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貨幣操縱國 南韓恐遭點名  [經濟日報]

  1.2台灣

   1.2.1. 台幣三變數 落後補貶行情聚焦  [經濟日報]

  1.3中國大陸

   1.3.1. 大陸最低工資政策:大陸提高基本工資 有其決策合理性  [電子時報]

 1集團新聞

  1.1. 2017董監改選搶先看/英業達董座交棒 三選一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之初設30億創投基金 國內最大  [經濟日報]
   2.1.2. AI高層異動 百度重申決心:部署已到2020年 將發布智慧家庭機器人  [電子時報]
   2.1.3. 軟銀搶自動駕駛大餅 購併、自行研發、垂直整合卡位激烈  [電子時報]
   2.1.4. 英特爾核心業務成長放緩 望收購Mobileye帶來新動能  [電子時報]
   2.1.5. NTT東日本攜手富士通研發液體冷卻法 有效節約資料中心電力  [電子時報]
   2.1.6. 消費者會不會從網路回鍋實體商店?IoTAI掀起新一代零售產業革命  [電子時報]
   2.1.7. 看病好遠又好貴該怎麼辦?美國Akos推出虛擬醫療方案整合醫療資源 可望解決醫療危機  [電子時報]
   2.1.8. 宏碁運動新事業 尋異業結盟拓商機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Apple Watch獨家代工被打破 仁寶加入供應鏈可助蘋果衝量  [電子時報]
    2.2.1.2. AR眼鏡勢在必行 矽谷巨頭火力全開  [電子時報]
    2.2.1.3. 軟硬整合蔚為趨勢 Facebook新發展方向或為硬體  [電子時報]
    2.2.1.4. VR尋求應用商機:VR結合音樂節奏 視聽效果兼具 成媒體開發新潮流  [電子時報]
    2.2.1.5. 調研:2016全年中東與非洲穿戴式裝置出貨年增52%  [電子時報]
    2.2.1.6. 儒鴻:智慧衣大多是噱頭 南緯相對樂觀 估明年首季將有小規模商機  [蘋果日報]

   2.2.2Smartphone

    2.2.2.1. iPhone 8 隱現遲到跡象  [經濟日報]
    2.2.2.2. 陸手機廠海外市場頻出招 台手機廠跑太慢 供應鏈業者吐苦水  [電子時報]
    2.2.2.3. 智慧型手機規格兩者難兩全 DRAM漲太多陸系品牌多不跟進OLED  [電子時報]
    2.2.2.4. 手機雙鏡頭、光學防手震普遍 韓光學業者紛擴廠  [電子時報]
    2.2.2.5. 調研:功能型手機將成新一波4G成長驅力  [電子時報]
    2.2.2.6. 印度手機配件市場規模 2026年上看35億美元  [電子時報]
    2.2.2.7. 蘋果帶頭掀起彩色風潮 Android手機廠推繽紛新機對戰  [電子時報]
    2.2.2.8. 敦泰吞Oppo大單 下半年出貨旺  [工商時報]

   2.2.3E-Reader

    2.2.3.1. 元太射三箭 毛利率拚40%  [經濟日報]

  2.3IT Industry

   2.3.1. 美光反擊陸挖角 提告百人  [經濟日報]
   2.3.2. 收購諾基亞效應 鴻海獲利恐受衝擊 富智康示警 上半年虧33  [經濟日報]
   2.3.3. Vizio總蔚專訪 Vizio軟硬兼施 拚銷售新高  [經濟日報]
   2.3.4. TCL攜阿里騰訊 攻網路電視  [經濟日報]
   2.3.5. LCD產能衝 加速大尺寸化  [經濟日報]
   2.3.6. LGD廣州廠持續擴大產能 年底上看月產20萬片  [電子時報]
   2.3.7. IHS:陸投資大尺寸面板火熱 未來可能超越南韓  [電子時報]
   2.3.8. 三星顯示器加速產線調整:主攻OLED面板 三星顯示器加速LCD產線調整  [電子時報]
   2.3.9. 仁寶 技嘉 奇鋐加薪3% 陳瑞聰批一例一休:人事成本大增5000~6000萬元 很不合理  [蘋果日報]
   2.3.10. 鴻海財報驚喜 6外資喊買  [工商時報]
   2.3.11. 陸五一黃金周 電視買氣看衰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台電子業減資風的危機與轉機  [電子時報]

   2.5.1. 資訊長位置至關緊要 企業須率先推動工業物聯網轉型以確保競爭優勢  [電子時報]
   2.5.2. 研究顯示:受機器人威脅的不只就業 還有薪資!  [電子時報]
   2.5.3. Picowork推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  [工商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新普攻電動單車 大躍進  [經濟日報]
   2.6.2. 迎戰陸廠擴產攻勢 億光2017年擴產逾2成 不可見光、消費性電子應用成長強勁  [電子時報]
   2.6.3. 台灣首座全自動大型太陽能模組廠 元晶攜碩禾搶頭香  [電子時報]

[Home]


2017/04/05 1.1.1. 貨幣操縱國 南韓恐遭點名 [ 經濟日報 劉忠勇、陳美君]

美國財政部本月將公布半年度外匯報告,歷來曾被列為貨幣操縱國的南韓、台灣、中國備受矚目。加拿大豐業銀行外匯策略師高奇(Gao Qi)指出,南韓被列為貨幣操縱國的機會大於中國和台灣。

高奇接受訪問時說,美國對台貿易逆差(133億美元)遠小於南韓(277億美元),被列為貨幣操縱國的機率也較小;僅符合「觀察名單」一項條件的中國,被列名的機率也小於南韓。

美國財政部最早於198810月發布第一份外匯報告,把南韓和台灣列為貨幣操縱國,南韓曾兩度被列為貨幣操縱國、台灣有四次、中國有五次。

不過據彭博報導,外匯分析師對韓元走勢的看法不一。高奇認為,若南韓被列為貨幣操縱國,美國可能祭出降低南韓貿易順差和經常帳順差的措施,可能削弱韓元。他認為韓元不太可能升逾1,090韓元。據彭博終端機報價,韓元兌美元4日走軟,盤中一度跌0.6%,報1,122韓元兌1美元。

ING金融市場亞洲研究部門主管康登認為,預料韓元在亞洲貨幣仍處於相對強勢,建議賣美元兌韓元。他表示,南韓並未達到貨幣操縱國的條件。

貿易順差占比 我除名關鍵

美國財政部最新一期的匯率報告即將出爐,台灣是否能自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裡全身而退?中央銀行官員說,「希望可以,但三項標準裡台灣有一項逃不掉,會盡力和對方溝通,並提供相關的資訊給對方參考」。

美國財政部4月將公布最新的匯率報告,避免再度被點名,央行已不像過去拉尾盤或盤中進場調節,改為尊重市場機制。

這次我國能否自觀察名單裡排除?央行官員坦言,「美國列了個指標,我們有一個一定跑不掉」,那就是經常帳順差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高於3%,「我們很難低於3%」。

為了讓美國財政部了解台灣未干預匯率,央行也與對方維持暢通溝通,希望能說服美國財政部,將台灣自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裡除名。

官員表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遠低於200億美元,至於干預匯市的金額,央行已很久沒有進場干預匯市了。

[Home]


2017/04/05 1.2.1. 台幣三變數 落後補貶行情聚焦 [ 經濟日報 陳美君]

長達四天的清明連假結束,資深匯銀主管指出,台北匯市今(5)日開市有三大變數,包括:美元走勢、外資動向與台股強弱;在長假期間,俄羅斯爆發恐怖攻擊,導致市場避險情緒上升,是否導致資金出走、新台幣等亞洲貨幣回貶,值得觀察。

因國際美元走強,新台幣匯率上周五(331日)貶值2.1分,收在30.336元,總成交量為9.52億美元。

資深匯銀主管表示,近期新台幣匯率走勢深受外資動向牽動,若今日開市,外資仍踴躍匯入買超台股,將有助維持新台幣匯率升勢。

但連假期間,俄羅斯爆發恐怖攻擊,導致市場避險情緒上漲、日圓對美元匯價升值,新台幣匯率是否上演「落後補貶」行情,值得密切關注。

為避免被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列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央行未進場干預匯市,導致今年首季新台幣匯率升幅驚人;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今年以來強升6.4%,升值金額高達1.943元。

匯銀主管表示,今年第1季新台幣匯率的強勁升勢,已經對國內的出口廠商造成不少壓力,隨著第1季財報陸續出爐,若匯損嚴重,可能影響股市行情,進而衝擊外資匯入、推升台股上萬點的動力。

匯銀主管指出,今年第1季外資瘋狂湧入投資台股,某種程度代表對美國總統川普的政策投下了不信任票,但美國具有升息題材,且台股萬點關卡前近關情怯、裹足不前,投資人要慎防行情反轉、外資賣超台股後大舉匯出的風險。

[Home]


2017/04/05 1.3.1. 大陸最低工資政策:大陸提高基本工資 有其決策合理性 [ 電子時報 莊雅婷]

在大陸官方主導下近年來工資飛漲,此政策長期來看其實相對合理。

在政府主導下,近年來大陸勞力成本節節攀漲,企業界叫苦連天,許多悲觀者擔憂可能造成外資投資萎縮、機器人接管產線,以及更多製造業者外移。但南華早報專欄作家David Dodwell秉持不同看法,他認為大陸正處於邁向已開發國家的轉型期,北京當局強制提高基本工資的決策長遠觀之有合理的邏輯。

Dodwell認為,大陸的工資快速上漲其實是好事,而非壞事,因為背後原因並不是勞力短缺或受到工會壓力,是2004年北京當局的祭出的政策,要在5年內把最低工資年增幅拉高到13%,家庭所得增加7%。由於全國最低工資增加逾1倍,實質工資平均年增率已突破10%。到了2014年,大陸一般勞工的平均薪資已達到人民幣4,200元。

乍看之下,對於向來努力營造世界工廠地位的大陸來說,這項政策似乎很不合理,但北京當局無視外界諸多反彈聲浪與遊說仍堅持推行,其實有充分理由。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陸經濟決策官員意識到,輸出便宜勞力的年代終究有落幕的一天。隨著許多製造業者打散價值鏈,勞力階層獲利的部分少的可憐。

以蘋果(Apple)為例,每支價值500~600美元的iPhone,大陸的組裝產線只能賺進區區7美元,跟一個馬克杯差不多。而且產線上的數百萬名移工,都承受這種待遇。

從經濟理念來看,當局希望藉由強制提高最低工資,迫使製造業者出走、提高生產力或爬升到大陸更高端的價值鏈,以培養更多技能,進而推高整體工資水準。然撇開經濟理念的因素,還有更大的社會與政治因素,支撐調高基本工資的政策。

近年來大陸屢屢出現勞工抗議低薪與糟糕工作環境的事件,甚至爆發震驚國際的勞工自殺慘劇,使得外界日漸擔憂勞工抗爭可能造成政經動盪的情勢擴大。此外,隨著大量移工遷入沿海地區的製造業重鎮,許多地方青壯人口外流嚴重,造成諸多城鎮變成老弱婦孺留守的鬼城。

此外,大陸躍居全球便宜勞力的出口大國,引發許多國家的勞工抗議大陸人偷了他們的工作。大陸和歐美原本就存在龐大貿易順差,隨著該金額日漸擴大,大陸開始意識到不能繼續靠出口擺脫貧窮。

Dodwell指出,大陸的未來出路顯然是發展更大規模的消費者經濟,並降低對出口的依賴。北京當局強制提高工資,顯示意識到失去價格競爭力的風險。但同時也知道,相較於許多西方國家,大陸的工資水準非常低,因此就算大幅提高也不至於嚴重衝擊競爭力。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2003年以來大陸勞動生產力每年增加9.6%,但薪資平均年增幅才8.2%。北京當局希望在2015~2020年間,把產能從每位勞工的人民幣8.7萬元增加到12萬元。

簡單來說,大陸正踏上一段前所未見的旅程,希望把國內絕大多數貧窮的人口帶往已開發世界。Dodwell認為這項充滿挑戰的計畫非常有遠見,而且實際上當局也不在乎製造商移入低工資的市場。

廣東宣布凍漲最低工資 可能帶動大規模風潮

廣東宣布凍漲最低工資,此趨勢如果擴大,可望使勞力成本攀漲的趨勢暫時平息。

大陸經濟規模最大的「世界工廠」廣東省(深圳市除外)2016年春季宣布暫緩上調最低工資,理由是經濟減速導致企業收益成長走疲,不利於進一步提高工資。最近5年大陸的最低工資連番上漲,勞工競爭力明顯下滑,如果凍漲最低工資的趨勢擴大到其他省份,可望使大陸勞力成本攀漲的趨勢暫時平息。

陸媒報導,廣東省3月初公布《廣東省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宣布把最低工資從至少2年一調,更改為至少3年一調。早在2016年廣東省就已決定,在實體經濟遭遇困境的背景下, 20162017年的最低工資不上調,維持在每月人民幣1,895元。

珠江三角洲區域內中小型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雲集,紡織、電子等行業都採用底薪外加計件工資的薪酬模式。部分小型企業把最低工資當成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的底薪。因此對小企業來說,提高最低工資將連帶增加勞力成本。

近年來大陸人力成本飛漲。以廣東省為例,根據廣東省人社廳網站公布的數據,2010年至今(20122016年無調整),廣東省最低工資平均成長率分別為201021.1%201118.6%201319.1%201419.1%201519%,這遠遠高於當地地區生產總值的增速。

官方數據顯示,廣州市2015年最低工資比2014年攀升22.3%。廣東省整體平均上調了19%。在雷曼兄弟倒閉危機與歐債危機等期間,廣東省曾凍結最低工資,但在沒有遭遇明顯經濟危機的年份維持標準不變,實屬特例。

一般在大陸經營的企業敲定薪資時,通常會參考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如果最低工資保持不變,可以預見廣東的人力成本漲幅將受到抑制。

大陸的工資上漲是全國性的。一方面,北京當局不斷上調最低工資,是為了安撫工資較低的農民工族群。但最低工資節節攀升,導致大陸製產品的成本競爭力下滑,加速在大陸的外資企業破產並撤出大陸市場。

2015年,西鐵城關閉位於廣東的一家工廠,並解雇1,000多人。微軟(Microsoft)也關閉原諾基亞(Nokia)的東莞工廠。隨後,多家智慧手機工廠也接連倒閉。2015年日本對大陸投資金額比2014年減少25%,顯示外資企業開始收手。

大陸已經展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被列為重大經濟議題。為了達到年平均6.5%的「中高速」經濟成長率,消除鋼鐵和煤炭等產業的設備過剩,以及淘汰無法獲利的僵屍企業等成為主要課題。

為了維持競爭力,抑制工資過快上漲也是供給側改革其中的一項。有了廣東省開第一槍,其他飽受工資飆漲之苦的大陸其他地區,未來也可能加以效法。

廣東省先前已公布產能過剩且虧損的國營企業與僵屍企業名單,預計用1年左右的時間淘汰和處置2,333家企業。廣東省是大陸的經濟重鎮,2015年之前地區生產總值連續27年居全國之冠。

大陸9省市提高最低工資 未來勞工將受益更多

2017年初,大陸部分省份已宣布將會上調最低工資,未來包括病假、帶薪假與試用期間的工資都會上揚,勞工將受益更多。

大陸媒體報導,安徽省21日起已開始實施《安徽省最低工資規定》,新規把年假、產假、計畫生育手術假、探親假、婚喪假等假期,都視為提供正常勞動,勞工可享最低工資待遇。

天津市表示,將適時調整最低工資,可望超過人民幣2,000元。去年,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和海南等9個省(),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10.7%

報導指出,調高最低工資預計將會影響勞工多項權益:

一,在原最低工資標準線的勞工工資將提高:大陸《勞動法》明確規定,國家實施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如果最低工資調高,表示勞工的工資也會跟著上漲,這是最直接的影響。

二,因病休假期間病假工資上漲:根據大陸勞動部規定,勞工生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的80%

三,帶薪休假期間工資上漲:大陸《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勞工在年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收入。因此最低工資調高,勞工的帶薪休假工資也會隨之增加。

四,失業員工領取的失業保險金提高:據相關規定,失業人員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1年不足10年的,按最低工資標準的70%發放,滿10年及其以上的,按最低工作標準的80%發放;最低工資上調後,失業員工領取的失業保險金也會相應增長。

五,試用期員工工資更高:根據勞動部的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形成或建立勞動關係後,試用與見習期間,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工作,其所在單位應支付勞工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後,按最低工資標準領取的試用期工資也將提高。

六,如果所在用人單位停工或停產,勞工獲得的勞動報酬將增加:大陸《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2條規定,用人單位在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內,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單位停工或停產,用人單位應按勞動合約規定的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若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如果勞動者提供了正常勞動,則支付給勞動者的報酬不得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Home]


2017/04/05 1.1. 2017董監改選搶先看/英業達董座交棒 三選一 [ 經濟日報 陳昱翔、王皓正]

代工廠英業達今年將正式啟動世代交替計畫,現任董事長李詩欽最快6月將卸下職務交棒,預計將由總經理黃國鈞、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英穩達董事長卓桐華等三人中的一位擔任董座,讓英業達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針對世代交替計畫,李詩欽曾透露,高階經理人年輕化是集團核心方針,他已經超過65歲,必須要把舞台留給年輕人,今年英業達改選董監事,他期盼能卸下董事長,預計620日股東會通過後,就會選任新董座,而這項決定也已獲得集團會長葉國一支持。

李詩欽今年68歲,擔任英業達董事長職務長達九年,期間積極推動英業達從筆電代工廠轉型為全方位電子代工大廠,特別致力於提升伺服器、手持式裝置業務提升,讓英業達接獲小米、Fibit、蘋果新客戶的訂單等,帶領英業達走出代工廠低毛利率泥淖。

據悉,英業達董事會希望新任董座的年紀不要超過65歲,同時具備業務經驗,而目前的口袋人選包括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英華達董事長張景嵩、英穩達董事長卓桐華等三人,但實際狀況仍須等待3月董事會決議後才能確定,預估本月底前可望底定。

至於哪位最有機會出線?目前英業達發言系統不予評論,僅指出三位候選人都具有豐富的經驗,最終董事會勢必將做出判斷,也深信新董事長將持續帶領 英業達業績高飛。

今年英業達董監改選不但是和平轉移,且內部都有共識,因此「意外之外」人選插花機率相當低,而且市場上也未傳出候選人爭權奪利負面消息,因此無論是哪位坐上董座一職,估計核心營運方針都不會有太大改變。

事實上,高階經理人換血原本就是企業永續經營動力,而當初英業達董事長葉國一交棒給李詩欽就是一例,而李詩欽帶領英業達在市場衝鋒,帶領公司獲利穩定,而今李詩欽也早已超過65歲,世代傳承時刻也浮現。

挑主帥 首重業務特質

代工廠英業達今年620日將召開股東會,會後將出現新任董事長,接替現任董事長李詩欽的職務,目前英業達內部已有黃國鈞、張景嵩、卓桐華等三位口袋人選,共同特質均年紀小於65歲,且同樣具備業務特質與資歷。

據悉,英業達董事會已決議,要由具備業務特質的人選出任新董事長,主要原因在於電子代工競爭激烈,如何獲得客戶信任,獲得長單是業績成長的首要關鍵,而負責在前線衝鋒陷陣的業務不但最了解產業趨勢,同時也最懂客戶的心,因此要成為新任英業達董事長,就必須具備業務特質。

其中,黃國鈞過去就負責筆電業務開發,從業務一路升到企業電腦事業群總經理,2013年更正式接任英業達總經理一職,與美商惠普擁有良好的關係,其商務筆電更是目前英業達營收主力。

至於張景嵩現職為英華達董事長,而該公司致力於智慧手機、穿戴式裝置製造,近年來因陸續承接小米手機、蘋果耳機代工,業績表現扶搖直上,並成為集團中獲利主要動能,也讓他在集團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卓桐華現職為英穩達董事長,該公司致力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但由於目前太陽能業務僅占英業達整體營收約3%,加上太陽能市場需求起伏不定,因此該公司對集團業績貢獻較為有限,讓卓桐華備感壓力。

