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美擬祭301 陸兩手應變  [經濟日報]
   1.1.2. 川普擬祭301條款... 美跨國集團 憂大陸報復  [工商時報]
   1.1.3. Fed年底升息雜音多... 美元疲 兌歐元寫2年半新低 一度失守1.19美元  [工商時報]

  1.2中國大陸

   1.2.1. 人民幣浮動區間 擬擴至3%  [經濟日報]
   1.2.2. 人民幣兌美元波幅 傳擴至3  [工商時報]
   1.2.3. 9省市人均GDP趕超 台優勢不再  [旺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啃蘋果 營運添柴火  [工商時報]

 2展會

  2.1. Flash Memory Summit登場 捷鼎要用軟體技術加速AI時代到臨  [電子時報]
  2.2. 大陸舉辦兩岸青年科創 AR/VRIoT應用成焦點  [電子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共享單車實名制 要解亂象  [經濟日報]
   3.1.2. 聯強突圍 布局五領域  [經濟日報]
   3.1.3. 覬覦AI巨大商業潛力 各國政府積極投入  [電子時報]
   3.1.4. 醫療機構採用IaaS雲端服務 應為將來需求改變留退路  [電子時報]
   3.1.5. Cloudera發布最新大數據分析趨勢  [電子時報]
   3.1.6. 蘋果:擴大發展人工智慧應用 股價翻倍可期  [工商時報]
   3.1.7. 全球雲端儲存魔力象限 阿里雲擠前4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Sony帶頭推動AR投影 帶來AR新世代應用  [電子時報]
    3.2.1.2. 英特爾棄守穿戴式裝置: 不看好穿戴式裝置前景 英特爾裁撤相關部門  [電子時報]
    3.2.1.3. VR技術應用範圍擴大 教育、不動產業者導入布局  [電子時報]

   3.2.2Tablet

    3.2.2.1. iPad銷售逆勢殺出重圍 平價攻勢奏效的喜憂  [電子時報]

   3.2.3Smartphone

    3.2.3.1. 大陸手機廠新機規格升級 帶動供應鏈擴大獲利空間  [電子時報]
    3.2.3.2. 手機業者第2季營運定風向 第3季競爭壓力恐更為加大  [電子時報]
    3.2.3.3. 美國手機AI助理App獨立用戶數達7,100萬名 高於搜尋App 5,900萬名  [電子時報]
    3.2.3.4. 調研:蘋果FY17 iPhone全年營收將佔整體營收63.1%  [電子時報]
    3.2.3.5. 蘋果市佔大跌 三星奪北美手機王  [蘋果日報]
    3.2.3.6. 孔劉代言 粉絲擠掛華碩官網  [工商時報]
    3.2.3.7. 印度智慧手機市占 中國品牌逾5  [工商時報]

  3.3IT Industry

   3.3.1. 鴻海傳在威州設二廠區  [經濟日報]
   3.3.2. A強攻暑假下半場  [經濟日報]
   3.3.3. 廣達仁寶 下周四法說  [經濟日報]
   3.3.4. 超微終回神 3Q新品火力全開 英特爾、NVIDIA嚴陣以待  [電子時報]
   3.3.5. 三星集結人才於首爾牛眠 成軟體創新搖籃  [電子時報]
   3.3.6. 投資美國 鴻海意欲再創產業新局  [電子時報]
   3.3.7. 鴻海威州2 傳投入生技醫療 正物色地點 45天後見分曉」  [蘋果日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陸無人機龍頭 傳收購二哥  [經濟日報]
   3.4.2. 威騰無法鬆手東芝出售案 因記憶體已成威騰的咽喉  [電子時報]
   3.4.3. 微軟形同棄守行動市場 拉攏Linux壯大PC生態體系  [電子時報]

   3.5.1. 機器人成第四波工業革命驅動力 未來恐顛覆勞動力供需平衡  [電子時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特斯拉接單旺 Q2營收倍增  [經濟日報]
   3.6.2. LED照明人因智慧光環系統 技術加持拉動燈具增值2  [電子時報]
   3.6.3. 豐田正式展開氫燃料社會實驗  [電子時報]
   3.6.4. 特斯拉Q2業績 優於預期  [工商時報]

[Home]


2017/08/04 1.1.1. 美擬祭301 陸兩手應變 [ 經濟日報 任中原、李仲維]

由於美國可能對中國啟動「特別301」調查,中國仍打算採取「一手硬,一手軟」的一貫作法,一方面力圖防止中、美貿易關係進一步惡化,一面也準備以牙還牙。

美國官員2日透露,美國正準備對中國展開「特別301」調查,美國參議院的民主黨與共和黨議員則罕見地統一立場,支持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展開貿易調查。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3日駁斥美國的指控,表示中國「高度重視」智財權,希望與美國維持良好合作,任何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採取的貿易措施,都應該遵守WTO規則。

不過,彭博資訊報導,中國已備妥發生爭議時的反制措施,包括對外國企業進行法律約束,及管制特定產業的產品進口。官方媒體也暗示,中國將對美國的任何貿易措施予以反擊。

川普政府對中國的溫和態度正在轉變,原因之一是中國未有效制止北韓停止飛彈試射及發展核武,但川普也不願對中國發動嚴厲的關稅及配額措施,以免中國報復,特別中共「19大」即將召開,北京為凝聚國內力量,有必要採取強硬的態度。

歐亞集團亞太部門主管韓德森指出,「在19大之前,中國最不希望爆發貿易戰,但北京也絕不能示弱,預料中國將採取審慎且合乎比例的反應」。

過去幾個月來中、美已經簽署多項合約,以減輕貿易失衡,例如7月中國同意進口1,250萬噸美國黃豆。中國研擬的報復清單中,最可能的項目就是黃豆,還包括限制美國汽車、飛機進口,及管制稀土出口。

[Home]


2017/08/04 1.1.2. 川普擬祭301條款... 美跨國集團 憂大陸報復 [ 工商時報 賴瑩綺、蕭麗君]

針對近年中國大陸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並以市場准入迫使美國科技業將技術輸往中國,傳出美國打算祭出301條款,對中國發起智慧財產權的貿易調查。但此舉卻讓不少美國跨國企業感到擔憂,認為中方將因此採取報復行動,不准美企入中國市場。

華爾街日報昨(3)日報導,近年,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背景下,中國以雄厚的政府資金支持包括無人汽車、半導體、人工智慧等中企擴張,並積極與美國科技業合作。不過,中國政府卻以自身市場紅利為條件,要求美企進行技術轉移並削減專利費。

紐約時報2日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美方將對中國祭出「301條款」,即由總統川普簽署行政令,對中國迫使外國公司轉讓關鍵技術,以便獲准在中國經營的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規定,展開政府層面的調查行動。

若不公平貿易情況屬實,美方將擬定報復行動,如限制美企提供技術給中企,或對在美發展的中國公司徵收關稅及實行配額管理。而該條款已獲得美國兩大黨、自由貿易者、保護主義者及部分企業的回應,要求美政府採取強硬措施。

不過,該條款卻引起美國跨國企業的普遍擔憂。為美國某家大型科技公司進行遊說的一位人士表示,該領域所有的公司都認為這(智慧財產)是個問題,但對於希望美國政府採取何種行動,意見卻存有分歧。

該人士表示,最大的擔憂是引發報復,因為中國已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跨國公司無法承擔失去中國市場准入的代價。

事實上,這也讓川普團隊相當頭痛。報導指出,川普助手們正試圖制定一項政策,以採取更多措施保護美國高科技行業的未來,同時避免讓企業承受短期陣痛和造成全球貿易體系失穩。

美國訊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主席Rob Atkinson認為,從長期利益出發,美國政府可能不得不冒險讓企業承受短期陣痛。他表示,美國政府的職責,就是防止美國科技領域重要技術落入他人手中。

對於美方的指控,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強調,中國政府一貫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高峰稱,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敦促美國採取合作的方式。

美經濟制裁 成效好壞參半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簽署對俄羅斯的新制裁案,以回應俄國在去年干擾美國大選。不過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就以往經驗觀察,美國經濟制裁的成效好壞參半。

川普周三簽署的制裁案,除了針對俄羅斯,還涵蓋對北韓與伊朗的新制裁措施,藉此懲罰前者的連續導彈試射與後者的核武發展計畫。此外,委內瑞拉也因為近來總統濫權導致政局動盪加劇,可能成為美國下一個制裁目標。

只不過美國祭出經濟制裁,是否能有效讓被制裁的國家改變做法?成效依然有待觀察。

按理說,金融與貿易制裁通常能使原本陷入經濟頹勢的國家情況更加惡化,或是衝擊經濟發展還不錯的國家。即使如此,有時候廣泛的貿易禁運,仍無法讓被制裁的國家改變作為。

像是美國自20143月開始對俄國企業與個人進行制裁,以報復該國入侵克里米亞半島與支持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判軍行為。俄國經濟之後陷入兩年萎縮,雖主要原因為油價暴跌,但國際制裁也有推波助瀾效果。不過,2017年俄國經濟再度恢復成長,且俄國依然維持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繼續協助烏克蘭親俄叛軍與該國政府進行對抗。

[Home]


2017/08/04 1.1.3. Fed年底升息雜音多... 美元疲 兌歐元寫2年半新低 一度失守1.19美元 [ 工商時報 林國賓]

由於近來相關數據顯示美國通膨持續疲軟,市場對於聯準會(Fed)今年底前再升息的質疑聲浪愈來愈高,美元周三兌主要貨幣再創波段新低,追蹤兌一籃子匯價表現的美元指數跌破93點,創逾1年最低,兌歐元一度失守1.19美元,改寫2年半新低價。

美元兌歐元周三盤中跌破1.19支撐,最低來到1.1906美元,創201516日以來最低,兌6大對手貨幣的美元指數也摜破93點,來到92.89點,為201653日以來新低。

美元周四雖然止跌,但欲振乏力,兌歐元報1.1863美元,仍在2年半低點,美元指數則報92.91點。

美元走貶主要原因為市場認為Fed今年再升息的機率不高,同時歐洲央行(ECB)政策立場走向將比預期更為鷹派。

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周三公開表明反對Fed再升息,理由是此舉將使已經疲弱的通膨率更難達到Fed設定的2%目標。

分析師指出,布拉德的評論讓市場更加質疑Fed今年年底前有進一步升息的動作,根據CME集團的利率期貨盤報價顯示,Fed今年年底前升息1碼的機率已經跌破5成,來到48

紐澤西FirstLine外匯公司執行長雷旺(Jason Leinwand)表示:「市場原本就認為Fed未來升息的空間相當有限,布拉德的評論更加深此一市場預期。」

相較之下,ECB則可能提前移除貨幣刺激,由於各項經濟指標指向經濟復甦力道強勁,市場已預期ECB貨幣政策即將由鬆轉緊,ECB總裁德拉吉上周透露,ECB將於9月時討論量化寬鬆政策的後續走向,預告購債方案準備退場。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也成為壓低美元的最新打手,他日前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坦言希望美元走貶,「我希望美元不要太強,我是說強勢美元表面上聽起來是不錯,但其實壞處一大堆。」

[Home]


2017/08/04 1.2.1. 人民幣浮動區間 擬擴至3% [ 經濟日報 林宸誼、林茂仁]

路透報導,為顯示推動人民幣匯率自由化決心,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正考慮在今年的中共19大之後,放寬人民幣交易浮動區間,允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漲或下跌從目前的2%提高為3%

大陸以漸進方式,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區間,1994年浮動區間是0.3%,到2007年擴大至0.5%20124月再加大至1%20143月這一區間擴大到2%。現在距離上次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已超過三年。

路透報導,四名熟悉人行內部政策討論情況的知情人士透露,這樣人行就可以說人民幣匯率自由化正在推動,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也用得上。

消息人士表示,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是可能的,內部可能已達成某種共識,但影響不會很大。或許只是對長期市場改革表現出的一種姿態。

報導說,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似乎不會帶來任何直接的壓力,自20143月中國大陸將每日浮動區間拓寬至2%以來,人民幣匯率從未測試這一區間限制。

5月人民幣中間價引入了「逆周期因數」後,人行對中間價的設定有更多話語權,但也引發市場對其人民幣匯率改革承諾的質疑。

這名政策顧問指出,加入逆周期因數後,人民幣匯率自由化就向後退了,但很明顯,領導層希望匯率保持穩定。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呼聲日漸高漲,這也是近年來黨代會青睞的一項改革議題。

外銀:人民幣後市看升

人民幣兌美元本周創下九個月高點後,投資機構看漲人民幣,統計過去一周,至少有瑞信、美林等14家投資機構調高人民幣的匯率預估。

彭博報導,人民幣兌美元昨(3)日官方中間價6.7211,小幅貶值6基點(0.01個百分點),此前人民幣中間價在1日以6.7148創下九個月高點,在岸及離岸價也同步創下九個月高點。

瑞穗銀行駐香港的亞洲貨幣策略師張建泰表示,在中共19大前夕,人行很可能會在第4季維持人民幣強勢,鑑於中國的政策重點轉向吸引資金流入,加上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成長情況良好,中國有意願尋求人民幣強勢。

人民幣今年至今已經升值3.3%,昨天下午在岸即期收盤價6.7233,升值10基點。彭博調查人民幣兌美元到年底的預估中值是1美元兌6.90人民幣,已較今年初預估的7.15高出3.6%

東方匯理報告指出,人民幣今年以來的漲勢足以令人信服其將打破三年來的貶值態勢。

[Home]


2017/08/04 1.2.2. 人民幣兌美元波幅 傳擴至3 [ 工商時報 李書良]

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兌美元波幅至不超過3%。路透昨(3)日引述匿名的政策顧問透露,人行可能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較中間價升貶不超過3%,不過,這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應是人行為展現致力於市場改革的態度。

今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接近貶破7,人民加緊行動,防止人民幣跌破兌美元的71大關。人行並於年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以穩定匯率,力撐市場信心。以昨日在岸收盤價6.7189計算,今年以來,人民幣已升值逾3%。

針對近日,人民幣中間價及即期匯價於1日升破6.72,並創下9個月來新高,市場分析則指向是基於美元續弱的合理反應。

資料顯示,1994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為0.3%,女後分別於2007年、2012年兩次匯改中逐步放寬,20143月,再次擴大至2%。此外,2015811日,人行放手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貶逾1千個基本點,貶值幅度近2%,引發全球市場震盪。新興市場股市跌入熊市,油價大跌,標普500指數隨後更創下3年來最糟糕的月度表現。

事實上,今年6月,人行研究局副局長王宇於一場論壇中表示,下一步匯改方向包括減少干預、擴大浮動區間、增加交易主體和豐富交易工具等。而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金融時報稍早於712日頭版頭條文章中也提到,大陸下一步匯改,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並且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

文章強調,人民幣波幅擴大增強資金套利的難度,會導致部分套利需求的減退。此外,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有利於增強人民幣匯率浮動的彈性,優化資金配置效率,增強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Home]


2017/08/04 1.2.3. 9省市人均GDP趕超 台優勢不再 [ 旺報 龔俊榮、許昌平]

台灣經濟奇蹟,曾讓台灣位列亞洲四小龍,不過,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經濟成就已不輸台灣,更是將台灣比下去,以生產總值(GDP)來說,台灣2016GDP約在5560億美元,在大陸各省排名中,只能爭到老6的地位,輸給廣東、江蘇、山東、浙江、與河南。緊追在台灣之後的四川與湖北,很快就會趕超台灣,台灣很快就會被擠出前10之外。

隨著大陸改革開放,大陸各省市的經濟實力,跑贏台灣已不是新聞,反而值得注意的是,將有愈來愈多的省市超越台灣。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經濟成就,如今逐漸步拱手讓給大陸各省市。

根據2016年全球GDP總值排名,美國穩居老大哥寶座,大陸屈居老2,台灣排在第22名,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人均GDP排名中,台灣還是跑贏大陸的。台灣以近2.4萬美元贏過排名第75名的大陸,大陸人均GDP8516美元,台灣多出大陸幾近3倍。

儘管如此,從大陸各省市來看,台灣的優勢也愈來愈保不住,大陸去年已有9省市如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內蒙古、廣東與山東等,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正逐步拉近與台灣的競爭差距。

台灣這幾年的經濟成長率成長有限,不像大陸各省市每年都動輒67%以上的增速成長,甚至有些省市以超過2位數成長,在彼長我消的態勢下,台灣已難再擁有傲人的競爭優勢。

台灣的停滯不前,對比大陸的迅猛成長,台灣的GDP與人均GDP的排名,將來大陸各省市超越台灣的省分將大增,現在GDP在大陸排第6,很快就會掉出前10之外,至於人均GDP,大陸各省市也終將有機會跑贏台灣。

陸各省經濟力 富可敵國

大陸經濟實力迅速崛起,已強到富可敵國的地步,每一省的生產總值(GDP)都足以與全球任何一國相匹敵。以大陸經濟最大省廣東省為例,年度GDP總值就跑贏先進國家西班牙,即使第二名的江蘇比起澳洲也不遑多讓。今年大陸成長率跑最快的西藏同樣也贏過歐洲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青海與剛果也有一拚,顯示大陸各省經濟實力已不容小覷。

中國新聞網報導,大陸上半年各省GDP成績單完全揭曉,各界除了將焦點關注在31省市的排名競賽外,更令外界好奇的是各省GDP若放眼在全世界,將會掀起多大的波濤。經過仔細比對發現,大陸各省市的GDP總值已不容小覷,就連偏遠的貴州,都能直逼伊拉克,即使經濟總量居大陸31末的西藏,都還跑贏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顯見大陸經濟實力的底氣很足。

