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 全球產業資訊

 1要聞

  1.1國際

   1.1.1. 北韓試爆氫彈 川普批流氓  [經濟日報]
   1.1.2. 北韓 氫彈引爆6.3強震 核試威力空前 國際憤慨 亞股不安  [蘋果日報]

  1.2台灣

   1.2.1. 北韓試爆氫彈 蔡總統召開國安會議  [經濟日報]

 2財經

  2.1國際

   2.1.1. 辛格霸凌式投資 大企業怕怕  [經濟日報]

  2.2中國大陸

   2.2.1. 陸嚴管虛擬幣 暫停平台交易  [經濟日報]
   2.2.2. 習近平:金磚國迎下個金色十年  [經濟日報]

  2.3歐洲

   2.3.1. 歐元靠3大原因 今年來稱霸  [工商時報]

 1展會

  1.1. 自動化展三大亮點 業界聚焦 工業電腦廠 秀智造實力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亞馬遜尬阿里 市值大車拚  [經濟日報]
   2.1.2. 網通攻車聯網 歡喜收割  [經濟日報]
   2.1.3. 高通ARM伺服器晶片高規格 或有機會搶佔伺服器市場  [電子時報]
   2.1.4. MIT媒體實驗室所長談AI時代該有的思維  [電子時報]
   2.1.5. 恩智浦談自駕車最佳運算架構與未來發展  [電子時報]
   2.1.6. 紫光打造公有雲國家隊 數百億元人民幣已到位  [工商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低價易上手 微軟要在VR界成主流  [電子時報]
    2.2.1.2. VR出貨 宏達電Q2變亞軍  [工商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蘋果新機效應 大立光股價喊到6,680  [經濟日報]
    2.2.2.2. i8出貨倒數 鴻海和碩狂趕工  [經濟日報]
    2.2.2.3. 18:9寬螢幕將引爆新需求  [經濟日報]
    2.2.2.4. 蘋果iPhone發表在即 大立光及玉晶光前景看俏  [電子時報]
    2.2.2.5. 三星Galaxy S9或將提早上市 最快明年1月底  [電子時報]
    2.2.2.6. 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可望持續微幅年增 2021年估達17億支  [電子時報]
    2.2.2.7. 三星手機2Q17在印度領先幅度縮小 鴻海旗下代工廠智慧型手機出貨超越三星  [電子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蘋果搶救Apple TV祕密武器卡關  4K電影價格談不攏 消費族群漸流失  [電子時報]
   2.3.2. 李健熙五大新樹種計畫後 三星恐無力擘劃新的十年  [電子時報]
   2.3.3. 唐鳳 親赴美訪臉書 建聯繫管道  [工商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返校商機熱 概念股大利多  [經濟日報]
   2.4.2. 加密貨幣將成為繪圖晶片下一個競技場  [電子時報]
   2.4.3. 虛擬貨幣挖礦熱看長不長? NVIDIAAMD看法不同調  [電子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美國、大陸今年太陽能需求超乎預期  全年安裝量上調 明年供過於求再現  [電子時報]

[Home]


2017/09/04 1.1.1. 北韓試爆氫彈 川普批流氓 [ 經濟日報 葉亭均、簡威瑟]

北韓3日表示,已成功試爆可裝設於洲際彈道飛彈、具「空前強大威力」的氫彈。

這是北韓第六度、歷來威力最強大的核武試爆,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來首見,提高攻擊美國本土遭遇的威脅度,使朝鮮半島緊張情勢陡升。

北韓中央通信社報導,3日的氫彈試爆「完全成功」,「核彈頭運作的有效性獲得充分保證」。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親自前往視察一枚氫彈安裝至新的洲際彈道飛彈上。

平壤最新之舉進一步推升東北亞緊張情勢,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總統川普3日推文說,北韓的言行持續對美國充滿敵意且危險,「南韓正在發現我早就講過的事情,他們要求姑息北韓(的做法)根本沒用,他們只了解一件事」。

川普說,「北韓已變成一個極大威脅、且令中國困窘(embarrassment)的流氓國家,中國正試圖幫忙卻成果有限」。試爆前數小時,川普才與安倍熱線,同意加強施壓北韓,而兩人3日夜間又再熱線。

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美國財長米努勤正在草擬對北韓的新一輪制裁方案,將強烈建議切斷北韓所有貿易。

專家說,試爆威力顯示,若這枚彈藥裝設在洲際彈道飛彈,足以毀掉一座美國城市的多數地區,金正恩將更不可能縮手。

這是川普上任後金正恩首度進行核試,代表直接挑釁川普。3日也正值金磚五國高峰會於廈門登場,等同是北韓第二度選在中國舉辦國際盛事時挑釁。

分析師說,金正恩正在押注美國和中國不會太快拆除北韓的武器庫,因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歧見已促使北韓加速開發武器,而金正恩每次挑釁後,都讓他更有信心認為美國不會採取軍事行動,中國也不會停止對北韓供應石油與糧食。

北韓搗彈 台股三劇本應變

北韓昨(3)日上午進行200610月首度核試以來的第六次核試驗,隨後並透過國營電視台宣布,已可在長程飛彈上加載氫彈,氫彈試驗成功。外資圈人士表示,北韓試爆核武「並非新鮮事」,國際資金三套劇本備戰:最可能的劇本是毫無影響。

北韓近期與美國關係十分緊張,兩韓地緣政治問題又浮上檯面。外資設定的三套劇本分別是:相安無事僅情緒稍微影響、小規模衝突,以及擦槍失控。

據外資圈人士看法,發生機率分別約是七成、二成與一成。

北韓實行核試一直是地緣政治專家預料中事,不過,各界原預期會像去年,在北韓99日國慶日當天試驗,提前發生較令人意外。歐系外資券商主管說,北韓以核武恫嚇全球,已經有點像是「歹戲拖棚」,旨在逼迫各國中止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因此,真正開戰機率不高。

如果一如預期的是「相安無事,只有情緒面的影響」,雖可能引發資金逢高獲利了結,但國際機構法人將會先採停看聽策略,一旦情緒影響消除,旋即回歸基本面與熱錢資金面。

其次,要是一不小心出現「小規模衝突」,台股至少將出現數天以上的修正,惟因衝突狀況限於區域內,國際資金採取的撤出動作也會「較有秩序」,同時,也將逢低伺機回補台積電等大型績優股。

萬一「擦槍失控」的最糟情況出現,局勢並擴大為南、北韓戰爭、且美國加入戰局,國際市場將會連袂下跌,台股無法置身事外,可能出現波段大跌,因全球市場都在高檔位置,屆時各類股都會出現龐大賣壓。外資圈研判,在此情況下,僅黃金、美元等資產會看到資金進駐。

 

[Home]


2017/09/04 1.1.2. 北韓 氫彈引爆6.3強震 核試威力空前 國際憤慨 亞股不安 [ 蘋果日報 李寧怡、洪敏隆、廖珮君]

核武危機再升級!北韓昨宣稱成功試爆氫彈,引發規模達6.3人工地震,威力為歷來6次核試之最,若能證實試爆的是氫彈,北韓將躋身核武強權,更升高與美國的緊張情勢,並可能導致亞洲股市震盪。美、中、北韓間核武角力似已走向死局,和平制裁手段幾乎窮盡。全球多國深表憤慨,總統蔡英文也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指示密切注意情勢發展。

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主任徐明德說,昨掌握與北韓鄰近的日本及中國環境輻射監測結果,環境輻射正常,台灣各縣市環境輻射監測值也在正常變動範圍內,民眾可以安心。

320公里外都有感

台灣時間昨上午1129分,北韓東北部豐溪里核試場發生強震,320公里外的俄羅斯海參崴都能感受震度,中國邊境城巿延吉還響起空襲警報。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測得地震規模達6.3

3小時後北韓國營電視台資深主播李春姬發布重大消息,稱北韓科學家在領導人金正恩下令核試後,試爆可裝載於洲際彈道飛彈的氫彈,獲「圓滿成功」。南韓與日本皆判定這起人工地震確為核試造成,但是否為試爆氫彈、能否成功搭載於洲際飛彈,皆難以證實。南韓氣象廳分析,這次核試威力為去年9月第5次核試的56倍,日本則估這次為上次的10倍,是北韓歷次核試之最。

許多專家依人工地震威力研判,北韓昨試爆的很可能為氫彈。首爾國立大學核子專家徐鈞烈稱,這次核試威力是過去核試的「10倍或20倍」,「絕對可能是測試氫彈」,獨立地震觀測所NORSAR則估這次威力相當於12萬噸黃色炸藥。

稱洲際飛彈可搭載

北韓官媒朝中社昨清晨發布金正恩視察核武研究所的相片,宣稱成功研發可搭載於火星-14型洲際彈道飛彈的氫彈,從武器級核原料到所有零件「100%國產」,使北韓「得以隨心所欲放量生產強力核武」。相片中金正恩緊靠著一個形似花生殼的彈頭,雖可能是模型,但明顯是要讓外界相信北韓確已擁有可部署彈頭。

北韓宣稱,此次核試後,北韓已達到成為完整核武強權的「最終目標」。首爾北韓大學院大學學者具甲祐(音譯)表示,北韓已達到不需再次進行核試的階段,這可能是北韓最後一次核試。

西方媒體向來將北韓描繪為難以預測、缺乏理性的政權,但法新社分析,北韓已展現抓準時機採取行動,以達最佳效果的能力。美國與南韓上月展開的「乙支衛士」年度聯合軍演,就是北韓每年借題發揮的時機。

川普再度責難中國

今年北韓升高挑釁行動,7月兩度試射火星-14型洲際彈道飛彈,隨後金正恩揚言向關島發射中程飛彈,又宣稱要視美國的作為才決定是否實施。上月21日美韓軍演展開後,北韓試射3枚短程彈道飛彈,上周二又試射可搭載核彈頭的火星-12型中程飛彈飛越日本上空,宣稱是打擊關島的前奏。

美軍上周四與南韓聯合軍演時,罕見派出4F-35B匿蹤戰機及2B-1B轟炸機飛越南韓上空,並模擬對北韓進行精準轟炸。北韓表示強烈抗議後,昨進行第6次核試。

美國總統川普在7小時後才在推特發文,卻將矛頭指向中、韓,稱「流氓國家」北韓「讓中國蒙受巨大威脅與難堪」,因為中國試圖解決卻「幾乎一事無成」;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議長鄭景鬥與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緊急通話,商定盡快制定並實施軍事對策。

中國外交部發聲明表示「強烈譴責」,矢言將與國際社會共同執行安理會有關北韓的決議。南韓總統文在寅也針對他上任後北韓首次核試召開國安會議,會後呼籲國際社會給予北韓「最嚴厲懲罰」,以包括聯合國新制裁等「一切外交手段」孤立北韓。

日:絕對無法接受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北韓對日本構成的國安威脅在這次核試後「進入新階段」,日本「絕對無法接受」;俄羅斯外交部也對北韓強烈譴責;德國總理梅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宏也都譴責。

北韓試爆地點北韓昨在豐溪里核試場進行第6次核試,當局宣稱成功試爆氫彈。核試引發規模6.3的地震。

 

[Home]


2017/09/04 1.2.1. 北韓試爆氫彈 蔡總統召開國安會議 [ 經濟日報 楊文琪]

北韓當局昨(3)日進行氫彈試爆,蔡英文總統昨天下午2時邀集行政院林全院長及國安部會首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總統府指出,我國政府譴責任何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行為,也會繼續配合國際社會各項有助於維持區域穩定與秩序的共同行動。

昨天蔡總統除了就北韓這次氫彈試爆、國際反應以及周邊安全情勢聽取最新情勢報告,包括國防、外交與情治等部門與各相關國家聯繫所掌握的訊息外,也關心各部會為因應各種可能情勢發展所做的準備。

會後,蔡總統做出四點裁示,第一、請國安會召集國安部門組成的專案工作小組,除密切關注情勢的最新發展,預判各種可能狀況,以及做好評估因應準備,更要持續與各相關國家保持緊密聯繫,交換並完整掌握各項重要訊息。

第二、因應情勢的可能發展,請行政院確實要求各部會做好完整準備,確保國內的穩定。

第三、面對局勢的持續發展,政府已充分掌握並積極因應,也會適時發布各項正確訊息,請國人放心。

第四、我國政府譴責任何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行為,也會繼續配合國際社會各項有助於維持區域穩定與秩序的共同行動。

昨天會議歷時約70分鐘。蔡總統、林全及國安會、國防、外交、國安局、陸委會等國安首長均出席與會。

[Home]


2017/09/04 2.1.1. 辛格霸凌式投資 大企業怕怕 [ 經濟日報 林昀嫻]

以激進、堅持不懈和好鬥風格著稱的富豪投資人辛格(Paul Singer),可能是全球避險基金公司、企業,甚至是各國最害怕的維權投資人。辛格所執掌的避險基金Elliott公司管理達340億美元的資產,過去18個月來經常是新聞關注的焦點,直到現在也不例外。

辛格曾對南韓財閥三星集團發起一連串行動,也瞄準全球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要求改革業務,還曾阻撓股神巴菲特執掌的波克夏公司收購德州最大配電公司。

辛格最著名的事蹟是針對阿根廷債務違約而糾纏阿國長達15年,更在討債過程中成功扣留阿國一艘海軍三桅訓練船,以抵銷阿國所欠的部分債務。

從上述事蹟來看,辛格的影響力完全無庸置疑。辛格從1977年利用從家族和朋友籌措來的1,300萬美元開始創業,如今根據彭博資訊的資料顯示,Elliot基金在股票和債券的投資,以企業資產銷售和庫藏股來算,迄今已達至少930億美元。

雖然辛格常因使出有如霸凌的行動而受到譴責,但他並不擔心身負這種強硬嚴厲的形象,甚至還認為這是一項吸引自家投資人的賣點。

辛格在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這完全困擾不了我,因為若一家企業執行長願意傾聽意見,代表體認到我們維權投資人是真實存在的,且有能力貫徹行動到底,這是好事。」

