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兩岸僵局最佳 就怕形勢惡化!李顯龍:觀點不同+缺乏信任 難恢復對話  [中國時報]

 2財經

  2.1亞洲

   2.1.1. 軟銀投資印度:軟銀近3年砸逾60億美元於印度新創企業 業界質疑缺乏投資策略  [電子時報]

  2.2歐洲

   2.2.1. QE鴿式退場 歐元重貶  [經濟日報]

 1公協會

  1.1CCAT

   1.1.1. 馬鞍山電博會 投資額拚新高 上看104億元人民幣  [工商時報]

  1.2其他

   1.2.1. 商總點名 4慘業5障礙8失能  [工商時報]
   1.2.2. 兩岸陷僵局 成台產業第六缺!比五缺更嚴重 工商界疾呼政府正視  [旺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輝達看AI 台廠大商機來了  [經濟日報]
   2.1.2. 亞馬遜宅配入屋 槓沃爾瑪  [經濟日報]
   2.1.3. NVIDIA跨界銷售禁令 衝擊繪圖卡、伺服器廠 下游客戶擔心供貨縮減 只能黯然接受  [電子時報]
   2.1.4. 黃仁勳:台灣AI起步晚但還不遲 NVIDIA將全力助攻  [電子時報]
   2.1.5. Google明年測試量子電腦 加速醞釀新的運算時代  [電子時報]
   2.1.6. 孫正義:Vision Fund已獲利30億美元 未來30年機器人智商可達1  [電子時報]
   2.1.7. 亞馬遜在德國成立「亞馬遜研究中心」專注發展AI  [電子時報]
   2.1.8. 三星與樂金征戰智慧家庭:布局智慧家庭產品生態系 三星與樂金策略大不相同  [電子時報]
   2.1.9. 公有雲市場戰國風雲只是前哨戰 物聯網、AI數位化戰鼓方鳴  [電子時報]
   2.1.10. 英特爾AI晶片戰分進合擊 方方面面不放過  [電子時報]
   2.1.11. NVIDIA、科技部 打造AI供應鏈  [工商時報]
   2.1.12. 谷歌攜思科 挑戰亞馬遜雲端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英國MR軟體商Fracture RealityMR發展速度比想像中快得多  [電子時報]
    2.2.1.2. Levis以科技穿針引線 穿戴裝置配角變主角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2020年全球內建AI晶片手機出貨佔比達35%  [電子時報]
    2.2.2.2. i8砍單5成?童子賢:沒這回事 蘋果官網 i8下單1天到貨 Plus3~5  [蘋果日報]

  2.3IT Industry

   2.3.1. 友達Q388 季減9.9%  [經濟日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旺宏好威 純益增二倍  [經濟日報]
   2.4.2. 化纖廠養金雞 3D列印商機  [經濟日報]
   2.4.3. A搶市占 進擊印尼  [經濟日報]
   2.4.4. 無人機禁區飛行 最高罰150  [工商時報]

   2.5.1. 智慧工廠須有開關裝置把關每一道關卡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特斯拉大砍單 衝擊台廠  [經濟日報]
   2.6.2. 電動車客戶拉貨強勁 MOSFET晶片產能喊缺 外商優先供應車廠長單 台廠進場接收急單  [電子時報]

[Home]


2017/10/27 1.1.1. 兩岸僵局最佳 就怕形勢惡化!李顯龍:觀點不同+缺乏信任 難恢復對話 [ 中國時報 施施、江靜玲]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5日在華府表示,在九二共識上他充分了解中國大陸的立場,一旦大陸接受新的表述方式,就再也無法回到「九二共識」了。他也稱,新加坡在協助兩岸恢復對話上,能扮演的角色有限;兩岸目前的僵局不惡化就已經是最好的狀態。

假如失控 希望晚點到來

李顯龍也同時提出警告,表示兩岸現狀仍有可能惡化,因為中國大陸正不斷強化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軍事力量,以防那天情勢失控,「假如真的失控,我希望那一天晚點到來」。李顯龍25日在華府參加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論壇時,還被香港媒體詢問到,2015年「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面對兩岸溝通管道中斷,新加坡是否可以發揮獨特作用?對此,李顯龍指出,觀點不同加上缺乏信任,造成兩岸難以對話。他表示,無論「九二共識」意涵為何,這都是北京與台灣和國民黨交往的基礎。現在蔡英文或民進黨決定不使用這個說法,要改用其他表述方式,雖然其內涵可能是一樣的,但「很明顯蔡英文必須顧及綠營及支持者立場」。不過北京已經明確說「不」,強調「九二共識」是他們堅持不變的立場。

李顯龍說,他完全了解中國大陸的立場,「因為如果接受另一個正式用語,將無法回到九二共識」。台灣可能透過「切香腸式」策略,一步步往獨立目標前進,屆時兩岸關係將漸行漸遠,有一天可能會走到一個北京所不樂見的局面。

若接受新表述 難回九二

李顯龍表示,這是一個極難解決的矛盾,大陸不會讓步,而蔡英文也不願意回到九二共識,否則她「會失去基本盤的信任與支持」。新加坡是兩岸的朋友,但在目前僵局上,新加坡能扮演的角色有限,,新加坡「只是提供房間和茶杯而已」,他的這番話也引起現場一陣笑聲。

針對中共十九大,李顯龍也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表示,十九大後,習近平鞏固了他的地位,也開啟了大陸的一個新時代。習近平希望,他對中國大陸的影響不僅會延伸到今後的五年甚至是十年,而且還會延續到中共建政100周年,即2050年。從前毛澤東讓中國站起來;鄧小平讓中國富起來;習近平現在要讓中國強起來,至於這個「強」代表什麼,李顯龍指,這是大家要密切觀察的。

[Home]


2017/10/27 2.1.1. 軟銀投資印度:軟銀近3年砸逾60億美元於印度新創企業 業界質疑缺乏投資策略 [ 電子時報 殷家瑋、陳智德]

軟銀孫正義於2016年參加印度新德里舉辦的Start Up India大會。

近年來,日本電信與媒體公司軟銀集團(SoftBank)積極投資全球和印度市場的步伐未曾停歇過片刻。自軟銀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決定豪擲重金,將賭注重壓在印度市場後,印度的新創業市場便一直面臨著低迷的氛圍。對此,軟銀表示仍對印度未來的市況持有信心,因為公司所布局的策略,是著重於以長遠發展為終極目標。

根據Livemint報導,不到3年的時間內,軟銀已在印度的新創業市場中,砸下超過6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在該公司於2017年所投資的40億美元之中,約逾半的資金是用來支持總部位於邦加羅爾的電商公司Flipkart

軟銀在20178月宣布,將斥資約26億美元來收購Flipkart 20%的股權,包括直接注資至Flipkart公司內部的14億美元,以及用來收購其他現有股東所持股份的資金。據悉,美商Tiger Global Management LLC和創投公司Accel Partners都是這項交易的賣家之一。

軟銀也曾在20175月大手筆投資了14億美元,收購了印度行動支付商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 20%的股權,包括Paytm的創辦人Vijay Shekhar Sharma所持有的部分股權。20179月,軟銀又注資約2.5億美元於印度古爾岡線上飯店預訂平台OYOD輪融資。

然而,軟銀亦於20175月宣布,已在2016財會年度中計入一筆高達14億美元的投資損失,主要原因是該公司大量投資了印度第三大電商Snapdeal和叫車軟體Ola所致。

儘管近期的挫折使外界開始質疑軟銀的投資策略,但軟銀仍明確表示,印度仍將會是該公司極為重要的投資市場。軟銀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曾於2015年訂下目標,將致力於在10年內實現至少100億美元的投資目標;依照目前的發展進度來看,軟銀期望有機會能提前達陣。

然而專家指出,軟銀並未清楚闡明應該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以及應如何計劃執行未來的運作戰略。孟買創投業者表示,軟銀並不真正了解印度市場。倘若軟銀真有做足功課,初期就應該以中型投資為主。對此,印度創業家亦表示,目前印度新創業市場的環境儼然已提供了軟銀一個絕佳機會,用來糾正其原本的錯誤投資策略。

問題在於,一直以來,軟銀從未表現出像是擁有一套投資戰略般的態度來作出決策。不論是在投資規模或是速度方面,軟銀所展現的投資手法,幾乎已和對沖基金的模式如出一轍。儘管軟銀內部組織擁有深厚的策略和營運經驗,但在大多數情況下,軟銀並未真正將其專業能力帶進其投資組合當中。

更有專家直言,軟銀旗下價值1,000億美元的巨大願景基金(Vision Fund),使其更加遠離了原本應具有的策略性定位。隨著擁有更多的資金供其支配,很難看出軟銀未來的投資策略會與過往有何不同。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大型的投資項目,依舊會是軟銀未來在全球和印度市場的投資首選。

軟銀願景基金在印度重金投資 是否能成功回本外界看法分歧

軟銀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認為,印度是一個充滿巨大投資機會的寶地。

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旗下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該基金於20178月斥資約25億美元收購印度最大線上零售商Flipkart 20%的股權,被視為是印度科技產業中,迄今為止最大的私營投資項目,也代表著軟銀對於印度市場的看重程度。

Wharton網站報導,軟銀集團曾以投資雅虎(Yahoo!),以及支援大陸阿里巴巴,以抵禦亞馬遜(Amazon)在大陸當地的進軍而聲名大噪。Vision Fund的執行長Rajeev Misra也曾在近期表示,印度企業將會在該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佔據很大的比重。

沙烏地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是這個市值高達93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最大投資方,其次則為軟銀集團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創投公司(Mubadala)。另外,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鴻海、高通(Qualcomm)和夏普(Sharp),也名列該基金的投資方名單中。

截至目前,Vision Fund已在印度投資了超過60億美元,並且持有印度四大獨角獸企業的部分股權,分別為Flipkart、印度最大數位支付公司Paytm、印度最大叫車App Ola、以及印度行動廣告公司InMobi

Vision Fund還投資了許多印度新創企業,例如印度最大線上飯店預訂平台OYO Rooms、即時通訊App Hike和線上雜貨商店Grofers等等。軟銀集團創辦人兼執行長孫正義(Masayoshi Son)曾表示,印度是一個充滿巨大投資機會的寶地;而Vision Fund所尋求的投資目標,就是那些能利用科技來改變人們生活的新創公司。

創投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 India表示,像Vision Fund這類的基金在印度所投入的資金,已充分的展現出對印度市場的高度信心。然而,儘管投資人都知道,印度是個存在機會的市場,但若欲實際投資該區就必須認知到,在未來的數年內,燒錢的速度將會比盈利還要更快,因此投資者必須具備極大的耐心和信心。

軟銀在印度的豪賭,也引發了市場上不同的觀點與聲音。有專家認為,軟銀已發現到印度與大陸市場的不同,並且也已意識到該公司在印度錯誤的投資決策。舉例來說,印度線上房地產公司Housing.com和印度電商Snapdeal,就是軟銀其中兩項失敗的投資,原因是這些公司都是屬於市場中的後期入市者,而且估值也過於昂貴。

沃頓商學院(Wharton)的教授認為,軟銀在印度進行的早期投資項目,例如Housing.comSnapdeal,顯的有些過於激進,對於這兩間公司所提出的估值和注資,亦都欠缺成熟的思慮。此外,軟銀對於FlipkartOla的投資成敗,將會證實軟銀的決策是否正確。如果成功,印度勢必將無疑的成為軟銀最重要的新市場;但倘若失敗,印度將會淪為軟銀的一個極為昂貴的實驗戰場。

部分企業家則認為,現在判斷軟銀在印度的投資結果,恐怕還為時過早,因為在正常情況下,要評斷一個基金的投資表現,必須要經歷至少9~10年的週期才算客觀。

20171~9月全球私募投資印度176億美元 軟銀佔4分之1

201713件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中,就屬軟銀對Flipkart25億美元投資最大。

根據研究機構Venture Intelligence統計,201719月投資印度公司的私募股權機構投資額已來到176億美元,超越2015年的173億美元來到新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在176億美元中,來自日本軟體集團(SoftBank)的投資就佔了近4分之1

總體而言在201719月,印度有21件超過2億美元的投資,及151~2億美元的投資。大型投資主要分布在四大產業:網路及行動、基礎建設、IT服務與金融、財務及保險。不過2017年除了風險投資機構外,私募股權機構並未對房地產投資。

軟銀對印度新創公司的投資甚為積極,在不到3年內就對印度投資60億多美元,其中有40億美元是在2017年達成,包括對共享旅宿平台OYO2.5億美元,對行動支付業者Paytm14億美元,以及對印度主要電商平台Flipkart25億美元,讓軟銀成為印度新創圈的最大投資人。近期印度共享汽車平台Ola也得到軟銀及騰訊共20億美元的投資。

此外,私募股權機構在2017年前三季對印度的投資不比2015年,下滑35%Venture Intelligence表示,私募股權機構僅對34個產業已處於成長階段的公司有所興趣;風險投資機構則是對處於初期階段的公司缺乏投資動力,但此為印度受到最大投資的部分。

201713件超過1億美元的投資中,就屬軟銀對Flipkart25億美元投資最大,其次是金融保險公司對SBI Cards3億美元;RBL Bank得到的260億美元及General Atlantic收購投資服務公司Karvy Computershare2.4億美元。

[Home]


2017/10/27 2.2.1. QE鴿式退場 歐元重貶 [ 經濟日報 任中原]

歐洲央行(ECB26日宣布2018年購債計畫,19月每月購買金額從600億歐元腰斬為300億歐元(350億美元),但未「封口」,必要時將再延長。市場認為ECB的做法屬於「鴿式」退場,歐元/美元盤中重貶0.9%,歐元區公債價格上揚。

ECB也維持放款利率為零及負存款利率的政策不變。決策聲明指出,「若有必要,而且在決策委員會看到通膨持續朝向目標調整之前」,購債計畫將持續到20189月之後。

聲明也指出,現有公債到期後取得的本金,「將在資產購買計畫結束後相當時間內,及情況有需要時」,繼續投入市場。

ECB的新計畫是市場所預期的三種版本中最偏「鴿派」者,且QE還有再延長的空間,使歐元兌美元26日盤中大幅貶值0.9%,至1歐元兌1.1714美元,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跌4個基點,報0.44%

ECB總裁德拉基表示,ECB雖啟動量化寬鬆(QE)政策縮減程序,但「我們迄未見到名目工資或通膨出現令人鼓舞的發展,所以委員會的態度相當審慎;我們的計畫有充分彈性,能夠調整購債規模,且執行順利」。

他說,「今天決定的是未封口的計畫,絕不會突然停止。大部分決策委員都偏向不封口;未來仍有許多不確定,唯有審慎以對」,而且「當然將把到期證券的本金再投資」。

德拉基針對經濟情勢指出,「歐元區經濟展望的強弱風險仍普遍維持平衡。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下半年的成長動能並未退潮,經濟擴張堅實且普遍。區內整體物價壓力仍低,經濟展望與通膨路徑取決於貨幣政策的支持」。

