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1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小英國慶演說 再向陸釋善意  [工商時報]

  1.2兩岸

   1.2.1. 國台辦:關鍵仍在同屬一中  [工商時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IMF上修 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人民幣轉強 短期易漲難跌  [經濟日報]
   2.2.2. 人民幣 升勢驚人  [工商時報]
   2.2.3. 全年GDP成長6.5 陸統計局長掛保證  [工商時報]

 1展會

  1.1. 2017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開跑 結合AIIoT呈現未來生活新樣貌  [電子時報]
  1.2. 阿里巴巴雲棲大會 聚焦人工智慧  [旺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官方揪阿里 建立統計雲  [經濟日報]
   2.1.2. 光通訊族業績兩樣情  [經濟日報]
   2.1.3. Google Home Max有機器學習技術 隨著時間變聰明  [電子時報]
   2.1.4. SoftBank擴大IoT事業 聯發科進一步深化合作  [電子時報]
   2.1.5. 現代汽車在大陸開設資料中心 協助打造在地化連網車服務  [電子時報]
   2.1.6. 人性化機器人:AI機器人若想取得客戶信任 必須擁有自身個性  [電子時報]
   2.1.7. BAT自駕競賽:將YunOS進化至AliOS作業系統 阿里巴巴聚焦智慧化連網汽車發展  [電子時報]
   2.1.8. Zenbo向前衝 華碩機器人事業群獨立 謝明傑領軍 11月中國開賣 明年初在美上市  [蘋果日報]
   2.1.9. 聯陽搭AI列車 駛入美系資料中心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穿戴搶年底商機 供應鏈樂  [經濟日報]
    2.2.1.2. Alexa功能智慧眼鏡要鎖定企業端或消費端? 考驗亞馬遜決策智慧  [電子時報]

   2.2.2Tablet

    2.2.2.1. 品牌廠打壞市場行情 白牌平板廠市佔持續受擠壓  [電子時報]

   2.2.3Smartphone

    2.2.3.1. 沒有瀏海 美全螢幕技術攻陸  [經濟日報]
    2.2.3.2. 陸三大廠推新機 清一色是全螢幕  [經濟日報]
    2.2.3.3. AMOLED概念股 新主流  [經濟日報]
    2.2.3.4. 紫光等三家吃下TCL旗下手機公司49%股權  [電子時報]
    2.2.3.5. iPhone X潛在購買者中57%選擇256GB機型  [電子時報]
    2.2.3.6. 搶先蘋果、小米和Vivo等業者 Oppo獲准在印度設立專屬零售店  [電子時報]
    2.2.3.7. 微軟證實賜死 Windows Phone玩完  [蘋果日報]
    2.2.3.8. 宏達電 營運大回神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次集團擴編 全球徵才  [經濟日報]
   2.3.2. 張忠謀剖析台積電與英特爾、三星戰局 晶圓代工決勝於服務的企業文化  [電子時報]
   2.3.3. 面板第3季出貨旺 第4季產能利用率仍高檔  [電子時報]
   2.3.4. 鴻海5管齊下 威州打造智慧小鎮 先租逾4千坪廠房 2018出貨  [蘋果日報]
   2.3.5. 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中華電贊助一桶金  [工商時報]
   2.3.6. 台達電9月營收 再創新高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PCB上游材料喊漲  [經濟日報]
   2.4.2. Google啟動Pixelbook大軍 拚戰微軟、蘋果 恐牽動主流NB市場及供應鏈變化  [電子時報]

   2.5.1. 打通虛實整合脈絡 大步邁進工業4.0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Model 3出貨量 牽動和大貿聯  [經濟日報]
   2.6.2. 歐洲電動車產業新動向 欲建立自有電池供應鏈  [電子時報]
   2.6.3. 為對抗陸企崛起勢力 Dyson投入電動車開發、西門子與Alstom合併鐵道事業  [電子時報]

[Home]


2017/10/11 1.1.1. 小英國慶演說 再向陸釋善意 [ 工商時報 彭媁琳]

總統蔡英文昨(10)日發表國慶演說,在談到兩岸關係時重申「四不」原則,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蔡英文也向中國大陸喊話表示,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中共將在本月18日舉行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進入第二個任期,蔡英文日前受訪時針對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指出,新情勢正在發生,雙方都要好好想一想,過去處理兩岸的想法或做法是否有必要檢討。

在國慶演說中,蔡英文表示,兩岸關係發展攸關台灣前途及2,300萬人民的長遠福祉。從去年520到現在,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我方已盡了最大的善意,雖然因為雙方政治立場差距造成兩岸的波折,但也努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基本穩定。

蔡英文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這就是我們處理兩岸關係一貫的原則。」

另外,1987年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至今屆滿30年,蔡英文表示,兩岸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為兩岸關係寫下新頁,關鍵就在雙方可以擱置政治爭議,實事求是。

她認為,應該珍惜30年得來不易的成果及累積的善意,在既有基礎上,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今年也是台灣開放大陸探親30週年,那些親人見面的畫面,即使到了今天,一起回想起來,依然深受感動。

另外,蔡英文提到兩岸青年交流,她指出,從2011年開放陸生來台以來,大家看到兩岸年輕人可以一起生活、學習、思考。在相處過程中,他們對彼此成長背景的差異有所理解,也對一起打造更美好和平的世界,培養出一些默契。

蔡英文向北京喊話表示,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該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Home]


2017/10/11 1.2.1. 國台辦:關鍵仍在同屬一中 [ 工商時報 蔡浩祥]

總統蔡英文發表國慶演說,續提「四不」主張及兩岸互動新模式,大陸國台辦昨(10)日回應,無論提出任何模式、主張,關鍵還是得確認兩岸同屬一中。

針對蔡英文國慶演說,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陸方多次就兩岸關係表明立場及態度,台灣方面不論提出什麼模式、主張「關鍵還是得說明兩岸關係性質這一根本問題,確認台灣與大陸同屬一中的核心認知」。

馬曉光指出,兩岸30多年交流成果來之不易,其中,最重要的啟示在於,只要堅持一中、反對台獨,兩岸關係才能平穩發展、兩岸交流合作才能順利推進。

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副院長李振廣指出,蔡的演說展現對兩岸關係的理性認知,也有意緩解僵局,特別是兩岸反中仇台情緒累積。

李振廣認為,大陸基本上還是「聽言觀行」,就兩岸互動新模式部分,「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30周年來的金科玉律,大陸不太可能放棄,反而會更強化,互動新模式更是脫離不了「九二共識」。

北京清華大學台研院副院長巫永平受訪指出,蔡英文以訴諸情感、降低政治色彩方式闡述兩岸政策,本質上仍維持一貫立場,態度上卻展現出努力緩解僵局的姿態,或許是個新嘗試,卻有點「邏輯顛倒」。他表示,兩岸交流30多年,是在「九二共識」這個基礎上,蔡英文的論述反而是倒過來,在沒有確認共同政治基礎下推動兩岸交流,大陸是沒辦法接受的。

[Home]


2017/10/11 2.1.1. IMF上修 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 [ 工商時報 吳慧珍]

國際貨幣基金(IMF)周二公布最新經濟預測,儘管美國、英國、印度擴張乏力停滯,鑑於全球主要經濟體幾乎全面向上成長,IMF上修全球今明年成長率,但也呼籲各國政府打鐵趁熱,搭上經濟順風車加速改革,持續打擊貧窮。

IMF也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由4月份預估的1.7%上修至2.0%,明年成長率預測維持1.9%不變。

基於貿易、投資、消費者信心增強,IMF在這份甫出爐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由7月預測的3.5%、3.6%,上調到3.6%、3.7%,與去年3.2%成長率相比明顯增速。

歐元區、日本、中國、歐洲新興市場、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皆獲IMF調高經濟展望。

歐元區今明年成長率預測,雙雙由7月估值調升0.2個百分點,各自來到2.1%、1.9%。歐元區展望看佳,歸功於金融環境寬鬆及政治風險降低,提振了出口與內需,但值得注意的是,該預測報告是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騷亂前完成。

IMF以北京當局將維持財政擴張政策為由,將中國今明年成長預測,從7月估值皆調升0.1個百分點,分別達6.8%、6.5%。

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今年成長率預估,由7月的2.1%微調到2.2%,明年估值從7月的2.1%調高至2.3%。IMF雖一改7月報告大砍美國經濟預測的做法微幅上修,仍對川普政府遲遲未落實稅改及其他刺激政策持保留態度。

IMF並警告,長期來看美國經濟的成長幅度,會因產能擴張停滯與人口結構改變而變得有限,成長率恐怕縮減到僅剩1.8%,遠低於川普總統喊出的3%目標。英國經濟前景也被IMF看衰,今明年的成長率預測與7月持平,維持在1.7%、1.5%。

[Home]


2017/10/11 2.2.1. 人民幣轉強 短期易漲難跌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人民幣兌美元在「十一」長假過後再度轉強,兩天累計上漲逾600個基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在岸即期市場昨(10)日升破6.59關卡,收在6.5861,單日漲幅達0.64%,為近一個月最大漲幅。由於中共19大即將於下周三登場,市場多預期,短期人民幣將「易漲難跌」。

昨天晚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持續走強,漲破6.57關口,最高來到6.5641。在岸夜盤也一度升破6.58關口,大漲逾500個基點。

人民幣匯率上個月走勢震盪,前半個月曾出現中間價「11連漲」的強勁漲勢,一度升破6.50整數關口來到6.4997,創2016512日以來最高水準,及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最長連漲紀錄。

9月下半月人民幣匯率又突然反轉直下,一路走低,即期市場於929日收在6.64709月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貶值0.54%,結束此前連續五個月升值走勢,也使得2017年以來升值幅度收窄至4.52%

本周一人民幣中間價雖然持續走低,但即期市場大升近200個基點。昨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上調220個基點,報6.6273,結束連續第六個交易日跌勢。即期匯率一早就高開305個基點,報6.5980

在長假結束後的10月前兩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連續升破6.646.63等五個關口。

路透報導,交易員表示,國際美元小幅調整,中間價開盤點位強於市場預期,加上中共19大在即,均推升市場做多人民幣預期。不過整體流動性欠佳,增加市場波動,逢低購匯需求階段性限制匯價反彈空間,短期人民幣料將延續寬幅波動。交易員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預期或已被市場提前消化,當然市場也期待美國稅改能通過,這也是美元多頭的關鍵期,可能給人民幣一定調整壓力。

[Home]


2017/10/11 2.2.2. 人民幣 升勢驚人 [ 工商時報 黃欣]

大陸長假後開盤的長紅效應,加上中共「十九大」即將登場,帶動昨(10)日人民幣飆漲行情。昨天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收盤勁升逾400個基點,重回6.58元價位。

人民幣離岸價同樣升勢無法擋,盤中衝破多個關卡一度升至6.5699元,單日狂升近500個基點。

路透報導,由於國際美元小幅調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日強彈220個基點,報在6.6273元,強於市場預期。在岸市場隨即「同步響應」,交易員稱,開盤後即接連升破多個關鍵價位且「毫無阻力」,終場大漲424個基點,報收在6.5861元,單日漲幅達0.64%。

離岸價也上演狂飆戲碼,昨天最高一度升破6.57元價位,單日上揚亦逾480個基點。截至昨晚8時,離岸價仍維持在6.5710元附近。

交易員分析,隨著「十九大」召開在即,推升市場做多人民幣預期。不過市場整體流動性欠佳,匯市波動將因此增加,逢低購匯需求將限制匯價反彈空間,預期短期內人民幣將延續寬幅波動。

交易員指出,美國升息預期也已被市場提前消化,若美國稅改能獲得通過,美元短期可望出現多頭行情,將為人民幣帶來調整壓力。但估計在「十九大」召開之前,短期人民幣易漲難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受訪時強調,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要整體推進,並稱改革須把握時機,「整體大方向仍要往前」。此番談話也增強了市場對人民幣長線走勢的信心。

但也有觀點指出對於人民幣短期大漲不可過度樂觀。申萬宏源證券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將區間波動。其報告指出,隨著人民幣補漲需求得到釋放,且美國經濟有望保持相對強勁,美國稅改也可望取得進展,預計後續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間,人民幣呈雙向波動才是未來的常態。報告強調,對於短期人民幣大漲不能過度樂觀。

[Home]


2017/10/11 2.2.3. 全年GDP成長6.5% 陸統計局長掛保證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在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第3GDP成長數據前夕,統計局局長寧吉?昨(10)日先針對全年GDP增速樂觀表示,今年大陸經濟實現6.5%左右的預期是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或將有更好的結果。此外,他還透露,政府反房地產投機的態度堅定,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會適時公布。

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官方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大陸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6.5%左右;而上半年成績優於預期,GDP增速達6.9%。不過,78月連續兩個月部分主要經濟指標走低,讓第3季及全年數據是否受到影響格外引人關注。

寧吉?昨天出席一場記者會,面對媒體詢問官方是否有勇氣讓經濟增速跌至6.5%以下,以控制信貸時,寧吉?強調,綜合就業、物價和生態環境,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完全有信心、有條件,而且有能力。

寧吉?稱,今年大陸經濟實現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大陸經濟穩中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全年可能還會有更好一點的結果。

他還表示,20132016年,大陸GDP年均增長7.2%,高於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水準,按2015年不變價計算,平均每年增量4.44兆元人民幣(下同)。

寧吉?說,光是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兆元,按不變價計算為2012年的1.32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顯示經濟成長情況良好。

另外,今年初開始,大陸各城陸續頒布房地產限購限售政策,使房價增速逐步趨緩。對此,寧吉?指出,官方反對房地產投機的態度不會變。他並透露,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會適時頒布。

對於外界在大陸統計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質疑,寧吉?指出,將致力於提高統計資料的品質和真實性。且統計局並與阿里巴巴、山東浪潮等企業建立合作研究機制,通過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

[Home]


2017/10/11 1.1. 2017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開跑 結合AIIoT呈現未來生活新樣貌 [ 電子時報 杜念魯、李立達]

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共同主辦的2017年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 2017)將於1011~14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進行展出。

有鑑於目前電子產業多半已經從過去的單一產品朝向萬物聯網結合,並走向與人工智慧(AI)共同攜手解決問題的新趨勢,因此本屆展會也以強調以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IoT)的「AIoT」為主軸,以「智慧科技?創新應用」為題,希望能藉由參展廠商的展出與彼此的激盪,可以為整個電子產業帶來更多新興的活水及希望。

主辦單位之一的電電公會指出,本屆展會特別邀請工研院及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共同參與,並協同打造了包括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家庭與智慧教育等多領域AIoT創新智慧應用,邀集台灣業者及醫療團隊共組國家隊,透過AIoT智慧生活體驗館的互動情境展出,刺激產業創新能量。

此外,由APIAA、電電公會及外貿協會所共同策劃,鼓勵廠商跨產業、跨產業、跨國界結盟組隊,創建以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競技為主的第一屆創新智慧應用大賽,也將會在展會期間進行決選頒獎,得獎團隊亦將在電子展期間,對外展示得獎作品及相關應用概念。

本屆展覽的另一亮點,則是包括印度、日本,及南韓等國大力參與。其中,日本秋田縣政府連續2年組織當地廠商來台參展,並成立日本館,展出內容包含高技術含量的創新綠色能源面板、低耗能藍牙模組、LED燈及探測器等。而印度亦持續推動的「Make in India」計畫,則將電子展視為年度推廣的重要行程,2017年也再度成立國家館進行推廣及展示。

外貿協會指出,印度為台灣市場拓展面上的重要地需,尤其日本、印度都屬資通訊產業的大國,相信透過電子展的平台,可以更加深化台灣與兩地之間的貿易往來。

本屆展出共規劃了涵蓋綠色節能、智慧製造、智慧生活及消費電子、寬頻通訊、電池與電源供應器、電機及自動化設備、電子零組件及配件、主被動元件、儀器儀表,及LED照明及應用等十大展區。還有AIoT智慧生活體驗館、智慧裝置物聯主題館、台灣雲協雲端物聯主題館、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家電主題館等以專門議題為主的主題展示體驗館。

展會期間亦將舉辦兩岸智慧城市論壇、第12屆亞洲電機產業聯合會年度會議,及工業物聯網技術趨勢研討會等多場與產業發展有密切關連的研討會與論壇。

主辦單位透露,至102日為止,國際買主預登人數已達到45國超過千名,預計全展期將吸引逾1,500位國際買主來台觀展。為協助買主有效率搜尋潛在合作廠商與潛力產品,外貿協會也將在展會期間辦理一對一採購洽談會,媒合採購需求,邀請到俄羅斯、美國、巴西、印度、德國等20國廠商來台與台灣業者進行面對面洽談。

據資料顯示,本屆展會計有400家參展廠商,使用超過800個攤位。包括正崴、大同、光寶、仁寶、士林電機、百容電子、致茂電子、固緯電子、英業達、台灣藤友、第一電阻、金頓科技、世駿電子、南京資訊等知名廠商均已報名參展,展現台灣產業上、中、下游整合的群聚優勢。

ODM廠積極走向台前 物聯網新品盡出

物聯網(IoT)被視為下一波科技浪潮,原本以NB ODM為主的仁寶、英業達等廠商,也逐漸提高對物聯網相關領域投資,除前端應用外,也布局後端雲數據應用,有別以往「默默在客戶後面」,ODM廠也積極走向台前,展示其物聯網開發能力。

