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台灣

   1.1.1. 新內閣第一箭 一例一休擬微調  [經濟日報]

  1.2中國大陸

   1.2.1. 北韓搗彈 陸促制裁談判並進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席勒:比特幣與市場泡沫相似  [工商時報]

  2.2台灣

   2.2.1. 市場看升台幣 2字頭在即  [經濟日報]

  2.3中國大陸

   2.3.1. 人民幣九連漲 衝破6.5  [經濟日報]
   2.3.2. 多頭持倉增 民幣升破6.5  [工商時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8月強於預期 手持裝置小兵立大功  [蘋果日報]

 2展會

  2.1. 智慧城大展 WCIT暖身  [經濟日報]
  2.2. 鴻家軍秀智慧科技  [經濟日報]
  2.3. 複製PC優勢 台灣可望登全球機器人龍頭 新漢攜美商開發首台7軸機器人 樺漢拼博奕商機  [蘋果日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AI發展快速 出包誰負責?  [經濟日報]
   3.1.2. 阿里京東大戰 打到實體通路  [經濟日報]
   3.1.3. 樺漢8月營收增13% 直逼研華  [經濟日報]
   3.1.4. 新漢七軸機器人 年底搶市  [經濟日報]
   3.1.5. 高通結合本土創新能量 與5家台廠合作切入物聯網商機  [電子時報]
   3.1.6. NVIDIA驅動超級電腦能效大增 英特爾、安謀虎伺商機  [電子時報]
   3.1.7. VMware和亞馬遜合作 是雙贏或是自掘墳墓有待觀察  [電子時報]
   3.1.8. 強攻雲端平台商機 達梭、華為攜手  [電子時報]
   3.1.9. 三星投入自動駕駛技術意不在車 構築開放式平台才是本意  [電子時報]
   3.1.10. 瑞士新創公司Modum開發出感測器 以區塊鏈及IoT技術紀錄藥物供應  [電子時報]
   3.1.11. 物聯網應用愈趨複雜 感測器智慧化大勢所趨  [電子時報]
   3.1.12. 再闖中國市場 臉書在上海設硬體部門  [工商時報]
   3.1.13. 工業電腦 8月營收跳起來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Fitbit智慧型手表將搭載Mastercard非接觸式支付  [電子時報]

   3.2.2Smartphone

    3.2.2.1. 大立光股價 德意志喊7,350  [經濟日報]
    3.2.2.2. 華為市占贏蘋果 帶旺供應鏈  [經濟日報]
    3.2.2.3. 聯發科營收 重返200  [經濟日報]
    3.2.2.4. 蘋果、三星價格策略轉變 衝擊手機競局  恐擴大其他手機品牌洗牌效應  [電子時報]
    3.2.2.5. 手機DRAM需求擴大 大盤價漲勢不止  [電子時報]
    3.2.2.6. Sony Mobile強攻高階Android手機 3D掃描為主打特色  [電子時報]
    3.2.2.7. 驚!華為手機市佔超越蘋果 登全球第2 三星仍為最大手機廠  [蘋果日報]
    3.2.2.8. OLEDi8貴森森 三星害的?  [工商時報]

  3.3IT Industry

   3.3.1. 鴻海搶東芝晶片 力拚敗部復活  [經濟日報]
   3.3.2. 台達電8月業績攻頂  [經濟日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記憶體旺 旺宏華邦營收飆高  [經濟日報]
   3.4.2. 2020NAND Flash規模上看650億美元 SSD需求將先蹲後跳  [電子時報]
   3.4.3. 3D列印PCB將改變電子產業及供應鏈現狀  [電子時報]
   3.4.4. 被動元件 MLCC大缺貨 今年漲價第三波  [工商時報]

  3.5Solar(Green Energy)

   3.5.1. 六公股行庫 第一金創投帶頭 組隊攻綠能  [經濟日報]
   3.5.2. 大陸分布式補貼下砍時間及降幅眾說紛紜 供應鏈憂市溫反差過大  [電子時報]
   3.5.3. Gogoro銷量踩油門 電池站建置加速  [工商時報]

[Home]


2017/09/08 1.1.1. 新內閣第一箭 一例一休擬微調 [ 經濟日報 鄭維真、邱金蘭、江睿智、潘羿菁]

新內閣「第一支箭」將微調一例一休,賴清德今(8)日接任行政院長,他昨天表示,一例一休是國家重大政策,待與內閣成員討論後,再向國人報告。

即將接任行政院副院長的施俊吉昨天表示,勞動部對此一例一休做出許多函釋,他上任後要先進行了解,也將利用擔任證交所董事長期間聽取到許多上市公司的意見,作為輔助。一例一休最主要是要保障勞工權益,但也不能忘了,彈性是台灣企業一大優點,需要通盤考量。

外界預期,賴清德組閣後,除了啟動勞基法修法,也很可能重新函釋「七休一」規定,讓各行業可連續上班12天,以利企業排班。但勞動部昨表示,至今未接獲行政院有關一例一休相關調整指示,勞動部是否要提一例一休修法版本,須待行政院指示才有後續作業。

即將卸任證交所董事長之職的施俊吉,昨天在證交所歡送會上澄清表示,有關「微調一例一休」,他沒講得那麼斬釘截鐵,並說「我只是引述總統的說法,要照顧勞工的權益、要賦予企業彈性」,所有其他超過這兩句話的解釋,都是外界的解釋,不是他的原意。

施俊吉日前接受中央社採訪提到,「兩周變形工時規定,會不會太嚴?能不能彈性化?賦予勞工主管機關彈性解釋空間」,一例一休「原則希望保障勞工權益、給予企業充分彈性,需要微調,就來執行微調的工作」;昨天也有媒體報導專訪施俊吉,他表示,一例一休部分規定要重新解釋或行政上放寬處理。

施俊吉昨天下午則強調,許多人不了解一例一休的內容,勞動部過去對一例一休做過解釋,在他進入內閣之後,會仔細與勞動部進一步溝通。

施俊吉說,過去這段期間,他聽過許多上市公司的意見,賴清德院長在台南同樣聽到企業的心聲,但新內閣也想聽勞團的意見,並保障勞工權益。他強調,在總統吩咐的七件事情裡面,其中一件就是要保障勞工的權益,但他也說,大家不要忘記,企業彈性是台灣競爭力優勢,這些優點須保留。施俊吉特別提到,企業的心聲就是大家目前看到的問題。

一例一休 工商界喊全面修正

賴內閣對紛擾多時的一例一休態度鬆動,擬朝向修法方向,工商界極力呼籲修法應從加班費、加班時數、特假方式到彈性工時等各方面,全部都要修正。

工總提出五點建議,一、每月加班上限從46小時拉到60小時,以半年總量管制300小時為限;二、加班費用計算方式分為中小企業為1+1倍及上市櫃公司1+1.5倍;三、加班時數應該核實計算,不能用未滿四小時,以四小時計算;四、特休假應由勞資雙方協商,建議當年度休完,若來不及者可以遞延休假;五、七休一規定,應該要放寬行業別。

工商協進會提出四點建議,其中,每月加班上限、加班時數核實計算等二項,與工總訴求相同;另外,加班費用為1+1倍;彈性工時基期,除現行的四周、八周外,再新增12周,以因應淡旺季接單。

商總則有五大建議,其中,每月加班上限與總量管制的訴求,與工總、工商協進會相同,另外,加班費用1+1倍;彈性工時應該由各個行業自行評估向政府申請,不要用限定行業別來管制。

此外,休假日須經由勞資協商,以及加班時數核實計算。不過,商總認為,最重要在於應該要制定服務業專章,才能符合各個服務業特性。

[Home]


2017/09/08 1.2.1. 北韓搗彈 陸促制裁談判並進 [ 經濟日報 林庭瑤]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7日表示,朝鮮半島形勢出現的新變化,中方贊同聯合國安理會做出進一步反應,採取必要的舉措。外界解讀支持對北韓斷油。

美國在準備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的涉北韓決議草案中提出,要對北韓實行石油禁運,還計畫禁止北韓出口紡織品,禁止北韓公民在境外工作等。

王毅在北京會見尼泊爾副總理兼外長馬哈拉時指出,北韓再次進行核試,嚴重違反安理會決議,衝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希望北韓方面認清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不要再一意孤行,不要再挑戰國際社會的共識和底線。」

王毅表示,「鑑於半島形勢出現的新變化,中方贊同聯合國安理會做出進一步反應,採取必要的舉措。中方將本著客觀、公正和負責任的態度同各方進行密切溝通。」

王毅表示,制裁施壓只是解決半島問題的「半把鑰匙」,而另外「半把鑰匙」則是對話談判。只有把兩者合二為一,才能真正打開半島核問題之鎖。他說,國際社會對北韓採取的任何新的舉動,都應當在立足於遏阻北韓核導開發的同時,有助於推動儘快重啟對話談判。

對於中國大陸是否考慮對北韓禁運石油的問題,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7日表示,中方一貫全面、嚴格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涉朝決議,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將繼續本著有助於實現半島無核化、有助於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的原則處理有關經貿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大陸主張對北韓強硬的鷹派正在湧現,鴿派聲音正被削弱。

雖然北京官方聲明傾向保持緩和,但大陸大學和智庫的專家們愈來愈多談論以強硬手段對付北韓的必要性。北韓3日試爆氫彈之後,中共解放軍5日在渤海灣進行防空演習,發射飛彈反擊海上低空突襲目標。由於演習地點鄰近朝鮮半島,有分析認為,這是中國大陸對北韓釋放強烈警告訊息。

中共鷹派媒體「環球時報」在今年4月一篇社評中提出要限制對北韓的石油供應,但不支持實施全面禁運。

習川熱線 中方堅持和平解決

北韓試爆氫彈震撼全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6日晚間通電話,討論朝鮮半島局勢。

據央視新聞報導,習近平向川普說,要堅持「和平解決的大方向」,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歸根結底要靠對話談判、綜合施策」,積極探尋長久解決之道。

央視新聞報導,習近平「應約」與川普通電話,而川、習二人「重點就當前朝鮮半島局勢交換了看法」。根據報導,習近平提到,中方堅定不移致力於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報導提到,中方始終堅持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

報導指出,川普向習近平說,美方對當前朝鮮半島形勢的發展「深感關切」,重視「中方在解決朝核(北韓擁核)問題上的重要作用」,願加強與中方溝通,儘早找到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辦法。

除朝鮮半島問題之外,報導提到,習近平表示,中方重視川普今年內對中國大陸的國是訪問,希望雙方團隊共同努力確保訪問取得成功。川普則表示,他與習近平保持密切溝通,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協調十分重要,並期待對中國大陸國是訪問及再次會晤習近平。

[Home]


2017/09/08 2.1.1. 席勒:比特幣與市場泡沫相似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暨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周三接受CNBCFast Money」節目專訪時指出,市場對比特幣的熱情似乎已經超過它的實際應用價值。

今年來虛擬貨幣比特幣價格不斷高漲,席勒在節目中表示,他認為比特幣與以往的市場泡沫相似。

席勒指出,市場泡沫通常隨著「故事」散布開來,而非統計數字。「我認為現階段協助比特幣上漲的推手是故事,與其他市場泡沫的例子相似。故事的本質吸引所有投資興趣,而且不一定能維持長久。」

席勒說,比特幣引人入勝的故事起源於它的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他創立比特幣後便消聲匿跡,他的真實身份引發熱烈討論。

「然後我們有一種新形式的貨幣,聽起來極度具革命性,而且包含非常聰明的加密使用。這個故事啟發年輕人和積極人士,這正是推動市場的原因,而非來自基本面。」

儘管如此,席勒並不認為「泡沫」一詞能夠完美描述比特幣。泡沫破滅時它會消失,但是金融市場泡沫化並非如此。

席勒表示:「我的意思不是我們明天將會看到比特幣泡沫破滅,然後比特幣從此消失無蹤。2013年我們的確看到比特幣泡沫破滅,它有可能再次發生,之後可能又會復原。」

席勒補充表示,他無意貶低點對點虛擬貨幣系統背後的創新和技術,但他對比特幣的使用存在些許遲疑。

席勒指出:「就我來看,市場對比特幣的熱情與它眼前的應用有點不成比例。」

[Home]


2017/09/08 2.2.1. 市場看升台幣 2字頭在即 [ 經濟日報 吳苡辰]

在人民幣與韓元領漲下,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昨(7)日開高走高,終場升值4.3分,收30.062元,是三個半月新高。且在國際美元續顯疲弱下,12個月期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市場(NDF)新台幣折價幅度高達6角,是逾四年來最高,反映市場看升新台幣。

匯銀主管指出,若國際美元持續下探,新台幣有機會升破30元整數關卡,重現2字頭,他預期短期新台幣交易區間落在3030.1元。

匯銀交易員表示,市場猜測北韓為紀念建國,在本周末發射飛彈,導致國際美元下跌;而人民幣受惠於19大行情,近來強勁升值,昨日在岸即期匯價升破6.5元兌1美元,也帶動韓元等主要亞幣連抉走揚,此外,加上出口商進場拋匯,成為推升新台幣升值的三大因素。

新台幣昨日升至逾三個半月高點,盤中更一度達到30.01元,距離升破30元整數大關僅一步之遙,總成交量則擴大到11.485億美元,略高於10億美元日均量;韓元與人民幣升幅各達到0.53%0.42%,新台幣為0.14%。美國聯準會(Fed)官員日前表示,對年底是否升息將更加謹慎,由於升息態度轉趨鴿派,讓市場對聯準會12月升息的預期大幅降低。

[Home]


2017/09/08 2.3.1. 人民幣九連漲 衝破6.5 [ 經濟日報 林則宏]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7)日出現「九連漲」,創六年多來最長紀錄;在岸即期市場收盤更一舉突破6.50元重要關卡,來到逾16個月來新高。大陸債券較高的收益率加上人民幣轉貶為升,也吸引外資近期持續加碼人民幣債券。

由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的7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上漲42個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報6.5269,創2011年初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大陸央行連續九個交易日調高人民幣中間價,所傳達的訊息受到市場關注。

在岸即期市場昨日午後在美元走弱下,人民幣兌美元突然放量大漲,一舉升破6.50元,晚間9時更拉高到6.4880的當日最高價。

在岸即期匯價昨天下午收盤價6.4972,為201653日以來官方收盤新高,較上一交易日大漲274點。

新浪財經引述業內人士指出,雖然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已逼近6%,但相較於美元指數近10%的跌幅,人民幣補漲需求可能仍未釋放完畢。

大陸中信證券表示,目前國際政治形勢持續緊張,北韓問題愈發嚴重,黃金價格飆升,而美元指數不斷下挫。由於目前上述問題還看不到解決的跡象,另一方面,尚不穩健的美國經濟復甦,也降低了聯準會今年內升息的概率,因此預估人民幣可能持續升值。

上海證券報指出,近兩個月,人民幣匯率漲勢如虹,也使得境外機構增持人民幣債券熱情高漲,持倉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據統計,截至8月底,境外機構持有人民幣債券規模達8,393億元,較前一個月比增加153億元,為連續第六個月增持。

穆迪大中華區副董事總經理鐘汶權表示,中國債券收益率本身就比境外高,加上人民幣升值,利潤空間不小,這對海外資金形成吸引力。2017年中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基本維持在3%以上,美國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基本約為1%3%

大陸外匯存底連七增

大陸資金外流危機宣告解除,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至8月底,大陸外匯存底增至3915.3億美元,較前一個月增加108.1億美元,為連續第七個月回升,並創三年來最長上升周期。

路透指出,8月國際資產價格上漲,且人民幣大漲後企業和機構結匯增加,出現資本淨流入,兩者共同推升中國外匯存底規模。由於9月以來人民幣持續大漲,預計未來大陸外匯存底還將持續增加。

中國金融信息網表示,影響外匯存底規模變動因素主要有四:一、人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二、外匯存底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四、外匯存底在支援「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帳時會從外匯存底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

興業證券估計,8月資產價格估值上升對中國外匯存底回升的貢獻率達到70%。剔除估值效應後,8月外匯存底月比增加約22億美元。這也反映出8月人民幣升值並非大陸央行外匯市場操作所致,而是因人民幣預期改善,市場供求關係轉變。未來結匯率仍有上行空間,將給予人民幣升值動力。

 

[Home]


2017/09/08 2.3.2. 多頭持倉增 人民幣升破6.5 [ 工商時報 李書良、朱漢崙]

在美元走弱、中國大陸經濟數據轉佳等催動下,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勢如破竹,昨(7)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CNY)、離岸(CNH)價大漲,雙雙升破6.5大關。在岸價收報6.4972、離岸價至昨晚8時達6.4989,雙雙創下逾16個月新高。

