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1 全球產業資訊

 1展會

  1.1. 昆博會今日開展 兩岸共造工業4.0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謝清江談AI 將帶旺台灣半導體  [經濟日報]
   2.1.2. 伺服器新平台再度激戰 供應鏈訂單湧現 雲端及企業客戶需求增 醞釀新一波換機潮  [電子時報]
   2.1.3. 智慧語音助理中文化 全球市場需求量爆衝  [電子時報]
   2.1.4. 阿里巴巴:淘寶造物節反映電子商務正在蛻變 商家、消費者同為驅動力  [電子時報]
   2.1.5. 政府要做IoT整合服務中心 業界盼望政策真正落實  [電子時報]
   2.1.6. Semtech力拱物聯網開放連接技術 LoRaWAN或與NB-IoT共存分佔一席之地  [電子時報]
   2.1.7. 超微再入伺服器市場:超微藉Naples Epyc產品線重返x86市場 英特爾遭逢勁敵挑戰  [電子時報]
   2.1.8. Silicon Labs:物聯網要幾十年才能真正展現潛力  [電子時報]
   2.1.9. 連網車、自駕車發展成趨勢 成行銷人員鎖定新領域  [電子時報]
   2.1.10. 大陸手機品牌廠的生產與行銷策略完勝 技壓印度當地業者  [電子時報]
   2.1.11. 大陸政府揭櫫雲端運算發展目標 培養2~3家全球領導地位企業  [電子時報]
   2.1.12. SRB會議 建構智慧系統產業鏈 4兆產值  [工商時報]
   2.1.13. 改組 施崇棠:不以裁員為考量  [工商時報]
   2.1.14. 研華6月營收 大增18.97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Oculus Rift再降 上市價腰斬  [工商時報]
    2.2.1.2. 聯發科生物感測 攜台大邁大步  [工商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美民眾每週使用手機語音助理不到半數 從未使用佔比達21%  [電子時報]
    2.2.2.2. i8效應 大立光股飆三高  [工商時報]
    2.2.2.3. 市值新高 大立光飆出5095  [中國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台積鴻海營收 衝高  [經濟日報]
   2.3.2. 緯創廣達6月報喜  [經濟日報]
   2.3.3. 博通縮編台灣研發團隊 三路人馬搶人大戰 傳聯發科、思科、英特爾藉機儲備戰力  [電子時報]
   2.3.4. 鴻海3隱憂 接班、股權、蘋果癮 日媒:郭董成就非凡 子女被父親光芒掩蓋  [蘋果日報]
   2.3.5. 6月營收.蘋果鏈旺季訊號浮現-鴻海 登高 重返三千億  [工商時報]
   2.3.6. 市況回溫 廣達看好下半年成長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海力士擴產3D NAND 槓三星  [經濟日報]
   2.4.2. MIT工程師開發出能滯空5天的無人機  [電子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彭博預言 電動車23年後成主流  [經濟日報]
   2.5.2. 市值超越BMW Tesla真有轉機?  [電子時報]
   2.5.3. 特斯拉首台Model 3 開進CEO車庫  [工商時報]

 3其他

  3.1. 馬雲:女力打造世紀企業  [經濟日報]

[Home]


2017/07/11 1.1. 昆博會今日開展 兩岸共造工業4.0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電電公會)所主辦的第8屆「昆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昆博會)今(11)日於江蘇昆山開展。本屆展覽規畫6大展區、13大亮眼主題館,兩岸廠商聚焦工業自動化4.0,共同發展智慧製造,共吸引近600家兩岸廠商參展,擺設逾1,600個攤位。

電電公會理事長郭台強昨率團會見昆山市委書記姚林榮。郭台強表示,昆博會的平台對兩岸企業深度合作深具意義,大陸發展「中國製造2025」的當下,本次展覽主題為工業4.0,盼兩岸企業合作,將昆山內企業以智慧製造為方向轉型升級。

郭台強稱,希望往後昆博會每年出現新題材、新廠商,朝多元多樣方向邁進,並且期待能夠有更多實驗性基地試點出現,這將會對兩岸合作更有益處。姚林榮稱,台商、台資企業是昆山的重要支柱與組成部分,國台辦也希望昆山在經濟、文化層面與台交流,致力兩岸和平發展。

本屆昆博會設立消費電子及智慧生活、資通訊及雲端應用區、電子零組件區、產業自動化區、商業自動化區、創客區6大展區。同時還有環扣智慧醫療、清潔能源、智慧製造機器人、工業廢氣治理主題的4場專題演講,以及時下熱門領域,新能源車系統提升交流會也將在會展中登場。

目前中國大陸全力發展「中國製造2025」,昆博會在其中尋找兩岸共同發展的機會,包括正崴、友佳、仁寶、英業達等著名台灣企業參展。此外,本屆昆博會也有包含智慧工廠、車聯網等13大主題館,多元主題吸引買家,也給廠商良好展出平台。

[Home]


2017/07/11 2.1.1. 謝清江談AI 將帶旺台灣半導體 [ 經濟日報 張家瑋、尹慧中]

政院拚智慧科技,昨(10)日邀集產學界召開策略會議。針對智慧系統與晶片技術之發展前景,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長暨聯發科副董事長謝清江指出,全球人工智慧(AI)剛起步,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很好機會,AI裝置是未來發展重要領域,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於此。

他預估,2025年全球AI晶片產值將達122億美元,複合成長高達42.2%,未來每一個家庭至少有500個裝置進行智慧聯網,AI將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另一波高潮。

行政院昨天起一連三天舉辦「智慧科技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SRB)會議」,由政院科技政委吳政忠、科技部長陳良基、經濟部長李世光主持,前英特爾副總裁兼實驗室執行總監王文博、台灣AI實驗室召集人杜奕瑾、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常務理事長謝清江及數十位產學界代表齊聚一堂。

謝清江表示,未來進入萬物聯網時代,IOT時代涵蓋AI廣泛應用於機器人、自駕車及各行動裝置,2020年裝置數量將大幅激增100倍至1,000倍。

A建言 應彌平學用落差

行政院科技會報昨(10)日邀集台灣科技巨擘共商AI(人工智慧)發展大計。台灣雙A品牌大廠宏碁、華碩主管昨針對當前人才、數據資料、生態系統提出三大建言,二者皆認為,國內AI人才培育缺乏教育政策鼓勵、人才是產業轉型的瓶頸,需要更多實務課程彌平業界需求落差。

宏碁雲端總經理馬惠群建議,加速開放政府資料庫供AI資料學習,並將資料加以去識別化,或可由新設RSC(研發服務公司)來處理,同時修改個資法兼顧AI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並保有個人隱私,開放資料也應限制在國網中心AI雲,或是業界所建置的AI雲使用避免資料外流,同時保障國內相關技術生根並培養輸出能量。

至於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也在會中展示AI在智慧城市應用進展,並建議人才方面政策上應兼顧學校培育、產業再教育的原則,畢竟人才是產業實踐數位轉型的瓶頸。

[Home]


2017/07/11 2.1.2. 伺服器新平台再度激戰 供應鏈訂單湧現 雲端及企業客戶需求增 醞釀新一波換機潮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雲端及企業伺服器需求回溫,供應鏈迎接新一波換機潮。

儘管英特爾(Intel)穩佔全球伺服器平台逾9成市佔,然面對超微(AMD)新一代Epyc系列處理器來勢洶洶,仍不敢掉以輕心,英特爾籌劃多時的重量級大作Purley於美西時間11日正式上陣,由於Purley是英特爾三年一次的大改版,而超微Epyc具備性價比優勢,加上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應用起飛,近期雲端及企業伺服器需求回溫,供應鏈業者紛摩拳擦掌,迎接新一波換機潮商機。

伺服器相較於PC、智慧型手機等產品,價格與毛利較高,生命周期亦較長,對於品質與穩定性要求甚高,升級換機潮通常要3~5年才會緩步出現,刺激購機關鍵包括英特爾啟動大規模新舊平台轉換,產品效能大幅提升,以及市場需求揚升帶動。

供應鏈業者指出,前一波智慧裝置與網路服務普及化,帶動雲端運算及網路服務需求大爆發,包括亞馬遜、FacebookGoogle、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大廠紛加速擴大資料中心規模,帶動伺服器需求成長。

由於英特爾先前釋出3年一次大改版的新一代伺服器平台Purley2017年中登場,供應鏈在2016年底進入測試驗證階段,加上記憶體等零組件價格上漲,壓抑企業升級換機需求,伺服器相關供應鏈過去1年來出貨動能明顯放緩,殷切等待Purley平台正式登場。

隨著接替Grantley等平台的全新Purley正式面市,近期多家雲端大廠擴增資料中心的大單陸續釋出,加上企業換機意願亦提升,許久未見的伺服器換機潮即將在2017年下半引爆,供應鏈紛預期2018年業績將有躍升表現。

供應鏈業者表示,近年來雲端運算需求不斷擴大,虛擬實境(VR)AI與物聯網應用開始進入成長期,而企業資料中心轉向第三方租賃的需求成長,使得資料中心建置需求不墜,加上英特爾新一代伺服器平台Purley全面強化運算效能與傳輸效率,在升級有感情況下,大部分業者已計劃導入Purley平台,全面性換機潮已可預見。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波伺服器換機潮將不再是英特爾獨享大餅的局面,隨著超微重返x86伺服器平台戰場,高性價比Epyc系列已獲得百度、微軟(Microsoft)等客戶支持,在系統整體與中小型企業市場詢問度亦相當高,不少業者認為Epyc系列是超微歷年來最好的伺服器平台。

儘管超微仍難挑戰擁有完整伺服器軟、硬體生態鏈的英特爾,但已對英特爾帶來價格競爭壓力,一旦兩大伺服器平台廠價格下滑有感,資料中心建置成本進一步下降,將有助於伺服器換機潮規模更擴大。

在英特爾、超微新一代伺服器平台推出帶動下,供應鏈第3季起業績回升可期,由於是全面性換機潮,台OEMODM業者及連接器、散熱模組、電源供應器、PCB等零組件廠都將雨露均霑,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鴻海、華擎、華碩及微星等業者接單將顯見成長。

另外,新一波伺服器換機潮來臨,包括微軟、FacebookGoogle與亞馬遜等大廠,以及惠普、戴爾、聯想與大陸客戶恐將全面調整訂單,勢將牽動伺服器供應鏈版圖變化。

 

[Home]


2017/07/11 2.1.3. 智慧語音助理中文化 全球市場需求量爆衝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阿里巴巴推出人民幣499元的天貓精靈X1,以中文化強攻大陸內需市場,勢將帶動全球智慧語音產品市場需求量。

繼亞馬遜(Amazon)EchoGoogleGoogle Home及蘋果(Apple)Home Pod,阿里巴巴日前已宣布推出自家全新的語音助理天貓精靈X1,定價人民幣499元,預定將在201788日正式開始銷售,這是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吹起中文化的序曲,預料將讓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成長3級跳,從2017年的逾千萬台水準,直接攀上2018年的3,000~4,000萬台水準。台系IC設計公司指出,天貓精靈X1僅要價人民幣499元業界最低價的行銷策略,配合首度中文化的強攻大陸內需市場企圖心,勢必會讓目前全球智慧語音產品市場需求量爆衝,何況後面還有好幾家的中文智慧語音理產品將陸續現身。

Amazon率先推出旗下Echo智慧語音助理產品,1年銷售量僅百萬台水準,到後來終端消費者接受度大增,Amazon馬上祭出Echo Dot入門級產品策略,甚至再祭出折價49美元的強攻手段,光是Amazon一家,2017年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出貨量即可破千萬台水準的成績,足以證明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已成功被激發出來,而後來的Google Home及蘋果的Home Pod,雖然有點略失先機,但在終端市場需求持續大增下,2017年出貨量也多上看好幾百萬台水準,2018年更預估將往上倍增,全球三大品牌巨頭可望攜手將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拱上逾億台規模的願景,似乎已在不遠處。

而阿里巴巴的突然出手,推出最新的天貓精靈X1,甚至定價僅在人民幣499元的低價取量策略,一掃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過去因語言限制,所以銷售量多僅侷限在英語系國家市場的陰霾,在大陸內需市場擁有逾13億人口數,以目前坊間推估未來智慧語音助理產品最少是一家一台,甚至樂觀者認為將是一房間一台下,中文化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的橫空出世,勢必將在未來催生好幾億台的智慧語音助理產品需求量,而這些新增的產品及應用商機,將完完全全爛在擁有中文語音助理系統的大陸互聯網及品牌業者鍋裏。

也因此,雖然阿里巴巴搶先亮相天貓精靈X1,但在後面還有許多大陸互聯網寡頭及品牌廠巨頭,也將此起彼落搶食中文化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商機,甚至還打算祭出更低價的促銷策略後,台系IC設計公司預言,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已確定在2017年從原來的萌芽期,正式進入成功期世代,而幫助終端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成長加速的關鍵,將是中文化語音助理產品的問世動作,比起目前坊間調查機構僅初估2017年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上看千萬台水準,2018年出貨目標也僅放在2,000~2,500萬台的保守數字,應該都要再上修不少,因為,大陸內需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已決心殺入藍海,後續紅盤可期。

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大單 聯發科第3季最火產品

聯發科第3季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出貨量的倍增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聯發科在好不容易2017年上半大陸智慧型手機產業鏈的庫存調整動作後,市場普遍看好公司第3季在傳統旺季效應加持下,配合大陸品牌手機廠訂單亦開始回流,聯發科第3季營收成長表現應該有雙位數以上百分點可期,尤其在公司公告6月營收達新台幣218.93億元,提前寫下近7個月來的單月新高紀錄後,更有效佐證客戶需求已開始良性恢復的前景,第3季業績上衝可期。不過,若仔細計較聯發科第3季各晶片產品線的出貨成長爆發性,不管是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的落底反彈,或是TV晶片產品線的旺季回溫,還是無線通訊晶片訂單量的升溫,大概都比不上智慧語音助理晶片產品線的一飛沖天,尤其在公司幾乎襲捲除蘋果(Apple)Home Pod以外的所有國內、外智慧語音助理產品訂單下,聯發科第3季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出貨量的倍增,已是指日可待。

其實聯發科切入全球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市場也算是無心插柳,因為亞馬遜(Amazon)第一代Echo產品內部採用的是德儀(TI)DSP及邁威爾(Marvell)的無線傳輸晶片解決方案,在聯發科與Amazon成功合作平板電腦產品獲得好評後,公司有意擴大雙方的合作利基下,才開始認真研究全球智慧語助理產品市場,沒想到越研究越覺得有搞頭,聯發科內部研發團隊趕緊催生出針對終端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的2顆晶片解決方案,一顆負責類比∕數位訊號的轉換及運算,另一顆則負責所有資料互連互傳,進而獲得Amazon旗下EchoGoogle全新推出的Google Home等新一代智慧語音助理產品晶片訂單,剛好趕上這波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光速成長的瘋狗浪,幾乎可以說目前國內、外有心要做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的品牌廠,幾乎都是齊一心志選擇聯發科的晶片解決方案。

而聯發科也是得理不饒人,決定在2017年乘勝追擊,推出最新MT8516晶片解決方案,一口氣把目前終端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的2顆晶片解決方案,整合成真正的單晶片。MT8516配備4核心64位元的ARM Cortex-A35 CPU,主頻可達1.3GHz,同時內建Wi-Fi 802.11b/g/n和藍牙4.0,讓客戶可以更有效簡化終端產品的設計工作,並加快成品量產的上市時間。目前MT8516晶片解決方案幾乎是拿下所有大大小小的英文版及中文版智慧語音助理產品訂單,不管是AmazonGoogle,還是阿里巴巴、騰訊,及小米,只要有心在2017年底前亮相自家新款智慧語音助理產品的互聯網業者,或消費性電子產品大廠,大概都以聯發科MT8516為尊,這也讓聯發科旗下智慧語音助理晶片產品線2017年出貨量可望以10倍速成長,2018年出貨量再翻1倍,問題也不大。

面對中文版智慧語音助理產品也開始在2017年第3季開始加入造市、搶市的陣容,配合大陸內需市場廣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胃納實力,聯發科第3季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出貨量要較第2季翻上1倍,成為新科晶片成長王,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更重要的是,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已快速由不到千萬台規模,不斷走強至2017年破千萬大關,2018年直接上看逾3,000萬台水準,甚至在產業鏈不斷高喊一家一台,再到一房一台後,全球智慧語音助理產品市場需求量秒破億台大關的可能性已大增,這對於目前在除蘋果Home Pod以外,全球智慧語音助理晶片市佔率高達90%以上的聯發科來說,當然是推動公司營運成長的一大助力,而黑馬搖身變白馬的姿勢,更是讓聯發科不斷傾注研發資源,想辦法力守這塊新興有量、有價,多利、多賺的晶片產品線。

