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1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陳德銘:台商抱團 東北淘金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川普風險 加劇美元貶壓  [經濟日報]
   2.1.2. 政治雜音多 美元氣虛 連跌5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逼近6.72元大關 人民幣在岸價 9個月新高  [工商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台積電伺服器訂單標案出爐 台灣伺服器市場大洗牌  [電子時報]
   1.1.2. 美超微在台深耕 擴大桃園伺服器生產基地  [電子時報]
   1.1.3. 馬雲「新零售」概念付諸實行 盒馬鮮生超市布局線上線下模式  [電子時報]
   1.1.4. 2040年的未來機場面貌 不再有排隊人潮、行李處理全自動化  [電子時報]
   1.1.5. 共享單車恐將步上AirbnbUber後塵  [電子時報]
   1.1.6. 大陸企業忙AI 發展臉部辨識、智慧雲端等服務  [電子時報]
   1.1.7. 華碩分紅縮水 華擎趁機挖角 伺服器業務擬擴編 正巧華碩整頓人事 雙碩之爭再起  [蘋果日報]
   1.1.8. 德媒: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  [工商時報]
   1.1.9. 偽共用真傳銷 共享經濟走調  [旺報]

  1.2Smart Mobile

   1.2.1Wearable

    1.2.1.1. Google Glass再起:消費市場不受歡迎 Google Glass在企業界找到用武之地  [電子時報]

   1.2.2Smartphone

    1.2.2.1. 聯發科毛利率回升 三年首見  [經濟日報]
    1.2.2.2. 穩懋Q2獲利 同期新高  [經濟日報]
    1.2.2.3. 聯發科MR.J上台接棒 共同執行長制組織創新改組  [電子時報]
    1.2.2.4. 20205G商轉前基礎建設商機 穩懋、高通攜手備戰  [電子時報]
    1.2.2.5. 外媒體驗英文版Bixby 直言三星再曝軟體功力不足窘境  [電子時報]
    1.2.2.6. 聯發科報喜 毛利率Q2反攻  [工商時報]
    1.2.2.7. 5點原因... iPhone 8貴得有理  [工商時報]
    1.2.2.8. 三星Note 8強勢回歸 本月中紐約亮相  [工商時報]
    1.2.2.9. 穩懋 Q3營收拚季增1  [工商時報]

  1.3IT Industry

   1.3.1. 鴻海美國製造 設備廠大利多  [經濟日報]
   1.3.2. 侵權案纏訟四年 威盛華碩和解  [經濟日報]
   1.3.3. 廣達迎旺季 出貨動能強  [經濟日報]
   1.3.4. 大陸5G世代猛卡位 引爆車聯網、物聯網商機 5G創新服務興起 科技廠邁向新一輪競賽  [電子時報]
   1.3.5. LGD擬關閉低世代LCD產線 全力衝刺OLED面板  [電子時報]
   1.3.6. 買下越南! 三星越南布局的前世今生  [電子時報]
   1.3.7. 外資法人信心喊話 蘋果法說在即 大立光台積電表態  [工商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威剛聯貸案 再爆2.5倍超額認購  [工商時報]
   1.4.2. 技嘉AORUS 搶攻大陸電競  [工商時報]

   1.5.1. 馬來西亞人資發展基金 積極推動工業4.0再培訓計畫  [電子時報]

  1.6Solar(Green Energy)

   1.6.1. 大陸分布式太陽能補貼可能調降  將邁入市電同價 搶搭潮仍待觀察  [電子時報]
   1.6.2. 政策優惠、能源技術精進 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洗牌  [電子時報]
   1.6.3. 大陸LED補助之火燒出官場現形記  [電子時報]
   1.6.4. Gogoro2發威 8月電動機車市場爆發  [工商時報]

[Home]


2017/08/01 1.1.1. 陳德銘:台商抱團 東北淘金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面對大陸正在推動中的新一輪「東北振興」,海協會長陳德銘率領近40名各地台商會長展開為期一周的東北三省考察。陳德銘建議台商,可以「抱團取暖」方式,就農業與養生、養老等台灣仍具優勢的產業,在東北尋找下一階段發展機會。

東北是中國大陸的老工業基地,在重工業、農業、礦產等領域具雄厚基礎,但過去幾年因面臨轉型升級問題,連續數年經濟成長率落後於全國平均水準。

黑龍江省商務廳指出,受石油、煤炭、鋼鐵、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影響,使得黑龍江經濟遇到困難和挑戰。

中共中央去年初推出新一輪東北振興政策,制訂「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確設定137項重點工作和127項重大項目,預計總投資規模高達人民幣1.6兆元(約新台幣7.2兆元)。

陳德銘與大陸國台辦副主任鄭柵潔率領大陸全國台企聯會長王屏生、榮譽會長郭山輝等近40名各地台商會長,於725日至31日走訪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31日在哈爾濱舉行座談會。

王屏生表示,去年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類似這種考察活動未因此停止,化解了台商對於兩岸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恐影響台企在大陸發展的憂慮,這是在當前兩岸關係新形式下組織此次考察活動的特殊意義。

陳德銘說,此次活動前,海協會部分同仁曾提醒他,現在就安排台商考察東北,時間可能早了點。但他告訴台商,此時的東北就如同十幾、20年前的東南沿海,「先一步會難一點,但機會也會多一點」。

他指出,台灣在農業領域非常具有優勢,但長久以來台商在大陸農業的投資稍嫌不足。東北土地資源廣大,更是全球三大黑土帶之一,農業發展潛力雄厚。此外,台灣因比大陸更早面臨老齡化問題,對於養生、養老產業的發展,由是醫養結合都比大陸更具優勢。

[Home]


2017/08/01 2.1.1. 川普風險 加劇美元貶壓 [ 經濟日報 林聰毅]

美國聯準會(Fed)已暗示將啟動縮減資產負債表、從市場收回資金,但近來美元不升反貶,原因出在美國國內外政局動盪,包括美國總統川普政策連番受挫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加上美國與俄羅斯、北韓的緊張升高,使投資人對美元缺乏信心。

美元對主要貨幣731日盤中走跌,兌歐元一度跌至1.1762美元的近兩年半低點,兌日圓也貶0.3%110.31日圓,原因之一是企業月底作帳,拋售美元換回本幣。美元指數也一度貶至逼近13個月低點,稍後溫和回升0.2%93.481,但7月來已貶2.2%,連續第五個月貶值,也是20114月來最長貶勢。

地緣政治緊張升溫導致資金轉向日圓、歐元等資產避險,是美元最近走貶的另一近因。美國國會通過對俄新制裁,北韓試射可能攻擊美國本土的飛彈。

美國政治不確定性加劇也壓抑美元,川普上周撤換白宮幕僚長蒲博思。東京IG證券資深外匯策略師石川淳說,撤換蒲博思可能是川普政府的一個轉捩點,「『川普風險』可能拖累迄今表現亮眼的美股,然後衝擊美元」。

原被視為美元利多的川普稅改與刺激經濟政策,在上周參議院未能通過新健保法案後,也無法被寄以厚望。

最新公布的美國經濟數據比市場預期弱,也增添Fed年底能否前再升息的疑慮。施羅德投資公司亞洲固定收益部門主管戴梅洛說,隨著歐洲與日本經濟改善,美元可能進一步走弱,但貶勢可能趨緩。

[Home]


2017/08/01 2.1.2. 政治雜音多 美元氣虛 連跌5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受到美國政治不確定性拖累,美元近來走勢疲軟,7月將是連續5個月下跌,寫下20114月以來最長連跌紀錄。

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周一小幅上揚0.2%,至93.45,雖然收復上周五部分跌勢,不過7月跌幅將近2.2%,並較1月的高點大跌約9.5%。7月美元指數連續5個月下跌,而且目前位在13個月低點。

美國上周五出爐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不如預期,讓美元持續承受賣壓。美元兌日圓在周一亞洲交易時段觸及6周新低紀錄,由上周五的110.69日圓下滑至110.43日圓。

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截至725日止的當周,投機客持有的美元淨空頭部位增加至39.2億美元,高於前一周的19.1億美元,寫下2013年初聯準會(Fed)縮減量化寬鬆,「退場恐慌」(taper tantrum)正盛以來最高。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指出,華盛頓紛擾不斷為美元帶來風險。分析師盧奇曼(Ulrich Leuchtmann)在報告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和共和黨佔多數的國會成為美元背負的重擔,川普7個月的任期感覺就像婚姻的7年之癢,美元弱勢可能會持續更長一段時間。」

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表示,儘管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並不算太差,但美元越來越難擺脫頹勢。

ING認為本周即將公布的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製造業和服務業指數,以及7月就業報告穩健,應該可以防止美元兌10國集團(G10)貨幣進一步下探,但可能不足以扭轉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的升勢。

據路透數據,美元兌歐元今年迄今重貶逾11.5%。不過歐元區周一出爐的通膨數據遠遠低於歐洲央行(ECB)的目標,歐元拉回的風險攀升。

[Home]


2017/08/01 2.2.1. 逼近6.72元大關 人民幣在岸價 9個月新高 [ 工商時報 黃欣]

美元指數疲軟,帶動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與在岸價昨(31)日順勢走揚,雙雙升至逾9個月來新高。7月以來人民幣緩步向上,以中間價來說,7月累計彈升461個基點,累計升幅達0.67%。

路透報導,交易員稱,由於美國剛公佈的經濟數據疲軟,加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打壓,美元空頭因此增加,美指守在近13個月低點。人民幣受此激勵,中間價昨上揚90個基點,報在6.7283元,單日升幅0.13%,創去年1014日以來新高。

在岸價昨天亦跟進中間價步伐,彈升向上。午後一度升至6.7206元挑戰6.72元關口。不過,交易員指出,在缺乏美元指數繼續下滑的配合下,逢底購匯買盤力道不足,在岸價叩關6.72元大關宣告失敗,尾盤略有回升。截至下午4點半,在岸價報收在6.7290元,單日漲幅0.21%,和中間價同樣創下逾9個月來收盤價新高。

報導統計,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7月當月升0.75%,較60.61%升幅有所擴大,而且實現連續3個月升值,整體回到201610月中旬水準,貶值預期已進一步緩解。

交易員指出,美元短期內困境難解,將對美指造成壓力,也就是說短期內人民幣還有走升空間。不過市場普遍對看空美元仍相對謹慎,交易員認為,一旦美元出現彈升行情,人民幣勢必呈壓回吐先前升幅。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昨在人行旗下的「中國金融」雜誌上撰文,強調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

[Home]


2017/08/01 1.1.1. 台積電伺服器訂單標案出爐 台灣伺服器市場大洗牌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台灣伺服器市場2017年下半市佔重新洗牌,近2年快速崛起的聯想,下半年出貨市佔率將明顯萎縮。市場傳出,台積電上週開出下半年伺服器標案,規格沒變,然而供應商卻大轉變,原本主力供應商聯想訂單,轉由美超微(Super Micro)接手,慧與科技(HPE)、戴爾(Dell)則守穩台積電的利基型伺服器訂單。

聯想2016年針對台灣伺服器市場發起猛烈攻勢,成功奪下台積電伺服器訂單。聯想台灣區總經理陳泰麟於20166月的首次媒體見面會表示,聯想將成長10個百分點,而聯想果然在2016年第3季登上台灣伺服器品牌寶座,市佔率高達28%,主要就是靠著台積電訂單建功。

據了解,台灣伺服器市場全年約8~10萬台規模,台積電每年採購都在4,000~5,000台,甚至達到7,000台規模,每季可達1,000~1,750台,相較於其他諸如國內銀行、入口網站,每季採購需求僅在100台以下,相當分散,台積電單一家的採購動向,可造成台灣伺服器業者市佔率排名大洗牌。

業界傳出,上週台積電下半年伺服器標案開標,機種規格並未轉變,然原本由聯想出貨的主力大量訂單,全數轉由美超微負責代工,至於廣達也在供貨名單內,然而出貨數量並未確定,至於慧與科技、戴爾仍守穩利基型伺服器訂單,數量較少,不過利潤較高。

聯想看好雲端伺服器發展潛力,於2014年出手購併IBMx86伺服器業務,然成績卻不如預期,業界指出,聯想購併IBM之後,原本IBM在北美、亞洲的業務都有縮水現象,主因政府單位採購伺服器時傳有疑慮,且慧與科技、戴爾等品牌廠也趁機大舉搶單所致。

聯想於截至20173月底的最新年度財報指出,包含伺服器、儲存器、軟體及服務的資料中心事業群(Data Center Group)全年營收下滑10.6%,達41萬美元;而2017年第1季營收較前一年下滑13.7%,達8.5億美元。Gartner統計,2017年第1季伺服器全球市場較前一年下滑4.5%

聯想當初在台灣積極搶下台積電訂單,報價遠低於同業,業界盛傳,聯想表面風光,市佔率一飛沖天,然實際獲利卻不佳,然此說法未經聯想證實。業界分析,如今聯想並未列入台積電伺服器供應商,對下半年市佔率必定會有相當衝擊,然對公司營運獲利,卻不一定是壞消息。

台積電伺服器訂單若以價格可粗分2類型,一為數量較少的利基型產品,多數由慧與科技、戴爾掌握,另一為主流然低價產品,據傳台積電此次招標已將主流產品價格調高,除反映記憶體等關鍵零組件漲價現況,也是為了避免供應商低價搶標後,在後續的交貨品質卻難以掌控的窘境。

台積電伺服器標案訂單轉向,影響不只品牌廠,還包括聯想伺服器代工廠,將連帶受到影響。聯想伺服器主要供應商為英業達、緯創及仁寶,仁寶屬於新興供應商,產能最小,台積電訂單當時由仁寶負責,接下來聯想沒有台積電訂單,是否挪移由英業達及緯創代工單給仁寶,值得觀察。


慧與科技、戴爾等仍守穩利基型伺服器訂單,數量較少,不過利潤較高。圖為Supermicro產品。

[Home]


2017/08/01 1.1.2. 美超微在台深耕 擴大桃園伺服器生產基地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美超微(Super Micro)看好台灣研發製造能量,持續在台擴大投資,日前繼設置「美超微亞太科技園區」一期工程後,2016年增設物流中心與保稅工廠,且在規劃第2期工程,預計將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美超微亞太科技園區佔地5.7公頃,總投資額新台幣100億元,除美超微的系統組裝之外,也包括集團內大訊科的機殼、散熱;肯微的電源供應器等關鍵零組件研發製造產線,美超微目前在美國矽谷、荷蘭、桃園都設有研發生產基地。

美超微台灣董事長廖益賢指出,2017年將是伺服器產業新一波的成長起點,主因英特爾、超微(AMD)NVIDIA等關鍵零組件廠商,都推出新一代處理器,加上全球人工智慧(AI)及智慧城市的投入,將會起推波助瀾之效。

美超微針對英特爾最新發表的伺服器處理器,發表X11伺服器雙處理器、單處理器及SuperWorkstation主機板,強調透過美超微伺服器模組化解決方案(Server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可以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彈性化與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美超微表示,X11主機板和機架解決方案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充分釋放全新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系列的全部性能和豐富功能,支援更多內核和205瓦甚至更高的散熱設計功耗包線,更多數量的內存通道和更高頻寬、PCI-E 3.0線路及高達100G/40G/25G/10G的乙太網路、100G EDR InfiniBand以及整合的英特爾Omni-Path架構網絡結構。

美超微成立23年,以伺服器主機板起家,近年積極推自有品牌,並結合軟體推出解決方案,公司內部統計,以伺服器/儲存器的node出貨來說,美超微全球市佔率達13%,該公司指出,過去6年營收飆升5倍,以出貨數量來說,過去6年成長3倍。

根據美超微在20173月底的第3季財報,單季營收6.31億美元,年增18.5%,其中伺服器解決方案營收佔比為7成,其中有關於深度學習、AI的高速運算營收年增達176.3%;而企業資料中心,也就是私有雲營收年增幅度更高達578.6%

[Home]


2017/08/01 1.1.3. 馬雲「新零售」概念付諸實行 盒馬鮮生超市布局線上線下模式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阿里巴巴集團的盒馬鮮生生鮮超市,利用消費大數據與行動消費模式,讓實體零售增添更多科技元素。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新型態生鮮超市盒馬鮮生,正以穩定速度在大陸拓點,717日宣布已在北京與上海新增3家分店。實際上,盒馬鮮生早在2015年就已推出,但直到714日阿里巴巴集團總裁親自走訪盒馬鮮生後,外界才了解,繼天貓商城、菜鳥物流、螞蟻金服後,盒馬鮮生原來是阿里巴巴集團「動物園」的最新成員。

科技化、雲端化、即時化的零售模式

盒馬鮮生帶來最明顯的消費體驗變革,就是消費者在各實體門市的消費,可全由手機來完成。消費者可藉由手機應用程式(App)與支付寶完成現場採購、現場品嚐(特別是海鮮),也可利用網購方式到府取貨等方式消費。簡言之,盒馬鮮生在實體單店完成「線上App、線下門市、生鮮零售、餐飲服務」等消費模式。

乍看之下,盒馬鮮生於許多社區型超市相差無幾,但阿里巴巴試圖在傳統實體超市的購物流程中,增加一些新科技的元素,除了運用手機App與行動支付外,盒馬鮮生在店內的每一項商品包裝上都加上條碼,消費者可藉此得知價格與生產資訊。

盒馬鮮生目前已有13家分店,其中上海10家,北京2家,寧波1家,除了整合線上線下的購物流程外,盒馬鮮生也強調快速的到府配送服務,距離店面3公里服務範圍內,網購30分鐘內送貨上門。

阿里巴巴「新零售」模式 大陸零售市場將起變化

阿里巴巴執行長張勇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該公司相信新零售的未來是線上與線下的和諧融合,而在此轉變中,盒馬鮮生將扮演最主要的要角。

CNBC的報導指出,阿里巴巴推出盒馬鮮生的核心戰略,是引導龐大的大陸線下消費人口進入新的零售體驗方式,這些消費者也成為阿里巴巴得以善加利用的數據,而每一家盒馬鮮生分店皆可成為單一的數據平台,做為阿里巴巴在使用者消費行為大數據(Big Data)中「挖礦」的對象。