昨路透調查顯示,人民幣多頭持倉已上升至20141月以來、3年多來最高。

截至昨日,今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累計漲幅達6.28%,在岸價漲幅更高達6.96%,已幾乎追平去年全年貶幅的7%。其中,9月以來5個交易日,在岸價漲幅就達1.5%,足見其漲勢之凌厲。

展望後市,專家認為,儘管之後人民幣兌美元升幅有限,但其強勢格局應可維持至年底。外資法人多預估,10月下旬、十九大開會前,人民幣兌美元都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跌。

昨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設在6.5269,連續第9天調升,為2011年以來最長漲勢。在岸人民幣昨迅速升破6.516.50兩道關口,昨晚8時左右,更一度來到6.4880;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至昨晚8時來到6.4989

在北韓核武危機持續緊張、1018日中共「十九大」即將登場,以及11月上旬APEC會議將在越南峴港舉行之際,人民幣兌美元後市表現已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日前曾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是由於經濟因素,並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半年到6.6,甚至6.5,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一財經引述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分析,在大陸經濟狀況良好的背景下,伴隨著近日金磚國家峰會成功舉行,預示著人民幣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無形中成為近期人民幣匯率加速上漲的重要因素。他預料,未來人民幣將在呈現雙向波動的基礎上保持穩定。

外資銀行也指出,在朝鮮半島局勢發酵之際,人民幣短期走強有支撐。德商銀行分析師甚至表示,目前的人民幣走勢讓市場看不明白,是大陸監管層希望看到的。

報導稱,外資投行的普遍觀點是,10月下旬以前,人民幣都將保持穩定,不會出現大跌。一些交易員認為,大陸或會在10月份的「十九大」之後,開始抑制人民幣的升勢。

升勢猛又急 出口型台商叫苦

本波人民幣升勢強勁,帶來幾家歡樂、幾家愁。分析人士指出,大陸內需行業將因此受惠,尤其是航空、旅遊、造紙3大行業。外銷出口業者心情大壞,難免遭受匯損之苦,特別是紡織服裝、家用輕工、白色家電。

大陸台商也受到這波人民幣升值的衝擊,前台企聯會長郭山輝說,8月以來人民幣升勢既快又突然,台商若未避險恐難逃匯損之災。

中新社報導,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於原料進口或高負外債的企業可說是利多,尤其是對進口資源依賴較大的行業,例如造紙、化工等,可降低進口成本,提升業績。

此外,近年經營艱難的航空公司屬於典型的外匯負債類行業,此前人民幣貶值時,中國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等公司均遭受較大的匯兌損失,如今人民幣持續升值,航空公司更多的是以美元負債,匯兌收益將改善其業績表現。

大陸業內人士指出,航空業的利潤直接受益於人民幣升值,匯率每升值1%,可望為中國國航、南航、東航這3大航空公司,帶來2.5億~4.5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旅遊業也是受益大戶,在價格效應下,人民幣升值可帶動大陸民眾消費力提升,對出境旅遊是利多;再從成本角度看,出境旅遊的主要成本來自於旅店和機票,以外幣結算的旅店占成本約40%,以外幣結算的機票占成本約50%,人民幣升值使成本降低,利潤率因此提升。

當然,一些出口微利型企業面對人民幣持續升值,則是叫苦不迭。譬如紡織服裝、家用輕工、白色家電等出口產業,或將因人民幣升值而持續受到影響。

出口型的大陸台商對此也是冷暖自知,前大陸台企聯會長郭山輝坦言,儘管今年來人民幣兌美元維持升勢,但8月以來這波升勢來得又急又突然,「是有些意外」,來不及做避險動作的台商,難免會遭受匯損。

前東莞台商協會會長葉春榮提到,當前美元處於弱勢,美國總統川普對內施政上也看不到大的成效,而中國大陸的經濟數據轉佳,人民幣或能再保持一段升值態勢。

人民幣走強 兆豐匯款增6

人民幣走強,牽動相關匯款量激增。根據匯銀龍頭兆豐銀內部最新統計,近一個月,兆豐銀的人民幣匯款量大幅增加逾6成,從7月底97億的匯款餘額,到了8月底匯款餘額增加65億至162億,可說近一年來最大增幅。

儘管人民幣匯兌量有明顯的拉抬效果,但是否會進一步反映到「存款」,即增加國人較長期持有人民幣部位的意願,則仍有待觀察。

兆豐銀指出,7月底,兆豐銀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61.2億,到了8月底,僅增加3,000多萬人民幣。

龍頭銀行台銀主管也表示,近一個月來,台銀人民幣存款都維持在200億元上下水位,包括昨日人民幣大升,人民幣存款亦並未有明顯增加。

人民幣大升,根據台銀內部統計,昨日台銀的人民幣賣出總量為2,300萬、買入總量為3,100萬人民幣,比起上周四、五情況可說已「趨緩」。

台銀主管表示,上周四、五可說爆近一個月以來的大量,就以831日的人民幣進出量為例,當日台銀共賣出了7,000萬人民幣,買入5,000萬人民幣,民眾對人民幣當日的「買氣」由此可見。昨日的量僅為831日進出量的6成、約1/3,昨日的量相形之下可說漸趨於「平靜」。

至於831日人民幣匯兌量爆「大量」,台銀內部認為,應該與北韓核試危機,人民幣對美元的套利因素有關,投資人爭取兩幣別升貶的套利空間,因此在這兩天大舉加碼人民幣部位,但因為人民幣目前的匯率走勢仍未穩定,因此投資人不敢長抱,這也使人民幣存款量未出現明顯變化。

[Home]


2017/09/08 1.1. 英業達8月強於預期 手持裝置小兵立大功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英業達公佈8月營收414.9億元,月增5.1%,略高於法人預期,筆電出貨150萬台,月增10萬台,月增7.1%,顯然非筆電業務成長高於筆電表現。英業達法說中預估第3季筆電跟伺服器出貨將季增個位數百分比,手持裝置將有更高成長,8-9月預估將逐月成長,換言之9月有機會挑戰今年營收新高。


英業達總經理巫永財

[Home]


2017/09/08 2.1. 智慧城大展 為WCIT暖身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睽違17年後,素有資通訊科技界奧林匹克之稱的「2017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周日(10日)將再度在台北舉行,宏碁、高通、中華電、中保昨(7)日宣布攜手在空總創新基地打造「智慧城市Living Lab」展,展現台灣的科技創新力。

WCIT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盛會,由集結全球80多個資通訊產業代表的世界資訊科技暨服務業聯盟(WITSA)所發起,素有資通訊科技界奧林匹克的美譽,今年進入21屆,台灣則是繼2000年曾經舉辦後,睽違17年再度舉行。

為了展現台灣的科技創新力,宏碁、高通、中華電等科技業者昨天宣布攜手,在原空軍總部精華地段的空總創新基地,打造「智慧城市Living Lab」展,展出智慧機場、智慧廁間、智慧咖啡廳等多項智慧應用。

空總創新基地主任黃鋆鋇昨天表示,世界大學運動會剛落幕,WCIT是另一個能展現台灣實力的世界級盛事,此次智慧城市Living Lab展希望讓業者不要受限攤位空間限制,更能充分展示各種情境體驗。

資策會與和成衛浴入列Living Lab展,昨天雙方舉行簽約儀式,共同打造「智慧廁間」,透過各種感測器,解決公廁臭味不散、補給品補充不足等問題。

WCIT周日登場 大咖齊聚台灣

2017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CIT)」 周日即將登場,微軟Azure之父Jason Zander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Alex Pentland,以及首位達成以不加油飛機繞行全球一圈、改寫人類飛行歷史的瑞士冒險家Bertrand Piccard將來台。

WCIT由集結全球80多個資通訊產業代表的WITSA聯盟於1978年發起,WITSA為代表全球資訊科技服務業最大的同業組織,希望透過WCIT的高峰會議與B2B商機媒合交流,匯集全球ICT領導企業與前瞻領袖,共同分享未來資訊科技的創新發展趨勢。

睽違17年,今年WCIT再度移師台北舉行,科技業已經物換星移,由「Wintel」主導建構的PC供應鏈不再是主角,物聯網、雲端、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所組成的各式智慧應用成為新顯學。觀察今年WCIT重量級貴賓名單,有「Azure之父」稱號的微軟全球副總裁Jason Zander將首度來台。

[Home]


2017/09/08 2.2. 鴻家軍秀智慧科技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鴻海集團旗下子公司負責供應鏈物流的「準時達」,與自動化科技的「賜福科技」,昨(7)日首度亮相於東莞台博會,也讓外界看到鴻海在智慧物流和自動化科技的企圖心。

準時達供應鏈相關人員表示,以往公司是服務集團內客戶,2013年開始才漸漸對集團外客戶提供服務,這次參加台博會不是針對台商,而是跟台協有聯繫,所以藉這次機會來做品牌推廣。

這名人員指出,製造業生產工藝複雜、零件品類多、生產規模大、時效要求高、成本控制嚴格,公司憑藉17年來在3C製造行業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可以為製造業提供銜接國際物流、關務、保稅倉儲、境內配送,甚至提供結合海外倉與亞馬遜自營物流倉派送至歐美當地。

展場另一頭,生產線上機械手臂精準地在平板上噴塗,這是鴻海集團旗下賜福科技,聯合東莞台企環裕自動化機械公司,首次展出的彈性自動噴塗機生產線。

環裕自動化機械總經理洪世傑表示,這次參展台博會,最主要是想向企業傳遞一個資訊,就是在工業4.0時代,企業生產實現數據化、自動化是必然趨勢。

賜福科技是富士康科技集團自動化團隊獨立出來,總部位於深圳,工廠位於台中,主要產品包含整廠自動化,提供工具機包含全電射出成型機、CNC系列產品,以及電動汽車動力系統等。


富士康旗下CNC品牌賜福科技,首次參加東莞台博會展覽。

[Home]


2017/09/08 2.3. 複製PC優勢 台灣可望登全球機器人龍頭 新漢攜美商開發首台7軸機器人 樺漢拼博奕商機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展望樂觀

在經濟部美台產推辦公室牽線下,新漢(8234)與美商恩納基(Energid)合作,開發台灣第17軸機器人,年底開始出貨,並看好教育機器人商機,2018年出貨將成長3倍;樺漢(6414)在集團總裁郭台銘勉勵「好好做大」下,在完成S&T購併後,鎖定4大應用領域,2018年力拼成為台灣博奕最大供應商。

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表示,台灣在精密機械產業有機會複製個人電腦產業優勢,由於掌握工業標準、採取開放架構、掌握機器人運動學演算法3要素,可望建立上下游產業分工,成為全球領導國,調研機構預估今年全球機器人僅30多萬台,他則認為以開放架構推機器人,全球市場年銷百萬台不難。

全球年銷百萬台不難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熱鬧舉行,新漢宣布與美商恩納基合作開發台灣第17軸機器人,也是與國際大廠安川及庫卡同時間推出的機器人系統,新漢推出以EtherCAT主從架構機器人控制器,搭配NexROBO ARCAdvance Robot Control;先進機器人控制)及通用機器人控制(GRC)軟體,搭配EnergidActin即時機器。

林茂昌表示,7軸機器人適合工廠上下料及點焊所需,年底將出貨,另外也看好教育用機器手臂需求,隨美國製造浪潮啟動,全球教育機構對採購教育機器人需求大增,本季月出貨將先跳上50支,2018年成長3倍,另外一般工業用機器人控制器現在每月出200台,2018年預估年增15~20%

樺漢今天將邀S&T執行長漢尼斯(Hannes Niederhauser)來台一起舉行雙方合併後首次法說會,樺漢也是首次參加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總經理朱復銓表示,S&T今年投注心力改善Kontron業務,所以業績與去年持平,但2018年將有機會成長10%Kontron毛利率更從20%多成長至30%以上。

樺漢本業也穩健成長,朱復銓表示,2018年最看好博奕前景,今年底也已經開始出貨,由於已有歐美客戶在手,預估2018年樺漢本身也有15%成長力道,其中博奕營收規模將超越台灣博奕同業,成為台灣最大,且3~5年內樺漢預估博奕類營收規模1年將突破百億元。

研華以智慧工廠參展

樺漢2018年將鎖定4大新領域:霧運算、能源、博奕、高效能運算HPC發展,由於樺漢7月取得S&T3席董事,7月起合併S&T營收,單月營收跳上33億元,朱復銓表示樺漢與S&T貢獻各佔一半,都有成長,第4季旺季還可望續較本季成長。

研華(2395)以智慧工廠全方位整合解決方案參展,展出藉由研華工業雲平台WISE-PaaS中的WebAccess工業物聯網應用軟體平台,可以掌握產線中的資訊、工廠環境監控、異常警報、生產看板、振動監測、機台預防保養等資訊。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大中華區總經理蔡奇男表示,受惠蘋果效應工業物聯網需求今年大增,下半年設備需求也樂見增加,帶動大中華區業績年增逾10%2018年預估在工業4.0發酵下會有雙位數成長。

[Home]


2017/09/08 3.1.1. AI發展快速 出包誰負責? [ 經濟日報 余曉惠、林筠]

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人類開始擔心被機器人控制的場景不再是科幻情節,金融時報列舉三種情境,並探討機器人面臨的道德和法律責任。

情境1:聊天機器人暴走,怎麼辦?

去年3月微軟AI聊天機器人在推特上線不到一天,因發表種族仇恨、反女性主義等言論而不得不撤下。

反思:AI機器人可能因有心人的「訓練」而暴走,由於無人機、自駕車及醫療等各種機器人應用暴增,這個議題日益迫切。專家說,隨機器人自主意識愈來愈強,機器人將採取人類無法想像與理解的行動,例如讓金融市場閃電崩盤可能元凶之一的高頻交易演算法。

情境2:機器人挖到海底寶藏,財產歸誰?

1987年一艘無人潛水艇把沉沒大西洋、載滿黃金的中美號淘金船打撈上岸,負責打撈的業者宣稱擁有黃金,引發爭議。最後判決黃金歸打撈公司所有,這個標準被沿用至今。

反思:隨AI技術日新月異,機器人和真人的界線日益模糊,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在現實生活與人類互動的仿人機器人。機器人就算不是代理者,行為也有代理傾向(agentic),機器人可能會要求對利益分一杯羹。

情境3:自駕車出車禍,誰的責任?

