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海基會:兩岸復談準備中  [經濟日報]
   1.1.2. 博鰲論壇明登場 未安排「蕭張會」  [中國時報]

 2財經

  2.1台灣

   2.1.1. 台幣飆 工具機Q1恐做白工  [經濟日報]
   2.1.2. 基本工資協商 資方回談判桌  [經濟日報]
   2.1.3. 資金狂潮 新台幣狂升 衝破30.5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富比世富豪 中國新進榜最多  [工商時報]

 1展會

  1.1. 台達電參加Cebit 櫃型方案訂單到手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庫克訪ofo 引發投資想像  [經濟日報]
   2.1.2. 台達電資料中心攻北美  [經濟日報]
   2.1.3. 豐田發表新一代自駕車 首度採用自行研發自駕平台  [電子時報]
   2.1.4. 智慧音箱將進逼智慧型手機在未來家庭角色  [電子時報]
   2.1.5. 全球智慧家庭語音裝置4Q16出貨年增近6倍 亞馬遜Alexa獨佔88%  [電子時報]
   2.1.6. IDC:全球企業儲存市場4Q16出現衰退 營收年減6.7%  [電子時報]
   2.1.7. 智慧電表: 大陸市場驅動全球智慧電表市場成長 2025年全球年安裝量將達8,500萬具  [電子時報]
   2.1.8. 最迷你的醫生!微型醫療機器人深入病灶精準治療  [電子時報]
   2.1.9. IDC4Q16 EMEA地區伺服器營收下跌12.9%  [電子時報]
   2.1.10. 郭董投資mobike 騎進新加坡 陸版YouBike成立2年大躍進 今年駐點拼100城市  [蘋果日報]
   2.1.11. 庫克訪ofo 加碼陸共享單車?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全球穿戴式裝置服飾類將快速成長 然手錶類仍佔最大宗  [電子時報]
    2.2.1.2. 蘋果採部分產品低定價策略  吸引新用戶 重新界定精品市場  [電子時報]

   2.2.2Tablet

    2.2.2.1. 平板電腦持續挑戰PC版圖 短期恐仍難扭轉消費者使用偏好  [電子時報]
    2.2.2.2. 去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 蘋果超越微軟  [電子時報]

   2.2.3Smartphone

    2.2.3.1. 紅色iPhone 來了  [經濟日報]
    2.2.3.2. 拉抬業績 庫克五年登陸11  [經濟日報]
    2.2.3.3. 大陸手機廠猛打通路戰 今年版圖爭霸決勝關鍵 小米、華為、金立、錘子群起反擊OppoVivo  [電子時報]
    2.2.3.4. Google Play上市5周年 台灣市場重要性持續提升  [電子時報]
    2.2.3.5. 蘋果iPhone 6新款32GB版亞洲上市 藉此爭奪中價位市場  [電子時報]
    2.2.3.6. 調查:三星、蘋果及HTC獲印度消費者認為最成功的高階手機品牌  [電子時報]
    2.2.3.7. 三星S8下月韓國預售 股價飆新高  [工商時報]
    2.2.3.8. 想與蘋果更親密 軟銀逃婚甩安卓之父  [工商時報]
    2.2.3.9. 小米、富士康 印度再建工廠  [工商時報]
    2.2.3.10. 全球手機前5 中國占其3  [旺報]

  2.3IT Industry

   2.3.1. TPK新盟友 陸觸控龍頭入股  [經濟日報]
   2.3.2. 緯軟去年EPS 1.52 增三倍  [經濟日報]
   2.3.3. 鴻海轉投資友威科擬減資彌補虧損 今年衝刺高階手機元件、SiP、車電設備市場  [電子時報]
   2.3.4. 回歸市場機制或等待政府救援 東芝危機後續不簡單  [電子時報]
   2.3.5. 野村:和碩Q3將展現營運成長動能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手機打噴嚏 NB重感冒 手機零組件缺貨擴及NB 2Q價格調漲衝擊NB銷量  [電子時報]
   2.4.2. Surface衝鋒 巨騰2017年金屬機殼大補  [電子時報]

   2.5.1. 智慧感測器銷量增、價格下滑 供應商應儘早擬定策略  [電子時報]
   2.5.2. 前田機工研發機器手掌 鐵磁流體可抓取各種形狀物件  [電子時報]
   2.5.3. IIoT預測性維修、製程分析 助工具機製造業升級  [電子時報]
   2.5.4. 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 基地選定中科、南科  [工商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供過於求 新日光每股虧6.53  [經濟日報]
   2.6.2. 綠能林士源: 估多晶矽跌至12美元 為太陽能供應鏈止跌點  [電子時報]

[Home]


2017/03/22 1.1.1. 海基會:兩岸復談準備中 [ 經濟日報 李仲維]

海基會發言人李麗珍表示,海基會當前正積極為兩岸復談做準備,包括如何讓兩岸復談以及要談什麼,這些準備工作都有在做。

李麗珍說,為了準備兩岸復談,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已調出之前的兩岸協商文件及資料來研究分析。

李麗珍指出,雖然兩岸兩會高層交流暫停,但有關執行兩岸協議層面的事宜,兩會仍有互動,此外,雖然海基會科長層級以上人員已無法赴大陸,但陸方若有團體來台交流,海基會也都會盡量派員參與交流。

在服務方面,李麗珍表示,海基會當前能做的是加強對台商、台生、陸生及陸配的服務工作,除了邀請台商參加三節聯誼活動之外,一旦獲悉有台商返台,也會利用機會聯絡安排小型座談,就算是一兩位台商,海基會也希望安排見面聽取心聲。

兩岸政治僵局導致兩岸兩會功能不彰,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表示,北京當局應該用比較健康的態度來看待當前的兩岸交流,不要把比較低階的、事務性的兩會互動之門都關起來。

洪奇昌表示,在兩岸對雙方政治定位還沒有取得政治上的共識之前,商務、民間及社會交流應該要持續進行下去,而大陸海協會與我方的海基會是政府委託的民間機構,應該儘速恢復兩會之間制度性的協商及交流機制。

[Home]


2017/03/22 1.1.2. 博鰲論壇明登場 未安排「蕭張會」 [ 中國時報 陳柏廷]

2017博鰲亞洲論壇將於23日登場。大陸方面將由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我方則由前副總統蕭萬長率團與會。而由於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雙雙缺席論壇,大陸方面今年未安排張高麗與蕭萬長的單獨正式會面,但兩人應會在會場互動。

2006年以來,出席博鰲亞洲論壇的大陸領導人按慣例都會接見台灣代表團,即使去年民進黨重新執政,李克強仍在博鰲論壇期間與蕭萬長舉行「蕭李會」。

一同隨團出席今年論壇的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執行長陳德昇昨日受訪證實,今年應該不會有所謂的「蕭張會」。但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則將於25日的午宴上宴請蕭萬長等一行人。

陳德昇指出,今年習近平、李克強等大陸領導人皆未與會,所以大陸主辦方並未像往年般安排會見行程,我方也就「客隨主便」,尊重對方安排,也無刻意要求會見。所以既不會有單獨的「蕭張會」,也沒有會見台灣代表團的行程。

陳德昇強調,對於有無「蕭張會」並不需要過度解讀,就是把博鰲回歸一個經濟論壇的形式,「人家領導人來,我方就見,領導人沒來,我們就參加我們的活動」,真的沒有必要過度臆測。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皆由他與李克強輪流出席博鰲論壇,但今年李克強將於22日至29日訪問澳洲、紐西蘭;習近平則忙於準備4月初登場的習川會。

據了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在論壇上及與張志軍會面時,將再度為台商發聲,提出給予台商的國民待遇,及對台商的照顧與優惠不變。

[Home]


2017/03/22 2.1.1. 台幣飆 工具機Q1恐做白工 [ 經濟日報 宋健生]

新台幣匯率飆升,國內工具機大廠儘管接單暢旺,但匯損嚴重,廠商大嘆「做白工」,並直言國內以出口為主的產業恐怕全軍覆沒,第1季財報鐵定很難看。

新台幣匯率昨(21)日收在30.458元,與去年底的32.2元比較,升幅已達5.7%。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說,現在廠商哀鴻遍野,好像在洗三溫暖,一頭接單熱烘烘,一頭匯損冷吱吱。工具機業大老說,萬一新台幣升到「2」字頭,到時產業界恐會「死一片」。

受惠於中國大陸及歐美汽機車、航太與模具產業升溫,國內包括程泰、亞崴、東台、高鋒、上銀、喬福等工具機大廠接單暢旺,第2季都已提前滿單,大廠卻笑不出來。

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說,他這幾天心情很不好,只能藉酒澆愁。最近股市沈浸在一片衝萬點的樂觀氛圍中,但廠商卻是滿腹苦水,因為「單子接得愈多,賠得愈多」,沈國榮不諱言,這是近十年來沒有過的事。

沈國榮坦言,和大目前每月匯損約在3,000萬元,高鋒也超過500萬元,讓集團備感吃不消。喬福則說,現在報價已修正為30.5元,但不少客戶無法接受,近期接單已經放緩。

楊德華也很無奈,表示現在滿手美元都不敢換,他更擔心,毛利率較低的小廠,恐怕第1季會出現虧損;大廠底子厚,還可以忍受一陣子,但小廠恐怕就沒那麼幸運,難保不會關廠,政府應予正視。

程泰前二月合併營收9.68億元、年增13.9%,目前集團在手訂單逾22億元,能見度看到7月;東台前二月合併營收11.42億元、年增16.6%,接單回升到20億元,上半年滿單;喬福機械在手訂單3億餘元,7月前也是滿單。

高鋒工業前二月合併營收3.74億元、年增逾34%,在手訂單逾8億元,創「歷史天高」;上銀科技前二月合併營收26.97億元、年增45.9%,上半年接單已經「爆單」,天天加班趕工。

程泰上月匯率抓在31.5元左右,如今修正為31元以下,但匯損已無法避免。法人初估,匯損金額可能超過1億元。楊德華說,面對日、韓競爭,不知如何報價,真是痛苦萬分。

卓永財談接單 抓大放小

新台幣匯率從年初以來飆升5.7%,嚴重影響台灣貨品出口,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昨(21)日坦言,由於升幅太大,避險「避無可避」,只能建議廠商謹慎接單,抓大放小。

所謂「抓大放小」,就是儘可能接毛利較高、附加價值較高的訂單,低毛利的小單,暫時選擇不接或少接,以免匯損侵蝕獲利。卓永財也提醒業界,要防範客戶一頭熱,可能出現假性需求,接單及安排產能時,務必要小心謹慎。

「我已哭了老半天了!」和大集團董事長沈國榮說,一例一休、勞保費率改革所增加的成本,廠商還可以想辦法調整吸收,唯獨新台幣匯率大升,廠商無法因應。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不諱言,今年對工具機廠商來說,是最痛苦的一年,因為接單越多,賠得越多。但是不接,又擔心訂單及市占會被競爭對手搶走,到時候要救也救不回來。

他呼籲政府要有作為,儘速啟動防禦性貶值。他強調,機械產業好不容易盼到景氣回升,卻因為匯率飆升,都將出現嚴重匯損,政府不能坐視不管。

[Home]


2017/03/22 2.1.2. 基本工資協商 資方回談判桌 [ 經濟日報 江睿智]

勞動部長林美珠昨(21)日首度主持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資方代表昨日也重回談判桌,向林美珠表達盼一例一休新制能夠修法改變,以及基本工資調整應回歸公式兩大主張。

對於工商界要求,林美珠沒有回應,但她強調,希望勞資雙方透過此平台對話、溝通,包括未來擬制訂的「最低工資法」,她說,現還在收集意見中,「勞資雙方意見、各界的意見都要聽」。

勞動部在每年第3季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由勞資政學協商出下年度基本工資調整幅度。

去(2016)年政黨輪替後,因執政黨為刪除勞工七天國定假日,提出一例一休方案作為解套,但遲遲未獲立院通過,工商團體認為,勞動部未兌現先前的勞資協商承諾,關閉與勞動部協商大門,包括拒絕出席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

林美珠昨日主持她上任後的第一次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資方代表終於回到談判桌上,昨日僅中小企業總會代表缺席。

勞資雙方就當前經濟情勢交換意見。且據轉述,資方雖表達不同意見,但「氣氛還不錯」。

據了解,資方代表還是藉機向林美珠表達,一例一休新制實施至今有很大困擾,希望未來能有一些改變,以函釋或解釋的彈性仍不夠,希望從法律上做處理。

針對基本工資調整,資方代表也表達,仍要考慮很多因素,尤其還要觀察景氣是否能維持至今年下半年;此外,資方建議,基本工資調整能回歸到公式,亦即先前勞動部討論「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2經濟成長率」。

資方代表也說,雖然基本工資最後調幅未必全根據公式,但至少有參考依據,資方才能評估影響,至於公式要如何訂、參考那些參數,都可以討論。

新政勞資失衡…慘痛教訓

歷經一例一休暴衝式立法、以及實施後的一蘿筐亂象,新任勞動部長林美珠一再強調,「要多聽勞資雙方的意見」;工商界代表也準備回到勞資協商平台上,如果順利對話,將有助於英全政府在未來勞動政策上,更注重勞資衡平的重要。

自政黨輪替後,英全政府為兌現對勞團的選舉承諾,之後又要刪除勞工七天國假,於是臨時提出一例一休作為解套方案,在討論一例一休過程中,又急於想討好勞工,致一例一休新法過度向勞工傾斜,勞資失衡。

最明顯例子就是休息日加班費,勞動部原規畫是加發一日工資,經過行政院和立法院不斷加碼,出現全世界最複雜、也最不符合「付出多少、獲得多少」的加班費,勞資失衡的結果,就是勞工沒班可加,薪資倒退;或者,勞工得再找第二分工作,更加過勞。

在目前現實條件下,所有勞動政策要可行,要使勞工受惠,都必須奠基於企業可以承擔、可以實踐的前提下,講白話文,就是必須雇主能配合,能執行,因此,勞資協商重要性,不言自明。

在歷經一例一休慘痛經驗後,英全政府似有意重新調整步伐,重新尋找勞資衡平關係,林美珠姿態放軟,很多傾向勞工的選舉支票也暫時擱,是否未來勞動政策能順利回到過去以來勞資對話、協商的基礎上,值得觀察。

[Home]


2017/03/22 2.1.3. 資金狂潮 新台幣狂升 衝破30.5 [ 工商時報 呂清郎]

外資力拚台股萬點行情,持續匯入進場加碼,距萬點僅剩不到30點,帶動新台幣升勢不變,開高走高,延續股匯雙漲格局,盤中一度大漲1.27角,直接衝破30.5元關卡,終場收在30.458元,續創近2年半新高,升值6.9分,已是連5個交易日上漲,總成交量也增至12.37億美元。

外匯交易員表示,雖然國際美元並未轉強,但主要亞幣連漲多日後,紛紛暫歇消化整理,新台幣卻獨強,在外資加碼匯入搶攻這波台股衝萬點行情效應下,使得新台幣昨日成為最強亞幣,對美元上漲0.23%;統計主要亞幣除新台幣外,僅有近日來相對偏弱的人民幣也升值0.1%,其他馬元、韓元、印尼盾均小跌不到0.1%,漲多的泰銖、星元、菲律賓披索、日圓等貶幅較明顯,各為0.130.21%。

外資加碼台股買超達160億元,合計4個交易日則買超近450億元。外匯交易員指出,這幾天賣單(美元)就是一直出來,早上一波不夠,下午再來一波,都是要進場搶台股萬點的外資,甚至連出口商也擔心新台幣會一直升下去,就跟著進來拋匯,升勢壓都壓不住,樂得進口商趁機搶便宜的美元,否則升幅將會更大。

根據匯銀統計,新台幣連續5個交易日升勢,合計升值達5.08角,或升幅1.67%,在主要亞幣中居第3強,僅次於韓元的升值2.54%及日圓的上漲2.07%;其他上漲較明顯的還有泰銖的1.65%,星元的1.18%,人民幣、馬元、印尼盾、菲律賓披索升幅均低於0.5%。

[Home]


2017/03/22 2.2.1. 富比世富豪 中國新進榜最多 [ 工商時報 鍾寧]

美國「富比世」雜誌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富豪榜顯示,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仍為華人首富,香港首富、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則以1億美元之差,排名第2。近期借殼上市的順豐控股創辦人王衛首度擠進榜上前60名,中國的富豪新增人數則居全球之冠。

富比世的2017年富豪榜顯示,比爾蓋茲(Bill Gates)連續4年穩居全球首富寶座,合計財富868億美元,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756億美元排名第2,財富比去年增加148億美元。今年進帳最多的是電商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財富增加276億美元至728億美元,排名也上升至全球第3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受到紐約房地產下跌影響,身家較去年縮水10億美元,排名也大跌220名,以35億美元的財富位列第544名。