在新浪財經的報導中即強調,盒馬鮮生既非超市也非便利商店,不是餐廳更非生鮮市場,阿里巴巴是將盒馬鮮生視為一個雲端數據與技術驅動的零售平台,正如馬雲在2016年的「雲棲大會」所宣示,阿里巴巴將在2017年時,以「新零售」模式取代電子商務概念。

大華繼顯控股(UOB Kay Hian)的分析師告訴CNBC,所謂新零售模式即實體零售、食品、餐飲等服務,結合新技術與電子商務。盒馬鮮生則是此一商業模式的具體呈現。該名分析師更強調,大陸線上零售市場規模僅佔整體零售市場的15%,不過,阿里巴巴也佔大陸整體零售市場11%的市佔率。

消費行為大數據 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核心要領

盒馬鮮生App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了解消費者購物喜愛,並提供購物推薦清單,甚至根據消費者的位置,發送可在盒馬鮮生分店店內採購或是網購的生鮮食品。阿里巴巴強調,盒馬鮮生的新零售模式,就是要用線上消費帶動零售消費數據的活化與運用。

除了消費模式的多元與數據化外,盒馬鮮生也改進物流作業的一體性與透明性。阿里巴巴所開發的演算法,可同步線上線下庫存數量,讓採購、庫存與門市管理單位清楚即時了解庫存況狀,快速調貨補貨,並在產品供應鏈、銷售、物流履約的全般流程中採用數位化與行動載具等方式來管理。此外,盒馬鮮生也透過聯營方式,與部分實體零售業者共享數據與技術能力,全面開展新零售的市場影響力。

阿里巴巴強調的新零售模式,是否真能讓電子商務與傳統零售業消失,目前看來為時甚早,但據新浪新聞報導,開店不到3年時間的盒馬鮮生,其經營成績相當驚人:首家分店目前每日平均營業額可達人民幣100萬元,達到單店盈利水準。另根據華泰證券在201612月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盒馬鮮生首家分店的全年營業額約人民幣2.5億元,店內每坪產出的營業額(坪效)為人民幣5.6萬元,遠高於同業平均水準的1.5萬元。

盒馬鮮生執行長侯毅另透露,盒馬鮮生會員的月購買次數達到4.5次,坪效是傳統超市的3~5倍,線上訂單比重超過50%,較為成熟,線上商品轉換率達35%,可見其會員的黏著度與線上購買意願相當高,而部分成熟門市在線上訂單與到店預約訂單的比約為7:3

盒馬鮮生的正式亮相,正值亞馬遜(Amazon)巨資購併美國有機食品連鎖店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顯現出龍頭電商的購併觸角已來到實體零售業者的版圖,電商與實體零售之間的對抗已不再是明顯的楚河漢界,而是兩者終於明瞭,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或許不是清楚的線上或線下模式,何者能提供新鮮而實際的購物方式,才是消費者真正關心的事,正如新浪新聞所提到,盒馬鮮生開市後,除了吸引家庭、上班族等不同的消費族群外,也引來沃爾瑪(Wal-Mart)與家樂福(Carrefour)大陸分公司等實體業者來店觀摩,或是這才是馬雲強調新零售真正的魅力所在。

[Home]


2017/08/01 1.1.4. 2040年的未來機場面貌 不再有排隊人潮、行李處理全自動化 [ 電子時報 殷家瑋、嚴思涵]

數十年來,機場和登機程序一直未有過顛覆性的大變化,然而2040年的機場將可望出現見前所未有的面貌,曾經習以為常的行李區和冗長隊伍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掃描技術和其他新興變革。屆時,旅客的指紋、虹膜或臉部將會成為唯一識別ID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2040年的高度現代化機場將廣泛的採用掃描科技,用以檢測旅客的眼睛、臉部和手指等部位。絕大部分的旅客可望搭乘自駕車被載往各航廈,行李也將擁有一個永久的ID編碼,甚至在乘客出發之前就能被快速運走。

屆時,的機場將不再須要安置於城市的郊區,而是融入城市中心,成為城市的新景點;許多市民亦會選擇機場作為用餐、看電影、聽音樂會和購物的去處,甚至企業雇主也可能將辦公室搬遷至機場內。

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航空研究中心主任表示,未來的機場將能掌控機場內所有人的一切資訊。而這樣的目標,是建立在部署一種能夠持續檢測那些從機場大門到登機門的所有人員的安檢基礎設施。只要能保證旅客都是安全的,機場不應浪費大量時間在檢驗所有人員之上。

專家推測,這些技術的首次面市,極可能會在美國以外的機場出現,因為相較於美國多數機場的老舊狀態,如今的亞洲、中東和歐洲卻擁有更強大的基礎設施資金來源。事實上,在2017年度全球最佳機場獎Skytrax award的排名中,美國只有14個機場名列前百大。

新加坡的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可被視為未來20年先進機場的演變樣本。近期該機場成立了一個旨在追求更多創新的「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就在20173月,樟宜機場更是連續第5年被Skytrax評為全球最佳機場。

全世界所有機場看起來大同小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設計上主要是重視可容納航空旅行的基礎設施、票務、行李和地面運輸等作業,以及最關注的安全問題。

負責航空公司設計業務的Corgan公司表示,該公司的設計理念,便是要將機場航站轉化為一種小型城市,並要將耗資最大、耗費最多技術的行李基礎設施,尋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即將於2017年下半啟用的樟宜機場四號航廈,將以「快捷與順暢通行」(FAST)技術為主打特色,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加快旅客處理流程。這些新引進技術將包括臉部識別軟體、自動行李標籤和確認托運等等。

美國亦有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和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於近日開始了試驗生物識別數據的相關技術,用以加快機場流程。其中,捷藍正於波士頓測試臉部識別技術,而達美也在明尼蘇達州進行行李托運系統的測試。

樂金機器人初試啼聲 仁川機場導覽、諮詢與清掃

據朝鮮日報報導,樂金在仁川國際機場配置清掃機器人和導覽機器人各5台,展開示範服務。樂金導覽機器人和清掃機器人在機場四處繞行,提供機場旅客導覽服務並清掃室內空間。

樂金與仁川國際機場簽訂機器人服務合約,自20172月開始在機場投入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進行現場測試。機器人過去5個月間在機場適應各種噪音、障礙物、突發狀況等變數,提高完成度。

導覽機器人搭載樂金自主研發的語音辨識平台,可辨識韓語、英語、中文、日語等四種語言。該機器人與仁川機場中央伺服器連線,對機場旅客提供飛機航班資訊、登機門、便利設施、賣場位置等訊息。若旅客有需要,機器人還可護送旅客至機場內的目的地。

清掃機器人具備樂金掃地機的清掃能力、自動駕駛、迴避障礙物等技術。該機器人內建機場內需清掃區域的地圖,即使在環境複雜且寬廣的機場內,也能以最有效率的動線完成清掃工作。

樂金計劃以機場機器人為開端,積極拓展商用機器人事業。2017年初,樂金就表示將把機器人事業扶植為未來成長潛力事業。

樂金的機器人事業劃分為與智慧家電連線的集線器(Hub)裝置、家用掃地機等家庭用機器人、機場及銀行等公共場所為提供客戶便利的商用機器人等領域,著手進行研發。

樂金家電整合(H&A)事業本部長宋大鉉表示,仁川國際機場機器人示範服務啟動後,將逐漸拓展機器人事業範疇。樂金將透過持續研發,在第四次產業革命時代佔據領先地位。


新加坡樟宜機場航廈新配備的行李自動化櫃台技術。

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在南韓仁川國際機場開始提供商用機器人示範服務,加速拓展機器人事業。

[Home]


2017/08/01 1.1.5. 共享單車恐將步上AirbnbUber後塵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共享單車在全球主要城市快速發展,但如何管理、兼顧使用方便性,成為重大挑戰。

AirbnbUber後,共享單車是分享經濟的最新話題,不過如諸多「前輩」一樣,伴隨創新而來的是許多預期之外的後果,也衍生出許多前所未有的議題,專家表示,除非監管、或管理的問題能夠解決,否則共享單車的概念恐怕注定失敗。

Tnooz.com報導,目前全球至少有500個共享單車計畫,其中大陸可以說是早期就推廣共享單車的實驗根據地。Ctrip才剛加入摩拜單車(Mobike)D2.15美元的募資,Ctrip高層也相當看好其對旅客的便利性和「最後一哩」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

巴黎,西雅圖等其他主要城市也可以見到、或準備推出類似服務,租車公司Avis旗下的Zipcar、福特(Ford)、通用(GM)也都有意跨足相關領域。

不過就歸還方式來看,二種都各自有其限制。如果是傳統有停車架的借還方式,勢必需要電力和網路,而且使用者可能面臨借不到車,或者目的地附近沒有還車架的窘境,停得太遠又失去最後一哩運輸的意義。

不過隨借隨還的服務,雖然較具彈性,也比較容易大規模發展,卻也衍生市容混亂的後遺症,而且如何將車輛重分配,也是門大學問。在許多重要地標或交通運輸站,可能會有許多人將車置放於此,勢必得把它們再運送到臨時單車需求多的地方,才能物盡其用。

因此監管可說是當前的迫切議題,如何規範單車的使用、停放、和租借權,可說是刻不容緩。單車必須要多,才夠方便,但又不能讓單車無限制的增生,以兼顧乘客需求和城市發展規畫。

此外,單車防竊更是項基本,但難度不小的議題。人的劣根性在此時展現無遺,曾經有大陸共享單車業者因為90%單車遭竊,而面臨破產命運。共享單車要持續發展,上述元素恐怕缺一不可。

[Home]


2017/08/01 1.1.6. 大陸企業忙AI 發展臉部辨識、智慧雲端等服務 [ 電子時報 李佳榕、殷家瑋]

大陸民間及政府部門近期皆積極發展人工智慧(AI)。據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暨改革委員會於今年2月設立AI技術的研究實驗室,召集該國頂尖學術機構(如復旦大學)與民間企業(例如百度)合作。

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指出,百度近年投資近29億美元的資金研發AI技術的產品及服務,像是臉部與語音辨識系統及自駕車。20169月,百度旗下更拿出2億美元設立百度創投公司,投資AI及相關技術的發展計畫,顯現其未來欲以AI作為主要服務技術的野心。

而除了百度以外,其他大陸科技企業龍頭像是阿里巴巴及騰訊也積極發展AI技術服務。阿里巴巴近期也針對醫療及製造業推出AI雲端服務,並擁有醫療影像、藥物開發及醫院管理等相關領域的應用程式(App)

騰訊則是在今年6月時與前微軟(Microsoft)科學家合作,在美國打造AI研究實驗室。

其他擁有豐厚資金的業者也全力開發AI技術,像是新創公司iCarbonX透過AI技術分析疾病構因並進一步得出治療方案。大陸曠視科技公司的臉部辨識技術取代數位密碼解鎖系統目前則是擁有高達1.5億位使用者,這些用戶皆是透過該項技術使用Alipay行動支付系統。

人工智慧對社會和道德的衝擊 英國議會要求進行調查

愈來愈多人開始關注,AI可能在社會和其他層面上所造成的影響與涉足範圍。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的觸角已日趨深入世界各地和各大產業,愈來愈多關於AI相關問題的質疑聲浪也隨之浮現。據Tech Crunch網站報導,英國國會上議院近期要求,須針對AI對於社會經濟和道德衝擊產生的影響範圍來進行一系列的調查。

英國上議院委員會(House of Lords committee)將針對許多與AI相關的特定問題展開調查,內容包括:目前人們對於AI所產生的刺激感程度是否合理;一般民眾如何為AI相關事物影響層面的擴大做好充分準備;誰能從AI的發展和應用中受惠最大,誰又是受惠最小的族群;公眾對於AI的認識和參與能力是否有須要再改善;何種產業能從AI的發展和應用獲得最大益處;如何解決一些大型企業的數據壟斷和與之相關的「贏者全拿」經濟學問題。

此外,AI的發展和應用將會造成哪些道德上的衝擊、在何種情況下的AI系統可能相對缺乏透明度,並產生所謂的黑箱作業、英國政府應在AI的發展和應用上扮演何種角色、以及AI是否應受制於監管體系等,亦涵括在這項調查內容的範圍內。

委員會表示,已正針對這些欲調查的內容,以及現今和未來AI的開發和應用可能衍生出的相關問題,來試圖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英國AI專責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席Lord Clement-Jones表示,此項調查的出現是基於AI已愈來愈受到產業、政客和公眾的關注之故,並且委員會希望能藉此瞭解,AI的發展和應用能為現今的社會帶來何種契機和可能存在的風險。

近期,有關於AI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的相關議題和關注不斷持續增加,英國另一位國會議員早在2016年秋季便已警告政府須採取積極措施,儘可能減少AI系統可能意外植入的偏見觀點,並確保透明度,使AI的自主決策能有效的被審查,以確保AI技術能按預期運作,從而避免產生不必要或不可預測的行為。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透過公眾取得並具有價值的資料集風險問題。一般而言,這些資產和資源通常是被急於渴求數據餵養和從事商業AI模組扶植工作的大型企業所壟斷和持有。舉例來說,自2015年以來,Google旗下的AI公司DeepMind便與英國的國家健康服務信託基金(National Health Service Trusts)建立了一系列數據共用的合作夥伴關係,意味DeepMind能因此擁有數百萬公民的醫療資訊。

專家認為,數據壟斷的風險,以及大型科技企業的「贏者全拿」經濟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如何能更好的規範這類新興產業,包括任何可從AI 技術獲得商機和優勢的廣泛產業,亟須儘早透過媒體所舉辦的公開辯論會來進一步討論研議,而非僅限於鎖定關注在AI平台的權限問題之上。

[Home]


2017/08/01 1.1.7. 華碩分紅縮水 華擎趁機挖角 伺服器業務擬擴編 正巧華碩整頓人事 雙碩之爭再起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爭取人才

主機板廠華擎(35152008年分家後歸屬和碩(4938)集團,近年多角化布局伺服器業務,隨著伺服器業績翻倍成長,今年子公司永擎科技在內集團計劃大舉擴編10%,為在伺服器大廠環伺中搶爭人才,正巧華碩(2357)組織重整,建立人才平台(talent pool),傳出華擎向華碩招手,挖角前東家高手加入。

雙碩之爭再起,華碩與和碩2008年分家後各自獨立營運,華碩2016年延攬和碩集團副董事長徐世昌任策略長,為此徐世昌請辭華擎董事長職位。近期華碩組織重組消息傳出,因去年獲利下滑,傳7月底平均員工分紅是去年的7折,華擎有意趁機向華碩人才平台招手,延攬伺服器相關研發高手加入。

華擎人力計劃增10%

華擎員工目前約500人,2013年成立永擎專注伺服器主機板及系統研發,近年隨全球資料中心營運快速成長,今年上半營收倍數跳升,營運規模處於擴張期,研發與行銷業務人力需求殷切,也因此華擎含永擎在內集團人力計劃擴增10%,換算達50人,傳正積極向華碩招手。華擎董事長童旭田今年股東會表示,去年主機板營收佔比仍高達8成,今年將降至7成,主要就是伺服器營收崛起。

主機板營收降至7

據了解,上半年主機板營收已經逼近7成,下半年有機會降至60%多水準,伺服器站穩腳步,今年力拼伺服器事業體損益兩平,未來計劃獨立上市櫃。業者指出,華擎會想挖角華碩員工情非得已,由於伺服器人才爭奪激烈,華擎面對廣達(2382)集團雲達科技、緯創(3231)集團緯穎科技、英業達(2356)等大廠擠壓,招兵買馬壓力高,隨華碩人事整頓,期望趁機延攬高手。

華碩7月底發出下半年度分紅,由於去年獲利衰退,導入獎金與績效連動制度,員工分得的獎金普遍比去年少,傳言依據職等約是去年同期7~9折,不過高層更傳下看5折或更低。華碩內部則宣布,隨各事業群團隊營運規劃就緒,對未來有強烈企圖心,未來獎金將反映營運改善同享經營成果。

創業元老多出自華碩

事實上,華擎許多創業元老多出自華碩體系,2002年由華碩創立,主攻中低價主機板市場,雙品牌策略成功拓增不少市佔率,而隨華碩分家,華擎分到和碩集團後,華擎與華碩母子企業關係才終結。

華擎第2季營運優於預期,不僅6月營收9.2億元創55個月以來新高,第2季營收23.74億元,營收季增率20.56%,也打破傳統淡季效應,主要就是因為伺服器跟工業電腦兩事業體營運加溫,其中工業電腦事業營收跟獲利都相當穩健,伺服器部門第2季虧損縮減,下半年將有機會轉虧為盈。

華擎伺服器客戶包括北美及中國資料中心,上半年營收倍增,內部預期下半年隨專案出貨,超微伺服器加入,成長動能高於上半年;和碩退出部分主機板代工業務也由華擎接手,預估貢獻20萬片左右,華擎去年主機板出貨約400萬片,今年可望在400萬片以上與去年持平或小增,市佔率逆勢成長。

華擎與華碩關係事件簿

日期╱事件

2002/從華碩集團衍生成立,主要生產中低價主機板,與華碩品牌分工

2008/華碩與和碩分家,華擎劃歸和碩集團

2013/投入伺服器發展,成立永擎科技

2016/華擎董事長徐世昌請辭,轉任華碩策略長,華擎董事長由童旭田接任

2017/華碩組織調整,成立人才平台

2017/華擎衝刺伺服器,擬向華碩人才庫招手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Home]


2017/08/01 1.1.8. 德媒: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德國媒體評論大陸共享單車是白痴經濟,但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進軍歐洲的步伐並未減緩,目前已進駐英國市場。

繼共享汽車等之後,共享單車發展迅速,成為大陸時下最火熱的共享經濟代表。但日前德國經濟週刊發表一篇名為「白癡經濟:中國大陸的共享泡沫」的文章稱,雖然共享單車席捲了大量資本,引發更多種類共享經濟出現,但這些公司只能快速擴張無法迅速盈利。

環球網報導,該文章以大陸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單車為例,實際舉列成本和效益計算,每輛摩拜單車成本近2千元人民幣(下同),每日需要被使用5次,才能在1年拿回本金。而摩拜用戶平均4天才借一次車,加上每小時費用僅1元,投資效益過低。

