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比特幣市值 30天蒸發122億美元  [經濟日報]
   1.1.2. 龍象之爭 美哈佛押寶印度勝出  [旺報]

  1.2中國大陸

   1.2.1. 陸大城招聘月薪33K 比台29K  [旺報]

  1.3亞洲

   1.3.1. 美元遇襲 台幣勁揚1.03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戴爾推新品 帶旺英業達  [經濟日報]

 2展會

  2.1. 行政院定調科技預算鐘擺轉向軟體 台灣重硬輕軟思維要全盤檢討  [電子時報]
  2.2. 昆博會機器人論壇 聚焦全球智慧製造  [工商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政院建AI基地 八年砸千億  [經濟日報]
   3.1.2. 大陸首個蘋果iCloud中心 落腳貴州  [聯合報]
   3.1.3. 力麗打入蘋果鏈 業績補  [經濟日報]
   3.1.4. 華為跨入AI處理器 余承東:年內會發布  [電子時報]
   3.1.5. 英特爾Xeon Scalable處理器上市 伺服器業者新品齊發  [電子時報]
   3.1.6. IDC1Q17全球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年增15% 達80億美元  [電子時報]
   3.1.7. 物聯網成為企業數位轉型關鍵  [電子時報]
   3.1.8. 行動裝置普及、上網成本下滑 印度成為亞太地區成長最快的電商市場  [電子時報]
   3.1.9. 雲端服務非科技巨頭獨有 創新者大有人在  [電子時報]
   3.1.10. 輝達吃下豐田大單 股價看多  [工商時報]
   3.1.11. 資安隱私把關 推動智慧醫療關鍵  [工商時報]
   3.1.12. 無人商店 拿了就走 消費新時尚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微軟推MR合作夥伴計畫 加速HoloLens應用開發  [電子時報]
    3.2.1.2. 穿戴裝置方興未艾 5年後出貨倍增  [工商時報]

   3.2.2Smartphone

    3.2.2.1. 大立光創天價 林恩平家族身價增77  [經濟日報]
    3.2.2.2. 手機晶片大廠虛戰實和 2017年市佔版圖變動小  [電子時報]
    3.2.2.3. 三星Note 8拚戰新iPhone 誰扮黑馬勝出難定 業界預期三星恐將殺出重圍 版圖變化趨  [電子時報]
    3.2.2.4. 光芒被AR遮掩 VRPokemon GO何在  [電子時報]
    3.2.2.5. 重金拜請鬼怪孔劉 華碩手機拚了  [電子時報]
    3.2.2.6. iPhone再傳搞不定2大軟體 無線充電、3D感測卡關 「瀰漫著一股恐慌感」  [蘋果日報]

  3.3IT Industry

   3.3.1. 鴻騰今在港掛牌 吸金百億  [經濟日報]
   3.3.2. 530 聯想收購盧森堡銀行  [經濟日報]
   3.3.3. 元太緯創目標價調升  [經濟日報]
   3.3.4. 孫正義努力重建Sprint 下一步眾所矚目  [電子時報]
   3.3.5. 歐盟嚴罰Google引美科技圈震撼:歐盟認定Google圖利自家服務 數位壟斷及其標準引發熱議  [電子時報]
   3.3.6. 收購案惹官司 Vizio告樂視詐欺 1億美元賠償  [工商時報]
   3.3.7. Q2淡季營收降 A營運落底彈  [工商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廣達傳代工VAIO筆電  [經濟日報]
   3.4.2. 宏碁攜Garena攻電競  [經濟日報]
   3.4.3. NB機殼設計醞釀轉變 複合材料重新抬頭  [電子時報]
   3.4.4. 手機也能處理3D列印 光固化技術強化模型細緻度  [電子時報]
   3.4.5. 華碩2017年在菲律賓NB銷售量 目標成長1  [電子時報]

   3.5.1. 智慧工廠專輯:工業4.0不只打造智慧工廠 還要建構完整零件供應鏈  [電子時報]
   3.5.2. 西門子:PLM正在驅動工業4.0發展  [電子時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LED封裝排行 億光站穩第四  [經濟日報]
   3.6.2. 法拉第未來棄蓋新廠 專家:電動車前景生變  [工商時報]
   3.6.3. 3次反補貼行政複審終裁 陸太陽能產品 美國續課反補貼稅  [工商時報]

[Home]


2017/07/13 1.1.1. 比特幣市值 30天蒸發122億美元 [ 經濟日報 葉亭均]

虛擬貨幣今年來暴漲暴跌,整體市值自6月攀頂後迄今已蒸發三分之一,不但遁入傳統股市分析師所稱的空頭市場,專家更擔心泡沫化危機。

比特幣今年來曾飆漲逾200%611日創下3,025.47美元最高紀錄,但此後狂跌逾20%12日盤中報2,272.32美元,為近一個月低點,過去30天市值蒸發122億美元。

比特幣的競爭對手、今年曾漲逾5,100%的「以太幣」更是價值腰斬,11日單日崩跌13%183.39美元,不但是5月底來最低,更比612日創的414.76美元紀錄高點挫跌逾50%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董立文11日說:「當我們在市場上觀察超漲訊號時,我發現比特幣看起來頗嚇人,讓人回想以往(市場泡沫)。」

虛擬幣是否形成資產價格泡沫已引發論戰。早在6月初,小牛隊富豪老闆庫班就曾指虛擬幣陷入泡沫。另一億萬富豪諾沃格拉茲曾豪擲一成資產投資虛擬幣,兩周前卻稱已拋售多數比特幣,因為預料價格已見頂,「將是此生所見的最大泡沫」。不過新創支付公司Ripple執行長葛林浩斯等支持者則不相信有泡沫。

虛擬幣目前整體市值約800億美元,遠低於7日的1,000億美元和6月中旬的1,115億美元。本周大跌,正巧適逢破產的東京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前執行長受審的首次聽證會。另外,比特幣7月底將啟動新軟體SegWit2x,倘若實施不順利,比特幣可能一分為二,震撼市場。

[Home]


2017/07/13 1.1.2. 龍象之爭 美哈佛押寶印度勝出 [ 旺報 許昌平]

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日前發布一份發展預測報告指出,未來10年,全球經濟成長引擎將從中國轉移至印度,到2025年,印度GDP增速將達到7.72%,中國GDP增速則放緩至4.41%;不過,就算印度成長較快速,但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2016年大陸的GDP11.4兆美元,印度為2.25兆美元,大陸經濟總量是印度5倍,印度實在很難超越大陸。

「印度趕超中國」並不是一個新命題。2003年,哈佛商學院的黃亞生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塔倫.卡納曾在美國《外交政策》刊文指出,印度最終會超越中國,因為中國經濟依靠善變而不可靠的外國投資和技術驅動,而印度主要靠國內儲蓄和創業精神驅動;但後來的發展證明這一邏輯似乎並沒有成立。

仿效中國才能勝出

2015年初,《外交政策》網站又刊登了文章〈擊敗中國,首先要成為中國〉,稱印度經濟增長超越中國的前提,是仿效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又打臉上述說法。

這兩年,看好印度經濟又成為當下國際各大投行及經濟機構的「關鍵詞」。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在這份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印度GDP增速將達到7.72%,中國GDP增速則放緩至4.41%。 研究人員認為,中國經濟過去10年的快速成長縮小了其經濟複雜性(Economic Complexity)與收入之間的差距,而這是成長放緩的預兆。預測顯示中國成長仍然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未來10年中成長率將下降至每年4.4%

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主任Ricardo Hausmann表示,如今主要的石油經濟體都因仰賴單一的天然資源,而陷入泥沼,但在生產多樣化和複雜化這方面,印度、印尼和越南已經累積了新的潛能,未來幾年將會實現更大的增長。到2025年,烏干達是唯一成長可能快過印度的國家,預計GDP增速為7.73%

印度網友看法兩極

這份報告激起了不少印度網友的熱情,有網友揚言:「如果現任政府再幹兩屆,印度無疑會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家。」但也有不少網友頭腦比較清楚指出:「中國的4%增長是4400億美元,印度的7.5%卻只有1600億美元。要填上這個溝還是要花很長時間,據說要到2075年去了……祝那時候活著的人好運吧。」

也就是說,就算印度每年經濟成長都比中國要高上34個百分點,要持續半個世紀兩者經濟總量才會相仿。

印度或接棒大陸 成新世界工廠

在大陸漸漸退出低技術、廉價勞工生產後,誰有能力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很多人看好印度,目前很多大型機電企業擴大在印度的生產,包括美的集團、三星、富士康等。

印度一直位居全球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中,低成本的勞動力被認為是印度作為製造業基地的主要優勢。

據聯合國估計,到2035年,印度人口將從12億增至15億;同期勞動力將增長33%,達到近10億人,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

美的集團將投資80億盧比(約1.25億美元)新建冰箱和洗衣機工廠,以追趕日本松下和大金、南韓三星和LG電子等已在印度投資的大型企業。此外,鴻海將提高印度智慧手機的代工產能,三星也將增加在印度的手機和冰箱產能。

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強調,印度是掌握全球增長關鍵的市場,未來將成為重要生產基地。

據印度電子產業協會統計,印度家電市場規模2016年度達到125億美元,在過去5年中將增長約2倍。到2020年,有望達到約206億美元,比2016年度增長6成。

印度莫迪政權對於吸引外國企業投資持積極態度,71日各邦之間不同的間接稅被統一為「商品服務稅(GST)」。有望起到簡化跨邦業務的稅務手續、易於優化工廠和倉庫的選址等效果。美的決定新建工廠,有可能受到這種業務環境改善的推動。

今年6月,三星也宣布將投資7000億韓元(約6億美元),增加印度工廠的手機產能,目標是2018年將手機月產能增至1000萬隻,冰箱產能增至20萬台。三星宣布,2020年準備將印度作為其製造和向歐洲、中東地區和非洲出口的中樞。

在汽車領域,儘管日韓汽車企業的市占率較高,但6月大陸上海汽車集團宣布在印度當地建立工廠,生產乘用車。

[Home]


2017/07/13 1.2.1. 陸大城招聘月薪33K 比台29K [ 旺報 陳政錄]

大陸全國性求職網站──智聯招聘,日前公布大陸37個主要城市,企業開出招聘薪資,平均月薪為7376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3205元),高於台灣第3季企業徵才平均月薪約2.9萬元的水準,對此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何啟聖認為,隨著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薪資條件的確「很敢開」,因此鼓勵台灣企業主提高薪資水準,才能吸引人才。

智聯招聘在其今年發布的《2017年夏季中國雇主需求白領人才供給報告》中,根據包含北京、上海、杭州、廣州在內的大陸37個主要城市中,企業開出的招聘資訊、求職者的履歷進行統計,發現這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資達到7376元人民幣,北京、上海兩地更高達9791元、9337元人民幣。

台電徵人競爭激烈

智聯招聘表示,雖然本次平均薪資較去年小幅下降3.8%,但薪資在8000元人民幣以上的高薪職缺,仍占總工作機會的25.9%,薪資在24萬元人民幣的職缺數量也高達兩成,企業徵人開價依然不手軟。

台灣方面,據先前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今年第3季有意徵才的企業,平均開出的月薪為29074元,雖較去年增加1835元,創近4年新高,但仍較大陸主要城市開出的招聘薪資低。

由於台灣低薪環境依舊未解套,台電公司12日開出736個起薪3萬元的招聘職缺,吸引高達25148人報名,創近10年次高、錄取率僅2.93%,競爭相當激烈。

7成台人有意西進

儘管兩岸招聘薪資的計算方式或許略有差異,但何啟聖指出,大陸在近年經濟快速成長下,企業的確比較敢開出高薪,以吸引「人才」,而非「人力」,且1111人力銀行發現,台灣超過7成上班族有西進意願。

因此他坦言,雖然從地球村的概念來看,人才外流不一定會是問題,但企業主應該了解,「給得起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因此希望台灣除經濟環境能改善,也鼓勵企業主提高薪資,以尋找優秀人才。

茅台年薪百萬 30萬人搶報名爭337

登頂大陸股王貴州茅台,員工平均年薪高達22萬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99萬元),6月底貴州茅台宣布釋出職缺,睽違5年再次招人,在大陸造成轟動,並吸引30萬人報名,但最後開放2000個完成報名的求職者進入甄選。日前筆試結果正式出爐,共有356人通過,實際錄取率不到兩成。

貴州茅台表示,按規定,這些人在通過體能、筆試測驗後,仍需接受體檢,和通過最後對個人經歷、原單位、是否曾違法亂紀調查的「政審」,才能確定最終錄用名單,並須通過3個月試用期的考驗,才會簽訂為期3年的學徒工合約。

事實上,貴州茅台是於621日公布最新的招聘通知,計畫招募337名製酒、製麴工,分別為312名男性和25名女性,雖多為一線工人,但由於號稱「每天工作5小時、月薪就有5萬元」,仍吸引近30萬人報名爭搶,並一度造成網站當機。

根據招聘訊息,貴州茅台僅限額前2000名完成報名的參與考核,等於說實際錄取率僅16.8%,此一數據若沒有名額限制,可能更驚人。

79日,貴州茅台公布通過體能測驗、筆試的人員名單,共有356個人留下,其中有311人屬1990年後出生的「90後」青年,年紀最小的未滿20歲。

據內部職員透露,雖然一線員工每天5小時的工作內容不輕鬆,但年薪13萬元人民幣起跳,換算約合新台幣月薪5萬元,加上公司獲利成長穩定,成為吸引大批求職者搶破頭的主因。另據貴州茅台2016年年報測算,去年其員工的平均薪資也高達22萬元人民幣。

[Home]


2017/07/13 1.3.1. 美元遇襲 台幣勁揚1.03 [ 經濟日報 沈婉玉、謝汶均、杜宗熹]

美國爆出總統川普的兒子、小唐納(Donald Trump Jr.)電郵事件,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官員釋出鴿派訊息,使美元重貶,非美幣別上漲,新台幣昨(12)日以30.49元兌1美元作收,勁揚1.03角,是逾一周新高價,台北及元太外匯經紀公司合計總成交量9.77億美元。

匯銀主管指出,原本市場預測7月企業股利發放之後,外資就會獲利了結而匯出一波,可讓新台幣的漲勢告一段落,沒想到市場氣氛良好,台股大漲後沒回檔,顯然外資沒匯出,因此新台幣走升。

外匯交易員表示,小唐納日前公布電子郵件,表示他欣然接受俄羅斯支持川普總統選戰的努力,並承認他「喜歡」從莫斯科方面獲得不利於希拉蕊.柯林頓的資訊,消息引起美國政壇譁然,政治情勢出現動盪,使美元走貶。

另外,近期美國聯準會官員釋出偏鴿派的訊息,市場預期,美國年底升息可能會延後,原本年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畫可能會延宕。川普將提名溫和派的財政部前次長夸利斯擔任聯準會(Fed)理事,也讓市場認為未來聯準會的政策不會那麼激進,使美元走貶。

資金避險 亞幣齊漲

多數亞洲貨幣12日兌美元均上漲。在投資人縮減美元部位下,新台幣、韓元和泰銖12日兌美元均創下至少一個月來最大盤中漲幅,韓元兌美元漲0.5%,日圓漲0.7%,新台幣漲0.3%,泰銖漲0.3%

人民幣也走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12日中間價6.7868元兌換1美元,較前一日升值115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創下630日來近半個月最大升幅。

美國總統川普的長子小唐納.川普日前公布的電子郵件顯示,他在去年總統大選期間同意讓俄羅斯協助找尋不利於川普對手希拉蕊.柯林頓選情的資料。

瑞穗銀行經濟及策略部門主管維拉森表示,在葉倫演說之前,市場對美元都採取觀望態度,「美元的重新配置已讓一些低利率的亞幣受惠,因為這些亞幣被視為避險貨幣」。

人民幣將擴大浮動範圍

中國人民銀行旗下的「金融時報」昨(12)日建議,人民幣匯率改革下一步,需要減少政府的干預,並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範圍,此前浮動範圍已經從正負1%擴大為正負2%

人行旗下媒體釋出人民幣匯率要擴大浮動範圍的消息,外界解讀,人民幣不僅波動會變大,而且可能是人行看多人民幣的重要訊號。

大陸金融時報報導,2017年以來,在岸人民幣較年初時對美元升值超過2.5%,隨著跨境資金流動趨於平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階段性趨穩,市場預期也更加穩定。在此同時,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也在微調中進一步完善。報導指出,自2005年大陸實施匯率改革之後,已建立以市場供需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Home]


2017/07/13 1.1. 戴爾推新品 帶旺英業達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戴爾(Dell)昨(12)日在台發表全新PowerEdge14代伺服器系列,攜手英特爾推出全新伺服器平台帶來的換機潮。法人預估,戴爾伺服器相關代工廠如英業達(2356)、緯創可望同步受惠

戴爾台灣區總經理廖仁祥表示,戴爾第1季伺服器市占率穩居第一,這次發表PowerEdge14代伺服器系列產品,客戶相當期待,甚至已有訂單,馬上就可以出貨。看好今年度台灣、中國大陸,甚至是全球產業對伺服器的強勁需求。

戴爾指出,與英特爾攜手合作PowerEdge14代伺服器,搭載Intel Xeon可擴充處理器系列,透過多出27%CPU核心,以及高出50%的記憶體頻寬,PowerEdge14代伺服器的用戶能加快各種商業應用與工作負載的效能。

戴爾指出,全新PowerEdge伺服器系列針對非揮發性記憶體(NVMe)進行高度優化,協助客戶加快軟體定義資料儲存與超融合基礎架構的部署,可加快資料庫效能與降低延遲,讓虛擬機器能更快速且無縫地即時移轉,並提供更快的儲存效能。

據悉,戴爾伺服器主要由英業達、緯創、鴻海代工。

法人預期,在英特爾正式推出基於Skylake架構打造的Xeon可擴充系列處理器及Purley平台,掀起伺服器換機潮之下,戴爾相關代工廠可望受惠。

針對下半年伺服器需求,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研究指出,第1季全球伺服器因季節性效應需求略為衰退,出貨表現低迷,第2季後整體伺服器出貨有明顯回溫,出貨季增約一成幅度。

而下半年在來自GoogleAmazonFacebookMicrosoft的伺服器ODM訂單帶動下,伺服器出貨量預計將比上半年成長一成。

DRAMeXchange分析師劉家豪指出,就出貨來看市占率分布,品牌廠慧與科技(HPE)、戴爾與聯想在今年上半年市占率分別為18.1%17.5%6.4%,名列前三。

[Home]


2017/07/13 2.1. 行政院定調科技預算鐘擺轉向軟體 台灣重硬輕軟思維要全盤檢討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2017年行政院產業策略發展會議首度嘗試以產業的意見為主軸做政策討論,希望能有助政府務實解決台灣產業發展遇到的問題。

經歷3日的產業和學界的對話交流,行政院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12日在行政院長林全聽取科技會報執行秘書郭耀煌和科技部次長許有進的報告後落幕。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表示,人工智慧(AI)對世界帶來很大的影響,台灣過去重視硬體輕視軟體的科技策略要全盤檢討,現在應該把政府科技資源對硬體的投入向鐘擺一樣轉向軟體。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人工智慧(AI)不全然是負面的,如果AI是人類的好幫手,人類的工作時間可以減少,大家都可以提高生活品質。這一次的「工業4.0」革命,台灣站在很好的機會,尤其要發展智慧型產業。如果不做AI、不做智慧型產業,台灣會一直斤斤計較勞基法的規定。

林全表示,台灣的現狀是硬體很強、軟體很弱。但林全的看法是,軟體是拉力,硬體是推力。只有推力的話速度不夠快。一定要又推又拉才快。軟體的拉力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掌握方向。但軟體不強卻是台灣今天面臨的挑戰。而且軟體發展到最後結果有可能取代硬體,這又是硬體會遇到的危機。

林全表示,這時候政府一定要把軟體產業培養起來。林全強調,台灣軟體不強,但為何世界很好的軟體公司都有台灣的工程師?這就是台灣沒有軟體發展的環境,以致優秀的軟體人才在台灣找不到舞台。所以政府的決心一定要展現在打造環境上,否則環境不好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用。

林全強調,台灣一定要改善環境,讓它適合AI產業發展。沒有最好的環境,就沒有最好的產業。此外業界建議政府開放資料和開放場域,其實都是最基本的,台灣還要有搶第一的企圖心。科技會報執行秘書郭耀煌表示,政府會在保護個資的情況下開放資料。至於和IoT相關的場域開放,行政院已和地方政府協調,包括數位城鄉等計畫都會鬆綁法規,提供業界實驗場域。

