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https://line.me/R/ti/p/%40fxc0891s

 

若您也想每天收到產業訊息,請私訊或回覆信件給我!

若不想再收到Yuki 分享電子產業訊息,請用E-MAIL回覆告知
若需寄其他信箱,請用E-MAIL回覆告知,並請告知姓名!
轉寄電郵時, 請記得將寄件人()的電郵地址資料清除, 謝謝你哦!!

若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Line ID:choyuki
WeChat kiyu0616

 

 

 

2016/11/28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中國大陸

   1.1.1. 易綱:人民幣仍是穩定強勢貨幣  [經濟日報]
   1.1.2. 陸網聯啟動 人行帶頭入股  [經濟日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傳代工蘋果新耳機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行動運算改變網路遊戲規則 邊際運算更講求經濟效益  [電子時報]
   2.1.2. 以大陸失敗經驗當借鏡 亞馬遜攻佔印度市場  [電子時報]
   2.1.3. Sigfox募資成功:法國IoT解決方案廠Sigfox E輪募資即將達陣  [電子時報]
   2.1.4. 共享經濟認真看:UberAirbnb面臨勞資與歧視等法令糾紛 如何解決又保持創新考驗領導人智慧  [電子時報]
   2.1.5. IoT技術與運用如火如荼:IoT技術日漸普及 日本無線APKp networks推產品搶食商機  [電子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更貼近人體的穿戴式裝置:智慧型隱形眼鏡  [電子時報]
    2.2.1.2. MIT研發團隊開發出無線VR系統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智慧機瘋雙R 供應鏈夯  [經濟日報]
    2.2.2.2. 三星Note 7缺席 Sony Mobile強勢反撲  [電子時報]
    2.2.2.3. Apple Pay在日起跑 對應日本三大支付系統  [電子時報]
    2.2.2.4. iPhone 7吸引力不足 大陸iPhone 6改裝套件熱銷  [電子時報]
    2.2.2.5. 明年全球手機產業格局強弱分明 陸廠持續崛起  [電子時報]
    2.2.2.6. 微軟Surface Phone傳明年問世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五大科技廠搶人戰 開打  [經濟日報]
   2.3.2. 樂視效應 信利出清彩晶股  [經濟日報]
   2.3.3. 4K電視熱銷 群創友達補  [經濟日報]
   2.3.4. 4G吃到飽 中華電不怯戰  [經濟日報]
   2.3.5. 面對返美製造 台廠宜先未雨綢繆  [電子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宏碁桌上型電腦逆勢衝 政府標案大單入袋  [電子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大陸新車銷量成長率節節攀高 車載LED應用聲勢水漲船高  [電子時報]

[Home]


2016/11/28 1.1.1. 易綱:人民幣仍是穩定強勢貨幣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針對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易綱昨(27)日接受新華社專訪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貨幣特徵,下一步美元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不排除市場預期修正引發美元回檔的可能。

華爾街見聞報報導,這是川普勝選、人民幣匯率加速下跌以來,大陸央行首次公開對人民幣匯率發表評論。

大陸央行也在官網上,轉載新華社專訪的「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央行副行長易綱就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答記者問」為題的文章。

易綱表示,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波動有所加大,主要是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聯準會加息預期突然增強、英國脫歐、埃及鎊自由浮動等外部因素驅動。

這些因素對各國而言都有些意外,資金回流美國推動美元指數迅速上漲、美國三大股指再創新高,全球貨幣普遍對美元貶值,有的跌幅還比較大。下一步美元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不排除市場預期修正引發美元回檔可能。

易綱認為,10月以來發達經濟體貨幣中,日圓、歐元、瑞郎對美元分別貶值10.5%5.8%4.2%;人民幣對美元只貶值了3.5%,只有美元指數升幅的一半。由於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較小,因此10月以來人民幣相對一些主要貨幣是顯著升值。

易綱還說,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能夠全面反映貿易品的國際比價。而中美貿易規模只占大陸外貿規模的14%,況且中美經濟周期也不一樣,改回去單一釘住美元,會使人民幣匯率陷入僵化和超調的困境,並不可持續。

易綱指出,儘管近期大陸外匯存底有所下降,但仍高居全球首位,外匯存底規模接近全球30%,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貨物貿易仍保持較大順差,人民幣完全有條件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準上。

[Home]


2016/11/28 1.1.2. 陸網聯啟動 人行帶頭入股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將帶頭成立大陸網聯平台(簡稱「網聯」),預計於明年331日上線,人行不僅主導網聯,並將投資入股,主要是為了看清楚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向,防止賭博、販毒、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

「網聯」也被稱為網路版銀聯,也就是線上支付統一清算平台。在平台統一技術標準和業務規則後,未來第三方網路支付機構,就不必再與各家銀行分別談判簽約,只需要接入「網聯」即可。

中國經營報報導,根據新方案,各參與方共建共用,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入股市占最高不會超過10%

而股份比例的大小,將與參與「網聯」的程度掛鉤。考慮到「網聯」必須保持中立、資源分享等原則, 之前一度傳出由支付寶和財付通負責主導網聯。

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表示,微信和支付寶並未出局,只是原版本中提及的「兩地三中心」方案,也就是在杭州、深圳分別建設一個處理中心,由支付寶和騰訊建設和託管被否決。

財新網報導,業內人士認為,「網聯」的建立將為所有第三方支付企業,提供同樣標準的服務,去除了支付企業之間實力差異帶來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不同的問題,實現了整個網路支付清算體系效率和安全的平衡,也為客戶支付準備金統一保存管理提供技術支援。

「網聯」正式落地後,目前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直連銀行的模式將被切斷,回歸支付和清算相獨立的業務監管規則。

按照議案要求,「網聯」由支付清算協會發起設立實體建設營運平台,除協會將參與實體公司出資外,大陸央行也將入股,進而保證對「網聯」這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和投票否決權。

預計股東總數不超過50家,募股機構在40家左右,除了大陸央行和協會,其餘股東的股份比例最高不超過10%,每家投資金額不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新台幣2.3億元),以防止平台被大型支付機構壟斷。

違規清算通道將被堵住

按照人行的監管要求,第三方機構的互聯網支付清算必須走專業的清算通道,但現實操作中,與銀行「直連」的現象比比皆是,尤其占據六成網路支付市場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已構築自己的線上清算體系,如同一家有實無名的「線上銀聯」。

新金融觀察報導,這種違規清算現象早已被人行盯上。今年10月,人行等部門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重點規範備付金的存管和跨行清算業務。比如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支付業務必須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進行,實現資金清算的透明化、集中化運作;同時推動清算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共同建設網路支付清算平台。

按照要求,網聯平台設立後,支付機構與銀行多頭連接開展的業務應全部遷移至平台處理,並逐步取締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處理業務的模式。

「從監管角度看,直連銀行有很多問題,支付資訊非常不透明,存在監管盲區和空白。」業內人士說,支付機構與每家銀行紛紛談判「直連」,帶來介面分散、備付金帳戶冗雜、資金沉澱和挪用等問題。既存在重複建設,也無法捕捉交易痕跡、追溯資金流向。有了網聯平台,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的「直連」通道面臨終結。

[Home]


2016/11/28 1.1. 英業達傳代工蘋果新耳機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蘋果新無線耳機AirPods才正準備銷售,市場又傳出,蘋果明年還會再推出一款新耳機,加上蘋果近日公布的專利內容顯示,明年度新耳機具備生物識別與動作辨識操控功能。

據悉,明年蘋果新耳機樣式會類似旗下耳機品牌Beats的全罩式耳機,外型「很時尚」。由於代工大廠商英業達(2356)獨家代工蘋果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市場猜測,蘋果明年新耳機由英業達再度取得組裝代工訂單呼聲高,但未獲英業達證實。

市場預期,英業達明年智慧手持裝置出貨可達7,000萬支,創新高,主要動能便由蘋果貢獻。富邦投顧分析師廖顯毅日前出具報告表示,英業達位在上海的工廠已經在今年第1季開始測試AirPods產品。

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原定10月底出貨,但是蘋果突然宣布延後開賣,引發外界揣測。不過巴克萊反駁此一說法,預測12AirPods將可少量生產,初期產量不多、約在1,000萬至1,500萬組。英業達不評論傳言及客戶資訊。

國外科技網站9to5Mac日前報導,蘋果在2008年獲得許可、近日才公布的一項專利顯示,蘋果有意布局運動用耳機,這項專利也揭露未來運動耳機的二項新功能,包含可蒐集生物識別數據,提供使用者新的健康資訊,另一項功能為透過動作來辨識、操控iPhone

報導引述專利內容表示,預估蘋果新款運動耳機將內建感測元件,可搭配偵測系統,當使用者在運動或是步行時,可以透過無線或是有線運動耳機連結偵測系統。

特別的是,此偵測系統將放置模組在使用者的鞋子內,具備數位媒體播放功能的偵測系統,可以透過無線方式連結模組,使用者的距離和速度數據、或是透過感測元件蒐集到各種生物識別數據,可透過偵測系統撥放出來。這個偵測系統可搭配耳機或是其他頭戴式裝置。

在動作辨識操控部分,報導引述指出,使用者可以透過例如頭部動作來傳遞辨識指令給行動裝置,下達音樂播放、暫停、略過、音量調整等功能。


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

[Home]


2016/11/28 2.1.1. 行動運算改變網路遊戲規則 邊際運算更講求經濟效益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VR、物聯網的盛行推動了網路邊際運算的發展。

物聯網(IoT)、虛擬實境(VR)、自駕車的出現驅動了網路邊際運算的發展,一家致力於資料中心最佳化、支援邊際運算程式的新創公司Vapor IO日前發表可提供資料和設備熄燈管理的Vapor Edge套裝軟體,也反映出將內容移到更接近用戶的地方,改善串流視訊和遊戲的體驗,已成為新趨勢。

根據Data Center Frontier報導,行動運算改變了網路遊戲規則,對資料中心提供者來說,想要在二線市場取得成功,就必須在對的地方部署規模合適的設施。Vapor IO執行長Cole Crawford表示,Vapor Edge軟體和Vapor Chamber結合,可以大幅降低資料中心的建構成本,提高偏遠地區部署容量的經濟效益。

