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立委促修勞基法 勞長不鬆口  [經濟日報]

  1.2兩岸

   1.2.1. 博鰲論壇 蕭萬長將會陸副總理  [經濟日報]
   1.2.2. 兩岸監督條例破局 今日再議  [工商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阿里世界電商平台 進駐大馬  [經濟日報]
   1.1.2. 騰訊犀利 去年賺進1,832  [經濟日報]
   1.1.3. 日本AI研究帶動超級電腦商機  [電子時報]
   1.1.4. 波士頓發表資料平台 實現政府資料公開  [電子時報]
   1.1.5. 物聯網生態體系需要互生共榮 最忌買斷式硬體思維  [電子時報]
   1.1.6. 機器人、AI3D列印擦出醫療火花 新型態醫療發展潛力巨大  [電子時報]
   1.1.7. 科技結合生技 著眼大數據衍生長期商機  [電子時報]
   1.1.8. 高通與微軟攜手加速雲端服務  [電子時報]
   1.1.9. 降低測試難度及成本 加速物聯網普及  [電子時報]
   1.1.10. 百度的大腦 吳恩達離職  [工商時報]
   1.1.11. BAT今年廣告收入 超越臉書  [工商時報]

  1.2Smart Mobile

   1.2.1. 蘋果新品 反應冷冷的  [工商時報]

   1.2.1Wearable

    1.2.1.1. 2016VR新創公司家數成長40%  [電子時報]
    1.2.1.2. AR商業應用備受矚目 遠程維修、醫療輔助大有「看」頭  [電子時報]
    1.2.1.3. IDC:全球穿戴式裝置年出貨量仍將維持雙位數百分比成長 2020年達2.37億件  [電子時報]

   1.2.2Tablet

    1.2.2.1. 蘋果發動價格戰 Android平板陣營傷神 平板新品缺乏差異化 陷入低價戰窘境  [電子時報]

   1.2.3Smartphone

    1.2.3.1. 蔡力行轉戰聯發科 推動轉型  [經濟日報]
    1.2.3.2. 三星10奈米來了 高通新晶片上秀  [經濟日報]
    1.2.3.3. i7好紅 果粉打爆門市電話  [經濟日報]
    1.2.3.4. 高通驍龍835平台乘勝追擊 2017年一統天下企圖強  [電子時報]
    1.2.3.5. 蘋果發表Clips挑戰FacebookSnap 搶攻全球新興AR、即時通訊商機  [電子時報]
    1.2.3.6. 使用習慣難改變 Apple Pay在大陸發展受阻  [電子時報]
    1.2.3.7. 人工智慧將成為推動手機成長關鍵力量  [電子時報]
    1.2.3.8. Android即將取代Windows 成為全球最受歡迎作業系統  [電子時報]
    1.2.3.9. 中東歐行動市場料將維持小幅成長 規模可望增至647億美元  [電子時報]

  1.3IT Industry

   1.3.1. 友達將發0.56元股息  [經濟日報]
   1.3.2. 軟銀3億美元投資辦公室租賃新創WeWork  [電子時報]
   1.3.3. 三星產品作業系統缺乏連貫性 已成發展隱憂  [電子時報]
   1.3.4. IHS Markit2016年大陸4K電視出貨量逾2,500萬台 居全球之冠  [電子時報]
   1.3.5. 建構大陸5G基礎設施 中國移動穩步推進  [電子時報]
   1.3.6. 日月光攜手高通 前進巴西  [工商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板卡廠首季出貨大跌 買氣跌破眼鏡 英特爾、NVIDIA新品及降價助攻無效  [電子時報]
   1.4.2. 戴爾耕耘Linux NB市場 成果逐漸展現  [電子時報]
   1.4.3. 3D列印開始導入建築材料  [電子時報]
   1.4.4. 台高階筆電市場 富士通強打MIJ  [工商時報]

   1.5.1. MEMS裝置銷售數量快速增長 獲利能力卻持續低落  [電子時報]
   1.5.2. 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機器人助製造業提升競爭力 大陸成全球最大買家  [電子時報]
   1.5.3. 打穩工業4.0底層數據基本功 才能享受應用爆發時的甜蜜  [電子時報]
   1.5.4. 東芝機器人的一小步  [電子時報]

  1.6Solar(Green Energy)

   1.6.1. 台達電攻歐智慧樓宇商機  [經濟日報]
   1.6.2. Tesla Model 3擴大釋單 主控電腦訂單搶翻天 台廠勝出  [電子時報]
   1.6.3. 台灣境內、外太陽能模組報價落差達2成 內需遊戲規則急待周全化  [電子時報]
   1.6.4. 電動車電池:電動車帶動鎳需求大增 然對鎳價影響有限  [電子時報]
   1.6.5. 台達電攻充電站 歐市報捷  [工商時報]

[Home]


2017/03/23 1.1.1. 立委促修勞基法 勞長不鬆口 [ 經濟日報 江睿智、潘羿菁]

立委昨(22)日紛向勞動部長林美珠質詢一例一休議題,親民黨籍立委周陳秀霞甚至指出,政策有錯,無妨朝令夕改。林美珠對於再次修改勞基法仍未鬆口。

不過,為修補一例一休新制,勞動部已於上周五預告勞基法施行細則,林美珠昨天在立法院社福委員會表示,將邀請勞資政三方召開公聽會,聽取各界意見。

周陳秀霞表示,一例一休是三輸,「非常失敗的修法」,她質詢林美珠時說,「政策有錯,朝令夕改也無妨,只要是對全民有利」。民進黨籍立委黃秀芳也表示,受限於現有每月加班工時46小時上限,很多勞工反映無法加班賺錢,「跑行程被K得滿頭包」。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昨日批評勞動部,「一例一休不到百日,就快死蹺蹺」,勞基法施行細則不要愈訂愈僵硬,然後再開小門。他表示,「他建議勞動部針對勞基法施行細則,邀請勞資政三方再開一次公聽會。林美珠則允諾召開公聽會。

媒體報導四周彈性工時在極端情況下,可連上24天班;林美珠昨日說,不能說四周彈性工時就是血汗條款,勞動部不會允許雇主連續排班24天的情況,已下令勞檢時,特別注意是否有濫用四周彈性工時情況。

林美珠表示,一例一休將進入輔導期,勞動部將採臨廠輔導、集體輔導及申請輔導三管齊下,協助業者調適新法規。臨廠輔導是針對高工時、排班難的企業提供輔導,而對於休閒觀光業、交通運輸業等因面臨情況相似,將集合起來給予輔導;另個別企業可以申請個別輔導。

她表示,彈性工時是1996年就有機制,若要適用彈性工時,必須由產業公會提出,之後勞動部進行評估,提交勞動基準諮詢委員會討論,在此委員會上,將與勞資、學者專家共同評估,定案後勞動部公告適用行業,某個公司要適用,須經勞資會議或工會同意才能實施,資方也須取得勞工個別同意。

控管政治災損 別挖東補西

一例一休新制引發巨大民怨,為儘快控管一例一休政治災損,並避免挖東牆補西牆,再次啟動勞基法修法,才是上策。

一例一休已被外界視為勞資政三輸的修法,英全政府採行補救措施,主要是從施行細則或函釋,釋出彈性,並將部分行業納入變形工時,希望給予部分行業排班彈性。但是,東補西補,治絲益棼,反而製造新爭議。

因施行細則及函釋仍須按母法架構下進行解釋,若母法已明訂,要釋出彈性的空間不大;因此,即便施行細則將對特休假結算,尊重企業採行曆年制或會計年度,但對於業界關切的每月加班工時46小時上限能否提高、休息日工時能否以實際工時計等(而非「做一進四」計)、休息日加班費計算方式,因勞基法母法皆有明訂,很難用函釋放寬解釋。

至於放寬彈性工時的適用,則易遭外界質疑是為一例一休「開後門」。

林伯豐建議 制定產業專章

一例一休爭議未落幕,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建議,勞基法應該依據產業特性制定專章,讓各行各業有所依歸,並全面修法化解爭議。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說,他的外國友人驚訝台灣勞工竟無法多做點。

日前勞動部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資方與學者代表焦點全在「一例一休」,並且提出修法建議,但勞動部截至目前尚未鬆動想法,仍想以解釋函等方式解套。

不過林伯豐認為,一例一休爭議必須透過全面修法才能解決,以加班時數為例,雇主傳一則簡訊給員工,就要算四小時工作時數,這不僅不合理,就連員工也不一定敢申請加班費,這種不切實際的規定,若政府公務員做得到,再來跟產業界要求。

 

[Home]


2017/03/23 1.2.1. 博鰲論壇 蕭萬長將會陸副總理 [ 經濟日報 汪莉絹]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23日在海南博鰲舉行,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前副總統蕭萬長將率團出席,並將於24日晚間與大陸副總理張高麗會晤,此一會晤為禮節性安排。

博鰲亞洲論壇自2003年成立以來,大多由大陸國家主席、總理作為大會主旨演講者出席與會,向全球傳遞大陸經濟發展政策和對外事務的看法,不過也有例外。諸如,賈慶林曾以大陸全國政協身分出席、曾慶紅、習近平曾以大陸國家副主席身分出席,李克強曾以副總理身分出席等。

今年習李兩人缺席博鰲論壇,由張高麗出席25日的開幕式,並發表主題演講。張高麗為大陸常務副總理,主要分管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未分管涉台。24晚間的「蕭張會」,會晤時間安排並不長,大約十分鐘,屬禮節性會面,雙方或有機會就大陸經濟發展,台商投資等經濟議題交換意見。

博鰲亞洲論壇23日至26日舉行,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年會將分全球化、增長、改革、新經濟四大領域進行對話討論,安排42場分論壇、12場閉門對話,內容包羅萬象。

26日上午由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顧問錢復主持的「兩岸企業家圓桌會」,台灣只有HTC董事長王雪紅、威盛電子董事長陳文琦,兩人分別參與討論VR的「虛擬現實元年」以及「工匠精神」。

[Home]


2017/03/23 1.2.2. 兩岸監督條例破局 今日再議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22)日起排審朝野一共6個版本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時代力量黨團總召徐永明表示,應與其他領域委員會聯席審查,並得到民進黨團附和。但終場兩黨與反對聯席審查的國民黨團協商破裂,審查也中斷,主席宣布今日再議。

昨日開議前,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監督條例主要是規範未來兩岸如有協議要簽署,需要遵循的準則,政府也同意要有人民參與、國會監督、公開透明的機制,「這是對未來遊戲規則的建立」。

但該條例在時隔3年後的開審第1天,還沒進入答詢就被迫中斷。程序發言時,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及親民黨多位立委隔空交火。國民黨團書記長王育敏認為時間寶貴,應儘速審查,各黨團不要拖延、杯葛。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則指出,此案已不是台灣現況最重要的法案,目前也不是最好的審查時刻。他認為,在「川習會」前夕,特別是雙方對「一中政策」意見不一,導致兩岸關係處於敏感時刻,「難道在國台辦嗆我們的時候,還要熱臉去貼冷屁股嗎」?

徐永明主張,應與司法法制、經濟、外交國防等委員會聯席審查,這樣不僅符合民眾期待,也符合專業要求。隨後民進黨團跟進,提案由召委曾銘宗退回全院委員會,改交由聯席委員會審查。但兩黨提議遭到國民黨團堅決反對,質疑民進黨一方面將該條例列為優先法案,一方面又阻擋議事,根本是「打假球」。最終雙方協議破局,審查也中斷,會議主席曾銘宗宣布今日再議。

資料顯示,目前兩岸監督條例草案中,有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版「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時代力量黨團版「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親民黨團「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以及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黃昭順等人提案,共有6個版本。因攸關服貿、貨貿協議的生效、洽簽,工商界多呼籲政府應儘速通過。

[Home]


2017/03/23 1.1.1. 阿里世界電商平台 進駐大馬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在大陸官方支持下,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出面力推的「eWTP」(世界電子商務平台)有新進展。馬來西亞昨(22)日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馬國打造中國境外首個eWTP「試驗區」。

阿里巴巴將與馬國政府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建立一個「數字自由貿易區」,阿里巴巴宣稱,該項計畫將協助馬來西亞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的年輕人和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

一財網報導,馬來西亞總理納吉邀請馬雲、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螞蟻金服集團董事長彭蕾在吉隆坡會面,隨後並共同出席馬來西亞數位經濟機構(MDEC)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在馬國打造eWTP「試驗區」的啟動儀式。納吉稱, 作為eWTP的早期參與者,這將為馬來西亞提供大量機會。

馬雲表示,他在2016年提出eWTP後,就努力實現這一願景。海外第一個eWTP數字中樞,對支撐未來全球小企業和年輕人的發展及eWTP的推動非常重要。

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是馬雲去年9月在去年杭州G20峰會上正式提出,並且寫入G20會議公報,被視為是大陸有意主導全球跨境電子貿易規則的重要作為。

一財網報導,阿里巴巴和馬來西亞的合作將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進行,推行類似於跨境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試點計畫,由阿里巴巴提供相關方案輸出,馬來西亞提供政策與資源。

報導稱,早在去年10月,納吉就表達對參與eWTP的興趣。在一次訪問中國的行程中,納吉特別與馬雲進行了單獨的深度會談,並當場邀請馬雲擔任馬來西亞政府的數位經濟顧問。

雙方在支援小企業和年輕人方面一拍即合,僅半年時間就決定在馬來西亞推動eWTP,並宣布建設「數字自由貿易區」。

「數字自由貿易區」源於馬雲提出的數字中樞(e-hub)概念。在馬雲的設想中,未來世界將由一個個e-hub組成eroade-hub將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切全球貿易的基礎設施,實現其「全球買全球賣」的最終境界。

馬來西亞的「數字自由貿易區」將打造成物流、倉儲、通關、貿易、金融、支付一體化的數位中樞,探索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新規則,透過提供「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協助馬來西亞中小企業與年輕人參與全球貿易。

[Home]


2017/03/23 1.1.2. 騰訊犀利 去年賺進1,832 [ 經濟日報 蔡敏姿]

騰訊昨(22)日公布2016年財報,淨利為人民幣414.5億元(約新台幣1,832.09億元),年增42%;營收人民幣1,519.4億元,年增48%,主要是受到智慧手機遊戲、數字內容銷售和新興業務推動的影響。

華爾街見聞報導,今年以來,騰訊股價已上漲20%,寫下新高紀錄。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近日調查顯示,騰訊已成為大陸首個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公司。騰訊控股昨日股價下跌1.5%,收在港幣225.2元。

騰訊去年第4季營收和淨利稍不如預期,淨利人民幣105.3億元,年增47%,低於預期的110億元;營收人民幣438.6億元,低於預期的442億元,年增44%

騰訊第4季智慧手機遊戲收入亮眼,年增51%2016年底《王者榮耀》日活躍帳戶超過5,000萬戶,是騰訊平台上智慧手機遊戲新紀錄;網路廣告收入增加45%

微信和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增長較快,年增28%。同時,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依然是騰訊新業務增長點。

2016年騰訊雲服務收入成長逾兩倍,主要受益於企業客戶及現有客戶使用量大幅增長。在支付服務方面,截至201612月,騰訊行動支付的月活躍帳戶及日均支付交易筆數均超過6億筆。

新浪網報導,騰訊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2016年,騰訊通過一系列的戰略舉措鞏固行業領先地位、豐富生態系統以及提高競爭力。QQ和微信通過讓用戶溝通和社交、便捷地享受內容和服務。而數位內容的付費用戶數也迅速增加。

展望未來,馬化騰表示,將進一步落實「連接」策略為用戶提供優質體驗,為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創造業務機會。繼續投資領先的技術,如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以迎接下一輪的增長。

[Home]


2017/03/23 1.1.3. 日本AI研究帶動超級電腦商機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日本對AI的投資研究加速,帶動超級電腦商機,7月新標案已成爭奪對象。圖為日本的超級電腦。

AlphaGo下棋勝過職業棋手,引發日本新一波人工智慧(AI)投資熱潮,連帶造成超級電腦相關業者商機,富士通(Fujitsu)SGI日本分公司均已接到訂單,2017年夏季預估還有個超過50億日圓(4,400萬美元)的大訂單,目前已成熱門話題。

根據日經新聞(Nikkei)報導,現在日本AI相關研究的焦點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這是利用大量資料持續分析提升AI能力的技術,理論上網路可以帶來大量資料,因此運算能力成為提升AI性能的瓶頸,運算能力越高的機構,就越有讓AI進化的潛力。

因此,日本理化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earchRiken)20164月設立的AI研發單位,革新智能統合研究中心(AIP),鑒於日本現在的AI研究單位缺乏新型高運算能力電腦,便決定向富士通訂購超級電腦,於20173月內交貨,4月開始應用。

由於富士通在日本橫濱市有個資料中心,為便於從資料中心取得雲端資料,理化學研究所訂購的超級電腦,就近裝在資料中心內,這台超級電腦以NVIDIAGPU輔助運算,由24台各裝8GPU的電腦組成,理論上GPU便可提供每秒4,000兆回運算。使用者則從遠端連線應用。

另一個購置新款超級電腦的單位,則是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該校針對AI研究,與美國惠普(HPE)旗下SGI的日本分公司合作,製造理論上每秒可運算4.72萬兆次的超級電腦Tsubame 3.0,以540台電腦,1,080顆英特爾(Intel)CPU2,160NVIDIAGPU構成。

目前日本理論運算速度最快的超級電腦,每秒運算次數達5萬兆次,東京工業大學這台將於20178月運作的Tsubame 3.0,理論性能已相當接近。

但是日本的產業總合技術研究所(AIST)因獲得195億日圓的AI研發預算,預定於20177月提出超級電腦標案,這個標案詳細規格未定,目標是每秒運算次數達13萬兆次,完成時將成為日本運算能力最強的超級電腦,因此現在相關廠商都積極關注這個可能的大標案。

AI接下來還能帶動那些相關業界的商機,值得關注。

[Home]


2017/03/23 1.1.4. 波士頓發表資料平台 實現政府資料公開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波士頓政府發表測試版的資料平台,以實現政府公開和資料公開。

美國麻省波士頓市政府發表測試版的資料平台Analyse Boston,以實現政府公開和資料公開,領先全國進行市政創新。

根據SmartCitiesWorld報導,波士頓建立資料平台Analyse Boston,採用全球第一個整合雲端方案OpenGov,將是第一個支援波士頓發布公共資料的技術平台,方便市民搜尋有關波士頓生活的事實、數據和地圖。

所有人皆可利用Analyse Boston搜尋波士頓公開資料,使用預覽、過濾和視覺化等工具。開發商亦可取得資料集加以整合,市政府人員和民眾則可以線上製作圖表,安插到其他網站上。