林全表示,他曾經有3年擔任世界先進的董事長,所以他知道台灣的DRAM技術本來很領先,但後來卻輸了。就因為南韓敢投資、敢搶人。可見得這個產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現在政府也要有做第一名的決心,選到正確的路徑來做,做第一名的產業發展環境。

對於業界關切的AI和軟體人才問題,林全表示,學校培養人才之後,如果台灣沒有吸引人才的環境,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就走了。所以吸引人才要有第一名的產業,人家才會來。晶圓製造領域台灣是世界第一才能吸引人才。台灣不能再有老二哲學,一定要當第一名,才能吸住人才。把環境塑造成國際想要做AI的都來台灣,台灣就成功了。

行政院執行秘書郭耀煌表示,9月底行政院會出爐行動方案,到時一定會有大鬆綁、大開放的政策。2025年的總體目標是要產出自主利基智慧運算軟體及系統整合晶片(AI on Device),使台灣居全球領導地位。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他在軟體業工作30年,軟體業確實是只有第一名才能立足。軟體要成功一定是需要人才和適合軟體人才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目前科技部要每年投資50億元提供AI主機,協助軟體創業和從事創新實驗。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表示,台灣的研發經費確實在硬體的投入較多,但軟體的投入還包括文化、美學的投入。至於政府鐘擺會擺多久,要看成效,目前沒有定案。

郭耀煌:全球無人能挑戰Google獨霸現象 台灣或可從垂直應用面公平競爭

行政院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會議12日落幕,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郭耀煌表示,Google獨霸市場的現象,全球都沒辦法挑戰它。台灣是開放的市場,政府要做數位創新服務,主要還是從提供好的發展環境,公平競爭的環境做起。況且數位經濟和服務有很多是利基的,如智慧製造和智慧醫療,台灣可以朝垂直發展,帶動資通訊科技如AIBig Data等應用發展,再往下發展晶片產業生態系。

如果台灣已不可能挑戰Google,許多新創空間亦遭Google扼殺,台灣軟體人才回台灣有何誘因?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台灣人在美國其實是外籍勞工,升遷上一定會有玻璃天花板,要能升到高階主管,除了競爭還需要機運。

所以台灣如果有環境適合軟體產業發展,許有進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從美國回來。退休的台灣人也會回來,把經驗、Mindset帶回台灣。這些海外人才看過第一名的公司是怎麼運作的,所以回台灣後可以帶來新的創新衝擊。然而如果台灣沒有好的環境,吸引海外人才回來也無用武之地。

郭耀煌表示,台灣的環境要如何驅動軟體和創新服務的發展是政府未來要積極做的工作。不過基礎研究大部分不分軟硬體,台灣學術的研究在AI和軟體的投入是很多的,只要有環境就會發展成產業。對於引進人才需不需要高階?郭耀煌表示,矽谷不一定是高階人士才能創業成功,而是環境有助它成功。

亞洲.矽谷產業聚落漸成形 專家:資本市場可提供更大助力

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認為台灣資本市場應有新亮點,使產業聚落在籌資時受益。

政府提出「5+2」產業,大力扶植以物聯網(IoT)為主軸的「亞洲.矽谷」計畫。據相關專家分析,物聯網極有可能成為台灣新的產業聚落,未來若台灣的資本市場也有「5+2」的投資亮點,可以吸引更多外國資金到台灣找投資機會,為新興產業添加柴火,有利IoT廠商加碼投資人才和技術創新。

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表示,目前台灣股市已站上萬點,除了由權值股、蘋果概念股帶動台灣資本市場表現之外,台灣資本市場未來也可發展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聚落性產業,例如政府透過「5+2」政策扶植的綠能、生技、亞洲.矽谷等新興產業類股,可以讓台灣發展生態多樣、有機健康的資本市場體系。

郭政弘表示,台灣政府在產業上推5+2,但在資本市場卻沒有5+2的配套,無法讓相關的廠商在資本市場上吸引到投資目光。台灣已有不同產業聚落,同樣的在股市裡也需要產業聚落,產業聚落可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郭政弘強調,任何產業都一樣,只要在資本市場上吸引人,就會有投資。有投資產業才能更強大。否則只有向銀行借錢,新興產業很難壯大自己的規模和影響力。對吸引人才也不會有顯著的效果。

例如台灣有亞洲.矽谷計畫,外國或本國投資人如果知道台灣集中市場也有亞洲.矽谷產業聚落的股票可買,就會想研究這個產業,對這個產業投入更多的關注,這對產業發展來說會產生正面的效益。

勤業眾信審計部營運長施景彬表示,受到大陸縮短IPO時程,且A股本益比高等優點,大陸A股已對資本市場資金產生磁吸效應。在台灣方面,據統計,2017年上半共有21家企業掛牌上市櫃,籌資金額為新台幣73.13億元,目前仍在申請掛牌中的企業則為19家。在21家新掛牌企業中有4成是生技產業。

受到台灣因缺乏大型籌資案件,以及大陸縮短IPO作業時間影響。大陸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施景彬認為未來將吸引海外資金流入,A股將產生「磁吸效應」吸引企業搶進掛牌,影響力不容小覷。

對於生技醫療產業,施景彬表示,其IPO的數量已打破以往以「高科技產業」與「製造產業」為主的態勢,顯見政府扶植重點產業策略奏效,產業群聚效應逐漸發酵。施景彬表示,未來如何打造台灣成為下一個特殊產業聚落首選市場,創造新一波新興且量大的產業,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施景彬表示,外資投資台灣股市看殖利率。台灣1年發新台幣1.2兆元股利,外資拿走5,000億元,所以台灣資本市場還是會受到外資的喜愛。不過2017IPO應該是歷史新低,台灣要儘快找到解決方案。否則新掛牌公司減少,交易量無法提升,資本市場就無法活絡。

[Home]


2017/07/13 2.2. 昆博會機器人論壇 聚焦全球智慧製造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德國「工業4.0」及大陸的「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陸續浮出,製造業搭配當前熱門技術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同課題。機器人權威、台灣大學終身特聘教授羅仁權昨(12)日指出,未來製造業將能隨時調整產線,產品少量多樣、客製化已是趨勢。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主辦的第8屆「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昆博會)昨日舉行「智慧製造暨機器人產業應用論壇」,邀請包括羅仁權等產學界專家探討未來智慧化、自動化下的製造業走勢。

羅仁權稱,全球製造業趨勢由20世紀的大規模生產、大規模客製化,走到2000年之後的全球化製造,而在科技影響下,現今製造業已往個人化少量多樣的製造模式發展。他以自己所服務的工具機大廠友嘉為例,導入AICPS等技術整合後,工具機也擁有智慧生產、產品彈性化等能力,可即時彈性的進行產品設計、製造。

數位控制器大廠新代科技總經理蔡尤鏗表示,工業4.0浪潮下產品個人化時代已經來臨,少量多樣訂製模式之下,生產方無論製造1件、10件甚至100件產品,都是一樣的流程。他指出,目前訂製型板式傢俱已是熱門領域,未來少量多樣將延伸至其他產品。

雖然工業4.0擁有無限發展可能,但對行業的影響也相當巨大。蔡尤鏗稱,雖然大規模客製成為趨勢,但也造成大廠能接小型訂單,進而發生大者恆大、兩極分化更嚴重的馬太效應。而在廠商製造生產更有效率之餘,產能過剩問題也可能更加嚴重。

此外,工業4.0的大焦點非機器人莫屬。羅仁權表示,目前全球機器人應用上多達7成屬於工業型機器人,雖然服務型機器人數量呈高速增長,但研究產業用機器人來提升製造實力,已是各國共同鎖定的目標。羅仁權指出,業界發展機器人必須注意通訊標準。他表示,未來除了是人機協同工作的時代,也是機器人、甚至不同廠牌的機器人互相合作的時代。

[Home]


2017/07/13 3.1.1. 政院建AI基地 八年砸千億 [ 經濟日報 邱金蘭、謝艾莉]

推動智慧科技產業,行政院未來八年將投入1,000億元,包括成立大數據運算平台、推動智慧城市、自駕車等應用,促進我國成為全球人工智慧(AI)創新研發基地及AI系統輸出國,帶動產業發展。

行政院將在9月底擬定跨部會的「加速智慧科技產業發展行動計畫」,並從周一到昨(12)日,接連召開三天的「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SRB)會議」,聽取各界意見。

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表示,政府去年底通過「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將智慧聯網、無人載具等先進數位科技,列為研發重點項目,並規劃明年投入140億元推動智慧科技相關計畫,預計到2025年約投入1,000億元。

經費主要來自年度的科技預算及部分前瞻特別預算,至於計畫內容,研發面包括設置大數據運算中心,以利AI運作所需的大容量及高速度,及在中、南部設置AI創新研發基地,以利年輕人加入AI研發等。

應用面則包括智慧城市推動,以及產業輔導等,例如無人機、自駕車等,這些都需要AI技術。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提出「智慧系統與晶片技術及產業發展策略建議報告」表示,將促進我國成為全球AI創新研發基地,推動成為AI系統輸出國,建構全球AI應用新創群聚典範。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祕郭耀煌表示,智慧科技產業發展整體目標,希望未來在自主技術、應用等,都居全球領先地位,並培養及延攬萬人以上智慧科技人才,扶植百家新創公司,充沛我國產業進行數位創新及轉型人才。郭耀煌表示,將善用台灣優勢及國際資源,成為全球AI創新研發樞紐,維繫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關鍵地位,成經濟成長重要動能。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台灣有優秀ICT製造設計能力、完整ICT產業價值鏈及群聚,且學研界長期投入AI相關領域,後續將強化跨界合作,共同推動智慧科技應用與解決方案,並打造創新生態體系。包括開放公共測試場域、研析隱私及資安規範架構、評估推動健保等資料開放、培育防疫等跨領域整合型人才、打破薪酬框架,吸引國際級AI人才,並打造青年創新創業環境,吸引國際潛力團隊來台落地發展。

政院拚工業4.0 壯大半導體產值

行政院將推動智慧科技產業,行政院長林全期許台灣智慧科技邁向全球第一,經濟部預估,智慧科技產業推動方案可望使晶片及半導體產值快速增長,從現在的2.5兆元成長到2025年的4兆元。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辦的「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SRB)會議」昨(12)日閉幕,林全聽取總結報告後表示,期許各界共同努力提升國家競爭力,讓台灣在下一波智慧革命中取得機會與優勢,帶動我國邁向未來經濟發展新階段。

林全指出,人工智慧大幅改變社會型態與民眾生活方式,包括智慧農業、精準醫療等皆與民生議題息息相關,未來將產生更多新行業,甚至影響法制規範,台灣必須趕上工業4.0腳步。

過去我國硬體產業具優勢,扮演經濟推力,未來要以軟體為拉力,政府首重改善資料開放、資通安全、實驗場域及人才培育等環境因素。政府有台灣智慧科技發展邁向全球第一的企圖心,這個決心能吸引一流人才,讓台灣在下一波智慧革命中,取得機會與優勢,邁向未來經濟發展新階段。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也在「智慧系統與晶片技術及產業發展策略建議報告」中強調,將促進我國擠身人工智慧晶片自主國,以台灣優勢領域為主軸(如車用電子、醫療電子、智慧製造等),發展利基型智慧系統整合晶片,促進產值從2017年的2.5兆元,成長至2025年的4兆元。

軟硬體概念股 耀眼

人工智慧(AI)話題不斷在全球掀起波瀾,台灣的AI概念股也開始吸睛。包括半導體晶片的台積電、聯發科、智原、創意;硬體相關的英業達、廣達、緯創、和碩,以及工業電腦廠的研華、樺漢,還有及其他如美律、景碩、精誠等。

PC代工廠積極布局AI相關領域,英業達新經營團隊董事長卓桐華日前強調,未來技術投資中,5GAI人工智慧對英業達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項目。

此外,處理器大廠美商超微(AMD6月正式推出EPYC伺服器處理器,值得注意的是,超微執行長蘇姿丰在發表會中宣布,攜手英業達推出搭載EPYCRadeon Instinct的伺服器,合力搶攻AI龐大商機,也讓英業達AI發展之路備受矚目。

和碩也已建立近百人的AI軟體團隊,建立和碩雲及上千筆聲音資料庫,發展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基礎研究,且此AI軟體團隊還在不斷增加。

至於上游半導體方面,隨著智慧手機市場日趨飽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改攻新興科技,全力開發人工智慧晶片,以及高效能運算晶片,緊跟市場趨勢,避免重蹈英特爾覆轍。至於創意也在6月宣布,將推出7奈米的高頻寬記憶體(HBM2)實體層與控制器IP,全力搶攻AI市場。

 

[Home]


2017/07/13 3.1.2. 大陸首個蘋果iCloud中心 落腳貴州 [ 聯合報 汪莉絹]

大陸「網路安全法」實施一個多月後,蘋果宣布將投資十億美元在中國大陸設立第一個數據中心。蘋果昨天與貴州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貴州建立蘋果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個數據中心,用於存儲中國大陸使用者的iCloud資料。

金融時報報導,這是蘋果首次在中國大陸設立iCloud數據中心,iPhoneiPad中國大陸用戶的個人線上訊息|包括私人訊息、照片和設備備份,將首次被存儲在大陸境內。

報導稱,大陸史上最嚴格的網安法規上月實施,蘋果此次行動顯示,外資跨國企業想在大陸市場分一杯羹,就必須作出妥協和讓步。

財新網引述蘋果方面表示,該數據中心將建在貴安新區,預計投資十億美元。法律規定,「中國雲服務須由中國企業運營」,蘋果選擇貴州當地企業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雲上貴州),作為蘋果在大陸運營iCloud服務的唯一合作夥伴。雲上貴州二○一四年十一月成立,由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履行出資人職責,貴州國有企業監事會監管。

未來雲上貴州公司將作為運營主體,在大陸運營iCloud服務,蘋果公司將提供技術支持。iCloud是蘋果推出的個人雲存儲業務,主要用於存儲iPhoneiPad等設備上的照片、影片、文檔和App,以便在各個設備間同步更新。

蘋果環境、政策和社會事務副總裁麗薩.傑克遜在發布會現場表示:「中國的使用者喜歡使用iCloud來安全地存儲照片、影片、文檔和應用程序,並在所有設備上保持同步更新,相信新的合作關係,將通過減少延遲和提高可靠性改善中國iCloud用戶的體驗。」

貴州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大數據局局長馬寧宇表示,蘋果iCloud項目是貴州實施大數據戰略以來,投資規模最大、使用者服務範圍最廣的項目,將對貴州的雲計算產業發展產生引領作用。

馬寧宇表示,「對中國來說,項目實施落地後,中國使用者資料將逐步存儲在中國大陸的資料中心,這是鑒於我國『網路安全法』,與國際科技巨頭合作的一個案例。」

今年六月一日,大陸正式實施「網路安全法」,該法要求,基礎設施運營者在中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資訊和重要資料應存儲在境內。而此前,許多外企為管理方便,一般將全球數據統一存於海外的數據中心。

蘋果正加速擴展在大陸布局,除在貴州設數據中心,今年上半年,蘋果公司宣布在上海和蘇州開設研發中心,並承諾投入超過卅五億元人民幣。去年八月,蘋果已在北京成立研發公司,十月宣布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

[Home]


2017/07/13 3.1.3. 力麗打入蘋果鏈 業績補 [ 經濟日報 潘羿菁]

聚酯加工絲龍頭廠力麗(1444)首度打入蘋果供應鏈,67月陸續出貨環保原液染色紗(Ecoya)與阻燃性聚酯紗線兩大產品,分別獨家供應在蘋果智慧喇叭HomePod3C充電線包覆材,股價昨(12)日立刻漲停,收在9.53元,刷下五年來新高。

今年6月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首次發表智慧喇叭HomePod,將要挑戰亞馬遜的Amazon Eco,預計今年9月正式出貨,堪稱是一大亮點。國內紡織廠力麗先拿下蘋果訂單,明星商品Ecoya67月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外界估計,隨著HomePod上架後銷售加溫,預料將會推升力麗業績跟著吃香。

一般來說,音響外殼網布通常是用不織布或棉布,不過蘋果技術團隊決定改採用加工絲材質來強化立體感,業界分析,加工絲可以透過三條紗線,織出具有3D效果的網布,這是不織布或棉布無法做到的效果。

此外,聚酯材質韌性與強度也優於不織布或棉布,成為HomePod首選素材。

據了解,蘋果內部已先研究過力麗Ecoya,其環保節能效率高,光是用水量比一般紡織品省下近九成,同時,環保色紗的顏色,是從聚酯粒就已上色,顏色持久性相當優異,基於上述兩大特色主動登門找上力麗,希望可以針對強度、伸度等各種物性,做出更高等級的環保色紗以符合蘋果標準,力麗歷經兩年研發,才順利完成這筆訂單。

力麗表示,環保色紗人人都會做,但要想通過國際品牌大廠的檢驗標準相當困難,可以說是比服飾品牌商的標準高上逾10倍。

20人團隊…抓緊大客戶

為了要吃「蘋果」,力麗(1444)董事長郭紹儀在內部開會時曾經下令,「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鐵律一出,公司內部籌組20人團隊,專門負責蘋果這名大客戶,盼望藉著蘋果沾光之外,未來也能開啟更高階應用領域市場。

力麗集團旗下紡織公司為力麗、力鵬,四年前力鵬使用尼龍6研發出「鯊魚裝」並提供給美國游泳名將「飛魚」菲爾普斯,猶如水中鯊魚般,以最小阻力、最高效率贏得比賽。此舉讓力鵬一砲而紅,也讓外界看到力麗集團的研發實力。這回蘋果找上門來,一開始也讓力麗相當詫異,不過郭紹儀認為,既然機會來了,就應該要抓緊、抓牢,要求同仁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Home]


2017/07/13 3.1.4. 華為跨入AI處理器 余承東:年內會發布 [ 電子時報 徐靜初]

華為消費者BG CEO、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近日公開指出,人工智慧(AI)將使行動互聯網進入到智慧互聯網時代,從App時代發展到智慧助理+API時代。端、雲、晶片的協同智慧化體驗十分重要。他透露,華為已投入人工智慧處理器的研發工作,將於2017年底前選擇適當時機發布。

因應智慧網路時代 華為將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

華為在晶片領域是最強的兩家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少數具備高階SoC晶片大廠。余承東日前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表《打造智慧互聯網時代的極致體驗》主題演講。他說對晶片這一塊,會在今年適當的時候推出人工智慧處理器,可望在未來與Google、蘋果(Apple)在這塊新興技術領域一較高下,屆時在華為單一AP中,將同時具有CPUGPU,也會有人工智慧的處理器。

外界則猜測,與台積電晶圓代工緊密合作的海思很可能延續華為的合作戰略,繼續雙方在物聯網(IoT)晶片、人工智慧專用處理器領域的合作關係。

余承東也提到,在華為自家的桌面主題應用EMUI中,已具備有機器學習能力的智能演算技術,華為獨家的壓縮技術使華為手機的3GB記憶體,在使用體驗上優於他廠的4GB記憶體。

華為雲端服務涵蓋多國 行動支付、智慧網路產品將持續推出

對於端--芯戰略,余承東也進行了詳細解釋。在終端方面,華為終端已經是全球第三大智慧終端機,並且覆蓋了全球近200個國家;雲方面,華為面向用戶提供了應用市場、基礎雲服務、天際通、Huawei Pay、主題商店等行動互聯網雲服務。

他也強調,華為基礎雲服務在全球排行前三名,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擁有700多萬名用戶。此外,剛開通的Huawei Pay支援大陸50多家銀行,覆蓋多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統。

服務方面,全球使用華為手機的使用者,若不幸丟失手機,可使用華為雲服務尋回,也可在雲端儲存中找回硬體裝置上遺失的文件、照片、音樂等內容。

具體到華為應用市場,目前已成為全球Top 3應用市場。華為在全球已經部署了三大區域中心、15個資料中心,服務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在芯方面,華為也自主研發了麒麟晶片。余承東提及未來麒麟970AP的安全特性,將採金融等級的安全等級設計,支援銀行轉帳支付。

而華為晶片上,也會內置安全晶片,防偽基站等。華為也與BMW、賓士、Audi、保時捷等車廠合作,未來華為手機可直接作為上述車廠新車的車鑰匙,透露了華為在車聯網方面也有所布局。

