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31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國際

   1.1.1. 北韓搗彈 美中緊張情勢升高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代工Beats Solo 3無線耳機 搶當聲學霸主  [蘋果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凌華Q3毛利率 拚重返40%  [經濟日報]
   2.1.2. ARM搶攻伺服器晶片市場 與英特爾AI戰爭即將開打  [電子時報]
   2.1.3. 戴爾伺服器揪團打群架 推客製化雲端解決方案  [電子時報]
   2.1.4. 孫泰藏:AI應用的衝擊善用前人經驗 不須過度恐慌  [電子時報]
   2.1.5. 全球IoT裝置整體出貨低於預期 2019年出貨量將破10億個  [電子時報]
   2.1.6. 國際硬體新創透過台灣產業鏈優勢落實夢想  [電子時報]
   2.1.7. Vivli使用微軟Azure打造醫療數據平台  [電子時報]
   2.1.8. LoRa聯盟對上NB-IoT聯盟 南韓電信業者物聯網戰揭開序幕  [電子時報]
   2.1.9. 美國黑帽大會 光寶科居家IoT亮相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Oculus打造獨立式VR頭盔 售價僅200美元  [電子時報]
    2.2.1.2. 穿戴式裝置投入智慧醫療 :穿戴式裝置及App累積大數據 帶動醫療研究速度大幅躍進  [電子時報]
    2.2.1.3. 宏碁MR頭盔 Q3大陸開賣  [工商時報]

   2.2.2Tablet

    2.2.2.1. 鴻海加持 夏普平板電腦板出貨爆衝  [蘋果日報]
    2.2.2.2. 平板電腦面板增溫 本季價量齊揚  [工商時報]

   2.2.3Smartphone

    2.2.3.1. 印度首富之子創通訊App 騰訊鴻海搶注資  [經濟日報]
    2.2.3.2. 大陸一線手機廠橫掃市場 二線廠坐困愁城  競逐大陸、印度手機版圖陷入苦戰  [電子時報]
    2.2.3.3. 客戶下半年訂單難掌握 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回春受限  [電子時報]
    2.2.3.4. 2Q17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 陸廠出貨佔比達87% 三星跌至僅3%  [電子時報]
    2.2.3.5.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萎靡 新款iPhone是唯一解藥?  [電子時報]
    2.2.3.6. 高通晶片狂殺價 擠壓聯發科 聯發科在北京告博通侵權 今日法說會展望受關注  [蘋果日報]
    2.2.3.7. 為了搶iPhone8首發配貨權 電信三雄被逼 吃舊iPhone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強攻智慧製造 結盟美自動化龍頭  [經濟日報]
   2.3.2. 鴻海美國飛鷹計畫起飛 群創:台灣需要大型的國際工業  [電子時報]
   2.3.3. 鴻海赴美設廠的30億美元投資獎勵CP值高嗎?  [電子時報]
   2.3.4. 鴻海設廠 美學者3點質疑威州吃悶虧 指補助超越鴻海付出薪資 邱俊榮:要看長期效益  [蘋果日報]
   2.3.5. 全球瘋養獨角獸 平均市值飆新高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海力士擴產 DRAM漲勢恐喊卡  [經濟日報]
   2.4.2. 記憶體市況熱 華邦電產能全滿 2018NOR Flash無懼陸廠挑戰  [電子時報]
   2.4.3. 華碩推出搭載Intel Optane記憶體迷你電腦  [電子時報]
   2.4.4. 工信部開鍘 蘋果中國下架部分VPN App  [工商時報]
   2.4.5. 華碩微星 高階電競大車拚  [工商時報]
   2.4.6. 義隆 攻入華為、小米供應鏈 未來可望掌握五大筆電廠觸控筆訂單  [工商時報]

   2.5.1. 機器視覺大躍進 先進演算法彌補盲點  [電子時報]
   2.5.2. 實現智慧製造 虛實整合要落實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電動車產量起飛 恐衝擊就業  [聯合報]
   2.6.2. 台太陽能廠籲政府出手 否則3年後恐凋零  虧損黑洞愈來愈大 產業整合能否奏效難料  [電子時報]
   2.6.3. 印度空污情況嚴重 太陽能發電願景達標有困難  [電子時報]
   2.6.4. 大陸LED六大區成形,照明、封裝急起直追 國際廠釋單 hold住陸廠稼動率  [工商時報]

[Home]


2017/07/31 1.1.1. 北韓搗彈 美中緊張情勢升高 [ 經濟日報 鍾詠翔、黃智勤]

在北韓試射飛彈後,美國總統川普29日表示,對中國未能抑制北韓的核武野心感到「非常失望」,暗示將採取報復行動,顯示他對中國貿易與外交關係所採取的溫和態度可能即將告終,全球兩大經濟體(G2)緊張關係隨之升高。

川普29日在推特發表一系列推文,先說他對中國非常失望,批評過去的領袖讓中國一年靠貿易賺進幾千億美元,但中國在北韓問題卻毫無作為,「只出一張嘴」(just talk)。他說:「美國將不再允許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北京原可輕易解決這個問題!」

川普的最新發言再度砲轟中國,也再次和他過去在敏感的貿易與外交關係議題所採取的建設性論調,形成鮮明對比。川普今年稍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兩人同意一起解決北韓的核武與飛彈計畫,當時他還吹捧兩人關係,但他6月時卻說,雙方的共同努力並未奏效。

川普想縮減美中貿易逆差的努力最近也遭遇挫敗。本月稍早的美中經濟對話最後未能達成具體共識、也未對未來的議程達成協議。川普已把北韓局勢與貿易議題綁在一起。

由於全球兩大強權始終未能對北韓問題達成共識,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挑釁也愈來愈大膽,聲稱北韓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涵蓋所有美國本土。國防專家指出,北韓28日試射的洲際彈道飛彈,射程可能遠達紐約等美國東岸城市。

美國30日表示,已派遣兩架B-1B轟炸機飛往朝鮮半島,以警告北韓。美國、日本及南韓外交部長也已分別通電話,同意加強對北韓的戰略嚇阻,也會力促聯合國安理會加強制裁。南韓也將按計畫增設四組「戰區高空防禦系統」(THAAD,簡稱薩德)。

川普政府表示,應對北韓的所有選項仍在檯面上,但也表明將以外交與制裁為優先手段。在北韓的最新試射行動前,美國參院已批准針對北韓、俄羅斯及伊朗的制裁方案,可能會鎖定跟北韓做生意的大陸金融機構。

陸賭白宮不敢對金動武

分析師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揚言要對北韓動武,但中國正押注川普不太可能採取行動,並持續向北韓提供支援,以維繫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政權。北京當局也認為金正恩政權垮台是更嚴重的威脅。

在北韓再度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後,美國國務卿提勒森點名中國與俄羅斯是維繫北韓經濟命脈的關鍵。雖然提勒森說,美方傾向以和平化解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但美國和南韓軍方高層已在討論可能的軍事回應方案。中國則譴責北韓的試射行動,並呼籲各方冷靜。

分析師說,即便金正恩頻頻挑釁,北京仍把金正恩政權垮台視為立即的戰略威脅,中國也懷疑川普是否會扣下開戰板機、打一場可能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戰爭。

上海社會科學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鳴指出,美國不太可能真的採用軍事選項,因為風險太高。

此外,中國對北韓最大的憂慮,在於金正恩政權垮台可能引發難民危機,也不樂見美軍勢力擴及與中國接壤的邊界。

美中關係已轉趨緊張。美國上月以涉嫌與北韓打交道為由,制裁一家中國銀行、一家中國船運公司與兩名中國公民,顯示美國接下來可能進一步施加經濟壓力。

[Home]


2017/07/31 1.1. 英業達代工Beats Solo 3無線耳機 搶當聲學霸主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英業達(2356)積極在聲學消費電子裝置闖佔一席之地,除領先一年為蘋果AirePod代工無線耳機,也替Sonos無線喇叭大廠代工多年,今年更豪奪蘋果聲控喇叭HomPod,供應鏈也傳出,英業達再拿下蘋果轉投資耳機潮牌Beats的藍芽耳罩式耳機Beats Solo 3大單,今年3大品牌在握。

無線傳輸技術成為電腦代工大廠奪單關鍵,英業達長期耕耘聲學產品市場,藉WiFi傳輸技術優勢,供應鏈指出,除奪下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訂單,成為獨家代工廠,今年又新奪第3家品牌大廠Beats釋單。

藍牙耳機已經在去年北美銷售額首度超越有線耳機,蘋果更大力扶持,在自家Apple Store大推Beats耳機,拉抬聲勢。過去台灣主要Beats耳機代工廠為正崴(2392),如今又新增英業達加入。

Beats受惠於藍牙無線耳罩耳機單價上升,營收也進補,據了解,無線藍牙耳機售價299美元(8970台幣)起跳,萬元以上高價耳機更多,而有線耳機僅百美元左右。

業者指出,蘋果iPhone7移除耳機插孔,是催生無線耳機的主流地位關鍵推手,而英業達多年來替無線喇叭大廠Sonos代工家用無線喇叭,隨AirPods組裝良率初期不高,但下半年產能擴張,7月產能開出後交貨量加溫。

英業達今年主要靠伺服器跟智慧裝置出貨成長,今年智慧裝置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比去年成長超過20%,且集中下半年出貨,伺服器方面,主力資料中心客戶包括臉書跟微軟,受惠資料中心客戶需求加溫,比去年成長2成,雖品牌伺服器如惠普跟戴爾需求溫和,但整體伺服器出貨仍有8~10%年增率,7月起英業達表示也將針對英特爾最新平台Purley開始小量交貨。


Beats Solo 3
無線耳罩耳機。

[Home]


2017/07/31 2.1.1. 凌華Q3毛利率 拚重返40%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受到新台幣首季強力升值、關鍵零組件漲價拖累,工業電腦廠第2季毛利率表現低於預期,研華單季毛利率38.6%,凌華(6166)也下滑至38%,都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實施以來單季最差,並跌破40%大關。

由於關鍵零組件如IC元件、記憶體漲價,加上匯率變動、產品組合關係,研華第2季毛利率表現低於預期,上半年毛利率39.4%、營益率15.2%,分別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0.6%15.4%

受新台幣升值影響,研華上半年匯損1億元。研華日前透露,因應新台幣升值影響,考慮調漲美元報價,但預估會在9月以後、甚至年底。

凌華第2季毛利率38%,低於去年同期的42.9%,凌華表示,匯率除影響毛利率約1.5%外,產品組合、存貨等也影響毛利率表現,但現在看起來下半年不會比上半年差,期望第3季毛利率回到40%大關。

艾訊5月起不再認列小金雞益網的營運,第2季合併營收達9.55億元,季減8.6%、年減10%,為近四年低點,單季毛利率33.1%,低於首季的36.4%,以及去年同期的38%

法人認為,下半年若工業電腦廠出貨表現回到成長軌道,毛利率則可望逐漸回穩,但零組件漲價仍是變數,其他尚未公布半年報的工業電腦廠毛利率表現也值得觀察。

搶進邊緣運算 迎高成長

工業電腦廠凌華(6166)積極布局5G市場,凌華網路通信暨公共建設事業處總經理羅勇表示,看好其邊緣伺服器業務,未來三至五年將呈現高雙位數成長。

凌華近期搶攻邊緣運算商機,其OpenSled規格經臉書OCP組織正式核准,成為適用於下一代OCP組織所定義的電信級19吋開放式機構設計規範。

凌華總經理楊正義表示,這項規範的核准通過OCP組織認可,代表凌華技術能力受到國際肯定。在OCP組織中,凌華為亞洲第一家網路通信項目開放性架構的制定者。OpenSled規格為凌華首次主導網路通信的開放運算標準,以技術能力做為網通市場的敲門磚,並為制定開放性架構的領先者,對凌華意義非凡。

凌華邊緣伺服器產品已開始出貨,凌華已在上海與美國聖荷西建立基於OCP標準的平台測試中心,專為客戶如電信運營商VerizonAT&T等提供解決方案的測試,目前有多家重量級電信運營商加入。

楊正義表示,此標準期限為到2020年,但這三年凌華可掌握邊緣運算起飛的商機,且凌華在2020年後仍將持續制定硬體標準。

凌華強調,OCP是開放性的標準,但是凌華「比別人動作更快」,並成為產業領頭羊。楊正義說,凌華看到的邊緣運算市場不只是三至五年,甚至是八年、十年的布局。

凌華第2季營收27.2億元,季增18.2%、年增16%,毛利率38%,低於首季的40%、去年同期的42.9%,稅後純益1.22億元,季增410%、年增31%,單季每股純益0.56元,優於首季的0.11元,也優於去年同期0.43元。

[Home]


2017/07/31 2.1.2. ARM搶攻伺服器晶片市場 與英特爾AI戰爭即將開打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在手機領域大放異彩的晶片業者ARM觸角再向外延伸,其和微軟(Microsoft)、惠與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等大廠合作,搶攻英特爾(Intel)獨佔的伺服器市場,目標至2021年市佔從零提高到25%ARM與英特爾的人工智慧(AI)戰爭即將開打。

HPE、微軟和英特爾在伺服器市場是盟友關係,微軟與英特爾的關係起於1990年代,其結合傳奇性的Wintel聯盟,使得PC進入主流市場;HPE前身HP,則和英特爾攜手研發64bit處理器Itanium,陸續從大型伺服器到PC都採用英特爾製的處理器,如今雙雙發布採用ARM架構的消息。

HPE20175月發表新款電腦原型機The Machine,核心採用ARMv8-A系統晶片架構,作業系統為LinuxThunder X240個節點可共享160TB記憶體,是目前最大的數據處理系統。

傳統電腦的架構建立在一系列的處理器,雖然可以實現更多的任務,但每顆處理器都只能依賴特定部分儲存資源,因此在彼此協商過程中,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HPE採用稱之記憶體驅動計算(Memory-Driven Computing)的架構來研製這款百億億級的超級電腦,並給予所有處理器160TB共享儲存容量的權限。

The Machine由共通的高速介面連接處理器和記憶體,介面由HPE獨立開發,介面規格透過Gen-Z聯盟(Gen-Z Consortium),來和其他業者建立業界標準。

Gen-Z聯盟成員除了ARMHPE,還有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希捷(Seagate)SK海力士(SK hynix)、華為、聯想等,幾乎英特爾以外的主要處理器及伺服器業者都參與,目的在致力於高速光纖規格標準化,讓資料中心和伺服器開放系統互聯。

微軟20173月在美國矽谷舉行的開放運算計畫(OCP Summit 2017),宣布正與高通(Qualcomm)子公司Qualcomm Datacenter Technologies(QDT)Cavium打造基於ARM架構的資料中心伺服器。

微軟201610月發表Olympus專案(Project Olympus),該專案是微軟新一代超大規模雲端硬碟設計,也是已加入開放運算計畫的微軟,對開源碼硬體開發的承諾。

QDTCavium皆為微軟Olympus專案的合作夥伴,並各自在OCP高峰會上發表了可供ARMWindows Server使用的主機板與處理器。其中,QDT的主機板採用基於10奈米製程的48核心ARM伺服器處理器Centriq 2400Cavium展示的則適用於資料中心、雲端及高效能運算的64位元ThunderX2 ARMv8-A伺服器處理器。

目前微軟資料中心的伺服器仍全數使用英特爾的x86伺服器,但微軟已打造支援ARMWindows Server,並進行內部測試,實際應用指日可待。

據在微軟雲端服務Microsoft Azure的高級工程師表示,微軟採用ARM架構的伺服器理由有三,一是業者爭相投入伺服器用ARM處理器的研發,選擇越來越多;二是ARM處理器相關的軟體生態系統已成形,及ARM處理器指令集架構性能已見改善。

ARM早在2011年就曾進軍伺服器市場,其挹注新創業者Calxeda 1億美元, Calxeda2011年推出搭載ARM處理器核心的低功耗伺服器,唯當時ARM只有32位元架構,且性能比英特爾的X86差太多,市場表現不如預期,Calxeda甚至在20141月聲請破產。

隨著技術發展,ARMX86的性能差距縮小,2012ARM推出了64位元架構,而搭載ARM架構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的Windows 10個人電腦(PC)將在2017年下半上市,Windows 10 PC on ARM具備低耗能、全時聯網、體積小、且更為便宜的優點,同時支援既有PC用的Win 32 App

不只Windows系統,蘋果(Apple)已在2016年推出的部分MacBook Pro,也採用ARM處理器。

ARM所以能有突圍,關鍵在於徹底實施了水平分工。自1990年開始,ARM提供手機用的處理器核心,並擴及車載設備、連網裝置等領域,晶片公司將處理器核心交由ARM研發,而將資源集中在週邊電路、開發套件等方面,長期下來,以ARM技術為基礎,打造出穩定的生態系統。

另方面,開源軟體(OSS)也積極助攻ARM2010年成立的協作工程組織Linaro Ltd.,於20162月推出以ARM架構為基礎的開源軟體參考平台。

不只水平分工,ARM本身的研發體制也很強,主要透過購併、異業結盟來做為強化手段,尤其近2年,ARM在資安、高階運算、醫療等領域的動作頻頻。

20157ARM購併以色列網路安全公司Sansa SecuritySansa Security主要業務為提供嵌入式晶片安全系統設計,完成購併後,ARM可望在旗下晶片增加更多安全功能,而ARM也致力提升自家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如201610月將軟硬體解決方案TrustZone從手機用的Cortex-A系列處理器,延伸到小型物聯網(IoT)設備用的Cortex-M系列處理器。TrustZone在韌體更新時,能偵測軟體是否被竄改,或感染病毒。

目前ARM在高效能運算的技術研發是和夥伴關係的富士通(Fujitsu)為核心,富士通已表明,在下一代超級電腦Post-K將使用ARMv8架構,Post-K計劃於2020年推出。

放眼望去,能開發搭載超大核心處理器的公司,僅有英特爾等少數幾家,而富士通具有長年研發超大核心的經驗,若能由此提供ARM架構處理器,將可克服ARM過往伺服器性能不如英特爾Xeon的問題,有利ARM推展伺服器市場。

ARM在和富士通合作研發的高效能運算技術中,嵌入SIMD單指令多數據指令,因此,相較過往單精度32bit或雙精度64bit的運算,大幅降低了深度學習過程所需電力,而在手機用Cortex-A系列處理器,也加入適用人工智慧演算的指令,以有效執行影像、聲音辨識等的處理。

善於水平分工、廣結善緣的ARM,正式向英特爾宣戰,而這場人工智慧之戰,誰勝誰負尚未得知,但可以確認,隨著競爭白熱化,雲端運算、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Home]


2017/07/31 2.1.3. 戴爾伺服器揪團打群架 推客製化雲端解決方案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戴爾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指出,在台成立的DIGI-CLOUD Alliance,將持續擴大。

伺服器廠結盟共食市場大餅的趨勢明顯,戴爾(Dell)看好企業數位轉型需求,結合應用軟體、電信營運商與系統整合商,成立數位轉型雲聯盟(DIGI-CLOUD Alliance);戴爾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指出,此聯盟將會視未來需求持續擴大,以針對個別客戶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

伺服器產業正在走向新「微笑曲線」,原本屬於利潤較高的品牌銷售,被GoogleAmazon等雲端服務業者取代,HPE、戴爾等廠面臨價值空洞危機,戴爾近年不斷購併,台灣更以結盟方式,整合電信、軟體、系統整合不同業者,提供軟硬整合解決方案。

戴爾2016年針對全球4,000家企業進行問券調查,有將近5成企業主表示,未來3~5年的產業狀況發展不明,也很懷疑自身企業能否生存,然多數企業主的共識是,數位轉型有其必要性;戴爾在台灣,也於20174月作調查,台灣企業主也有同樣急迫感。

廖仁祥指出,台灣1,000家企業調查中,83%相信數位轉型是企業未來成功關鍵,然在未來2年有意進行數位轉型計畫是60%,顯然近2成企業主仍在觀望,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71%企業認為雲端科技是轉型重要方向,然有意投資在雲端科技的企業,僅56%

廖仁祥分析,在上述兩項調查中,企業主都表達轉型的急迫性,然真正要落實,卻有落差,主因有三:首先,55%的企業者認為雲端科技並非完整的解決方案;33%對資安問題有疑慮;12%企業主認為應用雲端科技,將導致更高費用。