山東墨西哥有得拚

以大陸兩大經濟大省廣東與江蘇為例,其中廣東省足以匹敵G7成員國之一的西班牙,該國在歐盟是第5大經濟體,GDP總值在歐洲排第6,全球排13,廣東在全球的排名顯然在前12之列。其次,江蘇省與全球第12大經濟體澳洲不相上下,老3山東省的實力則與美洲排第4、全球第15的墨西哥有一拚的實力。

其實,觀察大陸各省GDP也發現到,不僅前幾名都有機會與先國國家經濟體一較長短的機會,近年來隨著大陸大力發展中西部省市,這幾年的成長也十分迅速,論實力比起部分中型小國家也是不遑多讓。

貴州伊拉克差無幾

例如在大陸31省排名倒數第2的青海省,就跑贏非洲的剛果,倒數第3的寧夏省與突尼西亞有得拚。同時近年來始終在成長率排名領先的省市如貴州與雲南,其中貴州對上伊拉克、雲南槓上秘魯,彼此實力相差無幾。

在其他城市方面,向來在網路創新居於領先地位的浙江省,這次對上以創新聞名國際的瑞士,雙方堪稱最有智慧的城市。北京、上海在全大陸排名分列第13和第10,但放眼全世界,也能進入前30。北京與北歐挪威相近,挪威人均GDP全球第一,此值得京滬振起直追。另外,直轄市中的天津、重慶則與有「世界新興市場」之稱的哥倫比亞相媲美。

渤海大灣區 呼之欲出

大陸「灣區經濟」正在崛起,繼珠三角、長三角後,第三個灣區經濟──渤海灣經濟區已逐漸成形!由於環渤海高鐵有望全線獲批並動工,高鐵建設將形成渤海地區閉環交通大動脈,促進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京津冀融為一體,整合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呼籲,應盡早規畫建設新「渤海大灣區」。

環渤海高鐵中,大連到營口、秦皇島、唐山、天津濱海新區,已經有高鐵和動車開行。天津濱海新區到山東濰坊高鐵已獲批並開工,至此,只有煙台到大連段的海底高鐵尚待批准。未來環渤海高鐵建成後,天津到青島將從走京滬高鐵的4個多小時,縮減到環渤海線的不到2小時;天津到煙台從5個多小時,減到2個小時;大連到煙台半小時可達。

大連和煙台將同城化

大陸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員牛鳳瑞認為,目前環渤海地區各個省市之間經濟互動

比較少,環渤海地區高鐵建成,大連到煙台海底高鐵通車,大連和煙台可能出現「同城化」情況,東北和華東地區可以實現跨區經濟互動。

專家也呼籲,渤海地區該盡速規畫大灣區經濟,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規畫,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浙江和上海也在探討杭州灣大灣區規畫;而環渤海地區目前並沒有大灣區規畫的消息,但環渤海地區高鐵新進展,將使得該地區經濟整合和互動加快。

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環渤海地區高鐵互聯互通後,屆時京津冀城鎮群、山東半島城鎮群、遼中南城鎮群等三大城市群將連在一起。徐洪才認為,長三角、珠三角後,環渤海地區應快規畫大灣區,打破行政區劃的制約,解決該地區聯繫「碎片化」問題。

灣區經濟跨板塊合作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環渤海經濟研究會理事叢屹認為,未來環渤海的三大城市群有望整合,這個整合在經濟上有其必要性,像天津要打造先進製造業,就需要跟遼寧、山東產業之間進行整合,天津一些傳統的產業也需要向外轉移。

牛鳳瑞認為,環渤海大灣區規畫涉及到跨區域的經濟合作,原本京津冀屬於一個區域,大連屬於東北,青島屬於華東,未來環渤海各個高鐵建成後,幾個城市群肯定會出現更緊密的互動,「灣區經濟」需要進行跨區域、跨板塊的合作。

旺報觀點-陸三大灣區 打造中國黃金成長帶

世界三大灣區各有特色,美國紐約灣區擁有「金融灣區」的名號,日本東京灣區被稱為「產業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也有「科研灣區」的美譽。整體而言,「灣區經濟」非內向經濟,而是更強調對外連接、搶占全球產業鏈的制高點,目前環渤海灣只見區域經濟整合,但對外輻射的產業力量,是有待加強部份。

目前大陸幾個主要的灣區經濟帶中,珠三角的確是最有條件建設「灣區經濟」的地區,珠三角是大陸外向程度最高的經濟區,深入國際經濟體系的程度,高於渤海灣的天津與長三角的上海,華為、大疆、格力等珠三角企業早已在國際市場上攻城略地,當然,杭州、寧波等地企業,也有不錯表現。

但就算珠三角、深圳,要打「世界杯」也有著創新資源不足等瓶頸,離舊金山灣區、矽谷還有一段距離,渤海灣要發展「灣區經濟」,單靠環渤海高鐵是遠遠不夠的。

但隨著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大陸在亞洲經濟居領頭羊地位,已不容置疑,特別是隨著大陸力推一帶一路,三個灣區儘管還在規畫階段,但從大陸31GDP經濟總量均已富可敵國,大陸這三個灣區經濟如果順利整合,就經濟實力及整合後的經濟綜效,都可在任一區域經濟整合板塊,獨霸一方,成為東方經濟增長帶最亮眼璀璨的「黃金地帶」。

    

[Home]


2017/08/04 1.1. 英業達啃蘋果 營運添柴火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於上一季的財報法說會中,針對去年年底推出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銷售,釋出迄今仍供不應求、並已追單的樂觀後市,讓傳出獨攬AirPods訂單的英業達(2356),光上半年在智慧行動裝置的營運動能,就有優於預期的表現,市場預估下半年英業達受惠來自蘋果大單的利多將為其營運添柴火。

AirPods開賣逾兩季以來,蘋果始終未公布實際銷售數量,在此回的季度法說會中,庫克仍僅釋出有限的資訊,包括市場對於AirPods的滿意度高達98%、是蘋果有史以來推出的產品中客戶滿意度最高的,且銷售迄今仍是供不應求,也已向製造供應廠加緊追單。而從AirPods開賣到目前為止,官網上下單訂購的到貨時,雖一度縮短至34周,但現在大多地區仍得等上6周才會到貨。

英業達不對單一客戶及產品之市場傳言評論。然旗下負責智慧行動裝置的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先前表示,今年第1季以來受惠需求暢旺,不但農曆年節也加班出貨因應,產能亦持續滿載,而位於中國上海浦東及南京兩廠也已完成擴產,加上生產效能及產品良率不斷提升,預期下半年進入出貨旺季後出貨動能更將明顯升溫。

從業績表現來看,英業達今年首季來自智慧手持裝置的營收占比已提升至18%,公司原先預期第2季將能再有個位數幅度的出貨季增率;法人則看好英業達在受惠蘋果包括AirPods,及預計於年底前上市的智慧聲控喇叭HomePod等代工大單,下半年出貨成長幅度估將達兩位數,至於全年度的智慧行動裝置的營收將有機會維持去年度35%年增率,或甚至更高的成長幅度。

此外,預計將於今年底發表上市的蘋果第二代AirPods 2,市場也傳出仍由英業達取得大單,目前並已進入試產、送樣階段,加上AirPods 2傳將納入蘋果獨家專利之相關主動降噪,及能監測如使用者心率的生物識別感測器等功能,將有助於毛利及ASP的提升,也讓法人對英業達下半年的成長動能寄予期待。

[Home]


2017/08/04 2.1. Flash Memory Summit登場 捷鼎要用軟體技術加速AI時代到臨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快閃記憶體產業盛事Flash Memory Summit將在87日於美國加州登場,全球記憶體和半導體大廠會在該盛會中發表最先的技術和產業前景,工業用記憶體模組廠宜鼎國際旗下的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供應商捷鼎國際(AccelStor)也宣布挺進Flash Memory Summit,提出利用FlexiRemap快閃記憶體導向的軟體技術,來加速人工智慧(AI)時代的來臨!

全球快閃記憶體產業盛事Flash Memory Summit將於美國加州的聖塔克拉拉舉行,從201788~10日,匯聚主要的半導體廠、NAND Flash大廠、NAND Flash控制晶片供應商、工業電腦大廠、半導體設備場、記憶體模組廠、EDA供應商等,包括金士頓(Kingston)、英特爾(Intel)、研華、宜鼎、捷鼎國際、晶心、博通、Cadence、凱為半導體(Cavium)ISSILAMMarvell、光寶、美光(Micron)、群聯、希捷(Seagate)、慧榮、SK海力士(SK Hynix)、新思(Synopsys)、東芝(Toshiba)、創見、威騰(WD)、華邦、賽靈思(Xilinx)等半導體公司都共襄盛舉。

捷鼎國際為軟體定義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的供應商,日前提出NVMe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NeoSapphire H810,搭配FlexiRemap快閃記憶體導向的軟體技術,可加速人工智慧時代的演進。

捷鼎國際副總經理曹世強表示,隨著網路時代來臨,需要處理的數據資料量大幅攀升,配合大數據分析時代的成熟,以及人工智慧的演進,對於NVMe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需求看好,捷鼎國際看好整合的FlexiRemap軟體技術與NVMe平台的儲存解決方案潛力,鎖定需求極低延遲(Low Latency)和最大化的資料吞吐量(Maximized Throughput)的儲存解決方案企業級用戶。

同時,捷鼎國際也將於Flash Memory Summit上發表演說,主題為「NVMeoF企業級全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如何提供最佳性能」,分享捷鼎國際對最新 NVMeoF 快閃記憶體的技術前景。

捷鼎分析,英特爾Xeon處理器可擴充系列與上一代相較,Purley平台的性能提升1.6倍,而NeoSapphire H810是一款4U機架式的全NVMe快閃記憶體儲存陣列,在4KB隨機讀寫下,可提供超過6百萬IOPS的效能。

再者,相較於前款NeoSapphire P310NeoSapphire H810的總體性能則是提升600%,可加速現今系統工作負載,特別適用於人工智慧、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虛擬化,高效能運算應用和提升數位內容;另外,H810搭配100GbE網路連接介面,網絡管理員可通過單一連接達到最高數據傳輸速率。

捷鼎進一步分析,為了同步2個儲存節點間的資料,也利用特殊的數據傳輸方式並將傳統的遠端直接記憶體存取技術(RDMA)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技術水平,這專利技術可將隨機的4KB I/O打包為一個數據膠囊,從節點A傳輸到節點B,可有效降低I/O延遲,並以最少的CPU 負荷達成快速同步數據。

在大量隨機的I/O工作負載下,捷鼎也利用軟體技術結合硬體平台雙節點間的低延遲InfiniBand互連特性,來實現兩個節點之間的高效數據傳輸。

再者,NeoSapphire H810也提供複製(Free Clone)功能,可在vSphere環境中複製磁碟區(Datastores),無須即刻佔用實體空間,其他功能還包括快照備份∕還原、遠端複寫、線上壓縮、FlexiDedupe去重複化技術等。

[Home]


2017/08/04 2.2. 大陸舉辦兩岸青年科創 AR/VRIoT應用成焦點 [ 電子時報 徐靜初]

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與物聯網(IoT)相關應用已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競逐的熱點。近期由上海金山科創園主辦的「2017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共計吸引兩岸475件青年科創專案申請,其中新材料技術、VRAR、無人商店智慧零售、智慧家庭物聯網、「互聯網+」與3D列印新材料等前瞻科技專案頗受到市場矚目。這些科創項目也展現兩岸青年創業者在眾多領域的創新能量。

VR領域,新創企業量素科技透過數款VR作品,主攻女性、兒童等休閒教育體驗,目前已經成功打入大陸市場,接獲上海當地VR體驗館訂單;采馥虛擬科技則透過360度互動環景導覽系統,成功與房仲業者結合,成為線上看房客服系統升級的利器。

主辦方上海金山工業區副書記董極表示,一方面藉由科創大賽鼓勵兩岸新科技專案落地,另一方面也積極替科創業者對接國內意向投資者與客戶,起到?明科創小微企業解決生存與資金難題,讓真正有創意、有市場潛力的企業從小微規模,逐漸茁壯成長至中大型企業。

董極指出,今年共計大陸科技專案210件、台灣地區專案192件,而他國專案有73件入選。透過每年持續增長的專案,成功選出與對接科創企業落戶。目前上海金山科創園以共計有115個企業入駐基地,其中台灣地區企業就有20家。

此外,這次物聯網與「互聯網+」科創項目也成為焦點。綠銀科技透過整合應用程式(App)開發,串聯智慧家庭中的家電與燈具開關;縱行科技則聚焦ZETA低功耗廣域物聯網平台等技術,在居家與商用平台展現搶攻物聯網領域商機的新創能力。

近日較熱門的無人商店智慧零售,科創企業藝指間則與北京故宮合作,將美甲藝術與國寶文化相結合,開發出能夠行動支付的自動美甲。無獨有偶,鹵豆移動麵館則是將自動煮麵機結合新鮮食材與輕食概念,開發出第四代自動煮麵的「無人餐廳」,其來自兩岸的經營團隊目前已經獲得百度千萬元注資。

董極表示,上海金山科創園希望透過大中小微企業的連動,促進科創產業鏈健全發展。尤其上海金山較市區擁有成本優勢,更具備政策扶持與服務支援,對於許多台灣地區小微企業來說可以起到減負作用,更利於他們走出來開發廣大的大陸市場。而對許多大型企業而言,也想要吸納科創企業的創新和轉型機會,彼此之間得以互助共贏。

[Home]


2017/08/04 3.1.1. 共享單車實名制 要解亂象 [ 經濟日報 林庭瑤]

為解決中國大陸共享單車違規停放、人車爭道等亂象,大陸交通運輸部等九部委聯合制定「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昨(3)日出爐,要求業者對用戶註冊實行「實名制」管理,禁止向未滿12歲的兒童提供服務,鼓勵業者採「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車服務。

據了解,外界估算光是摩拜單車及ofo兩家業者的押金就高達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很多共享單車業者就靠押金及押金的利息來過活,一旦「免押金」衝擊相當大。

「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即共享單車)在緩解城市交通壅塞、構建綠色出行體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亂停車、車輛維護欠佳、企業未落實主體責任、用戶資金與資訊安全風險等問題。

「意見」指出,城市政府是共享單車管理的責任主體,要合理布局慢行交通網絡和自行車停車設施,積極推進自行車道建設;採取正面和負面表列相結合的方式,規範自行車停放及管理。這份文件還提出要引導業者有序提供車輛,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

此外,「指導意見」要求業者對用戶註冊使用實行實名制管理並簽訂服務協議,明示計費方式和標準,建立投訴處理機制,為用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禁止向未滿12歲的兒童提供服務。

至於共享單車屢被詬病的押金問題,「指導意見」鼓勵業者採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車服務。相關企業若已收取押金或預付資金,應專款專用,完善退還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

對此,ofo小黃車回應,公司建立大數據系統,不斷優化車輛的投放、調度,提升運營效率;積極配合試點電子圍欄管理模式,探索「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電子圍欄管理模式;倡導並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運營模式,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維團隊;對用戶押金採取嚴格的「托管」而非「監管」模式。

[Home]


2017/08/04 3.1.2. 聯強突圍 布局五領域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聯強國際(2347)受惠於蘋果、三星、微軟持續推出新品,加上今年重點布局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雲端服務、物聯網、智慧消電、第三方運籌服務等新領域,看好下半年營收將持續成長,今年全年營運表現將會回溫。

聯強今年上半年營收達1,572.3億元,年減2.4%。聯強強調,若以美元計算,包括中國大陸、香港、紐澳、台灣群環等均較去年同期成長,其中大陸與香港分別成長13%10%,台灣群環亦創同期歷史新高。

聯強今年積極擴展營運,例如擴大發展電信門號業務;聯強表示,公司電信門號業務在台灣居領先地位,今年進一步發展全新的門號業務系統,提升營運效能,強化客戶服務。此外,針對相關新領域、新應用,例如智能消電、電競、物聯網等,目前市場仍在醞釀時期,聯強將加速布局拓展,厚植未來成長動能。

至於雲服務(cloud service)業務方面,聯強將大力投資,除在澳洲建立完整運作機制,並將此業務加速拓展到台灣、港澳、大陸、印尼,掌握此新型態業務帶來的商業機會。

智慧運籌服務為聯強重要的核心,除建立通路業務的競爭優勢,運籌服務亦形成極具發展潛力的服務業務,今年將加速拓展。

[Home]


2017/08/04 3.1.3. 覬覦AI巨大商業潛力 各國政府積極投入 [ 電子時報 莊衍松、蕭菁菁、陳柏蓁]

法國政府主導的「法國人工智慧(France IA)」行動計畫,未來6年將運用「投資未來計畫」項下150億歐元投入發展AI產業。

人工智慧(AI)掀起第四波工業革命,除了台灣政府決定每年要投入新台幣10億元進行相關研發。包括法國政府、大陸政府、加拿大政府、英國政府、新加坡政府都有積極的作為,多方角力的情勢有愈來愈白熱化的可能。

AI有數十年的發展歷程,過去受到硬體效能的限制,許多AI的研究與實驗都無法做出良好的成果,因此AI相關的研究曾飽受外界批評。不過2017年以來,晶片硬體效能大幅躍進,軟體演算法在政府、學術界和企業巨頭的共同投入下,AI的應用技術更加成熟,被視為未來經濟的重要驅動力,因此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

