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3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蔡總統拚改革 7+1計畫 加速啟動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比特幣飆高 今年來漲44%  [經濟日報]

  2.2台灣

   2.2.1. 央行逆風操作停了 台幣急升  [經濟日報]
   2.2.2. 台幣狂攻2字頭 日圓跳水逼近0.26  [中國時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 傳獲蘋果新品訂單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微軟雲端產品成財報亮點 證實執行長Nadella明智選擇  [電子時報]
   2.1.2. 高階家電與AIIoT接軌 提升產品價值 帶動ASP上揚  [電子時報]
   2.1.3. 醫療機器人可望改善醫療品質:照護輔助機器人能為使用者分憂解勞 市場發展潛力大  [電子時報]
   2.1.4. 政院邀業者 切入自駕車商機  [工商時報]
   2.1.5. 獲准上路實測 三星也玩自駕車  [工商時報]
   2.1.6. AIVR齊發 騰訊市值衝破3千億美元 AI實驗室,還將推出連接PC或手機的VR頭盔,激勵股價奔248.4港元創新高  [工商時報]
   2.1.7. Zenbo 3季目標賣5千台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Smartphone

    2.2.1.1. 瑞儀蘋果光轉淡 遭降評  [經濟日報]
    2.2.1.2. 大陸手機三雄1Q17氣勢旺 華為、OppoVivo出貨年成長超20%  [電子時報]
    2.2.1.3. 印度Indus OS:高居本土第二大行動作業系統 Indus OS將跨出印度  [電子時報]
    2.2.1.4. 華為的下一步是順藤摸瓜?還是緣木求魚?  [電子時報]
    2.2.1.5. 談手機可能被取代的未來與其他  [電子時報]
    2.2.1.6. 手機支付夯Samsung Pay也來嗶  [工商時報]
    2.2.1.7. 行動式DRAM漲價 害了搭載量  [工商時報]
    2.2.1.8. 產品成長帶動 觸控雙雄今年營運俏  [工商時報]

   2.2.2E-Reader

    2.2.2.1. 元太電子紙樂譜 搶攻歐美  [經濟日報]

  2.3IT Industry

   2.3.1. 製造業復甦 全球經濟熱  [經濟日報]
   2.3.2. 三星半導體 將超越英特爾  [經濟日報]
   2.3.3. 台積內鬼案 背信罪起訴  [經濟日報]
   2.3.4. IC設計留才 大發限制型股票  [經濟日報]
   2.3.5. Sony2016年獲利回穩 2017年將創1998年後新高峰  [電子時報]
   2.3.6. OLED面板火力全開:是否棄LCD專注發展OLED 三星顯示器內部矛盾日深  [電子時報]
   2.3.7. 郭川會效應 鴻海重登百元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宏碁衝電競 拚三位數成長  [經濟日報]
   2.4.2. Sony傳推PS5 和碩鴻海樂  [經濟日報]
   2.4.3. NOR Flash大漲格局不變  [經濟日報]
   2.4.4. 記憶體價格揚升 第2季三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商  [電子時報]
   2.4.5. IDCNB銷售帶動 20171EMEA地區電腦市場回歸成長  [電子時報]
   2.4.6. PC時代的榮光 一去不返  [工商時報]

   2.5.1. 物聯網結合水平、垂直資訊流 改造工業營運流程  [電子時報]
   2.5.2. 工業物聯網部署 5個不可不知的建議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美對全球太陽能貿易大戰一觸即發  大陸第三地供應鏈受創 順風喊冤  [電子時報]

[Home]


2017/05/03 1.1.1. 蔡總統拚改革 7+1計畫 加速啟動 [ 經濟日報 丘采薇、林敬殷]

蔡英文總統上任即將滿周年,蔡總統指出,執政者都會把最困難的事留在連任的第二任時再來處理,這是民主政治中的政治慣性,但對她來說,台灣社會累積了這麼多的問題,社會停滯不前,應該下決心來做個改變。

即便政治風險很高,政治成本也很高,但是為了台灣長久發展不能不做,「再困難也要爭取時間趕快來做」,這是為了台灣長久的發展。她說:「我身為總統,若不進行改革,恐怕台灣永遠回不來。」

蔡總統說,過去的一年應該是最辛苦的一年,這一年並不是白過的,一個改革必須經過很重要的「陣痛期」,陣痛期過了以後,後面我們就要加速執行現在已經規劃好的方案。整體來講,這不是戰場,這是改革的歷程。這次著重結構性改革,有「七加一」個重點,包括年金改革、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住宅與居住、長照2.0、農業結構轉型、做好轉型正義、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司法改革。

對於即將展開的執政第二年,蔡總統相信就林全院長就是以建設為主,因為第一年是把我們在選舉期間、智庫期間很多的規劃變成政府的規劃與執行的方案,也進行社會意見廣泛徵詢;下一個階段還是要強力的溝通,要加強執行的力道,這是最重要的。

面對諸多改革困境,蔡總統說,有些人會覺得許多事同時發生,感覺不舒服、不適應,甚至焦慮,有些人選擇上街頭,有些人覺得為何改革速度慢?蔡總統指出,從民調看起來,支持改革者占大多數,可是,有兩種人感到不滿意,一種是覺得改革太快了,一種是認為改革速度太慢。覺得改革太慢的人,因為他心中充滿期待,希望改革快一點;但受到改革影響的人,心中會感到焦慮,因為他面對某些不確定性。

年金改革方面,蔡總統說,「改革一定都要有過程,不可能我今天做、明天就發生,但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滿煎熬的」。剛開始,確實很多人不安,政府公布改革方案,政府跟社會溝通,情緒開始穩定下來。蔡總統認為,經過這一年後,整個改革的議程都浮現,圖像相對清楚,這種不安的情緒開始在往下降,知道下個階段方向,「我們希望在執政的第二年,快速有效率的執行改革的議題」。

對於年金改革,目前朝野對立,立法院本會期是否仍要通過?蔡總統說,如果拖延,會讓財務狀況更糟,要選擇讓財務更糟到不可收拾,還是開始改善財務、延長基金永續性,然後一步步去強化財務,讓年金能夠延續得更久?

蔡總統說,也必須替受到影響的人去想,這些人所依賴的退休金減少,影響生活,所以有「緩降設計」,現在提出的改革方案是最大公約數,希望早日在立法院通過。

三重兵把關 盯前瞻財務

行政院力推預算將近9,000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外界質疑各縣市分配不均。蔡英文總統強調,對於民進黨沒有執政的縣市,也一樣會去照顧,著眼的是一個整體國家建設,讓台灣經濟動能,出現結構性改變。

外界質疑前瞻計畫是否「債留子孫」,蔡總統說,前瞻計畫長久思考的方案,不是只有特別預算,還有年度預算。她笑稱,放了三個人在內閣中,就是要確保國家財務穩健,一位是林全,做閣揆了;一位是政務委員許璋瑤;一位是主計長朱澤民。這三人被她賦予的任務,就是國家財政不能失控,「我放了三個重兵在那裡,總不能債留子孫,只有投資未來啊!這個在組內閣的時候,我都想過了」。

對於前瞻計畫被聯想到與2018年縣市長選舉有關,蔡總統表示,選舉還早,目前政策以選舉為導向不多,現在民進黨執政縣市比較多,很多縣市長都還年輕,爭取預算比較積極,並不表示中央政府只照顧民進黨執政縣市。

蔡總統說,這次前瞻計畫,軌道建設部分著墨很多在花東,不但是讓花東間的交通電氣化能夠快速,從南進去與從北進入花東,政府都有規畫,要利用這一次,打破台灣全島的人在運輸上面最大、最大的瓶頸,就是能夠更快速地進入花東地區。

談郭台銘訪白宮 與政府方向一致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月底拜會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外界有諸多揣測。蔡英文總統表示,台灣與美國經濟是在不同的面向,去找出互補性或建構互補性,這是政府在研究的事,希望郭台銘的方向大致是一樣,「尋找互補性最高的地方,讓雙邊有利」。

外界對郭台銘的白宮行,有不同解讀,有人認為是郭台銘的商業行為及投資布局;蔡總統接受專訪時,則將其放在美台經貿互動上。不過,由於郭台銘及鴻海迄今未就相關細節做出說明,因此,蔡總統說,她現在不方便多做評論,等到郭台銘有具體說明再來談。

蔡總統強調,現在美國,尤其是川普總統的政策,他希望製造業能夠一定程度回到美國,讓美國的就業,尤其是不同屬性的就業機會,能夠多元一點,因為像這類製造業的就業機會,每一個階段都外流,現在希望能夠回流,讓美國就業選擇能夠多一些,「這一點我們也尊重」,政府當然會去找出一個對相互有利的方式來面對這項問題。

蔡總統表示,台灣與美國經濟的互補性是存在的,只是要在不同的面向,去找出它的互補性,或者是建構它的互補性。所以這就是政府現在一直在找及在研究的事情,我們也找出一些互補性的東西,她相信郭台銘的方向大致是一樣,尋找互補性最高的地方,讓雙邊有利的做法。

評美中台關係 我們要當常數

面對當前的兩岸關係,乃至於區域情勢持續變動,蔡英文總統表示,我們希望讓自己變成一個常數,不會在區域情勢中平添變數,也希望其他相關國家一起來做,共同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她呼籲中國大陸,應本於新的情勢需求,重新思考兩岸關係該採取如何善意的態度。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不到半年,台美關係方面,蔡總統說,我們跟美國的關係,基礎是穩固的;但政府也知道,情勢都會變,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需求,所以有一些階段性處理,但不會悖離基本面。美台關係在每一個特殊情勢下,政府都要小心應對,整體基本盤面是不會改變的。

蔡總統說,我們知道自己有一個責任,就是維持區域和平穩定,讓自己變成一個常數,當這個區域其他地方發生重大事件時,不會在區域情勢中平添變數。

看一例一休爭議 勞檢制度須檢討

勞動部7月將開始進行勞動檢查,針對違反「一例一休」的企業開罰,勞資雙方都有怨言。蔡英文總統強調,勞檢制度要好好檢討,過度機械化、僵化的勞檢,會讓企業界感覺很焦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勞工也需要有效的勞動檢查,保障勞工權益。

「一例一休」將從7月起正式開罰,民進黨籍台中市長林佳龍公開呼籲盼延長「宣導期」。蔡總統表示,她認為現在勞動部處理這問題,都是用比較彈性的態度,也理解企業在適應一休一例的過程中,確實是碰到一些困難。

蔡總統說,台灣勞檢制度恐怕要好好檢討一下,如果採取很僵硬的勞檢,沒有辦法去真實發掘,和適應不同行業工作的關係、習慣、責任分配,會讓企業界感覺很焦慮。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勞工也需要有效的勞檢,能夠對勞工的權益有所保障。

是否再修改勞基法,蔡總統指出,要注意「法的穩定性」,一例一休剛修法,大家都在試圖去適應一例一休產生的新情況,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其實一例一休本身所產生的問題,常常和勞基法長久以來累積的問題放在一起,勞動法規是不是需要做一個全面性的檢視,「這個過程我們要小心」。





[Home]


2017/05/03 2.1.1. 比特幣飆高 今年來漲44% [ 經濟日報 鍾詠翔、陳美君、夏淑賢、林昀嫻]

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1日飆破1,400美元大關,2日盤中續漲逾4%,再創歷史新高,背後因素包括投機性買盤、交易程序出狀況以及流動性不足等。道瓊社指出,台灣銀行業者拒絕為比特幣交易匯款,也發揮助漲作用。

CoinDesk網站顯示,比特幣1日一度大漲5.5%,衝上1,422.22美元,2日盤中再漲4.4%1,463.77美元。比特幣上周才漲破1,300美元,如今漲到1,400美元,代表今年來價格已暴漲44%

CryptoCompare執行長海特表示,比特幣牛氣沖天的原因包括投資人加碼投資加密貨幣,及有些交易所面臨無法提領的問題,導致流動性枯竭,供需失衡帶動比特幣價格走高。

道瓊社報導,過去幾周Bitfinex等比特幣交易所忙著處理流動性和贖回問題,經手交易的台灣銀行業者開始拒絕Bitfinex的匯款要求,導致Bitfinex處理交易的業務出狀況,投資人無法提存任何貨幣。Bitfinex代表證實,投資人無法提領比特幣影響比特幣行情,流動性緊縮迫使投資人須開出更高標價才能贖回,帶動價格。

數位幣夯 日企搶進

日本超過十家企業正紛紛推出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交易,寄望當局修法後,能降低比特幣的交易成本,並提高便利性,需求也會隨之升高。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思佰益控股公司(SBI)已設立SBI虛擬貨幣交易所,可交易日圓、比特幣和以太幣專用的以太坊(Ethereum)平台等加密貨幣。GMO網路公司也計劃依需求增加數位貨幣數量。Kabu證券和外匯交易商Money Partners也計劃跨入數位貨幣市場。

日本當局規定,7月起,購買虛擬貨幣將不再課徵消費稅。但4月起,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也須具備特殊執照,意即須向財政廳申請執照,且須受制於財務和資產管理結構的要求。

日本加密貨幣事業協會的資料顯示,約18家日本公司正計劃申請執照,其中超過十家為剛跨入這塊市場的新創公司,也包括bitFlyer等原有的交易所。數位貨幣在日本仍僅占小部分市場,但藉這種低成本方式處理支付和進行基金移轉等交易,未來可望使數位貨幣蔚為風潮。SBI虛擬貨幣代表表示:「早在2014年東京比特幣交易所Mt. Gox遭駭而下線時,我們根本沒有最基本的準則可依循,如今用戶將能更安心交易。」

[Home]


2017/05/03 2.2.1. 央行逆風操作停了 台幣急升 [ 經濟日報 陳美君、韓化宇、陳景淵、郭幸宜、吳靜君]

熱錢如潮水般湧入,帶動新台幣匯率昨(2)日盤中再見「2」字頭,眼看就要升破30元大關。

金管會統計,累積今年元月至427日,共淨匯入103.01億美元、逾新台幣3,000億元,顯見外資湧入力道強勁。

新台幣強升,急壞一票出口商,大家都在問:「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為何按兵不動」、「總裁怎麼不再逆風操作」?在彭總裁任內的最後一年,央行在匯市的「調控」身影,似乎愈來愈難看到。熱錢湧入,激勵昨日台北股匯市雙漲,盤中一度大升2.38角,收盤前進口商紛紛進場買匯,使新台幣匯率升幅收斂至1.56角,收30.062元,創逾兩年半新高,成交量9.77億美元。儘管收盤並未升破30元關卡,但出口商匯損壓力仍大。

證交所統計,外資昨日買超台股111億元,匯銀主管估計,外資匯入約3億美元。金管會統計,光是4月截至27日,外資就淨匯入10.19億美元,外資累計匯入餘額為2,189.54億美元。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表示,外資匯入,主要是為了投資台股,且市場上缺乏美元買盤,才會使得新台幣聲勢超猛。不過,午後市場湧現進口商逢低承接美元,使新台幣升幅收斂,匯銀主管說,「目前還沒看到老大(央行)進場」,匯市仍維持正常供需。

去年4月起,央行那雙「看不見的手」幾乎自市場上絕跡,看在市場人士眼中,絕對與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脫不了關係。但為何即使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已公布,央行壓力暫時解除,但關鍵在於美國總統川普,主打不公平貿易與匯率操縱議題,央行若再置之不理,重新進場干預匯率,很可能影響台美兩國關係,茲事體大。

央行總裁彭淮南說過:「假如匯率能解決出口問題,全世界不需要經濟學家。」匯銀主管說,這句話就像是對國內貿易廠商的忠告,未來「別再期待央行為出口商擋風遮雨」。

台幣衝破30大關…看兩關鍵

新台幣匯率何時升破30元大關、站回「2」字頭?學者不約而同認為,關鍵指標是「台股」和「熱錢」,若熱錢持續匯入、台股攻萬點,不排除近日內就有機會升破30元整數大關。

