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雙城論壇 6月登場  [經濟日報]
   1.1.2. 6月雙城論壇 滬台密集洽談  [旺報]

 2財經

  2.1台灣

   2.1.1. 上市櫃Q1匯損恐達千億元  [經濟日報]
   2.1.2. 台幣連七貶 探近月低點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和碩認購熱  [經濟日報]

 2展會

  2.1. 聚焦雲端戰略、數位轉型、5G、物聯網…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 今登場  [工商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感測器和物聯網大時代 丁文武: 納入高階晶片聯盟之列  [電子時報]
   3.1.2. 賽靈思推reVISION堆疊技術 拓展視覺導向機器學習應用領域  [電子時報]
   3.1.3. NTT研發電腦機房節能新技術  [電子時報]
   3.1.4. Google Home可能整合Wi-Fi網路功能  提升對抗亞馬遜Echo實力  [電子時報]
   3.1.5. iPhone誕生看物聯網 10年後將無所不在  [電子時報]
   3.1.6. AIAI將在3年內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主流模式  [電子時報]
   3.1.7. 4Q16印度x86伺服器出貨量季減17% 然市場規模季增4%  [電子時報]
   3.1.8. 研華3月營收40億元 創歷史次高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VR頭盔無線化 電腦背包恐走入歷史  [電子時報]
    3.2.1.2. 無線充電功能就位 蘋果申請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專利  [電子時報]
    3.2.1.3. 低價產品驅動 2016年印度穿戴裝置出貨量達250萬只  [電子時報]

   3.2.2Tablet

    3.2.2.1. 蘋果新款iPad衝量 仁寶營運水漲船高 手持裝置出貨增溫 季增幅度高達5  [電子時報]

   3.2.3Smartphone

    3.2.3.1. 全球手機品牌大廠進擊 台灣市場醞釀大搬風 三星、Sony、華為、Oppo再度吹皺一池春水  [電子時報]
    3.2.3.2. 指紋三雄2Q出貨走高 神盾、義隆電、敦泰營運看漲  [電子時報]
    3.2.3.3. 光學產業3月營收增溫 大立光成市場風向球  [電子時報]
    3.2.3.4. 華為專利戰恐拖累三星銷售 Galaxy S8振衰起敝責任重大  [電子時報]
    3.2.3.5. 臉部辨識新應用:人臉辨識有罩門 變造照可成功騙過軟體  [電子時報]
    3.2.3.6.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2017年首季微幅成長 三星、Vivo分佔冠亞軍  [電子時報]
    3.2.3.7. 聯發科 Q1營收560億元 符公司預期  [工商時報]
    3.2.3.8. 三星S8出鞘 5月力拚三冠王  [工商時報]

   3.2.4E-Reader

    3.2.4.1. 元太結盟索尼 強攻電子紙  [經濟日報]

  3.3IT Industry

   3.3.1. 非蘋助攻 鴻海營收衝高  [經濟日報]
   3.3.2. 2017董監改選搶先看/宏碁陳俊聖 將接棒任董座  [經濟日報]
   3.3.3. 大陸面板 三年後稱霸全球  [經濟日報]
   3.3.4. 中國電信搶進雄安 布局5G  [經濟日報]
   3.3.5. 緯創報喜 上月營收增三成  [經濟日報]
   3.3.6. A衰退 拚下半年回神  [經濟日報]
   3.3.7. 面板雙虎淡季發威  [經濟日報]
   3.3.8. 和碩3月營收平淡無奇 2017年下半重返榮耀  [電子時報]
   3.3.9. 伺服器與NB出貨增溫 緯創3月營收跳增3  [電子時報]
   3.3.10. MacBook Pro拉貨激情轉淡 廣達3月出貨增營收跌  [電子時報]
   3.3.11. 零組件漲價、手機延遲上市 華碩2Q淡季業績冷  [電子時報]
   3.3.12. 三星1.5億美元設「三星NEXT」 加速前瞻技術投資步伐  [電子時報]
   3.3.13. 下一個25年可能實現的新興科技  [電子時報]
   3.3.14. 同期新高 鴻海3月營收飆上3416 三大產品線同步成長 首季優於預期  [蘋果日報]
   3.3.15. 鴻海3月營收 淡季小回春  [工商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群聯新晶片 打入SSD主流規格  [工商時報]

   3.5.1. Bosch賦予工業4.0新定義 實體與網路相輔相成  [電子時報]
   3.5.2. 工業機器人顛覆製造業 人機並肩作戰時代來臨  [電子時報]
   3.5.3. IBM慕尼黑物聯網總部啟用 整合技術、人才共創工業4.0願景  [電子時報]
   3.5.4. 陸機器人支出 3年後將達1.8  [旺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台達電調組織 新劃三大業務  [經濟日報]
   3.6.2. 太陽能大模組廠屏東動土 拼明年1Q量產完整化供應鏈  [電子時報]
   3.6.3. 研華攜手凱勝打造未來巴士 行駛成本每公里僅2.1  [電子時報]
   3.6.4. 台灣太陽能朝大模組廠邁進 內需附加價值受期待  [電子時報]

 4其他

  4.1. 上海台協回台徵才 27K起跳  [經濟日報]
  4.2. 失敗為成功之母 幾位企業經營者的啟示  [電子時報]

[Home]


2017/04/11 1.1.1. 雙城論壇 傳6月登場 [ 經濟日報 邱瓊玉]

兩岸僵局未解,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傳出6月底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將會見上海市長應勇。據指出,今年雙城論壇主題為「健康城市」,雙方除了討論食品安全、人民健康等議題外,世大運也是討論重點。

柯文哲上任後已參加過兩次雙城論壇,今年改由上海擔任主辦方。為了爭取雙城論壇續辦,北市副市長鄧家基上月赴上海參訪,因8月要舉行世大運,雙城論壇將比往年提前於6月舉辦。

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本月中也將來北市與柯會面,進一步確認雙城論壇時間、地點、各論壇主題等。

不過,柯文哲日前曾批評香港「連選舉的自由都沒有,沒有自由的靈魂」,此番言論是否影響雙城論壇?柯文哲昨天僅說,雙方就是對於雙城論壇、世大運的細節再談一談。相較於過去,北京在舉辦雙城論壇前都會要求柯對「九二共識」表態,今年似乎沒有。

[Home]


2017/04/11 1.1.2. 6月雙城論壇 滬台密集洽談 [ 旺報 陳曼儂]

台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從2010年起已連續舉行7年,由兩個城市輪流作東,今年輪到上海舉行,在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時,能否維持過去的高層級會面,成為外界注目的焦點,對於是否會在6月舉辦雙城論壇,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10日仍未鬆口,但近兩周雙方已密切接觸。

據了解,上海一行人在10日抵達台北,舉辦「涉台幹部培訓活動」;327日,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也率台北市政府一行約20人在上海做「公務員交流」,與專門負責對台事務的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會面。一般預期,這兩次行程就是在探討雙城論壇的相關細節。據了解,上海台辦主任李文輝14日也將前往台北。

加強民間、青年交流

「雙城論壇」是兩岸交流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過去每年都有很好的成績單,但因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色彩」,去年在台北舉辦時,上海方面不是由過去慣例的市長或副市場帶隊,而是統戰部長沙海林,引發外界關注。

早在去年底,台北市就提出希望在6月舉辦雙城論壇,以免跟8月的世大運撞期,新任的上海市長應勇在今年就任後首場記者會,就以「一切合作都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進行」回應。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也在3月公開向台灣媒體提到,雙城論壇要更加強民間、文化與年輕人交流,希望兩地能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各領域的合作。

對於有台灣媒體提出,雙城論壇已由北京敲定、將於6月舉辦,兩地市長將會見面等議題,上海台辦與相關政府官員10日仍拒絕回答這個問題,表示「現在沒有消息」。

陸需要台長照經驗

依照往例來說,雙城論壇的消息會由雙方政府於同天共同發布,去年直到活動前10天才正式公布。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說,以去年的雙城論壇為例,辦得很成功,為了世大運,台北市的運動員到上海集訓,許多台北市的里長與上海的區委會也「結拜」交流,以及去年沙海林特別到新北市看安養中心,台灣現在重視長照、大陸需要「醫養結合」,由「雙城論壇」這面大旗,全面開拓兩個城市更深入、更全面的借鑑與交流,符合兩地現在的需求。

[Home]


2017/04/11 2.1.1. 上市櫃Q1匯損恐達千億元 [ 經濟日報 周克威]

台積電第1季營收因新台幣大幅走升未達預測低標,上市櫃公司第1季匯損陰霾再次衝擊法人圈。法人機構預測,全體上市櫃公司首季匯損恐達千億元,其中電子、工具機等以出口為主族群都難倖免,低毛利股甚至會轉盈為虧。

多家法人機構分析,新台幣去年升值逾2%,全體上市櫃公司匯損1,344億元,今年新台幣首季強升6.4%,創下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最大升值幅度,若由去年第13季當時分別升值2.37%2.85%,造成全體公司單季匯損分別是144億與266億元來看,今年第1季經外幣兌換損失影響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稅後純益金額可能高達300~600億元,加計金融壽險公司後,可能高達1,000億元。

有會計師透露,這千億元僅是反應在IFRS稅後純益上的金額,但因許多匯損未必會反應在外幣兌換損失上,部分可能藉投資收益等會計科目反應,全體公司實際損失不排除超過千億元。

法人指出,台積電10奈米將在第3季量產,全年業績展望正面,但第1季營收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季營收約60億元,高於預期,主因與公司原先預估匯率差距約2.6%來看,出口為主產業可能全體受創,當中包括筆電、工業電腦、光電、零組件、IC設計等電子族群,以及汽車零組件、工具機、紡織與塑化等,若未做好避險,獲利可能都會受到影響,許多毛利率低於5%4%者,全季表現可能因此產生虧損。

法人指出,美國財政部預計美國時間14日公布「主要貿易伙伴外匯政策」半年度報告,一旦我遭列入匯率操縱國,屆時對新台幣與上市櫃公司業績又將有不同影響。

匯損風暴來襲,多家法人機構已下修台股第1季獲利由逾5,000億元降至4,500億元,較去年第45,700億元減少逾二成,但仍較去年同期3,563億元成長近三成。

[Home]


2017/04/11 2.1.2. 台幣連七貶 探近月低點 [ 經濟日報 陳美君、劉忠勇]

國際美元轉強、外資賣超台股後匯出,使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連七貶,昨(10)日貶值5.1分,收在30.652元的近一個月新低,總成交量為9.51億美元。

據證交所統計,外資昨日賣超台股11.36億元,連三日賣超近60億元。匯銀主管表示,國際美元利多齊聚,部分外資持續買匯撤出,使新台幣匯率出現貶值壓力;但出口商同步進場拋匯、抑制了匯率貶幅,整體來看,匯市交易算清淡,成交量未及基本量10億美元。

匯銀主管說,目前全球投資人最關注的議題,就是美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及升息速度,加上美國對敘利亞發射飛彈等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令國際美元走勢持堅,包括新台幣在內的非美貨幣身價下跌,預估新台幣短期內將維持緩貶格局。

至於新台幣匯率連七日走貶,台北股匯市行情是否就要出現逆轉?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表示,目前只是回檔修正,觀察行情是否逆轉,最重要的參考價位是:新台幣匯率貶破31元大關。

匯銀主管說明,從技術線型來看,連七日貶值、貶破30.6元價位,只能說是前1季新台幣匯率的強升格局,出現回檔壓力。目前為止,台北匯市雖發現外資零星匯出,但力道並不顯著。投資人可觀察,近期外資是否有擴大賣超台股的情況,一旦外資大舉賣股,將使新台幣匯率貶勢加重,此時就要小心,這代表台股遲遲未能站上萬點,外資也失去耐心,獲利了結後撤出。

匯銀主管解釋,今年第1季因新台幣匯率勁升、台股指數居高不下,外資在台投資可匯差、資本利得兩頭賺。一旦新台幣匯率反向走貶,對熱錢的吸引力就會明顯下滑,此時若國際金融市場避險需求升溫,有可能掀起一波拋售台股變現的風潮。

上季外匯預測最準分析師:台幣今年底將在30元上下

外匯市場本周最關注的大事,莫過於美國財政部在台北時間本周六清晨發布的外匯報告。上季預測台幣走勢最準確的分析師陳仲華(Cliff Tan)認為,新台幣就算升值看到29字頭,升幅空間也有限,今年底將維持在30元上下。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是彭博調查35家銀行中,第1季外匯預測準確度排名第一的銀行。MUFG全球市場研究東亞主管陳仲華接受本報訪問表示,他們已提醒客戶,「別」指望美國財政部會在4月的報告會改變原本任何對台灣操縱貨幣的認定,但「因為這消息已被消化,美元∕韓元和美元∕新台幣反而可能出現獲利了結,導致美元升值。我認為上周走勢或許已反映這點」。

新台幣兌美元上周回貶0.9%,收30.601元。陳仲華說:「我們仍認為美元兌新台幣在2018年第1季的價位為29.85,但對台幣展望並非格外看多。」彭博調查35家分析師預測新台幣明年第1季的中值為31.9

陳仲華學經歷豐富,擁有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雙碩士學位,曾任聯準會(Fed)研究員,當年負責大中華地區領域,也曾任香港大學講師、史丹福大學研究教授,先後任職公職、學術界、業界25年之久。

「我還記得我2011年初人在台北,美元兌新台幣有可能突破見出28字頭。我認為那時候湧入的外資比現在還強。」他說:「如果我判斷無誤,新台幣會逐漸升值,我認為台灣央行不會太干預,但我老早就不再指望台灣央行完全不會干預。」

新台幣兌美元今年第1季勁升6%30.336MUFG是預測最接近的銀行。陳仲華表示,MUFG1季預測精準,應是每月為了報告勤訪客戶,留意到在市場漸漸大致反映Fed未來升息的預期心理。「當時,我們認為美元這一面已充分反映,接著要看台幣這一面的波動。而在2017年第1季,科技和經濟景氣好轉, 帶動台股持續上漲。」

[Home]


2017/04/11 1.1. 英業達和碩認購熱 [ 經濟日報 ]

去年第4季上市櫃公司整體淨利優於預期。法人核心追蹤個股,今年首季獲利預估上修幅度6%,全年則上修1%,包括大尺寸面板、雲端、蘋果零組件、晶圓代工與塑化等次產業均被看好,個股包含英業達(2356)、和碩、信驊。

英業達預期2017年伺服器營收年增5%10%、手持裝置營收成長10%20%。法人並看好兩業務產品組合的持續優化反映至今年毛利率的進一步提升,並因費用率走低,營業利益成長可望穩健保持在10%

展望第2季,各產品線營收幾乎將全面反彈,僅太陽能業務仍陷於庫存調整與跌價的產業逆風。反映太陽能與手持裝置業務上半年毛利率預期的修正,法人將全年每股盈餘微降4%、至1.97元,年增25%

和碩預期第2季營收應與第1季相當,因此法人估計上半年營收應可呈現約5%年成長。

展望2017年表現,該公司規劃總資本支出4億美元,新進設備預計會在第2至第3季初之間遷入,屆時將帶動下半年智慧型手機及PC、主機板營收成長動能。

信驊BMC市占率估計今年將增加至近55%,全年BMC出貨量年增40%以上,主因收購Emulex(美)旗下BMC業務。

不僅如此,由於公司下一代BMC將以成本結構較優的40奈米製程節點生產,加上高毛利PCAV遠端延伸產品營收比重擴大,法人預期2017年毛利率持續提升。

凱基證券衍生性商品部表示,若看多相關個股後市的投資人,可利用認購權證參與行情,如英業達凱基6903058128)、英業達凱基6901058127);和碩凱基6801057012)、和碩富邦6901057242);信驊凱基6901728655)、信驊凱基6801728184)等,掌握槓桿利潤。

[Home]


2017/04/11 2.1. 聚焦雲端戰略、數位轉型、5G、物聯網…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 今登場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中國手機、電信設備大廠華為2017全球分析師大會將於今(11)、明(12)兩日在大陸深圳展開,預計本次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徐直軍等多位高層將就數位轉型、雲端戰略、5G及物聯網等議題進行發表。

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為一年一度,除就公司各業務運營進行分享外,還會公布未來公司的重點發展策略。今年分析師大會的主題訂為「Go DigitalGo Cloud」,重頭戲於今天上午展開,由徐直軍闡述推動產業數位轉型及雲端戰略,共創雙贏的生態體系主題,並接受媒體提問。

11日下午開始至12日則有多場不同業務運營主題演說。主講者包括華為常務董事暨戰略行銷總裁徐文偉、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丁耘,及IT產品線總裁鄭葉來等多位高層,將吸引全球上千位分析師參加。

去年,華為在分析師大會上宣布計畫用23年的時間實現全面雲化(All Cloud)戰略,讓產品解決方案全面雲化。當時徐直軍指出,全面雲化戰略的核心是從設備、網絡、業務及運營4個方面全面改造ICT基礎網絡。

徐直軍表示,在全面雲化的戰略下,整體網路將徹底轉型為「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架構,所有網路功能和業務應用都運行在雲數據中心上。而今年的大會主題將就此議題繼續深化。

資料顯示,華為預計至2018年營收突破700億美元,2020年營收破千億美元的目標。去年華為營收已達751美元,年增32%,符合預期。但去年淨利371億元人民幣,僅成長0.4%。

[Home]


2017/04/11 3.1.1. 感測器和物聯網大時代 丁文武: 納入高階晶片聯盟之列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各項物聯網相關的感測器、MEMS零組件是大陸發展超越摩爾定律半導體產業的關鍵。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總經理,同時也是中國高階晶片聯盟理事長的丁文武,在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CITE 2017)舉辦的「中國高階晶片聯盟第二次理事大會暨第二次會員大會」上表示,大陸感測器和物聯網(IoT)產業聯盟正式成為中國高階晶片聯盟(CHICA)的首個分聯盟,加入大陸「IC國家隊」。

大陸感測器和物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王曦指出,將持續推進以感測器驅動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建設,以符合中國智能製造2025的規劃,同時強化加快感測器、信息物理系統(CPS)等核心技術的研發。

大陸發展半導體軌道中,另一條有別於高階製程技術曲線的軌道,即是圍繞摩爾定律(More-than-Moore)的感測器(Sensor)MEMS產業,這方面的晶片和零組件也是物聯網產業主要應用,主要供應商仍是國際大廠,但大陸積極扶植自有晶片廠搶此商機。

估計到2020年,MEMS產業的產值上看130億美元,若泛指超越摩爾定律產業,包括MEMS、射頻、模擬、高功率等技術,未來有機會佔全球3,00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近50%,因此後市不可小覷,這也是大陸半導體的機會,不亞於高階半導體製程技術的商機。

大陸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SIA)2016年由工信部推動和支持所成立,是第一個感測器與物聯網領域的國家級產業聯盟,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聯盟會員規模已經達到300家,會員包括感測器、晶片設計、生產製造、封裝測試、系統集成、產業應用、產業資本等產業鏈各個環節,該聯盟現秘書處單位為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

丁文武表示,大陸感測器和物聯網產業聯盟正式成為中國高階晶片聯盟(CHICA)的首個分聯盟。CHICA是由紫光集團、長江存儲、中芯國際、華為、中興通訊,以及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中標軟體等27家企業和學術單位組成共同發起的,20167月成立後,由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擔任理事長,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等任副理事長。