Vapor Edge由軟體和硬體設計組成,其中Vapor CORE軟體可以遠端監控並管理資料中心環境,Vapor Compass軟體則負責建立自動指令和控制政策,管理分散式邊際環境中的工作負載。 Vapor Chamber是一個圓柱狀的機架系統,適用於行動通訊基地台或屋頂空間。

Vapor的技術著眼於降低現場人員和發電機或集中式UPS系統等昂貴備用設備的需求。Vapor軟體會將內容在網路上移動,取得延遲和迅速恢復間的最佳化,必要時會將資產移到更接近用戶的地方。如果停電,Vapor Chamber的機載電池可維持IT資產連線,資料則是備份到雲端平台或資料中心。

Crawford表示,使用Vapor EdgeVapor Chamber部署的新容量成本為每百萬瓦300萬美元,低於傳統資料中心。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建設商的部署成本約為500~600萬美元。

Crawford指出,過去十年雲端運算一直由大型、集中式的資料中心主導,但在物聯網、VR、擴增實境(AR)、行動應用等新興類別應用興起後,集中式資料中心反而派不上用場,因為運算、儲存和網路容量都需要靠近應用程式或裝置。

Vapor IO的軟體是建立在開放資料中心執行環境(OpenDCRE)之上,OpenDCRE是一個用於監控資料中心硬體、軟體和環境特性的開放原始碼協定。

Crawford表示,許多不動產投資信託靠著出租行動基地台或屋頂空間產生收入,這兩個都是Vapor Edge部署的使用案例。Crawford看好VR手機應用和自駕車會把內容更推向用戶端,讓基礎設施可以擴大到更小型的市場,並相信,邊際運算將會改變市場。

Vapor不是唯一一家看準邊際運算商機的廠商,另一家公司EdgeConnex已經建立全國性的無人資料中心網路,提供二線市場的內容傳遞服務。和Vapor IO一樣,EdgeConneX也是由複雜的軟體提供資料和設備的遠端管理。

[Home]


2016/11/28 2.1.2. 以大陸失敗經驗當借鏡 亞馬遜攻佔印度市場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曾特別交代,別讓拓展大陸市場失敗的戲碼在印度重演。

亞馬遜(Amazon)在美國市場的成長腳步逐漸放慢,為了尋找新的動能,開始轉向擁有龐大人口的大陸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拜新科技普及之賜,這些市場網購風氣逐漸盛行,其中,印度極可能成為亞馬遜獲利和成長的主要動力來源。

亞馬遜挺近年揮軍海外市場,在新興市場由於物流支援不完備,以及消費者購物經驗迥異,推展並不順遂。其中亞馬遜在大陸遭遇嚴重挫敗,一直未能追趕上本土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執行長Jeff Bezos為此深感遺憾,他認為主因是亞馬遜未盡力未提供客製化服務。

也因此,當亞馬遜開始深耕印度市場時,Bezos曾耳提面命,別讓大陸的失敗在印度重演,亞馬遜必須竭盡所能、不計成本在印度取得成功。事實上亞馬遜過去並未特別重視印度市場,直到最近幾年才改變策略,為了避免重蹈在大陸和其他新興市場的覆轍,亞馬遜在印度投下數十億美元架構物流網路。

除了高科技化的倉儲設施協助快速遞送和降低成本之外,亞馬遜也運用了強有力的搜尋引擎來推測消費者在尋找什麼商品,以及未來購物傾向。與此同時,亞馬遜也為印度市場特別量身打造策略,例如部屬摩托車送貨員、接受貨到付款等等。

亞馬遜印度事業負責人Amit Agarwal表示,大陸的經驗讓亞馬遜了解到,打入一個市場從頭開始就必須不吝於大手筆投資,同時定下長期方針。

結果亞馬遜在印度市場布局大有斬獲,根據估計,該公司躍居印度第二大電商業者,與本土龍頭Flipkart Internet的差距逐漸拉近。Bezos不久前甚至宣稱,亞馬遜已經領先Flipkart,成為印度電商市場第一把交椅。

相較之下,亞馬遜在大陸市場堪稱輸得徹底。根據iResearch的資料,在大陸規模8,990億美元的電商市場當中,亞馬遜市佔率僅1.3%

美國銀行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估計,年底前亞馬遜掌控印度電商市場總交易量的28%,仍遠低於Flipkart43%。但若不計入Flipkart時尚網站,亞馬遜最近幾個月銷售量出現超前的情形。分析師形容,亞馬遜相當具有冠軍相。

印度12億人口中,僅4,000萬人上網購物,電商市場也存在嚴重的性別差異,女性僅佔其中的30%,對亞馬遜而言,這意味著印度市場具有相當大的開發潛力。

目前印度電商銷售額僅約110億美元,高盛(Goldman Sachs)推估10年內快速成長10倍。不僅亞馬遜,美國同業沃爾瑪(Wal-Mart)也計劃開發印度,據悉該公司正與Flipkart商談投資事宜。

雖然競爭激烈,但印度市場仍不排除是未來幾年支撐亞馬遜成長的一大支柱,也因此亞馬遜特別重視印度市場,目前該公司的印度網站上有超過8,000萬種商品,執行長Bezos未來計劃在印度加重著墨,6月曾表示投注額外的30億美元資金。

[Home]


2016/11/28 2.1.3. Sigfox募資成功:法國IoT解決方案廠Sigfox E輪募資即將達陣 [ 電子時報 劉慧蘭、謝明珊]

Sigfox的業務已從今年6月時的700萬個連網裝置,大幅成長至如今的1,000萬個,2015年的營收約為1,350萬美元。

儘管飽受外界批評甚至不看好,法國物聯網(IoT)解決方案廠商SigfoxE輪募資即將達陣,金額為1.5億歐元,並吸引新投資人Salesforce.com以及能源巨頭Total的加入。據Light Reading報導,Sigfox本輪募得的資金將主要用於加速全球網路部署,希望在2018年底前,從目前的26國增加至60國,並在財務上達到損益兩平。

Sigfox開發的自有無線技術採用無須授權的頻段,可用於智慧電表、資產追蹤等需要長距離傳送極少量資料的裝置。近來出現不少關於該公司商業模式與連線技術的批評,包括Detractors在內的幾位競爭對手表示Sigfox技術不適用於許多物聯網應用,遲早會輸給其他方案。

Sigfox的技術是低功耗廣域網路(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這類新興技術選項的其中一種,其主要對手是美國加州晶片製造商Semtech公司的LoRa技術。除此之外,也面臨來自NB-IoTLTE-M等新行動通訊標準的競爭,這些技術使用的是已取得執照的頻譜,而且可以使用現成的LTE網路設備。

Sigfox雖然是一家獨立營運的公司,但在各個國家區域會尋求合作夥伴進行部署,但據說該公司收取的服務收入高達40%,因此也受到網路夥伴的批評。

儘管如此,Sigfox的業務已經從20166月時的700萬個連網裝置,大幅成長至如今的1,000萬個,2015年的營收約為1,350萬美元。Sigfox預估2020年法國國內市場的營收可達到1億美元。不過以單個連接費用每年1美元起跳來看,要達到這樣的高標並不容易,低價策略雖然提供Sigfox競爭優勢,但也意味Sigfox未來幾年必須新增數百萬個連線裝置才能讓營收大幅成長。

參與此輪募資的新投資人除了TotalSalesforce,還包括Alto InvestHenri SeydouxSwen CP與醫療集團Tamer Group,以及現有股東BpifranceElliottIntel CapitalAir LiquideIdinvest PartnersIXO

Bpifrance是法國在2012年成立的國家投資銀行,由國有銀行Caisse des depots et consignationsEPIC Bpifrance合資成立,因此外界猜測Sigfox過去一直高度仰賴法國政府的資金。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前次募資的電信業者如西班牙Telefonica、南韓SK Telecom及日本NTT Docomo本次未見列名。這些電信營運商目前都沒有部署商用的Sigfox網路,而是偏向LoRa或是以3GPP為基礎的標準,例如NTT DocomoSK Telecom正在打造NB-IoT網路,SK Telecom也已建立全國性的LoRa網路。

NB-IoT的主要支持者英國Vodafone則持續批評SigfoxLoRa技術,認為行動連線標準最終會擊垮這些技術成為主流。

法國新創公司Sigfox鎖定IoT裝置 推出低成本無線網路及全新IoT矽模組

物聯網需要不同的網路服務。傳統蜂窩網路例如3GLTE,不僅成本高還相當耗電,難以應付數量動輒數十億的物聯網裝置。

法國新創公司Sigfox加速全球網路布建,以極低的成本和最少的電力,讓更多物聯網(IoT)裝置連接到雲端,預計到2016年底將至少覆蓋100個美國城市。

據富比士(Forbes)報導,2010Ludovic Le Moan和工程師Christophe Fourtet創立Sigfox2012年開始在法國西南部土魯斯(Toulouse)郊區布建網路,目前客群不大,但持續成長,並獲得重量級企業所支持。

瑞典保全公司Securitas Direct採用Sigfox的無線網路,做為保全系統的備用網路。南韓電子巨擘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新的物聯網專用晶片也支援Sigfox無線網路。法國智慧家庭公司Otio旗下100萬具火災偵測器亦採用Sigfox無線網路。

目前為止共有700萬個裝置連接Sigfox網路,每個裝置每年只須支付1美元,2015Sigfox營收為1,350萬美元,但Le Moan預測,當Sigfox旗下網路布建全球,業務將會迅速成長,預計2020年光是法國營收就會超過1億美元。

Sigfox所提供的無線網路,有別於AT&TVerizon所提供的服務。Sigfox網路每次只傳輸12位元,根本無法下載應用程式(App)到智慧型手機,卻足以確認物聯網裝置的位置,取得感測器的資料或發出警報。

換言之,Sigfox並非主打智慧型手機用戶,而是鎖定新一波物聯網裝置,未來會有無數的連網裝置,例如智慧燈泡、連網恆溫器、工業感測器、生物感測器、天氣儀器等,進而提高工廠的效率、加速供應鏈、革新運輸體系、加強個人和公共衛生、促進環境保護等。