文章稱,自從滴滴出行開始,到引爆出共享單車熱潮,共享經濟使得大陸的投資人和創業者非常痴迷,更出現許多如共享行動電源、共享雨傘新創公司,但這些公司挾資本擴張之餘,卻無法盈利,共享經濟可謂充滿泡沫,是個白痴的經濟模式。

儘管如此,大陸共享單車企業進軍歐洲的步伐並未減緩。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已進軍英國市場;而ofo也計畫在8月在奧地利測試共享單車;另外也有消息稱,有瑞士公司正和大陸企業合作,計畫在2018年於當地推出共享單車。

歐洲對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並非一面倒的批評。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指出,雖摩拜單車等仍虧損,但當中有產業仍在整合、打價格戰搶市占的因素。且共享單車的用戶就是數據,搶用戶的背後即是搶奪數據,而數據的價值可謂無價。

羅多夫表示,共享單車進入歐洲市場前景仍遼闊,目前大陸約有5千萬輛共享單車,歐洲市場也至少有1千萬輛的潛力,且歐洲較大陸有更大的價格優勢,ofo小黃車在奧地利預計每小時收1歐元,低於歐洲自行車出租價,但遠高於大陸價格。

[Home]


2017/08/01 1.1.9. 偽共用真傳銷 共享經濟走調 [ 旺報 洪肇君]

大陸「共享經濟」當道,共用單車、共用雨傘、共用書店、共用睡眠艙,各類共用產品層出不窮,但有些產品似乎跟「共享經濟」扯不上邊,硬是掛上這名號。大陸網友討論後認為,這些或許該叫做「偽共享」。

法制日報》近日報導,現在網路上出現「共用紅酒」,看來十分蹊蹺,業者強調「共用經濟,共用社會,你共用了嗎?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共用紅酒,既能免費喝紅酒還能賺到錢。」

記者連繫到這家公司,對方強調,「共用紅酒就是購買、品嘗、分享,給你二維碼,掃碼進商城。」記者進入網路商城後,出現某品牌紅酒購買頁面,買酒可獲得積分,商城再不定時回饋,「積分可以當錢用」可以提現,也可以再次買酒。

成功售出3萬把共用傘

這樣聽起來,好像跟「共享經濟」沒關係!但該公司強調,「找愈多人來一起買,就可獲得積分,就叫做分享。」甚至可直接大量購買,成為VIP後,再升級成為代理商。

江西南昌的「共用e傘」,號稱是分享經濟下的共用雨傘,但3萬把傘在6月下旬投放,半個月後,再難覓蹤影。創辦人趙書平回應,全國11個城市都一傘難覓,但這是正常的,當初的初衷就是藏傘於民,主張市民把傘帶回家。

有網友奚落說,「這不是廢話嗎,晴天大家都用不到,雨天爭著用,如何分享?」更有網友算了一筆帳,「共用e傘」的傘標價是一把90元(人民幣,下同),使用者要先付押金19元,事實上,一把傘的成本或許不到10塊錢,「成功的賣掉3萬把傘,賺翻了!」

僅掛名 毫無創新

還有一種「共用紙巾機」,放在餐飲店、醫院、市場、商業區等場所,用戶掃描QR Code支付0.5元就能領取,也可透過分享鏈結給好友免費領取紙巾。不過,這跟原先的自動販賣機差異不大,看不出來「分享」的效益。

最有爭議的當屬共享行動電源和共享珠寶。與互聯網+沒有什麼關係,就因為搭上「共享經濟」的名頭,瞬間成為金融投資新標的。經濟學家郎咸平評價:「這就是一種租賃,我沒看出有任何的創新。」

至於共用珠寶平台,業內人士認為,共用珠寶就是分時租賃模式。2016年至今,大陸至少有10家共用珠寶平台。用戶必須先繳納月費或年費才有資格進入平台共用珠寶,另外需繳納與珠寶價值等值或略有優惠的押金,就是出租珠寶而已。

[Home]


2017/08/01 1.2.1.1. Google Glass再起:消費市場不受歡迎 Google Glass在企業界找到用武之地 [ 電子時報 陳端武、涂翠珊]

Google Glass智慧眼鏡已在企業市場找到新生命。

Google Glass智慧眼鏡重出江湖,而且此次不再是炒作過頭的穿戴技術,而在企業市場找到新生命。Alphabet旗下X實驗室已發展出Google Glass在工廠車間的用途。製造業開始替執行複雜任務的員工配備Google Glass,以提升生產效率。而Google Glass可顯示逐步說明,協助選擇合適工具,還能回報品質問題。

根據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報導,Google Glass首次問世時是場災難。它出現在穿戴裝置熱潮高峰的2013年,當時約318家新創公司推出智慧手表、智慧眼鏡、智慧服飾等穿戴裝置,公司數量為2012年的1倍多。

Google當時主打Google Glass的各種消費者用途,只要智慧型手機能做的,Google Glass都能做,而且不必動手。

早期評論者對Google Glass的功能留下深刻印象,但買了Google Glass回家的人很快就發現,Google Glass不僅漏洞不少,還因可能祕密記錄身邊的一切,在公共場所不受歡迎。這些用戶重新使用手機。而Google似乎也對Google Glass失去興趣,而停止軟體更新並關閉行銷Google Glass的消費者網站。

目前X實驗室已為Google Glass開發出工廠車間的用途。製造業開始替執行複雜任務的員工配備Google Glass以提升其生產效率。有些企業甚至聘請第三方軟體開發商針為其用途做修改;Google則為回應這些意想不到的客戶開發出能固定在特製框架、連線功能及電池壽命均有所提升的Google Glass企業版。

報導認為,Google之前之所以沒想到這個用途,主因是矽谷公司的心態是瞄準廣大消費者,每個新創意都想儘可能爭取最大市場,結果常常事與願違。

而到2016年,穿戴裝置新創公司已降低114家,創投資金也對穿戴裝置失去興趣,智慧手表和健身追蹤器恐怕永遠無法像智慧型手機般普及。Google因此一度將Google Glass打入冷宮。智慧手表和健身手環製造商最後也發現,其產品更適合有限用途。

報導認為,有健身習慣的人其實不需要追蹤器就能知道運動量夠不夠。智慧手表仍須頻繁充電,而且有太多不必要的功能。但很容易想出這些穿戴裝置的特定用途。例如,需持續監控的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或新生兒護理,以及要空出雙手的工人。針對這些特殊應用的穿戴裝置公司前景可能會比PebbleJawbone更樂觀。

物聯網(IoT)可能也更適合於特定應用。連網功能肯定有助於監測電網或供水系統的水壓。但很難想像有多少人想用App控制公寓的照明設備。

關於這點,科技公司可能永遠想不透。例如,Snap推出的Spectacles照相鏡頭能拍攝要分享到Snapchat上的短片,卻犯了Google Glass的兩大錯誤。除了看起來有點蠢,還會侵犯他人隱私權。可想而之,Spectacles僅賣出幾萬副。

報導認為,更好的辦法或許是開始思考新產品的專業用途。唯有客戶開始考慮想在家裡使用這些產品時再進軍大眾市場。Google Glass仍有可能從工廠出發,重返更廣闊的大眾市場,但要等到工人下班時還想戴Google Glass,時機才算成熟。

Google Glass捲土重來 針對製造、物流等業者提供解決方案

Google Glass在企業市場獲得成功後,勢必會引起一波仿效的熱潮。

在消費者市場慘遭滑鐵盧的Google Glass,近來在企業市場又出現東山再起之勢。Google Glass能夠支援抬頭顯示、語音指令等功能,對於生產力與安全性的提升,都有相當大的助益,且Google Glass令人尷尬的外型,在企業市場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根據Mobile Marketing網站報導,Google Glass和企業市場的合流早已不是秘密。Google2013年便為50多家醫療與製造廠商,推出了開發專用的Glass模型,希望能讓企業對於Glass的發展潛力有進一步認識。

Google Glass專案主管Jay Kothari指出,Google花了2年的時間,針對製造業、物流業、現場維修、醫療產業,與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出客製化的軟體與商業解決方案。員工即使雙手在忙於其他事情,也一樣能透過Google Glass查詢資料。

負責從事Glass開發的X團隊還將與Google Cloud團隊合作,將Glass的實用性發揮到最大。

Glass的發展歷程與其他穿戴式裝置相當類似。以消費者市場為目標的健康追蹤手環與智慧型手錶廠商,近來紛紛面臨營收衰退、合併、破產等危機,行動照護(mHealth)產業於是開始將重心轉往醫療照護業者、保險公司以及藥廠。這些廠商不僅能擴大裝置的部署規模,也能將原本新潮的健身裝置變成救命的工具。

20多年前,行動電話原本只被視為只商務人士的配備,如今卻已成為大眾生活的重心。如此看來,Glass如能在企業市場取得成功,也有機會重返消費者市場。

然而Glass一旦打入企業市場,便會改變當前的企業資安生態。南韓最大比特幣交易所Bithumb遭駭,導致許多用戶資料外流,並遭受巨大的財產損失。負責調查這起攻擊事件的南韓網路安全部門(Korea Internet & Security Agency)指出,失竊的客戶資料應是從一名員工個人電腦流出。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預測,全球掀起的自攜裝置(bring-your-own-deviceBYOD)風潮與企業行動市場,將於20172021年間取得超過24%的年複合成長。儘管有雲端儲存可作為資安解決方案,專家仍警告,個人與公司裝置的交互使用,將為駭客提供一個大好的攻擊機會。

雖然Google Glass不必與智慧型手機連接便可運作,但Google Glass在企業市場獲得成功後,勢必會引起一波仿效的熱潮,而市面將出現許多較便宜,但需借助智慧型手機運運算能力的類似產品,這時就無法保證企業內重要的機密資料或醫療紀錄能夠安全無虞。

要求企業大量採購 Google Glass商業策略受質疑

Google日前發表Google Glass企業版。但令人意外的是,Google不打算向所有企業供應此產品,而是決定與特定夥伴公司合作,為醫療業、製造業等產業量身打造專用版Google Glass

根據Computerworld報導,現在消費者若想使用Google Glass企業版,就只能透過Google合作夥伴,如AugmedixProceedix購買。Google允許這些公司使用基本使用者介面(UI)框架,並自行加以改良。最重要的是,這兩家公司負責產品訓練和支援,這意味著Google正在採用:Google打造系統、其他公司製造硬體的Android模式。

但這點實際執行上會有問題。隨著企業開始採用基於企業最佳實踐和程序的消費性裝置,而不再使用嚴格的硬體部署策略。目前,企業員工已能使用iPhoneMac處理公司工作,而不會遇到麻煩。員工僅須遵守企業規定,使用企業開放使用的App,並按規定進行身分驗證。企業已開始開放員工使用其消費性裝置處理公司工作。

Google Glass企業版的做法剛好相反。查看Google X網站會發現,其構想明顯是要企業大規模採購Google Glass,並配備給所有員工。Google希望客戶討論診所將如何使用Google Glass,或是倉庫員工如何從主動訊息中獲益。這是典型的企業運算裝置銷售週期,但這種策略已日益過時。

報導指出,Google Glass企業版的主要問題是,這是未經測試的技術。頭戴顯示裝置從來不過是種裝飾品,而且還不清楚這些裝置在未來社會中將發揮什麼作用。

目前亦無法了解人們能否長時間使用這些裝置,這些裝置是否有明顯好處。既然如此,Google為何要堅持企業大量採購策略實在令人納悶。而且Google Glass戴起來造型仍有點奇怪,隱私問題也尚未解決。

報導認為,更好的辦法應是堅持從消費者角度出發,製造便宜得多的基本型Google Glass,使其同時在消費者和企業市場萌芽。先讓Google Glass成為主流裝置,最終就更有機會獲企業採用。反其道而行似乎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尋求企業市場利基 Google Glass夾縫中求生存

Google2012年發表功能強大的Google Glass智慧眼鏡,但因缺乏實際的消費者用途,在消費版預計出貨之前,就在20151月下架。但Google從未宣布已放棄Google Glass,而是低調將其改造成Google Glass企業版,以協助DHL等企業員工處理棘手工作,甚至可能成為微軟(Microsoft) HoloLens在擴增實境(AR)領域的勁敵。

根據Engadget報導,Alphabet總算給Google Glass帶來具體的生存理由。它雖在消費者市場慘敗,但似乎已在企業市場取得一定進展。

Google Glass專案負責人Jay Kothari表示,兩年前Google Glass下架後,逾50家公司仍一直在使用Google Glass,其中包括波音(Boeing)DHL和福斯(Volkswagen)等大型企業。

這些合作夥伴的回饋意見,促成Google Glass企業版的誕生。但Google Glass將不會直接銷售給企業。Alphabet將與合作企業為其量身打造產品。

藉由鎖定較小的企業市場,Alphabet可能已想通如何讓Google Glass成為可行業務。Alphabet毋須向消費者推銷初代Google Glass能帶來的一切願景,也不必擔心該公司不擅長的零售銷售,而能藉由與企業合作逐步取得進展,慢慢回收對Google Glass的巨額投資。

這是與微軟極為類似的策略。微軟已針對企業市場開發出適合不同細分市場的產品,而且往往很少或幾乎與消費者無關。

另一方面,Google希望每個人都使用其服務。Google最受歡迎的產品,包括AndroidChromeGoogle搜尋、GmailGoogle地圖、YouTube等 都有逾10億用戶,而Google DriveGoogle Photos5億多用戶。並非巧合的是,這些服務亦為Google最好的產品。Google Glass可能也因此被移到更神祕的X實驗室之下。

Google可能已放棄打造Google Glass消費版,但其所做的一切可能對定義未來擴增實境(AR)場景大有助益。目前有大大小小公司正在找出AR的定位,但迄今還沒有非常成功的公司。

藉由專注於企業領域,Alphabet可領先其他眾多公司銷售AR硬體。而且Google藉由G Suite系列產品,已與許多大型企業建立關係。當然,微軟也有類似優勢,但Google GlassHoloLens輕便而且不顯眼,而適合在更多場合使用。

Google Glass若能在大型企業內成功,可望洗刷其身為過去10年最大科技敗筆的污名。

[Home]


2017/08/01 1.2.2.1. 聯發科毛利率回升 三年首見 [ 經濟日報 謝佳雯、簡威瑟]

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第2季毛利率回升,帶動每股稅後純益為1.51元,優於預期,但仍改寫單季歷史新低。展望第3季,因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需求平淡,加上市占率流失,本季營收成長一成以內,旺季不旺。

聯發科昨(31)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第2季財報,並說明第3季營運展望。在第2季成績單部分,單季營收580.8億元,季增3.6%,落在財測中偏低標;毛利率拉升至35%,位於財測高標,且是三年首度止跌回升,是財報最令外界驚喜之處。

雖然聯發科第2季毛利率反彈,使營業利益較上季顯著成長九成,但因失去業外挹注,第2季稅後純益仍僅22.1億元,季減和年減幅度均為六成,每股稅後純益1.51元,即使超越財測高標,但仍為掛牌上市來新低。

展望第3季,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指出,本季營收將落在592億元到639億元之間,季增2%10%,毛利率為35.5%正負1.5個百分點,營業費用率29.5%正負2個百分點。

聯發科第3季財測使用的匯率基礎為新台幣兌美元1:30.3,與台積電相同。不過,聯發科多採用當下匯率,並不預估匯率趨勢。

聯發科第3季不旺,主要受到中國大陸手機客戶需求平淡,加上智慧型手機產品市占率流失所致,預估本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行動平台出貨量約1.1億至1.2億套,與上季持平。

據聯發科稍晚釋出的第3季財測,本季每股純益將為2.11元至2.57元,以高標來看,仍為2012年第2季以來單季次低,僅次於今年第2季。

蔡力行指出,第3季智慧手機晶片需求平緩,除了受產品轉換期和市占率下滑影響外,也受其他零組件供應缺貨和漲價干擾,第3季未見到季節性需求提升。

聯發科第3季旺季不旺,市占率衰退是主要原因之一,不過,對照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本季晶片出貨量季增幅度也不過在2%12%之間,成長幅度也不算太高。手機晶片供應鏈認為,整體手機供應鏈旺季成長有限。

聯發科昨(31)日股價收在266元,下跌0.5元。儘管目前聯發科的基本面仍在谷底,還未見彈升跡象,但這波股價自5月時最低點的206元反彈,漲幅約三成。

蔡力行四喊有信心 樂觀明年營運

聯發科昨(31)日舉行法說會,也是新任共同執行長蔡力行的處女秀。對於進行中的各項產品調整和轉型策略,他在法說會上四度以「有信心」,來代表領軍的自信,對明年營運自谷底敗部復活的看法審慎樂觀。

不過,晶圓代工背景出身的他昨日明確表示,目前聯發科製程將以12奈米為主,7奈米設計定案(Tape out)時間將在明年下半年,無疑宣告聯發科將不是台積電首批7奈米客戶之一,首度不在先進製程首批客戶群中。

多年來,聯發科的法說會一直由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謝清江擔綱。直到3月宣布工作重調,謝清江改為負責集團子公司,蔡力行空降擔任共同執行長一職,在6月到任後,這次親自主持第一場聯發科法說會,表現穩健。

由於蔡力行在就任共同執行長前,早已以顧問的身分參加會議並提供意見,等於參與聯發科營運約四個月,已不算陌生。在昨日的法說會上,他特別於接受法人提問前,先對外說明聯發科的中長期營運策略。

他開頭便強調,改善毛利率和提升市占率將是首要目標,目前新產品的成本結構和客戶導入的進度還不錯,未來將兼顧產品性能和市場需求,並以中階的曦力P系列為主;另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等領域都還有很多機會。

蔡力行說明時四度對於進行中的各項毛利率和市占率的改善計畫強調:「有信心」。他指出,復甦計畫需要一到兩年時間,但智慧型手機產品線的狀況將會逐季改善,明年會有更好的發展。

聯發科法說 符合樂觀派外資預測

聯發科昨(31)日舉行法說會,單季每股純益1.51元遠優於財測,符合樂觀派外資預測。美系外資分析師說,令市場驚喜的是,第2季毛利率回升、升至35%,顯示最壞情況已過,下半年獲利與毛利逐季向上。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聯發科獲得重要客戶OppoVivo的設計案,智慧機業務將出現好轉,毛利率於上季止穩後,接下來就會復甦。

