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4 全球產業資訊

 1展會

  1.1. 搶攻健康照護商機 飛利浦擺開陣勢  [電子時報]
  1.2. 宏碁next@acer 2017 427日紐約登場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樺漢目標價 上看453  [經濟日報]
   2.1.2. 微軟或將收購以色列雲端業者Cloudyn 藉此擴增雲端業務  [電子時報]
   2.1.3. 自駕發展競爭力評比 福特、通用為領先者  [電子時報]
   2.1.4. 搶攻銀髮族商機 豐田將推復健機器人租賃服務  [電子時報]
   2.1.5. 了解資料對企業的價值 培育相關人才為優先  [電子時報]
   2.1.6.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AI、深度學習狂潮來襲 台積電肩負延續摩爾定律使命  [電子時報]
   2.1.7. 中華電大平台 結盟做大IoT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 HP實驗室與元太攜手開發IonTouch列印  [電子時報]
   2.2.2. 眼球追蹤開創人機互動新典範 應用遍及VR、醫療、廣告領域  [電子時報]

   2.2.1Wearable

    2.2.1.1. AR眼鏡有影 蘋果概念股沾光  [經濟日報]
    2.2.1.2. VR顯示器高解析度需求 帶動光罩廠商投資  [電子時報]
    2.2.1.3. 宏碁MR頭盔 造價高毛利薄 硬體成本上看8683 微軟盼賣9078  [蘋果日報]
    2.2.1.4. Garmin兒童手環 引進台灣  [工商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i8進化 載板廠爆挖角戰  [經濟日報]
    2.2.2.2. 印度本土手機版圖保衛戰 鎖定大陸築高牆 然貿然實施反傾銷稅 恐連帶衝擊印度業者  [電子時報]
    2.2.2.3. 高通專打七吋 聯發科2017年地頭蛇威風恐減半  [電子時報]
    2.2.2.4. Android陣營打群架 利於品牌業者同翻揚  [電子時報]
    2.2.2.5. 三星著手開發可辨識指紋面板 目標搭載於下一代旗艦機  [電子時報]
    2.2.2.6. App Store大陸收入 全球居冠  [工商時報]
    2.2.2.7. 庫存太多 手機面板跌幅擴大  [工商時報]
    2.2.2.8. 大立光漲勢止不住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夏普TV重返澳洲 全球出貨衝2,000萬台  [經濟日報]
   2.3.2. WD優先交涉若破局 東芝半導體最糟恐將遭假處分  [電子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大陸市場成長動能消失 DIY產業今年恐大衰退  [電子時報]
   2.4.2. 被動元件搭上缺貨漲價潮 國巨、華新兩大集團領軍猛攻  [電子時報]
   2.4.3. 美光全球製造副總裁Wayne Allan專訪:美光全球布局火力全開 台、美、日、新加坡四地共構DRAM3D NAND產研整合  [電子時報]
   2.4.4. 聯想衝刺電競 亞太擬成立上百家電競專賣據點  [電子時報]

   2.5.1. 數據驅動工廠智能轉型 戰情中心讓管理者決策雲端  [電子時報]
   2.5.2. 新加坡持續推動工業4.0 維持製造業競爭力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台廠大軍爭食車用LED大餅 攻佔LED車頭燈傳捷報  [電子時報]
   2.6.2. Direct Wafer太陽能電池 將於日本裝機 預計今年夏季開始發電  [電子時報]
   2.6.3. BMW衝電動車 將在台設140充電站  [蘋果日報]
   2.6.4. 第一金創投 50億銀彈瞄準綠能  [工商時報]

 3其他

  3.1. 好文共享:夏普重生 鴻海大展台式管理魔法  [經濟日報]

[Home]


2017/04/24 1.1. 搶攻健康照護商機 飛利浦擺開陣勢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Royal Philips of the Netherlands)在數位健康發展上一直走在前面,為尋求新的成長動力,持續邁開擴充產品線的腳步,目前已涉足眾多領域,包括:口腔保健、睡眠、心臟健康等多項個人健康照護領域。

歐洲最大消費性電子展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BerlinIFA)的主辦單位gfuMesse Berlin,在420日至423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2017IFA全球記者會(IFA 2017 Global Press Conference)。在21日期間舉辦一系列論壇活動,由荷蘭皇家飛利浦整合數位平台(Connected Digital Platforms and Propositions)資深副總裁Liat Ben-Zur、荷蘭皇家飛利浦個人健康生活事業群(Philips Personal Health DACH)市場總監(Sector Market Leader)Bernd Laudahn擔任主講者,聚焦個人健康照護發表演說。

Liat Ben-Zur表示,伴隨數位化、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全球化等趨勢持續改變產業,我們相信我們可以讓健康照護變得不一樣。

Bernd Laudahn指出,飛利浦以其健康數位平台,結合各種終端裝置,包括:手表、穿戴式裝置、體溫測試儀器、空氣清淨器等,為了健康的未來,讓健康從現在開始。

隨著數位科技的演進,不論高科技業者甚或傳統製造業者而言,都不可免俗地面臨全球化的變局,各大產業業者透過數據分析準確回應市場需求,因而在社群、媒體、娛樂等領域創造巨大的成功,也為各大產業業者帶來新的成長希望,對於終端消費者而言,數位科技的發展也讓消費者開始思考,數位化浪潮將如何改善最為重要的健康照護管理議題。

緣於此故,相關產業鏈業者都不約而同聚焦相關智慧解決方案、終端產品等,長期致力於健康科技領域的飛利浦,也憑藉自身過去所長來切入,以其健康科技的專業知識基礎,融合其對消費者的洞察,積極鋪陳旗下產品線,透過串連個人用品、居家裝置、數位內容、雲端平台等,打造完整的健康管理生態鏈。

飛利浦(Philips)長期致力於健康科技領域,在健康照護領域上,有著來自消費者端與專業醫療人員的獨特洞察,並透過有意義的創新,提出健康生活、預防、診斷、治療、居家照護5個階段的健康全程關護概念,過去消費者在自我健康管理上扮演被告知的角色,飛利浦意圖將消費者翻轉成積極主動的參與者,進而提升消費者對於自身健康狀態的了解。

回顧以往,從2016年在柏林消費性電子展發表的產品線來觀察,已進一步揭示飛利浦的發展藍圖,彰顯飛利浦想要透過產品擴大差異化空間,力闢市場覆蓋面的企圖心,以及加大對用戶的耕耘力度,期望透過數位平台協助用戶交換健康資訊、取得專業建議的發展策略。

口腔保健個人健康照護方面,飛利浦認為口腔健康是消費者得以健康生活的根基,飛利浦推出內建智慧感測器的Sonicare FlexCare Platinum Connected toothbrush,透過藍牙技術與App連動,消費者可藉由3D口腔圖、客製化的指示與即時回饋,改善清潔方式。

同時,App也透過Philips HealthSuite平台與牙醫分享訊息,這樣一來專家們即可針對需特別注意的地方,即時給予意見。睡眠個人健康照護方面,伴隨睡眠障礙成為文明病後,飛利浦也積極整合居家照護裝置,讓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Obstructive Sleep Apnea)一夜好眠。

由於飛利浦長期深耕睡眠照護領域,近來積極推動醫療裝置及訊息型解決方案(Informatics Solutions),藉此改善病患的睡眠品質,The Dream Family即是整合居家照護裝置DreamWear maskDreamStation 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以及相關軟體DreamMapper patient engagement App的應用,提供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效的綜合型醫療服務,同時進一步讓患者與治療團隊間有更緊密的聯繫與溝通,提升患者對於療程的參與程度。

心臟個人健康照護領域方面,飛利浦強打Philips heart health programPhilips heart health program是一個全新並以行動App為基礎的計畫,專注於降低人們因生活型態導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計畫以使用者的基本健康狀況及用藥限制為基礎,制定專屬的個人化健康計畫,不單專注於營養、睡眠、壓力等單一面向的改善,更著重於各種健康因素的交互影響。

舉例來說,透過醫用級物聯健康設備生態系統臨床驗證的測量,像是飛利浦健康手表,幫助使用者控管日常生活,以心理學為基礎設計出來的指引,讓使用者更有動力並致力於他們促進心臟健康的旅程。

為了幫助新手父母給予孩子優在起跑點的照護,Philips uGrow parenting平台透過像是Philips smart baby monitor and smart thermometer等物聯產品收集資訊,結合進食及睡眠等相關訊息,為父母提供專屬反饋,並對於可能發生的情況給予建議以確保孩子的發展於正軌上。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成長需求,Philips uGrow parenting platform提供給寶寶以及父母高度個人化的支援環境,此平台同樣與Philips HealthSuite平台串聯,將資訊傳遞給家庭醫生以及兒科醫生,根據這些訊息建議父母如何採取行動。

飛利浦是跨足多元科技領域的企業,致力於在醫療保健、優質生活和照明領域,透過有意義的創新提升人們生活,為心臟科、急症、家庭醫療照護、節能照明解決方案和新式照明解決方案領域的一線業者,在男士刮鬍修容和口腔保健方面也位居產業領導地位。

飛利浦總部位於荷蘭,憑藉先進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刻的消費者洞察,不斷推出整合的創新解決方案,自然能夠在相關產業鏈業者中掌握相對優勢,該公司目前在診斷影像、圖像引導治療、病人監護、健康資訊化以及消費者健康和家庭護理領域處於領導地位。

回顧2016年營運成績,飛利浦2016年健康科技業務的銷售額達174億歐元,在全球擁有大約71,000名員工,銷售和服務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

透過持續洞察大眾需求,進而推出貼近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追求創新科技一直是飛利浦的理念,當前飛利浦將自己定位成一間健康科技公司,致力於在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的預防、到診斷、治療和家庭護理的整個健康關護全程,提高人們的健康水準,並改善醫療效果。

物聯網市場正在起飛,飛利浦也看好物聯網商機前景,通吃醫療保健、LED照明、空氣清淨機、美容保養、咖啡機、掃地機器人、吸塵器、牙間護理牙刷、智慧萬用鍋等市場大餅,積極搶攻商機。


飛利浦以全方位的消費性產品組合,藉由雲端平台,打造出串連終端裝置、App軟體以及數位工具的健康生態鏈,進而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照護。

[Home]


2017/04/24 1.2. 宏碁next@acer 2017 427日紐約登場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宏碁春季新品發表會「next@acer 2017」,預計將在台北時間27日的晚上十一點,於美國紐約舉行,並舉辦全球同步連線。從宏碁除了在全球官方FacebookTwitter上陸續貼出得新品相關情境圖來看,預期除了PC有新品推出外,在智慧行動裝置、穿戴裝置,都將端出新一代產品。

宏碁今年的春季新品發表會改選在合作夥伴IMAX與美國影城AMC在洛伊斯林肯廣場共同打造的劇場,發表會現場的同步線上直播並首次提供360度環景實況畫面,可供VR頭戴式裝置觀看轉播。該劇場才在去年10月的紐約電影節時,全球首播台灣知名導演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因此,外界猜測宏碁可能將與IMAX宣布在VR產業生態圈的更進一步合作外,也預期宏碁電競次品牌Predator繼去年度推出訂價高達近30萬元的超高階頂配曲面螢幕電競筆電21 X後,還有新一代新品。

另外,宏碁的官方預告,也暗示會有電競PC、桌上型曲面顯示器、2-in-1、輕薄型筆電及Chromebook等新品推出。在行動裝置部分,宏碁此次也將端出大尺寸的智慧型手機新品,至於先前攜手聯發科為今年的世大運設計打造的宏碁首款智慧型手錶Acer Leap Ware,最新的消費者版本也在發表會新品之列。

VR部分,市場猜測,宏碁先前於2017 CES展上推出與微軟合作的MR混合實境頭戴型顯示器開發者版本,已自今年3月起小量出貨,此回的新品發表會上,則可望看到配合Win 10最新創作者更新(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版本、可提供MR內容應用創作及體驗的消費者及商用市場版本問世。

[Home]


2017/04/24 2.1.1. 樺漢目標價 上看453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台股遭遇修正之際,部分個股跌深反彈逆勢突圍,麥格理證券初次將工業電腦股王樺漢(6414)納入研究範圍,就給予「優於大盤」投資評等,且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高達453元,再替台股跌深反彈族群增添柴火氣勢。

樺漢營收在過去六年中,每年都至少成長三成以上,展現營運爆發力與續航力,考量併購Kontron的綜效即將顯現,母集團鴻海積極切入工業4.0帶來業績加持,外資評估,樺漢下半年營收年增就會再次加速,明年獲利大增57%、每股可賺逾二個股本,2019年再年增24%,每股純益上看25元以上。

麥格理證券堪稱本波台股跌深反彈重要推手,日前才初評精測、給予正面展望,即幫助精測暫時擺脫再度跌破千元危機;此次再趁樺漢大跌過後納入研究範圍,能否複製「甜美經驗」,法人圈密切關注。

外資圈人士分析,外資或大型本土研究機構要將一家公司納入研究範圍,前置準備期其實相當長,麥格理證券接連發出台股二大次族群領頭羊的初評報告,且給予正面看法,不但代表對這些企業後市看好,似乎更透露出「先前股價有點貴」,等到回檔才是布局好時機的意味。

麥格理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Jeffrey Ohlweiler指出,樺漢股價2月中以來大跌近四成,主要是反映市場對併購影響毛利、今年營運成長較緩的疑慮,卻忽略併購綜效將替營運帶來加分效果,明年獲利能力將大幅跳增,跌深就是最好買點。

[Home]


2017/04/24 2.1.2. 微軟或將收購以色列雲端業者Cloudyn 藉此擴增雲端業務 [ 電子時報 張哲嘉]

以色列媒體指出微軟或將收購專於監控雲端運算的以色列業者Cloudyn

近年來,大型雲端平台業者透過購併小型雲端企業以擴增內部運作效能的作法已漸成風向,421日,以色列媒體Calcalist傳出微軟(Microsoft)或將以5,000~7,000萬美元的金額,收購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Tel Aviv)的小型雲端企業Cloudyn

Crunchbase 指出,Cloudyn曾於2011年向Carmel Ventures、印度外包軟體公司Infosys、俄羅斯Titanium等業者募得2,050萬美元資金(Calcalist表示其募得金額為2,250萬美元),而據Calcalist表示,微軟所投資的金額乃為Cloudyn 2011年募資金額的2~3倍,同時也是Cloudyn 1年營收的數十倍以上。

Cloudyn隨當年募資完畢後,便於2012年創建公司,以軟體即服務(SaaS)平台提供了分析和優化工具,幫助用戶監控雲端運算成本;Cloudyn的工具旨在改進雲端運算的性能與效率

而據TechCruch詢問微軟與Cloudyn時,雙雙皆對此不予置評。不過TechCruch同時也獲得消息指出,雙方公司至今尚未簽署任何條款,故此傳聞仍有轉變的可能性,更甚無疾而終。

然若微軟此舉屬實,在現今網路費用日趨便宜,且速度增進的時代下,對於用戶而言,儲存空間逐漸成為最大關注點;故此,微軟或也將有意使其雲端平台Azure成為全球最大市佔率業者,同時擴充更多空間予以用戶存納。

過去幾年,微軟已在雲端運算領域實施了一系列戰略投資,最近一筆交易是收購了軟體容器提供商Deis的幕後團隊。網路安全也是微軟雲投資策略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自動化是微軟收購Cloudyn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Cloudyn提供了一個平台,通過自動監控和識別低效環節來節省人力,這似乎非常符合微軟的整體雲策略。

而另一值得注意的是,Cloudyn20173月也與微軟成為合作夥伴。微軟透過Cloudyn替自家公司整合用戶與Azure間的監控服務。

[Home]


2017/04/24 2.1.3. 自駕發展競爭力評比 福特、通用為領先者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通用買下Cruise Automation,凸顯進軍自駕車技術的企圖心。

Navigant Research日前公布關於各車廠及科技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競爭力報告,報告指出,福特汽車(Ford Motor)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在開發自駕車技術上擁有領先地位。

