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全球產業資訊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英法院判決 Uber應給司機有薪假  [經濟日報]
   1.1.2. 阿里雙11成交7,740 創新高  [經濟日報]
   1.1.3. 智慧音響戰況趨熱 Google、亞馬遜領先蘋果 12HomePod將上市 恐難敵競爭對手攻勢  [電子時報]
   1.1.4. AI前景引一線晶片廠軍備競賽 加密貨幣晶片熱似現蛋塔效應  [電子時報]
   1.1.5. 惠與科技開發極端環境專用神經網路晶片  [電子時報]
   1.1.6. 三星、高通揮別過去恩怨情仇 伺服器晶片攜手求雙贏  [電子時報]
   1.1.7. AlphaGO幕後功臣黃士傑:AI不會和人類對抗而是成為人類的工具  [電子時報]
   1.1.8. 南韓金融業大舉引進AI 人機對話服務成主流  [電子時報]
   1.1.9. 陸資襲捲東南亞獨角獸:東南亞獨角獸今年以來募資回合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無役不與  [電子時報]
   1.1.10. 陸電商雙11銷售額 衝破2,500億元人民幣  [工商時報]

  1.2Smart Mobile

   1.2.1Wearable

    1.2.1.1. Apple watch 廣達吃補  [經濟日報]
    1.2.1.2. 仁寶大吃蘋單 加速轉型  [經濟日報]
    1.2.1.3. 蘋果欲推出智慧眼鏡 牽涉技術、App開發生態、產業應用多面向 料將引起內容與穿戴產業震撼  [電子時報]
    1.2.1.4. 微軟WMR鎖定中階VR市場 盼獲休閒遊戲玩家青睞  [電子時報]

   1.2.2Tablet

    1.2.2.1. 3Q17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4,460萬台  [電子時報]

   1.2.3Smartphone

    1.2.3.1. i8銷售不佳 蘋果供應鏈面臨砍價壓力  [經濟日報]
    1.2.3.2. iPhone X難產變順產 GIS大功臣  [經濟日報]
    1.2.3.3. 3Q17美國市場智慧型手機年減1.5% 摩托羅拉重返前五大業者之列  [電子時報]
    1.2.3.4. i8慘遭冷落 本季產量恐減6 iPhone史上首次 Plus版銷量超越4.7  [蘋果日報]

  1.3IT Industry

   1.3.1. 鴻海威州簽約 將推8K+5G生態系  [經濟日報]
   1.3.2. 高通權利金風暴再擴大 Android陣營恐跟進拒繳 華為、三星傳將出手 後續談判動向詭譎難料  [電子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紅色供應鏈 入侵NOR領域  [經濟日報]
   1.4.2. PC出貨減 台達電、光寶10月黯淡  [工商時報]

   1.5.1. 行動連結與工業4.0 成未來產業競爭優勢關鍵  [電子時報]
   1.5.2. 佳世達、群創、茂林...高喊 [智慧製造],關燈工廠 在台正流行  [工商時報]

  1.6Solar(Green Energy)

   1.6.1.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第4季拼虧轉盈 傳三合一來敲門  [電子時報]

[Home]


2017/11/13 1.1.1. 英法院判決 Uber應給司機有薪假 [ 經濟日報 易起宇]

英國就業上訴法院(Employment Appeal Tribunal)上周認定,Uber應給予司機包括有薪假在內的勞工權益,而這項判決可能影響這家叫車服務平台在美國、加拿大等其他國家的勞資爭議訴訟,甚至危及其全球商業模式。華爾街日報報導,若英國就業上訴法院的這項判決獲得最終確認,Uber在英國的勞動成本將可能大幅增加。

Uber在英國約有5萬名獨立簽約的駕駛,且正面臨在倫敦被吊銷營業執照的困境。

Uber表示,這項判決結果是基於對公司政策的不正確資訊,將向英格蘭的上訴法院提起上訴,預告這可能演變為長期的司法戰。之後的最終上訴可能交由英國最高法院審理。

Uber英國營運部門代理總經理艾維吉表示:「早在我們的應用軟體(App)問世前,英國數十年來所有計程車和私人聘用駕駛幾乎都是自僱。」

代表Uber駕駛的英國獨立勞工聯盟(IWGB)表示,這項判決應擴大成更廣泛的先例,「雖然略有不足,但今天這場勝利更證明了法律條文很清楚,這些公司就是選擇要剝奪勞工權益」。

這場訴訟的爭論點主要在於,Uber駕駛應被視為正職員工或約聘工,後者在英國法律只享有最低時薪。

本案所凸顯的問題,在Uber或英國的叫車服務市場引起回響,為了替從事所謂「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勞工爭取權益,歐美的勞工運動人士已在各地提起連串訴訟。

這些訴訟對Uber及其他零工經濟企業構成嚴峻挑戰。一些預測報告指出,若這些以App為基礎的企業將這些勞工視為正職員工,勞動成本可能增加20%以上。

[Home]


2017/11/13 1.1.2. 阿里雙11成交7,740億 創新高 [ 經濟日報 彭慧明、林宸誼]

阿里巴巴旗下天貓201711全球狂歡節落幕,創下單日人民幣1,682.69億元(約新台幣7,740億元)的歷史紀錄,年增39.3%。京東則宣布合計11天下單金額人民幣1,271億元(約新台幣5,846億元),成長50%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以技術基礎輔助商業創新,新零售還有很多變化,「雙11就是商業的奧林匹克」;全球化是必然方向,阿里巴巴會謹慎評估進入新市場。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昨晚也出席媒體活動,面對再創紀錄的優異成績沒有發言,面帶微笑。

張勇總結今年表現破紀錄的原因,包括雙11碰上假日,各地業者共襄盛舉,炒熱氣氛;加上阿里巴巴的技術支撐了整個消費平台,全日物流訂單總量8億筆,開場交易時特別考驗阿里雲平台的運算能力,運送則考驗智慧物流。今年是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元年」,技術進步與商業創新相輔相成,雙11樣貌還會改變,會有不一樣形式。

張勇表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未來10年內,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全球72小時送達,要幫助全球1,000萬中小企業做生意。啟動全球化是未來必然的目標。去年雙11讓中國消費者「全球買」,今年雙11加入了國際電商平台,推動了海外市場,走向「全球賣」,阿里也首度帶領中國百大商品出海,未來還要幫助更多本地品牌全球化。今年有157家業者雙11單日銷售突破人民幣1億元,17個商家成交超過人民幣5億元,6個商家成交超過人民幣10億元。

阿里巴巴在近幾年有多項海外投資,包括收購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印度最大電商Paytm,張勇表示,全球化不是只以進入當地市場為主,而是謹慎評估「為什麼可以去」、「要如何幫助各地區」,進入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也是希望協助當地更加發展電商、新零售,阿里巴巴很注重在地化的模式和策略。

京東表示,11天促期間累計下單金額前幾名為手機、平板電視、筆電、空調。累計售出件數前幾名為休閒零食、衣物清潔、餅乾蛋糕、紙品濕巾和洗髮用品。在品牌上,蘋果憑藉iPhone8(含8 Plus)和iPhoneX的發售位居累計下單金額榜首。

11購物節/張勇看台灣 有意思的市場

今年雙11期間,台灣電商業者包括網路家庭、富邦媒都舉辦表演活動。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台灣與大陸有共同的節日,台灣是個很有意思的市場,電商競爭激烈、網購習慣成熟,阿里巴巴也不排除將「雙11」更國際化,例如將阿里巴巴雙11晚會移到海外舉行,或在台灣探索更好模式,增添更多國際化因素。

張勇當年一手催生雙11,從工程師的娛樂活動,變成全球最大電商與零售業促銷活動,堪稱雙11之父。

而近幾年雙11正式開跑前,由國際廠商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大型娛樂晚會更是產業界盛事,近兩年由參與雙11的廠商出面主邀各方重量級的影歌星、表演團體到大陸參加表演,透過電視、OTT等平台直播,配合邊看邊買的技術,在雙11正式開始前就炒熱氣氛。

張勇表示,雙11晚會代表「購物是生活、也是娛樂」的態度,未來雙11晚會考慮移師海外舉行,讓雙11有更國際化的形象。台灣市場很有意思,同樣參與雙11,電商業務很競爭,也有很多淘寶用戶。台灣在雙11活動中,是前五大的出口市場,顯示台灣人對淘寶的接受度高。

11購物節/小米衝刺線上線下 創佳績

11網購衝刺業績,小米同步展開線上及線下的促銷,其中小米天貓旗艦店創下人民幣24.64億元(約新台幣113億元)的新高紀錄,小米手機也連續五年居天貓的手機銷售冠軍,實體通路小米之家同步創下銷售佳績。

小米創辦人雷軍昨(12)日在微博公布給員工的信件,提到小米此次在雙11網購節中,包括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台,共拿下40項第一。

其中小米天貓旗艦店的支付金額是去年近兩倍,紅米4A手機是天貓手機銷售單品冠軍。

至於小米之家的單日營業額也首度創下人民幣1.14億元(約新台幣5.2億元)的新紀錄,為去年雙11的三倍多。

在台灣市場,台灣小米也祭出雙11的促銷,統計活動期間的36個小時,台灣小米商城支付金額突破1.8億元。

台灣小米表示,因雙11的訂單量大,但一例一休因素,周日物流沒有配送,小米已配置人力加班配貨,預計周一可陸續送出,讓民眾可以收到貨品。

[Home]


2017/11/13 1.1.3. 智慧音響戰況趨熱 Google、亞馬遜領先蘋果 12HomePod將上市 恐難敵競爭對手攻勢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蘋果智慧音響HomePod將導入Siri功能。

蘋果(Apple)首款智慧音響HomePod將在12月正式上市,屆時Google和亞馬遜(Amazon)智慧音響預期已售出數千萬台,蘋果面對競爭對手一波波攻勢,後續要急起直追恐怕難度不低。

蘋果2011年率先在iPhone 4S中推出虛擬助理Siri,其他科技大廠花了幾年才追上來,亞馬遜 Alexa2014年問世,Google Assistant則在2016年現身,但如今Google及亞馬遜已後來居上,不僅產品功能比Siri更多,在終端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且與蘋果的差距日益擴大。

Google先前在產品發表會上,將Google Assistant定位為所有新產品的核心,包括無線耳機、智慧型手機、智慧音響和筆記型電腦,Google執行長Sundar Pichai表示,人們應能以自然而無縫的方式與電腦互動,例如Google Home能辨識不同人的聲音。

Google和亞馬遜對於開放外部人員使用其虛擬助理,明顯較蘋果更努力,目前外部開發商已為Alexa打造逾2.5萬個技能,Alexa將可整合到數十種汽車、電視和家電中。Google Assistant則將內建於Sony產品中,Google10月初還發表鼓勵開發商為Google Home開發App和遊戲的工具,相較之下,蘋果對於開發者發展Siri App限制較多。

由於蘋果首款智慧音響HomePod要到12月才會上市,屆時Google和亞馬遜智慧音響早已售出數千萬台,況且HomePod雖能使用Siri,但蘋果將其定位為iPod的接棒者,是重塑家庭音樂的產品,而非多功能的家庭助理。

蘋果可能在11月為HomePod推出Siri的新功能,近期Siri已做了一些改進,包括更強的語音和翻譯功能。相較之下,Google Assistant不僅聲音已有所升級,並能搭配Pixel Buds無線耳機,提供40多種語音的即時口譯服務。另外,AlexaGoogle Assistant也能處理影像,亞馬遜已推出名為Echo LookAlexa裝置,配備可為用戶穿搭提供意見的相機。

Google已研究圖像辨識技術多年,在新發表的Pixelbook上,用手寫筆在網頁上的音樂家臉部週圍畫圈,Google Assistant就能辨識出來,並提供其作品連結。在Pixel手機上,Google Lens能讓Google Assistant用手機鏡頭拍攝相片或文件,就能辨識其中的電子郵件地址或電話號碼,並能直接用來寫信或打電話;而拍攝藝術品、地標、電影或書籍,也能顯示相關資訊。