ECB資產負債表 上看5兆歐元

歐洲央行(ECB)宣布明年的量化寬鬆(QE)計畫縮減,等到新計畫完成後,ECB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額度超過其他央行,總額約達5兆歐元。

依據新計畫,ECB每月購債金額雖減少,但持有公債的總存量仍持續增加;ECB經濟學者估計,公債「存量」增加對歐洲公債殖利率的影響,比每月購債的「流量」更大。因為「流量」大小對殖利率的影響只限於一個月,但「存量」則對殖利率產生長期下壓。

ECB官員一直擔心若縮小購債規模,會引發有如2013年聯準會(Fed)造成的「縮減恐慌( taper tantrum)」,當時曾使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數月之久。

有鑒於此,ECB早在宣布縮減QE規模前一段時間,便不斷對交易商及投資人提出警示,因此宣布之後債券市場未大幅受驚。換言之,便是「有縮減,無恐慌」。

[Home]


2017/10/27 1.1.1. 馬鞍山電博會 投資額拚新高 上看104億元人民幣 [ 工商時報 陳鷖人]

為強化與大陸華中地區電子產業市場商機結合,由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舉辦的第六屆馬博會今(27)日登場,共有167家企業參展,預計媒合36項投資計畫,投資總額上看人民幣104億元,有望創下歷年新高。

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表示,南京到合肥整個帶狀區域未來將隨著台積電南京廠投產,形成上至半導體設計、下至半導體封裝的產業鏈,馬鞍山鄰近南京和合肥等重要發展基地,未來有很好的發展機會。

2017年馬博會於今日起至30日在大陸安徽省馬鞍山市會展中心舉行,現場有超過600個攤位。電電公會表示,此屆馬博會結合時下產業趨勢,聚焦自動化、雲端計算、IOT物聯網和新能源等主軸,並打造五大展區。

電電公會副秘書長徐興表示,現在產業發展趨勢是物聯網與人工智慧整合,更注重AIIoT應用,透過軟硬體整合提升附加價值,本屆馬博會結合此趨勢,工業電腦大廠新漢今年也將首次參展。徐興指出,馬鞍山可說是南京的後花園,最近幾年發展非常快速。

每年馬博會都會在安徽登場,今年更結合皖台科技論壇擴大辦理,電電公會指出,本屆馬博會最大特色是以專業性與密集性商貿洽談為主,並特別舉辦電動汽車、智慧生活與機器人應用3個領域廠商採購會。

郭台強指出,此次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王永壯也率團至馬鞍山考察,顯見也看好馬鞍山發展。

每年電電公會都會固定舉辦昆山博覽會和馬鞍山博覽會,去年起又新增長沙博覽會;今年昆博會已於7月登場,馬博會之後,下個月長沙博覽會將接續登場。

[Home]


2017/10/27 1.2.1. 商總點名 4慘業5障礙8失能 [ 工商時報 譚淑珍、彭?琳、張語羚]

商總昨(26)日發佈的「2017年產業建言書」直批政府上台1年多來,過於冒進各項改革,進而創造出旅行、旅館、遊覽車及不動產這四大「新興」慘業,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更直言,這新4大慘業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商總今年建言書以「翻轉政策迷思、破除重工輕商」為主軸,明白點出整體商業經營環境的「五大障礙」、政府政策的「八大失能」,凸顯出政策的「重工輕商」。賴正鎰也相對的提出「政府施政應翻轉的八大方針」。

在整體經營環境的障礙上,賴正鎰直言,最大障礙在行政效能。他說,過去1年多年,從一例一休、年金、司法等各項改革,看到的只有「拚政治」,而不是在「拚經濟」,更造成社會對立、朝野紛爭及立院亂象,「也讓企業疲於奔命、無法展現身手。」

在政策失能上,賴正鎰批評,政府長期漠視服務業的發展,從政府的重大政策計畫,包括「5+2產業創新計畫」、「新南向政策」及「前瞻建設計畫」等,幾乎都看不到對服務業資源投入的規畫,顯示政府政策有「重工輕商」的迷思。

然而,他認為,服務業現階段最大的困境還是在「兩岸關係」上,旅行等4大慘業,只有最慘的境況,根本原因是陸客減少,面對陸客的減少,政府以新南向政策為因應,反而凸顯出政府的兩岸政策欠缺宏觀格局、新南向政策則輕忽風險控管,致使政策多淪為空談,導致4大慘業「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賴正鎰因此建議政府,應積極維繫兩岸友好關係與保持良好的溝通平台,讓兩岸經貿與文化,觀光等交流持續維持下去,他說,陸客也應該是重要的觀光客源,政府在積極吸引國外觀光客時,不應忽略大陸遊客。

他也不忘提出加速通過一例一休修法,降低企業經營難度與成本的建言,當然更重要的是為能打破「重工輕商」的現況,他盼政府也能夠挹注資金幫助服務業發展,提供內需匱乏的經濟活力。

商總政策滿意度調查 最不滿一例一休

商總昨(26)日公佈「對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企業界對政府過去1年來的施政滿意度只有13.8%,其中,「一例一休」政策的不滿意度高達61.2%,商總理事長賴正鎰昨天也當面向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建議,政府應儘速在年底前完成修法,否則時間拖得愈久,企業不是「苦撐」待變,只有關門一途。

對一例一休,賴清德承諾,會在11月中向社會報告,修法方向將秉持保障勞工權益、安全、同時提供企業經營彈性的原則。

在商總對外發佈之前,賴正鎰先率金商獎中外得獎企業及理監事一行人分別到總統府、行政院會見蔡英文、賴清德、並遞送商總「2017產業政策建言書」與「對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

由於調查結果也顯示,在兩岸與國際經貿政策上,近5成、47.8%的企業最不滿意兩岸政策,然而,最滿意的新南向政策,賴正鎰說,也有36.7%的企業表達不滿意的態度。

[Home]


2017/10/27 1.2.2. 兩岸陷僵局 成台產業第六缺!比五缺更嚴重 工商界疾呼政府正視 [ 旺報 陳政錄]

五缺已成為民間投資最大障礙,不過,全國商業總會26日直言,面對兩岸僵局持續、官方交流緊縮,旅行業、旅館業、遊覽車業、不動產業已成為台灣新「四大慘業」。對此工商界疾呼,政府不應讓當前缺乏官方交流、互信的兩岸關係,成為影響台灣產業除五缺外的「第六缺」障礙,盼政府正視兩岸關係對經濟的影響。

台北市商業會理事長王應傑26日在台灣競爭力論壇記者會上表示,大陸當前在意的是如何成為世界強國,台灣則因修憲等議題「吵吵鬧鬧」,產業也面臨五缺,呼籲蔡政府最重要的還是「把經濟搞好」。他也提到,政府須重視兩岸關係對經濟的影響,不應成為「第六缺」。

兩岸政策 企業很不滿

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說,這第六缺,甚至比前五缺「更嚴重、漏洞更大」,因新「四大慘業」中,旅行業、旅館業、遊覽車業三項觀光相關產業,均是受兩岸僵局、陸客不來影響,且兩岸關係也對台灣對外經貿關係拓展,和推動新南向造成影響。

商業總會26日公布旗下會員對「商業服務業政策滿意度調查」,企業最不滿意的政府施政前兩項,除了一例一休不滿意者達61.2%外,第2名就是兩岸相關政策,高達47.87%,近逼5成。

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榮南說,蔡政府上任後,陸客斷崖式減少,新南向客源也難以彌補,造成旅館慘澹經營,中南部業者更是叫苦連天。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魯孝亞也說,目前已有3000多台遊覽車,因經營者無力償還債務遭銀行拖回,影響許多家庭生計,盼政府能改善陸客問題,並輔導業者轉型。

賤民說 王:罵政治人物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龐建國也說,兩岸包括電子、零組件等產業緊密結合是既定的事實,大陸對台經濟成長率影響程度達到美國的四倍,但兩岸冷對抗僵局,已嚴重影響台灣產業,但蔡政府似乎不重視,讓人擔憂。

王應傑也提到,台灣只有750萬人真正去過大陸,很多人不了解大陸當前的迅速發展,但有媒體節錄他說「台灣很多沒到過大陸的愚民、賤民,根本不知道大陸有多進步」,引來網友撻伐,他解釋,這些是順應現場貴賓提到「政治是高明的騙術」而發,是罵政治人物。

兩岸冷 政府失能 商總提8大建言

全國商業總會26日發表年度產業建言書,提出台灣商業及服務業經營面臨的「五大障礙」與產業政策「八大失能」,其中,兩岸政策欠缺宏觀格局及南向政策輕忽風險控管,更入列產業「八大失能」之中。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呼籲政府應積極維繫兩岸友好關係與保持良好的溝通平台,以翻轉台灣經濟。

值得注意的,對陸客不來,服務業陷入「苦撐」窘境,而政府提倡新南向,業者更痛批,在與東南亞國家的租稅優惠都還沒有簽訂的情況下,根本就是不可行的。不動產業公會理事長林正雄就呼籲政府應盡快停止新南向,降低企業投資風險。

商總26日發表產業建言書,提出商業及服務業經營面臨五大障礙分別有物價失調、法規、消費濫權、觀光蕭條、人才斷鏈等;八大失能則是南向輕忽風險、兩岸欠缺適當格局、勞資關係遭破壞、投資建設凸顯政治算計、財經政策壓抑市場、公司法增加成本、能源政策背離需求、外貿政策失當等。

對此,賴正鎰提出政府施政應翻轉之八大方針,包括一、儘速修正一例一休及稅改法案。二、活絡股市、房市。三、國民所得五年內增至五萬美元。四、吸引來台觀光每年兩千萬人次。五、增加招商引資能量,五年內年招外資達兩百億美元。六、檢討能源政策,維持供電穩定。七、維繫兩岸和平友好關係、簽訂更多國貿協議。八、擬定人口優化政策、廣納人才。

賴正鎰提到,26日商總在拜會府院期間,向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賴清德提出建言,賴清德回應土地、人才、缺電等問題正在推動解決,11月初將連四天召開記者會說明。但賴正鎰說,政府包括稅改等部分政策,仍與商總期待有落差,兩岸關係也未解,盼政府能持續增進與業界溝通、維持兩岸交流熱絡。

[Home]


2017/10/27 2.1.1. 輝達看AI 台廠大商機來了 [ 經濟日報 謝佳雯、陳慶徽]

全球繪圖處理器龍頭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昨(26)日指出,人工智慧(AI)和自主機器人、自駕車三大技術正進入產業元年,數以兆計的裝置將注入人工智慧,為所有產業創造全所未有的大商機。

黃仁勳認為,我們處在新世界的開端,未來我們將可與電腦溝通、車輛能自動駕駛、機器人融入生活中,輝達為世界打造無數平台,使這些產品與體驗得以成真;而台灣擁有台積電、鴻海、廣達、華碩等AI相關企業,台灣產業鏈將因AI創造新商機。

輝達昨日在台盛大舉辦GPU技術大會(GTC Taiwan),黃仁勳親自主持開場演說,對即將邁入的AI新紀元提出更完整看法。

他延續之前北京GTC大會的論調,認為摩爾定律已到尾聲,繪圖處理器(GPU)將成為目前AI技術主流演算方式。他在開場演講中預言:AI、自駕車和自主機器人的新紀元已經來臨。

黃仁勳認為,AI將快速滲透至人類生活中,引領出自動駕駛和自主機器人;其中,AI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發明自動駕駛,自駕車將成為第一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機器人。

黃仁勳認為,自動駕駛將會促使全新的計程車服務出現,且幫助卡車司機減輕壓力,最重要的是,讓道路駕駛更安全,甚至能改變汽車的形體,像是透過輝達產品驅動的AirBus飛行汽車。

黃仁勳指出,自駕車將會顛覆世界,而這只是開端,未來自駕車相關技術將引領自主機器深入社會各個產業,機器人將為人類執行過於複雜,或速度太快而無法承受的工作。

他舉例,未來將會透過機器人或無人機宅配送貨,像是披薩或牛肉麵都可以代送到家;也可以協助獨居的高齡人口生活起居;或與技師或醫師攜手合作,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等。

黃仁勳指出,AI會將資訊注入2,000萬個雲端伺服器,上百億計的車輛及製造機器人中,最終,高達一兆個物聯網裝置和感測器將會智慧的監控一切,從心跳到血壓、甚至設備內的震動,來監控必須維修的設備。

輝達秀Volta處理器 台積12奈米打造

全球繪圖處理器龍頭輝達(NVIDIA)昨(26)日在台盛大舉辦GPU技術大會(GTCTaiwan),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親手秀出由台積電以12奈米打造的Volta繪圖處理器。

輝達的Volta可以說是台積電的第一個12奈米產品,主攻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市場。法人認為,若後續VoltaAIHPC領域大放異彩,台積電、京元電等供應鏈將可受惠。

黃仁勳手拿的Volta繪圖處理器,只有手機大小,卻可以用來打造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是為打造AIHPC最複雜的處理器,將運用於各式雲端與資料中心,並獲得各家雲端服務供應商及全球領導IT企業採用。

從輝達秀出的資料來看,Volta已獲得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浪潮、華為、聯想等採用,用來打造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法人預期,將有利於對上游代工廠台積電的投片量。

發展人工智慧 陳良基:我兩優勢勝陸星

發展人工智慧(AI),科技部長陳良基說,比起大陸與新加坡等國,台灣有兩大優勢,第一,台灣擁有全球最好的半導體聚落;第二,台灣在PC時代累積的人才能量正可去全世界征戰。

科技部與人工智慧大廠輝達昨(26)日共同舉辦人工智慧(AI)研討會,由陳良基與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對談。會後陳良基向媒體表示,要推動AI,電腦運算量是決戰點,輝達是全世界從事AI運算發展最好的公司之一。

全球包括中國與新加坡等國都全力發展AI產業,台灣的優勢在哪?陳良基回應台灣有兩大優勢,第一,發展AI必須具備大量的運算能力,而這部分一定要依靠半導體產業,台灣擁有全球最好的半導體聚落,這領域又剛好是台灣的強項。

第二,發展AI需要很強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底子,過去在PC時代累積了人才能量,此時正好可用。

打造超級電腦 輝達攜手科技部

全球繪圖處理器龍頭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昨(26)日宣布,將和科技部共同打造國內第一台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與台灣產業鏈共同跳上AI列車。

輝達昨日在台盛大舉辦GPU技術大會(GTC Taiwan),今年並與科技部共同舉辦AI Symposium,廣邀超過1,400位科學家、研發人員和企業家齊聚一堂,黃仁勳也在開場演講時宣布上述合作計畫。

黃仁勳指出,AI是前所未見最強的科技力量,AI將重塑每個產業,輝達與科技部正加速台灣產業的AI發展,包含智慧製造、物聯網、智慧城市和醫療。

黃仁勳指出,台灣第一個AI超級電腦,就是建構於NVIDIA的超級電腦和專為AI和超高速電腦打造的處理器Volta 繪圖處理器上;未來四年內,將與科技部共同訓練3,000位開發人員。

[Home]


2017/10/27 2.1.2. 亞馬遜宅配入屋 槓沃爾瑪 [ 經濟日報 黃智勤、林昀嫻]

