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9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歐洲

   1.1.1. 梅伊喊提前大選 英鎊飆漲  [經濟日報]

 2財經

  2.1中國大陸

   2.1.1. 2017華人富豪榜 王健林第一  [工商時報]
   2.1.2. 帶路高峰論壇陸推最高規格  [旺報]

 1展會

  1.1. 英特爾叫停開發者大會  [經濟日報]
  1.2. 走了20年英特爾IDF收攤  [工商時報]
  1.3. 迎德國工業展 機器人族群漲勢凌厲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Google攻自駕車 廣達沾光  [經濟日報]
   2.1.2. 康舒富士通拚智慧電表  [經濟日報]
   2.1.3. 融合線上線下 鴻海萬相搶攻立即購商機  [電子時報]
   2.1.4. 雲戰場競爭白熱化 微軟再進擊  [電子時報]
   2.1.5. Google AI研究進入嶄新階段 GANs團隊研究值得重視  [電子時報]
   2.1.6. 全球約6成民眾有意搭乘全自駕車 2030年自駕車約佔美國25%汽車行駛里程  [電子時報]
   2.1.7. 製造商為提高服務品質 紛紛部署物聯網  [電子時報]
   2.1.8. 蘋果、Google研製自家晶片:蘋果自製GPU掌握自身命運 更要布局AIVRAR市場  [電子時報]
   2.1.9. 破壞式創新重塑零售生態 IoT拉近業者與客戶關係  [電子時報]
   2.1.10. 大陸共享單車蓬勃發展 商業模式比歐美更先進  [電子時報]
   2.1.11. 台灣IoT新創 團結力量更大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穿戴式裝置數據收集不稀奇  解讀資訊提建議方案才有幫助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群創搶蘋單 揪夏普攻OLED  [經濟日報]
    2.2.2.2. 蘋果新款iPhone下單 晶片廠看好備貨動能 單季晶片需求量將突破5,000萬套  [電子時報]
    2.2.2.3. 球手機廠新機頂尖對決 華為傳旗艦機種造假風波 凸顯供應鏈管理考驗大  [電子時報]
    2.2.2.4. 設計再曝光 i8傳螢幕5.768 無實體Home 雙鏡頭視角差距拉大  [蘋果日報]
    2.2.2.5. 【趨勢大師】華為可能成為三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大的勁敵  [蘋果日報]
    2.2.2.6. 宏達電開公司 強化深圳轉投資  [工商時報]
    2.2.2.7. 陸手機市場 華為、OPPOvivo稱霸  [旺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搶親東芝 傳找夏普助陣  [經濟日報]
   2.3.2. 東芝記憶體爭奪 涉美日與大陸的產業政策角力  [電子時報]
   2.3.3. 正視兩岸產業政策異同 為台灣經濟找一條活路  [電子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旺宏華邦電 訂單塞爆  [經濟日報]
   2.4.2. 英特爾大幅修正DT平台藍圖 強力壓制超微 供應鏈緊急備戰 新品開案、庫存管控大亂  [電子時報]
   2.4.3. Intel緊急回防 PC市場2Q戰況詭譎  [電子時報]
   2.4.4. 傳微軟推出Cloudbook 售價可能為其成功關鍵  [電子時報]
   2.4.5. 西門子蜘蛛機器人結合3D列印 可望顛覆大型零件製造  [電子時報]
   2.4.6. 日家用PC市場萎縮 年輕族群更愛行動裝置  [電子時報]
   2.4.7. 零件瘋漲 PC廠上半年有壓  [工商時報]

   2.5.1. 工業物聯網應用 關鍵在於無線通訊和AI導入  [電子時報]
   2.5.2. 工廠自動化興起 電磁波問題不可輕忽  [電子時報]
   2.5.3. 大陸機器人產業支出 未來5年將翻倍成長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鈷價暴漲 電動車供應有壓  [經濟日報]
   2.6.2. LED晶粒漲勢蔓延 市況持續加溫 訂單旺盛看好至3Q  [電子時報]
   2.6.3. 特斯拉德國廠醞釀罷工 Model 3出貨恐再延  [工商時報]

 3其他

  3.1. 召喚海歸 政府祭大補貼  [經濟日報]

[Home]


2017/04/19 1.1.1. 梅伊喊提前大選 英鎊飆漲 [ 經濟日報 鍾詠翔、林筠]

英國首相梅伊18日意外宣布,她將尋求英國提前於68日舉行國會大選,在英國準備進行脫歐談判之際,梅伊這場突如其來的賭注顯然意在鞏固自身權力。英鎊兌美元匯價原本在聲明發布前由紅翻黑,消息發布後激勵英鎊大漲。

梅伊在不到一個月前正式啟動脫歐程序,復活節期間首相辦公室也堅稱不考慮提前大選。英國原本要等到2020年才會舉行大選,不過梅伊的支持率給予她鞏固自身權力的機會,最新民調顯示,保守黨支持率足足比在野黨高20幾個百分點。

英國提前舉行大選的消息發布後,英鎊兌美元匯價一度勁揚1.33%,報1英鎊兌1.2732美元,攀抵四個月高點。投資人看好梅伊在國會席次上能取得更大優勢地位,而非只是小幅領先,這種發展可望增加梅伊在英歐談判時的籌碼,若情勢所逼,梅伊也有了可讓步的空間。

金融時報報導,梅伊指責在野黨和上議院阻礙她提出的議程,削弱她跟歐盟談判的立場;她說國家正逐漸團結起來,但國會卻不是這樣,國會意見分歧導致英國是否能成功脫歐面臨風險。

梅伊發言人表示,雖然梅伊決定提前舉行大選,但英國退出歐盟的時間表不受影響,脫歐作業仍會繼續推動。發言人並稱,在18日舉行的高階官員會議上,梅伊取得出席官員一致支持,並已經在17日告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史崔克萊大學教授、民調專家柯蒂斯認為,保守黨在民調中享有高支持率,這點毫無疑問,足以給梅伊優勢多數地位;「實際上梅伊說的是,需要這場選舉的原因是我們需要一個享有明顯多數地位的政府,從而實現我所希望的脫歐方式。」

不過,彭博資訊分析指出,英國提前舉行大選可能給那些後悔去年贊成脫歐的人勇氣,也可能拉抬蘇格蘭獨立陣營的士氣。

梅伊策略轉彎 拿民意當後盾

英國首相梅伊18日突然宣布將在68日提前改選國會。她曾多次表示不會提前改選,如今突然大轉彎,顯然是想利用主要在野黨工黨陷入內亂支持度低迷的時機,以一場勝選取得更強大的民意授權,未來和歐盟談判脫歐條件時更無後顧之憂。不過,沒有穩贏的選舉,梅伊這個賭注風險很高。

目前梅伊領導的保守黨在650席下議院擁有330席,只比過半多五席。她本人是在去年英國脫歐公投意外過關、前首相卡麥隆辭職負責後接任,黨內外都不免有人說閒話,認為梅伊未曾帶領保守黨贏得國會大選就登上首相寶座,民意基礎不夠。梅伊若能在這次改選中大勝,這些質疑自然煙消雲散。

不過,紐約時報指出,選戰一定會再度挑起英國一些嚴重分歧。反對英國脫歐的選民將利用這次機會,投給支持歐盟的自由民主黨和工黨候選人,希望牽制政府軟化脫歐條件。在2015年上次大選中大勝的蘇格蘭民族黨,也會趁機大肆宣揚蘇格蘭獨立主張。

而且,過去一年西方國家選舉經常讓人跌破眼鏡,如果這次改選梅伊沒有獲得大勝,她恐怕會比現在更弱勢。

許多英國人覺得這幾年投票次數實在太多。

梅伊,帶英國度過動盪期

以「嚴肅的實用主義者」稱號聞名的英國首相梅伊,18日表示將於68日提前國會大選。希望能藉由此次選舉,讓英國度過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之一。這位行事風格務實的女首相,也是帶領英國從脫歐至今政局仍能維持一定穩定的最大功臣。

梅伊18日在唐寧街官邸外戲劇性地宣布:「我們需要一次大選,現在就要。這是我們在更詳細的會談前的唯一一次機會。」

梅伊是英國繼保守黨的柴契爾後的第二位女性領導者。她在英國選民去年決定公投決定離開待了40年的歐盟後,於7月接管政府。其實她的立場是支持英國留在歐盟,但當時在各樣充滿惡意和偏激的公投活動中,一直保持低調。她在前首相卡麥隆決定辭職後,沒經過正式普選便接任。她的口頭禪是「脫歐就是脫歐」。

法新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梅伊「難以置信地勤奮」。

 

[Home]


2017/04/19 2.1.1. 2017華人富豪榜 王健林第一 [ 工商時報 吳瑞達]

2017富比世華人富豪榜稍早公布,大陸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淨資產規模313億美元(下同),位居榜首,香港富豪李嘉誠,則以1億元之差,屈居第2位;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資產283億元名列第3位。鴻海郭台銘以75億元資產,位居台灣首富。

中國新聞網報導,富比世網站17日公布2017華人富豪榜。榜單顯示,2017年共有486位華人富豪上榜,在全球富豪總人數中,占比為23.8%,較2015年增加116位,增幅31%。在前10名華人富豪中,有4位來自香港地區,其餘均為中國大陸。

10名富豪依次是,王健林、李嘉誠、阿里巴巴馬雲、騰訊馬化騰、恒基兆業李兆基、網易丁磊、順豐速運王衛、新鴻基地產郭炳江及郭炳聯兄弟、華人置業劉鑾雄、正威國際王文銀。

富比世指出,具體來看,華人富豪主要分佈於中國大陸、香港及台灣;其中,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有334位,占比69%;來自香港、台灣的分別占14%、6%。從資產上來看,上榜的486位華人富豪的淨資產總額,達13,425億元,占全球富豪榜總資產的17.5%。

其中,大陸地區富豪淨資產規模總計8,429億元,占比62.7%;香港、台灣地區富豪緊隨其後,淨資產規模總計分別為2,771億、704億元,占比為20.6%、5.2%。所以今年華人富豪無論是從人數還是資產方面,都再次延續成長的趨勢。

從行業整體分布來看,房地產仍然是最造富的產業之一。網路行業緊隨其後,其餘主要分佈在原材料、電子零組件,耐用消費品與服裝產業等。

報導指出,在過去1年多時間裡,房地產市場在政策和資金寬鬆的環境下,快速由冷轉熱,發展態勢良好,致使許多以房地產為財富支撐的富豪身價激增。

另外,網路企業富豪也成長快迅。隨著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新的商業模式的普及和網路金融的不斷成熟,網路企業也逐漸成為富豪們的財富支柱。

這也顯示出,社會經濟越來越依靠科技進步,社會財富越來越趨向創新科技型企業和人才。同時,由此可見,只要切合時代的需要,與經濟發展步伐相一致的產業,必然能誕生出大的企業和更多的富豪。

[Home]


2017/04/19 2.1.2. 帶路高峰論壇陸推最高規格 [ 旺報 梁世煌]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18日宣布,大陸將在51415日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將是大陸發出帶路倡議以來最高規格的一次會議。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等28國元首、92國代表及61國際組織應邀出席,至於因薩德事件而與大陸鬧僵的南韓,則不在此次邀請名單之內。

王毅指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是繼2014年北京APEC領導人峰會、2016年杭州G20領導人峰會之後,大陸另一場重量級的主場外交。目前已確定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並主持會議。

普丁確定參加

另外,王毅表示,包括俄羅斯、阿根廷、白俄羅斯、智利、捷克、印尼等28國領導人均受到邀請。根據大陸有關部門的規畫,此次論壇將由開幕式、領導人圓桌峰會、高級別會議等部分組成,並有望形成多項有利於推進全球治理的成果。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表示,上述高級別會議將由「16」的模式構成,即1場全體會議和6場不同主題的平行會議。6個平行會議將涉及基礎設施、能源投資、人文交流等8個領域。高級別會議將有來自各國高級別官員、企業家、金融行業負責人等1200餘人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出席此次論壇的國家領導人,以普丁最受矚目,主要原因在於先前聯合國安理會就譴責敘利亞政府軍以毒氣攻擊平民一案,俄羅斯投下反對票,而中國投下棄權票,讓外界解讀中俄立場可能已經不同調,讓5月的帶路高峰論壇,中俄同台的可能性蒙上陰影。

不過,早在413日,普丁就親自向前往訪問的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確認,他將在5月的訪華行程中,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並準備在他訪華期間,與中國簽下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一系列大型合作專案,顯示中俄關係並未因敘利亞事件而受到影響。

南韓未獲邀請

先前因薩德事件與大陸交惡的南韓未獲邀請,引起外界議論紛紛,不過,知情人士指出,南韓缺席的主因是南韓將於59日,也就是高峰論壇開幕前5天進行總統選舉,在無法確定出席人員的情況下,南韓只能選擇缺席。

[Home]


2017/04/19 1.1. 英特爾叫停開發者大會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英特爾昨(18)日凌晨在官網宣布,今年起停辦每年春、夏兩季登場的開發者大會(IDF)活動,這項為期長達20年的PC供應鏈盛事劃下句點。

業界認為,英特爾揮別IDF這個代表PC產業輝煌年代的動作,象徵這家半導體和PC產業鏈的霸主正大步迎向後PC時代。

但這項決定讓曾參與IDF活動的供應商和媒體不捨,在臉書上發表惋惜之聲。

英特爾的IDF誕生於1997年,剛開始只是內部某事業部門的小型工程師會議,以往只在美國舊金山舉辦,陸續擴散到中國大陸等地。

PC產業最高峰時期,英特爾曾於一年內陸續在美、中、台舉辦四次IDF活動,為與微軟打造的「Wintel」陣營造勢。近年來濃縮為深圳春季和舊金山夏季兩場,並以舊金山為主場。

以往英特爾每年利用IDF活動,宣布推出當年度新處理器架構及周邊儲存裝置新產品,說明未來的產品方向,並提供開發者未來產品藍圖,讓IDF成為PC供應鏈盛事。

隨著PC市場式微,英特爾近年積極朝其他領域發展,近年擴大參與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等國際展覽。沒想到,在積極走出美國根據地的同時,竟也決定讓自家主辦的IDF走入歷史。

外電報導,英特爾表示,過去幾年已將重心從PC領域擴展到包含資料中心、人工智慧(AI)、物聯網、無線通訊及汽用相關,IDF已無法滿足新應用的需求,因此決定終止,轉向規模較小,但更專注在個別應用上的活動。

PC供應鏈盛事 見證20年興衰

英特爾一年兩度的開發者大會(IDF)一直是先進技術的最佳展示舞台。不僅活動本身是PC供應鏈的盛事,見證整個PC產業的興衰,再由PC和筆電延伸至周邊的應用,包括筆電無線上網、USB應用等,都大幅改變人類的生活。

中央處理器(CPU)扮演電腦的大腦,英特爾是全球CPU的霸主,等於推動整個電腦世代的演進,每年在IDF發表的處理器新技術,一步步推著PC和筆電技術向前走。

無論是讓電腦處理速度更快的雙核心、四核心,甚至到16核心,或是製程的升級,隱藏在電腦內部的晶片,正是扮演改變大眾生活的關鍵。

英特爾每年在IDF發表最新的CPU,這顆CPU無論是整合或支援哪些技術,隔年起就會開始改變PC供應鏈的生態或需求,再逐步滲透進入家庭中。

從桌機、筆電、二合一裝置再到超輕薄筆電;或是改變筆電、電視等多項電子產品傳輸接口的歷代USB規格,以及支援無線充電、Type-C、臉部辨識等,只要英特爾的CPU納入支援,幾乎成為市場需求的保證書。

英特爾改變生活最有名例子是2003年讓CPU支援Wi-FiCentrino(迅馳)方案,讓筆電無線上網成真,筆電融入生活之中。

隨著PC和筆電的效能達到巔峰,處理器的改變已無力推動PC換機潮,這幾年PC產業進入微衰退時代。英特爾轉進手機、物聯網、穿戴裝置等新應用並不算順利,此時讓IDF劃下休止符,先向過往的輝煌道再見,要迎向下一個轉型。

[Home]


2017/04/19 1.2. 走了20年英特爾IDF收攤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半導體龍頭英特爾昨(18)日表示,為了因應全球景氣與產業的劇烈變化,已重新評估了整體活動規劃策略,因而決定全面取消舉辦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活動。也就是說,迄今已舉辦20年的英特爾IDF將走入歷史,原訂今年4月與8月在大陸深圳、美國舊金山召開IDF的活動已確定取消。

行銷聚焦新目標族群

英特爾昨日表示,英特爾持續從「以PC為核心」轉型為「以資料為核心」的科技公司,業務及產品正變得更強大、更多元。在英特爾不斷成長的過程中,行銷策略也持續改變,以利聚焦新目標族群,並致力將英特爾與資料可帶來的美好體驗變成現實,包括虛擬實境、人工智慧、5G和自駕車等新應用市場。