法人觀點:新人新政 觀察重點

英業達將在6月股東會進行董事會改選,董事長確定交棒。法人表示,新人的新政方針,屆時可以找尋進場布局時點。將於6月改選董事會的英業達,在公司年資已滿41年的現任董事長李詩欽欲退居二線,也已獲創辦人暨集團會長葉國一首肯,將退出經營層專任董事。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認為,宏碁與英業達董座都已確定交棒,在今年股東會改選完、新董座出爐後,新人的新政方針,將是投資人的觀察重點,屆時可以找尋進場布局時點。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
 

[Home]


2017/04/05 2.1.1. 之初設30億創投基金 國內最大 [ 經濟日報 彭慧明]

新創產業是國內外創投業者與基金關注標的,台灣近期將出現最大宗的30億元創投資金。之初創投(AppWorks)創辦人林之晨表示,將成立第三個基金(AppWorks Fund III),預計2017年中開始募集,將是國內針對新創產業最大的創投基金。

東南亞是新興人口市場,台灣新創企業開始南向,當地也有不少新創企業崛起。林之晨表示,之初創投成立加速器扶植新創企業,已有東南亞的新創來台加入、希望開發市場,新基金除原有AppWorks生態系的投資策略,將增加對於東南亞新創AB輪的投資。

林之晨指出,新創企業初期募資不多,容易達到目標。但要擴展商業模式階段,需要開始B輪資金,額度較大、相對難度高,希望鎖定東南亞當地的電商、O2O主題業者投資。

AppWorks目前管理兩支共18.2億元創投基金,主要來自國泰金控、群聯、遠傳與CID華威國際等夥伴合資成立。第一支基金2012年成立,以3.2億元投資約20家網路公司,包括已上市櫃的隆中網絡、創業家兄弟都是投資成果。第二支本誠基金約15億元,投資約19家新創企業。若加上新基金30億元規模,總規模接近50億元。

AppWorks第一個服務是AppWorks Accelerator(加速器),每半年招收35個來自大東南亞最具潛力的網路新創進駐,目前進行到AppWorks Accelerator14屆。畢業的活躍團隊達305個、共660位創業者,全體加總年營業額超過255億元。

14屆在2月初由來自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34組新創組成,開發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可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預計526日有30支團隊發表成果,包含AIIoT物聯網、SaaSFinTechBlockChain區塊鏈與各式O2O服務型電商等產品。

投資創業家兄弟 業績驚艷

台灣新創企業想打開市場,往往資金取得不易,透過之初創投協助獨立創業者,不少公司已經開始邁向國際、拓展本地。

其中去年底股票上櫃的創業家兄弟,股價維持在一定的水準,還將持續開發新服務;而台灣有名的餐廳訂位網站ezTable,先前也有之初的投資,後來取得日本大型旅遊網站業者一休的資金入股,最近更將總部搬到東南亞印尼設點。

之初創投第一支基金募集3.2億元,主要投資企業中,包括創業家兄弟、隆中網絡現在都已經上市櫃,為投資帶來好收成,第一支創投也規劃在企業有收益後,連同獲利一併分給所有出資者。

第二支基金中,最有名的投資對象是旅遊「目的地行程」跨國網站KKDAYKKDAY創辦人陳明明原本是易遊網、燦星等網路旅遊平台的創辦人或高階主管,是旅遊業界的「點子王」,之初讓KKDAY在進軍東南亞市場時有「彈藥」,與來自香港的KLOOK形成雙強競爭。

[Home]


2017/04/05 2.1.2. AI高層異動 百度重申決心:部署已到2020年 將發布智慧家庭機器人 [ 電子時報 徐靜初、張哲嘉]

百度吳恩達、王勁相繼離職後,李彥宏的人工智慧(AI)夢想能否實現落地,再次受到外界矚目。百度首席架構師兼百度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於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百度投入人工智慧的決心與力度都沒有改變。他舉例,度秘平台DuerOS將「全免費授權」推出透過人工智慧語音交互平台,並將於4月發布智慧家庭機器人新產品。

百度首席架構師兼百度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出席紫光展銳晶片發布會時做出上述表示。他說現階段百度投入人工智慧不是想賺錢,而是要擴大應用市場。

朱凱華指出,在未來日常生活裡可對話的人工智慧功能,或是一個語音對話交互介面是必不可少的。過去與機器對話是學習機器語言,未來是機器學習人類的語言,同時用最便捷的方式,也就是只要一開口就能採取對話的人工智慧介面來實現。

針對外界好奇百度人工智慧高層異動,是否將影響百度未來人工智慧的布局?朱凱華說,百度投入人工智慧的決心不變,新任CEO陸奇年初履新百度後,已成立度秘事業部,此部門直接向CEO彙報。他透露,度秘事業部的部署已規劃到2019~2020年,同時投入的力度也是史無前例的大。

他表示,在2016年百度語音日常活動使用者年增長近100%。而百度投入研究對話系統的歷史其實並不長,起於2014年開始研究系統,201611月才正式宣布了與國安廣視合作,而到2017330日宣布與紫光展銳晶片、漢楓晶片模組展開合作。

接下來,百度度秘也將在4月發表小魚在家DuerOS新產品,會在車載裝置、隨身穿戴與智慧家庭的多元、分場景裝置中取得突破。他也重申,百度目前涵蓋了生活中的服務生態體系,這是Duer OS背後提供生活場景服務最大的依託。

百度發表新型智慧晶片DuerOS 將開啟「可對話」智慧型裝置時代

百度於CES 2017展示智慧晶片DuerOS後,於近日發布戰略合作計畫,將與多家業者共同創造新型IoT生態,並開啟「可對話」智慧

型裝置時代 。

百度於2017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17)上公開展示DuerOS後,再於上海舉行DuerOS智慧晶片戰略合作發布會,同時宣布與紫光展銳、安謀(ARM)、上海漢楓達成戰略合作,將開啟一個「可對話」的智慧型裝置時代。

據陸媒美通社(PRN)、新浪網報導,會上百度發表的DuerOS智慧晶片結構包含了「度秘」大腦、語音解決方案、晶片模組等結構層。而前二者將交由百度度秘提供設計,以完善DuerOS「可對話」的核心功能;而晶片模組等組件則分別由紫光展銳、ARM、漢楓共同合作。

在發布會現場,百度度秘事業部首席技術官朱凱華表示,此晶片研發了DuerOS對話式人工智慧(AI)作業系統(OS),此設計將可用於小型設備,並賦予對話能力,一如智慧玩具、藍牙喇叭、智慧家庭等多種設備內。朱凱華同時表示,DuerOS將開發多方應用的功能,並提供Turn-Key解決方案,以降低使用門檻。

百度度秘事業部副總經理葛行飛也表示,此晶片已與紫光展銳的全集成低功耗Wi-Fi晶片RDA5981完成相容作業。此結合亦使得DuerOS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並提供I/O介面,支援各無線連接模式。

DuerOS同時也採用了ARM提供的物聯網(IoT)平台管理裝置mbed、漢楓的Wi-Fi模組HF-LPB200U,雙方皆供DuerOS可多方連結各項智慧型產品並有效地降低錯誤率以及功耗率。

DuerOSARM的加入提供龐大IoT生態體系

ARM1991年起便以其低功耗的運算能力累積了餘上千億的出貨量。ARM集團技術副總裁Krisztian Flautner也在此次發布會上表示,ARM將提供DuerOS更多場景,以開發更安全、低價的解決方案,促進IoT上下游生態體系的建立。

ARM亞洲市場總監潘劭奇表示,在AI產業裡,低功耗、小尺寸、更高效,是ARM和合作夥伴一起推廣的,此次戰略合作仍未偏離ARM的營運策略,低功耗、更高效依然是ARM的初衷。

DuerOS多方拓展合作夥伴 以完善智慧晶片研發

在發布會後,與DuerOS合作的業者皆表示此戰略合作有助於IoT的生態發展建設。ARM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Krisztian Flautner表示此合作將可以更安全、低價的解決方案,促進IoT發展。漢楓董事長謝森則表示,智慧語音是未「去應用程式(App)化」的出口,IoTAI結合是未來發展主力方向。

紫光展銳首席科學家、銳迪科微電子執行長魏述然表示,智慧語音是人工智慧的交互入口,紫光展銳將通過更高集成度的Wi-Fi晶片解決方案,與DuerOS集成,滿足更廣泛的語音交互物聯網產品需求。

而在未來,百度表示DuerOS將要更開發更多參與者,以深入拓展至智慧硬體,並近一步降低開發智慧硬體的門檻。而除了智慧晶片的研發,百度同時也將推出DuerOS開放平台,以使合作業者與客戶可在雲端完成系統設定。

[Home]


2017/04/05 2.1.3. 軟銀搶自動駕駛大餅 購併、自行研發、垂直整合卡位激烈 [ 電子時報 賴琇菱]

被軟銀(Softbank)孫正義譽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開發計畫」的物聯網(IoT)世界中,目前以汽車市場的轉型最受注目。IHS Technology預測指出,2022年起上市的新車中,將有94%會搭載通訊功能。

汽車扮演帶動IoT技術研發的引擎,而隨著自動駕駛日新月異,在技術層面最關鍵的就是通訊,以及以深層學習(Deep Learning)為主的人工智慧(AI)。通訊技術將自駕車收集資訊傳回資料中心,AI則針對回傳資料進行解析,進而達到便利及安全目的。

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之一:通訊網路

行動通訊技術正逐步邁向速度快,頻寬大幅提升的5G進化。作為自動駕駛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通訊事業的地位日益重要。以軟銀為例,除深耕日本市場外,2013年購併Sprint電信,一舉投入美國市場。對於電信業者而言,自駕車的普及化正意味著,資料處理的通信費用將成為一大收益來源。

然而,各國政府對於通訊業的規制皆不同,想要構築全球性汽車資訊流通基礎,單靠通訊事業布局,恐怕力不從心。正因此,像軟銀這種以電信業起家的企業,也積極嘗試從不同面向切入IoT市場。

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之二:AI人工智慧解析

Google挾帶著資金力及IT技術,在自動駕駛研發上,具有足與傳統汽車大廠,如豐田汽車(Toyota Motors)相比擬的研發能量。事實上,不管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硬體,或是軟體系統,研發成本過於龐大,往往為Google母公司Alphabet、或豐田汽車等超大型企業的短兵相接地帶。

因此,GoogleAI的開發動向十分耐人尋味。成立降低電力消費的「RISC-V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five)」CPU架構開發團隊;透過深層學習運算開發,與安謀(ARM)的最大競爭對手Intel合作等等,這些動作都透露出Google蘊釀「去安謀化」的意圖。

但在AI開發上軟銀並不甘示弱。軟銀在購併安謀後,隨即宣布與本田汽車(Honda Motors)共同進行AI開發。

掌握通訊及運算架構設計

IT產業及新創企業則從週邊服務或是硬體零件切入。以軟銀收購安謀為例,安謀的CPU核心設計在智慧型手機約有9成市佔率。為跨足車用市場,以自動駕駛最高核心價值、安全觀點出發,對應ISO26262ASIL D規範所開發的「Cortex-R52」,獲得眾多車廠用於車用資訊裝置及通信模組中。

安謀對IoT的野心不僅止於此。軟銀加入理化學研究所(RIKEN)及富士通(Fujitsu)主導的超級電腦「Post(Post-K)」開發計畫。並成功引入安謀的運算架構設計,預料將有助於提升安謀的高速演算技術,以應付未來在資料中心這一塊與英特爾(Intel)的廝殺。目前資料中心的CPU幾乎99%Intel的天下。軟銀孫正義雄心萬丈表示,預計2021年要帶領安謀搶下資料中心至少2成市場。

垂直整合因應市場勢力消長

迎戰IoT時代,企業也會透過垂直整合的方式,建構出服務框架。

像是軟銀集團在20164月設立的SB Drive,目前著眼於自駕巴士的運行管理服務平台開發。在日本國內4個地區與鈴木汽車(Suzuki)合作,預計於2018下半年進行實證實驗。此外軟銀也瞄準人口成長潛力大的亞洲市場,在菲律賓推行3輪電動車與通訊結合的運行服務實驗,未來也將拓展到馬來西亞及越南。

此外,軟銀及團的SB Energy,展開在再生能源事業上的布局,預期此乃看準未來資料中心的運作勢必深深依賴用電供給。

新創企業在這一波汽車變革之中的動作也受到關注。像是提供共乘或計程車配車服務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在中國有滴滴出行、新加坡有Grab Taxi、印度有OLA等公司都得到軟銀的資金挹注。正因「共享」服務乃為自駕車服務應用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概念。像這樣投資新創產業,或是藉由安謀的設計能力與有力企業進行合作結盟等,垂直整合動向不容忽視。

不過,大規模的垂直整合正意味著大筆的資金投入。201610月獲得沙國政府基金1,000億美元挹注,正好成為軟銀IoT事業藍圖的最強銀彈補給。GF Research的泉田良輔便表示,軟銀原有的資金力約在3兆日圓,補上這筆基金才能在IoT汽車開發中發揮實力。

帶動其他新技術的開發及新崛起市場角力版圖

另外,跳脫資料上傳雲端再進行運算的概念,直接在雲端與user之間的界面,譬如說基地台等中介平台搭載運算機能,即時進行各種分析運算的「霧運算(fog computing)」亦受到注目,像安謀便加入「OpenFog Consortium」共同推動技術普及,豐田汽車也正著力於開發。

而在IoT時代資安領域方面,如「區塊鏈(blockchain) 」與IoT服務的整合,防駭等安全確保措施是否完備,安謀則是在ARM TechCon 2016推出支援「Trustzone」技術的InterConnect IPCoreLink SIE-200」以及「CryptoCell-312」後,2017年起特別著力於該領域,也正準備推出系統層級的資安新技術。

此外,各種自社開發及垂直整合紛紛登場之際,在諸如大陸這類新崛起市場之中,各大廠如何進行角力亦深深牽動著未來的勢力版塊移動。

[Home]


2017/04/05 2.1.4. 英特爾核心業務成長放緩 望收購Mobileye帶來新動能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英特爾核心業務成長放緩,想藉收購Mobileye帶來成長動能。

英特爾(Intel)宣布收購Mobileye引發外界關注,顧問公司Semiconductor Advisors表示,英特爾雖嘗試將收購Mobileye與其資料中心業務建立關連,但協同作用極其有限。英特爾收購Mobileye的真正原因,在於短期內無法顯著改善核心業務,想另謀發展,靠新業務推動成長。

根據EE Times報導,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2月在投資者會議向股東表示,將英特爾視為PC和伺服器晶片大廠的傳統市場觀點並不正確,英特爾已自認是家資料公司。但Semiconductor Advisors顯然不認同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的觀點。當然,有許多科技分析師讚揚英特爾收購Mobileye的決策。這些專家雖承認自駕車仍處於起步階段,但認為英特爾在正確時機做了正確決定。

錯失智慧型手機商機的教訓

英特爾當初因未傾聽客戶需求,堅信能在已由ARM主導的市場強推x86架構,結果徹底錯失智慧型手機市場商機。但收購Mobileye截然不同,就連一向懷疑英特爾的專家也認為,積極進軍車用晶片市場的英特爾可能已從智慧型手機上學到教訓。

市場研調公司Edison Investment Research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錯失智慧型手機商機讓英特爾名聲受損,收購Mobileye則凸顯出英特爾決心不再錯失下個大趨勢。

分析師表示,Mobileye是英特爾史上第二大收購案,凸顯出半導體公司進入消費電子和PC以外市場的需求。這也是高通(Qualcomn)收購恩智浦(NXP)、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收購Harmon的原因。

看好Mobileye車用晶片主導地位

科技顧問公司Vision Systems Intelligence創辦人Phil Magney表示,英特爾將因收購Mobileye在車用晶片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此外,市場研調機構IHS Markit表示,該購併案將讓英特爾成為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和自動駕駛軟硬體方案的一站式商店。

Mobileye過去幾年在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市場中的傑出表現,是英特爾出手收購的主要動機。IHS Markit分析師表示,Mobileye是車用前向鏡頭處理器的領導廠商,市佔將近80%,可為英特爾開啟與全球任何汽車OEM和大多數一級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合作的機會,最終可望鞏固英特爾在自駕車供應鏈的地位。

這與高通收購恩智浦的動機相近。前景看好、配備大量電子設備的未來自駕車市場,仍不免會被傳統上供應鏈較封閉的汽車大廠及一級汽車零組件廠商把持,英特爾與高通皆想藉此取得市場立足點。

IHS Markit分析師認為,在自駕車架構方面,英特爾現已控制關鍵的自動駕駛構件,包括物體辨識、感測器融合、路徑規劃、定位、連網及遠端資訊處理。此外,Mobileye先進的機器視覺演算法,讓EyeQ系列處理器自問世以來平均銷售價格(ASP)持續成長,並能維持高毛利。

對英特爾和Mobileye而言合併相當合理,問題在於英特爾和Mobileye在各自所在市場的獨佔地位。這兩家電子業的龍頭廠商合併,會讓人回想起稱霸PC市場的Wintel模式。

半導體老將、Cogito Instruments執行長Philippe Lambinet表示,英特爾想藉由Mobileye在汽車市場上追求類似Wintel的寡佔地位,而WintelPC產業幾乎獨佔所有利潤。Lambinet指出,這兩家公司合併會否讓客戶擔心出現汽車業的WintelIHS Markit汽車電子分析也則認為,這兩家公司合併可能讓對手無法與其競爭,造成市場競爭不足。

[Home]


2017/04/05 2.1.5. NTT東日本攜手富士通研發液體冷卻法 有效節約資料中心電力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NTT東日本帶領富士通等企業研發資料中心冷卻技術。

日本電信巨擘NTT東日本和日本PC大廠富士通(Fujitsu)攜手研發資料中心節能技術,已開始著手實驗。資料中心的節能重點在於,如何有效冷卻運轉時發熱的伺服器和PC。新技術並不使用空調設備,而是嘗試浸泡液體等不需要電力的冷卻方法,除了IT硬體外,電力消耗程度近於零。最終目標是中小規模資料中心的用電量節約3成以上,並實現商用化。

新技術被選為日本政府環境省「2016年度CO2排出削減對策強化誘導型技術開發實證事業」之一,由NTT東日本和富士通、高砂熱學工業以及社團法人EEC總研合作。核心目標是讓資料中心整體用電量除以資料中心的IT設備用電量所得的PUE指標接近1.0。如果實現1.0,代表IT設備以外產品完全不耗費電,能源功率極高。以現況而言,中小規模資料中心PUE值往往在1.3以上,想達到1.0,至少得節能30%以上。

即便是同一座資料中心,也會因為硬體差異,導致發熱程度不同。因此同樣的冷卻方法用於全體,效果也有限。因此,實驗中,富士通著手高發熱密度、NTT東日本著手中發熱密度、高砂熱學工業著手低發熱密度,捨棄空調設備,研究新的冷卻方法。

在中高發熱密度中,導入不通電的電子化學液Fluorinert,藉以冷卻PC等硬體。Fluorinert成本偏高,所以也可能測試其他液體。NTT東日本IT革新部小林正人指出,目前還在檢討適合用於冷卻技術,兼顧絕緣性和導熱性的材料。

高發熱密度的情況下,與機器相觸的液體會加溫,但其他液體會降溫,因此發生循環。中發熱密度利用幫浦抽起液體,再讓其下流促成循環。液體冷卻法已有利用於超級電腦之類重要設備的實際案例,但整體成本偏高。若資料中心利用液體冷卻,可望達成小面積、節約電力等目標。但前提是,液體冷卻法必須符合成本考量。IT革新部門課長三宅雄一郎表示,隨著PC進展,往後熱度可能愈來愈高,冷卻技術也必須有所進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活用液體。

至於低密度發熱,只要空氣循環就能實現冷卻。EEC總研分析多種數據,加以實驗後,PUE值已降低至1.04

NTT集團計劃至2030年止,包含資料中心在內的通訊事業通訊量電力功率達到2013年的10倍以上。IT革新部技術部門長川鍋俊二指出,不只是提供新服務,也同時期許能在環境領域有所建樹。往後將根據經驗法則和科學觀點,找出理想的解決方案。

[Home]