美國電商巨頭亞馬遜26日宣布新服務亞馬遜鑰匙(Amazon Key)與搭配這項服務的智慧鎖及攝影機,讓自家送貨服務更進一步,直接將產品宅配至「屋內」。

亞馬遜將於118日在全美37個城市推出Amazon Key,僅對Prime會員開放。這項服務的目的是在家中無人的情況下將包裹安全送進消費者家中。

使用Amazon KeyPrime會員不必支付額外費用,但須先購買250美元的裝備組合,包括同步連線至網路的Amazon Cloud Cam雲端攝影機,以及YaleKwikset的智慧鎖。

亞馬遜指出,訂閱這項服務的會員能以智慧手機追蹤包裹、觀看送貨過程、或重播貨物被宅配至家中的影片。

這項服務允許送貨員直接送貨到府。亞馬遜在確認送貨者抵達正確地點之後,才會將家門解鎖。家門一打開,雲端攝影機就會啟動,錄下整個送貨過程。送貨員不會知道門鎖密碼,因為解鎖是透過網路啟動。

亞馬遜貨運事業副總裁拉森(Peter Larsen)指出:「Amazon Key讓消費者安心地得知貨物已被送到家中,主人一開門就能看到包裹躺在家門前。」

Prime會員的其他福利包括免運費與免費影音串流服務等。除了送貨之外,Amazon Key也能用於安排讓訪客直接進入屋內,例如朋友和家人。亞馬遜也表示,該公司正與清潔服務、寵物照顧與溜狗服務的供應商洽談合作,讓這些人員直接進入客戶屋內服務。

美國清潔公司Merry Maids母公司ServiceMaster執行長瓦提表示:「我們相當期待與亞馬遜合作,Amazon Key讓清潔人員在主人不在家時直接到府服務,輕鬆完成一樁麻煩事。」

值得注意的是,亞馬遜勁敵沃爾瑪上月也宣布將與專攻智慧攝影機、智慧門鈴與智慧鎖的公司合作,推出送貨到家服務。

無人機送貨 又邁進一步

美國總統川普25日發布行政命令,放寬各州政府進行無人機測試的權限,使亞馬遜等業者推動無人機運送的目標又邁進一步。

川普25日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加快批准無人機飛過人群上空以及長距離飛行。白宮說,此舉是為無人機開啟新的商業用途並且創造就業機會。

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副科技長卡拉席歐斯(Michael Kratsios)對此表示:「為維持美國在無人機新興產業的領導地位,美國需要有一套鼓勵創新且確保航空安全的管理架構。」

卡拉席歐斯指出,這項命令回應了無人機製造商和使用者的呼籲,將准許地方政府豁免於航空管理局(FAA)的飛航禁令,將可進行無人機運送測試、空運系統和長距離飛行等用途。

除了送貨用途外,也開放無人機運送醫療物資、管線和電網檢測和拍攝新聞事件等測試。

美國政府去年允許無人機商用飛行,但僅限於短程,也必須遠離人群才能測試,使亞馬遜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Project Wing得在其他國家測試無人機運送系統。

對這項行政命令,亞馬遜旗下的Amazon Prime Air副總裁金奇表示:「亞馬遜支持政府推動無人機測試計畫的努力,以維持美國在航空和無人機創新的先驅地位。」

[Home]


2017/10/27 2.1.3. NVIDIA跨界銷售禁令 衝擊繪圖卡、伺服器廠 下游客戶擔心供貨縮減 只能黯然接受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近期NVIDIA要求合作夥伴全面遵守三大系列產品不得越界銷售。

NVIDIA為保持業績增長動能,近期要求合作夥伴全面遵守GeForceQuadroTesla三大系列產品不得越界銷售規定,伺服器業者將無法再以價格較低的GeForce繪圖卡替代高價QuadroTesla,對於伺服器及繪圖卡業者將造成衝擊。NVIDIA藉由銷售禁令,可望拉升高價TeslaQuadro出貨,力守獲利不墜,由於NVIDIA掌握市場發話權,合作夥伴只能黯然接受。

NVIDIA憑藉繪圖技術及專利優勢,成功搶下AI戰場頭香,成為全球科技產業追捧明星,股價由20多美元一路飆升,現已逼近200美元大關,2018會計年度第2(截至2017730)營收達22.3億美元,年增56%、季增15%,再創歷史新高,淨利5.83億美元,業績呈現大幅成長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NVIDIA營收創新高,但其全力衝刺的車用平台業務營收僅1.42億美元,資料中心業務只有4.16億美元,雖然均見成長,但相較於PC平台繪圖晶片GeForce成績,差距仍相當大,至於AI商機也尚未能挹注營收及獲利,NVIDIA分別針對PC與專業領域的GeForceQuadro繪圖卡出貨暢旺,對手超微(AMD)市佔則大幅衰退。

然而NVIDIA獲利、股價同步揚升之際,亦面臨業績成長壓力,繪圖卡業者指出,以GeForce繪圖卡為營收主力的NVIDIA,相當清楚近年電競需求雖揚升,但未來仍將難以彌補整體市場規模縮減缺口,加上GeForce系列售價與毛利低於專業用途的Quadro繪圖卡,以及用於資料中心等高效能運算需求的Tesla,遂決定全面執行三大系列產品市場銷售控管。

繪圖卡業者透露,GeForceQuadroTesla採用相同架構,但在GPU核心與效能設計上大不同,GeForceQuadro分別針對一般PC消費性市場、專業繪圖市場,而Tesla則是鎖定高效能運算與深度學習等專業應用所開發,三大系列產品價格差距甚大。

由於QuadroTesla價格較高,使得出貨量最大且價格便宜許多的GeForce繪圖卡,經常被當作QuadroTesla專業卡的替代品來使用,不少伺服器業者都會推出搭載多片GeForce繪圖卡設計的機種,以因應注重成本考量的客戶群。

近期NVIDIA考量獲利結構,以及高效能運算應用世代將全面起飛,決定嚴控GeForceQuadroTesla三大產品市場定位,合作夥伴不可越界銷售,這使得伺服器業者不得再推出搭載多片低價設計的GeForce繪圖卡相關產品,必須採用高價QuadroTesla,其單片價格遠高於8~12GeForce合計價格,由於高價機種銷售難度高,伺服器業者風險將大幅拉升。

NVIDIA此次祭出三大系列產品銷售不得跨界的禁令,一旦違反規定,恐將遭到斷貨或縮減供貨,此舉嚴重壓縮繪圖卡業者銷售範圍,同時擁有伺服器與繪圖卡事業的華碩、微星及技嘉,更是NVIDIA緊盯的目標。隨著挖礦設備採購需求已難見爆發性成長,而伺服器等市場又遭到封鎖,繪圖卡產業前景恐難如預期樂觀,由於NVIDIA掌握繪圖卡產業發話權,伺服器、繪圖卡業者只能黯然接受。

 

[Home]


2017/10/27 2.1.4. 黃仁勳:台灣AI起步晚但還不遲 NVIDIA將全力助攻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新世代革命已來臨,將為所有產業創造前所未有的商機。

已成為全球科技重要的盛會的NVIDIA GPU技術大會26日在台登場,會中持續聚焦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應用。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世代來臨,數以億萬計的運算裝置加入AI,造就出一個產業史上最大機會,台灣雖然在AI發展起步有點晚,但還不遲,現在才剛開始,NVIDIA將全力協助台灣產業搶進AI領域。

隨著AI可望成為再次翻轉世界的產業革命後,在AI戰場位居關鍵地位的NVIDIA,其GTC大會已成為對運算產業最重要,也是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除美國外,亦有大陸、歐洲、以色列、日本及台灣場次。黃仁勳於26GTC大會主題演講中再次強調摩爾定律已到了尾聲,CPU效能成長緩慢,程式設計人員已無法創造出更有效率、發現更多指令集並行的CPU架構,NVIDIA GPU將能補足CPU的不足之處,GPU勢將成為下世代AI技術主流運算方式。

黃仁勳也說明了多項AI相關技術平台與應用,如虛擬實境平台Holodeck,以及因應自主機器所推出的平台,包括Jetson的終端超級電腦、JetPack開發人員套件、DIGITSIsaac機器人模擬平台與深度學習機構等。其中,Isaac透過機器人的機械原理、感測器與傳動裝置,搭配精準的環境模型與物理模擬,得以在虛擬環境中打造機器人的大腦,訓練過後的類神經網路可被下載並導入真實世界的機器人。

黃仁勳表示,自主機器的世代即將來臨,而自駕車是第一個也是最具影響力的自主機器之一,自駕車就是我們的第一個機器人,發展快速的感測器技術、AI與節能的NVIDIA CUDA GPU運算將為自主機器打開一個新的世界,這些機器能感知周遭環境、推估最理想的計畫,與世界交流並學習。

NVIDIA同時也宣布與科技部合作,合力促進台灣企業加速發展AI相關技術與應用,以支持政府最近宣布的AI計畫,協助培植本土AI產業。黃仁勳表示,台灣一直是PC革命的震央,未來也將在AI所驅動的產業革命中繼續扮演核心要角。NVIDIA將與科技部密切合作,確保台灣在AI科技浪潮下充分展現實力。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將組建全台第一部專為AI打造、搭載NVIDIA DGX AI 運算平台與Volta架構繪圖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希望藉此籌建一個平台,加速推動先進研究與產業應用,於2018年達到4 petaflops的效能目標並躋身全球500大排行榜的前25名最快超級電腦 ,同時,也希望能在4年內達到10 peraflops 的目標。

雙方重要的合作項目包括,NVIDIA深度學習機構將在未來4年培訓3,000位開發人員,助其將深度學習技術運用在智慧製造、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醫療等領域。2016年成立的深度學習機構為開發人員、資料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提供實作的訓練課程,包括網路實驗室與講師帶領實作的研討課程,教導如何使用開放原始碼框架與NVIDIA GPU加速深度學習平台。

NVIDIA亦在台灣推動Inception計畫,協助科技部建立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全力幫助AI新創公司成長;NVIDIA將支持由科技部主導的海外人才培訓計畫,為博士後研究生提供高階實習生計畫;NVIDIA將支持科技部為促成終端AI,投入40億元資金推動為期4年的射月計畫,針對物聯網與SoC元件產業提供NVIDIA深度學習加速器(NVDLA)技術,運用AI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將發展重點放在記憶體、感測器以及終端產品上。與AI計畫相關的活動還包括在中科與南科機器人基地提供台灣機器人專家研發所需的NVIDIA DGX Station AI超級電腦工作站與Jetson TX2 AI模組。

針對AI應用,NVIDIA在過去1年裡已在5國裡投資了逾10家公司,包括大陸景馳及研發自動駕駛卡車的圖森未來,但迄今並未有台灣業者入列。對此,黃仁勳僅表示,台灣雖然在AI發展起步有點晚,但還不遲,現在才剛開始,NVIDIA將全力協助台灣產業搶進AI領域,這也是NVIDIA為何在台灣舉行GTC大會的原因所在,也希望藉由GTC大會能讓台灣產業與全球最新技術趨勢接軌。

[Home]


2017/10/27 2.1.5. Google明年測試量子電腦 加速醞釀新的運算時代 [ 電子時報 蕭菁菁、劉慧蘭]

運用量子力學原理打造的電腦擁有超強運算能力,相較之下當今的電腦將猶如算盤。

量子電腦的概念已經流傳數十年,但僅在科幻電影曾經出現,直到最近幾年,人們認為一台穩定的量子電腦問世可能還得等至少20年,甚至永遠無法可能實現。不過,Google可能顛覆世人的看法,現正運用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打造超強力電腦,準備在2018年進行測試。

量子力學很難用簡短的三言兩語來解釋,但根據Cliffs Notes版本,科學家已經證實原子可同時以兩種狀態存在,此現象稱為「疊加」,在此情形下,單一原子可以同時存在兩個不同的位置。當疊加擴大將會產生更奇異的力量,由於每個事物都是由原子構成,部分物理學家宣稱,所有物體可以存在多個次元當中,這也是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理論的核心概念。

量子力學的法則現正掀起運算革命,一台大型而穩定的量子電腦可能顛覆各種產業,從人工智慧(AI)到化學產業都將經歷大轉變,機器學習、設計新材料、化學製品和藥品的速度將加快。

矽谷創投業者Andreessen Horowitz合夥人Vijay Pande形容,如果量子電腦可行,它將改變整個世界和所有事物運作方式。Andreessen Horowitz是量子運算新創企業Rigetti Computing的創辦者。

學術界有更微妙的觀點,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量子資訊中心(Quantum Information Center)主任Scott Aaronson表示,量子電腦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更快速的電腦,而是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新方式來進行運算。

有鑑於量子電腦威力強大,全球企業和大學現正投入打造這些機器,其中Google似乎居於領先地位。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Google內部團隊正利用量子力學製作一台電腦,2018年初將進行測試,試著解答一般電腦可能花上數十億年才能解開的艱深問題。

如果Google的量子電腦通過測試,料將確立量子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將是一個里程碑,宣告新的運算時代來臨,當前的電腦將走入歷史。

傳統的電腦如筆記型電腦(NB)和手機使用位元(bit)儲存和處理資訊,一個位元是由10組成,位元以所謂的電晶體的微小電路呈現,在1(導電)0(不導電)之間進行開關轉換,手機螢幕觸控、自拍照片和聽音樂只是一連串的10的組合。

量子位元(qubit)則以疊加的形式讓兩種狀態存在,也就是10一起出現。傳統的電腦位元如同靜止的硬幣一樣,只能出現正面或反面,量子位元則像是把硬幣拋向空中旋轉,同時能看見兩面。

也因此,量子位元編碼和處理的資訊比位元更多,科學家形容,量子電腦運算能力如此驚人,相較之下現今最強有力的筆記型電腦比較像是一個算盤,即便是面積橫跨城市數個街道的資料中心運算任務,只要一個猶如句點大小的量子晶片就可完成。

不過,這樣的比較嚴格說來並不恰當,因為量子和傳統電腦基本上是兩種不同的機器。不似傳統電腦,量子電腦面對一個問題時,不會去測試所有的可能解決方案,而是使用演算法刪去可能導致錯誤答案的途徑,只留下抵達正確解答的路線。

再者,量子電腦出錯率頗高,因此其實用性受到部分科學家和數學家質疑。Google和其他企業認為解決方案就是糾錯演算法,但這些演算法需要額外的量子位元,來檢查執行運算的量子位元工作,部分專家估計檢查單一量子位元可能需要用上額外的100個。

看來量子力學極為複雜,微軟(Microsoft)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坦言不了解量子運算究竟是甚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ichard Feynman也曾表示,他敢說沒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學。

儘管如此,相關投資有增無減,科技巨擘包括Google、微軟、IBM和英特爾(Intel)都進行開發計畫。

儘管大規模而正確的量子電腦短期內不可能出現,部分專家預期最快也要在2026年時,但各大企業和政府已經開始為迎接所謂的Y2Q(Years to Quantum)做準備,因為當前受到嚴密保護的數位秘密到時候可能會輕易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承包商Edward Snowden 2013年曾踢爆NSA正在打造自己的量子電腦,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這台量子電腦是8,000萬美元研究計畫「Penetrating Hard Targets」的一部分,但目前不清楚發展程度。

