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國際

   1.1.1. 彭博分析:川普探中底線 不利台灣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彭博指台灣操縱匯率  [經濟日報]
   2.1.2. 經濟投資展望論壇/陶冬:美將出現最淺升息周期  [經濟日報]

  2.2台灣

   2.2.1. 亞銀調升 台灣今明年經濟成長率  [工商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人工智慧納入MBA課程 善用相關科技成未來企業領袖必備能力  [電子時報]
   1.1.2. AI技術發展趨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快速發展 將對資料中心帶來重大改變  [電子時報]

  1.2Smart Mobile

   1.2.1. 微軟Windows與裝置全球執行副總裁邁爾森:混合實境威力無窮 未來將改變世界  [電子時報]

   1.2.1Wearable

    1.2.1.1. VR沉浸式體驗 觀賞運動賽事更刺激  用於選手訓練 助適應真實比賽情境  [電子時報]
    1.2.1.2. 高階VR眼鏡 出貨可望扶搖直上  [工商時報]

   1.2.2Tablet

    1.2.2.1. 平板組裝出貨成長率 創新低  [工商時報]

   1.2.3Smartphone

    1.2.3.1. 三星告密 日電池廠壟斷挨罰  [經濟日報]
    1.2.3.2. 遠傳打造電子錢包生態圈  [經濟日報]
    1.2.3.3. 眾家面板廠爭搶iPhone OLED訂單 供應量暴增恐拉低價格  [電子時報]
    1.2.3.4. 印度廢鈔政策打擊買氣 當地手機製造商減產裁員  [電子時報]
    1.2.3.5. 印度廢大鈔 行動支付大補  [工商時報]

  1.3IT Industry

   1.3.1. 力抗中韓 日本顯示器要買OLED  [經濟日報]
   1.3.2. 軟銀科技基金 蘋果擬參一腳  [經濟日報]
   1.3.3. 趨勢:蘋果資安漏洞將比微軟多  [經濟日報]
   1.3.4. 陸日面板合作抗韓 如何溝通合作是關鍵  [電子時報]
   1.3.5. 印度Fast50 2016科技企業出爐 教育科技與軟體表現亮眼  [電子時報]
   1.3.6. 軟銀籌措千億美元 科技基金  [工商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NB升溫 廣達華碩利多  [經濟日報]
   1.4.2. 手機、NB品牌廠砸重金行銷搶救買氣 明星代言推升銷售量 實際效益難料  [電子時報]
   1.4.3. 季節性衰退加上廢舊鈔 印度PC市場恐陷低迷  [電子時報]

  1.5Solar(Green Energy)

   1.5.1. 車用科技改寫供應鏈主從地位 豐田、日產因應策略不同調  [電子時報]

[Home]


2016/12/14 1.1.1. 彭博分析:川普探中底線 不利台灣 [ 經濟日報 鍾詠翔、林庭瑤、林奕榮、孫中英]

根據彭博報導,美國準總統川普想要試探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紅線,可能導致這兩個超級經濟大國陷入冤冤相報的局面,最終亞太地區面臨雙輸,而川普打「台灣牌」,將台灣安全當做談判籌碼,台灣可能最終會淪為輸家。

川普打贏美國總統大選後,中國政府原本指望兩國能夠達成重大妥協,但這個希望如今正在迅速破滅。川普上周末表示,美國奉行了數十年的「一個中國」政策將取決於兩國的貿易談判。這番話觸動了中國最敏感的政治神經,威脅到中國一直宣稱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的「核心利益」。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梅納斯說,外界還不清楚川普究竟想要什麼,如果他在匯率操縱、關稅等方面動手,中方將會採取報復行動,那麼雙方極有可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緊張關係。

大陸智庫中國與全球化副主任何偉文指出,如果一個中國的底線被踰越,所有雙邊經濟利益和貿易談判都是白搭,到時候中美兩國沒什麼可談,中國不會跟美國談任何貿易協議,川普會輸得很慘,台灣利益也會遭殃。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表示,如果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有很多手段來保持經濟成長,中國已經不像以前那麼依賴出口了;而所謂美國轉而承認台灣的說法也只是說說而已,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其他國家肯定不會跟進。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政治專家莊嘉穎則認為,如果美國犧牲台灣利益而換取跟中國達成協議,可能導致美國盟邦質疑美國維護亞太地區安全承諾的可信度,這種交易暗示華府願意拿這些國家的利益來做交易,即使可能使得亞太地區更不安全。

大陸回嗆 搬石頭砸自己腳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公開將「一個中國」政策當作對中國貿易政策的籌碼,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如果試圖破壞「一個中國」原則、損害中國核心利益,「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昨刊出社評嗆川普,必要時將台灣「黎巴嫩化」。

中新社報導,正在瑞士訪問的王毅被問及蔡英文總統與川普通話後續反應時,王毅說,「不管是蔡英文當局,還是世界上什麼人、什麼勢力,如果試圖破壞『一個中國』原則,損害中國核心利益,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立場強硬的環球時報昨發出「不抱各種幻想,準備與川普掰手腕」社評指出,川普高估美國主宰世界的能力,尤其在台灣海峽。該社評還批評川普,指他一系列出格發言顯示在戰略上藐視中國大陸。「驕兵必敗,他人還沒進白宮就已經亮出了敲詐中國的底牌」。

社評還把矛頭指向台灣稱,北京應當從嚴懲台獨勢力做起,台灣當局配合美國衝擊「一個中國」政策,進一步打擊台獨勢力也成為北京更緊迫的課題。北京需要加大對台獨的全面施壓,探討通過非和平手段給台獨不同程度懲罰的可能性。

貿易戰若開打 韓墨衝擊大

摩根大通策略師莫瓦德(Adrian Mowat)指出,一旦川普掀起貿易戰,中國、俄羅斯股市可望成為贏家,南韓、墨西哥等出口國以及美國本身恐受重大衝擊。

莫瓦德強調:「川普可能對進口商品課徵重稅,提供出口商減稅優惠。」美國貿易紛爭對象很可能不僅限於中國。把貿易戰因素納入投資策略時,可以考慮投資中國與俄羅斯。

川普自競選期間至勝選後,對中國態度強硬;儘管如此,摩根大通卻已把中國股市的評級調至加碼。

莫瓦德說:「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幾乎全為國內收益,我們認為一旦發生貿易戰,會出現更多國內刺激方案,有利中國股市的收益,使中國股市的防禦性勝過主要由出口企業組成的南韓、台灣股市。」

惠譽示警 尾端風險升高

惠譽信評昨(13)日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與蔡英文總統最近的電話交談,以及事後川普關於「一個中國」政策的言論,顯示美中關係可能轉變,兩岸關係將再降溫,台灣得當心兩岸緊張局勢升高,影響經濟環境和金融市場的尾端風險(tail-risk);且很明顯的,這個風險已升高。

惠譽信評昨天針對川蔡通話發表評論,是川蔡通話後首度有國際信評公司評論。惠譽10月時才剛將台灣的主權評等由A+上調至AA-,但上調的前提是台灣公共財政改善,與兩岸局勢無關。

惠譽昨天表示,川蔡通話導致兩岸關係降溫,雖不致馬上影響台灣的主權評等,但惠譽已將兩岸複雜關係,視為評估台灣主權評等的重要關鍵;惠譽表示,若兩岸緊張局勢升級,台灣經濟及金融市場發生巨大震盪的機會將大增,並將會影響台灣主權評等。惠譽提醒台灣,得注意此種「尾端風險」。

惠譽指出,蔡英文今年初贏得總統大選後,兩岸關係已明顯降溫,雖然兩岸間的多項經濟協議,例如2010年簽署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還未受到重大影響,但兩岸互動對台灣經濟影響極大,一旦兩岸貿易關係中斷,台灣企業的供應鍊或將停擺。

[Home]


2016/12/14 2.1.1. 彭博指台灣操縱匯率 [ 經濟日報 陳美君、潘姿羽]

美國準總統川普一再指控中國以詐術剝奪美國的貿易,並揚言在就任後將認定中國操縱匯率;但經濟學者表示,台灣其實更適合被指為「匯率操縱者」。當然,中國對美國及全世界的貿易順差都遠遠超過台灣;但如果以順差占經濟規模的比重來看,台灣其實超過中國六倍。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前財政部官員賽特塞(Brad Setser)表示,「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的理由,遠比列名中國更有力」。美國財政部在10月發表的「匯率報告」中,並未點名中國及台灣為「匯率操縱國」。

此外,中國最近一直限制人民幣的貶勢,證據是中國央行持續拋出美元,以免人民幣匯率急速貶值,導致外匯存底不斷減少。賽特塞指出,台灣的外匯存底卻一直溫和增加,顯示央行一直在抑制台幣升值。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克萊恩(William Cline)計算,新台幣對貿易夥伴國的匯率被低估逾25%,使台灣出口業者享有重大的競爭優勢。反觀人民幣,在考慮當前及未來貿易流量後,匯率大致處於合理水準。

2010年代初期時,的確有很強的理由認定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因為中國的貿易順差與外匯存底迅速膨脹;但經濟學家表示,這已是過去式;現在台灣似乎更適合這個稱號。川普下次再和蔡英文通電話時,或許可以談談這件事。

匯市觀望 緊盯葉倫談話

美國聯準會利率政策會議將於台北時間周四(15日)出爐,台北匯市觀望氣氛濃厚,終場在韓元走強帶動下,升值4.2分,收在31.822元,終止連兩貶,總成交量僅6.89億美元。

匯銀主管表示,聯準會召開一連兩天的利率決策會議,全球金融市場屏息以待,昨日匯市交易量明顯萎縮,新台幣匯率跟著韓元走強,盤中一度升破31.8元,收盤前再拉回至31.822元。

「出口商又不賣了,覺得價格不夠好」,匯銀主管說,至於外商銀行昨日買賣匯都有。熱錢現在也沒有方向,就看聯準會主席葉倫的會後聲明,透露哪些蛛絲馬跡。

央行反擊彭博 論述方式不客觀

彭博(Bloomberg)引述經濟專家說法,指台灣相較於中國大陸,更貼近「匯率操縱者」的稱號;中央銀行回應,川普點名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主要是中國對美商品貿易順差高達3,000億美元,幾乎是美國對外商品貿易逆差的一半,而台灣對美商品貿易順差僅100多億美元,以絕對金額來看是小巫見大巫,川普針對的目標是中德日等大國,並非台灣。