仁寶2016年初進行組織改組,集團分為PC事業群與智慧裝置事業群,並設立新事業單位,諸如車用電子事業部、物聯網業務處、健康醫療研發處等單位,全力發展新事業。事實上,仁寶在2014年就與長庚大學合作開發智慧衣與健康照護產品,並陸續推出健康照護產品。

仁寶在2017年世大運期間,推出「Stampede-互動式智能運動地墊」,於林口選手村打造Stampede體驗館,提供各國選手自我訓練、一同競技的友善交流平台。仁寶指出,透過數據紀錄與分析,能夠協助民眾在運動時掌握自身姿勢的缺點,持續改善、提高運動效能。

針對智慧醫療照護,仁寶已成立勤立生技,並宣布與互貴興業合作,申請大陸執照,專攻大陸內需醫材市場。勤立生技也投入EMR(電子病歷)系統領域,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未來並將搭配穿戴式裝置,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控服務。

近期仁寶也切入智慧家居領域,以「睿室」(Residential Evolution XReX)為主題概念,展出各種智慧家居產品設計,將大數據與物聯網概念,融入浴室設備當中。將傳統水龍頭注入科技元素,將人工智慧結合智能水閥,利用大數據紀錄使用者的用水習慣,精準地給予需要的水溫或水量。

XMirror則讓鏡子不只是鏡子,而是訊息傳遞的媒介,透過偵測膚質狀態及著裝動作,給予使用者妝容與服裝上的建議;至於XDivider未來規劃是透過2OLED可穿透螢幕,將盥洗空間更彈性運用,使用者透過手勢揮動,就可以將兩片螢幕折起來,成為另一可運用的空間。

XDivider可以顯示各種資訊或圖片影片,使用者甚至可以把浴室作為咖啡廳,此外也可播放瑜珈動作,讓使用者配合音樂跟著畫面動作,甚至可以依照使用者喜好,置入小狗或小貓的畫面,並透過手勢與其互動。

睿室的設計讓馬桶隱身在盆栽下,直到使用者以手勢揮動,才會出現;李紀純指出,採用手勢取代過去操控各項設備必須轉動或更複雜的方式,透過手勢,可讓使用者更直覺操控,一切「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此外,英業達也積極布局物聯網業務。20169月,英華達及雲端基礎架構業務進駐英業達位於桃園的生產基地,成為英業達旗下的物聯網應用研發基地,包括從雲到端的研發單位,與政府有意在桃園推動當地發展亞洲新矽谷的產業聚落的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英華達主攻智慧手持及物聯網裝置,2017年出貨快速增長,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表示,2016年智慧終端出貨6,000萬台,2017年約7,000萬台,營收和獲利均要確保成長。何代水指出除了手機與穿戴式產品外,物聯網領域當中智慧音響與語音串流媒體,將是成長動能。

英業達為蘋果(Apple)HomePod獨家供應商,也是AirPods的供應商,消費者對AirPods的滿意度高達98%,已經成為美國最熱銷的無線耳機,佔據美國無線耳機市場至少85%的營收比重。

仁寶、英業達都將於11日參加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 2017),此展共有400家參展廠商使用超過800個攤位。除了臺灣知名電子廠商精銳盡出,印度、日本、韓國、香港、大陸等地區共襄盛舉,物聯網相關應用,將是此展最吸睛的特色。

[Home]


2017/10/11 1.2. 阿里巴巴雲棲大會 聚焦人工智慧 [ 旺報 梁世煌]

阿里巴巴2017年「雲棲大會」將於11日至14日登場,根據了解,隨著近年AI(人工智慧)在大陸發展快速,今年會議主題將覆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智慧硬體、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晶片技術、資料庫、生物識別、量子計算等尖端領域,其中,人工智慧預料仍將是本次大會主角。

本屆阿里巴巴的雲棲大會將以「飛天‧智慧」為主題,對外描繪雲計算發展趨勢和藍圖,展現大陸在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蓬勃發展的技術生態全景,其中,阿里巴巴的智慧型辦公室也將首次對外亮相。此外,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大陸中科院院士潘建偉等重量級人士均會在會中發表專題演講。

「電商視覺人工智慧」也是本次大會當中備受外界關注的技術。業內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擁有豐富的電商業務、收錄齊全的商品和龐大的用戶資料。機器視覺將會是人工智慧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技術進步,預料將可望在電商領域扮要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大陸機器視覺產業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市場規模到2020年有望達到千億人民幣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3月開始,杭州市政府著手主導一項名為「城市大腦」的人工智慧專案,包括阿里雲在內13家企業的頂尖人工智慧科學家均參與其中,預料這項「城市大腦」運作一年多的相關數據,也將會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中公布。

阿里雲之父、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指出,「城市大腦」的處理器採用阿里雲ET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對城市進行全局即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修正城市運行中的缺陷,成為治理城市的超級人工智慧。

王堅指出,所謂的公共資源,指的就是交通、能源、醫療等領域,其中包括對消防車、救護車等特種車輛優先調度,以提高救災效率。

AI崛起 應用層面直逼美國

大陸的AI(人工智慧)產業近年快速發展,儼然已經成為該領域的重要競爭者,其「吸金」(融資)能力越來越強。根據統計,2010年到20175月,大陸的AI領域共發生多達2218起投資事件,涉及投資金額達668.42億元(人民幣,下同)。專家指出,這代表大陸的大量資金正流向AI,尤其是AI與其他行業的應用結合,甚至已經直逼美國的水準。

市場市調機構Statista預計,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未來10年將保持年均50.7%的增速增長,到2025年,全球規模將達369億美元。埃森哲則預測,2035年,人工智慧能使12個發達經濟體年度經濟增長率提高一倍,並有潛力拉動大陸的經濟增長率上升1.6個百分點,因此,包括大陸在內,各國政府及科技巨頭都在積極搶占人工智慧發展機遇。

獲投率 後來居上

至於目前各國發展AI的現況,騰訊研究院發布報告稱,在AI領域,美國領先,大陸次之,不過,大陸在AI領域快速發展,現已逐漸步入爆發期,尤其大陸在該領域的獲投率(企業獲得投資的比例)超過美國,呈後來居上之勢。

此外,在2016年,大陸在AI領域的融資額與美國的差距縮短,包括互聯網公司巨頭及活躍的VC(風險投資)、PE(股權投資)都在加碼對大陸AI領域的資本布局。清科集團私募通資料顯示,2010年到20175月,中國AI領域共發生2218起投資事件,涉及投資金額達668.42億元人民幣。

不過,到了2017年,這個差距又被美國拉大,騰訊研究院研究員俞點指出,因為美國知名的AI晶片企業Nvidia2017年獲得273多億元的鉅額融資,導致差距瞬間拉大了。

人才短缺 亟待克服

俞點認為,目前中美的AI領域的融資差距主要集中在晶片製造等技術層面。若從應用層面來看,中國的融資額度反而正在逼近美國,這顯示中國企業在大數據、演算法等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上做得更好。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中國AI市場不缺資金,但是缺技術和人才。相較於美國,中國開設人工智慧課程的大學較少,教學體系也才剛剛起步,人才供應數量和品質都跟不上需求,這將會是大陸未來與美國爭奪AI市場,亟待克服的弱項。

[Home]


2017/10/11 2.1.1. 官方揪阿里 建立統計雲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大陸國家統計局長寧吉?昨(10)日表示,統計局不僅要提高統計數據的品質、數據的真實性,還要提高數據的科學性。目前正與阿里巴巴、山東的浪潮等企業建立合作研究機制,將建立「統計雲」。

大陸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向來備受外界質疑。今年初,遼寧省就爆發經濟數據長時間造假的醜聞。省長陳求發坦承,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澎湃新聞報導,寧吉?表示,統計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數據的真實性,遏制個別單位、個別地方存在的數據不實的問題。

這方面,統計局已初步建立了保證數據品質的責任制和問責制,這個責任制和問責制不僅是地方統計局局長要負責、要問責,而且地方的負責人出了問題也要負責問責,這套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了。

與此同時,統計局也加大了執法監督。今年81日開始,2009年修改的統計法實施條例已經開始執行,同時國家統計局專門成立執法監督局,有報必查,有錯必究,對數據不實或者統計作假實行零容忍,有一例查一例,這樣有利於改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

寧吉?表示,還要提高統計數據的科學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很多新的現象,要把它調查清楚。「當然,也還存在著一些統計數據摸不上來的問題,要抓緊按照網路思維、採用大數據、雲端計算技術,把新動能、新產業的統計建立起來,這也是提高統計數據品質的重要方面。」

他指出,國家統計局在統計「十三五」規劃當中,明確提出建立統計雲,就是把網路、雲端計算、大數據這些技術應用到統計當中來,在這方面正有序推進。

寧吉?認為,一些大的網路公司在生產經營當中,已經累積了不少統計數據,政府部門也有累積了一些統計數據,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部門之間的統計數據要共享,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向社會開放,這一點已經在緊鑼密鼓推進,國家統計局也不例外,加大對數據公開、共享的力度。

[Home]


2017/10/11 2.1.2. 光通訊族業績兩樣情 [ 經濟日報 彭慧明]

光通訊元件組今年以來表現兩極化,因資料中心大量興建,帶動光纖與收發器等元件需求,眾達(4977)、統新、東典等業者業績上升,甚至擴產以滿足客戶。

GPON廠商光環、華星光因面對大陸業者殺價競爭,影響業績,對第4季態度謹慎。但整體而言,資料中心興建趨勢仍持續,有利帶動台股相關供應鏈表現。

波若威公告9月營收達1.78億元,月減0.55%、年減40%,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16.8億元,年減34%

今年波若威因客戶拉貨狀況趨緩,影響營收,總經理黃裕文表示,數據網路100G需求持續攀升,看好未來三年市場,將整合電信事業的光被動元件平台能力,布局主動元件,轉型做次模組供應商。

他指出,以北美的超級資料中心為主,預估明年會有成果,希望資料中心營收占比從目前的20%30%,明年拉高至50%。波若威第3季受惠北美與歐洲的訂單回溫,參與中國大陸100G光纖骨幹標案,帶動高階商品需求,對拉高毛利率有貢獻。

光通訊業者指出,隨著行動通訊技術進步、上網成本下降,大眾與企業使用影音、即時通訊等服務倍增,對雲端的需求逐年增加,預估2020年雲計算流量將超越數據總流量的90%2015202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27%;雲端也讓超級資料中心需求增加,將占所有資料中心的47%,北美、亞太、西歐等區域是主要市場。

統新與東典兩家光濾鏡元件廠今年營收一路上升,但第3季略為走緩。統新8月確定現增股價格每股80元,用以擴增產線、充實營運資金,即將進入繳款尾聲。統新9月營收4,045萬元,月減2.08%,年減1.66%;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4.37億元,年增20%

眾達受惠全球資料中心積極升級,帶動32G光收發模組量產出貨,7月、8月營收連創歷史新高,9月底股價最高衝上歷史新高的145元。法人指出,眾達32G收發模組獲得博通和思科的交換機大廠認證,出貨持續暢旺,下半年營收有創新高機會。

光環9月營收1.18億元,年減57%。大陸光通訊市場去年下半年急速探底修正,讓華星光、光環吃足苦頭,光環股價已由逾百元高點腰斬到上周五收39.5元,雖然最近大陸再度推動光纖到府政策,帶動 GPON等元件出貨,但因GPON模組目前在大陸打價格戰,台廠仍很競爭。

[Home]


2017/10/11 2.1.3. Google Home Max有機器學習技術 隨著時間變聰明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Google最近發表居家智慧音響Home Max,似乎鎖定蘋果(Apple)最近宣布的HomePod而來,智慧音響顯然成了科技大廠另一個新戰場。

利用音響來搜尋音樂和執行其他任務是居家智慧音響的主要概念,以Home Max為例,它是Google Home的放大版,配備立體聲喇叭,有著更優質的外型和材料,訂於12月在美國發售。

Google Home內部麥克風接收聲音後進行分析,決定最佳等化器(equalizer)設定,這是Google所謂的Smart Sound功能,內建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聰明。

Home Max配備Cast功能,透過一個立體聲3.5mm插槽輸入。Google表示,Home Max輸出的聲音比標準版本的Home20倍,機身有24.5吋的低音擴音器,以及20.7吋調整器,機身可以直立或平放。Home Max也包含隔絕噪音功能,在空曠而吵雜的環境也可接收指令,且是由Assistant支援,因此用戶可以聲控音樂播放,或控制智慧家庭裝置、設定鬧鐘、提醒和時間等。

[Home]


2017/10/11 2.1.4. SoftBank擴大IoT事業 聯發科進一步深化合作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日本電信大廠SoftBank2016年購併安謀(ARM),宣布其目的是進軍物聯網(IoT)產業,並積極展開技術研究、事業研發、與廠商合作,而聯發科在2017103日宣布與SoftBank進行NB-IoT合作實驗,並在CEATEC Japan 2017上,展出相關的無線通信模組,吸引日本業界目光。

SoftBank社長孫正義認為,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將帶來新的超級運算時代,這是電信與手機市場成長已趨緩的時代中,電信廠SoftBank的最重要出路,為此他購併目前全球最多手機與行動裝置用晶片製造商安謀,成立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且在日本推出物聯網服務,進行事業模式測試。

現在SoftBank在日本的物聯網事業,據SoftBank官網資料,主要合作對象有奇異電氣(GE)的日本醫療事業公司,金屬製品廠驪住(Lixil)的人員管理,旭光電機(Kyokko Electric)的工業物聯網(IIoT)系統建構,與日本光電工業(Nihon Kohden)的雲端高齡照護服務Sukoyaka等,應用的物聯網平台為奇異的Predix平台。

雖然目前合作廠商仍少,但SoftBank積極擴大合作範圍,於20179月下旬宣布透過安謀,與英國的物聯網平台業者Linaro進行合作,建立與Linaro的開放物聯網規格平台96Boards系列產品的連接能力,擴大物聯網事業領域及合作範圍。

現在,關於NB-IoT規格應用,日本三大電信廠NTT DoCoMoSoftBank、與KDDI,都計劃在2018年內推出商用服務,需要尋找合作對象;SoftBank選擇聯發科的原因,在聯發科產品的品質穩定,對5G技術的適應度也高,在同時進行5G無線網路基礎建設的當下,相當適合。

而在CEATEC Japan 2017會場中,SoftBank與聯發科合作展示的產品,無線通訊SoCMT2625,長寬均為5.6毫米(mm),加上其他元件的封裝模組,長16毫米、寬18毫米,號稱是目前全球同類產品中最小最緊緻的產品,而且是現行NB-IoT規格NB1的次世代技術,NB2的產品,對應450MHz~2.1GHz的全頻段。

對聯發科而言,與SoftBank合作的利益,不僅可加速跨入NB-IoT相關市場,同時還可與SoftBank合作廠商及其物聯網平台進一步加深關係,隨雙方的NB-IoT事業與系統測試展開,下一步動向值得關注。

[Home]


2017/10/11 2.1.5. 現代汽車在大陸開設資料中心 協助打造在地化連網車服務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日前首度在大陸貴州成立大數據(Big Data)中心,將負責蒐集與分析該公司連網車的龐大數據。這座新的中心將讓現代汽車快速擴展在連網車的研發能力、擴大其市場布局以及拉抬在大陸當地的業務。

Market Insider報導,現代大數據中心將為該公司打造以大陸為主的Car Cloud立下基礎。該公司也對自家連網車系統(Connected Car Operating SystemccOS)與連網車服務平台(Connected Car Service PlatformccSP)抱持期待,而且期盼引進上述專屬技術後,可進一步打造為大陸客戶訂製的連網車服務。

ccOS可讓車內的高速傳輸與接收數據發揮到極致,ccSP則可無縫將車主連接至物聯網(IoT)服務,除了觀察客戶駕駛模式外,該中心也會檢測與診斷可能問題並提供定期軟體更新。

現代大數據中心位於貴安,佔地1,200平方公尺並與百度共享空間,貴安是大陸成長快速的都市之一,蘋果(Apple)、阿里巴巴與IBM等科技大廠也已進駐當地,而且該中心位置具備讓現代與中國聯通等在地公司取得合作的優勢,以便進行開發、分析與處理多個數據串流工作。

現代副總Seung-Ho Hwang表示,該公司在大數據分析的know-how與貴州強力推動大數據的用心結合後,將可加速聯網車技術的開發以及讓現代更能迎合用戶的需求。

貴安大數據中心啟用後,將成為現代未來全球大數據樞紐的先發,後者將利用在2013年啟用的南韓義王市大數據中心為根基。在啟用義王市大數據中心時,現代也開始動用一批數據科學家,成為現代在提升大數據應用能力的核心。

現代也期盼該中心可作為進一步提升其大數據能力的墊腳石,未來該公司也將持續在全球擴展其大數據中心網路。除了啟用其大數據中心外,現代也與中國聯通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共同開發1項預測分析平台。

2016年,現代也與思科(Cisco)合作,希望打造超連網智慧汽車,當中也將採用號稱市面上最安全與最先進自駕系統。20176月,現代與百度合作後,也可望成為採用百度導航MapAutoDuer OS Auto語音辨識技術的第一家車廠。

[Home]


2017/10/11 2.1.6. 人性化機器人:AI機器人若想取得客戶信任 必須擁有自身個性 [ 電子時報 陳端武、林紹毅]