事實上,目前虛擬助理功能還不夠完美,打造能理解對話內容的AI軟體,仍為重大的挑戰,而另一個挑戰,則是讓AI以知識圖(knowledge graph)的資料庫形式,對世上的事物及之間的關連,有更廣泛的了解,而Google在這方面似乎較具有優勢。

智慧音響用戶最常用的功能是回答一般問題,根據研究顯示,若向虛擬助理詢問一般知識問題,Google回答的正確率為91%Alexa87%Siri則為62%,近期蘋果傳出有意為Siri開發知識圖,正在招聘相關工程人員。

[Home]


2017/11/13 1.1.4. AI前景引一線晶片廠軍備競賽 加密貨幣晶片熱似現蛋塔效應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AI軟硬體發展前景可期,國際晶片大廠及新創企業紛搶進商機。

近年全球智慧型手機與PC銷售成長性逐漸趨緩,導致晶片製造商必須尋求新興應用領域驅動營收持續成長,隨著近年亞馬遜(Amazon)AlphabetFacebookIBM、微軟(Microsoft)及大陸科技業者投入發展人工智慧(AI)相關應用,帶動AI晶片相關商機需求興起,這也激起NVIDIA、英特爾(Intel)、超微(AMD)及一票新創企業開發全新處理器進軍AI軟硬體更廣闊市場的動力,搶食這塊預估至2021年市場規模可成長至576億美元的全球AI相關軟硬體支出商機,反觀日前一度火熱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挖礦所帶動的晶片商機,如今似乎稍有冷卻。

網路大廠布局AI積極 引一票晶片商搶進商機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CNBC報導,市調機構IDC預估,全球AI相關硬體及軟體支出將從2017年的120億美元,擴大至2021年的576億美元,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將貢獻自資料中心領域,預估到了2020年資料中心領域將貢獻AI相關運算達4分之1比重。

在當前全球AI領域,可見相關AI技術正逐漸滲透至人類日常生活及科技應用中,如亞馬遜開發的Echo智慧音響等,另如GoogleFacebook、亞馬遜、IBM、微軟及其他大陸科技業者,也都在以專用硬體打造其資料中心,用以加速AI軟體訓練來進行檔案翻譯等任務。

全球線上巨擘同樣利用深度學習(DL)技術,要讓軟體在數位檔案中尋找有意義的模式來訓練資料,但這會花費不少時間,因此這些網路大廠希望能藉由更強大的晶片技術來改善其演算法,以加速此過程的進展。

為此包括NVIDIA、英特爾及超微均正競相欲提供上述網路大廠相關解決方案,協助加速進行深度學習任務,如NVIDIA繪圖晶片(GPU)解決方案如今已經證實可提供較傳統處理器更快速的AI軟體訓練途徑,這也反映在NVIDA最新財報表現上,如過去12個月NVIDIA面向資料中心營收達約16億美元、成長近3倍。

面對AI晶片市況前景,NVIDIA主要競爭對手英特爾同樣不放過此商機前景,2016年買下Nervana Systems即為布局AI晶片市場做準備,目前也與Facebook及其他業者合作,提供基於Nervana技術的晶片給這些業者,打算在2017年底前在AI運算上超越NVIDIA

英特爾在10月發布第3季財報時,曾表示負責伺服器處理器及可程式設計晶片事業部,營收分別較前一年成長7%10%。除了收購Nervana,英特爾在其資料中心產品線也將AI效能放在優先發展位置。

NVIDIA GPU同是主要競爭對手的超微,近期也開始出貨名為Radeon Instinct的自有鎖定AI技術的繪圖處理器產品線,大陸百度已是超微AI晶片客戶,超微在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還有其他雲端提供商也是其客戶。

除此之外,部分投入AI發展的業者早已等不及,也自行開發自有AI晶片,如Google已設計自有AI加速器,藉由專門為其軟體量身訂做晶片來尋求創造優勢。

加密貨幣挖礦熱似降溫 惟晶片需求仍在

AI晶片之外,近來加密貨幣挖礦熱潮也一度帶動對NVIDIA、超微等GPU業者晶片採購需求,不過熱潮似乎真的來得快、去得也快,因此能否如AI領域般成為晶片製造商可以長期布局的市場,便值得觀察。

NVIDIA發布截至1029日的2018會計年度第3季財報,顯示加密貨幣相關產品營收為7,000萬美元,較前一季的1.5億美元減少逾半數規模,由此似乎顯示加密貨幣晶片市場似乎有些冷卻。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加密貨幣市場小但不會沒有,他認為這塊市場仍會存在一段時間,並稱隨著新興虛擬貨幣浮現,仍樂觀看待NVIDIA CUDA GPU在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表現。

[Home]


2017/11/13 1.1.5. 惠與科技開發極端環境專用神經網路晶片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惠與科技(HPE)正在針對太空任務等極端邊緣應用開發低功耗神經網路晶片。這款晶片將非常適合在功耗、尺寸受限的太空任務中執行高效能運算(HPC)任務。

根據The Next Platform報導,HPE伺服器、融合邊緣和物聯網(IoT)系統副總裁兼總經理Tom Bradicich表示,這款名為Dot Product Engine(DPE)的晶片並非完整的處理器,而更像是加速器。它負責擔負神經網路推論和更廣泛的HPC應用中常見的某些乘法元素。

HPE正在開發極端邊緣應用專用的低功耗神經網路晶片。

Bradicich指出,原型晶片可獨立處理某些問題,但也能插在PCIe或當成附加感測器使用,以減少頻寬和延遲限制。從Bradicich的描述判斷,這很像小型版的NVIDIA張量核心(TensorCore)

由於極端邊緣環境的功耗限制,TensorCoreVolta GPU這類晶片的能耗會太大,更不用說其尺寸。而新創公司開發的晶片也有其他限制。HPE於是自主開發晶片,並且一直在低調地組裝1個早期的軟體堆疊,以支持DPE最終實現產品化。

Bradicich表示,DPE本身並非神經網路,因其並非固定配置、且能重構,可用於多種類型的神經網路的推論。因此,它能執行神經網路的工作負載。DPE在類比域中執行線性代數,比專用ASIC等數位實作更有效。此外,它具有可即時重新配置的優點。DPE很快,因為它透過利用憶阻器陣列上的歐姆定律(Ohms Law)來加速矢量*矩陣運算和點積乘法。它也能用於其他類型的操作,如FFTDCT和卷積。

Bradicich表示,DPE能有效地處理矢量,與現有的幾種晶片設計相似。但他強調,DPE是從硬體和軟體協同處理的角度來設計,因此效能遠遠超過市面上的任何產品,並且更適合極端邊緣環境的效能、功耗和空間要求。HPE不怕向其他廠商購買這樣的技術,問題在於市面上沒有這樣的產品。

[Home]


2017/11/13 1.1.6. 三星、高通揮別過去恩怨情仇 伺服器晶片攜手求雙贏 [ 電子時報 范維君]

2016年三星以10奈米製程量產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雙方合作關係最近進一步擴大至伺服器領域。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高通(Qualcomm)的恩怨情仇讓人霧裡看花,日前高通宣布銷售Centriq 2400伺服器處理器,該處理器採三星10奈米FinFET製程,此次三星與高通在伺服器處理器攜手合作,可謂撇開過去恩怨情仇,期望共同尋求雙贏。

根據韓媒Edaily的報導,稍早高通在美國宣布開賣全球首款10奈米伺服器處理器Centriq 2400,該處理器由三星代工生產,採三星10奈米FinFET製程。三星與高通晶圓代工合作由來已久,最近合作的產品為14奈米及10奈米行動應用處理器(AP)Snapdragon系列,雙方合作關係從行動裝置擴大至伺服器處理器。

然而,三星也有自家Exynos處理器,因此某種程度上,三星與高通算是競爭對手關係,加上2015年高通委託台積電(TSMC)生產Snapdragon 810出現過熱疑慮,三星智慧型手機Galaxy S6宣布全數採自家Exynos 7420,當時業界曾指出,因為高通不請三星代工Snapdragon 810,三星智慧型手機就以不採高通AP為威脅,當時雙方合作關係陷入空前低潮。

高通由於Snapdragon 810的過熱疑慮,加上三星祭出不搭載高通AP為抵制,於是高通業績開始委靡不振,甚至出現「逼退」高通會長Paul Jacobs的餘波。之後高通、三星再度展開合作關係,高通讓三星代工Snapdragon系列處理器。201610月,三星率先以10奈米製程(10 LPE)量產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

三星、高通關係破冰後,使雙方合作進一步擴大至伺服器處理器Centriq 2400。三星晶圓代事業部長鄭殷昇表示,透過高通優異的設計能力,加上三星10奈米FinFET製程,期望一舉改變伺服器晶片市場版圖。

為擴大晶圓代工事業版圖,三星20175月將晶圓代工事業組升格為事業部,不少人指三星日後可能打算成立獨立的晶圓代工子公司,鄭殷昇也於稍早三星年底人事命令中,榮升晶圓代工事業部長(社長)

除三星201610月以10奈米製程(10 LPE)開始量產高通Snapdragon 835處理器,20174月三星也完成第二代10奈米製程(10 LPP)研發,201710月進一步宣布8奈米製程(8 LPP)研發完成,積極投入市場並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三星目前正以晶圓代工市場的第二名為努力目標,代工高通伺服器可望為三星累積更多的know-how與經驗。三星相關人士表示,這是三星晶圓代工第一次生產伺服器產品,最近三星晶圓代工訂單不再只有AP,也包括許多網路設備相關產品,代工產品日益多樣化。

三星新任DS部門長金奇南日前也表示,期望晶圓代工市佔率提升2倍,成為晶圓代工業界的亞軍。根據市調機構IHS Markit的資料,目前三星晶圓代工市佔率為7.9%排名第四。

對於高通而言,近來由於AP市場不振,加上台灣、南韓政府紛紛開罰高通的市場不公平競爭,公司情況可說是日益嚴峻,此次透過與三星合作,期望能夠在伺服器市場闖出一片天,早日走出近日陰霾。

[Home]


2017/11/13 1.1.7. AlphaGO幕後功臣黃士傑:AI不會和人類對抗而是成為人類的工具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黃士傑首度回台灣分享AlphaGO的心路歷程,引起台灣學界和業界對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的興趣。

AlphaGO一戰成名的Google Deep Mind團隊資深研究員黃士傑(Aja Huang)在中央研究院人工智慧年會的公開演講指出,AlphaGO在南韓和李世石下棋時,他感覺李世石的壓力很大,他似乎是為人類而戰。不過AlphaGO在大陸烏鎮和柯潔下棋就像作夢一樣,是人和AI的合作,是一種愉快的氣氛。黃士傑認為,電影裡的AI機器人能和人講話,理解人類的感情,其實那只是電影,有人認為再100年也不一定能做到,也有人認為2045年可能有機會,因為要讓AI有「意識」實在太遙遠,最強的仍然是人類的大腦。

黃士傑是交大資工畢業,後來在師大拿到博士。他開發的第一個Erica圍棋程式讓台灣名揚國際,也吸引Deep MindDavid Silver對他的注意,並主動發email表示想延攬他進入團隊。201211月黃士傑決定加入Deep Mind,要做通用、強AI20142Deep MindGoogle購併,並給予更多硬體資源,做出世界最強的圍棋人工智慧。

黃士傑表示,他曾到加拿大做一年的博士後研究,雖然剛去的時候英文不太好,但他對AI的認識不斷加深。後來他到英國Deep Mind工作,他感受到團隊成員都有偉大的目標。而AlphaGO第一盤擊敗李世石時,AlphaGO老闆Demis Hassabis說:「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就像人類首度登月一樣。Demis還抱了黃士傑 ,表示他們團隊多年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黃士傑指出,樊麾是第一個和AlphaGO下棋的職業棋士。他雖然連輸5盤,但他思考很正面。他不想怎麼會敗?而是想機器很了不起,於是他就加入Deep Mind團隊。在和李世石下棋時,AlphaGO在第4盤卻輸了,黃士傑在為AlphaGO下棋的時候就覺得AlphaGO可能有Bug。因為有好幾步都不夠水準,他自己下都比AlphaGO好。所以事後Deep Mind團隊用「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解決AlphaGO的弱點。