兩岸三地的富豪方面,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仍蟬聯華人首富,以313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8名,香港首富、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則以1億美元之差,排名僅次於王健林,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則以283億美元排名第3

近期在深圳借殼上市的順豐速運創辦人王衛,日前一度因股價狂飆打敗中國富豪榜第3名的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但最新數據顯示,王衛以159億美元的財富,排名第7,首度擠進全球榜上前60名。台灣首富仍然是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以75億美元位列全球第182名。

另外,根據富比世的即時富豪數據顯示,美國時間20日,馬化騰登上財富增減的最大贏家,收入大增6.61億美元,最大輸家則是王衛,身價暴跌7.97億美元。

2017年入選富豪榜的共有2,043人,比2016年增加233人,是富比士富豪榜設立以來最多的一次。其中,榜單上有565位富豪來自美國,319位來自中國,114位來自德國。另外有195人新上榜,當中有76名為中國人,全球數量最多,亞太地區則是整體上榜富豪人數最多的地區。

[Home]


2017/03/22 1.1. 台達電參加Cebit展 貨櫃型方案訂單到手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台達電整合子公司Eltek系統電源的設計實力,展現產品綜效,在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首度推出高度彈性、布建快速的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鎖定電信營運商或軍事應用,CeBit開展當天上午即接獲訂單捷報。

台達電表示,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已為全球主機託管服務(Colocation)領導企業選用,並在亞太區域進行建置,提供電玩設備大廠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服務。

相較於傳統資料中心建置要投入一年時間,貨櫃型方案布建只需數周或數月,可以更快速協助電信、網路營運商因應邊緣運算發展。

台達電把節能變成好生意

台達電子成立46年,歷經多次產業變革,堅持技術扎根,持續開發領先業界的產品,因應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台達電也以好成績告訴別人,節能不只是趨勢,也是一門好生意。

台達電每年投入營收6%7%研發,創辦人鄭崇華堅持要走跟大家不同的路,不重複別人做過的事,且技術領域愈深的事情愈投入。也因為堅持這個原則,讓台達電持續走在市場領先地位,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環保、節能、愛地球」是台達電的最高訴求,對台達電來說,這不只是口號,更是具體實踐展現於經營實績。

台達電以生產電源供應器起家,最早的節能來自於改善產品轉換效率。1999年是跨進綠色經濟關鍵年,當時掌舵大陸市場的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因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一書的啟發,與父親鄭崇華走訪德國等地參觀綠建築,回台後引進綠色資本主義觀念,將台達電各事業單位橫向串起。


台達電推出貨櫃型基礎設施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搶搭邊緣運算快速發展趨勢。

[Home]


2017/03/22 2.1.1. 庫克訪ofo 引發投資想像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一向熱中參觀創業公司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昨(21)日參觀共享單車營運商ofo總部,試騎「小黃車」後,他盛讚共享單車環保、高效及有趣。

去年庫克搭乘滴滴出行的網路叫車服務後,就投資滴滴10億美元,庫克此次試騎小黃車後,是否投資該公司受到外界關注。

澎湃新聞報導,在ofo位於北京中關村總部,庫克親自試騎了ofo小黃車,ofo公司CEO戴威則向庫克展示如何使用ofo用戶端。

庫克昨天發布一條微博表示,「感謝ofo團隊盛情接待!感受到你們滿滿的正能量和使命感,讓通勤更環保、更高效、更有趣。」

共享單車業者近期密集融資,ofo甫於31日宣布完成D4.5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由DST領投,包括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CoatueAtomico、新華聯集團等多家機構跟投。

ofo沒有公布這輪融資完畢後的公司估值。該公司當時表示,這輪融資「創造了共用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同時也成為行業估值最高的公司」。

新華聯指出,該公司投資2,500萬美元入股ofo,占2.15%股份。

據此計算,ofo的估值為11.63億美元(新台幣356.4億元),剛擠進被外界認定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俱樂部」。

庫克為何選擇參觀ofo而不是鴻海轉投資的摩拜單車?分析認為,蘋果本身已是滴滴投資方,而滴滴又參投了ofo,所以蘋果本身也算ofo的間接投資方。因此沒有去蘋果的代工廠商鴻海所投資的摩拜單車。

大陸IT網站DoNews報導,參觀完ofo總部之後,庫克還前往社交健身工具keep總部。

Keep曾被選為App Store 2015年度精選App,是款健身的行動健身工具App,提供影片課程真人同步訓練,使用者可以根據興趣選擇課程。

庫克昨天下午在蘋果零售店與開發者交流。他表示,App Store上線以來,蘋果已為開發者支付人民幣900億元收入,2016年支付人民幣400億元,在這個領域,大陸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更快。

[Home]


2017/03/22 2.1.2. 台達電資料中心攻北美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台達電子副總裁暨電源系統事業群總經理鄭安表示,今年台達電的資料中心將首度切入全球市占逾半的北美市場,挑戰施耐德(Schneider)等領導品牌,成為驅動台達電未來營運成長一大動能。

近幾年能源管理是台達電成長最大的業務,去年占營收比重達28%,相較於傳統筆電、桌機電源大幅下滑,目前來自工業自動化(IA)、通訊電源、資料中心等系統電源成長快速,產品結構優化,讓台達電近年營收仍維持成長態勢。

目前台達電是前三大具大型資料中心整合能力大廠,僅次於施耐德、Vertiv(原愛默生旗下網路電源切割獨立)等。鄭安表示,大型資料中心建置速度愈來愈快,資料中心的基礎設施中,台達電可掌握其中三分之二,北美是資料中心最指標的關鍵市場,全球市占率逾半,隨著電源、空調、不斷電系統(UPS)、監控等產品線完整,軟硬體整合完成,今年將首度挑戰北美市場,並鎖定500kW等大功率產品切入,盼快速壯大資料中心市占。

鄭安負責電源系統事業群的資料中心、網路通訊電源、可再生能源及電動車充電等四大解決方案,他認為,新能源及電動車有五至十年好光景,但競爭很大,在全球節能減碳趨勢下,電動車發展快速,因應全球法規,目前荷蘭、德國、挪威等歐洲國家電動車占當年度生產新車比重為1%,已要求在2025年提高至7%,預期充電樁需求相當強勁。

台達電2011年切入風能市場,聚焦風力發電變流器,已取得中國大陸前五大中的兩家客戶,今年有望新增一家。

[Home]


2017/03/22 2.1.3. 豐田發表新一代自駕車 首度採用自行研發自駕平台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豐田(Toyota)人工智慧技術研發機構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TRI),近日於加州Prius挑戰賽發表新一代自駕車,這已經是豐田的第二代自駕車。

根據TechCrunch報導,新車款所採用的是TRI第一個自動駕駛平台,該平台專門協助研究團隊測試和探索各種安全功能和自駕技術,搭載線控介面,以及光達(LiDAR)、雷達和攝影機感測器,以降低對高解析地圖的依賴。再者,該平台的模組化程度極高,個別元件不僅可以單獨升級,亦可切換到其他車款使用。

豐田第一代自駕車發表於2013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3年多以來研究團隊擁有充足的時間引進新技術。

新一代自駕車改裝自Lexus LS 600hL,有助於協助TRI研發ChauffeurGuardian系統,兩者分別屬於自動駕駛分級的第5和第4級,亦即全自動駕駛功能,堪稱非常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

Guardian在需要介入的時候,提供駕駛人必要的提示,雖然由駕駛人掌握主控權,Guardian仍會主動監控駕駛輔助系統,在意外發生前一刻,全面接管自駕車,以免憾事發生。

TRI負責人Gill Pratt表示,Guardian系統潛力十足,長期下來會變得更有智慧,說不定在自動駕駛時代來臨前,就已經拯救不少性命。

[Home]


2017/03/22 2.1.4. 智慧音箱將進逼智慧型手機在未來家庭角色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智慧音箱市場需發展更多實用使用案例以提升消費者購買慾望。

亞馬遜(Amazon) EchoGoogle Home等智慧音箱裝置市場正穩定成長。儘管目前這類產品技術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但隨著語音辨識技術準確度提升、新的使用案例以及多語言支援陸續登場,智慧音箱將有機會挑戰智慧型手機,成為智慧家庭主要的人機互動介面。

顧問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預估,智慧音箱全球出貨量在2016年達到了590萬台,並可望在2022年前獲得10倍的成長。亞馬遜Echo為目前智慧家庭音箱市場的霸主,但隨著Google Home上市屆滿一年,以及其他Wi-Fi音箱業者開始結合語音助理平台,智慧家庭音箱市場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

Strategy Analytics報告指出,2017年智慧家庭音箱市值將可達15億美元以上,並在2022年達到55億美元。此外,2017年底,北美有7%的家庭會擁有一台智慧家庭音箱,而到了2022年,擁有智慧家庭音箱的北美家庭比例將達33%

受到語言限制以及本地服務整合問題等因素影響,北美以外地區的智慧家庭音箱採用率將較為落後。2022年,西歐地區的智慧家庭音箱普及率約將近15%

Strategy Analytics連網家庭裝置總監David Watkins表示,只要透過對話而不需使用雙手就能與網路產生互動的概念,對消費者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目前智慧音箱在功能上還有許多限制,但隨著技術不斷發展,語音呼叫、旅行規劃、遠距教學與醫療照護服務等功能陸續加入,消費者將能獲得更好的產品體驗。

此外,語音生物辨識技術以及語音認證功能,將有助於降低消費者在隱私方面的疑慮,並使裝置更適合使用於多用戶的環境。

儘管發展前景看好,Strategy Analytics不忘指出智慧家庭音箱的實際採用率,還將視本地服務的整合情況而定。語音平台的普及率、語言辨識的準確度,以及脈絡理解能力,都將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而裝置成本反倒不是主要的入門障礙。

Strategy Analytics智慧家庭策略總監Bill Ablondi表示,亞馬遜Dot要價僅50美元,因此很有機會將智慧音箱市場推廣至科技愛好者以外的大眾客群。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開發足夠吸引消費者的使用案例,才不會讓產品在嘗鮮期過後就被用戶束之高閣。

[Home]


2017/03/22 2.1.5. 全球智慧家庭語音裝置4Q16出貨年增近6倍 亞馬遜Alexa獨佔88% [ 電子時報 茅堍]

資料顯示2016年第4季全球智慧家庭語音裝置出貨年增近600%,達420萬台。其中亞馬遜Alexa平台裝置出貨佔比達88%

隨著配備有人工智慧(AI)語音介面的各種裝置,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最新資料顯示,2016年第4季全球智慧家庭語音音響裝置出貨年增近600%,達420萬台。其中又以在市場耕耘近二年的亞馬遜(Amazon)Alexa平台裝置出貨佔比最高,達88%,大幅領先其他業者。

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智慧家庭部門主管David Watkins表示,亞馬遜在構築兼具設備、服務與技術的Alexa生態系上表現優異,再加上市場經營已久,目前該公司智慧音響裝置出貨量遠高於其他業者。

不過,在Google Home裝置於201611月初正式上市後,憑藉著Google優越AI平台、成熟技術許可模式,以及可與內建Google Cast或裝有Google Chromecast裝置相連的跨平台優勢,預計2017Google Home平台,將會對Alexa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產生威脅。

資料顯示,在Google Home推出後,第4Google語音助理裝置出貨佔比已達10%。合計亞馬遜與Google共佔有98%市場。

除亞馬遜與Google外,Strategy Analytics預估,基於如微軟(Microsoft)Cortana,與蘋果(Apple)Siri等智慧語音助理平台的智慧家庭語音裝置,也會在未來一年內陸續上市。

此外,如南韓電信業者LG UplusSK Telekom,以及其他美國或歐洲的服務供應業者,預估也會分別推出自家的智慧家庭語音設備。

資料顯示,看準目前亞洲語音助理市場空缺,日本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業者LINE,也和南韓母公司NAVER合作開發AI語音助理系統Clova。並且該公司也已於先前舉行的世界通訊大會(MWC 2017)中正式表示,Clova即將推出。Line並表示,該公司還計劃推出一系列搭載Clove的硬體裝置,其中包括與亞馬遜智Echo裝置類似的Wave設備。

[Home]


2017/03/22 2.1.6. IDC:全球企業儲存市場4Q16出現衰退 營收年減6.7%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根據IDC,戴爾科技為2016年第4季市佔最高的企業外部儲存系統供應商,達32.9%

市場研調公司IDC最新全球季度企業儲存系統追蹤報告指出,2016年第4季企業儲存系統廠商總營收年減6.7%,達111億美元。總容量出貨量年增18.3%,達52.4艾位元組(Exabyte)

根據IDC報導,2016年第4季直接銷售給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原始設計製造商(ODM)集團營收有所成長,年增3.2%12億美元。基於伺服器的儲存系統銷售第4季年減7.8%34億美元。其中外部儲存系統仍為最大細分市場,但營收年減7.8%64億美元。

IDC儲存系統研究經理Liz Conner表示,企業儲存系統市場在2016年出現巨變。更廣泛的企業儲存系統市場雖受逆風影響,但企業繼續在軟體定義儲存、雲端儲存、全快閃(All Flash)儲存系統和融合系統等關鍵領域增加投資。傳統企業儲存供應商為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已調整產品組合。

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2016年第4季市佔最高的企業外部儲存系統供應商,達32.9%。排名第二至第四的惠普企業(HPE)IBMNetApp則分別為10.2%10.1%10.0%HPE的營收與市佔從20165月開始包含其大陸合資企業H3C的儲存產品營收。日立製作所(Hitachi)則以7%市佔排名第五。

全快閃陣列(AFA)市場在2016年第4季收入接近17億美元,年增61.2%。混合快閃陣列(Hybrid Flash ArrayHFA)收入則為25億美元,市佔為38.4%

 

[Home]


2017/03/22 2.1.7. 智慧電表: 大陸市場驅動全球智慧電表市場成長 2025年全球年安裝量將達8,500萬具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能源市場情報公司Frost & Sullivan預測,2025年全球智慧電表年安裝量將達8,500萬具。尤其在歐洲,為減少電力公司的非技術性損失、提高計費準確性和擴展再生能源組合,歐盟的多項新監管措施將推動智慧電表市場成長。而以OpenWay Riva方案解決客戶需求的Itron,獲選為2016年亞太地區年度智慧電網公司。

根據Metering.com報導,Frost & Sullivan能源與環境部門研究主管Malavika Tohani表示,在競爭激烈、產品創新有限而高度商品化的智慧電表市場,Landis + GyrItron、威勝(Wasion)和海興(Hexing)等主要廠商力求以價格差異化策略及提供完整技術解決方案勝出。

智慧電表價格競爭將持續加劇,特別是大陸電表製造商於2018年完成大陸市場部署後,將開始積極鎖定國際市場。Frost & Sullivan調查發現,2015年全球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安裝量達1.15億具,整體市場成長的主要驅動因素得歸功於大陸智慧電表的成長。

Frost & Sullivan預估,到2020年,歐洲在全球智慧電表市場的採用收入方面將勝過其他地區,其次為亞太地區。為滿足歐盟和各國政策規定的智慧電表期限目標,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和西班牙等國將引領智慧電表的採用。

在亞洲,南韓料將成為智慧電表的主要市場,2015~2025年的安裝量將達250萬具。由於電力公司將專注於安裝包括預付費電表在內的基本計量系統,非洲在使用智慧計量系統方面將落後其他地區。

Tohani指出,由於電表製造商正設法吸引缺乏資金推廣智慧電表的電力公司投資,智慧計量服務會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Frost & Sullivan近期提名Itron2016年亞太地區年度智慧電網解決方案公司。Itron 2015年藉其OpenWay Riva物聯網(IoT)解決方案解決客戶需求的表現,在澳洲公用事業週獲獎。

Frost & Sullivan能源和環境產業分析師表示,Itron為技術和服務的領先者,為全球各地的公用事業提供解決方案,助其更智慧地利用能源和水資源。該公司已展示透過OpenWay Riva方案滿足亞太智慧電網市場全新需求的能力。

此外,亞太地區智慧電網解決方案市場在2015年取得重大發展,智慧計量、需求響應和電網自動化投資在日本和南韓都有所增加。智慧電網試驗台和智慧計量試驗則在東南亞和澳洲大陸區(Australasia)有所成長。

美地方政府推動智慧電表 用戶可免費安裝

美國華盛頓州Jefferson郡將以智慧電表取代現有類比電表,將計費流程現代化。

根據Metering.com報導,JeffersonPublic Utiliy District(PUD)委員會已批准智慧電表安裝計畫,將於2017年底至2021年以智慧電表取代約1.6萬個現有類比電表。