華為也正打造各類使用情境的智慧行動網際網路的體驗,包含Huawei Pay、華為雲端服務、華為智能家居、運動健康等。其中在智能家居部分,華為自家的HiLink得到大陸多家家電廠的支持,如海爾、美的、長虹、TCL等。余承東強調,華為提供HiLink的共通協議、處理器、解決方案等,但不碰家電類的硬體研發,避免與合作夥伴發生競爭關係,以提供應用服務為導向,這部分即由華為的智慧型手機來完成。另外,華為智慧型手機上的運動健康模組更得到美國哈佛醫學院的認證,可讓使用者連接其他廠商的健身硬體與應用平台。

人工智慧驅動異構計算崛起

此外雲端也將向智慧演進,產業數位化轉型驅動智慧終端機連接數激增,因此計算需要改變傳統模式,從伺服器本身到資料中心內部再到資料來源,打破限制計算效率提升的桎梏。

在此背景下,華為也正式發布了「無邊界計算」伺服器戰略,以實現無邊界計算,規劃了未來5年計算創新路線圖。

華為IT伺服器產品線總裁邱隆表示,未來的計算形態將更加豐富、更加多樣化,同時計算平台也面臨巨大挑戰。包括:面向應用優化,讓計算靠近資料,充分釋放計算潛力;打破伺服器邊界,實現資源池化和按需供給,提升整體計算效率;打破邊界,使能智慧接入,計算走進資料來源,讓資料在遠端智慧起來。

邱隆指出,「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正驅動計算重構,華為計算產業從釋放計算潛力、到打破服務器邊界、再到打破數據中心邊界,實現計算效率的持續提升。」邱隆介紹,根據Gartner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華為伺服器發貨量已居全球第三。

[Home]


2017/07/13 3.1.5. 英特爾Xeon Scalable處理器上市 伺服器業者新品齊發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英特爾發表新一代Xeon Scalable處理器,將帶動新一波伺服器換機潮。

英特爾(Intel)伺服器新處理器Xeon Scalable可擴充處理器上線,伺服器廠新一波戰事即將開打。戴爾(Dell)同步發表第14代全系列PowerEdge伺服器新品,首度導入水冷散熱系統,廣達、泰安、營邦也同步發表新品,業界指出,英特爾、超微(AMD)近期都發表新伺服器處理器,下半年起新一波伺服器換機潮可期。

戴爾在台發表搭載英特爾最新的Xeon Scalable處理器產品,戴爾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廖仁祥指出,全球企業都在進行數位轉型,結合公有雲及私有雲的混合雲解決方案需求強勁,可望帶動下半年的銷售成長。業界指出,戴爾伺服器供應商包括緯創及英業達,可望同步受惠。

戴爾共發表5款機架與刀鋒新款伺服器,從1U/2插槽到2U/8S的機種都有,戴爾董事總經理暨伺服器研發副總裁Edward Yardumian指出,針對企業不同的工作負載,戴爾提供可以靈活擴展性的產品,且將例行工作管理自動化,讓公司有更多資源從事其他業務,且更重視資安議題。

戴爾台灣研發中心伺服器研發副總裁Brently Cooper指出,第14PowerEdge伺服器首度導入水冷散熱方案,且推出散熱推出散熱控制功能,運用演算法與散熱感測器,分析機器內消耗的功率針對不同介面卡調教,以因應未來AI與機器學習對伺服器運算的強大需求。

神達旗下的伺服器品牌泰安也發表新款伺服器,包括高性能運算(HPC)、雲端運算和儲存伺服器等新產品線,皆能提供更佳的工作性能、優化的功率效能和提升硬體品質的特色,以滿足各型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及超大型資料中心的需求。

除品牌廠摩拳擦掌,迎接新一波的伺服器換機潮,廣達、營邦等伺服器廠也積極布局。廣達旗下自有品牌QCT,推出4款新機,雲達科技總經理楊晴華表示,因應英特爾推出全新伺服器平台,預期全球有高速運算效率需求資料中心客戶將 陸續導入,引爆新一波的雲端伺服器換機熱潮。

從伺服器零組件做到整機的營邦,也發表2款支援Xeon Scalable的高密度儲存伺服器,使用營邦自主開發的主機板,可搭載2Xeon Scalable處理器,此外也有1U 10-Bay NVMe儲存伺服器,同時開始接受客戶的樣品需求。

英特爾在伺服器處理器市佔率高達9成以上,此次更換新一代處理器,將會掀起一波換機潮,預計從2017年下半開始,一直延續至2018年,且2018年換機動能將會更明顯,將持續推升伺服器產業成長。

[Home]


2017/07/13 3.1.6. IDC1Q17全球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年增15% 達80億美元 [ 電子時報 茅堍]

全球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在歷經2016年表現疲軟後,於2017年第1季呈現強勁反彈。包括伺服器、存儲設備,以及乙太網路交換器等產品在內的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年增14.9%,達79.63億美元。相較而言,傳統非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則是下滑8.0%

而隨著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揚升,非雲端規模下滑,雲端規模在整體IT基礎設備市場總規模中的佔比,已由2016年第1季的33.9%,大幅揚升為2017年同期的39%

調研機構IDC企業儲存研究主管Natalya Yezhkova表示,就整體而言,第1季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表現,已為為2017全年建立起良好開局。由於各技術領域超大規模業者都展現出積極購買意願,預計2017年全球公共雲市場規模將會大幅成長。此外,由於私有雲服務具有的優點也會繼續為終端用戶欣然接受,預期該部分市場也會擴大。

資料顯示,第1季全球私有雲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年增6.0%,達31億美元;公共雲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則是年增21.7%,達48億美元。

就私有雲市場而言,以乙太網路交換器支出成長最快,年增幅度達15.5%,其次為儲存裝置的年增10.0%,伺服器市場則是僅成長2.1%。在公共雲方面,儲存裝置市場大幅年增49.5%,乙太網路交換器年增22.7%,伺服器亦成長8.7%。至於在傳統IT部署方面,則是均呈年減。

再就區域市場而言,第1季各地雲端IT基礎設備市場規模都出現成長。尤其是在目前規模仍略低於1億美元的加拿大地區,更是大幅年增59.1%。年增幅度僅次於加拿大的市場是,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APeJ),年增18.7%,至於日本則是年增15.1%。此外,美國、中東與非洲、西歐、拉丁美洲、中歐和東歐也分別年增15.1%13.2%8.9%7.8%7.2%

在主要業者方面,第1季戴爾(Dell)營收雖然微幅年減0.2%,但仍以12.89億美元,居各業者之冠;惠普企業(HPE)/New H3C Group營收年減8.6%,以11.18億美元排名第二;思科(Cisco)1季營收年增8.7%,以9.02億美元排名第三。

至於ODM Direct業者,第1季合計營收則是大幅年增64.1%,達19.76億美元,佔當季所有業者總營收的24.8%。較2016年同期佔比17.4%,大幅增加7.4個百分點。

 

[Home]


2017/07/13 3.1.7. 物聯網成為企業數位轉型關鍵 [ 電子時報 張殷綺]

物聯網目前是許多企業數位轉型的最重要項目之一。

行動衛星通訊供應商Inmarsat一篇報告指出,相當看好目前企業物聯網(IoT)的發展趨勢,其調查的公司中,多數都將物聯網列為優先推動要務。

IoT News報導,該報告是由Vanson Bourne完成,他調查了500位企業資深人員與超過1,000位員工,發現97%的受訪者認為物聯網科技帶來顯著益處。這份報告中調查的產業包括農業科技、能源生產、交通與礦產等。

在這些垂直領域中,物聯網帶來的好處,主要包括提升服務能力、創造更健康與更安全的工作環境、以及發揮更強大的生產力。有38%受訪者提到機器學習是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另外35%提到機器人、31%提到3D列印。

但這項研究也並非全然正面。將近一半(47%)受訪者表示,公司必須重新思考應對資料安全的方法,另外45%提到目前缺乏相關技能,是一大挑戰;有29%表示,連網問題影響了物聯網部署,甚至導致物聯網無法推動。

Inmarsat Enterprise表示,物聯網的發展與部署,是世界各地各個產業都在發生的事,而這項研究證實物聯網是數位轉型的重要科技,比其他創新更為重要。

物聯網就像企業組織的眼睛與耳朵,若能將蒐集到的資訊加以使用,並提高效率,就能發揮價值。因此,目前許多企業都積極部署物聯網來推動數位轉型。

[Home]


2017/07/13 3.1.8. 行動裝置普及、上網成本下滑 印度成為亞太地區成長最快的電商市場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行動裝置的普及與上網資費的降低,大大刺激印度電商市場成長。

雖然網路滲透率相對其他新興市場偏低,但受惠於上網總成本持續下滑,印度已成為亞太地區成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市場之一。

Forrester報告指出,雖然B2C電子商務市場在2016年仍只佔印度零售銷售不到10%,但印度已經是亞太地區第四大電子商務市場,在2021年以前的每年成長幅度也將超越其他亞洲市場。

報告稱,印度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60億美元成長到2021年的64億美元,雖然不如大陸的6,810億美元及1.09兆美元,但年複合成長率31.2%遠高於亞太成長第二快的南韓的13.2%

讓印度電子商務快速成長的原因包括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網路資費降低,雙雙拉低上網成本,讓愈來愈多民眾也能負擔上網服務。印度網路行動協會(Internet and Mobile Association of India)與市調公司IMRB的報告指出,手機製造商致力推出可以上網的低價手機及平板,同時行動電信業者彼此間進行的割喉競爭,也讓網路費率節節下滑。

這讓印度上網人口穩定上升,根據印度網路行動協會及IMRB的報告,201410月印度上網人口仍僅2.78億人,到了201612月時已達4.32億人,到2017年中估計已經4.5億人。

2016年底的廢鈔則對印度B2C電商市場帶來利弊參半的影響,一方面,廢鈔看似有助帶動數位及行動交易,而拉近了網路零售與實體零售之間的差距,但另一方面,印度B2C電商仍高度依賴貨到付款的現金交易,因此在2017年初Forrester大砍印度2020年的電商市場規模預測,原因之一就是印度政府臨時祭出的廢鈔政策。

購物行動化也是印度消費者特有行為模式之一。Regalix調查指出,94%的印度行動購物消費者偏好使用專門的行動應用軟體來購物,而不是用手機上電商的行動版網站。印度學者Subhash Masnappa Suryawanshi更在研究中指出,即使是民眾先在PCNB上瀏覽完商品,最後結帳時仍會打開智慧型手機,理由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來支付更方便快速,而且他們也比較喜歡行動購物所提供更個人化的消費體驗。

此外,Suryawanshi也指出,印度電商消費者中,男性消費是女性消費的3倍,反映男性可支配所得高於女性的情形,同時有別於一般印象的是,印度網路購物多在早上九點到下午5點之間的上班時間進行。

國際列強齊聚印度電商市場 亞馬遜激戰Flipkart

Flipkart原本穩居印度電商第一,但亞馬遜的威脅與日俱增。

印度B2C電商市場競爭激烈,即使是商品銷售額名列前茅的強者,也可能坐立難安,愈來愈多海外金主投資印度的電商平台,而亞馬遜正後來居上,勝算備受看好。

2016年印度電商市場變化劇烈,排名第一的Flipkart因銷售目標不振而更換高層,排名第二的印度亞馬遜急起直追,排名第三的Snapdeal則面臨估值不斷腰斬、出售在即的命運。

Forrester指出,印度B2C電商市場是處於印度亞馬遜(Amazon India)一家單挑其他業者的局面,印度亞馬遜挾其母公司亞馬遜的龐大資金,正在印度市場大打持久戰。反觀Flipkart排名第一的寶座雖然搖搖欲墬,但已獲得eBay、騰訊、微軟(Microsoft)Tiger Global ManagementAccel PartnersDST Global等金主的資金及技術支援,準備和亞馬遜長期抗戰。而Snapdeal則在軟銀(SoftBank)的居間協調下,將和Flipkart完成合併。

在這些金主的支援下,Flipkart獲得的不僅是資金,還有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社群購物等技術,例如,微軟之所以投資Flipkart真正目的不在於財務考量,而是讓Flipkart採用Azure以及其下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資料分析能力。

在另一方面,亞馬遜於2016年在印度市場取得大幅斬獲,成功從FlipkartSnapdeal等業者手上取得眾多客戶,Forrester調查指出,2016年亞馬遜首度超越Flipkart成為印度最愛的網購平台,會在亞馬遜購物的消費者比例從2014年的30%成長到2016年的76%

亞馬遜在印度電商市場的前景也備受看好。砍谷創投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發布報告預測,長期而言亞馬遜將在印度電商市場勝出,不僅過去亞馬遜在印度的大幅投資、積極行銷已取得明顯成效,且受惠於母公司資金雄厚,亞馬遜在投資上有充分餘裕足以讓他們撐個10~20年,以等待有固定網購習慣的消費者數量成長至關鍵多數。

創投公司Lightbox Ventures Management合夥人Sandeep Murthy表示,目前看來亞馬遜在印度表現出色,非常適應當地市場,可以以重新設計原本在美國市場提供的服務,以真正切合當地市場需求,且他們擁有龐大的產業知識及資本。

相較之下,Forrester指出,排名第三的Snapdeal2016年一路走來處境日益嚴峻,不僅客戶逐漸亞馬遜奪走,連估值也從65億美元劇跌至10億美元。Snapdeal最大股東軟銀正在洽商出售SnapdealFlipkart,反映出Snapdeal作為純電商平台經營模式上所面臨的侷限,也就是對消費者體驗控制力有限。

阿里巴巴雖然已經投資Paytm並依照淘寶模式推出Paytm Mall,但Forrester表示,阿里巴巴仍在觀望當中,他們正在思考究究竟是要改為支持Flipkart抑或是發展成足以和Flipkart和亞馬遜抗衡的第三大平台。

儘管競爭激烈,Flipkart、亞馬遜及Paytm等印度主要電商平台背後都財力雄厚。Murphy表示,放眼世界,全球只有12家電商同時滿足營收逾10億美元、估值或市值逾10億美元、且是上市公司的條件,而印度至少就有4家公司可以追逐這個目標。

不過,驅動印度電商市場的力量之一雖然是網路使用者成長,但在另一方面網購人口的成長速度卻不及網路使用者。Murphy表示,印度消費動能依舊不足支撐業者的投資力道,在消費成長到足夠水準之前,在印度的電商業者都只能比誰氣長一分。

[Home]


2017/07/13 3.1.9. 雲端服務非科技巨頭獨有 創新者大有人在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SaaSPaaS的成長代表應用和工作負載從就地部署資料中心逐漸轉移到雲端。

說到雲端資料中心,外界首先想到的不外是亞馬遜(Amazon)AWS、微軟(Microsoft)Azure或是GoogleFacebook提供的服務,不過事實上,他們並非雲端技術創新的領先者,因為創新者仍在不斷出現。

根據財富雜誌(Fortune)報導,市場研究公司451 Research的專家指出,當前不少公司都在研發創新的雲端技術,而他們的成果可以讓資料中心的運作變得更有效率、更符合客戶需求而且更易於管理。

例如Equinix這家公司,就開發出一套管理軟體用於旗下位於全球的179個小型資料中心,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看到這些資料中心的運作情況。

新創公司Backblaze則是自行設計資料儲存硬體,號稱客戶只要把資料存入其中,可以享有比大公司更低的服務成本。該公司1年前推出名為B2的儲存服務,不但適用於任何類型資料,同時還可以按照客戶的儲存習慣提供客製化服務。

知名雲端資料儲存服務提供商Dropbox也在持續創新。該公司客戶過去的資料都是放在AWS,不過現在已經移轉至自有的資料中心。6月下旬Dropbox更宣布要朝美國以外的市場擴張,推出遍布全球的自家網路。

[Home]


2017/07/13 3.1.10. 輝達吃下豐田大單 股價看多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巴倫周刊報導,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近日與豐田汽車簽約合作,未來2年半將為豐田在美、日銷售的所有車款供應車用晶片,令分析師更加看好輝達前景。投資機構Needham & Co.稍早已將輝達目標股價調升至200美元。

該券商先前將輝達目標股價設在130美元,但最新報告將之調升為200美元,主因是豐田打算在2020年前將L2 Advanced駕駛系統導入美、日所有車款,而該系統將採用輝達Drive PX系列最高階晶片Xavier

若以Xavier均價200美元估算,Needham & Co.預測這項合作將為輝達創造10億至17億美元營收。

受利多激勵,輝達周三早盤勁揚1.35%,每股157.99美元。

而花旗分析師馬力克(Atif Malik)同樣看好輝達股價,甚至可能達到300美元。

馬力克於6月發布報告表示,他已將輝達目標股價從145美元上修至180美元,是研究機構FactSet調查30多位分析師當中給予最高目標股價者,而他看好輝達的原因是該公司近年成功將晶片產品打入多元市場。

馬力克表示:「輝達從昔日的PC晶片製造商轉型成跨足電玩、資料中心及車用軟體系統等多元市場的晶片業者,近日更搭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深度學習、人工智慧及自動車等最新趨勢。」

目前輝達股價本益比已高達47倍,但FactSet調查的30多位分析師當中,仍有超過半數將輝達股價評等設在「買進」或「優於大盤」。

馬力克表示,輝達不僅是深度學習領域的晶片領導業者,其客戶還包括超過80家汽車製造商、供應商及自動車研發中心。此外,輝達的繪圖晶片品牌GeForce也在電玩市場大受歡迎。

但馬力克不忘強調,晶片市場除了半導體同業競爭激烈之外,雲端平台營運商也開始自行研發人工智慧晶片,日後可能對輝達營收成長造成壓力。

[Home]


2017/07/13 3.1.11. 資安隱私把關 推動智慧醫療關鍵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當今互聯網、AI技術已逐漸深入應用於各項產業,高技術門檻的醫療行業被視為下一個趨勢。在昨(12)日昆博會舉辦的智慧醫療論壇中,學業界專家指出,大力發展智慧醫療時,相關資訊安全問題也需要妥善處理,才能保障智慧醫療領域不會造成隱私外流等問題。

目前已有許多業者與醫院合作,提供如電子病歷系統,使醫生、醫護人員能夠即時方便掌握患者資訊。有豐富護理電子化解決方案的凌群電腦總監洪政暐指出,病歷屬於重要個人隱私,業界開發相關系統時,也必須同時兼顧資安系統的升級維護,才能順利推動未來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

行動端方面也是同樣道理。洪政暐表示,目前因為法規、民眾信任度不夠等問題,雖有許多健康方面的手機App,不過看診相關的App很少。但他認為,只要滿足資訊的安全保護、適合重點族群如老年人的操作介面等條件,隨著法規放寬,行動醫療將會逐漸發展。

發展智慧健身、雲端運動器材的高登智慧總經理劉方正指出,目前公司利用物聯網技術,將用戶運動資訊上傳於雲端,使專家、教練可檢視資訊,對用戶運動方式給出建議。

據了解,高登智慧與多家機構、贍養中心有合作。對於如何保障用戶隱私問題,劉方正稱,公司擁有每個帳戶的運動資訊,但並不知道帳戶對應到的是哪個用戶,用戶基本資料由原機構保存,藉此保障用戶隱私避免外洩。

[Home]


2017/07/13 3.1.12. 無人商店 拿了就走 消費新時尚 [ 工商時報 涂志豪、袁顥庭]

繼亞馬遜(Amazon)打造無人商店Amazon Go之後,阿里巴巴也展示了無人商店「淘咖啡」,完全顛覆了傳統實體零售,未來消費者只要拿取所需東西,不用排隊結帳就可離開,離開時還會自動扣款。

雖然無人商店仍有許多技術上的困難有待克服,但未來「拿了就走」的消費模式將成商店新趨勢,法人看好偉詮電、鈺創、聯傑、晶宏、力旺等概念股將成為主要受惠族群。

亞馬遜今年6月宣布斥資137億美元收購有機食品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後,電商跨足實體零售已是勢不可擋,也讓亞馬遜一手打造的無人商店Amazon Go再度成為市場熱門話題。而大陸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也隨後跟進,上周在杭州舉辦的淘寶第二屆「造物節」現場,展示了全新型態的無人商店淘咖啡。

不論是亞馬遜試營運中的Amazon Go,還是阿里巴巴打造的淘咖啡,電商業者利用物聯網技術打造無人商店,消費者「拿了就走」的消費方式,將顛覆傳統實體零售的消費習慣。

但是要打造一間無人商店,需要應用到許多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包括利用感測器與機器視覺辨識,對來店的消費者進行身分認證及辨識,所有商品也要貼上RFID電子標籤,消費者在拿取商品時就可直接進行辨識,同時庫存及上架管理機制也會透過雲端運算及深度學習立即啟動。再者,無人商店也得採用全新的行動支付技術,讓消費者在離開商店時可以自動扣款。