CHICA成立的目的,是打造架構、晶片、軟體、整機、系統、資訊服務的半導體產業生態體系,推進半導體產業發展,以及晶片、儲存等半導體分類產業的發展上。

舉例而言,目前全球MEMS IDM晶圓廠和MEMS IC設計公司的營收統計中,全球前30MEMS相關公司佔整體營收80%,全球前十大MEMS供應商分別為BoschAvago、德州儀器(TI)、惠普(HP)、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Qorvo、樓式(Knowles)InvenSense、佳能(Canon)、恩智浦(NXP),全數都是國際級的外商。

[Home]


2017/04/11 3.1.2. 賽靈思推reVISION堆疊技術 拓展視覺導向機器學習應用領域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賽靈思認為,必須確保其客戶能夠透過推論及控制,藉由感測器創建一個簡化的資料流程。圖為賽靈思先前發表的晶片組產品。

當前愈來愈多科技領域及產業對於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有更高的需求,不過目前全球AI技術仍在初期發展階段,仍未見可一體適用於更廣泛嵌入式系統領域、由系統設計師所採用的深度神經網絡推論引擎(Inference Engine),對此賽靈思(Xilinx)在德國紐倫堡(Nuremberg)舉行的「Embedded World」大會上,推出名為「reVISION」的堆疊技術,盼藉此可改善此一技術困境,讓更多對硬體設計不熟悉或不專業的軟體及系統工程師,可更易於且更快速開發智慧化視覺導向系統。

支援多款常用神經網絡 為視覺系統建構更快速發展途徑

根據科技網站EE Times報導,賽靈思推reVISION堆疊技術,形同於將該公司的技術拓展至更廣泛的視覺導向機器學習(ML)應用領域,外界認為reVISION堆疊技術提供許多視覺導向應用一個可擴展且彈性的平台選擇方案,而reVision堆疊技術的建構基礎,則包含平台、演算法及應用開發的資源。

具體而言,reVISION堆疊技術支援多款受業界青睞的神經網絡,諸如AlexNetGoogLeNet以及SqueezeNet等神經網絡,為AlexNetGoogLeNetSqueezeNetSSC以及FCN等特定新興神經網絡提供特殊的演算法支持,並為前饋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層提供預定義執行等資料庫元素。

reVision為快速反應的視覺系統建構了最快的發展途徑,相較於其他嵌入式繪圖晶片(GPU)與傳統系統單晶片(SoC)reVISION將機器學習推論的每秒每瓦影像效能提高達6倍、電腦視覺每秒每瓦每幀處理速度提升達42倍,但延遲卻僅有5分之1

賽靈思認為8位元及其以下的定點精度,為顯著提升機器學習效率推論系統的一大關鍵,為獲得最佳的回應時間,賽靈思企業戰略資深副總裁Steve Glaser認為,賽靈思必須確保其客戶能夠透過推論及控制,藉由感測器創建一個簡化的資料流程。

外界指出,reVISION堆疊技術必須與工業應用程式(App)環境如「Caffe」及演算法開發工具等共存,才有其功能意義,到了2017年第3季將OpenVX新增至reVISION堆疊技術中將成為一大要務。即使是對硬體不熟悉的軟體開發者,也可透過CC++OpenCL語言搭配如CaffeOpenCV這類業界標準框架與函式庫,在MPSoC這類SoC上開發各類嵌入式視覺應用。

reVISION堆疊技術在市場上催生出許多快速成長的應用,包含工業、汽車、高階消費性產品、醫療及航太與國防等領域,以及擴增實境(AR)、自駕車、無人機(Drone)、機器人等領域。

技術途徑與NVIDIA、英特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賽靈思在設計自有機器學習推論系統上,所採技術途徑與目前同樣投入AI領域研發的NVIDIA及英特爾(Intel)有所不同,如Linley Group資深分析師Loring Wirbel指出,傳統CPU/GPU業者所採途徑是從以訓練為基礎的學習大型架構開始發展,如NVIDIA推出的Tesla P100及英特爾的Knights Landing,之後再以單精度或半精度架構如NVIDIAP40及英特爾的Knights Mill,為無人監督的學習刪減系統。

至於賽靈思的軟體,Wirbel指出是基於可重組加速堆疊(Reconfigurable Acceleration Stack)、以雲端為基礎的無人監督推論系統原始堆疊,以及擴展推論能力至網絡邊緣及嵌入式應用等技術途徑,來開發自有AI軟體技術。雖然可能有人認為與其他業界相較,賽靈思採取相對較為落後的技術途徑,不過現況是機器學習產品開發者在訓練及推論子系統上也朝多個方向發展,因此不能說哪種技術途徑就是對的,其他就是錯的。

Glaser指出,賽靈思的視覺客戶在開發機器學習技術上,主要採用Zynq SoCMPSoC,賽靈思在本屆Embedded World大會上也提供其Zynq SoC給全球23汽車製造商、超過80款內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型。Zynq SoC內建4核心安謀(ARM) Cortex-A53處理器、Mali GPUH.265硬體加速器、可程式化邏輯及可程式化IO

Wirbel認為,賽靈思現階段的優勢在於,在微軟(Microsoft)採用Altera以及大陸百度(Baidu)採用賽靈思技術下,如今業者在機器學習發展上信任FPGA及可程式化SoC產品,但這不代表FPGA未來就會在推論或訓練市場部門快速囊括大部分市佔率。

 

  

[Home]


2017/04/11 3.1.3. NTT研發電腦機房節能新技術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電腦機房節能技術成物聯網重要議題。

NTT東日本(NTT East)連同富士通(Fujitsu)進行節能技術實證實驗,以節省設有伺服器、連網裝置等資訊設備的電腦機房耗電量。

電腦機房的節能技術重點在如何有效將伺服器、電腦等設備在運轉中產生的熱冷卻,以往是利用空調設備進行冷卻,現改用浸泡液體等不用電的方式,確實降低耗電量,讓非資訊設備的耗電量趨近於零,最終讓中小規模電腦機房的耗電量較目前減少3成。

NTT東日本該技術已被日本環境省納入2016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因應措施技術開發實證計劃,除了富士通,高砂熱工業(Takasago Thermal Engineering)、財團法人EEC也將一同加入研發,其目標在將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指標,即電腦機房資訊設備用電量於電腦機房總用電量佔比,降至1.0

1.0意謂非資訊設備幾乎不用電,具有相當高的能源效率,目前中小規模的電腦機房為1.3以上,若達到該目標,耗電量須降低30%

該實驗按發熱密度,由不同業者負責,高發熱密度為富士通、中發熱密度為NTT東日本、低發熱密度為高砂熱工業。中高發熱採用液體冷卻、低發熱則是空氣冷卻。

其中,中高發熱密度是在液體槽倒入電子化學液Fluorinert,再將電腦等設備浸入其中冷卻,因Fluorinert成本較高,目前也在尋求其他適合的液體。

高發熱密度方面,因接觸機器的液體會升溫,未接觸的溫度會下降,如此可產生循環;中發熱密度則以幫浦抽水循環。無論何者,都是藉由槽內配置,來將溶液冷卻,以此做出循環的結構。由於成本關係,利用液體冷卻的作法只用於超級電腦等特殊裝置,伴隨電腦高度化發展,該作法的成本勢必將跟著降低。

[Home]


2017/04/11 3.1.4. Google Home可能整合Wi-Fi網路功能  提升對抗亞馬遜Echo實力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Google在全球智慧家庭智慧語音助理領域,目前正與亞馬遜(Amazon)Alexa形成兩強對決態勢,其中Google首代智慧家庭語音助理裝置Google Home在技術上已取得部分進展,如今傳出Google更計劃以Google Home為基礎,預計於2017年推出結合Wi-Fi網路功能的新款Google Home,藉此與亞馬遜Echo做出更顯著的產品差異化效果,以提升與亞馬遜競爭智慧家庭聲控裝置領域的競爭力。

根據CNBCCNET等媒體報導,藉由整合Wi-Fi網路功能,未來Google Home在家中將可扮演強化Wi-Fi網路訊號發送的角色,有助家中無線網路訊號更為穩定。這項功能類似於Google2016年所推出「Google Wifi」的功能,Google Wifi為可代替單一路由器的獨立網路訊號裝置,能夠提升家中連網品質。原先Google也打算讓Google Wifi搭載麥克風收音功能,但後來為避免與Google Home產品定位混淆,因而最終取消這項設計。

消息人士指出,Google正在探索生產全新、第二代Google Home的可能性,盼藉此作為家中Wi-Fi網路中繼站、協助擴大Wi-Fi網路家中覆蓋範圍。最終一旦問世,將可成為結合智慧語音助理、喇叭及Wi-Fi路由器的三合一智慧家庭裝置,可作為Google開發的獨立單一裝置進行銷售。

在此情況下,消費者就無需再額外花費129美元購買Google Wifi,只需以相同價格購買Google Home即可擁有兩款裝置的功能,因此銷售噱頭勢必將比亞馬遜Echo更具意義,畢竟Echo目前仍未具備Wi-Fi網路功能。關於第二代Google Home價格及其他更多細節,目前未有更多傳言出現。對上述傳言Google官方則不予置評。

外界分析,有鑑於Google希望未來家家戶戶每個房間都可購置Google HomeGoogle Wifi,則將這兩款裝置合而為一就成為Google強化智慧家庭裝置競爭力一大合於邏輯選項,畢竟Google現階段智慧家庭發展戰略已存在小小衝突,除了以電視為核心的Chromecast外,Google希望家中每個房間都可配置Google HomeGoogle Wifi,但如此似乎不符合消費者希望的裝置簡易、低成本配置需求,因此將兩者結合將有其重要意義。

不過在結合網路功能上亞馬遜也不是沒有動作,如近期亞馬遜以1,250萬美元投資名為LumaWi-Fi網路業者,由此似乎意謂亞馬遜未來可能也會讓Echo裝置整合Wi-Fi網路功能。若成真,意謂下階段的全球智慧聲控助理裝置競賽,將成為新增Wi-Fi網路功能之戰,但由於Google已先推出Google Wifi,顯然在此競賽上Google較亞馬遜具先發優勢。


Google Home
成為Google智慧家庭發展戰略一環,若整合既有Google Wifi功能可望強化市場競爭力。

[Home]


2017/04/11 3.1.5. iPhone誕生看物聯網 10年後將無所不在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2027年所有裝置將連接網路,物聯網無所不在。

10年後物聯網(IoT)會發展到何種境地呢?10年前第一支智慧型手機iPhone,可以告訴我們答案。

Enterprise Irregulars報導,2007年蘋果(Apple)推出iPhone,這是全球第一支真正的智慧型手機,顛覆了我們跟資訊的互動方式。如今手機上網已是常態,我們不會特別標榜「連網手機」,因為「連網」是手機基本功能。

同理可證,10年後,物聯網一詞也會變得多餘,屆時所有裝置連接網路,物聯網無所不在。

2027年時,連網型農業將邁向垂直農場和試管栽培,不僅省水、省燃料,還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同時降低碳足跡做環保,未使用的農地再度回歸自然,以提高生物多樣性和做好碳封存。

連網型運輸系統可提高效率,加上以預防性維修取代修復性維修,對所有人的安全都有保障。隨著自駕車成為主流,車輛對車輛通訊亦成為常態,車禍發生率可望大幅降低。

連網型醫療系統以預防性醫療取代反應性醫療,可以趁重大意外發生前,利用感測器預警任何異常狀態,或者3D列印緊急備用皮膚、骨骼和器官等。

此外,製造業會轉型為製造服務(manufacturing as a service),亦即分散製造(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客製化從此以後變成常態。

連網式能源藉由低成本儲能設備、低碳發電和端對端連網,維持能源供需的平衡。人機介面也會從純文字系統和觸控系統,過渡到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系統,再搭配語音和手勢控制的使用者介面(UI)

最後,大型商用通訊網路出現,作為自動B2B水平交易市集,一來方便合作夥伴之間分享資訊,二來讓從業人員獲得更豐富的背景資訊。

雖然當前物聯網仍處於萌芽階段,但隨著創新步調加快,相關零件價格持續下滑,10年後物聯網想必不可同日而語。

[Home]


2017/04/11 3.1.6. AIAI將在3年內成為銀行與客戶互動的主流模式 [ 電子時報 陳智德、劉世平、陳端武]

諮詢顧問公司Accenture最新報告指出,人工智慧(AI)將在未來3年內變成銀行與客戶互動的主流模式。

據路透(Reuters)報導,Accenture最新報告《Banking Technology Vision 2017》指出,調查顯示有5分之4的銀行認為AI將對現今銀行蒐集資訊及與客戶互動的方式造成革命,此份報告的受調者來自超過600家頂尖銀行、科技產業專家及學界機構。

舉凡無人車、無人機及語音辨識系統等應用的背後都可以見到AI的身影。而AI也在這波金融科技革命中,被金融界視為與區塊鏈(Blockchain)同等關鍵的技術之一,金融界並認為AI將改變銀行的全貌。

超過75%的受調者相信AI可讓使用者介面變得更簡單,幫助銀行創造更有人性的客戶體驗;而約60%的銀行認為應該在使用者介面導入AI的理由是「對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但也有為數甚多的受調者表達此將導致隱私受侵犯的隱憂,調查仍顯示每3人中有1人有這方面的疑慮。

Accenture銀行實務部門負責人Alan McIntyre也是報告共同撰擬人,他表示,人們似乎認為科技會讓銀行變得越來越自動化,卻越來越缺乏人情。事實上正好相反,AI反而會讓銀行變得更像個人化的助理,人們會發現銀行比自己對自己了解還多,感覺跟真人互動沒什麼兩樣。

McIntyre表示,現今客戶可以在銀行得到更多資訊的管道更足夠,而這也使得銀行能更深入理解客戶的需求,並決定給予客戶相應的建議。

銀行的諮詢工具被認為是技術創新最大的領域。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破壞式科技與解決方案負責人Roberto Mancone表示,而AI可以協助銀行管理資料,並擴大諮詢模式,造成前所未見的改變。

報告還發現,透過銀行分行或手機與真人互動已越來越少,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並進而促使真人互動的品質與重要性增加。

蘋果的AI研究著重軟體記憶與學習能力

蘋果(Apple)對於保護資料機密向來有極為嚴格的規定,因此有分析師認為,在這樣的限制下,由於員工能用於訓練電腦的資料數量有限,恐怕已經導致該公司在開發人工智慧(AI)技術方面已經落後給Google 和微軟(Microsoft)等對手。不過事實上,蘋果在AI領域方面的研究,有其特別鎖定的領域。

據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201610月加入蘋果擔任AI研發部門主管、同時目前也身兼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助理教授的Ruslan Salakhutdinov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如何讓AI軟體具有更強的記憶力,並藉以增強其學習能力,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而他將此之為「強化式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

Salakhutdinov進一步解釋,強化式學習指的是研究者讓軟體以各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以找出最佳成果,而透過此一過程,可以訓練軟體日後當碰到問題時如何自行找出最有效的解決方式。

他表示,卡內基美隆大學的研究者也開始採用強化式學習來訓練電腦玩一些熱門電玩遊戲,像是在戰鬥遊戲中如何一方面能躲避敵方的子彈,而另一方面又能除去最多的敵人。不過他也承認,目前的成果顯示,要軟體記住曾經執行過的行動並非易事。

這也是為什麼Salakhutdinov把如何增強電腦記憶能力當成他專注的AI領域。他表示,記憶需要仰賴長時間的訓練,而且在此同時電腦運算能力也必須提升方能配合,目前來說兩者仍然皆無法達到他的理想境地。

報導指出,Salakhutdinov所做的努力,顯然是希望蘋果未來的AI產品能夠超越對手,而且在時間上愈快愈好。

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系統 已能準確判讀病理圖片

過去一世紀以來,病理學家大多透過查看顯微鏡下的病理圖片,找出疾病徵兆及病情發展。最新研究發現,人工智慧(AI)可協助醫生提高診斷準確度,徹底改變診斷及監測癌症等疾病的方式。

根據Memuk報導,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與哈佛醫學院(HMS)研究人員已共同開發出人工智慧(AI)注入法(infused method),並研發出一套AI系統,可用電腦解讀病理圖像。

這種方法基於常用於圖像和語音辨識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基本上能教會電腦透過建構多層人工神經網路來解釋在現實生活資料中觀察到的複雜模式和結構。一般認為此過程與人類學習過程中大腦新皮質內的神經元層出現的現象有相似之處。

該團隊根據多層卷積網路(multilayer convolutional network)打造出這套AI系統並加以訓練,以區別癌症腫瘤區域和正常區域。確定腫瘤存在與否是病理學家平時常做的重要工作。在傳統方法下,透過顯微鏡找出異常狀況是既繁瑣又費力的任務;而利用AI執行類似任務,準確度高達92%,已接近人類醫生的96%

若同時用AI和病理學家進行診斷,準確率將達驚人的99.5%,讓錯診的機率大幅降低。研究結果顯示,AI的診斷準確度幾乎接近病理學家超出預期,讓人對該技術及醫學工程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

[Home]


2017/04/11 3.1.7. 4Q16印度x86伺服器出貨量季減17% 然市場規模季增4% [ 電子時報 茅堍]

根據調研機構IDC最新公布資料,2016年第4季印度市場x86伺服器出貨量大幅年減16.8%,僅達30,501台。不過由於高密度(high-density)伺服器銷售表現良好,因此整體x86伺服器市場規模仍能季增4.2%

在非x86架構伺服器方面,第4季印度地區出貨量與市場規模則是分別重挫31.0%34.7%。目前非x86架構伺服器客戶以銀行業、製造業與電信產業為主。

IDC表示,隨著不少業者選擇繼續在較少的伺服器上,整合自家主要工作負載,印度伺服器市場也面臨艱困的一季。不過也有越來越多中小企業開始接受雲端服務,從而導致新買家出現,以及對第三方資料中心的需求。

在印度市場x86伺服器主要業者方面,2016年第4季惠普企業(HPE)雖仍以出貨佔比35%,續居各業者之冠,但與2015年同期相較,該公司佔比下滑了1個百分點。

除了惠普,大陸聯想第4季出貨佔比也由2015年同期的12%,下滑為9%。該季聯想在印度x86伺服器市場出貨排名為第三。

至於戴爾(Dell)、思科(Cisco)、華為與宏碁的出貨佔比則是呈現上揚。其中戴爾與思科分別以佔比27%7%,位居二與四名。華為與宏碁的佔比則是均為3%

在營收佔比方面,第4季惠普企業與戴爾分別以38%31%,位居第一與二名。思科以營收佔比10%,超越聯想的6%,排名第三。

至於在非x86架構伺服器業者方面,第4IBM獨佔印度非x86架構伺服器市場規模62%

IDC表示,隨著印度企業界持續朝向數位化轉型,資料分析、雲端應用,以及資料中心整合(datacenter consolidation)等將會成為關鍵趨勢。在這種情形下,受到來自ODM和白牌業者的挑戰,知名業者的產品定價和客製化解決方案將會對市佔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中小型企業成長,以及企業對資料中心整合的IT投資都會推動伺服器市場的成長。而來自印度政府機構對數位化、電子化政府、智慧城市,以及監控等計畫的實施,也會對未來幾季印度伺服器市場發揮推升作用。

[Home]