外資估算,聯發科下半年的毛利率都會維持在35%之上,2018年、2019兩年的毛利率,分別是36.8%38.1%

詹家鴻的觀點是,聯發科與高通間的競爭,是市場現在爭論主因,但有鑑於聯發科晶片的性價比不差,客戶也需要分散供應商,研判聯發科沒必要過度削價來搶市。

大摩估計,聯發科的P23晶片單位售價約13~14美元,該產品毛利約35%~40%間,推測第4季占整體出貨量達二成,也就是說,聯發科的毛利率第4季會更進步。

[Home]


2017/08/01 1.2.2.2. 穩懋Q2獲利 同期新高 [ 經濟日報 劉怡妤]

穩懋(3105)昨(31)日舉行法說會,第2季合併營收38.2億元,季增16.39%,每股稅後純益(EPS1.85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展望第3季,該公司預期營收將季增低十位數百分比,毛利率隨著稼動率增長將優於上季。

穩懋第2季毛利率提升至37.23%,主要在旺季效應之下推升毛利率走揚,受惠旺季來臨帶動客戶訂單,毛利率季增3.5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率同步上揚至26%,季增3.7個百分點。穩懋發言人曾經洲指出,第3季也是傳統旺季,預期本季營運將持續向上,營收季增low-teens百分比(13%14%);毛利率將優於第2季。

曾經洲表示,穩懋本季營運除傳統手機相關產品線如Wi-FiPA(功率放大器)推升業績外,新增光電業務也將於本季見到業績;另外,外界關心的VCSEL(面射型雷射)目前業務主要為單一客戶因此不便多評論,但目前營收比重仍低,除手機應用外,後續看好汽車應用。

穩懋第2季獲利創同期新高,主要即在稼動率與產品組合挹注,上季稼動率由第1季的80%增至90%,曾經洲預期,本季在旺季加持之下,稼動率有望再提升,法說會中法人估算穩懋本季稼動率滿載,且恐無法因應客戶新增需求。對此,資深副總陳舜平坦言稼動率滿載,但產能可支應客戶訂單。

由於穩懋近年資本支出維持在30億元水準,隨著三五化合物應用市場放大,法人關注後續資本支出以及股東會通過私募案。

[Home]


2017/08/01 1.2.2.3. 聯發科MR.J上台接棒 共同執行長制組織創新改組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在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31日直言,公司當天董事會已通過原共同營運長朱尚祖轉任顧問一職,未來將由蔡明介、蔡力行兩位共同執行長及現任營運長陳冠州負責聯發科日常營運內容後,聯發科管理階層已正式由共同營運長制,升級為共同執行長制,而代號MR.J(M.K, Rick & Joe)也正式取代先前主要經營團隊,將率領公司從隨身智慧裝置世代,航向全新的物聯網(IoT)、車用電子、雲端、大數據(Big Data)及人工智慧(AI)等全新時代。其實聯發科管理階層改組這幾年來,總隨著成長型及成熟性產品的世代交替動作而改變,但只要抓住創新的核心執念不變,配合公司上下團結一致,晶片、產品、人才的高性價比競爭優勢,配合聆聽市場,傾聽客戶的需求不變,加上終端4C產品正尋求更高差異化及更利基的市場定位,擁有廣泛IP、技術智財庫的聯發科,仍然擁有隨時隨地再出發的能力。

聯發科自成立以後的這20年來,一路從全球光儲存晶片市場起家,再順切到DVD播放機及TV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最後攻進全球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產品市場,雖然用結果論來看,似乎一路順風順水,但實際上也是多有波瀾,公司業績更當然亦有起伏,陪伴的自然是公司管理階層不斷的認錯、改過行動,反應在檯面上,自是高層管理人才的變動,面對這一次,本來高達公司業績逾70%強的智慧型手機晶片產品線出現市佔率流失危機,緊急犧牲晶片毛利率也難見明顯的止跌效果下,謝清江轉任公司副董事長,朱尚祖改任顧問的動作,當然也內含一定程度的負責味道,而必須強扮救火隊角色的蔡力行及陳冠州,自然當仁不讓的衝上火線。熟悉聯發科人士指出,只要統帥不變,團隊不變,後方不變,軍心不變,那究竟是誰要來作開路先鋒,其實沒多大差別。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聯發科這幾年升等、升官的人才庫,多來自當年謹守光儲存,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的中生代戰將,從謝清江、朱尚祖、陳冠州清一色從成熟型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出身而奪下大位,過去聯發科內部流傳螢幕尺寸越大,晶片利潤越薄的產品獲利慣性,一度讓上輩子作壞事,這輩子作電視的順口溜不斷流傳,偏偏這輩子作電視,接下來作主官的事實,還是證明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的自古名言,仍有其一定的存在價值。在聯發科中生代的人才資料庫,放眼台灣,甚至兩岸半導體產業鏈最為雄厚下,加上近20年來與公司一同成長的革命情感只有更深,沒有最深,甚至早已昇華成當仁不讓的接班勇氣下,聯發科最新代號MR.J的管理階層,或將快速領航公司邁進全新的人工智慧新紀元,再創集團營運成長表現的新巔鋒。

聯發科3Q營收微溫 毛利率改善是中線戰爭

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表示第3季毛利率已見明顯止跌效果,短期將把新晶片做好,中長期則會儘快改善成本空間。

聯發科31日舉辦法說會,雖然公司2017年第3季營收成長目標,如外界預期的僅有個位數百分點的增長效果,但共同執行長蔡力行直言聯發科第3季毛利率已見明顯止跌效果,加上新布局的物聯網(IoT)、共享單車、人工智慧(AI)及物件追蹤等相關新應用晶片需求持續成長,成長型產品業績貢獻度已快速拉升至25~30%2017年更可望有逾30%的營收年增率可期,在聯發科成長型產品線已展現傲人的成長實力,配合成熟型產品線可望維持平穩,公司未來2年業績增長腳步重回年增雙位數百分點以上的成長軌道,應可樂觀預期,中、長期而言,聯發科也將把握自身豐富IP及技術的競爭優勢,在這一波智慧裝置、智慧家庭及智慧城市的物聯網全新世代商機來臨前,推出最適晶片解決方案來搶市。

蔡力行指出,由於公司智慧型手機晶片產品線仍在新、舊產品的轉換期,所以,第3季營收成長動力主要在成長型與成熟型產品身上,公司初估第3季營收若以台幣兌美元30.31來估算,單季營收將介在新台幣592~639億元間,季增約2~10%,第3季毛利率則初估可穩健回升到34~37%,符合市場止跌彈升的期待。蔡力行進一步表示,公司第2季營收確實達到原先預期目標,較第1季增加3.6%,其中,一些成長型晶片產品線表現相當突出,包括共享單車、人工智慧、物件追蹤等相關新應用晶片需求持續成長,所以,成長型晶片產品線佔公司第2季業績比重已快速拉升至25~30%,至於行動運算晶片平台則因為仍持續仍處於調整期,第2季營收比重約40~45%,成熟型產品則為25~30%間。

展望第3季,蔡力行指出,由於行動運算晶片平台仍在調整期,加上客戶新舊產品交替也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內部已初估第3季行動運算平台中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晶片出貨量,大概會介在1.1億至1.2億套水準,約與第2季持平,第1季出貨量則在1.1億套上下。至於成長型(物聯網晶片、車用電子)與成熟型產品(功能型手機與數位電視晶片晶片)營收增長率則會相對突出許多。聯發科結算第2季營收為580.79億元,單季毛利率約35%,單季營業利益約23.58億元,淨利為22.1億元,第2季每股盈餘為1.51元,累計公司2017年上半每股盈餘為5.8元。由於聯發科短期營收成長動能不足,加上毛利率回升動力有限,第3季、第4季本業獲利恐怕不會比第2季好上太多,除非業外再有明顯幫助,否則聯發科2017年要賺一個股本的機會,其實已越來越低。

針對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晶片產品線仍飽受毛利率、市佔率雙跌的下殺衝擊,蔡力行也提出目前的解決方案,短期之內,就是把新晶片做好,產品及市場定位也要更清楚,中長期則會儘快改善成本空間,以方便擴大毛利率及市佔率的雙升空間,公司近日已確定將以曦力(Helio)P系列產品為主要發展重心,初估2017年下半將會有兩款全新的P系列智慧型手機晶片解決方案將上市,2018年也還將再推出兩款全新P系列產品,此外,包括入門型4G晶片解決方案及Modem晶片產品線也將持續升級,並改善市場競爭力,內部希望透過更明確的產品定位,有效發揮公司善長的性價比競爭力,在未來2~3季內,將想辦法讓公司平均毛利率表現,第1季的33.5%提升1~2個百分點,中期目標則是希望聯發科平均毛利率可重回37~39%的正常水準,目前預期最快大概是在2018年下半達陣。

[Home]


2017/08/01 1.2.2.4. 20205G商轉前基礎建設商機 穩懋、高通攜手備戰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據傳在5G正式商轉前,基礎建設的前置研發將陸續於明、後年啟動,穩懋等化合物半導體相關業者可望搶食商機。

5G成為全球電子業界重視議題,包括IC設計龍頭高通(Qualcomm)IDM大廠英特爾(Intel)等皆積極布局,市場早已傳出高通與台系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頻頻接洽,穩懋發言體系也未否認此說法。據指出,5G正式商轉前,基礎建設的前置研發將陸續在20182019年啟動,穩懋、全新、宏捷科、英特磊等化合物半導體相關業者可望陸續搶食商機。

穩懋相關業者表示,並不否認與高通已有合作。針對5G議題,穩懋持續看好為長期趨勢。雖然Pre5G5G等相關業務沒有辦法直接點明2018年會有多少營收貢獻,但5G議題的時間要看長一點,目前業界共識為5G 2020年商轉,往前推算,還有20182019年,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業者將期待會有一些前置研發,特別是基礎建設,將迎來商轉前的不少開發進度。

熟悉化合物半導體晶圓代工業者表示,當然,到底5G帶來的產值有多大,現在都是較難說的,但可以肯定的是,Pre 5G已經有很多龍頭大廠,已經在進行研發動作當中,應該說從2018年開始,台灣半導體業界可以開始有樂觀期待,對台系砷化鎵業者來說,目前量化具體的營收數字較難,但趨勢是非常樂觀的。

穩懋相關業者表示,不管5G相關製程使用哪一種材料,其實沒有太大差異,穩懋既有製程技術絕對都可以因應,穩懋可已做到大概110120130GHz的超高頻段PA都沒有問題,目前揭露的5G產品,頻段也不過60GHZ,應該沒有太多疑慮使用哪種材料,不管是氮化鎵(GaN)、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材料,都已投注資源持續研發。

因應5G商轉,基礎建設商機必然先行爆發。熟悉相關產業人士表示,2019年開始,如大陸將開始積極布建5G基礎建設。而穩懋相關人士認為,公司已經耕耘基礎建設技術很久,過去2年來基礎建設營收比重數字逐步提升,對於基礎建設領域的市場表現很有信心,主因係基礎建設相關高頻、高電壓技術,是很難突破跟克服的,全球能提共6吋相關技術的晶圓代工廠,也只剩穩懋,可以抱持相對樂觀的態度面對。

穩懋目前為台系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目前除了手機PA、基地台基礎建設等業務外,正積極搶入光通訊領域。穩懋相關業者表示,光通訊對公司來說,不只是要一種應用,像是2.5 GPON5GPON10GPON磊晶片等相關研發,穩懋都已經陸續投入,目前2.5GPON產品不管磊晶或是製程都已經達到業界所要求之水準,處於認證中階段,尚未有營收貢獻,10 GPON今年底則可望達到業界所要求之水準。

除了5G外,穩懋也對於光通訊運用前景相對樂觀,目前來看只是一個初步的少量客戶開始應用,但光通訊未來各種應用端、硬體都可涵蓋,產值跟現在比起來會增加多少倍雖未有具體數字預估,但絕對是倍數以上成長。

穩懋主力目前仍在放智慧型手機用PA,由於智慧型手機量能龐大,仍影響產業淡旺季。砷化鎵業者一般第2季營運開始提升進入旺季,穩懋第3季加入光通訊新應用,而原本的Wi-Ficellular行動通訊相關業積會平均提升,基礎建設保持穩健,基本上產品組合不會有太大變化。

穩懋步入PA旺季 第3季業績看增10~15%

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召開第2季法說,對於第3季展望樂觀。

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第3季展望樂觀,蘋果(Apple)等智慧型手機龍頭將推出新品,智慧型手機功率放大器(PA)需求逐步進入傳統旺季,穩懋第2季營收已經創下新高水準,上半年EPS來到新台幣3.08元,優於2016年同期之2.6元。穩懋持續看旺第3季,預估財測為季成長10~15%,毛利率優於第2季的37.2%

穩懋表示,第2季客戶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持續鋪貨,第2季穩懋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營收季增16%、年增7%,營業毛利與淨利都較第1季成長,分別成長29%36%,毛利率回到37.2%,看好第3季可望更優於該水平。穩懋指出,2016年擴廠造成之短期毛利率下滑,已經隨著產能利用率回升而逐季改善,驗證龜山新廠擴增之必要性。累計上半年營收年增3%EPS 3.08元,穩懋表示對於2017年全年獲利具信心。

穩懋表示,第2季淨利新台幣7.27億元,改善並季增47%主因係第1季匯損影響,但第2季已經排除該情況,第2季資本支出則小於第1季。產品組合部分,行動網路相關應用約佔35~40%Wi-Fi相關約佔35~40%,基礎建設約佔20~25%,其他約3%。展望後市,穩懋看好第3季延續第2季旺季效應,光通訊元件將逐月貢獻營收。

穩懋財務協理暨發言人曾經洲表示,第2季營收成長反映客戶旺季需求,營業毛利率為37.2%、營業淨利26.1%,季增分別是3.53.8個百分點。他進一步指出,砷化鎵傳統旺季為傳統第2~3季,不必然哪一季是高點,端看市場庫存狀況,目前已經確定第2季正式進入旺季。

曾經洲說明,2年前穩懋擴展新廠C廠,2016年第2季開始量產,毛利率受到一些影響,新廠量產增加相關固定成本開銷等等。大概毛利率受到影響部分,2016年第4季落底,2017年第1季已經回升,第2季繼續往上。但事實上,2016年第4季毛利就開始改善,主因係新廠已臻成熟,但因當時有些一次性的狀況如黃金評價等等影響,2017年第1季則有匯率因素。隨著第1~2季產能利用率提升、新廠更為成熟,有機會可以看到毛利狀況逐漸隨著產能利用率提升而改善。

穩懋總管理服務群資深副總陳舜平表示,第2季表現符合預期,第3季將延續智慧型手機旺季格局,看好光通訊元件VCSEL相關產品將逐月貢獻。值得注意的是,陳舜平強調,VCSEL3季佔比僅有低個位數,而大部分營收來自單一客戶,也因此不能揭露太多資訊,但就目前進展來看,VCSEL佔總體營收比重,在第3季應該也還是個位數比重。展望第4VCSEL市況也還太遠,從以往模式觀察新產品的狀況,一開始相對慢,經過一個程度後會較提升,但總是有生產上包括從試產到量產的問題解決跟熟悉度。至於整體佔穩懋應用最大量的智慧型手機相關應用來看第4季,雖然目前能見度沒那麼高,但陳舜平認為,跟2016年比起來,大部分客戶展望確實比較樂觀。

曾經洲則表示,穩懋工廠已經達到經濟規模效益,產能利用率也提升到90%,毛利率比第2季好沒有太大問題。資本支出維持約新台幣30億元,主因係目前穩懋還是以6吋晶圓廠為主,為比較成熟的設備,交期約1~2個季度,2018年產品的交期也不須那麼久,不管微波、光通訊最大應用還是在智慧型手機相關,2018年的市場狀況,預計到了第4季會看得比較清楚。

從產品組合來看,曾經洲表示,Wi-Fi看起來差不多規模,但比例增加,行動網路部分往下,基礎建設雖然比例下滑,但維持在一定範圍。今年基本上仍是相對對於基礎建設業績信心度較高。

曾經洲坦言,VCSEL對穩懋來說是較新的產品,第2季出貨有限,主要歸類於其他業務範圍,VCSEL應用又是單一客戶,必須嚴格限制訊息揭露,未來也會放在其他業務範疇,目前貢獻都還是較少。營業費用率基本上保持穩定,約10~11%,產能利用率從第1季的80%上升到第2季的90%,未來持續保持高檔,也不需擔心會有供不應求造成客戶流失的問題,2017年上半穩懋產能利用率在85%左右。曾經洲表示,今年下半穩懋月產能的2.9萬片水準,應可供應現有客戶無虞。

資本支出應用部分,陳舜平表示,下半年會把整體無塵室空間進一步擴增,因應2018年需求,不管是微波通訊或光電相關,晶圓段生產大部分機台共用,並不會區分是哪一塊,至於2018年的產品交期等狀況,最快要到第3季才會明確。私募案部分,由於穩懋連續2年減資,但今年則沒有,有興趣的策略夥伴客戶已經持續接觸,但目前並沒有時間表。

[Home]


2017/08/01 1.2.2.5. 外媒體驗英文版Bixby 直言三星再曝軟體功力不足窘境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隨著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終於推出英文版Bixby,這款三星自力研發的智慧語音助理再度得到媒體的注視目光。但是三星對於Bixby的自信卻讓The Verge的評論員彷彿看到三星對於自家軟體的過度自信,直言三星再度自曝不甚良好的軟體開發能力。

三星強推自家軟體 未讓使用者有良好體驗

三星推出Galaxy S系列手機時,力圖強迫使用者改用其開發的應用程式(App)與服務,包含行動瀏覽器、電子信箱App、音樂播放器、簡訊App,取代Android原生App,使用者甚至無法自行移除三星這些官方App

三星此一強硬做法,招致使用者反感,並在推出S5時達到高峰,The Verge甚至認為S5可能是表現最令消費者失望的Galaxy S系列手機。三星到S6時學乖了,不僅重新設計外觀與功能,讓Android原生功能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更重要一點,三星移除這些官方App。此後Galaxy S系列延續S6的風格,不讓官方App的地位過於凸顯。

但此一風格到了S8卻出現轉折,只因Bixby的出現。The Verge的評論認為,Bixby的存在性比S5更為突出,因為它甚至還配置1顆啟動按鈕,三星的軟體臃腫(software bloat)已變成硬體臃腫(physical hardware bloat)