黃士傑表示,自從Google購併他們的團隊後,Google給他們最大的幫助就是硬體,尤其是TPU非常強大。黃士傑有一次低調回台灣,帶回有4TPU的單機版的AlphaGO Master上網找人下棋,結果打敗所有的對手。

黃士傑指出,AlphaGO和柯傑在烏鎮的比賽,其實是強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勝利,尤其Google提供硬體和TPU扮演重要的角色。從烏鎮的比賽可知,這是人機共同合作的氣氛,AI不是和人類對抗,而是會成為人類的工具,未來人類要與AI合作。

黃士傑說,AlphaGO最主要的突破是可判斷形勢的價值網路(Value Network)、「強化學習」結合「深度學習」、左右互搏的自我學習、克服overfitting,這些都是AlphaGO Zero的重要理論。

AlphaGO Zero拿掉所有人類的知識,但電腦完全不用人類協助就能不斷進步。Deep Mind團隊讓AlphaGO Zero和單機版的AlphaGO Master下棋,令團隊驚訝的是Zero進步很快,3天就學會人類幾年千的圍棋研究歷程,證明強化學習和深度學習真的很強。Zero從亂下中發現下圍棋的奧妙。21天就到達Master的程度,40天就超過MasterAlphaGO Zero後面下的棋,連黃士傑都看不懂了。黃士傑說這幾年的變化真的像作夢一樣。

由於自駕車主要都是「弱AI」,對於「強AI」能做到什麼程度?黃士傑表示,這是一個很遙遠的目標,所以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夢,而我們看到電影裡的AI機器人能和人講話,理解人類的感情,目前AI技術是做不到的,Deep Mind團隊有人認為再100年也不一定能做到,也有人認為2045年可能有機會,但都只是猜測,因為要讓AI電腦有「意識」實在太遙遠,最強的仍然是人類的大腦。

中研院成立AI學校 聚焦解決台灣工業升級瓶頸

台灣AI學校著眼於學校以外的專業人才,吸收業界人士進行短期研訓,將產業面臨的難題拿到課堂上集思廣益。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台灣人工智慧(AI)發展已遇到瓶頸,包括AI人才不足、產學落差、迷信國外技術比較好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產業和學術界應該要緊密結合,建立平台開發自己的技術,培育自己的人才。

中研院第一個計畫就是開辦3個月的台灣AI學校,用短期集訓,避免人才不足的問題阻礙產業發展。廖俊智表示,台灣要有「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文化,去解決台灣工業特有問題。

廖俊智指出,中研院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著眼於學校以外的專業人才,和大學教育不同。吸收已經在業界工作的專業人員到中研院AI學校進行短期研訓。中研院會請第一線的研究者擔任導師,尋找問題用AI的方式解決;在實際問題中學習AI應用。

廖俊智表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將由中研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電腦及電機系講座教授孔祥重擔任校長,招生以產業人士為優先,20171110日開放報名,2018118日正式開課。希望給台灣帶領新活力,把AI用在更多產業的領域。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表示,學校開課後每3個月希望訓練200位能立刻上戰場、解決問題的第一線專業人員,不只是上課,有2分之13分之1的時間是老師和業者一起用AI解決產業的問題。因此該校歡迎台灣產業界把各式各樣的難題,都拿到課堂上由學者專家一起協助解決。

台灣人工智慧人才奇缺 科技部要推免費AI線上課程 政府各部會聯手 年產AI人才上看3000

對於全球人工智慧的熱潮,台灣官方動作最積極的就是科技部。科技部長陳良基指出,台灣不論在哪個領域,產業和學術界都有隔閡和差距,以國家的布局來講,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人才產業才有機會發展。所如何把AI核心能力做發揮,創造可行的應用就是政策布局的重點。

陳良基表示,目前科技部在AI學術研究方面有5大戰略,其中AI的進步和硬體效能的改進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台灣要用政府的資源建設世界獨有的AI電腦運算中心,希望2017年底就能提供一部分強大的運算效能給台灣的人才做AI的研究與測試。此外科技部也做了資源分配,一半給學術研究用,另一半給產業用。未來4年都會不斷更新AI電腦運算中心的伺服器,提供更強的硬體效能。

陳良基表示,有了硬體設備,接下來就是訓練人才。他很高興中研院提出人工智慧學校的計畫,科技部也同步和經濟部、勞動部合作推動規模達上千人的AI人才培育計畫。科技部會提供免費AI線上課程;經濟部和勞動部針對產業界要用到AI卻沒有相關員工的問題,提出AI產業學院。至於教育部也會鼓勵各大學多開AI學程。如此努力下,每年台灣可以產生3,000位熟悉深度學習和AI應用的人才,彌補台灣AI人才的不足。

再者,科技部要在台大、清大、交大、成大設立4AI研究中心。陳良基表示,他前一陣子到加拿大訪問,加拿大有全世界最好的AI社群,2017年加拿大還要再成立3AI研究中心,台灣在AI方面未來一定要加強和加拿大合作,促成雙方人才和技術的交流,加強AI應用的技術開發。

陳良基指出,AI有很多應用,但未必在電腦上運作,也會在行動的載具上。例如自駕車、機器人、智慧型手機都會有AI應用。這不是只會演算法就好,還要有動手做的能力,所以科技部要在台中和台南成立2個機器人開放空間,邀國外專家來台,也鼓勵週邊的大學加入,鼓勵大家動手做。而政府也在做無人載具的修法工作,讓台灣的環境更加完備。

陳良基表示,科技部也正在舉辦AI語音大賽,總獎金3,000萬元。讓AI不只能做好語音辨識,甚至要了解語言的意義。下一步就是AI在自駕車應用的競賽,再下一步則是AI的資安競賽,這些議題都廣邀台灣學界和業界的好手共同參賽。陳良基表示,在這麼多政策和計畫的執行下,台灣AI的技術能力一定可以追上國際的水準。

[Home]


2017/11/13 1.1.8. 南韓金融業大舉引進AI 人機對話服務成主流 [ 電子時報 嚴思涵]

南韓大型銀行及儲蓄銀行等金融市場掀起引進聊天機器人(Chatbot)風潮。基於人工智慧(AI)的聊天機器人商用化後,南韓也展開以聊天機器人取代達數千人的金融客服中心人力的計畫。除單純的客服商談外,也推動以AI取代真人提供個人銀行服務的高難度AI尖端化作業。

ET News報導,雖然南韓起步時機略晚於日本等先進國家,但進程相當。南韓大型銀行、儲蓄銀行、證券商、網路專門銀行等陸續引進聊天機器人,與電信商等IT企業合作,組織聊天機器人合作陣營。

過去人們若要辦理銀行業務,必須親自到銀行據點進行身份確認後才能辦理,近來即使不到銀行窗口,仍可辦理開設帳戶、儲蓄、申請貸款等金融服務,且客戶數大幅增加。金融科技(Fintech)IT結合後,利用智慧型手機就可取代傳統銀行窗口作業。

運用AI聊天機器人,可將電話客服中心的晚班人力降至最低,且可即時提供諮詢服務。銀行以較低的成本就能24小時因應客戶需求,有利於確保客戶並避免客戶流失。

非面對面交易管道的擴張,以及近來網路銀行攻勢猛烈,導致金融業界人力管理陷入困境,在AI處理化後,不僅可進行資產管理,也能運用全方位的AI銀行服務。事實上,就連Kakao Bank等網路專門銀行等也積極推動引進AI,而南韓友利銀行(Woori)已推出採用AI技術的聊天機器人WiBee服務。

KEB Hana銀行201710月與SK Telecom攜手推出結合人工智慧與金融的聊天機器人FingoFingo瞄準20~30歲族群,擺脫艱澀複雜的金融形象;光州、釜山銀行等地方銀行商品都可利用聊天機器人做業務說明,未來將以累積的金融資料為基礎,分析客戶支出傾向等,藉以推薦合適的金融商品,尖端化聊天機器人功能。

農協銀行也推出基於Kakao talk的金融機器人服務,主要提供商品介紹、經常發問的問題、活動介紹、營業時間說明等相關服務,未來將自主研發聊天機器人服務,推出對話型金融業務及自然語答覆服務等。

新韓銀行以2018年上半推出為目標,積極研發聊天機器人。利用自然語處理、深度學習技術等,準確掌握客戶的提問及意圖,提供商談及銀行業務。目前透過分析現有10萬多筆客戶商談資料,以儲蓄、貸款、換匯等商談主題為主,建構答覆資料庫,並提高準確度。

JT Chinae儲蓄銀行、Welcom儲蓄銀行、OK儲蓄銀行等也著手引進聊天機器人。大邱銀行、釜山銀行各以2017年和2018年為目標,計劃引進聊天機器人。整體來看,2018年聊天機器人估計將遍及南韓所有銀行。

南韓儲蓄銀行內部人員透露,近來因非面對面交易活化,比起親自臨櫃處理,消費者更傾向於可在網路上立即獲得答覆。銀行引進聊天機器人,不僅可節約成本,也可確保在商談過程中累積的客戶資料,將能用來研發客製化商品,一舉數得。

然而也有輿論認為,金融圈的聊天機器人功能仍停留在起步階段,還需要些時間才能達到尖端化,且聊天機器人也只能提供單純的商談和輔助性的功能。

一位不具名的金融業界主管表示,人若有失誤可立即修正,但聊天機器人若無法判定本身的失誤,銷售商品過程中可能發生問題.必須要併行深度學習等AI技術,及加強資訊安全弱點等作業。

[Home]


2017/11/13 1.1.9. 陸資襲捲東南亞獨角獸:東南亞獨角獸今年以來募資回合 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無役不與 [ 電子時報 林昭儀、陳端武、陳宜君]

大陸電商巨擘阿里巴巴(Alibaba)、京東(JD.com)和網路社群媒體龍頭騰訊(Tencent)去年以來在海外的購併動作連連,東南亞的7隻獨角獸中已有6隻已成為其囊中物。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投資布局行動,背後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中尤以市值分別都超過4,0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最是凶猛。Asian Business Review稱這兩家公司過去10年投資和培植的新創公司已經超過1,000家,騰訊並被CB Insight稱為「亞洲第一的獨角獸獵人」。光是從2016年第1季迄今(201710),騰訊就已經入股了30家有創投支持的科技公司。報告並指出,目前該公司手上有19家位於亞洲的獨角獸。

對這些每年營收成長速度超過或接近50%的大陸網路巨擘而言,大陸市場成長的勢頭似有觸頂跡象,但東南亞憑藉著年輕的人口結構、6億人的消費市場,剛剛萌芽的行動網路購物與商業模式,其爆發力在未來幾年不可小覷。

2017年的前3季,在東南亞的新創企業募資回合中,處處可見阿里巴巴、騰訊與京東的身影。

阿里巴巴持股比重達10%的滴滴出行與軟銀(SoftBank)投資新加坡叫車服務App公司Grab Taxi 20億美元,此外,宣布投資印尼最大電商網站Tokopedia 11億美元。阿里巴巴更數度增資電子商務公司Lazada,持股比重高達83%

在海內外積極收購遊戲娛樂公司的騰訊(Tencent),原先持有遊戲商Garena39.7%股份。在Gerena母公司SEA宣布赴紐約掛牌上市的消息後,騰訊宣布將以市價買進SEA上市股份1億美元。

科技新創網路媒體DealStreetAsia報導指出, SEA釋出4,969萬股美國存託憑證(ADS)作為IPO的流通股份,股價訂在15美元,募得8.84億美元。

SEA呈送美國證交所的資料顯示,假設承銷商不行使他們可加購ADS的權力,則創辦人與董事主席李小冬以及騰訊和其他關係企業,將掌握該公司74.5%的投票權。IPO募得資金將在用來取得用戶、內容以及研發資金之外,作為三大事業數位娛樂平台Garena、電商平台蝦皮(Shopee)和數位支付服務平台AirPay的營運資金,擴大其客戶基礎並發展其金融科技平台。

雖然SEA股價在1020日上市後數度跌破發行價,117日股價已經回穩在15美元左右。

不能不提的是,騰訊也於第2季領投印尼新創Go-Jek12億美元C輪投資。DIGITIMES8月中旬專訪Go-Jek行銷長Piotr Jakubowski時,他也提到Go-Jek未來會與騰訊等策略夥伴展開更多的合作。