根據經濟部駐外單位蒐集的情報,法國政府宣布「法國人工智慧」(France 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France IA)行動計畫,由法國經濟工業暨數位部及高等教育暨研究部共同主持。未來6年將運用「投資未來計畫」項下150億歐元投入發展AI產業,並於未來5年投資10家優秀新創AI企業。法國是繼南韓、大陸及美國後,第四個由政府公開制定AI專屬計畫的國家。

據指出,法國政府成立17個主題工作小組,邀集550多名專家、研究人員及企業代表,共同討論AI產業需求、產業生態與人才、社會倫理與經濟衝擊等議題,並提出59項推動建言,包括優先針對自駕車、金融、醫療、交通及客戶關係等領域開發AI應用、強化人才訓練及公開資料系統建置。

目前法國有270家新創公司投入AI研發,例如SnipsDeepomaticDeepkiDataberriesAngus等公司,在深度學習、語言翻譯、電腦視覺、圖像辨識及情緒辨識等均有著力。由於法國的積極度高,已吸引美國微軟 (Microsoft) FacebookCisco、日本Fujitsu到法國投資AI研發計畫。

除了法國之外,加拿大聯邦政府4月也通過一筆9,400萬美元的計畫,協助蒙特婁、多倫多和愛德蒙頓等有頂尖大學的城市發展AI。這項名為「泛加拿大AI策略」(Pan-Canadian AI Strategy)計畫,還提供稅務優惠和創業輔導措施。據指出,科技產業佔加拿大2015年經濟比重只有5%,遠低於礦業、製造和房地產業。由於AI應用可能會延伸至交通運輸、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和網路安全等領域,因此加拿大政府認為有必要提供誘因獎勵企業投入AI

至於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也開始注意AI,並且與以色列合作。英國政府曾公布「數位策略」(Digital Strategy)的報告,計畫投入超過10億英鎊的經費,進行下一個世代的數位基礎建設,包括光纖網路與5G。此外,英國政府的「產業發展策略綠皮書」(Industrial Strategy green paper)提到「產業策略挑戰基金」(Industrial Strategy Challenge Fund)會投入AI機器人、乾淨能源、生物科技等領域。此外自動駕駛車產業預計將在2035年達到630億英鎊的產值,為了確保英國也能在自駕車科技搶佔地位,英國政府將額外補助多項自動駕駛車研發計畫,加碼投資3,800萬英鎊,並且與自動駕駛車的產業界合作發展下一個世代的人工智慧與控制系統。

而一向在科技研發與創新力爭上游的新加坡政府也有AI計畫正在執行中。有市調預測在2035年之前,新加坡的人力生產力將因為AI提升41%,高於芬蘭的36%和美國的35%。因此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揮的「創新與創業理事會」(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uncil, RIEC)決定應該重視AI的研發,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亦將於未來5年推出1.5億星元「新加坡人工智慧(AI.SG)」計畫,推動星國人工智慧應用,促進人工智慧等相關企業與研究人員合作的創客空間(maker space)亦將於20181月啟用。

經濟部駐外單位的資料顯示,美國應該是目前AI最強的國家。以IBM、微軟、GoogleFacebook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已深入AI技術。IBMWatson系統從硬體晶片構架就開始類比人類神經元,目前Watson系統已進入商用階段。另外,IBM人腦類比晶片SyNAPSE(超大規模神經突觸電腦晶片)已可以量產。微軟深度學習系統在2015ImageNet電腦視覺識別比賽中,將電腦視覺系統錯誤率降至3.57%,低於人眼辨識的5.1%,這是AI首次在識別圖像錯誤率上超越人類水準。後來Google在深度學習演算法、無人駕駛、圖形識別和語音辨識方向的研究也取得豐碩成果。

人工智慧威脅論戰再起 學者:設計AI機器是要幫助人類進步

許聞廉強調,AlphaGo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贏,更不可能教導人類如何贏棋,因此AI突破關卡在於讓機器能夠溝通。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Tesla執行長Elon Musk曾提出其對人工智慧(AI)未來發展的戒慎恐懼。不過包括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南韓、新加坡等國家官方卻積極鼓勵學界和業界投入對AI的應用研究。以台灣為例,科技部日前在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見證下,宣布政府要以高額獎金吸引各方高手踴躍挑戰中文語音技術,突破AI應用的最後一哩路。

工研院資通所所長闕志克日前在工研院的論壇中表示,「人工智慧」就是基於「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works,簡稱DNN)」演算法的機器學習。DNN是一種模仿生物神經系統的數學模型,能夠讓研發的程式具有自我學習的功能,可以延伸應用到醫療、製造、金融與商業。未來幾年DNN演算法的研發將成為資通訊領域的發展重點。

不過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所長許聞廉的看法略有不同。許聞廉近期在中研院的演講指出,諾貝爾經濟學家Herbert Simon早在1965年就預言,未來20年內,人類能做的事,機器也能做。但到了1985年,Simon的預言並沒有實現。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AI先驅Marvin Minsky1967年也預測:在一個世代(30)以內,創造AI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都能夠解決。但這個事實也沒發生。

許聞廉認為,Google的語音輸入和Siri的語音辨識雖然速度快,但電腦並不了解人類在說什麼。對機器而言,自然語言的複雜度遠遠超過圍棋。因為語言有很多不言而喻的常識、蘊含或延伸的知識。語言的理解往往和較大的整體知識脈絡(Context)息息相關。相反的,圍棋則有固定的規則,機器可以做到單一目標的最佳化。

許聞廉表示,AI其實有許多知名的失敗案例,除了美國國防部曾花過大錢卻沒得到成果之外。1982年日本第五代電腦本來要做速度快又能理解人的電腦,結果不了了之。後來美國也有一個CYC Project透過蒐集大量常識,要使電腦能像人那樣思考,但因為沒有具體應用目標而失敗。

一直到2014年,日本還推出「聯考機器人」,把所有可能會考的題目和答案都輸入電腦,由電腦去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目標是要考上東京大學。沒想到放榜後,電腦的成績只有中下等級,只能勉強考進私立大學。日本2016年決定放棄這項計畫。大陸2年前也投入人民幣200億元做類似的考試電腦,至今沒有新進展。

許聞廉表示,知識是智慧的根基,而文字和語言是記錄知識的工具。而語言又分2部分:一部分是規則,如句型、文法,那是模組化的結構性知識;另一部分是印象、經驗,例如讀起來通順、文雅的程度,那是統計性的知識。例如服務型機器人,要能理解的範圍包括接收基本指令、可與人互動、可以對談、會對人提出建議、會問問題。這些事對人類而言不難,但AI大多做不到。

事實上,網路上最豐富的是文字資料,對機器而言,這些文字只是符號,符號要如何變成有含義的常識?對機器而言是非常困難的事。目前語言處理的主流技術以機率模型和類神經網路為主。優點是自動化程度很高,但缺點是結果難以預測、無法解釋,而且AI有大量的演算法和軟體程式,一旦發現有錯要修改也非常困難,因為AI軟體程式牽一髮動全身。

許聞廉強調,語言有很多限制條件,只要能「合理」(make sense)就是條件的滿足,但AI至今仍無法做到這種要求。AlphaGo贏了人類之後,大家在思考設計AI機器的目的不是要與人類為敵,而是要幫助人類進步。但AlphaGo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贏,更不可能教導人類如何贏棋。因為AI機器沒有策略概念,和人對弈並不知道對手的缺點。所以AI的最後一個關卡就是讓機器懂語言、能夠溝通,所有的應用才能突破。但這個語言障礙至今仍是AI技術上極大的挑戰。

不再行動優先雲端至上 微軟策略轉向強調AI

微軟(Microsoft)多年來一直聚焦於推展行動和雲端業務,人工智慧(AI)遲遲未能打入核心策略,如今微軟改弦易轍,決定首重AI發展。

CNBC報導,微軟在發布的2017年會計年度(6月底截止)年度報告中6度提到AI,比起上一年度報告中隻字未提的情況明顯轉變。與此同時,微軟也在企業願景聲明中加入AI的字眼。

報告指出,微軟的策略願景是,為智慧雲端架構最佳等級的平台和生產力服務,以及透過融合AI的智慧優勢來帶動成長與競爭力。

相較之下,2016年的版本中提到,微軟的目標是成為一家具有生產力和平台的企業,具體實現「行動優先、雲端至上」(mobile-first, cloud-first),此為2014年執行長Satya Nadella上任以來一直奉行的原則。

事實上,微軟在行動市場進展不順遂,Windows Phone作業系統買氣不振,收購諾基亞(Nokia)事後證實是接下燙手山芋,微軟近年來已逐漸捨棄行動事業。2015年微軟攤銷收購諾基亞的所有資產,形同承認諾基亞對微軟已經沒有任何價值。

雲端運算快速增長的Office 365Azure公共雲端事業依舊茁壯,未來微軟將結合AI來提供服務。

Nadella上任後,微軟收購了數家AI新創企業如MaluubaSwiftkey等,同時也成立正式的AI和研究部門(AI and Research group)。年度報告指出,該團隊將聚焦在AI發展和其他前瞻性研究,含括基礎設施、服務、應用和搜尋等。

韓網路及電信跨足車用AI 看好車載資訊娛樂整合

南韓主要資通訊業者跨足AI車載資訊娛樂系統,9月起點燃戰火。

南韓資通訊業者NaverKakaoSK電信(SK TelecomSKT)等紛紛投入人工智慧(AI)汽車事業,由於車載資訊娛樂(Infotainment)可望成為繼智慧型手機後的熱門新興領域,業者為了取得先機使出渾身解數。

據韓媒Money Today報導,南韓對車用AI事業表現高度興趣的業者可分為2類,分別是網路業者NaverKakao,及電信業者SKT與韓國電信(KT)。其中,Naver最快將在8月對汽車共享業者Green Car提供車載資訊系統(IVI)

Naver20173月發表IVI系統,是具備語音辨識、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最新AI技術,搭配Naver地圖與導航功能,在使用者說出命令後,系統指引建議路線,也可藉由聲控查找天氣預報、播放音樂等動作,目前已在少數Green Car的車上裝載IVI系統進行測試。

後續Naver會將IVI結合與Line共同研發的AI系統Clova,讓語音辨識操控由車輛延伸到家庭生活。

Kakao與現代起亞汽車集團(Hyundai Kia Automotive Group)合作,準備在9月推出的Genesis G70搭載聲控導航AI系統。近期傳出Kakao也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接洽,計劃在Kakao Navi系統有更廣泛的技術合作。

SKT將在9月底前結合行動裝置導航T MapAI系統NUGU,提供駕駛人在車輛行駛中接聽電話、傳送簡訊、操作音樂播放等功能。未來希望將車載娛樂資訊系統與家庭物聯網(IoT)相連,讓駕駛人在行車中也能透過聲控開關家裡設備。

20177月初KT改裝現代汽車的Ioniq電動車,雙方在電動車與5G領域從事積極合作。稍早3月時,KT也曾在首爾車展上展示AI服務GiGA Genie,利用GiGA Genie遠距發動Ioniq電動車、提供位置資訊等,達到Home to Car服務。

如同前述,南韓代表性資通訊業者紛紛開發車用AI平台,原因為看好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市場將成為下一個行動裝置市場。結合AI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將成為自駕車控制樞紐,相較於其他車用電子事業附加價值高,並可將目前的行動裝置服務領域擴大到車輛位置資訊、交通路況的新服務。

南韓產業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dustrial Economics & Trade)預測2019年連網車(connected car)市場規模將為112兆韓元(999億美元)2020年全部車輛中,將有55%能與網路相連。南韓業界表示,自駕車時代帶動車用電子與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市場成長,未來將連結智慧家庭服務,成為綜合物聯網事業的發展基礎。

[Home]


2017/08/04 3.1.4. 醫療機構採用IaaS雲端服務 應為將來需求改變留退路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隨著醫療企業面臨需要更高運算能力、更大頻寬及更多儲存空間的挑戰,IaaS雲端服務將繼續成長。

賓州大學醫療系統(Penn Medicine)科技及基礎設施副資訊長John Donohue撰文指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因為更省事及符合成本效益,已吸引眾多醫療機構採用。但Donohue認為,醫療機構採用這些服務時,務必要與供應商簽訂業務合作協議,且須協商建立友善的退出策略,為將來改用私有雲或其他雲端供應商留好退路。

Healthcare It News報導,IaaS讓客戶得以使用部署在網路上的虛擬運算資源。在大多數情況下,IaaS供應商會託管所有支援用戶應用所需的運算、儲存、網路等基礎設施組件,還會管理這些基礎設施的維護、升級和備份等營運需求。

許多醫療機構若非負擔不起,就是不想介入資料中心和硬體業務。IaaS讓這些醫療機構能以較低投資及風險起步。對較大型、熟悉技術的醫療機構來說,IaaS為提供滿足不同需求、可擴充基礎設施的更佳選擇。IaaS模式也能讓醫療機構利用託管供應商的資源和專業知識,持續使用最新技術。

IaaS能隨著業務需求動態調整規模的能力,而能讓上市時間大幅縮短。而隨用隨付(pay as you go)的收費方式,也能讓醫療機構更經濟地使用所需資源。但Donohue表示,醫療機構考慮採用IaaS時,也應該審視託管服務一般會提供的自動化和協調能力所帶來的好處。

醫療業似乎才剛開始採用雲端服務或IaaS,但一切正在迅速改變。市場研究公司估計,逾80%醫療機構已在利用雲端服務。這意味著更多醫療機構開始採用IaaS只是時間問題。而醫療機構朝此路線前進時,務必要與供應商簽訂業務合作協議。

首先須仔細審核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資訊安全功能,以確保獲得充分保護。其次,必須協商建立友善的退出策略,為將來轉為私有雲或改用其他雲端供應商留好退路。

Donohue認為,隨著企業面臨需要更高運算能力、更大頻寬及更多儲存空間的挑戰,雲端服務的功效和專門IaaS將繼續成長。而IaaS供應商將能進一步利用規模經濟效應,以合理定價模式提供穩定、可擴充而強大的平台。

[Home]


2017/08/04 3.1.5. Cloudera發布最新大數據分析趨勢 [ 電子時報 吳冠儀]

Cloudera 2017首屆Cloudera北亞數據科學週(Cloudera North Asia Data Science Week 2017)圓滿落幕。身為促進北亞地區大數據發展的關鍵領導者,Cloudera在北亞數據科學週期間聚集業界頂尖的決策者、意見領袖,以及趨勢預測專家,針對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前景和發展進行互動交流。

2017 Cloudera北亞數據科學週最後一站是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Strata數據大會,由ClouderaO'Reilly Media聯合主辦,共同討論相關的案例、發掘新技術、分享新興趨勢,以及商討大數據的未來藍圖。

Cloudera北亞數據科學週是以Gartner最新的統計數據為基礎而展開,該數據指出有超過40%的數據科學工作項目到2020年時將會導入自動化,而這也將使得數據與分析技術獲得廣泛的運用。

Cloudera公司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經理凌琦表示,正在經歷大數據分析的重大變革,而這更是在過去數年中所目睹最重要的轉變之一。大數據的持續可用性加上技術的進步,將持續推動大數據和分析服務需求的成長。繼2016亞太區數據科學週獲得廣大迴響後,希望能舉辦更多具啟發性的活動。

Cloudera北亞數據科學週在北亞地區多個地方舉行,包括北京、香港,以及南韓,這也應證Cloudera在大數據產業中引領大數據人才發展的決心。

根據IDC的數據顯示,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情況將持續,而且會蔓延至數據管理階層,這也使得該領域的專家供不應求。在全球普遍缺乏數據分析技術人士的情況下,台灣將成為第六個Cloudera正式推出亞太區大數據分析技能實施計畫(Big Analytics Skills Enablement BASE)的地區,其目的在培育未來的大數據人才,填補業界目前正面臨的技能缺口。

[Home]


2017/08/04 3.1.6. 蘋果:擴大發展人工智慧應用 股價翻倍可期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鄭勝得]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周二財報發表會上宣稱蘋果將擴大發展「人工智慧之母」,即自動化技術,投資人更加看好蘋果後市,甚至有分析師預言蘋果股價未來將再漲1倍。

投資研究報告Arora Report作者艾羅拉(Nigam Arora)周三於MarketWatch網站撰文表示,蘋果發展自動化技術將推動公司股價在未來上漲1倍。

蘋果上季獲利優於預期已激勵股價在周三開盤上漲6%,公司市值瞬間暴增481億美元至8,300億美元,光是單日市值增幅就超越福特汽車市值總額,也比標普500大企業當中多數企業的市值還高。周三收盤福特汽車市值約在436億美元。

自年初到周二收盤為止,蘋果股價漲幅已達29.6%,比標普500指數漲幅10.6%多出1倍以上。

艾羅拉表示,早在當年蘋果股價只有18.71美元時,他就曾預言蘋果有朝一日將漲到143美元。當年許多投資人對艾羅拉的預測嗤之以鼻,沒想到如今蘋果股價已突破150美元大關。

艾羅拉周三表示,個股長期走勢可分為5個階段。目前蘋果正處於「交易量擁擠」的第5階段,但庫克周二發言暗示蘋果即將展開全新的5階段循環,而蘋果股價在新的循環啟動後將持續上漲。

庫克周二表示:「我們認為自動化技術是人工智慧之母,而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非常廣,車輛應用只是其中一環。」

