日,只要勞資協商或工會同意,例假日也可加班,不必強制七休一。

第四,特休假可遞延一年。第五,放寬輪班間隔11小時規定,上次修法明訂,輪班須間隔11小時,日期則由行政院訂定,但因業界抱怨,政院至今未訂施行日期,這次將一併修正。

初步規劃兩案,甲案為原則間隔11小時,但例外也就是經勞資協商同意時,可縮短至8小時。

乙案則是,原則間隔8小時,但例外經勞資協商同意時,可延長至11小時。

勞基法修正案/勞資協商 最多連上12

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草案即將出爐,傳出七休一將鬆綁,不再限制勞工一周最多只能連續上班六天,形同將一周的「一例一休」調整為兩周一個周期的「二例二休」,勞工最多可連上12天班。草案出爐在即,勞動部昨(29)日僅說,勞基法修正草案「會比現行制度更有彈性」。

勞動部勞動條件司副司長黃維琛昨受訪說,草案會盡量考慮勞資雙方訴求,但他也坦言,勞資雙方意見很多元,草案未必能符合所有人訴求,強調「會盡量滿足絕大多數人意見」,「會比現行制度更有彈性」。

對此,勞團不滿表示,勞基法「越修越惡」,要求勞部應緊守勞工權益,並優先恢復七天國定假日。

全國產業總工會秘書長戴國榮說,未來七休一放寬後,形同變形工時將大到各產業,將嚴重衝擊餐飲、觀光等行業,恐加劇勞工過勞。

工商團體:有助經營彈性

行政院長賴清德本周將提出一例一休修正版本,工商團體認同,並盼望先前呼籲的修法五大建議一併納入政院版,包括加班費用計算、加班時數、例假到彈性工時等。

工總重申五大建議,一、每月加班上限從46小時拉高到60小時,以半年總量管制300小時為限;二、加班費用計算方式分兩種,一種為中小企業為1+1倍,另一種為上市櫃公司1+1.5倍;三、加班時數應核實計算;四、特休假應由勞資雙方協商。五、七休一規定應要放寬行業別。

工商協進會則提出四點建議,每月加班上限與工總訴求相同;其次,加班費用為1+1倍;三、目前彈性工時為四周、八周為一基期,希望新增12周,以因應淡旺季接單;四、加班時數核實計算。商總則希望加班費用1+1倍;彈性工時應由各個行業自行評估向政府申請,不要用限定行業別來管制。

[Home]


2017/10/30 1.2.1. 習近平昔日大管家 李強 接任上海市委書記 [ 工商時報 楊家鑫、林永富]

中共十九大後,高層人事異動不斷。繼前天4省省委書記出現大調整,大陸官方昨(29)日再公布新一批人事異動。前江蘇省委書記李強接任韓正,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前陝西省委書記婁勤儉調任江蘇省委書記;陝西省委書記一職則由前陝西省長胡和平升任。

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決定,韓正不再兼任上海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李強兼任上海市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兼任江蘇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婁勤儉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書記,不再擔任陝西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胡和平任陝西省委書記。

上海市昨召開會議宣布此項決定,新任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堅決服從中共中央決定,帶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守黨紀黨規、抵制腐敗現象。

據悉,李強與曾在浙江主政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有工作交集,被輿論認為是「得到習近平信任的官員」。但據指出,李強在浙江的工作履歷以及在江蘇的執政成績,才是接替韓正入主上海的主要原因。李強曾經向江蘇全省公務員下達號稱江蘇史上最嚴禁酒令:省內公務接待一律不喝酒,這要作為一條高壓線,嚴禁任何人打擦邊球。李強以重拳治吏評價震撼江蘇政壇。

李強1959年出生於浙江里安,歷任共青團里安縣委書記、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2004年任浙江省委秘書長,成為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大管家」。之後出任浙江省政法委書記、副省長、省長;20166月接任江蘇省委書記。

1956年出生的婁勤儉是貴州桐梓人。大學畢業後長期在中央部委工作,先後任職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2010年,他從工信部副部長一職空降陜西,擔任陝西省委常委、省長,20163月,升任省委書記。

今年55歲的胡和平為山東臨沂人,過去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3年,胡和平出任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至2015年轉任陝西省委副書記,次年4月當選陝西省長。


胡和平、李強、婁勤儉小檔案

[Home]


2017/10/30 2.1.1. 印度吉祥天女能打倒比特幣嗎?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繼許多歐亞國家制定虛擬貨幣政策後,印度的虛擬貨幣政策也呼之欲出,印度甚至考慮推出自有虛擬貨幣,但印度虛擬貨幣政策恐難達到印度政府預期的效果。

近來,若干政府對比特幣(Bitcoin)的態度已經明朗化,日本表示將讓比特幣合法化,但也將比特幣納入嚴格監管之下,俄羅斯則表示要推出自有虛擬貨幣,大陸及南韓則是加強對比特幣的限制,雙雙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

印度也未能自外於虛擬貨幣浪潮之下,一方面受到201611月廢鈔政策的影響,比特幣在印度加速起飛成為規避實體貨幣不足限制的管道,另一方面印度也多次爆發資安事件,其中比特幣在幾次勒贖及詐騙事件中成為不肖人士索求的標的。

印度也想發行虛擬貨幣

如今虛擬貨幣對印度而言猶如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正當Narendra Modi政府對黑錢、貪污欲除之而後快時,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讓印度相關將影子經濟正式化的舉措後門大開,愈是富有的人愈有能力利用虛擬貨幣逃避政府追蹤其財產去向的企圖,而當印度逐漸成為勒索軟體鎖定的肥羊時,印度當局無論如何也必須有所作為。

矛盾在於,亟欲推動印度數位化的Modi也視數位經濟為印度跳躍式發展的關鍵途徑,尤其是數位支付跨越地理藩籬,可以突破印度基礎建設的不足,讓印度經濟真正成為一體。

這是為何近幾週來印度明顯加速虛擬貨幣政策制定的原因。印度政府已成立由央行、財政機關等部會組成的決策小組,準備就虛擬貨幣提出監管辦法,印度央行也坦言,比特幣令他們感到「不快」(not comfortable),因此,印度疑似正準備推出自有虛擬貨幣Lakshmi,其名取自信徒眾多的印度女神吉祥天女。

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截然不同

儘管如此,印度若發行Lakshmi,試圖抑制比特幣或其他虛擬貨幣的使用可能只是白忙一場,Lakshmi無法取代比特幣等在印度民眾心中的地位,因為他們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如今,許多經濟體已將貨幣以電子紀錄方式儲存,讓法定貨幣與虛擬貨幣初步看來並無二致,雖然在功能上,虛擬貨幣受限於法律地位模糊以及生態圈較小的限制,主要僅能在價值儲存方面發揮其貨幣的角色,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值波動太大,以致難以扮演交易媒介或計價單位的角色。

然而當人們在收藏虛擬貨幣時除看好投資價值外,部分程度也反映對政府的不信任而選擇了具備去中心、匿名性的虛擬貨幣,這與Lakshmi等官方發行的法定虛擬貨幣格格不入,當人們不信任政府、不希望財產出入或交易為政府所追蹤時,將無論如何也不願使用Lakshmi

對於無內在價值的法定貨幣而言,信任都是決定其價值的主要依據,人們使用、交易、收藏某貨幣,是因為人們認為自己信任該貨幣、也認為有一定數量的他人信任該貨幣,這份信任支撐了無內在價值的貨幣價值,包括虛擬貨幣。

這也是為何小摩執行長Jamie Dimon近來頻頻喊話,稱比特幣是騙局的理由之一,與其說他本人單純認為比特幣只是投機下的泡沫,不如說是在這場虛擬貨幣引發的信任賽局中,Dimon試圖藉由其在社會上的廣大影響力以戳破人們對比特幣的信任。

印度政府的信任考驗

而對法定貨幣而言,政府是價值的最大殺手,因為政府可以輕易摧毀民眾對該貨幣的信任,如武斷控制發行量,甚至是廢鈔,都會讓人們對貨幣的信任產生不安及創傷,而對此印度政府並不外行,除201611月的廢鈔外,印度也曾在19461月及19781月各發動一次廢鈔。

難以想像印度政府考慮發行的Lakshmi會是具備匿名性及去中心化特性的貨幣,然而發行一種可由政府操控及追蹤的虛擬貨幣也是多此一舉,若盧比與Lakshmi之間可以自由兌換,則電子化的盧比就已經足夠。

此外,在印度央行可充分控制已以電子形式存在的盧比及Lakshmi發行量的前提下,發行兩種貨幣也毫無必要,在歷史上金銀雙本位制一方面是為分別滿足大額及小額交易的需求,另一方面雙本位制管理成本不貲。

虛擬貨幣已是數位時代下各國央行難以逃避的問題,印度政府也開始如火如荼制定政策,希望在儘量不打擊數位創新的情況下支持印度數位發展,但從印度官方多次發言來看,印度當局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並不抱持開放態度,甚至考慮發行擁有充分控制權的新虛擬貨幣取而代之。

然而現實情況是,是否持有某種特定貨幣,反映人們對貨幣發行及其未來的信任想像,印度自家發行的虛擬貨幣將與現行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格格不入,最後可能只是白忙一場。

[Home]


2017/10/30 1.1.1. 大陸共享汽車 引爆倒閉潮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繼大陸共享單車後,共享汽車也出現倒閉潮,高調引入BMW、奧迪等知名汽車品牌的大陸共享汽車平台EZZY,開張不到七個月就突然宣布倒閉。EZZY創辦人付強承認,後續的融資失敗直接導致該公司倒閉,而營運成本過高是共享汽車平台失敗的根源。

華爾街見聞報導,繼友友用車倒閉後,大陸另一家共享汽車平台EZZY對外宣布,已終止EZZY平台的服務,並正在積極處理後續事宜,成立清算組,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此前就傳出EZZY的員工被通知休假,而什麼時候上班,公司並未說明。

更是有傳言稱,EZZY公司已捲款跑路,創辦人失聯。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以及付強的個人信任危機下,導致該事件持續發酵。

付強在27日晚間公開澄清,強調自己沒有跑路,他還將這段創業經歷比作「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自焚」,造成EZZY倒閉的最直接原因是融資失敗,而根本原因是成本管理沒做好。付強也說,EZZY的失敗只是個案,不代表共享汽車產業沒有未來。