如何讓AI和客戶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金融公司Capital One設計副總裁Steph Hay撰文指出,要將人工智慧(AI)體驗帶到人類日常生活中的真正挑戰,在於建立信任感。而要建立信任感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每次互動中,讓AI始終如一地展現正直的個性。

根據VentureBeat報導,Hay在文章中指出,對話設計師Mindy Gold曾經設計出1款沒有明確名稱或性別的健身機器人,其功能是每天提醒女性健身者運動。

Mindy在與潛在客戶做測試時發現,有名女客戶把這款機器人稱為他。這名女客戶表示,他剛剛告訴我,我得再多燃燒50卡路里。Mindy問對方怎麼知道它是男性,女客戶回答說,因為她被惹惱了。

這種將周遭物體擬人化的現象其實很常見。人們會替汽車和電腦命名,給這些無性別的東西貼上性別標籤。人們會有意無意地將個性、意圖和貼心等特質賦予給ATM、電腦等無生命物體。因為這是人們建立關係及信任的方法。

在健身的例子中,該名客戶認為健身機器人是男性,因為機器人在她很累時還叫她繼續健身。正是這種情緒使她將機器人當成男性。而目前,人們更已習慣用表情符號和GIF,在單純的文字對談中表達情緒。

這種人類學現象,讓AI設計師、打造包容性機器學習系統的研究人員、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產生興趣。因為這種現象提出1個問題,如何讓AI和客戶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

Hay認為,建立信任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每次互動中始終如一地展現正直的個性。在現實生活中如此,AI中也是如此。這點特別重要,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廚房到汽車中的大量AI裝置正在收集數據,並對人們做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這樣。AI的某些方面會讓人覺得反感,但可藉由建立信任改善AI與人類的關係。

因此,在將AI體驗帶到人類日常生活時將面臨真正的挑戰。為了產生信任感,必須確定要向客戶展示AI的哪些個性特質,而有哪些要留下解讀和想像空間,此即設計AI個性如此重要的原因。

Capital One3月在SXSW上推出Eno時,成為首家推出能了解自然語言、性別中立的簡訊聊天機器人的美國銀行。設計Eno的個性,為建立客戶信任打下基礎。而且毋須重新發明,而能向角色驅動的產業取經。電動遊戲、好萊塢甚至影音串流服務都在創造原創作品。而這一切都從故事開始。

有背景故事的角色本身就有故事性。這些角色的個性已事先嚴謹定義,其唯一工作就是與觀眾建立信任,而且永遠不會改變個性。

Hay表示,AI團隊可藉由在每個互動中定義想展現給客戶的AI個性達到相同目的,從而維持角色和品牌的完整性。這是隨著時間推移及AI管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實現信任至關緊要的基礎。

Hay表示,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集思廣益,並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AI的個性發展:機器人叫什麼名字,為什麼?它有性別嗎?決定性別的原因為何?這個機器人從哪來,想去哪裡?它有哪些功能限制?有人看到它時,它會如何回應?它的情感界限是什麼,有幽默感和不安全感嗎?

而要想個性的這些方面去思考,必須要找到有不同想法、背景的智囊團來進行一些哲學和道德上的辯論。這對創造包容性AI很重要。

單調無聊的AI機器人崛起 應更著重人類用戶體驗

真正的機器人革命正在無聊的工作領域中發生。

金融時報(FT)副總編輯Andrew Hill撰文指出,目前常在各種展覽中出現的機器人仍令人失望。大多數機器人的行為仍像缺乏社交能力的小孩。有人說話時,它們就沉默不語。這些機器人總是要人陪伴,而被提示做回應時,脫口而出的卻是不適當的言詞。

根據金融時報(FT)報導,Hill表示,他最近收到1個機器人演示,號稱能協助團隊解決和改善棘手的人際關係問題。他原本預期會有台內建最新管理程式的機器人,準備領導公司同事進行團隊訓練。

結果,這款聯合利華(Unilever)和英國國家健保局(National Health Service)正在使用的CoachBot是個虛擬教練。它負責向團隊成員詢問其挑戰和工作風格等,並邀請用戶在必要時要找真人的人類教練。

Hill表示,人工智慧(AI)機器人統治世界的可能性雖然嚇壞不少人,但真正的機器人革命正在無聊的工作領域中發生。

Hill排了很久之後,總算順利僱用Amy Ingram當他的AI個人助理。由紐約公司x.ai開發的Amy專門負責安排會議和約會。到目前為止,她唯一犯下的錯誤,還是人類的錯誤所導致。

這種乏味的機器人已無處不在。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正在嘗試使用能標記公司帳戶異常現象的創新工具。摩根大通(JPMorgan)正在部署這種機器人來審查商業貸款協議的錯誤。

與渦輪機、推土機或起重機感測器相連的預測性維護程式,在預測西門子(Siemens)CaterpillarThyssenKrupp等公司製造的設備何時會故障上表現越來越好。RELX旗下LexisNexis打造出名為Lex Machina的數據探勘機,能探勘商業訴訟資料,查出哪些法官的判決會對當事人較有利。此外,拖拉機製造商John Deere剛剛買了1家初創公司。其配備鏡頭的自動化農機能發現雜草,並能更精準地在雜草上噴灑除草劑。

Hill認為,把這些機器人比做嬰兒很恰當。CognitionX共同創辦人Tabitha Goldstaub在簡單解釋何為AI時表示,AI是像兒童一樣學習的機器。所以這些嬰兒機器人會變得更聰明。

CoachBot的父母、Sabre執行長Tom Marsden承認,現在該工具的重點應更著重於用戶體驗,而非AI本身。但在一段時間後,它將收集更多數據,而能更適應用戶需求。儘管如此,他預計人類教練將繼續與CoachBot合作。CoachBot特別適合執行重要的後續工作,如鼓勵員工運用從面對面課程中學到的經驗。

同樣地,Amy的監護人也沒有取代執行助理工作的野心。他們認為,有了AI助理後,人們會有更多時間投入更有趣的工作,或利用AI尚無法複製的本能,來判斷與執行長見面的例行要求和緊急事件之間的區別。

Hill的結論是,工作領域真正重要的突破,將由聰明和有同情心或高技能的員工,與令人難以置信的勤奮,但非常無聊的機器一起工作。

機器人也需要良好的情緒智商

機器人不知道人們的感受或想法,無法理解那些不言而喻的手勢和皺眉。

想擁有從肢體語言和說話語調,來理解他人感受或想法的高情緒智商(EQ),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人若誤解別人的意思,可能會失去友誼、關係、工作。而機器人的風險更高,若製造者不能教它們學會同情,它們可能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根據VentureBeat報導,企業發展公司Allerin創辦人兼執行長Naveen Joshi最近撰文,探討如何用EQ改進人工智慧(AI),使其更受社會廣泛接受。Joshi表示,即使是最先進的AI技術,仍無法像人類一樣具備情商及能理解背景資訊等基本能力。

Alexa這樣的機器人實際上並不了解人類。它們不知道人們的感受或想法,無法理解那些不言而喻的手勢和皺眉。它們甚至缺乏基本的同情心,而只能談些無關痛癢的事。

目前,人在和Alexa談話時會傾向於將它視為另個人,住在智慧音響中的人。Alexa會說話,會講笑話。人們暫時不會對機器人的EQ想太多,部分原因是恐怖谷(uncanny valley)現象。

人的大腦能區別演算法和更人性化的東西,會在精神上彌合這種差距。但隨著機器人越來越進步,變得更智慧化,能表現出更多情感,人們實際上會開始質疑它們,意識到它們並非人類。

恐怖谷是描述人們看到人類化身時會發生的情況。化身看來越像人,人們要腦補的差距越多,直到人們意識到這些化身並非人類為止。以3D動畫電影《Final Fantasy XV》為例,一開始數位演員看來跟真人一樣確實令人訝異。但因為一些細微差異,如面部抽搐,或不正常的瞇眼動作,而會讓人不再相信它們是真人。

這點將發生在機器人身上。首先,人們不再將其視為數位創作,並開始與其產生情感連結。但機器人終究是一連串的子程序。未來某些時間點,人們將停止彌合自己和AlexaCortana之間的差距。

屆時情況將變得有趣,因為Bot開發人員必須搞清楚如何解決了解用戶的大量問題。用戶生病了嗎?不爽?最近與男朋友分手了?累?

機器人若不知道如何察言觀色,人們就不會認為機器人有價值。Alexa在回答天氣等資訊上目前表現的很好,但很快人們就會想要更多。

由於恐怖谷效應,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像人類,人們的不信任度越也更高,這是AI開發人員面臨的最大挑戰。原因在於,人們無法相信未表現出同情心的事物,這有違人類本性。

人的工作、友誼或任何關係,都是建立在信任和同情的基礎上。除非機器人試圖理解人類,並證明它懂人類,否則人類肯定不會越來越依賴機器人。

最糟糕的是,這種情況不知何時會發生。現在,機器人是唯命是從、無意識的奴才。但人們想派自駕車接送小孩,機器人在面試中取代人類,人們想要能照顧老人的機器人時,未來的AI應該要能準備好應對更複雜的挑戰,而不僅報告天氣而己。

聊天機器人直接掌握買家需求 未來商品銷售方式將改變

未來商品行銷、訂價及銷售的方式將因聊天機器人的興起而有所改變。

隨著聊天機器人越來越聰明、能力越來越強大,聊天機器人能互相溝通的生態系統可望逐漸成形,聊天機器人開發平台Gupshup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Beerud Sheth便指出,未來商品的行銷、訂價及銷售的方式將因此有所改變。

Gupshup位於美國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公司名稱在印地語(Hindi)中為「閒聊」之意,專門為開發者打造聊天機器人和通訊平台。Gupshup執行長Sheth認為,當後聊天機器人時代來臨,行銷人員和賣家直接與企業或消費者等買家打交道的機會將寥寥可數。相反地,擁有智慧的聊天機器人將能掌握買家的喜好、興趣和購買紀錄,為人類買家做出最佳的購買選擇。此外,如何抓住人的短暫注意力,往往是現代廣告及行銷的重點,但有了聊天機器人後,這個變數將不再是關鍵的影響。

Sheth預測,聊天機器人對於未來買賣交易的影響,有六大層面。首先,他預測現代人熟悉的廣告方式將消失。像是消費者若要買某種產品,現在的廣告方式是希望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在上百個選擇中進而選購其中特定一款產品。但若負責採購的是聊天機器人,它能全面分析上千種商品並比較售價,還能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和購買紀錄來推薦最適合的產品。

不過若是碰到和生活風格有關,或消費者喜好未知的情況,聊天機器人又該如何應對呢?例如,有個大學生想要買台新筆記型電腦,而MacBook ProMacBook AirUSB埠、解析度、螢幕尺寸、重量和價格等層面各有優缺點,消費者可能在此前並未對於這些規格存在偏好。針對此情境,Sheth表示,聊天機器人除了掌握消費者的購買偏好和生活風格,還能指出最受大學生歡迎的筆記型電腦為哪一款,亦能以問問題的方式,依消費者的回答來決定哪些因素對其更為重要。

聊天機器人也會影響訂價方式。除了在拍賣網站、車市和跳蚤市場外,大多數的商品為固定價格,因為買賣雙方要討價還價須花費大量時間,也僅限於特定情境。聊天機器人則有所不同,在能和其他聊天機器人互動的情況下,聊天機器人不受時間限制,可在最佳的時間點出手購買,就像是個個人專屬利用高頻(high-frequency)自動化交易的交易員。例如,對於不斷變動的旅館房價和機票價格,聊天機器人便能隨時監控,在價格低點下訂。

此外,現在有PayPal或比特幣(bitcoin)等匿名付款方式,而未來聊天機器人無需可能被外人追蹤的信用卡,便能直接替消費者匿名付款。

品牌業者也可能得重新檢視透過折扣、集點等優惠來與消費者維繫長期關係的策略,因為有了聊天機器人協助尋找最划算的選擇,消費者忠誠於特定品牌或許不再等於能獲得最棒的優惠。

不過也有些人將逛街發掘新產品視為一種樂趣,而在聊天機器人興起的時代,Sheth並不認為這類消費方式將因此消失,反而能因為聊天機器人而改善消費體驗,例如,聊天機器人能直接指出店內的哪個架上有適合消費者的產品。

[Home]


2017/10/11 2.1.7. BAT自駕競賽:將YunOS進化至AliOS作業系統 阿里巴巴聚焦智慧化連網汽車發展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阿里巴巴透過升級版作業系統AliOS,盼帶動汽車智慧化與連網技術水平。

阿里巴巴(Alibaba)2014年曾與上海汽車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投資成立斑馬智行公司,目標為汽車產業提供連網汽車整體解決方案。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再宣布作業系統升級戰略,整合該集團原YunOS行動端業務,將過去的YunOS進化到最新發布的「AliOS」作業系統品牌,目標驅動萬物智慧化,而阿里巴巴全新作業系統事業部也將於物聯網(IoT)領域持續投入,針對汽車、物聯網晶片與終端等領域研發物聯網作業系統,持續深耕汽車作業系統領域。

根據大陸媒體報導,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兼AliOS總裁胡曉明指出,該集團將持續深耕汽車作業系統領域,與斑馬網絡及更多汽車全產業鏈合作夥伴共同合作,推動汽車產業的智慧化轉型,未來不具智慧化的汽車將成為骨董,好比手機產業般面臨淘汰潮。

胡曉明也表示,汽車是AliOS驅動萬物智慧化的開端,阿里巴巴將定義一個不同於PC及行動時代的物聯網作業系統。阿里巴巴集團自2010年起開始投入核心作業系統開發工作,至2014年正式步入汽車作業系統開發領域,並於2016年與上汽集團共同發表全球首款量產連網汽車。

此後1年來上汽集團接連推出榮威RX5、榮威eRX5、榮威ERX5、榮威e950、榮威i6、榮威ei6、名爵ZS、名爵3、名爵6以及大通D90等多款內建阿里巴巴作業系統的連網汽車,帶動連網汽車市場銷售潮流,如榮威RX5開賣1年累計銷售量即達23萬輛。因此,值得觀察未來搭載AliOS系統的上汽連網汽車推出動態。

阿里巴巴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作業系統升級主要是為整體品牌進行升級,將此前分散的連網汽車業務、物聯網業務及手機業務,如今均統稱為AliOS,並確立將研發汽車作業系統及物聯網等領域列為重點,以及將AliOS定位為物聯網作業系統。

大陸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日前參加2017年大陸汽車電子大會時表示,大陸政府更希望見到汽車產業能出現如行動連網領域Android這類作業系統普及的情況,讓每輛車更加智慧化且具連網性。

針對阿里巴巴將汽車作為主要作業系統承載終端的發展策略,外媒分析,有鑑於汽車是全球一大具銷售規模的市場,長期來看汽車連網化及自駕化將可望迎來長足的發展空間,且汽車也是全球繼PC及手機後,第3個具備足夠規模及極高價值的連網終端產品領域,加上阿里巴巴已擁有成熟的汽車作業系統、具汽車產業軟硬體深度融合成功經驗,以及與上汽合作打造的連網車款已開賣並獲得一定銷售成績,顯示阿里巴巴汽車布局已有一定經驗,因此將汽車列為AliOS發展大方向合乎邏輯且理性的選擇。

百度欲藉Apollo 1.5建立自駕車生態系 然仍需吸引更多業者加入

百度(Baidu)920日發布其自駕車平台最新版本Apollo 1.5,此次百度將此稱之為是打造生態系,藉由開放性百度似乎要以Apollo 1.5打造好比自駕車領域的Android般,欲成為開放平台領導者吸引各家業者加盟、創建一個自駕車生態體系,雖然目前百度在建立自有生態系上超越眾家對手、取得領先地位,然若要真正打造一個良好的開發者生態系,仍需吸引更多業者加入貢獻各方資訊、技術及資源,以能逐漸形成豐富生態系。

根據InfoQ網站報導,百度宣稱Apollo 1.5比前一代Apollo 1.0新增開放五大核心能力,包含障礙物感知、雲端仿真、決策規劃、高精地圖服務以及端到端的深度學習,並支持日夜間固定車道自動駕駛。

在障礙物感知上,Apollo 1.5障礙物感知模組基於光達(LiDAR)解決方案,透過深度學習(DL)運算法協助,可進行24小時精準追蹤及辨識3D障礙物的技術水準,能夠更精確辨識行車週遭障礙物,為自駕技術的核心功能之一。決策規劃則與障礙物感知結合,能夠進行不分日夜間的精準障礙物辨識,透過深度神經網路預測精準的行駛路徑,最終可做出最佳的駕駛決策。

雲端仿真方面,Apollo仿真引擎擁有大量的場景數據,內建高精地圖的仿真場景如十字路口等各式交通路型、紅綠燈訊號及障礙物等,基於大規模雲端運算容量,提供不間斷的模擬測試,自動優化演算法結果,讓自駕技術發展更高效,基於大規模雲端運算容量,能夠打造日行百萬公里的虛擬運行能力,為Apollo開放平台的重要工具鏈。

高精地圖服務作為自駕技術的基礎,定位精度可達15~20公分,地圖生產製作流程自動化率達9成以上,可讓自駕車達到精細至公分的高精度自行定位水準,也為自駕感知及決策規劃提供資料支持,目前已覆蓋全大陸大部分高速公路及部分城市道路。端到端深度學習方面,則可直接輸入原始資料得出最終結果。