Analyse Boston平台善用寶貴的資訊,例如公共安全運輸資料,一來有助於做出明智的決策,二來建立信任感。

波士頓資料長Andrew Therriault表示,他們建立Analyse Boston平台,是為了實現資料開放和政府開放的承諾,公開資料不只是收集資料而已,還要有分享資料的平台,於是波士頓跟OpenGov聯手合作,比起從無到有自行建立平台更得心應手,因此行有餘力投注於市政府的強項,亦即搜尋並編錄高品質的資料集。

近年來波士頓參與不少全國性政府機構,急需OpenGov的開源開放資料平台,該平台有助於合作、公開和創新,無論各種政府和機構都適合。

雖然只是測試版本,但波士頓政府承諾會持續管理最新的優質資料,偕同OpenGov一起開發資料平台。

OpenGov執行長Zac Bookman表示,波士頓是政府現代化的表率,新資料平台Analyse Boston便是一例,可見波士頓政府勇於採納新科技來服務民眾。

[Home]


2017/03/23 1.1.5. 物聯網生態體系需要互生共榮 最忌買斷式硬體思維 [ 電子時報 劉尚昀]

物聯網產業的經濟型態較偏互利共享,但台灣業者多只想一次性買斷設備後獨享利益,這種封閉性格局,不利於物聯網導入與發展。

在物聯網(IoT)的浪潮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完整掌握其產品開發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唯有建立生態系,以開放式心態海納百川,透過標準化平台架構,整合使用者和資訊,以打群架的方式共存共榮,才能在物聯網時代勝出。物聯網業者直指,台灣業者偏向買設備心態,只想要一次性買斷後獨享利益,不利於物聯網平台生態的發展。

達運光電長期專注在有線電視傳輸設備,過去提供有線電視系統光纖同軸纜線傳輸設備為主,近年也跨入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服務。達運光電物聯網團隊負責人戴家維表示,目前公司採用B2B2C營運模式,提供物聯網平台解決方案,透過自有品牌ACI,協助有線電視業者提供用戶各種智慧家庭服務,目前平台已被韓國有線電視系統商採用。

關於達運光電與全球有線電視業者合作範疇,戴家維表示,有線電視系統即具地方色彩產業,各地物聯網客戶需求迥異,達運協助有線電視業者依照當地市場需求,提供各種物聯網終端裝置客製化整合服務,例如某間業者想納入亞馬遜(Amazon)超聲控喇叭Echo,即透過達運物聯網平台整合,再由系統業者提供訂閱服務。

在物聯網平台營運模式細節,戴家維強調,達運物聯網平台不希望一次買斷,與有線電視業者關係比較像是策略聯盟模式,由達運提供物聯網技術專業,有線電視負責通路拓展,在業務上由雙方共同分享利潤。

戴家維進一步解釋,達運將平台打造成一個生態系,由達運這端完成雲端平台彙整,並提供完整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接口,讓系統業者可透過App,提供客戶更多服務內容,讓雙方共同成長。

戴家維表示,達運光電物聯網平台目前已經整合門窗口測器、溫溼度感測器、網路攝影機,漏水感測器、智慧插座、燈泡等,目前發展歷程加入居家健康管理服務,今年也會將亞馬遜超聲控喇叭Echo整合入平台。

對於台灣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在物聯網布局,戴家維強調,物聯網產業比較偏向共享經濟型態,需要透過多個業者在互利共享條件下,共同發展與持續成長,但台灣業者偏向買設備心態,只想要一次性買斷後獨享利益,這種封閉性格局,不利於物聯網導入與發展。

[Home]


2017/03/23 1.1.6. 機器人、AI3D列印擦出醫療火花 新型態醫療發展潛力巨大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透過遠距醫療,病患可以透過螢幕看診或進行手術,免除了路途遙遠的不便。

傳統醫療有其發展侷限,但新興科技像是機器人、人工智慧(AI)3D列印卻具有與多個醫療領域結合的極大潛力,或可協助醫療突破發展侷限。

印度新聞ETtech指出,在生技醫藥、資訊科技、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創新將打破傳統障礙,促進更好的診斷與外科手術進行,並改進患者的術後護理。遠程監控與隨時監控身心健康狀態成為可能,醫療保健政策帶來很大程度的翻轉。

2017年最夯的話題就是各類智慧家庭機器人的推出,但機器人與醫療的結合更可大幅促進人類生活品質。以外科手術為例,透過遠程醫療,外科醫師理論上可以在任一處進行手術,病患也可以到就近的醫院或診所接受手術,免除了路途遙遠的不便。隨著機器人發展,甚至也可在像大腦這樣複雜的區域做精密手術。

跳脫以往醫療設備龐大的印象,目前的醫療設備尺寸已大幅度的縮小,最驚人的實例莫過於美國工程師在右手植入微型NFC晶片,電子設備一經觸摸,資料就會被竊取,稱之為生化駭客;而另一些研究正在嘗試以記憶增強藥丸(nootropics)改善智力及身體能力等。

此外正在發展的奈米機器人十分有前景,它們可以進入體內動脈清除堵塞,預防心臟病發作;一些研究也在開發可攜帶藥物的奈米級粒子,改善精神疾病;結合大數據(Big Data)、機器學習與醫學科學的Grow Fit公司也致力於製造更針對個人健康特性客製化的醫療方法。

AI可進行人類無法處理的大量訊息運算,為醫療應用提供極大的潛力,例如IBM使用華生(Watson Health)協助放射科醫生進行診斷,準確率已可達90%

火紅的3D列印就不用說了,3D列印在醫療應用範圍多元而具體,包括整形外科與人體植入物等,目前也正進行3D列印生物組織與藥物的研究,未來有迫切需要器官移植的病患,或許就不需要再苦苦等待,因為3D列印已可列印人體組織或器官了。

[Home]


2017/03/23 1.1.7. 科技結合生技 著眼大數據衍生長期商機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除了讓個人生活更為便利外,如何進一步讓科技協助個人進行健康管理,甚至延長個人壽命,也已經成為目前科技界最受矚目的投資新方向。不論投資的出發點是為了實踐個人理想或是對以逝去親人的懷念,透過科技與生技的結合,絕對是今後最火熱的投資領域之一。不過,就目前市面上可見的方向,不論是從事醫療健康照護或基因定序分析等,由於最終都將涉及到個人的隱私,因此,在跨越科技技術的門檻之後,如何解決隱私方面的疑慮,則會是必須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

科技結合生技,絕對已經是目前ICT產業在積極尋求新藍海時所瞧見的一塊大餅。不論是隨身穿戴的智慧裝置,或是號稱智慧管家的服務型機器人,不論是檢測或是記錄,健康醫療的相關功能,已經成為新一代科技產品的重要訴求之一,可以功能不強大,但是絕對一定要具備。而近期,科技與生技界的大事,莫過於就是台灣的鴻海集團與大陸的華大基因雙方將共同攜手投入乳癌防治的計畫。

雖然,有2位至親因癌症過世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強調,從事相關捐贈,不是追求有多少商機,而是讓病人有多少時機、契機挽救生命。基於近來基因檢測技術發展快速,因此期待能從台灣出發,結合台大、華大與鴻海的優勢,打造出更便宜、速度更快的基因檢測工具與方式,以期能及早發現,讓癌症的治療和預防成為可能。

誠如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所言,生命科學要有工業支撐,鴻海當年推動了IT革命,讓每個人都用得起電腦、手機;也希望善用鴻海的優勢,讓目前昂貴的設備與程序可以透過標準化、規格化甚至量產的過程,將基因檢測和定序價格調降至每個人都付得起的程度。甚至還能進一步運用基因、光學相關儀器,從事基因的追蹤及監控。

不論出發點為何,想要讓基因檢測像是智慧型手機一樣普遍的概念,讓科技與生技業大佬共同攜手合作;不僅看起來合情合理,甚至真的可能會有所謂11等於11的效益出現。不過,最終,還是必須要有收入的來源,才能維繫組織的持續運作,並自給自足的進行更多面向的研究。

要讓基因檢測的成本下降到一般人都可以負擔的程度,最終收益的來源絕不會是檢測相關費用,當然相關的設備也不可能太昂貴。所以潛藏的商機自然就是在藉由便宜方便的檢測所留下的大量基因數據資料。

簡單說,基因可以說是決定個人的重要基本元素,目前許多疾病的發生也都證實與基因有關,更不用說有些基於先天性基因缺陷所導致的疾病等;不過,就目前生醫發展而言,基因的世界仍是個充滿著謎的領域。而缺乏足夠多的樣本數與相關數據,自然是讓目前基因相關研究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一旦能夠獲得大量的基因樣本及相關數據,相信在許多醫療研究上,應該可以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鎖定在今後基於基因資料庫所可能衍生出的諸多商機,鴻海、華大基因的眼光自然不會拘泥在今後幾年之內,要透過基因檢測、定序甚至相關設備的販售來營利。畢竟,如同目前任何一個與大數據(Big Data)相關的產業一樣,用來擷取資料的機器設備,多半貢獻的只是短期的、有限的收益,而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則是經過篩選、分析過的數據。

不過,想要掌握這基因資料庫的商機,其實也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首先,科技與生技間要如何對話,跨越技術面的障礙將會是必須要面臨的第1道門檻。就算跨越了技術面的門檻,真的讓平價的基因檢測及定序等服務成真,也必須要讓民眾願意也樂意接受基因的檢測與定序,畢竟,足夠大的樣本數量,才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一旦累積了足夠大的樣本資料,那麼接下來的隱私問題,則又將再度考驗業者的能力。

畢竟,個人基因同於是個人的身體密碼,如果這些隱私不慎流落到有心人士手中,所引發的後遺症,恐怕就不僅是個資外洩一般的單純。在跨越技術門檻之後,怎樣消除民眾對隱私方面的顧慮,或許將會是業者在開啟基因資料寶藏庫之前,還需要解開的另一項阻礙。

[Home]


2017/03/23 1.1.8. 高通與微軟攜手加速雲端服務 [ 電子時報 孫昌華]

美國高通公司在「2017OCP開放運算計畫高峰會」透過其子公司Qualcomm Datacenter Technologies, Inc.宣布與微軟攜手,運用高通10奈米Centriq 2400平台加速新一代雲端服務,此項合作將擴及多個未來世代的硬體、軟體與系統。

QDTOCP開放運算計畫提交一份運用先進10奈米高通Centriq 2400平台的伺服器規格,目的是讓各種不同雲端工作量都可在採用高通Centriq 2400伺服器解決方案的微軟Azure雲端平台上運作。高通Centriq 2400開放運算主機版伺服器規格是以微軟最新的奧林帕斯計劃為基礎。此外,QDT今日也首次公開展示採用高通Centriq 2400處理器且專供微軟內部使用的Windows伺服器。

QDT提交的開放運算計畫規格是兩家公司之間多面向、多層次合作的成果,目標是便於讓數據中心採用ARM架構。此一規格納入多種領域的硬體與軟體,包括開發板、韌體、作業系統、編譯器、工具、以及CoreCLR原始碼。

QDT產品管理副總裁Ram Peddibhotla表示:「透過推出全球首個10奈米伺服器平台,QDT正在加速數據中心的創新。我們與微軟的合作以及對OCP開放運算計畫社群的貢獻能讓如高通Centriq 2400的創新發明,快速地於數據中心設計與佈建。高通與微軟及其他產業領導夥伴的合作,讓我們促進系統設計的大眾化,實現包羅萬象的ARM伺服器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Microsoft Azure 部門傑出工程師Leendert van Doorn博士表示:「微軟與QDT的合作著眼於具潛力塑造明日數據中心的領域,實現加速伺服器與記憶體技術發展。雙方共同開發供微軟內部使用的Windows伺服器,以及與微軟奧林帕斯計畫相容的高通Centriq 2400開放運算主機板伺服器規格,是讓我們的雲端服務能夠在QDT平台上運作極其重要的一步。」

為了向此一生態體系提供更進一步的支持與承諾,QDT很高興宣佈加入OCP開放運算計畫基金會,並成為黃金級會員。高通Centriq 2400主機板為OCP開放運算計畫帶來的貢獻,不僅止於實現開放硬體的創新,更讓技術夥伴能夠提供企業級作業系統、韌體、協同處理器、互連、Java,以及其他在數據中心打造ARM生態體系的技術。QDTRed HatCanonicalMellanox、賽靈思及安邁科技等業界領導廠商持續合作,創造一個豐富的生態體系,作為市場準備與軟體建置的基礎。

[Home]


2017/03/23 1.1.9. 降低測試難度及成本 加速物聯網普及 [ 電子時報 魏淑芳、尤嘉禾]

物聯網(IoT)應用範疇廣泛,涵蓋無線通訊、車用市場、智慧家庭、穿戴式裝置及醫療等領域,而因應不同需求,用於物聯網的各種通訊及網路技術也就不斷推陳出新,或說是新舊並存,這就導致測試複雜度的增加,甚至是測試成本的提高。

針對這些問題,量測儀器業者多以開放式架構下的升級更新來支援各種技術測試需求,著重於測試功能的整合以及與法規的同步,並致力於將儀器專業知識轉變成易於操作且價格合理的方案,協助客戶加速測試速度,進而縮短上市時間。

物聯網的成長速度相當驚人,Gartner預估物聯網裝置數量在2020年將成長至260億個。市調機構IDC則預測2017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9,300億美元,較去年多增加1千億美元,今年有機會挑戰破兆。

3年後,預計市場將達到應用爆發期,規模更將翻倍成長達1.46兆美元。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成長更快速,5年內將翻漲3倍。2015年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已有121億個,明年將超越手機,未來3年,全球物聯網裝置總數將累積高達300億個。

另一個數據也相當驚人,同樣是根據IDC調查,全球25個國家、超過4,500家企業有3成去年已導入物聯網,更有43%、將近2,000家還未導入的企業於2017年也有意採用,若加上原本已採用的企業的話,代表今年全球企業採用物聯網的比例將超過7成。

開放式架構 減少測試硬體成本

數量驚人的裝置及應用採用各種各樣的技術,根本就是族繁不及備載。根據Gartner的定義,物聯網基本上是一個含括多達50種技術的集合名詞。其中,僅僅是行動通訊(cellular)和一般行動無線網路(non-cellular)標準,就有LTELTE-AWCDMAGSMCDMA2000WLANBluetoothGNSZigbeeNB-IoTSigFOXWi-SUN等。

針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技術,為了要減少物聯網測試硬體的重複投資成本,開放式架構測式方案是理想選擇之一,因其擁有靈活的硬體擴充性,且能利用可編程軟體即時調整測試需求,因此能協助業者降低產線測試成本及提高生產效率。

其中,於1998年發表的PXI規格,現已由超過70間公司組成的PXI系統聯盟(PXISA)所主導,並持續推展 PXI 成為標準規格,以能有效溝通其他裝置。包括此平台的開創者—國家儀器(NI)在內,許多業者多已建置基於PXI平台的產品線,利用單一機箱和模組的搭配,滿足多變化的測試需求。

技術層出不窮 儀器業者審慎布局

若要針對特定技術布局,則測試儀器廠商必須考量資源分配,針對最有可能躍出檯面的技術提供測試方案。在眾多技術中,由於NB-IoT只佔200kHz頻寬,傳輸率則從1Mbps降至200kbps,且結合多種省電機制、功耗極低,因此無疑已躍為LPWAN技術中的耀眼新星,且在國際通訊大廠及電信業者的推波助瀾下,NB-IoT是近年崛起相當快速的標準。

例如,華為就規劃在2017年底於全球支援部署30NB-IoT商用網路,正式宣告2017年為NB-IoT商用元年。英國跨國電信龍頭Vodafone更已開始在西班牙主要城市利用NB-IoT技術建置一個通訊範圍可覆蓋整座城市的物聯網商用網路,且將更進一步擴大以服務超過1億個物聯網裝置。除了Vodafone以外,各國大型電信商也都紛紛要搶在2017年完成NB-IoT商用網路佈建。

有鑑於此,量測儀器業者積極布局NB-IoT領域,例如是德科技(Keysight)近日大動作推出NB-IoT測試解決方案。據悉此平台是全球首個獲得全球認證論壇(GCF)認證通過的窄帶物聯網射頻相符性測試平台。

日商安立知(Anritsu)也已針對NB-IoT提供測試方案,值得一提的,除了NB-IoT外,已具有明確市場的Wi-SUN(Wireless Smart Utility Network)測試更是安立知的布局重點之一。Wi-SUN已獲得日本智慧電表系統的採用,因此Wi-SUN在日本市場的聲勢甚至超越NB-IoTLORA等熱門物聯網技術。此外,支援藍牙5的物聯網裝置預料將於2017年推出更多新產品,因此藍牙5測試方案也是儀器業者布局重點。

為求能在第一時間推出符合法規要求的測試方案,測試儀器業者皆相當注意技術標準動態,甚至在先期便參與其中。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安立知就是Wi-SUN聯盟的成員之一,此外,安立知早期就在 Bluetooth SIG扮演關鍵角色,協助此一新規格儘早開發新的測試解決方案,因此能在規格宣布後迅速推出相對應的測試版本升級。

量測低功耗特性 精準度再提升

通訊技術層出不窮,根據儀器業者的觀察,雖然新興LP-WAN技術具有低成本及低功耗特性,但許多物聯網業者卻喜歡採用較熟悉的LTE技術,因為容易上手。

針對這種情況,既有的信號產生器、頻譜分析儀等量測儀器已能滿足相關RF量測需求,反倒是物聯網的新需求—低功耗特性,例如NB-IoTPSM(Power Saving Mode) – 測試成為儀器業者的新重點,尤其是許多物聯網裝置需放在戶外,甚至是置於偏遠地區長達數年以上。

針對此測試需求,太克(TeKtrobix)的測試方案所提供的電流量測甚至可以低至1pA1fA,足以涵蓋物聯網各種應用,再者,擁有量測10nV0.1μ? 1pA的靈敏度,也可以精準量測物聯網裝置的睡眠模式電流。

同樣的,針對功耗測試,羅德史瓦茲(R&S)是採用精確度高的探棒(Power Probe)結合測試程式,能分別測試裝置於特定應用情境下,其RF區塊在傳輸、待機等不同條件下的功耗,再以此推估RF元件生命週期內的總耗電量,R&S甚至也將元件老化狀況一併列入測試考量中。

5G來臨 測試業者積極卡位

通訊技術的出現讓人眼花撩亂,5G行動通訊技術的進展也同樣受到注意。這個技術架構的超高速資料傳輸量將達10Gbps,可支援 M2M 監視、控制數十億個感測器,並支援大規模的資料收集和發送,可望徹底滿足物聯網的需求。

一般認為5G技術將在2020年實現「事事處處永遠連接」的願景,事實上,美國、南韓和日本等多家跨國大型電信業者都爭相要提前在2017年完成5G商用測試,以儘快建立能支撐百億級物聯網應用的骨幹網路。針對5G測試,各家量測儀器業者也已推出相關產品並展開布局,卡位戰早已開始。

物聯網裝置之突波檢測與防制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已使電子與資訊的結合再進一步的深入了人類生活,甚至產生了許多生活模式的質變。許多的生活資訊在經過運算後,形成人類生活改善的指標。

