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中國大陸

   1.1.1. 習拚經濟 喊二個十五  [經濟日報]

  1.2兩岸

   1.2.1. 習定框架 同屬一中才對話 陸委會稱遺憾 盼共尋兩岸互動新模式  [蘋果日報]
   1.2.2. 十九大觀察-三柔二硬 習對台政策定調  [旺報]

 2財經

  2.1中國大陸

   2.1.1. 人行:人民幣國際化 穩步推進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小米買氣熱 英業達歡呼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機器人退燒? Pepper叫好不叫座  [經濟日報]
   2.1.2. 英特爾攜手臉書 AI晶片  [經濟日報]
   2.1.3. IBM上季營收優於預期  [經濟日報]
   2.1.4. 馬雲發豪語 阿里升級經濟體  [經濟日報]
   2.1.5. 百度、金龍 合攻自駕客車  [經濟日報]
   2.1.6. 安碁雲端管理平台進軍東南亞 宏碁小金雞為上市櫃做準備  [電子時報]
   2.1.7. 邁入自駕車世代 軟體技術成車廠競爭力關鍵所在  [電子時報]
   2.1.8. 2017年全球智慧音響銷售量達2,400萬台  [電子時報]
   2.1.9. 雲端資料中心日益擁擠 亞洲企業紛轉向邊緣運算  [電子時報]
   2.1.10. 仁寶智慧墊 瞄準2020奧運 物理治療智復寶12月開賣 醫療投資進入回收期  [蘋果日報]
   2.1.11. 英特爾攜手臉書 開發AI晶片  [蘋果日報]
   2.1.12. 大陸伺服器霸主 浪潮集團 建百座數據庫助創業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各大品牌MR新品到位 微軟加速拓展MR商機  [電子時報]
    2.2.1.2. Facebook進擊VR:遠離PC與手機牽絆 Facebook要讓Oculus頭盔獨立運作  [電子時報]
    2.2.1.3. 穿戴裝置健康資料 經處理後方能凸顯價值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蘋果鏈爆料 i8砍單五成  [經濟日報]
    2.2.2.2. 宏達電推新機 非蘋鏈備貨  [經濟日報]
    2.2.2.3. 蘋果及華為帶頭衝 AI成大勢所趨  [電子時報]
    2.2.2.4. 蘋果與Reliance Jio合作推iPhone回購 真正意圖是整新機?  [電子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高通裁罰案 公平會不撤銷  [經濟日報]
   2.3.2. 公平會重罰高通恐產生漣漪效應 顧及5GAI合作 經長憂慮影響發展  [電子時報]
   2.3.3. 英特爾朝多元化發展 尋求後PC時代榮景  [電子時報]
   2.3.4. 科技四巨頭 50年內恐全殞落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電競點火 面板雙虎營運衝  [經濟日報]
   2.4.2. 虛擬貨幣熱潮遲不退燒 繪圖卡廠咬牙豪賭 挖礦商機恐稍縱即逝 台廠陷入搶貨大作戰  [電子時報]
   2.4.3. 業界從業人員良性交流 業者攜手共創全球商機  [電子時報]
   2.4.4. 微軟秀新NB 和碩Q4營運吃補  [工商時報]

   2.5.1. 智慧工廠深度改造製造業 縮短從設計到上市時間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太陽能整併 碩禾跨三陣營  [經濟日報]
   2.6.2. 豐田新燃料電池車 超會跑  [經濟日報]
   2.6.3. Mini LED蓄勢待發 台系LED大軍傾巢而出 大陸手機廠積極導入 反制OLED的秘密武器  [電子時報]

[Home]


2017/10/19 1.1.1. 習拚經濟 喊二個十五 [ 經濟日報 林則宏、林庭瑤、汪莉絹、李春]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全會上首度提出中國經濟發展的短中長期目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在中共19大開幕式上發表的報告中,高度評價過去五年經濟工作表現為「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五年內,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從人民幣54兆元增長至80兆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在報告的第四部分,習近平提出至本世紀中期的未來30餘年發展目標。他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共提出「三步走」戰略目標,在此基礎上又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三步走」,是30年前,中共13大時提出的經濟建設總體戰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是在中共15大報告首次提出,意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中共建政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習近平稱,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這也是習近平首度提出將奮鬥目標分解成「兩個15年」。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內涵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等等。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屆時中國將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大陸國家行政學院原政治學教研部主任許耀桐表示,實現全面現代化,大陸過去提的四個詞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但這次還加了「美麗」。他指出,過去的現代化是靠犧牲環境帶來的,但中國現在提出來是「美麗的現代化」,就是要綠水青山,到處和諧共生。

這也反映在習近平報告的第九部份:「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他以相當的篇幅談論大陸未來五年在環境問題與生態保護的工作重點。

中國市場…門愈開愈大

相較於政治與社會控制日益緊縮,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19大報告中,展現持續推動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的意向,提出未來五年將推動財稅、金融、利率與匯率市場化等領域的改革,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他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愈開愈大」。

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中國將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同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習近平具體列出,未來將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等具體改革項目。

習近平還宣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他表示,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此外,中國還將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習近平稱,凡是在中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中國大陸未來也將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並且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習四提九二共識 不打模糊仗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集權邁入強人政治時代,昨天發表19大政治報告,習近平要求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和協商。

習近平在報告中,談到對台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顧過去五年工作,第二部分是放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第三部分放在「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報告中提到「一個中國原則」三次,提到「九二共識」四次。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這是習近平首度完整回應。近一年來,大陸國台辦都會說「體現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是共同政治基礎」;但習近平對台報告中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而「九二共識」是界定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

蔡英文去年520演說提到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盼在既有政治基礎上展開兩岸互動新模式;但習近平昨回應,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可見陸方強調「九二共識」是破解兩岸政治僵局的關鍵鎖鑰,前提是說清楚兩岸關係的基本性質。

最近國台辦針對蔡英文的雙十談話,不提「九二共識」,多次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提到「台灣大陸同屬一個中國」,據涉台官員指出,這說明大陸收緊對台政策,要求蔡英文清晰回答兩岸關係性質,不再跟民進黨玩那種「九二共識」模糊遊戲了。

習近平把「六個任何」首次放入政治報告,還用驚嘆號作該段結尾。就是因為對於蔡政府撤回課綱微調、高中國文科文言文比例,在習的眼中,這是台獨勢力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去中國化」活動,絕不容忍「法理台獨」分裂行徑,也絕不坐視「漸進台獨」阻礙兩個百年的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學者解讀習政治報告 對台政策改採積極作為

華中師範大學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前社科院台研所長周志懷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政治報告對台論述,顯示未來大陸對台工作將從「順勢而為」轉變成「積極作為」,對各種形式台獨將「不姑息」、「不手軟」。

周志懷表示,報告的對台政策表述有「軟硬兩手」,其中,將「六個任何」(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寫入,強化「硬的一手」,也表明大陸正加強對兩岸關係的「塑造力」,在反對台獨方面,將更加主動作為。

在促統部分,報告提及要為台灣民眾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民眾「同等的待遇」,此即表明將給予台灣民眾與大陸民眾一樣的「居民待遇」,以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周志懷認為,未來大陸對台政策將愈來愈細、愈來愈實、愈來愈接地氣。

周志懷指出,在習的報告中,將「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列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4項基本方略之中,這表明兩岸統一是以後必須執行的任務目標。

他認為,從報告中可看出兩組關係,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統一的關係,即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如果國家沒有完全統一,就談不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於此,也隱藏著兩岸統一的時間表。

第二組關係是發展與國家統一的關係,目前大陸仍把發展視為第一要務,透過發展,鞏固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統一創造條件。

此外,報告還強化對「九二共識」的論述,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表明大陸對台的大政方針有其一貫性、連續性與穩定性。周志懷認為,從習的報告中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現階段兩岸關係是「挑戰大於機遇」。

[Home]


2017/10/19 1.2.1. 習定框架 同屬一中才對話 陸委會稱遺憾 盼共尋兩岸互動新模式 [ 蘋果日報 ]

聚焦十九大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在十九大開幕工作報告,談到台灣問題,4度提及九二共識。他重申九二共識,明確界定兩岸關係,只要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岸就能對話,「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他重申「6個任何」,「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陸委會表示,中共十九大報告對台政策延續了其一貫政策方針,也刻意凸顯未來在對台工作上防禦圍堵的基本態度,陸委會感到遺憾。過去1年多來,總統蔡英文及政府在兩岸關係上展現理性務實的態度、克制沒有挑釁;我們堅定捍衛國家安全尊嚴及人民福祉利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尊重1992年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加強兩岸有序交流的政策立場沒有改變,這是我方的善意與耐心,也是維護區域和平的最大保證。

報告提及「馬習會」

陸委會稱兩岸唯有務實溝通,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兩岸關係穩健前進的道路才有可能相向而行。總統府重申,面對兩岸及區域發展的新情勢,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習近平再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即馬習會)。此外,妥善應對台灣局勢變化,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有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一中是政治基礎」

在報告第3部分,習又提九二共識,「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文化往來。」

在報告第11部分「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習表示,一中原則是兩岸關係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國共論壇今年停辦

習近平還溫情喊話表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

習近平說,將逐步為台灣人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人同等待遇。但他不忘語氣強硬指出,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有堅定意志與充分信心「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另一方面,自2006年後連辦11屆的國共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據國民黨人士透露,因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下月將出席越南亞太經合會(APEC),並接待訪中的美國總統川普,國共論壇時程不易安排,加上中方對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就任後反獨未促統疑有不滿,今年國共論壇將停辦。

統戰軟硬兼施 未回應我方善意

國內黨政人士指出,習近平的口頭報告是四平八穩的官樣文章,沒有新意,也未回應台灣對兩岸關係一直釋出的善意。黨政人士強調,未來觀察的重點應放在「習思想」能否像毛、鄧思想,列入黨綱、能否掌握過半政治局常委,及能否完成國家最高領導人三連任。

黨政人士指出,習昨口頭報告,看不出中國作為區域大國對於區域穩定的誠意,且對台篇幅少,證實習重點在內政、權力布局深化跟穩固;習未提統一時間表算釋出善意,但仍待觀察。未來習對台政策可能會採軟硬兼施兩面手法進行統戰。

蔡料26日提回應

對於未來習政權,熟知兩岸人士分析,重點觀察當中國經濟成長放慢、國際情勢相對嚴峻情形下,習的政治布局能否順利完成,尤其是政治局的布局,因只有掌控好政治局,才能抓穩軍權,習的三連任才有機會。

黨政人士也強調,對未來兩岸關係,要先觀察習未來權力布局狀況,再研判他接下來的國內或國際作為,才有意義,不能單從兩岸切入。府院高層說,蔡英文總統和兩岸政策幕僚正在研商,蔡可望在26日「兩岸交流30年研討會」回應習昨的對台政策。

[Home]


2017/10/19 1.2.2. 十九大觀察-三柔二硬 習對台政策定調 [ 旺報 羅印?、陳柏廷、慈悌、陳建瑜、陳彥宇、周毓翔]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的兩岸論述備受關注,一是看他如何回應台灣政局「新形勢」,即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的兩岸僵局;二是如何讓台灣民眾在「民族復興中國夢」願景中找到「有感」切入點。由此看,習這份報告柔中帶硬,既有對台獨者明確畫線的警告,也有強化兩岸情感聯繫與融合的訴求,將成為未來5年中共對台政策基調。

歸納這套習式論述,有「三柔二硬」。一柔,強調和平。習近平強調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一小段話,三提和平,以此向過去一段時間的「武統論」鼓譟者潑了冷水。

和平促統 壓制武統論

二柔,習近平強調兩岸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願意尊重台灣現有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並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也就是說,不會強迫台灣人接受大陸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為將來統一後的安排做了鋪陳。

一中原則 絕無可動搖

三柔,習近平具體拋出國民待遇說。要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促進心靈契合。此謂心靈契合,即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終極目標,這是大陸追求兩岸統一最理想的狀態。

但習式論述也有二硬,招招擊中台獨勢力。首先,一中原則無可動搖,認同兩岸同屬一中,雙方才能開展對話,對於兩岸關係的性質(兩岸雙方到底是什麼關係),沒有模糊空間。

其次,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從過去強調有耐心處理台灣問題,到現在直白拋出「有堅定意志、充份的信心、足夠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加上一年內三度提出「六個任何」高分貝警告,都在畫清底線,讓台獨者知道分裂行徑不可為。

因在習近平擘畫的民族復興藍圖中,國家統一是必要條件,國家分裂也代表中國夢的破碎。最佳狀態是兩岸心靈契合,手段上謀求和平統一,給予台灣民眾國民待遇,促進經濟社會融合,讓統一的磨合期盡量縮短。

兩岸和平統一 台胞享國民待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發表十九大政治報告,大篇幅著墨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他首度提出為台灣民眾創造國民待遇條件,強調要逐步為台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在反台獨方面,習重申「六個任何」論述,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習近平的對台工作報告,可謂剛柔兼施。

對台論述剛柔兼施

習近平報告多處提到對台工作。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中,提到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中,他提到深化兩岸經濟文化往來,推動兩岸人民共同反對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

尊重台灣社會制度

在報告「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中,習近平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針對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具體來說,習近平提到,大陸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大陸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至於兩岸政治分歧,他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堅定意志挫敗台獨

對於台獨問題,習近平拉高分貝並重申六個任何論述。他強調,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堅決反對。大陸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府重申四不 籲尋求互動新模式

中共十九大登場,國安會成立專案小組密切關注及研商,總統府昨再度向習近平喊話,呼籲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國安高層也透露,台巴斷交後曾評估兩岸政策是否趨強硬,目前確定以善意來維持現狀。

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表示,政府根據民意及共識,致力維繫兩岸和平穩定,也向對岸持續釋出善意,期盼透過雙方良性互動,逐步化解對立和分歧,「關於這點,國際社會也清楚理解,看到台灣努力」。

林鶴明重申「我們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四不」立場,以維持兩岸間的和平穩定。

府方也再度向習近平喊話,強調兩岸領導人應共同努力,展現長年累積而來的圓融政治智慧,以堅定意志和最大耐心,共同尋求兩岸互動新模式,為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穩定關係,奠定基礎。

國安人士透露,在台巴斷交後,曾一度評估兩岸政策是否要趨於強硬,不過在檢視後,已確定我方仍將保持善意,朝向維持現狀進行。他說,過去這段期間,包括陸生、陸配等各項交流都未趨緊,這項作法也得到各主要國家認同,認為維持現狀,最符合兩岸利益國際社會期待,和台灣人的支持。

不過,外交部長李大維昨表示,中共政治報告出來後,落實還需一段時間,台灣在外交上不敢掉以輕心,未來外交處境更嚴厲是有可能,壓力始終存在。

對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申「九二共識」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在中常會上指出,有了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不僅確保中華民國主權及尊嚴,也共同確認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原則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表成台灣獨立。

前總統馬英九昨透過辦公室發言人徐巧芯表示,肯定過去兩岸合作進度,及大陸在習近平領導下的建設成果,下月就是「九二共識」25周年,呼籲雙方繼續堅持在「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為降低敵意、振興中華戮力以赴。

[Home]


2017/10/19 2.1.1. 人行:人民幣國際化 穩步推進 [ 經濟日報 杜宗熹、李仲維]

中國人民銀行昨(18)日發布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表示,人民幣國際使用穩步推進,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保持穩定地位。今年人民幣將繼續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有為、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新浪財經報導,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是人行年度報告,透露出人民幣國際化概況及未來走向,報告強調,下一步將繼續按照「服務實體,循序漸進,統籌兼顧,風險可控」的原則,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升跨境投資和交易的便利化,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和穩定發展。

目前人民幣在七大類共40項資本專案交易中,已實現可兌換、基本可兌換、部分可兌換的專案共計37項,占全部交易專案的92.5%

在匯改方面,報告稱,下一步,人行將繼續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逐步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該報告指出,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至201612月為止,人民幣成為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市場占有率為1.68%

2016101日,人民幣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標誌著人民幣國際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人民幣已穩居中國大陸跨境收付第二大貨幣。2016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人民幣9.85兆元,占大陸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金額的比重為25.2%,人民幣已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第二大跨境收付貨幣。

