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3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國際

   1.1.1. 川普擬祭301條款 對陸課重稅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比特幣分家 新幣交易首日坐大怒神  [工商時報]

  2.2台灣

   2.2.1. 基本工資看漲5% 18日明朗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接單旺 營運衝  [經濟日報]

 2展會

  2.1. 5G世代即將來臨 對人們生活改變可比擬工業革命  [電子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阿里智慧倉庫 機器人上工  [經濟日報]
   3.1.2. 陸共享單車大洗牌 雙強較勁新局面  [經濟日報]
   3.1.3. 威剛聯貸 研發機器人  [經濟日報]
   3.1.4. 陸、台、美陣營皆搶攻資料中心 高速傳輸晶片需求2018年續旺  [電子時報]
   3.1.5. Amazon力推AI全面性服務 朗讀、選照樣樣通  [電子時報]
   3.1.6. IDCAPeJ區域IoT市場2020年達5,655億美元  [電子時報]
   3.1.7. 大陸網控升級 亞馬遜雲端用戶禁翻牆  [工商時報]
   3.1.8. 技壓微軟 科大訊飛AI閱讀競賽奪冠  [旺報]

  3.2Smart Mobile

   3.2.1Smartphone

    3.2.1.1. 高通打價格戰 防堵聯發科  [經濟日報]
    3.2.1.2. 可成股價 外資喊500  [經濟日報]
    3.2.1.3. Sony Mobile專注高階手機 估今年手機出貨達1,750萬支  [電子時報]
    3.2.1.4. 哀鳳回美製造? 庫克暗示近了 i8延後上市疑慮減低 股價應聲大漲創歷史新高  [蘋果日報]
    3.2.1.5. iPhone8不延期 蘋概股超嗨!  [工商時報]

  3.3IT Industry

   3.3.1. 蘋果報喜 美股飛越22,000  [經濟日報]
   3.3.2. 鴻海:在美後續投資 儘速公布  [經濟日報]
   3.3.3. 美新創公司估值 市場打問號  [經濟日報]
   3.3.4. TCL半年報雙成長 三年首見  [經濟日報]
   3.3.5. 超微第2季財報嗅到復甦契機 能否見到果實仍待時間檢驗  [電子時報]
   3.3.6. LGD廣開OLED電視面板製造大門 向大陸面板廠招手盼獲共鳴  [電子時報]
   3.3.7. 蘋果Q2財報 大中華區不給力  [工商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蘋果Mac產品線調整順暢 含金量持續提升  [電子時報]

   3.5.1. 半導體製程導入工業4.0 有助打造智慧化製程  [電子時報]
   3.5.2. 面對工業4.0 人機介面會如何發展?  [電子時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三安、晶電擴充MOCVD新機台 新一輪兩岸產能競賽擂鼓啟動  [電子時報]
   3.6.2. 太陽能模組恐成環保未爆彈 模組退役問題台灣仍無解  [電子時報]

[Home]


2017/08/03 1.1.1. 川普擬祭301條款 對陸課重稅 [ 經濟日報 湯淑君、莊蕙嘉、杜宗熹]

紐約時報引述不願具名的知情官員透露,川普政府準備動用301條款,對大陸貿易採取大規模調查,反制其欲成為製造大國的野心,目標是對大陸輸美商品課重稅,詳細內容可能將於幾天後公布。

中國大陸由政府領軍力拚成為全球微晶片、電動車和其他關鍵技術的大國,讓美國愈來愈擔心。華爾街日報等主要媒體報導,川普政府醞釀對北京採取上台後首次的貿易行動,考慮祭出301條款,迫使中國加強取締智財權盜竊,並放寬強制美商把先進技術移轉給陸商的要求。顯示川普政府已從「與北京合作」的立場轉向。

但中國也可能報復美方,例如攔阻美國投資案,或刁難在大陸營運的美商。

紐約時報引述三名熟知政府計畫的匿名官員報導,這項貿易動作將著眼於大陸屢屢侵害美國智慧財產權的部分。在大陸投資的美國企業經常抱怨,面臨必須分享產業機密給中方合作夥伴的壓力;大陸則抱怨美方在主要專利上收取的權利金過高,並堅持外資若要在大陸做生意,必須與陸企合資。

華府之所以對北京改變態度及採取大動作反制,部分原因是大陸在處理北韓核武與飛彈問題上始終缺乏具體成效。此外,雙方在貿易談判也遲遲未有進度,儘管雙方皆對外宣稱頗有進展。

根據研議中的計畫,川普政府考慮動用1974年美國貿易法中的「301條款」,針對中國智財權政策是否構成「不公平貿易行為」啟動調查,可能為數月後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課徵懲罰性關稅鋪路,或進一步限制美商把先進技術移轉給大陸公司或美國與陸商的合資企業。

美恐發動301條款 陸:願擴大美國進口

外傳美國將對中國大陸祭出貿易301條款,並將引發中美貿易大戰。大陸商務部昨(2)日未對此傳言做出回應,不過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日前表示,大陸願擴大自美國進口,並強調兩國間貿易是消費者和企業自行選擇的結果。

華爾街見聞報導,高峰727日在大陸商務部例行記者會上曾表示,中美之間無論出口還是進口,都是由市場決定的,這是兩國企業和消費者自行選擇的結果。所謂的貿易平衡,既應包括貨物貿易,也應包括服務貿易。

他強調,大陸並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願繼續採取積極措施,擴大自美進口;希望美方也能相向而行,在放寬對大陸出口管制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為減少美方貨物貿易逆差做出努力。

高峰指出,中美貨物貿易平衡問題是一個老問題,需要全面、客觀的分析和看待,在同樣匯率水準下,中方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是順差,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農產品方面則是逆差,這也說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順差就會多。同時,美國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最大的來源國,且近年來逆差額快速增長。

[Home]


2017/08/03 2.1.1. 比特幣分家 新幣交易首日坐大怒神 [ 工商時報 吳慧珍]

鬧內訌的比特幣周二正式分家,分裂出來的新幣「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在交易首日的價格上沖下洗震盪劇烈,先是飆漲近50%之後又俯衝下跌。

根據虛擬貨幣追蹤網站CoinMarketCap的報價,周二「比特幣現金」期貨價格一開始跳漲48%來到422美元,隨後翻盤後又轉為急挫26%,跌至214美元附近。

另一比特幣交易平台Kraken Exchange顯示,「比特幣現金」的交易價格在197美元左右。

至於原始比特幣的行情,據比特幣追蹤網站CoinDesk報價,周二早盤曾挫低至2,670美元,後跌幅收斂為4%來到2,754美元。換句話說,新版「比特幣現金」的交易價格不到舊版的十分之一。

CoinDesk報價並顯示,另一行情看俏的虛擬貨幣以太幣(ethereum),周二上漲近12%,交易價格在229美元左右。

帶頭開發「比特幣現金」的前臉書工程師塞謝特(Amaury Sechet)對美國財經媒體《CNBC》表示:「假以時日比特幣現金會證明自己的身價,贏得用戶的信任。目前的價格或許偏低,其實這已是令人驚喜的支撐價位。」

比特幣周二正式分裂,起因於擴容之爭,塞謝特領軍的陣營,不願執行擴大區塊容量的改革方案SegWit2x,上月22日宣布,透過「硬分叉」(hard fork)技術,推出新的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區塊容量還由原先規畫的2MB一口氣擴充到8MB

不過開辦新版比特幣交易的技術複雜,很多交易平台對於「比特幣現金」仍持觀望態度,至少要等到該新版比特幣交易穩定後再做打算。

位在舊金山的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台Coinbase表示,不接受「比特幣現金」交易,但是該平台會觀察頭幾日的交易情況,如若這個新版比特幣能夠證明自己安全並具穩定性的話,Coinbase將會重新考慮。

[Home]


2017/08/03 2.2.1. 基本工資看漲5% 18日明朗 [ 經濟日報 江睿智、潘羿菁]

勞動部將在本月18日召開一年一度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協商明年基本工資調幅;勞動部表示,將尊重勞資雙方協商結果。因蔡政府向來力主大幅調升基本工資,再加上全球景氣持續回溫,外界預期這波基本工資調幅不會低於5%

目前基本工資月薪為21,009元,時薪為133元,勞方代昨日喊出基本工資應提升至27K2.7萬元)以上,保障勞工基本生活。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莊爵安表示,全國產業總工會一貫主張以全台每年最低生活支出、乘上就業扶養比公式來計算基本工資,依據去年數據,基本工資應該達到26K,今年最低生活標準又持續上升,基本工資應進一步調升到27.7k

不過因一例一休新制實施,已造成企業大幅增加,再加上未來景氣動向是否那麼樂觀,資方代表對於基本工資調升持保留態度。大幅調升基本工資是蔡總統選舉承諾,去年儘管景氣回升態勢仍未明朗,且發生資方代表集體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情況,在前勞動部長郭芳煜主導下,基本工資調幅達5%。而今年景氣復甦明朗,調幅恐難低於去年。

若基本工資月薪調升5%1,050元,明年基本工資將來到22,059元水準,超過22K,時薪則會來至約140元。

工商團體17日研商基本工資調整對策

對於基本工資是否調整,六大工商團體目前尚未討論確切版本,不過工總駁斥勞團稱十年沒調整薪資的說法,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強調,十年來基本工資調幅高達21.6%,時薪調幅更是四成。

據悉,六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擬於17日討論資方立場,屆時才會在隔日審議委員會表達態度。

勞團提到,台灣基本薪資已十年沒調漲,對此何語強調,從2007~2017年基本工資從17,280元調整至21,009元,調幅為21.6%;而時薪則是從每小時93元上漲至133元,調幅高達四成,「勞團說十年沒調,這是錯誤說法」。

他進一步提到,雖然今年平均薪資37,771元,相較於前十年平均薪資37,791元有略為下降,然而仔細觀察工作時數,前十年每周工作時數為48小時,而今年則是降至40小時,若用工時換算薪資,還是成長15~18%

[Home]


2017/08/03 1.1. 英業達接單旺 營運衝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中指出,AirPods至今仍供不應求,銷售優於預期,將要求製造商全力擴產因應。

據了解,AirPods獨家代工廠英業達(2356)位於大陸上海的生產基地正在持續擴產,以因應「雪片般飛來的AirPods訂單」,有助添增第3季營運動能,成為iPhone新機上市前的最大贏家。

儘管庫克並未提及AirPods實際銷售量,但在言談中非常滿意AirPods銷售狀況,他更指出,消費者對AirPods的滿意度高達98%,而在此之前從未有一款蘋果產品的顧客滿意度能達到98%的水準。截至目前,消費者於蘋果官網下單AirPods後,還必須等上六周才能出貨,顯示出AirPods市場需求相當強烈。

根據研究機構預估,今年AirPods銷量可達800萬至1,000萬組,大約與Apple Watch1,000萬支相當,但明年起AirPods銷售將大幅超越Apple Watch,衝上2,000萬組大關,成為蘋果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周邊產品。

針對AirPods產能狀況,英業達發言系統不評論單一客戶。不過,日前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曾指出,集團旗下英華達上海、南京廠區產線均相當忙碌,正全力趕工出貨給客戶,未來不排除擴產因應。

據了解,英業達AirPods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上海,現階段正日以繼夜趕工生產,甚至考慮是否將調動南京廠加入生產行列,同時也在上海積極招工,應付應接不暇的爆滿訂單。

此外,英業達今年一舉囊括AirPodsHomePod等二大新產品代工大單,帶動上海、南京廠區產能爆滿,不僅原先AirPods供不應求,市場預料開放HomePod預購後,也將讓英業達訂單一路暢旺至年底。

英業達6月營收達418.98億元,月增21.3%、年增4.2%,創41個月新高。

智慧耳機搶手 創二紀錄

蘋果首款無線耳機AirPods去年底推出以來,深受大批「果粉」喜愛,創下「史上缺貨期最長」、「史上最熱銷蘋果周邊」等二大紀錄,主要原因就在於AirPods便捷度或連線速度均體驗奇佳,讓使用者依賴度相當高,甚至揚棄原有的有線耳機。

事實上,AirPods定價5,490元,比一般市面上其他品牌的無線藍牙耳機價格至少貴1.5倍,但仍受到「果粉」趨之若鶩,最主要原因就是AirPods能在蘋果不同裝置間無縫接軌連線,而且使用者將AirPods戴上耳朵的瞬間,就已自動完成藍牙連線,操作相當直覺化。

此外,由於AirPods搭載蘋果特製的W1晶片,能有效管理電池續航力,只要充滿電一次,就可聆聽5小時,待機時間更長達24小時,可以滿足使用者操作需求,加上無線耳機輕巧好攜帶,因此大受市場歡迎

除音質、電池續航力優異,AirPods也支援蘋果語音助理Siri,只要輕敲耳機二下,即可呼喚出Siri做出打電話、播放音樂、查詢地圖等指令,可滿足商務人士的需求。目前蘋果已積極研發第二代AirPods,預期年底前發表,屆時將導入生物感應技術,讓無限耳機更具「智慧」,市場預期,這項新產品仍可望交由英業達獨家代工。

  201708030816141892461.jpg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

[Home]


2017/08/03 2.1. 5G世代即將來臨 對人們生活改變可比擬工業革命 [ 電子時報 李佳翰]

在大陸上海舉行的2017年世界行動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上,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及企業人士大致認同,目前一般民眾所熟知的世界即將消失,而且可能很快就會發生。這一切的關鍵將源自於新一代5G網路的崛起,促使數十億裝置設備將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與網路連結,其影響程度之廣將可比擬工業革命。這次MWC上海吸引來自104個國家和地區近6.75萬名參與者。

如諮詢機構151 Advisors合夥人主管Steve Brumer表示,世界正迎來一個嶄新的世代,就像過去電力和網路出現時所帶來的顛覆性改變;包括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巨量資料、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技術崛起,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

