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3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台灣

   1.1.1. 外資匯出 台幣重貶1.08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 訂單滿到年底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滴滴打車 來台探路  [經濟日報]
   2.1.2. 淘寶攻租賃 5,000i8 一夜借光  [經濟日報]
   2.1.3. 創意世芯 強攻AI商機  [經濟日報]
   2.1.4. 輝達攻AI 找台廠助陣  [經濟日報]
   2.1.5. IBM Power9晶片將使用在SummitSierra超級電腦  [電子時報]
   2.1.6. 美國FDA邀蘋果、三星討論智慧醫療 台廠缺席恐錯失重大商機  [電子時報]
   2.1.7. 亞馬遜 Echo新品:亞馬遜Echo 6款新品鎖定年底假期旺季 價格犀利讓蘋果和Google難敵  [電子時報]
   2.1.8. IoT裝置漏洞不斷增加 五大安全層面隨時檢視  [電子時報]
   2.1.9. 製造結合AI 台灣產業升級之利器  [電子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PMOLED雙雄 出貨看飆  [經濟日報]
    2.2.1.2. 奇翼醫電穿戴系統 獲獎  [工商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可成前景俏 三外資挺  [經濟日報]
    2.2.2.2. 蘋果、Android大軍3D感測同踢鐵板  良率瓶頸難突破 量產時程紛遞延  [電子時報]
    2.2.2.3. 乘勝追擊 Sony Mobile強化中階手機銷售戰力  [電子時報]
    2.2.2.4. Google延攬宏達電研發團隊 肯定台灣人才的美好品質  [電子時報]
    2.2.2.5. 蘋果拉貨起伏加劇 供應鏈皮要繃緊  [電子時報]
    2.2.2.6. 鴻海攻手機鏡頭 R次集團曝光 郭董挑戰股王大立光 中國徵才招兵買馬  [蘋果日報]
    2.2.2.7. iPhone X若大賣 三星也是贏家  [工商時報]
    2.2.2.8. 陸客最愛手機品牌 華為踢下蘋果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張忠謀明年退休 台積採雙首長制  [經濟日報]
   2.3.2. 和碩9月營收衝千億  [經濟日報]
   2.3.3. 東芝下一步: 出售TMC之後 未來東芝只能靠配角撐大樑  [電子時報]
   2.3.4. 新雙A領漲 台股攻抵季線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英特爾推新品 主機板廠樂  [經濟日報]
   2.4.2. SK海力士投資東芝15%股權 南韓業界樂觀看待  [電子時報]
   2.4.3. 率先業界 華碩推商用主機板 穩定供貨3 推廣期標準版免費  [蘋果日報]

   2.5.1. 智慧工廠能自我控制與最佳化 大量客製化更合乎成本效益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太陽能矽晶圓DW製程轉換恐後延 生產良率掌控度不足  [電子時報]
   2.6.2. 杜拜研擬部署智慧路燈與太陽能道路  [電子時報]
   2.6.3. 中國電動自行車傾銷? 歐盟喊查  [工商時報]

[Home]


2017/10/03 1.1.1. 外資匯出 台幣重貶1.08 [ 經濟日報 吳苡辰、韓化宇]

國際美元走強、外資匯出兩大因素影響下,新台幣匯率昨(2)日重貶1.08角,終場收30.413元,創逾兩個月新低,總成交量為11.535億美元,高於10億美元的日均量。

外資積極匯出、外銀大舉買進美元,成為新台幣重挫主因。匯銀交易員表示,上周開始外資便有匯出跡象,只是當時適逢月底,出口商拋匯需求使新台幣貶幅收斂,但進入10月第一個交易日,新台幣在匯市拋匯力道減緩後,應聲重挫逾1角,讓新台幣貶破30.4元關卡。

主要亞幣昨日多走貶,但新台幣單日貶幅0.36%,為三個半月來的單日最高貶幅;日圓昨貶幅為0.48%,韓元為0.15%,其他亞幣如泰銖、馬幣、菲律賓披索等,皆呈貶值走勢。

雖昨日台股表現不錯,加權指數上漲近0.8%,外資也買超台股,連續三個交易日買超,金額合計60億元,但匯市上外資卻也同時匯出,匯銀人士估計昨日匯出量約3億美元,股匯走勢呈現脫鉤。

據金管會統計,外資9月淨匯出23.07億美元,連三個月淨匯出,外資淨匯入餘額降至2,066.07億美元。

匯銀主管表示,外資匯出主要與國際美元持續走強有關,受川普財稅政策藍圖出爐,且未如預期中的承受太多反對聲浪、市場對聯準會年底升息預期提高,加上美國聯準會宣布啟動縮表,部分資金有加速回流美國的跡象。

匯銀交易員表示,新台幣匯價在30.4元附近吸引部分出口商拋匯,緩和了新台幣貶勢,但若態勢未變,在國際美元續強、外資持續匯出,新台幣匯率仍將朝向貶值方向走,預期短線新台幣匯率主要交易區間在30.35~30.5元。

[Home]


2017/10/03 1.1. 英業達 訂單滿到年底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蘋果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上市近一年以來始終供貨不及的情況,自9月下旬起已大幅改善,到貨時間從原本46周縮短至35天,加上第4季隨即還有HomePod將出貨,及第二代AirPods 2也將進入交貨期,讓目前仍是獨家代工廠的英業達(2356)下半年的智慧裝置產品訂單一路滿到年底。

法人估計,英業達今年下半年智慧裝置出貨量較上半年增2成以上、全年7,000萬支/台的總出貨量目標將可達陣外,預期下半年智慧裝置產品營收占整體比重將提升至20%、全年並將有較去年超過3成以上的年增率。

據通路市場研調機構NPD截至7月底的無線耳機銷售報告指出,去年12月推出的AirPods已拿下以美元計價之無線耳機市場銷售總額的85%,是帶動該市場銷售總額和ASP(產品平均售價)分別年增22%及18%的因素之一。

AirPods自上市後持續熱銷,取得獨家代工的英業達自今年以來該產品亦出貨暢旺,但市場仍供不應求,從訂購至到貨最久得等上6周,期間並一度縮短至34周,惟英業達依客戶訂單時程加班出貨仍趕不上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蘋果即將於下一季發表的新一代、也是其首款可望加入生物感測系統的智慧無線耳機AirPods 2,傳出目前也已進入最後階段、並試產交貨,最快第4季開始出貨、明年第1季放量生產;加上年底前還有蘋果的智慧音箱HomePod也在下半年逐步量產出貨,法人樂觀預期英業達旗下英華達手上的蘋果訂單能見度已到明年第1季。

雖市場傳出明年蘋果將增加第二代工廠、恐分食英業達單量,惟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先前即表達對明年智慧裝置業績展望正向,雖其不願針對特定客戶及產品進一步說明,但他指出,很多新產品的研發早從3年前開始,英業達就已和客戶合作規畫,其中很多裝置的技術門檻、組裝難度都頗高,要兼顧產能與良率並不是容易的事;他也信心滿滿的表示,目前在還沒有競業能順利出貨下,預期明年英華達在智慧家居產品將能對集團營運有進一步貢獻。

[Home]


2017/10/03 2.1.1. 滴滴打車 來台探路 [ 經濟日報 楊文琪、杜宗熹]

中國大陸各城市相當普遍的App叫車服務-滴滴打車來台探路,交通部長賀陳旦昨(2)日證實,他們確實有來台灣找計程車業者洽談,但若要在台灣營業,還是得符合台灣相關法令才行。賀陳旦認為他們來台灣的可能性很大。

據指出,滴滴打車是以App方式叫車,客戶會收到車號與車子顏色、廠牌,以及到達載客的地點時間和費率,付費時乘客直接以微信或支付寶就可,相當方便,且車資比計程車要便宜許多,累積一定搭乘里程(或金額),還可享有一次搭乘只要1元的超級特惠價,在大陸相當風行。

賀陳旦昨天赴立法院交通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立委洪慈庸質詢時詢問賀陳旦,知不知道大陸的滴滴打車有意向外擴張,聽說已經來台灣探風向了。賀陳但答詢時回應,他有聽說在與地方業者談合作,但現在尚未開始營業,這部分待成熟後再向立院報告。

在媒體追問下,賀陳旦表示,有注意到這件事情,滴滴打車已和台灣的計程車業者洽談,他們很有可能進入台灣市場,因為中國大陸具有規模的企業,政府有交代可在台灣發展,這是企業一種擁護政府的決心;另一方面,台灣計程車競爭很厲害,但服務改善的空間不小,業者會認為只要服務好應可有斬獲。

他指出,如果滴滴打車以陸資方式進入台灣,須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辦理,可能沒那麼容易,如果是以外資模式進入台灣,同樣要符合台灣相關規定,也就是要在地化、要繳稅、要對消費者有保障。

至於交通部針對Uber力推的多元計程車方案,賀陳旦指出,多元計程車的費率規定不可以比計程車低,這個未來會檢討。

Uber不能來 陸企難度更高

交通部長賀陳旦昨(2)日證實,大陸各城市相當普遍的App叫車服務「滴滴打車」來台探路,並找計程車業者洽談,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表示,如果交部對做為外資的Uber態度是不能開放,那滴滴打車做為陸資,恐也無法開放。

張銘斌表示,由於包含Uber在內的網路叫車服務,先前已被交通部認定為涉及計程車運輸業,而非單純的科技業,所以如果交通部無法開放Uber,那滴滴打車作為陸資,恐也無法得到許可。而針對滴滴打車尋求與我國計程車業者洽談,可能採取合作一事,張銘斌也回應,這要視投審會與交通部討論的結果後,才能認定。

由於經濟部投審會委員會議的審查,皆採取共識決,必須所有委員皆無異議才能通過。

[Home]


2017/10/03 2.1.2. 淘寶攻租賃 5,000i8 一夜借光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大陸興起線上租賃商機,手機、衣服、家電、玩具皆可租。阿里巴巴在淘寶App推出「淘寶租賃」,上線後的第一戰就鎖定iPhone 8新機,一年租金最低只要付人民幣3,348元(約新台幣1.6萬元),結果5,000多支iPhone8一夜之間被「搶租一空」。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媒體天下網商報導,包括樂租、機蜜、估嗎租機、享換機等五個租賃品牌首批入駐「淘寶租賃」。

「機蜜」負責人表示,這次入駐「淘寶租賃」後,總共備有64G256G兩種型號,金、銀、灰三種顏色5,000iPhone8供淘寶用戶下單,租金最低為每月人民幣279元起,換算成每天租金是人民幣9.3元,租期最短為12個月。

也就是說透過「淘寶租賃」,消費者只要花費人民幣3,348元,就能擁有全新iPhone8一年的使用權,相比64G版人民幣5,888元的蘋果官網價格,便宜了人民幣2,540元。

用戶使用期滿後,可以選擇換新、續租甚至是買斷;「估嗎租機」提供的iPhone 8系列來自聯通和移動。

淘寶租賃業務負責人林遙表示,租賃是一種更加環保的消費方式,隨著社會信用的建立,共享單車等新模式的普及,租賃越來越被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所接受。

時隔四天後,除手機之外,淘寶租賃上線家電、玩具、服裝等許多租賃品牌上線,像女神派、衣二三這類服裝行業的租賃品牌,也首次「登陸」淘寶App

把關風險 淘寶租賃靠大數據

隨著共享經濟的興起,資金壓力小、商業模式多樣化的各種租賃,受到大陸年輕人的歡迎,但租賃對於商家和使用者來說有不同風險,「淘寶租賃」透過大數據和「芝麻信用」為商家和使用者把關平台風險。

天下網商報導,租賃和買賣的風險是不同,對於商家來講,需要防範惡意使用者套取資產,對於使用者來講,需要防範惡意商家騙取押金。

作為平台,「淘寶租賃」會對雙方進行嚴格風險控制保障,一方面利用阿里的大數據體系和安全體系,並且聯合公安機構嚴厲打擊;另一方面對入駐商家進行嚴格把控,保障用戶權利。

從目前「淘寶租賃」前期入駐的品牌看,多半在支付寶App上擁有同名的生活號(支付寶為企業或個人提供使用者服務平台,類似微信公眾號),借助螞蟻金服長期以來累積的「芝麻信用」,為使用者提供租賃服務,芝麻信用高於600分消費者,甚至可享免押金服務。

中國網財經報導,資訊安全是使用者在手機租賃時須考慮的問題,與其他共享產品相比,手機裡儲存太多個人隱私資訊,例如照片、聊天記錄、資金帳戶等。


淘寶租賃上線後第一戰就鎖定iPhone 8新機,一年租金1.6萬起跳。

[Home]


2017/10/03 2.1.3. 創意世芯 強攻AI商機 [ 經濟日報 王淑以]

微軟、谷歌、臉書、雅虎與百度這五家公司,均決定自行開發人工智慧平台,以強化自身業務競爭力與整合度。檢視台股的人工智慧相關概念股,計有創意(3443) 等個股,由於人工智慧重點在於深度學習,讓機器具備等同於人類的行為能力,乃至於思維意識,輔助人類處理繁雜運算事宜。

人工智慧產業快速成長,已由2015年的20.25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111億美元,其中北美、西歐與亞太地區,為對此領域動作最積極的區域,歐美地區的人工智慧起步最早,日本與中國次之,目前各國AI技術領域,多以智慧載具、機器人為發展目標。

日盛投顧認為,台系廠商在雲端運算AI領域目前為間接切入,台灣的IP設計服務廠可望受惠於中國超級運算中心的建置,至於伺服器建置,也間接有助於BMC或相關代工組裝、連接器供應鏈等。至於人工智慧相關概念股,可保持關注的有IP設計服務的創意,長期以來即往機器學習等領域進行布局;世芯則協助中國超級電腦中心的CPU、網路晶片提供服務;伺服器管理晶片廠信驊、新唐及組裝代工的英業達,也都有投入AI的發展計畫。

[Home]


2017/10/03 2.1.4. 輝達攻AI 找台廠助陣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全球繪圖處理器晶片龍頭輝達(Nvidia)近期積極呼朋引伴,全力瞄準人工智慧(AI)市場,包括技嘉(2376)、微星、麗臺等台廠均入列輝達所組成的策略聯盟,可望受惠最深。

由於AI應用需要透過伺服器進行大量運算,推升中央處理器、繪圖處理器需求,而這二大晶片組則必須搭載在主機板或顯示卡中,因此台系板卡業者扮演串接的關鍵角色,遂成為輝達布局AI市場的重要夥伴。

技嘉指出,目前輝達繪圖處理器晶片應用在電競遊戲、比特幣挖礦、AI等三大領域;其中,AI應用主要是透過伺服器實現各種智慧運算,該市場規模目前仍未能拚上電競遊戲,但正逐漸壯大,估計很快就會成為繪圖處理器主要應用市場。

技嘉表示,目前公司與輝達保持密切合作關係,並負責伺服器整櫃或者伺服器主板的設計、製造,目前該業務占公司整體營收約1520%,預料今年伺服器營收將較去年成長三成,已逐漸成為業績主力。

