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兩岸

   1.1.1. 雙城論壇 擬副市長層級續行  [工商時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老美賣屋 接受比特幣付款  [經濟日報]
   2.1.2. 比特幣期貨後市 多空分歧  [工商時報]

  2.2中國大陸

   2.2.1. 2023年…陸將躋身高收入國  [經濟日報]
   2.2.2. 今年大陸引領全球區塊鏈熱潮  [電子時報]

 1展會

  1.1. 百度在CES 2018亮相三款智慧裝置 DuerOS已居其智慧家庭平台要角  [電子時報]
  1.2. CES 2018自駕技術主戰場:現代汽車CES公開氫燃料電池車Nexo 2021年推Level 4自駕車  [電子時報]
  1.3. CES 2018觀察:數位語音助理市場百花齊放 亞馬遜、Google兩強對決  [電子時報]
  1.4. AI、車電登CES主流 台廠通吃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CES定調智慧語音裝置成顯學 菱生搶攻MEMS麥克風封裝量能  [電子時報]
   2.1.2. 打造成功AI系統不易 進展速度與業者定位均是關鍵  [電子時報]
   2.1.3. SonyAI產品預示未來:Sony跨部門技術結晶 新aibo將朝海外推銷  [電子時報]
   2.1.4. 全球最火AI獨角獸 商湯科技將引進台灣  [電子時報]
   2.1.5. AI和大數據改變社會:Sidewalk欲藉大數據打造模範居住區 全面監控引發隱私疑慮  [電子時報]
   2.1.6. 鴻海布局智慧建築 9億加碼Katerra  [蘋果日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獨立VR頭盔將開啟VR 2.0時代  [電子時報]
    2.2.1.2. 華米科技 準備在美國IPO  [工商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中階機齊發 供應鏈high  [經濟日報]
    2.2.2.2. 手機品牌大廠今年擴大版圖各顯神通 市場集中化趨勢更明顯 恐加速產業洗牌  [電子時報]
    2.2.2.3. 大立光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持續加碼投資  [電子時報]
    2.2.2.4. 手機相機不只能拍照 還將化身為另類鍵盤  [電子時報]
    2.2.2.5. 終端市場需求低迷 手機面板價格走跌  [蘋果日報]

  2.3IT Industry

   2.3.1. 鴻海留才 提高外派出差津貼  [經濟日報]
   2.3.2. TV品牌廠出貨旺 面板雙虎樂  [經濟日報]
   2.3.3. 2017年三星資本支出達440億美元 首度居全球各上市業者之冠  [電子時報]
   2.3.4. 三星、索尼拚8K 友達大贏家  [工商時報]
   2.3.5. Apple Watch 出貨熱、小尺寸SE機款拉抬 蘋果光加身 廣達、緯創2017營收甜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蘋果今年全面啟動Macbook供應鏈分散策略 傳鴻海組裝數量激增 然廣達比重仍將逾半  [電子時報]

   2.5.1. IndustryWeeK2018年製造業四大趨勢  [電子時報]

  2.6Solar(Green Energy)

   2.6.1. 太陽能三合一國發基金確定進駐 期用贏的策略浴火重生  [電子時報]
   2.6.2. 迎接自駕車競賽到來 Tesla利用大數據和AI贏在起跑點  [電子時報]
   2.6.3. 扭轉大陸太陽能業者傾銷局面 印度擬提供本土業者利多優惠  [電子時報]

[Home]


2018/01/15 1.1.1. 雙城論壇 擬副市長層級續行 [ 工商時報 蔡浩祥]

考量到2018縣市長選戰,輪到台北市當東道主舉辦的滬台「雙城論壇」是否舉辦?各界高度關注。知情人士透露,隨著選戰持續加溫,為避免讓柯文哲陷入兩岸議題,引起柯綠關係動盪,在續辦論壇前提下,滬台兩市正研商以副市長層級舉辦雙城論壇;至於時間點,考量到大陸對台工作會議及兩會政府換屆,預計落在4月到6月間舉辦。

以副市長層級而言,知情人士指出,滬方預計由分管對台工作的副市長翁鐵慧率團來台,北市府則是鄧家基出席接待,柯文哲則視情況出席開幕式;如此一來,雙城論壇不僅得以續辦,回歸單純市政交流也盡可能避免過多泛政治化解讀,衝擊柯綠關係。

知情人士分析,雙城論壇自2010年舉辦以來,郝市府時代不乏有副市長層級交流案例,以副市長作為今年雙城論壇舉辦層級,規格上不會有「降格」說法產生,一切以論壇順利進行為主要原則。

「關鍵還是在於柯文哲的發言」,知情人士坦言,去年柯文哲在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一席兩岸就像夫妻一樣「床頭吵,床尾和」,致使綠營基層不滿,加上柯施政頻與中央槓上、講稿事件延燒,民進黨內「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聲浪不小,決意要黨中央推派自家候選人。

知情人士認為,儘管民調看來,即便國民黨派出外界盛傳的蔣萬安、民進黨推姚文智,柯文哲民調仍居於領先,要知道的是,柯的支持群眾與民進黨有著高度重疊;柯綠一旦撕破臉,對柯而言,這條連任之路只會走得更艱辛,甚至充滿變數。

另一方面,以滬方角度而言,知情人士指出,兩岸關係持續陷入僵局,而雙城論壇是總統蔡英文自2016年上任迄今,唯一的官方正式互動,不僅柯文哲不想斷,滬方也不願,尤其是放棄柯背後的支持群眾,象徵年輕世代的「柯粉」。

知情人士表示,柯文哲去年在上海時曾表示,今年要加碼舉辦青年次文化的交流論壇,滬方自然是樂意之至;不過,考量到「中國新歌聲」事件,雙城論壇規模到底如何,還有待滬台雙方進一步研商。

[Home]


2018/01/15 2.1.1. 老美賣屋 接受比特幣付款 [ 經濟日報 鍾詠翔]

虛擬貨幣比特幣(Bitcoin)人氣爆棚,就連美國不動產市場也在瘋比特幣,不少屋主接受以比特幣買房,提供外國投資人一個躲避國內貨幣管制與美國經濟制裁的管道。

不動產公司Redfin的資料顯示,去年底止,美國已約有75筆待售房地產接受比特幣,特別是在佛州南部與加州。在邁阿密地區,民眾已經可看到待售屋標示「接受比特幣」,甚至有屋主宣稱只接受比特幣。

使用比特幣從事不動產交易聽起來很新奇,但比特幣高度波動,也讓房仲業者有些擔心。比特幣價格在去年12月中旬逼近20,000美元,耶誕節左右大幅走低,今年初比特幣的報價約為14,000美元。

[Home]


2018/01/15 2.1.2. 比特幣期貨後市 多空分歧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期權交易所(CBOE)推出全球首檔比特幣期貨1個多月來,這段期間交易情形顯示散戶多半看好比特幣價格續漲,但對沖基金及其他大型投資機構卻看空比特幣後市。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截至1月初在CBOE持有不到25口比特幣期貨合約的散戶投資人,多半看好比特幣後市,使多頭部位多達空頭部位的3.6倍。相較之下,大型投資機構持有的空頭部位反而是多頭部位的2.6倍。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的比特幣期貨同樣在去年12月上市,但CFTC至今尚未公布這檔期貨的交易資料。

多數分析師認為,CFTC公布的統計資料與過去一年來比特幣行情相呼應。去年以來比特幣價格在全球散戶投資人炒作之下,全年漲幅高達1,330%。比特幣價格追蹤網站CoinDesk顯示,周日盤中比特幣價格約在13,545.64美元。

然而,這段期間華爾街投資銀行相繼警告比特幣市場泡沫化,並預測比特幣價格將下跌。CFTC資料也顯示,去年以來各大投資銀行及資產管理公司在CBOE比特幣期貨市場的交易量近乎零。

根據CFTC統計,上周對沖基金及其他資產管理公司持有的空頭部位比多頭部位高出40%,與去年底的4倍差距相比有所縮小。但Typhon資本管理公司執行長庫土拉斯(James Koutoulas)認為,單憑委員會資料「無法看清市場全貌」。

Typhon為例,該公司自去年底至今不斷在買空與賣空之間切換。部分分析師也認為,投資機構擴大空頭部位不見得是因為預期比特幣價格暴跌,有時只是一種投資策略,例如看好其他虛擬貨幣未來漲勢超越比特幣。拿以太幣(Ethereum)為例,去年12月初以來價格上漲超過1倍,且上周首度衝破1,000美元大關。

[Home]


2018/01/15 2.2.1. 2023年…陸將躋身高收入國 [ 經濟日報 林則宏、林宸誼]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預估,中國大陸具備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條件,並且將於2023年,亦即五年後就進入高收入國家之列,屆時大陸人均國民總收入將超越1.2萬美元。

林毅夫昨(14)日在人民日報發題為「以高質量發展邁向高收入國家」的文章指出,中共19大規劃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景目標和路線圖。

因此,持續推動經濟結構升級,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就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中共的主要任務。

文章稱,根據2006年世界銀行發布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經濟體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人均國民總收入水準未能持續提高甚至倒退,因而無法順利而鞏固地進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

1996年以前,中國屬於「低收入國家」,1999年鞏固地進入「下中等收入國家」行列,2010年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林毅夫指出,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保守預測,中國有可能在今後幾年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依據主要如下:

第一,2016年世界銀行公布的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是8,260美元。第二,假定中國今後一段時間人均國民總收入增速保持在6%的水準。第三,基於20072016年高收入門檻線因物價因素年均提升0.98%,假定今後門檻線按1%的速度提升。

第四,假定中國今後物價漲幅為年均1%。第五,假定美元相對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在1美元兌6.7元人民幣。綜合這些假定,林毅夫預估,中國2023年就可以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此外,從2010年中國成為「上中等收入國家」算起,用時1320年成為高收入國家,與過去30多年間先後成功進入高收入階段的國家的經驗是吻合的。按照中共19大報告描繪的,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前景,屆時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水準將明顯超過高收入門檻,鞏固地處於高收入國家行列。

文章稱,中國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意味著全球生活在高收入經濟體中的人口比重將由現在的16%,倍增到35%左右。屆時,不僅十多億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將極大改善,而且將為其他50多億中低收入國家人民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和更豐富的技術來源。

人行:人民幣國際化 長期戰略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副行長殷勇昨(14)日表示,從優化全球投資配置角度來看,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使用也有巨大需求。但他也強調,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戰略,不能從一兩年的發展變化,來評價人民幣國際化的成敗。

據《第一財經》報導,殷勇在「第二屆金家嶺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增加人民幣的使用比重,可帶來很多便利。比如,降低第三方匯率轉換的匯兌成本,降低匯兌風險,減少對第三方貨幣的依賴等。

殷勇舉例稱,次貸危機期間,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後,全球資金緊縮,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給國際貿易體系帶來很大衝擊。「可以說,從進一步減少匯兌風險、匯兌成本、提高融資可靠性的角度來講,都有擴大人民幣國際使用的自然需求。」

他指出,從優化全球投資配置角度來看,市場對人民幣國際化使用也有巨大需求。目前,中國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全球排名靠前。201773日,「債券通」啟動,至11月末,已有112家機構通過債券通機制入市,託管餘額達到人民幣800億元。

[Home]


2018/01/15 2.2.2. 今年大陸引領全球區塊鏈熱潮 [ 電子時報 王傳強]

人民銀行已於2014年期間,就已設立完備數位貨幣研究小組。這個組織的營運目的在於研究能夠支持CBDC的數位貨幣發行體制,以及商業營運架構。

大陸自從於20179月禁止虛擬貨幣交易所,以及首次代幣發行(ICO)等相關業務的營運後,市場紛紛討論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否將打壓加密貨幣的普及。然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合夥人暨虛擬貨幣基金會VeChain Foundation會員Chun Yin Cheung預測,大陸不但不會退出加密貨幣的陣容,2018年更要將自己奠定為全球區塊鏈技術的先鋒。

根據CoinDesk.com報導引用Cheung2017年末的預測指出,2018年大陸將成為全球首位啟動「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的國家。屆時,全球市場將目睹一場大規模的區塊鏈技術發展熱潮。這項技術將於全球的零售與物流產業上,見到更廣泛的運用。大陸企業將會是引領全球走入區塊鏈應用的領導者。

Cheung指出,雖然大陸當局於2017年限制一系列有關加密貨幣的發展,然而事實上,大陸人民銀行,才於20162月的一項專訪中指出,該國政府長期以來,均有密切研究有關採用CBDC的可能性。

當年1227日,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被納入該國「十三五規畫」內,有關「國家資訊」項目中。大陸當局確認了區塊鏈技術的價值,這個技術也被當局視為應納入國家級科學與技術策略發展重點。

原則上,大陸已具備好啟動CBDC的基本技術。事實上,人民銀行已於2014年期間,就已設立完備數位貨幣研究小組。這個組織的營運目的在於研究能夠支持CBDC的數位貨幣發行體制,以及商業營運架構。

20171月,大陸人行成功測試數位貨幣交易平台。根據「清華金融評論」的一份研究顯示,數位貨幣正用於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與杭州銀行間的貨幣互換交易。

20167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Research Institution)正式成為人民銀行旗下一個獨立運作的商業單位。Cheung指出,在策略價值上,大陸啟動CBDC的目標,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吻合。

Cheung表示,該國政府可透過這兩項計畫的結合,升級其與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以及「大陸-日本-南韓自由貿易協定」的互動關係。此外,制定CBDC體系也可讓大陸當局增加對地緣政治的掌控度,CBDC技術也可成為區域間合作的平台。

Cheung認為,2018年的大陸,將成為全球首個啟動CBDC前導計畫的國家。大陸大型零售與物流企業,也將大幅採用區塊鏈技術。陸企也將計劃於當年度,啟動可整合B2CB2B、物流與金融商務單位的區塊鏈平台。如此業者就向供應鏈與商業夥伴分享有用資料。

[Home]


2018/01/15 1.1. 百度在CES 2018亮相三款智慧裝置 DuerOS已居其智慧家庭平台要角 [ 電子時報 張興民、劉慧蘭]

百度在2018CES大展上推出3款基於DuerOS 2.0的智慧家庭產品,包含Sengled生迪智慧照明、小魚在家VS1智慧顯示器、popIn Aladdin智慧投影吸頂燈。

2018CES大展,智慧家庭成為消費性電子產品顯學之一,大陸百度也推出3款結合旗下DuerOS的智慧家庭產品,包含小魚在家VS1智慧顯示器、Sengled生迪智慧照明、popIn Aladdin智慧投影吸頂燈。這些智慧家庭產品是百度在「百度世界2017」推出「渡鴉」智慧音響後,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所推出的新款智慧產品。

DuerOS推出半年即更新至2.0版 擁有130餘個合作夥伴

根據大陸媒體引述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在CES的發布會說法,DuerOS好比大陸版Alexa,但大陸市場更形龐大,不斷驅策智慧產品的創新。DuerOS平台開放後6個月,平台上已有130餘個合作夥伴,對象包含行動、家電等海內外業者。在硬體方面,百度已有20個硬體解決方案,可讓合作夥伴快速導入其解決方案,使其相關產品具備語音互動能力。目前每個月都能有5款內建DuerOS的新場品問世。

景鯤強調DuerOS的演化速度飛快。20177月在百度開發者大會上,百度推出DuerOS 1.0平台,包含「DuerOS智能設備平台」「DuerOS核心對話系統」與「DuerOS技能開放平台」,僅僅4個月後,DuerOS 2.0版就在2018CES大展上推出。