正因為無人商店是以現有技術來進行創新應用,因此,國內半導體廠十分看好無人商店引爆龐大商機,已經著手進行規畫及布局。如鈺創推出的3D景深感測晶片及演算法技術,可對來店消費者進行身份認證及辨識;偉詮電的近場無線通訊(NFC)行動支付模組也可直接應用在無人商店之中,讓消費者離開商店時自動完成支付交易。

另外,每件商品都需要貼上的RFID電子標籤,將會是需求量最大的部分,包括聯傑及晶宏都已經推出RFID相關方案,並且已經開始出貨給零售通路業者使用。至於力旺去年發表的超低功耗邏輯製程嵌入式多次可程式(MTPEcoBit矽智財,已成為搶攻NFC及被動式RFID市場的利器。

元太電子貨架標籤 今年出貨看增3

電子紙供應商元太電子貨架標籤成長性看好,今年在大陸通路也大有斬獲,外傳已供應電子貨架標籤給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鮮電商「盒馬鮮生」以及京東旗下的永輝精緻超市「Bravo YH」,市場也看好未來有機會進入Walmart、亞馬遜等美國一線通路,每年維持兩位數的高成長。

智慧標籤應用漸趨普及,從應用面來看又區分為電子貨架標籤、行李箱標籤、物流以及智慧卡等四大應用,隨著物聯網環境成熟,電子貨架標籤接受度提高,相關應用占了整體智慧標籤的5成。元太2016年合計出貨量達3,0004,000萬片,成長率高達2030%,去年底累積出貨量突破1億片,2017年還會維持2030%高成長。

電子紙貨架標籤過去在歐洲市場採用率提高,去年接連獲得全球客戶採用並導入在其系統產品中,接下來在其他區域市場成長也加速。外傳元太已經供應電子貨架標籤給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鮮電商盒馬鮮生,及京東旗下的永輝精緻超市Bravo YH使用。市場預期,美國大型通路將是下一個主力市場,除了Walmart之外,亞馬遜完成併購Whole Foods交易後,也將逐步導入電子貨架標籤,未來幾年電子貨架標籤的成長動能看好。

在其他應用方面,Rimowa、元太、振曜攜手合作,行李箱智能標籤去年開始全面導入市場,今年Rimowa擴大導入全產品線,出貨還會維持高成長。去年黑、白、紅三色電子紙Spectra大量導入,成為智能標籤應用的一大利器,今年還會推出新一代黑、白、黃三色電子紙,可望進一步擴大ESL電子紙市場及市占率。

[Home]


2017/07/13 3.2.1.1. 微軟推MR合作夥伴計畫 加速HoloLens應用開發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微軟為協助第三方開發HoloLens應用,力推MR合作夥伴計畫。

微軟(Microsoft)宣布全新的「混合實境合作夥伴計畫」(Mixed Reality Partner Program),這項計畫將其既有HoloLens代理認證計畫面向系統整合商(SIs)開放,在前提下,微軟現有「HoloLens代理合作夥伴」(HoloLens Agency Readiness Partners)計畫全球約30名合作夥伴,都將自動納入微軟混合實境(MR)合作夥伴計畫當中。

Venture Beat網站報導,微軟最初於2016年初在北美地區為當地具創意力的代理業者推出HoloLens代理合作夥伴計畫, 2017年初再於歐洲推出這項合作計畫,簡言之這項計畫主要用來訓練及教育具創意力的代理業者,進而協助為諸如微軟HoloLensMR頭戴式裝置開相關應用程式(App)

雖然這樣的開放性有助MR應用的開發,開發者也能夠自由基於微軟的軟體開發套件(SDK),自行在公司內部為HoloLens打造App,不過這些開發者可能並非全部都具備相關專業知識,這也是為何微軟不斷投注資源在協助具創意力的代理業者,藉由廣泛的實踐培訓來加快開發速度主因。

由於數位代理業者只是協助HoloLensMR裝置充分發揮其潛力的一部分,MR應用如何適用於公司更廣泛基礎設施設置更是關鍵,這也是為何微軟將系統整合商引進MR合作夥伴計畫主因。該計畫中亦包含深度MR技術訓練,以及包含銷售與行銷要素。

一旦完成這項計畫訓練,將可獲得包含微軟工程支持與指導等的多項補助。微軟在20163月首度出貨HoloLens至開發者手中,近期再面向歐洲及澳洲等全球開發者及客戶開放,隨著HoloLens應用開發市場擴展,微軟如今希望讓業者更容易獲取創新及技術性資源,用以在各業者所處產業中發展MR技術。

微軟HoloLens產品行銷負責人Jeff Hanset表示,全球範圍的系統整合商已經了解如何打造、支援、整合及延伸微軟的技術,以滿足其客戶的業務及IT目標,作為MR合作夥伴計畫成員之一,這些系統整合商及數位與創意代理業者將在為企業商用客戶打造3DMR體驗上扮演要角。

[Home]


2017/07/13 3.2.1.2. 穿戴裝置方興未艾 5年後出貨倍增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市調機構IDC表示,包括手錶、手環、智慧衣、耳機等在內的穿戴式裝置今年出貨合計將達1.25億台,比去年成長20.4%,IDC更樂觀預期,20182021年穿戴式裝置成長速度不會放緩,預估2021年出貨量達2.4億台,幾乎比今年倍增。

市場上各種穿戴裝置越來越多,智慧手錶仍被困在以健身為主的用途,尤其在智慧手錶尚不成熟、智慧手環需求又大幅被智慧手錶侵蝕,智慧衣還處於初試啼聲的階段下,被視為下一個穿戴式裝置金礦的健康監控則還沒爆發。IDC表示,穿戴式市場正面臨調整期,市場正從盡快推出產品、搶曝光,過渡至著重用戶體驗、收集並對展現對用戶有意義的資訊。

在價格越來越低帶動下,IDC預期全球穿戴式產品出貨量將高速成長,今年穿戴裝置出貨估達1.25億台,其中近57%為手錶,手環的占比則下降至37.9%,兩者占智慧裝置總出貨量幾近95

IDC表示,在傳統手錶業者積極推出混合傳統機芯與智慧功能帶動下,手錶出貨量持續增加,不過這幾年流行的都是無法運作第三方應用程式的錶,隨著越來越多3G4G連線能力內建至手錶中,預估2019年起智慧手錶出貨量才會大增。

IDC進一步推測,手錶在2021年出貨量將達1.61億台,在全球穿戴式產品的占比則將上升至67%。

至於曾經呼風喚雨的智慧手環,在手錶的侵蝕之下,出貨成長越來越慢,IDC預估2021年手環出貨量為5,220萬台,只比今年多不到500萬台,市占也下滑至21.7%。

智慧衣雖然現在仍不普遍,可是IDC認為Google與牛仔褲大廠Levi's合作開發的智慧衣,將導電紗線與一般紗線混紡成布料後,就能在製衣過程中把晶片、感應器內建至衣服內,摸摸衣服就等於手勢操作,將能徹底改變目前智慧衣做不了什麼事的既定印象。

[Home]


2017/07/13 3.2.2.1. 大立光創天價 林恩平家族身價增77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股王大立光連六紅,昨(12)日收盤收在最高點5,430元,累計六天飆漲逾600元,再創台股新天價。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持股6,019張,六天內資產增加37億元,創辦人林耀英及董事長林恩舟,共持股逾6,500張,資產合計大增逾40億元,累計今年來股價大漲43%,三人資產暴增逾207億元。

林恩平今天將親自主持法說會,釋出最新營運展望,預料iPhone 8搭載新功能3D感測鏡頭、雙鏡頭進展等將成為焦點。

大立光自上周三(5日)公布6月營收以來,外資法人看好迎來iPhone 8拉貨潮的營運動能,外資連五日買超,累計買超935張,推升股價及市值頻創新高,目前市值已衝破7,000億大關。

林恩平今天將釋出最新營運展望,預料隨著iPhone 8拉貨點火,大立光營收有望一路旺到第4季。由於第2季新台幣匯率走貶約2%,優於預期,法人預估,大立光上季雖然有未分配盈餘課稅10%的費用,但因匯率因素淡化,預期上季獲利優於首季,單季可望賺進逾四個股本。

市場看好,今年智慧手機搭載雙鏡頭滲透率拉高,大立光受惠最大。林恩平看好下半年鏡頭設計規格持續拉高,除了愈來愈多客戶導入雙鏡頭之外,包括大光圈、3D感測鏡頭等,前置鏡頭規格愈來愈高。而鏡頭規格持續升級,加上iPhone 8搭載3D感測鏡頭,讓前置鏡頭由兩顆增為三顆,也是大立光受惠最大。

[Home]


2017/07/13 3.2.2.2. 手機晶片大廠虛戰實和 2017年市佔版圖變動小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聯發科在上半年緊急止血後,預期全球三大手機晶片供應商現有鼎立局面,短期內不會有大幅更動。

雖然高通(Qualcomm)、聯發科及展訊在2017年上半的激戰不斷,也陸續傳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OppoVivo、小米及魅族等知名品牌手機廠有意轉單的消息,其中,聯發科更因Modem晶片升級不利,而成為高通、展訊聯手狂打痛處的苦主,不過,在聯發科緊急推出新款Modem晶片解決方案,配合台積電最新12奈米製程技術來改造成本結構而止血下,高通據高、聯發科居中、展訊穩守入門的三強鼎立局面,預期在2017年仍無明顯改變,面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成長趨緩,顯示智慧型手機產品已正式步入成熟期,加上晶片毛利率易跌難漲的困擾難除,大家只會越賺越少,預期全球三大手機晶片供應商未來雖仍是小鬥不斷,但要想再起大戰,以目前殺敵一千,至少得自傷八百的投資報酬率來看,大家短期應該都不會再輕舉妄動。

高通雖然挾驍龍(Snapdragon)835晶片平台橫掃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氣勢,帶動旗下6系列及4系列Snapdragon晶片在大陸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驍勇善戰,不過,由於客戶群屬性明顯不同,加上價格折讓空間相當有限,研發資源及產品支援能力也備受限制下,雖然大陸品牌手機客戶的試單聲不斷,但實際推出新機的數量及種類還是未如預期,這一點讓高通有意俯衝大陸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的布局,仍需再多一點時間來努力與客戶溝通及合作。不過,在高通逐步將研發資源及產品重心移向大陸內需及外銷智慧型手機市場後,競爭對手未來要想再趁隙偷襲的機會也不高,以高通近期與大陸產、官、學界頻頻互相示好、兄友弟恭的情形來看,高通掌握市場制高點的優勢依然巨大,未來持續主導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戰局的能量驚人。

至於先前最怕被陷入高通、展訊夾殺的聯發科,終於在2016年下半Modem晶片技術布局明顯落後主流市場需求後,只得一路降價求生,反應在聯發科平均毛利率表現上,自是由過去高檔近50%,不斷下挫至35%還僅能稍稍止跌,大陸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也是節節敗退,被迫讓出不少市場養分給主要競爭對手。所幸,在聯發科研發團隊加緊趕工下,公司新一代Modem晶片解決方案已重新升級跟上主流水準,加上先前死硬守住大陸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的戰術成功,聯發科在近期客戶接單量明顯止跌反彈,加上晶片成本結構有效改善後,公司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低點已過,不過,面對上有虎、下有狼的終端晶片市場結構性夾殺壓力,聯發科恐怕還得多催生幾個新武器來以戰止戰,方能有效守住全球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領導地位。

展訊作為研發團隊陣容較少、營業規模較小及經濟規模較差等先天競爭劣勢,加上產品、技術總是由後往前追的競爭壓力,雖然公司仍然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但在晶片平均毛利率及市佔率表現,每每差強人意,加上展訊外部合作對象太多,在一些先進製程技術的合作過程中,屢有量產延誤或良率不佳等生產性因素,讓公司2016年下半明顯錯失豪取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的好機會,在競爭對手已經回過神來後,未來在全球中、低階智慧型手機晶片市佔率戰鬥上,恐怕又將再次陷入膠著,不過,以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開始步入成熟期的節奏來看,展訊智慧型手機晶片解決方案若能凸顯高性價比,並有效發揮規模較小,但彈性也高,反應也快的優勢後,未來公司營收及晶片市佔率成長空間也相對比競爭對手來得更寬廣。

蘋果iPhone拉貨戰鼓聲響 台系IC設計一掃成長不足隱憂

新款iPhone開始拉貨,上游晶圓代工廠第3季產能利用率已全滿,台系IC設計第3季營運成長應無負面因素。

面對蘋果(Apple)已擺明針對2017年新款iPhone開始拉貨,加上今年有不少新功能將推出,對於晶片需求量及平均價格都有拉升作用,在上游晶圓代工廠直言第3季產能利用率已全滿,而10月前幾乎已沒有空位後,台系IC設計公司普遍看好第3季客戶下單量將往上增加,甚至有可能越看越好,畢竟,傳統旺季效應,產業鏈庫存不高,上游晶圓代工產能滿載這三支箭,向來是IC設計公司營運見漲的最大票房保證,在新款iPhone相關晶片訂單已明顯排擠其他晶片產能後,台系IC設計公司第3季營運成長表現理應沒有負面因素可期,差別只是第3季營收季增率的多寡而已,此外,晶片平均毛利率走勢向來與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成正比,在第3季包括8吋及12吋晶圓產能多已銷售一空的現在,台系IC設計公司若要預期第3季毛利率走揚表現,也將符合產業慣例。

台系一線IC設計公司指出,2017年上半終端3C產品銷售表現,除新興的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獨樹一格增長,及不斷擴建的資料中心帶動伺服器相關晶片需求不斷高升外,其餘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TVSTBPCNB產品普遍乏善可陳,這也是產業鏈等不及第3季傳統旺季效應加持,就提前在第2季調整晶片庫存水位的最大原因。不過,在新款iPhone延後推出雜音雖然從不間斷,但蘋果仍如期自6月開始出現拉貨潮後,上游晶圓代工產能的立馬滿載效應,已開始吸引及刺激下游客戶重新回來拉貨,畢竟,新款iPhone2017年出貨成長目標普遍被業界看好將較2016年成長10~20%,加上無線充電、快速充電、3D感測、全螢幕設計等新功能,都需要新款的晶片解決方案來支持,這對於晶片需求量能來說,本來就會水漲船高般的往上提升。

也因此,在蘋果毅然決然在6月如期啟動零組件供應鏈的拉貨動作後,非蘋陣營也開始出現危機意識,而決定多備一些旺季晶片庫存水準,兩造力量加持下,台系晶圓代工廠已直接預告10月底前產能已全部銷售一空,若客戶決定加單,預期要到11月過後方有新產能可供應,這類上游晶圓代工產能供應吃緊的消息,向來會有效觸動下游客戶的拉貨神經,更明顯反應在台系IC設計公司第3季營收成長表現普遍正向樂觀的態度上。此外,由於上游晶圓代工產能已開始吃緊,預期客戶殺價壓力也會開始減輕,這對於第3季不少新品將量產,或成本降低改版晶片亦將推出的台系IC設計公司來說,也可坐收毛利率往上翻揚的邊際效益,這將是台系IC設計公司第3季營收、毛利率及獲利指標全數上看的最大保證,一甩2017年上半成長不足的隱憂。

面對2017年下半蘋果及非蘋陣營智慧型手機新品將再次交鋒,加上智慧型手機產品仍主打升級風,希望有效刺激終端換機需求,這對於2017年下半手機相關晶片市場來說,量增價漲的前景相當可期,雖然蘋果iPhone仍偏好採用外商晶片解決方案,但蘋果無形中也侷限國外晶片供應商劈腿的可能性,仍讓台系IC設計公司有機會跟進吃到新一代智慧型手機新功能、新設計的市場大餅,在2017年新款iPhone已正式拉貨之際,台系IC設計公司第3季營運成長表現跟進賺旺季掌聲的趨勢明顯。

[Home]


2017/07/13 3.2.2.3. 三星Note 8拚戰新iPhone 誰扮黑馬勝出難定 業界預期三星恐將殺出重圍 版圖變化趨烈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三星第3季即將推出Note 8新品,可能扮演手機市場大黑馬。

2017年為蘋果(Apple)跨足智慧型手機市場10週年,預計第3季發表的新款iPhone在多項設計與功能上有較大幅度創新,業界多認為下半年iPhone銷售表現可望在已趨於飽和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一枝獨秀,再度打趴眾家Android手機品牌產品,然近期部分廠商紛預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3季即將推出的Note 8新品,可能扮演手機市場大黑馬,將與蘋果新款iPhone激烈對決,屆時手機市場版圖變化可能相當大。

供應鏈業者表示,三星決定重新投入Note 8新品生產,並將針對Note 8新品的外型及功能有不少的創新突破,加上部分消費者對於三星Note系列手機的忠誠度相當高,因此,業界預期三星Note 8系列新品在第3季上市之後,可望以黑馬之姿在iPhone的夾殺中突圍,同時交出亮眼的銷售成績。

三星在2016年推出的Note 7手機因少數機種出現自燃現象,迫使三星在該款產品甫上市之際,便做出全球回收與下架的決定,對於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表現造成影響,但由於三星面對危機處理方式得宜,在相關電池組裝設計等問題解決之後,考量市場的反應與需求性,三星決定持續推展Note系列產品,並企圖在市場展開大反擊。

供應鏈業者指出,三星新款Note 8目前已完成設計,相關規格、外型、特色等已傳達給三星海外營運據點,開始進行新品推展的前置作業,業界預期三星最快在9月發表Note 8新品,屆時隨著三星Note 8手機正式問世,儘管市場可能再度炒作Note 7自燃事件相關議題,然業界預期Note 8有相當的機會在iPhone的熱銷聲浪中脫穎而出。

業者認為除了是因為三星既有Note系列手機用戶對於該款產品有極高的忠誠度,加上三星在手機市場歷經Note 7的空缺,反而可能刺激Note 8的銷售量,況且三星為全面強化市場信心,應會搭配Note 8新品推出更為犀利的促銷方案,帶動Note 8銷售量快速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類似情況已在日前三星推出改良版Note 7的市場反應上得到印證,三星將重新設計的Note 7,以Galaxy Note FE名稱重新在南韓推出40萬支的限量銷售,在極短的時間內便創下亮眼銷售成績,不僅為三星後續Note 8的市場推展注入強心針,並成為三星新款Note 8上市之前測試市場水溫的動作。

在全球各區域手機市場銷售方面,業界估計三星Note系列智慧型手機上市以來,平均年銷售量約維持在1,000~1,500萬支,若累計各地區Note系列手機出貨可得知,包括北美、南韓、沙烏地阿拉伯等為Note系列手機銷售量最大的地區。

另外,較令業界驚訝的是,台灣雖然人口數相對少,但Note手機在台灣總銷售量一度擠進全球排名第四,迄今累計銷售量已超過230萬支,其中又以Galaxy Note2Note3銷售表現最為亮眼。

 

[Home]


2017/07/13 3.2.2.4. 光芒被AR遮掩 VRPokemon GO何在 [ 電子時報 劉傑中、嚴思涵]

Pokemon GO》曾為讓世人瘋狂的「全民運動」,堪稱AR代表作,相較之下VR近年來熱度則有消退跡象。

Pokemon GO》於7月推出屆滿1年,雖然討論度沒有剛推出時火熱,但表現仍堪稱穩健,目前仍高居iOSAndroid排行榜上,總共創造13億美元營收。透過這款遊戲,更多人開始看見擴增實境(AR)的可能性,反觀虛擬實境(VR)的光芒則相對黯淡,許多大廠似乎已經開始「見風轉舵」,轉投入AR懷抱。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全球首個VR電玩頭盔,2016年才正式上市,想要成為支撐遊戲產業一方的獨立平台恐怕還言之過早。Sony號稱賣出100萬台PS VR、宏達電的HTC ViveFacebookOculus Rift從推出到20173月,銷量加總也不過80萬台。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據稱賣出500萬台與自家手機相容的Gear VR,但此款價格較低,功能也稱不上是完整的電玩遊戲頭盔。

VR缺乏像《Pokemon GO》這樣大為風行的必玩遊戲,仍舊處於小眾的利基產業,自然也無法吸引到大廠投注重資加入研發行列,讓高階的VR發展更加窒礙難行,產業陷入惡性循環。外界對VR的熱度消退,從先前的E3電玩展可見一班。前2年在VR領域動作頻頻的Oculus,連自己的攤位都沒有。也不過2個月前,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則在開發者大會上大談AR,也表明《Pokemon GO》就是他的靈感來源,對於VR則幾乎是隻字未提。

