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8 全球產業資訊

 1展會

  1.1. IFA展來了 概念股商機引爆  [經濟日報]
  1.2. 大立光晶技迎LG索尼新單  [經濟日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AI 政策篇:科技部開路 打造創新生態系  [經濟日報]
   2.1.2. 智慧家庭搶灘大戰 各方重軍集結智慧音響 蘋果、亞馬遜、Google、小米、三星大對決  [電子時報]
   2.1.3. AI晶片世代崛起 台IC設計服務浴火重生  物聯網等新應用 帶動ASIC需求大增  [電子時報]
   2.1.4. 英特爾藉由投入FPGA推動機器學習與AI  [電子時報]
   2.1.5. 資料中心需求看漲至2020年 眾達32G光收發模組放量  [電子時報]
   2.1.6. WSJ:智慧音響將出現需求看好 台韓供應鏈商機爆發  [電子時報]
   2.1.7. 英特爾購併Mobileye 拉高自動駕駛競爭層級  [電子時報]
   2.1.8. AI前景看好 新創DatabricksD1.4億美元  [電子時報]
   2.1.9. 大數據分析將為先進醫療技術發展奠定基礎  [電子時報]
   2.1.10. 人機互動將是人工智慧能否發揮優勢的關鍵  [電子時報]
   2.1.11. 鄂爾多斯擁有低廉電力 吸引比特幣礦場進駐  [電子時報]
   2.1.12. 印度新創公司研發低成本自駕卡車技術 期拓展印度以外市場  [電子時報]
   2.1.13. 英特爾Atom進攻AI啟動IoT裝置 收購Mobileye打造英特爾GO平台  [電子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Medi-Immune推出可啟動免疫反應的穿戴裝置  [電子時報]

   2.2.2Smartphone

    2.2.2.1. 宏達電Q4營收動能   [經濟日報]
    2.2.2.2. 終結三星毀譽惡夢 高東真誓以Note 8逆轉勝  [電子時報]
    2.2.2.3. Essential Phone不衝銷售量 志在撼動沈寂的手機市場  [電子時報]
    2.2.2.4. 印度政府加強手機資安審查 可能禁用阿里巴巴UC瀏覽器  [電子時報]
    2.2.2.5. 大陸手機市場新「四大天王」出列 舊人遠眺繁華興落  [電子時報]
    2.2.2.6. 宏達電招親 阿里巴巴等4大咖有興趣  [蘋果日報]
    2.2.2.7. 世大運獲好評 華碩ZenFone 掀銷售潮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友達手握千億現金 超越市值  [經濟日報]
   2.3.2. 夏普擴TV版圖 搶全球市場  [經濟日報]
   2.3.3. 台灣微軟行銷新舵手上任 盼扮演台灣產業鏈有力推手  [電子時報]
   2.3.4. 財閥會長不敵專業經理人 2017年上半三星電子權五鉉薪酬奪冠  [電子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東芝晶片賣威騰 拚月底前敲定  [經濟日報]
   2.4.2. NOR漲勢勁 旺宏華邦產能被搶光  [經濟日報]
   2.4.3. 繪圖卡漲勢難止 買氣衝擊難料  [電子時報]

   2.5.1. 工業物聯網已成業界標準 企業間可策略結盟加速進程  [電子時報]
   2.5.2. 泰國4.0計畫追求高科技與創新 專家憂心低技術勞工將失業  [電子時報]
   2.5.3. 智慧工廠成顯學 全球產業積極追求轉型  [電子時報]
   2.5.4. 陸工業機器人 蟬聯五年全球最大應用市場 今年銷量將超過11萬台  [工商時報]

[Home]


產業新聞摘要

 1展會

2017/08/28 1.1. IFA展來了 概念股商機引爆 [ 經濟日報 簡威瑟、魏興中、曾仁凱、陳昱翔、蕭君暉]

