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2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國台辦前發言人 520後訪台  [旺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川普拚基建 要企業擴大投資  [經濟日報]
   2.1.2. 拉加德預告 IMF將調高全球經濟預測  [工商時報]

 1展會

  1.1. 華為推動智能社會 三路進擊  [經濟日報]
  1.2. 華為徐直軍下戰帖:不怕IT巨人搶生意 歡迎加大投資拱大市場 直接迎戰AWS、微軟公有雲  [電子時報]
  1.3. 華為2016年手機銷量、營收雙雙成長 然支出大增、獲利縮水  [電子時報]
  1.4. 華為 倡全面數位化 年砸200億美元研發  [工商時報]
  1.5. VR與電競 COMPUTEX今年主力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遠距醫療趨勢正興起 以科技加速急診室診療  [電子時報]
   2.1.2. 印度百大智慧城市計畫規定嚴 新創公司難享商機  [電子時報]
   2.1.3. 龔明鑫:亞洲矽谷物聯網 聚焦6大面向  [工商時報]
   2.1.4. AI大躍進 躋世界一流  [旺報]

  2.2Smart Mobile

   2.2.1. 調查:76%美國青少年擁有iPhone  81%盼下支新手機為iPhone  [電子時報]

   2.2.1Wearable

    2.2.1.1. VR尋求應用商機:VR將不再侷限於遊戲體驗 可望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  [電子時報]
    2.2.1.2. 健康穿戴裝置邁向醫療等級 監測病患生理數據還能追\u8E2A位置  [電子時報]
    2.2.1.3. VR到底出貨量為何? 能否跨越鴻溝才是關鍵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反壟斷攻防 高通告蘋果說謊  [經濟日報]
    2.2.2.2. 智慧機產量 上季減23%  [經濟日報]
    2.2.2.3. 旗艦手機螢幕藉HDR技術加持 成2017年新趨勢  [電子時報]
    2.2.2.4. 三星Galaxy S8DeX 手機變PC終成真?  [電子時報]
    2.2.2.5. 華為 攻台灣萬元以上價位帶  [工商時報]
    2.2.2.6. 陸手機強攻印度 中國模式開打  [旺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廣州建廠 台泥獨家供貨  [經濟日報]
   2.3.2. 東芝財報示警 恐爆生存危機  [經濟日報]
   2.3.3. 樂視錢荒 放棄收購Vizio  [經濟日報]
   2.3.4. 全球晶片大軍領先衝關 5G競局提前揭開序幕 雙連網規格過渡期 新世代手機面臨新課題  [電子時報]
   2.3.5. 3兆日圓 郭董搶東芝志在必得 比第2高價多1兆日圓 日政府:祭出嚴格國安審查  [蘋果日報]
   2.3.6. 陸禁韓令面板雙虎樂  [工商時報]
   2.3.7. 華芯 要買美半導體測試廠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南亞科調薪 防陸挖角  [經濟日報]
   2.4.2. 蘋果新款iMac將現身 供應鏈5月啟動量產  秘密武器具備伺服器等級 將在年底上市  [電子時報]
   2.4.3. 2017年最佳NB品牌調查 蘋果MacBook落至第五  [電子時報]
   2.4.4. 日政府態度影響 東芝記憶體美企出線呼聲高  [電子時報]

   2.5.1. GM 25%機器人導入連網功能 大幅提升產線效率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特斯拉市值 一度稱冠美車商  [經濟日報]
   2.6.2. 北北基水上太陽能系統補助增30% 全台模組防水大備戰  [電子時報]
   2.6.3. Elon Musk個人魅力強 吸引大陸投資者支持  [電子時報]
   2.6.4. 塔塔集團在東印裝設太陽能微電網 提供鄉間穩定電力  [電子時報]

[Home]


2017/04/12 1.1.1. 國台辦前發言人 520後訪台 [ 旺報 蔡浩祥]

據台北消息指出,大陸國台辦前發言人、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長李維一將於527日率32人學術交流團來台,期間將與台大國發所張志銘教授等人就兩岸關係、文化交流等舉行閉門研討會。基於李維一過去在國台辦的經歷,本次來台是否意味著兩岸開啟智庫對話,大陸涉台人士認為,仍有待各方努力。

本次交流活動是由北京市台辦主導,在「京台論壇」框架下進行,520後兩岸官方交流雖中斷,聯繫機制也陷入停擺,但民間及城市交流仍持續推行,不受當前兩岸形勢影響。

蔡滿周年 時間點微妙

由於李維一來台時間點正好落於蔡政府執政滿周年,使得此行備受各界關注。大陸涉台人士表示,兩岸關係最壞大概也就是維持目前的局勢,雖說本次屬閉門會談,但至少是個開端,不過能否構成智庫對話機制,仍有待各方努力。

據了解,520後,兩岸民間智庫交流連帶陷入停擺,僅剩去年由社科院台研所舉辦的「兩岸智庫學術研討會」,或各大學智庫例行性交流活動。

考量到李維一過去在國台辦的官員身分,台灣消息人士表示,李維一是以學者身分參加,目前該團成員證件正在申請中,若通過可望順利成行。

掌握主導兩岸關係

北京聯合大學近來也就對台政策召開多場研討會,4月召開的「習近平對台思想解讀」,邀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斌華、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及北京清華大學台研院副教授鄭振清等多位學者專家,一同剖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對台政策。

另外,1月由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主辦的兩岸關係研討會,面對新一年的兩岸關係局勢,當時代表主辦方發言的李維一曾表示,大陸在兩岸關係中掌握主導作用,有信心能力遏制台獨,維護國家戰略核心利益。

[Home]


2017/04/12 2.1.1. 川普拚基建 要企業擴大投資 [ 經濟日報 鍾詠翔]

美國總統川普於執政即將滿百日之時,再度會見大約20名大企業執行長,全力爭取業界支持1兆美元基礎建設、租稅改革等重大施政措施。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這次川普將接見通用汽車(GM)、IBM及沃爾瑪(Wal-Mart)等重量級企業的主管。川普上台近三個月後,再度針對「國家重建」計畫向民間部門請益,並希望業者提供資金奧援。

百日大關對美國每個總統而言,都是檢驗他們政績的重大標誌,川普的壓力可想而知,尤其面對內政方面似乎毫無建樹鬥。

上周「川習會」期間就有30多名幕僚在白宮開會,分成三組研議如何彰顯川普的百日政績。幕僚將川普的百日執政分成三大類,包括「經濟繁榮」:為製造業創造就業機會、鬆綁法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可信」:履行競選諾言、清理華府沼澤;「加強安全」:邊界偷渡大幅減少、空襲敘利亞。

幕僚原本對外交政績感到擔憂,因為川普沒有經驗,並且外交政策缺乏連貫性,但話才剛說完,川普就決定空襲敘利亞,頓時敘利亞與「川習會」圓滿落幕成為川普外交政策的亮點。

不過,川普在國內仍缺乏政績,國會沒有通過任何重大提案,

有白宮幕僚試圖為川普百日執政貼上「川普主義」的標記,一名官員認為,川普競選的願景是美國優先,美國優先就是「川普主義」。

[Home]


2017/04/12 2.1.2. 拉加德預告 IMF將調高全球經濟預測 [ 工商時報 吳慧珍]

國際貨幣基金(IMF)預定下周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透露,IMF對今明年全球經濟前景的看法,要比去年預測時樂觀,這意味IMF在下周出爐的報告,應會上修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

拉加德周一在柏林與其他全球經濟組織領袖及德國總理梅克爾會面後指出:「我們現在看20172018年的全球經濟,確實比2016年預估時還樂觀,而且看好程度出乎我們原先預料。」

IMF訂於本月18日(下周二)發表一年二度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

但拉加德不忘補充提到:「全球經濟的短期展望雖正面,但可惜的是仍潛藏一些不利風險,我們擔心有過度自滿的危險。」

拉加德指出:「我在此點明IMF的兩大擔憂,一是全球生產力持續低迷,二是伴隨低生產力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問題。」

至於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執政後帶來的衝擊,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她不認為IMF的任務有任何受到阻撓之虞。

此外IMF周一也預告,即將出爐的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會點出一個問題,即占全球經濟產出與消費成長超過75%的新興暨開發中經濟體,恐面臨數十年來最不利的外部環境。

IMF研究發現,與全球經濟接軌後,新興經濟體受貿易條件、外部需求、外在金融環境的影響愈來愈顯著。

研究指出,新興暨開發中經濟體遭受外部環境成長疲弱的打擊,比起過去恐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出在全球金融危機後經濟復甦緩慢,已開發經濟體的保護主義聲浪高漲,以及美國貨幣政策由鬆轉緊。

IMF周一發布的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前50大經濟體中,有29個的勞動所得占比下滑,而這29個經濟體的總產出,在2014年全球GDP就占了約三分之二。

葉倫:超寬鬆貨幣政策時代結束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周一表示,超寬鬆貨幣政策時代即將告終,Fed的決策立場從過去的振興經濟,轉為維持目前的經濟擴張動能。葉倫同時對央行獨立性受到威脅提出警告,直指國會干預恐有害經濟發展。

葉倫周一在密西根大學的討論會發表演說指出,Fed過去致力讓因衰退千瘡百孔的經濟復原,而今政策重心轉到維持近幾年經濟復甦的成果,這代表Fed的決策立場將改弦易轍。

葉倫強調,除非經濟開始惡化走下坡,Fed官員打算持續漸進式升息,那意味短期基準利率會一直調升到長期平均值。

葉倫表示:「以往我們猛踩刺激經濟的寬鬆政策油門,竭盡所能為經濟蓄滿能量,現在終於讓經濟維持擴張且步伐平穩。目前我們要做的是催一點油門,又不致於把油門踩過頭。」

上月例會Fed一如預期,將基準利率調高1碼到0.75%至1%之間,但這只是金融危機以來的第3次升息,Fed並規畫今年內還將2度升息,明年升息3次。Fed同時考慮縮減規模已達4.5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

葉倫提到,Fed已達成國會授權穩定通膨的低檔目標,勞動市場也實現完全就業,這方面Fed「表現得可圈可點」。

不過葉倫在密大的演說中,對Fed的獨立性表達憂心。她警告,原本該免於政治干預的聯準會,獨立性或多或少受到國會威脅,這恐損害經濟發展。

葉倫說:「我一直擔心我們的獨立性受到威脅。我認為央行在貨幣政策上獨立決策,不受短期政治壓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此我們才能做出更明智的決定,專注於經濟的長期需要及健全發展。」

葉倫的威脅感來自於有國會議員提議立法,要對聯準會的決策進行稽核,還規定Fed須遵循嚴格的數學公式制定利率。

葉倫雖未直接點名總統川普,但他去年競選期間曾高分貝批評聯準會。葉倫特別點出有研究顯示,准許央行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國家,「總體經濟表現比較強」。

[Home]


2017/04/12 1.1. 華為推動智能社會 三路進擊 [ 經濟日報 黃晶琳]

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CEO徐直軍表示,華為將擴大投資,成為智能社會推動者,並鎖定持續建立網路連結、擴大管道及數位化轉型三大策略,同時布局雲端以及物聯網。華為11日在中國深圳舉行全球分析師大會,徐直軍分享未來華為重點策略布局,吸引全球500位分析師及媒體參加。

徐直軍表示,2016年華為營收達人民幣5,216億元,年增32%,淨利約人民幣371億元,僅成長0.4%,營收成長大,但獲利有挑戰。

徐直軍表示,2017年持續擴大投資,把投資轉換為推升未來成長的動力。2016年研發投資占營收14.6%,過去十年累積研發投入達人民幣3,100億元(折合台幣約1.4兆),未來計劃每年研發資金投入200億美元(折合台幣約6,162億元)。

徐直軍認為,萬物感知、萬物連結、萬物智能構成未來智能社會的基本特色,華為定位自己是智能社會的始能者、推動者,華為也確立建立網路聯結,擴大管道,推動數位化轉型三大策略。

徐直軍表示,未來雲服務及發展影音都將帶動寬頻需求,雲服務將是未來基本商業模式,電信業者及產業企業客戶未來也要靠視頻服務來推升成長,因此要擴大管道。

此外,徐直軍認為,建立數位化轉型相當關鍵,華為、運營商及企業客戶都要數位化轉型,首先華為要先自己數位化,讓自己累積的經驗跟教訓,成為未來協助企業數位化的關鍵。

推動雲服務部分,徐直軍表示,華為堅定不移地打造公有雲的服務平台,除自建公有雲,也跟中國電信及德國電信等合作建立公有雲,要打造公有雲生態鏈,進入各行各業客戶端,實現雲端目標。

法人認為,華為看準「智能社會」跟「全聯結世界」趨勢,都將帶動電信及企業客戶持續加碼投資,智慧終端則會蓬勃發展,成為推動華為營運成長關鍵,帶動台灣華為供應鏈表現,看好鴻海、台揚、昇達科、台達電、正崴、聯發科、大立光可望受惠。

[Home]


2017/04/12 1.2. 華為徐直軍下戰帖:不怕IT巨人搶生意 歡迎加大投資拱大市場 直接迎戰AWS、微軟公有雲 [ 電子時報 陳慧玲]

華為於11日召開年度分析師大會,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CEO徐直軍按照往例,接受來自全球分析師與媒體的公開提問。在過去幾次的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的回答內容通常都是最重要的焦點所在,讓外界了解華為在特定議題與戰略上的變化調整。

而以2017411日登場的華為年度分析師大會來看,在回答華為將如何因應面對來自不同領域的廠商競爭時,徐直軍就明確表示,雖然外界都很關心包括IBM等大廠積極爭取電信營運商數位化訂單的狀況。但以華為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認為包括IBM在內的IT大廠是競爭對手,反而更像是合作夥伴,因為華為將自己定位為電信營運商數位化轉型所需要的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因此將會有很多空間與IT廠商合作。

事實上,以目前IT廠商在電信營運商所需要的產品線解決方案發展狀況來看,華為反而認為IT大廠的投資太少,希望IT大廠能夠有更積極的投資動作,即使市場會因此產生更激烈的競爭,對於整體電信營運商產業反而會有正面助益,這是華為所樂見的狀況。

但由於華為在日前宣布大舉進軍公有雲市場、並成立新事業部Cloud BU,因此外界也好奇華為將如何因應來自AWS、微軟(Microsoft)等原本在公有雲市場的對手競爭。但徐直軍就認為,雖然AWS與微軟在美國市場或者是已開發國家市場有強大的優勢,但華為在歐洲與發展中國家市場卻也高度佔有率與市場基礎,基於這些優勢基礎,雖然華為與AWS或微軟的競爭是必然,但華為也已準備就緒。

為了更了解華為後續的營運策略與布局思考,以下為徐直軍於411日華為分析師大會上的問答內容。

問:可否談談華為目前在美國市場的發展狀況與各項業務定位?另外,華為過去曾經傳出遭美國相關單位調查的狀況,近來是否有什麼變化?

答:最近華為在美國並沒有遭到什麼新的調查狀況,而對於美國市場業務,華為對美國電信業、 企業市場、終端市長的戰略與定位都沒有改變,這三大業務都在美國市場持續發展中,但營運商領域確實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而企業市場則是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另外,在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裝置部分,雖然短期內看來不是我們的重點,但長期來看,卻會是我們的美國市場的發展重點所在。

問: 可否談談華為公有雲平台的發展策略?要如何因應與電信營運商客戶可能出現的競爭局面,特別是在電信業也希望強化布局的企業客戶市場?

答:華為在面向B2B市場上,定位自己是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而電信營運商面向企業也是以提供服務產品為主,但因為電信營運商並沒有自有產品解決方案,所以說,華為可以與電信營運商共同面向企業市場提供產品解決方案,這會是是最好的組合。

事實上, 華為在歐洲市場已經與多家電信業者有類似的合作,像是與德國電信(DT)、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法國電信等等,華為與這些電信業者一起發展公有雲服務,提供企業客戶相關產品與解決方案。而在發展中國家,則是考慮到每家電信營運商的能力有限,因此,華為的策略就是建置自有公有雲平台, 讓電信業者使用華為公有雲平台去面向企業客戶 。

華為在發展公有雲服務上,有三大差異化優勢,其中包括強大的線下通路銷售體系與產業共生體系 足以提供電信營運商與企業用戶相關服務,第二則是多年與各國電信業者合作的基礎,可以為電信營運商提供如何解決當前遭遇問題的服務,第三則是善用華為在大陸所布建的強大研發能力,作為電信營運商客戶的強力技術後盾支持。

問:可否談談華為在公有雲市場可能遭遇的競爭局面?