同時,去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合作成效顯著。人行共與36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定,協定總規模超過人民幣3.3兆元。人行也在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覆蓋東南亞、歐洲、中東、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便利境外機構持有和使用人民幣。

人民幣跨境使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成效顯著。大陸也進一步開放和便利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簡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完善滬港通機制,取消總額度限制,啟動深港通。

截至去年底為止,大陸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境內企業約24萬家。人民幣國際使用穩步發展。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球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

19大後 人民幣匯率會更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昨(18)日表示,近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比較穩定,而且能夠看到匯率是市場化推動的,人行已經基本上退出常態化干預,19大以後人民幣匯率會有更加穩定的基礎。

證券報報導,潘功勝在19大開幕式後受訪指出,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這個基本原則不會變,技術上的一些改革會在這個基本原則下進行。貨幣政策會依然保持穩健中性的基調。

談及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問題時,潘功勝表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重要戰略,無論從金融角度,還是從外匯管理角度來說,推動對外開放都是一項重要工作。

華爾街見聞報導,雙邊波動主導9月的人民幣走勢。此前,人民幣在5月底開啟單邊上漲,在岸人民幣一度漲至6.44

暴漲過後的人民幣在9月開始下跌,9月整月呈現微幅下跌。而在大陸經濟樂觀情緒重燃之際,人民幣自十一假期前夕再度攀升,漲近1%

隔夜美元指數攀高,周三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108點,至6.5991。在岸人民幣開盤走高89點,至6.6130;離岸人民幣目前交投在6.61水準附近。

[Home]


2017/10/19 1.1. 小米買氣熱 英業達歡呼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品牌廠小米今年銷量可望重返榮耀,近期陸續推出小米MIX2、小米Note 3等新機種,內部更喊出全年手機銷售量目標上看1億支,將帶旺主力代工廠英業達(2356)產能衝高,挹注英業達本季非筆電業務高飛。

針對小米新機產能狀況,英業達昨(18)日不予回應。據了解,小米手機代工廠主要是鴻海、英業達,二家代工比重各占一半,但今年小米MIX2則是英業達獨家代工,隨著新機銷售暢旺,英業達受惠最深。

小米MIX2的生產重鎮主要在英業達南京廠,目前產能利用率高達八成以上,隨著台灣市場即將開賣,預料南京廠產能持續維持高檔,挹注英業達本季業績成長。

根據陸媒報導,小米2015年智慧手機出貨量7,000 萬支,但去年銷售平平,因此未公布銷售數字,今年小米調整步伐以及營運策略,加上新機重獲消費者青睞,公司內部預料今年手機銷售總量將挑戰1億支。

此外,小米過去銷售通路主要以線上網路商店為主,今年起擴大線下實體通路規模,鎖定中國大陸三、四線城市,期盼強化銷售動能。日前小米已宣布,旗下實體通路「小米之家」將從原本的100間再擴增20間,展店量增幅達二成,英業達可望雨露均霑。

英業達9月營收429.85億元,月增3.6%、年增10.1%,單月營收創45個月以來新高,成長主因來自於筆電、手持式裝置、伺服器等三大產品線同步成長,該公司本季筆電出貨估持平,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手持式裝置以及伺服器。

[Home]


2017/10/19 2.1.1. 機器人退燒? Pepper叫好不叫座 [ 經濟日報 曾仁凱;鍾詠翔]

由鴻海與日本軟體銀行合作推出的機器人Pepper去年首度登台,目標至明年上半年要布建千台,惟至今滿周年,在台總共只租出250台,表現不如預期,引發機器人熱退燒的疑慮。

Pepper去年引爆風潮,是日本以外全球第一個海外開賣國,帶動國內一股機器人風潮。鴻海集團資深副總裁呂芳銘去年設下的Pepper每月60台出貨目標,如今距離去年106日第一台Pepper正式在台灣上工,剛好滿周年,截至目前仍有一大段差距,也遠低於2018年上半年前要布建1,000台的內部目標,跌破市場眼鏡。

而台灣首屈一指的機器人專家、台大資工系暨電機系教授傅立成去年獲延攬成為鴻海獨立董事,昨(18)日也以在台大參與學校校務繁忙為由,請辭鴻海獨董,更是引發外界聯想。

鴻海集團旗下負責Pepper在台銷售的沛博科技總經理林義勛坦承,Pepper在台灣的推廣進度確實比預期落後,主要原因在於Pepper並不是打開電源就可以使用,很多企業在導入過程中發現如果要讓Pepper發揮更強大的效果,必須與後端的很多資料庫、作業流程串接,這需要一些時間。

隨著人工智慧的各式應用愈來愈夯,需要一個展示的介面平台,機器人仍然有非常好的前景。很多應用必須在實際場景練習後才會更清楚,Pepper的用戶在台灣已累積一年經驗know-how,這就是最大優勢。

沛博昨宣布與政大合作,成立台灣第一個「Pepper Lab」,希望開拓Pepper在科技金融方面的更多應用。

林義勛強調,沛博選擇與政大合作,而不是其他理工科的學校合作,主要在於未來機器人的發展重點不在強大的科技力,而是找到更多的需求與痛點,發展出派得上用場的服務,並建立商業模式,能夠複製到海外。顯示鴻海的機器人布局已進入2.0階段,希望開創更深層的商業模式。

法人也認為,獨立董事本來就是從旁提供建議的智囊角色,並不參與實際營運,傅立成辭任,對鴻海的機器人布局不會有影響。

鴻海砸464億 設電動車基金

看好電動車、自駕車商機,鴻海集團攜手創投業者IDG Capital,共同籌組一檔規模人民幣100億元(新台幣464億元)的汽車科技基金,這檔基金將投資擁有自駕車人工智慧(AI)、電池研發等各種汽車技術的新創公司。

彭博資訊報導,根據分發給潛在投資人的文件,鴻海與IDG 6月開始和政府支持的基金、金融機構及金融家展開洽談。根據他們提出的計畫,鴻海和IDG投入的資金將占總額10%,並共同管理這檔基金。

鴻海是蘋果公司主要全球生產夥伴,目前已經投資Future Mobility等汽車科技新創公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曾提到必須在核心電子製造業務以外所有布局,而這檔新基金正展現鴻海跨足汽車科技市場最具企圖心的行動。

當前這塊市場蓬勃發展,中國大陸更是如此,預料幾年內大陸的馬路將到處都是電動車和自駕車。該新基金的簡報中特別點名看好大陸未來的自動駕駛車與電動車商機,另外也列出日本和美國為重要潛力目標。

法人表示,大陸官方已將新能源汽車視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研擬禁止販售傳統汽、柴油車的時程表,走向更環保和電動車之路,估計到2020年大陸電動車年銷量將達到200萬輛,且未來10年內包括油電混合車及電動車的年銷售額要提高十倍,潛在商機龐大,對於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而言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

鴻海郭董其實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看好汽車電子的長線發展,將汽車電子列入鴻海的「6C」布局當中。

[Home]


2017/10/19 2.1.2. 英特爾攜手臉書 攻AI晶片 [ 經濟日報 葉亭均、余曉惠]

晶片大廠英特爾17日表示,正與臉書等公司合作開發專為人工智慧(AI)設計的晶片,臉書提供技術輸入,預期新晶片今年稍後限量上市。這反映英特爾積極進入這塊迅速成長的領域,目標挑戰稱霸AI硬體市場的輝達(Nvidia)。

英特爾執行長科再奇在華爾街日報WSJ D.Live科技論壇指出,臉書「開始關注(這款晶片)的初步階段,認為『嘿,這的確能改變我們想像人工智慧的方式,並協助我們調整打造軟硬體的方式』」,「這是第一顆晶片,而我們已規劃了一整個家族的晶片」。

英特爾新晶片名為Nervana神經網路處理器(NNP),是去年併購新創公司Nervana Systems所得成果,也將是從基礎為AI技術設計的首批新型處理器之一。AI技術的特色是能深度學習,使電腦辨識照片中的物體、一段話中的字詞,或進行其他需要人類判斷的功能。

英特爾預期年底前限量出貨Nervana初款晶片,明年透過雲端運算服務Intel Nervana Cloud推廣,客戶可在自家資料中心安裝這款晶片。

英特爾表示正與幾家公司合作調整晶片細節,新技術可用於提升醫療診斷、偵測金融詐欺、天氣預報、自駕車等領域。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公司分析師佛蘭德估計,AI硬體在資料中心的市場規模今年至少5億美元,2020年前成長至90億美元。

輝達目前幾乎獨占AI硬體市場,它的晶片原用於處理圖形,但在一些深度學習任務上的效能已證實優於英特爾Xeon等傳統晶片。深度學習已成為電腦在網路和企業網絡巨量資料中找到有用資訊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格式鬆散的影像、聲音和文件。電腦若具備深度學習技術,就能研究大量測試資料並找出型態,即所謂的「訓練」,接著再把所學運用於判斷新資料。

AI操盤的ETF 來囉

隨著電腦運算的被動式投資策略逐漸風行,如今主動型投資組合的操盤手又面臨新的競爭對手:靠人工智慧(AI)投資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美國舊金山的新創公司EquBot17日推出這種前所未見的ETF,代號是「AIEQ」(AI powered Eqquity ETF),將由IBMAI平台「華生」(Watson)模仿一大群分析師如何研究股市,差別在於AI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EquBot共同創辦人阿莫多爾(Art Amador)說:「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AI能提供更可靠的投資方法。」

EquBot將與ETF Managers Group公司合作,用AI和機器學習每天審視6,000多家美國上市公司,力求基金配置多元化。

電腦程式蒐集資料的來源包括向監管機構的申報資料、超過百萬則新聞、企業管理階層的個人資料、經濟數據、情緒量表,和金融模型,建立出來的投資部位包括30支到70支不等的股票。選股完成後,ETF Managers Group的人類操盤手每天還會依據電腦意見(如果建議變更)調整投資配置。

[Home]


2017/10/19 2.1.3. IBM上季營收優於預期 [ 經濟日報 林筠]

美國科技巨頭IBM公布財報,上季營收優於分析師預期,主因是該公司將業務重心轉向雲端和網路安全服務的策略已收到成效。

財報利多激勵IBM股價18日早盤大漲8.24%158.62美元,漲幅創2009年以來最大。

近年來IBM將業務重心轉向雲端、網路安全和數據分析等,以因應硬體和軟體事業成長減緩的衝擊。

截至930日的第3季,這些被公司稱為「策略要務」業務的營收成長11%88億美元。

IBM上季營收由一年前的192.3億美元下滑至191.5億美元,為2016年第3季來最小跌幅。

3季淨利降至27.3億美元或每股盈利2.92美元,去年同期分別為28.5億美元或2.98美元。不計入一次性項目的每股盈利達到3.30美元,高於分析師預估的3.28美元。

IBM財務長施洛特表示,大型電腦主機業務的營收在第3季躍升近60%,主要是受惠於新推出的Z14主機。

IBM仍然預測,2017年調整後獲利將至少維持在每股13.8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每股13.75美元。

該公司並預期,第4季的營收將較前一季增加28億至29億美元。意味著第4季的總營收將落在220億至221億美元之間,其中部分的營收成長預計來自大型電腦主機業務。

[Home]


2017/10/19 2.1.4. 馬雲發豪語 阿里升級經濟體 [ 經濟日報 戴瑞芬、賴錦宏]

阿里巴巴集團昨(18)日在香港召開年度股東大會,董事局主席馬雲發布2017年致投資者信,今年他首提阿里經濟體,並強調技術能力將會是阿里經濟體的核心能力。

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每年的年度股東大會,馬雲從來不刻意強調業績表現,即使今年阿里的股價大漲,但阿里巴巴也堅持在股東大會後,將於112日公布2017年第3季業績。

而年度股東大會召開,最受矚目的才是馬雲每年一次會在股東會前夕,親自執筆,以致投資者信的形式,和投資者進行廣義的交流。

2015年的致投資者信中,馬雲表示,「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反應有些過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並不會影響中國的消費水準」,這個觀點隨後阿里以業務噴發得到全面驗證;而在2016年的致股東信中,馬雲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短短一年,現在「新零售」已在大陸全面開花,被用戶廣泛接受。

今年的致投資者信,各界都在關注馬雲會如何帶領阿里巴巴的戰略思考,也是接下來業務布局的關鍵。

馬雲致股東信,首提阿里經濟體,他指出,到2036年,阿里將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為全世界解決1億個就業機會,能夠服務20億消費者,能夠為1,000萬家中小企業創造盈利的平台。

馬雲表示,希望通過這個新經濟體,能夠讓全世界的年輕人和中小企業做到全球買、全球賣、全球付、全球運和全球遊,分享科技進步帶來的創新和機遇。

馬雲在致投資者信中替阿里巴巴集團定位,有賺錢的能力,但絕不應該成為因為賺錢而存在的公司。他強調,阿里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術和創新的力量,讓世界經濟更加普惠共用。

「技術不應成為貧富差距拉大的力量,而是讓技術能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技術和創新將是阿里巴巴經濟體活力之源,而分享和普惠將是它的價值核心。

馬雲說,「新零售」帶來全球產業鏈重塑,會改變今天全球化組織方式。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是阿里全球化絕佳機遇。

阿里保護數據…不會隨便給政府

稍早曾有消息傳出,大陸中央有意入股阿里、騰訊、新浪微博等大型科技企業,使得科技業界憂慮,擔心大陸透過入股該等科網巨企而獲得而所需數據。

不過,阿里巴巴集團表示,中國政府不能無限制獲得公司數據,向外界大打「強心針」。

明報新聞網報導,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出席一項活動時指出,不認同大陸政府能夠獲得所有公司數據的這種假設,認為此並非真實情況,如果政府想獲得數據,亦必須跟美國及其他國家政府一樣,拿出理由來。

蔡崇信指出,中國跟世界上其他政府一樣,於涉及安全和恐怖主義問題時會要求獲得數據,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蔡崇信透露,阿里巴巴的投資計畫,其中包括在未來三年內要把研究支出增加兩倍至150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等相關領域。據悉,曾有消息傳出,大陸計劃入股上述公司1%的股權,將派員進入公司的決策局,以加強對互聯網內容的監控。

報導又引述部分大陸科網公司指,由於大陸大型科網企業已透過多方面取得居民的多項個人資訊,包括金融、醫療及交通等,中央派員進駐恐會增加對大陸居民生活的監控。

[Home]


2017/10/19 2.1.5. 百度、金龍 合攻自駕客車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百度與廈門金龍客車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於20187月量產合作研發的無人駕駛微循環公交系統,並啟動試運營。這將是大陸第一個量產上路的無人駕駛客車。

金龍客車業內稱為大金龍,隸屬廈門金龍汽車集團。在攜手百度合作的無人駕駛客車明年量產消息發布後,金龍昨(18)日股價似乎利多出盡,股價先漲後跌,收盤人民幣16.13元,下跌1%

中國證券網報導,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曾透露,包括金龍汽車在內,有近10A股公司都是百度Apollo的合作夥伴。

報導指出,Apollo生態鏈還包括中興通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福田汽車、東風汽車、路暢科技、金龍汽車等A股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神州優車等都是百度無人駕駛汽車的合作夥伴。

百度今年4月啟動「阿波羅(Apollo)計畫」向外界開放自動駕駛平台,澎湃新聞報導,金龍客車是阿波羅計畫首批生態合作夥伴,也是首個加入阿波羅生態的客車企業。

原本百度在今年7月的AI開發者大會公布,阿波羅計畫預計2018年年底開放特定區域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2019年底公布高速和城市道路自動駕駛Alpha版;最終在2020年前完成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網自動駕駛。

不過,百度聯手金龍明年量產客車,將提前一年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量產。百度CEO李彥宏說:「明年百度會與一家中國公共汽車生產商合作,完成在預定線路上行駛的全自動駕駛公共汽車。」

17日簽約儀式上,雙方公布了金龍客車第二代無人駕駛微循環車的外觀設計。強調無人駕駛微循環車將定位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也就是說,這款無人駕駛微循環車可在特定場景下完全無人駕駛。