用電戶改裝智慧電表將完全免費。改用智慧電表除了能準確地向用戶收取電費,還能減少人工抄表的相關費用。

PUD總經理Jim Parker表示,此為Jefferson郡努力實現能源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既定計畫之一。智慧電表還有助於減少篡改電表的盜電行為。

智慧電表安裝計畫能讓PUD快速辨識電網故障事件及其位置,有助於PUD改善配電網路的管理及減少停電時間。

PUD將使用新系統設計和引入一些新服務,如能源效率和需求響應計畫,協助消費者降低能源消耗和用電成本。Jefferson郡預期,智慧電表部署完成後5年內所產生的利益,即可回收該計畫的所有投資。

電力公司加速部署智慧電表 有助提高能源效率

奈及利亞電力公司Benin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Company(BEDC)及美國明尼蘇達州電力公司Xcel Energy均積極推動以智慧電表取代類比電表。改用智慧電表可讓電力公司即時取得電網事件數據,更加了解用戶耗電情況,除能改善電網管理、遏阻篡改電表的盜電行為,還能讓用電戶降低用電量、節省電費。

根據Metering.com報導,BEDC表示,2017年上半將在奈及利亞所有供電區域安裝約3.9萬具智慧電表,取代現有估價計費做法,並達成奈及利亞電力監管委員會為其設下的智慧電表安裝目標。

安裝智慧電表有助於BEDC即時取得電網事件數據及更了解用戶的耗電情況,改善電網管理。而能掌握用戶用電模式,BEDC就能達到電力供需平衡。

智慧計量系統還將藉由導入節能計畫,協助用戶降低電費。電力公司亦能遏制篡改電表行為及改善客戶服務。當地媒體報導,BEDC計劃在未來5年內分階段為所有用電戶配備智慧電表。

另一方面,美國明尼蘇達州電力公司Xcel Energy宣布,該公司已向明尼蘇達州公共事業委員會提議斥資5.62億美元改裝智慧電表,取代現有機械式電表。

Xcel Energy專案經理Matthew Parsell表示,該公司可根據智慧電表統計的使用數據調節電壓,為所有用電戶及整個系統省電。智慧電表系統可紀錄每天、每週、每月、每年的用電數據,有助於用電戶提高能源效率。

明尼蘇達州公共事業委員會若批准Xcel Energy的智慧電表提議,該公司將在2019~2021年進行改裝作業。

2024年全球瓦斯表市場規模將達47億美元

由於歐盟規定須改用智慧瓦斯表以提高計費精度和能源效率,歐洲的智慧瓦斯表需求也可望出現強勁成長。

市場調研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測,2024年全球瓦斯表市場規模將達47億美元。

根據Metering.com報導,Transparency調查顯示,2015年全球瓦斯表市場規模達23億美元,預計2016~2024年成長率將達8.1%。而瓦斯日益成為主要能源,為全球瓦斯計量市場成長的關鍵因素。

2015年合計市佔達33.4%ElsterItron、丹東東發(Dandong Dongfa)這三大廠商正在推出創新瓦斯計量解決方案,可望推動市場成長。此外,隔膜式瓦斯表(diaphragm gas meter)料將主導市場。全球智慧瓦斯表的成長阻力在於改裝智慧瓦斯表的高昂成本。

隨著工業化程度大增,亞太地區可望繼續在瓦斯表安裝量上領先世界其他地區。由於歐盟規定須改用智慧瓦斯表以提高計費精度和能源效率,歐洲的智慧瓦斯表需求也可望出現強勁成長。

Transparency認為,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將引導歐洲智慧瓦斯表市場。

另一方面,在確保英國公用事業公司從類比瓦斯表轉向智慧瓦斯表方面,監管規定能發揮關鍵作用。201612月,能源供應商British Gas因未達2014年的智慧瓦斯表安裝目標,遭英國能源監管機構Ofgem開罰450萬英鎊。

British Gas奉命在2009年至20144月間為其瓦斯和電力用戶安裝2.8萬個智慧瓦斯表和1.5萬個智慧電表以提高計費精度,但該公司未在期限前實現安裝目標。

Ofgem表示,British Gas未能達成智慧計量表的安裝目標,除使客戶無法享有消費彈性,並剝奪其參與能效計畫、降低能源使用和成本的權利。罰款將分配給Carbon Trust來為企業客戶實施能效計畫。

[Home]


2017/03/22 2.1.8. 最迷你的醫生!微型醫療機器人深入病灶精準治療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微型和奈米級機器人,體積小到能在身體內自由移動、彼此溝通、執行工作,並能在任務完成時自動消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頂尖奈米工程團隊的科學機器人學家認為,這些微型機器人未來將對疾病診斷、治療和預防產生重大影響。

IEEE Spectrum報導,根據UCSD的說法,目前微型機器人已經成功用於標靶遞送、精準手術、生物目標感測和解毒等4個醫學領域的概念驗證,其中,藥物遞送是醫療微型機器人最有前景的商業應用。

2016年底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SFIT)的研究人員發現,線形奈米機器人可以非線性方式朝一個位置轉向,由磁場觸發以釋放藥物來殺死癌細胞。

但報導認為,微型和奈米尺寸機器人的關鍵挑戰是動能。由於無法在機器人上裝配齒輪或電池,所以許多機器人採用游泳策略,並且透過磁場或其他如光、熱或電等化學供能或外部供能來移動。譬如研究團隊開發一個奈米火箭,使用胃液作為燃料,讓機器人在胃或胃腸道中移動。現在研究人員需要繼續尋找續航力更長的能源,並且能在沒有技術人員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工作。

現在常見的機器人輔助手術是將醫生的手部操作轉化為在患者體內更小且更精確的動作。科學家正在開發奈米研磨器、微型夾具和其他工具,能夠注射入身體,行進到身體中的特定區域,然後捕獲或移除某些組織,例如用於活組織檢查的細胞團塊。在最近的一個例子中,研究人員建造了一個管狀微型機器人進行手術,將針頭注入活體兔子眼睛後方,機器人的移動則由磁場控制。

微型和奈米機器人不能單獨工作,而是需要幾百到幾千個機器人合作做一份工作,因此科學家需要安裝去中心化的溝通方式,稱為群體智慧,可以透過群組運動規劃和機器學習來完成協作。

當奈米機器人完成任務之後,必須移除這些奈米機器人,科學家正在使用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來建造機器人,這些材料在患者體內停留有限時間後,任務完成時就會自動清除或消失。

UCSD的奈米火箭是第一個在活體老鼠中測試的微型機器人,現在愈來愈多實驗室正在以活體動物測試微型機器人技術,包括SFIT和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如果成功,就會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Home]


2017/03/22 2.1.9. IDC4Q16 EMEA地區伺服器營收下跌12.9% [ 電子時報 李佳榕]

IDCEMEA伺服器追蹤報告指出,2016年第4EMEA伺服器市場營收年成長率下跌12.9%來到34億美元,銷售量則下滑4.7%600萬台以下。

IDC的歐洲、中東及非洲區(EMEA)伺服器追蹤報告指出,2016年第4EMEA伺服器市場營收較去年同期下跌12.9%來到34億美元,銷售量則下滑4.7%600萬台以下。而若以歐元計算,第4季營收年成長率則是下跌11.7%。其中以產品來看,客製化架構優化伺服器在銷售量及營收上衰退最多,分別減少38.1%39.9%;一般架構優化伺服器的整體出貨量則創新高,達29.4萬台,而大型系統伺服器年出貨量增加21.9%來到1,706台。

IDC歐洲基礎建設資深分析師指出,2016年第4ODM市場在西歐地區持續成長,顯示其透過西歐地區的一級供應商、小型服務供應商及主機市場不斷向雲端應用發展。

惠普企業(HPE)在第4季於西歐伺服器市場擁有33.9%的市佔率,持續居冠,而位居第二的戴爾(Dell)的市佔率也從上一季的16.9%增加,來到17.8%IDC分析師也指出,2016年第4季西歐伺服器市場總體營收下跌主因在於主要的伺服器業者營收有些微下跌的趨勢,像是IBM因非x86伺服器機種的換機週期以及非x86伺服器出貨量,導致營收下降33.7%

由於受到ODM廠及主要服務供應商採購週期延遲影響,芬蘭、愛爾蘭及荷蘭在第4季營收年成長率下降25%~35%,成為伺服器市場營收表現最差的地區;義大利年營收成長20.5%,而鄰國瑞士年營收則是因擴大投資高效能運算(HPC)市場,像是擴建國家超級電腦中心而成長30.3%

IDC CEMA研究經理Jiri Helebrand指出,中歐、東歐、中東及非洲地區(CEMA)伺服器第4季年營收成長率下跌16.8%7.3億美元,是受到該地區公部門基礎建設有限以及非x86機種的伺服器安裝基地減少影響所致。

另外,由於波蘭、捷克政府的公部門及俄羅斯對非x86機種伺服器需求及銷售減少,導致中、東歐(CEE)地區伺服器營收年成長率下跌25.0%3.5億美元。

Helebrand也指出,由於中東及非洲地區(MEA) 欲透過HPC計畫加速開發石油與天然氣,以及電信、銀行業者對伺服器的需求增加,導致該地區營收年成長率僅降低7.5%來到3.79億美元,表現優於CEE及西歐地區。以色列受到公部門及服務供應商的伺服器需求影響,伺服器營收年成長表現名列前茅;卡達及科威特也因財政部門需求,年成長率呈現雙位數成長。

[Home]


2017/03/22 2.1.10. 郭董投資mobike 騎進新加坡 陸版YouBike成立2年大躍進 今年駐點拼100城市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進軍海外

營運滿7年的公共自行車服務YouBike,技術輸出至東南亞和日本至今仍無下文,反觀成立僅2年、獲得鴻海(2317)投資的中國自行車共享服務摩拜單車(mobike)目前營運範圍不只遍布中國30座城市,昨天更進軍新加坡,未來還要擴大海外市場。

摩拜自20164月開始在中國上海服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廣東與深圳4大城市,自行車數量均超過10萬輛,全中國每月活躍用戶人數逾300萬人。摩拜共同創辦人胡瑋煒曾表示,今年希望打進100多個城市,其中大多在中國,但也規劃進軍新加坡以外的其他海外城市。

胡瑋煒指出,摩拜在新加坡營運模式與中國不同,為遵循當地法規,摩拜在新加坡的營運地區遠離市中心,以避免造成市區交通擁擠。

汽車業資深記者 胡瑋煒創業擁人脈資本

現年34歲的胡瑋煒2015年在中國北京成立新創公司摩拜單車(mobike)。高顏值的胡瑋煒身兼7歲孩子的媽,曾在中國當過10年記者,在汽車業累積的大量人脈,成為她創業重要本錢。

胡瑋煒不僅獲得鴻海(2317)青睞,引進富士康成為戰略投資人,還吸引美國UBER前上海總經理與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前中國區總經理加入,成為摩拜重要經營幹部。

1982年出生的胡瑋煒曾擔任《每日經濟新聞》與《新京報》記者,也曾在「極客公園」(新科技與創業社群網站)追蹤汽車業。至於胡瑋煒與共享單車服務的緣由,報導指出,原先她與大家一樣,看到有車樁的自行車就想騎,但不知去哪裡辦卡或還車。

胡瑋煒有次與多位設計師及創投業者聊天,中國電動車品牌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問道,「有沒有想過做共用出行(共享乘車)項目,掃碼可騎自行車?」這句話點燃胡瑋煒創業的念頭。

稱不完美 續往前跑

有了構想與金主投資,還需要志同道合的業界高手。2015年底UBER上海總經理王曉峰離職,胡瑋煒力邀他擔任摩拜執行長。

對於成立才2年的摩拜,胡瑋煒坦承還不完美,但她也說:「創業就是要大膽嘗試,不可能站在原地就看到2公里外,只能往前跑才能看到。」

[Home]


2017/03/22 2.1.11. 庫克訪ofo 加碼陸共享單車?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蘋果CEO庫克昨(21)日造訪北京共享單車平台ofo總部,並親自試騎。稍早ofo才剛宣布融得D輪資金4.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DST、滴滴出行等,蘋果又是滴滴出行的主要投資者之一,庫克此行是否意味著會加碼進入中國龐大的共享經濟市場,引發關注。

為減少空汙及順應大眾運輸、共享汽車等常態化,共享單車已被譽為「解決共享經濟的最後一公里」。大陸民眾騎乘共享單車已蔚為風潮,近日到訪北京的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更形容,北京和此前最大不同便是多了許多單車。

目前,ofo的黃車及摩拜的橙車主導整個中國市場,兩者不相上下。根據行動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指出,截至去年12月,摩拜單車月活躍用戶量達313.5萬人,約是ofo3.3倍;去年12月,摩拜單車日充值次數為10.79萬筆,ofo則為2.31萬筆。但在近期新增用戶上,ofo增長情況優於摩拜,且ofo此前設計造成許多未統計用戶存在,難言誰更勝一籌。

ofo和摩拜手段雷同,均以迅速且大量在各城市、國家投放單車衝刺市占率。根據界面新聞報導,ofo已進入全球43個城市、摩拜也搶進33個城市。

惟大量投放背後,隱藏的是高昂造車成本,稍早摩拜更因單車造價不斐,而陷入金流緊張,拒絕用戶退款等傳聞。

其中,為了爭奪市占,雙方近期紛紛推出騎車免費活動,反致原本不佳的盈利模式雪上加霜。目前,使用一次共享單車約為0.51元人民幣,低廉價格,讓黃橙雙方仍處燒錢而非賺錢階段。

此外,因共享單車影響市容、單車容易遭破壞、競爭對手眾多等問題。據傳北京市正打算控制單車數量,10條大街禁停共享單車。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黃橙大戰中誰會成為最後贏家,自身融資能力成為關鍵。也因此,庫克造訪ofo總部所代表的意義,令市場關注。

郭董也看好 投資陸摩拜單車

不僅蘋果CEO庫克關注大陸共享單車市場,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初便以投資、戰略合作方式,聯手大陸兩大共享單車平台之一的摩拜單車,富士康協助單車生產,搶占中國共享單車這塊大餅。

富士康與摩拜單車1月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富士康海內外的數十家工廠,將為摩拜專門打造生產線,預計年產量可達560萬輛。加上摩拜自身產能,屆時摩拜單車可望達年產1千萬輛單車。

除了共享經濟的特殊性,共享單車背後所隱藏著製造生產、行動支付的廣大市場,使摩拜單車與ofo自身相鬥之外,背後投資金主的博弈同樣耐人尋味。

界面新聞報導,中國共享汽車龍頭滴滴出行是ofo的大股東,並為ofo帶來許多「滴滴系」的資金,包括滴滴出行投資方經緯中國、中信產業基金等。且同為共享交通,雙方可探討汽車和自行車之間互補的商業合作模式。

相較之下,摩拜的金主顯得來源更廣,也符合自身所聲稱:「看重投資方的戰略資源。」除了富士康幫助摩拜生產單車外,1月份同時與鴻海注資摩拜的攜程、華住酒店集團,也替摩拜帶入旅遊、住宿產業的資源。

摩拜投資者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多次注資的互聯網巨頭騰訊。2月,微信同摩拜合作,用戶可透過微信掃描單車上的二維碼,便可使用摩拜小程序啟動,不必再透過摩拜App,更容易吸引用戶。此外,微信尚有行動支付功能,推出合作優惠的模式亦能預見。為了應對微信,ofo則找上中國行動支付另一極,螞蟻金服。

[Home]


2017/03/22 2.2.1.1. 全球穿戴式裝置服飾類將快速成長 然手錶類仍佔最大宗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估手錶類穿戴式裝置出貨佔比,會由2016年的48.1%,揚升為2021年的64.0%,續為穿戴式裝置市場最主要產品。

受到主要穿戴式裝置新平台系統延後推出等的影響,2016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成長幅度,較2015年大幅下滑。然而在新興業者不斷加入、新型態產品推出,以及零售業者數量擴大等因素推動下,預估2021年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將達2.38億件,合計2016~2021年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18.3%

調研機構IDC行動裝置部門資深分析師Jitesh Ubrani表示,隨著服裝類與耳戴式(Earwear)等新型穿戴式裝置出貨量的快速成長,產品時尚設計需求將會成為市場中心。而為吸引更多消費者,各穿戴式裝置科技業者將不得不提供更多的產品尺寸、材質與設計,好讓消費者進行選擇。

該機構預估,2016~2021年服裝類與耳戴式穿戴式裝置出貨量CAGR,將會分別達76.6%43.1%,遠高於手錶類的25.3%,以及手環類的3.4%

不過由於服裝類與耳戴式裝置目前出貨量仍低,因此雖然出貨量會快速成長,但預估2020年服裝類與耳戴式裝置出貨量,仍分別僅佔所有穿戴式裝置總出貨量的9.4%1.8%。不過,較2016年佔比的1.2%0.7%,已呈現顯著提升。