答: 客觀來講 AWS與 微軟在美國市場與已開發國家市場都佔有強大的優勢,但華為在歐洲打造本地化可信賴的公有雲服務,也已成為歐洲電信夥伴合作關鍵,另外在發展中國家,則肯定是華為的強項優勢,因為我們有很高的佔有率與基礎建設能力。所以說,華為雖然剛宣布要進入公有雲市榜但過去這麼多年累積的優勢,與微軟、AWS競爭將是必然。

問:您會擔心電信營運商資本支出下降對華為可能造成的影響衝擊嗎?

答:電信業者資本支出的影響一直都是外界關心的重點,在過去幾年經濟困難時期,如果以美元計算,則全球電信營運商資本支出金額確實是有所減少,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長期來看,電信營運商資本支出是否會持續減少,則現在來無法定論。

也就是因為這樣,相較於外界都看壞電信網路營運商資本支出降低,認為這會影響華為的獲利表現;但事實上,華為來自電信營運商的營收在過去幾年仍持續成長,這是因為華為一邊聚焦一邊又強力投入、進而擴大市場佔有率的結果,透過推動電信營運商的網路、業務、營運全面雲化,除了可以提升電信營運商的網路營運效率,也可延續華為的領先優勢。

問:華為將如何面對來自包括IT解決方案大廠等不同領域的對手加入競爭?

答: 其實我們的對手不是這些IT公司,反而我們與他們是合作夥伴,像是IBM等等,雖然這些廠商都積極布局跨足電信營運商市場,希望爭取電信營運商面對IT轉型、雲化、互聯網化等商機。

但必須注意的是,針對電信營運商市場,這些IT廠商的投資是不足的,這其中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因為電信營運商都是大客戶、議價能力很強,IT廠商很難賺到錢;第二個原因則在於電信是個生產系統,必須快速反應終端市場客戶的競爭需求,所以來自電信營運商客戶的定製開發量很大、 需求變化也很快,這對於IT廠商而言都是負擔;第三個原因則在於 IT廠商打造的CRMBSS等電信運營支援系統, 通常只能用在電信營運商客戶、很難同時適用於其他產業客戶,這也會成為IT廠商的開發成本負擔。

但就整體電信營運商的數位化轉型來看,華為其實是希望IT廠商的競爭力道可以更大一點,投資也可比更多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經營競爭預合作,可以進一步擴大促進電信營運商數位化的發展,可以讓電信營運商在面對OTT的競爭時,可以有更快推出服務。

以華為為電信營運商所開發的Telco OSBSS、大數據分析等解決方案來看,如果是基於投資報酬率,其實華為是不應該投資的,不論就投資報酬率或人均產值都是很低的。但為什麼華為要做這個事情,因為我們認為華為作為全球電信營運商市場最大供應商,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華為有責任幫助電信業者實現數位化;而如果電信業者實現數位化,可以更有競爭力,對華為是有好處的,所以,華為是從從戰略的角度去想這件事。

事實上,現在所有電信營運商客戶對於數位化轉型仍然是抗拒的,但華為希望透過自己投資,選擇願意一起面向未來的電信業者合作,以此打造出標竿型的範例,讓大家看到數位化轉型的成果效益,就有可能進一步加快電信網路營運商的轉型進程。也就是因為如此,華為與所有IT大廠不只是競爭,也可以是合作。

問:可否談談華為在人工智慧部分的後續發展策略?是否會推出人工智慧相關解決方案?

答:人工智慧在華為應該是無所不在,特別是在機器學習部分,透過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可以快速解決網路故障問題,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事實上,華為目前使用人工智慧技術打造一個網路大腦, 希望這個網路大腦讓電信業者可以實現網路智能化。而從雲端服務的角度, 把人工智慧能力放到雲上,幫助企業加速雲化。我們甚至用人工智慧去開發基地台,因為現在基地台可能太複雜,透過人工智慧可以因應不同情境進行設計建置。

問:對於近來騰訊、中國電信等業者用極低的價格取得部分政府單位的政務雲系統標案,華為怎麼看這樣的競爭?

答:華為與政府客戶的合作有兩種模式,第一就是提供產品給合作夥伴去滿足政府IT需求,第二就則是提供公有雲服務直接向政府客戶提供計算存儲資源, 至於其他廠商用他們的方式參與競爭,我們並不清楚目的為何,但可以確定的是,華為不會這樣做。

問:可否談談華為終端產品線的下一步發展規劃?特別是在穿戴式裝置部分?

答: 未來終端型態真的不清楚,不一定就是智慧型手機,也許是眼鏡,但如果把這些裝置看成一個市場,型態雖不一樣,但還是單一市場、單一需求。不過在智慧手錶部分,我一直都不看好,因為我不戴手錶,所以每次做手錶的團隊很興奮時,我都提醒他們未來有沒有需求? 因為我一直不明白有智能手機還要一個智慧手錶做什麼。

問:以目前華為在電信業市場的發展來看,可否談談華為對於5G投資布局的看法?

答:在行動通訊市場的規律,已開發國家用的新技術,開發中國家則是用前一兩代的技術,所以華為投資5G並不代表我們不投資3G4G,事實上,華為還是持續大量投資在3G4G上。

至於在5G時代,我不認為會出現非傳統的行動電信業者,因為現在行動通訊技術這麼複雜,很難有新的玩家冒出頭來,行動通訊這個市場比較特別的是,競爭力不來自於新一代的技術,而是來自於之前幾代的累積,也就是因為如此,華為開發的Single RAN技術設備,就是把幾個世代的技術整合起來在一個基地台設備中,而不是單一5G基地台的型式,這就代表在3G 4G時代沒有強的競爭力的廠商要進到5G是很困難的,但這也不代表先前在3G4G領先的廠商,在5G時代就可以躺著睡覺,畢竟歷史上這樣的教訓太多了。

華為分析師大會首日 全雲戰略成主角

華為年度分析師大會於2017411日登場,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CEO徐直軍在開幕時表示,智慧化社會的道路已經展開在眼前,在此其中,華為定位自己是智慧社會的推動者,推動社會走向智慧化社會發展。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先前提出的全雲化策略,在2017年更進一步落實強化,特別是在華為日前成立Cloud BU之後,外界更關注在數位化、智慧化的架構下,以公有雲為主體的華為Cloud BU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徐直軍就表示,華為的發展策略是面向未來建構一個開放的公有雲平台,因為雲服務將會是未來基本的商業模式,不論是電信營運商或者是企業客戶的ICT設施,雲都會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因此,全雲化架構將會是電信業者與企業客戶面對客固需求的基本模式。

對於Cloud BU未來的發展,徐直軍表示,華為之所以成立Cloud BU,主要是要打造公有雲,透過強力投資實現打造公有雲的目標,並且希望以此打造一個公有雲的Family。除了營運自有公有雲外,也會與電信營運商合作,例如與中國電信、Telefonica合作,共同實現公有雲目標。

徐直軍表示,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華為最大的優勢,除了廣大的電信營運商客戶基礎外,在線下實體通路也有業務推廣團隊。

華為將跨足影音內容聚合服務 力助電信業者對戰OTT

為了加快腳步推動電信營運商客戶雲端化、數位化發展,華為在2017411日的年度分析師大會上首度透露,華為將跨足參與影音內容聚合服務(Aggregation),幫助電信營運服務商實現影音內容服務的商用化發展。

華為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11日表示,電信營運商其實已認知到,影音內容服務將會是未來營運的主要成長動能來源,因此推出相關影音內容服務將會成為必然的策略,而在整體電信營運商影音內容服務中,華為將自己定位為電信網路影音內容服務的推動實現者,重點在於幫助營運商客戶降低進入的門檻、建立商業營運模式、並加快推動影音內容服務商用化。

丁耘表示,華為的定位非常清楚,不會參與影音內容製作等相關業務,但華為會去幫助客戶如何實現影音內容服務的成功,提供必要的商業諮詢服務,根據不同國家營運商客戶所處地區的管制政策、影音內容生態、寬頻網路布建連接狀況、用戶支付能力等等因素,協助營運商客戶建立影音內容商用服務。華為會把全球目前分散超過2,000家影音內容供應商、400500家電信營運商進一步匯聚整合,形成一個影音內容聚合平台,為內容供應商與營運商提供必要的協助。

根據華為估算,全球娛樂影音內容市場規模高達6,500億美元,視訊通訊的市場規模也有80億美元,而在行業應用的影音內容服務部分,估計也有3,500億美元的規模,這其中包括萬物互聯所產生的多樣影音內容等等。

丁耘表示,華為希望影音內容可以成為地信業者的基礎業務,就像20年前電信業者的基礎業務是簡訊與語音,現在可能進展到語音與數據,而未來影音服務也有機會成為電信業者的主要業務方案,事實上,目前全球前100大電信業者中,已有超過50%的電信業者開始影音內容服務納入主要業務項目。

但對於電信業者而言,影音內容服務的商用化變現型式仍是問題,丁耘就表示,對電信業者而言,發展影音內容服務其實可以衍生出多種的商用變現型式,包括管道變現、體驗變現、生態變現等等。

丁耘表示,在管道變現部分,對電信業者而言,透過搭配影音內容服務,會增加消費者對網路頻寬的需求,以歐洲電信業者的經驗來看,其實很多消費者不知道要買多少的數據量,但如果電信業者提供的是可以傳輸4K畫質的流量方案,就會吸引消費者的興趣。

根據統計,歐洲電信業者在推出影音內容服務前後,其所銷售的寬頻網路方案平均水準由12Mbps提高到50Mbps,而以中國電信的案例來看,相較於未購買IPTV套餐的用戶流動率可能在3%上下水準,但購買IPTV服務的用戶,流動率則只有0.3%

至於在體驗變現部分,丁耘則表示,華為與德國電信合作推出IPTV商用化服務,在短短半年內,就發展超過50萬用戶數,至於在與南韓電信業者LG+合作部分,已經上線54K畫質頻道,透過這些高品質的內容服務,LG+的內容服務收入已經接近其原本的寬頻網路連網收入,估計2017年來自內容服務的收入就會超過寬頻網路連網收入。

除了單純寬頻網路收入與內容收入部分,丁耘也表示,對於電信業者而言,發展影音內容服務也可帶來生態變現的收入,以比利時電信業者來看,其透過User Generation Content與社交媒體的整合服務,在短短幾個月內就新增100萬用戶;而巴西電信業者推出影音內容服務10個月內就有高達6,000萬美元的進帳。

對於華為將跨足影音內容聚合服務,不但引發外界高度好奇背後的目的為何,也開始揣測華為是否會更進一步往內容應用領域發展。但華為一開始就清楚定調,不會進入內容製作或開發領域,因為華為很清楚其布局影音內容聚合平台的重點,在於希望幫助部分電信營運商客戶能夠更快取得影音內容服務,而在此同時,華為除了提供電信影音內容商用服務解決方案外,也會根據電信客戶發展影音內容服務的需求,為其提供網路與平台解決方案。

丁耘就表示,當電信業者開始布建發展影音內容服務,華為也會提供相關管理平台與提升影音內容體驗的平台,提供端到端解決方案,基本上,華為扮演的是讓整體生態能夠順利運行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副董事長暨輪值CEO徐直軍就特別強調,華為發展影音內容聚合平台的目的不在於追求獲利。以目前的整體生態體系狀況來看,不只有超過500家電信營運商、2,000家內容供應商,也已經超過100家的內容聚合商;但目前的狀況是,如果讓這些業者相互去談合作,特別是對於中小型電信營運商而言,要去整合全球那麼多內容的難度實在太高。因此,如果華為能夠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把內容整合起來,而且是基於電信營運商推出影音內容服務的需求,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電信營運商而言,這就具有很高的價值。

徐直軍表示,華為之所以要扮演這個角色,其實是因為目前沒有人做,但為了要幫助電信營運商可以透過推出影音內容服務取得下一階段成長動力,華為就必須要多做一點,讓這個營運模式可以進一步發展,但要靠內容聚合來賺大錢,絕對不是華為的訴求目標。

[Home]


2017/04/12 1.3. 華為2016年手機銷量、營收雙雙成長 然支出大增、獲利縮水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華為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的代價為龐大的研發和行銷支出。

華為近期快速崛起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品牌。但背後代價為研發和行銷支出大增,導致其2016年獲利僅微增0.4%,創下2011年以來最低獲利成長速度。華為輪值執行長徐直軍表示,2016年華為在行銷、戰略夥伴關係及設立實體店方面支出人民幣49億元,但此為一次性支出,2017年將恢復正常做法。

根據富比士(Forbes)及彭博(Bloomberg)報導,華為2016年智慧型手機銷量成長32%1.39億支,營收亦成長32%至人民幣5,261億元。但其營收快速成長同時,2016年獲利僅微增0.4%,達人民幣371億元(52億美元),主因在於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支出大增。

徐直軍也指出,華為毛利率達7.1%,就財星500強公司(Fortune 500)來說相當不錯。但此數字也較2015年下滑9%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表示,無論華為毛利率如何都不會改變投資未來的目標。華為將2016年營收的14.6%用於研發,未來每年研發支出將提高至100~200億美元,以加速研發5G、人工智慧(AI)和雲端運算等先進技術。

但華為也開始更注意獲利。徐直軍在2016年底曾承諾將減少鋪張浪費的行銷活動,並對員工的盲目樂觀和花言巧語提出警告。他在內部信中表示,不斷增加的支出將損害公司效率和毛利率。

徐直軍更在發表2016年報時表示,華為未來會更注意提高效率,減少無法帶來價值的投資。

華為營收逾56%來自電信網路設備,但較2015年的約60%2014年的約3分之2下滑。而該公司目前正積極發展智慧型手機和雲端業務。

華為目標是在5年內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公司。據了解,華為消費者業務的2017年營收目標為330億美元。但其消費者業務在大陸遭遇強敵。2016年華為在大陸手機市場的龍頭寶座被主攻農村和小城市的Oppo奪走。

而華為雖有意擴大海外市場,但仍高度依賴大陸市場。據市場研調公司IDC資料,2016年大陸市場佔華為45%的營收,達人民幣2365億元,高於2015年的42%。而2016年第4季,大陸市場佔華為智慧型手機的過半銷量。

報導認為,儘管華為獲利成長放緩,但成為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提升品牌知名度仍為重要成就,有助於華為與蘋果(Apple)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全球競爭。

華為將在印度手機市場祭出雙品牌策略 線上、線下雙管齊下

華為將在印度祭出雙品牌戰略,線上、離線雙管齊下吸引不同族群的消費者。

由於印度手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毛利越來越低,大陸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正在迅速調整印度市場策略。已躋身全球前三大智慧型手機廠商的華為,目前雖在印度市佔僅1%,但華為已擬定新策略,將在印度祭出雙品牌,而且將在線上、離線銷售管道雙管齊下,吸引不同族群的消費者。

根據印度Economic Times報導,市場研調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料顯示,華為2016年第4季在印度市佔僅1%,而預估2017年第1季將降為0.8%

華為印度消費者事業群總裁翟錢接受印度IANS通訊社訪問時表示,要在全球前三大手機廠商的位置上競爭並不容易。但華為相信辦得到,並已擬定短期目標,將努力實現目標、奪下全球龍頭寶座。而且華為將在全球所有市場複製相同策略,印度絕對是華為重點關注的海外市場之一。

翟錢指出,華為將專注於評估當地需求及定期投資研發,全力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帶動手機銷售成長。華為在研發投資和創新方面領先其他手機廠商,每年會將營收的約15%投入研發。

英國品牌顧問公司Brand Finance日前公布,華為已成為2017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的第40名,較1年前上升7名。

對產業分析師來說,華為肯定有能力在印度實現相同目標,但過程並不容易。事實上,華為尚未攻克全球三大市場中的美國和印度,仍不斷努力擴大在這些市場的業務。

Counterpoint Research資深分析師Tarun Pathak表示,華為最大優勢是其堅強的產品組合及強大的研發實力。這點有助於華為在非洲等地區與電信商合作。

Pathak指出,未來有潛力擴大市佔的智慧型手機品牌共通點為研發上的深厚實力。若想進軍已開發市場,會需要豐富的智慧產權組合,還要配合電信商的各種要求,因此能進軍全球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品牌相當有限。