DuerOS 2.0智慧家庭產品 皆用自然語音進行聲控

此次伴隨DuerOS 2.0推出的3款智慧產品,以加強聽清、聽懂、滿足等三種使用需求。小魚在家VS1智慧顯示器,可讓使用者以自然語言對話的互動方式,提供多方視訊通話、家庭共享訊息、影音娛樂、百科搜尋、人臉辨識、兒童保護與智慧家庭等服務。這款智慧顯示器的外國則由前Sonos音響設計師親自操刀設計,具有4種配色、織布表面、6麥克風陣列、人體工學仰角等設計。亞馬遜(Amazon)Google、聯想皆推出類似的智慧顯示器產品。

生迪智慧照明則是款語音操控的智慧照明,可提供不同情境下的燈光,如小夜燈、閱讀照明、霓虹燈等模式,並具有「光隨樂動」「日落助眠」「日出喚醒」等睡眠輔助功能。此外,外號「小迪」的這款產品可控制接入DuerOS生態圈的所有智慧家庭設備。

popIn Aladdin智慧投影吸頂燈則是由百度日本分公司旗下的原生廣告平台popIn所推出,可作為日本和式臥房的娛樂用途。這款智慧投影吸頂燈採用日本吸頂燈的統一接口,具備室內照明、投影機、音響等三種功能,最大投影效果等同於100吋螢幕,並透過DuerOS進行語音控制。

智慧音響打敗穿戴 成市場成長最快速產品

智慧音響的成長速度預計將超越VRAR及穿戴裝置。

研調機構Canalys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智慧音響產品的成長速度已超越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以及穿戴式裝置,成為成長最快速的消費性科技產品。

根據ZDNet網站報導,Canalys預期2018年智慧音響在美國的銷售量將達到3,840萬台,全球出貨量攀升至5,630萬台。其中亞馬遜(Amazon)EchoGoogle Home產品為智慧音響市場的領先者,預期隨著市場升溫以及更多供應商加入,競爭也會隨之加劇。

Canalys分析師Vincent Thielke指出,儘管智慧音響產品仍存在一些缺點,但消費者對於智慧音響的整體接受度十分正面,供應商成功替現有型號進行升級,而增加消費者對智慧音響黏度的關鍵因素就是與智慧家庭系統的結盟。例如亞馬遜語音助理Alexa可整合多種智慧家居系統,Google則與Nest和蘋果HomeKit合作,這將有助維持消費者對智慧音響的新鮮感,進一步刺激2018年的銷售。

Canalys也預測2018年,智慧音響的賺錢策略會出現轉型,供應商的重心將從向新消費者推銷裝置,轉移為尋求廣告、內容訂閱、增值服務或退出企業產品等方式,自目前安裝的用戶基礎上增加收入。分析師Lucio Chen表示,這項科技仍在持續轉型,生態系統內多家廠商增加的投資將推升智慧音響的成長。

[Home]


2018/01/15 1.2. CES 2018自駕技術主戰場:現代汽車CES公開氫燃料電池車Nexo 2021年推Level 4自駕車 [ 電子時報 嚴思涵、范仁志、陳柏蓁]

現代汽車在CES中公開氫燃料電動車Nexo,實現3大移動願景。

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s)出席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首度對外公開未來型SUV Nexo及主要技術,並發表與美國自駕專門企業Aurora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現代汽車集團及Aurora企畫」。

現代汽車新一代氫燃料電動車Nexo實現了現代汽車2017CES中公開的3大移動願景(Mobility Vision),即連結的移動性、移動的自由、環境友善的移動性等。

Nexo採用次世代動力氫燃料電池系統及尖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充電5分鐘可駕駛590公里,為目前全球最高水準,是集現代汽車未來技術大成的未來型SUV。現代汽車在CES 2018中,有意在激烈的自駕車研發競爭中,成為遊戲規則的改變者(game changer)

現代汽車副總裁楊熊哲(音譯)在媒體發表會中表示,現代汽車為發表可完全自駕的車輛,持續與具備全球頂尖技術力的企業合作。全球汽車產業位在多元領域進行技術研發,正展開激烈角逐戰,現代汽車為領先潮流,也傾注全力研發智慧安全自動駕駛、連網車、環保車技術。

現代汽車透過與Aurora的技術合作,發表在2021年前優先在智慧城市內實現達到業界最高水準Level 4的自駕技術並推動商用化的新自駕商用化藍圖。

Aurora是由Google前自駕技術總負責人Chris UrmsonTesla自動導航總負責人Sterling AndersonUber辨識技術研發負責人Drew Bagnell等全球自動駕駛先驅者所創立的企業。

現代汽車和Aurora自駕技術的研發合作,是包含硬體和軟體的全方位合作。雙方將共享自動駕駛所需的各種資訊、控制技術,也將協議研發整合自駕解決方案。新一代氫燃料電動車Nexo採用丹麥島嶼名稱,結合了拉丁語和西班牙語,準確表現結合氧氣和氫的環保車特性。

Nexo搭載高速駕駛輔助系統(Highway Driving AssistHDA)及盲點偵測系統(Blind-spot View MonitorBVM)、現代汽車首度推出的可讓汽車維持在車道中央的行車路線輔助系統(Lane Following AssistLFA)、駕駛人無論在乘車或下車的狀態下,都可自動支援停車及出車的遠距智慧停車輔助系統(Remote Smart Parking AssistRSPA)等。

ADAS技術外,Nexo為加強對駕駛人的實用性,改善了置物空間、車內空間等。氫燃料電動車一般因搭載氫槽,置物空間及車內空間的設計受限,Nexo領先全球採用一元化3槽系統的氫儲存系統,以及同級內燃汽車擁有同水準的寬大置物空間。且也設計成與一般SUV同樣的雙排座椅,車內空間較現有氫電動車更優越。

現代汽車在CES 2018中建構約180坪的展示空間,展示1Nexo1台氫燃料電動車、氫能源屋,以及搭載語音辨識秘書服務技術、健康管理技術、汽車個人化技術等的智慧個人駕駛艙(intelligent personal cockpit)等實現未來移動願景的創新未來尖端技術。

展場內的氫燃料車製作成可直接觀察車體內外設計、底盤、動力傳動系統等,並透過多媒體聲光秀詳細介紹目前的氫燃料電動車及Nexo所採用的技術。氫能源屋是可以直接體驗利用氫發電的未來家庭樣貌的展區,提升參觀者對環保能源氫的理解,並進行多元的體驗。

未來移動技術則透過個人駕駛艙公開。在駕駛艙內說「Hi, Hyundai」,就會驅動語音辨識系統,使用者的指令或問題,將會透過網路連線由美國矽谷企業SoundHound的人工智慧(AI)伺服器辨識,並提供對應的車輛控制、回覆及資訊等。

現代汽車也將汽車與人體訊號分析技術結合的健康管理技術應用到智慧個人駕駛艙上。現代汽車的健康管理技術不需要配戴穿戴式裝置,在駕駛過程中,透過內建的雷達感測器及方向盤上的纖維電極感測器,辨識並分析駕駛人的心跳數等,根據駕駛人的狀態提供合適且便利的功能。

例如在駕駛中如遭遇危險的情況等,導致心跳快速上升,就會誘導駕駛人進行深呼吸等,讓心跳恢復到正常範圍,或是與醫療團隊連線進行視訊通話,在必要時自動預約診療等,並根據壓力的級別,調整車內照明顏色。智慧個人駕駛艙也採用了汽車個人化技術,可配合駕駛人喜好改變車內空間。

日廠齊聚CES 2018 發表最新自動駕駛概念

CES 2018能看到車廠、電機廠、IT廠合作,逐漸組成自動駕駛與電動車同盟景況。

隨自動駕駛測試緊鑼密鼓展開,日本電機廠與汽車廠紛公布其自動駕駛相關概念產品,其中豐田汽車(Toyota Motor)Panasonic201712月宣布進行電動車電池合作後,在2018年消費性電子展(CES)中,同時展出自動駕駛與車用電池的相關概念及進度,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Sony等廠也說明其自動駕駛技術成果。

SankeiBiz網站報導,由於自動駕駛與電動車,汽車廠都是主場,因此豐田在CES 2018中展出的概念最全面,提出結合電動車、自動駕駛、與汽車共享的未來公共汽車概念,e-Palette Concept,希望藉此將豐田從汽車生產廠轉型為運輸力提供商,繼續引領汽車科技前進。

而與豐田合作的Panasonic,除進一步確認與豐田的合作關係,以及在美國、日本、大陸的汽車電池生產線投資外,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Panasonic社長津賀一宏表示,與豐田的合作細節仍未敲定,應以方形車用電池為中心,同時將在包含全固態電池在內的領域,進行衷心合作。

Panasonic的汽車零組件事業,雖以汽車電池出名,但該廠也有汽車影音系統與導航系統等其他領域產品,在CES 2018中,該廠便宣布使用美國亞馬遜(Amazon)的語音人工智慧(AI)技術Alexa,用於汽車導航及自動駕駛領域,並透過車聯網(V2X)進一步加強汽車與外界的資訊整合。

應用美國IT大廠AI的日本電機廠不只PanasonicSony便使用Google Assistant,社長平井一夫表示,音響的AI讓其他專業廠商來做,Sony專注在自身擅長的音效音質領域就好。

在汽車事業的重點領域上,Sony也採同樣態度,雖然發表自動駕駛,但自身技術重心僅在自動駕駛的影像感測器,平井一夫便對外介紹該廠最新的車用影像感測器,並展示在昏暗甚至逆光環境下的360度即時監控概念,表示不斷進化的影像感測器科技,有滿足自動駕駛需求的潛力。

三菱電機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優勢,在於自有的準天頂導航衛星系統(QZSS),除此之外,該廠也在CES 2018中,展出車用語音認證鎖,以及配合車聯網的即時資訊更新導航系統概念。

雖然汽車、電機、與IT產業,都想奪取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主導權,但因技術牽涉範圍太大,因此在CES 2018中,看到的是各領域廠商擴大合作,共同朝電動車與自動駕駛領域發展的同盟組合,未來將由哪個同盟勝出,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現代與思科合作打造連網車四大技術 預計搭載2018年車款

現代汽車集團與思科合作,開發四大連網車關鍵技術,目標用在2019年新上市車款。

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與思科(Cisco)合作,開發連網車(connected car)關鍵技術,預定2019年上市的現代起亞新款連網車上,將具備最高傳輸速度達1Gbps的通訊網路技術。

據韓媒朝鮮日報報導,現代汽車在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發表與思科共同研發的四大連網車關鍵技術(in car network),預定將該技術用於2019年上市的現代起亞新車。

現代汽車與思科合作開發的四大關鍵技術分別是EthernetCSMA/CD系統近距離通訊網、整合控制、高品質網路、車輛資訊安全。其中做為Ethernet基礎的超連結(hyper-connection)部分是合作重點。

未來連網車本身產生的數據與從外部接收的資訊量將以幾何級數增加,現代汽車與思科以Ethernet做為因應辦法,確保車用網路的通迅速度在100Mbps~1Gbps之間,以利即時處理來自各種電子控制器發出的複雜資料,以及處理大容量影像傳輸需求。

現代汽車與思科希望將所有資訊全部集中在一處,利用軟體整合管理,提高傳輸效率,因此預備採用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技術,主動調節由各裝置發生的資訊傳輸速度,並且開發車用網路資訊安全架構。現代汽車集團車輛智慧化事業部長黃承浩表示,將藉由與思科緊密合作,開發連網車必要的網路與資訊安全技術,推出更高科技的產品與服務。

[Home]


2018/01/15 1.3. CES 2018觀察:數位語音助理市場百花齊放 亞馬遜、Google兩強對決 [ 電子時報 陳奭璁]

若從CES 2018參展情況來看,今年智慧語音市場大概將由亞馬遜(Amazon)Google兩強對戰,蘋果(Apple)暫居二線,微軟(Microsoft)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則稍為邊緣化。

亞馬遜自2014年推出語音助理Alexa以來,目前已經不設限在數位家庭或自家的Echo智慧音響上。比如亞馬遜這次在CES展場上展出一款由Kholer推出的廁所鏡子,可聲控馬桶沖水,其他如筆記型電腦、電視、還有惠而浦(Whirpool)的洗碗機都加入支援行列。

亞馬遜Alexa到處交朋友的策略十分驚人,有分析師表示,從各家廠商的反應來看,亞馬遜利用Alexa當作平台的策略相當成功,這個平台不再是過去大家所熟悉在螢幕上的操作,而是透過聲音控制的平台,Alexa不只限定用在自家Echo系列產品中,現在支援Alexa的裝置開枝散葉效果驚人。

亞馬遜這次對外透露Alexa目前可控制的裝置超過4,000種,這比Google發布的1,500種支援裝置高出許多。

從這次CES現場反應來看,幾乎所有有潛力的新裝置都會貼上一張貼紙:Just Ask Amazon Alexa。業者若想跨入智慧家庭,得先支援Alexa,其次是Google,最後才是蘋果。

當然,Google這次在CES也是火力全開,自家新聞稿特別提到,Google Assistant目前使用的裝置已超過4億台。

Google這次發表的有幾個方面,首先是應用在智慧家庭,比如已推出的Google HomeMiniMax等智慧音響。Google表示,從201710月開始銷售Google Home Mini以來,目前銷售速度是每秒超過1台。而為了擴大智慧音響的戰場,Google這次在CES則拉攏了更多合作夥伴,目前公布的包括Altec LansingAnker InnovationsBang & OlufsenBraveniHomeJBLJensen、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KlipschKnit AudioMemorexRIVA AudioS?LIS

但目前光有音箱還不夠,在某些情況下,多一個螢幕還是比較容易觀看影片,也因此Google此次也宣布進入跨入智慧螢幕領域,也就是採用觸控螢幕搭配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理。目前Google已經宣布的智慧螢幕合作夥伴有四家,分別是聯想(Lenovo)、樂金電子、SonyJBL

另外,Google Assistant自去年起也用在Android TV上,包括NVIDIAShield TVSonyAndroid TV。今年預計在既有Android TV中加入Assistant的業者還有AirTV PlayerBouygues TelecomLG U+TCLSkyworth與小米。新加入將推出含有Assistant語音助理的Android TV業者則有長虹、ElementFunai、海爾、海信與Westinghouse。比較值得留意的是,Google目前也密切跟樂金合作,將在今年的LG TV中加掛Assistant

整體而言,Google表示,Google Assistant已跟225個家用控制品牌合作,用在1,500種裝置上。

手機方面,這次Google新公布的進展是更多耳機將採Assistant,包括JaybirdJBL、樂金電子與Sony,運作方式是當耳機跟手機配對後,只需碰一下耳機就可跟Assistant對話,聲控音樂、接收通知,或者播送或回應訊息等。

車用方面,Google此次宣布在美國的Android Auto也開始加入Assistant。目前採用Android Auto的汽車品牌超過40個品牌,用在400款汽車上,較知名的品牌包括福特(Ford)、通用(GM)Nissan、福斯(VW)Volvo等。

在車用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可以聲控音樂播放、呼叫Google MapsWaze幫忙導航,或者下令Whatsapp等通訊軟體傳收簡訊等。未來預期還可以在路上就先預定停車位,或跟星巴克訂飲料。

若是手機、音箱或電視有支援Assistant,用戶也可檢查油量、上鎖等動作,目前包括BMW、賓士(Mercedes-Benz)與現代(Hyundai)有支援,這次在CES新加入的則有KiaFiat Chrysler

這次Google跟亞馬遜(Amazon)CES場上的較勁明顯,部分外媒甚至指出今年CES宛如一場聲控語音的展示場,唯一缺席的是蘋果Siri,但蘋果本來就不會在這個場合出現。

Google與亞馬遜此次的發表策略來看,語音助理作戰最高原則是無所不在,而非只限定自家產品線,而智慧家庭裝置則是現成的敲門磚。

值得留意的是,台廠宏碁與華碩此次在CES也都宣布要將Alexa用在自家筆記型電腦上,這對亞馬遜陣營可說是一劑強心針,只是這麼一來對微軟的Cortana可能有些尷尬。