至於京東,押注印尼的跡象明顯。京東投資了印尼旅遊入口網站Traveloka 5億美元,也參與投資Go-Jek 1億美元。此外,京東原先也傳有意投資Tokopedia,但後來很可能是雙方沒談攏,反而是被阿里巴巴以11億美元搶去。但京東在獲得大股東Walmart的支持下,選擇自己在印尼設立分公司,親手打造在地的電子商務網站JD.ID,並已經設立專屬的物流公司,建立了4個物流倉庫,到年底前預計增加到7個,還計劃在5年內打造生鮮物流體系。

AXTJ前進東南亞新樂園

為什麼這幾家剽悍的大陸科技巨鱷的纏鬥會打到東南亞來?事實上,東南亞不是他們唯一的海外戰場,他們不但在自個兒家裡打,在全球範圍,特別是美國和印度,也積極地收購新創公司,增強自己的軍火庫。

截至20171020日,阿里巴巴自年初共進行了38筆購併或入股的交易,其中跨境(不包括香港)的就佔了12筆,標的國籍包括美國、芬蘭、以色列、新加坡、印尼、印度和英國(但新加坡Lazada相關交易共4)。同期騰訊買了或入股47家公司,境外佔15家,標的國籍有美國、德國、南韓、印度、印尼、以色列、英國和賽普勒斯。

高瓴資本今年上半發布的報告指出,微信全球使用者超過10億人的騰訊,其微信支付在今年上半已經取得大陸40%的第三方支付市佔,離阿里巴巴支付寶的54%愈來愈近。然而要再上層樓卻非常艱難,因為市場已經接近飽和。這反映在一個事實:阿里巴巴和騰訊收購的標的也已經不再侷限於起家的電商、社群媒體與軟體了。在浙江大學教創新與創業的荷蘭籍教授Mark J. Greeven投書倫敦電訊報(The Telegraph)指出,他們的觸角已經延伸至超過20個領域,包括線上和線下,人工智慧(AI)、大數據/海量資料(Big Data),甚至是硬體製造。

然而就市場規模、發展階段而言,東南亞這塊公認最難咬的大餅之一(另一塊是印度),是大陸科技巨擘垂涎的新樂園。以硬體銷售為主業的小米也不例外。身價450億美元,自己本身就是亞洲第二大「獨角獸」的小米,自2013年起已經在星馬兩地設立零售點,而且在20173月宣布與當地企業Digiworld Corporation合作,進軍越南市場。10月初也藉由執行長雷軍出席印尼授權專賣店開幕的場合,宣稱小米要成為印尼的「在地公司」,且希望破除大家認為小米僅是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僵固印象,要引進小米生態系的所有產品。這一番談話,當然也是衝著印尼市場的未來商機而說的。

同樣對東南亞積極投資的East Ventures分析師表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東南亞,因為印尼大概是落後大陸5年,所以未來的3~5年將會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為我們將會看到過去一兩年開始的基礎建設將會在這段期間開始完工啟用,發揮作用」。

當基礎建設愈趨完善,物流成本就能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由於製造業不斷由大陸轉移至東南亞,人民收入提升,消費力增強,這一降一升之間,構成的黃金交叉,等到真的實現的時候才要進來這個市場就來不及了。已經熱得發燙的電子商務自然已經是國際投資人追捧的標的,而在黃金交叉成熟之前,解決基礎建設不足的物流問題和金融服務覆蓋率不足問題的新創企業,例如GrabGo-Jek以及一干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自然也是利之所在。

對人口老化、經濟成長已經觸頂放緩,而不再能有價格優勢的母國市場,面臨競爭已經陷入紅海的大陸企業來說,人口高達6億,除了泰國和新加坡外,人口結構都比大陸年輕許多,尚有人口紅利,且中產階級才剛要開始崛起。Google和淡馬錫去年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之前,東南亞網路經濟整體可望成長650%,達1970億美元,當中線上零售、線上套裝旅遊、線上遊戲等都將有大幅的成長,而人口眾多、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快速上升的印尼、菲律賓、越南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看到阿里巴巴和騰訊如此眼光遠大精準,搶先布局的強烈企圖心,除了機遇和大陸官方的支持外,不難理解為何這兩家公司能在短短的幾年間迅速壯大。

阿里巴巴、騰訊積極布局東南亞電商市場

阿里巴巴於20164月成為東南亞最大網購平台Lazada的最大股東,20176月又加碼投資10億美元。

東南亞地區消費能力強的城市中產階級正在快速崛起,成為全球消費品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而放眼全球市場的大陸網路巨擘阿里巴巴和騰訊均已進軍東南亞,想掌握這股龐大的網購商機。

根據Tech Wire Asia報導,阿里巴巴於20164月成為東南亞最大網購平台Lazada的最大股東,20176月又加碼投資10億美元,將其持股增至83%

Lazada是菲律賓、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最受歡迎的行動網購App,在印尼和新加坡市佔亦分居第二及第三。據Lazada網站資料,該平台目前已有來自12萬個賣家,2,500個品牌的1.5億種商品。

阿里巴巴更利用Lazada上的淘寶收藏(Taobao Collection)頁面,讓東南亞消費者也能購買淘寶的商品。而其旗下淘寶和天貓線上市集,讓阿里巴巴在東南亞地區更具影響力。

另家大陸網路巨擘騰訊支持的行動購物App蝦皮(Shopee)最近在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大受歡迎。行動App研調機構App Annie調查顯示,蝦皮的免上架費政策大受用戶歡迎,而其在2017年第2季的AndroidiOS的合計下載量排名第一。

在東南亞銷售商品的商家特別受蝦皮吸引,因為蝦皮能讓用戶無縫地跨越整個東南亞地區做生意,而不用擔心貨幣轉換問題,使其更容易實現經濟規模。

蝦皮於103日還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推出蝦皮購物(Shopee Mall)。該商場擁有逾10萬種產品。

騰訊積極拓展新市場 與阿里戰火延燒到印度

大陸市值最高的網路巨擘騰訊於20174月對印度估值最高的網路新創公司Flipkart投資7億美元,不但是該公司在印度投資的新里程碑,也意味騰訊及其最大對手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競爭,從大陸延燒到印度。

據印度財經新聞網站Livemint報導,騰訊是大陸網路經濟的主宰勢力之一,全國3分之2以上人口都是該公司即時通訊軟體微信和QQ的用戶。其中微信每天有超過10億人在使用,幾乎和Facebook2014年購併的WhatsApp不相上下。

就市值而言,騰訊已成為大陸網路公司的龍頭,但仍面臨兩大瓶頸。首先是大陸的網路市場即將飽和,幾乎已無大幅成長的空間。其次是騰訊的用戶雖超過10億人,卻無法像WhatsApp擁有真正遍布全球的客戶群。

騰訊因此將未來希望寄託於印度市場,短短2年內就在當地投資15億美元,對象包括印度最大電子商務公司Flipkart和線上叫車平台Ola2家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另外據傳騰訊曾洽談投資印度線上保險公司Policybazaar,但至今仍未敲定協議。

騰訊已成為印度創投圈中最具影響力的金主之一,和老虎全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 Group)等投資者並駕齊驅。

更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在印度進行一連串投資,讓該公司和阿里巴巴之間的戰火蔓延到印度。阿里巴巴也積極投資印度新創企業,包括當地估值最高的數位支付服務公司Paytm

對騰訊和阿里巴巴而言,隨著大陸網路市場發展成熟,若希望擴展新市場以維持公司成長,那麼印度自然而然成為首選,因為這是全球僅存尚未發展成熟的大型網路市場。

相較於大陸,目前印度網路市場的規模堪稱小巫見大巫;不過後者擁有龐大的潛在網路人口,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優勢。

為了拓展印度市場,騰訊延攬國際知名創投公司Sequoia Capital的投資分析師Tejeshwi Sharma加入,協助研究印度的新投資資訊。另外,騰訊駐香港高層主管Chris Huskey也密切追蹤該公司在印度的各項投資案。

騰訊2014年就在印度開設門市,希望在當地推廣微信,但未成功,因為WhatsApp早已獨霸印度的即時通訊市場。

因此自2016年起,騰訊在印度的發展重心轉向投資。消息人士透露,騰訊認為,印度網路市場的發展過程會有點類似大陸,只不過落後5~10年,因此希望及早在印度卡位;騰訊希望,未來2年在印度的投資不僅提供資金,還能開始參與公司營運,因此騰訊會支持有前景的印度公司,並希望能增加持股。

騰訊在印度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複製大陸的成功經驗。據Livemint採訪的5位消息人士透露,騰訊的高層主管在過去18個月內,多次前往印度拜會創業家和投資人;不過即使騰訊及其最大股東Naspers公司聯手在印度進行投資,要想擊敗阿里巴巴及其大股東軟銀的投資拍檔,其實並不容易,尤其阿里巴巴和軟銀合作投資Paytm,兩者的關係更加緊密。

此外,印度的創業風潮似乎逐漸降溫。據專門追蹤新創公司的研究機構Tracxn統計,印度的新公司創辦家數已連續2年下滑。

不過騰訊似乎不會因此退卻。消息人士表示,騰訊擁有充沛的銀彈,即使未來2~3年在印度砸50億美元投資,公司財務也完全不會受影響。

    

[Home]


2017/11/13 1.1.10. 陸電商雙11銷售額 衝破2,500億元人民幣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大陸網購大節雙11於昨(12)日零時正式落幕。阿里巴巴天貓今年雙11當日累計成交額達到歷史新高1,682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率約39.36%,更從逐年滑落的趨勢中反彈。有機構統計,今年雙11全網銷售額共達2,539.7億元,顯現大陸民眾驚人購買力。

昨日清晨於上海的天貓雙11媒體中心大螢幕上,最終成交額數字逾1,682億元,大幅超越此前眾多機構預測的1,500億元。此前,天貓雙11當日成交額的年增率逐年遞減,前年為59.7%,去年為32.3%。今年雙11,晚間11時成交額便突破1,600億元,年增率確定從逐年下滑的趨勢中反彈。

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雙11全天共有167個商家當日成交超過1億元,17個商家超過5億元,6個商家超過10億元。阿里巴巴資料顯示,蘋果成為成交額榜首品牌,美的、小米單日成交額也突破20億元。雙11消費者熱衷購買手機,成就了蘋果、小米的好表現。

另一方面,大陸電商京東從111日開始舉辦的雙11全球好物節下單金額突破1,271億元,年增率逾50%。下單金額前3名商品種類為手機、平板電視、筆電。在iPhone XiPhone8等機種的帶動下,蘋果也在京東上稱霸下單金額品牌榜。

星圖數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全網總銷售額規模達到2,539.7億元,其中天貓占銷售額比率66.23%,京東占比為21.41%,2大電商占據大多數市占,其他電商市占均未突破5%。

該數據顯示,海外購物今年成為各大平台搶奪重點,海外購物銷售額比率上,天貓為5.4%、京東為4.9%、亞馬遜為7.3%、唯品會為3.7%。

同時物流也是雙11大戰的重點,該數據顯示,今年雙11共產生包裹13.8億個。阿里巴巴數據顯示,天貓雙11產生的物流訂單就達到8.12億個,相當於2006年全年包裹量的3倍。

馬雲:雙11 阿里沒賺到什麼錢

今年天貓雙11最終以1,682億元人民幣(下同)成交額結束,大幅超越此前多數機構預期的1,500億元。對此龐大的消費規模,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卻表示,其實在雙11,阿里巴巴並沒有賺到什麼錢。阿里巴巴希望透過提升的技術、創新給消費者、商家快樂,贏得市場與利潤。

央視財經報導,馬雲受訪時表示,雙11並不是阿里巴巴在賺錢,而是希望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快樂。故阿里巴巴每年的雙11都必須大量提升技術,靠強大的技術支撐雙11,要靠創新贏得市場、靠技術獲取利潤。

今年最火紅的技術莫過於人工智慧(AI),對於今年是否為AI在電商領域大規模使用元年的問題,馬雲稱,阿里巴巴從2005年便大規模使用AI

如同呼應著馬雲的想法,今年天貓雙11的創新顯現在「購物+娛樂」之上,天貓聯手了眾多品牌打造快閃店、智慧門市,這些實體店面中最顯眼的便是有阿里巴巴相關的AIAR、支付等新技術加入,創新了商業模式,也提升消費者體驗和新鮮感、增加購買機率。