Le Moan表示,物聯網需要不同的網路服務。傳統蜂窩網路例如3GLTE,不僅成本高還相當耗電,難以應付數量動輒數十億的物聯網裝置,反觀Sigfox無線網路每年只要1~2美元,耗電率也很低。

另外,為積極拓展低功耗廣域網絡(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市場,據Rethink報導,Sigfox也偕同WisolInnoComm,推出全新物聯網(IoT)矽模組,以加速布建LPWAN

Sigfox新發表的物聯網通訊模組,在歐洲、中東、非洲(EMEA)成本約2美元,在美國和亞洲可望低於3美元,反觀以往模組成本大約8~10美元,差異頗大。

Sigfox認為LPWAN的市場大小,取決於矽的成本,而非網路價格。硬體成本高不利於擴充規模,尤其當連網裝置數量動輒數以萬計。

AT&T最近亦試圖降低通訊模組價格,推出低價5美元的LTE模組,但Sigfox宣稱新模組價格會比LTE模組便宜20倍,也比其他技術便宜5倍。

[Home]


2016/11/28 2.1.4. 共享經濟認真看:UberAirbnb面臨勞資與歧視等法令糾紛 如何解決又保持創新考驗領導人智慧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UberAirbnb都是創新的典範,但長期遊走法律灰色地帶對未來發展將有長遠影響。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近來發生的2件事,證明了共享經濟產業的領導者正面臨來自抗議人士、競爭對手與政府官員的多重壓力。一件是Uber輸掉了在倫敦的勞資糾紛官司,如果維持判決,未來Uber就必須將司機視為員工,接受相關法令規範。Airbnb則是要求使用平台的商家與客戶不得有任何針對族裔、宗教信仰或性別傾向的歧視行為,否則將禁止使用該平台服務。

兩家公司成立都不到10年,UberAirbnb堅持自己只是撮合買家和賣家的平台,至於提供Uber司機午休時間,或要求Airbnb房東提供無障礙公寓,都不是UberAirbnb應該負責處理的問題。

這種「不適用舊規則」的包裝,讓UberAirbnb分別成為全球估值排名首位和第三位的未上市科技公司。Airbnb在上一輪募資的估值為300億美元,比希爾頓全球控股公司(Hilton Worldwide Holdings)220億美元市值還高。Airbnb則是提供的房間有230萬個,數量超越三大連鎖酒店集團希爾頓、萬豪 (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和洲際飯店(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Plc)的客房數總和。

Uber800億美元估值,也高於多數汽車製造商,如福斯汽車(Volkswagen)市值約為680億美元、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則為480億美元。

UberAirbnb的營收都來自向平台使用者收取的佣金,但營運成本則不為外界所知。Uber每趟旅程收取的佣金比率為20~30%,為了擴張通常不惜犧牲利潤,該公司在2016年上半虧損至少12億美元。如果英國法院認定Uber司機屬於雇用的員工,根據律師Jolyon Maugham計算,Uber每月積欠的國民保險費用可能高達1,300萬英鎊。

Airbnb通常收取12%~15%的手續費,由房東和房客分攤,自2008年創立以來的虧損金額不到2.5億美元,2015年的營收約為10億美元。

歧視和勞資關係這類問題無法靠升級軟體解決,當外界已不再接受UberAirbnb的現行法令規範,兩家公司的領導人就必須認真思考,並找出能夠同時遵守當地法規且能保護快速成長企業的最佳方法。

尤其這對於兩家公司未來的獲利將有長遠影響,甚至會成為上市後能否成功吸引投資人的關鍵。由於揭露的資料不多,未上市科技公司的估值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猜測得來,一旦法院和政府要求這兩家公司必須像傳統企業一樣經營,相信價值將會因而蒸發掉一部分。西方民主國家的反商情結更讓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大增。

AirbnbUber在避免歧視方面還可以再加強,例如取消個人檔案上的照片、追查房東或司機拒絕一名客人後又馬上接單的行為,這應該比花大錢在各國進行遊說更有效果。

UberAirbnb必須意識到立法機構態度的轉變,做出讓步的代價雖然不低,但如果公司發展前景不明,同樣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Uber財務資訊不透明 但仍以高估值令投資人亦步亦趨

Uber向來不擔心資金問題,該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取得約160億美元的現金與可轉換債券投資,最新的估值更高達690億。不過 Uber對於本身的財務狀況保密到家,以致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和德意志(Deustche Bank)等投資銀行均放棄以私募發行的方式,將Uber股權出售予客戶的機會。

據彭博(Bloomberg)Business Inside報導,國際客戶對投資Uber的興趣高於美國國內客戶,Uber原本屬意由德意志銀行發行,將股權出售給國際投資人,不過由於財務資料不透明而遭到該銀行婉拒。

儘管如此,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還是很樂意接手,在缺乏基本財務資訊的情況下,於年初透過私人財富管理部門出售Uber股權給客戶。

摩根士丹利提供給潛在投資人的290頁說明書並未納入Uber的淨收入或年營收等資訊,但以21頁篇幅列出可能的經營風險,如市場競爭、法規障礙,並且不保證這項投資一定能獲利。對於未提供財務相關資料,摩根士丹利表示,對投資過程而言,見解和創新想法的發展比執著於財務資訊更來得有價值。

這是相當不尋常、甚至十分危險的觀點,畢竟了解一家企業的基本財務指標,是投資過程中的核心步驟,千禧年初,一堆網路公司的泡沫化就是因為投資人忽視公司的基本財務表現、競相拉抬股價所造成,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能大賺一筆。

Uber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在於其高額的估值,以及未來公開發行的期待,一旦有機會提前入股,多數人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摩根大通雖然放棄了私募發行Uber股權的機會,但在6月時建議沙烏地阿拉伯的主權財務基金以35億投資Uber

[Home]


2016/11/28 2.1.5. IoT技術與運用如火如荼:IoT技術日漸普及 日本無線APKp networks推產品搶食商機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PicoCELA的無線通訊技術讓日本天神地下街全面可使用Wi-Fi

近年來物聯網(IoT)技術備受矚目,被視為重要的新技術。利用物聯網技術,可實現遠端管理工具機等設備的運行狀況,並有效彙整數據資料。不過,新工廠導入物聯網技術容易,既有工廠則可能面臨諸多困難,例如該如何建構完整的網路供工廠使用等。

設立於東京都的無限設備研發商Kp networks有鑑於上述課題,推出可供工廠等設施使用的無線APKPWL-0300」,預計11月下旬起上市販售。KPWL-0300可和工廠內的溫度計、濕度計、監控相機等200台設備連線,收集各種資料。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由於KPWL-0300可以無線狀態連上網路,因此使用者毋須設法連接網路線。以工廠而言,配置工具機和作業台的產線還要牽好網路線,其實相當麻煩。且若是牽好網路線,未來要調整工廠全體配置時,將必須耗費不少成本重新整理線路。

KPWL-0300預設工廠內會有各種感測設備,為其設定好網路閘道,以利連接無線APKp networks社長山本直延表示,已有複數上市企業向公司提出數十台訂單,提供日後工廠使用。

KPWL-0300使用的通訊方式是採用九州大學研發單位PicoCELA的無線通訊技術,以Wireless Backhaul形式免去網路線,導入成本比有線backhaul更低4成。且該產品使用最新晶片,對通訊軟體的計算模式更上一層樓。山本認為,KPWL-0300在日本的Wireless backhaul通訊功率中應名列前茅。

KPWL-0300定價30萬日圓,未來可能行銷給打算提高產能,已在工具機等設備裝備感測器的工廠使用,或是協助物流單位搬運產品或管理,目標20174月底前銷售1,000台。

此外,Kp networks也計畫在年內推出可從AP收集資料並加以管理的軟體,讓使用者可透過PC等設備統整管理數據。以利日後使用者使用PC操控工廠,強化生產產能。

日本面板大廠夏普(Sharp)曾推出無線AP產品,但主要是提供野外活動或觀光地區使用,鮮少為製造業現場設計。山本說明,新產品的主要銷售對象是不方便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中小企業業者。

Bluetooth 5問世在即 應用領域大幅擴大

Bluetooth 5預計於2017年初問世,將進一步成為無線物聯網的一環。

目前Bluetooth技術大多使用於近距離之間的無線連線,例如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耳機等週邊設備。但Bluetooth 5可望擴大利用範圍,更有效實現物聯網(IoT)的效用。Bluetooth 5預計於2017年初問世,屆時Bluetooth 5將進一步成為無線物聯網的一環。據日經Business報導,Bluetooth技術於2010年問世,而目前研發的新規格技術「Bluetooth Low Energy(BLE)」可大規模減少電力消耗。Bluetooth 5將應用BLE技術,擴大對應物聯網。

BLE的主要特徵之一在於,根據運用條件,可實現高效率的省電功能。例如一個硬幣大小的鋰電池,可驅動一個通訊模組1~2年。如此一來,小型裝置也可望具備通訊功能。此外,傳統Bluetooth技術所需的事前配對認證,也能在Bluetooth 5免去。當裝置進入休止狀態時,傳統Bluetooth技術需要100ms的時間配對,但Bluetooth 5只需要6ms

BLE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計步器、智慧型手錶、腳踏車回轉數感測器、電視遙控器等。傳統Bluetooth技術往往使用於鍵盤和滑鼠,現在進一步套用至BLE技術後,可讓智慧型手機作為旅館鑰匙,或是汽車鑰匙使用,運用模式五花八門。

策訂Bluetooth規格的標準化團體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Bluetooth SIG)策略負責人Chuck Sabin表示,在一般環境下,Bluetooth 5的通訊範圍最遠可達120公尺,資料傳輸速度為2Mbps。與Bluetooth 4.2相比,距離達到4倍,速度也成長2倍。

從以往的案例來看,每次Bluetooth發布最終規格,產品就會立刻更新。因此Bluetooth 5的規格若是在2016年底底定,則2017年初期即可能出現對應Bluetooth 5的產品。

另一方面,Bluetooth 5有一對多的訊息傳輸功能。例如可將一台穿戴式裝置的數據資料,傳輸給複數裝置。此功能適合應用於物聯網,可由一台智慧型裝置傳輸大量資料給PC設備。