戴爾針對台灣企業的期望與疑慮,整合包括電信服務商、系統整合商與應用軟體廠商,包括:無敵科技、華威仲成、雲高科技、數位通國際網路、遠傳電信、華經資訊、自由系統、迎棧科技、歐立威科技、聚碩科技。

廖仁祥指出,過去企業採購伺服器等硬體、SAP軟體及雲端,都是分開進行,然現在企業是要看用到何種應用程式,需要是能夠更貼近個別需求的客製化解決方案,也因此如上述調查結果,很多企業主認為現在市面上的雲端科技並非完整的解決方案,也因此戴爾台灣會與夥伴成立聯盟。

戴爾近年都在進行藍圖投資(Blueprints),將客戶經驗,經過戴爾研發與解決方案中心的測試,針對4大面向:高效能運算、數據分析、商業應用及軟體定義,簡化成可以快速部署的解決方案,與彈性化的參考架構, 讓客戶更容易導入。

廖仁祥指出,台灣過去較常採用大量生產,降低成本的競爭優勢,然此優勢在紅色供應鏈興起後,已經逐漸消失,如何透過數位轉型提高價值,是各企業主苦思方向,而戴爾在台成立的聯盟,將會持續擴大,提供客戶更多選擇。

業界指出,雲端科技發展迄今,硬體價值鏈重新洗牌,HPE、戴爾等伺服器品牌企業手中的價值正在降低,提供軟硬體至雲端的整套解決方案,是伺服器廠積極進行的方向,戴爾透過購併,取得EMCVMware,並與微軟、亞馬遜等廠合作,如今再成立聯盟,將有利於提高其產業鏈價值。

[Home]


2017/07/31 2.1.4. 孫泰藏:AI應用的衝擊善用前人經驗 不須過度恐慌 [ 電子時報 范仁志、楊智家]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大量失業問題,可以參考工業革命與交通革命等前例,擬定政策應付。

人工智慧(AI)加上機器人,可望大幅改變製造業的生產模式與效率,甚至改變社會風貌;但機器人取代工廠工人與店頭接待人員,自動駕駛取代公車與計程車司機,可能帶來嚴重的失業問題,甚至有專家認為,會出現70~80%失業的數字。

SoftBank社長孫正義的弟弟孫泰藏,接受週刊鑽石(Diamond)訪問,便提及相關問題可從歷史尋找根源,那就是19世紀上半的工業革命,以及20世紀初期福特T型車大量生產帶來的交通革命。

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發生圈地運動,大量農人被迫離開土地到都市找新工作,需才孔急的紡織業因而獲得人力,甚至供過於求。實際上機器生產也不需要技術精熟的勞工,沒技術的勞工更好剝削,讓資本家得以持續壓低工資降低生產成本,低薪勞工與失業人士帶來倫敦的混亂,造成各類社會主義的興起。

像這種因為社會結構變遷,造成某些產業出現大量失業人士,新產業卻無法吸收的狀況,在福特T型車出現時,也出現在馬車產業,通常被歸類為技術性失業,但因工業革命或交通革命規模太大,這類技術性失業成為以10年為單位的長期結構性失業,若不處理,治安會嚴重惡化,甚至成為恐怖活動與革命的溫床。

不過在影響層面上仍須注意,工業革命是機器能力取代技藝精湛勞工,交通革命是以機器力取代馬力與馭駕人力,影響到的是藍領階層失業。而人工智慧取代的則是白領知識階層人力,衝擊屬於高社經地位、高收入層的醫生、律師、會計師等,衝擊將更難忽視。

但是,與沒有前例所以無從處理的工業革命不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會有問題,而且也有社會福利政策的概念,所以可以從其他方面切入。孫泰藏建議,可以用類似部分工時的概念,比方將本來8小時的工作職缺,分割給2人各做4小時,薪資也減半,便可保住工作職缺,同時避免廠商負擔大幅增加。

不過收入減半,生活品質將會下滑,因此這又要設法降低其他開支,這方面可以考慮用技術解決,比方以自動駕駛技術配合分享經濟,降低汽車保險費與購車負擔,以節能電器減低電費負擔。比起擔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組成政黨爭取參政權,考慮人工智慧減低生活開銷確保人民生活水準,更加實在。

對深度學習的錯誤命題 會使AI規範研議流於空泛

AlphaGo勝過職業圍棋手,宣示人工智慧(AI)3波、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時代的來臨,不只企業積極引進,日本總務省也視人工智慧為重建日本產業競爭力的新希望,積極邀請產官學界參與AI網路社會推動會議。

然週刊東洋經濟卻報導,日本掌握深度學習技術的新創業者Preferred Networks社長西川徹,在參加兩次會議後便退出,並批判官方參與者對該議題了解太少,還不願理解專家說法。參與這種只是要產學界替政策背書的會議,毫無意義。

西川徹舉例,官方提出論點之一是,具備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將來遭到捨棄後,恐將聯合組黨要求投票權,甚至可能發起對人類社會的叛亂,屆時應如何應付。這論點確實是科幻小說電影常見的主題,當人工智慧進化到與人類同等程度,這議題確需嚴肅考慮,然而現在的深度學習水準,仍是針對特定議題與領域發揮,不及人類水準。此類議題最終只是流於空談。

深度學習技術雖能讓人工智慧做到超越人類,但學習目的與內容仍需人類定義與篩選,否則就像微軟的自動對話機器人Tay,上線1天就變成種族主義者並歧視女性,顯示人工智慧缺必要的判斷力。

深度學習能力的出現,讓人工智慧的相關法律問題更為複雜。人工智慧軟體著作權屬於研發公司,使用單位擁有的是使用權這並無疑義,但使用單位供應資料學習後的學習模式參數歸屬,可以是合約中討價還價的籌碼。

更不用說牽涉到人類行為的情況,如人工智慧控制工具機生產財物時,應以論件計酬為主,還是購買時付清?人工智慧進行人事考評時,是否會被控告評估標準不公?以及類似Tesla Motors自動駕駛發生車禍時,責任歸屬究竟是車商、人工智慧供應商、還是駕駛者?都有待釐清。

歐盟預定在20185月實施的資料保護規定(GDPR)中,針對個人資料被用在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產生的學習模式拿到歐盟以外地區應用,規定須提出詳細的申請內容,否則每年將對相關企業課徵全球年營收的4%、或2,000萬歐元(2,350萬美元)的罰款,便是實在的規範。

鑒於歐盟在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的法律問題上已先行一步,其他地區料將接續跟進,企業須注意這些新法律,以免沿用舊規定誤觸地雷。

GoogleLaunchpad Studio 協助AI新創企業加速茁壯

Google旗下Launchpad加速器至今已於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投入營運,與全球超過1萬家新創企業合作,並訓練超過2,000名創業導師,如今Launchpad為了協助新興人工智慧(AI)新創企業在草創及營運規模擴充階段,提供其所需資源以加速其成長,於27日推出新項目「Launchpad Studio」,不過Google不會將此用在營利用途,或是強化Google Cloud的地位。

Tech Crunch報導,AI新創企業的成立主要希望獲取更多資料,但卻苦於無法獲得足夠資料,且往往必須分階段進入市場,隨著可取得更多新資料而逐步升級,雖然這類新創企業擁有具高度技術性的團隊,卻缺乏產品人才,因此基於AI新創企業的特性,Launchpad Studio成立的目標就是要提供AI新創企業這些需求,協助其取得專有資料集、模擬工具以及原型樣式產品。

此外,獲得Launchpad Studio協助的AI新創企業將可獲得Google人才庫的協助,包含Google旗下工程師、產品專家及IP專家等。另外,Launchpad Studio既有核心創業導師群也將扮演招募新導師的角色,以協助Launchpad Studio發展,如Launchpad董事會成員Barak Hachamov已與Google加速器全球主管Roy Geva Glasberg,共同在全球為Launchpad Studio尋覓新的創業導師。

Launchpad Studio總部將設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另在紐約及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也會設有營運中心,最終Launchpad Studio還會在英國倫敦、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以及印度邦加羅爾(Bangalore),專門為當地AI創辦人舉辦一系列活動。Glasberg指出,Launchpad將自身定位為一家面向全球新創企業的Google全球計畫,為Google至今最具擴展性的工具,有助Google接觸、增強、訓練以及支持全球的新創企業。

由於Google在全球範圍都擁有資源,Launchpad Studio面臨的最大挑戰將不在於願景或執行力上,而是無法保證任何事都可順利進行,畢竟Google旗下現已有Google創投(GV)Capital GGradient VenturesGCP以及Launchpad Studio等面向新創企業的相關創投與培訓項目,新創企業創業者在這些資源之間將有很多潛在接觸機會,讓Launchpad Studio無法成為Google旗下的唯一選擇。

未來Launchpad Studio將以Google Developer Launchpad為基礎提供服務。目前Google Developer Launchpad旗下經營一個面向全球範圍的加速器已有一段時間。

針對新創企業成立工作室的概念並非新意,近年來早可見類似工作室的成立,不過至今似乎只有開發出Android作業系統的Andy Rubin成立的Playground Global較有名氣。至於在AI加速器工作室領域,也有全球AI發展先驅Yoshua Bengio旗下的Element AI在系列A融資輪中募得1.02億美元,藉此推出類似AI工作室項目,藉由Bengio在全球AI領域的號召力,有助於他吸引頂尖機器學習(ML)人才。不過Launchpad Studio將不會聘請Bengio擔任創業導師。

日企現有AI應用 聚焦組織業務產品改善

雖然AlphaGO稱雄圍棋界不過是2016年的事情,但週刊東洋經濟(Toyo Keizai)報導,已有若干日本企業在2017年,甚至更早以前,便引進採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的最新型人工智慧(AI),進行公司業務、產品、甚至是組織架構改善。

最早引進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慧的廠商,是IT相關廠商,NEC與日立製作所(Hitachi)NEC研發以人工智慧進行人臉識別技術的歷史,已有20年,隨時引進最新人工智慧技術改進,現在這技術不僅用於公司內部,還推銷給大阪知名遊樂園環球影城 (USJ),讓常客只要現臉便可快速通關,提供常客貴賓級優越感。

如果說NEC的人臉識別技術用途是改善業務,日立的人工智慧則是用以改善內部組織。先透過追蹤職員內建感測器名牌,得知職員在公司內的行動,以及職員們相互接觸的頻率與時間,據此分析工廠員工動線是否合理,以及公司內部的職員互動狀態,研究改善公司氣氛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及職場幸福度。

金融機構也引進類似系統,如三菱東京日聯(MUFG)集團藉此改善銀行內部氣氛與客戶服務。除此之外,人工智慧還可用在金融商品分析,減少行銷專員工作負擔。橫濱銀行(The Bank of Yokohama)甚至將之用於分析當下對話,一旦發現內容異常,便能立即前往了解,避免業務員與客戶衝突,或不肖業務員推銷有問題商品。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MSIG Insurance)也用人工智慧應對交談,除基本產品詢答等基本客服機能外,還能利用深度學習分析客戶詢問問題時出現的特定詞句比例,提供行銷客服與網頁管理人採取因應措施。成果是讓原本每年近500件的客訴減少為72件。

在直接改善產品品質方面,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則引進人工智慧記者撰寫上市公司財報與記者會內容,並提供跑馬燈式即時頭條,進一步分析超過3,000家日本上市公司財報。Sony則計劃以人工智慧監視生產線,提高生產線自動化與產品良率。

日本連鎖健身中心RIZAP,以及全日本航空(ANA),則引進人工智慧在人才招募等人事業務,先以人工智慧分析問卷內容,進行求職者個性分析,減低人事主管面試壓力。

至於在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廣告效果方面,根據日本男性西服廠Haruyama的實證結果為,來客數增加18%,平均消費金額增加8%,以數據表現說服店家。

[Home]


2017/07/31 2.1.5. 全球IoT裝置整體出貨低於預期 2019年出貨量將破10億個 [ 電子時報 茅堍]

全球IoT裝置市場雖然在持續成長,但成長速度低於預期。

受到相對售價較高、整合不足,以及缺乏交互運作(interoperable )標準等因素影響,目前全球物聯網(IoT)裝置市場雖然在持續成長,但成長速度低於預期。

EE Times援引半導體產業分析與諮詢機構Linley Group報告,未來2年物聯網裝置出貨成長速度將會加快。預估2019年包括穿戴式裝置、消費性IoT裝置,以及產業IoT裝置等在內的全球整體IoT裝置出貨量可望突破10億個。

其後隨著裝置成本下滑,以及使用便利性的提高,預計將會推動消費性市場成長速度加快,並使消費性IoT裝置出貨量超越產業IoT裝置出貨量。預估2023年全球整體IoT裝置出貨量將會達到23億個。

目前產業IoT裝置約佔整體IoT裝置市場的57%。預估2017年底,全球整體IoT裝置總安裝量約為16億個。2023年,全球整體IoT裝置總安裝量約為103億個,其中消費性IoT裝置將佔72%

屆時智慧家庭總體有效市場(total available market)IoT裝置數將會達到70億台、智慧建築總體有效市場IoT裝置數為25億個、連網汽車與智慧農場市場IoT裝置數分別約為10億輛與10億個。穿戴設備和智慧工廠IoT裝置數則是分別為3億支與1.5億個。

分析師表示,如LTE Cat-MLoRaSigfox等低功耗無線網路通訊技術的興起,將會有助於IoT感測器節點(sensor nodes)的增加。

此外,如DSP供應商Ceva的新一代R14版窄頻物聯網(NB-IoT)模組,或物聯網處理器設計業者晶心科技(Andes Technology)基於RISC-V架構的32位元N25/E25核心的推出與上市,不但可以降低裝置功耗與提高效能,也會具有更佳價格優勢。

晶心科技技術長蘇泓萌表示,就整體而言,售價仍然會是妨礙消費者購買IoT設備的主要原因之一。

[Home]


2017/07/31 2.1.6. 國際硬體新創透過台灣產業鏈優勢落實夢想 [ 電子時報 劉尚昀]

科技部與國發會成立亞洲矽谷與台灣創新創業中心聯合辦公室,帶動台灣新創產業發展。

國際硬體新創企業常有絕佳的點子,可在群眾募資平台引起各界迴響,但最後卻無法如期交付成品,主要因為硬體生產有進入門檻,從新產品概念到可大量生產,需要經過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工程驗證、設計驗證、生產驗證測試階段,才能進入量產,這樣繁瑣過程,讓不少絕佳點子在孕育過程中難產。

近年來科技創業席捲全球,台灣擁有豐富工業設計、生產管理專業知識,足以擔任為全球新創的硬體加速器,因此科技部亞洲矽谷創新創業鏈結計畫(TITAN)邀請全球10個新創團隊來台接受駐點育成訓練,同時橋接台灣產業鏈,讓國際新創利用產業基礎,不管新創產品發展階段,都可協助將概念打造成實體產品。

來自墨西哥新創Machina是一間高科技穿戴裝置品牌,創辦人Linda表示,其產品主要透過內藏各種感測器的智慧衣服,使用者在穿著智慧衣時透過揮動手臂,搖擺身體各種直覺的動作,就可控制各種物聯網裝置,當穿戴裝置結合虛擬實境(VR)裝備,人們可以不需要控制器(joy stick)就可以玩遊戲,除此之外,未來可應用在無人機各種領域應用。

之前Machina為了讓產品大量製造,已經到深圳洽談生產,但過程不甚順利,直到在矽谷恰巧遇到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前去推廣宣傳,雙方一拍即合,目前已在台灣找到穿戴裝置生產廠商,今年將會小量測試生產50件,並將產品推向市場。

台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專案經理皮宜倫表示,新創常在硬體生產過程遭遇不少困難,快製媒合中心建構一個平台,界接新創和台灣製造產業鏈,無論新創產品在哪一個階段,即使數量極少的原型機(prototype)階段,或者已經計畫進入大量生產階段,該平台都可提供協助與媒合。

不過,新創仍需要完成概念性驗證過程,透過各種方式先確認產品可行性、具體性,再透過平台完成原型機打樣,或者接續大量生產,目前該平台已經媒合協助40多間新創,此次來台駐點10家新創中,尚有另一家生產寵物陪伴機器人的Sybo Tech也透過該平台鏈結台灣生產資源。

TITAN今年全球新創團隊的邀集優先集中於行動科技、互動科技、生活科技和智慧科技等四大科技應用新創領域,提供國際創業旅程的相關資源,並有專業經理人與具有國際新創輔導經驗的加速器配合新創業師,加速國際團隊在台創業旅程。此外,並在生活及新創空間上提供國際團隊全方位的服務與協助。

[Home]


2017/07/31 2.1.7. Vivli使用微軟Azure打造醫療數據平台 [ 電子時報 張殷綺]

Vivli全球研究數據中心透過微軟(Microsoft)Azure推出新醫療數據平台,希望強化醫療實驗研究資訊的分享。

Healthcare IT News報導,Vivli全球研究數據中心是位於美國麻州Cambridge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推動臨床研究數據的資訊交換。該機構與科技顧問公司BlueMetal合作,利用Azure平台的數據庫、分析工具和動態搜尋引擎,提供更簡單、更透明的管道,來取得全世界的醫療研究數據。

Vivli共同創辦人Rebecca Li表示,與微軟和BlueMetal合作集結了長期以來在技術和數位健康方面的領導者,希望改變臨床試驗數據的探勘方式,以改善人體健康。該平台目標在2018年正式上路。

Vivli選擇微軟做為夥伴,主要考量其隱私保護,另外也希望借重到Azure平台的規模、彈性與基礎設施投資。微軟研究總監Kenji Takeda表示,對學術界、醫療機構和醫藥產業而言,開發有效的策略與平台,進行醫療數據的分享,是長期的夢想。

Vivli希望改善研究人員進行醫療測試數據分析的方法,最終完成一次購足(One-stop-shop)的平台,結合研究與其他的分析工具。

[Home]


2017/07/31 2.1.8. LoRa聯盟對上NB-IoT聯盟 南韓電信業者物聯網戰揭開序幕 [ 電子時報 林怡伶]

根據南韓政府統計推測,目前南韓物聯網(IoT)用戶可能已突破600萬人,佔整體無線通訊用戶約10%比重,較2016年底成長超過10%,同時業界也預估,2020年南韓物聯網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3.7兆韓元(122.4億美元),相較營收逐年縮水的行動電話事業,前景光明的物聯網市場,早已成為三大電信業者對決的新戰場。

布局走最快的SK電信(SK TelecomSKT)2015年開始打造南韓第一個全國物聯網專用網LoRa網,不僅領先其他兩家業者,2016年完工當時,南韓還成為全球第一個完成LoRa全國網部署的國家,上路至今滿1週年,服務種類已達年初設下的目標,並往100項挺進,而產品開發商群也逐步壯大,朝1,000家邁進。

腳步稍微落後的韓國電信(KT)LG U+則選擇結盟,發展與SKT不同的窄頻物聯網(NB-IoT)技術,2016年底開始建設並於日前宣布完工,而全國範圍的NB-IoT物聯網部署也為全球首例,相關服務將於8月上線。

目前SKT物聯網月費依服務種類落在350~2,000韓元區間,由於較早推出,服務也較為多元,包含像是智慧水電表一類的計量型服務、兒童定位一類的追蹤服務,以及如智慧停車場一類的監控型服務。

SKT合作對象也相當多樣化,在南韓有與現代建設、SK建設等主要建商打造物聯網智慧住宅,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合作推廣物聯網家電,以及與SK Networks合作開發智慧租車服務等。

海外則有與上海浦江合作打造智慧建築,協助重慶市建構LoRa網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以及與愛立信(Ericsson)BMW組成聯盟開發連網車,SKT負責其中5G網路部署,此外SKT也設法擴大應用範圍,讓物聯網走出住家、走出城市,例如推出監控牲畜生理狀況的Live Care物聯網服務。

另一方面,LG U+現有的服務則從1,100韓元起跳,服務範圍尚以住家為主,而韓國電信除了家庭物聯網服務外,還提供協助打造智慧工廠等服務,此外日前也傳出消息將與Tesla開發連網車,不過由於NB-IoT才剛完工,韓國電信與LG U+還有待將服務進一步擴大,目前若以服務的完整度與價格來看,SKT仍略勝一籌。