今年活動已確定取消

英特爾表示,因應此一變化,決定重新評估整體活動規劃,決定全面取消IDF。在未來,英特爾將會在產業會議、合作夥伴活動、及自行舉辦的小型活動等各種場合中,分享更創新、更生動的科技體驗。

英特爾IDF1997年首度舉辦,一開始只是英特爾內部工程師會議,由於英特爾技術實力覆蓋全球IT與半導體產業,IDF持續演進成為全球科技業界盛會,所揭露的處理器平台及前瞻創新技術,也成為產業重要發展指標。

IDF早年是每年春季及秋季各舉辦2次,2000年之後於印度、日本、南韓、以色列、巴西等地不定期舉辦較小規模場次,2007年起IDF調整為每年3場,分別在大陸、美國、台灣等地舉辦,但在2009年時取消台北場次,英特爾在台灣的重大技術宣布直接與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結合。至於大陸場次只聚焦大陸當地市場需求,美國場次則以新技術發布及產業前瞻作為主軸。

顯示不再依賴PC市場

業者表示,每年英特爾IDF是年度重要技術展,並會針對各種技術舉辦小型研討會,所以英特爾生產鏈中的合作夥伴、媒體與投資法人等,都十分重視IDF的平台及英特爾的重大宣布。不過,近年來英特爾的產品線愈發多元,PC不再是唯一主角,取消舉辦IDF也代表不會再依賴PC市場。

對英特爾來說,未來行銷活動將集中火力,開發者會議將轉換成小型活動,讓討論可以更深入,也能讓有興趣的開發者針對需求開發相關產品,英特爾今年陸續召開的人工智慧日(AI Day)、技術及製造日(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Day)等,對英特爾與開發者都更有利。只不過,少了IDF這個全球矚目的響亮招牌,焦點是否過於分散,讓產品線間無法串連出更好的整合效益,恐怕也是後續需要注意的議題了。

新聞分析-拋PC包袱 擴大市場打擊面

英特爾每年召開的開發者大會(IDF)都吸引上千人參加,英特爾也利用此一機會對外說明技術藍圖及最新產品線,不過,隨著全球的運算裝置出現了結構性的改變,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開始逐步取代PC,且未來幾年當中,物聯網市場的興起又將改變市場版圖。因此,英特爾此時取消舉辦IDF,除了要擺脫過度集中PC市場的刻板印象,也想要擴大市場打擊面,成為全方位的方案提供者。

受到PC市場銷售量持續衰退衝擊,英特爾去年4月宣布全球裁員計畫,將在2017年年中以前全球裁員1.2萬人。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Brian Krzanich)當時表示,重整是為了保留戰力,並藉此爭取更多彈性,朝向PC以外的領域發展。

英特爾的策略轉型,就是要由過去以PC處理器為主的IDM廠,轉型為以資料中心及雲端運算、各種連網運算裝置的全方位晶片供應商,同時也會推出各種終端應用的平台或方案來爭取市場新商機。因此,英特爾除了維持本身處理器產品線的銷售外,也確立了以資料中心、物聯網、記憶體、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為四大產品線,全力擴大營收規模及獲利能力。

對英特爾來說,過去幾年都是利用IDF來宣布新品規格與方向,IDF也因此高度吸引市場目光,如今取消了IDF,等於少了市場聚焦的機會,至於英特爾今後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的小型會議,能否再度獲得市場矚目仍是未定,更何況要讓所有產品線能夠整合推出完整解決方案的難度可能也更高,所以,取消了IDF可否真的帶來更大綜效,市場也都在觀察。

但對英特爾來說,取消IDF也是不得不為的事。由於科技產業的變化劇烈,現在市場應用不再只有單純的PC或智慧型手機而已,包括自駕車、人工智慧、5G、虛擬實境的各種新應用,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英特爾要在IDF說明所有的方案實在有其難度,選擇在不同的場合說明英特爾的策略,其實比較容易貼近市場脈動。

英特爾今年選擇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說明虛擬實境應用,又在西班牙全球移動通信大會(MWC)說明5G市場布局,而英特爾將會在即將召開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中,發布最新的處理器技術藍圖,及說明資料中心及雲端運算新布局。執行長科再奇正在努力扭轉外界認為英特爾是不會跳舞的大象的印象,取消IDF也代表英特爾下定決心要改變不合時宜的策略與慣例。

[Home]


2017/04/19 1.3. 迎德國工業展 機器人族群漲勢凌厲 [ 工商時報 黃鳳丹]

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下周一(24日)登場,今年聚焦在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協作機器人、智慧工廠,市場看好工業4.0風潮,機器人族群包含廣明、亞德客-KY、東元、智邦、晶焱等漲勢凌厲。法人預期未來5年,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產業產值將翻倍增加至3,200億美元,台灣機器人產業實力高居全球第4,商機可期。

今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預計吸引全球近20萬名買家,包含工業自動化、智能工廠、能源應用等領域產業。根據ABI Research的估計,至2020年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更將會高達68%。

法人指出,由於協作機器人設計目標是為與人類安全的一起工作,因此在「無人工廠」的終極目標達成前,協作機器人將扮演重要角色,需求成長潛能強勁。

廣明旗下達明機器人將展出「內建視覺辨識的協作機器人」,讓機器人能自己辨識方位、自我調校座標和執行視覺任務,隨時針對現場狀況微調,訴求以快速換線的高彈性部署、低建置和維護成本的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廣明昨(18)日股價搶先大漲6.69%收38.25元,外資昨日買超368張,累計連3日買超578張。

東元集團以智能自動為發展主軸,以本身工廠自動化經驗,協助傳產工廠的智慧化,帶動製造業升級,看準生產人力成本提高的趨勢,東元不僅銷貨台灣,也在美國、日本、澳洲開始布局,客製化大馬達訂單增溫。東元昨日股價也勁揚2.88%收30.35元,外資昨日大幅買超1,736張,連10日持續買超合計近萬張。

[Home]


2017/04/19 2.1.1. Google攻自駕車 廣達沾光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全球網路巨擘谷歌(Google)看準自駕車市場商機可期,擬於美國內華達州打造一座資料中心,預計未來將陸續添購大量伺服器,藉此完成自駕車系統研發,廣達(2382)原本就是Google伺服器的主要供應商,受惠最深。

根據華爾街日報指出,Google近期悄悄斥資2,910萬美元(約新台幣8.73億元),購置內華達州里諾以東的工業園區內土地,占地面積高達490公頃,當作未來進行自駕車研發的資料中心預定地,屆時可望帶動龐大的伺服器需求成長,激勵廣達業績走升。

據了解,里諾市的工業區因土地取得成本低廉,加上監管規定寬鬆,距離矽谷也很近,吸引不少大企業進駐,除Google外將在此設立資料中心外,包括沃爾瑪、eBay都在此設立物流中心以及工廠。

廣達發言系統昨(18)日不評論客戶訂單。據了解,廣達伺服器大多出貨給客製化需求強烈的網路及ISP業者,包括亞馬遜、臉書等。

廣達拉高毛利 左攻雲端右搶穿戴

廣達(2382)近來積極轉型,左攻雲端伺服器市場、右搶穿戴式裝置商機,積極甩開筆電代工低毛利率的窘境;目前廣達在此二大領域已分別擁有GoogleApple二大客戶,轉型腳步愈走愈快。

廣達過去以筆電代工起家,隨著全球PC市場需求疲軟,代工利潤愈來愈薄,廣達積極進行轉型,數年前已成立新部門,分兵拓展伺服器以及穿戴式裝置;其中,伺服器受惠雲端需求高漲,近年來已成為業績主力。

此外,廣達近年更將業務範圍推展至二、三線資料中心客戶,甚至與電信設備商愛立信結盟,藉此取得更多雲端設備代工訂單。

[Home]


2017/04/19 2.1.2. 康舒富士通拚智慧電表 [ 經濟日報 詹惠珠]

電源供應器廠康舒(6282)昨(18)日與日本富士通策略結盟,瞄準國內智慧電表逾10億元商機,未來雙方可望在智慧電網、智慧工廠、智慧商場及智慧LED照明等領域有更多合作,並將業務拓展至日本、東南亞及全球市場。

康舒總經理高青山表示,康舒在智慧電表努力多年,目前台灣有1,300萬具電表,全球有6億具。

政府提出2025實現非核家園政策,台電近期有智慧電表及通訊標案進入公開閱覽階段,其中智慧電表預估有25萬載具,金額約13億元。高青山指出,兩個招標案都將參與。

由於未來還有通訊標,康舒積極尋策略夥伴,昨天與富士通舉行策略結盟簽約儀式,由富士通執行董事北岡俊治、台灣富士通董事長木尾山正樹進行三方簽約儀式。

高青山說,康舒積極轉型投入新能源與智慧電網新事業,已開發各式智慧電表產品;且電表可內建搭配不同的通訊模組,近年來更積極布局軟、硬體系統整合及智慧電網整體系統解決方案,已成功切入台灣市場。

北岡俊治表示,富士通則物聯網與電力系統通訊市場具備完整經驗與實力,相關技術已邁入商轉規模與數百萬具電表運行驗證實績,在日本電力系統通訊市場有很高的技術評價與經驗,雙方在裝置聯網與智慧電網等市場進行策略結盟,康舒負責市場系統規畫與協助技術行銷,富士通提供核心技術支援與系統軟體開發。

康舒工業電源事業群總經理萬建國表示,智慧電網產業包括:智慧電網自動調度、智慧電表需量反應、智慧城市的構成、智慧商場導覽購物、智慧工廠工業4.0、智慧生活家庭節能及綠建築等;智慧電網兩大核心技術為資通訊基礎建設及大數據處理及分析,康舒擁有智能電表產品,亦有複合式通訊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富士通2007年與各電廠合作智能電網,藉由兩家公司合作,可望提升康舒跨領域技術能力。

[Home]


2017/04/19 2.1.3. 融合線上線下 鴻海萬相搶攻立即購商機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在物聯網(IoT)層出不窮的應用領域中,智慧零售與智慧看板已經是許多業者都認可的發展面向,不少業者也都已經分別投入智慧零售、智慧銷售或智慧看板等領域中從事不同應用的發展。

成立於2016年下半的鴻海科技集團旗下萬相股份有限公司,自先前標得台鐵臺北車站多媒體經營權後,又於20173月標下台北捷運全線多媒體導購經營權。萬相表示,此次將運用商用顯示屏幕搭載雲端數位科技技術,除了將設置雲端智慧多媒體的功能外,還將增加智慧導購的商業模式,讓民眾有更多購物選擇,預計全線初期將布下超過300個螢幕,搶佔每日200萬北捷乘客的立即購商機。

萬相指出,有別於臺北車站單點高人流量,台北捷運全線則涵蓋了各類族群,而雲端多媒體特色,就是能運用不同地區特性,針對不同族群,投放適合的消費資訊,達到更為精準的宣傳。同時,民眾除了可透過智慧螢幕互動與連結線上品牌購物網站選購商品的行動購物模式外,亦可透過O2O線上線下導購週邊商家;除活絡捷運車站週邊商家外,更能直接貼近捷運族群的生活。

隨著數位看板技術與行動科技的日新月異,萬相強調,智慧螢幕將支援更多應用,初期將從消費者的角度設計導購服務,民眾的行動裝置將可透過藍牙、無線傳輸、體感技術、人臉辨識以及無線射頻辨識等技術,透過台北捷運的智慧螢幕進行下單購物;之後更可透過民眾購物過程所累積的巨量資料,進而從事消費者真實需求與行為偏好的分析,建立完整的個別消費資料庫。除了服務業界外,亦可改善民眾體驗的滿意度,讓民眾能達到站站買的階段。

據了解,萬相前進智慧多媒體領域,雖然僅有半年多的時間,但其互動行銷方式已獲得許多業主認同,預計2017年第4季正式經營台北捷運智慧多媒體後,將與現行經營的智慧多媒體通路相互產生綜效,並搶食電商及O2O約新台幣6,000億元的市場商機。

[Home]


2017/04/19 2.1.4. 雲戰場競爭白熱化 微軟再進擊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微軟Azure Stack正式版預計在2017年中上市。

伴隨亞馬遜(Amazon)IBMGoogle、微軟(Microsoft)Google競相投入,雲戰場競爭持續白熱化,2017年微軟再進擊,年中推新版本產品。

企業客戶將從微軟的硬體合作夥伴購得Azure Stack硬體,第一波包含戴爾(Dell)EMCHPE、聯想等。針對支援Azure Stack整合系統的硬體夥伴,微軟期待透過此合作關係,提供客戶彈性的購買選擇如隨用隨付的方案,同時透過對於資料的高度掌控,享有如同將資料存放於本地端資料中心的便利性與安全性,提供企業客戶更為符合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協助企業實踐雲端世代的競爭力。

台灣微軟總經理邵光華表示,相較於其他雲端供應商在台成立資料中心,並不能為台灣的產業夥伴帶來新的的商機。反觀與Azure公有雲一致的Azure Stack,可以讓企業享有決定要將資料及應用程式保存在何處的彈性,除了輕鬆存取公有雲端資源,還可隨旺季、開發測試用途或需求來調整使用規模。此外,有鑑於企業邁向雲端的過程各有差異,微軟Azure Stack也提供經過實證的創新技術(包括更高階的PaaS服務)以符合客戶的商務需求,讓客戶能將資源重新集中在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勢的投資上,進而讓整個組織實現雲端典範的價值。

微軟2017年積極強攻雲端戰場,台灣微軟18日宣布推出全新的混式雲端平台Azure Stack上市前最新技術預覽版(TP3 Refresh),本次預覽版提供三大重點特色,包括:提供現代化的應用程式能力、支援離線運行、強化的基礎架構及安全性。此外,未來正式推出時Azure Stack也將提供隨用隨付(pay-as-you-use)的彈性方案與每年訂價模式,將雲端經濟模式引進組織內部部署方案中。Azure Stack正式版預計在2017年中上市。

透過雲端科技建置創新的應用程式,對於企業來說,是加速成長及達到使用者體驗差異化的關鍵。時至今日,運用雲端科技及隨用隨付制的應用程式已成為業界標準,微軟指出,希望使用混合雲環境的企業也能享有同樣的彈性及創新能力,以符合企業營運目標及應用程式設計,因此提供以Azure StackMicrosoft Azure技術延伸到組織內部部署的方案,並在18日宣布Azure Stack的幾項更新。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版技術預覽(Technical Preview 3, TP3)即日開放下載,並提供幾個新功能,包括:更為現代化的應用程式能力、可在未連接Microsoft Azure的地點運行、強化的基礎架構及安全性。

對應客戶需求,微軟提供彈性方案及訂價模式,讓Azure Stack透過隨用隨付,將雲端經濟模式引進內部部署方案。

另一方面,也在產品藍圖上更新,微軟推出TP3後,主要的Azure服務(Azure Functions)很快就可在TP3上運行,區塊鏈(Blockchain)Cloud FoundryMesos範本也會隨後跟進。在Azure Stack正式版推出後仍將持續透過更新提供Azure新服務。

Azure Stack提供三種獨特混合雲情境,Azure Stack可將雲端運算模型融入客戶現有資料中心,藉以提供真正的雲平台機制。Azure Stack是一套全新的「混合雲平台」,可讓組織從自己的資料中心使用Microsoft Azure公有雲服務,並可與公有雲Microsoft Azure連接已達到真正的混合雲境界。如此一來,客戶就可以專注於商務流程創新,而不必花費時間從頭打造自有的雲端平台。企業組織也可以透過地端Azure Stack所提供的Microsoft Azure服務與自助式體驗,快速佈建及擴充服務。

[Home]


2017/04/19 2.1.5. Google AI研究進入嶄新階段 GANs團隊研究值得重視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Google在全球AI領域持續從事研發,與Facebook、微軟、蘋果及亞馬遜等業者形成新技術領域競爭關係。

Google人工智慧(AI)專家Ian Goodfellow以提出所謂的「生成式對抗網絡」(GANs)聞名於世,並於Google內部建立全新研究團隊「生成模型」(Generative Models),此為能夠創造圖像、聲音以及其他真實世界代表的系統,Goodfellow日前接受專訪時便引用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ichard Feynman的話指出,AI無法理解AI所無法創造之物。

根據Wired網站報導,Goodfellow甚為年輕,他發想出GANs AI技術是在一次偶然機遇下想出的,當2014Goodfellow仍就讀於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博士學位時,在一次於酒吧中稍微酒酣耳熱之際憑空想像出一個名為「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AI技術,如今對GANs技術略微了解的專家,都已可說出GANs的核心概念,即用於創造真實圖像的AI技術以及另一個用於分析結果及試圖決定影像真偽的AI技術。