去年5月一名Model S駕駛人在佛州公路撞上貨櫃車殞命,當時自駕系統未偵測到貨櫃車的白色車身。美國主管機關調查後僅要求特斯拉善盡告知責任,讓駕駛人瞭解系統的限制。

反思:若未來機器人具備「非語言溝通」能力,愈來愈像真人,機器人可能應該擁有自己的法律身分。

機器人搶工作 蓋茲建議課稅

勞工會否被自動化取代、取代的速度究竟有多快,近年來在全球引發激辯,微軟共同創辦人蓋茲等名人也開始討論如何在經濟效率與社會責任取得平衡,蓋茲甚至建議政府課徵「機器人稅」,以減緩自動化速度,給人類多一點時間準備。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去年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約有1,300萬個(或9%)工作可能被自動化。也有經濟學家認為,情況沒這麼嚴峻。分析師表示,自動化的普及應也會產生新工作,抵銷被淘汰的工作。

[Home]


2017/09/08 3.1.2. 阿里京東大戰 打到實體通路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大陸兩大電商正在掀起新零售大戰。阿里巴巴新推出的實體店面─天貓小店,今年目標要達到1萬家。而京東商城則進軍便利商店,計畫五年要開到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大陸電商從線上打到實體通路,實體通路將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和資本投資。

21世紀經濟報導,隨著大陸新零售趨勢的到來,讓阿里和京東紛紛揮手定下「百萬目標」。阿里巴巴8月底宣布,阿里零售通覆蓋的零售小店(與天貓小店不同,未掛天貓招牌)數量已突破50萬家,成為快速消費品市場最多的平台之一。在未來一年時間,阿里將覆蓋100萬家零售小店,並推出線下的天貓小店。

此外,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日前也宣布,京東五年內將在大陸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商店,其中一半將會開在農村市場。

有分析指出,大陸目前快速消費品實體的商業模式,大致可以分為自營和撮合兩種。中商惠民、京東新通路為店家自營模式的代表,掌合天下、阿里零售通則為撮合模式的代表。

業內人士表示,自營模式相對負擔較重,因為公司必須以自建倉儲物流、自有服務團隊的方式發展,但優點是容易對商品品質進行掌握,並主要通過面向零售小店的銷售差價來獲利。而撮合模式相對成本較輕,主要是提供平台撮合經銷商和零售小店間的交易,從中賺取服務傭金和廣告費等收入。

在大陸傳統百貨業發展低迷的情況下,便利商店逐漸成為實體零售業的亮點,也讓除了傳統零售商之外的電商、投資方等,都在迎合消費升級,追逐便利商店行業。

同時,今年以來隨著無人便利商店、無人零售貨架等新零售形式的出現,零售市場的上游也迎來更為激烈的競爭和資本投資。而天貓小店的面世,也意味著阿里與京東即將線上、線下便利商店的資源爭奪上,展開一場新的廝殺。

掌合天下執行長楊利祥認為,隨著業者在網路終端大數據的累積,可指導上游廠家如何進行生產。而服務商的大量出現,也將使零售市場商品的流通效率變高。

O2O+物流 電商巨頭決勝關鍵

有別於一般的便利商店,大陸電商巨頭天貓與京東,目前主打線上與線下(O2O)及物流戰。未來,兩家業者將透過線上訂貨、店面取貨的方式,幫助零售店家降低庫存、提高坪效,並藉此機會深入大陸三、四線城市及廣大的農村地區。

北京商報報導,兩家電商巨頭對傳統的零售小店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繼京東布局便利商店之後,阿里零售通日前也發布線下加盟天貓小店,並通過授權天貓品牌,聯手傳統零售店切入大陸的社區市場。

阿里零售通日前宣布,將通過品牌授權的方式,對傳統店家進行改造,搭建線下的天貓小店來服務社區。而改造後的天貓小店,將銷售包括進口商品、淘品牌商品,以及以農村淘寶為源頭的各類商品。

根據凱度零售數據顯示,目前大陸有近700萬家的小店,它們貢獻了整個零售通路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盤踞在各鄉鎮、農村地區,另有46%分布在大陸各三線城市和縣級市。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張周平指出,面對線上的流量紅利瓶頸,大陸電商業者希望把觸角延展到更多的領域。

[Home]


2017/09/08 3.1.3. 樺漢8月營收增13% 直逼研華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電腦股王樺漢(6414)昨(7)日公布8月合併營收38.04億元,改寫歷史單月新高,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樺漢今日將舉辦法說會,除了樺漢董事長吳惠鋒、總經理朱復銓將說明樺漢營運展望,由於樺漢7月取得德國軟體與系統整合廠、策略夥伴S&T主導權,因此今日法說會S&T執行長Hannes Niederhauser也將出現在法說會,共同闡述未來營運計畫。

樺漢8月合併營收38.04億元,較上月增加13%、年增203%,前八月150.54億元,年增64.58%。樺漢從7月開始認列S&T業績,因此78月營收持續改寫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樺漢8月營收已逼近龍頭廠研華8月營收的38.24億元,市場預期,隨下半年營收成長,接下來樺漢單月營收有機會超越研華,成為營收規模第一大的工業電腦廠。

[Home]


2017/09/08 3.1.4. 新漢七軸機器人 年底搶市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工業電腦廠新漢(8234)昨(7)日宣布,與美國研發機器人系統與開發軟體公司「Energid Technologies」共同開發的七軸機器人,預計最快年底就開始出貨,成為全球第三家推出七軸機器手臂的廠商。

新漢總經理林弘洲指出,七軸機器人可協助生產廠房上下料、點焊等更細部的操作,預期一年全球需求至少千台以上,目前七軸機器人已有日本廠商安川電機(Yaskawa)與德國庫卡 (Kuka) 推出,新漢是第三家推出的廠商。

此七軸機器手臂由新漢提供軟體與控制器,Energid公司負責七軸控制軟體,機器手臂部分則委託台灣廠商生產。

新漢近期參加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同時昨日發表此產品。新漢董事長林茂昌昨日表示,新漢整合各種以EtherCAT主從架構的機器人控制器,以自行開發的NexROBO ARCAdvance Robot Control,先進機器人控制)軟體,搭配Energid的即時機器人控制軟體,將可以對於機器人在運動上的控制更為安全精準,且對於人機協作與教學將會有著更好的使用情境。Energid具備智慧機器人高階機電控制軟體優勢,與新漢的合作,可做為前進亞洲市場基地,擴大亞洲市占規模,進而共逐2017年全球約550億美元市場商機。

目前全球機器人控制器主要廠商以日、歐為主,台灣生產鏈並不普遍。

[Home]


2017/09/08 3.1.5. 高通結合本土創新能量 與5家台廠合作切入物聯網商機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高通(Qualcomm)與及旗下高通技術公司尋求台灣創新能量的動作馬不停蹄,近日宣布與台灣色彩與影像科技、鴻沛電子、佐臻、奇卓科技與寶蘊凌科技共同參加台灣所舉辦的2017世界資訊科技大會(World Congres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WCIT),並強打智慧城市應用,推出一系列包括智慧追蹤定位技術、能源控管、穿戴裝置及虛擬實境(VR)攝影機與人工智慧(AI)應用,在機場、家用以及都會等情境中,有效展現未來隨時聯網(Always-Connected)的物聯網(IoT)生活情境與使用體驗,基於高通多樣的無線連接技術平台,讓台灣創新客戶能提前擁抱全球物聯網世代商機。

高通台灣區總裁劉思泰先生表示:「高通持續以創新科技帶領業界向前發展,許多分析師預測到了2025年物聯網應用的經濟規模可望攀升到110億美元,我們目前也宣布在物聯網應用晶片的日供貨量已超過100萬顆。此次非常高興能與台灣色彩與影像科技、鴻沛電子、佐臻公司、奇卓科技與寶蘊凌科等5家台灣創新公司合作,共同勾勒出未來物聯網城市新面貌。我們將延續過去在台灣的深耕及合作,持續協助更多廠商邁向國際與物聯網的願景。」

透過高通旗下的無線通訊晶片平台,台灣色彩與影像科技在這次展會中,主打「先進人員與物品識別及追蹤:Smart Airport航班準時起飛智能系統」,鴻沛電子則力推「智慧能源」應用,佐臻看好「智慧眼鏡」產品商機,奇卓科技則鎖定「智慧監控虛擬實境攝影機」市場切入,寶蘊凌科技押寶「智慧追蹤系統」應用。高通指出,透過高效能與低功耗的藍牙、PLCCAT-NB等領先連結技術,客戶可以輕易採用高通驍龍(Snapdragon)晶片及外在通訊模組,推出一系列最新終端產品及多樣化的智慧應用系列行動運算平台,呈現從基礎建設到終端裝置整體的下世代物聯網願景。

[Home]


2017/09/08 3.1.6. NVIDIA驅動超級電腦能效大增 英特爾、安謀虎伺商機 [ 電子時報 楊智家、陳柏蓁、邱龍傑]

NVIDIA GPU成為驅動綠色超級電腦能效大增最主要關鍵,能否續保市場優勢值得觀察。

超級電腦若能以更低功耗進行更高程度的運算,將有助未來兩年內可望見到百萬兆級超級電腦以低於20MW的功耗運行,當然這是很大一項挑戰,有賴於超級電腦所搭載晶片能源效率表現而定,據最新「Green500」綠色超級電腦近10年平均每瓦每秒浮點運算次數調查,2017年較2016年整整成長1.3倍之多,這主要受惠於超級電腦部署NVIDIA Tesla P100繪圖晶片(GPU),目前全球Green500前十大超級電腦中,已有9部採用NVIDIA Tesla P100

即使NVIDIA GPU目前似乎較獲綠色超級電腦領域青睞,但英特爾(Intel) Xeon Phi及安謀(ARM)晶片在這塊領域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有鑑於超級電腦持續追求更低功耗與更高運算效能的需求,內建晶片之爭或仍有看頭。

根據Top 500網站報導,過去10年全球前十大綠色超級電腦的平均每瓦每秒浮點運算次數大抵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16年至2017年增幅最明顯,從約平均4.8GFLOPS/W大增至11.1GFLOPS/W,這主要與部署NVIDIA Tesla P100 GPU有關,這些Pascal GPUNVIDIA2014年所推前一代Kepler GPU在能源效率上成長近1倍。

前一次前十大綠色超級電腦平均每瓦每秒浮點運算次數成長躍進是在2010~2012年,當時主要是受惠於高度客製化、以IBM PowerXCell 8i為基礎的叢集,以及Blue Gene/Q超級電腦導入高效能運算(HPC)資料中心應用,至於2016~2017年的更大幅度增長,則受益於非x86的晶片帶來的卓越效率。

NVIDIA此前是直接從K20/K40/K80 GPU直接跳過Maxwell Tesla產品至P100世代,繞過Maxwell或許可以用來解釋為何2015~2016年前十大綠色超級電腦平均每瓦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不增反減情況,到了2016年推出Pascal晶片後便大幅提升能源效率,從K809.7GFLOPS/W成長至P10017.6GFLOPS/W

NVIDIA2017年發表的V100 GPU更達到28GFLOPS/W能效水準,等於較P100在峰值效率上有著近60%成長幅度,雖然這已是很大的成長幅度,但顯然仍不如從Kepler演進至Pascal達到的80%成長水準。此外NVIDIA也宣布將面向雲端資料中心推出150V100,主要鎖定深度學習(DL)工作負載,理論上150V100可提供達40GFLOPS/W能效,較P100增加逾1倍。

但即使如此,多數超級電腦買家基於成本考量,仍傾向在節點中最大化效能、而非追求每瓦效能的能效表現,鑑於此,預期未來V100 GPU主要客群可能將以雲端提供商為主,因在雲端領域的電力成本及資料中心限制,導致採用200瓦以上處理器變得有問題。

GPU處理器之外,英特爾多核心Xeon Phi晶片則成為優化超級電腦能源效率的另一個可行選項,如目前最新全球Green500超級電腦處理器名單中,就有13個系統採用英特爾獨立「Knights LandingXeon Phi處理器。

目前排名第18位、部署於德國富士通(Fujitsu)合作研究中心的QPACE 3超級電腦,即採英特爾Xeon Phi處理器,是超級電腦中能效最高的代表(達到5.8GFLOPS/W)。雖然這樣的能效比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採用NVIDIA Tesla P100 GPUTSUBAME 3.0超級電腦少上約6成,但預期未來新一代Xeon Phi晶片如「Knights Hill」處理器可能將具備更強大的能效表現,在這方面是否能追上NVIDIA GPU能效仍待觀察。TSUBAME 3.0能效達14.1GFLOPS/W

其他綠色超級電腦領域潛在競爭平台包括安謀處理器,如安謀的標準ARMv8-A設計及具備可擴充指令集的產品線,其中富士通正在打造的Post-K百萬兆級超級電腦即採用安謀處理器。大陸在發展未來百萬兆級超級電腦上也對安謀處理器感興趣,另也有可能採用大陸本地的神威處理器。

大陸國防科技大學也打算在2017年稍晚將Matrix2000 GPDSP加速器整合至其接近百萬兆級水準的「天河2A」超級電腦。雖然這些晶片短期內可能仍不會普及,但都有可能推動能源效率曲線至50GFLOPS/W水準。

AI晶片研發正火 三星開始投石問路

三星電子強調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暗示將開發NPU技術。

人工智慧(AI)晶片模仿人類腦部運作設計而成,AlphaGo與棋王的對決讓世人對AI技術刮目相看。繼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加快AI晶片的研發腳步之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也透露有意進軍相關市場。

據韓媒ET News報導,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負責人金奇南日前表示,以目前的中央處理器(CPU)與繪圖處理器(GPU)無法讓AI運算有效率,但神經網路處理器(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則可彌補不足之處。言下之意暗指三星有意將智慧型手機行動應用處理器(AP)NPU技術相結合。

NPU模仿腦神經網路,具備反覆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電路結構,若將NPU用在智慧型手機AP上,將可提升影像、照片、音訊辨識能力。

人腦的資訊傳輸頻寬約每秒25TB,儲存容量約2,500TB,比市售高速繪圖DRAM每秒傳輸32GB的速度快800倍,也比32TB固態硬碟(SSD)容量大80倍。近期華為表示,新一代10奈米製程麒麟970處理器採用NPU技術,影像辨識能力提高25倍。

英特爾在消費性裝置AI晶片領域投入大筆資源,其購併的以色列晶片業者Mobileye也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晶片採用NPU技術,可分析攝影機捕捉到的影像,辨識車道上的障礙物加以閃避,是自駕車技術的重要零件。

Movidius2016年被英特爾購併,日前發表新款視覺處理器(Vision Processing UnitVPU)系統單晶片(SoC)Myriad X,內建深層神經網路分析(DNN)加速技術,性能較前一款加快10倍,適用於無人機(Drone)的周遭辨識與無人飛行。

高通將名為ZerothAI技術用在Snapdragon系列AP;微軟(Microsoft)則發表內建超高速DNN演算技術的全像處理器(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HPU)

南韓半導體業者表示,Google專注開發用在伺服器的大容量高速AI晶片,高通與英特爾主要研發用在消費性裝置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AI晶片。

南韓業者Nepes引進美國AI晶片業者General Vision的技術,重新設計並開始量產,未來可望應用在各種物聯網(IoT)裝置上。

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研發團隊從多年前就開始研發用於消費性裝置的AI晶片,日前在2017Hot Chips大會上發表深層神經網路處理器(DNPU)

另據韓媒Ilyoweekly報導,金奇南表示,元件體積朝微型化發展,DRAM頻寬每3~4年就會加倍,25年後將可追上人腦的短期記憶處理能力,1顆固態硬碟就能儲存人腦記憶的所有資訊。

金奇南進一步預測,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個裝置可透過網路相連,智慧工廠、智慧建築、智慧車等各種智慧型建設將顛覆人類生活。資訊量暴增之下,能源消耗量也將激增,或許得增建40個核能發電廠才夠用,因此不能忽視半導體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分析師稱NVIDIA將不會是AI晶片唯一贏家

晨星分析師稱NVIDIA不會是人工智慧晶片唯一贏家。

美國投資研究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分析師Abhinav Davuluri發布最新報告針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I)研究認為,在晶片市場競爭上,英特爾(Intel)的勝算比NVIDIA更大。

財經雜誌Barrons報導,在加速器晶片市場中,包括NVIDIAGPU,以及來自英特爾的FPGA和賽靈思(Xilinx)的晶片,2021年市場規模可能達到200億美元,NVIDIA有能力繼續受益於人工智慧趨勢,但英特爾與同行推出客製化AI解決方案後也能分得市場大餅。

Davuluri認為英特爾與賽靈思的優勢在於機器學習的推論(inference)階段,訓練(training)階段需要演算能力來瞭解資料集,但是論斷是電腦根據新資料樣本進行操作來推論答案。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預計其GPU主導訓練階段市場之後,就可以成功地進入推論階段,預言未來每一個網路查詢都可能依賴NVIDIAGPU

Davuluri可不這麼認為,而是看好其他解決方案更適合深入學習的推論部分。Davuluri表示英特爾有比NVIDIA更廣泛的晶片選擇,認為英特爾可以在推論階段發揮更大作用,包括FPGA、協同處理器和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將會佔據加速器市場,特別是在推論方面。Davuluri認為推論階段不需要NVIDIA倡導的功能,而英特爾與賽靈思的FPGA可能更適用。

Davuluri的報告指出,與在資料中心執行的人工智慧大規模並行訓練相反,智慧型手機、物聯網或相關產品通常執行的是推論的連續計算。而推論工作負載可能會分散在更多處理器類型中,包括CPUGPUFPGAASIC

高階智慧型手機專用處理器將加速如圖像或語音識別等個別應用,同時減少CPU的功耗,從而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如iPhone 7使用集成到A10處理器中的圖像信號處理器和GPU,來執行某些人工智慧任務,然而對於未來的iPhone,傳聞蘋果(Apple)使用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仰賴的就是分立晶片。

另一方面,對於所有終端設備,尤其是物聯網產品來說,使用專用加速器可能並不經濟。因此,當性價比不是主要考量,可能會在CPU上執行推論運算,而處理大量的推論運算時,就會如資料中心使用GPUFPGA,或客製化晶片。

報告認為FPGA最適用,但FPGA的缺點是與GPU相比,晶片編程困難度較高。最後,報告提到AlphabetTPU,雖然TPU不見得會上市,但可能會驅使亞馬遜(Amazon)和微軟(Microsoft)等企業推出更多客製化晶片,成為英特爾、NVIDIA和賽靈思在人工智慧晶片市場上的競爭對手。

[Home]