因此在市佔表現上,SKT、韓國電信與LG U+ 2017年上半大略呈現40%35%25%的分布,但對於在電信市場總是屈居第二、第三的韓國電信與LG U+已是個不錯的狀態,相較在電信市場長年呈現5:3:2市佔比重,LG U+已大幅拉近與SKT的差距。

而培養在地中小型開發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果,便成為兩方陣營搶佔市場的關鍵,SKTLG U+都選擇在全國網商用前就免費提供開發商10萬個晶片組與模組來推動普及,此外,SKT找上南韓情報通訊技術協會(TTA)來推動LoRa規格標準化、協助開發商做產品開發並協助商用化,終極目標是前進海外市場。

LG U+與韓國電信則透過2016年底與華為共同設立的開放實驗室來進行,目前參與廠商已有500多家,同時也規劃推出共同規格認證書,簡化開發商在兩方申請認證的手續,並利用華為在全球建立的實驗室網絡,做為進軍全球的捷徑。

不過,其實不論是哪一方取得更高的市佔率,受益的都是消費者,雙方在良性競爭之下,不僅可使價格調整到合理的範圍,服務品質也會持續提升,此外,較其他國家早一步商用並同時掌握2種全國物聯網技術,也帶給南韓相當大的優勢,業者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優化技術並使服務更加成熟,因此日後不論是前進缺乏技術的國家協助打造基礎設施,或是在他國推出服務時,南韓的業者都將是強而有力的對手。

[Home]


2017/07/31 2.1.9. 美國黑帽大會 光寶科居家IoT亮相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為積極布局北美IoT市場,光寶科宣布,已經以智慧家庭、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資訊安全展會2017美國黑帽大會。光寶科表示,隨著萬物聯網的時代來臨,光寶科提供智慧控制中心、動作偵測器、門窗感應器、智慧電源、燈光控制器與智慧警報器等多種物聯網產品與服務,為不同的居家條件提供最合適的系統組合。

光寶科進一步指出,智慧控制整合解決方案能夠讓用戶出門在外時,仍可經由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透過雲端連結、監測與控制智慧家庭中的各種感測器、控制器與電源開關,而透過IoT照明整合解決方案,用戶除了可以控制家中照明設備的開關,也可調整燈光明暗,而Smart Plug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則提供家中電器產品的耗能統計與分析,用戶可透過行動裝置檢視相關數據,進而節約能源並降低家庭開銷。

而在智慧城市方面,光寶科表示,在黑帽大會中也以LED路燈光林的照明整合方案,結合LED與用電追蹤分配等技術參展,有效增進道路能見度並隨時根據自然光線調節亮度,不僅大幅提升公共安全,同時透過在車流量較少的時段調節耗能,為營運單位降低維護與管理費用。

光寶科表示,美國黑帽大會為全球資訊安全領域的盛會,每年吸引來自各地上百個國家超過250家公司以及15,000多名資訊安全相關領域人員參與。

智慧居家發展可期 光寶科 本季會比上季好

光寶科(2301)第2季獲利縮水至17.7億元、EPS0.76元,光寶執行長陳廣中表示,看好雲端、智慧居家設備、不可見光LED及戶外照明應用需求穩定,儲存裝置與遊戲機等下半年需求上升,預估第3季會比第2季好,下半年應該也會比較好。

但是照相模組在對岸同業競爭激烈與內部營運調整下,下半年保守以對。

光寶第2季營收為530.6億元,季增3%但比去年同期減少1%,毛利率、營益率分別為13.1%、4.2%,均較前一季溫和成長,毛利率雖比去年同期佳,營益率卻是略遜於去年同期,稅後獲利為17.7億元,不僅比上一季大減11%、也比去年同期少了9%,EPS0.76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獲利為37.5億元、EPS1.61元。

隨著第3季的傳統旺季來臨,光寶科表示,雲端運算與智慧居家設備相關的電源產品將穩定成長,而不可見光LED及戶外照明應用、儲存裝置與遊戲機等需求穩定上升,陳廣中則預期,第3季會比第2季好,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

雖然光寶LED、電源穩定成長,不過相機模組似乎又面臨類似2014年的挑戰。光寶科新事業執行長廖學福表示,中國對相機模組需求很大,可是競爭十分激烈,就算7P模組上市也無法明顯帶動ASP與毛利率,也因此對相機模組下半年表現保守以對,待內部自製的新設備下半年上線後,明年相機模組營收有機會上看400450億元,相當於比今年增加23成。

至於在長期虧損的光寶移動方面,雖然光寶在去年曾經認為,今年第4季光寶移動在投入金屬與塑膠結合的機殼、開發手機以及外客戶等多種作為之下,有機會能夠挑戰損益兩平,然而光寶移動第2季仍繳出虧損達7.04億元的成績單,比首季的5.23億元還要多。

目前對於光寶移動下半年表現,陳廣中表示,第3季虧損可望小於第2季,第4季尚不可得知。

[Home]


2017/07/31 2.2.1.1. Oculus打造獨立式VR頭盔 售價僅200美元 [ 電子時報 蕭菁菁、陳端武]

FacebookOculus正打造廉價獨立式頭盔,希望讓用戶更方便使用。

Facebook麾下虛擬實境(VR)頭盔製造商Oculus不久前傳出正打造一款廉價的獨立式頭盔,有媒體證實確有此事。

彭博(Bloomberg)7月中旬曾報導,Oculus將推出嶄新VR頭盔,無須搭配手機會PC使用,是獨立式的裝置,網站Fudzilla證實彭博所言不假。

不過,宏達電最近宣布的Vive頭盔計畫,與Oculus較勁意味濃厚,似乎希望搶先吸引開發者的注意。至於Oculus和宏達電的新作何時問世,目前仍無確切的時間表,但彭博的消息指出,Oculus預定在2018年出貨,Fudzilla則推測宏達電的新裝置可能在年底假期前推出。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Oculus新裝置代號「Pacific」,功能與Oculus Rift大同小異,但外觀像是Rift的縮小版,重量則比三星的Gear VR還輕,售價僅200美元。

Pacific目前仍處於設計階段,具體的功能尚不得而知。但知情人士透露,Pacific將採用高通(Qualcomm)Snapdragon行動晶片,其遊戲功能優於Gear VR,但沒有Rift所具備的位置追蹤技術,所以無法辨識用戶所在的空間。

知情人士指出,Oculus催生Pacific的用意是為了縮小高低階裝置之間的差距。目前VR頭盔大致上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廉價頭盔,把智慧型手機轉變成VR裝置,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售價130美元的Gear VR。另外一種是需搭配功能強大的PC使用,例如400美元的Oculus Rift

知情人士還透露,Oculus計畫與小米合作,借助小米的代工廠製造新頭盔,之後銷售到全球各地,除了大陸custom版本頭盔以小米品牌行銷,使用小米軟體應用之外,其他市場銷售一律貼上Oculus品牌。報導指出,最近掌管Oculus VR產品事業的Hugo Barra是小米前主管。

Google承諾年底前將有11Daydream VR手機

科技大廠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Alphabet電話法說會上表示,到2017年底,市面上會有11款支援Google Daydream虛擬實境(VR)平台的Android手機。

The Verge報導,用戶僅須將手機安裝在Daydream View VR頭盔上,再搭配觸控控制器,就能將能將Daydream相容手機轉變為獨立VR系統。

The Verge編輯以Google Pixel試用Daydream的實際經驗,DaydreamHTC ViveOculus Rift等須搭配高階PCVR頭盔輕便舒適得多。Daydream手機不僅更方便隨身攜帶,而且Daydream VR頭盔比較輕,能夠久戴而不會有疲憊感。

目前僅少數手機支援Daydream,其中包括Pixel、摩托羅拉(Motorola) Moto Z、華為Mate 9 ProPorsche Design Mate 9、中興Axon 7和華碩ZenFone AR。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亦宣布Galaxy S8/S8 Plus將支援Daydream。照Pichai的說法,除了將在秋天發表的Pixel 2,還能預期會有幾款支援Daydream的手機上市。

[Home]


2017/07/31 2.2.1.2. 穿戴式裝置投入智慧醫療 :穿戴式裝置及App累積大數據 帶動醫療研究速度大幅躍進 [ 電子時報 陳端武、涂翠珊]

智慧醫療App和穿戴式裝置有助診斷皮膚癌。

素有網路女王之稱的創投家Mary MeekerInternet Trends 2017報告中表示,拜專門化分析系統和軟體之賜,大數據分析已讓新醫學知識倍增的時間減半,縮短醫療創新週期。

根據FirstPost報導,Meeker在研究中指出,1980年代醫學知識要花7年時間才能倍增。而在2010年後因醫療保健業大量使用巨量資料分析,所需時間已降為3.5年。

印度基因研究及診斷公司MedGenomeRohit Gupta表示,醫學和基礎生物學正在成為資料驅動科學,產生大量生物系統與人類健康相關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資料。Gupta指出,MedGenome利用巨量資料來對個別基因組中的遺傳訊息做解碼,深入探討遺傳學研究以改善全球健康狀況。

儘管任何個體的基因組資訊可用於檢測疾病的已知突變,但要找出複雜疾病的新模式需要不同人種的數千到數百萬人的基因組資料,這一切若無巨量資料分析工具將難以分析。

MedGenome2015年開始建立印度特有的基準資料,開發出更精確的基因診斷試劑盒。目前這款試劑盒能進行所有關鍵疾病領域的400項基因測試。

Meeker的研究顯示,2016年全球健康App下載數已達12億次,其中有36%是健身App,有24%是疾病和治療相關App。而2016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更從2014年的2,600萬只成長到1.02億只。

另個出現成長的領域是電子病歷。在美國,開業醫生的電子病歷採用率已從2004年的21%,到2015年激增為87%。而美國病床數500張以上的每家醫院產生的健康資料已達50 PB

在印度,印度資訊技術部推行的Aadhar線上身分認證平台能讓民眾在各大公立醫院掛號。Aadhar平台可望成為巨量資料來源,提供對疾病、患者年齡層分布、醫院缺點和須改善之處的見解。

Meeker研究指出,因醫療數位化技術快速普及,醫療資料年成長48%。而這些資料能為健康狀況帶來更深入的見解。能輕易使用巨量資料,讓科學家得以根據這些資料所分析出來的模式進行後續研究,而能更快得出結論。

Meeker研究還指出,阿基米德(Archimedes)資料模擬模型可利用耗時30年收集的5萬名患者資料進行臨床試驗,僅需花2個月時間;若無此模型,要在花7年收集的2,838名患者的資料進行臨床試驗,就要花上7年時間。而實驗室使用的資料模擬模型已大幅降低臨床試驗所需時間。而拜巨量資料之賜,公開的臨床試驗相關資料也有所增加。

在印度,邦加羅爾生技公司Avestha Gengraine Technologies最近推出Avestagenome計畫,想建立帕西(Parsi)人的完整基因、族譜和醫療資料庫。該公司認為,帕西基因組計畫可用於預測疾病及加速研發新療法和診斷方法。

MedGenome也在朝相同方向努力。該公司正在與領先的醫院和研究機構合作收集樣本,並且在實驗室產生測序數據,將其與臨床資料一起分析以發現新的基因突變,和造成基因擾動的疾病。隨著資料越來越多,所得疾病模型和其預測將變得更準確。

此外,巨量資料收集很大程度上依賴數位醫療方案,因此資料將限制於特定年齡層。Meeker報告中指出,40%的千禧世代受訪者擁有穿戴裝置,X世代和嬰兒潮世代則分別為26%10%。而48%的千禧世代會上網找醫生,X世代為38%,嬰兒潮世代則為23%

5種具發展潛力的醫療用穿戴式裝置

越來越多醫生發現穿戴式裝置能改善醫院內外的護理工作,讓醫生能同時監測住院及出院患者的生命體徵。

根據MIMS Singapore報導,加州斯克里普斯轉化科學研究所(Scripps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STSI)所長Eric Topol表示,穿戴式裝置的醫療用途正在接受驗證,包括能否在顯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準確測量數據,以及改善治療效果。

儘管穿戴裝置可能有隱私、和病人對非人類照護的信任問題,但有5種能改善醫療保健的穿戴技術值得注意:

一,預防心臟衰竭背心。俄亥俄州Richard M. Ross醫院心臟病專家開發的SensiVest在曾患心臟衰竭的病患症狀惡化時,會向醫生發出警告。基於軍工技術開發的SensiVest會測量患者的肺液水準,並在90秒內將資訊發送到醫生電腦。若患者肺液明顯增加,醫生就能在病況惡化前為患者調整用藥。

正在測試這款背心的Rami Kahwash醫生表示,SensiVest能防止患者再度住院,而能為醫院省下醫療費用。這款背心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二、可偵測癲癇發作的腕帶。設計成類似手表的Embrace腕帶能偵測患者的癲癇發作,並監控身體的壓力訊號。一旦患者癲癇發作發作,Embrace腕帶就會震動,而且會透過App傳訊息給可信賴的朋友或看護者。Embrace腕帶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Rosalind Picard所設計,目前僅在歐洲上市。

三,為出院患者設計的貼布。紐約Lenox Hill醫院電生理學主管Nicholas Skipitaris博士希望能在醫院之外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Skipitaris希望藉由名為Cor的穿戴式貼布追蹤患者心率。此外,Cor研發團隊正在進一步研發使其能以無線方式測量體溫和血壓。

Skipitaris表示,患者穿戴這種貼布時毋須連接纜線,而能及早發現身體的小狀況,採取更有效的預防辦法,避免患者病情惡化到要住院。

四,長期臥床患者的監控設備。住院治療的患者可利用此設備測量其睡眠模式、心率、呼吸、活動和長期臥床患者會有的其他的病人的其他應激因素。病人床墊會裝置壓電感測器,而其讀數可透過護生及醫院工作人員手中的行動App來查看。

2017年開始,此設備已提供給醫院外的消費者使用。而臨床研究發現其準確率達92.5%

五,檢測高燒裝置。Fever Scout的目的是簡單地監測嬰幼兒、術後患者、癌症患者和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的體溫。

在腋下貼上1個彈性貼布,就能隨時間推移測量體溫,並將結果傳送給醫生。若體溫異常而未引起注意,Fever Scout就會向護理人員或醫生智慧型手機傳送警報。它能在約7.6~9公尺的範圍內與手機同步,而配備信號放大器可範圍可增至40公尺。

推廣健康穿戴式裝置 有助減少醫療支出

為因應不斷增加的醫療成本,政府單位往往會想到從修法下手解決問題。事實上,逐漸普及的個人醫療裝置也有機會小兵立大功,透過對慢性病症狀的監控,為個人及國家省下不少醫療經費。

根據The Week網站報導,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關節炎、哮喘等慢性病困擾著約半數的美國人,除了是死因的大宗,並佔了86%的醫療支出,而這些病症往往是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造成。這時,易於執行的數位化醫療服務,便可為病患、醫生以及國家減輕不少負擔。

目前有上百萬名美國民眾已開始使用Fitbit、蘋果Apple Watch、微軟Microsoft Band等裝置監控自己的生理狀態。這些裝置所記錄的資料,除了能協助用戶掌握自己的健康與生活方式,也能讓醫生更容易追蹤病患情況。當病患不幸中風或心臟病發作時,醫生與急救人員將能立即透過監控裝置接收到訊息。

對多數用戶而言,穿戴式裝置能藉由與朋友互動或正向回饋等方式,增加健康追蹤的樂趣,使個人健康保健遊戲化。更重要的是,穿戴式裝置還能透過現金、保險折扣等有形的獎勵,鼓勵用戶更積極投入健康活動,改善慢性病症狀,進而減少醫療開支。

根據一項隨機測試結果,Fitbit用戶雖確實較勤於運動,但提升的程度仍無法有效達到減重或改善健康的目標。為了發揮穿戴式裝置真正的功能,有不少研究都在尋求利用FitbitApple WatchMicrosoft Band等裝置治療慢性病、煙癮、憂鬱症及癲癇的方法。

美國政府推動的可負擔健保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則是希望雇主能利用保險業者提供的獎勵,鼓勵員工配戴健康追蹤裝置,力行健康的生活型態。即使目前沒有資料可以直接證明健康監控裝置有助改善個人健康,但隨著雇主花費在員工身上的保險費不斷增加,且多是與慢性疾病相關,個人健康追蹤仍將是雇主及醫療業者尋求減少開支的重要途徑。

然而雇主或保險公司對於個人健康資料的收集,或許將不像醫院一樣受制於個資法,因此可能引發個人隱私方面的疑慮。雇主也有可能會利用這些健康資料,淘汰身體狀況不佳的員工。另外,如果雇主決定採取團體遊戲的方式改善員工健康,也可能在員工間引起「肥胖羞辱」(fat shaming)或歧視等問題。為能成功推動個人健康追蹤的使用,雇主及業者都應設法向員工保證所取得的資料將不會使用於對員工不利的用途。

由穿戴式裝置擷取數據 醫師利用仍偏低

穿戴式裝置能夠提供客觀的資料,讓醫師對病患的作息能有更準確的掌握。儘管穿戴式裝置已日漸普及,但資料分享與分析上的困難,導致這類健康監控裝置在醫療社群的實際應用仍相當有限。醫療人員對於新科技的態度,成了穿戴式裝置能否有所發揮的關鍵。

Diagnostic Imaging網站引述IDC資料指出,2016年全球穿戴式裝置的出貨量已達1.02億台,較前1年成長了25%eMarketer則預估,全美國有近4,000萬名的成年人,每個月會至少使用一次連網的穿戴式裝置。然而另一方面,根據Physicians Practice一份2017年的調查,只有5%的受訪醫師會利用穿戴式裝置監控病患的健康狀況。由此可知,許多市面上的穿戴式裝置並未真正在健康醫療領域派上用場。

如何將裝置收集到的資料提供給醫生,協助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仍是一大挑戰。除了訊息過濾不易,有些醫生也會質疑裝置資料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即使透過App解決了資料上傳的問題,醫生恐怕也無法輕易的將這些資料與醫院的電子健康紀錄(HER)整合。因此不論是醫生或病患,都在期待更實用的穿戴式裝置問世。

波士頓Partners HealthCare連網醫療副總裁Joseph C. Kvedar根據使用案例的不同,將目前的穿戴式醫療裝置分成了三大類。第一類是心臟監控等醫療等級裝置。醫院通常會要求病患在出院後使用這類裝置,以減少未來再度入院的機率。

第二類是病患應醫生要求,在家中使用的血壓、血糖監控裝置。以往這類裝置所測得的資料是由病患手寫記錄交給醫生,而近來也有越來越多產品是以電子的方式傳送資料。

第三類就是智慧型手表等消費者穿戴式裝置。用戶可透過這類裝置記錄睡眠模式、運動情況、生物測定等各種健康資料。Kvedar表示,與前兩類裝置相比,消費者穿戴式裝置的醫療價值仍不甚明確。這類穿戴類裝置的用戶往往已有運動習慣,也多不是慢性病族群。

醫療IT專家指出,當前的消費者穿戴式裝置多以千禧世代為訴求對象,卻忽略了受益可最大化的慢性病族群,相當可惜。

此外,醫生分析資料所花費的時間,並不受傳統按服務收費(fee-for-service)的保險計畫支援,且如果病患無法負擔穿戴式裝置的費用,保險也不會將其涵蓋在內。醫生也會擔心,如果他們忽略了資料中的某些部分,是否會引發醫療過失的問題。這些原因都可能讓醫生對穿戴式裝置更加興趣缺缺。

然而如果醫生能透過穿戴式裝置取的準確的資料,也就能對病患提出更實用的建議。例如,與其告訴病患增加運動的頻率,不如根據追蹤資料,提醒病患在哪些時間點也應維持運動習慣。

Kvedar表示,如果醫療系統能繼續朝價值基礎醫療費給付(VBR)模式邁進,那麼就能給予醫生更大的誘因採用穿戴式裝置。此外,隨著雇主贊助的健保模式興起,企業開始發送穿戴式裝置,作為促進員工健康的工具,如此也有助於穿戴式裝置的普及。

不論是安全隱私、資料超載、時間不足、EHR互操作性等問題,都可藉由更創新的技術解決,而要讓穿戴式裝置在專業醫療領域發揮的重要關鍵,便是要設法讓醫療從業人員以更開放的態度習慣新的技術。

[Home]