Goodfellow表示,可以將上述兩項GANSAI技術分別視為是藝術家與評論家,其中生成模型AI是藝術家,希望矇騙過藝術評論家的眼睛,讓藝術評論家相信其所創造的影像是真實的,由於第二個AI會很努力要辨識第一個AI所創造影像的真偽,這讓第一個AI可藉此學習創造出真實的影像,兩個AI就可在過程中持續提升自身的技術水準,直到擺脫人類的指導。

Goodfellow指出,當時他在酒吧與許多好友聊天之際,有一名好友提到一項全新研究專案,即以數學的方式決定任何形成圖像的元素,概念就是將這些統計資料輸入運算機中,讓該機器能夠自行創造出圖像,當時Goodfellow認為此舉無法行得通,因涉及太多統計學資料,當時他便想出透過神經網絡教導機器建立真實圖像的方法,認為可打造出兩個神經網絡,以上述模式彼此進行學習,最終教會神經網絡創造出非常逼真的圖像。

雖然當時這個突發奇想讓Goodfellow的朋友們覺得不可行、遭到反駁,不過據Goodfellow表示,當時他有些醉意的回家後,就直接在NB中連夜寫出GANs模型,此後Goodfellow再依據那天的想法與幾名研究人員發表首篇論文,共同提出上述GANs的概念,此後3年間也持續依此概念發表上百篇論文探討相關內容,發展至今幾乎任何事物都可作為GANs圖像創造的對象,GANs甚至還協助天文及物理學研究。

Goodfellow希望開發出一套可靠的GANs AI訓練方式,但由於要訓練的AI有兩個,因此要將此概念化為實際也面臨重重挑戰,而Goodfellow研究團隊目前所能做的,即儘可能簡化研究過程。Goodfellow指出,目前該生成模型已可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構成的,且能夠在無需人類明確告知下進行學習,儘管這類無需人類監督的學習模式仍未化為真實技術。另外,GANs技術除了可創造圖像及聲音,甚至也能夠辨識圖像及聲音。

GANs技術目前仍只在初步發展階段,未來可望有許多其他應用可能性,如美國南加大AI研究人員David Kale指出,GANs能夠形成偽造資料的特性,有助於研究人員在無需侵犯病患隱私下打造出健康照護AI技術。基本上GANs能夠創出偽造的醫療紀錄,之後機器學習(ML)系統能夠就這些偽造醫療資料進行訓練,這相較於讓病患將個人醫療資料上傳至網路環境時可能面臨的隱私風險,透過GANs建立一個資料庫,也可用於其他領域的研究。

目前雖然Goodfellow的概念仍有待進一步成熟發展,不過此概念目前已迅速蔓延至全球AI領域,已有不少研究人員都在探究GANs技術的深層奧秘,Goodfellow在離開Google、加入OpenAI後如今又回到Google,計劃於Google打造一支GANs技術研發專門團隊,未來全球GANs技術將如何演進,值得全球AI界持續觀察。

[Home]


2017/04/19 2.1.6. 全球約6成民眾有意搭乘全自駕車 2030年自駕車約佔美國25%汽車行駛里程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計2030年美國地區自駕車總行駛里程,將會佔當地所有汽車總行駛里程的4分之1

隨著不少地區監管單位已開始同意自駕車進行上路測試,自駕車正式開放上路應該只是遲早問題。預計此一發展再加上新商業模式的興起,將會為交通運輸產業帶來重大變革。

根據管理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先前在全球10個國家27個城市5,500餘名消費者所進行的調查,就整體而言,約58%受訪者表示會有意願搭乘全自駕車(非常願意與願意各佔29%)。有意願搭乘配備部分自動駕駛技術新型汽車的受訪者更是高達69%(非常願意佔33%,願意佔36%)

在全自駕車部分,有意搭乘佔比最高前五大國家分別為印度(85%)、大陸(7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0%)、新加坡(62%)與法國的58%

在部分自駕車部分,有意搭乘佔比最高前五大國家則是分別為印度(92%)、大陸(84%)、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9%)、法國(73%)與新加坡(68%)

對受訪者而言,會想要使用自駕車的最大原因是可以省去停車麻煩。有超過4分之1的受訪者表示,自駕車最具有吸引力之處,是可以自己找停車位,並且自行停好車。此外,如在外出旅行期間自駕車可以執行其他工作,或在交通繁忙時可以切換到自駕模式,也是自駕車深具吸引力的地方。

不過自駕車安全性仍然是消費者最感擔憂之處。只有35%身為父母的受訪者表示,會讓他們小孩子獨自乘坐自駕車。此外,多數受訪者表示,願意為自駕車支付5,000美元或更高的保險費。

而隨著共享搭乘、自駕技術以及電動車等3大趨勢結合,所新形成的共乘電動自駕車(SAEV)模式,也會有助於運輸成本的大幅降低。

BCG預估,經由SAEV,擁有汽車的美國芝加哥居民,以每年行駛1萬英里計算的話,每英里行駛成本將由1.2美元降至0.5美元,也就是說每年約可省下7,000美元。

隨著SAEV模式興起,預計2030年美國地區自駕車總行駛里程,將會佔當地所有汽車總行駛里程的4分之1

此外,至2030年,每年將有超過500萬輛以上的傳統汽車被全自駕車取代。BCG表示,此一取代量,相對於汽車總需求量而言,並不會導致汽車銷售市場急劇動盪。這些自駕車主要是以如計程車業者的都市車隊,以及個別消費者使用為主。

雖然SAEV會有助於都市交通擁擠和空氣污染的改善,但由於SAEV也可能會使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數下降,因此部分監管機構可能會對公路上行駛的SAEV數量進行規範。

BCG表示,美國大眾交通運輸轉向SAEV模式的發展將會是漸進式的。預計會先由居民數約在100多萬名的城市開始發展。BCG並表示,如果車輛設計、客製化服務,以及車載廣告新收入等能有效降低交通成本的話,SAEV普及速度將可望加快。

然而BCG亦表示,諸如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的普及,依然將會是SAEV興起的重大障礙。此外,如消費者對技術的懷疑態度,以及原本使用自家私人汽車的習慣等因素,也會影響SAEV的發展。

 

[Home]


2017/04/19 2.1.7. 製造商為提高服務品質 紛紛部署物聯網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製造商開始善用物聯網所收集的資料,來把握新的市場機會。

以前製造商似乎只要懂得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就足夠,但是時代正在改變,製造商不得不採用物聯網(IoT)技術,來滿足現代顧客高標準的需求。

根據Automation World報導,無論是輪胎、冷氣機或冰箱,現在都必須設法運用物聯網,方便顧客追蹤或分析使用情況,也協助製造商優化製造流程。

隨著通訊設備和感測器的成本逐漸降低,製造商開始從各種裝置收集資訊,這些裝置透過物聯網連接網路,把寶貴的資訊回傳給賣家或製造商。

舉例來說,冰箱偵測到故障後,發送訊號給製造商,促使製造商進一步採取行動,以免相同的問題發生。冷氣偵測到維修的必要後,發送訊息給製造商,促使製造商展開遠距維護服務,一來討顧客歡心,二來為製造商降低維護成本。

由此可見,製造商善用物聯網所收集的資料,可望好好把握新的市場機會。物聯網資料來自數十億個物品和裝置,有助於製造商設計新服務,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此外,製造商把供應鏈系統連接智慧裝置,亦可充分掌握整套製造作業。

另一方面,顧客想追求個人化消費體驗。製造企業資源計畫(ERP)系統整合物聯網之後,不僅有助於改善消費服務,提供個人化的體驗,進而提升服務品質,還會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高的利潤。

IDC調查顯示,製造商正試著提升營運效率,但前提是品質不打折扣,透過部署感測器和物聯網,製造商更容易達到這個目標。製造商已經把部署物聯網視為當務之急,否則恐怕難以在業界生存。

[Home]


2017/04/19 2.1.8. 蘋果、Google研製自家晶片:蘋果自製GPU掌握自身命運 更要布局AIVRAR市場 [ 電子時報 涂翠珊、劉慧蘭、陳端武]

蘋果與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分道揚鑣後,將投入自製GPU的研發。

蘋果(Apple)將終止與英國晶片設計商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長期合作關係,並自行投入圖形處理器(GPU)技術的研發。有鑑於蘋果眾多業務都與圖形處理技術密切相關,這樣的發展並不特別讓人感到意外,甚至可說是蘋果完全掌控產品核心技術不得不踏出的一步。

據金融時報(FT)Wired報導,圖形處理技術被視為當前許多科技領域發展的關鍵。除了高解析度遊戲外,新興的機器學習以及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研究,也都是GPU的戰場。這是由於GPU與傳統以循序方式進行處理的CPU不同,而能以平行方式處理大量資料。Moor Insights & Strategy創辦人Patrick Moorhead指出,透過適當的演算法,GPU執行機器學習任務的性能功耗比,是一般CPU10倍。

CCS Insight分析師Geoff Blaber也認為,蘋果決定開發自有繪圖晶片是一項長期策略,不只是為了改善iPhoneiPad的繪圖品質,由於GPU晶片比通用的CPU更適合處理單一且資源密集的任務,已成為臉部辨識、自駕車等人工智慧(AI)應用的第一選擇。

加上蘋果對於個人資料處理特別謹慎,意味著該公司會嘗試直接在裝置上執行更多AI處理,而不是像Google等競爭對手高度仰賴雲端處理資料,如此一來,擁有一顆性能強大的GPUiPhone而言特別重要。更何況,儘管Siri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目前蘋果在機器學習領域上的發展仍落後於Google等對手,甚至還得允許亞馬遜(Amazon)的數位助理Alexa登陸iPhone裝置。

而蘋果在VRAR方面的研究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ARVR雖還未成為主流,但已成為蘋果的發展焦點之一。蘋果執行長Tim Cook便指出,AR技術在未來將有可能產生和iPhone一樣的巨大衝擊。

估計蘋果將透過9月發表的新一代iPhone進入AR市場,秘密研發的AR眼鏡也正持續進行。蘋果決定與Imagination分道揚鑣表面上看來與手機有關,但其實這代表蘋果不認為ImaginationGPU能夠幫助蘋果未來的發展。

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推動Apple TV的發展,如何利用GPU技術打造高解析度的流暢畫面,也是蘋果一道重要的課題。

圖像處理技術對蘋果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而蘋果還需加把勁才能迎頭趕上其他對手。與其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合作廠商,有愈來愈多科技大廠選擇自行研製晶片。事實上,蘋果從多年前便已開始生產自己的處理器,其Ax系列晶片即為iPhone的中樞。另外,蘋果也設計出了SxW1T1等晶片,分別用於其他蘋果裝置。

透過自行研製的方式,廠商就能針對裝置設計出專屬晶片,發展市場差異性,並避免其他廠商的產品發生問題時受到牽連。蘋果Ax系列晶片的性能每年都可提升25%,也證實了蘋果在自製晶片方面的能耐,而外界對於蘋果的半導體能力也深具信心。蘋果在2015年將前英特爾高層Johny Srouji領導的晶片設計團隊晉升為行政團隊,代表對晶片製造單位的重視,並引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華為、小米、聯想和中興等跟隨蘋果腳步開發自製手機晶片。

然而Moorhead指出,蘋果是否能將CPU的成功經驗複製到GPU的發展,仍未可知,因為GPU技術比起CPU更難掌握,成功的廠商寥寥無幾。且蘋果在自行研製GPU的過程中,將很有可能遭到前夥伴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提出侵權訴訟。

有鑑於此,蘋果需透過授權或收購等方式,儘快建立起自己的IP,而蘋果的人力與財力都可助其迅速達成目標。

蘋果為最佳化iOS裝置 自製GPU用於AI及圖像辨識等功能

蘋果(Apple)宣布停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PowerVR架構後,顯然已自行從頭開發繪圖處理器(GPU)。蘋果因想完全控制其行動裝置中的軟硬體,確有理由改用自主研發的GPU。蘋果自製GPU何時將出現在iPhoneiPad上尚未可知,但蘋果已將提升繪圖功能列為iPhoneiPad的優先事項,自製GPU亦可用於人工智慧(AI)及圖像辨識等新功能。

PCWorld報導,蘋果已使用自製中央處理器(CPU),因此自製GPU為合乎邏輯的下個步驟。該公司為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更自行開發儲存控制和無線晶片。

Tirias Research首席分析師Jim McGregor表示,蘋果為了替其產品打造最好晶片,必須控制所有關鍵零組件。蘋果會根據硬體將軟體最佳化,若改用自製GPU,就能將繪圖功能最佳化,好跟其Metal Graphics API更密切整合。

Real World Technologies總裁David Kanter認為,自製GPU將為iPhoneiPad帶來更多功能,且能讓蘋果得以切入新市場。

GPU可用於執行數位助理、圖像辨識、自然語言處理和其他AI應用程式。蘋果自製GPU亦可針對Siri做調整,還能在Safari瀏覽器和其他應用程式(App)中進行圖像分析和篩選,並能利用GPU的處理能力加速其他App

報導認為,蘋果自行開發GPU的時機已成熟,因為ImaginationPowerVR並非iPhone 7的最佳選擇。整合PowerVRA10 Fusion GPU雖比競爭產品更快卻太耗電,而無法維持高效能太久。

市場研調機構The Linley Group分析師曾表示,iPhone 7為避免過熱,在進入GPU最高時脈不到1分鐘內就會降速。

而且依賴ImaginationGPU對蘋果來說有風險。蘋果是Imagination的少數股東,然而據傳該公司正在求售。此外,ImaginationGPU領域的領先地位已不復以往。高通(Qualcomm)、安謀(ARM)NVIDIA等廠商都已推出行動GPU,近年來已超越Imagination

此外,蘋果已從Imagination、超微(AMD)NVIDIA和英特爾(Intel)延攬不少繪圖工程師,成立GPU設計團隊,而且還想為Mac及其他行動裝置聘請更多繪圖專家。

Kanter表示,蘋果有具備耐心、經驗豐富的員工和資源來自製GPU。蘋果在內部採用漸進式方法開發GPU,先是開發Metal編譯器,並在iPhone7 GPU中導入自製繪圖核心。

Kanter2016年對iPhone 7 GPU所做分析,蘋果很可能正在自製GPU。他發現蘋果在A10晶片的PowerVR架構中對GPU進行重大調整,例如採用重新設計的著色器核心。Kanter當時表示,蘋果將繼續定製GPU的更多部分,最終將擺脫Imagination的設計。

還有傳言指出蘋果計劃將基於ARM架構的GPU晶片用於需要更多繪圖處理能力的Mac上。Kanter認為,設計功能更強大、更耗電的GPU可能會變得太複雜,暫時應非蘋果的主要目標。

蘋果開發自製GPU的方法與Google類似。Google先向一般供應商採購資料中心硬體、進行定製,最終才自製硬體。

但蘋果在智慧財產權方面仍將面臨挑戰。據金融時報(FT)報導,Creative Strategies分析師Ben Bajarin指出,目前此領域的專利涵蓋範圍已很完整,因此蘋果可能還是會與ARM洽談新的授權。

Imagination則發表聲明指出,該公司在GPU晶片領域上已積累足夠技術專利,蘋果想要完全脫離這些專利和架構完成GPU自主研發的可能性不高。如果蘋果使用了Imagination的技術,還是會向其收取專利費用。

Google針對神經網路自製晶片 省下大筆資料中心建造費

Google的運算網路規模可說全球之最,但隨著新的語音辨識技術在Android手機上推出,Google既有的資料中心數量也面臨了不敷使用的窘境。然而Google並沒有選擇斥鉅資擴張其資料中心,而是透過自行設計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晶片,成功解決了問題。

Wired報導,如果全世界每支Android手機每天花上3分鐘的時間執行新的Google語音搜尋功能,那麼Google資料中心數量還需增加1倍才足以應付需求。

就在語音搜尋讓Google資料中心規模顯得捉襟見肘的同時,深度神經網路則一步步推動著語音辨識,以及影像辨識、機器翻譯、網路搜尋的發展。深度神經網路的使用讓Google的錯誤率減少了25%,但這也同樣需有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援。

Google並未選擇擴大其資料中心,而是針對深度神經網路需求,設計出TPU處理晶片。比起建造新的資料中心,TPU更具能源效益。TPU的每瓦特電力消耗(TOPS/Watt),是標準處理器的30~80倍。

儘管TPU只用於神經網路任務的執行,而未參與訓練,但已為成功Google省下一大筆建造新資料中心的花費。

GoogleFacebook、微軟(Microsoft)等大廠皆愈來愈倚重深度神經網路打造新的網路服務。然而多數廠商皆以GPU做為人工智慧(AI)模型訓練的技術基礎,只有微軟、百度等少數廠商和Google一樣,選擇了較特別的晶片,不過當中也只有Google是從頭開始打造自己的晶片。

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Google資料中心內的許多硬體,包括伺服器、網路設備在內,都是出自Google之手。如今Google又將掌控權延伸到了處理器上,對英特爾(Intel)等晶片業者造成不小的衝擊。

