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失眠不用安眠藥的三個重要方法

許多人有失眠的困擾,但又不希望依賴藥物。如果失眠已經嚴重干擾你平日的工作、求學或生活,你可能會暫時需要安眠藥幫忙。但,如果你的失眠問題才剛開始,或服用安眠藥一段時間後想漸漸減藥、停藥,以下是三個重要、可優先考慮的方法:

一、Stimulus Control (解除制約)

許多人強調自己睡眠品質多差,但我們在診所裡進行放鬆訓練時,不少人在舒適的椅子上聽著輕柔的音樂就睡著了。也有研究者指出,許多睡眠失調的病人到睡眠中心做檢查時,頭上裝著探測腦波的感應器,還是照樣呼呼大睡。其實許多失眠患者,因為在自己的床上累積太多睡不好的痛苦經驗,反而被自己的床、自己的房間 (在此屬於”stimulus”)給「制約」(conditioned)了(記得巴夫洛夫的狗吧?),在最熟悉的地方反而會因為喚起(arouse)不好的經驗而更睡不著。

所以,要改善睡眠品質,就要先解除制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你的房間除了睡覺與建立親密關係外(這也有助睡眠),不要有其他功能。當你躺在床上睡不著超過十五分鐘,就離開房間到書房或客廳做些別的事情,等到有睡意了再回床上躺。如果還是睡不著,就再去做些喜歡的事情。

要做什麼呢?比如說,你可以整理一下你的網路相簿,或挑戰個連續三十天寫部落格,玩玩拼圖。在你完成一項任務之前,或許失眠的問題已經改善許多了。

二、Sleep Restriction (睡眠限制)

睡眠限制有兩個意義,第一是不管前一天多晚睡,都要限制早上幾點以後就不要躺床、賴床,才不會造成持續晚睡晚起,讓睡眠週期亂掉。另一個意義是,假如睡覺時間的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很差,真正睡著的時間佔躺床時間比率過低,那就不妨再嚴格縮短躺床時間(如,比原先再延遲十五分鐘去睡覺),反而會逐漸提昇睡眠效率,讓睡眠品質更好。

其實常理推斷,假如你嚴格限制早上八點一定要起床,雖然晚上很晚睡,早上很沒精神,但持續個幾天,最後你就會累到在正常睡眠時間一躺床就睡,然後逐漸把睡眠週期調回來。不過睡眠限制需要一定程度的意志力,否則還蠻難抵擋瞌睡蟲的召喚。

三、照光治療 (light therapy)

科學家經由把許多人類限制在完全接觸不到外界、感受不到時間流動的環境裡,偵測出人類自然的睡眠週期是一天24小時又15分鐘,但當我們接觸到白天的陽光時,就會刺激大腦啟動一段複雜的神經作用來重設睡眠週期(circadian rhythm),讓睡眠週期趨於24小時。

有趣的是,白天照射強光,會讓睡眠週期提前(phase advance),也就是可以更早睡著,減少失眠時等待入睡的時間 (sleep latency)。如果是晚上照射強光,會讓睡眠週期延後(phase delay),也就是會越來越難睡。所以以睡眠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現代人的生活很不健康,早上照到太陽光的時間越來越少,晚上卻一直開著燈,也難怪容易睡眠失調。

照光治療時需要 2500 LUX 以上的明亮強光,波長比較短的藍光效果更好。最自然的強光來源,就是早上的太陽。所以如果你有睡眠困擾,不妨早上騎腳踏車(或走路、滑直排輪、騎 Segway….)上班。請注意,這些強光必須射入你的眼底才會有效用,所以千萬不要戴墨鏡。

當然,你也可以到有提供照光治療的醫院、診所自費接受治療,或乾脆買一台回家,還可以跟親友分享。不過,大自然的禮物可別輕易放棄了,早點起來曬太陽,盡量克服白天想偷睡的慾望,你的睡眠品質就會改善了!照光治療也可用來治療季節型憂鬱症,但照射的時間需要比治療睡眠長許多。

註一:以上方法必須持續一個月以上才會見效,請要有耐性。

註二:受到重大壓力、創傷、精神疾患干擾,或失眠已嚴重干擾到你的生活,以上方法可能緩不濟急,請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註三:放鬆訓練也是幫助睡眠很有效、又可隨時隨地施行的方法,但我認為放鬆訓練應該是個持之以恆的習慣,所以會有另文撰寫,不放在這裡。

 

g Blog : http://yuki0616.pixnet.net/blog

MSN yuki_cho@hotmail.com

FB: yuki_cho@hotmail.com

Google+ : choyuki@gmail.com

QQ: 1713354554

少部份轉寄郵件的內容,可能並非事實,特別是常識或是小偏方相關的郵件∼郵件內容的可靠性需自行判斷一下唷∼轉寄郵件的內容,不完全都有經過查證,所以∼需要時一定要求證一下真實性,以免自誤誤人,提醒各位要注意唷∼

若不想再收到Yuki Cho相關分享訊息,請用E-MAIL回覆告知;若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若需寄其他信箱,請用E-MAIL回覆告知,並請告知姓名!
轉寄電郵時, 請記得將寄件人()的電郵地址資料清除, 謝謝你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