[Home]


2017/07/11 2.1.4. 阿里巴巴:淘寶造物節反映電子商務正在蛻變 商家、消費者同為驅動力 [ 電子時報 翁佩嫆]

阿里巴巴第二屆淘寶造物節於杭州登場,阿里巴巴認為,淘寶造物節反映電子商務正在蛻變中,而新生代商家、消費者同時扮演驅動力道。

阿里巴巴第二屆淘寶造物節8日於杭州登場,阿里巴巴集團行銷長董本洪認為,淘寶造物節反映新世代的電子商務已經在蛻變中,將由年輕世代作為驅動轉變的力道,而且這股驅動力,將同時由消費者端和商家端同時啟動。

董本洪表示,2003年阿里巴巴開始經營淘寶電子商務平台,當時大陸尚缺乏品質較佳的供應鏈足以出貨商品,因此商家會與廠商合作,自己量產商品,以迎合消費者需求,成為淘寶平台上多數商品的主要貨源。

不過,近幾年阿里巴巴集團逐漸發現,淘寶平台的主要消費者和商家,幾乎都是90後的新生代族群。該群新生代所創建的產品背後,都有品牌故事,而非只是販售大量仿製的商品。董本洪認為,這些品牌故事在新生代消費者之間相互吸引,使得商家與粉絲成為朋友的關係,讓淘寶上的網路商店成為新生代族群實踐熱情的管道。

兩屆淘寶造物節之所以選擇在暑假期間的周末舉辦,即是為了主攻新生代目標客群。不過,現場攤位上僅是產出商家的設計概念,雖然有QR Code二維碼可以掃碼連結店家網址,但並不開放現場進行交易。

他指出,造物節活動現場之所以不開放交易,是希望讓參觀者可以進行深度體驗,讓商家與消費者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並打造一個以特殊、創意內容為驅動的淘寶新形象。

2016年阿里巴巴開始舉辦首屆淘寶造物節時,即有不少評論認為,阿里巴巴亟欲扭轉淘寶平台上的仿製品形象,希望透過強調文創、設計的淘寶造物節,打造新的淘寶品牌形象。

董本洪認為,根據阿里巴巴內部數據,目前淘寶平台上平均每位使用者每天花費約20分鐘在淘寶平台上;但他認為,這20分鐘並不一定是純粹的購物,更多是使用者為了尋找或分享消費相關資訊,而駐足於平台上。他認為,這樣的數據表現,代表淘寶早已經轉型成一個屬於消費生活領域的內容平台。

2016年於上海舉辦的淘寶造物節有72個造物者商家參展,2017年則有108個造物者商家參展,而參展的造物者和消費者,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等城市,董本洪認為,這代表淘寶造物節已經吸新世代族群爭相投入、參與。

不過,由於天貓雙十一活動已經發展成大型晚會,跨足影視領域,除了逐漸定調其全球化定位,也成為阿里巴巴集團每年重要的海外宣傳平台;因此,外界也關心淘寶造物節未來的策略走向,是否會和天貓雙十一活動如出一轍。

董本洪回應,淘寶造物節目前僅進入第二屆,雖然今年首度跨出海外市場,提前1天於台北101舉辦淘寶造物節,但未來是否會擴及其他海外市場,或發展成如同天貓雙十一的大型影視內容,他保守表示,未來淘寶造物節不排除拓展至新加坡、印度等市場,但目前其全球化腳步尚未定調。

從電商轉內容社群 淘寶成最大生活消費平台

阿里巴巴旗下電子商務平台淘寶網近年積極轉型,透過經營內容和社群,目前已成為大陸最大生活消費類資訊平台。

阿里巴巴旗下電子商務平台淘寶網近年積極轉型,透過經營內容和社群,目前已成為大陸最大生活消費類資訊平台。不過,在買賣交易方面,阿里巴巴行動商務轉化率仍較PC端低。

積極經營內容、社群 淘寶網已成大陸最大生活消費類平台

淘寶平台過去幾年透過兩大方向進行改造。第一,是將淘寶網內容化,轉變成大型生活資訊消費媒體平台,並結合巨量資料(Big Data)和人工智慧(AI),將平台使用者體驗變得更智慧化;第二,將淘寶平台從純粹的買賣交易平台,轉成社群屬性更強的平台。

根據阿里巴巴提供數據,目前平均每位用戶每天有超過20分鐘在使用淘寶網平台,而每天造訪的用戶,佔每月來訪用戶的比率,也從過去約20%,提升到超過40%

阿里巴巴淘寶產品平台資深總監蔣凡認為,淘寶網現今已經成為全大陸市場最大的消費類媒體,同時具備交易屬性以及媒體社群屬性,若非淘寶網近期強化其資訊和社群平台角色,用戶不太可能頻繁造訪淘寶網。

目前在淘寶網平台上,除了商品,尚擁有數十萬內容創作者提供短片、直播等內容產品。而每位消費者進入淘寶網首頁,也會依據演算法,結合過去的瀏覽紀錄,呈現不同的媒體內容。

此外,阿里巴巴也將巨量資料、人工智慧等新科技,應用於淘寶內容社群。電子商務業者通常將巨量資料、人工智慧應用於導購,但他認為,淘寶平台並非以銷售商品為驅動力的演算法,而是以社群、媒體的角色,協助打造消費資訊平台,例如:消費者提問商品品質時,演算法可協助匹配曾經購買過同商品的使用者,以回覆相關提問。

2016年首屆淘寶造物節上,阿里巴巴旗下研發的虛擬實境(VR)購物技術Buy+正式登場,而同年天貓雙十一活動中,Buy+也再度亮相,除了應用於晚會活動中,也提供現場各國媒體記者一人一副VR頭盔,實際體驗應用情境。

蔣凡表示,對阿里巴巴集團而言,虛擬實境仍是一項嘗試。他指出,打造VR生態,是個漫長的過程,目前也還不是成熟技術,雖然集團會持續嘗試,但他坦言在未來可見的短時間內,VR相關購物應用還不會成為主流。

認為C2C電商可強調創新 然行動端轉化率仍較低

在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淘寶網除了得面對境內緊追在後的競爭對手京東商城,在海外市場,尚有來自美國的強敵亞馬遜(Amazon)等競爭同業。

不過,京東商城和亞馬遜皆為B2C電子商務平台,蔣凡認為,多數B2C電子商務平台是將零售業重構,以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但以C2C起家的淘寶網,平台上有更多的小型商家,雖然商品並非規模生產,但具有個人特色,而從2016年開始舉辦的淘寶造物節活動,即強調淘寶網注重創新、創意的定位。

另一方面,Gartner研究總監Adrian Lee日前指出,亞太地區雖然有高達44%消費者使用行動購物App,比例為全球最高,但使用者透過行動端App消費的轉化率僅有1.27%,低於使用PC購物的轉化率3.45%

Adrian Lee更進一步指出,即便是亞太地區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平均每位使用者透過行動端裝置購物的消費額,僅為使用PC裝置消費的3分之2,顯見相較於PC商務轉化率,阿里巴巴的行動商務轉化率仍然較低。

不過,蔣凡並未正面回應阿里巴巴行動端轉化率問題,也未透露相關確切數據,僅表示,淘寶網平台來自行動端的交易比率已經近8成,以2017會計年度為例,阿里巴巴集團於大陸零售交易平台的GMV中,即有79%來自行動端。

淘寶造物節 阿里巴巴展示無人商店、智慧音響

2016年第一屆淘寶造物節中,阿里巴巴集團展示的最新科技,是可應用於電子商務場景的虛擬實境(VR)購物技術Buy+;而2017年第二屆淘寶造物節,集團則展示其無人零售店「淘咖啡」以及智慧音響「天貓精靈」。

阿里展示無人商店 但澄清未跨足實體零售

在造物節活動展區外頭,阿里巴巴展出無人咖啡廳「淘咖啡」。只要是淘寶會員,即可打開淘寶App,掃描QR Code二維碼後,直接進入商店。消費者選購完商品後,不需要再拿出行動裝置,可以透過臉部辨識,直接穿越入口的支付門離開,之後並將自動於支付寶扣款。

由於阿里巴巴近年積極收購實體業者股權,因此早在淘寶造物節登場前1週,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將展示無人商店時,大陸市場即有相關傳言認為,阿里巴巴將跨足實體零售領域。

然而,阿里巴巴集團行銷長董本洪表示,無人商店是阿里巴巴在「新零售」上的嘗試,但他也不斷強調,阿里巴巴作為數據科技供應商(Data Technology Provider),並不會直接進入實體商店領域,而是希望透過展示阿里巴巴最新科技的相關應用,吸引相關場域的合作夥伴。

他認為,線上網路商務不斷蛻變中,但線下實體商務的變化速度則較慢,集團認為應該以數據資料扮演驅動力量,促使實體商店商業模式改變,讓實體商店對於新零售形式或新商業模式有更高的信心。

根據了解,阿里巴巴已經於2017年初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結盟,也於2016年底收購三江購物32%股權,亦於2017年初將銀泰商業私有化,未來將攜手實體領域相關企業,發展新零售。

加入智慧音響戰局 天貓精靈主攻居家生活應用場景

除了搶先亞馬遜(Amazon)一步提早展示無人商店概念店,阿里巴巴也於淘寶造物節展示其由人工智慧(AI)實驗室所推出的智慧音響語音助理「天貓精靈」。

天貓精靈採用聯發科晶片,搭載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自主研發的中文語音辨識引擎AliGenie,售價人民幣499元,在同類型產品中屬於中低階價位。阿里巴巴工智慧實驗室表示,天貓精靈目前以普通話語音辨識為主,尚未打算拓展其他語言領域。

天貓精靈主要透過聲紋辨識,目前已經為開放API平台,可與其他第三方應用軟體系統介接。另外,天貓精靈的應用場景主攻家居生活,除了常見的智慧家庭管理、智慧助理功能,也可替大陸民眾常使用的手機錢包加值金額,亦可為孩童睡前朗讀故事。

由於阿里巴巴為大陸電子商務巨擘,因此天貓精靈也特別主攻支付識別,除了可連結淘寶、天貓平台進行購物,也可讀取使用者過去消費紀錄,並進行電商導購。不過,為避免支付過程引發疑義,因此在支付識別上會比聲紋識別來的嚴格。

[Home]


2017/07/11 2.1.5. 政府要做IoT整合服務中心 業界盼望政策真正落實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行政院在9月將擬定未來4年台灣的人工智慧(AI)推動策略,而710日起一連3天在台北召開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SRB)會議。有鑑於台灣人才教育與產業脫節不利台灣AI發展,經濟部次長沈榮津10日首度表示,政府將有新策略,以物聯網整合服務中心(IISC)提供各學校大三、大四學生寒暑假進入工研院實習,碩二及博士生直接進工研院接受工程師訓練,畢業後可留工研院工作,也可以到產業界工作。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在會議中拋出以物聯網整合服務中心(IoT Integration Service CenterIISC),鏈結產學建構工程人才實務能力發展基地,進行智慧系統跨領域與垂直整合人才培育的策略。這項策略獲業界讚賞。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表示,經濟部提出的AI次系統和物聯網整合服務中心的策略,業界會全力支持,也希望政府能真正落實執行。

沈榮津強調,希望政府的策略能提升台灣智慧次系統與晶片產值,從2017年的新台幣2.5兆元成長至2025年的4兆元。不過產業界也有其它意見,例如有業界人士指出,現在AI最大的問題是需求在哪裡?供應鏈在「喊燒」,可是客戶是誰?誰來付錢?如何應用?商業模式是什麼?另有業者指出,台灣應專注在自己有基礎的優勢,台灣不應該是AI硬體組裝中心,AI軟體組裝也不應該是台灣的定位,台灣應該要去做別人無法取代的工作,才能在AI浪潮中脫穎而出。

根據工業局參考業界的建議所提供的資料,智慧系統的價值鏈包括半導體(Semiconductor)、系統(System)、模組(Module)、次系統(Subsystem)、系統級晶片(SiP)、應用服務(Service)。其中智慧系統的應用多為國外大廠主導,半導體廠商面臨應用出海口的挑戰,所以台灣亟需建立次系統整合平台,發展智慧車電、智慧醫電、智慧機械等次系統,快速介接與整合台灣半導體產業優勢與能量。

按照政府的規劃,所謂次系統平台的策略重點,主要是鏈結國內外maker之創新創意點子,並串聯台灣晶片與次系產學研統,以實現可試量產晶片設計。最後的目標是要讓台灣從智慧系統晶片、次系統、系統原型產品一條龍式的串聯起來,建構台灣智慧系統完整產業生態環境,提升台灣半導體業者競爭力。

沈榮津表示,AI掀起產業典範轉移,台灣也正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以技術面為例,現在的三大技術挑戰包括:一,智慧決策系統晶片(AI處理晶片);二,智慧系統核心元件晶片(如非揮發運算微控制器晶片、低功耗感測器、安全防護晶片、高性能無線通訊晶片、晶片型LiDAR);三,異質整合平台技術(如異質整合架構設計、製造、封裝技術與多功能異質元件檢測技術)。所以經濟部認為,台灣在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應用趨勢下,應發展智慧系統與物聯網應用之關鍵零組件、晶片及應用整合平台。

至於在人才面,台灣要發展AI也面臨幾項挑戰,例如半導體相關博士班招生逐年下滑,且部分學校博士班招不滿學生,產業面臨高階人才缺乏問題。此外。要如何強化台灣企業留才工具與機制以抗衡各國挖角人才問題也十分嚴重,而政府研擬分紅與薪資所得分離課稅制度也甚為必要。至於找大學生、碩士生去工研院實習的IISC規畫,政府的目的是希望進行智慧系統跨領域與垂直整合的人才培育,解決產人業才缺乏的長期問題。

不滿8成博士人才留在學研界 科技部祭出訓儲制度、推千人進產業

台灣培育高階人才以博士位階最受關注。不過台灣有超過8成的博士人才是留在學校、政府和研究機構,而非進入產業,此現況已使科技部失去耐心。尤其是人工智慧(AI)最重要的策略是培育這方面的人才,因此科技部宣布4年內要培訓1,000名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並協助就業,進一步創造價值並增益社會。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表示,政府花很多錢在科研設施,其實並沒有善用。台灣的博士也沒有好好發揮所長,這是人才的浪費。而人工智慧(AI)最重要的策略是培育這方面的人才。因此科技部編列新台幣50億元建世界級的AI雲端平台,讓沒有錢建設備的創新人才和小公司也能使用政府提供的資源。

問題是台灣有很多高階知識人才大都集中在各大學校園,以教書和發表論文為業,並不想在業界有活躍的表現,也不願意冒然創業。這讓科技部相當頭痛。行政院近日提出「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的政策,提供科技部4年總經費94億元執行四大計畫,促進青年創業就業。因此科技部決定順水推舟,力促博士人才去產業界工作。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在全球創新創業的推波助瀾下,人才培育及青年就業已成為促進創新的關鍵因子,科技部應該引領打造讓本土青年可充分發揮創意、展現創新、成功創業的環境,進而翻轉台灣青年就業結構及改善青年高失業率之問題。

針對博士人才大都想在學校教書,而半導體產業的博士又供不應求的現況。科技部提出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計畫,提供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在職實務訓練及產業實習機會,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為產業提供技術與人才。希望4年培訓1,000名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

根據科技部公布的人才培育及促進就業四大重點計畫,包括一、「推動國際產學聯盟計畫」於學校設置國際級產業聯絡中心,協助台灣學研創新能量與全球技術領先的產業供應鏈接軌;二、「青年科技創新創業基地建置計畫」將藉由引進國際加速器、創投及潛力新創團隊來台,打造科技創業聚落;三、「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透過法人及學研機構結合廠商的合作,推動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界;四、「年輕學者養成計畫」,推動「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提供年輕研究人才長期且充分的資源,培植科研新世代。