2017/09/08 3.1.7. VMware和亞馬遜合作 是雙贏或是自掘墳墓有待觀察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VMware與亞馬遜2016年結成策略聯盟,互惠共生的關係能否維持未來35年是關鍵。

亞馬遜(Amazon)2016年底宣布與VMware合作攜手稱霸企業雲端市場,乍看之下這是雙贏的局面,但從亞馬遜過去的經驗來看,VMware心目中上天賜予的夥伴,最後可能會變成競爭對手。

當亞馬遜和VMware結成策略聯盟的消息傳出時,一般認為VMware將可避免被淘汰的命運,同時透過提供亞馬遜的服務來拉近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可說是皆大歡喜,兩家公司也在最近推出共同的服務VMware Cloud on AWS

不過,彭博(Bloomberg)分析指出,這層合作關係潛藏一個問題:亞馬遜開發新產品的腳步不會停歇,難保VMware客戶受到吸引而琵琶別抱。

美國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分析師Abhey Lamba表示,初期階段看來,這是一個共生的交易,畢竟亞馬遜想要有更多的市場,而且在VMware專業的領域要開發成熟的產品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但未來3~5年的演變值得關切,VMware必須小心行事。

然而VMware執行長Pat Gelsinger似乎一點也不擔心亞馬遜搶走客戶,他表示,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已存在10多年,不是突然間出現,客戶若想要使用不會等到現在。他指出,客戶採用VMware應用打造產品,想要轉移到亞馬遜的雲端也不容易,必須有一個新的融合平台,所以現在推出新服務給客戶方便轉換。

不過,Madrona Venture Group總經理Matt Mcllwain仍不看好兩者合作的發展,他表示,在近期和中期這是雙贏的局面,但檯面下兩者都必須留意對方的動向和發展。VMware的目標是亞馬遜的家用市場,在此亞馬遜卻是一個強敵,面臨不小的風險。

亞馬遜的AWS有數百個小型雲端企業夥伴,2016年銷售額共計122億美元,這些小企業重度仰賴與亞馬遜的合作關係,有不少業者多數營收,甚至全部收入都靠AWS所賜。

但亞馬遜一方面與他們維持關係,另一方面卻推出競爭產品。例如2016年發布協助客戶轉移到雲端和管理系統,長期合作的企業如Accenture2nd Watch由生意夥伴瞬間轉變成競爭對手。

亞馬遜利用2nd Watch打入企業客製化服務市場,現在過河拆橋,2nd Watch執行副總裁和共同創辦人Jeff Aden坦言,被亞馬遜踩在腳下的感覺不是很好。

事實上,亞馬遜在其他市場也慣用同樣的策略。2000年亞馬遜與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簽下長達10年的合作協議,玩具反斗城每年支付亞馬遜5,000萬美元,外加一定比率的網路銷售額,委由亞馬遜在其網路商店建立和經營虛擬店面,同樣也是看似雙方互惠的交易。但亞馬遜卻找來2,000多家小玩具零售商,在其網站上販售產品,結果導致玩具反斗城虧損累累,最終兩家公司對簿公堂。

亞馬遜的做法頗類似微軟(Microsoft)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初期的行徑,拉攏一堆夥伴來利用Windows系統來搭售其軟體,微軟最後卻仍選擇與這些夥伴競爭。

Gelsinger出現在2016年的AWS年度會議時,有VMware母公司戴爾科技(Dell Technologies)主管戲稱,Glesinger是在參加自己的葬禮。看來VMware似乎也了解與亞馬遜合作的風險,但知情人士透露,VMware認為報酬比風險大許多,Glesinger也有信心客戶不會跑掉,畢竟他們已經使用VMware的產品來自動管理旗下的系統,而且轉換到亞馬遜雲端管理費時又費力。此外,VMware控制所有客戶的連結,他們並未直接與亞馬遜接觸。

VMware這樣的想法似乎太輕敵,其最大風險來自於客戶編寫新的應用軟體。誠然客戶通常不會想要刪去或汰換現有的程式,如果能把使用VMware產品的部分整個搬到AWS去是最理想的境界。然而,倘若客戶深深被AWS所吸引,當他們增添全新的應用時,很可能捨棄VMware,直接投入亞馬遜的懷抱。

回顧4年前VMware並不特別在意雲端服務的威脅,當時的執行長Carl Eschenbach在一個夥伴會議中,特別針對亞馬遜表示,他不相信VMware和夥伴們會輸給一家書店。然而,隨著客戶將應用軟體和許多工作從資料中心遷移到雲端,他們與VMware的產品漸行漸遠。

假使夥伴變對手的最壞情況未發生,亞馬遜和VMware能否依舊維持友好關係,還是出現一個問題。VMware與亞馬遜合作最大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客戶不打算使用亞馬遜的雲端服務,只想要一個簡單、熟悉的路徑,但有分析師警告,假以時日,當VMware在應用支援和開發市場不再佔有重要地位,客戶仍會想要完全投入AWS

[Home]


2017/09/08 3.1.8. 強攻雲端平台商機 達梭、華為攜手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華為與達梭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華為將把達梭系統的3D Experience平台導入華為雲(Huawei Cloud)上運作。

為進一步優化其雲端平台的建置、服務與管理,華為與達梭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後續華為將把達梭系統的3D Experience平台導入華為雲(Huawei Cloud)上運作。對此市場認為,近年3D設計軟體業者轉型積極,且透過技術深化、跨領域應用導入、納入工業4.0概念延伸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能耐與強度後,已讓3D設計軟體業者所提供的服務跳脫過往產品開發前端,服務與應用範疇並已涵蓋雲端、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近年科技主流與熱門領域,經此也將讓其在整體產業價值鏈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更為吃重。

華為表示,以雲端運用的發展分析可得,今日公有雲在企業加速整體數位化轉型的過程當中,已扮演更吃重的角色,因此為幫助製造業、智慧城市規劃等業者進行數位化轉型與創新,此次華為與達梭系統簽訂合作備忘錄後,雙方將以此強化華為雲的服務與管理機制,同時提供不同產業產品開發的完整設計、驗證和製造解決方案,同時雙方將共同定義相關產品的上市和銷售模式,建立開放、共贏雲的生態。

另達梭系統指出,隨著產業分際線更為模糊,已讓跨領域產業的連結與互動性要求提升,因此為滿足跨界設計與智慧連結的需要,同時展開新市場行銷與營運服務,除軟硬體、內容與服務的整合外,透過雲端的應用,可讓企業在分享和即時開發上創造新的機會,而此也是為何雙方此次合作可成局的主因。

而達梭系統的3D Experience平台業務推展在下一城,取得與華為的合作機會後,市場認為,近年除達梭系統外,諸如PTC等業者同樣轉型積極,且陸續透過購併等方式將大數據分析,物聯網、雲端、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等導入產品設計與生命週期管理等應用,部分業者甚已將服務領域由既有以產品設計開發為主延伸到終端製造、出貨、銷售與售後服務的管理與分析監控等領域。

考量今日產品銷售已跳脫單純硬體規格、價格與設計,轉入配套的平台、應用程式、附加價值與反饋等競爭,也讓後續3D設計軟體業者除業務應用面有機會持續擴大外,隨著產業鏈中下游業者對其的依賴度提升,預計也將進一步推升整體3D設計軟體業者的營運成績。

[Home]


2017/09/08 3.1.9. 三星投入自動駕駛技術意不在車 構築開放式平台才是本意 [ 電子時報 林怡伶]

三星或藉Harman之力打造開放式自駕車系統平台。

三星電子(Samsung Eletrionics)成功在美國加州取得自駕車上路許可,引發業界注目,參考三星電子推動物聯網(IoT)事業時採取的開放性平台策略,自駕車事業有可能採同樣的作法,不直接打造整車,而是研發出一套車廠能直接運用的開放式IT平台。

韓媒Edaily引述業界消息指出,三星已著手投入長期性的自駕車相關技術研發,目標不是在短期內推出商用化的產品,而是著重自駕車相關領域所需的技術開發。

三星5月時首先在南韓取得自駕車上路許可,9月又成功獲得美國加州頒發的上路許可,引起南韓與海外媒體關注,三星是否想要自己打造自駕車成為議論焦點。

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旗下有如稱霸半導體界的三星電子,全球面板大廠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以及車用電池業者三星SDI(Samsung SDI)等,各公司分別發展不同的事業。

據了解,三星自駕車事業的核心可能是放在開放式平台,設計出一套整車業者可直接搭載的基礎系統,三星相關人士也表示,三星不考慮自己生產自駕車,而是針對如軟體等自駕車相關應用技術來深入研發。

這一點由三星在南韓、美國申請上路許可,都是旗下研發部門提出便可看出端倪。另一方面,三星在南韓的測試自駕車為現代汽車車款改造,在美國則使用豐田(Toyota)與奧迪(Audi)車款。

三星電子5月在法說會上曾表示,計劃在Harman的車載娛樂系統上加入Bixby人工智慧語音助理技術,當時Harman人士指出可將此系統看作中控台的概念,會將車載娛樂系統、抬頭顯示器(HUD)、音響管理、照明、儀表板等功能整合為同一平台。

此外,南韓國土交通部5月發出上路許可時曾表示,三星將開發一套天候不佳也能安全行駛的自駕技術,其中包含融合演算法、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打造出新一代感測器與電腦模組等智慧零組件。

另一方面,三星在布局物聯網事業時便採取過開放式平台作法,包含與英特爾(Intel)NTT共同開發、推廣的操作系統Tizen,一開始瞄準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但近來目標轉為物聯連網裝置,規劃以智慧電視作為核心,逐步建構Tizen生態圈。

Artik則更適合應用於自駕車上,Artik是一種開放式的物聯網平台,開發商可自由在三星提供的開發版上結合自家所需零件,且所有業者都可申請使用Artik平台。

基於上述原因,業界認為三星發展自駕車事業也很有可能採取相同做法,將自家的半導體、面板技術結合Harman車用電子零件技術,打造出一套開放式自駕車IT系統平台並向全球推廣,建構自己的自駕車生態圈。

樂金加速布局車用電子事業 不讓三星專美於前

樂金集團多方擴展車用電子事業,搶攻未來智慧車商機。

樂金集團(LG Group)近來拓展車用電子事業動作頻頻,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8月時公布將於美國汽車重鎮底特律打造電動車零件工廠,隨即又傳出參與歐洲車燈大廠收購競標案;而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則傳出將於2018年開始向多家德系車廠供應OLED照明燈具,另外樂金Innotek(LG Innotek)也於日前發表全球第一款自駕車通訊模組。

據韓媒Chosun Biz報導,自樂金電子2013年購併樂金CNS(LG CNS)旗下車用零件設計公司V-ENS以來,樂金集團便不斷投資擴展車用電子事業範圍。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更指出,電動車、自駕車、連網車等智慧車的市場規模,推估將由2015年的2,380億美元,成長至20203,283億美元。

相關人士表示,樂金會長具本茂認為車用電子事業是集團的未來成長動力之一,而從副會長具本俊擔任樂金電子執行長時決定新設車用零件(VC)部門,便可知樂金對於車用電子事業的看重程度。

樂金電子作為推動車用電子事業主力,過去幾個月來馬不停蹄展開布局,包含向賓士(Mercedes-Benz)供應自駕車相機模組、在南韓取得自駕車臨時上路許可、VC部門增設仁川園區、美國車用電池組廠動工、參與奧地利車燈大廠ZKW競標等。

其中收購ZKW一案,業界認為樂金開價可能落在1兆韓元(8.8億美元)水準,若成功收購,將成為樂金集團有史以來最高價購併案,展示了樂金發展車用電子的決心。

業界人士指出,車用零件市場相當看重可信度,業者須獲得客戶長期信賴才有辦法跨入這個產業,樂金若成功收購ZKW,將可一次確保歐洲主要汽車業者的合作關係。

此外,VC部門目前正在推動金額高達5,440億韓元的投資計畫,規模超過生活家電事業部2017年第24,657億韓元營業利益,VC事業總部仁川園區將於20186月竣工,員工人數也預計由1,300人增加至2,440人。

專家指出,樂金正往「汽車是移動的家電」概念發展,技術實力領先其他業者數年,2017VC部門可望達成年營收突破3兆韓元紀錄。

在樂金車用電子聯軍中亦可見樂金化學(LG Chem)身影,2017年上半全球車用電池市場,樂金化學市佔率僅次於Panasonic,以12.3%拿下第二,出貨量也較2016年同時期大增2.6倍。

在這些子公司努力鞏固版圖之下,樂金集團也可望發揮正面的品牌效應,增加相機模組等產品銷售,根據瑞銀(UBS)消息,通用汽車(GM)電動車款Bolt所搭載的零件過半為樂金生產。

分析師指出,2020年車用電子將佔據所有車用零件超過40%,對此,樂金集團有著生產智慧型手機、電視與生活家電事業累積的技術實力作為基礎,預料可對技術變化快速做出反應,持續帶動事業蛻變與成長。

[Home]


2017/09/08 3.1.10. 瑞士新創公司Modum開發出感測器 以區塊鏈及IoT技術紀錄藥物供應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瑞士新創公司Modum正在將區塊鏈(blockchain)與物聯網(IoT)技術應用於藥品供應鏈。為籌募資金,Modum已在8月初宣布進行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並已在ICO的預售階段透過MOD代幣募集逾125萬美元。

根據CryptoCoinsNews報導,Modum為鎖定全球8.1兆美元物流市場的少數幾家新創公司之一。Modum已開發出感測裝置,能記錄包裹在運輸過程中的環境條件。發件人可在區塊鏈中預先設定參數,若發生可能影響產品品質的條件偏差,該裝置將自動發送通知。這些不可竄改且可審計的紀錄能符合監管要求。

最近修訂的歐盟GDP法規要求製藥企業和1萬多家經銷商提供證據,顯示藥物不會在運輸過程中受溫度影響。這種被動監控策略能減少昂貴且低效的主動冷卻運輸方案的需求,每年最高可為物流產業節省30億歐元。

MOD代幣獲Modum的商業價值支持。Modum將對外發行2,010萬個MOD代幣,每個代幣都將按照公司發展的里程碑分享獲利和投票權,使Modum團隊與代幣持有人的權益維持一致。

Modum執行長Malik El Bay表示,公司有很好的產品,已完成幾個成功的先導測試,有可運作的硬體原型、強大的開發團隊和精心挑選的顧問團隊。公司正在銷售MOD代幣,為Modum的未來發展籌集資金,並將使MOD代幣支持者擁有與機構投資者相同的權利。

此外,Modum821日宣布與IOTA開展長期戰略合作,將IOTA代幣作為MOD代幣銷售中可接受的代幣。

El Bay表示,為實現願景,公司需要1種能傳輸數據,而且不需要收取巨額交易費用的感測裝置。IOTA的基礎設施對公司來說很有價值,而且正在為Modum的下個產業測試提供概念驗證,測試結果將於2017年秋天發表。

IOTA基金會共同創辦人Dominik Schiener表示,很高興看到有Modum是這樣能結合IoT和區塊鏈技術的公司。Modum有明確的市場進入戰略,並考慮利用IOTA基礎設施,將能促進區塊鏈的發展,IOTA渴望成為其計畫的背後技術。

僅獲邀請的投資者能參與的MOD代幣預售,在811日首日就售罄。而有3個不同獎勵等級的公開代幣銷售將於91日開始。


Modum
的感測裝置以區塊鏈來記錄藥品運輸過程的環境條件。

[Home]


2017/09/08 3.1.11. 物聯網應用愈趨複雜 感測器智慧化大勢所趨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物聯網複雜度提升、資料量增,導入智慧化應用有其必要性。

當前全球物聯網(IoT)應用日趨複雜,資料量也愈來愈龐大,業界也正在尋找如何處理這些來自物聯網感測器所蒐集大量資料的更佳方法,因此在選擇運算架構上便有其重要性。對此半導體業者ADI物聯網(IoT)行銷經理Grainne Murphy指出,智慧化物聯網感測器在工業廠房應用等高階領域應用有其必要性,至於較低階物聯網應用領域仍是有傳統感測器的生存空間。

Design News網站報導,Murphy認為,物聯網一直由雲端的討論所主導,這與分析及軟體公司有關,因此可見許多人從事概念證明且有很好的想法,不過卻不知道應如何落實這些想法,可能物聯網資料也不夠好到可提供其終端客戶價值,因此才需要先從要從物聯網系統中得到什麼決定起,再向後決定要採用何種系統。