ReadWrite報導,研究人員利用10種標準來評估18家正投入自駕技術的公司,評估標準包括策略、生產、配銷、技術力、執行等等。

在排行中,領先群除了福特與通用之外,其餘的領先者還包括雷諾-日產(Renault-Nissan)與戴姆勒(Daimler)。汎德汽車(BMW)、福斯汽車(Volkswagen)TeslaWaymo與富豪汽車(Volvo)則被列為有競爭力者。

在所有排行中,Waymo排名第七位,本田汽車(Honda Motor)、百度、nuTonomyUber則被列為挑戰者類別。

評論指出,由於Navigant Research是將整體部署能力納入統計,因此排名並非反應各家公司自駕技術的精密程度。

通用與福特過去已投資數十億美元提升自家自駕技術,例如通用以6.6億美元買下Cruise Automation,並投資Lyft 5億美元,福特則耗資10億美元收購Argo AI新創公司,上述兩家美國車廠被評為擁有經驗與擴充力優勢,而這兩者正是Tesla在評比中落後的領域。

至於排行第三的雷諾-日產過去半年雖曾做出多項聲明,希望吸引投資人注意,不過,該公司並未大舉投資自駕新創公司,反而投入打造自家系統。

評論指出,這項報告可望促使密西根州更深入投資自駕技術。當地已針對自駕車測試打造廣達331英畝(134公頃)的模擬市鎮。

[Home]


2017/04/24 2.1.4. 搶攻銀髮族商機 豐田將推復健機器人租賃服務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有鑑於人口逐漸高齡化,對復健機器人的需求,有朝一日可能超越汽車,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便看準商機準備推出復健機器人租賃服務,搶攻不斷擴大的銀髮族市場。

根據PC Magazine報導,日本人口高齡化、出生率低落,汽車市場恐怕會日益萎縮,人口組成快速變遷已是全球共同面對的課題。當人類壽命越來越長,生活上難免無法照顧自己,豐田為此提早做準備,開發輔助老人生活的機器人,以掌握長照商機。

豐田於是把腦筋動到復健機器人身上,畢竟老年人受傷復原比較慢,若不幸不良於行,肯定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負擔,對社會照護系統造成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豐田決定推出復健機器人租賃服務。近日豐田展示行走輔助機器人Welwalk WW-1000,幫助下肢癱瘓的病患再次走路,雖然這種症狀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下肢殘疾通常是中風常見的併發症。

Welwalk WW-1000包含機器身和機器腿兩個部分,主要會設置於復健中心。機器身內有監控器和走步機,機器腿可協助病患彎曲膝蓋和伸展雙腿。初次租賃費用為9,200美元,之後月租費為3,200美元,所費不貲,但醫療機構租用後,每年預估可協助數百位病患。

未來Welwalk機器腳可能進一步改良,縮小體積,方便老年人隨時隨地穿戴,前景可期。


豐田發表行走輔助系統Welwalk WW-1000

[Home]


2017/04/24 2.1.5. 了解資料對企業的價值 培育相關人才為優先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隨著科技時代各種裝置產生的資料量大增,資料科學已成為顯學,資料科學家更是炙手可熱。資料科學整合電腦科學、建模、統計學、分析和數學等學科,以自動化方法分析大量資料並了解其意義。資料科學家則負責收集、管理及分析資料,以協助企業做出決策。

根據Bizcommunity報導,短期內包括智慧手機、智慧家庭、連網車、智慧工廠和智慧城市,一切都將變得智慧化。大多數人雖明白特定資訊的用處及可從中獲得的見解,卻缺乏資料分析技術,亦無能快速執行大量運算的電腦來採取行動。

更常見的是,缺乏分析能力告訴電腦要做些什麼,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具備各大資料庫平台相關經驗,分析、量化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資料科學專家。這些專家能基於量化、資料驅動趨勢來指導行動,協助企業做出更好決策,也能讓員工採用最佳做法,專注於重要問題,為企業帶來極大價值。

問題在於,具編碼、統計、機器學習、資料庫管理、可視化技術和特定產業知識的資料科學家有如鳳毛麟角。原因在於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太少,企業因此很難找到能解決複雜問題、具批判性思考、判斷力和決策能力,且受適當培訓能滿足企業需求的畢業生。

報導認為,大學生可透過選修運算思維及資料科學等課程,獲得良好就業機會。各大組織也需著手解決資料科學人才短缺的問題。例如,在南非以找到失竊車輛聞名的Tracker正在利用每天收集的4,000萬筆封包資料。

Tracker表示,該公司的合作夥伴每天都會使用其即時交通動態和交通事故資訊,讓客戶享有最方便而安全的旅程。在過去兩年中,該公司還發布客戶剖繪、道路異常檢測及路況相關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為培養資料科學家,該公司在2017年推出資料科學實習計畫,從150名申請者中選出4名大學生接觸現實世界的情景,並協助Tracker Business Intelligence的機器學習和研究專案。還贊助南非Sol Plaatjie大學的5名資料科學系學生。

[Home]


2017/04/24 2.1.6.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AI、深度學習狂潮來襲 台積電肩負延續摩爾定律使命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半導體應用不斷地進化和拓展,為產業上下游打開新市場、新應用,我們更會驅動摩爾定律繼續前進,去支持所有產業出現的新應用,並且和各個領域進行策略合作,以期能發揮創新因子,彼此同心同力的成長茁壯。

台積電對於延續半導體產業的摩爾定律持續前進,是非常樂觀的。我們在四大應用領域上,已經看到了高度成長,包括行動運算、車用電子、物聯網(IoT)、高效運算(HPC)

第一個是行動運算領域,我們相信在未來幾年中,行動運算仍是驅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重要驅動力,尤其是使用者的新體驗包括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情境感知(context-aware)、人工智慧(AI)介面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技術,上述這些新創新領域,都脫不了摩爾定律的運行和持續演進,同時也需要進強大的行動運算技術來支援。

另外兩個成長平台分別是車用電子和物聯網。未來的智慧汽車需要大量的感測器和RF元件來蒐集和交換訊息,以及高效的微處理器(MCU)來分析資訊,且每台汽車基於安全考量需要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未來甚至成無人駕駛汽車;此外,物聯網需求在工業領域已經見到快速成長,然這都只是剛開始而已,未來前景無限。

最後一個是高效運算。行動運算、汽車、物聯網蒐集非常多的資訊,利用人工智慧的技術,把資訊轉化為有洞見、具預測性和準確性的決定,這些結果的實現都非常需要大量的高效運算技術,不只是在資料中心、雲端,也包括數十億個終端產品上,利用半導體技術去分析在各個層面的資訊,再進行蒐集、過濾和分析。

尤其,近期熱門的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應用,將會需要更強大的運算效能,所以我們在驅動摩爾定律不斷前進的同時,也持續創造更多價值,不單只是實現更複雜和巨量的運算,還包括降低功耗,這些都是為了實現無所不在的運算(ubiquitous computing),由此可看,半導體產業和技術的發展,還有非常多面向可以努力和不斷的前進。

上述的四大平台行動運算、車用電子、物聯網、高效運算提供我們巨大的機會。台積電會積極掌握這股巨大的成長力道,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單是看2017年,台積電就決定投下1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來驅動科技產業革命,在我們能力範圍之內,一直去延續摩爾定律的壽命。

台積電最新的10奈米製程技術世代已經進入量產,有3,000個研發人員投入此技術開發,下半年更是火力全開地進入量產;在7奈米製程世代上,我們在技術競賽上絕對是處於領先地位,預計7奈米製程將在2018年進入量產。

同時,我們規劃在第二代的7奈米製程世代(7奈米PLUS製程)導入極紫外光(EUV)技術,客戶轉進7奈米PLUS製程只要小小的設計更動,就可以讓整個效能提高,且簡易化製程、增加容量密度並降低成本,進一步彰顯產品競爭力。

同時,台積電也開始進入5奈米製程的研發,計劃2019年第1季進入風險試產(risk-production);進入3奈米製程技術世代上,我們有數以百計的研發人員開始3奈米製程發展計畫。

整體來看,在驅動這些7奈米、5奈米、3奈米製程量產的過程,縱使仍有著強大的挑戰,但台積電的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前景是十分的樂觀,絕大部分樂觀的因素是來自於我們與供應商合作夥伴之間存在的強大夥伴關係。

我們與供應商未來會在兩方面上,維持更為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第一是在合作研發的層面;第二是綠能製造的願景。

台積電提出大聯盟(Grand Alliance)計畫,是半導體產業最完整的的生態系統,也驅動著產品不斷地創新。

與供應商合作開發方面,我們希望從初期的設計和開發階段,可以從一開始就找出最適合的機台設備,可以降低彼此的風險和成本。

舉例而言,很多設備商提供給我們初始機台,部分機台的原型和半導體設備商在實驗室的產品效能是同步的,在合作的過程中,供應商可以獲得台積電的測試結果,在第一時間即時地改善機台設備的效能,也可以把這樣的策略聯盟合作,看成是設備商讓產品提前問世,且符合台積電非常積極的製程技術演進藍圖。

台積電與供應商之間深度且早期的聯盟,是由我們的研發人員和供應商團隊針對先進製程技術進行早期的研究,以各自的專業,解決先進製程在技術上的挑戰,讓摩爾定律和製程微縮繼續下去。

未來技術的挑戰,包括晶片整合更多功能在同一個解決方案,我們不只是要雙向聯盟,更要拓展至三方聯盟,意即台積電與半導體設備廠、半導體材料商能在技術研發的初期就開始進行緊密合作。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綠色供應鏈已經是全球化的趨勢,現今的消費者不只是期待產品的效能更好、更低的價格,更希望時間能維持地球的環境。台積電的半導體晶圓廠產能隨著消費者的需求成長,而不斷擴充,我們會謹守綠色供應鏈的原則。

台積電已經是台灣最大的綠色電力認購者,同時,2016年公司位於台灣的廠區總計節省9,100萬度用電,相當於4.8萬公噸的碳排放量,也等於是123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為公司節省約新台幣2.3億元的用電成本。

(本文由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口述,劉德音:台積電共同執行長,畢業於建國中學、台大電機系,並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學位;1983~1987年於英特爾擔任製程整合經理,負責微處理器製程技術開發;1987~1993年曾在美國AT&T貝爾實驗室工作,擔任高速電子研究實驗室研究經理;也曾於1999~2000年擔任世大積體電路總經理;在台積電期間,2000~2006年擔任晶圓廠及營運組織歷任多項要職,1993~2009年擔任先進技術事業資深副總,2009~2012年擔任營運資深副總。記者連于慧整理)

[Home]


2017/04/24 2.1.7. 中華電大平台 結盟做大IoT [ 工商時報 林淑惠]

響應政府發展數位經濟政策,中華電信昨(23)日宣布,將由電信研究院自主研發成立開放性物聯網(IoT)大平台,除了結合資安、大數據、雲端、人工智慧(AI)與擴增實境(AR)五大服務功能,也將擴大與物聯網產業界合作。

中華電信表示,物聯網「大平台」未來將扮演茁壯國內物聯網產業生態的領頭羊角色,進而帶領國內相關物聯網廠商共同進軍國際市場。據了解,中華電信在物聯網領域,除積極提案參與政府亞洲矽谷計畫外,也已經和許多大型企業以及中小型創新服務業者洽談合作中。

至於物聯網的產業合作,除了共同發展智慧建築/家庭、智慧交通、智慧能源與智慧城市四大重點領域外,中華電信未來也將在智慧製造、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金融與智慧農業等各領域,透過大平台廣泛與策略夥伴共同合作。

中華電董事長鄭優強調,發展物聯網不但是對的方向,時機上更是刻不容緩,而中華電近年來積極發展資通訊(ICT)服務,物聯網是未來重要產業趨勢,中華電信在相關技術方面雖已經擁有相當的基礎。不過,他也強調,對於各種創新服務的發展,中華電信必須採取更為開放的做法和產業界合作,才能共同成功迎向這一波浪潮,也因此,決定成立IoT大平台,廣納各領域的策略合作夥伴,一起把物聯網大餅做大。

[Home]


2017/04/24 2.2.1. HP實驗室與元太攜手開發IonTouch列印 [ 電子時報 郭靜蓉]

元太與惠普實驗室合作,開發新的列印技術。

近期,惠普(HP)實驗室發表了一種新的可寫式、無耗能的顯示技術,這種稱之為IonTouch的列印技術可以不耗費油墨就將內容列印到一張信用卡大小的顯示卡片上,而幕後與惠普實驗室合作的就是台灣的電子紙大廠元太科技,預期未來該技術若是商轉化之後,將會對不少產業產生衝擊。

無論是門票、入場券、禮券、二維條碼等這些小型印刷卡片的列印,通常會消耗大量的紙張與油墨,而且也不環保,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惠普實驗室投入時間進行開發,近期對外發表IonTouch列印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由2個部分所組成,包括IonTouch成像器和Ion Touch顯示卡片,其中,IonTouch成像器是唯一可對IonTouch顯示卡片進行內容列印的設備。惠普實驗室與元太合作,在2.5吋的顯示卡片中鑲嵌電子紙薄膜,作為可重複讀寫列印的載具。

IonTouch技術主要是驅動電子紙薄膜內黑色或白色的墨水粒子,藉以進行文字或圖片的顯示功能,因此無須油墨,但卻同樣具備了油墨的永久性,此外,也因為搭載了電子紙,因此列印好的卡片內容無須電量就可顯示訊息。

IonTouch成像器可對IonTouch顯示卡片進行反覆擦寫,避免紙張列印的浪費,而IonTouch技術配合電子紙薄膜,已驗證出可重複列印超過10,000次,和動態矩陣式(active matrix)的電子紙比較,列印技術的成本低很多,而且只需要電子紙薄膜,不需要TFTICFPC等零配件即可運作。

目前的IonTouch技術提供了300x300 dpi的黑白解析度、16灰階、2.5吋的可寫區域,該尺寸足以同時顯示照片、QR Code或是相關的文字內容訊息。

惠普實驗室同時也透露,該技術所擁有的卡片製造成本亦相當低廉,其表示,同樣尺寸的電子螢幕卡片製造成本可能超過50美元,但預計惠普IonTouch卡片的製造成本將僅有幾美元。

惠普實驗室並未揭露IonTouch列印技術上市的時間,不過該技術確實是由惠普與元太共同開發,而該技術所有的電子紙薄膜全都由元太提供。由於該技術具有可重複列印使用、不會耗費紙張與油墨的特性,預期在商轉化後,將會影響許多產業類別,包括金融、醫療保健、保全、零售和運輸業等,除了信用卡外,包括識別證、飯店房卡、醫療卡、可更新餘額的交通票卡甚至是貨架標籤等,都是其可能應用的範疇。

元太近年來持續轉型,積極與策略合作夥伴結盟,拓展電子紙新市場與新應用,共同建構電子紙應用生態系統,並積極開發智慧標籤、電子紙筆記本、電子紙看板與建築材料等新市場。

元太這樣的策略作法,雖然讓研發與行銷費用持續增加,但獲利卻也跟著好轉,2016年元太不僅本業轉虧為盈,全年每股盈餘更達新台幣1.69元,是近5年來的最佳營運表現。

至於毛利率方面,也因為產品組合優化、輕資產與營運效率改善,而有逐年好轉的走勢,2014~2016年元太的毛利率分別是22.59%31.18%36.56%,市場預估元太2017年將有力拚毛利率40%的實力。

[Home]


2017/04/24 2.2.2. 眼球追蹤開創人機互動新典範 應用遍及VR、醫療、廣告領域 [ 電子時報 陳明陽]

眼球追蹤應用前景大好,可望成第二代虛擬實境(VR)頭盔的內建功能,讓玩家與遊戲環境互動更真實自然,可協助診斷甚至治療神經疾病,能為殘障病患提供與環境互動的新方式。未來衡量廣告可見度將以注目數據(Attention Metric)為基礎,為使用者體驗及神經行銷(Neuromarketing)開創新頁及龐大市場,電腦使用將更直覺,有助提高生產力。