艾羅拉表示,過去阻礙蘋果股價上漲的原因往往是投資人擔心蘋果只靠iPhone賺錢有其風險,但庫克周二發言暗示蘋果未來很有可能藉由人工智慧發展出第2個金雞母。

艾羅拉認為現在即是投資人進場的好時機,但他建議投資人不必搶購蘋果股票,而是該鎖定蘋果上游供應商及人工智慧概念股,前者包括博通及美光等零件供應商,後者包括輝達電子及超微。

微軟修改公司願景 AI取代行動

財經媒體CNBC報導,微軟周三公布今年會計年度(630日止)年報,其中6度提及人工智慧(AI),反觀去年年報則隻字未提。此外,微軟更修改企業願景目標,AI已取代行動業務成為優先發展要務之一,顯見其發展人工智慧的決心。

微軟在年報裡指出:「我們的策略願景是為智慧雲端與融入AI的智慧端點(intelligent edge)打造出最佳平台與生產力服務,以提升競爭力並讓公司成長茁壯。」

這段文字與去年版本類似,唯一差異在於「智慧雲端與融入AI的智慧端點」取代「行動與雲端優先」。事實上,長期關注微軟發展的人對後者應該不陌生,因為自從納德拉(Satya Nadella2014年接任執行長以來,他便多次提及公司目標是「行動與雲端優先」。

仔細比較2個版本,可看出「行動」一詞已經消失,但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微軟推出的Windows Phone行動作業系統反應不佳,而收購諾基亞(Nokia)更導致虧損,微軟後來更稱這筆交易毫無價值可言。

而「雲端計算」仍是微軟的願景目標之一,Office 365Azure平台等雲端產品銷售成長仍強勁,只不過微軟現在打算將AI加到雲端運算裡。

納德拉上任後正式成立AI研究部門,並陸續收購MaluubaSwiftkeyAI新創公司。根據此次財報指出,AI團隊「專注於AI研發與其他前瞻性研究,範圍涵蓋基礎設施、服務、應用與搜尋等」。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執行長皮查(Sundar Pichai)先前曾表示,世界當今潮流已從「行動優先」轉為「AI優先」。而社群媒體臉書亦砸大錢投資AI研究與相關產品。

[Home]


2017/08/04 3.1.7. 全球雲端儲存魔力象限 阿里雲擠前4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知名調研公司Gartner近期發布2017年全球雲端儲存魔力象限報告,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依舊穩居龍頭大位,微軟緊追其後。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雲端業務「阿里雲」今年首次擠入4強位置,雖然仍處於利基者象限,但逼近中心點,和前瞻者象限的Google位置非常接近。

據了解,Gartner雲端魔力象限報告將企業分布於4塊象限,縱軸為企業執行力、橫軸為企業遠見,傳統數學一至四象限位置分別代表領導者象限、挑戰者象限、利基者象限、前瞻者象限。

鳳凰科技報導,「阿里雲」無疑是今年雲端儲存領域的最大亮點,去年阿里雲尚落後於IBM SoftLayer,與Rackspace在差不多位置纏鬥;今年阿里雲表現大幅躍升,成為利基者象限內的龍頭,拉開和IBM SoftLayer、甲骨文的差距,距離進入其他象限僅有一步之遙。

Gartner表示,阿里巴巴對雲端運算業務持續投入,在國際布局上也相當積極,雲端服務技術、產品、全球規模都有大幅進步。分析人士指出,阿里雲按目前發展,可望明年在儲存領域進入挑戰者、前瞻者甚至直接成為領導者象限的一員。

另一方面,本次評比優於阿里雲的AWS、微軟、Google則進展不大,前2者位於領導者象限,但微軟較去年表現退步。Google仍處於前瞻者象限,但位置變動不大,已被阿里雲逐步逼近。目前阿里雲已在中國大陸、美國、新加坡、德國、香港、日本、澳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開放雲端儲存服務,並在多地有多個數據中心。

[Home]


2017/08/04 3.2.1.1. Sony帶頭推動AR投影 帶來AR新世代應用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目前AR技術應用仍以頭戴顯示器為主,但雷射投影可望創造新的AR市場。

雖然擴增實境(AR)技術,是因為手機遊戲Pokemon GO而聞名於世,但一般講到擴充實境應用,多半還是要用頭戴顯示器(HMD)。不過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日本以Sony為首的家電廠,以及汽車零組件廠,鑑於投影技術的進步,開始推動投影機的AR應用研究,創造新的AR事業可能性。

美國的亞馬遜(Amazon)Google、蘋果(Apple)等廠,現在都推出語音控制用智慧家電控制週邊,日本家電廠輸人不輸陣,Sony20176月也展出類似的產品Xperia Touch

智慧家電週邊中,Xperia Touch與亞馬遜EchoGoogle Home之類的最大不同,在於Xperia Touch還用上投影技術,除了語音控制外,還能投影出鍵盤,讓消費者按投影鍵盤下指令,而這種按壓不存在的投影鍵盤,產生有如按壓真實鍵盤的輸入效果,將虛擬重疊於現實產生現實效果,就是AR的應用。

Xperia TouchAR可能為家電與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帶來新的操作介面革命,一如iPhone的手指觸控一般。

而這個技術不僅只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現在自動駕駛技術中,提高駕駛與行人環境警覺,以及提高行車安全的技術中,也有相關應用,比方在汽車駕駛前方的抬頭顯示器上,投影出方向指示與導航信號,或者是在車外投影警告影像,讓行人發現有汽車接近,也都是AR的應用。

雖然抬頭顯示器在航空界的應用,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以前,但其投影清晰度,以及投影設備的光源壽命,一直都不適用於汽車或消費性電子領域;但小型雷射元件的發達,讓使用壽命至少2萬小時,且亮度可達1萬流明的雷射投影技術,得以應用在消費性電子市場。

雖然投影技術的效果,會受到外界環境的照度影響,加上非平面投影幕會有影像扭曲的問題,顯示效果不如頭戴顯示器,但投影式AR技術的優點,在於可以給多數人同時看到,消費性電子市場上適合眾樂樂用途,工廠與汽車市場上則適合投放需要多數人同時看到的警語,有其利基市場存在。

隨日亞化學工業(Nichia)、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2017年內,展開新型高功率半導體雷射零組件量產,雷射投影技術的AR應用,將向前再邁進一大步,值得密切觀察。

[Home]


2017/08/04 3.2.1.2. 英特爾棄守穿戴式裝置: 不看好穿戴式裝置前景 英特爾裁撤相關部門 [ 電子時報 劉慧蘭、涂翠珊]

穿戴裝置熱潮已過,英特爾繼資遣相關部門80%員工後,日前更宣布將相關部門裁撤。

201611月遣散80%穿戴裝置部門員工後,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將裁撤旗下健康穿戴裝置部門,停止生產物聯網相關的處理器及消費者產品。據Seeking Alpha報導,英特爾的動作顯示該公司已感受到超微(AMD) x86處理器產品的威脅,擬將業務重心重新聚焦於核心伺服器與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裁撤健康穿戴裝置部門所省下的錢可挪做廣告預算,像英特爾在亞馬遜買廣告,只要查詢AMD Ryzen產品,上方即會出現英特爾產品推薦。

如果不用於廣告宣傳,英特爾可能會將省下的成本支付公司債的利息,該公司與Altera167億美元收購交易,其中70億美元便是靠發行公司債籌措。另一件與汽車駕駛輔助系統製造商Mobileye的購併案仍在等待主管機關核准,金額達153億美元,預計英特爾也會透過發行公司債的方式籌措部分資金。

過去5年,英特爾的獲利十分搶眼,主要是因為AMD2017年之前還沒有任何14奈米的x86 CPU,但放眼未來市場,AMD處理器的犀利價格勢必將影響英特爾XeonCore i系列處理器的利潤,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需藉由裁撤物聯網裝置部門省下來的經費,彌補未來營業利潤率的下滑。

微軟、慧與科技(HPE)、聯想、戴爾(Dell)、華碩等伺服器大廠對AMD EPYC 7000伺服器處理器的背書,對Krzanich及英特爾股東都造成一股不小的壓力。英特爾除須降低處理器的價格維持其在消費者及零售市場的領先優勢,還必須提供抵銷收益獎勵,維繫OEM夥伴及資料中心伺服器處理器客戶的忠誠度。

Ivy RidgeSky Lake架構,英特爾x86處理器除了功耗改善之外,其他效能的改進幅度不大,因此外界對於AMDEPYCRyzenThreadripper新產品有很大期望,希望後者能對英特爾產生實質威脅。

英特爾是在2014年以1億美元收購Basis Science100%股權,並藉由其健康手環與智慧手表產品進軍物聯網健康裝置市場。不過20169月,旗下的智慧手表因過熱疑慮而全面召回,同年11月,英特爾將穿戴裝置事業群的80%員工予以遣散,儘管Krzanich當時否認英特爾將退出穿戴裝置市場,但這一次裁撤部門的舉動等於證實了這項傳聞。

英特爾等多家廠商陸續棄守穿戴式裝置市場

艱困的穿戴式裝置市場環境,讓許多原本興致勃勃投入的科技業者紛紛宣告退出,就連過去幾年來不斷收購小型廠商,企圖發展穿戴式裝置品牌的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也不例外。其他像是華碩、摩托羅拉(Motorola)、微軟(Microsoft)對於穿戴式裝置的熱情,也敵不過市場的現實,逐漸消退了下來。

TechCrunch曾在2016年指出,英特爾正打算撤出穿戴式裝置的開發,但當時英特爾否認了這項消息,並表示繼TAG Heuer Connected手表和Oakley Radar Pace智慧眼鏡之後,他們還準備推出多款新的穿戴式產品,因此絕不可能退出。

但不久後根據Nasdaq.com引述CNBC的最新報導,英特爾已關閉了原本的穿戴式裝置部門,並遣散了該部門80%的員工,至於剩下的員工則被重新分配到英特爾的其他部門。

過去這些年來,英特爾為了建立穿戴式裝置的開發實力,陸續收購了一些小型廠商,像是在2014年以1億至1.5億美元收購的健康追蹤手表業者Basis,以及以1.75億美元買下的健康智慧眼鏡廠商Recon Instruments等。如今這些投資恐怕都得付諸東流。

英特爾並不是近期唯一一家放棄穿戴式裝置市場的業者。耐吉(Nike)2014年宣布停賣FuelBand,並將心力放在健身App與服務上;華碩與摩托羅拉等OEM廠商將不再生產GoogleAndroid Wear裝置;微軟於2016年宣布Band 2停產;Jawbone在市佔率連年流失後,決定放棄消費者裝置的開發,並將重心轉移至臨床服務;Pebble垂危之際被Fitbit買下撿回一命,而Jawbone有可能是Fitbit的下一個目標。

Fitbit和蘋果(Apple)可說是目前穿戴式裝置市場的兩大中流砥柱。其他像是小米、國際航電(Garmin)、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出貨量上也都名列前茅。由於Fitbit還未能推出功能完整的智慧手表,因此蘋果在智慧手表市場上可說一枝獨秀。由智慧手表和無線耳機組成的蘋果穿戴式部門,已達到51億美元的規模。

市調機構IDC樂觀預估,以智慧手表為主的穿戴式裝置市場,將可在2021年達到2.4億支裝置的規模,然而就連蘋果都還未能為智慧手表找到主流的使用案例,這也是這項科技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

英特爾穿戴式裝置開發人力 將轉投入AR發展

對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而言,曾經風靡一時的穿戴式裝置已是昨日黃花,而擴增實境(AR)取而代之成了最新的流行。英特爾旗下原本致力於發展穿戴式裝置的New Technologies集團,也已將AR視為新的發展目標。

根據Gizmodo網站報導,AR正迅速取代VR與穿戴式裝置,成為科技廠商爭相投資的最新標的。除了英特爾外,Google正透過Project Tango培養AR實力,並計劃將與華碩合作在2017年推出Zenfone AR手機;蘋果(Apple)也在6月舉辦的2017WWDC大會上,宣布進軍AR市場。

英特爾早在2014年便推出了RealSense 3D實感攝影機,可說是最早跨入AR領域的業者之一,因此AR開發對於英特爾而言一點都不陌生。

較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毅然決然放棄了如今有如槁木死灰的穿戴式裝置領域。儘管英特爾曾一度否認退出穿戴式裝置發展,自201611月英特爾遣散了一大批穿戴式裝置團隊成員後,便預告了其穿戴式裝置部門的末日。

2017年初,英特爾曾陸續推出幾款相當引人矚目的穿戴式產品,像是2月上市的New Balance IQ智慧手表,以及3月與豪雅(TAG Heuer)攜手推出,要價1,550美元並擁有內建AIConnected Modular 45智慧手表。

除智慧手表外,英特爾也參與了不少音訊穿戴式裝置的開發,像是配備耳塞式耳機以及語音教練的Oakley Radar Pace太陽眼鏡,和SMS Audio的心律監控耳機。

目前英特爾網頁上仍舊有穿戴式裝置晶片組的宣傳,而這可能是近期內英特爾與穿戴式裝置市場唯一的連結。

AR取代穿戴式裝置 成英特爾新寵

AR取代穿戴式裝置成為英特爾的重點發展項目。

曾經紅極一時穿戴式裝置已有逐漸退燒的趨勢。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便已關閉穿戴式裝置部門,並將該部門原本的資源及人力投入了擴增實境(AR)的發展。

根據Blasting News網站報導,英特爾關閉穿戴式裝置部門後,原本負責穿戴式裝置研發、生產的New Technologies,將會以AR做為未來的業務重心。如此看來,AR可說是繼穿戴式裝置之後的英特爾新寵。

事實上在整個科技產業,AR正在迅速取代穿戴式裝置以及虛擬實境(VR),各種新奇的AR產品成為了業者爭相投資的目標。包括蘋果(Apple)Google等大廠都投入了AR相關的產品與服務發展。

Google除了忙於Project Tango外,也即將在2017年下半與華碩合作推出Zenfone AR手機。另一方面,蘋果也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投入AR發展。

曾在2014年推出RealSense 3D實感攝影機的英特爾,是最早跨足AR技術的廠商之一,因此已有發展AR的良好基礎。

有消息指出,早在201611月英特爾遣散了一批穿戴式裝置團隊成員時,他們便有放棄穿戴式裝置的打算。然而當時英特爾否認了消息的真實性,並表示其穿戴式裝置部門還有許多產品項目正在進行。像是Balance IQ以及Connected Modular 45等高階智慧手表,都已在2017年相繼推出。然而英特爾如今正式揮別穿戴式裝置部門,也顯示穿戴式技術的發展面臨了很大的侷限。

[Home]


2017/08/04 3.2.1.3. VR技術應用範圍擴大 教育、不動產業者導入布局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虛擬實境(VR)技術炙手可熱,除了一般IT業者外,教育業者和軟體業者也嘗試推出新產品,或是利用VR技術提供嶄新服務。

日本IT新創企業S-cubism和印刷業者共同印刷等單位攜手,研發結合VR技術和實體門市的網購系統。門市實際的商品陳列狀況能完整呈現於虛擬空間,讓使用者宛若造訪店內,輕鬆在家購物。

S-cubism推出的服務名稱為「EC-Orange VR」,將自9月起嘗試運行。使用者能透過智慧型手機等瀏覽網頁,在虛擬門市內選購產品。此舉可實現居家購物,造福平時沒有時間造訪門市,或是居住於遠地的使用者,以及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銀髮族。

S-cubism使用共同印刷的圖像辨識技術,實現一次讀取多筆二次元條碼,省去登記商品資訊的工時。設立於東京都的VR企業TUG以獨家攝影技術打造虛擬空間,最大可放大畫面4,000倍,清楚呈現產品色澤和質感。

若有企業打算導入EC-Orange VR,則2座據點的報價為1,500萬日圓(13.4萬美元)。每季換櫃後的資訊更新費用約100萬日圓。S-cubism計劃主打結合實體門市和電子商務的全通路(Omni-Channel)策略,針對零售業者行銷,目前全年和30家企業簽約合作。

日本外語教學連鎖機構AEON表示,將開始提供利用虛擬實境技術的一對一美語對話服務。使用者戴上頭戴式顯示器(HUD)之後,能體驗和海外人士對話。教育領域導入VR技術的案例其實並不多見,若AEON積極運用並有所斬獲,可望刺激VR技術在教育領域發展。

AEON提供對應的手機App「美語接待導覽」,該AppAEON和電玩軟體研發企業Pocket Queries共同開發。使用者在虛擬空間化身為義工,提供造訪日本的外國人導覽服務,讓使用者在充滿臨場感的環境下進行美語對話。

進行過程中,使用者會根據對話流程,面對許多選擇題。根據選擇的對話答案不同,故事進展也會有所改變。即使反覆練習,也充滿新鮮感。該App的使用費為每個月980日圓,AEON目標全年使用者人數達5,000人以上。

另外,許多人雖對VR技術興致勃勃,卻因為無法適應HUD或是VR眼鏡過重而煩惱。VR新創企業Fm有鑑於此,推出小型折疊式VR眼鏡,自9月起上市,定價1,800日圓。行銷目標為住商業者和不動產企業,便於在推銷房屋時可讓使用者戴上眼鏡瀏覽影像。


EC-Orange VR」能透過手機瀏覽網頁,在虛擬門市內選購產品。

[Home]