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暨家電產品展德國IFA大展將在91日登場。由於2016IFA展期買主採購下單總金額超過47億美元,預估今年將再創新高,台系業者精銳盡出,引動「IFA概念股」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IFA展是除與美國CES展並列為全球兩大消費性電子展外,更是最大規模的家電展。IFA展不僅揭示消費電子與家電廠商的年度新產品動向,也是掌握智慧家電、電視、音響、手機、消費性電子等市場發展趨勢的重要風向球。

根據法人看法,台股可受IFA大展題材帶動的領域有資通訊相關、消費性電子、智慧家電相關等族群,受惠企業包括宏碁、華碩、微星、鴻海、友達、宏達電、東元、聲寶、艾美特-KY、大同等。

鴻海先前獲得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張博凱力挺,看好在全球布局、事業觸角增廣下,推估長線股價可望重返200元榮耀,激勵鴻海股價來到波段高點。

法人指出,短線來看,蘋果新iPhone進入問世倒數計時,鴻海是主要組裝夥伴,9月起的營運動能備受各方期待。就股價表現來看,蘋概指標的股王大立光再創6,000元新高,可成、台積電也都到高點附近,相對落後的鴻海是否帶領鴻家軍重啟攻勢,值得留意。

元大投顧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陳豊丰指出,華碩今年面臨同業在傳統筆電與智慧型手機強大競爭,進行組織及產品線調整,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會出現成效。第3季為傳統旺季,華碩先前預期PC出貨季增10%20%,手持式裝置季增20%30%,零組件季增5%10%

另外,華碩在全球電競筆電市占率約15%,位居第二,電競營收比重由2016年的20%,今年第1季上升至25%,第2季略下滑到20%25%,但仍舊較去年上升,顯示出華碩在電競領域逐漸加強,有利長期發展。

市場近期傳出,宏達電因業務廣泛,尋求將部分部門出售,或分拆出去成立新公司,儘管宏達電不回應市場臆測,但股價表現亮眼,顯示市場持正向態度。

宏碁華碩 新品連發

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本周登場,「台灣雙A」都將舉辦國際記者會,發表一系列電腦新品,搶食年終耶誕節採購商機。

面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雙面夾擊,PC市場朝利基型應用邁進,宏碁、華碩都瞄準熱門的電競、輕薄的高階利基市場。

宏碁「高利潤策略」奏效,第2季毛利率11.4%,季增1.7個百分點;營益率1.8%,是2011年第2季以來新高。

宏碁第2季稅後純益2.44億元,每股純益0.08元。本業表現不差,但因認列匯兌避險合約的金融評價損失6.96億元,吃掉不少獲利。展望下半年,隨著在IFA推出新品,以及傳統旺季加持,營運可望優於上半年。

華碩今年營運遭遇逆風,上半年表現欠佳,第2季獲利腰斬,稅後純益20.1億元,季減45%、年減51%,每股純益2.7元,是近六年半新低。

華碩第四代Zenfone4手機系列本月推出,加上將推出新的筆電系列,搶搭年終禮品採購商機,第2季將是今年營運谷底,下半年將逐季往上。

電競板卡大廠微星受惠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熱銷,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571.77億元,年增5%。法人估,微星第3季營運有望持續維持高檔水準。

目前全球繪圖卡晶片主要供應商為AMDNvidia,兩家業者因為微星的繪圖卡頗受到市場青睞,經常優先供貨微星,受惠比特幣挖礦熱潮推升板卡需求,微星受惠深。法人認為,微星在全球電競PC市占率快速擴大,在台已是龍頭,在旺季加持下,預料下半年營運有機會超越上半年。

鴻海友達 營運喊衝

德國消費性電子展(IFA91日在柏林登場,雖然鴻海沒有直接參展,但董事長郭台銘受主辦單位之邀,將擔任2018年的大會專題演說佳賓,展現出鴻海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重量級地位。