Bluetooth 5的另一改良點在於,所在位置的資訊、URL、多媒體檔案等,傳輸量都能比以前更豐富。例如GPS可望配套門市內設置的感測器,讓使用者前往特定產品的賣場。此外,自駕車亦可能使用Bluetooth 5,和大量感測器、紅綠燈等外部設備連線。

[Home]


2016/11/28 2.2.1.1. 更貼近人體的穿戴式裝置:智慧型隱形眼鏡 [ 電子時報 蔡婷朱]

隱形眼鏡具備輕巧迷你的優勢,將能結合更多運用。

智慧型穿戴裝置在技術上的革新,除了智慧型手錶、智慧型眼鏡外,現在更可看到許多業者積極研發結合各類功能的智慧型隱形眼鏡,Google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大廠紛提出專利申請,希望在這股智慧型隱形眼鏡熱潮正式引爆前儘早卡位。

跨足眼鏡網路銷售事業的線上購物網站EyeBuyDirect執行長Roy Hessel提到,隱形眼鏡自197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以來,無論是在功能性、舒適性、輕薄度甚至流行性上都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價格也漸趨親民。

即便市場上有許多消費者會選擇雷射近視手術,但隱形眼鏡仍屬獲利極高的產業,全球擁有超過1億名以上的使用者,每年商機更是超過100億美元。材料科學的突破不僅讓隱形眼鏡持續進化。比以往更安全、使用時間得以延長30%的新材質更是立刻提升了隱形眼鏡的性能及實用程度。

舉例來說,軍隊中的特種部隊已經有在使用的夜視隱形眼鏡結合了石墨烯(graphene)後,不僅能夠感測到紅外線光源,更可將過去的大型感測器收納至體積極小的隱形眼鏡中,目前石墨烯在光線的增幅表現上雖然尚顯薄弱,但仍可高度期待未來的發展潛力。

Google同樣積極探索各種隱形眼鏡材質的運用。Google同旗下的Google X團隊成功開發出具備監控血糖值的隱形眼鏡,目前更已著手生產。該隱形眼鏡除了能夠透過無線電接收數據及電源,更可自動釋放出胰島素,由於隱形眼鏡本身直接接觸眼球,藉此將能確認穿戴者有無罹患黃斑部病變等一般眼部疾病。

不只Google,各家業者在智慧隱形眼鏡發展上最終的目標都在於隱形眼鏡與顯示器的合併運用。希望能夠追蹤眼球運動,將視覺與影像結合,創造出比智慧型眼鏡更進階,融合現實與虛擬的體驗。

其實隱形眼鏡顯示器早在數年前便成功研發,2009年時更進入實際運用階段。雖然隱形眼鏡只有64畫素,但在搭配來自四周的光線變化,讓畫素呈現更加有效率,同時節省消耗電力以及減輕對眼睛的負擔。

如今隨著隱形眼鏡及擴增實境(AR)技術的突破,除了運用範疇不斷擴大外,更將能讓消費者享受更加真實的視覺震撼。應用程式(App)業者也同樣看好支援隱形眼鏡的iOS軟體,紛投入資金於顯示器產品上。

Roy Hessel也提到,自己雖然不是電子工學或隱形眼鏡工學相關專家,但很肯定的是,視覺技術發展已相當成熟,目前業者們更全力開發能於市場銷售的商品,消費者對於智慧型眼鏡等穿戴裝置需求更是不斷增溫,這也將促進隱形眼鏡內建顯示器、攝影機或App技術的開發。

[Home]


2016/11/28 2.2.1.2. MIT研發團隊開發出無線VR系統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目前高階虛擬實境(VR)頭盔因資料傳輸量太大,需要傳輸線與電腦連接,在使用上難免綁手綁腳。若想改成無線傳輸,卻又面臨要有夠大電池,還要有極高頻寬,才能將資料從電腦傳送到VR頭盔。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已利用高頻無線電訊號,開發出可解決出此問題的原型無線VR系統。

根據Computing報導,MIT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研發團隊已開發出命名為MoVR的無線VR系統,利用毫米波(mmWave)技術,每秒資料傳輸量可達數Gbps

領導該團隊的MIT教授Dina Katabi表示,超高解析度的無線VR體驗很令人興奮,無線VR頭盔更能深化身臨其境的VR體驗,並能實現一系列其他應用。

MIT研究團隊目前僅在HTC Vive VR頭盔測試這套系統,但表示此技術可應用到任何VR頭盔。之所以要採用毫米波,是因為Wi-Fi等傳統無線技術無法支援VR所需傳輸的大量資料。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電機和電腦工程副教授Haitham Hassanieh表示,由於需即時串流高解析度的多視點影片,要用無線技術取代HDMI連接線難度很高。

除了需要在用戶移動和轉身時維持逾6 Gbps的資料傳輸速度,加上VR平台須即時運算,系統也無法使用壓縮技術解決頻寬不足問題。

然而毫米波也有許多限制,主要是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要有無任何障礙物的無線傳輸線路,就算用戶用手暫時擋到也不行。MoVR因此使用CSAIL稱為可編程反射鏡(programmable mirror)的技術,能自動重新配置線路位置,確保始終有1條從運算裝置到VR頭盔不受阻礙的線路。

參與該研究的博士生Omid Abari表示,若使用傳統鏡子,光線會以相同角度反射離開鏡子。但若使用MoVR,就能以程式設定其折射角度,讓鏡子能接收來自毫米波發射器的訊號,再將其反射到VR頭盔,而不必在乎其實際方向。

每個MoVR裝置有兩個定向天線組成,而定向天線僅信用卡一半大小。這些天線使用相位陣列(phased array),以便將訊號聚焦成可透過電子在微秒內操控的窄波束。

Abari表示,該團隊的下一步目標是縮小此裝置的體積,增加實用性。MoVR的未來版本可能會跟智慧型手機大小一樣,還能讓用戶將多個裝置放在同間房間裡。多名用戶可同時玩遊戲,彼此之間的無線訊號不會互相干擾。

[Home]


2016/11/28 2.2.2.1. 智慧機瘋雙R 供應鏈夯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蘋果iPhone明年迎接十周年,加上三星寄望明年Galaxy S8新機挽救頹勢,兩大廠新機規格傳聞沸沸揚揚,以目前所傳出的訊息,都將搭載雙鏡頭,同時有望支援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功能,大立光(3008)、原相等相關概念股後市看俏。

目前市場傳聞明年iPhone新機將有三款,一是採用OLEDiPhone 8,以及採用TFT-LCDiPhone7s4.7吋)、iPhone 7s Plus5.5吋),iPhone 8對上Galaxy S8將形成「雙8」對決,由於這兩款新機對兩大廠都是意義非凡,因此備受期待。

綜合目前傳出的規格,除了雙鏡頭已是必備,另外是將支援ARVR,若傳言成真,可望形成新的眼球革命,也讓人們對手機的使用有了新的體驗,預料帶動相關雙鏡頭概念股如大立光、光燿科、光寶科等;以及ARVR概念股原相、鈺創、宏捷科等營運。

根據AppleInsider等科技網站報導,蘋果有意在iPhone的相機程式增加AR功能,硬體方面可能也會納入新的相機用途或感測器,以便與真實世界互動。

日前韓國媒體報導,零組件廠商 LG Innotek將與蘋果合作,研發具有3D拍攝功能的智慧手機相機模組。3D拍照是 AR / VR的必備條件,更增添iPhone 8加入AR的可能性。為了布局AR領域,蘋果去年已收購以色列新創業者LinX,取得3D拍照技術。

三星方面,集團高層也透露,S8將有更佳的外型設計、更好的相機功能以及更進階的人工智慧(AI)服務等特色。就目前已傳出有關S8的規格傳聞,除了處理器、RAM規格將會升級以外,也傳出S8可能取消實體Home鍵,並推出自己的AI助理,力求與蘋果的Siri以及GoogleGoogle Assistant抗衡,同時支援VR功能。

雙鏡頭部分,今年以來,從年初的華為、LG新旗艦機,到蘋果iPhone 7 Plus,加上大陸各品牌手機廠陸續跟進,幾乎主要大廠的高階旗艦機都已採用雙鏡頭,尤其未來要加入ARVR,必需有3D拍攝,讓雙鏡頭成為必備,也使得雙鏡頭的市場趨勢更加明確。

在蘋果、三星規劃明年推出支援ARVR新機之前,非蘋陣營首款AR手機—聯想Phab 2 Pro本月已在美國開賣;華碩也不落人後,將在明年初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推出AR手機「ZenFone AR」。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預告,華碩預計明年1月在CES發表AR手機,命名為「ZenFone AR」。

諾基亞摩托羅拉將推新機

曾經是手機界霸主的諾基亞與摩托羅拉將重新與台灣消費者見面。諾基亞預定明年推出智慧手機,可能會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亮相;摩托羅拉手機也將重新在台灣市場銷售,本周三(30日)將在台灣發表5.5吋旗艦手機Moto Z,以及與Moto Z手機搭配使用的Moto Mods模組配件。

諾基亞與摩托羅拉再出新機,法人看好將有助鴻海(2317)旗下富智康、以及仁寶等供應鏈出貨。

諾基亞2013年將手機業務賣給微軟後,退出手機市場;今年5月,諾基亞宣布在全球啟動諾基亞品牌重返移動設備、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計畫,日前諾基亞在西班牙舉行的「2016年資本市場日」投資者大會上,宣布諾基亞品牌智慧手機將於2017年重返市場。

摩托羅拉2012年將手機部門售予Google後,即淡出台灣市場,2014年聯想從Google手中買下摩托羅拉手機部門,便有傳言將重回台灣市場。30日將發表的Moto Z已在今年6月發表,其規格包括5.52K解析度螢幕、高通S820處理器、支援指紋辨識功能等。

[Home]


2016/11/28 2.2.2.2. 三星Note 7缺席 Sony Mobile強勢反撲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即便蘋果(Apple)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iPhone 7在功能與產品設計上並無令市場驚豔之處,但礙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Note 7全面下架等因素影響,讓蘋果iPhone 7在台推出後整體銷售表現超出預期。除了iPhone 7近期擠下三星的J7,在台成為手機最熱銷機種外,Sony Mobile同樣表現不俗,藉由新款Xperia XZ系列手機引領,在10月成功躋身Android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冠軍。