EZZY原先的定位是高階汽車共享服務,該公司旗下的共享車輛均是BMW、奧迪等高價車型、且數量較少,總共僅有120輛左右。

IT桔子數據顯示,EZZY運營公司北京大夢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46日獲策源創投的人民幣4,000萬元(約新台幣1.85億元)的天使投資,2017年初EZZY宣布獲得A輪融資,具體金額並未公佈。

付強解釋,如果用戶在EZZY平台上支付了人民幣30元,那麼背後的成本很可能是60元。這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一方面有高達90%的用戶使用率,但是每做一筆交易就要賠錢。這也是EZZY後期拿不到融資的主要原因。雖然用戶數據好看,但運營數據和財務模型堪憂。

雖然EZZY近期黯然倒閉,但不少研究認為,從市場需求來看,大陸目前的共享汽車供給量遠沒有達到需求量,加上大陸一線城市的家用汽車有「限行」的問題,也提高了用戶對於共享汽車的迫切需求,未來的共享汽車市場仍可能是百家爭鳴的重量級賽事。

[Home]


2017/10/30 1.1.2. 全球5G商轉竄出黑馬 大陸鴨子划水拚超前 明年一線城市上路 目標布建10萬個基地台 [ 電子時報 王君毅、李立達]

大陸有機會超越日、韓、美等國家,率先投入5G商業運轉。

全球5G商業運轉競局恐將跌破市場眼鏡,正當外界紛將目光集中在日、韓、美等國家5G布建與商業開台時程之際,大陸在政策推動與電信業者加速5G網路布建的推助下,業界傳出大陸已設定2018年底前在一線城市開始5G商業運轉,且將以布建10萬個5G基地台為目標,若該項時程規畫成真,屆時大陸可望超越日、韓、美等國家,率先投入5G商業運轉。

目前全球各國電信業者5G網路主要設定於2020年商業運轉,並自2018年起陸續進行試營運或展示5G相關技術,其中,南韓在SKT等電信業者引領下,2018年將於南韓平昌冬季奧運展示5G技術;日本則在NTT Docomo等業者驅動下,期望在2020年配合東京奧運投入5G商業營運;至於美國包括T-MobileAT&TVerizon等業者,預計最快2018年推出5G試營運服務。

面對全球5G網路商轉競賽啟動,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亦加快研發腳步,支援5G網路的智慧型手機晶片上市時程,可望由2020年提前到2019年。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一直將5G商轉目光集中在韓、日、美等國家布局,然業者透露大陸搶進5G布局擁有更大的企圖心,近期大陸設備商已釋出將在2018年底前讓5G進入商業運轉的目標,預計屆時將完成10萬個基地台設置。

若以目前上海地區擁有近7,000個基地台估算,在2018年底時估計大陸將有超過10個一線城市,完成5G網路覆蓋並進行商業運作。相關研究機構亦預期5G網路在陸續投入商業運轉後,預估在2023年全球5G用戶數將達到10億人次,且有超過50%的比重集中在大陸地區。

相較於大陸過往投入3G4G網路布建時程相對落後的狀態,業者認為若大陸此項5G時程目標可順利達陣,搶先日、韓、美等國家投入5G商用,具有一定的策略目標與意義。

以終端智慧型手機市場來看,每經歷一世代的電信網路技術變革,均將牽動整體手機業者的銷售排名與勢力消長,從過往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敗北,以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崛起,都與電信網路世代交替誘發手機應用與商業模式轉變有關。

近年來大陸智慧型手機業者包括華為、Oppo、小米等勢力快速擴張,這些業者2018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均可望突破1億支的規模,若大陸能在5G網路布建與商用運轉取得領先地位,配合大陸當地蓬勃發展的生態系及VRAR等新應用投資,加上大陸龐大市場的支撐,將有利於大陸本土供應鏈業者在5G世代搶得先機。

另外,大陸5G系統設備業者華為、中興等,早已具備與國際大廠抗衡的實力,大陸業者不僅加速5G設備開發,更在車聯網、物聯網、智慧家居等應用多有對應的解決與配套方案推出,一旦大陸5G商用時程較其他地區領先,並搶先推出5G新應用,將讓大陸5G設備業者有機會爭取海外訂單,甚至具備整廠輸出的實力。

5G顛覆電信設備採購版圖 伺服器供應鏈急卡位 廣達攜手英特爾搶進 決戰次世代網路商機

全球逐步邁向5G世代,隨著電信架構轉變,將引爆龐大商機,廣達決定攜手英特爾(Intel)搶進,廣達子公司雲達總經理楊晴華指出,5G市場將於2020年爆發,雲達加快投資並與多家電信設備營運商合作,開發以虛擬化概念為主軸的次世代網路基礎架構,搶食高達3,000億美元市場大餅,預計未來將有5~10年的好光景。

5G傳輸速度較4G世代快100倍,可望加速物聯網及自駕車等各種應用發展,5G更將顛覆傳統的電信營運架構,為因應5G引爆的網路動態服務,各家電信營運商紛嘗試導入網路虛擬化(NFV)及軟體定義網路(SDN),成為伺服器廠跨入傳統電信領域的關鍵。

過去電信設備硬體規格限制,造就思科(Cisco)等電信設備商營運佳績,近年來思科、AT&T相繼將重心從硬體轉向軟體,以因應虛擬化浪潮,可望進一步打破硬體規格限制,讓x86伺服器進入電信設備市場,促使英特爾、廣達等伺服器相關業者有機會卡位。

廣達旗下雲達在北美矽谷總部舉辦雲端技術大會,發表最新的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包括英特爾、VMwareBroadcom及開放網路基金會(ONF)等合作夥伴紛站台,展現與雲達攜手搶攻5GAI等各項雲端商機的決心。

楊晴華指出,雲達早已開始布局5G並逐漸開花結果,包括甫發表的Rackgo R係針對電信營運商提供機櫃解決方案,預計2018年出貨,雲達將於2018MWC首度展示整套模擬電信營運商的次世代局端設備。

目前包括ONFAT&TVerizonGoogle、中國聯通等紛力推CORD(Central Office Re-architected as a Datacenter),要將硬體裝置虛擬化,ONF副總裁Timon Sloane預估,5年內全球7成的電信營運商將導入CORD,而雲達是先期投入的硬體廠商。

雲達未來投資耕耘的重點市場,包括企業私有雲、5GAI及雲端服務供應商,業界認為目前GoogleFacebook、大陸BAT(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等一線雲端服務供應商,已成為各家伺服器廠搶單重點,雲達企圖在伺服器紅海市場外另闢新戰局。

由於看好5G商機,雲達不僅投資開發Open Stack架構,亦積極與VMware及微軟合作,進行軟、硬體整合,以研發人力來說,目前雲達及廣達相關人員已達1,600人,且目前仍持續擴編人力。

另外,雲達亦首度公開其全球SI及通路夥伴,包括AccentureAvanadeTech MahindraKGP等,楊晴華認為,過去雲達在一線雲端服務客戶的市場很成功,如今要切入企業私有雲,要與全球前2,000大客戶做生意,有很多產品優化、系統銜接等服務難以全部到位,需要仰賴SI及通路夥伴,目前仍有其他夥伴進行合作洽談中。

[Home]


2017/10/30 1.1.3. 亞馬遜發布新AI雲端運算服務 採用NVIDIA新版Volta晶片 [ 電子時報 蕭菁菁、涂翠珊]

亞馬遜雲端服務AWS採用NVIDIATesla V100 GPU,勢將進一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亞馬遜(Amazon)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在AWS雲端平台開發人工智慧(AI),最近發布了一組AI強化的虛擬主機映像檔(instance),號稱是市場最強有力的品種。

根據SiliconANGLE報導,亞馬遜新款P3系列產品採用NVIDIA最新版的Volta架構繪圖處理器(GPU)Tesla V100,速度將遠遠超前微軟(Microsoft)Google的雲端服務。

Tesla V1005月發布,單一晶粒上有211億顆電晶體,晶粒約相當於Apple Watch表面的大小,這些電晶體組成超過5,700個處理核心,其中640個是Tensor Core

亞馬遜Elastic Compute Cloud(EC2)instance是一種可以直接使用的伺服器,無需像傳統的伺服器首先需安裝作業系統。新的P3 instance系列有三種規格,每個虛擬機器的配置分別是1個、4個和8V100,比較大的兩種配置是使用NIVIDIA開發的技術NVLink來連結,數據交換處理速度快許多。它們都由多達64個採用英特爾(Intel)Xeon E5-2686v4中央處理器(CPU)修正版本的虛擬CPU(vCPU)支援。

這些晶片讓最大的P3 instance在特定狀況下可以達到每秒1千兆次浮點運算(petaflop),換言之,P3系列的速度約比先前P214倍。亞馬遜EC2副總裁Matt Garman表示,當前雲端的機器學習當中,P2已經佔大多數,這意味著P3系列可望進一步鞏固AWS的領先地位,況且兩大對手微軟和Google雲端平台都尚未採用NIVIDIAV100晶片。

Moor Insights & Strategy高效能運算(HPC)諮詢部門主管Karl Freund形容,AWSNVIDIA再次一馬當先,整個產業只能在後追隨。

現在起企業可以開始使用新的P3 instance,有兩種選擇,可手動設定,或使用一個或兩個在P3系列當中預先配置的Amazon Machine ImagesNVIDIA表示,AWS的客戶將可首先使用該公司的AI Cloud Container Registry,這是一種軟體堆疊,包含共通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架構開放資源,如TensorFlowCaffeeCNTKTorch

機器學習大行其道 Google、英特爾相繼推出AI晶片

各家廠商為推動機器學習發展,不斷推出新的軟硬體平台。

Google、英特爾(Intel)NVIDIA針對人工智慧應用推出的最新晶片,都號稱能提供極高的運算速度及準確度。除此之外,有鑑於一般客戶很難快速掌握市面上各種不同的軟硬體選項,ARM、超微(AMD)、亞馬遜(Amazon)Facebook的新產品於是以此為訴求,希望能使模組與各個晶片的結合達到最佳化。

根據The Register報導,Google Pixel 2搭載的協同處理器Pixel Visual Core,是Google第一款智慧型手機晶片,並且是專為執行Pixel 2的影像處理機器學習軟體所設計。Pixel Visual Core擁有8個影像處理擷取引擎(IPU),每個IPU核心都有512個簡單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每秒鐘能處理3兆個作業。

