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中國大陸

   1.1.1. 習近平財經班底曝光  [經濟日報]
   1.1.2. 習近平總攬大權 5年經改收效  [工商時報]

  1.2兩岸

   1.2.1. 19大前夕中台辦重申「九二共識」  [聯合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 挑逾三個月  [經濟日報]

 2公協會

  2.1其他

   2.1.1. 政院國外攬才有成 英特爾前副總裁 王文漢任工研院長  [工商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鴻家軍攻金融機器人  [經濟日報]
   3.1.2. AI晶片三大解決方案 FPGA贏面最大  [電子時報]
   3.1.3. eBayLINE都布局聊天機器人 但應用情境大不相同  [電子時報]
   3.1.4. 微軟開發量子電腦語言:提早搶佔領先者位置 微軟著手開發量子電腦程式語言  [電子時報]
   3.1.5. 行動AI晶片趨勢越來越明顯  [電子時報]
   3.1.6. 變形金鋼真實版 美日巨型機器人對決 開戰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Smartphone

    3.2.1.1. 大立光徵4,500 平均年薪60萬元  [經濟日報]
    3.2.1.2. 鴻海加持 Nokia手機銷量衝  [經濟日報]
    3.2.1.3. TPK可望連五季賺錢  [經濟日報]
    3.2.1.4. iPhone X良率搞定 10月出貨可望竄升  [電子時報]
    3.2.1.5. 銷售環境丕變 手機終端業者新營運型態出現  [電子時報]
    3.2.1.6. 華為印度目標2017年手機營收倍增 將成為首家推出5G手機業者  [電子時報]
    3.2.1.7. i8拚量產 和碩加薪大招工  [電子時報]

  3.3IT Industry

   3.3.1. 大尺寸TV當道 雙虎受惠  [經濟日報]
   3.3.2.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獲T3終身成就獎  [電子時報]
   3.3.3. 富比世全球最受信賴企業 西門子奪冠 華碩排名26  [工商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威剛獲利挑戰八年新高  [經濟日報]
   3.4.2. 大陸NB戰況趨烈 小米、華為瓜分聯想版圖 國際NB片廠紛轉向 IC設計趁勢卡位  [電子時報]
   3.4.3. TMC重啟NAND投資 聯合對抗三星  [電子時報]
   3.4.4. 華碩、技嘉組織重整落幕 改革效益明年1Q見真章  [電子時報]
   3.4.5. 威剛好嗨 3季每股賺9.94  [工商時報]

   3.5.1. 大陸實踐工業4.0產業進化 可望在IIoT領域拔得頭籌  [電子時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太陽能廠三合一 躍全球二哥  [經濟日報]
   3.6.2.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明年合併 共組聯合再生能源 期望2019年獲利  [電子時報]

 4其他

  4.1. 只要員工開心 微軟蓋樹屋工作區  [工商時報]

[Home]


2017/10/17 1.1.1. 習近平財經班底曝光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中國的經濟大權並非握在總理李克強手中,而是由總書記習近平一把抓,習近平不僅是中國的政治「核心」,也是經濟「核心」,「習家軍」陸續進駐國務院重要財經部門值得關注。

當中最關鍵的是,被稱為「小國務院」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今年2月已由被視為習近平政治密友的何立峰出任。

從資料來看,習何兩人在福建工作時間高度重疊。1985年,習近平從河北省正定縣委書記調任廈門市副市長時,何立峰即為廈門市財政局副局長,後升任局長。習近平2000年至2002年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時,何立峰亦是省委班子成員。兩人迄今相識超過30年,何早被外界歸類為習「閩江舊部」重要成員。

在習近平離開福建後,何立峰也於2009年被調往天津任市委副書記,但20134月卻轉任被視為「閒差」的天津市政協主席,一度被被認為是仕途提前告終的訊號。然隔年6月,何立峰突然被調為發改委副主任。據傳,這正是出自習近平的意思。

何立峰擔任發改委副主任後,除分管地區經濟司、西部開發司、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司、人事司等部門,他還承擔著習近平最看重的兩大工作:「一帶一路」與扶貧,何立峰的份量也就不言可喻。

何立峰現年62歲,儘管19大後,大陸國務院將在明年3月改組,但預估在新一屆政府中,何立峰應當會繼續坐鎮「小國務院」。

大陸國務院財經部門另一位「習家軍」成員,是同樣在今年2月出任商務部長的鍾山。鍾山20131月任浙江省主管對外貿易的副省長時,當時的省委書記正是習近平,鍾山與習近平在浙江共事達五年。

中共17大後,習近平晉升為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鍾山也於2008年北上出任商務部副部長。當時就有消息稱,這是習近平對商務部的長線布局。

2013年,鍾山又兼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職級升為正部長級。近十年,在習近平多次出訪或出席商貿活動時,都可看到鍾山的身影。

而提到習近平的財經班底,還有一位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

關於劉鶴,坊間最常引用的是,20135月,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唐尼倫(Tom Donilon)時,曾指著劉鶴對唐尼倫說,「這是劉鶴,他對我非常重要。」

大陸《第一財經》曾報導,早在1960年代,兩人在北京101中學時就已認識,「劉鶴是習近平的圈內成員」。

一般認為,過去幾年在諸如整頓「影子銀行」、房地產泡沫、資金「脫實向虛」等棘手的重大金融議題上,劉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儘管劉鶴現年已65歲,但無論19大後劉鶴職務如何調整,他在大陸財經領域應當仍會有一定的角色。

至於其他值得關注的財經大員,還包括:河北省委書記蔣超良、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對於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接班人,除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與人行副行長易綱呼聲一向很高外,蔣超良過去一段時間也曾多次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紐約時報、CNBC等多家外媒的預測名單之中。

蔣超良除曾在大陸央行任職過,還擔任過交通銀行董事長、國家開發銀行行長、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並曾外放任湖北省副省長、吉林省省長,擁有地方主政經驗。

因此,另有消息稱,即便未出任人行行長,蔣超良也可能晉升政治局委員,擔任分管金融的副總理。

但由於蔣超良199798年在人行深圳和廣州分行行長期間,參與處理大陸首宗金融機構破產案、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破產危機,當時廣東負責此一事件的為時任廣東省副省長的王岐山,因此蔣超良更多被視為是王岐山的人馬。

[Home]


2017/10/17 1.1.2. 習近平總攬大權 5年經改收效 [ 工商時報 康彰榮、賴瑩綺]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十九大)將於明(18)日登場,在明天開幕式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進行報告,總結2012年習近平上台、隔年3月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後所提出的施政方針,大陸在宏觀經濟的改革與成果,已對全球具有動見觀瞻的影響力。

檢視過去5年,大陸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一步,是由「世界工廠」逐步脫胎成為「世界市場」,與經濟增速揮別過去動輒2位數的成長,逐漸走向中長期保持L型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嚴格執行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大陸經濟表現,仍可在劇痛中闖關,今年前三季,大陸經濟成長率保持6.9%。

中共領導人上台,均會提出新一任的目標,2012年中共十八大開幕時,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在報告中,首度提出大陸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提出在2020年實現GDP和人均收入與2010年相比「翻一番」(倍增)的目標。專家測算認為,自2013年至2020年只要年均GDP成長6.9%,人均收入成長7%,即可達成目標。

官方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6年,大陸年均GDP成長7.2%,高於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今年上半年,大陸GDP年增6.9%,連續8季穩定在6.7%~6.9%的區間。至於平均收入方面,大陸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821元人民幣(下同),相比2013年的18,311元,平均年增也逾7%。

上述說法意味著,未來3年大陸GDP和人均收入若保持目前的增速,大陸在2020年達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將是水到渠成。

自習近平2012年接任中共總書記後數年,與大陸國家總理李克強致力經濟走向「新常態」。這個概念,自2013年被貫徹執行,體現在帶動GDP成長的「三駕馬車」比重變化上。

近年來,投資與消費已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2017年以來,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穩居「三駕馬車」之首。伴隨投資也發揮關鍵性作用,光是內需就對GDP的貢獻率就高達96.1%。連同外需明顯回穩,專家分析指出,大陸經濟增長的動力正逐步改善,可以看到,自習上台後的經濟大政,已經發生效用。

一帶一路實現新中國夢

習近平於2012年底就任中央中央總書記後,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隔年,進一步「一帶一路」倡議,以構建橫跨全球60多個國家的跨國經濟帶,為「中國夢」之路揭開序幕。

2013年,為拉抬經濟增速下滑頹勢,並將國內過剩產能輸往海外,習近平首度提出「一帶一路」,也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條跨國經濟帶北至俄羅斯,西至歐、非大陸,南至大洋洲,且幾乎囊括整個亞洲一共60多國。在此,全球有逾6成人口,其GDP占全球約3成。

除了輸出國內過剩產能,習近平力推「一帶一路」還有一個背後重要原因,即中國國力日漸增強,但東進卻遭遇以美國為首的「第一島鏈」阻擋後,透過「一帶一路」推動西進和南向,可將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到沿線國家,累積未來與美國抗衡的實力。

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後,近年大陸也大張旗鼓,對外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和基礎建設合作,在東南亞和南亞已爭取到多個鐵路和港口建設的大單。對內部分,則全力打通向南和向西的運輸通道,目前已來往超過4千班次的中歐貨運班列即是一例。

然而,也並非所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支持大陸這個跨區域經濟帶戰略,一來是對大陸債務問題存有疑慮,二來是近年貿易保護興起,如此規模龐大的跨國經濟帶更是牽動地緣政治與商業利益的敏感神經,包括南亞的印度和歐洲多國,至今仍持保留態度。儘管如此,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仍吸引130個國家,約1,500名各國政要共襄盛舉,習近平與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內的29國領導人合影留念,是大陸國力的一次重要展現,也向習近平的「中國夢」更貼近一步。

[Home]


2017/10/17 1.2.1. 19大前夕中台辦重申「九二共識」 [ 聯合報 陳言喬]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昨天刊登中台辦文章,總結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這五年主政下的兩岸關係。文章重申習近平所說,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道路,關鍵在於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體現了一個中國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兩岸關係之錨。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上周在回應蔡英文總統的國慶談話時未提到「九二共識」,引起台灣內部關切。但這篇十九大前夕發表的文章多次提到「九二共識」,說明北京依舊認定「九二共識」是今後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

中台辦這篇題為「砥礪奮進克難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的不平凡歷程」的文章,強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保持台海局勢總體穩定。全文約四千字,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說,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思想深入剖析台灣問題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對台灣社會心態的影響,精闢論述解決台灣問題、處理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和必守底線。文章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

第二部分圍繞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的「馬習會」。文章說,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會晤讓兩岸政治交往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是大陸推進國家和平統一進程、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展兩岸政治對話的重大探索。

第三部分,關於應對台灣局勢重大變化方面。文章稱,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堅決遏制任何形式台獨分裂行徑,絕不讓國家分裂歷史悲劇重演。習近平為新形勢下對台工作定下基調,向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勢力表明了「我主張什麼、反對什麼、絕不容忍什麼的鮮明態度,劃出清晰底線」。

第四部分,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實踐。兩岸同胞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一家人,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只有攜手同心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迎來共同的美好未來。

第五部分,文章說,通過務實協商,台灣才得以適當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相關安排難以為繼。台灣方面參與相關國際組織活動接連碰壁,證明企圖迴避一個中國原則、繞開兩岸協商來拓展國際空間,是沒有出路的。

[Home]


2017/10/17 1.1. 英業達 挑逾三個月 [ 經濟日報 王皓正]

蘋果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上市近一年以來始終供貨不及的情況,自9月下旬起已大幅改善,到貨時間從原本四至六周縮短至三到五天,加上第4季隨即還有HomePod將出貨,及第二代AirPods2也將進入交貨期,讓目前仍是獨家代工廠的英業達(2356)下半年的智慧裝置產品訂單一路滿到年底。

看好英業達未來股價走勢的投資人,可利用權證參與後市行情,若盤勢方向不如預期,投資人最大損失莫過於期初所投入的權利金,但若預期方向對時,則獲利卻可以呈現槓桿的加乘效果。投資人可以價外10%以內,距到期日三個月以上的認購權證如英業達兆豐7202063956)、英業達永豐7401066638)。

[Home]


2017/10/17 2.1.1. 政院國外攬才有成 英特爾前副總裁 王文漢任工研院長 [ 工商時報 呂雪彗]

據悉,行政院決定從國外科技界攬才,延攬曾任英特爾全球副總裁的王文漢出任工研院長一職,希望在科技發展密切與國際鏈結。繼張忠謀之後,王文漢算是從美國知名高科技大廠返台服務的華人科技人士。

另避免外界聯想工研院及資策會二大法人將合併,工研院長和資策會執行長不再由同一人兼任,府院高層相中自美返國,被國研院及行政院資安處挖角的資安軟體專家于孝斌出任資策會執行長一職,經長沈榮津已拍板,預計月底前履新。

現任工研院長劉仲明兼任資策會執行長,今年4月屆齡,政院展延一年至明年4月。但據悉,經濟部近日著手新任工研院長人選作業,本周將報院核定,而行政院長賴清德早在月前曾親自面見王文漢,對這位院長人選十分滿意,認可這項人事案,王文漢年底前可望返台上任。

王文漢1981年自台大電機系畢業赴美求學,獲得美華盛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後,1990加入英特爾,加入處理器技術等研發,後又參與管理工作,因貢獻卓著,2013年升任英特爾企業副總裁暨實驗室執行總監。2009年王與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合作,協助台灣產業與人才培育,讓台大成為英特爾全球12個頂尖大學研究中心基地之一,為台大培育人才不遺餘力。