參與TPU研發的Norm Jouppi表示,Google曾考慮效仿微軟利用FPGA發展神經網路,但測試結果證實FPGA的速度無法令人滿意。於是Google團隊最後選擇了ASIC晶片。Google專為神經網路設計的ASIC晶片,速度比起一般通用晶片快上了15~30倍,並且適用於影像辨識或語音辨識等不同的神經網路應用。

TPU啟用2年後,Google已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影像辨識、機器翻譯與AlphaGo等多個不同領域。

Google公開TPU架構細節並提供跑分測試 效能更勝CPUGPU

TPU並非只為單一類神經網路模型設計,而是可以應用於卷積網路、LSTM模型等不同網路。

Google早在4年前便已看出類神經網路在支援各項新興服務的潛能,因此延攬了微處理器設計界中的首席硬體工程師Norman Jouppi帶領團隊開發適用機器學習的處理器架構,成品就是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處理器。日前Google終於公布一篇詳述TPU設計和跑分的論文,與中央處理器(CPU)和繪圖處理器(GPU)相較,平均效能和功耗有明顯提升。

The Next Platform報導,Jouppi團隊原本考慮使用成本較低的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做為推論的解決方案,但FPGA雖然更靈活,但經過測試發現,這種晶片無法提供理想的速度,其性能與每瓦效能表現不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

Jouppi指出,TPUCPUGPU一樣是可編程的,TPU並非只為某個類神經網路模型設計,而是可以在多種網路上(如卷積網路、LSTM模型和完全連結的模型)上執行CISC指令,TPU使用的是原始矩陣(primitive matrix),而非向量(vector)或純量(scalar)矩陣。

TPU的架構並不複雜,外表看起來更像用於雷達應用程式的訊號處理器,而不是標準的X86衍生架構。精神上,TPU則比GPU更接近浮點單元協同處理器,Jouppi表示,TPU沒有任何預存的程式,純粹執行主機傳送的指令。

TPU有一個伺服器晶片較不常見的元件,就是脈動式數據流(systolic data flow)Jouppi表示,類神經網路模型由各種大小的矩陣乘法組成而形成完全連接層,許多數據可以重複使用,因此TPU加入了脈動式數據流藉以最大化數據使用,減少記憶體存取次數和能量消耗。

這篇論文最有看頭的部分就是TPUCPUGPU的效能比較。因為多數機器學習客戶基礎都使用CPU進行推論處理,因此GoogleTPU與英特爾(Intel) Haswell架構的Xeon E5 v3處理器做比較,顯示TPU在推論作業的優越性,也解釋了Google為何不嫌麻煩開發自有TPU晶片。

根據Google測試,一顆使用64位元浮點算術單元、18核時脈2.3 GHzHaswell Xeon E5-2699 v3處理器每秒可處理1.3個萬億次運算(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TOPS),並提供每秒51GB的記憶體頻寬,晶片功耗為145W,系統功耗(256GB記憶體)455WTPU則使用8位元整數運算,存取256GB主機記憶體和內建的32GB記憶體可以達到每秒34GB的記憶體頻寬,並處理92TOPS,伺服器熱度範圍為384W

Google也利用不同的推論批次大小和7毫秒來檢視CPUGPUTPU每秒可處理的推論吞吐量(throughput)。當批次大小為16、回應時間近7毫秒時的第99個傳輸百分位數,Haswell CPU可達每秒5,482個推論,為最高吞吐量的42%TPU則可在批次大小為200時,達到每秒225,000個推論,為尖峰效能的80%

當然,Google測試使用的是較舊的Haswell Xeon版本,Broadwell Xeon E5 v4處理器因架構不同,每一時脈週期可執行的指令提升了 5%,而夏天將推出的Skylake Xeon E5 v5處理器更可進一步提升9~10%,加上內核從18增加到28顆,彙總後的吞吐量可以提升80%,但儘管如此仍與TPU有一段差距。

[Home]


2017/04/19 2.1.9. 破壞式創新重塑零售生態 IoT拉近業者與客戶關係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儘管人工智慧(AI)、大數據、物聯網(IoT)以及機器人等破壞性新技術為零售商和企業品牌創造出巨大的發展機會和無限擴充潛力,然而這樣的美好憧憬與落實的時間表並不如外界想像中遙遠。事實上,目前有許多現存的商業模式早已不同於傳統零售商,尤其是在與客戶關係的維繫與經營的相關層面。

Retail Week報導,近年來破壞式創新風潮席捲各大產業領域,與客戶關係最為貼近的零售商也正亦步亦趨的迎向更大規模的改革風潮。

舉例來說,市面上部分訂購服務和自動補充智慧型裝置等新型商品,皆以不透過零售商通路,並且將客戶便利性列為最關鍵的銷售模式重點。此外,眾所周知的社群媒體平台更是以創建極致個性化的體驗為發展主軸,每日為數百萬的用戶和付費購買服務的企業品牌提供服務。

一項以零售商為調查對象的研究結果指出,對於零售商而言,最大的挑戰是將真正的變革性技術從一片改革雜音中過濾出來,進而投資到有助於提升整體基礎品質的創造性技術。然而排山倒海的供應商數量,以及艱澀複雜的專有術語,卻為尋找到最合適與優質的管道資源增添了更多難度與障礙。

以穿戴式裝置Google Glass為例,這項由全球最大的創新者之一所開發出的產品,不僅擁有前所未有的投資和公關水平作為支援,產品的技術更被喻為是翻轉零售業遊戲規則的重大發明。然而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卻在推出了一款結合Google Glass的購物App後,便遭遇到停售Google Glass的考驗。

因此,對於零售商該從何處尋求相關的技術指引,哪些技術會衝擊到零售產業,以及零售商對於新技術或新產品的投入規模和程度,都是零售業者必須面臨的重大課題。

數據顯示,42%的零售商認為,新技術如虛擬助理、聊天機器人以及新型態的對話式電子商務等等,都會對既有的零售產業產生衝擊;82%則認為,機器學習技術亦將對零售產業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現今有許多零售商如H&MBurberry以及TK Maxx等等,都已採用了社群媒體平台的聊天機器人技術;Shop Direct則在旗艦品牌Very上將對話式的人工智慧技術與行動App進行了集成的工作,使Very能在線上即時回覆客戶的問題。

研究指出,38%的受訪零售商已正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相關舉措,例如知名運動品牌The North Face已採用了名為Fluid Expert Personal Shopper的應用工具,這項技術係由IBM的認知運算技術所提供,使用戶可以透過自然語言功能獲得更直觀的搜尋體驗。

超過48%的受訪業者表示,已正在其產業領域內採用機器學習技術,50%則表示已藉由機器學習助其推動銷售,46%則提供客戶個性化的促銷,並助其更了解客戶需求與行為。

[Home]


2017/04/19 2.1.10. 大陸共享單車蓬勃發展 商業模式比歐美更先進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拜資金充裕的自行車共享新創公司之賜,北京、上海街頭再度出現不少自行車。這些方便、便宜、實用、環保的共享自行車,正在大陸主要城市的學生和年輕白領間風行。用手機掃描QR碼就能解鎖附近的共享自行車,收費為每30分鐘人民幣1元的低價,可隨處停放上鎖,之後要騎再租就好。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自行車共享並非全新概念。畢竟在紐約市和倫敦已有自行車共享服務。但大陸自行車共享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比西方更先進。在大陸,共享單車公司是由GPS技術來定位及追蹤每輛自行車的位置,因此用戶可將租來的自行車停在任何地方,而毋須停在自行車站。

在北京和上海,街角、捷運站、校園、餐館、商場到處都有用戶隨處停放的自行車。為解決亂象,據傳大陸當局打算祭出規定,僅能在特定區域停放自行車。

大陸30家公司自行車共享新創公司中,目前領先群雄的是摩拜單車(Mobike)Ofo。正如Uber和滴滴出行,共享單車這個全新創業熱潮也將出現價格戰,直到出現最後贏家為止。這些自行車共享公司已在嘗試新的商業策略來應對自行車共享效率上的一些挑戰。

例如,摩拜單車科技長兼共同創辦人夏一平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該公司最近推出紅包促銷活動,獎勵用戶將自行車歸還到指定停車位,一開始就很成功。

而自行車共享服務也開始走向世界。摩拜單車已進軍海外,首站選擇新加坡。但摩拜單車的前路並不好走,隨著其他亞洲市場開始適應這種新的創業浪潮,該公司將與新加坡的OBike競爭。

[Home]


2017/04/19 2.1.11. 台灣IoT新創 團結力量更大 [ 工商時報 林淑惠]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簡稱歐洲商會,ECCT)昨(18)日在台召開兩年一度的台歐電信論壇,歐洲商會認為,物聯網將是各國產業轉型的最佳手段,尤其是在新的消費端應用服務,將為台灣帶來龐大商機。

但歐洲商會也強調,台灣習慣「自製」,什麼都自己做,而且政府政策太過於重製造、輕應用,建議台灣跨部會協調、成立IoT(物聯網)應用平台、扶植新創公司、培育APP人才,以及成立物聯網示範場域,才有機會把物聯網市場做大。歐洲商會也建議台灣可以促成多家新創公司國家隊打國際盃,而且認為新創公司應該跨國合作。

歐洲商會理事長何可申引述研究報告預測指出,到2020年時,全球各種連結設備將達到290億台,其中180億台與IoT有關,隨著連結規模持續擴大,加上5G世代使得通訊速度加快,並能產生並提高附加價值,例如自動駕駛、智慧型工廠、礦坑等危險環境及偏遠地區對機械進行遙控等。

昨日出席論壇的國內外專家,包括諾基亞大中國區副總裁暨台灣、香港、澳門區總經理謝任邦、歐洲經貿辦事處副處長兼經貿組組長婁薇琦、亞太資源公司區域銷售經理甘永亮、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數據終端設備專案計畫經理拉卡尼、台灣大學教授權兼行政院科技會報研究員蔡志宏、管地公司亞洲區總經理唐古柏。

中華電信總經理謝繼茂、遠傳總經理李彬也全程參與,顯示對這場台歐電信論壇的重視。NCC主委詹婷怡也特別到會說明NCC未來在匯流五法的規畫方向及最新進度。

與會業者及專家分別對台灣提出幾項建議,包括可以循歐洲先例,設立物聯網應用的示範場域 ,扶植創新事業、增加跨國合作。

歐洲商會認為,未來的物聯網時代著重在速度、快速反應,台灣應該積極尋找合作夥伴、尤其是跨國公司,政府有遠景、也要真正落地實現,才能做大市場。

[Home]


2017/04/19 2.2.1.1. 穿戴式裝置數據收集不稀奇  解讀資訊提建議方案才有幫助 [ 電子時報 張傑]

未來的穿戴式裝置不應只是單純測量與提供數據,還要能夠給予使用者因應的行動建議。

年初的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共有250家廠商分別展示了不同類型的穿戴式裝置,無疑成為整個展會期間的焦點所在,然而在許多表面酷炫的功能底下,這些穿戴式裝置在實質上卻未能改善使用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習慣,而這也是直到今日穿戴式裝置遲遲未能真正普及化的一項重要原因。

事實上,今日的穿戴式裝置呈現的許多常見功能,像是測量步數、睡眠追蹤以及測量脈搏等等,其實都是數十年前就已經問世的技術,並非什麼可以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尖端科技,對於一般人來說,透過穿戴式裝置獲得這些數據並沒有辦法直接帶來多少用處,如何解讀這些龐大資訊背後代表的意義,並且提供相應的建議方案,才能對使用者產生實質的幫助。

舉例來說,如果未來有一天科學家們能夠解開基因密碼當中的隱藏模式,再加上透過穿戴式裝置收集到的各項資訊,像是使用者的活動紀錄、體重與體脂,以及日常飲食習慣等等,那麼將來醫師在為病患診療時便可以參考以上的種種資料,及早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即時且最適合病患本人的處方藥單,甚至還能對病患的醫療進展做出更精準的預測。

在未來,穿戴式裝置應該不再只是單純測量使用者的心跳頻率,而更要能夠綜合分析使用者的身體代謝狀況、醫療歷史,以及當時所處的周遭環境等多項資訊,據此提醒使用者何時才是最適當的運動時間,以及使用者本身實際所需的運動量,告訴他們需要慢跑多長的距離,才能夠消耗掉當天稍早前吃掉一個起司漢堡所產生的熱量。

拜科技進步之賜,如今企業與研究人員已經可以透過人們使用的穿戴式裝置,以及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智慧型手機來收集大量資料,但這只不過是這些智慧裝置與科技能夠用來改善人類生活的第一步,若是要真正發揮它們的用處與潛力,就必須設法提升在背後解讀這些資料的電腦運算能力,並最終將資訊轉化成為可以實際運用的解決方案,藉此幫助使用者調整生活習慣,改善健康狀況,獲得一個更為理想的人生。

[Home]


2017/04/19 2.2.2.1. 群創搶蘋單 揪夏普攻OLED [ 經濟日報 李珣瑛、鍾詠翔]

鴻海集團顧問暨群創榮譽董事長段行建昨(18)日首度證實,夏普與群創將在OLED面板有更多合作,將整合彼此資源、不重複投資。群創近期將派出首批10OLED人才,協助夏普新4.5OLED廠量產。

業界認為,未來群創有望攜手夏普,與三星競逐下世代蘋果iPhone高階面板訂單。如此一來,群創不必花費巨資建OLED廠,也能透過夏普成為首家取得蘋果高階面板訂單的台資企業。

OLED具省電、高亮度等特性,是新世代智慧手機一大亮點。業界盛傳,今年將發表的iPhone 8也將首度導入OLED面板,由三星獨家提供。目前全球OLED面板由三星幾乎獨占,鴻海入股夏普後,也積極投入此領域,業界高度專注集團OLED布局腳步。

段行建昨天以群創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出席基金會認養竹科竹南公3公園的活動記者會,首度證實群創正與夏普在OLED領域合作,意圖打破三星獨霸局面。

段行建強調,群創與夏普在技術、產能及管理上有許多可互補。群創在 ITIE、自動化等領域比較強,與夏普之間未來合作有無限可能。

段行建指出,日本在技術開發上比較穩健,進入量產也比較穩;以技術來說,在 IGZO OLED 上,群創及夏普就具有互補性。尤其OLED 部分,在夏普新投資的4.5OLED廠未量產前,夏普的研發是在群創的 OLED 實驗線進行。

面對陸廠爭相投入10.5代廠的建廠競爭,段行建回應,群創會有面板,「台灣誰能建10代廠?」。外界解讀,台灣產業面臨「五缺」現況,又不如對岸有政府政策的強力支持,不可能投入10代廠的興建。

至於鴻海是否赴美設面板廠?段行建指出,面板現行供應是以日、韓、台及大陸四地為主,美國有可能成為第五大,主要是美國總統川普急於解決貿易逆差。

LGD評估加入i8戰局

南韓樂金顯示器(LGD)幾乎已確定明年可為蘋果公司供應iPhone 8可撓式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螢幕,預定6月在董事會上做最後確認。據傳蘋果為分散供應來源,降低對三星的依賴,正力促LGD跨足中小尺寸OLED

南韓媒體Business Korea引述LGD高階主管消息來源報導,6月底特別董事會將依據OLED生產技術、產能以及相關投資金額做最後決定。LGD已經是蘋果Apple Watch OLED螢幕的獨家供應商。

稍早LGD曾評估是否接受蘋果提出的要求,原因之一是LGD缺乏量產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經驗,沒把握是否能生產足夠數量符合蘋果要求的面板。

LGD也很在意投資效率,為了穩定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良率,並擴大產能,LGD必須做額外投資,但投資可撓式OLED面板的成本是普通OLED面板的二至三倍。投資可撓式OLED面板可說是LGD難以承受的壓力。

不過,智慧手機快速從液晶顯示器(LCD)螢幕轉移至OLED螢幕的趨勢下,LGD判定必須準確投資,否則就會落後市場太多。

[Home]


2017/04/19 2.2.2.2. 蘋果新款iPhone下單 晶片廠看好備貨動能 單季晶片需求量將突破5,000萬套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儘管業界先前傳出蘋果(Apple)2017年新款iPhone新增功能的晶片量產良率不如預期,可能延後上市日期,然近期國際晶片大廠透露蘋果下單進度正常,第2季開始著手備貨晶片,初期每月雖僅有幾百萬顆量能,但預期第2季底、第3季初下游代工廠備貨量能將快速增至每月逾千萬顆晶片規模。

業者認為蘋果十年一度的大改款iPhone,沒有銷售不樂觀的理由,供應鏈業者紛期待蘋果訂單扮演大補丸,帶動2017年下半業績成長。以台積電為例,對於10奈米先進製程的營收貢獻展望樂觀,初估2017年下半10奈米產能將大量開出,可望佔營收比重逾10%