科技部表示,所謂愛因斯坦培植計畫(Einstein Program)是指年輕世代研究人員的想像力無限,政府以多年期研究計畫提供充分的資源,鼓勵學術生涯剛起步的年輕研究人員大膽的自由發展與多方面的嘗試,構思具創新性的研究題目及計畫內容。至於哥倫布計畫(Columbus Program)則是提供研究生涯初期(35~40歲之間)的年輕研究人員多年期研究計畫,以效法哥倫布「探索新大陸、航向未來」、「大膽嘗試投入、勇於探索未知」的精神,鼓勵已具科研基礎的年輕研究人員展現國際行動力,投入具前瞻創新性且連結國際的研究計畫,拓展台灣人才國際視野及影響力。

台大電資學院院長陳銘憲指出,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全球許多成功的案例均來自優秀、年輕人才的創新思維。其實外界不要小看台灣的AI,台灣在某些領域是領先的,現在政府重視AI、重視人才,絕對是軟硬整合的好機會。不過陳銘憲也認為,台灣並不是所有人都該去產業,也要有人做基礎研究。畢竟大學主要的任務是科學基礎研究,這也是國力的重要指標。

[Home]


2017/07/11 2.1.6. Semtech力拱物聯網開放連接技術 LoRaWAN或與NB-IoT共存分佔一席之地 [ 電子時報 梁燕蕙]

物聯網龐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眾多廠商的加入,不過隨著連網設備的迅速增加,目前被廣泛使用的無線連接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物聯網的需求。具備低功耗、長距離、大量連結、低成本特點的低功耗廣域網路(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LPWAN)應運而生,其中,在LPWAN的眾多技術中被提及最多的是LoRaNB-IoT

LoRa(Long Range)由美國Semtech公司所推出的,是為解決物聯網大量連接無線通訊需求、工作在1GHz以下非授權頻譜的私有低功耗廣域接入網路技術;而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則是出自於全球標準化組織3GPP、針對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業務需求推出的一種新型窄頻無線網路接入技術標準,並且得到華為、高通(Qualcomm)、愛立信(Ericsson)等巨頭支持。

20153月間,美國Semtech公司領銜、偕同思科(Cisco)IBM等業者共同發起成立了LoRa聯盟,目前擁有超過500多家聯盟成員,包括電信營運商、系統商、軟體業者、晶片業者、模組業者、雲端服務業者、應用廠商等,已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商用化營運。

LPWAN彌補當前物聯網技術空白 Semtech推出LoRa技術稍早處於領先地位

物聯網需求主要分成工業類和消費類,一般熟悉的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藍牙、Wi-Fi以及遠距離無線連接技術3G4G已經相當地滿足了消費類的大部分需求,但是這些只是物聯網需求的冰山一角,目前技術無法滿足工業類和部分消費類中關於超低功耗、超遠距離、高可靠性的需求,LPWAN則同時滿足了超低功耗、超遠距離、高可靠性的三大特點,無疑是彌補了當前物聯網最大的技術空白。

基本上,LPWAN可說是物聯網時代最重要的基礎網路,物聯網設備的連網接入,是對設備功耗、網路覆蓋及成本、節點成本、數據傳輸速率、網絡延遲等因素的綜合,「低功耗」是物聯網無線連接中普遍面臨的挑戰,這關係到物聯網設備的維護成本及使用壽命,在大部分物聯網的應用中,物聯網設備的生命週期通常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單對於數據傳輸速率、大部分的物聯網設備則是在低功耗模式下,LPWAN則相當地解決了物聯網設備接入的問題。

近期全球低功耗廣域網路市場的激增可歸因於多個因素,機器學習和M2M通訊標準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加之全球對物聯網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低成本的LPWAN工具和節能機會的增多。預計到了2022年,全球LPWAN市場規模將可望提升至460億美元以上,雖然SemtechLoRa技術在這一領域稍早處於領先地位,但NB-IoT作為強大的LPWAN標準也正在迅速得到廣泛認同,20171月間,Vodafone業已在西班牙推出NB-IoT商用網路。

LoRaNB-IoT之爭恐存誤解 彼此合作共存毋須互相取代

LoRa的生態系統要比NB-IoT或其他蜂窩式物聯網通訊標準的生態系統還要強。LoRa已經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被採納為物聯網網路標準,包括美國、澳洲、紐西蘭、台灣和荷蘭等;相較之下,NB-IoT則是後進者,2017年初才在西班牙進行商用化初登場,愛爾蘭也將導入使用NB-IoT網路。雖然LoRa技術的低成本、範圍廣、多功能可望在穩定的生態系統和社區支援中具有優勢,但在未來幾年內,NB-IoT也將有很多機會迎頭趕上。

儘管LoRaNB-IoT之爭已經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誤解,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技術是針對不同類型的終端應用進行的優化。例如,LoRaWAN適合用於需要較低成本、較長電池壽命和並不需要頻繁進行通訊的應用程式或物聯網設備。相較之下,NB-IoT最適合需要較短的下行延遲並且更頻繁通訊的應用程式。兩種物聯網協議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現,毋須互相取代。

舉例來說,LoRaNB-IoT之間兩者關係,就如同Wi-FiLTE的合作關係、彼此共存,並不存在競爭關係,這兩種LPWAN技術在市場上各有不同的應用,企業若需要建置成本較低、電池壽命較長、且傳送的資料封包次數一天在200個以內時,就適合選用LoRa,因為NB-IoT裝置消耗的功耗是LoRa裝置的5倍多,對於電池壽命的損耗也較大,無法長年使用,且硬體成本較高。

不過,LoRa也有其不足之處,無法一次傳送大量資料,例如聲音或影像檔案等,因此當物聯網裝置的應用需要有較高資料量的傳輸需求時,就能選擇NB-IoT。目前市場上的多數物聯網裝置,因為內建的感測器都是屬於較簡單的資料傳輸用途,例如水表感測器等,因此即使在NB-IoT開始商用後,未來還是會以LoRa裝置的使用居多,再加上NB-IoT的硬體成本也是另一個不能加以忽視的重要考量。

LoRa聯盟構建完整生態系統 或積極推動NB-IoTLoRa多網路協同發展

不過,等到NB-IoT的晶片成本降低後,未來將有機會看到更多能結合混合型物聯網應用的出現,例如,在單一物聯網模組內整合LoRaNB-IoT這兩種不同的無線網路通訊技術。LPWAN協議無論多麼強大,仍需要考量低成本要求因素,否則便不能算是具有可行性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目前,LoRa在這方面具有優勢,而且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LoRa技術的成本預計將進一步下降。

NB-IoT產業鏈和市場成熟度與LoRa相比仍相對落後。2015 3Semtech領銜成立LoRa聯盟以來,包括500多個會員廠商、已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部署商用化營運。而NB-IoT的核心標準於2016年中才敲定,根據營運商的規劃,2017年下半和2018年才是網路大規模實現部署的時間,此後仍需一年時間進行網路優化和示範應用。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營運商積極推動NB-IoTLoRa多網路協同發展,以搶佔物聯網的發展先機。如美國、法國、德國、澳洲、印度等國家開始部署城市級乃至全國覆蓋範圍的LoRa網路。荷蘭KPN、南韓SK等電信營運商在2016年上半部署了覆蓋全國的LoRa網路,並提供基於LoRa的物聯網服務。

SemtechLoRaWAN開放性技術標準 為市場帶來充分競爭

Semtech創始於1960年,總部位於美國,員工人數不超過2,000人,係一家聚焦類比晶片和混訊晶片的IC設計公司,Semtech20151月間完成收購EnVerv部分資產後,補足了SemtechM2M和物聯網市場的缺口,預期以EnVerV PLC平台結合Semtech自家的LoRa裝置以及無線射頻技術平台後,可望針對能源管理、智慧電網、物聯網等市場,打造出高度差異化且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預計到了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至307億台裝置,低功耗廣域物聯網技術在短期內大力推動了該市場的發展,LPWAN解決方案供應商藉由Semtech在全球推出的LoRa裝置和LoRa無線射頻技術,以及開放的LoRaWAN標準,進一步推進物聯網並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

Semtech針對企業運算、通訊、高階消費性以及工業用等終端市場,劃分了四大產品事業群,分別為訊號整合產品事業群、高效能保護裝置產品事業群、無線和感測器產品事業群、電源產品事業群;其中,無線和感測器產品事業群之無線射頻與感測器產品,特別適用於M2M與物聯網應用,該公司獨特的感測介面平台能夠與任何感測器接口,並以任何形式輸出數位資料,具體地來說,該公司的無線與感測器產品廣泛地被應用在工業用、醫療用以及消費性市場上。

Semtech的終端客戶主要包括了OEM廠商以及其供應商,包括了Alphabet、思科、華為、樂金電子、夏普、三星電子、中興通訊、惠普、HoneywellPanasonicSony、愛立信等;至於在競爭對手方面,以無線和感測器產品事業群來看,包括Silicon Laboratories、德州儀器、Analog DevicesCypress Semiconductor等均為競爭業者。

此外,有鑑於Semtech採用無晶圓廠的商業模式經營,該公司委外包括大陸、台灣、美國以及以色列在內的晶圓代工業者,代為生產製造晶片;另外在封裝測試方面,該公司也委託大陸、馬來西亞、台灣、泰國、南韓、菲律賓等地封測業者代工處理。Semtech甫於2016年第4季與意法半導體簽訂協議,將導入該公司的LoRa無線射頻技術、以提供客戶額外的資源協助開發並建置物聯網解決方案,預期該項協議未來將可望進一步支援客戶服務。

[Home]


2017/07/11 2.1.7. 超微再入伺服器市場:超微藉Naples Epyc產品線重返x86市場 英特爾遭逢勁敵挑戰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超微推Epyc伺服器處理器品牌,未來仍有持續推更新一代Epyc晶片系列空間。

超微(AMD)在全球x86伺服器處理器市場曾有25%市佔率,但之後便淡出這塊市場多年,讓英特爾(Intel) Xeon處理器能夠獨霸這塊市場,但隨著超微在COMPUTEX 2017宣布,將推出代號Naples的伺服器晶片,並將以Epyc品牌重回x86伺服器晶片市場下,等於讓英特爾在全球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市場重新面臨超微競爭威脅,未來在x86伺服器晶片市場超微將如何重奪市佔率,值得觀察。

The Next Platform網站報導,超微發展Epyc晶片多年,花費5年時間重新思考應如何比在2000年初期所推出的伺服器處理器Opteron,開發出更佳的核心以及系統,因此全新推出的Epyc晶片也將英特爾目前的Broadwell Xeon E5處理器視為主要競爭產品線,並採混合設定方式,將Naples Epyc處理器與超微自有Vega Radeon Instinct繪圖處理器(GPU)加速器結合,以滿足高效能運算(HPC)及機器學習(ML)處理負載所需。

雖然這樣的策略很具企圖心,也不保證能夠順利實行,不過這樣的配置非常巧妙地合於市場現況,以及提供超微具備能夠再次於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場搶食市佔率的機會,一旦實現,超微將能夠累積更多研發資金,並試圖進一步奪得更多市佔。

超微推出的首代Epyc處理器將會是Epyc 7000系列,由此命名方式來看,顯示超微未來仍會推出其他以Epyc命名的處理器產品線,不過至今超微對此仍緘默不語,但從技術發展上來看,如果超微決定持續在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場推出更多新一代晶片產品線,未來可說仍有持續推出諸如Epyc 3000Epyc 5000Epyc 9000等其他新產品線的空間。

目前看來,超微似乎打算為其所有SKU,在Epyc 7000晶片中開啟所有功能,並以此開放性試圖從英特爾盤據的伺服器晶片市場中搶食部分市佔率。英特爾將其伺服器晶片SKU劃分成許多類型,包含核心數、頻率、記憶體速度、記憶體位址空間、互連速度、執行緒以及一系列其他功能等。超微Epyc 7000產品線方面,顯然超微有著不同的SKU、不同數量的核心以及不同的時脈頻率,在上述情況下,所有處理器晶片製造商必須做的,是充分運用其生產收益來驅動營收。

更重要的是,如超微企業產品資深總監Dan Bounds表示,Epyc 7000處理器的未來世代、代號Rome的產品線,將相容於Naples的插槽設計,由此意謂即使Rome依照超微產品規劃藍圖預期於2018年初問世,主機板及系統製造商屆時仍能夠重新使用其系統,無需因Rome推出進行調整。

雖然超微未針對插槽相容性問題做出任何承諾,但如果超微預計要在2020年以前某個時間點推出的另一款代號Milan的新一代Epyc 7000系列,配置與首代Epyc 7000Rome處理器相同的插槽規格,對超微來說可能會是最好的選項。Milan系列處理器可能會在2019年稍晚時間推出。對此超微仍維持選擇的開放性,將依據未來伺服器產業技術如何變遷,以及超微自有伺服器合作夥伴對這類變遷如何做出回應來決定。

Epyc 7000系列處理器為系統單晶片(SoC)式設計,這意謂Epyc 7000系列不需要1顆外部晶片組協助以單插槽模式運行,或以2顆外部晶片組透過NUMA互連以雙插槽模式運行,因所有必要連結插槽的I/O均已內建於Epyc 7000處理器中,必須與記憶體及其他電腦週邊配置連結的控制器,同樣也內建於Epyc 7000處理器中。

Epyc 7000實際上是由8顆各自獨立的處理器組成,共享一個共同插槽,至於Epyc伺服器處理器的運算元素,則是根據4核心運算結構,此結構採用的是核心外設計。Epyc 7000系列具備的全新安全記憶體加密(Secure Memory Encryption)功能,允許對記憶體進行劃分,且由於AES-256密碼使用法是在硬體內進行,因此可讓記憶體在不影響應用效能下將其資料進行加密。

超微將英特爾目前的Broadwell Xeon處理器視為Epyc 7000系列的假想競爭產品線,不過英特爾預計將於7月推出新一代Skylake Xeon處理器,即使預期Skylake Xeon效能表現將有所提升,從Epyc 7000系列整體效能表現來看,未來超微藉由Epyc 7000系列仍有與Skylake Xeon競爭的本錢,特別是Epyc 7000價格不高,但Skylake Xeon推出後仍未見英特爾調降售價。

超微挾帶完備的產品推出節奏 重返資料中心與HPC

超微以單一插槽晶片設計重回全球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能否顛覆既有市場結構待觀察。

超微(AMD)近期推出Epyc 7000系列處理器,欲重返全球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市場,在許多方面等於是對英特爾(Intel) x86資料中心獨霸市場進行全面反擊,藉由宣稱具備的效能與成本優勢,以及獲得惠普企業(HPE)、戴爾(Dell)、微軟(Microsoft) Azure及重要OECODM等業者合作,超微希望說服全球資料中心及高性能運算(HPC)領域客戶的是:超微已經回來了。

HPC Wire網站報導,雖然超微正式重回全球伺服器晶片戰場,不過超微企業副總裁兼企業解決方案業務總經理Scott Aylor表示,僅以一款產品重回市場仍不夠,必須推出一個能跟隨市場腳步前進的產品節奏來重回市場才夠,因此超微此次重回伺服器晶片市場不是只有推出Epyc晶片,超微也仍在討論後續要推出的新產品。

Aylor表示,這是為了讓客戶選擇採用超微Epyc晶片時能有賓至如歸的感知,並安心考慮更換至下一代Rome晶片。如超微已承諾Epyc 7000產品線與下一代Rome晶片都將採用相容的插槽設計。

Aylor也表示,超微設計Epyc晶片並非是要與英特爾Broadwell產品線競爭,而是要與Braodwell之後接下來將推出的新產品線競爭,當英特爾在2017年夏季稍晚推出Skylake晶片後,EpycSkylake之間的各方面比較仍將非常強勁。

超微此次也推出僅有單一插槽的Epyc晶片,針對許多工作負載進行優化,藉此超微認為將能夠帶起可行的單一插槽伺服器市場,可讓超微涵蓋當前由英特爾Broadwell E5-2650及其以下晶片產品線,所涵蓋的高達5成的雙插槽市場。

以單一插槽規格重回伺服器晶片市場,對超微來說也是一大賭注,畢竟目前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場是以雙插槽為主要規格,超微表示,其單一插槽技術也能夠維持在雙插槽規格晶片中可見的所有I/O能力,當前客戶購買雙插槽晶片有時候是因為他們有需要,但往往不是因為他們必須購買這類產品線。

Aylor表示,超微的單一插槽伺服器晶片大幅削減成本,超微也表示有不少產品均適合採用單一插槽Epyc伺服器,如儲存裝置,包含基本及軟體定義的儲存裝置,另外高效能運算領域也可見Epyc伺服器導入的龐大契機。