2017/08/04 3.2.2.1. iPad銷售逆勢殺出重圍 平價攻勢奏效的喜憂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蘋果(Apple)於美國時間81日發布第3季財報(4~6),由於優於市場預期,股價跳漲逾6%,單季iPhone的銷售量約達到4,102.6萬台,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2%,營收貢獻也年成長3%,減緩了市場對iPhone新機上市帶來銷售遲緩的擔憂,而iPad產品銷售回升也帶來了意外的亮點,單季出貨達1,142萬台,為蘋果帶來49.7億美元營收貢獻,其出貨量較2016年同期成長15%,為近來低迷的平板市場注入了強心針。

蘋果2017年接連推出3款新iPad,市場話題持續炒熱,從蘋果公布的財報顯示,此季iPad銷量不僅是2013年以來首次實現成長,也創下2年來非假期季度中最強勁的銷售成績,iPad銷售動能的逆勢成長,將可帶動蘋果的平板市佔也再度提升。隨著下半年的傳統旺季即將報到,預料iPad銷售表現將有機會水漲船高,原先市場在上半年預期,2017iPad系列整體出貨量約達4,000萬台的規模,也將可望隨之上修。

然而細看此季公布的數據,iPad銷售的數量成長是明顯大於營收增長幅度,以出貨量年增15%來看,營收僅年增2%,仍是值得關注的隱憂,這也意味著此次銷售的明顯攀升主要仍是歸功於2017年新推出的平價iPad,至於6月發布的10.5iPad Pro,雖然外界也認為有助於iPad的銷量成長,但初步的數據似乎尚未能看到明顯效益。

蘋果在3月對外發布的平價版iPad的起售價為329美元,儘管平價iPad並不具備最好的性能或顯示屏,但搭載A9處理器,存儲128GB固態硬碟等規格,而價格比之前9.7iPad Pro便宜近一半,被外界視為是具有著夢幻價格的高性價比平板電腦,也讓蘋果能夠與其他陣營的平板競爭更具衝擊力。

由於近年來全球平板市場趨於飽和,整體平板電腦出貨量已呈現連10季的年減,根據市調數據,2017年第1季除了華為出貨成長逾3成外,包括蘋果、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國際大廠都在平板市場節節失利,在手機螢幕大尺寸化的威脅下,可看到傳統一體式平板出貨量正快速下滑,市場價格競爭也日趨激烈,而高階拆卸式平板電腦的成長力道有限,導致整體市場走向則呈現M型化發展。

以蘋果在2017年新發表的10.5iPad Pro來看,起始售價649美元,配有號稱更快速的手寫筆Apple Pencil,並在內建的硬體規格也大幅強化,然而外界仍認為,新款iPad Pro恐怕依舊無法成為取代NB的殺手級產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蘋果即將於秋季發布的正式版iOS 11系統更新,市場期待將可望提升iPad的使用體驗,包括多工處理、更方便的螢幕分割畫面呈現、更多私人便箋以及拖放功能等等,或許將有助於iPad重新強化其的產品使用效益。

2017年蘋果接連推出3iPad系列,似乎可看出其積極的企圖心,而重新調整產品規格後,9.7吋的平價策略也順利在低迷市況中殺出重圍,不過價格誘因是一劑特效藥,可能對於舊換新或是嘗鮮的消費族群帶來吸引力,但對於品牌價格卻可能帶來損耗,若無法擺脫大尺寸手機螢幕的步步追趕,降價帶來的銷售動能可能也無法持久,最終仍將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沼,如何力挽狂瀾平板市場的萎縮及不振,仍需藉由新的使用體驗及市場定位才能確保江山地位。

蘋果新公布的第3季銷售捷報雖然無法保證iPad產品走向已撥雲見日,但對於力保短期銷售的目標的確是吃下了定心丸,尤其是年底的購物旺季將有機會繼續衝刺,然而這波回升的力道究竟僅是曇花一現或是重返榮耀,其高階iPad產品能否持續獲得市場青睞,恐怕仍是2018年必須面對的關卡。

[Home]


2017/08/04 3.2.3.1. 大陸手機廠新機規格升級 帶動供應鏈擴大獲利空間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手機規格提高,有助供應鏈業者擴大獲利空間,

大陸手機品牌廠升級新機規格,有助鏡頭、面板、ODM等供應鏈業者擴大獲利空間。

伴隨Android大軍的產品規劃路線有志一同,朝向全螢幕、雙鏡頭、機身薄化、金屬機身、指紋辨識、擴大記憶體容量、延長電池續航力等規格快速發展,大陸一線手機品牌大廠華為、OppoVivo、小米擬定更好的產品與定價策略,於競爭激烈的大陸手機市場中,將中高階、高階手機視為脫穎而出的救市法寶,強勢搶攻中高階、高階手機市場。

近來大陸手機市場出現營運不同調現象,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陣營華為、OppoVivo、小米奮發向上,與此相對,反觀國際手機品牌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大陸手機品牌廠樂視、酷派、魅族等則陷入勢力向下走的窘境。

Oppo在大陸市場藉由深耕實體零售通路據點,創下銷售佳績,2017Oppo主推明星機種R11,持續主打相機拍照、閃充、實體零售通路等策略,在大陸市場砸下更高的行銷預算,R11銷售開紅盤,在R11機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下,對Oppo其他智慧型手機有拉抬效果,有助Oppo其餘手機機種衝刺買氣,對其他手機品牌廠同期新品造成排擠效應,R11也被看好很有機會成為長期熱銷機種,可望擴大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後續銷售表現仍有看好的空間。

以樂視手機為例,陷入供應商討債風波,通路業者無意抬轎,使得曾經締造年出貨約2,000萬支紀錄的樂視手機後繼無力,由於產品銜接失當、供應鏈管理、財務管理等出現漏洞,樂視在大陸手機市場的壓力將日益沉重,下半年樂視手機狀況也同樣不樂觀。

回顧過去,大陸營運商推動酷派手機出貨量飆高,一度成為大陸手機第一領先群,2016年樂視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今年樂視、酷派雙雙落難,勢力也不如以往,市佔率持續低迷,酷派深陷虧損困局,今年也大規模裁員。

隨著樂視、酷派等手機品牌廠陷入沉潛期,也成為其他Android手機廠商的大好機會,趁勢擴張市佔版圖,積極瓜分競爭對手三星電子、大陸手機品牌廠樂視、酷派、魅族等既有地盤,進一步衝高手機出貨量。

特定手機品牌廠對低階的人民幣千元機種興趣轉淡,目前已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站穩腳步的華為即強攻商務市場,從智慧型手機出發,將智慧型手機的體驗進一步擴大,延伸觸角到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NB)、穿戴式裝置等,延伸成為跨產品線戰爭。

華為2017年上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7,301萬支,年成長約21%。手機產品策略方面,華為聚焦中高階、高階手機市場,無意放太多資源於低階機種上,在大陸一線手機品牌廠旗下新品ASP提升下,也帶動供應鏈業者擴大獲利空間。

對應市場風向,2017年下半,國際大廠蘋果(Apple)與大陸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小米等將推出配備18:9全螢幕新機,儘管機身尺寸沒有改變,但提高螢幕所佔比例,改善用戶觀看體驗與使用感受。

從供應鏈端來觀察,考量手機品牌廠具備不同的供應鏈談判籌碼,在手機品牌廠大者趨大的變化下,面板廠仍將優先供貨全螢幕面板給具備規模經濟的手機品牌廠,下半年18:9全螢幕在供給與需求上可能出現落差,除了衍生價格飆漲外,供應商仍將供貨給一線手機品牌廠旗下新品,不利於二線手機品牌廠發動新品攻勢。

[Home]


2017/08/04 3.2.3.2. 手機業者第2季營運定風向 第3季競爭壓力恐更為加大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關鍵零組件成本上揚是影響第2季手機獲利表現的元兇,但第3季吃緊的情況持續,零組件價格若進一步調漲,必將再侵蝕業者的獲利。

手機品牌業者第2季的營運成績陸續公布,受制於手機市場飽和度已高,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成長動能放緩等因素影響,讓業者第2季的營運呈現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局面。展望第3季,業者認為,從品牌業者釋出的出貨表現與對市場展望來看,手機上游關鍵零組件的缺貨與價格調漲情況,恐仍是影響業者2017年下半營運與獲利表現良窳的最大指標。

同時業者年度新品推展到第3季已有一段時間,銷售強弱態勢底定,然而在業者欲達成業務目標且強拉手機出貨量能,必然在第3季祭出更激烈的促銷手段,經此預計也將讓整體手機市場的競爭狀況將更為惡劣。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Sony Mobile的第2季營運成績已陸續公布,觀察各業者的手機出貨表現可得,三星受惠於Galaxy S8系列手機熱銷,且在先前開放預購10天內在南韓即創下100萬支的銷售紀錄,遠超過Galaxy S7開放預購1週的20萬支及Galaxy Note 713天內創下40萬支的銷售紀錄。

加上三星在北美市場同樣表現不俗,創下Galaxy S系列手機預購的新高,同時較先前S7有近30%的銷量成長性,讓手機部門成為除半導體部門等外,引領三星第2季營運與獲利度推升的重要推手之一,且展望第3季,市場認為,由於S8系列手機出貨可望維持一定動能,配合三星在中、低階手機的新品力推,預計三星整體第3季的手機銷售量能,可望續向上翻揚。

然有別於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的好表現,樂金則仍無法跳脫手機部門陷入虧損的陰霾。即使樂金在美國市場仍僅次於蘋果(Apple)、三星等業者,為當地手機銷售排名第三大的廠家,但受限於年度旗艦機種LG G6銷量無法有效擴大,加上手機上游零組件單價上揚,同時中、低階手機銷售量能提升有限,讓第2季樂金手機部門仍出現1.32億美元的虧損。雖已較2016年同期1.32億美元的虧損收斂,但已是連續第9個季度陷入賠錢局面。

市場並預期,雖然樂金的新款Q8V30等機種即將推出,但考量新品對第3季營運助益有限,預期第3季樂金手機部門恐仍難跳脫負數的陰霾。

Sony Mobile2季經由Xperia XZ新品助攻,讓Sony Mobile2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交出340萬支成績,較2016年同期的310萬支出貨量增加,但Sony Mobile雖然預計今年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較2016年有近200萬支的提升,但其確認為今年手機部門的營業利益將僅交出50億日圓成績,較20161,020億日圓的表現衰退,而此也顯示其對後市營運走勢的保守心態。

相關業者認為,小結上述業者第2季的營運表現可得,多數業者直指關鍵零組件成本上揚是影響第2季獲利表現的主要元兇,但由於第3季零組件吃緊的情況持續,零組件價格若進一步調漲,必然將再侵蝕業者的獲利率。

此外,業者第3季泰半仰賴既有手機品項撐場,為進一步拉抬手機銷售量能,業者祭出更激進的降價行銷手段看似已勢在必行,如此手機終端業者第3季的獲利表現,恐將再較第2季走滑。

[Home]


2017/08/04 3.2.3.3. 美國手機AI助理App獨立用戶數達7,100萬名 高於搜尋App 5,900萬名 [ 電子時報 茅堍]

目前美國智慧型手機AI個人助理App獨立用戶數達7,100萬名,高於搜尋App獨立用戶數。

調研機構Verto Analytics最新公布資料,目前美國地區智慧型手機安裝有人工智慧(AI)個人助理應用程式(App),並且每個月會至少使用該App一次的18歲以上智慧型手機用戶數為7,200萬名。此外,該類型App的獨立用戶數(Unique User)7,100萬名。

相較而言,美國地區安裝有如Google搜尋、維基百科(Wikipedia)Yelp等搜尋App,並且每個月會至少使用該App一次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數為6,000萬名。該類型App的獨立用戶數為5,900萬名。

安裝有網路瀏覽器的智慧型手機用戶數為1.43億名,以網路瀏覽器進行搜尋的獨立用戶數為1.38億名。

雖然目前在智慧型手機裝置上AI個人助理App用戶數已高於搜尋App用戶數,但在App每個月使用總時間上,AI個人助理App僅達1,460萬小時,佔所有App使用總時間188億小時的0.08%,遠低於搜尋App9,140萬小時(0.49%),以及網路瀏覽器搜尋的3.69億小時(1.98%)

此外,在每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平均每月App使用時間,與平均每次App使用時間長度上,AI個人助理App使用情形也都低於搜尋App與網路瀏覽器搜尋。

就平均每月使用時間而言,AI個人助理App12.3分鐘,搜尋App93.5分鐘,網路瀏覽器搜尋為160分鐘。在平均每次使用時間長度上,AI個人助理App75秒,搜尋App112秒,網路瀏覽器搜尋為214秒。

平均每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每月造訪(Session)AI個人助理App的次數為10次,但造訪搜尋App的次數高達93次,網路瀏覽器搜尋造訪次數也有31次。

而在使用者年齡層分布上,AI個人助理App使用者以55歲以上年長者最多,達1,800萬名,佔25.0%。其中52歲女性AI個人助理App使用者的每月平均使用時間達1.5小時,為其他使用者平均使用時間的2倍以上,是AI個人助理App的超級使用者。

語音AI資訊業者Voicebot表示,蘋果(Apple)201110月率先推出Siri個人語音助理後,Google也隨後推出整合有Google Now功能的Android系統,並於2016年推出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理。隨著消費者智慧型手機升級,AI個人助理App用戶群也迅速成長。

此外,相較於網路服務平台IFTTT資料,約60%美國智慧音響使用者會每日使用該裝置語音助理功能4次以上。每日會使用該功能7次以上的佔29%。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智慧音響使用者使用語音助理功能的頻繁度,要高於智慧型手機使用者。

由於Google在將AI個人助理推向市場時採取多App策略,該公司目前也已推出如Google AlloGoogle NowGoogle Home等多種不同形式產品。預估在家庭自動化設備的助陣下,Google的策略很可能會使該公司取得市場支配地位。

    

[Home]


2017/08/04 3.2.3.4. 調研:蘋果FY17 iPhone全年營收將佔整體營收63.1% [ 電子時報 茅堍]

分析師預估,2017會計年度全年蘋果iPhone營收,仍將佔公司整體總營收的63.1%

長期以來,iPhone一直是蘋果(Apple)公司總營收最主要來源。雖然最新2017會計年度第3(20174~6)財報資料顯示,當季iPhone營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下滑至54.7%,但分析師預估,2017會計年度全年iPhone營收,仍將佔蘋果總營收的63.1%

部分分析師和投資者已開始對蘋果還能再依賴iPhone多久感到懷疑,期盼該公司能繼iPhone後,另再推出新的搖錢樹。

產業趨勢與投資分析網站TheStreet報導,資料顯示,iPhone2007年推出以來,該產品營收在總營收中的佔比持續攀升。2012會計年度iPhone營收佔比首度突破50%,達50.3%2015會計年度iPhone營收佔比更是創下66.3%史上最高紀錄。2016會計年度佔比則是下滑至61%

鑑於目前各季iPhone營收表現,預估2017會計年度全年iPhone營收將達1,425億美元,佔當年預估總營收2.26兆的63.1%。由於iPhone在蘋果總營收中的高佔比,該產品在全球各地市場的銷售表現,以及各相關傳聞都會牽動投資者與市場人士的敏感神經。

此外,蘋果前任創意主管Hugh Dubberly日前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對Tim Cook接手以來蘋果缺乏創新感到失望。Dubberly表示,隨著Jobs的離開,蘋果創新方向已然不見。

然而綜觀蘋果近幾季財報,雖然iPhone營收佔比都約在60%上下,但隨著服務業務營收持續強勁成長,2017會計年度第3季該業務營收已佔當季總營收的16.0%,高於如iPadMac電腦等硬體產品營收,已成為僅次於iPhone的第二大營收來源。

 

[Home]


2017/08/04 3.2.3.5. 蘋果市佔大跌 三星奪北美手機王 [ 蘋果日報 林文彬]

最新數據顯示,由於消費者等待蘋果下一代iPhone上市以及Galaxy S8智慧手機熱賣,三星電子今年第2季在北美市場的智慧手機市佔率超越蘋果,奪回龍頭寶座,蘋果北美智慧手機市佔率則大跌近9個百分點。

Galaxy S8熱賣

根據產業追蹤業者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三星電子第2季北美智慧手機出貨量為1400萬支,市佔率為33.3%。相較之下,蘋果第2季北美智慧手機出貨量為1010萬支,市佔率為24%,比第1季下滑8.7個百分點。

這是三星1年來首次成為北美智慧手機龍頭業者,也是該公司3年來首次在北美創造逾30%的市佔率。南韓樂金電子第2季北美智慧手機市佔率為17.1%,是第3大智慧手機製造商,三星與樂金的北美智慧手機市佔率合計達到50.4%

產業觀察家表示,三星靠著Galaxy S8進一步攻入北美市場,是蘋果北美智慧手機市佔率下滑的原因。另外,消費者在今年下半年新iPhone問世前暫停購買新手機,也導致蘋果銷售疲弱。

三星第2季蟬聯全球智慧手機市佔率冠軍。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顯示,三星第2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7950萬支,市佔率為22.1%,蘋果以11.4%的市佔率名列第2,第3和第4名分別是華為(10.7%)及OPPO8.2%)。STRATEGY ANALYTICS指出,三星持續從去年的Galaxy Note 7電池災難復甦,即將問世的Galaxy Note 8可望進一步強化三星的地位。

[Home]