細數近年來Elliot的投資表現和影響,就屬對三星發起一連串行動,最終甚至引發南韓前總統朴槿惠因貪腐案遭彈劾的影響最為人所知。

Elliot201610月公布長達十頁的信件和31張報告,敦促三星電子分拆為兩家公司、要求三星應增加三位獨立董事,以及開始發放股利。

三星今年4月拒絕Elliot的多數要求,但允諾首度發放季度股利,並註銷價值達百億美元的庫藏股。

Elliot2015年成為三星物產(C&T)的主要股東,曾反對三星物產併購三星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稱這項併購嚴重低估三星物產的價值,不過同年7月,南韓法院拒絕Elliot提出停止股票出售的要求,放行通過該併購案。去年南韓檢方開始調查三星是否對朴槿惠閨蜜崔順實旗下的公司支付帳款,以讓三星取得政府對併購案的支持。朴槿惠目前已被彈劾下台,目前因收賄指控受審中。三星少主李在鎔也同樣因行賄指控受審。

Elliot撼動全球大型企業的行動不只一樁,今年4月發布十頁長的公開信,要求必和必拓分拆旗下價值約220億美元的美國石油資產。必和必拓上月終於低頭,表示有意出售美國頁岩油資產。此外,Elliot也要求檢視管理團隊,並提名新主管。

Elliot上個月4日揭露持有荷蘭恩智浦半導體(NXP6%的股權,消息人士透露,Elliot正尋求阻擋高通欲以470億美元收購NXP一案,Elliot希望高通提高投標價,或NXP尋找出價更高的買家,也或著仍維持為獨立公司。

除緊盯企業外,Elliot向阿根廷追債15年的事蹟也相當驚人。阿國於2001年對Elliot的債款創下歷來最高,而Elliot也拒絕阿國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透過法院向阿國追討償款。

在這漫長又嚴酷的追債過程中,Elliot試圖透過阻礙阿國向海外募集資金,以及扣押該國資產的方式,藉此迫使阿國回到談判桌上。

Elliot2012年便企圖扣留阿國停留在迦納港口的海軍三桅訓練船,隔年阿國當時的總統費南德茲,更因擔憂總統專機恐遭Elliot要求扣留,而改為雇用一架商機來往。

這樁爭端最後終在去年解決,Elliot最後取得24億美元的償款,遠高出其原本所持阿國債券面額的約三倍。

[Home]


2017/09/04 2.2.1. 陸嚴管虛擬幣 暫停平台交易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為防範潛在金融風險,大陸對首次代幣發行(ICO)頻頻展現嚴厲態度,大陸三大比特幣交易平台之一的比特幣中國公告,93日下午6時起,暫停ICO幣業務,包括加值與交易,這距離ICO幣在比特幣中國上線還不到一周時間。

據上海《澎湃新聞》網報導,繼830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項目平台ICOINFO宣布暫停一切ICO業務之後,比特幣中國也暫停ICO幣交易。3日晚間傳出,大陸知名ICO服務平台之一的ICOAGE也已發布暫停服務公告。

由於大陸官方態度強硬,不少ICO業者選擇暫停營業,等待監管政策正式明確後再做打算。若監管單位認定ICO涉嫌非法集資,甚至不排除被取締的可能。

ICO是指企業或非企業組織,在區塊鏈技術的支持下發行代幣,向投資人募集虛擬貨幣(一般為比特幣、以太坊)的融資活動。

ICO發行的代幣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應用代幣,相當於預售產品,把產品或產品使用憑證預售給未來的消費者。一類是權益代幣,相當於股權眾籌,把公司股份變成加密數位貨幣分發給股權投資人。其中,權益類代幣發行涉嫌非法集資,但也占到目前大陸ICO90%

對於比特幣中國暫停ICO幣加值和交易,ICOCOIN公告表示,由於近期大陸對ICO監管處於調研階段,相關條款仍未明確,比特幣中國從合乎規定角度考慮暫停ICO幣交易,待明確監管條款後再酌情恢復。

今年830日晚間,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各類以ICO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稱各類以ICO名義進行籌資的項目,在大陸迅速成長,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並形成了較大風險隱患。

根據大陸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今年上半年,大陸已完成的ICO共有65個,融資規模約人民幣26.16億元(約新台幣120億元),參與人次達10.5萬。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機構Autonomous NEXT的統計甚至顯示,大陸參與ICO的人數恐達到200萬人。

財新雜誌則報導,大陸央行調查後認為,90%以上的ICO項目都涉嫌非法集資和主觀故意欺詐,真正募集資金用作項目投資的ICO1%都不到,風險巨大。

報導引述一名地方金融監管人士的話說,「ICO一級市場規模並不大,關鍵是二級市場交易規模太大了,已經突破(人民幣)1,000億元。這很恐怖,大媽、大爺炒幣都是通過二級市場。這已涉嫌非法金融活動。」

[Home]


2017/09/04 2.2.2. 習近平:金磚國迎下個金色十年 [ 經濟日報 戴瑞芬]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昨在廈門登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天出席首場活動—「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時強調,廈門金磚將是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的關鍵時刻,中國也將「勇擔金磚責任,維護世界和平安寧」。

習近平致詞時介紹主辦地廈門時稱,他從1985年起「在福建省工作了17年半,廈門是第一站。」,習近平還以「愛拚才會贏」,來形容廈門的拚搏。他說,閩南民眾常說「愛拼才會贏」,其中就是蘊含著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

「愛拚才會贏」是台灣寶島歌王葉啟田在1988年唱紅的歌曲,描述當年台灣人民努力打拚創造台灣經濟奇蹟。這首歌當年從台灣流行到大陸沿海各地,伴隨廈門、深圳等經濟特區高速發展,風靡兩岸,迄今台商聚會或兩岸交流活動,依然經常會高歌這首曲子。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被視為是中共19大前,北京最後一場「主場外交」,因此受到大陸官方高度重視。此外,由於中印長達兩個月的邊境爭議甫於日前落幕,因此印度總理莫迪此次親自出席,將如何與習近平互動也備受國際矚目。

不過,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亭昨天均未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普亭專機在開幕式後飛抵廈門,莫迪的則是在昨晚抵達,兩人都會出席今天上午的金磚五國領導人正式會晤,並聯合發布廈門宣言。

習近平昨天在巴西總統特梅爾、南非總統祖馬陪同下出席「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並致詞,他提出,將推動「金磚+」合作模式,擴大金磚國家合作的輻射和受益範圍,讓更多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參與,互利共贏。

習近平指出,「不是要動誰的乳酪,而是要努力把世界經濟的蛋糕做大。」他還以「一箭易斷,十箭難折」,表示中國將促進南南合作和南北對話,匯聚各國集體力量,聯手應對風險挑戰。

習近平表示,金磚國家經濟傳統優勢在發生變化,進入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而經濟合作是金磚機制的根基,今後將更落實「金磚國家經濟夥伴戰略」,推動各領域合作機制化、實心化,提升金磚合作含金量。

金磚國經濟前景...官方:含金量未失色

「金磚五國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50%」,大陸財政部、商務部3日接連發聲,強調金磚國家「含金量」沒有失色,廈門金磚峰會將正式開啟下一個新黃金十年。

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在廈門金磚峰會表示,金磚五國去年貢獻世界經濟增長50%,今年金磚國經濟前景將持積極向上,沒有褪色。

史耀斌指出,金磚機制財經領域下一步將續推進金磚國家PPP合作模式,就會計準則趨同和審計監管等效開展合作;此外,為金磚國家債市互聯互通舖路,將推動金磚國家本幣債券市場,發展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機制(CRA),就開展貨幣互換、本幣清算和本幣直接投資等貨幣合作加強溝通與協調。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則向中外媒體發布金磚國家經貿合作成果,強調金磚國家將發展「更緊密夥伴關係」,推進「一體化大市場」建設。他指出,廈門峰會將通過金磚國家「投資便利化綱要」、「電子商務合作倡議」等重大合作議案。

金磚國家「投資便利化綱要」是繼去年G20杭州峰會達成投資便利化原則後,中國擴大吸引外資和加強對外投資重要里程碑。金磚國家「投資便利化綱要」首要推動金磚五國相互投資,目前金磚五國彼此貿易投資往來只占全體對外投資5%,今後要擴大彼此投資。

競爭大於合作…心結難解

金磚國家領導人高峰會今(3)日在廈門登場,印度總理莫迪確定與會,為峰會圓滿舉行排除一大障礙;不過這五國彼此疙瘩仍在,非行禮如儀的峰會所能化解。

南華早報引述專家看法指出,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不僅經濟和社會各異,外交目標也不同,這對志在挑戰美、英、德為首的民主富國的金磚陣營,將是一直存在的考驗。

中國積極想把金磚國家營造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甚至全球化的主力,但中印兩國邊境衝突才剛化解,整個陣營凝聚力仍相當脆弱。

中國儼然是金磚國家的老大哥,身為120國的最大貿易夥伴,自然就是陣營最強大的一員,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16年對其他四國的貿易額,還不及對美國貿易的一半。若扣除中國,剩下四國彼此貿易更顯微不足道。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希爾曼(Jonathan Hillman)告訴南華早報,金磚成員之間「競爭大於合作」,而此陣營所展現經濟實力不如預期驚人。

為加強彼此合作,師法世界銀行的新開發銀行已在上海成立。五國也已同意成立規模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基金,可承接國際貨幣基金(IMF)支持市場的部分功能。

金磚國家這概念在投資界倒是退了流行,甚至連首創金磚一詞的高盛公司也悄悄於2015年關閉金磚國家概念的基金。不過,中國仍藉五國之間的合作來保全這概念。此外,這次中國也邀泰國、印尼、哈薩克、埃及、幾內亞、墨西哥領導人與會,顯示中國不排除擴大此陣營。

[Home]


2017/09/04 2.3.1. 歐元靠3大原因 今年來稱霸 [ 工商時報 鄭勝得]

CNNMoney網站報導,歐元今年來持續走強,成為今年表現最好的主要貨幣,原因是歐元區經濟意外強勁、政治風險降低,加上英、美主要貨幣轉弱。

自今年1月以來,歐元兌美元上漲13%,歐元兌英鎊升值8.4%,歐元兌瑞士法郎則升值6.6%,這樣亮眼的表現跌破許多專家眼鏡。經濟學家先前預估歐元自今年初起將不斷下挫,更有人質疑歐元能否繼續存在。

調查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布朗(Stephen Brown)表示:「歐元區今年經濟指標表現強勁、優於先前預期,政治風險也大幅降低,而美國的情況正好相反。」

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優於預期且前景看好。歐盟執委會便將歐元區今明年經濟成長預測上修至1.7%與1.8%,而歐元區經濟信心指數更創下逾10年新高。

調查機構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許多經濟指標都顯示,歐元區經濟成長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受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與英國脫歐的影響,投資人擔憂反歐盟的民粹主義就此崛起,還好後來證明只是虛驚一場。

荷蘭與法國大選「疑歐派」候選人相繼落敗,而希臘紓困危機似乎也暫告一段落。

此外,英鎊與美元近來表現疲弱,有助於支撐歐元匯價。外匯經紀商FxPro首席分析師安德森(Ed Anderson)指出,美國經濟成長疲弱,加上朝鮮半島引發的地緣政治風險升高,令美元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大減。

而自去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後,投資人擔憂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未明,不確定性升高,導致英鎊兌歐元至今累跌18%。

但經濟學家仍謹慎看待歐元未來的表現。布朗便指出,「歐元區的政治風險尚未完全消散。」

[Home]


2017/09/04 1.1. 自動化展三大亮點 業界聚焦 工業電腦廠 秀智造實力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2017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即將在96日開幕,工業電腦廠積極搶曝光,如鴻海集團旗下的工業電腦廠樺漢,產業龍頭的研華、新漢、凌華、威強電。另外台達電、光寶科、所羅門等今年也共襄盛舉,展現自家在自動化方面的技術。

今年樺漢不僅首次參展,也將在展期期間舉辦法說會,市場關注樺漢第3季與德國資訊系統商S&T、德國工業電腦大廠Kontron完成合併後,對於未來的營運展望與期許,以及樺漢在自動化領域的布局。

近年來工業自動化成為製造業的顯學,不少科技大廠也將商機鎖定在工業自動化,各大廠也趁此自動化工業大展展現自己的實力與技術。像是今年新漢將與美國高階機器人軟體公司恩納基(Energid)共同發表高階的七軸機器人,凌華也將展出以工業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工廠解決方案,樺漢則將展出互動式多媒體資訊站、工業自動化、機械手臂、網路儲存伺服器、數位處理器(PDA)、資料收集器、地理資訊系統(GIS)、智慧監控設備等。

凌華表示,此次自動化展另一項要點在於凌華於2015年底併購英國軟體商Prismtech,並透過其旗下布局物聯網領域的資料分散式軟體(DDS)技術,將串聯多套動態實機與各站即時狀況與資料,送到遠端雲端中心進行全面性的控管。

廣受業界好評及注目的機械工業年度盛會「2017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由於此展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機械展覽之一,今年已邁向第30個年頭,更是備受製造業關注,而今年展覽中,三大亮點主題為工業4.0、智能生產與產線靈活。

據悉,此展去年吸引總參觀人次11.2萬人次,今年更是隨著政府積極推動智慧機械、AI人工智慧及加速智慧科技發展等相關計劃下,參展人次有望再超越去年。

[Home]


2017/09/04 2.1.1. 亞馬遜尬阿里 市值大車拚 [ 經濟日報 謝汶均、林筠]

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股價今年來已飆漲30%,中國阿里巴巴則近乎翻倍,兩家公司的市值都正上看5,000億美元,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未來前景也分別面臨一些不利因素。

亞馬遜股價1日收跌0.2%978.25美元,市值為4,699.31億美元,阿里巴巴則收跌0.4%171.04美元,市值達4,380.60億美元。

由於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稱霸各自國內的電商市場,也都積極跨入積極搶進雜貨、原創內容和雲端等新事業,促使分析師也看好兩者前景。

亞馬遜與阿里巴巴的差異在於,中國市場和中產階級正快速成長,一些投資人也把阿里巴巴視為促成中國市場成長的主要推動力,並吸引泰珀(David Tepper)和洛伯(Daniel Loeb)等知名避險基金人士投資,這也是阿里巴巴迎頭趕上亞馬遜的原因之一。