至於微軟(Microsoft)則在展上推出加強版的Xbox One主機,但跟市面上現存的VR遊戲不相容,迥異於前2年的發展路線;值得注意的是微軟近來已經成為AR計畫HoloLens的主要支持者之一。Sony預料2017年下半將持續推出PlayStationVR遊戲,包含剛上市不久的《Farpoint》。Bethesda Softworks則在E3展示自家的3款遊戲大作,吸引大批人潮,算是替VR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專家仍舊認為,VR發展如果要持續下去,勢必需要一款類似《Pokemon GO》這種「不玩不行」的暢銷遊戲。

AR/VR市場崛起 2020年規模將達1500億美元

Facebook推出Facebook Spaces VR社交應用平台。

日前傳出蘋果(Apple)著手研發可與iPhone連接使用的擴增實境(AR)智慧型眼鏡iGlass,讓市場對AR、虛擬實境(VR)等關心度再度提升。

Digital Times報導,以ARVR技術為中心的內容檢索、情況辨認等相關市場將出現爆炸性成長。外電引用市調機構Digi-Capital資料指出,2016ARVR市場規模約40億美元,2020年將大幅成長至1,500億美元。目前VR掌握市場主導權,然2018年後,AR將主導市場成長,2020年後,AR估計將佔整體市場70%以上。

ARVR除裝置外,也將與遊戲、教育、醫療等多元產業融合,產生創造新就業機會的效果。

全球IT企業為搶佔正在崛起的ARVR市場,正加速進行研發。蘋果(Apple)先前公開有助研發ARVR內容的Mac作業系統(OS),及可開發AR應用程式及內容的開發者工具等,出手搶佔ARVR生態系統。

Google比蘋果早一步推出智慧眼鏡Google Glass2017年也將積極拓展ARVR生態系統。Google表示將推出不需配備智慧型手機就能使用的獨立型VR頭戴裝置,並將大幅增加可支援自家VR平台Daydream的裝置。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Facebook則發布了Facebook Spaces VR社交應用平台,並讓使用者可利用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創造AR內容,用戶在虛擬空間中還能與其他人對話,致力於推動VRAR事業。

根據南韓未來創造科學部的ICT技術水準調查報告,南韓ARVR應用技術比起全球擁有最尖端技術的美國,各為80.8%81%水準,技術差距落後1.61.5年。

南韓企業在推動ARVR市場出現爆炸成長的裝置和網路領域擁有競爭力,然在軟體和內容領域比起其他國家表現稍嫌遜色。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amsung Gear VR等與智慧型手機連線的裝置擁有全球性競爭力,然2017年後可支配市場的智慧眼鏡等其他形態裝置方面,則未確保競爭力。

為製造智慧型眼鏡,需要相機、高性能電腦運算、輕量化設計、高解析度、高速無線通訊等負責技術,及可針對外在環境客體、背景、動作分離、辨識、合成的技術。

智慧眼鏡市場2012年由Google敲開大門。Google當時推出了可拍照、錄影的Google Glass,然引發非法拍攝及可能侵犯隱私等質疑聲浪,最後未能上市銷售。然智慧眼鏡未來可能取代智慧型手機,IT業者正前仆後繼著手研發智慧型眼鏡。

蘋果認為該市場有商機,進而著手研發技術。蘋果的iGlass推測可觀看iPhone中儲存的照片、影片、智慧型手機螢幕等。

微軟(Microsoft)2015年公開採用混合實境(MR)技術的眼鏡型態裝置HoloLens2016年開始將該樣品分配給開發者,目前尚未推出消費者用HoloLens 。微軟據傳也正在研發外觀與一般眼鏡一樣的AR裝置,外型較HoloLens小。微軟無法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嶄露頭角,不過智慧眼鏡可能成為微軟一吐怨氣的王牌。

Alphabet、高通(Qualcomm)、阿里巴巴等IT業巨擘注資的AR新創公司Magic Leap,則以2017年內推出AR眼鏡為目標,積極進行研發。該裝置較一般眼鏡大,但較微軟的HoloLens小,視野也更廣闊。

[Home]


2017/07/13 3.2.2.5. 重金拜請鬼怪孔劉 華碩手機拚了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受到筆記型電腦(NB)與智慧型手機出貨未如預期達標影響,加上匯率波動與零組件漲價等衝擊,華碩近年業績成長動能明顯停滯,2017年首季每股稅後(EPS)更寫下23季以來新低。而其中,ZenFone 3系列因延遲等因素,未能乘勝追擊、一氣呵成續寫新高,實為華碩營運陷入低潮的重要關鍵,若即將登場的ZenFone 4系列新機無法在年底前力挽頹勢,如小米在2017年上半上演逆轉秀,華碩於2018年手機戰場拚戰恐更為艱困。

為求生,華碩終作出改變,除決定全面組織重整,針對一直以來最不願意觸碰的人事問題進行改組,同時也大增手機行銷預算,近日就傳出重金邀來以韓劇鬼怪風靡全亞洲的男神孔劉加持代言,對於華碩而言,深耕多年的手機事業絕對不能半途下車。

2003年正式進入手機市場的華碩,始終未能有所表現,多年後終以ZenFone站上全球主流戰場,2014年首代ZenFone繳出全年850萬支出貨新高,2015ZenFone 2世代出貨再衝上2,000萬支,一舉超越宏達電,但原定20164月就該面市的ZenFone 3卻傳出因英特爾(Intel)退出手機市場與重新設計等因素而延宕1季才開賣,新舊機種轉換腳步失調,加上陸廠勢力快速擴張,並擴及印度、印尼等東南亞市場,以致華碩全年出貨遠不及預期2,000萬支目標,成長動能不增反而嚴重倒退嚕。

華碩手機事業拚戰10多年,迄今仍未能帶來虧轉盈,且近年規模快速擴大,人事、研發與行銷費用也大幅飆升。

然而,ZenFone 3世代表現低迷,華碩ZenFone 4又再度延遲推出,原因包括了零組件缺貨、重新設計等。2代手機均出現延宕,對華碩整體獲利表現帶來折損,已是相當嚴重的危機,不只是外部因素,內部絕對也出現問題。

2017年上半營運陷入低谷的華碩,獲利寫下近年新低,一直以來被賦予肩負獲利成長動能的手機事業,市場也多保守看待突圍實力。不過,1990年成立迄今,華碩歷經多次產業革命劇變、全球經濟危機與營運低谷,亦有不少決策與產品未能成功,但華碩仍持續活躍於全球電子產業主戰場,其迅速面對且解決危機的能力備受肯定,雖然手機事業虧損,但NB、板卡等本業實力深厚,目前仍能咬牙挺住,不至於發生宏達電、宏碁虧損狀況。

對於華碩而言,行動裝置與軟體應用、物聯網(IoT)、雲端運算、虛擬實境(VR)、人工智慧(AI)等新世代領域息息相關,目前平板電腦已不再是主力產品,因此手機事業絕不會半途棄守下車,市場認為,華碩ZenFone 4雖然延遲推出,但華碩部署多時應還是會帶來亮點話題。

ZenFone 4即將登場前,華碩決定由裡而外重整手機事業,除大刀闊斧展開人事改組,另則是在行銷策略上也有所轉變,傳出重金邀來以韓劇鬼怪風靡全亞洲的男神孔劉加持代言。先前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夯劇沒看過,相信3J、負責手機操盤的張凱舜應沒看過鬼怪一劇,然其願意付出華碩成立以來最大手筆的名人代言費用,應是針對大陸VivoOppo名人代言成功方程式深入了解。

據多家調研機構先前所發布數據顯示,雖然實際出貨有所落差,然2017年第1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市佔前五大中,OppoVivo穩居45名,近年出貨與品牌展現快速大躍進實力,突圍關鍵除了實體零售通路優勢外,另則是新興市場勢力大幅成長,而其迅速為消費者所熟知的主要策略就是強打名人代言,並有多句洗腦的Slogan廣告語,市場也估算2大廠整體營銷費用相當高昂,在大陸、印度等亞太市場所投入的金額恐遠超過三星等。

Oppo算是大陸手機業者中採行明星代言最大手筆的業者,代言人眾多,包括日先前所推出的R11在內,大陸本土知名明星就包括楊冪、楊洋、鹿?TFboys與李易峰等,周杰倫與張震也入列,先前也搭上韓流熱潮,重金請來全智賢與GD權志龍,另還有Leonardo DiCaprio Vivo也不遑多讓,除了韓流一線大咖宋仲基及大陸明星外,找來NBA勇士隊後衛StephenCurry為其旗艦手機Xplay6代言,手筆之大更令外界令人驚奇。

不過,找來名人為手機代言,從早期的諾基亞(Nokia)與摩托羅拉(Motorola)到現在大部分業者都有,華為最著名的就是找來足球天王梅星,而銷售平平的大陸努比亞則簽約C羅,品牌大廠中應只有蘋果(Apple)未曾採用,行銷效益甚難評估,但華碩決定重金找來鬼怪代言,應是希望能複製OppoVivo營銷模式,但其實失敗的也不在少數,如據傳以千萬美元重金找來「鋼鐵人」小勞勃道尼代言的宏達電,當然營銷內容也是關鍵。

向來對於營銷費用管控相當謹慎的華碩,ZenFone 4傳找來孔劉加持,期望能帶動品牌實力與買氣回升,其營銷態度有所改變是好事,相信孔劉的知名度應可助其提升亞太區市場話題熱度,但最重要還是本身產品實力,效能、設計與品質強化還是用戶最關注的。接下來手機上市別再遲到,產品強打高性價比及軟硬體品質穩定,用料能更為精細,華碩手機事業才有機會逐步恢復成長動能。

[Home]


2017/07/13 3.2.2.6. iPhone再傳搞不定2大軟體 無線充電、3D感測卡關 「瀰漫著一股恐慌感」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軟硬都難

蘋果下半年將推出的新iPhone狀況不斷,繼過去幾個月傳出部分硬體生產不順,可能導致OLED版新iPhone首批量產不足甚至延後推出的消息後,如今市場又傳出新iPhone的無線充電與3D感測器這2大功能軟體出問題,使工程師壓力陡升。

美國財經新聞刊物《FAST COMPANY》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預定今年秋天亮相的新iPhone具備許多新功能,以凸顯這「問世10周年版本」iPhone的重要性,但無線充電和3D感測功能卡在軟體這一關。這使蘋果iPhone團隊工程師與設計師過了緊繃的6月,「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恐慌感」。

料先出貨再更新軟體

在無線充電功能方面,蘋果採用Qi無線充電標準或其他類似技術,而美國通訊晶片供應商博通(BROADCOM)提供的零組件沒問題,只是軟體尚未準備就緒,3D感測器也遭遇類似問題。

消息人士指出,若接下來仍無法解決問題,蘋果可能先出貨,之後再以軟體更新等方式來啟動功能,蘋果對此拒絕回應。

蘋果先讓手機出貨後才啟動部分功能並非沒有前例,最新例子是iPhone 7 Plus的「人像模式」(Portrait Mode)。蘋果早已在iPhone 7 Plus安裝感測器和晶片,等到軟體調整到沒問題後才啟動人像模式功能。

除了無線充電和3D感測,蘋果新iPhone也可能捨棄採用多時的指紋辨識,改採臉部掃描與虹膜辨識,作為新iPhone解鎖的安全功能。

OLED版出貨目標難保

彭博上周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蘋果正在測試新安全機制,讓用戶透過臉部掃描來登入iPhoneApple Pay支付認證及啟動安全應用等功能。新iPhone刷臉解鎖由新的3D感測器驅動,這項功能重點在於感測器的速度和準確度,用戶只需幾百毫秒就完成臉部掃描,並解鎖iPhone

不過,新iPhone難產的消息近來甚囂塵上。《電子時報》英文版6月底引述國內業界人士說法報導,受到組裝線產能不佳與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供應等因素影響,蘋果預定9月推出的OLED版新iPhone首波備貨量可能僅300~400萬支。這意味全球果粉在新iPhone開賣當周極可能搶不到現貨,蘋果希望今年出貨5000~6000萬支OLEDiPhone的目標也可能落空。

三星Note 89月開賣

儘管新iPhone OLED面板獨家供應商三星承諾全力供貨,組裝廠鴻海(2317)及和碩(4938)等也加緊招募中國產線人力,上述狀況仍可能拖累OLED版新iPhone生產進度。

另方面,南韓財經媒體The Bell引述南韓券商報告,三星電子上半年旗艦手機Galaxy S8系列開賣2個月後銷量約1000萬支,低於2016年同期S7系列的1200萬支。這使三星須加緊趕工,推下半年旗艦手機Galaxy Note 8,彌補S8銷售速度不如預期的困境。外傳Galaxy Note 8可能在8月亮相,9月上旬開賣。

[Home]


2017/07/13 3.3.1. 鴻騰今在港掛牌 吸金百億 [ 經濟日報 尹慧中、蘇秀慧]

鴻海集團旗下鴻騰精密將成為鴻家軍第四家在香港掛牌的子公司。該公司以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的股票名稱今(13)日在港掛牌上市,據港交所發布訊息指出,鴻騰超額認購2.39倍,吸引資金約25.39億港幣(新台幣約98.99億元)。

港交所昨(12)日公布訊息顯示,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今日將掛牌,每股定價為2.7港幣,合計收到有效認購申請逾2.36億股,超額認購2.39倍,將自全球發售取得資金約25.39億港幣。

由於鴻海集團持有鴻騰股權在七成以上,長期投資持有的資金成本相當低。儘管鴻海並未打算處分鴻騰持股,但市場仍推估,鴻騰精密在港掛牌後,鴻海集團潛在的投資收益將達約在70億元。

鴻騰掛牌後,成為集團旗下繼富智康、雲智匯科技、訊智海後第四家在香港掛牌的子公司,也是當地市場點名的蘋果概念股。

在掛牌上市後,鴻騰預計主要籌資款項的25%、約6.35億港幣將用於投入通訊基礎設施終端投資,並預定以籌資款項25%、約6.35億港幣選擇收購對公司業務互補作用與策略發展一致的相關標的。

其餘資金方面,鴻騰預計籌資款項20%、約5.08億港幣將用於移動與無線設備終端市場新品開發,其餘約15%資金則將用於工業與醫療、汽車終端市場業務擴張以及新興應用等其他機遇。

鴻騰掛牌前公布訊息顯示,公司定位為整合創新設計製造商,去年合約製造商營收占比47.9%,其次為品牌公司占比35.9%,其餘為分銷、零售與其他客戶等。市場方面,去年大陸營收占比37.3%,其次美國32.7%,台灣9.9%,是前三大銷售市場。

明報、經濟通通訊社等報導,鴻騰六零八八精密科技指出,去年營收增加主要在於收購安華高光學模組業務。

另外,市場機構估計,鴻騰去年位居全球第四開發與生產互連解決方案相關產品廠商,以去年營收估計占全球連接器市場的5.1%

鴻海集團在地市值 衝385億新高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在香港掛牌子公司新增鴻騰精密。鴻騰掛牌後預估市值僅次於富智康(FIH),整體集團子公司在香港掛牌的市值概況將達到385億元,創下新高。

鴻海集團持股超過六成的富智康昨 (12)日收盤價換算,市值約189.25億元。

富智康處於營運調整階段,先前已兩度發布新聞稿示警,受收購諾基亞的成本影響,預估今年上半年將較去年同期虧損,預計合併損失不超過2.4億美元(約新台幣72億元)。

陸磁吸效應 衝擊我IPO

勤業眾信審計部營運長施景彬昨(12)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灣資本市場掛牌家數,較去年同期的27家為低,募資金額也較去年的94.62億元下滑22%,整體而言處於「低水位」狀態。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昨日舉辦「2017年台灣資本市場與稅制改革趨勢分析」記者會。勤業眾信總裁郭政弘表示,政府即將推出稅制改革方案,台灣資本市場近年一直受到稅費制度影響而震盪波動,包括2012年的證所稅風波、2013年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及2015年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減半,造成的內外資股利所得稅負不公平現象,都讓投資人喪失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因此,稅改政策將是今年下半年資本市觀察重點。

郭政弘建議,政府應關注台灣資本市場發展,朝簡化稅政為目標,改善股利所得內外資稅負差異爭議,並鼓勵外國企業來台掛牌,發展生態多樣、有機健康的資本市場體系。

施景彬指出,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認地,是受到台灣因缺乏大型籌資案件,以及中國縮短IPO作業時間影響。

[Home]


2017/07/13 3.3.2. 530億 聯想收購盧森堡銀行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大陸企業收購海外資產瞄準金融業,消息人士表示,聯想控股正洽購盧森堡國際銀行(BIL90%的股權,預計BIL的價格為10億到15億歐元(約新台幣353.5億元到530.3億元)。

聯想控股昨(12)日股價上漲1%,收盤價港幣20.8元。

路透報導,聯想控股正與Precision Capital協商,收購對方持有BIL90%股權。Precision Capital是卡達皇室成員擁有的投資公司。

包括聯想控股發言人、Precision Capital駐杜哈辦公室發言人,以及BIL均未予置評。

消息人士表示,交易可能在未來數周敲定,聯想控股並不尋求購買由盧森堡政府所有的BIL剩餘10%的股權。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Precision Capital正在考慮出售控股權給潛在買家,但最終協定尚未達成,該消息人士沒有透露買家是否是聯想。

華爾街見聞報導,儘管歐洲銀行業的盈利能力不斷下降,監管負擔不斷增加,但大陸企業對歐洲銀行愈來愈感興趣。

今年5月,海航成為德意志銀行最大的直接股東,而復星持有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Millennium BCP 24%的股份。

聯想控股希望擴張業務範圍,從傳統的個人電腦業務擴展至海外金融服務,目前聯想控股與一些投資公司合作,業務涉及食品生產、汽車租賃、牙醫和初創公司孵化等行業。

2011年,Precision7.3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BIL。當時,BIL的母公司法國比利時金融集團Dexia陷入危機,獲得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政府的國家援助,而援助的條件是其出售活躍業務。

分析師們當時表示,Precision支付的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值。

BIL成立於1856年,是盧森堡最古老的私人銀行。截至2016年底,BIL在全球共有員工約2,000人,管理資產約377億歐元(約新台幣1.33兆元)。

2016年,BIL的淨利潤從2015年的1.34億歐元(約新台幣47.3億元)下降到1.1億歐元(約新台幣38.8億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減值和重組費用。

[Home]


2017/07/13 3.3.3. 元太緯創目標價調升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台股高價股、權值股吹響強漲號角後,大型研究機構進一步看好低價股跟風。元大投顧將元太(8069)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拉升至40元,強調是新零售「整合線上與線下(O2O)」最大受惠者;野村證券則看好緯創挾智慧機組裝事業第4季將轉盈利多,給予38元的股價估值。

元大投顧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家麒指出,投資人可能忽略、或根本沒意識到元太已打進逐漸崛起的O2O平台,在亞馬遜的Amazon Go與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雙重加持下,元太的電子貨架標籤擁有即時更新價格的優勢,將在此營運模式中扮演貫串整個O2O供應鏈的重要角色。

法人機構分析,元太獲得亞馬遜、阿里巴巴等龍頭大廠的助益,2017年至2019年獲利年增率分別高達35%33%23%,幅度極為驚人;未來三年每股純益來到2.26元、2.99元與3.67元。

事實上,元太已供應電子貨架標籤給予阿里巴巴旗下的生鮮電商「盒馬鮮生」,以及京東旗下的永輝精緻超市「Bravo YH」使用。張家麒認為,在亞馬遜完成併購高端零售商Whole Food交易後,採用電子貨架標籤是遲早的事。

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鈞寧則力挺另一低價股緯創,最大的看好理由,就是緯創在智慧型手機學習曲線已縮短,就算第3季迎接新產品代工訂單,也不會對公司帶來太多壓力,其智慧機組裝代工業務,第4季就可順利轉盈、貢獻獲利。

緯創智慧機業務良率提升後,外資認為,該事業明年全年可望維持獲利,整體而言,緯創處在營業利益率脫離谷底向上階段,提供股價上檔動能。另一方面,緯創在進入旺季後,今年第3季、第4季營收看增二成,剽悍的營收動能是股價強力支撐。

[Home]


2017/07/13 3.3.4. 孫正義努力重建Sprint 下一步眾所矚目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孫正義重建Sprint成功,或可藉此佳績重推T-Mobile購併案。

軟銀(SoftBank)2013年購併當時美國第三電信大廠Sprint,目標是購併另一家電信大廠T-Mobile,但在美國政府阻止後,軟銀社長孫正義轉換經營目標,要以Sprint自力轉虧為盈。