2017/08/04 3.2.3.6. 孔劉代言 粉絲擠掛華碩官網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由韓星孔劉代言的華碩新一代智慧手機ZenFone 4系列新機發表在即,昨(3)日中午華碩開放廣大孔迷搶登索取上市發表會當天入場券,不到12點整,華碩官網就被瞬間飆高的上線人數擠爆,累計逾42萬人次搶200張門票,但多數「孔太太」只能看到「We'll be back」的掛點白底畫面,等網頁回神,票早就被搶光。

為回饋想到現場一睹偶像風采的廣大孔迷,華碩此回開放贈送200張免費的粉絲入場券,且為讓更多孔迷不要錯過難得的機會,在活動前兩晚變更規則從一人一份兩張票,改為一人僅能取票一張,結果昨日中午前華碩官網活動首頁即開始「卡卡」,接近12點就爆出掛點災情,隨後網站更因飆高的上線人數一度當機。

據華碩統計,累計有超過42萬人次湧入官網搶票,最高同時在線人次則從8,000人次上修到高達2.5萬,搶票率僅0.04%,讓不少搶不到票的孔太們哀號比搶五月天、張學友的現場演唱會門票還難。

華碩自去年ZenFone 3系列機款的定位拉升一階後,也積極重新塑造新定位的品牌形象,同時強化系列機款中各機型的不同主打特色功能,也曾請來知名棒球員台灣巨砲陳金鋒,及知名歌手蕭敬騰代言上一代不同機種的ZenFone手機,在國內都獲得不錯的好評及銷售成績。

此回首度請來韓星孔劉擔任亞太區代言人,出乎意料的在發表會前就引爆極高話題及熱度,讓華碩的ZenFone 4系列新機未登場就先轟動。華碩昨並釋出孔劉的第二張代言照,並預告下周17日發表會當天首播的代言廣告中,孔劉將有化身深情鋼琴王子的橋段,屆時無緣到現場的孔太們,也只能鎖定官網直播關注即時實況了。

華碩手機獲利 罩陰影

儘管找來巨星孔劉代言新機引起市場關注,但華碩手機部門的營運狀況卻仍有壓力籠罩。華碩原本預期今年手機出貨目標要維持去年水準、達2,000萬支,但由於新機發表延遲,傳出內部將目標調降至1,500萬支,業內看法更悲觀,指出可能僅及1,300萬支,且今年手機部門將難逃虧損。

繼去年第4季手機業務轉盈後,法人原對於華碩今年手機營運動能看法持續樂觀,尤其第1季延續ZenFone 3系列在海外市場的熱銷,及另兩款新機種接續上市,除維穩華碩在首季手機出貨仍能守住達約400萬支的出貨量外,單季亦維持微幅獲利表現。

不過新一代ZenFone 4系列卻兩度延遲上市發表時程,一路從第2季底推遲至第3季初,現在得等到季中才正式推出,讓市場法人兩度下修對華碩全年手機的出貨預估,從年初的2,000萬支目標,先下修至1,6001,800萬支,現更傳出再下修至1,300萬支,華碩方面則對於市場傳言表示不作評論。

法人預期華碩手機事業在第23季皆難逃虧損下,今年獲利有壓,但市場仍密切關注接下來ZF 4系列新機的銷售狀況。

目前看來獲利的時程也將因新機延宕推出而向後拉長,加上9月起華碩即將面臨三星及蘋果兩大品牌廠旗艦機上市的排擠效應,法人認為,華碩若要搶在9月前取得市場先機,新品訂價策略、與電信通路商合作的補貼策略,及鋪貨的速度與廣度,都是左右華碩ZF4系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華碩如何在加速行銷推廣新機的同時,又能與成本管控取得平衡點,也將是今年度虧損能否縮到最小的關鍵。

[Home]


2017/08/04 3.2.3.7. 印度智慧手機市占 中國品牌逾5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印度本土品牌不敵中國手機品牌過去一年來倍數、甚至是3倍以上成長,根據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資料顯示,包括小米、VivoOPPO在內的中國品牌,已經佔有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超過5成佔有率,雖然三星仍以25%佔有率穩坐印度智慧型手機冠軍,但恐怕得開始嚴陣以待。

三星在中國營運遭到中國品牌步步進逼,市佔率從全盛時期的超過3成,一路下滑到現在的僅有3%上下,好在三星在印度的表現依舊亮眼,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在低價的J系列廣受印度消費者歡迎帶動下,第2季三星在印度出貨量近700萬支,比去年同期微幅增加,並以市佔率25%穩坐冠軍。

可是三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印度智慧型手機第25名不僅都是中國品牌,中國品牌的出貨量比起去年同期更幾乎都有大幅進步。以小米為例,去年第2季在印度出貨量才百萬支出頭,今年第2季便躍升至480萬支,出貨量暴增3.4倍,市佔率也以18%左右躍居亞軍,第3名的Vivo耕耘二線與三線城市有成,第2季在印度的出貨量以340萬支創歷史新高,出貨量同樣比去年同期大增2.5倍左右,第4OPPO出貨量一樣比去年同期翻倍。

也因為中國品牌在印度的高速成長,前5大中的中國品牌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合計市佔率,已經有4045%上下,是不可忽視的勢力,Canalys表示,如果將金立等其他在印度發展的中國品牌算進去,中國品牌第二季在印度市場的合計佔有率已經超過5成。

相較之下,曾經雄踞印度智慧型手機前5大之列的印度本土品牌,如MicromaxLavaIntex等,自從去年第4季印度政府突然廢大鈔後,銷售量重挫至今似乎仍未恢復,加上印度品牌推出高性價比4G手機的速度遠不如中國品牌,導致印度品牌第2季繼續缺席智慧型手機前5大之列。

[Home]


2017/08/04 3.3.1. 鴻海傳在威州設二廠區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布局有新動態。外電報導,威州政策補貼30億美元方案最晚9月底拍板,外傳鴻海有望在當地設立二個廠區,除製造據點,將新增醫療影像相關的研發中心。

鴻海集團發言管道昨(3)日並未評論此事。美國媒體報導,鴻海有望在威斯康辛戴恩郡(Dane County)設立第二個據點,可能為研發中心,這項計畫估在45天內浮上檯面。

這個消息與威州當地政策補貼的進展吻合。市場預期,威州州長沃克正號召地方議會召開特別會議,加速審議向鴻海集團提供30億美元的政策補貼。該方案若順利在9月底前拍板,有助鴻海擴大當地投資布局。

外電報導,沃克對外指出,隨著時間接近,將說明相關細節。此外,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表示,積極爭取相關投資,有望讓投資據點不僅是拉辛郡一個區域。

外電報導引述地方人士談話指出,不意外鴻海富士康集團在威州投資擴大,加上地方學校校友會與台灣高科技產業也有望前來,都有助相關人才招募。鴻海在當地投資除有助美國技術和先進製造,也將帶動潛在的二級投資,因此相關補貼政策是有意義。

市場也傳出,俄亥俄州首府哥倫布市、密西根州底特律地區也積極爭取鴻海在當地投資,成為美國飛鷹計畫的首選三個州。

鴻海集團美國飛鷹計畫第一個投資項目在威斯康辛州,昨(3)日又傳出將在當地設立至少兩個據點,業界研判,鴻海在當地將採「造鎮」計畫推進,將是在美國投資、串聯全球8K生態圈的關鍵一步。

[Home]


2017/08/04 3.3.2. A強攻暑假下半場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台灣雙A」力拚暑假下半場 ,宏碁(2353)首度串連亞太區14個國家發動「acer Day」行銷活動昨(3) 日登場,旗艦店吸引排隊人龍;而華碩邀請「亞洲男神」孔劉擔任亞太區代言人,昨天開放搶票,更引發公司網站大當機。人氣就是買氣,雙A3季旺季業績有望增溫。

為建立「年輕、科技、時尚」的一致性品牌印象,宏碁今年首度號召亞太區14個國家,共同舉辦大規模的「acer Day」品牌日活動,特別取Eight-Third的英文諧音 ,選擇83日做為宏碁的品牌日。

經過近半個月的一系列消費者活動,宏碁昨天品牌日正式開放兌獎,引發盛況,宏碁台灣區全省9個旗艦或專賣店,於短短兩個小時內兌換完畢。尤其宏碁上月剛開幕的高雄旗艦店,昨天開店前就吸引排隊人龍,擠爆熱鬧的建國3C商圈。

[Home]


2017/08/04 3.3.3. 廣達仁寶 下周四法說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昨(3)日公告,將於810日召開第2季法說會,除公布第2季營運業績,也將展望下半年市場景氣及成長動能。法人預期,二大代工廠法說將聚焦蘋果產品出貨動能與匯兌損益情況。

廣達為蘋果MacBookApple Watch代工廠;仁寶則負責組裝iPad。雖然蘋果新款iPhone發表在即,但既有產品線因應暑假返校季,可望出現一波拉貨潮,有利挹注廣達、仁寶業績。

目前蘋果已在全球各地市場啟動「返校專案」,包括筆電、平板等產品線均有折扣,刺激市場需求。法人預料,筆電、平板出貨動能將比平常增加一至二成,有助相關代工廠營運表現。

此外,由於今年上半年筆電市場需求優於預期,廣達、仁寶等出貨量均較去年同期成長,因此本業持穩向上,加上第2季新台幣升值趨勢已平緩,甚至出現小幅貶值,原先首季的匯損有機會轉正,對代工業者是一大利多。

廣達上半年合併營收達4,632.81億元,年增14.3%。廣達指出,6月筆電出貨430萬台,月增70萬台,為二年來單月新高,成長力道來自筆電品牌客戶拉貨增加。

[Home]


2017/08/04 3.3.4. 超微終回神 3Q新品火力全開 英特爾、NVIDIA嚴陣以待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超微新品火力全開,英特爾也將出招應對,價格戰已可預見。

2017年上半桌上型電腦(DT)市場規模持續萎縮,包括品牌DTDIY通路組裝需求均低迷不振,僅電競與商用需求尚穩,相關供應鏈大多業績表現並不理想。然市場樂觀預期,隨著電競遊戲旺季來到,加上超微(AMD)及英特爾(Intel)新品齊發,第3DT市況買氣應能明顯好轉,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新平台平均售價(ASP)揚升,英特爾第3季業績可期,而超微在第2季虧損幅度更已縮小,受惠繪圖晶片與高階DT平台新品效應發威,可望再次迎來許多不見虧轉盈關鍵時刻。

儘管全球PC需求仍未見明顯回溫,然由英特爾、超微第2季財報來看,PC跌勢已有收斂且ASP也提升有感,雙雄業績表現均優於市場預期。其中,英特爾第2季營收來到148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9%EPS 0.72美元,優於市場原先預期,全產品線均繳出成長佳績,以PC平台為主的客戶運算事業群(Client Computing Group)營收約82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12%,資料中心事業群(Data Center Group)營收為44億美元,年增9%,物聯網事業群(Internet of Things Group)營收7.2億美元,年增26%,非揮發性記憶體解決方案事業群(Non-Volatile Memory Solutions Group)營收成長58%8.74億美元。

當中,佔整體營收比重達55%的客戶運算事業群,為第2季獲利貢獻的主要功臣,業績能比2016年同期有所增長,主要應是仍佔有NBDT平台大宗版圖,加上在6月提前推出價格高昂的高階Core X系列處理器與X299晶片組DT平台,更首度增列4款頂級Core i9處理器系列,最高售價衝上1,999美元,整體平台ASP有所成長下,為事業群帶來明顯營收挹注,另一獲利成長動能則是資料中心事業群,受惠人工智慧(AI)、雲端等需求揚升,於伺服器平台佔有逾95%市佔的英特爾,獲利穩穩落袋。

而超微第2季業績超乎預期,營收12.2億美元,年增率19%,營益率終於轉正,虧損金額也由首季7,300萬美元,縮減至1,600萬美元,而營運回神原因除微軟(Microsoft)Sony的遊戲主機晶片持續出貨外,最重要的是隨著處理器平台終有新品上陣,Ryzen 7Ryzen 5處理器平台於4月起陸續開賣,主機板與PC合作夥伴支持度明顯轉強,下單量亦是近年來最熱絡的世代,此外,4月熱掀的挖礦熱潮也令超微新舊繪圖卡銷售出現多年未見一卡難見市況,在價格翻倍帶動下,意外成為第2季獲利拉升關鍵動能,而這也是超微年初發布第2季衰退財測時始料未及的。

PC業者表示,英特爾、超微業績優於預期,但PC、板卡供應鏈中,除電競、挖礦與商用比重高的業者外,大多第2季淡季業績表現並不理想,上半年整體營運平淡,展望下半年,目前處理器雙雄釋出樂觀看法,英特爾估第3季營收約可再成長6%157億美元上下,並上修全年營收和EPS610億美元和2.66美元,而超微也預期第3季營收可望季增23%、年增率15%,而全年毛利率也上看34%,優於201631%

對於雙雄樂觀看待下半年展望,PC業者認為,以超微來看,6月底已發布新一代Epyc 7000系列處理器,雖然在伺服器平台市佔不到1%,但效能大幅拉升、價格犀利,生態鏈規模全面擴大的Epyc系列,現已獲得微軟、百度、戴爾(Dell)、惠普(HP)Supermicro,以及英業達、緯創、華碩、技嘉與泰安等台OEM/ODM大廠支持,下半年接單與出貨動能為近10年最強勁世代。

Epyc伺服器新平台外,超微也全面強化高階DT平台戰力,搶食高效能與電競大餅,其中,最受關注的高階16核心Ryzen Threadripper 1950X12核心1920X處理器將於810日上市,另一款8核心Ryzen Threadripper 1900X處理器,預計在831日開賣。此外,搭載Ryzen ThreadripperAlienware Area-51 Threadripper版本,以及各合作夥伴產品已在727日開放預購。

同時,超微年度重要大作Vega繪圖晶片大軍終登場,包括Radeon RX Vega 64水冷版本、Radeon RX Vega 64空冷版本及Radeon RX Vega,首發售價399美元起,為拉升買氣,超微也祭出贈送2款遊戲大作與搭售策略,包括34吋三星CF791曲面超寬FreeSync顯示器的200美元折扣優惠,以及特定Ryzen 7 1800X處理器和X370主機板搭售組的100美元折扣,這些硬體組合可為玩家節省300美元。

另在英特爾方面,下半年營收增長動能主要關鍵為3年一次大改版的伺服器平台重量級大作Purley7月中全面上陣,多家雲端大廠擴增資料中心的大單陸續釋出,加上企業換機意願提升,許久未見的伺服器換機潮將在未來1年陸續引爆,為支撐英特爾獲利與營收不墜的重要支柱,值得注意的是,為壓制超微Ryzen攻勢,英特爾下一代14奈米製程Coffee Lake處理器大軍將派出Core i7 8700K等小分隊先上陣應戰壓制。

PC業者預期,超微伺服器處理器Epyc與高階DT處理器Ryzen Threadripper系列新品火力全開,加上已推出的Ryzen 7/5處理器,以及甫開賣的平價Ryzen 3處理器,大軍壓境已帶給英特爾極大價格競爭壓力,而Vega繪圖晶片大軍現身亦令至年底暫無新作計畫的NVIDIA帶來壓力,NVIDIA反擊戰略將牽動繪圖卡市況。受惠雙雄新品齊發,價格戰已可預見,加上下半年進入電競旺季,PC買氣可望止跌回升。

[Home]


2017/08/04 3.3.5. 三星集結人才於首爾牛眠 成軟體創新搖籃 [ 電子時報 嚴思涵]

三星將電視、生活家電、智慧型手機部門的設計及軟體研究員集結在牛眠洞,主要是為了大幅提升軟體力量。

南韓首爾市牛眠山一角的首爾R&D園區將成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產品研發的中樞。園區內有610層樓高建築,1,500多名設計師加上軟體、智財權(IP)、數位媒體領域等研發人才,約5,000多名員工,負責研發智慧型手機、電視、生活家電等多元產品。

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該研究所成立於201511月,而推出的暢銷產品為2017年夏天銷售大增的無風冷氣。無風冷氣會從約1.2mm沙粒大小的微孔中釋放冷氣,讓週邊涼爽,為新概念冷氣。價格最低的機種約250萬韓元(2,222美元),較傳統產品價高約30萬韓元,但2017年上半已銷售30萬台,比2016年同期增長2倍。

園區A棟為各種音效實驗室(Sound Lab),三星智慧型手機、冷氣、冰箱等產品各種音樂、鈴聲、鬧鐘、無風冷氣開關機音效、Family Hub冰箱門開關警告音等均出於此處。

A棟旁4層樓高的建築為家庭實驗室(Home Lab)。設計師們在有如一般家庭居住的公寓環境中使用冷氣、冰箱、烤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並改善相關問題。三星在該實驗室的房間、廚房、客廳、浴室等配置30多項家電產品。僅烤箱就有三星自家產品、德國Miele、美國Jenn Air產品等7款。三星設計師會親自利用每個烤箱料理食物,比較優缺點後,反映在產品設計上。

三星將電視、生活家電、智慧型手機部門的設計及軟體研究員集結在牛眠洞,主要是為了大幅提升軟體力量。將原本分散在瑞草洞總部各部門的5,000多位專業人才聚集在一處,可進行跨部處的合作研發。例如音效實驗室負責智慧型手機音效研發的設計人才,原隸屬無線事業部,卻也創造冷氣及冰箱等的音效。同時,該設計中心也負責集結分散在全球各地設計中心所分析出的市場趨勢、生活形態變遷等資料,並反映在新產品研發上。

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使用裝置已跨越智慧型手機,往家電產品擴散,三星將集結全企業研發人才,加速推動事業。

[Home]