實踐大學財務金融學系講座教授沈中華昨(2)日表示,資金匯入加上股市行情,新台幣匯率短線很有機會升破30元,但還要觀察其他指標,像是美國總統川普的經濟政策、聯準會主席葉倫對美國升息速度的相關談話等。

「市場變數還很多,例如要看川普說什麼、股市是否繼續漲,還有大陸肥咖條款是否持續引發資金回流,會使新台幣匯率加速升值」,沈中華說。

日圓17個月新低 民眾搶買

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昨(2)日強升,加上日圓對美元匯率重貶,用新台幣買日圓變得好便宜。根據台灣銀行的最新牌告價,日圓現鈔匯價昨日跌至0.2707元,為20151218日以來的一年五個月最低。

新台幣成為亞洲強勢貨幣,連帶使得民眾的換匯成本變得更便宜,除日圓外,人民幣對新台幣昨日交叉匯率也滑落至4.36元,為20085月來的九年新低水準。

新台幣兌日圓匯率逼近0.27元,激勵航空、旅行社業者同步看好日本線旅遊今年將「好上加好」。再加上本周台北國際旅展即將開跑,旅行社將順勢做大日本線產品,業者估計日本團費降幅達2,000元至4,000元不等,先促銷炒熱買氣。

雄獅主題旅遊總經理游國珍表示,很多自由行的玩家一見匯率好轉,會先多換一些日圓,去年國人赴日稍微回檔,今年在匯率助攻下,日本線旅遊預期爆發,業績看漲20%以上。

不過,日本團費因為旅行社在第3季前的報價已訂定,已定價的團費不至於再降價,但隨著本周末台北國際旅展開跑,各大旅行社預期會先拿出一些日本團降價吸客,先推出一波促銷,「務必要讓民眾有感,先炒熱買氣」。新台幣升值同樣讓航空業者受惠,尤其今年日本線票價回升,5月出發飛日本東京來回票價多數回到1萬元上下,相較去年同期已漲了三到四成。

美元保單變便宜 湧躉繳潮

新台幣今年升勢銳不可擋,不少投資人趁著新台幣「變大」時搶換美元及美元保單。匯銀主管說,若為實質需求者,匯價跌至兩年半低點,可分批買進;美元保單保費相對便宜,也湧現躉繳潮。

過去新台幣如此強勢,是在美國實施量化寬鬆(QE)時,現在美國不但升息,今年下半年還可能縮減資產負債表,有實質需求的民眾可持續加碼。

銀行主管表示,建議可緊盯外資在股市進出動態,觀察匯率走勢,若純粹投資,建議可以再等等,因這波新台幣升值走勢尚未告終,除非台股轉弱下跌,否則美元還有更便宜的價格可期。

舉例來說,假設外資大舉賣超台股,通常代表外資開始拋售新台幣,新台幣可能由升轉貶,美元相對升值,投資人若將手上美元獲利了結,有利換回新台幣,但買美元的成本也將變貴。

銀行主管表示,儘管新台幣升值可降低外幣投資成本,但必須適度調配資產比重,如果是積極型的外幣投資人,建議可留有五成新台幣、美元比重約三、四成,其餘一、二成可用來配置人民幣。

以同樣保障計算,近來買美元保單相對「便宜很多」,造成美元保單熱銷。壽險業者表示,過去美元保單的占比約是一成左右;但近半年湧現買氣,占比已經達三成到四成,主力商品以利變型保單、躉繳方式居多。

[Home]


2017/05/03 2.2.2. 台幣狂攻2字頭 日圓跳水逼近0.26 [ 中國時報 黃琮淵]

台北匯市昨日上演闖關大秀,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力搏「2字頭」,盤中一度衝破30元大關,終場得而復失;反觀日圓對美元續弱,一來一往間,新台幣對日圓更強,台銀掛出的日圓現鈔價擦出0.2704元低點,直指0.26字頭。

30大關 創2年半新高

新台幣衝衝衝,延續今年以來「升值特快車」過站不停氣勢,昨日盤中強升2.33角,來到29.985元對1美元,再度跨越30元整數關卡,即便收盤壓回,但終場仍升值1.56角,收在30.062元,創下2年半以來新高價。

「好久沒那麼刺激了」,匯市交易員看到新台幣對美元出現2字頭,興奮感難以形容,然而就在此時,交易室內電話響個不停,一邊是出口商破口大罵,準備梭哈手中美元,一邊是財管急著搶便宜美元,一種價位兩樣情。

出口商擋匯 上演拉鋸戰

匯銀主管分析,想站穩2字頭不容易,主要是一破30元,恐慌的美元買盤就會出籠,尤其國內出口商滿手美元,陷入匯損焦慮,當然無法忍受新台幣輕鬆跨過30元大關,「你衝,我就出手擋」,呈現極度拉鋸。

除了美元,日圓也是場中焦點,尤其距暑假不到2個月,準備赴日血拼日圓買家早就「捧著台幣在等」,為了不重蹈去年日圓猛升、不敢出國之憾,不少哈日族從0.28買到0.27元,就等日圓兌新台幣貶到0.26要繼續買。

不僅銀行櫃臺搶換日圓,許多哈日族這回用網銀盯價,不過無法負荷大筆訂單湧入,不少匯率較佳的銀行,不支倒地,華銀、永豐、玉山及兆豐都傳出災情,不是「轉轉轉」(伺服器等待回應)就是交易暫停。

哈日族搶匯 網銀忙翻天

銀行業者表示,日圓靠避險需求在撐,眼前雖然朝鮮半島爭端尚未平息,但有各退一步之勢,這讓日圓持續向120元後退,卻樂得拿新台幣換日圓的台灣民眾,幾乎換到賺到,近期許多人更是10萬、20萬元的換。

銀行業者認為,日圓能否見到0.26元,除看避險需求撤離日圓速度,也看央行會否放手讓新台幣對美元見到2字頭,兩者高度連動,倘若如此,很快就有機會買到2字頭美元、0.26字頭的便宜日圓,好好規畫暑假行了。

[Home]


2017/05/03 1.1. 英業達 傳獲蘋果新品訂單 [ 經濟日報 陳昱翔、吳凱中、尹慧中]

市場傳出,英業達獲得蘋果新產品代工訂單,目前準備為蘋果製造一款可上網的喇叭,而且能與蘋果語音助理Siri對話,預計6月發表。英業達發言系統回應,無法對單一客戶做評論。

英業達曾為蘋果iPod主力代工廠,近年來也和廣達競爭Apple Watch訂單,雖然最終失敗,但去年底獲得蘋果首款藍牙耳機AirPods代工訂單,展現出積極爭取蘋果周邊產品代工的企圖心。

如今,市場再度傳出英業達拿下蘋果新產品代工單,雖未獲得證實,但證明英業達製造能力頗受蘋果肯定。法人認為,蘋果周邊產品的營收貢獻難以與iPhone相比,但量能相當可觀,而且毛利率不差,若傳聞屬實,對英業達業績有正面幫助。

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出具最新報告,蘋果將推出首款家用人工智慧產品,是可上網的喇叭,用戶能藉此跟Siri對話,配備上有低頻揚聲器、七個高頻揚聲器,還有像iPhone 66s的電腦運算能力,定位類似亞馬遜Echo

以此配備推算,郭明錤預估,蘋果該款產品售價將高於Echo179美元,最快將在6月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亮相。

英業達3月營收年增2.9%,累計今年首季合併營收997.55億元,年增4.6%。英業達指出,3月筆電出貨量160萬台,月增10萬台,主要成長機種為商用筆電機種。

展望第2季筆電出貨,英業達指出,本季出貨量將較第1季個位數成長,目前庫存水位均正常,品牌客戶下單也符合預期,期盼市場需求持續回溫,呈現淡季不淡。

英業達預計620日舉行股東會,並將出現新任董事長,接替董事長李詩欽。

智慧裝置助攻 台廠淡季吃補

蘋果、亞馬遜與Google等三大科技巨擘積極搶進智慧家庭。市場傳出,蘋果將在第2季推出智慧音響裝置,加上亞馬遜與Google相關智慧裝置今年出貨量將超越單一非蘋手機出貨,預料將彌補台廠供應鏈的淡季表現。

法人預估,蘋果相關智慧音響裝置,初期相對手機規模不大,但因是新增產品線,相關供應鏈包含華通、軟板廠臻鼎與台郡等將受惠,有助降低手機產品新舊交替的壓力。

蘋果雖未對外證實相關新品發布訊息,但知名爆料者迪克森發布最新推特指出,蘋果將發表一款智慧設備新品,將是亞馬遜EchoGoogle Home的競爭對手。迪克森透露,蘋果該款智慧產品在公司內部代號為B238,支援SiriAirPlay以及Beats技術等,該裝置頂部存在類似Mac Pro的設計概念並內建控制板。

分析師預期,亞馬遜EchoGoogle Home今年出貨量將同步成長,其中亞馬遜Echo獨家委託鴻海富士康製造,預估出貨較去年650萬台大幅成長,二者合計出貨將達2,450萬台。

若出貨目標實現,亞馬遜EchoGoogle Home今年出貨量將顯著超越小米等單一品牌手機的出貨表現,展現高成長力道,對於供應鏈將有所挹注。

 

[Home]


2017/05/03 2.1.1. 微軟雲端產品成財報亮點 證實執行長Nadella明智選擇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微軟2017會計年度第3季業績顯示轉向雲端市場獲致成果。

微軟(Microsoft)1季業績乍看之下並無驚人之處,但細看各主要產品的表現可窺知,執行長Satya Nadella轉而深耕雲端市場是正確選擇,此策略也已有了明顯進展。

美國IT分析企業J.Gold Associates創辦人Jack Gold投書VentureBeat指出,微軟2017會計年度第3(331日止)營收表現雖讓人略感失望,獲利卻突破預期,這顯然是來自於雲端相關產品的貢獻。Gold指出,從財報內容的一些重點可以看出微軟正朝著甚麼方向邁進。

首先是Azure,第3季營收激增近1倍,佔微軟營收比重達20%,是成長最快速的事業。Gold認為,Azure料將繼續茁壯,帶領微軟大幅轉型成為一家雲端企業。

Azure超過80%的客戶使用加值服務,而不是基本而簡單的客製化、高度價格敏感的服務,這意味著對多數企業而言,價格並非唯一考量。隨著企業越來越重視較高層次的服務,Azure也逐漸受到更多企業客戶青睞,加值服務顯然為Azure創造了差異性,因此,即使面對強調價格取向的亞馬遜Amazon Web Services(AWS)Azure也無須太畏懼。

外界原先質疑微軟可能不敵AWSGoogle削價競爭,從Azure的業績表現來看,顯然此疑慮已消除。相反地,Azure將協助微軟提升利潤,而且Azure似乎比AWS多了一些吸引人之處,客戶忠誠度可望更為穩固。

其次是裝置。微軟Surface裝置前1季銷售下滑26%,顯示它急需大幅翻新。削價競爭和對手爭相推出新產品,Surface銷售前景恐將更為黯淡,除非推出更酷炫的功能,據傳年底微軟計劃釋出新版本。

微軟行動電話銷售變動不大,依舊缺乏成長前景,雖然據傳微軟有意推出Surface Phone,但Gold認為可能性不大。新裝置如HoloLensSurface Hub前景雖然可期,在可預見的將來對營收難有明顯貢獻。

第三是WindowsWindows買氣不受整體PC市場走下坡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微軟力推較高階的Windows(Pro),並獲得更多的機器安裝,為公司賺進更多營收。不過,受到雲端運算的排擠,Windows在伺服器市場銷售下滑。

第四是生產力工具(productivity product)Dynamics 365銷售大幅增長86%,在微軟各類產品當中雖然顯得相對微不足道,但強勁的成長力道透露著許多企業認為,微軟已經足以與更成熟的終端用戶生產力工具供應商匹敵。

Office 365營收增長45%,凸顯雲端生產力軟體市場穩健成長,Office用戶轉向雲端將成趨勢,繼而為微軟帶來源源不絕的收入。從生產力工具用戶不斷增加,以及LinkedIn銷售和就業功能併入Dynamics 365Office 365的動作推測,微軟似乎有意挑戰Salesforce和甲骨文(Oracle)

目前Office 365約有1億個活躍用戶,使用率比1年前增加35%,預料會成為微軟長期經常性收入和成長來源,而這也代表微軟特定軟體和解決方案追加銷售(upsell)已有現成的廣大客群。

最後是雲端。微軟雲端產品每年營收運轉率(per year run rate)約為152億美元,由於所有的雲端產品從AzureOffice365Dynamics 365Xbox One均共用一個平台,此模式讓微軟更靈活地調度自家工具和解決方案來行銷產品。例如,高階服務首先由Azure打前鋒提供,Office 365Dynamics 365接手推出將不費力,如此微軟在整個產品線創造和布局新服務將如虎添翼。

由上述現象看來,微軟正持續向雲端市場挺進,同時也由一家單純的作業平台和Office基礎架構產品供應商,轉型為全方位服務業者,提供高價值、具有高營收成長潛力的企業及產品。Gold認為,微軟未來勢將在雲端平台建置更多垂直化解決方案,並且不排除透過對外收購來充實產品陣容。

微軟硬體事業成拖油瓶 Surface衰退、Phone凋零

微軟硬體事業銷售逐漸下滑,手機事業情況最危急。

微軟(Microsoft)1季在雲端服務事業加持下獲利表現可圈可點,反觀硬體事業業績均嚴重退步,現階段雖不至於拖累微軟整體業績表現,卻已成了名符其實的拖油瓶。

根據微軟2017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營收和獲利分別為221億和48億美元,年增8%28%,獲利最大貢獻來源是雲端服務事業。當季手機收入年衰退7.3億美元,Surface Pro產品銷售也低於預期,衰退幅度達26%Windows平台方面,由於搭載先進版本的加值版PC買氣看俏,當季Windows 10 Pro作業系統銷售增長10%

PCWorld報導指出,對照微軟整體營運平步青雲的順境,硬體事業的慘況顯得突兀。在手機事業方面,微軟為諾基亞(Nokia)手機事業付出71.7億美元,最終可能換來血本無歸的下場。事實上,微軟硬體銷售逐季走下波,Windows Phone成績難看也不令人意外,微軟手機在美國市場市佔率一直徘徊在個位數,海外市場表現亦慘澹。

微軟曾矢言要將整個Windows 10生態系統轉變成共通的編碼平台,讓手機成為一台攜帶式PC,現在看來,雖然第三方合作夥伴仍會願意製造Windows手機,微軟也將繼續在功能上做更新,但隨著手機事業江河日下,微軟的任務恐難達成。

雖然微軟不斷強調Windows Phone未死,實際上已逐漸凋零,對微軟未來展望而言已是無足輕重的產品。財務長Amy Hood在財報發表會上表示「行動電話的收入可以忽略」,簡短幾個字透露微軟跨入行動電話市場的悲慘狀態,而她指的是本季(6月底截止)的展望,形同直接宣判所有微軟手機品牌沒有未來。

比較讓人訝異的是,微軟的Surface平板電腦營收降至8.31億美元,相較於2016年最後1季的13億美元大幅衰退,創下5季以來最低紀錄。

微軟對此僅表示,「產品生命週期動力結束」是Surface平板銷售下滑的原因之一,並未詳加解釋原因,但由此可看出,客戶已經逐漸捨棄相對過時的Surface平板。據悉,自從201510月推出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之後,微軟就未曾為Surface Pro系列更新。微軟計劃在近期針對教育市場推出新裝置,可能以Surface命名,推測是一種堅固的掀蓋式裝置,內建傳說中的Windows 10 Cloud作業系統。