當然,除了Google與亞馬遜之外,三星電子這次也有宣布會把自家Bixby加入自家智慧電視與Family Hub冰箱中,雖然Bixby聲勢不若其他兩家來得吸引人,不過至少看得到三星在這塊領域有不缺席的決心。

比較有意思的是,第三方廠商對於語音助理的支援顯然都採取開放態度,包括Jabra耳機、或者樂金電子、GE的智慧燈泡等,都可同時支援AlexaAssistantSiri。顯示未來消費者並不需要選擇戰場,而可各取所需。也因此,對檯面上的語音助理大廠而言,誰能在越多裝置中加入自家的語音助理,未來勝出的機會越高。

微軟這次在CES其實也有發表語音助理產品,包括頗受到注目的GLAS智慧溫度計,只是因為眾家Windows PC業者紛紛宣布在自家電腦中支援亞馬遜Alexa,微軟反而遭邊緣化。

蘋果雖然不參加CES,但HomePod遲遲沒有上市(目前最多只公布2018年初推出),想必在這場戰局上將受到相當大壓力。蘋果先期針對延後的說法是需要再強化產品。

從這次CES態勢來看,今年語音助理市場可能只見兩強爭霸,也就是Google與亞馬遜。蘋果的問題在價格,HomePod預計售價為349美元,比亞馬遜高階含螢幕的Echo Show還多出120美元。

而對微軟來說,PC陣營跟Alexa的結盟可能會有一些問題。Windows 10照理應該是Cortana的地盤,但Alexa強攻PC市場,未來 Cortana是否有辦法扳回一城還有待觀察。外界的觀察是,微軟與蘋果在新產品策略上本來就會稍微落後,差別是微軟跨入後,反敗為勝的案例較少,相較之下,蘋果常有後來居上的驚人之舉。

此外,在這波數位語音大戰中,價格可能會越來越低,且必須爭取越多第三方裝置整合的勝出機率越高,從這兩個因素來看,微軟與蘋果或許需要另尋出來才可能破除目前Google與亞馬遜鋪天蓋地的策略。

同樣的,亞馬遜目前雖然具有領先優勢,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防堵Google,畢竟Google還具備了Android手機優勢,且包含用戶的許多重要資料也都掌握在Google手中,蘋果、微軟也是有同樣類似的資料優勢。

[Home]


2018/01/15 1.4. AI、車電登CES主流 台廠通吃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2018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才剛落幕,但已看出今年科技產業新趨勢,在全球大廠的積極投入下,人工智慧(AI)、汽車電子(Automotive)等「雙A」新趨勢,將成為科技業界今年布局重點,包括創意(3443)、智原(3035)、世芯-KY3661)等IC設計服務廠,以及聯發科(2454)、偉詮電(2436)、義隆電(2458)、凌陽(2401)、原相(3227)業者可望直接受惠,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則可望通吃「雙A」晶片代工訂單。

2017年是AI發展元年,2018AI市場最大的發展趨勢,就是由雲端運算及資料中心等局端應用,開始走向智慧型手機或物聯網等終端市場,利用終端來進行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也就成為AI產業今年重頭戲。舉例來說,高通及聯發科在今年推出的手機晶片,將開始陸續內建可進行AI運算的處理器核心,聯發科還在CES展發表全新的NeuroPilot人工智慧平台。

AI將在2018年成為現實世界中被人類普遍應用的技術,除了智慧型手機會是邊緣運算載具外,物聯網也會是大量導入AI技術的重要市場,如安全監控、道路監控等智慧城市新應用,就需要採用AI技術來進行物件或人的識別。由於物聯網是屬於客製化的市場,提供客製化特殊應用晶片(ASIC)及委託設計(NRE)的創意、智原、世芯-KYIC設計服務廠,今年接單暢旺,訂單能見度已看到第二季底。

汽車電子也是今年最熱門的市場,在今年CES大展當中,自駕車是當紅的市場議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應用也快速推陳出新。偉詮電、凌陽、義隆電等在汽車環車影像應用上推出不同解決方案,並順利打進大陸或日本等一線車廠ADAS系統供應鏈。原相則以其CMOS影像感測器技術,傳出與車廠共同開發可應用在ADAS系統的ASIC

聯發科也將車用晶片視為未來布局重點,包括將切入以影像為基礎的ADAS系統,提供高精準度毫米波雷達、卡位車用資訊娛樂系統及車用資通訊系統等四大應用為主。聯發科已開始送樣給車廠進行認證,法人看好2020年之後應可在車用晶片市場拿下2位數百分比市占率。

台積電亦十分看好「雙A」市場發展,AI晶片因為要採用先進製程,來達到高運算效能但低功耗的特性,所以包括輝達(NVIDIA)的DRIVE Xavier超級晶片就採用台積電12奈米製程,今年底也會有AI相關晶片完成7奈米設計定案並投片,另外,物聯網相關AI晶片也大量採用台積電28奈米或16奈米製程。台積電也建立車用晶片平台,除了支援先進製程外,成熟製程技術及產能也陸續獲得國際車用標準認證,今年以來車用晶片的代工訂單暢旺,能見度已看到下半年。

[Home]


2018/01/15 2.1.1. CES定調智慧語音裝置成顯學 菱生搶攻MEMS麥克風封裝量能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智慧語音裝置2018年蔚為顯學,台系IC設計、封測等供應體系皆不會缺席MEMS麥克風戰場。

CES 2018大展智慧語音裝置蔚為潮流,歐美、大陸等一線業者無不爭相推出新產品,包括亞馬遜(Amazon)、阿里巴巴、京東,甚至GoogleApple等皆積極跨入智慧音響市場,除了語音助理辨識晶片將推動台系IC設計龍頭聯發科、後段封測的矽格等營運表現,更進一步的,智慧語音裝置的興起勢必大量提升MEMS(微機電)麥克風需求,台系封測業者菱生手握國際MEMS麥克風大廠封測訂單,相關業者看好MEMS麥克風近兩年內需求就會大爆發,估計一個裝置的用量就約6~8顆,而全球MEMS麥克風在智慧型手機、智慧音響等產品大量導入蔚為趨勢下,整體出貨量有機會挑戰50億顆。

熟悉封測業者表示,事實上,全球大廠看好人工智慧(AI)的發展,而語音助理就是使用者走入智慧家庭、智慧汽車、智慧工廠等領域的窗口,隨著IoT終端裝置未來朝向無所不在的方向前進,MEMS麥克風的普及程度,將會大大超乎預期。

熟悉封測業者透露,MEMS封裝具有半客製化特性,製作相對複雜,台系相關封裝業者包括日月光、菱生,測試則包括京元電等。菱生與美系業者應美盛(InvenSence)合作已久,應美盛已經為日廠TDK收購,而應美盛已經陸續切入智慧型手機、各類行動裝置、筆記型電腦等終端產品上。

熟悉封測業者表示,MEMS系統包括MEMS重力感測器(G-Sensor)、光學防手震感測器(OIS)、壓力計等等,已經隨著智慧型手機搭載量持續增加,MEMS應用也越來越普及,未來光學MEMS元件更是車用電子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市場估計,MEMS封裝對於相關公司的營運挹注,大約會提前消費電子產品傳統旺季約一個季度。

而據DIGITIMES Research估計,全球MEMS麥克風市場2018年有機會突破50億顆,麥克風為聲控指令中樞的關鍵零件,目前智慧型手機為主的手機市場為MEMS麥克風最大應用,其後為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等應用,而耳機組、醫療、車用電子、數位攝錄影機、物聯網亦為MEMS麥克風應用領域。MEMS麥克風一般由MEMS裸晶(Die)與特殊應用IC封裝而成,音頻IC則涵蓋音頻放大器(Amplifier)、音頻編解碼器(Codec)等晶片。

樓氏電子、歌爾聲學(GoerTek)、瑞聲科技(AAC Technologies)為全球MEMS主力大廠,先前多由Sony或英飛凌代工生產,而意法半導體(STM)、博世(Bosch)TDKOmronIDM廠亦為MEMS麥克風業者。而英飛凌預計在2018年第1季推出自家已封裝完成之高階MEMS麥克風產品,市場也解讀英飛凌將大力跨入智慧音響MEMS麥克風戰場。

熟悉MEMS業者表示,事實上,從2018CES大展中可以觀察到,全球IC設計、IDM、封測甚至一線品牌業者都緊抓智慧語音裝置商機,為了強化辨識能力,除了語音辨識晶片本身外,未來勢必更要求MEMS麥克風性能,搭配聲源定位、抑制噪音、消除回音等聲音處理系統,以及手機或系統業者累積的音頻技術,不管是軟體、硬體部分都將十分具有市場潛力,台系IC設計、後段封測等供應鏈,也絕對不會在這個領域缺席。

[Home]


2018/01/15 2.1.2. 打造成功AI系統不易 進展速度與業者定位均是關鍵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Netflix等企業利用AI技術讓自家核心業務如虎添翼。

雖然已有TensorFlowOpenAI等技術可以支援外界開發人工智慧(AI),但成功打造AI仍需具備等同主流網頁開發人員的知識與程度,也加深企業欲利用AI獲利的難度。

TechCrunch報導,AI與其他區塊鏈(blockchain)、物聯網(IoT)與金融科技(FinTech)等大趨勢不同,但其差異在於可能讓人類的價值主張受動搖。AI基本技術有限,多數被歸類在深度學習架構下,也是每種應用的基礎。

其中包括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循環神經網路(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長短期記憶神經網路(LSTM)、自編碼(auto-encoder)、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與梯度提升等。

評論指出,雖然AI也提供其他方法,但上述主要機制近期相當成功,多數研究人員也認為AI進展將從上述技術改善而來,於是稱為主流AI研究。

任何市面上的解決方案都包含上述主要演算法與1個非AI介面(shell)來預備與處理數據。AI方面進展後,可能就代表非AI部分將不再需要,如此正好符合AI的本質與其定義,但非AI部分通常是採用AI的企業真正價值所在。

機器學習基本上已帶出減少冗餘(redundancy reduction)的下一階段,就是編碼縮減成數據。幾乎所有模型、機率與規則為主的辨識技術都在2010年代被深度學習擊敗。

目前AI明顯的成果並不常見,根本原因在於核心演算法反向傳遞演算法(back-propagation),幾乎所有神經網路都是透過該方法訓練,而且其基本形式相當簡單,但過去50年來少數人會去質疑其主要架構。

AI一直被拿來與電力、煤炭與黃金等其他東西相比,凸顯科技界亟欲能找到其模式與趨勢的用心。不過,在將AI引進商業之前,業者可能需要考慮幾個情況。

首先情況是主流AI研究有可能明顯放緩,因此,業者必須實際考量到客戶的需求,也讓新創公司有機會可打造可能產生永續業務的專屬技術。

第二種狀況是主流AI研究按照目前進度發展,於是在高速發展下,個別策略的領域知識將可能被大廠開源(open-sourced)

第三種狀況是發展加快,進入最後階段強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一旦達到這個階段,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

最後狀況就是黑天鵝效應(black swan),也就是某人在自家車庫發現有別於主流演算法的下一代演算法。

評論認為,至於誰會是AI贏家,除了企業出發點是關鍵外,其資源與現有資產也會攸關其部署的策略。在AI冠軍國度中,只有少數企業口袋深厚而且可吸引優秀人才,因此,不脫GoogleFacebook、微軟(Microsoft)IBM等大廠。上述企業也有現有平台,可用來訓練更佳演算法。

AI雖是大趨勢,但其應用以及使用的企業為何也是攸關其成功與否,亞馬遜(Amazon)FacebookGoogleNetflixQuora都是使用AI捍衛與強化其核心業務模式。

其次則是工具製造商,例如提供數據、託管內容、交易人才與教育用戶等,之後再採取收費。Udemy提供AI課程教育,Kaggle開放AI競爭藉此幫助企業並讓數據科學家累積技能。最後則是提供AI顧問服務作為利基的公司,諸如Element AI等公司便是例子之一。

評論認為,產業內最重要的因素是主流AI研究的速度,其成果也已被大廠開發的架構開源,企業最終定位以及一旦能將上述因素參考做出決定,最終仍可達到其渴望的成果。

[Home]


2018/01/15 2.1.3. SonyAI產品預示未來:Sony跨部門技術結晶 新aibo將朝海外推銷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曾為日本象徵性高科技玩具之一的Sony犬型機器人AIBO,於2006年停產後,在2017年恢復生產,並於2018111日重新上市,為表明是舊產品重新出發,Sony將新系列名稱從過去完全大寫的AIBO,改成全部小寫的aibo,希望帶來全新形象。

雖然日本媒體對新的aibo評論不一,或認為舊瓶新酒缺乏新意,或認為aibo太像真狗不如養真狗,舊時代的AIBO反而比較有其科技造型與魅力,不過Sony開放預訂瞬間便銷售一空,說明這產品還是有其市場魅力,即使目前除了可愛之外,不知道有何種功能。

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Sony社長平井一夫,以及負責Sony機器人研發的系統研究開發本部部長藤田雅博,對aibo的看法,則指出這是Sony的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事業的起點,與One Sony精神的體現。

新款aibo首要的特色,就是有寵物的轉頭扭腰等可愛小動作,配合圓滾滾的外型,以及小寫化以後也是圓滾滾的名稱,考慮的就是AIBO用戶的反應,有時一些程式錯誤帶來的錯誤動作,反而讓人更加喜愛這台機器狗的要求,因此刻意嬌小可愛化。

但要做出這些動作的精密關節與控制,就是結合Sony相機部門的高精度鏡頭製作技術,以及半導體部門的高精度控制馬達和晶片技術,或許還有家電與相機機殼等其他事業技術,這才把原本像狼犬大小的原型機,縮小到寵物犬水準。

至於AI方面,受到軟銀(SoftBank)Pepper啟發,aibo在機身內建AI外,也可利用雲端AI,提供更強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手機事業與遊戲軟體事業的配合,甚至還尋求動物園、或者是影視部門的協助,拍攝分析動物的姿態,讓aibo三不五時就會做些動物的伸懶腰或打滾姿態。

因此,全新aibo的開發,可說是動員Sony旗下所有組織的資源。

而且,正因為2018年是農曆的狗年,One的發音與狗叫聲汪相似,Sony才選擇狗年111日發售aibo,也藉此象徵One Sony

aibo的發售,並非結束,只是第一步的開始,可以連上雲端的aibo,也可以下載App升級,接下來Sony期待aibo之於其AI事業與機器人事業,一如PlayStation之於遊戲事業,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雖然現在aibo在日本市場供不應求,而且因為結構複雜,生產速度有限,不過平井一夫指出,Sony已經展開海外行銷計畫,先滿足日本市場後,視市場反應向海外推銷。

Sony新創事業將滿4年 力求創新表現

日本家電巨擘Sony2003年電視事業虧損起,便引發許多人指責Sony已經失去創業時的創新精神,因此Sony社長平井一夫上台後,為重振創新能力,在20144月設立新事業創造部,希望從中找出類似過去隨身聽之類新概念產品,重建創新的Sony

從新事業創造部成立至今,將滿4年,透過群募網站First Flight成功推出7款新產品,20181月將推出第8款智慧積木toio,成果尚稱豐碩;另一方面,公司本部也重新啟動人工智慧(AI)研發,應用在工廠的自動化生產,並重新推出機器狗aibo,讓人覺得Sony確實已有動作。

然而,要說這就是永保創新的Sony已經回歸市場,仍有困難,因為First Flight的各種商品,如智慧積木MESHtoio,穿戴式裝置FES Watchwena wrist,隨身香精Aromastic,甚至是智慧門鎖與智慧遙控器等,據SankeiBiz網站報導,Sony宣傳部門表示,這些產品銷路仍有限,對Sony業績貢獻甚微。

Sony新事業創造部的產品,不僅在提出後需經公司內部審核,還要在群募網站先行募資,確保產品生產後不會虧損,才會上市,因此Sony宣傳部門的貢獻甚微一說,並非新產品賣不掉虧損,而只是賺取的利潤不高而已。

對於年營收超過8兆日圓(710億美元),營利將達6,000億日圓的Sony而言,新產品營收若不到1億日圓,即使對一般新創企業可能算是一筆大錢,對Sony而言仍可說是貢獻甚微,Sony沒有單獨公布新事業創造部相關營收,原因或許就在Sony這種大企業的要求高,新創事業與產品可以說仍不成氣候。

因此,新事業創造部目前仍積極進行各種新概念的研究,希望能創造出不同於現行路線的產品或市場,甚至如FES WATCHtoio,尋求動畫公司龍之子(Tatsunoko Pro)與玩具公司萬代(Bandai)合作,加速擴大產品銷售。

至於新推出的aibo,是否能以全新的AI應用重新吸引消費者目光,進一步帶動Sony活用AI的事業創新,目前市場反應仍為贊否兩極,同時也讓人懷疑Sony是否真能尋回創新基因,重新站起。

Sony結合智慧音響和機器人AI 推出Xperia Hello!