翟錢表示,華為已為印度規劃雙品牌戰略,將以線上、離線銷售方式觸及不同階層和細分市場的消費者。華為在印度市場將秉持客戶優先,透過差異化產品穩定發展,並在未來幾年實現快速成長。

華為目前已在印度逾2萬家實體商店鋪貨,其中近6,000家有店內展銷人員。

翟錢指出,華為將專注於提升服務品質及推出加值服務,讓客戶在印度所有華為產品上獲得一流服務。

分析師:華為可望取代三星 成為蘋果最大競爭對手

華爾街投行Drexel Hamilton分析師Brian White日前在CNBCSquawk Alley》節目上表示,華為可能取代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成為蘋果(Apple)最大競爭對手。White指出,華為可望取代三星,未來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會是華為與蘋果的兩強對決。

根據CNBCHindustan Times報導,White認為,華為和蘋果將拉開三星和其他規模較小的手機廠商的差距,且未來3~5年內有些智慧型手機廠商將淡出市場。

市場研調公司IDC資料顯示,2016年第4季蘋果和三星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佔不分軒輊,約為18%;華為市佔則約11%

紀源資本(GGV)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也持相同看法,並不看好三星的長期發展。他認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就連三星日前盛大舉辦發表會推出Galaxy S8,也難以讓消費者感到興奮。童士豪指出,未來很難靠1款手機就吸引大量消費者。

而蘋果完全控制iPhone軟、硬體生態系統,對三星和華為具備明顯優勢。童士豪指出,像蘋果這樣高度整合軟硬體的公司,能讓產品產生區別性,這點三星就辦不到。

童士豪指出,智慧型手機廠商若想贏得更多市佔,就須打造自有生態系統,蘋果、三星和小米都在朝這方向努力。

童士豪認為,手機軟硬體若無法完美整合,就無法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三星新推出的人工智慧助理Bixby目前雖然僅具備基本功能,但三星未來肯定會持續改善其用戶介面。

    

 

    

[Home]


2017/04/12 1.4. 華為 倡全面數位化 年砸200億美元研發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徐直軍昨(11)日表示,華為未來將自身定位為數位化轉型的推動者,雲化、數位化將成為企業成長的關鍵。華為常務董事兼企業業務運營CEO徐文偉則指出,華為計畫用35年的時間全面數位化,而每年將也投入200億美元進行研發。

主題訂為「Go DigitalGo Cloud」的2017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昨(11)日於深圳展開,徐直軍在會中就華為發展3大戰略進行闡述:一是搭建更多網路聯結、二是擴大數據通道,三為推進行業數位化能力。

徐直軍解釋,搭建更多網路聯結是為最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或是物與人的「全聯結世界」,讓人不管在家、在公司亦或是在車上都能有很好的聯結。

在擴大數據通道方面,徐直軍表示,未來雲服務和發展影音都將帶動寬頻需求。而電信業者及產業企業客戶未來也是要靠影音來推動成長,因此需要擴大數據通道。

最後,徐直軍強調,建立數位化轉型非常重要,為了提供客戶更好的數位化過程,華為首先要將自己數位化以先累積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對此,徐文偉提出了一個時間表,計劃用35年時間,打造數位化華為。

徐文偉指出,華為先前成立的Cloud BU(雲端業務運營部門)是打造數位化華為的關鍵,未來Cloud BU將面向華為原有的3大業務運營部門。

對於雲服務,徐直軍表示「雲化是未來企業的一種基本模式,是不可或缺的核心之核心」。華為將打造開放、高效及可信的公有雲平台,並構建「Huawei Cloud Family」,華為的公有雲與運營商合作的公有雲都是這個家族的一員。

另外,徐直軍指出,未來人工智慧將充斥在華為的各個業務中,也會建構一個物聯網平台提供給合作夥伴。而華為將持續加大在基礎領域、關鍵領域的研發投入,預計每年的投資規模將達200億美元左右。他宣稱,這樣才能讓華為在整個研發投資保持持續的強度和力度,還會有一定的增長,但不會像過去那麼快。

徐直軍稱,過去10年華為整個研發投入達3,100億人民幣,占銷售收入的14.6%。他指出,這樣的研發投入,才能一直支撐華為在很多產業保持領先地位。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影音變現 商機巨大

中國手機、設備大廠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徐直軍昨(11)日提及,影音是一種新載體,是成為流量變現的重要模式。華為副董事長兼產品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則表示,影音將成為企業的基本業務,商機巨大。

今年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昨日在大陸深圳舉行,會上多為華為高管就該公司目前旗下業務進行說明。徐直軍開場先就公司大戰略發表演說,提到影音的價值,他指出,「影音是成為流量變現的重要模式。」

對此丁耘補充,「影音戰略已不是遠方,而且有萬億空間。」娛樂影音全球的產業規模大概有65百億美元,但很多人忽略了行業影音(應用到各產業)。如果把萬物互聯到產業應用,也將有35百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丁耘表示,影音業務將逐漸成為運營商的基礎業務,甚至將超越寬頻業務。他進一步解釋,成為基礎業務重要的方式就是進入「主套餐」裡面。在全球前1百大運營商裡面已經有50%把影音作為他們的基礎業務,作為他們整個套餐業務包的一部分。

針對影音該如何變現,丁耘表示有3種方式。一是管道變現,通過綑綁影音業務和頻寬,例如中國電信,任何一個客戶只要買了IPTV套餐,實現整個TV綑綁套餐時,發現整體用戶的離網率從3%降到0.3%。

二是體驗變現,亦即提供極致的體驗業務,不只提供傳統影音,還可以提供觀看明天的電視,就是比看誰有更好的服務。三是生態變現,丁耘指出,比利時電信推出了UGC(用戶生成內容)、搜索和雲業務,僅僅一個月,就發展了100萬用戶。

丁耘指出,華為的定位就是影音業務的「使能者」,幫助運營商客戶和行業客戶實現影音商業的成功,同時提供內容整合,提供商業諮詢服務。

[Home]


2017/04/12 1.5. VR與電競 COMPUTEX今年主力 [ 工商時報 張佩芬]

電競硬體市場規模估明年將突破3百億美元,外貿協會祕書長葉明水指出,PC市場飽和,遊戲產業的崛起已帶動一波科技業的轉型,即將於530日登場的2017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7)增設電競與虛擬實境(Gaming & VR)展區,有全球60家知名廠商參展,提供獨一無二完整產業鏈。

包括享譽全球的ASUSGIGABYTEG.SKILLMSIThermaltake等大廠,以及全球改裝大賽CyberMods 24hrs、世界頂級的電子競技賽Zotac cup masters同台,共同展現後PC時代電競市場崛起的強烈動能。

市場調查研究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指出,全球電競硬體市場規模將於明年突破300億美元。葉明水表示,面對PC市場飽和的現況,遊戲產業的崛起已經帶動一波科技業的轉型,其中又以電競市場為主,完整串聯起電腦零組件、周邊產業的新商機。

根據NEWZOO預估,20152019年全球遊戲產業規模績成長6.6%,Gaming & VR2017COMPUTEX五大主題之一,將有近60家電競業者參展。昨日記者會號召ASUSGIGABYTEG.SKILLMSIThermaltake等電競大廠同台,並於記者會現場展示ASUS頂級的電競產品、GIGABYTE最具創新及高穩定的硬體設備、G.SKILL超越主流規格的超頻記憶體及電競週邊產品、MSI完整且高端的電競系統產品,以及Thermaltake在業界首推的水冷電競全景直立式機殼與電競周邊商品,一同揭開電競生態系中最具突破性的成果,展現COMPUTEX集結產業先進共拓電競市場的決心。

[Home]


2017/04/12 2.1.1. 遠距醫療趨勢正興起 以科技加速急診室診療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遠距醫療的趨勢正在逐漸興起。紐約長老會康乃爾醫學中心(NewYork-Presbyterian/Weill Cornell Medical Center)是率先試行該做法的教學醫院之一。

所有病患都會先進行完整檢查,經由護士或助理篩選後,症狀較輕微或不具生命危險的病患,便可選擇快速醫療(Express Care),由醫生進行遠距看診,再由現場其他醫護人員進行行政、或拆線等後續處置措施。

遠距看診的最大優點,當然就是節省時間。在美國急診室等個2.5小時是家常便飯,透過遠距看診可以讓等待時間節省至30~40分鐘,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急診室老是人滿為患的情況,提升整體醫療品質。

有病患認為,可以在高科技診間裡頭和醫師視訊看診,反而比醫師親臨急診室現場,週邊卻擠滿等待救治的病患好得多;也有病患表示,醫師不在場看診壓力反而沒這麼大。

當然也有人擔心,遠距問診會不會因為追求便利而犧牲了醫療品質,或者少了點「人味」。對此專家表示,雖然醫師不在場,但病患還是可以享有現場的醫療資源,而且用於遠距看診的醫療器材解析度相當精良,醫師端的顯示螢幕更是比病患端大上5倍,透過放大觀察,可以比肉眼看到更多細節。

據商業團體美國遠距醫療( American Telemedicine)統計,2016年美國有2,000萬人次接受過遠距醫療,2017年預料將以15%的比例持續成長。

當然,遠距醫療不可能完全取代親自問診,紐約長老會康乃爾醫學中心一開始以每天4小時的遠距服務試水溫,如今成長至116小時,20167月至今已經進行1,700多次遠距看診,4月開始也將擴及兒科急診部門。

麻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急診部高層AAli Raja表示,10年內遠距急診醫療將會是美國的常態性做法。當然重病患者還是需要由醫師親自看診,但如果是拿藥、看X光、或者眼睛痛、上呼吸道感染的一般患疾,就可透過遠距看診,大大節省病患時間,並增加醫院效率。

[Home]


2017/04/12 2.1.2. 印度百大智慧城市計畫規定嚴 新創公司難享商機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印度政府對參與開發的企業設有嚴格規定。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先前曾在20156月喊出目標遠大的計畫,打算以多達9,800億盧比(150億美元)的政府預算,未來數年在全國打造出100個智慧城市,之後更可能再擴及另外500個。這對各家科技企業而言,可以說是無比龐大的商機。

不過根據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報導,這塊餅雖大,卻不是人人有機會分食。原因出在印度政府對參與開發的企業設有嚴格規定,因此縱使小規模的新創公司擁有在照明、衛生、污染防護和安全監控等方面相關技術,基本上還是看得到吃不到。

按照智慧城市計畫的規定,申請參與的企業必須首先得至少要數年的營運經驗,而且年營業額起碼得要有上百億盧比,單是這一點很多新創公司就不符資格。另外,就算新創公司能夠透過與大型企業合夥加入,資金對他們來說也將會是很大的問題,因為打造一座智慧城市可能需要很多年,而多數新創公司原本就苦於資金不足,根本難以支撐如此長的時間。

專門提供大樓物聯網科技的新創公司Flamencotech執行長Sudhir Sarma表示,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就算不願意,但是與大企業合作是像他們這種年輕小公司參與智慧城市計畫的唯一方法。他也承認資金不夠雄厚的新創公司,就算競標成功未來恐怕也無法撐到最後。

位於華盛頓的全球智慧城市審議會(Smart Cities Council Global)旗下印度分會主任Pratap Padode表示,印度政府應該修改規定,才能鼓勵更多新創公司為智慧城市計畫做出貢獻。

不過仍然有一些新創公司雄心勃勃。他們認為,智慧城市計畫規模所潛藏的商機,實在令他們難以抗拒,因此他們願意和大型企業合作,而且只要找對合作夥伴,除了能夠讓彼此的優勢獲得互補效益之外,透過大型夥伴的提攜,其實還可以順便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對自身事業未來有潛在幫助。

[Home]


2017/04/12 2.1.3. 龔明鑫:亞洲矽谷物聯網 聚焦6大面向 [ 工商時報 于國欽]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昨(11)日表示,我國亞洲.矽谷方案所推動的物聯網(IoT)未來將聚焦於行動生活、人工智慧、新南向政策等六個面向,可於今年世大運展現一些成果,最遲要在2020年東京奧運日本展現「智慧城市」成果前準備就緒。

國發會委員會議聽取「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執行進展」報告,龔明鑫表示,物聯網目前還在起跑階段,政府一方面藉由組物聯網大聯盟由下而上的提案,甄選出21項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示範計畫,另一方面則是從政策面考量由上而下的甄選出智慧城市計畫,目前這兩部份都在進行中。

龔明鑫說,不論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最後都希望提出物聯網的「系統解決方案」,而這個解決方案都需要試驗場域及市場,為達成此一目的,政府未來將聚焦於六大面向:行動生活、人工智慧、自動駕駛、AR/V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物聯網資案及新南向政策等六個面向。何以會有新南向這一面向?龔明鑫說,政府希望未來所提出的IoT系統解決方案,在建立商業模式之後,不僅在國內運用,也能輸出,而南向國家就是我們未來的主力市場。

龔明鑫表示,IoT在行動生活這一面向包括食衣住行,即將在台灣舉行的世大運,會有不少觀光客來台,中央會和台北市研究如何藉由行動生活,讓觀光客在台旅遊更便利。

他說,由於2020年東京奧運期間,日本會展現「智慧城市」成果,屆時也會有觀光客順道來台,我們這六大面向最晚必須在此之前準備就緒。

[Home]


2017/04/12 2.1.4. AI大躍進 躋世界一流 [ 旺報 龔俊榮]

大陸企業的實力大躍進,近來砸大錢搞研發,特別專注在人工智慧(AI)領域,分別在語音助理(Siri)、生物醫學與無人車(自動駕駛)等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並保有領先的競爭優勢,未來足以與蘋果、IBM與谷歌等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相抗衡。《富比士》雜誌甚至直言人工智慧將是中國企業崛起的重要跳板。

過去陸企始終難以擺脫山寨惡名的批評,如今風水輪流轉,陸企為了能躋身國際舞台,不惜斥資投入研發,企圖扭轉仿冒抄襲的印象,特別看重人工智慧這塊領域,而且取得不錯的成就,更引起國際財經重量級媒體《富比士》的關注,撰文報導陸企在人工智慧的大躍進,已成功擠進世界一流之列。

目前大陸在人工智慧的研發,已從簡單的聊天機器人到早期疾病診斷,有愈來愈多的生活領域,注入人工智慧的結晶。

網友人口多 效益可觀

不少分析師相當驚艷陸企在AI的投入,並相信未來AI是大陸很重要的產業支柱,尤其是大陸擁有龐大網友做基礎,足以根據這些大數據進行消費行為的分析,並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

根據北京諮詢公司艾瑞諮詢預計,到2020年時,大陸AI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14億元(人民幣,下同),成長到百億的規模。

期刊文章數 超越美國

不僅民間企業搶進AI,今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的施政報告上,特別點名將AI列入重點發展產業,顯見政府與民間正在齊心協力進軍AI領域,希望能夠與谷歌、IBM等國際重量級科技集團一較長短。

事實上,大陸網路三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百度以及騰訊控股,先後宣布了建立AI實驗室和價值數10億美元的AI項目計畫。同時大陸在AI的進步,也贏得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的肯定,該機構指出,在2015年,在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期刊文章數量上,中國已經超越美國。

《富比士》雜誌在文章也舉出3家陸企的實例,說明陸企在AI領域的研發成就,例如科大飛訊近年來在語音助理的研發實力,已不輸於蘋果,碳雲智能在生物醫療的投入,用於疾病的預防上,也取得不錯的成果。另外百度在無人車的研發,正累積與谷歌抗衡的本錢。

AI訴訟激增 人工智慧前景夯

前加州伯克萊大學中美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訪問教授吳霽虹日前說,衡量產業大爆發的兩項重要指標是專利數與專利爭訟數,而根據他的研究發現,目前人工智慧(AI)領域的訴訟出現暴增跡象,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已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兆元(人民幣,下同)級人工智慧產業盛宴即將上桌。同時也讓大陸傳統產業有利用AI彎道超車機會。

吳霽虹在深圳舉行的第5屆中國電子資訊博覽會「2017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技術的突飛猛進和成本的下降,讓人工智慧跨越了產業化的門檻,兆元級的產業藍海序幕正式揭開,人工智慧已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吳霽虹說,根據研究,全球人工智慧專利數量在2008年達到頂峰;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利訴訟則在2010年後開始大量爆出,這意味著人工智慧的產業化快速發展。