而其中資訊的收集、處理,則需要應用到許多不同種類的電子設備來做接收及發送的功能,小可以到簡單的人體內或外的感測器,大可以到公共交通建設、運輸系統的應用。因此物聯網的電子器件,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消費型電子產品,它的可靠性需要有更多層面的考量。

對於暫態突波(Transition Electrical Pulses)所引發的故障行為如: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雷擊浪湧(Surge),以及過電壓(Over Voltage)使用,在真實的環境中,還有多種的組合,如圖一的示意。這些突波特性在各國際規範中多數都有相對應的測試驗證方法。但是消費電子很少將這些經過突波驗證的產品,再次拿去做使用年限的可靠度驗證。

其中驗證後雖然產品功能看似正常,但有時電子器件內部的材料卻已經有受損,例如:積體電路內部的金屬中發生了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EM)現象,或是氧化層在巨大突波下許多不同型式(Hot CarrierTrapsDefectBreak-down)的可靠度問題,就會使得積體電路產品的使用年限降低,這在安全類的物聯網產品是不被允許的。

出現故障的現象則分為兩類,一是電性破壞,包含了靜電放電及電性過壓(Electrical Over-stressEOS)的破壞(Class D);另一類則是功能失效,其中又分為暫態的失效(Class B),以及必須重新啟動系統的失效(Class C)。依照產品應用的不同,各電子產品所要求的等級會有所不同。而安全的產品防護設計,分別會有積體電路內部及系統中的兩階段防護設計,在相互搭配下才是完美的設計組合。

物聯網電子器件多做為大量資訊的傳輸,其傳送訊號的天線、傳輸線,或是感測器本體,都有機會遇到上述的突波,如圖一左所示。系統中所設計的防護功能,分為兩類的設計型式:一是安全放電,另一則是箝制電位。安全放電是將大量的暫態能量通過一個安全的路徑排放到地,以避免過大能量直接進入系統中的功能性晶片。

而箝制電位的功能則是要能夠將進入系統的突波能量所造成的過大電壓箝制住,以避免功能性晶片進入邏輯無法判讀的模式,以降低晶片讀寫異常的機會。

在電源上的防護,會用具有箝制電位功能的瞬時電壓抑制器(Transient-Voltage-SuppressionTVS)或齊納(Zener)二極體,在極低電壓(<3.3V)的應用下,特別會使用半導體製程設計的TVS元件;接口訊號或是特別控制訊號的防護,則多只會選用以半導體製程設計的TVS元件。

這些防護元件的選用,及放置位置會有許多不同的專業考量。晶焱科技就提供了多種類的TVS元件以及專業的設計協助服務。(本文由晶焱科技陳東暘博士提供,尤嘉禾整理)


IoT
系統受到的暫態突波衝擊之電性破壞型式。

[Home]


2017/03/23 1.1.10. 百度的大腦 吳恩達離職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中國大陸互聯網企業巨頭百度雖堅定走向人工智慧(AI)之路,但內部高層變動尚未結束。繼今年1月新任COOAI專家陸奇加入百度之後,同為AI領域專家、原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昨(22)日卻在個人網路平台上宣布,離開效力3年的百度。

據陸媒報導,吳恩達於2014年加入百度,此前他是AI與機器學習領域最享盛名的學者之一,在任職百度之前曾經擔任科技企業Google旗下X實驗室成員,為Google大腦創辦人,尤其讓Google大腦學習認識貓的成功案例,更使他聲名大噪。吳恩達加盟百度後,也成為百度大腦的負責人,帶領百度發展AI

百度表示,原先各核心技術部門整合為AI技術平台體系,並轉由副總裁王海峰接手,向陸奇匯報。同時吳恩達公開信中指出,新任百度研究院院長由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接任。

吳恩達在公開信中讚揚百度公司、CEO李彥宏與陸奇,認為在李彥宏及陸奇的領導下,百度的AI將繼續開花結果。

至於在AI業務方面,他特別提到百度正在發展的人臉辨識與醫療對話機器人,而身兼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的李彥宏,今年在政協會議上的提案之一,正是運用人臉辨識尋找走失的兒童。

報導指稱,百度近年來發展疲乏,去年更經歷魏則西事件,風評大傷。今年初,百度積極引援另一AI巨擎:微軟大將陸奇,並將發展方向定位AI,將AI視為扭轉頹勢的王牌。

陸奇加盟後成為百度二把手,各業務線向陸奇匯報,也包括吳恩達。故此次後者離職,難免引人猜測會否與瑜亮之爭有關。

吳恩達公開信中提及,未來會繼續致力AI發展,並提到創業。據了解,吳恩達之妻Carol Reiley2015年創立AI企業Drive.ai。與吳恩達相同,Carol Reiley具有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的高學歷,其公司在無人駕駛已有相當成績,極可能就是吳恩達的下一站。

[Home]


2017/03/23 1.1.11. BAT今年廣告收入 超越臉書 [ 工商時報 吳瑞達]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預估,Facebook今年全球的廣告收入為337.6億美元,而中國3大互聯網企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今年的廣告收入合計可達358.2億美元,首次超過Facebook

新浪財經報導,據美國NBC環球集團所持有的有線電視衛星新聞台CNBC指出,最新研究顯示,科技巨頭FacebookGoogle(谷歌)今年將維持全球行動廣告市場的領導地位。

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預計,谷歌今年的廣告收入可能達到726.9億美元,而Facebook可能為337.6億美元。兩者合計1,065億美元,將占據全球行動廣告市場46.4%的比率。

eMarketer高級預測分析師表示,今年,Facebook和谷歌將再次成為數位廣告的全球領導者,兩家企業利用行動和影音廣告,賺取全球近一半的行動廣告費用。

不過,中國3大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百度與騰訊,今年的廣告收入預估將達到358.2億美元。

分析師表示,在不久的將來,Facebook和谷歌的潛在競爭對手,將是來自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隨著他們開始充分利用各種廣告產品,BAT的行動廣告收入預計將大幅成長。

報導指出, eMarketer日前發表的資料顯示,阿里巴巴2016年的行動廣告收入達110億美元,占中國行動廣告市場40.3%的比率。百度行動廣告收入達55億美元,市場比率接近20%;騰訊行動廣告收入達32億美元,市場比率為11.6%。

網易新聞報導,就在越來越多的廣告資金湧入GoogleFacebook等巨頭之際,稍早,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旳創辦人暨首席執行長Martin Sorrell表示,廣告業要對報紙有信心。

Sorrell表示,在GoogleFacebookTwitter(推特)被指控為「提供仇恨和假消息的平台」時,這應該會提升消費者「對更傳統、可靠的新聞提供者的需求」。

[Home]


2017/03/23 1.2.1. 蘋果新品 反應冷冷的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蘋果周二推出較低價的新版iPad2款紅色版iPhone 7,截至目前市場反應冷淡,華爾街分析師認為蘋果雖為新品增添新功能,但缺乏「革命性的變革」。

周三美股開盤,蘋果股價小漲0.24%,報140.18美元。

蘋果本次將新版9.7iPad售價降至329美元,較規格相當的iPad Air 2一口氣便宜70美元,盼能為銷售出現疲態的iPad帶來買氣。

高盛分析師珍考斯基(Simona Jankowski)表示,蘋果將iPad起跳價由iPad Air399美元降至329美元,可望協助蘋果「提升市占率,有效與較低階的產品相競爭。」

至於紅色特別版的iPhone 77 plus,考斯基認為,「考量到中國對新顏色iPhone的需求可能增加,將為iPhone銷售帶來溫和的正面效果。」

此外,美國投資機構Cowen分析師亞柯里(Timothy Arcuri)認為新版iPad還不錯,但「可能侵蝕較高價iPad的利潤。較低價的iPad可能刺激銷售量,但整體iPad的平均售價將被拉低。」

亞柯里表示,由於部分iPad Pro的潛在買主可能改買較便宜的新版iPad,後者不支援Apple Pencil觸控筆和Smart KeyBoard鍵盤,蘋果可能流失部分配件銷售。

亞柯里亦指出,就好的一面來看,蘋果本次推出的新品,特別是329美元的iPad價格實惠,可望重振iPad的銷售表現。

蘋果將新版iPad的產品名稱除去Air字樣,新產品是蘋果簡化平板產品線的一環,該公司目前只有4個版本的iPad產品,包括iPad Mini 49.7吋和12.9吋的iPad Pro,以及周二推出的iPadiPad AiriPad Mini 2都將退場。

[Home]


2017/03/23 1.2.1.1. 2016VR新創公司家數成長40% [ 電子時報 劉傑中]

根據網路科技媒體VentureBeat報導,專門投資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相關技術的基金公司The Venture Reality Fund統計,2016VR新創公司數量成長40%。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專事生產內容的公司,至於遊戲和娛樂在規模上增長將近翻倍,除了發展成熟的產業要角之外,美國和亞洲兩處也有許多新創公司冒出頭來,並獲得充分資金挹注。

相較之下頭戴式裝置的銷售量起步較慢,儘管如此,許多智慧型裝置的獨立工作室也已有穩健的營收,甚至出現獲利。傳統的創投基金也開始跨足VR的內容及應用,亞洲遊戲公司也敞開雙臂擁抱相關技術,投注更多資源。

除了遊戲和娛樂之外,VR在教育、企業、醫療、和新聞等領域也有穩健成長,特別是廣告和數據分析新創公司也有穩定的資金挹注。透過平台和工具協助,VR Fund認為原創內容和管理系統讓企業可以更快提供顧客原生的VR應用程式、以及網路VR的體驗,使用360度的影片或照片等。

而在基礎建設方面,越來越多公司發表連接電腦的頭戴式裝置(tethered VR HMDs)Windows也和惠普(HP)和聯想合作,攜手推出自己的VR平台。隨著價格持續下降、以及聚焦企業應用,Venture Reality Fund共同創辦人Marco DeMiroz樂觀預期,VR將成為主流,未來數年內不用連接電腦、具備定位追蹤以及手勢控制功能的行動式頭戴裝置也可望向市場扣關。

[Home]


2017/03/23 1.2.1.2. AR商業應用備受矚目 遠程維修、醫療輔助大有「看」頭 [ 電子時報 蘇純儀]

AR技術可助縮短手術時間,並使手術更加順利進行,已引來不少重量級醫療機構關注。

看好擴增實境(AR)的發展潛力,不少大型或資金充裕的科技公司紛紛投入AR眼鏡開發,近期AR業者Osterhout Design Group(ODG)的創辦人暨執行長Ralph Osterhout在接受華爾街日報(WSJ)專訪時,便介紹了AR眼鏡的運作方式,並簡述商業上可應用的方向。

簡單來說,AR技術就是將影像等數位內容疊合到現實世界,並呈現於使用者眼前。Osterhout認為,AR眼鏡在本質上就如同一台戴在臉上的電腦,負責隨時隨地將擬真的圖像增加至使用者的視野裡,最重要的是,使用者還能透過它輕易取得雲端上的各種資訊。

AR眼鏡的基本架構配備小型感測器、攝影機以及2個螢幕,除了可顯示清晰逼真的影像外,還會配合周遭環境變化自動進行調整。AR眼鏡用途相當廣泛,包括看電影、量測物品、或從雲端取得資訊等各類應用,可說具備能大幅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潛力。

不過,市場上普遍擔憂,使用AR時,可能會因視覺及身體動作的時間差讓使用者產生暈眩感,而這也可能成為AR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對此,Osterhout表示,人類大腦中有掌管視覺的枕葉及掌管聽覺的顳葉,只要大腦理解到影像及感覺的輸入同步,便不至於產生暈眩。就好比汽車直行於馬路上,坐在後座看書的人並不會暈車,除非是開在彎曲的道路上,才比較會讓人產生暈眩。

至於在商業應用上,Osterhout認為AR技術在遠程保養及維修、或視訊會議等用途上,都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舉例來說,當百事可樂(Pepsi)德國廠有設備發生故障時,在地的工程人員一邊進行檢修、一邊便能透過AR眼鏡的應用,讓位於大半個地球外的美國總部人員可同步瞭解情況,協力解決問題,儘速恢復運作,如此便可大幅降低停機對業者的衝擊。

另外,在醫療的應用上也備受矚目,包含克里夫蘭醫療中心(Cleveland Clinic)、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 Hopkins Hospital)、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醫院、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院等重量級醫療機構都已開始尋求相關應用的可行性。

像是椎間盤突出等手術,動刀前的準備工作一般要花上30~45分鐘,若有AR及相關設備的協助,便能在電腦的引導下進行手術,醫生將可透過AR技術看到疊合於病患身上的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攝影(MRI)圖像,如此一來就能更精準下刀,並大幅縮短手術時間。

[Home]


2017/03/23 1.2.1.3. IDC:全球穿戴式裝置年出貨量仍將維持雙位數百分比成長 2020年達2.37億件 [ 電子時報 茅堍]

IDC預估,全球穿戴式裝置年出貨量仍會持續以雙位數百分比幅度成長,並於2020年達2.37億件。

全球穿戴式裝置市場曾因蘋果(Apple)Apple Watch2015年上市而掀起一片熱潮,當年整體穿戴式裝置出貨量也因此創下年增177.35%的驚人佳績。然而隨著消費者對新產品嘗鮮熱情消退,再加上不少消費者認為穿戴式裝置,尤其是智慧手環/手錶類產品的功能與智慧型手機差異不大,2016Apple Watch出貨量年減7.9%,整體穿戴式裝置出貨量年增率也下滑到38.2%,達1.10億件。

不過調研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隨著更多穿戴式裝置業者加入、新型態產品推出,再加上消費者認知和需求出現改變,預計由現今至2020年,全球穿戴式裝置每年出貨量,仍會持續以雙位數百分比幅度成長,2020年出貨量達到2.37億件。

IDC表示,2016年如服裝類、眼鏡類、耳戴式等穿戴式裝置出貨量約980萬件,預計這些類別穿戴式裝置2020年佔比將會成長一倍,為消費者未來在使用經驗、穿戴時機以及運用上開啟了新大門。不過短期而言,智慧手錶仍然會是穿戴式裝置市場重點。

IDC分析師表示,目前除了少數產品外,整體智慧手錶市場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期望今後智慧手錶產品能在使用者介面、應用程式以及與其他設備或網路的相連能力上,會有更多的改善。

IDC預估,2020年全球智慧手錶出貨量將達8,250萬只,合計2016~2020年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31%。此外,2020年智慧手錶出貨量將佔同年整體穿戴式裝置總出貨量的3分之1。較2016年的4分之1,有不小的揚升。

就智慧手錶運行的作業系統而言,預估2020年運行watchOS的智慧手錶出貨量將達3,100萬只,佔整體智慧手錶總出貨量8,250萬只的37.6%,居其他各作業系統產品之冠。

Android Wear智慧手錶方面,雖然2016~2020年運行Android Wear的智慧手錶出貨量CAGR48%,遠高於watchOS22%,但2020Android Wear智慧手錶出貨量仍然會略遜於Apple Watch出貨量,達2,880萬只,佔所有智慧手錶總出貨量的35.0%

不過如果將運行Android WearAndroid平台的智慧手錶出貨量合併計算的話,2020年該二系統智慧手錶出貨佔比將會超越watchOS,達40.2%

資料顯示,2016Android WearAndroid平台智慧手錶合計出貨佔比僅達25.0%,遠遜於同期watchOS49.4%

至於在即時作業系統(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RTOS)TizenLinuxPebble OS等智慧手錶的出貨佔比上,預估2020年將分別為10.1%6.6%2.8%2.7%。其中RTOSLinux智慧手錶出貨佔比,較2016年有所成長;TizenPebble OS則出現下滑。

 

[Home]


2017/03/23 1.2.2.1. 蘋果發動價格戰 Android平板陣營傷神 平板新品缺乏差異化 陷入低價戰窘境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蘋果發動價格戰,Android平板陣營壓力大。

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龍頭蘋果(Apple)改採平民化價格策略,推出新版iPad機種猛攻市場版圖,最平價版本售價僅約329美元,全面開啟低價戰火,Android平板陣營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聯想、華為、華碩、小米等恐陷入低價戰窘境,讓品牌廠大為傷神。

2017年上半繼三星發表平板新品,蘋果平價iPad新品上線,後續包括微軟(Microsoft)新一代Surface Pro 5平板、小米平板新品等亦傳將重裝上陣。蘋果雖持續在全球平板市場獨佔鰲頭,然近年來同樣面臨平板市場買氣不振的衝擊,為挽回頹勢,蘋果改變價格策略。

蘋果決定讓9.7吋的平板新品擔任殺價衝量的戰鬥機種角色,新推出的iPad機種僅將處理器提升為A9處理器,沒有全貼合設計,規格僅小改款,平民化價格成為此次iPad新品最大亮點,並將重新定義中、低階平板價格帶。

由於平板產品發展已步入成熟期,Android陣營競爭對手眾多,產品同質性高,與自成一格的iOS平台平板相較,Android陣營平板產品缺乏差異化,沒有品牌光環加持及產品話題性,讓Android陣營平板新品陷入低價戰的窘境。

供應鏈業者認為,蘋果ˊ2017iPad機種僅小改款,改打價格戰,凸顯終端品牌廠要在趨於成熟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提供具創新性的產品,面臨的挑戰相當大,連品牌光環、財力、營運規模、技術等居領先地位的蘋果,亦無力突破產品創新僵局,強打價格戰,讓業界擔憂其他眾多終端品牌廠未來發展空間。

蘋果此次強打平價訴求,刺激平板新品買氣,讓Android平板品牌廠三星、聯想、華為、華碩、小米等面臨強大的價格競爭壓力,中、低階平板產品價格恐進一步下殺。倘若品牌廠未能清楚自家平板產品定位及市場策略,便急於推出中、低階平板新品測試市場水溫,恐怕投入與回收將不成比例。

蘋果官網新品已正式上線,包括紅色特別版iPhone 7與走平價路線的iPad機種等,此次新版平價iPad機種來勢洶洶,其Wi-Fi版本從329美元起跳,價格出現明顯降幅,將有助於刺激消費者買氣,後續影響受到業界矚目。

供應鏈業者方面,代工廠富士康第1季在iPad新品效應帶動下,首季營運淡季不淡;另外,業界傳出微軟預計第2季發表旗下平板Surface Pro 5機種、筆記型電腦Surface Book機種,代工廠則為和碩。

[Home]


2017/03/23 1.2.3.1. 蔡力行轉戰聯發科 推動轉型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人事大地震,前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確定於71日轉戰聯發科,不僅擔任共同執行長和集團副總裁職務,未來也將進入董事會。業界認為,蔡力行將在聯發科下一階段的轉型扮演重要角色,共同規劃集團中長期策略藍圖。

聯發科昨(22)日召開董事會討論去年度財報、修正去年第4季和今年第1季財測、代子公司通過與交通部高鐵局合意解除高鐵用地地上權契約、敲定615日舉行年度股東會等議案,其中最受矚目的,是蔡力行加入聯發科的人事案。