2017/07/31 2.2.1.3. 宏碁MR頭盔 Q3大陸開賣 [ 工商時報 翁毓嵐、吳筱雯]

微軟與五家PC品牌廠合作的MR(混合實境)頭戴型顯示器(HMD),上周首度在大陸市場正式發表,並預告最快可望在第3季底就會開賣。至於先前已推出微軟MR HMD開發者版本的宏碁,也分別在過去1季多來陸續出貨達數千台/件,預期將因此受惠放量出貨。

趕在中國大陸年度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大展ChinaJoy 2017於上海開展(727日至30日)前,微軟遊戲開發者大會率先開跑,並宣告針對中國大陸遊戲開發者的「方舟計畫」正式啟動,將聚焦在PC電競及Xbox兩大平台的VRARMR應用,提供通過審核的當地開發者在相關技術、資金與後續OEM、海外推廣及發行等項目的支援。

而第一家推出微軟MR HMD裝置的合作品牌廠宏碁,首款AH100 Windows MR HMD在過去一季以來已陸續出貨數千台/件,本月也正式於大陸亮相,微軟亦已開放加入方舟計畫的遊戲開發者預購,預計最快8月底陸續出貨後,將有助於宏碁後續出貨放量。惟台灣市場部分,依微軟先前預告時程,恐怕仍得等到第4季才可能開放預售。

至於也已開始向微軟陸續出貨MR HMD裝置的惠普,此回也列入方舟計畫中的開放預購行列,預期接下來戴爾版本也將隨後跟上。惟目前惠普與戴爾的MR HMD都仍僅小量出貨,需等微軟在第4季開放更多市場銷售後,才有助其逐步放量。

宏碁看好目前市場規模已近2,000億元人民幣的大陸電競產業,並仍持續高速成長中,不論在硬體製造、軟體及內容應用開發及後續發行推廣,都有龐大的市場發展機會。因此今年正積極在電競相關領域著力的宏碁,也在ChinaJoy 2017展區內端出實力新品,包括超輕薄電競筆電Predator Triton 700、中價高CP值的Predator Helios 300等全新電競系列新機外,頂配機款Predator 21X也首度在大陸市場現身。另外,宏碁在主流機款部分,還有暗影騎士3進階版、Pro版,與入門款威武騎士系列機款等升級新品,希望能藉此在競爭激烈的大陸市場打下基礎。

數字王國首登PSVR 美猴王打頭陣

視覺特效及VR體驗業者數字王國集團宣布,第一套原創VR影片美猴王(Monkey King)已於索尼PSVR上架,數字王國執行長謝安表示,這是數字王國首度由B2B的商業模式跨足B2C,美猴王也將在今年內陸續在Oculus、宏達電ViveGoogle白日夢、SteamGoogle Cardboard等平台上架。

數字王國多年來一直是替好萊塢操刀視覺特效的一把手,從玩命關頭到美女與野獸,都看得到數字王國的特效,不過特效做久了,數字王國不甘於此、覺得自己在一旁看久了也知道怎麼做內容,搭上VR後,決定從VR短片跨入內容製作。

數字王國表示,美猴王的故事脫胎自大家耳熟能詳的孫悟空,這個故事隱藏在一本古書中,當觀眾走進書裡,故事便鋪展開來,美猴王每個場景都借助3D繪畫重現,以360度全景VR的形式,讓觀眾身歷其境地從主角視角跟著孫悟空一起經歷戰鬥與意志的考驗。

謝安表示,美猴王是數字王國第一次直接面對消費者創造的產品,隨著美猴王首次公開在PSVR平台上發表,也代表數字王國經營模式上的重大發展,從以往面對好萊塢片場的B2B商業模式,擴大至直接面對消費者的B2C層面。

數字王國表示,即日起美猴王前三個單元可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及加拿大)的索尼PS Network9.99美元下載,而美猴王亦將在今年內於Oculus、宏達電ViveGoogle白日夢、SteamGoogle Cardboard等主要VR平台上架。


宏碁MR頭戴顯示器最快本季底出貨

[Home]


2017/07/31 2.2.2.1. 鴻海加持 夏普平板電腦板出貨爆衝 [ 蘋果日報 吳秀樺]

隨著智慧型手機螢幕朝向大尺寸化發展與電腦輕薄容易攜帶的排擠下,傳統平板電腦僅能提供簡單的功能,導致平板電腦的市場定位愈來愈不明。隨著平板電腦市場走向高峰後,開始下滑呈現衰退低迷的走勢。

根據市調單位Trend Force 預估,2017 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將呈現持續衰退的格局,今年將衰退 6.1%,全球出貨量達到1.478 億台。

根據奧維雲網(AVC)顯示器件與系統事業部,20176月全球平板電腦面板出貨共2080萬片,較上季上升10%,較去年同期增加18%

由於終端需求回暖,平板面板從5月開始價格回升,中國華南市場面板出貨增加。同時以蘋果(APPLE)為代表的品牌端開始增加訂單,以備第3季旺季。所以,不管是白牌還是品牌的需求增加,均帶動平板面板的出貨上升。

其中,中國的京東方6月出貨548萬片,較上季上升增加10%,較去年同期減少19%,由於6月華南市場出貨量有提高,較去年同期減少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今年京東方採取模組化策略,減少玻璃出貨所導致。

中華映管(2475 6月出貨321萬片,較上季持平,較去年同期減少14%6月華南出貨減少,亞馬遜(AMAZON)出貨增加,較去年同期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中華映管今年更注重品牌端出貨,導致華南出貨有收緊所致。

群創(34816月出貨266萬片,較上季出貨增加12%,較去年同期增加143%,主要是6月品牌端出貨需求增加,較去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則是因為群創今年採取積極的綁定亞馬遜等品牌(AMAZON)的策略。

今年出貨衝最快的就是夏普了,由於夏普在鴻海入主之後,表現積極,夏普6月出貨257萬片,較上季出貨增加124%,較去年同期增加1154%6月蘋果訂單增加顯著,尤其是9.7吋的部分。另外,樂金顯示器(LGD6月出貨228萬片,較上季出貨增加4%,較去年同期增加44%6月蘋果訂單則是有少量增加的情況。

[Home]


2017/07/31 2.2.2.2. 平板電腦面板增溫 本季價量齊揚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根據奧維雲網(AVC)調查顯示,市場進入第3季傳統旺季,平板電腦面板需求從6月開始增溫,出貨量達到兩位數的成長,面板價格也開始反彈,預估第3季平板電腦面板價量可望同步增溫。

下半年是平板電腦傳統旺季,6月份全球平板電腦面板出貨強勁反彈,單月出貨量達到2,080萬台,相比5月成長10%,相比去年同期則是增加了18%。由於終端市場需求回暖,平板電腦面板從5月開始價格回升,華南市場面板出貨也增加。

同時,以蘋果為首的品牌廠開始增加訂單,為接下來的旺季備貨,不論是白牌還是品牌的平板電腦需求都增加,均帶動了平板電腦面板的出貨走揚。

從面板廠供應狀況來看,京東方仍是平板電腦面板龍頭,6月出貨548萬片,月增10%,但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9%。京東方主要客戶是華南的白牌市場,6月份華南白牌市場需求量增加,但是今年京東方衝刺面板模組出貨,減少玻璃出貨,使得出貨表現不如去年。

華映6月出貨321萬片,市場排名第二位,與5月出貨相當,相比去年同期衰退14%。華映今年營運策略調整,強化品牌客戶的經營,6月份華南市場出貨減少,但大客戶亞馬遜平板Fire出貨增加。群創排名第三位6月出貨266萬片,月增12%,年成長143%。6月份平板電腦品牌開始積極備貨,群創兩大客戶華為和亞馬遜的需求增加,因此出貨量大幅成長。

蘋果今年不論是9.7吋、12.9吋、還是全新的10.5吋面板全數採用IGZO面板,夏普順勢成為了iPad兩大面板供應商之一,今年出貨成長動能大。夏普6月平板電腦面板出貨量達257萬片,其中9.7吋面板大幅成長,拉抬6月平板電腦出貨月增124%,相比去年同期更是增加了1154%。LGD也是iPad面板供應商之一,6月出貨228萬片,月增4%,年成長44%。

三星今年策略性地退出NB面板和平板電腦面板市場,平板電腦大多是供應自家品牌之用,因此今年出貨衰退很大,單月出貨僅77萬片。

[Home]


2017/07/31 2.2.3.1. 印度首富之子創通訊App 騰訊鴻海搶注資 [ 經濟日報 林奕榮]

騰訊的微信(WeChat)是中國通訊軟體主流,但印度的通訊軟體目前仍以臉書的WhatsApp為主,市占率高達85%90%。對於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印度,擁有微信支付的騰訊當然充滿野心,希望透過年僅29歲的企業家米塔爾(Kavin Bharti Mittal)和他創辦的Hike通訊軟體搶占印度市場。

Hike去年宣布D輪募資1.75億美元,注資的公司包括騰訊和鴻海,使Hike市值達14億美元,加入「獨角獸」行列;目前,Hike的重要股東包括騰訊、鴻海、軟體銀行、印度巴蒂集團(Bharti)和老虎全球管理(Tiger Global)。

29歲的米塔爾出身印度,在英國接受軟體工程師教育;他曾在GoogleF1賽車製造公司麥拉倫(McLaren)實習,最後在高盛的債務資本市場部門任職。在高盛工作不久,米塔爾發現自己不適合擔任銀行家,「我不想每天醒來都跟金融模型打交道。」

米塔爾開創了Hike公司時,也開始研習日本的禪宗佛教;他說:「我覺得我前世是一名日本僧侶,禪宗對我的啟發甚多,讓我看清生活的本質,而非生活應該如何。禪宗對我產生深刻影響,讓我深入了解自我。」

米塔爾是印度企業家第二代,父親是印度最大電信公司巴提電信(Bharti Airtel)的創辦人暨董事長,也是印度首富。不過,米塔爾對家族不願置評,只談激發他開創HikeiPhone 4

2012年,多數印度民眾仍使用無法上網的行動電話時,米塔爾是少數擁有智慧手機的幸運兒之一;他預期,智慧手機將在幾年代出現爆炸性成長,因此開創了Hike;僅僅四年,這個應用程式的成長狂飆,目前的全球註冊用戶數已逾1億人。

Hike的成功主要來自千禧世代,這個App的特點之一是色彩繽紛的有趣貼圖,不僅能讓年輕的使用者藉此表達心情,還有深層的文化目的;由於印度文字有多種形式,不容易在沒有標準鍵盤的狀況下在手持裝置上輸入。此外,這些貼圖有許多是依據節慶設計,可以應景使用。

根據Hike研究,印度一般家庭中,50%的裝置會共同使用、為了因應年輕族群顧慮的隱私問題,Hike的產品團隊開發了隱藏模式,能隱藏特定的對話。Hike對使用者的需求反應極快,6月時已率先推出第一項App內行動支付功能,領先WhatsApp等對手。Hike的藍色,功能類似微信的紅包,反應極佳。

騰訊身為Hike的主要財務支持者,也樂見Hike在印度市場取得領先;米塔爾說:「在印度,微信的用戶多為外籍人士,騰訊並未強推他們的產品。」

不過,一些分析師對印度市場的看法較審慎;GGV資本的經營合夥人唐恩表示,微信是成熟、先進市場的出色產品,但印度市場尚未發展到這種程度。中國的千禧世代已經花了十年熟悉網路,但印度的「移動優先」(mobile first)只開始發展三年,仍得再過幾年,在使用者用過了3G4G和各種應用程式後,才能知道需求是什麼。

米塔爾則充滿雄心壯志,他說:「Hike已經成為印度的平台應用程式,如同微信在中國;事實上,我們才正要起飛。」

[Home]


2017/07/31 2.2.3.2. 大陸一線手機廠橫掃市場 二線廠坐困愁城  競逐大陸、印度手機版圖陷入苦戰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小米大者愈大趨勢明顯,二線手機品牌廠華碩、宏達電、魅族、索尼行動(Sony Mobile)、樂視、酷派等發展受阻,成長動能趨弱,尤其是大陸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手機用戶高度集中,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品牌廠市場佔比近7成,而在印度市場,大陸一線手機廠同樣持續擴大版圖,二線手機廠突圍難度愈來愈高。

根據華為官方統計,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佔比約9.8%,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廠,僅落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放眼下一步,華為將持續開拓全球市場零售據點,目標2017年底前全球零售通路據點擴張至5.6萬個;在產品策略方面,華為將致力打造融合人工智慧(AI)與手機的新品。

隨著大陸中產階級規模持續擴大,市場消費力持續上揚,有助於華為拉升中高階機種佔比,華為估計旗下人民幣2,000元以上的中高階機種佔比已拉高至37%。出貨量方面,華為旗下Mate 99Pro系列機種出貨量已超過850萬支,至於P10P10Plus機種出貨超過600萬支,而Nova 2及其Plus系列機種上市不到1個月出貨已超過100萬支。

供應鏈業者認為,大陸手機市場生態相對封閉,不僅競爭激烈,多數市場都落入大陸及美系手機品牌廠口袋,而大陸手機品牌廠因擁有主導優勢,手機市場集中度飆高,呈現高階手機市場由蘋果通吃,中高階手機市場被大陸品牌廠華為、OppoVivo、小米拿下多數的局面,二線手機品牌廠如華碩、宏達電等很難打開市場。

在印度市場方面,由於印度手機市場相較於印度總人口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未來幾年有機會維持高速成長,已成為大陸、國際及印度手機品牌廠三股勢力兵家必爭之地。從第2季印度手機市場出貨量來看,韓廠三星拿下龍頭地位,至於第二至第五名均為大陸手機品牌廠,包括小米、VivoOppo及聯想,打敗印度手機品牌廠MicromaxIntex等,顯示大陸手機廠在印度攻城掠地有成。

其中,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大獲用戶青睞,由於印度手機市場價格競爭更激烈,小米在走低價路線的紅米機種帶頭下,衝刺出一波波買氣,第2季出貨量約480萬支,成為印度手機市場第二大品牌廠,並將複製在印度市場商業模式,將小米手機行銷至其他海外市場。

儘管台廠華碩、宏碁不放棄大陸手機市場,然投入大陸手機市場後卻頻頻卡關,找不到施力空間,面對手機產品生命週期短、市場高度競爭,華碩、宏碁在大陸手機市場發展成績均不理想。

近期華碩啟動大規模的組織調整,手機開案量走精兵路線,種類大幅收斂至約4~5款,並精簡手機代工供應鏈,傳出未來將僅剩下和碩、華冠等少數代工廠。供應鏈業者透露,2017年至今華碩手機拉貨冷清,面對大陸手機品牌廠強力夾擊下,華碩想要在大陸、印度手機市場逆轉勝恐將很困難。

[Home]


2017/07/31 2.2.3.3. 客戶下半年訂單難掌握 聯發科手機晶片出貨回春受限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聯發科下半年或將靠智慧家庭、穿戴裝置晶片產品線及傳統旺季效應撐腰,交出較上半年增長的成績,但反彈幅度恐怕有限。

雖然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20176月中股東會中表示,公司希望能在2017年下半穩住毛利率的下滑壓力,接著再慢慢收回市佔率失土的說法,一度讓市場認為聯發科最壞情況已過,也激勵公司股價自6月以來強彈逾30%水準,不過,蔡明介同場提及的公司要想V型反轉不是這麼容易,大概需要1~2年的復原時間這句話,卻被大家選擇性的忽略。只是,隨著聯發科手機晶片產品線訂單回春速度還是未如預期,第3季只見溫和放大的新品增長效果,甚至第4季訂單能見度展望又回頭往下後,聯發科2017年下半只能靠智慧家庭、穿戴裝置晶片產品線撐腰,及傳統旺季效應加持的情形,或許仍可交出較2017年上半增長的成績表現,但反彈幅度恐怕有限。

哪怕大陸智慧型手機產業鏈在急速更改新款手機的全螢幕設計比例,加上2017年上半也狠狠去化過一次偏高的庫存水位,各家品牌手機業者捲起袖子打算在第3季開始衝量的動作,似乎未明顯反應在聯發科第3季智慧型手機晶片產品線訂單能見度身上,這恐怕將是蔡明介所提及的市佔率流失苦果,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贏回客戶的說詞,面對高通(Qualcomm)、展訊仍抓著聯發科Modem晶片效能不足,產品性價比優勢也不斷下降的痛處在打,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要想重回2016年高峰,似乎在2017年已幾乎看不到,反而是公司智慧型手機晶片全球市佔率底部究竟落在何處,恐怕還得在2017年下半好好找尋,才能進一步宣告公司營運谷底已至。

雖然市場仍預期聯發科第3季營收成長高標有機會在兩位數百分點以上,但低標恐怕僅仍較第2季非常微幅成長的情形,凸顯公司第3季智慧型手機晶片產品線出貨量的回升幅度相當有限,幾乎是靠其他晶片產品線獨撐大局,加上甫召開的聯電法說,又透露第3季旗下28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急凍,偏偏聯發科幾乎是聯電此特殊製程的唯一客戶,躺著也中槍的情形,讓聯發科第3季財測目標已提前蒙上陰影,加上近期聯發科內部似乎已將2017年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目標,由上半年的4.5億套,較2016年衰退10%以內,下修至力守4億套大關後,聯發科雖然第3季毛利率可望率先止跌,但仍需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也確認止跌的訊號後,才能確立公司營運表現已呈現雙腳落地姿態,未來可望重新走回成長的軌道中。

不過,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向來是已成立20年的聯發科精神與特色,雖然近期狠狠摔了一跤,但公司也請來蔡力行擔任共同執行長一職,蔡明介也大動作宣示重金投資下世代科技應用,積極卡位終端市場商機,甚至公司5G晶片研發團隊也立下最新軍令,要縮小與其他競爭對手晶片商用化時差在半年以內,一掃過去落後1~2年,只能被動挨打的尷尬局面,在聯發科種種滅火、重建的動作已積極進行當中,只要公司確保核心競爭力及創新執念沒有改變,那蔡明介期許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失土慢慢收復的目標,必將在2018年開始實踐。

[Home]


2017/07/31 2.2.3.4. 2Q17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 陸廠出貨佔比達87% 三星跌至僅3% [ 電子時報 茅堍]

2季大陸「華米維歐」四大智慧型手機業者出貨量,已佔所有業者總出貨量的69.0%

雖然如OppoVivo等當地智慧型手機業者出貨量年增幅度下滑,但在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大幅成長,以及華為出貨量年增幅度仍大致維持平盤的助益下,當地智慧型手機業者出貨量在所有業者總出貨量中的佔比攀升至87%

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新資料指出,由於如OppoVivo與小米等許多業者都會在第2季更新原有智慧型手機產品組合,因此當季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和供應都會表現出上揚趨勢。2017年第2季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續微幅年增3%

資料顯示,第2季華為、OppoVivo與小米等大陸當地前四大智慧型手機業者合計出貨量,佔所有業者總出貨量的69.0%。較2016年同期57.3%,大幅增加了11.7個百分點。其中華為、OppoVivo與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佔比分別為20.2%18.8%17.0%13.0%,均較2016年同期佔比有所提升。

2季大陸市場對華為NovaEnjoy系列手機,以及P10旗艦手機需求強勁,因此能擊敗OppoVivo等競爭對手,出貨量持續位居第一。Oppo中階A系列與高階F/R系列手機,以及Vivo中階Y系列與高階V/X系列手機出貨量也都呈現出顯著成長。

不過單就出貨量年增幅度而言,則是由Vivo與華為分居第一與二名,Oppo與小米出貨量年增幅度則是位於伯仲間。其中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在連續5季年減後,於2017年第2季再次出現年增,並且年增幅度達到20%

2季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能大幅年增的主要原因,除了最新旗艦手機Mi 6與如紅米Note 4X等低階手機市場需求強勁外,也與該公司手機分銷策略也開始專注在多元化通路有關。

僅管先前華為、OppoVivo與小米等業者智慧型手機在大陸市場出貨量都曾大幅成長,但就目前態勢而言,仍能持續輕易大幅成長的日子已接近結束。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狀況下,前二大業者對市場的經營更要特別謹慎,因為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會使出貨佔比跌為前四大之末。

而為了要避免因為大陸市場出貨量下滑,會對全球整體市場出貨表現產生衝擊,預估如OppoVivo與小米等主要依賴於大陸市場的業者,將在2017年下半積極尋求大陸以外的市場機會,如印度,南亞和非洲等地都會是這些業者重點出擊地區。