對於彭博說法,央行昨(13)日發布新聞稿澄清,指出該文內容與事實不符,央行已擬具說帖,透過管道提供作者參考。

中央研究院院士段錦泉說,每個國家包含美國都操縱匯率,只是名詞上講好聽說是貨幣政策,貨幣與匯率本來就是由央行操縱。段錦泉說明,央行的職責本來就包含匯率、利率調控,這是競爭貿易上的手段。

[Home]


2016/12/14 2.1.2. 經濟投資展望論壇/陶冬:美將出現最淺升息周期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瑞士信貸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昨(13)日應邀在本報主辦的「經濟投資展望論壇─贏戰2017」上發表演說,他預測,美國聯準會(Fed15日應該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且明年會升息兩次,接下就會打住,這將會是美國現代歷史上最淺的一次升息周期。

陶冬表示,美國目前的經濟復甦並不紮實,除了消費層面以外,美國的投資並未提振起來,房地產市場急升的時代也過去了。所以此時美國的利率正常化措施,也做不了太久。

由於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想要大增財政赤字,Fed的貨幣政策必須要支持。因此,Fed必定升息,民眾要關心的是接下來的升息路線圖,升息可能僅是明年一個政治上的動作,只會點到為止。除非美國因石油價格帶來一次大的通膨預期上升,不然本次的升息周期將會是見好就收。

陶冬昨天是以「全球與中國經濟展望」為題發表演說,他認為,短期內,川普可能會進行減稅、公共建設投資,因此明年美國的經濟成長會比市場想像得更快一些,但是川普不是美國昔日總統雷根,且在美國財政狀況不如1980年代的情況下,川普也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陶冬也警告,重點不是川普個人,而是他所帶來的「川普主義」政策,恐影響美國往後的政治和歐洲的局勢。他預計明年上半年會是「川普主義」的頂峰,但之後川普的財政措施恐怕變成無以為繼。唯有改革才能把經濟拉出困境,至於川普能否做到改革,把美國拉出困境,「我也不知道」。

在歐洲的部分,陶冬指出,歐洲的失業率並未與美國一同下滑,也讓歐洲央行(ECB)更少了升息的底氣,加上明年歐洲恐會出現更多不可測的政治動盪,黑天鵝仍可能出現,這將使得歐洲的貨幣環境維持在一個十分寬鬆的情況,會連帶影響歐元的匯率。

雖然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期達到3.4%,優於今年的3.1%,但在反全球化的趨勢下,陶冬預計未來20年,全球潛在的經濟成長率將只有2.5%,也會讓所有的國家都在全球化逆轉的過程中受到損失。而相對於美國和大陸有廣大的內需市場,台灣、香港、新加坡這類的外向型經濟體,在過程中會受到更大影響。

大陸經濟…三個P拉動

相對於明年可能會出現的黑天鵝,以及歐美政經局勢的動盪,瑞士信貸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昨(13)日預期,大陸的經濟由三個P拉動,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可維持在7%

陶冬指出,大陸明年的經濟局勢將會不錯。除了近期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反彈外,明年大陸的三個「P」,也就是房地產資產(property)、公私資本合作(PPP),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相關概念,將成為大陸經濟成長的重點。

陶冬坦言,他過去看待大陸房地產市場的主張有所錯誤,因為大陸的房地產是金融商品,不完全是居住用途。但近期數據顯示,大陸新開工的房屋數量已開始復甦,將是拉動明年大陸經濟成長的第一個引擎。

大陸地方政府現在還在做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兩大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農業開發銀行,今年下半年更貸款出去人民幣2兆元,這將成為PPP的重要渠道。

[Home]


2016/12/14 2.2.1. 亞銀調升 台灣今明年經濟成長率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公布最新展望報告,小幅下修開發中亞洲國家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明年的成長預測維持不變。台灣是少數兩年成長預測被皆調升的國家,主要基於消費和出口強勁。

亞銀在「2016亞洲發展展望補充報告」指出,即便全球存在不確定性,開發中亞洲國家的經濟仍維持穩定。但亞銀將開發中亞洲國家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下調0.1個百分點至5.6%,主要受印度成長減速拖累,估計明年將回升至5.7%,與前次預測一致。

亞銀基於台灣民間消費和政府支出強勁、投資增加,再加上中國對半導體需求增加帶動出口,故將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前次預估的0.9%上修至1.2%,明年的成長率由1.5%上調至1.6%。

亞銀將中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維持在6.6%,預期消費仍是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基礎建設投資也將為經濟帶來支撐,但民間投資依然疲弱。儘管中國政府持續施行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經濟,明年經濟預期僅溫和成長6.4%,與前次預測相同。

強勁內需和政府支出持續支撐韓國經濟,不過基於政治不確定性加劇和企業重整帶來影響,估計未來幾季經濟可能依然疲弱。亞銀維持韓國今年的GDP成長預測在2.6%不變,但將明年數據下修至2.7%。

此外,亞銀的報告亦上修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等主要工業國家今年的合計經濟成長率,由1.4%上修至1.5%,主要因歐美經濟成長優於預期,明年維持在1.8%不變。

亞銀指出,美國經濟持續受惠於消費者支出強勁,且政府支出和民間投資溫和反彈,再給予經濟支撐。補充報告將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由1.5%上調至1.6%,在明年新政府的經濟政策明朗化之前,亞銀暫將2017年的成長預測維持在2.4%。

[Home]


2016/12/14 1.1.1. 人工智慧納入MBA課程 善用相關科技成未來企業領袖必備能力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日趨普及,許多大學已將人工智慧的相關應用課程納入MBA的課程大綱。

隨著人工智慧(AI)的產品與應用日趨普及,許多國際知名商學院也紛紛將商業與人工智慧的相關應用課程納入了MBA的課程大綱之中。全球著名學府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MIT)、和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也表示,未來的商業領袖將必須學習如何運用數據處理與人工智慧等相關科技,用以輔助做出更正確的商業決策。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近代的人工智慧發展,已成功的結合了人類思維的推理能力和電腦運算處理能力,例如蘋果(Apple)Siri個人助理,亞馬遜(Amazon)Alexa等等。專家表示,已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採用科技或相關數據技術,用於商業管理的領域上,並致力於研發能夠破譯大型數據,或是用來協助管理層決策的各種運算法。根據研調公司IDC的數據,企業花費在人工智慧的支出經費,將有望從2016年的80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前的470億美元,增長潛力極大。

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管理學院的教授Brian Uzzi表示,現今的企業管理階層必須對管理應用程序的開發,以及跨越多重業務領域的運算法設計更為熟悉,這也意味著將人工智慧納入各大商學院的MBA課程,成為明確的趨勢。

目前,Uzzi已與西北大學聯合開發了MBA3項人工智慧課程,他也指出,這些課程足以滿足學生對於未來工作上的需求。現今,已有許多企業管理人員透過數據分析來管理企業營運,著名的電動汽車製造商Tesla和其執行長Elon Musk便是最好的典範。

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研究院教授Mohsen Bayati也表示,期望能透過該校的「大數據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 from Big Data)課程,傳授給MBA學生更多關於醫療保健、金融、行銷以及營收管理方面的知識,並要求學生透過創建運算法和模型來試圖解決問題。不過,該校學生若欲登記這項課程,必須先通過機率與統計學科的考試。

[Home]


2016/12/14 1.1.2. AI技術發展趨勢: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快速發展 將對資料中心帶來重大改變 [ 電子時報 涂翠珊、陳智德、殷家瑋、蘇純儀]

大數據(Big Data)與人工智慧(AI)的發展也推動了資料中心運作的改變。

今日人工智慧(AI)技術發展目標,主要在提供人類更先進的自動化視覺、語言與推理能力。就在大數據(Big Data)與人工智慧不斷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資料中心的運作也出現了許多變化。

SearchITOperations網站報導指出,在延遲敏感(latency-sensitive)的大數據任務中,開放源碼Apache Spark憑藉著內存記憶體、即時查詢與快速的大規模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能力,正逐漸取代Hadoop MapReduce。友善的資料架構和語言,也讓更多中等程度的從業人員,可以投入資料的分析與應用。

Spark這類平台使用了PythonR等較高階的程式語言,使得大數據更為容易取得。此外像是Dataiku以及Cask等廠商,都計劃推出更容易使用的大數據分析產品。

幾年之前,只有博士等級的資料科學家才有辦法從事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研究。如今大數據分析門檻降低,使得一般非資料專業的IT人員,只要對萃取、轉換、載入(ETL)概念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也能透過機器學習應用貢獻自己的組織價值,而不像MapReduce框架還需使用者編寫低階的平行線性算法。

在最新趨勢下,資料流的管理已位居IT系統管理堆疊的最頂層。就像網路、儲存、伺服器、虛擬化與應用一樣,企業資料湖(data lake)與端到端生產大數據資料流同樣需要專業的監控、管理、除錯、規劃與架構。資料流可以有自己的服務層級協議、可用性與效能目標,也會有容量不足與安全上的問題。除此之外,流動資料擁有出處、來源、準確性,以及各種可動態追蹤的元資料(Metadata)

儘管上述概念對IT人員而言聽起來並不陌生,卻觸及了全新的領域。StreamSets公司便希望透過產品,直接協助客戶解決大數據管理的問題,也有其他業者選擇從ETL與資料湖分類、防護著手。

IT世界的趨勢往往在集中、分散以及向上擴展(Scale up)、向外擴展(Scale out)等模式間擺盪。大數據在過去10年的發展是以商用硬體的向外擴展為主軸,但近來也漸漸出現向上擴展的趨勢。

此外,新一代的GPU發展,也讓大數據脫離了商用的目標。像是Kinetica便與IBM合作,利用NVIDIA GPU/1 TB RAM系統打造大數據資料庫;NVIDIA也專為深度學習推出了8 GPU DGX-1硬體。隨著物聯網(IoT)應用的普及,大數據還將再出現一波向外擴展的趨勢。

雲端運算產生的大量物聯網資料,再加上越來越容易使用演算法,都將為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開創出更多可能性。

DeepMind推動AI研究打造新的3D世界

日前Alphabet旗下人工智慧(AI)研究公司Google DeepMind為推動人工智慧進展,釋出了一個名為DeepMind Lab的全新3D虛擬世界平台。各地的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將可透過這個平台從事各項實驗。另一方面,DeepMind Lab也有助於加深我們對人類學習過程的認識。