聯發科昨日宣布,蔡力行將於71日到任,與董事長暨執行長蔡明介擔任共同執行長一職,且直接對蔡明介負責,並在聯發科集團擔任集團副總裁。同時,董事會並通過提名蔡力行擔任公司董事。為因應未來聯發科集團運作與發展需求,將成立集團辦公室,由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謝清江負責,擔任集團辦公室總經理,同樣是直接向蔡明介報告。

聯發科指出,希望集團能在董事長蔡明介、共同執行長蔡力行、副董事長謝清江的共同領導下,延續在無線通訊、數位多媒體IC設計、電源管理產品、物聯網及車用電子產業的優勢,使聯發科集團成為智慧聯網裝置的領導企業。

蔡明介表示,為了公司未來的突破與成長,持續提升國際化的經營能力,成為卓越的世界級公司,延攬蔡力行擔任共同執行長,一起規畫集團中長期策略藍圖。

聯發科現行團隊 被留校察看

聯發科今年步入市占率下滑的困局,前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空降救援。外界還在觀察,素來鐵血治軍的蔡力行,該如何在這股逆風之中,扮演振衰起蔽的要角。

經過連年整併,加上順利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聯發科已成為全球第三大IC設計公司,僅次於高通(Qualcomm)和博通(Broadcom),也穩居全球手機晶片廠第二名,員工規模達到1.3萬人。

為了率領萬人大軍走出新局,聯發科前兩年重新定位,大動作聘請多位外籍主管加入營運團隊,不僅新設外籍行銷長、更改企業LOGO,更推出高階品牌曦力,要與高通的驍龍互別苗頭,展現企圖心。

對內,聯發科進行組織調整,在副董事長卓志哲退休後,由總經理謝清江升任副董事長一職,再新設共同營運長職務,由陳冠州和朱尚祖兩位副總角逐下一個接班人之位。不過,智慧型手機產業變化快速,聯發科去年雖然繳出營收年增三成的亮眼成績單,但獲利逆向衰退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次蔡明介選擇空降蔡力行,且一口氣賦予集團副總裁、聯發科共同執行長及董事三要角,等於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顯然對蔡力行委以重責大任,想藉由外人的眼光,審視內部究竟哪裏亂了套。然而,蔡力行的空降,卻也代表蔡明介發給現在的團隊「留校察看」通知單。

蔡力行素有鐵血治軍的形象,市場也開始流傳聯發科後續可能會有調整人力、降低費用等拉高短期營運績效的動作。不過,聯發科與高通、英特爾、輝達等強敵之戰,下一階段拚的是技術領先,若有緊縮動作,恐怕不利長遠發展。

本業差業外賺 聯發科上修獲利

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昨(22)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修正第1季財測,雖然費用率大增,使營業利益率最差可能跌破2%,造成本業獲利下修,但因認列出售子公司傑發業外收益挹注,本季每股純益將上升至3.57元到4.35元。

據聯發科原本對外釋出的首季財測,預估單季營收約536億元到591億元,毛利率34%正負1.5%

包含員工分紅的費用率29.5%正負2個百分點,每股純益約1.47元至1.79元,為歷史新低。

不過,聯發科因為出售傑發案已完成程序,將於本季認列第一筆業外收益50億元,再加上公開收購絡達和轉投資匯頂的金融資產帳面金額變動,以及近期新台幣兌美元走升,因此決定修正第1季財測。

據聯發科公告,本季營收和毛利率維持不變,但包含員工分紅的費用率會一口氣拉升為32%正負2%,造成營業利益率下滑,落在1.72%2.31%之間,再度刷新歷史新低,本業獲利約季減七成。

法人認為,相當低的營業利益率,將是聯發科今年營運最大挑戰。

惟聯發科強調,依台灣法令規定,認列業外收益需同時認列員工分紅,受到出售傑發影響,導致本季營業費用明顯增加,但此為一次性情況,第2季費用率就會回歸常態。

雖然聯發科第1季本業獲利將降至10.14億元到12.39億元間,但因順利完成傑發出售程序,本季將會有第一筆50億元獲利入帳,使首季獲利上升至61.37億元至74.7億元,每股純益將有3.57元到4.35元,優於上季的3.23元。

 

[Home]


2017/03/23 1.2.3.2. 三星10奈米來了 高通新晶片上秀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22日為今年主打的旗艦產品驍龍(Snapdragon835平台舉辦亞洲首秀會,不僅藉此展現拓展中國大陸市場的企圖心,更強調驍龍835將不只是手機晶片,可廣泛使用於各產品的平台。

驍龍835可以說是高通今年度主打的最高階晶片,是由三星以10奈米FinFET製程打造,因此驍龍835的進度,更被視為三星對上台積電的10奈米製程表現重要指標。

由於高通的驍龍835在三星投片,且為三星10奈米製程首發晶片;而台積電的10奈米製程首波客戶則為聯發科、蘋果等。上述晶片廠的產品量產進度,以及三星、台積電的10奈米良率表現,將攸關客戶和代工廠間的競爭力。

為了破除外界對於三星10奈米製程良率的疑慮,高通早於今年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發表驍龍835處理器,MWC上加碼秀出由日商索尼(SONY)打造的首發機,昨日則舉辦亞洲首秀會,就是要讓驍龍835在今年的旗艦機市場大放異彩。

高通強調,驍龍835的封裝尺寸比前代處理器小35%、功耗減少25%外,也能使手機更薄、延長電池壽命,同時強化圖像處理和照相能力,對自家視覺處理系統Adreno做了不小的升級。

同時,高通的驍龍835也可以使用於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及MR(混合實境)等3R應用,昨日展場上特別秀出虛擬實境的眼鏡,不僅運作流暢,也不會頭暈。

高通的驍龍835不只用在手機產品上,更早與行動頭戴式運算及擴增實境技術產品開發與製造領導品牌ODG、歌爾與創通聯達等廠商合作,將驍龍835應用在ARVR智慧眼鏡上。

高通預期,搭載驍龍835晶片的新機將於今年上半年上市,與原本對外釋出的時程相同。

調整定位 高通幫品牌大改造

智慧型手機市場步入高原期,手機晶片廠紛紛面臨挑戰,全球龍頭高通(Qualcomm)重新定位,將大規模調整品牌定位,且走平台化,強調自家產品不只是手機晶片。

高通宣布,旗下高通技術公司(QCT)將在接下來數個月針對旗下產品品牌定位做出多項異動與更新,希望藉此明確傳達為客戶與其終端用戶所提供的技術與產品價值,其中,驍龍(Snapdragon)將是第一波著手改造的品牌之一。

高通指出,數十年來,半導體產業一直用「處理器」一詞來定義驅動最先進裝置的元件,包括其知名的驍龍處理器。不過,高通認為,處理器並沒有忠實地詮釋此技術結晶的真正意涵,也未確切表達它實際上是高通技術公司數萬名發明家竭心盡力所開發出的解決方案,因此決定重新定義,要將驍龍處理器改稱為「平台」。

高通就在昨日的驍龍835亞洲首秀會上,對外說明「平台」概念,強調驍龍835的技術包括從射頻前端元件、到自家快充技術、高通Aqstic audio DACWi-Fi802.11ac11ad)、觸控控制器及指紋辨識技術等,都是用來提供卓越且流暢的用戶體驗。

[Home]


2017/03/23 1.2.3.3. i7好紅 果粉打爆門市電話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蘋果首度推出紅色的iPhone 7,大批果粉驚豔不已,蘋果授權門市昨(22)日一早就接到大批詢問電話。通路商表示,紅色iPhone 7的詢問度不輸iPhone 7剛推出時,目前還不知道台灣的到貨量,但預期銷售成績將能開出大「紅」盤。

此次紅色iPhone 77 plus 128GB256GB兩種容量選擇,售價分別為28,500元、32,500元;iPhone 7 Plus則為32,900元、36,900元,與其他顏色的iPhone7相同。

蘋果此次推出紅色機種,大陸網友稱為最有中國風的iPhone,甚至直接稱呼其為「中國紅」,可以看出紅色在大中華市場所受到的喜愛。除了包括德誼、Studio A等蘋果門市客服持續接到詢問電話,通路商也是詢問電話不斷。

通路業者表示,衝著是蘋果第一支紅色iPhone,許多果粉第一時間就打算入手;其次是有不少消費者特別喜歡紅色,很快就被吸引。其中以大尺寸的iPhone 7 Plus詢問度比iPhone 7更高,而詢問的消費者年齡層範圍更大。

業者指出,iPhone 7推出已約半年,不少果粉其實在等待新一代的iPhone 8,依過往經驗,iPhone 7的買氣,扣除合約到期的消費者,空機市場會逐步進入觀望等待期。

[Home]


2017/03/23 1.2.3.4. 高通驍龍835平台乘勝追擊 2017年一統天下企圖強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高通驍龍835平台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大到全球中階智慧型手機市場。

高通(Qualcomm)2017年寄予厚望的驍龍(Snapdragon)835晶片解決方案,除首度擔綱行動平台的重責大任,也肩付高通計劃進一步拓展個人演算、虛擬實境(VR)、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AI)等新世代的使用體驗工作,在全球5G通訊技術正式普及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還要再累積逾83億支的出貨動能,都會是高通驍龍835行動平台可以好好發揮一下競爭力的最佳舞台。尤其在2017年接連拿下大陸名列前矛的品牌手機大廠高階智慧型手機訂單,甚至也積極洽談彼此在中階產品市場的合作機會,高通驍龍835晶片解決方案在大陸市佔率的後勢看漲,將是高通2017年營運成長表現的最佳助手。

目前全球前十大品牌智慧型手機業者有7家來自大陸市場,包括小米、OppoVivo、魅族更已藉由高通驍龍系列晶片平台,打造出適合自家品牌的最佳智慧型手機產品,這也讓高通這幾年來,不斷擴大在大陸研發據點的投資動作,也積極與大陸各級政府洽談技術合作計畫,同時,更意圖以大陸市場為中心,與原先在韓、日、台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Sony MobileHTC與華碩等品牌業者聯手起來、推動智慧型手機產品的創新應用模式,甚至不斷試驗商機,希望讓整個生態系統能不斷突破,找到最佳的創新營運方法。

尤其在5G世代還沒有來臨之際,如何善用頻譜、頻寬,優化終端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反而成為近期國內、外電信營運商的大事。高通也透過最新的X16 LTE數據晶片(Modem),以對應準5G的連網規格,大幅提高資料上傳及下載的速率,甚至可以個別優化使用者的訊號傳輸品質。這種大幅提升基礎資料傳輸上行、下載速度與穩定度的動作,其實就是高通在進一步為未來的多媒體影音串流、VR,或擴增實境(AR)等應用商機事先作準備,這也是越來越多品牌手機業者在2017年優先選擇高通晶片解決方案的主因。

在高通驍龍835晶片解決方案可望自2017年第2季開始量產交貨,幾乎2017年上半Android陣營各家品牌業者的旗艦級智慧型手機,都已決定採用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行動平台後,高通也有意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大到全球中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之上。在全球手機晶片大戰早就比的是服務、潛力、支援及資源等更深層次的全面性較真後,高通最新的驍龍835行動平台,近看搶奪4G+Pre5G市場大餅,綽綽有餘,遠望AR/VRAI應用商機,亦有先手的準備下,自然獲得客戶的一致回響,為旗下高階智慧型手機新品立馬配上。

[Home]


2017/03/23 1.2.3.5. 蘋果發表Clips挑戰FacebookSnap 搶攻全球新興AR、即時通訊商機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蘋果(Apple)21日發布一款全新官方iOS應用程式(App)Clips」,能夠讓iOS用戶錄製有趣的影片,並可配上各類效果、表情符號、圖像、聲音及文字等,之後還可將這些影片上傳至FacebookInstagramYouTubeVimeoTwitter等社群媒體。這等於讓Clips成為蘋果欲進軍全球新興擴增實境(AR)及即時通訊領域的發展基礎,將與SnapSnapchatFacebook即時通訊應用Messenger競爭。

根據路透(Reuters)及金融時報(FT)報導,Clips為一款免費App,目前僅可提供iPhoneiPad用戶使用,其中許多功能均模仿社群媒體業者所開發的影片分享App,不過Clips只限於錄製及提供有趣的後製影片等內容服務,本身仍無提供社群網站服務。

不過這也是蘋果推Clips的目的,要讓iOS用戶可將影片、文本及音樂內容等結合在一起製作有趣的影片,再上傳至社群網站分享,Clips還可一次將多個影片片段接合成為一段影片,並可加入語音內容、iTunes音樂及濾鏡等,影片長度最高可達60分鐘。

蘋果App Store將於4月提供Clips下載,iPhone 5s以後的iPhone均可運行,9.7iPadiPad AiriPad ProiPad mini 2及第6iPod Touch同樣可下載使用,惟作業系統要求必須達iOS 10.3

因此,Clips的功能與Snap當前能夠受市場歡迎的Stories功能相仿,並能夠上傳至多個時下熱門社群網站分享,但如果用戶要將Clips製作完成的影片上傳至蘋果自有Messages App,蘋果將會建議用戶基於有哪些朋友出現在影片中,以及哪些朋友用戶較經常接觸來分享這段影片。不過Clips的影片發送後不會消失,與Snap應用不同。

蘋果內建於iPhone iOS 10作業系統的旗艦App Messages擁有大量用戶,不過蘋果未公布Messages用戶總數,僅表示全球市場上已有超過10億款iOS行動裝置,其中79%均已升級至最新iOS 10。鑑於Messages平台可能有高達8億名用戶,蘋果也稱MessagesiOS行動裝置中最常用的App

由此,顯示出蘋果與當前社群網站及相關即時通訊服務,正維持一個既合作、模仿又競爭的關係,一方面Clips學習如Facebook MessengerSnap應用的功能,並可上傳Clips影片至這些社群網站,藉此形成與社群網站業者的競爭關係,另一方面又向開發者開放過去一向不開放的iPhone原生撥號App,藉此讓iPhone用戶能透過iPhone原生介面發送及接收SkypeWhatsApp的電話。

外界預期9月蘋果推出的新一代iPhone可能搭載AR功能,因此此次推出Clips似乎成為測試iPhone AR功能的試金石,此前蘋果在發展自有AR及虛擬實境(VR)技術上,已透過大舉招募競爭對手人才加入組成工程師團隊,以及進行多項收購案取得關鍵技術方式,欲強化自有AR技術實力,如收購PrimeSenseMetaioFlyby Media等業者。

不僅蘋果,Google及微軟(Microsoft)等競爭對手同樣爭先恐後進軍這塊市場,如Google旗下擁有Allo等多款即時通訊應用,微軟也試圖將聊天功能整合至其Skype App,旗下LinkedIn同樣在商用領域獲使用青睞,這也反映一個趨勢,即用戶即時通訊應用使用率提升、社群媒體使用率下降的現象,預期未來此趨勢仍將持續。

[Home]


2017/03/23 1.2.3.6. 使用習慣難改變 Apple Pay在大陸發展受阻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Apple Pay在大陸市場發展,難與支付寶、WeChat Pay競爭。

即使蘋果(Apple)行動支付Apple Pay在大陸有當地最大銀行和結算網絡的支持,但在5.5兆美元龐大規模的市場中仍不敵競爭對手。iPhone市佔版圖縮小僅是部分原因,主要原因是消費者更習慣使用阿里巴巴(Alibaba)的支付寶和騰訊的WeChat Pay

彭博(Bloomberg)訪問深圳分析師指出,除非大陸競爭對手出現很大的安全瑕疵,否則消費者不會改變支付習慣,認為蘋果的Apple Pay很難達到支付寶或WeChat Pay的市場規模。報導認為,Apple Pay2014年推出的時候,並不是以增加營收為主要目的,而是提升iPhone的吸引力。

Apple Pay在大陸有十幾家大型銀行支持,用戶可以透過中國銀聯於全大陸佈建超過1,000萬台觸控支付交易機器使用Apple Pay。而支付寶或WeChat Pay只要掃描代碼,對商家而言設備更簡單且便宜。一家大型大陸銀行表示,其1,000萬數位金融客戶中只有100分之1的人註冊Apple Pay,使用率從1個月1次下降到3個月1次。

Oppo、華為與其他大陸手機品牌推出高階產品擠壓iPhone市場空間,IDC數據顯示,2016iPhone出貨量下滑23%Apple Pay在澳洲、日本,甚至美國本土也受到各種阻礙與競爭而面臨挫折。

但是行動支付仍是一個成長的市場,TNS Global調查40%的大陸聯網消費者使用行動設備支付功能為全球第一,其次是香港和南韓,亞洲在行動支付領域領先美國和歐洲。2016年大陸行動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38兆元,年增3倍,支付寶和騰訊市佔率達90%,美國行動支付市場規模2016年年增39%,達1,120億美元。

[Home]


2017/03/23 1.2.3.7. 人工智慧將成為推動手機成長關鍵力量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智慧型手機只會變得愈來愈聰明。

隨著智慧型手機在全球日益普及,各家製造商和整個產業過去的高成長性已然不再,不過專家指出,手機業未來仍然大有可為,而在背後推動成長的關鍵力量將是人工智慧(AI)

根據Newsbytes網站報導,市場研究公司IHS Markit的行動與電信產業分析部門主管Ian Fogg表示,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智慧型手機只會變得愈來愈聰明和提升使用者體驗,當前如蘋果(Apple)SiriGoogle Assistant等採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語音助理便是最好例子,而隨著這類技術的應用益趨擴大和廣泛,人工智慧將會成為行動裝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Fogg指出,現在亞馬遜(Amazon)的智慧語音助理Alexa已經開始與多種裝置結合,Google Assistant必然也將成為各家採用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智慧型手機的內建軟體,而欲在市場中競中,蘋果也非得強化如今已問世5年的Siri

他表示,智慧型手機不但會是消費者與人工智慧間的最佳介面,同時其所累積的大量資料,也能夠被科技公司用來讓人工智慧技術更為精良。

IHS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對硬體製造商來說,要讓產品與人工智慧結合,要不就是自行大量投資,要不就是透過與人工智慧開發業者結盟。報告指一些重量級公司如GoogleAppleSony、微軟(Microsoft)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皆已投入大量金錢研發人工智慧和語音助理,讓自有裝置的智慧更強。

報告並認為,消費者對於透過智慧型手機下載使用App熱度不減,實為人工智慧的機會所在。

IHS預估,至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60億支智慧型手機下載App,比2016年的40億支再大幅增加,若單看支付功能App,則料由2016年的27億支增加至逾50億支。至於2016App已經為業者創造了3,550億美元的收入。

在消費者的App支出方面,2016年全球共達540億美元,IHS估計至2020年可達740億美元。

[Home]


2017/03/23 1.2.3.8. Android即將取代Windows 成為全球最受歡迎作業系統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拜越來越多人用Android手機上網之賜,Android OS全球市佔快速逼近Windows