量子電腦競賽最主要動力來自於對產業的潛在助益。專家認為,量子電腦短期內最大的用處是強力支援機器學習和AI,預計10年內所有機器學習都會在量子電腦運行。

商業界的量子競賽在2017年轉為白熱化,5IBM發布一款配備16 qubit的晶片,在這之前一天,Google量子硬體負責人John Martinis透露,Google開發了一款內含22 qubit的晶片。現在,Google這些晶片被保存在加州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實驗室精密的低溫恆溫桶內。

微軟列量子運算為發展策略三大支柱之一

微軟(Microsoft)執行長Satya Nadella將量子運算與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AR)並列為微軟發展策略三大支柱,並看好量子電腦是微軟可以發揮影響力區隔自己與其他競爭者的領域。微軟的雄心是建立具擴展性可供一般人使用的量子電腦,但這項技術的難度不低。

根據InfoWorld報導,微軟開發量子運算的方法與DWave等其他公司使用的技術不同,而是採用一種新方法打造量子位元。量子位元是製造過程的核心,微軟與學術界研究人員合作,探索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一種1930年代便提出,但直到最近才在極低溫下的半導體奈米導線中偵測到的新型粒子。

與其他量子位元方法相比,微軟量子電腦使用的馬約拉納粒子狀態更穩定,錯誤率也比較低,可以將電子狀態擴散至拓樸扭結,這樣在讀取狀態時較不容易蒸發。量子位元可同時處於10的疊加態,因此能同時執行多次計算,透過專門的低溫電腦程式和讀取結果,配合量子演算法,任何複雜問題也能瞬間獲得答案。

微軟打算在Azure中嵌入量子硬體,運行量子模擬器幫助測試量子編碼,並致力開發新的程式語言,讓開發人員可以在Visual Studio中撰寫量子編碼。

微軟研究院已經提供Liqui|> (通稱Liquid)量子程式設計環境,這是一套用於32GB記憶體電腦上模擬30個量子位元環境的工具。微軟表示,在Azure 16TB的伺服器上可以部署40個量子位元的大型量子模擬器,只不過缺少真正量子電腦的加速運算,解決問題可能需要很長時間。

程式設計師可以使用F#語言實驗主要的量子運算概念,了解如何建構演算法處理複雜數學概念,以及使用低層級錯誤修正演算法。微軟新的量子運算語言會以Liquid提供的經驗為基礎開發,但不會使用F#語言。

微軟研究院的Redmond量子運算部門主管Krysta Syore表示,微軟希望程式設計師可以專注於編碼,不需要考慮量子電腦的電路,例如,程式設計師不需要建立量子傅立葉變換所需的連接,就可以調用QFT庫,編寫其他代碼來準備、載入和讀取資料。

參與Liquid實驗的開發人員將可以利用轉移工具把應用程式帶入新平台,使用Azure的量子模擬器會更有幫助,因為它支援的量子位元比PC多。Syore表示,不論有多少個量子位元,量子電腦中的單一作業都只要100奈秒,這是很大的進展,也替科學計算開創新的研究方向。

[Home]


2017/10/27 2.1.6. 孫正義:Vision Fund已獲利30億美元 未來30年機器人智商可達1 [ 電子時報 陳奭璁]

孫正義看好超級AI即將來到,他提到30年內,AI智商上看10,000

外界對於軟銀(SoftBank) CEO孫正義的1,000億美元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有諸多批評,不過孫正義則向他最大投資人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表示,願景基金已經開始獲利,目前賺了30億美元,相當於成立5個月內就有22%獲利率。

Business Insider報導,孫正義是在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所舉辦的未來投資計畫大會上如此表示。他指出這是個好的開始。

過去1年來,矽谷投資人對於孫正義的願景基金有2派看法,一派認為超大基金只會造成被投資的新創公司過度被吹捧,導致價格過高。另一派則認為孫正義只是要在新一代公司裡先搶先贏,取得入股先機,因此即使價格偏高也在所不惜。該基金目前投資的公司包括WeWorkBrain CorpNVIDIA15家科技公司,目前還在洽談要買下Uber 20%股權。

不過事實上,孫正義向來就不太相信傳統所謂科技公司有估值過高之說。他表示,這波浪潮才剛開始,未來世界會有超多機器人,因此目前絕不會是高峰。

孫正義目前手上握有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預計5年內全數投資完畢,且全部會投資在跟人工智慧(AI)有關的科技公司。

為了能在最具創意的公司也能搶佔一席之地,孫正義目前還規劃多個願景基金,預期將會大幅改變矽谷募資的方式。根據PitchBook2016年創投業者投資科技新創的金額高達3,360億美元。

他表示,未來每個基金規模可能差不多一樣,但他會更常投入,有人說1,000億規模已經太多了,他則認為太少,根本不夠用,而他們投資的腳步會加快,不會花上5年才投資完畢,時間會更短些。他先前曾透露會透過未來新募資的願景基金,投資潛力科技公司約達9,000億美元之譜。

此外,孫正義看好超級AI即將來到,他提到30年內,AI智商上看10,000,相較之下,一般人智商約100,天才則是200左右。專門接收高智商人士的Mensa組織入會門檻是智商須達130

英文有個字叫Singularity,中文譯為「奇點」,指的是機器學習的智慧有一天會超越人腦,這個時間點何時會到來則是科技圈熱門辯論的題材。

孫正義表示,奇點指的是人腦將被超越,雖然不知確切的時間何時到來,但AI超越人腦一定會在本世紀發生,這點應該是無庸置疑了。孫正義本人則預測應該30年內看得到。

孫正義現年60歲,他回憶當年智慧型手機剛要推出之時,他在iPhone宣布推出前碰到蘋果創辦人Steve JobsJobs跟他說,「等我把產品拿出來,你一定嚇到。」等他看到iPhone時,真的非常驚艷。

他表示,同樣的,目前我們看到的機器人,比如軟銀自家開發的Pepper,已經令我們相當驚艷,但以後回頭再看,現在的Pepper功能則太陽春。

孫正義預言,機器人可以自我學習,甚至我們以後會成為機器人嘲笑的對象。現在已經有些機器人比人類還聰明,但30年後,機器人在多數領域都會比我們還聰明,因為他們會比現在聰明百萬倍。孫正義指出,人類會製造工具,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比工具聰明,我們可以掌控得住,但未來有一天,一定會出現工具反而比我們更聰明的情況。

不過孫正義認為人類有一點是機器人很難超越的,就是想像力。即使30年後,有些人的想像力還是可以超越機器人,因此這不是世界末日,人腦的實力是沒有極限的,我們的想像力也沒有極限,我們的想像力、感覺、直覺也會跟著不斷成長。

[Home]


2017/10/27 2.1.7. 亞馬遜在德國成立「亞馬遜研究中心」專注發展AI [ 電子時報 楊步偉]

亞馬遜宣布在德國網路谷成立新的AI研究中心。

電子商務大廠亞馬遜(Amazon)將在德國大學城圖賓根(Tuebingen)開設人工智慧(AI)研究中心,並預計在2017~2021年之間創造超過100個工作機會。

據金融時報(FT)報導,在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兩家科技大學,以及巴登-?堡州(Baden-Wurttemberg)的支持下,亞馬遜在201612月加入汽車大廠BMWDaimler、保時捷(Porsche)和社交網站龍頭Facebook的行列,在斯圖加特(Stuttgart)和圖賓根附近投資成立了名為「網路谷」(Cyber Valley)的科研中心,目的是結合斯圖加特和和圖賓根的優勢,以在人類細胞研究和行動等領域銳意發展機器人、機器學習和電腦視覺等人工智慧的次領域。

有意在德國發展AI技術的亞馬遜在201710月買下了AI新創業者Body Labs後,最近又宣布再下一城,在德國圖賓根成立側重AI的「亞馬遜研究中心」(Amazon Research Center),並創造約近百個工作職位,以擴展AI的應用。

對此亞馬遜機器學習部門主管Ralf Herbrich表示,在德國成立亞馬遜研究中心,表示亞馬遜這個電商龍頭將能夠和歐洲最大的AI研究基地攜手合作。

亞馬遜和其他的合作夥伴將投入125萬歐元(147.91萬美元)成立新的研究中心,並預計在每年支出42萬歐元贊助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以及Bernhard SchoelkopfMichael J. Black2名傑出的亞馬遜學者。其中,Schoelkopf是機器學習的專家,而Black則是Body Labs的創辦人。

馬克思普朗克學會總裁Martin Stratmann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亞馬遜認為網路谷是歐洲最大的研發中心之一,該中心不但深具競爭力,也創造了獨特的產業文化。

Stratmann也表示,美國科技大廠出資成立網路谷的目的,是借重德國在製造業的優勢,進而和軟體結合,以打造出人工智慧機器。此外,由於發展AI仰賴大數據,因此產業也和學界攜手合作。

展望未來,Stratmann預期人工智慧將會改變醫學、科學和工程等各項領域。Stratmannu也認為,我們活在一個科技將帶來革命性改變的世界,而沒有人能精準預測AI技術的進展將把人類帶向何方。

Facebook CherryPi參加AI電競大賽 和Google DeepMind一較高下

FacebookCherryPi參加《星海爭霸》的遊戲戲機器電競大賽,並取得第6名的成績。

社交網站龍頭Facebook在電玩《星海爭霸》(StarCraft Universe)舉行的年度AI電競大賽上推出了遊戲機器人CherryPi應戰,顯示Facebook加緊布局人工智慧(AI)領域,與網搜龍頭Google一較高下的決心。

Wired Magazine報導,在Google旗下DeepMindAlphaGo打敗世界一流的圍棋好手之後,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領域引起了不少科技大廠的高度重視。AlphaGo宣布從圍棋界退休後,DeepMind20178月宣布電玩遊戲《星海爭霸II(StarCraft II)將是該公司下一個瞄準的戰場。

無獨有偶,由8Facebook AI研究中心科學家連袂開發的遊戲機器人CherryPi2017年舉行的《星海爭霸》AI電競比賽中悄悄登場,顯示Facebook越來越重視人工智慧領域。

據了解,Facebook訓練CherryPi的方式跟一般訓練AI軟體的方式大致相同,即透過用前一代的《星海爭霸》遊戲對戰到精通的程度。目前FacebookAI研究團隊由紐約大學(NYU)教授Yann LeCun主持,團隊規模約為80人。

儘管CherryPi並不像AlphaGo在遊戲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不過在28名玩家參賽的AI電競大賽中,CherryPi仍收獲了第6名的好成績,其中前三名的遊戲機器人出自獨立程式設計師之手。贏得首獎的是澳洲程式設計師Chris Coxe所開發的遊戲機器人ZZZKBot

Facebook科學家Gabriel Synnaeve接受連線雜誌訪問時表示,CherryPi是未來在《星海爭霸》獲勝的基準線(baseline)Synnaeve進一步解釋,Facebook推出CherryPi的目的,是了解自家遊戲機器人在同儕中的表現,並找出CherryPi需要修改的瑕疵。

1950年代至今,科學家便透過井字棋、跳棋、西洋棋和圍棋測試人工智慧的新概念。不過企業增加AI的應用是出於商業考量,目前企業漸漸使用AI推銷自己的產品或提供服務。因此Facebook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使用AI技術以提高網路廣告和個人化系統的精準度,以及推廣虛擬智慧語音助理和擴增實境(AR)等新產品。

AI研究者投入《星海爭霸》不僅僅是因為遊戲的娛樂性相當高。儘管該款電腦遊戲乍看之下比圍棋或西洋棋簡單,不過其實《星海爭霸》更為複雜,因為玩家的行動和領土不限於有限的棋盤上,對手也可將自己的行動盡收眼底。此外,圍棋每一步有10170次方的可能性。但是研究人員估計,《星海爭霸》每一步的可能性高達101.7萬次方。

雖然Facebook仍是遊戲機器人領域的後起之秀,不過該公司學習的速度非常快,對手DeepMind的表現也非常亮麗。儘管FacebookDeepMind擁有龐大的資源,不過這兩家公司仍落後不少身兼程式設計師和《星海爭霸》重度玩家的競爭對手。這些熱愛《星海爭霸》遊戲的獨立玩家,目前仍是遊戲機器人領域進展的最大推手。

[Home]


2017/10/27 2.1.8. 三星與樂金征戰智慧家庭:布局智慧家庭產品生態系 三星與樂金策略大不相同 [ 電子時報 林怡伶、嚴思涵、陳柏蓁]

三星與樂金布局智慧家庭的作法雖然大相逕庭,但想要實現所有家電都利用物聯網互相連結的目標卻是一致。

在家電市場競爭火熱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近來紛紛將焦點轉向智慧家電,陸續推出導入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技術的產品,搶攻未來商機可期的智慧家庭市場,不過兩家業者的發展策略卻截然不同,三星技術全包,樂金則開放連結找盟友組隊,未來幾年內誰能勝出,引發業界關注。

韓媒電子新聞(ET News)分析,三星日前公布2020年前推出的家電都將導入智慧功能的願景,強化家電互連效果,打造出可用語音命令控制所有家電的智慧家庭環境。智慧家庭的核心在於AI與物聯網,Google、亞馬遜(Amazon)推出智慧音響與智慧服務,便是想卡位分食智慧家庭市場龐大商機,隨著三星發表第一款搭載語音助理Bixby技術的智慧冰箱,宣告了三星Bixby正式從由智慧型手機擴大應用至家電領域,預計Bixby會成為智慧家庭的統一語音辨識介面。

三星早先在IFA 2017上公開「Anytime Anywhere with Voice」策略,搭配2018年要推出的智慧音響,未來使用者不論是透過智慧型手機或智慧音響,都可以下達語音命令輕鬆控制家電。三星關係人士表示,為了讓使用者不管在家中哪個角落都可控制家電,必續廣設麥克風,例如在客廳的時候有電視機、在廚房的時候有冰箱,而睡覺的時候則有智慧型手機等管道來接收使用者語音命令。三星認為,使用者將來會成為智慧家庭的中樞(hub)

此外,智慧家電作業系統的部分,三星也要導入自家開發的TizenTizen目前主要搭載在智慧冰箱Family Hub與智慧電視,並已更新至4.0版本,未來將逐步擴大應用範圍,並改採嵌入式方式發展,過去在有螢幕的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智慧電視與智慧冰箱產品可直接看到Tizen的運作模式,改為嵌入式方式將有利應用在沒有螢幕的小型裝置或物聯網裝置,在消費者沒有察覺的狀態下讓小型裝置也具備智慧功能。三星電子關係人士表示,Tizen為自家智慧家電作業系統的唯一選擇。

相較於三星獨攬技術的野心,樂金的作法是只要消費者有需求,便相當歡迎其他業者的合作提議,因此近來不斷傳出樂金與不同業者結盟的消息,而樂金陣營中最受注目的隊友非Google與亞馬遜莫屬。