2017/08/04 3.3.6. 投資美國 鴻海意欲再創產業新局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近日產業界最熱門的議題,莫過於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共同在白宮內宣布將在美國進行高達百億美元的投資案。第2天隨即就在威斯康辛州的密爾瓦基美術館(Milwaukee Art Museum),就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25億元)設廠計畫,與威斯康辛州州長Scott Walker簽訂投資備忘錄(MOU),預計將在4年內完成100億美元生產園區的第1期工程。

當然,這項被譽為是川普上任之後最大的外資投資案,自然是受到媒體的關注與討論。一方面是基於鴻海目前對整個投資計畫的細節,都尚未對外界公開說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先前鴻海在全球各地的諸多投資計畫,最終落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有關。因此,媒體難免也就分為兩大陣營,一方對這樁投資案充滿期待,認為這樁建廠投資,不僅是為美國重返製造業帶來新契機,而且也將成為鴻海跨足美洲市場的灘頭堡;另一方,自然是詳列鴻海過去在全球各地曾經簽訂的MOU,以及目前進展;除了質疑這樁投資實踐的程度外,更翻起舊帳,再度提及2010年時鴻海龍華廠區內一連串的工人意外,並認為這樁投資最後終將拖累美國。

雖然,這樁投資案不僅是對川普,同時也是為Walker帶來了實際的招商政績外;但也讓FoxconnTerry Gou的名號在全球媒體上接連出現了好多天。就宣傳效果來說,確實可說是三贏的局面。

不過先就投資本身來看,研究相關報導後,發現其實媒體對MOU的內容多半沒有太多的說明,在公開場合與記者會上,也沒有太多關於投資內容的介紹,充其量就是圍繞在一個以「8K+5G的產業生態系統」為名的核心打轉。

當然,由於提到新世代電視的應用,自然會把思考方向引導到10.5代線的面板廠上。不過,也不要忘了,除了新世代電視外,自動駕駛汽車、航空器系統以及教育、娛樂、健康醫療、尖端製造、辦公室自動化、互動零售、安全生活等,也都在應用範圍中。鴻海會花100億美元蓋一座10.5代廠,或將會以怎樣的方式建立所謂的生態系統,這是必須要先確認的一點。

再就投資獎勵與投資進程而言,確實,鴻海先前在全球許多地方都曾經表示要進行投資,像是印度、印尼、巴西、越南,就連大陸當地與美國,先前也都還有鴻海要從事投資的相關訊息。

其中,確實有些投資案到目前為止,還未能見到新的進展。但是,商業投資這檔事,考量的是實際的商業利益與效益,在商言商,鴻海在各個地區想要爭取最佳的投資獎勵條件,自然不在話下。由於印度、巴西、越南等地的地方政治與環境相對複雜,在投資相關獎勵無法確定與獲得保障之前,鴻海自然不能冒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而這次威斯康辛州所開出的投資優惠獎勵明確,除非威斯康辛當地無法達成先前給予有關科技園區立法等多項的投資保證,否則同樣商人出身的川普,相信也不會讓鴻海有太多可以暫緩投資的空間。

至於勞工權益方面的問題,美國工會組織由來已久,工會的勢力及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勞工權益等內部員工的問題,藉由工會組織的監督,必然將更為嚴謹,除非鴻海想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否則自然也都將依照相關規定辦理。

最後,郭台銘跟鴻海究竟想在美國進行怎樣的投資。其實,可以說是明白,也不明白。

理由在於,郭台銘雖然把話說得很清楚,也就是市場就是商人的祖國,大陸與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市場,鴻海兩個市場都想要;所以,兩個市場都必須要有所布局。只是,在兩個不論是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等多種環境均截然不同的市場中,同樣一套商業模式與思維是否可行。如果無法用同樣的招數遊走於兩大市場間,那在美國這個市場的投資型態與方向會有怎樣的改變與差異,這卻是郭台銘與鴻海迄今仍未給出的答案。

基於生產製造起家的大陸市場,在生產製造的基礎上,目前再連接到對夏普的品牌經營,是目前可觀察到的明顯方向。但在缺乏生產製造基礎,或可以說對生產製造不太有利的美國市場中,是否還有需要再重新耗費大筆資金從事產業基礎供應鏈的建置,就是應該放大討論的部分。

大膽推測,如果可以在全球化分工的大架構之下,從事小規模地域性的生產維修支援,但善用目前已經擁有的品牌,優先從事更具有價值的產業投資與發展,像是從事醫療、健康、養生等與生活相關的服務性質的產業;或者對當地既有產業提供轉型升級為主的科技服務業等非單純製造生產為主的產業發展做為優先發展的第一步,是否更能符合美國及鴻海對這項投資或是對美國市場的期待。若真要從品牌出發,也就難怪鴻海積極的想要取回對品牌的主控權。

[Home]


2017/08/04 3.3.7. 鴻海威州2廠 傳投入生技醫療 正物色地點 「45天後見分曉」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鴻海美國投資計劃成為威斯康辛州近期熱門話題,最新消息是鴻海可能在威州首府麥迪遜(Madison)周邊物色第2設廠地點。鴻海據傳已密集接觸麥迪遜地區醫療機構與生技新創公司,意謂生技醫療可能是鴻海第2投資重點。

尚未出價也未定案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除了上周宣布在威州東南部興建的電視面板廠,鴻海也考慮在麥迪遜所屬的戴恩郡(Dane)投資興建第2座設施,惟鴻海尚未正式出價,「可能45天後會見分曉」。

報導指出,鴻海威州第2座工廠的性質尚未定案,但消息人士指出,這座工廠可能是研發中心、醫學影像相關事業,或是開發可追蹤人體生命跡象穿戴裝置的事業。

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周三在威州接受地方電視台Fox 6專訪時也提到,鴻海在威州設廠地點不只1個,而上周宣布的智慧製造園區,呼聲最高地點是東南部的拉辛郡(Racine)與基諾沙郡(Kenosha)。

萊恩說:「我們知道的是,鴻海承諾在威斯康辛州發展,預料在目前已知的拉辛和基諾沙地區以外,還會在別的地方設廠。」他也提到,鴻海希望能運用麥迪遜與威州最大城市密爾瓦基的人才。

頻繁拜會生醫機構

威州地方媒體《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也報導,鴻海醫療事業高層近期頻繁拜會當地生技業與醫療機構,包括與台大醫院關係密切的威斯康辛大學Carbone癌症中心,以及位於麥迪遜的生技新創公司Capio Biosciences

美國知名大企業奇異集團旗下事業奇異醫療(GE Healthcare)也證實,近期曾接待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奇異醫療在威斯康辛州有多座工廠。

鴻海投資美國重要時程

時間 / 說明

2017/7/26

.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出席白宮記者會,宣布鴻海將投資100億美元,首選威斯康辛州

7/27

.郭台銘與威州州長華克在密爾瓦基簽署投資MOU

.鴻海與威州花旗蔘農業總會簽署合作意向書

8/1

.威州議會召開特別會,審議30億美元鴻海優惠草案,預計最快8月中旬投票表決

.川普透露鴻海投資規模上看300億美元

8/2

.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透露,鴻海擬在威州尋找第2設廠地點

8/3

.威州議會經濟委員會舉行鴻海案公聽會

9月底前

.鴻海確定面板廠設廠地點

.威州議會通過30億美元鴻海優惠方案

.威州經濟開發廳(WEDC)與鴻海敲定投資協議內容

.鴻海與威州花旗蔘農業總會洽商合作細節

.鴻海投資威州生技醫療計劃成型

2018Q1

.鴻海威州工廠動工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鴻海

[Home]


2017/08/04 3.4.1. 陸無人機龍頭 傳收購二哥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外傳全球最大的無人機公司─大疆,擬收購第二大無人機公司─零度智控,將使大疆公司市占率拉高到七成以上。

零度公司因為營運不佳大幅裁員,也讓併購傳聞不徑而走。不過,大疆公關總監王帆和零度智控CEO楊建軍均否認併購傳聞。楊建軍還透露,零度最近剛獲得一筆來自三星旗下投資部門的投資。顯然已找到有力金主來力挺零度。

騰訊科技報導,楊建軍表示,裁員之後,零度內部禁令就是不對外公布任何資訊,只想踏踏實實做事,所以就沒有公布獲得新投資的事。「零度不是在無人機風口來臨時才成立的公司,也不是在無人機風口過去後就不做了。」

澎湃新聞報導,大疆一直是全球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的老大,早年占據七成以上市占率,但隨著零度公司茁壯,大疆市占率下滑至五成。

在大陸市場,根據IDC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第3季市占率,大疆的市占52%,零度緊跟在後占24.3%。如果收購消息屬實,大疆將占據大陸無人機市場76.3%的市占。

一名無人機業內人士認為,無人機行業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因此,大疆收購的意義不大,如果大疆確實收購零度,還可能將面臨反壟斷調查。

楊建軍表示,零度不可能被大疆收購,零度智控已變更工商資料股東名單,新增了SVIC,這是三星集團下屬的三星創業投資。

至於這筆融資具體金額是多少,是否還有其他投資方跟投,零度方面沒有公布。

零度智控是一家成立於2007年的無人機公司,最早深耕專業應用領域。在20151月獲雷柏科技人民幣5,000萬元投資後,共同發布無人機新品,進入消費領域。

與大疆一樣,零度智控是少數依靠核心控制技術起家的無人機廠商,飛控系統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演算法,零度智控和大疆的飛控系統以穩定著稱,在專業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於其他企業。

20169月,零度獲得來自高通創投、民航投資和信達國萃人民幣1.5億元的B輪投資。不過,零度內部管理出現問題,201612月,零度宣布裁員134人,約占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官方嚴管 無人機市場降溫

大疆收購零度智控傳言的背後,是大陸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降溫。2016年下半年過後,整個大陸無人機市場趨於冷靜,投資者不再像之前那麼瘋狂追捧。

2016年底,大陸另一家無人機廠商億航裁員70人過冬,國外無人機公司Lily關門歇業、Parrot轉型。

澎派新聞報導,過去幾個月,無人機「黑飛」(未經登記的飛行)現象加劇,大陸開始密集公布包括實名制登記等在內的無人機監管措施,對大陸航拍無人機市場的增長產生影響。其中大疆表示,最近這段時間,大疆在大陸銷量有小幅度下滑。

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1季,大陸航拍無人機市場出貨量為12萬台,年增59%,與上季相比下降3個百分點。IDC預測,2017年大陸航拍無人機市場增長將放緩,總出貨量為63萬台,預計年增長率42%

放緩的原因,主要是消費需求暫時性的增長乏力,以及產品體驗與消費者預期存在差距。

從長遠看,到2021年,大陸航拍無人機市場將以年複合增長率56%的速度增長,屆時該市場出貨量將達到419萬台。

[Home]


2017/08/04 3.4.2. 威騰無法鬆手東芝出售案 因記憶體已成威騰的咽喉 [ 電子時報 賴琇菱]

東芝記憶體(TMC)出售一事延宕多時,迄今尚未定案。除了記憶體產業的未來版圖轉移是一大關注點之外,東芝出售案將帶給合作夥伴威騰(WD)什麼樣的衝擊影響,也是外界的觀察重點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針對東芝記憶體出售案,威騰CEO Steve Milligan表示將與所有相關單位、人員共同研議最佳解決方策。事實上,威騰緊咬著東芝不肯放手,乃因背後牽動著威騰自身的存亡關鍵。

打從20165月,威騰決心投入190億美元高額買下SanDisk那一刻起,將事業方向從傳統硬碟(HDD)轉舵至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的威騰,已種下可能被人掐住脖子的遠因。

SanDisk在快閃記憶體事業上,雖與東芝共同持有3家合併公司。然而,在掌握著生產關鍵的四日市工廠裡,不管是土地、廠房、招牌、甚至營運都由東芝一把抓。SanDisk縱然握有半導體設計技術,工廠內的製造裝置也多由東芝、SanDisk投資各半,但雙方合併公司的合約眼看將從2021起陸續到期。

未來威騰若想保持記憶體晶片進貨順暢無礙,只有三條路可以走,一、延長現有合併公司合約,二、與東芝重新成立新合併公司,另立合作契約。第三條路,乾脆買下東芝握有的股權,徹底將東芝半導體事業,連皮帶骨完整併入威騰旗下。

事實上,自2016年底芝傳出核能事業巨額虧損起,Steve Milligan便動作不斷。首先對東芝經營團隊溫情喊話,稱將不惜一切支援東芝。其後卻又與東芝針對合併公司合約一事,各自主張權利,誰也不肯讓步。威騰情急之下,不斷對外放話,企圖阻止東芝琵琶別抱,卻只讓東芝方面的不滿情緒節節攀升。甚至雙方不惜走上法廷,一方要求即刻中止記憶體事業出售案,另一方則控訴遭侵權,並雷厲風行出手封鎖部分合作介面。

而威騰方面急於吃下東芝,不是沒有原因的。威騰2017年度第1(2017/1~3)營業額46.5億美元中,便有47%的比例是來自於原SanDisk記憶體事業。而原SanDisk事業價值,正是建立在與東芝共同經營四日市工廠的前提之上。

自威騰與東芝打壞關係後,東芝方面宣布,因和威騰無法達成共識,將在四日市工廠獨力投資第六生產棟。也就是說,威騰不僅無法順利吃下東芝記憶體,與東芝合併公司合約卡關恐無望更新,現在東芝又擺明要自己擴增研發與產能,不再分威騰一杯羹。面對日益擴大的記憶體需求市場,不要說靠最先端產品站上浪頭搶天下,未來威騰還可能面臨拿不到既有產品的窘況。

另一方面,一旦原SanDisk的事業價值失速墜落,威騰仍需面對近70億美元合併價差虧損,這對自有資本僅100億美元的威騰而言,是個不輕的負擔。

雖然購併SanDisk,讓威騰嘗到資金捉襟見肘的苦,然而記憶體事業前景看好,持續維持現有的營運體制,對威騰而言,終能累積出足以開創下一個事業的豐厚財力。反之,如果不能確保記憶體事業持續為威騰賺進銀子,那麼購併SanDisk所埋下的隱憂,對威騰產生的動搖恐怕在記憶體產業,將再投下震撼彈。

[Home]


2017/08/04 3.4.3. 微軟形同棄守行動市場 拉攏Linux壯大PC生態體系 [ 電子時報 李佳翰]

有兩大事件反映出Satya Nadella接掌兵符以來,在微軟(Microsoft)發展策略上出現的重大改變。

首先,是微軟宣判Windows 8.1死刑,也基本上等於宣告棄守手機市場。儘管微軟聲稱將推出一款搭載Windows 10作業系統的Surface Phone,但能否獲得市場共鳴尚不得而知,更何況至今為止仍只聞樓梯響;另雖微軟仍在推廣Windows 10 Mobile,但市場上可買到的裝置仍少之又少。因此,Windows 8.1可謂是微軟最後一款針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特別推出的行動作業系統。

在發布3年後,微軟正式宣布不再為該平台提供支援,這意謂著Windows 8.1及之前的版本都不再享有官方更新。儘管最後發布的幾款Lumia旗艦機仍可升級至Windows 10 Mobile平台,但真正升級的使用者並不多,多數都早早跳槽至AndroidiOS平台去了。更何況微軟看重PC遠勝於行動裝置,在PC上的更新都會提供大量新功能,但微軟的Creators UpdateWindows 10 Mobile則完全沒有提供新功能,接下來的Fall Creators Update更至今未聽說對Windows 10 Mobile進行測試。

Windows行動平台長期來面臨的問題都一樣:應用程式太少、市場規模太小;更可悲的是,Satya Nadella似乎早就將發展重心放在雲端及物聯網(IoT)等領域,放任Windows行動平台快速凋零。

AdDuplex統計資料顯示,目前Windows平台手機中,有超過8成都是Windows 8.1以下版本,Windows 10 Mobile僅佔約2成。相信一旦Windows 8.1不再更新而迫使使用者轉換至其他平台,將使得Windows平台在全球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市場進一步萎縮至微不足道。據市調機構Gartner5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第1季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場,Android便拿下了86.1%iOS則以13.7%居次,兩者加總已達99.8%,其餘作業系統總計僅僅0.2%

而另一項重大事件、甚至比不再支援Windows行動平台更重要的是,Windows進一步擁抱開放原始碼Linux作業系統,Ubuntu已可在執行Windows 10作業系統個人電腦(PC)Windows Store下載。

儘管這款軟體並不是完整版的Linux,僅是提供開發者的工具組合包,安裝後將可在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框架內執行Ubuntu子系統,並運行包括bashsshgitapt等命令行功能,要下載整套作業系統可能還要等一陣子。事實上,微軟在2017年開發者大會(Build 2017)上便宣布將把UbuntuSUSE LinuxFedoraLinux系統放進Windows Store。因此,Ubuntu正式提供下載,相信只是一系列新軟體的第一步。

這也不是Windows首次支援其他作業系統應用,此前便已積極擁抱市場主流行動系統AndroidiOS平台,藉此吸引其他平台使用者。微軟希望將Windows打造成開發者的多功能性平台,同時有助於降低高階使用者在裝置中安裝第二作業系統,讓Windows成為跨平台唯一作業系統,把開發者們留在自己的生態體系內。

[Home]


2017/08/04 3.5.1. 機器人成第四波工業革命驅動力 未來恐顛覆勞動力供需平衡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隨著工業4.0技術變得更普及,任何規模的製造商都能夠部署多功能協作機器人。