展望後續,通路業者認為,即便近期三星極力拉抬其S7 Edge銷售力度,寄望填補Note 7空缺,但Sony Mobile此波攻勢猛烈,預計短期內除蘋果iPhone 7將續穩居台手機出貨龍頭寶座外,在Android高階智慧型手機出貨表現上,Sony Mobile將有機會持續稱霸到三星2017年年度旗艦機種上市之前。

手機通路業者表示,分析台灣新台幣2萬元以上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態勢可得,雖然近年此價格層級市場受中低階手機當道影響,讓其市佔規模持續萎縮,但由於高階機種的出貨表現除是穩定業者獲利的重要來源外,對品牌商的中低階手機銷售也可發揮母雞帶小雞作用,因此即便市場需求性降低,但仍是品牌商積極耕耘的主要區域。

另除產品本身的設計與性價比外,由於品牌力的強弱對高階手機的出貨良窳影響甚鉅,也讓此市場近年多由蘋果、三星、Sony Mobile寡佔為主;華碩近來雖透過ZenFone系列手機打進台手機銷售前3名位置,但由於目前其多以中低階手機推展為主,因此在高階手機市場仍無施展拳腳空間;另宏達電雖戮力維持高階手機出貨量能,但礙於近年M9HTC 10市場接受度不佳,高階手機銷售表現也因此停滯,某方面也是促使宏達電連續虧損的主因。

而值得注意的是,Sony Mobile雖受大陸品牌及中低價手機需求竄出等衝擊,營運一度陷入谷底,2015年並出現614億日圓的鉅額虧損,但Sony Mobile日前調整手機產品推展戰略後,整體營運已從谷底翻揚,且預計2016年可重返獲利局面。

觀察Sony Mobile此波轉型的策略調整方向可得,其除決議縮減全球手機銷售規模,退出手機不賺錢的區域外,另也淡出中低階手機市場經營,轉由高階手機市場經營為主;此外,為強化其在高階手機市場的競爭力,其除深化手機的功能性與特色,例如在相機功能、防水等設計持續在市場維持良好口碑與領先性外,其在行銷資源的分配與出手時機拿捏看似也更為精準,以此次三星Note 7手機出貨受阻,Sony Mobile隨即展開強勢反撲等布局,均不難察覺Sony Mobile為達成重返獲利目標的積極企圖。

也因此,若將焦點轉回台單一市場比較,除上述轉變成為驅動Sony Mobile重新站上高階Android手機出貨第一的重要推手外,另台消費者對日系品牌本有一定忠誠度與愛好,也是Sony Mobile有機會讓Xperia XZ系列銷售登頂的重要關鍵;手機通路業者並預估,在三星2017年年度旗艦新款手機上市之前,預計Xperia XZ系列手機,將持續站穩高階Android手機銷售冠軍位置。

此外,若以銷售額分析,以10月台手機銷售額佔比統計,除蘋果拿下近6成的高額市佔外,另三星與Sony Mobile則分別拿下11.3%10.4%的市佔位居23,但市場也預期,最快11Sony Mobile的手機銷售額佔比即可超越三星,成為Android手機陣營龍頭。

[Home]


2016/11/28 2.2.2.3. Apple Pay在日起跑 對應日本三大支付系統 [ 電子時報 賴逸安、范仁志]

iPhone 7開始對應日本電子錢包SuickApple Pay服務在日本正式起跑。除了iPhone 7之外,Apple Watch 2更新後,也能使用此服務。由於登錄服務者眾多,JR東日本的行動Suica服務甚至一度當機。

目前Apple Pay在日本對應的機種包含iPhone 7iPhone 7 PlusApple Watch Series 2iPhone 5S之後的機種亦可使用,但有部分功能限制。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由Sony推出的Felica支付系統在日本普及已久,其中又以Suica為最。觀察日本支付系統狀況,可發現主要三大支付服務分別是SuicaNTT DoCoMo推出的iD、以及JCB設立的QUICPayApplePay已經開始對應此三種系統,若登記好信用卡服務,亦可在線上執行網路支付。

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只要將手機放上收票口的感應位置即可,不需要啟動應用程式,也不需要動用Touch ID功能。在門市消費時,告知服務人員使用欲使用的平台服務後,啟用Touch ID感應手機即可付款。為了資訊安全,日常消費仍必須執行驗證,尤其是使用iDQUICPay時。

ApplePay最大的優勢即在於資安領域。當手機遺失時,可使用搜尋iPhone功能找回,亦可在線上凍結ApplePay服務,或是刪除內容。找到手機後,只要設定Apple ID,相關的ApplePay就會自動回溯,其中也包含Suica的儲值金額。

ApplePay在日本推行的最大障礙恐怕是登錄服務的步驟。儘管手續已經較Android手機登錄「手機錢包」來得簡單扼要,但仍有不少內容必須注意。例如,既有的Suica登記時得輸入卡片和個人資料,從此卡片內容移轉,一切可從手機確認。

PASMOICOCASuica以外單位發行的卡片都還無法移轉。即便是Suica自家發行的複合型月票卡,如Suica信用卡、Suica學生卡、Suica職員卡等,都還無法對應ApplePay。就連儲值金額高於19,501日圓以上的Suica卡,也會移轉失敗。

另一方面,居住於無法購買Suica卡地點的使用者,可以先使用JR東日本推出的「Suica APP」註冊Suica,如此一來即可在日本各地的車站、公車、超商使用ApplePay

如果是原本使用Android的用戶,只要有「Mobile Suica APP」,也能經由Suica APP執行機種交換,移轉資料內容繼續使用。不過註冊Mobile Suica的會員較為費時,此步驟很可能讓人失去耐性。

截至20169月底止,Suica發行量達6,100萬張,Mobile Suica會員數量約381萬人。日本大型連鎖超商皆已對應Suica,大型連鎖超市Aeon也在日本8,000家門市對應Suica服務。JR東日本指出,1025日登記Suica的案件數量是平常的100倍,約6.3萬件。

儲值方面,基本上Suica採用信用卡自動扣款儲值,若有需要也能在機器或臨櫃以現金儲值。系統和iTunes Store切割,因此無法使用iTunes Card儲值。如果期許以預付卡方式扣款,則必須登錄該型態的信用卡。

然必須注意的是,要在ApplePay註冊信用卡內容,得將卡號、安全認證碼都一併輸入。最後還得輸入從簡訊傳來的認證碼。目前ApplePay也還沒有對應所有信用卡機構,使用者必須確認所持的信用卡是否已得到ApplePay認證。

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能使用FelicaApplePay僅限於日本當地販售的蘋果產品。目前海外販售的iPhone 7無法登錄SuicaFelica。而日本的販售的iPhone 7雖然可以通吃國內FelicaNFC系統,但登記的信用卡是否能在海外使用ApplePay,還得看各家信用卡機構而定。

相對而言,日本限定肯對應NFC支付的店家,其實也在少數。面對2020年東京奧運,日本是否能解除國內和海外不同調的問題,還在未定之天。

蘋果推行ApplePay的理由在於,希望能儘可能免除使用者在各店家留下信用卡資訊。ApplePay在日本不只是帶給Suica使用者方便,更重要的是,消費時的資訊安全有所提升。

日本2020年前全面轉用電子錢包難度高

日本政府想改變日本交易支付習慣,但商家與民間反應消極。

在政府力推之下,日本開始加強電子錢包與電子支付系統推廣,甚至有日本連鎖超商在201610月打出的廣告:自動提款機再見,感謝鈔票多年以來的辛勞。但是,日本真能在2020年東京奧運以前,全面轉用信用卡或電子錢包支付嗎?

日經新聞(Nikkei)網站導指出,事實上該目標相當困難。雖然便利超商已經大幅採用電子錢包,但在日本街頭購物時,大部分店家還是不能用電子錢包或信用卡,因為引進這套系統要不少錢,日本政府若不能提供實質的裝設補助金,對IT技術不熟的商家,不見得願意引進。

而且小型店鋪的金流管理上,常常需要現金應付立即開支,而電子交易電子支付卻不是即時結算,這也是妨礙電子支付普及的原因之一。而消費者容易碰到只接受現金的商店,也就不容易放棄現金。

大型連鎖店對於使用電子錢包,相對就比較積極,因為公司能養足夠的專業金融人士,建構自己的金融體系,但這不意味連鎖店體系會因為接受電子錢包,就全面汰換自動提款機,實際上日本三大銀行的提款機總數,多年來都停在略低於2萬台,但連鎖超商提款機卻不斷增加,目前已達4.7萬台。

這是因為連鎖超商可以從交易中抽成,比方日本7-11的店頭提款機,每次交易中可以抽133日圓(1.26美元)的服務費,這是集團的一大收入,除了Lawson這種自己成立銀行,所以要把提款機從連鎖店搬到銀行據點的例外,結束店頭提款業務對超商的金流傷害很大。

因此,歐盟地區的交易總額只有10%是現金,而日本則是21%;一般民間消費的交易美國只有17%是靠現金,日本則超過50%。這都是因為廠商與消費者對改進交易習慣方面,除若干個案以外,並沒有積極推動的意願所致。

不過,隨日本進入負利率時代,現金存款利率持續低落,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存提款手續費換算成利率的話,其實相當驚人的問題;對連鎖超商而言,設置提款機需要很繁雜的行政程序,每台又要100~1,000萬日圓投資,如果預測到未來存提款交易量將大幅下滑,廠商就真的會減少提款機數量。

對日本政府而言,現在的問題是如何降低店家引進電子支付系統的門檻,當電子錢包與電子支付進一步普及,日本市場才會進一步放棄現金。

[Home]


2016/11/28 2.2.2.4. iPhone 7吸引力不足 大陸iPhone 6改裝套件熱銷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iPhone 7於大陸市場反應平平。

儘管蘋果(Apple)7主打強大相機鏡頭、更快處理器等功能,大陸民眾仍認缺乏亮點而不買單,取而代之的是線上網站出現各種將iPhone 6改裝成iPhone 7的套件。