2017/04/05 2.1.6. 消費者會不會從網路回鍋實體商店?IoTAI掀起新一代零售產業革命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未來的實體零售商店將有望透過網路科技、硬體、及大數據的輔助,吸引更多線上購物消費者回籠。

隨著網際網路與人工智慧(AI)的日趨發達,所有與物聯網(IoT)連結相通的一切正逐漸改變整個零售產業的未來展望。消費者在上網購物所使用的搜尋引擎或網站系統,能依據消費者不同的喜好、購物歷史或特定行為模式,以及所處區域的人口特徵等條件,提供個人化的推薦清單與資訊,意味著零售產業正面臨IoT時代營運轉型的十字路口。

據英國The Telegraph報導,由於網路零售業者成功打造出極具智慧性且輕鬆的購物體驗,吸引了愈來愈多消費者以「上網購物」取代「上街消費」。雖然這種購物模式的轉變的確有利於像亞馬遜(Amazon)eBay這類的大型網路零售商,然而事實上對於目前的零售業者來說,網路購物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因為仍有許多消費者偏愛親自上街購物。

數位科技企業Accenture Digital UK&I認為,倘若傳統商店希望鼓勵消費者前往實體店家購物,就必須深入了解為何線上購物能吸引許多消費者的喜愛。

事實上,網路購物的重要立足點便是速度、準確性、以及個性化體驗,而網路分析的相關技術能幫助零售商熟悉消費者動態,例如透過了解客戶花多久時間查看特定商品,進而歸納出某些客戶族群是否容易具有購物衝動特質;監控消費者的購買歷史紀錄等等。

有愈來愈多的實體零售商店積極透過科技來監控消費者的一舉一動。舉例來說,商家能觀察到何種商品使消費者願意駐足與瀏覽,或是商店的哪些區域或特色具備吸引客戶的作用等等。透過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實體零售商也同樣能推動許多有助於改善客戶體驗的相關舉措。

亞馬遜極具革命性的實體便利商店Amazon Go,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例子。在Amazon Go裡,客戶只須將商品放置於購物籃中並離開商店,就能自動完成所有結帳程序。原因在於,Amazon Go的入口處與購物籃皆已具備了自動讀取的功能,並自動連結至消費者帳戶,使整個實體商店的購物體驗能夠擺脫傳統排隊結帳的繁複流程。

相較於親自前往商店所耗費的體力與時間成本,線上購物顯得更具彈性與輕鬆。因此,若實體商店欲與網路商店競爭,勢必要在蒐集消費者購物數據的同時,也致力於滿足消費者在線上購物所享有的良好消費環境品質。透過科技,零售商能經由數據的揭示,進一步擁有那些可能改變消費者行為的相關洞見,用以成為促使消費者重新回到實體商店的有利工具。

未來,實體商店更有望透過硬體的輔助,用以追蹤和指引消費者,提供產品推薦的相關服務;部分商店甚至考慮使用機器人做為陪伴客戶消費的智慧幫手。然而專家相信,即使是現階段的科技,也足以成為幫助實體零售商蒐集和處理相關訊息、數據的強大工具。

[Home]


2017/04/05 2.1.7. 看病好遠又好貴該怎麼辦?美國Akos推出虛擬醫療方案整合醫療資源 可望解決醫療危機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美國一直缺乏基層醫療醫師,加上有25%美國人居住於農村地區,醫療資源本來就較為缺乏,於是有人把希望寄託於遠距醫療。

遠距醫療新創公司Akos宣布,率先在美國推行全方位虛擬醫療方案,可望解決美國日益嚴重的醫療危機。

Medgadget報導,Akos結合智慧科技、無縫設計、以病患為中心的營運模式、在地策略和特選醫療組織網絡的集體力量,試圖顛覆整個醫療產業,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方案,不僅方便病患接受診療,也降低病患、醫生和雇主所付出的醫療成本。

Akos創辦人Kishlay Anand博士表示,美國已經準備好迎接虛擬醫療,美國醫療體系處於不穩定狀態,亞利桑那州的醫療保險費,光是2017年就成長100%,至今不見大幅改善,仍未有全方位方案出現。

美國醫學院學會(AAMC)調查指出,美國一直缺乏基層醫療醫師,加上有25%美國人居住於農村地區,醫療資源本來就較為缺乏,但是Akos虛擬醫療平台讓民眾更方便接受醫療服務。

2016AnandSwaraj Singh共同創立Akos,組成20幾人研發團隊,成功募得逾100萬美元資金,讓他們得以在亞利桑那州推行虛擬醫療,甚至計劃拓展至美國各地。

Akos採用行動介面,方便病患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接洽當地合格的虛擬照護專員和認證醫師,全年無休,不分晝夜。病患只要從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免費應用程式(App),提供簡要的醫療紀錄和症狀,即可跟虛擬照護專員通話,接著專員會評估病患的症狀,幫病患接洽當地最符合其需求的醫生。

有別於傳統遠距醫療模式,Akos採用草根性的策略和特選醫療組織網絡的集體力量,來協助病患解決醫療問題,一旦照護專員判定無須虛擬照護,Akos並不會向病患索取費用,虛擬照護專員還會直接把病患轉移給Akos特選供醫療機構,讓病患立刻接受實際照護。

AnandSingh認為,Akos虛擬平台有幾項特殊功能。一是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語音或即時影像諮詢。二是即時獲得認證醫師的諮詢、診斷和治療。三是不用加入會員或保險。四是醫療紀錄安全儲存於聯邦健康保險法案(HIPAA)順應式平台。四是以方便而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來照顧家人和所愛的人。五是可以接觸Akos特選醫療機構網絡。

若病患經評估需要Akos的虛擬醫療服務,病患僅須支付49美元,就可以讓專業醫師進行15分鐘的診斷、治療和開處方。若病患需要長期照護,Akos亦有會員套裝選擇,每通問診電話費用可降至30美元。

Singh表示,Akos等遠距醫療平台讓醫療服務變得平價且容易取得,同時消除大家對醫療的焦慮和不確定性,讓病患有能力做出屬於自己的醫療決定。

AnandSingh也認為,遠距醫療有別於傳統診所,醫師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診療病患,一來醫師會更有效率的傳達治療計畫,二來病患也更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健康。

Akos提供創新而全方位的醫療方案,方便雇主改善員工的健康,進而提高生產力,加上Akos的復工方案把生病和職災相關流程加以精簡,讓雇主降低保險支出和員工補償要求。

Akos先在亞利桑那州試行,2018年將推行至全美各地。Singh相信Akos會成為遠距醫療的先驅,提供病患、醫師和雇主完整的醫療方案。

[Home]


2017/04/05 2.1.8. 宏碁運動新事業 尋異業結盟拓商機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電腦品牌廠宏碁(2353)今年積極加速旗下以BeingWare智雲體為發展核心的新創事業腳步,力求要在今年底前開花結果。其中,首度切入自行車運動市場的愛普瑞Xplova,在去年推出了智慧車表X5之後,近期在2017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更添增新功能,同時透過異業結盟擴展商機。

宏碁去年下半年推出全球首款智慧型攝影車表Xplova X5,繼智慧拍攝、雙網隨連、智慧景點導航、實況定位與數據儀表板等五大功能結合於一機後,於國際自行車展上再推出騎行紀錄挑戰新功能,進一步整合硬軟加硬體加雲端的平台服務。

X5是轉型後的宏碁首度進軍運動服務市場的首款產品,除去年下半年已在台灣正式開賣後,目前也陸續前進香港、德國、義大利及英國等海外市場上市,上個月亦進軍泰國市場搶進自行車運動旅遊商機。

愛普瑞總經理李明憲並表示,Xplova已透過與自行車隊的合作、加速產品推廣外,目前也積極尋求異業結盟夥伴,在台灣市場現與包括北投老爺酒店,及在單車圈聞名的海倫咖啡等業者已有合作。

宏碁電子化事業群總經理萬以寧先前指出,宏碁BingWare新事業包括進入自行車運動市場的Xplova、寵物市場的波寶,與媒合停車服務的停車大聲公App等,在今年年底前將會開花結果、推出更多差異化的新產品服務;而相關產品目前都已在其它地區陸續推廣,預計年底前並至少會在10個含括歐美及亞洲等其它市場上市。

[Home]


2017/04/05 2.2.1.1. Apple Watch獨家代工被打破 仁寶加入供應鏈可助蘋果衝量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蘋果Apple Watch獨家代工模式轉變,仁寶傳擠進組裝供應鏈。

蘋果(Apple)智慧手錶Apple Watch代工版圖大變動。業界傳出,仁寶搶進蘋果Apple Watch組裝供應鏈,下半年出貨,打破廣達獨家代工狀態。仁寶拒絕置評。業界分析,Apple Watch出貨量不如預期,廣達不賺反虧,仁寶加入供貨,可紓解其壓力,蘋果也分散供貨風險,皆大歡喜。

業界觀察,蘋果近年持續分散旗下供應商,一旦產品出貨量至一定程度,就找第二或第三供應商,Apple Watch如今找仁寶加入代工組裝,也意味Apple Watch市場正在發酵,準備衝量,日前蘋果執行長Tim Cook透露,Apple Watch供不應求,銷售強勁讓蘋果非常振奮。

業界傳出,蘋果將於2017年下半研推出新款Apple Watch(暫名Apple Watch 3),仍由廣達獨家代工,然現行的Apple Watch,部分訂單將轉由仁寶組裝,此為蘋果導入新供應商的模式,由新供應商銜接現有機款訂單,視其交期與品質,調高比重,或進而與原供應商代工最新款機種。

蘋果推出Apple Watch後,短時間內已穩居該市場龍頭。研調機構Canalys估算,Apple Watch2016年出貨量達1,190萬支,佔所有業者總出貨量49%,排名第一;近期蘋果已調降第一代Apple Watch的定價至269美元,在同級智慧手錶的定價最低,顯示蘋果衝量的雄心。

業界傳出,蘋果有意衝量Apple Watch,找上仁寶加入Apple Watch供應鏈,而仁寶為配合蘋果生產Apple Watch,已將SDBG(智慧型裝置事業群)的機器設備,開始移往重慶。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在法說會時表示,將會在重慶生產智慧型手機等手持裝置。

仁寶原本配合宏碁等NB客戶至重慶設廠,然隨著宏碁訂單減少,仁寶重慶廠產能利用率偏低,如何提高重慶產能,讓仁寶傷透腦筋,且由於多數NB已將訂單轉至重慶生產,為分散生產風險,即使仁寶大力鼓吹客戶將訂單下至重慶,卻始終未能如願,如今蘋果訂單剛好解決此問題。

業界指出,仁寶從2016年下半已經開始將SDBG產能往西部挪移,未來包括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與穿戴式裝置,重慶將是主要生產據點,至於原本的南京與昆山等地生產基地,可能也會隨之調整。

仁寶為全球第2NB ODM廠,即使全球市場萎縮,出貨仍逆勢成長,展現其強勁競爭力,非NB業務,更是仁寶積極開拓領域,尤其是穿戴式與物聯網相關裝置,仁寶於2016年穿戴式與物聯網裝置出貨量為500萬台,預估2017年將會跳增至1,000萬台以上,Apple Watch將是動能之一。

日前仁寶舉行2016年財報法說會,法人當場詢問,廣達作蘋果的Apple Watch虧損不少,仁寶如何看待穿戴裝置市場?如何能夠獲利?陳瑞聰對此表示,同業為何賠錢,原因不明,然仁寶2016年該事業是獲利,且預估2017年也會獲利。

陳瑞聰指出,可能是同業是第一家切入,良率比較難管理,然後續在製程熟悉後,將可獲利。仁寶SDBG執行副總陳招成進一步分析,仁寶在穿戴式裝置的訂單,主要都是ODM,與客戶共同設計,而非單純EMS,因此可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有一定的獲利空間。

    

[Home]


2017/04/05 2.2.1.2. AR眼鏡勢在必行 矽谷巨頭火力全開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蘋果將AR眼鏡視為iPhone之外下一個大型首要計畫。

蘋果(Apple)Facebook正在為擴增實境(AR)眼鏡備戰,準備挑戰有強大幕後推手支持的新創公司Magic Leap,以及微軟(Microsoft)HoloLensAR眼鏡有時候可以代替智慧手機,成為消費者的主要運算設備。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Magic LeapAlphabet與阿里巴巴等投資者募集到14億美元,準備於2017年底前發布市場期待已久的AR眼鏡。據消息來源指出,Magic Leap的光場眼鏡比微軟的HoloLens小,具有更廣泛的視野,但比普通眼鏡大,眼鏡的電力與運算能力則是仰賴2個可放入口袋或附在皮帶上的小盒子,要價可能超過1,000美元。

微軟在2年前公佈HoloLens之後即在AR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開發人員已經能夠購買一體機,但是微軟並沒有為消費市場發布HoloLens的上市日期,留下的市場空缺提供蘋果和Facebook一個趕上的機會。

蘋果約在1年前建立頭戴式設備團隊探索市場可行性,根據熟悉公司計劃的消息來源指出,現在蘋果正在為AR開發工作投入更多資源,目的是將AR眼鏡從科學計畫發展成消費性產品,然而至少還要等1年時間才有產品亮相機會。

隨著蘋果工程師愈來愈擅長小型化技術,開發出如AirPods無線耳機和iPad的筆等,AR似乎已成為蘋果在iPhone之外,下一個最大型的首要任務。

Facebook的矽谷總部8號硬體實驗室則是聘請電腦視覺和消費電子專家,加強Oculus VR部門的開發工作,雖然FacebookAR硬體開發能力相對一些競爭對手而言還在初階程度,但Facebook1年多前就開始開發社群VR應用,至今展示的功能包括化身卡通頭像在360度的虛擬場所中自拍。

[Home]


2017/04/05 2.2.1.3. 軟硬整合蔚為趨勢 Facebook新發展方向或為硬體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SnapSpectacles眼鏡成為拉攏使用者的利器。

不少科技公司透過硬體企圖留住顧客,像是可搭配Spectacles眼鏡使用的社群軟體Snapchat近幾年來勢洶洶,在影片流量上甚至有超越Facebook的態勢,讓部分觀察家認為Facebook雖然貴為社群網站一哥,但可能也會迫於壓力,推出硬體裝置。

根據Techinasia報導,Snap推出的Spectacles眼鏡,透過1個按鈕就可讓使用者錄製10秒鐘影片,無線傳輸至手機應用程式(App),使用者幾乎不用動手操作,便可直接發布在Snapchat上。雖然創辦人Evan Spiegel稱其為「玩具」,但Spectacles已成為Snapchat競逐影片內容和流量的利器。

最近Facebook和旗下Instagram諸多改版,頗有向Snapchat「致敬」的意味。既然在社群軟體上分享的影片,很多都是使用者邊活動邊拍攝,那麼Facebook推出穿戴式裝置,或者透過語音控制的智慧手錶,或許也不無可能。

也有人認為,家庭或虛擬助理或許是個起點。Mark Zuckerberg曾經公開表示正在致力打造虛擬助理,他位在洛杉磯的家中也在嘗試裝置數位管家JarvisGoogle Assistant還有亞馬遜的Alexa都是類似的嘗試,不過目前看來Facebook似乎還沒有將其虛擬助理商業化的打算。

Facebook市值3,500億美元,使用人口佔全球總數4分之1,短時間內似乎不太需要煩惱遭到取代,不過科技業界競爭相當激烈,如果不持續創新,恐怕就是坐以待斃。Facebook嘗試硬體早有前例可循,包括2013年推出的手機軟體Facebook Home,讓市面上的Android手機成為「Facebook機」。雖然1年後該計畫黯然退場,但從2014Facebook收購虛擬實境(VR)公司Oculus就可看出,Facebook仍未忘情硬體,只不過等到VR普及,恐怕還要10年,這期間Facebook會如何出招,值得關注。

[Home]


2017/04/05 2.2.1.4. VR尋求應用商機:VR結合音樂節奏 視聽效果兼具 成媒體開發新潮流 [ 電子時報 劉慧蘭、陳端武]

Oculus Rift的觸控控制器可在VR遊戲中化身成鼓棒,讓玩家搭配音樂節拍進行遊戲。

號稱全球新創科技指標的SXSW(South by Southwest)互動媒體展日前風光落幕,根據展覽期間的150萬則相關Twitter推文分析,2017年展覽最受關注的便是近幾年十分熱門的虛擬實境(VR)技術。

CNET報導,SXSW是匯集音樂、電影、新創科技和互動式電子產品的展覽會,與主題相呼應的音樂性質VR內容也成為焦點,繼藝術家、電影製作商、動畫師紛紛運用VR這個新媒體之後,音樂內容已成為VR領域的最新潮流。

曾替Kanye WestArcade Fire執導音樂錄影帶的VR公司Within創辦人暨執行長Chris Milk指出,音樂作品可為人生的某個時刻下註解,多年後再度聆聽時,人們可透過音樂回到當時的那個時刻,將音樂和VR結合,將可替音樂錄影帶注入更深刻的體驗和革新,改寫音樂錄影帶的定義。

高品質內容一直是VR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儘管 Sony、宏達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oogleFacebook旗下的Oculus均投入資源推出VR硬體,但媒體內容的投資相對少得多,和遊戲相比,優質的VR內容製作起來更複雜,而且不容易推廣。

而音樂錄影帶恰好可以填補這個空缺。Viacom Next資深主管Rob Ruffler表示,早期階段的VR技術以試驗性質為主,音樂的格式較短,創作者不需要製作符合邏輯的故事或使用任何文字,因此很適合藝術家切入進行測試,開發更廣大的觀眾群。

ViacomMTV幕後的推手,在製作音樂錄影帶方面相當有經驗,但如今MTV這類頻道和其他音樂網路已不再以播放音樂錄影帶為主,這些內容已轉移到了YouTube之類的線上平台,而在觀看次數超過20億次的前5名影片中,就有4個為音樂錄影帶。

自從2013Oculus開始參加SXSW起,VR的參展熱度便不斷成長,2017年大會首次推出虛擬電影院,共設置38VR體驗室,展示各種不同類型的VR,但最受矚目的還是融入音樂元素的VR內容。

例如由Titmouse製作的《Show It 2 Me》,讓使用者可以跟著歌曲穿越虹閃爍的骷髏頭和棕櫚樹並揮舞刷具。這款遊戲使用了贏得本年度SXSW互動VR/AR媒體獎的Tilt Brush繪圖工具開發。Tilt BrushGoogle推出的開源VR工具庫。

另一款則是名為《Vibrant Matter》仍在開發中的音樂錄影帶,透過Google Daydream裝置,使用者可以透過遙控觸控板將地面景物變成鋸齒狀波紋。

還有遊戲效果強烈的《Playthings VR: Karaoke Cruise》,將Oculus Rift的觸控控制器化身成鼓棒,配合音樂旋律朝著迎面飛來的超大型雷根豆、干貝熊軟糖和甜甜圈擊打,便可得到分數。

Viacom NextNick Koenig(藝名為Hot Sugar)合作創作的《The Melody of Dust》則提供使用者自由組合聲音,使用者可以在旋轉的噴泉以充滿物體的房間中移動,每一件物體都有其關聯的聲音,只要丟進噴泉,就可建立特殊的旋律。共有87種不同歌曲組合,Koenig更計劃推出以其中13首音樂組合而成的專輯。

解決遊戲荒 Oculus每月推出1VR遊戲

Oculus計劃今年每月推出1VR遊戲,解決VR遊戲內容不足問題。

Oculus計劃在2017年推出多款虛擬實境(VR)遊戲,解決用戶抱怨VR遊戲內容不足的問題。直到今年12月止,Oculus Studios每個月都會推出1款新VR遊戲。

根據UploadVR報導,目前VR用戶最常抱怨的就是缺乏完整、高品質的VR遊戲。Oculus Studios執行製作David Yee表示,為了滿足用戶,他們已開發一些真正能玩上幾小時的VR遊戲,而不再是僅能玩幾分鐘的試玩遊戲或VR技術展示程式。

Yee表示,首先Oculus Studios3月推出由Epic Games製作的《Robo Recall》,並補充提供免費遊玩是為了獎勵早期採用者。

2017年內Oculus將推出《Lone Echo》、《From Other Suns》、《Wilsons Heart》《The Mages Tale》等VR遊戲大作,希望能改善VR遊戲不足的問題。