百度希望以六大項目打造Apollo開發者生態系,包含推出專項基金、數據集與工具、軟體、硬體、開發者社群及測試場地,其中專項基金即未來3年將對生態投資人民幣100億元在超過100個項目上;數據集與工具則為自駕的訓練數據及數據標註服務。

軟體包含對ROS社群的支持,將推動ROS社群與Apollo生態的深入合作;硬體如百度參與投資的光達製造商Velodyne發表新款光達,將為Apollo成員優先供貨及提供技術支援,其他硬體合作同樣如此;開發者社群如Udacity成為Apollo合作夥伴,共同推出自駕全體系課程,目標欲創造更好的教育資源及協助更多開發者;測試場地目前未定,百度正尋求與大陸地方政府合作,為自駕合作業者提供更安全規範的測試場地。

百度上述自駕車生態系似乎包含各項環節,並擁有龐大資金支援,配合百度強大的推廣能力,在發展初期大量合作夥伴加入將可以預期,加上在當前不少自駕車技術開發業者不願將自有核心技術開源下,百度此時採開放態度便有助吸引缺乏相關技術、但又希望取得自駕技術的業者加入,且不乏傳統汽車製造商等加入。

但若要真正打造完善的生態系,百度仍需制定產業規範,並吸引更多上中下游合作夥伴加盟,提供合作夥伴有更多自由揮灑空間,貢獻一己之力,才有助逐漸形成一完整自駕車技術開發生態體系。未來百度能否真的打造出自駕車界的Android,值得持續觀察。

與大陸廣汽集團簽署合作 騰訊智慧汽車業務終於起步

與百度及阿里巴巴相較,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對汽車領域發展的興趣似乎較平淡,此前行動也較緩。

號稱「BAT」的大陸三大網路巨頭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與騰訊(Tencent),當前在布局智慧連網汽車及自駕車技術發展進程上,以百度與阿里巴巴取得領先,騰訊的進度似乎比兩家業者晚了至少3年。隨著大陸廣汽集團於9月宣布聯手騰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宣布雙方未來將於車聯網、雲端平台及大數據等領域全面深入合作,顯示騰訊也終於真正要開始發展自有自駕技術,而相較於百度Apollo計畫與阿里巴巴的斑馬智行,在BAT自駕車發展較勁上,騰訊與廣汽的合作是否有趕上甚至超前的勝算,值得關注。

根據華爾街見聞與搜狐報導,廣汽在公告中指出,雙方將共同打造具品牌特色與競爭力的智慧連網汽車品牌,廣汽將借助騰訊在雲端運算領域的領先技術,以及雲端平台之上的人工智慧(AI)能力,為該公司提供高性價比的基礎雲端平台,並會借助騰訊微信小程序等創新的應用形態,打造廣汽的汽車大數據。至於雙方將會如何合作、團隊將如何配置以及戰略方向等,目前外界仍無從得知。

廣汽提到,與騰訊的合作包含6個方面,分別是智慧駕駛、車聯網、雲端平台、大數據研究、客戶生態領域以及宣傳行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汽與騰訊的合作是由大陸廣州市政府所促成,廣州市要與騰訊合作打造智慧城市,因此騰訊與廣汽的合作成為此計畫的一部分。據稱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此前曾前往廣州簽署4項協議,其中一項即為與廣汽合作造車。

藉此,騰訊在發展自駕車技術上等於取得大陸國營傳統汽車製造商的技術支持,並獲得大陸地方政府面的支持,此前廣汽在與網路業者合作上也相當積極,雙方的合作將有助互相截長補短,將騰訊在大數據、雲端運算的軟體面優勢結合廣汽的硬體造車技術。

騰訊在自駕車布局上比百度及阿里巴巴更為謹慎,此前騰訊在汽車發展企圖上主要是體現在投資面向,如2017年初騰訊曾低調收購美國Tesla 5%股份,這還是在Tesla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文件後,才讓外界知道有這項投資行動。目前騰訊也是Tesla第五大股東,Tesla稱騰訊的投資為被動投資,不會主動介入Tesla經營。

雖然目前騰訊在智慧連網汽車領域的發展戰略方向仍不明朗,但與廣汽合作可參照此前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的前車之鑑,即使如此,由於網路公司與汽車製造商在本質上仍有明顯不同,如企業文化、對資料使用的態度不同,加上在部分策略思考上也有不同觀點等,即使在自駕車發展大趨勢下,網路業者與傳統汽車製造商合作是大勢所趨,但如何在過程中順利與汽車製造商磨合、整合資源及價值觀等,仍是不論騰訊、百度及阿里巴巴都必須共同面臨的考驗。

    

[Home]


2017/10/11 2.1.8. Zenbo向前衝 華碩機器人事業群獨立 謝明傑領軍 11月中國開賣 明年初在美上市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團隊改組

華碩(2357)機器人團隊隨組織大改組,決成立獨立事業群,由全球副總裁謝明傑領軍,向董事長施崇棠及副董曾鏘聲報告。11月華碩Zenbo將在中國開賣,衝刺華文市場,2018年初將在美國上市,是施崇棠讓智慧機器人進駐「千家萬戶」願景重要組織。

對於傳出開放平台事業群(AOPG)旗下Zenbo機器人團隊將成立獨立事業群,副董事長曾鏘聲向《蘋果》證實:「當然,(獨立)是早晚的事情。」他表示,新事業一開始當然在事業群之下,之後會成獨立單位。對於事業群獨立,曾坦言已差不多成型,由負責智慧家庭產品的謝明傑領軍,也將包括達文西研究室相關人員。

成立部門 展現決心

謝明傑近年帶領華碩朝智慧家庭發展,包括推出智慧空氣盒子、智慧無線門窗開闔、無線動作感測、智慧插座、智慧管家、警報器、智慧門鎖、Vivobaby(嬰兒體溫感測器)等周邊裝置,目前華碩機器人語音辨識引擎由華碩團隊自己研發完成,謝明傑也代表華碩參加騰訊科技7月在深圳舉行的「雲未來峰會」,宣布與騰訊合作計劃。

華碩內部皆知,近2年施崇棠傾力投注機器人研發,幾乎隨時身邊都有Zenbo陪伴,施崇棠的話題也圍繞於機器人身上,連施家成員也都參與討論給予意見,Zenbo幾乎可以說是施崇棠的心血。

數位內容 語音指令

合作夥伴觀察表示:「過去華碩鮮少隨意成立部門,機器人部門成立,可顯示華碩有相當大決心要把產品做好。」

騰訊7月宣布Zenbo將整合騰訊的AI雲小微在中國推出,時間預計是11月,未來Zenbo機器人可內建QQ關係鍵及QQ音樂、企鵝FM等大量數位內容,透過語音指令就能線上收聽,還能語音聊QQ。由於中國市場龐大,華碩跟騰訊合作能否衝出佳績,市場矚目。而美國版本預計2018年初問世。

華碩Zenbo積極拓展周邊應用,推出不到1年,已收集用戶建議在App更新多次,比方增加現在Zenbo電池電量顯示等使用者介面,讓用戶更便利,內容上也補充許多兒童數位內容,並跟軟體系統整合商合作,推出商業應用,比方幼教市場搭配人臉辨識功能推出兒童接送與用藥記錄等服務。

人工智慧 終極方向

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是華碩終極發展方向,施崇棠日前接受外媒訪問表示,華碩不單是一家致力研發3C產品的品牌科技公司,更是引領人們探究未來生活的雲端夢想企業,而Zenbo機器人正是華碩多年來耕耘智慧家庭領域的最新成果。

施崇棠說:「我的願景,是開始讓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未來智慧家庭最貼心的生活小夥伴。這個願景乍聽之下有些理想甚至科幻,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走入家庭的智慧機器人即將顛覆眾人長期以來對電腦運算的刻板被動的印象。」

[Home]


2017/10/11 2.1.9. 聯陽搭AI列車 駛入美系資料中心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IC設計廠聯陽打入資料中心供應鏈,正式搭上人工智慧(AI)列車。市場傳出,聯陽的高速傳輸I/O晶片攜手工業電腦大廠,打入美系資料中心市場,並已於今年9月開始陸續出貨,將於今年第四季起開始挹注業績。

隨著人工智慧需求崛起,各大科技龍頭紛紛開始加碼興建或擴建資料中心,以應對人工智慧對於高速運算的需求,不論是GoogleFacebookAmazon等大廠都計畫興建多座資料中心,研調機構CBRE統計指出,光是今年上半年在美國的資料中心投資金額就高達182億美元,幾乎是去年的兩倍之多,未來資料中心需求將可望持續成長。

市場傳出,聯陽透過高速傳輸I/O晶片已經攜手台灣工業電腦大廠,成功進入美系資料中心供應鏈當中,於今年第2季末開始少量出貨,9月起正式放量出貨,目前這波訂單能見度已經看到年底,對於聯陽業績將可望有明顯幫助。

事實上,聯陽目前在高速傳輸I/O晶片市占率已經超越5成,儼然成為該市場的龍頭,雖然目前PC市場仍逐年不斷萎縮,但是拜人工智慧世代到來之賜,資料中心市場規模仍在逐年成長,加上英特爾於今年中才推出每3年一次的新伺服器平台Purley,預料將掀起伺服器更換潮,伺服器供應鏈都有機會嘗到商機。

聯陽在PC產品線除了高速傳輸I/O晶片之外,也包含HDMIDisplayPort。法人指出,聯陽目前正在積極耕耘車用HDMIMHL市場,加上行動裝置帶動周邊連接阜市場發展蓬勃,聯陽DisplayPort今年出貨表現年成長率也擁有優異表現。

[Home]


2017/10/11 2.2.1.1. 穿戴搶年底商機 供應鏈樂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手機廠衝刺年底商機,不僅推出旗艦機種,智慧穿戴也來參一腳,蘋果Apple Watch Series 3上市後,銷售表現良好,蘋果已成為全球最大智慧手表品牌;三星新款Gear Sport智慧手表也將於20日在台上市,兩大廠撐場,帶動廣達、英業達、日月光、景碩等概念股營運。

蘋果9月發表新一代iPhone時,同時亮相新一代智慧手表Apple Watch Series 3,分兩種表款,一款是GPS加上行動網路版,先在英、美等10個國家開賣;另外是GPS版,在台灣等28個國家開賣,GPS版台灣售價10,900元。Apple Watch Series 3最大的變革是GPS加行動網路版具有虛擬SIM卡,可以獨立通話,兩種表款都有心率監測功能及更多的體能訓練模式。

Apple Watch Series 3甫開賣,蘋果執行長庫克即表示,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已賣光,蘋果正盡全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迎接感恩節及耶誕購物旺季,市場看好Apple Watch Series 3在第4季的銷售表現。

三星則宣布在台推出新的智慧表Gear Sport與新一代無線藍牙耳機Gear IconX,其中Gear Sport wifi版於20日開賣,建議售價9,990元;Gear IconX預計27日起在指定通路上市,建議售價5,990元。

三星表示,Gear Sport可當個人專屬運動教練,根據自身目標打造健身計畫,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

Gear IconX除聽音樂,內建語音跑步教練能自動測量速度、運動時間、燃燒的卡路里和距離,並可根據預設目標給予建議。

[Home]


2017/10/11 2.2.1.2. Alexa功能智慧眼鏡要鎖定企業端或消費端? 考驗亞馬遜決策智慧 [ 電子時報 李佳翰、黃詩閔]

日前有最新報導指出,亞馬遜(Amazon)正在研發自家的頭戴式裝置,形似一般眼鏡,重點是將搭載該公司的數位語音助理Alexa。儘管目前尚未有更多功能細節公布,但看來亞馬遜的這款智慧眼鏡裝置似以支援自家平台及服務為主,可能連攝影鏡頭、擴增實境(AR)的功能也沒有。

在第一代Google Glass堪稱失敗收場後,市場上所謂的「智慧眼鏡」著實沉寂了好一陣子,至少就主要幾家科技大廠而言是如此,儘管有部分公司仍默默進行研發、改良。

日前由英國金融時報(FT)率先透露,亞馬遜正在研發自家搭載Alexa數位助理的智慧眼鏡裝置。事實上這並不意外,尤其是近期看到亞馬遜所發布的產品幾乎都離不開Alexa,明顯是希望讓消費者能夠透過語音模式更好的與旗下產品進行互動。這也意謂著,繼Echo系列智慧音響後,亞馬遜正積極開發更多產品搶入智慧家居市場。

根據介紹,亞馬遜這款智慧眼鏡主要透過無線方式與智慧型手機連結,使用者可透過語音啟動Alexa功能。該裝置將採用骨傳導音波系統,捨棄傳統耳機模式,讓使用者能夠不戴耳機、雙手閒置的情況下輕鬆使用語音與Alexa對話。而這也將是亞馬遜於2014年延攬當年Google Glass計畫負責人Babak Parviz以來,首款開發的智慧眼鏡裝置。

值得注意的是,據悉這款智慧眼鏡可能不會有顯示螢幕和攝影鏡頭,一方面免去此前市場對智慧眼鏡可能侵犯隱私的疑慮,同時也可大幅延長電池續航力。但若沒有了顯示螢幕及攝影鏡頭,是否也意謂著該裝置將不會有對智慧眼鏡期待的AR功能,甚至連拍照、天氣及路況資訊等都沒有。

因此,預測亞馬遜這款裝置可能主要著重於使用者與Alexa的互動,來使用自家電子商務平台或其他智慧裝置,注重的將是消費端領域。這將與Google Glass再出發鎖定企業市場取得成功而引發群起跟進有所不同。

第二代Google Glass正式名稱為Glass Enterprise Edition,明顯瞄準企業市場,除電池續航力更長外,處理器功能也更強大,但外型並無太大差異。在第一代因價格高昂、隱私疑慮及缺乏關鍵應用等因素而宣告失敗後,Google轉而鎖定企業市場。透過與企業軟體業者合作開發客製化應用,在過去兩年與50多家企業合作測試,包括製造業、物流業、醫療等領域並取得重大成功,結合工業4.0效應,使得市場再度對智慧眼鏡燃起希望。

除了Google外,微軟(Microsoft)即將發布的第二代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HoloLens也同樣鎖定企業市場,並新增一顆人工智慧(AI)專用晶片。

分析認為,關鍵並不在於硬體產品功能,而在於客製化應用上。相較於消費端應用過於多元、可有可無,企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才更能凸顯出智慧眼鏡的功用,至少參與Google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的企業都反應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因此,若亞馬遜智慧眼鏡裝置鎖定的是消費端市場,能否有效創造需求將有待觀察,畢竟該公司擁有龐大的用戶規模,或許能夠藉此擴大自家平台及裝置的銷售、廣告收入。也或者亞馬遜的這款裝置僅僅旨在擴大Alexa生態體系、提升消費者體驗,而不在於產品的銷售業績。

更可能的是,這款智慧眼鏡還有許多未曝光功能、有更多應用領域,而不僅是個可語音操控的頭戴式裝置。因為若僅僅為了語音操控數位助理Alexa,亞馬遜大可推個頸戴式的骨傳導耳機裝置即可,不需要智慧眼鏡,畢竟耳朵、鼻樑上及眼前多了個東西,都不會是太舒服的。當然,已經習慣戴眼鏡的使用者例外。

穿戴式裝置與身體之美

伴隨現階段全球人口老化,戰後嬰兒潮年歲漸長,已跨入65歲門檻,台灣社會逐漸邁向高齡社會,老人人口比例已超越歐美,隨之而來的挑戰不只是需要強化智慧照護,也包含預防醫學的概念,在身體還沒有生病以前,隨時開始珍惜身體的健康,為身體做一點運動、保養,也帶動三鐵用、單車用、高爾夫用、登山用、日常健身等智慧穿戴式裝置百花齊放。

高齡社會是艱難的功課,我們都做著「成、住、壞、空」的功課,看著父母親朋好友老去,看著自己老去。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既然活著的日子更長了,更想好好活,活得健康從容,活得自由自在。

現代人的職場壓力大,也越來越多人開始有意識地重視身體健康、運動、保養,並衍生出對於智慧穿戴式裝置的需求,讓智慧穿戴式裝置做了一系列身體的筆記,記錄每天行走的步數、睡眠的深淺狀況、睡眠的時數、心跳、行走跑步的軌跡、運動健身狀況等。

其實,穿戴式裝置不是什麼創新的發明,手表、手環早已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加了「智慧」兩字的穿戴式裝置變得不同,近年來話題性十足。

根據IDC調查,展望2020年,智慧穿戴式裝置銷售量將突破4億大關。看好智慧穿戴式裝置將持續普及,成為不可或缺的電子消費產品,智慧穿戴式裝置必然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已經有許多終端品牌業者競相投入智慧穿戴式裝置領域。

觀察身旁有戴智慧穿戴式裝置的朋友,我發現這些人都是有運動習慣的人,我相信他們是愛自己的身體的。

比如戴著三鐵智慧穿戴式裝置的朋友,努力在快速匆忙的工作與生活之間達到平衡,歲月沒有使他老,視覺年齡比真實年齡年輕一輪,當身體內在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態時,外在也會是優美的。

比如戴著單車玩家用穿戴式裝置的朋友,隨著著迷於騎乘單車,上癮單車,皮膚越曬越黑,身形越來越精瘦。

每個人的身體當然有天生的差異化,不過長期在運動的人,耕耘過的身體都是美的。每個人絕對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身體喜歡什麼,需要什麼,也會造就出不同的身體之美,喜歡騎單車的人,肌肉線條是延長而舒緩的,喜歡在健身房做重量訓練的人,肌肉是粗壯的,喜歡做瑜伽的人,肌肉線條是柔軟而修長的。