Aylor指出,超微將Epyc產品線分為322416等不同核心範圍,這樣的目的在於滿足廣泛的不同需求,如高核心範圍產品線目標在擴大規模及HPC負載,低核心範圍產品線則可讓用戶密切管理每個核心的授權成本,超微的目標就是試圖涵蓋當前Broadwell產品線所涵蓋的市場範圍,且每款產品都將具備專用的安全處理器。

從超微2017年春季稍早針對高效能遊戲市場,推出同樣依照Zen核心的Ryzen7處理器產品線,到如今推出Epyc晶片鎖定資料中心市場,顯示超微這次重回市場有很大的企圖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科技大廠也成為Epyc晶片首發合作客戶,並對Epyc晶片讚譽有加,如惠普企業執行副總裁Antonio Neri認為,Epyc處理器代表著運算的典範轉移,將為IT生態體系迎來新時代;戴爾EMC伺服器解決方案事業部總裁Ashley Gorakhpurwalla指出,將戴爾下一代PowerEdge伺服器與超微Epyc晶片的效能與安全功能結合,將為戴爾客戶開創獨一無二的運算解決方案,以加速處理工作負載及保護其業務。

大陸百度總裁張亞勤表示,超微Epyc處理器支援單一插槽伺服器,能夠顯著提升百度資料中心運算效率,降低TCO以及能耗;微軟也認為,為了驅動Azure,微軟需要導入最先進的基礎架構以及最新的先進處理器,這也是為何微軟打算成為全球首家採用超微Epyc處理器的雲端提供商的原因。

超微推EpycRyzen 共同反攻英特爾伺服器與DT晶片獨霸地位

超微在DT及伺服器晶片市場,均向英特爾發起反攻號角。

超微(AMD)日前發表首代依Zen架構打造的Epyc伺服器晶片產品線,與英特爾(Intel)現階段市售的最新Broadwell Xeon產品線相較,Epyc晶片似乎很具市場吸引力,好比此前超微在全球桌上型電腦(DT)晶片市場推出同樣採Zen架構設計的Ryzen般,Epyc系列正在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場開創新的市場選擇,未來英特爾將如何招架值得關注。

Ars Technica報導,與RyzenDT領域推出的規格相同,Epyc在伺服器晶片領域推出最基本款規格均為8核心、16執行緒的晶片,在Epyc晶片內部並可見每顆晶片擁有3個獨家的Infinity Fabric (IF)讓其晶粒可高效率連結,至於雙插槽構造產品線,在插槽之間則有4IF連結。不論內部或外部IF連結均進行電源管理,若在連結中未使用到的電力,就會被用於核心本身,超微稱此電源管理能夠提供每瓦效能多達8%的改善幅度。整體來說,每個處理器提供128 I/O通道。

從許多方面來看,Epyc處理器與Ryzen晶片之間的差異很少,這並不令外界感到意外,許多Ryzen具備的功能在Epyc中均可見到,像是從各核心個別調整電壓的功能在這兩款處理器中均可見。

不過部分功能在Epyc身上仍有所調整,如Epyc系列不同等級產品線有著不同的時脈速率提升功能,最高階的Epyc 7601基本時脈速率為2.2GHz,所有核心提升可達2.7GHz,最大可提升至3.2GHz;反觀Ryzen系列時脈最大可提升的速率卻非常有限,僅適用於單一或雙核心活動。由此顯示Epyc系列較具多方面適用性,藉由最高達12核心共同運作可達到最高3.2GHz時脈速率。

Epyc晶片也提供效能及電力2種模式,在啟用時可以設置供用戶進行選擇,其中效能模式將提供可重複、一致的時脈速率,以及視需求提升、汲取更多電力;電力模式則讓Epyc晶片設定電力使用上限,為達到在此上限內的能耗需要,必要時會自動削減Epyc晶片的效能表現。

但上述模式在DT晶片領域的Ryzen卻無法實行,主要是因為在DT環境中能耗限制相對寬鬆,且更受到冷卻系統的控制,不過上述模式在伺服器領域卻有其導入的價值,畢竟伺服器整體能耗往往相對較受限制。值得注意的是,晶片內建電源管理功能也將努力偵測部分工作負載模式,以及相應降低時脈速率。

即使如此,超微也有在Epyc中推廣部分似乎在Ryzen也可見的功能,但這類功能只有在伺服器配置上才具重大意義,例如Epyc系列支援加密系統記憶體,每個記憶體控制器具備1個加密引擎,能夠對從RAM讀寫的資料進行解密及加密,這並能夠以全域及軟體控制兩種模式運行。

Epyc系列也支援資料中毒。一般來說當ECC記憶體發現一個不可修補的錯誤,預設的作業系統行為就會讓整個裝置無法運作,但若支援資料中毒,其作業系統只會選擇讓包含錯誤的過程或虛擬裝置崩潰,其他裝置則不會受影響。

相較於英特爾Broadwell Xeon產品線,Epyc系列提供相當多數的I/O以及每插槽核心數,且超微產品線陣容也更為一致,低階Epyc產品線不會因為是低階產品線,就省略高階Epyc產品線具備的任何可靠性或安全性功能,高低階產品線之間的差別只在於所配置核心數及時脈速率上的不同。

面對英特爾即將推出的新一代Skylake-SP伺服器晶片產品線,由於僅6個記憶體通道,顯然仍低於Epyc晶片的8個通道,且超微Epyc每插槽核心數及執行緒也將可能超越英特爾,不過Skylake-SP的單執行緒效能則優於Zen架構,且英特爾伺服器晶片採用的是單片晶粒、而非多晶片模組,應有助於英特爾伺服器晶片在近用記憶體上創造更低的延遲性。Skylake-SP也將內建AVX512這類新功能,可能可提供數位運算應用程式運作效能穩健提升。

無論如何,隨著未來Skylake-SP問世,將可望見到英特爾伺服器晶片競爭力再提升至前所未見的水準,雖然Epyc系列可能不是所有工作負載的最佳選擇,但可確定已是許多工作負載的正確晶片選擇,即使目前仍未宣布價格,預期超微將持續其削弱更大競爭對手的趨勢,透過Epyc在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場,創造如RyzenDT晶片領域般的反攻氣勢。

[Home]


2017/07/11 2.1.8. Silicon Labs:物聯網要幾十年才能真正展現潛力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Silicon Lab預測未來的最大市場將是工業和醫療設備。

前世上已有數十億個連網裝置,但Silicon Labs執行長Tyson Tuttle預估,還要幾十年時間物聯網(IoT)才會發揮所有潛力。

Electronic Design報導,Tuttle在德州設計自動化大會(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舉例說,人類在1937年發明噴射引擎,但花了50年人們才能搭噴射客機前往世界各地。

Silicon Labs在過去7年內已逐漸將業務轉型到工廠及家庭IoT裝置。IoT業務營收由2014年的2.09億美元,成長到2016年的3.14億美元。而該公司正押注於替傳統裝置配備感測和連網功能的晶片,例如可分析擊球表現的網球拍,或能用手機校準扭矩的鑽頭。Tuttle預測,未來最大市場將是工業和醫療設備。

Tuttle指出,Silicon Labs計劃整合其他公司的設備,重點在於讓複雜的軟硬體變得更容易使用,讓工業公司能輕鬆設計產品。而其計畫將從夠便宜、能大量生產的系統單晶片(SoC)平台開始。

Silicon Labs鎖定的產品包括電源管理、感測器及介面、嵌入式儲存器、混合訊號模組、安全處理器和支援藍牙(Bluetooth)Thread等標準的無線電。此戰略也將延伸到軟體堆疊及可協助開發者將智慧照明及資產追蹤晶片最佳化的Simplicity Studio等開發工具。

Silicon Labs的角色是讓企業更容易從嵌入式裝置收集的資料上獲利。為實現此戰略,Tuttle已出手收購幾家小型公司。2012年,Silicon Labs為了2.4Ghz頻段斥資7,200萬美元收購Ember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晶片。

2015年又斥資6,100萬美元收購Bluegiga Technologies來拓展藍牙和Wi-Fi模組產品線,後來又以2,000萬美元收購ZigBee模組供應商Telegesis。這些收購也擴充Silicon Labs的軟體堆疊功能。例如,Silicon Labs2016年收購Zentri時,順便取得智慧電表和家電等應用的Wi-Fi軟體堆疊,使其更容易從遠端更新。

2017年,Silicon LabsMighty Gecko品牌下推出新電路板,其中包含能讓單一晶片利用行動及藍牙連線有效切換無線協議的專門軟體。而且能讓數百台裝置加入同個ZigBeeThread網路。

Tuttle表示,目前Silicon Labs有一半工程師在開發軟體,以協助這類任務的開發商。該公司在2016年還收購Micrium,以便客製及將其即時作業系統(RTOS)最佳化,讓開發者能避免使用主機處理器來執行Silicon Labs晶片上的RTOS

[Home]


2017/07/11 2.1.9. 連網車、自駕車發展成趨勢 成行銷人員鎖定新領域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汽車具備連網功能成新趨勢,擁有龐大車主使用習慣等資料成為一大行銷新目標市場。

物聯網(IoT)技術帶動近年汽車製造商紛紛投入連網汽車與自駕車的研發與生產,由於連網汽車具備連網功能,能夠產生各駕駛使用連網汽車的相關資料並進行傳輸,有助提供汽車製造商及行銷人員更多有趣且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分析,進而有助更了解連網汽車車主的行為,以及協助對這塊領域進行更有效益的行銷活動,這也讓近來行銷人員更加將目光投向智慧連網汽車及自駕車市場。

Auto Connected Car News網站報導,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指出,對於尋求以連網汽車作為拓展新客戶、從事電子商務與個人化服務,以及目標訊息傳遞平台的行銷人員來說,進一步取得連網汽車相關資訊有其重要意義。

eMarketer指出,目前的連網汽車已具備連網、通訊、診斷、駕駛輔助以及智慧移動選項等各式功能,雖然這些功能的推出部分與市場消費者對此存有需求有關,但汽車製造商及科技業者尋求創造市場差異化以及拓展營收契機,才是推動連網汽車如今具備上述更多複雜性功能的主要驅動力。

業者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及其他連網汽車資料鎖定目標行銷的連網汽車駕駛,並能夠使用關於駕駛習慣、娛樂偏好、應用程式(App)使用以及其他特定資料集等資訊,來提供多管道的目標廣告。分析這些資料能夠潛在協助行銷人員確定其目標用戶處於購買週期的哪個階段,並有助提供購買建議,以及透過不同的行銷管道執行更多有效且個人化的行銷活動。

Adobe產品行銷總監Kevin Lindsay表示,連網汽車提供行銷人員及汽車製造商許多真實有趣的資料,能夠用來了解關於人們如何使用其產品的依據,或許行銷人員已經擁有多年累積的客戶關係管理(CRM)資料,如今甚至能夠將CRM資料與一般消費者行為資料進行連結,這些消費者行為資料是直接來自連網汽車,這樣的結合創造了一龐大契機。

連網汽車技術及雲端平台正為金融、保險、零售、能源、資訊娛樂等各類產業,帶動全新以服務為基礎的生態體系發展,而與這些領域相關的其他服務也將回過頭來協助驅動連網汽車市場發展。

[Home]


2017/07/11 2.1.10. 大陸手機品牌廠的生產與行銷策略完勝 技壓印度當地業者 [ 電子時報 陳智德、王傳強]

印度手機市場的消費者偏好與大陸市場基本上類似,他們對品牌忠誠度不高,而且對性價比有高度要求。

大陸的智慧型手機品牌現正在印度市場上演類似在大陸的招數,並且針對當地消費族群的偏好加強不同的行銷手段,其結果是,大陸品牌已搶佔了大部分印度手機製造業者的銷量。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統計顯示,在2015年第4季時,印度手機品牌廠在當地的市佔率還有54%,但到了2016年第4季,大陸手機品牌市佔率就從上季的14%飆升到46%,而印度品牌跌到20%

讓大陸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橫掃的因素,就是大陸近10年的全球工廠的經驗,大陸現在將這一套經驗完整複製到印度市場。

作為全球工廠甚久的大陸,其廠商對效率成本生產非常熟悉,Ghose表示,大陸深圳的製造廠有能力,能以低成本做出旗艦機規格的手機,雖然這也受惠於大陸當局稅務優惠及寬鬆的勞工與環境政策,但在印度總理莫迪(Modi)Make in India」的政策優惠下,大陸品牌廠如華為選擇在印度設廠,藉由在當地製造降低進口成本。

諮詢公司Ovum表示,大陸廠商實際上早已累積了許多為印度品牌廠製造手機的經驗,包括印度當地品牌MicromaxIntexLava都在大陸品牌在印度崛起前,就找大陸廠製造手機,且雖然大陸這一票廠商最近都開始在印度製造手機,他們用的還是大陸來的便宜零件。

印度市場13億消費者的偏好與大陸市場基本上類似,他們對品牌忠誠度不高,而且對性價比有高度要求。別無選擇,在印度打滾的廠商只能打價格與規格戰,機體地要有漂亮的外型、不差的規格、便宜的價格,否則印度人並不會買單。

GlobalData表示,大陸品牌華為的中階智慧型手機Honor就是為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族群設計。華為在Honor採雙SIM卡設計方便消費者使用不同費率,並提供記憶卡增加儲存空間。

Vivo則是在手機上的相機鏡頭下足功夫,紐約大學商業分析中心的Anindya Ghose表示,Vivo的策略迎合了大陸及印度消費者愛自拍的習性,採用高級相機鏡頭,OppoGioneeCoolpad也都對印度市場強調手機的自拍功能。

大陸品牌廠在技術規格上著墨的還有支援當地語言,如小米Mi 4i就支援印度6種當地方言(HindiBengaliKannadaTeluguMalayalamTamil),印度國內廠恐怕是望塵莫及。

此外,大陸品牌廠針對印度市場特性的行銷策略,也是大陸品牌崛起的關鍵點。

大陸製造廠除了找來寶萊塢與板球明星代言手機外,最重要的一步是直接複製在大陸成功的線下通路銷售模式。步步高電子集團旗下的OppoVivo就是在大陸小城、鄉間等開設直營店以增進網路通路外的知名度與營銷。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印度約有10億多人無法上網,因此網路銷售量只佔印度總體智慧型手機銷量的3分之1。使得OppoVivo複製小城策略,在印度全國開設超過35,000個銷售點與180個服務中心。

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研究員Vivek Wadhwa指出,大陸品牌已摸清印度消費者文化及看重的價值,並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銷售,反觀蘋果(Apple)仍只在大城市開設大型展示店,銷售只有1%印度人口負擔的起的昂貴手機。

大陸手機壓境 印度本土品牌廠不敵

2017年第1季印度手機市場市佔率的前五大品牌,小米、VivoOppo等大陸品牌大舉入侵。

根據India Ratings and Research統計指出,2017年第1季印度手機市場市佔率的前五大品牌,包括Micromax InformaticsLava InternationalKarbonn Mobiles全數遭拉下,取而代之的是小米、VivoOppo等大陸品牌,在第1季的市佔率總體達到51%;而印度國內品牌僅佔14%,相較2016年第1季的40%已大幅下滑。

India Ratings and Research分析VivoOppo智慧型手機銷量還會在2018年成長40~50%左右,指出大陸品牌在印度的成功可歸因於在廣告及銷售通路上下了重本,且資金結構的債務輕微,供應商也給予較長的資金周轉週期。

研究也指出大陸品牌較好的技術能力也是產品成功的關鍵,而大陸品牌在品牌建立,以及在印度設廠製造設施所投注的巨大投資,顯現大陸在印度採行的長期策略。

相對而言,印度智慧型手機製廠對於跟上產品創新趨勢的能力較弱,其市場行銷預算也不足以跟大陸業者匹敵。

就單一品牌而言,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季在印度維持一貫的第一位,市佔率為28%,略較同期上升3個百分點。Lenovo藉由細分消費價格族群,持續維持市佔率地位。

此外,雖然印度市場功能型手機用戶轉換到智慧型手機的速度緩慢,以及因廢大鈔政策帶來的資金流動遲滯,但信實工業(Reliance Jio Infocomm)的免費資費方案,仍推動印度對4G VoLTE智慧型手機的需求。

2017年第1季印度手機上網資費平均價格,來到每GB 2美元左右,因而刺激了智慧型手機的銷售。 印度的電信公司還為4G智慧型手機用戶提供差異化的資費方案,也稍稍加快了印度市場3G手機轉4G手機的速度。