根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DeepMind Lab看起來像是由許多立體方塊組成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在DeepMind Lab世界裡,AI代理人會以漂浮球體的外型觀察四周環境,並可隨意移動,或執行某些簡單的動作。代理人在遊戲中能進行的訓練包括探索迷宮、採集水果、穿越狹窄通道等。完成任務後,代理人將可獲得正向獎勵,如此不斷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習得更多技能。

在釋出最新DeepMind Lab前,Google DeepMind已在公司內部完成了多個版本的測試,並成功教導AI代理人如何透過反覆嘗試,學會使用Atari遊樂器。

開放、可定制的DeepMind Lab 3D世界,為AI代理人提供了更複雜的挑戰,也代表AI代理人可藉此學會執行更多任務。透過DeepMind LabAI演算法將有機會使學習成果不斷延伸到往後的任務。

DeepMind共同創辦人Shane Legg表示,他們希望未來AI代理人只要透過觀察環境狀況,就可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3DAI訓練環境,也有助於發展出應用在現實世界中的系統控制演算法,如工業機器人等。

除此之外,AI代理人透過基本原則學習模擬世界的方式,也讓人聯想到人類本身的學習經驗。在幼童時期,人類便是採取如此基本的手段去處理身邊的資訊,進而學習更多技能。

其他人工智慧專家也對DeepMind Lab的推出表示樂觀其成。OpenAI共同創辦人暨研究總監Ilya Sutskevar指出,AI代理人如果能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學習環境,將有助於提升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OpenAI是一個致力於發展並公開基本人工智慧研究的非營利組織。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教授Zoubin Gahrahmani表示,DeepMind Lab與其他類似的訓練平台,讓人工智慧的發展得以更加透明,也讓相關研究人員可更容易測試彼此的點子。

Gahrahmani同時認為,現有的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方式資料效率仍過於低落(Data Inefficient),因此還是較人類的學習能力落後。

AI最大的威脅來自於人類的過度期望

現今的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除了幫助企業自動執行較單調的例行公事,也可透過分析數據,發現原本未見到的趨勢來優化企業決策,以改善顧客服務,甚至開拓全新的服務。人類總是期望最終將能創造出一個能夠匹配甚至超越人類思維能力的AI,但過度期望也可能讓世人低估其真正的風險與潛在缺點。

ZDNet專欄指出,AI是一個成長快速的利基,但也許是科幻電影的影響,現今AI被過度誇大,雖然AI越來越能承擔更複雜的任務,但可能仍需要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才能建立擁有完整人類智能的AI,更遑論創造出超級AI,但人類最應注意的是該如何應對AI對未來帶來的影響。

例如,現今的AI演算法已如同黑箱一般,人類開發者已逐漸難以理解自己開發的演算法是如何得出結果,像是GoogleDeepMind,這不代表演算法得出的結果應該被毫無疑問的接受。相反地,AI演算法的輸出結果應靠開發者放入正確的數據或設置正確的規則。開發者必須找到方法,以確保AI所引導的決策過程具有可理解性及可受挑戰性。為了確保AI的演算過程易於理解,一些研究人員已提出應設置諸如責任性、可解釋性、準確性、可審核性及公平性等因素,未來將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

再者,AI能否顯著的改變人類工作,進而讓人類失業或創造新工作,也是應被納入考慮的影響之一。

無論結果好壞,技術開發者及使用者在開發或使用的同時,皆必須考慮到此類科技帶來的潛在後果。像是自駕車具有減少污染及效率等優點,但也會導致許多司機失去工作,人們需要對這些可能的變化有更廣泛的理解與討論。

此外,現今業界對AI的投資甚鉅,但由於缺乏熟練的員工來充分利用AI技術,所謂的AI寒冬(19701980年代曾發生過)可能會再度發生,致使投入AI的投資一去不回。

AI和機器學習技術如何發展並不是人們所該擔心的,人類應關切能否處理AI及機器學習技術帶來的變化,確保人類智能及學習能力不因AI的發展而越趨低落。

AI前進音樂界變身DJ 然演算法仍無法取代音樂人

現今,人工智慧(AI)的演算法不僅能運用在醫療、教育、製造業等作為輔助的要角,現今連具高度創意性質的音樂產業,也正迅速的投入了數據分析和AI的懷抱中,用以協助量身定做客製化音樂服務,來滿足變化快速的音樂市場和聽眾。

據金融時報(FT)報導,現代音樂的串流服務儼然已為音樂愛好者開啟了「個性化」的音樂時代。美國音樂研究機構Music Ally發佈的一項報告指出,線上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已於20157月推出了一項個人化音樂歌單Discover Weekly playlist,而截至20165月為止,該服務已獲得了逾4,000萬名聽眾,並撥放超過50億首歌曲流。

這些播放清單能幫助掌握一個聽眾正在聽什麼歌曲,並且能將歌曲交叉分享給曾聽過類似曲風的其它聽眾,進而推薦新歌曲和新表演者。

目前,蘋果(Apple)所推出的蘋果音樂(Apple Music)已選擇使用人類作為播放清單的管理人,例如廣播DJ Zane Lowe。不過,Spotify在其所推出的新服務中,卻加倍採用了機器人推薦功能,例如能依照個人品味推薦最新發行音樂的「Release Radar」,以及為用戶量身打造的播放清單「Daily Mix」。

然而,有Spotify的用戶抱怨,這些推薦功能出現了令人困擾的情形,就是AI總是重覆推薦相同的表演者及相同的曲目,無法滿足聽眾想聆聽不同隨機音樂的需求。

因此,業界現在期望能透過使用AI發展出更優質的分析能力,甚至是預測性技術,包括聽眾的位置、情緒,甚至是所處位置的天氣狀態等等,都已被內建到一些推薦引擎之中。舉例來說,Google Play就已正開發這類的自發性適應功能。

Polydor數位音樂負責人Luke Ferrar指出,演算法可以被使用來了解人們如何聆聽音樂。當透過與智慧手機所提供的所在地理位置、時間、活動和運動等資訊結合時,就意味著音樂服務能夠在正確的時機點,找到正確的運作軌道。

事實上,AI可判別出一個人是否正在機場裡感到無聊、是否在圖書館中學習、或是否正在海灘上曬太陽,用以進一步定製專屬的音樂播放清單。

然而,也有許多人不相信,這類具藝術性或創造力的天賦能夠被AI取代。英國的Beggars集團數位音樂負責人Simon Wheeler曾在20166月的MIDEM國際唱片展中公開表示,有時公司須要試圖找出一些還不確定是否會受到人們喜愛的項目,但數據分析技術並不善長執行這類的工作。

專家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機器人是否也能製作音樂。據悉,Google旗下的AI公司Deepmind已開始使用AI創造古典鋼琴音樂,而Google釋出的專案Magenta,也已採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來進行藝術和音樂創作。

不過,Jukedeck的聯合創始人Ed Rex卻表示,他不認為AI會取代人類作曲家,相反的,而是能幫助音樂家使用演算法來改善自身的作品。

軍用AI技術開發潮方興未艾 國際組織恐難規範

雖然AI被應用在發展軍事武器領域引來了諸多爭議,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下,戰爭的型態及工具早已不同以往,而軍用人工智慧領域也變得難以界定。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不斷演進,各界也開始憂心持續發展下去,最終是否將走到人類無法掌控的境地,儘管爭議不斷,全球各地對於AI的開發熱潮似乎未見止息。

近來知名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Tesla執行長Elon Musk等有識之士陸續對AI的開發提出警告,在一份由超過2萬名AI研究者所簽署的公開信中也呼籲,各國不該投入AI軍備競賽,並建議聯合國(UN)應通過禁令限制自主攻擊武器(Offensive Autonomous Weapon)的開發。

Slate網站報導,雖然AI被應用在發展軍事武器領域引來了諸多爭議,不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帶動下,戰爭的型態及工具早已不同以往,而所謂軍用人工智慧(Military AI)領域也變得相當難以界定。

過去在拿破崙時代裡,軍用領域是獨立而又明確的區塊,但從現代的眼光來看,此區塊正朝著日益複雜的模式發展。不僅如此,就連軍用AI當中所指的AI,也逐漸與其他形式的AI劃分開來,如此看來,軍用AI的定義可說相當模糊。

以今日的發展趨勢來看,所謂的軍備,除了坦克車、榴彈砲這類顯而易見的軍用裝備外,或許連生物科技、乃至於資通訊技術(ICT)等新興科技都應列入其中,因為從美國頻頻發生的各種基礎設施、資訊系統被入侵以及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IP)遭竊等整合式網路攻擊事件可看出,當今的軍事科技及戰略也與時俱進。

美國國安局前局長暨網站司令部(CYBERCOM)指揮官Keith Alexander曾表示,大陸等國的駭客不斷透過網路竊取資料,讓美國產業界蒙受龐大損失。另外,像是俄國試圖透過駭客行動來影響美國大選等事件,都印證了今日的軍事活動早已跳脫傳統框架。

因此Slate的評論認為,在定義如此不明的情況下,要對軍用領域AI的開發進行規範絕非易事,而倘若國際組織想以傳統的思維來限制相關技術的開發,恐怕只會顯得不合時宜。

對人類工作助益大 AI重塑企業商業模式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語音助理或自駕車等人工智慧(AI)應用等已耳熟能詳,對業界而言,AI正大幅地改變企業經營模式,對生產力重新定義,也對經濟帶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

科技網站VentureBeat整理相關應用案例,表示AI不僅只有資料分析的功能,甚至能將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歷史模式、背景及市場動態等因素帶入,提供人們改變決策方式的更完整架構。

人類擔心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將搶走人類工作,但這類擔心大多被誇大,因為人際間的交往關係在日常工作業務操作仍然重要,AI只是提供準確的洞察,讓各方能更以更有價值的方式交換意見。例如AI若察覺在一季度結束前有無法完成的交易,就能夠通知相關業務人員,湊合適切的團隊處理問題。

此外,AI也能根據不同情境提供幫助企業各層面工作者主動採取更積極的策略,例如AI能分析在一季結束前還有哪些管道能以好的結果作收;也能控管客戶未更新合約的風險。

對於長字輩經理人(C-Suite)而言,AI能給予營運長或行銷長資源配置的建議,分析出需要更多業務的地區,或更多預算的部門。而對執行長來說,AI也可分析股東狀況及營收增加的藍海。