至於Xbox事業微軟僅輕描淡寫,表示第3季營收19億美元,Xbox Live訂閱用戶由4,600萬增至5,200萬。

儘管硬體事業疲弱不振,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仍然相信,微軟未來仍會倚重硬體事業。Nadella在財報發表會上表示,Surface ProBookHubStudioHoloLens都將為Windows生態系統開創新市場,並在功能上帶來差異化。有趣的是,他點名的產品當中獨缺手機。

[Home]


2017/05/03 2.1.2. 高階家電與AIIoT接軌 提升產品價值 帶動ASP上揚 [ 電子時報 嚴思涵]

樂金改變洗衣機市場獲利模式的創新產品雙能洗洗衣機Twinwash,以及2016年首度推出的超旗艦家電LG Signature等皆創造亮眼表現。

家電市場依照各產品群劃分為高階和一般市場。過去也有高價和低價市場之分,但近來這個區別更為明顯,而近年來更有主攻金字塔頂端的超高階產品登場。

家電市場根據性能和價格區分,各大廠也各自選擇主力領域。當然也有家電業者囊括超高階到低價市場,但仍有主力發展的市場。

韓系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因獲利性較佳,選擇高階家電市場為專攻目標。進入門檻較低的低價家電市場因價格競爭激烈,獲利性較差。而高階市場因技術性門檻高,價格競爭有限。

樂金2016年在全球家電業者中創造最亮眼的營益率表現,營益率達7.7%。對於不易創造獲利的家電製造業者來說,要達成如此高的營益率,動力在高階家電。

樂金改變洗衣機市場獲利模式的創新產品雙能洗洗衣機Twinwash,以及2016年首度推出的超旗艦家電LG Signature等皆創造亮眼表現。而比起消費者市場(B2C),樂金加強攻略穩定的企業市場(B2B)的策略也湊效。

三星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CE)事業部2016年營益率為5.6%,較2015年的2.7%大幅增加,成功的背後因素同樣為高階家電。三星以SUHD電視、潔徑門(AddWash)洗衣機、Chef Collection廚房家電等闖出一片天下。

三星和樂金的家電都與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尖端技術接軌,嘗試提升產品價值,可持續推動高階家電成長。

eBEST投資證券公司研究員分析指出,家電產品具有長期使用的特性,比起價格,消費者對可提升滿意度的產品更有消費意願。這結果就是產品平均銷售價格(ASP)上揚,高階產品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大陸家電業者專注發展中低階家電市場,產品與三星、樂金等業者仍有技術差距。然大陸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可迅速拓展市場版圖。大陸家電業者海爾更是收購了奇異電子(GE)的家電事業部門,以龐大的資金能力收購海外品牌拓展勢力。在高階嵌入式家電市場上,大陸業者也透過購併海外品牌的方式進軍市場。

[Home]


2017/05/03 2.1.3. 醫療機器人可望改善醫療品質:照護輔助機器人能為使用者分憂解勞 市場發展潛力大 [ 電子時報 蘇純儀、涂翠珊、張傑]

當今的輔助機器人在各種技術協助下,已能自主導航路徑,並執行行動輔助、搬運、沐浴等任務。

隨著感測器等技術不斷精進,照護輔助機器人已可對週遭的人、事、物進行分析,並藉此提升其執行家務或使用者行動輔助等任務之能力,讓個人照護或其他的輔助機器人也開始成為照護解決方案的一環,搭配上智慧監控系統及行動應用程式(App)等照護科技的應用,有朝一日便能助紓緩不斷攀升的照護人力需求。

Robohub網站報導,當今的輔助機器人在各種技術協助下,已能自主導航路徑,並執行行動輔助、搬運、沐浴等任務,有了這類機器人協助進行居家健康照護,便能提升有照護需求者的自主能力,減輕照護者的工作重擔,在全球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照護人力漸趨吃緊的趨勢下,為醫療照護機器人創造了龐大的市場。

目前的照護機器人已配備各式各樣的感測器,擁有的功能也愈來愈多,包括監測心律及血壓,也可從偵測動作、聲音與氣味的改變,判斷獨居者是否處於危險情境,而範圍感測則可執行跌倒偵測,其他還有如光達感測器(LiDAR)、或用以取得額外導航資訊的RGB-D感測器等,在這些技術的輔助下,機器人便能在互動中更精確解讀人們及環境事物,為照護者及被照護者提供更完善的協助。

在照護輔助相關機器人中,陪伴機器人則開始自成一類,其目的是希望提供一個介面,讓家中老一輩成員與親友間的互動更加簡單,以使長輩們擁有更充實的社交生活。這類機器人通常是由小型電動馬達驅動,並配備高解析度攝影機、語音及臉部辨識功能、無線網路連結、視訊通話App、音樂庫、記憶力遊戲,甚至透過LED燈顏色的改變,來為機器人呈現不同情緒。

美國加州今年就開始進行一項先進的陪伴機器人測試,當中機器人除了會透過不同的聲音、說話語調、燈光及肢體語言來表現情緒外,還可適時提醒使用者服藥,或提出閱讀、外出散步、玩遊戲以及與朋友通話等活動建議,該裝置並採用機器學習(ML)技術,能依照使用者偏好提供不同的建議內容。

而日本政府也與歐盟共同贊助了一項國際研究計畫,要在2017~2020年間投入開發具備人文層面感知能力的機器人,協助提升銀髮族照護品質,因為有研究人員發現,機器人若能依照風俗民情來調整與被照護者的互動方式,將更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過去醫療照護機器人就在機器人市場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當中又以手術機器人為大宗,不過未來若照護機器人能以更實惠的價格及多樣化的功能進軍老年人照護市場,相信此區塊的成長將是指日可待,尤其是在日本、南韓、西歐、北美等地區,像日本政府就預估,該國的照護機器人市場到2035年可望出現25倍的成長,規模達37億美元,後市可說相當值得期待。

3D列印打造醫學擬真機器人 提供更逼真的訓練實習

日本鳥取大學醫院(Tottori University Hospital)與醫療廠商Tmsuk R&D合作,利用3D列印技術打造醫學擬真機器人,希望能為醫學生提供更逼真的訓練體驗。研究人員將3D列印機器人取名為Mikoto,即日文「生命」的意思。

3D Printing Industry報導指出,Mikoto機器人能夠表達疼痛,並有嘔反射(gag reflex)功能,因此可讓從業人員與學生對病患感受有更多的了解。傳統的擬真模型往往僵硬且缺乏反應,醫學生在使用這些模型時需施加更多的力道。但病患畢竟不是機器人,這樣的訓練可能會在日後對病患造成不好的影響。

Mikoto主要針對氣管插管、腸胃道內視鏡檢查以及抽痰等三項手術所設計。機器人會根據使用者練習時的表現給予評分。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也曾利用3D列印打造具備感覺功能的機器人。

成立於2014年的Tmsuk R&D是一家專門打造醫療機器人的日本研究廠商。為製作逼真的舌頭、食道、氣管等內部器官,研究人員先從病患身上取得數位影像,再利用3D列印建立模型。

鳥取大學醫院神經科醫師Toshiya Nakano表示,隨著醫療研究與醫療技術不斷進步,醫療從業人員需學習更多樣化的專業技能。

運用3D列印製造出的擬真模型,已被許多醫院用來當作手術指南。3D Systems3D列印模型,就曾為一項歷時27小時的連顱嬰分割手術提供了很大的協助。

豐田醫療機器人大有進展 未來可能取代真人物治師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的汽車製程向來舉世聞名,不過該公司長期以來在機器人的研發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目前豐田旗下已推出數款可實際幫助病人進行復健、或者照顧病患日常生活起居的醫療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未來都有可能會取代物理治療師或看護人員的工作。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豐田目前在廣瀨工廠內設有一間包含200名員工的機器人實驗室,由這間實驗室與日本Fujita Health大學合作開發出的Welwalk WW-1000機器人,以一組機械動力支架、跑步機及監控儀器構成,癱瘓的病患穿上支架後就可以在一架特殊的跑步機上練習行走以復健。

實際運用結果顯示,病患在這款機器人的幫助下,復原的速度可以比依靠傳統物理治療師要快上60%。身兼Fujita Health大學副校長的醫師Eiichi Saito亦認為此產品具有讓病患更快速復健的效益,並勝過人類治療師能及的範圍。

豐田將在2017年率先出租100套給日本的醫療機構,而目前豐田尚未有將這款機器人推廣至海外市場的計畫,因為現階段Welwalk WW-1000機器人被設計成僅能照顧體重最多95公斤,身高則不能超過190公分的病患,因此該款產品若要銷售至海外市場,便必須針對外國人的身體結構與特性重新加以設計。

根據統計,日本每年約有30萬人會遭遇到中風的狀況,再加上人口老化的速度持續加快,使得日本即將面臨老人與病患照護人力不足的困境,因此就如同目前製造業的生產線員工正逐漸被機器人所取代,未來有一天醫療機器人也將會取代人類看護員的工作。

當被記者問到在汽車銷售量逐漸下滑之際,豐田是否有打算大量生產醫療機器人來維持營收成長的問題時,負責主持豐田機器人實驗室的磯部利行表示,豐田從不曾將自己設限為一家汽車製造公司,一直以來的使命都是製造出符合某項特定用途的實用產品,因此如果未來市場對於醫療機器人產生大量需求,該公司就會開始針對這項產品進行大量生產。

豐田另外還開發出一款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務的機器人Human Support Robot,能協助臥病在床的病患處理一些像是拿取物品或開關窗簾等日常生活當中的細微瑣事。其他日本車廠也將機器人應用在製造業以外的領域,如本田(Honda)廣為人知的人形機器人Asimo

現下復健領域的機器人發展快速,以色列的一家公司ReWalk Robotics也發明出動力外骨骼(Exoskeleton),讓癱坐輪椅的病患能藉此行走。


日本研究人員打造出有痛覺的醫療訓練模型,比起傳統模型反應更接近真人。

[Home]


2017/05/03 2.1.4. 政院邀業者 切入自駕車商機 [ 工商時報 呂雪彗]

行政院2日邀請電電公會及各部會了解台灣投入自駕車發展的機會,產業界均認為,我國資通訊(ICT)實力及汽車基礎很強,正面看待台灣切入自駕車新興產業大有機會及利基,關鍵次系統最具發展優勢,可和國際大廠合作。

據調研機構估計,目前含輔助駕駛等產業產值約200億美元,自駕車年複合成長率約11%,2020年自駕車全球約1,000萬輛,至2035年占全球汽車總銷量將達1/4

行政院政委吳政忠、陳添枝及唐鳳,昨聽取電電公會車聯網委員會業者,包括宏碁、車王針對自駕車發展提出建言,工研院、資策會、車測中心、經濟部和科技部均與會,政院要找出台灣在國際競爭最有利基項目切入,訂定戰略目標發展。

產業界認為,全球國際大廠例如谷歌、蘋果、特斯拉、Uber等,均爭相衝刺發展無人自駕車,但尚在尋找商業模式。業者認為,台灣資通訊(ICT)基礎很強,汽車產業也有很好發展基礎,我國在無人自駕車發展想像空間很大。

業界並認為,過去傳統汽車市場很封閉,未來全球自駕車生態將會重新洗牌,營運模式與產業供應鏈都與傳統汽車不同,使用者用車型態也會改變,台灣在關鍵次系統切入成功機會很大,但會中無人主張台灣應發展自駕原型車。

政委吳政忠說,智慧手機應用不久就會飽和,接下來就是汽車有加裝智慧系統空間,目前國際大廠投入自駕車均非傳統汽車廠商。吳說,自駕車與5+2產業創新有很多相關領域,包括智慧機械的機器人,亞洲矽谷的物聯網、台南科學城的綠能科技儲能系統等相關。

[Home]


2017/05/03 2.1.5. 獲准上路實測 三星也玩自駕車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三星電子加入自駕車技術的競爭行列!三星電子已獲得韓國主管機關批准在道路測試自駕車,成為韓國首家取得無人車道路實測的科技公司。

三星取得韓國政府許可在本國公路實地測試自駕車,有助該公司與揮軍無人車領域的優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蘋果等企業相競爭,上述3家企業的無人車皆已進入道路實測階段。

蘋果上個月在加州取得自駕車道路測試許可,實地測試照片上周首度在網路曝光。

蘋果與三星皆專於自駕車系統和零件,而非打造整輛汽車。三星與韓國最大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合作,在後者的車款增添先進的感測器和深度學習技術。

韓國政府自去年起核發19張自駕車測試許可,龍頭現代汽車為首家取得許可的汽車廠,而三星則是第1家獲得批准的電子公司。韓國政府已經放寬法規限制,鼓勵企業投入新的技術和產業。

HI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宋明燮表示:「三星投入自駕車領域時間較晚,該公司開發無人車是提升自駕車電子零件事業的策略之一。」三星於2015年宣布進軍無人車領域,並設立專門團隊研發自駕車零件。

三星去年10月斥資80億美元收購美國汽車零件供應商哈曼國際工業(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三星稱本交易「可大幅提升公司在快速發展的車聯網市場的能見度,特別是自駕車電子方面。」

不過三星否認打造完整車輛的意圖。三星總裁暨策略長Young Sohn去年11月表示:「我們沒有興趣生產整輛汽車。」

鑑於三星在顯示器和半導體領域的技術能力,分析師和專家皆認為三星成為智慧汽車供應商更為合理。

三星周一表示將開發演算法、感測器和電腦模組,讓自駕車在最惡劣的天候狀況依然穩健可靠。

[Home]


2017/05/03 2.1.6. AIVR齊發 騰訊市值衝破3千億美元 除AI實驗室,還將推出連接PC或手機的VR頭盔,激勵股價奔248.4港元創新高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英國金融時報昨(2)日報導,中國互聯網巨頭兼遊戲開發大廠騰訊,近日同時在AI(人工智慧)及VR(虛擬實境)領域有重大動作,除請來前微軟有關AI方面的專家主持在美新成立的AI實驗室之外,下半年或將推出連接PC或手機的VR頭盔。

消息一出,激發騰訊的股價與市值雙攀新高,昨股價終場收在248.4港元,公司市值突破3千億美元大關。此外澎湃亦引述,騰訊證實邀請到前微軟研究院語音和對話組首席研究員俞棟,擔任近日該公司於美國西雅圖新成立的AI Lab(人工智慧實驗室)副主任,除致力於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理解等AI領域的基礎研究外,他還將負責該實驗室的運營及管理。

騰訊還披露,目前已有50多位世界知名院校的AI科學家與200多位應用工程師,共同為騰訊的AI領域效力。而對於實驗室設在美國的原因,俞棟稱,「中國的AI技術水平跟美國的差距還是滿大的。」

與此同時,日前才獲得全球遊戲上市公司營收最高封號的騰訊,外傳將發布新設備,以為公司的遊戲營運版圖進行擴張。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指出,騰訊計畫將於今年下半年推出一款VR頭盔設備,這款VR頭盔設備主打的功能顯然是針對遊戲,不過具體是連接PC還是連接手機還沒有確定。

資料顯示,騰訊從2015年開始關注VR技術,當時還推出了MiniStation遊戲系統。

該公司又在去年與美國通信技術研發公司高通合作建立一個創新中心,目的就是為中國玩家開發VRAR遊戲。

當時高通展示了一款獨立VR頭盔的原型設計,它不需要外部傳感器就可以判斷用戶觀看的方向和角度。消息人士指出,騰訊想將同樣的「由內而外」定位追蹤技術放進即將發表的頭盔。

受到此兩則消息的刺激,於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昨再開紅盤,終場上漲2.05%,以248.4港元作收。這也讓騰訊市值一舉突破3千億美元的大關,約為3025.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Home]