Google Assistant韓文版服務日前上線,樂金旗艦機V30成為首個導入的產品,智慧型手機內的語音辨識服務未來會成為控制智慧家電的重要管道,目前在美國已經可使用Google Assistant控制冰箱、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烤箱等7種家電產品,隨著Google Assistant韓文版出現,未來南韓使用者可望直接以韓文下達指令,不僅如此,樂金與Google還進一步推動購買搭載Google Assistant的樂金家電,就可以Google智慧音響Google Home來控制的策略。

此外,樂金也持續深化與亞馬遜的合作,除了日前曾展示過亞馬遜語音助理Alexa與樂金家電連動,未來,亞馬遜智慧音響Echo也可以拿來控制樂金家電,其中包含即使搭載的是樂金作業系統webOS的電視。

據了解,樂金其實也有開發像三星Bixby這樣的智慧語音服務,例如曾推出的智慧音響SmartThinQ Hub,以及應用機器學習的AI技術DeepThinQ,然而,樂金認為,透過聯手Google、亞馬遜等業者來才能創造更大的產品生態系,樂金關係人士表示,會持續開發適用不同領域的AI技術,但不會像三星一樣做出泛用的Bixby,顯示出樂金在開發獨家技術與組成聯盟兩種策略之中做出了取捨。

樂金在作業系統上也延續相同的態度,三星要將Tizen應用在所有家電,樂金則是根據狀況搭載不同操作系統,例如webOS主要應用在智慧電視與冰箱,但也推出過搭載微軟(Microsoft)Windows 10的智慧冰箱,而機器人領域則搭載以Linux打造的Ubuntu

三星與樂金布局智慧家庭的作法雖然大相逕庭,但想要實現所有家電都搭載AI並利用物聯網互相連結的目標卻是一致,最終目的都是透過智慧家電掌握智慧家庭市場主導權,因此,在選擇開發符合物聯網國際標準的家電,或是與其他品牌產品連動上,兩家業者路線分明。

然而,選擇不同策略也表示雙方站在對立面,兩種策略各有優缺點,且市場還在起步階段,因此現在評斷優劣還為時尚早,業界人士表示,由於實際商用的AI與物聯網功能仍屈指可數,因此連要估計智慧家電市場規模都相當困難,業界預測,2020年左右勝者將浮出水面。

三星與樂金參與OCF組織 加速家電整合IoT國際標準

三星電子參與的全球物聯網(IoT)標準化組織,開放互連基金會(OCF)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參與的全球物聯網(IoT)標準化組織,開放互連基金會(Open Connectivity FoundationOCF)規模日趨龐大。兩大南韓廠的家電產品2017年內都將取得OCF認證,並將在2018年全球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公開。

據南韓Newspim報導,OCF Korea20173月正式上路,當時全球會員企業數為330家,在今年南韓中秋連假期間,會員企業已超過400家,相當於7個月期間增加20%以上。在該領域的協議組織中,達全球最大規模。

OCF Korea商務分科委員會副委員長張錫鎮(音譯)表示,透過OCF認證,將創造新的事業典範。9月歐洲最大消費電子展(IFA)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就曾展示利用OCF規格連接自家冰箱、空調、吸塵器等自家及其他企業產品。

他透露,20181CES展中將再示範IoT範本。三星102526日將在首爾R&D園區進行與其他10間企業IoT產品的連線測試。

過去家電市場上沒有IoT整合標準。消費者只能選擇同一製造商的產品來連線。但獲得OCF認證的會員企業所製造的家電及IT產品將保證產品兼容及連接性。

目前來看,OCF標準成為全球IoT單一標準的可能性高。OCF日前也與行動服務相關聯合組織OMA(Open Mobile Alliance)簽訂業務合作約定。

三星2017年內將推動電視、洗衣機、烤箱、掃地機器人、空氣清淨機等所有家電產品都取得OCF認證,2018年推出的產品則將基本具備OCF規格。

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目前正在研發採用OCF規格的冰箱及音響。日前也開放自家智慧家庭平台Smart ThinQ開發者網站。對GoogleAmazon等全球性網路巨擘、創投企業、中小企業等開啟大門。

加入網站的開發者可成為樂金的智慧家庭夥伴,獲得可與樂金家電產品連線的IoT裝置製造等技術支援。

樂金也對開發者提供「Works with SmartThinQ」的標誌,可明確顯示該產品為樂金智慧家庭的合作產品。

樂金責任研究員李秉洙(音譯)表示,智慧家庭並不是單一企業可獨自生存的事業領域。2017年推出的所有家電產品均搭載Wi-Fi連線功能,並將陸續獲得OCF認證。強調樂金將以開放性的合作、開放性平台、開放性連線等策略拓展智慧家庭生態系統。

樂金若結合合作夥伴的多元創意,將可在智慧家庭領域創造合作綜效。

Wi-Fi地位無可取代 三星和樂金陸續採納為智慧家電通訊標準

Wi-Fi可望成為實現智慧家庭的主流通訊技術。

Wi-Fi通訊技術在一般家庭相當普及,加上與其他通訊技術相容性高,便於進行資料傳輸,使Wi-Fi逐漸成為智慧家電產品的主要通訊方式。南韓家電業者陸續預告將推出採Wi-Fi連線的家電產品,市場成長潛力看好。

據韓媒ET News報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Wi-Fi作為實現2020年家電物聯網(IoT)願景的主要通訊技術,並從2016年起陸續在主打產品加入Wi-Fi功能。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也從2017年正式投入Wi-Fi家電產品市場。兩家業者皆有意將Wi-Fi置入全部家電。

物聯網通訊技術雖然很多,但考慮到覆蓋範圍、資料傳輸能力、現有基礎設施等因素,南韓家電業者偏好使用Wi-Fi。三星電子表示,藍牙(Bluetooth)ZigBeeZ-wave等新技術的覆蓋範圍雖有增加,但程度仍然跟不上Wi-FiWi-Fi最適合作為以連接物聯網家電實現智慧家庭願景的通訊技術。

智慧電視或搭載顯示螢幕的智慧冰箱可藉由作業系統(OS)驅動應用程式(App),在螢幕上播放影片、音樂等各種影音內容。Wi-Fi可流暢播放這類影像,在資料傳輸速度上也較為適合。

南韓業界表示,多數家庭使用Wi-Fi作為無線資料傳輸方式,以消費者熟悉的Wi-Fi推動物聯網家電及智慧家庭較容易被廣泛接受。

除了南韓家電業者之外,西門子(Simens)、米勒(Miele)等歐洲家電業者及大陸家電業者,最近也接連推出採用Wi-Fi技術的家電產品,準備搶攻智慧家庭市場,Wi-Fi可望成為全球家電市場的主要通訊技術。

樂金電子表示,消費者接觸到的Wi-Fi家電產品仍只是少數,未來將會持續針對智慧家庭為目標,推動Wi-Fi家電事業。

另一方面,業者對家電產品邁向智慧化的潮流,開始苦思各種售後服務,除了基本的產品維修保固,還得提供功能升級與影音內容等軟體面的管理。亦即從產品設計階段就得同時構思產品出售後能提供的服務項目,強調產品的連結性。

以洗衣機為例,洗衣機內部必須定期檢查、清潔,因此最近市面上出現能自動檢查、清潔內部的智慧型洗衣機。業者以App提供產品的自主管理功能,消費者可經由網路連線升級其餘附加功能,這些便是家電業者如今必須增加的售後服務。

家電業者若要提高使用者便利性,必須設法提供新功能與新服務,藉由智慧家電創造使用者高滿意度,將成為業者的競爭力。

 

[Home]


2017/10/27 2.1.9. 公有雲市場戰國風雲只是前哨戰 物聯網、AI數位化戰鼓方鳴 [ 電子時報 陳慧玲]

在前不久的阿里巴巴雲栖大會上,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表示,未來全球雲端服務市場將會是阿里巴巴與亞馬遜(Amazon)兩家業者的天下,因為只有這兩家廠商具有大規模雲端運算的實戰營運經驗,不論是阿里巴巴或者是亞馬遜原本就靠著自身的雲端平台經營龐大規模的電子商務業務,過去多年累積的經驗,讓阿里巴巴與亞馬遜遠比其他從設備商或其他領於跨足公有雲服務的業者,更能夠了解企業客戶在導入公有雲服務的痛點,也更具有為不同客戶需求解決的能力。

對於公有雲將成為未來主流,在過去3年已然成為產業共識,但公有雲市場的競爭局面卻始終混沌,有一派說法認為,微軟(Microsoft)Azure近來成長快速主因,除了來自於市場對於公有雲主流地位的共識成形外,更是因為當大型企業客戶認同公有雲是未來之後,在思考公有雲服務合作夥伴時,自然會最先想到原本在過去長期合作的既有廠商,而在此其中,微軟過去多年所累積的企業客戶市場高佔有率,自然成為首選。事實上,同樣以企業客戶市場為著眼點切入公有雲市場,也包括了在2017年大張旗鼓、招兵買馬宣布發展自有公有雲業務的華為。

但也有另一派說法認為,導入公有雲服務其實只是起點,之於政府、企業、甚至是中小企業、新創公司而言,雲端服務只是基礎建設的一環,真正的目的地在於面對未來的數位化轉型(Digitization),也因為如此,在思考選擇公有雲服務合作夥伴的關鍵,將不只是過去的關係、或者是公有雲平台的能力,更在於還要有能力提供更完整的數位化轉型服務解決方案,包括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等。

基於這樣的論點上,亞馬遜、阿里巴巴、Google等業者,雖然過去都缺乏在企業客戶市場的深厚交礎,但在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卻顯然更勝一籌。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使以公有雲環境為基礎、數位化轉型為未來的共識已然無可迴避,但對於如何才能達到目的,卻仍有許多不確定性,許多未來的可能性仍需要一個被認同的模範樣版,才能讓政府、企業等客戶願意邁開腳步放手投資,而這也是胡曉明提出未來公有雲市場將會是阿里巴巴與亞馬遜對決局面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是亞馬遜或者是阿里巴巴既有業務的成功,或者是過去一段時間對於未來性業務的探索發展,都已為其公有雲與數位化解決方案做了最好的行銷廣告,簡單講,如果AWS與阿里雲的平台能力,足以承載亞馬遜與阿里巴全球性巨大規模電子商務與數位化服務,相較於其他公有雲或數位化解決方案業者,自然更有說服力。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球公有雲服務的競爭其實現在才剛開始起跑,真正的戰場仍在持續成形中,因為在公有雲環境之上,還有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等不同的技術平台正在發展中,而在此之上更有多樣化的應用百花齊放。之於所有公有雲業者而言,後續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規劃打造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共生體系,不論是合縱連橫、或者是開放共享,仍有許多可能變數存在。

先前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對於華為公有雲服務發展策略再度作出新的宣示,徐直軍明確表示,為了讓華為在公有雲市場的發展能夠更快,華為公有雲發展策略將不碰客戶數據、不做應用與客戶競爭,再加上不轉投資共生體系相關業者,其中包括系統整合業者與應用開發者,主要目的就在於要讓華為作為一個純粹的公有雲服務業者,專心為企業客戶服務。

但這樣要讓「客戶放心」的業務策略發展邏輯,在亞馬遜與阿里巴巴身上其實並不存在,這兩家有著太多共同性的公有雲服務商,更強調的是共生體系的建立,而且重點不只是眼前的公有雲風景,更是包含未來太多將要落地商用的新興技術應用商機。

AWS來看,其近來積極與多家不同領域業者的合作,就充分展現其海納百川、做大格局的企圖心,不可否認的是,AWS身為當前全球最大公有雲業者的基礎,已然讓其累積可觀的技術與應用服務開發者生態,這或許是阿里巴巴或其他業者仍需要加快腳步追趕的部分。但更值得注意的是,AWSVMware在跨雲戰略上的積極合作,剛剛宣布與諾基亞(Nokia)在雲端運算、5G、物聯網平台整合的策略合作,都可以看出亞馬遜幾乎是放開手腳的積極與其他領域業者合作,相較於其他公有雲業者受限於過去業務或者是營運模式而綁手綁腳,亞馬遜顯然是更為天高地闊、無所羈絆。

而觀察從阿里雲到阿里巴巴集團的動作,其實也有更積極的回應,不論是在大陸積極推動的城市大腦,讓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技術進一步落地成真,又或者是先前宣布將推出的物聯網認證共生體系方案,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積極追趕、擴大共生體系規模的企圖心。但不可否認的是,相較於亞馬遜,阿里巴巴的強項或許在於以自身的力量提供一個又一個的實證場域,但在跨業或跨平台整合上的布局,卻是後續外界關注的重點所在。

[Home]


2017/10/27 2.1.10. 英特爾AI晶片戰分進合擊 方方面面不放過 [ 電子時報 梁燕蕙]

英特爾(Intel)多年來努力將業務觸角擴張到PC和伺服器處理器以外的企圖,不少以失敗收場,其中,試圖開發x86架構行動晶片處理器、挑戰ARM架構盟主高通(Qualcomm)之舉,終於在現任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手中叫停;如今,Krzanich轉而將資源重新聚焦在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這些將形塑產業未來的科技大勢領域上:英特爾甫推出的Nervana Neural Network Processor(NNP)第一代產品將在2017年底前出貨,據悉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製造,Nervana NNP處理器正是英特爾自20168月收購Nervana Systems以來,終於在深度學習AI晶片領域交出的成績單,不讓競爭對手AI當紅炸子雞NVIDIA專美於前。

以一顆高效能ASIC客製化設計、並特別為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工作負載而優化的處理器來說,Nervana NNP旨在神經網路訓練(neural network training)、可說是英特爾全新產品系列的第一代,歷經3年多的開發工作,從一開始在Nervana Systems手中作業時,這顆Nervana NNP及其Nervana Engine前幾代產品,均以在機器學習和AI領域取代GPU為目標,而其頭號敵人自然就是NVIDIA了。

若從更高處著眼,誠然過去這一年來觀察到許多關於神經網路硬體加速器(hardware accelerators)的宣布與推出,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不同的工作負載和工作要求,這些處理器和硬體裝置其實是在不同的效能水準上運作的,因此,機器學習效能更包括了超過單一操作或矩陣。有時候,這些加速器可能是配備在感測器模組或近來被稱為邊緣(edge)的硬體裝置本身,但另外有些時候,加速器則部署在遙遠的資料中心和雲端裡。前者或以蘋果(Apple)最新手機iPhone X搭載的A11 Bionic Neural Engine為例,後者則可見之於Google部署在自家資料中心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

舉例來說,有些硬體裝置或許本身就能進行訓練神經網路模型、展開密集運算任務,甚或有時候還能夠執行推論任務,將上述訓練網路模型加以應用、並實地導入執行層面。至於英特爾日前所推出的Nervana NPP處理器,則是鎖定資料中心的AI訓練市場,企圖挑戰諸如NVIDIA旗下高效能Volta架構Tesla平台產品。