Sony開發的新版機器狗aibo將於2018111日重新上市,但這並不是Sony最近唯一推出的人工智慧(AI)應用,另一款價位只有aibo4分之3水準的智慧音響型機器人Xperia Hello!,也是值得注意的智慧家電產品。

據日經技術(Nikkei Tech-On)網站採訪Sony的智慧產品研發系統部門,該部門人員表示,Xperia Hello!的定位是家人溝通的器具,雖然技術上與市面上智慧音響有共通處,但內容實則大異,因此價位雖為日本其他智慧音響產品的10倍,但他們有自信開創市場。

Xperia Hello!有若干部分確實很像智慧音響,比方以「Hi! Xperia」做為啟動詞,並從語音控制以及提供行事曆、天氣,新聞等功能,就是典型的智慧音響功能;而有可能發展的家電控制功能,除了Sony本身就是重要家電廠,比較容易與家電互動外,其他部分與其他廠商的智慧音響差異不大。

但是,Xperia Hello!除了語音界面外,還有攝影與觸控面板這兩種介面,這就可以帶來更多智慧音響難以做到的用途。

首先,就是人物識別與住家保全功能,雖然智慧音響可憑雜音分析家中是否有異狀,但攝影機才能提供證據;智慧音響也可從說話聲音判斷是父母還是小孩回家,可是有意偷偷摸摸回家時,智慧音響未必能分辨出人物,攝影機的影像分析就有辦法。

因此,父母可以留言交代先回家的小孩寫作業,小孩也可交代要去同學家玩幾時回家,Xperia Hello!都能轉達,甚至能從手機的即時通訊軟體傳輸語音訊息,不用回家交代;而且Xperia Hello!的觸控螢幕可以提供額外介面,用以輸入不方便語音輸入的特定訊息,這也是便利之處。

而且,Xperia Hello!頭部的球體是液晶顯示器,可以顯示像眼睛的記號,讓說話的人知道這機器正在看他,確定現在是聽誰的命令,問話時也有反應,讓消費者感覺得到溝通主體,成為目前消費者評價優良的要素之一。

雖然因為開發時間重疊,而且都引用了舊款AIBO的經驗與技術,因此Xperia Hello!aibo市場有若干重疊之嫌,但永遠在當地的忠實管家Xperia Hello!、與黏人的寵物aibo,可說各有各的吸引力,同時看得出Sony在智慧家電市場與AI應用嘗試的用心。

aibo真正對手並非玩具 而是Netflix等娛樂媒介

aibo可說是會走路有眼睛的智慧音響,同時也是寵物,市場發展潛力雄厚。圖為消費者把玩舊款AIBO,看來就像與寵物接觸。

市場對Sony的新aibo定位表示懷疑,畢竟單憑可愛的玩具,就要消費者掏出20萬日圓(1,800美元),另加簽訂39個月的無線網路契約,與支付額外的9萬日圓,在1999年舊AIBO時代或許還可以,現在來說感覺有點困難。

不過,日經技術(Nikkei Tech-On)網站特定請AIBO愛用者的產業分析師野野山正章,對aibo進行分析,他指出aibo的市場主要對手不是玩具,而是Netflix等休閒軟體提供廠,加上aibo的智慧音響家數位相機功能,可以開創的事業領域相當廣泛。

當年AIBO最讓消費者感動之處,在於人工智慧(AI)出錯時會帶來可愛動作,就像小孩子地上爬或學走路失敗,一屁股坐倒時,大家感受到的那種感覺;對工業機器人而言,這種錯誤就是臭蟲,要退貨修理,但就服務機器人而言,反而是個賣點,因此本來以為是成年男性玩具的AIBO,女性老人用戶異常地多。

實際上,2012年夏普首度安裝AI的掃地機器人Kokorobo,就因語音引擎的聲音像可愛小孩,讓許多老人把這台掃地機器人當孫子疼惜,AIBOaibo也有這種市場,可以當寵物或服務機器人在家應用,只是消費者這下就會把目光從電視上移開,影響Netflix的事業。

aibo與過去的產品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其雲端連線功能,雖然其結構不可能幫忙掃地端水,但身上、鼻端的數位相機與身上的麥克風就是很好的雲端醫療器材,可以隨時監控老人動態,但若老人有隱私不想讓人跟蹤,也可口頭命令aibo,兼顧雲端照護與隱私保護等功能,Sony也已打算替aibo推出這種App

目前智慧音響或雲端照護推廣的困難,往往在當事人不喜歡這種類似小說《1984》中老大哥(Big Brother)監控個人的設備,或者不想花這個錢;但aibo的可愛,則有可能打破這種心理,就像每個人身邊都有手機,讓每個家庭都有aibo

目前的家電,多數為單方面由使用者操控,智慧音響算是開啟語音互動之道,但aibo則比智慧音響多出眼睛與腳,蒐集聲音外還能蒐集影像,同時還有一定程度的機動能力,地震時甚至可以成為重要的搜救器材,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擴展其可能性。


Sony
新機器狗aibo象徵其AI與機器人事業一元復始,接下來將發展一系列服務事業,向海外推銷。圖為aibo,連商標都是可愛圓滾風。



Sony
類似智慧音響的溝通機器人Xperia Hello!,象徵aibo外的另一種智慧家電與AI應用構想。圖為Xperia Hello!

[Home]


2018/01/15 2.1.4. 全球最火AI獨角獸 商湯科技將引進台灣 [ 電子時報 廖家宜]

商湯科技創辦人暨CEO徐立盼能協同台灣合作夥伴將視覺辨識應用推向台灣市場。

堪稱全球最火AI獨角獸,商湯科技創辦人徐立近日受精誠資訊之邀,來台參與「AI4IA應用大展暨趨勢論壇」,會內除暢談對未來人工智慧(AI)發展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表示盼能進入台灣市場,目前商湯科技也有望在今年將視覺辨識應用引進台灣,推向金融或零售行業。

商湯科技有多備受關注,或許在台灣這個名字還不夠為眾人所熟悉,但在全球加速AI發展的當下,商湯科技正以驚人的速度壯大。去年底,商湯科技剛啟動C輪投資,引進高通與阿里巴巴等重量級金主,預計將募資5億美元,創下AI獨角獸融資最高紀錄。

其實此前在AB兩輪融資中,商湯就曾分別獲得1.2億美元與4.1億美元,創下全球人工智慧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加上此次C輪的重量級投資者,商湯科技成為全球炙手可熱的投資對象,更一舉成為大陸目前最大的AI獨角獸,市值估計超過人民幣百億元。

商湯科技以原創人臉辨識技術聞名,在全球皆有專利,成立雖短短3年,但其規模與市佔卻不輸任何一家大型企業。其在市場上擁有逾400家大型企業夥伴,包括小米、華為、京東等,甚至大陸公安部也將商湯科技的人臉辨識技術應用於安防監控領域。

商湯科技的視覺辨識技術可應用於多種領域,包括城市治安防範、智慧手機終端應用、無人駕駛、醫療、交通、零售以及餐飲等。例如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Wal-Mart)在大陸的超市每年因偷盜損失可高達人民幣300多萬元,便透過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主動識別慣偷犯。

此外,大陸因人口龐大加上遊客眾多,大型交通轉運樞紐的人潮時常堪比跨年盛況,為此,在當地部分車站也在閘門出入口導入人臉識別,可保持兩秒內快速通關,解決車站因人工查證而造成壅塞的瓶頸,為此還能減少75%以上人工驗證驗票成本。

商湯科技之所以能快速崛起,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大陸的AI戰略。大陸衝刺AI不遺餘力,除傳出將斥資21億美元在北京設立國家級AI園區外,更訂立目標要在2030年達到世界級領先水平。

商湯科技創辦人徐立近日也受精誠資訊之邀,來台參與「Ai4iA應用大展暨趨勢論壇」。而站在全球AI發展浪尖上,徐立也發表對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看法,他認為縱使有不少科技巨頭對AI抱有質疑的態度,但就目前看來AI尚不具備能夠統治人類的因素,而是一種可提升生產效益的優秀工具。

徐立進一步表示,在行業的預測當中,AI未來十年最大的突破依舊是替代現有勞動密集產業,藉時2035年更可望帶動全球勞動生產率提高40%以上。對於商湯科技未來發展走向,依託核心的深度學習原創技術賦予不同行業發展能量,因此在人工智慧生態圈裡,商湯科技更傾向於與科技巨頭們合作而非競爭。

為推動AI發展動能,未來商湯科技也將在全球各地持續尋求最佳合作夥伴,徐立在會中也表示對台灣市場的興趣,盼能協同合作夥伴將商湯科技的視覺辨識應用引進台灣,推向更多企業客戶,目前預計在今年有望將其導入到金融、零售行業中。

[Home]


2018/01/15 2.1.5. AI和大數據改變社會:Sidewalk欲藉大數據打造模範居住區 全面監控引發隱私疑慮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Sidewalk Labs打算藉Quayside計畫將多倫多一區域佈滿感測器和相機鏡頭。

Alphabet2015年所成立、專門研發智慧城市科技的Sidewalk Labs已經宣布,要在2018年為加拿大多倫多市濱臨安大略湖的一處荒廢城區進行規劃,利用大數據(Big Data)將之打造成為一座充滿高科技的未來模範居住區,不過立意雖好,卻有質疑之聲出現,主要是因為擔心住在裡面將會毫無隱私可言。

根據紐約時報(NYT)報導,這個開發計畫名為QuaysideSidewalk Labs打算在該區佈滿感測器和相機鏡頭,把每位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移動狀況全部記錄下來,然後加以分析,再搭配最新的科技來不斷改進居民生活品質。

例如,裝在大樓中的感測器會監控噪音大小,街頭相機則會追蹤空氣污染情況和馬路上的所有行人與交通狀況。家中的馬桶和水槽能夠自動通報用水量,而所有的公共服務只需要靠Sidewalk Labs設計的軟體便可以獲得。

Sidewalk Labs預估,整個開發成本約為5,000萬美元。

加拿大總理Justin Trudeau2017年秋季介紹Quayside計畫時表示,他相信科技能夠幫助打造出更智慧、更環保而且更能促進住民融合的居住環境。

報導指出,Trudeau的話雖然沒錯,但是想必鮮有人會願意住在一個自己日常一舉一動全都受到機器監控和紀錄的地方。還有些批評人士表示,如果一個城市完全靠大數據來主導運作和做決策,可能會發生誤判甚至損害人民自主的情況。

多倫多大學城市研究專家Shauna Brail表示,目前看來感興趣的人不少,但是亦不乏存有疑慮者。

報導分析認為,其實除了日常生活會被「看光光」之外,還有一點讓人對Quayside計畫感到憂心,那就是Sidewalk Labs的背景。理由是其關係企業Google在網路世界收集資訊的能力已是難有人能與之匹敵,如今Sidewalk Labs等於是幫助Google的觸角得以伸入進入實際世界。

為了消除各界的疑慮,曾任紐約市副市長、現為Sidewalk Labs執行長的Daniel L. Doctoroff強調,在開發過程中,該公司絕對會盡到諮詢和透明化的責任。他並透露,Sidewalk Labs曾先後調查過美國及其他國家的52個地方,最後認為多倫多最適合該公司實現其未來城市設計理念。

多倫多Ryerson大學城市規畫系副教授Pamela Robinson認為,Sidewalk Labs應該要把有關所收資集料究竟為何者所擁有以及哪些人能夠有權接觸這些資料說清楚,否則難以讓人放心。

Robinson表示,雖然全球許多城市也在街頭設有監視相機,但執行者是政府,而且資料也只能為公家機關所使用,但是Quayside計畫不但在資料收集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是由一家民間公司在執行,這一點是前所未見,也是令人擔心所在。

善用AI與大數據 可加大消弭貧窮力道

人工智慧可以有效且適當地替他們媒合,幫助失業者找到合適的工作。

當前全球許多最新式、能夠從增加便利性和幫助節省時間等多方面改善民眾生活的科技應用,都是以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big data)為基礎,然而有專家指出,如果能夠善加應用這兩項持續快速發展的先進技術,不只能讓衣食無缺的人受惠,還能幫助全球為數龐大的貧困人口看到光明的未來。

美國史丹佛貧窮與科技研究所(Stanford Poverty and Technology Lab)創辦人兼主任Mason在紐約時報(NYT)為文指出,說到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目前全球的焦點多擺在工廠能夠如何因此增進運作效率,或是有多少人將會因此丟掉飯碗。話雖不錯,但事實是這兩者也能夠對改善全球高度貧富不均的現象帶來相當大的力量,進而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文章表示,貧窮的背後雖然包含許多因素,但基本上不脫工作難找造成收入不足、教育水準低下和高度仰賴政府,這種現象同樣也見於美國,但是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能夠同時解決這三大問題。

首先,人工智慧可以用來幫助失業者找到合適的工作。文章指出,現今美國仍有許多失業者,但同時也有數百萬個中等收入職缺有待填補,運用人工智慧可以有效且適當地替他們媒合,甚至還能預測未來哪些地方會有哪些職缺出現,如此一來失業者便可據以尋求相關訓練以順利就業。

第二,人工智慧可以實現因材施教的理念,有助於讓教育更為普及和提升教育水準。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和資質雖然各有不同,但其實都有各自的潛力,重點在於如何把它們發崛出來,而人工智慧可以辦到這一點,進而令每位學生培育出他們能夠專精的技能。

Mason指出,目前美國的教育體系仍是走傳統路線,並未強調差別化施教,才會造成很多學生的才能被埋沒或是學無專精。人工智慧可以按照學生的專長安排課程,讓他們學到真正感興趣、並能夠於日後在職場上發揮的知識與能力。

第三,許多美國民眾不論在求職或教育方面,目前都高度仰賴政府支援。但是政府的許多相關計畫,不是本身設計不良,就是並未與時俱進,因此很多時候無法滿足需求。

Mason認為,這樣的情況凸顯出大數據所能發揮的功效。就像電商公司運用客戶資料來判斷他們的消費習慣並據以提出購物建議一樣,政府也應該善加利用手中握有的龐大民眾資料庫,適時給予民眾他們真正所需的服務,並評鑑結果以為日後改進之用。

Mason最後強調,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可以有比當前所見更廣泛的應用,各界在談論它們將如何顛覆科技與經濟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如何用它們來造福整個社會。