據路透(Reuters)報導,線上網站出現各種針對iPhone 66s的改裝套件,包括假的相機鏡頭、擋住耳機孔的防塵塞。淘寶等平台上也出現貼紙、雕刻甚至是更換外殼的服務,都是可讓舊款iPhone擁有iPhone 7外觀的方法,反映出大陸民眾認為iPhone 7缺乏新功能,而沒有足夠換機吸引力的情況。

根據蘋果最近公布的財報顯示,iPhone全球銷售已連續3季下滑,而7~9月銷售在大中華區跌了30%,來到87.9億美元。

不過,分析師認為第4季將是iPhone 7銷售旺季,但蘋果須確保iPhone 7 Plus的供應源穩定。由於大螢幕的iPhone 7 Plus及曜石黑色系在大陸需求較高,使得蘋果的供應鏈吃緊。

蘋果在大陸的市佔率已降至8.4%,不敵大陸擁有類似功能,但價格更低的本土品牌,如華為、OppoVivo等,不過iPhone 7系列仍有望幫助蘋果收復在大陸的失土,但蘋果仍需要推出一些較新穎的功能,以吸引逐漸傾向本土品牌的消費者。

一位北京消費者表示,iPhone 7表現也普普,除非蘋果新機有重大升級,否則他也不會買單。在北關村零售賣場的業者表示,人們現在有錢也有網路,改裝這種事很容易做到,他並表示店內銷售最旺的機種是6年前的iPhone 4,因為該機款非常耐用。

由於競爭對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Note 7停產及全面回收,蘋果在大陸市場有擊敗三星的機會。但市場及零售業者認為,要讓三星鐵粉轉向蘋果仍十分不容易,iPhone 7的設計並不足以吸引換購新機。據路透訪問大陸的6名三星前用戶,其中僅1位表示會考慮換購iPhone 7

部分電信業者已擴大iPhone 7的銷售力度,以填補Note 7遺留的空缺,但效果有限,部分原因是三星在大陸的銷售也正在持續不斷的下滑當中,以及消費者正在等待蘋果2017年的新機上市。

[Home]


2016/11/28 2.2.2.5. 明年全球手機產業格局強弱分明 陸廠持續崛起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放眼明年,全球手機戰局仍為強弱分明的局勢,伴隨陸系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持續崛起竄出,走路有風,明年很有機會包辦全球第三名、第四名至第五名。

與此相較,台系手機廠宏達電、近來強攻手機市場的台系NB廠華碩、日系手機品牌廠索尼行動通訊(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等仍在全球前二十名後段班苦戰,在手機戰局壓力仍大。

DIGITIMES Research綜合供應鏈訊息與各區域市場狀況,預估2017年出貨排名前20大品牌中,除智慧型手機雙雄之一的蘋果(Apple)外,其他皆將為亞洲手機品牌廠。

全球手機排名居冠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全球排名第二的蘋果出貨差距可望進一步縮小至約8,000萬支。值得一提的是,陸系手機品牌廠強佔11席,以華為、OppoVivo分佔全球第三名、第四名至五名,在陸系手機品牌廠中名列前茅。

儘管陸系手機品牌廠成績亮眼,在2017年全球手機出貨排名前20大品牌強佔11席,但在智慧型手機出貨成績亮眼的背後,陸系手機品牌廠也各自面臨各自的轉型壓力,需要調整線上線下通路策略,多元化旗下銷售通路,並在品牌經營與產品特色上持續提升,才能拓展中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以免平價手機商機好看不好吃,陷入賣一支平價手機,陪一支平價手機成本的窘境,且在本土市場的主場優勢外,更需在海外市場突圍,才有機會更上一層樓,與智慧型手機雙雄三星電子與蘋果競爭。

由於華為擁有全球市場規模的實力,與全球電信營運商的合作優勢,相較於OppoVivo相當依賴大陸市場的主場優勢,被業界認為很可能好成績受限於區域市場,未來跨出海外市場,與華為相較,可能面臨較大的挑戰與成長瓶頸,加上華為擁有NB、平板、智慧型手機等全產品線的能見度,在供應鏈端的談判籌碼更多。

另外,2017年出貨排名前20大品牌中,印度手機品牌廠將佔3席,其中,MicromaxIntex可望分居第十二名及第十三名。而最受台系產業鏈業者矚目的台系手機品牌廠方面,台系NB廠華碩排名全球第十七名,昔日曾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發光發熱,擁有輝煌歷史的宏達電,2017年出貨排名恐跌落至全球第二十名。

華碩受限於其品牌形象仍與高階手機有落差,仍需更多行銷與研發費用來提升產品特色與品牌形象,進軍高階手機市場挑戰仍大。

[Home]


2016/11/28 2.2.2.6. 微軟Surface Phone傳明年問世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微軟智慧型手機Surface Phone有譜?微軟Surface系列獲得成功後,近來Surface Phone將在明年亮相的傳言不斷,微軟執行長Nadella接受媒體訪問時雖然沒提Surface phone,卻「火上加油」地表示微軟會在手機市場推出「終極的行動裝置」。外界更傳出,微軟Surface獨家代工廠和碩,正緊鑼密鼓準備試產Surface Phone

在蘋果推出iPhone前,微軟作業系統也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響噹噹,不過隨著iPhone持續稱霸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Android作業系統橫掃低價手機,微軟在智慧型手機的立足之地越來越小,即使曾重金買下諾基亞推廣微軟作業系統,也沒有太大起色,根據IDC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微軟作業系統在全球占有率已被邊緣化到只有0.4%,微軟Lumia2季出貨量更只剩120萬支。

不過微軟並不輕言放棄。微軟陣營平板打不過蘋果iPad之後,微軟決定以內部資源自行開發的自有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系列大賣,微軟將推出Surface Phone再戰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傳聞,最近兩年不曾斷過,最近更傳出Surface Phone將在明年亮相。

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沒有針對Surface Phone做任何表示,不過他指出,微軟持續研發以確保微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微軟不會被其他人的成就而驅動,對他來說,「微軟能帶來什麼」才是所有硬體產品與技術最重要的問題。他進一步表示,微軟一直都在手機市場裡,但不是在現在的領導者所定義的手機市場裡,而是在微軟可以發揮獨特性的市場,推出終極的行動裝置。

由於微軟似乎不打算推出普通的智慧型手機來蹚渾水,也讓Surface Phone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眾說紛紜,一說Surface Phone將採用英特爾高階處理器,也有一說將繼續沿用高通高階晶片組,更有人認為可能會是智慧型手機與迷你PC的混合體。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傳出,身為微軟Surface系列獨家代工廠的和碩,目前正準備試產Surface Phone,顯示明年有很高的機會見到被Nadella視為終極行動裝置的Surface Phone

新聞分析-蘋果吃太撐 和碩想要分散風險

和碩的營運因為代工iPhone而起飛,更是年營收能夠突破兆元大關的關鍵,根據業界估計,iPhone對和碩的營收貢獻度高達近6成,不過,太多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卻不低。

iPhone 6S為例,由於i6S銷售續航力明顯不如i6,讓和碩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低於去年同期,而i7買氣似乎提早疲軟,被視為和碩10月營收不如9月的原因之一。

和碩取得未演先轟動的Surface Phone代工訂單,對於亟欲增加客戶、分散風險的和碩來說,當然是美事一樁,不過Surface Phone能不能養成和碩新的金雞母,成敗還是看微軟。

當微軟在2012年第4季亮相Surface平板電腦時,微軟在全球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市場占有率僅有2.9%,比起蘋果iOS市占率超過50%、Android也超過4成來說,難看透頂。不過隨著平板市場規模停滯、連續數代Surface卻都熱賣,今年微軟作業系統在全球平板市占已上升至9%,蘋果iOS卻已下滑至26%。

然而,微軟作業系統在智慧型手機的慘況,比平板當時更糟,微軟的手機品牌Lumia在今年第2季出貨量已經萎縮至120萬支,下半年出貨量有跟沒有已經差不多,至於其他的手機品牌都不願對微軟作業系統投入資源,很多消費者甚至不知道有手機採用微軟作業系統。

然而,不論市場多麼過度飽和,消費者永遠對夠好的產品有胃口,否則Surface當年也無法從蘋果iOSAndroid雙頭寡占的平板市場中異軍突起,而這也可以從三星雙曲面外觀的Edge系列手機幾乎款款熱賣中,得到印證,而如果Surface Phone真的能分得市場一杯羹,和碩也將能因此囊括高階智慧型手機兩大品牌的代工訂單。

[Home]


2016/11/28 2.3.1. 五大科技廠搶人戰 開打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因應2017年科技業新應用人才需求,蘋果、鴻海、宏碁、華碩與聯想等五大廠近期開始在海外市場展開新一波人才召募計畫。考量明年農曆年落在1月,各廠商趕在年底徵人,希望能提早把人力部署妥當。

據了解,五大廠此次招募儲備幹部與新領域人才時間點較往年提前一個月,凸顯各廠不畏現階段市場對明年科技業景氣多空定調不一,持續引進新血,力求提升2017年業績的決心。

鴻海旗下富士康所屬多個事業群,近期發布多項儲備幹部與釋出招募人力訊息,其中,專精智慧機、平板電腦、電子書與穿戴裝置的WLBG事業群在貴州大舉招兵買馬,釋出SMT與工程、品保及組裝等四大類別求才需求。

富士康說明,鄭州廠也在上周六(26日)恢復招工。富士康鄭州廠是蘋果iPhone組裝大本營,先前一度暫停招工,但在暫停招工後不到三周內,又恢復正常面試程序,也較往年提前一個月。

富士康並未說明提前開放正常招工的因素,但蘋果、鄭州海關出具數據顯示,近三年鄭州生產的蘋果手機產量,占富士康蘋果手機產量60%以上,外界解讀人力儲備主要為因應蘋果下世代新產品發展。

宏碁、華碩與聯想因應行動市場與運算裝置發展趨勢,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獵才,鎖定電商營運、電競社群營運、城市經理等。