報導指出,百度開放阿波羅自動駕駛軟體平台,讓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夥伴,搭建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而百度除了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還會深度參與整車設計的全過程,包括整體車輛外觀和內飾設計、人車交互系統設計、特定場景需求架構設計,以及微循環車特定的自動駕駛系統設計等。


百度與金龍公司共同打造的自動駕駛公車明年量產。

[Home]


2017/10/19 2.1.6. 安碁雲端管理平台進軍東南亞 宏碁小金雞為上市櫃做準備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宏碁旗下小金雞安碁推出的雲端管理平台進軍東南亞市場。

宏碁旗下子公司安碁(e-Enabling Data Center,簡稱eDC)被視為宏碁下一波上市櫃的小金雞。安碁總經理吳乙南指出,正積極發展雲端管理軟體業務,除台灣市場外,也將跨至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市場,循著董事長陳俊聖要求,掌握關鍵技術與擴大經濟規模的方向邁進。

陳俊聖曾指出,未來宏碁將像寶鹼,成為多品牌公司(House of Brands),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日前指出,未來將有好幾個公司將推到資本市場,讓這些公司能獨立運作,創造更多價值,他並直接點名安碁,將是規劃上市櫃的子公司之一。

安碁目前為宏碁100%持股子公司,2001年成立,原本隸屬於宏碁電子化服務事業群,總經理為萬以寧,8月起安碁獨立成為子公司,不隸屬任何事業群,總經理由原副總吳乙南升任,董事長為自建雲智慧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施宣輝,安碁與自建雲業務合作也更緊密。

安碁過去主打資料中心機房代管業務,然事實上,如今安碁已轉型為軟硬兼備的解決方案業者。以安碁每年營收來看,機房代管業務營收已降至40%,其中還包括雲端管理業務,資安委外監控業務營收佔比達35%,駐點服務營收佔比約25%

安碁資安委外監控業務的客戶達150個,該市場並無研調單位調查數據,然以客戶數量及營收規模,安碁都是業界龍頭,遙遙領先居次的數聯資安及第三的中華電信,業界預估,安碁的規模為數聯資安及中華電信的委外資安監控業務的總和,市佔率超過5成。

吳乙南指出,資安為企業必備,然考量成本,無法建立該平台,除金融機構會自行建立外,委外是上選之策,因應客戶需求,安碁也將放置在平台的資料,提供大數據(Big Data)分析服務,目前每月資料量都達400億筆,其蘊含的大數據資料相當可觀。

吳乙南形容,如同五星級的主廚,可以將單純的材料,煮成美味餐點,大數據分析也能將客戶數據,分析出有用資訊,負責該領域團隊,也在快速擴編,預估2017年將會有2倍或3倍的人員投入,此外,原本儲存資料時間,也從3~6個月延至12~24個月,以利分析。

安碁的機房代管與資安委外監控業務站穩腳步,目前正積極探尋雲端管理軟體業務發展空間。基於本身的營運經驗,安碁研發雲端管理平台Cloud Smart Portal,該平台架設在虛擬層,透過與Amazon AWS的合作,讓客戶的私有雲及公有雲,都能透過同一個平台管理,單純且易上手。

除台灣市場外,安碁也將觸角伸至東南亞市場,泰國是安碁布局始點,吳乙南指出,宏碁泰國分公司在教育市場及與當地政府機構關係深厚,2016年安碁在當地推出Safe 3.0巨量日誌資料管理及Cloud Smart Portal,逐漸打開海外市場。泰國之後,安碁也計劃切入印尼及馬來西亞市場。

據了解,陳俊聖在內部會議中指出,宏碁要成為多品牌公司,是為了提升宏碁集團聲譽,以吸引更多人才,其次透過資本市場,提高公司競爭力,而集團子公司上市櫃的條件有二,一為掌握關鍵科技技術,二為業務可複製擴張至海外市場,以安碁營運策略,顯然正在朝上市櫃邁進。

[Home]


2017/10/19 2.1.7. 邁入自駕車世代 軟體技術成車廠競爭力關鍵所在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NVIDIA最新的Drive PX Pegasus已為Level 5自動駕駛準備就緒。

汽車的價值高低,逐漸從硬體導向,變成軟體、資料及服務導向,如同智慧型手機透過應用程式下載來追加新功能,類似提升用戶體驗的做法,在汽車產業將越來越常見,運用雲端運算或人工智慧強化輔助駕駛或是聯網功能,終將成為車廠與能否維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據日經新聞(Nikkei)報導,20176月豐田(Toyota)宣布於美國市場銷售的2018年式Camry車型,搭載Linux(AGL)車載娛樂系統,讓市佔排名第三的Linux受到高度關注。豐田是第一個採用AGL車載資訊系統的大型車商,此前多以BlackBerry旗下的QNX系統為大宗。

而與手機功能的連結,豐田選擇智慧車載聯盟開發的SDL系統,SDL由福特(Ford)汽車與其子公司Livio開發,功能類似蘋果(Apple)CarPlayGoogle Android Auto20156月豐田宣布與福特達成協議導入SDL系統,目的在力抗蘋果和Google平台,以確保車廠話語權。

Google、蘋果、NVIDIA、英特爾(Intel)IT業者紛紛進軍汽車市場,傳統車廠如豐田試圖合縱聯盟,以維持在汽車產業的主導權,也有像Tesla等新興車廠,領先以空中下載(OTA)技術提供或修正汽車所需功能,唯包括安全性、連線能力與頻寬,都是部署OTA系統時可能面臨的挑戰。

尤其自駕車市場興起、人工智慧走向成熟,直接關乎汽車相關業者的競爭力,近來尤以NVIDIA最受關注,其繪圖處理晶片(GPU)有助提升深度學習的處理速度。NVIDIA旗下1.1萬名員工中,技術人員約8,000名,其中軟體相關為4,500名,比重高達56%

Drive PXNVIDIA下鎖定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線,基於Tegra處理器所打造,為ADAS和自動駕駛運算平台前所未見的高效能,Drive PX2已獲得奧迪(Audi)Tesla、富豪(Volvo)等車廠採用,Xavier則與豐田達成合作事宜。

Drive PX2內含一套硬體框架,包括可從雲端服務和超級電腦進行大規模訓練,再於車載電腦上進行小規模的訓練和推理;一套完整的自駕技術架構DriveWorks;以及一套物體辨識、定位、路線搜尋、掌握空間密度、車輛控制及OTA在內的6個軟體解決方案。

2017NVIDIA宣布超高效能自動駕駛平台Drive PX Pegasus ,另外也宣布結合VR協作計畫HoloDesk開放前期申請試用。

Drive PX Pegasus架構宛若Drive PX自動駕駛版本,採用雙Xavier處理器搭配雙GPU架構,號稱可達到320TOPS效能,相較Drive PX2提升達10倍,目標直指Level 5自動駕駛等級。

Level 5除了需具備可因應城市複雜街道狀況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的精度須達100%,包括故障偵測功能、系統雙重化等,處理能力至少是Level 3自動駕駛的50倍。

NVIDIA在與Volvo研發的自駕車中,更導入匈牙利新創公司AImotive的影像辨識軟體aiDriveVolvo預計2017年內以瑞典市民為對象,進行自駕車實驗。

日本的一級零件業者則將aiDrive用在後視鏡模組的研發,預計2019年初開始量產,該後視鏡系統可辨識行人、車輛及兩者間的距離,甚至可將行人標上顏色分類。

車聯網延伸出的車載服務、人工智慧推升的自駕技術,成為車廠用以提高車輛附加價值的重點,因唯有優越的軟體技術力,方能在自駕車時代取得勝負,在可見的未來相關業者投入研發的情況將更加蓬勃。

[Home]


2017/10/19 2.1.8. 2017年全球智慧音響銷售量達2,400萬台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估2017年全球智慧音響出貨量將年增300%,達2,400萬台。

儘管目前全球智慧音響產品銷售大多集中在如美國、英國與德國等少數市場,但成長速度驚人。Strategy Analytics預估,2017年全球智慧音響銷售量將年增300%以上,達2,400萬台。

單是2017年第2季全球智慧音響出貨量就年增近700%,達380萬台。預估2017年第1~3季全球合計銷售量將達1,200萬台。

在年終銷售熱潮推動下,預估第4季銷售量更會揚升至1,200萬台,與1~3季合計銷售量相當。資料顯示,2016年第4季全球智慧音響出貨量約420萬台,為當年1~3季合計出貨量的2倍以上。

隨著各智慧音響業者紛紛推出新款產品,消費者在即將到來的假期購物季中,會有更多樣化的產品外型、價格和功能選擇。預期消費者並不會因為市場上具有多樣的產品選擇性而感到困惑,反倒會因著不同產品而形成市場區隔。此外,各產品業者也能透過市場機制來確定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自家產品的定位。

在智慧音響主要語音助理平台方面,預計亞馬遜(Amazon)Alexa平台仍然會繼續居於領導地位。不過如Google Assistant、蘋果(Apple)Siri,以及百度DuerOS等其他語音助理平台,也會對亞馬遜Alexa的領導地位造成威脅。

隨著亞馬遜、Google與百度將自家語音助理平台系統對外授權,預期第三方硬體業者的產品銷量佔比,將會逐漸上揚。預估2020年,亞馬遜等第一方業者自家智慧音響裝置合計銷量佔比,將會下滑至約70%

單就2017年,預估運行亞馬遜Alexa平台的智慧音響裝置銷量佔比約為68%。運行Google Assistant的產品銷量佔比則會達到20%以上。就裝置品牌而言,亞馬遜Echo系列裝置出貨量約佔所有智慧音響總出貨量的65%Google Home裝置出貨量則是約佔18%

結合2016年各業者智慧音響裝置出貨量佔比資料,人工智慧資訊網站Voicebot推估,2017年全球亞馬遜Echo系列裝置使用佔比將由2016年的91.7%,下滑為71.3%Google Home裝置使用佔比則會由2016年的6.7%,揚升為2017年的14.7%

 

[Home]


2017/10/19 2.1.9. 雲端資料中心日益擁擠 亞洲企業紛轉向邊緣運算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雲端資料中心確實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和節省自行管理資料成本的好處。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歷經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全球已經有大量企業把他們的資料庫透過網路,交由這種集中式的伺服器系統代管和甚至協助分析

根據Tech Wire Asia報導,雲端資料中心確實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和節省自行管理資料成本的好處,但也正是因為客戶愈來愈多,使得很多這類中心如今已逐漸感到不勝負荷,也有愈來愈多客戶抱怨資料傳輸延遲變得比過去嚴重許多。

報導指出,很多雲端資料中心事實上與客戶的距離相當遠,因此傳輸上往往會發生延遲,而有鑑於客戶與儲存資料量仍在不斷增加,網路壅塞的情況日益惡化自然也就不會令人感到太過意外。

既然如此,有什麼方面可以解決此一問題?目前看來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特別受到雲端服務客戶的青睞。

所謂邊緣運算,簡單來說可以把它想成是在雲端資料中心和客戶之間再架設一個客製化的伺服器,也就是「邊緣伺服器」(edge server)專門只為該客戶服務。此一邊緣伺服器可以為雲端資料中心分攤部分工作以降低其負擔,而在此同時,由於與客戶間的距離比中心更近,因此又可大幅降低資料傳輸延遲時間。

雲端科技技術開發公司Vertiv最新的調查顯示,邊緣運算現在愈來愈受到雲端服務客戶的歡迎,特別是位於亞洲的業者,包括銀行、零售企業等。

該調查訪問了200家使用雲端服務的各行各業亞洲企業,當中有97%認為邊緣運算中長期將會對他們的事業和IT策略高度相關。

Vertiv透露,目前馬來西亞的一家汽大型汽車製造商和紐西蘭一家電信服務公司,都已把邊緣運算納入其事業專案列為目標。

不過調查也發現,30%的受訪企業對於邊緣運算還不算完全了解,也有38%並無打算在未來1~3年轉向邊緣運算服務。不過儘管如此,Vertiv仍相當樂觀,預期邊緣運算未來3~5年將會在亞洲地區出現爆發性成長,主要是因為邊緣運算能夠提供更為即時的服務、更佳的資料儲存方式和地點以及更快速的資料分析。

雲端服務業者Red Hat估算,全球的邊緣運算市場從現在至2023年將出現高達35%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屆實時規模將上看337.5億美元。

[Home]


2017/10/19 2.1.10. 仁寶智慧墊 瞄準2020奧運 物理治療智復寶12月開賣 醫療投資進入回收期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電腦大廠覓物聯網商機,仁寶(2324)智慧醫療開發物理治療專用智復寶BOOSTFix及智能運動地墊Stampede,預計12月開賣,在總經理陳瑞聰鼓勵下,團隊瞄準2020年東京奧運,期望打入選手村拓展國際市場,加上與歐洲客戶合作的頭戴式睡眠腦波儀將出貨,仁寶多年智慧醫療投資2018年將進入投資回收期。

廣達緯創各有著墨

科技大廠轉型物聯網,廣達(2382)布局智慧家庭及智慧醫療,緯創(3231)則以智慧教室為主,仁寶看中智慧醫療領域,經過多次嘗試,仁寶表示,內部數百人團隊經過幾年摸索,反思經驗後,決聚焦收斂在「智慧醫療」機會。

仁寶投入智慧醫療超過4年,成立智慧醫療研發及健康醫療研發處兩單位,團隊規模達數百人,過去曾跟長庚合作智慧醫療衣,子公司智寶也取得葡萄牙業者的電子病例系統代理權,近月剛在彰基醫院上線,瑞寶則是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個人先投資的癌細胞療法生技公司,勤立生技開發血糖機及試紙,另也投資安勤開發床邊醫療照護系統。

針對運動員開發的Stampede智慧運動地墊在世大運獲得各國選手好評,在陳瑞聰鼓勵下,內部期望2020年打入東京奧運選手村,打響國際知名度。

復健資訊串聯醫院

仁寶表示,智慧運動地墊是選手村使用率最高的設施,該產品有20種以上運動模式,11月導入仁寶總部健身房讓員工體驗,並已與健身房洽談合作中;而腦波睡眠頭戴裝置,目前跟歐洲客戶合作開發,目前在最後測試階段,力拼年底前出貨。

仁寶指出,智復寶BOOSTFix著眼於中風復健病患,返家後疏於復健﹑或是做錯姿勢造成傷害,智復寶可以讓復健資訊即時與醫院串聯,掌握病患復健姿勢,隨時更新患者復健課程。

[Home]


2017/10/19 2.1.11. 英特爾攜手臉書 開發AI晶片 [ 蘋果日報 林文彬]

英特爾公司(intel)周二表示,該公司正與facebook等業者聯手開發專攻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晶片,與與輝達(nVIDIA)和Google正面對決。這個晶片被稱為Nervana神經網路處理器,是首批從頭開始設計、能加快深度學習訓練速度的處理器之一。

神經網路處理器

英特爾執行長柯桑尼奇(Brian Krzanich)在部落格貼文中說:「facebook在我們把這個新一代AI硬體引進市場之際與我們密切合作,分享該公司的技術知識,讓我們感到高興。」英特爾發言人向美國媒體《財星》(FORTUNE)表示,英特爾與facebook未建立正式合作關係。

Nervana是英特爾去年收購新創公司nervana SYSTEMS的產物,這個晶片的第1版預料今年稍晚開始出貨,但數量有限,明年出貨量可望大增。

拜深度學習之賜,電腦如今能研究大量測試資料的格式,並把他們學到的知識用於對新資料做出決定,但深度學習需要強大運算能力。目前繪圖晶片製造商輝達幾乎獨佔資料中心AI硬體市場,該公司晶片處理部分深度學習工作的效率高於Xeon等英特爾傳統處理器。

[Home]


2017/10/19 2.1.12. 大陸伺服器霸主 浪潮集團 建百座數據庫助創業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作為中共十九大代表之一,大陸伺服器巨頭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昨(18)日在中共十九大「黨代表通道」中受訪表示,伺服器是支撐大陸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引擎。同時,浪潮也正在用其優勢,在大陸各地打造100所不同行業別的數據庫,透過數據協助創客進行互聯網創業。