他指出,人工智慧是可以讓多數大陸傳統企業實現「換道超車」的最大契機。另外,創投界資深人士認為,場景應用的落地恰好是大陸人工智慧產業的優勢所在。大陸有足夠多的用戶在使用網路與行動網路,這是人工智慧生根成長最好的沃土。

[Home]


2017/04/12 2.2.1. 調查:76%美國青少年擁有iPhone  81%盼下支新手機為iPhone [ 電子時報 茅堍]

76%美國青少年擁有iPhone81%希望下一支手機是iPhone。調查結果雙創歷屆之冠。

儘管就全球市場而言,蘋果(Apple)iPhone銷量佔比遠遜於Android平台手機,然而最新調查顯示,美國青少年使用iPhone手機佔比,不但遠高於Android手機,並且iPhone受青少年喜愛程度也在持續揚升。

根據Business Wire9TO5MacMacRumors等援引美國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針對5,500名平均年齡16歲的美國青少年所進行的調查報導,目前擁有iPhone的美國青少年佔比高達76%,並且有81%受訪者期盼,自己下一支手機會是iPhone

兩者佔比不但較2016年秋季調查結果的74%79%,分別揚升了2個百分點,並且也雙雙創下歷屆調查佔比最高紀錄。

Piper Jaffray表示,此一結果反映出iPhone 7市場需求仍看好,且消費者對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0週年款感到興奮。

除了iPhone手機,美國青少年對Apple Watch感興趣的佔比也在揚升。有13%受訪者表示,有意在未來6個內購賣Apple Watch產品。

該結果也較2016年春季調查時的11%,增加了2個百分點。不過,目前實際擁用智慧手錶裝置的美國青少年仍約僅佔16%

再就整體腕戴式健身產品而言,71%受訪者選擇使用Fitbit裝置、10%選擇Apple Watch。選擇NikeGarminJawbone產品的受訪者則是各佔9%4%1%

相較於先前調查,選擇使用Apple Watch的佔比與佔比排名也都有提升。

[Home]


2017/04/12 2.2.1.1. VR尋求應用商機:VR將不再侷限於遊戲體驗 可望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 [ 電子時報 張殷綺、莊瑞萌]

微軟HoloLens證實,VRAR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過去幾年來獲得大量注意,SonyPlayStation VR頭戴式裝置、AlphabetGoogle Cardboard和新的Daydream View裝置,都讓VR逐漸跨進主流市場。

Pokemon GO2016年意外爆紅,顯示智慧型手機用戶有使用AR的意願。微軟(Microsoft)HoloLens也證實,VRAR很快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The Motley Fool列出了VRAR的五大趨勢:第一,VR的很可能是下一個運算平台。目前各界對於VR的焦點,都放在遊戲、製片或其他娛樂內容,不過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認為,VR不會只侷限在這些領域。

Zuckerberg2016年受訪時提到,VR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運算平台,然而還需要一些時間才會實現,不過他樂觀認為,VR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通訊科技的主要方式。照片比文字更豐富,而影片又比照片更豐富;這一切會愈來愈接近人的自然經驗,人們可以立即與其他人分享一切。

第二,VR要壯大還需要時間。VR還在發展的早期,要進入主流恐怕還需要好幾年時間。Zuckerberg認為需要5~10年。近期一些混合式裝置,像是Magic LeapAR裝置,發展進度便不如預期。

微軟的HoloLens要價3,000美元,目前主要給開發者,也僅賣出數千套。微軟HoloLens負責人Roger Walkden表示,他們並沒有想要賣出數十萬台、或數百萬台,目前HoloLens還很昂貴,而且銷量還不大。他們認為現在的銷售數字已經很不錯,已經很令人滿意。

然而近期Facebook關閉了500BestBuy商店體驗點的其中200家,主要因為大眾興趣不高。目前整個VR的發展,其實還很緩慢。

第三,這是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方式。MIT Technology Review編輯Jason Pontin近期採訪了Google的製片人Jessica Brillhart,他們談到了VR的現在與未來。被問到是否會用VR來錄製家庭影片,Brillhart表示,也許會,但這不見得是好事。

想想當年自己還是孩子時,你可能早已忘了生日聚會的一切。但是現在,VR會捕捉到一切。你可以看到你喜歡的人以過去的方式回應,或以某種方式吃蛋糕。我們再也無法遺忘任何事情,這是有趣的。這也顯示VR還處於早期階段,目前還不清楚這個平台將會如何使用,以及我們是否真的會喜歡它。

第四,VR可能影響所有感官。目前VR僅侷限於影像和聲音,但為還可能會進一步擴大。戴爾(Dell)旗下遊戲筆電Alienware總經理Frank Azor認為,VR一旦擴充到其他感官,包括溫度、氣味等,所謂的虛擬界線,便會變得模糊。

第五,ARVR的市場潛力可能非常巨大。VR2016年的市場規模為19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成長到224億美元,這當中包含了軟體與硬體銷售。至於AR,市場成長得更快,Digi-Capital估計,AR 加上VR市場在2021年將達到1,210億美元。

IDC則估計,2021ARVR頭戴式裝置出貨量將超過9,900萬個,遠超過2016年的1,000萬個,年複合成長率達58%

目前ARVR才剛開始,意味著機會還沒流逝。儘管還有許多未知數,但未來幾年的成長性,是可以期待的。

VR有利打造擬真情境 可望提升心理疾病治療效果

透過VR,可讓病友經歷過去的傷痛來源,讓醫師適時給予治療。

就在Oculus RiftHTC Vive在消費性電子市場推出虛擬實境(VR)裝置後,讓VR成為少數熱門科技話題之一。評論也指出,醫界利用VR達到模擬情境的結果,可用來幫助醫師釐清病患出現心理疾病的原因,預料可在心理醫療市場上廣受採用。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目前討論心理疾病已被外界廣為接受,而且每4人中就有1人一輩子多少都會遭遇心理健康問題。英國成年上班族疾病健康問題,有近半更是屬於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每年也消耗英國280億英鎊經濟,其中不包含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支出費用。

不過,心理障礙獲得資金,卻僅佔醫療研究經費5%以及NHS醫療費用的13%,雖然從2007年起,透過心理治療普及化計畫(Improving Access to Psychological TherapiesIAPT)提供的治療選項已增多,但在提供即時治療上仍不足。

評論指出,即時治療的形式相當關鍵,雖然諮商能達到某種效果,但讓病友身處在會引起焦慮的狀態並帶領他們去思考、感受與做出行動更可帶來強大改變。如今藉由VR之助,其未來樂觀發展不無可能。

VR最早在1960年代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其本質多年來並未改變,也就是透過電腦產生圖像、顯示系統呈現感測資訊,再由追蹤器回饋用戶位置與方向,以便更新圖像,近年來,其精密度與技術可取得性也更勝以往。

VR如何運用在心理健康上,主要是VR具備可模擬造成心理障礙情境的絕佳能力,等於節省過去治療人員必須陪伴病友親臨現場的必要,如今透過滑鼠就可打造出飛翔或引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事件的情境。

VR也可提供另一項優勢,因為即使是治療的一部分,對多數人來說,要面對一項困境並不容易,但由於VR並非真實,因此上述排斥感會逐漸消失,民眾在現實生活中不願做的事,都可在VR世界中做出來,換言之,在VR學習到的也可轉移至現實生活中。

目前為止,在心理治療利用VR的研究共有285項,大多數是鎖定在利用VR來治療焦慮症、恐懼症、社交焦慮與PTSD,其結果也顯示VR能提供快速且持久的改善。

至於其他的失調,結果則未確實明顯,例如VR在處理被害妄想症(Persecutory Delusion)上雖可帶來極大價值,但仍需要更仔細研究證實。

目前僅有2項小型先期研究是利用VR來治療常見的沮喪,VR雖可有效觸動酗酒或煙癮的慾望,但外界尚未測試以VR為主的治療方式,而且利用VR來治療飲食失調的系統性治療研究也尚未進行。

即使如此,VR在治療心理健康上潛力仍無窮,不僅有助治療也有助評估,因為VR可讓臨床醫師執行情境測試,等於無須再倚賴由病患提供那些依稀記得住的想法或感受。

目前VR治療仍需要1位經過受訓治療師在現場,未來則可望由虛擬治療師取代,如此將讓最佳心理科學造福更多的人,但欲達到上述結果則需仰賴明確領導者與投資。

評論指出,虛擬治療的心理組成要素不僅要適當,VR體驗也必須合乎規格,目前常見VR要提供沉浸式體驗仍有段距離,若要讓民眾願意不斷採用,虛擬治療必須如同最佳電玩遊戲一樣令人期待。

另外,VR不僅能讓外界模擬現實,也可打造不可能出現的情況,但同時也得不斷接受臨床測試,才能讓VR在改善心理健康上發揮其效果。

三星與Six Flags遊樂園合作 打造VR雲霄飛車

三星與遊樂園Six Flags合作,結合VR與實體的雲霄飛車體驗,成功創造話題。

許多人或許在電視上看過酷炫的虛擬實境(VR)廣告,但他們可能根本還不想真的購買一台VR裝置。

TechnoBuffalo報導,三星(Samsung)希望改變這一點,並從雲霄飛車下手。三星與Six Flags遊樂園合作,打造VR雲霄飛車,結合了VR的元素與實體的雲霄飛車,名為「Galactic Attack」。

該款VR雲霄飛車目前已經在加州、德州與墨西哥的Six Flags主題樂園推出,接下來將引進密蘇里州、喬治亞、依利諾、紐約州和加拿大的主題樂園,而這不過是三星與Six Flags攜手合作的第二年。

這個雲霄飛車使用客製化的Gear VR頭戴式裝置,配備Galaxy S7手機一起使用,另外有一個額外的保護措施環繞頸部,避免過程中鬆脫。

三星稱這樣的體驗為混合實境(MR)。一開始戴上去的時候,Galaxy S7相機會讓你看到周遭的一切。坐上雲霄飛車位置上後,VR體驗正式開始。你突然變成了一艘船的船長,而隔壁的人就變成了副船長。

整個VR體驗讓你進入一個太空世界,途中不時會有隕石飛過,乘坐的人已經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透過Gear VR頭戴裝置的觸控板,你可以開始操作一把槍,射下外星人想要用來毀滅地球的隕石。整趟過程不過幾分鐘。

整趟行程經過精密的校對,所以雲霄飛車的轉彎與起落,都與VR影像中的世界一致,讓人更容易融入。

不過,整體而言,VR體驗仍有美中不足之處。Galaxy S7的效能強大,但還不到遊戲機或電腦的程度,因此與Sony PlayStation VR和宏達電HTC Vive看到的VR影像不能相比。

三星和Six Flags試圖創造的VR經驗極具雄心,但恐怕還沒達到終極目標。好的VR體驗需要更好的配備,才能讓用戶沉浸在打造出來的世界,否則只能讓人嘗試1~2次,然後就束之高閣。

若要VR能夠達到我們看到的潛力,有很大程度需要依賴三星這種創新項目,將VR推向新的境界。隨著設備變得更強大、VR應用不斷增強,未來還可能有更多可能性。

[Home]


2017/04/12 2.2.1.2. 健康穿戴裝置邁向醫療等級 監測病患生理數據還能追\u8E2A位置 [ 電子時報 林欣儀]

COMGO健康手環還能透過藍牙與監視攝影機連線,追蹤病人活動路徑。

目前市面上的穿戴式裝置大部分仍是面向一般消費者,量測數據只能作為個人參考。不過隨著部分穿戴式裝置走向醫療等級,未來穿戴式裝置不僅可用在院外的平日健康監測,更能用在醫院與照護機構內部,提供病人的生理狀況監測。

研發COMGO健康手環的昌泰科醫,未來也計劃將這樣的裝置導入醫院應用,並以振興醫院做為先行的實驗場域。COMGO健康手環內建有醫療級血氧儀與簡易心電圖機,再搭配獨家運算法,可得知心律、血氧、血壓與血管彈性,此外也結合計步,未來還會加入體溫量測與睡眠偵測。

COMGO健康手環現階段雖然定位在自我健康照護,但會朝著通過第二類醫材認證發展,之後就能被醫院正式採用,做為醫療判斷依據。透過結合雲端服務的資訊紀錄,醫護人員就不需持續往返於病床與護理站之間,只為了將紙筆記錄下來的數據,輸入護理站的電腦裡。

如此一來,除了避免誤寫之外,還可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並彌補醫護人員交接的時間差;而透過雲端服務,系統也能即時自動抓出異常,並提醒醫護人員哪些病患可能需要協助。舉例來說,系統可自動將不正常的心電圖傳到醫護人員的平板。

由於COMGO健康手環支援藍牙,未來還能透過在醫院與照護機構的監視攝影機中加裝藍牙模組,追蹤病人活動路徑,避免家屬或護理人員找不到病人的情況,系統也能在病人離開或進入特定範圍時自動通報。

[Home]


2017/04/12 2.2.1.3. VR到底出貨量為何? 能否跨越鴻溝才是關鍵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虛擬實境(VR)經由Sony、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宏達電(HTC)Oculus等業者力拱,2016年已成VR發展元年,且伴隨2017年更多VR應用程式推出,外界預期將可進一步推升整體VR的發展性。不過雖然VR議題火紅,然觀察近期各研究機構對VR的出貨統計與成長預估可得,市場對各VR的發展預期仍有相當的落差存在,而此也凸顯整體VR產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目前相關研究機構對宏達電、OculusSony等業者的VR頭盔出貨統計數有相當的差異性。SuperData Research表示,2016年全球VR頭盔裝置出貨量總量達630萬台,產值則達近18億美元上下,其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ear VR出貨量達451萬台,拿下近71%的佔比外,另SonyPS VR則交出75萬台的出貨成績,除外,宏達電的HTC ViveOculucsOculus Rift,銷售量分別達42萬台與23萬台。

至於業者所提供的出貨數字方面,除Sony外,宏達電與Oculus則未對外公布VR頭盔的確切出貨數字,Sony表示,截至2017219日,PS VR的總出貨量,達近91.5萬台的規模。

另單獨以大陸市場計算,依Canalys統計,2016年大陸VR頭盔總出貨量約達30萬台,佔全球近15%的比重,為全球第2VR市場;以此換算,其認為2016年全球VR頭盔總出貨量約達近200萬台上下。其中宏達電在當地以5萬台以上的出貨量拿下近18%的市佔位居第一,另大陸業者大朋則以17%的銷售市佔緊追在後。

IDC日前則預估,擴增實境(AR)AR頭盔2016年出貨量已達1,010萬台,預估到2021年時市場需求總量將提高到9,940萬台的規模,較2016年有近10倍的成長性出現,且年均複合成長率將高達近58%。另在銷售金額方面,其預期AR頭盔的出貨金額將由2016年的2.09 億美元提高到2021年的487億美元,另VR則可望由21億美元擴增至186億美元的規模。

無論上述何者數字是否接近真實性,且VR發展元年的出貨表現是否吻合業者原先預期,對VR業者而言,目前偏低的VR頭盔出貨數字確實存在隱憂,如何儘速拉抬,從而讓VR價值鏈體系成員均有利可圖,經此引領產業進入正向良性循環,將仍是VR產業能否跨越鴻溝邁向高成長的主要關鍵點。

所幸從近期業者的布局來看,隨著業者在VR生態體系的構建更趨完整,VR的推展策略更趨明確,讓VR產業已更透露曙光,據觀察,現今產業環境對VR的發展已更為有利,諸如PC的支援性提高與價格降低、5G網路蓄勢待發、Google、微軟等巨擘對AR/VR的支援性加深、商用市場對VR的使用導入意願有增無減、市場對VR的內容、影音開發的投資增高等均是。

此外,誠如先前宏達電大陸區總裁汪叢青所指,目前VR產業仍處在群體用戶的拓展期階段,欲加速此市場發展絕非單仰賴宏達電一己之力而得,必然須依仗產業鏈各環節群策群力才行。而對宏達電而言,近期經由改變廣告刊登方式、調整VR平台收費機制、深化硬體與應用程式開發、強化對VR技術與內容商的支援性後,預期將有利進一步拉抬整體VR產業的發展性。

[Home]


2017/04/12 2.2.2.1. 反壟斷攻防 高通告蘋果說謊 [ 經濟日報 林奕榮、謝佳雯]

在遭蘋果公司控告並求償10億美元後,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10日反告蘋果向監管機關說謊以誘導當局對高通展開調查,並威脅高通需隱瞞部分iPhone手機使用英特爾數據機(modem)的真相。