2017/05/03 2.1.7. Zenbo 3季目標賣5千台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華碩首款居家陪伴型智慧機器人Zenbo,於上個月開放第二波訂購售罄補貨後,第三波不限量預購將自母親節前夕再度開放,市場預估華碩第二波約千台的Zenbo於本月初開始出貨後,可望在6月前就消化完畢,至於第三波開賣則仍需評估訂購量,最快也有機會在8月前完成出貨;惟法人評估,今年內Zenbo仍難對營運有所貢獻。

Zenbo第二波全面開放訂購於3月底正式上線,4月底華碩官網即已出現售完補貨,並預計於512日母親節前夕才再度開放第三波預購。為加速推廣Zenbo於今年內盡速進入千萬家戶的目標,Zenbo自上周起也開始進駐華碩位於台北三創、法雅克親子館或旗艦館等實體通路展售,同時自本周起,實體通路部分也都將有個位數的現貨提供,消費者可現場訂購宅配、最快隔日就能到貨。

據了解,今年來三波Zenbo銷售量華碩內部評估約在3,0004,500台,累計前3季的目標出貨量則至少要達5,000台,不過華碩針對相關數字皆未有證實及說明。

Zenbo的這三波開放銷售也逐步帶動其階段式進入放量出貨,惟今年內華碩仍以台灣母市場為主要銷售地區,同為華語區的中國市場及英文版的歐美市場,目前皆未訂下明確的上市計畫,也因此法人評估到明年上半年度前,Zenbo都還難見對華碩整體營運有所貢獻。

針對匯兌損益部分,儘管今年前3個月新台幣強漲超過6%,華碩先前則預期匯兌表現仍屬平穩;在本業表現上,受惠於產品組合調整、強化在超輕薄型的ZenBook系列與電競筆電出貨比重下,拉抬華碩筆電ASP(產品平均售價)提升。

展望華碩上半年營運,法人預期,在受到零組件漲價的壓力未歇,加上前一代的PC及智慧手機等也陸續進入產品轉換期,業績並恐較去年同期小衰退、獲利成長亦有壓。不過法人也指出,接下來仍需觀察至6月、年中時,華碩能否因季節性需求回溫及新一代產品拉貨效應,帶動營收表現有回溫上升趨勢。

[Home]


2017/05/03 2.2.1.1. 瑞儀蘋果光轉淡 遭降評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蘋果即將推出新機,相關產業供應鏈將重新洗牌,特別是蘋果新iPhoneAMOLED,背光模組廠瑞儀是外資圈公認衝擊較大的蘋概股,在財報公布後,花旗環球與摩根大通證券都同時調降評等。

在蘋果供應鏈即將迎接下半年旺季之際,花旗環球證券降評瑞儀,投資評等一口氣從「買進」、驟降至「賣出」;摩根大通則調降投資評等至「劣於大盤」。瑞儀過去一年股價上漲33% ,昨(2)日上漲0.20元,以63.2元作收。

花旗環球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賴昱璋認為,瑞儀股價過去一年已經大漲33%,由於營運與蘋果高度相關,且深受OLED市占崛起侵擾,建議旗下客戶趁勢獲利了結;摩根大通證券更指出,瑞儀生存危機延續中(Survival crisis is not yet over),將投資評等降至「劣於大盤」,推測合理股價也下修為50元。

不少蘋果供應鏈今年以來高檔不墜,且受惠於台股表現佳,提前反應對新iPhone商機的期待。不過,摩根士丹利證券先前從PCB產業中,爬梳新iPhone循環來臨前的受惠與受害股,市場才重新正視「技術或市占變化」對企業前景的影響。

摩根大通、瑞信證券與元大投顧皆強調,瑞儀結構性問題無解,恐成蘋果新iPhoneAMOLED變革中的最大受害者,推測合理股價都僅在50元左右。

美系外資的財務分析是,瑞儀今年獲利無成長,2017年、2018年則將分別年減三成與18%,為4.73.8元;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容易再維持高殖利率。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蘇厚合則指出,由於蘋果iPad占瑞儀營運重要地位,相較於iPad2010年至2013年出貨成長期間,眼前狀況今非昔比,對瑞儀看法保守。

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黃柏璁說,除了OLED帶來技術汰換風險,瑞儀在蘋果MacBookiMaciPadiPhone接單占比分達100%100%90%,以及30%40%,單一客戶風險高也是隱憂。

針對蘋果iPhone 8新機,花旗環球證券估計,LCD機種的市占率僅會有四成,不若市場推估的45%50%那般樂觀,且2018LCD機種比重更將降至27%,對瑞儀產生不良影響。

[Home]


2017/05/03 2.2.1.2. 大陸手機三雄1Q17氣勢旺 華為、OppoVivo出貨年成長超20%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1季智慧型手機銷售進入傳統淡季,但華為、OppoVivo3家業者手機出貨均超過20%以上年成長率。

大陸智慧型手機業者藉由高性價比產品續推、大陸以外市場布局力道加深以及手機品牌力提升等激勵,讓其在全球手機市場拓展續有好的成績交出,研究機構IDC統計,即便第1季智慧型手機銷售進入傳統淡季,但華為、OppoVivo3家業者手機出貨除均交出20%以上的手機出貨年成長成績,引領全球手機需求逆勢上揚外,3家業者第1季的手機出貨加總,也首度拿下全球超過20%的市佔,竄升相當快速。展望後續,市場認為,繼華為之後,Oppo今年手機總出貨量有極大的機率佔上1億支大關,經由大陸手機品牌業者的手機出貨量持續放大,預計將對2線品牌手機業者的手機銷售產生更大的排擠外,考量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今年手機市場戰力十足,而蘋果(Apple)下半年將推iPhone新品預估又將強勢,如此預計對其他品牌手機廠的打壓也將進一步加深。

近年智慧型手機歷經高成長態勢後,受全球手機市場滲透率已高等因素影響,讓外界多預期智慧型手機年成長態勢將因此放緩或出現衰退,但第1季整體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不減反增,與大陸品牌業者出貨強勢竄出仍有相當的關連性。

根據IDC統計,第1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達近3.5億支規模,較2016年同期約3.3億支的出貨量微幅成長4.3%,其中三星電子受去年Note 7回收事件影響看似已告一段落,與去年第1季相較,第1季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已維持平穩,並以7,900萬支的出貨,拿下市場近22.8%的市佔排名第1,另蘋果以近5,200萬支的手機出貨,拿下市場近15%的市佔居次,年出貨成長率則約僅0.8%維持平穩。

相較於三星與蘋果的手機出貨持平表現,大陸手機三雄則續銳不可擋。華為經由P系列手機引領,讓其第1季交出近3,400萬支的成績,拿下約近10%的市場佔比,且較2016年同期手機出貨大幅成長近21.7%;另Oppo則藉由大陸等市場布局持續擴張及R系列手機熱銷,讓其第1季手機出貨交出2,560萬支成績,年成長率高達近30%Oppo表示,促使第1季手機出貨翻揚原因在於大陸以外市場銷售成長快速,目前手機已有近25%的出貨來自國際市場貢獻為主,其中在亞洲、部分中東及非洲地區的手機銷售並有亮眼成績交出有關。而Vivo的手機出貨則交出1,800萬支成績,年成長率達近24%上下。

市場預期,除華為今年整體手機出貨量可望突破1.5億支以上關卡外,今年Oppo也可望緊隨華為,成為大陸第2家手機年出貨量突破1億支以上的廠家;且隨著大陸業者手機出貨量持續擴大,預期對整體2線品牌業者的手機出貨排擠效應也將更為明顯,且事實上,據統計,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第1季排名第6以後的手機業者出貨加總規模量持續縮減當中,目前佔比約僅剩40%上下。

展望後續,考量三星今年旗艦手機產品Galaxy S8來勢洶洶,母雞帶小雞的效應浮現,預估可進一步推升其手機總出貨量能;另雖然23季因消費者等待新機對iPhone採購遞延結果,讓蘋果iPhone出貨表現可能因此走滑,但由於今年市場對蘋果新款iPhone有相當期待,預期第4季起整體iPhone出貨表現可有較大的爆發性出現,加總今年若每季度大陸手機3強均可續維持20%以上的手機出貨成長力度,預期排名第6以後的品牌商今年營運將更為艱苦,且估算整體手機出貨加總將會再遭遇35個百分點的打擊。

[Home]


2017/05/03 2.2.1.3. 印度Indus OS:高居本土第二大行動作業系統 Indus OS將跨出印度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Indus OS成功在群雄並起的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中脫穎而出。

印度是僅次於大陸的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智慧型手機成長空間龐大,但印度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常是敬而遠之。為此,一家印度本土作業系統廠商應運而生,並挾其語言及介面優勢不知不覺間搖身成為印度第二大行動作業系統。

2月時,GSM協會(GSMA)在頒發年度全球行動大獎時將新興市場最佳行動創新獎頒發給了一家位於孟買的新創公司,他們是創立於2015年的印度本土行動作業系統Indus OS

除了GSM協會外,Indus OS在其他地方也獲獎無數。該公司獲得2016Economic Times主辦的電信大獎中的OEM產品開發創新獎,也是2016年度TiE50 Awards Program中獲選為傑出新創之一,以及Drivers of Digital Awards中的年度數位新創得主。

Indus OS雖然在印度以外國家相對沒沒無聞,但Indus OS是印度第二大行動作業系統,其以Android為核心改良,是第一個印度本土開發的作業系統。Indus OS在印度擁有逾700萬用戶,CounterPoint Research1月公布的統計顯示,市佔為7.6%,僅次於Android,但排名在MIUI OS之前,更遙遙領先iOSWindows

Indus OS共同創辦人Akash Dongre表示,Indus OS2015年起家,在短短時間內已經和五家印度智慧型手機品牌包括Micromax IntexKarbonnCelkon以及Swipe等業者建立起合作關係,每月作業系統啟用數以50萬台的速度持續成長。

Indus OS的成就來自於對印度市場的充分了解。Dongre表示,印度內部有許多地方數位化不足,許多民眾不懂英語,因此決定針對印度消費者打造生態系統,並標榜簡易、創新及在地化三大特色。

Indus OS另一位創辦人Rakesh Deshmukh在此前接觸The Entrepreneur訪問時表示,他們發現,印度民眾別說語言支援,他們連智慧型手機都不會使用,舉例來說,他們不懂如何點選通話圖示打電話,甚至誤以為智慧型手機不能用來打電話,他們也無法理解什麼是Google Play

Indus OS因此修改UI,讓從功能型手機升級至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不會感到適應上的困難,除此之外,Indus OS最大特色之一是對印度區域語言的支援,Indus OS支援除英語以外的12種印度語言,足以覆蓋印度九成的人口。

Indus OS自創辦以來,平均約一年改版一次,目前是Indus OS 2.0,預計2017年中或下半將推出Indos OS 3.0,屆時將提供更多專為印度市場量身訂作的功能。

Indus OS也計劃進一步走出印度,Deshmukh在接受Economic Times訪問時透露,他們準備在大陸設立辦公室,以聘請業務及產品開發人才,Indus OS將增加手機夥伴,希望與全球十大手機業者合作。

除了印度市場以外,Indus OS已經進軍孟加拉,但未來也將尋求拓展斯里蘭卡、印尼及南非等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Indus OS認為,他們在印度的成功經驗也可以套用在這些市場上。

Indus OS最大挑戰 競爭者模仿、錢不夠燒

Indus OS已經設下2019年增加1億用戶的目標。

在與印度手機業者合作推出第一款搭載Indus OS平台的產品後,Indus OS迅速爬到印度行動作業系統市佔第二的地位,接下來的挑戰將是其他競爭者可能起而效尤,且隨著事業擴張,Indus OS轉虧為盈並不容易。

Indus OS甫於3月完成一輪募資,從VenturEastJSW Ventures投資者處獲得資金,部分資金將用於設立大陸辦公室,而Indus OS也試圖進軍斯里蘭卡、印尼及南非,並評估進入尼泊爾、緬甸的可能性,另外Indus OS已經設下2019年增加1億用戶的目標。

儘管如此,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Indus OS正式推出迄今已累積許多消費者,但未來之路深具挑戰,原因是其他作業系統也努力推出更能滿足印度在地需求的產品。

以印度行動作業系統市佔第一的Android為例,Google搜尋引擎目前支援九種印度語言,這有助Android擴大優勢,而GmailGoogle Maps預計也將增加更多印度語言的版本。

不過Indus OS不認為Android是個威脅,Indus OS共同創辦人Rakesh Deshmukh表示,若Android本身有更多印度語言的版本,對Indus OS也是好事,支援更多語言的Google Maps會增加Indus OS吸引力。

Indus OS是以Android為核心改良的作業系統,因此搭載Indus OS的手機除了擁有Indus OS的自有軟體商店App Bazaar外,手機中也內建Google Play供消費者下載軟體。

Indus OS是第一個提供完整印度在地特色生態圈的行動作業系統,目前仍擁有先發者優勢,但有朝一日其他作業箹統可能也跟進推出更完整的印度在地化作業系統及介面,對此Rakesh相信,他們熟悉在地市場,也會持續去發堀印度消費者未被滿足的需求並推出創新予以克服。

Rakesh表示,他不認為Google及小米等業者會推出專為印度量身打造的作業系統,萬一真有競爭者出現,Rakesh也相信,對市場的了解及先發者優勢有助於建立Indus OS與其他作業系統的差異性。

然而另一個挑戰是,深化在地化亟需資金,長期而言,實現獲利對原本就鎖定利基市場經營的Indus OS而言並非易事,尤其將內容及軟體翻譯成在地語言需要資金等各種資源。

Gartner研究主管Anshul Gupta表示,作業系統必須在功能上推陳出新,才能一直在市場上保有一席之地。

快速爬升市佔 Indus OS魅力何在

Indus OS是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僅次於Android的行動作業系統,之所以Indus OS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數百萬消費者的支持,關鍵之一是對印度複雜語言環境的體會。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IDC統計,2016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破1億支,但對智慧型手機製造商而言,其逾八成不懂英語的使用者成為開發上的一大困難。

印度理工大學孟買分校三位校友,包括Rakesh DeshmukhAkash Dongre以及Sudheer發現智慧型手機在印度拓展的困難所在,而決定推出一個可以彌補Android不足、支援各地語言的作業系統,他們正是Indus OS的創辦人。

剛開始他們選擇在Gujarati語區進行產品試驗,在當地銷售5,000支自有品牌手機,並收集消費者的回應,從回饋中發現消費者購買Indus OS手機的原因是其語言的支援。

20151Indus OS第一輪募資成功後,Micromax同意試推Indus OS平台的United 3手機,結果市場反應超出預期,而後Micromax多手機也開始搭載Indus OS

隨著產品的開發,Indus OS也從試賣階段僅支援Gujarati語擴大支援HindiTeluguBengaliTamilOdiaPunjabiMarathiKannadaMalayalam10種語言,在Indus 2.0版中再加入對UrduAssamese的支援,加上英語,Indus OS已支援13種語言。

Indus OS的菜單、圖示均可以特地語言顯示,其桌面環境可予以客製化,撥號及簡訊軟體也經過改良,以避免介面太過複雜對使用者不友善。

以支援多種語言為基礎,Indus OS也進一步在操作環境中進一步利用這項優勢,而推出滑動翻譯及拼音顯示功能Indus Swipe、單字及母音縮寫預測功能Indus Keyboard以及英文譯成其他語言的Indus Reader等功能,另外,Indus OS也支援印度語言的語音轉文字輸入方式。

除了對印度多種語言的廣泛支援,Indus OS也知道印度民眾持有信用卡或電子郵件信箱的比例不多,因此在下載軟體時不要求提供信用卡或電子郵件,也不用以Google帳號登入,如果消費者想要下載付費軟體,金額將會計入手機門號帳單中。

Indus OS是以Android為核心來改造,但另外提供了自有軟體商店App Bazaar,目前軟體有5萬個,包括FacebokTwitterWhatsAppCandyCrush等知名以及以各地語言顯示的軟體,由於核心為Android,因此Indus OS裡頭也有Google Play