至於第2季蘋果(Apple)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大陸市場的出貨佔比則是分別為8.2%3.0%。相較於2016年同期,蘋果iPhone佔比微幅下滑0.3個百分點,三星智慧型手機佔比則是大幅下滑4.0個百分點。

[Home]


2017/07/31 2.2.3.5.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萎靡 新款iPhone是唯一解藥?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成長越來越趨緩的壓力,若放大在2017年上半大陸智慧型手機內需及外銷市場明顯不振,上、下游產業鏈拖到第2季底,竟然還選擇默默去化庫存的動作,似乎已坐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正式步入成熟化階段的揣測,哪怕產業界還把蘋果(Apple)將在第3季所推出的2017年新款iPhone視為救世主,希望大改款的新版iPhone能有效激勵終端市場的換機需求,帶動2017年下半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撥亂反正,重回成長軌道中。但以蘋果近期飽受OLED面板產能不足所困,打算狸貓換太子,2017年多數新款iPhone沿用TFT面板,到2018年才大幅改頭換面後,2017年新版iPhone強扮救世主角色的成功率似乎下降不少,尤其在Android陣營智慧型手機同業毫無起色下,覆巢之下恐無完卵的壓力,讓蘋果近年來一面叫好,但不再叫座的票房保證陰影,也開始籠罩在2017年新款iPhone身上。

智慧型手機幾乎是全球科技產業史上,最快崛起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之一,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就佔去1年需求量逾16億支的全球手機市場近4分之3強的實績,不僅前無古人,後面也難見來者,在每一代智慧型手機都必須推陳出新,強扮新意下,不斷壓榨產業鏈研發資源的結果,就是過往40年全球科技產業所累積的壓箱寶,幾乎已被終端智慧型手機產品翻空,哪怕客戶還有不少新意想要在智慧型手機身上實現,但先前狂抄捷徑的小路幾乎已被堵死,這意謂智慧型手機產品若想要再推生新一代的殺手級應用,恐怕不會是12年內就看得到曙光,即便是蘋果這個巧婦,也會慢慢飽嘗無米之炊的遺憾。若再以2017年新款iPhone所事先揭露的設計來說,全螢幕設計、OLED面板、無線充電其實都早有同業試過水溫,而3D感測功能雖然新奇,但能否讓消費者的使用體驗飆漲,也還待商榷。

此外,蘋果雖然仍獨霸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龍頭寶座,但近年來在iPadMacBook等新品推出動作上,也不再像過往一樣勢不可擋,反而跟在其他早就失利的品牌同業身後,備受新品易叫好難叫座的折磨,畢竟在成熟型的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上,只剩換機需求的動能處境,讓品牌業者只能苦等時機賣個好名聲。面對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成長力道仍不若預期,Android品牌手機業者更是已萎靡長達半年以上,大家僅能同場爭奪一塊越來越長不大的終端市場大餅,別人的失敗,也不一定全數等於我的快樂情形,同樣也是蘋果2017年新款iPhone必須面對的考驗,尤其在iPhone系列產品這幾年為求量能的提升,也開始隨著Android陣營品牌手機業者推出同一世代,但有高、中、低階等產品區隔行銷策略下,蘋果或許產品創新的陳義仍高,但終端市場能給予的產品溢價空間反而越來越低。

OLED面板產能擺明來不及供貨,蘋果2017年新款iPhone恐怕仍將先沿用TFT面板的臨陣換將動作,究竟是大計,還是大忌,終將先接受消費者的嚴格考驗,但不可否認的,過去1年折磨Android品牌手機廠的終端市場需求成長動力不足,換機需求主導一切、產品新意難尋,消費者體驗難升級,及供應鏈管理難度提高等困難,蘋果當然也難躲過,必須一一去面對。而從全球平板電腦、NB產品市場總是AndroidWintel陣營先觸礁,蘋果大船最終也難躲過的歷史法則來看,堅持將2017年新款iPhone視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成長動能唯一解藥的想法,其實背後所隱藏的風險也越來越高。

[Home]


2017/07/31 2.2.3.6. 高通晶片狂殺價 擠壓聯發科 聯發科在北京告博通侵權 今日法說會展望受關注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消息紛飛

就在法說會前夕,聯發科(2454)在北京知識財產權法院狀告美國晶片廠博通(Broadcom),侵犯聯發科旗下5項專利,據悉索賠5000萬元人民幣(約2.25億元台幣)。聯發科證實有此訴訟,但因訴訟進行中,不便評論。此外,產業人士透露,高通8核心中階系列晶片首次殺到10美元以下,聯發科今日營運展望,甚受外界期待。

聯發科與博通的專利訴訟愈演愈烈,4月初聯發科及旗下子公司晨星遭到博通以侵犯影音晶片專利為由,在美國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狀告侵權。

蔡力行首次主持法說

聯發科不甘示弱,今年5月開始反擊,先在深圳提起訴訟,近期將專利戰延伸至北京。

7月在北京控告博通,主張由博通製造、錦華陽光科技銷售的產品,涉嫌侵犯聯發科所擁有的集成電路變壓器等5項目發明專利。

據悉,博通產品涵蓋智慧機、機上盒、路由器到網卡。產業人士分析,由於專利為屬地主義,可預期未來雙方在各市場大興專利訴訟。

聯發科法說會今天登場,這是共同執行長蔡力行就任以來首次主持法說會,親上火線,面對外資法人提問,能否如外資所期,釋出今年將定調為利空出盡,明年營運開始反彈的樂觀訊息,甚受外界期待。

聯發科今年第2季合併營收580.78億元,季增3.56%,下半年12奈米P系列、4G入門級產品被賦予眾望,被視為聯發科穩住毛利率,逐步奪回市佔率的關鍵。

預估第3季旺季不旺

部分外資認為,聯發科3年的LTE學習曲線已告段落,毛利率今年第2季回溫,預估今年第2季、第3季毛利將分別上看35%35~36%,市佔率也可提升,將扭轉這3年的頹勢。但產業人士並不樂觀,預估今年第3季旺季不旺,聯發科營收恐僅有不到1成的反彈幅度。

原因來自今年高通新款中階S6系列的處理器步步進逼,侵蝕過往最堅強的中階產品線,加上蘋果新機發表在即,非蘋陣營觀望態勢,將讓下半年營收更添變數。

產業人士透露,高通已將8核心中階系列部分定價,首次直接下砍不到10美元,且因應聯發科亟欲重振的P3X系列,更備妥S660 Lite系列,就是為壓低此產品價格帶,以利自家平台拓展市佔率。

高階人事變動成焦點

此外,聯發科高階人事變動,也是法說聚焦所在,由於聯發科共同營運長朱尚祖傳出辭職,7月底將轉任顧問,由負責智慧家庭事業部共同營運長陳冠州代理,而智慧家庭事業部主管後續由誰接手仍待宣布。聯發科進入蔡力行時代,以改善獲利為主要營運目標,市場屢有聯發科或將出售子公司傳言,產業人士也透露,因產業趨勢波動太快,先前快要拍板的子公司出售案,可能已破局,接下來需要關注聯發科是否對子公司啟動的新一波調整策略。

聯發科近期消息

◎專利訴訟

●博通(Broadcom4月初以聯發科及旗下子公司晨星侵犯其影音晶片專利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狀告侵權

●聯發科5月反擊,先在中國深圳提起專利訴訟,近期也在北京知識財產權法院狀告博通侵犯聯發科旗下5項專利

◎營運動能

●第2季營收580.78億元,季增3.56%

●市場預估,手機晶片本業動能不濟,加上高通新中階款進逼,第3季恐旺季不旺,相較過往營收季增2成,今年恐只在5~10%區間

731日法說會,共同執行長蔡力行上任將首度主持法說會

◎組織人事變動

●首席行銷長羅德尼斯(Johan Lodenius)離職

●共同營運長朱尚祖出7月底將轉任顧問,市場關注是否再掀高層人事變動,以及對子公司營運策略的調整

[Home]


2017/07/31 2.2.3.7. 為了搶iPhone8首發配貨權 電信三雄被逼 吃舊iPhone [ 工商時報 林淑惠]

市場預期蘋果iPhone 8新機一上市就會大缺貨,蘋果似乎「算準」電信商會為貨源搶破頭,據了解,近期國內三家電信公司「被迫」吃下iPhone 6iPhone 6s相當比例的貨,以做為爭取iPhone 8上市初期、可以拿到稀少貨源的籌碼。

市場傳出,中華電與遠傳電信最近被迫下訂2015年上市的iPhone 6s手機合計近10萬台,台灣大一家則「包下」近10萬台的iPhone 6手機。針對此一傳聞,不願具名的電信業者無奈表示,「為了能拿到iPhone8上市初期的貨源,只好蘋果怎麼說、就怎麼做。」

市場盛傳iPhone 8可能延後至10月或11月上市,不過,外資摩根大通力挺蘋果,認為iPhone 8仍會如期在9月上市、只是出貨量稀少、僅約200萬支,遠低於原先預期900萬支,10月才會真正進入量產,10月底或11月初才可望達到預期的出貨水準。

最近通路市場傳出,iPhone 8出現兩個可能上市的時程,分別是9月中旬或9月底,以此推估台灣上市時間最快會落在9月底或10月初。但無論如何,iPhone8不管何時上市,初期貨源嚴重短缺即乎是十分確定的事。

也因此,電信三雄為了「搶貨源」,不得不摸順蘋果的毛。據了解,電信三雄這次被迫吃貨2年前上市的i6i6s20萬台的量,大概是iPhone系列手機近半年在台總銷售量的規模,數量相當可觀。

為了「安撫」電信三雄,據了解,蘋果近期也主動調降iPhone 6iPhone 6s售價各約100美元,這也就是為什麼電信三雄近來突然又回過頭去大量促銷iPhone 6iPhone 6s手機,而不是iPhone 7的主要原因。

但是面對iPhone 8已經快上市,iPhone 6/6s距離現在已是2年前的舊機型,雖然還是有消費者願意「搶便宜」,但是蘋果的果粉一向「與眾不同」,就是要最新最夯的產品。

據了解,電信三雄為搶iPhone 8「配貨權」,必須「吃貨」iPhone 6/6s的貨源,卻苦於不知如何消化這批訂單而大喊吃不消,然都對蘋果要求「吃貨」的這件事敢怒不敢言。

補貼iPhone 8+新版IFRS... 5大電信商 明年營收苦

新版IFRS將於明(2018)年上路,外資法人預期,電信公司明年來自行動電話的營收及獲利將受衝擊。業者表示,初估整體行動服務營收將略降,至於獲利是否影響?還需細算。

此外,iPhone十年紀念機種i8手機預期將熱銷,而iPhone手機向來是電信公司砸重金補貼的旗艦機種,iPhone 8上市後,勢必墊高5大電信商的補貼成本,整體而言,台灣電信產業的營運,下半年一直到明年估計都會相當辛苦。

國內5家電信公司目前每年大約各砸50100億元不等的金額,補貼民眾搭配門號的合約購機補貼成本,也就是所謂「購機補貼款」。依現行規定,電信公司普遍「逐季」認列這些成本支出,也因此每年iPhone熱賣時,每一家電信公司幾乎都無例外、當季獲利馬上因為大筆補貼成本支出而減少。

但這種情況在實施新版IFRS後,將改依「套裝合約」細項、「逐月」認列而有重大改變,且資費、簡訊、上網等營收,也會納入認列項目。

除此之外,目前購機合約大多以2430個月為主,年底還未到期的合約,明年開始也會追溯未到期的剩餘合約數、計算其購機補貼等支出並認列在成本項目。

中華電信表示,初步看起來,明年來自行動的營收可能會略為減少,至於獲利方面,不見得會減少,惟實際影響數必須精算後才會確認。遠傳電信財務長尹德洋日前回應外資法人詢問時則表示,必須等到明年IFRS上路後才會比較明朗。

4G3波頻譜釋照最快10月展開競標作業,5大電信公司已分別領取標單參與投標,依照NCC日前公布的最低底價294億元來看,每家業者年底平均支出60億元購買新一輪的頻譜資源。加上4G上網吃到飽資費持續殺低,電信三雄599/699資費繼續廝殺,亞太電及台灣大則將最低吃到飽資費下殺至399/288元新低價,難免又對營收造成衝擊。

[Home]


2017/07/31 2.3.1. 鴻海強攻智慧製造 結盟美自動化龍頭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物聯網布局新增盟友,正式攜手美國工業自動化龍頭洛克威爾(Rockwell)展開智慧製造領域合作。據了解,雙方將在美國威斯康辛建廠案、共同培訓菁英,以及打造全球智慧製造生態系統等進行緊密合作。

鴻海集團宣布美國飛鷹計畫第一個公開項目將在威斯康辛州落地,美國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市地方官員與名列財富500強的企業皆積極展開後續廠區設計與協力建置洽商作業,鴻海集團並選定智慧製造新盟友洛克威爾自動化。

業界人士觀察,鴻海集團積極布局物聯網,尤其在打造智慧製造更需要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發展,隨著新增美國龍頭合作夥伴,將串聯鴻海集團美國智慧製造生態系統。

據雙方目標,將在企業互聯技術展開共同合作,並將工業物聯網的概念應用於鴻海集團在美國的新廠區。

鴻海總裁郭台銘在新聞稿中表示,雙方合作將是強強攜手,有望共同提高電子製造的營運效益,達到新的境界,進而實現智慧製造,以及中國製造2025等願景。

業界解讀,郭台銘在相關新聞發布訊息透露,鴻海美國威州的智慧工廠將是雙方在智慧製造合作的第一步,未來不排除擴至中國大陸的生產廠區,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與製造良率。

鴻海獨董李開復 畫AI十年藍圖

鴻海集團積極發展AI(人工智慧)在工業應用。據了解,除了獨立董事李開復提供AI技術發展藍圖構想,隨著鴻海集團與盟友軟銀在願景基金合作投資,也讓製造更智慧發展。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7月在美國會勘投資場域。據了解,在鴻海獨立董事李開復穿針引線下,郭台銘也排定與矽谷AI專家會晤,主要是看重未來智慧車的整車製造須搭配人工智慧發展。

郭台銘曾透露,除了供應特斯拉(Tesla)多零件尤其是輕金屬方面,未來的車子、汽車電子在輕量化製造很重要以外,做到整車則要配合人工智能發展。

業界研判,AI將成為鴻海集團串聯工業大數據、智慧製造、雲端、數據安全管控、智慧供應鏈與區塊鏈金融的技術之一。

[Home]


2017/07/31 2.3.2. 鴻海美國飛鷹計畫起飛 群創:台灣需要大型的國際工業 [ 電子時報 郭靜蓉]

鴻海集團布局美國製造,「飛鷹計畫」正式啟動,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宣布,未來4年內將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第一步選擇在威斯康辛州打造世界最先進的LCD面板廠。這起事件轟動全球,鴻海是全球第一家在美國投資面板廠的企業,郭台銘則是將面板業帶離亞洲的第一人。

鴻海規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興建LCD面板廠,這只是開端,預期後續會有更大的金額投入。但根據經濟部投審會最新資料,20171~6月,核准來台的僑外投資金額為37.7億美元,較2016年同期減少3成左右,與鴻海100億美元大手筆的投資金額相較,更見落差。

參與鴻海集團飛鷹計劃的群創副總經理、AII事業群總經理楊柱祥有感而發表示,台灣到白宮的距離那麼遠,土城到總統府的距離那麼近,但美國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等,可以為了招商如此積極,而美國政府州議會則可以提供豐厚的招商誘因,他希望台灣的政府官員要加把勁,因為透過國際型的投資案,可以創造就業人才,是圖利整個台灣,絕不是圖利廠商。

楊柱祥說,台灣要發展什麼樣的產業?什麼樣的企業可以打台灣盃、亞洲盃、世界盃?這些思維可以透過理性辯論來驗證,他希望政府可以支持這樣的產業,並從人才、教育的根基扎實做起,持續帶動正向循環,改善各世代間的願景工程,台灣需要大型的國際工業,因為可讓台灣願景再次聚焦。

至於國際化人才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楊柱祥說,語文與國際化是必備的,得要把英文講成像台語、國語一樣流利才夠格;至於國際化,不是去觀光或吃碗拉麵就說自己是國際化人才,而是要深入了解與尊重別的國家的文化,什麼是must do?什麼是絕對不可以做的事?什麼是人家認可的價值?都要有深度的瞭解才行。

群創總經理暨營運長蕭志弘表示,現在是市場最大、產業最大、平台最大。鴻海是全球最大的EMS公司,這個平台並非池中之物,而是像汪洋大海、非常寬廣。他說,鴻海要發展8K+5G+八大生活的生態系,未來的鴻海不只會有規模的成長,也會有深具價值的成長性,群創身為鴻海集團旗下的面板成員,鴻海在美國投資後,未來將有很多合作的機會。

群創打造智能製造平台 徵召百位三向領軍人才

為擺脫面板產業景氣波動,群創建構以「自動化、工業4.0、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製造的平台」。群創總經理暨營運長蕭志弘表示,在此平台上,群創不只經營面板,也能經營新創技術與新創事業。他提出「向上走─創新技術;向前走─做到整機;向外走─全球為出海口」的群創「三向策略」布局,徵召百位三向領軍人才,進行全球布局。

蕭志弘說,群創首創全球首座8.6代面板廠,定義面板新規格與新尺寸,群創擁有產品定義與話語權,吸引大陸面板廠跟進,代表群創的創新實力。

他說,群創自2003年成立開始,至2010年世紀三合一合併為止,是公司的第一階段,爾後,群創歷經債務協商的低潮,一直到現在公司可連續5年獲利,代表群創已進入第2個階段,在這個階段,群創有很多新的契機與發展,公司也更茁壯。

面板產業是景氣循環產業,蕭志弘說,面板產業上上下下、起起落落,與其關注產業景氣,還不如關注自己的競爭力。他在接任群創總經理職務前,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第一天交代他的工作,就是找年輕、肯做的人才。現在,他的目標就是讓更多年輕、肯做的人才在群創這個平台上燦爛發揮。

群創中央人資管理總處長彭峻豪表示,群創合併時全球超過13萬人,DL(直接人員)IDL(間接人員)比例為 81:192012年推動自動化後,2017年人力降到6.4萬人,2017年第2季獲利率、營益率、毛利率再創合併7年來的新高。

彭峻豪指出,群創定位的人才是人財,透過4.0大數據,群創希望將勞動拼鬥者,轉型為智能創新者。群創預估2020年的DLIDL的比例可達到70:30,成為健康的組織結構,並希望員工人數可降到5萬人以下,但卻能創造更大的產業與產值。

為了成就產業之路,群創此次發出全球菁英徵召令,廣徵三大類別、八大工程師菁英,其中研發佔一半以上。分別為技術研發類:機構設計、電子電路設計、產品管理;製造工程類:前段製程整合與設備;資訊工程類:CIMMIS、自動化等。

彭峻豪說,專業背景是入門票,具備三向能力方可脫穎而出。他說,群創人以3P(PassionPromiseProfession)DNA,然而,三向人才的關鍵規格是MIT(MotivationIntegrityTeamwork),希望具有積極正向、誠信正直、溝通協調的特質,並擁有跨集團與部門整合的能力與執行力,是為群創所需的人才。

此外,因應全球化及世界工廠趨勢,年輕人至海外工作意願顯著提高,彭峻豪說,群創在全球10個國家擁有18個據點,提供人才邁向世界舞台的機會。除了內部派外人才需求逐年成長外,群創員工也呈現年輕化趨勢,平均年齡從2015年的38歲降到2017年的33歲,晉升速度也比一般人員快上4年。

群創將招募百位以上的「三向人才」,預計提供114個月年薪和2個月左右的績效獎金,另有出差和激勵獎金,整體獎酬上看26個月。

群創表示,728日「群才創新 三向未來」招募面談會,將從台北出發,陸續到各國徵才,大舉延攬「向前、向上、向外」的三向人才,鎖定具備領導魅力及策略執行取向的「向上」人才;能夠領軍先鋒且開發創新技術的「向前」人才;具國際派外、高移動力導向的「向外」人才。

[Home]


2017/07/31 2.3.3. 鴻海赴美設廠的30億美元投資獎勵CP值高嗎? [ 電子時報 陳奭璁]

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威斯康辛州政府則承諾給予30億美元獎勵優惠,並創造最多13,000個職務,許多外媒評論對此一數字特別敏感,因為換算下來,一個職缺等於是拿23萬美元換來的。

威斯康辛州長也因此在他的Twitter上舉了好幾個例子,證明鴻海這個案子的CP值其實很高,包括2009年密西根(Michigan)提供23億美元給通用汽車(GM),留住1,200個職位;2010年密西根再次提供23億美元給福特(Ford),同樣保留1,200個職位。

若以這樣的數字來做比較,通用與福特每個職務是用191.6萬美元保留下來,相較之下,鴻海只收23萬美元來創造一個新職缺,對鴻海而言似乎有點虧大?