機器人經過時代更迭,從20世紀的自動化機器和機械臂,變成21世紀超市的自動系統、倉儲的無人搬運車、速食店的漢堡製造機。

phys.org報導,機器人持續發展,製造業勞工人人自危。工業4.0時代背後的驅動力,正是低廉而強大的電腦、高速通訊和人工智慧(AI),造就更聰明的機器人,具有更好的感測通訊能力。

製造業的機器人正從集中式轉為分散式協作生產,傳統機器人鎖定單一、固定而高速的營運作業,需要專業人員的操作和維護,反觀工業4.0時代的機器,不僅有彈性、懂得協作,亦可獨立運作,不用專業人員隨伺在側。

對於大型製造商來說,工業4.0意味著機器人能夠感測週邊環境,透過工業網路進行溝通,每台機器都會產生大量的資料,以便進行大數據分析。

對於中小型製造商來說,工業4.0降低了採用機器人的門檻,未來的機器可完成多項任務,雖然比以前更聰明,但智力仍不如人類,有賴深度學習來優化決策能力。深度學習也要即時處理大量資料,決定什麼是最佳行動。Google AlphaGo便是一例,透過自我學習打敗全球一流棋手。

隨著工業4.0技術變得更普及,任何規模的製造商都能夠部署多功能協作機器人,進而帶動工業發展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工業4.0會把勞工從重複性的工作解放出來,讓人類專心發展商業、創意和科學,但難免會取代製造業部分人力,所以不久後的未來,想必會有更多議題來保障勞工,例如針對機器人課稅。

工業4.0技術應用發展 品保4.0或成趨勢

工業4.0將製造營運流程數位化,進而提高製造效率和供應鏈績效,促進產品創新,甚至改變整個商業模式。據Quality Digest報導,目前以品保(Quality AssuranceQA)為主的工業4.0計畫,通常並非品保部門所主導,而多假手資訊科技(IT)、營運、工程、業務或行銷部門。

雖然這不一定是壞事,畢竟品保牽涉到各個製造部門,有賴其他部門的積極參與,但是品保主管更應該主動參與,確保這些計畫成功執行。

這促成品保4.0(Quality4.0)的成形:例如低成本卻強大的感測器,可隨時掌握裝置的績效;社群媒體帶來新的合作典範,區塊鏈等技術有助於追蹤價值鏈中的行為者;從感測器、社群媒體、傳統營運系統等收集到的資料,可以形成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AI)的關鍵分析技術,來發現以前不知道的模式。

顧名思義,品保4.0是把工業4.0技術應用到品保,但絕對不是只有科技,而是要用科技來提升文化、合作、能力和領導,這也是管理系統的數位轉型。產業界只是剛開始採用品保4.0,但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例如北美科技製造商部署系統,近即時呈現亞洲供應商的檢查數據,可以避免品管分析延遲數週。

製造商還會採用連網裝置來提升績效,甚至把商業模式從產品為主轉為服務為主,例如疫苗必須做好溫度控管來確保藥效,於是藥廠在疫苗加裝溫度感測器,只要即時監控疫苗的感測器,即可發現有風險的疫苗。

雖然品保4.0值得採用,但這項技術絕非萬靈丹。此外,品保4.0不應該跟其他計畫切割開來。品管4.0仍有許多值得探索的空間,只要誰能夠把這項技術發揮最大效用,就會是未來的創新龍頭。

VR、智慧穿戴和機器人 讓工廠變得更安全

英國政府統計發現,2106年因為職業相關疾病而白白浪費高達880萬個工作天,舉凡抬重物方式錯誤而導致的背痛,或者長期姿勢不良所造成的重複性勞損。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報導,日產(Nissan)為此採用HTC Vive頭戴式裝置,讓勞工體驗虛擬製造現場。該技術亦有助於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備配置,勞工實際上場之前,也可以在虛擬工廠先接受培訓。

日產正與英國桑德蘭(Sunderland)遊戲製造商合作打造數位虛擬工廠,讓勞工先在虛擬實境(VR)適應環境,回歸現實環境工作就會更安全。

而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機器人工程教授Kaspar Althoefer的研究團隊開發內建肌電感測器的輕量衣,可測量肌肉所接收的電子訊號,得知身體到底使了多少力,這比起奇怪的電線和電極貼片更實用。

Althoefer指出,這項技術亦可應用到運動領域,可測量跑者面對不同地表時各種肌肉的使力情況。不過,研究團隊打算藉由機器人系統,為勞工打造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工作環境。

他們在協作型機器人身上安裝Xbox Kinect攝影機追蹤身體動作,一旦勞工姿勢有1秒鐘以上不符合人體工學,機器人螢幕就會發出警告。部分協作型機器人例如Sawyer,早已內建力道感測器,可偵測人手的細微動作。

Althoefer研究團隊建立一套系統,可自動調整使用者的動作,讓機器人握著勞工正在處理的金屬,適時調整金屬的位置,盡量讓勞工肌肉承受最低的壓力。Althoefer希望這項技術應用於各種產業,該技術的一大優勢是成本低,其次是跟衣服整合,所以實用性相當高。

[Home]


2017/08/04 3.6.1. 特斯拉接單旺 Q2營收倍增 [ 經濟日報 湯淑君、葉亭均]

特斯拉(Tesla)上季營收倍增,但虧損也是歷來最高。不過特斯拉上季燒錢程度沒市場預料那麼兇,且兩款舊型電動車的訂單在平價款Model 3推出前仍加速成長,激勵特斯拉早盤股價勁揚逾7%

特斯拉股價3日盤中大漲7.2%,至349.49美元;該股今年來已漲超過62%,帶動特斯拉市值超越福特汽車,甚至幾度高於通用汽車(GM),反映市場對Model 3的熱烈期待。

特斯拉第2季營收增至27.9億美元,超越分析師預期的25.1億美元。不計特定項目後,每股雖虧損1.33美元,但也優於市場預期。

執行長穆斯克上周警告,這家矽谷車商可能面臨六個月的Model 3「生產煉獄」,但投資人欣慰特斯拉至第2季末,手上仍握有30億美元現金,且負自由現金流為11.6億美元,比分析師預估的13億美元少。不過,燒錢速度仍創單季新高紀錄,且特斯拉計劃今年下半年砸下2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可能使現金緩衝降到10億美元左右。

此外,7月兩款舊型車的訂單增加,比第2季平均單周訂單數高出15%Model S的需求甚至在首批Model 3交車前幾天大幅躍增。穆斯克說:「需求擴增,讓我們有更充分理由相信,下半年Model SModel X的交貨量可望增加。」

穆斯克並首度揭露Model 3需求狀況,總計已接獲51.8萬輛預約訂單,實際訂單為45.5萬輛,顯示有6.3萬輛訂單被取消。他還說,投資人「絲毫不必擔心」特斯拉達不到在2018年底前每周生產1萬輛車的目標。

分析師認為,從好幾個層面看,特斯拉上季財報都優於原先預期,在特斯拉即將進入Model 3量產期之際,該公司的燒錢程度還算合理,雖然特斯拉可能需籌至少10億美元,但只要特斯拉能持續實現承諾的成長軌道,願意大方借錢的投資人所在多有。

專家:特斯拉燒錢之路還沒走完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上季在忙著準備Model 3出貨之際,也燒錢超過10億美元,創下單季燒錢規模新高紀錄,專家更預估,特斯拉不斷燒錢的情況可能還會延續一陣子。

特斯拉2日公布,上季自由現金流量為負12億美元,為最低紀錄,遠比第1季的負6.22億美元擴大。

特斯拉營運向來很少出現正現金流,儘管去年第3季一度產生正現金流,卻是仰賴以各種槓桿工具操作營運資金。

彭博資訊Gadfly專欄作家丹寧指出,雖然特斯拉預期豪華車款Model SModel X下半年銷量將提高,但目標模糊,且過去幾季交車數也不盡如人意。此外,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稱Model 3在未來六個月將面臨「生產煉獄」,這代表特斯拉不斷燒錢情況可能會延續一陣子。

[Home]


2017/08/04 3.6.2. LED照明人因智慧光環系統 技術加持拉動燈具增值2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工研院藉由人因實驗數據而建立演算模型,可提供多種不同需求組合的光環境。

隨著LED照明市場普及率持續提升,其逐漸從替代光源的節能角色轉向發展至多元化的物聯網(IoT)智慧系統,並可望大幅提高燈具產品的附加價值。工研院與映興電子共同開發智慧光環境系統,包括複合式人因光環境技術、物聯網整合技術、光環境感測與照明雲技術,將可應用此系統導入辦公室的使用情境。

映興董事長賴柄源表示,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複合人因智慧光環境系統,是由主機透過無線傳輸控制,透過相關系統及技術,將可讓傳統燈具增值2倍。他也指出,目前除台灣之外,也同步於香港、深圳與上海設有試驗場域,未來在台灣將與建商及設計師合作拓展市場,目前照明產品比重約5~10%,預期2017年照明業績可望成長2成,產品比重將可突破1成。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副所長高明哲表示,透過LED光色可調控性與高演色性的特點,結合ICT產業進而研發「人因照明」,這也是歐盟與日本在產業政策上的下一步目標。藉由累積長達5年的人因資料,經過大數據(Big Data)分析,工研院的複合式人因智慧光環境系統,將可提供如專注、放鬆、溫暖、涼爽、舒適、覺醒等511種不同需求組合的光環境情境變化,使生活空間更舒適,貼近人體生理時鐘,並為視覺及心情帶來愉悅的感受。

根據歐洲研究報告指出,一個200人規模的辦公室導入人因照明後,預估將可提升員工的績效表現,每年多創造出11.1萬歐元的產值。高明哲進一步說明,過去人因照明多半是從單一情境需求出發,例如工研院2014年在國道清水休息站建置科技睡眠導引體驗區,透過LED人因光環境應用,提供疲勞駕駛短時間睡眠,達到快速休息目的。如今依據不斷累積的人因資料並整合運算技術,開發出複合式人因模型系統,將可滿足人們同時會有多種需求的狀況,更貼近實際生活。

工研院表示,未來將往數據智慧發展,並提供雲端光環境系統服務,協助各產業加值並跨入數據智慧應用,而LED除了可營造友善的光環境外,還具有定位資訊化功能,目前技術已到位,將會配合廠商需求以合作發展相關產品。

映興過去是以代理業務起家,10年前投入照明領域研發,並以燈具及開關為主,4~5年前與工研院合作,朝智慧照明系統整合發展,賴柄源指出,從2007年起投入「智慧化綠建築無線控制系統」的技術開發,與工研院合作研發與製造能力,提供智慧化空間無線控制系統、LED光源燈具、感測系統、及智慧電表等全方位整合平台服務。

賴柄源表示,此次與工研院合作,除了延續之前的成果,更希望未來在人因照明技術,包括複合人因、物聯網技術、可見光通訊定位等領域能有突破性的發展,並整合無線智慧電網,無線感測網路(WSN)、物聯網及雲端運算等新產品技術的應用與開發,以無線智慧化光環境系統,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

工研院也表示,未來將智慧照明物聯網整合技術技轉給映興,並協助建構從端、網、雲到應用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以接軌未來智慧建築與智慧城市所需的大數據蒐集與智慧商業的需求。

[Home]


2017/08/04 3.6.3. 豐田正式展開氫燃料社會實驗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日本配合氫燃料電池車推動的氫燃料社會實驗,正式展開。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201412月,正式展開氫燃料電池車的銷售。綠能應用便不再限於再生能源發電及電動車,氫能源成為可行的新選項,因此日本政府環境省選擇豐田、東芝(Toshiba)、與岩谷產業(Iwatani)等廠,推動氫能源社會實驗。豐田宣布,實驗自20177月正式展開。

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這次的氫能源社會實驗,是從風力發電製氫設備,氫燃料儲存運輸設備,到起重機等12台特殊車輛終端運用,每個環節都建構完成,才正式展開實驗,目標是測試從最初生產到最終消費階段是否順暢,是否可能完全由再生能源取代現行的石化燃料體系。

依照實驗前估計,以排放二氧化碳量為基準,從風力發電產生氫,到車輛消耗氫進行運輸,排放二氧化碳量比現行的石化工業體系減少94%;而利用再生能源發電替電動車充電的電力體系,理論上運作過程與氫燃料電池一樣不排碳,但算入產品生產過程的排碳,電動車體系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氫燃料電池車體系高出86%

不過,氫燃料電池體系目前還有2個缺點,基礎建設成本較高,以及氫燃料儲存的燃燒爆炸危險性較高。其中成本問題可望藉由技術發展與大量生產推廣降低,而避免燃燒爆炸的安全體系與成本一樣,都要在這次實驗中測試,是否有可能達到可接受水準。

目前工業製氫是石化產業的一環,由於電解水產生氫氧,耗能太高,加上水中雜質會造成電解產品改變,如電解海水會產生的氣體是氫與氯,為避免生產化學武器嫌疑,工業上不用電解水製氫,但這讓批評者認為氫能源與石化能源一樣髒,因此日本測試以再生能源電解水製氫,希望帶動工業製氫方式改變。

不過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的電力受天候影響,並不穩定,因此豐田在風力發電機旁裝上180個油電混合車用過的電池蓄電,確保電解作業的電力穩定供應,同時利用雲端技術監測氫能源從生產到最終消費過程,確保安全效率與收集實驗必須數據。

比起電池蓄電,以再生能源電力生產並儲存氫的氫能源社會,預料將是更環保的作法,但其效率與安全性問題,便須透過實驗確保,因此日本的實驗結果,值得密切注意。

[Home]


2017/08/04 3.6.4. 特斯拉Q2業績 優於預期 [ 工商時報 陳穎芃、張志榮、陳信榮]

特斯拉(Tesla)周三盤後公布上季(46月)業績優於市場預期,創辦人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重申,平價車款Model 3擴產進度順利,且Model 3上市並未衝擊其他自家電動車車款需求,Model S今年7月接單還創下上市6年來「業績最佳的一個月」。

穆斯克周三發表上季財報後表示,7Model S每周訂單量較上季各周平均值高出15%,即便在上周首批30Model 3交貨後,Model S需求仍持續成長。

特斯拉日前宣布上半年電動車出貨量4.7萬台,與該公司設定的4.7萬至5萬台預估範圍相比勉強達到低標,一度令外界質疑Model SModel X需求逼近極限,所幸周三最新數據讓投資人鬆口氣。

周三美股早盤,特斯拉逆勢大漲逾7%,來到349.93美元。

特斯拉上季營收2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倍,也高於華爾街預期的25.5億美元。特斯拉為了擴大Model 3產量不斷投資生產設備,導致上季虧損擴大37%至4.01億美元,相當於每股虧損1.33美元,但小於華爾街預期的1.80美元。

特斯拉上季為了Model 3量產計畫支出龐大,使公司現金流減少10億美元,目前僅剩30億美元左右。特斯拉預期下半年資本支出20億美元,較上半年多出5億美元。

但穆斯克周三表示特斯拉短期內無須額外募資,因為他預期今年底前Model 3將為公司增加現金流。

穆斯克日前曾宣稱Model 3至今預購量累積超過50萬台,但周三澄清其中6.8萬台已取消預購,使預購量來到45.5萬台。但他也表示,上周首批30Model 3交車以來,平均每日預購量都超過1,800台。

穆斯克表示,公司至今全心投入Model 3量產計畫,幾乎還沒展開任何Model 3行銷企畫,因此目前預購情形不足以斷定長期需求,畢竟許多消費者至今還未實際看過Model 3

他坦言「眼前特斯拉面臨的頭號挑戰無疑是盡快提高Model 3產量」,但重申特斯拉不會落後先前公布的量產進度,那就是在本季生產1,500Model 3,並在今年底前將Model 3周產量提升至5,000台。該公司目標在明年底前將Model 3周產量增至1萬台。

Model 3引爆拉貨潮 台概念族群拉風

電動車商特斯拉第2季獲利優於預期,且維持先前營運展望,盤後股價大漲7.5%,昨(3)日帶動概念股在台股表現一枝獨秀,港商德意志證券等外資法人認為,可望一掃市場諸多疑慮,因而持續看好和大與貿聯-KY等供應鏈標的。

特斯拉第2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平價電動車Model 3業績成長、拉貨動能可期下,台廠供應鏈族群成昨日台股焦點,包括和大、貿聯-KY等,股價開盤跳空大漲,貿聯更瞬間填息,然不敵期貨錯單消息、台股重挫衝擊,和大、貿聯都以當日最低價、小紅作收。

據特斯拉公布第2季財報,包括營收28億美元、營業損失2.4億美元、淨損3.37億美元,全優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25億美元、2.6億美元、4.51億美元,推升盤後股價大漲,美系外資券商主管表示,儘管仍持續虧損,但從數據來看是往好的方向走。

Model 3全球累積接單數量已突破50萬張,切入供應鏈的台廠,包括和大、世德、台達電、健和興、群創、貿聯等今年來業績受惠。

德意志證券指出,特斯拉法說會中除釋出「Model 3單日預購量可達1,800台」與「Model SX需求穩健,7月單周訂單較第2季高出15%」等訊息外,也維持今年下半年Model SX交車數量將較上半年成長,以及第3Model 3產量將達1,500台,今年第4季與明年單周產量將分別上看5千與1萬台等營運展望不變。

至於來自供應鏈消息,德意志證券指出,貿聯-KY與和大都樂觀預估下半年起Model XS生產動能將加溫,意味今年出貨量可達1011萬台,且看好明年出貨有機會上看15萬台。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