高層人士表示,延攬王文漢不只因他在資通訊軟體及硬體的技術都相當頂尖,在AI人工智慧也有很多獨到見解,更重要想借重王文漢在國際大公司的經驗,強化工研院與國際的鏈結。他曾管理國際大企業的經驗及對國際產業的布局,迄今仍和國際大廠有密切連結。

王文漢也是工研院前瞻顧問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對台灣高科技發展方向的建言相當熱心。今年710日他應行政院之邀,返台參加SRB產業策會議議,他說「得軟體者得天下,得AI者得軟體」,並認為世界的利基其實就是台灣的利基,令與會者印象深刻。

至資策會新任執行長于孝斌則是資安圈爭搶的人才,軟體專才的他曾在美國開公司,也曾是美國華府網路顧問,被國研院自美延攬返台,而十月才被政院資安處挖角任研究員,不料上任沒幾天又被挖走赴資策會履新,資安處官員嘆「可見資安人才有多麼缺乏!」


王文漢

[Home]


2017/10/17 3.1.1. 鴻家軍攻金融機器人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力促機器人進入多元場域,旗下台灣機器人公司沛博科技預告,將與政治大學合作,推動金融機器人開發計畫。

沛博科技、政治大學雙方將於明(18)日在政治大學商學院一樓一同宣布啟動台灣首站的Pepper Lab相關計畫,目標將機器人服務推展經驗與研發技術課程帶入校園。

沛博科技預告,看準機器人服務與人工智慧(AI)人才將成為未來職場競爭的重要必備條件,沛博科技與政治大學攜手合作,將融合法、日、台三國開發經驗,於政大金融科技國際產學聯盟營運總中心成立大會上正式宣布,全台首間「Pepper Lab」啟動,展開「金融機器人開發計畫」。

鴻海集團是在去年5月籌設100%持股、資本額1億元的沛博科技,結合第一線的亞太電信資源,沛博肩負Pepper總代理的台灣上市推廣與後端支援的重要任務。

[Home]


2017/10/17 3.1.2. AI晶片三大解決方案 FPGA贏面最大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人工智慧應用需要更強大的硬體後盾。

對人類大腦而言太複雜的問題,可以交給人工智慧(AI)解決,但目前沒有夠強大的硬體能夠執行深度學習運算,因此產業需要新的解決方案,目前解決方法有3種,分別是GPUTPUFPGA,預期FPGA才是人工智慧應用普及的關鍵。

New Electronics報導,人工智慧的基本形式可以在傳統處理器上運作,如IBM華生,但其功能僅限於尋找隱藏在數據中的模式和見解,IBM已經在尋找更強大的處理器,為沒有足夠數據找到模式,以及對一般電腦而言潛在排列數量太大而無法處理的問題提供解答。

深度學習是一種新的軟體模型,需要不同類型的電腦平台,在深層神經網路中,讓演算法從數據和實例中學習,並能編寫自己的軟體,代表軟體神經元和連接必須同時接受訓練,而不是依序進行。現在CPU的進步速度已經放緩,提供的邊際收益不足以有效運作深層神經網路,因此需要可以執行工程師編碼指令和深層神經網路平行訓練的處理模型。

GPU已經成為訓練深層神經網路的首選替代方案,因為GPU的設計能夠平行處理大量基本運算,GPU最初設計用於快速繪製即時圖像,如影音遊戲圖形,透過同時呈現數百萬行程式碼使圖像完整呈現,GPU可執行特定類型的數學運算,如矩陣乘法,這些操作也用於訓練運算量最大的深層神經網路。

GPU也有其限制,由於GPU主要用於圖形而不是深度學習,因此數據需要以特定格式進行結構化,GPU的可重新編程能力也有限,最後,GPU在平行電腦核心之間並不提供快速連接,也不能即時近用儲存複雜模型和數據所需的記憶體,因此延遲仍然是一個問題。GoogleTPU雖然性能強大,但只能在Google環境中使用。

FPGA包含數千個可同時執行各種行程的可重新編程邏輯區塊,提供大量並行性,是平行、低延遲、高吞吐量處理的理想選擇,與GPUTPU一樣,FPGA的加速處理速度比傳統CPU上運作的同一程式快100倍。

微軟(Microsoft)Project Brainwave是專為即時人工智慧設計的深度學習加速平台,讓深層神經網路映射到一組遠端FPGA並由伺服器調用,從而減少延遲並提高吞吐量,Azure將搭載Project Brainwave,讓用戶可以透過微軟雲端直接使用人工智慧系統。隨著FPGA應用愈來愈便宜且實際,採用度將愈來愈普遍。

報導認為,雖然GPU可能有助於啟動人工智慧革命,但最有可能推動未來發展的是FPGA,雖然其他替代方案可以提供深度學習所需的加速平行運算,但FPGA的靈活性、可重構性,可存取性和效率,才是人工智慧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Home]


2017/10/17 3.1.3. eBayLINE都布局聊天機器人 但應用情境大不相同 [ 電子時報 翁佩嫆、陳慧玲]

eBayLINE皆積極布局聊天機器人,前者以商務情境為主,並積極與社群、智慧家庭等平台合作,而後者除了以通訊情境開放相關業者API合作,也自行開發實體與線上串聯的應用情境。

美國跨境電商平台eBay和南韓通訊軟體大廠LINE皆積極布局聊天機器人,eBay以商務情境為主要應用場域,並積極與社群、智慧家庭等平台合作,而LINE除了以通訊情境開放相關業者API合作,也自行開發實體與線上串聯的應用情境。

LINE善用通訊情境 並開發實體與線上串聯情境

通訊軟體大廠LINE2016年發表聊天機器人API,截至20178月底,全球累計的聊天機器人API開發申請件數已經超過13萬件,顯見LINE擅長以通訊情境對外開放聊天機器人API

以台灣市場為例,目前應用LINE聊天機器人API最知名的應用服務,包括:線上叫車服務TaxiGo,以及數位英語學習平台VoiceTubeTaxiGo使用者不須額外下載App叫車軟體,可透過LINE直接叫車;而數位英語學習平台VoiceTube雖然有自己的App應用服務軟體,但也同時應用LINE聊天機器人API,讓使用者可直接在LINE的介面中與機器人進行互動式英語學習服務。

除了對外開放APILINE集團自家旗下服務中,對於聊天機器人的布局,目前主要是應用於LINE NOW

LINE NOW是透過beacon串聯實體活動以及線上互動的服務架構,再結合聊天機器人功能,輔助實體社群活動,例如:實體展會的虛擬導覽助理、婚禮現場賓客的貼圖互動等。

eBay專攻商務情境 同時拓展其他平台合作

而跨境電子商務平台eBay,則專攻商務情境的聊天機器人應用,並極力擴大與其他平台的合作,例如:社群平台、智慧家庭領域等。

eBay產品長RJ Pittman認為,未來對話式商務(conversational commerce)將成為常態,但即使如此,在不同的應用情境中,消費行為仍會有不同的面貌。舉例而言,消費者可能會單純使用語音介面購物,也可能同時使用語音界面和聊天機器人,甚至是透過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進行購物。

eBay201610月推出協助個人購物的智慧助理ShopBot,而根據eBay提供數據資料,目前最顯著的影響在於「客戶服務」,ShopBot使用者針對平台上特定商品提出問題的機率,比隨機瀏覽eBay商品的一般使用者高出3倍。

eBay也與FacebookGoogle合作,期望透過結合社群通訊平台、智慧家庭等場域,接觸更多的聊天機器人潛在消費者和市場機會。目前ShopBot可在Facebook Messenger上使用,也與Google Home合作,使用者不需登入手機或電腦,只要透過對話,即可線上購買、銷售商品、掌握物流時程等。

機器人須強化深度學習、自然語言和數據科學

然而,即使現階段聊天機器人在電子商務應用情境中,以客服為主要領域,但Pittman也表示,目前多數應用聊天機器人的客服,僅是將使用者提問訊息中的關鍵字輸入至搜尋引擎中,接著再產出相關搜尋結果,此種模式仍舊無法真正建立機器人與使用者之間的信賴。

此外,雖然電子商務發展多年,但目前線上購物導購建議的品質,仍然尚未達到實體店面銷售人員的服務標準,不過,他樂觀認為,未來人工智慧(AI)將可以如同真人銷售人員一樣,與顧客之間建立信心,提供客製化服務。

因此他認為,電子商務領域應用聊天機器人時,須持續強化機器人的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理解,才能研發客製化使用者購物體驗,深化使用者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而為了達到利用機器提供客製化服務,企業也需善用所累積的數據,大量投資數據科學領域、數據管理工具,並搭配低成本的儲存工具或平台。

阿里巴巴物聯網布局發功 阿里雲加電商平台助攻百億物聯網裝置規模

阿里巴巴將在2018年初農曆春節之前,在大陸舉行大規模展銷會,全力推廣採用阿里巴巴物聯網平台的相關應用解決方案與模組終端產品。

阿里巴巴在日前舉行的阿里雲雲栖大會中,進一步宣布後續物聯網發展大計,計劃將在未來5年透過從阿里雲到電商平台通路生態體系,匯聚100萬物聯網開發者、累積100萬項物聯網解決方案、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連接超過100億個物聯網設備。

事實上,根據阿里巴巴在此次雲栖大會上的多項計畫發布,其中包括將在2017年的雙十一天貓購物節同步啟動透過電商平台集結物聯網裝置與應用解決方案商家平台,啟動阿里雲物聯網商家招募作業。阿里巴巴表示,2016年在淘寶商家平台上所進行的電子產品相關交易額約在人民幣300億元水準,而其中與物聯網相關的終端裝置與模組產品交易金額則超過人民幣10億元,希望透過2017年雙十一購物節進行大規模招商,並建立起基於阿里雲AliOS things的專業認證機制,作為後續阿里巴巴集團物聯網整體共生體系的基礎,另外,阿里巴巴也將自行建立分級合作夥伴模式,透過分級合作夥伴通路,提供阿里巴巴從模組、終端、平台、到雲端的完整解決方案,作為阿里巴巴後續進一步擴大整體物聯的前進動能。

另外,除了雙十一購物節以外,阿里巴巴也規劃將在2018年初農曆春節之前,在大陸舉行大規模展銷會,全力推廣採用阿里巴巴物聯網平台的相關應用解決方案與模組終端產品,為阿里巴巴將在2018年全力搶攻的物聯網大計積極造勢。

根據阿里巴巴的規劃,其已然開展推動的招商方案中,將會積極招募多種不同類型的通路合作夥伴,分為銅牌、銀牌、金牌合作夥伴,各級別合作夥伴每年線上交易金額標準分別為人民幣5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以及人民幣100萬元以上。

事實上,若以阿里巴巴在物聯網的戰略布局來看,從模組終端、到各類型應用解決方案的發展,都是為了要補強阿里巴巴在整體雲端物聯網應用平台的共生體系豐富度,特別是其阿里巴巴已然明確定義在未來全球雲端市場的競爭戰場上,將會是阿里巴巴與亞馬遜(Amazon)對決的局面,而相較於亞馬遜先前透過AlexaAWS IoTAWS整體共生體系的布局鋪陳,已然累積一定規模的開發者基礎,阿里巴巴為了要後發先至,則是選擇更進一步導入其自有AliOS things,深化對模組與終端裝置的控制力,進而降低部分開發者或應用服務業者在硬體設計開發上難度,希望以此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此一共生體系,進而得以開展更多元應用服務解決方案。

[Home]


2017/10/17 3.1.4. 微軟開發量子電腦語言:提早搶佔領先者位置 微軟著手開發量子電腦程式語言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量子運算或可加速機器學習模型訓練過程、帶動創新,因此微軟正積極開發量子運算生態系統。

未來的運算世界將由速度和效能更強大的量子電腦主導,微軟(Microsoft)看好量子位元(qubit)的擴展性以及成為通用量子電腦系統基礎的潛力,更在日前的Ignite大會上揭露由軟硬體組成的生態系統,幫助開發人員探索量子運算。

根據SearchCIO網站報導,由微軟開發但尚未命名的新量子電腦程式語言,將整合於Visual Studio開發環境中,主要用於量子模擬器和量子電腦,研究機構Gartner分析師Mark Horvath認為微軟此舉相當聰明,有助微軟取得領先者的位置,當市場規模擴大時,人們會使用微軟的程式語言進行培訓。

量子運算是微軟的登月計畫,而且是比較少人選擇、挑戰性更高的一條路。Constellation Research首席分析師Holger Mueller表示,開發量子電腦使用的語言展現了微軟的野心以及該公司想藉此強化以學術界和研發人員為主要對象的Visual Studio開發人員市場,而非向開放原始碼與新創公司讓步的決心。Mueller認為量子運算可能會是第一個企業只能透過雲端、無法於內部部署的運算架構。

Deloitte顧問公司的總經理David Schatsky表示,量子電腦可能應用的領域就是任何需要使用高效能運算的地方。例如大數據分析工作負載就可自量子運算中受益,早期的應用程式也是為了將物流計畫、金融投資組合、風險管理等領域中發現的問題予以最佳化。

Horvath表示,隨著量子運算的持續發展,現有演算法的風險將會增加,資訊長應考慮如何使用加密技術、將來如何改變這種加密技術,以及這個將來會是什麼時候。後量子加密是資訊長感到興奮的一個領域,使用同態加密時,可以在數據加密的情況下進行分析和計算。