不過大家可能都忘了,鴻海郭台銘眼中的宿敵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才剛在6月宣布在美加碼投資,包括位於德州奧斯汀(Austin)的半導體廠投資10億美元,另外投資3.8億美元在南加州設立家電製造廠。

事實上,三星也宣稱近1年在美國投資的金額已經破100億美元,這包括3月完成收購Harman布局車聯網、20166月宣布投資12億美元在美做物聯網(IoT)相關的研發與投資、20168月則買下奢華家電品牌Dacor,以及前面提到的加碼Austin半導體廠與南加州家電廠的設立。三星這100億美元的投資,有8成以上資金是用來收購美國現成業者,不過德州Austin的半導體廠卻是特例。

三星Austin半導體廠是在1996年赴美興建,期間陸續有擴充投資,至今投入金額超過160億美元。其中,在2006年時,三星接受德州政府一筆1,080萬美元德州企業基金(Texas Enterprise Fund)獎勵資助,三星因此投入25億美元資金,並同意創造900個職務,相當於每個職缺用1.2萬美元換來。

依照德州政府公布的追蹤數據,三星Austin半導體廠目前雇用人數已達2,684(截至2016年底),薪資中位數為82,039美元。

鴻海主要客戶蘋果(Apple)也在2012年取得德州政府2,100萬美元獎勵,蘋果投入3.04億美元,承諾在當地創造3,635個職缺,不過實際雇用人數目前還沒公布(2017年之後才須公布)。但即便如此,蘋果在當地創造一個職缺的代價不到6,000美元。

若以上述幾個案例來看,鴻海赴美設廠的這個飛鷹計畫顯然跟美方要到相當好的條件。

鴻海與威斯康辛州簽署的MOU備忘錄中有提到飛鷹計畫的成立雛型,該計畫是在2017428日郭台銘訪華府白宮時首先提出,當時參與討論的美方成員有威斯康辛州長Scott Walker、威斯康辛經濟發展公司CEO Mark Hogan

台灣方面的代表除了郭台銘外,另一個是郭台銘特助胡國輝(Louis Woo),該計畫的內涵是鴻海打算在美國設立2TFT LCD面板廠。

雙方初步會面後,鴻海隨即對外發出需求建議書(Request for ProposalRFP),威斯康辛州則在62日提交一份財務與獎勵計畫爭取設廠,該計畫後續在626日與712日又經過修訂。

鴻海預計在威斯康辛設立的面板廠代號稱為Fab 818。鴻海目前要完成的部分包括:第一階段Fab 818建廠需要在4年內完成,第二階段2年內完成,總計完成時間為6年,投資金額100億美元。

另外,MOU提到的雇用人數是6年內最多創造1.3萬職務,平均薪資53,875美元。

至於威斯康辛方面,州政府必須優先立法完成專為Fab 818廠設立的電子與資訊科技製造區,並將製造區的年限延長為15年。州政府會提供30億美元獎勵配套措施,主要涵蓋建築銷售稅豁免、資本投資與就業創造的退稅優惠。

州政府也會幫忙找用地1,000公畝,約當16座中正紀念堂規模,或者州長Scott Walker所說的相當於3座美國防部五角大廈,並承諾協助Fab 818從規劃、建築、開幕到營運的所有過程,以便儘快完工運作,降低整個計畫成本。另外針對人力與商業開發,州政府也會有所協助。雙方約定MOU期限為2017930日。

簽約代表人,美方是威斯康辛州長Scott Walker與威斯康辛經濟開發公司CEO Mark Hogan;鴻海代表人則是郭台銘與特助胡國輝。比較有意思的,前一天包括美國總統川普與威斯康辛州長Scott Walker都用Foxconn來稱呼鴻海,但實際簽約文件卻是寫鴻海精密(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而胡國輝在文件上則是飛鷹計畫代表人。

另值得留意的是,此次MOU條件內容在簽約前一天大體都已經公布過了,鴻海原本的說法是此一投資可創造3,000個工作機會,並有機會上看1.3萬人規模,但正式簽訂的MOU文件上卻只有看到最高1.3萬人的上限數字,沒有出現鴻海前一天提到的3,000人這個數字。這個小小的改變倒是頗堪玩味,後續實際情況如何值得多加留意。

[Home]


2017/07/31 2.3.4. 鴻海設廠 美學者3點質疑威州吃悶虧 指補助超越鴻海付出薪資 邱俊榮:要看長期效益 [ 蘋果日報 劉利貞、陳瑩欣]

眾說紛紜

鴻海(2317)投資100億美元在威斯康辛州設廠,將創造多少經濟效益眾說紛紜,有分析師樂觀預期可使威州經濟產出擴增至少70億美元,但也不乏政府補貼代價恐高於鴻海所帶來經濟利多的質疑聲。印地安納州Ball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希克斯(Michael Hicks)就指出,威州納稅人可能幫鴻海填補了所有人力成本。

希克斯投書MarketWatch指出,威州納稅人應質疑這樁投資案,他列出3大理由:首先,以2016年鴻海營收約1360億美元、員工總數約130萬人計算,人均勞動生產力價值約10.5萬美元(約318萬台幣)。就鴻海大多工廠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這個數值看來很不錯,但比起美國企業卻不夠看。

生產力僅沃爾瑪一半

如總部在威州的重機大廠哈雷(HARLEY DAVIDSON)人均勞動生產力約97309美元,是鴻海的9倍以上;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人均勞動生產力則為鴻海的2倍。希克斯質疑:「在生產力僅沃爾瑪一半、卻承諾支付近乎沃爾瑪一般員工3倍薪資的狀況下,鴻海獲利能力將存疑。」

其次,鴻海向威州政府承諾初期將創造3000個工作、平均年薪須達53875美元(約163萬台幣),換算時薪比威州平均水準高約0.5美元。但希斯克認為這個金額將包含健保等所有必要津貼,意味勞工實際領到的薪水應會低於州內平均,能否留住員工或兌現最終雇用1.3萬人的承諾成疑。

3,威州承諾提供鴻海15年期30億美元補助,以鴻海雇3000人計算,相當於未來15年政府將補貼每人每年66600美元(約201.8萬台幣),高出鴻海承諾薪資一大截。冷氣機大廠開利(Carrier)同意不外移、為印州保留800個工作,政府僅提供10年期700萬美元租稅優惠,等同每人每年875美元。

威州歡迎郭董很合理

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鴻海赴美投資,對美國產業發展是有影響的,更重要的是發展製造業完整供應鏈的長期效益,「應該討論有鴻海、沒鴻海的差別,而不是拿不同產業比較。」

邱俊榮指出,像沃爾瑪這類服務業已朝高值化發展,未來更靠機器人、網路交易,可以照顧勞工的空間愈來愈少,且美國政府無法引進第2個沃爾瑪進威州,但找鴻海投資是很好的選擇。

至於鴻海開出的工資,邱認為「短期就業條件或許可以加強,但對就業數量仍是好事」。他表示,美國提供鴻海逾30億美元補助,短期就業破千人,長期就業人口若破萬人,降低失業率是政府應做的事,威州歡迎郭董是合理的。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預估,鴻海威州廠區啟用後,可望使當地年經濟產值提高至少70億美元(約2121億台幣);《Wisconsin State Journal》等外媒甚至估計,產值可能增111.1億美元(約3366億台幣)。

[Home]


2017/07/31 2.3.5. 全球瘋養獨角獸 平均市值飆新高 [ 工商時報 陳碧芬、呂雪彗]

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新創事業,2016年以來每季平均在全球增加10家,今年第2季更是大增至20家,上半年達28家,自2011年以來獨角獸平均市值亦達到新高的19億美元(新台幣575億元),就市場別來看,獨角獸高度集中在美國、中國大陸;產業主要為網路軟體與服務、金融科技、健康醫療。

「成群獨角獸」再現,顯示養成新創事業成長為獨角獸,對全球早期投資資金帶來莫大的吸引力。全球法人資金研究機構Preqin統計,全球創投基金及企業風險資產部位,上半年總投資金額836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投資件數4,604件則創新低,顯示每一家獨角獸吸金金額較過往更高,投資端更加願意集中注資在少數投資標的,期待培養出下一個獨角獸、甚至獨角獸團隊。

全球早期資金調查機構CBInsight指出,每家以10億美元為基盤的新創事業獨角獸,美國約有105家、總計市場360億美元,這不包括已長成大巨獸的Uber680億美元),Airbnb293億美元),Palantir TechnologiesWeWork分別為200億美元等。

加州矽谷是獨角獸成長的最佳孵育場域,至今已培育出62隻獨角獸,其次才是美國紐約、中國大陸等;今年第2季在市場竄出的20家獨角獸,市場估值422億美元,論家數、總市值、個案平均市值、成長率都創下新記錄。

FINDIT執行團隊分析,以Airbnb市值已達293億美元來看,自2011年至今年上半年的獨角獸群,個別平均市值約19億美元,很顯然後續成長空間可期,加上新獨角獸所屬產業鮮明,集中在網路軟體與服務、資訊安全、共享經濟、FinTech、醫療健康等,新現象使得到處尋求投資標的全球風險資金不再以「小額、分散」策略到處壓寶,而是跟著紅杉資本、騰訊、TPG等創投業領先者,一起集中資金投資。

沒天使... 在台創業 群募平台扮保姆

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早期市場投資,較兩年前出現微妙變化,早期投資機構出手轉為謹慎,資金向少數案件集中;台灣則以群募平台試水溫,今年來每季平均募資案件約220件,產業面以設計為多,如便當盒、美工刀等產品設計,單一募資金額約台幣3,000元,如Pockeat也募集百萬元,即使天使投資人不出手,仍有暫時的資金援助管道。

專為台灣新創事業的早期投資資金,有兩大來源,其一是包括國發基金、台北市政府產業局等的獎勵補助;另一資金來源是包括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政大EMBA創投基金等活躍企業家會員出手,由於圈子小、鮮少揭露投資詳情,投資總額多在1年後才被知悉。

相較之下,同樣具有官方支持的大陸天使資金,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鄒萍指出,今年上半年新募集55支基金,總計共募得75.16億元,其中,由國家扶持的早期扶持力度增強,多檔政府天使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全球支持早期市場的發展

鄒萍分析,大陸各省政府以早期投資基金為支點,支持創新創業團隊浮上檯面,上半年共計897件早期投資案例,揭露投資金額約人民幣61.63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投資件數減少、總金額增加,反映早期市場投資活躍度下滑,原因就出在早期投資機構、天使投資單位出手轉為謹慎,卻願意把資金跟進較受市場認同的個案,尤其來自互聯網、IT科技等TMT產業最為受到早期投資機構關注,吸金能力不減。

對於台灣新創團隊的培養,FINDIT執行團隊分析,群眾募款平台已成為新團隊的練習平台,多數集中在回饋型群眾募資平台上,包括flyingV、嘖嘖與群募貝果合計今年Q2募資案件為220件,總募資金額約新台幣9,900萬元,其中設計類募資金額最高,其次是科技、公共議題,成功率約逾52%,每次募款金額能突破新台幣百萬元,是新創團隊初期活存的奶水來源。

助投資... 國發基金3箭齊發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30)日表示,下半年國發基金投資3大投資計畫齊發,點火亞洲矽谷、創新創業及產業升級轉型效應將顯現。其中,台杉國家級投資管理公司8月完成公司登記正式啟動,發起人股東結構確立,國發基金投資1億元占台杉股權4成,其餘泛官股,工研院創新公司及耀華玻璃各投資7,500萬元、各占30%,並力邀台銀象徵投資100萬元擔任監察人。

龔明鑫指出,台杉登記初始資本額逾2.5億元,未來仍會增資。官員說,台杉投資管理公司就是創投的GP(普通合夥人),負責投資管理決策,須由國發基金及泛官股主導,以監督投資策略是否符合政策方向;而募集百億的創投基金就是LP(有限合夥人),由專業人士負責投資決策,政府希望引導民間資金參與投資,基金募集以民間資金為主,泛官股次之,國發基金再次之。

台杉投資管理公司未來會保留部分股權給民間企業,官員說,這是基金募集配套策略,將以增資方式供民間企業認購,但比例不會太多,用意鼓勵民間參與創投投資,扶植物聯網等新創企業。

龔透露,台杉公司操盤的百億創投基金,企業、泛官股及公股承諾已達陣且超越目標,金融業包括富邦金、台新金、兆豐金都將參與;IOT相關企業包括中華電至少3家,其中台積電、英業達、緯創均洽談中,而研華採共同投資策略,視投資對象性質參與投資。

此外,第二階段10億天使投資方案,下半年國發基金將卯勁推動,從過去補助改為投資,由國發基金與天使投資人投資成立未滿3年新創企業,單一公司政府投資不逾500萬元,且最多不超過被投資公司股權或募資金額2成。

另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也有進展,除投資如興紡織14.88億元,第2件三顧公司與日本生技公司CellSeed攜手再生醫學技術合作,很快可望獲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注資;據悉,近期又有生技及物聯網業者申請,另有一家業者準備遞件,申請金額比如興更大,準備打亞洲盃,展開國際布局。

[Home]


2017/07/31 2.4.1. 海力士擴產 DRAM漲勢恐喊卡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南韓記憶體大廠SK海力士(SK Hynix)宣布今年資本支出追加至86.1億美元,進行3D NAND FlashDRAM兩大記憶體擴產,讓3D NAND型記憶戰火提前引爆。市場正密切注意三星和美光的動作,擔心DRAM漲勢將提前畫下句點。

南韓記憶體大廠率先提早資本支出的行動,為兩大記憶體一片缺貨聲中,投下震撼彈。根據南韓媒體報導,SK海力士追加今年資本支出至9.6兆韓元(約86.1億美元),比年初宣布的數字增加37%,比去年的資本支出增逾五成%

SK海力士上修資本支出,想讓新廠提前完工。SK海力士無錫廠主要以生產DRAM為主;另在南韓清州廠主要生產3D NAND Flash。這兩項新建投資原定完工時間是2019年上半年,如今將提早至明年第4季,比預定時間提早半年。

雖然SK海力士強調這是投資只要用於技術升級,即使新廠落成,也不會造成整體記憶體暴增,估計DRAMNAND Flash產能只會增加3~5%,不會造成記憶體供過於求。

不過,SK海力士這項擴大投資,已引起法人圈擔心記憶體烏雲將提前飄至。稍早已有美系外資下修美光營運展望,導致美光股價自32.95美元高檔,連續五個交易日呈現下跌,上周五(28日)跌破30美元支撐,以29.28美元作收,跌幅3.2%,波段跌幅逾11%

市調機構IC Insights稍早更憂心忡忡認為,未來幾年包括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英特爾、東芝、威騰、武漢新芯、長江存儲,都大舉提高3D NAND Flash產能,中國大陸還有新業者也會加入戰場,3D NAND Flash產能供過於求的可能性相當高。

[Home]


2017/07/31 2.4.2. 記憶體市況熱 華邦電產能全滿 2018NOR Flash無懼陸廠挑戰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NOR Flash將短缺到年底,真正會有新產能將等到明年,華邦電主攻要求嚴格的Tier1客戶,對於明年並不悲觀。

利基型記憶體大廠華邦電舉辦第2季法說會,華邦電總經理詹東義表示,記憶體市況仍不錯,如NOR 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將會短缺到年底,應用面持續擴增,供給則不足,真正會有新產能將等到2018年,重點是陸系業者的擴產,但儘管如此,仍要考慮到產品品質問題,華邦電主攻要求嚴格的Tier1客戶,對於明年並不悲觀。

詹東義表示,目前華邦電全體產能已經被充分利用,4C應用非常的廣,華邦電也希望拿到更多市佔率,進入高階市場。2017年華邦電調整了4次資本支出,來到新台幣170億元水準,工廠月產能從44,000片增加到48,000片,其中26,000片為DRAM22,000片為Flash

不過受到供需緊張影響,華邦電產能全開到年底,另外一部分生意貢獻也受制於產能,第3季需求優於第2季,供給端壓力增大,價格也將上漲,華邦電自身新產能最快要到第4季才會開出。

詹東義認為,DRAM市場環境保持健康,中小容量特規DRAM報價微增,但以華邦電來說,生意和以前差不多,並不會暴起暴落。Flash市況部分,NOR Flash產能吃緊到年底。資本支出部份,華邦電原本在第2季時宣布資本支出為新台幣174億元,但受到部份設備交期遞延,目前全年資本支出減少到170億元。華邦電自主開發的3X奈米製程DRAM,第3季開始量產,也會開始有營收貢獻。

華邦電亦持續推出新產品,NOR Flash領域,力推SpiFlash低電壓串列式快閃記憶體產品系列,大幅擴充快閃記憶體的產品線。據表示,新產品工作電壓為1.2V1.5V,為目前NOR Flash中電壓最低的產品,適合研發人員開發語音、穿戴式、物聯網(IoT)與其他要求低耗電和小型封裝的產品應用,1.2V電壓的產品工作電壓範圍從1.14V~1.3V,適用於任何超低耗電的應用,而1.5V電壓的產品支援從1.14V~1.6V的寬電壓操作,提供可攜式產品持久的電池續航力。詹東義認為,低功耗NOR Flash新產品,將切入IoT領域。SLC NAND部分,華邦電力拱Serial NANDAC2 SLC NANAC SLC NAND將切入車用市場領域。

華邦電第2季合併營業收入(包括新唐等子公司)約為新台幣114.11億元,季增9%,營業毛利率為32%,歸屬母公司淨利為9.9億元,EPS0.28元。

記憶體事業群部份,2017年第2季各產品線佔營收比例,利基型記憶體(Specialty DRAM)佔本季營收42%,營收較前一季增加5%,營收成長幅度仍受限於產能。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佔本季營收13%,營收較前一季減少5%,客戶產品機型轉換導致該產品線需求減少。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佔本季營收45%,營收較前一季增加17%,成長動能來自產品組合調整及價格上揚,且來自多樣化應用的Flash需求,將持續增加。

[Home]


2017/07/31 2.4.3. 華碩推出搭載Intel Optane記憶體迷你電腦 [ 電子時報 鄭斐文]

華碩搭載Intel Optane記憶體的高效能迷你電腦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正式上市。尺寸13.1x13.1x5.2公分,搭載桌電等級第七代Intel Core i處理器,並內建Intel Optane記憶體,採用M.2模組,具備智慧型系統加速功能,可自動儲存常用的應用程式至記憶體,最佳化開機和檔案載入時間,提升系統整體效能。

使用者透過802.11ac Wi-FiASUS Media StreamerRemote Go!應用程式,還能隨心所欲串流4K UHD高畫質影像。全新VivoMini UN65U系列另配備遠端管理工具軟體套件,可協助小型企業主執行例行維修作業,讓電腦管理更事半功倍。

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運算表現較前一代處理器快12%,搭配先進的Intel Optane記憶體,可提升18倍硬碟存取速度、1.5倍檔案搜尋速度與21%日常運算效能;使用者搭配大容量HDD硬碟,還能同時享有超大儲存容量。還可透過HDMIDisplayPort++同步串接3台獨立顯示器,一次展開多個工作視窗、鏡射視窗內容,或讓單一視窗延伸至多部顯示器。

性能出眾的ASUS VivoMini VC66系列亦具備低噪音設計,其閒置時可達到近乎無聲的23分貝(dB),即使在高負載的狀態下,也低於業界平均標準36%,只有38分貝。