2017/04/11 3.1.8. 研華3月營收40億元 創歷史次高 [ 工商時報 陳昱光]

工業電腦廠龍頭研華(2395)昨(10)日公布3月營收衝上40億元,創下歷史次高,月增35%,首季營收連續第5個季度守住百億大關,維持高檔水準。法人看好今年歐洲及中國大陸工業4.0發酵,將是業績成長主力。

3月工作天數回歸正常,工業電腦族群營收亮眼,月增多逾1成。飛捷3月產能逼近滿載,營收衝高至6.14億元,首季營收15.2億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事欣科3月併購效應發酵,營收達2.62億元,創歷史次高。

研華3月拉貨動能轉強,帶動營收大幅提升,增至40.14億元,為去年3月高峰的40.8億元後,第二度登上40億元,雖年減1.64%,但年增35.69%。第1季營收也在3月業績助攻之下,達到100.06億元。

研華表示,若以區域來看,3月營收以大中華區、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印度、澳洲等市場成長最為強勁,工業自動化事業群(IAG),以及智能系統事業群(ISG)屬於事業群中表現較好。

飛捷受惠歐美專案加持,產能逼近滿載,帶動3月營收衝高至6.14億元,年增44.5%,優於法人預期,首季營收15.2億元,年增13.12%,雙雙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事欣科3月併購效應啟動,營收達2.62億元,同創歷史次高,月增24.46%,較去年同期大增64.87%。首季合併營收為6.65億元,年增80.58%。事欣科表示,由於客戶訂單與出貨增加,帶動3月營收大幅成長,加上新併購PARPRO TECHNOLOGIES營收挹注,不僅博弈產品等機構件出貨增加,航太與國防工業訂單出貨也達高峰,推升營收月增及年增大幅成長,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8成。

展望後市,事欣科在客戶訂單逐漸增溫,以及受惠川普新政有關美國製造、增加國防工業預算、減稅等政策下,營運與獲利可望逐季增溫,審慎樂觀看待今年發展。

[Home]


2017/04/11 3.2.1.1. VR頭盔無線化 電腦背包恐走入歷史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VR無線傳輸套件下半年問世,預期VR電腦背包在2~3年時間走入歷史。

虛擬實境(VR)產業在宏達電(HTC)OculusSony的高階VR頭盔陸續上市後,業者認為2016年已成VR的發展元年,且對應VR頭盔的使用性,包括微星、惠普(HP)、戴爾(Dell)等業者,也推出VR電腦背包搶市,不過業者提醒,考量VR頭盔的使用便利與安全性,目前已有VR頭盔與PC主機無線連結的技術完成開發,且一旦無線傳輸的頻寬提高,無線傳輸模組成本與售價更為降低,預計最快再23年的時間,VR電腦背包將功臣身退,走入歷史。

VR頭盔使用由於需要有連結線與PC等主機連結,讓市場對其在使用安全性與便利性上存有疑慮,然對此問題,不乏業者已投入VR無線連結技術開發,且已有相關成果出爐。

其中宏達電旗下的Vive X加速器計畫中的TPCast團隊,日前已完成由無線接收器、電池模組與無線訊號發送器三大部分所組成的VR無線傳輸套件,且預估最快在2017年第2季推出產品銷售,目前售價訂在249美元上下。

除外,DisplayLink 目前也投入VR無線傳輸模組DisplayLink XR開發,外界預期最快在2017年下半也可推出市場,屆時售價也將達200美元上下。

VR無線傳輸套件上市後,外界也預期,一旦傳輸頻寬持續提高,預計最快在23年的時間,即可完全替代現有的VR電腦背包,並成為VR頭盔的標準配備。

至於目前包括微星、戴爾、惠普等業者均有VR電腦背包問世,是否因此影響業者的營運?對此PC業者表示,由於VR處在產業發展萌芽期,VR電腦背包的出貨量能仍相當少數,主要並以遊樂場、主題樂園、工業設計、工作室等使用為多,且商用需求高於一般消費性市場。

此外,VR電腦背包的設計本就是因應VR頭盔無線傳輸技術發展未成熟前的過渡產品,先前業者本多預期整體出貨量能有限,因此一旦VR無線傳輸技術就緒,對PC業者的負面影響性將微乎其微,反而當VR無線傳輸技術發展純熟後,整體電競PC可受惠於VRPC連結使用的便利性提升,而有更好的出貨與需求機會點出現。

[Home]


2017/04/11 3.2.1.2. 無線充電功能就位 蘋果申請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專利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根據外電報導,蘋果已申請一項在AirPods收納盒上增添無線充電功能的新專利。

根據曝光的蘋果(Apple)專利文件顯示,蘋果將在AirPods增添更多的功能,讓其收納盒成為蘋果產品的無線充電平台,未來可替iPhoneApple Watch充電。

根據專門報導蘋果專利技術的Patently Apple報導,在其新近觀察到的一份蘋果專利文件顯示,蘋果已申請將AirPods發展成為蘋果產品的無線充電平台。文件中揭露的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除了可替AirPods耳機充電以外,還可為眾多裝置充電,蘋果列舉相當多可與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搭配的裝置,如攜帶型音樂播放器(文件指出如蘋果iPod)、攜帶型影像播放器(DVD播放機)、行動電話(文件特別指出如iPhone等智慧型手機)、攝影機、數位相機、投影機(文件指出如全像投影系統)、掌上型遊樂器、個人數位助理(PDA),以及如蘋果iPad之類的平板裝置,與MacBook等筆記型電腦(NB)

由於文件中特別點出可替iPhone充電,因此更讓人好奇新款iPhone是否具備無線充電功能。此外,專利文件也顯示,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具備防水功能。專利文件雖未記載AirPods無線充電平台有多少電池容量,但也等於向外界表明,無線充電功能將是未來聚焦蘋果行動產品的重點項目之一。

[Home]


2017/04/11 3.2.1.3. 低價產品驅動 2016年印度穿戴裝置出貨量達250萬只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日前統計,含可運行第3方軟體的智慧手錶及無法運行的智慧手環(basic wearables )在內,2016年第4季穿戴裝置出貨量雖跌19.6%,但整年出貨量還是成長達250萬只。

2016年第4季市佔率達73%的是價格低於50美元以下的產品,此區塊目前由小米或Goqii等廠商主宰,Intex則是在第4季下跌。

IDC資深市場分析師Karthik J表示,受到低價格推波助瀾,許多首購族紛紛嘗鮮購買了低價格產品來把玩,而為了增加價值定位,此區塊的產品已從僅有智慧手環,過渡到出現同時擁有顯示螢幕、電話通知及心跳感測器的產品。

2016年第4季的穿戴裝置品牌市佔率調查中,印度市佔率前3名分別為GOQii、小米及Fitbit。印度新創公司GOQii15.5%的市佔率爬回首位,主要是因為商業出貨量抵銷了消費者出貨量的下跌。高達60%的商業出貨量也傲視其他廠商。

小米則因2016年第4季出貨量大跌29.9%,以13.2%市佔率居於第二。小米在9月推出了汰換小米手環第一代的小米手環二代Mi band 2,並仍透過網路獨家販售,並穩居印度市場心跳頻率感測器銷售冠軍。

印度穿戴裝置在2016年第4季的網路出貨量佔整體63.1%,相較前期較為下跌,原因是由於實體零售及商業出貨管道成長。Karthik J表示,即使線上販售仍是主流銷售管道,但不少供應商,尤其是提供較高端產品的FitbitGarminTomtom或其他智慧手錶廠商,都在線下開拓新的營收管道,實體銷售也是利基型廠商展示特殊產品的大好機會。

Fitbit因第4季的出貨量勁升21.2%使市佔率來到7.9%,商業出貨的成長及部分產品折扣優惠是市佔率成長的主因。Fitbit的線上與線下銷售量各佔一半,堪稱平衡分布,而線上管道是透過亞馬遜(Amazon)網站在印度獨家銷售。預計Fitbit將持續循此模式推出更多產品,為智慧手錶鋪路。

IDC資深研究主管Navkendar Singh表示,與第3季因10月節慶造成出貨量勁飆相比,第4季的出貨量略顯下降,其中市佔率達86.4%的智慧手環下跌23.9%為整體出貨量下降的主因,但智慧手錶在第4季的出貨量因製造商如Fossil進入印度市場、Apple或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推出新產品的因素,而勁揚23.6%

Karthik J表示印度2017年的穿戴裝置市場將會與2016年一樣持續成長,低於50美元以下的低價產品是促使上升的關鍵,也將會看到新、舊廠商持續推出該價格區塊的新產品。心跳頻率感測器將會變成絕大多數新產品的標準規格,在接下來幾季商業出貨量也會持續成長。

不過,Karthik J指出,由於高價格與市場定位不明,智慧手錶仍算是利基型產品,較難吸引廣大的潛在使用者;但鑒於印度穿戴裝置市場仍在萌芽期,智慧手錶仍有成長空間,但能否成為主流仍有變數。

[Home]


2017/04/11 3.2.2.1. 蘋果新款iPad衝量 仁寶營運水漲船高 手持裝置出貨增溫 季增幅度高達5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表示,2017年非PC業務成長幅度大。

蘋果(Apple)發表新款iPad,由於規格高且價格親民,被視為蘋果iPad重啟高峰之作,業界傳出該款iPad由仁寶負責代工組裝,並扮演仁寶第2季智慧手持裝置出貨季增高達5成的幕後推手。

NB ODM廠仁寶3月營收較2月大幅成長,主因除了PC客戶拉貨優於預期,更重要的是,仁寶第2季起手持裝置出貨力道強勁,業界傳出蘋果3月發表的新款iPad,係由仁寶組裝代工,此款iPad採用9.7吋螢幕,包括處理器及RAM均進行升級,且電池容量加大。

仁寶非PC業務成長動能,主要由手持裝置出貨帶動,且第2季起就開始增溫,出貨量預估將季增50%。蘋果產品一向採取分散供貨來源策略,當產品出貨量增加就會分散供應商,仁寶在加入iPad供應商之後,訂單比重逐漸擴大,蘋果日前發表新款iPad,不僅規格較高,且價格比iPad Mini 4還便宜,被視為衝量產品,連帶提升仁寶營運動能。

仁寶對於2017年營運表現偏向正面樂觀,總經理陳瑞聰表示,全年PC受惠於市場需求回溫,將維持年初預估出貨4,000萬台目標,較2016年成長11%;至於非PC業務部分,出貨成長幅度更大,將帶動非PC營收比重從2016年的27%拉高至31%

仁寶不僅在平板電腦出貨擁有蘋果加持,業界也傳出仁寶2017年下半將加入蘋果Apple Watch的組裝行列,分食原本由廣達獨家組裝的訂單。仁寶日前預估,2017年穿戴式與物聯網(IoT)相關裝置出貨將達1,000萬台以上,較2016500萬台倍增。

PC業務方面,仁寶3PC(NBAIO PC)出貨達400萬台,較3月大幅彈升近38%,主因亞洲客戶拉貨動能轉強。仁寶原本估算第1NB出貨將季減15%,年增約10%,如今超過預期,在基期墊高情況下,原本預估第2PC出貨將季增5~10%,如今估計可能季增約5%

由於3月為季底,通常是PC品牌客戶拉貨高峰,4月拉貨動能將會明顯下滑,預估5月下旬或6月才會重新回溫。2017年整體PC出貨仍將下滑,然幅度可望縮減,主要係因微軟(Microsoft)Windows 10商用客戶更新產品帶動買氣所致。

另外,微軟於3月初更新技術支援文件,採用英特爾(Intel)Kaby Lake、超微Bristol Ridge或高通(Qualcomm)8996處理器,在下載Windows 7Windows 8.1時將無法更新,這些都是2016年下半才陸續問世的新款處理器,微軟的動作將帶動企業購置新款PC

[Home]


2017/04/11 3.2.3.1. 全球手機品牌大廠進擊 台灣市場醞釀大搬風 三星、Sony、華為、Oppo再度吹皺一池春水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三星預計最快5月可重回台手機銷售三冠王。

全球智慧型手機品牌大廠自4月起陸續推出年度新機,新一波手機版圖爭奪戰開打,台灣市場亦難置身事外,近期包括Sony MobileOppo、華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均有新布局出現,考量蘋果(Apple)新款iPhone將於第3季發表,加上Oppo、華為等手機品牌強勢竄出,對於其他手機品牌廠銷售表現,以及Sony Mobile與三星在高階手機爭霸影響,備受業界關注。

近期手機市場熱鬧滾滾,Sony Mobile4月初領先同業,開賣年度主力產品Xperia XZsXperia XA1,通路業者預期Sony Mobile此次旗艦機種主打慢動作錄影Motion Eye相機技術,受到市場相當好評,配合Sony品牌力與新機效應支撐,4月可望一舉攻下台灣高階Android手機市場寶座。

儘管Sony Mobile寄望2017年在高階Android手機市場拿下近40%銷售市佔,然Sony Mobile4月下旬即將遭遇勁敵,三星年度旗艦新機Galaxy S8系列產品預計421日起全球開賣,台灣市場可望成為首波銷售地區,台灣三星已醞釀展開相關行銷推展活動。

業界認為Galaxy S系列產品上市後,在台灣累積銷售量已近220萬支,若單以Galaxy S7系列手機計算,開賣後迄今約11個月,總銷售量已較2016年同期Galaxy S6系列手機成長近14%,此次S8搭載虹膜辨識、Bixby等功能吸睛,預期整體銷售量可望較S7成長。

三星JA系列手機長期在台灣市場穩居前十大熱銷手機排名,三星S8系列新品在5月有機會再度擠下Sony Mobile重拾高階Android手機銷售冠軍,且若手機貨源供應順遂,預計三星最快在5月即有機會重返台灣手機市場銷售量、金額、單機銷售三冠王地位。

除了高階手機市場爭霸戰激烈,大陸手機品牌業者崛起,擠壓台灣品牌業者銷售,成為市場觀察重點,手機業者表示,Oppo、華為、聯想Moto等在台灣市場推展力道持續提升,近期Oppo手機新品R9s已名列台灣前三大熱銷手機,引領Oppo擠進台灣前五大手機品牌廠之林,銷售額甚至擠下宏達電,僅次於蘋果、三星與Sony Mobile,為台灣排名第四的手機廠。

隨著Oppo持續深化通路經營力道,加上A57以及R9s Plus新品將推出,預期將進一步推升在台灣手機市場銷售佔比。

華為在台灣手機市場推展力道亦不容忽視,近期調整手機操盤手之後,在台灣營運態勢更趨積極,2017年在台灣手機市場銷售將以倍數成長為目標,隨著華為手機新品nova lite4月初推出,旗艦手機P10 plus亦將登場,有助於推升華為手機銷售表現。

全球手機市場爭奪戰變動快速,台灣手機市場因滲透率已高,電信業者對於高階手機補貼金額下滑,讓台灣手機市場處於衰退局面,2月台灣手機市場銷售量僅63.6萬支,較1月減少約5.6萬支,亦較與2016年同期減少7.4萬支。

由於手機市場需求放量不易,消費者新購與換機意願不足,2017年手機業者廝殺仍將是從競爭者手中搶奪銷售量而得,使得手機市場爭奪情況更為血腥。

[Home]


2017/04/11 3.2.3.2. 指紋三雄2Q出貨走高 神盾、義隆電、敦泰營運看漲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義隆電、神盾及敦泰規劃從NB、平板電腦,及智慧卡等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商機鍛鍊補強,再逐步回攻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

面對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2017年仍然高舉功能升級的大旗,希望進一步刺激終端買氣,原先定位在高階智慧型手機所必備的指紋辨識功能,正隨著行動支付應用普及,而快速滲透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產品。相較於FPC及匯頂早一步在大陸智慧型手機相關指紋辨識晶片市場立足,義隆電、神盾及敦泰正規劃曲線救國,從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一線品牌手機大廠、筆記型電腦(NB)、平板電腦,及智慧卡等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應用商機身上,一步一步鍛鍊自家指紋辨識晶片解決方案的效能及良率,並伺機回攻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在第2季新款指紋辨識晶片即將量產貢獻下,義隆電、神盾及敦泰第2季營運成長表現已備受外界期待。

義隆電在看好全球行動支付商機已成大勢下,指紋辨識應用功能也將水漲船高,從終端智慧型手機產品身上,一路拓展至NB、平板及智慧卡產品身上,甚至2017年已有進一步往穿戴式裝置及汽車電子市場發展的跡象,將行動支付背後整個產業鏈及生態系統更完整的串聯起來,架構前所未有的金融商機。公司在看好指紋辨識晶片解決方案內建於智慧卡應用的商機下,內部已推出一系列指紋辨識晶片解決方案,希望搶攻信用卡、金融卡、身分證、健康卡、社會保障卡及員工身分辨識卡等新興應用商機,而這個智慧卡的終端市場需求量若能長期累積下來,幾乎不輸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1年需求量規模。

義隆電已結算20173月營收達新台幣5.82億元,月增逾19.8%,公司表示,3月業績成長超預期主因,分別是觸控板、觸控螢幕晶片、微控制器及指紋辨識晶片出貨量較2月明顯成長,其中,觸控應用(包括指紋辨識的應用)產品線佔公司3月營收已達逾63%規模,非觸控類晶片營收則佔37%。義隆電指出,為進一步強化自家指紋辨識晶片解決方案的競爭力,內部已決定與Precise Biometrics合作,共同拓展指紋辨識裝置市場,搶攻每年達20億台以上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NB、智慧卡市場大餅,在指紋辨識應用正快速隨行動支付功能,甚至安全認證功能而快速搶市之際,雙方的強強合作,將帶給義隆電更強的晶片競爭力能量,及非常實質的業績貢獻。

至於敦泰及神盾也同樣看好旗下指紋辨識晶片產品線2017年出貨成長動能,其中,神盾已公布3月營收達3.35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逾22倍,至於第1季營收逾11.85億元,亦是年增逾10倍的好表現,可見得韓系及大陸品牌手機客戶訂單力挺的威力。敦泰雖然短期IDC晶片出貨量已提前一步爆衝,甚至2017年出貨量將上看逾1億顆水準,全球市佔率將拿下過半水準,但內部也同樣看好指紋辨識晶片產品線鴨子划水的功夫,可望自2017年下半轉為爆發,對公司2017年營收表現發揮一定的錦上添花效果。

[Home]


2017/04/11 3.2.3.3. 光學產業3月營收增溫 大立光成市場風向球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光學業者3月營收增溫,大立光成市場風向球,台積電、大立光將於13日同天舉行法說會,釋出對市場最新看法,由於近來市場雜音頻傳,13日法說會也被視為手機市場指標風向球。

華晶科技10日公布20173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以下幣別同)10.4億元,較20172月營收增加約35.4%,較2016年同期則增加約9.2%。累計20171~3月合併營收約為26.6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約9.7%

蘋果(Apple)手機鏡頭供應鏈業者大立光電自行結算20173月合併營收約為36.29億元,較20172月營收成長約6%,較2016年同期成長約20%2017年第1季合併營收約108.07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長約31%

放眼20174月,大立光表示,從4月訂單來觀察,現階段看起來4月成績應該不會比3月好,部分客戶有些上下調整的狀況,也有些客戶正在遭遇產品新舊調整轉換期,基本上還算是產業淡季,雖然每年情況會依客戶訂單狀況與市場情況而有所不同,但依歷史角度評估,4月原就屬於產業淡季,外界不必過於憂慮。