據了解,浪潮集團是當前大陸伺服器市場的霸主,更在政務雲市場中擁有廣大市占率。目前該集團已在大陸5處設立核心雲端數據中心,在大陸超過130個省、市政府使用浪潮集團的雲端、伺服器服務,浪潮也替大陸政府打造專門的智慧城市等服務軟體。

而在政府部門之外,對於大陸民營企業的發展,浪潮集團也功不可沒。王恩東提到,所謂「新中國四大發明」中,除了高鐵之外的支付寶、網購、共享單車3項,都是在伺服器上運行,需要靠伺服器支撐其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3項近年興起的工具業務,也正好是當前大陸創業的熱門領域。浪潮集團除了當互聯網業的引擎,也依靠搭建數據平台成為互聯網創業的引擎。

根據浪潮集團經理喬朕東表示,目前浪潮集團正在進行1項名為「浪潮天元數據」的平台計畫,浪潮預計在大陸各地建設共100所數據庫,每座數據庫依據當地代表行業搭建,收集組織數據、互聯網數據形成以百座數據庫為底,圍繞企業、個人、行業形成儲存容量50PB的龐大數據。

同時,該計畫還支撐著1個「公司+創客」的產業模型,創客們可以從浪潮的天元數據平台,取得相關數據來進行創業,而天元數據平台也可以從這些互聯網創客的創業經營過程,再循環獲得數據。

譬如當地的濟南天瀾科技,該新創企業基於天元數據交易平台,向山東省1千多家建築企業的近2千名造價師,提供鋼材價格之類的數據資訊服務。目前浪潮集團已經在大陸建立了33個創客大數據中心,幫助這些創客們能更順利創業。

此外,這種數據交易的規模再擴得更大,將可以變成浪潮集團另一項盈利管道。喬朕東表示,目前浪潮天元數據平台的數據均是免費向創客提供,但日後並不排除轉為收費模式的可能性。

[Home]


2017/10/19 2.2.1.1. 各大品牌MR新品到位 微軟加速拓展MR商機 [ 電子時報 黃詩閔、蕭菁菁]

微軟攜手品牌廠大軍,積極衝刺MR商機。

微軟(Microsoft)押寶混合實境(MR)商機,PC品牌Wintel也共襄盛舉,微軟的合作夥伴包括宏碁、戴爾(Dell)、惠普(HP)和聯想推出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搭配先進的運動控制器,預估零售價399美元起,期待進一步擴大MR市場成長動能。

微軟對全球MR市場大餅勢在必得,已經砸下不少行銷預算,在尋求更強的業績成長動力的目標下,持續尋找可能的合作夥伴,成功獲得韓系品牌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青睞,三星的MR頭戴式裝置Samsung HMD Odyssey將於116日上市,希望透過MR應用在全球市場找到新的成長沃土。

供應鏈業者指出,在MR頭戴式裝置大軍中,台灣供應鏈業者也扮演重要地位,微軟MR頭戴式裝置主要與台灣代工大廠廣達合作,2016年微軟在台北舉辦WinHEC硬體工程技術大會,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也現身力挺微軟MR技術,未來MR頭戴式裝置商機若能更上一層樓,台灣供應鏈業者很有機會在此商機中獲得更高的成長動能。

微軟為了打開市場,此次行銷主打實惠為訴求,期待走實惠路線的新型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可突破用戶消費模式,進一步打開市場。

面對NB市場的成長困境,微軟及相關品牌業者陣營紛紛積極開發新市場及應用,從Surface系列機種、到微軟合作夥伴推出的各式新款個人電腦、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和運動控制器等,到鎖定遊戲應用市場,即將於117日推出的遊戲機Xbox One X,各式各樣的Windows裝置,顯示微軟擴大Windows生態體系版圖的決心。

Windows生態體系持續推出新品,打造各式Windows裝置與MR體驗,包括搭載Windows21裝置、筆記型電腦(NB)All-in-One、搭載Intel最新第8代處理器的電競機種等,透過最新的NVIDIA顯示卡實現Windows MR體驗,並以更長時間的電池續航力、OLED4K螢幕,提供用戶新的體驗與視覺效果。

微軟17日宣布推出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合作夥伴亦同步推出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打造嶄新MR體驗。

到目前為止,MR在實際操作上都需要使用頭戴式裝置;為了達成身臨其境的虛擬體驗,使用者必須在房間四周架設相機,各自的頭戴式裝置也無法隨身攜帶,帶到朋友家或工作場所中使用,但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的上市,將改變這一切,Windows MR頭戴式裝置將讓使用者擁有隨身攜帶的便利性。

現在消費者可以在自己的虛擬環境中,透過Windows市集中超過20,000個應用程式,以前所未有的的方式享受旅遊、體育、現場演唱會和遊戲。

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推出了為大眾打造的MR。微軟力求透過MR,從根本上改善人們創作、溝通和娛樂的方式。使用者可超越時間和空間,沉浸在任何環境中,讓創意突破紙張或螢幕的界限。

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提供了創意上的突破—包括讓每個人都能體驗MR3D特效、更快速的遊戲直播,甚至將照片和影片中的回憶變得栩栩如生,並推出多項功能強化。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可在裝載Windows 10的各式個人電腦和Windows MR頭戴式系列裝置上體驗。

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帶來幾項創新功能,包括新的Windows Ink筆跡功能,例如使用者可直接在PDF文件上書寫;新的手寫筆尋找功能Find My Pen;使用CortanaMicrosoft Edge回到個人電腦上繼續未完成的工作,於各個裝置間提供無縫體驗;增強安全性和隱私功能;加入更多輔助功能,包括眼球控制功能(Eye Control)

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還包括混合實境檢視器(Mixed Reality Viewer),從此將能在個人電腦上享受到MR體驗。使用者可運用個人電腦的相機功能來觀賞3D物件與真實環境融為一體的景象,像是人、地點、物件或任何想像得到的東西,都能融入實境體驗中。

微軟相信,3D為人類生產力帶來了全新動能,驅使下一代電腦運算技術將遠遠超越2D世界。3D科技也將帶來重大影響,不但真實地呈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更進而增進人類理解、記憶和學習的方式。

因此,微軟的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讓任何人皆能以3D創作。每個月有超過1億人使用微軟的小畫家,現在透過小畫家3D,人人都可以成為3D創作者,輕鬆操作物件、以3D揮灑和分享創意。透過秋季創作者更新,使用者現在可將3D物件放入Office文件,包括PowerPoint投影片和Word文件,進而創作出更動人心弦的故事並大幅提升理解力。在投影片中,物件能轉動,也能做成動畫。透過MR檢視器,3D創作便能輕鬆地融入實體世界。

由於微軟著眼於Windows 10上的相片應用程式有超過2.5億的有效用戶,相片和影片在Windows上達到空前的受歡迎程度,可見用戶喜歡用相片和影片創造回憶,微軟也對應用戶需求,決定強化布局。

微軟在Windows 10 秋季創作者更新中,相片應用程式經過重新設計,使用者可輕鬆地用相片述說回憶和故事,並搭配個人化的3D特效、筆跡功能、轉場效果和影片,完全無需專業編輯經驗即可上手。使用者拍攝的相片,可輕鬆地混製成照片與影片拼貼,並搭配背景音樂、主題、筆跡功能和轉場效果。例如:透過3D功能,物體可變成動態,便可製作出足球在穿過守門員時爆發火焰、高速穿入球網中射門得分的特效。

另一方面,遊戲因其高互動性,成為成長最迅速的娛樂形式。在Windows 10上每月有超過2億的活躍遊戲玩家,達到在Windows系統上前所未見的受歡迎程度。

隨著人們對電競和互動遊戲直播串流的興趣成長,比起自己實際玩遊戲,有更多的人想觀看遊戲實況。微軟推出了Mixer,這是唯一近乎零時差的遊戲直播串流服務,可幫助每位玩家播放、觀看或與其他玩家互動。

Windows 10秋季創作者更新中,Mixer變得更強大—玩家能更快地啟動和加入遊戲串流。遊戲模式(Game Mode)讓開發人員能發揮個人電腦的所有運算效能,並將其專用於遊戲,在Windows 10上提供更出色的遊戲體驗。

微軟視AI為巨大機會 未來投資將聚焦在此

微軟預見AI存在相當大的機會,未來投資將會側重相關領域。

微軟(Microsoft)看好人工智慧(AI)發展前景,並且認為AI存在巨大的機會,該公司業務開發執行副總裁Peggy Johnson透露,微軟未來將會持續聚焦AI相關投資。

Johnson在華爾街日報(WSJ)D.Live全球科技大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微軟認為AI機會龐大,因此相當重視。她透露過去多年來微軟已經在AI領域進行18件收購交易,2016年宣布重組後,迄今AI相關員工約有8,000人。

Johnson還表示,除了AI之外,微軟也關注量子運算、遊戲和軟體即服務(SaaS)等發展,只要有成長機會,微軟都有興趣。

根據Crunchbase的資料,微軟2017年以來最大兩家投資企業是印度電子商務(EC)業者FlipkartInsideSlaes.com,其他近年來的大型收購案包括2016年以260億美元買下LinkedIn,以及25億美元收購遊戲軟體供應商Mojang

Johnson表示,除了投資和收購企業之外,微軟還考慮找尋更多夥伴合作,她表示,最近微軟的Cortana智慧助理已經與亞馬遜(Amazon)Alexa整合,未來也希望與Google和蘋果(Apple)建立類似的合作關係。

[Home]


2017/10/19 2.2.1.2. Facebook進擊VR:遠離PC與手機牽絆 Facebook要讓Oculus頭盔獨立運作 [ 電子時報 張興民、陳奭璁、蕭菁菁]

FacebookVR發展上持續展現其技術能力與開發熱情。圖為Oculus Connect 2017開發者大會。

Oculus終於在Oculus Connect 2017開發者大會上發表Oculus Go平價版VR頭戴裝置,以及Santa Cruz高階概念VR頭戴裝置。Facebook2014年買下Oculus後,這家曾備受期待的VR新創,接連因創辦人醜聞、產品延期上市、侵權訴訟等問題,一度消失在媒體鏡頭前。

或許經歷長時間的沈澱,此次Oculus Connect 2017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VR發展策略有更清晰的路線,據Tech Crunch報導,隨著VR環境轉變,Facebook要讓Oculus自主發展。

Tech Crunch認為,推出Oculus Go後,Facebook再次向外界宣示掌控自家VR技術的能力,一如蘋果(Apple)牢牢掌握iOS硬體技術,而非像是WindowsAndroid陣營仰賴OEM廠商來打造硬體裝置。Facebook過往太強調自己與PC、智慧型手機的緊密關係,如今在Oculus Connect 2017上,Facebook顯然將VR願景放在無線、統一格式與自有平台三大方向上。

推出獨立式VR頭戴裝置Oculus Go後,Facebook不再需要與智慧型手機廠商維持複雜夥伴關係,至少與同樣發展VR生態圈的Google相比,Facebook無法與手機廠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曾是Oculus在行動VR裝置上唯一夥伴,兩者合作開發Gear VR,但這層關係在2017年出現重大轉折,因為三星在推出Galaxy旗艦手機時,發表自家升級版的Gear VR,並在手機上全面支援GoogleDaydream,此舉動無疑代表Android手機龍頭廠商選擇自食其力開發裝置,並讓Google把持VR軟體資源,且顯然此一趨勢是難以逆轉。

至於另一款高階獨立式VR頭戴概念裝置Santa Cruz,可獨立於PC外運作。雖然Oculus未對Santa Cruz的效能詳加說明,但Tech Crunch認為,應該仍難以與Oculus Rift相提並論,雖然這一點會讓死忠使用者失望,但對Facebook而言,將高階VR產品疏離PC生態,對其發展自有平台有好處,也可遠離早期使用者所在的狹隘市場,走入大眾消費端。

Tech Crunch也認為,外界誤認Valve、三星、微軟(Microsoft),甚至是索尼乃Oculus競爭對手,但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對Facebook來說根本無關緊要,因為當Facebook建立自有VR生態後,遂可與其他科技巨頭在VR技術中脫穎而出,該公司可持續投入大筆開發資源在自家硬體上,或是動輒發動折扣戰、甚至當在VR市場難見曙光時見好就收,換言之,FacebookVR市場上保持更具彈性的發展策略,同時掌控好相關資源。

Tech Crunch分析道,目前看來Mark Zuckerberg對於VR將是未來社交主軸的看法,仍堅信不宜,倘若未來VR市場真如Zuckerberg所言開花結果,那麼屆時Facebook將有著Oculus的硬體技術,以及Spaces虛擬社交應用平台這兩大利劍。

不過,WSJ的看法不似Tech Crunch如此樂觀,畢竟Zuckerberg當年花費20億美元購併Oculus,但其換來的投資效益至今仍難以顯現,至少在裝置銷售數量遠遠落後於其他VR業者。雖然Zuckerberg目前仍可在其VR願景上盡情揮灑其熱情,但投資者還有多少時間的熱度,恐怕同時考驗著ZuckerbergOculus

Oculus高階VR頭盔Santa Cruz 已具備未來完成品雛型

Facebook VR副總裁Hugo BarraOculus Connect大會上談論Santa Cruz最新進展。

Oculus日前宣布推出一款平價和獨立的VR頭盔產品,稱為Oculus Go,不過Oculus還有另一款研發中的獨立式VR頭盔原型產品稱為Santa Cruz,預計2018年提供給開發者,實際上市時間還不明朗,不過Oculus有在Oculus Connect大會上展示最新成品供試用。

事實上,該產品去年就已經有原型產品推出,但當時只是概念驗證,沒有太多看頭,今年則大有進展。去年提供試用時,包括處理器與風扇都直接貼在頭盔後面,連接線也都看得見,今年展示的產品同樣也不能提供拍照,但從外觀看起來已經比較像成品,包括連接線、攝影機、零組件都已經放到頭盔內部去。

Santa Cruz的外觀類似現在的Rift VR頭盔,但明顯胖了一些,畢竟要安裝不少感應器、攝影鏡頭,以及定位追蹤處理器等。

目前的款式已可玩2款遊戲,頭盔所配備的鏡頭可以偵測你所在的環境,遊戲裡面的導引也會讓你看到你可能會碰到的牆或家具等障礙物。

在試玩遊戲時,頭盔的確都可精準偵測到房間內的擺設,所以試玩者不會撞到東西,不過目前還不是很完美,有時還是會有偵測不到的狀況。此外,試玩的房間是Oculus準備的,但實際產品若進入實際用戶的環境,偵測效果如何還有待驗證。

另一個比較有特色之處是聲音部分,即便沒有戴耳機,用戶耳朵還是可清楚聽到頭盔遊戲傳來的聲音,Oculus在聲音部分有特別做技術處理,這個好處是用戶一面玩遊戲時,還是可聽到外在環境聲音。

整體使用感覺挺像在用Rift,只是不需要連結到PC,雖然產品還不算完美,但以現況來看,Santa Cruz的房間追蹤能力、以及不需電腦或連接線,正是VR未來應該要走的方式。平價的Oculus Go顯然是入門款,而Santa Cruz則是主攻主流玩家市場。

Facebook本周展開Oculus Connect 4大會,而今日主題演說中則率先未來1Oculus將會推出的新品,包括軟硬體,以及整個Oculus生態系的新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Santa Cruz外,以下是目前已知的最新產品進展:

平價的Oculus Go。首先登場的新的Oculus頭盔Oculus Go,該產品不會是Gear VROculus Rift的競爭對手,而是介於兩個產品中間的定位,零售價200美元,這個完全無線的產品主要是希望透過降價減少VR的進入障礙,讓更多用戶不需一台強大的遊戲電腦就可體驗完整的沉浸式VR,目前Oculus Go式規劃2018年初上市。

Oculus Rift的新價格。Oculus Rift頭盔與Touch Controllers控制器合計售價降至400美元,先前該價格只適用於促銷時,但現在兩款產品搭售的價格已經統一為400美元。

Oculus DashboardOculus的用戶介面在2018年會有大改版,稱為RiftCore 2.0的全新軟體會改變用戶與應用程式互動的方式,一改目前須透過外部應用來模擬桌上環境,未來用戶可直接從新的Oculus Dashboard存取應用程式。用戶可開啟視窗、重新安排,甚至在VR遊戲中直接切入Dashboard