長期穩居作業系統(OS)龍頭寶座的微軟(Microsoft) Windows正面臨空前挑戰。GoogleAndroid行動OS正快速成為全球所有運算裝置中最受歡迎的OS。網路分析公司StatCounter對用戶上網裝置進行調查,發現Android2月全球的市佔已逼近Windows

根據MashableStatcounter.com報導,StatCounter調查發現,20172月有38.6%用戶用Windows上網,而用Android裝置上網的則有37.4%,差距僅1.2%。蘋果(Apple) iOS則排在第三,市佔為12.99%

更令人訝異的是,Windows2012年以來一直在快速流失市佔。Windows當時在全球所有OS流量中市佔達82%,同時期的Android市佔僅2.2%。若此趨勢持續下去,Android很有可能在2017年稍晚超越Windows

StatCounter執行長Aodhan Cullen撰文指出,5年前根本無法想像有朝一日Android市佔會幾乎等同於WindowsWindows雖贏得電腦OS之戰,但戰場持續擴大。Cullen指出,越來越多人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上網,PC銷售放緩,以及Android在開發中國家大大成功,是Android市佔快速成長的主因。

在亞洲,Android已以51.8%市佔超越Windows29.8%;在北美地區,Windows40.7%市佔維持領先,iOS24.9%排第二,Android20.3%排第三。在歐洲,Windows51.8%市佔比Android23.5%多了1倍。

Windows仍為最主要的電腦作業系統,2月的網路使用率仍達84.1%。但用戶已轉向用智慧型手機上網多年。StatCounter報告指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上網率於201610月首度超越桌上型電腦(PC)和筆記型電腦(NB)

StatCounter還發現,Windows 10201612月在北美首次超越Windows 7Aodhan Cullen補充說,Windows 10須維持成長動能,才能對抗Android在所有市場的步步進逼。

[Home]


2017/03/23 1.2.3.9. 中東歐行動市場料將維持小幅成長 規模可望增至647億美元 [ 電子時報 陳宜君]

國際市調機構預測,中、東歐地區的行動市場營收總額在未來數年可望維持小幅成長。

國際市調機構IDC最新發布的全球半年度行動支出指南(Worldwide Semiannual Mobility Spending Guide)報告預測,中、東歐地區的消費者和企業行動市場在2016~2020年會趨於穩定,市場營收總額可望從2016609億美元增至2020年的647億美元,亦即年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CAGR)1.4%

報告指出,中、東歐在2016~2020年最主要的行動支出項目為連網服務,在整體市場中的佔比略有成長;硬體投資在整體行動支出的佔比為36%,其中智慧型手機和筆記型電腦(NB)是消費者和企業的主要採購商品;行動軟體支出對該地區2016~2020年行動市場營收的貢獻度雖未超過1%,卻是成長速率最快的次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近15%,企業尤其注重對手機應用程式(App)和程式開發平台的投資。

若以產業別來看,銀行業不但是對中、東歐行動市場支出貢獻度名列前茅的產業,也是成長最快的垂直市場(vertical market),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6.1%。零售業、製造業和專業服務業對於行動市場支出的貢獻度也相當高;其中保險業和天然資源業的年複合成長率將創下超過5%的紀錄,成為成長最快的垂直市場之一。消費者行動市場則將達到幾乎飽和,年複合成長率僅0.8%

IDC消費者洞察和分析研究員Elena Szolgayova表示,隨著中、東歐企業行動市場的逐漸成熟,企業在2016~2020年的應用程式需求會越來越複雜且多變,焦點將從行動管理解決方案轉移至應用程式開發平台。

若以企業規模角度來看,中、東歐近84%的行動業務營收將來自員工數為1~9人的小型公司;員工數超過1,000人的大型企業將成為成長最快的次市場,其行動支出的年複合成長率可望達到5.4%。小型公司往往會把投資焦點集中於硬體和服務投資;大型企業的軟體投資佔比則較高,因而帶動行動投資的成長。

若和全球整體行動市場相比,中、東歐地區在2016~2020年的成長會略為放緩,多數國家的成長率都將持平。不過俄羅斯拜經濟逐漸復甦之賜,將成為行動投資成長最快速的中、東歐國家,年複合成長率達2.8%

[Home]


2017/03/23 1.3.1. 友達將發0.56元股息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面板龍頭友達(2409)昨(22)日公告,去年度擬配發0.56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約七成。該公司這兩年的盈餘配發率均接近七成左右,主要是回饋給股東,以友達昨天收盤價11.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4.7%

友達昨天也通過將辦理現增私募案、現增案、美國存託憑證(ADR)案、私募國內及海外公司債,額度為9.5億股以內。

友達今年資本支出由去年的462億元提高到550億元,主要是計劃用來擴充8.5代廠新產能。

今年資本支出中,150200億元為中國昆山六代線低溫多晶矽(LTPS)廠的後續支出,另外100150億元準備用於8.5代線擴產;將新增8.5代廠產能2.53萬片基板,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出新產能。

由於友達是採取智慧投資策略,也就是有訂單才擴產,而且是以自有資金來支應,預期今年在整體面板需求大於供給之下,有機會寫下連五年獲利,將可以支應該公司的擴產資金需求。

友達2月合併營收為291.4億元,月增2.7%,年增41.6%。該公司2月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量超過891萬片,較1月增加5.1%2月的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176萬片,較1月減少1.5%。顯示友達2月業績不淡。

友達預估,第1季因為歲修與工作天數減少,該公司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將季減5%,但是面板平均價格仍將上漲5%以內,第1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則與2016年第4季持平,產能利用率維持在2016年第4季的95%以上的高檔水準。

友達董事長彭又又浪認為,2017年全球面板面積(area)需求的成長率大於供給的成長率,使得LCD產業呈現健康穩定狀態。該公司因為出貨是以高階大尺寸電視面板為主,因此,大尺寸面板產能仍供不應求。

面對中國大陸進入10.5代廠的擴產競賽,彭又又浪認為,友達是發展高階、高價的面板,也就是優質的產能,避開了與大陸在低價、低規格產品的競爭。

他強調,友達與大陸在LCD產業,已經是在不同層次的競爭了。

[Home]


2017/03/23 1.3.2. 軟銀3億美元投資辦公室租賃新創WeWork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軟體銀行3億美元投資美國辦公室租賃公司WeWork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3億美元投資美國辦公場地租賃服務公司WeWork,推升WeWork市值超過170億美元,而這只是軟體銀行擴大WeWork股權持有的第一步,預期進一步投資資金將來自擁有1千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彭博(Bloomberg)報導指出,WeWork出租書桌和辦公室給自由工作者和其他尋求臨時工作空間的人,這次與軟體銀行的每股交易金額比上一次更高,2016WeWork市值為160億美元。20172CNBC揭露軟銀計劃投資WeWork至少30億美元。

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正在成立總金額高達1千億美元的基金,專注人工智慧與聯網設備投資。據報導,願景基金從軟銀手中購買安謀(ARM)25%的股份,是首批投資項目之一,此外,軟銀領軍的12億美元投資衛星新創公司OneWeb,在結案後也將納入願景基金旗下投資項目。

孫正義主導的購併案讓軟銀承受1,300億美元債務,是日本債務最重的債券之一。軟銀將提供願景基金250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投資450億美元,阿布達比的穆巴達拉開發公司(Mubadala Development Company)將投資150億美元,並在本月底前達成正式協議。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和甲骨文(Oracle)董事長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可能會投資10億美元。

[Home]


2017/03/23 1.3.3. 三星產品作業系統缺乏連貫性 已成發展隱憂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三星產品橫跨了不同的作業系統。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PC、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產品,分別使用了Windows 10AndroidTizen三種作業系統。三星缺乏連貫性的作業系統策略,很可能造成用戶使用上的障礙,而無法創造完整的產品體驗。

根據PCWorld報導,無縫接軌的產品整合策略,是蘋果(Apple)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原因之一,並與三星彷彿多頭馬車的作業系統策略形成顯著對比。三星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最新發表的Windows系統Galaxy Books,又再次暴露了三星在產品發展上的隱憂。

Gartner三星分析師Werner Goertz指出,三星缺乏統合的產品發展策略,與公司內部文化有很大的關係。三星部門間通常只存在競爭而缺少合作,這樣的關係便反映在常常無法相容的產品上。

儘管Galaxy Books產品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卻凸顯了三星缺乏統一的虛擬實境(VR)策略。Gear VR頭盔雖可與某些Android Galaxy頭盔相容,但三星並沒有任何使用Windows系統的VR裝置可與Galaxy Books相連,而三星也未透露是否將推出可支援Windows系統的VR頭盔。

三星美洲行動產品行銷副總Eric McCarty表示,該公司正嘗試開發能獨立於智慧型手機的VR裝置,並希望能讓其VR裝置連接到更多種裝置。在那之前,三星將持續更新既有的VR頭盔產品,透過向下相容等方式擴充頭盔功能。目前三星VR產品大多使用Android系統。

另一方面,Galaxy Books雖可透過Samsung Flow功能與Android系統的Galaxy智慧型手機連接,卻無法與使用Tizen系統的智慧手錶溝通。Tizen裝置只能透過Galaxy智慧型手機,與三星Windows系統裝置互通資訊。

三星啟動了許多計畫,希望將自家產品技術部署到各個作業系統平台。原本在三星Android裝置上推出的S-Pen技術,現在也能應用在Galaxy BookWindows PC上,成為微軟(Microsoft) Windows Ink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若觀察Galaxy Book以外的三星產品,可發現其系統策略分歧的情況更加嚴重。三星雖欲將其家電產品連接至其他行動與運算裝置,卻沒有一個自行研發的語音控制助理或是人工智慧技術,因此只能依賴Android裝置內的Google Assistant,或Windows裝置內的Cortana,然而Google AssistantCortana代表了全然不同的用戶體驗。

此外,三星仍尚未將開放的智慧家庭平台SmartThings等技術與其他裝置整合。而在2016年被三星買下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Viv Labs,也還未將其技術運用在任何三星裝置上。

[Home]


2017/03/23 1.3.4. IHS Markit2016年大陸4K電視出貨量逾2,500萬台 居全球之冠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2020年大陸4K電視出貨量預計達4,400萬台。

根據資訊分析及解決方案機構IHS Markit2017年歐洲有線電視大會(Cable Congress)發布的白皮書,2016年大陸4K電視出貨量超過2,500萬台,穩居全球4K電視市場出貨量之首,IHS Markit更預測2017年大陸電視出貨量的42%將為4K電視。

據白皮書統計顯示,2016年西歐4K電視市場出貨量為800萬台,IHS Markit預測將在2020年成長到1,900萬台。北美2016年出貨量為1,170萬台,也預期將成長一倍以上,達2020年的2,590萬台。

另一方面,2016年大陸4K電視出貨量超過2,500萬台,2020年預計將成長一倍,達到4,400萬台,幾乎等同於西歐與北美市場的總和。

IHS Markit分析師表示,大陸在4K電視上與其他地區發展情勢不同,大陸的大螢幕電視幾乎都是4K,已越來越難買到非4K的大螢幕電視。

分析師指出,液晶顯示器(LCD)產業正在打畫素大戰,彼此激烈競爭。面板廠商已將8K的解析度納為生產線的發展藍圖,而一切過程都會因大陸新型液晶廠啟動產能開始生產而持續加速。

然而,IHS Markit白皮書強調8K電視將面臨挑戰,例如無論是小螢幕或大螢幕,都對高畫素密度產品有所需求,且也有必要為較短的觀看距離維持產品線。

日本的製造商也積極轉向生產4K電視產品,並期望先吃下日本國內市場。但日本市場的出貨量受到消費者對於小尺寸螢幕的偏好影響,因此恐怕無法刺激4K電視的銷售量。

由於大陸早期購買4K的消費者渴望看到新的功能,大陸也將主導全球8K電視出貨量,65吋將是主流8K電視尺寸,銷售將受大陸較低的價格刺激而驅動。此外,8K電視在世界各地仍屬稀缺,雖日本已在2020年有8K電視的相關計畫,但屆時對大多數地區而言,有8K畫質的內容仍屬少見。

[Home]


2017/03/23 1.3.5. 建構大陸5G基礎設施 中國移動穩步推進 [ 電子時報 陳智德、劉慧蘭]

中國移動在5G發展議程,重申中國移動將於今年推動5G戶外測試。

大陸電信巨頭中國移動將在2018年開始在大陸數個主要城市進行5G網路初期測試,並在2019年在全國擴大部署基礎設施, 2020年正式投入商業服務。

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移動執行長李躍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MWC)揭示中國移動建立5G基礎設施的時程表,並在5G發展議程重申中國移動將於今年推動5G戶外測試。

根據大陸第135年規劃(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大陸必須充分利用高速網路服務、大數據、雲端運算及物聯網(IoT)科技等改善偏鄉的貧窮現象,並促進大陸不同產業升級。

Jefferies equity分析師Edison Lee指出,由中國移動領導的5G基礎設施開發計畫,顯示大陸欲藉廣泛的5G涵蓋支持十三五規劃的實踐;中國移動的動作也彰顯大陸驅使全球邁向5G行動系統的決心,其推動5G時程表符合預期,包括極富意義的2019年擴大資金部署。

中國移動在20172月宣布,將在2017年下半使用中興通訊及高通(Qualcomm Technologies)的產品,於大陸進行3.5GHz頻段的無線測試。

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所科技長劉光義,在主持由華為舉辦的MWC 5G創新分享論壇上,劉光義表示,中國移動將會與數家通訊設備供應商在5G測試進行合作,合作廠商包括廣州中興通訊、愛立信(Ericsson)、北京大唐電信、杭州的諾基亞(Nokia)與上海、成都的華為科技。

中國移動在20141月於大陸率先發布4G商業服務,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分別於同年2月及3月跟進。自2014年以來,此3巨頭合計已有78,950萬的4G用戶,讓大陸不僅是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也讓大陸成為全球最大4G市場。

於此期間光中國移動的4G用戶就累積了55,220萬戶,比美國約3.4億的總人口數還高,也進一步鞏固全球4G網路營運商主導地位。

在全球5G標準尚未確定前,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MIIT)已提早分配5G頻譜,其無線電管理局並將於2018年或2019年加速推動6GHz頻寬以下的分配計畫,包括3.3~4GHz4.4GHz~4.5GHz4.8~4.9GHz間的頻段。

Lee表示,由於5G將在比3G4G更高的頻段上運作,因此5G服務所需的基地台也將大於4G;此外,由於許多基地台需升級或汰換,營運商升級5G的成本將不便宜。

Bernstein Research資深分析師Chris Lane指出由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合資的控股公司中國鐵塔(China Tower Corp.)將在降低資本支出以建立更密集的5G網路上發揮關鍵作用。

大陸積極推進5G和區塊鏈技術領先位置

大陸中興通訊預計於2018年第3季推出支援5G新無線電技術的設備,方便通訊商利用現有4G基礎設施模擬5G網路。

全球第四大電信設備供應商中興通訊(ZTE)日前宣布將於2018年第3季推出商用前5G網路解決方案,新設備可提供營運商在現有的4G基礎設施上模擬5G網路性能,降低4G行動服務供應商興建5G網路的時間,待通用標準完成後即可輕鬆升級至5G

據南華早報(SCMP)報導,3GPP正在研發的5G新無線電技術(new radio)規格屬於未來通用5G標準的一部分,最快可以在2019年支援大規模6GHz以下頻段,和介於30GHz300GHz間毫米波(mmWave)的測試和部署。

中興表示,新推出的毫米波和6GHz以下行動基地台使用所謂的波束追蹤、波束成型、巨量天線多輸入多輸出系統(Massive MIMO)和其他關鍵的5G網路技術,預計2019年第1季起就會有數家服務營運商使用該公司的5G產品進行商用部署。

5G可大幅改善行動寬頻,提供的效益包括支援AR/VR和遠距教學等應用、提供部署大規模物聯網裝置所需機器對機器通訊,以及高度要求可靠性和低延遲的遠距手術和自駕車通訊。國際電信聯盟(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預計將在2019~2020年間達成單一的全球5G標準協議。

根據Viavi Solutions發表的最新產業資料顯示,全球已有25家行動網路業者表示正在進行5G網路的實驗室測試,其中又有12家已進展至實地測試,例如中國移動表示將於第2季開始,使用中興和高通(Qualcomm)的關鍵技術在大陸3.5GHz頻段上展開傳輸接收的實地測試。另外還有4家營運商亦已公布關於5G測試的計畫。

5G技術同時並行的還有區塊鏈技術,進入5G時代後,不僅物聯網和自動駕駛會更加普及,區塊鏈也可能成為紀錄交易和維護對應用程式信任的帳本。研究機構Accenture Labs指出,5年內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的應用將持續擴大,並延伸至其他領域,如消費者資料(病歷、旅行文件、員工福利和保險)、商業(零售支付、內容管理和智慧合約)、公共服務(全球罪犯記錄、人口普查和智慧選舉)

Accenture Labs主管Emmanuel Viale表示,大陸新創公司在數位貨幣領域的創新凸顯了大陸在區塊鏈應用的優勢,據悉大陸人民銀行已完成全國性數位貨幣的測試,而大陸的「十三五」規劃也著重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開發。測試區塊鏈技術的主要市場競爭者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騰訊的網路銀行WeBank、中國平安保險。

[Home]


2017/03/23 1.3.6. 日月光攜手高通 前進巴西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手機晶片龍頭高通(Qualcomm)、封測大廠日月光決定攜手合組國際隊,在巴西(Brazil)設立中美南洲首座半導體封測廠。據了解,巴西政府、日月光、高通等三方已簽訂合作備忘錄,初期擬共同合資2億美元在巴西聖保羅州(Sao Paulo)設廠。

高通過去是單純的IC設計公司,沒有管理晶圓廠及封測廠的經驗,不過,高通以470億美元天價併購恩智浦(NXP)後,恩智浦本身擁有晶圓廠及封測廠,高通自然要試著管理製造部份,以因應未來日趨複雜的晶片設計問題,同時提高製造的成本控管效能。

高通在去年底與艾克爾(Amkor)合作,在上海外高橋設立測試廠,該廠將專注於對高通晶片的測試和系統級測試階段,成為高通製造布局和半導體業務營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而與高通合作多年的日月光,也計畫與高通合資設立封測廠,不過,地點選在中南美的巴西,並且與巴西政府進行合作。

據了解,日月光、高通已計畫攜手合作,並與巴西政府共同合資,在巴西聖保羅州設立封測廠,初期投資金額為2億美元,三方並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日月光證實確有此事,但因為仍在初期討論階段,目前還沒有具體計畫。