Yee也希望開發商繼續參與Oculus Studios推出的課程。他指出許多開發人員花了1年時間才了解Touch控制器的優點,像是《Wilsons Heart》和《Lone Echo》最初開發人員嘗試用兩個按鈕及扳機控制,但在2016年初接觸到Touch後,就決定改用Touch控制。

進步幅度有限 VR產品退燒

VR頭盔因進步幅度有限,加上仍存不少缺點而迅速退燒。

Oculus和宏達電的虛擬實境(VR)頭盔之前在全球各大科技展覽上均為媒體焦點,但在2017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VR已不再搶眼。知名科技分析師Richard Windsor表示,MWC展出的VR裝置數量較2016年大幅減少。大家曾排隊搶著嘗鮮,但因過去1VR進步有限,對VR興趣已大減。

根據富比士(Forbes)報導,市場研調機構CanalysMIT科技評論資料顯示,2016年底PS VR銷售約80萬台,Oculus Rift則為40萬台。這些銷售數字雖然不錯,但比不上智慧型手機當初問世的成績。例如,蘋果(Apple)2007年首次推出iPhone時前5季就賣出近700萬支。

VR還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沒有足夠的人購買VR頭盔,二是VR技術本身發展也不夠快。

此外,VR技術仍面臨價格太高、裝置太笨重、穿起來不舒適,以及HDMI連接線造成活動範圍受限等缺點。

據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MWC綜合報導,像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一樣將VR頭盔當成手機附加產品銷售的公司也將面臨衰退。目前一般認為VR更接近利基市場而非大眾市場。這並不代表VR沒有未來,只是尚未準備好成為主流產品。

Windsor表示,專注於生產力應用的擴增實境(AR)公司短期內表現可能會更好。目前最適合使用VR/AR裝置的地方是企業環境。只要VR/AR技術能派上用場,價格太貴和戴起來不舒適都不成問題。

市場研調公司Gartner表示,VR可能正進入炒作週期的幻滅谷底期,要跟人工智慧(AI)、自駕車一起沉潛多年,等到有更便宜、更舒適、更有用的裝置問世才能爬出谷底。

[Home]


2017/04/05 2.2.1.5. 調研:2016全年中東與非洲穿戴式裝置出貨年增52% [ 電子時報 茅堍]

2016全年中東與非洲地區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年增52.2%

受到新款穿戴式裝置,尤其是基本型裝置,以及新興業者進入市場的推動,2016全年中東與非洲(MEA)地區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年增52.2%。其中無法運行第三方應用程式(App)的基本型裝置出貨量年增67.9%,智慧型裝置出貨量年增20.7%

調研機構IDC表示,單就2016年第4季而言,MEA地區穿戴式裝置出貨年增29.0%,達74.6萬只。

預估2017全年MEA地區穿戴式裝置出貨量還會再年增24.1%,達290萬只。合計2016~2021年當地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則為11.3%

分析師表示,目前穿戴式技術都集中在健康和健身應用領域上,並且基本型與智慧型裝置在這些應用領域的基本功能表現都非常良好。因此在不常使用更複雜功能的情形下,就算花費了更多金錢來購買智慧型裝置,該裝置在基本健康和健身功能的表現上,也不會比基本型要來的高。

另一方面,也由於智慧型裝置內的各式App並沒能獲得充分的重視與運用,因而使得智慧型裝置發展受到限制。目前各業者智慧手錶產品的設計多採「單一規格 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的策略。

展望未來,預計業者將會針對不同屬性消費者(年長者、婦女、兒童等)進一步進行產品細分,此外,也會針對特定使用者,推出能滿足該類用戶特殊需求的產品。如此一來,消費者對產品使用滿意度和粘著度都會增加。

就整體穿戴式裝置而言,各業者也必須要能將自家產品與智慧型手機區隔開來,創造出消費者對穿戴式裝置的獨立迫切需求。不然穿戴式裝置將會持續被視為是智慧型手機的時尚配件,而使整體市場停滯不前。

此外,隨著時尚潮流的興盛,與時尚品牌結合的穿戴式裝置銷售,將會越來越成為推動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尤其是2017年服裝類穿戴式裝置推出後,時尚設計將會不可避免地成為市場發展焦點。

[Home]


2017/04/05 2.2.1.6. 儒鴻:智慧衣大多是噱頭 南緯相對樂觀 估明年首季將有小規模商機 [ 蘋果日報 侯良儒]

智慧衣「錢」景掀論戰!儒鴻(1476)董事長洪鎮海直言,品牌廠推出者還太少,台廠要藉此衝業績,5年內恐難有1家。南緯(1467)董座林瑞岳則相對樂觀,指出智慧衣的應用僅被開發2成,預估明年第1季將有小規模商機。

近年全球「瘋」IOT(物聯網),被歸類為穿戴產品的智慧衣,因為結合台灣優勢的科技業與紡織業,被看好是我國能「超韓趕美」的新興產業。去年台北紡織展裡,儒鴻、南緯、遠東新、福懋也秀出自家智慧衣,展現企圖心。

洪鎮海:技術待克服

只是,由於智慧衣如測心律、體溫等功能,智慧錶都辦得到,加上又有洗滌問題,因此也引發不少質疑。洪鎮海上月法說被問及看法,他反問:「世界上品牌推智慧衣有哪幾家?推得好的有沒有?1年能夠賣多少?絕大部分是噱頭!」

他說,智慧衣還有很多技術待克服,像儒鴻主打健康照護的智慧衣「iSmartweaR」,雖在去年獲得百大科技研發獎,但為驗證產品的穩定性,目前仍在長庚醫院進行為期1年的百人試驗,距全球上市還有一段路要走。

林瑞岳:南緯已出貨

「我很大膽講,要靠智慧衣來創營收、獲利率,這5年內台灣沒有1家!」洪鎮海認為,即便是國際品牌,短期也難以藉此另闢市場大餅。

布局智慧衣8年的林瑞岳,則與洪鎮海看法不同。他指出,機能服飾是被動的提供如排汗、防水等功能,智慧衣卻是能主動偵測環境,以保護使用者的產品,「智慧衣大概有10分之8的應用還沒被想到,重點在於你看到了什麼?」

「我本身是看好的!」林瑞岳說,智慧衣的軟硬體確實還需整合,但第4季產業就會有小樣測試進行,預估明年第1季便有小規模的商機成形,「另外就是我們已經出貨了,而且是正式出貨,所以我不認為這門生意是不存在的。」

[Home]


2017/04/05 2.2.2.1. iPhone 8 隱現遲到跡象 [ 經濟日報 謝佳雯、劉忠勇、黃智勤、謝汶均]

市場傳出,蘋果十周年力作iPhone 8看來有遲到的現象,為相關蘋果供應鏈的後市增添變數,廠商仍在觀察6月是否出現首波拉貨潮。外傳因iPhone 8計畫採用的彎曲OLED貼合和3D感測系統技術難度相當高,可能使得iPhone 8的上市時間延後,由原訂的9月往後展延至10月或11月;由台積電代工的A11處理器,亦跟著往後遞延一個月才會進行封裝。

今年適逢iPhone上市十周年,將大改版的iPhone 8備受期待。外界預期iPhone 8將成為史上最貴的iPhone,更陸續傳出蘋果向供應鏈釋出的iPhone 8備貨量,一路由7,000萬支喊到上億支。

iPhone 8備貨效應帶動下,市場原本預估,自去年下半年起即供應吃緊至今的被動元件、矽晶圓、記憶體等零組件,將受到三星Galaxy 8和蘋果iPhone 8兩大旗艦機種相繼上市,帶來排擠干擾,使市場缺貨情況更為嚴重。

被動元件廠指出,以現階段而言,積層陶瓷電容(MLCC)等產品的供應是趨於緊張,但還不能算是真正的缺貨,目前還在觀察iPhone 8上市前的備貨效應,是否會帶來缺貨潮。就過去供應鏈釋出的iPhone 8上市時間來看,最快6月就應該要出現首波備貨動能。屆時,若蘋果供應鏈強力備料,第3季被動元件的供需缺口就會擴大。

法人認為,若iPhone 8確定遲到,將使蘋果代工廠對被動元件等零組件的拉貨需求跟著遞延,可能影響相關供應商今年的業績高峰出現時間點。

蘋果供應鏈主要為代工廠鴻海、和碩、緯創,以及搭載的處理器A11代工廠台積電、封測廠日月光,還有零組件廠大立光、台達電旗下乾坤和晶片電阻龍頭廠國巨等。

蘋果下單三星 大買OLED面板

日經新聞報導,蘋果已向三星電子採購可撓式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將用於今年推出的7,000萬支手機,另有來源指出,三星為此斥資近90億美元擴廠。這筆大單也預告蘋果全新的iPhone 8的生產進度。

日經新聞4日報導,這筆大訂單的消息是由一家熟悉iPhone設計的供應鏈廠商透露,與市調業者IHS Markit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估計的數量相當。謝勤益說:「蘋果今年已向三星電子採購7,000萬片OLED面板,三星電子今年則將生產多達9,500萬片面板,以備供不應求之需。」他表示,三星電子將獨家供應蘋果OLED,「也有可能這7,000萬支手機今年不會全數供應到消費者手中,會視需求延到明年」。

[Home]


2017/04/05 2.2.2.2. 陸手機廠海外市場頻出招 台手機廠跑太慢 供應鏈業者吐苦水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手機相關零組件業者表示,2017年首季台灣品牌廠華碩受到大陸手機品牌廠強力排擠,在海外市場陷入沈潛。

大陸手機品牌廠小米、華為、OppoVivo、聯想、金立等火力全開,雙箭頭擴張市場版圖,一方面鞏固大陸手機市場主場優勢,建構穩固的基本盤;另一方面延伸戰線至東南亞、印度等海外市場。手機相關零組件業者透露,大陸手機品牌廠勢力高漲,已對台灣品牌廠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應,台灣品牌廠方面,近來華碩、宏達電等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擠效應,在大陸手機市場與海外手機市場均施展不開,已對相關供應鏈業者首季訂單造成負面影響。

面板業者觀察,由於蘋果(Apple)2017iPhone新機將首度導入AMOLED面板,AMOLED面板具備色彩飽和度、輕薄、製程設計空間較TFT LCD更大、耗電量低、可導入軟性顯示器等優勢,華碩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具經濟規模優勢,儘管華碩手機專責團隊有意將AMOLED面板導入高階機種,卻苦於韓系面板廠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2017年寡佔AMOLED面板市場,推動AMOLED面板市場已轉賣方市場。對於三星顯示器而言,非一線手機品牌廠客戶,包括:華碩等已不放在眼中,華碩為了取得AMOLED面板供應,只得轉投大陸面板廠天馬微電子的懷抱。不過,相關供應鏈業者均不對單一客戶與特定訂單表示意見。

DIGITIMES Research預測,2017年由於新產能甫開出,且三星顯示器以外業者打入蘋果供應鏈機率非常低,AMOLED面板在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預估為27.6%,較2016年增加3.3個百分點。

2017年隨著蘋果供應鏈AMOLED產能增加,iPhone可望全面採用AMOLED面板,加上非蘋果供應鏈面板業者也將大舉進入市場,進而使非蘋果智慧型手機業者亦增加採用AMOLED面板的產品線,預測AMOLED面板於智慧型手機市場滲透率可望增為47%

手機相關零組件業者表示,儘管華碩有心帶動起手機銷售量,期望據此拓展商機,掙脫NB市場成長力道趨緩之宿命,而惟在大陸手機市場與海外手機市場歷經多項方案的行銷推展之下,銷售成績仍未見顯著提升。2017年華碩內部期待力拱中高階智慧型機種,以調整智慧型手機產品組合,從低階機種加速轉向中高階機種,近期業界並傳出華碩今年的高階機種開發時遭遇相當程度的門檻,很可能導致推出時程遞延,恐對其新機推展造成不利影響。

回顧2016年第4季,伴隨面板、相機模組等零組件供給趕不上需求,使得華碩手機出貨量不如預期,伴隨首季淡季效應發酵下,加上大陸手機市場、海外手機市場表現不佳,使得華碩、宏達電2017年第1季仍陷入沈潛期。

宏達電自近年發表的數款新機均未能重返榮耀,儘管宏達電欲以虛擬實境(VR)新品與智慧型手機雙箭頭拉抬銷售市佔與獲利,然在大陸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金立、小米等勢力崛起竄出下,宏達電旗下手機難以衝刺出理想的出貨表現,拓展大陸手機市場與海外手機市場版圖時均面臨瓶頸。

供應鏈業者觀察,2017年首季華碩旗下手機的出貨表現陷入谷底,實際釋單狀況較品牌客戶先前釋出的預估值更低,由於華碩手機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力仍不如大陸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國際手機品牌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等,在大陸手機市場發展受阻,在海外手機市場拓展困難,讓供應鏈業者對華碩2017年手機出貨表現不看好者居多。

[Home]


2017/04/05 2.2.2.3. 智慧型手機規格兩者難兩全 DRAM漲太多陸系品牌多不跟進OLED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據傳多數陸系手機品牌廠因DRAM價格高居不下、OLED面板仍存缺貨危機,可能不會跟進使用OLED面板。圖為三星新推出使用OLED面板的S8

2017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即將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8對決蘋果大改款(Apple)iPhone之際掀起大戰,陸系三強HOV(華為、OppoVivo)也摩拳擦掌。不過兩大零組件的漲價趨勢,使得能夠兼有高容量記憶體以及色彩飽和度高、具有自發光特性可使手機更輕薄短小的AMOLED面板的產品僅限於少量旗艦機種,零組件通路業者表示,已經傳出不少大陸品牌業者因為DRAM漲價持續不停,將不會跟進採用OLED面板。

熟悉韓系DRAMOLED面板的代理商業者表示,估計記憶體價格2017年上半都會持續上揚,DRAMNAND Flash出現產能調整的問題,兩者可能互相牽制,不過確定的是漲價不變。對於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來說,目前碰到不易獲利的困境,主要是OLED面板雖然2017年產能出來的較多,加上記憶體容量需求增,但供需趨緊。據智慧型手機業者的看法,估計使用者可能較無法接受記憶體容量的減少,退而求其次購買使用低溫多晶矽(LTPS)製程的高階TFT LCD中小尺寸面板的產品,而對手機業者來說,若同時採用高容量DRAMOLED面板,產品獲利就變成極大挑戰。

事實上,市調機構 IC Insights預期,2017年半導體市場產值將成長11%,較原先預估的5%大增,而調升主因係記憶體的DRAMNAND Flash產值增加,DRAM預期將年成長39%NAND估年成長25%,主要也是因為ASP的攀升。相關業者引述調查資料表示,估計2017DRAM市場總需求量年成長3成,但產能只會成長2成,DRAM供需持續趨緊,估計2017DRAM市場總產值達573億美元,而2017年半導體成長11%,其中4%來自於記憶體市場,其餘7%則是非記憶體相關半導體產業。

而觀察全球面板龍頭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動向,據南韓媒體指出,三星顯示器2017年將斥資89.4億美元投資OLED,創下新高,主要係將三星L7-1TFT LCD面板產線,改為OLED面板6代線,預計最快可在2017年第4季投產,月產能上看3萬片,日後更可望上衝至4.5萬片。

據熟悉相關產業人士表示,2017年雖然三星已經全力準備好供應給蘋果、三星自家OLED面板,但除了兩大龍頭外,其餘品牌廠要拿到OLED中小尺寸面板並不容易,最多就是HOV三強的高階產品,2017OLED面板仍有缺貨危機,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在成本不容易控制的情況下,手機業者還要面對記憶體漲價,已經有不少手機業者私下透露,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力保一定的利潤,實屬不易。

[Home]


2017/04/05 2.2.2.4. 手機雙鏡頭、光學防手震普遍 韓光學業者紛擴廠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搭載雙鏡頭的手機增加,為光學市場帶來活力。

近期搭載雙鏡頭及光學防手震的手機增加,為光學零組件市場帶來活力,生產手機相機模組(CCM)的鏡頭業者也成為受惠對象。

據韓媒ET News報導,南韓主要鏡頭模組業者近期接連擴大產線投資。世高光(Sekonix)投資170億韓元(1,525萬美元)增建越南二廠,準備將越南工廠產能提高1倍。

世高光在南韓、大陸、越南設有工廠,南韓廠生產雙鏡頭模組等較高階產品,越南一廠則生產中低畫素鏡頭模組。越南二廠完工之後,將可紓解吃緊的產能,讓南韓工廠更能專注於高階產品生產。世高光表示,擴充產能並非全為了雙鏡頭模組,但未來南韓工廠可集中生產更多高階鏡頭,包括雙鏡頭模組。

海成光學(Haesung Optics)越南四廠將在20174月啟用,生產音圈馬達(VCM)致動器與鏡頭模組,而鏡頭模組將是主力產品。海成光學的最大客戶是三星電機(Semco)

三星電機銷往大陸的相機鏡頭模組增加,以及雙鏡頭市場逐漸擴大,都是促使海成持續擴廠的原因。海成原本的鏡頭模組產線已遷往越南,20171月為了進行國內外設備投資,還發行了200億韓元的可轉換公司債。

在雙鏡頭相機之中,除了雙鏡頭模組是必須之外,自動對焦(AF)致動器、光學防手震等功能則是選配。因此雙鏡頭模組業者是這波需求成長的最大贏家。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鏡頭功能普遍提升,使鏡頭價格出現跌勢,相關業者叫苦連天。但2017年以來採用雙鏡頭的手機增加,也有不少手機的前置鏡頭具備自動對焦功能,為業者帶來一絲希望。

市調機構Techno Systems Research表示,2016年搭載雙鏡頭的智慧型手機約為7,600萬支,2017年將增為2.57億支,2020年可望進一步上看6億支。

南韓業者表示,雙鏡頭相機的需求湧現,除了有利於模組業者,由於模組內的零件幾乎都需雙份,因此對其他光學零組件業者也都是改善業績的機會。

[Home]


2017/04/05 2.2.2.5. 調研:功能型手機將成新一波4G成長驅力 [ 電子時報 茅堍]

隨著高通(Qualcomm)宣布推出專為功能型手機設計、具有連結4G網路能力的新款SoC Snapdragon 205後,分析師認為,雖然全球功能型手機出貨量正在下滑,但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成長也在趨緩。處在這種狀況下,若能為功能型手機使用者提供具有4G連結能力的新型低價功能型手機的話,將對推動全球4G用戶數成長大有助益。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表示,目前全球手機市場在技術與用戶分布上呈現兩極化現象。然而具有VoLTE通話核心能力的4G功能型手機興起,將會使更多功能型手機使用者進入4G網路。

預估2017年全球4G功能型手機出貨量將會年增5,300%以上,達6,000萬支。此外,未來5年全球4G功能型手機銷售量將會超過5億支。這為整體行動產業帶來大幅的短期機會(big short-term opportunity)。預估未來5年,全球相關硬體營收將達160億美元。

目前全球功能型手機用戶數約為13億名,這些用戶大多集中在亞洲和非洲新興市場。雖然4G網路部署、4G智慧型手機與用戶數正在不斷成長,但另一方面2G功能型手機用戶也不斷延後升級到使用4G智慧型手機。相較於4G2G3G網路使用者實際上僅佔少數。

這些2G功能型手機用戶之所以不願意升級使用4G智慧型手機的原因包括,資費、手機售價、操作障礙、沒有行動網路資料傳輸與使用應用程式需求,以及使用學習曲線過於陡峭等。

由於2G手機用戶在功能需求上仍然是以語音和簡訊為主,因此能夠滿足以語音通話需求為主的4G功能型手機推出,將會使這些用戶跨入4G通訊世代。

目前如印度電信營運商Reliance Jio等,都已開始提供免費且無限制的VoLTE服務,來吸引當地鄉村地區2G用戶跨入4G網路。印度手機業者Lava也已推出新型4G功能型手機產品。

就資料傳輸與頻譜效率而言,4G被認為是具有高成本效益的通訊網路技術。各電信營運商之所以積極鼓吹2G用戶改用4G網路,除了可以節省成本外,還可以將2G頻譜重新轉移給4G5G網路使用。