IDC表示,耳戴式裝置由於在功能上會與健康和健身追蹤可聽式(hearables)裝置主要功能有所重疊,因此出貨量成長幅度會較為溫和。

手錶類裝置出貨佔比,則會由2016年的48.1%,揚升為2021年的64.0%,續為穿戴式裝置市場最主要產品。至於手環類裝置,雖然2016~2021年出貨量CAGR3.4%,但該裝置出貨佔比,將由2016年的47.6%,大幅下滑為2021年的24.2%

IDC表示,大多數對手錶類裝置感興趣的消費者會覺得,目前該類產品已展現出具有執行多種功能的能力,但是這些功能都沒有被妥善發揮。因此手錶類裝置業者應該要針對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在如通訊、健康和健身,或智慧時尚等不同方向進行細緻化發展。

簡言之,穿戴式裝置業者在產品開發上不應該採取「一種規格 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的策略,而是要針對各特定用途,開發出特定的解決方案。

再就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而言,預計新興市場穿戴式裝置出貨量仍會持續高於成熟市場,不過兩者間的差距將會縮小。

除了出貨量差距將會縮小外,兩市場穿戴式裝置的平均售價(ASP)差距,也會逐漸減少。

資料顯示,2016年新興市場穿戴式裝置出貨量為5,430萬件,ASP80.03美元;成熟市場出貨量為4,810萬件,ASP237.44美元。

預計2021年新興市場穿戴式裝置出貨量為1.19億件,ASP105.77美元;成熟市場出貨量為1.18億件,ASP200.13美元。

    

[Home]


2017/03/22 2.2.1.2. 蘋果採部分產品低定價策略  吸引新用戶 重新界定精品市場 [ 電子時報 茅堍]

近來蘋果在如Apple Watch Series 1等產品定價上,改採低定價策略。

長期以來蘋果(Apple)在產品定價策略上都採高價策略,然而近來該公司在無線耳機AirPods,以及智慧手錶Apple Watch Series 1等產品的定價上,改採與其他競爭對手同級商品具有高度競爭優勢的定價策略。分析師認為,此一新策略除了想要擴大新用戶外,也在試圖藉此重新界定精品市場。

財富雜誌(Fortune)與蘋果資訊網站MacRumors等引述諮詢機構Above Avalon分析師報告指出,AirPods並不單純只是一副無線耳機,該裝置內含加速感測器、光學感測器、新款W1晶片,以及精心設計的充電盒,不但可說是蘋果公司第二款穿戴式產品,甚至也可說是配戴在使用者耳邊的電腦設備。

然而AirPods售價僅159美元,比該產品推出當時KanoaSkybuds、摩托羅拉(Motorola)以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競爭對手的高階無線耳機產品要來的經濟實惠。分析師認為,就算是將AirPods定價設為249美元,甚至299美元,都不算太高。

由於AirPods採低定價市場策略,因此該產品推出後,許多無線耳機業者紛紛調降售價,以便與AirPods競爭。然而就算其他業者將產品售價調低,配備有W1晶片的AirPods耳機,由於提供了更優秀的無線體驗,依然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

至於在Apple Watch部分,隨著新一代產品推出,蘋果也將第一代產品配備的處理器升級為與新一代產品相同的雙核處理器,並且在將第一代產品更名為Apple Watch Series 1後,將入門級Series 1產品售價設為269美元。

相較於Fossil Fenix 5定價599美元、Garmin Forerunner 630定價399美元、三星Gear S3定價349美元,以及Fossil Q Founder275美元,Series 1可說是同級智慧手錶中,定價最低的產品之一。

分析師表示,蘋果在Series 1產品採取積極定價策略,縮小了Apple Watch與其他健康或健身追蹤專用穿戴式裝置間的價格差距。目前Series 1Fitbit Blaze產品間的價差,也僅剩70美元。

分析師認為,AirPodsApple Watch的定價策略,不僅顯示蘋果有意爭取在高階穿戴式裝置市場中的地位,同時也對整個市場都感興趣。雖然入門級Apple Watch價格為269美元,但是高階陶瓷版Apple Watch售價高達1,249美元。

有別於一般精品業者發展,蘋果在越來越深入精品市場的同時,卻又降低入門級產品售價。

分析師表示,現今蘋果已可用更低成本大量生產Series 1等產品,並且採取較低售價來吸引更多使用者。在此同時,高階高價Apple WatchiPhone等高利潤產品的銷售,也可以彌補Series 1等產品的較低利潤。

在此情形下,蘋果非常有可能將部分Apple Watch售價甚至再下調至199美元。

此一銷售策略也可讓更多消費者加入蘋果生態系,並進而使這些消費者訂閱Apple Music串流媒體服務、購買應用程式(App)或增添更多的蘋果設備。

此外,在如各界均預期蘋果新一代iPhone 8(暫稱)售價將會顯著向上攀升之時,蘋果也悄悄地在台灣、大陸與印度等亞洲市場重新推出原已停產的iPhone 6,希望藉此搶攻中價位智慧型手機市場,並且不排除也會於日後重新進軍其他市場。

資料顯示,就目前而言,許多蘋果用戶都擁有多個蘋果產品,再加上Apple WatchAirPods的低定價策略,預計蘋果用戶擁有多個蘋果產品的趨勢,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強。

整體而言,分析師認為,蘋果在塑造自身為精品業者的同時,也藉著提供較低價格產品,使更多消費者也能取得這些精品,藉此來重新界定精品市場。

而在此一市場策略下,預計其他消費性科技產品業者,將會難以與蘋果競爭。

[Home]


2017/03/22 2.2.2.1. 平板電腦持續挑戰PC版圖 短期恐仍難扭轉消費者使用偏好 [ 電子時報 蘇純儀]

儘管平板在創造及生產力的應用上具備與電腦版作業系統相當的潛力,但消費者還是習慣用PC來做事。

蘋果(Apple)2010年推出iPad時曾掀起一股平板電腦旋風,然這原本備受各界期待的產品,幾年發展下來仍未能攻克PC版圖,眼下平板市場的成長又持續趨緩,有分析師建議,平板若想繼續與PC抗衡,業者可能得加把勁讓作業系統更上層樓。

美國諮詢業者Creative Strategies首席分析師Ben BajarinRecode網站撰文表示,觸控式作業系統雖說為了方便在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上操作,簡化了原本複雜的電腦版作業系統,讓原本不諳電腦的使用者也能快速上手,不過在創造及生產力的應用上,卻也具備與電腦版作業系統相當的潛力。

打從第一代iPad上市以來,業者就一直試圖拉近PC與平板的距離,例如微軟(Microsoft)開始為WindowsPC生態系統打造更類似平板的產品,反觀蘋果則是推出效能更為強大的iPad Pro、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近期也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發表了Galaxy Tab S3平板電腦,試圖與PC看齊。

在平板電腦的發展歷程當中,雖屢遭難以成為好的生產力工具之批評,但實際上,許多人在使用同樣是觸控介面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時,已能達到相當高的生產力,年輕世代的使用者更是在成長過程中就習慣這類以觸控為基礎的運算平台。

過去對年長者或孩童等不諳科技的族群而言,鍵盤與滑鼠往往是其使用電腦的絆腳石,但這些人在遇上iPad這樣的觸控式操作介面時,卻又能駕輕就熟,如此看來,對開發中國家鮮少有機會接觸電腦的民眾來說,或許亦能比一般慣用電腦的人更快適應觸控式運算工具。

可惜這些年下來,儘管iPad有數以萬計的專屬應用程式(App)做後盾,且iOSAndroid兩大陣營的平板也已被企業用來做為讓員工從事行動工作的電腦,但平板卻仍難以取代PC在一般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2016年下半Creative Strategies對消費者在PC及平板使用情況與意願所做的研究中顯示,有67%的消費者完全沒考慮過要以平板取代手上的PC。若從全球平板出貨情況來看,接下來的走勢恐怕亦不會太樂觀,雖然PC市場的趨勢也好不到哪裡,不過,過去1年多以來,PC業倒是出現了平均銷售價格(ASP)上揚的有趣反彈現象。

該份研究中發現,消費者或許是從使用經驗中更加體認到,把錢砸在一台好的PC上,可以用更久,發生故障或客戶支援相關麻煩事件的機率也較低,對自身而言才是更好的選擇,因此會比以往還願意花更多錢購買PC。而在裝置重要性排行榜中,智慧型手機名列第一,平板的排名則落後桌上型電腦(DT)與筆記型電腦(NB),因大多數消費者仍認為平板屬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儘管使用者仰賴PC來做更多事的習慣一時半刻間可能難以改變,不過該篇評論建議,業者若能持續在作業系統上精益求精,或許有朝一日就能扭轉消費者對平板的看法。

[Home]


2017/03/22 2.2.2.2. 去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 蘋果超越微軟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微軟2016年紐西蘭市場主打高階Surface Book,反導致市佔率遭蘋果超越。

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市場自2013年以來均由微軟(Microsoft) Windows產品線取得市佔龍頭地位,隨著蘋果(Apple)2015年首度進軍紐西蘭市場,僅約兩年時間就以些微差距擠下微軟、登上2016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市佔率龍頭寶座。究其原因,主要與微軟放棄當地低價策略有關,至於台廠宏碁則以7%市佔率上榜。

根據市調機構IDC調查,2016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市場蘋果出貨量市佔率為32%,出貨量更較首度進軍紐西蘭市場的2015年大增近650%,反觀微軟2016年出貨量市佔率以1個百分點落後蘋果、位居亞軍,2016年出貨量僅較2015年微幅成長3%,形成與蘋果的明顯反差。

不過微軟2016年市佔率仍與其他業者有明顯差距,因而在2016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市場,形成蘋果、微軟兩強競爭格局。排名第3~5名業者依序是惠普(HP)、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宏碁,其他業者包括台廠華碩、戴爾(Dell)Google、華為(Huawei)、聯想(Lenovo)、東芝(Toshiba)及白牌業者,合計僅剩不到15%市佔率。

至於為何蘋果進軍紐西蘭僅約兩年就可擠下微軟,IDC紐西蘭行動裝置市場分析師Chayse Gorton指出有兩大原因,即微軟面臨更多Windows同級機種低價競爭,以及微軟放棄低價路線。

Gorton表示,微軟正面臨更多同樣採Windows作業系統的可拆卸式平板產品線愈來愈強勢的競爭,這導致微軟可拆卸式平板產品線佔紐西蘭整體出貨量比重下滑,從2015年的58%衰退至2016年的50%

Gorton指出,這些非微軟品牌Windows可拆卸式平板與微軟產品線有著相似的規格,但往往售價較微軟低,鑑於紐西蘭消費者對產品價格敏感的特性,產品走低價路線就足以吸引當地消費者購買。

另一因素Gorton指出,到了2016年初微軟開始出貨高階可拆卸式平板Surface Book,並同時停止出貨低階機種Surface 3,藉此欲在紐西蘭市場強化微軟為高階機種供應商的形象,此銷售策略也是導致微軟2016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僅微幅成長一大因素。

2016年紐西蘭可拆卸式平板合計出貨量為8萬台,較2015年的5.5萬台年增45%IDC預估2017年出貨量將再成長25~30%,到了2018年就會開始邁入持平階段,預估導致持平因素為面臨相似PC產品提升競爭優勢形成銷售排擠,以及紐西蘭消費者對可拆卸式平板的新鮮感下降。

[Home]


2017/03/22 2.2.3.1. 紅色iPhone 來了 [ 經濟日報 謝汶均、黃智勤]

蘋果公司(Apple21日發表一系列新產品,包括iPhone 7iPhone 7 Plus紅色特別版,以及史上最便宜的iPad。蘋果股價21日盤初漲0.6%142.3美元,再創新高。

iPhone 7iPhone 7 Plus特別版的機身是充滿朝氣活力的紅色,並帶有鋁金屬質感。紅包特別版的容量有128GB256GB兩版本。特別版的iPhone 77Plus預定在本月24日全球開賣,售價749美元起。3月底前開始出貨給包括美國、台灣在內的40多國與地區。

蘋果在去年21日推出低階的iPhone SE,目前已無法在蘋果官網上買到舊款的iPhone SE,容量加倍到32GB128GB,售價也與舊款一樣分別為399美元起及499美元起,目前已在蘋果官網上販售。

此外,蘋果也推出售價329美元起的9.7吋的iPad,此款iPad配備更明亮、超過310萬像素的9.7Retina顯示器,內建64位元A9晶片及iOS 10作業系統,顏色有銀色、金色與太空灰三色,將於24日開始接受訂購。

蘋果股價20日收盤上漲至141.46美元,再度刷新歷史高點紀錄。21日早盤繼續上漲。

蘋果21日幾乎是無「預警」地發布消息,但其實稍早蘋果網路商店已關閉近六小時進行維護,可能就是要為新品預留上架空間。

[Home]


2017/03/22 2.2.3.2. 拉抬業績 庫克五年登陸11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從未到過大陸,而庫克作為接班人,卻在擔任執行長後五年多的時間裡,先後到大陸共11次。庫克頻繁到大陸的原因,是蘋果在大陸與日俱增的銷售壓力。

大陸品牌手機OPPOvivo幕後掌門人段永平,日前接受彭博專訪時剖析這兩個大陸國產品牌如何在銷售量超越蘋果,他並批評蘋果太固執,所以在三、四線城市讓OPPOvivo可以快速超車。去年第4季,OPPOvivo在大陸分別位居第一及第三,硬是將蘋果擠到第四名。大陸創業資訊網站站長之家報導,針對段永平和華為任正非近期發表對蘋果的言論,庫克表示,曾在一場慈善活動上見過段永平,「我想他(段永平)是個非常不錯的人。至於任正非,我不便評論。」

至於在大陸市場,蘋果該如何突破OPPOvivo以及華為的圍攻,庫克指出,和其他市場相比,大陸市場競爭對手更多。不過蘋果給用戶的體驗和創新不一樣,所以能看到有安卓用戶到iOS,但很少有用戶從iOS到安卓,「我尊重競爭,競爭會讓產品會更好。」

對於蘋果來說,大陸市場是重要的成長市場,包括庫克在內的蘋果高管均預計,按照營收計算,大陸市場未來將取代美國,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市場。所以自2013年起,庫克基本上每年到大陸兩次,其中不乏為挽救蘋果在大陸的銷售所做的努力。

[Home]


2017/03/22 2.2.3.3. 大陸手機廠猛打通路戰 今年版圖爭霸決勝關鍵 小米、華為、金立、錘子群起反擊OppoVivo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大陸手機廠紛將發起通路戰,全力反擊OppoVivo

面對大陸本土智慧型手機品牌第一領先群OppoVivo深耕通路,帶動市場版圖大躍進,2017年大陸各家手機品牌廠包括小米、華為、金立、錘子等,除了拉高新品競爭力與品牌行銷力外,通路戰成為決勝關鍵,線下通路成為大陸手機廠主力戰場,並將牽動大陸手機品牌勢力重洗牌。

小米過去曾以黑馬姿態竄出,締造大陸手機銷售排名第一紀錄,小米善用飢餓行銷、打造生態圈及線上銷售模式,透過低價高規戰鬥機種,在大陸手機市場快速放量,當時包括華為、酷派、中興等手機品牌廠亦複製小米路線,投入線上通路銷售模式,使得大陸手機線上市場蓬勃發展。

不過,2016年小米在大陸手機市場勢力急轉直下,取而代之的是線下市場熱潮再起,步步高旗下OppoVivo憑藉大陸三、四、五線城市通路布局,進一步向上拓展至一、二線城市,快速擴大勢力,並躍居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

供應鏈業者表示,OppoVivo為鞏固手機市場版圖,不僅持續拓展大陸市場銷售據點及直營門市,掌握大陸市場主場優勢,亦全力延伸觸角,開拓海外市場商機,帶動手機出貨量向上衝高,使得小米等手機品牌廠持續面臨嚴苛挑戰,並被迫啟動通路戰火。

近期大陸各家手機品牌廠紛紛強化通路戰力,以因應大陸手機市場趨於飽和,以及OppoVivo在通路市場強勁攻勢,其中,憑藉電子商務銷售模式起家的小米,面對市場風向改變,決定順勢改變市場策略,2017年旗下小米之家將擴張到200家,3年內的目標則是挑戰1,000家。

全球第三大手機廠華為2016年手機出貨量約1.4億支,僅落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2017年華為除了備妥手機新品,全面發動攻勢外,亦大規模投入各種通路行銷,積極拓展大陸通路市場,藉由華為體驗店、機場品牌體驗專區、通路業者專櫃等,讓華為的品牌效應持續發酵。