從某種角度來看,若說英特爾好整以暇地接收Nervava NPP3年開發成果,或許也不為過,畢竟,當初這顆NPP先前在Nervana Systems手中時,已於20165月間就已經對外發表,不旋腫間,英特爾隨後就在20168月間開價超過4億美元,買下了這一家員工還不到50人的深度學習新創企業,當時已經有觀察家認為,英特爾此舉勢必將在資料中心領域力推深度學習產品,力搏NVIDIA

只不過,英特爾此番發表時,甚至還宣稱與Facebook合作這項開發計畫,然除此之外卻沒有細節釋出,只曉得第一代產品會優先供貨給Facebook等特定的客戶導入。到底Facebook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令人相當好奇。畢竟,Facebook不僅在AI研究領域扮演重要的角色,由鼎鼎大名的AI先驅Yann LeCun率領該團隊,更將其最新的AI技術導入應用在旗下龐大的社群網路裡。

猶記不到1個月前,英特爾還大張旗鼓地宣布正在開發一種所謂的神經元AI處理器Loihi,號稱可以模仿大腦功能,毋須透過資料訓練、達成更快的機器學習任務。怎麼如今又說年底前將出貨Nervana NNP處理器呢?到底英特爾的AI產品組合有多少?正如英特爾旗下人工智慧產品事業群(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ducts Group)企業副總裁Naveen Rao所指出的,英特爾的AI產品策略走的是產品組合取向(portfolio approach),而非不切實際地、企圖想要一種產品打遍天下無敵手。

檢視英特爾的AI產品:包括Movidius聚焦電腦視覺的硬體裝置、Altera旗下的FPGA晶片、再加上Mobileye針對車用市場的產品裝置,再加上資料中心旗下的XeonXeon PhiArria FPGA,如今再加上這Nervana NNP,在CPUGPUFPGAASIC裡頭,英特爾大概除了GPU取向的AI產品還沒碰以外,其他全都包了,甚至還遠眺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的Loihi神經元AI處理器,無論是年底前就能出貨的第一代Nervana NNP,抑或是還躺在實驗室距離商用化遙遙無期的Loihi晶片,英特爾這場AI戰役似乎不想錯過任何可能性。

[Home]


2017/10/27 2.1.11. NVIDIA、科技部 打造AI供應鏈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昨(26)日在台北舉行GPU技術大會(GTC Taiwan),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與科技部攜手合作打造台灣第一部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運算速度將可望是全球前25名的超級電腦,以及培育本土AI人才,打造台灣AI產業供應鏈。

輝達昨日舉行年度GTC Taiwan盛會,吸引各大技嘉、華碩及麗台等合作廠商到場參與,同時國內各大媒體及分析師也齊聚一堂,希望能吸取輝達AI技術對於人類發展的計劃藍圖。

黃仁勳也宣布,將與科技部合作AI計算,協助培植本土AI產業。輝達深度學習機構將與科技部在未來4年培訓3,000位開發人員,協助他們將深度學習技術運用在智慧製造、物聯網、智慧城市以及醫療等領域。

輝達同時將在國內推動「Inception」計畫,協助科技部建立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全力幫助本地AI新創公司成長,並且支持由科技部主導的海外人才培訓計畫,為博士後研究生提供高階實習生計畫。輝達將支持科技部為促成終端AI,投入40億資金推動為期4年的射月計畫,針對物聯網與單晶片(SoC)元件產業提供輝達深度學習加速器(NVDLA)技術,運用AI提升國內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將發展重點放在記憶體、感測器以及終端產品上。

此外,輝達將協助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組建全台第一部專為AI打造搭載 NVIDIA DGX AI運算平台與Volta架構繪圖處理器的超級電腦,希望藉此籌建一個平台,加速推動先進研究與產業應用,在明年達到4 peta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的效能目標,並躋身全球500大排行榜的前25名最快超級電腦,同時,也希望能在4年內達到10 peraflops的目標。

對於AI世代即將到來,黃仁勳表示,人工智慧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將以機器人形式呈現,輝達將替未來機器人世代準備一系列平台,舉例超級電腦平台JetsonAI運算軟體開發套件JetPack、深度學習GPU訓練系統(DIGITS)、機器人平台ISAAC等。

其中,黃仁勳指出,自駕車將成為人工智慧世代第一個機器人產品,也是影響人類最為深遠的產物,不僅如此,人工智慧技術將可望全面滲透進入人類的生活當中,不論是智慧城市、物聯網及醫療等領域,甚至是未來可以教導AI撰寫軟體程式。

[Home]


2017/10/27 2.1.12. 谷歌攜思科 挑戰亞馬遜雲端 [ 工商時報 鄭勝得]

網路巨擘谷歌(Google)與網路設備大廠思科(Cisco)周三宣布結盟,希望結合雙方技術強項提供企業雲端服務,打算與雲端市場霸主亞馬遜(Amazon)與微軟(Microsoft)一較高下。

由於企業與一般用戶傾向使用網路提供的運算能力,因此造就亞馬遜AWS雲端服務與微軟Azure雲端平台的蓬勃發展。由於雲端市場競爭趨向白熱化,谷歌與思科希望藉由此次合作案爭取更多企業用戶使用雲端服務。

在此次合作案當中,谷歌將提供谷歌雲端平台(GCP)的開發工具與專長,包括運算、儲存、資料庫與分析服務等。而思科則貢獻網路、資安與基建技術的長才。雙方皆採開放原始碼技術,讓用戶擁有更多使用彈性。

雙方打算研發一款雲端軟體,讓企業用戶得以自行研發應用軟體程式,軟體能連線谷歌伺服器並在自家數據中心使用,也就是混合雲(hybrid cloud)的概念。此軟體功能與谷歌安卓系統極為相似,能讓應用程式在不同的智慧手機與裝置使用。

雙方計畫於2018年上半年讓部分用戶試用此軟體,明年下半年才會開放給更多人使用。

市調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巴托雷第(Dave Bartoletti)表示:「雲端服務不只是便宜的伺服器與儲存空間而已,而是讓創意迅速變成軟體的平台。」

研究機構Gartner9月報告指出,雖然谷歌在網路搜尋領域無人能敵,但在企業雲端市場卻落後其他對手。2016年谷歌雲端服務市佔率僅達2.3%,排名第4

而思科過去在網路設備硬體表現絕佳,但近年來亦開始搶攻軟體業務,此次與谷歌在雲端領域合作便是一例。由於思科客戶逐漸減少硬體投資,轉而使用雲端服務,促使思科決定投入軟體領域。

[Home]


2017/10/27 2.2.1.1. 英國MR軟體商Fracture RealityMR發展速度比想像中快得多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英國混合實境(MR)軟體開發商Fracture Reality專門開發微軟(Microsoft) HoloLensMRAR App,並向建築、交通、航空、能源系統和文化遺產等領域的公司推銷可將大量資料藉MR可視化的方案。Fracture Reality執行長Mark Knowles-Lee表示,MR的發展速度會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快得多。

根據Digital Arts報導,Fracture Reality團隊專門開發HoloLens的視覺化概念。目前MRHoloLens已取得不少進展。例如,福特汽車(Ford)近期就宣布將用MR來設計新車。

關於MR的下個發展方向,Lee認為MRARVR將在未來幾年在1個輕便的智慧眼鏡上整合,在MRVRAR之間不會有真正的區別。而過不了多久,就會有少數幾家硬體公司攻克此難題,推出非常輕巧而同時支援MRVR的智慧眼鏡。

大多數業內專家應會認同此預測,但會提出不同的時間表。Lee估計約5年,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當時的技術會被大眾接受且負擔得起。例如,HoloLens開發者版本目前售價即高達3,000美元。

Lee並不關心HoloLens的價格,畢竟負擔的起的企業客戶才會選擇採用。但他無法確定會否獲大眾市場採用,因為就算MR裝置看起來跟眼鏡一樣,人們也可能不想戴著它到處走動。

MR的美妙願景方面,Lee表示,在不久的將來,身在巴黎的人將能透過全像圖與在英國的人同桌交談。而雙方都感興趣的東西會很自然地浮現在空中。這樣的情景會比人們想像的早出現。

事實上,微軟已在這方面取得進步。在微軟全像傳送(Holoportation)示範影片中,有輛行駛中的汽車,坐在後座的人的全像圖能即時出現在遠方的客廳沙發上,證明全像傳送已能在移動中進行,但仍須使用笨重的裝置,而全像圖的邊緣也有點模糊。

微軟研究人員於7月披露,下一代全像處理器(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HPU)將支援深層神經網路處理,重點是人工智慧(AI)。微軟目前的HPU已能有效辨識表面和邊緣,並在其上投射虛擬物體。但微軟能否開始辨識真實世界的物體仍有待觀察。

Fracture Reality目前正在努力融合MRVR來改進設計過程。Lee用足球場的建築設計展示此概念。例如,兩名建築師戴著HoloLens以上帝視角來看足球場的設計,另外有個戴著VR頭盔來體驗站在足球場上的感覺。

這將讓設計團隊能比坐在辦公室討論更多設計細節,還能即時了解足球場的實地體驗。Lee表示,這不僅會影響單一產業,還會改變一切,包括遊戲等娛樂產業。

Fracture Reality雖然尚未替娛樂產業開發App,但若有適當硬體,Lee會考慮開發娛樂AppLee表示,Fracture尚未進軍遊戲領域。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安裝基礎。而娛樂取決於硬體。若沒有適當的硬體基礎,就不可靠製作遊戲賺錢。

除了硬體限制HoloLens在娛樂市場上的用途,還有其他設計限制。例如,有別於VR,用戶眼睛須與MR頭盔維持水平才能體驗到MR。而Fracture早期在開發MR App時亦發現很多互動問題。

HoloLens設計App意味著要找到繞過這些限制的好方法,讓用戶具有良好體驗,特別當其初次體驗MR時。Fracture依賴用戶測試和簡單分析來了解哪些方法有效。這有助於該團隊分析人們的行為以完成App設計。此外,在VR中雖然幾乎可渲染任何東西,而不用擔心亮度,但在室外使用HoloLens會遇眩光、對比度和亮度等問題。但Lee認為,在幾個硬體週期內這些問題將消失。

[Home]


2017/10/27 2.2.1.2. Levis以科技穿針引線 穿戴裝置配角變主角 [ 電子時報 鍾武男]

當穿戴科技與服飾融為一體,成就未來金縷衣。

物聯網與穿戴裝置延燒至今,雖激發不少創意,但若衣著基本需求能與科技創新更緊密連結,科技應用也將更形廣泛。知名服飾品牌Levi Strauss & Co(Levis)Google合作研發的Commuter Trucker智慧服飾,能直接透過衣著操作智慧手機,預料將再度掀起穿戴裝置的熱潮。

以往的穿戴裝置大多是以短距傳輸省去「有線」的麻煩,但無論多輕巧,終究還是「配件」,無法與衣物貼身合作,更遑論操作不用拿出設備的便利性。

Levis Commuter Trucker外套,可透過輕撫或觸控袖口()的方式,以藍牙連結手機取得導航資訊、接聽電話,或是操作媒體播放等功能。其基本原理就是將耐洗導電織料混入布料,藉此讓衣服具有類似觸控面板的操作性,並透過藍牙傳輸轉換成指令。

這款第一代智慧牛仔外套價格約350美元左右。Levis執行長Chip Bergh在華爾街日報(WSJ)的全球科技大會(WSJD Live Global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表示,將繼續與GoogleProject Jacquard合作,延續智慧服飾的創新研究與生產。

這項科技最大的突破是讓穿戴裝置成為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但因此提升科技產品的日常地位,更有利大數據蒐集和滿足個別需求。

Levi's正在研發的擬真時尚顧問Virtual Stylis,可望拉近虛擬與實體店面的消費經驗,讓電子商務應該更貼近消費者個別需求。該軟體超越一般的聊天機器人,不僅可分析資料與經驗,還會以問題判斷消費需求,並藉人工智慧等技術刺激網路銷售。

藉由整合Facebook Messenger,消費者可由手機或電腦分享分析資訊。其中的「See It Styled」功能,以圖像辨識技術產生圖片,讓消費者看到穿上Levi's牛仔褲的示意圖。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不用拿著手機操作,可讓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務上。當衣服成為一種連接埠,有效整合各種行動裝置的基本功能,個人就是物聯網的基礎單位,而生活就是機器學習的龐大資料庫。

對生產與供應商而言,衣服應是穿戴裝置最普及的應用媒介,加上手機記錄現代人的日常活動,因此衍生的消費與習慣資訊十分可觀。若能善加應用,對改善電子商務的需求導向十分有幫助。

Google已對外透露,未來將會釋出Commuter Jacket API,讓開發者可以在外套上市後為它打造更多的應用。預料未來科技並非時尚唯一的特色,還有生活應用帶來的「價值」。

[Home]


2017/10/27 2.2.2.1. 2020年全球內建AI晶片手機出貨佔比達35%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估2018年全球內建有AI晶片組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為2.5億支,佔當年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16%

隨著蘋果(Apple)、華為與Google新款旗艦手機紛紛配備人工智慧(AI)功能系統單晶片(SoC)或協同處理器(co-processor),預計除了會帶動其他業者跟進外,也會促進各種AI應用發展。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預估,2018年全球內建AI晶片組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會達2.5億支,佔當年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16%2019年該佔比還會攀升至26%2020年佔比達到35%

單就行動裝置應用處理器而言,預估蘋果內建AI功能的Bionic系列SoC,將會持續在AI應用處理器市場扮演領導角色。雖然目前高通(Qualcomm)尚未推出內建AI功能的SoC,但預期未來幾個月內就會跟進,並且產品範圍會涵蓋高階與中階SoC

而隨著高通新款SoC的推出,預計該公司內建AI功能的SoC出貨量,將會逐漸趕上華為旗下海思(HiSilicon)的麒麟(Kirin)970,以及後續產品出貨量。

預估2020年高通內建AI功能的SoC出貨量,將超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華為,成為僅次於蘋果的全球第二大業者。三星與華為則是分列第三與四名。

AI功能需要處理器強大的運算功能與資料處理能力做為後盾。就算行動裝置可以經由雲端來滿足運算與資料處理負載需求,但前提是要能夠有強健與穩定的網路連線環境。在這些限制因素的影響下,先前行動裝置在AI功能應用上一直缺乏重大進展。

隨著蘋果在新一代iPhone中搭載自家A11 Bionic晶片,其他手機業者也開始在自家手機產品中內建具有AI功能的晶片組。這些AI晶片組不但可以負擔大量運算與資料處理工作,就算是在沒有網路連線的情形下,也能夠發揮同樣的AI功能。在此情形下,預計如即時翻譯、物件識別、照相功能強化、機器學習人機介面、安全識別與電腦病毒防禦,以及健康和生活照護等方面的AI運用都會有所發展。

[Home]


2017/10/27 2.2.2.2. i8砍單5成?童子賢:沒這回事 蘋果官網 i8下單1天到貨 Plus3~5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受到iPhone X即將開賣,iPhone 8iPhone 8 Plus訂單傳出被大砍5成單量傳言,蘋果供應鏈股價日前一片倒,手握iPhone 8iPhone 8 Plus的和碩(4938)董事長童子賢出席活動時被問及此事表示:「否認,沒有聽說這件事(砍5成),但對訂單細節不能答覆。」

否認訂單急凍傳聞

根據蘋果官網資訊,4.7iPhone 8供應確實充裕,下單1個工作天即可到貨,而大尺寸iPhone 8 Plus則仍要3~5個交易日才能供貨,顯示備貨量根本不足,而對於市場傳出蘋果因iPhone 8iPhone 8 Plus銷售不如預期而大砍5成訂單,11~12月訂單急凍消息,童子賢出席兩岸投資法遵管理高階論壇時否認。

蘋果供應鏈一向對訂單傳言三緘其口,反而使得市場傳言虛實難以證明,iPhone 8買氣不如預期,供應鏈業者透露,到目前為止,iPhone 8 Plus訂單都照正常出貨,絲毫沒有砍單,而同時iPhone X更在10月出貨量已超過iPhone 8 Plus11月還將更高,供應鏈認為訂單能見度樂觀。

供應鏈能見度樂觀

分析師表示,現在市場累積持有iPhone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10億支,由於手機已經是人類生活上社群連結與多媒體的工具,比筆電重要度更高,也因此,每3~4年都有一次的換機需求,就足以支撐iPhone需求動能,對此看法,童子賢基本上同意。

電腦換機潮平淡,但市場認為手機換機需求將比電腦更高,4~5年前蘋果用戶只有2~4億支,現在整體累積市場動能擴大,iPhone 6以前的手機用戶換機需求確實存在,短期供給面不順可能導致需求延遲1~1.5個月。

[Home]


2017/10/27 2.3.1. 友達Q388億 季減9.9% [ 經濟日報 蕭君暉、張?]