孫正義的目標經2年努力後,獲得成果,2016會計年度(2016/4~2017/3)Sprint財報,營業損益轉虧為盈,雖然用戶數成長偏低,變成美國第四電信大廠,但已非購併時用戶淨流出的狀態,而且用戶滿意度與普及度都從最低變成最高,雖因過往債務拖累,最終損益仍為虧損狀態,但料2017會計年度能好轉。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現在美國總統換成與孫正義互動良好的川普(Donald Trump)Sprint也不再被認為是軟銀利用完就拋棄的不良企業,而是業績與客戶滿意度都不斷成長的企業,現在要重談購併案,外在環境與形象均大不相同,成功率可能變高。

軟銀讓Sprint止跌回升的關鍵,除了組織改造,削減每年支出達20億美元,也改善通訊品質,並針對不同區域採用不同的營業模式。

T-Mobile購併案失敗後,日經報導,孫正義一度認為該購併案是個錯誤,但轉念一想既然現在的Sprint賣不了好價錢,只能自己經營讓事態好轉,因此他邀請在美國創業卓然有成的Raul Marcelo Claure,主導Sprint的組織改造,提出超過1,000項的改進項目,節約成本。

Raul Marcelo Claure對孫正義表示,他懂經營但不懂電信技術,因此孫正義馬上指定懂通訊技術但不會英文的專務董事宮川潤一赴美,輔佐Raul Marcelo Claure推動電信技術改進。

宮川潤一赴美後馬上發現,美國國土大,電信系統覆蓋率差,他一下機就沒有訊號,體會到美國消費者當時為何對Sprint反感,研究後決定重擬電信系統投資計畫,暫停一切現行工程;孫正義得知後,立即召開Sprint臨時董事會,讓董事會同意照宮川潤一的方針修改電信系統投資。

能重擬電信投資計畫,當然是專業加上孫正義全力支持,而其投資方向,則是依照高費率用戶分布多寡調整優先度,提高使用高費率方案者的滿意度,同時以各種業績方式刺激不同區域行銷部門進行業績比賽,並將原本超過500種以上的費率方案,縮減為10種主要方案等措施,逐步改善整體服務。

因此,Sprint的用戶數,從2013會計年度的流失130萬名,變成2016會計年度的增加93萬名,這數字具體顯示Sprint改造的成功。接下來孫正義要利用業績好轉的Sprint推動哪些事業,成為市場觀察重點。

[Home]


2017/07/13 3.3.5. 歐盟嚴罰Google引美科技圈震撼:歐盟認定Google圖利自家服務 數位壟斷及其標準引發熱議 [ 電子時報 蕭菁菁、涂翠珊]

歐盟裁決Google濫用搜尋引擎市場主導權圖利自家服務,罰款逾20億歐元。

歐盟委員會(EC)最近針對Google濫用搜尋引擎市場的主導權,圖利自家比價購物服務,罰款24.2億歐元(27.3億美元)的天價,有分析認為歐盟(EU)的決定雖然有其依據,但也有令人爭議之處。

歐盟委員會的判決指出,Google有許多創新產品和服務,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Google在比價購物服務的策略並非基於產品比對手好來吸引客戶,而是濫用搜尋引擎的市場主導權,在搜尋結果中促銷自己的服務,繼而矮化其他對手。歐盟認為,Google阻斷其他企業的競爭和創新機會,讓消費者喪失在不同的服務做選擇、享有創新利益的機會,明顯違反了歐盟的規定。

網站Stratechery報導指出,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有其考量,但也有一些令人質疑之處,對於堅決反對或支持反壟斷雙方都值得警惕。事實上在判定一家數位企業違反公平競爭規定之前,需釐清幾個重點。

其中之一是,什麼是數位壟斷(digital monopoly)?數位壟斷和傳統的壟斷定義不盡相同,過去的壟斷是左右消費者選擇的方式,包括限制供給(例如石油)、配送(如鐵路)或基礎設施(如電話線)。但數位時代並非如此,消費者是透過自己的經驗來選擇供應者。

根據這個概念,有人批評歐盟判定Google壟斷有失公允,畢竟搜尋引擎市場有許多供應者,為何消費者獨鍾Google,以至於讓Google有主導地位,吸引歐洲國家90%的消費者使用?

但歐盟裁決書指出,搜尋引擎市場有著很高的門檻,部分原因是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愈多消費者使用,就會吸引愈多廣告商,業者賺進更多的收入後,可用於吸引更多消費者。同樣地,業者蒐集許多消費者資訊,也可用於改善搜尋結果。

歐盟這樣的理由似乎值得信服,在現實世界,企業藉由控制供給,來營造稀有性;在數位世界裡,企業的經濟力量來自於控制需求,也就是歐盟判決書中所敘述的良性循環。換言之,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供應者的說法,其實是忽略了網絡效應是數位壟斷基礎的事實。

其次,判定違法行為的標準是什麼?歐美對此長久以來存有認知上的差異,美國依據的標準消費者福利,主要參考指標則是價格,只要價格不調漲,若能降價最好,定義上就無違法行為。但歐盟明確聚焦在競爭,藉由打壓競爭者、壓抑創新,導致消費者長期蒙受損失,即是違法的壟斷行為。

歐盟指出,在歐盟反壟斷規定下,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並不違法,但主宰市場的企業不得濫用自己的勢力限制競爭,不管是自己所處的產業或在其他產業。就Google的例子而言,其比價購物服務掠奪對手機會,市佔率快速擴張,顯然就是扭曲市場競爭。

最後是競爭產品的內涵,這點是比較具爭議之處。一般當搜尋特定產品時,用戶會希望結果會出現相關產品,而不是比價購物連結,如果要做比較,會直接打上關鍵字「購物比價」。換言之,Google比價網站之所以出現應該是應用戶的要求,但歐盟卻將Google呈現用戶希望的結果判定為失當之舉。另一個更大的問題點是,Google Shopping並非產品,而是一個網購平台。

歐盟對Google開罰 比價網站業者看見一線生機

小型購物比較網站看好歐盟裁罰Google能為其業務帶來正面影響。

歐盟對Google祭出上億歐元罰單,並令其改變現行的購物服務,讓其他原本在Google搜尋結果中常被忽略的小型購物比較網站,有了重振的機會。除了購物搜尋外,其他像是旅遊、地圖等Google搜尋服務,也已成為歐盟調查的對象。歐盟對Google購物搜尋所做出的裁決,將可能成為往後類似案件的參考前例。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歐盟給了Google 90天的期限,要其終止一切差別待遇行為,並針對改善做法提出解釋,否則將面臨最高相當於Google每日全球營收5%的額外罰金。

英國購物比較網站Foundem2009年,首度針對Google的壟斷行為正式向歐盟提出申訴。FoundemGoogle視為導致自身業務流失甚至關站的元凶。還有許多其他小型購物比較網站,也因流量下滑導致人力不足,而需藉由合併才能繼續生存。這些廠商相信,在Google改變做法後,他們的生意將會有所起色。

歐盟指出,Google約從2004年起,便刻意操作搜尋結果偏袒自家服務,導致FoundemKelkoo等網站流量大幅流失。有特定業者的網站流量分別在英國與德國驟降了85%92%,反觀Google在這兩地的流量分別增加了45倍及35倍。

Google法律顧問Kent Walker表示,Google研究發現民眾傾向直接連結到產品購買網頁,而不會想要透過購物比較網站再搜尋一次。此外,某些競爭對手認為有害的演算法,其實是Google為了對付垃圾訊息和非原創網站才引進的。

歐盟指出,並沒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釋這些網站的流量為何會突然驟降,但Walker不認為競爭對手網站的命運是Google所造成的。儘管一些網站面臨了萎縮,但同時也有像是亞馬遜(Amazon)eBay等網站反而更加成長。

Foundem執行長Shivaun Raff曾擔任反Google遊說組織Icomp的特別顧問,而Icomp也與微軟(Microsoft)關係密切。不過目前Foundem和微軟都已不是Icomp的成員,微軟也與Google達成協議不再涉入Google的壟斷爭議。

曾向歐盟申訴Google處理新聞搜尋結果不公的News Corp,則在這次針對購物搜尋的案件中成為利益第三方,因此能夠參與調查。

目前仍不知Google會如何因應歐盟下達的命令,而對手網站是否能就此起死回生,也還是未知數。列日大學(University of Liege)反壟斷教授Nicolas Petit表示,如果Google只是決定不再使用影像豐富的搜尋結果,可能反而會造成整體消費的流失。

Google不服歐盟裁罰 恐步上微軟後塵

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因涉違反公平競爭而遭歐盟(EU)裁罰一事,不禁讓人聯想到另一家科技大廠微軟(Microsoft),也因反壟斷爭議與歐盟陷入了長期抗戰,並遭歐盟判賠巨額罰金。如果Google不服歐盟裁定而決定繼續上訴,恐怕會重蹈微軟覆轍並承受更大的損失。

據路透(Reuters)報導,在歷經7年的調查後,歐盟執委會(EC)Google刻意打壓競爭對手的購物服務為由,對Google判賠24億歐元的巨額罰款。而更早之前,歐盟執委會就曾為了提升軟體市場的競爭,在2004年向微軟開罰4.9億歐元。接著因微軟不願配合裁罰,歐盟又再遞出了8.9億歐元的罰單。歐盟對微軟陸陸續續進行的各種調查,總共讓微軟付出了超過22億歐元的罰金。

儘管多年前Google曾透露將不會犯下和微軟一樣的錯誤,但當歐盟祭出裁定後,Google即表示不同意歐盟的調查結果,並考慮提出上訴。如此看來,Google不僅沒有記取教訓,還有變本加厲之虞。

然而一旦進入長期抗戰,Google便需付出高額成本。不論最終結果如何,都對Google相當不利。

目前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股票市值為6,660億美元,排名僅次於蘋果(Apple)。歐盟決定一出,Google投資人都在靜觀情勢的發展。

CPR Asset Management基金經理Wesley Lebeau表示未來觀察的重點在於,歐盟執委會是否有辦法強迫Google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以及演算法,而這樣的改變將會對Google業務造成不利的影響。

儘管Alphabet未來的成長需仰賴YouTube以及WaymoNESTVerily的發展,但目前搜尋引擎業務約仍佔了Alphabet總價值的60%,比重相當可觀。

Latitude Investment Management創辦人Freddie Lait則指出,以往科技大廠之所以能獲得市場支持,在於大眾普遍認為它們正不斷推動對社會有益的技術發展。然而來自政府的巨額罰金,以及充斥平台的恐怖份子影像等種種負面印象,都將逐漸褪去科技大廠現有的光環,而民眾也會開始質疑這些廠商的正當性。

歐盟嚴厲審查壟斷行為 與美科技廠商作風衝突

歐盟的反壟斷裁決讓許多無往不利的美國科技大廠踢到鐵板。

歐盟(UN)的反壟斷調查近來連連祭出對Google等美國頭號科技廠商不利的結果,引發歐盟是否刻意將矛頭對準美國廠商的疑慮。歐盟官員雖對此提出否認,但隨著歐洲科技廠商在全球市場普遍受到美國廠商打壓,歐盟的決定確實能給予歐洲廠商一些喘息的機會。

據華爾街日報(WSJ)引述一位歐盟官員指出,他們之所以對Google展開調查,並非因為它是一間美國企業,而是他們發現Google正濫用其在歐洲市場的優勢地位。

除了最近的Google外,歐盟也相繼對蘋果(Apple)Facebook等廠商開罰。

歐盟官員的決定需遵從各種反壟斷法規與法律先例,然而與美國法院不同的是,歐盟委員在競爭案件中身兼起訴人、法官、陪審團,因此他們只要能說服自己就可提出裁決。

有人表示美國廠商之所以受到歐盟嚴厲的審查,是著眼於他們在市場的主導地位。儘管歐洲廠商在智慧型手機的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卻無法發展到蘋果、FacebookGoogle般的規模。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曾在2015年提出,歐盟對於美國科技業者的調查,背後是由商業因素所驅動。歐洲廠商在無力與美國廠商競爭的情況下,只能設置路障,讓美國廠商無法順利在歐洲市場運作。

歐盟競爭事務執委Margrethe Vestager則指出,美國廠商只佔他們所有調查案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並不存在任何偏見。

然而歐洲政府對於科技廠商的態度,確實與美國大相逕庭。法律事務所Clarke Willmott律師Susan Hall指出,矽谷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成就,美國的放鬆管制市場佔了很大的功勞,然而美國科技公司卻無法將同一套經營模式複製到歐洲市場。

像是歐洲對個人資料隱私的重視,便與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所保護的言論及出版自由產生了衝突。法國政府就曾要求Google等搜尋引擎業者將一位民眾的名字從搜尋結果中移除。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曾對Google的搜尋業務進行調查,但在Google同意做出改變後,FTC便暫時停止了調查。然而川普(Donald Trump)上任,很有可能會任命猶他州檢察總長Sean Reyes重啟調查。Reyes已獲得了Yelp、甲骨文(Oracle)News CorpGoogle競爭對手的支持。

歐盟對Google的最新裁決,也成為一些參議員要求FTC重啟調查的籌碼。事實上,在FTC結束對Google的調查後,就有許多美國廠商轉而向歐盟提出申訴。如此看來,歐盟的決定也不只有嘉惠歐洲廠商。

[Home]


2017/07/13 3.3.6. 收購案惹官司 Vizio告樂視詐欺 討1億美元賠償 [ 工商時報 李書良]

近期深陷債務泥淖的中國大陸網路視頻業者樂視,麻煩事再添一樁。日前北美第2大電視機製造商Vizio向加州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樂視支付1億美元的「商業欺詐」賠償及買家終止合約費。

以網路視頻快速崛起的樂視,近年急推多角化經營,涉足影視、動漫、手機、電視、體育、汽車等領域,雖一度聲勢浩大,卻也種下資金鏈斷裂的禍根。

鳳凰財經昨(12)日報導,這起事件的源頭,在於去年7月樂視宣布計畫以20億美元收購Vizio,此舉當時被市場認為是全球電視產業史上最大的收購計畫,也是樂視進入美國市場的第1步,預計在半年內完成交易。

依據樂視當時公布的資料顯示,Vizio每年電視銷量為800萬台,在北美市場擁有30%以上的市占率,僅次於韓國三星。然而,雙方卻在今年4月宣告終止這筆收購。

今年411日,樂視全球集團有限公司與Vizio聯合宣布,由於監管不利因素,收購Vizio的合併協議將不再繼續推進。不過聲明同時顯示,收購雖然終止,但樂視與Vizio仍達成一項新的協議。

這份新協議約定,樂視與Vizio將繼續尋找機會,將樂視視頻的應用程式與內容結合到Vizio的互聯網電視平台上,同時還將利用樂視的EUI平台及獨有的內容與發行管道,將Vizio的產品帶進中國大陸市場。雙方還將繼續探討在管道、供應鏈及用戶經營的深度合作。

另一方面,原先對美國市場抱持雄心的樂視,此前還以2.5億美元購買雅虎在加州聖克拉拉49英畝的土地,用於擴大在北美市場的研發和營運。日前剛宣布辭職的樂視控股集團前董事長賈躍亭曾表示,該區域可以容納1.2萬名員工。

報導指出,其實自雙方公布收購計畫後,直到今年一直都沒有公布最新進展;相反的,在此期間樂視的資金鏈問題爆發,更引人關注。而在今年3月底也有消息傳出,由於大陸官方管制外匯的原因,樂視收購Vizio的交易可能出現變化。

樂視案 傳證監會出手調查

近期中國大陸網路視頻業者樂視的債務負面消息不斷,驚動大陸官媒發聲批評。昨(12)日陸媒報導,中國證監會、銀監會正對樂視網相關資訊,進行收集與清查。

200411月成立的樂視,於20108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大陸唯一在其境內上市的視頻網站。去年底,樂視網已是大陸創業板第2大市值股,約占創業板總市值的5%。

騰訊財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中國證監會正在對樂視網相關資訊進行收集,涉及樂視網的財務資料、公司陳述、資訊披露等情況。證監會將針對收集的資訊,對樂視網的財務和資訊披露等情況進行評估。

該名人士表示,證監會此舉並不意味樂視網一定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也不意味著樂視網一定會被處罰,證監會還在了解涉及樂視網的股權質押情況。

另有知情人士稱,中國銀監會也在清查銀行和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對樂視集團及樂視網的貸款情況,包括這些金融機構對樂視的貸款缺口以及潛在風險等。

自去年底開始,市場即陸續傳出樂視資金鏈斷裂的消息,讓樂視網股價連續暴跌;由於資金吃緊,即使樂視創辦人賈躍亭今年起不斷出售、質押手上股份,以求度過危機,但在上月仍難逃被法院凍結、扣押其銀行存款與其他等值財產的命運。

[Home]


2017/07/13 3.3.7. Q2淡季營收降 雙A營運落底彈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電腦品牌廠雙A宏碁及華碩、6月營收雖都較5月回溫、出現兩位數成長,但受產業淡季影響,第2季營收都較第1季下滑,市場預期,第2季將是雙A全年營運低點。

華碩6月集團營收及品牌營收分別達388.7億元、351.59億元,皆較5月增長超過兩成,但都比去年同期下滑810%,也是今年來連續第6個月營收比去年同期衰退。累計華碩第2季集團合併營收達973.27億元,季減1成、年減6%,品牌合併營收865.47億元,季減12%、年減8%。

華碩先前即預告第2季將為全年營運低點,包括手機在新機產品上市前明顯量縮、電腦零組件成本持續上漲,加上新台幣匯率在45月時波動仍大,華碩重申,對第2季獲利須以非常保守的角度看待。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股東會時坦言,自去年下半年起就已感受到今年產業市況將遭逢逆風,為因應產業變化與市場競爭,華碩在1個多月前啟動組織改革,內部預期還需34個季度的產品周期時程,才能展現改革效益。

法人則預估,華碩今年上半年手機事業部門恐難逃虧損,加上今年新一代ZenFone 4系列新機上市時程一再延遲,新品效應可能得俟第4季後才會浮現,因此對於華碩今年度整體手機事業營運看法保守。

展望下半年,華碩仍可望受惠於產業進入旺季,及新產品陸續上市後,帶動營運有所改善,惟在不得輕忽產業及市場需求快速變化下,對其獲利仍有一定壓力;華碩期待在改組效應顯現、落實新一代產品在明年度能領先上市、提早放量後,即可望降低手機事業虧損壓力,並加速在電腦及電競產品線的獲利成長。

至於宏碁6月營收達212.3億元,雖比5月增逾18%、但年減超過14%;累計第2季營收536.2億元,季減及年減幅度落在4.34.5%,表現大致符合預期。法人預估,宏碁第2季仍能維持獲利表現,單季稅後每股盈餘並能較首季成長、毛利率持穩達9%以上。

[Home]


2017/07/13 3.4.1. 廣達傳代工VAIO筆電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曾經被消費者視為「筆電界精品」的VAIO筆電有望重返市場,市場傳出最快今年第3季底前就會推出新品,而廣達(2382)因長期為該公司合作夥伴,有望獨家取得代工大單。

針對VAIO筆電代工訂單,廣達發言系統昨(12)日指出,公司無法對單一客戶評論。法人則認為,廣達過去就曾為VAIO筆電代工,而2015年時更為其操刀智慧手機,因此一旦VAIO決定重返筆電市場,廣達的確有可能是第一代工首選。

VAIO成立於1996年,曾為索尼旗下筆電品牌,過去因筆電設計前衛新穎,加上極簡風格頗受市場青睞,而VAIO筆電也因產品單價較高,因此被消費者形容是「筆電界精品」,更一度成為小筆電市場領導者。然而,好景不常,VAIO因小筆電趨勢退潮,加上2013年筆電市場需求急凍,市場對高單價筆電的消費力衰退,最終只能黯然退出市場。

法人指出,若VAIO能成功重返筆電市場,勢必有助於國內供應鏈業績成長,其中,廣達因過去與VAIO合作關係密切,有望受惠最深;而今年筆電市場需求已見復甦,估計對整體筆電產業將是正向發展。

林百里在今年股東會上強調,今年筆電市場需求回溫趨勢不變,預料第3季還會比第2季好,整體出貨量將優於產業平均水準;穿戴式裝置方面,受惠客戶新品將發表,全年穿戴裝置也會顯著增長。

廣達6月營收918.65億元,月增23.6%、年增32.3%,創今年以來單月營收新高,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4,632.81億元,年增14.3%。廣達指出,上月筆電出貨430萬台,月增70萬台,為2年來單月出貨量新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筆電品牌客戶季底拉貨力道提升所致。

廣達表示,今年上半年筆電出貨1,980萬台,年增70萬台,略優於公司原先預期,第3季出貨量因上季基期較高,估計成長幅度有限,但整體下半年出貨量仍有機會略優於上半年。

[Home]