例如,遊戲的同時可開啟Dashboard,並從裡面啟動其他應用,如瀏覽器,如此用戶一面玩遊戲時,還可瀏覽網頁或觀看影片。

全新Oculus HomeOculus Home也有改版,用戶現在可裝飾自己的空間,包括家具、藝術品,甚至是玩遊戲獲得的獎項。另外,用戶也可直接從自己的家中啟動遊戲或應用,甚至造訪朋友的住家。Oculus也預告2018年會在Oculus Home加入共享空間的功能。

新遊戲。這次大會也有看到一些Oculus Rift新遊戲的身影,比較有看頭的是Respawn GamesOculus的合作;另外,很熱門的Face Your Fears(征服恐懼)體驗將會加入Stranger Things(怪奇物語)影集的主題風,不過推出日期未定。

Facebook明年推VR直播平台Venues

Facebook的虛擬實境(VR)計畫進一步延伸,2018年計畫推出Venues VR現場直播平台。

Facebook擴大虛擬實境(VR)市場布局,計劃在2018年推出「VenuesVR平台,讓用戶與身處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觀看現場音樂會、運動賽事轉播,以及電影和電視節目。

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OculusConnect會議中宣布Venues計畫,不過根據Tech Crunch報導,Venues很可能與Oculus頭盔的第三方應用程式(App)為敵,例如FoxVRLiveLikeNextVR,這些App提供音樂會、運動會和其他現場轉播,且與Ticketmaster有合作關係。

由於Venues是由Oculus的產品,可能獲得Oculus作業系統優先使用,其他競爭對手將間接受到打壓。至於Venues內容由誰提供,目前仍不得而知,但Facebook擁有眾多合作夥伴,應該不難發現供應來源。

ZuckerbergConnect大會也發布新版Oculus Go獨立行動VR頭盔。Go內建一體成形的空間音訊(spatial audio)和喇叭,配備13.5公釐的耳機插口,可以連結Venues觀看VR內容。

Zuckerberg也提到配備inside-out追蹤功能的Santa Cruz,但並未透露關於Santa Cruz的細節,外界推測目前仍是原型機的階段,但可能在1年內向開發者開放。Facebook最終目標是吸引10億人參與VR

[Home]


2017/10/19 2.2.1.3. 穿戴裝置健康資料 經處理後方能凸顯價值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穿戴裝置上的資料須能與健康紀錄系統連結,方能發揮最大效益。

穿戴裝置掀起了一波健康熱潮,但這些看似有用的健康數據是否真的能讓人變得更健康?臨床醫師正努力找出能將這些數據轉換成能夠維持病人健康的有意義工具,協助醫師做出更合適的治療決定。

Modern Healthcare報導,取得資料不難,但讓資料變得有意義則是另一回事,病人產生的資料需要經過處理、且能方便讀取,一些供應商正使用第三方業者開發的軟體,希望將病人的健康資料轉成重要的臨床資訊。

穿戴裝置仰賴加速度計和微型感測器來追蹤穿戴者的活動、心率和其他統計資料。史丹福大學(Stanford)針對Apple WatchFitbit SurgeMicrosoft Band等七款健康追蹤裝置所做的研究顯示,其中六款測量心率的錯誤率在5%以內,然而在能量消耗測量部分,最準確的裝置仍有27%的誤差,而最不準確的裝置,錯誤率更高達93%

Gartner資料,每5個美國人中就有1個擁有健身追蹤器,也因此成為醫療保險支付方追蹤被保險人追蹤運動習慣的方便工具。Oscar Health保險公司便獎勵那些使用計步器的會員,因為這表示他們對自己的健康很注重。

為了讓穿戴裝置更有用,就必須將這些紀錄資料匯入電子健康紀錄和其他系統。例如Sutter Health醫院體系正試圖使用來自病人的資料改善第二型糖尿病的照護,屬於美國國家健康信息技術協調辦公室(ONC)委託埃森哲(Accenture)主持的一項先導計畫之一部分,目的是探索各種利用病人產生的健康資料的方法。

Sutter Health使用數位醫療公司Validic的技術,將病人使用Sutter應用程式產生的健康資料匯入現有的電子健康紀錄系統當中。本計畫已於9月結束,之後Accenture會提供聯邦政府白皮書,作為制定病人健康資料使用政策的參考。

Vivify Health是一家整合電子健康紀錄系統的公司,執行長Eric Rock表示,減少整體工作負載、同時增加病人數量、提升結果和滿意度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有些電子健康健康紀錄系統則會傳送警示,醫院人員只要點擊警示就可以看到經由演算分析法建立的風險指數。

[Home]


2017/10/19 2.2.2.1. 蘋果鏈爆料 i8砍單五成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蘋果供應鏈傳出,受到iPhone 8銷售不如預期影響,蘋果1112月對相關供應鏈下修iPhone 8iPhone 8 Plus的訂單量,幅度高達五成、幾乎腰斬。供應鏈直言「今年相當罕見」,新產品才剛大量量產約一至三個月的時間,就被要求開始降量,「是十年首見」。

蘋果現在改為全力押寶iPhone X,身為以iPhone X為主的組裝廠鴻海將受惠,以i8為主力供貨的和碩與緯創則可能受衝擊。對此,目前以i8為生產主力的和碩、緯創表示,不針對單一客戶傳言予以評論。

過去蘋果都會在新品上市的隔一年之後,也就是新產品於每年第4季大量量產,到了隔一年的第1季、第2季淡季時,才會下修當年度新品的出貨量,但供應鏈直言「今年相當罕見」,新產品才剛大量量產約一至三個月的時間,就被要求開始降量,「是十年來首見」。

供應鏈透露,iPhone 8iPhone 8 Plus預計11-12月出貨量就會大幅下修,其中iPhone 8將會從單月高峰1,000-1,200萬支,下修將近一半的幅度,屆時單月出貨量將僅有500-600萬支。

iPhone 8iPhone 8 Plus主要的組裝廠則為和碩,緯創則有極小量iPhone 8 Plus組裝定單,鴻海近期也出貨約200-300萬支的iPhone 8 Plus,可成供貨iPhone 8iPhone 8 Plus的金屬鋁合金邊框。

市場認為,在12月蘋果開始下修訂單之下,對僅有iPhone 8iPhone 8 Plus訂單的供應鏈影響程度較大,且2018年第1季也仍會面臨下修的風險。

目前iPhone X主要為鴻海獨家組裝,集團的鴻準則供貨不鏽鋼材質的金屬邊框,在蘋果從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將大力押寶iPhone X之下,鴻海集團可望成為「啃蘋果」的贏家之一。

據悉,因為蘋果調整此旺季銷售策略,因此正緊盯著iPhone X上游到下游的供應鏈出貨狀況,目前零組件供貨最有問題的並非為OLED面板或3D感測元件,反而是玻璃蓋板,此零組件主要供貨商陸廠。

蘋果拚市占 iPhone X要推低價版

市場看好2018年蘋果iPhone的銷售表現,據了解,蘋果明年仍會推出新款iPhone X,並分為高階與中低階產品,高階版本業者間稱呼的代號為「里斯本」,中低階產品代號則為「杭州」。蘋果明年iPhone X策略將打價格戰,看好iPhone X熱潮將席捲全球,蘋果藉此擴大市占率。

市場分析,雖然iPhone X定位為高階產品,但是,蘋果眼看近年中低階手機市占率被中國手機品牌廠瓜分,為搶占中低階市場,蘋果明年推出的中低階產品也鎖定中國大陸與印度市場,要讓iPhone在高階、中低階產品都稱王。

業內人士分析,從現在蘋果對供應商下單的需求觀察,iPhone X需求將一路旺到明年上半年,若明年下半年蘋果推出低價產品,「明年一整年蘋果都會很旺」,屆時就要觀察市場對中低價iPhone X「杭州」的銷售表現。

[Home]


2017/10/19 2.2.2.2. 宏達電推新機 非蘋鏈備貨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宏達電(2498)昨(18)日正式發出邀請函,將在112日舉行新機發表會,預料將亮相首款全螢幕手機HTC U 11 Plus。除了宏達電以外,包括華為Mate 10系列也將在台上市,加上小米Mix 2,手機市場進入全螢幕高階機種大戰,非蘋供應鏈忙出貨。

在極窄邊框技術逐步成熟後,各手機廠紛紛在旗艦機種採用高屏占比的全螢幕,除了非蘋陣營,蘋果的首款全螢幕手機iPhone X也將在113日開賣。由於iPhone X的量產明顯爬升可能要到明年首季,近來隨非蘋全螢幕手機快速推出,可望帶動非蘋供應鏈包括台積電(2330)、大立光、晶技、友達、英業達、群創、閎暉等營運。

宏達電昨天發出邀請函,將在112日於台北舉行新機發表會,邀請函上一個大「U」字,很明顯是U系列手機。其實在宏達電宣布出售Pixel手機研發團隊前,市場即傳出宏達電年底前還將推出三款智慧手機,其中兩款代號Ocean MasterOceanHarmony的手機,都是近6吋的全螢幕手機,另外一款則是Ocean Lite,外傳將在11月、12月陸續發表、上市。

宏達電董事長暨執行長王雪紅日前也透露,宏達電接下來將發表HTC U11 Plus,推測應該就是代號Ocean Master的新機。

根據科技網站透露,HTC U11 Plus 將採用5.99 吋螢幕,高通S835處理器,主相機為 1,200 萬畫素,前鏡頭為800 萬畫素,具防塵、防水及快充技術。當然與HTC U11相同,HTC U11 Plus也具有邊框擠壓( Edge Sense)功能。

另外,華為日前在德國舉行Mate 10系列手機的記者會,其中Mate 10 Pro為一款全螢幕手機,採用華為自行開發的麒麟970晶片,強調其人工智慧(AI)表現。

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表示,在人工智慧時代,手機將成為人的智慧助手。

[Home]


2017/10/19 2.2.2.3. 蘋果及華為帶頭衝 AI成大勢所趨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產業鏈業者持續投入布局AI

蘋果(Apple)、華為帶頭衝,蘋果以及華為旗下海思皆已推出搭載人工智慧(AI)晶片的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業界也預估其他競爭對手如高通(Qualcomm)等勢必會有所著墨,推出對應產品,產業鏈業者拚戰AI技術成大勢所趨。

供應鏈業者觀察,AI為各家手機品牌廠與相關產業鏈業者共同發展方向,未來手機品牌廠在推新品時,不僅會進行規格戰,持續拉高產品規格,手機品牌廠也已開始將研發資源押寶在AI技術上,以AI為基礎,在其功能、解決方案等層面持續創新。

舉例而言,在拍照功能中加入AI技術,已成為產業趨勢,有助拉高對焦的速度、清晰度、照片的畫質、用於用戶美顏功能、幫用戶挑選照片中成果較好的成品等,各家手機品牌廠有意藉由AI賣點來帶動手機新品銷售熱度。

供應鏈業者指出,對應AI風潮,在華為旗下海思、蘋果已推出搭載AI晶片的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高通、聯發科等手機晶片廠競爭壓力急速升高,為了不落人後,預期也將在未來推出對應產品,競爭將更趨於多元。

蘋果(Apple)9月發表新一代iPhone 8iPhone 8 PlusiPhone X,其中,與iPhone 8iPhone 8 Plus機種相較,iPhone X規格改變幅度相對較大,也成為今年新機中的明星機種,銷售動能受到市場期待。

iPhone X整合於其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中的AI晶片,名為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主要用於3D人臉生物辨識功能,此次iPhone X3D人臉生物辨識功能,也被蘋果視為新品主要差異化訴求。

供應鏈業者認為,蘋果儘管在人臉生物辨識功能上,推出時程似乎落後Androird陣營,然蘋果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向來是後發先至,主要考量是要有差異化與提供完善體驗,Androird陣營扮演先求有的角色,蘋果則是求好的角色,因此花了較長時間投入布局、規劃。

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急起直追,出貨量一度超越全球智慧型手機二哥蘋果,華為在今年10月發表年度旗艦Huawei Mate 10系列機種,希望能成功搶攻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官方宣稱,將藉此機種打開AI在終端應用的大門。

Huawei Mate 10系列機種配備華為自家麒麟970晶片,華為透過自家的麒麟AI手機晶片與新一代EMUI 8.0的軟硬體融合,使終端新品有更大差異化空間,展現華為自家公司在晶片技術上的大躍進。

據介紹,華為透過自家的麒麟AI手機晶片採用了台積電10nm製程,在指甲大小的晶片上,集成了約55億個電晶體,其中,包含8CPU12GPU、雙ISP以及創新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創造性地集成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NPU)專用硬體處理單元,AI運算能力相比4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可以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慧拍照等方面的能力,為AI技術在應用領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帶來前所未有的手機AI體驗。

回顧過去,自2016年華為主打強強聯手,攜手徠卡(Leica)展開深度戰略合作以來,雙方為消費者帶來了手機攝影的驚豔體驗,也提升了華為的品牌形象。此次,Huawei Mate 10系列機種搭載了與徠卡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雙鏡頭,採用1,200萬畫素彩色加2,000畫素黑白的雙鏡頭,配合徠卡SUMMILUX-H雙鏡頭模組,同時更採用雙f1.6大光圈,進光量大幅提升,使用戶處於夜景拍照時相片更加明亮。

得益於華為AI技術與雙ISP處理器,Huawei Mate 10系列具備了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將傳統攝影帶入智慧攝影的新階段,在拍攝過程中能夠對拍攝物件進行即時分析,智慧識別多達13種場景和物體,從而根據物件的特點和屬性自動調節參數設置,用更聰明的演算法,告別了千篇一律的拍攝參數設定,令每一拍都能達到更加出色的效果,讓更多用戶體驗到攝影的精彩,更進一步的是,在識別到用戶正在拍攝人像時,通過即時運算進行AI精準虛化,使前景更清晰銳利,後景的虛化也更自然。

Huawei Mate 10系列採用相位對焦、雷射對焦、深度對焦以及對比度對焦的「41」對焦方式,大幅提升對焦速度,配合AI晶片的快速即時運算和光學防手震技術(OIS),能夠快速進行運動場景抓拍,捕捉到更清晰的影像。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在AI時代,手機將成為人的智慧助手。Huawei Mate 10通過創造性地集成AI專用NPU神經網路單元,在終端AI上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

[Home]


2017/10/19 2.2.2.4. 蘋果與Reliance Jio合作推iPhone回購 真正意圖是整新機?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蘋果(Apple)近來與Reliance Jio達成合作協議,Reliance Jio同意以折扣價格回購消費者使用過的iPhone,這可能意味蘋果終於有機會打開印度的整新機市場,而這也會啟動一連串的經濟效益,尤其是二手市場及循環經濟。

Reliance Jio推出新款iPhone的保證回購計畫,只要加入每月799盧比的4G資費方案達1年,並購買iPhone 8iPhone 8 Plus以及iPhone XReliance Jio就願意在1年後以7成的價格回購該二手iPhone,回收僅能在Reliance Jio的門市辦理。

這項合作計畫從第一層來看就是一種雙贏。首先,蘋果可以藉助Reliance Jio在印度行動通訊界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其在印度僅3%的市佔率,另一方面,Reliance Jio可就每支手機收取每月799盧比的資費,遠逾印度手機用戶ARPU 80盧比的水準,有助提升Reliance Jio的營收。

Reliance Jio回購iPhone,蘋果整新機計畫見曙光

不過,這項合作計畫仍可能具有第二層意義,也就是蘋果在印度的整新機市場。由於印度人均所得偏低,而若推出低毛利手機以服務印度等新興市場則違背蘋果的企業核心策略,但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其商機之大也不容蘋果錯過,這也是為何蘋果一直希望在印度推出整新機的理由。

儘管如此,蘋果在印度推出整新機的策略卻頻頻遇挫,在2016年印度政府拒絕讓蘋果從外國進口整新機並在印度銷售的計畫,原因是印度手機業者憂心,進口整新機形同將電子垃圾傾銷至印度,並且違背印度目前積極推行的Make in India計畫。