同為蘋果手機鏡頭供應鏈業者玉晶光公布20173月營收約為5.19億元,月成長約47.32%,年增約19.03%;累計2017年第1季營收約14.88億元,年增約32.44%

外界關注2017年首季新台幣大幅升值走勢,已對所有台灣出口商都造成壓力,也對電子業者帶來業外匯損的挑戰,考驗產業鏈業者匯率避險的能力,台積電、大立光將於413日雙雙舉行法說會,其營運成績也受到市場矚目。

[Home]


2017/04/11 3.2.3.4. 華為專利戰恐拖累三星銷售 Galaxy S8振衰起敝責任重大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三星在面臨2016年旗艦機種Galaxy Note 7炸機之痛後,2017年將力拚重返榮耀。

業界評估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華為發起專利戰,未來恐拖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手機在大陸市場銷售情況,三星2017年旗艦機種Galaxy S8擔負振衰起敝的重責大任,期待新機能弭平2016年寄予厚望的旗艦機種Galaxy Note 7炸機之痛,然在大陸市場面臨競爭對手華為、OppoVivo、金立、小米等戰力提升,三星的壓力仍相當沈重。

供應鏈業者認為,目前大陸手機市場有幾股品牌廠勢力在強力競爭,一類是國際品牌廠,以蘋果(Apple)與三星為代表主攻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品牌業者;另一類則是陷入混戰的大陸手機品牌廠,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金立等,這類大陸手機品牌廠有逐漸有大者趨大的趨勢,2017年大陸本土一線品牌業者仍會分食很大的一片天,儘管中小型大陸手機品牌廠家數眾多,中小型大陸手機品牌廠所佔據市場版圖卻日漸縮水,蘋果擁有平台的優勢,但三星卻相對欠缺平台優勢,加上近來大陸市場瀰漫一股支持陸產製品的風潮,令三星手機銷售遭逢瓶頸,2017年三星在大陸手機市場的銷售表現仍難樂觀。

身居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的華為,在2016年出貨量開紅盤,寫下約1.4億支的破億紀錄,成為僅落後於智慧型手機雙雄三星電子、蘋果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廠,華為2017年旗下產品線軍容齊備,備妥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穿戴式裝置等全線新產品外,也大力拉高通路等行銷戰力,在大陸市場方面,深化通路攻略,設立華為體驗店、機場品牌體驗專區、通路業者專櫃等,藉由多管齊下將華為新品推向市場。

根據外電報導,大陸手機大廠華為認為三星在大陸市場銷售的多款機種,在設計上與華為技術專利相去不遠,日前大陸泉州市法院經過多方調查,判定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投資公司侵權,三星多款產品已侵犯華為專利,涉嫌侵權的三星機種包括:Galaxy S7Galaxy S7 EdgeGalaxy J5等機種,必須賠償被侵權方華為人民幣約8,000萬元。在大陸市場排韓聲浪持續蔓延下,南韓指標性品牌業者三星在大陸市場的一舉一動也更受矚目。

全球消費性電子領導品牌三星電子10日宣布新一代旗艦機Galaxy S8Galaxy S8+正式在台上市。台灣三星電子總經理李載燁表示,過去的1年,三星從學習中成長,建立業界安全新標準,唯有更努力才能贏回消費者的信賴。而2017年,將會是三星極具挑戰的1年,我們集結多項創新科技,推出跨世代全新的Galaxy S8Galaxy S8+旗艦機皇及最完善的週邊裝置、Galaxy生態圈,突破框限、顛覆想像。

值得一提的是,以手機為核心的三星Galaxy生態系統再添生力軍,對應虛擬實境(VR)成為產業大勢,三星也同步推出Gear VR眼鏡,搭配符合人體工學、弧形設計的遙控器,提供一手掌握的方便舒適感,讓消費者有方便的VR體驗,全新Gear 360全景相機也將陸續上市,Gear 360提供360度全景相機,支援3604K高畫質錄影與1,500萬畫素照片,對應直播風潮,並提供全景直播功能,可上傳至FacebookYouTube社群網站,或Samsung VR 平台觀看,三星2017年新品齊發,顯示三星進一步豐富Galaxy生態系統的企圖心,積極讓智慧型手機、頭戴式裝置、全景相機等多種智慧裝置可互相串聯,互相拉抬買氣。

官方指出,Galaxy S8Galaxy S8+機種承襲經典旗艦雙曲面優雅設計,搭配無邊際螢幕,讓視覺無限延伸,放大美感。其優異的螢幕表現更獲知名評測公司DisplayMateA+」的最高評分,指其擁有最佳解析度的超高屏佔比螢幕、如同4K電視般100%全色彩顯示、獲得UHD聯盟Mobile HDR Premium認證,且即使在高亮度環境下依舊自然清晰。

[Home]


2017/04/11 3.2.3.5. 臉部辨識新應用:人臉辨識有罩門 變造照可成功騙過軟體 [ 電子時報 劉傑中、涂翠珊]

實驗證明,人眼對於2張真實面孔所合成的照片,辨識錯誤率偏高,恐成為防檢漏洞。

生物辨識技術逐漸興起,不過在臉部辨識上仍舊有「罩門」,也就是身分證明文件上的照片,如果是由2個真人的臉融合變造而成,不論是請人親身辨認、還是透過智慧型手機軟體辨識,都出現一定比例的誤判。

以往的研究便已證明,人類要辨識自己不熟悉的臉孔原本就有難度。據ScienceDaily報導,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的實驗更進一步將2個人的臉部五官以各自50%的比例融合,創造1張「全新」但又「似曾相識」的臉。接著研究人員提供受試者2組照片,要他們決定這2張照片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有時這2張照片是同一個人、但有時會有上述的合成照在裡頭「魚目混珠」。

實驗結果顯示,在盲測狀況下,受試者辨識錯誤的比例高達68%。當研究人員告知他們當中有些照片被動過手腳,要他們特別提防的狀況下,錯誤率降至21%;至於智慧型手機軟體辨識錯誤率則為27%,不管是人類還是機器,這樣接近3成的誤認比例都是難以被接受的,也形成資訊安全的大漏洞。

約克大學心理系教授Mike Burton表示,附有照片的身分證明文件如今相當普遍,但實驗證明人類比對照片與真人的能力可能不如想像中好,特別是照片是由2個真人五官所融合的話,人的本能可能原本就不具有這種辨識能力。當然,受試者並非專門的打擊犯罪人員,沒有接受過相關訓練,也是錯誤率偏高的可能原因之一,不過Burton教授表示,希望藉由這項實驗,讓外界了解身分檢查的漏洞,並加以改進。

Innovatrics推臉部辨識新平台 適合整合至行動裝置

為推動臉部辨識成為雙重認證的第二道屏障,生物識別技術廠商Innovatrics推出了行動版的IFace 3.0 MobileIFace 3.0 Mobile能與行動應用程式(App)完美整合,並可滿足金融機構、商業組織、App整合業者的各項需求。

BiometricUpdate報導,IFace 3.0 Mobile的臉部資料庫空間僅佔10MB,相當適合使用在行動裝置上。IFace 3.0 Mobile擁有快速、精確的處理能力,在一般智慧型手機上,IFace 3.0 Mobile可在500毫秒不到的時間內,完成臉部偵測、模板擷取、配對等工作。

臉部生物辨識已成為行動系統整合業者與商業組織發展多重驗證機制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nnovatrics執行長Jan Lunter表示,該公司希望針對行動App整合業者、銀行以及其他商業組織,提供一條將行動App與臉部生物辨識結合的途徑。IFace 3.0 Mobile這套解決方案不僅安全、靈活,且對用戶十分友善,可針對不同需求進行調整與客製化。

Innovatrics在杜拜舉辦的FinSec高峰會上,向來自全球的銀行高階主管展示了IFace 3.0 Mobile技術。而稍早推出的非行動版IFace 3.0則擁有即時ICAO檢驗系統、識別認證、多人臉部追蹤,以及年齡、性別分析等功能。

臉部辨識擴大應用 開始滲透日常生活

配備臉部辨識技術的機器人與軟體已開始出現在機場、餐廳甚至街頭的各個角落,悄悄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臉部辨識技術的普及雖讓人有彷彿置身《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等科幻場景中的錯覺,但大眾或許仍需一段時間才能真正習慣與這些機器人共同生活。

Canindia News報導,大陸深圳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引進了擁有臉部辨識技術的巡邏機器人AnBot,又名深圳小安。深圳小安不僅配備可擊暈人的電擊棒,其高達18公里的時速,讓人無法輕易逃脫出它的追捕範圍。

北京許多地方的廁所,都在牆上安裝了臉部辨識裝置。當裝置確認使用者為人類後,就會送出60公分長的衛生紙。在接下來的9分鐘內,裝置將不再提供多的衛生紙給同一名使用者。有北京媒體指出,這款裝置推出後,大幅減少了當地的衛生紙用量。

在俄羅斯,有用戶在手機上安裝了類似Facebook但多了臉部辨識功能的軟體,如此便能立即知道身邊人的名字。這對常常忘記人名的用戶而言或許是個好消息,但另一方面這也給了許多人與陌生人裝熟的機會,勢必將造成不少困擾。

有傳聞指出下一代iPhone將可辨識用戶臉孔並自動開啟裝置。另外,也有星艦迷將亞馬遜(Amazon)語音助理的喚醒詞改成了「Computer」,過一過當艦長的癮。

北京則有炸雞店引進了臉部辨識機器人,可根據消費者的年齡提供適當的餐點。像是年輕人可能會得到炸雞和可樂,而年紀大一點的消費者就會得到豆漿和稀飯。

科學家運用臉部辨識診斷罕見基因疾病

除了身分認證與追蹤嫌犯外,臉部辨識技術現在還多了診斷疾病的功能。美國人類基因體國家研究中心(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開發出一種臉部辨識技術,能夠用來診斷發生在非白種人身上的迪喬治氏症狀(DiGeorge Syndrome)

Engadget報導,迪喬治氏症是因第22對染色體部分區段缺失所導致的一種罕見遺傳性疾病,其伴隨的併發症狀往往不容易被診斷出來。雖然迪喬治氏症患者的臉部特徵可做為診斷依據,但這些特徵會因患者種族的不同出現很大的差異。

NHGRI醫學遺傳學家Paul Kruszka解釋,人類畸形症狀會隨人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即使是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也很難準確診斷非歐洲人種的遺傳病症。於是NHGRI團隊就想到利用臉部辨識技術,研究101張罕見疾病患者的照片,且這些患者都來自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

透過這個方法,NHGRI團隊將臉部辨識診斷的準確率提高到了96.6%NHGRI團隊表示這項辨識技術也能用來診斷唐氏症。

NHGRI團隊之後的目標是要繼續發展這項技術,進一步協助全球各地的醫療照護業者。或許再過不久,醫生只要利用手機拍下病患的照片,就可透過臉部辨識系統進行分析並取得診斷結果。

[Home]


2017/04/11 3.2.3.6.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2017年首季微幅成長 三星、Vivo分佔冠亞軍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三星居印度智慧型手機市佔率首位。

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印度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在週期性淡季的2017年首季成長輕微,且將逐季下跌4~5%左右。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市佔率首位由三星奪下,市佔率為26.5%,其後25名皆由大陸品牌攻佔,分別為Vivo12.6%、小米的11.2%Oppo11%,以及被Oppo超越的聯想(Motorora)7.9%

而在高階智慧型手機領域,頻果(Apple)仍穩居價格400美元以上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之冠,但三星(Samsung Electronics)來勢洶洶,市佔率從31%躍升40%,而蘋果則是從62%市佔率跌至56%,三星與蘋果的差距已經縮小

Counterpoint分析師指出,大陸品牌透過對實體零售商與批發商的獎勵措施,而得以進入實體零售影響力較大的印度2線及3線城市,也協助大陸品牌市佔率的一波勁升。

印度手機品牌則受到201611月廢大鈔政策的影響而元氣大傷,加上大陸品牌的強勢攻佔而完全被拉下,也使得整體2016年第4季智慧型手機在印度的出貨量下跌18%來到2,890萬支,不過分析也指出,廢大鈔的餘波已逐漸平復。

此外適逢三星Galaxy S8發表之際,市佔率或有新的變化。三星曾因Note 7的電池瑕疵問題而起的多起爆炸,因而召回該款手機。三星對S8寄望深厚,是三星亟欲從該場災難中奪回市佔率的旗艦機種,可能的價位約落在700~1,000美元之間,

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師Jeff Fieldhack表示,三星在眾家同質化甚高的安卓系統(Android)手機中顯現出明顯的市場區別性,不過三星的價位策略能否在印度市場與大陸品牌如OppoVivo等競爭,仍有待觀察。

[Home]


2017/04/11 3.2.3.7. 聯發科 Q1營收560億元 符公司預期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IC設計龍頭聯發科公告3月合併營收達208.18億元、月增22.82%,但較去年同期減少2.43%;第1季合併營收達560.83億元、季減18.33%,成功落在公司原先預期的536591億元區間內。

今年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及工作天數較少影響因素,手機品牌皆提早於去年年底提前備貨,且今年初部分手機零組件價格飆升,使系統廠拉貨趨向保守,並觀望零組件價格走勢,使相關供應鏈廠商業績受到些許影響。

聯發科也受到客戶庫存調整因素,營收受到衝擊。該公司公告3月合併營收達208.18億元、月增22.82%,但較去年同期略微減少2.43%;首季合併營收達560.83億元、季減18.33%,較去年同期微增0.32%。

聯發科原先預估,第1季合併營收將落在536591億元、季減1422%,毛利率則將介於32.535.5%,合併營業費用率則為3034%之間。

法人指出,聯發科28奈米製程的主力產品,撐起上季營收表現,不過在庫存調整因素影響下,今年第一季營收與去年同期幾乎持平,表現雖符合公司預期,但卻不如市場期望,推估上季應用在智慧手機及平板的晶片出貨量約落在11.1億套水準。

不過,第1季由於擁有先前處分傑發資產的業外挹注,將可望有稅前獲利50億元入袋,使首季獲利上看61.3774.7億元,每股純益也將可望有3.574.35元水準,優於去年第4季的3.23元。

展望後市,搭載聯發科的最新高階晶片X30將於今年中陸續在市面上銷售,高毛利的高階晶片成為聯發科挽回每況愈下的毛利率武器,且據市場消息指出,聯發科將在下半年再推出一款採用10奈米製程的手機晶片搶攻中高階市場,力抗高通以在今年上半年搶下的市佔率。

[Home]


2017/04/11 3.2.3.8. 三星S8出鞘 5月力拚三冠王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三星旗艦機種Galaxy S8系列將成為台灣5月手機市場救世主。S8系列售價差點創Android陣營新高,但台灣三星行動與資訊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元榮信心滿滿的表示,台灣有60萬戶高資費用戶在未來半年內合約到期、換機,將成為S8重要的銷售動能來源。

三星這回目標是S8上市首月超越Note 7創下的4萬支佳績,有信心三星與S8將成為5月台灣手機銷售三冠王。

三星昨(10)日正式在台灣發表S8S8+,單機建議售價分別為24,90027,900元,搭載曲面螢幕的S8雖然比去年的S7 edge便宜兩千元,不過S8+售價已經超越Note 7,創下台灣Android手機第二高價,預計在51日全面開賣,並在417日起展開為期一周的預購。

Note 7回收後,S8系列銷售量背負「不能輸」的壓力,但是S8系列售價走揚也是不爭的事實,為了不要讓高昂的售價嚇跑消費者,台灣三星猛打贈品牌,比起Note 7上市時預購禮為市價為4,000元的Gear VR眼鏡,S8則贈送4,000元原廠配件購物金,讓消費者自由挑選所需的配件,台灣三星也首度與台新、玉山、花旗三家Samsung Pay合作銀行配合,刷卡最高可以折抵2,550元,而舊機換新機最高可折1萬元則與S7上市時相同。

換言之,消費者買S8最高可以折抵12,550元、拿到4,000元原廠配件購物金,至於Note 7「受災戶」三星則在4月底前保障其預購資格,並與三星VIP享有相同的一年維修5折服務。

李元榮表示,目前S8系列在全球主要市場的預購狀況都非常好,他預期S8在台灣銷量也會相當亮眼,並帶動三星5月成為單機銷量、品牌整體銷售量與銷售值的三冠王。

李元榮進一步指出,前3月台灣手機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少了兩位數,市場都在期待S8上市重新帶動買氣,他更估計,最近半年內全台有高達60萬戶的高資費用戶合約將要到期,這些高資費用戶多是旗艦機種的愛好者,將成為S8銷售動能之一,電信業者也希望透過S8重新將千元以上資費推起來,另外,他也估計三星VIP中約有一半都會來購買S8

而在進貨分配上,李元榮表示,有興趣購買S8系列的女性中有8成選擇S8+,男性則大約一半一半,所以台灣S8+進貨量將會超過S8

新聞分析-自爆後東山再起...S8壓力山大

三星Galaxy S8S8+是繼Note 7全球回收事件後的首款上市旗艦機種,市場反應與銷售量將直接反應消費者對三星的信心恢復程度。

往年Note系列在9月上市後,都能領導Android對抗蘋果的iPhone新機,同時也是三星第4季鞏固1.5萬元以上非蘋陣營高階機種銷售量與銷售值最重要的武器。然而,隨著Note 7在去年10月全面回收後,雖然三星火速改推S7 edgeNote 5應戰,但在非蘋陣營高階機種銷售量上仍然不敵索尼攻勢,也成為索尼去年第4季在非蘋高階機種拿下超過3成市占率的關鍵。

所以,看在面子(消費者信心)、裡子(市占率)的份上,這回Galaxy S8系列都有非贏不可的壓力。

雖然S8一定要賣好的壓力很大,不過市場氛圍也是有利於S8創造佳績。首先是台灣手機市場已經淡了3個月,通路急切需要具有吸金力的旗艦機種替市場注入活水,S8絕對具有這樣的話題性,再者,S8趕在母親節檔期前上市、搭配百貨公司與通路的促銷方案,也比較容易達成好的成績。而從電信業者的角度來說,電信業者低資費上網吃到飽大戰沒有要休止的跡象,對於電信業者的營收傷害很大,換言之,如果能讓消費者為了拿S8而接受1,300元左右的高資費,電信業者自然會好好支持三星。

不過,對S8來說,能否熱賣最大的敵手,恐怕不是市面上已經發表或尚未發表的Android陣營旗艦機種,而是還要半年才會上市的新款蘋果手機iPhone 8。畢竟在最近半年內即將到期的60萬高資費用戶中,恐怕超過一半都是iPhone用戶;若能成功吸引這些人換機,S8的成功會更為全面。

[Home]


2017/04/11 3.2.4.1. 元太結盟索尼 強攻電子紙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元太昨(10)日宣布,與日本索尼結盟,共同成立資本額4.2億元的合資公司「元力電紙平台」。

新公司董事長由元太總經理李政昊出任,總經理為日方的?浦邦浩(Kunihiro Shioura),要合力搶攻電子紙顯示器相關產品及應用市場,同時為系統夥伴提供整合平台服務。

元太昨天公告由子公司永餘投資、達意科技出資,與日本Sony子公司 - Sony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 ,共同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占七成股權,其餘約三成股份,則由專門投資新創公司的創投公司所持有。