數位印度要成功 須先克服數位鴻溝

不但Digital India已經結出漂亮的果實,Skills IndiaMake In India等倡議,亦開始在印度的未來塑造上產生衝擊。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er Modi)6月初在俄羅斯舉辦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St. 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ForumSPIEF)中,以「達到全球舞台新平衡」的題目發表專題演說,內容指出印度政府正計劃鬆綁該國的經貿實務。

ET Tech報導指出,Modi的演講重點在於闡述善用科技,為在新世界中存活的關鍵。他對SPIEF的聽眾指出,全球正將焦點聚集在亞洲上,印度則準備搶奪這次的鎂光燈。他表示,倘若投資人正在世界上尋找商機,印度將是絕佳去處。

Modi同意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同一場論壇內的談話內容,指出科技將會於未來任何國家的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數位鴻溝」(digital divide) 現象,將會是印度邁入「數位印度」(Digital India)倡議時,不被容許的狀況。

自從印度政府推動其Digital India倡議後,該國致力朝向數位化努力。在科技發展方面,印度不但試圖適應最新的世界潮流,也培育出許多優越的科技新創。這段期間,印度吸引了許多來自全球的投資人青睞。

這個結論透露出一點,就是不僅Digital India已經結出漂亮的果實,Skills IndiaMake In India等倡議,亦開始在印度的未來塑造上產生衝擊。印度製造倡議對印度的全球企圖而言尤其重要,因為這個偉大的計畫,目標不僅是在印度境內製造,而且是「為印度與全世界而製造」(for Indiafor the world)

報導指出,印度企業擁有雄厚的企業家精神,企業生產的商品與服務,不但具備優異的品質,且具有國際競爭力。如今全球都將焦點擺在大陸與印度兩大亞洲市場上,印度年輕的氣息,以及政府不倦的培養下一代,將會是未來該國發展的關鍵。

印度政府不僅只是被動的培養年輕一代,也積極鼓勵他們尋求商機,並創造機會。該國政府希望透過印度製造與Skills India 等倡議,讓全球都能見到印度製造業的成果,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

該國十分有信心,主因政府已架設好有效平台,將該國的年輕動力、各類科技、中小企業與製造業者互相整合,讓該國的製造業滲透至全球市場之中。未來印度將會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好地點。

報導指出,印度市場雖十分具吸引力,但仍有部分缺陷必須克服。其中最主要的弱點在於,該市場缺乏大量製造能力,也就是不具所謂的「經濟規模」。主因印度約有5,100萬個公司屬中小型企業,缺乏有效的經濟規模能力,這將是未來印度邁入全球化領域中,必須聚焦的領域。

[Home]


2017/07/11 2.1.11. 大陸政府揭櫫雲端運算發展目標 培養2~3家全球領導地位企業 [ 電子時報 陳宜君]

為了促進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產業進一步發展,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揭櫫2017~2019年的產業發展目標,希望讓大陸的雲端運算服務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並培養2~3家具備全球領導地位的雲端運算企業,估計整體產業規模到2019年時將達人民幣4,300億元。

據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報導,大陸在積極發展物聯網、巨量資料(big data)和第四代(4G)行動通訊網絡等科技的同時,雲端運算預料也會獲得更多政策支持。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雲端運算服將成為資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並將進一步帶動資料中心、硬體和軟體等上下游產業同步成長。

據財新網報導,工信部在20174月公布前述行動計畫時指出,大陸的雲端運算產業規模在2015年達到人民幣1,500億元,年成長率超過30%;主要業者的2016年營收均較2015年成長1倍以上,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等業務的佔比不斷攀升,產業鏈日趨完整。

不過工信部也不諱言,大陸的雲端運算發展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客戶對雲端運算的安全性、可靠度和可攜性仍存有疑慮,產業供給能力和國際先進水準仍有大幅差距,資料中心建置重複,以及產業支撐條件仍不夠完善等。

大陸政府為了協助雲端運算服務業者克服前述種種挑戰,由工信部擬定三年行動計畫,從提升技術水準、強化產業能力、擴展產業應用、保障網路安全和營造產業環境等面向著手,促使雲端運算產業快速且健全地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為了擴展雲端運算的產業應用,宣布以工業雲和政務雲為切入點,促使資訊系統加速移往雲端平台,另外還將發展產業雲支援製造業的重點領域。

此外,工信部也將加強對雲端運算市場的規範與管理,對相關業務經營許可的核發嚴加把關,並引導業者進行合理定位,避免資料中心重複建置與資源浪費。

財新網指出,自進入2017年後,大陸的公有雲(即針對大眾提供的雲端運算服務)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華為宣布成立公有雲的專責事業部,並將在2017年增聘2,000人。騰訊雲以幾乎免費提供服務的方式,成功標下廈門政務雲計畫。IBM則和萬達集團合作,聯手進軍大陸公有雲市場。事實上,百度等業者為了搶佔雲端運算商機,早在2016年就開始擴編人手。

多位業界人士指出,一如其他國家的產業集中發展走向,大陸的雲端運算市場最終將由數家實力強大的業者主宰。

國際市調機構Forrester曾在201611月發表大陸公有雲服務商評鑑報告,選出大陸市場最重要的10家業者,其中阿里雲、微軟(Microsoft)和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3家業者被列為最高等級的市場領導者,UCloud、華為雲、騰訊雲、青雲為第二級,金山雲和百度雲則屬第三級。

[Home]


2017/07/11 2.1.12. SRB會議 建構智慧系統產業鏈 創4兆產值 [ 工商時報 張語羚]

行政院主辦的「智慧系統與晶片產業發展策略(SRB)會議」昨( 10)日登場,未來將以建構台灣智慧系統產業生態體系為目標,介接522產業創新,帶動智慧系統與半導體產業緊密結合,預期我國智慧次系統與晶片產業產值,有望從今年2.5兆元成長至20254兆元。

科技政委吳政忠表示,過去台灣的硬體、代工等成效卓越,但進入智慧聯網時代後,只有硬體還不夠,應乘著過去硬體製造的優勢,在軟體的創新應用上整合,這才是台灣的新機會。

「台灣最大的利基是我們小而精、速度快,ICT技術和產業也是全世界第一。」吳政忠直言,若適當整合就有優勢,然製造代工的效率經濟也不能放掉,硬體加乘軟體有望朝新趨勢邁進。

經濟部次長沈榮津表示,台灣的半導體產值居全球第二,是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的重要支柱,未來將為業界排除投資障礙、改善投資環境,並搭配新南向政策,協助半導體業引進國際人才。再運用我國的半導體優勢,支持人工智慧科技與大數據應用的發展,擴大AI廣泛應用在智慧製造、智慧醫電、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等,並介接522產業創新。

沈榮津說,預期結合產官學,協助半導體產業導入人工智慧科技,加速產業數位轉型,可促進4200億元的投資,從而建構台灣智慧系統完整產業生態體系。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新的產業也將面臨新的法規議題,吳政忠指出,法規要怎麼配合將會是未來的重點。他舉例,全球最大網路電商亞馬遜(Amazon)已開始透過無人機送貨。換句話說,未來二維道路系統將進階到三維道路系統,如果台灣透過測試場域領先訂定法規,新機會於焉產生,「台灣小有壞處但也有好處,我們要善用小的好處。」加速政府效能才能跟上科技的創新。

今年SRB會議有近400位產官學研專家參與,行政院著重民間業者、學者的交流,吳政忠期望,3天會議結束後產生的結論不要太過侷限,可為大方向保留一點空間,真正吸納外界的聲音,做為擬定政策的參考依據。

王文漢:AI新世界充滿機會 台灣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人工智慧(AI)時代來臨,台灣AI實驗室召集人杜奕瑾昨(10)日在行政院主辦的SRB會議上指出,軟體的世界較為開放,因為開放才會壯大,AI必須透過Open Source合作定義演算法、資料等,台灣雖然小但可思考如何組織起來走向國際。

Intel副總裁暨AI實驗室執行總監王文漢說:「得軟體者得天下,得AI者得軟體。」他表示,AI新世界充滿機會,台灣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擁有中研院、中科院、法人及大學等豐富人才庫,「大家覺得台灣太小,沒有可能,但是萬事皆可能。世界的利基其實就是台灣的利基。」

王文漢強調,AI產業分為兩大塊,AI本身以及AI應用,目前全世界都在發展AI,若台灣只有AI不一定能鶴立雞群,而HIHuman Intelligence,人類智慧)加上AI是常被忽略的機會,台灣有志者可以思考不同的出路。

不過,耕耘IT產業30年多年的王文漢提醒,目前台灣最大的挑戰來自「跟隨而不領導」,所以產生「點點滴滴求利潤,辛辛苦苦賺2%」的製造業思維,應該要反轉想法。

杜奕瑾認為,AI將會改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翻轉大部份產業型態,現在已經不是要不要投資的討論,而是每個人都將會面對,應構思台灣可扮演什麼角色,進而在AI領域找到契機,成為世界級團隊。

台灣雖然小,但機會處處都是,杜奕瑾以中國大陸蘇州為例,今年3月宣佈投入200300億人民幣發展AI產業,儘管蘇州只是地方政府層級,並非一、二線城市,但仍積極佈局,反觀台灣參與國際盃也不會因小而沒有機會。

[Home]


2017/07/11 2.1.13. 改組 施崇棠:不以裁員為考量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華碩內部組織改革6月底已大致底定,除將原系統事業群一分為三、並重新整合人力外,也將部分人力移出既有部門、另規畫成立「人力平台(Talent Pool)」。昨(10)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對外強調,改革是為因應產業市場競爭及消費者變化,與考量公司未來發展,非以裁員為考量。

改組後的華碩原系統事業群,現拆分為電腦事業群(PC BU)、行動裝置事業群(Mobile BU)及新成立的電競電腦事業群(Gaming BU),據了解,在上周由各事業群交出人力需求清單後,三大事業群總計人力達3千至4千人,其中,電腦及行動環置事業群的人力都較改組前精簡不少。據華碩內部估算被移出原屬部門的人力規模達數百人,本周起將陸續納入新規畫的「人力平台」中,短期任務將以支援各事業群所需為主。

施崇棠昨強調,改組「不是以裁員為考量」,而是要有更明確的BU導向、以快速因應市場競爭及消費者的變化外,也要認真思考未來在面對數位經濟的同時,如何建立與客戶間的「connected service(連結服務)」,並透過AI人工智慧分析不斷回傳的大數據來改進、創新設計或提供服務,因此未來是否會有新的BU或進一步整合資源成為公司的基礎架構,目前未有定案。

施崇棠進一步表示,現在已在台灣放量銷售的智慧機器人Zenbo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雖目前大多已被應用的機器學習,關鍵在於「弱AI」,但未來如何與「強AI」連結,會是另一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時間表也不一樣。

施崇棠透露,從與客戶間「connected service」出發,Zenbo除了會更多加值的內容、創新應用外,也會加入更多在智慧家庭方面的應用。Zenbo日前已在中國大陸正式發表,預計9月底在當地開賣後,下一步預計於年底或明年就陸續前進美國及歐洲市場。

此外,華碩在投入智慧城市應用發展的布局也再下一城。華碩旗下子公司亞旭電腦成功拿下臺北車站智慧化建置、運營BOT案,昨(10)日並由施崇棠親自領軍率亞旭電腦董事長林成貴與台北市政府正式簽約,負責建置包括北車的智慧化人行指標導引系統、室內定位導航服務,及APP應用平台、觀光交通旅遊運用、安全監控系統與停車場智慧化等項目。

其中,亞旭並取得市民大道公中段及塔城段的兩個停車場、行旅廣場觀光看板廣告,及預留APP商業訊息推播功能等營運權,5年期間並須交予北市府至少4,000萬元回饋權利金。該案將在今年8月世大運前完成第1階段建置並開始試運轉,全案預計於11月完成。


臺北車站智慧化昨日正式簽約啟動,左起為亞旭電腦董事長林成貴、華碩技術長吳欽智、董事長施崇棠、臺北市長柯文哲、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以及交通局長張哲揚。

[Home]


2017/07/11 2.1.14. 研華6月營收 大增18.97 [ 工商時報 陳昱光]

工業電腦廠龍頭研華(2395)成長動能回溫,6月合併營收43.69億元,月增18.97%,並較去年同期成長12.34%,第2季業績呈現逐月成長,合併營收為114.06億元,與上半年營收214億元,齊步改寫歷史新高。

研華6月合併營收43.69億元,比5月的36.72億元大增18.97%,年增率12.34%,雙雙繳出兩位數成長的佳績,不僅是歷年來合併營收第3度衝破40億元大關,並在季底拉貨帶動下,成功改寫單月歷史新高。

以區域別來看,研華表示,6月營收成長幅度以北亞、日韓地區與新興市場為兩大主要成長地區,業績表現最為突出,其次為歐洲市場,若以事業群來看,則是智能系統事業群(ISG)成長最多,嵌入式運算核心事業群(ECG)居次。

研華上半年營收214.1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07.86億元成長3.01%,同創歷史新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於日韓與新興市場地區,大中華與歐洲地區維持穩定增長,而事業群表現,則同樣以ISGECG表現較為優異。

近年研華積極開拓北亞市場,布局成效逐步顯現,年初宣布投資韓國醫療顯示器公司Kostec 6成股權後,上月中再與韓國電信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出支援LTE-M通訊技術的物聯網閘道器,並提供結合軟、硬體的完整解決方案,因應物聯網產業中各垂直領域客戶不同需求,加速布建工業物聯網市場。

[Home]


2017/07/11 2.2.1.1. Oculus Rift再降 上市價腰斬 [ 工商時報 鄭勝得]

臉書旗下虛擬實境(VR)裝置開發商Oculus今年第2度調降Rift頭戴式裝置與動態遙控桿Touch組合價格,從598美元下調至399美元,以提振過去一年疲乏的業績。此次降價幅度極大、2次降價時間過於接近,引發市場對於該裝置銷售情況、成本與未來發展的揣測。

Oculus在自家部落格宣布,Rift頭戴式裝置與動態遙控桿Touch的組合,未來6周「夏季限時特賣」售價僅需399美元,較先前便宜約200美元,更是最初上市價格798美元的一半,此次特賣亦大幅調降遊戲軟體價格。

事實上,Oculus早在31日時便曾下調過相關產品價格,當時Rift頭戴式裝置由599美元降至499美元,而動態遙控桿Touch則從199美元降至99美元。

此次降價幅度極大,且距離上次降價時間不到幾個月,引發市場揣測背後原因。部分人士認為,二度降價顯示出Rift與動態遙控桿Touch銷售停滯。雖然Rift當初上市預售價格高達599美元仍一度賣到缺貨,但部分媒體指出近來幾個月買氣下滑。

市調機構SuperData分析師預估,從上市至今年2月初為止,Oculus約賣出24萬台Rift,遠落後於索尼推出的PlayStation VR及宏達電的Vive。不過,此次降價也可能只是因產量增加帶來規模經濟優勢,反映Rift上市1年後零件成本降低,。

但也有人指出,背後原因可能是Oculus即將推出Rift2代機種。2014年,當時擔任Oculus執行長的艾瑞伯(Brendan Iribe)曾預估,Rift2代機種將於第1代上市12年後推出,而最佳宣布場合可能是10月份的第4Oculus開發者大會。

[Home]


2017/07/11 2.2.1.2. 聯發科生物感測 攜台大邁大步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聯發科攜手台大及臺大醫院跨界合作的「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出現重大突破,運用穿戴式生物感測技術及最新的生理訊號分析方法,取得高達100%的準確性,未來將應用早期診斷、預防由心房顫動所引發的中風及心臟疾病。

心房顫動可透過治療加以控制,但其症狀並不容易發現,尤其對於陣發性的心房顫動患者來說,到醫院就診時也不易被檢驗出來,多半需要心電圖儀等大型醫療儀器,經過長時間的監測才得以找出心跳異常的端倪,讓中風無法早期診斷及預防。

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與聯發科組成的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透過600多筆臨床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的心房顫動偵測,與傳統心電圖比對,達到97%的準確率;該計畫自今年1月起,進一步運用內建聯發科生物感測晶片的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在24例測試中,取得高達100%的準確性。

此一研發成果為「可便利操作、長時間偵測心房顫動的居家診斷及應用」建立了一個重大里程碑。整合最新生物感測晶片技術與穿戴式裝置(或搭配智慧型手機)所具備的高度準確性,可免除過往受限於大型醫療儀器耗時長、不易操作且無法長時間監測等缺點,讓預防與早期治療中風及心臟疾病成為可能。