一直以來均有將智慧化放在邊緣端的呼聲,過去一年來ADI也在與業界人士談論此議題,Murphy也認為在低階領域傳統感測器(Dumb Sensor)仍有生存空間,但在工廠設備監測這類需要較高精細度領域,朝智慧化感測器應用邁進仍有其必要性。

針對當前工業物聯網(IIoT)應用通常是採用集中式架構或邊緣運算模式的問題,ADI高速轉換器團隊應用工程師Ian Beavers表示,這取決於是採「綠色領域」或「棕色領域」網路。

在綠色領域網路,可以引進新的技術且不受制於目前的網路,能夠從頭開發適合應用的技術;在棕色領域,可能必須以現有基礎架構運行,因此可能必須擁有一套集中式的網路。

Beavers以機器狀態監測為例介紹邊緣運算模式,這會在工廠中監測大量設備,並採3軸加速計進行感測工作,這類監測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的「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進行,並可對資料進行分析以決定是否跨越某種閥值,並判斷是否需要予以處理,在此情況下,就可在邊緣進行即時的決定,無需傳送所有資料至下游端。

但若將所有物聯網感測器蒐集的資料都傳送至下游端,意謂將需要非常大的頻寬,特別是如果在一間工廠內配置高達數千顆物聯網感測器時更是如此,在此情況下於邊緣進行資料分析較為合適,只有需要被立即解決的問題才會將資料傳送至下游端。

這套方法具備兩大優勢,其一為能夠在節點或閘道端就進行即時決策,另一則是無需仰賴龐大的無線網路基礎設施,提供將所有物聯網感測器所蒐集原始資料傳送至下游端分析的優勢。Murphy指出,在某些情況下工廠也不希望將資料傳送至雲端,這也是因存在著安全性問題隱憂。

針對將大量資料存在於邊緣、而非單一集中式雲端,是否會出現同步化的問題,Murphy表示,只要資料有標記時間,對於廠房設備監測應用來說就不是問題。不過邊緣運算也非無往不利,如Beavers表示,如果監測機器效能的週期達到好幾週或幾個月,或是想要歸檔大量資訊進行歷史回顧,這時採雲端集中式模式反而可能比較適合。

[Home]


2017/09/08 3.1.12. 再闖中國市場 臉書在上海設硬體部門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臉書再闖中國市場!消息指出,遭中國大陸屏蔽的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下稱fb)最近幾個月一直在上海尋找辦公室地點,首批進駐的或將是名為「Building 8」的硬體部門員工,屆時還會協助fb在中國拓展其他業務。

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透露上述消息。該人士稱,fb的計畫屬於實驗性質,仍需獲得中國政府批准才能進行。

報導表示,如果上海辦事處成功設立,fb員工在中國工作時就會獲得更多支持,但安全同樣是一個大問題。據悉,Building 8主要開發自有硬體,在中國工作時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敏感性數據;設立辦事處後,fb還可以與中國企業有更多合作機會。

對此fb發言人回應稱,長期以來,fb一直對中國感興趣,並且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了解中國。

多年來fb一直想在中國設立辦事處。2015年底時,fb獲得許可在北京設立辦事處,但許可在3個月後就失效。不過,3年前,fb收購的VR公司Oculus在上海設有辦事處。

fb創辦人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多年來也不避諱其進軍中國的野心,例如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訪美時,他一改平常T-shirt、牛仔褲的休閒扮相,特別換上正式西裝,還打了條中國紅領帶與習近平見面。

去年3月,北京壟罩在霧霾之中,查克柏格卻連口罩都沒帶,就在天安門慢跑。他並打卡表示,「再次回到北京真的很棒!」

此外,稍早fb透過在大陸推出名為「彩色氣球」(Colorful Balloons)的照片分享APP,進一步進軍中國。不過用戶在下載時,不會發現這個應用程式與臉書有關。當時臉書也不諱言承認,「正透過不同的方式研究大陸;目前我們的焦點,在於透過我們的廣告平台,幫助大陸企業與開發商拓展大陸以外的市場。」

[Home]


2017/09/08 3.1.13. 工業電腦 8月營收跳起來 [ 工商時報 陳昱光]

受惠客戶拉貨動能轉強、遞延訂單陸續出貨帶動,工業電腦(IPC)廠營運增溫,研華(23958月營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樺漢(6414)、事欣科(4916)因合併效應及遞延訂單帶動,營收同步改寫歷史單月新高。

研華8月營收38.24億元,月增11.17%,較去年同期成長6.8%。研華指出,8月以歐洲與北亞地區營收表現最為突出,以事業群來看,則以智能系統事業群(ISG)與網路暨通訊設計製造服務事業群(NCG)表現相對突出。

展望後市,研華看好大中華區營運將穩步成長,主要成長力道來自於蘋果上游設備商下半年持續拉貨、工業4.0應用導入新專案,以及中國大陸推展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等建設帶動,全年區域成長性可望達到雙位數。

IPC股王樺漢與事欣科8月營收受惠合併效應帶動,分別寫下38.04億元、7.2億元的歷史新高,年增率皆達200%以上。樺漢自7月起認列Kontron營收,加上博弈訂單陸續發酵,雙利多帶動業績大躍進,今年並結合旗下沅聖、瑞祺電、Kontron等,首度參加自動化工業展。

事欣科併入恩德後,合併營收已連3月攀高,本業博弈訂單大增5成,累計前8月突破30億元大關。法人預期,除了博弈市場回溫,原先遞延出貨客戶出貨動能陸續恢復外,事欣科可望在北韓地緣政治影響下,帶動國防工業等產品需求。且子公司恩德既有客戶穩定出貨,歐美客戶需求轉強,營收有機會再戰新高。

廣積旗下小金雞廣錠同樣因歐美博弈專案訂單出貨,8月營收暴衝,一舉攻上2.54億元的歷史新高,月增207.64%,年增140.08%,將挹注母公司業績表現。

欣技隨9700ARS50RS31等新品量產上市,帶動業績持續增溫,8月合併營收1.14億元,創今年新高。第3季可望損益兩平、第4季推出新款桌上型條碼掃描器,力拚轉盈。

[Home]


2017/09/08 3.2.1.1. Fitbit智慧型手表將搭載Mastercard非接觸式支付 [ 電子時報 殷家瑋]

The Verge等外媒指出,穿戴式裝置大廠Fitbit近日剛發表、且將於201710月上市的首款智慧型手表Fitbit Ionic,將可支援VisaAmerican Express和其他系統的支付方式。萬事達卡(Mastercard)公司亦於近日的官方新聞稿表示,該公司所推出的非接觸式支付,未來將可透過靠近專屬支付感應器並點擊Fitbit Ionic手表的方式,為所購買的商品進行付款。

Retail Dive網站報導,這項非接觸式支付功能還利用了Mastercard的代幣化(tokenization)技術。透過此技術,支付卡片的正面或反面將會擁有一個獨特的替代性號碼或「代幣」。同樣的,Fitbit Ionic手表的用戶也將會擁有專用的獨特Mastercard支付代幣,並且除了Fitbit智慧型手表,這些代幣無法在任何其他裝置上產生作用。

得益於數月前所收購的支付新創公司Coin所攜進的新技術,FitBit公司的新款智慧型手表推出了其亮眼的「Fitbit Pay」支付功能。相較於智慧型手機,搭載著非接觸式支付功能的手表,將使消費過程變的更為輕鬆簡便,因為手表不須特地從口袋或背包中取出,也不須同時兼顧或手持欲購買的商品和手機等支付媒介物品。

儘管如此,但根據2014年的研究調查顯示,由於智慧型手表仍處於相對早期發展階段,因此對於絕大部分已配戴智慧型手表的用戶而言,非接觸式支付目並不屬於普遍被須要或廣受歡迎的功能之一。

然而隨著近年來蘋果(Apple)所推出的支付功能Apple Pay的日趨普及,以及Apple智慧型手表的問世,愈來愈多穿戴式品牌也如法炮製,開始研製具有行動支付功能的智慧型手表。舉例來說,瑞士手表商Swatch便與Visa簽署了合作協議,用以攜手推出非接觸式支付功能的商品;穿戴式裝置公司Jawbone也曾和金融機構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共同就行動支付功能進行合作。

有鑑於此,Fitbit便決定追隨腳步,開始尋求更多在支付領域可共同合作的大型企業夥伴。預料這些與Fitbit合作的品牌公司巨頭,將可為Fitbit在各大零售商店和各大據點的曝光度,帶來更多加分效果。屆時,其他穿戴式品牌將有機會見證到,在這個日趨飽和的智慧型手表市場中,Fitbit Pay是否能藉由這樣的合作聯盟模式,開闢出專屬於自家的市場利基點。

[Home]


2017/09/08 3.2.2.1. 大立光股價 德意志喊7,350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外資看大立光股價上檔空間,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德意志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呂家霖指出,3D感測帶動擴增實境(AR)成下一個主流商機(the next big thing),產業地位最高的大立光受惠最明顯,因此,將大立光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一口氣調升到7,350元,不僅是外資圈最高,也創下台股前無古人的紀錄。

德意志證券最新看法是:大立光將繼續受惠於雙鏡頭採用比率提高、規格升級的趨勢,此外,大立光在智慧手機的3D感應系統RX接收鏡頭模組中市占率高,在後智慧手機時代,3D感測應用將會擴展到AR智慧玻璃、虛擬實境(VR)頭戴裝置與汽車領域等,大立光等於搭上未來潮流大商機。

大立光股價走勢還在1,000~2,000元大區間時,呂家霖就是外資圈中,早期看好大立光股價登高的指標分析師。他賦予的推測合理股價,一路從「1」字頭往上調升,到現在躍居外資圈最高的7,350元,長線看法完全印證他對大立光基本面的期望。

外資圈看大立光合理股價估值,今年以來已出現多次突破,樂觀派外資去年底至今年初,推估合理股價多在「5」字頭,隨今年大立光基本面再進化,台股又搭上外資熱錢掀起大行情,外資圈今年中對大立光股價樂觀估計,已超越6,000元。此次德意志調高到7字頭,再度振奮市場情緒。

目前對大立光推估合理股價估值在6,000元以上大型研究機構共有九家,值得注意的是,居前五高的德意志、大和資本、野村、美林與瑞穗證券,都是在近一個月內調高股價預期,後四家的推估股價介於6,300~6,680元之間。至於早就看好大立光股價上「6」字頭的瑞銀、花旗環球證券與元大投顧,尚未有動作。

[Home]


2017/09/08 3.2.2.2. 華為市占贏蘋果 帶旺供應鏈 [ 經濟日報 何佩儒、黃晶琳]

華為去年喊出三年內要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的目標已經實現。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67月華為手機銷量市占首次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廠,僅次於三星。隨華為市占率持續擴大,在台供應鏈台積電、晶技、群創、大立光、矽品、京元電等受惠。

Counterpoint發出的新聞稿中,Counterpoint研究總監理查森(Peter Richardson)分析,華為得以擴大全球規模主因,包括華為持續投入研發及製造,以及積極行銷與通路拓展。雖然可能是一個暫時結果(新一代iPhone即將在12日發表,銷量將躍升),但已顯示華為成長的速度。

華為從網通設備、代工手機,到發展品牌手機,自身有相當完整手機供應鏈體系,在前年手機出貨首度突破1億支後,去年出貨達1.4億支。

在其他市調機構統計中,也顯示華為與蘋果市占差距的縮小。根據TrendForce統計,華為第2季全球智慧手機市占10.3%,與蘋果的13.3%,差距3個百分點;若依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華為第2季市占10.7%,與第二名蘋果的11.4%,已不到1個百分點。儘管不同市調機構因資料來源與統計基礎不同,會有不同數據呈現,但華為與蘋果市占差距縮小,為不爭的事實。

由於iPhone近年都在9月發表新機,在新機發表前,因消費者都在等著新機推出,是iPhone買氣最弱的時候;此時華為的新機P10系列與nova系列,正在全球市場陸續上市,加上華為產品線橫跨低中高階市場,使67月時銷量超過蘋果。9月蘋果發表新機,華為Mate系列10月才亮相,蘋果可望重回第二名。

Counterpoint認為,華為在中國、歐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市場受到歡迎,是其穩居智慧手機市占前三名的主因;至於在南亞、印度、北美市場的疲弱表現,將限制其成長力道。值得注意的是,在熱銷手機前十大中未見華為手機,反而是OPPOR11A57居第三及第四名。

全球十大手機品牌 陸占七席

中國大陸品牌手機廠在全球市占持續提升,除了華為躍居全球第二大廠,在全球前十大手機廠中,有七席都是大陸品牌,大陸品牌已成全球手機市場龐大勢力。

根據市調機構TrendForce的統計,第2季全球智慧手機排行,扣除冠、亞軍依舊是三星與蘋果,接下來三到六名都是大陸品牌手機廠,也就是華為、OPPOvivo、小米;另外,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第2季三星與蘋果的市占,與去年同期相較都略為下滑,至於華為、OPPO、小米的市占率則呈現提升。

至於在IC Insights的報告中,去年全球前10大手機廠中,大陸品牌廠有七家。也就是除了三星、蘋果居冠、亞軍,LG第七名,其他由華為、OPPOvivo、中興、聯想、小米與TCL囊括。

華為野心大…兼具狼龜蛇特性

華為以電信、網通設備起家,後來跨入手機代工,七年前投入品牌手機市場。華為一直強調,投入品牌時間不長,還在不斷學習與嘗試,但轉眼已躍居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另一方面,華為也跨入筆電市場,狼群野心不容小覷。

華為創辦人曾以「大烏龜」形容華為,加上推動的「蛇形管理」、「狼性文化」,集合烏龜的艱苦爬行,洞悉戰略機會,後發先至,蛇行管理則是不管蛇頭往哪邊走,再長的身子都會一節一節跟上,同時像狼一樣,緊盯著獵物(客戶)。

華為集烏龜、蛇及狼的特性於一身,企業文化強調團隊作戰,加上員工就是股東,員工與公司榮辱與共,同心達成目的,讓華為屢次跨入新領域,都能達成目標。華為近年在電信設備業務穩定獲利,打敗愛立信成為全球第一,也成為跨入企業網通設備及終端消費性產品智慧手機的最大後盾。

華為2010年投入智慧手機品牌以來,即使連虧多年,仍持續投入研發資源,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強調工藝與技術,帶動全球手機市占提升。

華為站在既有的電信設備業務獲利基礎上,走向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去年也推出二合一筆電,手機市場在超越蘋果後,目標是成為全球第一。

現在華為除有強有力的技術實力,加上品牌、行銷及市場經營經驗,宣布推出首款筆電MateBook,下一步就可能挾著公司內部奧援,席捲全球筆電市場,狼群野心不可小看。

[Home]


2017/09/08 3.2.2.3. 聯發科營收 重返200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因客戶拉貨回溫,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24548月營收重回200億元大關,月增近兩成。法人預估,該公司第3季營收有機會趨近財測高標,第4季因智慧型手機需求持穩,下滑幅度應該有限。

聯發科昨(7)日公告8月營收成績單,單月達224.96億元,月增達18.6%,但仍較去年同期減少一成;累計今年前八個月營收是1,556億元,年減一成。

據聯發科財測,第3季營收將落在592億元到639億元之間,季增2%10%,毛利率為35.5%正負1.5 個百分點,營業費用率29.5%正負2個百分點。

以聯發科7月和8月累計營收來看,9月營收只要達到177.4億元以上即可達標,本季營收將可順利達標。

法人認為,目前看來,9月仍是手機、PC等各產業的拉貨旺季,有利於聯發科的單月營收表現,只要能夠與上月相當,整體第3季營收將可達到財測高標,唯一要觀察的新台幣走勢。

聯發科第3季營運達標無虞,展望第4季,受零組件漲價和缺貨效應干擾,下半年智慧型手機新品略為延遲,但今年第4季仍有新一波智慧型手機新品發布高峰,將出現新一波拉貨潮,對聯發科營運相對有利,可舒緩淡季效應。

法人預估,聯發科第4季智慧手機晶片出貨量將可守穩1億顆大關以上,與第3季大致持平;只是因為上半年需求偏弱,第3季回升力道也不算大,全年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將低於4億套,年減幅度約兩成。

[Home]


2017/09/08 3.2.2.4. 蘋果、三星價格策略轉變 衝擊手機競局  恐擴大其他手機品牌洗牌效應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蘋果、三星訂價策略轉變,恐讓手機市場出現更大的洗牌效應。