也許是因為蘋果並無其他有效方法可以同時在印度市場兼顧低價及優質的價值主張,而在Android持續擴張其新興市場市佔時,蘋果有充分理由擔心,網路效應及隨之而來的Android生態圈壯大、成熟將讓蘋果再也無法奪回市場,因此蘋果仍持續與印度政府協調,不願放棄以整新機開拓印度市場的意圖。

回購iPhone是明智的商業策略

這可能是Reliance Jio願意以7折價格回購使用過1年的iPhone 8iPhone 8 Plus以及iPhone X的意圖,在印度二手手機市場,iPhone仍具保值性,iPhone用戶可以5~6折的價格售出變現。

Reliance Jio所提供的7折回收價高於二手市場售價,有助於鼓勵民眾向Reliance Jio購買最新款的iPhone,然後在1年後以7折價格售出、而不是在二手市場售出後僅換回原價的5~6成現金。當然,賣出iPhone的用戶將可以用這筆錢再購入下一支可能會在2018年第3季推出的更新一代iPhone

Reliance Jio在回收了消費者使用過的二手iPhone後,必然不是將之丟棄,而是重複創造價值,作法包括,將回收的iPhone以整新機形式出售、讓手機回到二手市場,抑或是將舊機交由蘋果處理,而蘋果可能將舊機整理過後,出售到其他允許進口整新機的市場,至少重複利用手機中的零組件或貴金屬。

事實上,印度禁止蘋果進口整新機銷售的作法原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畢竟無論是進口手機、抑或是銷售二手機,在印度都不是違法或不當的行徑,禁止銷售整新機與其說是惟恐印度變成電子垃圾場,不如說是當地手機業者勢力龐大,集體反制蘋果分食智慧型手機大餅的意圖。

如果單靠蘋果之力,想要打開印度的進口整新機市場並不容易,但在印度大財團Reliance Industries的協助下,蘋果在當地推出整新機的希望已經升高。Reliance Industries對印度政府一直有強大的影響力,這從Reliance Jio在印度掀起4G的價格戰、競爭對手多次試圖以法律及訴諸監管手段抵制而不可得可見一斑,這意味如果有Reliance Industries的協助,印度可能放鬆蘋果進口整新機銷售,而Reliance Jio則可進一步讓回收過後的iPhone二手機重新流回市場,並收取資費。

整新機是Reliance Jio、蘋果及印度的三贏

自從幾個月前媒體報導蘋果已和Reliance Industries達成合作協議後,蘋果首先和Reliance Jio合作推出新款iPhone回收計畫,然後又將與Reliance Industries旗下的3C零售店合作銷售iPhone以進攻實體通路,再再顯示蘋果已修正進攻印度市場的策略。

蘋果與Reliance Jio合作銷售iPhone、並提供保證回購價的作法可能啟動一連串的骨牌效應,首先,在Reliance Industries的協助下,印度政府可能願意放寬蘋果進口整新機在印度銷售,Reliance Jio再以優於二手市場的7折價格回購iPhone舊機,重新推出整新機,並且搭配有助提升ARPU的高資費方案,從4G數據上賺回回購iPhone的溢價。

對蘋果而言,讓Reliance Jio回收舊機,有助實現其在印度推出相對低價整新機的策略,在印度行動生態圈一面倒向Android的情況下力挽狂瀾,並且若干程度彌補在大陸市場的銷售不振,甚至是在回收iPhone的過程中,也確保可以繼續讓iPhone中的貴金屬循環利用,整新機不會讓印度變成垃圾場,反而會刺激循環經濟的產生。

[Home]


2017/10/19 2.3.1. 高通裁罰案 公平會不撤銷 [ 經濟日報 潘姿羽]

公平會副主委彭紹瑾昨(17)日受訪時表示,高通案已做出決議,「不可能撤銷。」

經濟部長沈榮津公開表示,希望與公平會談一談。彭紹瑾認為,公平會處分沒辦法改變,且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適合再對此案發表意見」。

彭紹瑾說,公平會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經過委員多次討論後,此案已經做出決議,等同結案;未來除非走行政訴訟,否則此案不可能撤銷。至於經濟部相當關切的國內產業發展問題,尤其高通在政府重要的產業政策上多有合作,彭紹謹回應,公平會是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做出決議前,對於高通違法態樣、行為、違法情節以及對市場的影響程度等諸多因素,決議時都有考慮。

彭紹瑾也說,公平會委員對於產業、市場等情況都有綜合考慮,最終處以234億元的罰鍰;不認為金額有失比例原則,是合理的。

經濟部17日發新聞稿批評公平會時,彭紹瑾並沒有回應。直至昨天因經濟部長沈榮津提到要和公平會談一談,他才答覆媒體的提問。

高通裁罰案 經長憂心外資不來台投資

經濟部「槓上」公平會,直指對公平會重罰高通234億元「深感憂慮」,經濟部長沈榮津昨(18)日更說,盼有機會與公平會談談;對此立委怒轟:「是中華民國經濟部長,還是高通的經濟部長?」

沈榮津昨至立法院報告,會前受訪時被問及公平會裁罰高通一案看法,他表示,公平會應該衡酌整個投資環境、產業發展,在公平交易及產業發展間做出調和、取得平衡點,「看看是不是跟公平會有機會談一談」。

至於經濟部大動作發新聞稿,是否擔憂公平會罰太重,可能嚇跑外資?沈榮津表示,高通在產業發展,尤其是政府未來重要發展項目如5GIoT(物聯網)等,都是重要合作夥伴,「一定要慎重考慮」。

不過立委對於經濟部替高通緩頰的舉動深感不滿,立委徐永明質問沈榮津:「你是中華民國的經濟部長,還是高通的經濟部長?」

徐永明指出,公平會做出此決議,一定是高通已做出對我國廠商不利的違法行為;經濟部原先說尊重結果,並協助國內廠商與高通溝通,但17日卻又說對公平會決議「深感憂慮」,態度明顯大轉彎。

立委高志鵬則質疑,即便高通對我國有重要經濟貢獻,違反公平交易法便是影響市場秩序,不只台灣,中國、韓國也都對高通祭出重罰;經濟部態度匹變,是否是因擔心高通遭到重罰,有可能影響政府正在推動的亞洲矽谷等相關產業計畫?沈榮津坦言,確實有這可能。

[Home]


2017/10/19 2.3.2. 公平會重罰高通恐產生漣漪效應 顧及5GAI合作 經長憂慮影響發展 [ 電子時報 莊衍松、趙凱期]

經過多年調查,公平交易委員會11日決議通過要處罰美商高通(Qualcomm)新台幣234億元罰鍰,並要求高通立即停止在台灣的違法行為,且限期兩周內繳清罰款。經濟部長沈榮津18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達憂慮,並指此事會對台灣產業發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希望公平交易和產業發展之間能取得平衡。

事實上,過去經濟部和財政部、環保署、勞動部都曾發生過許多政策立場不一致的情況。主要是經濟部是站在招商、引進技術、協助產業發展、創造就業與經濟繁榮為主要考量。但財政部也有自己的立場,同樣的環保署和勞動部也有自己的底線是不可能妥協的。過去行政院內閣常有部長之間互不相讓,找行政院長、副總統出面協調也沒用的案例。因為依照法律的規定,該罰的就是要罰,該擋的就是要擋。

以此次公平會重罰高通一事來說,公平會也是握有相當的證據才依法開罰。公平會指出高通違法期間至少持續7年之久,且違法期間高通向台廠所收取之授權金總額約新台幣4,000億元。而台廠向高通採購的基頻晶片總金額更高達300億美元(新台幣近1兆元),所以是「情節重大」案件。不過高通在許多國家都吃過官司,台灣公平會對高通的裁罰也不是第一件,因此高通一定會打行政訴訟,力抗到底。

經濟部此時卻表達力挺高通的態度,坦白說,在情感上安慰高通的成分居高,對公平會的裁罰不會產生任何影響,也不可能因為經濟部支持而使裁罰金額降低,高通也無法因為經濟部長的支持就可以繼續做公平會認定的「違法」行為。不過行政法院在高通上訴時,除了書面事實審查之外,也會徵詢經濟部工業局、技術處等單位官員的意見,屆時經濟部的確可以為高通美言幾句。

經濟部從一開始的尊重公平會裁罰,並且說要代表台灣手機廠商向高通高層溝通,現在反過來說經濟部對公平會罰高通一事「深感憂慮」,立委懷疑經濟部是否遭到高通施壓?因為外傳包括亞洲.矽谷、5G等技術,台灣的法人如工研院都需要與高通合作。沈榮津表示他沒有受到外界的壓力,公平會是獨立機關,對於公平會的裁罰,經濟部會尊重,只是經濟部衡平此事對台灣產業發展會造成重大的影響。經濟部的態度之所以轉折,是希望公平交易和產業發展之間能取得平衡。

經濟部官員私下表示,沈榮津並沒有說公平會的裁罰不對,也沒有為高通在違法這件事上為其辯護。只不過高通除了賺台灣的錢,也下單給台灣廠商讓台灣賺錢,例如2016年高通下單台灣半導體與封測產業就有新台幣1,557億元,帶動台灣網通產業產值約3,147億元,2017年更可達4,324億元。未來以5G及人工智慧(AI)領域,台灣和高通會在汽車、醫療保健、智慧工廠等領域有密切合作,經濟部不希望公平會的裁罰嚇跑高通,從此不願和台灣合作,或轉單給外國的製造商。這就是經濟部憂慮的「漣漪效應」。

根據經濟部發出的新聞稿指出,高通向來都是台灣資通訊及半導體產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其業務範圍包含整個行動通訊生態系統(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物聯網、網通、基礎設施、網路運營商和測試)。但公平會裁決結果並沒有衡量高通對台灣整體產業的貢獻及未來的合作商機,經濟部擔心會影響外商未來在台灣的投資。

事實上,微軟、高通等大廠都是美國商會的重要成員,廠商的意見透過商會發表的白皮書,一直在美國國會扮演舉足輕重的遊說力量,會對美國對台灣的政策造成影響,也會形成台美貿易談判的壓力。因此經濟部必須多方面考慮並維繫台灣官方和美商的友好關係。因此經濟部基於未來5GAI和物聯網(IoT)市場考慮,重申台廠與國際大廠的互補性,並著眼更長遠的台美經貿與技術合作利益,似乎也有正當性。

世界上商業不公平競爭手段司空見慣,任何逮到機會的廠商都會藉機鯨吞市場並保持獨佔利益,甚至用各種不光明的手段妨害別人與其競爭。但法律不應有模糊空間,吸引投資和違法商業模式是一碼歸一碼。政府獨立機關、司法部門是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不能因為台灣在技術合作有求於高通就委曲求全。雖然此案是公平會成立以來處分之最高罰鍰,但高通向台廠收取有違法爭議的授權費多達新台幣4,000億元,而台灣廠商向高通採購基頻晶片更接近1兆元,相對於公平會只罰高通新台幣234億元,和大陸發改委、南韓公平會對高通的罰款相當,對荷包滿滿的高通而言更只是九牛一毛。

經濟部有必要這麼緊張,怕高通藉此報復,不再對台灣晶圓代工廠、封測廠下訂單,不再和工研院技術合作?如果確實如此,那代表台灣ICT的競爭實力都是假的、是經不起考驗的、是別人可輕易取代的。是嗎?從這個案件的轉折態度來看,經濟部其實對台灣廠商很沒有信心。對那些被高通吃得死死的台灣手機晶片競爭同業、手機製造商而言,經濟部不能假裝沒看見。否則不但本國廠商心寒,外國廠商恐怕也忍不住要偷笑,永遠看不起我們。

公平放一邊、憂慮擺中間 公平與經濟成長並不牴觸 使用者付費、公平競爭原則可並存

台灣公平會11日判定高通(Qualcomm)違反公平競爭事實,而決定重罰新台幣234億元一事,在高通回應不認同公平會決定,將向台灣法院提起上訴後,台灣經濟部技術處也旋即「贊聲」,認為公平會本次裁決結果未能衡量高通對台灣整體產業貢獻及未來合作商機,對於此結果恐將影響外商未來在台投資動作,深表憂慮。這憂國憂民的聲明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支持及反對的意見也馬上對立,互相以有利自己的論點陳述立場,同時回擊攻訐不同意見的對方,而這立即就召開的辯論大會,又一次完全錯失重點。高通是否有違反公平競爭事實,又或以整機收取權利金的方式公不公平,明顯被公平會歷史最高罰金,及是否影響高通後續對台投資動作疑慮蓋台,這種公平放一邊,憂慮放中間的思惟,在台灣科技產業日前一再呼籲的「五缺」問題後,恐怕要再加一缺,缺個公道。

若回到高通本身專利的主張性,其實大家都不會有太多利己的看法,畢竟,使用者付費的行為本來就是天經地義,台灣科技產業歷史上,也罕見有人不尊重專利的事實,但要如何公平的收費,才是大陸發改委,南韓公平會,台灣公平會,及歐美主管機關先後都決定接受高通違反公平交易申訴案,並積極審理判罰的重點。甚至在大陸發改委、南韓及台灣公平會都已先後在調查事實之後,清一色決定重罰,甚至進一步決議高通必須針對權利金打折,又或嚴格要求高通未來權利金的收取方式必須更改,這顯示高通在權利金收取動作上,確實過往有不公平的差別訂價策略,導致市場公平競爭原則被違背。在公平競爭這個大義必須維持下,台灣公平會的決議重點,其實並不在於罰金本身,或後可能產生的影響,而是決議高通必須通知客戶及同業競爭者,重新訂定合理的權利金收取模式,以維持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

若再回到智慧型手機本身,以內部主要的核心處理器、ModemWi-Fi等無線連結晶片等三大晶片元件來看,核心處理器其實一手主導終端智慧型手機產品的功能性,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而身為全球第一大的CPU IP供應商ARM,在這麼多年來的專利權利金收取方式上,都是針對採用其CPU IP的核心處理器來收費,也未曾鬧過什麼違反公平競爭的嫌疑及事實。而為何高通抽取Modem晶片專利權利金的動作,到今日會在全球各地坐實違反公平競爭嫌疑,主要就是高通堅持以整機方式來抽取權利金,這意謂終端產品,是高通抽取其專利權利金的母體,而並非是以用到高通專利的Modem晶片,來作為權利金的計價基礎;這看似不太公平,但卻又已行之有年的制度,在各家品牌手機業者陸續反撲,甚至連新興物聯網及車聯網產品公司也加入撻伐的行列中,高通或許是在一夕之間就變成全民公敵,但公平不公平,才是大家想要爭取的重點。

也因此,比起公平會的判罰金額,高通決定上訴的反應,經濟部的憂心說法,及兩造輿論立場,其實都不應該喧賓奪主,公平不公平,才是大家應該討論的重點;畢竟,市場公平競爭及使用者付費原則本來就可以兩不違背,不存在只能擇一的條件限定。所以,現階段公平放一邊,憂慮放中間的行為其實可以免矣,從頭到尾,公平原則才應該放在最中間來衡量,就如同全球各地法院總不約而同地將天平當作唯一標誌的初心一樣,公平才是真理,放諸所有市場皆準。

[Home]


2017/10/19 2.3.3. 英特爾朝多元化發展 尋求後PC時代榮景 [ 電子時報 劉慧蘭、蕭菁菁、陳端武]

英特爾(Intel)是矽谷和科技產業的先驅廠商,19818IBM宣布其個人電腦(PC)將採用英特爾的80888086處理器,讓英特爾成為過去30多年來推動PC產業成長的重要力量。

根據時代雜誌(Time)報導,傳統PC銷售量在2005年左右達到巔峰,全球共售出近4億台,但到了2011年,PC出貨量開始從最高點下滑,每年銷售約3.2億台,預計2017年將進一步下滑至2.7~2.9億台,儘管PC和筆記型電腦(NB)的需求依然穩定,桌機銷售量甚至開始回溫,但已無法重回每年3.5億台的巔峰。

由於各種複雜原因,英特爾錯失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使用的行動處理器市場,只好將精力放在開發更強大、更節能的PC處理器上,實現更輕、更薄的PCNB設計。近80%PC伺服器使用英特爾最強大的處理器,該公司的記憶體業務也持續成長,但是股東和產業觀察家對於英特爾無法進入高達數十億台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始終耿耿於懷,擔心英特爾以PC為主的商業模式將逐漸式微。