芝加哥謀殺與槍擊案件持續減少 歸功於科技協助

美國第三大城芝加哥多年來都受高犯罪率困擾,不過該市警方在引進最新的科技設備與軟體之後,情況已經出現改善。

根據The Week報導,芝加哥市警察局在20181月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總共發生650件謀殺案和2,785件槍擊案,雖然前者比起紐約和洛杉磯加總起來的數目還要多,但是已比2016年的771件減少16%。槍擊案也比2016年的3,550件少了超過2成。

該局指出,能夠見到重大刑事案件數量明顯下降相當欣慰,而這都要歸功於新式科技的幫助。

報導指出,芝加哥警方為求能夠更有效預防和打擊犯罪,早先在轄下的6個區成立了策略決策支援中心,當中配備許多高科技設備,一旦有槍擊等重大案件發生,員警可以夠過智慧型手機立即獲得通報和地點資訊,迅速抵達現場處理。

警察局長Eddie Johnson表示,他相信在這些高科技的幫助下,芝加哥的犯罪案件還持續減少。

不過一位市區教堂牧師表示,不希望警方因此而感到自滿,畢竟芝加哥每年仍有約600人因為重大暴行而死亡。他認為,科技固然有助於降低犯罪率,但是若想要真正解決暴力猖獗的問題,還是得從加強社會服務做起。

[Home]


2018/01/15 2.1.6. 鴻海布局智慧建築 近9億加碼Katerra [ 蘋果日報 楊喻斐]

鴻海集團積極布局8大生活科技,物聯網的應用更是與其息息相關,其中智慧建築吸引投資目光,鴻海(2317)日前宣布以約3000萬美元(約8.88億元台幣)加碼投資智慧建築新創公司Katerra

美前25名建築包商

鴻海集團取得Katerra Inc.Cayman)股權,共計取得43.37萬股,累計鴻海集團持有Katerra股權為124.45萬股,比率約3.58%。鴻海表示,此次子公司取得股權主要是策略投資。

市場人士指出,鴻海集團積極布局智慧建築和物聯網領域,藉由這次的投資可望與集團布局相互結合,進一步著墨中國與美國智慧建築市場。

Katerra成立於2015年,為位於美國矽谷的新創企業,主要提供智慧居家和智慧建築解決方案,在美國是排名前25名的建築承包商,並在中國深圳等4個國家設有辦公據點。

[Home]


2018/01/15 2.2.1.1. 獨立VR頭盔將開啟VR 2.0時代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獨立式的VR頭盔將有助於推動這類產品邁向主流。

目前市面上的VR裝置多需連接PC、智慧型手機、遊戲主機等外部運算裝置,因此造成了推廣上的困難。不過2018年有多款獨立VR系統即將上市,開啟所謂的VR 2.0時代,VR市場價值也可望因這些裝置的問世而大幅提升。

根據Fast Company網站報導,隨著運算系統尺寸越變越小、價格越來越便宜、效率越來越高,VR裝置已漸漸不必再仰賴外部的運算系統。儘管2018年預計上市的獨立VR頭盔屈指可數,但這將是推動VR進入主流消費者市場極重要的一步。

Facebook旗下的Oculus Go預計會在2018年上半上市。Oculus Go能與原本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Gear VR所設計的內容相容。Oculus Go預計售價為199美元,Gear VR定價130美元但需搭配三星高階手機。對於非三星手機用戶而言,Oculus Go是一款很好的VR入門產品。

Oculus Go沒有定位追蹤功能,因此用戶將永遠位於虛擬場景的中心。另一款Oculus正在研發,代號為Santa Cruz的獨立VR裝置,則配備了定位追蹤功能。透過這項功能,用戶就能在3D虛擬環境中移動。Santa Cruz還有另外一項6自由度(6DOF)功能,能夠辨識用戶手部開啟更多應用的可能。

Santa Cruz提供的體驗與Rift十分類似,卻少了一堆線路的束縛。開發人員預計會在2018年取得Santa Cruz裝置,這代表消費者最快可能要到2019年才能買到這項產品。

Google曾在2017年的I/O開發主大會上宣布與HTC、聯想合作打造獨立版的Daydream VR平台,並表示這款Daydream VR可透過GoogleWorldSense系統取得定位追蹤與6DOF能力。不過GoogleHTC稍後便表示將暫停這項Daydream VR合作計畫,因此目前只有Google與聯想間的合作仍在進行中。獨立版Daydream VR很可能會於2018年上市。

HTC雖取消了Daydream的開發計畫,但並未退出獨立VR裝置的發展。HTC宣布將推出大陸市場獨享的Vive Focus,而目前已有多個開發團隊投入了Vive Focus內容的研發。Vive Focus將可能是市場上第一個配備6DOF功能的獨立VR頭盔,但目前仍不清楚Vive Focus是否會於北美、歐洲等地上市。

繼這4款打頭陣的產品後,未來還會有更多獨立式的VR裝置陸續問世。這類裝置的價格將持續降低,性能表現則會更加進步。

[Home]


2018/01/15 2.2.1.2. 華米科技 準備在美國IPO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全球最大智慧手環出貨商、專門生產小米手環的「華米科技」,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IPO招股說明書,準備在納斯達克(NASDAQ)上市,預計最高將籌資1.5億美元。

華米科技於20141月由小米和合肥華恆電子聯合成立,致力穿戴裝置的研發與生產,為小米4大生態鏈企業之一,小米手環、小米體重機皆出自華米之手。同時,華米近期也積極開發自有品牌,包括AMAZFIT運動手錶系列、AMAZFIT Oclean one智慧牙刷系列等產品。

小米手環於20148月正式上線銷售,上市價格喊出驚人的79元人民幣(下同),很快佔領市場。數據顯示,201719月華米科技旗下產品出貨量為1,160萬件,註冊使用者達到4,960萬,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智慧手環出貨商。

華米本次IPO公布的財務數據優於外界預期,招股書顯示,2016年和201719月,華米分別實現營收15.56億元和12.96億元,分別年增73.6%及37.4%。淨利潤方面,2016年為2,394萬元,2017年前3季為9,537萬元。

其中,華米的收入主力為小米手環。2015年銷售額8.7億元、占華米總營收97%;2016年銷售額14.34億元、占總營收92.1%。2017年前3季,銷售額10.6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下降至82.4%。

招股書指出,華米科技創辦人兼CEO黃汪目前持有該公司39.4%的股份,為最大單一股東;順為資本持股20.4%,為第二大股東。小米旗下基金People Better Limited持股為19.3%,並根據股東協議任命一名董事。

小米創辦人雷軍則透過順為資本以及上述基金實際持有華米39.7%股份,高於黃汪個人,僅次於包括黃汪持股在內所有創業團隊的43.8%。

招股書還透露,201710月,華米與小米簽訂商業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使華米成為小米全球最惠合作夥伴地位,以開發未來的小米可穿戴產品。此戰略合作協議將於202010月到期。

華米在招股書風險說明部分指出,小米是華米最重要的客戶和分銷管道。華米與小米的關係惡化或小米可穿戴產品銷量減少,可能對華米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因此,華米近期積極開發自有品牌,並透過電商平台拓展銷售管道。

先行探路... 將影響小米估值

大陸穿戴式裝置製造商華米科技,近日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招股說明書,意味著華米即將在美股上市。作為大陸終端設備大廠小米公司的生態鏈企業,華米上市勢必對小米的估值產生重大影響。市場預測,小米估值超過800億美元,足以躋身大陸互聯網巨頭之列。

稍早,小米高層人士透露,該公司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且創辦人雷軍於去年11月已和投行確定其2千億美元的估值,超過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股上市時估值的1,690億美元。

中國新聞網報導,IDC數據顯示,2017年前3季,小米的穿戴設備居全球市場第一。作為小米穿戴裝置的主要生產商,華米目前估值應該在10億至15億美元間。報導認為,華米趕在小米上市之前上市,將對小米估值有重大影響。

報導表示,小米去年營收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智慧手機出貨量達9千萬支,年增超50%。依照國際市調機構Counterpoint先前預測小米手機平均利潤為每支2美元,總計手機業務淨利潤達1.8億美元。

小米生態鏈業務銷售收入為200億元,如淨利潤率達到華米科技的水平,將產生淨利潤14.8億元。華米招股書顯示,該公司2016利潤率為1.6%;20173季度提升至7.4%。

報導認為,小米去年淨利潤將不超過26.43億元,淨利潤率未達2.6%。

報導指出,小米營收約華米的57.9倍,淨利潤為20多倍,增長速度超過華米,但淨利潤率卻較華米為低。如以營收倍率計算,小米的IPO估值最高能達868.5億美元,較大陸互聯網巨頭百度稍低,但足以躋身大陸互聯網巨頭之列。報導表示,投資機構對小米的估值在千億美元左右比較合理,此前傳出的2千億美元應是外界猜測。

[Home]


2018/01/15 2.2.2.1. 中階機齊發 供應鏈high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開展前,手機業者有志一同推出中階機種固樁。宏達電(2498)將在今(15)日亮相新中階機;三星Galaxy A8系列今天開賣;索尼的Xperia XA2系列也將在1月底至2月初上市。法人看好,隨著各大品牌廠中階智慧機齊發,有助帶動晶技(3042)、華冠、仁寶等供應鏈出貨。

MWC將在226日到31日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登場,是各大手機品牌發表年度旗艦機的熱門時間,高階手機用戶大多會先行觀望。

為維持市占率,手機廠在MWC展前紛紛先推中階機種;再者,隨旗艦機規格逐步下放,中階機的性價比提升,在市場的占比也逐日提升,吸引業者布局。

索尼表示,受到電信業者補貼降低影響,以及消費者從高資費轉移到低資費,台灣市場1萬到1.5萬元價位的手機銷量,已超過 5,000元到1萬元價位手機的銷量,從去年第1季不到 10%,到去年第4季已經達 24.32%,形成黃金交叉,而且這個價位的市場持續往上提升。

宏達電今天將宣布推出新中階機,外傳應該是代號「Harmony」的 HTC U11 Eyes。科技網站透露,Eyes將是一款全螢幕的中階機種,螢幕尺寸為5.99吋,主鏡頭為1,200萬畫素。

宏達電去年的機種高階機與中階機約各一半,但Desire系列卻未再推出新機,而此次Eyes應是U11系列的中階機款。新機的細節及價格將在今天揭曉。

三星也看好中高階機種的市場,預料不少萬元以下的購機族群,可望受中高階機種的高性價比吸引往上升級,推測中高階價位帶仍有成長空間。日前發表的Galaxy A8 A8+2018)將自今天起在全台各大通路上市。

蘋果搶市 非蘋添勁敵

過去非蘋中階機種彼此競爭,高價的蘋果並未布局此價位帶。隨蘋果每年推出的機種增加,以及推出較低價的iPhone SE,還有已經降價的前幾代產品,已成為非蘋陣營在中階機市場的勁敵。

強調創新的iPhone,過去每年僅推出一款新機,前一代產品在新機推出後,都會先降價消化庫存。不過,近年iPhone已從一年一款,到一年兩款,去年則推出三款新機。

另外,為拓展新興市場,蘋果也推出較平價的iPhone SE,而舊機種更不僅銷售前一代產品,例如在印度等新興市場,iPhone最熱賣的機種,是價格已相當親民的iPhone 6,而iPhone 6是三年多前的產品。

由於iPhone有相當深厚的品牌力,非蘋陣營在中階機市場,除了要能在非蘋同業間勝出,還要面對蘋果這位勁敵,難怪許多與高階機種相當的規格,都很快即下放到中階機種。如去年才獲高階機採用的全螢幕,今年即有全螢幕的中階機上市。

[Home]


2018/01/15 2.2.2.2. 手機品牌大廠今年擴大版圖各顯神通 市場集中化趨勢更明顯 恐加速產業洗牌 [ 電子時報 郭靜蓉]

蘋果iPhone X帶動U型槽異形切割趨勢。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步入成長高原期,過往動輒兩位數年增率不復存在,手機品牌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等為搶奪市場,全力在產品多元發展上各顯神通,這將使得2018年手機市場品牌集中化趨勢更明顯,缺乏核心競爭力與強大支援系統的手機品牌業者,可能面臨加速洗牌、甚至是淘汰的命運。

過往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動能高,但近年來已不復見動輒兩位數的成長力道,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步入高原期,成長趨緩的原因,業界認為缺乏創新題材是一大因素。以2017年吹起的全螢幕風潮來說,2018年仍將持續發力,預估全年市場滲透率將超過5成,不但旗艦機種搭載,亦將延伸到中低階手機上。

另外,2017年蘋果iPhone X帶起的U型槽異形切割趨勢,創造出「瀏海機」的新名詞,2018年可望延伸至iPhone旗下3款新機上,持續激盪出異形切割全螢幕面板市場浪花;而三星可能在2018年底量產全球首款可折疊式手機,將進一步顛覆智慧型手機市場戰局。

手機業者持續優化規格,201818:9全螢幕機種滲透率有望快速攀升超過5成,顯示區內的指紋辨識技術突破,也吸引眾多手機業者如三星、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OppoVivo、華為、小米等在2018年採用此技術。另外,大量的中低階手機持續採用成本較低的傳統電容式指紋辨識技術,讓2018年全球指紋辨識技術滲透率有望達到約6成的水準。

蘋果2017年推出首款OLED手機iPhone X之後,業界預期蘋果2018年將再接再厲推出3款新iPhone,其中包含5.8吋與6.5OLED螢幕手機,以及1款搭載6.1LCD螢幕機種,這3款新機都會搭配TrueDepth相機,且會搭載異形切割全螢幕面板。2018年新款iPhone除了強化Face ID、全螢幕、AMOLED機種及提高記憶體容量,蘋果可能推出第二代SE系列主打中階手機市場,迎合更多消費者需求。

至於三星除了持續掌握AMOLED面板主要供應來源外,很可能在2018年量產全球首款折疊式手機。三星開發折疊式手機已久,外傳該款手機為7.3吋,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將在9月製造面板、11月量產,最快於201812月或2019年初正式發表。

三星折疊式手機將搭載可彎曲、向內折疊的OLED螢幕,可當手機或是平板電腦,鎖定超高階市場。供應鏈業者指出,若三星推出折疊式手機,將成為創新的代表作,同時會全面顛覆現有智慧型手機市場,更進一步樹立OLED面板在手機領域的主流地位。

此外,人工智慧(AI)亦成為手機應用新趨勢,手機業者持續布局AI領域,持續在技術研發和生態圈建置上發力;而5G手機也可望於2018年開始出現,2019年包括三星、蘋果或華為等手機品牌的旗艦機,將具備5G通信功能。

在一線手機品牌大廠極力衝刺下,2018年手機市場品牌集中化趨勢將更明顯,除了三星、蘋果持續領先外,華為、小米、OppoVivo將進一步靠攏領先群,至於三、四線品牌業者在追趕上將備感艱辛,尤其是缺乏核心競爭力與強大支援系統的手機品牌業者,將可能面臨加速洗牌、甚至是淘汰的命運。

[Home]


2018/01/15 2.2.2.3. 大立光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持續加碼投資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全球光學龍頭大廠大立光學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有意持續加碼投資擴產。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坦言,現階段持續關注台中工業用地,還在尋求適合的土地為後續擴充產能所用,鎖定在台中新廠周邊土地,希望找比現有新廠區(1.3餘萬坪)更大的土地。

至於各方十分關注的光學相關產業鏈業者垂直整併發展計畫,業者之間的結盟、購併行動層出不窮,儘管外界傳聞沸沸揚揚,直指光學產業的垂直整併風可能對大立光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林恩平對此產業風潮仍保持一貫低調態度,迄今依舊守口如瓶,林恩平僅回應,光學產業競爭永遠都在,每一個產業鏈業者都很強,大立光無法評論其他產業鏈業者的策略,不便表示意見。