鴻海是蘋果iPhone最重要的代工合作夥伴,隨著蘋果即將推出iPhone8,啟動大改款,預料將引爆一波超級換機潮,鴻海將是最大贏家。

根據歷史經驗,鴻海78月營收偏淡,但隨著蘋果9月發表新iPhone,鴻海營運開始暴衝,會一路旺到年底或明年初。鴻海第2季財報「三率三升」,稅後純益178.79億元,年增1%,表現符合預期。法人表示,第2季將是鴻海全年的營運谷底,下半年成長動能可期。

至於友達也是消費性電子概念股,該公司供貨的面板產品包括液晶電視、智慧手機、筆電、液晶監視器與車用等各類電子產品,隨著IFA展推出許多新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可望推升LCD面板的出貨量,帶動友達業績增長。

目前面板產業雜音較多,但友達7月合併營收為281.8億元,月減1.4%、年增5.0%。友達7月營收只微幅下滑,顯示出友達的產品組合優於同業,使得營收小幅衰退,預期友達將持續擴大出貨高階產品,以降低面板價格下滑的衝擊。

友達7月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包括液晶電視、桌上型顯示器及筆記型電腦面板等超過883萬片,較6月減少2.2%。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1,529萬片,較6月成長16.3%。顯示中小尺寸面板受智慧手機供應吃緊影響,需求暢旺,出貨量勁揚16.3%

東元 攻雲端

IFA概念股的智慧家電廠包括東元、聲寶、艾美特-KY與大同等家電業者,若智慧家電產品的風潮可以逐步興起,對傳統家電廠未來業績表現將有很大幫助。

大同與微軟近期攜手推出智慧家電產品,創台灣家電產業首例。大同家電事業部部長張忠棋表示,與微軟聯手推動智慧家電,主要原因是擴展外銷市場,微軟是國際知名品牌,智慧家電是未來趨勢,大同發展智慧家電,使用微軟的平台,容易與國外的聯網平台做進一步整合。

張忠棋指出,智慧家電是新產品,希望一年後能占營收5%2018年希望所有主要家電產品都是智慧家電,將拓展大陸、美國、日本、泰國與香港等地;繼電鍋之後,無水鍋也在今年打入日本市場,今年目標希望整體電鍋出貨50萬個以上,無水鍋要達1萬個以上。

聲寶集團總裁陳盛沺表示,以聲寶智慧屋推動智慧家電,透過新建案導入,善用雲端優勢,讓IoT串連智慧家電加速普及。目前已在自有土地的林口、土城規劃,從建屋設計圖即導入全套智慧家電,包括冰箱、電視、空氣清淨機、電燈、安控等,三年內智慧家電將占營收比重一成。

東元也挾優勢技術力,利用物聯網開發雲端科技,打造智慧家電生活。東元董事長邱純枝表示,今年不確定因素大,但機會也大,全年「審慎樂觀」,合併營收將衝破500億元大關,優於去年。

[Home]


2017/08/28 1.2. 大立光晶技迎LG索尼新單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德國消費電子展(IFA9月初開展,稍早LG與索尼都已發出邀請函,將在展前發表新機,其中索尼將發表Xperia XZ系列,LG將發表LG V30,包括大立光(3008)、晶技、仁寶等供應鏈將喜迎新單。

IFA將在9月初於柏林開展,過往會在IFA發表新機的三星,已於日前提前在紐約發表Galaxy Note 8915日首發上市。另外索尼則會在展前,也就是831日發表全新Xperia新品,包括Xperia XZ1Xperia XZ1 Compact,兩款新機的螢幕分別為5.5吋及4.8吋,目前關於新機的資訊不多,僅能得知會搭載高通S835處理器,同時應該採曲面螢幕。

另外,LG也發出邀請函,同樣在31日於柏林舉行發表會,雖然未說明發表那款新機,但邀請函上有明顯的V字圖案,推測將是LG V30。從目前所傳出的LG V30規格來看,顯然衝著Galaxy Note 8而來,除了採用6吋全螢幕,擁有雙鏡頭,搭載高通S835處理器,記憶體容量6GB,電池容量為3,300毫安培,規格與Note 8相當接近,但預料價位上將較Note 8更有優勢。