Google表示,要發揮IPU效率需有軟硬體密切配合。雖然將大部分細節交由軟體處理能提升硬體效率,但要用傳統程式語言編寫IPU也因此變得更加困難。

除了HalideTensorFlow外,Google還打造了客製化的編譯器進行軟體優化。Pixel Visual Core是由英特爾負責代工,並會在未來透過Pixel 2軟體更新正式啟動。

英特爾專為深度學習模組的訓練與部署推出了Nervana神經處理器。這款ASIC晶片在過去被稱為「Lake Crest」,據說能應付神經網路中大量的陣列相乘(matrix multiplication)、摺積(convolution)運算作業。Nervana晶片使用了精準度較低的Flexpoint格式,因此運算密度較低,但記憶體頻寬也相對較高。

Nervana晶片將於2017年底前出貨,而Facebook將是第一個採用的廠商。

曾任歐巴馬政府技術政策顧問的Terah Lyons率領亞馬遜、GoogleFacebook、微軟(Microsoft)DeepMind、蘋果(Apple)等重要機器學習業者,組成了Partnership of AI。該組織的目的在透過人工智慧發展提升社會大眾福祉。

新創公司Comma AI為改車愛好者推出的EON,結合了行車記錄器與即時顯示裝置,能夠將行車影像上傳至雲端,再透過chffr這款深度學習App進行分析。經過分析的影像可即時回傳到駕駛的智慧型手機,並藉由圖示標記提供類似車用抬頭顯示器(HUD)的功能。

NVIDIAPegasus晶片每秒可執行320兆次運算,號稱是全球第一個能推動5級自駕車技術的運算平台。較早推出的Drive PX系列平台採用的是SoC,已能達到13級的自駕車標準。

每個開發團隊都有偏好的軟體,為使不同人工智慧架構寫成的模型能夠順利轉移,ARM、超微、華為、IBM、高通(Qualcomm)、英特爾都已宣布支援由Facebook、微軟所主導的開放神經網路交換格式(ONXX)。如此一來,神經網路在完成訓練後,也能轉移到別的框架執行推論工作。ONXX對於沒有客製化晶片和缺乏軟體能力的廠商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

亞馬遜利用Apache MXNet框架開發的Gluon介面,同樣也能透過預定義層、優化器、初始設定軟體讓深度學習模型的原型設計、建立、訓練變得更加容易。

[Home]


2017/10/30 1.1.4. 廣達伺服器訂單滿手 歐美同步規劃擴產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廣達伺服器業務訂單滿手。廣達伺服器事業群資深副總裁、雲達總經理楊晴華指出,因應訂單需求,將在北美及歐洲同步擴產,過去7年,廣達伺服器每年營運成長至少2成起跳,2018年展望同樣樂觀以待。除一線雲端客戶訂單穩定外,二波客戶訂單倍增,電信及私有雲業務,也將起飛。

廣達未將伺服器業務分割說明,外界難虧全貌,市場分析師日前提出報告指出,廣達伺服器營收已佔整個公司4成,獲利更超過5成以上,對此楊晴華不願證實,僅表示,過去成長動能強勁,未來展望一樣樂觀,不只5G、自駕車,包括影音串流,未來都會帶動龐大的資料儲存與運算需求。

楊晴華除負責伺服器業務外,也掌管生產製造業務。廣達在大陸松江、北美加州的Fremont及田納西的Nashville,以及歐洲德國,都設有生產據點。楊晴華透露,因應客戶追單需求,20189月,德國新廠將會啟用,規劃產能較現行產能大1倍,而北美2據點也在規劃評估擴產可能性。

楊晴華表示,過去7年廣達伺服器業務成長符合預期,每年營收起碼是20%起跳,對2018年的展望依舊樂觀,除了一線雲端供應商資料中心的訂單穩定外,諸如UBERDropbox等二波雲端供應商訂單,成長將會倍數跳增,此外包括5G及私有雲業務,也將加入挹注行列。

此外,廣達對大陸市場也一改過去觀望態度。過去廣達以歐、美市場為主,除客戶需求強勁,大陸當地伺服器供應商浪潮、曙光等廠商的價格策略積極,利潤空間較低。楊晴華指出,情勢已緩和,目前包括阿里巴巴及百度,都是客戶,廣達也同時與VMware在大陸開拓私有雲商機。

有別於過去廣達表態要與慧與科技(HPE)、戴爾(Dell)等廠商搶企業(Enterprise)伺服器市場,楊晴華表示,企業也在擁抱雲端,傳統企業伺服器市場正在萎縮,廣達將以要轉向雲端的企業為主,因此當企業轉向雲端的速度愈快,廣達的成長幅度也會跟著放大。

楊晴華的說法,透露廣達已經調整營運策略,過去高喊要與HPE及戴爾搶企業伺服器市場,然此舉與向來以研發及生產為強項,並未著墨行銷與售後服務的廣達,等於拿弱點攻對手強項,如今轉向,意味廣達營運更聚焦,除持續投入硬體研發,結合軟體的解決方案,也將帶動獲利成長。

楊晴華表示,廣達目前在伺服器業務人員編制達1,600人,絕大多數為研發人員,其中軟體相關研發人力高達400人,此也是廣達能拉開與對手距離的關鍵因素,且由於軟、硬體研發實力,一旦看好新趨勢,投入的速度飛快,楊晴華笑說,董事長林百里是帶頭衝,非常拼命。

楊晴華舉例,開放網路基金會(ONF),正與AT&TVerizonGoogle、中國聯通等電信網路廠,推動的Central Office Re-architected as a Datacenter (CORD),要將硬體裝置虛擬化,廣達從投入到開發出產品,僅花9個月時間,而在英特爾力推的Rack Scale Design (RSD),腳步也最快。

廣達旗下子公司雲達在年度雲端技術大會時,同步發表新一代整機櫃解決方案Rackgo R,就是採用英特爾RSD概念設計,將硬體打散成為資源池,讓使用者能透過軟體彈性使用硬體資源,雲達研發協理李家瑞指出,現在很熱門的邊緣運算,就非常適合英特爾的RSD概念。

李家瑞指出,未來5G傳輸速度快,將帶動各項應用出爐,對於電信營運商而言,要兼顧客戶不同時間的各種需求,透過軟體定義彈性使用硬體資源,不論擴充或維持營運,都能降低成本。楊晴華指出,5G帶來的業績將逐漸加溫,日本NTT已採用雲達方案,其他包括日本、北美、歐洲及大陸,都有電信營運商表達興趣,雙方正進行接觸洽談。

[Home]


2017/10/30 1.1.5. 亞馬遜Alexa的未來發展方向 [ 電子時報 陳端武、陳智德]

亞馬遜(Amazon)語音助理Alexa幾乎已無處不在,近日更出現在Sonos推出的高階智慧音響中。亞馬遜也與GPS導航大廠Garmin建立夥伴關係,讓用戶透過Garmin Speak導航音響,在車上使用Alexa。而英特爾也於1020日宣布,將推出英特爾Voice Enablement開發套件,讓第三方廠商更容易將Alexa整合到智慧家庭產品中。

根據Slate報導,Alexa迄今以家庭應用為主。亞馬遜從2015年推出Echo智慧音響後,持續擴充Echo產品線,目前已有Echo Dot、高階版Echo Plus、配備螢幕的Echo SpotEcho Show,以及配備鏡頭的Echo Look等裝置。亞馬遜已為用戶設計好在客廳、臥室,甚至廚房裡使用的各種Alexa裝置。

但隨著英特爾宣布開發人員將更容易把Alexa添加到產品中之後,以後用戶可望在更多地方使用Alexa。例如:

浴室

不少人在淋浴時會想聽音樂,也會想看正在聽的音樂的歌詞。因此,Alexa下個最可能進軍的空間就是浴室。不過這款智慧音響必須有防水功能,還要安裝在用戶的手臂或頭部不會撞到,但能看到歌詞的地方。

耳機

蘋果(Apple) AirPods無線耳機能用SiriGoogle Pixel Buds能用Google AssistantAlexa也會出現在耳機上。事實上,耳機製造商Bragi10月已透過軟體更新將Alexa添加到其DashDash Pro無線耳機上。而Onvocal也在開發內建Alexa的耳機。

廚房

用戶已能將Echo擺在廚房裡,但它尚未被真正優化成烹飪伴侶。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等廚房電器製造商多年來一直在為其最新家電添加螢幕,智慧家庭連網和應用相容性,但實際用起來總覺得缺少些什麼功能。這些家電若能搭載Alexa,最終將能與其他家電整合。屆時用戶上雜貨店時,問一下Alexa需不需要補充牛奶,也與智慧冰箱連線的Alexa肯定會知道。

房子本身

若在房子配備基於Alexa的安全系統,房子就會持續傾聽屋裡的一舉一動。事實上,ADT等家庭保全公司已和Alexa整合。用戶可叫Alexa啟用或解除家中的安全系統,還能控制燈光、門鎖和車庫門。然而,這些安全系統只將Alexa當成作額外的控制手段,而不是內置到系統本身。

不過這點仍存在安全疑慮。例如,若有小偷潛入家裡,要Alexa解除安全系統,Alexa就會照做,就能大搖大擺的繼續偷東西。

顯然,Alexa還能擴展到家裡的許多空間,甚至進入更寬廣的世界。而隨著第三方產品整合即將到來,Alexa的發展離極限還有很遠距離,她將進入廚房等能派上用場的更多場景。

IBMAWS的雲端之戰

雲端服務所指涉的意義,已大於過去亞馬遜成功之處,組建硬體伺服器中心的IaaS

常見於主流媒體報導的亞馬遜雲端服務(AWS)讓大眾耳熟能詳,不過若以連續12個月的雲端服務營收來看,從2016年第3季到2017年的第2季,IBM的雲端服務營收以151億美元超過亞馬遜的145億美元,隨著亞馬遜將公布第3季雲端服務的營收,大眾或將見到與主流媒體不一樣的視野。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IBM近期至2017年第3季的12個月營收為158億美元,也讓IBM的股價飆升10%AWS雖尚未公布,不過以其2016年第4季到2017年第2季的9個月營收加計共113億美元來看,除非亞馬遜在第3季的營收成長40%45億美元,才能與IBM158億美元相比。而根據亞馬遜的第2季報告,AWS的第2季營收躍升了42%,若AWS能繼續在第3季維持目前的成長,或許很有機會超過IBM的數字。

此外,微軟(Microsoft)2017年第2季報告中預測至2018年第2季的12個月營收將會接近兩年前設定的200億美元目標大關,若微軟的數字屆時真如其宣稱,都有可能超過IBM與亞馬遜。