華碩先前在地方校園徵才宣傳、面試告一段落,華碩學院在三至五天的封閉培訓後,11月中上旬在上海舉辦最後選拔,也將在11月底確定錄取名單。

鴻海徵才 瞄準兩大特質

鴻海集團在農曆年前加速招兵買馬,釋出多個事業群儲備幹部職缺,徵才條件也呼應董事長郭台銘要找擁有「二種特質」的人才,力邀懂大數據的大學生加入,展現集團年輕化的決心。

郭台銘多次強調,全球景氣不佳時更要投入學習、資源整合,例如在招募與選才方面,不一定要最好的大學或是最優秀人才,而是願意學習、努力勤奮的年輕人。近期鴻海旗下富士康釋出大陸地方儲備幹部職缺,也反映出這些要素。

郭台銘先前透露,要找更多年輕、懂得大數據分析的大學生加入鴻海團隊;市場解讀,「大學生比博士更吃香」。

[Home]


2016/11/28 2.3.2. 樂視效應 信利出清彩晶股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市場傳出,遭樂視積欠鉅額貨款的大陸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暨彩晶第二大股東信利,為填補資金缺口,日前已將手中持有的6萬餘張彩晶持股幾乎完全出脫,樂視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效應,正式引爆相關廠商「擠兌」與「變現」潮。

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利信回應;彩晶則不對大股東持股動態置評。根據交易所個股交易明細,信利此次主要於上周三、四(2324日)兩天出脫彩晶持股,並於24日大砍6.12萬張為最大量,當天與彩晶關係良好的元大證券則買超不少。

彩晶近期基本面走揚,本季每純益上看1.5元,是否為公司大股東結合友好勢力逢低承接信利拋售的持股,引起熱議。

業內人士分析,信利在短時內大量出脫彩晶股權,凸顯樂視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效應,正式引爆相關廠商「擠兌」與「變現」潮。隨著大股東大量出清持股、潛在賣壓告一段落,籌碼面趨於穩定,彩晶未來股價可望與基本面貼近,不再受大股東釋股變因干擾。

根據彩晶年報,信利是第二大股東,持股6.47萬張,持股比重約2%,並由中信銀託管。樂視爆發財務吃緊、拖欠供應商鉅款的消息傳出之後,根據交易所個股交易資料,中信託證在2324日,連續兩天賣出彩晶股票。

中信託證並非國內大型券商,上周連續兩天出脫彩晶持股,24日當天彩晶股價開高後,一路遭不明賣壓來源以市價砍出,當天收盤重挫逾5%,並爆出逾22萬張大量,引起關注。

根據交易所個股交易資料統計,中信託證24日大賣6.12萬張彩晶,居當天彩晶賣超第一位券商,由於信利持有的彩晶股票均在中信託證託管,外界認為,彩晶當天龐大的賣壓便是信利大舉殺出持股所致,信利所持有彩晶的股票,幾乎已在2324日出清。

由於信利早就已經不是彩晶的董監事,因此,信利若出脫持股,也不用申報,可以自行在市場上賣出。值得關注的是,24日大量進出彩晶的第一大券商為元大證券,合計買進彩晶3.62萬張,賣出2.71萬張。

信利受樂視財務風暴影響,面臨樂視鉅額欠款風險。中國媒體「環球老虎財經」指出,樂視積欠供應鏈鉅額貨款,點名仁寶及信利合計約7億美元(逾新台幣220億元)應收款項仍無法收回。

焦董重新掌舵 彩晶大翻身

彩晶董事長焦佑麒去年回任董事長之後,厲行降低成本,並往較高毛利的產品組合發展,加上面板產業自今年首季之後開始谷底翻揚,彩晶業績隨之回升,第3季更繳出毛利率達41%的佳績,一掃過去業績低迷陰霾。

彩晶第3季財報表現出色,不論是每股純益、毛利率等財務數字,皆名列台灣面板廠第一位;本季面板供應仍吃緊,面板廠獲利將比第3季更好,使得彩晶可望成為群創、友達之後,台灣面板業第三隻小老虎。

展望2017年,整體面板產業供需大致平穩,主要是需求面的成長率,仍大於供給面,雖仍將有淡旺季的效應,但淡季效應在面板供應仍吃緊的狀況下,其影響力會縮小。

[Home]


2016/11/28 2.3.3. 4K電視熱銷 群創友達補 [ 經濟日報 蕭君暉、陳昱翔、謝艾莉]

美國年底第一波消費性電子銷售旺季「黑色星期五」買氣旺,大尺寸4K電視機更是當紅炸子雞,對以出貨高階、大尺寸電視面板的友達及群創而言,將有正面幫助,面板雙虎群創、友達的業績,也可望因此獲支撐。

根據Adobe的最新報告,今年黑色星期五電商總銷售額將突破30億美元,銷量最好的電子產品是蘋果iPad、三星4K電視、蘋果MacBook Air筆電、LG電視機,以及微軟Xbox遊戲機。

在熱賣商品中,4K電視機更是當紅炸子雞。市調機構IHS資深經理Paul Gagnon表示,第34K電視出貨量超過330萬台,較去年同期倍增,主要是電視製造商與零售商,均為了假期銷售作好準備,消費者在黑色星期五將會發現,4K電視的售價將會變得更便宜,尺寸也進一步放大。

他預估,第4季北美4K電視平均售價,將比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以554K電視來說,平均售價將在600美元以下(約新台幣1.9萬元),將使得554K電視的銷售表現相當強勁,4K電視的熱賣,也將帶動第4季整體電視平均尺寸上揚到45吋。

友達董事長彭又又浪也認為,面板景氣預期到明年上半年的狀況都不錯,主要是明年面板面積需求的成長率,大於供給的成長率,第4季至明年第1季是傳統淡季,但友達感受不到淡季效應,客戶加單與追單仍然很急。

彭又又浪說,友達面板都走4K的高解析度、大尺寸及曲面等高階產品,因此,友達的產能,會比其他業者更吃緊,即使年底將進入淡季,但友達的需求還是很強,畢竟能大量供應高階面板的業者並不多,友達的技術強項,在淡季效應時充分展現出來。

群創電視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洪茂盛則說,除歐洲市場稍弱之外,其他地區電視銷售不錯;尤其大尺寸電視需求增加,4K的高解析度電視市場也發酵,帶動50吋以上電視成長速度加快。

消費性產品在歐美黑色星期五銷售傳佳績,因應接下來耶誕節、台北資訊月等黃金檔期來臨,華碩、宏碁、聯想、蘋果等品牌大廠持續強化對下游代工廠拉貨,有助仁寶、廣達、緯創、英業達等代工廠本季營運。

業界人士透露,近期品牌廠對代工廠有追貨現象,預料本季國內筆電代工廠出貨量季減約5%左右,優於原先預期的季減一成以上。

[Home]


2016/11/28 2.3.4. 4G吃到飽 中華電不怯戰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電信三雄近來強打低價第四代行動通訊(4G)上網吃到飽方案,中華電信董事長蔡力行昨(27)日表示,中華電700元有找4G上網吃到飽不會輕易退場;500元有找吃到飽方案也在觀察中,「現在都是一個月一個月在看」,會保持彈性、即時調整,不會怯戰。

中華電昨天在圓山飯店舉辦員眷集團結婚,蔡力行表示,今年經過很多挑戰,雖還不到年底,仍看好中華電今年會繳出不錯的成績單。

中華電是國內電信龍頭,在業界掀起低價4G上網吃到飽大戰的當下,中華電的態度頗受市場關注。蔡力行強調,中華電每個月都在檢視市場狀況,再決定是否續推低價吃到飽,目前中華電低價4G上網吃到飽價格帶為700元有找,如果同業續推,中華電不會輕易退場。

中華電搶4G用戶,擴大700元有找4G上網吃到飽戰線,6994G上網吃到飽資費從限定攜碼3G用戶升4G,擴及老客戶也可申辦,日前更決定延長至明年1月。

至於中華電是否跟進遠傳和台灣大等同業,將4G上網吃到飽門檻降至500元有找?蔡力行指出,現在還不方便說,目前還在觀察,會依大環境和整體狀況評估,保持彈性決策。

電信市場競爭激烈,營收及獲利成長恐遭壓縮,蔡力行表示,正在研擬明年財務計畫,但可預期明年產業競爭將更激烈、更有挑戰。

中華電原訂今年資本支出為306億元,但前三季僅支出123億元,蔡力行說,主因行動網路的資本支出與預測相當,但部分固網資本支出將遞延到明年。明年資本支出不會比今年實支少,但目前還不確定,應該會在明年元月定案。中華電日前法說時預測,今年資本支出約270億元,目前看來可能略低於270億元。

蔡力行說,中華電的固網建設會走在最前面,現在已有不少1G用戶,今年寬頻方案主流是60M100M,明年會繼續成長,中華電也有300M500M方案,並讓100M寬頻進到偏鄉學校。

[Home]


2016/11/28 2.3.5. 面對返美製造 台廠宜先未雨綢繆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2016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擊敗對手希拉蕊(Hilary Cliton),取得入主白宮的機會。而川普在競選期間所喊出的,要將蘋果(Apple)等產品拉回美國製造的相關議題,則立即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不過,多數台灣業者對於川普的這項政見最終能否落實,卻多抱持著觀望的態度,不少業者甚至直接指出,如果返美製造將會大幅的增加成本,不利終端產品銷售;再加上供應鏈搬遷不易等問題,川普的返美製造最終可能將會淪為競選口號,在執行上也可能會出現髮夾彎的政策轉向。

雖然,不知道這些強調返美製造不易的業者,是否也在私底下進行評估工作。不過,隨著全球產業環境的再度變化,不僅是技術上的進展,包括消費者需求與應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對於傳統電子製造業而言,不論在生產型態與進行的方式上,勢必都將再度掀起一股新的風潮。長期以來以成本控制見長的台灣電子製造業者,在面對這波新動盪來臨之際,是否也應該再多擬定幾套因應的劇本,不要只是以過去的思考模式進行推演,以免到時候又再度在新潮流中遭到邊緣化。