從分析師評級來看,47家追蹤阿里巴巴的券商中,沒有券商給予賣出評級,阿里巴巴的目標股價為197.51美元,較其1日收盤價高逾15%

相較之下,44個追蹤亞馬遜的分析師中,一人給予賣出評級,亞馬遜的目標股價為1,150.46美元,較1日收盤價高出逾17%

不過,亞馬遜的資本支出過高已成為隱憂,同時阿里巴巴也是最被看空的股票之一。

金融分析業者S3合夥公司指出,阿里巴巴的空頭部位共將近230億美元,遠高於排名第二、空頭部位共104億美元的特斯拉。

投資人看好阿里巴巴的原因,跟看空者的理由雷同:阿里巴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指標之一,因而一些投資人藉由放空阿里巴巴,押空中國的經濟成長和股市表現。

西雅圖…電商人才集散地

電商龍頭亞馬遜的飛快成長,已讓西雅圖成為美國最大的企業城(copmpany town)。亞馬遜雖提振當地經濟,卻也引發這個城市過度依賴單一企業的憂慮。

西雅圖時報分析,亞馬遜已擁有西雅圖精華地段的19%商辦,擁有的商辦面積達到810萬平方呎,比其他40家企業的加總還大,而且這還只是剛開始,該公司擁有的商辦面積未來五年內預料將再增至1,200萬平方呎。

亞馬遜在西雅圖的業務量,也是其他單一美國企業在單一大城市的兩倍。每天早上蜂擁至南湖聯盟上班的年輕勞工,凸顯出了亞馬遜已在西雅圖形成美國獨一無二的「企業城」。

亞馬遜也為西雅圖帶來許多改變,包括為當地員工帶來更高的薪資以及更低的失業率,但也造成房價飛漲、交通壅塞。

亞馬遜的電商和雲端運算霸主地位也刺激當地製造業,帶來人才與錢財,更加鞏固西雅圖的「全球人才集散地」地位。

不過,亞馬遜對西雅圖經濟擁有龐大影響力,可能會讓曾經歷1970年代經濟衰退的民眾有所遲疑;當時飛機製造大廠波音公司裁減66%的當地勞工。華盛頓大學商學院教授賽爾森警告,亞馬遜離開將在西雅圖留下巨大的經濟空洞。

[Home]


2017/09/04 2.1.2. 網通攻車聯網 歡喜收割 [ 經濟日報 黃晶琳]

網通廠中磊(5388)、明泰、啟碁、譁裕、仲琦、芮特積極搶進車聯網產品,其中啟碁、明泰鎖定防撞雷達及雷達感測器等產品,已經開始出貨,法人看好,下半年到明年效益發酵。

根據研調機構Gartner統計,2020年全球連網汽車銷售量將達6,100萬輛。而國際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分析,目前北美地區新出廠的車款已有五成具備連網功能,預估2020年北美連網汽車滲透率將逼近100%

汽車進入智慧汽車進而到達無人車的階段,連網功能跟感測器將成為標準配備。而網通廠除了既有網路技術優勢,明泰及啟碁更切入24G77G毫米波雷達新技術。市場預估,2015年起到2021年,毫米波雷達產品年複合成長率將達23%

法人分析,過去以24G雷達等相關產品應用在汽車安全上的車款以高級房車為主,近年將陸續推動普及到一般房車,未來隨著各國法規規定,也將帶動用量成長。

啟碁切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雷達產品,法人表示,啟碁下半年24G77G雷達感測器,陸續歐洲、美國、日本接獲新車款訂單,將陸續出貨,成為未來成長重點。

明泰強打24G防撞雷達產品,2015年出貨大型商用車,今年77G產品也將開始出貨,攜手一級車用零組件廠商,可望出貨歐、美、日、韓及大陸等汽車原廠,間接打入汽車品牌原廠供應鏈,下半年出貨增溫,明年貢獻營收效益浮現。

中磊董事長王伯元日前也表示,中磊積極投入AI人工智慧、物聯網、車聯網、智能醫療設備、低功耗廣域網路(LPWA)等。目前中磊鎖定車用閘道器產品,未來產品將更多元。

仲琦也搶進車聯網應用,研發與製造車載資通訊訊息服務的設備與系統、車內電子設備,可望成為未來推升仲琦營運主動力之一。

譁裕及芮特則鎖定車用天線布局。

台灣網通廠...十年磨劍 成功轉型

台灣網通廠商近年積極進行跨界轉型,十年前跨界走向監控攝影機產品,現在年度出貨量甚至更勝專業安全監控廠商,下一步跨界轉型,要鎖定車用市場,除技術門檻,要打入汽車原廠也是一大挑戰。網通廠近年受到大陸低價競爭影響,產品升級及跨界轉型是可以維持成長並存活下來關鍵,除從消費性網通設備升級走向電信級設備,更重要的是跨界轉型。

十年前網通廠搶進網路攝影機(IP CAM),擁有網路技術優勢,對上具備監視器優勢的傳統安控廠商,搭上攝影機連網風潮,十年後,中磊網路攝影機年度出貨量甚至勝過專業安控廠。

而汽車將繼智慧手機後,成為下一個智慧載體,也成為網通廠跨界轉型的關鍵市場,連網技術跟雷達感測更是網通廠可切入的契機。

[Home]


2017/09/04 2.1.3. 高通ARM伺服器晶片高規格 或有機會搶佔伺服器市場 [ 電子時報 劉慧蘭、楊智家]

高通發表第5ARM CPU,鎖定伺服器等級應用。

不少廠商嘗試以ARM架構處理器打入資料中心市場,如果從設計能力、財力和研發穩定度等層面來看,高通(Qualcomm)或許有機會成功,而秘密武器就是日前在Hot Chips大會上發表的Falkor核心。

根據The Next Platform報導,代號為AmberwingCentriq 2400晶片是高通開發的第五代客製ARM處理器,內建符合ARMv8規格的Falkor核心,也是繼CaviumThunderX2晶片之後,另一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ARM伺服器晶片。

與其他ARM伺服器晶片最大的不同在於高通拿掉了所有支援32位元的電路,只支援64位元的工作負載,目的是為了能在Amberwing晶片上塞入更多核心,加上過去15年伺服器的工作負載都以64位元執行,因此不用擔心向下相容的問題。

Centriq 2400 ARM晶片最初的設計並不支援同步多線程(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SMT)處理繁重的工作負載,而Amberwing晶片則以雙核心模組為基礎,可以負擔完整的工作負載,且除了L2快取、電源管理、環形互連之外,並不共用其他元件。

高通並未揭露L2快取的完整規格,但預計每個核心的大小介於256 KB1 MB之間,視高通選擇的10奈米製程而定,外界猜測極可能由台積電或是GlobalFoudries代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Amberwing晶片上的L2快取包含了L1快取,為128位元組的8向關聯式快取列。L2L3快取上都有ECC校正錯誤,L0L1也有自動修正的同位資料保護功能。

Falkor核心的管線(pipeline)是異質的,可以處理多種指令,管線的長度也不同,可讓不同類型的指令和資料以最小化閒置硬體的方式通過核心。Falkor核心能夠成為伺服器晶片的3個主要特性為:精細的電源管理、可供Amberwing晶片上所有核心共用的L3快取服務品質,以及DDR4記憶體上的本地記憶體壓縮。

由於L3快取對伺服器性能的影響很大,高通的工程師費大工夫才降低了這個資源的競爭(contention),這些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特性對目前私有和公有雲端基礎設施使用的虛擬網路工作負載特別重要。Falkor核心具有Hypervisor虛擬化(EL2)TrustZone安全監控(EL3)的硬體輔助功能,高通還提供支援AES資料加密和SHA1SHA2-256雜湊函數的加速器供選擇。

Amberwing系統單晶片具有6DDR4記憶體控制器,最高速度可達2.67GHz,與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近期推出的X86伺服器晶片相當。每個插槽最高可提供768GB容量,與Skylake Xeon產品相同,但略遜於超微Epyc處理器的1TB容量。

Centriq 2400晶片的PCI-Express 3.0通道有32條,比英特爾和超微少。Centriq 2400的南橋部分具有DMASATAUSB和其他ARM型的I/O控制器。最大亮點在於這些都封裝成尺寸55x55mmCPU,而且具有LGA插槽,不會像行動裝置處理器那樣焊接在主機板上。

Amberwing SoC唯一缺少的是支援跨多個處理器的NUMA叢集。高通與超微都認為他們目標的雲端和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客戶會希望儘量減少機器的插槽數量,降低節點和軟體的複雜性。因此,目前Centriq系列產品並沒有可擴充或縮小的NUMA,但如果客戶想要更多的共用記憶體,高通也可能變更設計。

Centriq 2400晶片已開始出樣給客戶,預計第4季可以出貨。高通在建立ARM伺服器事業的基礎上展現了必要的耐心,例如等候10奈米製程的成熟、沒有將早期的開發平台商用化,並爭取到微軟(Microsoft)這個客戶,使用Centriq 2400晶片執行ARM架構的Windows Server版本。當然,如果高通能趕在超微推出Epyc X86伺服器晶片之前就捷足先登自然最好,但無論如何,從技術和經濟競爭的角度來看,任何Xeon以外的晶片選項還是有發展空間。

電源管理為高通首款10奈米48核心安謀伺服器晶片重要設計考量

資料中心伺服器電源消耗與成本非常密切,打造具節能性伺服器晶片或有助提升競爭力。

高通(Qualcomm)於本屆Hot Chips大會上首度揭露該公司全球首款採10奈米製程技術的安謀(ARM)架構伺服器系統單晶片(SoC)Centriq 2400」規格細節,值得觀察的一大重點,在於這款面向伺服器晶片市場的SoC,一直將電源管理視為是一關鍵的設計考量重點。

根據eeNews Europe網站報導,有鑑於據市調機構IDC預估,到了2020年全球市場銷售的伺服器產品中,逾半將部署雲端運算服務,在此情況下基於雲端軟體與服務的獨特特性,伺服器內建處理器也需要進行優化,以滿足對於可擴充性效能的需求性。

有鑑於雲端服務需要在高度負載及多租戶(multi-tenant)的環境中執行得很好,加上硬體平台需要最大化聚合的運算效能,同時改善雲端服務營運商的營運成本開支,這類成本開支很大程度是來自伺服器電力消耗及冷卻需求,因此若能在伺服器處理器設計上加入節省功耗的設計,或有助提升市場銷售青睞優勢。

因此從高通Centriq 2400設計來看,可見一系列電源管理技術從開始就被包含在設計中,諸如針對每組中央處理器(CPU)L2快取區塊提供的獨立電源狀態控制、針對極快速狀態轉換且由硬體狀態機所控制的低功耗狀態進出,以及針對具極快恢復力電源崩潰休眠狀態的硬體狀態保留等,均可見在提升電源管理技術上的投入。

Centriq 2400晶片採用的高通Falkor核心,便是特別針對雲端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所設計,內建ARMv8 64位元核心便有著兩顆客製化Falkor CPU、一個共享的L2快取及共享的匯流排介面。

高通晶片支援Windows Server 結盟微軟搶食伺服器商機

高通(Qualcomm)雖然以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推出64位元安謀(ARM)架構行動處理器聞名於世,但高通也正將競爭眼光投向伺服器晶片市場,最新發布的48核心Centriq 2400處理器便是高通鎖定伺服器領域所開發,這款全ARMv8相容處理器基於高通Falkor中央處理器(CPU)打造,為全球首款10奈米技術的伺服器處理器,可運行於微軟Windows ServerLinux上,目前微軟(Microsoft)為開放運算專案組織(OCP)設計的Project Olympus平台便採用Centriq 2400處理器,所有Facebook的資料中心均採用OCP硬體。

根據Electronic Design網站報導,Centriq 2400處理器整合獲得安謀支援的最新EL3 TrustZone以及EL2虛擬機器監視器,Centriq 2400處理器內建每顆CPU核心,均與另一顆CPU核心配對設計,並都共享1顆配置於兩顆CPU旁形成砌塊狀的L2快取,並以雙向區段環狀匯流排與另一個相同區塊配置相連結,此環狀配置可提供IO連貫性支持以及全連貫的記憶體系統,該系統總頻寬可達250Gb/s

其中的L2快取為一8-way128-byte/line介面,並包含SEC-DEC ECC保護功能且包含服務品質(QoS)的支持用以改善快取利用率,因而有助減少資料延遲。

Centriq 2400處理器有著32PCI Express Gen 3線道,以及6個有錯誤修正(ECC)支援的DDR4記憶體通道,並支援2667-Mtransaction/s RDIMMLRDIMM記憶體,每個通道有高達兩個DIMM,另外該系統也包含SATAUSB SPIUART以及I2C介面。由於其記憶體控制器支援在線壓縮,因此可有效加倍記憶體頻寬。另外,該系統搭載晶片上開機ROMOEM鑰匙,因此也支援安全開機功能。

Centriq 2400處理器適合55 x 55mm的平面網格陣列封裝(LGA)接腳器,相容於伺服器系統架構(Server 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BSA),此架構為一針對64位元安謀處理器的開放源標準,可讓作業系統無需修改就可跨平台工作。

高通並非在這塊市場領域的唯一投入業者,如Cavium所推出64位元ThunderX2也支援54 ARMv8-A Cortex核心,並具備多指令派發(multi-issue)及亂序(out-of-order)架構,即使這款晶片基於其100-GbE支援特性,傾向鎖定網路應用領域發展。

此外,Applied MicroMacom所推X-Gene 3系統單晶片(SoC)內建410-Gb/s乙太(Ethernet)埠支援32 ARMv8-A核心,且除了SATA控制器外也同樣包含32PCI Express Gen 3線道,能夠處理高達1TBDRAM。這款SoC鎖定巨量資料與雲端儲存市場所開發。

微軟Microsoft Server在這塊領域的問世,可能會改變企業對ARMv8-A平台的觀感。目前這塊領域已由英特爾(Intel)及超微(AMD)x86平台主導市場,而多數系統則採用LinuxMicrosoft Server

[Home]


2017/09/04 2.1.4. MIT媒體實驗室所長談AI時代該有的思維 [ 電子時報 胡儀芳、林怡伶]

現任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所長伊藤穰一所著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一書,日前在日本出版,該書內容描述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革命浪潮,並將如何在該浪潮下勝出,歸納成9個原則,日本經濟新聞(Nikkei)訪問伊藤,得知其出版目的與未來AI時代下該有的準備。

伊藤表示,MIT媒體實驗室自1985年成立以來,全球科技歷經多次重大革新與改變,包括電腦問世、網際網路、AI、基因工程等技術出現,而目前仍在不斷精進,資訊變得容易取得後,人與人間溝通的成本降低,也讓技術的開發變得更有效率,同時產生的效果更具威力。