在雲端服務中,「雲端」所指涉的意義已大於組建硬體伺服器中心的IaaS,這是亞馬遜過去成功之處,提供SaaS的雲端供應商或許更具優勢。雲端運算基本上可分為三個層次:IaaS(提供硬體基礎設施的雲端服務)PaaS(提供作業系統與應用系統開發平台的雲端服務)SaaS(提供應用系統的雲端服務),以提供SaaS為主的Salesforce.com為例,其年營收100億美元雖不及亞馬遜,但佔其主要營收來源的CRM屬於SaaS範疇,所締造的營收並非AWS可比擬。

總體而言,雖然微軟、IBM及亞馬遜是三家十分不同的公司,但可以確定的是,全球企業無不想利用科技的部署以連結全球數十億名消費者,因此能提供以客戶為導向的雲端服務,或會是贏得雲端之戰的關鍵。

[Home]


2017/10/30 1.1.6. AI語言分析掌握市場風向 協助業者行銷與決策 [ 電子時報 廖家宜、陳端武]

藍星球深耕AI中文分析技術,認為其市場挑戰難度雖高不過前景可期。

「溝通」是開啟互動的第一步,人類如此,人機互動也是如此。善用人工智慧的首要條件,即是要讓電腦或機器能夠「聽」或「讀」懂人類的語言,這部分主要仰賴於人工智慧背後的自然語言處理。當機器能夠快速掌握使用者需求,從而協助人類更有效率地處理各種問題,套用到產業中,未來舉凡電商、金融、製造、娛樂甚至於企業經營等應用場景,皆是著重發展的領域。

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人工智慧中針對人類語言進行理解、解析、判讀等的一項技術,其包含許多技術層面,如語音、語意或語法的辨識分析等。

而語音助理、聊天機器人等的盛行也是仰賴NLP的技術演進,其中,語音助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亞馬遜(Amazon)Echo以及蘋果(Apple)Siri,尤其Echo更已逐漸成為西方世界的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家庭助理。

聊天型機器人的相關應用更不勝枚舉,例如微軟(Microsoft)發布第一代AI機器「小冰」在微信平台上線,至今已經發展到不僅可以聊天,還可以寫詩,甚至出書。而在台灣,包括銀行或壽險等金融業,也有不少業者推出線上客服的AI機器人為民服務。

但儘管語音分析已有相當大的精準度,但文字因較難體現人類情緒波動,因此在AI分析上的技術門檻難以跨越,且中文文法結構相對複雜,難度更高,目前市場仍屬於戰國時代,卻也商機可期。

像是台灣新創藍星球由台灣大學資工系技術轉移,成立約4年,不過卻有20年的AI技術經驗。其一直深耕於中文文字分析市場,其發布的AI輿情分析平台「蛛思Choose」,可以透過AI分析中文語意,在不用大海撈針的情況下,協助企業在難以預測的市場趨勢中掌握正確的品牌經營策略,該技術未來也被看好應用在如選戰、行銷或新聞分析等應用場景。

此外,企業內部經營也可善加利用AI語言分析來輔助決策。舉例來說,澳洲第二大石油公司WoodsideIBM Watson就合作建立一套企業內部石油知識庫Corpus,專門用來收集企業內部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資料,石油工程師用自然語言詢問問題,就能得到詳細的回答與相關資訊。

不過更特別的是,Woodside利用Corpus的文字分析來當作油價制定的參考依據。做法是透過AI蒐集當日油價的相關資訊,包括國際油價、中東情資或是任何跟油價有關的新聞,透過AI針對這些文字訊息做查找與分析,篩選出符合需求的資訊,做為制訂油價時的參考。

藍星球資訊副總經理宋浩指出,目前大部分的AI技術仍多以應用在機器人身上為主,例如機器學習、影像辨識等,至於運用在文字分析或探勘方面,相關需求則是還未湧現。不過,企業仍可將此技術運用於分析產業趨勢,當做「情報蒐集」的一項利器,以協助在經營公司時做出適當的決策。

IBM闡述Watson AI三大原則:目的、透明、技能

IBM Watson AI能理解、推理、學習及協助臨床醫生做出更好的決策。

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和認知運算的應用前景一片大好,但取代人類工作的疑慮也與日俱增。IBM Watson Health健康長Kyu Rhee表示,人類正開始將大數據轉化為洞察力和價值。而AI能理解、推理、學習及協助臨床醫生做出更好的決策。

Healthcare IT News報導,Rhee日前在美國Nat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 Quality Talks活動中闡述AI的三大原則,包括目的、透明度和技能。

AI旨在支持人類,而非加以取代。而AI供應商須透明公開AI、機器學習和認知運算系統的培訓方式及AI產品使用的資訊。此外,AI時代需要人+AI的新技能,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

AI可能更適合稱為增強情報(augmented intelligence),因為它不會在短期內取代人類的工作,而且在醫療保健領域越來越普遍。家庭保健服務公司Seniorlink產品長George Kassabgi表示,機器人取代護士和護理經理的的情況不會在大家有生之年發生。

Kassabgi指出,由於醫療保健高度重視背景資訊,因此神經網路或機器學習演算法將成為知識工作者工具箱的一部分,就像他們已使用數十年的醫療軟體一樣。展望未來,Rhee認為會出現AI抄寫員,與醫生合作將資料輸入電子病歷或患者家中的智慧儀器,以預測及預防不良健康事件。

[Home]


2017/10/30 1.1.7. 零售業者透過區塊鏈技術 共享資料庫與資訊透明化 [ 電子時報 劉世平、殷家瑋]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如今其應用正在許多產業中擴展開來,被視為是可以提升營運效率和加強資料安全防護的利器,當然零售業也不例外。

Retail IT Insights專文指出,區塊鏈就像是一個巨大、可以由零售業者各家分店所共享的資料庫,但是這個資料庫並非放在一個單一處所,而是由眾多網路上的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組成,使用者可以將其所在地帳本的資料複製和分享出去,同時也可取得其他帳本的最即時資料。

區塊鏈對零售業者來說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讓產品相關資訊高度透明化。

過去許多大型零售業者因為有很多店面分散各地,而多數資料又是以紙本形式集中儲存,一旦遇到天災或特殊意外,這些資料很可能遭到毀損再也找不回來。如果業者使用以電子形式存在的區塊鏈分散式資料庫,便可以從此不用擔心資料消失的問題。

區塊鏈的優點還不只如此。當前任何電腦資料庫都有受到駭客入侵的風險,但是區塊鏈本身的封閉與去中心化特性,能夠讓駭客難以經由特定入口進入區塊鏈資料庫,從而提升資料庫的安全性。

區塊鏈對零售業者來說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產品的相關資訊高度透明化。零售商向來必須和供應商簽訂供貨協定,過去這樣的協定多是以文字寫成或甚至口頭允諾,一旦發生貨品數量發生不符合約內容的問題,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調查究竟是哪個環節出問題,區塊鏈具有「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的特性,可以藉由立即執行合約條款避免類似的情況。

例如,A零售商向B製造商訂購1,000件上衣,但是B只出貨500件。目前做法是雙方會透過協調來解決數量錯誤的問題,而如果雙方使用的是區塊鏈系統,該500件上衣便會因為系統自動察覺有誤而根本無法出貨,後續的協調自然也就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電子產品碼資訊服務(Electronic Product Code Information ServicesEPCIS)標準可以與區塊鏈技術並用。該服務的特點在於能夠讓產品相關資訊一覽無遺,包括其來源、做法和運送進程等,不但能幫助零售業者掌握品質和到貨時間,同時也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產品資訊透明化日益升高的要求。

EPCIS還可以與區塊鏈技術共同支援物聯網(IoT),應用範圍包括提升產品資料傳輸效率、加強個人化銷售、存貨追蹤以及交叉銷售等。

日本區塊鏈應用與加密貨幣交易日趨活躍

專家認為,未來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數量只會有增無減。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已成為近年來當紅的數位加密貨幣的關鍵要角,影響的範圍層面也日趨擴大。除了比特幣(bitcoin)和其他各種不同的加密貨幣以外,全球的金融領域亦爭相採用或建構屬於自身的區塊鏈技術系統。

Tech in Asia報導,日本大型新創活動Tech in Asia Tokyo 2017於近期落幕,而區塊鏈與數位貨幣亦毫不意外的成為了此次會議中的主要研討焦點,同時探究關於區塊鏈技術對於日本金融服務產業可能帶來的衝擊。

事實上,日本是一個對於新興科技抱持開放態度的國家。舉例來說,日本於20174月通過了一項法令,同意將比特幣正式納為法定貨幣體系內;就在近期,該國的監管機構又批准了11家公司,允許展開加密貨幣的相關交易業務。

近幾個月來,比特幣與日圓的交易數量急劇攀升。其中的主因之一,就是出自於日本對於新興科技的高接受度;而研調機構Coindes研究結果亦證實了此一趨勢的發展,同時也強調了日本買家在加密貨幣市場上的活躍性愈來愈高。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於大會上直言,加密貨幣跟區塊鏈技術的廣大潛力,將可望有助於提振刺激日本的經濟發展。而日本金融服務業也正在致力於為這種看似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賦予其新的詮釋名稱與面貌,用以鼓勵這些技術能獲得更多領域和企業的採用與接受。

有鑑於此,三菱日聯放棄了採用「加密貨幣」一詞,選擇了「數位貨幣」的稱呼。因為該公司認為,如此將有助於對外開啟一扇關於付款、以及其他可使用這些數位貨幣的新方式的大門。

幾乎所有大會上的主講者皆一致同意,未來日本購買及交易加密貨幣的數量,只會有增無減。而這樣的趨勢,亦將導引出另一個正面的發展方向,就是除了加密貨幣以外,將會有更多領域樂意採用區塊鏈技術,例如銀行和公共服務產業等。

[Home]


2017/10/30 1.1.8. 阿里巴巴加碼馬來西亞物流布局 欲打造成東南亞電商戰略中心 [ 電子時報 李佳榕]

數位自由貿易區(DFTZ)20173月阿里巴巴與馬來西亞政府合作,計劃打造的跨境貿易服務平台。

9月時阿里巴巴將菜鳥物流納入旗下,並宣布到2022年前將再對菜鳥挹注人民幣1,000億元(150億美元)的資金,強化全球物流以及配送服務後,菜鳥物流未來2年內又將與馬來西亞機場控股公司(Malaysia Airports Holdings)共同投資馬來幣5億元(1.18億美元),於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KLIA Aeropolis)興建物流與電子商務中心(e-hub)