此外,一旦用戶轉移到VoLTE服務中,各電信業者就有機會推銷其他數據資費方案,並藉此推高每名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這也同時為4G相關零組件供應商提供了新的營收成長機會,有助於各供應商未來調降零組件售價,預計該類手機平均售價(ASP)將會由2016年約50美元,逐年下滑至2021年約25美元。

Counterpoint預估,高通專為4G功能型手機設計的Snapdragon 205平台,將在2017年第2季末推動該類晶片市場的成長。此外,大陸業者應該很快就會推出類似產品,因而促使該類晶片ASP下調。

分析預估,未來5年,印度市場將售出約2億支4G功能型手機,成為全球最主要的4G功能型手機市場。這些手機的銷售不但有助於消減當地與其他成熟市場間的數位鴻溝,也為OEM手機業者和電信業者提供了新的商機。除印度市場外,預計中東歐、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也會是4G功能型手機的重要市場。

據思科(Cisco)先前公布的全球行動數據流量預估,2016年平均每支功能型手機每月行動數據流量為33MB,較2015年的23MB,成長43.8%。此外,雖然2021年全球功能型手機使用量將較2016年大幅減少,但2016~2021年功能型手機每月行動數據流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高達20%

[Home]


2017/04/05 2.2.2.6. 印度手機配件市場規模 2026年上看35億美元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根據The Economic Times報導,印度手機配件市場至2026年底可望上看35.45億美元,相當於10.4%的成長,主要是受惠於網路更加普及,當中又以保護殼和耳機的表現最受看好,不過專家也認為印度民眾接受的價格帶仍舊偏中低價位,仿冒盛行也是一大隱憂。

市調機構Future Market Insights的報告指出,2026年印度手機殼的市場規模預料將達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9.8%。市區消費者對於炫目花俏、具設計感的手機保護殼較為喜愛。此外,無線耳機更可望以年複合成長率10.8%的態勢,於2026年底前擴張為總值5.5億美元的規模。

此外,可攜式喇叭和長效型電池的成長動能也可望增加,在2026年前合併將新增4.5億美元的商機。由於基礎設施不佳,電力供應不穩,也將帶動行動電源和快速充電裝置銷售,2026年市場規模預料將達到3.5億美元。至於記憶卡區塊預料將出現穩定成長,未來10年間將新增2.2億美元商機,相當於9.9%的年複合成長率。

報告也提及,相較於品牌專賣店,當前印度民眾還是偏好到綜合品牌的賣場選購相關產品。隨著手機價格持續降低,帶動普及率,再加上都市化、民眾可支配所得增加,配件市場預料將持續成長。以區域來看,北印度更將繼續佔市場大宗,30%的銷售額來自於此;南部和西部在2026年合計預料將佔整體市場份額的5成。

[Home]


2017/04/05 2.2.2.7. 蘋果帶頭掀起彩色風潮 Android手機廠推繽紛新機對戰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放眼2017年,蘋果(Apple)帶頭掀起智慧型手機彩色風潮,日前推出的「蘋果紅」金屬機身版本的iPhone 7iPhone 7 Plus機種成功獲得消費市場關愛的眼神,,吸引更多Android手機品牌廠投入彩色戰,也順應潮流推出五彩繽紛新機測試市場水溫。

蘋果官網日前悄悄公布「蘋果紅」版本的iPhone 7iPhone 7 Plus機種,機身為霧面金屬紅與紅色天線條,而機身背面的蘋果標誌則用上搶眼的反光銀色。規格方面,分別有128GB256GB兩種容量,iPhone 7機種售價新台幣約28,500元起,iPhone 7 Plus機種售價則約32,900元起。

為何蘋果這次會推出「蘋果紅」金屬機身版本的iPhone 7iPhone 7 Plus機種,也引發市場揣測,此次「蘋果紅」新機很可能是考量到大陸、印度等消費者的胃口,迎合其品味開菜單的結果。

特別是在蘋果旗下iPhone機種在大陸手機市場銷售成績不如以往亮眼,與此相對,大陸手機品牌廠勢力則持續崛起竄出,包括:華為、OppoVivo、金立、小米等大陸手機品牌廠戰力增強,蘋果需要緊追大陸手機市場風向,鞏固在大陸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版圖,方能維持買氣不墜,在高速汰換、變化莫測的全球手機產業競局中趨吉避凶。

不論如何,在智慧型手機戰局中卓越超群的蘋果,近年來擔任制定智慧型手機規格標準的重要角色,引領智慧型手機潮流,「蘋果紅」金屬機身版本的iPhone 7iPhone 7 Plus機種儘管沒有太多新意,產品缺乏差異化特色,只是換了顏色的小改款,仍為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鮮活的氣息,Android手機品牌廠也推出奼紫嫣紅、各種顏色的新機反制。

回顧2016年大陸手機品牌大廠華為營運成績,其消費者業務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人民幣1,780億元,年增增長42%,連續5年實現穩健增長;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1.39億支,年增增長約29%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華為積極提升品牌形象、技術能量,2016年推出以P9Mate 9、榮耀8等為代表的旗艦機種,衝刺出不錯的銷售成績。其中,華為P9P9 Plus機種在全球市場出貨量超越1,000萬支大關,成為華為旗下智慧型手機第一個出貨量突破1,000萬支的旗艦機種。

2017年華為重點市場除了聚焦大陸本土市場外,也特別聚焦歐洲、日本等市場,華為並攜手色彩研究機構PANTONE推出了2017年流行色「草木綠」版本的P10P10 Plus機種,期待能維持上一代機種破千萬支大關的暢旺買氣,展望未來,除了保本之外,甚至樂觀期待挑戰更上一層樓。

不只華為如此,2016年在大陸手機市場頗具斬獲的Oppo也不約而同玩起顏色,為了延長其明星機種R9s的產品生命週期,推出了「清新綠」版本的R9s,以清新的綠色機身搭配白色的前面板,迎合女性消費者的品味,顯示其經營女性等分眾市場的企圖心。在Oppo進行一一波行銷攻勢,藉由預告、造勢、釋出海報、明星宣傳後,日前已正式公告OPPO R9s清新綠版本將在大陸市場於327日登場,開始供消費者預約,並將於41日開始限量開售。

值此時刻,業界也傳出另一大陸手機品牌廠小米也將發起顏色攻勢,推出各種顏色版本的新機,為2017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再增添幾抹新色。

可以預期的是,在此風潮下,Android手機品牌廠臣服於顏色風潮,往顏色風潮靠攏,且戰且走,順其自然,隨遇而安,繼續擴充旗下新機美色的可行性提高,手機市場的熱鬧繁華可期。

[Home]


2017/04/05 2.2.2.8. 敦泰吞Oppo大單 下半年出貨旺 [ 工商時報 蘇嘉維]

整合面板及觸控驅動ICTDDI)大廠敦泰(3545),據傳已經吃下OPPO最新R系列智慧手機大單,預計第二季開始陸續出貨給組裝廠,帶動營運增溫。

法人表示,敦泰目前除了OPPO以外,還吃下華為、VivoLG等智慧手機品牌訂單,今年上半年TDDI平均每月出貨量上看500萬套,下半年更可望逐季放量成長。

OPPO為中國大陸去年竄起的智慧手機大廠,去年推出的R系列手機更是成為OPPO今年以來主打的中階機款。OPPO近年來靠著實體店面以及與經銷商簽約,避開小米及樂視強勢的電商策略,在中國大陸獲得大幅的市占率成長,挑戰中國大陸手機龍頭華為的氣勢來勢洶洶。

市場傳出,OPPO將於今年中推出最新中階機款R系列手機,在處理器上可望採用三星14奈米製程的高通驍龍(Snapdragon660晶片,並將導入OPPO今年在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公布的「5倍雙鏡頭無損變焦」技術。OPPO除了採用SonyCIS元件外,螢幕也將應用敦泰的TDDI晶片,換句話說,勢必將出現超窄邊框規格。

法人表示,由於各大智慧手機將於今年中陸續推出新款智慧機,除了避開下半年蘋果發表新款iPhone的時間點外,也將搶攻暑期換機潮,因此敦泰已經在第一季末向晶圓代工廠加大投片量,預計在第二季可望陸續出貨至組裝廠,應付系統廠的首批備貨需求。

法人指出,敦泰第一季平均每月出貨量預估為300萬套,本季將可望倍增至700萬套水準,平均今年上半年每月有500萬套出貨實力,隨著下半年進入3C消費旺季,敦泰出貨力道可望更加暢旺,下半年營運將更加強勢。

[Home]


2017/04/05 2.2.3.1. 元太射三箭 毛利率拚40%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元太(8069)去年擺脫本業虧損,交出獲利19.07億元的佳績,是近五年新高紀錄。展望2017年,元太三箭齊發,釋出電子書閱讀器、電子標籤及電子紙數位看板等市場樂觀訊息。法人估計,元太今年毛利率可望挑戰40%

元太近年淡出LCD業務,轉型成為專注電子紙研發與製造的公司,除以精實管理提高生產效率,聚焦電子紙製造及應用的營運綜效也逐漸顯現,本業轉虧為盈,去年全年每股純益1.69元。

元太因產品組合優化、輕資產及營運效率改善,毛利率在2014年時是22.59%2015年為31.18%、去年達36.56%。元太董事長柯富仁表示,由於製造與材料成本下降,加上聚焦電子紙業務,有助改善產品組合,預估今年毛利率會較去年成長。

柯富仁指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需求持穩,在亞洲與新興市場方面,尤其大陸因經濟改善與終身閱讀需求,拉動電子書閱讀器成長。元太耕耘大陸與印度市場,今年上半年電子書閱讀器會比去年同期成長。

他指出,持續推廣電子紙在電子書閱讀器以外的多元應用,電子紙貨架標籤去年表現亮眼,獲得全球客戶採用導入。行李箱智慧標籤的產品也開始全面導入市場,成為新的成長動能,累計電子紙標籤總出貨量已突破1億片,電子紙標籤已成為主要營運成長動能之一。

柯富仁強調,為拓展電子多元應用面,與策略合作夥伴結盟,除與上、下游及周邊產業組成策略聯盟,並與主要零件供應商技術合作,共同建構完整的電子紙應用生態系統,加速電子紙應用領域的拓展。

展望今年,元太積極開發智慧標籤、電子紙筆記本,和電子紙看板與建築材料的新應用,或著眼於物聯網(IoT)及智慧城市領域具節能省電與環保優勢的產品。

[Home]


2017/04/05 2.3.1. 美光反擊陸挖角 提告百人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大廠美商美光科技(Micron)出重手反擊陸廠挖角行動,上月配合台灣檢調單位,針對稍早前併購的華亞科及瑞晶科技關鍵製程和研發人員跳槽至對岸,或協助大陸廠進行DRAM研發,展開大規模搜索,並限制相關人員出境,估計有上百人遭到約談及搜索,在業界掀起極大震撼。

美光在去年底曾寄存證信函給大批從美光陣營跳槽至陸廠,或協助大陸進行研發的聯盟廠商,此次又正式透過檢調單位協助,訴諸法律行動,提告百人,頻有動作意在防止相關營業和技術機密遭竊取。

美光昨(4)日證實確已向檢調單位提出重要資訊遭盜用,並配合檢調單位進行調查,但因進入司法調查程序,對到底有多少人遭到調查,目前暫無法對外提供。

但紫光集團澄清,目前挖角前華亞科的員工多是建廠相關事務人員,紫光集團決定朝自主研發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等,目前重心先投入3D NAND Flash研發。

消息人士透露,這波遭到美光反制,透過司法途徑對從美光併購後的華亞科和瑞晶員工展開搜索行動,應是已掌握相關人員竊取營業和技術資料跳槽至大陸公司或協助大陸DRAM研發。

遭到搜索的相關人員主要集中在之前的華亞科員工。據了解,在美光提出併購華亞科全數股權後,前後已有近200位員工跳槽至大陸合肥長鑫、紫光集團和福建晉華等公司,主要原因係大陸相關發展DRAM公司祭出比台灣二至三倍高薪,全力挖角。

稍早包括三星、SK海力士(SK Hynix)也同樣寄出存證信函給跳遭至陸廠的員工,不過因主要成員多數來自台廠,且後續挖角行動不斷,讓美光感到事態嚴重,決定透過司法途徑正式提告,希望藉此防止技術和營業祕密遭陸廠剽竊。

美光展開司法反制行動,確已收到強大恫嚇和阻撓陸廠開發DRAM腳步。據了解,跳槽至福建晉華負責研發利基型DRAM的多位重要成員,也是這次遭到調查和限制出境的對象;由福建晉華出資設在聯電南科廠的試產線已暫時停止,正由檢查人員進行調查。

對岸半導體獵人 鎖定台積

中國大陸衝刺半導體產業,朝建立自主記憶體和邏輯晶片目標前進,在全球主要三大DRAM廠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全力防堵技術流向陸廠外,對岸挖角行動也伸向台積電等邏輯晶片代工廠,台廠也得提高警覺。

中國大陸已將半導體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並揭示到2020年自製率要達到50%,到2025年自製率更推升至75%

大陸各省為爭取國家產業發展基金挹注,也積極朝自建晶圓廠目標前進,發展目標除了記憶體外,還包括應用範圍更廣的邏輯晶片。

據統計,中國大陸目前宣布投入興建12吋晶圓廠投資已高達26件,其中已有12座進入建廠,發展半導體的企圖,已讓全球不敢小覷。

陸廠為達相關政策目標,不惜砸重金搶人才、搶技術。其中DRAM產業被列為國家政策指標廠紫光集團,已相繼宣示在武漢及南京各自興建年產30~35萬片的記憶體生產重鎮;合肥長鑫和福建晉華也都相繼展開建廠行動。

目前DRAM技術只剩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大廠,儘管陸廠大舉挖角,但在三大廠反制下,研發時程恐難如預期在2018大舉投入DRAM生產。

[Home]


2017/04/05 2.3.2. 收購諾基亞效應 鴻海獲利恐受衝擊 富智康示警 上半年虧33 [ 經濟日報 尹慧中、簡威瑟]

清明連假期間,鴻海集團海外投資頻傳出利空消息。其中,鴻海集團旗下富智康(FIH)發布新聞稿示警,受收購諾基亞的成本影響,預估今年上半年將虧損,預計合併損失不超過1.1億美元(約新台幣33億元)。

富智康在新聞稿指出,儘管預期今年上半年營收將逾46億美元,年增逾99%,但因公司新業務開展、去年518日集團確認與HMD一同收購諾基亞功能手機資產,恐將因相關成本影響,讓今年整體上半年轉虧損。

由於鴻海集團持有富智康逾六成股權,市場憂慮,富智康上半年轉虧、恐拖累母公司獲利。另外,富智康也預告,預料在今年下半年仍將持續認列收購諾基亞的相關成本。

鴻海旗下富智康是在去年518日宣布,收購微軟旗下諾基亞品牌的功能手機業務,以總代價3.5億美元(約新台幣115.07億元)收購有關業務,包括其智慧財產權及其他不動產等。其中富智康出資3.3億美元,其餘由HMD負擔。

市場觀察,在諾基亞品牌持續轉型發展之際,上半年主要製造夥伴富智康仍將面臨產品新舊交替、產業傳統淡季。至於外界盛傳、諾基亞今年第2季將推出旗艦機種,一般預料新機推出後對富智康營運有拉抬效果。

另外,富智康也已任命黃欽賢、羅忠生任執行董事。黃欽賢已在鴻海集團任職逾13年,最近五年擔任鴻海集團財務長特助,擁有相機模組、伺服運動監控系統與自動化財務與業務營運經驗。

鴻海利空頻傳 外資照樣挺

鴻海集團在台股清明節前,先是繳出亮眼財報,卻在清明連假期間連爆富智康發布獲利預警、日本大阪?10代廠SDP盈轉虧等利空。元大投顧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陳豊丰評估,鴻海對此二事件認列虧損應低於50億元,占集團全年獲利僅3%

整體而言,外資圈對鴻海的看法,已從去年的正反參半,轉變至樂觀氣氛。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張博凱是市場上看多鴻海的指標分析師,不僅最早預言鴻海併購夏普後、可望發揮綜效,駁斥市場看衰言論外,他更再度提高對鴻海的推測合理股價,來到150元,持續占據法人圈最高位置。

其他大型外資機構包括:大和資本、德意志、摩根大通、瑞信、野村、瑞銀、花旗環球證券等,對鴻海亦均持正向看法,推測合理股價全在百元以上,顯示外資圈對鴻海股價重返三位數,寄予厚望。

陳豊丰估算,鴻海透過夏普間接持股SDP比重僅為12%,而且夏普在鴻海入主後,本身獲利表現已改善、去年第4季轉盈,可抵銷掉SDP的部分影響。至於SDP之所以虧損,未來尚可持續觀察。

富智康預期上半年由盈轉虧,主要是去年收購諾基亞(Nokia)功能手機業務,投入集團大量資源,加上後續生產與銷售成本,拖累上半年財報。

[Home]


2017/04/05 2.3.3. Vizio總蔚專訪 /Vizio軟硬兼施 拚銷售新高 [ 經濟日報 張義宮]

北美第二大電視品牌的Vizio總裁王蔚表示,賣電視不僅只是銷售硬體而己,Vizio更重視電視與軟體的結合,在Smart TV時代他看好電視、手機與平板的整合將成為主流。

Vizio今後結合大數據、節目內容開拓更多的客源,並與台灣供應鏈有緊密合作關係,將是2017Vizio電視銷售量挑戰超過1,000萬台,再創新高動力。

他說:「看好美國市場穩健成長,並規劃拓展中南美、亞洲東協及歐洲市場,為銷售逾千萬台目標添增成長動能」。

Vizio成功要素為深耕品牌,透明化經營之外,與台灣供應有深度合作,也是共同抬轎Vizio再創高峰的推力,主力代工廠包括瑞軒、鴻海、冠捷,及友達、群創、聯發科等供應鏈,均是重要夥伴關係。Vizio品牌創業邁向14年,經營靈魂人物的王蔚日前回到台灣,接受本報的專訪,分享品牌成功的關鍵及今年營運發展。以下是訪談紀要:

手機變遙控器 提升附加價值

問:液晶電視發展的趨勢為何?今後會有那些突破點?

答:總結來說,賣電視不僅只是銷售硬體而己,Vizio更重視電視與軟體的結合,多年前即在美國第一家推出連網電視,繼而物聯網電視,發展至今的智慧電視(SMART TV)成為電視的主流趨勢,而且Vizio全力投入研發用最高的技術全力支援。今後朝向更容易操作,結合大數據、節目內容,深入消費市場。

我是工程師背景出身,利用科技趨勢,善用網路世界帶來的娛樂新紀元。過去我們是用天線,只能看幾台的電視,進化到Cable、衛星,導致消費者的行為改變了,不一定只需要一台無智能的電視而己。

因為新聞可以直播、足球、籃球賽也是,拜會網路的成熟,頻寬夠大,內容的傳遞可以一對一、一對多,透過技術革新,網路成為會賺錢的利器,因此,Vizio著墨甚多,不只是賣電視硬體的業者而己,我們成立Big Deta大數據單位,知道什麼節目受到歡迎,客戶喜歡什麼什麼?藉此介紹更多的內容,將服務做得更好,讓消費者一回家,就可觀賞他喜愛的節目、內容。

問:Vizio有那些因應的作法?

答:Vizio在美國有460470位員工,其中有60位研發工程師專門在做Big Deta、內容這一項領域,善用網路帶給消費者更好的觀賞經驗。

電視也是一樣,客戶不會只要硬體不要軟體,提供整合的服務,才能提高滿意度。軟體的發展上,朝向大數據、手機控制電視是二大方向。

推出手機為遙控器,可以使用在AndroidiOS手機系統,作為第二個控制平台,也是第二個可以觀賞的屏,提升附加價值,增加多功能性。平板、手機的內容與電視整合與共享,也是電視的遙控器,可以介紹節目、內容,達到互通的效益。

今後看好節目、內容與大數據在電視市場的運用,隨著手機、平板與電視的互動躍為主流,幾年前買下二家公司,包括廣告與大數據的平台業務,利用創新與研發,要開發讓消費者可以更容易使用的電視,以及推薦新的節目給客戶。

站穩北美市場 拓銷東協歐洲

「電視+節目」是電視應用生態鏈的突破。以Apple為例,它將硬體及軟體的技術整合做的很好,成為手機業的leaderVizio已是電視硬體的領導者,在軟體的內容將下功夫去做。

問:2016年耶誕節銷售的成果?2017年的北美電視市場及Vizio電視銷售的目標?