2017/07/13 3.4.2. 宏碁攜Garena攻電競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宏碁(2353)台灣積極推出電競筆電系列新品搶市,昨(12)日宣布結盟Garena冠名贊助英雄聯盟電競賽事,目標在強強聯手深耕市場,帶動全年電競筆電出貨翻倍成長、市占率挑戰新高。

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佳璋表示,宏碁Predator(掠奪者)電競品牌年輕化效益逐步浮現,趁勢推出新品搶市,目標推升全年電競筆電出貨量較去年倍數成長,並在電競市場市占率持續向上。

林佳璋透露,今年上半年宏碁電競筆電出貨已超標,較去年同期倍數成長,主要是專賣店與旗艦店結合O2O(線上線下)銷售,與年輕使用者互動加強,讓年輕族群指定品牌購買提高、成為第一理想品牌,未來更有望整合宏碁MR(混和實境)產品增加體驗服務。

宏碁台灣昨天舉行暑期新品暨電競結盟Garena記者會,一口氣推出四款高階電競筆電新品,主打15.6吋、17.3吋機種,依規格定價5.39萬至逾11.68萬元不等,全數搭載獨立顯卡Nvidia GTX 1060以上。

宏碁台灣統計,今年第1季在台灣電競市場市占率已是歷年同期新高,隨著電競新品推出下半年目標市占率持續成長,有望挑戰新高,其中上半年Predator在筆電總體出貨占比約一至二成,是帶動成長的因素之一。

至於與Garena合作方面,林佳璋指出,雙方是強強結盟,宏碁成為官方指定硬體品牌贊助商,有望提高品牌聲勢,吸引更多年輕人購買「Predator」,也能協助台灣電競長期發展,雙方將合作2018電競金校獎,並共同舉辦系列英雄聯盟活動。

Garena台港澳區英雄聯盟負責人朱翔峰指出,《英雄聯盟》校際盃是目前台港澳規模最大的校園電競賽事,每年有超過2萬名同學參加,和Acer Predator結盟,將電競軟體與硬體資源整合,希望幫助同學逐步實踐電競夢想。

林佳璋表示,宏碁將在ABC趨勢發展下以電競銜接產學合作。主要由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以及雲端(Cloud)等三方面著手,宏碁在台灣將以培育電競人才的角度與技術搭上趨勢發展。

[Home]


2017/07/13 3.4.3. NB機殼設計醞釀轉變 複合材料重新抬頭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蘋果(Apple)iPhone 8呼之欲出,傳言將不再採用鋁金屬背蓋,改採玻璃材質搭配金屬邊框;機殼業者透露,iPhone外殼改變,激發NB品牌求變,加上大陸收緊環保規範,也是帶動複合材料的推手,戴爾(Dell)、惠普(HP)等廠下半年傳將擴大複合材料機殼比重,改變清一色金屬沖壓或鋁擠製程。

鋁沖壓與壓鑄過去是金屬機殼製造大宗,近年在MacBookiPhone帶動下,鋁擠加上CNC的一體成型技術成為顯學,舉凡商用或高階消費機種,多數採用鋁製搭配一體成型工法的機殼,然在iPhone 8將改用玻璃背蓋與金屬邊框後,NB品牌廠也積極尋找替代的新製程與材料。

機殼業者指出,NB產品設計已屆成熟,除蘋果與微軟(Microsoft)系統外,內裝處理器都是英特爾(Intel),難以凸顯產品特色,外殼是最易產生差異化之處。近年各家設計受到蘋果影響深遠,偶有佳作,然採用玻璃或碳纖機殼比重仍低,近期客戶對複合材料興趣轉濃,下半年將有新品推出。

戴爾預計下半年推更多碳纖等複合材料NB,惠普也傳將跟進,主要供應商可成、巨騰、神基等廠產線均已就位,業界指出,戴爾碳纖NB將採熱塑性複合材料(FRTP),其特色是可大量生產,且可回收再利用,符合國際環保趨勢。

另一項帶動碳纖等複合材料的背後推手,是大陸沿海城市的環保意識抬頭。近年跨至強固工業電腦的神基,塑膠機殼也是主要營運項目。神基董事長黃明漢指出,客戶商用高階NB機種過去多採金屬材質,然碳纖機殼環保議題相對金屬材質少,品牌客戶正在轉向。

大陸製造業重鎮昆山2015年起加強環境污染防治,列名需要改善企業高達1,039家,金屬機殼生產過程,容易產生化學需氧量(COD)及重金屬偏高廢水,也成為被密切關注的重點企業。在大陸從事電鍍設備的力泰翔近期也開始跨入水污染防治,提供客戶整套解決方案。

業界分析,大陸對環保議題的關切只增不減,與其遷移不如面對,且金屬材質發展多年,各種複合材料興起,諸如老字號的力泰翔這類電鍍設備商的轉型與跨業,也透露金屬機殼產業即將面對的轉變與挑戰。

業界透露,戴爾及惠普在下半年推出複合材料外殼NB機種,不只是單純的碳纖,還會加入其他材質以兼顧其成本、強固與外型,除求新求變的考量外,輕薄設計、無線充電都是未來帶動非金屬材質發展的主要動能。

近年市場消費者口味在轉變,陶瓷、玻璃、碳纖都成為品牌廠積極嘗試的方向,各材質有不同優缺點,碳纖是最常被提及的非金屬NB機殼材料,戴爾、惠普、聯想及Sony都曾推出碳纖NB,主攻商用高階市場。

碳纖機殼發展多年始終未成主流,價格偏高是原因之一,其次為碳纖來源主要由日廠掌控,且與國防航太工業有關;再者,供應商對鋁金屬材質的加工生產技術成熟,適合大量生產。

消費者的接受度是一切的根本,碳纖等複合材料若能吸引消費者,出貨量就能降低價格,帶動更多品牌加入,形成良性循環。複合材料商指出,一體成型金屬最薄達0.8毫米,若塑膠加碳纖或玻纖的複合材料,最薄可達0.6毫米。

因應品牌客戶設計轉變,可成、巨騰、神基等機殼供應商均表示,產能與技術不是問題。可成也在台南設立可耀廠,董事長洪水樹表示,可耀將鎖定新領域,包括現有產品的延伸,或針對既有客戶在材料、製造工法或表面處理的新技術,或是與現有客戶無關的全新領域。

[Home]


2017/07/13 3.4.4. 手機也能處理3D列印 光固化技術強化模型細緻度 [ 電子時報 劉尚昀、莊瑞萌]

3D列印機T3D採用往上拉方式逐層固化,最後整個模型從光固化樹脂槽中「長」出來。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3D列印技術為熔融層積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主要將絲狀的熱熔性材料加熱融化,同時將三維噴頭以電腦運算控制,根據列印物件座標,將材料融化成形在工作平台上,由下而上逐一列印物件各垂直層面,一個層次成型後,成品工作平台下降一個高度,讓噴頭完成直至形成整個實體模型。

台灣科技大學育成中心的台科三維研發出光固化3D列印機T3D,僅需使用手機或平板螢幕光源,就可讓液體光固化樹脂硬化,最後整個成品從樹脂池內一層一層「長」出來,整個過程宛如電影《魔鬼終結者》內,液態金屬迅速變成固態機器人特效一樣。

不過,FDM技術仍存在不少缺點,因為其採用可列印塑料熱熔方式塑造物體,造成最終成品表面粗糙,需要額外拋光處理,整體模型精度較差;其FDM噴頭採用機械式移動,透過許多熱熔座標點,構成整個面,最後將所有面堆疊成立體模型,因此列印速度十分緩慢。

為了解決傳統3D列印痛點,出現光刻技術(Stereolithography),其中一種數位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將高能量光源從底部投射至光固化樹脂,讓液體樹脂固化成形,每一次固化一層堆疊成型,加速列印速度與精度。

台科三維推出重量僅有900公克列印機T3D,其運作原理類似數位光處理技術,但該產品採用手機螢幕作為光源,使用者只要搭配專屬App,不須使用高能紫外線光源,就完成3D列印。因此,使用者只需備妥1T3D列印機、1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以及光固化樹脂,就可以正式走上「Maker」之路。

首先,使用者只需要在手機上安裝T3D專屬App,選定欲列印物件,並將手機置放於液態光固化樹脂槽下方,螢幕光線將穿透樹脂槽,照射在光固化樹脂,類似投影方式將要列印物品一層一層固化,此時手機和列印機透過藍牙連線,採用往上拉方式逐層固化,最後整個模型如出水芙蓉,從光固化樹脂槽中「長」出來。

台科三維執行長宋宜駿表示,光固化技術因為精度高,一直以來使用在專業3D列印領域,但T3D列印機定位在消費市場,為了將產品推向大眾,利用手機或平板就可以開始3D列印,不再需要擔心燈泡壽命,或者採購昂貴的光學設備。

不過因為手機光源屬於低能量可見光,因此T3D採用特殊調配的高敏感可見光固化樹脂,只需利用手機、平板的螢幕可見光,就能讓原料固化,且成品更具有透光性表面細緻,不過因為原料對光極度敏感,在列印過程需控制環境光干擾,避免列印失敗。

目前光固化技術每次可列印一層,使用者若要替換模型顏色,則需要列印途中,更換不同顏色光固化樹脂,即可讓最後成品產生不同顏色堆疊效果。

宋宜駿表示,台科三維T3D列印機將進入量產階段,為了讓設備平易近人,目前訂價大約新台幣1萬元左右,同時在App雲端系端提供大量圖庫,使用者自行上傳自行設計3D檔案,輕鬆列印出各種無一無二的創作品。

3D列印技術促成微工廠興起

3D列印技術問世後,雖然初期3D列印機成本相當高昂,不過3D列印技術不只給予生產線更多彈性,也可給予銷售團隊有時間規劃促銷活動。事實上,3D列印已成為逐漸普及的產業,並已成為如何將人類推往全新可能領域的創新實例。

MEM網站報導,3D列印可在全球製造業市場發展的原因,包括需要精準、時間以及熟悉3D列印機與必須昂貴設備且具經驗個人的一種製程,該製程可有效率改善效率與避免浪費,如果加以精鍊,將可大幅改善製造市場效率。

例如以目前利用鋁製成零件為例,其材料必須利用消去處理加以切除,依照形狀與需要架構的複雜度,將可能造成6~7成鋁塊成為殘餘物。反觀3D列印則是逐步堆疊材料以便製造特殊物體,透過精準動作來大幅降低使用的材料而降低整體製造成本。

傳統製程需要生產線與銷售團隊無懈可擊的溝通,以玩具為例,除非已經完整並專業地整合並依照品質控制標準審核才可以上市及銷售。

理論上,雖然設計數位檔案耗費時間與精力,但一旦原型完成後,由於3D列印讓組裝成為單一作業,因此幾乎無需設定,而且更快與更精準的生產線可讓行銷團隊更好規劃促銷、特殊活動與定期的訂購。

3D列印已在全球被知名企業使用,例如汽車產業中的許多方程式賽車隊已利用3D列印製造客製、獨特以及創新的汽車零件。業界也相信有別於單一製造地點,未來微工廠(micro-factories)將興起,以便讓車主可決定自己客製化車輛的造型。

[Home]


2017/07/13 3.4.5. 華碩2017年在菲律賓NB銷售量 目標成長1 [ 電子時報 李佳榕]

華碩於2016年在菲律賓市場取得銷售量成長50%的好成績,今年銷售量成長計劃達標100%

華碩筆記型電腦(NB)及智慧型手機產品需求在菲律賓市場持續成長,使其於2016年取得銷售量成長50%的好成績。2017年該公司更計劃銷售量能夠成長100%。近期華碩於菲律賓發表首款支援Google Tango技術以及Daydream平台的智慧型手機ZenFone AR,望該款手機能透過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商機帶動其產品銷售持續成長,稱霸該國市場。

馬尼拉時報(Manila Times)報導,華碩在菲律賓的銷售成績蒸蒸日上。菲律賓業務總經理George Su表示,消費者對華碩產品的信任是推動銷售成長的重要因素;同時,Su也指出,華碩的ZenFone智慧型手機系列產品表現優異,除了在全球各地獲得許多獎項之外,ZenFone 3手機在菲律賓市場中也獲得排名第一的好評,更在1.5~2萬披索(298~397美元)價格區間的手機市場中擁有28%的市佔率。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Growth from Knowledge的研究顯示,20165月華碩NB銷售量在菲律賓市場居冠。Su表示,華碩今年將持續挑戰自我,在今年達到銷售量成長100%目標。該公司的新產品ZenFone AR也於24日在菲律賓首度登台,ZenFone AR為首款支援Google Tango技術及Daydream平台的智慧型手機,使消費者透過手機就能體驗VRAR功能。

Tango是由Google開發的一系列行動裝置感測器及電腦視覺軟體技術組合,使智慧型手機能夠支援AR,擁有包括動態追蹤(motion tracking)、深度感測(depth perception)以及區域學習(area learning)等三大功能;Daydream則是Google的行動VR平台,支援包括Street ViewFantastic BeastsVR應用程式(App)

ZenFone AR手機擁有5.7吋螢幕,內建8GB RAM128GB ROM,搭載TriCam三鏡頭系統(為動態追蹤、深度感測以及2,300萬畫素的高解析鏡頭)Su表示,支援ARVR技術是未來智慧型手機必備的功能。ZenFone AR預計7月在菲律賓開賣,定價44,995披索。

[Home]


2017/07/13 3.5.1. 智慧工廠專輯:工業4.0不只打造智慧工廠 還要建構完整零件供應鏈 [ 電子時報 魏淑芳]

工業4.0近來被廣泛討論,但焦點大都圍繞在建構資訊科技與生產製造融合的智慧工廠上,雖然目的都在「提高生產效率」,這樣的思維其實並不完整。事實上,在工業4.0的概念下,必須從採購、生產、銷售乃至售後服務相關的物流與後勤支援的整體運籌體系談起,這也是完善工業4.0競爭力的重要環節。

尤其在市場高度國際化、電子商務盛行的情況下,製造業已改變產業結構,消費需求也日益多元,與製造業相關的整體供應系統亦必須智慧化,才能跟上腳步,尤其是與製造息息相關的零件供應自動化,更是重要的一環。

瑞士商柏泰台灣分公司品牌行銷協理徐振聲分析,「零件供應智慧化」這件事,在台灣過去比較少討論到的原因,一方面是廠商沒有相關技術可以規劃,更重要的則是沒有這樣的「意識」──零件供應商必須意識到,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並在客戶零件供應上更符合其需求,才是做到「智慧化」的目標。

徐振聲表示,簡單來說,零件在工業4.0世代上,所形成的思維應存在兩個項目:「產品優化」與「供應流程」優化上,以柏泰專精的螺絲產業來看,他們所提供的產品包括基本規格的標準品,與特殊應用的客製品,但最重要的還是如何讓螺絲用在最適當的地方。

過去我們的認知是螺絲是「萬用品」,但在不同的材質與環境場合,你所需要用到的螺絲可能就必須有不同的設計,它的目的不是在價格的便宜與否,而是如何讓零件的「效用」發揮最大功能,並簡化製造業在零件採購上與庫存上的困擾。

柏泰看到的,是一個為製造業提供「緊固件的專業知識」與各種解決方案的專業「平台」角色。除了提供標準品緊固件外,柏泰也透過後勤物流管理系統,協助客戶有效率進行產品設計、選用正確的緊固件,並藉由柏泰的Bossard系統管理客戶緊扣件類的倉儲及物流供應,以精實生產管理流程,來降低實際總生產成本,進而促成客戶在產業技術上的升級與經濟競爭的優勢。

簡單來說,緊固件本身只佔持有總成本的15%,在製造業稱之為「看得見之成本」,其餘的成本,也就是持有總成本的85%是產生在開發、採購、測試、庫存、組裝及物流這些活動上,透過「應用工程」及「物流優化」之手法所帶來之改善,可以節省高達50%或更多之成本。

而這些可以透過簡單的智慧倉儲設備即可達成,藉由Bossard自行開發的全自動和靈活性的SmartBin,到可以顯示物料資訊及訂單狀態的SmartLabel,或是傳統的目視化看板系統,皆能幫助客戶輕易地優化管理。

徐振聲認為,一個好的零件有4個要件:好的「設計」、合乎「安全性」、具備「功能性」,但最重要的,則是「能讓客戶接受的價格」。透過柏泰專業的服務,從最前端的開發就開始協助客戶進行整體規劃,才能幫客戶完成上述目標。

柏泰透過科學驗證檢測零件強度與材質,從最前端就進行把關,然後針對客戶零件需求進行物流、倉儲及產線規劃,讓客戶從零件端就已「智慧化」,完成工業4.0的最終極目標。

打造智慧工廠從設備聯網下手

儘管工業4.0與物聯網的議題被炒的紅紅火火,但製造業要真正全面落實「智慧工廠」卻非一蹴可幾,而在階段性的轉型過程中,以設備聯網來自動收集生產線的數據資料卻是實踐目標的第一步。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工業物聯網(IIoT)事業群資深業務陳彥鳴分析,產能與品質是攸關企業競爭力與獲利能力的兩大重點,雖然製造業者或許已導入了MESERPe化的製造管理系統,但對於工廠內機器設備的相關資訊卻仍以人工抄寫與事後輸入的方式,或者由工作人員現場巡視來確認機台運轉與否的做法,均讓管理者無法即時掌握生產線的狀況。因此,當企業想要深化生產管理並有效控管生產設備時,設備聯網絕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工業4.0與智慧製造的方向,必須整合各垂直領域、行業應用domain know-how,方能建置最符合客戶實際需求的應用。由於多數製造業工廠中,設備聯網程度相對低,因而在導入工業4.0時,時常遭遇機台被單一廠商綁架或機台設備老舊無法聯網的問題。

為了開啟設備溝通並打破以往資訊孤島的壁壘,研華將以開放的架構協助客戶蒐集機台上的資訊,針對廠區內各式不同類型、不同廠牌的機台設備,提供「設備狀態監測」的數據採集模組,透過外掛模組採集封閉式、機械式機台設備的運作狀態,如機台三色燈狀態、電流狀態監測、沖壓計數、錶頭資訊彙整等。

並且針對各式PLCCNC、錶頭與智能傳感器,則提供可用於「設備訊息整合聯網」的通訊整合平台,提供廠內機台設備多元通訊協定整合能力,以建立設備聯網統一的資料環境。

研華藉由建構整合各層面的自動化系統架構,提供相關解決方案,也發展出包括WebAccess物聯網應用軟體平台、PC-based控制平台等全系列工業自動化產品,同時提供設備自動化、智能工廠完整解決方案,使生產流程得以自動化、省力化、生產訊息得以可視化,並能應用於電子製造、紡織、食品加工、藥水配方等不同垂直行業。

所謂的設備聯網其實並非狹義的僅擷取機台本身的資訊,凡是與製程相關的數據資料只要能轉換成數位訊號者都能納入成為被收集的標的,整合週邊裝置,藉此將製造過程透明化以實現高效靈活的生產。

簡單來說,要落實工業4.0與物聯網,其重點就在於「整合」,而從製造業者的角度來說,在提出需求後能快速地導入設備聯網解決方案,不僅能早一步地擺脫過去人工作業不即時又容易出錯的問題,並且還能充分掌握工單排程與產品交期,而可視化、即時化、無紙化的作業模式更讓業者能在提升產能與品質上發揮統籌運用的綜效。

進入工業4.0 即時控制與應用分析不可偏廢

全世界都在談未來製造,台灣面臨這波改革浪潮,在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上下夾擊之壓力,政府推出生產力4.0的發展政策,結合精密機械、資通訊及管理技術的基礎,推動「生產力4.0」。其中在製造業方面,結合虛實整合系統、物聯網、機器人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建構工業4.0的創新營運模式,透過複製擴散,逐步帶動中小企業升級。

但近年來企業面對工業4.0浪潮發展產生障礙,主因在於缺乏對生產製程達成標準化、網路化的知識不足;若未來無法藉由工業4.0良機發展成平台業者,許多廠商將不易與世界其他國家競爭。

目前台灣業者在進行自動化系統的更新時,往往面臨到幾個問題,包含須加裝許多運動控制軸卡、機器視覺的影像擷取卡及個別不同功能的電腦或控制器,來跟上自動化市場的趨勢。但往往這樣容易本末倒置讓線纜更多、系統整合不易,並非能完全對於生產成本和效率有大幅幫助。

美商英特蒙(IntervalZero)台灣分公司亞太區業務與行銷副總裁洪育浩分析,Windows系統為目前不管是企業或是工業現場應用最廣泛的軟體系統,但它是「通用作業系統」,欠缺工業現場的「即時」需求,因此必須整合Real-Time的運算能力,才能在工業現場廣泛應用。