根據詩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交通部長Liow Tiong Lai日前宣布,該國內閣已批准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斥資馬來幣5億元於吉隆坡機場航空城購置60英畝的土地興建電子商務中心,其中有馬來幣2,950萬元將由阿里巴巴旗下電商集團Lazada以及馬來西亞郵政總局旗下物流公司Pos Aviation出資來打造配送中心(e-fulfilment hub)。該舉為馬來西亞數位自由貿易區 (Digital Free Trade ZoneDFTZ)計畫的一部分,同時也可能為阿里巴巴以馬來西亞為東南亞電商戰略中心之舉。

馬來西亞數位自由貿易區(DFTZ)為今年3月時阿里巴巴與馬來西亞政府合作,在該國打造的跨境貿易服務平台,旨在將馬來西亞打造成東南亞的物流轉運樞紐。此外,馬來西亞數位經濟發展局(MDeC)今年也與阿里巴巴以及杭州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並在5月時展開DFTZ與杭州跨境電子貿易綜合試驗區間的互通,消除貿易障礙並加強大陸與東南亞間連結。

Lai也指出,未來將有全球前20大貨運業者將落腳吉隆坡航空城提供物流服務,且預估未來該航空城每周航班數將達1,250班,並期望2050年前每年的貨物運輸量能從目前的72.6萬噸達到300萬噸(tonne)。此外,在航空城完工加上馬來西亞最大港口巴生港(Port Klang)的助力下,東南亞地區的物流預計將能達到72小時內送達的速度。

Lai表示,在馬來西亞國家電子商務策略地圖(National e-Commerce Strategic Roadmap)計畫實施,2020年馬來西亞的電商市場預估將成長至馬來幣1,140億元,並佔該國GDP6.4%。另外,資通訊科技(ICT)類投資金額也將成長20%,佔該國GDP1.4%

另外,大陸政府也於2016年對馬來西亞投資72億美元,欲打造與大陸海港互通的皇京港(Melaka Gateway Port),該深水港預計於2025年完工。先前新加坡的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更曾宣稱,該港口未來可能取代新加坡港,成為東南亞地區的轉運樞紐。無論如何,上述布局皆顯示阿里巴巴有意將馬來西亞作為東南亞地區重要物流中心,加上大陸政府與阿里巴巴近年積極強化該地區的海、空運網路以利擴大在這片具廣大消費潛力市場中的版圖,未來各界電商巨頭將如何出招更是值得關注。

[Home]


2017/10/30 1.1.9. 數據浪潮推動大型主機站上浪尖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需求,這個時代的特色是,數據到處都是,交易也是,以大陸為例,可以不帶錢包、信用卡,但是不能不帶手機。比如我家後面菜市場賣菜的老太太,都有二維碼,刷二維碼就可用手機支付。對於消費者而言,符合對方便性的需求,以前要有手機、錢包、信用卡,現在只要一支手機,就能完成大部分的事情。

然這樣的交易模式,卻會帶來IT系統的龐大挑戰。過去網路交易,轉帳金額較大,數量較少,然現在金額小,數量卻很多,對於IT系統而言,交易不論大小,都要耗CPU、儲存空間,對安全性的規格也相同,對於消費者而言,透過網路被偷了10元或1萬元,感受都一樣,因此推動IT客戶,朝大型主機的方向思考,以方便管理。

另一項驅動客戶IT部門想改用大型主機的原因,在於當行動支付帶動的龐雜網路金融業務,必須增加機器應付,過去客戶採用x86伺服器,會視需求增加數量,然伺服器數量拉高,管理層面複雜程度,遠勝於機器數量增加的幅度,舉例來說,伺服器數量從1,000台增加到2,000台,管理複雜度高過1倍,維護人員數量,更無法隨著機器增加的幅度增加。

過去客戶的營業活動較為固定,也容易預測及規劃今、明年的IT架構,然在行動網路的蓬勃發展下,很多業務無法預測,舉例來說,大陸的銀行,90%來自手機銀行業務,更難預測的是,商家透過網路平台進行的促銷行動,像是阿里巴巴的雙十一活動,帶動大量的金融交易,全部都流至銀行的IT架構,客戶因此需要更敏捷、更彈性的IT架構。

其次是數據的改變,過去客戶的數據,僅是營運紀錄,比如銀行的轉帳紀錄,現在很多客戶將數據智慧化,提供到智能平台分析,包括了很多非結構性的數據。比如製鋼廠,過去IT系統,通常是做SAP管理,經銷、存貨、成本、財務等等紀錄,現在可以用IT平台,檢視製鋼的品質是否一致,以前是靠肉眼,現在是從影像來識別,進而管控生產品質。再舉例來說,現在越來越多機場,採用人臉或指紋識別來做通關檢查,這些背後都需要大量數據支撐。

再者,圍繞著IT架構的安全性,也越來越重要,過去小偷都是偷看得到、摸得到的物理東西,比如錢、手機,現在隨著數據化,小偷不偷看得到的東西,而且連技能也提高了,小偷在家裡透過網路偷錢,又安全、又方便,過去要闖空門,還要先觀察,要蹲點,要踩點。之前我在大陸看過個電視節目,說有些知識水準不高的民眾,也開始學編程技術,主要是想透過網路來偷竊。對於客戶而言,安全性非常重要,因為也許才被偷了1~2個客戶,但是大多數客戶都會覺得不安全。

上述講的情況,都是實際客戶碰到的痛點,也是大型主機受到重視的主因,因為客戶需求,必須持續增加x86伺服器,也許初期成本較低,然最後算起來,不會比較便宜,主要是因為多台伺服器所需要的空間較大,以大陸北京來說,每平方公尺的商業用地,費用高達人民幣十幾萬元,再加上水、電的費用,更是負擔。

其次就是主機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管理幾台主機的風險,遠比管理數千台伺服器的風險更小,以IBMSystems z14為例,是全加密的產品,即使駭客駭進去,也帶不走。此外,將主機加入AI數據分析的功能,讓客戶要進行數據分析時,可以直接在主機內完成,過去有些客戶的分析平台在外部,必須先將資料轉出去分析,然數據每次移動,都是風險,若能直接完成,也大幅降低資料被竊取的機會。

大型主機重新獲得市場青睞,在IBM最新的財報,可以看到應證。在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 IBM表現優於市場分析師預估,成長最大的業務來自z Systems大型主機,根據財報,年增幅度高達64%。這樣的表現,也帶動IBM在財報公布當天的盤後股價,漲幅達到8%以上,一般來說,美國藍籌股在盤後的漲幅,很少這麼大,原因分析起來有3個。

第一,客戶對IBM主機的接受度,開始提高,以前市場總是有聲音說,IBM的主機在科技潮流中無法適應,就像是恐龍一樣,即將面臨滅亡,但是現在看起來,除了Systems z13,新推出的Systems z14,銷售也很好,這一季銷售達到60%以上的成長,帶動整個Systems的硬體業務成長達10%

其次,是策略成長領域營收(Strategic Imperatives Revenue,運用至雲端、資訊安全、商業分析)的業務,已經佔到45%的營收,年增幅度達到25%。此外,像是IBM極為重視的認知運算與雲端平台業務,也在成長,年增幅度達到10%,其中雲端業務成長幅度更達到20%,資訊安全相關的業務年增幅度更達49%

在硬體業務當中,POWER伺服器在第3季財報中展現的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不過若長期追蹤IBM財報會發現,POWER下滑的幅度,有趨緩的跡象。IBM也預計在2017年的第4季,推出POWER9處理器,2018年將是POWER9主打年,預計將會帶動一波成長,屆時POWER業務可望改善,此外,IBMNVIDIA合作的NVLink技術,也可望在AI領域發揮所長,進一步推動POWER業務。

傳統上,x86伺服器的GPUCPU之間,是透過PCIe連線,傳輸速度受到限制,GPU只做圖形運算,CPU做業務處理,GPU因為物理空間限制,能夠放的記憶體(RAM)很少,當要做高圖像識別,速度慢,NVLink把計算指令跟CPU相連,可以運用CPU的運算與記憶體,可運用整機的能力,這是IBM重要的硬體突破,讓客戶用一台設備,做過去需要多台設備的圖像識別工作。

AI絕對會是推動硬體成長及轉型的動能,以IBM在大中華市場為例,包括智慧車輛的車燈公司,或銀行要做反詐欺的識別,或電信公司針對欠費的信用識別,都在使用AI,讓過去由人做的工作,改由機器做,POWER本身也在轉型,從過去POWER大部分銷售額是在數據庫業務,如今是來自POWER AI的應用,都是帶動POWER業務成長的主要動能。

POWER也走向合作新模式,包括台灣的ODM廠商,鴻海、緯創都是OPEN POWER聯盟的夥伴,不只可生產IBMPOWER伺服器,也可用自己的品牌,做搭載POWER處理器的伺服器,此外包括泰安、Supermicro都是合作夥伴,最近IBM POWER也與大陸的浪潮合資公司,在未來AI的世界,也唯有透過合作與結盟,才能帶動彼此的成長與茁壯。(本文由侯淼口述,記者李立達採訪整理)

侯淼於20177月接任IBM大中華區硬體系統部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在中國IBM硬體系統部門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曾任IBM大中華區合作夥伴事業部總經理、IBM系統與科技部伺服器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IBM Power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電信產業(電信,電力和傳媒)總經理等職位。

[Home]


2017/10/30 1.1.10. 廣達雲端業務 規模突破2000億 外資預估 明年將貢獻總體盈餘4~5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外資預估廣達(2382)雲端業務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並仍高速成長,看好5G帶動電信市場兆元商機,未來3年歐洲大幅成長,2018年德國將建新廠使產能倍增,雲端副總楊晴華並樂觀看好2018年包括電信、2線網路服務業者、企業解決方案業務都將全面成長。

成長率超過20%

廣達雲端業務成長力道看好,美系外資預估廣達雲端營收達2000億元以上,且獲利在2018年將貢獻總體盈餘近4~5成,對此廣達雲端事業副總暨雲達總經理楊晴華雖不表評論,不過他坦言,過去6~7年雲端業務年成長率都超過20%2018年展望仍然樂觀,廣達也將持續大力投資,「發展到哪投資到哪,投資再投資就是廣達雲端成長的關鍵。」