量子運算也可能加速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的過程,提高這些模型的精確度,讓他們更有用,並藉由縮短測試新想法所需的時間刺激創新。對資訊長來說,有些事永遠不會改變,正如現在資料分析領域的人才短缺,未來缺乏量子電腦程式設計師也是可以預見的。

微軟加速量子電腦程式開發 將對應用領域帶來新影響

量子電腦因運算速度加快,將對天氣預測、經濟模型、醫療照護和加密技術等領域帶來影響。

微軟(Microsoft)日前在簡報該公司開發拓樸量子位元(topological qubit)及軟硬體生態系統進度時,宣布正著手研發量子電腦使用的程式語言,並表示新語言將與Visual Studio產品整合,可在量子模擬器或量子電腦上執行。

根據TechNewsWorld報導,微軟在開發量子位元這條路選擇的是比較冷門的技術,其他競爭者如GoogleIBM使用的是已經成熟的硬體解決方案,例如半導體線迴圈來製造量子位元。微軟則探索透過「非阿貝爾式任意子」(non-abelian anyons)準粒子(quasiparticle)的方式將資訊編碼,如果微軟能利用準粒子的拓樸屬性,就能打造比其他人更堅固、更不容易受外界干擾的量子位元。

FireMon平台專家Josh Mayfield表示,拓撲推理是所有運算模型都想達成的目標,因為這樣就可以捨棄領域專屬性(domain-specificity),讓電腦從平面世界進入十幾種可能的維度。Pund-IT首席分析師Charles King表示,微軟在量子位元方面的努力有兩點值得注意,首先,微軟的拓樸量子運算計畫與其他公開解決方案均不同,理論上應可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其次,微軟打算將量子程式語言與Visual Studio和其他程式設計技術整合,將有助推廣量子解決方案給更多個人和組織。

量子電腦將對天氣預測、經濟模型建立、醫療照護和加密技術等領域帶來影響。Ulster University教授Kevin Curran表示,量子電腦出現後,許多公鑰演算法將變得多餘,不過像AES這樣的加密機制應該還算安全。因為若想破解現有加密系統,量子電腦必須具備500~2,000個量子位元,但目前開發的量子電腦只能操作低於15個量子位元,因此不需要過度擔心。

Mayfield認為量子電腦程式設計將提供開發人員一種解放的體驗,因為終於可以跳脫以死板的方式將想法轉譯成電腦能理解的語言。新的程式語言本質上比較接近概念性,而非具體(concrete)且準確(exact)的語言。

專家認為目前量子電腦還處於早期試驗階段,系統規模還小,主要用於模擬器實驗,未來2~3年可望能見到更實用的系統,不過真正大量的商業應用則需要至少5年甚至10年時間。

量子電腦、AIAR 並列為微軟三大關鍵技術

微軟看好量子電腦發展,希望透過程式語言取得競爭優勢。

1975年的夏天,比爾蓋茲與Paul Allen創辦的微軟(Microsoft)開發了Altair 8800電腦使用的BASIC程式語言版本,然後發展成為目前的科技巨頭微軟,現在微軟打算重現當年的策略,使用量子力學的強大電腦處理資料,再次取得科技革命的優勢。

根據Wired報導,微軟在開發量子硬體的腳步雖然落後科技巨頭GoogleIBM,但執行長Satya Nadella日前舉行的Ignite企業客戶大會上宣布,微軟將釋出量子電腦使用的新程式語言,盼能在能源和醫學上有所突破,解決人類面臨的大挑戰。

Nadella將量子電腦與人工智慧以及擴增實境並列為對微軟未來發展至為關鍵的三大新興技術,傳統電腦以簡單的01位元管理資訊,而量子電腦的量子位元則可以同時疊加01的位元狀態,理論上來說,量子電腦可以在幾分鐘內解決傳統超級電腦耗費數百年才能解決的問題。Nadella預見未來可將量子電腦與傳統雲端伺服器租給需要強大化學模擬與機器學習軟體的企業。

由於量子位元的疊加狀態極為脆弱,只要和周遭環境交互作用,就會被破壞而導致計算上的錯誤,因此很難打造出夠大且有用的量子電腦。有別於競爭對手IBMGoogle甚至一些新創公司採用在極度低溫環境下運作的超導金屬電路打造量子位元,微軟仰賴的是Majorana費米子的亞原子粒子,從理論上來看,這些量子位元較為穩定。

無論量子電腦以何種形式製作,想讓這些量子電腦開始賺錢,就要說服程式人員替裝置撰寫程式碼,因此微軟將透過Visual Studio工具箱提供新的量子程式語言,並計劃提供允許開發人員在電腦或雲端模擬量子位元組合的工具,讓他們可以測試所撰寫的量子程式碼。

微軟並不是第一家想成為量子運算界Micro-Soft的公司,IBM正試圖在量子電腦問世之前,讓工程師開始替量子電腦寫程式,並將部分原型量子晶片與網際網路連線,提供所有人測試,以及提供基於Python程式語言的軟體開發套件。而資金雄厚的新創公司Rigetti Computingg也採取相同策略,提供一套名為Forest的程式設計工具。

[Home]


2017/10/17 3.1.5. 行動AI晶片趨勢越來越明顯 [ 電子時報 陳奭璁]

從近期各家大廠在行動AI方面的布局來看,下一波行動AI晶片應該會是智慧型手機業者的攻防重點,各大廠的策略各有不同,而新創AI晶片業者也開始躍躍欲試。

目前這波AI神經引擎熱潮主要是深度學習所驅動。這類AI專屬晶片專門設計用來執行複雜的AI運算,且比一般通用的CPU速度更快。

這個趨勢近年來在資料中心特別明顯,包括NVIDIA繪圖晶片被用來當作訓練這些複雜模型的加速器;微軟(Microsoft)在雲端也大量採用英特爾(Intel)FPGA晶片來提供服務;Google則推出自家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s(TPU)處理器。

目前這股AI運算熱潮則逐漸轉移至邊緣裝置,比如智慧型手機。不過因為要兼顧功耗與性能,要在行動晶片上加入AI挑戰比較大,也因此各家也有不同作法。

華為在9月初的IFA 2017大會上率先展示自家Kirin 970手機晶片(SoC),內建專門處理AI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華為算是市場上第一個推出AI行動晶片的業者,不過緊接著蘋果(Apple)就在9月第二周秋季新品發表會中亮出實際採用了AI晶片的iPhone手機。

蘋果在自家最新的iPhone XiPhone 8系列中採用A11 Bionic晶片,這顆SoC中加入了一個蘋果稱為Neural Engine的嵌入式AI處理單元。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部分Galaxy S8Note 8所採用的Exynos 8895晶片其實也有個視覺處理單元(Vision Processing Unit),主要用來提高動作偵測與物件辨識。最新消息則傳出三星也急起直追要加入研發AI晶片的行列。南韓消息指出,三星為了強化AI實力,將在總部轄下設立直屬AI委員會,加拿大也將設立AI研究所。

過去三星發展AI多以購併方式進行,成立研究所之後,等於宣誓三星將展開自己的AI研發。另外,三星設立AI委員會之後,目前各事業部以Bixby為中心的產品開發方式,未來將統籌由AI委員會管理,並且開始推動「AI優先」(AI First)戰略。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對於行動AI的做法則稍有不同,高通目前的晶片並沒有專門處理AI的硬體,而是開發了一套稱為Neural Processing Engine(NPE)的軟體開發套件,讓開發者可在Snapdragon 600800系列處理器上針對AI應用做最佳化處理。

高通負責AI與機器學習的主管Gary Brotman近期曾對外表示,由於包括CPUGPUHexagon DSP(數位訊號處理器)近年來都有大幅進展,因此短期內並不需要推出專屬AI硬體來處理電腦視覺或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

高通Snapdragon晶片上的NPE是一套軟體工具組合,可把經由CaffeCaffe2TensorFlow訓練的模型轉換成高通的格式,並由Snapdragon 800600系列晶片上的Kryo CPUAdreno GPUHexagon DSP分頭處理。不過Brotman坦承未來行動SoC還是會需要有專屬神經網路的運算處理器。

英特爾從雲端到邊緣都有提供完整的AI產品,比如微軟8月在Hot Chips大會上宣布的Project Brainwave,便是以英特爾14奈米Stratix 10 FPGA晶片搭配自家軟體DPU(DNN處理單元)來提供即時AI性能。

不過英特爾近期比較值得留意的是收購兩家AI晶片業者來擴充自家的邊緣AI產品線,包括以自駕車晶片見長的Mobileye,以及專精視覺處理器的Movidius。事實上,本周英特爾就宣布Alphabet旗下的Waymo在自家的自駕車上就採用英特爾Xeon CPUArria FPGA等晶片。

從各家大廠動態觀察,智慧型手機晶片下一波競爭重點將不再是更快的CPU速度或更多核心,晶片業者勢必會整合更多新技術到SoC中藉此做市場區隔,而這波AI熱潮顯然會是全新起點。

不過若以蘋果自己提到,自家A11 Bionic晶片其實是從3年前就開始構思加入AI運算單元,且為了這個全新嘗試,還設立一組人馬專門跟代工廠充分合作,顯然這是個浩大工程。

相較於雲端AI,直接在行動晶片上內建AI處理單元有幾個好處,包括可改善網路延遲(latency)效應、效能較穩定,用戶隱私性較佳等。比如蘋果iPhone XFace ID臉部辨識功能,所拍攝的用戶臉部資料,全部是儲存在手機端做處理,不會上傳至雲端。

另外,手機端具備AI性能也較能充分利用手機上各種感應器所蒐集的資料,跟用戶做更即時、情境式的客製化互動。如此一來,未來加入AI晶片的手機將更能了解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客製化能力,讓智慧型手機真正變得更聰明。

比較值得留意的是,具備AI晶片的智慧型手機對於數位語音助理可能會是大利多,主要是數位助理不再全數仰賴雲端,而可學習分析用戶端的行為,依據用戶需要來提供服務。可以預見數位語音助理在行動AI晶片推波助瀾下,可能成為未來用戶與機器之間的主要互動媒介。

除了既有大廠動作連連外,新創AI業者其實也在檯面下鴨子划水。CB Insights資料顯示,半導體新創業者今年可望獲得16億美元籌資,比2016年的13億美元,或2015年的8.2億美元都來得高。而在這些半導體新創業者中,又以鎖定AI領域的最受投資人青睞。

許多半導體AI新創業者都處於隱形模式,不太浮上檯面,且官方網站出示的資料也非常稀少,避免過早被既有業者大廠盯上。其中,Graphcore號稱可讓雲端與資料中心的性能增加10~100倍。該公司去年10月才剛籌得300萬美元,今年7月又獲300萬美元投資。Graphcore目前已經在最後產品開發階段,並已有初期客戶。

Cerebras Systems目前已獲1億美元投資,估值8.6億美元。Groq則是由兩位Google離職員工在2016年創辦,目前獲1,000萬美元投資,並成功吸引賽靈思(Xilinx)一位在職18年的產業大老投靠。另一家Mythic是在2012年就成立,先前歷經兩次募資獲得1,500萬美元,目前還在進行最新一輪募資,產品預計2018年上市。

有報告指出,2020年連網裝置預估可達200億個,其中很多會用到跟視覺、語音或動作感應有關,以此觀之,未來AI晶片需求,絕非既有晶片業者可以完全滿足,市場潛力難以小覷。

[Home]


2017/10/17 3.1.6. 變形金鋼真實版 美日巨型機器人對決 開戰 [ 工商時報 ]

宛如電影《變形金鋼》真實版,美日巨型機器人大戰將於美國時間周二(1017日)晚間7點開播。這場「世界首場巨型機器人對戰」歷經2年籌備,美、日團隊卯足全力應戰,對決過程將於社群影音平台Twitch播出。

2年前,美國機器人公司MegaBots向日本對手水道橋重工(Suidobashi Heavy Industries)下戰帖,希望雙方派出巨型機器人一較高下。

水道橋重工欣然接受挑戰,但附加條件是對戰過程必須包含近身肉搏。

MegaBots共同創辦人華倫(Brinkley Warren)曾指出,此次對決可望為未來機器人聯盟對戰比賽預先鋪路,該產業產值預計可達數十億美元。

而為了提升機器人等級,MegaBots甚至在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進行募資,總共募得554,600美元,贊助者約8千人。MegaBots8月時宣布,此次將派出新型機器人Eagle Prime應戰,此機器人重達12噸、高16英尺,耗資約250萬美元。

水道橋重工則派出重達6.5噸、高13英尺的巨型機器人Kuratas出戰。水道橋重工執行長兼創辦人倉田光吾郎(Kogoro Kurata)表示,日本團隊絕不會輸給其他國家,因為追求勝利乃是日本文化的表現。

此次比賽地點是一座位於日本的廢棄鋼鐵工廠,現場除了工程師外並無觀眾參與,對決過程也邀請綜合格鬥評論家戈伯(Mike Goldberg)與機器人專家納德瑞(Saura Naderi)擔任賽評。

MegaBots指出,此次對決先前已舉辦完畢,明天將採預錄播出而非現場直播,原因是機器人對戰包含好幾回合、為期數天,為了讓團隊有時間修復機器人,因此無法像傳統運動一樣採現場直播。


巨型機器人大戰開播,美(左)、日團隊應戰。

[Home]