蘋果(Apple)擬於912日舉行新品發表會,新款iPhone將正式亮相,由於適逢蘋果跨足智慧型手機市場10週年,新款iPhone在設計與零組件使用上有較大改變,然市場預期蘋果新款iPhone售價將不低,恐高達新台幣3萬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發表年度旗艦機種Galaxy Note 8,售價亦拉高到近新台幣3萬元水準,業界擔心整體手機市場將因兩大龍頭廠的訂價策略轉變,而出現更大的洗牌效應。

三星日前發表新款Note 8智慧型手機,除了虹膜、臉部辨識等特色外,還包括無邊際螢幕,高容量記憶體、進化的S Pen、防手震雙鏡頭、支援IP68防水防塵設計等,三星也在軟體與人工智慧等應用上有所創新,並擴大整體手機生態鏈布局,導入Bixby應用、強化手機與行動工作站DexPC的連結等。

三星2016Note 7產品上市時,售價設定在與旗艦機種Galaxy S7 Edge同樣的區間,這次三星考量快閃記憶體、面板等零組件價格調漲,Note 8上市價格調高到近新台幣3萬元,較旗艦機種Galaxy S8+有近新台幣2,000元的價差出現。

三星認為,原本Note 5用戶已達手機換機時期,加上Note用戶有相對較高的忠誠度,配合三星陸續推出多項優惠購機方案,將吸引新購用戶選購,可舒緩手機單價因反應零組件成本調漲的衝擊。

在三星Note 8亮出底牌之後,蘋果新款iPhone也將在912日接續發表,同樣為反應零組件成本調漲與維持高利潤空間,市場傳出蘋果入門款iPhone 8售價將由新台幣3萬元起跳。對於iPhone 8而言,因其定價高,讓外界擔心可能衝擊買氣,並讓部分消費者轉而購買iPhone 7s系列商品,如此是否衝擊相關供應鏈的表現,值得觀察。

手機業者表示,此次iPhone 8訴求的OLED螢幕、支援虛擬及擴增實境、無線充電等應用,產品新意恐不足,但憑藉蘋果品牌光環,預計iPhone 8上市後銷量仍將凌駕Note 8出貨水位,不過,此次Note 8來勢洶洶,兩者的銷售差距有機會進一步縮減。

此外,Note 8iPhone 8將定價拉高到新台幣3萬元及以上的區間後,與既有訂價在新台幣2.1~2.5萬元區間的其他品牌旗艦產品,已有相當的價格落差存在,這情況對手機市場板塊與業者的訂價行銷策略,將有進一步的衝擊出現。

對於其他手機品牌業者的旗艦產品來說,雖然iPhone 8Note 8並非主要假想敵,然在競爭上仍需對應兩大手機品牌的可能衝擊,定價新台幣3萬元的iPhone 8Note 8出現,已讓其他品牌旗艦級手機的外部評價自動降規,如何因應此一趨勢的轉變,業者得更謹慎對應。

對於三星與蘋果而言,當Note 8iPhone 8價格大幅拉高,其所肩負的任務已非單純貢獻企業獲利與衝刺銷量,而是強調品牌新品的創新能力,從而引領市場話題與增進市場認同度,進而促使旗下其他商品銷售量提升。由於此一層級的消費族群更看中產品價值,後續對兩大品牌的手機使用性及黏著度將因而更為提升。

[Home]


2017/09/08 3.2.2.5. 手機DRAM需求擴大 大盤價漲勢不止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手機與資料中心需求,帶動記憶體市場成長,DRAM春季一度持平,夏季起再度漲價。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據該社調查,PCDRAM大盤報價持續上漲,指標性產品DDR34Gbit20178月大盤報價,比7月高6%、達3.3美元,回到2年前、2015年中的水準;2Gbit產品大盤報價,同期也上漲6%,達1.7美元。

PC DRAM報價上漲的主因,並非PC市場回溫,而是智慧型手機的DRAM需求持續看漲,廠商把產能調往手機產品,加上資料中心需求強勁,即使PC市場的DRAM訂單仍無起色,但供貨短缺,使得春季價位一度持平的PC DRAM,夏季的市場價格再度上揚。

雖然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年成長率,已跌破10%,但DRAM需求未隨之減低,這是因為廠商持續強化產品效能所致,德國家電展IFA2017中,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Sony發布新款旗艦手機,內建的記憶體容量均達4GB;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8月發布的新機Galaxy Note 8,更達1.5倍的6GB

先不論手機銷售台數高於PC一事,現在旗艦款手機的DRAM容量,已不下於甚至超過中低階PC的水準,加上手機記憶體不易加裝,相對於市場規模難以預測的PC DRAM組裝市場,手機DRAM市場更加穩定且容易預測,未來DRAM廠轉移產能的行為,將日趨明顯。

同時,由於蘋果(Apple)新款iPhone將採用OLED面板,另外還有哪些進步仍未為外界所悉,故以陸廠為主的部分手機廠決定見招拆招,等蘋果推出新機後再推出足以抗衡的產品,紛將新品發表時間延後到2017年下半,造成手機用DRAM需求集中在夏季以後,帶動DRAM整體價格從夏季起上漲。

日經還引述海外不具名記憶體廠的說法,雖然一般PCDRAM需求低迷,但資料中心需求仍強,考慮到亞馬遜(Amazon)Facebook等國際大廠,以及阿里巴巴與騰訊為首的陸廠,都積極投資建設資料中心,可以了解DRAM價格全面上漲的原因。

據市調機構IHS Technology的調查顯示,20174~6月全球DRAM銷售金額總計16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且這個成長趨勢可能持續到年底,因此DRAM價格仍有繼續成長的空間。

[Home]


2017/09/08 3.2.2.6. Sony Mobile強攻高階Android手機 3D掃描為主打特色 [ 電子時報 王君毅、黃詩閔、張興民]

Sony Mobile推新品強攻高階Android手機市場,此次更以3D掃描與自動追焦連拍等為主打特色。

Sony Mobile日前在德國柏林IFA展覽中發表年度旗艦級智慧型手機Xperia XZ1Xperia XZ1 Compact新品後,7日在台宣布相關新品推展與上市計畫。Somy Mobile總經理林志遠表示,新款產品推出後,將有利Sony Mobile維持在高階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領先的地位。

Sony Mobile2017年營運成績亮眼,受惠於退出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經營轉而專注在高階手機推展、縮減全球營運效率較差的地區等策略調整奏效,同時先前推出的高階Xperia XZ Premium等機種在市場獲得相當好評,讓今年Sony Mobile全球手機營運續維持正向獲利局面外,在台灣市場方面,此款產品在5月推出後,即拿下高階Android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冠軍寶座,另在7月並同步在台高階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場登上銷售量與銷售金額雙冠軍位置。

而對應第4季傳統手機銷售旺季到來,新款Xperia XZ1Xperia XZ1 Compact普發表,Sony Mobile7日旋即在台宣布Xperia XZ1Xperia XZ1 Compact推展與銷售規畫。林志遠指出,除過去高機機種主打的慢速度攝影等使用特色外,此次Sony Mobile3D掃描與自動追焦連拍等為主打特色,當中3D掃描更可連結3D列印或是擴增實境(AR)等應用程式(App)使用,經由手機功能創新,預估可進一步引領Sony Mobile手機出貨與銷售續創新高。

Sony Mobile新款旗艦智慧型手機在915日攜手五大電信業者推出後,手機通路業者認為,觀察2017年下半高階Android手機市場的競爭性可得,三星的Note 8、蘋果的iPhone 8來勢洶洶,但新品定價均拉高到新台幣3萬元左右的價位,是否影響整體銷售表現將值得觀察外,另第4季蘋果雖然仍會有價格較為親民的iPhone 7S系列產品推出,而三星的S8系列產品也將搭配新促銷方案搶市,然考量此次Sony Mobile新品在相機功能與3D掃描使用上極具創新,加上產品定價維持在新台幣1.9~2.1萬元的區間,如此新品上市後,預計可在市場帶動新一波的銷售熱潮出現。

此外,智慧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業者除以性價比做為產品推展的主要手段外,強化通路布局,優化後勤支援體系藉此提高消費者對品牌認同,已被業者視為能否在新手機銷售競爭環境中勝出的重要關鍵;而此次Sony Mobile為拉抬新品銷量,無論與五大電信業者所談定的資費補貼內容,抑或在自家專賣體驗店推展所搭配的促銷活動等均極具競爭力,經此也將有利於Sony Mobile在第4季激烈的手機競爭市場當中維持好的銷售動能。

小米高中低階機種齊發 海內外全面啟動攻勢

小米憑藉其完整產品線優勢,積極衝刺海內外市場銷售量。

小米擴大旗下智慧型手機機種火力,高、中、低階機種齊發,海內外全面啟動攻勢。

供應鏈業者觀察,小米為挽救2016年的營運頹勢,2017年積極重返榮耀,憑藉其完整產品線優勢,力拚更高的銷售量,除了擅長的低價策略外,在產品策略與市場策略上,也針對不同市場而有不同產品測試市場水溫,期待藉由低階入門機種衝刺發展中國家市場,拉高市佔率,小米不甘於受限中低階手機市場,也將產品戰線延伸至高階智慧型手機,往高階手機市場挺進,勇於挑戰高階手機市場,以追求獲利與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小米以高性價比在全球手機市場快速崛起竄出,今年強攻印度手機市場有成,在印度市場銷售報佳音,現階段小米在印度手機市場藉由實體通路銷售比例已超過20%,伴隨印度市場成為各家手機品牌業者競逐商機的重要標的,小米為了保持在印度手機市場得來不易的領先優勢,持續加強耕耘實體通路。

小米目前在印度打造了約5間「小米之家」,由於對印度手機市場前景懷抱樂觀看法,小米加碼布局印度手機市場,預計在2?大幅擴充至約100家據點,強化實體通路戰力。

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高成長不再,銷售成長動能趨緩,使得手機品牌業者注意力轉向發展中國家市場。2017年第2季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表現亮眼,市佔率約14%,已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二哥。

小米在大陸手機市場,憑藉著生態系提高用戶忠誠度,小米也複製這樣的商業模式到海外市場。

蘋果(Apple)新一代搭載大螢幕的iPhone 8(暫名)系列新機上市進入倒數計時,小米搶先蘋果一步,以爭取全球智慧型手機消費者的目光,小米5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產品發表會,正式在全球約40多個市場發動新品攻勢,包括印尼、越南、俄羅斯、烏克蘭、台灣、香港、墨西哥、波蘭等。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本次發表新品小米A1手機,還放棄使用自家操作系統,攜手Google,搭載Google原生Android系統,並強打光學變焦雙鏡頭、低價等賣點,期待以價換量,衝刺出一波波銷售量。

從第2季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品牌業者出貨市佔排名來觀察,根據DIGITIMES Research指出,前五大依序為華為、小米、步步高、Oppo及蘋果(Apple)

其中,小米因早已去化大陸市場的舊機種庫存,加上紅米4X及紅米Note 4X銷售長紅,第2季內銷出貨季增逾1倍。OppoVivo在通路庫存於上半年有效去化後,第3季起已準備大幅提高手機出貨量,預估OppoVivo兩大業者2017年下半於大陸市場佔有率排名將上升。

回顧大陸市場第2季智慧型手機出貨欠佳,主因有二,一是電信業者補貼政策不明,三大電信商單季4G用戶新增數再創新低,僅5,600萬,導致中低階與入門4G機款需求與銷售續減;二是部分品牌業者為降低自2016年末以來節節高升的通路庫存水位,大舉調降第2季出貨。

據估計,2017年第2季大陸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為9,410萬支,與2017年第1季相近,然年減11.8%,佔全球市場比重降為28.9%。據供應鏈訊息研判,華為、OppoVivo等陸系手機品牌業者已大幅拉升第3季訂單,預估整體大陸手機市場出貨第3季將季增逾2成,高於2016年同期水準;然至第4季後半,陸系手機品牌業者將適度調節,不再採取2016年末大舉衝刺出貨的做法,故第4季出貨季增幅將小於2016年同期。

iPhone價格撲朔迷離 已預期必然是高價路線

新近對於新iPhone價格的觀察,多認為落在1,000美元左右,與此前的諸多誇張高價揣測有所落差。

隨著蘋果(Apple)即將推出iPhone十周年代表作,媒體猜測新iPhone的價格也愈加頻繁。WSJ引述Daring Firebally網站內容指出,其推估新iPhone售價高達1,500美元,甚至更高,不過而後修正為1,3001,400美元左右;WSJ一度曾推測蘋果若以獲利考量,則新iPhone售價應在1,400美元左右。然而這些破天荒的高價,是否貼近未來新iPhone的可能售價,也引起不小的議論。

離譜高價偏離蘋果作風 64GBiPhone可能低於1,000美元

WSJ認為,目前iPhone最高規格為配備256GBiPhone 7 Plus,售價為969美元。WSJ另根據網站Asymco針對歷年iPhone價格所作的趨勢分析,每次蘋果新推出的iPhone售價雖然水漲船高,但漲幅並不驚人,故iPhone 8一下子要從969美元飆漲到1,500美元,其實並不合理。WSJ更認為,這531美元的差價足以讓消費者打消購買頂級iPhone的念頭,改買升級版的iPhone 7S,或乾脆等到iPhone 8降價再說。WSJ甚至推測,可能只有大陸消費者會對極端高價的iPhone 8感興趣,因為8在華人文化中代表幸運數字。

Business Insider則引述UBS分析師看法,同樣認為破天荒的iPhone 8高價並不合理,其推測64GB256GB的價格應會落在9001,000美元左右,UBS並不認為iPhone 8一推出時就會有512GB的版本。

iPhone售價有跡可循 以縮小與對手高階機種售價差距為要

UBS的分析師認為,過度抬高新iPhone的價格不似蘋果作風,其分析該公司的售價模式,通常大尺寸Plus機種售價會略低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的高階機種售價。以目前三星2款高階機種來看,已上市近6個月的Galaxy S8售價為850美元左右,最新Galaxy Note 8則為930美元,故其推測64GB的新iPhone可能售價為900美元。此一模式認為蘋果新iPhone的售價仍屬保守,主要目的是避免過度拉大新iPhone與競爭對手在高階機種的價格差異,並吸引消費者購買。

UBS分析師特別指出,蘋果產品售價策略並不是「我們能值多少」的設定,而是其會觀察可以挑戰的市場價格區間,接著開發可一舉攻入的新產品後躍進市場中。舉例來說,蘋果認為9001,000美元的筆記型電腦市場有藍海可尋,該公司開始思索若MacBook設定為900美元左右,則能端出哪些特色來吸引消費者,接著MacBook Air騰空問世,大獲市場好評。反之,若蘋果無法保證產品的使用體驗難以符合推出的市場價格區間,以及維持公司獲利的前提下,其就不會推出相關產品了。

容量差異仿新iPad Pro 將有512GB大容量

BGR則引用科技部落客Benjamin Geskin的推特發文,認為新iPhone將推出3種容量型號,為64GB256GB,與512GB,與UBS分析師略有不同。價格上3種型號分別為9991,0991,199美元,皆超過UBS分析師推測價格100美元,但入門款的新iPhone的確也未超過1,000美元。BGR引述大陸部落客的說法,認為新iPad Pro3種容量規格可作為新iPhone首發規格的參考,因為將出現512GB的大容量。

不過,若真如各界揣測,新iPhone配有全新OLED螢幕、無線充電、AR功能、人臉辨識解鎖等新功能,WSJ仍認為新iPhone肯定在硬體成本上超過現有的iPhone,這部分自然將反應在上市後的售價。

[Home]


2017/09/08 3.2.2.7. 驚!華為手機市佔超越蘋果 登全球第2 三星仍為最大手機廠 [ 蘋果日報 林文彬、劉煥彥]

最新分析顯示,華為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2大智慧手機製造商,是史上首見。

iPhone 7銷售最佳

研究業者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分析,華為6月及7月全球智慧手機銷售市佔率高於蘋果。Counterpoint提供的圖表顯示,華為全球智慧手機銷售市佔率在6月升破10%,高於蘋果的不到10%,蘋果7月銷售市佔率回升至10%以上,但仍略低於華為。

Cointerpoint研究主管理查森(Peter Richardson)說:「這對華為而言是重大里程碑,華為是中國最大智慧手機品牌,該公司在全球聲勢持續壯大,華為也積極行銷和拓展銷售管道。」

華為去年12月宣稱該公司智慧手機銷量已超越蘋果,但大型研究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把華為列在蘋果前面是頭一遭。Counterpoint的圖表顯示,三星仍是全球最大智慧手機製造商,該公司7月全球智慧手機銷售市佔率略高於20%

Counterpoint也公布20177月銷量前10大智慧手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華為手機未擠進這個排行榜。數據顯示,20177月全球賣得最好的智慧手機是蘋果iPhone 7iPhone 7 Plus名列第2,第3和第4名分別是OPPO R11A57

蘋果找LG供應OLED

另外,彭博引述消息人士說法報導,蘋果為了不讓新iPhoneOLED面板完全由三星電子供應,因而被三星掐住脖子,正與同為南韓電子大廠的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洽談供應OLED面板,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

樂金顯示器預計2018年底將供應少量OLED面板給蘋果,2019年將全產能供貨。

報導指出,樂金顯示器雖可望成為蘋果第2家手機OLED面板供應商,但眼前仍有不少難關,包括必須跟三星爭奪重要面板生產設備,特別是日商Canon Toki生產的蒸鍍設備。三星早就大手筆擴產OLED,因此已包下Canon Toki連續幾年的訂單。

 

[Home]


2017/09/08 3.2.2.8. OLEDi8貴森森 三星害的? [ 工商時報 張志榮、吳筱雯]

OLEDiPhone8貴森森,起跳價上看999美元,瑞信證券指出,OLED版光是面板模組價格就要89美元、比5.5LCDiPhone7 Plus58美元高出31美元,因此,256G OLED版材料成本(BOM)就達389.3美元,比5.5LCDiPhone7 Plus329.95美元要高出59.35美元。

i8所需OLED,三星獨家供應

亞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由於i8所需OLED面板100%是由三星供應,三星很明顯享有議價優勢,對蘋果來說,尋求OLED面板第二供應商確實有其急迫性,目前看來,LGD最快明年底才會入列,但初期也只能供應510%,至於夏普,則還在努力中。

256G零售價估賣1,038美元

儘管外界看好i8將引爆強勁需求,但外資圈坦言,蘋果最後開出的零售價、消費者是否買單,將是主導i8產品周期能走多久的關鍵,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OLED版,偏偏OLEDi8價格最貴,瑞信證券預估256G零售價將上看1,038.67美元!