這次被用於10多家快閃店、智慧門市的阿里服裝搭配AI「時尚大腦」便是其中一個例子。該項目負責人賈夢雷表示,這項目從多年前便開始進行,集團內很多項目都是有長期的規畫。顯現阿里內部技術培養頗有十年磨一劍的意味。

天貓雙11至今已9年,需要吸睛焦點陸續出現才能吸引消費者投入。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昨日總結雙11成績時表示,雙11會繼續辦下去,但模式肯定會不同,大前提是要不斷的技術創新,才能在未來呈現不同的雙11

此外,馬雲也表示,像阿里巴巴這種公司不會一直疲累著去追逐風口,阿里會設法創造出新風口、新技術,讓更多企業享受這個風口而受益。

[Home]


2017/11/13 1.2.1.1. Apple watch夯 廣達吃補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蘋果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3因續航力增強以及可獨立聯網,廣獲市場青睞,目前銷售量正以年增五成的驚人速率成長,有助主力代工廠廣達(2382)業績成長。市場看好,Apple Watch Series 3有望成為今年度除iPhone X外,最令人矚目的蘋果產品。

法人認為,廣達今年受惠筆電景氣回升及伺服器需求激增,二大產品線出貨暢旺,下半年營運可望較上半年增溫,預估今年每股純益約4.56元,有機會創五年來獲利新高。

根據蘋果日前公布的財報顯示,Apple Watch出貨已連續三個季度成長五成,動能來自Apple Watch Series 3帶動銷售激增。研究機構Asymco更認為,若Apple Watch能夠繼續增長力道,累積銷量很可能將達4,000萬隻,累計銷售金額則上看143億美元(約新台幣4,290億元),並逐漸取代iPod,成為蘋果第三大營收主力。

據悉,廣達為Apple Watch主力代工廠,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常熟,除負責生產Apple Watch舊機種外,也獨家代工Apple Watch Series 3,該廠區自新一代產品發表後,目前產能利用率均呈現接近滿載狀態,日以繼夜趕工出貨,顯示Apple Watch Series 3銷售優於預期。

針對產能狀況,廣達一向不評論單一客戶。法人認為,廣達歷經近幾年的努力後,目前Apple Watch良率已越來越高,而該業務在今年開始貢獻集團顯著獲利,預料今年第4季穿戴式裝置貢獻的營收、獲利將比第3季更多。

廣達今年前十月合併營收達8,399.30億元,年增20.6%;其中,10月營收更衝上千億元大關,來到1,004.65億元,月增1.5%48.3%,創今年以來單月營收新高,業績表現不俗。

廣達預計明(14)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林百里將親自出席,屆時不僅將公布上季財報,也將展望未來營運概況,而Apple Watch明年產能規劃以及下一代新品訂單是否到手,也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Home]


2017/11/13 1.2.1.2. 仁寶大吃蘋單 加速轉型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代工廠仁寶(2324)在蘋果代工訂單大有斬獲,不僅逐步提高iPad代工比重,而且也已順利卡位Apple Watch代工鏈,藉由增加兩大蘋果訂單比重,降低筆電不振的衝擊,加速轉型。

仁寶為蘋果iPad主力代工廠,過往負責代工iPad Mini,但今年初已跨入主流機種9.7iPad。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曾指出,雖然全球平板市場已呈現衰退,但公司今年平板出貨量卻有望年增三成,主要成長因素來自「大客戶」的比重愈來愈高。

至於Apple Watch方面,由於仁寶今年以來不斷向蘋果展示出自家為Fossil GUCCILVPradaMichael Kors等精品手表商代工智慧表的技術,總算讓蘋果點頭成為Apple Watch第二家組裝廠,目前位於中國昆山廠已建置Apple Watch產線,並完成試產階段,近期可望量產出貨。

業界分析,蘋果選在此刻讓仁寶加入Apple Watch生產,主要著眼點有二大因素,第一是扶植第二代工廠,藉此削弱廣達的議價能力,其次則是看好未來新產品銷售能大幅提升,預先規劃更多產能,確保供貨無虞。

仁寶已獲得精品表商Fossil智慧手表大單,今年出貨量將倍增至120萬支。

[Home]


2017/11/13 1.2.1.3. 蘋果欲推出智慧眼鏡 牽涉技術、App開發生態、產業應用多面向 料將引起內容與穿戴產業震撼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蘋果欲在2020年前推出智慧眼鏡,可說是充滿著AR技術、App開發資源、產業應用等多面向的挑戰。

蘋果(Apple)發展擴增實境(AR)技術的傳聞甚囂塵上,甚至連該公司執行長Tim Cook10日接受Vogue專訪時,也曾暢談AR與時尚產業結合的可能性。彭博(Bloomberg)報導蘋果已籌建AR技術團隊研發相關軟硬體,CNBC則認為,可參考蘋果開發新產品的過往,著墨蘋果發展AR技術可能的動向。

基於AR技術的智慧眼鏡,人們或可在Google Glass上得到一些既有的應用想像,如閱讀App訊息、導航,或發送指令等,使用者可在鏡片上獲取融合數位訊息與真實影像的內容。

搶先部署App資源為關鍵 ARKit重要性倍增

CNBC認為,蘋果若真如報導所言在2020年以前推出智慧眼鏡,那麼App方面的發展成熟度將會是觀察指標。蘋果生態圈倚賴開發工具與開發者來積極建構App內容,若以這一點來觀察蘋果的發展動向,蘋果推出ARKit則可驗證此一說法。此外,如IKEA等實體零售業者,對於發展AR體驗也抱持高度熱忱,消費者可預先使用AR裝置來模擬家具可能擺放的位置與方式,增加消費樂趣等,更別提如Pokemon GO等遊戲App,進一步提高人們從事AR遊戲的沈浸度。

據報導,蘋果也開發可能作為AR操作的新作業系統rOS,這也意味著蘋果可能將現今在iPhone上的AR體驗方式,轉移到類似智慧眼鏡等的AR裝置上。實際上,蘋果在2015年購併AR新創Metaio,其部分已揭露的專利技術,如藉由紅外界鏡頭捕捉使用者在真實物體上手勢動作的「熱觸控」(Thermal Touch),以及適用於穿戴裝置上的人機界面設計,讓蘋果已有相關的技術基底來發展智慧眼鏡上所需要的AR技術。一如蘋果發展人臉辨識技術時,早已購併PrimeSenseRealFace這兩家科技新創。

CNBC推測,借助Metaio的熱觸控技術,蘋果可推出結合AR視覺資訊與Apple Map的圖資系統,並以Siri聲控指揮,提供使用者更真實的視覺導航與虛擬的圖資內容,而這一切全部經由智慧眼鏡、手勢以及聲控指令來完成。

AR技術牽涉敏感隱私風險 人群影像應用恐遭冷凍

不過,蘋果到底要以何種方式來切入AR產業,實際上仍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在過去,Google Glass曾讓大眾為之驚豔,卻因涉及敏感的人群隱私問題而被打入冷宮;社交媒體Snap的智慧眼鏡Spectacles,因錯估市場需求造成4,000萬美元的虧損。顯然,隱私爭議與市場需求是AR產業的隱患,尤其是前者,更是蘋果長期以來極力避免的敏感內容,故CNBC認為可以想見的是,關於照片或是影片等影像應用,蘋果有可能傾向維持使用在手機載具中,而非智慧眼鏡上。

排除這些既有的使用爭議,CNBC推測的蘋果智慧眼鏡應用,還是聚焦在導航技術上,如市區或是室內建築物的導航;或搭上近來蘋果進軍企業端應用的腳步,智慧眼鏡可以做為語音、視訊商務會議或是日常工作內容,如電子郵件發送、語音或是視訊訊息使用等,Google Glass轉向工廠端的虛擬應用也可能為蘋果智慧眼鏡的著力點,甚至,蘋果動作頻頻的智慧醫療領域,也有可能是智慧眼鏡可以投入的應用產業。

導航、企業端應用、智慧醫療 蘋果智慧眼鏡產業應用空間大

對蘋果而言,只有裝置而沒有相關應用資源,並非該公司的產品風格,但空有好的軟硬體而無可獲利的商業模式,恐怕也非蘋果所樂見的,故CNBC進一步推論,除了販售硬體的獲利外,在rOSApp平台上販售App同樣可行,此外,電信商也可從智慧眼鏡所需的實時資料傳輸中,收取相關的傳輸費用,最終形成蘋果、消費者(開發者)與電信商三贏的局面。

然而,蘋果開發智慧眼鏡是否代表著智慧型手機步入被取代的命運。CNBC並不認同這樣的想法。相對的,未來有太多新科技新事物融入生活之中,智慧眼鏡恰可成為一種工具,如教導人們如何為電動交通載具更換電池、如何替換家中的智慧太陽能板、提醒人們在搭乘民航班機時該如何報到登機等。更甚者,當微軟(Microsoft)Facebook競相發展混合實境(MR)AR裝置,其他科技巨頭也紛紛踏入相關的實境技術時,蘋果若無相關布局甚至技術藍圖,對其尋找取代iPhone的明星產品上,恐怕缺少令人期待的科技元素了。

[Home]


2017/11/13 1.2.1.4. 微軟WMR鎖定中階VR市場 盼獲休閒遊戲玩家青睞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微軟(Microsoft) Windows Mixed Reality (WMR)平台看似與一般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無異,深入探究後會發現微軟有意與眾多的高階頭盔,以及陽春型的行動頭盔區隔開來,利用WMR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打入中階市場。

WMR是微軟以Windows 10為軸心所打造的虛擬實境(VR)生態系統,用戶只要將頭盔連結Windows 10裝置就能迅速投入VR世界,強調設定比Oculus或宏達電的VR頭盔還簡單,價格可能還更便宜(視選擇的項目而定)

New Atlas報導,目前VRAR和其他類似的技術的名稱使用方式,以及確實的定義並無明確的界定,微軟偏好以混合實境(MR)為自己的系統命名,顧名思義就是指現實世界場景和電腦圖像混合,如同HoloLens一樣。

乍看之下微軟的WMR跟其他系統沒有太大的差異,某種程度來講確實如此,但從一些角度來看,微軟在當前眾多的VRARMR裝置當中顯得相對突出。例如微軟對桌上型和筆記型電腦(NB)提供支援規格,MR裝置通常可與一般硬體配合使用,因此更多人會有機會使用技術,而且比起Oculus、宏達電和Sony的全功能、加值型頭盔還便宜。

當然WMR連結PC等硬體有其缺點,例如玩高階的VR時圖像和連結可能打折扣,但微軟提供各種硬體和價格的選擇,用戶可以選擇想要連結VR的方式。微軟也準備推出一個加值版WMRPC規格和頭盔品質足以與RiftVive媲美。

WMR支援行動追蹤,但此功能是由嵌入頭盔的相機來處理,而不是外部掃描器或感測器,用戶可以起身,而且行動更自如。從WMR裝置的配備看來,它似乎是定位在高階VR頭盔和置入手機的行動VR頭盔之間的市場。

戴爾(Dell)Visor是市面上第一個WMR產品,除此之外,微軟和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華碩、惠普(HP)、宏碁和聯想等硬體製造廠合作,但這些廠商製造的裝置比較像是其他VRAR頭盔,戴在頭上即可立刻前往數位世界探險。目前WMR裝置售價為299美元起跳,目前上市的產品解析度和鏡片規格差距不大,目前裝置都有電線,所以不能走太遠。

設備軟體方面,首先需要安裝Windows 10 Fall Creators Update,裡頭有WMR各種酷炫功能。處理器最基本要求是英特爾(Intel)Core i5-7200U8GB RAM,但也可以使用英特爾HD Graphics 620或更好的處理器來提升圖像品質。用戶若希望有最好的VR體驗,可以Windows Mixed Reality Ultra來輔助。