根據TechCrunch報導,視覺是人類最常用到的感官,眼球追蹤即是以數位方式追蹤、測量並回應人類眼球移動。性價比更高的硬體(NVIDIA新的GPU產品可加速影像辨認)、新的開源軟體平台,以及演算法模型訓練資料的便捷取得(如透過Amazon Mechanical Turk群眾外包市集),均加速眼球追蹤技術進展,縮短研究者及開發者的試驗及實現週期。

眼球追蹤裝置領導廠商Tobii Tech指出,眼球追蹤感測器讓一個裝置可隨時偵測,得知使用者感興趣的是什麼,其次則是提供使用者與內容互動的額外管道,增加了使用者與裝置間的交流頻寬。此外,眼球追蹤開創了使用者與裝置互動方式的新典範,有機會成為新一代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桌上型電腦螢幕的標準功能。2016年開始,許多大公司紛紛購併眼球追蹤新創,而支援眼球追蹤的裝置及軟體也陸續上市。

眼球追蹤技術陸續被運用於許多不同的範疇。在VR方面,VR頭盔以提供絕佳的沉浸式體驗為目標,若具備眼球追蹤功能,可避免渲染出變形失真的VR圖像,因此廣獲VR頭戴式顯示器廠商投資,咸認是第二代VR頭盔的關鍵技術。而獲得OculusGoogleNVIDIA等廠商支持的開放標準Khronos VR API也將包含眼球追蹤。

Kickstarter募資的VR頭盔Fove首先內建眼球追蹤;而眼球追蹤技術領導廠商SMI則將為獨立VR頭戴式裝置及以智慧型手機為顯示螢幕的VR頭盔新增眼球追蹤功能;GoogleFacebook則在前陣子分別購併眼球追蹤新創EyefluenceThe Eye Tribe

中央窩(Fovea)位於視網膜中央,視覺最清晰,能辨識影像重要細節。注視點渲染(Foveated Rendering)技術僅充分渲染落在注視點的影像,減少處理30~70%畫素,節省可觀運算量,提供更高畫面更新率,4K頭盔可達高品質影像輸出。而準確的注視點渲染,眼球追蹤技術便是關鍵。

在電腦遊戲方面,眼球追蹤讓凝視感知(Gaze Aware)物體得以實現,遊戲中的物體或角色將能回應玩家的凝視並採取適當反應,玩家與遊戲環境互動更真實自然,對原需深度依賴滑鼠及控制器操控的遊戲意義重大。Tobii Tech提供附加眼球追蹤裝置及內建眼球追蹤的筆記型電腦,並與遊戲公司合作推出《Rise of the Tomb Raider》、《Deus Ex》及《Watch Dogs 2》等熱門遊戲結合眼球追蹤的加強版。

此外,使用者介面(UI)互動設計師須在視覺藝術家創建的美麗遊戲環境部署UI元件,難免破壞遊戲體驗,凝視感知將有助於設計簡潔且不突兀的UI,可隱藏或以透明方式呈現UI元件,當玩家直接凝視時才讓UI元件明顯可見,如此便能避免破壞沉浸的感覺。

在便利性方面,價格合理的消費者等級眼球追蹤裝置陸續上市,將為肢體障礙病患帶來突破,例如具備眼球追蹤功能的凝視(Gaze)鍵盤及控制面板,可提供患有腦性麻痺及脊髓損傷的人與環境互動及控制環境的新方式,這是持續發展中的一大市場。

在醫療方面,運用眼球追蹤技術協助診斷甚至治療神經疾病,極受矚目。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一篇論文指出,運用眼球追蹤技術追蹤、分析眼球移動,有望成為自閉症早期診斷的客觀方法。

生物辨識研究公司iMotions,目前正協助研究者經由眼球追蹤獲取相關數據,以便深入了解及評估自閉症或威廉氏症候群(Williams Syndrome)病患的狀況。而專精眼球追蹤技術應用的公司RightEye,則協助醫生為一般腦震盪、失智症及閱讀障礙等疾病,進行測試及尋找症狀,並協助治療自閉症兒童。

在廣告方面,廣告攔截及流量機器人盛行,曝光次數及點擊次數已無法精確反映廣告成效,未來可見度指標,將奠基於注目數據。此外,市場研究公司作閱聽眾收視調查時,已開始嘗試直接衡量生物指標,若每部電腦及行動裝置均內建眼球追蹤功能,線上廣告客戶將能精確統計廣告出現在網頁時的實際瀏覽次數。

數位廣告公司Impax Media認為,注目數據如凝視點(Gaze Point)、持續時間、年齡及性別,可協助廣告客戶及業者評估閱聽眾對於不同訊息的關注程度,並與銷售點、時機及人口統計資料建立關聯性。Impax Media運用眼球追蹤及其他電腦視覺技術於專屬的店內廣告螢幕收集注目數據,對於亟思把經費花在刀口的媒體採購及處理庫存、員工輪班等問題的商店管理很有幫助。

在市場研究方面,市場研究實驗室TSW認為,設計及評估產品時,市場研究一向僅徵詢使用者意見,但以全通路(Omnichannel)的完整顧客歷程及關鍵接觸點(Touchpoint)評估顧客反應及期望更加重要。TSW運用眼球追蹤及其他穿戴式裝置,收集使用者與各種產品及服務互動時,眼、腦反應的客觀資料,讓研究者辨識可用性問題及挫折點(Frustration Point),以洞悉顧客滿意度及參與度,為使用者體驗及神經行銷調查開啟新的可能性及巨大的市場。

iMotions表示,2016年的最大進展便是物件偵測追蹤技術,可從一個場景中勾勒出特定的視覺特徵,行動眼球追蹤器可記錄配戴者對特定視覺特徵關注的狀況,例如外出時注視街道地圖多久?經過廣告時是否有察覺?再進行後續分析,這對理解消費者將有極大助益。

[Home]


2017/04/24 2.2.1.1. AR眼鏡有影 蘋果概念股沾光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蘋果內部正如火如荼的研發AR(擴增實境)眼鏡,業內人士認為,以蘋果研發時程推算,AR眼鏡原型機最快將於2018年問世,有望成為接棒iPhone 8後的新亮點。

市場預料,蘋果正在為2018年的新產品做準備,AR眼鏡極有可能是明年的秘密武器。而若蘋果未來大力推展AR,台灣相關概念股台積電、鴻海、大立光、和碩等也可望受惠,預期,若蘋果推出AR眼鏡,組裝廠訂單究竟花落誰家,也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市場預期,蘋果會將AR功能率先應用在iPhone上,有望再刺激蘋果iPhone的銷售量,而AR相關技術也在蘋果的推波助瀾下,未來應用也可望更為多元。

日前瑞銀(UBS)分析師米盧諾維奇(Steven Milunovich)研究報告指出,蘋果在以色列可能有超過1,000名的工程師,投入AR相關的技術研發計畫,且近年來蘋果也持續在全球併購AR相關新創企業。

近期無論是蘋果、臉書(Facebook)甚至是中國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都積極投入AR相關技術開發。

[Home]


2017/04/24 2.2.1.2. VR顯示器高解析度需求 帶動光罩廠商投資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新的高精密度VR顯示器,以及線寬更窄的半導體需求,帶動廠商進行光罩相關設備投資。

由於虛擬實境(VR)頭戴顯示器的出現,引發高精密度中小型液晶面板生產用光罩需求,從原本主力的400ppi產品,進一步增強為600ppi,讓日本液晶面板用光罩大廠SK-Electronics決定追加投資,針對日本與台灣地區工廠,從2017年夏季起進行設備更新。

日刊工業新聞報導,SK-Electronics計劃從2017年夏季起更新設備的工廠,是日本京都工廠、滋賀工廠,以及台灣台南分公司頂正科技(Finex)的工廠,針對8.5代以下液晶面板生產線,進行設備汰舊換新,以利生產600dpi的光罩,相關的生產與檢查設備,都會一併更新,投資金額未公布。

SK-Electronics是全球市佔率第三名的液晶顯示器用光罩廠,也是全球唯一第十代與11代光罩生產廠,屬於大型光罩專業廠,隨大陸大舉進行電視液晶面板生產廠建造,該廠的大型光罩生產線受到市場注目;而這次傳出同時關注VR頭戴顯示器用光罩的消息,值得觀察後續動態。

各廠VR顯示器從2016年上市以來,相關的軟硬體研發行銷仍持續推動,特別是更高解析度的顯示技術,成為持續研發重點。

除了高解析度VR顯示器用的光罩以外,大日本印刷(DNP)也在20174月引進新的光罩製造設備,可以26萬道電子束同時進行光罩製作的設備,相較於現有的單電子束設備,新設備能讓光罩製造時間縮短8小時,針對線寬7奈米線路半導體的製作而設計。

大日本印刷從2012年起,便與英特爾(Intel)5家廠商合作,進行多道電子束生產光罩的技術研發,在電子槍與透鏡間加上特殊濾光片,以利同時進行多道電子束照射,可處理複雜的線路,該廠希望藉由這個技術,提高光罩產能,在2019年讓光罩事業營收達到60億日圓(5,500萬美元)

目前半導體生產用光罩,主要針對的是線寬10~14奈米的半導體線路製造需求,不過2019年起,線寬7奈米技術將成為主流,屆時的光罩需求量將更多,線路設計也將更加複雜,如何加速複雜線路的光罩生產,將成重要課題。

[Home]


2017/04/24 2.2.1.3. 宏碁MR頭盔 造價高毛利薄 硬體成本上看8683元 微軟盼賣9078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全球首款

宏碁(2353)與微軟合作的全球首款MRMixed Reality)頭戴顯示器將於近日發表,市場傳造價高達286美元,意味毛利微薄。宏碁將於美國時間427日在紐約舉行新品發表會,地點選在知名的萬達集團連鎖電影院紐約AMC影城IMAX廳舉行,除推秋季新品,轉投資宏碁星風與IMAX合作進度也可望有更多訊息。

宏碁與微軟合作的MR頭戴顯示器開發者版本3月出貨後,市場傳出將於近期正式開賣,該款頭盔預料由廣達(2382)操刀,但傳言硬體總成本上看286美元(約8683元台幣),要價不菲,但微軟卻期望合作品牌商能以299美元(約9078元台幣)低價開賣。

可能調高售價保利潤

雖然宏碁是全球第1個推出微軟MR頭盔業者,但如此利潤壓縮,市場高度關注宏碁會照做,還是調高訂價確保利潤。

分析師指出,微軟號稱MR的頭盔其實只是VR頭盔,微軟期望以平價銷售,為Windows 10開創更多「螢幕裝置」,所以設定的電腦規格不高,只要Core i5處理器及GTX 960顯卡即能運作,而頭盔本身用的是2.89吋夏普面板。

陳俊聖率隊發表新品

宏碁新品發表會將由執行長陳俊聖率隊主持,此次是否對外正式發表該MR頭戴式顯示器備受矚目;其次,市場傳微軟將發表Windows 10 Cloud筆電與Chromebook對打,宏碁也可能藉機會表態支持。

宏碁預告下半年輕薄機種將是主要新品方向,其次將專注電競。陳俊聖透露,今年研發重點會在散熱及電競產品研發,宏碁今年已透過專利授權賺到錢,同時宏碁在北美零售市場佔有率第4,與前2名市佔落差不遠。

IMAX1VR體驗中心位於洛杉磯,今年16日正式開幕,宏碁的StarVR頭盔也打入供應鏈,該體驗中心到3月底已有1.5萬人前往體驗,每張票售價在7~10美元之間,換算IMAX收入已經超過10萬美元(超過300萬元台幣),由於現在體驗中心尚未與戲院影片有連結,若未來搭配影片促銷可望有更多人潮消費。

發展輕薄機種及電競

IMAX計畫皆下來在加州、紐約、英國、上海及台灣設立VR體驗中心,目前洛杉磯的VR體驗中心中使用的包括宏達電Vive及宏碁StarVR頭盔,體驗內容包括星際大戰在塔圖星的場景及John WickVR遊戲,搭配客製化控制器及室內設計,平均來說,來體驗的消費者每1美元可以玩1分鐘的VR體驗。

StarVR開發新功能

StarVR表示,將會持續開發新功能,並提供開發者套件工具,宏碁也宣布投資1000萬美元(約3.04億元台幣)虛擬實境內容基金,協助推廣內容產業發展。IMAX執行長Richard Gelfond去年底則宣布投資成立了5000萬美元的VR內容基金,並與華納兄弟集團簽約投入電影製作,製作包括《復仇者聯盟》等,藉提供互動式體驗娛樂,以吸引更多新觀眾離開沙發到戲院觀賞影片。

[Home]


2017/04/24 2.2.1.4. Garmin兒童手環 引進台灣 [ 工商時報 王中一]

健康手環已經風行一段時間,但市場上仍鮮少針對兒童設計的相關產品。看好市場此一需求,全球穿戴裝置品牌大廠Garmin針對49歲兒童,開發出3款健康手環,可透過寓教於樂的親子互動方式,達到提升兒童健康,並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

Garmin在去年底先在北美市場推出「vivofitR jr.」系列的3款健康手環,一上市就大受歡迎,創下亮麗的銷售成績。Garmin表示,該產品是以開放教育的設計,透過趣味闖關機制享受遊戲樂趣,同時提升兒童的活動量;至於家長則可透過免費的專屬APP,可了解孩子的各種健康活動紀錄,透過獎勵機制引導孩子主動完成生活作息或家務,讓親子關係更和諧。

Garmin指出,「vivofitR jr.小童手環」採用柔軟矽膠材質,兼具防水功能,適合兒童全天候配戴,電池可保用1年以上,參考售價僅2,990元。結合Garmin專門設計的免費家長APP,透過虛擬金幣的鼓勵機制,藉此讓父母與孩子一起玩出健康好習慣。


Garmin
正式引進去年度在北美地區熱賣的兒童手環「vivofit jr.