對於客戶服務,AI能根據公司引進新客戶的模式辨別客導致戶離開的潛在因素,讓負責人提醒團隊關注顧客忠誠度生命週期的關鍵時刻,而不是藉事後爭吵找出錯誤。AI也能消化拖緩效率的例行公事,因此像執行長或銷售業務這類更需要處理瞬息萬變的資訊的工作者,能優先安排時間在更重要的工作上。

現今的AI是企業的得力助手,AI分析各種數據,組織成為有用的資訊,以提供企業決策者及員工實用的洞見,使今日的工作者以全新的方式做好時間管理、團隊合作及研究、客戶服務及商業預測。

[Home]


2016/12/14 1.2.1. 微軟Windows與裝置全球執行副總裁邁爾森:混合實境威力無窮 未來將改變世界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技術是一個非常新的產業趨勢,藉由混合實境技術,未來產業鏈業者可以打造豐盛的混合實境內容,產業鏈業者可以打造各種各樣的終端裝置,微軟對混合實境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但混合實境所帶來的人類工作、生活、娛樂等方式的變革,混合實境技術改變世界會是慢慢演進的。

微軟公司創始人Bill Gates曾說,我們通常會高估短期幾年內能夠做到的,但是通常會低估未來十年內會發生的變化。混合實境技術就是這樣的產業趨勢,混合實境技術是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技術,十年內很可能是完全顛覆產業生態,但具體產生變革的時間點暫時難以預估,還是需要一步一腳印才會知道,微軟與產業鏈業者將攜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混合實境技術與相關終端裝置。

跟著微軟找機會 助產業鏈業者創特色新品

展望2017年,2017年春天微軟將推出的Windows 10 Creators更新,釋出Windows 10 Creators更新後,微軟的客戶能夠在PC產品上真正體驗到混合實境的技術,這是微軟明年加速於全球市場推廣混合實境的一個里程碑。

身處於微軟在深圳舉辦的Windows硬體工程大會(WinHEC),身處於硬體工程創造者社群中,我覺得全身活力充沛。這些硬體工程創造者是打造屬於下一個世代的PC推手,他們是將打造現代且具備安全性的PC推手,他們所打造的PC新品將支援創新的混合實境功能、遊戲功能及行動體驗,隨著我們2017年推出的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以及與高通和英特爾的合作計畫,我們得以打造不只可服務所有人的科技,更為每一位創造者提供屬於自己、個人化的裝置。

頭戴式裝置風雲際會 品牌廠將投入戰局

微軟旗下混合實境頭戴式顯示裝置Microsoft HoloLens,與Surface系列機種一樣,是微軟自家的終端裝置,但是終端裝置是給這個生態系統一個新的展示,給相關產業鏈業者一些啟發,提供若干發揮空間,因而微軟在大陸深圳,也攜手合作夥伴,讓合作夥伴有更多的創意與想法,去打造合作夥伴自家的終端裝置。

事實上,Windows高達99%的終端裝置都是來自於微軟的合作夥伴,在混合實境頭戴式顯示裝置領域,我們也同樣期待合作夥伴打造出自家的終端裝置。

微軟已將其規格分享給PC廠商,包括:台系PC大廠華碩、宏碁、戴爾(Dell)、惠普(HP)、聯想,同步也和英特爾共同開發合作,致力產出能夠擁有混合實境功能的頭戴式顯示裝置。

混合實境風潮席捲全球 大陸成兵家必爭之地

放眼全球,大陸將是最大的混合實境市場,微軟所開發的混合實境頭戴式顯示裝置將於2017年上半正式登陸大陸市場,而首先在大陸市場推出的為開發者版本,並不包含個人消費者版本。

微軟正積極邀請相關產業鏈業者加入我們的行列,例如大陸本土市場頭戴式顯示裝置領導廠商和開發者3Glasses,預計在2017年上半,會將Windows 10結合至他們的頭戴式顯示裝置新機種S1,提供使用者絕佳的嶄新體驗,同時也將觸及到大陸境內超過500萬位,且每個月都很活躍的顧客。

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者將能從很多途徑獲取混合實境的內容,包括:超過2萬個Windows通用應用程式(Universal Windows Apps);使用最新瀏覽器Microsoft Edge,網頁上的3D物件透過拖曳可拉至實體世界;透過最新瀏覽器Microsoft Edge,即能在網頁上看到沉浸式的虛擬實境內容(WebVR);首次在Movies & TV應用程式內可觀看360度全景影像的影片等。

高通入列 打破Wintel聯盟

目前「行動裝置」的概念已經愈來愈受到重視,使用者希望自己的電腦可以具備行動性,更為方便移動攜帶,可隨時隨地連線,並且維持不錯的續航力。對此,微軟決定在英特爾(Intel)AMD等處理器廠商之外,邀請高通(Qualcomm)成為Windows 10的重要合作夥伴。

引入高通,對於整個Windows生態系統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機會。為了履行和滿足客戶日益成長的創新需求,微軟宣布將經由和高通的合作結合Windows 10ARM架構。這是首次,客戶將能夠體驗他們所知道與Windows相關的應用程式、週邊配件和需求的企業能力,亦能實際體驗真正具行動力、省電和永遠連線的行動電腦裝置。

硬體裝置夥伴同時也將打造一系列Windows 10全新裝置,搭載高通最新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支援執行x86Win32、以及Windows通用應用程式 (Universal Windows Apps),包括:Adobe PhotoshopMicrosoft Office和熱門Windows遊戲等。

我們非常高興能與高通技術公司聯手將Windows 10作業系統導入ARM生態系統。我們不斷探尋各種途徑,協助客戶在任何地點都能發揮創意。透過諸多搭載高通Snapdragon平台、輕薄省電且始終連接的裝置,將Windows 10帶入消費者的生活中,是我們為客戶帶來他們熱愛創新的下一步─讓客戶能夠隨時隨地使用觸控式螢幕、手寫筆、Windows Hello等。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的另一合作夥伴英特爾在某些領域非常強大,包括:遠距離喚醒、語音識別、遊戲領域、微軟與英特爾雙方最重視的安全性等,均為英特爾的強項,而高通是是整個Windows生態系中的新成員,高通能夠提供非常好的移動網路連接性、更長的電池續航能力,高通在裝置處於閒置狀態的電池續航力為強項,在續航力領域非常強,網路連接等也很厲害。

對於廠商來說,意味著產業鏈業者未來有更多晶片廠商可選擇,有機會挾著功能更強大、適合品牌廠不同產品線需求的晶片,而可以發揮更多有創意,推出更有生產力的終端裝置新品。

(本文由泰瑞邁爾森(Terry Myerson)口述,記者黃詩閔整理。)

微軟Windows與裝置全球執行副總裁泰瑞·邁爾森(Terry Myerson),負責支援Windows生態系統的軟體平台、應用、遊戲、商店以及設備相關的業務。在加入Windows與裝置事業部之前,邁爾森執掌作業系統事業部,負責 Windows 10。在此之前,他亦曾領導Exchange團隊,並為現今的Office 365服務奠定了基礎。在取得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機械工程學士學位後,邁爾森創辦了Interse,也是微軟收購的第一批物聯網軟體公司。邁爾森同時也是西雅圖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之一。

[Home]


2016/12/14 1.2.1.1. VR沉浸式體驗 觀賞運動賽事更刺激  用於選手訓練 助適應真實比賽情境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VR影像進行訓練,有助於參賽選手適應美式足球的比賽視野並培養判斷力。

許多民眾喜愛觀賞緊張刺激的運動賽事,將其視為一大娛樂。如今虛擬實境(VR)技術趨於成熟,在ICT領域的應用更多元,民眾可望使用VR設備,身歷其境觀賞運動比賽。

根據東洋經濟報導,民眾戴上VR頭戴式裝置後,可從多種角度近距離觀賞棒球賽。且VR技術已開始和智慧型手機配對,民眾可以以手機操作回放影像,重新觀看投手的投球動作,以及捕手接下快速球的經典畫面。VR技術成熟後,民眾可以自由挑選想觀賞的角度、距離,對熱愛欣賞賽事的人來說,肯定過癮。

運動比賽主要可分為參賽者和觀眾兩個主體,為了讓運動市場蓬勃發展,除了參賽者水準必須持續提高,也必須讓更多民眾體會到運動比賽的樂趣,進而提身運動產業的整體價值,讓觀眾願意花錢買帳。而能大幅改變民眾觀賽體驗的技術,即是VR設備。

除了上述案例外,VR亦可實現以多台攝影機攝影的線上轉播,或是影像重播。美國大聯盟和歐洲足球錦標賽都已開始善用網路進行線上賽事轉播,根據觀眾需求,針對一場比賽提供多角度影像,在各個球團及運動場的網站上開放瀏覽。在日本國內,軟體銀行(Softbank)亦發起DAZN平台,專門提供線上運動賽事轉播。

另一方面,活用VR技術,可望讓民眾感覺親自站在棒球場投手丘上,彷彿以選手身分參與比賽。

此外,提及VR或許多數人會先想到Oculus RiftHTC VivePSVR等動輒數萬日圓的高階硬體,但其實利用智慧型手機的低階VR頭戴式裝置,定價僅1,000日圓左右(8.73美元)。只要手機和網路平台皆支援VR播放,只要耗費低廉成本,每個人都能輕鬆享受VR技術。

不僅如此,美國運動比賽也引進VR技術,作為提高選手技術之用。隸屬於美國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的各家球隊,紛紛將美國STRIVR LabsVR影像加入訓練課程中。STRIVR Labs主要提供球隊有關美式足球、籃球、冰上曲棍球等VR影像。以VR影像進行訓練,有助於參賽選手適應美式足球的比賽視野並培養判斷力。若想回顧過去比賽,或是練習動作,VR也能配合。特別是四分衛往往須做出正確判斷來幫助球隊進攻,利用VR技術鍛鍊再好不過。

NTT Data預定2017年於日本推出運動選手用的VR練習系統,若市場反應良好,日後考慮至美國布局。

諸如此類的科技應用案例其實不勝枚舉。例如在比賽中要求所有參賽選手裝備穿戴式裝置,藉此即時測定選手的奔跑距離、速度,然後交由教練決定比賽策略等。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AI)發展成熟後,往後可能由人工智慧分析累積的資訊,扮演選手的指導教練。觀眾除了利用VR裝置身歷其境欣賞賽事外,亦可透過無人機的鏡頭,以俯瞰方式,甚至其他種角度欣賞重播。