整體而言,WMR可視為一種中階VR系統,微軟希望鎖定休閒式的遊戲玩家,這個族群通常不需要太昂貴的高階頭盔,但希望自己的VR裝置比行動頭盔更好。WMR擁有一般VR的功能,例如360度觀看YouTube影片,但最主要的重點在於設定(無須安裝額外的感測器),硬體規格門檻低,以及無所不在的Windows 10,微軟希望藉由簡易的設定和硬體連結VRARMR來吸引更玩家嘗試WMR

[Home]


2017/11/13 1.2.2.1. 3Q17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4,460萬台 [ 電子時報 茅堍]

蘋果藉著iPadiPad Pro產品雙重策略的推動,目前整體iPad出貨量已連2季年增。

僅管2017年第3季蘋果(Apple)、華為、聯想與亞馬遜(Amazon)平板電腦出貨量都有錯的成長,但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其他業者的拖累下,當季平板電腦整體出貨量仍年減5%,達4,460萬台。不過相較於第2季出貨量4,370萬台,仍然季增2%

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表示,雖然先前蘋果iPad出貨量曾連續13季年減,但近來藉著9.7吋較低價iPad,與高價iPad Pro產品雙重策略的推動,不但已連續2季出貨量年增,整體iPad產品平均售價(ASP)也攀升至468美元。

資料顯示,第3季蘋果iPad出貨量年增11%,達1,030萬台,居各業者之冠。出貨佔比也由2016年的19.8%,揚升為2017年的23.1%。不過相較於第2季出貨量,仍然季減10%

此外,第3季大中華區iPad銷量年增25%;印度市場銷量更是年增39%

至於Andoid平板電腦龍頭業者三星,雖然第3季出貨量大幅下滑15%,但仍以560萬台居次。三星出貨佔比則是由14.0%,下滑為12.5%,為前五大業者中,唯一出貨量與出貨佔比均呈下滑的業者。

相較於三星出貨量的持續年減,大陸華為平板電腦出貨量則在不斷成長。第3季出貨量更是大幅年增27%,達320萬台,出貨佔比也攀升至7.2%

目前華為平板電腦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仍僅佔該公司整體出貨量的個位數百分比。如果華為能夠成功打開美國市場的話,預期該公司市佔還會出現顯著成長。

近來較專注於高價平板電腦產品組合的聯想,第3季出貨量也年增9%,達300萬台,出貨佔比為6.7%。至於亞馬遜Fire平板電腦出貨量,則是大幅年增25%,達250萬台。出貨佔比也由4.3%攀升至5.6%

再就平板電腦作業系統而言,第3季運行iOSiPad產品是唯一出貨年增的作業系統,幅度達11%

3Android平台平板電腦出貨量雖然季增5%,但年減8%,達2,780萬台。出貨佔比也由2016年第3季的63.8%,下滑為2017年同期的62.1%

Android平板電腦出貨量下滑主要是受到白牌業者出貨量大幅年減的影響。但近來蘋果調降傳統iPad產品售價所推動的銷售成長,也對Android平板電腦市佔造成相當的衝擊。

至於運行Windows系統的平板電腦,第3季出貨量年減14%,僅達670萬台,出貨佔比更是滑至15.0%。預估除非有業者推出運行該系統的中與低階平板電腦產品,不然未來Windows平板電腦市佔恐怕很難會出現顯著成長。

 

[Home]


2017/11/13 1.2.3.1. i8銷售不佳 蘋果供應鏈面臨砍價壓力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iPhone 8iPhone 8 Plus買氣弱,業界傳出,蘋果繼削減供應鏈訂單之後,為確保自身獲利,近期再度通知相關協力廠,未來一季需調降iPhone 8iPhone 8 Plus零件報價10%15%,惟因供應鏈還在議價,將要求主要組裝廠和碩、緯創等先行吸收成本,也使得相關組裝廠率先面臨壓力。

遭點名的蘋果相關供應商皆未評論單一客戶訊息,蘋果也並未此對外說明。業界人士透露,因應iPhone 8iPhone 8 Plus銷售不佳,蘋果為穩固自身獲利,陸續邀集供應鏈評估未來一季調降價格。

蘋果因應銷售市況、行銷成本、產品周期等,已通知iPhone 8系列供應鏈,包含PCB、機殼等關鍵組件供應商未來一季降價一成至15%不等,惟因供應鏈還在議價,將要求主要組裝廠包含和碩、緯創等先行吸收成本。

據了解,蘋果供應商仍在議價,因此未來備料價格變化將先由組裝廠先行吸收成本,也促使組裝廠在生產訂單的變化。

外傳iPhone 8iPhone 8 Plus組裝訂單分別由和碩、緯創承接,兩大廠也將面臨相關壓力。和碩先前便對外坦言,「今年確實比較辛苦」,尤其第3季還遭遇缺工、缺料的問題。

儘管蘋果主力合作夥伴鴻海並未對外評論相關市場消息,不過,業界解讀,鴻海集團iPhone 8 Plus訂單的部分傳出陸續外溢至緯創的原因之一,就是動態反映相關供應鏈調整情況;此外,iPhone X銷售超預期並進入製造高峰,鴻海也無力分身乏術兼顧iPhone 8系列產品生產。

市場人士觀察,蘋果新機供應鏈報價過往在第4季維持一定高檔,不過,因應iPhone 8iPhone 8 Plus銷售情況與終端行銷費用等考量,蘋果相較往年提早展開議價作業。

在供應鏈價格微調上,業界傳出PCB方面主要針對一般軟板與複合板價格,惟個別廠商因生產規模而存在議價落差,若在iPhone X用板出貨量大幅成長的情況下,就算iPhone 8 Plus均價下調,第4季整體獲利表現仍將優於前一季。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PCB、機殼等關鍵組件外傳遭遇降價壓力,被動元件、快閃記憶體價格方面目前至明年仍將維持高檔。對此,組裝廠則初步研判,明年若此部分相關關鍵組件價格持續上漲並能由顧客方面先即時備料,才對組裝廠影響不大。

蘋果砍價i8供應鏈 類載板鏡頭沒在怕

蘋果傳出要求iPhone 8iPhone 8 Plus供應鏈調整報價,惟台灣部分供應鏈報價外傳仍將逆勢上漲,主要包含類載板、光學鏡頭等含金量較高的領域,廠商擁有技術門檻優勢,不受此波降價衝擊。

市場觀察,近期蘋果陸續邀集供應鏈評估未來一季調降iPhone 8iPhone 8 Plus零組件報價,外傳坐下來談判之際,相對部分供應商預期多數人會向蘋果表態讓利,光學鏡頭龍頭廠卻逆勢喊出調高報價,主要是因應整體生產技術難度提高,不只無法降價、還需要調高售價,否則將影響供貨量。

業界認為,由於光學鏡頭龍頭廠商具有獨特技術門檻優勢,一旦減少供貨將引發旗艦機種生產不順問題,因此反而在個別廠商議價之際,逆勢價格傳出調漲。

PCB相關類載板方面的製程,也是傳出此次逆勢上調報價的一大亮點應用。由於類載板朝向細間距設計,將讓手機工藝設計有更多空間、重量也更便於單手掌握,技術門檻也相對任意層HDI高出許多,外傳報價約高於HDI五成至翻倍,加上新技術也有利於超窄邊框、一體成型玻璃透明設計等多樣創新,也提高供應鏈價值。

[Home]


2017/11/13 1.2.3.2. iPhone X難產變順產 GIS大功臣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下令集團旗下觸控廠GIS業成,協助解決日本夏普供應iPhone X鏡頭模組與Face ID模組兩大貼合問題,目前已經獲得解決。郭台銘論功行賞,要求這兩大模組貼合業務,在今年底移至GIS深圳廠生產,受惠iPhone X可望大量出貨,將帶動鴻海與GIS明年第1季業績爆發。

業界人士表示,今年iPhone X生產不順,主要卡在相機模組與Face ID模組兩大關卡,主因要把許多零組件,整合到模組裡,貼合工序非常複雜,而夏普的專長是鏡頭製造,並不是整個相機模組與Face ID模組的貼合,也導致iPhone X初期產量偏低,一機難求。

據了解,GIS董事長周賢穎10月下旬在郭台銘要求下,帶領高達200人團隊至日本,協助夏普解決鏡頭模組與Face ID模組的貼合問題。周賢穎及其團隊,這次透過貼合工序的重新設計與改變貼合材料,成功解決了卡關iPhone X大量生產的最大難題。

GIS團隊解決了鴻海集團最大客戶蘋果的生產難題,也讓周賢穎再次獲得郭台銘的賞識。隨著問題解決,GIS多數人員已返回該公司,目前仍有4050人留在日本,準備把在夏普的鏡頭模組與Face ID模組貼合作業,在今年底銜接到GIS深圳廠來做。

業界人士指出,鴻海將夏普兩大模組的貼合作業,移至GIS深圳廠進行,是郭台銘對GIS團隊優異技術的肯定,並有利GIS提升明年新款iPhone訂單比重,帶動2018年業績展望更看好。

GIS在貼合技術的優異能力,不僅郭台銘知道,連蘋果也非常清楚,大客戶的許多觸控貼合新產品,先在競爭對手做了三到五次,良率才逐步提升,可是一交到GIS手上,該公司做了兩次,良率就會上來,使蘋果對GIS也非常信任。

GIS兩大單到手 下季不淡

GIS業成解決iPhone X的相機模組與FaceID模組兩大貼合問題,今年底將由日本夏普拉回至GIS深圳廠生產,由於多了兩大模組產品線的訂單,使得GIS明年第1季業績可望淡季不淡。

GIS深圳廠原先是生產iPad等平板電腦的觸控面板貼合,同時,GIS原先僅供應iPhone X3D Touch貼合產品。如今隨著iPhone X的鏡頭模組與Face ID模組,均交給GIS來做,可望帶動GIS明年第1季業績爆發。

GIS深圳廠因為產能與腹地有限,該公司董事會也通過明年成都廠28.98億元的資本支出預算案,主要是配合客戶建立新產品的產能需求。外界認為,GIS擴產的舉動,是與iPhone X的熱賣有關。GIS受惠iPhone X陸續出貨,第3季稅後純益25.89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季增81.6%,年增162.3%,每股純益為7.63元。前三季稅後純益49.46億元,年增286.8%,也創歷史新高,每股純益15.51元。

[Home]


2017/11/13 1.2.3.3. 3Q17美國市場智慧型手機年減1.5% 摩托羅拉重返前五大業者之列 [ 電子時報 茅堍]

最新資料顯示,第3季美國地區摩托羅拉行動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90.9%,重返前五大業者之列。

受到美國消費者對蘋果(Apple)新款iPhone手機採取觀望態度的影響,2017年第3季當地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減1.5%,僅達3,950萬支。

根據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資料表示,雖然第3季美國市場中興通訊(ZTE)與摩托羅拉行動(Motorola Mobility)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分別年增27.8%90.9%;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出貨量也呈現小幅成長,但蘋果iPhone出貨量年減7.7%,為唯一出貨量出現年減的前五大業者。

資料顯示,由於不少美國消費者有意等到iPhone X上市後,再決定是要購買iPhone XiPhone 8系列手機,使得第3季當地整體iPhone手機出貨量僅達1,200萬支。出貨佔比也由2016年第3季的32.5%,下滑為2017年同期的30.4%

三星則是藉著Galaxy S8A5等機型,分別在高階與中階手機市場受到消費者歡迎的帶動,第3季整體手機出貨量微幅年增2.1%,達990萬支,排名第二。三星出貨佔比也由24.2%,攀升為25.1%

排名第三的樂金,也藉著擴大在如SprintAT&T等主要電信營運商中的銷售,使該公司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3.0%,達680萬支,出貨佔比也揚升至17.2%

大陸業者中興通訊則是在預付市場有相當強勁的銷售表現,尤其是在電信營運商Tracfone所提供的預付服務中。目前中興通訊已由TCL旗下的阿爾卡特(Alcatel),與美國Blu等業者手中奪得不少市場。該公司智慧型手機出貨佔比也由2016年第3季的9.1%,揚升為2017年同期的11.6%

至於已歸華為旗下的摩托羅拉行動,則是藉著各主要電信營運商擴大銷售該公司的Moto Z2 Play等流行新手機,使第3季出貨量大幅年增90.9%,達210萬支,重新回到暌違近2年的前五大業者之列。