在營收上,Indus OS會向手機OEM廠收取一次性的授權費用,另外提供地區語言軟體下載的App Bazaar則是另一個營收來源,除付費軟體外,Indus OS也會從免費軟體中獲取廣告收入。

[Home]


2017/05/03 2.2.1.4. 華為的下一步是順藤摸瓜?還是緣木求魚? [ 電子時報 陳慧玲]

大陸通訊設備龍頭大廠華為於2017411日舉行年度分析師大會,華為提出了三大發展主軸,分別是公有雲服務、影音內容、共生體系。而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CEO在致辭時特別提到,使能(Enable)產業數位化、全雲化的ICT基礎設施,才能使營運商發展創新營運服務模式,用雲的方式去面對企業客戶。

電信營運商客戶市場之於華為的重要性,在2017年這一場分析師大會中,再度被明確凸顯。當華為於先前宣布成立Cloud BU提供公有雲服務時,外界質疑的重點在於,華為如果自己提供公有雲服務,不就是要與同樣也積極轉向提供公有雲服務的電信營運商直接競爭。不過,徐直軍明確表示,華為不是要與電信營運商客戶競爭,而是與客戶一起攜手面向來自不同領域產業的企業需求。

徐直軍表示,以華為企業客戶市場發展市場定位來看,華為是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而電信業者要面對企業提供服務產品,但卻缺乏自有產品解決方案,因此,華為與電信業者共同面向企業市場,其實是最好的組合,事實上,目前華為目前在歐洲市場已與多家電信業者展開類似的合作,在大陸市場也是如此,華為的作法是建構自有且具有開放性的公有雲平台,讓電信業者使用華為平台去面向企業客戶。

過去幾年全球電信營運商都在面對投資持續增加、數據流量持續成長、營收獲利卻未能持續增長的剪刀效應影響,這也是外界多認為電信業者為了維持獲利,將會持續縮減投資,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包括華為在內的電信設備業者。

對此,徐直軍認為,過去幾年全球電信業者資本支出若以美元計算金額確是有所減少,但長期會不會減少,現在還言之過早,因為華為過去幾年來自電信營運商的營收還在持續成長,這是因為華為持續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結果,而展望未來,華為的戰略就是持續推動電信網路業務營運全面雲化,進而改造電信營運商網路,這樣的努力也會構成華為的領先優勢。

以此來看,華為積極發展的公有雲平台,其實不只是為了自己直接提供公有雲平台,而是要以此作為基礎為電信營運商客戶提公有雲平台服務,而華為同時在全球各地積極建立的Open Lab與開發者共生體系,也是為了提供電信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其中也包括華為在2017年主打強調的影音服務內容。

事實上,華為在2017年初的MWC上,就已拋出影音內容之於未來網路傳輸的重要性,認為這將會是電信營運商未來營運成長的主要動能來源,但影音內容所需要的高品質網路與大量傳輸需求,原本就是電信業者被期望需要提供的網路服務型態,許多統計數據也已證實,來自網路影音內容傳輸需求,是驅動網路流量快速成長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許多電信設備商看好未來電信業者會持續投資擴充網路建設的主因。

但華為除了強調影音內容之於電信業者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外,也在電信業者的影音內容應用服務模式中,重新定義自己需要扮演的角色,不只是提供網路基礎建設技術能力與設備裝置,華為還將更進步參與整體共生體系的建置與聚合。

因此,華為特別提到,除了網路建置的諮詢顧問建議服務外,華為也將提供電信業者商業營運模式的諮詢顧問服務,另外,為了解決目前影音內容來源生態碎片化的問題,華為也將會打造影音內容聚合(Aggregate)平台,透過這個平台降低營運商降低取得內容的成本與困難。

另外,華為也強調此一影音內容聚合平台會是雲端化的平台,不只是單純提供電信業者聚合影音內容,也同時對內容製作供應業者開放平台接入,這其中包括垂直產業別客戶,都可透過此一影音劇合平台加值發展內容。而華為也將為增加對STB終端裝置晶片的投資,並開放STB中介軟體Middleware,進一步促進整體STB終端產業發展。

電信營運商客戶確實是華為的根本,特別是在華為企業事業部缺乏顯著優勢的情況下,透過已與華為建立長期合作依存關係的電信營運商客戶轉進再攻,的確是華為最好的選擇。但面對電信營運商客戶既有營收獲利成長動能弱化的趨勢,華為更清楚自己不能只是等待總體經濟轉佳或者是電信業者自身的覺醒,而是必須主動出擊,一方面鼓勵電信業者往新領域應用服務發展拓展營運成長動能,另一方面,透過積極在共生體系中扮演角色,也讓華為有機會與更多不同領域產業者廠商建立關係。

簡單講,在華為打出的公有雲服務、影音內容、共生體系戰略目標下,華為要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單一面向的電信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而是身處於電信營運商與整體數位化經濟之間的樞紐。華為也清楚的表示,以華為目前在全球電信網路設備市場的位置,對推動整體產業與市場發展具有不可迴避的責任。暫且不論華為這樣的說法是不是宣示意義大過實質意義,相較於其他2家電信設備大廠愛立信(Ericsson)、諾基亞(Nokia)過去幾年風波不斷,尚且無暇自顧,更何況談到推動整體產業與市場發展的重責大任,在這樣的情況下,過去幾年營運持續快速成長的華為不但行有餘力、也是師出有名。

從電信營運商客戶著手進一步拓展企業客戶、產業別客戶市場,是華為順藤摸瓜的如意算盤,但華為針對電信營運商客戶所提出的新型態營運模式,是否真能讓電信業者願意痛下決心、放膽投資,卻也是另一個問題。

而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此其中不只是扮演傳統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更要積極發展包括內容、應用的共生體系合作關係,這確實是過去華為較不熟悉的領域,畢竟長期以B2B營運模式為發展重心的華為,即使有了華為智慧型手機或者是榮耀品牌電商營運的經驗,但距離能夠清楚掌握終端消費需求的敏銳度、進而為電信營運商引入可發揮綜效的內容與應用服務,外界對於華為是否真具有這樣的能力,其實也仍有疑問。

以此來看,華為回頭重押電信營運商客戶市場,期待的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延伸開拓數位化所帶動的商機需求,但此一策略,至於華為究竟是順藤摸瓜的理所當然?又或者是緣木求魚的策略失準?對於戰線持續拉長、投資持續放大的華為而言,這一局,確實關鍵。

[Home]


2017/05/03 2.2.1.5. 談手機可能被取代的未來與其他 [ 電子時報 林昭儀]

眾所矚目的Facebook F8大會在418~19日召開,Facebook新推出虛擬聊天社交平台Facebook Spaces,創辦人Mark Zuckerberg並在個人Facebook頁上發布了一支短片,顯示未來人們將可用虛擬實境(VR)開電話會議,並且還可在虛擬空間中分享照片、視訊,以及觸擊顯示的icon,馬上接聽插播來電。這個演示果然吸睛,半天不到網路上的點閱率就已破億。

根據解說,這個新的社交平台還加入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技術,讓電腦可以很快讓電腦用使用者的照片、動作和說話的模式,建構出一個分身(avatar),而這個分身不但要把重要外型特徵和神韻抓住,讓使用者的朋友們一眼就能認出,甚至還能複製使用者說話時的嘴型。

當然,使用者自己還是可以做最後的修改,在裡面的鏡子點一下,立即有選單出現,可以給自己的頭髮換個顏色,或是戴副眼鏡,上上彩妝,讓自己看起來更美、更帥一些。

這次的短片雖然是由演員預錄,而不是像上次由Zuckerberg及同事在會議中親自示範,卻都已經非常清楚地讓人們看到了VR/擴增實境(AR)技術在360度直播之外的新應用場景,而且正式向Oculus Rift的使用者開放測試版。

不過看完以後,不免杞人憂天起來:未來打電話不需要用手機了嗎?那麼通訊科技的下一步會是什麼?雖然距離完全實現的那一天應該還有一段漫漫長路,但就如《回到未來》裡面的很多科技不到30年就紛紛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年出貨數億支手機的整個供應鏈,可能得開始未雨綢繆了。就算Facebook不急著取代手機,其他VR對手也會急著想推出自己的虛擬社交平台或類似的應用。

說到這裡,不免佩服美國在人工智慧(AI)VR/AR、機器學習等等科技的快速突破,讓其他國家苦苦追趕。靠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強大的執行力,以及軍方科技的商業化,使得美國始終得以靠著前瞻科技實力,領先其他國家幾個世代。

總不免會有人嘆氣說,台灣就是沒有那樣的環境和教育體系來培養這樣的人才。或許台灣不是沒有奇才和怪才,而是一個填鴨、制式且追求同質化、短視近利的社會裡,這樣的人很難不被強迫改造或是鬱鬱以終,要不然可能就已經留學或是留在海外工作了。台灣政府在Facebook推出Spaces的同一天宣布要給予1年超過新台幣100萬元的補貼,以吸引海外博士人才歸國,但如果以上情況沒有改變,也沒有適當的研發環境給真正的前瞻科技人才,要這些人才回來不是讓他們悶死嗎?給(在真正厲害的人眼裡根本不算多的)錢,吸引回來的卻不是有助於產業轉型和突破的人才,白花冤枉錢的機會恐怕還大一些。或許從改變制度和改變環境做起,反而還比較有可能從原本沒沒無聞的本土人才中發掘出千里馬來。(記得四葉酢漿草是需要改變土壤、水質和等生態條件才種得出來的故事嗎?人才也是一樣啊。)

其實如果我們的環境能吸引得到外籍人才,也不用執著於人才非得Made in Taiwan。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外的奇才都有種偏執,想要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甚至有人會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發明,分文不取的分享出來--發明網際網路的Tim Berners-Lee是這樣,寫出《科技想要什麼》一書的Kevin Kelly也很類似,所以夢想要夠大夠無私才能吸引這些人。他們在全球私淑艾的弟子何其多,台灣怎知自己沒有這樣的人呢?而Kevin Kelly不但擔任Wired雜誌首任主編,啟發了蘋果(Apple)創辦人Steve Jobs,也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失控》(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 Economic World),早已預言了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有趣的是,在一次訪談中,Kevin Kelly卻說,名導演Steven Spielberg教了他很多事。可見人才的重點也不是在於有沒有海外名牌大學的博士學位,而是有沒有開放的胸襟和謙卑的學習態度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且不怕別人的眼光和失敗。

回到Facebook Spaces可能預示著人類的溝通與通訊方式可能又將有大變化這件事。一些早別人很多預測出前瞻科技潮流的奇才也不見得IQ比別人高多少,但他們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或許就是從不把一些蛛絲馬跡視為理所當然,而從科技的本質重新出發,推論與質問到底科技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什麼,並且堅持把這樣的信念實踐出來而已。有為者,亦若是。台灣又何必看輕自己?

[Home]


2017/05/03 2.2.1.6. 手機支付夯Samsung Pay也來嗶 [ 工商時報 彭禎伶]

三星手機支付Samsung Pay來了!首波7家銀行昨(2)日下午3時開始「公測」,開放卡友試用Samsung Pay,但與Apple Pay首波7家銀行不同是,中信銀並未在三星Pay首波測試名單,換上的是僅向銀行局申請辦理三星Pay的花旗銀行。

Apple Pay329日正式在台開辦,目前已經「滿月」,據各銀行自行估算的綁卡數,如中信銀行、國泰世華銀行都各自有30多萬張,台新銀行約近25萬張,另外如玉山銀、台北富邦銀、聯邦銀及渣打銀至少都有數萬到10萬張左右,Apple Pay綁卡數估計已破百萬張。

據銀行局統計,目前共有11家銀行獲准開辦手機信用卡,除了花旗銀行在台策略不同,只申請開辦Samsung Pay外,其他10家銀行,即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玉山銀、台北富邦銀、聯邦銀、渣打銀、第一銀、凱基銀及永豐銀都是同時申請Apple PaySamsung PayAndroid Pay三種,目前一銀、凱基銀及永豐銀尚未開辦。

Samsung Pay昨天僅算是試辦測試,正式開辦估計在523日附近,另外Android Pay也可望在5月底、6月初上路,屆時所有較新款的智慧型手機都可綁信用卡,開始感應式的「嗶」付款。

中信銀方面表示,5月是報稅熱季,中信銀的信用卡歷年都是報稅民眾使用最多的信用卡,為了提供卡友最穩定且廣泛的信用卡系統,中信銀選擇5月初暫時不加入Samsung Pay的公測行列,但之後即會有更大的行動支付配合活動,強調絕對給客戶最完整的支付系統。

同樣也是競爭信用卡龍頭的國泰世華銀則有加入Samsung Pay的測試行列,但並未在首波祭出綁卡優惠,應同樣也是在等正式上線後再拿出武器競爭。

銀行業者表示,國內智慧手機Apple約占1/3,剩下Android系統約有2/3,但涵蓋三星、小米、宏達電等各款手機,Samsung PayAndroid Pay其實會有排擠效應,後續兩系統的信用卡都要上線,屆時銀行就要傷腦筋如何去分配資源。(

[Home]


2017/05/03 2.2.1.7. 行動式DRAM漲價 害了搭載量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研究顯示,在今年度行動式DRAM猛烈的價格漲勢之下,智慧型手機行動式DRAM搭載量的成長動能受到壓抑,預估2017年智慧型手機行動式DRAM平均單機搭載量自3.7GB下修至約3.2GB,不過與去年相比仍然成長33.4%,至於蘋果新iPhone最高也只會搭載3GB LPDDR4

集邦科技智慧型手機分析師吳雅婷表示,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平均DRAM容量大約為2.4GB,而今年在LPDDR4成為主流應用的帶動下,原本有望大幅成長,但由於行動式DRAM漲勢未見停歇跡象,手機品牌廠考量成本結構,因此延緩擴增行動式DRAM搭載量的腳步。

吳雅婷分析,無論在性能需求或是消費者偏好的考量,智慧型手機品牌都有持續擴增單機搭載容量的必要性,尤其對於非蘋陣營、以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為主的品牌而言更是如此。

觀察性能方面,由於安卓的開放性系統特性,手機使用一段時間後,運算速度會逐步下降,因此從產品設計的角度考量,在設計手機的階段置入足夠容量的行動式DRAM,將是有效改善使用者體驗的方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尤其對中國大陸地區的消費者而言,其考量購買的重點除了手機處理器的效能以外,莫過於是手機內建的DRAM搭載量。因此,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DRAM搭載量成長幅度遠高於平板等其他產品,許多高階智慧型手機更已搭載至4GB6GB,與目前主流的筆電相當。

然而,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數加總超過30個,競爭激烈,除了三星與蘋果享有龐大經濟規模及豐厚獲利外,其他品牌的年出貨量如果沒有超過4,0005,000萬支,皆恐將面臨獲利空間壓縮的問題。多數智慧型手機品牌商在面對記憶體漲價,造成成本結構上壓力加重的情況下,因而被迫放緩單機搭載容量的成長速度。

記憶體漲價的態勢,對年出貨超過兩億台的iPhone來說,也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吳雅婷表示,由於DRAM供不應求狀況估將延續一整年,蘋果在考量成本結構及避免供應鏈管理困難下,將搭載AMOLED面板的新一代iPhone 記憶體搭載量設定在3GB容量,而其它兩款分別維持在5.5吋搭載3GB4.7吋搭載2GB。因此,今年度蘋果單機的搭載容量成長來自於更高比例的3GB應用,而4GB的機種預估要等到2018年才會問世。

[Home]


2017/05/03 2.2.1.8. 產品成長帶動 觸控雙雄今年營運俏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TPK-KY3673)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壓力感測器持續演進、智慧型手機採用OLED面板、2-in-1以及車用觸控產品需求持續成長,為觸控產業帶來新商機。今年觸控雙雄營運看好,營收、獲利可望雙雙成長,GIS-KY6456)昨日股價登上185元、續創新高,TPK股價也來到兩年半高點。