蘋果今年120日提出反壟斷告訴,指控高通意圖違法掌控晶片市場,並扣留應退還給蘋果的逾10億美元專利使用費,以報復蘋果協助韓國主管機關調查高通的反壟斷行為。此外,蘋果也向高通求償數十億美元,補償過去被高通超收的費用,並爭取降低未來的專利使用費。

高通10日反訴並求償,金額不詳;高通指控蘋果公司違反合約承諾、錯誤描述雙方協議並作不實陳述事實。高通法務長羅森伯格說:「高通對蘋果公司訴狀中的部分主張非常震驚,這是本公司對蘋果所提指控中一些混淆內容的回應。」

高通的獲利除了生產晶片,專利授權費用更高達營收的三分之一。自蘋果提告迄今,高通的股價下滑12%,市值蒸發逾100億美元。

羅森伯格指出,蘋果在背後推動全球各地對高通的調查,透過「不實與誤導的說法誘導監管機關對本公司採取行動,因為如此將有助他們的商業利益」。

高通去年12月遭南韓當局以違反反壟斷法規重罰1.03兆韓元(9.02億美元),今年1月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提起告訴,指控高通透過排他性授權條款,禁止蘋果使用其他競爭對手的晶片以換取較低的授權費,不公平地排除競爭對手。此外,高通在歐洲、台灣都面臨調查。

高通並指出,蘋果破壞雙方10年合作關係,並威脅高通不得公開評論iPhone 7的性能。高通表示,部分iPhone 7透過英特爾的數據機連結手機網路,性能不如使用高通modem的裝置。

蘋果和高通之間的戰火升溫,法人認為,身為蘋果第二手機基頻晶片供應商的英特爾有機會得利,相較之下,聯發科暫時無法受惠。

法人認為蘋果向高通提告,一方面是因為去年起手機基頻晶片供應商已新增英特爾,內部亦正積極研發自家基頻晶片,可以慢慢擺脫對高通的依賴。高通也向蘋果提出反訴,使這兩家在智慧型手機和手機晶片各據一方霸主,煙硝味更加濃厚。

法人預估,若高通和蘋果間的關係持續惡化,在蘋果自家基頻晶片尚未就緒前,優先受惠廠商應該是現居第二供應商位置的英特爾。

[Home]


2017/04/12 2.2.2.2. 智慧機產量 上季減23% [ 經濟日報 魏興中]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適逢傳統出貨淡季,首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需求低迷,買氣不如預期,各大廠紛紛下修第1季生產數量。整體而言,2017年全球第1季智慧型手機生產量約3.07億支,季衰退23%

TrendForce表示,雖然各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如華為、LG、三星等陸續發表2017年旗艦機種,但在蘋果新機發表前,消費者普遍抱持觀望心態,預期將大幅影響第2季買氣,因此預估全球本季智慧型手機生產量僅個位數的季成長。

三星則憑藉J系列智慧機支撐銷售動能,成為第1季唯一季度正成長的手機品牌大廠。TrendForce預估,第2季三星靠著J系列及旗艦機Galaxy S8系列加持,成長率有望持平。

[Home]


2017/04/12 2.2.2.3. 旗艦手機螢幕藉HDR技術加持 成2017年新趨勢 [ 電子時報 周延]

隨著三星、樂金、Sony的旗艦手機支援HDR技術,2017年手機螢幕支援HDR技術愈發普遍。

過去,智慧型手機業者在手機螢幕差異化設計上絞盡腦汁,如2K超高解析度(QHD)與曲面螢幕等設計,2017年焦點則移至畫面比與高動態範圍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HDR)上,各品牌旗艦智慧型手機螢幕紛紛採用HDR顯示技術。

據韓媒ET News引述南韓顯示企業界人士消息,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為使顯示差異化,與音效大廠杜比(Dolby)合作,將Dolby Vision技術從樂金電視產品使用至旗艦智慧型手機G6。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Tab S3Galaxy S8等旗艦款平板、智慧型手機螢幕亦具備HDR顯示技術。

智慧型手機業者過去以來,無不朝提升螢幕尺寸、解析度方向發展,從3~4吋的小尺寸螢幕,隨著上網速度提升至4G LTE,螢幕尺寸也提升至5吋以上,而三星電子自從推出Galaxy Note系列平板手機後,解析度更一路從HD提升至Full HD2K QHD

2014年起,大螢幕與2K QHD解析度螢幕陸續為品牌旗艦手機所採用,此後3年間,因為性能、耗能效率、軟體內容上無明顯躍進,使得手機螢幕解析度、尺寸等沒有再次提升;業者將差異化著力點轉至手機螢幕外觀,2013年三星推出Galaxy Round、樂金推出G Flex兩款搭載可撓式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的曲面螢幕手機,此後,三星推出利用手機側面的Edge顯示器,樂金則續推G Flex後續機種。

隨著2017年到來,手機業者不再於螢幕尺寸、解析度、外觀設計等顯示器硬體上著力,而是開始關注軟體內容,將過去運用在電視上的HDR技術套用至手機,HDR是種強化明暗對比程度的技術。

南韓手機業界有關人士表示,HDR雖透過軟體進行演算後顯示影像,然若無硬體配合,仍無法完整發揮效能。而目前手機顯示器已達到可支援HDR技術階段,已能夠完整展現HDR效果。

樂金旗艦手機G6首度採用杜比HDR技術Dolby Vision與超高解析度聯盟(UHD Alliance)推出的HDR 10技術,樂金也正思考V20後續機種將搭載HDR技術。三星Galaxy Tab S3採用HDR 10技術,支援亞馬遜(Amazon)提供的HDR影片,並與Harman合作提供AKG專業調音相關技術。而2017329日公開的Galaxy S8配備高對比度的OLED面板,並支援HDR技術。SonyXperia XZ Premium也支援HDR技術,並擁有4K解析度螢幕。

在行動HDR媒體內容上,以Netflix最為積極,Netflix持續積極培育具有4K UHD與深度體驗性的HDR媒體內容,如推出《小鎮滋味》(Santa Clarita Diet)、《主廚的餐桌》(Chef's Table)、《先見之明》(The OA)、《鐵拳俠》(Iron Fist)等戲劇。

Netflix計畫推出供行動裝置使用的媒體編碼器,相關串流服務若要支援HDR,則需更高的壓縮技術,新編碼器可用2GB以內的容量觀看30小時的影片。

隨著樂金、三星、Sony智慧型手機皆採用HDR技術,南韓手機業者預料,大陸業者的旗艦機種也可望陸續跟進。調研機構IHS南韓分部有關人士表示,在各大業者旗艦機種均支援HDR技術帶頭下,2017年行動裝置螢幕將普遍化支援HDR技術。

新聞辭典:HDR

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HDR)是定義影片製作及傳遞訊號的技術,具備HDR功能的電視將可大幅擴展顯示的對比度和色彩空間,比一般標準動態範圍(Standard Dynamic RangeSDR)影像有更廣的色域表現,HDR影像重製時也能呈現更準確的顏色,提供更真實自然的影像,讓影像近乎親眼所見的真實世界。

[Home]


2017/04/12 2.2.2.4. 三星Galaxy S8DeX 手機變PC終成真? [ 電子時報 李佳翰]

儘管長久來仍有不少人習慣稱之為行動電話,但事實上,自很多年前起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早已超越了最原始的電話功能,更貼近是一台可隨身攜帶放置口袋中的小型個人電腦(PC)

因此,有部分手機製造商開始思考,智慧型手機能否在逐漸取代數位相機、MP3播放器或衛星導航機後,更進一步取代日常工作用的PC。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看來也將朝此方向邁進。

在日前的新品發表會上,三星發布的最新一代旗艦智慧型手機Galaxy S8,除了全新無Home鍵設計、虹膜辨識等新功能外,另一大亮點則是同步發表的DeX擴充底座,可外接螢幕、鍵盤及滑鼠。當使用者將Galaxy S8放置在DeX底座連接後,可轉換成PC功能,可在各個獨立視窗執行不同的Android應用,或是瀏覽檔案夾,就像是在使用WindowsMac系統一樣。

這款預計售價約為150美元的DeX擴充底座內建2USB連接埠、Ethernet網路埠,以及對外HDMI連接埠。儘管HDMI最高可支援到4K畫質,但三星僅建議使用1080p的解析度。

其實,三星並不是首家發想讓手機變PC的業者,但就過去經驗來看,成效似乎並不樂觀。例如,摩托羅拉(Motorola)2011年時推出的Atrix手機,同樣能夠透過擴充底座或是筆記型電腦底座切換為PC使用,讓手機變成PC處理器以及儲存硬碟。但MotoAtrix推出短短1年後便宣布放棄該計畫,其中很大原因是手機的處理功效仍不足以提供如一般PC的流暢作業,且銷售也不盡理想。

相較於其他業者專注於硬體產品開發,微軟(Microsoft)更看重的是平台,即該公司於2015年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的Continuum解決方案,在Windows 10作業系統下,能夠讓手機、平板以及桌上型電腦自由切換使用。透過顯示連接器配件,以3USB連接埠接上顯示螢幕、鍵盤及滑鼠後,使用者便能將手機切換成PC模式。儘管Continuum功能在使用經驗、切換速度以及流暢度方面都已遠優於過去的類似產品,但無奈Windows 10在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市佔率遲遲不見起色,也使得該平台的演進受到限制。

但事實上,就算是有更高的市佔率、甚至是較受歡迎的作業系統,有意推動讓手機成為單一核心裝置的公司,也勢將受限於軟體。以微軟而言,僅部分基本的手機功能可在桌機模式上執行,且手機有限的功效也讓許多程式難以透過手機來執行。儘管一般的辦公文書處理仍綽綽有餘,但說到影像處理或是執行遊戲時就恐怕無法勝任了。且多數Windows的傳統應用都不相容於手機處理器,也使得可用軟體少之又少。

同樣的,Android系統主要為行動裝置所設計,設想情境為手指觸控操作,因此要切換為桌機的滑鼠操作環境可能不是那麼順手。如GmailPowerPoint等基本工作應用在Galaxy S8切換為PC模式的使用上問題不大,儘管仍有少部分限制。

因此,三星要讓Galaxy S8也能夠取代傳統PC,很大程度要依靠第三方應用開發商的協助,讓更多程式能夠在不同模式下無縫切換,尤其是那些較複雜、大型的應用程式。

能夠讓單一裝置能夠在不同模式下切換,無疑是相當吸引人的概念,不但省下購置多項裝置設備的成本,同時也可省去同一作業在不同模式切換時須先進行同步或儲存等動作。此前已有部分分析師認為,在例如大陸或非洲地區國家等,過去可能尚未接觸過PC,智慧型手機可能成為家中首支、甚至唯一可連網的裝置;因此,若能夠實現手機變PC,將大大增加其實用性,無論是在教育或是工作等領域上。相信隨著手機處理器功效逐漸媲美PC處理器,將會有越來越多業者將手機視為單一核心裝置,讓其能夠在不同模式中轉換。

甚至近期才曝光的一項專利也顯示出,蘋果(Apple)可能也有意朝此方向邁進。該項專利顯示一台空殼的筆記型電腦設計,在鍵盤下方有一空槽,可將iPhone置入連接並切換為Mac模式,而iPhone的螢幕則轉為筆記型電腦的觸控板。

或許,隨著稍晚DeX正式上市一段時間後的銷售數字,可評估市場對此概念的接受程度,儘管僅限於Galaxy S8一款機種,但仍可由消費者回饋、使用經驗、銷售比例中看出一些端倪。

[Home]


2017/04/12 2.2.2.5. 華為 攻台灣萬元以上價位帶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華為台灣總代理訊崴無線終端產品部總經理曹紋察表示,今年銷售目標仍是高階的Mate系列與P系列在台銷售量能夠比去年翻倍成長,雖然台灣萬元以下機種已占據5成市場,但華為仍將以深耕旗艦機種為主。然而,P10 Plus定價比去年的P9 Plus貴了快15%,是否對銷量有影響仍待觀察。

比起OPPO只主打拍照效果、產品策略明確,並砸大錢經營通路以建立偏好度,透過贊助演唱會、電視節目等拉抬知名度,讓OPPO市占率上升至4%左右。而比OPPO早進入台灣市場的華為,或許受到行銷操作不夠積極影響,即使P9系列相機有徠卡認證加持、Mate 9 Pro擁有與三星S7 edge激似的外觀,目前在台灣市占率仍不到1%。

不過曹紋察表示,正是因為華為在台灣市場的基期不高,華為今年的目標是達到P系列與Mate系列銷售量均倍增,他也有信心P10 Plus的功能與定價能夠成功吸引華為的粉絲下單。而自從請來伍佰擔任代言人後,華為在台灣的知名度在短短幾個月內,從60%出頭上升至超過70%,顯示本地化的行銷策略奏效,接下來也會順應P10 Plus到貨狀況,再推出伍佰相關行銷活動。

另外,華為在MWC時亮相P10P10 Plus,不過華為僅引進5.5吋的P10 Plus,曹紋察表示,台灣消費者偏愛大螢幕是主因,像台灣去年的銷售量中有近8成為P9 Plus

華為昨日宣布P10 Plus將於415日在台上市,單機建議售價為23,900元,雖然比去年的P9 Plus貴了3,000元,不過仍是比三星的Galaxy S8+便宜4,000元。而以搭配電信業者資費的價格來看,簽約30個月、每月資費1,300元,售價為9,900元,比三星Galaxy S8便宜1,000元,不過這也相當挑戰華為在台灣與三星之間的知名度與偏好度,是否只有1,000元的差距。

[Home]


2017/04/12 2.2.2.6. 陸手機強攻印度 中國模式開打 [ 旺報 梁世煌]

不讓華為、小米等龍頭專美於前,大陸迅速堀起的新興手機品牌OPPOVIVO(以下合稱OV),近兩年在印度積極攻城掠地,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手機銷售旺季,以OV為代表的大陸手機公司在印度提前大舉搶奪市場廣告資源,不惜與韓國三星、美國蘋果公司短兵相接,業者直言,2017年大陸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爭奪戰將全面升級,其與印度本土公司、三星、蘋果的大決戰一觸即發。

對於各大手機公司而言,擁有將近13億人口的印度已成為一塊誘人的市場大餅,根據騰訊科技網的報導,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手機銷售旺季,配合印度4月重要的板球營銷活動,以OV為代表的大陸手機公司在印度提前搶奪市場廣告位資源,大陸手機品牌金立、榮耀、小米、聯想,以及韓國的三星等公司全數加入戰局,就連印度本土廠商MicromaxIntex也都回過神來紛紛加入戶外廣告位的爭搶。

業內人士指出,廣告資源的爭搶,代表大陸手機業者在印度市場的營銷策略正在改變。意即在2017年,大陸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爭戰全面升級,走向戰略縱深,由此前小米聯想所走的出口、代工生產和電商銷售模式,演變為中國人主導管理、加工生產、廣告轟炸、線下全面布局的模式。最後一種打法被圈內認為是「中國模式」首次在印度全面鋪開。


oppo
vivo手機進軍印度,成績亮眼。

[Home]


2017/04/12 2.3.1. 鴻海廣州建廠 台泥獨家供貨 [ 經濟日報 高行、尹慧中]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廣州增城投資的10.5代面板廠,3月起動工,新建廠房及周邊設施的水泥原料,將由台泥獨家供應,僅單一廠區所需水泥量體,一年上看100萬公噸,換算後進帳可達20億元,之後還有相關供應鏈廠商訂單,初估可望有上百億元。

鴻海集團旗下?顯示器株式會社(SDP)之前與廣州市政府合作,在增城投資人民幣610億元(約新台幣2,800億元),興建全世界最高良率與最大產能的10.5代顯示器生態產業園區,打造顯示器、智慧電視、電子白板生產工廠,壯大鴻海集團電視面板王國。

台泥透露,鴻海之所以相中台泥為獨家供貨商,一方面同為台商,做生意信得過,加上台泥水泥品質優良,過去在台曾有供貨給台積電、大立光等高端廠房實績,高端混凝土配比經驗豐富,因此由台泥全包。

該廠區31日動工,目前已完成整地,進入地質探勘階段,新一代面板廠屬高精密廠,對混凝土等建材品質要求極高,上月建廠團隊邀集台泥高層和技術人員赴增城現勘,第3季起啟動供貨。