2017/10/17 3.2.1.1. 大立光徵4,500人 平均年薪60萬元 [ 經濟日報 劉芳妙、邱金蘭]

股王大立光新廠產能開出,需求上千名人力,昨(16)日公司罕見主動發出聲明稿,說明一般作業員保障年薪15個月、平均年薪60萬元,歡迎大家加入大立光。

大立光對於財務報告以外的「數字」,一向三不原則回應:不清楚、不知道或不便透露,這次卻主動公開作業員薪資結構。

近期在批踢踢論壇,針對大立光薪資、工時的傳聞甚多,成為話題焦點,甚至日前在嘉義徵才,一個上午僅三人面試,過去大立光對於薪資或員工福利等消息,一向被動冷處理,這次主動公布作業員薪資結構,反擊血汗傳聞,動作之大,數字之詳細,相當罕見。

大立光投資重心聚焦台灣,投資逾200億元的新廠近期逐步開出產能,依據大立光的規劃,至少要增加4,500名人力,相當於現有台灣廠人力的一倍,大立光積極透過徵才博覽會、網路等各種管道攬才,不過,負面傳聞愈滾愈大,成為徵才的障礙,讓大立光不得已主動跳出澄清。

大立光是全球手機鏡頭霸主,通吃蘋果及非蘋陣營,新廠視為大立光穩坐鏡頭霸主,維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新廠開出進度也成為法人關切焦點。上周法說會上,法人問及目前徵才狀況,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僅低調回應,「陸續都有人來」。

大立光強調,除了上述薪資結構以及生育、婚喪喜慶、旅遊、三餐用餐補助、健康檢查之外,新廠開出之後,包括餐廳美食街等明年1月啟用,員工餐廳是現有空間逾三倍大,休息區空間更廣。

大立光工程師行情 媲美台積電

大立光含金量高的技術人員或工程師薪資並不差,可獨立作業的工程師年薪150~200萬元不等,不輸台積電,甚至模具部門的中高層主管分紅可高達八位數,這數字甚至遠高於一般上市公司的CEO。在批踢踢論壇,股王大立光總是被拿來和「權王」台積電相比,但兩個產業截然不同。

首先,大立光的「股王」寶座是因為高EPS,推升它衝上6,000元的天價,但是,這是因為大立光股本只有13.41億元,股王光環,讓所有財務數字及員工福利被放大檢視。

以去年為例,大立光稅後純益227.33億元,每股純益169.47元;台積電稅後純益3,342.47億元,每股純益12.89元,台積電股本2,593億元,大立光僅是它兩百分之一不到的股本。

再者,以產業架構來看,一個是晶圓代工廠,一個做手機鏡頭,平均單價(ASP)不同,產品組合不一樣,薪資占營收比重不一,以台積電而言,薪資占營收比重約5%,大立光的薪資占營收比重達17%,在成本考量上,不盡相同。

股王條款 財經部會達共識

行政院昨(16)日審查公司法修正案,「股王條款」爭議達共識,經濟部不再堅持,採納金管會意見,未來一年可發兩次股利,其中現金股利部分,公開發行公司兩次都可提董事會通過即可,不必另訂門檻。

至於股東名簿申報是否納入實質受益人爭議,今(17)日再討論。此外,昨天國發會突襲,提出是否取消無記名公司債建議,以利洗錢防制,但會中無結論,將由相關部會帶回研究。

行政院政委陳美伶昨天首度召開會議審查公司法修正案,通過無面額、特別股發放等無爭議修法內容,對於部會間有爭議的股王條款,昨天協商後也達成共識。這次公司法修正案放寬,所有公司股利一年可發兩次,被稱為「股王條款」,其中股票股利,因有稀釋股東權益問題,都必須提股東會。

[Home]


2017/10/17 3.2.1.2. 鴻海加持 Nokia手機銷量衝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諾基亞授權廠HMD在與合作夥伴、鴻海(2317)集團旗下富智康攜手,今年已推出四款智慧手機,市調機構統計,諾基亞目前全球市占率約0.4%。由於機款增加,分析師推估,在明年首季諾基亞手機回歸市場滿周年之際,全球銷量可望達千萬支。

今年蘋果歡慶iPhone推出十周年,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時的全球手機龍頭正是諾基亞。十年來諾基亞手機歷經市占下滑,後出售手機部門給微軟,去年HMD與富智康合作從微軟手中買下功能手機的相關授權,HMD並獲得諾基亞智慧手機授權,今年諾基亞手機正式重回市場。

HMD今年1月在中國推出Nokia 6,接著在台灣及全球其他市場開賣,後陸續推出Nokia 5Nokia 3以及高階旗艦機種Nokia 8,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四款諾基亞智慧手機。接著還將推出復刻版的功能手機Nokia 3310 3G版。

市調機構IDC估計,諾基亞在芬蘭已成為當地排名第五的手機品牌,目前全球市占率約達0.4%,上半年的銷量約150萬支智慧手機。鴻海昨天股價上揚1.5元,收109.5元;富智康也上漲0.01港幣(約新台幣0.04元),收在2.44港幣(約新台幣9.44元)。

分析師預測,由於諾基亞手機在歐洲及新興市場的表現不錯,加上下半年以來的機種增加,估計第3季全球銷量有250萬支,第4季在Nokia 8出貨帶動,以及耶誕假期購物旺季加持,有機會達到350萬支。以這樣的數字來看,到明年首季,諾基亞手機回歸市場滿周年之際,銷售總量可望達近千萬支。雖然數字不算太大,以一家重回市場才一年的手機廠來說,算是好的開始。

[Home]


2017/10/17 3.2.1.3. TPK可望連五季賺錢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TPK-KY3673)昨(16)日公布將在112日舉行線上法說會,TPK3季營收表現超出外資預期,法人預估,TPK3季每股純益將較第2季的0.95元增長,可望連續五季獲利。

鴻海旗下觸控廠GIS業成攜手高通,強攻超音波指紋辨識模組有成,可望在2018年下半年出貨給韓系柔性的AMOLED廠,帶動昨天GIS股價漲16.5元,收323元。TPK受到GIS激勵,昨天上漲0.5元,收105元。

TPK今年9月合併營收為106.79億元,較8月成長4.2%,年增22.7%,累計第3季合併營收305.13億元,季增36.2%,優於預期。

受惠於蘋果iPhone 8iPhone 8 Plus開始拉貨,TPK3季營收逐月成長,第3季合併營收305.13億元,優於外資預估的280億至290億元,外資原預估,TPK3季營收季增25%30%,在營收規模擴增下,TPK3季本業可望持續獲利。

TPK2季每股純益0.95元,已經是連續第四季獲利,公司先前表示,今年所有主要產品線都會獲利,由於下半年大客戶新產品的良率達到預期,加上工廠提升自動化程度,今年每一季營收都會高於去年同期,每一季都會獲利,營收也將逐季成長。

外界關心TPK來自大客戶的訂單比重,TPK說,TPK與競爭對手的訂單比重是50:50,並沒有下降,而且對大客戶來說,各一半的出貨比重,可降低供貨風險。

至於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帶給觸控面板未來有貼合的新機會;TPK說,預期未來幾年,外掛貼合觸控仍是AMOLED面板的主流技術。

[Home]


2017/10/17 3.2.1.4. iPhone X良率搞定 10月出貨可望竄升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兩岸蘋果供應鏈透露,iPhone X生產效率及產能預期將一路綠燈往上衝量。

雖然蘋果(Apple)iPhone X2017年第3季發表以來,就深陷生產良率不佳的問題干擾,導致出貨時程一再遞延,出貨量目標也一再打折,不過,在首批iPhone X已正式自大陸河南鄭州出貨後,兩岸蘋果供應鏈透露,有關3D感測模組測試問題多,及iPhone X量產良率不高等障礙已全面排除,預期iPhone X生產效率及產能將一路綠燈往上衝量,除可望逐步緩和iPhone X未上市、先缺貨的供不應求壓力,也可望帶動iPhone X相關零組件供應商一路過個美好的聖誕節、新年及中國農曆年。

雖然產業鏈不斷將iPhone X生產良率低下問題,歸究於新加裝的3D感測模組,甚至連3D感測模組內部的零組件供應商,都一個一個拿出來檢討,但其實相關生產良率問題早就一個一個在排除,必要的學習曲線也不斷在克服,在10月初過後,iPhone X生產線其實已陸續開始加速及加量生產後,相關良率不高疑雲將慢慢由iPhone X出貨量持續放大的事實所排除。不過,在iPhone X量產動作仍是拖到逾1個月下,預期要趕上原先設定的生產進度,恐怕還是得等到2018年第1季才有辦法跟上。

國外類比IC大廠也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新款iPhone訂單都很穩定的交貨,並沒有遞延及減量的情形,雖然產業及市場先前一再傳出iPhone X生產良率不高的消息,但從整體訂單能見度來看,並沒有實質感覺到這個生產不順的問題。整體而言,iPhone相關晶片訂單仍如期自第3季初開始備貨,並一路走高至第4季,預期要到2017年第1季才會開始略為下滑。至於新款iPhone銷售量觀察,由於iPhone X才剛剛要正式問世,在iPhone X預購程度明顯超出預期下,恐怕要再多一點時間來觀察,才有辦法判讀出大概。

不過,也有產業界人士指出,iPhone X本身生產良率不高問題才是第一關,畢竟iPhone X幾乎是10年一次的大改款動作,一口氣新加了不少OLED面板、全螢幕設計、無線充電、3D感測及快速充電等全新功能,後續的產品不良率、功能瘕疪及相關的消費者使用體驗,才是真正的考驗。畢竟,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出現電池爆炸問題後,消費者總習慣用放大鏡及更高標準來檢視新款智慧型手機產品,iPhone X作為近年來最高價的智慧型手機新品,被消費者雞蛋中挑骨頭的風險自然也是最高,比起上市前的超高期望,上市後的失望風險,或許才是蘋果的最大難關。

[Home]


2017/10/17 3.2.1.5. 銷售環境丕變 手機終端業者新營運型態出現 [ 電子時報 王君毅、范維君、蕭菁菁]

對應智慧型手機市場競爭型態轉變,讓手機業者紛尋求新行銷與業務推展策略因應。除續與電信業者進行深度合作外,對應智慧型手機市場滲透率提高、電信業者對手機貼補放緩、吃到飽資費方案門檻調低與空機銷售量能上揚,讓手機銷售由過往單一性價比優勢轉朝通路布建、品牌推廣、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SR)等訴求為重;對此業者並認為,此轉變將讓資源相對不足的業者營運更捉襟見肘,整體一、二線品牌業者的營運落差,恐也將因此更為加深。

手機業者表示,即便近年手機市場需求成長性放緩,但市場競爭卻不因此停歇,既有品牌商除須對應大陸業者的快速崛起外,另一方面仍得對應老牌手機廠諸如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Nokia)等業者的重出江湖。

此外,手機市場環境變革也持續衝擊業者的營運型態,業者指出,過往台灣手機銷售有超過80%以上比重主要透過電信業者綁約資費方案售出而得,然對應電信業者對手機補貼款與吃到飽資費方案門檻雙雙調低,已讓空機銷售比重提升,如此除既有電信業者通路外,硬體品牌商如何深化線上、零售、自有實體體驗店的營運,已成業者須面對的新營運挑戰。

業者進一步指出,以東南亞手機市場比較可得,相較於新加坡、澳洲等地手機品牌由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獨大局面,台灣手機市場競爭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且因多品牌競爭,讓手機機海競爭續呈常態,對一般手機款式而言,新機上市蜜月與熱銷期往往僅有近半個月左右的時間,隨後即被其他品牌的新機所替代,而這也是台灣手機市場的獨特性之一。

另一方面,對應手機利潤下探,一、二線品牌業者獲利率懸殊,也讓業者不得不對產品推展有新的取捨,諸如宏達電、Sony Mobile等,已陸續捨棄機海戰術的營運戰略,轉縮減手機推出款式,並寄望借重品牌力能進一步拉抬高階機種的銷售動能。

也因此,從近期業者的布局動態來看,除三星、Oppo、華為等業者積極擴張新通路與自家體驗店的設立外,另外在厚植品牌力方面,三星、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Oppo也紛持續藉由高階創新手機推出、社區與弱勢關懷、公益路跑、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等方式,寄望進一步獲得消費者對其品牌的信任與青睞。

其中,樂金續推展關懷偏鄉、支助弱勢等理念,而Oppo也推出關懷台東弱勢家庭孩童活動,另還啟動為期3年的中長期公益合作計畫等,另三星日前除在台舉辦2萬人running for child路跑活動、推廣智慧教室、與在地小農合作推廣在地文化等外,三星也說,其在全球CSR推展方面,三星智慧教室目前已在全球74個國家執行,受惠學童超過50萬人,20132016年間,全球有超過119萬名學生參與SOLVE FOR TOMORROW專案,另在環境維護上,20092016年間,其所回收的電子廢棄物累積已達264萬公噸,循環利用的再生塑膠也高達30,849公噸,佔整體塑膠使用5%

然而,雖然新通路、自家體驗門市布建、落實CSR與品牌力擴張成為手機商爭相構築的新競爭核心優勢,甚至三星認為近3年為硬體業者轉型的重要關鍵年份,但仍有業者提醒,指出對應智慧型手機產品差異化縮減,業者除得戮力於新品的創新與成本管控等外,考量上述新競爭能力構建的投資金額所費不貲,一旦其成為終端業者競爭的基本要件,將讓資源相對不足的二線業者陷入更困頓的競爭環境,如此後續整體手機銷售市佔板塊,也將因此再度洗牌與重整。