[Home]


2017/04/24 2.2.2.1. i8進化 載板廠爆挖角戰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蘋果下世代新機的電路板設計升級,引爆載板大廠的人才爭奪戰。據了解,臻鼎已延攬欣興前載板相關中階技術人才,至於景碩也積極向外獵才,業界研判,各大廠正同步衝刺類載板應用良率,同業間這一波挖角也將白熱化。

市場觀察,蘋果下世代新機初期備貨仍將存在零組件缺貨、良率不穩的現象,但研判整體產品生命周期仍將優於前一代機種至少半年,因此各大供應商皆緊密配合客戶需求。

業界盛傳,欣興載板事業相關數名中階主管已在去年至今年首季陸續加入臻鼎,時逢蘋果iPhone 8新增類載板規格製程,並遴選台灣五家供應商,因此相關人事變動消息也引發各界議論。

業界也觀察,有別過往三年陸資載板廠較積極獵才,去年迄今台系相關類載板供應商因獲蘋果看重、在延攬技術人才上態度更積極,整體人才流動也直接反映下世代製程應用。據指出,各廠積極衝刺良率提升,預估6月將全數到位,因此目前時間已逼近最後衝刺階段。

臻鼎昨(23)日未評論單一客戶與競爭對手訊息,僅指出,在載板市場布局持續穩定進行,也是持續廣邀業界的高手加入團隊。

面對外界關注,欣興方面則強調,確實有部分人力流動,但正常看待此波行業人才流動,從流動比率來看仍在可控制範圍,惟同業間互相挖角風氣盛行,雖是最快速取得人才方式,並非產業長期發展的好事。

業界觀察,目前臻鼎並列蘋果類載板的五家供應商之一,是相當積極在擅長的軟板領域以外,進一步積極延伸類載板相關應用端的PCB大廠。

另一方面,外傳也有部分景碩載板技術人才跳槽。對此景碩指出,同業挖角是常態,持續是以誘因與獎勵的策略來留住人才,但無可避免隨著新技術發展的人才流動現象。

市場也傳出,在蘋果以外,更多高階智慧機品牌也將跟進導入類載板應用,因此隨著整體行動客戶群在高端機種全面導入,也激勵大廠對於相關人才的新需求。

蘋果愛台廠的三大理由

蘋果相關載板廠獵才行動白熱化。業界觀察,蘋果最近看重相關台廠,主要是研發追趕日廠的速度,加上量產速度較日廠靈活、配合度高,以及較陸資企業穩定,這三個主要原因。

儘管過往三年大陸深南電路公司積極布局載板領域,但業界觀察,實際量產能力尚與台資廠商存在落差,目前在技術研發投入與獵才上台廠也相對往年轉趨積極。

業界人士也觀察,載板方面整體人才雖較難覓尋,態度也較保守是務實做事,因此溝通相當重要,在獵尋新技術人才方面也考量整體能否與企業文化融合。

業界也分別透露,除了台廠之間的常態獵才以外,近年也曾尋找日商人才加入團隊,但整體工作態度與語言溝通仍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因此「陣亡」率較高,整體台灣載板相關技術人才仍相對搶手,這也是人才能留在台灣的一個因素。

據了解,目前台廠積極開拓類載板新技術應用也持續延攬外籍技術顧問,相關顧問仍多日本為主。至於內部中階人才方面則多向同業獵才。

業者觀察,從PCB(印刷電路板)整體行業發展,目前大陸競爭對手追得仍然很快,相較過往傳統硬板仍快得多,因此必須積極尋找好手加入團隊,是提升整體競爭能力的策略之一。

[Home]


2017/04/24 2.2.2.2. 印度本土手機版圖保衛戰 鎖定大陸築高牆 然貿然實施反傾銷稅 恐連帶衝擊印度業者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印度手機品牌廠希望對大陸進口手機及零組件實施反傾銷稅。

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在印度市場攻城略地,已引發印度本土業者憂心忡忡,印度手機品牌Intex創辦人Narendra Bansal日前呼籲印度應該對大陸進口手機整機及零組件實施反傾銷稅,以抵銷大陸業者獲得的各種補貼;Micromax行銷長Shubhajit Sen亦認為大陸生態系統發展,大陸政府提供的補貼及獎勵功不可沒。不過,印度若貿然對大陸手機加稅,最後可能連印度本土業者亦會受到衝擊。

Intex認為印度應該鎖定的對象,包括大陸品牌/出口手機、大陸品牌/出口零組件,前者涉及雙邊貿易,後者則攸關目前在印度的組裝業者,以及自有生產線的品牌業者。印度手機業者的憂心其來有自,根據IDC統計,印度三大業者MicromaxIntexLava在整體手機市佔率從2015年底39.3%,降至2016年底19.9%,市場排名節節敗退。

印度若啟動反傾銷稅 效果恐有限

事實上,IntexMicromax對於大陸手機業者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印度手機業者在資金及技術上本來就相對弱勢,樂金(LG)印度高層亦認為,大陸手機廠憑藉價格補貼及鉅額行銷在印度市場蠶食鯨吞,即使手機物料成本相同,但大陸手機價格卻較低,但這並非長久之計。

儘管從手機物料成本來看,大陸手機定價未必合理,但並不代表印度可以貿然對大陸手機或零組件業者課以反傾銷稅等手段,無論這些手機及零組件是大陸品牌或大陸製造的外商品牌。

印度若認為大陸提供不公平的補貼及誘因進行傾銷,而欲阻止大陸手機快速擴張,首先要設下的關卡應是手機整機進口,但在印度實施手機自製及進口的差別稅率後,大陸手機出口至印度規模已從2013年度1.72億支,減少至2015年度1.28億支,20164月至20171月只剩下6,559萬支。

另外,印度每售出四支手機就有一支是在印度製造,考量到大陸手機出口至印度數量銳減,以及多數手機都是在印度製造,因此,印度想針對手機整機課徵反傾銷稅的效果恐有限。

若從手機零組件方面課徵反傾銷稅,則可能誤傷無辜、甚至傷到自己,2016年第4季大陸智慧型手機出貨市佔為46%,若加計功能手機,印度排名第一的大陸手機品牌傳音市佔僅7.5%,但以手機零組件進口金額計算,大陸佔比高達88%,由於印度手機零組件自製能力幾乎付之闕如,顯示大陸出口至印度的手機零組件,有相當比例是由大陸以外品牌、甚至是印度品牌業者所採購。

提升印度品牌市佔難度不小

印度在提出Make in India策略後,許多海外業者前往印度設廠,讓印度海外直接投資大增,大陸業者亦連帶受惠,大陸出口手機零組件在印度市場被採用比重高,若對從大陸出口的手機零組件課徵反傾銷稅,印度多數手機成本都將增加,印度本土品牌亦難倖免。

屆時印度消費者恐怕不會因為實施反傾銷稅而改買印度品牌手機,因為印度品牌手機價格也同樣變貴。若印度針對大陸出口的手機整機課徵反傾銷稅,必須考慮許多大陸出口的手機並非大陸品牌,印度真正的威脅也許不是大陸手機品牌廠,而是為滿足印度市場需求,採購大陸出口零組件的相關手機業者,包括印度手機品牌廠。

印度手機業者若希望維持手機市佔不致快速流失,考量現今手機供應鏈的分工特性,不管是針對大陸品牌/出口手機、大陸品牌/出口零組件課稅,都不易撼動既有印度手機版圖,甚至可能墊高印度本土品牌廠生產手機成本,進而拖累印度手機市場滲透率,造成更全面的衝擊。

 

[Home]


2017/04/24 2.2.2.3. 高通專打七吋 聯發科2017年地頭蛇威風恐減半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聯發科在2017年大陸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面對高通,可能只有先配合演出。

聯發科毛利率滑落走勢至今未歇,2017年智慧型手機晶片全球市佔率居高思危的處境,更讓產業界及市場人士眉頭深鎖。與其說都是大陸大力扶植當地IC設計產業,及展訊恣意殺價的錯,仍不如說是高通(Qualcomm)被大陸發改委一棒打醒後,終於很認真的轉頭回來深看大陸內需市場。

在檢視自身能力與競爭力後,高通先是投資當地新創公司,又或與地方政府合資成立公司,再來還打算與大陸晶圓廠密切合作,重新修復與大陸政府的亦友關係;接著透過自家Modem晶片技術高出聯發科數代的競爭力,甩開不必要的競爭壓力,再透過4G權利金的收取機制,在大陸品牌手機業者手上奪回自己應有的份額。

在高通終於認真出招,甚至接連打出一連串的組合拳後,反被台灣政府綁手綁腳的聯發科,2017年可能在大陸內需智慧型手機市場,得先像個乖乖趴著的地頭蛇,觀看強行壓境的驍龍(Snapdragon)表演。

其實聯發科一路從山寨機市場發跡,再到2.5/2.75G晶片世代順利脫穎而出,接著又展現自家Turnkey解決方案及晶片高性價比的競爭力,穩穩坐收3G/4G晶片市佔份額,高通或許有撇過頭看聯發科一眼,但始終沒高看,也沒認真對待這個競爭對手。由於高通比較寬容及從容面對主要競爭對手的態度,確讓聯發科手機晶片產品線一路走來幾乎有如神助。

不過,在大陸發改委2013年一棒敲醒高通,甚至不斷於檯面上、下提示高通大陸內需市場的重要性後,即便聯發科接續幾年在大陸市場連連逼宮高通,但高通作為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又擁有IP權利金在手的殺手?,一旦回過神來,聯發科仍不是與高通同個量級的對手,尤其在大陸內需市場天時、地利、人和因素已慢慢不站在聯發科這邊。

對於聯發科來說,在錯失與展訊攜手合作的這一個重要王牌後,即便還坐在大陸手機晶片市場的牌桌上,但面對高通這個擁有超多籌碼的對手,或是擺明不怕輸、也輸不怕的展訊,面對競爭對手三不五時就梭哈,或All in的壓迫策略,不能輸、很怕輸、不敢壓,不想賭的聯發科,檯面下沒有其他互通有無手段;檯面上,即便偶爾贏了一局,還怕被人秋後算帳,寫黑函、潑髒水。

聯發科2017年在大陸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節節敗退的前景,似在高通終於很認真看待大陸內需市場後,就已寫下主要的劇情大綱。聯發科短期除了被迫配合演出外,幾乎沒有別招,至於何時能突圍,恐怕就要拖到全球5G通訊技術世代真正來臨後,看高通何時願意高抬一下貴手。

[Home]


2017/04/24 2.2.2.4. Android陣營打群架 利於品牌業者同翻揚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2017Android陣營手機業者來勢洶洶。

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20日發表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G6後,加上宏達電擬在16日續推高階手機新品,2017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ony Mobile、華為、Oppo等手機市場推展均已就攻擊發起線位置。市場認為,雖然2017年蘋果(Apple)適逢先前熱銷的iPhone 6大換機潮,外界預期第4iPhone手機銷售動能將銳不可擋,但由於2017年眾手機業者新品各具特色,對通路的經營深度與行銷資源投入量也更提升,業者集結打群架結果,有利整體Android手機品牌業者的營運表現同步翻揚。

隨著品牌業者年度旗艦機種陸續上市,新一波的市佔爭奪戰也因此展開,雖然近年台手機年銷售處在負成長局面,但經由業者新促銷活動持續推出,預計可進一步引領台第2季手機銷售動能向上走揚。

當中,由於Sony MobileXperia系列新品領先同業上市,在其產品及品牌力雙重支撐下,讓Sony Mobile有相當的機率在4月奪下台高階Android手機銷售冠軍寶座。

然三星不甘示弱,其雖然S8新品在台須待51日才正式推出,但三星日前推出S8官網預購活動後,瞬間流量上線人數超過萬人,且在短短1.5小時內2萬支S8系列新品即宣告售罄,平均每分鐘售出222支手機,為三星S系列手機在台銷售速度最快的機型,當中Galaxy S8+約佔65%;且相較於2016Galaxy Note7預購(24小時內限量2萬支,每分鐘售出14)活動,Galaxy S8系列預購速度較Note 7增加近16倍,由此不難察覺S8在手機市場的熱銷程度,且也因S8預購熱烈,預計三星在5月時即能擠下Sony Mobile重回Android高階手機銷售第一寶座一事,看似也成定局。

另值得注意的是,除2017年三星與Sony Mobile間的市佔爭奪戰熱鬧外,其他業者諸如華為、樂金、Oppo等的市場拓展情況也不可等閒視之,除Oppo已為台前四大手機品牌商外,華為寄望2017年手機業務在台能翻倍成長,而樂金則寄望2017年在台手機銷售金額能拿下近10%的市佔。

業者認為,從歷年台手機銷售市佔分布來看,由於蘋果iPhone常年穩居台最熱銷手機寶座,且因其單價較高,讓其在手機利潤上往往一家獨拿超過50%以上的市佔;但由於2017年各手機品牌業者新品各擁利基,市場對其評價普遍不低,加上業者中高階手機新品推量增加,業者集體打群架結果,有機會在第3季前壓低蘋果在台手機銷售額市佔回退到50%以下的水位。

此外,由於消費者對三星、Sony Mobile、宏達電等業者的品牌忠誠度相對較高,也讓其他業者的業務拓展難施拳腳,但隨著華為、樂金、Oppo等業者的手機銷售通路更為廣布、行銷資源投入提升(如樂金對2017G6手機推展所投入的行銷預算為歷年之最)、後勤支援體系更為完整(如大陸品牌業者陸續在台增設客服中心與體驗店等)、給經銷通路的利潤更趨穩定與提升等,也將讓上述業者2017年在台手機推展有機會進一步向上突破,如此對整體Android陣營業者的手機提振市佔,也將有加分的助益產生。

[Home]


2017/04/24 2.2.2.5. 三星著手開發可辨識指紋面板 目標搭載於下一代旗艦機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原本三星計劃讓Galaxy S8的顯示面板就能進行指紋辨識,但技術成熟度太低,趕不及上市日期,最後只好保留實體指紋辨識按鍵。

為了要讓智慧型手機能有更大的顯示螢幕,更時尚的外觀設計,業者紛紛絞盡腦汁想取消多餘的實體按鈕。最近業者把腦筋動到指紋辨識功能上,希望開發出可進行指紋辨識顯示面板,以節省指紋辨識鍵的實體空間,但尚未克服技術難題,商用化時間未定。

根據ET News報導,業界消息表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為下一款高階智慧型手機的顯示螢幕訂下目標,希望能在顯示器上具有指紋辨識功能,已與光學感測相關技術零組件業者合作,著手進行研發。

原本三星計劃讓Galaxy S8的顯示面板就能進行指紋辨識,也與美國Synaptics合作開發,但技術成熟度太低,趕不及Galaxy S8的上市日期,最後只好保留實體指紋辨識按鍵,並將其改置於機身背面。

相關業者表示,三星內部已將開發出指紋辨識面板訂為目標,希望能搶在同業之前讓該技術商用化,立刻用在下一支高階智慧型手機上。

華為也積極推動在自家品牌的智慧型手機面板導入指紋辨識功能,設法找尋可用的解決方案,目標2017年底前推出的手機能具備該項功能。

華為手機的指紋辨識按鍵一直置於機身背面,業界認為,華為基於外觀簡約與設計上的因素,因此想取消實體按鍵。

目前業界擁有顯示器指紋辨識技術的業者為SynapticsCrucialTec及匯頂科技(Goodix)等。

除了三星與華為之外,蘋果(Apple)也有意將指紋辨識功能放入顯示面板之中。先前蘋果已購併AuthenTec,並且取得顯示器指紋辨識技術專利,朝自主研發技術的方向前進。業界關注即將在秋季上市的iPhone 8(暫名),是否除了採用OLED面板之外,該面板也能進行指紋辨識。

三星、華為、蘋果是全球三大智慧型手機業者,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取產品差異化,無不積極開發新技術。但面板結合指紋辨識的技術層面仍有許多問題待解,究竟下一款新上市的高階智慧型手機能否具備這項功能還是未知數。

業界表示,將指紋感測器放在面板上方的先決條件,是絕對不能影響畫質,因此感測器的透明度非常重要。若將感測器放在面板下方,可能會影響辨識準確度,且發生故障時也會增加維修難度。

手機業者強烈希望能儘快成功開發技術應用到產品上,但理想與實際難免有差距。Cowen and Company的分析師表示,蘋果研發的iPhone指紋感測器良率過低,可能影響生產進度。亦即,蘋果在將指紋辨識導入觸控面板的過程中,同樣也遇到難題。

[Home]


2017/04/24 2.2.2.6. App Store大陸收入 全球居冠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作為蘋果旗下唯一的行動應用商店App Store,是蘋果iOS生態中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據知名行動市場調查機構App Annie近期報告顯示,中國大陸App Store的軟體收益高居全球第一,已成為蘋果最大市場。亮眼表現也助蘋果成為中國最大的西方軟體銷售商。

外媒引述報告稱,去年第3季,App Store內來自中國的收入已高過17億美元,較美國高出15%;而在去年第4季,來自中國的收入更超過20億美元,大幅超越位居23位的美國(約15億美元)和日本(位於1015億美元之間)兩大市場。

去年全年,App Store在中國的總收入在5060億美元之間。App Annie更指出,如果蘋果能夠保持目前在全球行動應用商店中的銷售市占率,那麼到2020年,App Store將給蘋果公司貢獻160億美元的總收入。

2010年開始,美國便穩坐全球最大App Store市場王座,但隨著中國民眾越來越肯花錢在App的情況下,情勢逐漸扭轉。去年下半年中國消費者在App Store的支出是2014年的5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娛樂類App在中國市場收益最好,但隨著網路覆蓋面積增加,工具、生產力類App的收入也正在提升。

此外,據陸媒報導,麥格理資本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在App Store在大陸深受用戶歡迎的基礎上,蘋果也一舉成為大陸市場最大的西方軟體公司。