聯發科技術長周漁君表示,聯發科以半導體晶片來實踐生物感測技術,使用這種晶片的穿戴式裝置可以用來長時間收集大量生理數據,配合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將可大幅改進疾病的診斷與預防,從而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這正是聯發科技與臺灣大學和臺大醫院合作的初衷。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個人化遠距醫療診斷、治療與居家醫療照護的需求也隨之提升,有鑑於此,臺灣大學及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於2011年共同投入「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結合學界、醫療與半導體產業三大領域的領導優勢,期望開創臺灣在國際生醫、資訊及電子整合性研發的新里程。

[Home]


2017/07/11 2.2.2.1. 美民眾每週使用手機語音助理不到半數 從未使用佔比達21% [ 電子時報 茅堍]

隨著如蘋果(Apple)Siri,以及Google Assistant等數位語音助理功能已廣泛運用在智慧型手機中,再加入如亞馬遜(Amazon)Echo系列產品、Google Home裝置,以及其他業者智慧音響裝置陸續推出,配備有語音技術的各式裝置可說是已深入在民眾日常生活中。

雖然如調研機構Ovum預估,2021年全球配備有語音技術的裝置使用量將會超越當年預估全球人口數,達75億台,但品牌行銷業者J. Walter ThompsonMindshare Futures等合作進行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每週至少會使用語音助理一次的美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僅佔49%,就全球(9個地區)平均而言,也只有31%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會每週使用語音助理功能。

而表示僅曾使用語音助理功能1~2次的美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佔比為10%,全球平均則是達到18%

此外,表示從未使用語音助理功能的美國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佔比高達21%,全球平均更是高達35%。其中表示,未來也絕對不會使用語音助理功能的美國使用者佔6%,全球平均為8%

參與調查的受訪者表示,目前語音助理在理解口音、方言和自然語言上仍有困難,是妨礙使用該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每週至少都會使用語音助理功能一次的全球受訪者人口組成而言,以18~34歲年輕人佔比最高(38%),男性佔58%。再者,收入屬於最高區間的使用者佔39%

此外,受訪者表示,在使用語音助理功能時,最常進行的工作分別為,線上搜尋(60%)、尋找感興趣的產品資訊(53%)、提出問題(50%)、詢問行進方向(42%)、查品牌或業者資訊(41%)、播放音樂(41%)、查核旅行資訊(29%)、設定警示通知(28%)、查詢頭條新聞(24%),以及進行家中管理工作(14%)

J. Walter ThompsonMindshare Futures等表示,該調查報告量化研究部分係於20171~6月對澳洲、大陸、德國、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泰國、英國與美國等9個地區,18歲以上共6,780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進行調查後,彙整得出。

 

[Home]


2017/07/11 2.2.2.2. i8效應 大立光股飆三高 [ 工商時報 張志榮]

蘋果iPhone8拉貨效應發威!大立光昨(10)日股價大漲2.62%,盤中高價5,095元、收盤價5,090元、市值6,827億元等三創歷史新高。外資法人樂觀預估,受惠於「ASP提升」、「旺季需求」、「新台幣匯率止穩」等三大利多題材,第3季與第4季營收成長率分別上看45%與31%。

帶動科技股重返台股主軸

大立光股價登高一呼,以蘋果供應鏈為首的科技股再度重返台股主軸,其中另一檔指標股鴻海股價上漲0.87%、收在115.5元,惟金融與傳產股表現弱勢,終場指數翻黑跌0.07%、收在10,289點,成交值僅826億元,外資則是持續小賣超21億元。

富邦投顧喊目標價6,260

帶動大立光昨天股價狂漲的主因,是富邦投顧將目標價由5,500元大幅調升至6,260元,正式超越花旗環球證券的6,060元、躍升為市場預估最高價,而來自於外資圈獲利預估值的調升,是近期大立光股價能突破前波歷史高點的關鍵因素。

大立光將於本周四(13日)舉行法說會,隨著i8備貨速度加溫,以及新台幣匯率止升回穩,近期股價走勢已扭轉第2季表現劣於台積電與鴻海的頹勢,進一步寫下歷史新高。

港商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預估,大立光第2季毛利率、營益率、每股獲利分別為69.7%、60.7%、35.7元,與第1季差不多,第3季與第4季營收成長率分別上看45%與31%。

法人:下半年營收將激增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齡表示,從甫結束的上海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中觀察到,即便全球智慧手機已幾乎沒什麼成長,持續創新趨勢依舊不變,因此,中國智慧手機採用高規格雙照相鏡頭是有利於大立光的。

因此,儘管大立光6月營收已創下今年新高,陳柏齡預估,在旗艦機款開始備貨與產能增加,7月營收還會再加速成長,下半年營收將較上半年激增66%,且因OLED機款量產時間較LTPS機款晚約2個月,看好整體獲利高峰將一路旺到第4季。

港商德意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呂家霖表示,大立光新產能量產時間約落在9月、至第4季初,新款iPhone將是主要成長動力來源,預估iPhone雙照相鏡頭普及率,將由i73540%攀升到i86065%,鏡頭規格則由「5P/6P鏡片+單一OIS」升級為「6P/6P+OIS」設計。

[Home]


2017/07/11 2.2.2.3. 市值新高 大立光飆出5095 [ 中國時報 張志榮]

蘋果iPhone8拉貨效應發威!大立光昨(10)日股價大漲2.62%,盤中高價5095元、收盤價5090元、市值6,827億元等三創歷史新高。外資法人樂觀預估,受惠於「ASP提升」、「旺季需求」、「新台幣匯率止穩」等三大利多題材,第3季與第4季營收成長率分別上看45%與31%。

大立光股價登高一呼,以蘋果供應鏈為首的科技股,再度重返台股主軸,其中,另一檔指標股鴻海股價上漲0.87%、收在115.5元,惟金融與傳產股表現弱勢,終場指數翻黑跌0.07%、收在10289點,成交值僅826億。

帶動大立光昨天股價狂漲的主因,是富邦投顧將目標價由5,500元大幅調升至6,260元,正式超越花旗環球證券的6,060元、躍升為市場預估最高價,而來自於外資圈獲利預估值的調升,是近期大立光股價能突破前波歷史高點的關鍵因素。

大立光將於周四舉行法說會,隨著i8備貨加溫及新台幣匯率止升回穩,近期股價走勢已扭轉第2季表現劣於台積電與鴻海的頹勢,進一步寫下歷史新高。

港商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預估,大立光第2季毛利率、營益率、每股獲利分別為69.7%、60.7%、35.7元,與第1季差不多,第3季與第4季營收成長率分別上看45%與31%。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齡表示,從甫結束的上海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中觀察到,即便全球智慧手機已幾乎沒什麼成長,持續創新趨勢依舊不變,因此大陸智慧手機採用高規格雙照相鏡頭,是有利大立光的。

儘管大立光6月營收已創下今年新高,陳柏齡預估,因旗艦機款開始備貨與產能增加,7月營收還會再加速成長,下半年營收將較上半年激增66%,且因OLED機款量產時間,較LTPS機款晚約2個月,看好整體獲利高峰將一路旺到第4季。

港商德意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呂家霖表示,大立光新產能量產時間約落在9月、至第4季初,新款iPhone將是主要成長動力來源,預估iPhone雙照相鏡頭,普及率將由i73540%攀升到i86065%,鏡頭規格則由「5P/6P鏡片+單一OIS」升級為「6P/6P+OIS」設計。

[Home]


2017/07/11 2.3.1. 台積鴻海營收 衝高 [ 經濟日報 簡永祥、尹慧中]

蘋概指標台積電、鴻海昨(10)日公布上月營收,展現成長動能,台積電6月營收逾800億元,月增15.6%,第2季財測順利達陣;鴻海6月營收為3,151.4億元,月增12.6%,終止連二跌,為進入旺季暖身。

半導體庫存修正結束,台積電6月營收達841.87億元,月增15.6%,為今年來次高,年增3.4%,第2季營收2,138.54億元,超越財測低標,雖季減8.6%,但符合預期。

由於台積電為蘋果代工的A11處理器將於本月中旬開始大量交貨,6月營收大舉升溫,主要反映包括輝達、高通和海思等高速運算電腦、中低階手機和網通晶片,以及物聯網和車載應用的微控制器、網通和工控等相關晶片出貨增溫。

台積電第2季受IC設計端調整庫存、新台幣升值影響,整季營收比第1季下滑,先前法說時預估單季營收落在2,1302,160億元間,季減8~9%;毛利率則估持穩,達50.5~52.5%

在蘋果供應鏈尚未大舉拉貨之際,台積電靠著工控和消費電子和網通等領域訂單增溫,低空飛過財測低標,達2,138.54億元,法人評估表現亮眼,也反映客戶庫存調整已結束。

隨時序進入半導體傳統旺季,台積電下半年營運將可呈現逐季成長,不過季增幅動能有多強勁,成為周四法說會關注焦點。

鴻海6月營收為3,151.4億元,月增12.6%,年增3.3%,為歷年同期第三高,營收終止連續兩個月下滑,符合預期。鴻海說明,6月營收成長主要是受惠3C三大應用皆較5月同步回溫。累計今年前六月營收為1.89兆元,年增0.7%,維持正成長表現。其中第2季營收約為9,177.74億元,雖季減約5.9%、年減約0.05%,反映傳統季節因素,但仍是歷年同期第三高。

法人則指出,鴻海今年第2季營運表現符合市場預期,下半年則有望逐季成長,自第3季下旬開始逐步進入傳統旺季表現。依據往年慣例,鴻海下半年營運將在9月起顯著升溫,主要是受惠於蘋果下世代旗艦機種推出,帶動整體消費電子應用快速成長。

台積Q3展望 法人有雜音

台積電第2季合併營收低空飛越財報目標,但第3季營運,市場出現雜音。部分法人下修營運展望,估計台積電第3季的季增幅度二成恐難達陣,預料應在12~15%間。對此,台積電強調一切等法說會對外說明。

法人認為,本季是台積電最大客戶蘋果正式發表新機,且正好是台積電10奈米大量挹注營收動能時期,目前法人對於蘋果供應鏈相關晶片拉貨動能沒太大的疑慮。

唯一擔心是非蘋陣營手機表現將不如預期。

尤其是近期記憶體嚴重缺貨,加上美光桃園廠意外,已嚴重排擠非蘋陣營記憶體供應,預料將牽動包括華為、OPPOVIVO等大陸品牌手機廠銷售表現,連帶衝擊聯發科、展訊等主要晶片廠銷售,拖累台積電營運動能。

此外,由於蘋果新款大尺寸產品採OLED面板,該面板組裝生產過程繁瑣,上市時程可能會受影響而遞延,即使蘋果仍按計畫推出,恐怕也無法大量供貨,連帶影響相關零組件出貨力道。

在非蘋需求不佳,加上蘋果新機遞延上市雙重因素影響下,法人已下修台積電第3季合併營收季增幅度僅12~15%,非原本樂觀會有二成的增幅。

不過,以台積電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4,253.05億元,年增5.3%,下半年仍可逐季成長的情況下,應可順利達成年增5~10%的目標。

[Home]


2017/07/11 2.3.2. 緯創廣達6月報喜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筆電代工廠緯創(3231)、廣達昨(10)日公告上月業績,受惠品牌客戶拉貨力道猛烈,帶動6月營收紛紛創下佳績。緯創6月營收698.02億元,月增8.7%,創單月營收歷史次高;廣達6月營收918.65億元,月增23.6%,創6個月以來新高。

緯創上月營收年增29.2%,累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3,617.56億元,年增28.6%,業績表現亮眼。緯創指出,公司上月筆電出貨180萬台,月增10萬台,累計上半年出貨量940萬台,年增100萬台,優於公司原先預期。

除筆電增長外,緯創上月電視、螢幕、桌上型電腦等產品出貨量均有增加,預料本季筆電出貨量至少與上季持平,甚至有機會小幅增長,營運展望偏樂觀。

緯創受惠今年大咬蘋果iPhone 8肥單,讓公司近期業績頻頻創高,也讓董事長林憲銘日前信心滿滿指出,今年是緯創營運轉折的關鍵年,智慧手持式裝置出貨量可望大幅成長,而昆山廠也將大舉招工,滿足客戶產能需求。

緯創自去年底以來,已四度砸重金投資中國大陸昆山廠,被外界視為是量產iPhone 8所做的準備。對此,林憲銘雖不正面回應,但強調今年會是緯創收割成果的豐收滿滿的一年,會盡力繳出令股東滿意的成績單。

至於廣達方面,6月營收年增32.3%,累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4,632.81億元,年增14.3%。廣達指出,上月筆電出貨430萬台,月增70萬台,為2年來單月出貨量新高,主要成長力道來自筆電品牌客戶季底拉貨力道提升所致。

廣達表示,今年上半年筆電出貨1,980萬台,年增70萬台,略優於公司原先預期,第3季出貨量因上季基期較高,估計成長幅度有限,但整體下半年出貨量仍有機會略優於上半年。

[Home]


2017/07/11 2.3.3. 博通縮編台灣研發團隊 三路人馬搶人大戰 傳聯發科、思科、英特爾藉機儲備戰力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近期傳出台灣博通研發團隊將精簡人力。

安華高(Avago)在天價購併博通(Broadcom)之後,為落實全球精簡人力政策,繼大陸展開大裁員,近期傳出台灣博通研發團隊亦將在8月底精簡逾90%人力,由於團隊成員多是半導體經歷超過10年的好手,傳出聯發科、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三方人馬已開始搶人,為接下來網通、人工智慧(AI)、深度學習等商機儲備戰力,顯示台灣半導體人才炙手可熱。

Avago在購併博通之後宣布要全球裁員1,900人,日前在大陸宣布裁撤DCD(Data Control Division)部門引發軒然大波,近期傳出博通在台灣研發團隊亦將在8月底裁員逾90%,人數約達50~60人,博通並已開始實施一週兩天的「謀職假」。

業界透露博通這批已成軍超過10年的IC設計團隊,專長在於網通、Switch相關晶片技術,對於IC設計、應用、IC板及後段測試都熟悉,算是半導體業界好手,因此,不少大型IC設計公司和國際大廠都有意挖角,目前傳出聯發科、思科、英特爾等已積極展開接洽。

半導體業者認為,以薪資結構來看,外商優於台廠,但外商文化作風較務實和俐落,在半導體領域薪資方面,IC設計優於製造業,亦即聯發科薪資結構長期勝過台積電,但此趨勢將在2017年出現轉變,台積電薪資結構將超越聯發科成為園區之首,這亦反應出公司獲利成長曲線。

聯發科有意建立AI、深度學習相關晶片設計團隊,希望承接具經驗的團隊,業界傳出聯發科看中這批團隊成員的經驗,擬吸收部分研發人才。事實上,聯發科曾在2012年建立相關晶片團隊,但當時整體環境和市場還沒有成熟,後來該計畫未再繼續執行,如今AI、深度學習成為產業熱門趨勢,市場快速萌芽,聯發科有意再度集結人馬搶攻商機。

思科亦傳出與台灣博通研發團隊成員接洽,並有意在台灣成立晶片設計團隊,但思科官方回應指出,在台灣並不是成立正式的研發中心,而是做一些可以整合到自家ASIC中的標準IP,用於交換器等終端設備。

業界認為思科有少部分晶片是採購自博通,自從Avago入主博通之後,思科希望能掌握更多的自製晶片,因此,思科與博通這批研發團隊算是頗有淵源。

另外,英特爾也有意在台灣成立類似研發中心的晶片團隊,並強化旗下晶圓代工業務戰力,英特爾宣示要進入晶圓代工領域以來,拿下第一個大客戶訂單是大陸IC設計公司展訊,雙方成功合作兩顆14奈米FinFET製程晶片,可說是挖了台積電的牆角。

英特爾看好後續在亞洲市場晶圓代工業務,評估在大陸或台灣設立研發團隊,由於半導體IC設計人才仍以台灣較豐富,傳出在台灣落腳的機率較高,面對博通釋出相關人才,近期傳出雙方已展開接洽。

[Home]


2017/07/11 2.3.4. 鴻海3隱憂 接班、股權、蘋果癮 日媒:郭董成就非凡 子女被父親光芒掩蓋 [ 蘋果日報 林文彬、劉煥彥]