該合資設廠地點在巴西聖保羅州臨近坎皮納斯(Campinas)的地方,當地已有三星及聯想在當地設廠。

巴西人口超過2億,是全球人口數排名第5大國,而且4G智慧型手機的需求正在高速起飛,由於巴西政府祭出許多補助及租稅上的優惠吸引國際大廠前往設廠,也造就高通及日月光決定攜手赴巴西設廠的契機。高通拉丁美洲總裁Rafael Steinhauser指出,希望此一計畫能夠在巴西建立半導體生產鏈,以因應巴西等中南美洲智慧型手機及物聯網的強勁需求。

日月光順利前進巴西後,全球布局更為完整,除了台灣加碼投資外,在馬來西亞、日本、韓國、大陸、美國、巴西等地都會有營運據點。相關人士指出,日月光及高通合資的巴西廠,將會主攻高階的手機晶片封測、手機及物聯網的系統級封裝(SiP)等領域,若一切順利進行,預估2018年就可開始營運。

另外,日月光及矽品合組產業控股公司一案,大陸主管機關已進入第二階段審查,最快4月底前可以有結論,預期可順利進入第三階段的審查,今年內應可完成合作計畫。

日月光召開供應商大會

封測大廠日月光昨(22)日舉辦供應商大會,營運長吳田玉代表感謝所有供應商多年來的支持,除了頒發「最佳供應商獎」給景碩、弘塑、萬潤等綜合績效表現卓越的夥伴,今年新增「集團供應商永續經營獎」更是全球封測產業中首例。

日月光聘請第三方公正學術單位評選永續經營項目,透過實地稽查考核及訪談,確認供應商遵循法規、商業道德、重視勞工身心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相關面向,以引導供應商重視永續經營。

日月光昨日舉行供應商大會,合計有115家來自全球半導體業界供應商共500人與會,同時包括高雄當地產官學界代表亦受邀出席。日月光表示,此次聘請第三方公正學術單位評選永續經營項目,透過實地稽查考核及訪談,確認供應商遵循法規、商業道德、重視勞工身心健康與安全、保護環境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面向,以引導供應商重視永續經營。

吳田玉指出,為了因應經濟環境日趨嚴苛,滿足客戶需求和有效控制成本,除了既有的供應鏈管理模式之外,日月光清楚了解永續經營的重要性,因為要提升企業承受風險的能力,供應鏈必須更團結、更有智慧的落實永續發展,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降低營運風險與供應商享受共榮的成果。

[Home]


2017/03/23 1.4.1. 板卡廠首季出貨大跌 買氣跌破眼鏡 英特爾、NVIDIA新品及降價助攻無效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DIY通路市況低迷不振,板卡業者首季出貨創新低。

業界原本預期第1季全球DIY通路市況可望淡季不淡,尤其英特爾(Intel)NVIDIA與超微(AMD)均有新品亮相,且多款產品調降價格拉升買氣,然板卡廠卻傳出首季出貨持續大跌,英特爾等上游大廠淡季助攻無效,板卡市場買氣仍冷颼颼,部分業者甚至寫下近年單季出貨新低,並預期第2季恐仍難脫離淡季效應。

全球PC出貨呈現連續5年下滑局勢,2017年跌幅收斂狀況恐不如預期,尤其是DIY通路買氣將難樂觀,板卡業者表示,原本期待2017年首季在英特爾、超微與NVIDIA新品帶動下,能有效刺激買氣,減緩電子業傳統淡季效應,然出乎意料新品助攻無力,板卡廠淡季出貨直直落。

英特爾多款Kaby Lake處理器與Z270200系列晶片組平台於1月全面上市,超微在3月初推出鎖定玩家38核心Ryzen 7 1800X1700X1700處理器,至於NVIDIA號稱全球最快繪圖晶片(GPU)GeForce GTX 1080 Ti也在3月全球上市。

另外,英特爾、NVIDIA亦下調舊款產品售價,其中,英特爾為拉升買氣與因應超微Ryzen大軍來襲,2月開始調整售價,包括高階Core I7-6950X至低階G328處理器估計至少逾20款,此波降價產品規模與幅度為近年之最。

NVIDIA則針對先前掀起繪圖卡業者搶貨熱潮的高階GTX 1080,在3月初宣布從699美元大幅降價至499美元,儘管仍與2016年下半推出的主流級GTX1060(249美元起跳)GTX1070(379美元起跳)仍有價差,然因整體繪圖卡市況不如預期,尤其是大陸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眾廠庫存滿手,業者早已啟動GTX1060GTX1070殺價戰。

由於全球買氣低於預期,大陸通路市場與網吧需求低迷不振,多家主機板與繪圖卡業者首季出貨均未能達標,估計主機板雙雄華碩、技嘉首季出貨跌破400萬片,恐寫下近年單季出貨新低,二、三線廠出貨更為慘澹,而NVIDIA陣營繪圖卡廠受到需求減弱與降價衝擊,出貨與獲利均明顯下滑。

板卡業者認為,超微第2季雖持續推出新品,包括鎖定高效能市場的Ryzen 5系列處理器、以Polaris為基礎的RX500系列繪圖晶片,以及備受關注的新一代Vega系列繪圖晶片,然因超微目前市佔率仍不高,對於整體通路買氣與板卡廠業績助攻有限。

板卡業者表示,2017年上半DIY通路買氣淡季效應發威,出貨與營收表現將顯著衰退,然高階產品出貨比重較高的業者如華碩、技嘉等,受惠於電競需求熱絡,獲利跌幅相對較小。

展望第3季,英特爾預計8月在德國Gamescom展推出頂級Skylake-XKaby Lake-X處理器與X299晶片組平台,超微第3季將推出以平價主流級市場為主的Ryzen 3系列,加上Vega繪圖晶片全面放量,在傳統旺季效應帶動下,第3DIY通路買氣可望明顯回升。

[Home]


2017/03/23 1.4.2. 戴爾耕耘Linux NB市場 成果逐漸展現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戴爾的高階Linux NB在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其他競爭產品。

面對銷售持續疲軟的全球筆記型電腦(NB)市場,除了追求造型規格的創新外,嘗試發掘潛在市場似乎也是不錯的選擇。NB大廠戴爾(Dell)多年前曾推出內建Linux系統的NB測試市場水溫,結果令人失望。但是在內部兩位工程師Barton GeorgeJared Dominguez的努力之下,一項預算只有4萬美元的小型計畫,如今已可為戴爾的營收做出一些貢獻。

根據TechRadar報導,戴爾內部小型專案計畫提供4萬美元資金和6個月的時間讓GeorgeDominguez證明一台預載Linux系統的NB是有其市場和獲利潛能的產品。為了尋找市場定位,兩人專程造訪加州的科技和網路公司,得到頗為正面的答案,還有一家大型的商業網路營運商表示,內部開發人員迫切需要能支援LinuxNB

GeorgeDominguez兩人認為,產品必須能兼具價格吸引力和配置彈性,才能滿足不同的使用者需求,因此品質佳、可擴充性高和極受歡迎的XPS雀屏中選,不過後來基於成本和時間考量,2012年推出的第一代XPS Linux NB只有一種配置選項,而且並未在戴爾的網站上銷售。George在個人網站上發布這項消息後,共吸引超過6千人表達參與測試的意願,證明了Linux NB應該具有獲利的空間。

第一代XPS Linux雖是不錯的產品,但許多開發人員抱怨螢幕不夠大、能擴充的RAM也有限,無法滿足嘗試開發和除錯時的需求,後來Dominguez也順應需求推出螢幕更大、性能更強的M3800開發人員版本。

從戴爾的立場來看,這項計畫風險雖高,但相對地報酬也很高,因為這是一個已步入成熟,且尚無其他競爭者的市場。在計畫進行的同時,剛好Canonical創辦人Mark Shuttleworth造訪戴爾討論合作打造搭載Ubuntu的電腦,這項名為Project Sputnik的計畫剛好提供戴爾Linux團隊宣傳的機會,讓商品化的Linux NB得以實現。

目前戴爾網站上已有一個專門銷售包括開發人員、教育和主流版本Linux NB在內的小型網站,購買者不再需要花比MacBook還高的價格取得Linux NB。最新機型採用Intel第七代Core處理器Kaby Lake,並提供數種記憶體和RAM的配置選項,美國用戶除了黑色和灰色外,還可選擇其他顏色。

George表示,希望戴爾的成功可以成為鼓勵更多元件供應商提供開源驅動程式的誘因,畢竟開源驅動程式向來是Linux使用者最頭大的問題。

[Home]


2017/03/23 1.4.3. 3D列印開始導入建築材料 [ 電子時報 張殷綺]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在世界經濟論壇展示了最新的創意,教授Benjamin Dillenburger解釋了數位製造(Digital Fabrication)的重要性,並表示數位製造可能改變未來的建築產業。

Robohub報導,目前建築師大多利用3D列印來做原型,而Dillenburger和他的團隊,希望更深入、廣泛地利用3D列印。

他們試著將列印技術帶到建築工地,目前已經與全球最大的3D列印機之一,他們的機器可以在36小時內列印長4公尺、寬2公尺、高1公尺的物體。

Dillenburger表示,目前建築物的元素越來越複雜,而建築本身是多個系統互相堆疊在一起,所有東西都必須壓縮。他們希望利用3D列印元件來整合所有這些不同系統。

目前Dillenburger和他的團隊正與Duebendorf的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實驗室(Empa)合作,為他們的NEST建築打造天花板。預製的天花板結合3D砂印和鋼筋混凝土,不僅比傳統的混凝土天花板輕得多,另外還整合了熱活化與聲學的功能。

此外,3D列印也可以減少材料的使用量,讓材料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Home]


2017/03/23 1.4.4. 台高階筆電市場 富士通強打MIJ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日系品牌富士通昨(22日)在台推出2017年春季輕薄型商用筆型電腦新品LIFEBOOK U7系列,強調全機100%「日本製造」,在台灣市場力拚全年總銷售量倍增、挑戰3,000台。

富士通最新輕薄型商用筆電LIFEBOOK U7系列正式登台,三款新機尺寸包括12.51415.6吋規格,以鎂鋁合金打造、僅厚19.2mm,電池續航力更長達10小時,並通過高強度軍規防撞等測試,重量最輕1.15公斤,建議售價在5.08萬~6.48萬元。

看好「MIJ」的可靠高品質筆電在台灣有穩定的用戶市場,富士通個人電腦亞太區行銷副總裁安瑋琳表示,富士通在台銷售的筆電多以100%日本製造的中高階以上機款為主;預期接下來5月還會再推出13吋的U9系列新機,同樣鎖定輕薄型筆電市場。

富士通在台灣市場受到雙A競爭擠壓,近年已專注中高階以上的筆電市場,目前全線機種訂價都在4.5萬元以上,但仍未有進入電競筆電市場規畫。

富士通估算去年在台商用筆電市場的銷售量約達1,4001,500台,今年看好LIFEBOOK系列朝輕薄型設計的大幅改款效益,銷量挑戰3,000台目標。以台灣中高階商用筆電市場1年約8,000台的總銷量來看,市占約達37.5%,將可望拉下目前位居前兩大的美系品牌廠惠普及戴爾。

[Home]


2017/03/23 1.5.1. MEMS裝置銷售數量快速增長 獲利能力卻持續低落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MEMS物理裝置架構和製程設計琳瑯滿目,但可以在若干類型的感測器中,制定某種程度的標準化。

微機電系統(MEMS)市場正快速增長,但獲利增速卻相對落後,一般而言這意味著需要更多自動化和標準化,但在MEMS產業情況複雜許多,即便有部分可以自動化,並非總是行得通。事實上,MEMS裝置不僅在設計、架構和製造上極度困難,商業管理方面甚至更是艱難。

MEMS裝置是由電子和機械工程結合而成,包括慣性感測器如陀螺儀和加速度計,兩者是行動電話當中偵測動作的重要零件。根據網站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報導,MEMS每年銷售數十億個,銷售量增加的趨勢尚無停止跡象。不過製造商透露,自從智慧型手機開始取代功能型手機之後,即便MEMS裝置銷量增加,平均銷售價格(ASP)卻以更快的速度下滑,跌價壓力近10年來揮之不去。

與此同時,有些MEMS裝置銷量相當小,例如擴音器的壓感式隔膜(pressure-sensitive diaphragm),以及使用壓電材料的超音波指紋感測器,這些晶片投資報酬率相當高,但卻缺乏足夠的需求來達到經濟規模,這些領域雖然對一些企業較具吸引力,規模延伸性受到限制,競爭也日趨激烈。

也因此,對於MEMS產業而言,原料供應端當務之急為創造更為標準化的製造過程,裝置製造廠則必須遠遠超前獲利曲線,儘可能賺進獲利,因為部分MEMS技術仍繼續演進當中。

MEMS市場目前缺乏仍缺乏若干要素,其一是製程設計套件(PDK),然而理想和現實有一段差距。GlobalFoundries MEMS事業主管Rakesh Kumar表示,MEMS物理裝置架構和製程設計琳瑯滿目,但可以在若干類型的感測器中,制定某種程度的標準化。

例如慣性感測器中的加速度計和陀螺儀可以使用通用的平台技術來製造,輔以部分程度的客製化,以使功能性區隔開來,藉由這樣的平台,開發成本可望降低,製成產品銷售時間也將縮短。然而,不管是加速度計或陀螺儀,目前尚無類似特殊應用IC(ASIC)或系統單晶片(SoC)的單一PDK可以使用。

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慣性感測器使用標準化PDK的概念可行,一些晶圓廠也已經採用,但大多數都是建立一組設計準則,諸如規定和製作流程、TLR(topological layout rule,拓樸布局規則)、和設計規則檢查(design rule checking)等,提供無廠半導體業者來遵循。即便代工廠有一些權限提供標準化製程,委託業者反而認為標準化對於創造差異化優勢有扣分的效果。

另外,製程發展也緩慢,從製造的角度來看,MEMS技術複雜,而且代工廠之間的技術差別相當大。業界人士指出,平均來講成功的量產技術開發時間約45年,過程不僅重度仰賴工具,設備上也有很多限制,變化也相當多。例如,陀螺儀的製作原則上需要一個真空裝置、特殊工具和共晶鍵結(eutectic bonding),代工者必須小心翼翼地考量增加這些設備成本和工具究竟是否有報酬率。

Coventor工程副總裁Stephen Brit認為,晶圓代工廠可以提供智慧財產(IP)圖書館,讓使用者挑選適合介面規格的方式。對於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甚至目前仍低度開發的感測器,晶圓廠可以發揮某種程度的帶動作用,但這些領域仍需要相當水準的專門知識。

在應用領域方面,除了傳統的應用之外,MEMS裝置已越來越複雜化。據悉,目前MEMS技術也逐漸打入3D掃描器和視網膜掃描器,德國Fraunhofer Institute發現,MEMS掃描鏡可以微型化,並且提供於行動應用,雖然MEMS解決方案不如雷射掃描眼底鏡(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好,但比起其他生物學技術體積更小、更便宜,且更安全,因為視網膜血管幾乎不可能造假。

Breit指出,MEMS裝置有一個特點是沒有被賦予充分的特性,因為參數不似數位零件般可以徹底地定義,容易出現相當出乎意料之外的小轉變,影響所及,感測器融合設計將受到衝擊,包括將多個MEMS晶片置入單一裝置當中。

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產品科技行銷部主管Babak Jamshidi表示,此特點可能創造新的趨勢,在一個慣性感測器內可能配置壓力感測器,甚至於光學感測器,例如生物學將會採用更多MEMS裝置,此類市場ASP高,數量稀少。

此外,工業領域也逐漸重視MEMS。業界人士透露,越來越多整合行動和壓力感測器的客製解決方案,工業物聯網(IoT)應用需要更多新功能,壓縮在更小的空間裡,企業基於此原則製造自己的解決方案,之後測試究竟有多少不同的感測器可以共同運作,讓設計團隊開發完整的模組。

GolbalFoundriesKumar指出,MEMS感測器正從獨立裝置轉變成多功能整合裝置,物聯網若廣泛採用可望繼續帶動MEMS和低耗能ASIC整合。

[Home]


2017/03/23 1.5.2. 工業機器人發展前景:機器人助製造業提升競爭力 大陸成全球最大買家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機器人可助美國製造業重新取得競爭優勢。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力阻製造業離開美國,為了降低製造成本,越來越多製造商選擇採用機器人。事實上,機器人不僅能降低製造成本,還能創造就業機會。例如積極採用機器人的汽車大廠仍在增聘美國員工。對美國工人而言,其實大陸製造業積極採用機器人所帶來的威脅更高。

根據Barron's報導,大陸已是全球最大機器人買家,並計劃縮小與已開發國家在機器人密度上的差距。其目的不僅為降低生產成本,還想提高生產品質,提升汽車等高價商品的競爭力。而機器人也能抵消因大陸人口老化每年將減少的上百萬工人。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IFR)資料顯示,全球約4分之3的機器人銷往大陸、南韓、日本、美國和德國等5國。使用最多機器人的產業為汽車業,但排第二的電子業和第三的金屬業機器人用量成長更快。到2019年,工業機器人銷量預估將年增13%,作業中的機器人數量將從目前的180萬台增至260萬台。

IFR預測,大陸機器人訂單將年增20%,北美則為5~10%。美國每萬名工人使用176台機器人,排第八。日本、德國和新加坡逾300台,南韓逾500台。大陸每萬名工人使用49台機器人,需成長4倍才能實現2020年之前達前10名的目標。

報導指出,企業減稅政策可加速美國企業部署機器人。另一個措施是獎勵出口商但懲罰進口商的邊境稅。而加速資本投資折舊,將讓企業在自動化工廠的資本支出立即享有減稅優惠。

川普日前恩威並施要求United TechnologiesCarrier空調工廠留在印第安納州,不要遷到成本更低的墨西哥。該公司執行長Greg Hayes表示,將投資自動化以縮小成本差距。消息一出,OurFuture網站便有人撰文抨擊United Technologies是用機器人取代美國工人,但機器人製造商並不同意此觀點。

發那科(Fanuc)美國副總裁John Roemisch表示,機器人其實能留住工作機會。機器人不僅能取代煩人或危險的工作,也能創造負責操作機器人的新工作。操作機器人的工人技術水準雖然較高,但門檻並不如工程師高。而且較新型的機器人有直觀的觸控式控制器,能減少工人培訓所需時間。

此為機器人安裝成本下滑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鏡頭系統和視覺、觸覺感測器讓機器人學會如何即時應對各種物體。而NVIDIA等公司製造的晶片讓機器人能快速思考,網路則讓機器人能分享學習經驗。此外,協作機器人能讓機器人擴展到更小的工廠和更多樣化的應用。

機器人工業協會(Robot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表示,包括培訓和零件等成本,要價25萬美元的機器人,憑其節省的薪資成本和提高的生產率,兩年內就能回本。若使用78年,累計能為業主賺進150萬美元。一旦支付前期成本,中型機器人每小時運作成本僅0.5美元,大型機器人僅1美元。

Robot Report編輯Frank Tobe表示,過去大陸製汽車為人工而非機器人製造,是其無法出口的主因。但現在大陸有部署更多機器人的長期戰略計畫,而美國還在空口說白話。