該報告稱,全球行動應用商店最大的增長動力就在尋找遊戲之外的營收來源,蘋果在此領域占據及大優勢,有25%的iOS營收來自非遊戲類App,而相較之下,安卓在該領域僅有10%。報告數據反映中國用戶在購買非遊戲類App的增長。

先前App Annie曾預測App Store今年營收將被安卓的行動應用商店超越,但後者並不像iOS系統一家獨占。在中國,百度、奇虎360、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各自擁有用戶龐大的行動應用商店。

OPPO、華為異軍突起 iOS陸市占 跌3年新低

中國國產手機品牌大軍壓境,擠壓了美國手機大廠蘋果(Apple)在中國市場的空間。根據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Worldpanel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市場蘋果手機系統iOS市占率,狂降8.9個百分點至13.2%,掉至近3年來的最低點。

鳳凰科技援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的3個月內,iOS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銷售占比為13.2%,較上年同期的22.1%下降8.9個百分點,創下自20147月以來的最低點。由Google開發的安卓系統(Android)占比則實現大幅增長,達到86.4%,較去年同期的77.1%成長9.3個百分點。

Kantar Worldpanel消費者分析部門總監Lauren Guenveur指出,安卓在中國市占率的增長,受益於春節的強勁銷售季。春節向為繁忙的促銷季,尤其是對於中國本土品牌來說,華為、OPPO、魅族、vivo以及奇虎360的智慧型手機銷量全都出現增長。這不僅狠狠衝擊到蘋果的市場,且蘋果自己在產品升級上的表現也不夠有力所致。

目前,iPhone 7iPhone 7 Plus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市場銷量占8%。去年同期,iPhone 6siPhone 6s Plus占據智慧型手機銷量的14%。

事實上,據資料顯示,去年蘋果在中國市占率已經大幅衰退至9.6%,降幅達23.2%。蘋果全年出貨量44.9萬台,市占率位居中國市場的第4名。而前3名則分別由OPPO、華為、vivo包辦,加起來市占率48%。

不過,除了中國,iOS與安卓市占的情況則完全相反。在美國,安卓系統占比下跌3%,iOS則增加3.7%;而英國乃至於歐洲多數國家,iOS的市占率都有所增長。

[Home]


2017/04/24 2.2.2.7. 庫存太多 手機面板跌幅擴大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手機面板庫存堆高,第1季價格反轉下滑!根據IHS調查,今年因為LTPS面板產能大量開出影響,相關廠商積極降價搶市,4月份5.5吋的LTPS面板價格跌幅高達78%,價格跌勢擴大。至於LTPS面板降價,更壓縮到a-Si面板價格,4吋和5吋的a-Si面板價格在4月下跌24%。IHS預期,手機面板第2季跌幅可能擴大到20%以上。

台灣面板廠以a-SiLTPS等中小尺寸面板為主,受到手機庫存升高和面板新產能開出,營運壓力大增。其中,華映、彩晶產品線集中在中小尺寸面板,第1季獲利將大幅衰退,市場預期第2季虧損壓力又將浮現。

不同於大尺寸電視面板今年上半年需求淡季很旺,受到大陸主要手機品牌像是華為、VivoOPPO等公司的庫存手機偏高,大陸手機面板供應鏈第1季業績急凍,手機面板價格同步反轉向下,3月起手機面板跌幅擴大,總計第1季手機面板價格跌幅約510%。

IHS指出,從市場需求來看,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相當成熟,成長動能趨緩,預估今年北美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持平,大陸市場成長也趨緩,估計今年出貨長率約6%。相對之下,新興市場成長相對較強,但是也只有個位數的成長率,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市場今年出貨成長率估約8%。

特別是今年高階手機面板產能大增,三星、LGD重壓AMOLED,並全面擴充產能,預估未來幾年的AMOLED面板產能將增加3倍之多。此外,JDI白山工廠和友達昆山廠都在去年底投產,產能各有2.5萬片,大陸面板廠方面,除了天馬之外,京東方、華星光電的LTPS面板產能都逐漸放大。

IHS估計,今年全球LTPS面板產能增幅高達35%,因新增產能開出搶市,除了高階智慧型手機之外,也往下吃中階手機市場,壓縮a-Si面板的市場。據估計,今年a-Si面板、LTPS面板、AMOLED面板在手機面板市場將是三分天下,最快在2018年時,AMOLED面板市占會超過LTPS面板。

需求不振、產能大增,手機面板價格跌價壓力沉重。IHS統計,4吋、5a-Si面板價格在4月份下跌24%,LTPS面板跌勢更大,5.5LTPS面板價格單月跌幅高達78%。預期手機面板第2季跌幅可能擴大到20%以上。

a-Si面板市場受到壓縮,今年價格欲漲不易。台灣面板廠以a-SiLTPS面板為主,中小尺寸面板營運壓力大。華映、彩晶產品線集中在中小尺寸面板,第1季獲利將大幅衰退,市場預期第2季虧損壓力又將浮現。

[Home]


2017/04/24 2.2.2.8. 大立光漲勢止不住 [ 工商時報 王中一]

台股股王暨光學族群龍頭大立光(3008)上週五盤中再創4,885元天價,後續還能有多少空間?也成為市場當紅話題。從外資圈連番調高目標價、最高喊到6,180元,加上港股掛牌、同屬蘋果概念股的鏡頭模組廠舜宇(HK2382)和電聲元件廠瑞聲(HK2018)也在上週五同創新高來看,大立光的漲勢恐未止歇。

台股的最高價紀錄原本由國壽保持,但自從大立光打破紀錄之後,除了20157月份開始一波連續6個月的下跌走勢之外,就沒有其他明顯的回檔,也讓台股的「大立光障礙」越推越高,上週五的盤中和收盤價分別締造4,885元和4,875元的歷史新高。

大立光第一季飽受新台幣升值匯損衝擊,侵蝕EPS8元,導致單季獲利季減42%、EPS36.4元的表現低於預期。不過,大立光第一季的毛利率竟能衝上70.9%、再創歷史最佳成績,加上執行長林恩平上修4月份的營運展望,並預期5月持續成長,也讓外資圈高度驚艷,並啟動一波輪番調漲大立光目標價風潮。

根據最新的瑞銀報告,大立光的目標價已達6,180元,以該股上週五收盤價4,875元計算,漲幅空間仍達26.8%,根據券商的通用標準來看,足以列入「強烈買進」的名單當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立光的股價雖然「高貴」,但今年被市場看好有賺進20個股本、也就是EPS超過200元的實力,本益比換算約20多倍,「還不算太貴」。更重要的是,港股上週五收在24,042點,低於510日線,且距離3月中旬波段高點24,656點仍有一段距離,且電子股一向是港股的冷門族群,但舜宇和瑞聲的股價也是雙雙改寫歷史新高,分別締造61.75港元和107.5港元的紀錄,凸顯大立光的創高具備「族群性效應」,而非孤軍作戰。

法人表示,大立光目前的產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況且第三季還有新廠加入營運,可望將差距拉得更開。若主流鏡頭的設計持續由6片升級到7片,則成長的幅度就會更為驚人。

[Home]


2017/04/24 2.3.1. 夏普TV重返澳洲 全球出貨衝2,000萬台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外電報導,夏普在鴻海集團支持下,傳出今年將重返澳洲市場銷售夏普電視新品,隨著鴻海操刀夏普電視與產能穩定提升,有助夏普電視全球出貨挑戰2,000萬台的高標。

統計數據顯示,夏普去年在全球電視銷售約600萬台、市占率約為2%,分析師估計,從夏普內部定下今年至明年在全球電視出貨挑戰1,000萬至2,000萬台的高成長目標,換算全球市占率約在一成。

外電引述消息指出,鴻海富士康全力支持夏普電視在出貨挑戰2,000萬台的高標,關鍵在改善面板供應與創造市場需求,因此在中國大陸以外,今年預計也協助夏普4K UHD電視推向澳洲市場。

鴻海昨(23)日未評論外電訊息。但業界觀察,目前尚未確定夏普品牌電視在澳洲的實際銷售戰略。夏普雖已收回歐洲品牌授權,惟大陸海信仍擁有夏普美洲品牌經營權,澳洲也是海信、三星等電視在海外銷售一大主要市場,因此若夏普未來擬在澳洲推自有電視品牌,將對上三星、海信等品牌。

澳洲媒體報導也指出,在鴻海集團戰略投資夏普之前,夏普前副總經理康斯坦丁諾因經營策略考量,過往讓夏普策略性的淡出澳洲市場。隨後,海信電視數度以逾19%市占率在澳洲稱王。

[Home]


2017/04/24 2.3.2. WD優先交涉若破局 東芝半導體最糟恐將遭假處分 [ 電子時報 賴琇菱、范仁志]

半導體出售案多方角力錯綜複雜,如何安全下莊考驗東芝智慧。

畢竟全球市佔高居第二,東芝(Toshiba)半導體事業的出售案,幾乎已淪為各大半導體業者、IT業者、甚至出動到國家層級力量的短兵相接戰場。日前,與東芝共同經營四日市工廠、全球HDD市佔霸主威騰(WD),正式向東芝寄出警告意見書。

威騰在意見書上提到,東芝未經威騰同意,擅自將雙方共營事業的持有股份,移轉至新成立的東芝半導體公司,乃屬重大違約行為。同時主張,若要出售半導體事業,威騰應具有優先交涉權。

另對於東芝半導體以股份作為擔保,向銀行融資一事,威騰採取不認同態度。此外,意見書更指出,考量買方後續仍將負擔工廠維持費用及龐大人事費用,東芝單方面期待的2~3兆日圓賣價已超出合理價格。

威騰更點出,對於威騰與東芝的共營事業來說,不管是哪一個出價企業,在運營面或技術面上都將帶來破壞性影響。阻止其他出價者出線的意味濃厚。特別是美國半導體大廠博通(Broadcom)與台灣鴻海皆被點名。

對此,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東芝應會考慮優先與威騰進行交涉。然而,威騰此番動作也引發外界聯想,萬一東芝、威騰談判破局,威騰是否會向日本國內外法院提出假處分聲請,然後進一步以違約為由,向國際商會(ICC)提出損賠仲裁呢?

一旦進入國際仲裁,出售案的解決時間恐將拉長。最近的代表例,便是鈴木汽車(Suzuki)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破局提起仲裁一案,從提起到接獲仲裁結果,前後總共費時4年。急於脫手半導體事業,換現金拯救母集團的東芝,恐怕沒有這種慢慢耗的本錢。

事實上,當初與東芝簽定合作合約的並不是威騰,而是SanDisk。當時東芝出資50.1%,與SanDisk共同成立合併公司,投資四日市工廠,進行快閃記憶體的技術開發及製造生產。雙方的合約確實明記,任一方不得在未經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出售合資公司股份予第三者。20165月威騰以170億美元購併SanDisk,連帶一併承接SanDisk與東芝之間的合作事業。

面對威騰的主張,日經新聞引述關係者指出,當初與東芝簽訂合約的是技術導向、新創氣息濃厚的SanDisk,且雙方具有合作信賴關係。對於購併SanDisk的大企業威騰,東芝其實多少抱持警戒心,這或許是雙方形成意見衝突的原因之一。

數一數,從SanDisk時代算起,雙方集結生產技術,共同對抗記憶體霸主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合作已達17年。合併公司所經營的四日市工廠,係由東芝方面提供土地與廠建,半導體製造裝置則由兩邊各半投資,累計已投入超過3兆日圓。日媒形容兩者已是「無法離婚」的狀態。

對威騰而言,投下巨額投資購併SanDisk,正是為了發展具有成長性的事業,現在實在沒有放棄四日市工廠的理由。目前東芝內部也傳出只能盡力探索威騰妥協範圍的聲音。

東芝半導體的出售案,從價格戰、防止技術外流的保衛戰、再發展到威騰握合約,主張優先具有搶親權。威騰的態度縱然關鍵,東芝如何在多方角力下安全下莊,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東芝記憶體牽涉廣泛 不可吃緊弄破碗

東芝記憶體出售有時間限制,但日方認為不可因此急於出售。

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股權標售案,因首度招標在2017329日截止收件,二度招標要到5月才開始,從4月中旬起,新聞熱度逐漸下滑,東芝(Toshiba)困於記憶體事業合作的威騰(WD)合約,以及美國日本政府不願讓技術外流到大陸相關廠商的意向,遲未做出決定。

日刊工業新聞分析,外界希望東芝儘早決定東芝記憶體歸向,但對東芝而言,仔細分析而非匆促決定為佳,即使這可能讓6月底股東大會時還不能進行投票表決,但重點在替公司與股東獲取最大利益,而不是為了出售記憶體分公司而出售。

外傳目前通過首次審查的對象有四:一,台灣鴻海;二,南韓SK海力士(SK Hynix);三,美國威騰;四,美國銀湖(Silver Lake)與博通(Broadcom)。二度招標預計於5月展開,519日截止收件,審查後決定得標對象,並在6月底股東大會投票表決,經各國政府審查後,在20183月底前完成出售手續。

由於東芝現在處於資不抵債狀態,東芝記憶體之外其他事業出售,已無法挽回逆境,如果不能在2017會計年度(2017/4~2018/3)結束前,藉由出售東芝記憶體挽回逆境,則2016~2017會計年度連續2年資不抵債,東芝將從股市下市,這是東芝急於出售東芝記憶體的主因。

但是現在的狀況相當複雜,因為通過審查的對象中,威騰與東芝記憶體有資本合作關係,外傳該廠並非出價最高的廠商,且為記憶體同業,各國反壟斷法審查較難通過,現在藉由合作條款提出異議,要求有東芝記憶體購併的獨家談判權。

而鴻海與SK海力士與大陸的關係,都受到外界質疑,如果真的得標,日本政府可能會以法律手段阻止交易,因此鴻海與SK海力士現在都尋求美國與日本的廠商或投資機構合作,比方鴻海找蘋果(Apple)、夏普(Sharp)SoftBankSK海力士會長崔泰源親自赴日拜訪東芝高層與日本政府,都是為了東芝記憶體。

銀湖與博通團隊由於是美國廠商,在東芝記憶體案中沒有政治外交顧慮,據傳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與政策投資銀行(DBJ)可能與這團隊合作,但目前尚無確認消息,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產業革新機構內尚未就東芝記憶體案進行討論。

對東芝而言,外傳出價較高的廠商均有政治顧慮,能否成交問題不在交易雙方;而沒有政治顧慮的廠商提出的條件可能較差,難以滿足東芝需要現金的問題。應如何處理,對東芝高層而言,不能著急。

[Home]


2017/04/24 2.4.1. 大陸市場成長動能消失 DIY產業今年恐大衰退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買氣回升有限,2017全年品牌主機板市場規模縮幅恐將逾1成。

近期全球PC需求跌勢開始收斂,有調研機構更認為首季PC出貨已終結連5年衰退期,然據主機板(MB)業者示,桌上型電腦(DT)市況依舊低迷,DIY通路買氣更是慘澹,其中大陸成長動能消失為主要關鍵,2017年難見買氣回溫機會,處理器、繪圖卡與主機板出貨表現恐將寫下近年新低,目前只能期待電競市況熱絡,以及處理器雙雄對戰能拉升中高階產品買氣,減緩需求跌勢。

受到大陸市場成長動能熄火衝擊,DIY產業寒冬期持續拉長,2013年全球品牌主機板出貨量約在7,500萬片左右,到了2016年卻跌破5,000萬片,主機板業者憂心認為,2017年首季眾廠出貨大減,第2季淡季效應持續發威,華碩、技嘉2017年上半出貨表現恐創近年同期新低,二、三線業者跌勢將更為劇烈,2017年下半雖迎來旺季,然買氣回升有限,全年品牌主機板市場規模縮減幅度恐將超過1成。

主機板業者表示,受到筆記型電腦(NB)規格效能不斷拉升,設計更為輕薄及價格也趨於合理的影響下,DT產品10多年來買氣不斷下滑,尤其是DIY裝機需求快速崩跌,板卡產業出現多次退場潮,直至2006年後稍為趨緩,主要緩和跌勢原因來自於大陸組裝需求揚升,三~六級城市更是全面爆發,大陸成為撐起DIY產業的關鍵市場。