鴻海(2317)集團在董事長郭台銘帶領下,從小工廠蛻變為全球最大電子裝置代工製造商,近幾年還積極推動轉型,不只收購日本夏普,還競標東芝晶片事業。不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在蒸蒸日上的業績背後,鴻海未來面臨3大挑戰,分別是郭台銘接班人不明、持股結構複雜和「蘋果癮」戒不掉。

盼投資年輕創業家

報導指出,66歲的郭台銘精力充沛,很少在同一個地方停留超過3天,常為了處理公務奔波,以強人之姿統治鴻海,但這也是問題所在。與郭台銘的非凡成就相比,郭台銘40歲兒子郭守正完全被父親光芒掩蓋,女兒郭曉玲對家族事業似乎不感興趣。

郭台銘與他的第2任妻子曾馨瑩有3名子女,但年齡最大的只有8歲。目前郭台銘沒有接班人,他也不曾談論接班計劃。

事實上,郭台銘去年7月在他旗下永齡基金會的首屆生醫新創青年翻轉培訓計劃上,曾提到他對接班人的看法。他說:「年輕的創業家,我希望在你們裡面,能夠發現到這樣的人。我除了投資他以外,我也在找接班人,我希望找的是有這種毅力的,打死不退的。」

蘋果貢獻逾半營收

除了郭台銘接班計劃,鴻海集團的股權結構也相當複雜。郭台銘和他長期以來的助手、鴻海總財務長黃秋蓮為了投資和持股目的建立許多控股公司,郭台銘接班人可能無法輕易駕馭這種事業模式。舉例來說,儘管最新年度報告顯示郭台銘只持有鴻海12.25%股權,他卻掌控鴻海董事會。

另外,郭台銘減少依賴低利潤代工製造、開發獲利較高自有品牌的未來策略也面臨挑戰。2013年以來鴻海營收對蘋果的依賴持續增加,根據鴻海的年度報告,去年鴻海營收為4.35兆元台幣,比2015年減少2%,其中蘋果貢獻54%

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說:「未來鴻海仍不能沒有蘋果,對鴻海而言,蘋果訂單已大到不能失去。」

[Home]


2017/07/11 2.3.5. 6月營收.蘋果鏈旺季訊號浮現-鴻海 登高 重返三千億 [ 工商時報 鄭淑芳]

蘋果iPhone新機蓄勢待發,鴻海6月營收重回3千億元關卡,達到3,151.4億元,單月營收和第2季也雙雙創下歷年同期第三高,似乎提前透露出淡季不淡的味道。

鴻海即將在713日除權息,由於今年股息創下歷年新高,市場對其填息行情頗為期待,至於能否成功開出紅盤?6月營收成新指標。

昨日鴻海公告的6月營收也沒讓市場失望,單月營收重新站回3千億元大關,達3,151.4億元,較上月的2,798.46億元,呈月增12.61%,也較去年同期的3,050.11億元,成長3.32%,是繼今年3月以來,第二度出現月增年增的雙升格局。

鴻海指出,6月營收相較於5月來說,三大產品線全數上揚,又以通訊類產品增幅最多,其次是消費性電子產品,最後才是計算機類產品。

若以第2季表現看來,表現強度依序是通訊類產品,其次是計算機產品,最終才是消費性電子產品。

法人認為,消費性電子在第2季新舊交接之際,業績相對疲弱,原本就在預期之中,不過,6月消費性電子的表現卻可以逆勢向上,甚至還贏過計算機產品,則略為優於市場預期,似在預告新舊機種交接已近尾聲。

儘管鴻海6月的營收順利扳回一城,但在5月營收意外開低下,今年第2季營收9,177.74億元,仍不敵去年同期的9,228.11億元,呈年減0.55%,在淡季效應發威下,季減幅度則擴大至5.9%,惟仍保有歷年同期第三高的寶座。

不過,就上半年的累計營收來比較,今年上半年累計營收18,943.75億元,仍較去年同期的18,806.85億元,微幅成長0.73%。

鴻海6月營收微加溫,為下半年營運捎來好兆頭,據外電報導,由鴻海負責主要組裝作業的蘋果新款iPhone,規畫在9月中旬亮相,以代工廠拉貨的時程表來看,量產時間有可能落在7月中旬,若量產時程屬實,在蘋果10周年新機加持下,鴻海今年營收或有機會拉大與去年的差距。

合資攻醫療商機 鴻海集團 結盟浙江禾連健康

健康醫療也很雲端,為實現物聯網+的新時代,鴻海集團上周攜手浙江禾連健康網路,結成策略聯盟夥伴,外傳雙方將共組合資公司,由鴻海集團提供醫院物聯網專案的設備、平台搭建及技術應用支援,禾連健康將負責醫院物聯網專案的商務拓展、簽約及應用服務的開發與實施,連袂開拓醫療新商機 。

全球無線網路服務商HPE Aruba在今年初發布了《物聯網:今天和明天》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019年,亞太地區86%的企業機構都將以某種形式布局物聯網,其中,87%的醫療保健單位將採用物聯網技術。

這份報告預告了鴻海集團在醫療保健上雲端的布局,上周就傳出鴻海集團與浙江禾連網路科技(簡稱禾連健康)簽約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攜手為醫院提供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圍繞門診及住院場景,以LoRaWi-Fi等物聯網,打通院內資源與服務的任督二脈。

鴻海集團早在2016年就與法國物聯網及雲端解決方案大廠Actility合作新計畫,為「LoRa聯盟」擴大應用面,並推出ThingPark中國版,為中國市場提供完整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禾連健康是中國的醫院Wi-Fi服務商,禾連AP覆蓋總數近100,000,超過行業競爭對手總和,目前已簽約全國245個城市的1,700多家醫院,覆蓋9億門診人次,並先後推出禾連健康、小禾醫助兩款APP,為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免費上網、快速就醫、健康管理等服務。

[Home]


2017/07/11 2.3.6. 市況回溫 廣達看好下半年成長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PC需求回溫來真的?在NB出貨量以430萬台創下兩年來最高水準帶動下,廣達(23826月營收衝上918.65億元的旺季水準,比上個月大增32.3%,並創下今年最高。不過,廣達20156月營收也曾經繳出超過千億元的旺季成績,下半年旺季單月營收卻無法突破,廣達今年下半年營收繼續向上衝,仍有待觀察。

自從去年底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喊出商用NB需求回溫後,這股PC回溫的力道似乎已延伸至台灣整體NB代工產業,而在季底效應、微軟陣營客戶與蘋果全力拉貨下,廣達6NB出貨量上升至430萬台,創下兩年來出貨量最佳紀錄,帶動6月營收上升至918.65億元,第二季營收為2353.65億元,比首季略增3.2%,但是比去年同期大增了13.3%。

廣達表示,第二季NB出貨狀況優於原先預期,原先預估第二季NB出貨量將比首季成長1成,不過最終繳出增加15%的成績單,累計上半年NB出貨量為1980萬台,比去年同期增加約3%。

同時也因為第二季出貨量表現佳、墊高比較基期,廣達估計下半年NB出貨量的成長率或許將因此而受限,但整體下半年出貨量仍有機會略優於上半年。

出貨量增 和碩營運轉強

通訊產品、遊戲機、平板等非PC客戶拉貨優於預期,和碩(49386月營收小幅回溫至803.62億元,比上個月增加2.19%,然而,去年同期蘋果大力拉貨帶動營收暴增,在比較基期太高下,和碩6月營收年減13.48%,另外,第二季營收為2410億元,與上季持平,不僅比去年第二季營收比第一季大減近25%明顯好轉,也優於市場預估。

和碩表示,6NB出貨量為7075萬台,第2季出貨季減20%,符合先前預期,桌上型與主機板出貨8085萬台/片,季增12%則是優於原先預期。第3季筆電出貨可望持續升溫,通訊產品也將在第3季底逐步量產出貨,可望帶動營收持續回溫。

[Home]


2017/07/11 2.4.1. 海力士擴產3D NAND 槓三星 [ 經濟日報 林昀嫻、葉亭均、謝汶均]

3D NAND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為了不讓三星電子日前宣布量產643D NAND快閃記憶體專美於前,SK海力士正推動擴大72NAND記憶體的生產,計劃在南韓忠清北道省清州市的第二生產基地建造一條新的3D NAND產線,預期本月舉行動土典禮,2019年開始營運。

三星電子上周以超越SK海力士之姿,宣布在南韓平澤廠開始生產64V-NAND快閃記憶體,這個時點也讓三星電子得以在自去年第2季以來NAND記憶體供應吃緊狀況下掌握優勢。這種快閃記憶體產品可連結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所有行動裝置,以及儲存龐大資料。

市調業者IHS Markit的資料顯示,目前三星在全球NAND記憶體市占為36.7%,東芝以17.2%排行第二,美國威騰電子和SK海力士則分占15.5%11.4%

南韓第二大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在2015年開始開發3D NAND晶片,大約落後三星電子兩年,但以目前3D NAND技術研發速度和產能來看,SK海力士確信自己擁有很好的機會。

一位半導體業界資深主管表示:「誰先開發技術,誰就贏,SK海力士擁有技術量產目前全球最先進的72256GB3D NAND記憶體晶片,而且SK海力士生產的晶片品質已能和三星並駕齊驅。」

SK海力士10日並表示,已正式成立晶圓子公司「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專注於晶圓代工事業並深耕系統晶片產業。目前計劃以開發8吋晶圓製程技術為主,拚爭取更廣泛的買家青睞。

韓聯社報導,SK海力士系統IC公司股權全屬SK海力士,未來將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為其他沒有晶圓廠的公司進行晶片設計與代工。

三星獲利看俏 股價升勢壯

全球第二大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的股價今年來雖已大漲49%,但市場仍看好該公司未來的股價表現,主因是SK海力士晶片銷售的獲利正快速成長。

資料供應商FnGuide 9日預估,SK海力士在6月底止的第2季營業利益接近3兆韓元(26億美元),優於第1季的2.47兆韓元。

FnGuide也預測,而隨著三星電子在第2季創下14兆韓元獲利,較原先預測高出近1兆韓元,SK海力士在第2季的營利還可能再提高。

SK海力士股價10日收漲逾1%至每股6.73萬韓元。

有進投資證券公司(Eugene Investment & Securities)預估,SK海力士今年全年的獲利將達12.8兆韓元,即便不如三星電子的33兆韓元、英特爾的20兆韓元和台積電的14.9兆韓元,仍已較去年同期獲利爆增291%

SK海力士的利潤率也高於三星等公司,因為SK海力士的主要營收來自用於電腦模組和行動裝置的DRAM晶片,而隨著供應緊俏,DRAM晶片的價格和需求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節節上揚。

 

[Home]


2017/07/11 2.4.2. MIT工程師開發出能滯空5天的無人機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MIT)工程團隊利用GPkit軟體,開發出一款能連續在空中停留5天的無人機。這款無人機能大幅降低無人機的動員成本,並且可望在災區救援以及需要臨時通訊的場合派上用場。

根據MIT News報導,當電話與網路因天然災害而中斷時,搭載通訊設備的無人機便可為受災地區提供臨時通訊功能。然而無人機的作業成本往往十分高昂,且停留在空中的時間頂多只有一、兩天。為了維持通訊,就需持續派出無人機進行交接,作業成本也因此不斷增加。

MIT工程團隊於是研發出一款成本低廉、且滯空時間較長的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外型類似滑翔翼,翼輻達24英尺(7.3公尺),可負載重達1020(4.5~9公斤)的通訊設備,在15千英尺高的高空中飛行。其機身本身重量不到150磅,動力來源是擁有5匹馬力的燃油引擎。

2016年初,美國空軍與MIT團隊展開接觸,希望他們能設計出一款能長時間飛行的太陽能無人機。當時工程團隊認為,如果以太陽作為動力來源,就有機會打造出擁有無限飛行時數的無人機。Google就曾嘗試利用太陽能開發能高空飛行的飛行器,為非洲某些偏遠地區提供網路連線功能。

但是當MIT團隊更深入進行分析時,便發現太陽能並無法作為緊急救災無人機的動力。在冬季或是高緯度地區,由於日照較不充足,無人機就得攜帶更多的電池,如此一來機身的重量及尺寸都會增加。

為了找出最佳的設計方式,工程團隊使用了一套稱為GPkit的設計軟體。GPkit由團隊成員Warren Hoburg教授所開發,並能針對特定條件與使用需求,提供最理想的設計選項。GPkit與其他設計工具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能同時將200多道限制條件與實體模型列入考慮。GPkit也會讓使用者知道,如果改變其中一項參數,會對飛行器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MIT團隊在2016年秋季打造出了無人機的原型。為了減輕無人機的重量,團隊在機翼與機身的部分使用了碳纖維材料,在機尾與機錐使用了Kevlar合成纖維。這款無人機不僅方便拆解,還能放進FeedEx的快遞箱中,因此能夠快速運抵有需求的災區並進行組裝。

工程團隊在2017年對無人機原型進行了改進,並開發出能安裝在一般車輛頂部的發射系統,只要車輛達到一定速度,無人機就可起飛升空。工程團隊在20175月時展開了無人機的測試,並對無人機做了一些調整,以符合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無人機飛行規範。

開發團隊相信,這款無人機除能應用在災難救助,也可用來觀察森林野火或河口環境監控。


MIT
團隊開發出能連續飛行5天的無人機

[Home]


2017/07/11 2.5.1. 彭博預言 電動車23年後成主流 [ 經濟日報 任中原、林筠]

電動車多快能成為全球汽車市場主流?據彭博資訊(BNEF)的最新研究預測,到2040年時電動車將占有美國輕型新車市場的54%,超過傳統汽車。

傳統派仍認為未來多年內電動車仍將只占車市的一小部分,主因價格偏高。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預估2040年時,電動車在美國新車市場僅占有10%左右,美國能源資訊局也有類似預測。

去年純電動轎車的新車銷售量不到全球汽車銷售量的1%,但BNEF預測到2025-30年間即便沒有補貼,電動車價也能與汽/柴油車競爭,屆時銷售量將迅速增加。

特斯拉與福斯都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純電動車年產量提高到100萬輛以上,富豪汽車也宣布2019年起所有新車款都具有電動性能。

電動車市占率可望躍進,主要是靠電池價格下降。2010年迄今鋰電池組平均成本已大幅跌逾三分之二,平均每度電的價格降到約300美元;彭博並預估到2030時將降到每度僅73美元,主因特斯拉等業者興建超大型電池廠,及電池外殼設計與化學成分持續改良。

不過專家指出,上述預測未必保證能夠達成;風險包括各國政府可能會縮小獎勵措施,電池業者也可能因為材料短缺或生產問題使成本難以下降,且一旦發生電池起火等意外也可能打擊電動車的進展。

另外消費者仍擔心電動車的行駛里程有限,充電設施也是另一項潛在障礙。

綠能發電三年內比煤便宜

摩根士丹利公司(簡稱大摩)的最新研究預測,再生能源將在不到三年內成為全球最便宜的發電來源。

大摩的報告預估,在2020年前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的價格,將變得和煤炭等高碳能源的價格一樣低,甚至更便宜。

大摩表示,近來全球許多主要市場都已到達一個轉捩點,使再生能源成為最便宜的新發電方式。拜設計更完善及材質更強韌之賜,風力渦輪機的葉片長度近幾年來大幅增加,有助於提升發電量。在太陽能方面,大摩表示,供過於求的問題壓低了太陽能板的生產價格。

大摩指出,再生能源的價格下降,除有助於環境外,也將為投資低成本再生能源的公用事業帶來兩項好處:第一,利用低成本再生能源降低消費者購買能源的價格、提升公用事業的環保努力,並提供電網現代化計畫的相關投資機會。

第二,擁有大型、具競爭力再生能源開發業務的公用事業,對再生能源計畫的投資,可以產生具吸引力的報酬率。

[Home]


2017/07/11 2.5.2. 市值超越BMW Tesla真有轉機? [ 電子時報 陳韋君]

電動車製造公司Tesla的市值於6月間一度站上600億美元,正式超越德國汽車公司BMW(57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汽車製造商,在全球汽車同業市值方面的對手只剩下豐田(1,700億美元)以及戴姆勒(700億美元)。該公司的市值高升凸顯了電動車市場過去幾年來所展現的強大成長性,以及各界看好該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不過事實上,Tesla的汽車銷售並不理想,獲利也總是處於虧損狀態,這樣的超高市值似乎有被高估之虞。