智慧穿戴式裝置的存在,除了看時間、訊息、接電話、行動支付的功能之外,也提醒我們感覺身體的運轉狀況,在日常生活裡做身體的功課。

[Home]


2017/10/11 2.2.2.1. 品牌廠打壞市場行情 白牌平板廠市佔持續受擠壓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全球平板電腦戰局陷入價格下滑格局,品牌廠難以差異化,只能低價攻勢打壞市場行情衝刺買氣,白牌平板廠市佔版圖持續受擠壓。

平板電腦市場買氣不佳,執行低價攻勢殺出一條血路的亞馬遜(Amazon)2017年則持續大力促銷旗下平板電腦,亞馬遜7吋平板電腦定價僅約49.99美元,亞馬遜8吋平板電腦定價僅約79.99美元,可望在歐美市場銷售旺季再寫銷售佳績。

供應鏈業者指出,平板電腦市場朝向低價化發展,特別是小尺寸平板受影響明顯,7吋平板在受到大尺寸智慧型手機排擠下,需求量明顯下滑,在品牌廠採取低價攻勢,加上面板、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價格調漲等因素,勢必對白牌平板廠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壓力。

供應鏈業者表示,平板電腦與Netbook發展軌跡有些相似,品牌廠低價打壞市場行情之後,市場崩盤,有這樣的前車之鑑,多家PC品牌業者如華碩等早已調整產品策略與市場策略,就此淡化平板攻勢,將資源重心重新放回筆記型電腦(NB)、智慧型手機。

白牌平板廠與相關白牌供應鏈業者近幾年受到平板電腦銷售向下走、品牌廠執行低價攻勢等衝擊,營運壓力趨於沈重,放眼2018年,也持續面臨相同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白牌供應鏈業者眼見平板相關市場商機銳減,近幾年也努力轉型,加速跨足其他市場,朝向非白牌平板領域布局,延伸觸角至智慧音響、智慧型手機、車用、穿戴式裝置、遊戲應用、教育應用等領域,將資源轉投入其他產品,尋找新的成長沃土。

舉例而言,合力泰早先為白牌供應鏈業者,後來藉著購併其他業者,壯大聲勢,旗下產品線百花齊放,逐漸成為大陸一線觸控面板業者,順利打入大陸品牌業者供應鏈。該公司現擁有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淄博新聯化物流有限公司、山東新泰聯合化工有限公司、山東聯合豐元化工有限公司等4個全資或控股子公司。

合力泰為一站式服務商,長期專注於觸控式螢幕和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幕及模組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電容式觸控式螢幕、電阻式觸控式螢幕、觸控顯示一體化模組、TN液晶顯示螢幕、STN液晶顯示螢幕及模組、TFT液晶顯示模組,以及配套的FPC、蓋板玻璃、背光等產品,廣泛應用於通訊設備、消費性電子、家用電器、辦公設備、數碼產品、汽車電子、財務金融、工業控制、醫療器械、儀器儀錶、智慧穿戴式裝置等諸多領域。

合力泰的業務範圍,包括新型平板顯示器件、觸控式螢幕、相機鏡頭、相機鏡頭週邊衍生產品、相機鏡頭模組、主機板、方案、背光、外殼、電子元器件等、智慧控制系統產品、智慧穿戴式裝置設備、家電控制設備及配件、工業自動化設備及配件等。

綜觀而論,平板電腦產品成長趨勢不再,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在品牌排名部分,2017年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亞馬遜三強鼎立,分列前三名不變,大陸品牌業者華為藉由產品差異化搶攻市場,其出貨量將正式超越另一大陸品牌業者聯想,名列第四,且預估2018年華為將再度拉大與聯想的差距。

[Home]


2017/10/11 2.2.3.1. 沒有瀏海 美全螢幕技術攻陸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智慧手機將進入全面屏的新時代,美國oono手機10日在上海發布全球第一個智慧手機全面屏(全螢幕)IP解決方案,命名「上海全面屏」,並與在台北設有研發中心的米界智能簽約,將獨家代理全面屏產品、設計、及生產。

米界智能董事總經理劉賢琦表示,目前「上海全面屏」的技術方案和手機原型已經完成,預計今年底前完成所有項目的專案開發,明年第1季正式上市全面屏手機。

他透露,oono 全面屏專案採用了成熟的供應鏈,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時也融入了很多創新設計,包括創新設計滑蓋結構等,而全面屏的供應鏈將有台廠參與。

智慧手機的全面屏技術革命,預估市場商機高達1,000億美元。但智慧手機的傳感器技術發展到現在,攝影鏡頭、耳麥都是標配,很難在螢幕消失。

去年小米MIX搶快發布,但留個「鬍子」,隨後三星Galaxy S8、夏普AQUOS S2,也沒有去掉「下巴」,iPhone X雖然經典的Home鍵沒了,但螢幕上還留著「齊瀏海」,消費者不禁抱怨,號稱全面屏卻好像被欺騙,全是假的全面屏。

全面屏手機技術發展到現在,頂多正面屏占比達到80%以上,但螢幕還是有極限超窄邊框。

不過,「上海全面屏」IP解決方案,已經可以做到沒有「瀏海」、「鬍子」也沒有「下巴」,播放視頻時的確是純淨全螢幕。

oono創意總監楊金榮透露,不是技術趕超了蘋果,而是利用了專利解決方案,他舉例就像川劇「變臉」一樣,這項專利的創新滑蓋設計,可以秒變全面屏。

Oono總裁、專利的第一發明人Ramzi指出,這項「在手持終端上實現真正全面屏顯示的系統和方法(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hieving True Full Screen Display in Handheld Terminals)」的解決方案,已經申請了美國專利和PCT專利。其中,PCT《專利合作條約》將是進入各個國家申請專利的優先權利。

米界智能已經開發完成「上海全面屏」的原型手機,包括厚度、長度、重量都跟iPhone X不相上下,但相較iPhone全面屏還要「打洞」開模,只創新滑蓋設計的「上海全面屏」相對有成本優勢。米界智能表示,明年第1季會正式上市全面屏手機,到時供應鏈也將全面啟動台廠技術合作生產。


左為Oono 總裁,專利的第一發明人 Ramzi, 右為米界智能董事總經理劉賢琦

[Home]


2017/10/11 2.2.3.2. 陸三大廠推新機 清一色是全螢幕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時序已進入第4季,名列全球前五大手機廠的大陸品牌手機廠華為、OPPO、小米仍未鬆懈,為衝刺年底業績,華為將於16日發表Mate 10系列、OPPO26日於菲律賓亮相F5;小米19日則在台發表Mix 2,清一色都是全螢幕手機。

即使進入第4季,大陸品牌業者新機推出力道並未減弱,同時驗證今年的全螢幕手機風潮。其中華為Mate 10 Pro可能搶在iPhone X之前,成為第一支上市的無實體Home鍵手機。

華為、OPPO與小米在台供應鏈包括台積電、晶技、群創、大立光、矽品、京元電、友達、英業達、聯發科等。預料隨三大廠出貨,供應鏈業績將跟進揚升。

華為16日將在德國發表 Mate 10系列,科技網站傳出,Mate 10系列至少有 Mate 10以及 Mate 10 Pro兩種版本,其中Mate 10 Pro為無實體Home鍵手機。相機仍維持徠卡認證雙主鏡頭,處理器是自家的Kirin 970 八核心處理器。

[Home]


2017/10/11 2.2.3.3. AMOLED概念股 新主流 [ 經濟日報 魏興中]

在三星與蘋果的帶動下,AMOLED(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成為新世代高階智慧機螢幕的代名詞,使得台系相關概念股受到市場矚目,包括友達(2409)、群創、華映、和鑫,設備廠如千附、盟立、均豪、帆宣,以及代理商至上等,都成為台股投資板塊中的耀眼明星。

根據美商應材的估計,總體OLED的成長態勢相當明確,OLED移動設備面板出貨量,將自2016年的3.53億片,一路高速成長至2020年的7.99億片,五年成長1.26倍。

外資法人指出,事實上,受惠產業趨勢未來將高速成長,台系相關供應鏈將成為投資板塊中重要的明日之星。如面板雙虎,目前雖然仍以LCD為主力產品,不過著眼趨勢的重要轉變,雙虎也正積極往AMOLED領域轉進。

如友達今年參加美國洛杉磯「2017 SID顯示周」活動,已正式推出全球首款AMOLED智慧手表面板,包括1.2吋及1.4吋真圓形產品;另外穿戴裝置及Padphone(平板手機)用的5吋折疊式AMOLED觸控面板也同步亮相。

群創方面為因應智慧手機往AMOLED的發展趨勢,也將與GIS-KY及夏普合作,共同開發AMOLED觸控相關產品。其他國內往AMOLED領域移動的業者,還包括幫韓廠三星生產AMOLEDOn Cell外嵌式觸控感應器的華映、和鑫等。

而在設備廠方面,包括盟立、均豪、帆宣,以及代理商至上等,也都受惠AMOLED起飛的商機。如盟立董事長孫弘指出,8K4K電視面板以及中小尺寸面板朝AMOLED等新技術發展,推升新製程、新機台設備的需求升溫。

台廠千附也是AMOLED正向趨勢發展下的受惠者。由於美商應材為中、日、韓系等相關大廠的重要設備供應商,千附為應材主要的不鏽鋼及鋁合金真空腔體供應商,因而躋身蘋概股供應鏈的成員行列。

群雄並起 打破三星獨霸

由於AMOLED的元件特性,與傳統的LCD相較,具有包括省電、更輕薄等多重的優勢,配合生產成本已自去(2016)年形成黃金交叉,加上蘋果、三星等大廠紛紛採用,使得躍居智慧機主流技術的態勢已相當明朗。

法人指出,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可分為主動式(AMOLED)與被動式(PMOLED)兩種。由於AMOLEDOLED顯示技術為基礎,自然也繼承了OLED顯示技術的各項優點。

簡單來說,與LCD相較,AMOLED的優點包括更省電、更輕薄、高對比、反應速度快、顯示效果佳、結構相對簡單、免背光源、甚至具備進一步發展成軟性或曲面屏幕設計的潛能,因而近年來成為取代LCD的最佳方案。

此外,AMOLED由於高發光效率的特性,且顯示畫面具有超廣角的效果,再加上生產成本逐步降低,根據IHS的研究報告指出,2016AMOLEDLCD的生產成本已形成黃金交叉,更使得市場快速向AMOLED技術傾斜。

事實上,過去23年,三星顯示器幾乎壟斷了整個AMOLED面板供應,在部分手機品牌廠不願被三星完全綁住的機會下,驅動面板廠加速布局AMOLED技術,如台系面板業者友達、群創也積極跨足AMOLED領域。

[Home]


2017/10/11 2.2.3.4. 紫光等三家吃下TCL旗下手機公司49%股權 [ 電子時報 徐靜初]

TCL宣布轉讓旗下手機業務公司給三家投資者,包括紫光集團等三方共計投資持股49%

就在TCL董事長、CEO李東生日前於德國IFA展期間時指出,未來TCL會加大在中國市場推廣黑莓手機的力度,希望黑莓在中國高階手機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同時TCL品牌手機也一定會在中國市場繼續存在。但隨即,9日晚間TCL便宣布轉讓旗下手機業務公司給三家投資者,包括紫光集團等三方共計投資持股49%

109日晚間TCL集團發布公告披露,TCL擬向紫光集團旗下UnisplendourTechnologyVentureCapitalLtd.(受讓方A)轉讓TCL通訊科技18%的股權,轉讓對價為1.8億港元。

擬向雲南城投旗下OrienteGrandeInvestmentFundL.P.,(受讓方B)轉讓TCL通訊科技18%的股權,轉讓對價為1.8億港元。擬向VividVictoryDevelopmentsLimited(受讓方C)轉讓TCL通訊科技13%的股權,轉讓對價為1.3億港元。

三家具備移動通訊產業鏈背景或業務資源的戰略投資者轉讓其所持有的TCL通訊科技合計626,702,217股股份,代表TCL通訊科技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9%。股權轉讓的價格為該等股權所對應的截止2017831日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所確定的目標公司淨資產值,約為10億港元。

根據披露,過去三個季度,TCL通訊科技業績同比顯著下滑。2017年上半年,TCL通訊科技實現通訊設備及其他產品銷量合計2,116.9萬台,較同期衰退36.2%;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68.7億元,衰退26.1%;虧損人民幣8.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人民幣.71億元。

雖然TCL正積極推進戰略調整、業務重組及組織優化,但受海外手機市場低迷態勢延續、及內部組織及業務重組的影響,TCL通訊科技仍未走出業績低迷態勢。TCL表示,本次出售公司49%的股權,一方面可以引入具備產業背景和業務資源的外部投資人,有利於TCL通訊科技的股權結構優化並推動TCL通訊科技加速轉型,重新建立競爭優勢;另一方面也可將降低TCL集團持有TCL通訊科技的股權比例,有利於減少TCL集團股東分佔的虧損。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TCL通訊科技仍為TCL集團控股子公司。

本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中,紫光集團在手機晶片平台、射頻及混合信號晶片及記憶體等核心器件領域具備深厚的產業鏈上游資源;雲南城投於近期受讓了手機ODM服務商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8%的股權,並在半導體矽片領域進行了系列的投資布局;受讓方團隊在通訊及消費電子產業具備較為豐富的管理與投資經驗。本次重組將加速TCL通訊科技的戰略調整和業務重組,繼續優化組織架構、提效降本、提升運營效率,有利於TCL集團整體業績持續上漲。

目前北京紫光通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TCL集團第四大股東,佔後者3.97%的股份。事實上TCL集團于8月時曾宣布,公司董事會中趙偉國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及公司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辭任後,紫光集團趙偉國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Home]


2017/10/11 2.2.3.5. iPhone X潛在購買者中57%選擇256GB機型 [ 電子時報 茅堍]

有意購賣iPhone x的消費者高於其他各款iPhone手機,並且購賣256GB iPhone X的意願也高於64GB機型。

雖然蘋果(Apple)將於11月上市的iPhone X售價高達999美元(64GB)1,149美元(256GB),然而最新調查發現,有意購賣該機的消費者,高於其他各款iPhone手機,並且購賣256GB iPhone X的意願也高於64GB

科技網站BRG援引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最新調查報告,有意購買iPhone X的受訪者佔整體28%,高於有意購買iPhone 8 plus20%,以及iPhone 817%。合計有意購買iPhone XiPhone 8系列的受訪者共佔65%

至於20169月上市iPhone 77 plus的購買意願也各佔12%2015iPhone 6s6s plus則是分別佔5%4%。此外,也有3%受訪者有意購買iPhone SE

而在iPhone潛在購買者中,更是有43%表示有意購買iPhone X,高於表示有意購買iPhone 8 Plus32%

至於在iPhone X機型選擇上,有高於57%受訪者表示,會選購更為高價的256GB機型;43%受訪者表示會選購64GB款。在iPhone 8部分,則是有45%受訪者表示會選購256GB機型。

相較於2016iPhone 7系列手機推出後的調查,當時表示會選購128GB機型的受訪者佔50%2017年新推出的iPhone 8系列與iPhone X手機,僅提供64GB256GB兩種機型供選擇。

分析師表示,現今消費者都偏好最高儲存空間機型。雖然iPhone X售價遠高於其他各款iPhone,但仍然有相當部分消費者願意購買最高階iPhone手機。這意味,未來幾個月iPhone平均售價(ASP)將會出現顯著上揚。

不過有趣的是,最吸引消費者的iPhone X新特點,並不是Face ID臉部辨識功能,也不是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功能,而是競爭對手早已配備的無線充電功能。

資料顯示,58%受訪者表示,無線充電為iPhone X最吸引人的新特點;其次為Face ID臉部辨識功能的24%。至於新穎設計與AR/VR功能則是僅分別佔14%9%

2018年配備指紋感測器手機出貨達10億支

預估2018年全球配備指紋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會超過10億支,出貨佔比揚升至71%

隨著如數位支付、行動銀行,以及其他用戶安全認證應用需要日益增加,指紋感測裝置也正逐漸成為智慧型手機安全驗證機制的標準配備之一。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表示,每年全球配備有指紋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佔比正在快速攀升。預估,2018年全球該類手機出貨量將會超過10億支,佔當年所有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71%。較2017年佔比58%,大幅增加13%

雖然隨著指紋感測器應用範圍擴大與成本下滑,使得該感測器也開始配備在中低階手機中。但就目前而言,指紋感測器的可靠性仍然是一個重要問題。

2017年第2季而言,雖然蘋果(Apple)每支新上市的iPhone手機都配備有Touch ID指紋感測裝置,不過由於iPhone出貨量低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因此三星該類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仍然高於蘋果。

資料顯示,第2季三星配備有指紋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佔當季所有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12%,蘋果佔11%。華為、Oppo,以及小米等業者該類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則是分別佔8%6%5%

此外,第2季小米配備有指紋感測器的手機出貨量,約佔該公司當季所有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9成。華為與Oppo均約佔8成;三星則是僅佔6成。目前三星、中興通訊,以及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配備指紋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佔比仍偏低。