報導認為,每萬名工人有1,200多台機器人的汽車產業,能讓美國在面對海外競爭時重新取得競爭力。決策者應考慮如何在其他製造業中複製汽車業的成功。更多機器人意味著更多市佔,最終將帶來更多及更好的工作。

工業機器人講究高效率、準確 服務機器人朝智慧化、機動性發展

未來服務機器人則將朝智慧化、更友善和機動化的方向發展。

市場研調公司IHS Markit預估,2020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成長至15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為32%。服務機器人成長料將遠高於傳統工業機器人,而且這兩種機器人將朝兩個不同方向發展。工業機器人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為更好、更便宜、更快;服務機器人則會變得更智慧化、更友善和更具機動性。

根據RoboticsTomorrow報導,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基本要求是高效率、準確和可靠。工業機器人在工廠中須固定在特定位置,且經程式設定執行特定任務,因此其未來發展方向是更好、更便宜、更快。

隨著客製化產品的需求成長,製造業也隨之改革。為滿足縮短上市時間、客製化、更彈性、本地製造及小量生產等需求,有些公司正在改造其傳統工廠,導入更智慧化、機動的協作機器人。

IHS預測,所有工業機器人中將以協作機器人市場成長最快,從2015年的1.08億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5.7億美元。協作機器人效率、準確度雖不比傳統工業機器人,但具備安全、機動、靈活、節省空間、易於安裝和部署等優點。

另一方面,大多數專業服務機器人和家用服務機器人在動態、不可預測和非結構化的環境中工作。醫療、物流、建築、農業等應用的服務機器人類型更多元,且須經常與人互動。

這些服務機器人正在朝智慧化、更友善和機動化的方向發展,且因人工智慧(AI)、雲端、巨量資料等技術而具備學習能力及方便、安全、友好的人機介面,而且具備機動性。

不少公司正設法打造具學習能力的服務機器人。例如,Google正在訓練其6軸機器人撿取各種形狀和材質的物體。這些機器人並未針對特定物體預先編程,遇到新物體時錯誤率偏高,但能從每次錯誤中學習,找出未來能正確撿起物體的方法。這種機器人能從失敗和成功的嘗試中學習,且能透過雲端與其他機器人分享經驗。

此外,發那科(Fanuc)正在與晶片大廠NVIDIA合作,訓練機器人學習如何用嘗試錯誤法撿取隨機放置的物體。發那科藉AI服務不斷提升機器人的操作效率,並透過預先排定維護時間,將停機時間降低最低,並藉分析視覺系統和感測器數據來將機器人動作最佳化。

服務機器人須經常與人互動,因此其人機互動功能相當重要,而語音辨識則為人機互動領域中最具前景的技術之一。

自動導航和機動性是服務機器人與傳統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差異。服務機器人因具備機動性,而能有更多造型及用途。例如,iRobotEcovacs掃地機器人等輪式、履帶機器人,即能適應半結構化和可預測的環境。人形機器人方面,Boston DynamicATLAS、本田汽車(Honda Motor)ASIMO都很適合非結構化(unstructured)而無法預測的環境。

機動機器人最早及最大用途是在倉庫、工廠和零售環境的內部物流作業。不少公司已藉收購機動機器人公司跨入此領域,例如KUKA收購Swisslog,亞馬遜(Amazon)收購KivaOmron收購Adept

機器人技術進步、價格下滑 製造商擴大採用

專家認為,全球企業自動化的動機已不僅限於解決缺工問題,還有維持競爭力。

自動化需求漸增,使得北美機器人設備訂單在2016年創下新高。專家認為,全球企業自動化的動機已不僅限於解決缺工問題,還有維持競爭力。各行各業已體認到提高生產力和品質為競爭必要條件,而自動化有助於實現此目的。隨著機器人技術進步及價格下滑,中小型製造商的機器人採購量也漸增。

根據MiBiz報導,先進自動化協會(Association for Advancing Automation)會長Jeff Burnstein表示,各行各業已體認到有必要藉自動化提高生產力和品質,維持競爭力。

自動化需求增使得北美機器人設備訂單在2016年創下新高。機器人工業協會(Robot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北美機器人設備總出貨量達3.08萬台,年增約10%。而機器人設備投資年增約13.1%,達18.1億美元。

機器人工業協會市場分析總監Alex Shikany表示,現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以來最佳時機。隨著技術進步及價格下滑,投資更容易取得回報,中小型製造商正在採購更多機器人。

2016年北美機器人約70%機器人及自動化設備訂單來自汽車相關產業,但醫療設備、消費電子和倉儲業等產業也逐漸採用更多機器人。

JR Automation Technologies執行長Bryan Jones也認同成本下滑帶動了機器人銷售成長。Jones表示,機器人的成本效益越來越高,現今花3萬美元買到的機器人,較5年前同樣價位的機器人具備更多功能和更彈性的平台。

Jones認為,自動化設備成本降低帶動許多製造商採用機器人技術,而非投資傳統的自動化機械設備。通常有5個動作的作業流程,製造商才會採用機器人,但他認為,現今需3個動作的作業流程,廠商就應考慮採用機器人,因為使用機器人更具成本效益。

自動化領域中又以協作機器人(co-bot)成長最迅速。有別於其他自動化設備,協作機器人毋須安置於安全隔離區,工人可在旁工作。協作機器人通常會內建安全協議,避免傷害工人。

Burnstein指出,協作機器人技術進步導致組裝機器人的訂單激增。JR Automation也看好協作機器人將成為機器人產業的主要產品,並將其納入公司發展策略。

Jones表示,該公司目前在研發實驗室中開發7個協作機器人,並為客戶不斷進行原型設計和展示新的協作應用。

然而,Koops技術服務總監Brian Brinks表示,儘管協作機器人越來越受歡迎,但製造商不會普遍採用。Brinks指出,協作機器人並不適合需大量製造零組件的公司。有些公司需要1年能製造25萬個零件的自動化機器。協作機器人功能雖多,但生產效率沒那麼高。

大陸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快速 自製精密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

大陸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陸廠已能自製精密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

大陸工業機器人產業近年來發展快速,陸廠已能自製精密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Research and Markets最近發表《全球和大陸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產業報告2016~2020(Global and China Industrial Robot Speed Reducer Industry Report, 2016-2020)。報告中指出,截至2016年底,已有20多家陸廠開發出精密減速機,其中有些公司甚至已實現少量生產。

根據Business Wire報導,大陸當局近期陸續推出機器人諧波齒輪減速機(Robot Harmonic Gear Reducer)、機器人精密擺線減速機(Robot Precision Cycloid Pinwheel Reducer)等工業標準,以支持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產業的發展。

值此同時,奇步(AceStep)等新興公司將研發重點擺在第三代QB型工業機器人精密減速機,並於201612月在全球推出QB-80EQB-40E減速機。

外國投資者也加快在大陸投資的腳步,例如,Nabtesco位於在大陸常州的工廠已於20165月投入運作,第一階段年產能為10萬台減速機,主要服務世界四大機器人製造商。到2020年,其減速機年產能將增至20萬台。

隨著技術成熟及工業規模擴大,預估到2020年大陸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市場需求將逾人民幣40億元,其中約30億元來自RV減速機。

另據China Daily報導,大陸家電大廠格力電器公司正在生產線導入自有智慧產權的工業機器人,以強化其智慧製造能力。

格力總裁董明珠表示,目前大多數機器人都是用進口核心零組件組裝,開發自主技術、創造自主品牌相當重要。格力已將工業機器人應用於焊接、噴塗和運輸,以大幅提高生產率和降低勞動成本。

董明珠指出,趨勢正朝自動化和無人化製造發展。格力將專注於機器人和精密機床以升級、改造公司製造技術,為大陸製造2025戰略提供一批完全自主開發的高階設備。

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規劃司司長徐林表示,大陸製造業有些核心技術無法滿足日益成長的市場需求,應不斷改進創新、提高智慧製造水準。

大陸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表示,2009~2015年,整個機器人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平均年增率為15%。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在2015年達25.4萬台。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統計,大陸已顯著擴大其作為最大機器人市場的領先地位,佔2015年工業機器人總供應量的27%

格力在2015年生產2.3萬台工業機器人,佔大陸總銷量的7%。宋曉剛表示,大陸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為大陸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做出貢獻,應趁製造業和智慧製造轉型升級所帶來的機會,開發可應用到各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和系統。

[Home]


2017/03/23 1.5.3. 打穩工業4.0底層數據基本功 才能享受應用爆發時的甜蜜 [ 電子時報 劉尚昀]

科智企業總經理顏均泰過去在科技業工作時,便已非常熱衷M2M(Machine to Machine)傳輸議題,但當時工業4.0、資料科學話題沒有如現在火熱,一心想要創業的他即加入資策會底下的技術團隊,專研生產流程數據蒐集與分析,並協助企業優化作業流程。顏均泰在資策會練了6年功,不僅在2014年拿到英特爾APEC挑戰賽冠軍,更成立提供工業4.0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

回想起初投入工業數據蒐集平台領域的動機,顏均泰表示,起因於當時協助設備廠得以遠端監控設施,讓機械設備廠在尚未抵達現場即可透過數據判斷故障原因。顏均泰還舉個業界笑話,工廠常常急call設備廠前去檢查機器無法運作原因,但可能只是插頭沒插這種程度的疏忽,卻因此勞師動眾,這也使其發覺數據連網的重要性,並持續專注至今。

科智身為新創企業,如何在工業4.0大浪潮與其他廠商競爭?顏均泰簡單分析,目前數據分析競爭者類型,首先是控制器廠商,例如發那科(FANUC),這些廠商往往專注在自家技術與規格,但數據服務是個需要跨領域整合,並協調如同八國聯軍般的多樣數據來源,這些大廠沒有意願去做整合工作,所以找上科智協助進行客戶數據整合工作,科智與控制器廠商反而形成了一種夥伴關係。

另一種是機械硬體、工具機廠商,這些公司也意識到數據蒐集的重要,為了幫硬體加值被迫轉型,提供工具機連網服務,但台灣工具機廠商仍是硬體思維,不願意碰不熟悉的軟體,這也讓他們願意與科智合作,透過機器搭載平台,顏均泰笑稱這是「科智inside」模式,他們就隨著台灣工具機產業,一起被銷售到製造商手中。

最後一種是資訊顧問公司,科智比較偏向這方面企業,主要提供製造業特定需求,提供跨領域整合服務,目前也有台灣也有不少工業電腦廠商著墨於這塊領域,其優勢是長年專注在底層資料蒐集領域,顏均泰自信表示,數據擷取穩定性是科智強項,只有數據底層架構根基穩固,未來在應用面才能發展ˋ順利。

目前科智的商業模式包括產品發展與客製化專案兩種方式,顏均泰強調,只有產品化才能讓解決方案可複製並銷售到各地,另一方面專案應用,也是因應工業自動化差異性需求,透過專案訓練可累積多元應用,累積跨領域整合基礎,未來進一步強化自家產品應用面競爭性。

[Home]


2017/03/23 1.5.4. 東芝機器人的一小步 [ 電子時報 陳彥志]

在工業4.0時代,各項機器人技術不斷浮上檯面,包括了打敗了人類圍棋大師的人工智慧(AI)、與人類共同作業的多軸機器人、以及可能會幫跨國電子零售商亞馬遜送貨的無人機。有別於機器學習、工業、物流等領域,東芝(Toshiba)鮮少曝光的機器人,則是在防災項目上略盡棉薄之力。

機器人可通過狹小孔洞 從遠端進行遙控

日本311地震引發的海嘯,導致東京電力公司第一核電廠受損。東京電力公司在20172月派出了2次東芝機器人進到主要圍阻體(PCVprimary containment vessel)內進行任務,希望能將PCV內部結構與融毀燃料分布調查清楚,以便規劃後續的拆除作業。

這次工作團隊調查的項目,是第一核電廠2號反應爐。2號反應爐PCV內部有反應器壓力槽(RPVReactor Pressure Vessel),反應器壓力槽底部的基座(Pedestal),裡面有一張直徑5公尺的圓形金屬柵平台。

機器人的基本作業環境如下:作業人員在1月時將已封閉的管道x-6,重新鑽出直徑約11公分的孔洞,並使用了懸臂式攝像,初步觀察PCV內的狀況,融毀燃料沾附在金屬柵平台上,導致部分平台破損。從孔洞前進到金屬柵平台,則是利用反應爐原有的7公尺長軌道,軌道上同樣有一些融毀燃料沾附。

東芝在第一次任務的障礙排除機器人,主要工作是排除軌道上的異物。該機器人配有7.5MPa的高壓水柱,以及箭型刮刀,機器人前後兩端則各有一攝像鏡頭與環狀LED燈,用來確認行進狀況。

作業人員透過纜線在遠端控制,讓機器人通過孔洞,降落在軌道上,用履帶緩速前進。作業人員透過高壓水柱以及刮刀,清除了1公尺的異物之後,決定將機器人取回,理由是攝像鏡頭在作業2小時後,承受的輻射劑量導致鏡頭出現噪訊,若是勉強作業可能會使機器人故障,從攝像鏡頭的資訊推估的輻射劑量,為每小時650西弗(sievert)

感測器測量真實的環境物理量 讓後續作業得以重新修正

東芝的Sasori機器人(蠍型機器人),重量為5公斤,配備溫度及幅射感測器,利用兩側履帶加強行進能力。前半段長度26公分,寬9公分,配有一個攝像鏡頭;後半段長度33公分,配有另一個攝像鏡頭,並且有3個可動式的關節。

東芝的Sasori機器人,在設計有三個優點:第一,在狹窄空間內,讓機器人儘可能瘦身通過。第二,在開放空間中,後半段的攝像鏡頭可以大幅度調整拍攝角度。第三,遇到障礙物,關節可以提高機器人些許的靈活度。

不過這些優點,在這次任務中造成負擔。由於第一次任務的障礙排除機器人,異物排除進度不如原先規畫,沾黏在軌道的程度超過預期。Sasori機器人由於多了可活動的尾部機械設計,使得重量大於障礙排除機器人。行進間也需要注意平衡,特別是異物可能具有沾黏性,而金屬柵平台又有破洞。

這次任務的結果是機器人在異物堆上前進,直到距軌道末端3公尺前,因為左側的履帶出現問題而無法移動,最後作業人員選擇切斷纜線,將機器人留置在PCV內。此次量測到的環境溫度為攝氏16.5度,輻射劑量為每小時210西弗。

為了理解這任務中東芝機器人對抗環境的能耐,以常見的醫療用途輻射作為對照,劑量從低到高分別有:胸部X光攝影為0.02毫西弗、頭顱電腦斷層掃描為2毫西弗。鈷60遠隔治療為2西弗(2,000毫西弗)、癌症放射治療的加總輻射劑量為20西弗(20,000毫西弗)以上。

任務結果雖然未如預期順利,但東芝機器人表現其實已經遠超過人類,也帶回了寶貴的資訊,讓東京電力公司更了解反應爐內部現況,以利於後續方案的沙盤推演。短短的7公尺走來艱辛且孤寂,對於作業團隊而言卻意義重大,防災機器人任重而道遠。

[Home]


2017/03/23 1.6.1. 台達電攻歐智慧樓宇商機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台達電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區總經理張財星表示,計劃今年4月將歐洲荷蘭總部翻新,整合80%來自台達電LED照明、充電站等產品,以展示中心的概念,提出台達樓宇自動化解決方案,搶攻歐洲樓宇市場商機。

張財星表示,翻新後的總部大樓將命名為台達大樓(Delta Building),是一個All in One的整合平台,融入台達電智慧、節能及高效率的系統管理架構,並爭取符合荷蘭綠節能標章。他說,歐洲市場依節能等級不同,可能影響樓宇交易價格,台達大樓將是最佳展示平台,有助搶攻歐洲老建築翻新市場利基。

另外,未來歐洲市場也將聚焦電動車快充設備、能源管理等業務。

近年歐洲地區政治動盪,加上匯率波動大,土耳其里拉、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張財星坦言,歐洲市場經營辛苦,台達電採取更彈性的交易模式,或改採歐元報價應變,去年土耳其、俄羅斯市場已見復甦力道,未來將透過加強後段服務能力,維持客戶穩定關係。

台達電歐洲總部於1987年在瑞士建立,今年邁入第30年。近幾年台達電積極透過併購,壯大全球市場版圖,歐洲是主要併購焦點,2003年併購Ascom Energy Systems,跨入歐洲、南美、印度等市場,布局全球;2015年併購歐洲通訊電源最大廠Eltek,讓台達電在全球通訊電源市場市占達四成,躋身市場龍頭。

台達電看好今年樓宇自動化商機開始加速成長,去年併購以提供高度創新樓宇管理與控制解決方案聞名,整合空調、照明與窗簾控制、房間自動化及能源監控等系統的LOYTEC,以及加拿大公司Delta Controls,卡位擴大布局。

張財星表示,藉由去年兩次併購,台達電將更有能力爭取歐洲樓宇自動化商機。

台達電電動車充電設備 業績上衝

電動車充電設備是台達電歐洲市場成長最快速的業務之一,台達電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區總經理張財星表示,今年裝置速度會更快,估計相關業務營收成長30%50%

台達電爭取挪威高速公路充電樁標案,領先業界推出100kW以上的充電樁,帶動歐洲市場充電樁加速朝大功率滲透。張財星指出,自2015年到2016年下半年,各國政府政策利多激勵,德國、西班牙、瑞典、波蘭等地充電樁裝置速度加快、密度愈來愈高,以100kW150kW大功率產品為主,看好今年整體充電樁裝置量優於去年。

相較於一般市面上50kW的充電樁,台達電大功率充電樁一次可以充四輛車,可減少充電設備裝置量,更具效益。

張財星表示,近年電動車充電設備的生態快速轉變,更多不同角色加入市場,汽車大廠體認到充電椿及充電站普及,才有助銷售,台達電正與多家車廠合作,不少計畫正在進行,有望電動車業務明顯成長。

[Home]


2017/03/23 1.6.2. Tesla Model 3擴大釋單 主控電腦訂單搶翻天 台廠勝出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Tesla傳擴大釋單,台廠彈性生產模式,是勝出關鍵。

Tesla預計2017年量產平價電動車Model 3,出貨將倍增,業界傳出,Tesla擬擴大釋單,其中車內主控電腦訂單備受矚目,產品單價超過1,000美元,引發美、台廠商大搶單,Jabil、廣達、和碩三搶一,結果傳出和碩勝出,也代表彈性量產能力,仍是獨步全球的利器。

有別於傳統車輛的機械設計,電動車(EV)完全顛覆過去車廠設計的概念與作法,每個功能都採電腦控制,電腦運算也成為車輛不可或缺的靈魂。業界傳出,Tesla預計2017年量產的平價Model 3,出貨量大增,車內主控電腦訂單也成各家搶單重點。