[Home]


2016/12/14 1.2.1.2. 高階VR眼鏡 出貨可望扶搖直上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預估,今年高階VR眼鏡出貨量將達200萬台,索尼Playstation VR80萬台的出貨量領先,宏達電Vive則以約50萬台居次,Canalys並預期2020年全球高階VR眼鏡出貨量可望上看2,000萬台。

必須搭配PC或遊戲機使用的高階VR眼鏡,在今年正式進入一般消費者市場,即使售價不低,新品上市初期銷售成績都不俗,以宏達電Vive來說,內部傳出,2月底時開放預購不到10分鐘,就賣出1.5萬台的佳績,Oculus也表示預售成績與超過預期,索尼PlayStation VR則是在各地的預售都在數小時內銷售一空。

雖然AMOLED面板供應吃緊、應用與軟體追不上硬體的發展,高階VR眼鏡不僅供應受限,很多高階VR眼鏡用戶的使用率也相對偏低,不過Canalys仍估計,今年高階VR眼鏡出貨量將達200萬台,Canalys更預期,2020年高階VR眼鏡出貨量將達2,000萬台。

Canalys表示,索尼PSVR一如預期成為今年高階VR眼鏡出貨量大贏家,即使PSVR因為AMOLED供應受限、VR遊戲需要時間開發,甚至因為供應量實在有限,不僅將PSVR發售日期延後至10月,索尼更罕見地沒有在年底購物旺季大力促銷PSVR,今年出貨量仍將上看80萬台。

Canalys表示,宏達電Vive在黑色星期五與網購星期一期間減價100美元的刺激下,提升在美國銷售量,預估今年Vive出貨量約在50萬台左右。至於上半年飽受出貨不順影響、專用控制器Touch延至年底才出貨,導致買氣不如預期,Oculus今年出貨量則近40萬台。

目前市場接受度最高、必須搭配手機使用的低階VR眼鏡,如三星Gear VRGoogle Daydream View等,Canalys估計今年的出貨量都是上百萬台,而在所謂的VR一體機(VR眼鏡內建螢幕、處理器與繪圖晶片,不需要搭配PC/遊戲機、手機使用)的出貨量方面,Canalys則估計今年出貨量僅有10萬台。

而大陸的確是VR眼鏡最具潛力市場,Canalys估計,今年高階VR眼鏡在大陸出貨量超過30萬台,相當於在全球占比達15%,宏達電Vive在大陸高階VR眼鏡市場當上領頭羊,大陸當地高階VR眼鏡供應商如大朋、Idealens3Glasses則緊追在後。

[Home]


2016/12/14 1.2.2.1. 平板組裝出貨成長率 創新低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市場調查機構IDC表示,全球平板組裝產業雖已進入出貨旺季,但出貨量仍受手機大尺寸化、零組件缺貨等影響,第3季出貨量成長率創下歷年第3季的新低點、季增僅9.5%。

面板、DRAM、快閃記憶體等零組件缺貨,不僅影響NB出貨量,對平板出貨也造成影響,加上平板需求本來就因為智慧型手機大尺寸化的衝擊,IDC全球硬體組裝團隊表示,第3季全球平板組裝旺季出貨量成長力道不如以往,而平板規格並未推陳出新,也是生命周期持續拉長的原因之一。

以平板型態來細分,IDC將平板區分為普通平板與可外接鍵盤提高生產力的可拆卸平板,普通平板對智慧型手機大尺寸化首當其衝,也讓第3季全球普通平板組裝出貨量只季增8.7%,可拆卸式平板則因為某種程度上更接近筆電,受到衝擊較小,組裝出貨量成長15.1%。

在個別廠商的表現方面,第3季鴻海在蘋果iPadiPad Pro系列加持下,在普通平板與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均是全球第一,三星品牌在平板機型眾多下,在普通平板出貨量以16.5%居次,而和碩則在微軟Surface Pro熱賣帶動下,在可拆卸式平板出貨量占有率以25.6%逼近鴻海的31.1%。

值得注意的是,第2季台灣在可拆卸式平板組裝出貨量的占比還高達8成,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白牌業者進入可拆卸式平板市場之後,第3季台灣的占比一口氣滑落至65%。至於大陸組裝業者占比已遠超過台灣的普通平板,第3季仍以50%的占有率遠遠超過台灣的3成。

展望第4季,IDC預估,全球平板組裝產業在關鍵零組件供貨逐漸回穩、旺季需求提升以及中國農曆新年等因素的帶動下,平板組裝出貨量將可望較比第3季出現大幅度成長,然而也因為白牌廠商進入可拆卸式平板市場,大陸組裝廠商在可拆卸平板的出貨比重將持續攀升。

[Home]


2016/12/14 1.2.3.1. 三星告密 日電池廠壟斷挨罰 [ 經濟日報 黃智勤、謝艾莉]

歐盟市場競爭監管當局13日宣布,對日本SonyPanasonic與三洋公司(Sanyo)處以總額1.66億歐元(1.75億美元)的罰款,指控這三家日本廠商共謀操縱筆電和手機等裝置的充電鋰電池價格。同樣涉入此案的三星SDI則因向歐盟揭露此事而免遭罰。

歐盟執委會(EC)宣布,上述四家業者在2004年至2007年間同意臨時漲價,並互相交換鋰電池市場供需、價格預測等敏感資訊,以避免激烈的市場競爭。

儘管上述聯合操縱價格的不當接觸主要在亞洲進行,歐盟競爭委員會主席薇絲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說,本次罰款是對這些企業釋出一個重要訊息:「若歐洲消費者受到企業聯合行為影響,委員會就會調查到底,即使違反競爭的接觸發生在歐洲以外也一樣。」薇絲塔格今年8月也要求蘋果公司補繳130億歐元鉅額稅款。

1.66億歐元罰單中,三洋受罰最重,需繳納9,700萬歐元罰款;PanasonicSony則分別遭罰3,900萬歐元與2,980萬歐元。歐盟表示,上述業者均坦承參與聯合操縱價格,且同意和解此案。

南韓三星旗下的電池製造商SDI也涉入此案,但因向歐盟告發壟斷情事,而得以豁免於接近5,800萬歐元的罰款。

可充電鋰電池是最常用於攜帶式電子裝置的可充電電池,依用途與需求分為三種形式,分別為用於筆電等較大型裝置的圓柱型鋰電池,以及用於手機與平板等小型裝置的方形鋰電池或鋰聚合物電池。這三種電池都受聯合操縱價格影響。

共犯結構瓦解 台廠利多

歐洲執委會裁定索尼、松下、三洋聯合壟斷,處以總額約達1.66億歐元罰金。台灣電池模組廠新普、順達科等大多向這三家廠商購買鋰電池芯,業者預期,聯合壟斷瓦解後,下游廠商有機會以更合理價格採購電池芯。

業者指出,三家日本廠商遭到歐盟裁罰,由於均是上游零組件,對台灣電池模組廠商不會有直接衝擊。

根據外電報導,歐盟執委會表示,三家日本企業與南韓三星SDI串謀價格,並交換筆電、手機等裝置的充電式鋰電池供應的敏感資訊。由於歐盟將開罰傳聞在業界流傳已久,昨(13)日歐盟祭出嚴厲的處罰,業者多不感意外。

目前筆電領域,電池芯主要供貨者為日系企業索尼、松下、三洋為主,中國大陸的電芯廠商則較多供貨智慧型手機、穿戴式產品等鋰電池芯,三星則多由旗下關係企業出貨。

業界也表示,雖然NB全球出貨量持續下滑,但電動車18650圓柱型的鋰電池需求殷切,今年鋰電池芯價格的確有上漲。而在歐盟祭出重罰後,預期下游電池模組、手機或NB品牌廠能夠以更合理的價格購買鋰電池芯,但因供需受電動車市場需求,價格降幅有待觀察。

電池芯屬於重化工業,具有相當高的技術門檻,需要大成本投資,主要都是以日、韓大廠為主,近年來中國大陸廠商也加入戰局。

[Home]


2016/12/14 1.2.3.2. 遠傳打造電子錢包生態圈 [ 經濟日報 彭慧明]

遠傳電信電子錢包「friDay」正式上市,預計年底挑戰30萬戶、明年上看百萬用戶。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表示,集團全力打造全台最大電子錢包生活圈,要讓用戶有「帶支手機就能過一天」的消費體驗。

遠東集團整合旗下全事業資源,徐旭東昨天率領11位關係企業主管,與九家通路、信用卡、電子票證等國內外領導廠商舉行記者會,他對用戶達標自信滿滿,他說:「消費者會告訴你這個服務帶給你方便。」

徐旭東說,遠傳發展friDay最大優勢就是擁有大量高忠誠度的用戶,並以旗下通路、結合跨業通路,打造電子票券生態圈。他強調,政府政策希望到2020年時,行動支付占交易金額達50.6%。他估計,遠傳用戶不用到2020年,採用行動支付的比率將超過52%

friDay錢包8月上線試營運,四個月內已突破20萬用戶;目前主打三大服務內容,包含感應支付、條碼支付與生活應用,四大電子票券(iCash、一卡通、icash 2.0Happy Cash),通路包括遠東集團各企業、公共運輸系統,最近新增電影票券訂購等功能,強打「123功能」的便利性,明年將進軍全家便利商店等通路使用,成為國內布點最多的支付業者。

friDay錢包目前以可刷信用卡的合作商家為主,遠傳表示,正規劃與小商家合作,預計明年推出第一波小商家服務,讓更多店家願意加入電子錢包行動支付的行列。

徐旭東上次整合集團內所有資源,打造「Happy Go」快樂購集點卡,搶下國內最大發點數企業地位;這次又整合集團資源。針對電子錢包產品投注最大心力。他說,台灣用現金比例太高,要降低帶錢的不便,每個人的手機一嗶或一刷就好。

遠傳推出friDay電子錢包App,目前下載數近30萬戶,活躍用戶50%以上,都會區接受行動交易意願高。以消費者特徵來看,年輕世代接受度高,主要運用在交通、小額付款,上市以來至今交易筆數成長2.75倍、人數成長2.9倍,交易金額成長3.43倍。