元力電紙平台公司本月將在台灣進行登記,並在日本設立分公司,在通過法規申請程序後,將隨即展開營運。元太表示,經過將近一年的籌組作業期,元力電紙平台公司今年就會有新產品推出上市。

李政昊表示,元太透過建立合資公司與Sony更深化合作夥伴關係,由深具產業經驗的清水照士來出任合資公司董事指導營運,對新公司如虎添翼。在元太科技與Sony的強大支援與堅實合作之下,將共同努力能讓合資公司的業務快速開展。

Sony半導體公司代表取締役社長清水照士則表示,Sony和元太科技在電子紙技術上的合作已超過十年以上,透過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雙方都看好擴大電子紙產品應用的前景。

垂直整合 元太到世界打群架

元太去年擺脫本業虧損,交出獲利19.07億元的佳績,來到近五年新高紀錄。展望2017年元太奮起,並與長期合作的Sony深化結盟,進一步擴大垂直整合,要站上世界舞台「打群架」。

元太近年積極淡出LCD業務,成功轉型成為專注電子紙研發與製造的公司,除以精實管理讓生產效率持續精進外,聚焦於電子紙製造及應用的營運綜效逐漸顯現,達成本業轉虧為盈,去年EPS1.69元。

表現在毛利率上,產品組合優化、輕資產以及營運效率改善,讓毛利率從2014年的22.59%2015年為31.18%、到去年的36.56%

元太董事長柯富仁表示,這是因製造與材料成本的持續下降,加上聚焦電子紙業務,改善產品組合的成果,預估2017年的毛利率還會較去年成長。

[Home]


2017/04/11 3.3.1. 非蘋助攻 鴻海營收衝高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昨(10)日公布3月營收數據,單月營收突破3,400億元,達到3,416.9億元,月增約18%,年增約0.6%,連續四個月呈現年成長,是導入IFRS(國際會計準則)以來歷年同期新高。

市場觀察,鴻海3月營收的成長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非蘋、汽車電子相關應用。至於蘋果是在3月下旬才推出9.7吋新iPad及紅色特別版iPhone,這部分則尚未完整貢獻業績表現。

鴻海累計今年首季營收為9,766.02億元,年增約2%,為歷年同期次高,大致符合市場預期,較前一年度恢復年度正成長表現,另外也是導入IFRS以來的歷年同期次高表現。

若不考慮IFRS導入影響,鴻海3月營收則是歷年同期次高,尚未超越20123月創下的3,580億元表現;首季營收則為歷年同期的第三高。鴻海昨日說明,3月的三大終端應用同步較2月呈現成長,其中通訊需求最強,其次是電腦運算,第三則是消費電子產品。

業界研判,鴻海首季營運整體表現符合預期,至於第2季仍有季節表現,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於更多非蘋終端應用帶來的製造需求。

鴻海集團近年在非蘋布局動作頻頻,涵蓋八大生活領域的工作、教育、娛樂、家庭社交、安全、健康、財產交易、環保交通等。

鴻海旗下富士康預告,將在414日在深圳電子菸產業博覽開幕當天與金致遠科技召開戰略合作發表會,屆時將推出「Suorin Air」系列電子菸新品。

另一方面,鴻海集團旗下鄭州、貴州廠區昨日也同步更新事業群招募訊息,鄭州廠在3月中旬主打招募替「引領未來生活的汽車」操刀的專才,也罕見罕見搭配上汽當地擴產與新車宣傳。

至於轉投資的「富納源創」方面,為積極切入奈米碳管觸控面板與模組領域,已在北京清華大學設有研發基地,昨日更釋出數據庫管理師、軟體工程師等職缺。

鴻海新成長公式 不依賴單一客戶

鴻海集團積極發展新成長方程式,積極開拓非蘋與新創應用,隨著整體製造終端領域擴大,自然降低對單一客戶依賴比重過高的風險。

董事長郭台銘曾在內部會議指示,因應新創發展,鴻海將會把20%30%的資源移到中小型新創客戶,也是隨著年輕人生活需要而變。

分析師預估,鴻海今年總體營收將維持正成長,在總體營收成長逾2%的基礎上,預估iPhone等單一產品營收占比39%,雲端與汽車電子、物聯網裝置等其他產品占比將達38%,其餘則為平板與傳統電腦裝置。

市場觀察,鴻海集團2015年前較追求營收導向的成長,目前隨著新創應用生態升級,自去年起則更積極追求獲利提升的多元成長,也因為非蘋新創開拓需要時間醞釀,隨著中小客戶成長、也回頭帶動鴻海業績表現。

[Home]


2017/04/11 3.3.2. 2017董監改選搶先看/宏碁陳俊聖 將接棒任董座 [ 經濟日報 曾仁凱、王皓正]

宏碁(2353)今年6月股東常會將舉行董監改選,「世代交替」。董事長黃少華已表明將功成身退,可望由現任執行長陳俊聖升任董座。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挑選接班人最重要的條件除要有格局、還要有承諾,經營者要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在經營。

他稱讚陳俊聖具備接班人的條件。幾年前當宏碁風雨飄搖時,陳俊聖願意跳火坑,為宏碁、為台灣打拚,很「有心」。而且他花了不少錢,陸續加碼買進宏碁股票,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在經營。

施振榮於今年初宏碁新春團拜活動中,明確表態今年董監改選,董事會屬意由Jason(陳俊聖)接任董事長,初期繼續兼任執行長,整個董監改選也會交由其主導,包括獨立董事名單等,都會尊重陳俊聖意見、對外徵詢。

身為宏碁創辦團隊之一的黃少華,原本2003年就退休,過著閒雲野鶴生活,2013年面對宏碁出現重大虧損,黃少華才臨危受命,與施振榮一同重返宏碁,主導公司第三波再造。

黃少華表示,他接任董事長後,對董事會給三大承諾,首先是要讓宏碁轉虧為盈;其次是找到未來產品營運模式,提供永續服務;最後則是找出組織文化及架構運作上,長久穩定有效運作方法。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將功成身退。

施振榮表示,「傳承」是宏碁最重要任務之一,現在宏碁已是年輕人當家,多數一級主管都是40多歲,管理梯隊年輕化,有助宏碁長遠發展。

外界關心的「太子接班」問題。施振榮說,目前暫未規劃長子施宣輝進入董事會。但他肯定Maverick(施宣輝)這兩年壓力很大、進步也很快,是台灣少數真正懂「雲」的人,未來將持續主導宏碁雲端新事業。目前施宣輝擔任宏碁自建雲智慧產品事業總經理暨宏碁雲端技術服務董事長,在宏碁角色愈來愈吃重。施振榮解釋接班規劃,他認為,「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傳承應該分開看待。所謂「傳賢不傳子」是指經營權的交棒。

下個超級任務...找新利基

三年前,宏碁發生單季超過百億元的史上最大虧損,公司風雨飄搖,陳俊聖臨危受命,從台積電轉戰宏碁,出任全球總裁暨執行長,成功穩住宏碁衝破亂流,成績單獲得董事會肯定,6月可望正式升任董事長。

陳俊聖2013年底接掌宏碁後,job 1(第一要務)就是止血。 當時貴為全球第二大PC品牌的宏碁,面對PC市場節節敗退,陳俊聖馬上下達「獲利至上」的命令。

陳俊聖解釋,「賺錢公司才能轉型,否則會失血而死。」他上任後,扭轉宏碁過去市占率至上的KPI,強調賠錢的生意不做。 雖然此舉讓宏碁的全球PC市場占有率從顛峰時期第二名,一路掉到目前在五、六名間徘徊。但宏碁鎖定電競筆電、輕薄筆電、Chromebook小筆電等幾個利潤佳、潛力足的利基市場全力拓展,獲得不錯成績。從陳俊聖上任後,截至2016年第3季,宏碁已經連續11季獲利,成功穩住陣腳。

而陳俊聖的job 2,就是為宏碁找出未來。這幾年宏碁積極拓展新事業,已鎖定VR、長照、運動等利基。陳俊聖說明,宏碁挑新事業掌握兩大原則,第一是找出快速成長行業,其次是這個市場還沒有大猩猩級領先者。「眼光放遠、堅持做對的事情」,陳俊聖坦承轉型是大工程,但至少宏碁已有明確方向。

法人觀點:PC需求回升

國內筆記型電腦(NB)廠啟動新一波的世代接班布局,即將在今年6月股東會進行董事會改選的宏碁,董座確定交棒。法人表示,宏碁新董座出爐是投資人的觀察重點。

宏碁將於今年6月進行董事會改選,創辦人施振榮重申,由現任執行長陳俊聖接任董事長的布局將照規畫進行。施振榮長子施宣輝則仍未規畫進入董事會。基本面表現上,元大研究部主管陳豊丰指出,今年1月筆電出貨量高於預估,印證PC需求將於2017年第1季恢復成長的看法。

 

[Home]


2017/04/11 3.3.3. 大陸面板 三年後稱霸全球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全球第三大面板廠、大陸京東方科技集團副董事長兼CEO陳炎順指出,未來五年TFT-LCD需求面積將保持年均增長3%以上。他並預估,到2020年,中國面板出貨量將居全球之冠。

據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旗下的「中國電子報」報導, 陳炎順是在9日開幕的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發表專題演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平板顯示產業快速發展。

2016年中國面板全球出貨量占全球比重已超過21%,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33%左右,並於2020年取代其他地區成為全球面板出貨量最大的國家。

他並預估,未來五年,TFT-LCD需求面積將保持年均增長3%以上,主要原因是面板大尺寸化趨勢加強。除手機外,顯示產品目前每年平尺寸增長至少為1.2吋至2吋,電視平均也將增長2吋左右。

其次,未來顯示產品的應用範圍將更加廣泛,除手機、筆記型電腦、電視等傳統應用領域外,隨著各種細分市場領域與互聯網平台結合,未來將會形成更多互聯網終端產品。

陳炎順稱,中國已成為全球TFT-LCD發展的主力軍,OLED更是中國企業的新機會。預估2015年至2021AMOLED出貨量年均複合增長率將維持在25%左右,成為未來手機市場主流。

他指出,經過十年布局,京東方在半導體顯示領域已取得一定的成績,LCD面板出貨量全球第一,其中智慧手機面板以25%占比、平板電腦面板以38%、筆記型電腦面板以21%占比均居全球第一,顯示器、電視面板則分別居全球第二及第三。

陳炎順說,京東方每年都會將營收的7%投入研發。目前京東方共有11條半導體顯示生產線,其中八條已營運,三條線在建。OLED方面將重點布局小尺寸柔性AMOLED,包括成都及綿陽的第六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此外,在鄂爾多斯還有剛性AMOLED產能,在合肥也會布局大尺寸AMOLED試產線。

在智慧系統事業方面,京東方將深耕智能製造、智慧零售等領域,創造物聯網服務新價值。

最後,在健康服務事業方面,京東方將結合半導體顯示、傳感等技術與生命科學,進行跨界創新。

陸學者示警:當心面板投資過剩

大陸面板產業近年來快速發展,但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指出,中國平板顯示已進入發展的攻堅期和深水區,全行業在「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實現世界第一目標的同時,務必謹防投資過剩。

歐陽鐘燦2013年出任大陸第12屆全國政協委員後,幾乎每年兩會提案都與大陸顯示技術產業發展有關。2016年兩會,歐陽鐘燦代表行業專家建議將平板顯示產業正式納入「中國製造2025」的提案,就獲得大陸相關部委積極回應。

據「中國電子報」報導,歐陽鐘燦在深圳第五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表示,從全球面板生產線佈局來看,2016年全球六代以上面板生產線共有34條。

其中,韓國有七條(7,235萬平方公尺)、中國大陸有11條(5,933萬平方公尺)、台灣有11條(3,762萬平方公尺)、日本有五條(1,122萬平方公尺)生產線。

未來五年,全球面板生產線還將新增18條,其中中國就有14條。歐陽鐘燦說,2015年,中國大陸8.5代液晶顯示大尺寸產能就已居世界第一,到2019年京東方產能更將超過三星將成為全球之冠。

但歐陽鐘燦提出,「中國顯示產業形勢向好,存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挑戰」,首先是TFT-LCD超高世代線投資過熱,應加強引導。

他指出,現在全球面板廠爭相佈局超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10代及以上),搶佔電視產品大尺寸化的市場。目前全球超高世代線共有五條,其中有一條已量產,四條還在規劃和建設中。

超高世代線項目產能規模巨大,在應用創新沒有實質性突破前提下,超高世代線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紮堆佈局」恐將導致市場供需失衡,阻礙中國顯示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歐陽鐘燦表示,目前大尺寸顯示面板還有一定的供需缺口,但這並不意味可以「一湧而上」。大陸現在很多地方不管有沒有技術都在投資高世代線,他警告,大陸要謹防投資過剩,避免重蹈前些年光伏(太陽能)產能過剩的覆轍。

歐陽鐘燦呼籲,大陸面板廠在投資建廠前應充分評估風險,地方政府也要謹慎投資,中央則應加強引導和管理。

[Home]


2017/04/11 3.3.4. 中國電信搶進雄安 布局5G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呼應中共中央設河北雄安新區決定,中國電信昨(10)日宣布,將「服務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其中一項任務是提前在雄安新區布局5G試驗網。

大陸媒體早前報導,根據規劃,大陸將於2017年展開5G網路第二階段測試,2018年進行大規模試驗組網,並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啟動5G網路建設,最快在20205G網路就能正式進入商用。

在大陸官方於本月初宣布設立雄安新區後,中國電信昨天透過官方微博表示,黨中央、國務院發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決定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先後主持召開黨組會等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落實。中國電信將以國際領先標準助力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中國電信表示,「服務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由中國電信總經理楊小偉擔任組長,相關部門領導及京津冀三個省級公司總經理也將加入小組,小組下設若干專業工作團隊,負責快速落實領導小組的決策部署。

一財網指出,中國電信將在雄安新區推動幾方面工作:實現千兆光網城市布局新區;天翼4G和下一代物聯網全面覆蓋;5G試驗網提前布局新區。

[Home]


2017/04/11 3.3.5. 緯創報喜 上月營收增三成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代工廠緯創(3231)昨(10)日公告上月業績,受惠筆電出貨量激增,帶動3月營收衝上643.01億元,月增30.1%、年增20.9%,單月營收創今年以來新高,業績表現不俗,廣達3月營收則微幅較上月下滑。

緯創今年首季營收1,684.08億元,年增25%,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今年筆電市場需求較去年同期大幅回溫。緯創3月筆電出貨量190萬台,月增60萬台,累計今年首季筆電出貨量達450萬台,年增70萬台。

此外,儘管今年首季新台幣走勢強升,但緯創營收卻逆勢成長,無懼匯損影響,顯示出筆電市場景氣的確開始轉佳。緯創表示,目前品牌客戶都開始集中下單給大型代工廠,因此二線代工廠已難以生存,有利於一線代工廠業績成長。

另外,廣達昨日公告上月業績,3月營收738.09億元,月減0.5%、年減1.8%;累計今年首季營收2,279.16億元,年增15.5%。廣達指出,預料第2季筆電出貨、營收表現均會雙雙成長。

[Home]


2017/04/11 3.3.6. A衰退 拚下半年回神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品牌廠台灣雙A宏碁(2353)、華碩昨(10)日同步公布3月營收數據,二者累計首季業績同步呈現季減、年減的衰退表現。由於第2季屬於PC傳統淡季,因此國內二大PC品牌廠業績小幅下滑在市場預期中。

法人也指出,整體PC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第2季在行業淡季,需保守看待,預期在今年接近年中時,季節性需求回溫及新品拉貨的效應,才是營運轉強的關鍵。

宏碁昨日公布,3月營收223.28億元,雖因工作天數恢復正常、月增逾三成,但仍年減8%,累計今年首季營收560.3億元,在去年第4季的客戶拉貨高峰過後,季減約9%,年減0.5%

華碩昨日也公布,3月營收451億元,雖月增逾四成,但年減7.2%,連續六個月呈現年衰退,累計首季營收1082億元,季減14%、年減9%,較上季、去年同期呈現同步降低,受零組件漲價及匯率波動的壓力,但整體大致符合法人預期。華碩昨日指出,「持穩經營」的策略方向,在第1季執行應屬得宜。

[Home]


2017/04/11 3.3.7. 面板雙虎淡季發威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南北韓地緣政治關係,隨著美國派出航空母艦至北韓而趨於緊張,此舉是否影響到韓系面板的出貨,間接帶動友達(2409)及群創的面板需求,值得後續觀察。

面板雙虎受惠大陸五一拉貨效應,3月營收表現亮麗,帶動昨(10)日股價大漲,其中群創漲0.8元,收13.85元,創波段新高價,並爆出24.4萬張近期的新天量,友達漲0.35元,收12.5元,也爆出22.3萬張大量。

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領導的打擊群正在駛向朝鮮半島,此舉勢必升高東北亞緊張情勢,尤其在美國飛彈攻擊敘利亞之後,這項行動普遍被解讀為向拒絕放棄核武的北韓發出警訊。由於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關係升高,韓系面板的出貨,是否受到影響,值得觀察。

群創受惠大陸五一拉貨,3月合併營收314億元,月增14.4%、年增67.6%。群創第1季合併營收860億元,年增52.5%,季減3.8%

群創3月營收年增幅度超過六成,表現驚人,除受惠首季面板需求淡季不淡,另外,去年2月群創受到南台灣地震衝擊,導致去年23 月產能嚴重受損,營收與出貨量大幅下滑,比較基期較低,也是群創3月營收年增率大增的因素之一。

友達3月合併營收為310.5億元,月增6.6%,年增18.2%,表現亮麗。第1季合併營收885.6億元,季減3.6%,年增24.5%

WitsView研究部資深協理邱宇彬表示,受惠五一拉貨,465吋電視面板仍上漲810美元,49/50吋電視面板也漲23美元,其他電視面板價格持平,電腦用面板因進入淡季,導致4月的價格微幅下滑0.20.5美元左右,但整體面板平均價格持穩或小漲,使得面板廠第2季的營運有機會維持在高檔水準。

[Home]


2017/04/11 3.3.8. 和碩3月營收平淡無奇 2017年下半重返榮耀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蘋果(Apple)iPhone代工大廠和碩10日公布3月營收約為新台幣742.91億元,與20172月相較,月減約1.25%,年減約16.74%,根據和碩統計,2017年首季合併營收約2,386.70億元,季減約33.79%,年減約6.91%

由歷史經驗評估,和碩上半年通常為表現平淡的沈潛期,業績成長力道通常都在下半年才會顯現。和碩執行長廖賜政日前分析,放眼2017年,和碩三大產品線,包括:資訊電腦產品、主機板與桌上型電腦、非電腦(通訊與消費性電子)很有機會出現增長,資訊電腦產品方面,受限當前產業狀況,成長動能相對較為疲弱,但其他兩大類產品線成長動能相對強勁,包括:平板、遊戲機、通訊產品2017年都會有明顯增幅,上、下半年貢獻比重約46,實際情況仍需再看2017年下半市場與客戶訂單狀況。

外傳蘋果新一代iPhone不打安全牌,近年來的iPhone被評為欠缺新意,2017iPhone將注入一些有別於傳統的嶄新元素,跳脫框架大改版,藉此重新出發,繼而鞏固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版圖,很有機會挹注相關供應鏈業者一波波成長能量。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2017年不會讓消費者、觀察家、分析師等感到失望,品牌廠會有有新意的作品出來,因而對此抱審慎樂觀的態度。綜觀全球政治面與經濟面,仍呈現詭譎多變的局面,和碩要創造自身條件,才更能夠應付外在變化,為求營運向更趨健康的方向發展,和碩也會格外注意匯率問題,聚焦財務處置,避免對和碩努力成果造成負面影響。