廣達近年持續砸金投資雲端事業,4年前更從純硬體跨入軟體,投入伺服器基礎架構軟體及應用軟體研發,楊晴華表示「雲達從3年前的純硬體供應商,轉為解決方案供應商,更是生態系統的建立者。」

明年德國設新廠

廣達雲端人力從1年前900人擴增至今1600人,其中超過400人是軟體工程師,楊晴華說,軟硬整合中間有很多學問,這是雲達對競爭力設下的第一個門檻。

為提高效率,楊晴華除掌管雲端事業研發及業務,2016年底更正式接掌全球4處伺服器工廠管理。楊晴華表示,目前在中國上海、加州佛利蒙、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德國4處有伺服器製造基地,統一事權希望可拉高生產效率,給客戶更佳的支援,目前也全面盤點產能優化。

他解釋,由於雲達在歐洲、美國、日本及中國都有訂單,未來23年內有高度成長,尤其是歐洲市場有大成長,高整合度機櫃的產能計劃很重要。歐洲配合業務成長,20189月將於德國設立新廠,距離現有老廠區不遠,新產能規模滿載後將是現有的1倍以上。

[Home]


2017/10/30 1.2.1.1. 蘋果iPhone X拚產能翻倍 找台廠救火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蘋果傳出衝刺iPhone X產能翻倍計畫。據了解,由於iPhone X全球預購表現超乎預期,蘋果已緊急向台灣蘋果供應鏈尋求擴大協助供貨,幾家主要大廠高階主管近日已先後赴美洽公,與蘋果負責主管共商明年擴產與供貨計畫。

蘋果相關人士指出,iPhone X將在全球逾55個國家發售,美國市場預購火熱以外,大中華地區的市場回響超越預期,目前整體供應產能未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正加速供應鏈調度。

外傳蘋果供應鏈中的一線PCB廠商臻鼎、台郡、華通與燿華等高階主管先後赴美洽公,與蘋果共商明年擴產與供貨計畫。惟相關被點名廠商並不願評論客戶訊息。

市場盛傳,由於iPhone X發貨與既有iPhone 8系列銷售穩步放量,蘋果要求主力組裝廠鴻海加速量產以外,日韓PCB供應商雖承諾倍增供貨但調度仍不足,導致蘋果緊急向台灣一線PCB廠商尋求明年擴大協助供貨。

業界觀察,臻鼎、台郡、華通與燿華等在今年第4季已維持季節滿載生產,因此面對主力客戶追單已超滿載全力生產,部分訂單短期外溢至二線廠,惟蘋果為了加速改善供需失衡問題,已分別邀集全球主力PCB供應商確認明年擴大優先供貨情況。

據指出,目前iPhone X在日本京瓷IC載板供貨轉趨穩定、村田製作所承諾天線軟板明年將翻倍供應以外,相對較吃緊仍是無線充電用軟板、MSAP製程板(類載板)領域,因此蘋果相當倚重台廠。

另一方面,蘋果官方網站最新數據也顯示,若消費者在蘋果官網預購iPhone X新機,美國、台灣市場平均需要等待五周以上的時間才能到貨,至於中國大陸市場發貨時間也顯示需要五至六周的等待時間,在當地零售店也採預約制沒有現貨,反映市場需求強勁。

拚產能倍增 蘋果供應鏈忙翻

蘋果iPhone X新機預購等待時間高於預期,市場解讀反映備貨產能仍待提升。不過,由於台灣一線PCB廠商今年迄今產能維持超滿載生產,因此隨著客戶追單,讓業界直呼累翻之際,也認為是蘋果太青睞帶來的甜蜜負擔。

儘管蘋果PCB供應商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不過據了解,台灣一線供應商第4季產能維持滿載生產以外,部分廠區更是已超過100%比率生產滿載製造,配合客戶端特殊需求。

不過也正是因為蘋果看重,主要供應商也分別面對客戶緊盯與催促縮短交期的壓力,甚至赴美報告的頻率也高過往年,也讓相關廠商備感今年的工作壓力與重擔相對往年高出許多。

據了解,由於各大廠商廠區產能都在季節滿載表現,因此配合終端市場需求,個別廠商也接獲主要客戶要求擴產與優先供貨的需求,不過由於非蘋旗艦手機新品也在第4季推陳出新,也相當考驗各大廠商的調度能力。

不過單一客戶的需求快速成長,也間接排擠其餘應用供貨。業界盛傳,儘管部分非蘋品牌廠商採取加價的方式爭取高階產能的優先供貨機會,不過基於長期合作、新產能開出進度考量,主要一線供應商仍是優先供貨蘋果為主,惟也分別與主要客戶群來明年新產能分配的細節。

業界仍分別看好,明年在複合板、類載板與任意層HDI方面不會供過於求,台灣廠商在相關應用仍有成長空間,主要在從智慧裝置電池模組、相機模組以外的新應用帶動,加上新材料認證順利也有助多元成長。

[Home]


2017/10/30 1.2.1.2. iPhone X開賣倒數 電信業萬人備戰 [ 經濟日報 黃晶琳]

iPhone X開賣倒數,全台近3,000家門市、上萬門市人員備戰,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親自出馬,成最大亮點,亞太電信「快閃50」優惠誘人,將吸引「果迷」自2日下午開始徹夜排隊。

蘋果iPhone X將於周五(113日)早上8點開賣,電信業者預期,市場買氣需求遠大於蘋果開賣前到貨狀況,預估各家門市配貨不多,類似威秀、三創等大型旗艦門市配貨iPhone X可能有數十支,規模較小的門市應僅有個位數供貨,預期開賣當天上午可能就會銷售一空。

由於電信業者中除了台灣之星以外,均未舉行預購,業者表示,當日現貨銷售完畢之後,就展開現場預約登記,再通知領機,預期整體供需狀況應該到年底甚至明年第1季才可望紓解。

近期各電信業者積極討論開賣大禮,要吸人氣也要吸買氣,中華電信全台540家門市將開賣iPhone X,開賣當天鄭優將親自坐鎮。遠傳、台灣大及台灣之星也研擬開賣當日的活動計畫。

亞太電信日前公布開賣日將強打限量限時優惠促案,申辦月繳1,299元,補貼加碼1萬元,iPhone X 256GB購機價2萬有找,加上亞太電信在iPhone 8時,送出夏普60吋智能電視,開賣優惠吸引果迷不斷打電話詢問。亞太電信表示,開賣前一天(112日),預期開賣門市一公布就會有果迷開始排隊

iPhone X外觀特色是OLED螢幕及玻璃機殼,業者提醒,螢幕是玻璃,外殼也是玻璃機殼,手機一摔,代價可不小。根據蘋果官網公布,光是iPhone X的螢幕維修就要價9,188元,遠高於iPhone 8 Plus5,549元及iPhone 84,900元。

iPhone X現貨黃牛價 至少貴3,000

蘋果iPhone X現貨少,電信業者除中華電信外,至少開賣初期一周內普遍不銷售單機,而全球iPhone X黃牛價也已經喊出翻倍高價,通訊通路業者預估,開賣前第二批到貨與否,將決定台灣現貨黃牛價,預估將比售價高出三、五千元。

過去蘋果iPhone系列手機到貨數量中,有七到八成左右都是供應給電信業者為主,其他則為蘋果專賣店等一般通路銷售,而電信業者也都將iPhone視為是用戶高階資費的重要誘因。

今年iPhone X一開賣就將面對缺貨狀況,因此電信業者普遍不銷售單機,業者私下透露至少開賣不會賣單機,電信三雄並希望用戶綁約1,399元以上高資費。

台灣大及遠傳均表示,因為貨源有限,因此以盡量滿足用戶綁約為優先。

中華電信表示,盼以綁約為主,但過去也曾遇過老客戶約尚未到期,但仍希望可以購機,因此開放不放單機銷售,但以老客戶一門號限量購買一支為主。

過去台灣是iPhone系列手機第二波銷售市場 ,因為有開賣時間差,因此台灣水貨黃牛價都曾經比單機價貴上四到五成,而近年隨著台灣登上第一波銷售市場,也較少聽到黃牛價高少訊息。

而目前iPhone X全球黃牛價最高都已經喊上售價翻倍的高價,台灣黃牛也蠢蠢欲動,即使蘋果官網一人限購兩支,也吸引不少人上網搶購,大賺轉賣財。通路業者分析,剛開賣,現貨價可能會貴上3,000元到5,000元,約為單機價一成左右。

[Home]


2017/10/30 1.2.1.3. 蘋果在高階手機市場痛擊三星 掌握消費數據與創造有感體驗是關鍵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蘋果能在高階手機市場保有絕對的市佔優勢,關鍵就在於掌握消費數據與創造有感體驗。

Counterpoint的資料,2017年第2季全球手機市場的利潤下降10%,主因為蘋果(Apple)低價iPhone的需求增加、低利潤的預付版中階智慧型手機出貨擴增等。

除去手機市場利潤下滑的整體現象外,Counterpoint特別指出,儘管蘋果佔第2季手機整體出貨量僅有9%,卻享有高達65%的利潤。相形之下,三星電子(Sansung Electronic)藉由Galaxy 8Note 8重振Note 7電池自燃事件以來受挫的銷售成績,但由於其將出貨主力移轉到中階JGrand系列,利潤年成長反而暴跌30%

400美元高階手機市場由蘋果說了算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雄踞400美元以上高階手機市場的態勢,恐怕才是手機同業自嘆不如的一點。Counterpoint的資料顯示,2017年第2季全球手機市場80%的利潤都歸高階手機這一區塊,而蘋果iPhone高階機種款式佔所有iPhone款式的96%比例。換言之,蘋果淨享全球高階手機的豐厚利潤。

然而,蘋果iPhone虐殺Android高階手機的態勢只會更加犀利,因為許多消費正期待iPhone X到來,而史上最貴的iPhone只會墊高蘋果在高階手機市場的優勢。不只蘋果,高階手機也是三星重要主力,三分之二的手機利潤皆由400美元以上的高階手機所貢獻。不過,每當iPhone迎來年度更新時,其在高階手機市場的鋒頭遠勝三星,如在2016年夏季時,蘋果在高階手機市場市佔為50%,三星則為25%,此時節通常已是蘋果會計年度的尾端,但仍佔有一半的高階手機市場,但到了該年12月時,蘋果市佔攀升到70%,三星則衰退到17%