儘管PC需求永遠不會消失,伺服器處理器的需求持續成長,但任何想要成功的公司,未來都必須朝多元化發展。英特爾已開始探索其他成長領域,並投入數十億資金研發5G、自駕車、物聯網(IoT)3D記憶體這四個領域的技術。

5G行動上網將帶來一個數量級的轉變,因為5G覆蓋的區域更廣,連線速度比目前家用中速寬頻上網套餐快得多。2020年代初期,都會區的無線上網速度更可能高達每秒10Gbit,讓目前受限於網速的應用程式和服務能夠進一步發展。

英特爾也組成了一支強大的領導團隊負責推動5G策略,包括利用專業知識提供5G後端交付網路以及部署於智慧城市、智慧家庭和智慧車輛的終端技術所需的性能,這將對製造業、金融市場以及任何以資料和通訊為主的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不過5G只是英特爾修正後成長策略的開端。該公司最近投資153億美元收購以自駕車技術聞名的Mobileye,目的是打造用於自駕車的主要運算基礎設施。雖然自駕車領域將面臨NVIDIA和高通的激烈競爭,但這項投資應有助英特爾成為運輸業典範轉移中的重要供應商。

此外,英特爾也與半導體公司美光(Micron)合作,打造結合美光XPoint 3D記憶體媒介和英特爾記憶體和儲存控制器的新世代儲存裝置Intel Optane。這款記憶體比目前的NAND Flash1,000倍,可滿足伺服器、即時遊戲系統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應用程式的需求。

物聯網也是英特爾另一個關鍵投資領域,並為此成立一個專注於打造汽車、零售、工業和智慧視訊連線及應用程式的大型團隊。英特爾的策略調整、新投資及強大的管理團隊應可彌補下滑的PC銷售,讓自己成為更有力的競爭者。

英特爾推更簡便FPGA 加快打入資料中心

當前的尖端科技如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需要處理能力強大、速度相當快的晶片,除了繪圖處理器(GPU)之外,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也相當符合要求,但需要複雜的專業技術輔助,英特爾(Intel)計劃讓FPGA變得更簡便,讓它們加速打入資料中心伺服器應用。

FPGA可以隨著不同的任務被重新改配置,長久以來被電信設備、工業系統、汽車、軍事和航太產業所使用。但新式FPGA有大型的閘陣列、記憶體區塊,以及快速的I/O,適合更廣泛的應用。

微軟(Microsoft)伺服器已經使用AlteraFPGA來支援Bing搜尋、Cortana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翻譯等許多服務背後的神經網路,Azure也將採用FPGA來進行推論。此外,百度正為自己的資料中心開發FPGA,亞馬遜(Amazon)AWS則使用賽靈思(Xilinx)Virtex UltraScale+ FPGA

FPGA優點之一是相當靈活,但這也是最大的挑戰,需要動用大量的硬體和軟體工程資源。英特爾則致力於簡化FPGA,以便作為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加速器之用,英特爾近日為採用Xeon處理器的伺服器發布Programmable Acceleration Card(PAC)標準,以及讓它們可以簡單寫程式的軟體。此外,英特爾同時也與合作夥伴為各種應用打造各式各樣的功能,包括加密、壓縮和資料庫加速等。

PAC是標準PCI Express Gen3擴充卡,可以插入任何伺服器內。第一張卡結合Arria 10 GX,是由台積電20奈米製程製造的中階FPGA,有8GB DDR4記憶體和128MB快閃記憶體,目前仍在製作樣本階段,預定2018年上半出貨。英特爾表示未來也將提供採用高階Stratix 10PAC,由自家廠房14奈米製造,但並未透露此版本何時開始供應。

除了PAC之外,英特爾也提供一款多晶片封裝(MCP),內含Skylake Xeon Scalable處理器和一個FPGA,此為英特爾收購Altera之後一直醞釀推出的產品,預定2018年下半正式推出。

基本上這與Altera和賽靈思採用安謀(ARM)CPUSoC沒甚麼太大的差異,但x86處理器應該會有較高的性能,英特爾可能利用專利互連技術和現正開發的2.5D封裝技術。

雖然推出硬體和軟體標準不保證能達成加速資料中心處理的任務,但至少可讓FPGA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使用者,2018年前,FPGA加速堆疊將會出現在英特爾、賽靈思、Xeon Scalable處理器、PCIe卡等獨立晶片,或許會支援微軟AzureAWS,或者被戴爾EMC(Dell EMC)伺服器所採用。

然而,真正的決勝負的關鍵似乎是架構和快速演進的演算軟體,NVIDIA曾表示,過去10年來投注數10億美元開發CUDA平台,英特爾FPGA必須達到相同的密度,才能從跨越少數大型雲端業者,抵達更廣泛的資料中心市場。

英特爾XPoint記憶體架構與NANDDRAM大對比

TechInsights深入分析英特爾Optane Xpoint晶片,並將其與NANDDRAM做比較。

關於英特爾Optane XPoint記憶體技術的組合已有大量猜測。英特爾究竟在Xpoint中採用哪些技術,科技顧問公司TechInsights在分析Optane的儲存晶胞(memory cell)結構、材料、晶胞陣列和記憶體外圍陣列設計、布局、製程流程和電路後已找到答案。

根據Electroiq報導,TechInsights針對英特爾Xpoint記憶體的Advanced CMOS Essential分析報告中,列出完整發現和市場趨勢預測。以下為該報告的重點:

英特爾Xpoint記憶體採用基於PCM和選擇器的儲存晶胞元件,基於GSTPCM、基於Ge-Se-As-Si的雙向閾值開關(Ovonic Threshold SwitchOTS)和兩個儲存晶胞堆疊陣列架構。

TechInsights檢查其有效儲存晶胞面積效率與記憶體陣列效率,並將其與當前DRAMNAND產品做比較。在之前對Xpoint晶片的分析中,TechInsights發現每個晶片的儲存密度為0.62 Gb/mm2,記憶體效率超過91%。然而,記憶體陣列效率可能不代表實際情況,因為記憶體外圍設備和CMOS電路覆蓋了大部分晶粒區域。

TechInsights將有效晶胞面積效率定義為晶胞儲存元件的實際面積對晶粒總面積的比率。例如,東芝(Toshiba)15nm 2D平面NAND的有效儲存晶胞面積效率為43.9%,是由於排除BCCSLSSLGSL偽字線和晶粒外圍區域,而儲存陣列效率為72%

每位元有效晶胞尺寸方面,東芝NAND產品已從2D NAND320nm2,降至483D NAND145.8nm2,甚至是643D NAND88.5nm2。而英特爾OptaneTM雙晶胞堆疊的Xpoint記憶體為800nm2

另方面,Xpoint的儲存密度為0.62Gb/mm2,高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xnm(0.19Gb/mm2)SK海力士(SK Hynix)2ynm(0.15Gb/mm2)和美光(Micron)20nmDRAM裸片(0.094Gb/mm2)DRAM產品。美光宣布,XPoint的儲存密度將比市面上的DRAM產品高10倍。

若將其與30nmDRAM產品做比較確實如此。因為主要DRAM製造商的30nmDRAM產品儲存密度大多為0.06Gb/mm2。與目前的DRAM產品相比,首款XPoint晶片的儲存密度為三星1xDRAM3倍,或美光20nmDRAM6倍。

TechInsights發現,英特爾在其首個XPoint產品中導入一些創新和引人注目的技術,例如用於記憶體元件的PCM/OTS堆疊、基於GSTPCM、基於Ge-Se-As-SiOTS和碳基導體,以及有3個電極的2-Bit晶胞堆疊記憶體陣列。英特爾還成功用20nm SADP雙重顯影技術建構出非常均勻的基於GSTPCM/OTS儲存方形∕島。

[Home]


2017/10/19 2.3.4. 科技四巨頭 50年內恐全殞落 [ 工商時報 吳慧珍]

曾是創業家的紐約大學教授蓋洛威(Scott Galloway),在甫於本月初出版的個人新作有驚人之語,他預言臉書、蘋果、亞馬遜、谷歌這四大叱吒全球的科技巨擘,未來潛藏不確定性,恐在50年內全數消失殆盡。

蓋洛威現今在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行銷,他本月初發表新書《The Four》,深入剖析蘋果等四大科技巨頭的成功秘訣,並點出企業領導人及個人可從該四巨頭的經營策略,或它們的崛起過程學到什麼教訓。

創業經驗豐富的蓋洛威,任教於紐約大學前曾創辦過9家公司,他在接受美國財經媒體《MarketWatch》電話專訪時,稍微透露對這四巨頭未來的看法,他稱它們為「四騎士」(Four Horsemen,在聖經《啟示錄》中分別代表人類四大禍害)。

蓋洛威說,回顧100年前的道瓊指數,當時入列道指的100家公司,如今僅11家存活。企業生命周期循環的速度愈來愈快,現今出生孩童的壽命可能比蘋果等企業都來得長,我們在有生之年會看到這四巨頭消失,答案是肯定的。

那這些企業何時會走向「死亡」?蓋洛威表示,實在很難說得準,10年前Myspace還是大家熱議的對象,現在這家社交網站少有人提起。但他仍大膽預測,蘋果等四巨頭恐在50年內消失殆盡。

要說這四大科技巨擘誰活得最久?蓋洛威點名坐擁大量現金流的電商龍頭亞馬遜。雖從整體搜尋市場來看,仍是谷歌稱雄,但亞馬遜去年的產品搜尋市占率,已由2015年的44%升至55%。此外在數位行銷方面,亞馬遜Media Group的成長速度超越谷歌與臉書。

蓋洛威在新書內提到,或許有蘋果四騎士以外的「第五個騎士」(Fifth Horseman)冒出頭,即便書中未點名Netflix,他肯定這家串流媒體龍頭的發展潛力,將形成與亞馬遜捉對廝殺的局面。

[Home]


2017/10/19 2.4.1. 電競點火 面板雙虎營運衝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全球電競液晶監視器上半年出貨量飆升350%,帶動液晶監視器市場進入文藝復興時代,全球電競面板龍頭友達(2409)受惠最大,群創急起直追,美韓品牌將在2018年追隨台系品牌進入電競市場,可望推升電競監視器面板出貨量大躍進。

IHS昨(18)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電競液晶監視器出貨量年增350%,達110萬台,電競已經成為液晶監視器市場最火熱的應用,由於液晶監視器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隨著電競時代來臨,等於帶領液晶監視器市場進入文藝復興時代。

友達總經理蔡國新表示,該公司在全球電競面板市占率超過九成,市面上看到的品牌電競產品,例如華碩與宏碁等,幾乎都是採用友達面板。

友達表示,全球電競產業產值高達860億美元,從事電競產業的人口有1516億人口,而且電競PC的價格是一般PC的兩倍以上,是利基型的藍海市場,友達是全球電競面板龍頭,隨著客戶持續發表新產品,該公司的出貨量將明顯提升。

群創AII事業群總經理楊柱祥表示,全球電競熱潮持續升溫,群創也開發多款電競專用的液晶監視器與筆電面板,目前電競面板是缺貨狀態,較小尺寸的液晶監視器面板,如19.521.5吋也是缺貨,可以看出電競需求相當熱絡。

IHS分析師Jeff Lin表示,電競品牌提供全新的液晶監視器功能與設計,例如曲面、超窄邊框與觸控介面等,提供消費者沉浸式的遊戲體驗,當然超高刷新率、超高解析度,以及G-syncFree-sync等功能,也是電競面板的標備,這些創新的功能,推升電競產品快速成長,預期2017年電競監視器出貨量將超過160萬台。

快速成長的電競監視器市場,今年將吸引超過16個品牌推出新品。

電競高規格產品 推升毛利率

電競產品火熱,規格要求很高,主要是電競比賽時,若你按下按鈕,電競液晶監視器或筆電的反應速度慢對手1秒鐘,這不僅會輸了比賽,競賽的獎金也跟著泡湯。

因此,電競產品的規格與價格都很高貴,這對大幅提升友達(2409)及群創的出貨單價是有直接幫助。

全球個人電腦(PC)市場持續衰退,導致液晶監視器市場出貨量下滑,不過,電競液晶監視器與電競筆電的加入,讓PC市場有了新的商機與生機,尤其PC面板是在五代與六代廠生產,五代廠要與寬螢幕手機面板搶產能,六代廠要與65吋電視面板搶產能,毛利較低的PC面板,根本搶不到。

不過,隨著電競監視器與電競筆電需求火熱,加上電競產品規格高、售價高,毛利率也高,並持續在五、六代廠生產,導致五、六代廠的產能吃緊,尤其PC類面板占雙虎營收比重仍有20%以上,隨著PC類面板出貨單價上升,也可降低電視面板降價對獲利的衝擊。

[Home]


2017/10/19 2.4.2. 虛擬貨幣熱潮遲不退燒 繪圖卡廠咬牙豪賭 挖礦商機恐稍縱即逝 台廠陷入搶貨大作戰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在各國投資者熱炒推波助瀾下,自4月以來快速飆漲,帶動挖礦硬體設備需求大增,尤其是繪圖卡更出現近年來罕見的缺貨盛況,繪圖卡業者雨露均霑,意外大發機會財,包括技嘉、微星及大陸七彩虹等積極搶進,爭相提前大量拉貨,推升全年業績表現,儘管業者都無法預期挖礦熱潮還能撐多久,但至少市場再度給了一次豪賭機會。

隨著比特幣等虛擬貨幣飆漲,全球再度掀起挖礦熱潮,超微(AMD)NVIDIA繪圖卡出現嚴重缺貨與價格暴漲,繪圖卡業者第2季出貨、獲利大增,尤其是首波就全面拉貨的微星、技嘉、撼訊、七彩虹與影馳等,繪圖卡業績紛寫下近年新高,使得原本態度較謹慎的業者,亦顧不得前一波挖礦需求降溫的教訓,第3季起投入搶貨大作戰,擴大向NVIDIA、超微下單規模。

業界原本預期這一波挖礦熱潮在9月底可能會明顯降溫,因為這一波的規模與時間已遠超過前一波2013年締造的紀錄,加上大陸政府宣布取締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並要求比特幣交易平台在9月底全部關閉,俄羅斯也撂下重話,反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所產生的非法金融模式,在諸多負面因素影響下,可能導致比特幣價格大跌,澆熄挖礦需求。

儘管大陸、俄羅斯政府出手干預,確實一度讓包括比特幣等各類虛擬貨幣價格應聲大跌,但在極短時間內,價格立刻反轉彈升,1014日比特幣甚至一度飆升至5,809美元,刷新紀錄,驚人漲勢完全出乎市場預期,整體走勢已無法準確掌控。

受惠於挖礦熱潮再起,不僅NVIDIA、超微業績大增,繪圖卡業者也全數沾光,以超微平台為主的撼訊、Sapphire等業者第2季營運轉虧為盈,而一開始就嗅到市場需求的微星、技嘉,大舉擴大下單力道,高風險為其帶來高獲利,第23季獲利相當可觀,肩負集團獲利重任,尤其是技嘉更首度出現繪圖卡獲利超越主機板情況。

面對微星、技嘉等大發機會財,以及業績慘澹多時的撼訊等業者也迎來轉虧為盈,向來謹慎的華碩預期挖礦熱潮至少將持續至2017年底,亦跟進擴大繪圖卡下單規模,加碼挺進挖礦戰局。隨著挖礦需求持續不減,華碩大膽挺進為其帶來豐厚利潤,成為第3季業績不墜的關鍵。

這一波挖礦熱潮已持續半年,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目前市場對於虛擬貨幣漲跌與挖礦需求等未來走勢看法紛歧,儘管不斷有政府單位與投資機構示警,但對於繪圖卡產業而言,尤其是在電競市場不敵華碩、微星的業者,當然是先賺這一波機會財再說,誰都不知道挖礦熱潮還能持續多久,但業者對於這一波商機紛投入進行豪賭。

[Home]