雖有不少人認為Steve Brumer說的有些誇張了,但多數人也認同5G世代來臨將對人們生活帶來重大改變。不過,IT軟體服務供應商AsiaInfo總裁Edward Tian警告表示,必須要趕快改變既有的想法,因為5G世代即將改變現有的生活、工作及連結模式;尤其是對企業而言,必須要儘快引入巨量資料分析,以針對目標族群提供最適的產品及服務。

高通(Qualcomm)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則指出,5G行動網路可望在2年內完成部署,屆時市場規模可望增至120億美元,並預計到2035年時,光是東亞地區便可創造約1,200萬個相關工作機會。

GSMA協會資料顯示,2016年行動技術和服務為亞太地區創造1.3兆美元的經濟價值,佔亞太地區總體生產總值(GDP)5.2%,並預期到2020年將增至1.6兆美元水準(佔亞太GDP總量的5.4%)

至少20家行動通訊業者已開始在全球範圍啟動LTE行動網路建置,另包括高通、英特爾(Intel)等晶片製造商也陸續研發可支援5G網路、用於各項裝置的晶片,如手機、家電及汽車等。Steve Mollenkopf對此表示,相信汽車業將會是近期因5G行動通訊技術而改變最大的行業,預期未來所有汽車都將具備連網功能,並且越來越多汽車透過與其他車輛與交通路況的連結來實現自動駕駛。

不過,在5G標準尚未決定前,任何研發都有其風險,也令不少廠商業者仍採觀望態度,以避免豪賭後一無所有。所幸,日前有消息傳出,包括美國、歐洲、日本、南韓以及大陸等全球主要市場,宣布將聯合制定5G通訊標準,由民間企業團體在2019年達成協議,再由聯合國國際通訊聯盟(ITU)2020年正式制度化後啟用。預期這將對整體物聯網事業發展有相當重要的助力,各廠商將能夠有共同標準進行產品或服務設計。

不過,如澳洲通訊營運商Telstra執行長Andrew Penn表示,市場花很多時間在談論技術研發與制定標準,但甚少提及如何迎合市場需求並改善使用者體驗,他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如何使5G更親民、在技術上更易普及。

因此,如何開發出更貼近一般民眾需求、日常生活的應用,除了硬體技術外,在軟體方面的養成也至關重要。鑒於青少年對於新興技術、產品的接受及適應度都遠優於中年、長者們,建議在軟體程式編寫養成方面,也應自小起開始培育。有專家認為,未來,學會程式編碼語言就和學會一種語言同樣的重要,也將會是新世代能夠成功的重要技能。而進入專科或大學後再學習相關技能已經過慢了,必須要更早便開始進行;了解演算法、技術架構及如何運作,對未來的專業養成就如同今日學會英文般一樣的重要,因為新世代革命不是即將來臨,而是現在進行式。

正如不少專家學者們擔心,隨著人工智慧、工業4.0、機器人以及自駕車等技術發展恐將危及人類就業,學會軟體程式編碼技能將會是未來讓人類不至被淘汰的關鍵之一。專家們預期,隨著上述等科技技術發展,將會啟動一波失業潮,有諸多工作崗位將由機器人以及人工智慧所取代。不過,正如教徒們說,「當上帝關了一扇們,必會開啟另一扇窗」,當諸多工作崗位失去後,必會有其他新興、需要人類執行的工作出現,例如上述可改善、改良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應用的程式工程師、甚至操作員等。

[Home]


2017/08/03 3.1.1. 阿里智慧倉庫 機器人上工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路昨(2)日宣布,中國最大的智慧倉庫,在廣東惠陽上線啟用,「一個機器人抵三個揀貨員」。騰訊旗下的京東前日推出首個全程無人分揀中心,運營效率提升四倍。兩大電商巨頭「物流」大戰開打,都靠機器人及AI爭高下。

阿里巴巴主導的「菜鳥網路」 物流體系,在廣東惠陽打造了中國最大的智慧倉庫。全天候科技報導,傳統倉內的揀貨員,工作七個半小時,行走27,924步,只能揀貨1,500件,就已達人工揀貨的極限;而在菜鳥網路智慧倉內,配合機器人,揀貨員僅行走2,563步,揀貨量可達3,000件。

更驚人的是倉庫內有上百台機器人,每一台機器人能頂起的重量可達到250公斤,同時靈活旋轉,將貨架拉到揀貨員跟前方便揀貨員工作,「等於一個貨架,四面都能存儲商品,倉庫儲量同時翻倍提升。」

菜鳥網路高級演算法專家胡浩源指出,百台機器人既相互協作執行同一個訂單揀貨任務,也能獨自執行不同的揀貨任務,並且可以做到運行井然有序,能相互識別,並根據任務優先順序來相互禮讓。

阿里除了打造智慧倉庫,還聯合上汽、東風、瑞馳等知名車企,共同打造百萬台搭載「菜鳥智慧大腦」的新能源物流汽車,改變目前依靠人工調度的現狀,實現智慧運送。

此外,菜鳥還重金投資了智慧倉儲設備公司—快倉,應用行動機器人、可移動貨架、補貨、揀貨工作站等系統,以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訂單智慧配送。

有了機器人、AI幫大忙,菜鳥透露,今年「雙11」消費者在天貓超市網購商品後的收貨時間也將進一步縮短。

相較菜鳥的智慧倉庫目前還無法100%無人操作,仍需要人工與機器配合操作。京東的無人倉已經完全上線AI,提升運營效率。而且重金布局無人機、無人卡車、無人倉等,驅動零售革命。

Q2快遞量 11億件

大陸快遞量全球稱霸,今年第2季創下「11億件」新紀錄,快遞業務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一。

人民日報報導,大陸快遞業務量近五年連續以50%以上增速高成長,從2012年的不到57億件,到2016年的312.8億件,今年第2季開始,單日快遞正式進入「億」件時代!

報導指出,在「十三五規劃」提出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目標,快遞業打出「產品出山、網貨下鄉」雙向通道,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有80%,且電商高速發展下,「10點下單,下午2點就送到手上,還包郵。」促使大陸快遞市場規模自2014年開始躍居世界第一。

報導指出,大陸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馮力虎表示,在快遞業務量高速增長的同時,快遞服務時限也訂出「48小時內」送達的目標。統計發現,距離在1,000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夠在48小時內送達。

報導指出,針對過去每逢大活動促銷就出現供貨過多、庫存不均衡的情況,大陸快遞業發展大資料和機器學習的銷售預測平台,加上自動分揀機器人、智慧配送機器人、無人機等高科技物流設備,「一台機器人日處理包裹1,700件」,減少70%的人力揀配,快遞業已經進入智慧物流時代。

[Home]


2017/08/03 3.1.2. 陸共享單車大洗牌 雙強較勁新局面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在台灣推出oBike共享單車已出現部分亂象,而在最早推出共享單車的大陸,短短一個月內就出現兩家企業倒閉,大陸共享單車市場進入洗牌期,未來將形成ofo及摩拜單車兩強對決的局面。

中國經濟網報導,悟空單車、3Vbike日前相繼退出市場,大數據分析公司易觀1日發布《20176月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在ofo、摩拜接連獲巨額融資下,共享單車兩強格局顯現,晚入者生存空間愈來愈小。

ofo活躍使用者規模、新使用者、使用頻次和時長的穩定增長可以看出,ofo第一品牌效應正日益凸顯,再加上ofo持續的更快增長,也逐漸拉大與競爭者的差距。

新華社報導,摩拜單車近期獲得高達6億美元的融資,ofo也獲得超7億美元融資;永安行、小藍單車、優拜單車等也不同程度地獲得A輪甚至A+輪融資。

在資本的推動下,全大陸共享單車的投放數量正持續增加。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統計,如果將大陸各大共享單車平台公布的數據相加,全大陸共享單車投放總量已接近1,500萬輛,其中,摩拜和ofo兩家占比近八成。

從押金模式來看,業內人士指出,摩拜和ofo均宣稱註冊用戶過億,摩拜單車押金人民幣299元,ofo的押金近期已漲至人民幣199元。照此估算,僅兩家企業就收取押金約人民幣400億元(約新台幣1,800億元)。

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周雷認為,共享單車企業還沒有成熟盈利模式,收取的巨額押金及利息是重要的收入來源,這筆資金都是公眾財產,涉及人數眾多,一旦被挪用或倒閉可能引發社會問題。

亂停亂放成為共享單車被詬病的主因。深圳一名張姓市民表示,每次進入自家社區,就看見沒有公德心的使用者,隨意停放共享單車,堵住社區道路。

單車代工訂單遽減 業者憂心

兩家共享單車業者倒閉後,單車代工業者近期接到共享單車的訂單突然變少,甚至有些訂單突然被取消,單車代工業者擔心共享單車的爆發期已經過了。

央視報導,共享單車訂單大增是從去年底開始,不少單車生產企業接到大量共享單車訂單。春節過後,訂單更是如潮水般湧來,共享單車不僅炒熱資本市場,也再啟動傳統單車製造業。但隨著共享單車競爭日趨激烈,一些企業甚至退出了市場。

5月至今,不少自行車生產廠商接到的共用單車訂單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有些訂單更突然暫停。深圳凱斯普瑞自行車總經理張建在深圳生產單車和出口貿易已十幾年了,今年初擴建一條生產線,專門生產共享單車。但沒想到的是,這條生產線就從春節忙到了5月,之後訂單就停了,生產線也已停產。

[Home]


2017/08/03 3.1.3. 威剛聯貸 研發機器人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發展機器人等新事業獲銀行機構認同,13家銀行超額認購威剛5年期聯貸案,超額認購金額逾百億元,最後敲定48億元結案,威剛昨(2)日與台銀等13家銀行簽署,為業績帶來新活水。

威剛表示,這次由臺灣銀行為首的13家銀行團積極參與威剛5年期聯貸作業,超額認購143.9%109.75億元,最終聯貸規模公司敲定以48億元結案。

威剛昨與13家銀行簽署聯貸案,董事長陳立白感謝銀行團的支持,並看好新事業將受惠於豐沛的資金動能而高速成長,為公司業績帶來新活水。

此次參與認購聯貸的銀行,包括合作金庫商業銀行、華南商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及臺灣土地銀行等銀行。這起由臺銀主辦的聯貸授信案,原規劃募集金額規模僅45億元,但因銀行團充分看好威剛公司前景,在短短1.5個月內,銀行表態認購金額即接近110億元,最後敲定48億元。

陳立白表示,今年記憶體景氣持續暢旺,威剛營運比去年更加明顯的成長,上半年獲利呈現高度躍升。

他強調,下半年DRAMNAND Flash仍供不應求,因供應商全力支持威剛且庫存水位無虞,本季營運預期還會攀高。

威剛今年除了在記憶體營運表現亮眼強外,也切入人工智慧(AI)及物聯網的布局。

威剛表示,明年起,威剛機器人及車載控制系統等新事業將開始為公司營收帶來正面挹注。

另外,威剛搶占中南美洲市場的進度也於今年立下新里程碑。位於聖保羅的巴西廠已開始營運,預料挾市占率中南美洲關稅優勢,威剛品牌有機會藉由巴西廠的在地生產優勢,快速拓展於中南美洲市場版圖。

[Home]


2017/08/03 3.1.4. 陸、台、美陣營皆搶攻資料中心 高速傳輸晶片需求2018年續旺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資料中心市場續被看好,高速傳輸晶片需求看增,譜瑞等台系IC設計業者到2018年展望都可望保持樂觀。

資料中心(Data Center)持續成為國際大廠包括兩岸、美系陣營積極看好的市場,由於大數據(Big Data)、雲端運算蔚為趨勢,PCIe訊號中繼器等高速傳輸晶片需求持續看增,加上eDP時序控制器晶片需求暢旺,如譜瑞等台系IC設計業者,2017年下半到2018年都可望保持樂觀展望。

熟悉IC設計業者表示,由於人工智慧(AI)已經拉開一幅概念性地圖,對於大數據、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等領域注入美好前景,應用面將從行動裝置一路藉由各種網路延伸到汽車、家庭、企業等等。

IC設計業者譜瑞召開法說會,譜瑞今年上半受惠於type-C晶片需求隨著蘋果(Apple)MacBook等陸續採用,譜瑞業績隨之揚升,第2季獲利創下歷史新高的新台幣4.48億元,EPS高達5.95元,譜瑞董事長趙捷表示,持續看好資料中心市場潛力,不只美系一線大廠、台灣、大陸的代工大廠也持續加入。

趙捷表示,第3季高速傳輸IC產品成長動能佳,旗下驅動IC、時序控制器搭配銷售也可望成長,PCIe產品持續切入資料中心領域,估計譜瑞第3季合併營收將約在8,300~9,100萬美元水準,可能較第2季減少3%,或成長6%,毛利率將約為40~43%

熟悉相關產業業者表示,譜瑞PCIe有功耗較低、訊號低延遲與性價比優勢,有機會搶入國際大廠盤據的市場,2017~2018年皆有成長力道,eDP時序控制器晶片則提供1.31.4規格,由於英特爾(Intel)新處理器導入eDP 1.4規格,有利於譜瑞eDP時序控制器晶片產品後續成長。

[Home]


2017/08/03 3.1.5. Amazon力推AI全面性服務 朗讀、選照樣樣通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AWS研發人工智慧的契機在於,當使用者造訪Amazon網站時,希望網站能自動實行產品建議功能。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FM和歌山的廣播節目「Banana FM」採用Amazon旗下子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AWS)所推出的Amazon Polly服務,自動播報新聞。當遭遇天災,或難以有效調度主播人力的時段時,Amazon Polly就能代替人類播報資訊。

Amazon PollyAWS旗下AI應用之一,能提供文字朗讀引擎(Speech Engine)服務。機械學習的行為模式會推論出最適合該段文字的聲音類型,再開始朗讀。雖然抑揚頓挫和文章斷句並不完善,但電台可持續讓人工智慧學習相關詞語,讓播報技術愈來愈成熟且自然。Amazon Polly服務自201612月起開始推出,企業必須透過AWS提供的雲端執行,採流量制計費,每100萬字約4美元。