[Home]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017/08/28 2.1.1. AI 政策篇:科技部開路 打造創新生態系 [ 經濟日報 江睿智、馬瑞璿]

科技部將今年定為「台灣AI元年」,已爭取將發展AI納入前瞻建設中,在政策推動下,台灣在人才、專利,以及技術層面的關鍵技術未來該如何蓄積能量?如何追上其他國家的腳步?也是重要的課題。

AI時代來臨,科技部做先鋒。科技部長陳良基計畫未來五年內投入總計160億元,從硬體、關鍵技術及軟體,到應用,打造台灣AI全新創新生態環境。

「人工智慧已成全球銳不可擋的重要趨勢,幾乎所有的科技公司的發展核心都是AI,且發展速度超乎預期,」陳良基說,台灣若要和世界科技發展脈動同步,必須及早推動AI,科技部已選定AI做為下世代的發展主軸,他更期許科技部要做「時代的先驅」。

陳良基進一步解釋,AI大致分雲(指基礎設施)、網(技術層面及中介軟體)、及端(應用領域)三大面向,台灣不可能完全涵蓋;一直以來,台灣較強的偏向在端,但是在AI時代,台灣仍要去掌握部分基礎及技術層次的關鍵技術,才能打進未來AI供應鏈,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部對於AI發展已有全盤規劃,環環相扣、相輔相成,達到「台灣AI元年,從此刻開始」的目標。

首先,AI時代要先有高速基礎建設,已爭取納入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的重點建設,以四年50億元的規模,建構AI所需的「雲端服務及高速運算平台」。

科技部解釋,AI晶片已成包括谷歌(Google)、安謀(ARM)、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等半導體巨頭布局的重點,如何透過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及模擬人類大腦的前瞻晶片系統,已成為一致努力耕耘的方向。

對台灣來說,硬體高速運算及AI晶片製程研發也須同步跟上腳步,科技部規劃自2018年至2021年,每年以10億元、共40億元經費,投入「前瞻半導體製程及晶片研發計畫」,加速發展AI供應鏈的核心技術研發,預計此計畫將可引導國內數十家廠商參與計畫執行。

至於架構在基礎設施之上的技術及軟體,包括演算法、深度學習、語音辨識、影像辨識、大數據、開發平台架構等,科技部規劃要動用學研機構投入研發,規劃在大學成立三至四個「AI創新研發中心」,以五年為期,每年投入10億元、共50億元,深耕開發AI核心關鍵技術及智慧應用。

前瞻及應用科技司長楊琇雅表示,台灣有完整ICT產業生態體系,盼透過學研機構去整合產業資源,以跨領域、跨單位、甚至跨國方式提出AI關鍵技術計畫;她強調,盼以此模式引導學研機構投入AI關鍵技術開發,並儲備AI人才。

科技部已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數位建設」,以四年共20億元規模,在中科和南科推動「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計畫,藉由中、南科智慧機械的產業優勢結合園區廠商及周邊科研機構,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

培育人才 找跨領域戰將

台灣要追上全球AI(人工智慧)發展腳步,邁出的第一步勢必是組成人才大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奮力疾呼培育AI應用人才;但是,台灣AI人才究竟哪裡找?台灣如何培養新生代AI人才?對此,業界一致認為,短期間AI人才必須由企業內部培養,預估二年後的畢業生都將具備相關專業,統計系、資管系、電機系都將成為AI人才培養的重點系所。

要培養人才,必須先明瞭未來的AI科技走向,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所長闕志克認為,AI科技將朝兩大方向發展,一是產業AI化,另外一項則是AI產業化。所謂的產業AI化,指的是各行各業都將出現AI應用,例如,醫學可以透過機器深度學習方式來辨認部分疾病,金融也可結合AI應用提供各式各樣線上服務;而AI產業化則是深化科技技術,縮短機器學習訓練過程,進而應用到更多垂直領域。