資本支出方面,和碩2017年資本支出逾4億美元,積極強化產能,藉以充實戰力。

和碩日前表示,將大手筆投資4~4.5億元擴充產能,和碩擴產是著眼於未來35年的可能性,此次資本支出有70%是為了設備採購,此次設備採購不是專為特定產品,而是可以廣泛使用於不同產品,內部團隊經過估算且可充分滿足客戶需求才投資,以儲備產能戰力,同時拉高自動化比重,2017年目標至少建設1條無人自動化生產線。以和碩蘇州廠為例,伴隨和碩提高自動化比重,在過去10年間蘇州廠人力大幅減少,從8萬人減少至3萬人,未來人力可望持續減少,且同步拉高品質與競爭力。

[Home]


2017/04/11 3.3.9. 伺服器與NB出貨增溫 緯創3月營收跳增3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指出,2017年緯創轉型完成,預計2017年至少成長3成。

緯創3月受惠NB及伺服器出貨增溫,帶動營收較2月跳增3成以上,緯創預估,第2NB及伺服器出貨將會持續墊高。業界指出,緯創躋身2017年蘋果(Apple)iPhone 8的組裝廠之一,2017年下半隨iPhone 8拉貨潮,緯創營收將再明顯增長。

緯創3月營收達新台幣643億元,較2月的494.16億元,大幅成長30.12%,年增達20.99%,第1季營收累計為1,684.08億元,較上季的2,100.47億元,衰退19.82%,優於公司預期;第1季較2016年同期的1,346.95億元成長25.03%

緯創原本預估,第1季營收將會較2016年第4季衰退20~25%,然結果僅較上季衰退19.82%,優於預期,主因有二,一為PC回溫較原本預期更佳,二為手持裝置帶動,然由於蘋果新機在3月仍處新舊機種交接期,在新款iPhone尚未大量出貨前,舊款出貨將逐步下滑,所幸緯創伺服器接棒。

緯創3NB與伺服器出貨均較上月明顯拉升,NB出貨達190萬台,較3月的130萬台,大增46.15%,也讓NB1季出貨量來到450萬台,較上季衰退19.64%;伺服器3月出貨達21萬台,較2月的14萬台,成長50%,累計第1季伺服器出貨量達48萬台,季減12.72%

緯創其他產品線3月出貨量,分別是桌上型電腦出貨達210萬台,較2月的80萬台,成長50%TV出貨與2月持平,都是20萬台,顯示器部分小幅增溫,達到60萬台,較上月的50萬台,增加20%

緯創指出,由於第1季出貨優於預期,基期墊高,預計第2季包括NB、伺服器出貨將會以個位數的月增幅度成長,TV、顯示器及桌上型電腦,均將較第1季持平或小幅增加,至於眾所關注的智慧手持裝置,因為涉及蘋果,緯創未提供任何出貨資訊。

業界評估,緯創由於新增蘋果iPhone 8組裝訂單,晉升第一波的出貨行列,預計第2季後,營運將會增溫,不過緯創營收拉升,且由於是屬於EMS訂單,對毛利率將造成衝擊,緯創董事長林憲銘日前在法說會時表示,營收成長與毛利率下滑是2017年營運基調,然重點是,獲利將會成長。

緯創在2016年第4季已經證明即使毛利率下滑,然營業利益率卻不降反增,除公司在營業費用控管上,持續展現優異的績效外,也因為客戶EMS訂單比重拉升,意味研發費用可望下降,也讓緯創在最後獲利方面,展現亮眼成績。

林憲銘指出,2017年緯創轉型完成,PC出貨將會較整體市場佳,伺服器出貨將會較2016年成長10%,至於智慧手持裝置,手中客戶有5~6家,佔公司營收比重將會提高,從原本16%,拉高至20%,業界預估,緯創的智慧手持裝置營收,2017年至少成長3成。

[Home]


2017/04/11 3.3.10. MacBook Pro拉貨激情轉淡 廣達3月出貨增營收跌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廣達為蘋果Mac系列的主要供應商,一旦Mac系列出貨下滑,廣達營收也會受到影響。

廣達受到蘋果(Apple)的新款MacBook Pro首波拉貨激情退潮影響,3月營運也轉為平淡,較2月小幅下滑0.45%,與其他ODM同業動輒月增3成以上的情況大異其趣。廣達提供的NB出貨量其實較2月成長,營收卻下滑,主因在高單價NB出貨比重減少所致。

廣達3月營收為新台幣738.09億元,較2月的741.45億元,小幅下滑0.45%,較2016年同期的751.80億元,下滑1.37%,累計第1季營收2,279.16億元,較上季的2,652.45億元,衰退14.07%,較2016年同期的1,973.63億元,成長15.5%

廣達3NB出貨量為370萬台,其實較2月的280萬台,成長32.14%,無奈即使出貨量成長,單機價格卻未跟上腳步,反而導致營收下滑。業界指出,廣達為蘋果Mac系列的主要供應商,一旦Mac系列出貨下滑,也會讓廣達營收受到影響。

廣達評估,第2季將與第1季變化不大,至於單月表現部分,將是4月下滑,56月再拉升的狀態,預計6月適逢季底,客戶拉貨動能較為明顯。市場盛傳,蘋果將於2017年更新iMac,由於iMac遲未更新,預期此次更新帶動的換機動明顯。廣達對客戶相關訊息,不願置評。

蘋果在2016年第4季發表新款MacBook Pro,強有力的效能搭配輕薄造型,即使單價較高,仍有不少果粉願意購買,也帶動廣達在2016年第4季及20171月的營收拉升,不過在蘋果首波鋪貨的拉貨期結束後,也讓廣達出貨成長,營收卻下滑。

業界指出,此現象也凸顯NB品牌廠除了蘋果,仍難守住價格,以至於消費NB產品單價持續下滑,縱使有電競產品拉升平均單價,然整體而言,NB平均單價仍然處於下滑趨勢,加上整體NB出貨仍在衰退,整體NB產值也呈現下彎趨勢。

目前除了蘋果外,微軟(Microsoft)是持續推出高單價產品的業者,對微軟而言,硬體只是載具,即使旗下的Surface成長快速,在微軟整體營收佔比,仍然偏低,反倒是以PC硬體為主的品牌廠,面對持續下滑的市場平均單價,後方又有零組件持續漲價壓力,獲利擠壓的壓力正在持續提升。

此外,新台幣在2017年第1季升值超過6%,也對所有出口廠商造成匯損壓力,廣達一向在外匯避險成績優於其他ODM同業,然新台幣只升不跌,避險難度極高,加上廣達第1季營收較2016年成長達15%,接單強勁也意味進料導致的外匯曝險部位大,對廣達外匯操盤人將是一大挑戰。

[Home]


2017/04/11 3.3.11. 零組件漲價、手機延遲上市 華碩2Q淡季業績冷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ZenFone 4新機延遲上市,華碩第2季業績恐會是全年營運低點。

2017年首季營收陷入衰退的華碩,第2季淡季營運表現恐仍擺脫跌勢。市場預期,受到智慧型手機接近新舊產品交替期影響,以及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壓力未減,第2季傳統淡季業績恐將會是華碩全年營運低點,然自6月起,受惠季節性需求回溫及新品拉貨效應漸顯,營收有機會止跌回升。

受惠業外收益進補,以及中高價電競、超輕薄筆記型電腦(NB)與板卡出貨優於預期,華碩2016年品牌合併營收雖僅達新台幣4,287億元,較20154,365億元略減,但稅後淨利達192億元、每股稅後(EPS)25.9元,獲利表現優於2015年,對於2017年首季表現,華碩先前看法保守,市場也認為受到淡季效應影響,華碩首季品牌營收季減幅度估將達15%,約在1,000億元上下。

華碩20173月集團營收約451億元,較2月大增41%,但比2016年同期仍減少7%3月品牌營收416億元,月增46%,年減8%;累計首季集團營收1,082億元,季減14%,年減9%,首季品牌營收982億元,季減16%,並較2016年同期下滑11%

面臨零組件漲價及匯率波動壓力來襲,華碩首季業績表現雖下滑,但符合市場預期,營收落在新台幣950~1,000億元營收區間。華碩表示,華碩持續調整產品組合,加速擴展電競NB、超輕薄NB等機種的出貨比重,有效推升NB平均售價(ASP)上升,但首季歐洲及大陸市場的PC需求略有雜音,整體NB出貨量受市場衰退影響,仍較2016年同期下降,而智慧型手機部分,延續ZenFone上市後的出貨動能,首季手機出貨量約與2016年同期持平。

展望第2季,市場預估,由於為PC產業傳統淡季,加上智慧型手機接近產品大循環的交替,以及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壓力未減,第2季業績恐會是華碩全年營運低點,需保守看待,然後續可觀察在接近年中時,季節性需求回溫及新品拉貨的效應,能否帶動營收趨勢向上表現。

事實上,華碩上半年業績表現恐較2016年同期衰退,除了PC市況回溫有限,以及匯率波動與零組件漲價為主要因素外,最重要的還是ZenFone智慧型手機新舊機轉換大計大亂所帶來的衝擊。華碩繼2016年延遲1季推出ZenFone 3系列後,先前法說會上再度釋出原定201745月就會推出的ZenFone 4,將會延宕至67月才會上市,據了解,華碩新機全面出貨時程仍難確定,市場保守認為,8月才會是放量時間點,也就是沒有手機新品效益的第2季,幾可確定會是華碩全年營運低點,且營收、獲利跌幅亦高於2016年同期。

可觀察的是,雖然PC出貨衰退、手機新舊機轉換不順,華碩因NB平均售價提升、板卡、顯示器等產品獲利穩健,整體獲利能力仍優於大部分同業,本業穩定表現與創新實力仍足以助其因應產業激烈競況。

儘管ZenFone 4新機恐來不及在6月放量,然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先前預告,2017年第2季將有Hero重量級產品推出,除超輕薄NB UX490Vivobook、及Vivobook ProZenFlip UX370外,電競機種將推出厚度不到2公分的全新旗艦機種,而研發多時的AIO VR裝置,內建相機、感應器與控制器,不需再接手機或插線連接其他裝置,規劃2017年內推出。

[Home]


2017/04/11 3.3.12. 三星1.5億美元設「三星NEXT」 加速前瞻技術投資步伐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三星目標放眼未來3~10年具前瞻性的新創企業及技術進行投資,希望能強化旗下產品線新體驗與競爭力。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16年成為全球一大最積極的企業支持創投公司,但到了2017年三星做了轉變,推出一名為「三星NEXT(Samsung NEXT)的全新1.5億美元基金,欲藉此針對新興科技新創企業領域進行投資,而三星NEXT也等於是三星此前進行試驗後的結果,要測試三星能夠透過何種資源帶動公司快速投資及成長。

整合旗下創投資源進行全球性新創投資 鎖定前瞻科技技術領域

根據科技網站Venture Beat報導,三星NEXT主要合作夥伴Christina Bechhold表示,三星如今更希望進一步投入創投領域,主要創投投資願景都是放在早期階段,先開始透過加速器將中心放在新創觀念構成階段,以及參與合適的種子輪募資階段,讓三星NEXT類似於Intel CapitalVerizon VenturesGVSingtel Innov以及Salesforce Ventures等,這些創投公司都其共通性,那就是只擁有有限的合作夥伴。

此前三星透過旗下投資子公司,以及透過自有新創企業加速器支持的早期新創企業進行新創企業投資,如今這兩項投資管道都將納入三星NEXT旗下,並更名為「三星NEXT Start(Samsung NEXT Start)加速器以及「NEXT創投」(NEXT Venture)創投公司。雖然三星NEXT創投公司是由美國方面進行管理,不過投資觸角將會延伸至全球各區域,不會限縮在美國或特定區域市場。

其中Bechhold的團隊希望NEXT創投公司可扮演投資新興技術的角色,例如投資在人工智慧(AI)、虛擬實境(VR)、物聯網(IoT)以及其他科技前瞻技術領域等。Bechhold便指出,三星NEXT正尋求投資能為三星產品線及公司本身添加顯著價值的公司。

具完全自主權 協助三星確定投資趨勢與機會

Bechhold指出,NEXT創投公司並非為三星所做努力的補充,反之NEXT創投公司的成立是為了發現新的投資機會,以及在這些領域與新創企業合作。三星NEXT擁有完全的投資自主權,任務在於為三星進行前瞻性投資思考,且不是只有前瞻6~12個月,而是3~10年的前瞻性投資,並協助三星確認投資趨勢與機會,進而為三星產品用戶創造更多新體驗。

三星NEXT20171月曾宣布已有10家新創企業已獲得三星NEXT注資,包括Converge IndustriesEntry Point VRLiquidSkyOtto Radio2SensVirtruSafeDKDashbotFilament以及Intezer等業者,這些新創企業分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紐約、歐洲以及以色列Tel Aviv等地區設有辦公室,目前三星NEXT也正尋求投資亞洲新創企業的契機。

成立三星NEXT後,與過去不同的是未來一旦三星成為某輪募資中的唯一投資方時,NEXT創投則會成為聯合投資企業,即使NEXT創投未來也可能會成為某輪募資領投公司亦是如此。Bechhold指出,有時因某項投資對三星產品組合來說擁有強大的戰略結合效益而進行投資,有時則是因為有著較強的財務契機及較強的戰略結合效益才做投資,三星NEXT正試圖求取之間的平衡。

獲得三星NEXT投資資金的新創企業,未來也不會受限於僅可取得三星獨家的投資,三星也不會對這些投資的新創企業做出任何讓三星受益的限制性要求,意謂未來三星NEXT投資的公司,仍擁有獲得其他非三星資金挹注的機會。

另外,未來三星創投(Samsung Ventures)公司仍將繼續存續,但主要是面向新創企業後期階段投資,好比三星擁有1億美元資金規模、面向半導體相關業務的Catalyst Fund般的模式。據CB Insights調查,2016年三星創投排名全球企業支持創投公司投資積極度第9名,2015年則為第6名。

[Home]


2017/04/11 3.3.13. 下一個25年可能實現的新興科技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科技將於未來數十年內造就更多顛覆性的改變,亦將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代科技使機器變的愈來愈智慧,並引領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如同智慧型手機為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一樣。近年來,科技以超乎想像的速度不斷成長,專家預測到了2040年,科技將造就更多顛覆性的現實,屆時科技將成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自駕技術可能發展為主流駕駛模式、遠端無線充電、以及更多的機器人或人工智慧(AI)商品等等。

Daily Sabah報導,德勤(Deloitte)的研究指出,在未來的40年內,為了避免所有可能的人為造成的危險,人類極可能不再被賦予駕駛車輛的權利。如此的畫面在如今雖看似遙不可及,然而專家已提出了數項在未來25年內極可能面市的新興科技,許多概念甚至在20世紀或更早之前,就已透過電影或科幻小說等形式,傳遞出基本雛型。

一,遠端無線電力傳輸,係在1個多世紀前由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暨未來學家Nikola Tesla所提出,該技術將透過磁共振將電力從一個設備傳輸到另一設備。據推測,這將在未來的25年內得以普遍實現,並對工業4.0時代的消費性電子、電動車、醫療設備和機器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Utility fog,是一種具有聽令進行自動組合或拆裝能力的模組化機器人,也是一種能夠複製實體結構的微型機器人,亦被稱為Foglets。這種微型機器人是奈米技術進程的主要目標之一。分子製造研究員J. Storrs Hall博士指出,這種微型機器人的大小將類似於人類細胞,擁有12個臂膀能向四面八方伸展。

三,家務機器人,類似於目前市面上的掃地機器人如Roomba Dyson 360 Eye。專家推估,人類社會最快可望於2030年時,就能出現幫助打理更多家務的智慧機器人。除此之外,這種機器人還將被視為是人類的陪伴者,用以因應人類在未來生活中的孤獨感。舉例來說,家務機器人可唱出使用者最喜愛的歌曲,或是協助打理一些公事。

四,智慧隱形眼鏡,可助青光眼患者持續監控並測量眼壓,也能測量血糖,並將資訊發送給醫生,提高人類的生活品質。自動對焦鏡頭功能亦能幫助年長者在遠近之間的視力進行轉換,而不須配戴任何眼鏡;同時也能強化使用者的夜間視力,為成千上萬的人類展現更美好的視覺世界。

五,高效能自駕車能為人類帶來聰明、高效率且充滿共享經驗的交通體驗。未來的人類將不再駕駛車輛,而是單純的搭乘車輛。透過物聯網、數十億個傳感器及其他相關的智慧設備,乘客將能輕鬆訂車,並享受被精心規劃好的路線,與其他乘客共享愉快的路程。

六,如同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中的虛擬世界。隨著奈米科技的進步,未來人類的大腦可望植入一種搭載特定系統的晶片,使人類活在更具想像空間的世界。

[Home]


2017/04/11 3.3.14. 同期新高 鴻海3月營收飆上3416億 三大產品線同步成長 首季優於預期 [ 蘋果日報 王郁倫、陳俐妏]

營運走揚

隨著工作天數提升,加上第2季品牌客戶產品鋪貨,鴻海(23173月營收站回3000億元大關,月增18%3416.9億元,年增0.61%。除鴻海外,電腦大廠3月業績也多成長,華碩(23573月品牌營收416億元,月增率高達46%;緯創(32313月營收643億元,月增高達30%

累計鴻海今年首季營收9766億元,年增1.96%。如以採用IFRS的業績計算,今年3月創下歷史同期新高,首季合併營收也是歷史同期次高。

由於主力客戶蘋果產品進入周期轉換,原先市場預估,鴻海首季營收有望落在9500億元到9600億元區間,從昨天公告的首季業績來看,優於市場預期。

華碩3月成長46%

鴻海表示,今年3月旗下三大產品線出貨都較上月同步成長,其中,以通訊產品成長最為強勁,其次為電腦、消費性電子相關產品。市場好奇這波成長動能是否持續到第2季,鴻海表示,首季業績有達標符合預期,比去年同期有成長,而第2季動能應可照往常季節性表現。

華碩3月品牌營收416億元,月增率46%,累計首季品牌營收982億元,季減16%,年衰退11%,符合法人預期的950~1000億元。展望第2季,由於進入產業淡季,法人估華碩單季營收將低於首季,下探全年低點。

華碩表示今年經營策略以「持穩經營」為方向,雖有零組件漲價及匯率波動雙重壓力,但首季仍達成業績目標。筆電方面歐洲及中國市場需求略有雜音,雖然積極調整產品組合,加速擴展電競筆電、超輕薄筆電出貨比重,但整體筆電出貨受市場衰退影響,單季出貨量仍較去年同期下降,所幸智慧手機第1季出貨與去年持平。

法人觀察,第2季將進入電腦業淡季,加上手機接近產品大循環的交替,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第2季淡季將是華碩全年的營運低點,保守看待。

緯創643億今年新高

緯創3月營收643億元,創今年新高,月增30%,年增20.99%。緯創表示,3月所有產品線都正向成長,其中筆電因客戶季底提貨優於預期,出貨衝190萬台,月增率高達46%,是去年下半旺季高峰單月水準,累計緯創第1季營收1684.08億元,年增25.03%,比第4季下滑20%,首季筆電出貨450萬台,季減20%,稍優於預期。