在海外市場方面,2017年華為將擴大投入美國、東南亞、歐洲等市場行銷力道,進一步拉抬手機出貨量與營收。

金立則是攜手大陸通路業者河北國通、浙江話機世界、蘇寧集團、國美集團、迪信通集團、三胞集團樂語通訊等,並與大陸131家核心零售商結盟,成立金鑽俱樂部,共同簽訂總數約413萬支的年度銷售目標。2017年金立希望在大陸手機市場鞏固3,000萬支出貨規模,高標則挑戰3,800萬支,並追求營利增長。

錘子科技過去主打線上銷售模式,旗下首家授權專賣店在3月開始營運,正式加入線下通路市場,期待靠著通路衝刺銷售量,在大陸手機市場急起直追。

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在2016年底因通路庫存水位過高,導致2017年首季市場銷售表現不如預期,規模將略低於2016年同期,預期市佔前三大品牌業者為OppoVivo及華為。

 

[Home]


2017/03/22 2.2.3.4. Google Play上市5周年 台灣市場重要性持續提升 [ 電子時報 王君毅、邱龍傑]

21Google在台舉行Google Play推出5周年相關慶祝活動,會中Google Play亞太區總經理James Sanders表示,台灣無論在應用程式使用與軟體開發商的能耐均位居全球領先地位,且對Google Play的營收貢獻度,目前位居全球前五大排名,對應台軟體產業發展潛力與市場需求性,Google續將在應用程式等領域,提供台相關業者與消費者更多的支援性與服務。經此Google也預期,台灣將有機會成為Google Play下一個年均創造10億美元以上營收的重要市場。

Sanders表示,Android生態系統經由硬體與應用程式等業者力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全球每日已有超過150萬台的新Android裝置被啟用;此外,在製造與服務端方面,目前全球已有超400家硬體OEM500餘家電信業者加入Android生態體系。

Sanders指出,目前Google Play全球已有10億活躍用戶,當中Google Play內的應用程式數量並已超過100萬個,以2016年統計,總下載次數並達650萬次以上,當中新興市場對應用程式的下載使用性又高於已開發國家地區。

至於台灣方面,Sanders也說,台灣除在應用程式的使用上高度成熟外,軟體開發商的能耐也不容忽視。據統計,目前已有3,500個以上的應用程式由台灣業者開發而得,且除在應用程式開發上展現相當實力外,台灣消費者對付費應用程式的接受與採購度也超出市場預期。即便台Android用戶僅達1,000萬戶左右,但目前卻是美國以外地區貢獻Google Pplay營收排名全球前五大的主要國家地區,且從2012~2016年,營收成長率並高達131倍。

他進一步表示,據統計,台灣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主要以通訊、遊戲及社群類等為主,其中在遊戲軟體方面,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式分別為Candy Crush Saga、神魔之塔、跑跑薑餅人等;另LineMessengerFacebook則為台使用最頻繁的前三大社群與通訊軟體。

值得注意的是,為協助台應用程式開發商進一步發展,21Google也宣布推出MIT台灣開發遊戲專區,寄望藉由更明顯聚焦方式,讓全球的使用者有機會更快速接觸到台灣開發者所上線的作品。

Google Play全球夯 台廠嶄露頭角 App Annie:抓對目標市場有利台廠勝出

21Google在台舉行Google Play推出5周年慶祝活動,會中App Annie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余俊德表示,全球消費者對應用程式的使用性持續提高,當中又以新興市場的使用成長性最被看好,對台內容開發商而言,若能進一步掌握包括美國、印度、印尼、俄羅斯、土耳其等地的市場需求商機,將有利於台業者進一步拓展業務。

余俊德表示,應用程式已成消費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功能,據統計,全球消費者每天使用應用程式的時間平均已提高到2小時左右,且每月總計使用近40個應用程式,對應用程式的使用時間,在2年內已有100%的成長。

而由於消費者對應用程式的依賴性日深,也讓開發商的營運成績得以向上提高。余俊德指出,即便消費者使用應用程式的熟悉度增加後,對應用程式的下載量成長性轉趨平穩,但使用量與開發商的營收卻續呈現正向的成長。

2016年為例,開發商在Google PlayAPP Store的營收總額,已超過350億美元的規模,較2015年有近40%的成長性出現,當中亞洲市場成長快速,並貢獻約近189億美元營收,高於歐、美等地;其中遊戲的佔比仍最高,以2016Google Play為例,遊戲約貢獻近90%的營收比重。

至於台灣開發商方面,余俊德則指出,目前Google Play下載性約佔70%,高於iOS約近30%的下載使用性,其中通訊、社交、遊戲等為台消費者最喜愛的應用程式項目。

隨著行動應用快速普及,台灣開發者所上線的Google Play產品,在2012年海外地區的下載次數為4,300萬次,但到2016年時已提高到4.6億次之多,成長性超過10倍;另台灣應用程式業者來自海外地區的獲利也扶搖直上,金額並由2012年約近40萬美元一舉躍升到2016年約近5,300萬美元的規模,年成長性高達131倍。

他進一步提到,台灣應用程式開發商除台灣市場外,目前在美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等地都有相當的發展性,當中美國地區對台應用程式的海外下載量佔比達近12%,另印度與印尼等地則分別佔10%6%。而展望後續,其預期墨西哥與印度將是成長率高、飽和度低的目標市場,台廠可適時擇機介入當地應用程式市場經營,另土耳其、印尼與俄羅斯等地則是具高成長潛力的市場。

另外,Google則預期,隨著宏達電在虛擬實境(VR)硬體開發上位居領先地位,預估後續包括VR、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AI)等,將進一步驅動台整體應用程式開發商的營運上揚。

台灣開發者則指出,在遊戲應用程式方面,雖然對應海外業者競爭,近年台遊戲業者慘遭夾殺,但考量台灣處在華人、華語生態圈核心位置,若能善用既有文化底蘊,台廠將繼續保有輸出優質應用程式開拓華人市場下載使用的機會與能力。

但目前台廠普遍面臨的困難點在於國際化的人才相對欠缺,如此若政府相關單位能在人才引進議題上有所作為,配合Google的分析工具等的善用,或更有利台灣業者開發出更貼近海外華人市場的產品,從而引領台整體軟體產業有再向上提升的空間。

Google新手機代碼透露大尺寸產品開發計畫

Google似乎偏好大螢幕智慧型手機,直到2014Nexus 6P之前,手機尺寸都大於前一代,最新消息指出,根據Google慣用的開發代號暗示,Google追逐大尺寸手機的趨勢似乎又開始復活。

富比士(Forbes)根據多個消息來源指出,Goolge正在以代號多利魚walleye與大梭魚muskie開發最新智慧型手機Pixel 2Pixel 2 XL,第三代Pixel也正在開發,代號為哲羅鮭taimen

Google習慣以魚的名稱作為產品代號,譬如20124.7吋手機Nexus 4代號Mako,是一種條紋狀鯊魚、20135吋手機Nexus 5代號Hammerhead是雙髻鯊、20146吋手機Nexus 6代號Shamu是鯨鯊、20155.2吋智慧型手機Nexus 5X代號大頭魚Bullhead,以及5.7Nexus 6P代號Anger。尺寸一代比一代大。

直到2016年推出代號分別為旗魚(Sailfish)與大西洋藍槍魚(Marlin)PixelPixel XL,才停止放大趨勢,尺寸為5.15.5吋。

代號透露尺寸的蛛絲馬跡,譬如大梭魚muskie明顯比多利魚walleye大,分別是17公斤、11公斤,而代表第三代Pixel的哲羅鮭taimen就更大,重達100公斤,似乎暗指Google第三代Pixel智慧型手機會是個龐然大物。隨著三星於2016年推出的Galaxy S5.1吋與5.5吋,到2017年計劃推出5.8吋與6.2吋更大尺寸手機,等於為Google推出更大尺寸手機開路。

然也有可能Google打算延續2014年銷售不佳的8.9Nexus 9,或是2015年推出的10.2Pixel C的腳步,重返平板電腦市場。無論哪種方式,從Google喜歡替產品取代號的歷史來看,Google2013年推出第一款Pixel Chromebook以來一直對Pixel品牌懷有「大」計。

[Home]


2017/03/22 2.2.3.5. 蘋果iPhone 6新款32GB版亞洲上市 藉此爭奪中價位市場 [ 電子時報 茅堍]

近來蘋果又悄悄在台灣、大陸與印度市場重新推出新型32GB iPhone 6手機。

隨著蘋果(Apple)20169月宣布iPhone 7系列手機推出,原本也要宣布iPhone 6手機將開始停產。不過近來該公司又悄悄地在台灣、大陸與印度市場重新推出新型32GB iPhone 6手機。

分析師認為,蘋果此舉是在搶攻亞洲中價位智慧型手機市場,並且不排除該新款iPhone 6手機也會於日後進軍其他市場。

數位金融媒體TheStreet與蘋果資訊網站AppleInsider等報導,蘋果iPhone 6手機的復出並非沒有先例可循。先前如iPhone 44s都曾在新款iPhone推出後,將舊款原有型號停產,然後再推出儲存容量不同的舊款新型號手機。

蘋果此次推出的新型號iPhone 6手機,除了時間間隔約長達半年外,可說是與iPhone 44s的重新推出方式如出一轍。

蘋果iPhone 6手機原僅有16GB64GB128GB3種規格,但此次復出的新型號iPhone 6手機則是僅有32GB規格。至於手機外殼顏色,在台灣與大陸市場僅會銷售金色外殼手機;印度市場則是僅銷售天空灰款。

不過此次新型iPhone 6僅會在電信業者、電商平台、或其他第三方通路中銷售;蘋果自家專賣店與官網都不會銷售該款手機。

資料顯示,印度市場新型32GB iPhone 6手機售價約450美元,雖略高於16GB iPhone SE415美元,但遠低於32GB iPhone 6s615美元。

TheStreet分析師Eric Jhonsa表示,雖然目前蘋果已有4吋螢幕的iPhone SE來搶攻全球中價位智慧型手機市場,但對不少新興市場消費者而言,智慧型手機是他們個人所能擁有的唯一運算設備,因此這些消費者會偏好使用具有更大螢幕的手機。

而新款4.7吋螢幕iPhone 6手機,無疑正可以滿足這些消費者的需求。

在大陸市場方面,隨著如OppoVivo等大陸智慧型手機業者的強勢崛起,調研機構IDC資料顯示,2016全年蘋果iPhone手機在大陸市場出貨量大幅下滑23.2%,僅達4,490萬支;iPhone出貨佔比也由2015年的13.6%,跌為2016年的9.6%。因此蘋果亟需在大陸市場推出新款中價位手機,來維繫並進而擴增iPhone在當地市場的市佔。

在印度市場方面,隨著蘋果積極進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資料顯示,2016全年蘋果iPhone在印度市場出貨量已突破250萬支,其中來自第4季上市的iPhone 7系列手機就約佔3分之1

然而,雖然蘋果iPhone在當地售價高於450美元的高階手機市場中,出貨佔比達62%,名列第一。但就印度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言,蘋果僅排名第十。因此,蘋果也還是需要藉著推出新款中價位iPhone 6來拓展市場。

再加上如果蘋果能夠順利在印度當地生產32GB iPhone 6或其他後續機型的話,將會因為可以免付印度政府10~12%進口關稅,而使這些中價位iPhone手機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至於蘋果中價位手機是否會反倒蠶食高價iPhone市場的問題,分析師表示,目前事實已證明,大多數高階手機買家將會選擇繼續購買新款手機。

例如儘管蘋果於20163月推出iPhone SE(售價自399美元起),但由於同年9月推出的5.5iPhone 7Plus(售價自769美元起)市場需求強勁,因而使2016年第4iPhone平均售價(ASP)2015年同期增加了4美元,達695美元。

TheStreet表示,由於現今許多消費者每天會花費數個小時使用智慧型手機,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即使有許多優質中價位手機可以選購,但不論是已開發或開發中地區經濟條件較佳的消費者,仍然會願意花費600美元以上,來購買各業者新推出的旗艦手機。

[Home]


2017/03/22 2.2.3.6. 調查:三星、蘋果及HTC獲印度消費者認為最成功的高階手機品牌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三星、蘋果及HTC分佔印度消費者心中近10年來最有感、認為最成功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品牌前3名。

根據印度諮詢公司CMR最新的行動產業消費者觀察報告(MICI),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HTC在印度智慧型手機三分天下,分佔印度消費者心中認為近10年來最成功的高階智慧型手機品牌前3名。

CMR針對印度大城如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及邦加羅爾等地的高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進行全面性的量化調查,使用者的年齡在26歲到45歲之間。研究發現過去10年內,印度有近97%使用者對三星手機品牌認為最成功,其次是蘋果的85%HTC78%

CMR衡量的標準包括科技創新程度、設計感及品牌印象等。除了三星、蘋果及HTC以外,Sony、黑莓(BlackBerry)及聯想(Lenovo)也分別在消費者心中佔有一席之地。

CMR產業諮詢首席分析師Apalak Ghosh表示,過去10年來,印度有為數眾多的智慧型手機廠商進入,但僅有少數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存活。印度消費者的喜好慢慢在10年內轉變,現在的印度消費者在買新機時的眼光變得敏銳且挑剔。

根據報告顯示,三星的穩定性(reliability and dependability)72%的使用者肯定,另有71%的消費者肯定其產業領先地位;蘋果拿下第二的因素包含高度創新性(highly innovative;佔72%)、極具設計感的外觀(good design and looks;佔76%)及穩定性(72%)HTC也因外觀(76%)與最新技術(up-to-date technology;佔72%)位居第三。

CMR產業情形首席分析師Faisal Kawoosa表示,使用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的特性是他們傾向同時開啟多個不同的軟體,並認為軟體間的切換必須不能卡住或閃退,因此他們所追求的手機的記憶體(RAM)、處理器與電池電量往往是高檔規格。

Faisal表示,未來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的期待只會越來越高,必須在生產力工具及娛樂功能上給力,如無縫聲控、虛擬實境(VR)等。未來印度市場手機廠商必須隨時間的推移迎合使用者的需求,才能站穩腳步。

[Home]


2017/03/22 2.2.3.7. 三星S8下月韓國預售 股價飆新高 [ 工商時報 蕭美惠]

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最新旗艦機Galaxy S8將於47日開始韓國預售,最快18日出貨。新機即將發售,加上獲利前景看好,外資不斷搶進,三星電子上周五以來屢屢刷新高價紀錄,周二收盤勁揚1.58%,每股212.8萬韓元。

三星電子先前已邀請媒體參加本月29日在紐約和倫敦舉行的發表會。韓聯社周二表示,三星將在41日在韓國國內舉辦體驗活動讓新機亮相,47日正式開始預售。

Galaxy S8預售期間為47日至17日,韓國國內最快18日出貨,價格則尚未公布。先前網友透露,S8歐洲入門價為799歐元,S8+價格則為899歐元,將是市面上最高價智慧手機。外國的出貨日期現在猜測是428日。

儘管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目前仍因向前總統朴槿惠行賄而在收押當中,該公司及整個集團並未受到影響。根據韓國交易所周一的資料,受三星電子大漲的推升,三星集團旗下23個子公司今年以來(至本月14日)市值總額增加12.1%,達到442.4兆韓元(3,917億美元)。去年底則為394.7兆韓元。

三星集團占主要市場Kospi和店頭市場Kosdaq市值的28%。

同樣涉及閨蜜案的其他財閥股價表現也很理想。同期,SK集團子公司市值增加7%,為96.5兆韓元。LG集團子公司市值增加6.9%,為79.8兆韓元。不過,現代汽車集團子公司市值合計下跌1.2%,為102.2兆韓元。

韓國10大財閥今年來市值總計成長8.1%,達823.8兆韓元。

[Home]


2017/03/22 2.2.3.8. 想與蘋果更親密 軟銀逃婚甩安卓之父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導,軟體銀行(Softbank)近日放棄對新創手機業者Essential Products投資1億美元的計畫,主因是蘋果加入「願景基金」後與軟銀關係更密切,而這層關係讓軟銀在最後關頭放棄投資iPhone競爭對手。

Essential Products是素有「Android之父」稱號的魯賓(Andy Rubin)一手創辦,近年積極研發能操控智慧型家電的高階智慧型手機,目標與iPhone及三星S系列旗艦手機競爭。

據了解,軟銀自去年開始洽談投資Essential Products的計畫。根據雙方口頭約定,軟銀將對該公司投資1億美元,並運用軟銀在日本電信市場的行銷網絡為該公司宣傳新手機。