對於特定產業鏈業者積極往上游垂直整合,如從下游模組往上游鏡頭垂直整合,林恩平強調,光學產業的垂直整合並不簡單,大立光也有考量到不想跟下游模組客戶形成競爭關係,當下大立光的對應之道就是努力把所有的生產環節做好,期望在所有產品案子的良率表現上都能有所斬獲,當前大立光沒有考慮進行垂直整合,他認為專注做好一件事最重要。

對於滿意的良率目標,林恩平指出,他個人認為,總平均的生產良率目標能夠達到90%以上才算是比較好,光學這個產業要達到100%的良率是不切實際的,但大立光會努力達成最高的良率目標。舉例而言,有些手機品牌客戶開的機種很多,很多機種一開始的生產良率甚至是從0%開始,個個機種案子大立光都會積極拉高良率,讓整體良率達到一定標準,朝著90%以上良率目標努力。

林恩平指出,他長期關注台中工業用地,理想的獵地條件是土地方正,理想的坪數希望約4,000坪以上,位於大立光既有的廠房周邊更好。

台灣廠區方面,大立光目前在台灣的據點約有10個廠區,其中,6個廠區為自有廠區,4個則為租貸廠區,大立光在策略考量下,生產基地集中於台中精密機械園區。

林恩平解釋,台灣廠區太集中於台中,的確造成大立光在招工上的挑戰,使得大立光相對不好找人,但也具備好管理的優點,至於地震等天災問題,由於大立光廠區為卵力石層,屬於自然防震區,大立光相對不擔心地震等天災影響。

另一方面,對於大立光強攻車載鏡頭市場進度,林恩平回應,車載鏡頭的案子需要經營較長時間,需要好幾年時間打入供應鏈,貢獻大立光營收不會那麼快,車載鏡頭有些案子已經在進行中,已經耕耘兩年多。車廠的認證時間要比較久,大立光持續耕耘車載鏡頭市場,現階段已取得車載鏡頭16949認證,車載鏡頭認證已超過2年以上,車載鏡頭有小量出貨。除了大陸廠區外,台灣廠區也將對應市場需求,建置玻璃新產能。

[Home]


2018/01/15 2.2.2.4. 手機相機不只能拍照 還將化身為另類鍵盤 [ 電子時報 蕭菁菁、邱龍傑]

智慧型手機相機很可能成為搜尋資訊的新窗口,徹底改變人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方式。

智慧型手機的相機即將帶來一些顛覆性轉變,但這與照相功能無關,而是它們即將改變人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方式,從擴增實境(AR)到相機搜尋資訊,相機已逐漸成為體驗科技與尋找資訊的一種介面。

現在走在路上發現一家感興趣的餐廳時,拿起手機在Google或其他搜尋軟體鍵入餐廳名稱即可得到資訊,未來則是只要把相機對準餐廳,相關的資訊就會呈現在鏡頭內。換言之,目前使用手機尋找資訊多數需要手動輸入,但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只要用鏡頭分享周遭環境的視覺內容,資訊會自動「跳出來」。想像一下,當需要修理馬桶時,不再需要搜尋Google,而是手機相機對準損壞的部分,或許就可以得到修理指南。

根據Mashable報導,事實上這樣的轉變先前已經緩慢進行,但在2017年有相當快的進展,以致於有觀察家形容「相機是另類的鍵盤」。QR Code是典型的例子之一,QR Code曾經風靡一時,最近再度受到重視,SpotifyPinterestVenmoSnapchatFacebookMessenger都有自己的QR Code,甚至蘋果(Apple)也在iPhone相機裡置入QR Code掃描器,這些動作宣告著QR Code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功能。

但最為人稱道的轉變則是相機搜尋,這將徹底改變人們尋找資訊的方式,GooglePinterest都在2017年推出類似的功能,讓手機用戶將相機對準周遭的物體,進行特定類型的搜尋。其中Google的版本可以辨識內文、家居用品和地標。Pinterest的版本功能更有趣,相機對準美食即可找到相關食譜,或者在一雙鞋子上找到造型點子。

雖然GooglePinterest的技術都處於初期階段,但卻預告著未來的趨勢,誠如Google所形容「觸目所及皆可搜尋 」(Search what you see)。微軟也在相機測試電腦視覺,最新推出Seeing AI應用程式,幫助視障人士「看見」周遭世界,用戶將相機對準周遭環境,手機即會提供說明。

不過,新技術面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當相機搜尋資訊時,誰來決定呈現什麼樣的結果?這種方式與手動搜尋網站截然不同,後者提供用戶大量的參考結果,雖然會有排序,但最終是由搜尋者決定該選擇何者,但以AR搜尋,用戶甚至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選項。

其次,相機和電腦視覺將會強化多個頁面呈現結果的方式是已經過時的想法,於是這種便利性會伴隨一些代價,不管是誰決定在特定狀況下呈現什麼樣的結果,相機搜尋都可能賦予它們更多的控制能力。

此外,AR也將改變隱私平等權。人們為周遭世界的無數App開啟了大門,猶如把大量的隱私資訊交給這些服務,讓它們更瞭解自己在特定時刻的行動、感受和想法。

然而趨勢無法擋,智慧相機即將成真,科技企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在相機添加層層的智慧功能,這些應用各自獨立或許平凡無奇,但它們(晶片、感測器、大量的雲端資料庫)結合起來卻足以讓相機成為手機最重要的一個配備。

大陸手機製造商對博通購併高通表示擔憂

大陸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擔心博通(Broadcom)和高通(Qualcomm)合併可能會擠壓毛利率,並使全球大型競爭對手受益,因而提出反對。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大陸手機品牌業者OppoVivo擔心如果博通成功購併高通,可能會推升價格並改變現行的合作模式。OppoVivo合計佔高通的220億美元年營收的10%。小米對雙方合併也持保守看法。

報導認為,即使博通的購併條件獲得高通同意,此交易案還需通過多個國家的反托拉斯法與監管門檻,而大陸最大手機製造商的反對,可能會替此交易案在通過大陸監管挑戰上設下阻礙。

現在大陸用戶手上每3支手機當中就有1支是OppoVivo,或小米手機,蘋果(Apple)在大陸都會區的市佔率只有24%。根據數據,高通向大陸3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總出貨量,是給蘋果供應商的2倍多。

最近博通和高通的高層與客戶已就雙方合併的優點和缺點進行討論。博通執行長Hock Tan聲稱已經就此交易案與許多高通的客戶進行交流,其中包括大陸客戶,表示客戶都非常支持交易,但是高通方面表示,許多大客戶,特別是來自大陸的大客戶對此交易案表現高度擔憂。

OppoVivo擔心博通購併高通可能會提高晶片價格,同時也大幅削減高通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從長遠來看會造成不利影響。高通近來一直在大力投資開發5G無線技術。

201711OppoVivo、小米與高通簽署一項購買價值120億美元的零組件的協議,並表示如果博通成功購併高通,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供應商。雖然這些公司也是博通的客戶,但替博通帶來的營收不如高通。

Hock Tan認為博通接手高通之後會改變高通現有的專利授權模式,解決高通在多個國家面對的訴訟問題,客戶預期博通會降低授權費,提高晶片價格,但是一家大陸智慧型手機高層認為博通以為廠商會支持這項政策,但其實大陸業者更擔心的是長期下來大陸手機製造商會在全球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Home]


2018/01/15 2.2.2.5. 終端市場需求低迷 手機面板價格走跌 [ 蘋果日報 吳秀樺]

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淡季,手機面板價格下滑趨勢明顯。

隨著智慧型手機朝向全螢幕發展,2017年下半年各品牌高階新機力推189全螢幕產品,面板價格水漲船高;但由於淡季到來,189手機面板、尤其是低溫多晶矽產品,價格下滑趨勢明顯。群智諮詢表示,隨著消費電子市場進入淡季,終端市場需求仍低迷,189手機面板在淡季效應下,價格開始進入下滑趨勢。

189競爭激烈

群智公布元月5.99LTPS內嵌式解決方案的面板價格,每片從去年12月的24美元(約710元台幣),下滑約1美元,來到23美元(約681元台幣)。

群智表示,由於從下半年開始,面板廠189產品都已量產出貨,供給成熟,相互競爭激烈,189尤其LTPS產品,價格下滑趨勢明顯,其他尺寸則是小跌。另外,由於面板廠控制出貨的策略奏效,1月平板電腦面板價格止跌,與12月相比基本持平,價格下滑壓力減弱。

[Home]


2018/01/15 2.3.1. 鴻海留才 提高外派出差津貼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為體恤員工、降低菁英離職率,傳全面提高員工外派出差津貼,最高可多領逾二倍,並取消原外派出差員工在返台前後兩天需進當地辦公室的規定。

鴻海昨(14)日並未對外評論相關訊息。在這些新措施當中,最受關注的是提高外派出差津貼,市場估計,鴻海為此一年將發出至少5億元津貼,創新高。據了解,相關策略是郭台銘下令,要求的留才策略一環。

據了解,該津貼新政策已全面生效。鴻海外派員工原先的每日外派津貼為90天內(包含189天)每天補貼港幣80元,出差達90天以上為每日港幣200元,並補足之前90天差額。

鴻海內部留才新政策上路後,外傳鴻海外派員工原先的每日津貼不論出差天數,一律每日提高為港幣250元,較原本最低每天至少港幣80元增加逾兩倍,也比先前每天最高港幣200元的天花板高25%

市場與業界估計,若以單一菁幹班員工外派天數約250天、港幣兌新台幣約3.78匯率基礎上概算,每人一年可領外派津貼將提高至23.6萬元起跳。

鴻海在台灣員工人數約7,000人,鴻海集團菁幹班等需要長期出差的外派員工傳出大約占台灣總人數三分之一,市場粗估,若以2,333人概算,鴻海一年將發出的外派津貼總額將提高至約5.5億元,創新高。

儘管鴻海並未對外公布外派員工的總數,不過歷年來鴻海菁幹班員工深入大學校園攬才,職位橫跨研發設計、電子商務、資訊科技(IT)、工程技術、供應鏈管理、品質管理、項目管理、財務會計、環境安全、人力資源等多元領域職缺,在主要員工總數中占一定比重。

據傳,郭台銘體恤員工外派辛勞與較往年來得頻繁,並因應海外物價上漲,要求集團全面調升外派津貼,同時取消返台前後兩天進辦公室的規定,體恤員工舟車勞頓之苦。

鴻海集團菁幹班2018年校園招募簡章強調,集團注重培育科技人才、創新發展模式,菁幹班招募人數眾多,並已在大陸華南、華東、華中、華北、東北、西南等地創建30餘個科技工業園區及產業基地,在亞洲、美洲、歐洲等地擁有200餘家子公司和派駐機構。

鴻海提高外派出差福利  調高外派出差津貼

傳不論出差天數,一律調高為每天港幣250元,優於原先90天內每天港幣80元、90天以上每天港幣200

返台前後兩天免進辦公室

體恤員工外派舟車勞頓之苦,傳取消返台前後兩天都需進當地辦公室的規定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鴻海全球人才招募網站

鴻海跨足生鮮平台…要賣菜

鴻海集團照顧員工,不僅傳出提高外派出差津貼,也將跨足生鮮平台,結合夏普家電推出「便當包菜計畫」,為員工健康把脈。

鴻海集團規劃,集團跨足生鮮平台並結合夏普推出「便當包菜計畫」,不僅會在內部推廣,也會大力對外推銷,鴻海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今天將透過公開活動,親上第一線向外界說明相關內容。

鴻海集團積極布局八大生活領域,在健康領域方面,近年多次傳出鴻海將「賣菜」,不過細節都未浮上檯面,主要是搭配集團資源優先照顧內部員工,此次傳出預定開拓市場發展,優先在台灣攜手夏普推出跨足生鮮平台的計畫。

鴻海集團旗下永齡農場透露,今天將攜手台灣夏普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出首創「永齡鮮生&夏小姐」會員訂閱制生鮮平台,新聞稿並強打「郭董的健康夢就從便當包菜開始」。

據該平台計畫,將集結永齡農場有機蔬果、嚴選產銷履歷食材以及夏普日系頂級廚房家電,推出「便當包菜計畫」, 重新定義健康食代的嶄新消費模式。

據了解, 未來夏普也將在台灣持續深耕多元服務發展,外傳已定下,夏普在台灣通路布建到位後,陸續推出「便當包飯」影音服務與「便當包菜」家電產品。

[Home]


2018/01/15 2.3.2. TV品牌廠出貨旺 面板雙虎樂 [ 經濟日報 張義宮]

電視面板報價回跌,帶動下游買氣增加,全球電視品牌大廠今年出貨量活絡,對友達(2409)、群創擴大採購可期。

此外,鴻海集團整合夏普品牌、群創面板資源,不但代工規模直上,並挹注夏普電視今年出貨量上看逾1,300萬台,年增逾三成。

今年被喻為「8K電視元年」,友達及群創將供應65吋以上超大尺寸8K電視面板給三星及索尼等品牌大廠。隨8K超大尺寸電視點火,可收提升面板廠出貨單價、去化產能等兩大效益。

法人認為,電視面板回跌效應持續發酵,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量將達2.18億台,年增3.9%。大尺寸、高解析度QLEDOLED電視及大型運動賽事將是成長動能,供應鏈友達、群創、鴻海、聯詠、瑞軒等受益可期。

夏普也積極拓展電視業務,IHS Markit顯示器研究總經理謝勤益說:「鴻海集團垂直整合效益挹注,帶動夏普電視出貨規模由去年的1,000萬台,今年成長至1,300萬至1,400萬台,雖然夏普品牌不能在美國上市,規劃在美國推出富可視(InFocus)、飛鷹兩個品牌,整體將以大陸、亞洲及美國為三大市場。」

另一方面,市研機構WitsView表示,電視面板價格去年第2季開始反轉向下,累計迄今跌幅逾17%,在面板降價效果顯著及需求回溫等因素帶動,今年全球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量將回升,一掃去年因電視面板高漲,導至年減4.1%的陰霾。

WitsView也認為,鴻海旗下富士康集團擁有夏普面板資源與完整代工供應鏈,加入同集團群創面板加整機一條龍生產模式,帶動去年夏普品牌電視出貨量躍為大贏家,今年夏普電視全球排名將由去年的第七大前進一名至第六大。

[Home]


2018/01/15 2.3.3. 2017年三星資本支出達440億美元 首度居全球各上市業者之冠 [ 電子時報 茅堍]

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三星資本支出達440億美元,首度位居全球各上市業者之冠。

金融數據與資訊分析業者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資本支出達440億美元。不但首度位居全球各上市業者之冠,並且較排名第二大陸中國石油天然氣(PetroChina)290億美元還要高出50%以上;相當於排名第六美國電信業者AT&T,與排名第七美國網通影音設備業者Arris的總和。

此外,儘管三星副會長李在鎔因涉及賄賂與偽證等,於20172月遭南韓檢方收押迄今,但預估該公司2017年第4季營業利益將會高達15.1兆韓元(約合141億美元),連續3季創新高。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雖然三星高額資本支出,與投資機構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全球資本投資在連續4年下滑後,已於2017年回升,而科技業者將會是投資主力的整體經濟發展背景有關。但三星高額投資主要推動力量是來自,如智慧型手機與穿戴式裝置等連網裝置的市場需求,以及如隨著人工智慧(AI)發展而帶動的大規模數據伺服器對運算能力和記憶體晶片的大量需求。

三星在全球電子產業中的角色,除了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業者,以及從電視到冰箱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重要製造商外,也是如蘋果(Apple)、戴爾(Dell)、惠普(HP),以及Sony等業者各項電子產品的重要零組件供應商。