台積電受惠於先進製程業績成長快速,樂觀看待2017年營收將成長5~10%,由於台積電10奈米製程最大客戶就是蘋果,在第310奈米製程產能順利開出,且可望一路成長至2017年底情況下,蘋果新款iPhone已成為業績成長保證。

國際類比IC大廠指出,蘋果CPU雖可能拖到第3季才開始大量交貨,但iPhone內部所採用的無線連結晶片、觸控IC、驅動IC及電源管理IC等晶片解決方案,大多自第2季就開始進入小量囤貨階段,2017年亦是如往常一樣。

近期從已被安華高(Avago)收購的博通(Broadcom)、高通(Qualcomm)、恩智浦(NXP)、德儀(TI)、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賽普拉斯(Cypress)Cirrus Logic及亞德諾(ADI)等業者第2季業績展望看來,都是呈現穩定成長態勢,顯示蘋果新款iPhone應已開始拉貨。

業者預期2017年新款iPhone銷售量可望刷新歷史新高紀錄,甚至總銷量上看2.2~2.3億支水準,這意謂2017年下半單季晶片需求量將突破5,000萬套水準,由於上游半導體產業鏈有一定程度的交期週期壓力,這樣的單季晶片需求規模,確實會讓蘋果如往常選擇在第2季開始提前備貨,以避免後續晶片貨源不足的風險。

對於業界先前傳出生產良率不佳恐影響新款iPhone上市日期,國內、外半導體產業鏈均異口同聲表示沒聽說過,且已聽到客戶下訂單且晶片交貨日期敲定的好消息。

[Home]


2017/04/19 2.2.2.3. 全球手機廠新機頂尖對決 華為傳旗艦機種造假風波 凸顯供應鏈管理考驗大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網路傳播的力量並不是公關公司可輕易壓下的,如果華為在危機處理上稍有處理不慎,恐將付出品牌形象受損代價。

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華為傳出旗艦機種廣告不實風波,引發市場疑慮。供應鏈業者認為,由於旗艦機種初期鋪貨效應下,向供應鏈業者拉貨量較大,面對零組件供應不及、全球市場同步上市壓力下,使得華為讓多家供應鏈業者供貨,以火力全開衝刺出貨量。

綜觀而論,自4月起全球手機品牌大廠年度新機重裝出擊,近期包括:索尼行動(Sony Mobile)Oppo、華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宏達電等均有新機上市,伴隨手機產業競爭氛圍愈趨激烈,各家手機品牌廠旗下新機種正式進入市場對決,除考驗品牌廠產品戰力、行銷戰力外,也更加考驗品牌廠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零組件業者坦言,各家手機品牌廠為了讓旗下機種免於出貨時程遞延的風險,對銷售成績造成負面影響,往往在驅使各家品牌廠於採購、生產與銷售等方面做妥協,特別是在供應趕不上需求的零組件上,降格選用其他供應鏈業者產品的消息更是時有所聞。華為已成為大陸手機業界的代表性品牌業者,儘管官方第一時間對外辯稱產品規格不等於消費者的實際體驗,但網路傳播的力量並不是公關公司可輕易壓下的,品牌業者在危機處理上稍有處理不慎,恐將錯失拉攏消費者的心,得到消費者原諒與理解的最佳時間點,付出品牌形象受損的代價。

對於旗艦機種傳出零組件與廣告內容不一致的造假風波,部分已出貨的機種使用UFS 2.1快閃記憶卡,在其他機型卻採用了較舊的eMMC 5.1。對此,華為回應,華為為一家以技術與質量為核心生存理念的公司,始終致力於與業界領先的解決方案供應鏈業者合作,向消費者提供優秀的產品體驗與服務。近期網路上關於華為P10P10 Plus零組件選用問題,我們同樣與業界多家優秀的閃存解決方案供應商緊密合作,共同保障產品品質與用戶體驗,同時也是為了保障供應的穩定。

華為進一步解釋,手機的體驗是否流暢,並不是單純由某一個單一零組件性能所決定的,而是由軟體系統與硬體系統綜合設計與優化來決定。近年來,華為投入大量人力與物力,對旗下麒麟晶片、EMUI、相機鏡頭、其他軟體與硬體系統進行深度優化與技術研發,以確保整機獲得流暢的消費者體驗,從而使華為Mate系列機種與P系列機種等多款旗艦產品深受全球消費者喜愛。過去很多年,業界一些評測機構都用不同跑分軟體來衡量一部機器的性能,但這並不能代表一部手機的綜合體驗與產品優劣。同樣,用某些跑分軟體去測試單個閃存器件的相關性能,也不能準確反映出整部手機的系統能力與體驗感知,更不符合用戶的真實使用場景。

身居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的華為,2016年手機出貨量報出佳音,寫下約1.4億支的破億紀錄,成為僅落後於全球智慧型手機雙雄三星、蘋果(Apple)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廠。

放眼2017年,華為旗下產品線陣容旺盛,華為積極拉高產品戰力,除備妥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穿戴式裝置等新機種,也在供應鏈下游之處予以補強,持續拉高通路戰力,在大陸市場方面,設立華為體驗店、機場品牌體驗專區、通路業者專櫃等,藉由多管齊下將華為新品推向市場,手筆之大,顯見華為亟欲拓張市場版圖的企圖心。

[Home]


2017/04/19 2.2.2.4. 設計再曝光 i8傳螢幕5.768吋 無實體Home鍵 雙鏡頭視角差距拉大 [ 蘋果日報 劉利貞]

三星最新旗艦機Galaxy S8預購熱烈,但預計9月才會亮相的iPhone 8i8)討論度也隨著各方諜照流出而持續升溫。過去多次在事前披露iPhone精確規格的中國網友「KK低調」,本周洩露據稱為i8的設計草圖與示意圖,顯示機身大小與iPhone 7相仿,但改採全螢幕設計,使螢幕尺寸放大至5.768吋。

邊框僅有4公釐

科技網站MacRumers指出,雖然無法證實,但從「KK低調」以往記錄來看,他所提供的消息具參考價值。根據他在推特(twitter)上所曝光圖片,i8137.54公釐、寬67.54公釐(iPhone 7138.3mmX67.1mm),螢幕邊緣採2.5D弧邊設計,而邊框僅4公釐。

按圖片所示,i8正面採全螢幕設計、無實體Home鍵,除聽筒外無其他開孔,聽筒兩側有前置3D照相鏡頭、紅外線生物辨識感測模組,背面雙鏡頭採垂直設計,LED閃光燈置於2顆鏡頭中間。分析師指出,拉開2顆鏡頭視角差距,有助於擴增實境(AR)和3D功能。

此外,在示意圖中Touch ID指紋辨識器仍位於螢幕下方,似為喚醒手機時會顯示。不過,市場日前才傳出把蘋果把Touch ID整合進面板時遇重大技術瓶頸,可能將推遲i8上市,或考慮把指紋辨識功能移到手機背面,如同S8。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現階段i8設計仍未定案,蘋果隨時可改變主意。

S8預購逾百萬支

在對10周年iPhone掀超級換機潮的期待下,去年因Note 7自爆而未實現的「雙7」對決,可望由i8S8來上演。長期觀察蘋果的知名科技分析師孟斯特(Gene Munster)說:「S8拉高了蘋果擊出全壘打的門檻。」

韓聯社報導,迄周一止的10天預購期,S8在南韓本土預購量超過100萬支,遠勝前代S7120萬支)及Note 71340萬支),ASIA TODAY稱這打破了包括iPhone在內、南韓歷來所有手機預購記錄。

預購熱烈升高S8銷量順利突破4000萬支的希望;南韓券商預估,今年S8全球銷量有望達4300~6000萬支。

蘋果訂52日發布上季財報;RBC Capital Markets已將未來12個月蘋果目標股價調升至157美元,較當前水準高出11%,也相當於蘋果市值將漲抵至少8240億美元(約25兆台幣)。

iPhone 8傳聞規格搶先報】

★機身長寬為137.54mmX67.54mm,螢幕尺寸約5.768

★正面為全螢幕設計,無實體Home鍵,邊框僅4mm

★正面除聽筒外無其他開孔,前置3D照相鏡頭採水平設計

Touch ID位於螢幕下方,喚醒手機後會顯示

★背面雙鏡頭採垂直設計,LED閃光燈置於2顆鏡頭中間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Home]


2017/04/19 2.2.2.5. 【趨勢大師】華為可能成為三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最大的勁敵 [ 蘋果日報 ]

(本文作者為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

韓國三星電子,自從2011年奪得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第一的寶座後,出貨量逐年爬升,每年皆能以大幅領先的出貨數字,穩居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龍頭地位。

2016年的出貨量來看,三星電子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3.1億支,較2015年的3.21億支,小幅衰退3.4%

雖然三星電子2016年出貨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去年第四季Galaxy Note 7電池爆炸事件的影響,然而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成熟期,整體市場成長遲滯,也是三星電子無法大力推動市場成長的原因。

三星的最大對手美國蘋果公司,雖然在去年第四季受惠於三星的電池爆炸事件,使銷售量增加,然而2016年全年的銷售成績仍是紅字。2016年蘋果公司iPhone的出貨量為2.154億支,較2014年的2.315億支,衰退7%,這顯示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呈飽和。

相較於三星電子以及蘋果公司的衰退,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全球市占率節節高升。主要的因素為中國品牌手機以高性價比為主訴求,不僅在中國國內市場成功地攻城掠地,而且在新興國家市場大有斬獲,讓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節節高升。

華為2016年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達1.38億支,較2015年的1.08億支成長27.8%,緊追蘋果之後,是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第三大的品牌。華為在智慧型手機的研發投注很多資源,新款手機的技術含量頗高,並有不少創新的功能,若能持續投入,華為的後勢很有可為,出貨量超越蘋果公司的日子,指日可待。

華為是由電信通訊設備起家,目前仍是公司營收及獲利的主力,2016年華為營業額為人民幣5216億元,智慧型手機的營業額為人民幣1798億元,占整體營業額的34.5%

全球各地的電信運營商,很多是華為長期的客戶,因此華為能夠透過電信運營商銷售智慧型手機,這對推展市場有很大的裨益。

華為電信通訊設備商的背景,因此在無線通訊的技術熟稔專注,能設計出功能突出的手機。華為擅於借力使力,透過異業結合,狀大自己的實力。

華為與德國著名徠卡(Leica)相機公司結盟,在P9P10智慧型手機,導入徠卡雙鏡頭相機,提升華為手機的品牌價值,成為行銷的亮點。

今年元月華為宣布美國版的華為Mate 9,將支援亞馬遜的Alexa智慧語音助理,是華為結合外部資源,強化自家手機功能的另一例子。

華為智慧型手機的性能、品質已足以與三星電子的智慧型手機匹敵,性價比高,加上龐大中國內需市場的支撐,華為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前景大有可為。

目前中國市場,占華為過半的智慧型手機銷售量,這顯示華為在海外市場尚大很大的發展空間。

蘋果公司的iPhone 有它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與其他智慧型手機公司的競爭較不明顯。蘋果公司以外的智慧型手機大部分皆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彼此間的差異較小,面對面的競爭較激烈。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遲緩之際,市占率的擴大,將直接侵蝕競爭對手的市場,三星電子將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很可能是來自中國的華為。

[Home]


2017/04/19 2.2.2.6. 宏達電開公司 強化深圳轉投資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才賣了上海廠就成立深圳廠?宏達電昨(18)日宣布,將在深圳成立百分之百投資的子公司威宏電子(深圳),新公司額定資本額人民幣4.5億元,與3月中才出售的上海廠成本價有驚人的巧合,營業項目則與上海廠極為近似。以上海廠出售前組裝產線已停擺一年多來說,宏達電顯然不缺產能,宏達電是否是為了加深與深圳市政府的關係而設廠,背後的意義值得觀察。

宏達電好不容易在3月中時宣布,以6.3億元人民幣的代價出售早已停止量產的上海廠,正當連售廠獲利1.47億元人民幣能不能趕在首季財報結算時入帳、宏達電都不願說明,昨日卻又公布將在深圳轉投資成立額定資本額達4.5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為19.85億元)的新公司,相當於把上海廠的成本原封不動的轉投資至深圳。

宏達電公告,宏達電百分之百持有的上海廠控股公司威宏電子(上海),將在深圳轉投資成立百分之百持有的子公司威宏電子(深圳),深圳的威宏電子將以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移動式通訊產品與相關零組件、配件及軟體、維修,同時也將負責宏達電的對外投資,威宏電子(深圳)不僅成立的資本額與上海廠一樣,連營業項目都跟已經出售的上海廠極為近似。

宏達電上海廠威宏電子在2009年底完工啟用,正值宏達電營運邁向20102011年第二波高峰之際,宏達電規畫上海廠最大月產能規畫為200萬支,與最大生產基地桃園廠產能相去不遠,不過隨著宏達電營運逐漸走下坡,2015下半年起上海廠幾乎已經沒有再組裝新機,只剩下維修與部分研發、行銷單位仍使用上海廠的空間。

換句話說,宏達電只靠桃園廠的產能已經完全足以因應智慧型手機與VR的需求,也讓宏達電突然做足要成立深圳廠的準備,讓外界頗有霧裡看花之感。值得注意的是,宏達電從全心轉戰VR以來,與深圳市政府越走越近,雙方還共同成立VR中國研究院,深圳市政府也以打造為「中國矽谷」為目標、積極招攬高科技業者進駐,究竟宏達電是真的欠產能,還只是為了加深與深圳市政府的合作而前往投資設廠,只能靜待宏達電法說時對外說明。

[Home]


2017/04/19 2.2.2.7. 陸手機市場 華為、OPPOvivo稱霸 [ 旺報 葉文義、陳政錄]

大陸最大的社交媒體微博與研調公司賽諾聯合發布《2016年智慧型手機微報告》,該報告是基於對2016年微博3億多名活躍用戶行為大數據分析。數據分析發現,大陸國產手機原有的四強格局(華為、小米、OPPOvivo)已被打破,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華為、OPPOvivo「三足鼎立」新格局,曾一度市占比很大的小米與三星都呈現衰退趨勢,而蘋果優勢則繼續遭到蠶食。

截止2016年底,微博的月活躍用戶數突破3億至3.13億,移動終端占比高達90%,對於微博移動終端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可提供市場豐富和有效的參考價值。

OPPOvivo增長明顯

報告顯示,微博「活躍設備」排行中,Android手機前5名品牌排行為OPPOvivo、小米、華為和三星,其中OPPOvivo在近3年來的增長明顯,華為穩中有升,而小米、三星連續3年呈現衰退,這其實與手機出貨量有著很強的聯繫性。

2016年大陸國內手機市場正是華為、OPPOvivo有著強勢的表現,所以在微博「新增設備」占比可以看出,這3大品牌的新增占有率從2015年的29.6%提升到40.1%,超過其它Android品牌新增占有率的總和。

蘋果方面,無論是微博新增設備和微博活躍設備在2016年都出現下滑,這也表現出蘋果在過去1年面臨的iPhone銷量下滑的情況,但從下滑幅度來看,iPhone還沒有出現很大的流失,依然有著龐大的用戶量。

另一個比較值得關注的數據是Android用戶流向蘋果的比例,在2016Android用戶換機到iPhone的比例為28%,相比2015年的30%有所下降。

iPhone用戶忠誠度高

而在Android陣營內,去年換成OPPO、華為和vivo相比2015年的比例則有所增長,與上面新增設備的情況吻合,其中華為P9vivo X7OPPO R9的不少用戶都來自蘋果。

儘管Android用戶流向蘋果的比例下降,但iPhone在換機留存率仍能保持在71%,用戶忠誠度很高。Android手機的換機留存率最高也只有在31%,但OPPOvivo和華為的數據也有所增長。

手機掀全螢幕戰火 下半年或開打

自日前三星推出S8系列智慧型手機以來,致力於達成零邊框的的全螢幕「All-Screen」設計手機再次引發市場討論,有陸媒就報導指出,不只三星和蘋果,包括小米、華為等大陸本土品牌均已在積極布局,並恐將在下半年引起一波新的市場戰火。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由於10周年版的iPhone預計將採用全螢幕設計,且小米、華為、金立、魅族都已做好了技術準備,下半年市場上可能會迎來全螢幕手機上市的高峰期。

以三星S8智慧型手機為例,在去掉正面實體按鍵,並持續保持兩側無邊框的曲面設計後,正面螢幕占比達84%,接近全螢幕。GFK手機分析師金瑞兆指出,雖2017年可能不會出現大批量生產,但預計全螢幕設計將主要用於各品牌的旗艦機上。

據了解,大陸本土手機品牌的全螢幕設計興起,起於2016年小米推出的全螢幕概念手機,且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曾公開表示,全螢幕手機是未來10年的方向,2017年市場上將會出現全螢幕手機大戰。

同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在近期表示,華為也會做全螢幕手機,並且要做包含上下均無邊框的100%全螢幕手機。此外,大陸近期陸續曝光的小米66 Plus,以及魅族魅藍E2等智慧型手機的全螢幕設計,也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