另方面,整個社會從以政府、大企業為中心,走向權力分散、個人主義,伊斯蘭國(IS)激進組織興起,帶來全球化下的衝突與不安,在此背景下,AI在各領域的應用,必須更加小心謹慎。

MIT媒體實驗室很早即投入AI的研究,目前AI被積極用在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因此,MIT Media Lab將研發重點放在AI與其他領域的連結,以及AI與人、與社會的關係上,以解決AI應用時,可能帶給社會的歧見,及意見上的隔閡。

回顧以往歷史,創新的技術改變人們生活,甚至讓現有的工作消失,而AI的出現,不只是單純取代勞力,也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以醫療產業來說,透過導入AI,有效提供醫師、護士正確的醫療資訊,降低醫療人員的工作負擔,比起醫療知識,未來醫療人員將花費更多時間學習如何照顧病患、傾聽他們的聲音,因此才說,AI不只是取代勞力,也讓人提升反求自身能力(如體貼他人、用心聆聽)

近來AI技術以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為主流,包括Google、臉書等龍頭IT企業,都是該技術領域的佼佼者,可想而知,未來AI將走向大型主機(Mainframe),所有小型電腦都將網路化,屆時不是一人獨贏,而是各種AI技術登場,相互競爭,整個大數據可能都走向開源碼的情況。

日本必須致力AI研究,同時要徹底改變大學教育的系統與研究體制的文化,言聽計從的好學生難有突破,必須抱持懷疑的精神,才會有創新思維。

伊藤表示,在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一書中提到9個原則,而日本最欠缺的是第十個原則,就是學習勝於教育。教育是被動性,也就是別人給你的知識,而學習是主動性,意謂自己自發性的去取得知識。日本的學習目前還是以教科書為主,但光從學校的教科書習得知識是不夠的。

MIT媒體實驗室不時傳達4P的重要,包括熱情(Passion)、計畫(Project)、同儕(Peer)Play(玩樂實踐),前面2個的重要性顯而易見,而同儕有利教學相長,玩樂則是有助擴大自己的視野,因為至今半數以上發明都是生活中不經意的發現,進而具體化而來,前面之所以說,不要只從教科書上學習,也就是這個道理。

南韓IT服務業三強 紛推AI專用平台較勁

南韓IT服務業三強,三星SDS (Samsung SDS)SK C&C與樂金CNS (LG CNS)近來積極布局人工智慧(AI)事業,前後推出AI平台搶攻B2B市場,此外,三大業者隸屬集團的其他子公司也分別推動AI事業,日後或有望將各事業連結,強化AI服務與產品競爭力。

韓媒Newspim報導指出,三星SDS表示將於9月初推出AI平台產品Brity,該平台搭載可辨別自然語言的對話型AI技術,使用者以語音或文字下達指令後便會立即啟動作業,開發團隊成員之一為曾任職於蘋果(Apple)、奇摩等知名企業的機器學習專家李致勳(音譯)

三星SDS關係人士表示,Brity是一個可廣泛應用於多種行業的企業用AI平台,與稍早推出的大數據(Big Data)分析平台Brightics一樣都是適用多種產業的平台服務。

另一方面,SK C&C也預定將於9月初推出AI平台Aibril,該平台為IBM Watson的韓文版,SK C&C2016年買下南韓使用權後便投入開發,使平台能應用於多種產業,由於稍早釋出測試版後獲得業界正面的回應,預計不久後推出正式版本。

此外,SK C&C為擴大平台的應用範圍,7月起與合作業者推動多項計畫,藉此取得業界意見回饋,優化平台技術,此外也與Kyowon集團合作,推動AI家庭講師事業,積極拓展合作對象以擴大營收來源。

樂金CNS則早一步於8月底推出多功能雲端服務平台DAP,該平台結合AI技術與大數據分析,將原本耗時3~4個月的分析作業大幅縮短至1~2週內完成,樂金CNS進一步規劃年底時連結亞馬遜(Amazon)網路服務,擴大服務內容。

與此同時,三星SDSSK C&C與樂金CNS隸屬的集團下其他子公司也紛紛投入智慧音響開發,3家集團有機會將旗下的AI服務、產品互相結合,發揮加乘效果,強化市場競爭力。

業界專家表示,南韓新政府選定AI為工業4.0高附加價值技術之一,並將全力提供援助,如此一來可望加速相關產業成熟,若三星等企業成功搶佔,便等於掌握未來新成長動力。

[Home]


2017/09/04 2.1.5. 恩智浦談自駕車最佳運算架構與未來發展 [ 電子時報 陳端武、范仁志]

恩智浦認為,混合式架構為未來自駕車的最佳方案。

如何讓自駕車處理大量資料,得出合邏輯又安全的結論,已成汽車大廠面臨的難題。目前大多數車廠採用分布式架構,將智慧功能放在感測器上。但最近許多工程師開始傾向於採用更集中的資料處理架構,感測器會將未處理的資料傳送到中央處理器。恩智浦(NXP)則認為,混合式架構會是最佳方案。

DesignNews報導,恩智浦(NXP)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Davide Santo日前受訪時深入探討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構的未來發展。

Santo表示,分布式和集中式架構,可追溯到1999年美國國防部實驗室針對感測器融合提出的定義。分布式意味著每個感測器節點都知道其他節點正在做什麼;集中式則由中心點收集所有資訊,並創建感測器融合圖。

此外,還有混合這兩種架構的解決方案。由中央處理器負責更高層次的運算,其他運算則由汽車不同位置的感測器處理。目前市面上尚無真正的集中式方案,仍以分布式架構為主。但若具備NVIDIA車載電腦的運算能力,已能實現集中式架構。

分布式架構的優點是毋須輸入大量資料,亦無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將資料從邊緣傳輸到中心的問題,最符合成本效益。缺點則為須同時在所有節點間同步傳輸資訊。若超過34個節點,這點幾乎不可能實現。

另一方面,集中式架構的優點在於這種架構能得到最多、最好的資訊。缺點則為中心會變成龐然巨物,須從多達12400萬畫素的鏡頭及雷達傳輸資料,因此要移動好幾Gb的資料,最終會有大量的資料須以高頻率進行處理。但因無法擴充中央處理器的功能,恐難以滿足汽車的長期使用需求。

Santo認為,在設計尋徑、機動和運動軌跡的規劃階段需使用集中式架構。但這並非NVIDIA想擁有的端到端集中式架構。恩智浦仍會採用智慧感測器,好在邊緣和中心間降低頻寬並降低成本。

恩智浦認為,未來混合式架構才是正確方向。因為總是有必要就近處理感測器的資料。同時會需要將所有地圖集中在一起,完成集中化模式。若採用混合式架構,感測器就不必那麼智慧化,但仍要繼續執行重要作業。

Santo認為一切都能用集中式架構處理是很天真的想法。畢竟三級、四級、五級自駕車的感測器仍有很多進步空間。事實上,分布式架構符合車廠的最佳利益,因為可將很多開發工作交由供應商處理。問題在車廠是否願將將控制權完全交給一級(Tier One)供應商。

此外,要控制分布式系統難度很高,須要讓語言、格式、協議和網路達成一致,若由供應商處理會省事的多。但Santo不認為車廠可強迫所有一級供應商採用相同的建模、地圖測繪及演算法。一級供應商彼此存在競爭關係,因此須提供差異化產品。

自動駕駛與電動車發展 成豐田80年最大挑戰

從紡織機廠轉投資的豐田汽車(Toyota),現在已成為豐田集團內最主要的廠商,就在2017828日創立80週年,該公司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就是為自動駕駛與電動車積極規劃次世代事業,維持其日本最大、全球第三大車廠的地位而努力。

被豐田章男稱為無前例可依循的挑戰,實際上也是福特(Ford )進行T型車量產110年以來,汽車市場最大的變革;雖然豐田在電動車方面已輸一籌,但積極支持人工智慧(AI)與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還有推動車聯網(V2X)發展也已踏出正確一步。

SankeiBiz網站報導,就在80週年的同時,豐田宣布擴大安全駕駛配備應用車種,到2018年底,該廠與合作車廠的90%車種,將配備自動煞車、與油門煞車防誤踩機能。

豐田統計,自動煞車讓該廠汽車追撞事故減少50%,防誤踩更可讓車禍減低90%,因此將目前僅30%車種配備的這類系統,擴大到全車系全面配備,除了合作車廠馬自達(Mazda)的少數敞篷跑車外,都將安裝自動煞車與防誤踩系統。

而要更進一步提高行車安全,與外界交換情報的車聯網以及自動判斷的自動駕駛不可或缺,因此豐田與馬自達決定合作發展車聯網平台,更新Mazda Connect系統,並與NTTKDDI進行電信系統合作。

目前的規劃中,馬自達將從2018年底陸續上市的新引擎車款起,引進與豐田合作的車聯網系統;而豐田計劃2020年時,在日本、美國與大陸銷售的新車,都將車聯網列為標準配備。

至於目前還在研發階段的人工智慧,豐田除2016年自行設立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2017年與NVIDIA合作外,也積極投資相關領域的新創企業,8月便宣布投資日本人工智慧相關企業Preferred NetworksPKSHA Technology,展示其企圖。

因豐田原先鎖定氫燃料電池車方向發展,2016年底才成立電動車研發組織,目前還在規劃階段,下一階段何時展開,成為各方關注對象。

[Home]


2017/09/04 2.1.6. 紫光打造公有雲國家隊 數百億元人民幣已到位 [ 工商時報 楊日興]

近年挾龐大資本在市場瘋狂併購的中國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即將進軍公有雲領域。據悉,紫光集團已經手握數百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企圖打造公有雲中的國家隊。

大陸「財經」雜誌引述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新華三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于英濤說法稱,紫光集團有意進軍公有雲市場,打造該市場的國家隊,目前數百億元的前期啟動資金已經到位。

據了解,紫光集團尚未決定由哪一家子公司承擔公有雲業務,同時也不排除為了公有雲業務新成立一家子公司。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紫光集團有可能透過併購具有先進雲端運算技術公司的方式,來達成快速進入公有雲市場的目的。但有資深雲端運算領域專家表示,中國國內擁有這種技術的公司並不多。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經表示,未來要做3千億元產業投資和併購基金,帶動紫光晶片業務進入世界前3。建構從晶片到雲端的資訊產業生態系統是紫光集團的目標。

而雲端方面,2015年,紫光斥資25億美元收購華三通信和惠普中國區多項業務,隨後成立大型IT公司新華三集團,並在私有雲業務形成規模。計世資訊數據指出,在2016年,新華三在中國政務雲市占排行第1

2015年紫光也和微軟、世紀互聯合作定制混合雲解決方案,為國企客戶打造國際化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平台,擴大雲端業務。

此次,紫光希望在私有雲、混合雲領域之外,進軍面向大眾提供服務的公有雲業務。據了解,目前中國公有雲市場,阿里巴巴市占第1,其付費用戶已達100萬人,其餘企業如騰訊、華為也持續發力該領域。

資金方面,公有雲業務和晶片製片同樣耗資巨大。紫光今年初獲得來自中國國開行、華芯投資共計1,500億元的投資,據悉在百億公有雲啟動資金裡,也有外來資本參與。

[Home]


2017/09/04 2.2.1.1. 低價易上手 微軟要在VR界成主流 [ 電子時報 邱龍傑、蘇純儀]

微軟透露將發表更便宜更易於使用的虛擬實境(VR)相關產品。

微軟(Microsoft)混合實境(MR)頭盔終於在眾多品牌簇擁下開放購買,TheNextWeb實測後發現,微軟頭盔與現在市面上的其他產品如Oculus RiftVive比較,微軟的產品除了影像畫質稍差一些之外,整體體驗已經足夠,認為在定價與市場定位上,微軟產品仍然有機會成為市場主流。

TheNextWeb認為,微軟的MR頭盔加上控制器起價400美元,比Oculus500美元與Vive600美元便宜,微軟之後可能會推出更多不同價格帶的產品,而且沒有麻煩的外部鏡頭與線纜,讓用戶可以自由翱翔6度空間。

微軟產品將可執行更多非遊戲類應用程式,此外,設定上也非常容易,即使是新手15分鐘內就可以設定完成,微軟的產品對規格要求也低得多。微軟依據品質,將MR體驗分為2類,標示為Windows MR電腦的產品具有集成顯卡,運行速度為60fps,而標示Windows MR超級電腦則具有獨立顯卡,運行速度為90fps

TheNextWeb實際體驗結果認為兩者差異不大,當然在密集的圖形化體驗上可能有差,但是6個自由度可避免較低幀速率系統一般會遭遇的情況。

報導認為,雖然微軟頭盔從遊戲應用開始,但最終目標是使MR頭盔像顯示器一樣成為運算體驗的一部分,因此生產高品質又便宜、易於使用的產品是一個好的開始。

VR裝置後市看俏 然內容、電池續航成限制

ARVR的發展需有更實惠的價格、更輕巧且舒適的裝置、更高效的處理能力、更長的電池續航及更多的優質內容。

近年來,虛擬實境(VR)技術被炒得火熱,令各界對其寄與厚望,然這陣子以來全球VR硬體銷售表現卻不如預期,受到裝置的價格、移動性、內容匱乏等諸多因素影響,在在對VR、擴增實境(AR)、甚或是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的普及帶來挑戰。

Embedded Computing Design報導,當今市場上主要的VR產品大致分兩類,包括搭配智慧型手機使用的Google DaydreamSamsung Gear VR等行動式VR裝置,以及搭配PC或遊戲機使用的HTC ViveOculus RiftSony Morpheus等固定式VR裝置,研究機構BI Intelligence預估,未來幾年VR裝置出貨將會大幅成長,當中又以前者的成長速度更快。

另外,市場上也有不少傳言指出,FacebookGoog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英特爾(Intel)等大廠皆已投入新款獨立式VR裝置(standalone VR headset)開發,預計2018年就會出現此類新產品。

儘管預測相當看好,實際上卻還有重重阻礙橫在眼前,讓市場上遲遲不見大規模採用潮,主要的原因除了售價、裝置笨重且活動不便之外,最重要的是,目前不管在遊戲或其他應用的內容方面,都還沒有足夠力道來刺激消費者的買氣。