雖然AI有兩大方向發展,但可以確定的是,AI發展需要跨領域人才。過去,台灣科技人才培養注重專業分工,會寫程式的不知道如何設計商品,會設計商品的不見得具有行銷能力,Google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就曾表示,「台灣是少數培養不出產品經理的國家,美國聘請的產品經理會寫程式、會設計商品、表達能力又好,又會賣東西,但是台灣沒有,光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專業能力就分屬三至四個科系,我們就好像是零組件,沒有辦法整合在一起」。

科技界在感嘆台灣人才沒有跨領域能力的同時,也正在愁究竟如何培養AI人才。闕志克樂觀表示,今年上半年清大資工系至少已經開了四至五門相關課程,大多數科技系所都已經開始大規模開班授課,不出兩年,台灣AI人才就有一定的量與質。

申請專利 讓獲利最大化

全球積極走向AI(人工智慧),看準商機,各國創投積極投資,各大企業也開始布局專利;台灣過去在智慧手機發展時代因為沒有及早布局專利,在全球大戰中吃足苦頭,AI時代來臨,產業人士認為,台灣AI應用應及早申請專利,以防止對手快速複製,保障獲利時間、空間最大化。

根據烏鎮智庫7月底最新出具的「烏鎮指數: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指出,2000-2016年之間,全球AI新成立的AI企業達到8,107家,其中有5,154家成立於最近五年,而自2000年以來,全球AI企業融資規模亦達到了288億美元,其中,光是近五年來的AI企業融資規模就達到224億美元,2016年的融資規模更是高達92.2億美元,是2012年的5.87倍。

而從全球各地區來看,美國、中國、歐洲近年均積極投資AI產業,其中,美國無論是融資規模或者投資頻次都遠勝於中國、歐洲。而在專利權方面,美國、中國可說是全球最積極申請AI專利的兩個國家,根據烏鎮指數統計,最近五年,中國AI專利數平均每年成長率為43%、美國為21.7%;自2000年以來,美國新增AI專利數在2.7萬筆之上,中國新增AI專利數則在3.4萬筆之上。

專家分析,美國專利申請數量雖不及中國,但美國在申請專利之後,也會陸續將這些專利授權出去,等於花費巨額資金投資研發後,美國企業會藉由適度的授權賺回授權金,以提供更好的研發空間,專利申請領域平均分布於機器人、電腦視覺識別、機器學習、語言處理。

中國大陸近年也很積極投入申請專利,不過,中國大陸申請專利後,給出的授權數較少,而專利申請領域則以機器人、電腦視覺識別為主。

AI國家隊 中日韓拚了

全球積極發展AI(人工智慧)產業,最積極國家莫過於美國。美國在2016年第4季接連發表了兩份白宮AI白皮書,詳細擘劃AI產業發展策略,東方國家也不落美國之後,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政府則是分別宣布投入1,500億美元、100億日圓、1.6兆韓元、1.5億新加坡幣,積極帶動企業自組國家隊,希望在AI產業站穩一席之地。

美國白宮201610月率先發表了一份「為人工智慧的未來做準備」(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白皮書後,接下來又在1220日發表了一份「AI、自動化與經濟」(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tomation, and the Economy)白皮書,針對AI對經濟領域的影響作出預測與建議,並在第二份白皮書最後呼籲「如何應用AI驅動自動化生產潮流將是下一任政府所面臨的重大挑戰,AI已經開始改變美國就業市場,改變人們從事的職業與所需技能」。

綜合來看,美國2016年發表的這兩份白皮書,鼓勵私營和公共機構利用AI造福社會,把握各產業AI發展進程、擴大經濟效益。白皮書中指明,聯邦政府應優先發展基礎和長期AI研究,因為這些都是私人部門不願投資的領域,聯邦政府對這些領域的研發至關重要,並應與國際上利益相關者研發合作,而各機構平台也應考慮AI未來引起的網路安全,全方位做了AI未來發展政策詳述。