然自2015年以來,大陸成長動能停滯且開始向下,除整體經濟影響外,受到智慧型手機與NB、平板等產品需求排擠,以及網吧市場大幅萎縮最為嚴重,對於主機板業者而言,所遇到的難關不只是大陸DIY通路買氣縮減,同時也面臨匯率波動劇烈、原物料、零組件缺貨與價格上漲等問題,出貨、獲利能力大不如前,此也是多家二、三線廠陷入虧損原因。

2017年首季DIY通路買氣低迷,主機板廠出貨跌勢出乎市場預期,主機板業者表示,往年英特爾(Intel)DT新舊平台轉換多能帶動買氣揚升,然此次1月上陣的Kaby Lake處理器平台卻失靈,不免令人憂心6月將推出的高階頂級平台與8月面市的Coffee Lake新品旺季登場效益。

主機板業者認為,由目前市況來看,品牌主機板全年出貨跌幅至少1成,眾廠多將較2016年再衰退,若有成長表現的業者也只是2016年基期太低,不過,雖面臨諸多危機困難,但換個角度思考,由於需求大減,主機板產業又將有業者逐步退場,眾廠也開始以獲利為優先考量,不再殺價衝量,且隨著超微(AMD)回神力戰英特爾,雙雄恢復良性競爭,新平台接連推出,續留戰場的主機板業者仍有機會維持基本獲利表現。

[Home]


2017/04/24 2.4.2. 被動元件搭上缺貨漲價潮 國巨、華新兩大集團領軍猛攻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受惠於這一波MLCC缺貨風潮,2017年被動元件搭上漲價潮。

被動元件族群2017年營運火力全開,在龍頭MLCC(積層陶瓷電容)元件暨晶片電阻(Chip-R)大廠國巨領軍之下,國巨集團子弟兵的電感元件大廠奇力新、鋁質電解電容廠智寶、凱美等業者,紛紛交出漂亮成績單。另一方面,華新集團旗下MLCC電容元件暨晶片電阻大廠華新科、信昌電等,也受惠於這一波MLCC缺貨風潮,業界預估,由於被動元件產業受到國際大廠淡出部分規格產品影響,2017年被動元件漲價趨勢難免,不過雖然有利於被動元件業者,但是對於下游的終端業者來說,壓力則逐步顯現。

國巨、華新兩大集團領頭,市場對於被動元件族群不吝給予掌聲,另外包括禾伸堂、立隆電、美桀、旺詮、大毅、光頡、鈺邦、金山電等等,市場多持續看好被動元件產業2017年翻紅局勢,主因係國際大廠被動元件必須提供給車用電子使用,佔去大部分產能,2017年又有不少熱門旗艦智慧型手機產品推出,供需持續趨緊,台系業者也紛紛拋出將漲價8~10%的說法。

被動元件產業包括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三者,相對於主動元件,本身無法參與電子運動,在電壓或電流改變時,其電阻、阻抗並不會隨之變化,需藉連接主動元件來運作的零件。

相關業者表示,各種需要使用電力來驅動的產品,皆需使用此三類被動元件來達成電子迴路控制的功能,應用範圍包含3C產業,目前更往工業、車用等領域大力發展。

被動元件中的MLCC積層陶瓷電容元件,主要以日系大廠為大宗,包括村田製作(Murata)TDK、太陽誘電 (Taiyo Yuden)等等,不過,韓系業者近期也積極搶入該市場,如三星電機 (SEMCO),造成MLCC價格出現激烈競爭,成為一片紅海市場,也使得台系MLCC業者先前利潤與營運備受擠壓。

但是在日系大廠TDK等漸漸淡出一般型MLCC市場的局勢下,台系業者包括國巨、華新科等等廠商,皆可望在供需緊張的情況下受益,另一原因也是因為2017年蘋果(Apple)、非蘋智慧型手機陣營旗艦機種將把MLCC使用量提升到1,000顆以上,日系等大廠則紛紛先行搶進汽車電子市場,2017年台灣被動元件產業市況可說是非常熱鬧。

熟悉產業人士表示,國巨為蘋果MLCCChip-R供應鏈,另外,華新科則也有能力獲得轉自日廠的訂單,2017年在蘋果10周年大改款iPhone之效應之下,估計蘋果拉貨幅度相當高,而拿不到貨的其他廠商,也會大力向其他台系被動元件業者採購。

不過,2017年對於代工系統業者、終端品牌業者來說,越下游受到的利潤擠壓壓力越重。零組件代理業者已經透露,2017年零組件包括被動元件、記憶體、面板、CIS元件、MOSFET等等都喊漲,而在終端產品規格不斷提升,使用者也多半會選擇規格更好的產品,下游廠商如何兼顧利潤與規格可說是一大難題,整體來看,2017年電子產業界上肥下瘦的形容,可說是一點也不為過。

[Home]


2017/04/24 2.4.3. 美光全球製造副總裁Wayne Allan專訪:美光全球布局火力全開 台、美、日、新加坡四地共構DRAM3D NAND產研整合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美系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近期成為大陸記憶體陣營挖角、竊取技術的頭號目標,除了採取司法途徑保護技術,對於在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地的投資不會有絲毫的怠懈,美光的全球製造副總裁Wayne Allan接受DIGITIMES專訪,剖析美光的全球化生產、技術、應用等布局概況。

美光在陸續整合日系爾必達(Elpida)、台廠瑞晶、華亞科12吋廠產能後,全球化布局是火力全開,積極針對DRAMNAND Flash兩大個產品線上,對全球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分配。

美光在前段製造四大據點分工 台、日、美、新加坡各自就定位

在前段DRAMNAND Flash晶圓製造上,美光全球共分為4個生產據點,分別為台灣、日本、新加坡和美國;在後段晶圓封裝測試上,則是分別有台灣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Center of Excellent for DRAM)、西安封測廠,以及專門負責NAND Flash封測的新加坡。

台灣目前在前段生產製造上有兩大生產據點,都是專職於DRAM生產製造,一是桃園廠區(原華亞科),另一是台中廠區(原瑞晶)。桃園廠目前是以20奈米製程生產,未來會轉到1x奈米製程;台中廠已開發1x奈米技術,2017910月會開始進入量產。在日本廣島12吋廠方面,主要是行動式記憶體(Mobile RAM),其次還有PC DRAM產品,目前是以20奈米製程技術生產。

新加坡12吋廠方面,負責NAND Flash3D Xpoint的生產製造,現在美光持股100%,但部分3D NAND產品有些銷售給合作夥伴英特爾(Intel)

新加坡12吋廠已開始生產64層的3D NAND產品,進度比預期順利且快,預計20179月前會量產。

3D XPOINT是秘密武器 將取代部分DRAMNAND應用

3D XPOINT方面,預計在9月左右大量生產,這是一個很尖端的技術、很新穎的產品,合作夥伴英特爾已經開始導入到終端應用上,初期為進入企業級的應用市場,預計2019年可以開始放量。

整體來看,3D XPOINT市場仍在發展中,未來確實可能會取代一部分的DRAMNAND Flash應用,但最後還是要回歸效能的狀況來取決。

Allan指出,估計2018NAND成長率40%DRAM成長率20%3D XPOINT每單位的成本介於DRAMNAND Flash之間,或許會在SSD上取代部分的NAND Flash應用,在DRAM上強化運算的功能,屆時客戶會考量3D XPOINT的成本和效能,再決定怎麼去使用。

美國312吋廠各自定位 主打高毛利、研發、3D NAND

在美國方面,美光共有3個廠區,包括維吉尼亞廠、猶他Lehi廠、Boise廠。

其中,維吉尼亞廠從2004年開始營運,是美光最久的12吋廠,生產涵蓋DRAM3D NAND晶片,且專注在高毛利率和產品壽命較長的產品上,例如汽車、工業、醫療、遊戲(如日本的柏青哥)、嵌入式記憶體等,這些領域對於記憶體晶片有著10年以上供貨保障的需求,但在技術上不需要最先進的製程。

再者,Lehi廠是當初與英特爾合資的IM Flash,生產包括3D NAND,以及與英特爾一起開發的3D Xpoint產品;Boise廠的角色定位在全球研發中心。

在後端封測規劃布局上,美光近期買下台中后里的新廠房(原達鴻)作為後段的封裝技術開發中心,包括晶圓生產和3D IC技術等。

重整後段封測資源 台中、西安廠有不同角色

Allan表示,美光計劃將台中后里廠規劃成台灣DRAM卓越製造中心(Center of Excellent for DRAM),複製新加坡NAND Flash卓越製造中心的成功範例,不只是單純的晶圓廠生產線,還包括前段的技術開發,藉由DRAM前段、後段緊密整合,強化提升客戶新產品能快速進入市場,優化營運的成本效益。

另外,美光則是將日本2個封測廠賣給力成,但初期日本秋田廠還是有很多美光的工程和資源在其中。整體來看,美光在DRAM封測上,未來主要會集中在台中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和大陸西安封測廠。

美光強調,台中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和西安封測廠的角色有一些相異之處。他進一步解釋,台中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是前端晶圓廠和後端封裝整合在一起,強調前段和後段的整合,以及生產製造的彈性,在生產應用的屬性上,以通訊客戶為主,另一個與西安廠重大的區別是,台中的DRAM卓越製造中心擁有3D IC技術的產品,且大部分的新產品和產能擴增等,會從這個廠開始著手,這點優勢是西安廠沒有的。

大陸西安封測廠方面,已經營運10年了,目前產能規模非常的龐大,重點在於後段的測試,主要是客戶是大陸電腦客戶和通訊客戶。

面對大陸挖角竊密 美光重申零容忍

近期大陸自建記憶體技術的議題火熱,美光因為旗下有瑞晶和華亞科的員工,因此成大陸眾家記憶體陣營挖角、竊取技術的主要標的,美光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甚至採取司法途徑展開大規模搜索,約談相關人員並限制出境,用法律的途徑來防止關鍵技術流到對岸。

對於如何進一步防範DRAM3D NAND技術的外流,Allan指強調,長期以來和台灣、新加坡、日本都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美光會持續專注在製程技術的開發和創新,尤其是加快腳步做創新,透過產學合作,達到繼續創新的目標,更要找到對的方法,實現新技術。

第二層次是,我們會做好保護,若有任何人員有不妥使用公司資訊,公司的IT系統會自動辨識和通報,我們會利用司法途徑去解決,並保護我們的專利。至於有無機會和大陸一起合作擴大DRAM3D NAND版圖?他指出,美光會尋找各種管道去增加生意,要達到對股東、員工、客戶三贏的目標。

[Home]


2017/04/24 2.4.4. 聯想衝刺電競 亞太擬成立上百家電競專賣據點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聯想亞太區總經理暨執行總監張偉豪表示,聯想2017年將在亞太區13個地區市場,設置上百家的電競專賣據點。張偉豪指出,全球只要作PC的廠商,都會搶電競市場,聯想也不會缺席,近日已成立電競品牌Legion,納入桌上型電腦(DT)、筆記型電腦(NB)及週邊產品,全力投入電競產品線,其中又以台灣、泰國投入的資源最多。

張偉豪表示,電競市場需求持續增溫,PwC報告顯示,亞太電競市場年增達6.3%,其中台灣與泰國的電競產品銷售量,又佔亞太市場(不算日本、大陸)75%,聯想肯定會投入更多資源在台灣與泰國,衝刺電競PC市場。而在聯想推出電競品牌Legion後,由新品帶動下,對後續出貨成長深具信心。

聯想於2016年成立電競事業單位,並於20172月起,推出新的電競品牌Legion,將原本屬於IdeaPad Y系列產品,納入其中,年初在CES已發表Y520Y720兩機種,DT部分,也將推出三款新機,包括一台電競AIO PC,成立獨立品牌,也意味聯想正集結產品與行銷火力,要全力衝刺電競PC市場。

張偉豪指出,除產品線完備外,也會在通路上加強曝光與銷售,中亞太共13個銷售地區,將會從2017年起,陸續增加電競專賣據點,或是獨立的聯想電競專賣店,或是在現有的銷售通路,另闢電競銷售專區,其中包括:台灣、香港、南韓、澳門、越南、寮國、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印尼,將開設上百家的電競專賣據點。

其次,張偉豪表示,將會在亞太區各市場中,挑選當地具知名度或有潛力的電競隊伍,提供贊助,比如目前聯想已在香港贊助HKEsports參加英雄聯盟的電競賽事,或直接贊助電競賽事,且在泰國贊助201610月舉辦的英雄聯盟電競賽事,藉此提高聯想在電競市場的知名度。

張偉豪說,過去20年,PC每年平均單價都在下滑,電競PC是提高消費PC產品平均單價的利器,以201610~12月銷售為例,亞太PC市場平均單價不減反增,年增幅達6~7%,聯想的平均單價增長更高,優於市場增幅。

除了電競PC的高單價產品銷售比重提高帶動,因應匯率波動及零組件成本上升,PC品牌廠提高產品售價,也是平均單價上揚原因之一。張偉豪指出,PC品牌毛利率4~5%已經處於中上水準,然部分市場匯率波動一下子就達4~5%,因此調整價格勢在必行,不過聯想已經在2016年下半調整過價格,目前售價已經趨向穩定,且近期各國匯率有走穩趨勢,因此無進一步調升價格計畫。

張偉豪表示,PC品牌廠也意識到,低價產品的銷售動能有削減趨勢。科技不會走回頭路,消費者對影音的需求只會持續增加,沒有高效能的機器,跟不上科技發展趨勢,且要讓用戶更換機器,中高價位的產品才有機會,尤其是成熟市場,PC幾乎人手一台,除非性能增加或更輕薄,否則很難刺激消費者更換新機。

張偉豪指出,聯想在亞太市場也將強化商務機種銷售,比如2-in-1產品,也會採類似電競PC作法,選擇部分通路設置2-in-1專售區域。他認為,亞太市場以過去2季度觀察,成熟市場諸如台灣、香港、南韓等地的銷售成長動能較開發中市場更強,主要原因有二,一為成熟市場的商務機種銷售回溫帶動,二為開發中市場的匯率變動較大,影響銷售競爭力。

以亞太整體PC市場來說,成熟市場:香港、南韓、新加坡及台灣,在過去2季度(201610~20173)PC銷售量年成長達2.2%,然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發展中市場,同個時期銷售量卻下滑5%左右;整體而言,亞太市場PC銷售較前1年同期衰退1%左右,聯想表現都優於市場;至於20171~3月銷售量,聯想表現也優於市場平均。

張偉豪表示,商務PC市場從2013年起,看到比較大的跌幅,然在2016年底需求開始爆發,預估這波需求,應該會延續2~3年,除了原本企業的PC硬體老舊外,微軟(Microsoft) Windows 10的滲透率,也有推波助瀾之效,目前聯想在亞太的消費與商務銷售比重,各佔5成,因應商務市場,除配合Think產品線的25週年將會有產品促銷外,也會強化商務服務項目。

張偉豪指出,聯想於2016年推以客戶為核心的理念,而非產品為核心。企業用戶不一定只有採購聯想機種,然過去聯想維修與服務範圍,僅限於聯想機種,如今是擴大至其他品牌,不論企業用戶有軟體更新、安裝或維修等需求,都可直接找聯想服務,不用再個別找不同廠商,對企業用戶更為方便。

至於台灣市場部分,聯想台灣、香港、澳門區總經理陳泰麟表示,過去1財年,聯想台灣的PC銷售年增幅度達16%,主要是在家用與中小企業市場的增長,預估2017年仍有機會維持此成長幅度,陳泰麟並未說明聯想在台PC銷售市佔率,然以台灣過去1PC市場仍在衰退狀況下,聯想市佔率預估明顯拉升。