人工智慧(AI)是近年來企業爭相布局的技術領域, AWS的日本子公司便於731日召開人工智慧服務說明會,展示目前Amazon利用人工智慧實現的創新服務案例和技術進程。

據日本科技媒體ZDNet Japan報導,AWS日本地區技術統括本部長岡?禎提到,AWS研發人工智慧的契機在於,當使用者造訪Amazon網站時,希望網站能自動實行產品建議功能(Recommendation),提案更多產品供選購。最初僅是想做為AWS公司內使用的技術進行研發,後來參考AWS使用者建議,提出更多種具體服務。

目前AWS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功能或服務共有4類,最高階層的類別是「AI Services」,提供使用者AWS已經完成學習的功能,做為管理服務。

AI Services」是將機械學習的基本功能委任給AWS處理,然後只提供判斷結果的服務。在此類別共有3種服務內容,分別是提供圖像分析的「Amazon Rekognition」、自動聲音合成「Amazon Polly」、以及聲音或文字的談話機器人「Amazon Lex」。

除了Amazon Polly已率先打入地方廣播電台,Amazon Rekognition服務則是與活動攝影服務業者Hai Chizu合作,透過AI為消費者篩選出可能想購買的活動照片。省下消費者在上千張照片中一一搜尋的麻煩。

AWS綜合AI Services上述內容,以及可供使用者自行學習的AI Platforms、可自由利用獨創引擎的AI Frameworks、提供GPU和處理器的AI Infrastructure,提供各領域全面性的服務。且AWS的系統便於和資訊服務「S3」、開發介面Lambda等服務配套,對於想要活用AI技術布局的企業來說,無疑是富有魅力的IT系統。

[Home]


2017/08/03 3.1.6. IDCAPeJ區域IoT市場2020年達5,655億美元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在物聯網整備度指數前列的國家,對於產品創新的解決方案擁有較高的接納度。

IDC發布物聯網整備度指數(IoT Readiness Index)調查報告,在不含日本的亞太區(APeJ)內,南韓、新加坡、紐西蘭及澳洲在評比當中名列前四名,這項評比指數顯現出最能產生有效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國家或地區。其他受評比國家或地區包括大陸、台灣、香港、印度及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及越南。

物聯網整備度指數的評比項目包括聲望、經商整備度及科技整被度等,透過該指數的評比可看出APeJ區域國家的物聯網接納度以及促進物聯網快速發展的水平。IDC表示,在物聯網整備度指數前列的國家,對於能創造更有益於商業及產品創新的有效物聯網解決方案,擁有較高的接納度。

前四名的南韓、新加坡、紐西蘭及澳洲各有其發展特點。南韓在所有評比項目中的分數皆為極高,包括物聯網投入資金的GDP佔比。此顯示南韓在物聯網方面擁有良好的經商環境以促進創新及吸引物聯網業者與最終使用者。其在支持物聯網部署的技術能力與當地專利所能創造的智慧資本方面,高於澳紐兩國。

新加坡的雲端基礎建設、寬頻普及率、經商∕創業容易度以及友善的政府環境讓其成為亞太區絕加的物聯網企業育成中心。

紐西蘭在GDP及人口與G20國家比較相對較小之下,其經商∕創業容易度、政府效率、法規品質及創新方面都擁有極高表現,在基礎建設投資與整體對ICT投資上也高於澳洲。不過,澳紐兩國在經商容易度及法規品質方面稍落後香港及新加坡。

澳洲表現亦不俗,其法規品質以及政府對創業及經商展現出的友善度,與紐西蘭相差無幾,因而能加快創新市場的發展,以吸引更多澳紐地區以外的風險投資資金。澳洲擁有較紐西蘭高的網路安全伺服器部署比率。

此外,擁有高水平專利但大專院校畢業生較少的國家,雖有創新能力但缺乏能實現創新解決方案的技術勞動力。

IDC預測,APeJ區域的IoT市場將從2016年的3,356億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5,655億美元,即4年內成長近2,300億美元的規模。由於該區域商業機會越來越多,提供IoT及相關服務的業者未來在增加價值及推動產品全球化方面,將面對更具複雜度的市場進入選擇。

[Home]


2017/08/03 3.1.7. 大陸網控升級 亞馬遜雲端用戶禁翻牆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中國大陸官方嚴加網路控管,世界科技巨頭陸續遭影響。繼蘋果主動下架虛擬私人網路(VPN)應用軟體後,全球雲端運算龍頭亞馬遜在大陸的雲端運算用戶也被要求停止使用所謂「翻牆」軟體,以防用戶繞開大陸互聯網審查系統。

華爾街日報報導,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在大陸的合作夥伴「光環新網」近期向其用戶傳送郵件,要求用戶刪除能讓其繞開互聯網審查系統的相關軟體,其中也包括VPN

報導稱,亞馬遜發言人在一封郵件中指出,光環新網有責任確保其大陸用戶遵守當地法規,這封郵件旨在提醒客戶遵守自身義務。另有知情人士表示,亞馬遜在大陸的網路服務並沒有因為此事而產生任何變化。

億邦動力引述光環新網說法稱,公司根據中國公安部、工信部最近的指示發送此郵件。如果用戶不遵守郵件的指示,亞馬遜所提供的服務和其網站可能會面臨關閉。光環新網作為營運商也將定期檢查用戶是否使用「翻牆」軟體,或是儲存非法的資料。

據了解,此前亞馬遜的雲端運算服務允許用戶在大陸租用服務器,使其可以利用各種類型的軟體,繞過大陸的網路長城。但6月初中國大陸官方推出互聯網新規,加大監管力度,其中,雲端運算方面要求外國公司需要在大陸擁有合作夥伴,並限制這些外國公司擁有任何雲端企業的控股權。

雖然AWS在雲端市場可謂全球龍頭,但在大陸AWS一直和阿里巴巴的阿里雲等品牌競爭。近期,亞馬遜宣布和大陸電信龍頭中國移動合作,為大陸市場打造1款專屬的Kindle電子閱讀器。

[Home]


2017/08/03 3.1.8. 技壓微軟 科大訊飛AI閱讀競賽奪冠 [ 旺報 龔俊榮]

大陸新近崛起的AI公司科大訊飛聯合團隊,在由史丹佛大學發起的SQuAD(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中,打敗微軟亞洲研究院、IBM、谷歌、FB等知名企業研究機構,贏得冠軍頭銜,這項競賽是該領域最高頂級的比賽,取得第1的榮耀,等同再度肯定科大訊飛在AI領域的成就。

科大訊飛是大陸新近崛起的AI公司,尤其是語音辨識領域有獨到的技術,在全球該領域的排名,是有資格與谷歌、蘋果與微軟等國際重量級企業相比拚,甚至有業界稱這4家公司為AI語音辨識界的四大天王。

SQuADStanford Question Answering Dataset)測試,它被外界譽為「機器閱讀理解界的ImageNet」。諸多來自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團隊都積極地參與其中。

這次由史丹佛大學發起主辦的閱讀機器理解考試競賽,是屬次全球最頂級的比賽,參賽者來自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研究團隊,包括科大訊飛、微軟亞洲研究院、艾倫研究院、IBMSalesforcefacebook、谷歌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史丹佛大學等知名企業研究機構和大學。

結果成績揭曉,科大訊飛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組成的聯合實驗室提交的系統模型取得了精確匹配77.845%和模糊匹配85.297%的成績,位列世界第1。緊隨其後,位居亞軍的則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精確匹配為77.688%,模糊匹配為84.666%

專家解釋,對於人類來說,透過閱讀理解獲取知識,或透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瞭解世界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一個智慧系統(或智慧機器人)來說,要實現這個功能卻非常困難。攻克這個困難,讓閱讀理解成為智慧系統的標配也成為了各家科技公司研究開發的焦點之一。

[Home]


2017/08/03 3.2.1.1. 高通打價格戰 防堵聯發科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大陸媒體報導指出,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為防堵聯發科第4季至明年上半年主打的曦力(HelioP23晶片搶市,將針對驍龍(Snapdragon400600系列展開價格戰對應。

法人認為,若高通真的啟動防堵策略展開價格攻勢,恐怕會進一步拉低中階和低階手機晶片的售價,不利兩家廠商後續的產品均價(ASP)和毛利率表現。

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於731日主持的法說會上,釋出營運即將落底的好消息,激勵該公司股價展開大反攻,連續兩日帶量大漲,昨(2)日站上久違的300元大關,改寫201512月以來波段新高價。

蔡力行在法說會上表示,未來手機產品線將以中階的曦力P系列為主,今年下半年推出兩款P系列新品後,明年還會再推兩款,並採取較佳的數據機設計和成本結構,積極搶攻市占率和拉升毛利率。

從聯發科目前的產品陣容來看,下半年主推產品將是重新更改數據機設計的曦力「P23」,支援Cat7規格,預定第4季量產,並採用台積電的16奈米製程,市場早已傳出定價低於15美元,被內部視為重新搶回OPPOVivo等大客戶的殺手級產品。

不過,昨日大陸媒體報導指出,高通將針對對應聯發科P系列的手機晶片直接降價,或推出降頻版本。

時機歹歹 手機晶片雙雄互踩地盤

聯發科面臨主力產品手機晶片市占率流失,造成單季每股獲利表現低迷;而高通則是遭遇大客戶蘋果拒繳專利授權金,獲利頓減四成。可以說,兩大手機晶片廠今年的日子都不好過,互踩地盤成為必要之惡。

若扣除三星、蘋果、華為等手機品牌廠自製部分,在手機晶片開放市場中,高通和聯發科合計市占率應超過八成。

從大環境來看,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成長乏力,是聯發科和高通這兩年面對共同的問題。再細看手機晶片雙雄各自的處境,卻是各有難關要過。

先從聯發科說起,一路走低長達三年的毛利率終於止跌回升,法說會後反映在股價上。不過,毛利率回升的功臣,卻是毛利率低於平均值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和市占率的衰退,不能單純以正面視之。

過去聯發科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原占營收高達六成,今年受到數據機設計未跟上市場需求影響,造成市占率衰退,營收占比跟著降低至五成以下。如何改善晶片成本和拉抬市占率,成為搶救營運的雙箭頭,缺一不可。

[Home]


2017/08/03 3.2.1.2. 可成股價 外資喊500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可成(2474)耕耘蘋果、非蘋市場皆有斬獲,歐系外資昨(2)日點名可成拿下Google Pixel手機訂單,以及更多PC機殼訂單,加上來自蘋果新iPhone的接單持續看好,一舉將投資目標價上調到500元,挑戰新天價。

可成位在台南永康科技工業園區的「永科工新廠」上周落成,未來全數投產,台灣產能將擴增一倍,公司內部規劃20192020年達成此目標。

歐系外資昨天分析,目前可成台灣廠主要負責供應宏達電、GooglePixel系列手機及戴爾、惠普等PC大廠的電腦機殼,和Garmin等穿戴裝置等。隨著可成在台灣積極擴產,推測公司對於後續的「非蘋」客戶接單有相當的把握。

目前可成台灣廠與大陸廠的出貨比重約分占兩成和八成,其中供應蘋果iPhone手機、MacBook筆電的產能建置主要集中在大陸。不只台灣剛落成的永科工新廠,目前可成在兩岸同步擴廠,今年以來也大舉加碼投資位在大陸的泰州可利廠和宿遷可達廠,顯示可成在蘋果、非蘋市場的耕耘皆有斬獲。

該歐系外資昨一舉將可成的投資目標價從460元上調到500元,打破可成有史以來的新天價。而另一美系外資也將可成目標價從347元大幅調高到465元,重申「加碼」評等。受此激勵,可成昨天股價大漲10元,終場收在375元,成功突破月線反壓。

可成董事長洪水樹日前表示,可成的投資與營收成長都是亦步亦趨,今年通過的一些投資擴張計畫,有些需要一年以上才會完成,顯示可成不是著眼短線,能見度明確,接下來兩年看到的狀況都會不錯。

[Home]


2017/08/03 3.2.1.3. Sony Mobile專注高階手機 估今年手機出貨達1,750萬支 [ 電子時報 王君毅、蕭菁菁、范仁志]

Sony在手機產品線的推展上也轉朝中高階手機銷售為主,近期所堆出的Xperia XZ系列手機在市場獲得好評。

儘管第2季適逢智慧型手機銷售傳統淡季,但受惠於高階Xperia XZ系列手機熱銷,讓Sony Mobile2季營運表現雖較第1季衰退近2.5%,但營業利益卻較去年同期有更大的成長性出現。展望2017年日本會計年度(20174月到20183),雖然Sony Mobile因專注於高階智慧型手機產品線推展,在無低階衝量機種推出等因素考量,讓其預估2017年手機出貨總量將達1,650萬支上下,較2016年約近1,460萬支的出貨僅有近200萬支的提升,但第2Sony Mobile營業利益暴衝,後續Sony Mobile是否將進一步調高獲利預估值,將值得觀察。

Sony Mobile近年積極調整智慧型手機推展策略,除精簡組織,縮減營運績效推展欠佳地區業務等外,另外為提高手機獲利率,在手機產品線的推展上也轉朝中高階手機銷售為主,近期所堆出的Xperia XZ系列手機在市場獲得好評。

也因高階手機銷售建功,讓Sony Mobile手機出貨量雖已難與一線業者相較,但整體營運與獲利表現卻不遑多讓。Sony Mobile表示,受產品組合調整等因素影響,讓第2Sony Mobile營收交出1,812億日圓成績,雖較2016年同期營收1,859億日圓縮減近2.5%,但因第2季其持續縮減營運與研發費用,讓其營業利益達36億日圓,較2016年同期4億日圓大幅成長,而第2Sony Mobile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則達340萬支規模,同樣較去年同期的310萬支增加。