有了政府力挺,美國AI企業彷彿得到強而有力的資源與肯定,根據烏鎮智庫統計,2016年美國新增AI企業數占全球比重達26.19%,為全球最高,2016年美國AI融資規模占全球比重更高達64.49%,同樣也是全球最高。

除了美國之外,中國可說是積極推動AI產業的第二大國,除了民間企業積極投入資金研發AI應用之外,中國科學技術部長李萌今年7月也宣示,五年後中國在AI技術上將有大突破,203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AI創新中心,中國政府未來幾年也將投入1,500億美元資金進行相關研發。

日本則認為開發AI技術可望維繫日本生產力,擁有政府背景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旗下先進綜合情報機構於20169月開幕,包括日本豐田汽車、NEC等大廠均將加入這項產官研究計畫。

日本政府的目標是希望開發出不需大量數據的基本AI技術,能在人類因資料不足而無法察覺問題的前提下,找出最優化解決方案,參與的企業可以使用這套程式,開發適用的AI系統。

韓國20168月選定AI發展等方案作為韓國未來九大國家戰略項目,這九大國家戰略項目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確保發展動力」項目,另一類則為「提高國民幸福和生活水平」項目。

新加坡也積極推動AI發展,預計未來五年將推動「AI.SG」以及「新加坡資料科學聯盟」兩大發展計畫,前一項計畫由國家研究基金會等六個公家單位合作推動,後一項計畫則由學術機構與民間企業共同組成。

 

[Home]


2017/08/28 2.1.2. 智慧家庭搶灘大戰 各方重軍集結智慧音響 蘋果、亞馬遜、Google、小米、三星大對決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全球科技大廠全面點燃智慧音響市場戰火。

全球主要科技大廠紛搶進智慧家庭市場,目前包括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Google、小米紛跨界推出智慧音響產品,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亦宣示將推出智慧音響產品全力追趕,智慧家庭應用已成為全球科技大廠新一波聚焦的重要戰場,近期並全面點燃智慧音響市場戰火。

亞馬遜在智慧音響戰局扮演先行者角色,投入智慧音響市場3年以來,陸續發布Amazon EchoAmazon TapEcho Dot,以及配備顯示器的Echo ShowEcho Look等產品,且在市場創造銷售佳績,讓其他科技品牌大廠怦然心動。亞馬遜為擴大個人助理服務Alexa市場,持續釋出語音服務開發套件,其他業者可在自家系統中整合Alexa的語音辨識及人工智慧功能。

蘋果亦看好智慧家庭市場商機,產品版圖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穿戴式裝置等延伸到智慧音響,蘋果推出的智慧音響HomePod定位為回歸音響本質,強調音質表現,配備蘋果A8處理晶片,內建智慧語音助理Siri,與亞馬遜、Google從語音助理架構開發產品的走向截然不同。

由於蘋果在全球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已是強勢品牌,在智慧音響領域將不會與亞馬遜、Google等大打價格戰,HomePod售價約349美元,由英業達代工,預計2017年底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市場同步發售。

小米持續擴大產品生態系,推出包山包海的小米及米家產品,包括小米手環、豆漿機、移動電源、耳機、平衡車、滑板車、無人機、自拍器、血壓計、對講機、電視、小米盒子、掃地機器人、電鍋、攝影機、空調、空氣淨化器、電風扇、米家智慧插座等。

近期小米發表首款智慧音響「小愛同學」,擁有在線音樂、網路電台、有聲讀物、廣播電台等多項功能,小米企圖讓智慧音響進一步扮演消費者日常生活助理的角色,讓智慧音響成為物聯網風潮下,消費者家中所有智慧裝置的控制中心。

小米智慧音響不僅可協助消費者處理各種事務,具備提供各類資訊的功能,更可控制電視、小米盒子、掃地機器人等小米及米家產品,深入消費者生活各應用面。小米經過7年發展,近期宣稱已躍居全球最大的智慧硬體平台,目前小米智慧硬體平台聯網設備總量已超過6,000萬個,且持續高速成長中。