若單從成長力道較大的行動式VR裝置來看,雖然擺脫了連接線的束縛,活動起來更為靈活,且較能提供適地性的內容,然因其無法透過有線方式供電,電池的大小、重量及續航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不過即使電池續航力足夠,人們的頸部是否能長時間承載這類裝置,都還是個未知。

不過據傳Facebook旗下的Oculus正在開發一款新的獨立式頭盔,代號為「Pacific」,希望能在原本的行動式及固定式VR裝置優缺點之間取得平衡,且售價只要200美元,期盼提高大眾的接受度。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人們使用行動式VR裝置時的體驗,有業者正投入開發新的內向外定位追蹤(inside-out tracking)技術,但該技術需透過在裝置內設置感測器來運行,因此也會增加這類裝置在運算及耗電上的負擔。

尤有甚者,為了打造更真實的視覺體驗,VR內容勢必將朝4K超高解析度發展,在圖像運算處理上遠比Full HD更耗電力及運算資源,而行動式VR裝置因資源較受限,因此在影像解析度上仍落後於固定式裝置,所幸蘋果(Apple)Google等業者都已投入開發注視點渲染技術(Foveated Rendering),未來問題或許就會迎刃而解。

總結來說,ARVR的發展要符合業界預期,還需有更實惠的價格、更輕巧且舒適的裝置設計、更高效能的智慧處理能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及更多的優質內容,評論認為,目前ARVR雖多偏重在娛樂領域的應用,但待來日相關技術陸續到位後,相信會有機會於醫療照護、教育或旅遊等更多領域開花結果。

[Home]


2017/09/04 2.2.1.2. VR出貨 宏達電Q2變亞軍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翁毓嵐]

根據市調機構Canalys最新資料顯示,宏達電Vive2季出貨量1.5萬台、比首季略減6%,加上競爭對手大朋的一體機、高階PC VR兩大產品雙管齊下帶動上揚,宏達電拱手讓出第2季中國大陸VR出貨量冠軍寶座。

然而,如果單純比較高階VR出貨量,宏達電Vive、索尼PSVR雖然售價比較貴,在知名度與生態系統完整度帶動下,出貨量仍都超越大朋E3(高階機)。

根據Canalys資料顯示,第2季大陸VR裝置出貨量為8萬台,以全球VR裝置出貨量來說,大陸市占約為10%,跟前一季的11%差不多,依然穩居全球前三大VR裝置市場。

可是連續多季以來均由宏達電Vive雄踞的大陸市場,第2VR裝置出貨量冠軍卻換人做。Canalys表示,中國大陸業者大朋在一體機、高階PC VR兩種產品同時出貨帶動下,第2季出貨量達到18,000台、超過宏達電Vive15,000台,成為大陸市場第2VR裝置出貨量冠軍。

大朋是大陸VR市場一體機的先驅,至今已經推出兩款一體積M2M2 Pro,比起不少大陸VR裝置業者習於殺價競爭,M2 Pro價格落在3,000元人民幣上下,大朋並在今年第1季末推出必須搭配PC使用、具有類似Vive空間定位能力的高階PC VR裝置E3,售價僅3,999元人民幣,比宏達電Vive降價後的定價5,488元人民幣低廉許多。

而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一體機仍是大朋銷售主力,第2季一體機出貨量達11,000台、E37,000台,但是E3的加入是讓大朋出貨量超過宏達電的主因。

宏達電Vive2季出貨量比首季的18,000台減少約6%,落居大陸VR裝置出貨量亞軍,索尼PSVR2季大陸出貨量約為8,800台,以11%市占率成為季軍。

而大陸消費者對一體機的熱愛,也反映在專門推出一體機的中國大陸品牌小鳥Pico的出貨量上,根據Canalys資料顯示,第2季小鳥出貨量與PSVR不相上下,市占率也有11%左右,至於大陸業者中首先推出高階PC VR裝置的3Glasses,第2季在大陸的市占率則為7%、位居第五。

隨著宏達電今年底將推出大陸市場專屬的一體機、Google則與聯想合作推出具有追蹤能力的一體機,能否藉由進入門檻較低的一體機,讓中國大陸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VR市場,仍有待觀察。

MR頭盔齊發 10月進入戰國時代

繼宏碁與微軟合作的MR(混合實境)頭戴式顯示器開發者版本率先於今年3月正式出貨後,同在第一波推出的惠普MR頭盔也自第2季起開始積極追趕,至於近日才正式發表其MR頭戴裝置的戴爾及華碩,則分別以高質感及輕巧迎戰,預計10月各家消費者版本推出後,市場將陷激戰。

繼宏碁與惠普後,各電腦品牌廠與微軟合作的首款支援VRMR頭戴式顯示器,都於今年下半年陸續上市,除了戴爾外,包括華碩及聯想也於今年的德國IFA展期正式端出自家的MR頭盔產品。

相較於宏碁目前已累計近5位數的出貨量,加上宏碁在獨家內容提供上仍保持有領先優勢,讓其它業者紛主打不同訴求、強調產品差異化來迎戰追趕,宏碁也預期俟今年10月各家的消費者版本陸續上架開賣後,價格將是遲早需面臨的挑戰。

華碩的微軟MR頭戴式裝置於上周德國IFA展時正式亮相,強調重量不到400公克,並採用抗菌緩衝材質與平衡式頭帶設計,可大幅降低使用者配戴時對鼻子及臉部的壓力,拉長使用者配戴的時間。

華碩的MR頭盔同樣在裝置內建兩個具6個自由度(6DoF)位置追蹤功能的前置鏡頭,同時無需再透過外部感測器或其它軟體輔助,加上簡單易操作的初始設定,能讓使用者只需幾分鐘輕鬆設定即可開始使用。

至於曾在今年5月底台北國際電腦展上現身的戴爾版本MR頭盔Dell Visor,則採用全白外觀,除訴求後方的可調整旋鈕式頭帶設計外,前方的眼罩採用上掀式設計,能讓使用者的視線輕鬆回到現實環境,此外,眼罩周圍及頭帶後方的軟護壂,也都強化了使用者配戴的舒適感。

在單機售價方面,強調白色質感的Dell Visor價格偏高、為349.99美元,若另搭配兩個手持控制器的價格則為449.99美元。率先開賣的宏碁MR裝置價格299美元起,仍是目前最親民的一款;惠普的定價則為329美元。華碩雖已於日前正式發表,但對於定價及10月開賣時程則仍未有進一步公告。

[Home]


2017/09/04 2.2.2.1. 蘋果新機效應 大立光股價喊到6,680 [ 經濟日報 簡威瑟、周克威]

外資對股王大立光推測合理股價競逐戰再度開跑,大和資本、瑞穗證券雙雙將推測合理股價,拉上6,680元與6,300元,前者一舉躍居外資圈最高。在蘋果新機正式問世前,這些動作,將牽動國際資金再度進駐以大立光為首的蘋果供應鏈。

外資圈對大立光提升樂觀預期一棒接一棒,先前野村證券與美林證券,剛調高大立光合理股價估值到6,588元、6,300元,大和資本與瑞穗旋即出手,大立光的好光景,讓外資券商研究機構「無法招架」。外資圈人士研判,在蘋果發表iPhone 8之後,若市場反應樂觀,可望有更多外資券上進一步上調大立光的財務預測。

大和資本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黃奎毓指出,蘋果新iPhone、鏡頭規格升級的雙利多,大幅提升大立光今年下半年至明年的獲利表現。

對於未來的表現,更引起關注的是:黃奎毓認為,大立光因技術領先地位穩固,明年很可能打進南韓三星供應鏈,且蘋果明年推出的新iPhone可望採用7P鏡頭,Android陣營智慧機也將跟進採用3D感測功能,均提供大立光獲利上檔的空間。大和資本並指出,這些營運利多,都還未納入對大立光的財務模型裡。

根據樂觀派外資對大立光財務預測,大立光今年每股純益站上200元大關,明、後年可望分別來到300元與400元以上,每年以百元幅度成長,極為驚人。

台股月線 拚戰連十紅

台股8月月K線連拉出亮麗的連九紅後,本月將挑戰史上最長、19729月寫下的連十紅歷史紀錄。市場專家指出,不論是由歐美央行即將出爐的最新貨幣政策、蘋果新機將問市等關鍵焦點來看,外資動向將是影響行情表現的聚焦點。

法人表示,由統計數據來看,台股過去十年的9月行情走勢,僅三個年度下跌,上漲機率高達七成,其中,外資賣超的年度有四年;進一步分析,下跌的三個200820112014年三個年度,都出現外資590~900億元的賣超。外資20159月也賣超,但金額僅62億元、當月行情小漲0.08%,意即只要外資開始賣超,台股當年的9月行情就多在平盤附近或下跌。

再由籌碼面觀察,自去年12月指數站穩9,200點大關、也是月線連九紅的開始以來,外資首度出現連二月的賣超(今年7月賣超52.33億元、8月賣超63.98億元),雖金額都不大,但顯示外資隨行情站上10,500點後,做多力道已不如先前,接下來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動向,成為許多操盤人最重視的焦點。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外資8月在亞股累計賣超達43億美元、7月賣超為10億美元,外資7月先賣印尼、8月賣南韓、然後大賣印度股市,台股僅維持小幅賣超,市場擔心台股將是下個提款機,但觀察在蘋果新機出貨旺季將至,相關供應獲利有望逐季走高,除非重大非經濟事件,台股被外資提款機率低。

[Home]


2017/09/04 2.2.2.2. i8出貨倒數 鴻海和碩狂趕工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全球引頸期待iPhone十年一度大改款新機種iPhone 8,將於912日正式亮相。

全球引頸期待iPhone十年一度大改款新機種iPhone 8,將於912日正式亮相。據傳,兩大組裝廠鴻海、和碩8月時已經被通知iPhone 7siPhone 7s Plus9月大量量產與交貨,因此兩大組裝廠也繃緊神經全力趕出貨,積極拉升良率,一級主管也坐鎮工廠,緊盯出貨狀況,不敢有任何鬆懈。

不過,市場期待的OLED版本iPhone 8,據傳,因蘋果嚴格要求品質,加上新技術導入困難,因此仍預計要到今年第4季、約11-12月時才能少量量產。雖然市場預期,蘋果仍然會「號稱」9月底就會讓OLED版本iPhone 8開始銷售,但是初期的量預估將「少得可憐」,只有極為少數的消費者才能幸運拿到iPhone 8

據傳,蘋果912日的新品發表會上,將公布新一代iPhone將於922日上市。

外傳今年的iPhone將有三種不同款式,分別是4.7TFT-LCD螢幕iPhone 7s5.5 TFT-LCD螢幕iPhone 7s Plus,以及搭載OLEDiPhone 8。據傳鴻海、和碩已經在8月正式量產iPhone 7siPhone 7s Plus,但是因為要趕在9月交貨,據傳兩大廠內部相當緊張,趕著拉高良率來符合蘋果的要求。

市場也預期,受到OLED版本iPhone 8今年僅能少量出貨影響,今年下半年蘋果只能主打iPhone7s7s Plus這兩大產品,OLED版本iPhone 8要到2018年才會大量量產,也因此國際數據資訊(IDC)日前預估,新一代iPhone將在2018年「推動重大升級循環」,推升iPhone出貨量年增達9.1%

如此一來市場也擔心,消費者是否會因此買氣遲滯,只為了等待OLED版本iPhone 8,而iPhone 7siPhone 7s Plus今年是否能夠如期大賣,這些都是接下來市場極度關心的焦點。

市場也關注iPhone 8接下來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狀況,不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隨著新一代iPhone上市,中國大陸市場將成為蘋果邁入「超級循環周期」的重要推手。

[Home]


2017/09/04 2.2.2.3. 18:9寬螢幕將引爆新需求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18:9寬螢幕智慧手機的趨勢非常明顯,今年將是高階機種導入,明年中階機種開始大量跟進,將推升矽創(80162018年的營運展望更佳,預期明年18:9寬螢幕的滲透率將由今年的10%,大幅成長到近40%,帶動中低階驅動IC出貨量爆發。

研調WitsView表示,隨著三星與蘋果在今年推出18:918.5:9的寬螢幕手機,將帶動寬螢幕手機今年滲透率上看10%,明年在中階機種也全面導入之下,預期明年滲透率上看40%

研調IHS Markit也認為,2017年下半年18:9寬螢幕將成為高階智慧手機市場的主流,並帶動手機採用18:9寬螢幕的趨勢越來越強勁,預期需求將從2017年的1.7億片增至2021年的6.11億片。

矽創打入OPPO供應鏈

矽創(8016P Sensor感應器產品繼打入三星智慧手機供應鏈,再拿下大陸OPPO R11旗艦機訂單,推升第3季營收季增兩位數以上。隨著18:9寬螢幕驅動晶片在9月大量出貨,加上車用與工控等高毛利產品今年成長力道強勁,三大產品線推升第4季營運成為今年高峰,毛利率挑戰30.4%,即2016年第1季以來的新高。

由於三星與OPPO R11均採用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螢幕,使得矽創躋身成為OLED概念股。

矽創的感應器產品(PG Sensor)在三星等智慧機需求暢旺帶動下,為支撐上半年營運的重要支柱,第2季占營收比已來到15%(去年約8%9%),營收可以說近乎倍增,第3季又拿下OPPO R11R11 plus等大陸許多旗艦機訂單。

矽創昨(3)日表示,該公司的P Sensor因為可以讓智慧手機背面的相機不用多挖一個孔,為全球第一個可以提供這個解決方案者,使得國際品牌大廠的旗艦機紛紛導入。

矽創表示,該公司感應器產品上半年出貨強勁,第2季單月出貨量都超越去年同期,除了機種由過去的單一機種,變成許多機種都採用外,採用的品牌變多了,除了OPPOR11Plus之外,大陸前十大智慧機品牌也同步採用。

另外,受到18:9寬螢幕手機在9月開始大量出貨,將帶動矽創寬螢幕驅動IC在第4季跟著大量出貨,也使得矽創營運高峰將由過去的第3季,延至第4季,受到高毛利的感應器與車用產品大量出貨之下,法人預估,矽創毛利率將挑戰歷史新高。

在車用與工控驅動IC方面,矽創說,過去車用驅動IC的出貨量都是個位數成長,但今年需求異常強勁,上半年都是兩位數以上成長,主要是汽車電子化趨勢明顯,推升車用螢幕的數量增加,而且尺寸也愈來愈大,均推升驅動IC的使用數量,預期今年車用占營收比重將首度達到兩位數以上。