大陸研究機構群智諮詢就指出,儘管目前能提供全螢幕技術的面板供應商較少,主要以三星和日本顯示器為主,但到下半年,陸廠如京東方、天馬微電子、和輝光電等都會加入供應商行列,並推動全螢幕手機逐步擴大量產規模。

[Home]


2017/04/19 2.3.1. 鴻海搶親東芝 傳找夏普助陣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東芝半導體出售案競爭激烈,鴻海卯足全力,每天都有新劇本,繼上周末傳出鴻海擬攜手蘋果、軟銀組成夢幻團隊,昨(18)日日媒報導,鴻海計劃將旗下夏普(Sharp)拉進陣營,由於夏普與東芝同為日本電機大廠,有助提高勝算。根據東芝規劃,預計5月中結束第二輪投標,並選定優先協商的投標者。

日經新聞報導,鴻海競標東芝半導體再出招,打算把旗下的夏普拉進搶親團隊,一方面藉由夏普的日本色彩,淡化技術外流大陸或台灣的疑慮,二方面夏普與東芝同為日本重量級的電機大廠,有助收購協商更加順暢。

鴻海發言系統昨天維持一貫態度,不回應媒體傳言。不過,夏普某高層人士先前就曾出面幫腔,針對技術外流的疑慮,批評「在自由貿易的國家,政府採取這樣的態度很奇怪」。

先前有消息傳出,鴻海在第一輪投標中,開出近3兆日圓的天價,在所有競標團隊中出價最高,展現勢在必得的企圖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先前曾公開示愛,表示鴻海收購東芝半導體很有誠意、也有信心。鴻海在此次所有搶親行列中,動作、態度都是最積極,公司內部為此擬訂多套劇本。

先前曾傳出鴻海有意聯手台積電,組成「台灣大聯盟」,共同競購東芝半導體,全球電子代工龍頭攜手晶圓代工龍頭的組合備受矚目,不過傳聞隨後遭台積電否認。

上周則傳出鴻海擬結盟麻吉蘋果與軟體銀行,組成夢幻團隊,在軟銀支持下,已開始與日本銀行業及相關企業展開談判,但相關消息未獲證實。

[Home]


2017/04/19 2.3.2. 東芝記憶體爭奪 涉美日與大陸的產業政策角力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美日與大陸在東芝記憶體股權上較勁,過去靠家電掌握記憶體發展方向的日商,現在居於弱勢。

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的股權出售案,美國與日本政府均高調表示要以法律方式阻止大陸相關企業取得經營權,讓人懷疑是否小題大作;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這背後涉及美國、日本、與大陸在未來產業政策的規劃。

首先從大陸來看,大陸的2016年貿易統計,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項目的入超,達1,664億美元,比石油相關項目的入超1,143億美元,多出46%;雖然大陸大量進口的半導體在組裝成手機或PC後輸出,實際入超應該低得多,但消費性電子產品只是賺代工錢這點,讓大陸亟思改進。

因此大陸20146月提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希望2020年有14奈米(nm)線寬晶片產能,2030年在所有半導體領域都有全球最高水準產能,估計2015~2025年之間,將投資超過1,500億美元在半導體產業。

雖然平均每年150億美元的投資額聽來相當高,但目前全球每年設備投資超過10億美元的半導體廠有11間,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台積電等3廠,每年設備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大陸投資額實際上可能還不足,因此其投資勢必包括抄捷徑的購併企業與挖角人才。

而大陸的動作,引發美國的警戒,因此英特爾、高通(Qualcomm)、摩根大通(J.P. Morgan)等廠,透過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PCAST)聯名向美國總統提出報告,要求確保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

從美國科技業的態度,便可了解,何以在與大陸關係相對良好的歐巴馬政府期間,美國政府依然積極阻擋大陸企業購併美國相關半導體企業,如2015年阻擋紫光集團購併美國美光(Micron Technology)案,就是最明顯的案例,東芝記憶體自不例外。

日本政府當然對此也有警覺,因此希望日本企業界能參與東芝記憶體的競標,確保日本的優勢;但是記憶體事業投資龐大,同時還必須有敏感的嗅覺,針對商機先行研發,才能確保不敗。

日廠過去靠該國的數位相機之類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接著又倚賴與日本廠商關係良好的蘋果(Apple)之類的廠商,掌握記憶體市場先機;但隨日本廠商在全球消費性電子市場地位轉弱,缺乏市場資訊,對於鉅額投資方向正確性的自信喪失,也就不敢參與東芝記憶體的投標。

因此,現在日本政府提出企業集資案,希望每家廠商捐助100億日圓(9,200萬美元),湊成5,000億日圓購下東芝記憶體至少34%股權,避免喪失東芝記憶體事業主導權;但後續投資問題,讓日本廠商缺乏興趣。

美國與日本能否阻擋東芝記憶體技術流入大陸,將成為後續觀察重點。

東芝記憶體 引發進一步技術外洩議論

日本政府與企業過去對產業間諜防範不足,現因新日鐵住金與東芝記憶體問題,再浮上檯面。

關於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的主導權問題,美國與日本政府都擔心相關技術外流到大陸相關廠商手上,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指出,日本在這個議題的警覺太慢,即使公司沒賣給大陸相關廠商,其實資料已經外流不少。

比方東芝記憶體的若干技術情報,已經有相當數量透過新帝(SanDisk)內部的技術人員,輾轉外流到南韓企業,許多研究紀錄與數據都被存在相關企業伺服器共享資料夾內,任人存取。

而日本還有個企業機密外洩的案件,在20173月底才終結,那就是新日鐵住金(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前身之一,新日本製鐵(Nippon Steel)的機密資料,長期外洩給南韓鋼鐵廠浦項總合製鐵與Posco的事件。

浦項總合製鐵是日本對南韓進行戰爭相關賠償的名義下,於1973年成立的鋼鐵廠,初期是由新日本製鐵等廠提供資金與技術援助成立,鋼廠於1983年完成。而在1983年以後,仍有若干新日本製鐵員工私下提供浦項總合製鐵技術資料,持續到2000年代,導致浦項總合製鐵能很快生產新日本製鐵的高級鋼板產品。

鑒於浦項總合製鐵成立初期的雙方合作關係,這可能是當初簽訂的合作授權相關協議曖昧所致;而新日本製鐵認定方向性電磁鋼板技術不在授權範圍,並造成該公司嚴重損害,加上掌握有效確實的證據,在20124月對已改名為Posco的浦項總合製鐵、以及10名相關員工,提起訴訟。

這個案件凸顯的問題,在於日本於2003年才修法,追加產業間諜刑事罰則,2016年進一步修法堵住舊法漏洞,而這起長期洩密案件發生在2003年以前,只能進行民事訴訟,且罰金不高;為殺雞儆猴,新日鐵住金在官司中態度強硬,對已過世的當事人,選擇追及遺族,即使社會觀感認為這是抄家滅族,也在所不辭。

二次大戰後的日本,常被嘲笑為間諜天堂,欠缺政治、軍事與經濟機密保護意識,法律相關規定也不夠嚴謹,其後遺症逐漸浮現;現在關於東芝記憶體的技術機密問題,讓這件事又成為討論議題。

鴻夏可能聯合入股東芝記憶體 INCJ態度轉變

鴻海邀蘋果、SoftBank、夏普合作,競標東芝記憶體。

夏普(Sharp)決定與鴻海一起參與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的股權標售案,這是因為日本政府擔心鴻海與大陸官方關係太深,因此鴻海邀請蘋果(Apple)SoftBank等廠參與合作,現在加上日本的夏普,希望化解日方疑慮。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目前外傳鴻海提出3兆日圓(275億美元)的價格,成為通過第一階段審核的4家廠商之一,為避免政治因素影響收購案,鴻海現正極力強化與美日企業的合作關係,希望能獲得東芝的記憶體事業,加強鴻海在手機零組件事業的競爭力。

另外,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會長志賀俊之,在20173月上旬還表示該機構不是救濟機構,不會參與東芝記憶體標案,但在日本政府決定介入後,現在改稱若能通過嚴格投資基準審查的話,就會參與此案;不過該機構不可能單獨出資,會加入的話也會與其他廠商合作。

[Home]


2017/04/19 2.3.3. 正視兩岸產業政策異同 為台灣經濟找一條活路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繼推動「5+2」產業、新南向政策後,近日行政院又宣示未來8年政府要投資新台幣8824.9億元從事軌道、水環境、綠能、數位等「前瞻基礎建設」,希望能有效改善台灣投資環境,提升經濟和產業轉型動能。然而在相似的時間點,大陸國務院也宣布要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只需將兩岸政策做一對照,即不難看出兩岸產業和經濟發展未來清楚的輪廓。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2016年的3.1%增為3.4%,其中大陸經濟成長率也在信貸擴張及基礎建設支撐下上調為6.5%,較上次預測高出0.3個百分點。全球經濟似乎有機會邁出「低成長、低利率、低物價」的「新平庸」狀態。然而IMF也提醒大陸如果繼續依賴政策刺激,同時信貸快速擴張,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會升高,其中企業債務問題及資金外流恐造成大陸經濟急劇減緩。

事實上,大陸經濟表現和台灣電子業有密切的關係。以智慧型手機為例,雖然大陸手機用戶無法使用FacebookGoogleLINE等國際知名軟體業者的服務,但絲毫不減大陸有錢人為自己和子女買iPhone的慾望,就連一個月薪水只有人民幣4000(約新台幣1.8萬元)的年輕族群也會以口袋裡擁有最新款iPhone作為身分等級的代表。這種有錢沒錢都要買最高價、最高檔次手機的炫富、虛榮現象又以一線城市最為明顯。據說華為、OppoVivo在大陸一線城市消費者心目中其實還稱不上理想的智慧型手機品牌。而台灣作為iPhone最重要的零組件供應商,台灣廠商自然樂見大陸經濟持續活絡下去。

大陸存在硬著陸風險

誠如IMF的警告,大陸經濟確實存在房地產泡沫等嚴重的「硬著陸」問題,如果大陸經濟因房市泡沫爆破而崩潰,勢必造成嚴重的經濟動盪,間接使台廠供應鏈遭到池魚之殃。不過從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可發現,大陸當局已經對當前的房市泡沫採取必要的因應措施,針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網路金融等累積風險進行調控與整頓。此外,大陸政府深知產業升級轉型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因此許多政策作為上均以減輕企業稅負、穩定就業市場、提升製造實力、優化能源結構、保護自然環境為重要方針。

至於要發展知識經濟、創新創業最重要的智慧產權保護制度也是大陸政府當前最重要的施政目標之一,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未來都必須全力配合、嚴厲執法才能讓大陸逐步走出仿冒、偽造、盜用他人智財的國家惡名。不過國際社會一向認為大陸政府容忍本國廠商抄襲他國產品設計、用市場保護手段使自我品牌壯大的本性難移,未來大陸智財保護能產生多少效果,完全看大陸政府有沒有決心在大型侵權案件中做出關鍵判決。

相對於台灣的「5+2」產業和「DIGI+」計畫,大陸國務院也要積極壯大新興產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AI)、積體電路(IC)、生物製藥、第五代移動通訊(5G)等技術研發和轉化,都是大陸國務院點名必須要做出產業聚落的新興產業。而為了發展「互聯網+」促進數位經濟(Digital Economy)加速成長,大陸國務院已下令2017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在大陸的長途和漫遊費,降低中小企業網路專線接入資費。

大陸產業結構失衡

其實大陸官方很清楚大陸目前有基礎性產品供給不足、中低階產品過剩、高階技術產品匱乏等結構性失衡等問題,因此「中國製造2025」必須推動傳統產業生產、管理和行銷模式變革,把發展「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朝中高階製造實力邁進。這個目標和台灣當前推動的許多工業政策可謂不謀而合,未來兩岸產業界其實有很多可以策略合作的空間。

綜合來看,台灣行政院和大陸國務院要推動的產業規劃目標類似,兩邊的政府都擔心青年失業和經濟倒退的挑戰;都想要發展半導體、AI、生技、智慧製造、數位經濟,而且致力改善投資環境。所不同的是,台灣工業製造技術與品質略勝一籌,半導體居全球領先優勢;大陸則快速跨入數位科技創新,而且對新科技研發的投資絕不手軟。

新南向政策不應作繭自縛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日前指出,大部分台灣企業都不會配合行政院新南向政策去東協、中亞、南亞、紐澳等國家發展,即便真的去也可能會鍛羽而歸。相對的,林毅夫認為台灣應抓住大陸經濟成長的機會,讓台灣的經濟表現更好。

其實兩岸官方在產業政策有許多共通之處,兩岸不論在科技、能源、製造都有許多合作的空間,就算政府不支持,民間的商業與貿易往來仍不可能中斷。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台灣廠商是否會因為政府阻撓而無法參與大陸產業升級過程與標準制定?新南向政策美其名是分散風險,但有無可能對台灣產業界形成作繭自縛的毀滅性傷害?政府有必要在主觀意識上去忽視台灣廠商可在大陸產業變革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嗎?這些都應該是經濟部長必須忠實向總統反應的重要情報。唯有真實反應兩岸產業競爭與合作現況,台灣的政策才能夠更加務實而且靈活,如此才能為台灣的經濟找出一條活路,廠商也才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做出符合長期利益的投資策略。

[Home]


2017/04/19 2.4.1. 旺宏華邦電 訂單塞爆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漲價效應將讓NOR晶片雙雄旺宏(2337)及華邦電本季訂單塞爆,法人預估,旺宏和華邦電4月合併營收持續上衝,旺宏上看25億元,為近七個月高點;華邦電可能逼近40億元,有機會創新高。

美光淡出NOR Flash讓今年NOR Flash市況整個翻轉,加上來自車用、物聯網及手機面板導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等三大新應用需求快速推升,讓今年NOR晶片供給缺口擴大。

記憶體通路商透露,包括各大網通、消費性及手機電子代工廠,已接受本季NOR Flash漲幅在一到二成不等,這也是在標準型DRAM首季飆升之後,又一項記憶體價格形成大舉搶貨的情況。

法人指出,這波NOR Flash漲價,台廠二大供應商旺宏和華邦在串列式和序列式各居全球之冠,旺宏全球市占更在去年第4季超越賽普拉斯,成為市場龍頭。

隨著車用、物聯網和OLED面板等新增需求,每個領域都以億顆以上的需求導入NOR晶片,加上美光淡出NOR晶片領域,市場擔心供給缺口擴大,紛紛來台向旺宏和華邦電包產能。

法人指出,旺宏受惠NOR晶片漲價,以及另一主力產品唯讀記憶體(ROM)因任天堂新款遊戲機「Nintendo Switch」熱銷,單周銷量超越索尼(SonyPS4,任天堂計劃今年出貨量上修大增一倍,增至1,600萬台以上,讓獨家ROM的旺宏先前備貨一舉出光,預期本月營收可寫站上25億元,超越上月24.1億元,寫下七個月高點。

此外,旺宏上季確定獲利,淨值連二季站上5元之上,5月中旬可望恢復一般交易,利多加持下,昨天股價以13.8元作收,漲幅4.6%

華邦電同樣受到NOR Flash、利基型DRAM和和NAND Flash三項產品都處於缺貨,價格上揚,法人預估,本月合併營收也有機會站上40億元,改寫新高。

華邦電昨天收盤價17.15元,漲幅3%,為12年來新高。

[Home]


2017/04/19 2.4.2. 英特爾大幅修正DT平台藍圖 強力壓制超微 供應鏈緊急備戰 新品開案、庫存管控大亂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英特爾大幅修正DT平台藍圖,供應鏈新品開案、庫存管控大亂。

近期主機板(MB)業者傳出英特爾(Intel)PC平台相關高層4月上旬來台會見多家合作夥伴,除了告知頂級桌上型電腦(DT)平台將提前在COMPUTEX亮相外,新一代DT平台處理器Coffee Lake亦將提前至20178月上陣,大幅修正2017年平台藍圖,業者透露英特爾突然調整產品時程,應是受到超微(AMD)Ryzen大軍氣勢揚升的影響,儘管處理器雙雄開戰對於供應鏈是好事,然突如其來調整新品時程,讓多家業者新品開案與庫存管控大亂。

近年來英特爾面對全球PC市況低迷、先進製程轉換難度增加,以及對手超微陷入調整期,明顯放緩PC平台轉換腳步,縮減行銷力道,尤其是DT平台轉換週期不斷拉長,然近期MB業者傳出英特爾決定大動作修改2017PC平台藍圖,並陸續向合作夥伴告知新、舊平台轉換最新時程與行銷大計。

英特爾原本預定8月才會亮相的頂級高價Basin Falls平台,亦即鎖定電競、虛擬實境(VR)與超頻等高毛利市場的Skylake-XKaby Lake-X處理器,以及X299晶片組,將提前在530日開展的COMPUTEX期間亮相,MB大廠將展示MB新品,英特爾可能選擇在6月美國電玩遊戲展E3正式發布,上市開賣日期則會在6月底。