三星智慧型手機單季出貨8,000萬支 大陸仍為最大隱憂

由於三星Note 8預購表現不俗,南韓Eugene等證券商預估,2017年第3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達8,000萬支水準。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17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較2016年提升,單季出貨量保持8,000萬支水準。2016年三星發生Galaxy Note 7自燃事件,之後Note 7被迫停產。南韓證券業界預估,2017年下半三星Galaxy Note 8如果銷售順暢,2017年第3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仍能繳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韓媒Herald經濟引述多家證券報告,指出2017年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較2016年提升,每季皆保持在8,000萬支水準,似乎已成功擺脫2016Note 7自燃與停產事件衝擊。預估Note 8銷售如能保持平穩,2017年第3季與第4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展望仍是相當樂觀。

綜合多家南韓證券商報告資料,2017年第1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8,000萬支,第2季為8,100萬支,相較2016年同期雙雙為7,900萬支,分別小幅增加了1%3%,整體情況相較2016年顯得平穩許多。

2016年第1季與第2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皆為7,900萬支,第3季下滑至7,600萬支,第4季略回升至7,800萬支。如果將2016年與2015年同期相比,三星智慧型手機2016年第1季出貨量減少4%、第2季增加8%、第3季減少9%、第4季減少5%

三星Note 8已於稍早正式上市,根據Note 8首日預購數量高達39.5萬支來看,初期銷售情況算是相當良好,因此預估2017年第3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可望達到8,000萬支以上的水準。

南韓業界人士指出,Note 8正式大規模展開銷售是在2017年第4季,預估帶動三星智慧型手機季出貨上看8,200~8,300萬支,對照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出現成長停滯,2017年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率預估值多為5%左右,2017年三星每季皆達8,000萬支的出貨水準,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

不過三星智慧型手機的最大隱憂,仍然是大陸市場。根據市調機構的資料,2017年第2季,三星智慧型手機大陸市佔率僅3%,且已經跌至前5名之外,如何重新奪回大陸市場,將是三星智慧型手機能否有穩定出貨及持續獲利的一大關鍵。

Google新產品來勢洶洶 挑戰蘋果王者地位意圖強烈

Google最近推出多項新產品,被認為直接衝著蘋果(Apple)而來。

蘋果(Apple)憑藉著傲人的創新能力在科技業樹立了堅不可摧的重量級地位,從iPodiPhone,甚至iPad每有新產品問世總是率先引領風騷,蘋果似乎是永遠的贏家。然而,競爭對手仍不斷試圖挑戰這家科技業王者,Google最近推出的多項新產品被認為對蘋果的威脅程度已經提高。

根據網站Tech News World報導,Google這次發動的攻勢被認為是微軟(Microsoft)推出Windows 95以來最具震撼力,只不過目前看來仍缺乏致勝的要素,即便蘋果新產品相繼出包(iPhone 8電池爆炸、iOS 11有缺陷,iPhone X因供應短缺而無法如期交貨)

征服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的確不容易,但過去確實曾經有成功的例子。幾年前思科(Cisco)透過收購其他企業快速壯大自己,最終打敗3Com,接收了3Com重要的人才,思科在這過程採取強悍的進攻策略,鎖定3Com全力出擊。甲骨文(Oracle)對於競爭者也不假辭色,曾經對PeopleSoft發動惡意購併,之後關閉PeopleSoft。微軟的IE瀏覽器殲滅Netscape則是舉世聞名。

當一家企業再也無法創造和執行關鍵的策略,並且帶領公司邁向下一個成功階段時,這種內部因素比起外來競爭者更容易摧毀一家公司。以蘋果為例,蘋果被Jobs打造成具有他個人風格的公司,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濃烈的特色消失了。

所幸,蘋果還有雄厚的財力做後盾,除非自己先內耗,沒有人可以傷的了它。值得注意的是,姑且不論龐大的資金彈藥,從產品的策略來看,蘋果並非完全刀槍不入,Google這次新推出的產品或許已經足以讓蘋果提高警戒。

Google主要是針對蘋果的三個產品發動攻勢:iPhoneiPad ProHomePodiPhone是蘋果的強項,但也是最大弱點,即iPhone如果潰敗,蘋果其他產品將無力遞補它的缺口。換言之,蘋果產品不夠多元化恐會讓對手有機可乘。一般認為,Google手機Pixel 2彌補的iPhone的一些缺點,例如iPhone不管是手機尺寸或機型都相對少,Pixel 2似乎與新iPhone不相上下,由於Android不是封閉的生態系統,意味著Pixel 2用戶未來仍有可能改用其他Android手機。

封閉系統是一個兩面刃,雖然把用戶留在自己的平台內,但卻也把其他人關在門外,造成兩個方向的移動困難,目前Google提供iOS轉移到Android的管道雖然仍有限,但假以時日應該會有更多選項,影響所及,蘋果鎖住用戶的策略將弱化。

整體而言,比起iPhoneGooglePixel 2的未來保留更長遠的路,用戶不會被強迫升級,而Google的後端支援實力也相當堅強,而且未來人工智慧(AI)和擴增實境(AR)等先進技術將會以雲端為主,而不是手機。

其次是iPad Pro。對於當初想把iPad當成筆記型電腦(NB)使用的用戶,Pixelbook似乎更貼近他們的需求。而且,Google也完成了蘋果應該要做到的事情:連結Pixel 2Pixelbook,而且是自動連線,這意味者兩者資料共通,省去用戶把資料搬來搬去的麻煩。

另外,Pixelbook外型似乎相對於iPad有吸引力,照理說Google重視產品功能多過外型,蘋果則反之,當Google的產品比蘋果還漂亮時,這意味著蘋果設計方面可能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最後是,蘋果居家智慧音響HomePod。在亞馬遜(Amazon)這個強敵當前,同時又推出多款智慧音響產品之際,蘋果只端出HomePod這款高貴的產品應戰,GoogleGoogle Home加值版似乎贏過HomePod,而且功能更多、更便宜。

[Home]


2017/10/17 3.2.1.6. 華為印度目標2017年手機營收倍增 將成為首家推出5G手機業者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華為在印度將維持高階路線,不一窩蜂搶奪低價手機市場。

華為在印度甫發表榮耀9i手機。華為表示,他們目標是2017年印度手機事業營收成長100%,不過他們不會一窩蜂搶進低價手機市場,而且將成為第一家在印度推出5G手機的業者。

Economic TimesHindu Business Line報導,華為甫在印度發表搭載4鏡頭的4G VoLTE手機榮耀9i,定價17,999盧比(277美元),目前僅透過電商平台Flipkart獨家銷售。

另外華為也發表2款平板榮耀Media Pad T3以及Media Pad T3 10,以及1款行動電源。

華為印度消費者事業總裁翟錢也談到其印度市場的目標及規畫。翟錢表示,華為盼於2017年搶下印度手機市場10%的市佔,並追求營收年增率倍增,不過他們認為,永續經營、帶給顧客價值才是華為的目標,不會隨競爭對手一起燒錢或推出低價手機。

翟錢在接受專訪時表示,印度市場手機業者來來去去,在這過程中他學到的是,消費者體驗更重要,業者必須確保產品獲得客戶青睞,與市佔相較,華為更重視消費者體驗、永續經營及獲利性。

為提高客戶體驗,翟錢表示,華為已經在印度主要城市設立17個專屬售服務中心,另與其他業者在250個服務據點合作,未來華為將設立更多服務中心,因為服務中心是改善消費者體驗的重要舉措之一。

翟錢表示,他樂見Reliance Jio等電信業者與手機業者合推低價手機,以讓4G更加普及,但華為本身不會參與4G功能型手機市場,華為希望的是,當這些開始使用4G服務的消費者未來會希望追求更友善的體驗而會購買華為的產品。

翟錢表示,華為的穿戴式裝置受到印度消費者喜愛的情形已超出預期,目前正在加緊出貨,他認為有鑑於印度消費者非常喜歡追蹤自己的身體狀況,他預期穿戴式裝置在印度的普及率會高於全球水準,未來市場將發現華為會在印度積極搶攻穿戴裝置市場。

另外,翟錢也透露,他們有意進軍印度行動支付市場,也已經在和多家銀行在談合作,不過他們目前無法透露任何細節,但預計華為的印度支付服務將在3~4個月內問世。

5G方面,翟錢表示,當印度5G網路建設到位時,華為將是第一家在印度推出5G手機及基礎建設的業者,另外,他們目前的重心還是在智慧型手機,但半年到一年間可能會在印度推出Matebook品牌的筆記型電腦。

小米將在印度推出網路平台服務 成為新事業重心

小米2017年在印度發展一路順遂,在手機事業發展優於預期後,小米首度透露,他們正考慮在印度推出小米服務,只待時機成熟,小米可能會將營收重心從硬體轉為軟體。

小米正準備將其大陸發展模式套用至印度市場。Economic Times報導,小米印度主管Manu Jain透露,小米不只是智慧型手機品牌,其硬體事業的成就,讓大陸網路使用者也開始使用MIUI、小米金融、小米遊戲等網路平台。

Jain進一步表示,他們已經設定具體計畫,要在印度推出前述已在大陸推出的網路服務,目前小米正在審慎評估推出的時機,考慮的三大要點是,市場飽和度、企業在印度的生命週期以及團隊能耐,待條件備齊後,就會在印度推出小米金融、小米遊戲等網路服務。

Jain表示,小米的終極目標是,在印度打造網路事業,將網路服務轉化為營收,方能在MIUI的基礎上奠定長期獲利的模式。

不過Jain表示,有鑑於網路服務模式在大陸醞釀了7年,所以考量到小米進入印度市場才3年,網路服務模式要在印度開花結果也將非一朝一夕,短期而言小米在印度仍將以手機事業為重。

2017年小米才進行一連串的策略調整。雖然小米已是印度線上手機銷售的王者,線上手機每售出2支就有1支是小米手機,但有鑑於線上銷售僅佔整體手機銷售的3成,小米2017年初開始強攻實體通路。

日前,小米甫於Big Bazaar合作銷售紅米4及紅米Note 4,為小米手機首度駐軍印度超級市場,此舉也是印度手機界的濫觴。Jain11日在Twitter上表示,過去印度從來沒有手機業者在超級市場賣手機。

小米在2017年初時定下線下手機銷售佔整體營收20~25%的目標,這個目標已經提前實現,因此小米已將上修線下銷售目標,將之調整為2017年營收的30%

小米目前智慧型手機市佔在印度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2017年每季平均銷售量為400萬支,但在追求市佔之餘,小米目前也調整產品策略,將眼光轉向高階手機市場。

小米甫於10日在印度發表定價高達35,999盧比(553美元)的小米Mix 2,預計11月上市,以在業者紛紛搶進中階價格帶時,轉而經營高階市場,並與一加、三星、蘋果(Apple)等業者同場廝殺。

[Home]


2017/10/17 3.2.1.7. i8拚量產 和碩加薪大招工 [ 電子時報 吳筱雯]

蘋果iPhone 8拼量產,和碩加薪搶人。隨著i8與其他客戶的重點新品都在第4季量產上市,和碩今年招工人數將創新高,除了提早啟動招工之外,昆山世碩保底工資(最低保障月薪)已經從5月底的3,800元人民幣、大幅拉高至7月底至10月底間的4,200元人民幣,增幅超過1成,至於iPhone組裝另一大本營上海昌碩,月薪高點更來到5,800元人民幣。

和碩取得為蘋果代工iPhone的門票之始便以上海昌碩為最主要廠區,不過上海廠可擴充性有限,加上上海迪士尼就在昌碩車程1020分鐘的附近,官方似乎也不希望在上海迪士尼開幕後,浦東新區的工業區色彩持續加重,和碩已規劃擴增的新產線多將以昆山世碩為主,上海昌碩則是以設備汰舊換新、增加自動化來增加產能。

蘋果促代工廠產能火力全開

尤其蘋果為了新款iPhone要求代工廠產能火力全開,其他重要客戶也有指標性新品上市,都讓和碩今年對於人力需求更多,以和碩往年經驗來說,每年下半年人力通常比上半年多出45萬人,人力在第4季的高峰期更可多達1112萬人,但是大陸缺工越來越嚴重的也是不容忽視的事實,和碩仍預期今年的招工人數將創新高。

也因此,和碩股東會時執行長廖賜政表示,為了招到足夠的人力,今年已經提早至農曆年後,便派出幹部到各地的學校、鄉村招募作業員。

招足人另一大絕招便是大幅加薪。世碩在5月中宣布階段性最低保障,5月底至7月底間,包括基本工資、績效獎金、技能津貼、伙食補貼、加班費等全算在內,保證每個作業員每月薪水(也就是所謂的「保底」)為3,800元人民幣以上,到了7月底到10月底之間,世碩的階段性最低保障更提高至4,200元人民幣,增幅高達10.5%。

月薪高點增至5,800人民幣

至於在iPhone組裝大本營上海昌碩方面,隨著上海市最低工資從2,190元人民幣上調至2,320元人民幣,昌碩也將作業員的基本工資從2,320元人民幣調高至2,430元人民幣,加上加班費與各種津貼、加給後,月薪平均高點將上升至5,800元人民幣左右,少的話也有4,500元人民幣。

[Home]