目前遠東集團中,包括百貨、銀行及部分零售通路都可提供服務。消費者若要使用NFC感應扣款,必須是遠傳用戶、申請NFC SIM卡,再透過空中安裝信用卡和電子票證,付款或付車資時用手機輕觸感應即可。

[Home]


2016/12/14 1.2.3.3. 眾家面板廠爭搶iPhone OLED訂單 供應量暴增恐拉低價格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日、韓多家面板廠為爭取新一代iPhone訂單,正積極投資OLED產線。

iPhone若改用OLED螢幕,手機畫面會更清晰、明亮、色彩更鮮豔,但積極爭取蘋果(Apple)訂單的部分OLED螢幕供應商,恐將面臨不可測的未來,甚至面臨虧損。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分析師普遍預期下一代iPhone將採用OLED螢幕,至少高階版iPhone會採用。OLED螢幕更輕薄、具可撓性,對比度也更好,最終可望取代液晶螢幕(LCD)

但因OLED手機螢幕目前僅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1家供應商,LCD螢幕暫時仍有一線生機。由於2017年版iPhone所需的OLED螢幕可能會由三星獨家供應,三星的產能被蘋果包下後,許多手機製造商可能會被迫重新使用LCD螢幕。

大陸手機製造商的需求和部分零組件供應吃緊,導致2016LCD面板價格走揚。但因2017年的LCD面板供應量可能會大增,特別是來自大陸面板廠,而使LCD面板價格再次下跌。

值此同時,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與日本顯示器(JDI)、夏普(Sharp)等蘋果供應商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提高OLED產能。這意味著未來幾年中,這些廠商須先經歷龐大的現金支出,營收才可望大幅增加。而且大多數OLED產能將在2018年或之後才能開出。高盛(Goldman Sachs)更預估,樂金顯示器2016年及未來兩年現金流將轉為負值。

然而,這些龐大投資的期望獲利可能永遠不會實現。OLED供應量若突然大增,可能會壓低價格,而衝擊這些後來者的獲利。

報導認為,三星在OLED技術上維持領先、產量更高,可承受更低的價格,況且OLED供應增加也會打壓LCD的價格,屆時這些面板廠商恐怕會落得兩頭空。

[Home]


2016/12/14 1.2.3.4. 印度廢鈔政策打擊買氣 當地手機製造商減產裁員 [ 電子時報 邱龍傑]

受到印度紙鈔廢止政策影響,手機買氣銳減,印度手機製造商庫存大增,只得計劃減產、裁員因應低迷市況,預計減產幅度將達50%

The Economic Times報導,在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下,過去12~18個月印度40家手機工廠創造1.2萬個工作,但現在隨著PanasonicMicromaxIntexLavaKarbonn等企業因為出貨停滯、囤貨增加,紛紛考慮減產因應,將連帶使得上萬工作面臨威脅。

Panasonic位於諾伊達(Noida)工廠原本月產量80萬支,現在已經減產25%,印度第一大當地品牌Micromax將從現行的月產量250萬支,減產一半,並考慮從3,300員工當中裁員1,000人,未來若市況好轉再重新把人找回來。Intex也表示由於銷售量下滑30~35%,因此將在未來幾年下調半散件組裝的出貨量。

舊鈔廢止政策已經重擊印度行動裝置銷售量,為了推動本土製造業成立的快速通道任務部隊(Fast Track Task Force)主席Pankaj Mohindroo表示,「現金流動性沒有回溫的話,裁員潮勢必來臨,這就是印度製造的一大災難。」

報導引述二位資深產業高層人員指出,印度手機製造商正在擬定因應策略,決定是以維持市佔率為優先,還是衝財報,若選擇前者,短中期內就不要管獲利,但若選擇後者,市場版圖一定會受影響,這是現在產業面臨的兩難局面。

Micromax表示有減產計畫,但是維持海外進口零件的進度不變,由於海運較便宜且所需時間較長,希望屆時貨到的時候市場可以正常化。Micromax進口半成品並在當地組裝的手機,佔每月300萬支手機銷售量的80%

產業觀察家預期,印度紙鈔廢止政策對市場衝擊時間會長達2~3個月,至少要到20172月中到3月才會恢復正常。

[Home]


2016/12/14 1.2.3.5. 印度廢大鈔 行動支付大補 [ 工商時報 鍾志恆]

華爾街日報報導,印度的行動支付業者表示,政府大動作廢除舊版大面額鈔票的決定,讓他們大賺一筆意想不到的橫財。

MobiKwik創辦人畢平(Bipin Preet Singh)說,如果按照廢舊鈔後的業績成長速度發展下去,在12個月內,就會超過公司在2009年成立到廢鈔前之間的累計成績。

他認為政府的決策正讓民眾猛然意識到行動支付的好處,基本上這是給業界做免費宣傳。

自從總理莫迪在11月初宣布廢除大面額舊鈔,並將以新設計的新鈔來取代之後,MobiKwik的交易量就屢創新高至正常水準的18倍。

根據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谷歌的7月報告,印度經常使用行動支付的人口在8,000萬~8,500萬人之間,僅占全國人口7%。

儘管印度政府的廢舊鈔行動已讓行動支付業者大發橫財,但部份業者仍然抱持希望,期待廢舊鈔行動對業界所發揮的提振作用可再延續幾年時間。

印度最大行動支付公司Paytm表示,自從政府宣布廢除舊版大面額鈔票以來,該公司就增加約1,400萬名新用戶。且目前新增用戶的情況沒有消退,繼續以每天約50萬名新用戶的速度增加,遠超過10月份每天新增10萬名用戶的速度。

在孟買市郊賣單枝散裝香菸和檳榔葉的小攤販巴哈瓦特(Bhagwat Singh),在政府宣布廢舊鈔後不久就註冊成為Paytm用戶,因為他跟許多客人一樣都用完小額鈔票。目前他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買賣是透過其數位帳戶來完成。

印度政府的廢舊鈔行動突然為民間帶來一個瞬間的劇變,就是像巴哈瓦特這類在過去從來不曾用自己手機去發送文字簡訊或電子郵件的小商販,也開始成為行動支付的使用者。

巴哈瓦特說自己一直沒有想過使用行動支付,但該來的還是來了。

[Home]


2016/12/14 1.3.1. 力抗中韓 日本顯示器要買OLED [ 經濟日報 林昀嫻、李珣瑛]

日本顯示器(Japan Display)將併購由PanasonicSony共同打造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公司Joled,藉此將日本的顯示器技術整合為一體,以力抗南韓與中國業者。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顯示器將於明年底前向科技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收購其在Joled的持股,將自身在Joled的持股從原有的15%大增至50%,這筆交易價值估計達1億美元。隸屬日本政府的科技基金INCJ目前持有Joled 75%的股權,而PanasonicSony則各占5%

日本顯示器另將從最大股東INCJ取得750億日圓(6.5億美元)來發展液晶顯示器(LCD)和OLED事業。該公司將以次級債和可轉換債券取得資金,藉此有更大彈性拓展產能和其他舉措。

日本顯示器主要製造用於手機、汽車和電腦的高品質液晶面板,而Joled則是製造中至大型OLED面板,藉由結合雙方的研發和銷售營運,日本顯示器企圖成為依客戶需求來提供上述兩項面板的龍頭業者。

日本顯示器是於2012年由日立、東芝和Sony面板事業共同合併的公司,但最近連兩年虧損,目前正努力削減成本。由於占日本顯示器半數營收的蘋果iPhone需求遲緩,也使日本顯示器從春季開始遭逢現金流問題。該公司期望藉由降低對手機面板需求的依賴、從INCJ取得資金等方式,來提振財務信用。

日本業者在LCDOLED的技術領先各國,但南韓和台灣已從2000年代起逐步增加產能,迫使許多日本公司退出這塊領域。隨著鴻海8月收購夏普後,日本顯示器和Joled顯然已成為日本最後兩家面板業者,因此日本顯示器也期望在INCJ的資助下,和Joled攜手以取得競爭優勢。

面板業吹整併風 台廠備戰

隨著新技術、和新世代面板廠投資金額動輒上千億元,面板產業吹起資源整合風,日媒報導,日本顯示器(JDI)將擴大對JOLED持股,搶進大尺寸印刷式OLED面板市場。此舉,被解讀為日本政府和業界,希望經由將尖端顯示器技術集中到JDI,以整合資源對抗韓國和中國企業的威脅;台廠嚴陣以待。

目前市售OLED面板的領導廠商,均被南韓搶得頭香。三星獨罷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市場;樂金顯示器則是主攻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盛傳,蘋果新iPhone明年起將捨LTPS,改採OLED面板。於是,舉凡中、日各主要面板廠,莫大競相宣布,將加碼投入OLED新廠的建置,要與韓廠一較高下。

工研院產經中心(IEK)研究員林研詩表示,兩岸原訂今年量產的六代低溫多晶矽(LTPS)面板廠,進度全數落後,主要是LTPS產品良率不易拉升。然而,新一輪的高階手機面板技術投資競賽已經啟動,其中又以陸廠最為積極,京東方宣布在四川綿羊投資465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 2,200億元),興建6代軟性OLED面板廠,計畫於2019年量產。

她指出,包括:華星光電、天馬、信利、 和輝及維信諾,甚至做豆漿的黑牛集團,也都宣布要投資建興OLED廠。韓廠除了三星利用停產的TFT廠,改為OLED產線外。樂金顯示器也在龜尾建OLED廠,規劃2018年量產。

JOLED是採用印刷式生產大尺寸OLED面板,不同於LGD的技術,更非三星的蒸鍍式OLED技術。JDI將從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增持JOLED 35%股權,以掌握五成的JOLED的主導權,有集中資源共組日本OLED國家隊的意圖。

[Home]


2016/12/14 1.3.2. 軟銀科技基金 蘋果擬參一腳 [ 經濟日報 劉忠勇、林昀嫻]

蘋果(Apple)據報導正洽談出資10億美元,投資軟體銀行(Softbank)號召成立上看1,000億美元、全球規模最大的科技基金。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希望藉此投資更深入了解新興科技。若蘋果敲定這項投資,也等於間接支持川普創造美國就業的計畫。蘋果執行長庫克本周稍晚預定前往川普大樓和川普會談。

上周軟銀執行長孫正義會見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當時孫正義向川普允諾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川普聲稱將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後來孫正義證實這筆投資和科技基金有關。