Bixby未如宣傳效果強大 將影響未來IoT生態布局

此一設計哲學若因Bixby的運作順暢而強大時,自然不是問題,但根據The Verge試用英文版Bixby的結果,事實恐怕事與願違。根據The Verge的報導,英文版Bixby的便利性不如Google Assistant,功能上也沒有更必要的可取代性,有時甚至連簡單的待辦事項也無法自動發出提醒。

三星標榜Bixby的機器學習能力,可藉由使用Bixby來喚醒其他App,甚至主動調整螢幕亮度等設定,以及傳送照片簡訊給其他手機上的聯絡人。然而,這些Bixby強調的實用性實際上並沒有比傳統觸碰螢幕操作方式來得高明,有時光是喚醒Bixby就得花上一段時間,而且Bixby對於英文語意的理解能力差強人意。

The Verge的評論甚至認為,即便試用幾週的時間,Bixby的表現仍舊不值得信任,遑論達到三星所宣傳的,改變使用者使用手機的習慣。The Verge強調,當使用者無法信任Bixby時,此一問題會隨著三星將Bixby帶入家電應用時,更加凸顯其嚴重性,因為使用體驗並沒有太多改善時,使用者寧願用老方法來使用智慧家電。

The Verge認為,三星大可藉由移除Bixby專屬功能鍵,或是開放導入其他功能,甚至讓Google Assistant直接進駐更好,藉此強化Galaxy S8的使用體驗,然而隨著三星封殺第三方修改Bixby專屬功能鍵的權限後,此一建議也顯得徒然無功。

經媒體評測 手機上的Alexa仍未臻理想

擁有約15,000項技能的亞馬遜(Amazon)智慧語音助理Alexa,目前已成功移植至HTC的旗艦款智慧型手機U11上,此一技術被視為Alexa跨平台的一大成功,更直接與蘋果(Apple) SiriGoogle Assistant在行動裝置上正面交手。不過照目前國外媒體的評測結果,Alexa恐怕得在新環境中加快適應的腳步。

Alexa對於手機應用生態仍陌生

不管是MashableWired實測報導中皆不約而同地指出,Alexa在原本「職責」範圍內表現依舊出色,這些功能與其在Echo中一樣,盡責地完成回報天氣狀況、播放亞馬遜平台上的音樂、創建待辦事項、遙控家中的智慧家電等工作。但若回歸到一般手機上的操作習慣時,Alexa適應不良的問題立即顯現出來。

Mashable認為手機上的Alexa表現不如預期,原因出自於其與現有的手機應用生態無法接軌,例如Alexa無法結合手機上使用率較高的導航功能,Alexa也無法設定鬧鐘與語音提醒功能,且再與SiriGoogle Assistant相比,其知識庫(knowledge database)似乎所知有限。

目前在U11啟用Alexa的方式有2種,一是使用U11獨門技術擠壓側邊框,二是在手機解鎖時呼叫Alexa。然而,Alexa並非是Android的原生軟體,因此使用者得再從Google Play上手動下載,非原生內建的缺陷也使得Alexa的啟動速度會延遲2~3秒。

此外,可能由於Alexa的原始操作是單純的語音對話環境,根據Wired的觀察,U11上的Alexa似乎不知道自己擁有一個螢幕,因此無法將相關的查詢結果顯現在螢幕上,僅能以語音答詢方式回應使用者,即便是在亞馬遜的頁面購物亦同,而在啟動後再次喚醒、停止聆聽等動作上,使用者得反覆擠壓邊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Echo已具備用Alexa打電話與傳訊的功能,但在手機上卻無此功能。

Mashable的評論員則注意到,Alexa在手機上的語音辨識能力不如Echo上的表現,此原因可能是Echo上才有亞馬遜獨家的遠場收音技術所導致。

亞馬遜布局手機智慧語音助理市場尚待市場考驗

不過,單就以上的缺陷判定Alexa不適手機生態,可能言之過早。Wired的報導認為,亞馬遜(Amazon)的實力不足以在一夜之間將手機市場翻盤,畢竟目前HTC在北美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僅佔1%

然而亞馬遜所跨出的這一小步,對於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言,在長遠的未來可能有著更多意想不到的商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Siri牢牢依靠著蘋果iOS14%市佔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則有著23%市佔率,這片天空未來可能屬於三星自家的BixbyGoogle Assistant同樣依附在Google Pixel上。除此之外,智慧語音助理市場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上能有相當充足的發展空間,倘若配合亞馬遜目前在智慧家居市場上的優勢,Alexa在手機市場相信仍有可挖掘的市場商機。


外媒試用Bixby後認為,實用性並未如三星宣傳的那般強大,甚至再度曝露其軟體功力不佳的老毛病。

HTC U11
為首支可支援亞馬遜AlexaAndroid手機,意味著亞馬遜將旗下熱門的智慧語音助理移植到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中。

[Home]


2017/08/01 1.2.2.6. 聯發科報喜 毛利率Q2反攻 [ 工商時報 蘇嘉維、張志榮]

IC設計龍頭聯發科昨(31)日召開法說會,毛利率反轉回升,終止連續11季下滑或是持平,也優於市場預期。不過在淡季及市占率下滑影響下,第2季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僅1.51元,也寫下掛牌上市以來的新低。

4季推新品回攻市占率

共同執行長蔡力行表示,第3季手機客戶仍在庫存調整階段,但第4季可望以兩款中階產品曦力(HelioP系列回攻市佔率,到明年上半年將再推兩款P系列,短期內將以12奈米製程為產品主力。

對於市場關注的毛利率問題,蔡力行表示,今年底可望回升到35%左右,預期明年下半年有機會上升到3540%。他解釋,回升原因在於產品成本結構改善,加上把人才放在正確的地方,如此才能提高產值。

上季EPS,上市以來新低

聯發科第2季合併營收達580.8億元、季增3.6%,毛利率為35%,終止連11季下跌態勢,優於市場預期。不過蔡力行也坦承,是由於智慧手機營收佔比降至5成以下,毛利率才能有所回升。至於第2季合併稅後淨利為22.10億元、季減66.7%、年減66.5%,每股稅後淨利為1.51元,則創上市以來新低。

人工智慧等成為成長主力

2季毛利率止跌回升,蔡力行說,主要是共享單車、人工智慧及智慧物聯網等成長型產品領軍,佔整營收比重已至2530%,預期今年成長型產品可望較去年成長雙位數百分比。至於行動運算由於在調整階段,佔營收比重則降至4045%;成熟型產品如電視晶片等,比重則持穩在2530%。

對於第3季展望,蔡力行表示,智慧手機市場將持續庫存調整,以及零組件缺貨等因素,加上公司市佔率下滑,因此相關營收成長幅度有限。不過先前打入亞馬遜智慧音箱Echo Dot中的晶片已逐步打入其他客戶當中,加上看好共享單車及人工智慧等產品需求持續成長,都將成為第3季成長主力。

3季營收可季增210

聯發科預估,以新台幣匯率130.3計算下,第3季合併營收將達592639億元、季增210%,毛利率落在3437%,平板與智慧手機將出貨1.11.2億套,出貨量與上季相同。蔡力行表示,聯發科今年及明年上半年將全力衝刺Helio P系列產品,善用12奈米製程,今年第3季及第4季各有一款P系列晶片將進入量產,明年上半年也將有兩款P系列晶片進入量產,現正在大陸客戶端導入階段,與客戶互動密切,對第4季市佔回升有信心。

此外,對於數據機晶片領域,蔡力行說,聯發科已具備Cat.7以上技術,明年將陸續推出具備Cat.12的數據機晶片,至於千兆級傳輸技術的Cat.16也在密切計畫中。

蔡力行處女秀 透明大放送

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昨(31)日首度主持法說會,向法人講述營運概況後,便把聯發科短中長期營運計畫一次完整說明,更重要的是清楚交待經營高層變動的狀況,想要積極挽回市場信心的用意相當明顯。

蔡力行指出,聯發科長期以來開發手機晶片,晶片當中所蘊含的矽智財(IP)相當可觀,其中包含行動運算、數據機、射頻技術、影像處理及電源管理等技術,並同時進行人工智慧技術開發,未來可望把技術交叉拓展到更多領域。

他認為,未來智慧裝置可望進到每個家庭當中,也將把隨身裝置應用再度拓展,甚至是交通及城市運作都有機會智慧化,從隨身裝置放大到城市應用上都需要高速運算、低功耗及機器運算的功能,這些都是聯發科可以發揮的領域。

AI及照相功能為例,事實上,聯發科已開發出具備機器運算(Machine Learning)的影像訊號處理器(ISP),手機可自動辨識欲拍攝對象的人臉,不會拍攝到路上或旁人。

法人認為,蔡力行在聯發科主持處女秀,一次將短中長期營運計畫向法人報告,一切向法人盡力透明化,目的正是要全力挽回市場信心。

至於共同營運長朱尚祖轉任顧問一事,蔡力行也在會中證實此事。業界人士指出,蔡力行對於手機營運藍圖明確,全力鞏固中階市場,再伺機回攻高階市場,朱尚祖轉戰顧問也象徵著聯發科滿20歲後新人事布局的開始。

聯發科法說解讀 外資:3利多 助重返榮光

儘管聯發科第3季營運展望低於外資圈預期,但整體而言,法說會仍釋出3項利多訊息,外資法人昨(31)日大致上認為,聯發科下半年營運可望重回常軌,只要毛利率能止跌回穩,按過去股價與毛利率走勢成正相關來看,將有利於股價重返榮光。

港商野村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鄭明宗指出,儘管第3季營收展望低於外資圈預期,但昨天法說會仍釋出下列3項利多訊息:

一、3年來毛利率首度優於外資圈預期:第2季毛利率35%,不但達到財測值32.5%至35.5%的高標,也高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34%;而第3季財測值34%至37%,也優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34.5%;二、明確指出明年下半年前毛利率將重返36%至39%,遠高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34.5%;三、對今年第4季起毛利率與市佔率回溫展現高度信心。

鄭明宗日前即認為聯發科已結束「LTE學習曲線」與「3年獲利走跌周期」,並將投資評等與合理股價預估值分別調升至「買進」與310元。

他指出,聯發科法說會後,預期外資圈將會大幅調降獲利預估值,尤其是今年,因為第3季營收成長率預估僅有2%至10%、遠低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15%至20%,主因手機晶片業務相較於第2季幾乎沒有成長,但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波利空消息。

不過,並非所有外資法人都看好聯發科營運能否極泰來,港商馬來亞證券就質疑聯發科毛利率回溫趨勢能否持續下去,因為從供應鏈了解,手機晶片價格競爭還是很激烈,高通看不出有縮手理由,因為高通預估第3季出貨成長率可達15%、優於聯發科的零成長,顯然可從聯發科手中搶下市佔率,聯發科為了守住市佔率,必須祭出更多價格戰。

[Home]


2017/08/01 1.2.2.7. 5點原因... iPhone 8貴得有理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蘋果將於今年秋天推出10周年豪華版iPhone 8,預期將有OLED螢幕、3D感測和臉部辨識等頂級配備,市場盛傳售價將上看1,0001,400美元,華爾街日報列出iPhone 8售價破千美元仍不嫌貴的5大理由。

1.提升品牌形象:1,400美元是入門級iPhone 72倍,是規格相當的三星電子Galaxy S8的將近2倍。天價版iPhone可以提振蘋果的品牌形象,並為該公司持續稱霸手機市場寫下好兆頭。

2.全新技術:蘋果為iPhone 8增添OLED面板和先進的3D感測技術,手機成本也將上揚,售價將跟著一併提高。

3.供給有限:就歷史經驗來看,蘋果的產品向來就有供不應求的問題,iPhone 7iPhone 6皆曾面臨供應短缺,分析師也預期iPhone 8可能延後上市。蘋果觀察家格魯伯(John Gruber)表示,解決辦法就是提高銷售價格。

4.推升手機平均售價:倘若iPhone 8的售價訂在1,400美元,蘋果有機會推升資產負債表的重要數據-iPhone 8的平均售價,並帶動毛利率攀升。在去年12月止的季度,iPhone平均售價達695美元紀錄高點,成為該季毛利率上升最重要的推手。

5.越貴越多人買:最後一項理由看似違反常理,但蘋果的訂價越高,就越多人渴望擁有。中國消費者將高價商品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蘋果推出高價手機可望帶動中國市場成長。蘋果近來在中國面臨銷售嚴重下滑,以致影響業績。

若蘋果將iPhone 8售價訂的極高,分析師可能會將iPhone 8與售價750美元的Galaxy S8相比,後者亦採用多項先進功能,但是價格卻親民許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上述5大理由成立,今年底前蘋果最主要的手機業務可望繳出亮麗成績單。

[Home]


2017/08/01 1.2.2.8. 三星Note 8強勢回歸 本月中紐約亮相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三星宣布將在823日於紐約發表Note 8,外界估計,Note 8將採用6.3吋螢幕,更是三星首款雙鏡頭機種,在Note 7爆炸事件後,消費者對Note 8的愛能否超越Note 7,值得觀察。

三星去年提前在8月初在紐約發表Note 7,雖然口碑與銷售俱佳,卻也很快受到Note 7自燃、爆炸與全球回收之苦,不過,三星在Note 7的回收處理告一段落後,就已經明白表示不會放棄Note產品線、也不會更換其他的名字,2017下半年一樣會有新款Note問世。

隨著8月逼近,三星昨日終於宣布將於823日在紐約舉行發表會,雖然邀請函上沒有寫明是什麼產品,不過以邀請函動畫為一支筆寫出Do Things Bigger,讓發表會主體為Note 8可說呼之欲出。

而或許是為了確保不再爆炸,Note 8發表會比前一代晚了3周,而綜合市場傳言,Note 8將搭載6.3AMOLED螢幕,比S8+大了0.1吋,由於仍採用雙曲面螢幕外觀,螢幕實際可使用面積只有5.7吋,與S8+差不多,也與S8+一樣是18.59的「遙控器」身形,不過Note 8將是三星旗下首款搭載雙鏡頭的高階機種,雙鏡頭配置為1200萬畫素標準鏡搭配1300萬畫素的長焦鏡頭,以達成3倍光學變焦,至於手寫、防水、虹膜辨識、無線充電、心跳與血氧測量等功能也一應俱全。

三星行動通訊部門總裁高東真日前訪台時,不願說明台灣會不會列入Note 8首發,然而以台灣這樣的彈丸之地,每代Note銷量都名列前茅,最好的一次甚至僅次美國、韓國與阿拉伯,一般般的狀況也能排到第6,若排不上第一波上市國家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Home]


2017/08/01 1.2.2.9. 穩懋 Q3營收拚季增1 [ 工商時報 涂憶君]

砷化鎵大廠穩懋(3105)昨(31)日舉辦法說會,公布自結第2季稅後淨利7.27億元,每股盈餘(EPS1.85元,累計上半年EPS3.08元,均創歷史同期新高,資深副總陳舜平表示,本季續朝毛利率看增、營收季增10%的目標邁進。

受惠智慧型手機需求提升,穩懋第2季營收38.2億元季增16%、年增7%,創下歷史單季新高,第2季稅後淨利7.27億元,季增47%,年增3%,毛利率與營業淨利率回升至37.2%及26.1%,分別季增3.53.8個百分點。

陳舜平表示,去年因擴廠導致毛利率下滑的現象,已經隨著產能利用率提升得到改善,第3季毛利率可望持續優於第2季。

年初受到新台幣強升影響,穩懋第1季稅後淨利為4.96億元,EPS1.23元,光是提列匯損便達到1.42億元;第2季匯損疑慮消除後,自結稅後淨利一舉回升至7.27億元,EPS上升至1.85元,累計上半年EPS3.08元,同步寫下歷史新頁。

產品組合部分,第2季三大產品Wi-Fi、行動網路(Cellular)、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中,行動網路的營收占比從第1季的4045%,下滑至3540%,包含光通訊的其他產品(others)由4%小減至3%,Wi-Fi、基礎建設維持不變。

穩懋發言人曾經洲指出,高毛利率的基礎建設今年營收占比有信心維持於2025%的水位,且在三大產品之中,因基礎建設的高頻高功率技術進入不易,最為看好基礎建設的發展。

針對光通訊產品VCSEL,因營收來自於單一客戶,且出貨力道還不強勁,第三季的營收占比仍將續處個位數,不過公司樂觀預估,現階段VCSEL僅是少量客戶需求,到了全面應用階段之後,產值可望倍數成長。

穩懋也指出,光通訊產品將不僅侷限於VCSEL,將持續2.5G10G25G磊晶技術研發,2.5G磊晶已達到業界水準,仍待認證通過,10G磊晶將可望在今年底達到業界水準。

展望本季營運,陳舜平指出,將延續智慧型手機出貨強勁的格局續處旺季,光電元件也可望逐月貢獻營運,預期營收可較第二季成長約10%,毛利率可望優於前一季。

[Home]


2017/08/01 1.3.1. 鴻海美國製造 設備廠大利多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美國飛鷹計畫第一個公開項目拍板後,市場傳出,鴻海集團將擴大資本支出。外電報導,鴻海集團威州投資將帶動供應鏈採購,預估推升設備等供應鏈年度採購金額上看42.6億美元(約新台幣1,286.3億元),將成為以投資帶動相關產業成長的最佳範例。

美國威斯康辛州最大媒體密爾瓦基新聞哨兵報報導,鴻海集團百億美元投資新廠若是開始營運,屆時有望帶動約42.6億美元的年度供應鏈採購需求。

外電報導,由於鴻海集團在當地發展規模快速成長,當地的設備與技術不能完全滿足未來採購需求,因此必須向威州以外的市場採購相關自動化設備。

鴻海發言管道昨(31)日沒有進一步說明美國建廠採購進度;但市場點名,鴻海集團擴大美國投資,新設LCD廠若順利進行,有助自動化設備開發商陽程、工業自動化設備商迅得、檢測設備與設備維修等相關供應鏈的海外發展,也有助致茂、京鼎、由田接單表現。

鴻海集團供應商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業界人士研判,鴻海集團新設LCD面板廠預料最快年底、2018年初開始陸續建置,初期以基礎建設為主,設備採購規模應該不大。