近期業成股價持續攀高,昨日股價在高檔震盪,尾盤攻上漲停作收,收盤價185元,創下掛牌以來新高紀錄,成交量則是放大到7681張。宸鴻昨日小漲0.46%,收盤價108.5元,股價創下兩年半來的高點,成交量達2.26萬張。

宸鴻在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觸控面板產業在經過這一波優勝劣敗的震盪之後,觸控產業已經漸趨成熟健全,朝向大者恆大的趨勢演變。展望2017年產業景氣,仍須面對智慧型手機市場集中化、平板電腦需求停滯等不確定的挑戰。然而隨著壓力感測產品持續演進發展、智慧型手機採用OLED面板,使外掛式觸控產品需求增加、2-in-1市場之崛起及車用觸控產品與穿戴式裝置需求持續成長的助益之下,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TPK身為觸控產業的技術領先廠商,將可在這波技術演變及新品上市的熱潮中受益,搶得先機、創造佳績。

TPK指出,公司將持續強化技術規格、深耕主要客戶、拓展多元化應用整合與精簡成本提升效率,期望以更優質的競爭力再創營運佳績。2017年營業計畫主要有四:一、強化既有觸控技術、持續創新研發次世代觸控技術及材料。二、與客戶共同開發觸控創新應用產品,拓展觸控應用範疇。三、持續精進生產之良率與效率,並導入更多自動化製程,進一步提升營運效率。四、集中資源,積極處分閒置及非核心資產。

[Home]


2017/05/03 2.2.2.1. 元太電子紙樂譜 搶攻歐美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元太科技(8069)昨(2)日宣布,與Terrada推出全球首款雙螢幕電子紙樂譜GVIDO,將於920日上市銷售。這款13.3吋雙螢幕子紙樂譜訂價1,600美元(約新台幣4.8萬元),將先攻北美、歐洲及日本等高端市場。

分析師認為,GVIDO採用二片13.3吋的元太E Ink Carta?電子紙,上市後若能熱銷,對去化電子紙帶來很大助益。GVIDO訂價略高,因此初期鎖定高端市場。

GVIDO是由日商Terrada Music Score公司研發的創新電子紙應用產品。Terrada運用元太電子紙軟性與耐用的顯示特性,透過數位科技,改寫音樂家與樂譜之間的閱讀、使用接觸和攜帶方式。

元太總經理李政昊表示,GVIDOE Ink電子紙技術在使用顯示資訊方式帶來革命創新的再次驗證。採用二片13.3吋塑膠基板E Ink Carta電子紙,雙螢幕重量僅660克。

E Ink Carta具備低功耗、廣視角、清晰可視與耐用的顯示特性,支援全平面頁面更新和快速換頁功能,較前一代電子紙技術對比度大幅提高50%,適合做為樂譜數位化的載具。


E Ink
Terrada推全球第一款雙螢幕GVIDO電子紙樂譜

[Home]


2017/05/03 2.3.1. 製造業復甦 全球經濟熱 [ 經濟日報 劉雲、賴錦宏]

最新數據顯示,歐洲與亞洲製造業4月持續復甦,雖然部分經濟體的數據下滑,但沒出現動能大幅減弱的跡象,且業務改善,加上美國與日本同期製造業景氣持續擴張,成為第2季全球經濟成長的好預兆。

凱投宏觀指出,新興亞洲4月製造業持續復甦,整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降至54.4,但訂單數據顯示國內外需求上升,製造業產值增速依然穩定,「全球成長力道更穩,有助支撐亞洲製造業未來幾季進一步復甦」。

中國大陸4月財新製造業PMI降至50.3,是七個月低點,但市場並不擔心。澳盛銀行資深中國經濟學家王蕊認為,單月數據顯示成長動能減弱,不代表經濟硬著陸風險升高,政府仍以充分信用支持經濟。

此外,馬來西亞4月製造業景氣是20153月來首度擴張,印尼4月製造業PMI攀至去年6月來最高。

歐洲部分,歐元區4Markit製造業PMI最終值升至56.7,是六年高點。IHS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斯指出,歐元區製造商認為4月營運狀況良好,暗示歐元區經濟在第2季有了好的開始。

英國4Markit製造業PMI躍也升至57.3,為三年來最高。

[Home]


2017/05/03 2.3.2. 三星半導體 將超越英特爾 [ 經濟日報 鍾詠翔]

市場調查機構IC Insights的資料顯示,以半導體營收計算,南韓三星電子可望在第2季一躍成為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一腳踢開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終結英特爾長達24年的霸主地位。

IC Insights 2日出爐的數據預估,三星第2季半導體營收可望達149億美元,較前季成長7.5%,也比英特爾營收預測值144億美元還高。英特爾首季半導體營收為142億美元,高於三星的135億美元。

IC Insights表示,若本季記憶體的行情持平或走高,三星便有望擠下英特爾,這將是1993年以來英特爾首度痛失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而這對三星以及其他半導體廠商來說都是重大里程碑。

在愈來愈多中國消費者購買高階數位裝置的情況下,記憶體晶片價格水漲船高成為三星營收攀升的推手,預估今年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以及NAND快閃記憶體的價格將分別大漲39%25%

英特爾1993年登上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商寶座,當年推出奔騰處理器,帶動個人電腦市場攀抵新高峰。

由於晶片市場環境有利,再加上推出旗艦機種Galaxy S8,分析師預估三星第2季營收可望改寫歷史新高。

[Home]


2017/05/03 2.3.3. 台積內鬼案 背信罪起訴 [ 經濟日報 蔡昕穎、陳妍霖]

新竹地檢署昨依背信罪嫌起訴一名台積電前徐姓工程師,徐去年底受中國大陸上海華力微電子延攬,今年初離職前,涉嫌影印台積電有關28奈米晶圓製程的營業秘密資料,華力微公司現正全力發展28奈米製程晶圓代工業務,等於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

「公司內部重要研究資料,就快要被帶出國了!」一名人士面色凝重、十萬火急奔向新竹市調查站求助,看似連續劇才有的商戰諜報情節,是新竹科學園區近年來頻繁發生的狀況。

近幾個月來全台灣違反營業秘密法案件頻傳,工程師帶著內部研究資料跳槽外國公司幾乎成了「為自己加薪」手段。國家法治未提供周延保護,台灣人才與研發成果外流,情況比想像更嚴重,這樣「帶槍投靠」敵方陣營的狀況,就像溫水煮青蛙,造成台灣上億美元起跳的經濟損失,新竹去年就發生近20件,受到法律制裁者卻掛零。

台積電表示,徐姓工程師於2010年到職,工作內容與28奈米製程晶圓無關。今年1月份收到徐男的離職申請,並發現徐男在公司內部有異常使用影印機的行為,發現徐男影印的是28奈米晶圓製程,徐承認印製資料,台積電緊急將相關資料交付檢調查辦,並開除徐姓工程師。

中國大陸近年致力發展晶圓代工,獵才公司鎖定竹科大廠,頻繁挖角台灣高科技人才及團隊,實際狀況愈演愈烈,幾家晶圓代工龍頭大廠都被滲透,園區科管局人士透露,真實情況非常嚴峻,礙於公司形象、股價連動等影響,「遇到了只能低調再低調」,更怕進入司法程序後的公開審理會對公司造成二次傷害。

不願具名相關人士直言,獵才公司鎖定台灣科技公司內部「官運不佳、有志難伸」的員工,提供高額薪水挖角,條件是「帶來原任職公司的相關資料。

學者催生經濟間諜法

「各國都在運用法規保護自己的經濟命脈,台灣還沒有」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副院長林志潔疾呼,立「經濟間諜法」是台灣當務之急。

商業間諜戰近來讓科學園區廠商防不慎防,學者形容已成國安問題、危及台灣經濟命脈,法務部長邱太三親自到科學園區主持「營業秘密內控措施與犯罪偵查作為」會議,中科4月下旬剛辦完,511日預計在竹科和廠商面對面座談,希望透過修法嚴格制裁非法竊取營業秘密者。

竹科公會祕書長張致遠說,首度由部長層級來主持,代表政府重視,願意和廠商討論如何讓法制更周全,嚇阻非法、不當竊取營業秘密的行為。

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長范建得指出,這不是產業個別利益問題,是產業間諜、經濟間諜的延伸,涉及區域經濟、國與國之間,以及全球化產業集團的生存命脈,「是國安問題」!商戰諜報是經濟戰、智慧戰,從研究、研發層面挖走國家經濟命脈。

[Home]


2017/05/03 2.3.4. IC設計留才 大發限制型股票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IC設計業積極留才,今年祭出員工限制型股票有變熱的趨勢,繼IC設計族群的股王信驊、股后矽力和高價股譜瑞後,感測晶片廠原相也要發行限制型股票和員工認股權憑證,為今年以來第四家。

國內半導體業面臨大陸積極挖角,政府2015年底修正產業創新條例,讓企業給予員工分紅配股、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等留才措施,員工在額度500萬元內可選擇全數延緩課稅五年。

新制上路後,聯發科、群聯等IC設計大廠去年分別推出高達1.75萬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和800萬單位的員工認股權憑證,今年二線廠跟進,以高價股族群最明顯,代表成長型的IC設計公司積極留才和攬才。

今年陸續公告辦理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的IC設計公司包括信驊、矽力、譜瑞等三家,囊括IC設計族群股王、股后,原相昨(2)日跟進,合計已有四家。

其中信驊規劃的張數較少,僅發行100張限制型股票;矽力除發行300張限制型股票,也發行150萬單位的員工認股權憑證;譜瑞則發行1,000張限制型股票給員工。

原相昨天董事會通過發行100萬單位的低價員工認股權憑證,以及無償配發的2,000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另外通過發放2元現金股利,以昨天收盤價79.4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2.5%

原相前一次發行同樣的留才措施是在2015年,當時發行1,000張限制型股票和100萬單位的認股權憑證。原相指出,這次發行低價員工認股權憑證和限制型股票,是根據獎酬的需要,目的是留才和徵人;以員工規模近500人來看,張數不算太多。

原相公告,考量公司選任、留才與激勵效果,並兼顧股東權益,將以不低於認股權憑證發行日普通股收盤價的50%,做為認股價格。

原相也計劃發行無償配發給員工的2,000張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將依任職屆滿年限、且達成董事會要求績效條件,依比例取得。依420日收盤價74元估算,這筆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可能費用化的金額約1.44億元。

防陸廠挖角 IC廠優惠加碼

經過前兩年的搶人大作戰,今年國內IC設計業員工規模擴張速度開始放緩,對內搶人的熱度不比過去幾年,重要的人才出海口仍是中國大陸,留才措施還是為防禦大陸搶人。

前兩年聯發科集團進入高度擴張狀態,連續幾年徵才幅度都達數千人,對二線IC設計公司的員工產生磁吸效應。

去年起聯發科出現成長瓶頸,開始放緩徵才腳步,今年更因營運較為低迷,不再大規模徵才;加上員工分紅連年打折,內部員工人心略見浮動跡象,慢慢對外釋出人力,二線廠的人才庫水位上升。

瑞昱、聯詠等IC設計廠經過前兩年的強力徵才後,今年也放緩步調。瑞昱今年雖要繼續徵才5%10%,但員工規模成長幅度已低於兩年前。而英特爾、高通等外商近幾年逐步縮減在台員工規模,對國內IC設計公司的員工來說,今年面對的是工作不像前幾年好找的處境,主要出海口仍是大陸。

[Home]


2017/05/03 2.3.5. Sony2016年獲利回穩 2017年將創1998年後新高峰 [ 電子時報 楊步偉]

Sony預期2017會計年度的營業淨利將來到5,000億日圓,創下自1998年以來的高點。

拜遊戲領域銷售暢旺且雙鏡頭手機需求殷切之賜,日本消費性電子大廠Sony2017會計年度(2017/4~2018/3)年營業淨利將可望創下1998年以來高峰,來到5,000億日圓(45億美元),此數字符合分析師預期的5,070億日圓,亦顯示Sony強勢復甦。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Sony獲利回穩的表現,顯示執行長平井一夫(Kazuo Hirai)再造Sony有成。平井一夫在2012年接任Sony執行長後,便帶領Sony專注遊戲、相機晶片和金融等領域。平井一夫的努力也反應在股價上,從2013年至今,Sony股價成長了1倍。

而在Sony2017421日宣布其2016會計年度的2,850億日圓(26億美元)自結營業淨利高於財測達19%,也是連續第2年超越20億美元之後,該公司股價應聲大漲。此外,從2017年至今,Sony股價優於東證股價指數(Topix Index)大盤達15%

Sony28日宣布其2016會計年度營收較前1年下滑6.2%7.6兆日圓,營業淨利則略優於自結數字,來到2,887億日圓。而受到2016年九州(Kyushu)地震拖累淨利晶片和照相機事業,導致淨利腰斬至733億日圓。

Sony遊戲部門的營業淨利攀升53%1,356億日圓。儘管PlayStation 4因步入成熟期而銷售趨緩,不過PlayStation的營業淨利仍攀升至1,700億日圓,並對Sony貢獻了3分之1的獲利。線上遊戲、下載和串流服務所貢獻的營收,首度在2016會計年度超越硬體事業。

對此Sony財務長吉田健一郎(Kenichiro Yoshida)表示,Sony在完成組織重整後,所有事業群將成為獨立運作的獲利單位。

除了遊戲領域之外,Sony也期待強勁成長的晶片部門將成新的獲利引擎。由於Sony掌握了手機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約一半的市場,越來越多手機(包括新一代iPhone)都採用多顆影像感測器以改善影像品質,因此Sony預期晶片部門將轉虧為盈,來到1,200億日圓。分析師也預期Sony可望走出熊本地震的陰影,重啟復甦動能。

在歷經一連串的票房失利後,Sony影視娛樂部門可能會另覓執行長。目前Sony預期在2017年底推出《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和《猜火車》(Trainspotting)續集之外,Sony亦企盼與Marvel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的合作推出《蜘蛛人》(Spider-Man)系列,將重振Sony影視娛樂的表現。

Sony的短期展望而言,投資機構Sanford C. Bernstein & Co.分析師David Dai表示,雙鏡頭感測器滲透率提高的趨勢對Sony非常有利。投資機構Jefferies Group分析師Atul Goyal表示,Sony2014年投入的努力可望挹注中期成長。儘管Sony的全年獲利展望是5,000億日圓,不過Jefferies預期該公司將上修下半年的獲利,並推升全年獲利達到6,000億日圓的水準。

不過,在平井一夫成功帶領Sony走出虧損泥淖後,目前各界關心其如何帶領Sony長期一路領先。投資機構東海東京證券(Tokai Tokyo Securities)分析師Masahiko Ishino指出,儘管Sony短期展望看俏,但是市場對其後市表現仍持審慎態度,並期待Sony能推出熱賣硬體或是暢銷娛樂產品。換言之,Ishino認為Sony缺乏長期的獲利引擎。

[Home]


2017/05/03 2.3.6. OLED面板火力全開:是否棄LCD專注發展OLED 三星顯示器內部矛盾日深 [ 電子時報 陳柏蓁、嚴思涵]

三星顯示器陷入OLED事業與LCD事業抉擇兩難。

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需求增加令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OLED事業笑開懷,但卻出現另一項煩惱,到底該不該縮減LCD事業。儘管長期而言面板市場重心將逐漸由LCD移轉到OLED,但縮減力道與時機卻得仔細思量。

業界認為三星顯示器盤算同時稱霸OLEDLCD市場之時,LCD事業恐將淪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尷尬定位。

據韓媒Newspim報導,隨著三星顯示器OLED事業與LCD事業的業績差距增大,OLED可望成為主力事業。南韓金融業界預估,2017年第1OLED事業營收將達4.5兆韓元(40億美元),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同時佔據整體營收比例61.6%。而LCD事業營收約為2.49兆韓元,佔38.4%