2017/10/17 3.3.1. 大尺寸TV當道 雙虎受惠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奧維雲網(AVC)公布大陸十一促銷期的彩電銷售量為292萬台,年減15.6%,不如預期,但55吋以上高階、大尺寸電視的銷售量持續增長,友達(2409)及群創以出貨高階、大尺寸面板為主,可降低銷售量不如預期的衝擊。

AVC統計大陸十一促銷期(925日至108日)的彩電銷售金額達人民幣118億元,年減11.9%,銷售量與銷售金額雙雙下滑。

從產品來看,彩電高端化的趨勢明顯,AVC說,十一期間,人民幣2,000元以下的彩電銷量下降,4,000元以上高端電視銷量增長明顯。尤其4KHDR電視占據過半市場,成為主流。

另外,差異化產品的滲透率也明顯增加,曲面電視與超輕薄電視等個性化產品成為市場焦點。

由今年十一彩電市場表現萎靡來看,依靠假日節點的救市衝量策略已很難奏效,目前高端、大尺寸電視是行業中的核心點,彩電廠必須瞄準高端、大尺寸彩電的需求,才能在雙11、雙12及元春等促銷周期繳出亮麗成績。

根據中怡康的資料顯示,今年十一彩電促銷期(94日至108日),大陸彩電市場銷售601萬台,年減17.1%。但55吋零售量占比33.2%65吋零售量占比8.9%4K產品零售量占比更高達74%,曲面產品零售量占比為10%

AVC統計,十一期間,OLED電視銷售量年增145%,市場分額達到1%,主要是OLED電視大降價刺激銷售量成長。

AVC說,以55吋電視為例,去年十一期間,OLED電視售價是LCD電視的3.1倍,今年降至2.5倍。

[Home]


2017/10/17 3.3.2.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獲T3終身成就獎 [ 電子時報 鄭斐文]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獲英國全球指標科技雜誌T3頒授T3終身成就獎,以表彰他多年來帶領華碩團隊深耕科技領域、屢屢替資訊電子產業帶來革新風貌之卓越貢獻。T3雜誌的科技獎,又為科技界奧斯卡。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於T3受訪時表示,施董事長的願景,是開始讓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成為未來智慧家庭最貼心的生活小夥伴。施董事長覺得,走入家庭的智慧機器人即將顛覆眾人長期以來對電腦運算的刻板被動的印象。過去幾年,施董事長與華碩團隊正是努力讓機器人融入人們的生活能夠成真。當然,想讓智慧機器人深入家庭,許多設計上的實際問題都必須嚴謹考慮。華碩讓Zenbo長得可愛、容易親近,並逐步將它調整到最好的使用者體驗狀態,甚至更在價格上力求親民。

雖然在許多文化當中,AI(人工智慧)這項讓人們又愛又恨的科技進展始終存在某種威脅性的疑慮,不過對此施董事長相對樂觀:並認為,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仍是建基在機器學習之上,也就是所謂Narrow AI(弱人工智慧),而這對幫助人們減輕生活負擔只有正面的好處;至於那些想來就令人恐懼的「強人工智慧」距離技術成熟上則還有長路要走,施董事長相信到那時候,人們早已能思索出人機和諧的共存之道。

對接下來10年間產業變化的觀點施董事長表示,未來10年將產生相當結構性的變革,萬事萬物將以雲端及網路環環相扣、緊緊相連,舉凡學習、購物、工作、娛樂等生活日常,全都將逐一被含納其中;而全球經濟體也將因應前述變革,轉變成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緊緊相聯的環式價值網路。過去由產業透過預測需求來設計生產模式所面臨的庫存及行銷問題,都將因應新科技帶來的典範轉移,由消費者即時的實際需求來決定設計跟生產,達到雙贏的結果。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獲T3終身成就獎

[Home]


2017/10/17 3.3.3. 富比世全球最受信賴企業 西門子奪冠 華碩排名26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富比世雜誌首度發表「全球最受信賴企業」排名(Top Regarded Companies),由德國西門子(Siemens)奪冠,而台灣也有3家企業進榜,其中華碩拿下第26名。

這項調查是富比世雜誌根據今年初發表的「2017年全球2000大企業」,再透過市調公司Statista訪問60國共1.5萬人對上榜企業的印象進行評比。評比項目包括企業信賴度、社會責任、產品及服務品質,以及企業做為雇主所獲得的評價。

全球員工總數35.1萬人的西門子在全球2000大企業排名中只拿下第50名,但該公司在產品、服務品質,以及企業雇主等兩大項目獲得極高評價,因而成為全球最受信賴企業。排名第2的則是法國米其林集團。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因企業雇主評價極高,而在全球最受信賴企業排名中拿下第3名。Alphabet在今年全球2000大企業排名中的最佳雇主項目拔得頭籌。

若以國家分布來看,全球最受信賴企業大多是美國及日本企業,共有61家美國公司及42家日本公司進榜,其中日本公司以排名第4的任天堂名次最前面,再來是排名第10Panasonic及第13名的豐田汽車。

美國更有8家企業擠進前20名,除了Alphabet之外還包括迪士尼、蘋果、希爾頓、萬豪國際、網飛、微軟及IBM。台灣除了華碩進榜之外,台積電拿下第177名,鴻海則拿下第248名。

若以產業類別來看,前50名企業以汽車及卡車製造商為大宗,包括第8名的法拉利、第13名的豐田及第22名的BMW。家用品及個人護理產品製造商也有不少公司因產品品質受到消費者信賴而進榜,諸如萊雅集團(LOreal)及高露潔棕櫚(Colgate-Palmolive)都擠進前30名。

[Home]


2017/10/17 3.4.1. 威剛獲利挑戰八年新高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昨(16)日公告9月自結稅前盈餘2.78億元,以目前股本21.76億元計算,單月每股稅前盈餘1.28元;前九月稅前盈餘21.6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9.94元。

以目前前三季表現,加上本季記憶體市況續強,法人預估,威剛今年可望力拚賺進一個股本,挑戰八年來新高,現金股息可望達8元,與去年相比,都有倍增的亮麗表現。

威剛9月合併營收29.26億元,月增12.1%,創近四年新高,年增34.4%;第3季合併營收81.6億元,季增4.1%;前九月合併營收240億元,年增51.8%,已超越去年全年合併營收232.17億元。昨公布的自結9月合併營業利益1.85億元,前九月合併營業利益14.95億元。

威剛指出,國際資料中心大廠對DRAM需求快速擴張,全球DRAM廠今年都無新增產線投入,上游DRAM廠多以移轉PC DRAM產能因應,導致PC DRAM供給面臨嚴重產能排擠效應,缺貨問題將延燒至明年第2季都無法紓解。

威剛董事長陳立白日前預期,這波DRAM報價漲勢將延續至明年,將是DRAM有史以來多頭為期最長的一次。

威剛指出,因長年與全球DRAM廠維持穩固夥伴關係,得以在供給不足狀態下仍獲得全力支援,有較多料源因應下游客戶需求。同時,在NAND Flash庫存也有充分準備因應客戶訂單增溫所需。

[Home]


2017/10/17 3.4.2. 大陸NB戰況趨烈 小米、華為瓜分聯想版圖 國際NB晶片廠紛轉向 台IC設計趁勢卡位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近期小米、華為在NB市場愈戰愈勇,開始鬆動聯想的獨霸地位。

2017年全球NB市場需求仍難擋頹勢,新款CPU平台無法激起太多的換機需求,尤其CPU改款時程從過去逐年一改,拉長至一年半才改,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小米、華為在NB市場呈現愈戰愈勇的態勢,已開始鬆動聯想的獨霸地位,形成大陸品牌大廠互戰的局面;目前國際晶片廠對於全球NB市場前景持續看衰,使得淡出市場的動作不斷,反而讓台系NB相關IC設計公司擁有契機,可望再度拉升市佔率、毛利率及獲利率表現。

台系NB相關晶片廠指出,惠普(HP)、聯想、戴爾(Dell)、華碩、宏碁、蘋果(Apple)、小米及華為等全球NB品牌廠,若以出貨規模來區分,惠普、聯想衝在前,戴爾、華碩、宏碁、蘋果居後,小米及華為則正力爭上游。

以地區別來看,聯想、戴爾及蘋果等國際NB品牌廠的消費者基本盤並沒有太多變化,華碩、宏碁則仰賴歐洲市場衝鋒,且宏碁在2017年下半似乎有技壓華碩一籌的跡象,至於聯想、小米及華為等大陸品牌廠互戰情況,反而在2017年成為最有戲劇張力的亮點,隨著小米、華為NB產品採購者明顯從聯想那頭轉移過來,拖累聯想市佔率表現。

短期內各家NB品牌廠的主要消費群變化不大,各廠NB出貨量目標及市佔率變化也不大,尤其終端NB市場需求仍在衰退的過程中,品牌廠紛避開事倍功半的銷售策略,在欠缺動能情況下,業界預期2018年全球NB市場需求量仍是易跌難漲。

值得注意的是,堅持力推NB產品線的華為、小米,後續是否持續侵蝕聯想NB市佔率,讓大陸內需NB市場戰況情勢持續升高,將是業界關注焦點。

此外,由於看壞全球NB市場需求後勢,國際晶片供應商不斷淡出市場,可能成為台系IC設計公司全新的市佔率成長養分,從近期USB 3.1晶片不斷有英特爾(Intel)、超微(AMD)要求與台系IC設計公司合作,或是在Type C介面相關晶片解決方案,台系IC設計公司明顯領先推出,後續訂單成長空間不小。

2017NB品牌廠深陷零組件缺貨、漲價問題干擾,加上大環境需求不振,在腹背受敵情形下,還得想辦法下壓零組件成本,也因為只剩壓低成本這一招,造成國際晶片供應商不斷看破淡出市場,反而讓台系IC設計公司出頭天。

不過,台系晶片廠必須滿足NB品牌大廠的成本降低要求,面對2018年全球NB市場需求量依然看跌,出貨平均單價持續下滑,台系IC設計公司仍可望交出NB晶片出貨量、市佔率雙升的好成績,但是否能有效拉抬獲利能力,就要看各廠降低成本的本事。

[Home]


2017/10/17 3.4.3. TMC重啟NAND投資 聯合對抗三星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TMC案確定後,開始積極設備投資追趕三星,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形成三強鼎立態勢。

隨東芝記憶體(TMC)股權出售案定案,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形成三強鼎立態勢: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東芝記憶體、威騰(WD)、與SK海力士(SK Hynix)團隊,以及英特爾(Intel)與美光(Micron Technology)聯盟。現在東芝要重新挑戰三星,但與威騰的官司成為最主要的問題。

東芝記憶體社長成毛康雄,在20171013日參加日本四日市的事業說明會中,指出2017年內已對四日市工廠進行3,150億日圓(28.1億美元)的設備投資,為確保競爭力,還可能追加投資,且未來每年都會有3,000~4,000億日圓等級的投資。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四日市政府對新投資表達歡迎態度。

目前的投資,在興建四日市工廠第6工廠棟,用以量產最新的963D NAND快閃記憶體,接下來還要購入鄰接的閒置土地,建設第7工廠棟;雖然東芝記憶體在2018年要在日本岩手縣北上市建設新工廠,但四日市還是母工廠,第7工廠棟是基於長期需求建立,不會半途而廢。

至於是否與SK海力士合作投資方面,由於與威騰的官司,以及避免在各國反壟斷法審查中帶來負面影響,東芝記憶體與SK海力士均宣稱不會合作研發NAND,但在次世代的MRAM與奈米壓印(NanoImprint)技術可能合作。

至於與威騰的合作關係,成毛康雄表示技術上靠自己研發完全沒問題,但還是希望能與威騰妥協,和威騰旗下的新帝(SanDisk)合作研發120~130層的3D NAND快閃記憶體。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指出,由於IHS調查,三星在2017年上半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的市佔率,已增到38%以上,穩坐冠軍寶座,亞軍的東芝記憶體則掉到16%水準,故包括東芝記憶體在內的NAND快閃記憶體廠,都為對抗三星而開始團結。

美國的英特爾與美光合作超過10年,東芝記憶體與新帝合作近17年,先前市場關注SK海力士會靠向三星還是東芝記憶體,現在選擇與東芝記憶體聯合,明顯是為對抗三星,即使東芝記憶體與威騰談判期間對立嚴重,但考慮利益,現在東芝記憶體仍希望威騰與該廠及SK海力士盡棄前嫌。

據日經報導,三星也將在2018年內量產963D NAND快閃記憶體,自信技術領先東芝記憶體約1年水準,加上2016年起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供不應求,形成賣方市場,三星在此市場獲得利潤隨市佔率成長而上漲,設備技術投資能力仍高於東芝記憶體,弱者若不合作,只會被三星拋得更遠。

隨東芝記憶體出售案的紛爭漸止,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料將從六大廠商變成三強聯盟,未來的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Home]


2017/10/17 3.4.4. 華碩、技嘉組織重整落幕 改革效益明年1Q見真章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華碩、技嘉目前組織重整大致告一段落,市場預期,產業變化快速,重整效益在2018年首季底即可見真章。

受到營運成長動能減弱影響,華碩、技嘉於2017年中啟動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組織改革大計,華碩期望藉此能將資源重新分配並徹底洗掉舊有思維,而技嘉則是希望此波改組能整合板卡與NB業務,並讓更多中生代人才出線,確定最佳接班人選。兩大廠目前組織重整大致告一段落,操盤團隊已確定,接下來分別會再進行基層人力細部調整,市場預期,產業變化快速,重整效益在2018年首季底即可提前見真章。