確實,移動像是智慧型手機這類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產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除了最終端的組裝廠本身對勞動力與勞動素質等的需求外,還必需要將包括整個產業的供應鏈考慮在其中。台廠早年之所以能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除了早期移往大陸地區,結合當地勞動優勢外,迅速集結而成的產業叢聚也是重要關鍵之一。

所以,今天如果要將產品移往美國製造,若要維持住目前的生產型態,感覺上無疑的是要將整個產業供應鏈都拉回美國,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確實難以估計;再加上美國當地的勞動成本與素質等問題。讓不少業者以此為思考基礎,認為返美生產恐怕是難上加難。

不過,2016年原本就是充滿著驚喜的1年,有些原本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事實。雖然川普本身就是商人,但主要偏重在房地產、酒店及賭場經營等部分,與製造業之間原本就存在著不同的思維。在「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旗幟下,如果可以決定撤銷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難保不會真的藉由政策的利誘與脅迫,要求製造業重新返美生產。問題不在於可能或不可能發生,而是處於相對弱勢的台廠,是否已經有了因應的對策。

多數台灣製造業者在大陸地區都已經扎根多年,相關的供應鏈也都已經在大陸形成自己的生態系統,面對全球市場的不景氣,雖然業者已經將目光由原本的外銷,轉移到大陸本身的內需市場,但整個產業生態可說是為大陸帶來一定的經濟貢獻。一旦返美製造成真,這些業者是否要,或能否由大陸轉移至美國,恐怕並不只是業者本身的問題。

而面對全球前2大經濟體,市場要如何取捨,是雙邊押寶,還是孤注一擲,如果要選,又要選誰,這些恐怕都是業者必需要先考量的部分。況且,目前台廠正面臨著大陸競爭者的高度威脅,一旦美國落實返美製造,不論是不願意或無法前往的業者,除非是擁有絕對無法取代的價值,否則其供應鏈中的地位,也勢必將被其他競爭者,甚至是大陸業者取代。

再者,歷經了全球化分工發展的歷程後,區域化生產型態近年似乎有再度復甦的跡象。尤其是隨著不同垂直產業市場的發展日益成長,在大量生產一致性的產品之餘,因應地區需求結合產業專殊性的生產模式也開始小規模的出現。以工業4.0為首的智慧製造則為相關需求帶來一定的幫助。

強調自動化與智慧化生產的智慧製造,不僅是在返美製造上,將扮演一定的角色,對於目前面臨高度勞動成本壓力的製造業者而言,也同樣被視為是一項解決之道。不過,雖然每家業者都在揮舞著智慧製造、工業4.0或中國製造2025等性質相似的大旗,但在響亮的口號下,真正做到程度又有多少,而這些對於落實返美製造或降低生產成本,又能帶來怎樣的幫助。畢竟,真要從事智慧製造,勢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投資回收效益能否創造最大價值,也是需要評估。

返美製造,或許真的只是競選期間一時興起的狂言,或許在體制的運作下,返美製造最終將淪為政壇間的笑談。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切莫因為看起來返美製造的可能性低,就直接忽視有可能造成的潛在威脅。面對狂人即將入主白宮,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或許才是台廠目前應該好好規劃的部分。

[Home]


2016/11/28 2.4.1. 宏碁桌上型電腦逆勢衝 政府標案大單入袋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宏碁推搭配眼動追蹤技術的曲面螢幕,強攻高階顯示器市場。

台灣PC衰退,宏碁桌上型電腦台灣銷售逆勢成長,也帶動宏碁桌上型電腦市佔率從25%,拉高至30%,公司表示,2017年桌上型電腦在台市佔率將拉升至35%;近期業界也傳出,宏碁在新北市政府聯合採購得標,桌上型電腦採購標單確定入袋。

宏碁台灣區總經理林佳璋指出,2016年台灣PC市場仍然衰退,以桌上型電腦為例,2016年整體桌上型電腦衰退達7%,而宏碁在台灣桌上型電腦出貨逆勢成長約3%,也帶動市佔率持續提升,預計2017年整體市場仍然不振,然宏碁「成長將是唯一的目標」。

市場傳出,宏碁在近期開標的新北市政府聯合採購案得標,該標為「新北市105年度7期電腦教室暨資訊相關設備採購案」,共有1.3萬餘台的桌上型電腦主機,1,000多台的螢幕,共計約1.4萬台。業界指出,台灣每月桌上型電腦出貨約1.4~1.5萬台,對宏碁在台銷售有明顯助益。

宏碁將在12月登場的資訊月,強打桌上型電腦,主要以家庭共用中心的概念,推AIO PC。宏碁台灣區產品經理廖國清指出,過去AIO PC是強調把桌上型電腦升級,因此都採加上去的概念,也將價格墊高至每台3~4萬元,宏碁逆向操作,將採減法,去除光碟機、觸控螢幕等功能,拉高產品性價比。

廖國清指出,宏碁將會在資訊月推出3AIO PC,價位分別在1.59~2.59萬元間,期望將AIO PC的比重往上拉升。他指出,目前台灣AIO PC在整體桌上型電腦銷售比重約5%,而宏碁的AIO PC在其桌上型電腦銷售比重為6%,在3AIO PC推出後,宏碁台灣AIO PC在桌上型電腦比重,將一舉拉高至15%

至於單價3萬元以上的高階桌上型電腦,隨著電競話題延燒,也成為眾品牌廠布局重點,宏碁也導入Tobii的眼動追蹤技術,推出3款具眼動追蹤功能的曲面電競螢幕。廖國清指出,目前3萬元以上螢幕在螢幕市場中,佔比僅5%,而宏碁在5%當中,受惠電競螢幕帶動,佔比拉高至40%

業界預估,台灣3萬元以上螢幕佔比,將隨各廠加入戰局後,拱大市場,將從過往的5%,拉高至10%,且2017年,有機會拉高至15%,然若以整體螢幕市場來說,台灣銷售持續下滑,預估2016年將較2015年減少5%,而宏碁2016年出貨將逆勢成長3%

廖國清指出,近期面板供不應求,也影響到顯示器市場規格,過去TN液晶螢幕佔比較高,約達6成,主因價格較低,然面板缺貨,尤其TN螢幕缺口更大,帶動價格上揚,第3季主流的20~22TN液晶,價格已經上揚10%,也讓TN液晶顯示器的佔比降至5成,IPS顯示器的佔比從過去4成,拉高至6成。

廖國清表示,10~11TN液晶顯示器的價格又漲了2%,價格接下來預估價格將會緩漲,至2017年第1季末,供需可望達到平衡,屆時價格將有機會下滑。林佳璋指出,目前不僅面板缺貨,SSD也很缺,預估2017年上半,缺口可望舒緩。

[Home]


2016/11/28 2.5.1. 大陸新車銷量成長率節節攀高 車載LED應用聲勢水漲船高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LED車燈模組廠麗清看好車載LED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將成為2017年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

LED車燈市場滲透率在近年來明顯提高,部分車款也陸續導入LED車頭燈,根據業者估計,大陸新車市場銷售量成長力道強勁,到了2020年將可望挑戰3000萬台規模,由於大陸車廠導入LED照明裝置態度積極,帶動了台系LED車燈模組廠的營運扶搖直上,並有多家台系LED元件廠希望打入供應鏈。

台系汽車零組件大廠堤維西董事長吳俊佶表示,大陸市場在全球汽車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美國為例,目前全年銷量約在1,700萬台,歐洲約在1,400~1,800萬台,日本市場約有1400萬台,而台灣市場僅約42萬台,但大陸2016年新車市場規模可望超過2,500萬台,預計2020年將可達到3,000萬台。

根據估計,全球車用LED產值將從2015年的18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29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4%。因此吳俊佶看好,隨著車用LED導入市場趨勢抵定,未來在5年內傳統車用燈泡廠將倒閉退場,且在官方政策鼓勵下,大陸新車銷量以及車用LED滲透率同步擴增,市場前景看好。

LED車燈模組廠麗清從2002年起搶進大陸車用市場,目前在大陸市佔率已達到20%,並成為大陸長城汽車的95%供應商,也是上海小糸車廠的唯一外購供應商。麗清表示,隨著大陸政策針對1,500c.c.以下小型車提供減稅優惠,2016年下半起市場買氣持續增溫,預計第4季將可望進入全年高峰。

麗清指出,由於主要客戶長城汽車預計將於2017年進行大改款,屆時將有多款新車擴大導入LED照明裝置,加上新增國際大廠Jaguar大陸款的車頭燈,也打入大陸本土車廠如榮威、紅旗等車頭燈供應鏈,不僅可望帶動產品單價提升,2017年營收增長幅度將可望優於2016年表現,平均毛利率也可望與2016年相當。

麗清表示,雖然銷售主力以大陸為主,約佔整體營收90%,但2015年也獲得國際高階車燈大廠OLSA 的訂單,並開始出貨供應給賓士(Mercedes-Benz)全球車款的尾燈裝置,並有其他3款高階車型訂單進行洽談,將可望於2018年開始貢獻營收。

麗清認為,目前LED車頭燈正在起飛,估計全球市場滲透率僅約5%左右,但LED元件價格下滑,使得LED車頭燈的終端售價與傳統HID車燈價差縮小至4~5倍,即將進入市場甜蜜點,看好2020LED車頭燈的普及率將可達到25%

在大陸紅色供應鏈的低價攻勢下,車載LED受到技術門檻較高,產品品質與穩定性要求嚴格,被業界視為最後一塊淨土,吸引多家台灣LED元件廠競相搶入市場,如隆達切入給大陸車廠、新世紀光電透過CSP產品打入後裝維修市場、艾笛森則透過車用產品成長帶動營運由虧轉盈,億光擴充新廠將全力爭取車用市場商機,然而汽車供應鏈較為封閉,台系LED元件廠表示,2016~2017年將可望看到車載市場貢獻開始發酵,未來仍需要長久經營及耕耘。

LED業者估計,目前全球LED於晝行燈應用的滲透率大約為50%,並持續成長,隨著世界各國對於強制安裝晝行燈的相關法規推出,將有助於帶動LED車燈市場的持續成長,至於LED應用於車尾燈滲透率,將從2015年約40%成長至2020年的50%以上,而LED車頭燈導入趨勢擴大,將是未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