至於低階的功能性手機驅動IC,矽創指出,由於新應用出現,原本出貨量應該衰退的功能性手機,今年反而是持平。因此,在寬螢幕手機驅動IC大量出貨,加上高毛利的感應器與車用產品出貨量均相當強勁帶動下,第4季將是矽創今年營運高峰,毛利率也將挑戰歷史新高。

[Home]


2017/09/04 2.2.2.4. 蘋果iPhone發表在即 大立光及玉晶光前景看俏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今年蘋果新機銷售表現受到看好,大立光也成為供應鏈業者中的關鍵指標。

蘋果(Apple)新一代搭載大螢幕的iPhone 8(暫名)系列新機上市進入倒數計時,相關零組件業者大立光、玉晶光前景看俏。

供應鏈業者指出,2017年玉晶光持續為蘋果供應前置鏡頭,2018年玉晶光有機會取得後置廣角鏡頭訂單,第3季玉晶光將在iPhone 8中導入3D感測器,由於感測用鏡頭必須與前置鏡頭連結,因此玉晶光主要供應前置鏡頭組,大立光則供應後置雙鏡頭組,在蘋果新機鋪貨效應下,將帶動零組件業者營運成績走高。

蘋果將在美國時間912日舉行新產品發表會,蘋果新一代iPhone為十年一度的大改款紀念機種,台灣相關供應鏈業者可望受惠,大立光下半年將受惠蘋果新一代iPhone系列機種,甚至客戶訂單動能有機會一路由2017年下半延伸到2018年第1季。

由於這是iPhone近年來最大一次的規格演化,在2017年蘋果不打安全牌,產品規格有明顯提升下,很有機會重振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信心,預料將可帶動可觀的換機潮,市場看好iPhone需求大爆發,將挹注供應鏈業者成長動能,蘋果可望在短期內橫掃高階智慧型手機戰局,與此相對,Android陣營絕大多數手機品牌業者將受限於蘋果樹立的障礙,被迫在中階、中低階市場衝量,Android陣營的手機品牌業者面對的價格競爭壓力將有增無減。

市場對iPhone 8期待已久,然傳出上市初期很可能面臨供給趕不上需求的消息,將導致一段時間消費市場處於大缺貨的狀態,預估蘋果3款新機到2017年底銷量約9,800萬支。

產業界人士表示,蘋果iPhone 新機上市,將是檢視全球高階手機市場商機的好機會,如果iPhone還是可以在高售價下寫下銷售佳績,證明高階手機市場商機仍旺,只是消費者對Android陣營的多數品牌業者推出的旗艦機種產品並不買單。

另一方面,伴隨智慧型手機持續向多鏡頭趨勢發展,手機品牌業者旗艦機種走向雙鏡頭、3鏡頭、4鏡頭、大光圈、3D感測等趨勢發展,手機品牌業者旗艦機種規格持續墊高,將為供應鏈業者帶來新的商機,大陸手機品牌業者有意在2018年上半採取7片塑膠片(7P)鏡頭,有助大立光拉遠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產品平均單價也很有機會再拉高。

近來產業界人士對於大立光懷抱樂觀看法,在大立光前景持續看好下,外資最新報告更將大立光目標價一舉調高至新台幣6,680元,看好台股股王股價可持續再寫新高紀錄。

進入下半年,大立光營運成績正持續加溫中,20177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44.41億元,與20176月相較,成長約15%7月創大立光今年營收新高紀錄。

展望8月,大立光表示,7月開始已步入產業傳統旺季,第3季旺季效應持續,符合原先看法不變,品牌客戶拉貨積極,從目前訂單看來,8月可望比7月更好。

從大立光產品結構來觀察,其中,千萬畫素以上產品營收貢獻70~80%,高規格的高階產品仍為大立光主要出貨的產品,800萬畫素產品貢獻10~20%500萬畫素產品貢獻0~10%,其他產品貢獻0~10%

累計20171~7月大立光合併營收約新台幣265.6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6%

[Home]


2017/09/04 2.2.2.5. 三星Galaxy S9或將提早上市 最快明年1月底 [ 電子時報 陳柏蓁、張興民]

傳聞三星Galaxy S9手機開發時程提前,欲在20181月底發表。

儘管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才剛發表新款高階智慧型手機Galaxy Note 8,但已傳出下一款高階手機Galaxy S9(暫名)可能提前於2018年初上市,全力夾殺蘋果(Apple) iPhone 10週年機種iPhone 8

據韓媒the bell報導,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準備從201711月開始向三星供應Galaxy S9 OLED面板,前3個月首批供應量已大致決定。相較於Galaxy S8的面板備貨時程,Galaxy S9足足提前約2個月。

若依Galaxy S8的面板供應時程、發表上市日期推算,Galaxy S9可能在20181月底發表,2月中旬正式發售。

知情人士表示,Galaxy S9的研發計畫名稱為Star。通常Galaxy S系列的研發時間約在7~8月,為Galaxy Note系列新產品發表之際,但Galaxy S9的面板樣品已在20174月已開始研發,時程上提早3~4個月啟動。

業界表示,iPhone 8將在9月發表,以蘋果10週年紀念機的姿態上市,搭載OLED面板與3D感測雙鏡頭相機,是三星高階手機的最大競爭對手。三星搶先一步在8月底發表Galaxy Note 89月中旬全球發售,先攻iPhone 8市場,若Galaxy S920181月底推出,可雙面夾擊iPhone 8

通常iPhone銷售表現最佳時機為第3季與第4季,Galaxy S9提前上市可望從第4季開始稀釋iPhone 8的市場需求。

相關零組件業者對Galaxy S9可能提早上市的消息引頸企盼。南韓證券分析師表示,手機業者多在第4季是調整庫存水位,對零組件需求較低,若Galaxy S9提前在2018年初就上市,201712月零組件業者就能提高出貨量拉抬業績。三星極可能讓Galaxy S9提早上市與iPhone 8正面對決。

三星如期推出Note 8 證明自身抗壓與創新能力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一如預期在蘋果(Apple) iPhone 8與其他Android手機廠推出2017年下半旗艦機種前,發表自家雙旗艦系列Galaxy Note 8。富比士(Forbes)認為,對於一度意氣風發,卻在Galaxy Note 7電池自燃事件中重重跌了一跤的三星而言,這的確是好的開始。

三星大手筆產品發表會 宣示對Galaxy Note 8強大信心

不同於各家Android手機廠的旗艦手機,Galaxy Note有著最強烈的自家產品風格,單一的大尺寸螢幕規格以及極具識別度的S Pen觸控筆功能,富比士以相當肯定的口吻認為,藉由確立Galaxy Note的產品品牌,三星已經培養出一群獨鐘Galaxy Note手機的愛好族群,有別於龐大果粉對iPhone的死忠支持,Galaxy Note的忠實愛好者更可反應出三星經營Galaxy Note的成功。

富比士認為,至少從Galaxy Note 8的發表會排場可以看出,三星已無懼過去一1年間市場對於其手機電池自燃問題的質疑。在822日的紐約發表會中,三星用3面垂直排放的LED牆演示Galaxy Note 8的特色與性能,其排場與氣勢可能是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發表會之最,對於超高佔比的6.3Super AMOLED螢幕、S Pen新功能與應用、甚至是Dex擴充平台的運用,皆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手法。

當然還有發表會後將近上百部可實際操作的Galaxy Note 8,若非三星對於Galaxy Note 8有強烈的信心,如此大場面與大手筆,足可證明三星已經走出2016年的電池自燃醜聞陰霾。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南韓投資證券預估,三星Galaxy Note2017年的銷量上看1,800萬支,雖然比Galaxy S5,400萬支少了許多,但對比20152016這兩年的Galaxy Note還要多(1,450萬與600萬支),代表市面上,甚或是Galaxy Note忠實使用者對於新機仍有高度的需求。

再度內建功能重複App 三星Bixby恐面臨市場考驗

不過,Business Insider反倒認為,三星推出Galaxy Note 8恐怕走向堅持內建自家App的覆轍。三星從自Galaxy S6開始,不再預設自家App為預設App,解救Galaxy使用者得在瀏覽器、郵件、App商店上,選擇原生或是三星家App的窘境。三星過往常疏於改善或是更新自家的App,尾大不掉的情形讓Business Insider對三星內建的智慧語音助理Bixby保持著戒慎恐懼的態度,尤其是目前許多評論紛紛指出,Bixby使用上並非那麼友善,且像控制亮度或是Wi-Fi連接等指令操控方式更顯老派,與所謂「智慧」語音助理有所落差。

對於使用者而言,恐怕最難理解的是,為何要在一支手機上共存2套功能相近的智慧語音助理,可能才是未來三星旗艦機種策略必須面臨的質疑。

[Home]


2017/09/04 2.2.2.6. 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可望持續微幅年增 2021年估達17億支 [ 電子時報 茅堍]

預估2017全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年增1.7%,達14.98億支,2021年出貨量則會達17.30億支。

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幅度已下滑至個位數百分比,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在不久的未來年度出貨量可能就會出現年減。不過由於目前仍有不少民眾尚未使用智慧型手機,再加上許多現有用戶多在2年後更換新機,因此IDC預估,由現今至2021年前全球智慧型手機每年出貨量仍可望維持小幅年增。

IDC預估,2017全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年增1.7%,達14.98億支,其後4年每年出貨量年增率都可望維持在3.0~5.0%間,2021年出貨量則會達到17.30億支。合計2016~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CAGR)3.3%

2016年底,全球仍約有半數民眾尚未使用智慧型手機,這為智慧型手機市場未來發展提供了良好空間。此外,雖然北美、西歐、南韓和日本等成熟市場智慧型手機已達高度飽和,但大多數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仍然是約每2年就會換機。

而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部分,目前也尚未出現成長放緩跡象。預估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出貨拉抬下,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平均售價(ASP)將會年增7%以上。此外,當年配備5.5()以上螢幕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也會成長34%,該類手機ASP則會揚升9.0%

隨著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成長,預估2017年底該類手機出貨量將佔所有智慧型手機總出貨量的40%2021年佔比還會揚升至51%

再就手機作業平台而言,預估2021年全球Android手機出貨量為14.79億支,2016~2021年出貨量CAGR3.5%。雖然Android手機出貨量CAGR略高於整體智慧型手機,但2017~2021Android手機出貨量佔比仍會維持在85.5%附近。

除日本外的亞太市場(APeJ)也會持續是Android手機最大市場,出貨量約佔全球55%。而在華為、OppoVivo等品牌高階手機推動下,2017APeJ Android平台手機ASP將年增17%。拉丁美洲、美國和西歐市場Android手機ASP也會揚升。

此外,20175.5()以上螢幕Android手機出貨量也會年增34.5%ASP則會年增9.2%

在蘋果(Apple)iPhone部分,雖然2016年蘋果iPhone出貨量曾首次出現年減7%紀錄,但預估2017年出貨量可望年增1.5%,達2.19億支。2021年出貨量還會攀升至2.49億支,合計2016~2021iPhone出貨量CAGR3.0%

分析表示,傳言中的新一代iPhone20179月推出後,將會推動iPhone用戶大幅進行升級。而在現有iPhone用戶升級的拉抬下,預估2018iPhone全球出貨量將會年增9.1%

 

[Home]


2017/09/04 2.2.2.7. 三星手機2Q17在印度領先幅度縮小 鴻海旗下代工廠智慧型手機出貨超越三星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三星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功能型手機及代工事業均面臨威脅。

市調統計顯示,為避免與即將問世的Jio Phone正面衝突,印度第2季功能型手機出貨量大增,而入門級智慧型手機也因為小米帶動買氣及3G升級4G的趨勢使然而前景看好,但整體而言2017年手機成長率可能極為有限。

CMR發布2017年第2季印度手機市場報告,數據顯示印度第2季手機出貨量達6,180萬支,較第1季成長8.4%,其中功能型手機佔比達54%,出貨量季增9%

在智慧型手機市佔率方面,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雖仍位居第一,但領先小米的幅度大幅縮小9.9個百分點,市佔率僅18.7%,小米市佔率從第1季的13.88%提升至16.2%,第三至第五名為VivoOppo,聯想,市佔分別為13.2%9.2%8.3%

在功能型手機方面,三星以22.3%排名第一,itel19%緊追在後,MicromaxLavaIntex分別以9.5%8.7%5.7%排名第三至第五名。

在代工業者方面,富士康擁有的Rising Star India首度超越三星成為印度第一大智慧型手機ODM廠,不過在包含功能型手機市場的整體手機ODM市場中,三星仍是第一。

在展望方面,CMR預測2017年印度手機市場成長率平平,而4G功能型手機對其他手機的取代效應值得觀察,其中4G功能型手機將影響25~30%的功能型手機銷量,而5~6%智慧型手機潛在客戶會轉而選購4G功能型手機。

大陸手機大有斬獲 三星備感威脅

CMR指出,大陸手機如小米、聯想、VivoOppo季成長率介於7~33%不等,itel因為在印度功能型手機市場已有一定地位,但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資歷較淺,基數較小讓itel智慧型手機出貨季成長率達293%

CMR指出,目前大陸手機品牌基本條件都不錯,因此目前難以看出哪些業者可以脫穎而出,因此戰況仍在僵持當中。

相較之下,CMR資深副總裁Thomas George表示,三星已經連續第六年在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稱霸,但George警告,三星雖然仍會利用其在實體門市的優勢鞏固地位,但必須適時在通路策略上化整為零。

入門智慧型手機成長潛力大

CMR指出,受惠於小米表現良好,讓印度4,000~6,000盧比(約合62.4~93.7美元)市場成長快速,出貨量季增達55%,他們預期未來會有更多業者看準此一價位的市場推出更多新機。

不過CMR指出,業者之所以會鎖定這個價格帶推出新機,動機之一是對抗正在崛起的4G功能型手機市場,而Reliance Jio以外的電信業者也將支持這個市場,以抗衡幾乎免費的Jio Phone可能對其營收帶來的威脅。

4G升級潮將帶動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力量。在8,000~10,000盧比價格帶方面,有鑑於目前印度3.5億智慧型手機人口中僅1.5~1.6億支支援4G,因此CMR預測,未來將有許多3G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想要升級成4G智慧型手機,這對價格在1萬盧比以下的手機而言是機會。