全球PC市況仍未見回溫,據調研機構Gartner初步調查結果顯示,2017年第3PC出貨量僅達6,700萬台,較2016年同期減少3.6%,已連續12季下滑。而其中,主機板(MB)業者表示,桌上型電腦(DT)需求跌幅遠超過筆記型電腦(NB),尤其是DIY通路買氣仍陷寒冬期,估計2017年全年品牌主機板市場規模就比2016年至少再縮減15%,微星、華擎、七彩虹因出貨規模較小、基期低,整體出貨表現跌幅並不明顯。

據了解,品牌主機板大廠中,2017年出貨跌勢最為嚴重的就是技嘉,其因佔出貨比重逾5成的大陸市況不佳,以及年初即盛傳人事將大改組,重創士氣且經銷通路遭到華碩、微星成功拔樁,大陸全年出貨由2016年約近800萬片,估將大跌至500多萬片,加上歐美市場全軍覆沒,落後華碩且部分區域甚至遭微星超前,2017年整體出貨約僅達1,260萬片,較20161,620萬片大減,且寫下自2002年以來新低,因出貨片數大減及高階市佔明顯衰退,使得獲利可能出現腰斬危機,另值得注意的是,因下半年進入重整陣痛期,使得全球出貨片數只剩下600萬片,不及上半年淡季660萬片,亦是相當罕見狀況。

事實上,2016年底已感受到主機板產業寒風的技嘉高層,終在2017年中決定展組織調整,而這也是技嘉成立以來,人員變動規模最大的一次,昔日主機板三大主將全調離現職,除主機板總經理林火元及副總經理高瀚宇轉任集團總經理劉明雄特助外,大陸區亦是大地震,北中南三大區主管改由莊道偉、陳又郎及張遠悌負責,3人先前曾負責歐美等海外業務,最受關注的大陸總經理藍紹文轉調擔任電競暨週邊事業群副總、板卡整合操盤手林英宇的特助,林英宇也是外界所預期此波人事重整中突圍出線的中生代首位接班人選,其能否力阻主機板跌勢,將是邁向接班之路首次重大考驗。

另為實現板卡整合大計,技嘉也全面整頓業績每況愈下的主機板業務行銷及研發開案人事與資源,各區域走馬換將,且改由繪圖卡團隊操盤,主機板全球業務全數向其回報,此也是板卡業界相當少見的由繪圖卡團隊地位全面取代且地位凌駕在主機板部門之上的情形。

大刀闊斧進行組織改革的技嘉,全面換將也使得2017年下半主機板業務大跌,所幸繪圖卡因受惠挖礦熱潮爆發,彌補主機板獲利腰斬及電競AORUS及傳統NB虧損缺口,2017年全年獲利跌幅並不顯著。針對組織重整,技嘉董事長葉培城日前也首度對外表示,組織調整係因主機板業績大跌,尤其是大陸表現更是低迷,因此大陸調整最大,目前大致已完成相關重整布局,且隨著與各區域經銷通路進行溝通且產品策略也進行修正,2018年主機板事業應可奪回流失市佔,另外,此次也不是正式確定接班人選,而是培養中生代人才,給予大家實力展現的機會,執行長人選再從中挑選,3~5年後技嘉才會開始進行世代交替大計,現在談接班還太早。

然據了解,目前技嘉中高階主管已大致更換調整完成,接下來會是板卡、NB整合後,工作內容重複的基層員工調整,雖然葉培城表示目前並無人員辭職,3位特助都未離開,但10月業務獎金發放後以及過年前都將可能會出現離職潮時間點,此外,市場認為,產業變化快速,對手已見縫插針大搶市佔,技嘉新團隊8月起就陸續走馬上任,並無交接過渡期藉口,2018年第1季底即可檢驗重整效益,屆時若主機板出貨仍未能止跌回升,仍只能仰賴以挖礦需求為主的繪圖卡事業獲利挹注,技嘉恐將面臨2006年以來最大營運挑戰。

而華碩在2017年上半也因業績不如預期,遭遇產業逆風襲擊下,也大刀闊斧進行組織改革,期望啟動組織重整能將資源重新分配並徹底洗掉舊有思維,全面因應產業趨勢與消費者需求變化,且各產品線也將能聚焦用戶體驗與創新能量,主要調整為將系統部分明確劃分為電競電腦事業群(Gaming BU),行動運算產品事業群(Mobile BU),以及電腦事業群(PC BU),另將部分人力移出既有部門,規劃為人力平台,依照功能性及專業能力,建立如軟體、硬體、品質、管理等工作群組,協助各事業群業務及創新技術的長期營運布局,努力將人力精實大計衝擊降低最低,目前系統部門重整已大致完成,業績表現穩健的開放平台事業群也會陸續完成組織最佳化,最重要的ROG電競全產品線整合也已啟動,預計年底前會全數完成。

華碩2017年下半進入組織重整陣痛期,由於ZenFone 4系列新機至9月底才開始放量,以及NB業務全力擺脫殺價戰,出貨與營收受到影響,使得第3季業績彈升幅度並不顯著,然第4季各新品到位與新團隊上手後,營運元氣應可顯見恢復,2018年第1季即可驗收重整成績單,單季各產品線出貨及獲利能力應可較近年同期有所成長,而值得一提的是,華碩板卡獲利能力穩健,整體開放平台事業群營運優於預期,也成為華碩組織改革風暴最強力後盾,助力集團安然度過調整期。

[Home]


2017/10/17 3.4.5. 威剛好嗨 前3季每股賺9.94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昨(16)日公告財報自結數,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前盈餘達21.6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達9.94元,優於市場預期。由於第四季DRAMNAND Flash價格續漲,加上已有足夠的記憶體晶片庫存來因應市場需求,法人看好威剛第四季營收續增,全年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可望賺進一個股本。

威剛公告9月合併營收月增12.1%達29.26億元,創47個月來新高,營業利益達1.85億元,較8月的1.05億元大幅增加76.4%,主要是受惠於記憶體價格大漲,因業外認列金額減少,單月稅前盈餘達2.78億元,較8月微幅下滑0.7%,表現仍優於市場預期。

威剛第三季合併營收達81.59億元,較第二季成長4.2%,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39.0%。威剛公告第三季營業利益達3.73億元,較第二季成長26.4%,與去年同期相較小幅下滑8.1%。第三季稅前盈餘8.35億元,較第二季大增1.1倍,與去年同期相較亦大增88.5%,單季每股稅前盈餘3.84元。

威剛累計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達239.9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51.9%,累計合併營業利益達14.95億元,較去年同期跳增5.3倍,累計稅前盈餘達21.64億元,較去年同期亦大增2.4倍左右,累計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達9.94元。

威剛表示,由於伺服器、智慧型手機、PC等三大市場下半年需求陸續回溫,DDR4在需求面三箭齊發下處於全面性的嚴重缺貨,不但價格持續走揚,PC大廠及通路客戶也積極備貨,帶動威剛9月合併營收明顯成長。

在國際資料中心大廠對伺服器DRAM需求快速擴張之下,全球DRAM廠今年皆無新增產線的投入,上游DRAM廠多以移轉PC DRAM產能因應,導致PC DRAM供給面臨嚴重的產能排擠效應,缺貨問題將延燒至明年。威剛董事長陳立白預期,這波DRAM報價漲勢將延續至明年,將是有史以來DRAM產業多頭為期最長的一次。

威剛因長年與全球DRAM廠維持長期穩固的夥伴關係,得以在供給不足的狀態下仍獲得全力支援,讓威剛有較多的料源因應下游客戶需求。法人表示,第四季DRAMNAND Flash價格續漲,其中DDR4缺貨嚴重且價格已創歷史新天價,威剛第四季營收應可創下今年新高,預期全年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應可順利賺進一個股本。

[Home]


2017/10/17 3.5.1. 大陸實踐工業4.0產業進化 可望在IIoT領域拔得頭籌 [ 電子時報 徐靜初]

工業物聯網(IIoT)的崛起,帶動了各國企業啟動新一輪軍備競賽,而大陸因先天具備的條件優於他國,工業物聯網的發展備受外界矚目與期待。

據大陸前瞻產業研究院所《2016~202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應用領域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大陸IIoT市場每年以20個百分點的幅度成長,蔚為此一市場的霸主。在工業4.0這場「產業進化戰爭」中,大陸顯然是最受各界注目的一顆星。

為何大陸對於導入工業物聯網如此的急切?原因在於,大陸勞動生產率與人口紅利日趨薄弱,製造業的成本優勢逐年降低,進而產業升級轉型需求也日益迫切;自提出一系列「中國製造2025」政策後,更為產業發展與轉型增添助力。

IIoT是為物聯網應用的重要一環;而受惠於物聯網整體生態逐漸成熟,諸如製造、倉儲以及物流業等產業,皆須仰賴IIoT所帶來的產線、設備資料收集∕分析優勢,才能滿足資產密集型產業的追蹤、預測及預警的需求。

IIoT能在大陸蓬勃發展、市值節節上升,最大的關鍵在於注重軟體平台的發展,唯有如此,方能快速導入應用。據大陸賽迪顧問統計,在政策推動及市場強大的需求帶動下,2020年全球IIoT將在整體物聯網產業中佔比達到25%,市場規模將超過人民幣4,500億元。

國際大廠也嗅到市場商機,紛紛推出相關平台以落地深耕。舉例來說,2016年德國西門子(Siemens)推出了開放式物聯網平台Mindsphere;而後,2017GE(General Electric)與大陸電信宣布攜手推展Predix工業物聯網平台。

當然,大陸廠商也不可能放過此一機會,例如由三一重工所籌組的「樹根互聯」,也於20172月推出了根雲平台,針對傳統企業提供高效能的設備分析∕預測,以及營運支援等服務;從產品的設計、製造,乃至於提供設備租賃與維護,再到大數據分析等一系列服務。

此外,海爾(Haier)集團也針對工業物聯網推出了Cosmo Plat平台;早於2012年該集團即打造出互聯工廠,透過「前聯用戶、後聯研發」,將使用者需求與前端製造資源連結在一起,以實現智慧製造下大規模訂制的目的。Cosmo Plat平台即是將此一智慧製造構想延伸與使用者更為貼近,解決使用者參與定制全流程所帶來的挑戰。

不過,若單單僅靠軟體平台,尚且不足以支撐起整個大陸IIoT相關產業。回歸到物聯網的基礎─感測器(Sensor)與聯網標準,前者在大陸硬體製造能量下想必並非困難之事。而聯網能力是世界各國企業皆須考量的重點,由於IIoT相關的聯網技術標準多且繁雜,企業若能採用合適的聯網標準,則可帶來巨大的價值。

諸如現場匯流排(Fieldbus)、乙太網路中的EtherCATTSN,以及IO-Link皆已為市場廣泛討論;但倘若要談到大陸本地推展的工業聯網技術,也就不得不提華為於2015年所提出的敏捷網路3.0架構(Agile Network 3.0)以及敏捷物聯網解決方案(Agile IoT Solution)

前者整合多個在地理位置上彼此無相互連結的機關行號,隨著雲端時代的到來,許多企業將更多業務轉移至雲端中;華為認為,敏捷網路3.0架構可以實現端到端的網路頻寬、低延遲、服務靈活調整,且網路可隨需求而改變。

Agile IoT Solution則是以SDN架構為基礎,透過三大面向打造出合宜的解決方案:首先在敏捷網路3.0架構基礎上運行以Linux為基礎的LiteOS開源作業系統;其次,將資料從設備傳輸至敏捷網路的Agile IoT閘道器(Gateways);最後由負責統一調度所有連結至物聯網的設備、感測器、終端機與閘道的Agile Controller控制器。

綜上所述,大陸若欲於這場全球產業進化戰爭中拔得頭籌,優先考慮的首先是軟體平台的選擇與導入;再藉由聯網技術串聯軟硬體,透過「工業物聯」這張網,進一步網住全球商機。

[Home]


2017/10/17 3.6.1. 太陽能廠三合一 躍全球二哥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新日光、昱晶與昇陽光電三家太陽能電池廠,昨(16)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共同宣布三家公司將「三合一」,透過換股方式合併成立為「聯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建構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矽晶圓、電池、模組、系統和電廠的垂直整合廠,僅次於陸廠保利協鑫。

三方訂12月各自舉行股東臨時會,通過換股,再簽訂合併合約,目標擴建太陽能模組規模,拚2019年轉盈。

這也是太陽能產業有史以來最大宗整併案,三家公司初期先以新日光為合併後存續公司,並以吸收合併方式合併另外兩家,待合併完成後再改名為聯合再生能源公司。合併資本額達210億元,依三家公司淨值、經營績效,以及過去102030個交易日平均價,作為換股計價基礎,換股比率為昱晶1股換新日光1.39股及昇陽科1股換新日光1.17股,未來視情況再調整,但希望能在明年第3季完成。

目前規劃合併後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將擔任董事長,執行長由昱晶總經理潘文輝擔任。洪傳獻強調,這次合併是整合三家公司技術、研發、營運和成本控制優勢,扭轉目前在太陽能電池和電池模組規模與成本都遠不足中國大陸的困境。昇陽光電在成本掌控具有優勢,未來新合併公司會成立經營委員會,昇陽光電不僅是委員會成員,也會負責新事業投資,絕非外傳的裸退。