因此隨著市場需求的高漲,三星只能繼續進行投資,以維護自家產品,和在整體電子產業供應鏈中的地位,並進而獲取更多的市佔。

由於近2年,NAND FlashDRAM記憶體晶片平均售價揚升了1倍以上,因此三星資本支出將會主要用於記憶體晶片,與智慧型手機用可撓式螢幕產能的擴大上。

先前該公司已表示,會在2021年前於南韓平澤(Pyeongtaek)投資14.4兆韓元興建新的NAND Flash晶圓廠,以及在華城(Hwaseong)投資6兆韓元興建新的半導體生產線。此外也會擴增在大陸西安的NAND Flash生產線。

野村證券(Nomura)分析師表示,做為全球最大記憶體供應商的三星,在記憶體市場中的角色有些類似於中央銀行,既要避免通貨膨脹,也要避免通貨緊縮。亦即,三星在記憶體產能與供應的控制上,既要避免供應過於短缺,也要避免供過於求。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預計,未來3年三星合計資本支出將會達到1,100億美元。

[Home]


2018/01/15 2.3.4. 三星、索尼拚8K 友達大贏家 [ 工商時報 袁顥庭]

即將進入8K電視新時代!2018CES展上各家品牌都推出8K電視,其中三星、索尼更強調結合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把4K、甚至是Full HD訊號轉換為8K內容。兩大品牌力推8K電視,友達成為大贏家,今年三星及索尼在CES展出的858K電視面板,都採用友達858K量子點面板。

今年CES展會上,除了MicroLEDOLED等新興顯示技術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超高畫質8K電視。索尼展示的8K電視除了7,680×4,320的超高解析度之外,還有不可思議10,000nits的亮度,遠勝於現在一般電視1,000nits以下的亮度。

而三星所推出全球首款858K QLED電視Q9S,除了支援8K超高畫質,更主打以AI技術,可以把較低解析度的訊號提升到8K,享受真正8K畫質,希望加速8K電視的市場接受度。原理是基於AIQLED電視內置數據庫,透過AI研究與分析數百萬圖像,當偵測到解像度低的訊號時,就會自動選擇最佳濾鏡,並將訊號源轉為最高畫質。

友達董事長彭?浪指出,電視廠商推廣8K電視和4K電視的思維不同,過去是4K電視硬體先走,等待4K內容等整體生態環境成熟。然而今年大廠都強調結合AI技術,透過AI晶片,以運算的方式,就可以把輸入的Full HD4K訊號提升到8K內容,直接提升消費者的終端體驗。

據了解,今年三星、索尼所推出的8K電視,都是採用友達的858K QD量子點面板。彭?浪表示,友達8K電視的量產已經準備好了,去年Touch Taiwan發表了858K電視,今年將量產出貨,下半年還會量產658K電視,並且準備758K電視,要搶8K電視商機。

?浪相當看好今年超大尺寸電視市場的成長性,他指出,10.5代廠加入之後,65吋面板供給將大幅增加,201765吋電視市場出貨數量約1,300萬台,預期到了2019年,65吋電視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萬台。其他像75吋、85吋電視未來幾年也會加速成長。

2018將成8K電視元年

6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液晶電視成長快速,同時也帶動超高解析度電視面板需求。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指出,接下來會看到愈來愈多的8K顯示產品問世,2018年將是8K電視元年。

20174K UHD面板在6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面板市場滲透率高達98%,不過電視面板廠商已經把目光瞄準下一世代更高解析度的8K面板市場,2018年各家面板廠都會有8K面板導入量產。而2020年東京奧運將會以8K訊號傳送,預期未來幾年8K面板市場成長將加速。

IHS Markit預估,20188K7,680x4,320)面板在60吋以上面板市場滲透率約1%,不過到了2020年將攀升到9%。

IHS Markit分析師Ricky Park表示,60吋以上的超大尺寸電視面板市場,UHD面板已經完全取代Full HD面板,接下來10.5代新廠陸續量產,價格勢必逐步走低。因此面板廠開始推出8K面板,希望以差異化、高階面板設法提高利潤。

從各家面板廠的8K面板開發狀況來看,群創在2017年首度量產8K面板,並完成8K(規格60Hz65吋)電視的設計與生產,計畫2018年開始供貨給夏普以及大陸電視品牌廠商。夏普本身也在2017年底完成8K電視的開發,規劃2018年量產首款708K電視,並在大陸市場銷售。大陸面板廠方面,包括京東方和中電熊貓都已經著手開發8K電視面板,最快可望在2018年下半年看到產品,LGD2018CES展上發表了8K OLED TV

帶動整體8K電視市場成長的關鍵,是三星和索尼兩大電視品牌的推波助瀾。根據兩大品牌的年度產品計畫,都會在2018年推出8K旗艦機種,尺寸則鎖定65吋、75吋、85吋等超大尺寸面板,預估三星和索尼就將吃掉三星、友達和群創的8K電視面板產能。

從規格來看,目前面板廠所推出的8K面板都是採用a-Si面板技術、60Hz。接下來還會推出120Hz8K面板,且導入Oxide TFT面板技術,不僅穿透率提高,而且更加省電。



[Home]


2018/01/15 2.3.5. Apple Watch 出貨熱、小尺寸SE機款拉抬 蘋果光加身 廣達、緯創2017營收甜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受惠蘋果光加持,廣達及緯創2017年營運皆較前一年度增長。

其中,廣達在Apple Watch出貨暢旺帶動下,全年營收重返兆元大關;緯創則在新、舊款iPhone及小尺寸SE機款拉抬下,全年營收創高。

在筆電淡季影響下,廣達201712月營收867.41億元,營收月減與年減幅度分別為8.4%、17.4%,可是廣達全年筆電出貨量落在預期高標區、加上第三代Apple Watch終於受到市場歡迎帶動,廣達2017年營收重新破兆元大關、達1.02兆元。

隨著PC產業出貨高峰期已過,廣達201712月筆電出貨量370萬台,比11月的390萬台小幅下滑,累計第4季筆電出貨1,110萬台,季減3.5%,符合預期。而在2017全年筆電出貨狀況方面,蘋果直到2016年第4季才推出新款筆電,出貨增加的效應一直延續至2017年第1季,也使2017全年筆電出貨量為4,240萬台,比前一年增加5%,落在年出貨量成長率預估值05%的高標區。

緯創去年12月營收續站穩800億元大關、達824.9億元,年增18.18%,也拉抬其第4季營收衝上2,614億元、刷新歷年來單季新高,累計2017年全年度營收則達8,356.33億元,較前一年度大幅增長26.7%、亦同步創高。

在單月各產品出貨部分,除了電視出貨持續走衰、跌至20萬台,筆電及液晶顯示器則較去年11月持平,分別達160萬台及50萬台,至於在伺服器及桌機部分,則有較11月增長、分別達22萬台及140萬台,皆攀上全年出貨高峰。

[Home]


2018/01/15 2.4.1. 蘋果今年全面啟動Macbook供應鏈分散策略 傳鴻海組裝數量激增 然廣達比重仍將逾半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業界傳出蘋果分散Macbook供貨,鴻海組裝比重將拉升。

近期供應鏈傳出蘋果(Apple)2018年開始啟動Macbook供應鏈分散策略,過去蘋果Macbook系列產品主要都交由廣達代工,然從2018年起將明顯轉移至鴻海,且已經在2017年下半先轉移相關零組件至鴻海組裝,預計2018年第2季起放量。不過,相關業者對此訊息均不予置評。

蘋果要分散Macbook組裝訂單的傳聞早已甚囂塵上,過去業界便傳出蘋果有意將原本幾乎全數委由廣達代工組裝的Macbook訂單,大部分轉移至鴻海。廣達一向不評論客戶訂單動向,副董事長梁次震被媒體追問時只回應,對手若賠錢搶單,在商言商沒道理,被解讀為間接否認該傳聞。

然供應鏈傳出Macbook部分零組件從2017年下半起,已開始轉移至鴻海龍華廠,進行小量組裝試產,依照進度,2018年第2季之後將會正常量產,屆時鴻海組裝Macbook數量將會大幅提升,但供應鏈業者預期2018年鴻海在Macbook出貨比重,仍未能超越廣達。

蘋果Macbook的年出貨規模約1,500萬台,委外代工廠僅維持2家,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統計,過去5年廣達與鴻海都是蘋果Macbook的供應商,比重維持在8:2,鴻海在2014年佔Macbook代工比重一度降至12.7%,隔年拉回至2成,2017年廣達代工Macbook比重為79.5%,鴻海比重為20.5%

鴻海積極爭取蘋果Macbook訂單不遺餘力,提出的代工價格相當優惠,業界傳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找來集團副總裁徐牧基,以及鴻準董事長洪誌謙共同負責Macbook訂單,2018年終於開花結果,且後續代工比重可望再度提升。

廣達與蘋果合作多年,蘋果多項新品都與廣達合作開發,業者認為2018年鴻海在Macbook組裝訂單增加,除了鴻海積極搶單外,加上蘋果自2016年底推出新款Macbook Pro之後,2018年未有大改版機種,遂將已量產機種轉移至鴻海生產,藉以降低成本並分散風險。

供應鏈業者指出,蘋果自從執行長Tim Cook當家以來,分散供應鏈策略明確,從組裝到零組件供應都策略一致,廣達與蘋果合作多年,對於客戶策略了然於心,除持續維繫客戶關係,也開始分散風險,NB代工接單態度更趨積極,多家ODM廠商都反映,近年來品牌客戶發出詢價單(RFQ)之後,都明顯感受到廣達搶單的企圖心。

在全球前六大NB品牌廠中,聯想自家的聯寶代工比重高達5成以上,剩餘訂單由仁寶及緯創分食,戴爾(Dell)訂單長期由仁寶及緯創掌握,其餘四家品牌廠惠普、蘋果、宏碁與華碩的NB訂單,廣達出貨佔比都是最高,而全球出貨最多的惠普訂單,廣達2018年出貨佔比高達39%,宏碁2018NB訂單也有5成由廣達組裝。

廣達2017年營收再度突破兆元規模,達1.02兆元,成長14.25%,全年NB出貨達3,870萬台,成長5%,與整體NB市場年增率4.95%相當,廣達對於Macbook訂單傳聞不予置評,僅表示2018NB出貨展望將與整體市場相當。

另外,廣達也積極發展多元產品線,藉以分散風險,其中又以伺服器出貨成長最強勁,受惠於全球資料中心需求持續升溫,廣達伺服器出貨快速增加,預期2018年出貨量增幅將達兩位數,廣達亦積極布局AR眼鏡,將陸續展現成果。

 

[Home]


2018/01/15 2.5.1. IndustryWeeK2018年製造業四大趨勢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透過智慧工廠的連接得到更多庫存與供應鏈的資訊,追蹤庫存產品的地點與狀態,消彌庫存太多或太少的情況。

科技在21世紀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工程中心創新科技與數位城市執行總監Michael Steep表示,科技與科技間正在聚合,並創造極具潛力的成長,並將當前時代稱為科技的文藝復興。IndustryWeeK找出2018年影響製造業的四大趨勢:

一、B2B製造商擁抱IoT

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研究指出,2018年將有更多公司透過三大IoT策略改善製造:預測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的產線警告、預防停機等省下更多時間與資金成本;自我優化生產(Self-optimizing production)讓供應鏈與工廠網路即時連接,進行自動化調整,降低成本浪費;自動化庫存管理(Automated inventory management)透過智慧工廠的連接得到更多庫存與供應鏈的資訊,追蹤庫存產品的地點與狀態,消彌庫存太多或太少的情況。

二、協作機器人崛起

2018將會有更多更具智慧、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協作機器人(Cobot)出現,取代傳統較龐大、造成潛在危險的傳統工業機器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指出,2015年工業機器人的出貨仍佔99%,但預期cobot的出貨將在未來數年劇增,大陸與美國將成利用協作機器人的領頭羊。

三、區塊鏈進入製造業

區塊鏈可讓資訊同步儲存、紀錄並分配,因此在供應鏈中可用於追蹤產品出貨、交易認證等情形,並紀錄時間。專家預測區塊鏈將在製造業發揮巨大的作用,成為製造供應鏈端的理想策略。Automation World的專家Stephanie Neil表示,像是鴻海精密等製造公司正在測試區塊鏈,以創建與夥伴及客戶間的信賴關係。區塊鏈能降低的風險將驅使更多製造商採納。

四、網路安全風險增加

網路安全是2017年最具挑戰性的議題,網路專家Shachar Daniel警告,由於製造商採用更多網路系統,將使他們的營運變得更加脆弱。某間IT安全公司表示,一天發現的惡意程式達25萬多個。專家認為2018年由於更多網路連接設備的增加,將加劇這種情形。不過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技術也同樣在進步,將可透過預測等提供解決方案,降低潛在網路攻擊危害。

Internet of Business:智慧工廠的四大趨勢

3D列印正逐漸被用於製造最終產品,而非產品原型。

2018年預計將能看到更多物聯網(IoT)科技在智慧工廠的運用案例。Internet of Business報導,2018年的智慧工廠趨勢將有四大走向:

一、協作機器人

麥肯錫(McKinsey)指出,飛利浦(Philips)在荷蘭製造電動刮鬍刀的工廠,機器人與人類員工的比例是141,機器人已對製造業產生新的價值,而產生這種價值的關鍵是協作機器人(Cobot),具價廉、高移動性與靈活性特徵,並能安全地與人類同事一同工作。

二、OT/IT結合

將操作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IT獨立產生的資料整合的趨勢正在上揚,以提供製造業加強營運績效的洞見。這種趨勢能助工廠跟緊製造時程,降低停機時間,並快速回應問題。2017年已見惠普(HP)ABB合作打造智慧工廠,2018年將有更多整合OTIT的工廠出現。

三、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I)是智慧工廠妥善運作的關鍵,AI能助製造商預測需求模式,並更精準地配置生產資源,並依據硬資料(hard data)與冷資料(cold data)等回應問題,取代人類臆測。甲骨文(Oracle)2017年發表雲端智慧工廠App,在App內嵌入AI系統,可在日常任務中暗地運作,支援複雜的決策科學。

四、3D列印

3D列印機變得更便宜、更快速也更精準,所能使用的材料也更廣泛,正逐漸被用於製造最終產品,而非產品原型,因此將能規模化生產個人化製品,如合腳的球鞋、最終買家自己設計的客製化保險桿與擾流板的汽車等。

[Home]


2018/01/15 2.6.1. 太陽能三合一國發基金確定進駐 期用贏的策略浴火重生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聯合再生從公布成立以來,市場雜音不少,因此接連數次聲明已備好贏的模式要闖關。

新日光、昱晶、昇陽光組成的聯合再生能源,上周舉行記者會確定國發基金、燿華玻璃將駐資。總金額估與原傳出的新台幣45億元相差當。聯合再生能源從組成以來雜音沒少過,其期以贏的策略浴火重生,首要滅火的是市場質疑45億資金在半年或三季燒光,希望在2010年開始獲利。

聯合再生能源正式公布國發基金及國營燿華玻璃通過將投入資金,僅任一持股不會超過三合一後最大股東台達電的6.5%持股,可望在第3季正式整合完成。

太陽能業者指出,其實國發基金單一資金不超過民間最大股東的模式,在投入太陽能多晶矽料源廠寶德已行之有年,國發基金及燿華各占寶德11.36%持股,而民間大股中鼎、華新均為18%,市場劇變,寶德至今仍未量產。

「政府的錢」仍是聯合再生的最大股東,雖然總投入額未公布,據了解,預估與最初談的新台幣45億元相去不遠,當然後續股價走勢仍相當具關鍵性,而政府的駐資可能還有第二次。