展望2017年日本會計年度,Sony Mobile認為,經由高階新品續推,Sony Mobile預估2017年營收可達8,200億日圓的規模,與先前4月給出的預估值相當並無調整,且可較20167,591億日圓的營收表現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Sony Mobile雖第2季營業利益已交出36億日圓成績,但對於2017年營業利益的數字預估值卻無調整,且僅維持在50億日圓左右,並較2016年營業利益1,020億元表現衰退。

對此市場認為,Sony Mobile2季營業利益表現令市場驚豔,但考量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同時高階手機銷售佔比持續滑落,若推升Sony Mobile營業利益上升的主因來自營運與研發費用降低,而非來自手機銷售利潤提高,如此第2季其高標的營運利益表現或非常態,仍須留意後續Sony Mobile的整體手機銷售情況與獲利變動性。

此外,近期手機上游相關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揚,加上匯率變動性提升,也成Sony Mobile獲利表現的不確定因素,而此某方面或也是Sony Mobile維持2017年營業利益預估值的重要考量。

iPhone若回美國製造 額外成本最高達100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一再施壓要求蘋果(Apple)在美國製造iPhone,希望藉此為就業市場創造更多機會,有分析指出,iPhone美國製造對消費者而言並不划算,而且新增的工作也將不如預期多。

川普似乎已勸動蘋果,他最近透露執行長Tim Cook要在美國蓋3座大型工廠。然而,iPhone現在零件供應來自於台灣、日本和大陸等地,集合到大陸組裝,售價已經相對昂貴,倘若回到美國製造,成本勢將進一步上揚。

iPhone 72016年開賣時,32GB機種售價649美元,零件和製造成本估計約224.8美元。根據研究機構IHS的估計,即將推出的iPhone 8售價可能突破1,000美元。那麼,在機身烙印「美國製造」標籤的iPhone究竟會多貴?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2016年發布的研究指出,由於美國勞工成本相對高,再加上零件由亞洲運送到美國的額外費用,屆時iPhone成本將高出30~40美元。

況且,由於iPhone製造過程有許多環節已經自動化,即使生產線搬回美國,工廠新創造的工作機會也將不如預期。蘋果若要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必須把零件製造也遷移到美國,如此有助於降低海運成本。

然而,倘若iPhone零件供應和組裝都在美國,整體成本勢將進一步上揚,MIT估計消費者將多付額外的100美元。換算之下,1750美元的iPhone多付100美元等於貴了13%1,000美元則是貴10%

有支持者認為,若能讓就業和製造回流到美國,這些額外的成本並不算昂貴。但根據MIT的研究,如上述不論是組裝iPhone或零件供應和組裝iPhone都在美國,iPhone在美國製造都不會對就業市場帶來太大的助益。

華為大舉進軍日本手機市場 打響名號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以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蘋果(Apple)名列前茅,其他廠商都積極爭取足與這兩廠相提並論的地位。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華為現在全球市佔已達第三,為成為足以與兩大廠鼎足而立的第三勢力,積極朝海外進軍,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日本市場。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相對於以高階產品為主的蘋果,以及低階到高階產品線齊全的三星,包括華為在內的大陸手機廠,常被視為靠中低階手機搶市的廠商,手機銷售總量大,但營收與利潤便差一截。

但是,從產品與技術上來說,華為早已非吳下阿蒙,該廠固然有價位取勝的低階產品,但單價500美元以上的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成績快速成長,據該廠公布的2017年上半業績,500美元以上手機銷量達2016年上半的2倍,銷售金額也成長28%

而且這些高階機種,並非單純抄襲他廠產品創意的高規格硬體產品,比方華為就比蘋果早1年採用背面雙鏡頭設計,其他很多技術,該廠也都積極引進,加上全球4.23萬間以上店舖與銷售據點,連服務都要比照三星與蘋果,創造足與兩大廠鼎足的品牌價值。

但是,產品技術升級容易,服務網布建比較辛苦,品牌形象塑造卻要更加困難,為了儘快加強形象,華為看上的方法之一,就是蘋果的iPhone市佔率近60%,以高階手機市場出名的日本市場,認為只要能在日本給消費者有足以比擬iPhone的印象,就有打開品牌形象的希望。

華為手機其實已經進入日本市場,但採用的廠商多為行動虛擬營運商(MVNO),大廠採用也是用在低價低費率市場上,仍無法擺脫廉價手機廠的形象;而且日本的特殊市場環境,大家認知的手機只有3種類型:最高階的iPhone,其次的電信大廠特約手機,以及採用Android OS的其他手機。

而華為因為使用Android OS,一開始就陷於不利地位,因此該廠現在的努力目標,就是要讓NTT DOCOMOKDDI、軟銀(SoftBank)等日本三大電信廠,以該廠手機做為當季主打的特約機,手段則考慮強化防水機能,相容於FeliCa規格的錢包手機等,並強調採用日本顯示器(JDI)的面板、SonyCMOS等,拉近與日商的關係。

報導指出,華為宣稱內部已有名為計畫P的日本市場專屬開發產品,目前還是最高機密,請消費者2018年拭目以待。雖然不知道這個計畫的內容,但華為的動態,值得觀察。

[Home]


2017/08/03 3.2.1.4. 哀鳳回美製造? 庫克暗示近了 i8延後上市疑慮減低 股價應聲大漲創歷史新高 [ 蘋果日報 林文彬、劉煥彥]

重回成長

蘋果(Apple)上季iPhone銷量重回成長、營收優於預期,本季財測也高於市場預估,大大沖淡新iPhone(暫稱iPhone 8)可能延後上市的疑慮。且蘋果上季大中華區營收雖持續下滑,台灣營收卻年增2成,表現亮眼。執行長庫克昨暗示,今年稍晚將透露更多與「美國製造」有關的訊息。

拜財報及財測利多之賜,蘋果股價周二盤後勁揚6.56%159.9美元,改寫史上最高紀錄,昨盤前漲6.46%,總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約24.2兆元台幣)。

3季大賺2638

蘋果在美股周二盤後公布,迄71日止的年度第3季,iPhone銷量年增1.6%4102萬支;營收年增7.2%454億美元(約1.37兆元台幣),高於市場預期的449億美元;純益則增11.8%87.2億美元(約2638億元台幣)或每股1.67美元,連2季成長。

放眼本季,蘋果預估營收介於490億至520億美元(1.48~1.57兆元台幣),也優於市場預估的491億美元。庫克說:「我們已將所有可掌握的因素納入財測,我們對返校季初期的表現感到很滿意。」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稱,庫克承諾將在美國興建3座大工廠。庫克昨在財報會上未直接回應相關問題,但暗示今年稍晚將透露更多與「美國製造」有關的訊息。

庫克表示,蘋果肩負振興美國經濟成長的責任,並強調蘋果5月已宣布將成立規模10億美元的先進製造基金。目前蘋果沒有工廠,科技媒體appleinsider指出,蘋果有可能與鴻海(2317)或其他蘋果供應商合作設立工廠。

MERLIN CAPITAL公司投資長Michael Obuchowski說:「市場原本擔心10周年iPhone會大遲到,但如今已稍微鬆口氣。我開始認為,新iPhone是否令人感到興奮已不重要。」

蘋果上季大中華區(涵蓋中國、香港和台灣)營收年減9.5%80億美元(約2420億元台幣),連續第6季下滑,但比起前5季該區營收減幅均達2位數已明顯改善。

AI不會只用於汽車

庫克表示,蘋果上季台灣營收成長20%,中國營收剔除匯率影響後持平,大中華區表現是被香港拖累。Dillon & Associates公司執行長Jeff Dillon說:「我們喜歡蘋果的原因之一,是人們一旦成為蘋果用戶就不太會跳槽,但這在中國似乎較難辦到。」

不過,他認為蘋果在中國業績回穩並開始回到正軌令人振奮。

蘋果其他產品也交出不錯表現。在3月推出的低價iPad加持下,上季iPad出貨量年增14.8%1142萬台,3年半來首見成長,營收則增1.9%50億美元(約1513億元台幣)。另外,Mac營收上季年增6.7%55.9億美元(約1691億元台幣),連3季成長。

智慧手機銷售減速已促使蘋果砸更多錢在開發新技術。庫克向投資人表示,蘋果正在推動自動化系統的大計劃,但強調自動化是所有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計劃之母,自動化系統使用方式很多,汽車只是其中1種,暗示蘋果打造的自動化系統不會只用於汽車。

iPhone在美生產 總成本增2700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周二財報線上法說會提到,今年稍晚將發布與「美國製造」相關的工作機會,引發外界揣測金雞母iPhone是否將回美國生產。惟專家估算,若iPhone零組件生產與全機組裝都拉回美國,總成本將增加近14%,大約多出2700元台幣。

不利與三星競爭

據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若iPhone組裝移回美國,1iPhone 7成本可能增加30~40美元(約908~1210元台幣)。若零組件也在美國生產,1iPhone 7成本最多將增加90美元(約2723元台幣)。

根據蘋果美國官網,32GBiPhone 7在美空機價為649美元(約1.96萬元台幣),若蘋果把增加的成本全數轉嫁消費者,32GBiPhone 7售價將提高至739美元(約2.24萬元台幣)。

雪城大學教授戴德里克(Jason Dedrick)指出,若強迫iPhone生產移回美國,反而可能使蘋果與三星電子等同業競爭時處於弱勢,不利蘋果在美國的高薪行銷和工程工作。

另據法新社報導,201311月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訪問華盛頓時,曾表示無意把iPhoneiPad生產線移回美國。

當時郭台銘說:「我不想把要徒手操作的一般工作拉回(美國),我們想要(在美國)做的是智慧型的工作,也就是需要高技能的工作。」

[Home]


2017/08/03 3.2.1.5. iPhone8不延期 蘋概股超嗨! [ 工商時報 張志榮、陳穎芃]

市場先前盛傳蘋果iPhone8OLED螢幕及指紋掃描器製造困難,可能延誤上市,但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周二在法說會卻暗示撇清這項傳聞,使得台積電與大立光為首的蘋果供應鏈昨(2)日軍心大振,股價紛紛大漲,率領台股站上10,500點。

周三美股早盤,蘋果股價受第2季財報與財測雙優激勵,跳空開高,大漲逾6%,來到159.75美元,改寫歷史新高,並帶動道瓊指數飛越22,000點天關。影響所及,外資圈看好今(3)日台股與相關概念股可望進一步上揚。

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施曉娟表示,蘋果法說會內容顯示,iPhone的新舊機款過渡期未如預期嚴重,因此,iPhone供應鏈今年下半年1億支(較去年成長20%)的備貨量預估值應該沒問題。

Q2營收、獲利皆超預期

蘋果周二舉行法說會,吸引全球關注,根據第2季財報內容,營收454億美元、毛利率38.5%、營益率10.8%、每股獲利1.67美元等均優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450億美元、38.2%、10.6%、1.58美元。

至於第3季營運展望,營收505億美元優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486億美元,毛利率37.8%則低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38.2%。

庫克在法說會暗示新款iPhone將如期上市,但沒有講明是「何種款式iPhone會如期」。

OLED版零組件廠8月出貨

港商野村證券產業分析師李佳伶指出,蘋果對於OLEDiPhone的準備看起來一切如常,因此,OLED版零組件廠商將從8月開始出貨、OLED版組裝廠商則是從9月開始小量出貨。李佳伶認為,對零組件廠商來說,第3季營收季成長率30%至50%與年成長率10%至20%的預估值應該很容易達標,且第4季營收還可較第3季成長,因ASP較高的OLEDiPhone會從第4季起大量出貨,單月營收至少可以旺到10月。

專家:iPhone89月上市

研究機構Jackdaw Research分析師道森(Ian Dawson)表示,從蘋果本季財測(營收490億至530億美元間)可看出,iPhone8將在9月上市,但他推測高階版iPhone8上市後的缺貨情形將比往年嚴重。

庫克信心喊話奏效,包括台積電、大立光、鴻海、可成、台郡、臻鼎-KYGIS-KY等蘋概股昨天股價連袂大漲,漲幅均超過1%,分別為:1.89%、4.82%、1.72%、2.74%、3.25%、1.83%、2.27%,是台股加權股價指數能重回10,500點的最大關鍵。

買氣沒延後 iPhone上季意外大賣

蘋果第2季業績報喜。CNBC新聞網站報導,先前外界擔心消費者苦等蘋果iPhone 8會削弱上季(46月)iPhone需求,但蘋果周二公布的財報證明iPhone銷售未受影響,在上季大賣4,100萬支。服務部門營收也創新高,使蘋果上季獲利優於預期。

蘋果周二盤後公布上季營收454億美元,高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期的449億美元。上季每股盈餘(EPS)經調整後達到1.67美元,也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57美元。

周二財報最大亮點無疑是iPhone銷售成長。往年46月向來是iPhone銷售淡季,因為多數消費者寧願等到年底新一代iPhone上市再買,但今年蘋果打破慣例,上季iPhone銷售量不僅優於預期,還較去年同期小幅成長2%。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周二表示:「從銷售數字來看我們上季賣了4,100萬支iPhone,但事實上我們賣了更多,因為上季零售通路庫存下滑330萬支。放眼全球,我們上季在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市場的銷售年增幅都超過25%。上季光是iPhone 77 Plus銷售量就締造雙位數百分比成長率,勝過去年同期的6S銷售成長率,所以iPhone需求真不是蓋的。」

上季iPad也賣出1,142萬台,高於分析師預期的903萬台。上季Mac銷售量429萬台,略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33萬台。

除了硬體銷售亮眼之外,包含App StoreApple Music在內的服務部門營收也在上季創新高。庫克表示:「蘋果服務部門上季營收7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堪稱表現優異。如今該部門營收規模已相當於財星百大企業規模,比預期中還早達成這項目標。」