友達昨(26)日召開法說會,公布第3季稅後純益88.56億元,季減9.9%,年增80.8%,符合預期,每股純益(EPS0.92元;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281.6億元,EPS2.93元,優於去年同期每股淨損0.12元。

友達昨天股價上漲0.1元,收12.55元,成交量爆出11.3萬張,外資及自營商連兩日買超。友達上季獲利是今年低點,顯示面板價格壓力大,至於毛利率17.5%、營益率11.1%,則是四季來低點。

大陸雙11、雙12與元春,加上歐美黑色星期五與耶誕節的促銷將同步展開,友達董事長彭?浪審慎樂觀看待第4季景氣,他表示,友達產能利用率將維持與上季95%以上的高檔水準,2018年將是面板供需平衡的一年,大陸10.5代廠新產能是否順利開出,仍要觀察。

友達估計,第4季出貨量將季減1%5%,彭?浪說,主要上季庫存已降至32天非常低的水準,第4季無法再用存貨出貨。同時,產品組合改變,以出貨高階、大尺寸產品為主,出貨量自然小幅衰退,但整體出貨單價因此提升,降低面板價格下滑衝擊。

對照樂金顯示器(LGD)第3季稅後純益季減35%,彭?浪說,第3季獲利衰退幅度較小,以及毛利率優於同業,主要是產品組合,友達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比重,帶動出貨單價提高,加上折舊金額也降低。友達總經理蔡國新說,高附加價值產品占整體出貨比重已逾50%

?浪強調,明年12月美國超級盃賽事,品牌電視廠將推出新產品,若年底歐美電視促銷數字不錯,新品拉貨的時間會提前,帶動友達第4季末至明年第1季需求更暢旺。

由於京東方10.5代廠產能將陸續開出,外界擔心2018年產能過剩? ?浪說,明年面板供給與需求的成長,均落在5%7%間,將是供需平衡的一年,主要是10.5代廠是全球第一座,按照友達經驗,學習曲線比較長。

友達明年推大尺寸8K產品

友達視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廖唯倫昨(26)日表示,該公司6575吋的4K大電視面板賣得特別好,供不應求,明年65吋以上產品將推出全系列更高階的8K產品,以搶攻2020年將到來的東京奧運8K商機,並推升獲利。

他說,友達65吋面板出貨量今年將成長50%以上,75吋則成長100%以上,這也是導致該公司產能滿載的因素之一,全球4K電視今年的滲透率超過30%,友達將超過40%

除了4K之外,曲面、無邊框等高階電視也供不應求,他說,今年全球曲面電視出貨量1,100萬台,滲透率約4%5%,但曲面會占友達電視比重10%以上,無邊框也占友達電視出貨10%以上。他強調,8K的生態圈逐步形成,友達也在明年推出大尺寸8K面板搶8K商機。

友達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陳弘祥則說,該公司的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用來生產高階4K筆電與寬螢幕手機面板等產品,供不應求,明年上半年的手機面板幾乎都是寬螢幕產品,而且高階筆電需求很旺,使得友達明年LTPS產品將爆發性成長。

此外,友達董事長彭?浪昨日表示,該公司的Mini LED產品正在與客戶洽談如何應用,至於Micro LED若能突破量產障礙,將可以帶動台灣LCDLED兩大產業的未來往正向發展。

[Home]


2017/10/27 2.4.1. 旺宏好威 純益增二倍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大廠旺宏昨(26)日舉行減資後第一場法說會,獲利重返榮耀,在三大產品線出貨均大幅成長,單季稅後純益21.23億元,季增245%,是七年來新高,優於預期,以減資後股本計算,每股純益1.2元,為17年來新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由第2季的9%,跳升達20%

旺宏昨天法說會由董事長吳敏求主持,他表示,旺宏第3季三大記憶體包括唯讀記憶體(ROM)、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與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價格齊揚,帶動單季合併季營收攀高至104.67億元,季增59%,為16年來季營收首度突破百億大關。

旺宏上季獲利一舉超越上半年獲利總和,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29.42億元,以減資後股本180.5億元計算,每股純益1.63元。

其中,ROM受惠任天堂Switch對高容量產品需求增加,第3季合併營收季增209%NAND Flash季增100%NOR Flash季增23%

旺宏昨天股價在自營商點火下,開高走高,終場收59.3元,上漲2%、漲幅3,49%,惟外資及投信法人站在賣方。

吳敏求特別強調,雖然NOR Flash僅季增23%,但是因為旺宏第2季出貨大幅拉升,基期墊高,以目前旺宏的產品品質,不良率在10億顆中只有500~600顆,業界無人可敵,這也是近期在主要大廠淡出後,旺宏產品供不應求,排隊搶著要貨。

吳敏求強調,旺宏三大產品線,SLC NAND Flash缺貨程度比NOR Flash更嚴重,本季仍處於缺貨,且價格漲勢仍高於NOR Flash

吳敏求昨天不針對三大產品個別毛利率多做說明,但法人分析,旺宏第3季毛利率在ROMSLC NAND Flash出貨跳升下,毛利率由第2季的33.8%,攀高至38.4%,季增4.6個百分點。

旺宏獲利創新高 吳敏求:明年更有競爭力

旺宏上季獲利繳出七年來新高,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昨(26)日強調,旺宏產品和製程優化工程持續進行,預估明年下半年及後年,旺宏的競爭力還會更好。

雖然吳敏求不對明年營運做任何預測,但他強調,旺宏調整產品結構反映在營運績效,還只是剛開始,他規劃旺宏明年將把12吋廠持續導入更先進製程,生產高階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sh ) 、 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嵌入快閃記憶記憶體(eMMC) 及3D 唯讀記憶體(ROM)。

旺宏今年上半年積極調整現在8吋廠和12吋廠生產項目,吳敏求強調,旺宏在三大記憶體的研發腳步沒有停過,但礙於研發進度一時難能放量生產,因此將很多產品都放在12吋廠生量。

但隨旺宏先進製程腳步站穩 ,也趁著這波三大記憶體需求大增,積極調整產能配置。原本在12吋生產較低階製程的NOR晶片,全數轉至8吋廠生產。吳敏求表示,第3季起,旺宏12吋只生產3245奈米ROM36奈米製程SLC NAND75/55奈米NOR Flash,明年這三大產品線會更進一步推進。

[Home]


2017/10/27 2.4.2. 化纖廠養金雞 搶3D列印商機 [ 經濟日報 潘羿菁]

台灣化纖廠進軍3D列印市場,新纖與集盛等上游紗線廠積極耕耘3D列印商機。新纖自創品牌「SpiderMaker」塑造專業線材供應商形象;集盛在美國設立辦公室聘雇行銷團隊,全力卡位新商機。

全球第一大運動品牌Nike二年多前宣布將用3D列印製作概念鞋,為首家運用3D列印技術的運動廠商;今年Adidas宣布,已成功研發3D列印運動鞋,預計2018年底前推出10萬雙,為首家針對3D列印製造有具體計畫的品牌商。

另外,近年爆紅的Under ArmourNew Balance等,也號稱正在開發,足見3D列印市場已在發芽。

各大品牌投入3D列印,促使全球化工龍頭廠德國巴斯夫今年8月宣布成立專為3D列印的子公司,並併購荷蘭3D列印線材生產商Innofil3D,展現巴斯夫的決心。

國際研調機構IDC預測,全球3D列印市場產值在2020年將達354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較2016年預估產值159億美元成長一倍以上,2015202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24.1%。台廠也不落人後,集盛二年前就開發供應3D列印線材的尼龍紗線,並在美國成立辦公室專注搶攻市場。

集盛表示,原本3D線材的材料使用ABS,但在熔融過程中會產生燒焦味,而尼龍材質的紗線無味,此外,耐衝擊性與上色效果都較佳,集盛是一貫化尼龍紗線廠,生產單位成本相對低,有利基點。

目前集盛產品應用領域主要在建築設計模型、醫療輔具、齒模、玩具客製化單品等。

新纖也搶進3D列印領域,自創品牌「SpiderMaker」紗線品牌,將於今年11月在中壢廠建置3D列印拉線機。

新纖表示,取名SpiderMaker是象徵著公司的紗線品質,能具有蜘蛛絲的強度,也兼具韌性,讓玩家能盡情發揮創意,設計各式各樣形狀或模型,不會因為碰撞而壞掉。

巴斯夫投入3D列印,新纖認為是好事,有國際大廠加持,可望炒熱氣氛,讓更多意想不到的應用者投入。

據了解,新纖的3D列印線材應用在造型家具、公仔上,近期更與義肢輔具業者共同開發,將列印具有彈性的義肢輔具。

團隊年輕化 紡織老廠添活力

3D列印產業逐步萌芽,為紡織業帶來新商機,也吸引年輕人加入紡織老產業,新纖旗下行銷團隊平均年齡約30歲,足見年輕人投入新市場的熱誠高,替老紡織廠挹注新活力、創造新形象。

業界透露,國內3D列印主要消費族群多半是公仔玩家或建築系模型設計等,年齡層不會太高,因為年輕族群對於新東西的接受度較高,自然就會形成這樣的氛圍。

新纖3D列印行銷團隊刻意採取年輕化,目前三至四人團隊平均年齡約30歲出頭,新纖表示,年輕人不排斥新興市場,會更加投入,3D列印應用領域除玩具公仔外,還有很多想像不到的應用,沒有既定公式可以套用,大家就願意集思廣益,發揮想像力,想盡辦法要把3D列印線材賣出去。

此外,賣3D線材跟賣紡織用紗線的行銷方式截然不同,一般來說,販售服飾用紗線產品,多半是找服飾品牌商或布廠推廣,因為品牌商與布廠是會下單的客戶。

若是3D列印紗線,潛在客戶就很廣泛,初期要從網路或是參加相關競賽、活動等推廣,甚至要加入3D列印相關組織團體等,打入相同環境生態,擠進同溫層,才有機會提升知名度,逐步堆疊出訂單量。

業界認為,賣3D列印產品很辛苦,耕耘時間久,但未必有同等出貨量。老化纖廠開始賣3D列印產品,會吸引年輕人加入,讓有四、五十年歷史的紡織廠增加活力,創造更年輕形象。


國內化纖廠積極進軍3D列印市場。圖為新纖3D列印材料。

[Home]


2017/10/27 2.4.3. A搶市占 進擊印尼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響應南向政策,「台灣雙A」積極搶灘印尼市場,華碩(2357)執行長沈振來本周親征印尼雅加達,宣布第四代Zenfone4手機正式在印尼上市;宏碁則瞄準印尼的電競商機,由印尼分公司發動,串連東南亞七個國家,舉辦首屆「Predator電競聯盟大賽」。

東協商機備受看好,尤其印尼人口多達2.6億人,是東協最大的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周三率領團隊,揮軍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辦大型新品發表會,宣布第四代智慧型手機Zenfone4系列正式在當地上市,華碩一口氣推出強調自拍功能的ZF4 SelfieZF4 Selfie Pro,以及標榜大電量的ZF4 Max等多款機種。

沈振來表示,華碩今年調整手機作戰策略,會集中火力,將重兵集結在華碩表現較佳的「英雄市場」,除了印尼,華碩8月起開始已陸續在台灣、菲律賓、義大利、巴西等地舉辦大型記者會造勢,帶動銷售增溫。

華碩在印尼市場深耕多時,獲得不錯成績。華碩的手機在印尼市占率坐三望二,僅次於三星,與大陸OPPO互有消長;華碩的筆電在印尼更穩居市場龍頭寶座。為響應「印尼製造」,華碩2015年底也與印尼業者SNSat Nusapersada) 合作,在蘇門答臘設立工廠,在當地生產手機,展現深耕決心。

宏碁也不放過東協商機,最近由印尼分公司發動,串連東南亞七個國家,舉辦首屆「Predator電競聯盟大賽」,總獎金高達15萬美元(約新台幣450萬元) ,預定明年元月底在雅加達舉行決賽。宏碁泛亞區總經理侯知遠表示,電競市場火熱,尤其是亞太市場。

根據亞太區電競高峰會2017年的資料指出,全球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相當驚人,其中,亞太地區包辦47%的全球大餅。宏碁希望透過舉辦電競比賽,讓更多玩家實際體驗宏碁電競產品在遊戲過程中帶來的絕佳操控手感與視聽享受,拉進更多粉絲。

[Home]


2017/10/27 2.4.4. 無人機禁區飛行 最高罰150 [ 工商時報 張語羚]

行政院會昨(26)日通過《民航法》修正案,重點有二,一為訂定無人機管理規範,另一訂定民航業退場機制,以免重蹈復興航空無預警停航覆轍。未來個人持有250公克以上、企業法人持有所有的遙控無人機,皆需登記註冊;若在禁限航區、機場四周範圍內操作無人機,罰鍰最高150萬元。

行政院長賴清德昨在院會中裁示,本次《民航法》修正案以增訂專章方式完整規劃遙控無人機之管理制度,增訂民用航空運輸業之退場機制與相關罰則,對提升飛航安全、無人機活動秩序,以及健全民航業之管理均有助益,應加速推動。《民航法》修正案亦為立法院本會期優先法案。

近年遙控無人機興起,為因應現況交通部提出《民航法》修正案,增訂個人持有250公克以上、企業及政府機關等法人持有所有的無人機(無論重量),均需要註冊登記,否則將處以3萬至15萬元罰鍰。另操作25公斤以上遙控無人機,操作最大起飛重量1公斤至25公斤裝置導航設備之遙控無人機,還有操作政府機關學校或法人之遙控無人機,人員均須考取操作證照,否則將處以6萬至30萬元罰鍰,或停止營業執政13個月,並沒收無人機。