據報導鴻海將為這個由軟銀號召的基金投資70億美元,對此鴻海只證實正「初步評估美國地區潛在的投資機會」,但投資細節尚未定案。

軟銀對美國的投資資金來自軟銀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出資的1,000億美元,預計明年成立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據報導沙國與軟銀將各投資這檔基金450億美元與250億美元,孫正義也指出潛在投資人數「超乎預期」。

蘋果最近的大手筆投資,是10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這次洽談投資的10億美元,規模遠不如鴻海據報導計劃投資的70億美元。

蘋果和軟銀早在近十年前便建立合作關係,2008年雙方敲定協議,軟銀取得蘋果iPhone在日本的獨家銷售權,帶動當年iPhone刷新銷售紀錄,並幫助軟銀在2011年成為日本第三大手機電信商。

[Home]


2016/12/14 1.3.3. 趨勢:蘋果資安漏洞將比微軟多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資安大廠趨勢科技昨(13)日發布「2017年資安預測」,隨著蘋果用戶數持續增加,iOS成為駭客主要攻擊目標之一,趨勢預言,明年Apple(蘋果)+Adobe(奧多比)的資安漏洞數將首度超越微軟,「果粉」必須提高警覺。

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根據趨勢的研究報告,今年發現的蘋果漏洞數較去年「倍增」。預估到2017年,包含蘋果與Adobe(如PDF檔案或Flash網頁)合計漏洞數將首度超越微軟,全球規模龐大的「果粉」恐遭受高度的資安衝擊。

趨勢科技資深技術顧問簡勝財指出,過去外界普遍認為蘋果裝置比較安全,容易掉以輕心,蘋果資安漏洞快速增加,今年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蘋果資安弱點達50個,較去年多出一倍。

簡勝財分析,iOS採封閉系統,針對在App Store商店上架的應用程式都有審查機制,相對安全,但不代表100%安全。蘋果用戶最好將蘋果裝置隨時更新至最新的作業系統,以修補安全漏洞。

趨勢昨天發布「2017年資安預測」,除今年猖獗的勒索軟體、變臉詐騙,和商業流程入侵(如一銀ATM盜領案)等,資安威脅明年持續會是關注重點,隨著物聯網(IoT)趨勢興起,也將助長DDoS(阻斷式服務攻擊)增加。

洪偉淦表示,物聯網裝置數量龐大,加上很多如智慧家電、智慧車等應用,提供這些裝置的IoT廠商原本是家電廠或汽車廠,不是傳統IT(資訊科技)廠商,對於資安防護的意識及保護能力有待加強,相關安全保護將是明年最重要的資安議題。

美國最近發生駭客利用Mirai病毒,透過網路監視器(Web Cam)發動DDoS攻擊,癱瘓多個網站,包括TwitterNetflixCNN等網站都受到影響。

Web CamIoT裝置成為新的感染途徑,可能為接下來的IoT資安攻擊揭開序幕。

整體來看,趨勢科技認為,包括駭客經濟高獲利、攻擊技術高準確、使用者高受害機率等資安威脅的「三高」環境趨於成熟,將引發2017年駭客大舉來襲,全球資安威脅將更加嚴酷。

[Home]


2016/12/14 1.3.4. 陸日面板合作抗韓 如何溝通合作是關鍵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NEC與上廣電液晶面板合作失敗,說明真誠合作的重要性。

對於OLED面板事業發展,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中,認為不妨與大陸合作,但是合作不是口頭說說,實際上有很多問題,因此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曾在NEC從事液晶顯示器事業,後來與天馬微電子合作,在大陸成立NTL Technology的于德樹,說明他13年來與大陸合作面板事業的成功與失敗經驗。

NTL不是于德樹首度與陸廠合作顯示面板事業的例子,他先與大陸上海廣電集團合作,200311月成立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公司,但雙方6年的合作以失敗收場,2009年上廣電破產,液晶面板事業出售,于德樹吸收錯誤經驗,20112月再與天馬合作成立NTL

關於上廣電NEC的失敗,于德樹認為,雙方想法不同又溝通不良,是最重要的因素。

當時NEC的立場,是找方法改善液晶面板事業的收益,打的算盤是把日本生產中最難獲利的4種產品,轉移給生產成本低的大陸生產,日後視狀況擴大授權與技術轉移,把保護專利擺在獲利之前;而上廣電則是想出錢購買NEC的技術,培養自己的液晶事業。

NEC一開始先依照契約,把設備與操作方法等生產技術教給上海廣電的人員,對原理與開發新產品的知識則諸多保留;但對上廣電的人來說,這只是學到設備操作技術,不知道為何這樣就能生產出液晶面板,有沒有更多應該知道的知識,尤其是開發新產品需要的知識,於是希望NEC提供更進一步的技術。

接下來,NEC與上廣電雙方,就糾結在技術轉移與授權費方面,不斷拖延,而這對上廣電NEC來說,相當不利,因為他們要開拓市場提高獲利,不可能只靠NEC授權的這4種產品,至少必須有根據大陸市場開發同樣技術新產品的能力;但NEC堅持要更多授權費,沒法開拓市場時,也不可能付錢。

最後,上廣電NEC因上廣電的倒閉而出售,于德樹則為這最壞的結果感到扼腕,經仔細檢討後,他認為重點要確定雙方合作如何互補,不能像NEC只想保住技術而不顧市場可能性,同時必須一起工作,以3~5年時間互相磨合,有互相了解與互信的基礎,不要像上廣電NEC那樣,互相猜疑。

現在,NTL成為大陸與日本合作企業中的成功範例,擺脫日本人常有的母公司優先與日本優先,互相考量對方的想法,找出獲利可能性最大的方向,才是重點。

[Home]


2016/12/14 1.3.5. 印度Fast50 2016科技企業出爐 教育科技與軟體表現亮眼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印度科技產業已從軟體服務提供者,逐漸轉向數位行銷與教育科技等領域發展。

成長率是企業發展的基本要素,但市場往往過於注重企業的估值而忽略了成長率的重要性。由勤業眾信(Deloitte)ET SmallBiz共同舉辦的2016年印度科技Fast50企業評選活動則將焦點回歸成長率,本次排名前十的企業三年營收成長率平均超過900%,似乎破除外界認為印度科技業發展腳步放緩的看法。

The Economic Times報導,本次名列榜首的GreyCampus Edutech公司,三年平均成長率高達1622%,主要提供線上與實體教室的專業認證課程,對象以專案管理、大數據、資料科學,服務管理與品質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為主。

印度科技Fast50 2016評選計畫主持人Rajiv Sundar表示,從過去12年來的得獎名單可以看出,產業趨勢已從一般的軟體服務提供者轉變為以利基科技、軟體產品、數位行銷與教育科技為主的開發商。

第二名則是Stellapps Technologies,三年平均成長率達1278%,是印度唯一專注於牛乳生產的物聯網公司。至於總部位於Noida、首次進榜便名列第三的Polestar Solutions and Services India,則是家以提供資料分析、資料倉儲、企業應用程式開發和內容管理方面服務為主 IT企業。

排名第四的是廣告科技公司Fork Media,服務範圍跨越網路、行動與視訊平台。第五名則是位於班加羅爾(Bangalore)GoodWorkLabs Serives公司,擁有許多財星500大的企業客戶。

前十名當中有三家為再次入選,兩家由原來的十名外攀升。來自印度科技首都班加羅爾地區的企業共有19家上榜。儘管IT服務仍佔入選名單的多數,但隨著新時代企業的出現,其主導地位已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2016年的優勝者GreyCampus以及同樣名列前十名Byjus都是教育科技公司,影響力不容忽視,此外,Spire TechnologiesTiger Analytics等資料分析公司表現也不俗,軟體產品公司Mobisys也已達到與全球企業競爭的水準。

印度科技Fast50 2016評選計畫的目的為在硬體、軟體、通訊、媒體、潔淨能源、生命科學與醫療照護等領域選出前50名的高科技領導企業。參加評選的企業必須營運至少三年,且總部必須設在印度,年營收至少達到5萬美元(30萬盧比)

此外還需滿足至少一項科技公司的定義,包括擁有一項專有技術,且該技術貢獻大部分的公司營業收入;製造生產科技相關產品;營業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技術研發或大量使用科技或特殊技術解決問題。

[Home]


2016/12/14 1.3.6. 軟銀籌措千億美元 科技基金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成立的1,000億美元史上最大科技基金,繼傳聞鴻海投資70億美元後,蘋果也投資1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投入人工智慧、物聯網及機器人等科技領域的新創企業。

軟銀社長孫正義上周二在美拜會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後表示,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美元發展新創科技公司,並創造5萬個就業機會。當時他已表明這項投資計畫的幕後基金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也就是今年10月成立的「軟銀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軟銀在基金成立之初,已邀請沙國主權財富基金在未來5年內投資450億美元,成為該基金最大投資者,軟銀也在同一期間投資250億美元。

近日孫正義接受CNBC新聞台專訪時又透露,鴻海打算對該基金投資70億美元,最新曝光的投資者是蘋果。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導,蘋果打算對該基金投資10億美元,但剩餘的220億美元來自何方仍不得而知。孫正義表示,未來5年內仍可以有更多投資者加入。

口袋極深的軟銀選擇在此刻成立史上最大科技基金並未令外界感到意外。事實上,孫正義過去就曾直接和各國領袖面對面洽談投資計畫。他在今年9月才與韓國總統朴槿惠見面,商討對韓國科技業投資5兆韓元(約45億美元)的計畫。

「軟銀願景基金」之所以吸引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注資,也是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副王儲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自2015年領導主權基金之後,便將投資策略轉向科技及其他多元產業,藉此降低沙國對石油依賴度。

蘋果預計投資的10億美元,相較於沙國主權基金雖然比重較低,卻反映蘋果近來投資策略轉變。以往蘋果傾向在新創科技公司買下少數持股,單筆投資金額向來不高,但今年初蘋果大手筆對中國線上叫車服務公司滴滴出行投資10億美元。

[Home]


2016/12/14 1.4.1. NB升溫 廣達華碩利多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PC市場觸底!隨著蘋果新款MacBook Pro筆電上市、及電競筆電熱賣加持,外資高盛證券昨(13)日上修第4季筆電出貨預估值,從原本的「持平」上調為「季增2%」。在此之前,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也預估全球PC銷售有望在今年觸底,國內廣達(2382)、華碩等PC族群有望受惠。