據了解,鴻海領軍投資的10.5代廠分二期進行,首期興建廠區所需的預拌混凝土,供應量400~5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台灣一年發貨量的一成,量體可觀,換算水泥需求逾100萬公噸,使用高端甚至特高端強固水泥,以當地目前水泥價格約2,000元計算,台泥首筆訂單就達20億元。

全力投入建設的增城位在廣州北部,鄰近台泥旗下英德廠及龍山廠,各擁有四套及三套水泥窯,年產能分別為1,000萬及700萬公噸。台泥表示,10.5代廠預計第3季啟動主體廠房興建,預計1年至一年半完工,加上接續第2期工程,未來三年,每年貢獻台泥在陸營收達20億元。

台泥指出,在對岸營運版圖以兩廣、華東及西南地區為重兵布局區域,去年中營運情況轉佳,去年大陸營收114.13億港元(約新台幣450億元),稅後純益1.94億元(約新台幣7.6億元),其中以增城所在的廣東出貨價飆漲最猛,現階段已超越去年旺季最高價,進入第2季有望持續走漲,加上鴻海面板廠供貨挹注,今年在陸營運將逐季走高,力拚大幅超越去年表現。

台泥奪單 三大優勢撐腰

廣東向來為台泥重兵布局區域,當地市占與大陸龍頭海螺、華潤三足鼎立。台泥此次能取得鴻海的青睞,主要是因其擁有可就近供貨、價格具競爭力的三大優勢,才能勝出。

國內水泥廠唯一在廣州布局的就是台泥,具備三大優勢,首先是台泥旗下英德廠及龍山廠距離增城約百公里,為最近的水泥廠,水泥由於長距離運送成本高,需採「就近供應」,台泥因地利之便具成本優勢,價格競爭立於不敗之地。

再者,增城預期後續不少台廠進駐,同為台商的台泥「人親土親」,加上過去承包高端科技廠的品質保證,有利和業主磨合,這次被夏普選為獨家供貨商,就可一見端倪。

市場人士指出,增城水泥需求量體龐大,身為三強之一的台泥不太可能通吃,但按照在地龍頭競合的市場規則,加上唯有上述三廠有足夠產能供應,台泥拿下三分之一訂單不成問題。

市場指出,鴻海的面板廠僅是增城開發案總體商機的一小塊餅,未來如果吸引面板上下游整體供應鏈進駐,加上公共設施、員工宿舍等,所需水泥量體,將超過夏普單一廠的數十倍。

備受矚目的增城開發案占地47.5公頃(首期21.6公頃),相當於二座大安森林面積,台泥現勘人員戲稱「看不到邊」,可說是造城計畫。

鴻海造鎮 推進印度東歐

科技廠商近年積極跨國投資,其中鴻海以造鎮式策略紮根,廣為業界熟知,主要以海外建設「科技小鎮」、「健康城」、「樂活城」的構想一一落實。據了解,鴻海近期相關造鎮計畫包含印度、華南、東歐區域逐步推動中。

鴻海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預告,正醞釀籌設百歲健康城與基因醫院,地點有望是在廣州,背後有健康醫療數據加持,更將和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多方面深化合作。

上述相關計畫若落實,將有望是鴻海集團和阿里巴巴催生西湖的「雲棲小鎮」以後,在大陸區域又一個新造鎮計畫。

另一方面,鴻海集團在印度採取造鎮方式紮實推進製造,其中投資印度安德拉邦的初步成效逐步浮現,知情人士指出,鴻海在印度默默耕耘,去年逐步補足當地基礎建設不足,在當地逐步打造具備行銷與製造的軟硬整合科技小鎮。

CyberMedia Research最新機構數據也顯示,鴻海去年旗下位於安德拉邦Sri City的廠區的產能上軌道,挹注鴻海集團至去年底為止在印度製造智慧機產能躍居當地前三大,成長最快速。

至於東歐方面,鴻海近年在歐洲動作頻頻,尤其是為打造捷克為歐洲研發中心,希望員工工作與健康兼顧,也在當地推廣健康與樂活發展。

[Home]


2017/04/12 2.3.2. 東芝財報示警 恐爆生存危機 [ 經濟日報 余曉惠、劉忠勇、簡永祥]

東芝11日在日本股市收盤後,終於發布已二度延後發布的財報,但由於財報仍未獲會計師簽核,東芝股票下市的機率依然存在。東芝並首度表示,公司存在「無法持續經營」的疑慮。東芝在去年412月(2016年度第13季)的淨損為5,325億日圓(48億美元),主要受美國核電事業認列虧損影響。

同期營業虧損為5,763億日圓,股東權益約為負2,256億日圓。

東芝重申,預估2016年度(20173月底為止)淨損為1.01兆日圓,虧損主要來自貸款擔保、以及其他與西屋電氣相關的義務。

東芝並首度表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面臨不確定性,目前希望藉由出售半導體事業在內的資產,來消除不確定性和持續經營。社長綱川智說,公司正考慮各種可能作法,包括更換查帳者。至於股票下市與否,「交由東京證交所決定」。

東芝已二度延後發布第3季度財報,主管機關已把東芝列為下市觀察名單。

這回雖然終於趕在期限內發布,但PwC Aarata會計師事務所並未簽核這份文件,理由是「無法評估虧損的程度,因此無法表示意見」,這樣的免責聲明也是主管機關評估下市與否的條件之一。

東芝全年度財報最遲需在6月底前公布,如果屆時仍處資不抵債的狀態,東京證交所將在81日把東芝從東證一部降到二部。假使連續兩年資不抵債,東芝股票就會被下市,屆時將難以在市場上籌資和取得銀行貸款,日股大盤也會因為重量級企業下市而波動。

郭董天價競標 成東芝救命稻草

東芝11日趕在最後期限前公布未經會計師簽核的財報,但如今焦點不在財務漏洞有多大,而在於要怎麼脫離這個深淵。

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指出,東芝和日本政府不管屬意由誰得標,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硬是開出比其他競標者高出50%價碼,才是最有份量的聲音。

高燦鳴評道:「出售晶片事業,可謂脫離此殘局最穩固的階梯」,但東芝和日本政府卻屬意由日本人來競標,如今看來,中國人最不受歡迎,西方買家還可以,南韓買家則勉強接受。

但來了一個郭台銘「亂了布局」,郭台銘雖是台灣人,但鴻海大部分工廠在中國大陸,令日本不安。

高燦鳴指出,郭台銘五年前堅持爭取入主夏普,也曾令日本原有企業體制反感,如今他對東芝晶片事業開出的價碼比SK海力士和博通多出五成,等於在說,他是「不容忽視的」。高燦鳴認為,若出價只是接近或略高於其他競逐者,東芝還可找理由來搪塞鴻海,但鴻海出價3兆日圓,「更何況郭台銘曾窮追不捨地追求夏普,更不能等閒視之」。

「如此出價也逼得東芝向其他競逐者爭取更高價碼,很可能有人會因此打退堂鼓。鴻海最後未必得付出3兆日圓,可以肯定的是,就像夏普的前例一樣,附加條款、實地查核、咄咄逼人的談判過後,這個數字會隨之降低。」

高燦鳴說:「東芝和政府全力抵擋外國併購,郭台銘都勝券(支票)在握。」

據了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曾針對標購東芝半導體事業徵詢台灣記憶體界重量級人士,得到的結論是,鴻海集團如果要競標,一定要拿下東芝半導體逾51%股權,甚至全數買下,如今傳出他出價3兆日圓競標,情況相常吻合。

鴻海除了出最高價競標東芝,也啟動集團組織調整應戰,規劃成立S次集團,主攻半導體事業,由劉揚偉操盤。

[Home]


2017/04/12 2.3.3. 樂視錢荒 放棄收購Vizio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樂視昨(11)日宣布,不再收購美國本土最大的電視製造商Vizio,意味著樂視搶灘美國的超級電視計畫告吹。外界認為,因為資金問題,樂視正在不斷的收縮戰線;外電也報導,樂視北美將裁員三分之一,未來幾個月海內外都將進行新一輪裁員。

去年7月樂視創辦人兼董事長賈躍亭喊出20億美元收購Vizio,做為建立品牌擴張美國為大陸之後第二主場的超級電視計畫。賈躍亭當時聲明,Vizio的硬體和軟體業務將作為樂視子公司來運作,並繼續由Vizio的創始人、CEO王蔚主導。

Vizio是美國第二大電視機廠商,僅次於三星,由台灣移民的王蔚在2002年創辦,總部位於南加州,Vizio兩家代工廠瑞軒科技與富士康也持有部分股權。

但樂視去年11月爆發資金危機,賈躍亭急停瘋狂燒錢的打法,但仍止不住賈躍亭個人投資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法拉第未來,多次被傳出拖欠供應廠商費用,樂視危機一發不可收拾。賈躍亭如今放棄收購Vizio,只是收縮戰線的第一步。

新京報報導,樂視與Vizio達成新的協議,根據聯合聲明,樂視放棄收購Vizio,改成建立協同夥伴關係,樂視將提供視頻的內容應用結合到Vizio的互聯網電視平台;而Vizio則利用樂視的EUI平台發行管道,帶入大陸市場。

賈躍亭則說,放棄收購Vizio是受到監管阻礙,但報導指出,市場認為原因還是出在資金問題。北京鈦媒體報導,未來幾個月樂視在海內外恐將掀起一波流血裁員。

路透3月揭露,樂視積極找買家接手矽谷的生態城約300畝土地,以挹注資金缺口。知情人士透露,樂視矽谷辦公室的人員至少縮減了一半。樂視在美國的業務變化不僅於此,彭博報導,樂視北美員工三月發薪延遲至44日,還準備裁員三分之一,具體裁員時間取決籌集到足夠支付員工遣散費的資金。

[Home]


2017/04/12 2.3.4. 全球晶片大軍領先衝關 5G競局提前揭開序幕 雙連網規格過渡期 新世代手機面臨新課題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高通等業者加快5G晶片發展,5G行動裝置可望提前問世。

全球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最快2018年將推出5G數據機晶片,搭載5G NR(New Radio)版本Snapdragon X50的行動裝置有機會在2019年大量問世,其他布局5G的業者包括晶片廠英特爾(Intel)、網通設備廠華為、諾基亞(Nokia)與愛立信(Ericsson),以及部分參與5G標準制定的手機廠與電信營運商,亦可能推出自有5G數據機晶片,在晶片大軍領先衝關帶動下,可望為全球5G競局提前揭開序幕。

業界原本預期全球可能要等到2020年才會見到首批5G行動裝置問世,然高通企圖讓5G行動裝置問世時程提前,高通Snapdragon Modems晶片部門主管透露,高通目標是讓5G NR智慧型手機在2019年中正式問世,高通將全力提供5G晶片,這意謂最快2019年中即可見到5G行動裝置開賣。

儘管高通現階段Snapdragon 835處理器的X20數據機晶片僅支援到4G LTE規格,然高通已在201610月發表首款5G數據機晶片X50,預計2017年下半開始送樣給手機製造商,並在2018年開始內建於行動裝置進行測試,高通先前甚至曾預期內建X50的首批行動裝置2018年就可推出,高通認為X505G產業發展的里程碑,能夠提供高達5Gbps下載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5G晶片發展初期必須具備持續支援4G LTE網路的雙連網規格,至於為何5G手機仍必須具備4G LTE連網功能,關鍵在於包括美國、日本及南韓等均計劃部署高階的5G高頻段接取技術(mmWave),儘管能夠提供短距離高達1Gbit/s以上的極高速資料傳輸速率,但這類技術會受到不同大氣條件與其他情況干擾,因此讓5G晶片具備持續相容4G LTE網路的規格,才可確保5G連網品質。

全球5G晶片供應商將針對5G行動裝置的連網使用情況進行測試,並試圖排除可能對於傳輸訊號造成干擾的限制,然因5G晶片初期仍必須具備4G LTE的雙連網規格,未來勢必成為全球新世代智慧型手機發展的新課題,包括手機支援5G4G運行時會耗費多少電力等問題。

不過,全球大廠爭奪5G晶片主導權,高通並非一枝獨秀,雖然高通預期最快2018年可望迎來內建X50的行動裝置,但這仍不是真正的5G技術,而是5G NR版本,即便搭載X50的行動裝置於2019年大量問世,但仍可能僅限於用來測試正在開發的5G網路及相關規範。

另外,即使全球5G晶片技術發展完備,且能夠達成統一規格,但全球各國5G網路基礎建設及頻譜分配若未到位,5G行動裝置亦無法真正上路。

隨著高通發布X50晶片,其他已投入5G布局的業者包括英特爾、華為、諾基亞與愛立信,以及手機廠與電信營運商等,亦可能推出自有5G數據機晶片與高通競爭,像是英特爾已投入5G數據機晶片開發作業,諾基亞亦將與其他手機廠共同開發5G數據機晶片。

[Home]


2017/04/12 2.3.5. 3兆日圓 郭董搶東芝志在必得 比第2高價多1兆日圓 日政府:祭出嚴格國安審查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外媒報導

《華爾街日報》與彭博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話說,鴻海(2317)在3月底截止的東芝(TOSHIBA)記憶晶片出售案首輪競標中,向東芝出價達3兆日圓(約8394億元台幣),不僅是最高價,也比第2高出價整整多出1兆日圓(約2798億元台幣)。

昨天日股收盤後東芝市值為9471億日圓(約2650億元台幣),等於鴻海為拿下東芝,出價比第2高的買家多出了一整個東芝的價值,顯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東芝晶片事業志在必得。

以高價擠掉其他對手

外電報導,這宛如重現2016年初,鴻海先喊出高價以擠掉其他談判對手,再跟陷入虧損危機的日本百年家電大廠夏普慢慢殺價一樣,目的是取得談判優勢,逼迫東芝管理層出面與鴻海談判。

然而,日本政府不希望東芝晶片事業落入中國色彩濃厚的鴻海手中,昨重申將對任何外國買家祭出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意味鴻海入主東芝晶片事業仍在未定之天。

只是,鴻海此舉將使日本安倍政府左右兩難,因日本官方態度是希望由日本企業出面競標,或是由日本與美國企業組成同盟,參加競標,但第1輪競標卻沒有任何日企參與,令主管產業政策的經濟產業省既感不快又憂心。

報導指出,本案對鴻海有利的地方在於,鴻海本身沒有任何記憶晶片事業,買下東芝晶片事業不需要經過反壟斷審查,而且從大客戶蘋果角度來看,鴻海吃下東芝晶片事業,可巧妙搭配蘋果訂單,因鴻海是iPadiPhone的主要組裝業者。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在定期記者會中表示,記憶晶片等半導體技術在日本外匯法的適用範圍內,政府將從國家安全層面,嚴格審查東芝晶片事業出售案。

菅義偉也說:「希望東芝適時對市場公開財報資訊,若本案符合產業革新機構(INCJ,日本官民基金)政策,INCJ也可以拿出支援提案。」

東芝暴虧1612億元

東芝昨天終於發表截至去年12月底的2016會計年度前3季(4~12月)財報,營業虧損達5763億日圓(約1612.5億元台幣),比前1年度同期的虧損2319億日圓高出1倍,且同期股東淨值為負2256億日圓(約631.2億元台幣),大大增加東芝股票被勒令下市的風險。

更大的問題是,負責查帳的會計師事務所PwC Aarata拒絕在財報上簽核,僅加註「無法出具意見」,意味會計師與東芝雙方無法就財報數字達成共識。

對此東芝社長綱川智昨在財報記者會中指出,公司將盡全力避免股票下市,惟是否下市是由東京證交所決定。他說:「東芝持續獲得債權銀行支持,且非常遺憾(今天發布)財報未能獲得會計師出具意見。我們對財報數字很有自信。若財報又延後發表,結果還是一樣,我們不想讓投資人與關係人擔心,因此決定在沒有會計師簽核下發表財報。」

[Home]


2017/04/12 2.3.6. 陸禁韓令面板雙虎樂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大陸禁韓令也影響面板產業,近期傳出大陸政府要求下游採購廠商抵制韓國面板,在京東方等本土面板廠產能還未能趕上之前,轉向台灣群創、友達採購。面板雙虎喜迎轉單,第2季開始面板出貨可望達到兩位數的高成長。

韓國因為將部署THAAD(薩德導彈系統)與大陸陷入緊張關係,大陸則是祭出不具文的禁韓令。禁韓令影響遍及各產業,就連面板產業也受到波及,近期傳出大陸官方提醒電視廠商等下游業者,抵制LGD、三星兩家韓國面板廠,減少對韓採購面板。