微星近年來因搭載輝達繪圖處理器晶片組的電競筆電、顯示卡等產品線熱銷,成為輝達最重要的下游合作夥伴之一,甚至常取得較多的晶片組貨源,被市場視為「最純」的輝達概念股。

技嘉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386.54億元,年增11.2%;微星今年前八月合併營收663.69億元,年增2.6%。法人分析,今年上半年因比特幣挖礦熱潮,帶動顯示卡銷售超乎市場預期,推升技嘉、微星營收較去年成長,預料全年營運仍有機會較去年走升。

此外,輝達為積極布局AI市場,日前攜手麗臺推出「深度學習學院(DLI)」,藉此培訓與講師指導的線下研討會。目前「深度學習學院」發展迅速,僅在今年就有數萬名學員參與到了課程之中,顯見市場對於可直接投入實踐應用的AI實操培訓有極大需求。

[Home]


2017/10/03 2.1.5. IBM Power9晶片將使用在SummitSierra超級電腦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IBMPower9產品將於2018年陸續出貨。

隨著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與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LNL)陸續收到用來打造SummitSierra兩台超級電腦的IBM伺服器機台,不久後外界將可望取得更多關於Power9晶片的資訊。

根據The Next Platform報導,IBM2016年發表Power9產品規畫時,便表示Power9系統可能於2017年下半開始出貨。可支援AIX UnixIBM i專利作業系統及資料庫平台的Power9系統,最快可能要到20183月或4月時才會正式問世,但瞄準高效能運算(HPC)與人工智慧市場的Linux限定Power9系統,則可能在2017年底前上市。

除了美國能源部(DoE)購入的SummitSierra兩套系統外,其他還有不少機構也想透過NVLinkPower9 CPUNVIDIA Tesla V100 GPU結合,而英特爾(Intel)Xeon或超微(AMD)Epyc處理器CPU由於不具備NVLink連接埠,因此無法達成這樣緊密的結合。

IBMMinksy伺服器採SXM2封裝,並使用2NVLink 1.0連接埠,將2Power8+晶片與4Tesla P100加速器連接起來。LLNLSierra或許將較接近Minksy伺服器的設計方式。Sierra可提供120 petaflop150 petaflop的運算速度,總記憶體容量可達2 PB2.4 PB,功耗約為11 MW,其能源效率高出LLNL目前所使用的Sequoia系統約5倍,性能則高出5~7倍。

Sierra每個Volta協同處理器還將搭配16 GBHBM2記憶體,而HBM2記憶體頻寬高達每秒900 GB。就編程而言,Power9處理器上的主記憶體更像是GPUL3快取記憶體,一旦啟動了一致性(coherency)Power9的其他快取記憶體都只是在為GPU進行分段工作。

ORNLSummit超級電腦將採2Power9晶片與6Volta GPU加速器的組合。ORNL表示Summit系統將由約4,600個節點組成,每個節點將配備512 GB的主記憶體與800 GBFlash記憶體。如此一來,Summit系統的主記億體總容量將達2.24 PB,總Flash記憶體容量為3.5 PBHBM2記憶體容量將近72 GBSummit每個節點的運算效能將可望達到45 petaflop,超出ORNL原本預期的40 petaflop

IBM很可能為即將在HPC市場推出的Power9系統命名為Cognitive Systems 922LCPower9晶片採24核心設計,而GlobalFoundries14奈米製程產量,將決定SummitSierra與其他客戶的系統是否會使用20核、22核或24核的產品。Cognitive Systems 922LC僅支援OPAL開放微碼寫成的Linux系統,而其中的InfiniBand可能採用近來逐漸流行的夾層卡形式。

此外,IBM也可能推出未配備SXM2插槽的Cognitive Systems入門產品。未來某些Cognitive Systems產品可能使用PCI-Express版本的Volta加速器,甚至提供NVM-Express儲存擴充。

IBM可使用不同的執行緒,在執行緒與核心數量間取得平衡。採SMT424核晶片主要瞄準了Linux工作負載,而SMT812核晶片則以AIXIBM i為主要目標。

IBMPower9產品策略不必然會照著先前Power7Power7+Power8的路線,主要還是取決於市場需求以及GlobalFoundries的產量。

[Home]


2017/10/03 2.1.6. 美國FDA邀蘋果、三星討論智慧醫療 台廠缺席恐錯失重大商機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台南成功大學2日舉辦「智慧醫療啟動大未來暨產學技術交流媒合會」吸引學界和產業專家200多人與會。科技部次長蘇芳慶指出,智慧醫療(Digital health)主要是速度更快,醫療成本可以降低。從預防、診斷、到治療都有很大的需求,就看廠商如何在裡面找到機會,法規也開始把數位醫療納入管理。不過最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公布的合作廠商名單裡,有蘋果(Apple)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卻沒有台灣廠商值得警惕。

科技部政務次長同時也是生醫方案中心執行長蘇芳慶表示,全球逐漸藉由運用分析大量的生物科學訊息,來重塑藥物研發過程,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尋找困難疾病的解決方案。而美國為了適應新科技的進展正進行醫療法規的檢討與修正,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公布的100家合作廠商名單裡,除了美國的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FitbitPear TherapeuticsTidepoolVerily公司外還有蘋果(Apple)。至於外國公司則有瑞士的羅氏藥廠(Roche)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卻沒有一家台灣廠商入選。

蘇芳慶表示,隨著新興智慧科技、先進診斷技術、以及高齡化社會來臨。智慧醫療將會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台灣的生醫產業也積極在規劃布局未來的智慧健康產業版圖,希望串接醫療、學研及產業的優勢(精密機械、植入式醫材、PIC/S藥廠等)而發展的「特色醫材聚落」,從預防與照護需求,整合運用創新產品或健康醫管服務模式,帶動藥品與醫材研發及產業化。

在智慧醫療領域表現極為積極的IBM Watson目前正努力爭取台灣醫療院所的訂單。據指出,長庚醫院曾經買過IBM的服務,價格高達新台幣3億元以上。蘇芳慶表示,智慧醫療的診斷軟體台灣不是不能做,也未必都要向外商採購。

IBM Watson MPH Associate Partner陳亮宇指出,AI醫療不是要取代醫生,而是要提供診斷的協助。畢竟醫學的論文實在太多,如果醫生都要看,一天至少要花28小時。但醫生不可能有28小時,透過AI軟體協助消化這些論文,有助醫生提高醫療品質,降低誤診的風險。

AI加速器業者「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一直到這幾年,人工智慧才可以在影像辨識上有突破。AI在一個領域贏了人類,就會在另一個領域也贏人類,使用AI的前題是要有資料,目前全球的資料都是爆炸性成長。臉書、Google也不斷收集了資料。其實對AI廠商而言,這些資料就是石油。

杜奕瑾指出,台灣健保資料庫有台灣所有醫療院所的資料,光是光學影像就有幾億筆。而當前基因的研究方法和過去不同,這幾年基因相關的研發會因為AI而大幅成長。在AI領域,台灣的醫療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一,主要是台灣的醫療人才水準很高,醫療資料很完整,只要做演算法創新、體驗者創新,台灣是可以達到世界第一的目標。

科技部表示,2日出席產學技術交流媒合會的學界和業界代表,包括成大孫永年教授的影像導引手術訓練系統開發、明基董事長陳其宏的智慧機器人開發應用、台大張瑞豐教授的機器學習在台灣醫療診斷應用、台大莊曜宇教授的運用基因大數據對於精準醫療服務、以及研華協理林金輝的智慧病房醫療推車等。

[Home]


2017/10/03 2.1.7. 亞馬遜 Echo新品:亞馬遜Echo 6款新品鎖定年底假期旺季 價格犀利讓蘋果和Google難敵 [ 電子時報 陳奭璁、張興民]

亞馬遜已經是市面上擁有最完整語音聲控的智慧家庭硬體產品業者。

蘋果、Google、亞馬遜的作業系統已經深入不少用戶的日常生活中,現在各家巨頭再次發威,要爭搶成為用戶家庭的作業系統龍頭地位。

亞馬遜上周一口氣推出6項新產品,包括99美元的Echo、內建智慧中樞的Echo PlusEcho Spot智慧鬧鐘、70美元的Fire TV(支援4KHDR)、可玩遊戲的Echo Buttons,以及一個可讓Echo打家用電話的裝置。若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少新功能都瞄準對手而來。

最值得留意的是Echo PlusEcho SpotEcho Plus支援Zigbee,可當作家庭智慧中樞,直接跟各式家庭裝置做設定連接,不需要額外的應用。亞馬遜的Alexa之前還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智慧家庭平台,但現在有了Echo Plus當樞紐,形同直接尬上三星的SmartThingsGoogleNest,以及蘋果HomeKit

Echo Spot則是讓每個房間都能使用Alexa,售價相當低廉,只有130美元,介於Echo DotEcho Show之間,螢幕大小僅有2.5吋,可撥打視訊電話,看起來很像小巧可愛的智慧鬧鐘。Echo Spot也有內建喇叭,並支援多房間聲音播放。

亞馬遜這回在兩款Echo智慧音響的音質都有明顯改善,好讓播放音樂的效果得以提升。這可視為是對蘋果HomePod的挑戰,因為後者不但具備智慧助理(Siri)功能,同時還內建高音質的聲音播放。亞馬遜的數位助理做得不錯,但在聲音播放方面一直有落差。(新款Echo已經開始銷售,但蘋果HomePod12月才會上市)

另外,亞馬遜似乎也鎖定蘋果的HomeKit架構。比較明顯的地方是,亞馬遜試圖簡化用戶用來連結家用產品的語音指令。也因此Alexa現在聽指令的時候還會考慮用戶所在位置,比如若用戶說:打開風扇,Alexa只會開啟用戶所在房間的那支風扇。

亞馬遜也加入一個稱為「routines(例行)的功能,這跟蘋果HomeKit的「scenes(場景)功能很類似,讓用戶可用單一指令開啟一連串動作,比如說:Alexa,早安,就可自動開啟前門、打開燈光、自動播報最新天氣等。蘋果的Home應用程式在2016年推出後就已經有這個功能。

在娛樂方面,亞馬遜售價70美元的Fire TV串流裝置也是鎖定Apple TV機上盒,最新添加了杜比立體聲與4K影像支援。亞馬遜號稱自家提供最多4K影片選擇。蘋果則是在9月的新品發表會上推出售價179美元、支援4K串流的Apple TV

蘋果推出HomePod智慧音響,但實際銷售卻要年底才上市,原因可能是因為面臨市場壓力,得先宣布有個類似亞馬遜Echo產品才行,蘋果可能已經意識到類似Echo這類用自然語溝通的產品是搶進智慧家庭的門票之一。

Google當然也是競爭者之一,這也是為何Google最近突然不讓亞馬遜Echo Show裝置使用YouTube的主因。Google檯面上的說法是Echo Show違反使用條款,但亞馬遜主管則回應說:事情來得很突然。

當然,檯面上這波競爭都跟年底假期購物有關,不管是亞馬遜、蘋果或Google,現在都必須儘快把產品端出來以便因應年底假期旺季的來臨,多半採購決定都落在11月與12月,這是年度最大的銷售季節。

通常購買智慧家庭產品,都不會是單一決定,因為一旦買了內含某特定業者語音助理的產品後,後續為了最佳相容效果,也會繼續購買同一技術的相容產品。

科技廠商過去主要是靠產品與價格來競爭,未來這兩個因素還是很重要,但影響採購決定的更關鍵影素未來可能會是偏重產品裡面所採用的數位助理是否值得信賴,以及相容產品與服務的規模。

另外,亞馬遜這波新品裝置令人目不暇給,但重點都在延續亞馬遜靠著Alexa所打造出來的軟硬體產品。

微軟、Google、蘋果、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之前把數位語音助理的競爭擺在手機與PC,而不像亞馬遜靠著Alexa串起整個家庭的裝置。雖然其他業者現在回過神來也開始急起直追,但亞馬遜已經有遙遙領先的架式。

這波新品推出後,亞馬遜已經是市面上擁有最完整語音聲控智慧家庭硬體產品業者,加上亞馬遜犀利的定價,市面上幾乎難逢對手。比如同樣支援4KHDRFire TV售價僅70美元,硬是比蘋果最新4K Apple TV機上盒179美元售價低上一截。99美元的Echo也比130美元的Google Home低。另外,Google也還沒有推出類似Dot的產品。亞馬遜現在唯一缺少的只剩專屬家庭監控攝影機。

亞馬遜戰略主軸明確 避開智慧型手機紅海市場

亞馬遜(Amazon)近期一舉推出多款Echo家族產品,令外界頗為訝異。根據The Street觀察,相較於蘋果(Apple)Google在行動裝置市場上的市佔優勢,亞馬遜徹底實踐避開紅海市場的準則,在上述兩家公司著力較少的家居環境中,推出各式各樣的智慧應用裝置。

RealMoney網站引用美國大聯盟名人堂Willie Keeler名言,這位以觸擊短打刷新大聯盟安打紀錄,迫使大聯盟官方修改觸擊短打規則的打者,用一句「把球打到無人守備的地方」,傳神地描述出其擊球技巧之精髓。一如Keeler能一眼看穿對手守備的漏洞,The Street認為儘管蘋果與亞馬遜正試圖搶佔智慧音響市場的份額,但亞馬遜仍採用其拿手的裝置機海戰法,讓Echo家族產品更快地被應用在家居環境中的各個角落,這還不包括其他第三方廠商所開發內建Alexa功能的產品,以及新推出的4KFire TV

蘋果對於開放SiriHomeKit平台的態度較為保守謹慎,相較之下,亞馬遜則是熱切盼望與OEM廠商合作,生產更多內建Alexa或是可由Alexa控制的智慧產品,並且快速增加Alexa的技能數量,未來甚至與後進的微軟(Microsoft)合作,與後者的智慧語音助理Cortana共存於Windows 10裝置中。

不過若以裝置數量來看,亞馬遜的劣勢一目了然,遠遠落後於蘋果與Google。據蘋果說法,拜iPhoneiPad普及所賜,2016年時有10億部蘋果行動裝置被啟動,而Google受限於軟體服務在大陸市場遭到封鎖,但在全球仍有20億部活躍運作中的Android裝置。這些皆為蘋果與Google發展智慧語音市場的強大優勢。相較之下,亞馬遜表示Echo裝置在20176月時所累積的訂單超過1,000萬筆,儘管其宣稱訂單的年成長高達200%,但裝置數量遠遠不及上述兩家對手。

雖然有論者認為亞馬遜主宰智慧家居環境,而蘋果與Google遠非對手,消費者往往也可在家中使用行動裝置來喚醒Siri或是Google Assistant,一如透過Echo來喚醒Alexa,故亞馬遜的主導地位仍存在一定的劣勢,儘管該公司也曾與華為、摩托羅拉合作,在其智慧型手機中導入Alexa服務,但兩者市佔率不足以讓Alexa在行動裝置上有更顯眼的地位,同樣地,亞馬遜也致力於開發App應用與Alexa智慧眼鏡,但不管其便利性或是發展前景,仍不如目前原生於Echo裝置的環境。