一家公司的市值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代表了一家公司的真正價值,至於股價漲跌反應的頂多只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價值。Tesla市值打敗擁有歷史口碑而且銷量在高級車中名列前茅的大廠BMW誠然可喜,不過讓人更好奇的,是這家2016年賣不到100萬輛車的利基型電動車製造商,成立迄今只有2季獲利。

舉例而言,即便Tesla市值贏過BMW,但其營收和獲利卻輸了後者一大截,可說是贏了面子輸了裡子。2016Tesla的汽車出貨量只有7.6萬輛,但BMW卻賣了將近240萬輛;而Tesla同年虧損大約7.25億美元,BMW則賺了77億美元。

說穿了,如果單以獲利視之,Tesla的市值絕不應飆到今日水準。

另外,未來電動車的需求是否真能成長,也是個問題。如果全球車市真的轉向電動車,那Tesla就有轉虧為盈的可能性。有一說是,由於BMW和其他一些車商有很多資金被卡在製造汽油動力車上,顯示汽油動力車可能會走下坡。如果趨勢真的轉向電動車,在其他車商的資金都被卡住下,Tesla的銷售有可能一躍而起。不過要市場捨傳統汽車而就電動車在短期內並不容易。

Tesla預計將在2017年下半上市的平價電動車Model 3,最初上市的售價約為3.5萬美元,和BMW主要收入來源的3系列轎車的價格相當。雖然各方看好這款車的銷售,但BMW還將推出i3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並計劃在2020年出售X3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的電動車。由於競爭者眾,Model 3的銷售將面臨考驗。

再者,汽車生產是一個燒錢行業。美國汽車產業統計每年花在研發燃油效率、電動車以及自駕車的費用就要180億美元。而汽車公司必須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工廠以及經銷通路,才能讓整個生產過程順利運作。美國福特(Ford)、通用(General Motors)以及克萊斯勒(Chrysler)等三大車廠握有的現金部位相當於830億美元,但Tesla目前手頭現金只有30億美元。

而要量產一款可靠的車也不容易,絕對不像工程師設計一個App那麼輕而易舉。要取得零件以及組裝汽車需要非常多的規範,且利潤又不高。

不過從好的方面看,市值打敗BMW,顯示外界看好Tesla的未來成長潛力,讓投資人相信Tesla面對同樣銷售電動車的知名車廠仍將繼續成長,而且還能脫穎而出。畢竟BMW是一個在汽車業界強而有力的品牌,其所生產的汽車不只售價較高,獲利率也更強。

驅動Tesla市值上升最大的憑藉,是Tesla在其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產能全開、即將推出Model 3,加上市場對於找到他們能夠負擔得起的Tesla汽車的需求已經壓抑了多年。市場預料Tesla將在2018年生產並出貨大約50萬輛車。目前有利其達成這項目標的所有條件都已到位。Tesla要創造一個輝煌的2018年只差如何執行其之前宣布的大計畫。

Tesla執行長Elon Musk在日前的股東會上掀起了市場對該公司的樂觀氣氛。他強調,Tesla迄今售價最平價的Model 3將如預定在7月開始生產。在2~3年內,該公司將推出更廉價的跨界車型Model Y,最終將刺激更多需求並需要建立自己的組裝廠。

如果Tesla能夠賣出更多車,使其汽車業務轉為獲利,同時以其能源儲存產品打進電力工業,該公司的前景還會更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Adam Jonas強調,其具備的先進技術意謂該公司有潛力打進其他市場,例如價值10兆美元的汽車共享市場以及1兆美元的物流市場,還有規模2~3兆美元的能源儲存市場。

就電動車整個大環境而言,雖然電動車只佔新車銷售的大約1%,該產業卻在全球快速成長。過去6年來,電動車銷售從2010年的零銷量到2016年的超過70萬輛。這對電動車業者而言,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Tesla當然是一家令人驚奇的公司,其所生產的汽車改進了懸掛系統,拉高了汽車行駛的最高速度,還推動了自動駕駛等等,並具備了美國前三大車廠所沒有的一代「酷」因素在內。該公司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和蘋果(Apple)10年前重新定義行動電話產業有諸多雷同。和蘋果一樣,Tesla啟動了一個零件供應市場(電池),正如蘋果創造了觸控螢幕一般。而蘋果利用行動網路以及雲端,Tesla則利用電網。因此Tesla將繼續讓市場一新耳目並繼續創新,這是無庸置疑的。

Elon Musk之前曾大膽預言,其公司的市值某天將達到蘋果的水準。其立論是,該公司正在創造一個完全自動化的製程,旨在將其在先進軟體以及人工智慧(AI)的能力,與其2016年底購併的先進自動化製造能力結合,以創造一個比眼下汽車工廠更低價量產的工廠,引進所謂的下一代製造革命。不過對此雄心抱持懷疑看法者認為,Tesla可能在達到其雄心勃勃的目標前就將現金消耗殆盡,因為該公司花費在製造上的投資、電池生產、充電基礎設施以及經銷網路過於龐大,該公司要達到其所需規模,需要很久才能回收這些支出。

總括而言,Tesla一直以來的虧損多過獲利。回顧該公司歷史,只有2季發布獲利。此外,該公司持有的手頭現金並不充裕,要發展電動車所需的數十億美元研發費用要從何而來?該公司要落實其大計畫,未來幾季每季將燒掉將近7.5~10億美元,因此Model 3的發展恐面臨阻礙。如果說該公司過去銷售售價12萬美元的車都虧錢了,未來銷售3.5萬美元的車如何保證就一定會賺錢?顯然Tesla的未來還是滿布荊棘。

[Home]


2017/07/11 2.5.3. 特斯拉首台Model 3 開進CEO車庫 [ 工商時報 陳穎芃、鍾志恆]

CNBC新聞網站報導,特斯拉(Tesla)預定728日交車的第一台Model 3將開進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自家車庫,成為公司董事送給他的46歲生日禮物。但論及Model 3市場前景,分析師認為特斯拉面臨製造困難及對手競爭等4大威脅。

特斯拉先前宣布電池缺貨導致第2季電動車出貨量不如預期,嚴重打擊投資人信心,使公司股價上周跌幅多達13.3%。周一早盤小跌0.27%,每股312.37美元。

穆斯克為了激勵股價,上周六特地在推特發表2Model 3照片。他在上周二已宣布首批30Model 3將在728日交車,屆時將舉辦盛大慶祝活動。

然而,分析師對Model 3的量產進度感到擔憂。穆斯克日前表示,Model 3月產量將在8月達到100台,9月突破1,500台,並在12月前達到2萬台目標。然而,這與穆斯克最初宣稱的周產量1萬台相比反而進度落後。

今日美國報報導特斯拉正面臨4大威脅,其一就是製造困難。汽車情報網站Edmunds.com分析師寇德威爾(Jessica Caldwell)表示,特斯拉第2季出貨量不如預期突顯製造瓶頸,反觀其他主流車廠擁有長年製造經驗,有可能後來居上。

特斯拉面臨的第2大威脅是來自其他車廠的豪華車品牌。儘管目前Model SModel X是電動車市場唯二高價豪華車款,但福斯旗下保時捷及奧迪兩大豪華車品牌都將推出電動車。

通用旗下品牌雪佛蘭推出的平價長程電動車Bolt則是特斯拉面對的第3大威脅。Bolt售價經減稅優惠後約在3萬美元,與Model 32.8萬美元相差不大,但Bolt充電一次的行駛距離超越Model 3

研究機構CFRA Research分析師李維(Efraim Levy)表示,Model 3預購量雖達到40萬台,但長期需求能否持續擴大,將是特斯拉面臨的第4大威脅。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強生(Brian Johnson)表示,Model SModel X近日需求成長已進入停滯期。

汽柴油車絕跡?專家:言之過早

CNN報導,瑞典車商富豪(Volvo)上周三宣布,2019年後將不再生產柴汽油為動力的汽車。但專家認為面世逾1世紀的內燃機,未來幾十年內仍是重要汽車動力來源,電動車難以完全取代其地位。

Kelley Blue Book分析師琳德蘭特(Rebecca Lindland)說,很難找到比燃燒汽柴油的內燃機更適合充當汽車動力來源的技術,因此汽車業將完全放棄使用內燃機的想法根本是誇張說法。

專家認為汽車業大力研發電動車的原因,包括各國廢氣排放的環保規定愈來愈嚴格,車商乃至矽谷科技業巨擘爭相研發無人駕駛自動車,促使汽車設計需要更大電力來源供自動車的電腦運作之用。

電動車無法完全取代汽油車的最重要原因是獲利能力。儘管特斯拉的股價遠高於通用和福特等傳統車商,但其迄今尚未出現年度獲利。

傳統車商每年賣出數百萬輛計汽柴油車而獲利數十億美元,但目前仍未有一家純賣電動車而獲利的車商。儘管外界認為從特斯拉到克萊斯勒等要推出純電動車,在產量大增下讓生產過程和鋰離子電池等關鍵零件的成本將持續下降,但在採購同樣重要的最新電腦晶片成本卻無法快速跟進下降。

汽油車因新技和新材料而讓其能源應用更有效率和環保,因此沒人預期汽油車引擎會被立法限制使用。專家認為內燃機不但不會短期內被取代,反而效能會愈來愈好。

Volvo沒有完全放棄使用汽油引擎,其計畫未來生產油電車。更重要是,Volvo每年全球只賣出約50萬輛車,放棄純汽油車主張在國際車市上的影響力相當有限。


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在推特發表2Model 3照片

[Home]


2017/07/11 3.1. 馬雲:女力打造世紀企業 [ 經濟日報 彭慧明]

當前是一個「女力」逐漸崛起的時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也這麼認為。馬雲說,上個世紀強調企業要強要大,這個世紀企業小而好才是主流,能讓企業做得小卻做得好,女性是不二人選。

他還說,有人愛問下輩子要當男人女人,他的回答是,想當女性,生兩個孩子,做兩個好的企業,是他的心願。他並預言,男性的體力、理性將來都會被機器取代,但女性為他人設想的「愛商」,勝過智商和情商,能讓企業變得更成功、無可取代。

阿里巴巴集團2015年舉辦第一屆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今年舉辦第二屆。馬雲說,第一屆時只允許他一個男性來賓,但他想叫每一位男性都來參加,看看女力的重要性。

男人都以為自己創造世界,但讓世界變得美好的則是女性,未來創業的主流中,除了智商(IQ)、情商(EQ),他認為「愛商」(LQ)更加重要,女性領導者的興起,改變了商業、政治和社會各方面,女性價值應重新被定義。

馬雲說,阿里巴巴成功的祕訣「就是我們有很多女性」,不管是高階主管、買家,甚至賣家,女性都占比很高。他笑說,原本阿里巴巴的男女差不多各半比例,但近來收購幾家公司,女性比率降到47%,最近要想辦法提高。他當年創業時太太大力支持。

他感性地說,創業18年來非常艱辛,遇到各種倒楣事的時候,堅持下去的都是女性。

他大方分享淘寶成功的經驗,就是女性很多。在電腦的背後,操作者要熱情,充滿愛心,女性可以做到極致。當前強調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他覺得那些都能被機器取代,但女性的直覺思考,往往有更好效果,「一件事要瞞住老媽不容易,要瞞爸爸很簡單」,可見女性的細緻思考威力。

馬雲說,上世紀強調企業要以知識為主,越大越好;但這世紀,企業是「越好」越好,做得好比做得大更重要且更持久,強調理性、體力,機器將來就打敗男性,但以後男性可能找不到工作,女性卻能持續為別人著想、改進世界,他認為這反而是企業成功的要件,就是為客戶與他人著想,美好的經驗將帶來更忠實的客戶。

馬雲也表示,阿里巴巴針對三個項目包括中小企業、年輕人與女性,有資金和特殊的協助項目,他已經決定要針對女性特別設立一個投資基金,保障女性創新。他笑說,根據大數據分析,女性創業者貸款還錢還得比男性快、還得好,這個投資一定會賺。

談創業 打開雷達向前衝

阿里巴巴集團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電商集團,創辦人馬雲當初創業卻面臨籌資困難的瓶頸。馬雲昨天談自己創業過程,曾經面試多家企業都不獲錄取,多次失敗讓他覺得「那就是我該自己做」,後來集團資深副總裁蔡崇信募集到第一筆資金,終於開創了阿里巴巴的電商帝國。

馬雲昨天談創業,他說,不可能等所有條件都成熟才創業,先行者也可能當烈士,但坐在家裡就永遠不會成功。

他說,鼓勵創業者直接行動,因為要創業的人,會自己打開雷達與天線,用各種方法學習。他創立阿里巴巴前,很多人說中國沒有物流、沒有信用交易、沒有支付體系,都是面對面交易,憑什麼阿里巴巴會成功?但他認為只要有抱怨,就可能做得到。

他也說,很多男人愛應酬喝酒,都說做生意,「那都是瞎扯淡」、說假話、找藉口,生意不是應酬來的,「一兩杯酒找來的客戶都不靠譜」,他1999年創業至今,從未應酬,參加活動都是為了有朋友,而不是為訂單。

他說,當然可以偶爾喝酒、聊天、交友,但不能喝醉。他還奉勸創業者,三種人不能交往與創業,就是酗酒者、賭徒和吸毒的,離遠一點比較。真的很想喝酒?找員工一起喝小酒可能更好。

馬雲說,他從三國中找謀略,從水滸傳找義氣,在西遊記找到勇氣與團結,覺得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是很好的企業領導文化,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商人,只是「從事商業工作的人」,現在雖然很有錢,但他的樂趣是讓錢回到社會,讓很多人實現夢想。

他笑說,自己不斷失敗,經驗很豐富,但他不跟別人比而是跟自己比,做最好的自己。他說,應聘多次工作不成功時,覺得就是上天安排「我自己幹」;沒有考進北大、清大,但考進杭州師大,學會欣賞自己很好。

淘寶在零售市場上逐步吞食實體店面生意,但馬雲從不認為是電商或零售的問題,他認為是顧客體驗沒做好,「許多體驗做得好的實體店,現在還是活得好」,大數據、人工智慧很重要,但是要加進人的情感,才會有效。他說,所有創業者都要注意,如果有一個員工「特別關注客戶感受、很聰明很努力可能變成你老闆,趕快去把他找來」,阿里巴巴要找的,就是會成為未來老闆的員工,才會成功。

王薇薇:失敗造就成長

知名華裔女性設計師王薇薇(Vera Wang)設計出無數女性夢想中的婚紗,帶著創造力開創自己的設計王國。她昨天參加阿里巴巴集團舉辦「2017全球女性創業者大會」,她表示自己的一生有多次失敗,但是失敗造就她不斷的進步與成長,最終讓她成為設計大師。她說,時尚的定義原本就是不停的改變,永遠別怕失敗。

王薇薇一度認為自己會熱愛花式滑冰,甚至作為職業選手,但是她的第一次挫敗,就是沒有入選美國奧運代表隊。她說,父母為她學習滑冰犧牲很多東西,但沒有入選代表隊,讓她覺得難堪、讓父母失望。

但就在那時,她們舉家搬到巴黎,在巴黎她愛上時尚,學習從過去用身體表達自己,時尚與愛好流行就是她的天賦,她對生活再度燃起熱情,用大腦與想像力發揮時尚創造力。

王薇薇說,巴黎是她的探索之旅,學習生活、體驗文化,用獨特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她後來進入頂級時尚雜誌《Vogue》美國版實習,短短兩年就晉升為資深時尚編輯,工作16年後,她因為發現無法成為總編輯,離開了Vogue,轉到Ralph Lauren主導配件設計部門。

她說,無法當上Vogue總編是挫敗,去Ralph Laurent工作,許多人覺得是不計後果的行為,但在大師身邊,Ralph Lauren讓她感受到對自己要有願景、要有信念,給予她空間去創作,但又必須要在一定的規格中去設計,讓她獲益匪淺。

王薇薇說,這段時間給她很重要的訓練,她想當設計師。「如果你能花20年時間搭配別人的時裝,你也可以有資格改變人生」,她鼓勵所有創業女性,失敗或許造成人生不可替代的空白,但帶給她另一種環境,不斷學習找到自己的方向。

1968年王薇薇要訂婚,但發現走遍紐約的大小婚紗店挑選不到自己滿意的婚紗。

[Home]

 

若不想再收到Yuki 分享電子產業訊息,請用E-MAIL回覆告知
若需寄其他信箱,請用E-MAIL回覆告知,並請告知姓名!

若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Line ID:choyuki
WeChat kiyu0616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