至於伺服器部分,聯想在台銷售也增長快速,出貨量而言年增達60%,營收成長年增幅度達49%,陳泰麟指出,由於伺服器銷售的基期墊高,後續要能持續成長的機率有限,主要目標是維持與過去1年相當的市佔率。

[Home]


2017/04/24 2.5.1. 數據驅動工廠智能轉型 戰情中心讓管理者決策雲端 [ 電子時報 劉尚昀、謝明珊、蕭菁菁]

智慧工廠不僅生產產品,最重要的是生產「數據」,數據若能善加分析,將可協助管理者即時掌握生產狀況。

在工業4.0時代,智慧工廠不僅生產產品,最重要的是生產「數據」,數據若能善加儲存、處理並進行分析,將可協助管理者即時掌握生產狀況,並透過數據還原現場、優化流程;而工廠戰情中心將讓工廠的環境、設備數據可視化,管理階層據此決策雲端。

落實工業4.0第一步即為「設備聯網」,過去生產數據只存各個機台孤島上,無法溝通串聯,當設備可以連接網路,即透過網路存取設備資料,取代過去人工抄寫,並與工廠既有IT系統連結,將數據集中儲存與分析。

當工廠內所有人員、設備、物料、成品都崁入RFIDeTagBarcode,在生產程中即時採集數據,每一道產線入口設置資料蒐集器,透過蒐集器來擷取生產現場的所有資訊,建構所有產品完整的生產履歷。

當數據妥善蒐集儲存,產線與管理核心透過「生產資訊可視化」,讓產線人員、管理人員即時掌握生產情形。舉例來說,以往透過日報表統計各產線效率,但是現在因為數據即時擷取分析,當人員發現生產過程平衡率下降或進度落後,可立即找出原因馬上處理。

但數據只能做到這樣嗎?當數據累積到一定規模,企業將能透過資料了解萃取出廠區營運績效數據,可初步挖掘的影響效率的關鍵原因,並進一步從過去數據鑑往知來,預測未來可以發生事件,及早因應。

最後一步即為最佳化,工業4.0提及虛擬整合系統(CPS)概念,透過虛擬工廠模擬各生產環節,並測試、優化,導引出最佳生產參數,讓工廠實際運轉前可以洞燭機先,業者再依照該最佳結果實際投料生產。

研華台北製造中心總廠長林國華表示,工業4.0的推展進程從設備聯網、數據可視化到產線流程優化,當導入後將進入品質管理循環(Plan-Do-Check-ActPDCA)持續優化,甚至經由數據延伸發展創新服務,如同勞斯萊斯(Rolls-Royce)不賣引擎,改賣飛行時數的營運模式。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蔡奇男表示,過去內部開會常耗費許多時間,界定問題並檢視數據,當工廠進化為智慧工廠,將不需要再耗時準備營運報表,所有的廠區資訊全部都在戰情室即時呈現、即時檢視,可讓管理階層更專注在檢討與決策。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副總經理張仁杰表示,當所有數據傳上雲端,管理者將可透過「戰情中心」監控與分析工廠生產運作的數據,並將數據可視化,方便管理者以此制定決策,當發生異常狀況時,透過行動裝置推播,提升管理效能。

張仁杰以大陸家電集團美的為例,在人力成本高漲下,透過設備聯網持續生產優化流程,並由數據驅動企業生產效率提升30%,營運成本下降22%。林國華進一步闡述,研華以設備聯網及可視化作為智能工廠起點,導入前後比較,產品平均生產週期降低59%,同時提升員工生產力12%

物聯網啟動數位轉型 開源方案成新趨勢

預防性維護可望提高機器和廠房的使用壽命,大幅降低非預期的停工風險。

物聯網(IoT)不只有助瞭解重要流程和系統狀態,亦方便連網裝置、機器、感測器互相通訊,無須人力干預即可主動優化製造流程。

根據Packaging Europe報導,網路通訊以網路協定(IP)為基礎,但舊版網路協定IPv4僅提供43億個位址,早在2012年就用盡,後來只好建立新版網路協定IPv6,提供絕對足夠的位址,下一步就是設法應付大量的資訊流。

物聯網主要為了取得資料,以預防性維護(PM)取代被動性防護,透過監測異常震動、溫度和耗電量,趁危害發生之前發出警告。多虧分析模擬軟體,感測器所偵測到的異常狀況得以接受即時評估或視覺化,引導機器或工廠管理者展開遠端介入。

拜超高運算效能、智慧分析和有限元素分析(FEM)和模擬軟體所賜,模擬結果有助於做出準確預測,例如重要零件還有多久的壽命,為維護作業注入全新的觀點。

預防性維護可望提高機器和廠房的使用壽命,大幅降低非預期的停工風險,提升營運和生產的安全性,維護成本也會大幅降低,否則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零件,部分零件或許堪用,只因為缺乏可靠的行為資料,就這樣白白浪費掉了。

隨著機器和廠房的效能、彈性和智慧不斷提高,人機介面(HMI)也必須相應升級,HMI硬體正是大多數人所熟悉的觸控式終端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換言之,人類可基於既有的知識,來管理這些智慧機器和廠房。

為了方便操作起見,圖形使用者介面(GUI)應運而生,主要仰賴直覺圖形元素而非程式語言,使用者無須接受特殊職業訓練或學習程式語言即可上手。

HMI也要因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技能和權限做調整,例如每位使用者只會看到符合他職責範圍或當下狀況的資料。現代HMI還要兼顧能動性和一致性,方便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來遙控機器和設備,大幅節省時間和交通成本。

未來HMI還會藉由3D電腦輔助設計(CAD),猶如相片逼真的呈現機器、廠房和零件,這有賴3D CAD和模擬分析軟體,以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技術繪製整套製造流程的虛擬模型,還開放離線設定程式,在虛擬空間測試各種營運模式。

由於這些模擬設計近乎真實,無須進入實際製造階段,即可發現錯誤或弱點,有助於縮減前置作業時間、加速研發,節省資源、能源和人力。

不過,機器製造商仍有介面尚未統一的問題,因此開源方案成為一種新趨勢,工業自動化互通性標準OPC UA便是一例,可串連不同製造商所生產的機具,以認證、授權、加密和資料完整性來確保安全。

目前仍有不少老舊的機器、生產線、壓縮機,但這些裝置不一定會被數位轉型洪流所淘汰,如今有不少升級改裝的方案,讓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邁向工業4.0時代,享受物聯網所帶來的嶄新製造模式。

工業4.0好處雖多 同時也存在若干挑戰

工業4.0(Industry 4.0)將為製造業生產帶來變革,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能提高效率,但伴隨著諸多好處而來的是一些挑戰,有待製造業者克服。

網站Manufacturing Business Technology報導,當前世界資訊科技(IT)和營運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逐漸趨於一致,兩個專業領域的製造者必須瞭解到,架構一個企業聯網(connected enterprise)複雜度相當高。

下一階段的製造業數位化,也就是工業4.0料將促使電腦運算能力,聯網和資料數量全面提升,卻也需要低耗能和涵蓋範圍更廣的網路。

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指出,歐洲、美國和亞洲企業正競相採工業4.0的要素,這對於製造業將有深遠的影響,為了維持創新步調,製造業必須未雨綢繆,克服因ITOT趨於一致而到來的新競爭挑戰。

在搭上最新的工業革命列車之前,製造業者更重要的任務是必須了解下一個新時代會帶來甚麼改變。其中之一是製造業生產方式產生變化,曾經分散的生產系統將完全整合和自動化。當前大家熟知的供應鏈也會隨之轉變,聯網裝置則呈現爆炸性的增長。

在工業4.0時代裡,科技專家們蒐集資訊不再僅限於單一來源,而是隨時隨地掌握資訊,此趨勢將帶來正面效益,例如改善分析、診斷和不同部門之間的協力合作。

以感測器為例,隨著製造應用IoT逐漸普遍,感測器角色已經跟著轉變,過去感測器直接在製造生產的環節中連結控制器,現在則是經由支援其他許多IT功能的網絡來連結控制器。未來,感測器將直接由多個應用軟體監控,當必要時將資訊提供給各類部門和系統。

雖然工業4.0有許多好處,卻也不乏挑戰。採用IoT的製造過程可能與未聯網的連結、網絡管理、軟體開發等產生問題,且形成骨牌效應,包括潛在的產量流失、流程或設備的損害、資料流失,以及讓工廠工人置身險境等。

為了克服障礙,製造商首先必須優先保護IT基礎架構的關鍵要素,通常是利用資料中心作為集中化的樞紐。製造領域可以考慮數個IT策略來善加利用工業4.0

如讓關鍵的資料更貼近採用先進運算技術的製造廠場所,為了有效監督和減輕控制和停工期的衝擊,製造業應該將先進運算技術視為IT策略的主要部分,在一個隨選世界(on-demand world)裡,任何連結段或延遲都是難以被接受。

也因此,資料中心也將跟著演進,為了支持未來所需,運算能力和儲存功能都將扮演重要的角色,藉此可縮短資料傳輸時間,以及提高流通性。

再者,採取分層方式來確保IoT擁有安全的供電。製造團隊必須利用整合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來改善速度和簡化採用過程,降低管理多個解決方案提供者的成本和時間,並透過標準化解決方案來提升IT系統的正常運作。

第四次工業革命現正展開,在整合生產過程的同時,製造業者可以簡化基礎設施的供應鏈、降低時間和成本來部署,保護關鍵的連結,以及降低整體生產技術解決方案的複雜度,如此確保現在的運作超前未來的革新。

[Home]


2017/04/24 2.5.2. 新加坡持續推動工業4.0 維持製造業競爭力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製造業者紛紛導入工業4.0,未來雇員人數可能減少,但教育水準和薪資可望提升。

製造業近期吹起工業4.0熱潮,除了刺激先進製造技術不斷突破,更鼓勵打造人類與機器無縫接軌的智慧工廠。而推動這波朝向高附加價值製造轉型的關鍵為機器人、雲端運算和3D列印等技術的採用。

據海峽時報(Strait Times)報導,新加坡的跨國和大型製造商已開始在工廠內部署這些技術,但對於財力和資源有限的中小型企業來說,轉型之路可能無法像大型企業般順遂。自動化和感應器技術製造商Pepperl+Fuchs執行長Gunther Kegel表示,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可望為製造業開啟全新的商業模式。

Pepperl+Fuchs為例,該公司的閃電防護系統可能會在襲擊後效果遞減,因此需要持續進行監控,物聯網可以將這些系統連結在一起,檢視裝置的健康狀況並收集閃電頻率和強度等相關資料。這樣一來,原本只能提供簡單防護的裝置可以產生有用資料並出售給保險公司,商業模式因此改變。

201610Pepperl+Fuchs投入6,500萬美元打造的全球配送中心,在新加坡裕廊區正式啟用,採用智慧倉儲管理軟體系統以及支援物聯網功能的自動儲存和檢索系統。另一家致力提升工業4.0能力的精密工程公司Makino Asia,計畫在位於Gul Avenue現有工廠場址旁興建新的智慧工廠,預期5年內完成,完成後將有助提升生產力、改善品質並增加產量。

德國半導體廠英飛凌(Infineon)也在3月時宣布,將於未來5年投資1.05億美元,將其新加坡廠轉型為智慧工廠,設備將具備即時連線功能,組裝線也會更加自動化。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則宣布將啟用2個模型工廠提供企業體驗先進製造技術的學習環境。

全球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也推出數位功能中心協助企業掌握新興的工業4.0技術。因為企業面臨的挑戰往往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是否擁有部署這些技術的能力。另一家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則與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SIMTech)合作設立創新中心,以工業4.0技術幫助製造商進行營運和商業模式轉型。

西門子數位工廠執行副總裁Raimund Klein表示,中小型企業目前還未感受到轉型的急迫性,但轉型其實是一種漸進過程,企業可以先從小處著手,解決個別的痛點,逐步邁向智慧工廠,這對中小型製造業者比較適合。

Makino Asia執行長暨總裁Neo Eng Chong指出,每間企業轉型為智慧工廠時會遇到不同問題,有些學派認為應該循序漸進,也有人主張大刀闊斧改革,但要考慮到員工能否跟上腳步。西門子數位工廠執行副總裁Mr Raimund Klein則表示未來雇用的員工數可能會減少,但教育水準和薪資會相對提升。

[Home]


2017/04/24 2.6.1. 台廠大軍爭食車用LED大餅 攻佔LED車頭燈傳捷報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車用LED應用市場逐漸擴大,台系LED廠陸續切入車頭燈供應鏈。

在大陸紅色供應鏈衝擊下,台系LED廠將車用LED視為未來重要成長動能,隨著車用LED元件市場近年來成長顯著,車用頭燈採用LED比例逐漸增加,儘管車頭燈的進入門檻最高,但有多家LED業者布局車用LED頭燈陸續獲得進展,部分業者也從車後維修市場進軍至原廠供應鏈,2017年將可望拉升營收貢獻。

在出售消費性照明業務之後,日前歐司朗(OSRAM)也對外透露,正在積極尋求兼併收購的目標,預計收購總額將可高達5億歐元(5.3億美元),而歐司朗位於馬來西亞新廠規劃未來的產能主力將著重於車用產品,持續加碼布局車用市場,維持市場龍頭地位。

儘管LED車頭燈市場滲透率不到10%,但DIGITIMES Reseahch預期,到了2020年新車將有27%裝設LED頭燈,尤其是車內LED照明已趨近飽和,但車用LED照明應用日趨多元,且LED車頭燈的未來成長潛力大,但車頭燈牽涉到安全性問題,在亮度、散熱及產品穩定性的要求極高,也是車用LED導入門檻最高的應用,被不少業者視為車用LED的關鍵灘頭堡,近期陸續傳出多家台系LED業者打入車用頭燈的捷報。

光寶科技在汽車電子布局已久,並透過第一線車廠等供應給歐美客戶,但過去以車外輔助照明為主,不過隨著現在汽車產業生態改變,光寶也開始轉變策略,因應電動車(EV)、油電混和車的陸續興起,車廠對於汽車電子需求大幅提高,據悉,近期光寶科的LED頭燈已通過亞洲地區的汽車原廠認證,未來1~2年可望步入量產時程,加速內部2018年搶下全球車燈市場2成市佔率的目標,

億光斥資興建的苗栗銅鑼廠主攻車用LED市場,2017年的20億元資本支出中,將以車用和小間距顯示屏為主力,其中,車用產能將擴充至2億顆,未來將逐步擴充至8億顆。

儘管短期內車用LED營收比重仍低,但億光正式擠入全球第八大車用LED供應商排名,包括方向燈、煞車燈等產品已交貨給大陸本土汽車品牌,出貨量將穩定成長,而LED頭燈產品也出貨給亞洲的原廠供應鏈,至於一向被歐司朗等大廠獨佔的歐系車廠,億光也開始供應至尾燈、日行燈等產品,看好2018年起將可望帶來較明顯的營收貢獻。

主攻Flip chipCSP應用的新世紀光電近年來營運較低潮,但車用LED產品陸續獲得斬獲,其LED車前燈方案已打入台系車頭燈車後市場前三大廠中的2家,近期大陸後裝維修市場出貨需求拉升,預計最快將在下半年進入供應原廠供應鏈(OE市場)

LED大廠晶電近期展出其CSP(Chip Scale Package)LED車頭燈,可符合歐規照射距離達25公尺標準,由於採用CSPLED導入頭燈,未來將可應用於矩陣式頭燈的設計,將可透過LED的點、滅功能,以自動關閉朝對向來車方向的頭燈光源。

晶電總經理周明俊看好2017年車用LED的市場成長動能,現階段車用LED照明佔四元LED比重達到10~20%,預計2017年將有機會挑戰2成的比重,主要供應給南韓、日本、東南亞為主的車燈客戶,至於白光LED車頭燈也將在2017年起步,短期內將先從售後市場起步。此外,近年來以照明為主力的東貝,2017年將積極調整轉型,據悉,車用LED頭燈進入研發認證階段,將可望先從售後市場開始。

[Home]