[Home]


2017/11/13 1.2.3.4. i8慘遭冷落 本季產量恐減6 iPhone史上首次 Plus版銷量超越4.7 [ 蘋果日報 林文彬]

蘋果今年一口氣推出iPhone XiPhone 8 PlusiPhone 8,其中缺乏賣點且螢幕最小的iPhone 8慘被消費者冷落,成為史上第1支銷量被PlusiPhone超越的4.7吋版iPhone。專家預期,在iPhone XiPhone 8 Plus夾擊下,iPhone 8本季產量最多可能大減6成,組裝i8的和碩(4938)產能利用率恐下降。

和碩產用率估下降

根據研究業者canalys的數據,iPhone 8上季出貨量為540萬支,iPhone Plus630萬支,這2iPhone都未擠進出貨量前5名。iPhone 7上季以1300萬支的出貨量成為全球出貨量最高智慧手機,iPhone 6s2790萬支)。

蘋果在930日止的上季賣出4667萬支iPhone,但該公司未公布iPhone各機型銷量。不過,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表示,iPhone 8 Plus寫下PlusiPhone開賣初期最佳銷售表現,這讓蘋果「有點意外」。

有「地表最強蘋果分析師」的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由於iPhone 8需求低於預期,iPhone 8本季產量預估將大減50%60%。他說:「iPhone 8重大賣點較少且價差不大導致消費者偏好iPhone 8 Plus,我們預期2018年度第1iPhone 8生產訂單將季減50%60%,和碩產能利用率可能下滑。」

iX產量增35~45%

不過,郭明錤也指出,從新iPhone訂單可能更多樣化和新iPhone可能搭載更吸引人的功能來看,凱基仍看好2018年度下半年和碩成長動能。郭明錤對在全球熱賣的iPhone X持樂觀看法,預期iPhone X本季產量將比上季增加35%45%,達到2500萬至2700萬支,銷量介於2200萬至2400萬支。

iPhone X不只大受果粉歡迎,連前微軟Windows部門總裁辛諾夫斯基(Steven Sinofsky)也讚美這支手機。辛諾夫斯基上周在推特說:「使用iPhone X很快樂,蘋果應獲得讚美,該公司在史上最成功產品上創造新典範。」

[Home]


2017/11/13 1.3.1. 鴻海威州簽約 將推8K+5G生態系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在美國時間11日(台北時間12日)與美國威斯康辛州政府簽約,在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率隊之下,正式敲定四年內當地100億美元的投資合約,目標推動8K+5G生態系統發展。鴻海集團昨(12)日發布最新聲明強調,將在當地推動8K+5G生態系統,該園區面積達1000英畝,將結合當地技術、勞動、資本密集優勢。

據鴻海集團目標,在當地生產的世界最先進大尺寸液晶面板,應用範圍從最新世代電視、自動駕駛汽車、航空器系統以及教育、娛樂、健康醫療、尖端製造、辦公室自動化、互動零售到安全生活等,全面革新消費者日常科技體驗。

此外,該園區內預計包含液晶顯示面板後段模組、顯示器模組精密機構件加工以及成型、最終產品組裝等服務。

郭台銘也在聲明中特地對美國總統川普等人致謝。郭台銘表示,感謝美國總統川普的領導以及為美國創造就業的理念,也感謝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Scott Walker)以及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公司(WEDC)的合作與支持,讓鴻海能在威斯康辛州打造世界最先進的面板製造園區。

[Home]


2017/11/13 1.3.2. 高通權利金風暴再擴大 Android陣營恐跟進拒繳 華為、三星傳將出手 後續談判動向詭譎難料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Android陣營手機業者傳將跟進暫停支付權利金,恐擴大衝擊高通。

近期高通(Qualcomm)陷入屋漏遍逢連夜雨的處境,不僅與蘋果(Apple)官司訟訴愈演愈烈,緊接著遭到博通(Broadcom)出價1,300億美元企圖收購的一記悶棍,近期大陸手機供應鏈又傳出華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恐將跟進暫停支付高通權利金,希望迫使高通針對權利金收取方式的合理公平方式,重新回到談判桌上,後續權利金談判動向更詭譎難料。

事實上,高通先前在法說會上已透露,目前除了蘋果之外,還有一家大陸手機品牌業者亦拒絕支付權利金,全球Android陣營手機業者可能跟進,抵制高通權利金的情形,不僅使得全球4G權利金爭議戰火趨烈,後續5G權利金談判走勢亦更詭譎難料,隨著愈來愈多手機客戶有意採取拒繳權利金的策略,這恐怕已成為高通2018年權利金收入的最大障礙。

目前高通權利金收入幾乎佔公司平均獲利逾70%,因此,客戶端陸續傳出拒付及暫停支付權利金,並等待重新談判的消息,其實對於高通來說影響頗大,尤其這一波由蘋果帶頭強硬不支付權利金的動作,讓各國公平交易機構紛要求高通不得再以整機方式抽取權利金,以免違反公平交易原則的作法,更顯得合理且站得住腳。

供應鏈業者表示,大陸手機品牌大廠華為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約在1.5億支水準,儘管華為手機的平均單價相對較低,約在300美元,但華為每年支付高通的權利金費用,約佔高通權利金收入5~10%,加上華為擁有自家基地台技術,以及許多其他相關專利,遂決定暫停支付高通權利金費用。

至於三星本身在技術及專利的廣度與深度,明顯不遜於高通及華為,加上南韓公平委員會已責成高通重新談判權利金收取方式,三星當然有本錢暫停支付高通權利金,這一波權利金風暴從蘋果開始,一路滾雪球到Android手機陣營,恐讓高通2018年權利金業務面臨頭痛的窘境。

供應鏈業者指出,以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年需求約15億支規模來估算,蘋果旗下iPhone系列產品年出貨量約2~2.5億支,由於iPhone平均單價高達700~800美元,在高通抽取權利金模式以整機成本作為抽取的計價基礎下,蘋果拒付高通權利金的動作,恐衝擊高通年收入(60~70億美元)約達30%的比重。

目前看來,光是蘋果、華為兩家手機品牌業者暫停支付高通權利金,便將影響高通2018年權利金收入逾3分之1,若再加上三星及其他Android陣營手機業者亦不甘示弱,不願讓蘋果、華為看似擁有更多的技術及專利優勢,而選擇跟進拒付高通權利金及打官司策略,以爭取重新談判的更多籌碼,高通2018年權利金收入縮水的危機恐將愈益擴大。

 

[Home]


2017/11/13 1.4.1. 紅色供應鏈 入侵NOR領域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紅色供應鏈入侵當紅的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領域。大陸NOR晶片供應龍頭兆易創新,獲當地晶圓代工一哥中芯國際力挺,全力搶進NOR Flash生產,中芯承諾每月提供兆易創新2.5萬片產能、占全球NOR供應量近三成的規模,大舉拓展大陸NOR Flash版圖。

中芯力挺兆易創新,大舉開出產能,為正處於缺貨的NOR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牽動旺宏、華邦電等台廠神經。

記憶體業者透露,兆易創新新增產能預定在明年第1季陸續投片,加計台灣主要供應商旺宏和華邦電,以及晶豪科等,也都同步增產搶食商機,恐讓NOR晶片明年首季再掀價格戰,其中尤期是中低容量產品,競爭壓力加大。

台灣廠商也嗅到相關威脅,旺宏董事長吳敏求日前法說會上,釋出本季「還看不太清楚」的訊息,指的就是NOR市場將遭中國大陸新增產能干擾的問題,預估低階市場將先受到衝擊。旺宏當時強調,該公司近年在品質和服務扎好基礎,同時提升高階產品比重,預料衝擊有限。

NOR晶片在全球兩大供應商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和美光(Mircon)相繼宣布淡出,但終端需求大開下,今年大缺貨,報價翻漲,年初以來每季均漲價,應用在汽車和商務型電腦的高階產品更是大排長龍。

NOR大缺貨,大陸業者格外眼紅,全球第四大、中國最大NOR記憶體供應商兆易創新,今年6月即積極想擴大NOR產出,但礙於矽晶圓缺貨,中芯無力支援,武漢新芯也轉向全力支援自家生產,使得兆易創新到處碰壁,增產數量有限 。

不過,中國官方全力發展記憶體的政策方針 ,為兆易創新打開新機。業界透露,兆易創新獲中芯力挺,中芯承諾以每月提供2.5萬片產能給兆易創新,為其代工生產NOR記憶體,以目前全球NOR記憶體每月產量約8.8萬片計算,增產的數量近三成之多。

加上國內二大廠旺宏和華邦電也都同步增產NOR晶片,以記憶體代工為主的力晶,也宣布將配合晶豪科,重啟NOR產能,相關產能陸續到位,若加上武漢新芯也大舉投入,都為原本供不應求的NOR型快閃記憶體,投下新變數。

國內二大供應商也加入擴產。華邦電宣布,中科廠預定今年底月產能將由4. 4 萬片,增至4.8萬片,未來將再增加到5.2萬至5.3萬片,必要時可再增至5.5萬片時,新增主要增產NOR晶片;旺宏下半年將高階產品移至12吋生產更新的製程生產。

閱報祕書/NOR 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

NOR Flash是主要的記憶體產品之一,可把應用程序直接在記憶體內運行,不必再把代碼讀到系統RAM中,分為Serial(序列式)、Parallel(平行式)二種。

NOR Flash因傳輸速率快且穩定,一直被用來作為儲存各項程式碼重要記憶體,尤其和DRAM整合多晶片封裝(MCP),近幾年也成為各大品牌智慧手機關鍵的記憶體元件,但因容量無法如NAND Flash持續提升,NAND Flash地位已遠遠超越NOR Flash

明年下半年 DRAM將打割喉戰

DRAM漲勢不斷,後遺症逐步顯現,通路商表示,因記憶體漲幅過大,下游應用端,尤其是筆電和部分智慧手機等市場,不堪侵蝕獲利,已開始朝降低搭載量抵制,加上部分新產量陸續在2019年產出,研判明年下半年,DRAM漲勢將止步,價格有下修壓力。

根據顧能(Gartner)最新研究報告,三星、SK海力士及中國大陸福建晉華、合肥睿力等公司的增產計畫,都為未來DRAM市場投下新變數,明年DRAM產值雖仍可成長11.8%,但成長已低於今年的67.8%,到2019年,在新產能增加,重陷價格戰下,年產值將衰選25.9%,且預估有二年的殺戮戰。

記憶體通路商表示,三星等主要記憶體大廠通路仍調漲DRAM合約價之下,明年首季DRAM價格仍可望居高不下,不過,DRAM從去年下半年起漲後,已連六季上漲,今年漲幅更逾七成,已讓不少下游應用端吃不消。

雖然業者仍強調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到明年還是無法解決,預估明年新增DRAM供給約21~22%,需求增幅卻達22~23%,供給仍有缺口。DRAM榮景讓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在今年各季都繳出亮麗財報,不過,DRAM價格漲幅過大,估計到明年首季,價格和今年初比,漲幅將達八成之高,也打破業者節制性擴產計畫。

例如三星稍早宣布計畫打算改裝南韓華城廠 16 號線, 將原本生產用來生產 2D儲存型記憶體,轉去生產DRAM,月增8萬到10萬片,總產能從當下的39萬片提高到最多50萬片,明年首季產出開始釋出。

此外,SK海力士也宣布在無錫投資86億元,興建第二座晶圓廠,預估2019年投產。預估增產效應,恐讓買盤在明年下半年轉趨觀望。

[Home]


2017/11/13 1.4.2. PC出貨減 台達電、光寶10月黯淡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PC相關產品出貨減,光寶科(2301)、台達電(230810月營收都比9月高峰下滑,光寶科10月營收為176.36億元,比9月減少11%,台達電10月營收為194.43億元,也比上個月少了6%。