蘋果預期本季毛利率約在37.5%~38.0%,略低於StreetAccount調查分析師預期的38.3%。本季營收約在490億~520億美元,高於路透調查分析師預期的492億美元,暗示iPhone 8將趕在9月上市。

庫克周二面對媒體詢問蘋果在美設廠的承諾,僅表示蘋果「有責任」支持美國經濟發展,但並未正面回應是否將在美國增設廠房,反而是將焦點轉向就業。他強調蘋果在美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其中四分之三集中在應用程式開發領域。

[Home]


2017/08/03 3.3.1. 蘋果報喜 美股飛越22,000 [ 經濟日報 葉亭均、林奕榮、黃智勤、謝汶均]

蘋果上季營收寫下七季以來最快成長速度,iPad銷售自2014年來首度重返成長,服務部門營收創新高,本季財測也優於預期,暗示iPhone 8應該不會遲到,帶動蘋果股價2日盤初大漲逾6%至歷史高點,道瓊也首度站上22,000點。

美股道瓊指數2日早盤突破22,000點大關,寫下歷來新高,蘋果是帶動美股走高的主力;蘋果在財報搶眼帶動下,早盤股價大漲6%以上。

蘋果在美股1日盤後公布,預期截至9月底止的年度第4季營收將介於490億至520億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491億美元。執行長庫克表示:「財測已考慮到所有已知因素。我們樂觀看待返校季初期表現。」

由於蘋果的新iPhone通常是在9月中下旬開賣,而那幾周的營收會納入第4季財報中,因此市場推測庫克這一席話暗示預料中的i8可望如期推出。分析師先前擔心新iPhone可能延後推出,紛紛調降對蘋果的預估,不過最新財測已淡化相關疑慮。

另一亮點是,iPad銷售三年多來首見重返成長,以及Mac產品維持動能,有助減輕蘋果近年來日益仰賴iPhone的疑慮。iPad上季出貨量增加15%1,142萬台,主因是3月推出平價款iPad,及6月時推升級版iPad ProMac產品上季銷售增加6.7%,為連續第三季增長。

儘管4-6月通常是蘋果的淡季,消費者會在這段時間等待新機,但蘋果上季淨利大增11.8%87.17億美元,每股盈餘1.67美元,營收勁增7%454.08億美元,優於預估。

iPhone上季銷售成長1.6%4,102.6萬支,優於預估,但平均售價降至606美元,使iPhone營收248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

蘋果大中華地區營收上季下滑9.5%80億美元。庫克說,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持平,在台灣大增20%,但在香港減少,主因強勁匯率影響觀光與購物。

蘋果風光背後 三難題待解

在蘋果發布財報之前,市場最大的疑問似乎只有「新iPhone何時才會出貨」。蘋果繳出亮眼的財報與財測後,其他問題隨之而來,包括蘋果將如何因應中國政府的管制?接下來的大手筆投資又會是什麼?分析師認為,市值邁向1兆美元的蘋果,必須開拓iPhone之外的新產品。以下是蘋果有待解決的三大挑戰:

1、中國

儘管在美國、歐洲市場收穫雙位數成長,蘋果上季在大中華地區的營收較去年同期下滑10%Moor Insights分析師莫賀德說:「華為與Oppo等當地業者持續帶來競爭壓力,性價比在當地也比品牌更為重要。」

蘋果如何因應中國的監管則是另一大問題。蘋果上周將部分讓中國用戶「翻牆」的虛擬私人網路(VPN)應用程式從App Store下架,引起爭議。蘋果執行長庫克表示,企業須遵守法律。

2、其他計畫中項目

外界猜測蘋果有意打造電動自駕車,但庫克暗示,該公司打算研發的項目規模可能把自駕車還要大。庫克指出,蘋果正「大量投資一個大型項目,該項目專注於自動系統的核心技術…此自動系統可以應用在不同領域,汽車是其中一個,但還有很多不同領域。」

3、在美國設廠

蘋果在美國也正面臨增加就業機會的壓力,庫克表示,該公司未來將增聘更多開發人員,蘋果也將推出最初預算達10億美元的「先進製造業基金」,藉此協助一些工廠成長、擴張。

蘋果滿手現金 夠買下甲骨文

CNBC報導,蘋果公司目前持有的現金部位達到2,61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足足比去年同期高出13%

2,615億美元是多大一筆錢呢?這筆錢夠買下軟體大廠甲骨文(Oracle),還剩540億美元,要買下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或電信巨頭AT&T也不是問題。

除了對滴滴出行和Beats等企業的大手筆投資以外,蘋果鮮少進行巨額收購,而是將資金用於研發。蘋果上季花在研發的資金達到29.4億美元,高於去年的25.6億美元,為連續第九個月攀升。蘋果也在全球各地進行各項投資,例如在杜拜開設旗艦店。不過,蘋果財務長梅斯特里透露,蘋果約有2,460億美元的現金在美國以外,約占現金部位94%

蘋果將多數在海外市場賺得的利潤留在海外,以規避美國的高額稅率。蘋果執行長庫克大力支持美國總統川普的稅改政策,川普擬對滯留海外的企業獲利給予一次性低稅率優惠。若蘋果能以低稅率將龐大海外資金匯回美國,或能進一步出手併購其他企業或回饋股東。

 

[Home]


2017/08/03 3.3.2. 鴻海:在美後續投資 儘速公布 [ 經濟日報 尹慧中、張加]

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國時間1日爆料,鴻海集團美國投資將上看300億美元(新台幣9,060億元)。對此,鴻海集團昨(2)日間接證實,威斯康辛州投資是第一步,後續地點的投資將盡速對外公布。

儘管鴻海尚未對外說明其餘新設廠區的位置與投資金額,不過昨日發布聲明指出,鴻海科技集團非常高興能在美國中心地帶打造世界最先進的面板廠,如同上周所提,威斯康辛州的投資,僅是鴻海在美國投資計畫的第一步。

川普1日在白宮一場公開活動透露,富士康將在美國投資300億美元。川普還笑說,郭台銘私底下告訴他這個金額,還強調「off the record」(不留紀錄),他也承諾不會告訴任何人。

不過,川普對郭台銘的承諾顯然不算數。川普1日在白宮出席一場小型企業活動時主動提及富士康,他說工作機會正在回流,工廠正回到美國,「你們上周看到富士康,他們要投資100億美元,但他(郭台銘)是這時代偉大的商人之一,我認為這金額會達300億美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已向小股東預告,鴻海「飛鷹計畫」是五年期投資,投資額有望超過100億美元,7月底至8月初,將初步篩選美國三個州,因此川普的發言不讓外界意外。鴻海科技集團昨也指出,威斯康辛州投資將作為穩健打造8K+5G生態體系的基石,後續其他地點的投資計畫待定案後將盡速對外公布。

業界看美國投資 落實承諾是關鍵

業界觀察,鴻海集團赴美國投資架構預估有三種模式,加上母公司鴻海在手現金相當充沛,研判錢不是問題,反倒是美國官方承諾補貼、製造獎勵政策等前提必須落實才有助後續投資。

美國總統川普對外透露鴻海集團赴美投資金額有望達到300億美元(新台幣約9,060.7億元),市場研判,相關投資資金預計將分批注資,預計至少是四年以上計畫。

業界也觀察,川普對外曝光的鴻海集團美國投資總金額換算已約是鴻海集團一年營收規模的四分之一、一年獲利的六倍,從整體鴻海集團現金流量考量,鴻海集團赴美國投資架構預估有三種模式。

首先,鴻海集團母公司鴻海歷年購買設備等資本支出約在500億元,加上在手現金充沛、歷年約當現金約6,300億元,一旦美國飛鷹計畫的四年期投資細節敲定,在美方政策承諾全數到位後,母公司有餘裕逐年投資75億至100億美元相關項目。

其次,鴻海集團赴美投資的大方向也是造鎮模式,從建構完整「雲移物大智網加上機器人」與健康醫療等八大生活的通盤考量,鴻海集團戰略投資的夏普也有望擔當重任,相關重要子公司也有望分別出資,不過實際出資比率仍未明朗。

第三,鴻海集團赴美投資模式也不能排除比照當年在廣州的模式,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個人身價已超過70億美元,郭台銘是個人投資SDP?工廠)、並由SDP統籌廣州增城第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的投資,顯見SDP已經化身成泛鴻海集團對外投資與協調的平台。

[Home]


2017/08/03 3.3.3. 美新創公司估值 市場打問號 [ 經濟日報 林昀嫻、易起宇]

社群軟體Snap和食材外送業者Blue Apron控股公司在紐約掛牌上市後,原本預料會重現科技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榮光,如今股價卻雙雙跌破上市價,再度引發市場對新創公司估值過高的疑慮。

華爾街日報報導,Snapchat母公司Snap 3月以高於外界預期的價格掛牌上市時,首日股價飆漲44%,但到5月公布上市後首次財報、顯示用戶成長趨緩後,股價便顯露疲態。

Snap股價於本周一(731日)跌至新低,因一部份初期入股的投資人首度獲准出售持股。

同樣於今年上市的Blue Apron也難逃厄運,Dealogic的資料顯示,Blue Apron的掛牌價遠比外界預期價格低40%,但上市至今股價卻仍重挫逾30%,成為今年籌資至少1億美元上市公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如今市值剩下不到13億美元。

隨著SnapBlue Apron股價跌跌不休,創業者和投資人也日益質疑,未上市企業是否正經歷一波修正期,使其估值漸趨與上市企業一致。

他們也點名包括叫車服務業者Uber等許多身價被高估的公司,不僅虧損連連,長期成長和獲利的路線也都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分析師和承銷業者也認為,Snap上市後的差勁表現已引發後期入股投資人的擔憂。

許多新創公司靠多次籌資而衝高估值的循環,可能就此中斷。

IPO市場似乎搖搖欲墜。Dealogic的資料顯示,年初到7月期間美國共105IPO案,總籌資金額約達300億美元,為去年同期近三倍,但亮麗數字的背後主因是比較基期低—去年是逾十年來IPO成長最慢的一年。

雪上加霜的是,IPO投資績效通常優於大盤指數的情況已不復見。資料顯示,今年截至728日在美國IPO的公司股價平均漲11%,僅略高於大盤標普500指數上漲的10%

若單算在美國IPO上市的科技公司,其股價平均漲19%,也遜於標普科技類股的上漲22%

種子投資退燒 衝擊矽谷

隨著投資人對美國科技新創公司的投資態度轉為謹慎,前幾年的種子投資熱潮已不復見,這可能對美國矽谷造成重大影響。

儘管投資人對於投資下一件大事情的興趣不減反增,這兩年來種子投資的件數和金額卻仍大幅減退。PitchBook公司報告顯示,第2季種子和天使投資人的交易件數共約900筆,較2015年第21,500筆的投資巔峰減少約40%,投資金額也從巔峰期下滑逾24%,至16.5億美元。

投資人和分析師認為這波減退基於兩項原因。一是因為許多大肆宣傳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公司企業估值都過度誇大,使華爾街如今已對估值高達數十億美元、但未證明實力的私人公司股票缺乏興趣。

同時,科技業界巨獸的崛起,也導致種子投資交易減少。臉書等主宰市場的大公司所累積的財富,足以隨時挑戰任何一家正值火熱的新創公司,壓低這些新創公司的價值。

種子基金Initialized Capital管理合夥人表示,科技公司的力量太過強大,導致極有價值、又處於極初期階段的投資機會減少,估計少了20%25%。不過有投資人觀察到傳統種子投資的「亂槍打鳥」做法正在改變。

[Home]


2017/08/03 3.3.4. TCL半年報雙成長 三年首見 [ 經濟日報 李仲維]

TCL集團1日晚間發布半年報,營收年增7.93%,淨利年增110.8%,這是三年來首次雙增長。TCL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利潤增長主因是液晶面板行業高景氣度延續。

財新網報導,今年3月以來,大陸液晶面板行業持續景氣。大陸最大的消費類電子企業TCL集團業績得以明顯改善。TCL昨股價報收人民幣3.77元,下跌0.06元,跌幅1.57%

根據TCL集團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公司營收為人民幣5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93%;淨利為人民幣1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0.8%;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為人民幣10.3億元,年增70.7%

李東生表示,這是在過去三年公司首次取得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顯著增長。半年報將利潤增長的原因,歸結於液晶面板行業高景氣度延續。

華星光電目前是TCL集團最重要的子公司,從事顯示面板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半年報稱,華星光電的淨資產占集團淨資產的比例很高。

根據方正證券近期研報,TCL集團整體估值在人民幣610億至680億元之間,而華星光電對應TCL集團市值,應為人民幣500億至560億元之間。

TCL集團透過發行股份再度購買華星光電10.04%股權的方案,已於731日獲得股東會通過。這筆交易完成後,TCL將直接持有華星光電85.71%的股權。李東生在半年報中稱,華星光電的剩餘股權待重組獲得證券監管部門批准後,TCL將完全持有華星光電股權。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星光電銷售收入達人民幣135.4億元,年增49.2%。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達人民幣54.8億元,年增149.7%,顯示華星光電對TCL的獲利挹注甚多。

半年報指出,華星光電的電視面板產品市占率不斷提升,其中55吋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第三,32吋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球第二。大陸另一家主營液晶面板的企業京東方A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也稱,公司將實現轉虧為盈。

[Home]


2017/08/03 3.3.5. 超微第2季財報嗅到復甦契機 能否見到果實仍待時間檢驗 [ 電子時報 楊智家、邱龍傑]

超微第2季財報嗅得到營運好轉跡象,執行長蘇姿丰更預測第3季超微營收可季增23%

超微(AMD)近日發布2017年第2季財報,雖然依舊尚未創造獲利,不過第2季淨損1,600萬美元已明顯較上一季的淨損7,300萬美元有所改善,營收12.2億美元同樣年增達19%,均超越市場分析師預期,整體而言超微第2季從營收成長及資產負債表健康程度來看,均取得顯著的積極進展,主要受惠於核心中央處理器(CPU)及繪圖晶片(GPU)業務成長所帶動,另市場也看好超微其他業務前景,但即使超微逐漸見到反轉契機,是否真能藉由新產品線帶動營收、獲利大幅成長,甚至對英特爾(Intel)形成威脅性,仍待時間檢驗。