OLEDi8價格超貴原因在於OLED面板模組,瑞信證券預估將達89美元(面板加上壓力觸控)、比5.5LCDi7 Plus58美元要多31美元。

亞系外資券商分析師指出,外資圈大致上會將OLED面板模組價格定約90美元,但這是今年底良率非常好的情況,若是剛開始良率不到50%,價格超過120美元的機率就高。

亞系外資券商分析師表示,OLED面板模組價格之所以居高不下,除了三星獨家供應、產能緊俏外,三星針對OLED面板的營益率設定在2025%也是原因之一,也就是說,在營益率與出貨量固定的情況下,OLED面板模組價格,就取決於良率表現。

手機採OLED面板是未來趨勢

不過,智慧型手機採用OLED面板將是未來趨勢,iPhone8試水溫的味道濃厚,瑞信證券預估,20172019OLEDiPhone的出貨量,分別為4,311.6萬支、1.26億支、2.05億支,後兩年成長率為193%與62%。

凱基投顧指出,OLEDiPhone的面板結構將包括:1、可撓性OLED面板(三星供應);2OLED觸控面板(三星供應);33D觸控模組(GIS-KYTPK-KY供應);4OLED面板模租(三星供應)。

凱基投顧指出,從生產過程來看,GIS-KYTPK-KY先將3D觸控模組出貨到三星,由三星負責組裝並出貨OLED面板模組到鴻海,進行最後的組裝作業。

i8這麼貴 到底誰會買?

外界不斷傳出蘋果OLEDiPhone(俗稱i8)售價將從999美元、也就是相當於新台幣3萬元的高價起跳,也讓市場好奇定價如果真的這麼貴,到底誰會買?蘋果能賣多少?

其實對蘋果來說,iPhone最重要的市場分別是美國、中國與日本,這三個市場對貴森森iPhone的態度,將是OLED iPhone銷量的指標。

以美國市場為例,電信業者從2013年起便逐步縮減手機補貼款(今年初更已全面停止手機補貼)。但是有個小例外,去年i7亮相後,為了買到便宜i7NP(帶著門號跳槽其他電信公司)的消費者,數量多到四大電信業者為了搶奪NP用戶,不惜在去年第4季展開割喉戰,紛紛推出iPhone舊換新折抵、提高對iPhone的補貼,i7綁約價因此降到只有199美元,簡直回到2011年補貼最高時的光景,這也是i7去年第4季在美國銷量衝高的主因。

目前還不知道今年912月美國電信業者會否又為了OLED iPhone,而重現去年第4季的加重補貼割喉戰,如果沒有的話,OLED iPhone在美銷量恐怕不妙。不過如果割喉戰再現,售價高不可攀的OLED iPhone馬上變得親切可人,到時候市場要擔心的不是誰會買,而是有沒有足夠的貨可以賣。

而向來最支持蘋果的日本市場,以往因有軟銀移動強力補貼帶動,iPhone市佔逼近6成,雖然前年起日本政府強制電信業者減少對iPhone的補貼,讓iPhone市佔下滑,但單靠日本果粉的愛,也還能維持在5成左右。不過,OLED iPhone售價走高、電信業者補貼無法增加,日本果粉對蘋果的愛有多深厚?將是影響OLED iPhone在日銷量的關鍵。

至於iPhone第二大市場中國,在三大電信業者長期「調教」之下,消費者早就習慣買iPhone沒補貼,而且只要iPhone出現重大創新,中國消費者願掏錢的程度勇冠全球,面對外觀與操作截然不同的OLED iPhone,中國應該是最不需要擔心定價太高。

[Home]


2017/09/08 3.3.1. 鴻海搶東芝晶片 力拚敗部復活 [ 經濟日報 葉亭均、曾仁凱]

東芝晶片事業出售案遲無法定案,鴻海集團出現敗部復活的跡象。鴻海集團發言人胡國輝接受彭博資訊報導的訪問指出,正積極爭取收購,並透露收購計畫持股細節,包括由蘋果和軟銀各持20%10%股權,要消弭日本政府擔心中資介入的疑慮。

原本市場認為,由威騰電子買下東芝晶片事業的可能性最高,但日本共同社7日報導,威騰正在談判,尋求若東芝晶片事業未來上市,能取得略低於16%的投票權。似乎意味著威騰購買的意願下降,而是放眼未來。

彭博資訊報導,胡國輝表示,鴻海有來自蘋果、軟銀與夏普堅強陣容的支持,但不願透露出價。先前消息指鴻海的出價超過由美國私募業者KKR、貝恩資本領軍的兩大競標陣營。

胡國輝指出,鴻海的提案會讓整樁收購案不會是由中資或全由台灣企業主導,因為提案計劃讓鴻海持股25%、蘋果與金士頓科技分別持股20%、夏普持股15%、軟銀10%,而東芝將保留10%持股。

胡國輝說,這個由客戶組成的競標團隊未來將為東芝提供穩定的資金,以提升研發,「當東芝的產能增加或擁有更好的產品時,保證將有更多客戶買他們的產品」。

胡國輝說:「我們希望東芝董事們能從商業、企業與技術因素來做決策,而非考量政治因素。」他說,鴻海的競標團隊將能協助東芝的記憶體創造長期且穩定的需求,而其他由銀行主導的團隊將只會尋求套現。

東芝目前仍與三大競標陣營談判。這樁出售案曾遭政治阻撓與來自合資夥伴威騰電子提出訴訟。日本官員反對東芝晶片事業出售給鴻海,理由是鴻海與中國關係密切。

東芝明年3月前須籌獲資金以鞏固資產負債表並避免下市。

重回東芝半導體競標舞台 郭董要拚逆轉勝

東芝半導體(TMC)競標案峰迴路轉,昨(7)日傳出美國威騰(WD)擬退出競標,鴻海沈寂多時後,再度證實將組成「三國聯軍」共同競標,重回競標舞台。其實,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早在6月股東會就預告,東芝案和當初的夏普案一樣曲折,鴻海仍有五成以上的把握。郭董果真「成竹在胸」?最後結果即將驗證。

東芝半導體競標案一波三折,上月底傳出威騰已取得優先競標權,威騰電子執行長Steve Milligan甚至飛到東京展開最後交涉,連蘋果都傳出倒戈加入威騰陣營,鴻海幾乎出局。這段期間,鴻海對於東芝案三緘其口,態度轉趨低調。

不過,據了解,鴻海檯面下持續鴨子划水,本月初傳出東芝與威騰磋商不順,昨天立刻傳出鴻海傳獲得東芝部分董事的大力支持,另外,位居核心的鴻海特助胡國輝也再度跳出來,出面證實鴻海繼續競標TMC,將與大客戶蘋果、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記憶體模組大廠金士頓與夏普組成「三國聯軍」。

[Home]


2017/09/08 3.3.2. 台達電8月業績攻頂 [ 經濟日報 詹惠珠]

台達電子(2308)在電子產業進入旺季,加上蘋果和特斯拉新品拉貨,8月營收以199.2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目前景氣看起來不差,台達電第3季營運不錯,第4季也會比往年同期好一些。

台達電昨(7)日公告8月營收199.2億元,比前一個月成長6%,也比去年同期成長4%;前八月合併營收1,414億元,比2016年同期1,377億元成長3%

鄭平表示,依過去營運軌跡,第3季是台達電營運高峰,今年工業自動化、車用電子和通訊等都有不錯成長,第4季營運通常會比第3季下來一些,但從訂單看來,第4季不會下來太多。

即使台達電積極從零組件廠轉型到系統整合、智慧製造,但台達電在零組件仍具有優質地位,旗下的乾坤供應蘋果智慧手機微型被動元件,台達電也是特斯拉Model 3供應鏈一員,這都有助於台達電業績在第3季衝高。

台達電目前成長動能最強的是工業自動化,第3季也會有二位數成長,推升台達電第3季營運達到高峰,毛利率也可望走高。

台達電過去是生產控制器,馬達的調整器等零組件,可收集資料、儲存、運算、下指令,以前只生產產品,調整機器,現在將產品與電子製造業知識應用到機台、產線、工廠,幫客戶進行機電整合的整套解決方案。

鄭平2012年接手台達電執行長,積極帶領轉型,從零組件代工廠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且提倡品牌價值,讓台達電連續六年入選台灣20大國際品牌,投入樓宇自動化、智慧製造,一年多來在工業4.0智慧製造的成績有目共賭。鄭平表示,台達電看中智慧製造龐大商機,未來會在各種不同行業作標準機台,快速聯結工廠系統,將智慧製造的經驗「商品化」。

[Home]


2017/09/08 3.4.1. 記憶體旺 旺宏華邦營收飆高 [ 經濟日報 鐘惠玲、謝佳雯]

記憶體廠旺宏與華邦電8月業績雙雙飆高,旺宏昨(7)日公布8月業績讓人驚豔,不但月增幅度近二成,單月營收還寫下近168個月新高。另外,華邦電8月合併營收也小增,表現也寫下1611個月以來高點。

旺宏8月合併營收為34.39億元,月增19.5%,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194.9億元,年增率達34.1%

旺宏8月成績突出,主要是因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與唯讀記憶體(ROM)兩大業務加持,前者有新應用增加,但相關業者產能沒有增加,導致整體市場供不應求,價量齊揚,不過,公司不願透露近期報價增幅;ROM業務則是因為旺季效應,其大客戶任天堂的Switch平台產品要準備接下來傳統耶誕旺季的訂單需求,拉貨力道強勁,所以帶動旺宏的相關出貨量明顯提高。

華邦電8月合併營收為42.35億元,月增5.8%,累計前八月合併營收為30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8.6%

外界認為,近期NOR FlashNAND Flash市場一片榮景,是業績穩健成長的主因。

除了公布業績,華邦電也宣布該公司董事會已決議將進行現增,預計發行4億股,發行總金額將視實際發行價格及股數而定。據了解,華邦電這次現增將用以擴產。

依照華邦電的規劃,預計到今年底時,每月總產能將擴至4.8萬片,其中Flash2.2萬片,且未來台中廠剩餘空間產能擴充都會以Flash為主,明年總產能將達5.2萬至5.3萬片。

電子三大零組件 漲不停

電子業正步入傳統旺季,同時處於下一季議價作業階段,零組件再掀新一波漲勢,包括記憶體、被動元件、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等三大類產品均傳出再度向客戶端發出漲價通知,預定第4季起漲。繼日前台系鋁質電解電容廠傳出有意向客戶端爭取漲價5%10%外,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廠國巨昨(7)日更是第三度向客戶發出漲價通知。

國巨這次發出的漲價通知仍以積層陶瓷電容(MLCC)為主,擬針對低容值、中高壓及手機用電容調漲售價15%30%

據該公司發出的通知函指出,因上述產品需求日增,大約占需求的18%,現已開始出現缺口,交期由一個月一口氣延長至六個月,因此決定做適度漲價。

國巨前兩波喊價主要也是針對MLCC產品,並鎖定中高容和一般型MLCC規格,大約佔MLCC產品的三成,對外喊漲幅度合計為25%40%,華新科同樣跟進。從實際結果來看,客戶端漲幅不一,均超過一成。

在記憶體方面,市場傳出,南韓記憶體大廠三星已於本周向客戶端發出通知指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快閃記憶體(Flash)第4季還要再漲3%

國內主要記憶體供應商有南亞科、華邦電、旺宏、威剛、晶豪科等。法人認為,在三星領漲效應下,國內的記憶體族群將可受惠。

除了價格一路向上的記憶體外,被動元件也是今年產品價格漲勢最凌厲的零組件之一。

電子下游廠最痛苦的一年

在缺貨保護傘下,記憶體、MOSFET、被動元件等零組件終於能一改往年售價只跌不漲的困境,迎接近年漲價期最長的一年,卻也是下游客戶最痛苦的一年。

以被動元件廠為例,因為積層陶瓷電容(MLCC)是由日、韓做莊,前幾年一度在韓廠爭搶市占率的情況下,價格逐季明顯走跌,一年內就可能跌掉二至三成,讓供應商相當痛苦。

但過去產能競賽後伴隨殺價競爭的慘況,反映在各廠的財報上,近年來,包括MLCC、鋁質電解電容、鉭質電容等次產業紛紛謹慎擴產,甚至退出不賺錢的領域,釀成這一波大缺貨。

[Home]


2017/09/08 3.4.2. 2020NAND Flash規模上看650億美元 SSD需求將先蹲後跳 [ 電子時報 連于慧]

全球固態硬碟(SSD)市場經歷超過一年的驚人漲價旅程,第3季進入停滯期,但展望未來5年的SSD市場,呈現先蹲後跳,預計2020NAND Flash市場規模上看650億美元,市場規模達2.41億台,SSDPC市場的滲透率將可從2017年的40%提升至76%,結束傳統硬碟時代,而主攻雲端資料中心的企業級SSD規模在2020年上看2,230萬台,是高單價和高利潤的市場。

根據中國閃存市場(ChinaFlashMarket)統計,2017年全球半導體儲存市場規模為950億美元,預計2020年可成長至1,200億美元,NAND FlashDRAM市場比重分別為42%53%,其他為5%,其中,NAND Flash市場規模在2017年為40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成長至650億美元,超越DRAM市場的規模。

眼前的SSD已經快速滲透入PC市場,2017年比重為40%,預計2018年可過半達52%,到了2020SSDPC市場比重可達76%

2017PC市場SSD各種容量應用上,120/128GB比重約43%240/256GB36%64GB13%512GB8%

記憶體業者指出,NAND Flash價格從2016年中起展開暴漲之旅,初期也反應在主流2.5SATAIIISSD產品售價上,但從2017年第2季開始,SSD價格上漲出現疲乏跡象,終端價格越來越漲不動了。

不過,記憶體業者認為,SSD長期取代傳統硬碟已經是必然趨勢,希望很快NAND Flash市場供需恢復正常,價格也回到健康趨勢,讓SSD市場需求可以有新一波攻勢。

全球SSD出貨量方面,CFM估計,2017年出貨量約1.56億台,對於未來3年的出貨量預估,分別為20181.86億台、20192.12億台、20202.41億台;以SSD密度來看,2017年為700GB,預計20181,050GB20191,430GB20201,800GB

SSD另一塊高成長潛力的市場是企業級(Enterprise)SSD,主要是供應雲端伺服器市場,客戶包括Facebook、亞馬遜(Amazon)、百度、阿里巴巴、Google等,2017年市場規模1,840萬台,2018年預計達2,040萬台,到了2020年上看2,230萬台,屆時的密度高達892GB

在企業級SSD領域中,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威騰(WD)/SanDisk三大供應商幾乎是均分天下,市佔率分別為35%32%22%,其次是東芝(Toshiba) 5%、美光(Micron) 3%,其他為3%