業界分析,鴻海積極投入智慧工廠,美國新設廠區對於自動化設備採購有正面效益,預期二、三年後,後段電子3C製造製程等相關採購需求將逐步升溫。

外電報導,鴻海美國飛鷹計畫有助創造當地職缺,尤其初期基礎土木建設與承包案件,以及水電天然氣銜接與行政作業等職缺。

協助育才 填補美勞動缺口

鴻海集團啟動美國智能製造生態系統,第一步選擇在威斯康辛州。美國地方業界看好,在美國官方力挺相關投資以外,除帶動供應鏈採購,也有助於美國退伍軍人的再度就業。

鴻海集團在美國的投資預估將帶動當地合計1.3萬個職缺,外電報導,威斯康辛州地方研判,相關投資將與提高美國退伍軍人技能計畫銜接。

據美國官方計畫,為改善缺工與充分就業,積極招商引資並協助美國退伍軍人再就業,預計在大型廠商支持下,以每年至少千人目標推動,讓美國退伍軍人在振興製造業中發揮關鍵效用。

美國研究機構研判,未來十年美國製造業將產生35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但預計至2025年時,將有250萬個製造業工人退休,因此將產生200萬個工作缺口。

美國人力管理公司也建議,美國需要擴大與提高製造業人才庫,例如每年上千名退伍軍人相關勞動力,在充沛培訓與技術提升下,將能填補勞動力不足的缺口。

美國官方與業界合作,目標在創新計劃推動下,將於四個月內迅速提升退伍軍人的工作機會媒合,提高創收的能力。

[Home]


2017/08/01 1.3.2. 侵權案纏訟四年 威盛華碩和解 [ 經濟日報 謝佳雯、曾仁凱]

嵌入式平台供應商威盛(2388)昨(31)日公告,與華碩及其子公司祥碩間的侵權訴訟已達成和解,威盛可獲得1,500萬美元和解金,約新台幣超過4.5億元,對每股獲利貢獻約0.92元。

威盛和華碩、祥碩間侵權訴訟長達四年,如今終於落幕,激勵威盛昨日股價帶量直攻漲停11.05元,祥碩則下跌6.5元、收396元,華碩收平盤281元。威盛指出,這筆和解金認列時間點將由會計師決定,目前仍未定。

威盛是在2013年控告華碩子公司祥碩涉嫌竊取營業秘密及侵害著作權,台北地檢署在當年11月偵查終結,起訴祥碩及研發部門副總經理張棋在內的四名員工。

威盛201312月向台北地方法院對祥碩及華碩提出民事訴訟,當時求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1.37億元,以彌補所受損害,甚至將祥碩董事長沈振來、總經理林哲偉同時列名被告。後續沈振來、林哲偉、張棋等都獲不起訴處分。

為此,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還曾親上火線,表示尊重法律程序,華碩將奉陪到底。

威盛昨(31)日宣布與華碩及旗下USB晶片子公司祥碩就台灣、美國兩地訴訟達成和解,對此,華碩主管昨天表示樂見事件友善落幕,對公司財務影響有限。

據了解,威盛此次興訟主體是祥碩,華碩只是產品有採用祥碩晶片及身為祥碩母公司連帶被告。此次和解金,華碩頂多負擔一半,約2億元,對照華碩平均單季獲利40億元上下,影響有限。

[Home]


2017/08/01 1.3.3. 廣達迎旺季 出貨動能強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代工廠廣達(2382)昨(31)日進行除息,但下跌2.2元,收71.6元,呈現貼息。法人認為,下半年是筆電代工傳統旺季,加上蘋果第三代Apple Watch可望於年底前推出,預料廣達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廣達去年配發每股現金股利3.5元,略遜於前年的3.8元,昨日除息交易日出現沉重賣壓,目前呈現貼息。法人表示,隨著下半年伺服器、筆電旺季到來,加上蘋果第三代Apple Watch已進入最後設計階段,預計年底前可望發表,屆時廣達業績有機會快速走升。

廣達6月營收918.65億元,月增23.6%、年增32.3%,創今年以來單月營收新高,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4,632.81億元,年增14.3%。廣達上月筆電出貨430萬台,月增70萬台,為2年來單月出貨量新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筆電品牌客戶季底拉貨力道提升所致。

年初時,筆電代工廠大多看淡今年需求,但第2季淡季需求卻出乎意料的好,主因消費者認知平板無法取代NB,品牌廠紛紛增強拉貨力道,推升代工廠業績走升,第3季因有開學換機潮及耶誕節備貨等二大題材加持,出貨動能將更勝上季。

[Home]


2017/08/01 1.3.4. 大陸5G世代猛卡位 引爆車聯網、物聯網商機 5G創新服務興起 科技廠邁向新一輪競賽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大陸在5G世代來勢洶洶,全球科技大廠紛緊盯相關市場商機。

全球各國紛加速布局新世代5G網路之際,近期大陸一連串推動5G網路舉動令業界矚目,除了大陸三大電信商估計7年內將投資5G基礎設施達1,800億美元,並已初步確立5G使用頻段,陸續在大城市啟動5G車聯網∕物聯網應用測試,加上大陸成立規模達人民幣1,000億元的網路大基金,推展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及大數據等應用,大陸正致力打造全球最大5G網路、5G應用及物聯網市場,面對大陸在5G世代來勢洶洶,全球科技大廠紛緊盯5G創新服務市場商機。

全球5G標準持續加速推動,美、韓電信業者各自規劃包括Verizon 5GKT(Korea Telecom)5G5G規格,日本亦因應2020年東京奧運加快5G開發與實驗腳步,在各國加速5G布局的同時,大陸的動作特別令人注目,從近期大陸在十三五計畫、十四五計畫及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凸顯大陸有意藉由5G網路及應用發展,躍居全球車聯網∕物聯網大國。

大陸三大電信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將大手筆投資5G基礎建設,預計7年內投資總額達1,800億美元,不僅遠高於日本同期間5G建設投資僅達460億美元,並預估2022年大陸5G用戶數將逾5.8億戶,屆時大陸5G車聯網∕物聯網應用可望蓬勃發展,並釋出龐大的應用市場商機。

由於5G網路具有大容量、超高速、低延遲、低耗能及更廣泛連結等特性,價值鏈涵蓋應用服務、雲端資訊中心、通訊網路、終端裝置等層面,近期不僅網路應用服務、雲端資訊中心等發展腳步明顯加快,在通訊網路及終端裝置領域亦頻頻出現廠商購併情況,像是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分別收購恩智浦(NXP)Altera等半導體廠,以壯大競爭實力。

目前在5G世代所帶來的新應用商機中,最受注目項目包括車聯網與自動駕駛,由於5G應用技術加入汽車之後,將可蒐集龐大的數據資料,並衍伸出更多創新服務,因此,汽車相關廠商已成為積極關注5G應用發展的業者之一。

以物流配送的5G應用來說,透過行駛中的貨車取得道路情報給圖資業者,業者就能將路上車況、意外事故等詳細資訊,提供給一般駕駛;保險公司則可透過駕駛資訊,將每個駕駛進行風險分級,並反映在保險費上,開發出客製化的保險內容,近期美國保險公司Progressive推出的Snapshot保單服務,便應用類似的概念。

致力於建立車聯網平台的5G汽車協會(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5GAA),預計2017年底車聯網平台將成形,2018年上半完成商用化準備階段,屆時將進一步推助車聯網及自駕車應用發展,隨著5G車聯網各項創新應用呼之欲出,將帶動各類新興的產業服務及商機。

對於諸多終端品牌科技大廠而言,即便能夠掌握終端產品技術發展及市場版圖,但在5G應用服務及雲端資訊中心等層面,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如何因應5G標準化、平台化,並在5G及物聯網應用潮流下,掌握新崛起的創新市場商機,將成為科技廠商新一輪競賽的決勝關鍵。

[Home]


2017/08/01 1.3.5. LGD擬關閉低世代LCD產線 全力衝刺OLED面板 [ 電子時報 范維君、陳柏蓁]

LGD日前決定集中公司資源與火力發展OLED,因此將陸續關閉低世代LCD面板產線。

日前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理事會決議全力發展OLED面板,因此計劃陸續關閉低世代LCD產線。然而目前LGD主要獲利來源仍是LCD面板,未來該如何從LCD順利過渡到OLED,引起面板業界高度關注。

綜合多家韓媒報導,LGD日前於首爾汝矣島樂金集團(LG Group)總部大樓,舉行一場公開記者說明會,會中LGD副會長韓相範表示,未來P2~P4產線將陸續關閉,LGD也不會追加電視用LCD面板投資,僅會對P8P9中的監視器、筆記型電腦(NB)IT產品LCD面板生產設備進行補強,再次重申LGD集中火力發展OLED面板的決心。

報導指出,LGD目前決定陸續關閉南韓慶尚北道龜尾的P2P3P4LCD面板產線;2017年底前先關閉P22018年底前,則是陸續關閉P3P43.5代線的P2,每月產能為7.6萬片,4代線的P3每月產能為6.7萬片,5代線的P4每月產能約9.1萬片。此外,上述這些產線的LCD生產設備,計劃賣給大陸等面板業者,廠房改為休憩空間。

LGD方面表示,考量大尺寸LCD面板生產效率高於中小尺寸,因此決定陸續關閉低世代中小尺寸LCD面板產線。儘管目前落後競爭對手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LGD日前仍決定投資10兆韓元(89億美元)5兆韓元於中小尺寸及大尺寸OLED面板。但是在OLED事業真正步上軌道之前,如何改善目前LCD事業的生產效率,仍是LGD的一大難題與挑戰。

韓相範日前曾表示,儘管目前應集中火力發展OLED事業,但LCD事業仍是關鍵性的後援。韓相範進一步強調,預計到了2020年,LGDLCDOLED面板事業營收比重將為64,到時OLED面板良率與價格將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展現全力發展OLED面板的堅定意志。

此外,由於判斷60吋以上大電視深具成長潛力,日前在LGD宣布的OLED面板投資計畫中,也包含南韓坡州P10將興建10.5OLED面板產線,以及計劃在大陸興建8.5OLED面板產線的投資。另外,LGD相關人士也表示,目前針對大尺寸Micro LED產品技術,正在進行相關研究,中小尺寸6OLED面板產線E5,建設進度也順利按計畫進行中。

另一方面,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日前舉行了財報說明會,相較LGD積極投資擴產OLED面板的態度,三星顯示器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許多智慧型手機業者對OLED面板需求殷切,三星顯示器會視市場及客戶需求,靈活調配產能與產品供應,目前沒有任何額外轉換LCD產線生產OLED面板的追加計畫。

LGD擬捆綁採購Canon Tokki設備 三星顯示器大感緊張

傳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計劃於大陸興建8.5OLED面板產線,此舉引發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密切關注。雖然三星顯示器目前已暫停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但日本Canon Tokki8.5代線曝光設備與6代線蒸鍍設備進行「捆綁銷售」,卻使三星顯示器大感緊張,深怕Canon Tokki蒸鍍設備供應受到影響。

根據韓媒the bell報導,目前生產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6代線蒸鍍設備,主要由Canon Tokki掌握,由於最近手機OLED面板市場「供不應求」,連帶使得Canon Tokki蒸鍍設備物以稀為貴,經常出現一機難求現象。

725日樂金顯示器理事會通過多項OLED面板投資計畫,決議持續擴大OLED面板產能。

然而,由於Canon Tokki對購買8.5代線曝光設備的客戶,釋出可優先與6代線蒸鍍設備進行「捆綁銷售」的利多,加上傳出LGD有意於大陸建立8.5OLED面板產線,因此過去LGD6代線蒸鍍設備取得競賽,明顯落後三星顯示器的情況恐將現「逆轉」。

據傳LGD計劃於大陸興建8.5OLED面板廠,目前正向Canon Tokki打聽大規模採購曝光設備之事。另一方面,三星顯示器正積極興建中小尺寸OLED面板A4廠,因此傳出三星顯示器正密切關注LGD8.5代建廠計畫,深怕自己所需的6代線蒸鍍設備受到影響。

南韓業界相關人士透露,LGD考慮在大陸興建8.5OLED面板廠,三星顯示器內部對於此事相當關注,擔心Canon Tokki6代線蒸鍍設備無法如期交貨。表面上,LGD8.5OLED面板產線,不會威脅三星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強勢主導地位,但是如果重要設備出現交貨延遲,恐怕也非三星顯示器所樂見。

然而一旦LGD投資8.5OLED面板廠之事成真,連帶將使LGD6OLED面板蒸鍍設備需求獲得緩解,意圖強化中小尺寸OLED面板產能的用意,其實也是不言可喻。LGD8.5代廠需要大量曝光設備,LGD捨龍頭業者Nikon,跑去買Canon Tokki曝光設備,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一機難求的Canon Tokki蒸鍍設備。對於Canon Tokki而言,為了搶奪Nikon主導的曝光設備市場,則是不惜祭出與蒸鍍設備「綑綁銷售」的絕招。

南韓業界人士粗估,LGD最多需要12台曝光設備,換句話說,就是最多可獲得126代線OLED面板蒸鍍設備。然而這樣的發展,對最近準備興建全球最大規模中小尺寸OLED面板廠的三星顯示器而言,很可能會是一大危機;因為沒有Canon Tokki蒸鍍設備,三星顯示器就無法完成建廠。

三星顯示器南韓OLED面板廠,全部採用Canon Tokki蒸鍍設備,傳3年前為了提早準備蘋果(Apple)可能釋出的訂單,不但大規模增設A3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副會長李在鎔也親自出面,確保Canon Tokki蒸鍍設備優先獨家供貨三星顯示器,然三星顯示器與Canon Tokki的獨家供貨關係,卻在2017年逐漸被打破。

三星顯示器A4廠的建廠計畫,已於日前召開的理事會中決議通過,光是第一階段至2019年第1季,投資金額就高達9兆韓元(80億美元),月產能如果以9萬片計算,粗估就需要6Canon Tokki蒸鍍設備。另外,如果三星顯示器想在2020年之前,將每月產能提升至27萬片,算算總共需要18Canon Tokki蒸鍍設備,Canon Tokki每年最多可生產10~11台蒸鍍設備,光三星顯示器1年平均至少需要6台。

事實上除了LGD,大陸面板業者也相當覬覦Canon Tokki蒸鍍設備。如果LGD真的同時向Canon Tokki購買曝光與蒸鍍設備,那麼其實也算是另一種,在中小尺寸OLED面板戰場,間接向三星顯示器投下戰帖的方式。

LGD移師大陸生產OLED 有韓廠先例不畏技術外流

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7月底的董事會上,拍板敲定懸宕已久的大規模設備投資項目,高達20兆韓元(178億美元)OLED設備投資之中,有15兆韓元將在南韓,5兆韓元將在大陸進行。業界憂心LGD在大陸建設OLED產線可能讓最新面板技術外流,但LGD再三強調絕不會有技術外流的問題。

據韓媒Digital Daily報導,LGD財務長金相敦日前在第2季法說會上表示,決定到大陸建設OLED產線,能南韓設備業者多一個機會;廣州8.5代線LCD工廠從2013年開始運作,採用多尺寸混切(MMG)等各種最新製程,也不曾發生過技術外流問題,各界無須多慮。

LGD執行長韓相範也表示,廣州工廠啟用至今已4年,有完善的保密系統,產能從9萬片擴增到18萬片,未曾發生過任何技術外流問題。韓相範更以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工廠、SK海力士(SK Hynix)無錫工廠比喻,兩家業者同樣在大陸工廠生產最新技術記憶體,甚至評估追加投資。

南韓政府對技術價值、經濟價值高的產業外移進行管理,避免影響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業者若無完善防止技術外流的系統,不但無法獲得出口許可,未來出問題時,政府得以立刻下令停止出口且恢復原狀。業者受管制的程度也與是否獲得政府研發補助有關。

不難理解韓相範希望藉由在大陸直接設廠,加速OLED電視市場發展,但南韓業界憂心就算LGD本身做到滴水不漏的技術保密,但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設備業者不見得能有相同保密功夫。這些設備業者積極窺伺大陸面板業界商機,期待能向大陸面板業者銷售更多設備,這是LGD難以防範之處。

南韓政府因終端高空防禦飛彈(THAAD)問題與大陸政府鬧僵,此時大企業的大規模當地投資案正是緩和雙方經濟僵局的潤滑劑,如三星電子西安工廠第二期投資、SK海力士無錫工廠擴產計畫等。

南韓業界認為,從歷任政府的做法來看,政府會積極利用大企業前往大陸設廠增進雙方友好關係。現階段無法預測文在寅政府何時與大陸官方展開正式對話,因此就算有技術外流的可能性,同意LGD將大尺寸OLED產線移師大陸的可能性高。

[Home]


2017/08/01 1.3.6. 買下越南! 三星越南布局的前世今生 [ 電子時報 周延]

打從越南共產黨1986年六大提出改革開放(DoiMoi)後,自1988年越南計畫投資部有統計數據開始,至2006年底前,台灣累計投資越南82.6億美元,十餘年來均為越南投資一哥,不過,十餘年來的一哥地位,自20071月起換人做看看,南韓業者投資比重跳躍式增加,累積至2016年底,南韓在越南投資累計額竟突破500億美元,遠遠超越316億美元的台灣。

2017年起,南韓業者再度發起一陣投資攻勢,至5月底為止,南韓對越南新投資44.1億美元,連第二名的日本、第三名的新加坡同期投資加總亦難以望其項背,南韓業者可說買下越南。

身為南韓頭號財閥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自然是買下越南的頭號功臣,至20176月底為止,三星集團對越南累計投資,已超過100億美元。

腳步快於政府 集團力量布局

回顧三星集團在越南發展,其實不比台灣業者早,主因來自冷戰體系下,越南與南韓政治上壁壘分明,越戰期間,南韓政府派出支援美軍作戰部隊數量,居所有盟軍之冠,戰爭期間累積不少仇恨,從而限制越韓經貿往來,待越戰結束後,隨即對統一越南的共黨政府實施經濟封鎖,作為美國老大哥盟友的南韓,與越南的經貿往來便更遙不可及。