由於目前電腦的運算能力已經達到高效能世代,自動化平台以軟體來代替專用硬體的可行性已經具體落實,透過軟體核心技術的升級中控電腦可以完全不加裝其他硬體I/O控制卡,只要透過充分利用CPU中的每個核心來從事指定的功能,就可以快速升級到製造智慧化的階段。

由於Windows系統利於UIReal-time系統利於step控制,因此藉由Windows作為使用者介面、將軟體運動控制的邏輯在RTX64中處理;將可利用各別電腦核心來完成一般控制軸卡才能完成的功能,有效減少大量硬體的整合,並大幅降低翻新成本。只要任何標準的工業電腦,採用一般標準乙太網路連接線,即可控制任何I/O廠、驅動器廠的硬體EtherCAT產品。

現今自動化設備已多有Sensor,但若想讓工廠智慧化一步到位,要怎麼運用這些Sensor和大數據是很重要的課題。現在大多數的業主皆認為導入物聯網就是朝向4.0,但Sensor導入只是做到收集數據的功能,沒人可保證這些數據能產生什麼效益,必須再經過數據分析後,才知道工廠要做什麼改變,能產生什麼樣的利潤與商機。

工業4.0的概念,通常以新廠導入較為容易,因為對舊廠而言,在既有設備上做升級是一筆額外支出,投資意願明顯不高,有部分業主會導入工業4.0是因為有危機感,例如需大量生產的產業或是全球前幾大公司,為確保自身競爭力,就願意導入這樣的設備,但工業4.0還需要處理的,則是後端數據的分析,整合前後端,才能讓工業4.0無痛導入,而達成製造智慧化的目標。

智慧機械 vs.工業4.0

眾所周知,工業4.0已經成為德國的國家政策,美、中、日三大經濟體也紛紛推出相關措施,從政策布局到技術推進,各國都針對不同的面向進行因應,但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副主任詹子奇分析,發展工業4.0的關鍵不在技術難度,而在於實用程度。在使用目的與獲利模式尚不清晰之下,重點在於基礎建設與使用環境的整備。

傳統上,製造業生產設備要早期多是單機運作,近年ICT結合工具機領域,邁向機聯網製造系統,以客戶價值為核心,透過巨量資料分析來發掘新商業模式,串聯設備商、供應商、通路商及終端消費者,建構需求導向供應鏈。

詹子奇分析,ICT技術在工業4.0轉型中扮演極端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各事各物的智慧化(smart everything),以及各種網路相互串接的運作模式,將是未來工廠的發展核心。

工具機產業導入ICT,可說是邁向邁向4.0生產模式的熱門趨勢;除了硬體之外,軟體撰寫和演算法的應用能力,也是工具機業者能否更加貼近使用者需求的關鍵,因應各種最終產品設計的多樣化與客製化,工具機本身也必須能夠回應使用者多元的需求。

然而,這種加工需求不僅需要硬體設備的處理能力,同時也需要軟體,包括對於加工流程及加工模擬等,「網宇實體系統(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應用,可說是工業4.0的重要支援。網宇實體系統是結合電腦運算、感測器和制動器的整合控制系統。

包括航空、汽車、化學製程、基礎建設、能源、健康、製造、交通控制、娛樂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都有技術牽涉於其中,相較於嵌入式系統強調機器的「計算能力」,CPS則更為強調各實體裝置和電腦運算網路的連結,可以說是借用技術手段,實現人的控制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延伸。

一個完整的CPS,被設計成實體裝置的互動網路,而不只是一個單獨運作的裝置,它能夠同時提供軟體與硬體,以及持續性的設備維修與技術支援等服務,才能滿足客戶應用需求。在整廠設備的需求上,除了單一工具機的軟硬結合外,各式工具機之間的訊息傳遞、物料傳遞、加工程序溝通,乃至於廠房環境的調節等,也都將越來越仰賴軟硬體設施的共同搭配。

詹子奇說明,工具機是為達成切削的目的而設計的,因此業者應積極投入切削加工製程的掌握,以精準掌握終端加工業者的需求,因此朝向高速、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與強調高性價比等的發展,絕對是必然趨勢。台灣的工具機及零組件產業基礎已經穩固,加上長期ICT產業發展穩固,面對全球工業4.0的發展趨勢,只要提早布局與規劃殷應,相信能迎接挑戰再更上層樓。

跨界整合 推動工業4.0

為加快工具機智慧化腳步,跨產業結盟合作早已不是新鮮事。友嘉集團工業4.0事業部總經理馬仁宏表示,過往工具機走向智慧化,是各自分開進行的,客戶得向工具機和機器手臂業者分別採購工具機、機器手臂、再與整合廠商合作,才能完成產線導入;目前透過友嘉與包括機器手臂大廠FANUCKUKAABB等合作夥伴的戰略合作,客戶只需統一向友嘉採購工具機,便可以用很高的效率完成工具機與機器人的整合作業。

不過,除了機器手臂和工具機必須智慧化,其他自動化設備、量測設備、檢測設備等也都必須同步智慧化,才能打造全方位的智慧生產線,因此自動化產線整體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的方向,會是台灣工具機廠商邁進工業4.0的重要方向。

馬仁宏分析,產業有必要仔細思考「方案」的內涵,供應商必須能真正站在客戶的觀點,去思考其需要方案的各種元素,「這是我們推動工業4.0的核心想像,台灣廠商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組合』不同的科技,解決製造商品時遇到的各種問題,在供應鏈上發揮最大的效益。」

提供「最適」解決方案,可說是供應商的極大挑戰,由於它複雜且對可靠度的要求高,台廠還必須努力調適;即便如此,因智慧化的程度,將直接影響到廠商的產品競爭力,馬仁宏分析,以友嘉經驗來看,雖然仍有八成客戶繼續採購傳統單機設備,但也已經看到有近兩成客戶已逐步導入整體自動化解決方案。

馬仁宏分析,推動工業4.0,技術的積累與過去各國在技術上發展的歷史,可說是息息相關。歐美國家近200年前就已在工廠自動化上著墨,「但台灣最老牌的工具機廠也才60年,我們確實是比較晚在工業化上起步,所以在傳統工業技術、供應體系等各層面上較沒有優勢。」

不過,這也並不代表台灣在工業發展上處於絕對弱勢,馬仁宏認為,台灣的工業技術發展追,可透過本身強項─ICT技術面向切入,透過軟體實現「智慧化」──讓各種機器彼此通訊、互聯,充分發揮出機器的彈性,「將機器加上軟體後,我們的實力並不會輸給歐美國家。」

馬仁宏說明,傳統工具機製造廠大多沒有軟體部門的,而友嘉集團組建工業4.0事業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能發展軟體,「從提供智慧機器的工具,走向提供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最終目標則是提供整體的智慧工廠服務,這是我們的期待。」

智慧製造人機協同 打造智慧化生產鏈

很多人會認為,航太工業該是最高科技的產業,但也可算是從傳統製造業逐步轉型。自1946年在南京成立空軍航空工業局開始算起,兩年前才轉成民營化經營的漢翔航空,從傳統軍用飛機製造起家,到現在與國際航空大廠波音、空中巴士合作之餘,也不失其原本起家的軍機製造特色。

除此之外,漢翔還參與追風計畫,颱風侵台時派出飛行員與飛機,到颱風上空投送感測器來偵查颱風環境結構,並將觸角延伸到國內外的各種航太領域上。

但在一年多以前,漢翔在高雄與台中工廠中,不管是新的或傳統的機台,都是獨立作業的,如果要檢測機台狀態,特別是傳統機台就只能靠師傅的經驗「聽音判斷」,現在的產線機台透過物聯網及雲端串連,漢翔每一部設備機臺的生產狀態,都可以在螢幕上一目了然,這是當時擔任漢翔資訊處處長現任研發長的吳天勝帶領團隊推動的。

吳天勝說,推動工業4.0是漢翔公司廖榮鑫董事長深感國際競爭的威脅明快宣示推動及全力支持。除了近年歐美為了促進國內勞工就業,積極將製造業搬回國內外,東南亞及東歐也挾著政府補助積極搶攻航太產業,台灣面臨上下游市場夾擊,吳天勝認為,透過推動工業4.0可提升漢翔競爭力,「除了生產效率、效益外,推動工業4.0的最主要目的,其實是讓生產更為智慧化,讓產線更有『彈性』。」

由於目前漢翔承接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國家民用航空的飛機、直昇機製造,多元機種會造成產線的彈性變動,因此必須具備智慧化的變動,才能因應客戶的不同需求。

推動工業4.0,漢翔的第一步就是「機台智慧化」。過去製造業較多採「師徒制」,機台的維護需要師徒經驗傳承,這些「經驗」像是機台哪裡發出聲音,代表哪裡出現問體,但這樣的傳承因人而異,而且得看傳承的「效果」─也就是師父所教能夠讓徒弟吸收的程度,「現在我們讓機台聯線講話,告訴我們生產狀態,零件生產有沒有異常,最重要的就是『互相通聯』。」吳天勝指出,漢翔把台中、高雄兩地的三個工廠的機台互連,將數據傳送到公司私有雲上,利用機台所回報的數據,來獲知零件、產線的狀況,「甚至包括機台效率與機台健康狀況,我們都可以幾乎即時掌握。」

第二層則是「製造智慧化」的重點──品質確保。航太工業所製造的,多是高精密且高單價的連件與設備,因此必須確保製造過程的「完美」,以及產出的品質。

漢翔導入軟體系統讓產品在製造前就進行模擬,確認設計或製造程序的完善,並將零件組裝的程序做「視覺化」管理;另外,製造過程中所獲得的數據,並進行大數據分析,也能夠讓機台自我學習以提升量測效率,在產線不中斷運作的情況下來評估產品品質。

最上層則是智慧化管理。吳天勝分析,航太產業是多專案、多零件的同時製造與組裝,必須要維持一致的生產脈動,透過智慧化管理來調和生產流程,就能清楚監控現場與後端的整合。

吳天勝說明,漢翔的產品特色無法完全排除人工,做到完全自動化,也不像電子產業,可以利用機器去做大量重複性的工作來降低成本。因此,漢翔的目標,是利用工業4.0來打造「人機協同」的工作環境,而不是取代人力。

他認為,工業4.0的追求是永無止盡的,漢翔的發展在第一階段但已經發揮效益,下一階段還要妥善利用蒐集到的大數據,來進行深度分析,做到生產過程中的預警、預防跟預測,「現在機臺智慧化、智慧化製造、智慧化管理都有基本型了,但還要再鑽深。」

[Home]


2017/07/13 3.5.2. 西門子:PLM正在驅動工業4.0發展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西門子PLM軟體能實現製造系統數據自動化,因此能推動工業4.0發展。

西門子工業軟體(Siemens PLM Software)高級副總裁Bob Haubrock最近受訪時,談到產品生命週期管理(PLM)能為汽車產業帶來的好處。Haubrock表示,PLM能實現產品不同生命週期點的數據自動化,因此實際上正在推動工業4.0發展。

根據Autocarpro報導,西門子最近收購E-CAD大廠Mentor Graphics,目前已能提供從最初概念設計到製造,直到產品使用壽命結束的完整解決方案。西門子最近還收購LMSCD-adapco這兩家CAE公司,以增強創造的產品雙生數位化(digital twin)的能力。

Haubrock指出,收購明導國際(Mentor)為西門子PLM軟體業務帶來多方面的改變。雖要花不少工夫整合,但西門子希望未來能做到交叉探測、顯示機械實體上的電氣性危險、控制電線長度及電線屏蔽以及IC設計。

由於目前已能將多種材料注入單一實體,因此能將IC以積層製造方式內建在單一部件中,未來這種技術會很有前途。特別是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自駕車之中會看到很多這種新型IC。此外,安全部件相關電子元件也將朝此技術移動。

降低產品開發時間方面,Haubrock表示,PLM能建立真正的Digital Twin。沒有其他公司能像西門子一樣無縫地結合電子、機械和軟體,而能用來打造世上最好的產品。許多車廠導入PLM後,已將新車設計週期加快25~50%。例如,戴姆勒(Daimler)已採用西門子NX及客製版的Teamcenter軟體。

這些高度客製化軟體可帶來CADFEA和產品生命週期其他方面的大量數據整合。企業可利用這些數據針對特定市場和消費族群打造產品,也能更有效管理相關產品及設計。企業還能藉此加快決策速度,準備Digital Twin以及全方位整合供應商、售後服務和維修商的產品生態系統。

Haubrock建議,想採用PLM的企業應使用現成軟體。僅使用普通版西門子PLM軟體就有很好的效果,也有彈性升級到更新的製造技術。PLM可藉由累積CAD數據來建立材料表(BOM),而且能建立多個材料表。

PLM還能建立整合多個國家、多個工廠,多個組裝線的材料表,且包含所有必要變數和定製程式碼。此外,PLM也會在有新的設計變更時自動通知相關人員。

實際上,PLM正在推動工業4.0。工業4.0製造系統須匯集及整合不同生命週期點產生的數據,才能實現後續分析並產生實際效益。

Haubrock表示,航太領域是已採用PLM技術的其他主要工業領域,全球每家車廠都已跟西門子接冾。電動車的機械結構與傳統汽車有很大不同,因此設計上的變化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多。而日產(Nissan)、通用(GM)等車廠很早就利用西門子E-CAD解決方案來開發電動車。

[Home]


2017/07/13 3.6.1. LED封裝排行 億光站穩第四 [ 經濟日報 張瑞益]

根據LED研調機構LEDinside統計,2016年中國LED封裝市場規模年增6%89億美元,在營收前十大廠商中,日亞化學蟬聯冠軍,台灣廠商億光(2393)則是維持第四名,光寶排名較前一年下滑一名到第七名。

LEDinside最新「2017中國LED晶片與封裝產業市場報告」顯示,2016LED照明市場穩定成長,晶片、封裝廠商產能持續擴張,尤其中國LED封裝市場規模年增6%89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LED封裝前十大廠商營收規模為41億美元,年增達24%,遠高於整體市場平均成長幅度的6%,顯示產業集中度提升。

LEDinside分析師余彬表示,從排名中可以觀察到,中國廠商市占率提升,排名也隨之提升,預估2017年隨著木林森、國星、鴻利光電等廠商的大舉擴產,中國廠商崛起之勢會更明顯。

台灣廠商中,億光與光寶科分別居前十大排名中的第四及第七名,其中,億光相較2015年是維持第四名,而光寶則是由2015年的第六名下滑至第七名,不過,據了解,億光及光寶去年在中國營收表現都是持續增加,光寶的排名下滑,主要是來自大陸廠商持續大舉擴產所致,法人認為,這樣的擴產趨勢,未來仍將持續進行。

以億光來看,在大陸市場的營收,主要有來自電視背光、手機閃光燈、顯示屏、車用與紅外線產品的營收貢獻;而光寶科則受惠於手機閃光燈、紅外線產品與車用照明產品。

若觀察整體LED市場的目前情況,國內業者認為,目前LED照明、小間距顯示屏需求大幅成長,拉升藍光LED需求,LED產業有機會進入供需均處於穩健的階段,目前看來,今年下半年藍光LED價格再大跌的機率不高。

[Home]


2017/07/13 3.6.2. 法拉第未來棄蓋新廠 專家:電動車前景生變 [ 工商時報 鍾志恆、林國賓]

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一直以打敗特斯拉(Tesla)為目標,但沒達標前即宣布放棄內華達州投資10億美元蓋新廠計畫。專家認為這可能反映公司運作出狀況和電動車業景氣惡化。

法拉第未來財務長克洛斯(Stefan Krause)周一解釋不蓋新廠是因為經營策略改變。公司將在加州或內華達州尋找現成廠房去生產電動車。

法拉第未來去年11月已暫停內華達州新廠工程,當時表示停工只是「臨時調整」,不影響明年開始生產的計畫。公司已在該工程投入逾1.2億美元。

凱利藍皮書(Kelley Blue Book)發行人布洛爾(Karl Brauer)說,難以置信該公司如此積極投資去達成目標前會突然改變經營方向,事後卻仍深信自己能達標。他認為外界不曉得這是臨時調整抑或其大勢已去。

布洛爾等多位密切觀察電動車產業的專家認為,法拉第未來放棄蓋新廠決定,可能重擊法拉第未來與特斯拉等從事純電動車生產的業者。

因為多家傳統車商不斷推出新電動車款,外界也不確定川普政府未來是否繼續給電動車商電動車買家等減稅優惠。

布洛爾認為未來12個月將可能看到電動車業出現劇烈改變。

Autotrader分析師克雷布斯(Michelle Krebs)說,尚未生產電動車的法拉第未來要達成獲利的願景,連已在銷售電動車的特斯拉都尚未做到。目前特斯拉仍未獲利。她說,目前電動車業者最大共通點,是始終沒有足夠現金去滿足營運與研發等需求。

在法拉第未來宣布停蓋新廠前幾天,其大股東之一中國線上影劇網站樂視老闆賈躍亭,遭上海法院凍結逾1.8億美元資產。法拉第未來強調,賈躍亭的財務問題跟公司停蓋決定無關。

特斯拉 搶建百座服務中心

因應首部平價電動車Model 3上市帶來的超高維修保養需求,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已擬定急擴全球保養服務中心的計畫,未來1年全球將新增100個服務中心,整體維修產能將一舉提高2倍。

定價3.5萬美元的Model 3上周已正式投產,預計將為特斯拉帶來數十萬名新顧客,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Elon Musk)估計公司年產能將從去年的8.4萬輛,暴衝至明年的50萬輛。

銷量激增,搭配新車上市可能出現的機械問題,代表特斯拉目前全球僅約150個保養服務中心的網路勢必難以應付。

特斯拉營運高層表示,特斯拉規畫將現有維修產能擴增2倍,總共將增加100個保養服務中心、350輛行動服務專車與1,400名維修技師。

服務中心部分,新設的點主要將設在Model 3預購最熱的地區,行動服務專車車隊則會從現有的30輛,一舉增加逾10倍,提供車主到府或上班地點的保養服務。

特斯拉正面臨公司成立迄今14年以來最關鍵的時刻,因為它計畫從一家豪華車廠打入至主流品牌,Model 3則是達成此一目標的利器。

Model 3第一批共30輛車預定7月底前交車,穆斯克同時定下今年12Model 3月產能將拉高至2萬輛的目標。

與銷售門市一樣,保養服務中心皆由特斯拉直營,其營運模式也有別於傳統車商,穆斯克多年前就透露,由於電動車不需要像傳統汽油引擎車需要換機油或其他保養,因此特斯拉的保養服務中心並不以獲利為目的。

不過,汽車維修保養市場商機龐大,根據美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的資料,美國汽車經銷商去年在維修保養與零件銷售的獲利高達1,100億美元。

不管是在服務中心或行動維修車隊進行服務,特斯拉對於非保固的項目維修皆收取相同的費率。特斯拉對Model SModel X提供45萬英里的汽車保固,電池則是8年不限里程的保固。

[Home]


2017/07/13 3.6.3. 3次反補貼行政複審終裁 陸太陽能產品 美國續課反補貼稅 [ 工商時報 吳孟翰]

美國商務部在昨(12)日就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第3次反補貼行政複審做出終裁,中國企業被裁定17.14%~18.3%的反補貼稅率,中國商務部隨後在網路上就此事發布預警提示。

據北京商報報導,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今年523日公告,將對全球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發起保障措施調查時,中國商務部即稱此調查為「過度保護」,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並認為此舉將會擾亂全球太陽能產業鏈的正常發展秩序。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美國保障措施調查或對中國的太陽能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總體來說,中國太陽能產品的主要市場在中國本土及其他亞洲地區,美國此舉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影響範圍有限。

另外,在本次反補貼調查之前,美國就曾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展開過兩次雙反調查。第1次雙反調查在2011年,美方最終裁定向中國徵收最高可達254.66%的高額關稅;在2014年,美國又再次針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發起雙反調查,終裁結果認定,中國輸美的晶體矽太陽能產品傾銷幅度為26.71%~165.04%,補貼幅度為27.64%~49.79%。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由於價格急劇下降,太陽能電池板自2010年以來迅速在全美普及,目前有為數眾多的美國人透過太陽能電池板獲得電力。來自海外,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廉價太陽能板,對於顧客及推廣和安裝它們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多,但對於美國本土的製造商則是一場惡夢,它已經導致至少10多家廠商破產,或者是處在破產邊緣。

[Home]

若不想再收到Yuki 分享電子產業訊息,請用E-MAIL回覆告知
若需寄其他信箱,請用E-MAIL回覆告知,並請告知姓名!

若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Line ID:choyuki
WeChat kiyu0616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