三星花大錢行銷 卻在蘋果面前吃鱉

TechCrunch報導,三星在2016年的行銷費用達100億美元,雖然無法得知其宣傳高階手機的費用具體數字,但TechCrunch認為應該也有數十億美元的規模,甚至超越蘋果的全球行銷費用。然而這不禁讓人好奇,何以三星花費大把鈔票行銷自家手機,但實際銷售結果卻是慘敗蘋果?TechCrunch認為,三星手機產品恐怕不是答案所在,問題出在不同公司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行銷策略。

TechCrunch分析,三星畢竟是家製造生產業者,其倚賴下流經銷商通路來販售產品,此意味著這些經銷商承擔著三星手機的銷售責任,並提供與消費者實際的消費體驗。三星也樂於投放廣告、舉辦或是贊助活動炒熱市場買氣,花費比競爭對手更多的行銷費用給廣告公司等第三方單位,而不是把金額放在內部投資上。

同樣都是生產一流手機產品的蘋果,若以每平方英呎坪效來看,時代雜誌認為蘋果應是全球最頂尖的零售商,更勝時尚精品業者。換言之,沒人比蘋果更懂得如何提供絕佳的消費體驗與發動更有效的行銷攻勢。

更甚者,蘋果樂於向外界誇耀Apple Store的銷售成就。在2017年秋季產品發表會上,率先登場的不是任何iOSMacOS產品,而是由從時尚業界挖角而來的蘋果零售與線上商店資深副總裁Angela Ahrendts,介紹蘋果提供哪些具備創意與驚奇的消費體驗,乃至蘋果在實體零售商店上的重大變革。

Genius Bar與優異行銷管理結構乃蘋果勝出關鍵

TechCrunch強調,此現象反映出Tim Cook更看重蘋果能提供怎樣的消費體驗,演示重點反倒不是蘋果推出何種樣貌的iPhone,將與消費者的互動與感受視為最優先宣傳的項目,但三星高層似乎不太重視這種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流,在三星的產品發表會上,只見其行動裝置各高層千篇一律戮力強調旗下手機是多優異的產品。TechCrunch認為此乃蘋果長期擊敗三星的關鍵。

這其中問題所在,也存在於平台數據所反應的消費訊息。蘋果直接控制蘋果用戶的資料,對於用戶消費行為瞭若指掌,但三星手機只能從Google回饋訊息得知消費數據。此外,蘋果的行銷管理結構直接而有力,對市場變化的敏銳度如同所生產的產品一般。蘋果也運用人工智慧(AI)與其他創意手法來管控行銷策略,在銷售方式上更是鄰近行銷(proximity marketing)先行者之一,並有著先進的CRM系統。

反觀三星,其行銷活動多由Samsung SDS負責,生產與行銷分道揚鑣的結果,無法即時回應市場變化,部門之間甚至偶有衝突。而當蘋果善用Genius Bar與線上即時客服多年時,三星才剛啟動自家的鄰近行銷策略,甚至其在紐約的旗艦店在不久前仍使用紙筆來與顧客面對面的接觸,遑論能跟蘋果一樣,運用AI分析或是其他創意行銷方式。

TechCrunch直言,唯有三星美國的創意行銷人才,才願意冒險與創新,而非遠在首爾總部的三星領導。

在高階手機市場上,蘋果演繹著一項行銷精隨:品牌必須投資並致力於提供最好的購物與客服體驗。若三星想要在高階手機市場與蘋果長期拼搏,這層硬體以外的行銷門道,恐怕得和蘋果多學學。

[Home]


2017/10/30 1.2.1.4. iX大缺貨後】最神準分析師:明年iPhone不會再犯了!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經常神準預測蘋果動態的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報告中指出,「相信蘋果在2018下半年,不會再犯iPhone出貨不順與生產遞延的錯誤」。

郭明錤在報告中指出,預期2018下半年的新款iPhone,能準時且穩定在2018年第3季底出貨,並相信2018下半年新iPhoneTrueDepth camera不會有顯著提升規格。

因此凱基投顧認為,穩定供應iPhone X的點狀投射器(dot projector)之晶圓級光學鏡頭(WLOwafer-level optic),與紅外線相機的4P鏡頭,將在明年新iPhone沿用。

另外,美國財經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本月中曾報導,最近2個月蘋果對於2018年推出的新iPhone規格或布局傳言,已經由美國與南韓媒體先後報導,意味2018年新iPhone的方向開始成形,惟目前距離蘋果最終確定的時機還早。

以下是目前外界已知的2018年新iPhone4大傳言:

1. 明年iPhone螢幕幾乎無邊框

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底曾報導,蘋果明年新iPhone可能配備像iPhone X一樣的無邊框螢幕,據傳蘋果已經選中全球最大中小LCD面板供應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已開發及量產,名為Full Active的高階LCD面板。使用Full Active LCD面板的手機,和使用OLED面板的iPhone X不同的是,Full Active面板的底部有極窄邊框,比iPhone X使用的OLED面板更便宜,有助降低製造商供貨出問題的機會。

2. 其中1款新機的螢幕將超過6英寸

今年9月南韓媒體Korea Herald報導,蘋果已向日本顯示器公司(JDI)訂購了尺寸超過6英寸的LCD面板。

由於蘋果訂購的是LCD面板,因此不可能是為配備OLED面板的蘋果iPhone X系列所訂購,因此顯然是針對iPhone 8 Plus的下個新系列而來。

3. 新iPhone可能意味舊設計的結束

若新iPhone使用幾乎無邊框的面板,將意味從iPhone 6以來的硬體設計風格,將就此結束。

外界猜測,2018年的新iPhone可能看來會與以往iPhone非常不同,甚至會重新設計。

4. iPhone X2018年的新機種 尺寸將更大

8月底南韓媒體ET News報導,蘋果已經向iPhone XOLED面板製造商、南韓三星電子旗下的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下單採購了5.285.856.46英寸OLED面板。這樣說來,蘋果可能在2018年的新iPhone X陣容中, 增加一款6.46英寸的OLED螢幕機種。

==================

有讀者認為,「如果這次蘋果出貨不順,且多瑕疵品(技術不夠),下一次真的還有奇蹟嗎?不用太看好了。」

[Home]


2017/10/30 1.3.1. 三星Q3獲利有望創新高 [ 經濟日報 林筠]

南韓三星電子將於周二(31日)公布完整的第3季財報,獲利預估將創新高,但市場更在意的是三星執行長權五鉉卸任後的接班人選,以及這位接班人的經營策略。

權五鉉13日意外宣布將下台,加深三星的領導危機;三星會長李健熙仍臥病在床、少主李在鎔身在獄中、策略小組又解散。

分析師預估,權五鉉的接班人選名單將在未來幾天內出爐。根據韓聯社,可能人選包括三星醫療器材事業負責人全東守、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負責人鄭七熙和三星顯示器高級顧問朴東健。華爾街日報報導,三星董事會正在考慮進行更大規模的高層人事改組,帶入更年輕的新血,但改組時程還沒確定。

三星第3季營業利益預估將達14.5兆韓元(129億美元),再創歷來最高,但卻在其他矽谷科技業者跨入新事業之際,還在摸索未來方向。分析師說,三星在人工智慧(AI)、家庭音箱與汽車科技等軟硬體領域已處於落後之勢。

[Home]


2017/10/30 1.3.2. 路透:歐盟對高通收費模式態度相對寬容 蘋果和Google等大廠呼籲切勿縱容 [ 電子時報 蕭菁菁、莊衍松]

高通專利收費在多個國家監管單位認定不公平而開罰,但據傳歐盟似乎對此收費模式相對寬容。

高通(Qualcomm)專利授權模式一向備受爭議,台灣和南韓等國的監管單位已經判定有違公平競爭而開罰,但歐盟(EU)持相對寬容的態度,猶如向不滿高通的企業潑了一盆冷水,蘋果(Apple)Google在內的科技和汽車業者呼籲歐盟切勿縱容,否則恐讓消費者權益受損和扼殺創新。

若干握有關鍵專利技術的科技大廠包括高通和愛立信(Ericsson)的授權收費並非採固定費率,而是以它們授權的技術為各種產品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來估算,蘋果、Google,以及其他矽谷科技業者長期對此心懷不滿。

然而,根據路透(Reuters)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指出,歐盟委員會(EC)總裁Jean-Clused Juncker、競爭委員會(Competition Commission)委員Margrethe Vestager、產業委員會(Industry Commission)委員Elzbieta Bienkowska和其他官員在16日發送一份信函,內容描述歐盟可能採行的專利授權收費相關規定,似乎是偏好高通和愛立信的模式。

消息走漏後,由蘋果、Google、福斯汽車(Volkswagen)等企業組成的公平標準聯盟(Fair Standards AllianceFSA)表達嚴正的關切,齊聲呼籲歐盟三思。FSA的其他成員還包括戴爾(Dell)BMW、戴姆勒(Daimler)、德意志電信(Deutsche Telecom)、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Tesla和思科(Cisco)

FSA發給歐盟的信件中指出,EC支持少數握有專利的企業,形同犧牲了創新企業和消費者,恐導致歐洲成為世界物聯網(IoT)領導者的潛力受損。

歐洲車商福斯、BMW和戴姆勒而言,歐盟的立場特別引人關切,因為汽車越來越像電子裝置,逐漸倚重無線傳輸技術。FSA信件內容透露,他們將面臨未授權零件企業要求收費,或協商授權費用的窘境,即便這些技術是應用於零件或模組也不例外。

據悉,主導法令制定的產業委員會委員Bienkowska和其他官員現正徵詢歐盟委員會內部的意見,預定在11月底前定案。

施振榮提出六面向思考論證 公平會裁罰高通應考慮隱性影響

融智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公平會對高通(Qualcomm)的裁罰會有間接的影響和無形的影響,不是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新台幣234億元的罰款收入。以他提出的王道六面向來論證,公平會罰高通只有考慮到6分之1,欠缺其他面向的思考。

對於公平會主委黃美瑛表示,這次裁罰高通有助台灣產業發展。施振榮表示,這個問題牽涉非常廣,高通案不是只是表面所看到的這麼單純,有很多東西不是表面看得到的。台灣公平會可以參考南韓和大陸對高通的判決,但台灣和大陸、南韓的客觀條件是不同的。每個國家都應該有自己的考量因素。

施振榮強調,世界是不完整的,大陸、歐洲、德國都有看到隱性的層面。公平會要處罰高通有沒有把隱性的因素考慮進去?因為影響層面很深遠,不能只單看表面。因為隱性的影響其實遠大於顯性,如果只考慮顯性因素,就只有情緒好壞的差別而已。