目前大陸是全球液晶電視、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單一市場,雖然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天馬等本土面板廠不斷有新產能開出,但是以液晶電視面板需求估算,面板自給率僅約5成,還是有半數面板需求須仰賴外購。此外,大陸本土面板廠供應的面板尺寸又相對集中在32吋、49吋、55吋面板,中大尺寸電視面板大多需要向台灣、韓國面板廠採購。

大陸政策性縮減對韓國面板採購,除了增加對本土面板廠採購之外,供給缺口還是要依靠台灣面板廠。雖然第2季是採購淡季,但在大陸採購策略轉向之下,台灣面板廠受惠。市場推估,面板雙虎第2季電視面板出貨持續攀升,大尺寸面板出貨季增率將有兩位數成長。

WitsView資深研究協理邱宇彬指出,今年大陸電視品牌積極衝刺75吋、65吋等超大尺寸電視銷售,而這些超大尺寸電視面板全數仰賴外購。今年75吋電視僅有韓國及台灣4家面板廠供貨,從供應比重來看,韓國面板廠受惠於自家集團品牌的需求加持,佔今年75吋面板供給約有7成以上,面板雙虎市占率不到3成。至於65吋面板出貨方面,韓國兩家面板廠佔有近6成的市佔、台廠約佔近4成。目前電視面板供應還是相對吃緊,特別是這些超大尺寸面板,如果縮減對韓面板採購,大陸電視廠商拿不到足夠的面板,恐怕自己也會受傷。

群創模式再起 傳將代工夏普電視

為了再拚營收成長,群創宣示要再找回「群創模式」,重拾整機製造業務。近期市場傳出群創最快在第2季就將為夏普代工生產液晶電視,這也是群創重回整機製造業務的第一炮。今年夏普全力衝刺品牌電視銷售,夏普、群創攜手,可望挹注群創今年營收、獲利成長。

群創營收在2011年突破5,000億元達到高峰,受到面板價格下跌的影響,近年來營收都是衰退的狀況。群創董事長王志超去年首度宣示,要找回群創模式,透過強化垂直整合來加值。以前為了獲利的考量,很多都是做到面板半成品就出貨,接下來設法拓展後段模組,甚至是半整機、乃至整機代工。

而新任總經理蕭志弘上任之後更是強調,2017年是群創的創新年,跳脫過去open cell半成品銷售模式,再建「群創模式」積極建構前後段4.0工業城,往整機製造之路邁進。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去年喊出要重振夏普品牌,更是發下豪語,2017年夏普液晶電視銷售要挑戰千萬台的目標,相比前一年度倍增。從去年雙十一購物節開始就發動一波一波的攻勢,去年推出液晶電視買大送小、買70吋電視就送60吋電視,今年五一黃金周之前又搶先促銷,加碼買60吋電視送45吋電視,就是要衝刺銷售數量。

過去幾年夏普因為不堪虧損,陸續關閉海外生產工廠,電視生產規模縮小。而群創不管是面板供應鏈的管理、還是整機組裝的效率與成本都很有競爭力,所以接下來會大量為夏普代工生產整機,協助夏普衝刺銷售,第2季就將開始量產出貨。

郭台銘與夏普合資的?工廠(SDP2016年傳大幅虧損近600億日圓(約新台幣160億元),外界推測,除了日圓匯率走高之外,全力支援夏普品牌銷售恐怕也是原因之一。今年SDP還是會扮演後援的角色,供應夏普品牌低成本、高品質的面板。

[Home]


2017/04/12 2.3.7. 華芯 要買美半導體測試廠 [ 工商時報 楊日興、鍾寧]

儘管數次受阻於美國政府的嚴格審查,但大陸企業依舊對美國半導體企業興趣濃厚。外媒日前披露,具中國官方背景的華芯投資管理公司將透過其子公司Unic Capital Management收購美國半導體測試公司Xcerra,金額規模約5.8億美元,交易預計年底前完成。

華芯投資管理公司於20148月成立,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子公司國開金融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所成立的管理平台,也是大基金的唯一管理機構。

路透報導,這筆交易仍待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批,CFIUS負責審核可能為美國帶來風險的外資相關併購交易,近年CFIUS多次在陸企對美國科技產業的投資案上做出否決,半導體相關產業更是嚴格把關。

報導稱,Unic欲以每股10.25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Xcerra。而Xcerra股價在周一上漲7%,收報9.63美元,仍低於Unic的出價,顯示交易市場對這筆併購案是否能完成持有懷疑。

華芯投資總裁路軍表示,在美國監管機構對這筆併購的評估過程中,華芯投資和Xcerra將以公開和透明的方式與監管機構密切合作。

Xcerra位於美國麻州,從事半導體和電路板測試設備的設計與生產,並不生產半導體。根據雙方併購協議條款,Xcerra可以在往後的35天尋找其他買家。

今年初,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卸任前也傳出將對陸企在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設立防線。歐巴馬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公布報告指出,美國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半導體產業的力度,以免經濟和國安受到影響。

華芯投資在上個月底剛與大陸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投資後者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發展半導體;華芯投資的上游國開行也向紫光提供融資支援,總量達1千億元。紫光素來以狼性併購作風著名,極可能繼續對海外半導體廠商進行併購動作。

美機構:中資滲透矽谷 威脅美國國安

美國前防長卡特委託撰寫的一份報告近日曝光,其中警告,中資正在利用美國初創企業投資幾乎不受限制這點,擴大對矽谷的投資,以取得最新技術,美方擔憂,中方可能藉此獲得美軍技術,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方需要對此作嚴厲的管控。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前國防部部長卡特(Ashton B. Carter)曾委託Symantec的團隊撰寫報告。報告指出,中國企業利用目前美國初創企業投資幾乎不受限制這一點,投資美方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機器人公司,中方還在鼓勵企業,投資美國先進的戰略技術。

不過,中國企業的投資低調神祕,模糊資金來源,以避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監管。該報告還指出,日益精密的商業技術也使軍用和民用產品之間的界線更加模糊。

報告指出,通常初創公司及FacebookGoogle等龍頭企業研發的產品,精密程度不亞於軍方使用的產品,例如用於電腦遊戲的虛擬現實(VR),與武裝部隊模擬裝置所採用的VR技術相類似,此外,大多數的自動駕駛車和無人機技術,都是用美國國防部的經費開發出來的,之後再向中國投資者融資。

報告舉例,美國IT公司Velodyne2005年參與由美國國防部舉辦的比賽後,開始研發無人駕駛車所需的光傳感器,有關技術應用於美國海軍無人駕駛水面工具。但去年,該公司接受了福特公司和中國網路巨頭百度提供的1.5億美元投資。

根據美國相關資料,在20102016年間,中國投資者透過1,000多項投資協議,在早期技術領域投資了大約30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網路巨頭,以及杭州矽谷孵化天使基金、ZGC資本等由政府成立的資金。

[Home]


2017/04/12 2.4.1. 南亞科調薪 防陸挖角 [ 經濟日報 簡永祥、白錫鏗]

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昨(11)日表示,已配合台灣檢調單位及美國聯邦調查局,針對涉嫌竊取與濫用美光智慧財產的案件,近期逮補數名嫌疑人,上百人遭境管限制出境,全力捍衛智財權(IP)。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郭景東表示,中檢確有偵辦類似案件,由檢調訊問三名特定對象,訊後分別交保,並限制出境。

據了解,另一家國內記憶體廠南亞科技為了避免相關技術人員也遭到對岸挖角,罕見將針對近500位製程和研發技術人員調薪,加薪的提案已呈報母公司台塑企業總管理處簽核。

郭景東表示,美光科技力拚保護智慧財產權,強調有人企圖竊取美光技術,或非經由授權方式取得,美光全力配合調查局執法,中檢確有偵辦類似案件,由檢調訊問三名特定對象,訊後分別交保,並限制出境。檢方是依違反營業秘密法偵辦此案,目前仍持續調查中。

這是美光針對近期中國大陸挖角前華亞科技術人員,全力發展DRAM和快閃記憶體技術的行動,透過法律途徑,出重拳反制。

美光表示,這次採取司法途徑,配合台美檢調單位進行調查行動,是積極保護公司的智慧財產。如果有人企圖竊取美光技術,而非經由授權取得,「無論他們身在何處」,會採取所有法律與適當可用的途徑來防止。

陸企遭反制 有利台廠

美光大動作要求檢調單位針對前美光員工展開搜索並提告行動,力晶集團執行長黃崇仁強調,這將對大陸發展自主DRAM技術產生一定程度掣肘。他表示,這不只延長DRAM漲勢,也延長台灣記憶體的生存空間。

黃崇仁並斷言,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都不樂見目前的寡占局面因中國大陸介入而被打破,雖然中國大陸全力搶人才,希望能達到技術自主,但目前來看,還有很大的難度。他研判,DRAM還會缺二年,到2018年都還是維持漲價局面。

目前中國大陸廠商的挖角行動,以紫光旗下的長江存儲和合肥長鑫是來台挖角最為積極,且重點鎖定前華亞科技製程相關人才。其中,由合肥市政府主導的記憶體研發團隊合肥長鑫,就開出三倍高薪和紫光集團的雙倍薪較勁。

不過,紫光集團澄清,目前挖角前華亞科技的員工多數是屬於建廠相關事務人員,紫光集團決定朝自主研發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等,目前重心先投入3D NAND Flash研發。

不過,面對中國廠商高薪挖角的行動,讓日前才正式併入美光的華亞科,以及台塑集團旗下的南亞科,為了如何留才而傷透腦筋。

根據集邦調查,目前合肥長鑫和紫光集團都採取先發展NAND Flash,後自主研發DRAM為輔的策略。

[Home]


2017/04/12 2.4.2. 蘋果新款iMac將現身 供應鏈5月啟動量產  秘密武器具備伺服器等級 將在年底上市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蘋果更新的iMac將於2017年下半推出,預計5月量產。

蘋果(Apple)久未更新的iMac將於2017年下半推出,業界傳出將有2iMac更新,預計5月量產,業界透露蘋果正試量產一款硬體可比擬伺服器等級的iMac,預計2017年底上市,將在高階AIO PC市場痛擊微軟(Microsoft)Surface Studio,蘋果與微軟兩強相爭,將帶動高階AIO PC戰局,可望逆勢拉升產品平均單價。

蘋果長期是高階AIO PC領導品牌,然微軟於2016年第4季推出Surface Studio,打破蘋果獨佔市場局面,並帶動其他品牌業者加入競局,業界傳出惠普、華碩等都計劃推出類似Surface Studio的多軸承零重力AIO PC產品,讓AIO PC可輕鬆平躺成為大型平板電腦,增添更多應用方式,其中,華碩高階AIO PC將於2017COMPUTEX前後發表。

AIO PC向來是利基市場,在全球約2.5億台PC市場中,AIO PC規模僅1,200~1,300萬台(DIGITIMES Research統計資料),不像NB殺價競爭激烈,然AIO PC平均單價仍處於下滑走勢,如今微軟與蘋果相繼推出高階產品,將帶動其他品牌廠投入,供應鏈期許此波高階機種競爭,有機會帶動AIO PC平均單價逆勢走高。

儘管蘋果iMac長期未更新,然執行長Tim Cook仍強調蘋果將會推出很好的產品,藉此穩定軍心,近期業界傳出蘋果計劃2017年推出新一代iMac,由廣達操刀組裝,由於廣達掌握蘋果、惠普等AIO PC訂單,2017年可望蟬聯AIO PC代工出貨龍頭寶座。然廣達對此傳聞不予置評。

蘋果現有21.5吋及27吋螢幕iMac,傳出預計5月量產的是現行機種更新版,可能上市時間落在第3季,趕上聖誕節銷售旺季;令業界關心的是,蘋果正在試產的超高規格iMac,被業界稱為秘密武器,其效能可比擬伺服器等級,預計2017年底前推出,售價傳將與Surface Pro高階機種價位相當,對打意味濃厚。

業界傳出蘋果新款iMac將具備伺服器等級規格,包括採用英特爾Xeon E3-1285 v6處理器,預載 16GB~64GBECC RAM,在記憶體儲存方面,採用讀寫速度更快的NVMe SSD,最高可支援達2TB,至於顯示卡也將強化。供應鏈業者透露蘋果此機款正在進行試量產,依照量產時間6個月推估,最快上市時間在2017年底。

蘋果iMac長期未見更新,讓果粉感到焦急,也讓對手有機可乘,微軟於201610月發表旗下首款AIO PCSurface Studio售價高達2,999~4,199美元,遠超過iMac1,099~1,799美元。據相關供應鏈透露,微軟Surface Studio銷售優於預期,2016年第4季銷售量達3萬台,在PC淡季的2017年第1季銷售量依舊達到3萬台。

微軟Surface Studio單價高,且是市場後進者,然銷售表現卻讓供應鏈跌破眼鏡,雖然目前單季出貨僅3萬台,卻凸顯蘋果在高階AIO PC市場布局失誤,並帶動非蘋陣營起而效尤,惠普、華碩相繼投入高階AIO PC市場,將讓高階AIO PC市場競爭更激烈。

[Home]


2017/04/12 2.4.3. 2017年最佳NB品牌調查 蘋果MacBook落至第五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蘋果開發全新T1晶片以支援MacBook ProTouch Bar與指紋辨識功能。

根據科技網站Laptop Magazine的評比,從2010年就雄踞該網站最佳筆記型電腦(NB)品牌的蘋果,卻在2017年的調查評比中,大幅滑落至第五名。究其原因,貧乏的擴充性與售價,乃影響其評價的兩大因素。

擴充性貧乏、性價比偏低 蘋果評價受挫

Laptop Magazine的年度最佳NB調查,評選項目包括外型設計、使用者評價、技術支援、產品保固、性價比等。

蘋果在技術支援部分得到滿分的評價,然而在創新與價格方面,與消費者的期待有所落差。如新款的MacBook Pro雖然配置新設計的Touch Bar,但其使用體驗上遜於採用全觸碰螢幕的Windows 2-in-1 NB。其次,裝置本身缺乏擴充接口也是蘋果MacBook產品的致命傷。蘋果偏好用自家的Thunderbolt 3USB-C強制取代常見的USB接口與SD記憶卡插槽,雖然確保資料傳輸速度,但使用者必須攜帶其他的接口轉換配件,反而降低使用體驗。Laptop Magazine的主編Mark Spoonauer便認為,在纖薄的12MacBook只用上一個USB-C接口還情有可原,但MacBook Pro的接口全部採用Thunderbolt 3,不僅降低使用者的使用彈性,同時機身上浪費太多冗餘的空間。

此外,產品的性價比也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以價格最為親民的11MacBook Air來說,雖然售價是MacBook系列最低,但其硬體配置老舊,已有2年的時間未曾進行重大更新。目前英特爾的Core處理器已經來到第七代,但11MacBook Air仍只配備第五代的產品。儘管消費者可以選購12吋的MacBook,但其售價就不太親民了,而且其鍵盤設計評價兩極,12吋螢幕尺寸不適合長時間使用,Core m3m5處理器效能上也算不上優異。

聯想竄上首位 華碩緊追在後

聯想在過去一直徘徊在前五名左右,2017年則首度坐上榜首。聯想的NB產品因創新技術的運用、完善的客戶服務,獲得該網站的高度評價。此外,電池續航力表現優異,外型設計也頗富巧思,如Yoga 910的窄邊框設計及Yoga Book的觸控式鍵盤(Halo keyboard)

華碩因豐富的產品線而奪下第二名,過去的排名與聯想互有領先。豐富的產品線、亮眼的外型、符合價位的品質是華碩得到第二名的關鍵。此外,華碩推出水冷式的高階電競產品與全金屬材質的ZenBook 3,也受到Laptop Magazine的好評。

戴爾從過去2年的第二名,2017年滑落到第三名。戴爾提供高階電腦與良好的售後服務。戴爾的XPS系列產品,獲得Laptop Magazine網站的高度評價,而電競品牌Alienware2017年推出使用OLED螢幕的新產品,以及2-in-113XPS 13也得到該網站的讚賞。戴爾提供強大的原廠保固以及充沛的選配項目,是其受到Laptop Magazine青睞的關鍵。