RealMoney認為,短期而言,亞馬遜在智慧語音助理的發展仍舊以加強Echo裝置的競爭力為主,而此一商業模式對亞馬遜而言,已是其駕輕就熟的市場區塊。

避免亞馬遜Echo贏者全拿 Google傳將推新品應戰

根據TechCrunch消息來源指出,Google目前正研發一款可立在桌面的螢幕,主要用來做視訊電話等多重功能,屆時會直接跟亞馬遜(Amazon)Echo Show正面對決。由於亞馬遜本周才剛推出好幾款Echo新品,而Facebook也傳正在研發代號Aloha的視訊撥打螢幕,Google此舉有助於在智慧家庭戰局中跟上對手腳步。

消息來源指出,Google內部研發的產品代號稱為「Manhattan」,螢幕為7吋,跟Echo Show雷同,可使用YouTubeGoogle AssistantGoogle Photos與視訊電話,另外這個裝置也可當作智慧中樞,用來控制Nest等智慧家庭產品。

消息指出,Google原本研發的產品螢幕較大,主要用來取代電視,但近期已經轉向,專攻小螢幕的Manhattan裝置,原本預期推出的時間點設在2018年中,但由於亞馬遜Echo Show攻勢連連,Google內部壓力大增,希望把時間往前推至2017年,但最終上市日期仍可能落在2018年。無法提前的主要原因是整個智慧家庭合作還有許多環節還沒打通建立,另外,Google也考慮找Best Buy Geek Squadenjoy當作服務合作夥伴,負責處理家庭安裝部分。

Google這個裝置會採Android,方便第三方夥伴打造App應用,Google希望可吸引Netlfix推出專用App,但此案目前未定。目前該裝置的外觀與價格皆未定。

GoogleManhattan裝置加入YouTube也可解釋為何Google 最近臨時把YouTube應用從Echo Show下架。當時亞馬遜的說法是,Google決定把YouTubeEcho Show下架時,既沒有任何解釋,也沒有事先通知客戶,且下架的決定也跟技術毫無關聯。

Google則回應:亞馬遜在Echo Show裝置所打造的YouTube版本已經違反使用條款,會讓使用者經驗不連貫。Echo Show裝置上的YouTube應用沒有訂閱與推薦功能。從兩造爭紛來看,Google寧可犧牲一些YouTube流量也不願讓自家服務打折扣,且現在又傳出Google內部已經要推出類似產品,此一舉動也就不足為奇。

Google推出智慧螢幕的原因有很多,這是讓Google Assistant可進入用戶家庭的方式之一,Google希望自家產品能成為用戶生活中的語音作業系統。可立在桌上的規格對於孩童或老人可能較有吸引力,因為他們可能不擅長操作智慧型手機或傳統電腦,且對於想要邊聊天還能看到彼此的家人也有吸引力。

該產品也有助於Google成為各式智慧家庭裝置的中樞,通常這類裝置會需要有一個連接Wi-Fi網路的樞紐(hub)或橋接器(bridge),然後再把連線發射給其他無線裝置,但若每個裝置都需要連接不同的樞紐是有點麻煩。若Google推出一款中立性的樞紐可相容於不同的合作夥伴,如此便可簡化設定,讓Google變成智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並能有效跟亞馬遜的Echo Show競爭。

另外,新產品也有助於推廣Google其他服務,比如Google Photos,因為桌上螢幕也可因此變成另一種數位相框。亞馬遜自家也有個Prime Photos服務,但在市面上不若Google Photos那麼普及與受歡迎。

基本上,Google已經有Wi-Fi裝置、Google Home智慧音響、以及Chromecast,目前缺的是一塊螢幕跟智慧中樞。Manhattan裝置可補足Google既有產品線的空缺。最重要的是,推出智慧螢幕可讓Google迎頭趕上亞馬遜的Echo團隊,避免這塊市場整個被亞馬遜搶走。

亞馬遜Echo新成員Echo Bottons 內建機智問答遊戲

亞馬遜(Amazon)推出一系列Amazon Echo家族產品,售價只有19元的Echo Buttons可說是最古怪的成員,因為其功能相當陽春,要讓Alexa與使用者一起玩機智問答遊戲(trivia games)

Tech Crunch認為,Echo Buttons活脫像是孩之寶在1980年推出的益智記憶觸控遊戲Simon。配合亞馬遜為Alexa新增的Gadgets API,用戶可與Echo Buttons在家中從事機智問答遊戲。實際上,早在20175月時,Tech Crunch便報導亞馬遜以發送獎金來獎勵部分Alexa的技能開發者,其中即包含遊戲與輔助應用等類別,亞馬遜則宣稱,互動遊戲將會是Alexa使用體驗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項應用,Echo Buttons的亮相,可視為亞馬遜在Alexa遊戲功能上的一大亮點。

但若進一步探討,Echo Buttons也容易被聯想成為未來某種一鍵式智慧家庭開關,亞馬遜也可藉此展現出Echo家族的產品多樣性及運用彈性,吸引更多第三方產品開發者競相導入Alexa作為語音控制中樞,這對亞馬遜發展智慧家庭領域將有莫大助益。當然,建構遊戲功能是學習人們社交行為與人機互動的絕佳途徑,亞馬遜開發Echo Buttons可藉此向外誇耀Alexa擁有更好的人工智慧(AI)技術。

Tech Crunch另外報導,亞馬遜產品部門資深副總裁David Limp向其表示,開發Echo Buttons純粹是無心插柳的結果,該公司原先只是為了驗證剛完成的Gadgets API,而設計一款輔助配件,並且擁有諸多工具功能,例如此配件必須使用藍牙連線,使用者也必須在Wi-Fi連線時使用,而為了驗證lighting API能否成功運作,又在此配件上的按鈕加上燈光,到最後整個配件布滿各種電線。

約莫在距離發表前八、九月前,亞馬遜的開發團隊注意到這個配件可發展成為一款機智問答遊戲的裝置,最後Echo Buttons的雛型方才定案。換言之,與亞馬遜向來強調Echo產品乃呼應消費者的使用心聲,例如內建螢幕或是改良喇叭性能,Echo Button則完全是由亞馬遜內部一手催生的產品。

[Home]


2017/10/03 2.1.8. IoT裝置漏洞不斷增加 五大安全層面隨時檢視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IoT裝置為數可觀,容易成為有心人士覬覦的對象。

隨著物聯網(IoT)裝置陸續進入市場後,相關安全問題也受到重視。有鑑於日前曾發生IoT裝置遭駭事件,凸顯IoT裝置方便之餘,如何確保用戶與業者資料安全絕對不容忽視。

IoT Tech News報導,專家在2017年初曾預估,IoT漏洞將導致關鍵基礎設施被破壞、競爭情報與智慧財產權遭竊,甚至分散式阻斷服務(DDoS)攻擊增加後也會癱瘓Dyn DNS系統,進而造成許多重要網域癱瘓。

Gartner提出可從五大IoT安全層面加以檢視。第一,目前每天至少有600萬個新的IoT裝置出現在網路上,代表新的漏洞也會不斷出現。例如2016年在美國Defcon資安年會上,研究人員從來自21個製造商共23IoT裝置發現47個新漏洞。

IoT裝置漏洞是由幾個因素造成,包括製造商缺乏足夠經驗確保其產品獲得可靠保護、運算與磁碟容量限制安全機制範圍、複雜的軟體更新程序以及用戶對IoT裝置帶來的威脅缺乏意識。

第二,IoT裝置在駭客眼中是屬於非常有吸引力、強大與無所不在的環境。2015TrapX Security工程師連接NEST自動調溫器的mini-USB埠,並發動中間人攻擊(Man-In-The-Middle attackMITM),過程中讓應用程式快速收集位址解析協定(ARP)位址。

駭客可利用MITM攻擊來控制系統通信通道的一端或兩端,包括企業網路。透過對家庭或組織中的IoT網路進行控制,駭客不僅可竊取數據,還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和財產。

第三,IoT是取得大量用戶個資的通道。用戶數據透過在物聯網上被收集,以便幫助公司利用所有用戶的偏好與功能的數位代表性來提供目標性的行銷。但攻擊者卻可透過竊取並組合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來了解用戶的興趣與習慣,以便能獲取密碼及對秘密問題的答案。

第四,智慧自動化設備監控管理(SCADA)與工業系統管理透過IoT後,可能造成更廣泛的破壞性攻擊。當基於IoT的工業控制系統連接到網路時,公用事業與電力系統等基礎設施受攻擊程度越高。例如近期歐洲能源設施遭攻擊,造成數萬人無電可用

第五,開放的IoT將讓駭客對任何代理人、服務或企業進行同時攻擊,駭客可打造大型殭屍網路,同時利用DDoS攻擊癱瘓各種基礎建設。

評論指出,要確保智慧自動化設備監控管理與傳統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很難,由於工業控制系統具有高可用性要求,意味不允許非必要更新。在理想狀態下,該系統必須與網路隔離。

[Home]


2017/10/03 2.1.9. 製造結合AI 台灣產業升級之利器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人工智慧(AI)時代的來臨,台灣應該要注意如何善用自己的人才。我們不要迷信外國名牌大廠的軟體,其實AI人才是不假外求的,因為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技術大部分都公開的在網路上,只要公司現有的資訊軟體工程師再稍微提升技能,就能使用這些AI技術。對台灣產業而言,不需要追求少數非常先進的AI技術,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最好的AI技術。

2017年資料科學年會是第四次舉辦,我一共邀了130位演講者,其中有一半是做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的專家。於是我決定把人工智慧的部分獨立出來舉辦年會,原本的資料科學年會還是談資料的蒐集和分析。過去資料科學主要是金融業、教育界、醫療界重視,2017年新增人工智慧年會後,除了原有的醫療業之外,也吸引了製造業也參與。

其實就醫療界來看,用人工智慧協助診斷這件事引起醫界很大的重視,他們想了解到底怎麼回事。也因為這個領域很熱門,我們每年辦活動的演講人數都是倍數成長。這個年會有一個傳統,就是有3分之1的講者是從來沒有在外面曝光過的。我們透過明察暗訪或專家推薦把這些埋首技術的人挖出來。其中因Alpha GO而聲名大噪的黃士傑也將回台灣講他在Alpha GO的心路歷程。我們畢竟是以技術為主,而非以商業為主,因此相關的討論都圍繞在技術層次。

現在資料科學的應用有遇到資料取得困難的問題,不過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還是可以克服。例如醫院為病人做檢測得到的報告,只要病人同意資料做為醫療診斷研究的材料,可以免費接受檢測分析服務;如果拒絕也可以自費得到同樣的服務。同樣的我們使用Facebook,上傳文字、圖片、位置資訊等資料,也是同意Facebook可以拿這些資料做研究分析。如果我們拒絕Facebook這麼做,就無法使用Facebook,這是Facebook商業模式的一部分。

從資料使用的角度來看,製造業比醫療業單純,比較沒有資料隱私保護的問題。至於政府的資料像健保資料庫、電子發票資料庫、ETC資料庫大家都想用來做創新,不過要取得卻相當困難。主要是自從張善政離開政府單位後,台灣官方的開放資料政策就停擺,學術界和產業界都找不到政府的對口單位,以致於政府開放資料供民間創新應用的機會也隨之消失,更不會有商業模式。開放資料不是要有人,不然也應該要有法,目前民間就希望立專法,但八字還沒有半撇。畢竟就立法委員而言,政府資料庫就算讓廠商流口水,也不是大家關心的事,所以官員、立法對政府開放資料都沒有急迫感,這是目前的情況。

至於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發展趨勢,主要會在內容媒體(如大陸的今日頭條)、社群媒體的推薦應用會更加廣泛,機器知道讀者喜歡什麼樣的內容。除了聊天機器人之外,由媒體衍生的商務會愈來愈多,甚至會有更多個人化服務,包括個人化的定價、個人化的折扣都會發生。再以媒體來看,從過去到現在都是一篇新聞有固定的標題、內文和照片所組成。透過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網頁或App上的一則報導,不同的人所看到的標題、內文、照片都不一樣。喜歡羶色腥(sensation)的人,機器學習就會給這些人這類型的內容和照片。完全不需要編輯費苦心與時間,因為新聞標題是自動產生的,照片也是機器挑的,內文是機器改寫成好幾個版本的。這樣的情況不用5~10年,1年內就會發生。

這種作法無法和傳統報業追求報導品質相比,但機器學習在新聞資訊傳遞上只要做到「雖不中,亦不遠」的程度即可。例如Facebook推播的廣告照片都是機器挑的,就算是錯的,但只要吸引使用者點閱就成功了。人工智慧的應用一定會提早到來,不用等5年後,大部分這12年內就會發生。以台灣為例,GoogleFacebook一年大概已賺走新台幣300億元的廣告費,因為平台在他們手上。

現在大家關心機器學習、人工智慧會對人的工作造成影響,其實人的確要學習新的技能,但新工作也不會憑空出現。例如目視品檢員這樣的工作就會被機器所取代89成。因為目視的工作對深度學習而言很容易。以前因為沒有深度學習所以機器做不好,現在則可以做得比人還好。只要一台電腦、幾台小型攝影機就可取代幾百位作業員,公司的成本可減少N倍。

台灣只要是從學校畢業超過1年的資訊工程師都沒有學過AI,台灣具備這方面能力的也只有1,000人左右,公司很難找到厲害的AI人才,就算要挖角也無從挖起,因為這方面的人才全台灣都缺,除非用很高的薪資才有可能挖到人。所以公司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把既有的員工組成AI工程團隊並施予教育訓練。培訓這批員工的方式,除了請專家上課,也要善用網路上公開的教材,使資訊軟體員工具有使用深度學習、AI技術的能力,以達成公司的技術升級目標。

或許有人要問,在AI時代我們應該追求什麼目標?其實IBM Watson的技術也不是全球領先。只要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最好的AI技術。公司要傳統的資訊軟體人員學習深度學習、AI技術並不難,幾乎學了就會。差別只在於以前是用寫程式來描述原則,把規則寫進程式內,現在是用程式去學習規則。深度學習不再是手工打造的規則,而是寫程式讓機器在資料中學習規則。這兩者是不同的心態(Mindset)

有人說台灣做AI已經太晚了,其實台灣如果要做世界領先的AI技術研發的確是晚了,但如果台灣的AI是拿來應用,並且協助產業升級就永遠不嫌晚。至於Zenbo的語音辨識遇到障礙,主要就是廠商下得功夫還不夠深,就輕易去挑戰很難的問題,廠商應該要記取這樣的教訓。

我們可以這麼說,AI帶來的正面改變會比「工業4.0」還大,至於負面的衝擊(如就業市場、法律)則有待評估。台灣長期重視硬體代工產業的發展,只要願意建立公司的AI技術團隊,給他們好的訓練,做出來的生產應用AI不會遜於其他國家。台灣應該對自己有信心,尤其是台灣在製造上有很強的實力,根本不需要買國外的AI軟體,只要台灣廠商把AI和製造結合,台灣產業的優越性會更有競爭力。(本文由陳昇瑋口述,記者莊衍松整理)