1990年,東西方冷戰局勢緩解,加上越南實施改革開放,使得韓越關係露出曙光,當時越南約有6,000餘萬的人口,且人口平均年齡不滿25歲,擁有豐沛而廉價的勞動力,立即吸引南韓財閥的注意,19902月,曾經在越戰前的便外銷水泥至越南的現代集團(Hyundai Group)首先向南韓政府要求准許其在越南設立分公司,隨後三星集團、鮮京集團(Sunkyoung Group)、大宇集團(Daewoo Group)、樂金集團(LG)也陸續提出類似要求。

不過,當時南韓政府考慮美國尚未確定對越南解除經濟封鎖,加上與越南外交關係尚未建立,不敢有過大動作,遲遲沒有准許,但默許業者可透過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了解越南當地狀況,19903月,KOTRA便率領三星、現代、大宇、樂金等財閥代表前往胡志明市參加當地商展,19909月,南韓延世大學邀請越南國家計畫委員會等9名高層官員訪韓,為越戰結束後,首次高階越南官員訪韓,當時即獲得三星等南韓財閥盛大歡迎接見,訪韓越南高層官員也傳達歡迎南韓業者前往越南投資,不過,相較於南韓業者動作頻頻,南韓政府態度仍冷淡。

在與訪韓越南官員會面後,三星集團加快越南布局腳步,19911月,三星物產(Samsung C&T)在遲遲未得到南韓政府同意下,便「偷跑」至河內、胡志明市設立臨時辦事所,甚至比具有官方色彩的KOTRA在河內設立第一個辦事處還早了1個月,19919月,三星正式獲得越南政府同意開設貿易事務所,相較於1992年底韓越正式恢復外交關係,更早了1年多。

1992年底韓越外交關係恢復後,三星集團與越南的貿易額已達1.2億美元。隨著外交關係建立,三星集團布局越南越加積極,19935月,三星在越南已有24員工,其中19名已聘用當地民眾,19936月,三星集團首度大規模派員考察越南情況,包含三星物產、三星經濟研究所(Samsu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SERI)、第一合成纖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7名副社長、所長級成員參加,其中,三星電子在考察前,便已考慮是否要在越南設立電視、VCR工廠。

在大規模考察後,發現越南人力充足,未來發展具潛力,經討論後,19937月,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正式拍板定案,決定10年內投資1百億美元至越南,預計在河內、海防、金蘭、峴港等地設立工廠,其中電子產業預計設在河內,確立「大陸」主要、「越南等東南亞市場」為輔的同步發展策略。

19942月,三星在大陸天津、惠州、威海等地設立工廠的同時,也積極以集團為單位,各關係企業共同進軍越南發展,隨後幾年,三星物產、第一合成纖維、三星電子分別在越南投資,從建築、石化紡織、電視組裝等多領域同時進發,以集團各公司力量,降低投資越南風險。

不過,細看三星集團第一波在越南設廠,畢竟對越南投資環境仍在初步了解,多與當地業者合資,例如,19958月三星電子在越南第一座工廠,三星電子便與當地業者TIE(Trade Import Export)7030出資3,600萬美元,共同於胡志明市設立家電組裝工廠,名為「Samsung Vina Electronics Co., Ltd. (SAVINA),於19969月正式量產電視、冰箱等產品,雙方維持18年的合作關係,直到20137月,三星電子收購TIE全部持份為止。

集體布局不失細膩 千禧年後邁步更寬

三星電子第一座家電工廠完工後,三星家電在越南布局也非常細膩,內外銷產品會隨著在地因素進行調整,越南氣候炎熱,通常民眾看電視時,為了通風,通常不會關門,然而,外部環境噪音很大,故三星在越南內銷電視喇叭瓦數較外銷產品大,能夠發出夠大的聲音,即便在噪音環境下,聽到電視聲音仍不費力,1999年,短短不盪4年時間,三星彩色電視在越南市佔達到20%,已居於霸主地位。

2000年以降,更是三星集團與越南關係升溫時期,20033月,時任越南總理潘文凱(Phan Van Khai)訪韓,期間前往三星電子水源總部,潘文凱曾公開對外表示三星電子是越南民眾的國民品牌,可見三星在越南政府中的好形象,不僅於此,200312月,三星電子在越南等8國舉辦DigitAll Hope活動,打著降低數位落差的名義,免費讓越南民眾體驗三星IT產品,並增加對三星產品接觸。

為配合三星集團內各關係企業在越南產品行銷,2003年集團內廣告公司第一企劃(Cheil Worldwide)也正式前往越南設立子公司,協助集團內產品在越南廣告行銷。

在越南積極營造企業形象下,2000年以降,越南民眾對於三星品牌印象甚佳,並視至三星所屬工廠上班為驕傲,20032月後,SAVINA開始採用「公開招考」聘用制度,當年首次招考便吸引大量越南民眾報名,每80名當中才僅能錄取1名,可說擠破頭也要進入三星工作。

20071月,越南正式加入WTO,加之該年大陸醞釀制定「勞動合同法」,促使三星電子展開對越南新一波投資,2007年底,三星電子向越南提出投資6.7億美元於北寧省安風工業區設立新工廠(Samsung Electronics VietnamSEV),生產中低階行動裝置、數位相機,規劃生產人力1萬名,創當時三星集團在越南最大投資金額。

也正是在三星開始新一波大規模投資下,2007年成為南韓與台灣在越南投資競逐上的交叉點,在三星大規模投資下,為了確保組裝上下游產業運作順利,許多南韓中小企業也隨著三星電子的投資進入越南,200910月工廠正式量產時,已有23個當地或南韓的協力廠商同步進駐北寧省等地工業區。

邁向第三黃金十年 三星供應鏈軍容壯大

2011年以降,三星集團布局越南步入第三個黃金十年,2011年生產中低階行動裝置的越南SEV廠出口金額已達50億美元,佔越南總出口量6%

2011年起,隨著三星智慧型手機步全球熱銷,201112月,三星電子評估越南當地勞動力豐富且政治局勢穩定,北寧省政府當時又提供眾多租稅優惠,遂決定將當時熱銷的Galaxy S IIGalaxy Tab等旗艦行動裝置轉往越南生產,開啟後續北寧SEV2擴廠計畫,擴廠後,三星電子北寧廠產能可達1.2億台。

201210月,三星會長李健熙訪問越南,在越期間與李在鎔、前未來戰略室室長崔志成、三星電子代表理事申宗均討論,確定在太原設立新廠,並2度展開北寧廠擴廠SEV3計畫,隨著北寧擴廠計畫一波波,越南逐漸轉為三星電子製造中樞。

2015年,三星電子在北寧、太原廠的員工突破10萬名,三星電子的企圖遠不僅於此,現在陸續還有SEV河內研發中心、胡志明市家電生產園區(SEHC)、太原廠SEVT2擴廠計畫等陸續進行中,特別是家電生產園區於20155月韓越FTA簽訂後,家電電子零組件、成品分別將在5~10年內免除關稅,著眼於此,三星電子更宣布至2020年以前將投資20億美元,生產規模、員工人數未來將會持續增加。

在三星電子帶動下,三星集團在越南展開第二波「集團投資」,與三星電子供應鏈垂直整合的關係企業亦紛紛於此時期至越南投資,2010年三星SDI(Samsung SDI)於越南北寧省設電池組裝廠(SDIV)2013年三星電機(Semco)投資越南太原廠(SMVT)生產相機與基板、2015年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於北寧設廠(SDV)組裝LCDOLED面板、2016年三星SDS(Samsung SDS)與越南物流公司ALS合資物流公司、2017年三星顯示器再砸20億美元擴廠等,從源頭零組件供應到產品組裝後運輸,三星集團各IT關係企業已在越南「全面進駐」。

不僅於此,在三星集團帶領下,南韓各IT中小企業也紛紛進駐越南,2015年南韓塑膠射出業者Intops前往胡志明市設廠,供應三星電子SEHC家電產品塑膠;20168月南韓LED製造大廠首爾半導體(Seoul Semiconductor)也傳出考量就近供應三星電子LED零組件,故前往越南設廠;同年還有方舟(BangJoo)等南韓業者也紛紛加入,供應光學鏡頭等手機零組件,三星供應鏈在越南已擴張至50餘家,三星大軍儼然成形。

2016年三星電子自越南出口產品總金額達399億美元,佔越南總體出口額的22.7%2017年第1季越南經濟成長率僅5.1%,相較於2016年第46.2%足足減少1%,許多分析均認為受2016年底Galaxy Note7回收事件影響,足見三星供應鏈在越南實力。

三星供應鏈在越南形塑非偶然

回顧上述三星供應鏈在越南的形成,其實並非偶然,雖然三星集團透過「關係企業相互幫襯」慣用手段進軍越南,自非每個業者都有能力做如此手筆,然若從1993年李健熙拍板投資越南當時,即可看出三星風險分散的縝密思維,進軍大陸同時,也不放棄越南布局,或許,因為三星沒有語言、文化相近優勢,進軍大陸與越南,風險成本相同,這種弱勢反讓三星思考布局時,思考更為全面,打下日後全面布局越南基礎。

而三星更懂得隨著全球經濟狀況脈動,隨著越南加入WTO、大陸勞動合同法、韓越FTA等經濟時勢變化,度量時勢,借力使力,快速調整生產布局,進而造就如今大舉投資越南的現象。

有人說,三星集團在南韓「大到不能倒」,如今也同樣適用在越南,三星供應鏈在越南成形,帶給越南大量投資、就業機會,不過,也讓三星與越南成為命運共同體,有福時同享,有難也只能同當。面對三星買下越南,曾經是投資越南霸主的台灣如何面對?恐怕是台灣企業界、政府該一起好好思考的問題。

[Home]


2017/08/01 1.3.7. 外資法人信心喊話 蘋果法說在即 大立光台積電表態 [ 工商時報 張志榮]

蘋果法說會在即,摩根士丹利證券等外資法人信心喊話指出,「蘋果新產品亮相前先行獲利了結」戲碼雖年年上演,但今年國際機構投資人更擔心的是會不會賣得太早。

蘋果將於美國時間81日盤後公布第二季財報與第三季營運展望,由於市場關於OLEDiPhone8是否延後開賣、甚至是延後多久時間開賣說法眾說紛紜,等待藉由蘋果所釋出的第三季營運展望進一步釐清。

事實上,在摩根士丹利證券等外資法人率先調升獲利預估值帶動下,蘋果近期股價表現回溫,上周波段高點153.98美元甚至直逼歷史高點156.65美元,昨(31)日以大立光與台積電為首的供應鏈率領台股大逆轉,指數勢收紅32點,月線拉出連8紅。

歐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由於不知道蘋果會怎麼看待第三季新款iPhone銷售狀況,致使近期國際資金大舉買超台股意願不高,但並不影響相關供應鏈在台股的主軸地位,昨天大立光與台積電股價強勢走揚,尾盤將加權股價指數拉到上漲4點,成功讓月線收紅32點,完美連8紅,成交量也維持在近千億元。

7月下旬在香港與新加坡拜訪逾60位國際機構投資人的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施曉娟指出,確實有相當多的客戶傾向在新款iPhone發表前獲利了結相關供應鏈標的,但也擔心是否會賣得太早。

因此,施曉娟表示,與客戶間關於新款iPhone的討論焦點主要集中在:一、數量、規格、價格是否有上調空間?二、何時獲利了結(亮相前、開買時、還是第四季)?三、哪些標的得先獲利了結?

施曉娟認為,目前看來,零組件廠商今年下半年備貨力道不會太差,至於組裝廠商,LCD版營運成長動能將從8月開始攀升,LED版則從9月開始。

施曉娟指出,蘋果供應鏈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將是新款iPhone的訂價策略,因為會牽涉到實際銷售狀況與明年第一季3iPhone組裝訂單分配比重,若LEDiPhone大賣、成為殺手級產品,將會排擠到明年上半年LCDiPhone訂單量,對和碩、緯創、可成等LCDiPhone比重較高的供應鏈廠商相對較為不利。

[Home]


2017/08/01 1.4.1. 威剛聯貸案 再爆2.5倍超額認購 [ 工商時報 朱漢崙]

DRAM價格居高不下,再度引爆科技大廠的聯貸超額認購熱潮。據了解,由台銀出任管理銀行的威剛聯貸案,已預定在81日簽約,據透露,威剛聯貸案約40億元,但卻「要40億,來百億」,引爆了高達250%的超額認購熱潮,已引起金融圈高度矚目。

這也是繼台銀二周前完成友達230億聯貸案之後,再一起高科技聯貸案創下達原貸金額2.5倍的超額認購行情

此次威剛聯貸案是周轉金借款,借款期間為5年,據聯貸銀行團成員透露,利率採浮動利率計息,目前總利率水準守在聯貸的「觸底價」,即主管機關所要求的最低下限1.7%,國內金融圈熱捧的行情由此可見。

銀行團成員指出,此次除了八大公股行庫,很多知名中大型民營銀行也進場參貸,整個聯貸銀行團,共計有將近20家銀行參貸,超過百億元,達250%的超額認購潮,但由於威剛並不打算再擴張原訂的40億元募資計畫,這也使得初始進場的銀行不得不縮減原訂認貸部位,才能儘可能讓更多銀行都能「分一杯羹」。

有參貸此案的銀行團成員不諱言,除了威剛近2年來在DRAM與快閃記憶體,都有穩定的營收與獲利表現之外,整個DRAM價格居高不下,是多家銀行爭相搶貸的最重要原因,不少銀行團成員樂觀預期:「整個DRAM多頭,看來至少可以再走2年」,甚至市場還看好今年包括DRAM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在第3季還可漲價1成,這使得即使威剛聯貸案的總利率水準已可說是「觸底價」,但還是讓銀行團瘋搶。

銀行業者指出,近來的聯貸案超額認購行情,都由高科技產業領銜,友達是面板,威剛是DRAM,可見金融圈已一致看好面板及DRAM「回春」行情,兩大高科技產業的最新超額認購行情,都高達250%,這也是歷時數年,DRAM及面板產業重回聯貸主力舞台,成為銀行競逐熱捧的焦點。

[Home]


2017/08/01 1.4.2. 技嘉AORUS 搶攻大陸電競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主機板大廠技嘉(2376)今年積極重振在電競市場的影響力,旗下以高階電競系列產品為主的次品牌「AORUS」,日前首度在北京舉行品牌發表會,端出AORUS全系列電競產品。技嘉並訂今年為AROUS的「新電競元年」,面對華碩及微星等同業的夾擊,將以內部改組後的電競團隊聚焦、回攻大陸電競市場。

選在ChinaJoy 2017前,技嘉旗下「AORUS」電競品牌首度正式在大陸市場舉行發表會,展出從高階主機、筆電、主機板、顯示卡及鍵盤、滑鼠、電競椅等全系列電競PC與周邊產品,並邀來合作夥伴NVIDIA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站台,宣示雙方未來將共同深化在電競賽事的合作。

負責主秀的技嘉電競周邊產品事業群協理林英宇指出,技嘉過去在創立AORUS時,主要以電競筆電及電競周邊產品線為主,但初衷是希望AORUS能成為高階產品系列的獨立品牌,而非僅是產品線系列;近幾年電競市場發展快速,技嘉也重新思考AORUS的定位,希望能將其與電競魂連結,建立一致性的品牌形象。

技嘉自去年底正式啟動以AORUS Gaming產品品牌整合計畫,把旗下全系列電競主機板、電競顯示卡及電競桌機與筆電等產品、行銷資源整合,要以AORUS重新擦亮技嘉在國際電競市場的知名度。而為進一步整合各事業群中的電競相關產品及行銷資源,技嘉先前進行內部改組,傳出其過去以主機板營運業務為主的通路事業群,將把主機板業務納入電競周邊產品事業群中,整合板卡資源。

至於仍歸屬在移動裝置事業群的電競筆電業務,目前未有變動;惟整體筆電事業在技嘉的營收占比仍有限、不足兩成。法人則估,技嘉所有泛電競產品營收約達整體營收20%,主機板占比最高,電競及高階筆電則占約67%。

技嘉在大陸電競市場的產品主力以主板及顯卡為大宗,但受到華碩及微星大舉搶進夾擊,來自中國市場的成長動能壓力不小;為更聚焦在電競全系列產品的實力與知名度,技嘉自今年下半年起,也將以重整後的電競團隊全力反攻,力拚在需求成長潛力仍大的大陸電競市場。

[Home]


2017/08/01 1.5.1. 馬來西亞人資發展基金 積極推動工業4.0再培訓計畫 [ 電子時報 陳端武、謝明珊]

HRDF積極推動馬國勞工的工業4.0技能培訓計畫。

一切自動化和數位化的工業4.0時代正快速來臨,機器人將在重複性工作取代人力而重塑就業市場。馬來西亞人力資源發展基金(HRDF)執行長Vignaesvaran Jeyandran表示,隨著產業自動化和數位化,勞工須接受再培訓學習工業4.0時代必備技能免遭淘汰。

The Star Online報導,據估計馬來西亞勞工因未具備工業4.0所需技術,到2027年當地將有65%工作機會消失。世界經濟論壇(WEF)調查指出,工業4.0會帶來一些需要新技能的新工作,而且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帶來改變。舉例來說,大一學生所學專科知識近半到大學畢業時已經過時。對馬國勞工而言,如今當務之急是在該國進入工業4.0時代之前取得新技能。

Vignaesvaran指出,員工再培訓計畫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模式。雇主常擔心訓練員工取得新技能後,員工會跳槽為競爭對手工作,或將員工培訓計畫視為支出而非投資。馬國相關機構和培訓部門已推出工業4.0員工培訓計畫,但企業若不派員工來受訓將毫無意義。

目前馬國約1,500萬勞工中,僅200HRDF會員公司的員工能獲得HRDF培訓計畫的好處。目前大多數雇主只會就工作內容所需來訓練員工。企業主必須看得更長遠,應為工業4.0時代投資培訓員工未來技能。

HRDF已備妥多項策略來協助會員公司為員工提供相關培訓,目前正在與馬國塑膠廠商公會(MPMA)在培訓計畫上合作。而自2014年起,HRDF已建立21個培訓委員會來負責各行各業所需的提升技能和再培訓計畫。