展望第2季,緯創樂觀認為筆電及伺服器仍有個位數百分比季增率可期,非筆電及伺服器產品線出貨可望持平或小增,其中4月因筆電客戶提前拉貨,出貨將低於3月。

廣達(23823月營收738.09億元,月減0.5%,年減1.8%,為今年營收新低,但筆電出貨370萬台,月增32%,為今年新高。法人指出主要是Macbook出貨降溫,單價下滑所致,累計廣達首季筆電出貨920萬台,年增9.5%,預估今年逐季成長可期。

和碩(49383月營收742.91億元,月減1.25%,為今年營收新低,也是10個月來新低點,淡季效應瀰漫。累計首季營收2386.7億元,年減6.91%,季減34%,符合市場預期季減3~4成水準。

[Home]


2017/04/11 3.3.15. 鴻海3月營收 淡季小回春 [ 工商時報 鄭淑芳、 張志榮]

鴻海3月營收小回春,不僅一如市場預期重新站上3千億元關卡,還一舉拿下歷年同期次高,算是在淡季時節仍繳出不錯的成績單。不過,首季營收未能破兆,僅拿下歷年同期第三高,算是小小的遺憾。

3月創下歷年同期次高

鴻海去年的年報上演大驚奇,一舉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力拚營收重回正成長軌道的鴻海,一開春就火力全開,昨(10)日揭露的3月營收3,416.9億元,雖落在法人預期數3,4003,500萬元的下緣,但仍較去年同期的3,396.21億元,小幅成長0.61%,創下歷年同期次高,表現僅次於20123月的3,580億元,不過因工作天數明顯增加,相較於今年2月的2,895.8億元,月增幅倒是相當可觀,達到18%。

受到3月營收回溫帶動,鴻海首季營收9,766.02億元,也險勝去年同期的9,578.74億元,呈1.96%的小幅成長,算是初步兌現郭董今年營收將重回正成長軌道的承諾。

不過以歷年同期表現言之,歷年首季上兆的次數就有二次,一次為2012年的1.012兆元,一次為2015年的1.014兆元,換言之,今年首季僅拿下歷年同期的季軍。

3個主要產品線皆正成長

鴻海指出,以主要產品線分類來看,3個主要產品線3月的營收相較於2月都呈正成長,其中以通訊類產品(communication)成長最多,其次是運算(computing)產品,至於現仍處於新舊交接尷尬期的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則墊底,不過,已嗅到營運回溫的跡象。

法人:首季算符合預期

法人指出,時值蘋果新機上市前的新舊交接期,再加上市場預期蘋果手機上市十周年,應該會推出殺手級的應用,也使得今年的等待期更為難熬,為了化解淡季魔咒,蘋果趕在3月下旬推出的紅色iPhone限定版以及號稱史上最「物美價廉」的128GB 低價版iPad。新品上市雖未造成轟動,但在基本買盤撐盤下,預料應可為鴻海淡季營收捎來了些許暖意,據此,鴻海首季營收表現算是符合市場預期。

雖然鴻海首季營收表現符合預期,但因3月底台幣急升,市場擔心身為蘋果最大代工廠的鴻海恐難逃匯損的壓力,連帶侵蝕到首季的獲利,就看鴻海能否靠著精準的匯率操作,讓匯損壓力降至最低。

匯率強升非戰之罪 外資:台積、鴻海利空出盡

台積電與鴻海昨(10)日同步公布3月營收,受到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影響,首季營收分別低於外資圈預估值達1.5%與2%。不過外資法人指出,考量到新台幣匯率強升空間已不大與下半年旺季效應,股價已利空出盡,將分別叩關200100元。

台積電3月營收859億元,第1季受到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6%影響,合計營收2,340億元,未達財測目標2,3602,390億元;而鴻海3月營收3,417億元與首季營收9,766億元也略低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但主要還是受到匯率影響。

元大投顧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陳豊丰認為,只要不是基本面出現變化,新台幣匯率因素影響鴻海營收,都在可接受範圍內,預估第2季營收較第1季仍有個位數的下滑幅度,但與過去幾年季節性模式差不多,但這些都不會是影響股價走勢的因素。

花旗環球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徐振志指出,台積電第1季營收2,340億元不但低於財測目標,也低於外資圈預估平均值的2,376億元,新台幣升值與中國智慧型手機需求比預期疲弱是主因,因此,將第1季毛利率與營益率預估值分別由53%與42%調降至52%與41%,每股獲利則為3.28元。

根據徐振志預估,台積電第2季營收還會較第1季略微下滑、至2,320億元,其中4月出貨動能不會太強,需等到5月才會開始逐月走揚。至於製程別,28奈米晶圓第2季需求依舊強勁,但1620奈米需求則因蘋果新產品推出前過渡期而出現減緩跡象。

擺脫上半年淡季效應,徐振志預估台積電下半年營收可望較上半年成長逾20%、達4,640億元,與去年下半年23%的成長幅度差不多,由於7月起開始出貨10奈米給蘋果新款iPhone,第3季營收成長力道將會非常強勁,而來自中國智慧型手機備貨與因應年底銷售旺季需求,也會全面帶動出貨成長動能。

台積電昨天股價小跌0.52%、收在190元,美系外資券商主管指出,目前外資圈給予的合理股價預估平均值已在200元以上,若股價已利空出盡、開始反映下半年旺季效應,200元應該是可以預期的價位。

[Home]


2017/04/11 3.4.1. 群聯新晶片 打入SSD主流規格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NAND Flash控制IC大廠群聯日前宣布,PCI-e規格的固態硬碟(SSD)晶片已經通過3D NAND Flash BiCS3測試,下半年將成為PCNB OEMSSD市場主流規格,將可望擴大SSD市占率。

群聯董事長潘健成表示,2017年群聯將站上PCNB OEMSSD市場正式由PCI-e取代 SATA規格的趨勢浪頭上,並將推出一系列完整的PCI-e規格晶片,尤其甫通過3D NAND Flash BiCS3測試的中階主流產品PS5008於今年第1季完成導入量產,第2季正式出貨,並規畫在第3季推出non-DRAM 版本的新產品,群聯將藉由完整的產品布局作大SSD市場。

群聯新款晶片搭載最新東芝3D TLC BiCS3NAND Flash,將可以達到連續讀寫1600MB/s1300MB/s,且隨機讀寫可以達到240K IOPS220K IOPS,並基於LDPC技術將強化並確保3D TLC可靠度,以達到提升整體系統環境省電功效。

潘健成表示,群聯在快閃記憶體技術深耕多年,除了掌握眼前PC/NB OEMSSD規格轉換需求之外,著眼於未來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工控及車載等相關的新應用市場將持續帶動相關產品需求強勁成長,群聯持續投資晶片研發、挺進高階製程的腳步,以迎接令人期待的產業榮景。

[Home]


2017/04/11 3.5.1. Bosch賦予工業4.0新定義 實體與網路相輔相成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博世認為,工業4.0包括實體世界與網路虛擬世界的整合。

自從「工業4.0(Industry 4.0)一詞出現後,各界對其定義看法不一。德國工業大廠博世(Bosch)日前與其合作夥伴在晶圓廠製程中引進機器人,評論認為,此舉將為工業4.0賦予新的定義。

EEJournal報導,在德國,工業4.0是指善用10億歐元引進現代科技來提升製造業,至於在世界其他地區,外界對該名詞較為模糊,其定義也尚未確認。

評論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蒸汽帶動,讓工廠開始聘僱大量勞力取代小型鐵工廠並透過蒸汽火車,將大量原物料與完成品送往他地。第二次則是電力帶動,讓組裝線演化開始大量生產,至於廣泛使用數位電腦與機器人則被視為第三次工業革命。

評論認為,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則是指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其他名詞還包括智慧工廠或連網工業或網路實體系統與機器學習等。另外,工業4.0常見被提及的層面則是使用大數據與分析。

麥肯錫(McKinsey & Co)曾指出,某家車廠曾分析線上設定器與實際採購數據來預見消費者預備購買的選項。藉由使用上述資訊,一度將選項減少剩下1.3萬種,相對其他競爭者則在同款車上仍須提出2,700萬種,等於讓車廠減少開發時間與生產成本。

另一層面則是供應鏈所有成員都可在無須人類互動下溝通,其中包括使用個別產品識別、條碼或RFID標誌,以便更掌握與提昇生產流程。

2017SEMI協會舉辦的產業策略論壇(Industry Strategy Symposium)上,當中主題之一便是工業4.0而且鎖定在博世的例子。該公司的工業4.0定義,則是指實體生產世界與資訊科技與網路的虛擬世界的整合。

人類、機器、物體與系統都透過ICT與網路連結,並在動態、即時與自我管理方式溝通。在上述智慧生產系統中,從物流供應商到客戶等所有附加價值鏈都在整個公司內連結。

博世所定義的工業4.0工廠則包含物流、機器、製造控制、維修與人員。換言之,工業4.0可提供機器、感測器、軟體與服務連線以便在產業帶動新的業務。第二則是形成跨企業可追蹤的供應鏈、第三為跨功能數據採礦、第四是單調工作自動化以及視覺簡化。

以與博世合作的廠商為例,半導體材料廠商Fabmatics正為現有8(200mm)廠房引進自動化。由於MEMS、功率與類比需求增加,8吋廠房目前又開始受到矚目。

Fabmatics一開始是藉由加入1個材料處理機器人與控制站達到自動化,之後再讓同樣機器人在工作站之間傳送晶圓匣,並讓2工作控制站連結。

接著再打造微影(lithography)與植入站聚落並藉由轉盤與輸送帶來移動與儲存晶圓匣,最後再藉由打造傳輸骨架讓整個製程區互連,過程中並藉由自動導航的機器人輔助,在各站間舉起以及輸送晶圓批。

雖然該流程尚未完成,但該晶圓廠已在員工人數效率、設備效率與使用、良率與工作流程順暢上帶來改善。

另一家與博世合作的廠商則是Kuka,雙方不只貢獻自動機器人也包括數據。Kuka目前正在開發即時邊際運算,以便從生產環境立即做出反應並可提供工廠與雲端之間安全的通訊。

[Home]


2017/04/11 3.5.2. 工業機器人顛覆製造業 人機並肩作戰時代來臨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製造商紛紛採用機器人,相關創投資金也在持續攀升。

當機器人變得更聰明、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甚至具備人類的能力和特質,諸如感測、機敏、記憶和學習能力,就可能搶走人類的飯碗,例如撿貨、包貨、產品檢測或微電子組裝。另一方面,合作型機器人的出現,開啟了人機並肩作戰的時代。

機器人時代來臨,中小型製造商開始面臨一項抉擇:既然機器人日新月異,成本持續下降,是不是該考慮雇用機器人?資誠(PwC)調查美國製造商,確實有高達59%正在使用機器人技術。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訂單有顯著成長,尤其是在經濟大蕭條之後,2011~2013年北美年度機器人訂單超過2萬具,2014年上半訂單數急劇上升。2013年全球機器人科技專利亦超過5,000筆,創下歷史新高,比20041,400筆成長3倍以上。

製造商紛紛採用機器人,進而鼓勵投資人挹注資金,相關創投資金也在持續攀升。PwC和全國風險投資資金協會(NVCA)的金錢樹報告(MoneyTree Report)顯示,2013年美國投注於機器人的創投資金約有1.72億美元,將近是2011年的3倍。

數十年來,高階工業機器人一直是汽車工業的專利,尤其是日本汽車製造商,但如今機器人飛速發展,一來有高超的運算能力和感測技術,來支援視覺辨識功能,二來有更精密的聲音動作偵測能力,讓機器人懂得感測人類的存在,也免傷害一起工作的人類夥伴。

機器人工業協會(RIA)資料顯示,2005年北美工業機器人訂單,有69%來自汽車零件製造商,2014年這個數字降為56%,因為食品飲料製造業和消費性商品工業也開始採用機器人。PwC調查發現,機器人最常做的工作為組裝(25%),其次是加工(21%),倉儲和危險工作則最少(兩者皆為6.5%)

當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逐漸潛入工廠和配銷中心,人機合作就成了當務之急,機器人甚至可能取代人類勞工,亦即機器人外包(botsourcing)PwC調查發現,未來3年製造業勞動力受到機器人最大的衝擊,將是「面臨更多新工作機會」。一旦工廠組成機器人大軍,便要思考如何進行機器與機器之間的知識分享,進而降低傳統製造業的人力培訓成本。

雖然機器人技術前景可期,但仍然有不少製造商礙於成本太高和對機器人不夠瞭解而止足不前。PwC調查顯示,約有41%受訪企業尚未採用機器人技術,主因有「不符合成本效益」、「看似沒必要」,但不可否認的是,機器人儼然是製造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就連中小型製造商都開始尋求新的方式,把機器人和自動化整合到既有製造流程。

不過,企業採用機器人之前,千萬要自問下列幾個問題,確保自身準備好迎接機器人的到來。

首先,製造流程中有沒有重複、單調而危險的任務,可以從人類手中交給機器人來做?其次,機器人可以為企業營運帶來何種好處呢?例如提升生產力和效率,或者減少浪費。第三,製造流程有沒有任何需要精準度和靈活度的任務,適合交給機器人來完成?第四,有沒有針對機器人系統進行成本效益和投資報酬分析,進而對比人類勞力成本。第五,企業內部有沒有能力善用機器人技術?例如有無維修、清潔、除錯或編寫程式的人才。

[Home]


2017/04/11 3.5.3. IBM慕尼黑物聯網總部啟用 整合技術、人才共創工業4.0願景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IBM2016年為強化華生(Watson)電腦物聯網(IoT)業務發展,在德國慕尼黑(Munich)投資2億美元興建華生物聯網全球總部(Watson IoT Global Headquarters)雙子星大樓,號稱是全球最先進的華生認知運算與物聯網技術中心。

如今這座總部已啟用,進駐1,000IBM員工及多家全球知名合作廠商共同腦力激盪下世代物聯網產品,顯示IBM欲藉華生電腦啟動新興物聯網及工業4.0時代變革的企圖心。

Ioti網站等媒體報導,這是IBM在歐洲規模最大的投資案,為該公司30億美元物聯網發展全球投資計畫一部分,目標將華生運算能力與物聯網進行整合,總部佔地共1.5萬平方公尺,至今共已有超過6,000家客戶及合作夥伴與IBM物聯網總部進行合作,欲透過物聯網業務提升華生電腦更強大的競爭優勢。

這些合作客戶包括全球第二大電梯製造商通力電梯(Kone)、德國博世(Bosch)、西門子(Siemens)BMW、日本理光(Ricoh)、募資平台Indiegogo、全球最大電子零組件經銷商Arrow、汽車零組件生產商Schaeffler、法國鐵路公司SNCF、空中巴士(Airbus)Visa以及AT&T等業者。

上述各產業領域大廠均進駐IBM慕尼黑物聯網總部,與IBM共商如何運用華生電腦提升其產品技術水平及優勢,儼然讓慕尼黑總部成為全球物聯網生態體系創新中心。

以通力電梯為例,該公司便於此與IBM員工共同開發下世代基於華生物聯網技術的電梯及電扶梯產品,如透過華生物聯網技術協助預測電梯何時可能故障來最大化電梯運行年限,並可事先呼叫維修人員前來進行維修等。

其他合作的大型業,還包含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所收購的美國汽車零組件供應商Harman,以及家電大廠惠而浦(Whirlpool)等。

IBM目標要讓華生電腦可採集內嵌於機器、無人機、汽車、醫院等領域感測器的資料,共同開發相關領域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及商業模式。整體而言如IBM華生物聯網總經理Harriet Green所言,就是希望藉由這座總部的設立來創造IBM客戶與IBM員工間的合作。

不僅如此,慕尼黑總部所採用的建築材料,部分也是與先進物聯網技術相關的材料,如飛利浦(Philips)的智慧連網照明以及通力的電梯等,其中電梯能夠與搭乘者進行簡易英文對話,照明應用也能提供客製化的照明服務、並可從眾多IBM員工中辨識出訪客。

在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IBM Interconnect 2017大會上,除可見IBM發表多款產品,約2.2萬名與會者更展現出IBM合作客戶與合作夥伴龐大數量的驚人實力,IBM執行長Ginni Rometty於會中將IBM定位為雲端運算平台一大選擇,儼然將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及微軟(Microsoft) Azure視為IBM全球雲端領域主要競爭者。

[Home]


2017/04/11 3.5.4. 陸機器人支出 3年後將達1.8 [ 旺報 林瑞益]

隨著製造業需求的成長,大陸每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預計繼續快速成長,到2020年將超過590億美元,約1.8兆新台幣。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對削減勞動力成本及提高生產力有著強勁需求,中國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投入迅速增加。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日前引用美國國際資料公司4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仍將是世界最大和發展最快的機器人技術市場,在機器人技術方面的支出將占全球支出的30%以上。此有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自動化領域的發展。

花費占亞太區一半

美國國際資料公司全球機器人技術和亞太製造業研究總監張敬兵說,中國將繼續在全球機器人應用的成長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流程製造業和跨行業應用的強勁支出成長是主要的推動因素。

預計中國在2020年的機器人技術支出將達到594億美元,比去年的246億美元的估算支出增加一倍以上。這一數額將占亞太預計於2020年達到的1330億美元機器人技術支出的一半左右。這是統計中國13個行業類別的機器人技術支出的總額,包括商用和消費級無人機、機器人系統以及相關硬體、軟體和服務等。

加速行業自動化步伐

美國國際資料公司估計,所謂的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將占中國機器人技術年度支出的50%以上。離散製造業是指在流水線上組裝汽車和智慧手機等產品,流程製造業是指大批量生產食品、飲料和半導體等商品。

張敬兵說:「我們在中國還看到商業服務機器人的相關應用在加速成長,尤其是在工廠、倉庫和物流設施的物料儲運領域的應用。」

美國國際資料公司稱,服務業相關的機器人技術支出,涵蓋中國多個行業中的應用管理、教育培訓、硬體部署、系統整合和諮詢等領域,預計在2020年將增至158億美元。

大陸曾在2015年宣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進一步加強了大陸強勁的機器人技術市場。這項計畫將推動主要行業快速自動化的步伐。

[Home]


2017/04/11 3.6.1. 台達電調組織 新劃三大業務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台達電子昨(10)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組織架構調整以及經理人任免案,52日起,將以「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與「基礎設施」為新三大業務範疇,並以九大事業群發展解決方案,引領營運成長。

此外,台達電總經理暨營運長李忠傑因個人生涯規劃辭任,職缺由副總經理張訓海接任,新人事令將於73日生效。 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表示,為因應全球市場的快速變化,並強化台達電的成長動能,如此配合策略發展方向的調整,期待能夠更有效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和服務,拓展商機。即將實施的新三大業務範疇,將有助於台達電更洞悉市場變化,新三大業務範疇旗下的各事業體,將可彼此借力使力,發揮綜效。

台達電原來的三大業務架構分別為電源及零組件,3月營收占比49%;能源管理營收占比30%;智能綠生活19%;其它約占2%

台達電昨天同時公布3月營收184.65億元,月增15%,年增2%,累計今年第1季營收489.25億元,年增3%。台達電預計428日舉行法說會,由海英俊親自主持,將公布上季營運成果,並釋出最新營運展望。