Google則推出Google Home智慧音響,內建Google數位助理技術,不僅整合包括飛利浦(Philips)、三星及Nest等智慧家庭裝置,更企圖藉由先進搜尋及人工智慧應用功能,全力追趕亞馬遜等競爭者。

至於三星旗下產品線涵蓋智慧型手機、消費性電子、PC、電視、家電等,三星智慧家庭的核心為數位個人助理Bixby,三星旗艦智慧型手機Galaxy S8Note 8紛配置Bixby Home功能,目前正著手打造智慧音響,預期很快就會推出。

由於三星擁有集團資源強力奧援,具備零組件供應優勢,未來跨入智慧音響領域,可望快速擴大市場版圖,並使得智慧音響市場戰局愈益白熱化。

 

[Home]


2017/08/28 2.1.3. AI晶片世代崛起 台IC設計服務浴火重生  物聯網等新應用 帶動ASIC需求大增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全新應用接續問世,ASIC商機再起,台灣設計服務產業迎接好風景。

台灣IC設計服務產業經歷多年來的洗牌,終於在2017年成功搭上人工智慧(AI)商機列車,在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汽車電子、雲端等全新應用相繼問世,創新商業模型不斷現身下,使得特殊應用晶片(ASIC)生意再度好起來,並挹注台系IC設計服務業者逐步邁向浴火重生的營運榮景。

隨著北美、大陸、日本及歐洲各國不斷傾注政策、資金及人力資源在AI研發創新,甚至資本市場也不斷響起掌聲,讓高舉AI大旗的新興服務供應商籌資更加快速且容易,有效為全球AI應用商機打開大門。

由於新世代AI應用發展已成功在全球資本市場取得充沛的資金動能,包括終端服務供應商、品牌及系統廠等都考慮自行開發晶片,以滿足特定應用服務需求,無論是大、中、小型客戶都展現強大的發展AI應用企圖心,台系IC設計服務業的春天已來臨,且業者預期這波榮景可望持續很久。

從創意、世芯及智原2017年上半財報進步明顯的情況,便可看出台灣IC設計服務業已明顯回春,並預期不久之後產業浴火重生的劇碼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業者認為AI應用已成為全球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但各家採用的方式及發展路徑不同,在AI領域跑在前面的NVIDIA,儘管主導AI的學習應用發展,但亦只能算是初入AI的門徑而已,AI應用商機中更重要的判斷應用發展,才是各家晶片及品牌業者的最終戰場。

由於AI判斷應用的分眾化特性,將讓過去一顆晶片打遍天下的情況不再復見,面對各項應用、市場及技術不同,AI判斷應用的晶片商機,將留給IC設計服務業者,並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台積電已大膽預言,2020年高速運算電腦(HPC)AI相關晶片業績將高達150億美元,創意及世芯亦看好來自全球AI客戶對於ASIC晶片的需求熱潮,可望自2017年起延續好一陣子,尤其是強調先進製程技術、極度複雜晶片設計、高效能與低功耗等,將是IC設計服務業者的新藍海市場。

IC設計服務業者指出,從物聯網、大數據、自動駕駛等AI應用商機,到醫療、金融、媒體等分眾化AI應用,都需要不同規格的晶片及軟體,以提供更精準的服務,站在台積電巨人肩膀上的台系IC設計服務業者,將擁有前所未見的好機會,領先受惠於AI晶片世代商機。

對於全球IC設計服務產業來說,淡旺季的差別在於終端市場有沒有出現全新的應用產品,需要差異化的服務內容及創新的商業模式,在物聯網、大數據、雲端應用、汽車電子等全新議題不斷搬上檯面,並透過AI技術把所有商機串聯在一起,整個市況將出現極大的變化。

[Home]


2017/08/28 2.1.4. 英特爾藉由投入FPGA推動機器學習與AI [ 電子時報 莊瑞萌、邱龍傑、楊智家]