答:耶誕節期間在美國市場的電視銷售業績很不錯。以4K機種、大尺寸為主,2016年總計銷售量超過800萬台,有年增超過10%的業績成長。

Vizio在北美市場地位很有信心,2017年可望較去年成長,電視銷售量挑戰超過1,000萬台,年增逾一成,再創新高。目前銷售地區有美國、加拿大及軍墨西哥市場,展望新的一年,將把中南美、亞洲東協及歐洲市場,列為新增拓展的市場,這也是銷售成長的助力。

馬拉松耐力戰 目標超越三星

問:如何看待與三星在北美電視市場互爭第一的競爭?

答:在美國市場,Vizio與三星互爭第一、二名,有時候互有領先,是二家在美國市場占有率超過二位數的電視品牌,更是去年賣出50吋以上大尺寸電視最多的二家業者,大幅領先競爭的第三大品牌。

特別是,美國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大尺寸電視,擺在客廳重視的是品牌,信賴度成為關鍵的選項。Vizio品牌已與三星並列第一、第二的知名品牌,具有的可信賴度充分建立,Vizio才能締造在美國市場逾二位數的占有率。

Vizio過去著重在大尺寸電視的銷售,今後也會挺進小尺寸,輔以進軍小型零售商,補強Vizio以大型連鎖通路為主的銷售型態。

持續朝向將品牌做得更好、產品及服務也做得更好,自然有機會超過三星的來臨,這是我們的目標,就像跑馬拉松一樣,要有長期的耐力,加上團隊的合作,做好電視畫質,容易操控及使用、與客戶互動良好,超越三星將指日可待,成為美國市場第一。

技術創新 不怕紅潮

問: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對電視產業會有那些影響? 台灣面板業者應該掌握那些優勢?

答:競爭永遠存在,日本電視品牌被南韓取代,唯有創新的技術,才能在市場取得競爭力。三星、LG的電視做得很不錯,但同樣也面對來自大陸電視品牌的強大的競爭及壓力,今後面對中國面板及電視的崛起,亦是唯有產品及技術力不斷創新來因應。台灣面板業者有自己的特色,即使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也有各有各自的生意模式及競爭優勢。

問:Vizio的銷售規模愈來愈大,在營運、管理上,如何應對?

答:建立強而有力的團隊合作,Vizio創立14年來,以Vizio品牌為驕傲,與客戶間建立溝通橋樑;不以財務目標為前提,重視客戶滿意度,做好這些,滿意度自然而然的上來,策略、合作團隊、品牌三位一體,做好品牌非一天可以成功。

問:Vizio的供應鏈有那些是向台商採購、委託代工? 如何與瑞軒、鴻海及冠捷維持緊密的代工合作關係?

答:彼此之間分工合作多年了。Vizio電視在美國市場成功打開知名度及銷售量,主要代工廠以台灣業者為主。跟瑞軒自2004年開始合作,在美國市場己賣出2,800萬台,在全美1億個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瑞軒現今並持有Vizio8%股權。

劫後餘生 王蔚悟出商道

有華人之光美譽的Vizio總裁王蔚偏愛舉重,平躺可以舉起達160磅,他認為,舉重有不同的動作,可以訓練到身體各個地方的肌肉,全身都可以運動到,是很特別的一項運動。

他捲起手臂,堅實的肌肉超乎一般人甚多,可以看出長年來鍛練的成果斐然。

由於經常當空中飛人,要調整時差及維持身體健康,在海外,他要求每天一小時的健身房跑步是基本功。他說:「一天沒有運動,就會很難過,運動是調整時差又可健身的很好方式。」

王蔚是2000年新加坡航空的空難中倖存者之一。他回憶,飛機出意外時,已經分成幾塊,後方的濃煙很快瀰漫至前方商務艙,他一度沒有氧氣已快昏倒,幸好找到飛機最前方的逃生門,在逃生梯已變形無法使用下,當時機艙與地面高度已沒有多少了,他第一個跳下、繼續往前衝到空況的地方,安全獲救。當時,他也協助幾位乘客一起逃生,更看到許多慘狀。經歷空難死裡逃生的經驗,他認為,「搭乘飛機不建議穿聚酯貼身的服裝,起飛及降落之際最好將鞋子穿好,不要赤腳」,這是他衷心的建議。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也驗證在王蔚身上。

空難倖存的王蔚體認到「沒有什麼比面臨死亡更可怕」,在人生的職場上也有很大轉變。2002年,他與友人以60萬美元共同成立Vizio,提出物美價廉,但具有高品質的電視產品,以及出色的客服支援相結合,並以台灣為主的供應鏈逐步打出成為美國家戶喻曉的Vizio電視品牌。

王蔚分享成功的要素有,「專心做好Vizio品牌,提供品質好、技術領先、便利操控及有完整的售後服務。」他強調,品牌是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Home]


2017/04/05 2.3.4. TCL攜阿里騰訊 攻網路電視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被樂視、小米等後起之秀輪番搶奪市占後,大陸老牌電視企業TCL決定進入網路電視這片紅海。這次還攜手兩大網路巨頭阿里巴巴與騰訊,推出網路品牌「雷鳥」,網路電視的競爭恐怕將更加激烈。

新金融觀察報報導,一向以發布會著稱的樂視,在發布自己電視新產品的那天,卻被TCL搶了風頭。TCL329日祭出網路電視新品牌「雷鳥」及最新產品。這也代表被樂視、小米、微鯨瓜分的網路電視江湖,又多了一個分食者。

TCL集團副總裁、TCL多媒體COO兼中國事業部總經理王成表示,TCL對過往五年大陸市場上的網路品牌進行盤點,發現這個時候反而是有新機會。

王成說,「之前的網路企業沒有做過電視的經驗,沒有電視研發供應鏈基礎,他們帶著一種網路的新觀念做突破,這確實是原來傳統電視企業沒有想到,不是我們做不到,是想不到。」

消費觀察家報導,雷鳥品牌由TCL集團,分別與騰訊、阿里合作打造。將TCL集團的資金、研發,以及供應鏈掌控的優勢,與騰訊視頻和阿里巴巴旗下優酷的內容優勢融合在一起。同時,各方還將在人工智慧及雲端服務上進行數據打通,實現資源分享。

在通路上,雷鳥將透過與京東、天貓兩大電商平台的合作打開線上通路。TCL多媒體副總裁、雷鳥科技CEO郭彤表示,雷鳥將以網路通路為主,並基於之前進行使用者營運和內容營運,未來雷鳥線上的通路占比將達到70%80%

值得玩味的是,樂視方面沒有派代表出席TCL發布會,雙方曾在去年進行戰略合作。TCL內部人士透露,之前雙方的合作並沒有非常滿意,今後TCL將與第二大股東樂視的智慧電視展開直接競爭。

在群雄逐鹿的網路電視行業,看似滿滿的行銷噱頭,其實卻依然虧損嚴重。例如在2015年主營超級電視的樂視致新,淨利潤虧損人民幣7.3億元,2016年上半年淨利潤虧損人民幣5,687萬元。

市場洗牌…淘汰賽開打

大陸業內人士分析,網路電視品牌於2013年開始興起,到今年將面臨洗牌,會有一些品牌會被淘汰,但也會誕生一些具備網路基因的新品牌。

新金融觀察報報導,2015年,從年初到年尾不斷有網路公司追隨樂視、小米的腳步,進入網路電視領域。看尚、暴風、風行、PPTV、微鯨等新的網路電視品牌,和樂視、小米一起在2016年市場中不斷開戰,電視價格不斷探底,銷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然而,2016年下半年面板價格開始回升,給這些廠商造成了不小的打擊,面對成本不斷上升,不少品牌的電視價格不得不漲價。

相比已有20多個網路電視品牌參與競爭的入局時機,TCL的雷鳥作為獨立品牌此時進場略顯遲到。

與傳統同行相比,創維較早推出了酷開品牌;海信去年也以智慧電視作業系統VIDAA之名,打造全新的VIDAA網路電視,並定位高階市場,正式拉開網路電視的定位分界線;長虹也已營運旗下CHiQ品牌多年。

奧維諮詢數據報告顯示,2014年全年電視銷量下降至4,500萬台,年減5.6%,是中國電視行業3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Home]


2017/04/05 2.3.5. LCD產能衝 加速大尺寸化 [ 經濟日報 魏興中]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研究顯示,全球LCD面板產業產能持續成長,至2020年時總產能面積將超過370平方公里,相當於110個紐約中央公園的面積大小,將促使面板廠更加推動LCD面板大尺寸化。

IDC全球硬體組裝研究團隊市場分析師陳建助表示,20152020年,全球LCD面板產能年複合成長率約7%,平均一年增加6.1個紐約中央公園面積大小,三年產能成長幅度可達三星顯示器(SDC2015年的總產能。

陳建助指出,若要完全消耗這些新增產能,大尺寸面板平均尺寸在2020年前需大幅增加12吋,也因此未來LCD面板大尺寸化現象將更加明顯。

大尺寸面板領導廠商如京東方、樂金顯示器、群創、友達、三星顯示器等,透過大世代面板廠之產能優勢,提供具價格競爭力的大尺寸面板產品線。

從大尺寸面板應用的角度觀察產品發展趨勢,在面板廠獲利導向及品牌需求下,電視面板仍以更大尺寸與高解析為發展重點,其中電視面板平均尺寸將連續兩年成長兩吋,2017年電視平均尺寸將超過44吋。

同時大尺寸電視面板趨勢亦將帶動高解析面板出貨快速成長,預估2017年每三片電視面板將有一片是4K UHD解析度,2017年成長率高達47%

[Home]


2017/04/05 2.3.6. LGD廣州廠持續擴大產能 年底上看月產20萬片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樂金顯示器廣州廠產能持續擴大,年底可望上看每月20萬片。

大陸市場對大尺寸LCD電視面板需求增加,加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傳將向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採購LCD面板,促使LGD廣州工廠產能持續提高。2016年底該廠月產能已達15萬片,但2017年底可望增加至18萬片。

據韓媒Money Today報導,業界消息指出,2016LGD大陸廣州廠產能已超過原先目標25%,達到每月15萬片,但LGD仍準備持續提高產能,目標2017年底達到每月18萬片。

LGD廣州廠為8.5代線(2,200X2,500mm),是LGD在國外興建的第一座面板工廠,於20149月啟用,主要生產49吋、55吋及65吋等大尺寸LCD電視面板。該廠建廠時曾獲得廣州市政府與電視業者創維投資,讓LGD取得在大陸製造並且銷售的在地優勢。

LGD表示,最近大陸電視業者對UHD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增加,因此工廠以最大產能的方式運作,2016年底每月產能已達15萬片,超過原本的預估目標。廣州廠稼動率在20166月底已超過100%,目前仍然產能全開。

業界消息指出,LGD廣州廠分為兩部分,GP12016年底產量已達到每月9萬片,GP2正在進行擴產;2016年每月15萬片的產量之中,9萬片來自於GP1,其餘6萬片來自於GP2

市調機構IHS Markit預測,2017LGD將出售70萬片LCD電視面板給三星電子。業界認為,LGD積極在2017年底將廣州廠產能提高到18萬片,多少與決定和三星交易有關;三星需求規格將是55吋以上的大尺寸面板。

大陸市場的需求持續擴大,加上三星的面板採購,兩者都促使LGD廣州廠持續提高產能,2017年底甚至可上看每月20萬片。

對於業界的這項傳聞,LGD表示,廣州廠持續擴產並非因為三星訂單所需;2016年底廣州廠確實達到月產能15萬片,但現階段無法透露2017年底的目標產能為何。

[Home]


2017/04/05 2.3.7. IHS:陸投資大尺寸面板火熱 未來可能超越南韓 [ 電子時報 周延]

南韓201760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市佔率可望過半,但大陸近來急起直追,2019年可能超越南韓。

大陸顯示器業者正迅速追擊60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市場,隨著大陸各顯示器業者10.5代線將於2019年完工投產,顯示器市場版圖將風雲變色,南韓面板業者恐被超越。

據韓媒iNews 24引述調研機構IHS資料,全球電視市場朝大尺寸快速邁進,201750吋電視銷售比重將佔整體的20%60吋以上市場行情亦逐漸看俏。

IHS Technology Korea理事朴振韓(音譯)表示,2023年全球電視市場中,60吋以上將佔總量10%,以面積來言,將佔20%以上;以營收來看將達近30%。而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與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60吋以上面板的市佔率將持續上升,隨著電視大尺寸化趨勢,面板供給量將增加,未來大尺寸面板價格會逐步下降。

理論上,全球家庭平均客廳距離可容納的電視尺寸可達100吋,一般而言,55吋電視至少須距離2.3公尺、652.7公尺、1004.1公尺,方能有效收視電視內容。

隨著顯示器面板良率趨穩且供給順暢,電視價格降低將吸引高強度需求,近來55吋電視價格持續下探,已有跌破1,000美元者;而至2017年底,主要品牌超高解析度電視(UHD TV)價格將跌破1,000美元,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造成購買障礙的因素降低。

IHS資料,2017年南韓50吋以下顯示面板出貨量將減少,反之,55吋以上大尺寸顯示面板出貨量將增加。

2016~2017年南韓小尺寸顯示面板出貨量上,32吋面板將從2,100萬片降到1,700萬片,40~43吋面板將從3,600萬片降至2,400萬片,46~49吋將從2,000萬片降至1,900萬片;大尺寸顯示面板出貨量上,55吋面板將從1,800萬片提升至2,100萬片,60吋以上面板將從800萬片提升至1,200萬片。

未來,三星顯示器與樂金顯示器在60吋以上面板市場上將有所斬獲,2014年兩家公司市佔率各為13%14%2016年上升至30%21%,預估2017年將擴大至33%23%,總計兩家南韓廠商佔全球60吋以上面板市場比重將增至56%

然而,雖說南韓業者在60吋以上大尺寸電視市佔率可望過半,但大陸業者正如火如荼地朝擴增大尺寸面板產能追擊。對此,IHS台灣區首席理事表示,過去南韓面板產業生產能力最佳時,可達35%市佔率,但隨著大陸進行產業垂直整合,提升產能,2018年第3季後可達40%市佔率,例如京東方(BOE)10.5代廠完工後,2019年可望超越南韓,成為全球LCD市佔率第一業者。

京東方此刻正於河北建置擁有全球最大玻璃基板的10.5B9廠,生產2940x3370mm尺寸的玻璃基板,總計投資人民幣460億元。此外,華星光電(CSOT)、收購夏普(Sharp)的富士康亦開始在廣州等地興建面板廠。

大陸業者一窩蜂建置10.5代產線,係欲搶佔大尺寸電視市場,目前8.5代產線所生產的玻璃基板,每片僅能切割成365吋面板,而10.5代產線則可切割8片,切割效率(Cutting Efficiency)96%,對照8.5代僅65%,若採32吋玻璃混切基板技術(Multi-Model GlassMMG),則切割效率可提升至94%

大陸政府對於本土業者新建面板廠也給予相關政策鬆綁與支持,除大陸中央政府提供本土面板業者融資外,大陸業者也積極遊說地方政府,使本土業者能在短期內籌得建廠投資費用。

京東方興建河北10.5代廠投資案,獲得河北省政府投資人民幣270億元,京東方自籌人民幣30億元,以及向銀行融資人民幣160億元,總計本投資案,京東方自身出資比重僅7.27%

然而,大陸面板業者一窩蜂投入過去無經營經驗的LCD面板產線,也將面臨良率不佳等問題,此外,能否有充足的水電資源也是一大關鍵。

IHS台灣區首席理事表示,10.5代面板廠在大陸是重大議題,但對於大陸業者依靠地方政府補助來興建工廠也有隱憂,10.5代廠所需的大量自然資源,可能讓大陸業者與地方政府進退維谷。

[Home]


2017/04/05 2.3.8. 三星顯示器加速產線調整:主攻OLED面板 三星顯示器加速LCD產線調整 [ 電子時報 嚴思涵、林怡伶]

三星顯示器縮減LCD產量,是因在中小尺寸顯示器市場上,OLED已逐漸成為主流。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將加速調整LCD生產線,陸續關閉5LCD產線L57L7-1,接著又關閉L6產線。L7-1產線將在2017年內轉換為OLED產線等,將集中擴大生產中小尺寸OLED

Digital Times報導, 三星顯示器2017年將關閉L6產線。L65LCD產線,每年生產約140萬片面板,三星顯示器計劃關閉產線後,出售相關設備。

三星顯示器201510月已關閉生產筆記型電腦、監視器面板的5LCD產線L52016年底再中止7L7-1產線生產,並計劃2017年底利用該產線生產6代可撓式OLED面板。

報導引用市調機構IHS說法指出,L7-1產線已發包OLED設備,第2季將開始安裝設備。三星顯示器2017年底在南韓LCD產線將僅有7L7-28L8-1L8-2,及大陸蘇州8代共4LCD產線。

三星顯示器縮減LCD產量,是因在中小尺寸顯示器市場上,OLED已逐漸成為主流。蘋果(Apple)預計9月推出的iPhone 8將搭載OLED面板,2018年推出的iPad也有可能改用OLED面板。

南韓顯示器面板業界人士表示,繼智慧型手機之後,平板電腦也將改搭載OLED面板,三星顯示器未來可能停止生產LCD面板。中小尺寸OLED面板的需求持續升溫。

另一方面,南韓市調機構IHS Markit日前舉辦2017年南韓顯示器論壇,並預測2018年前LCD將維持榮景,然2018年第2季後價格將會止揚。

三星顯示器L7-1轉換至OLED線 有望於今年底稼動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2016年底停止生產的LCD產線,可能於2017年底開始投入OLED面板生產。

根據韓媒每日經濟報導,市調機構IHS理事朴振漢(音譯)日前出席2017南韓面板研討會指出,南韓業者多在準備將事業重心由LCD轉換至OLED。三星顯示器已於日前停止L5L7-1產線運作,L7-1新設備預計於第2季開始入庫,據消息指出,2017年底便可開始生產6OLED面板。

三星顯示器天安廠L5產線用於生產筆記型電腦、監視器面板用中高價、低價LCD面板也已於201510月起停產。

朴振漢進一步表示,不論三星顯示器未來決定停產或出售L6,三星顯示器的LCD產線只會剩下17代線及38代線,正式成為OLED營收超過LCD的面板業者。

另一方面,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也在考慮廢除低世代LCD產線,目前正在進行6OLED產線轉換作業。

三星顯示器投入26億美元轉換OLED 韓多家設備商受惠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投資約3兆韓元(26.9億美元)LCD製程轉換為OLED製程,三星的OLED設備協力廠商可望受惠。

據南韓Edaily報導,三星顯示器針對位於南韓忠清南道牙山的L7產線所需的OLED設備,已對南韓及海外協力廠商執行設備發包。L7原為7LCD面板廠。

三星顯示器近來為對蘋果(Apple)供應面板,為確保追加OLED出貨量,決定將L7產線轉生產OLED面板。蘋果預計20179月推出的新一代iPhone系列將搭載OLED面板。三星顯示器生產OLED面板的A3產線已達到每月12萬片全稼動狀態。

三星顯示器L7產線將生產6.5OLED基板。三星顯示器日前進行L7產線設備發包作業,2017年第4季設備將陸續入庫裝設,2018年第1季內可量產,月產能約3萬片。

報導指出,一般以6.5代基板來說,若要具備1萬片月產能,須執行約1兆韓元的設備投資,因此L7產線轉換製程,投資規模可能達到3兆韓元。三星顯示器著手執行達數兆韓元的投資轉換OLED製程,南韓相關設備商SFARorze SystemsToptecHB TechnologyAP SystemsWonik IPSTera semiconViatronKC TechDMSICDCharm EngineeringK-mac等可望受惠。