海英俊表示,新接任的總經理暨營運長張訓海1981年加入集團,現任台達電副總經理暨機電事業群總經理。張訓海熟稔台達電業務、市場變化以及組織運作,相信可帶領台達電迎接新挑戰。

[Home]


2017/04/11 3.6.2. 太陽能大模組廠屏東動土 拼明年1Q量產完整化供應鏈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元晶旗下太陽能模組厚固10日在屏東進行動土典禮,董事長廖國榮指出,廠房及第一階段500百萬瓦(MWp)模組產能可望2017年底運作完成,2018年第1季量產,參與投資厚固的碩禾董事長陳繼明表示,碩禾20172018年系統規模均有100MWp將全數採用厚固的模組。茂迪董事長張秉衡表示,台灣內需啟動,大模組廠啟動勢在必行,模組發展可望讓產業鏈整合更完整化。

廖國榮表示,新政府朝非核家園目標邁進,台灣太陽能內需2025年可望累積系統安裝量達20,000MWp,未來每年平均有2,000MWp需求量。元晶與碩禾攜手,投入大模組廠厚固,可望將台灣供應鏈唯一不足的模組供給,讓產業鏈完整化。厚固資本額為新台幣10億元,元晶取得3成股份,碩禾則為19.9%

厚固廠房建置及第一期500MWp 模組年產能可望在2017年底構建完成且試產,在2018年第1季啟動量產,總產能目標期待達20億瓦。目前除了碩禾確定投資外,其他潛在投資者亦可望陸續浮出檯面。

陳繼明表示,2017年碩禾海內外併網的太陽能係統約有100MWp,境內、外系統安裝量比重各半,2018年系統安裝總規模亦有100MWp,適逢台灣內需啟動,約7成以台灣內需為主。一旦厚固啟動量產,碩禾系統端將以採用厚固的模組為主,主要是厚固的產能具規模化,在成本競爭力高。

身兼台灣太陽光電協會理事長張秉衡表示,台灣太陽能供應鏈呈現上虛、下弱,上游指的是仍積極布局的多晶矽料源、下游則是模組端,只有中階的矽晶圓及電池端產能較具規模,總年產能各達50億及130億瓦,過往模組端發展不全主要即是銷售不易,再加上沒有自有內需,因而一直有效成長。如今台灣內需啟動,台灣大模組廠勢必要快速建置,才能帶動週邊產業、形成聚落效應,讓供應鏈垂直整合發展更為完整化,以利朝國際市場發展。

張秉衡坦言,2025年後台灣太陽能建置完20,000MWp億瓦系統後,預估太陽能佔總發電量達20%,隨後內需即面臨衰退萎縮的情況,預估每年內需從20億瓦降至500MWp,所以,在未來8年的時間,台灣大模組廠若沒有成行,即代表供應鏈未來發展有相當大的危機。預估元晶之後仍有其他大模組廠亦將啟動運作。

廖國榮透露,目前最有機會在台灣運作大模組廠者以元晶及茂迪為主,希望茂迪得以一起參予大模組運作,以集中資源共同把產能快速拉升至規模化,快速朝國際市場發展。

太陽能業者表示,台灣內需啟動,卻因為自有模組廠規模化均不足,導致成本的競爭力不敵境外模組、進而面臨低價境外模組倒灌來台的危機,而年產能約1,000MWp的新進自動化模組產能、再加上地利之便省去運作成本,即有機會與境外模組力拚,爭食台灣內需市場。一旦台灣模組規模化、成本具競爭力,即是把台灣供應鏈最後一塊拼圖拼上,即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爭取一席之地。

[Home]


2017/04/11 3.6.3. 研華攜手凱勝打造未來巴士 行駛成本每公里僅2.1 [ 電子時報 劉尚昀]

研華科技攜手凱勝綠能共同打造未來巴士,實踐主動安全防護與綠色環保的智慧交通。

人們對於未來大眾運輸的想像,需求重點不僅於「效率」,更延伸至「安全」、「環保」等議題,研華科技攜手凱勝綠能共同打造未來巴士,透過物聯網應用與綠色節能科技,實踐主動安全防護與綠色環保的智慧交通趨勢。

研華科技攜手凱勝綠能、能海電能、路得寶科技,以及用新科際簽署合作備忘錄,5家廠商未來將共同以軟、硬整合的智慧車隊管理系統解決方案,打造智慧交通服務應用,並進一步實現物聯網多元應用、環保減碳願景。

研華科技移動運算暨車載電腦事業處協理林威佐指出,雙方合作智慧綠能巴士能採集車上所有行車資訊,透過數據運算,預先偵測,並提早防範,特別是駕駛行為攸關行車安全,透過駕駛行為偵測可隨時掌握駕駛專注程度,當發生車距過近,或車道偏離,系統將會主動預警。

凱勝綠能研發部副總經理劉弘麟指出,智慧綠能巴士每次充滿電可以行使300公里,其行駛成本每公里僅需2.1元,相較於傳統電動與柴油巴士行駛成本高達12~13元,更節省能源與營運成本,行駛噪音在60分貝以下,目前這輛智慧巴士已於台中市、桃園市上路,未來雙方合作將持續擴大到其他車輛與相關連設施。

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表示,凱勝綠能致力於以節能、環保的綠色科技產品建構綠色城市的目標,與研華企業願景不謀而合;雙方將藉由研華完整的智慧車載終端設備及週邊,結合凱勝綠能及其生態體系夥伴包括能海電能、路得寶科技,以及用新科際在電動巴士產業的經驗與專業,共同打造綠色智慧交通的應用。

現在汽車安全概念已經從「被動安全」防護,演進至主動智慧安全防護,這台智慧綠能巴士採用研華智慧車載設備,透過駕駛前方攝影機,與系統智慧影像分析能力,建構駕駛行為警示系統(Driver Behavior Warning SystemDBWS),只要駕駛有絲毫注意力不集中或危險駕駛行為,系統就會即時語音提醒,並透過網路聯繫行控中心。

此外,智慧綠能巴士也導入車道偏離警示(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S)與前方碰撞警示系統(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SystemFCWS),巴士透過車頭HD攝影機,系統將可偵測道路分隔線,一旦駕駛偏離道路超過系統極限值,車輛將會主動發出警示音,提醒駕駛回神,當與前方車輛與行人過近,系統也會主動示警避免發生碰撞。

至於台灣機車數量甚多,大型車輛最需要的車輛兩邊盲點偵測,研華表示,目前智慧綠能巴士僅在有360度多角度攝影,可在車輛靜止時隨時掌握周邊狀況,至於行車時的盲點偵測部分,目前影像分析技術仍有侷限,未來會在透過毫米波雷達技術升級達成,讓行車安全無死角。

[Home]


2017/04/11 3.6.4. 台灣太陽能朝大模組廠邁進 內需附加價值受期待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台灣太陽能內需啟航,一直最令人擔心的是,自有供應鏈結構不健全,明顯無力招架價格具競爭力的境外模組侵略,搶不到自有商機,也讓內需創造的價值大打折扣。直到近期,茂迪董事長張秉衡證實,數家台系電池廠擬組成台灣大模組廠,台灣太陽能才開始出現不同的新契機。

台灣模組起步難

一聽說數家電池廠打算自組大型太陽能模組廠,其實令人泛起不少疑問,因為台灣模組產業之所以難成氣候,主要就是它的運作模式與台灣高科技產業慣有的運作顯得格格不入,對台灣來說,模組經營有它一定的難度。

早期,模組技術門檻並不高,設備、廠務等資本支出相較電池也低,最難就是難在賣不出去、不易賺錢。因為系統客戶多數是規模不大、訂單屬於一次性或少次性、多數來說下單規模也不大,但如果要長期經營模組,卻需投入高額品牌知名度投資、國際通路投資等。應收帳款回收期長,難賣、帳期長、獲利率也不高還要不斷投入資金。

向來以專業技術掛帥的台灣產業,多數用企業對企業(B2B)的代工模式在運作,切入太陽能模組經營總是顯得力不從心,幾乎找不到一個適當的切入點。回顧早期模組品牌知名度的打造,陸廠英利、晶科、晶澳、天合光能、尚德等更是NBA、世界盃及F1等國際賽事的贊助常客,台灣模組品牌在這些場合幾乎未曾出席過。

台灣在模組領域耕耘已落後大陸供應鏈約近10年,不但品牌知名度不及,生產上,大陸模組供應鏈早就產生聚落效應,材料、技術自給自足率高,尤其是性價比佳的相關設備在全球已經相當具領導地位,台灣模組這時候切入,顯得困難重重,製造難拼得過陸廠,銷售雖然開始有部分內需支撐、但要打通國際市場通路同樣難上加難。

但,也因為模組發展不全,台灣供應鏈一直有出海口構建不全,以致於無法有效貼近終端需求及訂單掌控度不足的問題,所以,模組發展恐怕是勢在必行,因為電池純代工的模式已經讓供應鏈生存空間愈來愈窄。另外,內需的啟航,代表自有模組若不趁機發展,則將失去目前看來唯一可以發展的契機。不過,上述台灣模組發展的難題仍然存在。

再難也得試

張秉衡說,模組發展確實勢在必行,但要克服發展的難度,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在構思。若像目前般各家都投入一點點模組產能來因應內需,雖然也可以拿到內需一些份額,但坦白說,一樣留在沒有競爭力的原點,沒有生產成本的競爭力、沒有為電池創造出海口的能力、沒有走向國際舞的競爭力。或者說,這些散落各家的小模組產能,甚至連因應境外模組侵略的能力都沒有,因為光生產成本就相差一大截。

所以,聯合數家電池廠來組大模組廠,是在一個共同的舞台上,為未來產業鏈的整合進行演練,不論未來是朝各家模組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BOM) 統一化,或是再進一步朝電池各類規模、標準統一化,共組大模組廠就是邁出整合的第一步。

身為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TPVIA)主席、SEMI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的張秉衡說,光要在產業鏈中整合一個意見就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要共組模組廠。所以,從參與股權分派再到實際管理上的運作,確實花了不少時間在思索布局。

但公平原則絕對要把持,因此,才會以各電池持股相當均在約20%以下,不會因為茂迪是最大電池廠,就持有這家模組廠最高的股權,或其他身分原因而就得以主導整個模組廠經營,而是以第三方專業經理人來經營大模組廠為前題,並把模組定位在代工為主。為的就是先把各種可能的利益衝突降到最低,讓運作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以成功經營大模組廠。

參與的各家電池廠除了得以依賴這個大模組廠,有效打通自有模組通路及自建出海口外,而且持有20%以下的大模組廠股權也不被併在財報裡面。尤其各家自有的電池產銷運作維持不變。

這種經營模式,確實是受到越南太陽能(Vina)所啟發,兩岸供應鏈受到美國雙反衝擊而積極朝第三地委外,Vina以模組代工為主,幫各區電池廠代工,在短短1~2年產能快速竄升,達到規模經濟進而在成本上更具競爭力。相信在電池量產卓越的台灣也有這個能力。

台灣大模組廠運作成功後,就有機會走向國際舞台。張秉衡分析,若就茂迪在大陸設置的模組經驗來看,模組年產能規模約達到5億瓦,就會開始發揮規模效益,實際上與40億瓦的大陸一線大廠在成本上就拉得極近,所以,鎖定台灣內需5成市佔率的大模組廠成功的首要原則就是接單順暢、產能利用率維持高點,就有機會獲利,一旦成功,跨足國際市場難度不高。

讓各參與的電池廠負擔固定比例的模組銷售,即是結合大家的力量來鞏固模組的銷售,突破上述一直以來的模組銷售困境。也因為是集眾之力,所以,才會力邀國發基金前來參與,雖投人的是台灣大模組廠,實際上是台灣供應鏈整合的前身,如果政府能參與,有更深一層受到政府支持整合及產業鏈轉型的意義在。

TPVIA理事長選舉幕後花絮

相信跑太陽能多年的多數記者,對張秉衡是既熟悉又陌生。大家都熟悉他是台積電跨入太陽能領域時,外傳董事長張忠謀欽點進太陽能的人選,2010年接手茂迪執行長,他本身也當過台積電的發言人,一路至今身任聯發科獨立董事多年。令人感到陌生的是,他秉持台積電行事嚴謹的風格,面對媒體相當低調,得發言則實話實說。

張秉衡在2015年上任TPVIA理事長。那時正值台灣供應鏈確定被美國反傾銷課重稅,各家業者人人自危,供應鏈士氣極度低落、甚至用軍心潰散或許都不為過。顯示新任理事長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扣除已擔任過的中美晶、新日光外,多數有資格參與理事長改選者都怯步,當時,恐怕連參與協會要務都想推辭。

但,TPVIA卻是台灣產業鏈唯一官方代表,也是唯一與政府及國際各官方機構接觸的正式窗口,沒有適合的理事長來進行統籌,其實就是供應鏈不但被別人斷路、先自暴自棄斷了自己的出路。

諸多業者苦思到最後,認定唯一適合的人選只有茂迪董事長張秉衡,但,在環境最不好、最挑戰時找上他,等同於將燙手山芋丟給他,沒人敢開口。所以,張秉衡初次無預警被邀請出來參選時,也不敢馬上答應,花了些時間考慮後才點頭,點頭的理由就是「身為專業經理人,是該為台灣環境貢獻、多創造就業機會」。

2年來供應鏈運生存得辛苦、反應在TPVIA運作也一樣,諸多與政府間的互動甚至是貿易戰的後續因應大小事,TPVIA低調卻積極的運作著,包括張秉衡、各太陽能廠推出的理事代表、工研院綠能所人力支援等,都算是最大幕後功臣。台灣供應鏈近年來或許因為無法有力轉虧為盈,被認為一直打敗戰,但從TPVIA的運作,顯示運動家的精神從卻沒少過。

轉眼2017年協會又即將改選理事長,問遍各太陽能廠的意見,幾乎清一色支持張秉衡再連任。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說,了解理事長這個位置吃力不討好,所以,不敢點名誰出來擔任,但如果張秉衡肯出來連任,要力挺、算我一票。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指出,太陽能運作仍是辛苦,但供應鏈製造端對全球整體運作的全貌有較深的體悟,所以,當然支持茂迪出來連任。綠能總經理林士源、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碩禾董事長陳繼明及總經理黃文瑞、元晶董事長廖國榮、太極總經理謝明凱、有成董事長陳思銘等均明確表態支持。昇陽科副總曾盛誠則坦言,相當欣賞張秉衡在協會上公平、公正的運作風格,當然力推他連任。

希望「身為專業經理人,該為台灣產業環境貢獻、多創造就業機會」能再次讓張秉衡點頭連任理事長,就此帶動產業鏈正式步入轉型期。另外,有些人認為台灣太陽能供應鏈正處非常時期,或許理事長改選也該用非常時期來處理,因為環境挑戰大,各家在經營上已常感自顧不暇、適合擔任理事長的人才也相當有限,或許可以有更符合當下環境的制度,讓供應鏈安然度過非常時期。

[Home]


2017/04/11 4.1. 上海台協回台徵才 27K起跳 [ 經濟日報 ]

由上海台協會舉辦的「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台」將於15日在台北松菸文化園區登場,將提供起薪人民幣6,000元到8,000元(約新台幣2.7萬至3.6萬元)的818個職缺。包含廣達、華碩、富邦華一、南僑等知名企業都將參與。

上海台協委託1111人力銀行舉辦的徵才博覽會,將於本周六在台北松山文化創業園區的1號倉庫舉行,預計將有105家上海的台商企業參與,但沒有陸資企業參加,現場將設53個招聘攤位,有望吸引6,0008,000人到場應徵。

活動總指揮、上海台協副會長林玉珍表示,個別企業的召募條件有所不同,詳細待遇仍是以當天企業面試告知的為主。

但本次招募職缺實習期間的待遇,約為人民幣4,000元至6,000元(約新台幣1.8萬至2.7萬元)。部分企業的員工轉為正職後,則可望有人民幣6,000元至8,000元不同的起薪。

林玉珍說,經初步統計,本次提供的職缺製造業為30%、服務業70%,符合上海產業政策的發展結構。同時,除了薪資之外,有高達80%的參展企業,都提供台籍應徵員工宿舍或相關的住宿補貼。

上海台協會長李政宏指出,本次招募對象以應屆畢業生,以及畢業二至三年的社會新鮮人為主,也有部分儲備幹部職缺。學歷則希望是大學學士以上。如果反響熱烈,上海台協未來也可能會在台中、台南或高雄再度舉辦第二場招募。

據了解,目前1111人力銀行收到的點閱率已經超過1萬人,因此主辦方相對樂觀。也由於室內的場地有限,如果現場應徵人數超過1,000人後,會啟動「流量管制」。

參與招募的南僑集團上海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江坤霖,這次提供職缺的待遇雖無法直接透露,但起薪有望超過在台灣相對應的同類職務。至於是否對應於大陸官方提出的,希望招募台灣青年來大陸就業一事,江坤霖則認為,主要是為了配合南僑集團在大陸的發展。


上海台協會會長李政宏(左三)、上海台協副會長林玉珍(左二)等人說明本次返台徵才情況。

[Home]


2017/04/11 4.2. 失敗為成功之母 幾位企業經營者的啟示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微軟前執行長Steve Ballmer未能成功自史丹佛大學MBA研究所畢業。

美國高科技業知名人士享有的財富與名聲,向來為許多人稱羨,也是不少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不過事實上在他們成功的過程當中,往往都經歷過許多失敗。

創業家資訊網站e27指出,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不但可以在這些站在科技業頂端人士身上獲得驗證,也應該為所有創業者謹記在心。但更重要的是,在面臨失敗的時候,要能夠化阻力為助力,並且發揮強大的毅力度過艱難。

以下是3位美國知名科技業人士的成功歷程簡介,或許可以帶來一些啟發。

Evan Williams在還未成為Twitter共同創辦人之一以前,其實吃過不少苦。他生長於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村,雖然後來進入了內布拉斯加大學,可是1年半後便退學,未能完成學業。之後他帶著他的軟體專業技能,服務於惠普(HP)和英特爾(Intel)等公司。

Williams憑著他對軟體的熱愛,在2003年把他創立的部落格網站Blogger賣給了 Google,其後又暫Google服務了2年,最後在2006年與幾個人共同創立了Twitter,成為目前使用度最高的社群媒體之一。他稱不上是軟體天才,不過他的成功來自於不懈努力和有創意的點

Steve Ballmer這位微軟(Microsoft)前執行長雖然未能成功自史丹佛大學MBA研究所畢業,不過他的眼光讓他決定在1980年便加入微軟。最初他的年薪只有5萬美元,但是努力和幫助他一路往上爬,終於在2000年成為微軟的領導人,並累積了數百億美元的財富。

Todd Pedersen在創建他的家庭安全系統公司Vivint並賺得大筆財富之前,曾經做過許多工作,包括挨家挨戶賣殺蟲劑和防盜裝置。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意欲成為成功企業家的決心,也讓Vivint靠著創新知名。而或許是他知道當底層員工的辛苦,Pedersen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公司內部為員工打造一流的餐廳、免費診所和休閒設施。

3位成功的企業家,在他們的職場生涯初期絲毫稱不上一帆風順,不過正是毅力與決心讓他們脫穎而出。簡單的說,創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能夠克服逆境。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