在過去近一年中,OppoVivo等業者看準自拍風潮而推出高畫素鏡頭手機,讓他們侵蝕並取代反應不及的印度手機品牌市佔,不過CMR指出,雖然在未來幾季鏡頭仍會是手機主打的功能之一,但市場對高畫素正逐漸習以為常,未來支援生物辨識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大增。

另一方面,隨著行動支付、及物聯網等應用增加,印度消費者正日益依賴最新版本的Android,在第2季,4G智慧型手機中有73%搭載Android 6以上的版本,不過入門級智慧型手機絕大多數搭載的仍非最新的版本,進而帶來資安疑慮。

 

[Home]


2017/09/04 2.3.1. 蘋果搶救Apple TV祕密武器卡關  4K電影價格談不攏 消費族群漸流失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蘋果(Apple)2007年推出Apple TV後,歷經10年發展,使用Apple TV的族群卻愈來愈少,蘋果為力挽狂瀾,新一代Apple TV將祭出祕密武器,蘋果認為更豐富的4K影音內容,將能一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近期蘋果正緊鑼密鼓與好萊塢各大片商協商4K高畫質電影價格,以利在912日推出的新款Apple TV導入更多4K高畫質電影,然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目前雙方因價格無法敲定,使得協商陷入膠著。

蘋果已確定秋季產品發表會時間,近期加快4K影音內容的協商腳步,且收費價格必須讓Apple TV用戶更有意願付費收看4K電影,根據WSJ報導指出,蘋果希望在2017年底以每部4K電影19.99美元的價格提供Apple TV用戶,但好萊塢片商對此並不滿意,希望將價格提高到25~30美元。

蘋果希望以低價手段擴大用戶基礎,進而創造長期的營收利基,然娛樂產業業者卻認為高規格的製作成本已影響獲利表現,期望以高收費策略來爭取利潤。

蘋果期望4K電影為Apple TV注入活水

面對歷經10年發展、使用族群卻愈來愈少的Apple TV,蘋果想要增加4K電影,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再度關注Apple TV。根據Parks Associates調查,2017年第1Apple TV市佔已滑落至15%,市佔前兩大業者Roku與亞馬遜(Amazon),其機上盒早已能提供4K電影,且裝置價格僅有Apple TV60%

儘管Apple TV只佔蘋果整體營收一小部分,但蘋果擁有其他的硬體產品,有助於鞏固消費者對於iPhone的忠誠度,線上影音業者認為,蘋果從過去經營影音內容的經驗體認到,必須具備更豐富的4K影音內容,才有機會一舉超越其他競爭對手。

事實上,蘋果iTunes受到競爭對手Comcast、亞馬遜等強力威脅,市佔表現節節下滑,從過去50%滑落到目前約35%,提供4K影音內容或許可讓蘋果iTunes再現契機,提振其低迷的電影租賃與銷售業績。

目前4K電影的計費方式仍在試水溫階段,蘋果設定19.99美元價格,或許可得到消費市場的歡迎,對於像是收取12美元月費,但僅能收看少量4K影音內容的Netflix用戶而言,頗具吸引力。

電影票房逐年下滑 4K電影成為新商機

近年來電影票房成長幅度緩慢,好萊塢片商亦渴望線上數位電影的銷售商機,以擴大收入來源,好萊塢片商將4K高畫質電影視為如同在電影院收看3D電影般的極致影音享受,可對抗訂閱率持續攀升的線上影音頻道或內容,雖然4K高畫質電影檔案龐大,但消費者愈來愈有能力且傾向收看4K電影,過去高門檻的4K電影逐漸成為新的商機。

消費性電子科技媒體Gizmodo指出,2016年電影與電視節目的線下租賃與銷售衰退7%,主因是消費者更樂於訂閱線上影視內容,且此一趨勢將有增無減。另外,消費者樂於追捧熱門話題的電視節目,重複觀賞同部電影的動機大減,更降低電影市場需求。

對於仍樂於觀看電影並進一步收藏的觀眾而言,片商採取的對策是拉高DVD與藍光影片售價,以彌補電影票房的損失,好萊塢片商始終無法認清,低價才能吸引消費者掏出荷包購買。

對於蘋果而言,光是靠4K內容恐仍不足以挽救iTunes競爭力下滑的困境。儘管蘋果過去努力降低iTunes影音內容售價,但觀看4K電影要花費20美元,價格實在偏高,相較於美國電影門票約8.65美元,若能讓觀眾花10美元下載有興趣的電影,可能比較具有吸引力。

[Home]


2017/09/04 2.3.2. 李健熙五大新樹種計畫後 三星恐無力擘劃新的十年 [ 電子時報 范維君]

隨著李健熙的五大新樹種事業計畫即將結束,如今三星因為缺少最高領導決策者,可能無法及早為下一個10年預作準備。

2010年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在李健熙的帶領下,宣布進行五大新樹種事業,決定在2020年之前,對LED、太陽能電池、汽車電池、醫療儀器設備與生物科技等五大領域投資23兆韓元(218億美元)。南韓業界人士觀察指出,由於三星最高決策權力位子空缺,目前想規劃下一個10年發展,恐怕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根據韓媒the bell報導,離三星五大新樹種事業培育計畫結束還剩3年,照理三星應該於2020年發表下一個10年發展的「2030計畫」(暫稱)。由於三星最高決策者李在鎔身陷囹圄,南韓業界人士觀察指出,三星目前各事業部僅能就現狀進行「小幅升級」。

回顧三星五大新樹種事業時空背景,其實是當時三星半導體、電視及手機開始日漸步上軌道之初。然而當時李健熙主張,如果不及早為下一個10年準備,10年後三星產品恐怕消失或沒有市場競爭力。

李健熙提出五大新樹種事業已過了7年,雖然LED與太陽能電池敗下陣來,但是汽車電池、醫療儀器設備與生物科技事業,多少獲得些許成果,業界一般對李健熙五大新樹種事業評價相當正面,認為五大新樹種事業成功幫助三星調整體質。

目前距五大新樹種事業結束僅剩3年,現在應該是三星規劃下一個10年的重要時刻,然此時卻碰上李在鎔身陷囹圄,未來戰略室解散,三星最高決策權力者的位子出現空缺。

南韓業界人士指出,目前三星僅能就發展中的事業提出升級,但是如果要推出另一個全新的10年發展計畫,恐怕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三星當前委託專業經理人對公司進行經營管理,此種專業經理人經營模式,無法讓三星有足夠的魄力擘劃下一個10年。

三星每年會分上半年與下半年兩次,召開各部門戰略經營會議,相關部門重要幹部齊聚一堂,討論後提出事業發展計畫與願景。例如,無線事業部長高東真先前提出,除了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將開拓像是智慧音響等各種新領域裝置。

另外,消費電子事業群(CE)則是提出,2020年之前所有三星家電產品,皆具備物聯網(IoT)智慧功能,半導體暨裝置解決方案事業群(DS),則是提出加碼大陸西安半導體廠投資。

觀察三星三大事業群提出的多是2~3年短期計畫,而這些有的是幾年前就已提出,或僅就目前發展中的事業進行小幅升級,完全沒有關於三星下一個10年的2030計畫與願景。

南韓業界人士進一步指出,由於目前三星各子公司採獨立專業經理人經營模式,要這些專業經理人負責規劃未來10年、動輒數十兆韓元投資的新事業計畫,簡直像是天方夜譚。7年前三星率先布局五大新樹種事業,如今已看到一些具體成果,目前很可惜的是,三星因為缺少了最高領導者決策,恐怕無法及早為下一個10年發展預作準備。

[Home]


2017/09/04 2.3.3. 唐鳳 親赴美訪臉書 建聯繫管道 [ 工商時報 張語羚、呂雪彗]

行政院政委唐鳳今(4)日將飛往美國矽谷,此行主要受Facebook邀請,建立雙方高層聯繫管道,也將參訪矽谷的無人車實證場域等,將美國的經驗帶回台灣參考,著眼未來全球數位經濟應用,為台灣的發展鋪路。

今年3月唐鳳協助FB Start在台成立,亞洲地區僅4國舉辦FB Start開發者大會,分別為香港、南韓、印度及台灣,顯示出Facebook對台灣的重視。根據Facebook今年5月公布的數據,FB Start已提供3,800新創超過1億美元的服務,個案最高可獲得價值8萬美元的免費APP工具。

唐鳳幕僚透露,台灣的Facebook使用者為數眾多且活躍,再者,Facebook預計未來會推出政府與民間合作的案子,但目前Facebook並未在台設立分公司,而是直屬於香港分公司管轄,因此此次赴美最主要目的就是建立高層聯繫管道,熟悉彼此的態度與原則,有利未來的合作。

幕僚觀察,未來Facebook將以平台的角色,讓越來越多的商務活動在平台上發生,他們也感受到了Facebook近期在台灣陸續推出不少關於數位經濟的計畫,FB Start便是一例,接下來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應用相信會更加活躍。

總計5天出訪時間,唐鳳還會拜訪矽谷的無人車實證場域及企業,行政院預計將在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興建無人車實證場域,且已列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唐鳳此行有望帶回美國相關經驗,因地制宜在台應用,放眼未來數位經濟發展。

唐鳳從去年10月上任至今即將屆滿一周年,身為亞洲矽谷方案指導委員之一,此行也有加強兩地連結的意味,將舉辦兩場與新創圈、創投圈人士會面的餐敘,合計超過150人共襄盛舉,另還會拜會一家全美前十大國際新創加速器公司,有望串起與亞洲矽谷之間的連結。

龔明鑫 IoT產值爆發 就在2020

國發會本周四(7日)院會將報告亞洲矽谷計畫成果,據悉,我與國際大咖合作將再下一城,9月初可望與美商思科洽簽物聯網MOU合作備忘錄,思科要來台設研發創新中心,新增頂尖研發人才逾百人。據金融機構統計,去年9月至今年7月,申請融資用在物聯網相關達1,500億元,在AI產業來得又急又快下,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認為,物聯網產值大爆發的時間點,將可望在2020年就提早來臨。

美商思科與我亞矽計畫執行中心合作,將落腳桃園設立研發及新創中心,目前雙方洽簽的MOU合作備忘錄正進入換文中,可望在9月上旬完成,未來思科將投入物聯網的創新研發,引進海外研發人才及技術來台,在台研發人才將逾百人。

龔明鑫表示,國內創新創業氛圍已形成,亞矽執行中心與經濟部合作海選新創團隊計畫預計評選60隊,每隊給予60萬元獎金,後續輔以業師,進一步在第二階段爭取由國發天使基金投資500萬元,結果湧入1,260多隊報名競爭,顯示亞矽物聯網等廣大應用範圍吸引國內年輕新創團隊,未來可再獲其他天使投資人投資。

龔明鑫說,最近一年商業司有關5+2產業新增公司家數8,000多家,但是否為物聯網新創企業及家數,需進一步研究。目前物聯網七大重點應用包括AI、無人自駕車、行動智慧生活、AR/VR、資通安全等。

據金融機構統計,去年9月至今年7月,核撥5+2產業融資達3,000億元,其中申請投資或周轉金用途、物聯網就占了一半達1,500億元,原本國發會預估物聯網等應用產值大爆發應在2020年之後,但最近這波AI產業來得又急又快,龔明鑫樂觀預期2020年之前就可看到。

[Home]


2017/09/04 2.4.1. 返校商機熱 概念股大利多 [ 經濟日報 簡威瑟、魏興中、何佩儒、曾仁凱]

返校季節來臨,在歐、美、中國大陸等全球市場龐大商機驅動下,包括筆電、桌機、手機、平板等「返校商機受惠股」的利多題材持續發酵,有機會引動市場追價買盤的青睞。

根據市調機構eMarketer預測,今年僅美國返校購物季期間,零售銷售額將達8,5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占全年零售總額達17%。返校商機將嘉惠相關供應鏈,帶動台股9月開學期間上漲機率高達60%

法人指出,返校商機相關受惠股包括:仁寶、宏碁、華碩、廣達、鴻海、宏達電、華冠、燦坤、順發、全國電等。

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魏建發指出,宏碁轉向利基性產品發展,如Chromebook、輕薄筆電等,以提升獲利為目標。在電競市場則與其他同業不同,改切入顯示器市場,並且成為全球最大電競顯示器供應商。

宏碁在傳統NB市占率尚無法明顯回升,未來發展改以利基性產品為主,提升獲利為目標,元大認為,宏碁方向正確,但效益尚需時間顯現。其中Chromebook因價位便宜、上網方便,受到教育市場青睞,北美是目前最大市場。

宏碁Chromebook產品年出貨超過200萬台,市調機構Gartner最新統計資料,宏碁已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市占率近三成。另外,宏碁朝向輕薄筆電發展,今年推出輕薄精品筆電Acer Swift 7,厚度不到1公分,為全球最薄NB

鴻海除準備迎接蘋果新iPhone商機外,在全球併購布局上也進入關鍵時點。東芝高層日前對東芝記憶體晶片出售案召開董事會,仍未決定出售對象,市場也傳出鴻海攜手軟銀、Google提出收購意向。因此東芝可能繼續與威騰電子陣營、日美韓聯盟,以及鴻海持續協商,鴻海仍有機會。

燦坤8月攜手逾303C資訊品牌廠,在台北燦坤內湖旗艦店舉辦台北電腦展。適逢暑假為消費性電子旺季,並迎來開學返校潮,開學資訊商品需求提高。此外,因天氣炎熱,燦坤冷氣銷售佳,挹注7月、8月營收成長動能。

鴻海華冠 動能強勁

進入智慧手機銷售旺季,加上開學商機,手機品牌廠及組裝代工廠包括宏達電、鴻海、華冠等將是此波返校商機主要受惠者。

宏達電6月推出旗艦機HTC U11,市調機構統計,64GB128GB兩種容量規格躍居7月台灣非蘋陣營旗艦機種的冠軍,整體銷量與銷售額市占也較6月提升,已連續三個月呈現正成長。

宏達電去年代工的Google Pixel系列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今年新一代Pixel 2可望在10月發表。目前傳出最大的亮點,可能與宏達電U11相同,可以透過擠壓手機開啟照相或臉書等各種應用程式,隨新機上市銷售,可望帶動宏達電第4季營收。另外,虛擬實境產品Vive也調降售價,可望帶動新一波買氣。