2017/10/19 2.4.3. 業界從業人員良性交流 業者攜手共創全球商機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近日媒體報導研華旗下的應用電腦事業群(ACG)傳出包括事業群負責人等高階主管接連離職,且這些離職員工部分將轉往樺漢任職,也因此傳出挖角之說;隨後研華也罕見的發表聲明,強調如有人為蓄意挖角,或有違反營業祕密法的相關行為出現,則將對此保留法律追訴權。一時間業者之間瀰漫著劍拔弩張的氣氛。

說實話身為台灣工業電腦龍頭業者,在台灣工業電腦產業的發展歷程中,研華確實扮演了相當重要的人才培育的角色,不僅是目前檯面上的多家工業電腦業者的經營層與研華有關連,長期以來,工業電腦業者之間也都經常有各層級的人員來往流動情況;也時常聽聞研華內部的團隊,離開研華至業界另起爐灶的消息。

其實,離職原因百百種,但套一句往路上流傳甚廣的原因,要不就「錢,沒給到位」,要不就「心,受委屈了」。雖然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認為,這波離職潮可能與先前宣布的共治體系沒有太大的關連。但究竟有沒有關係,其實外界也無從得知,但如果從錢跟心的兩個出發點觀察,卻又很難將兩件事情一刀切斷。

況且這次從研華離職的人員層級高,在一併離職的人員中,除了高階主管外,還包含了業務及研發人員,且最重要的一點,則或許是這些足以組合成另一個新公司的團隊,可能將前往目前在市場上對研華最可能造成影響的競爭對手處任職,負責的可能也是將會最直接發生競爭的業務。也難怪研華會罕見的發出聲明,捍衛自身權益。

俗話說,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對員工而言,不論是求更豐厚的報酬或求職場上更進一步的發展,都無可厚非。追求更好的工作報酬、工作環境甚至晉升發展,也絕對都是每個員工最關注的部分。不論是錢還是心,一旦出現了更好的選擇,自然難以強留,畢竟強求的果子不會甜,留人首重要留心,若自己留不住人而歸諸於其他業者的挖角,也未免說不過去。

當然,對樺漢而言,能夠招募到一組完整的團隊,不論是對市場開發或業務拓展,都將會有一定的挹注,尤其是在整個產業發展,出現轉向以中量代工為主的新趨勢時,得到可以作戰的立即戰力,確實是一大優勢。

不過,要知道每一家業者之間都存有一定的企業文化差異,如果真的是以挖角的方式獲得的即戰力,在不同企業文化下又能為自己帶來多大的貢獻,也是不得不多加考量的重要因素。

不過誠如劉克振所言,業者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面對人員的流動,不論是流出或流入,其實都不能也不應該對原本的規劃造成任何的影響,該執行落實的,該推廣拓展的,絕不能因為少數人員的異動而改變。

若能將這次的人員流動,視為良性的人員互通,讓在研華已經有相當經驗的資深從業人員,到初生之犢的樺漢裡從旁扶持,協助樺漢在快速的發展過程中,融入研華的豐富經驗,避免重複犯下某些不必要的過錯,其實也未嘗不是美事一樁。

台灣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有不少產業都曾經站在世界領先的地位,而工業電腦這顆新星,正提供了相關業者一個可以站上世界舞台,引領全球的絕佳的良機,現在業者間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運用彼此的資源,共同將整個市場規模做大,並且站穩領先集團的地位。畢竟,全球還是有其他的業者,也正虎視眈眈的覬覦著這塊充滿商機的市場,業者間無謂的猜忌與內耗,只會分化整體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實力,給其他業者上位的機會。

[Home]


2017/10/19 2.4.4. 微軟秀新NB 和碩Q4營運吃補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和碩(4938)筆電第4季出貨量吃補?微軟發表Surface Book 2,號稱效能比MacBook Pro高兩倍,重量卻只多一點,完全瞄準MacBook Pro的重度用戶而來,和碩身為Surface Book系列獨家代工廠,可望優先受惠。

微軟自從推出二合一的Surface Pro系列後,在衰退的PC市場中,平板筆電二合一產品類別卻是一枝獨秀,微軟因此趁勝追擊在201510月推出Surface系列首款筆電Surface Book,特殊的鉸鏈機構設計可以把鍵盤折疊至螢幕下方、也能螢幕與鍵盤分離,成為一大特點,微軟在兩年後終於推出第二代產品Surface Book 2

Surface Book 2搭載了同樣的鉸鏈機構與螢幕鍵盤可分離式設計,不過規格上比起前一代產品則是大躍進,第二代的高規產品採用英特爾Kaby Lake Refresh處理器與nVidia獨顯,微軟號稱,Surface Book 2的效能為第一代產品的5倍,更是蘋果新款MacBook Pro的兩倍,但重量只比蘋果MacBook Pro重一點,也讓微軟副總裁Panos Panay盛讚Surface Book 2是美女(輕薄)與野獸(運算強度)的結合,電池續航力則提高至17小時。

而除了原有的13.5吋之外,Surface Book 2新增15吋的選擇,Surface Book 2將主要瞄準Macbook Pro的重度用戶如設計師、建築師、專業攝影師等換陣營。

微軟表示,Surface Book 2將在119日開放預購,1116日正式上市,根據不同的螢幕尺寸、RAMROM、獨顯規格與處理器規格,售價將落在14993299美元不等。

以和碩身為Surface Book獨家代工廠,第4季出貨量理論上被微軟「推一把」,可是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Surface Book雖然一開賣就創下佳績,可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處理器與作業系統之間的驅動程式,導致當機、藍屏等問題不斷,成為Surface中退貨率最高的產品,不僅一上市退貨率就衝上17%的高峰、相當於每5個用戶就有1人受不了而退貨,上市半年後退貨率仍高達10%,銷售量也因此嚴重受挫。隨著Surface Book 2即將上市,微軟能否記取初代產品的教訓,將成為Surface Book 2能否叫好又叫座的關鍵。

[Home]


2017/10/19 2.5.1. 智慧工廠深度改造製造業 縮短從設計到上市時間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智慧工廠有別於傳統的自動化,可降低人力需求並保持最高穩定性。

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為工業4.0中的一環,即將改變製造業的面貌。資訊科技顧問公司Capgemini最新研究顯示,76%製造商正在執行或研擬智慧工廠計畫,其中超過半數斥資1億美元以上,未來5年可望為全球經濟創造5,000~1.5兆美元的價值。

Supply Chain Dive報導,大陸東莞一家手機代工業者以機器人取代90%人力,目前只要60人即可完成以前650人做的工作,最終目標是縮減為20人。該工廠總經理表示,手機產量因此成長250%,品質也提高了。

德國英飛凌(Infineon)未來5年,將投注1.05億美元於新加坡廠房,將其改造為智慧工廠,目前已部署機器人和自動導向車(AGV)。化學大廠巴斯夫(BASF)也在Kaiserslautern引進智慧工廠系統,生產客製化的清潔用品,一旦接獲訂單,生產線就會自動調整,按照客戶的要求來生產和包裝。

GE(General Electric)位於南卡羅萊納州的先進製造中心(Advanced Manufacturing Works),工程團隊正設法以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簡化智慧工廠的製造流程。

由此可見,智慧工廠已是全球趨勢,Deloitte University Press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智慧工廠有別於傳統的自動化,屬於充分連網和高度彈性的系統,善用連續資料流來學習以及適應新需求,並透過數位模擬(digital twin)促進製造、維護和存貨追蹤的數位化。

成功的智慧工廠通常有五大特徵,分別是連網、優化、透明、主動和機動,其中連網是最重要的特徵,每項資產皆須搭載智慧感測器,讓系統持續取得最新資料。

智慧工廠收集資料的流程也必須是透明的。主動的智慧工廠可以根據歷史和即時資料,來減少停工時間和提高產品和品質,同時趁問題發生前預知問題和採取行動,而不是等問題發生再來應變。

隨著勞動力逐漸老齡化,年輕族群對於製造業興趣缺缺,製造業大多有人力短缺的問題。德勤(Deloitte)預測美國製造業未來10年恐短缺200萬名勞工,於是不少企業投資智慧工廠來緩解勞力短缺所帶來的衝擊,但自動化也會帶來新的挑戰,畢竟自動化機具通常需要專業人員來操縱。

智慧工廠包山包海,涉及資產效率、品質、成本、安全和永續性。德勤指出,智慧工廠的終極目標是縮減從設計到上市的時間,提高市佔率、獲利率、產品品質和勞工穩定性。

[Home]


2017/10/19 2.6.1. 太陽能整併 碩禾跨三陣營 [ 經濟日報 鐘惠玲]

國內太陽能廠進行整併或結盟,國碩集團旗下導電漿廠碩禾多方參與,不但與電池大廠茂迪合資模組廠,將參與電池廠元晶增資,據了解,該公司還會投資昱晶、新日光與昇陽光電三合一的聯合再生能源,初步規劃投資2億元。

國碩集團成為目前唯一橫跨三大陣營的業者。聯合再生能源的三合一案預計2018年第3季完成,電池總產能將達5GW10億瓦),還將擴展模組與電站業務,除了申請引進政府相關資金,對於之後若有其他業者想加入,抱持開放態度。

國碩集團中,包括國碩的矽晶圓,以及碩禾的導電漿業務,本來就與電池廠密切相關,聯合再生能源成立後,也共襄盛舉。雖然占聯合再生能源資本額200多億元的比重不算高,但至少維持良好關係,並保有後續更多投資或合作空間。

國碩暨碩禾董事長陳繼明表示,產業要改變,否則很難生存,對於三合一案樂觀其成,所以也規劃投資。

另外,碩禾與茂迪已宣布合資模組廠「台灣太陽能模組製造」(TSMMC)公司,初期碩禾出資約2,000萬元,持股約一成,該陣營後續還規劃尋找其他業者加入,而且也會申請國發基金投資。TSMMC初期產能規劃為250MW(百萬瓦),預計視市況發展,再評估增至1GW

至於元晶方面,原本要與碩禾合資在屏東籌劃大模組廠,不過後來改為元晶旗下設模組事業部,第一期產能達500MW,明年首季量產,後續視市場狀況再擴至1GW。碩禾將以特定人身分參與元晶增資,目前規劃出資2億元。

對於整併結盟潮,陳繼明表示,大家都期望把規模做大,整合應該會持續發生,否則力量就分散,希望合起來可以變成猛虎,稍微能與中國廠商抗衡。陸廠產能不斷擴大,若不共同合作,努力降低成本,可能影響台灣電池廠的未來。

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PV Taiwan昨(18)日登場,蔡英文總統在開幕致詞表示,明年國內太陽能裝置量將比2016年增加1.52GW10億瓦),成長率100%。

[Home]


2017/10/19 2.6.2. 豐田新燃料電池車 超會跑 [ 經濟日報 鍾詠翔]

日本汽車產業龍頭豐田公司準備推出一款燃料電池概念車,充一次電可跑1,000公里,比目前的氫氣燃料電池車多出50%,這款六人座汽車也擁有自動駕駛的功能,豐田此舉顯然是要與蔚為風潮的電動車互別苗頭。

豐田18日表示,相較於目前氫燃料電池車Mirai大約650公里的里程數,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的里程數目標是1,000公里(620哩)。

這款概念車下周將在東京車展亮相,搭載人工智慧(AI)與自動駕駛功能。

除了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以外,豐田還預定在東京車展發表一款稱為Sora的燃料電池概念巴士,這款巴士可容納79人,包括駕駛人員在內,比目前的巴士多2人。

Sora內外有八顆高解析度鏡頭,前後車燈採用LED燈。豐田計劃明年開始銷售Sora

在全球生態環境標準日趨嚴苛的趨勢下,儘管鋰離子電池的成本不斷壓低,吸引多數車廠致力於開發電動車,但豐田仍持續力推燃料電池車是終極零碳排車。

除了豐田在2014年推出的Mirai以外,日本只有本田汽車公司推出氫氣車Clarity Fuel Cell,豐田旗下高階車種部門凌志(Lexus)也曾在2015年發表氫氣概念車。

儘管日本提出「氫氣社會發展路線圖」,力拚到2020年上路的燃料電池車總量能擴大至4萬輛,但目前大約僅2,200輛,彭博資訊分析師預估,日本政府的目標可能只能達到60%

雖然氫氣車補充氫氣大約只花三分鐘,就跟加油差不多,而且里程數也跑得比電動車遠,但問題就卡在基礎設施,整個日本總共只有90座氫氣充氣站,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達到160座。

[Home]


2017/10/19 2.6.3. Mini LED蓄勢待發 台系LED大軍傾巢而出 大陸手機廠積極導入 反制OLED的秘密武器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Mini LED可望2018年加速導入手機,與OLED面板手機抗衡。

AMOLED面板大軍壓陣,儼然成為新顯示技術霸主,然AMOLED面板產能供應吃緊,Android手機品牌廠聯合台系面板廠殺出血路,加速2018Mini LED搭配曲面設計導入高階智慧型手機,而台系LED大軍在背光市場遭到陸廠侵蝕後,也看好Mini LED將帶來新的成長契機,包括晶電、隆達、榮創、宏齊等分別藉由手機、TV及大尺寸顯示看板等應用搶攻商機。

LED業者指出,尺寸約在100微米的Mini LED不需克服巨量轉移的技術門檻,量產具有可行性,可作為大尺寸顯示屏、電視和手機背光等應用,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可望優先導入,2017年下半已進入產品設計及認證階段,並帶動LED背光重啟成長動能。

儘管大陸面板廠積極搶建AMOLED面板產能,然2018年仍持續供給吃緊,三星顯示器將掌握市場供給大權,除了三星電子及蘋果(Apple)外,Android手機陣營恐將錯失高階手機螢幕市場先機,為強化旗艦機種的差異化,友達及群創均接到手機大廠的合作開發案,將Mini LED視為2018年反制OLED陣營的秘密武器,尤其以大陸手機大廠的導入態度最為積極。

業界紛看好Mini LED為有效解決整體LED產能去化的出海口,晶電指出,隨著LED發光效率提高,LED背光需求及產值進入飽和或衰退,以5吋手機面板為例,目前LED背光顆數約20~25顆,未來若使用Mini LED,一支手機需求量約9,000顆。

儘管單顆Mini LED尺寸較小,但由於採取直下式背光,將可透過Local Dimming設計達到高動態範圍(HDR)的螢幕效果,呈現更細緻的螢幕畫面,不僅與OLED的厚度一樣,且演色性比OLED好。

目前Mini LED設計方案分為全彩RGB混光或白光,前者可達到100% NTSC高色域顯示,而透過藍光LED搭配螢光粉的白光Mini LED,則能達到80~90% NTSC顯示效果,預計2018CES大展可望看到終端產品亮相。

外傳晶電至少與4家大廠合作開發,可望於2018年開始出貨,晶電雖不予置評,但強調客戶態度十分積極,未來手機、TV、高階小間距顯示屏均有很大的成長機會。據估計,晶電針對小間距顯示屏的單月出貨約30億套,未來若積極推動Mini LED量產,瞄準現有的小間距顯示市場,2018年初期導入的營收貢獻可望達到5%比重。

此外,透過集團面板廠的合作,隆達、榮創等也相繼投入Mini LED開發設計,2018年第1季將有機會看到採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新款TV機種推出。

億光2017年逐步調降LED照明與背光應用比重,不過,內部對於Micro LED技術仍保持高度關注,隨著LED產業在上、下游界線劃分愈漸模糊,億光打算切入Mini LED供應商機,也可能配合面板廠供應相關LED背光應用。

近年來打入大陸小間距顯示屏市場的宏齊與光磊,近期也積極考慮發展Mini LED應用技術,宏齊將採取內部研發的RGG混合封裝的特殊製程,作為2018年跨入高階小間距顯示屏的利器,而光磊已針對Mini LED應用進行開發,未來顯示屏應用將會採取高階產品自製、中階產品外包生產的模式運作,預計2018年有機會貢獻營收。

由於現有LED背光及小間距顯示屏的市場價格競爭,台系LED業者備感壓力,適逢AMOLED面板供應青黃不接,Mini LED趁勢導入高階顯示應用,多家LED業者已瞄準新興戰場,2018年將搶攻高階利基市場。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