相較於2015年第1OLED營收只佔整體40%,如今OLED已成功擠下LCD,晉升為三星顯示器的招牌事業。

2017年除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推出Galaxy S8系列智慧型手機之外,第3季蘋果(Apple)可望推出搭載OLED面板的iPhone 8(暫名);其他大陸手機業者為了擺脫廉價產品形象,也增加OLED面板採用,使OLED需求日漸龐大。

市調業者UBIresearch預測,2017年智慧型手機OLED市場規模約為87億美元,2020年將成長至304億美元;2021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有可能不容易再發現LCD面板蹤跡。

市調機構IHS Markit預測,2017年三星顯示器將完全變身為OLED業者,OLED營收也會正式開始超越LCD

面對市場趨勢變化,三星顯示器開始調整產線與人力配置。2016年底原本生產LCD的牙山L7-1產線停產後,開始進行OLED轉換作業;許多原本在LCD部門的員工也已調至OLED產線。

報導指出,2016年第3季三星顯示器負責OLED事業的幹部人數為31人,佔整體幹部人數30%,比2015年第1季僅14%高出許多。工廠作業員人力原本多在LCD產線,目前則是OLEDLCD1.2萬人左右,水準大致接近。

由於LCD事業部的資源陸續被抽離,引起內部反彈意見,其中又以人力縮編等結構調整最為關鍵。因為必須以較少的人力消化既定的電視面板產量,平均工作負擔變相提高。

LCD事業部員工表示,2017年初因為部門的績效獎金不如OLED事業部優渥,已經大大影響士氣,後來演變成必須加班才能完成工作進度。

三星顯示器面對LCD部門怨聲載道與OLED市場需求激增,陷入LCD事業縮減與不縮減的兩難。萬一全力集中發展OLED事業,也擔心會將LCD霸主地位拱手讓給大陸競爭業者。

2016年京東方開始興建10.5代線LCD工廠,預定2018年啟用;華星光電也積極規劃11代線工廠啟用事宜。大陸業者的大規模投資與追趕速度,令韓廠無法鬆懈。

業界認為,大陸業者生產的電視面板有內需市場作為後盾,若持續進行攻擊性投資,將來應會超越韓面板業者。

由統計資料來看,20171月在以出貨數量計算的大尺寸LCD面板市場中,京東方以22.3%排名第一。這是大陸業者首次在大尺寸LCD面板市場拿下最高出貨量。

另一項三星顯示器無法任意縮小LCD事業規模的原因,是必須確保可穩定供應三星電子所需的面板數量。

三星電子決定以LCD面板為基礎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電視與OLED電視對打,此時若依靠向外部業者採購LCD面板,恐會削弱電視事業的競爭力。再加上2016年底夏普(Sharp)突然通知停止供貨,凸顯擁有自主產線的重要性。

業界表示,三星顯示器究竟該增加對LCD投資,阻止大陸業者進攻、安撫內部員工,或者傾注全力投資OLED,是一項選擇與集中策略。未來必須精準預估市場需求,隨時關注市場脈動,絕對不是簡單的決策。

三星、樂金OLED協力廠 加速VR等新技術研發

南韓業界認為三星電子將運用新顯示器在2017年內推出新一代Gear VR

三星(Samsung)、樂金(LG)零組件關係企業將搶先終端業者一步進行技術研發,引領創新。

據南韓Newspim報導,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2016年下半研發出虛擬實境(VR)裝置用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

該產品為5.5吋面板,解析度為3,840 x 2,160畫素,即4K UHD解析度,較智慧型手機Galaxy S8所搭載的QHD+面板規格更高。Galaxy S8的每吋畫素數(ppi)570ppi,而該產品為800ppi,螢幕鮮明度更高。

一旦ppi越高,消費者穿戴VR頭戴裝置時,可觀看更自然的畫面。此外,AMOLED顯示器可實現無限大的明暗比,提升消費者身歷其境的感受,且反應速度較LCD快,可降低穿戴VR裝置時的暈眩感。

南韓業界認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將運用新顯示器在2017年內推出新一代Gear VR。目前Gear VR採取裝置Galaxy S8的方式呈現內容,但未來可望轉變為顯示器內建的方式呈現。

三星電機(Semco) 2016年完成雙相機模組研發作業,並對大陸客戶供貨,2017年可望對Galaxy Note 8供貨。南韓業界原本預測三星Galaxy S8會搭載雙相機模組,然三星延續Galaxy Note 7規格,仍只搭載單相機模組。

然而,雙相機模組成為高階手機市場的趨勢,三星3月底也表示已提出雙相機模組相關專利申請等,著手進行準備。

三星電機在2016年下半也完成Wi-Fi模組研發作業。新模組可同時進行高速資訊通訊及連接2~5GHz頻段,耗電量也較S7減少10~37%

LG Innotek 2016年也研發出玻璃一體型指紋辨識模組。該產品將指紋辨識感測器內建在智慧型手機的強化玻璃中。目前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智慧型手機尚未採用該技術。傳統指紋辨識模組為貼附在智慧型手機表面的圓形或方形感測器,但運用LG Innotek研發的模組,感測器內建在強化玻璃背面下方0.3mm深的Home鍵位置,肉眼看不見。

高硬度強化玻璃包覆感測器,有利於實現防水防塵設計,且即使遭受外來衝擊,也不會直接碰撞感測器,可降低感測器損壞的風險。

LG Innotek正在研發智慧型手機用3D臉部辨識模組,該技術尚未出現在樂金手機上。據傳LG Innotek將對蘋果(Apple)iPhone 8供應3D臉部辨識模組。

南韓業界人士推估3D臉部辨識模組將成為推升LG Innotek下半年業績的功臣之一。南韓證券商預估,該模組相關營收將達3,200億韓元(2.8億美元)

此外,LG Innotek也研發出虹膜辨識相機模組Iris Scan All in One,該技術目前同樣尚未被樂金智慧型手機採用。

LG Innotek說明,除樂金電子外,也對大中華圈等多元客戶供貨、銷售,採多元銷售經營策略。惟LG Innotek並未透露產品是否量產及客戶等相關事宜。

[Home]


2017/05/03 2.3.7. 郭川會效應 鴻海重登百元 [ 工商時報 鄭淑芳、 黃鳳丹、陳昱光]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上周兩度進白宮,並與美國總統川普及其核心團隊見面,「郭川會」獲白宮證實後,投資人按讚,昨(2)日鴻海股價睽違31個月、再見百元高價,市值也勇破1.73兆元。台灣異康Fintech集團及青新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楊應超直言,郭川會應是在為鴻海赴美設面板廠鋪路。

睽違31個月回到百元俱樂部

談美國製造,郭台銘在今年3月廣州10.5代面板線動土大典上,直言「不要叫我選邊站,中國、美國,我兩個都要!」果不其然,近兩個月一直在鴨子划水的鴻海「美國製造」,終於在上周浮出檯面,而且還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背書,並由白宮發言人證實。

受到此利多激勵,昨日鴻海股價一馬當先,開盤就直接跳空開高,直奔99.8元,不到5分鐘就見到百元價位,雖然昨日鴻海全場股價僅在99.899.9100,及100.5元四個價位來回震盪,但多數時間都穩穩站在百元關卡上。

郭董「美國製造」大家猜

上周在24小時內二進白宮的郭台銘,成為華人首例,但對於「美國製造」,未來可能鎖定的範疇,鴻海並未明確說明,僅表示,未來將擴大在美國的資本密集、勞動密集、高科技等三大類投資,給了外界很大的想像空間,從面板、精密機械到機器人,都有人猜。

楊應超:可能是設面板廠

長期追蹤鴻海動態、對於鴻海知之甚詳的昔日外資金童楊應超,昨日在臉書上指出,郭川會很可能是在為鴻海赴美設面板廠鋪路,而且以此次郭董隨行的五虎將做舉證。

楊應超指出,此次隨行的五虎將包括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鴻海新任董事、美國惠普前中國區董事長毛渝南、夏普十代線?顯示器公司(SDP)代表董事孫月衛、鴻騰精密董事長盧松青,以及董事長特別助理胡國輝,雖都是集團裡的重量級人物,但其中過半的人都與夏普營運息息相關,據此推測鴻海的美國製造應該和面板脫不了關係。

或是蘋果手機回美製造

不過,市場也推測,由於此行鴻海集團最高發言人胡國輝也參與其中,有「博士」之稱的胡國輝曾在美國蘋果任職長達12年,還出任過蘋果台灣分公司第1任總經理,就連現今在鴻海集團兼任的愛鋒派董事長,賣的也是蘋果的二手機,這也是為何市場認定鴻海此行,很有可能是在為蘋果手機回美製造說項。

楊應超強調,就算蘋果手機真的拉回美國製造,也不致影響鴻海集團在大陸的手機布局,因為回美製造的蘋果手機應該會以內銷為主。

7交易日... 鴻海集團市值大增千億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直接到美國白宮談生意,持續激勵買盤,昨(2)日股價站上100元,旗下GIS-KY、訊芯-KY、京鼎、陽程、群創成為盤面攻堅要角,短短7個交易日,鴻海集團市值大增1千億元,總市值衝上2.2兆元。

外資昨日買超台股總金額111億元,其中買超鴻海就達11億元、1.1萬張,激勵股價站上100元,創下31個月新高價,市值在近7日內大增693億元,來到1.73兆元,創歷史新高,加計旗下群創、鴻準、臻鼎-KYGIS-KY等,集團總市值更衝上2.2兆元。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回顧20146月,當時郭台銘首次提出鴻海將邁向「1132雲」,並預言轉型會在20162017年看見效益,如今看來完全都做到,且集團布局的零組件廠商,一直都能跟上美國蘋果的要求,帶動企業具有「能見度」的成長性,股價表現也因此能最直接與蘋果連動。

儲祥生表示,以過往歷史經驗來看,台灣企業代工到一定程度,毛利會往下掉,因為競爭者會不斷冒出來,搶走市場優勢,但鴻海的毛利卻能維持漂亮水準,甚至逆勢成長,去年毛利率7.38%,即是創下近4年新高。

因此歸結來看,儲祥生分析,鴻海集團的成功2大關鍵,第一「旗下零組件廠商夠大到可獨霸一方」,做出來的產品,樣樣與原本在市場上的國際大廠相抗衡;第二「製造持續邁向全自動化」,有效率運用人力,讓自動化製造比重提升,使得成本得以持續下降。

昨日鴻海股價站上100元,主要來自外資買盤推升,旗下子公司更不遑多讓,GIS-KY在午盤過後大單敲進,一路強攻漲停來到185元,三大法人同步買超615張,其中投信更是連10日買超,累計持股超過1萬張,認養標的不手軟,持股比重來到3.5%。

此外,訊芯-KY、京鼎、陽程、群創、廣宇等,昨日股價漲幅也都超過1%,法人積極作多,使得鴻海集團市值再衝鋒。

鴻海爆8.6萬張鉅額交易

鴻海股價攻上百元,不只盤中交易熱絡,盤後鉅額交易更為火熱,據證交所資料顯示,鴻海昨日共有兩筆皆為配對交易,其中一筆僅7,800股,另一筆則爆出8.6萬張的歷史天量,成交價100元,換算後成交金額達86.63億元,創下鴻海掛牌以來最多張數,以及最大金額的鉅額交易,市場傳聞可能與近期鴻海將投資美國有關。

鴻海歷年來鉅額交易金額破10億元以上的僅有5次,距離最近的已是5年前,2012年的1019日成交金額36.8億元,成交張數也只有4.3萬張,此次出現8.6萬張、86億元的為少見。

法人推估,由於成交張數與金額較大,應從外資與大股東思考,因此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報稅期間,大股東透過鉅額交易來進行?務規劃或財務操作,另外就是外資權值股操作,市場解讀可能與美國投資有關。

依證券商進出統計,昨天元大證券為受託買超第一大券商,買超82,410張,占總買超券商的56.44%,逾半比重。

另受託賣超的第一大券商為香港上海匯豐證券,賣超86,577張,占總賣超券商的比重近達6成,來到59.29%。

據研判,應是特定買賣盤,透過元大證券及香港上海匯豐證券兩家券商對敲,帶動鴻海昨日成交值達到146億元。

[Home]


2017/05/03 2.4.1. 宏碁衝電競 拚三位數成長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印度廢鈔風波才剛平息,7月將實施的商品與服務稅(GST)又來攪局,市場傳出印度PC買氣再陷觀望,宏碁泛亞營運總部總經理侯知遠認為,上半年亞太市場風波多,但下半年可望回神,宏碁積極開拓商用新市場,力拚今年商用機種出貨比重過半,電競電腦出貨挑戰「三位數」成長。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大刀闊斧改革,去年底廢止500盧比及1,000盧比大鈔,導致爆發「現金荒」,衝擊民間消費,PC買氣連帶受到影響,直到今年第1季才平息。惟印度政府為統一全國商品相關稅制,推動GST商品與服務稅,將於7月實施,傳出最近印度PC買氣再度陷入觀望。

侯知遠分析,印度不同的省、邦各有不同的邦際銷售稅,稅制非常混亂,有時候因為A邦和B邦的稅率不同,使商品流動上會有一些非正常的交易行為,GST稅制就是要將印度全國的商品稅率統一。

長期來看,GST有助印度消費市場更加健全,但短線上因商品流正在調整,連正常交易多半也跟著受到影響,最近印度PC銷售出現一些觀望,但「短空長多」,預估下半年市場就會恢復正常。

侯知遠坦承,上半年亞太市場比較動盪,從印度廢鈔,菲律賓杜特蒂、南韓朴槿惠案,到印尼、馬來西亞等,都有一些政治紛爭,消費者信心受到影響。根據各市調機構研究,預估今年亞太PC市場規模會衰退3%5%,宏碁的目標希望能維持平盤「不衰退」。

亞太PC市場 潛力十足

受到諸多政治風波影響,亞太PC市場過去一年的銷售成長率,罕見跑輸歐美成熟國家,但宏碁泛亞營運總部總經理侯知遠認為,印度或許多東南亞國家人口眾多、而且年輕,未來發展依舊潛力十足。

侯知遠觀察,印度接連實施廢大鈔、以及統一全國商品與服務稅(GST) ,短線造成消費市場買氣觀望,但這些改革是正確的方向,現任總理莫迪很有膽識,宏碁仍看好印度經濟長線發展。

至於中國大陸市場,確實競爭激烈,除價格戰外,市場一有受歡迎的產品推出,馬上就被抄襲。

[Home]


2017/05/03 2.4.2. Sony傳推PS5 和碩鴻海樂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市場盛傳,Sony即將推出新世代PlayStation遊戲機,並預計於2018年問世,外界就猜測,這一款遊戲機將為「PlayStation 5」(簡稱PS5),相關概念股如組裝的和碩(4938)、鴻海、台達電等,可望在明年喜迎換機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麥格里資本證券分析師Damian Thong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Sony下一代PlayStation主機將在2018年末推出。據悉,Sony目前對此高度保密,至少在未來六個月內都不會對外透露,原因是不希望影響到PlayStation 4、尤其是現在正夯的PS4 Pro的銷售量。外界也猜測,若Sony明年推出PS5,就打破過去遊戲主機延續五到七年才改朝換代的傳統。

市場也認為,明年度問世的PS5,因為推出時間會晚於預定今年問世的微軟新型遊戲機Xbox「天蠍計劃」,因此PS5可望保留後發優勢、補強實力,為明年的換機潮做足準備。

不過不用到明年,去年到今年PS4的銷量就表現不俗,Sony上周公布2016年全年財報,PS4的全球累計銷量已經達到6,000萬台,光2016年財年,PS4一年就賣出2,000萬台。