上述投資金額將Essential Products預估市值推向10億美元,且雙方已進入草擬投資合約的最終階段,不料軟銀卻在最後關頭退出投資,令外界感到錯愕。

內情人士表示,儘管這類投資計畫鮮少在草擬合約的最終階段告吹,但快速擴張的軟銀隨時都有十幾個投資計畫在評估當中,因此偶爾還是會發生最後關頭收手的情形。

此外,軟銀近年與蘋果關係更加緊密,可能也因此讓軟銀有所顧忌。軟銀自2008年取得iPhone日本銷售權以來,便與蘋果密切合作。軟銀社長孫正義在去年底宣布建立規模1,000億美元的「願景基金」後,蘋果也承諾投資10億美元。

內情人士透露,儘管蘋果並未禁止軟銀投資Essential Products,但「願景基金」的投資者未來將有權否決價值1億美元以上的軟銀投資案,因為科技投資基金向來會避免投資者與被投資的新創公司之間發生利益衝突。

[Home]


2017/03/22 2.2.3.9. 小米、富士康 印度再建工廠 [ 工商時報 黃欣]

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宣布再與富士康攜手合作,計畫將在印度設立第二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廠。不僅進一步開拓該品牌在印度的市占率,且可大幅提升產能,預計達到「1秒生產1支手機」的水準。

香港經濟通通訊社報導,小米印度公司副總裁Manu Jain證實,這座新的手機製造廠將設在印度東部的安德拉邦斯理市。同時該廠還將為印度帶來5,000個新增就業機會,其中9成將招募女性員工。建成後,小米在印度的產能可提升至平均每秒製造一支手機。

路透報導,小米20147月進軍印度市場,並迅速開啟本土製造的進程。20158月,小米與富士康合作建立的生產線落成並投產,至去年3月,小米在印銷售的手機產品,75%為印度本地製造。預計這座新工廠投產後,這一比率將上升至95%。

印度為了鼓勵發展本土製造業,提高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關稅。隨後,包括華為、聯想、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紛紛委託代工廠商在印度開設生產線。

此外,小米還計畫印度發售新款智慧手機紅米4A,售價為5,999盧比(約合折91.8美元)。報導稱,過去小米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銷售,高達近90%都是透過網路購買。去年小米高階主管就曾表示,為了增強客戶服務和產品的體驗,將繼續擴增印度的實體店面。

根據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統計至2016年第4季為止,小米在印度市場智慧型手機市占率為10.7%,僅次於榜首三星的25.1%,位居第2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去年第4季手機出貨量大幅攀升15.3%,反觀三星手機出貨量卻是暴跌13.1%。

其他中國手機品牌廠如OPPOVIVO等在印度的智慧手機出貨量,亦在去年第4季出現巨幅成長。顯示三星在印度智慧手機市場正遭受中國品牌廠的夾擊。

[Home]


2017/03/22 2.2.3.10. 全球手機前5大 中國占其3 [ 旺報 蕭宇涵]

現代人手一支手機,更換手機的速度也相當頻繁,2016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13.6億支,年成長4.7%。全球市占率的前5名,大陸品牌華為、OPPOvivo就市占了3席。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資料指出,三星受到Note 7爆炸事件影響,2016手機出貨量明顯減少,雖然三星從2014年開始一路年減3.3%,但仍奪下全球市占率第一;蘋果2016年市占率則以15.3%排名第二,而出貨量僅2.09億支出乎意料的少,這與去年推出的iPhone 7iPhone 7 Plus缺乏創新,令果迷們相當失望有很大的關係。

排行榜上囊括35名的皆為大陸品牌手機,華為兩年都穩定維持在第三名,2015年銷出一億支手機、隔年更增加到1.31億支,成績相當亮眼;另外在2015年都沒進入前5名的OPPOvivo則以黑馬之姿擠進排行榜,兩個品牌合計銷售1.8億支,擠下知名大廠小米、聯想。

TrendForce表示,大陸品牌在2016年總出貨量達6.29億支,已超越三星、蘋果合計的5.19億支。勢如破竹的大陸品牌在2017年出貨量也被預估將達全球比重的一半。

另外,今年值得關注的,還有曾創下全球市占率高達40%Nokia。由鴻海旗下富智康集團接手Nokia後,今年捲土重來推出智慧型新手機,目前有兩款中高階手機傳將在5月上市。

銷量贏三星 陸手機奪俄市占王

大陸手機2016年總生產量達6億支,產能占全球45%,現在更拿下俄羅斯市占率第一,在俄羅斯,每3個人就有2個人拿的是中國品牌手機;莫斯科地鐵局統計過,一個月內使用小米手機接入地鐵無線網路者達115萬支。

擁有1.47億人口的俄羅斯,每月手機銷售量達200萬支以上,智慧型手機正在全面攻占市場。據統計,大陸5大手機品牌在俄羅斯的銷售量已經超越三星,當地媒體報導,每3個人就有2人持大陸廠牌手機。

不再因「便宜」而購買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資料顯示,最受俄羅斯消費者喜愛的大陸廠牌為華為、聯想和中興。其中華為的市占率達8.5%,僅次於蘋果與三星,而聯想排名第4、市占率7.4%,中興則是以5.7%排名第5

當地銷售商表示,從前中國品牌手機主打中低價市場,大部分俄羅斯消費者是因為「便宜」而購買,但近來中國手機漸獲信賴,中高價位手機市場上,中國手機已打出品牌名號。

銷售商認為,「俄羅斯消費者已不再視大陸是廉價手機的供應者。」除了價格之外,俄羅斯消費者也對大陸手機的性能相當看重,當地電子類網站經常刊出相關文章,包括〈中興計畫推出嘗鮮5G網絡的概念手機〉、〈美圖推出主打美顏自拍的手機〉等新聞,還會登上網站熱門排行。

為陸廠牌設在線服務

俄羅斯最大搜尋引擎「揚戴克斯」旗下的網路支付業務副總監表示,2016年俄羅斯人從中國網站訂購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3C產品占總訂單數的14%,在2017年新年假期,大陸品牌「紅米4Pro」和「紅米3S」兩款手機,是俄羅斯當季支付用戶訂購最多的產品。

莫斯科地鐵無線網路公司做過統計,201610月,有115萬名用戶使用小米設備接入地鐵無線網,是2015年同期的12倍。大陸品牌手機在俄羅斯熱銷的程度,連莫斯科信息技術局都順應趨勢,為小米、華為等大陸手機開設在線服務。

[Home]


2017/03/22 2.3.1. TPK新盟友 陸觸控龍頭入股 [ 經濟日報 蕭君暉、林宸誼、簡威瑟]

台灣觸控面板龍頭TPK宸鴻昨(21)日宣布與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結盟,雙方將互相投資,交叉持股,並成立新的合資公司,做大觸控面板市場。此舉意味著觸控面板殺價競爭的時代,可能告一段落。

TPK財務長劉詩亮昨天表示,歐菲光將參與認購TPK發行私募普通股共2,000萬股,認購價格為昨天TPK收盤價每股90.5元,總投資金額為18.1億元,歐菲光未來將持有TPK5.46%的股權。法人評估,以日前大陸鏡頭模組廠丘鈦參與新鉅科私募案,以新鉅科現股價格折價逾五成來認購比較,歐菲光則是以昨天TPK的收盤價來參與TPK私募案,TPK這次的價錢賣的不錯。

TPK昨天股價下跌1.1元,收90.5元,成交量1.84萬張,表現平穩。不過,20日卻爆3.14萬張大量,並上漲3.6元,價量放大明顯。

至於TPK將以每股不高於人民幣40.34元的價格,於昨天雙方簽訂股份認購協議書後起一年內,參與歐菲光定向增發或於公開市場直接買進等方式,取得總金額不超過人民幣2.04億元的歐菲光股票,未來TPK將持有歐菲光約0.4%0.5%的股權。

劉詩亮指出,TPK是外資公司,陸廠投資TPK,不用經過台灣投審會的核准,至於歐菲光是大陸公司,要經過大陸政府核准,預期將可以在一個月內完成。

至於新成立的合資公司,TPK表示,經營細節尚未確定,未來歐菲光將持有新合資公司51%股權,TPK持有49%,新公司可以朝向車用觸控方向發展,這些都還要再討論。

TPK董事長江朝瑞表示,觸控行業經過過去幾年的整合及汰弱留強,現已漸趨穩定,並朝良性競爭、大者恒大發展。TPK與歐菲光在客戶、業務、技術層次等各方面,均有高度的互補。

歐菲光董事長蔡榮軍指出,歐菲光與TPK將結合各自擅長的觸控及光學感測等技術,在移動互聯,智慧城市的發展上,提供消費者更便利、更具直覺性的人機介面。未來雙方將一同布局智慧汽車市場,觸控產品在推動汽車智慧化的進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雙方必將受益這重大的產業革命,從而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歐菲光積極擴產、殺價搶單,導致勝華與達鴻倒閉,洋華與介面則退出市場,連曾是台股三千金之一的TPK,也在2015年創下每股淨損57.8元的歷史紀錄,紅色供應鏈對台灣觸控產業的衝擊既深且遠。隨著兩大龍頭對手變成牽手,希望能讓殺價流血戰爭告一段落。

兩岸聯手…想撼動GIS地位

歐菲光與TPK宸鴻結盟是希望進一步搶下蘋果的觸控面板訂單大餅,此舉將直接衝擊到另一家蘋果觸控面板廠GIS業成。不過,GIS有鴻海全力支援,歐菲光與TPK攜手決戰GIS,是否真能討到便宜?仍有待觀察。

GIS是全球惟一靠本業賺錢的觸控廠,之所以能一枝獨秀,主要就是受到蘋果與鴻海的全力支持,歐菲光劍指GIS,雙方未來在爭取蘋果觸控面板的訂單中,可能還有一番龍虎鬥。

目前歐菲光已經吃到低價的iPad mini觸控面板,未來勢必持續往上吃蘋果訂單,不僅GIS要注意,連TPK也必須保持在蘋果觸控技術方面的優勢,才能避免陸廠挖自己的牆角。

WitsView則表示,TPK是蘋果供應商,但面對GIS的挑戰,使得TPK逐漸失去競爭優勢,而且後面還有歐菲光這個追兵。對歐菲光來說,TPK的經驗,有機會成為歐菲光進入iPad觸控供應鏈的捷徑,兩者的共同對手,就是垂直整合競爭力已經十分完整的GIS,因此雙方合作後,可以在小尺寸觸控面板,力抗LCD面板廠力推的內嵌觸控。

歐菲光稱霸大陸…只花六年

大陸最大觸控面板廠歐菲光營收從2010年股票上市當年的人民幣6.2億元(新台幣27.8億元),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267.5億元(新台幣1,200億元),短短的六年時間增長43倍,關鍵就是善用資本市場募得資金來快速擴充產能。

歐菲光昨(21)日A股收盤後發布公告,與TPK宸鴻簽署關於「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的意向性協議」,分別以51%49%持股比例成立合資公司,結合雙方技術與產能,建立觸控與精密光機電模組的研發、銷售與生產的服務。歐菲光昨天股價收在人民幣36.8元,上漲0.35%

新浪財經報導,歐菲光主要產品是觸控面板、手機相機模組,產能推至大陸第一後,大舉進軍智慧城市領域,奠定光電行業的領先地位。2001年成立的歐菲光,最初從事光纖通訊精密薄膜元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但由於原始股東對行業不熟悉,使得營收一直未見起色。

2004年,歐菲光董事長蔡榮軍聯合弟弟蔡高校收購了歐菲光所有股權,將主業聚焦在紅外線濾鏡等產品上。

TPK攜手歐菲光摘蘋果 未必能如願

TPK-KY宣布與中國大陸觸控面板龍頭歐菲光策略結盟,歐系外資分析師指出,該結盟儘管對TPK-KY有利,但也是「長線的故事」,短線對財務影響不大,且能否奪得蘋果新單仍有變數。

事實上,近年TPK-KY、歐菲光的獲利表現都不佳,前者過去兩年深陷虧損,後者獲利近幾年逐年下滑,二個在獲利上看來相當「掙扎」的公司,聯手後能否創造新氣象,引發正反討論。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張恆認為,TPK-KY與歐菲光結盟後,對於市場價格可望較有紀律,最大的好處是終結觸控產業長久以來的供過於求、價格競爭問題。如果雙方整合順利,對產業中的競爭對手日本Nissha、鴻海集團的GIS-KY,都將構成威脅。

不過,TPK-KY與歐菲光歷來纏鬥已久,要讓雙方坦誠以待、攜手合作,恐怕還需要一點時間。另一方面,根據摩根大通調查,就算兩岸雙大廠聯手,要奪下蘋果OLED版本iPhoneX-Y膜傳感器圖案化與貼合事業,最快也要到2018年才會成真。

[Home]


2017/03/22 2.3.2. 緯軟去年EPS 1.52元 增三倍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緯創集團旗下小金雞緯軟(4953)昨(21)日公告財報,去年每股純益1.52元,獲利較前年每股純益0.36元倍增,業績表現回溫。

緯軟去年營收27.11億元,年增8.2%,稅後純益6,622萬元,年增313.8%,全年每股純益1.52元。緯軟為目前台灣資本市場唯一專注資訊委外服務的專業公司,產品業務包括軟體技術顧問、資訊委外管理、業務流程委外以及產品全球化服務,主要客戶包括IBM、蘋果、愛立信、美商甲骨文、中信金與台灣大等。

緯軟目前已在美國內華達州設立新據點,就近服務IBM、蘋果等美西客戶,去年起開始貢獻營收,目前美國市場占營收比重約一成,台灣、日本市場各占二成,中國大陸市場則占四成。

此外,緯軟目前已導入TIPS系統化管理公司智慧財產,優化智財運用、活化既有智財,有助於提升企業競爭力,客戶也會更信任,有助於營運成長。

TIPS是一套全面考量智慧財產管理要點的系統化管理制度,可迅速、簡便建置完善且符合企業所需的智慧財產經營管理制度。

[Home]


2017/03/22 2.3.3. 鴻海轉投資友威科擬減資彌補虧損 今年衝刺高階手機元件、SiP、車電設備市場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市場傳出友威科技憑藉濺鍍設備切入蘋果大改款iPhone供應鏈,友威科技總經理李原吉並未正面證實。

鴻海集團轉投資之真空濺鍍設備廠友威科技,擬進行減資彌補虧損,預計減資新台幣3.05億元,依照截至2017228日資本額約新台幣6.28億元計算,減資比重來到48.55%。友威科總經理李原吉表示,2017年來自濺鍍設備領域的營收比重可望超過真空濺鍍代工部分,衝刺半導體高階封裝、汽車電子、高階手機相關元件等市場。

友威科發布重大訊息表示,擬減資3.05億元彌補虧損,預計第3季可望完成,同時也發布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最快在第4季增資,也可能引進策略投資人。李元吉表示,先前友威科在真空濺鍍產業,只專注在1~2個領域,受到市場景氣波動影響較大,但現在設備端積極搶入如OLEDLED、半導體封裝設備、也跨入紡織、自行車等領域,真空濺鍍代工部分以NB、光學鏡頭鍍膜為主。

據了解,鴻海集團投資友威科約12%比重,為目前友威科技最大股東。李原吉表示,目前已經展開積極布局,跨入半導體、高階封裝、高階手機元件應用領域,以及車用電子,已經陸續出貨,就等客戶實際驗收後,才有營收進來,2017年是忙碌的1年。市場估計,友威科營運可望有接近倍數的成長,在半導體封測領域,友威科之設備將聚焦於3D封裝、SiP系統級封裝,客戶包括封測大廠、晶圓製造大廠等。

手機部分,則出貨給元件業者,也包括玻璃等。市場則傳出友威科有機會切入蘋果(Apple)大改款iPhone供應鏈,提供代工業者玻璃元件之濺鍍設備,已經有產品出貨,不過業者並未正面證實此說。

友威科2016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44億元,年增15.67%,同年受惠於新增OLED濺鍍設備訂單,從營收比重來看,設備營收約3~4成,代工約6成。李原吉則指出,2017年則可望設備營收比重超過代工業務。

友威科過去受真空濺鍍代工市場削價競爭激烈,以及景氣不佳等影響,造成真空濺鍍設備銷售減少,友威科技截至20161231日,帳列累積虧損約新台幣3599.2萬元,友威科宣布,為健全財務及營運指標,提升股東權益與資本投資報酬率,並配合未來營運需要,以更佳之條件引進資金,擬進行減資彌補虧損。

[Home]


2017/03/22 2.3.4. 回歸市場機制或等待政府救援 東芝危機後續不簡單 [ 電子時報 賴琇菱]