為鼓勵更多雇主訓練員工取得處理數位化製程所需技能,HRDF更與培訓機構KnowledgeCom和檳城技能發展中心(PSDC)合作推廣其新世代工業4.0培訓計畫。

HRDFKnowledgecom9座卓越技術中心(CoET)合作。這些中心能透過與PSDC、思愛普(SAP)、微軟(Microsoft)、甲骨文(Oracle)等的合作關係,提供工業4.0高階技術認證課程。PSDC將透過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IoT)、網路安全和垂直整合這五大支柱來推動其新世代工業4.0培訓計畫。

HRDF還與馬來西亞國家大數據協會(National Big Data Association)合作為產業培養數位化人才,迄今已推出28項課程。該機構已在資料專業人才訓練,女性ICT、領導力、資料科學及MDEC發展課程上投入2.03億馬元。此外,為支持產業發展,該機構還通過IPv6戰略計畫。

工業4.0帶動歐洲供應鏈專業人才需求

許多歐洲企業與專業機構合作培訓計畫,來滿足對工業4.0新技能的需求。

供應鏈顧問公司1st Executive分析發現,工業4.0已開始影響製造和供應鏈領域,帶動科技人才的需求,英國企業對供應鏈的科技專才需求持續增加;義大利、德國和法國企業已開始與專業機構合作推出培訓計畫,以滿足科技專才的需求。

Response Source報導,1st Executive將客戶當前徵才條件與12個月前做比較後發現,英國企業越來越想找有科技經驗或專長的專才來運作供應鏈。

1st Executive董事總經理James Tucker表示,過去幾年中企業一直在徵求科技專才,但因工業4.0興起,過去6個月需求大增。英國若想在全球市場中維持競爭力,關鍵則在於供應鏈企業要能僱用足夠的科技專才。

事實上,市場上擁有這些技能的專業人士嚴重不足而無法滿足預期需求。因此許多歐洲國家相當重視培訓和提升專業技能,企業已與專業機構合作開發培訓計畫來滿足對這種新技能的需求。英國企業若想維持競爭力也得照做。

工業4.0專家、米蘭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Marco Taisch已設計培養下一代供應鏈專業人才的課程。Taisch表示,工業4.0將徹底改變供應鏈領域及帶動對科技專才的更大需求。目前義大利、德國、法國企業已主動推出大型培訓方案來確保員工具備必要技能。

這些改變將迅速滲透到產業中,而未準備滿足預期人才需求的國家,可能會開始失去競爭力。讓英國企業跟上歐洲其他國家的腳步至關緊要,尤其是未來幾年英國將面臨眾多政治上的轉變,最終可能影響英國在全球市場的定位。

迎向自動化浪潮 建立企業數位文化

The Financial Express報導,製造業邁向工業4.0的成敗關鍵有二,一是企業建立數位文化,二是適應工業4.0浪潮,員工重新接受培訓。

全球大型製造商紛紛投資新數位科技,進而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增進工人安全,一來降低職業風險,二來減少人為失誤。產業觀察家期許,工業4.0有助於製造業提高國民生產總值(GDP)佔比。

為了成功邁向工業4.0,傳統製造思維要轉為設計思維,這有賴跨領域的能力。建立數位文化有賴組織內部不同職能的合作,以及組織外部的知識共享,以便刺激創新,但同時也要保護個別企業的智慧財產權。

雖然自動化和數位轉型可能導致工作流失,大多數工作會從勞力密集變成技術密集。世界經濟論壇(WEF)未來工作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大量工作會要求認知能力、系統思考能力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同時企業卻發現缺乏相關人才,以致技術性和業務性職缺難以填補。

為了提高製造業的競爭力,必須盡快調整教育體系,來滿足數位化工業人才的需求。培訓內容不宜受制於單一課程,或可採用人工智慧(AI)所支援的學習平台。

工業4.0是擴充製造業基盤的大好機會,這股浪潮也可望嘉惠開發中國家,結合開發中國家在資訊科技(IT)、工程、年輕勞動力、經濟成長等優勢。只不過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承認人才的重要性,把競爭優勢從成本套利轉移到高階技術。

[Home]


2017/08/01 1.6.1. 大陸分布式太陽能補貼可能調降  將邁入市電同價 搶搭潮仍待觀察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大陸政府擬下砍分布式太陽能補助,有機會刺激新搶搭潮。

近期大陸政府公布針對2017年度的太陽能補助及十三五目標相關細節,然業界解讀不一,其中,針對安裝量快速上衝的分布式太陽能,傳出可能會下砍補貼,是否會再度引爆補貼下砍前的搶搭潮,值得觀望。大陸一線太陽能廠表示,分布式太陽能補貼下砍,可望正式邁入補貼市電同價(Grid Parity)時代。

大陸2016年度太陽能補貼在2017630日搶裝併網後暫告一段落,近期大陸公布針對2017年度的補助及十三五目標相關細節,若以公布的省份2020年規劃併網總目標約達1,370億瓦來看,較先前目標1,050億瓦來得高,若再納入2017~2020年每年有80億瓦的領跑者計畫,以及2016年約55億瓦,總安裝目標約達1,750億瓦。

從大陸國家能源局發表的31號文件來看,最確切的是領跑者計畫每年安裝量,其他數字仍隱含部份玄機,像是不包括分布式、村級扶貧電站及跨區輸電配套的電站,業界推測極可能是大陸政府埋下調節總安裝量的伏筆,大陸太陽能業者多認為實際安裝量往往高於目標。

大陸2017年上半分布式太陽能安裝量達70億瓦,佔上半年總安裝量3成,較2016年同期佔10%激增,預估2017年分布式太陽能總安裝量可望達到140億瓦,近期大陸媒體指出分布式太陽能補助費率可能下砍,時間點仍不確定。

大陸太陽能業者透露,分布式太陽能補助下砍的機率頗高,主要是政府認定供應鏈生產成本已足以因應,市電同價只差幾步之遙,且補助下砍亦將刺激安裝量快速衝高。至於太陽能發電與農業種植結合的農光互補,因佔用土地大,業者認為本來就該規範在集中式管理,31號文件備註不會影響分布式太陽能的安裝潛力。

至於其它分布式太陽能不受規模限制,只要補助下砍,將有效刺激需求量,尤其商用屋頂等分布式太陽能可望成為領頭羊。另外,大陸考量到市況常有過熱情況,在目標規範上會相對保守,再依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大陸原定十三五目標分布式太陽能累積安裝量達600億瓦,市場估計2017年底將達210億瓦,分布式太陽能發電按照全電量補貼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度電含稅人民幣0.42元,透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自用有餘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上網電價收購。

大陸分布式太陽能政策推出至今近4年,過去因併網難度大、配件品質風險高、難融資等瓶頸而進展緩慢,但2016年起裝機速度顯著加快,2017年更火速拉升。大陸分布式太陽能逐漸走向成熟,隨著融資環境改善,企業重視程度增加,為其發展提供良好契機,但良性的商業模式和循環機制仍有待建立和健全。

[Home]


2017/08/01 1.6.2. 政策優惠、能源技術精進 全球汽車產業面臨洗牌 [ 電子時報 賴琇菱、黃女瑛]

受到各國政策性鼓勵、電池技術日益突破、及柴汽油車相繼傳出排氣資料造假疑雲,電動車(EV)的未來市場看俏。日前,連續兩年高居美國電動車市佔首位的Tesla不僅發表Model 3新車,更高揭2018年產量50萬台、達目前5倍以上產能的目標。

事實上,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2016年電動車及油電混合動力車(PHV)在幾個主要汽車市場的市佔已超過1%,主要國家紛紛訂定2030年超過3成的推廣目標。

因此,橫觀國際,歐洲地區先有法國拋出2040年禁售任何汽油、柴油車,隨後英國也跟著立法通過2040年起汽、柴油車禁售案。亞洲方面,大陸早一步訂出新能源車生產義務等相關規定。印度則導入新稅制,對電動車採低稅率,並訂出2030年前新車全電動車的計畫。各國政府在政策上、稅制上作出優惠,外界認為將成為電動車普及的主要推力之一。

另一方面,從車廠的角度來看,德國福斯汽車(VW)等知名業者紛紛傳出排氣資料造假疑雲,不僅車用內燃機受到挑戰,各車廠也不禁思索將產品線全數轉型到電動車的可行性。

此外,蓄電池技術日益成熟穩定也是電動車普及之路的一大福音。目前電動車普及化正面臨著帶來電力不足的憂慮。舉例而言,一般人駕車回家後,電動車的充電時間,與消費者自身使用電力的尖峰時段正好重疊。根據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指出,到2040年,全球電力消費將有8%用於電動車充電。

對此,Tesla著力於開發適合電動車使用的家庭蓄電池,蓄電池具備連網功能,消費者能依據自身的電力供給狀況及使用習慣進行蓄電調整,可望有效解決用電量集中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性的再生能源採用促進,也將成為一大助力。譬如說,日間從家用太陽能板取得的發電量有效儲存於蓄電池中,待夜間供給車輛充電等,各種能源相關產品的整合性應用,可望為電動車的普及斬開部分荊棘。

然而,隨著電動車普及,稅收課題也因應而生。以美國加州為例,目前年度道路基礎建設整頓預算約為72億美元,近三分之二的財源比例依賴著燃料稅收入。一旦電動車取代汽、柴油車成為四輪主流交通工具,道路整頓財源將面臨急減危機。因此相關單位及學界正醞釀討論以車行距離稅取代燃料稅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嗅到汽車產業風雨欲來的氣息,部分供應鏈業者早已展開一波卡位動作。以能源、基礎建設、原料為主要業務的日本業者丸紅為例,日前在南美洲智利的北部銅礦山舉行開山儀式。丸紅握有該銅礦區30%權益,與英國業者共同合作開發。主要便是看好電動車的銅需量是一般汽油車的3倍以上,必須提前卡位因應未來市場瞬息萬變。

不過,在電動車的投入研發上,日系車廠目前腳步顯然略為落後歐美。再加上自動駕駛技術多使用電子產品,相較汽、柴油車,更適合搭配電動車。正因此大陸、印度等當地業者也紛紛投入搶食市場。面臨趨勢洶湧,日系車的市佔不免受到威脅,業界版圖或將掀洗牌搬風。

把握回溫時機 台太陽能電池廠拼轉盈

近期太陽能受到需求回溫影響,訂單能見度佳、報價情況穩定,台系太陽能廠積極朝虧轉盈邁進,其中,太極已於6月轉盈,元晶8月有機會達標,英穩達、茂迪崑山廠,昱晶泰國廠、昇陽科等4月即轉盈。市場預估這波景氣回溫到9月底,隨後則需視市況變化。

5月底太陽能需求谷底反轉,台太陽能電池力拚單月甚至是第3季轉虧為盈,其中,太極從6月整體獲利即轉盈,速度最快,而市場也看好過往獲利表現屬模範生的元晶,7月微虧、8月可望轉盈,成本競爭力上具潛力的還包括未公開發行的英穩達,還有茂迪,主要是其崑山廠獲利情況佳,而其台灣廠在當下的報價及訂單穩定度上亦有潛力轉盈。

另外,昱晶泰國廠實際上早在4月即轉盈,而其台灣廠亦可望因報價及訂單能見度佳收斂虧損,整體表現有機會朝獲利邁進;昇陽科亦受惠於第三地馬來西亞廠拉升出貨量,積極朝獲利邁進。中美晶在電池端則2017年以來多數都是獲利的情況,只是整體營餘表現還納入太陽能、半導體矽晶圓,所以,難有效凸顯電池端單一表現。

這波景氣回溫主要是需求呈現接力賽,使其溫度不減,一路從大陸內需、美國201調查啟動短期需求,使第三地需求大增報價上漲,反傾銷稅率下調5%以下的台系廠也跟著受惠,另有歐洲及新興市場旺季等。預估這波訂單回溫可持續到9月底。目前較影響台系廠轉盈目標的是缺貨中的多晶矽晶圓,8月報價仍有調漲的走勢,主控權來自大陸矽晶圓廠,而且台系廠在貨源的取得上仍顯得劣勢。

對台系電池廠來說,2017年初普遍悲觀看待市場,主要是需求穩定度不足,再者即是陸廠不斷擴產,及第三地產能大開,均衝擊到台系廠的接單,不過,這波回溫亦可看出台系廠產品品質穩定度佳,抓住時機力拚虧轉盈。

[Home]


2017/08/01 1.6.3. 大陸LED補助之火燒出官場現形記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2017LED市況持續回暖,市場殺價競爭的態勢暫告結束,時序甫進入下半年之際,大陸LED業界一樁人事交替的消息,卻揭開了行之多年的政商秘密。

三安光電發布公告原董事長林秀成將卸下職位,隨即也爆出近期下馬的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在任安徽省長期間,涉及三安光電相關違法違紀行為,而三安的崛起與成長幾乎是見證了大陸政策金援扶植產業的歷史。

三安遭受政治牽連,甚至影響創辦人林秀成提早啟動接班的耳語,從6月已在業界陸續傳開,此次爭議主要集中在三安違規獲得政府高額補貼以及路燈項目的不合理利潤,其實三安LED路燈標案的超額利潤也曾在2013年引發議論,然而隨著王三運落馬遭到調查,也使得三安過去的補助再度成為焦點。

2009年以來由於大陸官方對節能照明工程的重視,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都相繼推出政策大力推廣LED產業,財政補貼幾乎成為常態。根據年報顯示,從2009年度至2016年度,三安光電累計的政府補助額,達到了人民幣33.95億元的規模,其中,年度最高曾超過了8億元,最少的也有5千多萬元,堪稱作為LED產業「補貼一哥」。

近日遭到質疑的LED路燈專案違規爭議,根據大陸相關報導,從2010年以來三安光電在蕪湖、淮南、泉州和安溪等地取得了高達26.5億元的路燈訂單,來自於三安光電幾乎所有的路燈均外購於信達光電,再以超出市價3倍的價格轉賣給政府,所有涉及政府來源的訂單都未通過採購招投標的程式。

為此,三安光電特地召開電話會議回應外界,原董事長林秀成、現任董事長林志強以及董秘李雪炭均親上火線,三安也指出,其路燈毛利率約達60%以上,而整體市場的毛利約在30~40%,三安的毛利雖然較高,但保固期也較長。

儘管三安牽涉違法風波在近日逐漸歸於平淡,業界普遍也不預期,後續相關調查會直接衝擊三安營運,而三安隨後公布的2017年上半業績快報也交出優於預期的表現,其上半年營收為人民幣40.67億元,年增長46%,淨利為15.15億元,年增長也57%,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同業,也再度強化了三安作為LED產業指標的重要意義。

不僅是三安,根據大陸相關統計,大陸LED晶粒業者長期名列財政補助的寵兒,包括德豪潤達在近5年的政府補助金額約有人民幣10億元,主要來自於MOCVD設備補貼以及LED產業發展的扶持資金,而華燦光電也估計獲得補助資金約6.7億元,尤其以2016年取得2.6億元為最多,至於澳洋順昌也獲得政府補助資金總共達1.5億元,補助金額主要來源於LED磊晶及晶片產業化專案的科技專項補助款。

隨著LED產業變化,過去地方政府提供的MOCVD機台補助雖然結束,但新型態的補助措施在名義轉換後又形成一波熱潮,各類獎勵投資及產業專案等補助方案仍持續進行,尤其是隨著LED市場需求成長,晶粒需求量持續增長之際,陸系LED廠與地方政策補助相互結合的趨勢儼然再度重演,地方官方透過吸引廠商投資或打造產業園區願景,以提升任內業績的心態並未改變,也讓未來1~2年內LED產業供需將再投下變數。

過去地方政府大舉祭出招商引資的補助,以減免MOCVD機台的採購成本,引發業界過度跟風投資設備,雖然台廠似乎已懂得避免重蹈盲目擴充產能的覆轍,然而面對大陸廠商正持續大舉擴張產能及勢力版圖,如何選對適合自己營運屬性的領域去壯大實力,將是這一波LED業界擴產競賽的決勝關鍵。

[Home]


2017/08/01 1.6.4. Gogoro2發威 8月電動機車市場爆發 [ 工商時報 陳信榮]

Gogoro2業績發威,上市首月(7月)交車估達3,800輛,締造台灣電動機車單月銷售新高紀錄。由於Gogoro承諾在預購期內下單的1萬名台灣車主,會在今年8月底前全數交車,加上中華e-moving電動機車首推「車電分離」優惠銷售方案,預估8月起業績發酵下,市場預估8月全台將有近萬輛電動機車交車,有機會成為大陸以外,全球最大電動機車消費國。

產銷Gogoro品牌電動機車的睿能創意,在今年5月底發表首款平價電動機車Gogoro2,一上市就轟動,累積約1個月的預售期狂接1.3萬張訂單,遠遠超出預期。

為不讓顧客久候、流失訂單,並替新車蜜月期造勢,睿能位於桃園龜山的工廠產線全開加班增產因應外,並向預售期下訂的約1萬名台灣車主承諾,會在8月底前全數交車。

睿能指出,7月在Gogoro2訂單推升下,單月全品牌電動機車交車量推升至約3,800輛,超越去年12月自家締造的1,856輛的單月最高交車量紀錄,若非最後一個周末雙颱攪局產線減產,昨(31)日不少南部縣市停班影響領牌,「7Gogoro交車成績會更好!」

電動機車業者表示,Gogoro2的大交車,也將7月全台電動機車交車量推升至超過4,000輛的水位,電動機車單月市占率也可望順利突破4%,較先前倍增。

扣除7月交付的3,800輛車外,睿能預計8月還要再交至少6,200Gogoro2,加上原有的Gogoro1Gogoro1 S車型持續銷售,全品牌8月交車量估從7,000輛起跳。

電動機車市場另一勁旅-中華e-moving7月宣布推出車電分離優惠購車方案,將電動機車入手價壓低至1.18萬元,8月起可望掀起一波銷售熱潮。在Gogoro與中華e-moving雙雄帶頭衝刺下,業者看好8月台灣電動機車交車總量將上看1萬輛,市占率有機會衝破1成大關,甚至將登上中國大陸之外,全球最大電動機車銷售市場的寶座。

除了衝刺電動機車銷量外,睿能也加速換電站的布局,並開始布設太陽能電池交換站,依方面降低對傳統電力的倚賴,未來更可作為太陽能儲電站,將太陽光電儲存於動力電池內,與全台電力網路連結,將電回售給台電。睿能表示,首座太陽能換電站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座落於八里十三行博物館附近,未來將視機會持續推廣布設。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