SFA獲得5,064億韓元規模OLED設備訂單,雖然未公開合作對象,但SFA為三星顯示器OLED製程自動化設備等主要供應商,外界推測供應對象為三星顯示器的可能性頗高。

製程自動化設備用來運輸、分類及儲藏OLED基板。繼SFA之後,Rorze SystemsToptec等也可望獲得訂單。此外,AP Systems可望供應雷射矽結晶化設備和封裝蒸鍍設備等。

Charm Engineering可望獲得雷射修復設備訂單、KC TechDMS則有機會獲得洗淨設備和顯影設備等多樣濕式蝕刻製程設備訂單等。 另一方面,OLED為自發光顯示器面板,較LCD反應速度快,且無殘像,可重現自然顏色,且具有可完整重現3D立體影像的優勢。

[Home]


2017/04/05 2.3.9. 仁寶 技嘉 奇鋐加薪3% 陳瑞聰批一例一休:人事成本大增5000~6000萬元 很不合理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陸續公布

2016年財報剛結算完,已有科技大廠陸續公布2017年調薪幅度,電腦大廠仁寶(2324)、主機板大廠技嘉(2376)今年都調薪3%,調薪幅度與去年相仿;而散熱模組廠奇鋐(3017)去年獲利創6年新高,今年調薪3%,和去年1%相較幅度大增2倍。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表示,董事會剛討論完員工調薪幅度議案,今年維持一樣調薪3%。陳瑞聰表示,調薪是員工應有的福利,此案通過將使6000多名仁寶員工適用。

技嘉連4年維持加薪

據仁寶公布的資料顯示,2015年仁寶調薪幅度平均為3.5%2016年為3~4%,而今年則預計為3%,相去不遠。

奇鋐調薪幅度遠優於去年,今年加薪幅度3%較去年多2倍。奇鋐去年每股純益2.43元,比2015年成長16%,創6年來新高。

技嘉也公布今年調薪幅度達3%,事實上,技嘉近4年都維持加薪3%福利,相當穩定;而獲利部分,技嘉也是連續4年都維持每股純益3元以上的好成績。

雖仁寶宣布台灣員工加薪,不過總座陳瑞聰話鋒一轉,提到政府新施行的一例一休,反而讓仁寶人事成本意外大增5000~6000萬元,「很不合理。」陳瑞聰說,特休年假不休完,《勞基法》新制可以折現,導致企業費用增加,陳瑞聰直言「這樣不好」,員工想拿代金取代休假,違反《勞基法》降低工時精神。

陳瑞聰說,這是觀念錯誤,勞動部此法令美意是怕勞工過勞,鼓勵休假,若休不完可以發現金,這不是鼓勵員工休假,現在員工反而不休假換領代金,政策被扭曲。

仁寶台灣總員工人數超過6000人,以此推算,「年假放不完可折現」的新制上路,仁寶平均一位員工領到近1萬元(以總增加費用除以總人數平均概算),對此陳瑞聰大呼其實費用可能不止該數字,比方或許有些高階主管未休完但沒領代金,所以總成本高於該數字。

廣達和碩分紅逾20

不只台灣薪資成本上漲,中國也有工資問題,由於中國每年工資上漲壓力持續發酵,華東一帶還有招工不容易的考驗。陳瑞聰表示,因應華東工資比西部高的現象,已經在四川增設手機組裝產線,分散華東廠的人員招募及薪資壓力,四川手機產線第1季已經上線。

仁寶員工紅利發放金額今年達8.76億元,以員工6300人計算平均可分13.9萬元,陳瑞聰表示配息率將維持6成水準,其中將含資本公積,市場估配息與去年1.2元相近。

技嘉員工分紅今年預估為3.19億元,含工廠在內員工人數達8000人,換算平均每人約可分4萬元。

以員工分紅來說,目前公布的電腦大廠中,以廣達(2382)和和碩(4938)平均可分得紅利最高。廣達公布紅利達14.25億元,雖比2015年縮水,但以員工5300人計算,每人仍可分約27萬元;和碩員工分紅金額17.34億元,也比去年縮水,概算每員工約可分23萬元。

[Home]


2017/04/05 2.3.10. 鴻海財報驚喜 6外資喊買 [ 工商時報 張志榮、 鄭淑芳]

鴻海去年第4季財報驚艷外資圈,6家外資券商調升財務預估值;其中,麥格理資本證券更將目標價大舉調升至外資圈最高的150元,除看好續坐穩「OLEDiPhone8一哥」外,今(5)日可望率領台積電、大立光等,股價沉寂許久的蘋果供應鏈續攻。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Gokul Hariharan)表示,鴻海去年第4季營益率8.4%是2012年來新高,除因庫存回沖、保證金降低、人民幣略微貶值等一次性因素外,還包括i7組裝良率提升、i7 Plus比重拉高等。此從可成去年第4季毛利率優於預期就可知,來自金屬機殼獲利相當不錯。

哈戈谷認為,鴻海去年第4季獲利表現,應可紓解國際機構投資人關於組裝競爭加劇恐帶來價格壓力的疑慮,展望今年首季,台幣升值恐衝擊短線營收成長動能,但建議旗下機構投資人,應將眼光放遠至下半年獲利與營收成長動能成長。

花旗環球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預估,鴻海首季毛利率將由去年第4季的8.4%降至7.1%、與去年首季相同,每股獲利雖會受到台幣升值影響,但仍年成長9%、至1.75元。

楊維倫認為,鴻海作為新款OLEDiPhone獨家組裝廠商,將可以享受價格與出貨量雙優勢,畢竟今年下半年與全年iPhone出貨量預估,將由去年同期的8,500萬支與1.5億支成長到9,700萬支與1.57億支,iPhone將佔全年營收比重的41%;另夏普估將佔0.4%的今年稅前獲利。

郭董財報成績 一好兩壞

鴻海3月底公布去年財報,繳出獲利創歷史新高的佳績,超乎市場預期,但只高興二天,集團關係企業夏普面板10代廠?顯示器公司(SDP)及港股掛牌的富智康就接連傳出財報壞消息。不過,SDP?工廠與富智康的虧損並不至於拖累鴻海,法人圈還是喊出鴻海目標價上看百元。

法人:雙利空影響不大

法人強調,富智康股價已呈利空不跌,至於SDP第一大股東是郭台銘個人,推測長假期間出現的雙重利空,對鴻海股價的殺傷力應不大。好事難成雙,壞事總相連。繼SDP傳出終止連三年獲利轉虧,富智康也跟進示警。2017年上半年則可能從去年同期的小賺變大虧,對比長假前鴻海繳出的亮麗財報,形成強烈對比。

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周一搶先披露,郭台銘以個人名義投資公司超視?國際(SDP)以來,SDP首次出現全年虧損,不單營收縮減至1,613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441億元)、呈年減22%,虧損金額也達592億日圓(折合新台幣約162億元),等於宣告終止連3年獲利。

緊接著,富智康也發布財務預警,指出因生產及銷售NOKIA手機的成本大增,2017上半年的營運將大不如前;由於生產成本增加將延續下半年,故下半年恐怕也不樂觀。

據估計,富智康2017上半年虧損金額恐放大至1.1億美元(約33億元台幣),相較於2016上半年的2,082.3萬美元獲利,呈現兩極化的表現。

惟在營收上,卻可望出現逆勢表現,預期在新增NOKIA手機挹注下,2017上半年營收有機會出現幾近倍數成長,上看46億美元。

法人指出,富智康2017年獲利雖恐因成本激增而致虧損擴大,但在營收表現上,卻先嗅到落底的味道。在多了諾基亞手機出貨挹注,2017年營收有機會挑戰70億美元,相較201662.33億美元,出現15%的年成長,並結束2016年創下近3年新低的窘境。

或許是因為這個因素,先前跌跌不休的富智康今年出現利空出盡味道,年初以來漲幅已達27%。

[Home]


2017/04/05 2.3.11. 陸五一黃金周 電視買氣看衰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4月開始品牌、通路陸續發表液晶電視新機,促銷活動一波接一波。不過,奧維雲網(AVC)分析,受到銷售分流影響,今年大陸的五一黃金周液晶電視銷售將衰退,估計銷售量約191萬台,年減5.2%,銷售額約人民幣58億元,衰退6.5%。

2017年大陸液晶電視市場開局不利,1月份銷售量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4%,2月份銷量相比去年同期減少12.4%。奧維雲網分析,從經濟面來看,2017GDP成長率估計約6.5%,家庭收入和家庭消費購買能力在增長。但是,去年以來房市相當熱絡,12月商品房銷售額增加26.0%,今年則面臨各地相繼推出限購令,新一輪調控即將開始的狀況。

從電視供應鏈來看,重點尺寸電視面板價格仍持續上漲,但成本增長促進企業提升產品結構、生產效率,優化供應鏈。至於規格方面,廠商積極推出高階產品因應面板價格上漲的衝擊,像是OLED TVQLED、壁紙電視、人工智慧、鐳射電視等新技術產品形成話題上市。

奧維雲網指出,4月份將開啟一連串促銷活動,包括品牌日、通路、電商個別舉辦的活動將繼續分流五一黃金周的消費。估計五一黃金周促銷檔期的液晶電視銷售量約191萬台,相比去年同比減少5.2%,銷售額約人民幣5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則是下降6.5%。

去年大陸市場大尺寸、4K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快速攀高,預估2017年將延續這個趨勢。預估大陸五一促銷檔期,50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銷售占比將超過5成,達到56.3%,60吋以上的電視銷售占比也將達到13.1%的新高。其中55吋電視銷售占比將衝上31.4%,60吋、65吋的占比分別有5.6%、5.7%。中小尺寸電視的銷售占比下滑,40吋、42吋、43吋電視占比估計約14.9%,32吋電視占比則減少到13.1%。

至於其他規格方面,4K電視占整體電視銷售比重將達到69%、年增10%。HDR電視的占比將達31.8%、年成長率達27%。65吋占比7.6%、年增2%。曲面電視占比13.4%、年增3%。智慧電視占比91.3%、年增10%。

郭董加碼電視買大送小 炒熱面板備貨潮

鴻海/夏普去年底打出液晶電視「買大送小」的口號,寫下亮麗銷售成績。鴻海今年則趕在大陸五一黃金周之前,再度祭出買大送小策略,除了「買70吋電視送60吋電視」之外,還加碼「買60吋電視送45吋電視」,要力拚全年千萬台的銷售目標。對此,大陸本土品牌業者嚴陣以待,4月面板備貨不手軟,估計第2季電視面板出貨季增10%~20%。

鴻海/夏普集團總裁郭台銘主導之下,去年大陸雙11購物節全力促銷夏普品牌電視,打出「何須55,直奔70!」的買大送小的優惠,只要人民幣13,999元、買70吋電視就送60吋電視。

而郭董的首次出手,立即傳出捷報,讓夏普在雙11單日電視產品總銷售金額達人民幣6.2億元、相當於新台幣30億元。鴻海/夏普今年搶在五一黃金周前發動攻勢,同樣是新台幣7萬元有找的價格,再次推出買70吋電視就送60吋電視的促銷活動,而且針對小家庭,再增加買60吋電視就送45吋電視的活動,希望銷售能更勝去年雙11的表現。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鴻海、夏普提前在3月底再次推出買大送小的促銷活動,就是要全力衝刺年銷售千萬台的目標。

鴻海集團的大動作,也讓大陸電視品牌繃緊神經,讓第1季拉貨動能比較疲弱的大陸廠商,趕緊為即將到來的促銷季備貨。因此,4月整體電視面板拉貨動能優於23月,預估大陸六大電視品牌第2季電視面板需求相比第1季將成長10%,至於韓國兩大電視品牌的需求量更是有20%的季增率。

謝勤益指出,整體來看,雖然大陸、拉丁美洲等市場的電視庫存偏高,但是這些庫存都是去年的舊機種,品牌針對近期發表的年度新機的拉貨力道還是相當不錯。特別是在電視大尺寸化加速的趨勢之下49吋、50吋、55吋、65吋等大尺寸電視面板需求還是成長,使得供給還是偏緊俏。預期4月份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還是持續上漲,中小尺寸電視面板的價格穩定。

[Home]


2017/04/05 2.4.1. 台電子業減資風的危機與轉機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台灣上市櫃公司近期吹起現金減資風,台股電子業模範生新普,也加入減資行列,29日宣布減資4成。外界質疑,上市櫃公司大股東藉此避稅,然此僅是企業減資原因之一,最主要原因,是企業看待產業前景保守,此對台灣電子業是危機也是轉機,重點是觀念,如何改變。

股市觀測站資料顯示,台灣上市櫃公司進行現金減資家數,2015年僅26家,2016年增加至30家,然2017年第1季還沒過完,已經超過15家宣布現金減資,國巨、震旦行、禾伸堂的減資幅度都達30%,向來是NB零組件經營模範生的新普,也宣布減資達40%

企業減資有2種,一為企業虧損,藉由減資來打消虧損,二為現金減資,將現金退給股東,按照現行稅制規定,不用繳稅,也不會稀釋大股東持股比重,對股東而言,多數是雙手贊成,對於公司而言,縮小資本額,也可改善獲利結構,增加每股淨值。

新普在國內上市櫃公司裡面,堪稱模範生,董事長宋福祥向來不應酬、不打球,卻能將新普拱上全球NB電池模組龍頭,而且,不論外界大環境如何起伏,新普仍能穩定每年賺一股本,只可惜在2016EPS9.09,無法達到「十連霸」,然能「九連莊」,仍是台灣上市櫃公司的傳奇之一。

宋福祥表示,一般是經營不善的公司才會減資,然新普在全球12座廠,不論土地或廠房全都是自有資金,帳面現金充裕,即使減資4成,將現金退給股東後,手中仍有100多億元,不用擔心現金不夠,省吃儉用,100年都花不完。宋福祥表示,股本縮小後,未來彈性大,活力也增強。

宋董所言並不虛假,新普瘦身後,將更有彈性,然相較於新普將減資新台幣12.33億元,大陸鋰電池產業持續籌資動作,卻絲毫不手軟,諸如大陸3C消費電池模組廠德賽電池手中有1座新廠剛落成,其餘3座廠仍在興建;欣旺達近期也宣布將籌資人民幣27.96億元,擴增產能。

兩岸鋰電池產業競爭,原本就是不對等戰爭,大陸政府將鋰電池產業,提升至國家戰略地位,而台灣仍是由業者單打獨鬥,過去台灣電池模組廠,因應筆記型電腦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全球NB電池模組主要供應商,然當NB產業規模持續縮水,台電池廠即使本事一流,也難擋產業典範轉移。

如同大部分NB品牌與相關供應鏈,面對行動裝置浪潮湧來,並未搭上浪頭,宋福祥多次表示,新普並未將手機當作主戰場,主因該市場屬於單顆電池,並非如NB串流電池,台廠技術能量難施展空間,而市場多以殺價競爭為主,利潤微薄。

然當台廠不願加入手機電池殺價戰爭,也提供陸廠練兵機會,如今隨著大陸手機品牌崛起,智慧型手機電池更成為陸廠天下,而過去台廠最主要的智慧型手機客戶蘋果(Apple),也因考量成本與討好當地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將訂單轉向陸廠。

至於原本台廠盤據的NB市場,也在轉變,近年NB多數強調性價比,電池模組訂單也轉向陸廠,一如其他NB零組件,新普仍然死守「四行倉庫」,在NB電池市佔率並未下滑,然其他廠商,已經不敵陸廠,陸續轉進電動工具機等領域。

另一項帶動兩岸電池廠投資此消彼漲的重要因素,在於電動車。工研院IEK產業分析師呂學隆分析,電動車戰役,新普等台電池模組廠,是「非戰之罪」,因為電動車與汽車產業相同,各國都有保護主義,大陸發展電動車,自然扶助當地電池產業,台廠難有分一杯羹的機會。

既然NB無成長空間,智慧型手機客戶策略轉變,電動車又無卡位空間,新普只好另闢蹊徑,包括電動自行車,新普切入短短幾年,已經衝至全球第3,顯示台廠仍有競爭力。宋福祥形容,現在如同山中的大型野獸已經打完,只能打些珍奇異獸,只是數量稀少,相對珍貴。

事實上,鋰電池產業仍有利基市場,台廠有技術與人才,仍有機會,只是台廠與投資市場心態都必須改變,不要只看營收與大量訂單,否則必定會遭遇陸廠競爭,台廠若能發揮彈性,配合技術與人才,目前的危機也是轉機,未來仍有一搏機會。

[Home]


2017/04/05 2.5.1. 資訊長位置至關緊要 企業須率先推動工業物聯網轉型以確保競爭優勢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隨著企業開始大規模獲得數位化的好處,首先推動工業物聯網轉型對確保競爭優勢至關緊要。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在阿布達比全球製造業和工業化峰會(GMIS)發布報告指出,工業公司計劃每年在工業物聯網(IIoT)計畫上投資約9.97億美元。而到2020年,企業每年可能會在工業和消費物聯網上支出1.7兆美元。

Live Trading News報導,PwC報告認為,企業資訊長在確定公司戰略方面比以往更重要。企業朝工業物聯網轉型是極其複雜,資訊長絲毫不能犯錯。

PwC最近所做的工業4.0調查顯示,工業物聯網的轉型正在快速實現,工業公司計劃每年在工業物聯網計畫上投資約9.07億美元。這些公司預計從實施工業物聯網開始,每年成本能降低4,210億美元,營收增加4,930億美元,其中55%預計能2年內實現回報。

PwC表示,工業物聯網未來規模絕對會超過以消費者為導向的物聯網。因此資訊長須帶頭領導企業的數位轉型,讓製造環境和產品跟上最新戰略與技術。

PwC中東戰略與創新合夥人、該報告主筆Anil Khurana表示,資訊長須認真看待物聯網,這是很少人會想錯過的機會。隨著企業開始大規模獲得數位化的好處,首先推動工業物聯網轉型對確保競爭優勢至關緊要。

Khurana指出,據研究,資訊長對企業未來的數位轉型將採取6個重要步驟,包括開發數位戰略、打造數位功能及啟動先導計畫。

PwC為支持GMIS促進製造業、工業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及為創造財富和繁榮做出貢獻的願景,目前正在促進擁抱工業4.0及工業物聯網的大小企業之間的聯繫,以及在GMIS討論和提出的先導計畫的後續發展。

GMIS峰會組委會主席Badr Al-Olama在評論該報告時表示,對製造業而言,工業物聯網是工業4.0的核心。誠如PwC在報告中所言,資訊長是協助企業採用工業物聯網,將商業戰略與技術轉型相結合的關鍵驅動因素。

資訊長的作用是在大型、複雜的企業中實現正常化的創新。對製造商來說,利用智慧製造技術,藉由即時監控和應用資料洞察控制能源、生產力和成本的數位工廠,可藉由裝置和感測器帶來的新功能,智慧地連接人員、流程和資料,為數位工廠帶來光明前景。

Al-Olama解釋說,PwC的報告已為工業物聯網轉型制定路線圖,為包括全球領先製造商的資訊長在內的專家制定工業4.0技術的製造願景。

[Home]


2017/04/05 2.5.2. 研究顯示:受機器人威脅的不只就業 還有薪資! [ 電子時報 劉世平、陳明陽、劉尚昀]

隨著機器人的應用日益盛行,未來勞工除了擔心飯碗不保,恐怕還得憂心薪資受到打壓。

機器人的使用和研發如今在全球已經蔚為風潮,雖然專家一直都警告,很多人恐怕未來將會因為機器人而丟掉飯碗,但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有些勞工就算能夠保住工作,日子可能也不見得會好過,因為受到機器人威脅的不只有就業機會還有薪資。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Pascual Restrepo兩位學者經過研究後發現,機器人確實已經開始取代了美國部分人工,而在此同時,薪資也因此受到打壓。

該兩名學者在分析了從1990年至2007年的勞動市場統計數據後,發布報告指出,美國工業界只要在每1,000名勞工當中使用1台機器人,結果會使得就業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下降0.18~0.34個百分點,而薪資也會因此減少0.25~0.5個百分點。