東芝陷入經營危機,除了可能造成傲視全球的記憶體技術外流,財務紅燈恐牽動眾多難題。

受到子公司西屋電氣(Westinghouse)核能事業的嚴重虧損拖累,東芝(Toshiba)資不抵債,股票被降格至東證二部,加上原獲利核心記憶體事業股權出售正進行招標,引起各方關注,幾乎天天都有新進展。

產經新聞日前報導,日前東芝已拒絕大陸基金或陸企投資其即將成立的記憶體新公司「東芝Memory」,且該報導更引述關係人士說法稱,鴻海與陸方的友好關係恐將成鴻海出資提案受阻的原因。加上東芝與威騰(WD)之間的合作契約條文規範,以及美日先前政府經貿高層會談的結論,讓原本澄清未接受也不考慮出手的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的動態再成關注焦點。

但是產經新聞18日報導又指,就算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能源部長裴利(Rick Perry)可能達成任何共識,開始與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INCJ協議是否出資挽救東芝,條件勢必不會比遵循市場機制,開放其他企業、投資基金競標提案來的優渥。如此一來,待價而沽的結果,恐怕是無法讓東芝如願以償獲得目標資金,以解決其資不抵債問題,恐將影響未來重建,甚至是存續問題。

產經新聞21日掌握到的消息是,決定INCJ出資、援助對象與細節的產業革新委員會,根本未針對援助東芝或東芝Memory進行協議。該報引述相關人士說法,INCJ只能援助為產業帶來綜效的日本企業。且東芝在記憶體的技術獨步日本,恐無法與其他日廠發揮相乘效果。

從媒體近日關於東芝記憶體技術的評論與報導,或多或少都提及東芝在商業層面,以及美國、日本在國安層面的考量。

在記憶體技術方面,東芝記憶體全球市佔率僅次於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3D NAND Flash技術更是目前日廠唯一還有能力與三星一拚的業者。且在物聯網(IoT)時代中,行動裝置與資料中心的記憶體技術應用也是前途無量。更不用說,半導體的基礎技術其實在軍事應用上也是不可或缺。

美方憂心的是,一旦西屋電氣將依美國聯邦破產法第11章聲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勢必得為83億美元債務擔保承擔損失。另一方面,美方亦擔心西屋電氣的新型反應爐「AP1000」鈽元素處理技術流用於核子武力的開發。再者,西屋電氣若聲請破產保護後,7,000多名員工的就業,也是美方難以忽視的問題。

NCJ會長志賀俊之在接受日本財經媒體《週刊東洋經濟》(18日出刊)專訪時,強調從未曾檢討過出資東芝,也不會輕易成為任何一方勢力予取予求的提款機。INCJ雖為一官民合資基金,實質上日本政府的出資比率高達95%。原則上,每件投資案皆須上報經濟產業大臣,其實不難窺見該基金決定投資與否時,除獲利評估外,政策考量亦為一大重點。

該週刊並在報導中進一步指出,INCJ的成立使命有三。一是,培植新創企業。二是,推動基金制度。三是,扮演日本技術外流的最後把關。以當初夏普(Sharp)出售鴻海一案為例,INCJ甘冒外界質疑以人民稅金拯救單一企業的聲浪,也要與鴻海競爭的態度,其實還是能看出日本政府對於技術保護的意向。更何況,東芝的記憶體技術與財務危機更甚於鴻海收購夏普案。

東芝陷入經營危機,除了可能造成傲視全球的記憶體技術外流,西屋電氣是否需要聲請破產保護,更涉及日本外交與國家安全問題。東芝記憶體最後究竟是以市場競爭機制解決?抑或是由日本政府協調相關資金、機構出手?現階段能確定的只有,東芝經營危機延燒的範圍,可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問題。

[Home]


2017/03/22 2.3.5. 野村:和碩Q3將展現營運成長動能 [ 工商時報 張志榮]

同樣是iPhone8組裝廠,和碩(4938)近期股價表現明顯強壓鴻海(2317),港商野村證券點出原因是,3iPhone8亮相時間雖然不變,但OLED版產能開出(ramp)時間比以往慢1個月、LCD版則是提早1個月,使得和碩第三季營運動能超強,鴻海需等到第四季才會大爆發。

和碩昨(21)日股價再漲2.56%、收在88.3元,優於鴻海的0.22%、收在91.5元,事實上,和碩股價自315日收盤價82.7元起,至今漲幅達6.77%、也優於同期間鴻海的漲幅1.55%。

港商野村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李佳伶表示,近期許多國際機構投資人詢問:「下半年OLEDiPhone是否會延後推出?」根據供應鏈方面的消息,3iPhone亮相時間仍會維持在9月不變,但從組裝廠角度來看,各款iPhone產能開出時間點會不太一樣。

李佳伶指出,OLEDiPhone的組裝廠產能開出時間會比20152016年新機推出時期稍微晚1個月左右(9月底或10月);至於零組件廠商,OLEDiPhone的產能開出時間則預計會落在第三季。

此外,李佳伶表示,兩款LCDiPhone的組裝廠產能開出時間則會較以往提早1個月,因此,第三季新款iPhone主要會以LCD版為主,第四季才會是OLED版。

影響所及,李佳伶認為,對第三季供應鏈影響應該只是暫時的(不會調整明年展望),且對組裝廠商的影響會大於零組件廠商,以鴻海為例,第三季營收成長力道可能不會那麼強,但會遞延至第四季,因為獨拿OLEDiPhone組裝訂單、沒有4.7iPhone組裝訂單。

至於和碩(4.7iPhone獨家組裝廠商)與可成(供貨4.75.5LCDiPhone金屬邊框),則是最能受惠於第三季4.7LCD版的強勁出貨。

和碩日前公佈去年第四季財報與今年第一季營運展望,基本上並不算突出,也牽動外資圈調降財務預估值,但顯然沒有反應在股價表現上。

歐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除了第三季新款iPhone出貨主要會以4.7LCD版為主外,和碩將今年現金股利配發率由去年55%拉高到67%,意味著現金收益率可達5.66%,可作為上半年淡季效應下股價有效支撐。

[Home]


2017/03/22 2.4.1. 手機打噴嚏 NB重感冒 手機零組件缺貨擴及NB 2Q價格調漲衝擊NB銷量 [ 電子時報 王君毅、李立達]

受大尺寸智慧型手機銷售排擠、零組件價格續漲壓力,NB業者擬調漲售價反應成本。

近期市場傳出,智慧型手機上游零組件供貨吃緊,零組件製造業者積極調動生產線配置藉此滿足市場最大需求量結果,連帶已影響到筆記型電腦(NB)端的零組件供貨順遂度,且因關鍵零組件價格調漲,迫使業者不得不在第2季起調整NB終端售價,幅度約在5~15%NB業者並預估,NB近年受大尺寸智慧型手機需求竄出的出貨排擠情況甚鉅,且2017年除得續面臨零組件價格調漲的壓力外,由於全球經濟景氣並未明顯好轉,加上NB並無創新應用出現可順利導引買氣回流,且蘋果(Apple)新機強勁,預估進一步抑制消費者對NB採購量,諸多因素均恐進一步讓整體PC產業的發展更為雪上加霜。

即便全球智慧型手機年出貨成長率放緩,但對應年近14~15億支的需求量,讓此市場仍是眾業者競相爭逐的主要焦點,且觀察2017年業者的新品推展動態可得,包括雙鏡頭使用、高容量快閃記憶體、高解析度面板等,均成業者新品訴求與推展的主要功能特點;且因需求量龐大,讓上述零組件因此處在供不應求局面,同時零組件銷售單價也因此不斷上揚。

而近期市場傳出,對應手機零組件供貨吃緊,業者調整產能配置加碼手機零組件生產結果,已導致NB等上游零組件供貨因此同樣出現短缺。

PC業者指出,2017年由於蘋果的新款iPhone 8來勢洶洶,對PC零組件的供貨排擠形成相當影響性外,Android陣營手機業者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推展新機態勢積極,且大陸手機業者包括華為、Oppo、小米等均已喊出手機高成長的出貨目標,對零組件積極拉貨結果,皆連帶導致PC相關零組件出現供貨不足情況。

以快閃記憶體為例,對應其出貨單價上揚,不乏PC業者在3月時採購的固態硬碟(SSD),價格有近30%的調漲性出現;另在面板方面,PC面板均價在2016年第4季出現8~9%的價格調幅後,考量目前通路上仍有些PC面板的舊貨庫存,讓目前實質PC業者採購面板的價格波動性情況仍在可接受範圍,但隨著舊貨逐漸出清,預估2017年下半起PC業者也得進一步對應面板價格續揚的壓力。

而因應NB上游零組件價格持續調漲,NB業者透露,不乏業者已擬在第2季起反應成本而調漲NB售價,且依NB單價不同,讓價格調漲幅度約落在5~15%之間。

PC業者並認為,由於NB受大尺寸智慧型手機銷售排擠甚鉅,目前年均出貨量已下探到1.4~1.5億台,同時2017年估計全球經濟成長力道溫吞,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預估達1.8%上下,美國在2.4%左右,而大陸則達6.5%上下,除市場將持續對應較趨保守的消費力外,因應2017年下半蘋果iPhone新機發表,預計也將進一步侵蝕消費者原本欲購買NB的預算;另若再加上近期PC業者因零組件成本上揚而不得不調高終端售價等結果,預估將讓2017年整體PC市場的營運難度更為提升,PC的年出貨成長率預期也將因此處在持續衰退的局面。

零組件價格續揚 PC品牌廠等待機款更新反映成本

PC業者表示將待新品推出時順勢調整售價,以因應零組件價格持續上漲。

PC零組件價格驚驚漲。業界傳出,因為蘋果(Apple)新款iPhone出爐,擠壓DRAM與面板等零組件產能,PC品牌搶貨,帶動相關價格續揚,PC品牌廠只能透過機款更新時,趁勢漲價,反映成本壓力,英特爾(Intel)新處理器將於第3季小改版,被業界視為漲價良機。

PC業者指出,此波零組件缺料漲價,起源在於部分產能移去新進製程,導致現有產能不足,然也有部分因素來自於其他產品線的擠壓,比如蘋果預計2017年推出的新款iPhone,或美國與大陸的電動車發展,導致鋰電池傳缺貨。

PC品牌廠指出,其實並非完全拿不到料,只是價格居高不下;零組件業者指出,過去被客戶不斷要求降價,利潤空間持續被壓縮,此時有機會漲價,就希望能趁機爭取更多利潤空間。然此狀況對已經薄利的PC品牌,形成不小壓力。

DRAM及面板從2016年下半起持續缺貨,品牌廠緊盯供應商以鞏固貨源,然即使能夠調到貨,價格也相對較高,PC品牌廠的利潤微薄,必須透過調高市場價格,才能確保利潤空間。全球最大PC品牌廠聯想營運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日前表示,將會漲價反映成本。

蘭奇在2月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指出,PC零組件缺貨並未減緩,不只面板與DRAM、固態硬碟(SSD)與鋰電池,也都在調漲價格,因此聯想PC終端價格將會調漲;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日前也在法說會時表示,2017年面對的最大挑戰,一為匯率、二為零組件漲價。

沈振來表示,針對零組件漲價,華碩因應之道有二,一為在可以漲價的區域,適度反映成本壓力;其次是在推出新品時,調整價格。至於宏碁執行長陳俊聖未正面回應是否調漲終端售價,僅表示,產品價格只是競爭力的一環,與產品設計、通路商關係都有關聯。

PC業界指出,沈振來的說法確實反映市場作法,品牌廠平白調整價格,困難度極高,消費者難以接受,唯有透過新品推出,才有機會反映價格,比如配合英特爾在2017年第1季推出新款處理器Kaby Lake,品牌廠就已順勢調漲了價格。

業界指出,Kaby Lake預計第3季將推出小改版,屆時PC品牌廠也會順勢推出新品,搶攻開學季與2017年下半的聖誕節消費旺季,屆時也會在售價上調整。PC業界指出,若以終端售價,2017NB平均單價可能持平或小幅上揚,然此不代表產業回春,僅是反映成本壓力。

另一項值得觀察的現象是,在零組件價格上揚後,對PC市佔率落後的廠商,將形成更大壓力,業界指出,零組件供應商將視客戶訂單數量,決定出貨順序與價格彈性,出貨量少的廠商,勢必承受更大壓力,也不利於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將會加速市場淘汰。

[Home]


2017/03/22 2.4.2. Surface衝鋒 巨騰2017年金屬機殼大補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巨騰2017年受惠微軟Surface出貨大幅成長,金屬機殼比重將攀高。

微軟(Microsoft)新款Surface蓄勢待發,傳2017年出貨量將倍數成長,帶動獨家機殼廠巨騰的金屬機殼出貨量大增,巨騰不願針對單一客戶評論,僅表示,金屬機殼營收佔公司總營收比重,將首度超越塑膠,拉高至5成以上。業界指出,金屬機殼毛利佳,巨騰獲利將大幅改善。

值得關注的是,巨騰近期董事會通過更換執行長,由原本任職於光寶集團的邱輝欽接任執行董事兼執行長,巨騰表示,邱輝欽在NB相關業界有超過30年以上資歷,原任職光寶執行長。業界觀察,巨騰找有經驗的邱輝欽看管NB機殼,將讓董事長鄭立育能更專注於其他多角化業務經營。

機殼業界傳出,巨騰由鄭立育親自領軍,積極切入汽車、航太等不同領域機殼業務,並且已經在大陸泰州等廠區進行擴廠。巨騰對此僅表示,確實在探尋有別於消費電子的產業機會,然尚未有具體計畫。

巨騰為全球最大NB塑膠機殼廠,近年整體NB出貨規模萎縮影響,其中又以消費NB下滑較明顯,連帶該類型機種應用廣泛的塑膠機殼,大受衝擊。近年機殼產業重新洗牌,部分廠商退出,訂單集中至少數業者。巨騰挺過產業嚴酷淘汰賽,預估2017年塑膠機殼出貨持平,甚至小幅成長。

巨騰在塑膠NB機殼穩居龍頭,近年積極開拓金屬與碳纖機殼市場,打入惠普商務機種、華碩智慧型手機及微軟Surface供應鏈,其中又以Surface出貨成長力道最強,由於巨騰為Surface全系列的獨家機殼供應商,Surface出貨狀況,也牽動巨騰金屬機殼出貨力道。

近期微軟官網的Surface Book也開始降價,以搭載Core i5128GB版本為例,定價從1,499美元降至1,299美元,降幅13.34%,市場推估,微軟降價出清前款,意味新款機種即將上市;業界傳出,從2月零組件已經陸續出貨至和碩廠內組裝。

據了解,微軟將率先發表新款的Surface Book,有別之前機種,新機款的螢幕不能與鍵盤分開,採傳統掀蓋式(clamshell)NB型態,價格較低,將是微軟主打企業市場的主力之一,至於新一代的平板電腦Surface Pro,也將接下來登場,整體而言,微軟Surface出貨量,可望較2016年倍數成長。

外傳巨騰為微軟Surface機殼供應商,巨騰對相關訊息拒絕置評,僅表示,公司發展金屬機殼為既定目標。巨騰2016年金屬機殼營收佔比約達35~40%,預估2017年金屬機殼營收佔比將達到50%,並有機會首度超越塑膠機殼。

巨騰21日也公布2016年財報,營收達80.02億港元(合新台幣317.35億元),年減10.45%,毛利13.43億港元(合新台幣53.26億元),年減29.52%;毛利率也從2015年的21.3%,跌至16.8%;稅後純益5.01億港元(合新台幣19.86億元),年減42.79%

公司解釋,2016年毛利與毛利率大幅下滑,主因2016年上半配合客戶購置設備,然量產時程卻未如原本預估,產能利用率偏低,導致毛利表現不如預期,預估2017年,在NB出貨走穩,以及金屬機殼成長帶動下,公司在營收與獲利均將改善。

[Home]


2017/03/22 2.5.1. 智慧感測器銷量增、價格下滑 供應商應儘早擬定策略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感測器銷售逐年增加但價格卻持續下滑。

根據Roland Berger報導,由於自駕車、物聯網(IoT)以及工業4.0對智慧感測器強勁需求,2015~2020年,智慧感測器的銷量可望增加1倍達到300億台,平均每年成長17%。然而單位價格每年將下滑8%,市場競爭也會持續增加,因此供應商應及早擬定新的市場策略。

智慧感測器的需求已持續多年出現成長,這類感測器不僅在汽車工業扮演吃重角色,也是物聯網、工業4.0和其他應用領域不可或缺的,例如自動駕駛、車輛連結與健康監測系統等。智慧感測器可收集大量資料並自動與機器設備和機器人連線,確保系統持續監控與流程的最佳化。

儘管智慧感測器市場平均年成長率為17%,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消費電子領域對低成本產品需求的增加,使價格有向下滑落的壓力,2020年感測器的價格預計只有2010年的一半,製造商只能靠採取行動來因應這種趨勢。