根據富比士(Forbes)等媒體報導,第2季超微財報一大看點,在於該公司運算及繪圖業務營收規模達到6.59億美元、年成長達到59%,這顯然受惠於該公司正式開賣最新一代Ryzen桌上型電腦(DT)處理器產品線,以及最新款Radeon繪圖晶片,特別是近期市場上對加密貨幣採礦需求大增,因而帶動市場上對超微繪圖晶片需求大幅增溫,更對超微繪圖晶片市況銷售帶來挹注。

但由於近期加密貨幣採礦熱潮畢竟只是一時的興起現象,還無法保證是否能創造持續性穩定的需求表現,因此超微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對這塊市場可創造的持續成長性比較沒有做出承諾。不過在目前超微仍在等待Epyc伺服器處理器產品線營收繁盛成長之際,先看到因加密貨幣採礦熱潮帶動其繪圖晶片營收突然躍升,因而對營收成長形成挹注,也算是來得正是時候。

目前隨著Ryzen產品線開始貢獻超微營收,預期不久後超微也將正式開賣Radeon RX Vega遊戲繪圖晶片,加上如今超微已將全新Epyc伺服器處理器平台出貨給OEM合作夥伴,全新高階多核心處理器「Threadripper」也即將問世下,富比士報導預期超微未來似乎可望藉由這些新產品線,持續迎來強勁成長動能。

未來隨著Epyc產品線正式開賣,超微爭搶英特爾盤踞多年龍頭獨佔地位的伺服器處理器市場競爭態勢將逐步升溫,對於Epyc產品線與英特爾Xeon Scalable伺服器晶片系列競爭的前景,蘇姿丰當然也是看好,認為Epyc產品線有很好的性價比。

即使如此,市況會如何變化仍不是產品線擁有高性價比說的算,仍需要時間來證明Epyc產品線是否真能在英特爾獨佔的全球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以及所能夠形成的影響力有多大,但可以見到的是,Epyc產品線為超微帶來了龐大的成長潛能,並正對英特爾形成新的挑戰,蘇姿丰便稱在資料中心業務上,超微應可收回至少半數失土。

若超微真可藉由Epyc產品線對英特爾獨佔市況形成衝擊與影響性,預期超微第3季以後或可見到更刮目相看的財報表現。蘇姿丰也對超微第3季財報提出大膽的預測,預估第3季營收季成長可達23%

另外,蘇姿丰也稱11月超微將出貨晶片至微軟(Microsoft)全新遊戲機Xbox One X,並稱將推出一款額外設計且到了2018年下半將見到成長,外界從發表及銷售成長預估的時間點來推測,此一額外設計或許可能為近期遊戲機製造商Atari推出的Ataribox,是否真如此值得拭目以待。

數位貨幣挖礦潮退燒 將影響AMDNVIDIA營收

受惠於加密數位貨幣去中心化應用平台以太坊(Ethereum)挖礦活動增溫,推升超微(AMD)2季全球GPU營收,讓AMD獲利大增,但這股熱潮看似正在退燒,將對AMD未來幾個月的營收造成衝擊。

The Street報導,以太坊與現在大部分採用專用晶片(ASIC)開發的比特幣(Bitcoin)不同,差別在於支持以太幣(Ether)的區塊鏈技術奠基於GPU,隨著以太幣價格上漲,最近幾個月運作AMD中階Radeon RX台式機GPU的顯卡銷售量大增,如華碩採礦系列卡,但很多礦工仍使用一般等級的顯卡。

NVIDIA中階的GPU,如GeForce GTX 10601070的營收也呈增加趨勢,但總體而言AMD的卡片更受礦工歡迎。某些大型礦工的需求依然相當強勁,特別是在俄羅斯和大陸等電力成本較低的市場提高採礦的經濟效益,一些大型礦工甚至還租用波音747來運輸購買的顯卡。但是看起來小規模礦工的熱情開始下降。

AMD觀察到,近幾週在eBay上架的以太坊礦業PC鑽機數量,以及礦工卸載的AMD顯卡數量均大幅增加。RX 580卡賣給主要會員的價格仍然是建議售價229美元,新的非拍賣eBay商品一般都有325美元的價格,有些價格超過400美元,但3個星期前RX 580卡的銷售價格一般都超過400美元。

報導分析,市場對以太幣興趣降溫的原因主要是以太幣價格下滑,從20171月初不到10美元飛漲至6月中旬接近400美元,目前交易價格接近200美元,交易量也出現下滑。比特幣自6月中旬以來價格也下滑,但並沒有如此劇烈。

基於區塊鏈加密貨幣的性質,當處理的交易數量愈來愈多,採礦在計算上變得更加困難,且更多的礦工必須相互競爭來處理新交易,此時會增加採礦業務的難度。Etherscan數據顯示,自2017年開始,給定數量的以太幣已經增加到原來的16倍,而在過去3個月中增加到原來的4倍。

即使交易活動保持健康水平,採礦難度提高和價格下降更不利採礦經營,譬如300美元的RX 580卡加上電費的話,在以太幣價格接近高峰時,要2~3個月才能回本,現在要至少6個月。

當年隨著比特幣價格大幅下滑,採礦在計算上的難度提高,比特幣挖礦需要的顯卡需求在2014年大幅下滑,AMD似乎很清楚歷史將會重演。在第2季度財報中,AMD首席執行長認為遊戲市場仍然是AMD GPU業務的主要優先事項,但採礦相關營收不是長期的成長動力。

報導認為,除了與數位加密貨幣採礦相關的GPU與其他業務,AMDNVIDIA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成長管道,如果GPU業務的特殊部分營收下降,投資者也不需要感到震驚。

新興技術重塑半導體版圖 英特爾受眾多對手夾擊

人工智慧(AI)、雲端運算、大數據(Big Data)和物聯網(IoT),以及大量行動運算將重寫半導體產業版圖,龐大工作量將迫使客戶重新設計處理器,安謀(ARM)進軍資料中心、超微(AMD)挑戰繪圖晶片(GPU)、高通(Qualcomm)併吞物聯網商機,都將撼動傳統晶片製造商的江山。

ZDNet報導,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Google正在自己的處理器上運行人工智慧和其他工作任務,目標是在不經過雲端的情況下提供解決辦法。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高效能運算分析逐漸提高GPU的市場需求,推升NVIDIA市場地位,同時為AMD注入更多生命力。

英特爾(Intel)正在從PC轉向資料中心和物聯網。英特爾購併Altera替自己增添可編程晶片實力,這些可編程晶片也用於人工智慧和其他新興工作任務,英特爾處理器也支持雲端服務供應商,但總體而言英特爾將損失最大。

高通在佔領行動裝置市場之外,還進軍自動駕駛車與伺服器市場。AMD作為資料中心的二級供應商需求看漲,同時,AMD在桌上型電腦(DT)和伺服器的布局可能會影響英特爾。ARM從行動裝置出發,但可能威脅伺服器領域,報導認為,ARM持有大多數行動處理器的智慧財,可能成為物聯網的重要競爭者。

總之,過去屬於英特爾與高通的天下,現在已經被人工智慧、分析、大數據擾亂市場,處理器的競爭態勢正在重新洗牌。報導提出幾個觀察重點,其中,NVIDIA早就看到GPU在資料中心的商機,並積極投資,無論NVIDIAGPU用於雲端運算或資料中心,NVIDIA已經做好自己的市場定位。

AMD2季度繳交亮麗成績單,但利潤不大,AMD現在重視的是資料中心商機。而為什麼AMD重要,報導認為,強大的AMD意味資料中心、雲端運算和高性能運算市場出現二級供應商,有競爭就可望降低成本。

而過去專注行動市場的高通,購併恩智浦(NXP)後開始投入物聯網以及車聯網領域,購併恩智浦將替高通帶來年營收300億美元,還有新的市場,意味高通將跨出無線、Snapdragon,以及5G轉換市場,進入資料中心處理器領域。

至於英特爾,仍然擁有資料中心主導地位,並具有前瞻性的新市場,但轉向並行運算和物聯網的道路可能不會這麼順暢。美國投資銀行傑富瑞(Jefferies)分析師Mark Lipacis認為英特爾面臨NVIDIAAMDARM的激烈競爭將損失慘重,因而調降英特爾股價預期。

Lipacis認為,微軟在資料中心對ARM的支持是一個分水嶺,英特爾將因眾多競爭對手夾擊而失去資料中心市佔率,認為英特爾在新的運算模型重寫半導體產業當下,將成為損失最慘重的一方。

[Home]


2017/08/03 3.3.6. LGD廣開OLED電視面板製造大門 向大陸面板廠招手盼獲共鳴 [ 電子時報 郭靜蓉、范仁志]

樂金顯示器力推OLED電視面板。

近期面板業界發生兩件大事,一是鴻海赴美投資100億美元,將在威斯康辛州設立面板廠,深受全球矚目,鴻海事件將同樣也發生在7月底的南韓面板大廠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宣布將擴建OLED電視面板的計畫掩蓋住,事實上,樂金顯示器的決議對面板業的後續影響也同樣深遠。

樂金顯示器董事會決議將在坡州園區動工興建P10廠,擴建10.5代大尺寸OLED生產線,前期可能會先以LCD量產,待技術成熟後再轉為OLED,長期來看,10.5代廠將採用印刷式技術;此外,樂金顯示器也將在廣州新建8.5OLED面板生產線,新增月產能為6萬片玻璃基板,預計2019年量產;另外,樂金顯示器也將擴建6代的POLED生產線,新增月產能為3萬片玻璃基板。

3項投資計畫均與OLED相關,且其中的2項投資是高世代OLED生產線,引起面板業界矚目。DIGITIMES Resarch指出,樂金顯示器計劃在2017年下半至2020年上半的這3年期間,編列16.8兆韓元(16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在OLED事業上,其中,5兆韓元將用於擴充南韓8.5代及新設10.5OLED生產線,1.8兆韓元將用於與大陸相關機構合資在廣州設立8.5OLED生產線,亦即樂金顯示器在2017年底時,8.5OLED生產線的整體月產能目標為6萬片玻璃基板,而2020年其10.5OLED生產線則可望具備月投3萬片產能規模的實力。

截至目前為止,樂金顯示器仍是大尺寸OLED電視面板的獨家供應商,其他面板廠均未步入量產行列,之前樂金顯示器對於高世代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的投資相當謹慎,產能成長緩慢,但隨著時間過去,樂金顯示器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還有其他的品牌支持者,在推廣OLED電視上不遺餘力,使得近來OLED在高階電視市場的佔有率明顯提升,並在2017年吸引Sony的加入。

但受上游供應鏈不完整以及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響,短期內OLED電視仍將定位在高階市場,市場規模無法迅速擴大,預計未來的5~8年內,仍是液晶電視市場的天下,但樂金顯示器在擴大OLED電視面板投資後,預估將有助於提升出貨規模。

根據群智諮詢預計,2017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出貨約為160萬片,滲透率提升到0.6%2019年隨著樂金顯示器廣州新的8.5OLED生產線量產,OLED電視面板的滲透率將會加速提升,預估到2020年時,全球OLED電視面板出貨規模將達400萬片,滲透率將提升到1.6%;到2022年時,全球OLED電視面板規模將有望攀升到750萬片,滲透率將可達到3%

事實上,面板成本的下降需要完善的產業鏈配套、成熟的製程技術以及規模經濟缺一不可,目前OLED用的有機發光材料供應商少而且高度壟斷,造成生產成本高昂是OLED電視面板難以取勝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

其次,供應規模擴大需要有更多面板廠商的參與,樂金顯示器是目前全球OLED電視面板的唯一供應商,而這次樂金顯示器首次邁出南韓,到大陸設立OLED面板生產線,此舉除了可增加產品能見度外,藉由到大陸設廠,得到當地政府資金的支援,亦能彌補樂金顯示器龐大資本支出所面臨多頭馬車分散的窘境。

再者,OLED電視面板長期處於壟斷的局面,也讓品牌廠有所顧忌,若要拓展OLED電視市場新局,其實需要更多面板廠的參與,並擴大OLED電視面板的供應量。

大陸面板廠包括京東方與華星光電在內,都在積極儲備OLED電視面板的生產技術,其中又以印刷式OLED技術最被看好,面板業者認為,樂金顯示器在大陸設立首條8.5OLED面板生產線後,將有機會激發其他潛在面板廠對於生產OLED產品的信心度,加速對OLED電視面板的投資並提高產品競爭力,亦有機會拉抬OLED電視後續的整體市場規模並進一步擴大需求。

夏普獨推8K 日本市場有疑慮聲音

日本電視市場主力產品,目前是4K電視,但價格下滑嚴重,因此日本電視廠已開始找尋次世代高階產品,以便維持利潤。當SonyPanasonic、東芝(Toshiba)等廠都決定轉向OLED電視時,只有夏普(Sharp)獨力經營8K電視,這就引發市場懷疑夏普的決定是否正確。

理論上,畫面解析度達4K電視4倍、Full HD電視16倍的8K電視,可以提供更佳的影音享受,加上過去10年的市場發展,證明消費者青睞的不是數位影音內容不足的另類產品如3D電視,而是大螢幕高畫質的4K電視,因此螢幕更大畫質更高的8K電視,理應也有良好的市場發展性。

況且日本政府也在推動8K數位影音內容播放,希望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對外展示,SonyPanasonic也表示將在東京奧運前推出8K電視,夏普提早在2018年推出8K電視,配合NHK8K電視播放,有領先其他廠商的效果。