2017年全球NAND Flash市場排名來看,龍頭大廠三星市佔率為37%、其次東芝為21%WD/SanDisk市佔率為14%、美光市佔率為13%SK海力士(SK Hynix)12%、英特爾為3%

以技術來看,各大NAND Flash廠在2016年是483D NAND技術的128/256Gb產品,在2017年進入256/512Gb密度產品,預計到了2019年,將進入961Tb3D NAND技術。

從每片晶圓的Die產出量來看,1x奈米製程128Gb產品約620顆,進入3D NAND技術後,32層技術可產出360顆的256Gb產品、48層技術可產出480顆的256Gb產品、64層技術可產出780顆的256Gb產品。

NAND Flash應用比重方面,以2017SSD比重攀升至43%、嵌入式產品比重為42%、記憶卡∕隨身碟為12%,其他為3%;與2016年的SSD比重38%、嵌入式產品43%、記憶卡∕隨身碟為15、其他為4%

[Home]


2017/09/08 3.4.3. 3D列印PCB將改變電子產業及供應鏈現狀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3D列印已開始應用在PCB原型製作,並漸漸改變電子產業生態。

3D列印不論在航太、汽車或醫療產業都已備受重用,而下一步就是征服電子產業。儘管3D列印的手機仍遙不可及,但3D列印的印刷電路板(PCB)將能大幅縮短電子產品原型設計需花費的時間,改變現有供應鏈,並提升產品客製化及個人化的可能。

據安永(EY)研究報告,若使用傳統技術,往往需要好幾個星期才能將PCB原型製作出來。引進3D列印後,平均將可縮短63%的原型製作時間。Machine Design報導指出,目前由於考量成本效益,全世界多數的PCB都出產自東亞。2012年時,大陸便掌控了40%PCB市場。

此外,PCB原型測試通常只需要使用一面PCB板,但多數PCB製造廠規定的都最低生產量,使用3D列印就不必再擔心這些問題。透過3D列印讓PCB設計回歸內部,不僅能省下不少時間、人力、倉儲、分配成本,由於重新設計變得更加方便,PCB的品質也因此有所提升。

某大PCB客戶表示,以往將PCB設計外包,如果是較簡單的PCB前置時間將需要8個工作天;如果是較複雜的PCB可能需要50個工作天,生產準備成本則落在200~600美元之間,如再加入運送費用,成本可能直接翻倍。

隨著越來越多業者採用3D列印從事PCB設計,電子產業供應鏈勢必會出現巨大的改變。由於半成品被原料取代,上游供應鏈將更為簡化。有了3D列印,業者不再需要考慮工具孔(tooling)及封膠,還能省下組裝的時間及人力成本,而沉積、微影、蝕刻等流程,都可在同一個步驟內完成。

3D列印線材原本不像墨水容易導電,但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利用銅與可分解的聚酯,創造出一種導電力比原本3D列印線材Black Magic 3D100倍的3D列印線材Electrifi Conductive 3D

杜克大學團隊利用這種導電材質,在標準熔融沉積成型(FFF)印表機上成功列印出電磁超材料(metamaterial)。比起使用金屬印表機,這種列印技術將能省下相當多成本。

3D列印技術不斷進步,傳統生產方式雖不至於被3D列印取代,但衝擊在所難免。較早採用3D列印的廠商將比其他對手更有機會掌握這項技術。

[Home]


2017/09/08 3.4.4. 被動元件 MLCC大缺貨 今年漲價第三波 [ 工商時報 李淑惠]

MLCC供需缺口擴大,國巨發動今年第3波漲價行動,針對低容、高壓、手機料三大品項,交期從1個月延長至6個月,並鎖定其中約18%的MLCC規格調漲報價1530%,即日起新訂單適用新價格。法人預期,國巨第4季毛利率上看3字頭,寫下空前新高紀錄。

昨天傍晚國巨的通路商、EMS客戶陸續接獲漲價通知,在被動元件業務圈及法人圈引起騷動。這次由國巨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陳佐銘,以及國巨轉投資國益興業科技共同發出漲價通知,內文指出,MLCC需求旺盛,低容、部分中高壓、手機料也開始出現供需缺口,為消化訂單,即日起將交期從1個月延長至6個月,並調漲價格1530%,約有18%的MLCC規格受惠。

目前MLCC佔國巨營收約45%,估計約當9%營收將因此而受惠,估可推升國巨第4季毛利率12個百分點;國巨MLCC平均毛利率可望突破20%,整體第4季毛利率看升。

國巨表示,車用、中高容產品吸納不少MLCC產能,排擠了低容、中高壓、手機料產能,國巨在這塊市場並沒有擴產計畫,然隨著旺季效應,供需缺口未減,因此決定適度反映價格。

據了解,各大通路商以及EMS廠對國巨的漲價行動,多少有心理準備,這一塊領域國巨沒有擴產,就算想Double Booking都沒有產能。接下來還有蘋果新機、大陸新機即將上市,第3季供需缺口已拉大至15%,第4季恐再飆高,被動元件僅佔BOM表比重不到2%,在不斷炊的前提之下,只能在價格上讓步。

據統計,國巨前兩波漲價行動帶動的累計漲幅高達2540%,第3波漲價幅度貼近第2波,且鎖定的主要品項在國巨毛利率相對較低的區塊,此將有助於拉抬國巨平均毛利率,法人預估,國巨第4季毛利率上看3字頭,以減資後股本計算,今年EPS上看14元,明年可望續強;而在減資之後,國巨的ROE16%跳升至20%,已直逼日系大廠水準。

國巨挾其業績題材,近日成為多家券商投資論壇的熱門人選,昨天三大法人進場買超975張,盤中再飆出215元天價,終場收在210元,單日漲幅5.53%。

吃產能怪獸遽增 被動元件供需缺口飆高

被動元件產業出現難得一見的榮景,從晶片電阻、MLCC缺到鋁質電容,台、日被動元件股聯手飆漲,一線大廠沒有一家股價低於新台幣200元,雖然令人乍舌,但是汽車電子化或新能源車、虛擬挖礦潮、高階智慧機逐漸演變為吃產能怪獸,今年供需缺口飆高已可預期。

日本被動元件廠合計市佔率高達60%,2015年村田宣布興建兩座新廠,當時相中的是車用以及高階智慧型手機需求,雖然市場還是武斷的認為中長期供需恐崩盤,但經過這幾年驗證,MLCC反而逆勢爆缺。

據估計,車規被動元件平均一台消耗量高達5,000顆,MLCC就佔了3,000顆,而ADAS、電動車或是新能源車等車規產品,因應冗長的驗證期,在35年前就綁定日商產能,車規訂單又特別有續航力,37年不等,因此才有日商產能不易逆轉回消費型產能的說法。

手機功能高階化也成為吃產能怪獸,早期的功能性手機約需要MLCC400顆以下,iPhone世代跳升至700顆,到iPhone 8因導入更多新功能,一舉跳到1,0001,200顆,晶片電阻也需要400顆,均是功能性手機的數倍之多;此外,虛擬挖礦潮對被動元件需求也異軍突起,礦工們日以繼夜挖礦,導致伺服器、VGA顯卡使用壽命縮短,意外的換機潮,也成為需求的一股助力。

但從供給端來看,去年TDK發函預告淡出一般型MLCC,該公司的市佔率高達7%,是這一波缺貨潮的引爆點,即使已經看到需求殷切,日商卻因產線位於日本境內,人工成本極高,不太有擴產意願;而已經宣布擴產的國巨、華新科、風華,產能增幅平均約在1015%,與上波大擴產幅度衝高到30%相較,只有將近一半。

被動元件占BOM表比重不到2%,單價低,卻缺一不可,這幾年客戶端講求一站購足,電阻、電容、電感成套交貨,任一規格短缺都出不了貨,增添管理難度,換言之,被動元件廠不只要有產能,還要會管,配貨能力很重要,下半年各類電子新品競出,產能有限之下,系統廠應及早備足庫存,並且尋找可互相替代的料號,以確保供貨順暢。

[Home]


2017/09/08 3.5.1. 六公股行庫 第一金創投帶頭 組隊攻綠能 [ 經濟日報 夏淑賢、郭幸宜]

總統蔡英文將綠能轉型計畫列為施政重點,由第一金旗下第一金創投出面,邀集公股行庫、壽險業、四大基金、信保基金等,擬共同籌組綠能投資公司,投資太陽能屋頂系統商,力拚在第4季完成資金募集,年底前開業上路。

今(8)日上任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也積極推動綠能與太陽能產業,中央政府更在台南市設置綠能產業園區,樹立台南成為綠能領頭羊地位,隨著新閣揆走馬上任,肩負政策使命的公股行庫也開始快馬加鞭,投入綠能相關產業。

相關人士表示,這個由第一金創投帶頭籌組的綠能投資公司,名稱暫定為「第一綠能投資公司」,資本額暫定50億元,主要股東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合庫銀行與台企銀等六家公股行庫,每家出資5%,合計出資30%,台灣銀行與土地銀行因限於預算編列,暫未加入。

至於剩下的70%資金,根據第一金創投規劃,預計將邀請國內壽險公司與四大基金等單位參與投資。據了解,包括中國人壽與三商美邦已表態有興趣,正在評估。

為遊說政府四大基金、信保基金以及台電核後端營運基金等加入注資行列,第一金創投特別找上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幫忙,希望透過政府單位居中協調牽線,說服相關基金加入。

第一金創投董事長張清芳昨(7)日表示,籌設中的綠能投資公司,主要投資標的鎖定太陽能屋頂系統商,主因這些太陽能系統商多為中小企業,擁有高端技術,但相對缺乏資金挹注。透過銀行業的資金支持,一來與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契合,二來也能替銀行資金找到去化管道,彼此相得益彰。

張清芳進一步指出,投資標的主要鎖定將大型、具高抗風壓性且發電效率高的標的進行投資,確保維持一定的投資報酬率,初步估算,未來綠能投資的年化報酬率可穩定維持在約6%~8%

合庫綠能產業相關融資 突破300

公股行庫中,以合作金庫投入綠能產業相對積極。合庫金控暨合庫銀董事長廖燦昌昨(7)日指出,合庫銀近一年來承作綠能等「52」新興產業相關融資業務量已突破300億元,約占同期合庫銀放款餘額淨增加部位逾五成。

其中尤以綠能融資為重點,包括太陽能發電 、風電與沼氣發電,並與屏東縣政府簽約合作,深度推動地方綠能發電普及化。

財政部昨日召集八大行庫總經理開會,檢視討論行庫對於「52」產業融資概況,並請台灣銀行針對離岸發電現況與展望專案報告,希望師法國外經驗,支持離岸發電融資。

廖燦昌指出,合庫銀近一年新增放款約800多億元,綠能等新興產業的比重相當高,凸顯合庫銀配合政策強化綠能融資的積極度。 他並補充,之前合庫曾融資彰化風電,與屏東縣府合作,推動養豬戶等發展沼氣發電,屏東縣府也在研擬潮汐發電的可行性。

[Home]


2017/09/08 3.5.2. 大陸分布式補貼下砍時間及降幅眾說紛紜 供應鏈憂市溫反差過大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大陸分布式太陽能系統已成需求主力,其補貼下砍動向更成為市場焦點。

大陸政府擬於10月下發分布式補貼費率下調的意見,並可望於2018年初執行下砍約3成的補助費率;不過,亦有大陸媒體指出,透過不同管道查詢,得知政府部門尚未進入實質編制工作。分布式下砍補貼動態揣測多樣,市場擔心市況走勢再度呈現極熱、極冷問題,不過,供應鏈似乎已預期第4季市況不差,使模組報價下修幅度不如預期。

大陸媒體報導,大陸政府可望於10月左右下發分布式補貼費率下調的意見函,徵詢市場對分布式補貼下調的意見,直指分布式的補助有可能從當下每度電人民幣0.42元的補貼降至人民幣0.3元,降幅約達3成,並可望於201811日執行。

不過,針對分布式補貼即將啟動下砍作業,部分陸媒反駁,因向多位接近大陸電價調整方案參與的業內人士詢問,目前關於電價調整方案,其實尚未進入實質編制工作,大陸核心主管部門尚未正式進入電價調整方案文件起草階段,所以上述下砍的時間及幅度均有待商榷。尤其10月中大陸將召開國家重大會議,在會議結束之前對外發出徵求意見稿的可能性不大。

反駁的大陸媒體補充,特別是630(630)補貼下砍後,已經讓供應鏈苦不堪言,若分布式補貼下調在201811日執行,將使大陸已備案的超過500億瓦分布式系統,在第4季面臨短期的瘋狂搶裝潮,這將導致系統建置品質下降,更為大陸電網公司帶來極大工作壓力。重點是,市況容易呈現極熱、極冷的不正常走勢。

太陽能業者表示,目前大陸分布式補貼下砍時間及幅度仍處眾說紛紜,難以精準確定運作時間,不過下砍是必然走勢。因為,大陸太陽能供應鏈的生產成本年年下降,但是分布式的補貼卻連4年未做調整,主要來自於分布式的商業運作模式成熟度不足,使得實際安裝量遠不如預期,一直到2017年安裝成長動態才有明顯的改變。所以分布式補貼下砍的動向,實際上在跨入第3季時即在大陸市場傳得沸騰。

尤其2017年上半大陸太陽能系統總安裝量中,分布式已占了3成、年增率達3倍,若依7月安裝量來看,分布式更達到5成,分布式安裝成長迅速,顯示補貼下砍時機已成熟。

因此,針對分布式補貼下砍的傳聞,大陸供應鏈業者多數淡定,普遍接受補助下砍的走勢;相較於2016年大陸政府祭出分布式補貼下砍意見函,下砍幅度達3~5成,引起供應鏈嘩然,急向政府進?,擔心過早一刀砍下,把供給實力、需求潛力都砍斷,呈現明顯的反差。

但太陽能業者補充,近期大陸模組報價下跌幅度不如預期,似乎也透露供應鏈開始產生預期心理,認為第4季有機會出現補貼下砍前的搶搭潮,因而不願輕易降價。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集中式多數由地方政府、企業甚至是國營企業等來消費,分布式消費者多數是對太陽能相關資源取得相對受限、甚至是連認知度都不足的一般住戶或企業,對自身安裝太陽光電權益了解有限,容易出現更多複雜性社會問題,尤其是詐騙、或在日照度不佳的屋頂也裝滿了高效模組等問題,這類問題近期在大陸媒體也攻佔不少版面。

[Home]


2017/09/08 3.5.3. Gogoro銷量踩油門 電池站建置加速 [ 工商時報 陳信榮]

為因應新車銷售倍增的需求,電動機車業者Gogoro加速電池交換站GoStation投資,昨(7)日宣布全台GoStation突破400站大關,人口密集的六都電池交換站密度達到1公里1站,「比都會區加油站密度還高」,增加與傳統油車(燃油引擎機車)搶客的籌碼。

負責Gogoro營運的睿能創意表示,從20157月開賣以來,Gogoro在基隆到屏東的台灣西半部地區,以平均每1.8天新增1座電池交換站的速度快速推進,日前GoStation總數突破400站大關,若包含建置中的新站,總數更來到412站。

睿能指出,除了實現先前承諾,在六都人口稠密區交換站密度達到1公里1站的目標,包括基隆、苗栗、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其他西部縣市也陸續完成GoStation的建置,讓Gogoro電動機車可以實現西部縱走不斷電的目標。

睿能創辦人兼執行長陸學森曾表示,Gogoro的營運是電池交換站建設先行,電池交換站的能量是現有車主電池交換需求的4倍,就算新款平價電動機車Gogoro2上市、爆增近萬位車主,現有的電池交換站就可以從容應對車主換電需求。根據睿能資料,最近1個月每日提供近1.7萬顆的電池交換服務。

睿能主管指出,近兩月Gogoro電動機車銷量倍增,除因新款電動機車Gogoro2熱賣大量交車所致,更歸功於電池交換站的密集建置,打造電動機車便利使用環境。

Gogoro行銷總監陳彥揚透露,從車主換電的大數據分析,換電最密集的電池交換站位於Gogoro永和中正店,而換電的尖峰時刻不外乎上、下班的時間。有趣的是,全台電池交換站雖已突破400站,但每位車主平均只會造訪其中的34站更換電池。

陳彥揚說,Gogoro已擁有近4萬名車主,累積超過570萬次的電池交換。Gogoro會透過大數據進行科學的規畫,以調控電池供應,未來即便新增的萬名車主同步上路,也能確保能源及電池的調配無虞。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