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配備兩組前置USB 3.0連接埠,並支援 BC1.2快充功能,可為使用者大幅節省裝置充電時間達50%,同時還擁有豐富連線選項,包括:4USB 3.0連接埠,以及HDMIDisplayPort++連接埠與41讀卡機;使用者藉由802.11ac Wi-Fi網路與Media StreamerRemote Go!應用程式,還可無縫串流、分享音樂和電影、同步檔案,或是進行遠端遙控。

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內建專為小型企業主量身訂製的ASUS Business Manager,其為集結多種應用程式與功能的整合式套件,使用者可自訂BIOS標誌、電源設定、備份資料,以及啟用具有密碼功能的USB鎖。

榮獲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獎

奪下日本Good Design設計大獎的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其散發如午夜天空般深邃藍色光澤的別緻機身,搭配溫潤圓滑的側邊,以及饒富禪意的經典同心圓髮絲紋點綴。

VivoMini UN65U系列另支援VESA壁掛功能,使用者可維持環境清爽俐落,將其安裝於牆上或顯示器後方,打造銷售點終端機、數位看板、公用電腦站或小型辦公室運算平台;此外,只需一把螺絲起子,就能取出人性化設計擴充模組,升級硬體亦直覺。


華碩搭載Intel Optane記憶體迷你電腦ASUS VivoMini UN65U系列。

[Home]


2017/07/31 2.4.4. 工信部開鍘 蘋果中國下架部分VPN App [ 工商時報 黃欣]

中國大陸工信部正式對中國境內的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私人網路)開鍘。蘋果中國證實收到官方要求,將一些不合規範的VPN App從應用商店下架。官方後續是否會進一步限縮VPN使用範圍,引起外界關注。

澎湃新聞報導,知名VPN供應商ExpressVPN29日表示,該公司已接到蘋果通知,稱其在蘋果iOS應用商店的App將被撤下。下架原因為「包含了不合法的內容,不符合App Store的審查準則」。 ExpressVPN還在另一篇網路文章中稱,經過初步調查,該公司發現「蘋果應用商店所有主要VPN應用都已被移除」。

蘋果中國對此表示,今年初,工信部頒布相關通知,要求所有提供VPN服務的開發者必須從主管部門獲得經營許可。蘋果指出,「我們已收到要求,在中國移除一些不符合規範的VPN App」,並強調這些App在其他市場的經營不受影響。

今年1月,工信部頒布「關於清理規範互聯網網路結構服務市場的通知」,內容包括將加強對不合規範的VPN清理整頓。本月初,市場傳出「個別大陸境內的VPN供應商已經停止運作」的消息,讓不少民眾與外資企業相當恐慌。

由於大陸對網路進行嚴格的資訊管控,若是無法使用VPN「翻牆」,幾乎所有國外網站都無法瀏覽,形同「資訊封鎖」。

對於市場的恐慌,工信部新聞發言人張峰上周曾公開回應,「通知」主要是針對無證經營、不符合規範的VPN進行清理,對依法依規的企業和個人不會帶來什麼影響。

張峰還提到,一些外貿企業、跨國企業因辦公自用等原因,需要通過專線等方式跨境聯網時,可以向依法設置國際通信出入口局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租用,「通知」的相關規定不會對其正常運轉造成影響。

報導稱,儘管官方強調是針對不合規範的VPN進行清理,但之後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到安卓應用商店亦或推出更嚴格的管制,市場仍相當憂心。

[Home]


2017/07/31 2.4.5. 華碩微星 高階電競大車拚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近年已成國際電競產業指標大展之一的ChinaJoy 2017(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昨(30)日落幕,台灣華碩及微星紛紛端出全新高階電競系列新品爭鋒,欲扳回今年上半在大陸市場表現低於預期的發展局面。

今年上半年受到大陸網咖及DIY市場需求急凍影響,拖累華碩與微星的主機板出貨量,趁著這一波暑期消費熱潮及ChinaJoy 2017展期前後,華碩及微星除相繼端出高階主板新品外,也分別在線上及一般銷售通路進行優惠促銷,就是要刺激市場買氣、加速消化通路庫存。

今年上半年華碩營運出現逆風,偏又遇上大陸PC市場需求低迷、買氣略顯停滯,再加上又逢新舊產品交替的空窗期,近兩季來在大陸市場業績低迷、頻頻出現兩位數下滑的不利走勢。

不過今年的ChinaJoy 2017,華碩旗下電競品牌ROG(玩家共和國)可說是卯足全力,不僅在合作夥伴NVIDIA、海盜船、金士頓等品牌的展區內,皆看得到華碩高階電競顯示器的展示外,在ROG玩家國度體驗館內,也端出首度在大陸亮相的1800R曲面電競顯示器新品,27吋的PG27VQ31.5吋的XG32VQ

華碩ROG MasterCSGO中國區冠軍總決賽也同時拉入場內舉行,此外,華碩更邀來今年合作的《英雄聯盟》職業戰隊「ST Telecom T1」中的熱門選手Faker李相赫,吸引不少電競玩家前來「朝聖」及觀戰,拉抬ROG聲勢。

至於已被華碩點名、視為勁敵的微星,近年來在大陸耕耘積極,為建立在玩家間的知名度,除每年舉辦微星Gaming盃全國賽事外,也擴大在當地的新品發表會規模,積極建立msi品牌的知名度及專業度;去年微星不但參辦了大陸惟一一場通過文化部審備、於全國網咖舉行的國家級綜合電競賽事CEST中國電競娛樂大賽外,公司自行主辦的msi英雄聯盟中國全國聯賽,參賽城市的數量及報名的戰隊數量更大幅超越往年。

不像華碩很早就開始耕耘線上電商平台,微星直到近一、兩年才積極強化在沿海重要城市的專營門市及全國性的線上通路,包括京東、天貓等,微星都已設有官方旗艦及授權通路。目前微星已名列人民幣8,000元以上的大陸高階電競筆電市場前三大,惟在7,000元以下的主流中階市場遲難有所突破,因此自今年下半年起,微星將以更多GL系列的中階產品線搶攻中國電競筆電主流市場,同時定調不跟進「殺價取量」的方式,採行兼顧毛利與數量、以獲利為主的策略繼續開展大陸的業務。

[Home]


2017/07/31 2.4.6. 義隆 攻入華為、小米供應鏈 未來可望掌握五大筆電廠觸控筆訂單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IC設計廠義隆(2458)營運傳捷報,旗下觸控板產品已經攻入華為及小米供應鏈當中。義隆表示,現在觸控筆已經成為微軟唯一供應商,現在華碩、惠普(HP)、戴爾等都已經採用微軟方案,聯想也正在認證當中,未來將可望掌握前五大筆電廠的觸控筆訂單。

法人表示,義隆的觸控螢幕、指向鍵、筆電用指紋辨識晶片等產品第三季出貨將較上季成長,看好本季營收將可望個位數成長,毛利率也將再度向上攀升。

義隆第2季合併營收達18.67億元、季增17%、年增20%,毛利率達45%、季增1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3.31億元,相較上季成長46%,業外收益為1,400萬元,歸屬母公司淨利為2.92億元、季增1.09倍,每股稅後純益為0.7元。

義隆指出,今年觸控類產品出貨可望再度成長,預估今年全年筆電觸控板將可望成長15%,去年出貨總量4,800萬套,今年上半年已經出貨達2,700萬套,下半年相較上半年可望成長5%左右,目前也已經打入華為、小米的筆電供應鏈。

對於本季展望,義隆表示,由於法令規定,因此無法提供預測數字,不過對於第三季仍持正向看待。筆電用指紋辨識IC將可望逐季成長,第三季出貨量將達到80萬套,第二季僅55萬套。

至於觸控筆類別,第一季佔觸控類營收比重已經成長到5成,第二季已經上看7成,第三季可望再度成長,將有助於毛利率再度上升。

[Home]


2017/07/31 2.5.1. 機器視覺大躍進 先進演算法彌補盲點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最新的機器視覺感知演算法,可為協作型機器人奠定基礎。

只要配備相機和感測器,機器人皆可「看見」物體,但一時之間要解讀它們看到什麼,其實有難度。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博士生Ben Burchfiel研發出智慧演算法,讓機器人得以辨識從未碰過的物體,甚至會彌補機器人的視野盲點,「想像」看不見的部分。

Science Daily報導,自主機器人可以檢查核能電廠、清理海洋漏油、伴隨戰鬥機作戰、探索火星表面,但光憑機器人目前實際作業能力,恐怕連泡杯茶都有問題。

這是因為開個爐子、沏壺茶和找牛奶,皆需一定的感知能力,但對於大多數機器來說,依然是天方夜譚。最重要的是,機器人要能理解3D物體。

Burchfiel表示,就連世上最精密的機器人,仍無法自動完成大多數小孩所能做到的事情,但他的團隊和論文指導教授George Konidaris開發出一項新科技,讓機器也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3D物體。

舉例來說,若機器人要清理桌上的盤子,必須能夠適應各式各樣的碗盤。每當人類碰到沒看過的物品,總是能夠進行直覺判斷,無論物品有無上下顛倒,就算物品有部分被遮住,仍會自動補足視野盲點。

最新的機器人感知演算法,懂得「想像」任何看不到的物品。當機器人搭配這項新技術,再也不用看見茶壺的每一面,即可知道茶壺可能有把手、蓋子和壺嘴。研究團隊發現,這項新技術的失誤率較低,也比既有的方法更快速辨識物品。

研究團隊還提供機器人培訓,演算法必須先針對可能碰到的物品,掌握其詳細的3D模型,培訓內容包括約4,000筆常見家用品3D掃描圖,例如浴缸、床、椅子、書桌、邊櫥、螢幕、床頭櫃、沙發、桌子和廁所。

每個3D掃描圖都會轉為無數立體像素(voxels),彼此就像樂高積木一樣相互堆疊。由於這套演算法採用機率型主成份分析(PPCA),一旦機器人發現沒看過的物品,就不用從整個心智目錄進行過濾,而會依照先前的經驗,像人類一樣進行歸納。

這比起目前50%以上的先進演算法,辨識物品的時間縮短25%Burchfiel表示,雖然這個系統夠快了,但仍然比不上人類的視覺,不過對機器人應用大有幫助,為協作型機器人奠定基礎,可伴隨人類在家中或其他實際場景執行作業。

製造業面對數位轉型 還需產業同心協力

第四波工業革命蓄勢待發,技術融合將消弭製造業的實體和數位之界線。據Channel NewsAsia報導,為了真正掌握新科技和新概念,帶領製造業前往下一個層次,實現工業4.0的願景,政府、企業和勞工須同心協力達成具體進展,加速製造業轉型。

勞工運動早就開始深入理解工業4.0,金屬產業工會和新加坡港碼頭工會花2年時間學習智慧科技及其對職場的潛在影響,於是前往西門子(Siemens)位於大陸成都的自動化工廠觀摩,該工廠以資訊和資料分析系統為骨幹,結合彈性製造流程,得以進行少量生產。

除了勞工團體的力量,政府也要規劃優先目標和路徑,來實現工業4.0的願景。201610月新加坡政府發表精準工程產業轉型地圖(ITM),指出有哪些新興發展領域將帶領新加坡製造業邁向未來,可望在2020年創造約3,000個工作機會。

ITM發表至今約10個月,精準工程產業仍面臨諸多困難,例如找不好合適人才,缺乏技術知識發展。產業界也多所遲疑,大部分企業仍缺乏知識,也不熟悉技這些技術,於是抱持觀望態度。

中小企業不太敢踏出下一步,永遠在等待大企業先行。然而,中小企業佔新加坡企業99%,因此政府機構要多做一點努力,提供企業更多的支持,除了提供補貼,還要提供專業協助,讓中小企業熟悉這些技術。

同時間,勞工運動默默協助勞工獲得必要能力。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NTUC)協助企業和勞工獲得更多新科技的知識,並且融入工作中。勞工運動也很重視年輕人培訓,以期進入職場之後能夠適應工業4.0浪潮。

由此可見,光靠政府仍不夠,還需要勞工、企業和產業同心協力。就算勞工運動很努力提升勞工技能,但只要企業不勇於採用新技術,就不會有合適的工作機會。

數位轉型須由企業領導人帶頭,從低附加價值到高附加價值邁進,企業管理階層要從內而外改造整個組織,這有賴心態的調整以及學習的意願,企業必須檢視業務核心,重新思考人力發展計畫,善用科技來跟員工合作。若政府、企業、勞工可以齊力向前,實現工業4.0願景,這會是製造業的一大步。

[Home]


2017/07/31 2.5.2. 實現智慧製造 虛實整合要落實 [ 電子時報 魏淑芳]

在工業4.0的趨勢發展下,製造服務化的重要性不但與日俱增,各種解決方案等於也強化了製造業本身的競爭力,甚至可能帶動企業的變革及轉型,面對未來的競爭及更多的商機。

目前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不管是純軟體如製造資訊管理,或是軟硬體整合如數位監控等,都已經有具體實績供業界參考,甚至已經發展到整廠輸出解決方案,從模擬、體驗到實施,提供一氣呵成的建置過程,尤其是未來的產品設計將會朝少量多樣的方式發展,產線勢必會愈來愈複雜,現場調校的難度勢必大增,為了降低溝通成本,整廠輸出解決方案的重要性,未來勢必會更加受到重視。

不管採用哪一種解決方案,智慧製造與物聯網、雲端服務、大數據分析及工業標準網路等技術與應用,都會有密切的關係。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加上智能感測與通訊,可以讓原本不智能,不能連上網的工廠設備,變成智能上網產品或機器。

但隨著數量的增加,也會增加管理上的困難,為了能夠快速部署,同時兼顧安全控管,類似AWS IoT的平台服務,因為可以讓用戶透過註冊身分來管控設備,若要汰換設備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處理,可望成為非常重要的管理平台解決方案。

從產線監控、車輛及人員的管理、入口或大廳等公共區域、週界圍籬、庫房管理等,這些攸關製造現場的許多資訊,都需要適當的視訊監控解決方案。如為了維持產線動作不中斷,不僅要能透過視訊監控機台運作及人員情況,更需要透過雙向影音等功能,讓監控人員可以迅速跟現場操作人員溝通,才能應付產線發生的各種狀況。

由前述例子可知,軟體在智慧製造的領域中,將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透過MES來串連ERP及現場控制系統,業者可以快速反覆運算試製驗證,設計資料透過結構化及同源,讓流程更順暢,製造程式∕檔也可自動轉換,再透過BOP及虛擬製造模擬,配合線上監控與閉環回饋,將相關資訊打通,讓產品從研發到功能調試的數位化,能夠做到研發製造一體化。

軟體自動化平台的系統架構,具備簡化佈線、可擴展性、可支援多個硬體供應商、多重數據層等優勢,運動和I/O控制都可在同一個骨幹上運作。

但由於在軟體平台上運作的硬體,分屬不同品牌,建議業者應該選擇如EtherCAT之類的標準工業通訊環境,配合軟體平台的自動設定功能,可以隨意連結任何驅動器品牌,並使用標準工控機來控制,專家估計,可節省3060%的硬體成本。

且不只是軟體需要關切,製造現場的管理及設備控制,也需要加以重視。唯有做到虛實整合,有效整合IT(Information Technology)OT(Operational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才能實現智慧製造的目標。

3T往往分屬不同的獨立系統,要跟其他獨立系統交換資訊,做好水平及垂直整合,可以透過一個可靠穩定的第三方平台來處理,並透過漸進的方式發展,如先從自動化切入,減少對人力的依賴,再透過機台連線、資料採集及生產資訊可視化,掌握更多需要控管的資訊,最後資料整合到客戶ERP系統內,隨時掌握生產狀況,快速反應營運策略。

理想的智慧工廠情境,最上層要跟ERP系統結合,整合企業流程與工廠目標,然後機器與機器(M2M)之間的資訊交換,必須要更快更即時,再透過互聯網整合產品訂購到客製化的製作流程的串接,讓製造端的資訊流通更加透明,可以達到物料預測與管理,整合機器雲,還可以進一步做到異常回報與預測維修保養。

MESERP系統之間必須要有非常完整的關聯串接,生產訂單、計劃訂單等資訊,才能順利送到管理在製品追蹤、生產過程管理的系統上,才能進一步產生計劃訂單反沖或報廢等資訊,送回到ERP系統,進一步管理工廠設備維修保養、庫存管理等資訊,才能提升準交率及生產效率,縮短製造週期,減少產品庫存。

除了軟硬體解決方案及平台,要實現智慧製造的目標,網路環境也必須加以配合。值得注意的是,工業網路必須要能夠應付各種不同的惡劣環境。

而現有的企業網路標準,未必能符合工業標準,因為企業網路掉幾個封包可能不要緊,但發生在製程中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智慧製造環境需有符合工業網路的規範和標準設計,如IEEEISOIEC 11081等。

尤其是針對防止機械衝擊及震動、防水及灰塵、防氣候及化學及防電磁這4種不同的環境,都要使用不同性質的線材,並根據工廠廠房不同的區域分區,做好環境分級,配置不同的產品,才能確保系統性能、安全性和可測試性。

另一個往往被忽略的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就是智慧物流。智慧工廠要能夠隨時透過網路去追蹤物料在生產線上的動態,就不能用人去檢視物料狀況,有缺料時才會手工填單採購,而是要能針對智慧裝置回報的資訊,進行自動即時的大量資訊分析。

只要物料低於安全庫存,就可讓供應商透過雲端系統很快地收到訂單,包括下單、交貨等流程,都可以自動確認,才能更敏捷的反應缺料狀況,幫助業者能夠即時掌握物料等重要資訊的需求,並藉此做出最適當的決策分析。

目前政府也正積極以精密機械導入智慧技術,透過智慧化產線進行智慧製造,並以台灣產業如航太、機械設備、金屬運具、電子資訊、能源、3C、食品、紡織、水五金∕手工具等,為主要的練兵對象,並針對已經達到生產線數位化的大型廠商,加速推動建立典範案例邁入智慧製造,同時協助中小型廠商,藉由典範案例觀摩學習,協助在生產過程導入數位化。

政府及公協會未來也必須加速盤點各領域次產業發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在企業內、供應端及客戶端所需的術開發與應用的共通性缺口,以及產業相關標準如網路通訊等,提供整合解決方案,不足之處再由政府資源挹注,且透過跨部會協調統合的方式,一併解決資安、法規及人才等基礎架構等問題,未來更將朝整廠整線輸出國外為方向,建構智慧機械產業的生態體系。

智慧機械4.0整廠輸出新思維

製造服務化對台灣產業,尤其是機械業特別重要,工業4.0的趨勢發展,扮演著推波助瀾的效果。友嘉集團(FFG)工業4.0事業部總經理馬仁宏博士指出,不管喜不喜歡,台灣製造業都要面對工業4.0的變革及轉型,對於工業4.0,不能處於瞎子摸象的階段,整廠輸出解決方案的重要性,未來將會更加受到重視。

馬仁宏認為,跟工業4.0關係最為密切的事物,就是如何利用感測器抓到並運用數據,因為以前看不見的數據,現在都已經看得到,對工廠而言,就可以做目標管理。

馬仁宏進一步提出工業4.05個商業模式,包括軟體定義一切、數據驅動的決策、透過持續服務連結客戶、客戶需要解決問題的整合方案及建立生態系統,不同的廠商各自努力,但整合在一起就會有力量。

軟體定義的智慧製造系統(SDMT),因此未來將會有很大的商機。馬仁宏強調,生產線要有智能,所有的設備都必須要能聯網互動,能夠消除不同介面浪費,提供客戶全數位智能並確保可擴充性的生產線解決方案,將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馬仁宏認為,智慧機械整廠輸出解決方案,可以分成三部曲-模擬、體驗、實施。由於系統愈來愈複雜,現場調校會有困難,模擬會變得非常重要,模擬完成後,就可以利用VRAR體驗,有助於降低溝通成本。

大型設備因為搬運到現場的成本非常高,透過VR可以讓客戶很容易感受到產品的價值,可以看到機器的內部,或是從不同的視角(如從空中)看機器,跟看真實的機器感受不一樣,提供不同的行銷價值。

馬仁宏最後提供有意透過工業4.0轉型的企業六個建議,首先是要擬定戰略道路圖,不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短中長期各自要做什麼,都要想清楚;第二是要有領導力,企業主一定要當仁不讓,痛下決心,包括內部組織與流程,以及對外產品與服務都要符合工業4.0的要求。