但是,現在4K數位影音製播設備才開始推廣,PanasonicSony8K數位影音製播設備,還在研發期,市面上缺乏8K數位影音內容,雖然在醫療或宣傳上,8K顯示器有其市場,但在消費性市場上,缺乏適當的數位影音內容便推出8K電視,似乎太急躁,可能重蹈3D電視的覆轍。

尤其目前決定在2018年進行8K數位影音內容播放的單位,只有NHK,比4K推廣時期還要單薄,即使夏普同時與SonyPanasonic協調,共推8K生態系,成效也很難馬上顯現。

當然,與其他已經沒有自行生產電視面板的日本電視廠相比,夏普是日本現存唯一的電視面板生產廠,優先採用自己生產的面板,是合理選擇;其他電視廠只能外購面板的情況下,選擇較易購買的OLED面板,等待JOLED的低價OLED面板在2018年上市,以及其他廠商的8K面板上市,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但夏普上次的失敗,就是不顧市場趨勢自行增產,最後液晶面板庫存壓垮公司,現在力推8K液晶電視而不顧OLED電視,是否將重蹈覆轍,又或能依賴母公司鴻海打開海外市場,便成為日本市場對夏普的觀察重點。

[Home]


2017/08/03 3.3.7. 蘋果Q2財報 大中華區不給力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全球科技巨頭蘋果在美國時間週二發布第2季財報,雖然財報數據超出分析師預期報出佳績,但缺點卻仍然明顯,大中華區延續著上一季營收衰退的表現,在Q2營收80.0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0%,是蘋果在全球中唯一營收下跌的地區。

新浪財經報導,2015Q2時,大中華區為蘋果帶來了168億美元的營收,但去年同期僅剩88.48億美元,今年同期再衰退1成。自2016Q1開始,蘋果大中華區營收年增率已連續6季呈現衰退。

對於Q2大中華區表現,蘋果執行長庫克指出,香港市場仍在拖累整個大中華區的營收,但大陸市場的表現則振奮人心,微信和其他軟體、服務在大陸市場的火熱對蘋果有利,由於微信同時適用iPhone和其他手機,可以吸引潛在用戶方便轉而使用iOS系統。

此前,蘋果和微信曾因抽取用戶打賞抽成等事件有過數度風波,但後來傳出蘋果有意退一步的消息。再加上近期蘋果從大陸區App Store下架所有主要的VPN應用軟體,顯出蘋果逐漸配合大陸官方、業界的態度。

庫克對於下架VPN軟體一事表示,2015年大陸官方對於VPN的管理已趨嚴,今年開始又再次加大監管力度,在政策執行力度增強的情況下,許多VPN軟體並不符合大陸法規,蘋果下架是為遵守當地法律。

但庫克仍指出,蘋果一直希望帶給用戶最好的產品,希望未來相關的管制會逐步放寬。

路透分析,蘋果此舉是為了扭轉大中華區業績,故更配合大陸官方法規。目前蘋果在大陸受到華為、OPPO、小米等當地品牌競爭,在大陸的智慧型手機市占率滑落至第5位,上半年市占更僅剩9%。

除了下架VPN外,蘋果在上個月任命首任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由華人掌管大中華區業務;並和貴州省政府達成協議,聯手當地業者設立大陸首座數據中心,陸續推出許多大陸地區的客製化服務、活動。

[Home]


2017/08/03 3.4.1. 蘋果Mac產品線調整順暢 含金量持續提升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蘋果(Apple)公布財報,Mac系列產品銷售量與營收較前一年穩定上升,如同之前主力代工廠廣達所言,2017NB出貨有回溫跡象;供應鏈預估,2017年下半為NB傳統旺季,蘋果Mac出貨將較上半年更佳,全年有機會超越2016年出貨水準,且蘋果產品轉換,出現成效,含金量大幅提高。

蘋果MacBook Pro2016年進行大改版,除了效能更佳,也較前一代更輕薄,並且導入Touch Bar的觸控新設計,原本被批評新機種仍採用舊款處理器,蘋果也於2017年更新至英特爾最新一代的Kaby Lake處理器。

蘋果Mac系列與Windows PC相較,仍屬少數,然而卻是穩定少數,對蘋果使用者而言,寧願等待Mac更新,也不會輕易更換至Windows陣營的死忠態度,讓蘋果Mac始終能夠維持一定出貨數量,最近公布的財報顯示,Mac系列仍在穩定增長。

蘋果公布的財報顯示,20174~6Mac系列出貨量達429.2萬台,較前1季的419.9萬台,成長2.21%,也較2016年同期的425.2萬台,年增0.94%,上半年總計出貨849.1萬台,較2016年上半的828.6萬台,年增2.47%

蘋果於2016Mac系列出貨量達1,855萬台,較2015年的2,038萬台,衰退8.99%,供應鏈原本預估,蘋果2017年出貨頂多與2016年持平,或小幅下跌,如今從上半年出貨來看,有機會較2016年小幅成長,優於整體市場平均。

財報也顯示,Mac4~6月出貨量雖較上季成長,然營收55.92億元,卻較上季下滑4.31%,然與2016年相較,Mac營收仍成長6.74%,優於出貨增幅0.94%,也顯示蘋果將Mac系列,從MacBook Air推進至價格較高的MacBook Pro,展現成效。

蘋果在2015年推出新款的輕薄MacBook2016年推出新款MacBook Pro時,不再推出新款的11MacBook Air,被視為已經服務近10年,稱霸輕薄NB市場的MacBook Air機種,開始退場,蘋果於2017WWDC發表的機款更新,MacBook Air仍然在列,然處理器等級較低階。

供應鏈指出,蘋果即使不更新MacBook Air,市場需求仍強,對於蘋果而言,只要能繼續獲利,就不會斷然停止,以過去小白機為例,就在官方並未更新的狀況下,供應鏈仍在生產,MacBook Air也會有同樣狀況。

至於蘋果推出新款MacBookMacBook Pro,售價均較MacBook Air更高,也成功讓出貨穩健的Mac,可以挹注更多營收與獲利。業界透露,下半年蘋果將會推出規格更高的PC,達到伺服器等級,屆時將進一步墊高Mac系列的含金量。

蘋果Mac系列主力代工廠為廣達,iMac全數由廣達代工,MacBook系列新款也都由廣達負責,廣達向來不對單一客戶評論,然對於整體NB市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十分樂觀,他表示,NB仍有基本需求,平板電腦的衝擊已經降低。

林百里指出,平板電腦如同大型智慧型手機,然而多數軟體使用智慧型手機仍然不便,比如微軟的Office 365,在手機與平板電腦上都不好應用,多數人會以智慧型手機與NB搭配,此種市場狀況,讓廣達的NB事業,相對心安。

廣達第2季出貨達1,060萬台,較上一季成長15.21%,優於公司原本預估的季增10%目標,累計前6NB出貨1,980萬台,預估下半年可望再成長,除了蘋果的Mac之外,惠普(HP)、華碩的消費NB、宏碁的Chromebook,都是NB出貨的主要成長動能。

[Home]


2017/08/03 3.5.1. 半導體製程導入工業4.0 有助打造智慧化製程 [ 電子時報 楊智家、謝明珊]

全球半導體製造業者為滿足客戶對於更高效能及功能性晶片的需求,投入資本設備的投資規模愈來愈高,帶動這塊領域變得更具競爭挑戰。

如今半導體製造領域晶片製造商為提升其競爭力,也正在將「工業4.0(Industry 4.0)概念與內涵導入半導體製程中,欲實現更高水準的製程表現,藉此有助打造智慧型工廠實現半導體「智慧製造」願景,帶動更高效的製造流程。

根據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網站報導,工業4.0具有三大特徵,首先是在廠房內部垂直整合稱為「智慧整合感控生產系統」(Cyber Physical Production SystemsCPPS)的連網生產系統,因此任何在環境與價值鏈中的變化都會反映在製造過程中。

其次則是將製程與價值鏈、合作夥伴及供應商等進行水平整合;再者,透過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AI)、資料分析以及移動性等新興技術啟動及加速整合。

半導體設備大廠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指出,半導體廠房垂直整合包含整合所有的ISA-95等級,包含從Level 0~Level 45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垂直整合需要介面的標準化。

以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設備整合,是在SECS/GEM介面上被標準化,而半導體設備通訊協定(SECS Message ServiceHSMS)則被建立用來透過高速乙太網路支持SECS/GEM通訊。

隨著感測器使用量的增加,如今半導體設備則能夠傳輸大量工程資料,為支持高速診斷資料的蒐集,被稱為「Interface-A」的工程資料介面已與控制介面分離,僅用於蒐集設備資料。

為滿足業界對於將所有資料納入一個共同平台,以求一致性及易於整合與分析的需求,在此情況下增加了R2R控制、錯誤檢測及FDC分析等各類分析解決方案的效率,如今應材智慧工廠(SmartFactory)製程解決方案也具備這類技術優勢。生產執行與控制、半成品管理以及物流則是下一階段欲整合的面向。

在工業4.0環境中,半導體製程產品將納入虛實整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sCPS)中,且足夠聰明到了解其為何、將成為何種產品以及需要前往何處,並能夠直接與CPPS進行溝通,不過在目前的全球半導體製造環境中,產品及設備均仍不夠具智慧化,意即仍未達工業4.0水準。

未來隨著CPSCPPS藉由導入AI而變得更具智慧化,預期製造執行系統(MES)、派工及排程解決方案將變得更合乎邏輯,半導體製程將藉由AI技術進一步獲得提升。

至於半導體製造網路水平整合方面,隨著工業4.0的引進,未來既有半導體晶圓製造流程將出現轉變,屆時製程將變得更加網絡化,晶圓製造與封裝廠房都將被導入該網絡中成為節點之一。

透過以消費者為中心且以需求為導向的製造,正促進半導體製程網路合作與分工的需要,要達此目標的一個方式是打造名為「虛擬工廠」(Virtual Factory)的製造企業平台,藉此將能夠整合不同的工廠、合作夥伴及供應商至單一平台中,這將透過雲端運算、工業物聯網(IIoT)以及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達成。

製造業邁向工業4.0的六大難題

為了成功邁向工業4.0,製造商必須把資訊科技(IT)視為金雞母,以提高資本、資產和營運的效率。市場情報公司Frost & Sullivan強調持續的創新,同時指出製造業勢必會面臨的六大難題。

EBN Online報導,Frost & Sullivan從進步的快慢把企業分成三大類,第一類企業礙於資源不足,例如缺乏時間和金錢,連數位化都不敢考慮,第二類企業選擇性的嘗試部分概念性驗證(PoC),第三種企業透過無數的概念性驗證,以及5~500萬美元預算來擁抱工業4.0。無論哪一種企業,展開數位轉型時難免會面臨下列六個難題。

第一個關鍵議題是擁有未來工廠的願景。製造商必須了解,勇於採用新生產模式和技術,可以將產品生產週期數位化。如此一來,誠如Frost & Sullivan所言,未來生產線幾乎不用人為干預,機器可跟人類並肩合作,大多數人力只須待在控制室監督,充分實現人員、流程和科技的整合。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製造商必須數位化舊資產,把內建系統生產技術連接智慧生產流程和端對端製造流程數位化,進而即時追蹤產品品質、降低不良品質成本(COPQ)和實現以客戶為本的創新。

第二個關鍵議題是轉型技術。特別是資料分析和3D列印,後者可結合數控機床(CNC)共同支援積層製造創新。 Frost & Sullivan預測這些技術會淘汰傳統營運模式,從反應性維護邁向預測性維護(PM),同時支援全新的商業模式,從販售具體商品迎接販售「效能即服務」。

第三個關鍵議題是促進合作。這包括多元拓展供貨來源,在天災來襲時格外重要,否則供應鏈恐重演日本海嘯的斷鏈悲劇,導致科技廠商難以取得電子零件。此外,人工智慧(AI)亦可應用於供應鏈,以解決見面機會減少的問題。

第四個關鍵議題是網路安全。資安疑慮妨礙部分製造商採用聯網工廠,不妨考慮成立IT/營運科技(OT)績優中心(CoE),從30年來IT安全技術發展取經,進而提高製造業網路安全。

第五個關鍵議題是建立新一代領導。Frost & Sullivan發現,組織文化、企業領導和投資報酬率(ROI)概念是對製造轉型的三大限制,因此,執行長和高階管理階層必須完全內化工業4.0,領導人要勇於接納新行為、新組織和新策略,例如以未來為導向的領導行為和心態。

最後是改變勞動力的動能,隨著勞動力老齡化,這些工作遲早要交給Z世代,培訓刻不容緩,未來的工作還會需要更多跨職能的技能。

工業4.0整合真實和虛擬世界 帶來全新機遇和挑戰

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進步,也對工業造成深遠影響。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的概念,逐步整合傳統製造工業流程和高科技世界。

BetaNews報導,工業是創新的溫床,物聯網(IoT)促進自動化,強化溝通和監督,提供自我診斷和高階分析,讓製造商和客戶獲益良多。由於工廠機具有分析的能力,同時可以跟機器和人類溝通,所以工廠比以前更加自動化,更能夠自我監控,工廠人員也就有餘裕完成其他工作。

前三波工業革命帶來大好機會,但也帶來了無數挑戰,不管是組織或勞工都要改變原有的習慣,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產業者正密切關注工業4.0以及其對作業方式的影響。

工業4.0的驅動力不只是物聯網,還有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雲端運算仍會扮演要角,讓產業遠距取用和儲存資訊。網路科技發展對於工業4.0也很重要,方便流通物聯網裝置所收集的資訊。

物聯網持續成長和擴張,讓這個世界變得更聰明,更加網網相連。不少企業正在採用各式連網技術,試圖現代化整套作業流程,尤其西門子(Siemens)和福斯(Volkswagen)等德國重量級企業,正砸重金投資相關領域。全球企業也正確保製造流程智慧化。