鴻海不只代工高階iPhone手機,並以夏普、富可視(InFocus)等品牌推出手機,也協助小米等陸系手機品牌的組裝,也可受惠於「返校潮」商機。面對淡季效應,鴻海7月營收3,150億元,月減0.03%、年增7.5%,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表現優於預期。

根據歷史經驗,鴻海78月營收偏淡,但隨著蘋果9月發表新iPhone,鴻海營運會從9月開始暴衝,一路旺到年底或隔年初。

近來非蘋陣營陸續推出新機,有利華冠接單,除智慧手機以外,華冠近來積極拓展利基型產品訂單,包括加密手機、工業用手機等。

華冠同時在深圳設採購中心,嚴格監控零組件價格,希望降低零組件成本。

今年以來,華冠也轉投資數家非智慧手機公司,產品大多與手機有所聯結,透過轉型及產品的轉變,希望成為手機延伸應用解決方案的提供者。

宏碁華碩 新機搶市

「台灣雙A」 積極搶食「返校潮」商機,看準電競話題正夯,宏碁、華碩等最近紛紛推出一系列「輕電競」筆電,兼顧效能、外型與價格,爭取學生族群青睞。

由於歐美放暑假,部分消費活動在這段時間停滯,宏碁、華碩7月營收分別比6月下滑14.4%18.8%,不過,根據歷史經驗,隨著「返校潮」商機報到,以及下半年的新機陸續出籠,雙A業者第3季營收有望逐月攀升。

宏碁先前串連亞太區14個國家首度舉辦「acer Day」行銷活動,希望建立區域內一致的品牌形象,拉抬品牌力,成功帶動品牌氣勢。

華碩8月剛推出第四代Zenfone4智慧型手機系列,並找當紅韓星孔劉擔任亞太區代言人,新機出鞘,下半年營運可望逐漸增溫。

除品牌廠外,筆電代工廠廣達、仁寶也將受惠返校商機。今年初時,NB代工廠大多看淡今年需求,但第2季淡季的市場需求卻出乎意料的好,主因消費者認知平板無法取代NB,品牌廠積極增強拉貨力道,推升代工廠業績,第3季因有開學換機潮及耶誕節備貨等二大題材加持,出貨動能將更勝前一季表現。

廣達今年上半年NB出貨1,980萬台,年增80萬台,穩坐NB出貨龍頭;仁寶出貨1,870萬台,年增310萬台,居出貨二哥;緯創、英業達分別出貨940萬與865萬台,也較去年成長,產業回春跡象顯著。

展望未來,四大NB代工廠均正向看待第3季出貨動能,預期季增5%15%,尤其是89月拉貨力道將最明顯。不過,法人認為,NB出貨雖暢旺,但今年記憶體、面板等零組件價格上漲,恐會壓縮毛利率。

仁寶宏達電 法人捧

台股在美股維持高檔震盪下,行情維持在10,500點之上,市場資金正在尋找下一波潛力題材股之際,返校旺季來臨,在歐美、中國大陸市場趨動下,「返校商機受惠股」有機會啟動業績行情,相關概念股成為近期盤面焦點。觀察近五個交易日,仁寶、宏碁、宏達電等均獲三大法人的買單進駐。

觀察法人對十大「返校商機受惠股」的買賣動態,近五個交易日以來,三大法人以買超仁寶1.29萬張最多,宏碁買超6,852張、宏達電買超1,405張;另外,華碩、全國電等也各獲張數不等的法人買單進駐。

但同時期,廣達、鴻海等被三大法人出脫減碼;以廣達被三大法人賣超9,135張較為顯著。

進一步分析十大「返校商機受惠股」的股價表現,由於大盤由多方主導,這些個股近五個交易日以來,股價呈現「漲多跌少」景況。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宏碁、華碩、華冠等獲市場買盤加持,股價穩步攀升,走勢相對耀眼;僅燦坤單周股價走勢疲弱下跌。

仁寶是品牌筆電、iPad代工大廠,分析師指出,展望第3季,估計PC出貨量季增5%10%,智慧型裝置代工預期有雙位數成長,整體營收上、下半年比約45:55,估計仁寶本季營收2,319億元、季增8.5%,每股獲利0.74元;預估全年PC出貨量目標4,000萬台,智慧型裝置出貨由於減少樂視,目標由3,600萬台下修為3,100萬台,物聯網及穿戴裝置出貨1,000萬至1,200萬台。

燦坤是台灣最大資訊家電零售商,法人預估,本業毛利與營業利益率穩定,且業外虧損在第1季已全部認列,在去除業外包袱後,今年全年獲利可望較去年成長。

[Home]


2017/09/04 2.4.2. 加密貨幣將成為繪圖晶片下一個競技場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與擴大應用可能成為NVIDIA與超微挑戰英特爾市佔率的秘密武器。

2013年推出兼具能源效率和繪圖性能的Haswell架構晶片以來,英特爾(Intel)在繪圖晶片市場的市佔率便一路攀升至60%以上,另外兩家大廠NVIDIA與超微(AMD)則不到20%。不過後兩者在2016年的PC繪圖晶片市場都頗有斬獲,迫使英特爾不得不採取降價策略確保領先優勢。

根據Seeking Alpha報導,NVIDIA主要提供電腦遊戲、虛擬實境、雲端深度學習和自駕車等尖端應用使用的晶片,全球規模最大的幾家雲端服務業者都採用NVIDIA的晶片。這個規模達1,210億美元的雲端服務市場擁有相當高的利潤,預計2015~2020年期間,各企業投資在雲端服務和設備的金額將高出其他IT費用7倍以上,因此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21.5%

至於加密貨幣採礦專用的繪圖卡商機,則可望成長至與雲端服務市場相當甚至更大。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是使用二次世界大戰時破譯德軍密碼的Alan Turing所開發的圖靈腳本語言,以無法破壞也不得修改的鏈條將交易連結起來並予以加密,提供堅不可破的交易管理。

這種數位分類帳技術被稱為區塊鏈,可應用於各種類型的交易,如證券或藝術交易。透過區塊鏈,未來即使在跳蚤市場買到一幅名人畫作,也可憑其所附的所有權交易分類帳驗明正身,省去一大筆鑑定費用。金融機構也計劃引進區塊鏈技術,縮編目前負責交易處理和合規業務的後台支援作業,進而省下數十億美元。

由超過80家大型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合組的R3聯盟,在20175月宣布成功募集1億美元資金進行區塊鏈技術開發和研究,Intel Capital即是投資者之一。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電腦的處理能力,目前有些交易須數小時才能完成,這樣的處理時間很難被金融機構接受。

超微因提供加密貨幣採礦晶片而股價大漲,但對於加密貨幣價格的波動也十分敏感。至於資產負債表較健全的NVIDIA則積極透入尖端市場的開發。過去5NVIDIA的研發成本平均為7.7%,低於10年平均值(10%),但還是比半導體產業的10年平均值(4%)高出近2倍。過去3年,NVIDIA每個銷售單位的研發費用已從52%降至21.17%,接近超微的23.3%

[Home]


2017/09/04 2.4.3. 虛擬貨幣挖礦熱看長不長? NVIDIAAMD看法不同調 [ 電子時報 梁燕蕙]

隨著科技產業進入第四波大轉型、朝向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進發以來,半導體類股今年以來業已激動不已,其中受惠於AI以及物聯網大勢的半導體業者,莫過於繪圖大廠NVIDIA了,該公司股價在過去1年以來,已經上漲超過190%的幅度,根據IDC調查顯示,估計2017年認知與AI系統全球銷售將增長59.3%達到125億美元規模,且未來3年年均增長上看54.4%NVIDIA的好光景還有好一陣子。

若從最近NVIDIA甫公布的財報結果來看,便可以觀察到其亮眼成績單的背後還有一個因素加持,便是從去年底突然竄起的加密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挖礦熱潮所挹注。受惠於來自於中低階繪圖處理器(GPU)銷售激增的助攻,NVIDIA最新2018會計年度第2季營收以22.3億美元寫下新高紀錄、年增高達56%,淨利、營業利益也都比前一年同期分別大增123%117%,營收以雙位數字增長,而獲利更以三位數字跳升,難怪華爾街上許多投資人都以未能及時買進NVIDIA股票而懊悔不已。

不過,雖然包括電競、AI、物聯網、車用領域可說是NVIDIA紮紮實實的增長動能,然而變動太快、起伏過大的加密虛擬貨幣市場,能不能算是NVIDIA,甚至包括超微(AMD)在內的另一股業務動能呢?對此,繪圖晶片兩大廠的CEO便有著不同的看法。

超微執行長Lisa Su日前在財報法說會上回應表示,加密虛擬貨幣的價格變動過大,且難以預測,對於挖礦者的任何需求增長都難以被視為是有助於GPU長期發展有利的增長動能,因此,儘管該公司第2季業績的確也有部分獲益於來自虛擬貨幣挖礦熱潮的GPU需求增長助攻,但超微在展望第3季業務表現時,並未把挖礦相關的銷售業績考慮進去,就是因為這個市場的波動性過高、需求難以估計,無助於公司規劃長期發展策略。

相較於超微不把虛擬貨幣視為長期增長動能看法,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隨後在8月舉行的財報法說會上對分析師提問的回應,則顯得要來得樂觀許多。黃仁勳首先表示,若要一言以蔽之他對於加密虛擬貨幣的看法的話,他會用「熱鬧滾滾」來形容之。他認為虛擬貨幣還會持續存在下去,而且這個市場還將會繼續增長壯大,短時間內還不至於消失無蹤,甚至於還可能有比特幣、以太幣等以外的其他數位虛擬貨幣出現。

至於虛擬加密貨幣的波動性是否過高呢?據Quartz報導指出,以太幣價格從20172月的10美元,攀升到20176月時的400美元高峰期,隨後又從6月中旬的400美元區間回跌到8月初時的200美元水準,近乎腰斬,其波動性不可謂不高,而且以太幣交易活動也在1個月內,從6月下旬的316千多筆下滑到225千多筆,超微執行長所言之不可預測性,並非沒有道理。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談話來看,他似乎認為可以將加密虛擬貨幣挖礦熱潮視之為NVIDIA的另一股長期增長動能,但這樣的說法,畢竟只是筆者解讀其在法說會上的談話,但相較於超微執行長Lisa Su不看多加密虛擬貨幣的潛力、更不把其發展可能性加入第3季財測的看法,似乎顯示超微恐怕更擔心虛擬貨幣對其目前業務復甦所可能造成的衝擊。

誠然,超微似乎已經體認到儘管來自於虛擬貨幣挖礦熱潮的需求,或將能創造出GPU的短期銷售效應,然而,等到挖礦者先下手為強、買走了繪圖卡造成市場缺貨、反而造成長久以來主力客群電競用戶因缺貨苦等而變心,因此損害到超微的長期增長效益,這種只看眼前短利無視於未來長遠效益的作法,恐怕只會把超微的品牌陪葬。

事實上,以挖礦者的實際採購情況來看,有鑑於超微的繪圖卡定價向來比NVIDIA的產品便宜一些,挖礦者更傾向於採購性價比更高的超微產品,市場上傳出超微繪圖卡缺貨的情況要比起NVIDIA來得嚴重些,這或許也反映出何以超微執行長的談話要遠比黃仁勳來得更保守多了,畢竟,以目前虧損累累的超微來說,花錢得用在刀口上才行。

[Home]


2017/09/04 2.5.1. 美國、大陸今年太陽能需求超乎預期  全年安裝量上調 明年供過於求再現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2017年太陽能安裝量預估值向上調整。

由於美國201調查帶動拉貨潮及大陸上半年安裝量超出預期,使得近期研調機構及業者紛上調2017年全球太陽能安裝量,從原本預估降至700億瓦,或維持800億瓦平盤,上修至900億瓦以上,震幅達10~30%,凸顯太陽能大環境持續高度震盪。

2017年初因太陽能供應鏈持續擴產,整體需求不明,尤其日本大砍補助、大陸十三五計畫設置1,050億瓦目標、美國總統川普排斥再生能源等,使得多數研調機構及業者均保守預估2017年太陽能安裝量的成長性。2016年全球太陽能安裝量約800億瓦,業者原預期2017年安裝量將反轉向下,約達700億瓦,部分業者則認為可維持2017年的水準。

不過,2017年上半因美國對全球太陽能廠啟動201貿易調查,刺激美國市場拉貨潮,加上大陸市場上半年安裝量超過240億瓦,大陸政府順勢拉升十三五計畫總安裝目標,近期研調機構及業者紛紛上調2017年安裝量預測,認為可望超過900億瓦,與年初時的保守預估約有10~30%震盪幅度,凸顯太陽能市況多變。

太陽能業者表示,2016630(630)大陸併網搶搭潮結束後,出現需求冷凍潮,讓供應鏈業者嚐到全年虧損的苦果,2017年供應鏈運作更為保守,對於現金流或庫存水位的掌控都比過往嚴謹,就怕虧損擴大而被踢出市場。

然就2017年走勢看來,將超出市場預期,大陸上半年搶裝潮由單晶產品唱獨角戲,供不應求、報價在高點不墜,而多晶產品一直到第2季下旬都還處在嚴重需求不振、價格破底情況,5月買方反手搶購,價格從低點反彈,加上美國201短期拉貨潮助陣,以及大陸高比例領跑者延期至930(930)等因素,多晶需求持續增溫,多晶矽晶圓供不應求、報價直拉。

大陸諸多料源廠原本排定在需求大幅降溫期進行設備歲修,但市場走勢卻不如想像悲觀,8月反而出現新一波料源供不應求及報價上漲潮,一直到近期隨著美國201拉貨潮近尾聲,使得買方採購保守,料源報價漲勢才趨緩,而單晶因為領跑者930將至及大廠停電影響出貨,近期又掀起新一波缺貨及漲價潮。

太陽能業者指出,近期大陸政府醞釀下砍分布式太陽能補貼,諸多地方政府率先響應,將在2017年底取消或降低補貼,使得第4季大陸可能再掀一波分布式太陽能補助下砍前的搶搭潮,尤其是分布式太陽能上半年已達大陸總新安裝量3成,已有相當需求動能來扭轉市況。

不過,不論是美國201或是大陸分布式太陽能補助下砍拉動的需求,預估都將在2018年落幕,因為美國市場將有一段庫存消化期,拉貨動能低落,而大陸在下砍補助後,供應鏈將有一段成本調整期來因應新需求,加上新產能陸續開出,2018年供過於求問題將再次浮現。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