時序已進入第4季,PCNB出貨逐漸從高峰向下走,加上10月又是季初,正好是客戶拉貨最不積極的時候,台灣兩大電源龍頭業者光寶科、台達電營收都受到影響。

光寶第2季起就因為調整相機模組營運而讓營收衝勁大減,第3季更因為認列全資持有的機構件子公司LOM商譽損失而轉盈為虧,由於,光寶科10月營收為176.36億元,月減11%及年減14%。光寶科光電產品10月份營收占比為21%,不可見光LED需求持續成長、LED元件市占率擴增、LED車用照明出貨順暢及中東市場LED路燈出貨擴展帶動下,整體LED相關產品營收年增近兩成。

資訊產品10月營收比9月下滑近12%、營收占比為56%,其中,雲端運算高階伺服器、網通設備電源管理系統及AI智慧居家設備電源產品出貨成長帶動下,電源事業10月營收年增超過1成,而飽受NAND缺貨的儲存裝置部門10月份占整體營收16%。

台達電10月營收為194.43億元,比創歷史新高的9月營收下跌6%,不過台達電在日前法說會時表示,比起過去第3季為營運高峰、第4季開始下滑,今年趨勢改變,第4季表現不會比第3季差。換句話說,今年台達電第4季營收走勢很有機會重現i6上市當年的盛況,當年台達電在獨家供應iPhone熱壓式扼流圈與遊戲機電源供應器加持下,第4季才是全年營運的高峰。

[Home]


2017/11/13 1.5.1. 行動連結與工業4.0 成未來產業競爭優勢關鍵 [ 電子時報 陳明陽]

連接雲端的移動連結與製造連結,將是產業未來成長與競爭優勢的關鍵。

全球汽車製造商與零件供應商均在探索,如何從3D列印、行動連結(Connected Mobility)、工業4.0及智慧製造應用中,獲取企業的長期利益。德國博世(Bosch)認為,智慧移動連結可提升行車安全與車隊管理,而工業4.0有助於降低成本,因此將是產業未來成長與競爭優勢的關鍵。

Autocar Pro報導,博世長久以來一直是移動連結與工業4.0的倡議者,20179月在印度新德里一項活動中,博世表示運用連結能力達到精密的資料整合,影響所及將橫跨農業、健康照護、製造、移動及智慧城市等不同領域,並將在不久的未來形成一個完全連結的服務生態系。

智慧移動(intelligent Mobility)、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與其他物聯網(IoT)等數位技術,不僅讓車輛與人類有更好的互動性,也讓車輛間交換資料的效率更高。藉著將車輛內外的系統,連結至智慧移動解決方案、科技產品及服務供應商,博世將提供更為智慧的駕車體驗,並讓工業4.0成為通往製造現場連結的途徑。

博世基於IoT提供給所有車輛市場區隔的連結解決方案,包括Diametrix 1.0Diametrix 2.0Tripmetrix 1.0iTraMS,目前部分已在商用車輛領域取得極具意義的應用成果,為包括出租公司、政府機關及STU等不同規模組織的每日營運提供極大的支援。例如目前大約已有5,000部在農場作業的曳引車,配備博世與Mahindra & Mahindra合作開發的Digisense系統。

博世的移動連結解決方案日益重視行車安全,提供緊急支援呼叫、盜油檢測、地理圍欄(Geo-fencing)、車速監測、車輛診斷及車輛追蹤等各種車載診斷(OBD)裝置。

這些OBD裝置以電信營運商的SIM卡連上行動網路,將車輛的統計資料上傳雲端伺服器儲存與分析,並將監測車輛所需的完整控制資訊,如車輛所在位置、車速、駕車模式細節等,傳輸至車隊擁有者的行動裝置。

博世的連結平台也具備即時系統診斷能力,可持續監測車輛的運作狀況,能提供確定故障點的相關資訊,並預先傳送至修車廠,以利車輛到達後迅速解決、修復,縮短車輛故障停止運作的時間,提升車隊生產力,有助於達到更好的車隊管理。

製造現場連網的效益包括擴大製程彈性、提高物料效率及降低複雜度。製造連結(Connected Manufacturing)統合製造商、庫存平台、製造現場、品質管制及售後服務,讓彼此以最高效率協同運作。

製造連結在多個檢查點部署感測器,將收集的資料上傳雲端進行分析,能掌握所有與製造相關的狀況。而以數位鏈結整合製造程序,可達到透通的資料流(Data Flow)與管理,能讓所有相關人員直接取得即時資料,以加速關鍵決策、提高生產力。

工業4.0的效益無庸置疑,括微、小及中型企業(Micro,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MSME)在內的各種公司,都將受惠於透通的資料流與工業4.0的優勢,而這些創新的工具,都將成為產業未來投資的標的。

[Home]


2017/11/13 1.5.2. 佳世達、群創、茂林...高喊 [智慧製造],關燈工廠 在台正流行 [ 工商時報 袁顥庭、李淑惠]

兩岸缺工、工資高漲,使得關燈工廠趨勢延燒。近年回台生產的企業不約而同打造關燈工廠,佳世達將自家龜山廠導入工業4.0智慧工廠的解決方案,建置智慧自動化設備完整管理系統,群創、茂林回台投資打造關燈工廠,人力減半、良率提升,鴻海在大陸也有5座關燈工廠,內有6萬台工業機器人。

因應工業4.0,佳世達積極發展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更在龜山廠打造為示範工廠,落實智慧搬運AGV、智慧倉儲WMS、智慧製造MES、智慧聯網設備監控SCADA、雲端戰情室SCSR及智慧環安管理SESM之優異效能。

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表示,智慧工廠精髓在於軟硬整合,透過物聯網架構精實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達到提升生產效率30%、節省搬運人力100%、節省倉儲面積30%、設備妥善率至99.5%、節能20%,預計23年即可回收投資成本,並達到「少量多樣」、「高品質高效能」、「交期快」之智慧工廠。

茂林回台在銅鑼園區投資新廠,利用基地地形特性,建造出適合大尺寸導光板生產的專業廠區,並以高自動化設備,完成導光板由原料到包裝、出貨的一貫化生產,大幅提高導光板生產效率。並且導入智慧生產,所有生產參數、紀錄皆上傳雲端系統,每片導光板皆可追溯生產履歷,完整管控產品品質。

茂林指出,銅鑼新廠導入高自動化生產,估計人力使用可以減少50%,減少長期以來在台灣缺工的問題。此外,導光板生產過程的潔淨度要求很高,過去高度依賴人力的包裝、搬運等作業都用機器手臂取代,人員進出減少,生產良率也顯著提升。

鴻海集團近年來更是高喊機器人大軍,旗下已經有5座關燈工廠、共擁有6萬台工業機器人,可進行自動化運作,甚至進一步透過影像逐步建立智慧製造的大數據資料庫,實現工業互聯網。群創是從台灣模組廠率先推動關燈工廠,目前在NB面板、車載面板方面,都已經大量導入自動化生產,今年也開始嘗試用在手機面板,部分5吋面板已經可以全自動化生產。至於電視面板方面,因為面積更大,在自動化方面是以搬運取代人力為主。整體來看,人力減少了50%之多,但是產量更多,效益相當顯著。

智慧製造愈熱 自動化設備業愈賺

今年智慧製造熱潮引爆,電子業、傳統產業都積極導入自動化生產線,也炒熱自動化設備需求。設備廠均豪、由田等等,今年前10月業績都有30%以上高成長。

均豪董事長葉勝發表示,今年亞洲地區設備投資大爆發,除了製程設備之外,自動化設備也是連續3年都有20%高成長,帶動今年整體設備業成長30%~50%。不過設備商和相關零組件供應商投資相對保守,造成零組件大缺貨,現在設備商都搶料趕出貨。

葉勝發也看好2018年設備產業的表現,面板設備出貨還有20%~30%的成長,IC設備投資成長更大,明年整體業績會是今年的2倍。在智慧製造的趨勢之下,像是無人搬運車等等自動化設備需求也會維持20%的成長動能。

近期設備廠商對於明年產業前景展望樂觀,訂單能見度都看到2018年底、甚至是2019年第一季。均豪打入京東方、華星光電10.5代廠供應鏈,另外也開發OLED相關製程設備,再加上智慧製造自動化設備需求,在手訂單超過30億元。由田總經理張文杰表示,2018PCB和面板設備仍然是高度成長,在手訂單將近20億元。除了面板AOI檢測設備之外,面板模組自動化相關設備訂單也有很大的成長。

志聖董事長梁茂生表示,設備業由於在「工業 4.0」自動化生產的浪頭上,市場景氣持續穩定向上衝,台中及廣州的生產線也塞爆,在手訂單超過22億元。智慧製造在全球吹起機器人應用風潮,盟立的機器人系統整合主要應用在汽車及面板製造,2017年機器人銷售可望較去年大幅成長6成。


自動化工廠,只需在品管端上,使用人力。

[Home]


2017/11/13 1.6.1.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第4季拼虧轉盈 傳三合一來敲門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第4季拼轉盈,也積極投入各種可能的產業整合規劃中。

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第3季虧損較先前大幅收斂,且9月單月已經轉盈,力拚第4季虧轉盈,近期市場傳出由新日光、昱晶及昇陽光合組的三合一,向綠能敲門擬洽談未來合作。綠能發言體系證實確有此事,但仍只是初接觸階段,沒有任何具體結論。

大同旗下太陽能矽晶圓廠綠能近日董事會通過的第3季財報,雖然仍擺脫不了虧損,但虧損大幅收斂,第3季營收達新台幣31.7億元、毛利率轉正為5%,稅後淨損0.33億元,相較綠能第2季淨損4.56億、季改善幅度達93%,第3季每股虧損達0.09元。

下半年多晶矽晶圓市場受到需求回溫,快速轉為缺貨及漲價的走勢,讓綠能在獲利上有幅的改進,尤其9月單月表現獲利,第4季力拚單季轉虧為盈。綠能發言體系指出,目前訂單能見度仍佳。

近期市場傳出在茂迪結束傳統砂漿(Slurry)切晶產能後,產能最大的綠能也跟進結束,積極規劃朝鑽石切割(Diamond WireDW)新製程邁進,綠能發言體系表示,目前Slurry仍有部分產能在運作,主要是因應部分電池客戶需求,其製程仍未全數轉換成採用DW片,但,未來確實會因應市場技術走向,轉成全面DW運作。

而近期單晶矽晶圓報價有明顯的調降,市場擔心對多晶矽晶圓報價將有影響,綠能指出,目前看來,Slurry片的影響較為明顯,而DW片則仍未受波及。

近期市場也傳出,由台系三合一電池廠所組成的聯合再生能源,考量到未來產業鏈的整合效益,而向綠能敲門,談起合作事宜。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在PV Taiwan期間即透露,不排除與台系矽晶圓廠做更進一步的合作,三合一本身即是個開放性的平台,要的是供應鏈能有效整合,共謀生存之道。

據了解,聯合再生能源的組成以電池暨模組為主,在矽晶圓端則由昱晶旗下的矽晶圓廠昱成可望在計劃被昱晶收購流通在外股數後,輾轉進入三合一,只是昱成的年產能約只有0.5億瓦,相較於三合一的電池約50億瓦規模相差甚大,但,昱成若再擴產卻易加重台灣矽晶圓供應鏈供過於求問題及同業間的排擠效應,若對大陸大量採購似乎又與三合一整合是為了擺脫對大陸供應鏈依賴的目的相違。雖然單晶矽晶圓也同樣也有依賴大陸供應問題,不過台灣在此自製比重低。

針對三合一來敲門之事,綠能發言體系亦證實確有此事,不過,仍在初步接洽階段,沒有任何具體的結論。

實際上,綠能本身也打算組織「矽晶圓大聯盟」或「鑽石切割聯盟」,目前傳出可能參與者包括綠能、茂迪及達能,不過,也同樣在初步的運作階段,組成後也不排除申請國發基金。

太陽能業者指出,Slurry在台灣運作基本上是虧錢的,所以,第3季起台系矽晶圓廠也大幅調整營運模式,將長晶切方好的晶錠(Brick)直接運往海外銷售或在海外委外代切,切好的矽晶圓則考量到運費與關稅問題,多數不再回台,該模式再搭上矽晶圓缺貨及漲價,反而讓台系矽晶圓廠大幅改善獲利表現。但,卻造成台系矽晶圓自製率大幅下降,得更高度依賴大陸廠,所以,供應鏈投入DW自製是必要走勢。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