陳昇瑋,畢業於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暨資料洞察實驗室主持人,同時是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台灣資料科學年會由台灣資料科學協會舉辦,宗旨為推廣資料科學的認知、技術及應用。201711月開始舉辦首屆台灣人工智慧年會,著重在推廣人工智慧的認知、技術及應用。人工智慧年會的議題包含實現人工智慧的方法以及面對人工智慧技術所帶來的問題,例如深度學習、自然語音處理、電腦視覺等技術以及人工智慧在製造、金融、醫療、農業、零售等所有領域的應用議題。

[Home]


2017/10/03 2.2.1.1. PMOLED雙雄 出貨看飆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IDC表示,全球穿戴裝置(包括手表與手環)熱賣,將帶動穿戴裝置市場持續茁壯,預估2017年穿戴裝置出貨量年增16.6%1.217億支,2021年上看2.295億支,PMOLED螢幕主力供應商錸寶(8104)與智晶可望受惠。

IDC指出,除了蘋果、Android Wear持續引領智慧表前進,市場也出現使用自家作業系統的新進者。

IDC預估未來五年(2017-2021年)智慧手表出貨量平均複合年增率23%,從2017年的6,740萬支升至2021年的1.544億支。智慧手環出貨量平均複合年增率預估為1.9%,從2017年的4,760萬支升至2021年的5,130萬支。

除了蘋果已發表Appple Watch 3外,穿戴裝置大廠Fitbit也發表旗下首款智慧表「Fitbit Ionic」,Fitbie並與愛迪達(adidas)攜手發布預計2018年上市的特別版本款式。

由於Fitbit螢幕主要供應商為錸寶與智晶,隨Fitbit由智慧手環跨入智慧手表領域,可望推升PMOLED雙雄下半年出貨。

錸寶為全球PMOLED龍頭,下半年有新增產能,在新產能加入前,預期第3季營收年成長幅度只有個位數,但毛利率隨產品組合調整仍有向上空間,第4季新產能開出,營收與獲利可望持續增長,今年每股純益有機會挑戰兩位數,明年在新產能持續開出下,業績也不看淡。

至於智晶,目前新產線仍處學習曲線爬升期,該公司今年產品組合變化不大,穿戴式裝置占營收比重約三成、STB/家電產品約占三成,工控/醫療等其他產品占四成。

友達群創大啖OLED商機

蘋果iPhone X採用AMOLED螢幕,加上多家電視廠推出AMOLED電視,市調機構Fuji Chimera Research估計,2022年全球AMOLED面板市場規模將達4.61兆日圓(約413.6億美元),約為2016年的三倍。友達及群創則主要受惠穿戴裝置使用的AMOLED螢幕。

目前AMOLED市場由韓廠獨占,友達以出貨智慧手表等穿戴裝置為主,群創OLED螢幕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出貨,也是以出貨穿戴裝置為主。根據報告,手機用OLED面板與LCD面板將在2019年面臨交叉點,OLED面板屆時市場規模將達2.59兆日圓,超過LCD2.44兆日圓。

[Home]


2017/10/03 2.2.1.2. 奇翼醫電穿戴系統 獲獎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第一屆創新智慧應用大賽,由奇翼醫電以「動態心電波形遠距醫療系統」奪得企業前瞻創慧獎的智慧健康獎項。該系統可以持續量測、記錄與傳輸心電訊號,無需穿戴眾多產品,即可以精準的感測到高解析度與高準確度的生理訊號,將資訊在數秒內即時傳輸。

根據WHO調查,每年有1,750萬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而僅僅是在美國心房顫動的病患就有超過500萬人。在這種分秒必爭的緊急時刻下,目前的穿戴式裝置將有機會早一步發現問題,甚至在緊急情況下自動發報救援,進而拯救這些人的性命。

動態心電波形遠距醫療系統可以在正常生活、活動的狀況下,針對心臟相關突發性疾病的人,持續量測、記錄與傳輸心電訊號,以不干擾生活的方式進行心臟病、中風、過勞、壓力的追蹤與預防,並利用動態演算法篩選疾病的特徵值。

奇翼醫電總經理李維中表示,此系統可以篩選出疾病的特徵值,基於準確的資料進行預防醫學與健康維持,並在普通作息、運動、睡眠情境下進行智慧回饋,提供現有醫療時空未及的生理資訊與服務,不受照護的時間空間限制,還能協助醫療人員處理大數據資料,提升醫療人力資源效能。

奇翼醫電投入龐大資源於研發,先後開發消費性電子與專業醫療電子產品,並將智財與軟硬體同列為產品產出,自成立以來已經投入超過10篇國內外專利,並計畫前進歐美廣大市場,將在產業中掀起典範擴散或重要影響。

雖然投入大量研發資源,但李維中也不諱言表示,目前公司也持續在新增「double E(電子工程Electronics EngineeringEE)」方面的人才,他也希望有相關專業領域的人能夠一起加入奇翼、為智慧醫療扎下根基。

創新智慧應用大賽設立旨在促進台灣產業透過軟硬融合、跨界創新,創建以AIoT實現智慧美好生活之創新應用提案典範案例。以科技實踐與創意實用為核心,首重可被學習、模仿之加乘效益與商業價值,同時亦強調跨界合作綜效。

奇翼醫電設計的硬體裝置具備心律、呼吸、姿勢等等綜合功能,無需穿戴眾多產品,即可以精準的感測到高解析度與高準確度的生理訊號,將資訊在數秒內即時傳輸,提供使用者或健康照護者全面性的健康資訊,榮獲創新智慧應用大賽企業前瞻創慧獎。


奇翼醫電「動態心電波形遠距醫療系統」奪得企業前瞻創慧獎,左為總經理李維中。

[Home]


2017/10/03 2.2.2.1. 可成前景俏 三外資挺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金屬機殼族群股王可成波段回檔幅度頗大,但看好可成的三大外資,一起出面力挺:其中里昂證券將投資評等由「劣於大盤」調高到「買進」,並預言可成明年切入生產OLED版的iPhone不鏽鋼邊框;與此同時,瑞信與高盛證券也對可成後市表現,雙雙維持正面的看法。

外資認為,可成獲利基本面依舊強悍。里昂證券直言,可成股價已經遭到嚴重超賣(Too oversold),逢低進場參與跌深反彈時機已到,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是420元。

里昂分析指出,可成股價自91日以來,已大跌達四分之一,主要是受到市場對iPhone 88 Plus缺乏激情的影響,但里昂也提醒,市場卻忽略iPhone現有用戶數,高達6.5億位以上,換機潮勢必相當可觀。

更重要的是,可成除了是iPhone 88 Plus金屬邊框機殼的重要供應商,里昂更預期,可成憑藉其優異的製造能力,明年起,就會開始生產OLED機型的邊框,因此,就算市場未來對iPhone需求轉向更新款式,對可成營運衝擊,也是微乎其微。

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思維,對可成亦維持正向看法,除給予「買進」的投資評等外,推測合理股價估值高達431元。他的觀點是,新版iPhone單位售價比前代高、可成切入金屬機殼組裝帶來新商機,加上可成在iPhone供應鏈市占持續提高,這三大利多沒有改變,因此可成的獲利表現,將超乎市場預期。

據美系外資估算,可成2017年至2019年每股純益分別是27.51元、39.31元與45.62元,明年成長幅度尤其驚人。

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柏齡認為,蘋果明年還會再推出新款OLED版本iPhone,基於更先進的工業設計、提供更佳的支撐性,對不鏽鋼金屬邊框需求更大。由於不鏽鋼金屬邊框生產時間長、製程複雜,單位售價將比鋁合金邊框高出二成;可成先前曾幫黑莓生產相關零組件,已證明其量產與出貨能力,當蘋果需要更多不鏽鋼金屬邊框製造商時,可成入列機會自然極高。

[Home]


2017/10/03 2.2.2.2. 蘋果、Android大軍3D感測同踢鐵板  良率瓶頸難突破 量產時程紛遞延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蘋果及Android陣營手機品牌廠均面臨3D感測模組生產良率偏低問題。

蘋果(Apple)新款旗艦級智慧型手機iPhone X傳出3D感測模組生產良率偏低,導致出貨時程一再遞延,甚至第4季出貨目標被迫下修,但同樣的問題其實也讓Android陣營手機品牌廠相當頭痛,即便高通(Qualcomm)與奇景光電合作提前推出3D感測模組解決方案,希望搶先蘋果iPhone X一步,然即將大舉推廣自家3D感測模組應用之際,良率同樣不佳的情形,讓大陸手機品牌廠原先預訂第4季新品導入3D感測功能的規畫,往後延到2018年上半。

儘管小米、OppoVivo都傳出將升級3D感測功能,但真正導入量產的時間點,至今仍是個謎。供應鏈業者指出,3D感測功能在虛擬實境∕擴增實境(VR/AR)、甚至人工智慧(AI)等全新應用升級之前,已成為現階段全球旗艦級智慧型手機市場唯一亮點,尤其3D感測功能很可能由前置鏡頭一路升級到後置鏡頭,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供應鏈的最新焦點。

這次手機導入3D感測功能仍是由蘋果一馬當先衝在前頭,Android陣營業者緊跟在後,如今連蘋果都還無法有效掌握3D感測模組良率情況下,更遑論Android陣營手機品牌業者,加上後面配套的韌體、軟體支援,以及相關APP應用等生態環境,手機業者需要花不少時間來建置,否則將面臨擁有3D感測功能卻無3D感測應用的因境,這將是未來Android陣營手機大廠拚戰3D感測模組的最大障礙。

蘋果從觸控介面開始,一路演進到指紋辨識功能,都是市場的領先者,其他手機品牌廠雖然在硬體規格上大約1年之內就可以追近,但要讓相關應用環境成熟,提升使用者體驗,往往必須耗費2~3年的時間,才能讓相關軟體、韌體及整個生態系統環境進一步健全。

儘管蘋果這次力推3D感測功能,兩岸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早已知悉,相關晶片及關鍵零組件業者紛提早準備,甚至有意搶在蘋果之前先行推出新品亮相,但Android陣營手機品牌業者在升級3D感測模組之前,仍必須先確定蘋果究竟要怎麼玩,並先採取停、看、聽的策略,這讓2017年下半Android陣營新款智慧型手機,大概只有全螢幕設計的新功能可期。

面對蘋果3D感測模組生產良率還在經歷必要的學習曲線,拖累iPhone X大量交貨的時程,並恐一路拖到2018年第1季,創下蘋果發表新款iPhone之後,要相隔近一季才有可能出貨的最晚交貨紀錄,這讓Android陣營手機品牌業者雖有心儘快跟進導入3D感測功能,且高通驍龍(Snapdragon)晶片平台也與奇景光電聯手提前上架3D感測模組,但各家手機廠導入量產時程恐難如預期那麼快。

供應鏈業者坦言,連蘋果都還無法搞定3D感測模組良率情況下,就算Android陣營最快能在2018年初CESMWC大展秀出導入3D感測功能的自家智慧型手機新品,但真正能量產的時間點,同樣會因為生產良率、軟體支援、生態系統等變數,需要花不少時間,預期3D感測功能滲透Android新款手機的時程,將比導入觸控介面、指紋辨識功能耗費更多的時間。

    

[Home]


2017/10/03 2.2.2.3. 乘勝追擊 Sony Mobile強化中階手機銷售戰力 [ 電子時報 王君毅、黃詩閔、蕭菁菁]

2Sony Mobile在台發表新款Xperia XA1 Plus中階手機產品。

Sony Mobile近期智慧型手機銷售春風得意,除新推的Xperia XZ Premiun穩居高階Android手機銷售冠軍,另新款Z1 Compact雖然電信業者於近日才會上架,目前主要在一般通路投入銷售,但考量此款上市前市場詢問度高,預估也可有好的銷售成績交出外;為強化中階智慧型手機銷售戰力,2Sony Mobile再發表Xperia XA1 Plus,經由新品上市,市場預期將有助於Sony Mobile手機銷售量能再增溫。

Sony Mobile總經理林志遠表示,此次新推的XA1 Plus為先前XA1XA1 Ultra的接續機種,上述兩款機種目前仍穩居台熱銷前20大手機排名之內,為延續銷售戰力,同時更細分目標族群,新款XA1 Plus將主打5.5吋螢幕使用,並將相機模組提高到2,300萬畫素水準,同時導入指紋辨識功能應用,藉由高性價比的訂價策略協助,有機會進一步擴大Sony Mobile整體在台手機銷售佔比。

林志遠進一步指出,依Sony Mobile內部針對年輕族群對手機的使用調查統計可得,使用者將手機拍攝影像照片上傳到社群網站的比例已高達70%以上,另透過手機紀錄生活比重也達近40%上下,顯示手機相機已除通話功能外,成為最受使用者看重的手機功能,並高於對處理器、螢幕、電池等的要求性,而此也是此次Sony Mobile為何將高階手機照相技術轉移到中階手機產品上使用主因。

市場認為,近年Sony Mobile將手機銷售主力轉移到中、高階手機市場經營,同時淡出低階手機市場後,儘管手機銷售量能下滑,但對其品牌力與獲利率維持則有較佳的助益產生。

而為強化中高階手機市場布局,Sony Mobile近年積極整合集團單眼相機技術、顯示與娛樂等集團資源,藉此強化手機功能與差異性,輔以創新應用程式諸如3D掃描等應用納入,讓其手機銷售已有更好的結果呈現,且預計2017年全球手機總出貨量,可較2016年有近200萬支的成長性。

不過有業者提醒,指出對Sony Mobile而言,雖然其專注在中高階手機市場,讓其近年營運轉向正向獲利,但相較於華為、Oppo等業者手機年出貨量已超越或已迫近1億支的規模量,另小米日前也已矢志2018年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將以超越1億支為目標,儘管Sony Mobile手機擁有相對較佳的國際知名度,但礙於無低階衝量機種支援,讓其目前智慧型手機年出貨量僅達近1,500萬到1,700萬支左右,考量手機經濟規模無法凸顯,將讓其在整體製造成本、品牌力的延伸與消費者的口碑等上,需投入更大心力維護與推展,且一旦大陸手機業者將手機銷售重心轉移到中高階產品線經營,屆時也將讓Sony Mobile因此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手機市場上熱下冷 新機效應不如預期

市場期待的第4季智慧型手機新機效應恐怕落空。業者認為,儘管近期手機品牌業者新品精銳盡出,但第4季手機銷售表現恐不如預期,整體第4季手機在台銷售總量恐將僅較2017年第3季持平,且若與2016年同期相較,整體手機出貨表現則預估會持續呈現衰退的情況。

對應第4季傳統消費性電子銷售來臨,近期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Sony Mobile等業者均有新品推出搶市,也讓外界預期第4季整體手機銷售量能有機會進一步攀升。