第四名的惠普(HP),提供不錯的超輕薄產品以及良好的保固服務。

與蘋果評分相同,位居第五名的宏碁,也是以豐富的產品線與不錯的性價比而得到Laptop Magazine良好的評價,但其產品性能與品質多屬中等水準。

不過,根據凱基證券分析師的預測,蘋果的MacBook Pro可能於2017年推出32GB記憶體的15吋新品,同時還有著更便宜的售價,或可為蘋果的NB產品展現更強的競爭力道。

[Home]


2017/04/12 2.4.4. 日政府態度影響 東芝記憶體美企出線呼聲高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韓分析師悲觀看待SK海力士的東芝記憶體爭奪戰。

陸續傳出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Google等美國大企業參與東芝(Toshiba)出售記憶體事業股權競標,且日本政府態度傾向美國,南韓業界憂心SK海力士(SK Hynix)在這場競爭中變得不利,東芝半導體事業可能落入美國業者之手。

南韓分析師認為,東芝半導體事業若由美國業者得標,SK海力士恐怕不容易再找到其他能快速提高NAND Flash競爭力的妙計,且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可能失去蘋果這位記憶體大客戶,因此對南韓半導體業者影響不容小覷。

據韓媒Edaily報導,業界消息指出,蘋果、亞馬遜、Google等美國科技業者,在東芝出售半導體事業股權的預備投標中提交了收購提案書,其他如威騰(Western Digital)、美光(Micron)也參與競標。多家日媒則報導,東芝半導體事業的新主人,可能來自於參與競標的美國企業。

不論東芝半導體事業最後獎落誰家,對半導體市場都將掀起波瀾,其中又以對南韓業者的影響最大。因為三星的NAND Flash霸主地位將面臨挑戰,SK海力士恐難扭轉劣勢。

市調機構的資料顯示,三星在2016年第4季全球NAND Flash市場以37%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其後則為東芝及威騰,各佔約18%。因此若由威騰取得東芝股權,三星與威騰的市佔率差距將縮小到1個百分點。

東芝在日本四日市的NAND Flash工廠由東芝與威騰共管,因此業界將威騰視為得標呼聲極高的候選業者之一。

SK海力士若不能取得東芝股權,短期內在NAND Flash市場恐怕免不了得繼續苦戰。因為SK海力士雖然在DRAM市場排名第二,但在NAND Flash市場卻排名第五,市佔率僅10%上下。

SK海力士表示,準備在2017年下半啟動利川M14工廠量產第四代723D NAND Flash,但業界普遍認為,相較於三星及東芝,SK海力士在NAND Flash市場仍處於劣勢。

倘若東芝股權由蘋果得標,短期內不會立即對韓廠造成影響,難保未來不會造成三星與SK海力士的營收減少。因為蘋果若能向東芝取得穩定的的記憶體供給,勢必減少對其他供應商的採購量。

韓華投資證券分析師表示,如果由像蘋果這樣有豐厚資金的業者取得東芝股權,未來很可能會大規模投資3D NAND Flash,這樣一來對SK海力士會非常不利;取得東芝股權的美國業者將成為NAND Flash市場第二,與三星形成兩強對立。

IBK投資證券分析師預測,SK海力士從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機率低,最後可能由威騰入主東芝半導體事業。

智慧型手機儲存空間愈來愈大,固態硬碟(SSD)NAND Flash的需求增加,這些都是帶動NAND Flash市場具高成長潛力的利多因素,也讓這次東芝股權出售案格外引發關注。

市調機構IHS Markit預測,2019NAND Flash將超越DRAM,成為記憶體市場主流產品。

SK證券分析師表示,市場上NAND Flash目前還是供不應求,超級循環週期(Super Cycle)的現象短期內還會持續。

[Home]


2017/04/12 2.5.1. GM 25%機器人導入連網功能 大幅提升產線效率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透過連網技術協助汽車等製造業工廠機器人偵測潛在故障問題,逐漸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擁抱的新興技術選項,如美國通用汽車(GM)至今已將旗下廠房總計3萬台工廠機器人中的25%(7,500)規模導入連網設計,並成功藉此減少受機器人突然停機導致的生產線停擺問題。

Ioti網站報導,GM全球自動化部門主管Mark Franks指出,藉由工廠機器人導入連網技術,可讓工廠機器人將資料傳送至外部雲端伺服器進行分析,讓GM在過去2年避掉100次潛在的機器人故障事故,藉此可避免生產線運作時因某台機器人故障導致停擺,進而有助省下可觀的成本開支。

當透過連網技術監測到工廠機器人即將故障時,GM可在預測警示出現後再訂購用於替換故障部分的新零組件即可,無需特別事先預購新零組件存放於工廠內部,藉此有助減少公司存貨及節省成本。

這類連網預防性維護措施還只是新興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的開始,如GM在生產Chevrolet Volt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款生產線中,導入可與人類員工一同安全共事的機器人,此即更進一步的機器人技術運用。預估未來5年工業機器人領域可見的新興技術總合數量,也許比過去50年同一領域所推出新技術合計數量還多。

全球汽車產業是生產線導入機器人自動化較為先驅的產業,並持續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一大客戶來源,據美國先進自動化產業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ing AutomationA3)調查,自2012年以來GM已新增其美國全新機器人應用數量達1萬台,為美國本土創造最多達10.5萬個就業機會。

美國聯邦政府調查顯示,2016年美國汽車工廠安裝機器人總數為1.76萬台,數量比同期電子製造商導入的5,100台及金屬生產商導入的1,900台高出許多,顯示汽車產業工廠機器人導入需求明顯較大。

[Home]


2017/04/12 2.6.1. 特斯拉市值 一度稱冠美車商 [ 經濟日報 林奕榮、鍾詠翔]

繼一周前超越福特汽車公司(Ford)之後,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公司(Tesla10日再度超越通用汽車(GM),成為全美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

這也是底特律車廠首度痛失市值最高車廠的寶座,專家更將特斯拉股價喊到368美元。

特斯拉股價10日收盤大漲3.26%,創下每股312.39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值升抵508.87億美元,比通用汽車多出100萬美元。過去一個月來特斯拉股價漲幅高達35%,投資人看好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將為汽車和能源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市場分析公司Piper Jaffray 10日將特斯拉股票目標價從223美元上調至368美元;技術分析並顯示,290美元可能是特斯拉股價的新支撐點。以市值與銷量換算,特斯拉2018年預定生產的車輛每輛價值10.2萬美元,去年每輛值66.7萬美元,相較下去年通用每輛車值5,000美元。

特斯拉股價11日早盤跌1.6%307.336美元。特斯拉正加緊腳步,力拚平價車款Model 3能在下半年量產,特斯拉並大舉擴廠。

[Home]


2017/04/12 2.6.2. 北北基水上太陽能系統補助增30% 全台模組防水大備戰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北台灣漂浮型太陽能系統添加額外30%補助,讓全台灣沸騰。

新政府啟動太陽能內需,在大型土地不易取得考量下,水上太陽能系統成為目前全台灣首波內需最紅領域,尤其套用政府高效、北區、水上加碼補助,北北基的水上高效太陽能系統發電補助多了30%、需求沸騰。

不過,全球模組都是以安裝陸上作為生產標準,水上模組易造就長期滲水、壽命短等問題,如今變成模組廠不敢保固20年,使全台灣近期忙為模組防滲水備戰,為此組成模組聯盟。

台灣非核家園啟動再生能源發電內需,其中太陽能發電部分,市場積極爭取的廢耕農地、鹽地等得以興建大型系統部分,土地取得不如預期快速;倒是同樣得以安裝大型系統的水上系統獲得青睞。

尤其是系統發電躉售費率加成部分,標準局認可的高效太陽模組加碼6%,北部日曬相對南部低而加成15%,以及水上系統加成等,使得北北基水上太陽能系統總躉售費率比一般地面系統最高額外加碼達30%,成為首波台灣內需最熱門的區域。

太陽能業者表示,漂浮型太陽能發電系統需求出乎意料的好,先從歐、美市場到日本市場需求比預期熱,再加上大陸市場農漁光互補掀起安裝熱潮,及2017年追上的台灣市場再添其安裝熱度。

實際上,全球太陽能模組幾乎都是為陸上安裝量身打造,所以對模組廠來說,要保固模組在水上20年的品質已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全台灣業界積極找尋解決方案,近期由工研院綠能所組成台灣太陽能模組聯盟,與業界共同研究水上模組保固因應措施。

目前若就模組材料領域來看,較一般模組有更佳防水功能者以雙面玻璃模組、或背板材料用聚烯烴彈性體(POE)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聚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或加強模組鋁框以加強接縫處防滲水,均可預防電壓誘發衰減(PID)問題。

由於水上模組需求比預期來得火熱,所以目前取得中華民國標準局認證的雙玻模組只有1家模組廠,其他模組廠則緊急送件排隊等待認證,有些乾脆先偷偷透過合約規範,把水上模組領域剔除在20年保固範圍內。

太陽能業者指出,除了模組外,浮力型水上太陽能發電系統仍要注意整體系統結構設計、材料等問題,包括錨錠設計、基座材料使用及相關浮力等規範。尤其台灣的颱風、地震頻繁,恐使得這些浮在水上的模組受自然環境影響,翻覆、震盪等,產生骨牌效應造成模組接連一片打一片,不用等長期滲水問題就讓系統面臨大災害。

目前台灣最具化表性的水上浮力型太陽能系統包括李長榮集團在雲林設置2.5百萬瓦(MWp)系統,大同集團在桃園首次曝光埤塘浮動水上太陽能,被質疑破壞水庫美景的台電與台水攜手合作,在嘉義蘭潭、高雄澄清湖等公有水庫打造「水上漂浮型太陽能電站」等。

太陽能者預估,全台灣水上太陽能系統可安裝規模約達2,000MWp,相當於台灣1年總需求量,由於額外30%補助太誘人,可望是最先達標的領域。

太陽能系統安裝過熱易生亂象 全球屢試不爽

太陽能發電補助常因誘因過高,使得社會產生諸多難以預期的亂象。

電價買回補助(FIT)帶動需求,使得太陽能系統安裝量超乎預期的多,導致亂象重生,這在全球每個祭出優惠補助的國家、地區都出現同樣情況,這也值得台灣政府關注,近期熱度超出預期的水上太陽能系統。

雖然2015年在日本大砍太陽能補助後,全球已經步入後FIT時期,台灣雖然在近期因為非核家園目標而啟動再生能源需求,但因台灣地狹人稠,可安裝太陽能的土地、屋頂有限,難以扭轉全球後FIT時期需求降溫走勢。不過,台灣內需被預估2025年總安裝量達200億瓦,在全球不佳的環境,仍讓全球供應鏈覬覦。

太陽能內需透過FIT補助啟動,常發生出乎意料亂象,在全球屢試不爽。以2015年仍居全球第二大的日本來說,因為法規設立過於倉促、規範出現不少漏洞等問題,使得有些土地、即使不是地主也可以申請太陽能系統安裝。有些則為了搶土地安裝,引來黑道人士搶地盤等問題,影響總體經濟最大問題還有地皮炒作等。

以早期的德國為例,因為補助誘人造成瘋狂搶搭潮,這使得部分耕種的良田也被拿來蓋太陽能系統,使得耕種、產出受到影響,迫使德國政府大幅調整規範。

近期台灣的水上太陽能系統也被預估將刮起搶搭熱潮,而租金費用其實也悄悄上漲,因為系統廠積極爭搶可安裝的水域,而其他可安裝大型太陽能系統的土地,其實也因為蔡英文總統的上任,被預估將啟動再生能源內需而率先漲價。

實際上,搶可耕農地種電問題,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時期就曾因為土地炒作、影響真正農耕等問題,使得政府祭出殺手?快速更正法規,卻也讓不少率先投入土地投資者血本無歸。

土地租金成本拉升,使得系統安裝成本變高,導致想要透過供應鏈生產製造來結合系統創造出海口者,反而不見得有能力踏入,不然就是無力拚湊一塊夠大的土地來建置大型系統。

最後,高額補助的太陽能發電實在很誘人,尤其補助期長達20年,不少系統併網後運作不到10年就回本,所以近期也傳出,不少人寧捨當下台灣生產製造業的辛苦工作,改種電去。所以,創造了安裝系統的短期性人口就業率,卻可能波及各產業供應鏈的長期人力。

政府的補助政策常是一刀兩刃,考驗的是政策規劃者、執行者及修正者的能力與反應。最怕的就是政府的「突然」發現,因而大幅更改法規或大砍補助,使得供應鏈受挫,進而又影響就業人口。

[Home]


2017/04/12 2.6.3. Elon Musk個人魅力強 吸引大陸投資者支持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Tesla創辦人Elon Musk被許多人譽為是繼Steve Jobs後,最受關注的科技界人士。許多大陸科技巨頭也毫不遲疑加碼投資,以實際行動表達對Musk的支持,市值居大陸之冠的騰訊,也投資18億美元於Tesla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騰訊共同創辦人曾李青,過去幾年持續加碼買進Tesla股票早就不是新聞。他本身也有一台Tesla Model S,還把能加的配件通通配備上去了,並且也投資Musk的高速運輸計畫Hyperloop One。華爾街日報日前揭露Musk最新的雄心是跨足人工智慧(AI)領域,希望透過Neuralink計畫,連接人腦與電腦,這消息據說更讓曾李青扼腕,表示自己有這個想法好幾年了,但從來沒有付諸實行,現在被Musk先採取行動,他一定要想辦法投資參與該計畫才行。

大路社群平台人人執行長陳一舟表示,當今全世界像Elon Musk一樣的人可能不出10個,他就是當代的愛迪生(Thomas Edison)Jeff Bezos;小米創辦人雷軍2014年和Elon Musk會面後,也在社群媒體上盛贊,Musk是在做沒人想得到的事情。

其實大陸對於科技界領導的「傾慕」其來有自。大陸長期的教育以實用為導向,因此科學家跟工程師的地位特別崇高,如果會賺錢的科學家跟工程師,那更是不得了。Bill Gates當年到大陸獲得搖滾巨星般的待遇,矽谷金童Jobs更是不用說。不要說一般小老百姓,就連許多大陸科技公司高層,也不諱言把Jobs當成偶像,雷軍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大陸許多科技服務靠著「模仿」起家,雖然許多服務到了大陸往往「改良」得比原版還好,但缺乏原創性是不爭的事實,或許這些科技大老內心也深知這點,才會對創意與雄心源源不絕的Musk如此崇拜,甚至以成為他的投資人為榮。騰訊第一個廣受歡迎的通訊軟體QQ,就是改良自ICQ。如今投資Tesla,很多人也揣測騰訊的下一步。其實騰訊已經投資數個新能源汽車公司,對Tesla也屬於被動投資,會不會有技術交流等其他層面的合作,雙方皆三緘其口。

[Home]


2017/04/12 2.6.4. 塔塔集團在東印裝設太陽能微電網 提供鄉間穩定電力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印度塔塔電力公司(Tata Power)計劃將在印度東部濱臨孟加拉灣的奧里薩邦(Odisha) Baliapal村建立微電網系統,將乾淨能源太陽能導入電力系統中,提供村落人民穩定並負擔得起的電力。

在奧里薩邦建構太陽能微電網系統是塔塔集團全國首個建構微電網的計畫,也是印度政府促進鄉間地區電力化的項目之一。除了塔塔電力德里分公司以外,印度AES與日本三菱(Mitsubishi)集團都參與該項計畫。

該計畫將由塔塔電力公司下的Industrial Energy Limited(IEL)公司負責建置及管理。建置的費用90%IEL負責,另外10%則是由Baliapal村的村落發展委員會(VDC)負責,預計微電網系統將能供應255名村落居民的日常用電。

新的能源儲存設備將能儲存10MW(百萬瓦)的電力,用於用電尖峰階段的管理,估計可增進供電系統的彈性,並進一步支撐奧里薩邦超過700萬用戶的用電需求。

塔塔電力德里分公司執行長Praveer Sinha表示,由於再生能源為間歇性能源,該計畫若要成功,除了系統穩定性、電力補償反饋及電網緊急系統以外,其中之一的關鍵就是輸配電網路能否與能量儲存設備整合,以應付再生能源進入電網後易造成的電壓浮動問題。

IEL執行長Vijayant Ranjan表示,長久以來大多數印度鄉間地區面臨無電可用的問題,嚴重打擊了印度的社會經濟目標,並拖累了印度的發展進程,再生能源科技擁有提供解決方案的潛力。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