就指紋感測器供應商而言,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各供應商也正同時面臨出貨、成本、市場競爭、產品創新等多方面日益增加的壓力。目前FingerprintsSynaptics、匯頂科技(Goodix)等業者的指紋感測器產品出貨量,已佔所有智慧型手機指紋感測器出貨量的半數以上。

至於如高通(Qualcomm)、神盾(Egis Technology)、思立微(Silead)等其他業者,則是希望能在未來幾季贏得更多智慧型手機OEM業者的設計取得(design wins),來擴展現有市佔。

    

[Home]


2017/10/11 2.2.3.6. 搶先蘋果、小米和Vivo等業者 Oppo獲准在印度設立專屬零售店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Oppo獲准在印度設立單一品牌零售店,可望深化Oppo的實體布局。

大陸手機品牌Oppo獲得印度政府許可,在印度設立單一品牌專屬的零售店,這個消息可能會激勵起其他不得其門而入的業者,如蘋果(Apple)Tesla

路透(Reuters)Live Mint報導,印度產業策及促進部(DIPP)3日通過5家外國企業在印度設立單一品牌零售店的許可,包括Oppo MobilesLouis Vuitton MalletierChumbak DesignDaniel Wellington AB以及ACtoserba Active Wholesale

Oppo獲得在印度設立專屬商店的許可,可以激勵同樣希望在印度設立專屬商店的業者,如蘋果以及Tesla,蘋果目前的產品在印度若非透過電商網站銷售,就是透過HCLBrightstarIngram MicroRashi PeripheralsRedingon5家業者進行配銷,若能設立專屬商店,可對通路的佈點及品質等握有更高的控制權。

另一方面,Tesla也一直希望能在印度銷售電動車,但在此之前必須先獲得在印度設立專屬零售店的許可。Elon Musk曾在6月時透過Twitter抱怨,Tesla雖然想在印度銷售Model 3,但受限於自製率須達3成以上規定而不可行,對此印度政府反駁,在印度銷售電動車沒有自製率限制。

根據印度外國直接投資的規定,外資可在印度設立持股最高達100%、專賣自家產品的單一品牌零售店,但凡外資持股比率在51%以上的零售店,其產品的印度自製率須達30%以上。

然而同樣是30%的自製率規定,對不同產業的外資而言門檻截然不同,對成衣業者而言,要在印度取得生產服飾的原料並不困難,這也是為何H&M很早就可以在印度設立專屬零售店的原因,但瑞士鐘錶、智慧型手機業者要在印度達到30%的自製率規定則未必容易。

為避免將外資阻於門外,印度於2016年放寬規定,允許擁有尖端或先進技術、且技術在印度難以取得的外國業者得在3年以內不須達到3成自製率規定,即使在3年過後,印度另有法規得以繼續豁免該業者8年不須滿足自製率規定。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Tarun Pathak表示,印度允許Oppo設立單一品牌零售店,對其他同樣在申請許可的小米或Vivo而言,實屬佳音,另外,若蘋果能在印度開設專屬零售店,將有助提振蘋果新一代產品的銷售。目前蘋果在印度售出的產品多為世代較舊的iPhone

小米雖然在印度已經開設小米之家,但目前小米之家是透過印度合作夥伴合作營運,非小米直接經營。

一加在印度超越蘋果、三星 高階手機線上銷售排名第一

最新數據顯示,大陸手機品牌一加已超越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成為印度高階手機線上銷售第一,顯示一加取經蘋果的行銷策略已經奏效,隨著一加參考對從蘋果轉向OppoVivo,一加對其他手機品牌的威脅也在成長。

Tech in AsiaANI News等媒體報導,IDC公布2017年第2季印度高階智慧型手機(價格2.6萬盧比或400美元以上)線上銷售排名,其中一加首度以57%的市佔率超越蘋果的38%成為第一,更遙遙領先排名三星的4%

值得注意的是,一加手機機種不多,最近僅於6月在印度推出OnePlus 3T以及OnePlus 5,相較之下,三星手機機種繁多,另一方面,目前印度智慧型手機排名第二的小米也正在朝高階市場進攻,其於1010日發布小米Mix 2,定價500美元,與OnePlus 5相當。

一加原本採取的是仿效蘋果、線上為主的策略。具體作法包括,每年僅推出1款旗艦機,專屬產品發表會,以及僅在網路通路上投放廣告等,而一加的數位優先(Digital First)策略成效顯著,據和一加簽署獨家銷售協議的亞馬遜(Amazon)指出,一加在2016年排燈節銷售量成長3倍,在最近一次舉行的Amazon Prime Day中,OnePlus 5也是最熱賣的智慧型手機。

儘管如此,一加通路策略上已經有所調整。日前一加甫宣布,他們將往實體通路延伸,並向電視及戶外投放廣告,以吸引更多消費者,也和塔塔集團(Tata Group)旗下的消費性電子賣場Croma合作銷售手機。

這意味一加的行銷取經對象已朝OppoVivo轉型。與一加同為步步高旗下的OppoVivo專攻實體通路,並且斥資廣告不遺餘力,OppoVivo在印度的行銷支出遠逾其他智慧型手機品牌。

儘管如此,一加將自己定位為高階手機的品牌依舊不變,可以預期一加不會推出機海策略擴大其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整體市佔。日前一加創辦人劉作虎指出,印度佔一加營收的40%,僅次於歐洲,但他們在印度的首要目標不是提高銷售量,而是建立其作為Android第一品牌的形象。

[Home]


2017/10/11 2.2.3.7. 微軟證實賜死 Windows Phone玩完 [ 蘋果日報 劉利貞]

微軟創辦人蓋茲(Bill Gates)上月坦言自己已改用Android手機,或許成了Windows Phone「死訊」的最終預告。微軟作業系統部門副總裁喬北峰(Joe Belfiore)周日在推特(twitter)證實,Windows 10 Mobile不會再推出任何新功能或硬體,因為這已非微軟發展「重點」。

使用人數太少

Windows 10 Mobile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行動裝置版本,喬北峰曾為Windows Phone項目負責人。雖然喬北峰強調未來仍將提供Windows 10 Mobile的安全性更新與漏洞修補,但微軟7月已停止向舊版系統Windows Phone 8.1提供技術支援,此舉等於宣告微軟已放棄進一步發展Windows Phone

喬北峰表示,微軟曾極為努力試圖吸引App開發者,不惜付費補貼,但使用人數終究還是太少,欠缺市場與新產品支持。就連喬北峰都承認,自己早已不再使用自家Windows Phone

IDC統計,今年第2Windows 10 Mobile全球智慧手機市場佔有率僅0.03%。如今微軟的行動策略轉為向AndroidiOS平台提供產品,如新版瀏覽器Edge

微軟2010年發表Windows Phone系統,宏達電(2498)曾是首批與微軟合作的手機製造商。2013年微軟砸下54億歐元(約1942.4億元台幣)收購諾基亞(NOKIA)手機事業,最後卻仍未成功打開市場。微軟去年把原屬諾基亞的功能手機事業賣給鴻海(2317),鴻海與芬蘭HMD Global也取得諾基亞品牌使用權。

[Home]


2017/10/11 2.2.3.8. 宏達電 營運大回神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谷歌代工訂單出貨挹注,宏達電(24989月營收跳升至65.1億元,比8月的低點30.01億元大增117%,但也因為自有品牌的上市機種數量與出貨量少,比起同樣有谷歌代工訂單挹注的去年9月,今年9月的營收則是年減超過3成。

谷歌在104日發表高階智慧型手機Pixel 2Pixel 2 XL,並預計自1019日起開賣,從預購來看市場反應不錯,Google Play Store美國站預購起跑後,兩款產品都已經訂購一空,而從美國市場獨家配合的電信業者威瑞森(Verizon)來說,LG代工的Pixel 2 XL預購狀況優於宏達電代工的Pixel 2,不過兩款機種也都還有貨可供預訂。

為了滿足谷歌新機的預購與開賣需求,宏達電9月加緊出貨Pixel 2,帶動宏達電9月營收上升至65.1億元,比8月足足大增35億元,然而受到8月營收創新低影響,累積宏達電第3季營收為157.05億元,則比上1季減少2.67%。

宏達電9月營收在谷歌代工訂單挹注下好轉,Pixel 2系列代工訂單量合計也的確高於去年的Pixel系列,可是,比起去年宏達電手中握有兩款Pixel代工訂單,今年宏達電代工訂單只有一款,加上市場傳出,谷歌為了不要重蹈去年Pixel上市後持續缺貨的覆轍,今年谷歌規畫Pixel 2系列一上市便以充分滿足市場需求為優先,要求宏達電9月出貨量必須滿足兩個月的需求量。

由於Android陣營高階新機種熱賣期也就上市首兩個月,以宏達電9月一口氣就出掉10月跟11月的需求來說,宏達電10月營收是否仍能維持在60億元之上,值得觀察。

另外,宏達電上個月宣布將智慧型手機代工團隊與專利使用權,以11億美元現金的代價售予谷歌,對EPS貢獻度將高達40元,在明年交易完成入帳後。

[Home]


2017/10/11 2.3.1. 鴻海次集團擴編 全球徵才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持續網羅菁英加入團隊,集團也在一年內兩度擴編,組織規模重回13個次集團的歷史高峰。據了解,鴻海集團新設的次集團瞄準機器人、光學與自動駕駛等相關領域,近日外傳將進行徵才,規模約百人,整體13大次集團整軍待發,將加速衝刺集團轉型發展。

鴻海昨(10)日並未對外說明集團預計招募的人力,以及今年擴編的投資與資源。不過,市場盛傳,鴻海富士康9月起在全球廣招新血加入團隊,其中R次集團也首度曝光,外傳初期徵才規模達百人。

據了解,該次集團約在今年中成立,主要是鴻海集團在機器人部分耕耘多年的成果,並結合相機模組與自動駕駛相關資源而設置,也呼應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訂下的「雲移物大智網加機器人」戰略的一環。

鴻海集團今年檯面上已兩度對外曝光集團擴編訊息,包含今年初尾牙時首度出現的S次集團,已是外界焦點,加上R次集團曝光,成為近日話題。

儘管鴻海對R次集團的負責主管保密到家,不過據側面了解,該次集團主管是由內部拔擢而來,已在集團內部多年,過往即肩負機器人相關事務,結合鴻海集團在光學領域布局擴大,成為新設一個次集團的驅動力。

另一方面,儘管市場臆測,S次集團肩負半導體相關事務、R次集團則偏重機器人相關,不過鴻海已否認相關傳言,強調次集團縮寫也僅是按照英文字母順序,惟因鴻海正積極開拓相關領域,讓市場出現各種想像與解讀。

回顧鴻海集團在機器人領域布局多年,包含鴻海富士康集團自動化技委會,屬於跨集團協調委員會,集團內部過往三年固定舉辦機器人大賽,因此隨研發布局到位,新設次集團不讓市場意外,也是鴻海集團轉型發展的展現。

富士康在大陸十一長假前的校園招募訊息則顯示,R次集團徵才不僅限於南京,包含廣州、武漢等地,該次集團主要業務包含相機鏡頭模組等光學產品設計、開發與製造,以及多元機器人應用與關鍵組件。

變形蟲軍團開路 鴻海戰力UP

鴻海集團一年內兩度擴編,軍團規模壯大,相關布局讓市場解讀為,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掌舵下,「變形蟲」組織的滾動與機動調整,持續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在檯面上的13大次集團外,檯面下也不斷擴編進而開創新成長契機。

鴻海集團過往歷經兩次較大幅度組織調整,包含201313大事業群調整為12大次集團,以及去年FG次集團整併後改為11大次集團,當時曝光的組織架構相對精簡。今年以來,浮上檯面的則是由原擔任鴻海B次集團總經理的劉揚偉負責S次集團,以及保密到家未對外公開新設立與任命的R次集團主管,等於是一年內兩度擴編讓次集團規模又重返13大次集團的高峰。

[Home]


2017/10/11 2.3.2. 張忠謀剖析台積電與英特爾、三星戰局 晶圓代工決勝於服務的企業文化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形容兩家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700磅大猩猩,正值三家公司在7/10奈米製程交戰火熱之際,張忠謀宣布2018年交棒,對於這場三強硬仗,他在DIGITIMES專訪中分享對於這兩家競爭對手的觀察。

對於未來十年英特爾和三星在技術、市場、規模、營運前景、產業地位等方面,誰將對台積電威脅比較大,張忠謀笑著表示,他是不會講的,也不見得預測的準,他在56年以前就已經預測到未來三星將會是很強大的競爭對手,但老實說,在10年前可沒想到三星有一天會這麼強。

張忠謀認為三星和英特爾兩家各自有長處,也各自有缺點,三星的長處是非常有決心、非常有毅力,一旦決定要做什麼事,最高階層決定後,整個公司是拼命執行,這是很了不起的一個組織,高階一旦決定下令,全體就會凝聚在一起把目標達成,三星已經證明很多次了。

英特爾的長處是有很豐厚的技術及經營基礎,好幾十年來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第一名,英特爾最大的缺點是在Foundry產業沒有經驗,因為這個行業的企業文化是很重要的,Foundry是「服務」的企業文化,意即是服務別的公司,但英特爾的技術部門長期以來都是服務自己,這與真正的Foundry文化是徹底不同的。

其實Foundry概念不是新的,張忠謀最早進入德州儀器就是做Foundry,當時第一個客戶是IBM,獲得在德儀領導的首次成功,張忠謀笑言,這段成功的經驗是初試啼聲,但有個朋友開玩笑跟他說,哪有自己講初試啼聲的,應該是別人說!

張忠謀指出,因為有了德儀的經驗,他很清楚知道晶圓代工需要什麼樣的企業文化,當創辦一個全新的公司(台積電)時,可以重新塑造這個文化,但英特爾不一樣,已經是這麼大的公司,要改變其文化本質是不容易的。

不過,三星卻可以,這就是三星很特別的長處,上面一下指令,下面可以馬上凝聚起來,韓國人就是有這個本領,但這在美國沒有這麼容易,台灣也沒有!台積電之所以可以,是因為一開始就塑造這樣的公司文化。

[Home]


2017/10/11 2.3.3. 面板第3季出貨旺 第4季產能利用率仍高檔 [ 電子時報 郭靜蓉]

手機拉貨一波接一波,中小尺寸面板正缺貨。

受惠於旺季效應,台系面板廠第3季出貨向上加溫,其中,又以中小尺寸出貨成長幅度最亮眼,友達與群創均有2成以上的季出貨成長比例,彩晶的中小尺寸面板第3季出貨更是突破1億片大關,且受惠於中小尺寸面板漲價,華映與彩晶第3季營收分別有高達2成與4成的季成長幅度,表現搶眼。

不過,受到季底效應與大尺寸面板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台系面板廠除華映外,9月營收普遍衰退。其中,友達20179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90.7億元,較8月減少3.6%,與2016年同期相比減少3.8%

友達9月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包括液晶電視、桌上型顯示器及筆記型電腦面板等約1,023萬片,較8月增加2.0%。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超過1,634萬片,較8月成長7.7%

群創9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69億元,較8月減少1.1%,但比2016年同期增加1.2%。群創9月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1,069萬片,與8月相比增加4.5 %;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655萬片,較8月增加1.9%

華映9月自行結算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2.91億元,月增3.9%,是台系面板廠中唯一單月營收增加者。華映累計1~9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59.2億元,年增17.7%

華映9月大尺寸合併出貨量約為15.1萬片,較8月增加40.4%,亦較2016年同期增加82.8%;中小尺寸9月合併出貨量約為2,590萬片,較8月減少7.0%,亦較2016年同期減少25.4%

瀚宇彩晶9月自結合併營業收入約為新台幣21.31億元,較8月合併營收新台幣24.13億元,減少約11.7%,亦較2016年同期合併營收減少約25.7%。彩晶9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為3,592萬片,較8月減少14.9%9月大尺寸監視器面板及自有品牌產品出貨量14.1萬片,較8月增加100.9%

以第3季來看,由於是傳統拉貨旺季,台系面板廠的出貨量均較第2季成長。其中,友達2017年第3季合併營業額為新台幣874億元,較第2季增加3.5%,與2016年同期相比則成長1.6%

友達第3季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2,909萬片,較第2季成長8.3%,與2016年同期相比約略持平。友達第3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4,681萬片,季增21.1%、年增23.3%

群創第3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95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加6.7%,但與第2季合併營收新台幣845億元相比,則減少5.9%,群創同時也是台系面板廠中,唯一第3季營收衰退者。

群創第3季大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2,969萬片,較第2季出貨量2,913萬片增加1.9%;第3季中小尺寸合併出貨量共計7,606萬片,季增28.5%

由於中小尺寸面板在第3季平均漲價幅度超過兩位數,使得華映與彩晶的營收表現亮眼,其中,華映第3季營收約為新台幣93.03億元,較第2季營收成長2成以上,第3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為7,610萬片,較第2季的7,305萬片有所成長。

彩晶第3季營收達新台幣66.58億元,較第2季大幅成長41%,營收成長幅度技冠群雄。彩晶第3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高達1.18億片,較第2季的9,363萬片大幅成長,加上價格走高,因而讓彩晶業績紅不讓。

展望第4季,由於上半年銷售低迷,各大電視品牌廠紛紛把握下半年時間衝刺,接連展開促銷活動,藉以刺激銷售買氣,拉貨需求將持續,市場預期,面板雙虎第4季產能利用率仍將維持高檔。至於中小尺寸方面,由於18:9全螢幕智慧型手機需求熱切,已造成面板供不應求,業者預估第4季的a-Si中小尺寸面板價格還有小幅上漲的機會。