2017/04/24 2.6.2. Direct Wafer太陽能電池 將於日本裝機 預計今年夏季開始發電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現有太陽能電池的製程相當耗能,1366 Technologies於是開發Direct Wafer節能製程。

美國新創企業1366 Technologies開發的Direct Wafer技術,由南韓太陽能電池廠韓華Q Cells(Hanwha Q Cells)生產太陽能電池,於201733日交貨到日本,將安裝於日本兵庫縣的太陽能發電廠中,預計在2017年夏季開始發電。

根據日經科技(Nikkei Tech-On)報導,這個在日本兵庫縣的太陽能發電廠,是IHI子公司、IPC(IHI Plant Construction)建設的太陽能發電廠,額定發電功率500kW,使用12萬片以上Direct Wafer技術製造的太陽能電池板,號稱是全球首座使用該技術的太陽能發電廠。

Direct Wafer是直接將熔融矽晶製成多晶矽晶圓的技術,而現在太陽能電池矽晶圓的製程,通常是將熔融矽晶製成矽晶棒,然後再將矽晶棒切成一片片的晶圓,製成太陽能電池,比Direct Wafer技術,多出製成矽晶棒與切割處理這兩道程序。

1366 Technologies認為,傳統晶圓製程製造太陽能電池,多出至少兩道程序,不僅耗能較高,且須高額設備投資與耗材使用,因此外界批評太陽能電池製程並不環保,而Direct Wafer技術可以用傳統技術約50%的成本,製造出品質不遜色、甚至超越現有技術水準的太陽能電池。

1366 Technologies執行長Frank van Mierlo表示,Direct Wafer技術製作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能量效率可說倍於現行生產技術,2016年底該廠已成功創造高效率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光能轉換效率紀錄,而2017年初,該廠再度打破先前的紀錄,且未來料將能進一步改善相關產品效能。

至於Direct Wafer技術如何改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1366 Technologies表示,除了矽晶成長精度可以更高,並可抑制多次加工過程產生的結晶缺陷與轉移晶叢,而且可以在製造過程中調整晶圓表面與裡面的各種成分濃度,這些都是製成晶棒再切割的多道過程中,較難控制的部分。

Direct Wafer技術製成的多晶矽太陽能電池,在20173月,光能轉換效率已達19.9%,這不僅是1366 Technologies與韓華Q Cells的測試結果,也經過第三方的德國Fraunhofer ISE Callab認證,確定Direct Wafer技術可以製造世界頂級品質的太陽能電池。

[Home]


2017/04/24 2.6.3. BMW衝電動車 將在台設140充電站 [ 蘋果日報 ?]

BMW總代理汎德布局台灣電動車市場,近日正式進駐台北101大樓停車場,除設置5座交流電充電座,還有全台首座直流電充電座,汎德規劃,今、明年在台北市及台中市將設立至少140座充電站。

進駐101大樓停車場

目前汎德不僅在全台BMW經銷據點設有30BMWi充電站,包括台北的晶華酒店、西華酒店、國際世貿中心,桃園的特力家居、諾富特飯店,以及台南的晶英酒店、香格里拉也設有充電站,總計全台充電站數近600座。

這次在台北101設置的充電站,為汎德首度設置的台灣第1座直流電充電站。汎德主管表示,直流電充電站可加速充電時間,以BMW i3為例,使用直流電充電座僅需40分鐘,就能將汽車電力從0%充至80%

此外,汎德也與台北101合作,即日起至今年1231日止,BMW i車主可憑汽車行照(需為BMW ii Performance車型)於101大樓商場B1服務處兌換綠能貼紙,只要貼在任一信用卡上出示,即享3小時免費停車。汎德主管指出,車主能透過車上導航系統、或是手機內BMW Connected App,尋找所在位置附近ChargeNow充電站及使用狀態。

[Home]


2017/04/24 2.6.4. 第一金創投 50億銀彈瞄準綠能 [ 工商時報 朱漢崙、陳碧芬]

公股首家綠能創投公司,將瞄準太陽能電廠提出20年投資計畫。財政部上周四召八大行庫開會,將由第一金創投領銜,其他6家已民營化銀行共同注資成立資本額50億的綠能創投公司。據指出,該創投公司對太陽能電廠的投資期間不僅將長逾20年,投資股東更有超過7%的年化報酬率。

相關人士指出,該公司將名為「第一綠能投資公司」,規劃募資50億元,不僅專門投資太陽能電廠,且細部投資計畫已訂出,一切只等各大行庫及壽險公司的資金到位,隨即展開投資。

該公司投資計畫年限可說配合台電長達20年的購電合約量身訂作,對每個與台電有合作的太陽能電廠的投資期間將超過20年,目前投資年限訂為22+1年、即一般狀況22年,必要時可再延長1年至23年。

根據第一金創投的計畫書,前2年建置完成後起20年,除盈餘分派,會同步將閒置資金逐年辦理現金減資,以利法人股東降低帳上持股成本,並使每年現金報酬平穩化,預估投資人年化報酬率約7.22%以上,第22年將對該標的全數清算,但委託管理公司可依專案進行狀況研判,決定是否再延長1年。

財政部上周四召八大行庫開會,決定由第一金創投領軍在6月發起成立綠能創投公司,更將開國內先例,發行國內首檔的綠能創投基金,且標的更直接鎖定太陽能電廠,藉以協助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

相關人士透露,第一金創投已在月前出面接觸包括國泰、富邦、三商美邦、南山、中壽等各大壽險公司,邀這些資金大咖共襄盛舉;此外,由於國外政府退休基金參與這種綠能創投已行之有年,因此第一金創投也擬接觸國內政府基金作為投資人,但國內的政府退休基金則尚有一些法令限制,因此政府基金將成為下一波的募資對象。

兩段金援 公股銀力挺太陽能電廠

公股人士指出,公股行庫挺太陽能電廠,不僅合設綠能投資公司,並已擬定「二階段計畫」,先投資,電廠完工掛表,再由公股行庫籌組聯貸,來支應電廠的設備擔保貸款。同時,在投資人收益上,未來公股的綠能投資公司還將規畫搭配REITSYield Co.等金融工具,替投資人安排更多長期穩定收益。

除了資金,首家公股綠能創投公司的成立,也會帶來技術上的移轉。因政府設定,透過參加及列席本案件投資之董事會,可以協助各股東建立電廠投資評估的knowhow,共同參與我國未來數年8,000億元至1兆元的太陽能建置商機。

第一金創投在上周財政部專案報告分析,倘若今年第3季能募集第1檔綠能投資,並搭配銀行融資,預計2年內可建置333MW太陽能電廠,協助政府達成2年內建置1.5GW短期目標。

公股人士表示,第一金創投在財政部所提出的專案報告指出,目前民間供電量不佳主要有四項重要原因,包括:1、太陽能系統商規模有限且家數不多;2、承辦融資銀行有限;3、收購電廠的基金不多;4、國內綠能項目基金無一設立,公股共同成立創投公司,就是要補救上述的問題。

這位公股人士舉例,國內雖也有一些積極參與太陽能聯貸的民營銀行,以電廠設備及系統設定動產抵押提供長期貸款,貸款條件大致為年率2.53%,本利平均攤還,通常年期約在1015年,但以融資成數來看,每KW只核貸約七成,核貸後有3成資金需太陽能電廠自籌,加上通常3年後就要開始本利均攤,因此太陽能發電公司(EPC)建置的電廠愈多,資金需求壓力愈大,且導致能源局所訂收購目標達成率偏低。

若以市場電廠收購基金,目前市場上能源公司或基金,出資收購EPC公司所持有電廠者,僅有中租能源開發公司,天泰能源及永鑫能源三家,因市場買家少,收購價壓很低,因此成交量不大,也造成民間供電量不振。

綠能帶動另類投資 台灣有機會

綠能是全球資產配置的永續發展部位,在「另類投資」領域快速竄升為主角,以此議題設計規劃新金融商品,外商銀行看到台灣的潛力,繼針對循環經濟研擬綠色債券之後,以再生能源為核心的基礎建設私募基金也開始被拿出來討論,設定每年投報率以68%為目標。

行政院提出的8年期前瞻基礎建設中,綠能、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為要項之一,工研院產經中心(IEK)指出,政策將「資源循環利用」與「能源整合」的理念導入,如高雄地區規劃中的綠色材料循環園區設立,可促進在地產業轉型及轉化產業形象,有機會成為台灣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摩根投信總經理尤昭文指出,麥格理集團在韓國已發行過綠能基建基金,有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的契約電價出售轉作固定收益,由於電廠簽約少則10年、長則25年,可列屬在長期合約資產(long-term contracted Assets)部位,超過6成投資人將這類投資投資回報率(ROI)鎖定69%,甚至有23%的投資人認為ROI可以在1成以上。

政府政策規劃有助於綠能產業更為穩健發展,尤昭文認為,台灣目前「氣氛」出來了,仍有待產品更加成熟,因此摩根投信若籌募台灣第1檔綠能基建基金,ROI目標要保守一些,6%是底線,且私募型基金僅銷售給法人機構,專業投資人(PI)都不一定有額度可以分配。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指出,新台幣20兆元的保險資金回台找尋新台幣計價投資標的,資產管理將是關鍵,台灣龐大金融資產、報酬率卻日益低落,以基礎建設作為金融商品規劃,可以提升資產品質,加上有專業機構協助評估計畫,對投資人、對國家發展都有助益。

麥肯錫分析,全球資產管理近年來在另類投資領域快速增加,年化成長速度在一成以上,讓市場感到意外,因為僅有高淨值客群或法人投資機構,才會接觸的到這類投資組合,像綠能、再生能源等基建基金,初期採取封閉式基金,更是法人投資者偏愛的款式。

[Home]


2017/04/24 3.1. 好文共享:夏普重生 鴻海大展台式管理魔法 [ 經濟日報 郭永興]

2016年春天,當鴻海併購夏普確定後,331日的日經新聞社論有著這樣的評論:「日本的電機產業長期以來被批評『加拉巴哥化』,即產品與服務只能在日本國內市場生存。在這種情況下,(鴻夏戀)帶來的新氣象,不僅是對夏普,也期待能為停滯感嚴重的日本電機產業帶來新刺激。」

加拉巴哥化,是日本自嘲產業界的用語。源自啟發達爾文發表進化論的加拉巴哥群島,該群島與世隔絕的自然環境,發展出許多獨特的物種。而日本產業界的加拉巴哥化通常是指,企業只重視日本國內市場,發展出適應日本社會的精緻高品質產品,但其高價格與缺乏泛用性的缺點,往往使得企業只能守住日本市場,甚至最後在全球競爭中慘遭淘汰。

夏普的殞落,可說是典型的加拉巴哥化企業。夏普擁有全球最頂尖的技術與生產工廠,同時也位居日本液晶電視市場的霸主地位,卻在全球競爭中落敗。而台灣強大的全球運籌代工產業,成了日本企業救星。

「鴻海用了什麼魔法?」

2011年前後,日本全面停止類比廣播電視,移轉至數位廣播。此電視產業大轉換帶來換機潮,加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日本政府推出環保家電補助制度,為夏普帶來前所未有的榮景,2009年啟用的全球最先進液晶面板生產基地「?工廠」(SDP)生產供不應求。

然而好景不常,換機潮結束後,日本薄型電視市場急速冷凍,從2010年約2,5000萬台,到2011年約1,980萬台,到了2012年就只剩下約645萬台。嚴重依賴日本國內市場為產能出口的夏普液晶面板工廠被迫停工,頓時從夏普集團的金雞母變成營運虧損的關鍵因素。

在此危機下,夏普將其最先進的液晶面板工廠SDP,在2012年與鴻海合併。虧損嚴重的SDP,在鴻海團隊進駐之後三個月就出現盈餘。當時日經新聞報導SDP轉虧為盈,破題直問「鴻海到底是用了什麼魔法?」

鴻海的魔法,其實就是台灣代工廠全球運籌的超強戰鬥力。台灣做為一個科技後進國家,代工成為企業在全球產業競爭的重要切入點。

台灣代工業為求生存,練就了一身全球搶單的堅強戰鬥力。鴻海合併SDP之後,立刻送進50人的鴻海業務精銳部隊,成功獲得美國Vizio電視的大訂單。

此外,台灣代工廠為了與國外原廠維持穩定的合作關係,通常也會在國外設立服務據點,進而吸收海外優秀人才。鴻海送進SDP的新副社長,是日本富士康社長三原一郎。

三原一郎之前擔任SONY子公司的社長,2006年被延攬到日本富士康。SONY原本是SDP的原始股東之一,但因與夏普的業務糾紛,SONY拒絕再從SDP進貨面板。而來自SONY集團的三原,成功化解了SONY的心結,讓SDP順利贏得大客戶。

台灣代工業者的另一強項是降低成本,為求獲得更多利潤,只能不斷改善生產流程以降低生產成本。鴻海合併SDP後,鴻海與夏普工程師聯手,將SDP的成品率(yield rate)改善到接近百分之百,亦即讓不良品率降至接近於零,成功降低成本,增加產品價格競爭力。加上新增的SONYVizio等大訂單,SDP的生產線設備運轉率,從合併前的三成,一口氣增加到九成。

鴻海成功解救SDP

夏普在SDP與鴻海合併後,液晶面板生產重心移轉到企業集團另一個主力生產基地龜山工廠,並且在國內液晶電視市場好景不再的情況下,將龜山工廠轉為生產手機用的中小型面板廠。儘管夏普的智慧型手機在日本國內有一定的銷售成績,但銷售量不足以吸納龜山工廠的龐大產能,因此夏普液晶事業的生死,就取決於能找到多少的下游出口。

回首2013年,夏普的IGZO技術面板,成功打入中國手機市場,夏普液晶事業也轉虧為盈。但在2014年下半年之後,隨著中國廠商LTPS液晶生產技術成熟,同是日本企業的Japan Display也低價搶攻中國市場,夏普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最後液晶事業與企業本身都無法再起。

夏普曾一度將IGZO技術當作是企業再起的關鍵,IGZO的確有低生產成本、產品低耗電、高解析度的優點,也曾在2013年讓夏普一度起死回生。然而2012年夏普發生財務危機,夏普就抑制投資,使得日後的IGZO產線在2014年後顯現疲態,讓Japan Display搶走中國小米手機的訂單。

夏普三年首見盈餘

再者,夏普執著IGZO也頗有「加拉巴哥化」的風格。當夏普將龜山工廠轉化為中小面板廠時,生死關鍵就已寄託在海外的下游買家。但夏普依舊沒有抓住國外買家真正需求。當時蘋果電腦公司雖有採購IGZO面板用於iPad,但是為了讓所有iPad的解析度一致,不要讓IGZO面板明顯有異於其他公司(如三星)面板,因此故意調降IGZO面板的解析度。夏普在手上握有高端液晶生產技術,卻無法充分發揮,公司財務破產,終於在2016年春天被鴻海併購。

今年早春,儘管鴻海併購夏普不到一年,日本媒體已認同鴻海實力,如朝日新聞218日就出現「夏普靠鴻海的力量,三年來首見經常盈餘」的報導。報導內容顯示,夏普三年來首次出現盈餘,全靠鴻海全球運籌的作戰能力。

例如,夏普的太陽能部門,因在重要原材料「多晶矽」高價時,簽了長期採購契約,被迫用高於市場行情購買原料,夏普一直想與原料商重新議價,但缺乏談判籌碼。

在鴻海併購夏普後,夏普以全球最大電子代工企業鴻海集團為支援,成功調降多晶矽的採購價格。原料價格成功重新談判,真實展現「鴻海能、夏普不能」的差異。

鴻海併購夏普的第一年,就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目前鴻海夏普已攜手,規劃在中國及美國興建大型液晶面板生產工廠;未來鴻海的全球運籌戰鬥力,加上夏普的高技術力,能帶來什麼樣的驚喜,我們拭目以待。(作者是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本文摘自經濟日報50周年社慶新書《全球新變局 經濟新路徑》)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