據此他們在報告中表示,工業機器人對就業和薪資同時會造成很大的負面打擊,而且收入在中位數以下的勞工所受衝擊最大。

報告寫道,機器人所帶來的衝擊,在製造業最為顯著,而受傷害最大的勞工,包括從事極為固定型式工作者、生產線員工以及教育程度低者。而有點令人意外的是,研究並未發現任何職業或任何教育程度者能夠從機器人這個產業大趨勢當中受惠。

AcemogluRestrepo兩位學者表示,美國收入排在前10%的勞工和排在最末10%的勞工,在1990年至2007年這段期間內,薪資差距擴大了1個百分點,而隨著機器人的應用日益盛行,未來此一差距還會愈來愈大。

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前世今生 共同基礎架構開啟新契機

樂高機器人套件具備共同基礎架構及可替換軟硬體模組,可加速、簡化機器人的建構。

工業機器人(Industrial Robot)首先帶動機器人技術發展,感測器開啟機器人與環境互動的能力,共同基礎架構(Common Infrastructure)整合不同製造者的軟硬體部件,加速、簡化機器人的建構,亦是促進工業機器人開放發展的契機,人工智慧(AI)則拓展了機器人技術及應用層面,未來數年將產生巨大影響。

Robohub報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一路從可程式化(Programmable)、感測器、專屬控制器、可再程式化(Re-programmable)、共同基礎架構、可替換機器人軟硬體組件、機器人程式語言(Robot Programming Language)、單板電腦(Single Board ComputersSBCs)、機器人操作系統(Robot Operating SystemROS)AI、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s),發展至硬體ROS(H-ROS),持續吸引產業界對相關領域投資。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資助的UNIMATE便為可程式化,是史有明載最早的機器人之一,用於建立只有機器人的生產線,被視為第一個工業機器人,帶動機器人技術的積極發展。

第二代機器人出現於1968年,首次整合感測器,能依所處環境及應用情境作出反應,關鍵進展吸引全球產業進行重建大投資。

機器人時代始於198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較1979年成長80%,企業紛紛投資工廠裝配線基本操作自動化,如上漆、焊接 、組裝及搬運等。第三代機器人發展於1980~1999年間,配備專屬控制器,可再程式化,應用於工業領域。

1990年代末產業界探索機器人在工業以外的用途,1998年樂高(LEGO)Mindstorms套件,內含717個組件,包括樂高積木、馬達、齒輪、各種感測器及內建微處理器的RCX Brick,供學習機器人基本原理及重複建構各種機器人,數年內成為最成功的機器人套件,顯見可互相替換的機器人組件極具潛力。

1999Sony售價1,500美元的AIBO,全球第一個娛樂機器人,採分散式(distributed)軟硬體架構OPEN-R,模組化的軟體部件可互相替換、組合以改變機器人的行為及移動模式;而模組化的硬體部件,如附屬部件可輕易移除與替換,以客製化機器人的形狀及功能。

樂高Mindstorms套件及SonyAIBO皆具備共同基礎架構及可替換的軟硬體模組。共同基礎架構讓不同製造者的部件可互相連結及共同運作。但工業機器人製造商為獨佔市場,競相建立專屬的機器人程式語言。

第四代機器人肇始於2000年,具備有限的推理及學習能力,以精密感測器協助控制器適應不同環境。硬體平台為單板電腦,方便使用者建立機器人。重要技術發展包括:2000Player Project(Player/Stage Project)2004Gazebo模擬器(Simulator)2007ROS

2009年語音辨識(Speech Recognition)的發展讓神經網路重獲重視,2012年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2014年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均轉化成機器人技術,運用於如機器人取物(Robotic Grasping)等方面。未來AI對機器人技術將有更多影響。

除了EtherCAT及協作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相對遲緩,有人認為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運動控制(Motion Control)及通訊供應商聯合大型客戶制定產業標準,控制了製造業,工業機器人配件製造商須配合客戶使用互異的工廠通訊協定,亦即工廠語言(Factory Language),包括CANOPENDEVICENETETHERCAT Ethernet/IPModbus TCPPROFINET等。

另有人認為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因競爭而採用封閉系統,各有專屬程式語言,程式無法移植至他牌工業機器人,通訊協定互異,產業的邏輯、機械及電氣介面未標準化,讓機器人配件製造商事倍功半,產品功能亦受限。

共同基礎架構亦適用於工業機器人,但不同產業的機器人特性互異,因此僅訂定邏輯及電氣介面,而不涉機械介面。製造商便可生產能協同運作及互換的機器人及部件,在功能面競爭,並有機會進入新市場。

H-ROS是與品牌無關(vendor-agnostic)的共同基礎架構,定義一組標準化邏輯介面,供生產可協同運作及互換的機器人部件。H-ROS適用於工業、服務及醫療等應用環境,使用者僅需從符合H-ROS基礎架構的共同機器人市集選擇最合適的部件、為機器人撰寫認知部分的程式、發展專屬應用個案,即可快速建立機器人,無須處理不同技術及硬體介面的整合問題。

技術上可行的下一代機器人可能包括:與人類在同一環境協同作業的機器人、加強人類日常活動能力的機器人、模組化的機器人及可重配置(re-configurable)的機器人。主要限制仍是硬體,但只要有共同基礎架構,將更容易營造能讓機器人軟硬體一同進化的開放環境。

機器人搶工作又一樁 這次換水泥工遭殃

砌牆機器人名叫SAM,每天能砌3000塊磚頭,不需要休息,月薪總共僅需3千多美元,相較於人類划算許多,目前紐約已經有營建業者開始採用。

機器人出現改變人類就業環境,這次輪到水泥匠遭殃。美國自動化企業Construction Robotics推出砌牆機器人名叫SAM,其效率是一般熟練水泥工的6倍,每天能砌3000塊磚頭,不需要休息,重點是這個機器人月薪僅需3千多美元,相較於人類划算許多,目前紐約已經有營建業者開始採用。

整套SAM系統包括磚頭傳送帶、水泥砂漿泵、水泥噴嘴,以及砌磚的機械臂。目前SAM的運作仍是半自動,運作時需要2位工人協助,一位負責將磚塊放上傳送帶,接續在磚頭接合處噴抹上水泥,這塊磚塊即會被機械臂拿起並砌在相應部位,但是目前SAM無法自動抹除多餘水泥,仍需由人工善後。

SAM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是因為磚塊運到機械臂時就已經由噴嘴抹好了水泥,機械臂只需將磚壘起來就行。但專家仍指出該款機器人只會砌最簡單的牆,如果較複雜的構造,例如牆角、屋樑樑以及窗口,就仍需要仰賴熟練的老師傅。

報導指出,Construction Robotics目前的商業模式採租用方式,以6套為最低租賃單位,每月租金約為2萬美元,等於每個機器人僅需33百元,相較於美國人工薪資,已經讓不少營建業者躍躍欲試。

[Home]


2017/04/05 2.5.3. Picowork推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 [ 工商時報 何英煒]

面對工業4.0、對物聯網(IoT)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未來「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將是趨勢之一。台灣本土研發團隊Picowork近期發表全球首創「協同式雲端(CCOS)」作業系統,準備搶攻此一商機。

Picowork預期2018年將展開「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CCOS)」的銷售,以便與產業界緊密合作。Picowork集團主席張偉東表示,目前台港中三地同步推進業務,預期今年第三季可達損益兩平,預期Q4盈餘將超過300萬美元,初期將鎖定中港台數十家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為客戶。

根據BI Intelligence估計,工業4.0的核心基礎即物聯網(IoT),到了2017年,全球連網裝置出貨量將超越智慧型手機,而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2020年將會有300億台設備連接到物聯網,物聯網產業潛藏商機超過1兆美元。

雖然可以預見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但市場上仍缺乏同一套技術標準,企業間必須耗費高建置成本才能交換數據。Picowork看到市場需求,早於6年前即投入研發,日前提出「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CCOS)」。

Picowork張偉東表示,企業透過「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CCOS)」,建置屬於自己雲端電腦,就能分享彼此的資源;在協同作業環境中的操作,能以電子郵件、手機簡訊、通訊軟體、社群媒體等不同的方式發出邀請,讓員工、企業、供應鏈業者一起加入協同作業環境。

而在協同環境內,不僅可以一對一通話、多方視訊、傳送各類文字或影音檔案、協作的文件,甚至彼此內部的應用程式也能在協作環境內直接安裝,徹底解決目前私有雲資源不足的困境。

Picowork表示,該公司的「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CCOS)」將是目前市場上成本最低、改變企業最少條件下,完全以需求為導向的雲端生態系統。

張偉東表示,商業運作對雲端依賴日益加深,雲端業務比重將決定企業未來重要軟實力,Picowork目前推出「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CCOS)」和「協同式雲端電腦」,後者是由協同式雲端作業系統所構建,安裝於一台硬體主機上,並部署、設置於自己的網路機房或IaaS環境上,就可擁有自己的協同式雲端電腦。

[Home]


2017/04/05 2.6.1. 新普攻電動單車 大躍進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全球電池模組龍頭新普(6121)積極布局非PC領域,董事長宋福祥表示,近年公司在電動自行車市場成長可期,除了與國內指標品牌廠合作開發電池模組外,在全球電動自行車電池模組市占率明年將挑戰第二。

宋福祥表示,因為筆記型電腦市場持平,平板電腦前景看淡,各家廠商都在手機領域角力,因此對今年營運仍持謹慎保守態度,他強調,今年景氣看法「平平的」,景氣要好很多也不會,要壞也不會壞到哪去。

不過,在自行車市場方面,新普持續有所斬獲,目前在該領域,全球第一大電池模組廠為德商Bosch、第二大為日商,新普排名第三。近期市場傳出,歐盟有意於下半年開始,針對中國大陸生產的自行車電池模組課徵高關稅,一旦歐盟此政策開始實施,市場預期,新普將擴大在台灣的產能,全力搶入歐盟的電動自行車市場。

除了自行車電池模組外,新普也計劃開發電動自行車相關的關鍵零組件,如此一來「一趟可以做兩個生意」。

新普去年非PC產品占營收比重約5%-6%,明年目標上看一成,除了新能源產品主打高功率的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機車鋰電池模組銷售為主,新普預期,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二輪的電動市場將持續高度成長外,新普也將受惠四輪電動車市場。

在清潔能源方面,新普在大型工業用與家用儲能設備已布局多年。宋福祥強調,新普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領域也有所著墨,新普除了本身持續推動自動化、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外,也會將新普研發的自動化設備對外推廣,讓更多企業受惠。

[Home]


2017/04/05 2.6.2. 迎戰陸廠擴產攻勢 億光2017年擴產逾2成 不可見光、消費性電子應用成長強勁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億光2016年蟬聯LED獲利王,2017年將展開擴產2成計畫,看好車用及小間距顯示屏應用。

受到大陸LED封裝廠積極擴充產能及爭搶市佔率的競爭下,LED封裝龍頭廠億光也將大幅展開擴產計畫,並鎖定於小間距顯示屏及車用LED產品等高成長性應用,預計產能規模將從現在的45億顆擴充至55億顆,相當於增產達2成,尤其以車用LED產品成長幅度最大,佔比將首度超過5%,而不可見光產品受惠於紅外線LED應用需求成長,全年營收比重將接近2成。

儘管LED產業秩序恢復穩定,但LED照明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台系LED2016年起陸續強化產品優化策略,億光也逐步調降毛利率較低的LED照明及背光產品,2016年非背光及照明產品佔營運比重首度超過50%,預計2017年的LED照明與背光的比重將分別再下滑1~2%,而車用、小間距顯示屏及不可見光等利基型應用產品將扮演推動營運成長的主力。

2016年起大陸LED封裝廠相繼展開大規模擴產,其中,國星光電因應小間距顯示屏而輪番啟動了4次擴產計畫,木林森2017年產能目標將擴大至1,000~1,500億顆,且擴產重心聚焦於小間距顯示屏應用,約佔新增產能約60~70%,億光過去在小間距顯示屏市佔率位居首位,儘管大陸LED封裝廠積極搶攻市佔,但億光的技術及量產穩定度仍取得中高階產品的量產優勢,為了迎戰紅色供應鏈搶攻小間距顯示屏的市場版圖,以及看好2017年小間距顯示屏整體市場規模約達3~4成的成長幅度,億光也決定大幅擴充產能規模,預計整體產能將增加10億顆,而小間距顯示屏及車用LED將是擴產重心。

此外,億光銅鑼新廠於2016年第4季開始啟用,作為專攻車用LED的生產基地,2017年第1季已正式獲得相關認證,產能約達2億顆。市場認為,億光布局車用LED產品積極,由於基期較低,2017年成長幅度最為快速,並打入台系車廠的車頭燈供應鏈,預期車用LED營收比重將可望達到6%

億光2016年第4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6.73億元,營業毛利為17.66億元,單季合併毛利率為23.05%,略低於第3季的表現,億光表示,第4季整體產品組合變動不大,但受到轉投資的德國照明廠Wofi調整會計費用計算方式,影響單季營業毛利約0.8億元,但預期2017年產品銷售至市場後,將可望回沖該會計項目,對於實際營運影響不大。

儘管2017年第1季維持傳統淡季,1~2月累計營收年減7%,不過億光認為,隨著農曆年節過後,3月稼動率已有明顯回溫,各項產品需求都呈現復甦,單月營收將展現成長動能,市場預計,首季營收衰退幅度將可望落在5%以內,不過近期台幣升值美元走勢強勁,可能將造成單季毛利率下滑的風險。

由於億光產品組合多元,各領域布局完整,單一應用比重最高不超過30%2016年消費性電子及手機(含顯示屏、車用)的營收比重約34%,受到市場需求成長快速,預計2017年營收比重將成長至36%,而不可見光LED產品將達到19~20%左右,LED照明及背光的營收比重將各佔2成左右。

[Home]


2017/04/05 2.6.3. 台灣首座全自動大型太陽能模組廠 元晶攜碩禾搶頭香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因應台灣內需啟動,元晶成立大型模組廠厚固光電,碩禾率先響應。

台灣太陽能內需起航、帶動供應鏈發展開始走向完整化,太陽能電池廠元晶將投入台灣首家大型全自動化太陽能模組廠厚固光電,近期將動土興建,另外,太陽能導電膠大廠碩禾董事會初通過將跟進投資厚固新台幣2億元。台灣大型自動化模組廠投入,在成本競爭力上可望大幅提升,將有效力抗境外廉價模組的侵略。

元晶旗下太陽能模組廠厚固光電將在近期進行動土典禮,計劃首期年產能500~750百萬瓦(MWp)在年底或2018年第1季中旬可完成投產,該模組廠與其它台系模組廠最大不同在於全自動化,而且具有貼膜及電池半切的功能,這類先進模組製程目前在大陸模組供應鏈總產能中約佔20~30%。大陸為目前全球最大且成本最具競爭力的供應鏈,最主要的優勢來自於產業鏈已達聚落效應、尤其設備及材料升級自給自足力強。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內需啟動,意謂台灣供應鏈需要一個能抵禦外來低價模組侵略的大型模組廠,評估台灣太陽能模組多數存在的問題在於設備自動化過低、原廠房空間規劃無力有效承受高大型自動化設備進駐、產能規模過小在材料採購上無競爭力、接單能力不足等問題。所以,厚固光電成立最主要就是要透過全自動化,生產具成本競爭力的模式來抵禦外來低價模組入侵,第一階段年產能為500~750MWp,規劃該廠房最後可擴充到2,000MWp

厚固初期會以台灣內需市場為主,初估期攻佔3成市佔率,主要以模組代工及耕耘自有品牌為主,尤其台灣電池廠如果委由厚固代工,除了代工總成本省去運費,使代工價得以有效貼近,也因為在地的地利之便,以4天交貨換取國外代工及航海運2~3個月才得取到貨,拉開代工服務品質。未來隨著台灣內需逐年擴大、厚固產能拉升競爭力也提升,即得以快速為前往國際市場進行準備。

以元晶來說,由於高效PERC產能仍持續擴產,預估7PERC總產能可達850MWp,為台灣屬一屬二PERC大廠,再加上自有先進模組產能封裝、品質及成本得以有效掌控,預估在境內及國際市場將帶動新斬獲。元晶亦取得標準局295瓦高效模組認證,目前正針對300瓦模組認證在運作。

另外,由於厚固至今仍開放太陽能或對經營太陽能有興趣的財團參與共同投資。首度嚮應的即導電膠大廠碩禾,以投資新台幣約2億元,取得20%以下股權。碩禾董事長陳繼明表示,投資厚固主要是因應台灣內需啟動,供應鏈需要自動化的大模組廠來抵禦外來低價模組的入侵。另外,國碩集團本身在系統端的經營規模也將愈來愈大,也需要有專門搭配的模組廠。國碩集團2017年海內外約有100MWp的系統案在運作,其中,預估台灣境內約有10MWp系統案可望併網。

太陽能業者預估,在因應新政府的非核家園計畫,帶動台灣太陽能內需市場啟動,2016年因新、舊政府交接約有380MWp2017年約可達500~600MWp2018年約1,000MWp

台灣雖然為全球第二大太陽能電池供應鏈,但因供應鏈布局不完備,尤其過往無自有需求,導致模組發展嚴重落後,因此,雖然新政府啟動內需,但台灣模組生產成本無力招駕境外低價模組的入侵,若單就生產成本來看,台灣模組目前每瓦生產成本至少高出境外模組約2成左右。報價則落差距離更大,因為境外模組不乏虧錢倒貨情況。

自有大型太陽能模組現身 台灣模組先臨淘汰賽

台灣太陽能內需啟動,使大型模組廠誕生,卻也將為現有模組產業帶來淘汰賽。

過往台灣太陽能內需規模小,再加上大陸模組供應鏈快速成長,在國際市場難以與之競爭,使得台灣太陽能模組競爭力不足、規模小;而因應台灣內需啟航,台灣開始出現大型模組廠抵禦境外低價模組,但另一個意涵也代表台灣不具競爭力的模組廠,也將面臨內外挾攻、加速出場的命運。

過往台灣內需市場小,讓台灣模組廠沒有練兵的機會,雖然模組投資的資本額遠不及上游電池、矽晶圓等,技術難度過往也不被視為是高門檻,但,國際通路布局、品牌知名度等資金投入,卻是比上游零組件廠都來得高,這卻不適合習慣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廠發展,因此,台灣模組規模發展嚴重落後上游電池,導致台灣供應鏈發展畸型,在沒有下游模組出海口情況下,讓最具競爭力的電池只能大量依賴大陸模組訂單,導致電池廠獲利空間微薄,還遇到貿易戰,最後變成賠錢銷售。

目前台灣模組總年產能約2,000百萬瓦(MWp),一線廠年產能規模約300MWp,多數都是100~200MWp規模,由於自動化程度低,再加上接單及產能規模均有限,材料採購成本也高。所以,常年不易經營下,2,000MWp規模被諸多業者稱為是「號稱」,有效產能可能只有1,500MWp,不少設備被視為或許該淘汰。

與大陸隨便單家一線垂直整廠年產能即近4,000~5,000MWp相比,台灣模組更顯渺小。除了規模外,不得不輕視的是,近年來模組創新技術也快速提升,例如有專利的堆疊式等,都是多數台灣模組廠所望塵莫及。

大陸太陽能供應鏈發展相對齊全,尤其最受肯定的就是模組領域,因政府支持使其產業聚落效應快速成形,在技術快速提升、材料及設備自給自足下,大陸模組全球市佔率約7成以上,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歐、日等模組廠幾乎被打得東倒西歪。2016年全球前十大模組廠中,陸廠取得8席,耳熟能詳的一線垂直整合廠晶科、天合光能、阿特斯即是前三大。

台灣內需啟航,境外具價格競爭力的模組廠早對內需摩拳擦掌,更凸顯台灣模組沒規模、沒聚落效應優勢、成本不具競爭力、接單能力不佳等問題,所以,這也啟動台灣大型自動化模組廠因應而生,為了搶攻內需及抵禦境外模組的進攻,首要比的就是生產成本。

但,自有大型自動化模組廠誕生,對現有台灣模組廠則是另一個新的挑戰到來,面臨的即是內、外夾攻的挑戰,這意謂著台灣現有模組廠,如果不在競爭力上大幅拉升或區隔定位,恐怕不但吃不到內需的牛肉,就得先步入淘汰賽。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