無人機若駛入禁航區、限航區及航空站或飛行場四周一定距離範圍,以及無人及飛行高度超過地面或水面400呎,將處以30萬至150萬元罰鍰,同樣得沒收無人機。

民航局副局長何淑萍說,400呎以下屬於地方自治範圍,修法通過後授權地方政府自行訂定公告管理規範。而400呎以上、禁限航區、機場四周均由中央民航局管理。這次增訂十項無人機操作限制規定,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時間飛航,不得在人群聚集或室外集會遊行上空活動,不得在同一時間控制二架以上無人機等。

此外,另增訂民用航空運輸業退場機制與相關罰則,為考考量旅客權益及社會公益保障,增訂航空公司在停業或結束營業前應先訂定計畫並經交通部核准後二個月始得停業或結束營業。

一旦未依規定申請核准或未依核准計畫執行,違規業者處新台幣60萬至300萬元罰鍰。而未依核准計畫執行或未依規定申請核准,負責人則處1,000萬至2億元罰鍰。

官員說,訂定航空業退場機制,為避免重蹈復興航空無預警停航及宣布解散覆轍,因為航空運輸業無預警停航將造成社會重大衝擊。

[Home]


2017/10/27 2.5.1. 智慧工廠須有開關裝置把關每一道關卡 [ 電子時報 謝明珊、涂翠珊]

工業4.0的目標是整合工廠自動化裝置和資訊平台。

物聯網(IoT)趨勢正影響現代生活各面向,從智慧家庭、智慧工廠到智慧城市不一而足,其中智慧工廠為製造業提高了效率和生產力。

Electronic Products & Technology報導,工業4.0是為了整合工廠自動化裝置(硬體)和資訊科技(IT)平台,後者包括執行作業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商業智慧系統(BI),讓製造商的彈性和效率更上層樓。

現場總線網絡可串連自動化設備上的感測器、制動器和控制器,有DeviceNetHARTProfibus,以及基於乙太平台的EtherCatProfinet。這些硬體系統會透過閘道和路由器連接無線和蜂窩狀網路,藉由雲端資料來協助製造業管理全球各地的廠房,平台即服務(PaaS)應運而生,專門協助製造商管理這些裝置網路和系統。

自動化設備也要有感測器和基本開關來確認週邊是否有操作人員,以免造成傷害。感測器有距離感測器和光度感測器等,開關除了彈簧開關之外,另有觸動開關和撥拉開關等。這些開關必須耗電量低,還要不怕油和化學物質,例如距離和壓力感測器的微型觸動開關皆採用觸控技術,方便技師設定。

一旦感測器確認安全,致動器就開始派上用場,這會動用控制和保護裝置,通常也需要開關,以觸動開關和撥拉開關最為常見,可協助設定輸出電流和時間延遲,旋轉開關則可手動關閉和開啟裝置,微型彈簧開關通常安裝於斷路器。這些開關必須耐用,以及體積小、抗腐蝕、低耗電等特徵。

控制系統會從感測器接收訊號,根據控制邏輯或程式,傳輸訊號通知致動器完成各種任務,例如設備控制可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和可編程自動化控制器(PAC)Windows系統工業電腦(IPC)完成,但無論哪一種控制系統,幾乎都會用到電機開關,例如PLC通常會用滑動開關。

至於工廠自動化所採用的通訊裝置,通常可以分成兩大類,其一是現場總線產品,專門連接製造現場的感測器和控制器以及邊緣裝置。通訊裝置當然也少不了開關,例如現場總線模組和網路閘道就採用一系列滑動開關和DIP開關。

工業物聯網資產維護的十大趨勢

工業物聯網資產維護幾乎是所有製造商的首要目標。

Smart Industry報導,幾乎所有製造商都將工業物聯網(IIoT)資產維護(asset-maintenance)視為首要目標,2018年資產維護主要有十大新趨勢。

首先是工業物聯網基礎設施投資會暫緩,2017年初GE(General Electric)和西門子(Siemens)等大企業在工業物聯網的投資毫不手軟,但GE已宣布減少投資和吸納新客戶的成本。

第二是非監督式機器學習(ML)成長動力強,隨著這些技術發展,未來無需「訓練」資料標籤即可透過高階演算法分析感測資料,以便工廠採用低接觸式的資料分析手法。

第三是汽車製造業會成為工業物聯網資產維護的領頭羊,向來比其他工業領域更看好預測性維護(PM)的策略和營運優勢,以便降低非預期停機時間。

第四是工業物聯網預測性維護會促進頂線增長(top-line growth),不僅可提高開機時間,亦可提高產品良率。

第五是資產維護走向全方位,不只是預測性維護,其他資料維護流程也逐漸普及和發展。工廠正積極採用各種方法來實現自動化,以改良回修排程、存貨管理和產品檢測。

第六是大數據專家風光不再,以往製造業高階主管總以為非要召募大數據工程師不可,但如今已不用在內部成立類似團隊,未來第三方供應商所提供的方案皆內含專業諮詢服務。

第七是轉為多資產預測性維護方案,鑑於大數據分析廣泛應用,工廠正在尋求單一的多資產預測性維護方案,而不侷限於特定供應商或資產類別。

第八是代工製造(OEM)轉為服務模式,OEM大多正朝著軟體即服務(Saas)模式邁進,2018年硬體供應商將連同產品搭售預測性維護等服務。

第九是供應商生態系新秀輩出,工業物聯網資產維護吸引不少投資挹注,傳統供應商也會積極投資和收購新創公司。

第十是工業分析師預測失準,當逐漸逼近2020年,我們會發現過去對於IT熱門技術的預測誇過其實。

工業物聯網有助企業最大化資產績效

工業物聯網能將設備資料做更有效的管理運用。

為創造機會、降低風險,資產營運管理一直是工業公司的重要課題。然而以往由於資料品質不佳、分析方式受限等因素,導致資產營運管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新的工業物聯網模型,將可妥善運用資料與分析技術降低生產系統風險,並為企業開創更多營收機會。

IoT Journal報導,傳統資產管理模型常過於死板、缺乏彈性,因此無法對資產生命週期做有效管理。工業物聯網(IoT)能結合新的技術與智能流程,為資產績效管理開啟新的觀點。除了簡化並改善生產流程外,工業物聯網還能協助企業發展新的售後服務,開拓更多營收來源。

工業公司往往坐擁龐大的資料,卻無法透過這些資料取得有價值的洞察觀點。這是由於公司資料通常來自獨立的系統,因此需要人為介入才能整合並分析這些資料,但如此也犧牲了洞察的敏捷度、品質與及時性。

物聯網系統能匯集不同來源的資料,並在不需人力介入的情形下維持資料品質,企業因此能以更佳的精細度(granularity)監控其資產設備。

有了工業物聯網作為基礎,資產設備除了是資料的來源,同時也是消費資料的端點。資產彼此連結後,有助於預測故障,人員也可事先準備好關鍵的備用零件。此外,存貨管理、現場人力調度以及設備性能,都可透過洞察分析達到最佳化。

然而工業物聯網的部署也意味著無數的挑戰。企業往往過度專注在部署的技術層面,而忽視了實際的資料收集工作,因此當資料抵達雲端後,往往只有一小部份能被妥善運用。工業物聯網部署需採取以結果為中心的手段,並結合設計思考,才能發揮應有的效用。智能資產設備所提供的資訊,能推動更先進的分析,提升OEM設備製造商控制產品生命週期的能力,而業者營運商也可將結果作為商品出售,在消費主義當道的B2B領域發展出全新的商業模式。

[Home]


2017/10/27 2.6.1. 特斯拉大砍單 衝擊台廠 [ 經濟日報 宋健生、曾仁凱、易起宇]

特斯拉Model 3遇到生產瓶頸,外界認為或許跟連座椅都要自己製造有關。

特斯拉(Tesla)坦承Model 3生產遇到瓶頸,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昨(26)日表示,公司已接到特斯拉通知,原訂12月起每周5,000套零組件的供貨水位,將暫時下修為3,000套,幅度達四成。

不過,沈國榮強調,由於特斯拉Model 3接單已逾50萬輛,面對客戶需求,特斯拉也很急,目前仍在全力調整生產供應鏈體系;原訂明年3月起達到每周1萬套出貨水位,可能會延到第2季的5月或6月。

特斯拉股價26日在美股早盤則漲0.4%327美元,原因可能是中國大陸證實,特斯拉正與上海政府協商設廠。

沈國榮表示,和大從10月起每周供貨就已達5,000套,特斯拉這次提早二個月通知調整出貨量,符合合約規定。和大11月起每周仍維持出貨5,000套,但後續將以「先備料、不加工」來因應。

同為特斯拉概念股的線束廠貿聯-KY則不回應客戶動態。惟法人認為,即使特斯拉短線碰上生產瓶頸,長線前景持續看俏。

貿聯第3季營收44.67億元,季成長22%,年增88.3%,改寫單季新高。原本法人寄望第4季營運更上一層樓,是否受到特斯拉砍單影響,值得注意。

特斯拉稍早發表,首款量產電動車Model 379月間產量僅260輛,遠落後原訂目標1,500輛。特斯拉承認生產遇到瓶頸,但不願多談主因。外界猜測,除了供應鏈磨合,或許與特斯拉的座椅也有關聯。

特斯拉供應鏈說,Model 3的座椅沒有設計可放置文件的背袋,也沒有扶手,甚至連座椅也太短,對身材較高大的男性而言,並不舒服,更無法滿足企業老闆或貴賓的需求。針對此部分,特斯拉已在檢討改善。

至於供應鏈部分,沈國榮說,目前問題出在部分供應鏈廠商的產品良率,無法達到特斯拉要求,雙方還在磨合中,以致於產量開不出來。

據了解,過去特斯拉包括Model SModel X兩款電動車,零組件大都採獨家供應,也就是由一家廠商負責生產,產品品質大都能符合特斯拉要求。

Model 3接單量大,特斯拉為確保零組件供應如期交貨且分散風險,採取「雙供應商」做法,即一家為舊供應商,另一家為新供應商。

Model 3難產 傳問題在座椅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坦承在首款量產化電動車Model 3生產上遇到瓶頸,但卻不願多談主因,外界猜測,問題或許跟特斯拉的座椅有關係。

路透報導,特斯拉從好幾年前開始,就承諾要做到汽車業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垂直整合。

路透指出,特斯拉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當初特斯拉在生產豪華休旅車Model X時,承包座椅製造的供應商無法應付特斯拉提出的繁複設計,雙方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因此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在量產Model 3時做了一項決定,那就是特斯拉將自己生產座椅。

不過,特斯拉這項決定卻讓許多業界老鳥困惑不已,座椅生產是一項利潤低、勞動密集度高的事業,一般大型車廠都會把這項工作外包給合作廠商。特斯拉則是在工廠內設置座椅產線,聘請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找出能自動化座椅生產的方式。

1970年代開始追蹤汽車產業的分析師凱勒說:「這真的是一家車廠需要會做的事嗎?並不是。」分析師普遍預測,隨特斯拉將從昂貴、稀有的手工汽車製造商轉型為量產汽車製造商,最終勢必得把座椅製造外包給供應商。

特斯拉日前揭露,Model 37月至9月間產量僅260輛,遠落後原本目標1,500輛。特斯拉並未回應路透報導,外界或許要到111日特斯拉發布第3季財報時才能獲悉更多訊息。

Jefferies投資銀行分析師霍喬斯表示,「可擴充性」(scalability)是目前特斯拉面臨的主要挑戰,迄今特斯拉尚未證明自己有量產車輛的能力,「我們不認為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能像外界想的一樣有利可圖且迅速擴大規模」。

[Home]


2017/10/27 2.6.2. 電動車客戶拉貨強勁 MOSFET晶片產能喊缺 外商優先供應車廠長單 台廠進場接收急單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電動車扮演這一波全球MOSFET晶片市場供不應求的推手。

全球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市場自2016年底傳出供應吃緊,2017年供不應求壓力仍難以紓解,不僅讓MOSFET晶片喊漲聲浪不斷,連帶讓晶片交期由原先8~12週,拉長至13~18週,國際晶片大廠更直言,2018年上半MOSFET晶片產能已完全被客戶預訂一空,現在與客戶都不是在談成交價,而是在談成交量,因為即使客戶願意用溢價10~20%來增加MOSFET訂單量,晶片供應商仍是交不出貨來。

晶片業者表示,電動車是這一波全球MOSFET晶片市場供不應求的最大推手,由於一台電動車的MOSFET用量,幾乎是傳統汽車的10~15倍,包括英飛凌(Infineon)、意法(ST)、恩智浦(NXP)、德儀(TI)等一線MOSFET晶片供應商,在第一時間就把多數MOSFET晶片產能,全部轉往訂單穩定、毛利較高及交期較長的車用電子領域。

面對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明顯快速走高的情況,國際MOSFET晶片供應商透露,截至目前為止,2018年上半全球車用MOSFET晶片市場仍有近30%的供需缺口,需要想辦法來彌補,各家MOSFET晶片供應商都有交不出貨的沉重壓力。

因此,目前MOSFET晶片供應商比較實際的作法,是仔細研議內部究竟能夠交多少量給客戶,並幫客戶判斷究竟是要乖乖排隊等產能,還是要客戶趕緊找尋其他MOSFET晶片供應來源。

國際MOSFET晶片供應商透露,由於品牌車廠的零組件訂單交期較長,需求相對穩定,在安全庫存水位的管控動作比較制式,若品牌車廠2018年晶片需求量訂在2,000~3,000萬顆,晶片供應商通常必須準備3,000萬顆的高標數量,因為若晶片供貨不及而耽誤品牌車廠的出貨進度,下次被車廠踢出供應鏈名單的風險很大。

隨著品牌車廠不斷開發電動車新品,而電動車內部所備載的電池容量持續往上擴充,全球車用MOSFET晶片市場即便供給量倍增,恐仍不夠客戶使用,這亦造成2018年上半訂單能見度,目前看來供需缺口還有30%的情況。

更重要的是,現在不僅是MOSFET晶片產能不足,連最上游6吋、8吋矽晶圓亦喊缺,在爭搶MOSFET晶片產能不足情況下,還得爭搶矽晶圓料源,因此,這一波全球MOSFET晶片供不應求的熱潮,在2018年還是會繼續上演。

目前國際晶片廠逐步將現有掌握的MOSFET晶片產能,選擇優先供應車用電子領域客戶,其他客戶群為力保MOSFET晶片供應無虞,亦開始找上國內、外IC設計公司及大陸IDM廠,這亦促使大陸長電2017年已兩次調漲MOSFET晶片報價。

至於台系IC設計公司先前為爭搶市佔率,並沒有連動調整MOSFET晶片報價,但近期隨著矽晶圓、晶圓代工成本呈現逆勢上揚走勢,為轉嫁成本上升,台系IC設計公司很有可能在2017年底、2018年初被迫加入漲價的行列。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