蘋果新款MacBook Pro(簡稱MBP)雖然售價提高,而且大動作拿掉標準USB等連接埠,全面進化改成Type-C介面,引發爭議,不過10月底新品推出後,銷售依舊傳出捷報。

高盛證券觀察蘋果MBP兩大重要供應商,代工廠廣達11月營收月增率高達37%,負責提供金屬機殼的鎧勝-KY 11月營收也比10月大幅成長31%,推測MBP上市初期的出貨動能相當強勁。

高盛因此上調主要NB代工廠第4季的筆電總出貨量預告,從原本的與第3季持平,上調為季增2%,為連續第3季成長。展望2017NB市場,高盛認為在電競電腦、平板電腦二合一裝置(2in1)、及商用型PC等驅動下,明年PC終端需求將逐步改善。

無獨有偶,知名市調研究機構顧能日前也預言,全球PC銷售有望於今年觸底。顧能研究總監Ranjit Atwal分析,在商用市場,愈來愈多大企業導入Windows10新機種,有望投入更多支出。

而在一般消費市場,隨著更平價的硬體,以及如遊戲、故事及其他娛樂等愈來愈多虛擬實境(VR)內容推出,也有助拉動消費者升級電腦以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將刺激PC需求止跌反彈。

法人分析,PC走出谷底,廣達、仁寶、緯創等PC代工廠,以及品牌廠宏碁、華碩等相關供應鏈廠商可望受惠,明年營運有機會擺脫頹勢。不過PC市場雖止跌,但成長力道恐難恢復以往,加上科技硬體逐漸式微,從主角變成配角,國內PC供應鏈廠商仍必須加速轉型。

[Home]


2016/12/14 1.4.2. 手機、NB品牌廠砸重金行銷搶救買氣 明星代言推升銷售量 實際效益難料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近期手機、NB品牌廠紛投下巨額廣告與明星代言費用。

近期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NB)品牌大廠紛砸下重金,擴大明星代言的行銷力道,期望藉由影視歌手、體壇名將或社會名人的知名度,拉抬自家產品市場買氣及品牌影響力,然供應鏈業者認為,明星代言並非推升銷售量的特效藥,尤其手機、NB等產品相當注重品質、設計與效能,品牌廠投下巨額廣告與明星代言費用,實際效益恐難預料。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高成長榮景不再,不僅蘋果(Apple)iPhone系列出貨下滑,Android手機陣營亦面臨出貨成長動能減緩的嚴苛挑戰,由於競爭業者眾多,且規格設計陷入瓶頸,各家手機產品難見差異化,整體市場競局愈益慘烈,尤其蘋果iPhone佔整體手機出貨比重雖僅約12%,卻佔全球手機市場利潤逾9成,凸顯Android手機陣營處境相當艱困。

至於NB市場需求逐年減弱,全球市場出貨量持續衰退,包括聯想、惠普、戴爾、華碩、宏碁等NB品牌大廠,陸續陷入出貨與獲利動能停滯或下滑困境,二、三線品牌廠更是腹背受敵,儘管2017年整體NB市場衰退幅度可望收斂,然品牌業者仍面臨極大挑戰。

隨著智慧型手機、NB市場戰況趨烈,品牌業者為能在眾廠夾擊中突圍,透過明星代言強力行銷,成為擴大產品能見度、拉升買氣的重要手段。供應鏈業者指出,眾廠大打明星代言策略,凸顯面臨銷售瓶頸,然行銷費用將明顯拉升,且明星代言效益甚難預估,能否扭轉買氣有待觀察。

在手機品牌廠方面,宏達電先前以天價找來電影「鋼鐵人」男主角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擔任品牌代言人,聯想請來NBA球星Kobe Bryant加持,儘管實際效益不如預期,然手機品牌廠仍前仆後繼擴大明星代言的投資,尤其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搶搭韓流風潮,頻頻透過韓劇的置入性行銷策略,強力拉升手機買氣。

大陸手機品牌廠華為擁有雄厚資金,耗費鉅資邀請阿根廷足球巨星梅西(Lionel Messi)擔任全球品牌大使,並找上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長子布魯克林(Brooklyn Beckham)拍攝廣告,希望拓展歐洲市場品牌能見度,並針對美國等市場力邀「超人:鋼鐵英雄」電影男主角Henry Cavill及好萊塢女星「黑寡婦」Scarlett Johansson代言。

近期出貨飆升的大陸手機品牌OppoVivo亦全面啟動明星代言,其中,Vivo找來宋仲基、彭于晏代言,並砸下重金力邀NBA超級巨星Stephen Curry代言旗艦手機Xplay6;至於Oppo則邀請包括好萊塢巨星李奧納多(Leonardo DiCaprio)、大陸明星李易峰、楊冪及男團TFBoys,並與南韓全智賢合作。小米亦展開明星代言策略,請來影帝梁朝偉代言新款小米Note 2手機。

供應鏈業者認為,手機市場需求已近飽和,明星代言加持效益對於三星、樂金等國際品牌廠已逐年減退,然對於全力擴展國際市場的大陸手機業者而言,明星代言將是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及市場買氣的方法。

NB品牌廠方面,聯想繼砸下重金力邀好萊塢明星Ashton Kutcher擔任國際代言人,簽下范冰冰助陣,近期更強打南韓夯團EXO前成員加持;戴爾(Dell)同樣找上EXO前成員代言。至於華碩與惠普則分別力邀井柏然、楊洋助攻,希望能吸引大陸龐大追星粉絲的目光,拉升品牌實力,提振NB市場買氣。

不過,目前看來明星代言對於NB品牌業者的行銷效益不明顯,宏碁先前找上好萊塢明星梅根福克斯(Megan Fox)拍攝廣告,也找王建民代言,然行銷效益不大。另外,不僅是NB品牌廠,英特爾(Intel)為拉升品牌能見度,亦曾重金力邀黑眼豆豆團長Will.I.Am 擔任創意總監,近期則力邀美國泳將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與生活大爆炸劇集主角Jim Parsons拍攝廣告,並曾針對亞洲市場邀請南韓少女時代、黃立行、王力宏、蔡依林等明星代言。

供應鏈業者指出,明星代言並非萬靈丹,不少品牌廠行銷策略不具差異化,行銷費用大增,且明星代言極容易喧賓奪主,品牌廠要在激烈競局中脫穎而出,主要仍得靠優質設計且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Home]


2016/12/14 1.4.3. 季節性衰退加上廢舊鈔 印度PC市場恐陷低迷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市場研調機構IDC做出悲觀預測,在季節性衰退和廢舊鈔打貪腐的雙重夾擊之下,未來幾季印度PC市場恐陷低迷。據The Economic Times報導,IDC資料顯示,2016年第3PC出貨量比2015年同期下滑22.5%,僅販售251萬台。

IDC悲觀預測,季節性衰退將衝擊消費者市場,貨幣改革只會讓市場雪上加霜,印度PC市場恐連續幾季陷低迷,不僅零售管道,就連網路購物也受到衝擊。

不過,若是跟2016年第2季比起來,消費性PC3季出貨量倒是成長31%,商業性PC3季出貨量亦成長4.1%IDC分析師表示,這可能跟國家教育計畫付諸實行有關,進而帶動商業需求。

[Home]


2016/12/14 1.5.1. 車用科技改寫供應鏈主從地位 豐田、日產因應策略不同調 [ 電子時報 蔡婷朱]

豐田在零組件供應鏈的策略布局上,將企業保留於集團內部,並強化橫向合作。

面對次世代能源車愈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各大車廠也紛加強相關技術的開發。針對負責供應零組件的集團子公司的經營策略方面,也能看出豐田汽車(Toyota Motor)與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兩大陣營的不同思維。

豐田於日前宣布成立「EV事業企劃室」,直屬社長豐田章男管轄,由2015年成功開發第四代油電混合車Prius的幕後推手豐島浩二擔任室長。其中相當引人注目的是,董事名單部分除了社長豐田外,還包含了來自電綜(Denso)、愛信精機(Aisin Seiki)及豐田自動織機(Toyota Industries)的人員。從這樣的配置不難看出豐田希望集結集團內重要零組件企業的力量,全力發展電動車。

另一方面,日產則是於201611月將手中持有41%的汽車零組件大廠Calsonic Kansei股份全數賣給了美國投資機構KKR。對於日產這樣的舉動,日媒Diamond Online認為,這除了是因為日產接下來要將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納入集團內,需要資金外,更是藉由出脫旗下零組件企業,讓自身更有機會與外部合作,加強全球化競爭力。

對於今後無論是節能車或自駕車,與物聯網(IoT)相結合的車輛都須使用大量與資訊技術(IT)及人工智慧(AI)相關的專業零組件,不僅讓過去汽車業者與零組件業者的主從關係出現變化,零組件業者在汽車產業的地位也將明顯提高。而如何讓零組件本身更具競爭力,也成了集團在思考供應鏈策略相當重要的環節。

日本各大車廠過去便存在像是豐田的「協豐會」、日產的「寶會」(其後的日翔會)以及三菱的「柏會」(已於2002年解散)等供應鏈組織,母公司車廠的訂單量更深深左右這些下游零組件商的業績。

但就在2000年之後,法國雷諾汽車(Renault)與日產結合,並由Carlos Ghosn赴任接掌日產。Ghosn選擇打破過去日產的集團零組件企業生態,改與雷諾共同採購以降低成本,讓日產在擺脫舊集團組織上跨出一大步。如今再出售Calsonic Kansei,日產旗下目前只保留有負責生產變速箱的Jatco

相對而言,豐田在零組件供應鏈的策略布局上,則是選擇將企業保留於集團內部,並強化橫向合作,鞏固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除了20161月在美國矽谷成立AI研究開發子公司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TRI)8月更將大發汽車(Daihatsu)完全納為子公司,日前新成立的「EV事業企劃室」也可看出豐田希望透過類似新創企業的運作模式,在電動車發展上能有更顯著的成效。

豐田及日產兩大汽車陣營在零件事業上所採取的不同策略,一是強化對內連結的同時,另一則是嘗試與外部技術結合,其根本目的都在於提升整個集團的品質以及決定發展方向,且對於供應鏈業者本身的定位而言,也是趁機尋找自身利基的契機。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雪人 的頭像
    雪人

    交流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