聯合再生能源從2017年第4季公布合組以來,市場雜音不斷,尤其質疑3家廠2016年、2017年的鉅額虧損,如果政府資金以45億元進駐,恐怕半年或三季就燒光了。

聯合再生再度對市場雜音滅火,董事長洪傳獻強調,若像外界認定的是電池大聯盟,那當然必輸無疑,整合是要有效踏入模組及系統端,擺脫過往因沒自己出海口,高比例接大陸垂直整合廠的代工單,以致於常在虧損中掙扎。還有20162017年的虧損有些是高價料源合約或設備一次性打銷,營運虧損情況不如外界想像嚴重,尤其2017年第3季昱晶改轉盈,第4季三合一表現將優於第3季。

受惠於大陸料源雙反的影響,使得台灣料源成本低於大陸廠約20%,所以,2017年台系廠高比例改賣或委外晶錠(Brick)至大陸代工切晶,沒有長約料負擔的昱晶旗下昱成也是透過此模式2017年下半開始單月轉盈。所以,聯合再生成立後昱成產能由現在500百萬瓦(MWp)擴增至1,000MWp,即使總產能遠不及合併後的5,000MWp電池,仍將一半自用,一半代工,而切晶改成鑽石切割(DW)及黑矽仍未有具體的時間,仍需視屆時的市況及獲利而定。

實際上台系其它矽晶圓廠包括綠能、達能、國碩及中美晶在DW化或黑矽上恐怕也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因為靠這個優勢,目前外賣Brick正夯,只是台系電池廠變成單、多晶都得高比例依賴大陸廠。而2018年正值大陸單、多晶陣營正面對決之際。

電池部份聯合再生也沒有具體的單、多晶比例生產規劃,但取得資金後將拉升高效PERC產能。對於很多老舊設備已經零折舊,只要極低的成本,有把握可以將其升級精進得比新設備表現優異。太陽能業者表示,市場對此高度關注,主要即是相關設備端在2016年有不小的突破,同時間產出有2倍以上拉升,創造極佳性價比,大陸擁有這類產能者,以電池代工為主的通威、愛旭及垂直整合廠保利協鑫、隆基等為代表。

模組部份,聯合再生當下擁有的模組產能同樣也被質疑部份有「過時」的疑慮,主要即是大陸廠近年來高度自動化,甚至宣稱產線在無人下「關燈」生產,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另外,則是名列全球前五大的阿特斯在台建模組廠,就資源整合、產能利用率維持等,成本可能是全台最具競爭力,聯合再生則是以電池技術優勢、與在地系統廠關係密切,還有在地品牌影響力更大,來創造本身的優勢。

系統端布局,初期以台灣內需打基礎,未來將擴展到全球市場,期望未來一年有1,000MWp系統運作案。尤其新日光取得台電彰濱100MWp雙玻模組標案、昱晶取得中鋼80MWp標案,昇陽光在系統端亦有深耕。

太陽能業者表示,高度期待聯合再生在國際市場打出一番成績。就台系廠來說,目前面臨最大問題是各國市況波動大,諸多台系廠在國際上有不少案子停擺、卡關,更多隨著台灣內需啟動而將資源加碼放在台灣求存,但長期來看,有效經營國際市場仍是最關鍵的生存舞台,畢竟台灣內需有限。

[Home]


2018/01/15 2.6.2. 迎接自駕車競賽到來 Tesla利用大數據和AI贏在起跑點 [ 電子時報 蕭菁菁、蘇純儀]

Tesla利用車輛收集龐大的資訊,以便為自駕車上路鋪路。

Tesla以電動車開路先鋒著稱,比較鮮為人知的是Tesla的車輛正為該公司收集龐大的資訊,輔以人工智慧(AI)技術,準備為未來的自駕車打造各種先進的功能。

日前Tesla執行長Elon Musk宣布要自行設計AI運算晶片, 由於各家車商和科技業者爭相開發自動駕駛汽車,TeslaAI有興趣並不令人驚訝。但令人訝異的是,MuskAI的看法經常直言不諱,還警告AI會帶來社會革命,造成廣泛的失業,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有趣的是,Musk也是研究機構OpenAI的共同創辦人,據悉OpenAI的宗旨是確保AI能以安全、可管理的方式開發和部署,盡量減少機器人對人類的威脅。

Tesla並未發布新AI計畫細節,Forbes報導指出,新計畫推測是要為TeslaAuotpilot軟體處理「 思考」演算法。Autopilot目前擁有Level 2自動駕駛功能,Musk計畫2019年前提升到完全自駕(Level 5)

Tesla因為急著成為第一個上路的自駕車品牌,曾經發生車輛自己駕駛時發生致命事故,因而飽受外界批評。儘管如此,Tesla這個招致非議的策略,有朝一日可能會比別人先開花結果。

直到2014年一個免費升級推出時,Tesla才對外公開旗下每一輛車都具有自動駕駛的潛力,這意味著比起多數競爭對手,Tesla在道路上收集資料的感測器數量更多。隨著大眾車款Model 3開始上路,估計2018Tesla開上道路的車輛將達65萬輛,屆時會有更多感測器在路上蒐集資訊。

事實上,不管是否配備AutopilotTesla的車輛會將收集的資訊直接傳送到雲端。Tesla從車輛和駕駛,以及內部和外部的感測器擷取各種資訊,包括駕駛手放置在儀器上的位置,以及如何操作儀器等,再利用這些資訊提升系統,Tesla擁有的資訊價值將不斐。

據麥肯錫(McKinsey)分析師估計,2030年前,車輛收集的資料市場每年價值將達7,500億美元。這些資料也被Tesla用於製作精密地圖,雲端的機器學習則負責教育整個車隊,在個別車輛方面,則是由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決定當下的行動。

除了車隊和個別車輛之外,還有另一個層級的決策過程,也就是鄰近的所有Tesla車輛之間形成各種網路,藉此分享地區資訊。不久的將來當自駕車開始上路,這些網路很可能串連Tesla和其他製造商車輛,以及交通監視器、道路感測器或行動電話等設施。

雖然Tesla並未披露新AI技術的細節,不過眾所皆知其當前的AI機器學習主要是採用無監督學習模型(unsupervised learning),且與NVIDIA合作。據NVIDIA形容,不同於一般自駕車運轉方式,NVIDIA並未為任何明確的目標偵測、製圖、路徑規劃或控制零件編寫程式,而是讓汽車自己透過觀察人類駕駛學習。

Tesla顯然把收集和分析資料當成每一件事情的核心,不只設計和製造車輛,Tesla還透過AI處理客戶資訊,這樣的策略是否會讓Tesla在即將到來的自駕車競賽中勝出尚有待觀察,但毋庸置疑的是,Tesla已經贏在起跑點。

Tesla Semi持續獲得大企業訂單 惟量產能力待考驗

儘管Tesla Semi預計要到2019年才能量產,不過陸續有大型企業加入預購行列。

Tesla在發表半掛式電動卡車Semi後,旋即在市場上掀起一陣旋風,儘管Semi最快要到2019年才能量產,來自全球知名大型企業的預購訂單卻持續增加,於此同時,Tesla的量產能力也再度成為議論焦點。

The Motley Fool報導,Tesla Semi的發表會中揭露了一些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性能,最重要的是該款車每100萬哩可節省下的燃料花費達20萬美元,因此吸引了不少重量級企業加入預購行列。

在首批預購名單當中,最大筆訂單是來自快遞龍頭UPS125輛,UPS表示,購入Tesla Semi有助於達成該公司要在2025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2%的目標,UPS已將其在全球逾8,500輛貨車的運行資訊提供給Tesla,助Tesla開發適合自家的解決方案。

預購量第二高的單則是來自百事公司(Pepsico)100輛,該公司計劃利用Tesla Semi電動卡車在工廠及經銷中心、乃至於零售商之間運送飲料及零食,希望藉此能降低燃料費,並達成2030年將其供應鏈碳排放量減少20%的目標。

食品分銷公司Sysco也預訂了50Tesla Semi,該公司相信,這些電動卡車能提供更好的駕駛體驗、大幅降低貨運成本並為減碳帶來正面助益。知名酒商Anheuser-Busch則預訂了40輛,希望能提供更安全、有效率、創新且環保的運輸解決方案。另外,車隊營運商J.B. Hunt Transport Services同樣也預訂了40Tesla Semi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預購的數量與其原先車隊規模大小並無直接關聯,目前對Tesla Semi躍躍欲試的業者,大多是藉此加入新的團隊陣容,而不是要大規模改變既有的運營,未來車輛上路後若表現合乎預期,業者也有可能再加訂更多的車。

儘管有了這些來自大廠的訂單,Tesla Semi仍將面臨一場硬仗,主要挑戰是來自於較高的售價、設計的問題及其他對手的競爭,不過售價高的部分或許能藉由省下的燃料費及政府提供的補助金來彌補,像加拿大安大略省就為了鼓勵商用車電動化而祭出了補助金,以購買Tesla Semi來看,最高可獲得7.5萬加幣(5.9萬美元)的補助。

不過眼下Tesla還遭逢著Model 3生產瓶頸,故自Tesla Semi發表以來,市場上對其量產能力提出質疑的聲音也沒斷過,對此評論認為,全球大型企業陸續加入Tesla Semi預購行列,正顯示著這些業者對Tesla深具信心。

[Home]


2018/01/15 2.6.3. 扭轉大陸太陽能業者傾銷局面 印度擬提供本土業者利多優惠 [ 電子時報 林姿君、王傳強、李佳榕]

印度太陽能產業過度仰賴大陸進口,衝擊該國產業發展。

近年印度積極發展太陽能,更設立目標在2022年前太陽能發電量成長5倍以上,達到100 GW(1,000億瓦)規模。然而,該國的太陽能產業過於倚賴大陸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陷入發展困局。為此,印度當局正研擬提供業者利多優惠以提振產業成長。

根據OilPrice網站報導,印度有高達85%的太陽能電池設備仰賴大陸進口,而太陽能模組又佔了生產成本的半數以上。印度政府開始研議課徵反傾銷稅,避免大陸廉價進口產品不斷擠壓國內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製造商的生存空間。

印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門(Minist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201712月底提出的概念文件(Concept Note),研擬提供國內業者約17億美元的直接財務支持,並提供太陽能製造業者產業升級的資金。

此外,該國電池與模組製造技術已有過時之虞。該概念文件指出,印度的太陽能發電量可產生3.1 GW電池產能以及8.8 GW模組產能,但技術過時之故,產能未能受到充分利用。真正使用到的電池產能僅1.5 GW而模組產能僅3 GW

為此,印度政府計劃提供新設立的太陽能發電場30%的補助金,同時擴大既有發電場的規模。不僅如此,更提出設立發電場所需的重型設備應免關稅。

據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門希望在未來5年達到10 GW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並提供製造商3%的利息補貼,以及透過國有銀行提供業者貸款以擴大產能。

印度太陽能製造商協會(Indian Sola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指出,來自大陸的低廉太陽能電池與模組也使太陽能電價降至歷史新低,該協會因而向政府請願對大陸進口貨物徵收反傾銷稅。

印度太陽能產業也確實出現投資腳步放緩跡象。201711月新太陽能建設項目招標300 MW(百萬瓦),較同年10月減少25%;同時僅拍賣出5 MW的新項目,較同年10月下降98%2017年第2季,共招標3,408 MW的太陽能項目以及拍賣2,505 MW的太陽能項目,然而至第3季,太陽能項目招標量縮減至1,456 MW,拍賣量則減至1,232 MW

印度當地太陽能市場高達80%被進口佔據,為了免於當地產業不斷受進口產品擠壓,實施反傾銷稅似乎合理可行。然而,部分太陽能項目開發商質疑,用於製造太陽能電池的矽晶圓主要也仰賴大陸進口,因此印度國內產業仍無法擺脫仰賴進口的困局。

印度太陽能板的價格由於全球產能過剩,以及大陸傾銷之故,在過去3年內從0.50美元/kWh暴跌至如今的0.32美元/kWh。太陽能電價在過去6年內下跌80%

針對海外太陽能面板 印度擬課徵7.5%進口關稅

大陸太陽能面板最大出口目的地的印度,正考慮對該國的面板進口課徵7.5%的關稅。

根據印度官方內消息人士透露,印度為大陸太陽能面板最大出口目的地,目前正考慮對大陸的面板進口課徵7.5%的關稅。迄今為止,這類型的進口品尚未制定任何關稅。印度政府料針對來自海外(主要針對大陸)的面板產品,並課徵額外的關稅。這位透露消息的印度官員,希望等至當局確認最終決策後,媒體再行對外公布他的姓名與職稱。

彭博(Bloomberg)報導指出,印度財政部正考慮這項最初來自再生能源部的提議。該部門計劃對獲得未來政府標案的海外太陽能面板,制定進口關稅。至於已獲得印度政府標案的太陽能面板,將維持過往的關稅,也就是不課徵任何稅率。

再生能源部所提議的政策,恐重創印度總理Modi有關在2022年以前,設置100 GW(1,000億瓦)容量太陽能發電裝置的雄心。更雪上加霜的是,印度政府過度依賴廉價的大陸太陽能面板,以至於這項計畫更容易胎死腹中。根據研究機構 BNEF數據顯示,20171~9月,印度自大陸進口約80億美元產值的太陽能面板,約佔大陸總太陽能運貨量的3分之1

印度當局正透過一系列的財務獎勵,刺激國內製造業的成長,並鞏固該國的能源安全。當局希望測試來自大陸的太陽能設備業者,是否正抑制印度國內產業的茁壯。印度當局懷疑大陸業者透過諸如傾銷庫存,與削價競爭等不公平貿易手段,傷害印度國內產業的成長。

對此,印度財政部發言人D.S. Malik與再生能源部發言人Rajesh Malhotra,雙雙不願對外發表言論。自從2017年底以來,高單價的全球太陽能模組,已促升印度國營太陽能企業Solar Energy Corp對國際面板標案的開價。此外,進口稅的調升,也很可能繼續讓太陽能面板的購買成本失控。

BNEF印度國家經理Shantanu Jaiswal表示,能源生產者毋需立刻感到憂慮。然而他們仍需對財政部針對已標售計畫中,有關免稅項目的最終決策感到緊張。2017年,部分太陽能發電計畫面臨延誤與價格攀升等問題,主因當時印度當局因調升關稅的因素,阻擋了超過900個貨櫃的太陽能面板運貨量。

印度太陽能業者發起提案 對大陸、馬來西亞課70%防衛稅

為防止大陸的低價太陽能板大幅流入印度市場,印度官方和民間業者日前提議,將對大陸以及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電池與模組課徵高達70%的防衛稅(safeguard duty),以保護印度國內太陽能產業。

根據彭博(Bloomberg)報導,印度日前提議對大陸與馬來西亞進口的太陽能產品課徵70%的防衛稅。該項提議由印度國內5家相關業者、印度保障貿易總局,以及印度消費稅與海關中央委員會(CBEC)1月發起,並提議該課稅規定將實施至少200天。發起該項提議的5家印度太陽能業者包括Mundra Solar PVIndosolarJupiter Solar PowerWebsol Energy Systems以及Helios Photo Voltaic

印度目前每年太陽能電池產能約為3GW(30億瓦),離其標準目標的20GW仍有極大的差距,剩下的則必須由國外進口,該國因此成為大陸最大的太陽能設備出口國。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統計,大陸20171~9月輸出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太陽能設備,而印度則進口其中高達3分之1(33%)的太陽能設備。

根據印度財政部統計,2012年大陸出口至印度的太陽能設備佔比,僅佔其出口全球太陽能設備量的1.52%,該數字卻在2016年攀升至高達22%。印度財政部長表示,該舉目的在於保護印度國內太陽能設備業者,以及防範印度國內勞工失業的可能性。

BNEF新德里分析師指出,該提議如成真,印度結束太陽能產品低稅率的法規將使大陸未來太陽能產品出口受到極大影響。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