為了享受工業4.0的好處,企業必須準備好克服挑戰。首先,隨著越多裝置連接網路,安全議題不容忽視,每增加一個存取點,就是多一個潛在弱點,所以在採用物聯網之前,必須先確定網路安全系統夠完善。

其次,網路穩定度也是重要的一環。唯有機器對機器(M2M)通訊夠快夠穩定,工業4.0才能夠真正提高生產力。此外,連網裝置增加,也會對組織內部網路設施造成壓力。

第三,除了技術問題之外,人類文化也很重要。企業必須確保員工有足夠的技能,來適應新技術和新的工作方式。此外,如何讓員工接納物聯網或工業4.0也是大問題,但只要企業願意投資再培訓計畫,員工也有意願接納改變,工業4.0就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工業革命難免會伴隨失敗和成功,工業4.0可望整合真實和虛擬世界,帶來比前三波工業革命更大的影響。

[Home]


2017/08/03 3.5.2. 面對工業4.0 人機介面會如何發展? [ 電子時報 鄭斐文]

過去數十年來,人機介面扮演著機械與現場人員的操作與溝通介面,主要功能為單機的製程操作與資訊顯示。技術的進步,讓HMI的發展由單機的操作介面,跨足到生產線乃至於整廠的監控及可視化裝置,其重要性也跟著迅速提升,更延伸到與上位系統的溝通整合。

不過,傳統PC-Based設備穩定性與可靠度提升的同時,HMI與其競合關係也頗受矚目,多方需求及技術的整合,HMI挾其友善操作環境與高度整合性,也似變型金剛一般,邁入新的領域。

HMI在傳統在工廠自動化系統中,主要是扮演顯示及操作介面,或是作為現場環境監控的平台,其角色相當單純;工業4.0的新一波工業改革,HMI將朝向兩種不同的應用模式發展, 傳統工廠的簡易單機設備搭配基本型人機,無涉及生產資訊管理;

另一層次,以工業4.0為發展目標,將進行全廠或單一生產線的生產資訊管理與效能分析,HMI將負起資料整合的角色,傳遞生產情報、警報履歷、配方到上位資訊系統。 新IT技術大舉跨入自動化技術的同時,HMI也從製造現場的自動化系統的操作,產生了結構性變化,成為生產智慧化的主要介面。

目前HMI裝置由於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市場上已逐漸擺脫傳統只是輸入、輸出的介面,基本型人機在近年來因為低成本, 市場需求不斷成長。

但面對工業4.0的新趨勢,具備整合能力以及多樣性通訊的HMI將主導市場,例如廣泛支援歐美日控制器、機械人手臂以及其他週邊裝置, 以解決新舊生產系統的整合問題。目前設備日趨龐大及複雜的趨勢所致,操作者對HMI的要求也隨著更為多元。

首先,當然是HMI操作的變化。HMI的設計,主要依循著操控模式可視化、直覺化的原則;不使用複雜的架構,以簡單的方式顯示資訊,以及操作者的角度來觀看、監控操作系統,提供影片、動畫或滑動式操作,作為參考資訊給現場使用者,以供操作者直覺式判讀,或模仿學習、複製,就是避免讓操作者在不熟悉系統操作的狀況下,因誤動作造成生產線非預期性當機,解決現場人員高流動率產生的人員培訓成本以及誤操作風險等問題。

此外,HMI的操作模式所考慮的重點,主要是考量便捷的因素,希望藉由廣泛的通訊支援性減少人與機器溝通的困境,例如HMI與機械手臂直接通訊,讓機械手臂的相關資訊直接顯示在HMI,透過高度整合系統能力之特性來完成操控,取代傳統透過控制器的自動化系統。

雖然簡化思考、直覺化操作,是HMI的主要設計重點,但設計HMI時仍必須考慮擴充性與親合度,縮短初學者的學習曲線時間與滿足熟練的操作者的靈活需求,在適當的地方讓操作者建立自己的操作模式。為了讓控制設計者縮短設計時間,在不同專案下可以迅速複製,未來HMI軟體的編輯將以模組化設計為新趨勢。

依前述需求,均讓HMI設備在軟硬體設計的層面上,必須提供更多的功能來滿足操作者。因此,面對設備系統愈加複雜,HMI功能也跟著必須滿足更多的需求;但相對而言,讓HMI更加智慧化,以滿足操作者直覺性與行動化的需求,也是HMI設計的另一層面,而施耐德電機旗下的Proface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

由於設備日益複雜,已無法將HMI侷限於傳統控制元件的角色,加上網路技術的蓬勃發展,同時具備操作、監控及資料分析能力的HMI,此類產品其通訊連結的擴充性功能,也成為新一代HMI產品的重要選項,Proface產品設計即符合以上需求,也讓HMI從單機操控介面角色,轉變為連結整廠智慧化的重要介面。

由於硬體系統的技術發展,在近年來快速成長,HMI的硬體規格不再是唯一考量,因此,新軟體架構、生產資訊整合與廣泛的通訊能力才能帶給客戶新的價值, 並協助客戶以最有效益方式完成工業4.0的需求。

HMI軟體系統普及發展的諸多因素中,技術的推動與市場需求同步帶動了自動化產業的發展,而其中製造業的需求可說是成長主因。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對自動化軟體需求的提升,也決定了自動化軟體將由過去單純的組態監控功能,向更高和更廣的層面發展;身為領導品牌的Proface一直以市場的趨勢需求為前端設計, 帶給客戶高附加價值。

從市場分析,HMI軟體系統的發展,以HMI整合的自動化軟體系統,正逐漸成為生產製造過程的核心角色。無論是終端用戶或是HMI供應商,都希望透過單一自動化軟體作為資訊擷取和整合的工具。

面對工業4.0的需求,由於人機軟體的友善介面,其上手度優於傳統SCADA圖控軟體,成為客戶在選擇生產管理系統時, 新的選擇平台。Proface 新的圖控軟體BOS,就是以HMI的親民設計概念,並同時滿足新舊生產系統的資訊整合與管理。

綜合而言,工業4.0的新世代,HMI軟體與硬體的發展不再是單純的顯示功能, 更需具備與不同週邊裝置直接的通訊,不但可以降低系統成本,也能即時掌握生產資訊與效能的分析與監控,再透過網路,直接傳遞各種資料至資料庫或上位系統,完成生產現場與管理端的大數據分享與分析。

[Home]


2017/08/03 3.6.1. 三安、晶電擴充MOCVD新機台 新一輪兩岸產能競賽擂鼓啟動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三安、晶電均可望添購新機台擴充產能,預計2018年將進入兩岸LED新產能投放高峰,

LED產業市況轉佳,大陸晶粒業者擴產力道強勁,三安從8月起將以每月10台速度投產,預計未來將再投放100MOCVD新機,隨著陸廠持續擴大市佔率,據業界指出,台系LED晶粒廠晶電也積極評估新增產能的需求,可望汰換兩岸廠房的老舊機台,初估約達20~30台,也是晶電近年來少見的大規模擴產舉動,預料2018年將進入兩岸新產能投放的高峰期,而擴產競賽將一路延續至2019年。

根據三安光電近期規劃,目前產能在全球市佔率約12%,大陸本土晶片市佔率也達到29%,未來將持續擴產,並以全球市佔率30%為目標。三安光電預計2017年將會再新增100台機台,產能並將從8月起逐步釋放,持續擴大與同業的差距。業界透露,除了已經敲定的新機台,三安在2017年下半將會再繼續釋出MOCVD機台的大訂單,預計擴產動作將可望延續至2019年,可望再增加百餘台規模。

面對三安擴產進度來勢洶洶,據悉,晶電內部正積極規劃汰換舊型機台,將改採431片機型,相較於原有的舊機台產量可望增加50%,包括台灣廠房及大陸揚州廠、常州廠都將進行更換,若以20台機台計算,單月將可產出約10萬片,預計最快將於第4季定案,並可望於2018年展開擴產計畫。由於晶電近年來已少有大規模添購新機的規劃,目前已吸引大廠Veeco、大陸本土設備廠商等提早爭取訂單。

晶電則低調指出,2018年的確可能因應市場需求進行機台設備的汰舊換新,但添購的規模及時間目前仍尚未確定,希望透過新機台導入以帶動整體產出增加,至於是否可能採購大陸設備廠商機台,晶電表示,陸產MOCVD機台近期才開始導入業界量產,儘管產出成本及價格較具有競爭力,但品質穩定仍需要觀察,晶電目前則尚未確定將採購哪家廠商的機台。

由於2017年上半LED照明、背光以及LED顯示看板的整體需求熱絡,晶電第2季藍光LED稼動率快速攀至滿載,甚至訂單需求超過產能的缺口達3成以上,儘管第3LED照明需求略轉弱,但LED背光、手機閃光燈等仍然強勁,也讓藍光LED產能持續在滿載水位,儘管藍光LED價格競爭較激烈,但目前仍佔晶電整體營收比重達7成。

業界指出,晶電雖然在2015年因應景氣低谷,進行大規模減?瘦身,並透過訂單需求彈性調整機台產能配置,逐步改善毛利率。然而隨著大陸同業積極擴產採購新機台,產出效率與整體營收規模快速超車台廠,反觀晶電的原有機台老舊,僅有因2016年獲得的火險理賠金而採購新設備,故在陸廠積極搶攻市佔率的威脅下,晶電仍必須慎重考慮新機台的添購需要。

晶電先前曾表示,大陸LED新增機台將延後投產,預計對於整體產業的供需影響將會落在2018年上半,如今晶電也可望加入擴產行列,對於未來產能供需及價格競爭恐將帶來變數。對此,晶電解釋,擴充產能的影響會因市場應用而有不同,若新產能是投放於既有重疊的舊市場,則產業價格競爭將難免受到影響,但若能聚焦於特殊利基型的市場,則配合市場需求成長進行擴產將有必要。

儘管LED晶粒供需的敏感議題受到台廠關注,但三安卻顯得老神在在,大陸業界認為,受到各地政府過去在退出MOCVD機台補貼後,部分中小晶粒廠已退出市場,導致近期LED晶粒呈現供不應求,甚至連番漲價,預計2017年約有1,000萬片的供需缺口,看好未來3年內LED整體產能將依舊偏向緊俏。

三安先前也對外指出,目前於海外市場已與幾個國際大廠有進一步合作,看好市場能見度很高,預期近2年內LED價格可望止穩。

[Home]


2017/08/03 3.6.2. 太陽能模組恐成環保未爆彈 模組退役問題台灣仍無解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退役模組議題受到各國重視,同樣是台灣不得輕忽焦點。

使用20年退役或報廢的太陽能模組該如何處理?該議題其實在歐美早受熱議,主因為其將成為另一個破壞環境的未爆彈,近期也成為近年來安裝量大增的大陸市場關注焦點。不過,安裝量正要起步的台灣恐怕還沒意識到這個問題,據了解,政府目前仍無具體回收機制。

大陸媒體報導,大陸將在不到20年內面臨世界上最嚴重的太陽能模組老化的問題。依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委會祕書長呂芳指出,預估2034年,大陸太陽能模組累計廢棄量將達700億瓦,接近於大陸一路累積至2016年的總系統安裝量760億瓦。

2050年大陸模組廢棄量將達2,000萬噸,相當於2,000座法國艾菲爾鐵塔重量。呂芳提出這些數據,主要是要提醒大陸政府仍未為太陽能模組定好該有的「退休」計畫,但大陸太陽能系統安裝量近年來卻不斷在高速攀升中。

依美國能源部統計,太陽能模組壽命為20~30年,主要取決於使用的環境,若在高溫地區可能加速太陽能模組老化,其他負面環境因素包括下雪、沙塵暴的重量等,可能讓太陽能模組表面及內部電路材料加速耗損,導致其輸出功率降低。

大陸媒體指出,太陽能模組回收不易,主要是它包含了鉛、銅等金屬,還包括鋁框架,而太陽能電池是由純結晶矽所組成,包在塑膜之下。歐洲已有些公司開發出複雜技術來回收太陽能模組9成以上的材料,但仍未引用至大陸。

另外,大陸大型太陽能電站大多位在內蒙古戈壁等貧困偏遠區,但大部分回收再利用工業都在沿海地區,長距離運輸退役模組可能耗費不少運輸成本。再者,模組進行分離、淨化廢料的過程需大量勞力及電力投入,而且,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化學物質,例如酸性物質等。

太陽能業者指出,退役或報廢模組的處理確實是該重視的議題,因其攸關長期環境保護,實際上,歐盟先前即已提出PV Cycle的計畫,約1公噸回收200歐元(相當於1千瓦新台幣500)PV Cycle像環保署的回收基金一樣操作,回收模組的業者得以取得補貼。目前,以台灣政府要求的模組瓦數及重量則是290瓦高效模組重量為65公斤、270瓦一般模組重量則為70公斤。

不過,台灣目前對退役模組並有具體的實施辦法,除沒有具體法規要求模組廠必須義務收回20年退役模組外,還要考量到模組廠是否真都能存活20年?也必須將境外銷售來台的模組一起規範進來。當然還要思索的關鍵問題是,20年後用什麼錢來回收及處理這些退役或報廢的模組?

太陽能業者透露,由於太陽能系統發電以售電給政府,系統持有者屬於具營利的「業者」,所以,相關政府單位運作可能存在矛盾之處。例如,維持環境保護的環保署負責的窗口對象往往是「民眾」,工業局對的才是營利事業的業者,但太陽能模組已由模組業者賣給民眾安裝到其屋頂,工業局恐難具體管理民眾屋頂,尤其太陽能系統新設量又歸能源局管理。

所以,只知目前政府仍無具體明文可以確定規範20年退役的太陽能模組將何去何從?更不用談退役模組的回收基金籌備。退役模組問題,如同台灣農光互補跨部門協調,從國民黨執政到民進黨接手,至今仍是難解的離奇公案,該注意的是,退役模組帶來的殺傷力恐大於農光互補問題,小心最後變成全民買單的爛攤問題。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