國發基金和燿華玻璃管理委員會將共同注資45億元入股,但現增價二個月內敲定,之後再公布股權結構。

在三合一前,新日光和昱晶都將先合併旗下子公司,新日光合併旗下太陽能系統和電池投資的永旺能源;昱晶會先合併矽晶圓的昱成。昱晶董事長潘文炎強調,昱成由昱晶、三菱、中鼎共同投資,月產太陽能矽晶圓500MW(百萬瓦)。

向代工說No 再造贏運方程式

新日光、昱晶和昇陽光電三家合併案,昱晶占上風。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表示,三家願意合併,是對當前激烈競爭的太陽能環境不滿意,台灣太陽能產業要建立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新營運模式,不要再成為中國代工廠。

潘文輝說,昱晶每股可換三合一後存續公司新日光1.39股,昇陽光電每股換新日光1.17股。這是目前暫定的換股比例,未來還有調整空間,若有改變,將於重大訊息公告。

洪傳獻也說,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只做電池不行、還要做模組,賣模組到全世界電廠去。整個串起才有垂直整合優勢。

他強調,三家結合不是電池大聯盟,是要從心打造「新的營運模式」,且政府希望根留台灣、期待企業有更多投資,因此配合政府能源政策、產業政策,所以能得到政府支持、注入資金到這個整併案。

洪傳獻解釋,三家公司是這樁整併案的發起者,未來如果有其他公司願意加入,也保留一起合作方式,可以一起來談,共同打造具國際爭力的太陽能旗艦廠。

昱晶扛大旗 資源整併成考驗

昱晶、新日光、昇陽光電三家上市電池公司預計明年第3季合併,從換股結構看,昱晶將獲得多數股權。換言之,昱晶等於掌握三合一後業務拓展大計,至於採購權目前暫由新日光主導,但昱晶長期在太陽能電池國際市場取得較佳成就,都讓昱晶未來在新合併公司扮演較較重要的主導角色。

三家電池大廠整併後,雖號稱年產能高達5GW,但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坦言,台灣生產太陽能電池遠比大陸高,主因對岸有垂直整合,加上內需市場自有出海口,近幾年部分大廠也跟隨台廠之後到海外擴大產銷規模。

不過,台灣不論在單晶和多晶局部背純化(PERC)都領先大陸,惟因應大陸垂直整合後的激烈競爭,台廠必須抓住設備已攤提完畢優勢,只要花點小錢,就能達到市場多元化需求,這部分未來要借用昇陽光電的成本管控優勢。

至於三家公司合併後,原有昇陽光電產品主攻PERC多晶太陽能電池; 新日光原打算捨多晶太陽能電池,全力拚戰單晶太陽能和後段太陽能模及發電系統。

未來三家公司合併後,潘文輝表示,將會採行單晶和多晶PRTC太陽能電池雙軌。合併後,還是會有產能和人員整併的難題。但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和昇陽光電董事長劉康信都不願正面回應會不會裁員。

利多激勵 11個太陽漲停

受到三家太陽能廠合併成立聯合再生能源的消息激勵,六檔太陽能電池廠昨(16)日漲停,加計上下游後合計更有「11個太陽」亮燈漲停,法人認為,這是重大產業消息激勵所致,但後續產業整併綜效,以及中國大陸與國際產業競合,才是影響相關公司營運的關鍵。

三家整併的公司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昨日暫停交易,但國碩、益通、綠能、達能、太極、茂迪等太陽能電池廠皆漲停,三家太陽能廠整併效益已提前反映比價效應。

法人評估,依三家公司換股比例,顯示存續公司新日光享8%10%小幅度溢價,符合業界合併慣例,但昱晶與昇陽光電兩家公司股東可以光榮出場,也不失為好算盤。

分析師說,全台最大太陽能電池廠茂迪動向引人矚目。一是茂迪的產能是三家公司合併後的七成,但以茂迪昨天市值140億元計算,推估聯合再生能源市值應值200億元;若聯合再生能源市值超過200億元,就使得茂迪的股價想像空間變大。

熟悉太陽能產業動態的基金經理人預期,國發基金主導三家公司合併,應著眼創造內需市場,依「非核家園」施政主軸,導入太陽能等替代能源選項。

[Home]


2017/10/17 3.6.2.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明年合併 共組聯合再生能源 期望2019年獲利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由昱晶、昇陽科、新日光16日共同宣布的簽定合併意向書,將在12月送件共組「聯合再生能源」公司,該公司總資本額達新台幣210億元,除現有電池及模組產能整併外,還會100%將昱晶旗下的矽晶圓廠昱成、新日光旗下系統廠納入麾下,期望透過私募、再加注政府資金約新台幣45億元,為台灣供應鏈殺出一條血路。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合併後新日光為存續公司,但後續將改名為聯合再生能源,由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擔任董事長、昱晶總經理潘文輝擔任執行長、昇陽科張錦龍負責新能源事業部,包括其他再生能源發電、模組週邊材料開發與台灣相關產業結合等。

聯合再生能源未來主力發展方向包括下列幾點整合:

首先,矽晶圓部分納入昱成。在併入聯合再生能源前,昱晶將完成100%持有旗下矽晶圓廠昱成股份。而昱成目前只有500百萬瓦(MWp)年產能,潘文輝說,昱成在第2季已經開始轉虧為盈,而在多晶切晶製程轉成鑽石切割後,加上台灣的電費成本不高,預估競爭力將提升。不過,目前仍未規範到昱成未來是否會因應新組織而擴產。

新日光從2016年下半開始打銷多晶電池產能,打銷部分到第3季預估還有1.6億元依原定計畫,不過,多晶設備只是帳上打銷仍未售出,因此總產能也加總其中。洪傳獻表示,依當時的整體環境來看,以單晶為主策略,但未來會共同研擬更適環境的策略。

再者,電池產能積極升級。目前3家總產能加總為5,000MWp。潘文輝指出,目前3家公司有諸多設備其實都已經折舊攤提完成,所以,未來會用最低的成本來優化現有設備,使其更具成本、效益競爭力。據了解,目前3家公司的PERC產能總合約近20億瓦,未來可望升至33億瓦,不過,未來不會全數投入PERC,目前仍未鎖定生產單、多晶比重,因為只是初期整合意向,仍有諸多細節待研究。

另外,建立自有模組產能。改變現有高度依賴電池代工銷售為主,藉由自有模組及自建系統通路來轉型,未來改以銷售模組為主。目前3家公司的模組總年產能約達600~800MWp,將因應台灣內需擴至1,000MWp。再透過在海外建置系統通路等方式,依市場需求在海外建模組廠,2~3年內模組總產年期望達到3,000MWp

最後,打造系統出海口。新日光同日宣布以每股新台幣20.7元收購永旺24.11%,使永旺成為新日光100%子公司,與昱成一樣同步併入聯合再生能源,未來負責新公司的系統出海口打造,除了台灣內需市場外,永旺在國際市場耕耘多年,永旺也在第2季轉虧為盈,現在手中持有系統70MWp,建置中的有120MWp,潛在系統案有500MWp,預估未來5年達成每年1,000MWp的目標。

所以,說是三合一,不如說是加入昱成、永旺的五合一。交換的持股部分,昱晶1股換新日光1.39股;昇陽科1股換新日光1.17股。該計算是用淨值3分之2,股價3分之1來作換算單位,該案已運作半年,所以,股價依13日公告前為主,除非有重大的波動。而且新公司成立後,將以私募方式引入國發基金及公營事業耀華玻璃加入,預估政府注資約新台幣45億元以上,促成該案完成最關鍵在於中華民國政府支持。

與會者包括昱晶董事長潘文炎、總經理潘文輝;新日光董事長洪傳獻、總經理沈維鈞;昇陽科董事長劉康信、總經理張錦龍等,其有志一同的共識就是台灣供應鏈環境相當險惡,必須在經營上作轉型才能有所突破,整合沒有誰併誰,而是要突破過往舊有的電池代工模式,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也歡迎太陽能同業適時跟進一同攜手。

太陽能大整併挑戰從當下開始 陸廠或將先砍台灣電池單響應

台灣太陽能產業整合是必然的趨勢,因為不整合即臨出場危機,但整合後待面對的挑戰仍高。

新日光、昱晶、昇陽科啟動史上太陽能電池大整併成為聯合再生能源公司,攜手朝下游模組及系統端邁進,將不再做大陸模組廠的電池代工「備胎」,而是走自己的路,未來以賣模組到全球為主,其挑戰就從整併當下啟動,包括茂迪、元晶也自組垂直整合路線;而在台灣忙著大整併的同時,市場同時傳出,大陸一線垂直整合廠同時大砍台灣電池訂單,除了景氣微降,主要是將訂單轉由大陸電池代工廠製造。

太陽能電池的大整併,對整個產業鏈而言具有正面的效應,尤其搭上中華民國政府2025年要達到累積200億瓦的太陽光發電量,如果不在此時協助供應鏈整併,預估2025年台灣太陽能上游供應鏈也出場得差不多。

所以,除了國發基金進場、再帶進國營企業,被認為在台灣再生能源內需布建上可能有相對大的突破點,尤其台灣政治環境正處於政務官與事務官意見難一致的階段,此舉有助政務官掌控專業及有效朝預定太陽光發電目標前進。

太陽能業者指出,各別電池廠分散苦戰,出場機率高,就像待宰羔羊,因為地位從專業代工廠變成代工備胎廠,經營辛苦度與日俱增,不併即快速遇見出場。不過,併了,新的挑戰也從當下開始產生。

首先,矽晶圓部分,昱晶旗下的昱成擁有500百萬瓦(MWp)多晶矽晶圓年產能,明顯無法供應聯合再生能源5,000MWp電池年產能的需求,所以,同樣高比例得依賴其他矽晶圓廠,但是,這次整併案其實沒著墨在台灣矽晶圓廠綠能、中美晶、國碩等。再者即是,電池中有近2,000MWp高效PERC產能,可能有90%都是單晶為主,但台灣除了友達旗下晶材有單晶外,實際上,產業鏈高比例依賴大陸單晶矽晶圓廠。

再者,多數太陽能業者認為,電池部分3家均為2005年成立電池廠其實都算是老字號廠,最大的問題在於老設備比重高,這是台灣所有老字號電池廠存在的問題,再怎麼升級,產品性價比要跟大陸近期新擴產能相競爭,仍有相當的難度。

另外,太陽能併來併去,模組產能供過於求危機大增,因為包括茂迪、元晶在內都啟動將投入全自動化的模組產線,一條線250MWp運作,初期各約500MWp運作,陸續隨著在內需或海外系統需求布建而擴產,但是,聯合再生能源的600~800MWp模組中,有多少比重是當下認定的全自動產能則有待商榷。另外要因應內需再擴到1,000MWp,再加上其他沒有整併廠也有模組產能要擴,可以預見新產能先排擠全台現有約1,500MWp半舊模組產能,再新產能間相互廝殺,並與境外模組再廝殺。全台未來最樂觀一年約有2,000MWp需求量。

此次的購併納入3家電池廠的所有子公司,而規劃模式朝垂直整合路線,但是,仍待更清楚的釐清定位、以利更明確創造自有藍海領域,因為垂直整合的路線與現有大陸垂直整合廠相似度過高,恐已引來大陸客戶的驚覺,因此,同時市場也傳出大陸垂直整合廠對台系電池大砍單,除了景氣開始減緩外,外傳主要是把單轉給大陸電池代工廠,因為其中某些大陸客戶產能仍滿載運作。不過,就算不整合,市場也預估2018年起因陸廠自有擴充新產能開出,對台的下單量將更低,所以,台系廠整合之路,不得不為之。

 

[Home]


2017/10/17 4.1. 只要員工開心 微軟蓋樹屋工作區 [ 工商時報 陳怡均]

為提升員工的創造力與幸福感,微軟在總部內打造3座樹屋,內部設備齊全,包括天窗、WiFi、隱藏式插座、燃氣壁爐等,目前已開放2座供員工使用,預計第3座在今年底完成。

此樹屋離地12英尺高,樹屋裡面有會議室與休息區,可開放給所有員工使用。

規畫樹屋的專案經理伯爾特(Bret Boulter)在微軟部落格發文表示,「人們常說,如果有機會,他們更願意在戶外辦公。當你走進這個空間,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很安靜。」

微軟在華盛頓州Redmond總部面積500英畝,此樹屋是微軟戶外區規畫的一部分。微軟表示,人們在戶外的環境有助紓解壓力、刺激創意,員工對這項設計都樂見其成。

伯爾特強調,「這實在很迷人。人們與環境融合,這改變他們對工作的認知與態度。」

此樹屋由皮特·尼爾森(Pete Nelson)設計建造,此人因動物星球頻道節目《樹屋大師》(Treehouse Masters)聞名。伯特爾表示,尼爾森在接下這份工作後,曾花了許多時間觀察園區樹木。

微軟希望藉此規畫,讓員工的工作更順暢,人與人之間能有更好的互動,提升創意與生產力。伯爾特說,「員工們可以帶著他們的裝置走出戶外,在樹屋進行一場會議。」

協助此專案的行政人員道森指出,「我們很刻意打造這空間的氛圍,大家都很喜歡。就算下雨天,員工仍待在樹屋。」

微軟第3座樹屋預計今年底完成,主要規畫為員工放鬆的休息區,。

伯爾特表示,隨著樹木生長,樹屋建築具有擴展特性,預期至少可用20年,「不過就像生物一樣,都有使用期限」。

協助此專案的經理伯恩斯坦表示,樹屋設計已獲得員工好評,「1位員工告訴我,在樹屋開會後,他們以不同的思維完成許多任務」。


翻攝自微軟官網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