第三是要有自己的商業生態體系戰略,大企業可以創建與營運自己的生態體系及平台,小公司則可加入別人的或國際的生態體系及平台,切記單打獨鬥。第四是建立數位作業平台,以全生命週期觀點,串接IT+OT+CT+DT+ST五個核心技術,並將ERP/MES/PLM逐漸融合與雲端化,可以減少每一個階段的阻力。

第五是要有優質人力,要有長期規劃,適當的引入新團隊、開創性人才,或採用新運作模式,包括結盟或合作等,以階段性的目標,持續驅動公司「工業4.0轉型」的進展。

最後一個建議是標竿學習,企業要各自根據產業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對象,貴不一定有用,遠來的和尚也不一定會念經,從瞭解自己與深入別人經驗,一步一步的自我實踐才是成功關鍵。

物聯網與智慧製造的創新變革

工業4.0與製造業的互聯網化關係密切,伊雲谷數位科技解決方案架構師林怡君指出,尤其是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技術,除了需要建立在原本互聯網的基礎外,再加上智能感測與通訊,可以讓原本不智能,不能連上網的物件,變成智能上網產品或機器,也讓物聯網成為工業4.0的核心技術之一。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IoT裝置數量不再是倍數,而是呈現指數性的成長,也意味著管理者需要管控更多裝置,而且管理範圍可能遍及全球。林怡君指出,如何彈性擴展,很快地的整合雲平台及行動裝置,如何安全的管理裝置,與cloud/mobile apps整合、分析等,更多的SDK和工具方便開發人員快速上手,這一連串的過程,要如何在雲端快速實現,也就成為主要的挑戰。

林怡君認為,Amazon Web Service(AWS)會是物聯網裝置管理平台的適當選項,目前已經推出2,208種服務,創新速度非常快,管理者除了不需要前期的機房建置,也不用擔心運算能力是否足夠,而且亞馬遜在全球都有佈建機房,預計到2018年,全球就會有20個機房,方便管理者進行全球化布局。

目前AWS也已提供IoT平台服務,可以讓用戶將裝置連接至AWS服務和其他裝置。AWS IoT在連線時提供共同身分驗證及加密,如此一來,絕對不會在未驗證身分的情況下在裝置與AWS IoT之間交換資料。

林怡君指出,AWSIoT支援雙向證書認證,用戶可以透過IoT裝置直接產生憑證,只要在裝置出廠前,預先部署好證書在裝置上,用戶第一次連接裝置便可連上IoT平台。

用戶可透過註冊身分來管控設備,若要汰換設備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處理,可以記錄軟體的出產日期,裝置的有關屬性,可以手動操作,也可以利用大批載入註冊表資訊,幫助用戶更新或處理,不用飛到全球親自處理。

由於不同的裝置會提供不同的訊息,不同的客戶需要不同的裝置訊息,需要交換器(Gateway)來處理,用戶可以透過虛擬機來管控,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可以隨時擴充,可以進行訊息託管,把訊息收進來。

林怡君指出,訊息採擷結束後,還要針對設備溫度或商業邏輯,訂出不同的規則,經過消化處理,才能變成有意義的數據。用戶只要下一個類似SQL的語法,就可以管理連結到AWS上的裝置,還可以推送通知,需要快速部署,而且有大批量的資料要處理時,利用AWS IoT可以快速地跟第三方解決方案整合。

但網路環境不是很穩定,工廠連網有問題時,該怎麼辦?林怡君指出,AWS IoTShadow功能,可以自動記錄裝置最後的連線狀況,自動學習並預測未來可能需要執行的狀況,而且透過簡單的語法即可使用。

由於在資料成為價值的過程中,不管是蒐集資訊,或是透過AWS可以儲存及運用資訊,最後形成商業智慧,三個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很專業,用戶一定要慎選工具。

林怡君以Mobagel為例指出,前端資料蒐集完成後,還可以預測未來,對以製造為主的產業特別需要,如果應用在製造業,如工具機、風扇及管線等設備,只要可以預測何時需要維修,就可以做到生產最佳化。

林怡君強調,未來的競爭及決勝點在於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IoT真正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數據,如何轉換成有用的價值,轉換成為決策。

以智慧工廠整合解決方案為核心 助力企業實現工業4.0

生產製造企業為了因應挑戰,正積極導入工業4.0,研華工業物聯網(IIoT)事業群資深業務陳彥鳴指出,工業4.0的重點在虛實整合,辦公室的管理就是虛,現場管理及設備控制就是實,要以開放式數據整合平台,進一步發展智慧企業整合架構。

陳彥鳴指出,許多獨立系統的功能也許很強,但如果無法跟其他獨立系統交換資訊,做好水平及垂直整合,就很難實現智慧生產。因此要實現虛擬整合,要有效整合IT(Information Technology)OT(Operational Technology)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要有效整合3T,陳彥鳴認為,可以透過第三方平台來處理,3T只要做好各自的本分,再將資料丟給第三方平台即可,如OT的生產履歷,可以透過第三方平台,與辦公室IT交流。

但要實現工業4.0的願景絕非一蹴可及,陳彥鳴建議可以一個一個區塊的發展。首先可以先從自動化∕省力化著手,先應用機器人、自動搬運車、機器視覺減少對人力之依賴,提升測試效率與產品良率,達到精實生產,甚至無人生產境界。

接下來是機台連線、資料採集及生產資訊可視化的區塊,陳彥鳴指出,業者可以透過三個核心技術:全面感知(讓資訊可視化)、可靠傳遞、系統化智能運算來完成。

但由於工廠的生產設備往往相當多樣,導致採集關鍵參數有困難。陳彥鳴建議可以透過編碼器,將多樣化的工廠設備資訊轉換成共通語言,採集關鍵參數。透過物聯網應用軟體平台,則可以做更多加值功能如行動管理等。

但陳彥鳴指出,前面都是基礎建設,唯有資訊透明化,才能即時控管。如過去舊有製造廠,因為單機訊號沒有連線,管銷成本難以控制,後來透過智慧工廠管理系統,從稼動率、產量、工時計算,把現場所有生產資訊,透過研華WebAccessEKI通訊設備與WISE物聯網模組,將資料整合到客戶ERP系統內,並可用智慧行動裝置隨時掌握公司生產狀況,快速反應營運策略。

某家半導體製造服務商,以前都是透過現場人員去抄寫數據,後來因為產品出現品質問題,調出現場設備手抄數據時,卻發現手抄的數據一切正常,現場的數據卻有問題,很可能因此丟掉訂單,因此開始朝無紙化發展。陳彥鳴強調,無紙化不只是生產優化,還可以應用在預知保養、廠區節能、廠務監測,透過即時戰情中心取得客戶信任。

而在優化生產流程,提升品質效率區塊方面,業者可以透過MES整合生產資訊,計畫排程工單匯報,生產履歷透明管控,優化生產流程,提升品質。大數據分析則可用來預測故障時間,採取預防維護提高產能,減少維修成本,讓產線穩定,才能進一步做產線優化。

陳彥鳴強調,工業4.0實現的最後目標,其實是提升競爭力及業務模式變革,如勞斯萊斯利用大數據、物聯網,實時監控全球客機4,600具引擎效能,讓勞斯萊斯從一家原本賣飛機引擎的企業,成為改賣「飛行時維護服務」。

陳彥鳴指出,迎接工業4.0,要善用整合的自動化系統與雲端創新技術,實現智慧製造,是個管理議題,需要決策者一起加入,同時需要內部窗口來對應,組成工業4.0推動委員會與推動小組,執行力道會比較快,建議先先由一個工廠或產線開始,有了成果會比較容易推動。

智慧機械政策與推動現況

以精密機械導入智慧技術,透過智慧化產線進行智慧製造,已是國家當前的重要政策。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副主任詹子奇指出,台灣的工具機產業,目前全球排名在第四或第五之間,相關軟硬體的整合需求與日俱增,如何善用資通訊技術提升競爭力,將會是政府積極推動的事項。

詹子奇表示,智慧機械的推動將會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生產管理導入數位化,協助業者導入自動化,製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規劃ERP等。因為只有生產管理數位化,所有的生產資訊才得以保存,而且傳遞的效率也會變得很高。

第二個步驟是建立公版聯網服務平台。詹子奇指出,目前傳統產業多屬中小企業,不需各自發展物聯網與雲端服務數位平台,需結合業者與法人建構各產業通用的聯網服務平台,提供中小企業使用。

第三個步驟是發展各產業應用服務模組,由於不同產業的領域知識與應用需求各自不同,需結合產學研能量,發展各產業所需之應用服務模組,各類型工廠可依其智慧化程度之不同,擷取及導入全面智慧化所需之服務模組,以利推廣應用。

詹子奇指出,參考前述的智慧製造三步驟,企業可以用來檢視智慧製造的過程。公版聯網服務平台可以用私有雲與公有雲兩種選擇,先透過可視化做到精實,再透過聯網資訊加值,做到優化,預計2017年底在台中精密機械園區,將會有一條產線提供驗證並提供產業體驗。

詹子奇表示,台灣市場雖然佔比有限,但會是決勝關鍵,因為唯有在台灣通過試煉,才能夠到海外競爭。台灣工業基礎的能量,跟德國及日本相比,也許略有不足,但速度及資通訊技術有優勢。

詹子奇指出,精密機械原本是美國做的最好,但因為成本因素,開始移到日本,日本後來也碰到類似美國的狀況,開始移到台灣及南韓。但台灣現在也有移到大陸的可能,必須要設法提升到智慧化,才不會外移,如安貝格工廠的製造成本,比大陸還低,表示透過智慧製造,工廠可以不用外移,一樣會有競爭力。

[Home]


2017/07/31 2.6.1. 電動車產量起飛 恐衝擊就業 [ 聯合報 任中原]

國際能源總署預估,二○二○年電動車總量將達到二千萬輛,關心氣候變遷與空氣汙染的人士認同電動車發展,但金融時報提出電動車發展可能產生的經濟與政治風險,就是電動車可能衝擊就業。

金融時報指出,電動車發展對關心氣候變遷與空氣汙染的人士而言是大好消息,但包括鋰礦(用於電池)開採安全問題、廢電池可能造成的土壤汙染,以及需要新建更多的電廠因應電動車革命等引發外界憂慮,然而,各界都未注意到一項經濟與政治風險:電動車可能是就業的殺手。

報導指出,汽車業支持美國七百萬個就業機會,歐洲更達一千三百萬個。機器人現在已經侵入裝配廠,而等到電動車產量起飛後,勞工將面臨更大的威脅。

電動車內部與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大不相同,反而更像是一台裝上輪子的電腦。瑞聯銀行對通用雪佛蘭Bolt款電動車(售價三點七萬美元)進行成本分析後發現,生產成本其實比一般預估低四千六百美元,且隨著成本進一步下降,電動車對汽車業的干擾可能遠比一般預估更快。

分析報告指出,Bolt只有廿四項移動式組件,而福斯Golf則有一四九項,因為電動車馬達比內燃式引擎簡單得多;這表示未來不僅是裝配廠,連零組件製造商的勞工需求也將減少。

修車廠及相關服務業也將受影響。內燃引擎需要更換火星塞和機油,而電動車馬達完全不需要這些「保養品」;目前很難估算全球汽車業相關的勞工到底會受到多大衝擊,但讓汽車技工轉換成電腦維修員肯定不容易。

電動車業興起將創造一些新就業,但也將有許多工人遭到淘汰。德國汽車業研究估計,德國從二○三○年起禁止內燃式引擎出廠後,將有四十二萬以上的勞工受打擊。

金融時報指出,當汽車業面臨如此迅速的轉變時,政府須致力於勞工再訓練,或對受到打擊的勞工給予補償。對這些可能即將失去依靠的勞工,各國政府必須正視且有所因應。

[Home]


2017/07/31 2.6.2. 台太陽能廠籲政府出手 否則3年後恐凋零  虧損黑洞愈來愈大 產業整合能否奏效難料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儘管近期台灣太陽能產業因為意料外的需求,顯得比上半年略有朝氣,然太陽廠坦言這些需求預估到第3季底便會減退,後續市場重重的變數將再度圍繞台廠,業界預期若沒有意外需求,台灣太陽能電池廠的壽命恐怕進入倒數計時階段,並盼望政府能出手協助產業整合,否則3年後將快速凋零,不是就地萎縮,就是遠走他鄉。

由於大陸太陽能內需回溫、美國201條款意外帶動拉貨潮、歐洲旺季等效益,使得台系太陽能廠暫時擺脫虧損深淵,然第3季過後,太陽能需求將再度降溫,除非整體市場出現意外的轉折,台廠仍將面臨遭到邊緣化的壓力。

太陽能業者指出,就目前台系供應鏈處境來看,不僅難從虧損翻身,甚至可說是已走到「壽命倒數計時」的階段,預估3年後若未能有效整合,將面臨自然淘汰出場的命運,台廠不是在台灣萎縮至出場,就是出走另尋生機。

太陽能業者表示,台灣供應鏈係以電池廠撐住大局,電池產能規模僅次於大陸,位居全球第二大,且多數以代工為主,直接與間接代工至少佔逾8成,然台廠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自己的模組暨系統出海口,多年來在國際市場殺不出一條血路,因為不敵全球市佔達7成以上的大陸模組廠價格競爭。

台廠太陽能電池技術及品質雖佳,卻遭遇2015年美國反傾銷,使得台廠電池進入美國市場必須負擔19.5%稅,全球模組廠紛打壓台廠電池報價,被迫高度依賴大陸模組訂單,因為大陸太陽能模組在全球市佔高,有充裕出海口,歐美及日系模組廠紛不敵大陸模組而陸續退場。

近期美國重審(review)台廠反傾銷稅,並降至5%以下,但大陸一線垂直整合廠紛在東南亞等第三地建廠,以避開歐美的雙反稅,2016年下半產能陸續開出後,第三地供應鏈逐漸取代台廠電池代工地位,且大陸垂直整合廠亦在大陸境內持續擴產,以爭取大陸內需商機。

由於大陸對於台灣電池代工需求快速遞減,2017年台系各家電池廠的月營收年降幅近5成,就獲利來看,上市櫃的台系電池廠包括茂迪、昱晶、中美晶、新日光、昇陽科、元晶、太極、益通等,2015年虧損總額約達新台幣40億元,2016年虧損超過100億元,2017年第1季便已虧損近50億元。

面對台灣人力成本持續拉升,台系太陽能廠更疲於奔命,從近期美國201貿易戰判決前所創造的短期需求來看,在第三地設廠的太陽能業者受惠,大陸業者在第三地設廠規模遠大於台灣單一廠,不單是售價高於台廠報價,成本也比台廠更有競爭力,轉虧為盈的腳步亦較快。

台系太陽能電池廠無法突破虧損的困境,不僅高效電池便宜賣,一般效率電池更是賤價賣,且景氣不好時,電池報價甚至被砍到低於現金成本,讓台廠乾脆不生產來止血輸出,台廠面對沒獲利困局,投資新技術及新產能的力道遽減,變得愈來愈沒有競爭力。

台系太陽能廠預期最後可走的路,不是在原地凋零,就是外移到成本合理的地方。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喊了數年的產業整合一直沒成功,各家意見分歧是原因之一,業者認為政府若無法更具體協助太陽能產業整合,只是再創造一個如夢似幻的綠能園區,最後恐將讓邁入凋零的台灣太陽能供應鏈走向最後一程。

不過,部分業者悲觀地認為,電池廠恐怕已沒有購併的動機,因為大家都在虧錢,且愈虧愈多,就算整合成功,誰願意出來扛這個難以想像的負擔?

 

[Home]


2017/07/31 2.6.3. 印度空污情況嚴重 太陽能發電願景達標有困難 [ 電子時報 陳宜君]

印度的嚴重空氣污染情況,正在扼殺該國追求潔淨能源的夢想。

據美國新聞網站Qz.com報導,《環境科學與科技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網路版於20176月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印度北部城市Gandhinagar空氣中的大量環境污染物和粉塵,估計導致當地太陽能發電量折耗約17%

研究人員根據Gandhinagar目前的空污情況估算,漂浮在空中與堆積於太陽能面板上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會造成太陽能機組損失約776百萬瓦(MW)的發電量,比印度最大太陽能電廠的發電量還多。

印度政府定下雄心勃勃的目標,希望太陽能發電量能在2022年前達到100GW(1,000億瓦)。該研究發現顯示,印度若能採取行動整治空污,將有助達成前述綠能發展目標。

印度北部平原區的許多城市都有嚴重的污染問題,首都新德里(New Delhi)也不例外,該市的空氣品質幾乎在全球敬陪末座。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教授Michael Bergin發現,印度有些安裝在建築頂樓的太陽能機組極為骯髒,因此決定展開研究。他認為,太陽能面板上的髒污會影響發電效率,但過去並無任何研究評估空污對太陽能機組造成的發電損耗,因此他和研究團隊決定建立一套模組進行估算。

Bergin和印度理工學院Gandhinagar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dhinagar)、美國威斯康辛大學Madison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印度理工學院Gandhinagar校區內的太陽能機組作為樣本蒐集資料,發現太陽能面板每隔一段時間經過清理後,發電效率會提高將近50%

報告指出,研究人員只清理太陽能面板的部分表面,其他區域的髒污則予以保留,結果發現,覆蓋在面板表層的懸浮微粒會影響太陽能的製造效率。研究人員進一步檢驗面板上堆積的髒污,結果發現其中有相當的比率是人為污染物。

研究人員估算,面板表層的髒污會導致太陽能製造效率下滑17%,其中懸浮微粒的影響比率約為8.5%

Bergin表示,人為懸浮微粒不但體積小,還具有黏性,因此很難清除;或許有人認為只要增加清理頻率即可減少附著在太陽能面板上的懸浮微粒,但這樣做會導致面板受損的風險上升。

研究團隊利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旗下Goddard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的資料,研究空中和堆積於物體表面的懸浮微粒對太陽能製造效率的影響,最終設計出適用於全球各地的太陽能損耗率估算方法。

研究報告指出,印度西北部有些地區的太陽能機組發電量每年下滑高達50%,其中部分癥結就來自空氣中的人為污染物和粉塵。

該研究不但評估空污對印度太陽能製造率的影響,也針對同樣面臨嚴重空污威脅的大陸進行估算。例如在華中東部地區,粉塵除外的空中懸浮微粒會造成太陽能產生量下滑17%,相當於7,400百萬瓦。Bergin表示,這造成大陸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其中超過80%的太陽能折耗是污染所造成。

[Home]


2017/07/31 2.6.4. 大陸LED六大區成形,照明、封裝急起直追 國際廠釋單 hold住陸廠稼動率 [ 工商時報 李淑惠]

大陸LED產業景氣去年轉佳,不僅下游的LED封裝廠稼動率維持高檔,連帶推升上游晶片廠率先啟動漲價。根據市調研究大陸LED封裝行業的趨勢顯示,由於中低功率LED席捲照明市場,五大國際廠商對大陸釋放代工訂單成為趨勢,撐住大陸一線廠的稼動率。

中國大陸為全球前四大LED照明市場之一,根據LEDinside統計,2016年大陸LED照明市場規模雖然不如預期,僅達人民幣259億元(以下同),導致LED照明出口額衰退,但是在內需推動以及價格穩定之下,仍然年增9%,預期2017年、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280億元、364億元,20152020年複合成長率達9%。

由於市場穩定增長,加上中低功率LED成為照明市場主流,因此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大廠,包含LumiledsOSRAMCREESamsungLG Innotek等將代工訂單逐漸往中國大陸集中,使得大陸一線大廠的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大陸本土LED廠商勢力抬頭,前5大中國大陸照明LED廠商分別為木林森、鴻利光電、天電光電、瑞豐光電、兆馳節能等。

LEDinside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大陸LED封裝市場,國產率已經上升至67%,前十名廠商中,國際廠商占據5個席位,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大陸廠商崛起明顯,代表廠商木林森發展迅速,2016年超越Lumileds位居第二,國星光電、鴻利光電排名更進一步。

另外在小間距顯示看板方面,大陸廠商也積極加入,LEDinside預估,小間距顯示屏LED市場規模2020年將可到達158億元,小間距顯示屏LED封裝領域,早期以億光為主,目前許多大陸廠商已經進入該領域,包括國星光電、木林森和晶台光電等,也帶動各廠的產能擴張需求。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