業者透露頂級Skylake-X將有140W6810核心處理器,Kaby Lake-X則有112W4核心處理器,除了該4款產品外, 8月將再推出頂級12核心Skylake-X處理器。MB業者指出,英特爾將高階旗艦平台Basin Falls提前2個月上陣,係因超微AM3+FM2+舊平台逐步退場,接連上市的Ryzen 7Ryzen 5處理器出貨暢旺,通路與MB業者支持度不斷上升。

另外,超微於高毛利電競市場亦見需求成長,加上第3季將再發布頂級16核心Ryzen處理器與X399晶片組平台等秘密武器,英特爾為壓制超微持續高漲的氣勢,力守DT平台版圖,決定修改新品推出時程,但卻讓供應鏈業者步調大亂。

英特爾不僅Skylake-X等新品提前上市,亦決定將原本20181月才推出的下一代14奈米製程Coffee Lake處理器平台,提前至20178月中、下旬面市,先由Core i7/i5/i3K系列處理器,以及搭配的300系列晶片組Z370打頭陣,其餘Coffee Lake處理器與H370B360H310晶片組則會在2017年底、2018年初陸續推出。

英特爾複雜的平台規格與型號,以及多階段發布新品計畫,8月後將有HaswellSkylakeKaby LakeCoffee Lake等多代新、舊產品同時出現在通路上,不僅增加用戶選購難度,可能影響銷售買氣,對於供應鏈業者而言,1月才開始銷售200系列產品,第3300系列便將陸續推出,除了新品開案計畫大亂、庫存風險增加,行銷難度亦上升,英特爾如何管控新舊處理器出貨量也是一大考驗。

MB業者認為,近期英特爾受到超微威脅,重新關注DT市況,提前推出新平台,處理器雙雄良性競爭對於PC產業發展是好事,隨著英特爾、超微新平台推出,以及傳統旺季及遊戲大作陸續登場,2017年下半PC買氣相當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自2014年起陸續推出BroadwellSkylakeKaby Lake及下一代Coffee Lake,均採用14奈米製程,成為英特爾最長壽的技術製程,然英特爾提前讓Coffee Lake登場,有機會提早讓首款10奈米Cannon Lake處理器在2018年上半亮相,並加快10奈米Ice Lake處理器面市時程。

此外,面對7奈米製程戰火持續升高,為力抗三星及台積電,業界傳出英特爾已向ASML訂購5EUV機台,每台總價逾1億美元,英特爾原本減速的先進製程與平台轉換,似乎又出現加速跡象。不過,英特爾、超微對於未上市產品相關傳言均不予回應。

 

[Home]


2017/04/19 2.4.3. Intel緊急回防 PC市場2Q戰況詭譎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英特爾嚴防超微,不斷祭出全新CPU平台促銷策略,甚至有意提前公開新品,第2季傳統淡季情形也似可能因此有所改變。

面對2017年第2季全球PCNB市場的傳統淡季效應,加上品牌業者及ODM代工廠3月下單已有明顯縮手跡象,台系PC相關晶片供應商原本都已覺得第2季業績表現應該沒什麼戲,冷場在即。不過,近期英特爾(Intel)陣營不斷祭出全新CPU平台促銷策略,甚至有意提前亮相新品,全面防堵口碑、氣勢正起的超微(AMD),反而讓不少客戶急單出現檯面下流竄的現象。台系類比IC設計業者直言,原先預期第2季客戶下單量應該會縮減15~20%,來避開5窮、6絕、7上吊的淡季衝擊力道,不過,在英特爾突然發功,而且就打算在第2季,提前跟超微拚個勝負後,公司第2季業績下滑力道應可控制在10%以內,只是客戶訂單明顯寅吃卯糧的情形,是否會影響到2017年下半傳統旺季效應,目前則沒有人能夠預料。

國外類比IC大廠指出,近期消費性NB、電競PC及惠普(HP)NB銷售情形不錯的好消息,確實稍稍沖淡全球PCNB市場第2季傳統淡季的隱憂,尤其在英特爾已明白決定在超微營造出更大的聲勢前,就先一步扼殺可能風險的策略,讓一些黏著在英特爾新款CPU平台的2017年新款NBDT產品,很有可能會提前在第2季迅速亮相而且上市後,目前依手上訂單能見度來看,全球PCNB市場第2季需求雖然仍不見得較第1季好,但比起2016年同期,大概並不會差,這對於原本打算在第2季偃兵息鼓的晶片供應商來說,似乎又重新充血活了過來,而先前傳出供貨有些吃緊的國內、外MOSFET晶片供應商來說,更如同吞下大補丸,可以繼續刺激客戶持續預建2017年下半的旺季庫存水準。

台系IC設計業者也指出,英特爾及超微CPU平台的正面對決,絕對是2017年全球PCNB產業的重量級戰役,雖然神仙打架,凡人只能看戲,但從英特爾新款CPU平台已決定提前亮相、量產,並督促客戶新品儘速上市銷售的情形來看,超微新款CPU平台的市場競爭力,似乎比想像中的來得更強,在不少新款PCNB新品都順應大勢提前發售下,第2季傳統淡季的威力,確實有可能打上不少折扣,但是否能有效規避5窮、6絕、7上吊的壓力,恐怕還是得邊走邊看。更重要的是,由於2017年全球PCNB市場需求增量,仍然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目標,2017年上半不少客戶新品先上,產業鏈庫存先建的壓力,是否會讓2017年傳統旺季效應再次樂極生悲,也是一個必須關注的焦點。

[Home]


2017/04/19 2.4.4. 傳微軟推出Cloudbook 售價可能為其成功關鍵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市場預測微軟將於2017年推出雲端版Windows 10 Cloud,並搭配新款的Surface行動裝置問世。

隨著微軟(Microsoft)52日春季新品發表會的到來,外界盛傳一款基於雲端作業的Windows 10 Cloud的出現,與其搭配的Surface CloudBook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科技網站Venture Beat近日透露更多關於Windows 10 CloudCloudBook的細節。

售價將為Cloudbook是否成功關鍵

根據報導指出,Windows 10 Cloud預設只能執行Windows商店上的程式,以確保裝置的安全性,但相對而言也使其程式的使用彈性遠不如一般筆記型電腦(NB),除非使用者修改此一預設設定。此一概念過去曾用於微軟先前推出的Windows RT上。雖然程式安裝受到限制,但有利於簡化CloudBook的作業系統,也可進一步降低售價,有助於行銷此款降階版的Surface

對照Chromebook500美元售價,以及若搭配藍牙無線鍵盤的新版iPad,其售價約為400美元左右,CloudBook售價若落在500美元以下,可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反之,若CloudBook僅配備低階硬體,加上超過500美元的售價,可能難以延續Surface產品的銷售佳績。

精簡版NB已成為眾家行動裝置大廠的新興戰場。GoogleChromebook已引進Android豐富的App生態圈,也出現可拆卸鍵盤結構的平板Chromebook;蘋果(Apple)大螢幕配置的iPad pro搭配Apple pencil一度技驚四座,也配有可拆卸式鍵盤增加使用彈性,此外新推出售價為329美元的iPad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款極具吸引力的平板電腦。因此微軟推出CloudBook可視為對應上述兩家產品所推出的精簡版NB

記取Netbook教訓 微軟借助雲端功效

不過,精簡版NB並非微軟首次出現的概念。Netbook曾創造一股NB需求旋風,但糟糕的使用者體驗卻讓NetbookiOSAndroid平板電腦相繼問世後,迅速遭到淘汰。如今雲端當道,Chrome OS也證明硬體適應彈性,讓OEM廠商在硬體上有更高的發揮空間,因此,若僅是將網頁瀏覽、寄發郵件、簡易文書辦公等任務交由雲端作業系統處理,相信這對於微軟而言並非難事,這也是外界預測2017年將出現雲端版Win 10作業系統的主因。

不過,Windows 10 Cloud也帶來一項隱憂,科技網站Mashable認為,Win OS使用者頗在意平台之間的共通性,假如CloudBook限制App的安裝來源,或許有可能因此降低消費者購買的誘因了。

[Home]


2017/04/19 2.4.5. 西門子蜘蛛機器人結合3D列印 可望顛覆大型零件製造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西門子研發出一項3D列印技術,不僅結合蜘蛛機器人,還可以透過協同作業來完成大型物品列印。

3D印表機可製作越來越多種類的物品,從塑膠、陶瓷到金屬一應俱全,但若是形狀較為複雜的大型零件,光憑一台3D印表機仍難以完成。西門子(Siemens)研發出一項3D列印技術,不僅結合蜘蛛機器人,還可以透過協同作業來完成大型物品列印。

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2016年西門子研究團隊開發出第一台會走路、會說話的3D印表機,如今這項新技術即將成為智慧工廠的生力軍。

西門子推出的SiSpis蜘蛛機器人,無論外型或原理都酷似蜘蛛,尤其是SiSpis擠出列印材料的方式就像蜘蛛吐絲織網。

SiSpis搭載可擠出列印線材的3D印表機、攝影機和雷射掃描儀,在進行大型物品列印時,SiSpis蜘蛛機還懂得協同作業。

機械工程師Hasan Sinan Bank參與研發SiSpis,目前正利用這款機器人來測試新的機器人軟體。

他認為有朝一日,該技術會部署於大型工廠,合力完成列印工作,或者有的機器人負責列印,有的負責鑽洞。一旦機器人可以從不同角度協力完成工作,就可以製造出單一印表機所無法達成的複雜形狀。

在西門子位於美國紐澤西州的企業技術總部,即可看到機器人協同製造塑膠玩具車,每個機器人皆可自由爬行移動,宛如一群可以自由搭配的工人機器人團隊。

只不過這項技術仍處於萌芽階段,仍需要人類在旁監督,但隨著軟體日新月異,蜘蛛機器人將能夠自行爬樓梯,跨越障礙物以保持列印零件平衡,進而執行更多工廠作業,舉凡汽車車身、輪船和飛機機身等大型零件生產。

[Home]


2017/04/19 2.4.6. 日家用PC市場萎縮 年輕族群更愛行動裝置 [ 電子時報 賴琇菱]

日本家用電腦市場逐漸萎縮,手機取代電腦之勢隱約可見。

IDC Japan調查報告指出,日本國內PC出貨量自2013年最高點的1,562萬台開始走跌,2016年的出貨量約1,056萬台,僅較2015年年增0.1%。其中家用PC市場跌幅為7.3%,僅剩418萬台。

此外,NEC Personal Computer在針對近800名的大學生進行電腦技能使用調查中也發現,超過7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對於電腦技能無自信,甚至有社會新鮮人因學生時代即過度依賴智慧型手機,連滑鼠都不太會使用,以為任何PC操作就像智慧型手機般觸控螢幕即可。

[Home]


2017/04/19 2.4.7. 零件瘋漲 PC廠上半年有壓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為反映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壓力,電腦品牌廠今年調漲產品售價策略幾乎已是勢在必行,繼率先開槍的聯想已喊出今年電腦售價就將調漲後,包括雙A品牌廠宏碁與華碩皆預期今年第2季發表年度新機時,PC新品價格就將反映部分成本增長壓力,微星也預計針對較有優勢的產品線調漲新品價格,但業者多坦言,在上半年適逢產業淡季加上零組件漲價,要守住毛利及獲利表現有挑戰。

各家市場研調機構對於今年全球個人電腦(含桌上型PC及筆記型電腦)銷售市況,預估仍將繼續呈負成長;惟自去年6月起,PC相關零組件的價格迄今漲風未止,據Gartner研究報告指出,光是PCDRAM合約價到今年第1季已翻倍漲,以原合約價格僅12.50美元的4GB DDR4模組為例,到第1季底時價格已達近25美元,目前第2季初的合約均價更來到27美元,較首季再增長約12.5%。

此外,NAND Flash因供貨仍吃緊而致平均售價持續上揚的走勢也未見緩,加上PC端的OEM SSD合約均價大漲,皆為PC廠帶來沉重的成本壓力;依DRAMeXchange調查顯示,今年首季主流容量(128GB256GB)的PC-Client OEM SSD合約均價,不論是MLC-SSD或是TLC-SSD皆有超過1成以上的增長,雖預期第2季合約價格漲幅會出現收斂,但SSD的價格將達到PC廠可接受的高點。

在全球PC市場占有率居首的聯想總裁蘭奇已率先放話,今年的PC產品價格將會反映價格調漲;宏碁執行長陳俊聖先前亦已透露,在新一代產品推出時,也將視地區不同、在售價上適時的反映成本壓力。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日前則指出,目前在部分市場推出的產品已反映零組件成本調整價格;華碩並認為,今年上半年受到產業淡季所累,加上PC產品進入汰換周期,零組件又不斷漲價,預期今年上半年營運和去年同期相較將走衰,獲利表現也將有壓。

微星董事長徐祥在法說會時坦言,今年在零組件持續調漲的市況,要維持穩定毛利很有挑戰,不過所有的競業也都遇到同樣的問題、大家的立足點相同,反映價格、調漲產品價格是遲早的事,最慢在今年第3季前各家價格策略就將相繼定調。

[Home]


2017/04/19 2.5.1. 工業物聯網應用 關鍵在於無線通訊和AI導入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工業物聯網(IIoT)就是把物聯網(IoT)應用於製造業,藉由無線技術、網路雲端連線和人工智慧(AI)分析,來監控工廠設備,又稱為工業4.0,亦即以自動化提升製造業水準。資訊交流越多,生產力就越高,但唯有大量資訊經過分析和詮釋,才有助於做出完善的決策。

Electric Design報導,工業物聯網把所有裝置和感測器整合到同一個網路,網路會傳送資料給電腦來儲存分析,經過電腦軟體分析之後,有助於工廠做出聰明的決策,進而達到預先設定的生產力目標。

無論是員工、工具、機器人或裝置,皆可能提供有益的資訊,協助工廠找出無效率之處、潛在問題,同時優化品管、預測趨勢、避免停工、優化既有資產。這一切都有賴軟硬體的更新,首先是通訊技術。

有線通訊向來是工廠自動化的常態,但無線通訊顯然更具彈性。IEEE 802.15.4專門支援點對點(P2P)連線和無線感測網路,該標準確立了基本實體層(PHY),包括頻率範圍、調變、資料率、框架格式和媒體存取控制(MAC)

IEEE 802.15.4主要有3種頻率,最常用的是2.4-GHz ISM頻段(16個頻道),基本資料率是250 kb/s,再來是美國902- to 928-MHz ISM頻段(10個頻道),資料率40 kb/s250 kb/s,再來是歐洲868-MHz頻段(1個頻道),資料率20kb/s

以上三者皆採用直序展頻(DSSS),有二元相移鍵控(BPSK)和偏移四元相移鍵控(QPSK)2種調變。6LoWPAN採用IEEE 802.15.4規範的PHY層和MAC層,屬於低功率的點對點無線傳輸。

至於蜂巢式無線電,支援機器對機器(M2M)資料傳輸,適用於遠端監督和控制,目前正以4G LTE取代2G3G模組,傳輸範圍為1~10公里。

Dust Networks旗下無線網路SmartMesh,以802.15.46LoWPAN兩種規範為基礎,形成具有修復功能的網狀感測網路,提升了傳輸範圍和可靠性,模組電池續航力高達1萬小時,加上採用時間同步跳頻(TSCH)連結層,可在幾毫秒內同步所有節點。

國際自動化協會(ISA)開發ISA100a,專門用來控制工業流程和工廠自動化,採用802.15.4規範的PHY層和MAC層,另外增添資料安全、可靠性、反饋控制等功能。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主要用來辨識、定位、追蹤等,讀取器會傳輸高功率RF訊號給被動式標籤,接著讀取儲存在記憶體的資料。RFID標籤又小又平坦又便宜,可以附著在任何要追蹤的物品。

Wi-Fi僅次於藍牙,堪稱最廣泛使用的無線技術,遍布於智慧型手機、NB、平板、家庭無線路由器,此外還有不少工業用途,適合高速較長範圍的傳輸。

ZigBee屬於低速短距傳輸的無線網路協定,源自ZigBee Alliance,最大特色是針對感測監控建立大型網狀網路,還可以應付多達6.5萬個節點,廣泛應用於工廠自動化以及其他M2M和物聯網用途。

雖然資料收集程式也懂得分類資料,但AI技術更有效率,更不需要人員介入。AI可迅速分析資料,即時調整流程進而提高生產力,預防式維護(PM)便是一例,可預知哪些零件可能故障,預先排定汰換,以免故障中斷生產,造成天大損失。

AI的終極目標是納入一定的人類智慧,來評估情況並採取行動。

[Home]


2017/04/19 2.5.2. 工廠自動化興起 電磁波問題不可輕忽 [ 電子時報 張殷綺、胡儀芳]