針對第3季財報與第4季展望,友達與群創將分別在102627日召開線上法說會,屆時將會有更明確的訊息釋出。

[Home]


2017/10/11 2.3.4. 鴻海5管齊下 威州打造智慧小鎮 先租逾4千坪廠房 拼2018出貨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鴻海(2317)尚未與美國威斯康辛州經濟開發廳(WEDC)簽署投資協議,但配套措施布局已經動起來。鴻海目前5管齊下,希望在主力的面板10.5代廠2020年投產前,2018年就開始有產品從威州出貨,並打造智慧小鎮等配套設施。

擬建立LCD組裝線

威州媒體《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與廣播電台WSAU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鴻海目前布局中最令人矚目的是,鴻海在10.5代廠預定地威州拉辛(Racine)郡,已與當地企業Opus Group洽談承租面積15萬平方英尺(約4216坪)的廠房。鴻海將在這座廠房建立LCD(液晶顯示器)組裝線,搶在2018年開始出貨在威州組裝的產品。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特別助理胡國輝上周接受威州媒體訪問時表示,鴻海計劃在威州同步建廠與建立組裝線,後者將是在租來的廠房內建立電視和顯示器等電子產品的組裝線,零組件來自日本,在墨西哥加工後送到威州做組裝。

除了興建LCD組裝線,鴻海也在洽談以下的配套投資案。首先,鴻海正尋找面積30萬平方英尺(8432坪)土地作為產品出貨用途;第2,鴻海正與拉辛郡洽談打造智慧小鎮,做為未來員工住宿區,當地傳出可能容納60008000人。

公鹿隊要2億贊助

另外,鴻海據傳也對密爾瓦基米契爾將軍國際機場內,美國空軍運輸單位撤走後留下的土地有興趣,可能複製富士康在河南鄭州的機場工業園模式。最後,鴻海也研究在密爾瓦基新建企業大樓。

另一方面,NBA密爾瓦基公鹿隊總裁費根(Peter Feigin)周一在財經媒體CNBC的節目上,首次公開向鴻海「推銷」公鹿隊新主場冠名權贊助約。費根並首次透露期望價碼,希望1年贊助700萬至1000萬美元(2.1億至3億元台幣),為期20年。

事實上,費根在節目上未提到鴻海,惟言談內容幾乎是針對鴻海喊話。

鴻海5管齊下布局威州概況

用途 / 布局進度

LCD螢幕組裝線

洽談承租當地企業Opus Group面積15萬平方英尺廠房

★產品發貨區

尋找面積最多30萬平方英尺土地

★員工住宿區

與拉辛郡洽談新建智慧小鎮,傳能容納60008000

★機場工業園

對密爾瓦基國際機場內原美軍空運單位使用的土地有興趣

★企業大樓

研究在威州最大城市密爾瓦基興建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Home]


2017/10/11 2.3.5. 鼓勵員工內部創業 中華電贊助一桶金 [ 工商時報 林淑惠]

中華電信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決定提供創業團隊員工第一桶金,而利用第一桶金進行內部創業投資的首家公司,即是最快年底成立的資安子公司。

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證實,鼓勵內部創業,除了資安子公司,陸續還會評估成立其它新創公司。資安子公司成立時,除了將由HiNet公司技術處及中華電信研究院的部份員工轉任資安公司,也提供創業獎勵金,讓新創團隊的員工參股。

外傳接下來可能成立的新創公司,包括智慧交通子公司、以及員購網電商子公司。對此,鄭優表示,成立智慧交通子公司的機會很大,但需要等時機成熟一點才會對外宣布,尚無規畫成立電商子公司的計畫。

中華電信財務長郭水義指出,鄭優上任後,期許中華電扮演「台灣數位匯流產業的發電機、創新經濟的領頭羊」,能帶領國家經濟轉型的最大資產就在R&D。為此,年初修訂完成員工內部創業辦法,主要以提高創業獎勵機制為主,包括獎勵金30個月,若以目前中華電員工平均月薪6.5萬元計算,相當於提供195萬元的創業基金,鼓勵員工創業。

5年之內創業失敗,員工還可以申請回任中華電信。郭水義強調,中華電希望透過周全的獎勵金制度讓創業員工無後顧之憂之外,也可以拿著公司發給的第一桶金,認購新創公司增資股、或者新創公司IPO時的員工認股權證。

過去在未提供員工創業獎勵金時,中華電信獎勵員工內部創業方法,主要以提供員工認購新創公司增資股、以及認購員工認股權證為主,包括精測、中華黃頁公司、去年成立的立鼎光電、以及今年登錄興櫃的是方電訊,資安子公司則將成為適用中華電信首創發放獎勵金機制的第一例。

中華電信研究院目前每年投入約30億元進行創新研發,近幾年靠著研發人員的研發能力,陸續孵出中華精測、立鼎等新創公司,還推升中華精測躍升為台股股后位置。透過提供創業第一桶金的獎勵機制,除了留住優秀人才,也能鼓勵新創團隊全心投入新創事業,透過技術研發將員工創意變成中華電信的生財工具。

中華電轉投資 今年可望會更賺

中華電信約38家轉投資公司,在中華精測今年營收、獲利大幅成長下,法人推估,今年來自轉投資公司的營收、獲利貢獻將再成長。

中華電信財務長郭水義表示,去年轉投資事業貢獻中華電信合併營收達300億元,獲利貢獻17.7億元,扣掉認列華航轉投資減損5.8億元後、約11.9億元。

郭水義強調,未來將積極檢視所有轉投資公司的業績及獲利表現,對於多年未獲利的公司,將評估是否處分持股。這23年已陸續關掉與宏達電合資成立的華達數位、中華優購公司。

中華電董事會日前決議處份華航2.636億餘股、約占華航4.8%股權,至於處份方式究竟是洽特定人、或是公開市場出售?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強調,目前還在評估中,將挑選適當時機處理,以儘量避免造成華航股價太大波動。

郭水義指出,2012年中華電以每股11.73元、總額30.9億元入股華航;去年因國際會計準則第39號「金融工具:認列與衡量」規定,認列華航投資損失5.77億元,目前中華電持股成本降至每股9.5元。

中華電強調,處份華航之後,將用做籌設物聯網、催生資安子公司及其它轉投資事業的資金。

中華電轉投資公司的營收貢獻,主要來自神腦、中華精測等,其中神腦去年營收340.9億元。中華精測去年全年營收25.95億元、今年前9個月已達25.65億元,幾乎與去年全年營收接近;法人預期,在精測營收及獲利今年預期仍將大幅成長之下,中華電今年來自所有轉投資事業的營收及獲利表現,將較去年成長。

[Home]


2017/10/11 2.3.6. 台達電9月營收 再創新高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台達電(2308)繼8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後,9月營收以207.49億元續創歷史新高,第3季營收為598.23億元,季增幅度達11.9%。面對第4季前景台達電表示,在IA與被動元件客戶拉貨暢旺下,預期第4季營運有機會維持在高檔,不會跟第3季差太多。

隨著PC出貨旺季到來,在台達電營收占比仍高達5成多的PC相關電源一同受惠,加上網通產品正值產業旺季、中國市場對IA需求持續上揚,以及iPhone出貨對以熱壓式軛流圈為主的被動元件需求增溫,帶動台達電9月營收以207.4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也是今年以來連續第2個月改寫營收新高紀錄。

也因為89月營收都創新高,台達電第3季營收衝上近600億元,比起第2季營收534.73億元來說大增近12%,擺脫第2季因為通訊電源市場走弱而導致營收成長性略顯疲弱的狀況,第3季營收亦比去年同期成長4.8%。

3季通常是台達電一年之中營收最高峰,不過,2014年蘋果推出大螢幕的iPhone 6大量拉貨熱壓式軛流圈、遊戲機買氣大好帶動遊戲機用電源供應器出貨量大增等兩大因素帶動,當年第4季營收才是全年最高峰,隨著今年第4季同樣有全新設計的iPhone X問世,又有微軟將在117日上市地表性能最強遊戲機Xbox One X,不排除可能刺激競爭對索尼在耶誕旺季大幅促銷以保市佔率,都讓外界關注,在不少外在條件與2014年相仿下,台達電第4季營運表現是否有機會再現2014年的狀況。

對第4季營運表現,台達電目前仍沒有把話說太滿,僅表示IA與被動元件客戶拉貨力道強,可望維持第4季營運在高檔,不會比第3季明顯下滑。

而在台達電積極投入的綠能、低碳交通方面,台達電表示,充電樁全球安裝總量已有數萬隻,該事業部已經開始獲利,家用儲能產品則在日本與美國需求帶動下,明年起對營收也開始有貢獻,而LED智慧路燈裝置量則有47萬盞,其中30萬盞建置在台灣。

[Home]


2017/10/11 2.4.1. PCB上游材料喊漲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蘋果、非蘋旗艦機積極備貨帶動材料需求熱度,印刷電路板(PCB)上游率先傳出調漲報價訊息,銅箔基板(CCL)、銅箔與電子玻纖紗布外傳10月喊漲,漲幅約3%不等。

市場解讀,PCB上游材料傳出漲價訊息,反映號稱電子工業之母的PCB大廠旺季需求強勁,由於PCB是主要3C電子產品的基礎,上游材料調高售價也反映全球各大PCB廠搶料備貨的熱度。

法人則認為,PCB上游玻纖紗布一貫廠富喬、銅箔基板廠商台光電與聯茂,以及利基電解銅箔廠金居等PCB上游供應商受惠終端需求暢旺,第4季產品售價有上漲空間。

業界人士分別觀察,在PCB進入史上最旺的旺季,加上非蘋急單湧入、汽車電子需求回穩,推動上游電子玻纖紗布、銅箔基板等供應短期需求再次轉強,相關供應商評估10月陸續調高報價。

在蘋果iPhone 8 iPhone 8 Plus開賣以來帶動PCB材料需求顯著提升,加上OPPOvivo與華為旗艦機種預計10月陸續現身、11月開賣,對於整體上游材料需求進一步轉強。

跟隨PCB廠商進入旺季與產品組合優化,上游材料商今年第3季業績較去年同期轉強,CCL廠商聯茂單季營收創下歷史次高,金居創歷年同期新高,電子玻纖紗布一貫廠富喬第3季營收13.25億元,則創下單季歷史新高,季增9.6%、年增0.5%

業界認為,先前韓國InterflexYoungpoongPCB供應商因產品良率差、用料大增,8月積極提高材料庫存並向台廠追單,已使相關上游材料需求急速轉強。

上游廠商研判,由於主要PCB客戶的庫存去化在9月加速,加上十一長假前客戶需求熱度延續,因此預料上游材料價格10月報價將走高。

PCB供需吃緊 旺到下季

PCB上游材料在大陸十一長假後傳出調高報價訊息,業界人士分別研判,主要是整體國際原物料價格走高與終端需求吃緊帶動,隨著蘋果iPhone X新機將於11月開賣,對於明年首季上游仍有望相對去年淡季不淡。

PCB業界分別指出,今年提早在中秋敲定長假期間的人力調度,可以說十月生產維持高檔生產,因此十一長假的材料用量並未減少,且因為同業加速備貨備料,帶動市場供需缺口擴大。

從電子供應鏈上游來看,9月下旬業界已聽聞關鍵組件報價上漲的消息,據了解,以被動元件積層陶瓷電容(MLCC)漲幅最大,不過PCB上游材料在第4季也出現跟進調漲報價的訊息。業界傳出,上游材料交期相對往年延長二至三周,部分延長至一個月,整體反映市場需求與傳統旺季終端市場需求成長。

[Home]


2017/10/11 2.4.2. Google啟動Pixelbook大軍 拚戰微軟、蘋果 恐牽動主流NB市場及供應鏈變化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Google發表第三代Pixelbook筆記型電腦(NB),被業界視為Google有史以來最貼近主流市場的NB產品,供應鏈業者透露,Google下一代Pixelbook採取折疊式觸控螢幕,由廣達獨家代工,且Google似乎也有意推出中、低階Pixelbook,全面與微軟(Microsoft)、蘋果(Apple)搶食軟、硬體整合市場商機。

Google2013年推出第一代Chromebook Pixelbook,並於2015年推出第二代機款,由於產品價格偏高,外界定位為展現Chromebook設計概念的示範機種,近期Google發表第三代自家品牌NB,新款Pixelbook不僅擴增軟體應用,亦拉高儲存空間,儼然是主流市場的輕薄NB

事實上,包括Google、微軟、Facebook與亞馬遜等網路軟體業者紛跨足硬體市場,且企圖像蘋果一樣朝向軟、硬體整合發展,然有別於Facebook及亞馬遜,由於Google與微軟具備PC與行動裝置的作業系統實力,擁有與蘋果相抗衡的有利條件。

近年來Google透過與宏碁、華碩、聯想等品牌業者合作,藉由Chromebook成功打下教育市場江山,以美國K12教育市場為例,2016Chrome OS在北美K12教育市場比重已高達58%,微軟Windows勉強力守22%市佔率,蘋果iOS市佔則從19%降至14%,Mac OS市佔從6%降至5%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不僅要擴大教育市場版圖,更將眼光放大至一般消費性市場。Google Pixelbook相關部門主管指出,學生在學校習慣使用Chromebook,畢業後可能會希望延續此一使用習慣,Pixelbook便為這群消費者提供最佳選擇,且價格定位在999美元的價位帶,是目前成長最快的NB市場區隔。

Google Pixelbook機身厚度僅10.3mm,重量為1.1kg,號稱最輕薄的Chromebook,加上可折疊的觸控螢幕,128GBSSD儲存空間,整體設計洗煉,確實吸引不少消費者目光,值得觀察的是,供應鏈傳出Google也規劃推出可拆卸式Pixelbook,使得Pixelbook家族有持續擴大趨勢。

Google規劃推出的可拆卸式Pixelbook,消費者可將螢幕拆卸成平板電腦使用,同樣採用12吋觸控螢幕,Google已經對台廠發出詢價單(RFQ),並確定由廣達得標,此亦是廣達再度獨家組裝Pixelbook。不過,廣達對此傳聞不予置評。

另外,供應鏈亦傳出Google有意推出中、低價位的Pixelbook,若Google真的推出中、低價位Pixelbook,意味著Google將與微軟一樣推出更完整的產品線,其與蘋果、微軟之間的競爭將更激烈,而Google與原本品牌廠的合作關係也可能會產生變化。

不過,PC品牌業者對此變化的態度,相較於當初微軟開始推出Surface系列時緩和許多,業者認為GoogleChrome OSPC市場佔比仍低,對品牌廠的衝擊不如微軟強烈。目前Windows在桌上型電腦作業系統市佔率高達9成以上。

至於代工訂單部分,Google與微軟在自家硬體出貨量有限下,均集中訂單在1~2家供應商,以Google為例,Pixelbook由廣達獨家代工,Google智慧音響Google Home也是由廣達負責,而微軟Surface系列則全數交由和碩代工組裝。

 

[Home]


2017/10/11 2.5.1. 打通虛實整合脈絡 大步邁進工業4.0 [ 電子時報 魏淑芳]

兩年一度的歐洲工具機大展(EMO),於20179月在德國漢諾威盛行,由於EMO堪稱機械產業盛事,全球相關業者皆齊聚在此,故對於世界五大工具機製造國之一的台灣而言,EMO算是商機拓展的重要場域。本屆EMO吹起工業4.0、數位化生產風潮,將主題定調為「物聯網促進智慧生產」。

為呼應大會主題,參展的台廠精銳盡出,譬如已躋身全球前三大CNC工具機集團的友嘉,便大舉展示多條工業4.0示範線。近期將「工業4.0」列為展示主題之例,並不僅有EMO大展,不久前於台灣舉辦的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也特別規劃「台德工業4.0暨物聯網」、「智慧製造的創新實踐」等論壇活動,探討工業4.0的最新脈動與未來展望;當然,同樣在不久前落幕的「2017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更稱得上是史上少見大規模的工業4.0、智慧自動化展示平台。

由此可見,儘管工業4.0議題已被談論多年,熱度仍有增無減。某家在電源管理、散熱等領域夙負盛名的台灣電子製造大廠,誓言朝向工業4.0目標積極邁進,全力推動生產自動化,擬以機器人取代產線人員,期望在5年內縮減九成人力。

綜上所述,多數人對於工業4.0的認知,不外乎就是機器人、智慧機械、自動化,基於工業4.0概念形成的智慧工廠,即是無人工廠或關燈工廠;殊不知這些對工業4.0的種種詮釋,似乎都有瞎子摸象意味,只因台灣一向擅長大量生產、代工製造,製造業者的思路多圍繞在技術、製造或是產品等環節,已然根深蒂固,也難免影響業者對於工業4.0的解讀方向,未能命中工業4.0核心精髓。

工業4.0不等於自動化 亦非機器人

國外專家曾說,工業4.0就是藉由虛實整合,即時彙集並分析終端用戶的需求,藉以驅動生產、服務甚或整個商業模式的創新;言下之意,台灣企業關注的技術、製造乃至產品,在工業4.0之中都僅是手段而非目的,重點在於藉由實現全自動化、個性化、彈性化、自我優化的高效率生產模式,做出最能滿足個別消費者期望的產品,並隨著產品提供高值化服務。欲實現工業4.0,絕對不只是導入工業物聯網、啟用機器人或推動產線自動化即可了事,還需要深度轉變商業思維與商業模式。