Roland Berger的專家將感測器製造商分為三種主要類型:

一、測量專家:以生產高精確度和測量品質的感測器為主,通常為單純的供應商,來自客戶的成本壓力成本也最大。

二、本地分析領導者:開發結合多種感測器的解決方案,其系統可以分析和處理資料流,並提供客戶完整的使用功能。

三、數位創新者:這類供應商收集分析來自本身和他人伺服器網路的大量資料,並整合為一系列的系統。他們的感測器可能是較大平台或專屬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專家表示,這三類製造商未來幾年仍可繼續獲利,但感測器製造商必須了解並根據本身的市場定位,擬訂下列新策略:

一、現在開始模擬:適用於測量專家,這類公司通常面臨強大的業務成本壓力,因此應以大量與標準化的感測器為目標。

二、智慧隨插即用:本地分析領導者的成功仰賴可結合測量資料與智慧軟體演算法的系統。這些系統應具備預處理資料的能力,最好能支援深度學習或類似功能。並在市場尋找新的應用選項,透過簡單修改將解決方案應用到其他領域。

三、感測器融合:適用提供點到點解決方案數位創新者的策略。他們需要從大範圍的測量來源收集資料集,透過連線的電腦系統或雲端進行處理。標準化平台有助降低成本,使產品更適合大眾市場。

[Home]


2017/03/22 2.5.2. 前田機工研發機器手掌 鐵磁流體可抓取各種形狀物件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設立於日本山口縣的產業用設備商前田機工研發可抓取各種形態組件的機器手掌。該企業使用靠近磁鐵就會凝固的鐵磁流體素材進行研發,會如包覆般的抓住目標物。即使製造設備改變,要抓取的目標組件變更,也不需要重新調整機器手掌和動作程序。預計2017會計年度(2017/4/1~2018/3/31)下半年正式推出產品,改善機器人運轉效率。

前田機工的機器人手掌產品採用九州工業大學改良鐵磁流體所研發的「MRα流體」,並將其封入半球體狀的特殊橡膠內,在機器人左右各安裝兩個半球體,以包夾模式抓住各種組件。

半球體接觸組件時,會依據組件形狀不同而將其包容。磁鐵在接近時會快速凝固,就算組件形狀不一致,也能順利包住,且幾乎不會施加壓力,避免機器人抓住組件時發生損傷。

鐵磁流體是混和鐵的超微粒子和原油的產物。一靠近磁鐵,鐵的粒子就會隨著磁力線凝固。但使用鐵作為素材,會發生過重和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且想要維持固化時的強度,必須提供強力磁鐵。

九州工業大學選擇針對鐵以外的非磁性體微粒子著手改良,研發MRα流體。應用於機器人手掌時,鐵的使用量只有鐵磁流體的一半,有效減少重量和成本,強度也提升至2倍,2個直徑40公分的半球體能抓起5公斤重量。

為了避免傷害組件,機器手掌通常會根據要抓取的組件形狀,量身打造。當工廠改變生產機種時,產線的組件也會更動,往往必須改變機器手掌,或是設法讓機器人記住抓取組件的方法。MRα流體則可實現機器手掌免更換的便利性。且即使不精密控制機器手掌的位置,也不會發生損害組件的問題,可望教學和訓練時間,提高產能。

前田機工社長國本研一指出,活用工業機器人,有助於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往後將針對工廠行銷機器人手掌。


前田機工研發可抓取各種形態組件的機器手掌。圖為前田機工研發狀況。

[Home]


2017/03/22 2.5.3. IIoT預測性維修、製程分析 助工具機製造業升級 [ 電子時報 謝明珊、涂翠珊]

IIoT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採取預防性維修和更新設備,助工具機製造商產業升級。

工業物聯網(IIoT)對於預測性維修、表面品質、節能減碳有所貢獻,對於工具機製造業不失為一大福音,可望提升準確度、彈性和生產力。

根據Automation World報導,IIoT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採取預防性維修和更新設備,以免臨時故障造成巨額損失。德國工具機製造者協會(VDW)主席Wilfried Schafer表示,預防性維修已累積無數案例,目前確實可以預測什麼工具需要汰換,採取必要措施。

以往總會依照製造流程推算哪部分工具可能磨損,但推測結果恐怕不夠準確,加上工具使用者可能使用不當,或沒有規劃固定停機時間,以致工具比預期更早磨損。

除了做好預測性維修,IIoT也有助於掌控製程。Schafer指出工業雷射製造商Trumpf旗下物聯網(IoT)平台一直很成功,甚至另外創立新公司Axoom,提供IT服務給工具機製造商,以便進行機器分析和優化製造流程。2017年漢諾威世界工具機展(EMO)更以IIoT和工業4.0為主題,強調數位化和連網如何提升工具機製造產業。

All World總裁兼執行長Dave Koepp看好IIoT技術,不只看在預測性維修的份上,還認為可以節省能源。All World所販售的液壓和冷卻單元組已可連接物聯網,新推出的混合動力液壓系統,採用大金(Daikin)混合液壓動力系統、IFM數位開關和Hydrocomp增強器。

Koepp致力於節能減碳,反觀其他美國企業看到前置成本太高就打退堂鼓,卻忽略長期下來所節省的金錢與物力,他認為IoT不只是節省能源開銷,還可以做環保。

歐洲正在制定新節能法規,工具機製造業首當其衝,Schafer指出歐洲即將頒布法令,規定工具機製造商節能減碳,最終公聽會將於布魯塞爾舉行。歐盟原本的《能源效率指令》(Energy Efficiency Directive),預定在2020年節省20%能源消耗,2016年底歐盟執委會(EC)更新這項指令,為2030年設定30%的節能目標。

雖然3D列印前景可期在製造業掀起風潮,但Schafer不諱言指出,金屬材質有別於塑膠材質,3D列印金屬零件不宜直接販售,仍須進一步加工,否則表面品質不夠高,況且僅部分金屬適用於積層製造,3D金屬列印所耗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會讓客戶大喊吃不消。

反之,機械、零件和控制系統是否可靠耐用才是重點,唯有透過智慧製程設計和控制,才能夠提高製造品質、生產力和成本效益,誠如Schafer所言,工具機製造產業會持續研發創新,以提升準確度、彈性和生產力。

IIoT發展策略 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大不同

不同於奇異電氣(GE)等大型集團,中小企業在發展工業物聯網(IIoT)的過程中,勢必得採取更為靈活且花費較小的策略。然而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一條明確的解決途徑,因此如何集結中小企業之力,發展出適宜的IIoT解決方案,將是這些業者未來一大課題。

根據Industrie 4.0 Viewpoints報導,GE可說是掀起IIoT革命的重要力量。2009年金融危機後,GE決定要處置掉大部分的金融部門,回歸到工業本業。這時GE發現公司內部有許多工業產品專業,以往都未被有效利用。另一方面,GE長久以來的公司文化,讓各個損益部門擁有相當高的決策自主性。

然而GE認為他們需要打造出能配合其企業規模的軟體能力,且其規模將不只侷限在個別部門。2012年,GE提出了試圖定義並打造工業網路的企業層級策略。為了建立所需的軟體能力及業務,GE不惜打破長久以來的內部傳統,並以既有的研發部門為基礎,建立起企業級的軟體單位。

該軟體單位負責與其他高科技策略夥伴或奇異相關部門合作,發展軟體基礎設施與工業解決方案,並成為了今日的奇異數位(GE Digital)

然而中小企業不像當初的GE須透過擺脫金融業務才能進行企業轉型。此外,這些中小企業內部也有充分的決策自主性與專業能力,只不過其能力規模比起GE小了許多。

這些中小企業往往無法負擔設置一個軟體部門,或是與多個軟體業者合作,以服務不同的市場部門。當解答空間(solution space)才剛起步,且不只有一個選項可供選擇時,中小企業通常不願意將太多的資金投注在單一平台上。

重要的是,這些中小企業佔據了IIoT的各個區塊,從量測、產品製造與材料分析無所不包。

針對中小企業應如何合作發展IIoT,業者顯然尚未找出方法,不過可以想見的是,他們最終採取的方式,將與規模為其上百倍的大企業有所差異。

[Home]


2017/03/22 2.5.4. 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 基地選定中科、南科 [ 工商時報 呂雪彗]

科技部將動用特別預算20億元於數位建設,於中科、南科園區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俾使年輕創客(maker)利用服務型的機器人投入創新創業行列。

行政院昨公布衝刺數位建設規劃藍圖,科技部未來4年擬選在中科與南科園區提供「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科技部要藉由園區現有產業聚落優勢,打造3400坪的自動化機器人製造基地,聚焦發展「服務型AI(人工智慧)機器人聯盟」,培育台灣下一世代跨領域創新人才,涵蓋生醫、工程、金融、心理、管理、電機、人文社會等領域。

知情人士說,科技部擬採購3D列印設備,及服務型的機器人,規畫培訓課程輔導年輕的創客(maker)創作及創新創業,至於未來此一科學園區能否產生群聚交應及園區的經營能力,甚至是經部創客基地或各大學資源如何整合,都有待詳細規劃。

在高雄打造體感科技園區

此外,「創新應用服務」是數位建設重要一環,經部擬投入10億元,在高雄打造體感科技Fun Tech園區。對此,知情人士說,高雄積極建設亞洲新灣區,其中,高軟園區及博二特區,有文創產業、海洋流行音樂中心,已形成遊戲、動漫等數位內容產業聚落,因此在高雄打造體感科技基地很適合。不但可帶動產業區域平衡,吸引人才流動,產可避免過於集中在北部,5-10年高雄應可發展體感科技應用服務產業。

[Home]


2017/03/22 2.6.1. 供過於求 新日光每股虧6.53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太陽能電池大廠新日光昨(21)日董事會通過去年財報,由於公司轉型,提列資產和商譽損失,加上太陽能售價大幅下滑,使得去年虧損達到63.1億元,每股虧損6.53元,是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虧損。

新日光董事會決議,為擴大營運規模、充實營運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將辦理1.8億股額度內現金增資或現增發行普通股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及1.8億股額度內私募增資案。

新日光表示,去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市場多晶太陽能電池產能大幅增加,產能嚴重供過於求,報價大幅下滑,公司選擇性接單,產能利用率銳減,加上持續進行中國大陸及東南亞遷廠所衍生相關支出暨產能耗損,導致去年營收大幅衰退,去年全年合併營收為165.37億元,營業毛損高達19.12億元,毛利率為-11.56%

雖然新日光去年全年營業費用20.65億元,與前年持平,但因營收減少,使營業費用率相對上升至12.49%,拖累財報表現。

此外,新日光決議停止生產多晶太陽能電池,專注高效單晶太陽能電池,因此提列生產設備等資產減損及商譽損失,使去營業淨損達63.51億元,全年歸屬於母公司的虧損達63.1億元,每股虧損6.53元。

新日光強調儘管去年財報大虧,但去年已成功完成現金增資及ECB籌資,並將持續充足現金部位,截至去年底止,合併新日光及永旺等子公司之現金及約當現金合計有80億元,負債對資產比率也維持在54.74%的合理水準,整體財務運作以保守為主。

新日光強調,因應近年太陽能市況變化快速,多晶太陽能電池價格持續崩跌,新日光決定轉型,降低難以獲利的多晶電池產能,而增加技術層次較高、獲利較佳的高效單晶PERC產能,預計台灣PERC產能於明年由600MW(百萬瓦)提升至1GW10億瓦),新日光整體含海外電池產能將為16GW

新日光轉型除停止生產多晶太陽能電池外,也積極投入下游太陽能電廠業務。

整個太陽能產業…慘賠150

太陽能烏雲再現,不少企業的虧損持續擴大。除了碩禾、元晶等少數還能維持獲利外,各大電池廠去年財報都處於虧損狀態,包括新日光、茂迪、達能等公布合計虧損已逾80億元,預料加計昱晶、昇陽科及中美晶等其他廠,估計累計虧損將近150億元。

近日公布的太陽能廠,除了新日光昨天公布去年虧損63.1億元,每股虧損6.53元外;國內太陽能電池龍頭茂迪,去年虧損也達12.43億元,每股虧損1.86元。其餘還包括矽晶圓廠達能,去年虧7.34億元,每股虧2.1元。

目前還未公布去年財報,包括昇陽科、昱晶、中美晶、益通、太極等。昱晶去年3季大舉認列購料損失12億元,致去年前三季虧損,其餘包括昇陽科、太極及中美晶等也都處於虧損。法人推估,今年扣除碩禾及元晶等少數還賺錢的太陽能廠,其餘太陽能廠去年累計虧損將逾150億元,讓各公司財務陷入嚴峻考驗。

展望今年,業者也認為仍有一番煎熬,主因中國大陸太陽能搶裝潮未如預期強勁。茂迪董事長張秉衡分析,太陽能產業目前仍處於供過於求,而且去年大陸太陽能裝置已攀高峰,今年裝置量恐低於去年的25GW

大陸太陽能搶裝潮未如預期,從類股股王碩禾2月營收僅達5.99億元,為37個月來單月新低,月減五成,也可一窺端倪。碩禾去年第4季財報更遠低預期,單季每股純益僅0.23元,去年全年每股純益雖達26.42元,也是比前年顯著衰退。

[Home]


2017/03/22 2.6.2. 綠能林士源: 估多晶矽跌至12美元 為太陽能供應鏈止跌點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受到搶搭潮未現的影響,太陽能矽晶圓龍頭廠綠能總經理林士源21日表示,對第2季搶裝潮到來持觀望態度,或說樂觀度不高,2017年是辛苦的一年。而近期供應鏈報價不斷下修,兩岸業者已進行產能利用率調整,跌到只剩上游多晶矽端仍有些微跌空間,估大陸境外多晶矽跌至每公斤約12美元,整個供應鏈報價可望止跌回穩。

針對2017年上半的搶搭潮至今仍只是只聞樓梯響階段。林士源表示,主要是大陸內需需求不如預期,最關鍵仍是在大陸政府進行需求結構性調整,從過往大型地面電站轉為傾力支持屋頂型及扶貧等計畫,再加上棄光限電及補助拖欠款問題仍存,所以,針對第2季是否有搶裝潮的到來,抱持觀望的態度,或說樂觀度不高。

若第2季搶裝潮未浮現,綠能或許也會下修產能利用率。目前綠能長晶部分自有產能達到滿載,而切晶部分則由3月前的85~90%利用率下修到約80%。林士源坦言,2017年是辛苦的一年,難預估轉虧為盈的時間點。

不過,相較於2016年第3季的急殺,這波供應鏈的價格波動相對緩和,尤其201610月價格跌深反彈潮短、幅度有限,隨後一路的跌價也相對緩和,追高殺低的情況減緩,有利於供應鏈因應環境變化的調節。

所以,預估這波矽晶圓端跌價應該不會殺至2016年的歷史低點,除了上述價格波動緩和外,再者即是矽晶圓的擴產幅度不及下游電池來得大。

近期由於需求不振、價格持續下修,且跌至諸多業者的現金成本水位,導致兩岸業者包括模組、電池及矽晶圓廠都在調節產能利率,供應端以減產因應,代表價格跌無可跌,所以,預估價格已近止跌點。

目前仍較有跌價空間的即是上游多晶矽料源部分,若以目前大陸境外現貨市場報價平均每公斤12.5美元左右來看,亦已貼近其上波低點12美元,預估跌至12美元可望讓整個供應鏈報價止跌。

當然,由於大陸對歐、美、韓祭出料源雙反,並對韓廠進行重審(review)調查,所以,較難預估大陸料源報價走勢,目前其每公斤現貨價約為15~16美元。另外,不論是大陸境內、外的多晶矽廠產能利用率均未滿載,過往供過於求挑戰度高,使得料源廠普遍對價格維持有較高的共識度,這也是在這波跌價潮中,多晶矽端的價格相對較穩。

目前多晶矽晶圓呈現供過於求及減產,而單晶則供不應求,但是,綠能不打算投入單晶,主要是單晶長晶耗電量高,台灣電費成本高,難與大陸各廠透過地方政府支持取得優惠的電價比較,所以,不打算投入沒勝算的戰,以專注在利基性產品的耕耘。

綠能在多晶矽晶圓領域,仍以專注研發鑽石切割後電池新蝕刻(texturing)服務,目前傾向採濕蝕刻技術,以與台灣業者策略聯盟的方式合作,預估5~6月彼此的合作模式、黑矽技術突破上可更為明朗化。另外,則是透過輕量化模組封裝技術,突破當下新蝕刻製程成熟度不高的問題。以黑矽晶圓技術突破及系統端整合雙管齊下的方式來增進獲利能力,及透過調節來減少虧損產品或領域的經營。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