R新玩法 翻轉遊戲業

雖然近年智慧型手機興起,但是遊戲機銷售仍未受到明顯影響,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遊戲機若加上更新的元素,像是VR等新概念、新玩法,遊戲機仍有其龐大的市場可期,並可望帶動台灣相關供應鏈的發展,可望雨露均霑。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市場除了引頸期待微軟新型遊戲機Xbox「天蠍計劃」外,近期像是任天堂新一代遊戲主機Switch遊戲機也頻頻傳出佳績,銷售速度創下新紀錄。

日前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表示,相當看好遊戲機產業的後市,且2015年的全球遊戲產業產值(約915億美元)就已經超越筆記型電腦,新世代的ARVR及繪圖技術,如果加入文化元素及創意,將會有更龐大的商機。

[Home]


2017/05/03 2.4.3. NOR Flash大漲格局不變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及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三大記憶體中,本季DRAMNAND Flash在下游系統廠考量降載下,面臨小幅回檔壓力,但NOR Flash受美系大廠淡出,供給缺口擴大,本季仍維持大漲格局,牽動相關類股營運表現。

主要NOR Flash大廠旺宏(2337)和華邦電在法說會中,都同步釋出NOR Flash本季將持續大漲,且漲幅都遠高於第1季。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分析,NOR Flash產值由過去80億美元降至20億美元,出貨仍持續增加,顯見價格跌到極不合理,但在美國二大供應商淡季,需求端因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物聯網及微控制器等新應用驅動下,需求比以前多出很好,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

法人預估,在美光及賽普拉斯二大廠淡出下,今年NOR Flash缺口高達20%,比DRAMNAND Flash還嚴重,今年漲勢相當明確,且集中在第2季和第3季備貨旺季,其中第2季會高達到20%

[Home]


2017/05/03 2.4.4. 記憶體價格揚升 第2季三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商 [ 電子時報 茅堍]

記憶體價格大幅揚升,三星半導體產品銷售額有望在2017年第2季超越英特爾,終結英特爾近25年來在市場中的霸主地位。

隨著DRAMNAND Flash等記憶體平均售價(ASP)大幅揚升,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半導體產品銷售額,有可能在2017年第2季首度超越英特爾(Intel),躍居為全球最大半導體產品供應商,並終結20餘年來英特爾在半導體市場中的霸主地位。

根據調研機構IC Insights最新公布資料,2017年第1季全球DRAMNAND Flash記憶體ASP3.82美元與3.79美元,分別季增26.5%8.3%,以及年增45.2%35.8%。雖然預計2017年下半全球DRAMNAND Flash市場將會出現降溫,但預估2017DRAMNAND Flash市場仍可望分別成長39%25%

而在DRAMNAND Flash記憶體ASP大幅揚升等因素推動下,英特爾與三星半導體產品銷售額差距,已由2016年第1季的37.75億美元,縮小為2017年同期的6.39億美元。

如果以英特爾2017年第2季銷售額預估成長區間中間數,以及三星第2季銷售額通常成長率為7.5%來進行估算的話,預計第2季三星半導體銷售額將達149.40億美元,首度超越英特爾的144.00億美元,躍居為全球最大半導體供應商。

綜觀過去資料,英特爾於1993年以半導體銷售額76億美元,躍居為全球最大半導體供應商後,一直蟬聯全球第一寶座迄今。

三星則是在1993年以銷售額31億美元,位居第七。2000年攀升為第四,並於2006年躍居第二後,就一直屈居在英特爾之後。不過隨著DRAM等記憶體平均售價揚升,2017年第2季三星首度有機會超越英特爾。

IC Insights表示,如果2017年下半DRAM等記憶體平均售價並未出現下滑的話,2017全年三星半導體銷售額也很有可能會超越英特爾。就目前預估而言,2017全年三星與英特爾半導體銷售額均上看600億美元。

    

[Home]


2017/05/03 2.4.5. IDCNB銷售帶動 20171EMEA地區電腦市場回歸成長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調研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2017年首季報告出爐,歐洲、中東、非洲 (EMEA)地區的傳統電腦市場(PCNB及工作站)持續穩定微幅成長1.6%,總銷量達1,740萬台。

其中NBEMEA區表現強勁,較2016年成長8.9%;西歐區成長8.3%,中歐、東歐、中東與非洲(CEMA)地區合計成長也達8.3%。不過該區的PC出貨量持續下跌,有12%的下滑。

由於CEMA(中東歐、中東、非洲)對美元不錯的匯率讓供應商和通路囤積NB積壓,以為顧客保留優惠價格,導致商用NBCEMA區成長18.6%,並在西歐成長11.2%;另消費NB在中歐及東歐合計成長8.1%,西歐則是7.5%

總體而言,除了英國以外,西歐市場經濟前景更強勁,也提升對IT的投資,加上匯率,對1QPC業績造成顯著的影響,其傳統PC成長3.1%,法國和德國也較2016年成長8.2%5.8%

IDC WE個人計算研究分析師Andrea Minonne進一步表示,正面成長率顯示出EMEA區傳統PC市場的穩定。記憶體和SSD短缺導致2016年積壓庫存,以致一些貨物在2017年第1季以前無法出貨,但通路預期需求及增加的庫存讓價格不致升高。

英國傳統PC市場如預期一樣保持負成長(-7.9%),南歐經濟體如義大利及西班牙也分別下跌2.6%2.8%,但已有回穩趨勢。

中東歐(CEE)2017年第1季的傳統電腦市場也成長4.5%,主要驅動力為NB總體11.7%的成長;此外中東、非洲區(MEA)傳統電腦業績下跌6.2%NB則上揚5.1%

傳統電腦市場五大廠持續在2017年第1季成長,合計市佔率從2016年第1季升至77.4%。分別為惠普(HP)25.7%、聯想20.6%、戴爾(Dell)9.8%、宏碁9.8%及華碩9.3%

總體而言,五大廠多受惠於商用及消費領域NB成長帶出漂亮的數字,如惠普成長了4.4%、聯想1.4%、戴爾9.8%、宏碁35.1%,華碩雖下跌5.6%,但仍穩住腳步,以致仍在MEA區佔一席之地。

[Home]


2017/05/03 2.4.6. PC時代的榮光 一去不返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三星挾帶記憶體產業龍頭優勢,本季營收可望超越英特爾而榮登半導體產業王座,證明了後PC時代的到來,隨著行動產業、物聯網及智慧汽車產業興起,讓原先並未擴產的記憶體產業成為炙手可熱的領域,也使得三星更加壯大。

三星本次挾帶自家DRAMNAND Flash報價急速攀升的氣勢,半導體製造事業可望躍居產業龍頭,原因正是DRAMNAND Flash都受惠於智慧手機搭載需求倍增,在製程轉換及產能已數年未擴充等因素作用下,帶動記憶體報價上漲。

DRAM角度來看,記憶體原廠中,有能力大量產出晶圓的僅有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大陣營,但三大廠商已數年未擴產,且正在進行製程微縮,使得產能跟不上供給。

觀察NAND Flash市場,在製程從2D轉進3D後,產出位元單價不斷與硬碟(HD)靠近,帶動SSD需求增加,不過又因為各大原廠在不斷增加3D NAND堆疊數,使得良率無法有效提升,這波趨勢將至少到年底,也就代表供給短缺狀況將持續到2018年初。

事實上,過去DRAM產業皆被PC陣營所控制,因此合約報價及現貨報價皆未出現驚人漲幅,不過DRAM產業後來面臨產能供給過剩,歷經一波整併潮後,各大廠也才逐漸獲利,三星正是在整併潮後,取得市場龍頭寶座,才能有如此成果。

記憶體產業興起,但邏輯市場卻未能有如此報價漲幅。邏輯市場過去主要依賴英特爾為主的PC市場,從CPUGPU或是其他PC零組件,但由於摩爾定律帶動製程不斷微縮,在新製程IC放量產出,同時也使得舊製程IC價格不斷下跌,雖然隨著摩爾定律帶動製程演進,新製程IC報價也相對有撐,但不如DRAM產業具有合約報價制度,因此相對無大起大落的價格變動。

在目前後PC時代,PC市場不斷萎縮,DRAM也並非由標準型DRAM主導,反倒是行動型DRAM成為市場主力,在各大物聯網產品不斷增加情形下,利基型DRAM需求也同步攀升,使三星在記憶體產業優勢下,單季營收甚至是全年營收也即將超越PC龍頭英特爾,象徵PC時代的榮光已一去不復返。

[Home]


2017/05/03 2.5.1. 物聯網結合水平、垂直資訊流 改造工業營運流程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物聯網可望顛覆工業營運流程。

智慧機器並非嶄新的概念,但機器大規模連網倒是史上頭一遭,物聯網(IoT)可望顛覆工業營運流程,但仍有不少人不清楚物聯網的真實含義。

根據PACE報導,為搶搭智慧城市的列車,大城市紛紛在街道安裝感測器,工業界當然也不例外,工廠正如火如荼採用智慧裝置,方便裝置與裝置之間即時交換資訊,進而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不過,很多人其實搞不清楚物聯網的真實含義。有人誤以為物聯網是一項產品,必須儘快購買以免喪失競爭力。有人則是分不清物聯網和機器對機器(M2M)通訊的差異,全球數據安全供應商Gemalto 2016年度物聯網展望(IoT Outlook)調查發現,竟有高達45%受訪者分不清M2M和物聯網。

物聯網的官方定義是連接人員、流程和物件的網路。舉例來說,為了告知Google Maps有哪些空停車位,個別停車場會把資料傳給GoogleGoogle再負責確認和輸入Google Maps。這種水平式資料分享是物聯網的一大關鍵,不只適用於消費世界,也會是工業營運的好幫手。

工業物聯網(IIoT)應運而生,可望顛覆工業製程的數個層面。普度模式(Purdue)的電腦整合製造(CIM),至今稱霸製造業系統營運約20年,本質上就是垂直的資訊流,從生產現場傳輸到更高層次的企業系統。

基本上,可編程控制器(PLC)、感測器、馬達和驅動器位於金字塔底部,不斷輸送資訊給數據收集監控系統(SCADA)等網絡,接著才是製造執行系統(MES),最後則是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

然而,工業物聯網出現之後,光是垂直資訊流再也沒有意義,畢竟要發揮物聯網的潛力,所有資訊都必須自由流通,以便附加價值。

這正是M2M和企業物聯網之間的差異,M2M會有一些垂直的數據孤島,反觀企業物聯網系統,一切都是相連的,正確的資料會在正確的時間,流通至正確的地點,讓我們更瞭解工業流程。這些資料同時會有垂直和水平的資料流相互交錯。

藉由機器連結機器,人員連接機器,或者機器和人員連接更大的系統,製造商可沿著整條價值鏈打造智慧網絡和工廠系統,讓工廠系統之間相互溝通和監控,進而為機器操作員節省很多心力。由此可見,工業物聯網可簡化工業營運,雖然數位轉型會面臨諸多挑戰,但未來效益會超過成本付出,也有助於企業保持競爭力。

[Home]


2017/05/03 2.5.2. 工業物聯網部署 5個不可不知的建議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日立配銷中心走在時代的尖端,善用資料整合分析、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技術。

工業物聯網(IIoT)是近年來的熱門概念,科技媒體不斷宣傳物聯網時代來臨,但仍有許多人不知道如何形容它。評論指出,物聯網既無所不在(everywhere),又無處不見(nowhere)

根據Control Design報導,物聯網之所以無處不見,那是因為物聯網並非具體的系統,甚至在不少企業眼中,物聯網仍是極為新潮的概念。

物聯網更是無所不在,它納入地球上所有機器裝置,進而根據全球即時資訊,來分享資料、預測結果和改善生產。物聯網也是產業界的熱門話題,不管是供應鏈、生產、物流或配銷,都逃不過物聯網的手掌心。

2017年北美製造卓越高峰會(NAMES17)日前在美國伊利諾州威靈(Wheeling)落幕,邀集來自福特汽車(Ford)、家樂氏(Kellogg)、西門子(Siemens)、奇異電氣(GE)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等企業的講者,共同討論製造業轉型大計,而物聯網更是其中亮點。

不過,到底要如何發揮物聯網的潛力,日立旗下Hitachi Insight Group工業物聯網方案副總裁Greg Kinsey提供幾個建議,教大家成功部署物聯網,進行大規模的數位轉型。

首先是整合巨量資料來創造價值,但前提要建立分析機制,否則無法做後續應用。其次是協同創作比購買現成技術方案更好。第三是從商業企劃案開始,你要能夠跟主管提出企劃案,證明收益會是投資的3倍,投資回報率(ROI)永遠是最佳說客。第四是結合持續進化的體制/文化。第五是執行五年為期的轉型路線圖,讓你快速致勝,在轉型之路上勇敢邁進。

Kinsey指出,日立配銷中心善用資料整合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把訂單進行動態排程,整體生產力因此提高8%

[Home]


2017/05/03 2.6.1. 美對全球太陽能貿易大戰一觸即發  大陸第三地供應鏈受創 順風喊冤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順風旗下Sunvia由破產管理人在美申請201條款,掀起全球性太陽能貿易戰。

近期大陸順風集團旗下美國太陽能廠Suniva向美國申請201條款,對美國以外的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祭出比過去雙反案更嚴苛的貿易戰,引起全球太陽能廠撻伐,大陸順風集團成為眾矢之的,不過,順風集團旗下太陽能公司高層喊冤,強調此為破產管理人所為,因為在Suniva聲請破產之後,身為原股東的順風已失去控制權。

美國Suniva向美國貿易委員會(ITC)申請201條款要求貿易救濟,將不分進口對象,進行比過去太陽能雙反案課稅審核更嚴苛的管制,形同美國對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祭出貿易戰,主要衝擊對象為大陸前往東南亞或其他地區所建置的第三地供應鏈。

Suniva20167月被大陸順風所購併,由於不敵東南亞等第三地低價進口模組強力打壓,在417日聲請破產,隨後在26日送件申請201條款,再度增添美、陸之間的貿易爭端。大陸的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太陽能產業分會,日前已啟動陸、美雙方企業高層對話,全球太陽能供應鏈業者則紛對201條款公開撻伐,順風成為眾矢之的。

部分太陽能業者指出,順風在海外布局不成,利用旗下Suniva在美國醞釀貿易戰,藉以打壓其他大陸同業在第三地布局,形同玉石俱焚,尤其東南亞等第三地太陽能電池總規模,已與全球第二大電池供應鏈的台灣規模相當,順風旗下Sunvia企圖以小搏大,將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產品都拒在美國市場之外。

不過,順風旗下太陽能廠高層對此表示,201條款乃是Suniva破產管理人所為,自從聲請Suniva破產之後,身為大股東的順風便已失去控制權,諸多針對順風的批評乃不實指控,目前只能趕快澄清及找出應對201條款的方法。

太陽能業者認為,儘管201條款是美國針對全球太陽能廠祭出的貿易戰,但主要仍是針對東南亞等第三地供應鏈業者,其實就是2012年對大陸的雙反及2014年對兩岸供應鏈的新雙反之後,前往第三地設廠的兩岸太陽能業者,由於繼續低價銷售模組到美國市場,201條款遂鎖定這些反規避運作進行貿易救濟。

Suniva申請書的內容來看,2016年美國進口太陽能電池和模組的前五大貿易夥伴,分別是馬來西亞、大陸、南韓、墨西哥和泰國,其中,2012~2016年美國自大陸進口太陽能電池暨模組金額,分別約16.8億、11.4億、16.0億、16.9億和15.0億美元,大陸進口電池暨模組在美國市佔率由201233%下降到201618.0%

太陽能業者指出,美國自大陸進口太陽能電池暨模組金額比重下滑,主要即是由不用課稅的大陸在東南亞等設廠的第三地供應鏈所取代,整體來說,大陸太陽能品牌在美國市場仍扮演主導角色。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