施振榮認為,公平競爭的裁決要追求六面向(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現在、未來)最大的總價值,這是「王道」思想,因為任何決定都會有間接、無形、未來的隱性影響。外界認為公平會可能做錯了?施振榮表示,那不一定,但這件事是社會教育,所有的利害相關者包括廠商、政府、學者都可以一起探討。

施振榮表示,六面向永遠是決策者、領導者思考的角度,而且總價值更要把無形、間接、未來的價值都計算進來,把利害相關人之間最大的平衡與總價值算出來,就會得到最好的決策。

施振榮指出,一般人只看顯性,那是半盲;法律和機制也是半盲,包括民主制度(一人一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都是半盲,他們看不到隱性價值。如果系統有問題,但領導人不能半盲,必須六面向都考慮進去,用「王道」思維補法律和制度的盲點。

施振榮說他認同共產主義的「共」,因為社會是共有的。但齊分財產、齊頭式平等又是假平等,所以共產主義就不可行。現在的大陸則是「新共產主義」,社會採行資本主義,但卻堅持一黨專制。共產如果解釋為社會是大家所共有,不是均分的觀點,他可以接受。而現在台灣雖是民主制度,但媒體把少數人的意見放大,這不是反應現實,而是誤導社會。

對於高通片面通知台灣工研院將暫停5G的技術合作一事,施振榮表示,大陸廠商因為有長期投入,在5G的主導性已相當前瞻與領先,已不太受高通的控制。但台灣無法主導5G的標準,所以台灣要建立核心能力,以東方生活文化有關的人工智慧(AI),或朝開發物聯網(IoT)設備去積極發揮。

施振榮表示,從台積電30周年慶論壇裡的討論看得出來,人工智慧已是半導體市場非常重要的角色。台灣做物聯網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入人工智慧,使其成為「智聯網」,才能獲得成功。

[Home]


2017/10/30 1.3.3. 三星財報 聚焦CEO接班人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三星電子預定周二發表第3季(79月)財報,且該公司預期獲利再創新高,但眼前投資人更加關注三星執行長權五鉉卸任後的接班人選,以及接下來即將展開的高層換血計畫。

三星預期第3季營業獲利14.5兆韓元(約129億美元),超越第2季創下的14.1兆韓元最高紀錄,也呼應過去1周來亞馬遜、微軟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發表的亮眼財報。

三星歷經去年Galaxy Note 7起火事件並承擔65億美元召回成本後,今年終於撥雲見日,尤其記憶體晶片及面板兩大事業更如日中天,推動三星股價自年初來上漲45%。

近幾個月來外界早已預期三星第3季獲利再創新高,反而是權五鉉在1013日宣布即將卸任的消息震撼業界,也令投資人擔心三星群龍無首的問題遲遲未解,將延誤該公司開發新市場的進度。

權五鉉日前宣布將在明年3月前辭去副會長與執行長職務,也不會在董事會擔任董事。他在當時表示三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並預告公司將引進年輕一輩的領導階層以應付科技產業的新挑戰。

由於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涉嫌行賄的案子目前還在高等法院上訴中,因此三星自8月起就已陷入群龍無首的窘境。

三星近年無論在人工智慧、智慧居家裝置及自動駕駛技術等新領域的研發進度都落後西方業者,如今李在鎔、權五鉉雙雙缺席下,新執行長人選將攸關三星未來走向。

周二焦點除了執行長接班人之外,還包括三星預定自明年起執行的3年股東回饋計畫,包括股票回購及發放股息等措施。

麥格理證券分析師Daniel Kim表示,近年來三星股息占股價比重始終徘徊在1%上下,低於亞洲其他電子大廠的2%至3%,主因是三星的交叉持股架構增加公司發放股息所承擔的稅務成本。

[Home]


2017/10/30 1.3.4. 陸未來10年最賺行業 ARAI入列 [ 旺報 龔俊榮]

創新科技正在主導整個產業全面翻新,也將左右未來產業的命脈。大陸中央電視台最近特別專題報導了當前最夯的16個新興產業,也是大陸未來10年最賺錢的行業,一旦押中寶,將會獲得點石成金的投資回報。這些新興行業包括雲端、大數據、虛擬實境(AR)、人工智慧(AI)、3D技術、無人技術、機器人、新能源與新材料等,都是當前全球產業界最熱門的研發項目。

隨著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的蓬勃發展,已對各行各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各種應用不斷翻新出爐,同時配合物聯網的浪潮,全球正邁入萬物互聯的時代。

捧雲端、大數據金飯碗

面對科技不斷翻新,投資人如何在眾多的創新技術中發掘聚寶盆,賺得盆滿缽盈。央視特別經過篩選出16個新興行業,在未來10年有機會成為最賺錢的行業。

在網路時代,最賺錢的行業,無疑是雲端產業,包括阿里、騰訊與華為早就摩拳擦掌,展開卡位動作,其次大數據產業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已滲透到各行各業,誰能掌握大數據,就擁有打開聚寶盆的鑰匙,也等同捧了一個金飯碗。

近年來虛擬實境發展迅速,應用範圍涵蓋了遊戲、影視、教育、體育、星際探索、醫療等等。這是個發展潛力無限大的行業,特別是內容產業將充滿著機會。

無人車、無人技術與人工智慧都是網路時代下最具黑科技特色的產業,正一步步實現在大眾眼前,無人車已吸引全球各大企業包括百度、谷歌、寶馬、奧迪的目光。機器人的應用也將對整個產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至於人工智慧,根據預測,2024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11億美元。人工智慧重塑各行各業的大潮即將來襲,勢必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

醫療、養老成黃金產業

3D技術、新能源與新材料也將在不久將來引爆全新的發展,特別是大陸決定未來停產傳統汽車,將對交通產業帶來劃時代的變革浪潮。

在醫療科技的進步下,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也勢必增加生物科技、網路醫療、醫療器材等產業新的商機,當然養老產業的發展更不容視,也將成為黃金產業。另外,在娛樂文化、體育與教育等方面,同樣在網路時代也將迎來不同發展的景象,特別是在智慧產權方面更是發掘商機的寶庫。

[Home]


2017/10/30 1.4.1. IPS面板稼動率升 經濟效益大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IHS Markit預計,筆記型電腦中的IPS廣視角面板的滲透率持續拉高,預期今年度的占比為37%,比去年度大增10個百分點,明年可望提升至42%。由於生產IPS面板可帶來更高的銷售價格和更大的產能利用率,對於面板廠的經濟效益更大。

2017年筆電面板出貨量預計將比去年增加5%,達到1.77億片,而今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預計將持平。由於擔心較高的庫存會拖累明年的出貨量,面板廠把產能轉向高階NB面板,例如採用IPS廣視角技術和低功耗的面板。IHS預計,廣視角和高解析度IPS面板將占到2017年筆電面板總出貨量的37%,高於2016年的27%,2018年這一比率將繼續增長至42%。

IHS Markit首席分析師Jason Hsu表示,生產IPS面板可以為面板廠帶來經濟效益,比如更高的銷售價格和更大的產能利用率。經濟型IPS面板的價格大約要比同規格的TN面板高30%,而高階IPS面板的價格甚至可以翻倍或更高。此外,IPS面板需要更多的光罩,導致在生產線上耗費更多時間,生產一片經濟型IPS面板比生產一塊TN面板會多耗費20%以上的產能。

聯想是最大的IPS面板採購商,2017年預計將購買超過1,200萬片IPS面板。戴爾一直主打中高端市場,與其競爭對手相比,在產品中採用更多比例的IPS面板。惠普也正在擴大IPS面板的應用範圍,有助於2018IPS面板出貨量進一步增長。

面板廠另一方面也投入更多資源在低能耗面板。隨著輕薄型筆電已成為設計趨勢,緊湊的外殼導致電池容量有限,因此需要低能耗的面板。隨著Oxide TFTLTPS等先進基板技術的出現,LCD面板的功耗可以控制在較低水平。IHS Markit預計,Oxide TFTLTPS面板在筆電的應用預計將從2016年的3%增長至2017年的10%,2018年進一步增長至13%。過去這些Oxide TFTLTPS面板技術主要用於UHDWQHD超高解析高階面板,未來將擴展至HD面板,從而推動市場需求。

筆電面板的平均售價預計將從2016年的42.15美元提高至2017年的46.68美元,2018年將升至47.96美元。儘管出貨量明年可能會下降,但面板廠仍有機會實現營收增長。

[Home]


2017/10/30 1.5.1. 特斯拉Q3恐轉虧 股價瀕臨熊市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CNBC新聞網站報導,特斯拉預定周三盤後公布第3季(79月)財報,但分析師預期第3季陷入虧損,再加上Model 3生產遇上瓶頸,使特斯拉股票遭到投資機構Evercore降評,股價瀕臨熊市邊緣。

上周五盤中特斯拉股價一度跌至316.66美元,是82日以來最低盤中價,收盤回到320.87美元,當日跌幅2%。儘管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漲幅超過50%,但自9月高點以來已下跌17%,主因就是Model 3出貨持續延宕。

市調機構FactSet調查分析師預期,特斯拉第3季營收29億美元,每股虧損2.27美元,與去年同期的每股盈餘0.71美元相比由盈轉虧。

Evercore上周已將特斯拉股價評等從「買進」降至「中性」,並將目標股價從330美元降至312美元。

Evercore於報告中表示,特斯拉若能在周三財報中確認Model 3生產時程沒有大幅變動,並縮短延誤時間,將為特斯拉後市創造最佳情境。但Evercore認為Model 311月底前還無法達到周產量1,000台的里程碑,在此之前特斯拉難以做出任何承諾。

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首席市場策略師強生(Craig Johnson)向CNBC表示:「特斯拉屬於動能股,而動能股只要遇上任何生產瓶頸或新品相關的負面消息,股價都會立即下挫。」

強生引述特斯拉股價走勢圖表示,近來曲線已打破上升三角形,換言之這波跌勢的下一個支持位約在290美元,以目前股價來看還可能續跌11%。」

Harvest Volatility資產管理公司經理人戴維特(Dennis Davitt)表示:「許多人不了解特斯拉股價其實受到利率影響很大,因為特斯拉的成長多數來自貸款投入研發及生產,因此當借貸成本增加時,股價相對受到負面影響。」


特斯拉股價今年來走勢  ●特斯拉Model 3生產遇上瓶頸,股票遭投資機構Evercore降至「中性」評等。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