不過即使業者推展新品來勢洶洶,當中不乏具創新的功能與設計,但Sony Mobile總經理林志遠認為,雖然目前第4季手機市場需求表現仍難預估,但近期新機上市的表現卻大出市場意料之外,主因與新機效應無法有效發揮有關。

林志遠進一步指出,台智慧型手機市場滲透率已高,導致今年來手機需求表現放緩外,考量近年總體經濟表現並不突出,同時電信業者對手機的補貼款持續縮減,已進而降低消費者換機與購買新機的意願。

此外,從近期手機新品銷售表現來看,有別於過往第3季業者新品上市後,旋即可在第4季衝出新一波銷售表現的情況,今年手機市場卻異常冷清,同時新機效應並不如預期,而此也預計第4季整體手機市場表現並不會因旺季來臨或新機上市而有較大幅的成長,也讓手機品牌廠得思索新的行銷方式對應市場競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過往台手機銷售主要借重電信業者門號綑綁手機銷售而得,對應電信業者上網吃到飽的資費門檻降低,也讓空機購買的比重,由去年不到25%的比重提高到現今近30%的比例,而此也讓手機業者經營通路的型態,必須將有所調整才行。

他提到,產品功能性、價格、通路與品牌力等,無疑是影響手機銷售的基本要件,若能把通路做好,產品定價具競爭力,同時產品設計優質,從而讓價值鏈當中所有合作夥伴都能從中獲利,有利業者產品銷售與營運翻揚,過往Sony Mobile也均堅守此原則。

而今日對應市場規模縮減與手機銷售型態轉變,對Sony Mobile而言,除續強化與電信業者的合作性外,進一步深根一般通路布局,且把專賣店通路做得更廣更好,藉此提高品牌與售後服務的口碑建立,以及更滿足消費者實機體驗與展示需求,則會是後續Sony Mobile會持續加重之處。

小米手機9月衝破千萬大關 第4季挑戰保持月出貨千萬成績

小米手機今年9月出貨量衝破千萬大關,放眼第4季也將力抗群雄,小米創辦人雷軍持續看好今年第4季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小米手機單月挑戰出貨量逾千萬目標。

伴隨大陸市場迎來黃金十一週,國際手機品牌業者、大陸手機品牌業者均積極搶攻旺季商機,全球智慧型手機雙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已推出新款高階智慧型手機,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中興等近期都有新機推出,通路業者、電信業者、手機品牌業者也發起一波波促銷戰,尤其蘋果iPhone X來不及加入黃金十一週,大陸手機相關產業鏈業者對於十一黃金週買氣均高度期待,希望藉蘋果王牌產品iPhone X上市前的空窗期,蠶食更多市佔版圖。

供應鏈業者指出,大陸十一黃金週買氣向來左右手機品牌業者第4季拉貨狀況,若十一黃金週買氣超乎預期,手機品牌業者信心提升,自然會對供應鏈業者加單;若十一黃金週銷售不如預期,手機品牌業者勢必要釋出更大的價格折扣,才能清掉舊機種庫存,對供應鏈業者的訂單連帶造成負面影響,供應鏈業者也上緊發條觀察今年大陸十一黃金週買氣。

小米創辦人雷軍指出,小米手機9月出貨量突破了1,000萬台,這是小米歷史上第一次單月突破千萬台,這意味著小米業務登上了一個新臺階。雖然我們供應破千萬台,但需求遠超預期,目前有些機型供貨偏緊張,我們還會繼續拚命提升。第4季力爭每個月都過千萬台,讓大家更容易買到小米手機。

供應鏈業者觀察,小米手機今年止跌回升,小米也積極擴大海內外市場攻勢,今年第2季小米手機出貨量約2,316萬支,小米在今年第2季、第3季都寫下不錯的出貨量後,第4季小米也有意拉尾盤,趁此時機再衝刺一波銷量。

小米今年平價戰鬥機種銷售成績報佳音,帶動小米在大陸手機市場氣勢轉強,逐漸由谷底回升。從今年第2季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出貨市佔排名來觀察,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大陸前五大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依序為華為、小米、步步高、Oppo及蘋果(Apple)

海外市場方面,小米在海外市場主打大螢幕平價智慧型手機,頗受新興市場消費者歡迎,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崛起,今年第2季市佔率約14%,已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二哥,第2季小米手機出貨量僅落後於韓系手機品牌業者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更把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業者MicromaxKarbonn Mobiles等遠遠拋在後頭。

小米為了展現對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重視,日前也首度將小米手機新品全球發表會移師印度舉辦,並攜手Google推出尺寸約5.5吋的雙鏡頭智慧型手機Android One小米A1,由於Google希望打造高規格、平價化手機,此次採超犀利價格,定價約6,999元台幣,期待以價格優勢席捲手機市場。此次小米A1機種不僅在新興市場推出,也將在台灣、香港等市場開賣,小米已成為引領大尺寸智慧型手機高規平價戰局的重要指標業者。

回顧過去,小米手機去年出師不利,從線上通路起家的小米,以往在線上通路的操作上較具優勢,過去小米在線下實體通路的布局較為落後,以致於當市場風向一改變時,小米應變不及,被OppoVivo等超車,成為大陸手機市場後段班。

小米今年為了重返榮耀,強化力道耕耘線下實體通路,並憑藉其完整產品線優勢,力拚更高的銷售量,除了擅長的低價策略外,在產品策略與市場策略上,也針對不同市場有不同產品測試市場水溫,期待藉由推出平價但各具特色的戰鬥機種以價換量,拉高市佔率,全力在海內外手機市場扭轉頹勢。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場已經建立不錯的品牌知名度,小米並不願受限於低階手機市場,持續將產品戰線延伸至中、高階智慧型手機,以拉高獲利、建立口碑、提升小米品牌形象。

MIT分拆第二家無線充電新創企業Pi

麻省理工學院(MIT)10年前分拆WiTricity Corp之後,最近又讓第二家無線充電新創企業Pi Inc獨立。Pi正準備打造一座波束成型(beamforming)磁性感應無線充電站,可在距離約1呎的範圍內,為位於不同方向的多個裝置充電。

EE Times報導,MIT先前分拆的WiTricity也是專精於無線充電技術,原計劃打造利用電磁耦合共振無線充電器,但WiTricityPi雖擁有技術,但尚未有真正的產品問世。

目前已有700個無線充電裝置符合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Qi標準,可在約一吋的距離內充電。這些充電器和無線充電裝置,例如蘋果(Apple)新手機iPhone 8使用一個充電墊,用戶將裝置放在墊子上,透過磁共振感應耦合進行無線充電。

Pi表示,該公司的解決方案也與Qi相容,但距離從1吋延長至12吋,價格約200美元(蘋果充電墊為80美元)

其他專精於開發磁共振充電技術的新創企業還包括EnergousOssia,兩家公司宣稱其技術無線充電距離最遠達30呎,但也都尚未推出產品。

問題是,消費者是否願意付出200美元,只為延伸無線充電的距離,特別是內建隱形充電器的家具愈來愈多。但企業對這樣的概念感到樂觀,例如Intel Capital和富士康多年曾前向WiTricity注資2,500萬美元,希望協助這家公司成功發展。

[Home]


2017/10/03 2.2.2.4. Google延攬宏達電研發團隊 肯定台灣人才的美好品質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自古以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世界是平的,人才的流動早已不是國度的疆界可以輕易限制。

企業延攬人才的考量要素,不外是希冀獲取卓越的才華、與令人安枕無憂的穩定性、即戰力,進而為企業營運產生實質貢獻,在此前提下,台灣產業鏈人才就像寒門子弟一樣,被業界公認具備經濟實惠的特質,去對岸零組件大廠、品牌大廠繞一繞,辦公室裡台灣產業鏈人才並不少見。

曾經聽過陸系零組件大廠高層說,十分喜愛接受台灣產業鏈人才,經過台系大廠新人訓練班的歷練後,等於已被精選出符合需求的人才,已有能力執行重大任務,能夠發揮相當程度的助益,是陸系產業鏈業者招兵買馬的熱門人才之一。

台灣產業鏈盡力的培育人才,讓台灣的人才與全球最頂尖的人才合作,攜手做出全球最頂尖的產品,賦予Google Pixel手機出色的設計與個性,Google捧場買進原參與打造Google Pixel手機的宏達電研發團隊,也顯見Google Pixel手機研發團隊放到全球市場也毫不遜色,研發團隊戰力受到國際級大廠肯定。

回顧過去,宏達電在2010~2011年營運高峰期間,靠著Android機種橫掃美國市場,市佔率一度躍居美國市場龍頭,超越智慧型手機雙雄蘋果(Apple)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廠商。

宏達電早期的智慧型手機產品,大概在許多消費者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在產品設計、相機、音效等令人驚艷,但後來宏達電的產品策略、行銷推展、供應鏈管理等卻是越來越讀不懂的混亂。

不可諱言,宏達電的智慧型手機事業發展已碰到瓶頸,當下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邊緣化處境,短期內欲振乏力,其全球手機市佔版圖不增反減,僅剩約0.68%,所剩無幾的市佔率讓宏達電品牌價值也明顯向下走,押寶虛擬實境(VR)穿戴式裝置則雷聲大、雨點小,叫好不叫座,無力另創新局。

宏達電於921日和Google共同宣布簽署協議。根據該協議,Google延攬原參與打造Google Pixel手機的宏達電成員加入Google,此外,宏達電也將其智慧財產權非專屬授權予Google使用。就此次交易,宏達電將收到11億美元之交易價金。

宏達電與Google雙方建立了長達10年在智慧型手機的策略夥伴關係,奠定了這項協議的基礎。本協議將使宏達電聚焦於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業務,持續執行精簡產品組合策略、提升營運效率和財務彈性。

Google而言,這項協議進一步強化了智慧型手機及硬體產品事業的投入和承諾。除了延攬優秀和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人才,Google也將取得宏達電智慧財產權的授權,以支持智慧型手機系列產品的研發。這項協議也顯示Google將台灣視為創新科技的關鍵樞紐,並且針對台灣所進行的重大投資。

從這次宏達電與Google的合作案,Google獲得宏達電研發團隊之戰力加持,據以強化其智慧型手機產品線的研發能量,應有助其朝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攻城掠地,也能獲得專利授權與相關設備,增強了Google在全球手機市場的競爭籌碼。

宏達電近幾年未能重返榮耀,振衰起敝,不僅股民失望,員工士氣也低迷,距離輝煌時代已經太遠了。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當台系手機品牌廠的舞台與能見度縮水,優秀的產業鏈人才仍值得更好的可能,去創造美好的新未來,樂見台灣產業鏈人才有更大的發揮舞台。

[Home]


2017/10/03 2.2.2.5. 蘋果拉貨起伏加劇 供應鏈皮要繃緊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蘋果(Apple)9月發表十週年紀念版iPhone X,隔一個月預定,再隔一個月才出貨,除了在銷售上,避免與iPhone 8系列衝突,另個考量,業界揣測,與供貨順暢度相關,無獨有偶,部分供應商透露,發表會前蘋果已通知部分備品暫緩出貨,更坐實iPhone X供貨吃緊的傳聞。

蘋果912日舉辦新款iPhone發表會後,股價直直落,跌幅超過6%,亞洲供應商的股價反應更明顯,不論鴻海、和碩或可成,跌幅都更重,凸顯市場一方面憂心iPhone銷售成績,另一方面,也擔心iPhone X的供貨順暢度。

蘋果採用多項新設計,包括取消Home鍵、採用AMOLED全螢幕、3D感測技術、無線充電等,對於年銷售量高達2億支以上的iPhone供應鏈,如何拉高良率及產能,是一大考驗,多數供應商從2016年下半起,就在準備生產,供應商形容,如同備戰狀態,且此狀態維持長達1年。

長時間的準備,也不一定代表就能順利出貨,部分供應商透露,在蘋果發表會前,已經要求部分備品暫緩出貨,業者指出有2原因,一為蘋果對市場反應態度謹慎,需視屆時預定狀況而定;二為部分零組件良率與產能尚未達到預期目標,無此疑慮的零組件,必須暫緩等待產能拉升。

對供應商而言,比起部分供應商一頭熱地要求生產,結果銷售不佳而快速砍單,蘋果提前要求暫緩出貨,並非壞事,而且以蘋果iPhone的市場銷售威力,過幾個月,手上的備品就可望出貨完畢,供應商並無損失。然供應商指出,蘋果要求備料數量與拉貨計畫,中間的差距有擴大趨勢。

客戶要求零組件備料,提供出貨預估到最後拉貨,都會有落差,尤其是越新的產品,越容易出現此差距,主因過去並無太多參考資料可依循。然智慧型手機發展多年,iPhone在全球用戶的忠實度,也遠高於其他品牌,對市場規劃與採購,理當更容易預測,然近2年的波動卻有加大趨勢。

事實上,不只iPhone供應商有此觀察心得,蘋果MacBook供應商,也有相同感覺。蘋果供應商舉2016年推出的新款MacBook Pro為例,13吋的MacBook Pro2款,一為搭載Touch Bar的旗艦款,二為沒有搭載Touch Bar的一般版,價差在新台幣1萬元。

蘋果原本預估,價格較低的沒有搭載Touch Bar的機款,銷售較佳,因此要求供應商備料較多,然之後的銷售顯示,搭載Touch Bar的機款銷售反而比較多,要求供應商緊急調整,相關供應商只得手忙腳亂地趕快配合出貨。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MacBook Pro 15吋及13吋的出貨規劃,原本蘋果預估價格較接近普羅大眾可接受的13吋機款,銷售會較15吋佳,因此重心都擺在13吋,結果15吋的銷售量超過原本預估值的1倍,供應商因此緊急調整備料與出貨比重。

供應商指出,客戶調整訂單,總比砍單好,必定會儘量配合,然過去蘋果給予的預估值,通常與最後出貨量差距有限,然近幾年,蘋果給的預估值,卻有失準狀況,不論背後原因為何,都意味供應商的心臟要更大,彈性要更好,否則即使蘋果明明是甜的,吃到嘴裡也成酸的了。

[Home]


2017/10/03 2.2.2.6. 鴻海攻手機鏡頭 R次集團曝光 郭董挑戰股王大立光 中國徵才招兵買馬 [ 蘋果日報 劉煥彥]

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在今年農曆年前,信誓旦旦地宣示今年要以大立光(3008)為潛在對手,進攻手機鏡頭市場,果然說到做到,在集團下新成立R次集團,將成為進攻鏡頭市場、決戰股王大立光的重要部隊。

發展機器人關鍵零件

今年9月起是中國各大企業舉辦2018年校園徵才的熱門季節,根據鴻海旗下富士康在對岸人力資源網站「智聯校園招聘」與51job.com的校園徵才專頁,富士康9月開始針對中國大學院校畢業生的招募活動中,貼出徵才訊息的各個次集團,竟然出現了先前不曾在台灣媒體曝光的「R次集團」。