說起工業4.0或智慧製造,人們腦海中立即浮現的最佳場景,即是西門子的安貝格(Amberg)數位化工廠,持平而論,這座工廠確實展現了諸多有別於其他工廠的能耐,被喻為地表中最接近工業4.0的典範工廠,並不為過。

安貝格工廠有能力生產千餘種不同型號的產品,每個月可量產多達100萬個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PLC),等於每秒就產出一個控制器,倚靠生產設備與電腦就可自主處理高達75%的製程工序,意即僅有25%的工作仍需透過人力來執行,而這些人工負擔多集中在生產過程的前端,例如將裸電路板放置到生產線上,爾後一切運作皆自動化執行。

除此之外,Siemtaic生產執行系統每天產生並儲存高達5,000萬條生產過程數據,而工廠的出錯率僅為「12 dpm」,也就是每生產100萬個產品,最多只有12個瑕疵品,產品合格率高達99.9988%,首檢通過率達到99.5%水準;放眼全球,幾乎可確定其餘沒有任何一間廠房的缺陷率,能像安貝格工廠如此之低。另一方面,安貝格工廠的設備可用率恆常超過85%,每年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可達到60,000家之多。

讓人不禁好奇,安貝格工廠之所以表現突出,背後究竟是基於何等助力?主要關鍵在於「融合」,即是讓實體的製造世界,與虛擬的製造世界,真正融合在一起,所以在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各自對應的不同工作單位,接受到的資訊完全相同,且完全不需經由人力或傳統媒介進行資訊的拋轉,如此各部門便可輕易藉由數位化手段完成自己的工作,使得產品生命週期當中每一個里程碑,皆猶如行雲流水般一步接著一步地精準推進。

前述的完全融合,建立在一個必要的基礎,乃是產品生命週期(PLM)、製造執行系統(MES),與全方位整合自動化(TIA)等關鍵技術彼此間的高度整合。

對於工廠,不管論及智慧製造或傳統製造,環顧整體價值鏈,都不脫離幾個必要環節,依序是產品設計、生產規劃、生產工程、生產執行、服務,簡言之即包含了產品設計、製程規劃、生產等三大段落。

以三大段落而論,位居最前段的產品設計,以及最末端的生產,長期以來各自都有頗為好用的輔助工具,產品設計部份有CAD/CAM/CAE,至於生產方面,則有製造現場控制系統(Shop Floor ControlSFC),藉以確保製品(Work In ProcessWIP)的數量管控與轉移,反觀位居中間段的工程製造規劃,一直以來未有適當的輔助工具,以致數位化程度相對低落。

單一資料骨幹 貫穿開發到生產所有階段

影響所及,經由產品設計階段產生的數據,必須透過傳統的溝通媒介,例如電話、紙張、電子郵件、Office文件等,再搭配一些轉檔工具,才能輾轉進入生產段,不僅傳遞效率低落,也經常產生失誤,導致重工、品質不符預期、交期延誤等負面因素揮之不去,也讓企業念茲在茲的Time-to-Market進程,始終沒能有效縮短;可想而知,如果企業任由此情況持續發生,代表自動化、數位化的底蘊明顯不足,根本不可能實現工業4.0

為解決此一難題,安貝格工廠很久之前即導入MES,統合控管產品在生產線上的各種即時資訊,因而讓產線的靈活性大幅提升;比方說一條自動化產線上若有9個工位,以往每個工位都必須配置1名作業員,每人各就各位共同產製同一種產品,在加入MES後,每位作業員可同時兼顧3個工位,各自生產不同的產品。

儘管隨著MES的導入,有助於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但基本上仍不脫離「批量」觀念,距離真正訴求少量多樣的大規模定製,仍有不小差距。因此安貝格工廠後來推動一個更重要的進化工程,決定以PLM軟體作為單一資料骨幹,建立一條貫穿設計、製程到生產造所有階段的共同數位線(Digital Thread),確保設計師、開發人員、製造工程師、生產專家及服務支援團隊等不同角色,彼此間皆能共享一致的資料來源,不會再因為所用工具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更不需要再仰賴人力居間溝通或轉檔,光做到這一步,在製造業領域即算是重大突破。

然而該工廠厲害之處尚不僅止於此,還導入整套製造運營管理(MOM)機制,裡頭除了MES外,另包括R&D平台(用於簡化配方產品的R&D流程,確保最終設計一致移轉至製造階段),以及先進計畫及排程(APS)、流程視覺化及監控、品質管理系統,再搭配BOP及虛擬製造模擬。

透過這些數位化基礎,該工廠徹底實現數位雙胞胎(Digital Twin)願景,可以不停針對製程或產線的規劃設計結果,進行虛擬模擬與調試,而非實體的模擬測試,因此速度快且成本低,更能輕易去除掉任何一個潛在的閒置或浪費因子,順勢充分實踐了工業4.0強調的虛實整合系統(CPS)精神,此例相當值得台灣製造業借鏡學習。

[Home]


2017/10/11 2.6.1. Model 3出貨量 牽動和大貿聯 [ 經濟日報 周克威]

由於生產遭遇瓶頸,傳出特斯拉Model 3的量產進度遠低於原訂目標,不過,法人機構指出,後續的觀察重點仍在於Model 3的量產能否及時趕上進度,將攸關國內相關供應鏈後續的業績表現。

由於生產遭遇瓶頸,特斯拉新車款Model 3在第3季的交車量僅220輛,遠低於原本所訂下的1,500輛目標,不過,特斯拉第3季的總交車量達26,150輛,年增4.5%,仍超越第1季的2.5萬輛,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的紀錄。

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指出,在特斯拉第3季銷售的26,150輛中,Model S14,065輛,Model X11,865輛,累計前3季銷量達7.36萬輛,年增36%,但下半年增幅下滑,當中,Model 3的產能若持續延後開出,將不利於特斯拉年底前的銷售表現。不過,特斯拉仍樂觀預期Model 3將突破生產瓶頸,新產能陸續開出,今年下半年的銷量將超越上半年的4.7萬輛。

分析師指出,特斯拉Model 37月首批30輛新車交車後,至今量產的進度顯然遠低於預期,Tesla官方的說法僅以生產遇瓶頸帶過,但特斯拉仍強調目前已經掌握量產進度延誤的原因,有信心能在短時間內突破瓶頸,不過以目前實際的量產進度看來,原訂9月產量達1,500輛的目標已落空。

鐘國忠認為,特斯拉第4季的周產能達到5,000輛以及2018年初周產能達10,000輛的目標,恐怕也有下修的疑慮,先前2017Model 3的交車量可達8萬輛的樂觀預期,也要大打折扣。

不過,有法人機構表示,根據各家特斯拉供應廠商先前釋出的訊息,原本就預訂Model 3的出貨量要到10~11月才會明顯放大,後續的量產進度能否及時趕上原預期仍待觀察,將攸關國內相關供應鏈表現,更是和大及貿聯-KY下半年業績成長的關鍵。

[Home]


2017/10/11 2.6.2. 歐洲電動車產業新動向 欲建立自有電池供應鏈 [ 電子時報 范仁志、陳柏蓁]

歐洲將以德國為中心,建立自己的車用電池供應鏈。圖為德國福斯汽車高層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參觀電動車並進行會談。

在環保汽車發展上,直到2015年,美國電動車業者出名,日本推動氫燃料電池車,而歐洲仍以低排放柴油車為重,但隨福斯汽車(Volkswagen)的排氣造假問題爆發,歐洲車廠轉向電動車發展,讓日本汽車業發現到歐美都推電動車,才趕快轉向進行電動車研究。

但是,歐洲車廠隨後發現,主要車用電池生產廠都是日本與南韓的廠商,而最大的車用電池工廠目前在美國。SankeiBiz網站報導,歐洲國家計劃以德國為首,建立自己的車用電池供應鏈,從技術研發到生產都在歐洲,避免電動車電池技術與產品均仰人鼻息的窘境。

歐洲要建立自己車用電池供應鏈的原因,從VentureBeat對吸塵器大廠Dyson研發電動車的批評來看,可知一二:美國以Tesla為首的電動車廠,以及日本的日產汽車(Nissan),投注電動車研發多年,Dyson雖以技術形象深入人心,但要在2020年迎頭趕上,顯有困難。

而當續行力等性能問題難與對手抗衡時,低價策略不失為有效方案,但便宜的車用電池是日本及南韓電池廠生產,TeslaPanasonic合作的全球最大車用電池廠Gigafactory則在美國,縱使未來設立歐洲分廠,技術也在美日廠商手中,沒有特別廉價供貨Dyson的道理,低價策略恐窒礙難行。

日產由於是法國車廠雷諾(Renault)集團廠商,日本車用電池廠等於是雷諾的自己人,但德、義等其他國家車廠便須憂慮車用電池來源問題,因此以德國及義大利產業界為首,便展開電動車電池技術投資計畫。

現在動作最快的歐洲車廠就是急於挽回形象的福斯汽車,該廠20179月宣布在2030年以前將投資200億歐元(234億美元),用在電動車技術及生產研發後,又宣布同時間內將投資500億歐元、相當於電動車投資2.5倍的資金,用在車用電池領域。

而其他德國廠商,如化學大廠BASF、汽車大廠BMW、鋼材大廠ThyssenKrupp等廠,也各有動作,或推動聯合計畫,或自行先期研發,看得出德國為首的汽車相關產業,決心彌補自身在車用電池領域的落後,對抗TeslaPanasonic這個電動車與車用電池團隊。

歐洲車廠擬自行研發電池 南韓三大電池廠大感緊張

南韓電池業者在大陸政府採取補助金差別制度後吃盡苦頭,近期傳出歐洲車廠表露自主生產電動車電池意願,觸發韓廠緊張情緒。因為原本韓廠將歐洲市場做為大陸政府刻意封鎖下的解套方案,未來則有可能兩邊碰壁。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導,福斯汽車(Volkswagen)品牌執行長Herbert Diess日前表示,歐洲車廠應聯合加強電動車電池領域能量。言下之意暗指歐洲車廠應降低對日韓電池業者的產品採購依賴,提高本身競爭力。

在此之前,歐洲汽車零組件供應商聯合會(CLEPA)會長Roberto Vavassori也曾表示,亞洲業者在電動車電池領域主宰力日漸增強,有可能削弱歐洲車廠的競爭力。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也曾指出,應在德國境內建立電動車電池生產據點,暗指德國政府支援建廠的可能性。

電動車電池佔整台電動車生產成本的40%,是非常重要的零件項目,目前由南韓、日本、大陸業者佔據供給市場90%。福斯汽車的電池Cell就是向樂金化學(LG Chem)及三星SDI(Samsung SDI)採購。BMW2009年就向三星SDI獨家採購電池,賓士(Mercedes-Benz)則是由SK Innovation供應。

20177月賓士宣布與北京汽車集團合作,將在大陸建立電動車電池工廠,總規模約7.4億美元,包含電池生產與電動車製造。這對南韓電池業者而言,大陸政府不願核發電池認證,使大陸工廠身陷稼動率危機,大陸競爭對手藉此機會成長茁壯,若連歐洲車廠也自行生產電池,將演變成昔日客戶為明日對手的腹背受敵局面。

眼前樂金化學、三星SDISK Innovation為了擺脫大陸競爭業者追擊,採取加強研發政策。SK Innovation增加電池Cell能量密度延長電動車行駛距離,好維持電池體積不改變,達到車輛輕量化目標。

SK Innovation日前發表新世代電動車電池,陽極材料由鎳鈷錳比例8:1:1組成(NCM 811),將鎳含量由60%提高到80%,鈷含量由20%降至10%。增加鎳含量提高能量密度是這項技術的特點,且鈷使用量減少也降低原物料成本飛漲問題。

這款鋰電池的行駛距離比NCM 622款延長100公里(30%),能量密度提高雖使電池芯對熱的穩定性降低,SK Innovation自主研發採用陶瓷塗佈與高耐熱黏結劑(Binder)的隔離膜技術予以解決,耐熱溫度達攝氏150~200度,預計2018年第3季進入量產。

SK Innovation表示,公司預定以NCM 811電池將電動車行駛距離拉長到500公里以上,並將持續研發2020年行駛距離可達700公里的電池。

樂金化學也預備在2018年量產NCM 811電池,並將研發投資的40%欲在電池研發。三星SDI仍在評估NCM 811電池開發與否,目前集中發展Tesla電動車採用的鎳鈷鋁酸鋰電池(NCA)技術,欲將鎳含量比例由80%更進一步提升。

[Home]


2017/10/11 2.6.3. 為對抗陸企崛起勢力 Dyson投入電動車開發、西門子與Alstom合併鐵道事業 [ 電子時報 賴琇菱、范仁志]

歐洲科技業者在電動車、鐵道兩大領域中打出新戰略。以吸塵器聞名的英國戴森(Dyson),表明將投入電動車(EV)市場;德國西門子(Simens)則與法國Alstom合併雙方鐵道事業。

據日經新聞(Nikkei)報導,歐洲業者不約而同在移動運輸事業中作出策略修正,為的就是建立起堅強體質,以抵抗富有資金力的大陸企業、與率先投入數位化的美國企業。

Dyson已組成400人研發團隊,並訂下2020年電動車發售計畫。預計將投入20億英鎊(26.8億美元),用於電池及車體的設計開發。據報導,Dyson早在90年代便構想著不易造成空污情況的電動車。

Dyson加入電動車之爭後,或許會在電動車業界捲起另一波風潮。結合其既有技術,或許將可看到兼打掃道路的電動車、特殊馬達聲音的電動車等,與既有想像截然不同的電動車問世。

Dyson的企業理念是深入研究消費者所苦惱的問題,以徹底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推出簡樸設計的製品。旗下無論是吸塵器、電風扇、空氣清靜機,皆建立於強力馬達技術之上。而馬達正是左右電動車性能的重要零組件之一,Dyson欲發揮自身強項,與眾業者一爭雌雄。

歐洲車輛設計及品牌管理,多由成車業者自行擔任,然而多數工作從開發階段開始,可見相關零組件業者身影參與其中。像是動力裝置等相關開發,委由專業車用零組件廠進行開發的情況相當常見。

相關產業結合也成為Dyson發展電動車的一大優勢。像是引擎業者Ricardo或是劍橋大學培育出的優秀技術人員,對Dyson而言都是發展電動車的可能盟友。

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一台汽柴油車約有3萬個零組件,而電動車卻只要1.1萬件。事實上,對於像Dyson這類新參戰業者而言,電動車開發的門檻並不高。

Dyson在家電馬達一環,長年深受市場肯定,有助其在消費者間推動電動車商務。相較之下,大陸業者比亞迪(BYD)雖然成長力道強勁,但卻缺乏品牌國際知名度。從這個角度來看,Dyson不見得沒有機會在市場上獲勝。

另一方面,陸企強力成長所帶來的威脅甚至擴散至鐵道車輛事業。西門子(Simens)社長Joe Kaeser對於西門子將與Alstom進行鐵道事業合併表示,中國中車已成為全球最大鐵道車輛業者,積極開拓亞洲、非洲等成長市場的態勢,已深深威脅歐洲業者地位。

連日立製作所(Hitachi)也透過購併,與歐洲業者形成足以抗衡的事業規模。未來西門子將著眼於鐵道物聯網(IoT)事業,收集現役鐵道車輛的各項資訊,提供檢修服務或相關軟體服務。

Panasonic對外持開放態度 與其他企業合作研發電動車

日企近年來逐漸轉求開放,日經新聞(Nikkei)網站報導,在日本最大家電展CEATEC Japan 2017中,就連Panasonic也設立了開放實驗區(Open Labo)並宣布與日本汽車業者設立合資公司,進行電動車等全新汽車技術研發,這是過去看不到的事情。

日經分析,由於創業者松下幸之助提供向心力,使得Panasonic員工團結一致,但也不可避免的因此有自我中心與內向的傾向,日本產業界在評論Panasonic時,多半也會加上該公司有點內向的感覺。

因此,津賀一宏就任社長後便考慮改變此一風氣,但始終在Panasonic集團內工作的他也不知道如何著手。然真正帶來開放的,是離開Panasonic後曾當上微軟(Microsoft)日本社長的?口泰行,以及從SAP日本分公司挖角的馬場涉,為Panasonic帶來了矽谷的新創事業開發本部及創新風氣。

津賀一宏表示,Panasonic如果還照過去百年的傳統,時間、金錢與風險都太過龐大,只有擁抱開放以分散風險,並挑戰創新市場才行。這也是Panasonic總結電漿電視事業的經驗談。

Panasonic正積極準備推出100週年紀念款產品,也希望能獲得夠多外界的意見與刺激,比方目前推出的電動腳踏車電子鑰匙。

現在Panasonic另一主力、B2B市場的汽車相關事業也需要創新,為此在2013年與Tesla合作,展開以電動車電池為首的合作,現在已有不錯的成果,但Tesla Model 3出現生產速度偏慢的問題尚待努力解決。

另一方面,Panasonic希望擴大與汽車業界的合作,增加汽車零組件事業的基礎,因此津賀一宏表示與豐田(Toyota)、馬自達(Mazda)、電裝(Denso)9月設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電動車。

Panasonic同時在既有事業與新事業領域推動開放與創新,接下來後續發展值得持續觀察。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