工廠往往充滿噪音,而其實受到損害的不僅是人的聽力;各種看不見的電子噪音,也可能損害感應器和通訊系統,尤其在工業物聯網(IIoT)與工業4.0浪潮下,這種情況更顯嚴重。

Electronics 360報導,所謂的電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指的是電磁能量在非預期的情況下產生、傳播與接收,因而造成意外的影響,像是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甚至對設備造成影響。

EMC有兩種主要影響,包括電磁發射(EM Emmision)和電磁耐受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在工業物聯網的工廠環境,往往有大量的有線與無線感應器和通訊網路,但這些工廠卻是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建立,當時還沒有低功耗的科技。一般的工廠裡有許多機器,可能會對各種低功耗的無線裝置產生各種EMC問題。舉例來說,電焊機便可能會產生輻射無線電波。

這些裝置需要的電量可能不到1V,而且可能受到電源與地下電纜的影響。過去的工廠設計人員並沒有把工業物聯網考量進去,因此也不會考量到必須盡量減少GHz以內的電磁發射。

各地政府也都制訂規範來管理EM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為電信設備設立了最低規範,要求必須要進行測試,避免有害的無線電波干擾。歐盟與加拿大的相關單位也針對EMC制訂了標準。

要設計出好的EMC裝置,需要兼顧多個面。這個任務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工業物聯網的建置需要大量改裝,例如重新安排工廠的基礎設施。在工廠層次,必須要設計出好的配電系統。

傳統工廠使用高電壓的AVDC系統,可能產生許多EMC相關的問題。此外,各種重複運作的機器,例如CNC機器或馬達,也會產生電磁波干擾。電線可能成為大型天線,會傳輸內部與外部的電子噪音;盡量減少長的電線,有助於改善這個狀況。

另外,使用不受訊號影響的電線包材,也有助於改善狀況。雖然初期成本較高,但比起之後要解決EMC問題,事前預防仍舊便宜許多。在系統端,可考慮使用過濾器連接器,透過EMI壓縮元件,有助於解決EMC問題。

在裝置層級,PCB上某一區產生的電磁,可能影響同一片板子上的另一個區域。因此,好的設計與排線技巧,就是關鍵。幾個常見的技巧,包括使用低電壓,減少使用高頻零件,以及減少電路版的電磁表面面積等。

總結來說,工業物聯網需要整合低功耗的無線裝置整合到充滿電磁波的環境。要有好的EMC設計,需要注意到各個不同層面,缺一不可。

工業自動化時代 馬達朝電源、控制器最佳化發展

回顧整個半導體產業,處理器的高性能化與記憶體的大容量化成為主要課題,但同時間亦有不少課題存在,其中之一就是馬達。馬達存在於各種數位家電產品,如藍光播放器、單眼相機等日常用品,有的機種甚至裝有8~10個馬達。

馬達歷經數位家電、智慧型手機等時期,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不一,馬達如同處理器與記憶體等半導體晶片,進展快速,現在逐漸朝向與壓電元件或與半導體組合,以達到絕佳控制的目標。如今機器人、物聯網時代來臨,馬達業者紛紛提出新應用,並朝向實用化發展。

如恩智浦(NXP)針對電動車開發出微電腦與馬達套件,該套件上方搭載多個半導體晶片,以控制馬達的控制器,與將電壓送往馬達的驅動器組成,每個控制器裝有6個驅動器,也就是所謂的電源IC。將電源IC能將性能極大化,並進行細部控制,同時附上詳細的操作手冊,讓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一般人也能使用。

法國Parrot的無人機Bebop2採用自家研發的處理器P7,包括應用程式等軟體都已開發完成,並較以往大幅提升性能,力圖整體設計最佳化。

據日經線上(Nikkei Online)拆解玩具等級的迷你無人機與一般穿戴式裝置內部,發現內部組成主要是3個半導體晶片,包括控制器、RF通訊晶片與感測裝置,若加上馬達就是無人機,裝上顯示螢幕就成了智慧手錶。

目前無人機、機器人等新市場還不至於有太大變革,提供包括軟硬體等完整設計(Turnkey)的馬達系統,除了相關領域的專家都能使用,但如此一來就無法用於高階產品,因此未來勢必要更進一步,將馬達、電源、控制器三者的性能達到最佳化。

[Home]


2017/04/19 2.5.3. 大陸機器人產業支出 未來5年將翻倍成長 [ 電子時報 李佳榕]

隨著「中國製造2025」政策帶動自動化製造需求快速成長,大陸的機器人產業支出也持續增加。

隨著「中國製造2025」政策帶動自動化製造需求快速成長,大陸的機器人產業支出也持續增加。產業研究機構IDC報告指出,未來大陸的機器人產業支出將佔據全球30%,於2020年超越590億美元,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機器人需求成長最快速的市場。

IDC全球機器人及亞太區製造業研究總經理張敬兵表示,大陸採用機器人的成長速度會如此顯著的主要原因,在於當地製造業成本高漲及逐漸注重跨產業整合應用。

透過觀察大陸國內13種產業,包括商業及消費者購買的無人機、機器人系統、相關軟硬體與服務等產業發展情況,IDC預測大陸的機器人產業支出將在未來5年翻倍成長,較2016年的246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594億美元,更將佔2020年亞太區該產業支出133億美元將近45%

張敬兵也指出,大陸有50%的機器人產業支出用於生產汽車與智慧型手機等商品的實體製造業以及食品、飲料與半導體加工業上,不過近年來用於「服務」的商用機器人支出也有明顯成長的趨勢,像是工廠、倉庫及物流中心所需的自動化控制器材技術。此外,其他產業,如應用程式管理、教育訓練、硬體布局、系統整合以及各產業的顧問公司等,於2020年的服務機器人支出皆預計將成長至158億美元。

大陸機器人產業發展蒸蒸日上主因政府於2015年推動「中國製造2025」政策,掀起各大主要產業的自動化生產革命。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統計,大陸2016年的工業機器人安裝數達將近9萬台,較2015年的6.85萬台成長約31.4%

大陸對於發展機器人技術新創公司的投資興趣也日漸高漲,市場研調公司CB Insights調查顯示,全球機器人新創公司投資案於2016年首次達到174件,較前一年成長27件。例如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20159月在以軟體公司科大訊飛(iFlytek)為首的融資輪中便募得1億美元的資金;來自深圳的智慧機器人製造商Ubtech也於投資方為鼎暉投資(CDH Investments)、啟明創投以及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的B輪融資中同樣募得1億美元的資金。

專事生產消費者及工業用無人機的深圳公司大疆創新科技(DJI)更是在2015年的B輪融資中得到美國創投公司Accel 7,500萬美元的投資金,使該公司市值提高至將近100億美元,顯示出各界產業看好機器人技術未來的發展潛力。

[Home]


2017/04/19 2.6.1. 鈷價暴漲 電動車供應有壓 [ 經濟日報 劉雲]

隨著特斯拉(Tesla)與其他汽車業者紛紛投入電動車開發,作為電池原料的稀有金屬價格近來持續飆漲,對電動車成本形成不小壓力。

日經新聞報導,用於鋰離子電池的金屬元素鈷,國際價格本月中旬暴漲至每磅27.5美元,創下八年新高;價格相對於年初漲幅高達90%,年比上漲2.5倍。

據日本主要商社人員指出,「市場預期電動車銷路增加、帶動鈷的需求上升」。

電動車蓄電池需要的另一個主要原料鋰,在中國市場的合約價比兩年前上漲近三倍。中國市場是鋰的國際報價參考指標。

鈷與鋰的強勁漲勢,反映汽車業者加速推動電動車計畫。由特斯拉與日本Panasonic在內華達州合資興建的電池廠,已於今年1月正式開始生產。這項計畫耗資50億美元,規模為世界數一數二,預定今年內開始生產Model 3車款的蓄電池。Model 3預訂量據傳已達40萬輛。

除電動車需求看升之外,供應鏈問題也助長稀有金屬漲勢。鈷是鎳與銅的副產品,由於採礦業者不看好銅價及環保規定趨嚴而縮減銅的開採,鈷的產量連帶下降。

此外,鈷的最大生產國剛果政局不穩,也讓市場擔心供應出現短缺。

對電動車開發商來說,降低電池成本至為關鍵。日產汽車目前正與NEC協商出售旗下電池廠,希望能改為向外部供應商採購以降低成本。

[Home]


2017/04/19 2.6.2. LED晶粒漲勢蔓延 市況持續加溫 訂單旺盛看好至3Q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LED市況增溫,兩岸LED晶粒持續吃緊,價格漲勢可望一路延續至第3季。

隨著LED產業進入傳統旺季,LED業者3月起業績逐步加溫,預料營運展望將可望一路看好至第3季,不過由於兩岸主要晶粒廠都呈現產能供不應求,大陸LED封裝業者評估,儘管LED價格從2016年底至今已陸續調漲約10%~15%,不過這波漲勢將可能順勢延續至第3季,直到陸廠新增產能相繼開出才可望緩解。

大陸LED業者指出,2017年以來兩岸LED晶粒業者普遍呈現缺貨,甚至陸廠如三安等有部分產品供應缺口可能達到6~7成。部分原因是受惠於全球LED照明及小間距顯示屏的市場需求強力拉動,另一方面,從全球LED供應版圖來看,除了日亞化之外,大陸LED晶粒廠幾乎已囊括全球五大LED封裝業者的主要供應商地位,包括億光、首爾半導體、Lumileds、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等大廠,而受到大廠強勢訂單的排擠,不少陸廠為了避免拿不到貨,近期正四處積極向上游爭取貨源,在LED晶粒供應吃緊下,預料兩岸LED元件價格將會持續看漲。

台系LED晶粒廠晶電總經理周明俊日前透露,受到訂單需求熱絡帶動,近期藍光LED產能滿載且供需缺口約有3成。晶電表示,受到近來市場需求強勁回溫,藍光LED價格止穩,訂單能見度轉趨明朗,將針對特定產品適度反映價格,並首次鬆口將樂觀期待市況一路旺到第3季。

據了解,由於實際客戶提出的需求是遠超過產能的3成以上,但部分產品價格仍偏低,在策略性挑單及產品組合考量下,晶電表示,3成缺口是指可以接單生產的部分,但短期內仍然大幅擴充藍光LED產能,將在總體機台不變下,策略性調整生產項目。

晶電在2016年採取策略性減產25%之後,將部分老舊機台及生產成本較高的設備進行封存,估計已有約10~20部機台從藍光製程改為生產四元LED。晶電表示,目前四元LED產品營收比重約佔25%~30%,但由於這波藍光LED訂單需求來得又快又急,相較之下,四元LED產能尚未進入滿載,但後續成長動能看好,包括行動裝置導入虹膜辨識、測距功能,以及虛擬實境(VR)、安防監控設備、穿戴式裝置等應用,將帶動紅外線LED(IR LED)應用面持續擴大。

至於CSP產品在2017年應用於TV背光的比重也將開始擴大,LED背光厚度可縮減至2mm,包括南韓、大陸廠商將陸續採用新機種,晶電表示,將依照市況擴充CSP產能,預計第2季底將陸續開出新產能,也將成為挹注第3季營收的動能之一。

儘管大陸LED業者如三安光電、澳洋順昌、華燦光電正大規模投入擴產計畫,據傳,2017年新增MOCVD機台擴充規模將達到200台,為LED產業後續供需投下變數,預計將從8月起陸續投產,不過業界認為,由於澳洋順昌與華燦光電的新增機台主要將配合大陸LED龍頭廠木林森的擴產需求,在主要產能已被預定下,屆時業界供需是否反轉的關鍵仍將以三安為觀察指標。

據悉,三安除了藍光LED機台外,正規劃將擴充19台四元LED機台,月產能將達到10~15萬片(4吋計),產能將較先前擴大1.5倍,可能將導致晶電旗下的四元LED價格也受到變動,尤其以LED顯示屏應用將首當其衝。

[Home]


2017/04/19 2.6.3. 特斯拉德國廠醞釀罷工 Model 3出貨恐再延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近日如火如荼準備Model 3投產,不料德國子公司卻在此時醞釀罷工抗爭,令外界擔心Model 3出貨日期一延再延將打擊投資人信心。

特斯拉在去年投資1.5億美元買下德國自動化生產設備商Grohmann Engineering,希望利用該公司研發的自動化產線來提升Model 3產能,讓特斯拉實現將電動車打入主流市場的願景。

然而,Grohmann員工所屬的德國最大製造業工會IG Metall卻抱怨工人薪資過低,揚言可能在下周發動罷工抗爭。

IG Metall負責特斯拉員工權益的主管喬治(Patrick Georg)周二表示:「我們也不希望罷工。只有在特斯拉拒絕接受調薪提案的情況下,我們才會發動抗爭。」

IG Metall表示Grohmann員工除了對薪資感到不滿之外,特斯拉收購以來先是Grohmann創辦人離任,隨後特斯拉又下令Grohmann停止對外接單,也令員工感到極度不安。

特斯拉對此表示,Grohmann停止對外接單是為了全力支援Model 3生產計畫,也強調特斯拉打算繼續擴大Grohmann事業規模。特斯拉周二發布聲明表示:「我們將繼續與Grohmann員工溝通。假設工會確實發動罷工,我們也會做好準備。」

自從特斯拉公布今年第1季全球銷售量創新高後,股價便一路飆漲,接連超越福特及通用等傳統汽車大廠,登上全美最有價值汽車製造商的寶座,主因就是投資人期待Model 3大發利市。

定價3.5萬美元的Model 3可望加速電動車普及,且特斯拉目標在明年將年產量增至50萬台。為了達到這項目標,特斯拉必須仰賴Grohmann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來提高效率,但罷工恐將打亂特斯拉的計畫。

[Home]


2017/04/19 3.1. 召喚海歸 政府祭大補貼 [ 經濟日報 江睿智]

科技部長陳良基昨(18)日宣布啟動「海外人才歸國方案」,預計年底前吸引100名、45歲以下海外科技博士回台服務,以一年為期,科技部將補助150萬元生活費,亦即平均每月有12.5萬元生活費,希望為國內產業挹注科技人才。

陳良基說,科技部已經啟動「人才列車」,繼第一波每年要送50名博士到海外企業實習,第二波要吸引海外博士回台投入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主要鎖定包括:智慧機械、生技、綠能、國防、物聯網、半導體、循環經濟、新農業、文化創新及數位經濟等十項新創產業所需人才。

陳良基說,台灣一年出國學生近5萬人,光在美國就有2萬人,他日前赴美國波士頓及舊金山等地,與當地海外留學生座談,很多留學生表達希望回台服務的意願;根據科技部調查,有六成海外博士願意回國服務;他強調,此方案就是要「號召台灣留學生回台,刺激台灣產業發展」。

在需求面,陳良基表示,三大科學園區有近千家廠商,再加上鄰近隱形冠軍企業,就可以作為「人才交流基地」,海外博士和企業在此激盪交流並媒合。國內很多中小企業不容易找到海外人才,也能有機會透過此方案找到國際人才。

陳良基也說,Google現對AI(人工智慧)人才年薪開價是15萬至20萬美元,因此科技部提供海外歸國博士生活費以5萬美元為基準,雖然無法與國際企業提供年薪相比,但仍有些留學生想回台服務。科技部產學司長邱求慧也說,此方案是希望「點火」,形塑企業和海外科技人才媒合和交流的環境。

科技部發展及國際合作司長周世傑表示,預計將在78月時審查,篩選出國內需要的科技人才。45歲以下、博士、中華民國國籍是必備條件,但專長是評審最重要的項目,通過評審後可獲得一年150萬元生活費,其義務是必須在三大科學園區進行專業交流或媒合活動。

竹科找高手 AI大數據最夯

科技部啟動「海外人才歸國方案」,科學園區廠商反應熱烈,根據竹科園區管理局調查,短短幾天就回收22家企業問卷,提出逾380位科技人才的需求,其中AI(人工智慧)、大數據、軟體演算等,將成為企業新興人才。

「什麼時候會啟動?」竹科管理局企劃組長胡世民說,竹科廠商一聽說科技部要啟動「海外人才歸國方案」後,紛紛都在問此問題。

對於科技部擬吸引百名海外博士回台,官員以「杯水車薪」形容。

胡世民也說,廠商求才若渴,有的廠商開出年薪200萬至300萬元價碼,重點是看這些博士帶回來什麼技術而定,「只要有技術,廠商是搶著要」。

他表示,上周竹科對園區內40家廠商發出問卷,短短幾天就收回22份,總計提出逾380個科技人才的需求;先進半導體、材料及IC等仍是最大宗,開出225名需求。

其次就是軟體演算開發人才,需求有136人;再其次是大數據分析與計量開發人才,需求有13名;而國際業務行銷及市場開發也要八名。胡世民說,軟體演算、大數據分析等人才需求大幅增加,這令人驚訝。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