根據相關網頁說明,「R次集團主要從事相機鏡頭模組等光學產品的設計、開發與製造,應用於智能型手機(智慧手機)、筆記本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遊戲機等產品」。「在中國大陸及台灣設有研發及製造基地。引進世界級先進技術,憑藉全球最大的產能規模與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服務全球一流客戶,並憑藉高效率、高品質、高自動化的生產能力,成為本產業中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說明中還提到,R次集團「現發展服務型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巡邏/監控機器人、建築機器人、保全/陪伴型小機器人、無人車駕駛」,是從新產品研發到量產的全新次集團。根據富士康的對岸校園徵才網頁,位於深圳龍華園區的R次集團,這次規劃招募11人,領域橫跨物理學類、電子科學與技術類,以及機械工程類。

夏普增鏡頭模組產線

過去1年鴻海集團布局鏡頭產業的動作頻頻,先是由日本夏普認購鏡頭廠康達智增資發行的60億日圓(16.3億元台幣)股票,使夏普對康達智持股比例從18%一舉躍升至44%201612月夏普社長戴正吳在給員工公開信也提到,夏普應透過投資及購併核心設備製造商,將相機模組事業整合進來。

今年3月戴正吳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曾指出,夏普計劃在三重縣龜山的現有LCD面板工廠,生產相機鏡頭零件,後來買下1家子公司的越南工廠股份,規劃該廠為鏡頭模組產線,使手機鏡頭零件的產量倍增,以加強在高獲利電子零組件的業務。

[Home]


2017/10/03 2.2.2.7. iPhone X若大賣 三星也是贏家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華爾街日報》報導,三星電子與宿敵蘋果在手機市場的競爭難分難解,但產業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指出,未來20個月三星從iPhone X賺取的零件收入,要比從自家的Galaxy S8多出40億美元,也就是說,iPhone X大賣三星也能嚐到甜頭。

三星與蘋果在商場關係亦敵亦友,雙方在手機市場相互爭奪客戶,但三星的零件部門也從供應蘋果iPhone X供應面板和記憶體晶片等重要零件,賺取數十億美元收入。

Counterpoint為《華爾街日報》進行的研究分析顯示,在iPhone X113日開賣的頭20個月,三星為iPhone X供應零件的收入,要比從自家旗艦手機S8賺取的零件收入高出40億美元。一款新手機的銷售主要發生在開賣的頭20個月。

Counterpoint預期在2019年夏季之前,蘋果將賣出1.3億支iPhone X,三星能獲得每支110美元的零件收入,在此同時,S8開賣頭20個月的全球銷量估計達5,000萬支,三星每支能賺202美元。Counterpoint的計算包含三星電子,以及2家三星子公司的零件收入。

Counterpoint的研究凸顯手機市場雙雄的高度依賴關係。哈佛商學院教授尤菲(David Yoffie)指出:「蘋果與三星是2家相互依賴又直接競爭的大型企業。」

據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預測,蘋果和三星將成為今年全球獲利最高的2家公司(不計入中國的銀行)。

它們也需要彼此才能達到目標。蘋果需要三星的零件生產iPhoneiPhone占蘋果2016會計年度營收的三分之二,而三星需要蘋果的零件訂單,三星去年35%的營收由零件部門貢獻。野村駐首爾分析師CW Chung表示:「與敵人共枕或許是三星與蘋果共處的最佳對策,好過相互仇視。」

[Home]


2017/10/03 2.2.2.8. 陸客最愛手機品牌 華為踢下蘋果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蘋果的iPhone長久以來是許多消費者心中首選,然而近年大陸蘋果的吸引力卻逐漸下滑,更遭到當地品牌反超。外媒調查顯示,華為以7個百分點的優勢超越蘋果,成為大陸用戶最想購買的手機品牌。

英國金融時報旗下調查機構FT Confidential Research對大陸1千名消費者的調查顯示,計畫在下次購買手機時選擇iPhone的受訪者比例僅為24.2%,該數字在2016年為25.8%,在2015年時還高達31.4%,顯示蘋果品牌吸引力在大陸正逐漸消退。

相較之下,近年迅速成長的大陸品牌華為則與蘋果黃金交叉,31.4%的受訪者表示,下一次購買手機時將選擇華為,是選擇人數最多的品牌。

太過昂貴可能是蘋果魅力逐漸消退的原因之一,該調查顯示,逾3成比例的受訪者願意花費2,0002,999元人民幣(下同)購買手機,是比例最多的族群,該區間比例較去年明顯增加,其代表的中階機種正好是大陸業者的強項。而蘋果所代表的4,000元以上區間僅獲得約2成的受訪者青睞。

此外,許多專家評論蘋果新機缺乏特色。IDC分析師Xiaohan Tay表示,新機要有明顯特色是大陸用戶講究的重點,而這點正好是iPhone 8所缺乏的。蘋果9月中旬盛大發布iPhone XiPhone 8等新機,但市場卻不領情,此後股價約下跌了5%。

另一方面,華為、OPPO等大陸品牌成長迅速。市調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大陸品牌不但已在當地稱雄,更在全球逼近市場前列。今年Q2華為以20.2%的市占冠絕大陸,在全球市場更以0.7個百分點的差距緊追蘋果。

此外,據近期大陸工信部公布數據,大陸手機生產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8月,大陸生產手機126,288萬支,較去年同期增長2.8%,其中智慧型手機占93,720萬支,年增率同樣為2.8%。

[Home]


2017/10/03 2.3.1. 張忠謀明年退休 台積採雙首長制 [ 經濟日報 張家瑋、謝佳雯、簡威瑟]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日下午宣布將在2018年股東會後正式退休,震撼業界。他表示,退休後,台積電將施行雙首長制度,現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分別擔任董事長與總裁。

台積電ADR早盤漲逾1%。未來台積電在雙首長制分工、平行領導模式下,董事長劉德音將領導董事會,將是台積電對外最高代表,也會是台積電最後決策把關者,董事長握有實權,必須熟悉一切外在環境,無論是外在環境政治、經濟、商場等等,也要熟悉公司內部的工作。魏哲家的任務則在公司董事會至高角度下經營公司,擬公司的戰略、戰術與營運方針,並對董事會報告。

張忠謀昨天回顧服務30年台積電,自豪首創晶圓代工創舉與商業模式,從名不見經傳的企業,躍升為全球晶圓龍頭,市值突破1,800億美元,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打下大片江山。兩位接班人在張忠謀眼中的表現愈來愈好,「雙首長制」是他對台積電的最後貢獻,相信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可再創奇蹟。

未來若雙首長意見分歧時,怎麼辦?張忠謀笑說,多數時候意見分歧並不多,但還是會有的,這時候就要看董事會決定,台積電目前獨立董事有五位,其中三名董事都在半導體業界,台積電董事會是業界最優秀的。

談到台積電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貢獻,甚至對台灣經濟貢獻,張忠謀自豪地說,要是沒有台積電,智慧型手機不會這麼快被發明。台積電一開始沒沒無聞、甚至不被看好,當初台積電市值不到2.2億美元,現在已經到1,800億美元市值。另一個成就是台積電創造一個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是具創新與毀壞性創舉。

對退休後的安排,他指出,不會擔任榮譽董事長,也不會擔任台積電的任何工作。他強調,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有相當的心理準備,「若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的話,會繼續做下去,過去30年我是做得很愉快的。」

至於選在此時退休是否代表他認為未來台積電「萬里無雲」,他表示,絕對不是,每年的挑戰都很大,而且挑戰來自四面八方,在尖端技術方面有一、兩個非常厲害的競爭者,在比較成熟的技術裡,台積有十幾個競爭者,過去30年沒有一刻是萬里無雲,「我退休之前還是會再創奇蹟的。」

張忠謀現年86歲,1958年進入德州儀器半導體事業部,最高職務為全球副總, 1983年離開德儀後,出任美國通用器材總裁,1985年離職後即回台擔任工研院院長,1986年創立台積電。

後張忠謀時代 台積面臨三挑戰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昨(2)日宣布裸退交棒計畫,樹立典範。法人認為,台積電基礎穩固,但後張忠謀時代,台積電接班人將面臨市場需求、投資回收與同業競爭等三大挑戰。

張忠謀決定在明年6月股東會過後交棒,從台積電的布局藍圖來看,他也為下一個接班人先行打底。除了目前28奈米的基礎穩固外,10奈米、7奈米、3奈米等先進製程進度順利,7奈米已於上季底試產,3奈米則選定設廠南科,算是完成最基礎的框架。

不過,對劉德音和魏哲家兩位新的領導人而言,前方還是有不少挑戰等著他們兩位。法人認為,首先,過去全球科技業原本的主力市場PC、手機、電視等都進入高原期,高速成長引擎均已消失。

而各界引頸期待的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慧(AI)等則還在萌芽階段,能否在PC和手機的衰退期補足缺口,為產業創造出貨量、營收和獲利的成長性,現階段還值得觀察。

此外,繼三星積極與台積電爭搶蘋果、高通訂單外,另一隻大猩猩英特爾今年也高調宣布進軍晶圓代工市場,雖然英特爾本身擁有產品線,可能與潛在客戶具備競爭關係,但以其技術實力,仍是不可忽視的對手。

況且,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正努力追趕中,並透過政府補助的力量大力扶植當地產業。法人認為,即使短期與台積電存在技術落差,但仍可在低階領域發揮搶單的影響力。

法人認為,台積電晶圓代工龍頭的地位短期無可動搖,在先進製程的布局一路搶先,保持技術優勢,但先進製程的投資成本高,有能力使用的客戶數也會變少,未來大投資的成本如何回收,將影響台積電後續的獲利表現。

外資:塵埃落定 給市場緩衝期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宣布明年6月退休,引起外資圈高度關注。歐系外資分析師說,張忠謀退休是遲早的事,雖不捨,但不是基本面的利空;不過,張忠謀幾乎等於台積電代名詞,市場情緒一定會受到影響,以往張忠謀為台積電股價帶來的溢價效應可能逐步消失,股價短線將有震盪。

前外資半導體產業明星級分析師陸行之針對張忠謀將退休一事指出,該事件的影響性,必須觀察更長遠、更全面,現在就論斷多空影響言之過早。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認為,此次退休宣言,不但有塵埃落定之感,還給了市場緩衝期,並非突發狀況。

其次,台積電業務與技術發展,近幾年多由先前擔任共同執行長的劉德音、魏哲家負責,市場不需要過度擔心客戶關係會因此生變,或出現訂單流失。

元大投顧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家麒說,從正面角度來看,台積電啟動3奈米製程布局,等於是鞏固未來六、七年的發展藍圖,大方向底定,把張忠謀交棒的影響降至相對低。

里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上半年間就點出,台積電交班進度須密切關注,據最新交班布局規畫,劉德音與魏哲家各司其職,化解市場對職責劃分不清的疑慮。他強調,3奈米等先進製程藍圖已確立,要關注的是五年後新布局策略。

多位分析師說,台積電股價短期內恐面臨修正,不過,鑒於台積電成長性、殖利率保護,研判未來一至三年內,股價將與台積電成長性相符。買方法人則說,台積電是許多國際共同基金、政府基金、退休基金、台股基金重要持股,張忠謀退休後,持股信心會否改變。

[Home]


2017/10/03 2.3.2. 和碩9月營收衝千億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蘋果iPhone組裝廠之一的和碩(4938)即將公布9月營收,法人預估,在iPhone 8系列產品出貨暢旺下,和碩9月營收喜迎旺季,單月營收有望衝高到破千億元的旺季水準,第4季將進入傳統旺季,有望來到今年度單季營收新高。

和碩8月合併營收為891.25億元,月減5%,營收未如預期,因此法人預期,9月在大量鋪貨新款iPhone 8產品之下,和碩9月營收將回升到旺季水準,也就是千億元以上的高檔表現,且觀察歷年來和碩9月到10月營收,均來到當年度的單月最高峰,像是去年和碩9月、10月營收均分別衝到1,500億元。20159月則是來到1,600億元,當年度的10月營收,更有1,753億元的的驚人高點。

法人預估,和碩第3季營收將有機會季增2成,而毛利率表現在營收規模放大之下,也將明顯優於第2季。和碩日前樂觀看待第3季營運,預期筆電業務季增可達20%;消費性產品逢傳統旺季,也會有很不錯的表現;通訊產品受惠客戶端新產品陸續問世,成長力道也會很可觀,第4季更將會有「非常顯著的成長」。

對於蘋果新款手機iPhone 8銷售表現,和碩董事長童子賢1日則是表示,不評論相關現象。但他表示,外界傳出些雜音不用太緊張,不用看一個星期或是兩個星期,產業狀態是「久久長長」,且和碩還在持續擴產中,他也表示,回想2016年和2017年同期,外界一開始也有類似揣測,但滿3個月後統計發現,實際狀況與之前的揣測不太一樣。

觀察和碩出貨表現,童子賢指出,目前內部持續擴產中,他也強調,有些產業高低起伏不見得是看獲利,貢獻大的時候,不見得是獲利高的時候。

法人認為,以過去旺季水準觀察,第4季都是和碩單季營運最旺的一季,甚至單月營收到11月都還能突破千億元,去年和碩第4季營收有3,614億元,季增達10%,法人看好和碩本季將進入產業拉貨旺季。

[Home]


2017/10/03 2.3.3. 東芝下一步: 出售TMC之後 未來東芝只能靠配角撐大樑 [ 電子時報 范仁志、賴琇菱]

東芝營益率30%以上的TMC出售,未來只能靠營益率不到4%的事業撐大樑。

被視為東芝(Toshiba)的三大主力事業:核能、醫療、與記憶體,在東芝記憶體(TMC)簽約出售後,可說全部脫離東芝集團,未來東芝重建任務,需靠過去不被視為重點的配角挑大樑,相當艱鉅。

而在東芝宣布與Bain CapitalSK海力士(SK Hynix)等廠簽約,正式售出東芝記憶體的2017928日,SK海力士也宣告在首爾郊外興建記憶體研發中心,重點擺在自有的DRAM,以及將與東芝合作開發的次世代記憶體,可說已將東芝記憶體視為己出,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時,頗有情何以堪的味道。

扣掉東芝記憶體的部分,東芝2016會計年度(2016/4~2017/3)的實際營收為3.8兆日圓(337億美元),約為顛峰期2007會計年度的一半,除各事業受到2008年金融風暴打擊外,醫療事業與家電事業出售,海外核能事業破產與記憶體事業出售,才是重點。

剩下的事業方面,破產的海外核能事業將陸續出清,只剩日本國內的維護與除役,年營收約1,500億日圓,且將持續縮小;火力等其他發電與送配電等相關事業,年營收也僅3,000億日圓水準,營益率2%

至於包含日本市佔率第3名電梯事業在內的基礎建設,以及火車等工業系統等事業,年營收也是3,000~4,000億日圓,2016會計年度的營益率還有4.6%2017會計年度預估將低於4%