業界人士指出,原本Tesla都是委由上述廠商供應主機板,再交由Tesla自行組裝,然由於即將量產的Model 3,屬平價機種,出貨量將大幅成長,然Tesla廠內胃納量不足,必須釋出訂單,此次主控電腦訂單,除主機板外,還包括組裝,單價相對較高,獲利結構也較佳。

業界指出,Tesla Model 3將是擴大釋單的開端,未來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Tesla勢必會將更多零組件與代工釋出,對於台廠而言,將是大好機會切入不同領域,尤其過去在消費電子代工累積的製造能力與彈性,更是在激烈競爭中勝出的關鍵。

業界人士透露,Tesla原本委由鴻海及Jabil提供車用電腦主機板,而後來鴻海與騰訊及和諧汽車共同組成聯盟,Tesla與鴻海關係,也開始由濃轉淡,訂單逐步轉向廣達與和碩。近期Tesla將開始量產平價Model 3Jabil、廣達與和碩三方激戰搶單價最高的主控電腦,近期傳由和碩勝出。

業界指出,廣達雖然未獲主控電腦訂單,然憑藉與Tesla深厚合作關係,也是Tesla電腦主機板的主要供應商,預估2017Tesla挹注廣達的營收,可望較2016年成倍數成長,隨著平價Model 3產能拉升,2018年電動車營收將再擴大。廣達對上述訂單訊息,不予置評。

業界指出,廣達或和碩,均積極開拓非NB業務,以2廠營收規模,電動車營收比重並不顯著,然卻是跨至不同產業的開始,且獲利結構遠勝於消費產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透露,公司的實驗室及工程單位,現在已經忙翻天,2017年下半招工將超過業界平均,意味著成長動能強勁。

Tesla為全球知名電動車商,除車子本身設計與效能廣受好評之外,Tesla執行長Elon Musk的敢衝性格也是矚目焦點。Musk對外宣示,要將原本2020年每年生產50萬台電動車目標,提前至2018年達成,就是仰賴2017年下半將要推出的平價Model 3

Tesla20163月宣布Model 320172月傳出Model 3的訂單已達近40萬台,第4Model SModel X產量合計達到2.48萬輛,年增幅度77%。外界憂心Model 3恐無法如期交車,Tesla強調會如期在7月投產,9月大規模生產,消費者最快能在2017年底前拿到新車。

Tesla供應鏈指出,有別於傳統車廠,Tesla更像科技品牌,設計經常求新求變,且設計變更的速度,甚至超過消費電子品牌客戶,即使車輛已經量產,設變是家常便飯,也讓Tesla供應鏈,要有相當大的彈性生產空間,相較於美廠,台廠向來以彈性量產能力著稱,也是和碩能奪單主因。

[Home]


2017/03/23 1.6.3. 台灣境內、外太陽能模組報價落差達2成 內需遊戲規則急待周全化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台灣太陽能模組生產成本競爭力不足,恐難敵外來模組的侵略。

台灣太陽能內需雖然隨著政府的「非核家園」目標而啟動,但目前市場呈現境內、外模組報價相差過大,台灣太陽能模組廠成本競爭力不足問題明顯,除無法有效爭取自有內需,恐怕未來亦難在國際舞台上為自己殺出一條得以生存的血路。太陽能業者表示,這也凸顯台灣供應鏈整體質感提升及內需的遊戲規則急待更周全化。

台灣隨著「非核家園」目標啟動,帶動太陽能發電內需市場。若就目前台灣境內、外模組報價來看,以高效單、多晶PERC模組為例,報價相差達20%以上,台灣模組報價遠高於境外模組報價,顯示台灣模組競爭力遠不及境外模組。

太陽能業者表示,過往沒有自有出海口,台灣模組供應鏈發展嚴重遲緩,遠不及電池及矽晶圓端。目前面臨模組規模小、設備老舊,自動化程度不足、封裝技術精進度不足等問題,再加上,諸多模組封裝材料是依賴大陸進口,包括相關的材料來台的進口稅、大陸增值稅(Value Added TaxVAT)無法退稅等,造成台灣模組封裝成本難降的主因,也是導致無力對抗外敵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於目前太陽能市況不佳,國際太陽能模組殺價競爭激烈度高,諸多境外模組為了出清庫存以減少資金周轉壓力,加重賠錢倒貨來台的動機;而若就台灣在國際政治地位來看,恐怕也無能力像歐、美或大陸等啟動反傾銷的貿易戰。

太陽能業者指出,台灣太陽能模組競爭力不足,代表供應鏈體質結構需要調整,內需啟動必須要制定更周全的遊戲規則以在最初期就預防境外廠傾銷動作,這些部分都需要政府更周全化的規範,以有效保護台灣系統持有者、或系統最大債權人銀行等,讓整個太陽光發電得以有效走完20年,而且讓總發電效益達到最佳化。

太陽能業者分析,若取得標準局認定的高效模組證明,安裝此產品的系統端均可取得額外添加6%躉售費率,這讓境、內外模組廠均積極送件爭取,但也因為爭取者眾,標準局檢驗及核發的時間跟著拉長。

但,若就境外模組價格競爭力來看,即使短期內未取得標準局高效模組證明,仍有機會搶得台灣的商機,原因就在價格太具競爭力,未來取得高效模組證明,則在台灣市場就更具競爭力。

目前大陸為全球第一大模組供應鏈,市佔率達7成以上,因為政府大力支持使得供應鏈發展快速又健全,所以,大陸模組早已發揮聚落效應,模組封裝材料、設備發展健全且具競爭力;相較台灣的小規模初起步,兩者間距離差距大。單就規模來看,龍頭廠晶科2016年模組總銷售量達66億瓦,比台灣模組約20億瓦總年產能多出2倍,而台灣2016年仍處於出海口訂單能見度不佳,競爭力不足,模組產能利用率亦不佳。

即使在大陸生產的模組不直接銷來台灣,但受國際貿易戰關係,其已在東南亞等第三地建置龐大產能,所以,透過東南亞等第三地銷來台灣,而韓系模組則在2016年下半快速崛起,與大陸品牌在國際市場進行多次殺價搶單,不斷為模組創歷史新低價紀錄。目前,國際廠配銷的情況,大致可分高效模組主要銷往日本、美國、歐洲等,次高效模組輸往大陸、東南亞、台灣等。

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包括茂迪、昱晶、新日光、中美晶、昇陽科、太極、元晶、英穩達、益通等,矽晶圓廠包括綠能、中美晶、國碩、達能。雖然諸多電池廠及矽晶圓廠都有模組產能,但過往受上述出海口限制,因而陷入上述發展困境中,即使台灣內需將啟動,若台灣模組無力抵抗境外模組入侵,同樣無法跳脫發展困境。

[Home]


2017/03/23 1.6.4. 電動車電池:電動車帶動鎳需求大增 然對鎳價影響有限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電動車NCA電池需求大增,有助於鎳的需求成長,但對鎳價影響有限。

鎳業在過去5~6年陷入嚴重熊市,但近期鎳價觸底反彈,鎳業出現復甦跡象。而大陸建築業和全球基礎建設回溫為鎳業最大發展助力。此外,電動車及儲能系統需求激增,亦有助於鎳的需求成長,但對鎳價的影響有限,遠不及不鏽鋼。菲律賓和印尼鎳礦供應中斷則將進一步推升鎳價。

根據Seeking Alpha報導,全球有65%的鎳用於生產不鏽鋼,過去5年因大陸經濟放緩、對不鏽鋼需求減少,導致鎳價持續低迷,多年時間低於每磅5美元。但鎳價因供給減少、需求回升,達到供需平衡,而在2016年回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資料顯示,鎳庫存水準雖仍居高不下,但在2016年已開始下滑。

而目前大陸建築業正在升溫,鎳價可望獲得支撐。全球興起的電動車熱潮及Tesla Model 3電動車量產、儲能電池需求大增均能支撐鎳的需求。Tesla電動車所使用的鎳鈷鋁(NCA)電池,正極材料有80%為鎳。此外,儲能電池一般使用鎳錳鈷(NMC)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中鎳佔33%、錳33%、鈷33%

菲律賓為全球最大鎳生產國,2016年鎳產量達50萬噸。2017年初,菲律賓政府以環保為由關閉23座鎳礦,約佔該國供給量的50%,全球供給量的10%

但印尼解除2014年下達的部分鎳礦出口禁令,略為抵銷菲律賓的供給下滑。目前有跡象顯示,菲律賓可能效法印尼對未加工的鎳礦施加禁令,在3~5年後禁止鎳礦石出口,迫使礦商投資當地加工廠。

鎳的主要需求為不鏽鋼。2016年大陸建築業在5年熊市後觸底反彈,因此銅、鎳和鋼價都開始回升。目前難以判斷大陸建築業景氣復甦會否持續下去,但一帶一路倡議肯定有助於西亞的城市化,對銅、鎳等基礎金屬有正面影響。

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執行長Ivan Glasenberg最近表示,全球只要10%汽車改為電動車,就會為年產量200萬噸的鎳市帶來40萬噸的需求。Mining Weekly最近亦報導,嘉能可認為電動車需求大增將導致鎳缺貨。

報導認為,一旦Tesla Model 3電動車開始量產,鎳需求將大增。

Tesla執行長Elon Musk最近表示,Tesla計劃於20177月開始少量生產Model 3,並在第4季將產量提升至每週逾5,000輛,2018年中提升至每週1萬輛。有鑑於此,Tesla電動車可望在2018年帶動鎳的需求大增。

但報導指出,電動車對鎳需求的影響,將從目前的2%2020年增至7%,而鎳市場目前已供需平衡或微幅供不應求,但因鎳庫存大、供應反應緩慢,而且鎳價對不鏽鋼產業相當敏感。若不鏽鋼用量大增、或供給持續中斷,鎳將出現供不應求。

報導認為,需求受電動車影響最大的金屬依序為鋰、鈷和鎳。鎳市場受電動車成長影響有限的主因是,鎳市場規模很大,每年約200萬噸,而鈷市場年均產量為13.3萬噸,鋰年產量為20萬噸。

大陸電動車產業可望帶動精鍊鈷需求成長

電動車產業快速發展,將帶動精煉鈷的需求大量成長。

市場研調機構CRU Group估計,電動車產業在2016年消耗全球約4%的精煉鈷。電動車產業雖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將以電池級硫酸鈷的形式,帶動精煉鈷的需求大量成長。

根據CRU Group報導,CRU估計,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合併產量將從2016年的約115萬輛,到2021年增至約360萬輛,而能讓未來5年全球電動車的鈷需求年均成長約20%

CRU預估,未來5年全球逾40%的純電動車將在大陸銷售。因此,全球鈷需求成長將受市場中不同類型電池的使用率影響。

目前全球一定比例的新型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採用含鈷電池,亦即鎳錳鈷(NMC)和鎳鈷鋁(NCA)電池。但諸如鋰錳氧化物(LMO)和磷酸鋰鐵(LFP)等無鈷電池將繼續佔據一定市佔,特別是在大陸。

不過在大陸,由於NCANMC這兩種含鈷鋰離子電池日益普及,其陰極三元材料通常含有8~18%的鈷,將使電動車電池的鈷需求到2021年超過8,000噸,但這種成長將由正在擴充大陸產能的外國電池生產商驅動。

三星SDI(Samsung SDI)和樂金化學(LG Chem)在大陸已有高產量的NMC電池工廠,SK Group也正在考慮興建1座電池廠;而Panasonic在遼寧省興建中的NCA電池工廠,年產量可供約20萬輛電動車使用,預計在2017年竣工。

大陸新出台的電動車補貼規定和汽車效能目標也可能影響鈷需求。CRU認為,大陸電動車補貼減少,將有助於使大陸電動車產銷量在2025年前維持較慢但可持續的成長;而電動車獲補貼的續航里程要求增加,應有助於在2020年之前提升大陸的鈷需求。

CRU認為,大陸將維持其領先全球的精煉鈷化學品和電池材料生產商的地位。CRU因此預估,為降低生產成本,全球電動車電池在大陸的製造比例會持續攀升。而因大陸生產的大部分電池將出口到海外市場,大陸電動車的補貼和電池所用化學品的變化,對大陸未來5年精煉鈷的總需求影響有限。

目前在大陸產銷的新能源車主要採用LFP電池。新能源車銷售龍頭比亞迪的主力車型都使用不含鈷的LFP電池。但大陸產銷的純電動車似乎已轉向含鈷技術。

北京汽車的E系列電動車在20161~10月售出1.78萬輛,可望成為大陸最暢銷的純電動車。這些電動車使用由SK Innovation開發的NMC陰極材料。

此外,進口新能源車迄今在大陸市場上的滲透率很低。但Tesla Model S將帶動全球對Panasonic NCA電池的需求。

CRU認為,大陸電動車新法規將使大陸電動車產業更能持續成長,且有助於讓廠商轉為生產採用含鈷電池技術的電動車。已在大陸生產NMC電池的力神、比克電池、新能源科技、A123等電池製造商,在2021年之前將繼續提升產量。

大陸動力電池發展方案 三元電池發展空間大

大陸近期發布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行動方案,加速產業健全發展。

大陸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及財政部於31日共同印發《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行動方案》,以加速提升大陸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能力和水準,推動新能源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尤其是與國際水準有較大差距的關鍵材料、系統整合技術、製造裝備和工藝等方面。

根據新浪新聞報導,《方案》提出分3階段推動大陸動力電池發展。2018年之前提升現有產品性價比,確保高品質電池供應;2020年之前基於現有技術改進的新一代鋰離子電池實現大規模應用;2025年,採用新化學原理的新體系電池實現技術變革和開發測試。

工信部於201611月底發布的《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規範條件》,將鋰離子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從不低於2億瓦時提高40倍至不低於80億瓦時,想藉提高門檻促進動力電池產業整併和淘汰,改善產業競爭環境。

目前大陸動力電池產業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中低階磷酸鋰鐵電池產能過剩。但高階三元電池在新版《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規範條件》及新能源車放量成長驅動下,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大陸動力電池企業當前近150家,10億瓦時以上企業僅22家,逾80億瓦時的僅比亞迪和寧德時代。

《方案》還指出,符合條件的動力電池產品可免徵消費稅,企業將享有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轉讓、技術開發等稅收優惠政策。並且鼓勵利用社會資本設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大陸動力電池企業到國外投資建廠,在已開發國家設立研發機構。

《方案》還具體提出20205大方面的發展目標,包括產品性能大幅提升、產品安全性滿足大規模使用需求、產業規模合理有序發展、關鍵材料及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高階裝備支撐產業發展。

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逾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求達260瓦時/公斤、成本降至低於人民幣1元/瓦時,使用環境達-30~55℃,具備3C充電能力。

動力電池產業總產能逾1,000億瓦時,形成產銷規模在400億瓦時以上、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零組件達國際一流水準,上游產業鏈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骨幹企業。

[Home]


2017/03/23 1.6.5. 台達電攻充電站 歐市報捷 [ 工商時報 王中一]

台達電在30年前進軍泛歐市場(歐洲、俄羅斯、中東、北非),而整個集團發展史上兩次最大的併購案,包括2003年的Ascome2015年的Eltek,也都由泛歐總部所主導,可見其重要性。台達電泛歐區總經理張財星透露,泛歐總部正進行改裝,除了在4月份慶祝「生日趴」之外,更將作為台達電推動樓宇自動化的「DELTA BUILDINGS」示範大樓。

此外,台達電近年來大舉投入電動車的充電站(含充電樁、充電槍)市場,經歷長期與車廠和各區域電力運營商的互動,案子陸續開發,今年業績可望大爆發。張財星指出,由於充電站業務之前的基期不高,加上今年的建置很快,「年增3050%是基本盤,就算是倍數成長也不奇怪」。

張財星評估,歐洲今年雖然還有多項大選的變數,但以最近全球幾件「黑天鵝」事件發生後結果並未如預期的糟,加上原物料上揚暗示景氣開始回溫,以及客戶端所給的回饋,都指向泛歐地區今年的營運將可望重現成長。

台達電在2015年併購Eltek,強化了集團在通信電源領域的實力,也促成此次德國漢諾威展以「貨櫃型資料中心」做為活動主軸。值得注意的是,台達電在去年斥資80億元,併購位於歐洲和加拿大的2家樓宇自動化公司,大幅提升集團在樓宇管理與控制解決方案能力,能整合空調、照明、窗簾控制、耗能和通訊,這部分也將成為泛歐地區未來的業務發展重心之一。

張財星指出,歐洲地區的老舊大樓很多,為因應智能化發展,也都有改裝的需要。而歐洲地區以荷蘭為例,若該棟大樓能獲得「能源標章」資格,大樓用戶就可享有優惠的電費,而歐洲地區的電費非常昂貴,這就可以大幅拉高大樓身價。為此,台達電就把位於荷蘭的歐洲總部大樓進行改裝,作為推動樓宇自動化的「DELTA BUILDINGS」示範大樓,將會在4月份的30周年慶時對外展示。

在電動車充電站業務方面,張財星表示,北歐發展電動車的速度最快,挪威更是Tesla在全球的第2大市場,而台達電在3年前與合作夥伴共同搶下挪威高速公路共388個電動車充電站標案,原本是在去年中開始交貨,但後來為因應快速充電和同時多部車充電的需求,大幅拉高產品規格,雖然遞延了出貨時間,但反而讓台達電提前卡位快充市場,陸續在德、西、瑞典和荷蘭爭取到100KW等級或以上的充電站,預期今年業績將大爆發。

人物側寫-硬頸不服輸 張財星成功闢疆土

張財星從2005年開始接任台達電泛歐區總經理至今,加上之前在英國的8年,已在歐洲地區替公司打拚了21-22年時間,不僅徹底發揮客家血統當中的「硬頸精神」,泛歐區營收和獲利持續成長茁壯,也無愧他名字當中的「財星」兩字。

不過,張財星家中的三兄弟,只有他的名字和際遇算是100%的符合,他的大哥名為文星,卻是身材高壯,任職於重機械廠,可說「文的不文」;至於二哥武星,走的卻是教職體系,從老師一路升上國小的校長,算是「武的不武」。

長期負責幅原廣大的泛歐地區(涵蓋歐洲、俄羅斯、中東和北非),光是飛來飛去累積的航空公司鑽石卡、白金卡就好幾張,加上還要常常和台灣總部、大陸、東南亞和北美地區的主管視訊或電話會議,「睡飽一點」就是張財星最大的嗜好。而睡眠不足,體力要從哪裡來?每天晚上3大杯德國啤酒也成為他最大的能量補充和抒壓來源。

只是,這不免有點副作用,曾在海軍陸戰隊「歷練過」的張財星,自豪在離開部隊時還不到60公斤,但在進入台達電後則是「一年增一公斤」,越來越有「北歐人的架勢」。而他與夫人、女兒目前分居歐洲、台灣和香港三地,也呈現出台灣子弟到全球打拚時,家庭生活的一個典型縮影。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