至於POS系統與事務機等企業產品服務事業,雖然在日本市場知名度高,但2016會計年度營收僅5,076億日圓,不足以撐起東芝這種大企業。

相較之下,東芝記憶體的營益率超過30%,包含NAND快閃記憶體在內的半導體事業,也有14.5%;而基礎建設事業能帶來的利潤,維持企業運作尚可,帶動成長恐不足。

還能期待的事業,大概就是IT事業與半導體中汽車零組件部分,可以朝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與自動駕駛領域發展,外加東芝內部研究的金融科技(FinTech)與虛擬貨幣;但日立製作所(Hitachi)已推出自有物聯網平台Lumada,與國際大廠競爭,東芝在平台建立上,又落後一大步,不易追趕。

因此,日經轉述東芝不具名幹部的講法,能打全壘打的事業都沒了,短期內只能靠二壘打累積分數。不過,日經分析,從各事業的現狀來看,東芝只剩打能打安打與短打的選手,不要說確保得分,連上壘都要看運氣,只怕接下來還要進行組織改造。

東芝失去事業雙支柱 人才流失與向心力潰散成為未爆隱憂

東芝要想重建,必須找到成長性、獲利性雙具的事業方向。找回人才、建立向心力亦為當急之務。

東芝記憶體(TMC)一案終於在28日簽下股權讓渡合約,宣告進入出售程序。接下來TMC必須面對威騰(WD)的法律戰阻撓、各國反壟斷審查,重重關卡一一跨越後才能真正落幕。

反觀母集團東芝(Toshiba),拍板TMC出售案後,雖可讓至20183月底為止的債務壓力稍鬆一口氣。但即便解決了債務,下一個事業支柱在哪?前景仍是一片渺茫。

東芝作為全球聞名的綜合電機名門,原本小從電子零組件、醫療機器、家電、到重機械、社會基礎建設、再到火力發電甚至核能事業,事業版圖橫跨各領域。近年更靠著NAND記憶體,在半導體業界取下一席之地。

儘管是雄霸一方的大企業,東芝在營運方面卻曾傳出嚴重財務造假醜聞。不只重創東芝形象,為填補虧損缺口,當時東芝出售白色家電、醫療機器等具有成長性的事業。

201512月,東芝收拾完財務造假陰霾,作出「新生東芝行動計畫」宣言,明稱記憶體事業與核能事業將為未來東芝重點經營方向,提出「雙支柱構想」。東芝十分清楚,這兩大核心事業是其攻戰全球市場的最佳武器。

然而,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後續福島核災更引起各國重新檢視核能發電的存續必要性。這也連帶影響到東芝核能事業營運。大環境不佳,再加上東芝內部風氣仍存有一眛追求帳面業績的陋習,最終發展成眼前局面。

西屋電氣已於3月申請破產。東芝雖一度考慮以記憶體事業的20%股權引進外部資金,解燃眉之急。然而精查後發現,WH闖出的破洞,遠比想像高出太多,東芝不得不在20172月,作出出售記憶體事業的決斷。等於東芝企業雙支柱已正式瓦解。

只不過記憶體事業則向來表現優異,以2017年第1(2017/4~6)而言,光記憶體事業的營業利益,便佔了整個集團的9成。東芝現任社長綱川智雖指出未來東芝將以社會基礎建設作為核心,力圖重新站起。然而,社會基礎建設案業主多以公家單位,難以期待高成長、高營利空間。

事實上,以未來的「新生東芝」體制大約4兆日圓(355億美元)的營業額來看,大約只有日立製作所(Hitachi)、及美國奇異(GE)的一半左右,營利率大約也比前述2業者低5%

除了下一事業新星尚未浮現之外,更大的隱形危機在於,東芝正以相當驚人的速度在流失人才。日本經濟新聞引述東芝社員透露,位於東京濱松町的東芝本社大樓,各樓層皆散見人去一空的辦公桌,離職人數已多到連同仁間的歡送會,都已懶得舉辦。離職潮規模恐已達數千人。

TMC出售交涉過程中,綱川曾說出將挑起領導重擔作出最佳決定,然而光是出售對象換來換去一事,東芝內部留下的員工也不免傳出不滿聲浪。人才的流失、向心力蕩然無存,恐怕成為徹底擊垮東芝的未爆彈。

2兆日圓簽約無記者會 TMC 8廠聯軍剛起步即遇難題

東芝記憶體(TMC)案雖宣布與貝恩資本(Bain Capital)的聯盟團隊簽約,但不說東芝(Toshiba)的經營危機尚未解除,就連簽約這件事情,只怕都難說塵埃落定。畢竟,原定2017928日晚間由所有參與廠商共同舉行的記者會,竟然在逾時10分鐘後宣布取消,讓到場記者一陣錯愕。

從日刊工業新聞等日本媒體報導中,在場記者交頭接耳的疑問,如真的簽約了嗎?契約內容是否會有大幅度修改?等等。或許是反應過度,但畢竟是2兆日圓(178億美元)等級的大交易,宣告要開記者會卻又在現場臨時取消,確實是異常事態,讓人懷疑這個8廠聯軍的協調性。

根據目前發表的資料,東芝記憶體案得標廠商團隊,是由8家廠商與銀行團組成:美國投資公司Bain CapitalIT相關廠商蘋果(Apple)、戴爾(Dell)、希捷(Seagate Technology)、金士頓(Kingstone Technology)SK海力士(SK Hynix)HOYA,及東芝本身,共出資1.4兆日圓,日本銀行團則提供6,000億日圓融資。

在記者會上,宣布取消記者會的是Bain Capital的日本代表杉本勇次。杉本表示,由於舉辦記者會需要全體廠商同意,但因事先協調不足,未達成該目標,所以才取消。對照杉本接下來回應關於東芝的經營問題,表示各廠的事業方向與願景一致,感覺相當諷刺。

東芝記憶體的主力產品NAND Flash,是亟需迅速因應並大量投資的事業,因此在東芝記憶體案出售談判的過程中,便一直有分析師質疑,這樣一個「八廠聯軍」協調勢必費時,能否滿足記憶體產業決策快速的需求,值得懷疑。

儘管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在隔日記者會力挺,TMC案不存在不確定因素,不過SK海力士確實想要更高比例的普通股與經營主導權,東芝與主推此案的日本政府則希望能保留日本方面的主導權,還因此拉了HOYA參與,設法把SK海力士的比例壓到15%。除了反對威騰(WD)以外,這8家廠商實質上同床異夢。

當然,東芝有6,800億日圓的貸款在20179月底到期,銀行團已宣布東芝記憶體案不簽約就不可能換約展延,東芝有不得不在期限內簽約的壓力。因此相較於談判過程的漫長,這次簽約如此快速的背後,相信有不少內情。

日媒SankeiBiz 930日報導,面對東芝與威騰之間撕破臉至此地步,Bain Capital相關人士也表示,考量到事業面影響,若再不有所做為,勢必兩敗俱傷,因此美日韓聯盟盼東芝儘速與威騰和解。該聯盟似乎還為避免陷入最惡劣情況,向威騰提案保證將維持原有配額,希望威騰能在此前提下,與東芝在年底前達成和解。只是從威騰的態度依舊強硬,認為國際法庭會做出合理的判決的態度來看,威騰並未接受該提案。

對東芝而言,雖然認為自己會贏得訴訟,但免不了需要預設最糟的情況,也就是威騰提阻止出售,使得這9個月的談判過程化為泡影,最後因拿不到充裕資金而下市。事實上威騰自身也並不穩妥,由於東芝已經決定獨資四日市工廠新廠房,也就是說威騰恐無法獲得記憶體產品配額。就算威騰贏得訴訟,出資廠房設備,也無法讓東芝也有經營權的四日市工廠稼動,無法供應訂單,進而影響業績。

東芝與威騰的「囚徒困境」究竟會如何發展,還需觀察。

[Home]


2017/10/03 2.3.4. 新雙A領漲 台股攻抵季線 [ 工商時報 陳昱光]

台股昨(2)日延續反彈氣勢,指數攻抵季線,人工智慧(AI)及蘋果(Apple)「新雙A概念股」躍升盤面焦點,創意(3443)、世芯-KY3661)等漲幅逾8%,兩者通吃的台積電(2330)上漲1.85%,帶動半導體族群強勢上漲,類股漲幅1.54%。

元大投顧資深副總杜富蓉指出,AI人工智慧應用逐漸發酵,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包括車電裝置、機器人手臂、醫療診斷、智能家居等,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且未來成長空間龐大,而AI採取的雲端運算技術,幾乎都會需要用到晶片,因此以半導體族群受惠程度最高,吸引長線買盤進駐。

IC設計族群的世芯-KY布局高效能運算,搭上AI題材,昨日帶量衝高,股價攻上漲停,收在104.5元,躍升為百元俱樂部成員;而人工智慧熱度也在半導體族群中掀起比價效應,創意因客製化晶片需求提升,營收獲利可望明顯成長,三大法人同步買超,連兩日漲逾8%。

蘋概族群也是昨日市場一大亮點,蘋概三王中,台積電續獲法人買盤敲進6,767張,並有AI題材加持,股價經短線整理後,再度站上220.5元。股王大立光也有1.49%漲幅,鴻海則維持平盤,近期大砍部位的外資也小幅回補245張,其他蘋家軍中,以可成、華通最為強勢,KD技術指標翻多。

玉山投顧認為,台股9月下旬出現一波較大修正就是因為蘋果新機銷售恐不如預期,但目前蘋果股價也先跌後漲,帶動台灣相關族群跌深反彈,且市場預估iPhone X將供不應求,供應鏈10月營收有機會延續成長態勢。

不過,因外資加碼力道沒有明顯轉強、新台幣匯率走貶,顯示資金仍是流出狀況,彈升力道未能擴散至全數蘋概股。

[Home]


2017/10/03 2.4.1. 英特爾推新品 主機板廠樂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主機板產業曙光乍現,搭載第八代英特爾處理器即將在本周正式開賣,包括技嘉(2376)、微星、華碩、華擎等業者,均將這二天內,在下游通路鋪貨完成,迎接新一波主機板換機潮,並同時推升毛利率走揚。

針對新主機板銷售時程,國內主機板業者目前均低調不回應,僅表示就在近期開賣。業界人士透露,由於第八代英特爾處理器效能顯著提升,加上針腳不同,因此有望吸引消費者換機,預料本季主機板整體出貨量將較上季雙位數成長。

技嘉指出,公司上季主機板出貨量約300萬片,本季出貨量絕對會較上季成長,但實際成長幅度必須等待新品上市才知道,而因新品即將上市,初期所有業者都將推出高階產品,有助於毛利率較第3季提升。

華擎則指出,主機板從入門到高階全線齊備,準備迎接英特爾LGA 1151腳位的第八代處理器系列到來,華擎Z370系列主機板將以供電作為研發重點,透過獨家Hyper DDR4設計,大幅提升超頻性及相容性,有信心獲得消費者青睞。

法人分析,隨著英特爾新平台上市,原先主機板買氣縮手陰霾有望一掃而空,迎接第4季傳統旺季,預料相關業者業績可望持穩向上。

[Home]


2017/10/03 2.4.2. SK海力士投資東芝15%股權 南韓業界樂觀看待 [ 電子時報 范維君]

儘管SK海力士最終是以投資者身分,取得東芝半導體15%股權,但南韓業界多認為這項投資利多於弊。

SK海力士(SK Hynix)日前終於如願以美日韓聯盟成員身分與東芝(Toshiba)簽約,也為延宕許久的東芝半導體出售一案,暫時劃下句點。儘管SK海力士強調僅是投資者,但SK海力士與東芝在NAND Flash市場上,其實有許多複雜的競爭及利害,因此未來SK海力士NAND Flash事業發展動向,格外引起業界高度關注。

根據韓媒每日經濟的報導,2016年第2SK海力士NAND Flash市佔排名第五,東芝(Toshiba)排名第二僅次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如果SK海力士與東芝合作聯手,兩家業者市佔率可達26.7%,將對市佔率38.3%的三星構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南韓業界人士分析,SK海力士即將正式量產堆疊723D NAND,此次又順利成為東芝半導體的投資者,未來將有很好的機會,在NAND Flash市場上展開新局,尤其美日韓聯盟成員,不但有許多SK海力士的重要客戶,也有許多SK海力士想合作的對象。

儘管根據合約內容,SK海力士未來10年,不可取得東芝半導體15%以上含議決權的股權,也不能接觸任何業務機密,但是SK海力士透過此次投資,仍然有利於強化客戶合作關係,期望進一步站穩NAND Flash市場。

不少預測指出,到了2019年左右,NAND Flash有望超越DRAM在記憶體市場的地位,強化NAND Flash競爭力,就成為包含SK海力士在內的許多記憶體業者當務之急。

業界相關人士表示,SK海力士已量產堆疊483D NAND,稍早傳出即將量產堆疊723D NAND。目前SK海力士堆疊723D NAND,主要瞄準大陸與美國客戶,未來供應這些客戶的產品,將逐漸從48層轉換至72層。

根據IHS Markit的資料,2017年第2SK海力士全球NAND Flash市佔率,較前季的11.4%下滑至10.6%。同期,SK海力士DRAM市佔率26.8%,仍維持僅次於三星的亞軍地位,SK海力士與三星的3D NAND堆疊層數競爭,則有日趨白熱化之勢。

20174SK海力士宣布領先業界,完成堆疊723D NAND研發,儘管記憶體整體產能與技術,尚落後三星一大截,但南韓業界頗為看好SK海力士的後勢發展。SK海力士利川M14廠,即將量產堆疊723D NAND,預計2019年上半投產的清州M15廠,也會投入NAND Flash生產行列,SK海力士也計劃隨市況變化逐步擴大NAND Flash產能。

然而,SK海力士固態硬碟(SSD)製造技術明顯不足,透過加入美日韓聯盟,SK海力士有希望與其他成員擴大合作關係,並且從中彌補自身技術的不足。例如,美日韓聯盟成員之一的希捷(Seagate),恐怕就是SK海力士很想合作的對象。

此外,美日韓聯盟成員之一的蘋果(Apple)與戴爾(Dell),其實也是SK海力士主要客戶,透過美日韓聯盟的「關係」,SK海力士將與這些客戶進一步強化合作。SK海力士目前供應蘋果堆疊483D NAND2018年起很有可能改為供應堆疊723D NAND

另一方面,大陸這次明顯被拒於收購東芝半導體大門之外,這是因為有政府在背後撐腰的大陸半導體強勢崛起,已讓日本、美國產生高度戒心。SK海力士最終順利以美日韓成員身分投資東芝半導體,某種程度上牽制大陸半導體崛起,也可算是南韓額外的「收穫」。

[Home]


2017/10/03 2.4.3. 率先業界 華碩推商用主機板 穩定供貨3年 推廣期標準版免費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華碩(2357)搶吃中國十一商機,在京東商城品牌日強力促銷,其中主機板已穩居巨獅地位,也趁勝追擊發表商用主機板,搶吃商用DIY市場。全球副總裁許祐嘉表示,DIY市場中有50%客戶其實是企業商用,華碩率先針對專業市場開發商用主機板,期望以巨獅之姿搶攻更高市佔率。

京東商城合作

華碩宣示全球市佔率達45%,除美國、歐洲和日本等成熟市場,在紐澳、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市佔率都第一,X299主機板拿下亞太區70%以上銷量,Z270也有60%市佔率。

逢中國十一長假,華碩與京東商城合作推出102日品牌日促銷,逢千送百衝業績。華碩也宣示進軍商用市場,許祐嘉接受陸媒訪問表示,華碩主機板有能力在商用市場大展身手,主機板市佔率穩定超過40%,在高階市佔率更高達60%,在奠定巨獅地位後,華碩研究發現商用市場過去相對忽略,仍有空間可發揮。

許祐嘉表示,零售通路市場約50%主機板最終用戶其實是商業客戶,但過去華碩零售通路主機板多鎖定個人用戶,也沒有針對商用客戶開發專用主機板(Corporate Stable Motherboard),為此率先業界推商用主機板,期望建立新標準。

具備5大要素

許祐嘉表示,商業用主機板因客戶使用的場景差異很大,長期而言需要細緻研究各行業需求,再以技術解決問題,相對而言,商用客戶需求比消費者更多也更嚴苛,比方防止商業機密洩漏要封閉USB連接埠,要管理上百台主機,網咖門市在高溫高濕環境仍需要穩定運行。

許祐嘉指出,商用主機板將具備5要素,包括穩定貨源、高效管理、安全可靠、穩定防護、高訂製化,將承諾商用主機板穩定供貨1~3年,客戶要更長供貨期也可協商,而在統一管理及資料安全等需求上,提供遠程管理中心軟體(ASUS Control Center),內有功能完整的網路管理軟體,在商用主機板銷售推廣期客戶都能免費使用標準版。

隨電腦市場持續萎縮,IDC等市調機構預估商用比例持續拉高至65~66%以上,許祐嘉認為主機板市佔率提升仍大有可為。

[Home]


2017/10/03 2.5.1. 智慧工廠能自我控制與最佳化 大量客製化更合乎成本效益 [ 電子時報 陳明陽、張殷綺]

未來智慧工廠將能自我控制與最佳化,人類監測製程僅在有需要時介入。

工業4.0中的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概念,每一部機具設備的所有部件都可以與中央電腦(Host Computer)系統通訊,創造透通的生產環境,將讓大量客製化(Mass Customization)更簡單且合乎成本效益。

Plastics Technology報導,勇於創新的製造業者已開始善用工業4.0技術,以先進設備、標準化且透通的資訊與通訊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及加強製程可靠度。塑膠加工設備業者Arburg發表工業4.0應用,展示運用射出成型與積層製造,進行分散式的大量客製化,並可以對每個獨立部件進行端對端追蹤。

Arburg的整套系統能自主製造部件成品,由產品自我管理與控制製程,客製化產品的指示以離線(Offline)方式輸入,再透過NFC晶片傳送到生產設備,而指引產品在不同的處理地點進行各種作業的製造資訊,則由產品本身傳送溝通。此外並可視需求進一步整合品質檢驗設備及包裝系統等。

電腦整合製造(CIM)是邁向工業4.0基本的第一步。生產系統必須富彈性且易於管理,中央電腦系統會監控、紀錄品管所需的生產機具與相關週邊設備的參數與資料,直接從每個客製化產品收集製程與品質資料,並將所有資料集(Data Set)存檔。因此可確保部件可追蹤性(Part-specific Traceability),並在瑕疵部件被製造出前就能及時反應。

未來智慧工廠將能自我控制與最佳化,生產設備透過即時乙太網路(Real-time Ethernet)與中央電腦連線,在上線時便會立即被中央控制系統自動辨識。人類則監測製程,僅在有需要時介入生產機具運作,並以行動、分散的方式,透過平板或其他智慧裝置檢視與評估製造資料。

生產部門必須研究目前製程的狀況,找出並解決影響製程最佳化與產能利用率的問題,以確保合理的利潤。而生產效率要求與缺乏技術熟練人員,則促使系統朝向高度自動化發展,運用先進的通訊與連線技術,整合訂單資料、生產機具、機器人、模具、後勤週邊設備及中央電腦系統的網路連線,讓客製化大量部件大為簡化且合乎成本效益。

智慧工廠的長遠目標是運用易與周邊設備整合的智慧機器,進行製程參數分析與調整、集中化資料管理及提供廣泛的輔助與支援功能。高性能製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與生產間的IT網路連線,則是提升機器調整與控制、自動化及整體製程效率的關鍵,可讓製造廠收集、處理、分析及歸檔所有與工作、機器、設定、程序及品質相關的資料。

簡單、標準化的網路連線將促成更快速、有效率的資料交換。因此,生產設備與MES之間的雙向資料交換,必須建立國際一致的標準。

企業面對工業4.0 需強化人才投資

工業4.0需要具備適應性的工作人力,而非只有技術實力而已。

工業4.0是近年熱門討論話題,未來的工作型態勢必大不相同,有些工作會消失、或被新的工作取代。據Financial Review報導,各界對於未來的預測不盡相同,但生活的改變應該是漸進式,而非革命式。

OECD國家的自動化工作風險報告指出,在21OECD國家中,只有9%的工作可被自動化取代。

澳洲工業與技能委員會(Australian Industry and Skills Committee)主席John Pollaers認為,工業4.0需要有能力、而且具備適應性的工作人力,而非只有技術實力而已。解決問題、嚴謹思考以及溝通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

但年輕世代應該更慎重考慮職業教育訓練(VET),但前提是要有對的心態。企業可以進行投資,讓員工擁有穩健、可行的職業生涯。企業傾向於僱用立即能夠提供生產力的人,而不是投資於新興人才。職業教育是提升員工技能的有效途徑,這應該是投資,而不是成本。

根據2017Watermark Board多元指標,澳洲ASX董事中有20.5%具備工業或工程經驗,而不到5%具備技術背景。報告指出,雖然各個產業都希望通過技術實現轉型,但是技術專業人才在董事會的重要性卻被低估。

業界領袖應該多瞭解工業4.0,並與政府合作發展相關培訓。故步自封不會帶來成功或創新,也無助於未來競爭力。

[Home]


2017/10/03 2.6.1. 太陽能矽晶圓DW製程轉換恐後延 生產良率掌控度不足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鑽石切割大抵上已漸成主流,只是近期傳統部分產出良率難控,更換進度表可能小後延。

太陽能多晶矽晶圓切晶部分,從傳統切削(Slurry)轉至鑽石切割(DW),進度可能比預期稍緩,市場傳出,主要是老設備更改製程部分,DW切晶的生產良率控制情況可能不如預期順利,這使得DW片價格近期微漲,不過應不影響整體供貨,尤其10月訂單有些許遲疑。

2017年第2季多晶矽晶圓因應成本競爭力及從單晶端搶回訂單,積極將切晶製程從Slurry轉至DW,諸多大陸一線廠在第2季製程轉換率即達5成,計劃年底全面轉成DW。不過,近期市場傳出,更改後的設備,生產上良率表現不如預期,製程轉換的進度表恐怕會延後。

也因為DW製程良率掌控不如預期,再加上市場需求維持高檔水位,這使得9月底DW片的報價呈現些微的調升,太陽能業者指出,產出良率控制不如預期,將使成本下降幅度亦不如預期,價格妥協上相對有難度。

DW製程更改進度些微不如預期,生產良率改進預估很快可解決,不致於造成產能不足。由於製程從Slurry轉至DW後,產出效率增加。若以原有長晶產能投入DW切晶,產出矽晶圓片數增加2成以上,因為得以更精準、薄化;若長晶產能供應量無限,則DW產出為原本Slurry2~3倍晶片,因為切片效率、速度提升。而DW端的切片是單、多晶的晶棒、晶磚(Brick)均適用,此亦為市場認為多晶龍頭廠保利協鑫與單晶大廠中環間策略聯盟交集點之一。

由於DW產出量增加大,再加上目前Slurry設備的折舊仍未攤提完,所以,多數多晶矽晶圓廠傾向從現有Slurry設備進行製程修改,而非直接添購新的DW設備,即使新設備的切晶速度及良率相對佳。大陸媒體指出,近期DW製程用的鑽石切線即呈現供貨吃緊狀況。台灣在該耗材投入以國碩為主,目前其陸廠亦依計劃擴充產能中。

DW製程使得產出大幅提升,所以市場仍是比較擔心擴產有限的長晶端易供不應求。太陽能廠指出,不論長、切晶間的產能或產出距離拉得多遠,最關鍵仍是終端需求必須足夠。大陸太陽能廠指出,9月因應美國201宣判及大陸十一長假而拉貨,預估十一長假後仍應觀望市場走勢,雖然預估第4季整體與第3季不會差太多,但傳統淡季仍可能促使報價下滑,尤其愈接近年底。

另外,並非所有的Slurry舊設備機種都可以進行製程改造成DW,雖然台灣在Slurry生產成本過高,不過,大陸仍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再加上目前仍有些國家模組業者短期無法適應DW片生產出的電池,所以部分大陸多晶矽晶圓廠反而不急著更改製程,留部分Slurry產能供市場需求。這也是促使大多數台系多晶矽晶圓廠將其晶磚(Brick)運至大陸委外代工切片的主因。

只是從成本競爭力考量Slurry難敵DW片,市佔率將持續萎縮,DW成未來主流態勢已定。而台灣在DW切晶製程更動進度上也遠不如陸廠,然而,考量到Brick送至海外委外代工後運費、關稅考量,矽晶圓多數難回流台灣,所以,考量到供應鏈材料掌控度問題,台灣未來仍將進行DW更改。

大陸多晶矽晶圓長、切產能達全球8成以上,兩岸加總達9成以上。由於陸廠加速DW片問世,促使全球下游電池、模組端跟著被迫調整。目前兩岸電池廠積極投入對應的蝕刻製程調整,市場預估,進度較大陸一線廠慢的台灣電池廠在第4季對DW需求量約達總需求一半。

[Home]


2017/10/03 2.6.2. 杜拜研擬部署智慧路燈與太陽能道路 [ 電子時報 謝明珊、林昭儀]

杜拜勇於採納創新技術,來提高能源效率和提出替代能源方案。

Smart City World報導,杜拜電力及水力總署(Dewa)跟法國企業展開一系列的討論,預計共同成立研發中心,開發智慧路燈和太陽能道路。

Dewa代表團特地前往法國巴黎,跟法國Colas Group商談如何在路面安裝太陽能電池,同時也跟Ragni Group商討研發智慧路燈,此外也考慮共同在杜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太陽能電廠(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 Solar Park)成立研發中心。

Colas跟法國國家能源研究所(French National Energy Institute)共同開發的Wattway太陽能板,可安裝於路面製造潔淨能源,厚度只有幾毫米,可承受各種車輛的重量,未來可望讓電動車一邊運行一邊充電。

Dewa也跟Ragni Group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共同設計和安裝智慧路燈,整合多種創新功能來支援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該智慧路燈將於2018年第1季投入生產。

Dewa表示,杜拜勇於採納創新技術,來提高能源效率和提出替代能源方案,將帶動第四波再生能源的工業革命,這些創新計畫有助促進杜拜永續發展,也有助於全國推廣潔淨能源、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資源。

這是「杜拜計畫2021」的一部分,期許讓杜拜成為智慧、整合而連網的城市。至於「杜拜潔淨能源策略2050」預計在2020年把潔淨能源發電佔比提高至7%2030年增至25%2050年再增至75%,讓杜拜成為碳足跡最低的城市。

塔塔汽車獲得印度政府1萬輛電動車訂單

塔塔汽車贏得印度政府採購標案,將供應1萬輛電動汽車作為印度政府公務車。

印度新聞局發布聲明稿稱,印度塔塔汽車(Tata Motors)將在11月開始供應500輛電動車給印度政府所支持的能源效率服務公司,其他的9,500輛電動車將在第二階段交貨。

在這個政府標案中,除了塔塔汽車外,還有Nissan MotorMahindra & Mahindra Ltd.一起競標,是全球最大的單筆電動汽車招標案。該合約將以每輛含稅17,200美元的價格賣給印度政府1萬輛電動車,並有5年保固。

電動汽車將會在未來4~5年內完全取代印度聯邦政府與其轄下局處的汽柴油公務車。彭博(Bloomberg)稱印度公務車總計有50萬輛左右。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責成政府部會首長帶頭示範,以確保印度在2030年絕大多數的汽車將都是電動車,以達成減少石油進口以及降低空氣汙染的目標。

印度當地的汽車製造商,例如位於孟買的塔塔汽車以及新德里的Maruti Suzuki India Ltd.都正摩拳擦掌為規模高達300億美元的印度汽車市場供應電動汽車。

印度官方智庫Niti Aayog預測,零碳排放的電動車在2040年將佔有53.3%的印度汽車市佔率,但要製造電池與建置充電站會是頗艱鉅的挑戰。塔塔汽車旗下的車款有高端的捷豹跑車(Jaguar)和路華(Land Rover)以及面向中產階級的小型車Nano

[Home]


2017/10/03 2.6.3. 中國電動自行車傾銷? 歐盟喊查 [ 工商時報 吳孟翰]

近期中國多項出口產品屢遭國際貿易調查。昨(2)日又傳,有歐盟業者指控,中國出口的電動自行車有補貼與傾銷,歐盟或將在10月底決定對中國產品進行調查。

路透報導,歐洲自行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Bicyc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EBMA)已向歐盟執委會提出投訴,抗議中國廠商憑藉不公平的補貼,以極低的價格在歐元區的銷售期產品,造成傾銷。報導稱,歐盟執委會最晚將在10月底決定是否對此事開始調查。

此外,EBMA還準備對非法補貼提出投訴,要求對進口中國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這樣也許可以在最終決定徵收關稅時進行追溯。據EBMA數據,中國廠商在2016年向歐盟出口了超過43萬輛電動自行車,較前年成長40%,該協會並預計,這一數字將在2017年增至80萬輛左右。

該協會祕書長Moreno Fioravanti稱,歐洲人每年購買約2千萬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目前約占10%,該比例可能在未來5年內升至四分之一。

Fioravanti表示,歐洲企業曾經是電動自行車採用的踏板助力技術的先行者,去年即在此領域投資約10億歐元,但現在面臨著輸給中國的風險。他稱,中國廠商正從政府方面獲得補貼,該補貼影響了中國產品售價的30%、40%甚至50%。

自行車行業已經成為中歐貿易關係爆發點。歐盟去年12月指責中國堅持要把自行車納入免關稅綠色產品名單,導致一項全球綠色產品貿易協議成為泡影。歐盟從1993年開始就對進口自中國的傳統自行車徵收反傾銷關稅。本次調查有可能加劇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緊張,特別是還包括對中國政府提供補貼一事的調查。

據悉,歐盟近年頻頻以反傾銷、反補貼為由,對中國製產品祭出懲罰性措施。截至目前,歐盟已經針對中國的冷軋板鋼和不銹鋼進口產品採取過40多項懲罰性措施。另外,歐盟自2013年起即開始對中國製太陽能面板徵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