英特爾大力推動以FPGA進行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應用。

自從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與人工智慧(AI)在近期受到歡迎後,包括英特爾(Intel)等科技大廠也積極抓緊機會投入開發相關領域。該公司高層日前也表示,英特爾正利用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技術,提供MLAI的解決方案。

New Electronics報導,為了搶搭MLAI風潮,英特爾透過收購與內部發展打造解決方案。英特爾的可編程系統事業群(Programmable Systems GroupPSG)前身為AlteraAI產品專家Bill Jenkins表示,PSG專注在機器學習。

ML/AI目標則包含資料中心、自駕車與工業系統以及以大量數據分析來解決無法預測的問題。

Jenkins也舉出一些目前遭遇困難,例如1輛車在1天約產生4Tbyte數據,而1間工廠則產生1ExaByte。在美國蒐集後的數據有94%都被丟棄,至於要如何使用上述數據的答案在於變得更聰明。他也指出,讓業者能在合理成本與資源下解決之前無法處理的問題,其中的硬體解決方案之一就是FPGA

Jenkins表示,使用FPGA時是為了問題創造1個架構,讓人可控制數據路徑,有別於讓數據從CPU移動再儲存在記憶體,目前數據已可直接進入FPGA,之後在最少延遲下做個別處理。換言之,FPGA重點就是系統效能與延遲。

Jenkins表示,FPGA已出現大約30年,在該領域目前所使用的是Arria 10,因為其浮點運算能力可保持精準度。Arria 10元件可提供達1.5TFlop的運算能力,而Stratix 10則為10TFlop

Jenkins也指出,FPGA有大量內部記憶體頻寬,大概8Tbyte/s以及數個MB內建記憶體,所以可很快取得數據、分析並在最短延遲內將結果回傳,其表現也比CPU好,例如CPU需要在GHz時脈運轉,FPGA可在300MHz運轉並維持輸入輸出量。另外,在較慢時脈運轉元件並將結果保存在FPGA上也可節省能源。

他認為,外界雖可使用ASIC來執行ML/AI,但其問題在於一旦打造1ASIC後便無法改變,而且建造1ASIC成本不便宜。廠商要投入ML/AI時必須釐清如何拓展用戶群等問題。早期FPGA是透過OpenCL作為軟體方案來增加潛在用戶。

Jenkins表示,OpenCL目的就是將FPGA帶入軟體發展社群中。由於OpenCL是軟體為基礎的發展流程,因此外界已利用OpenCL寫出學習資料庫,但開發人員需要了解FPGA能提供的平行結構與更細緻的路徑,才不會讓外界眼光被固定架構所限。

收購Altera後,英特爾隨後發布的消息之一便是將FPGA與其Xeon伺服器處理器整合。Jenkins表示,外界正在尋找方法加速處理,而且搭載特定加速器的系統也被打造。雖然CPU可執行任何東西,但要速度快,意味著需要更多處理器或加速器,至於FPGA則容易擴充而且易連接。

Jenkins指出,英特爾目前作法是將機器學習元件從Xeon卸載並引進FPGA,如果不是FPGA原生,暫存匯流排會將數據推回CPU,運算之後再送回FPGA,成為無縫整合。

另外,FPGA作為服務(FPGA as a Service)概念正在形成。雲端服務供應商並提供客戶使用FPGA當作加速器,2家英特爾客戶已提供該服務。大陸阿里雲提供雲端工作量加速來作為投資FPGA基礎建設的另1種選項,在歐洲與Accelize合作則讓OVH用戶採用預建FPGA加速器、客製化或新建。

英特爾加快處理器研發與AMD、高通較勁

英特爾(Intel)推出第8代核心處理器系列,雖然新處理器主攻低功耗的輕薄型筆記型電腦,但新處理器預計將在20181月前擴展到消費者和商業市場的所有產品。

MarketWatch觀察指出,英特爾態度很積極,將處理器核心數從2增加到4,基本上讓每個處理器能夠在筆記型電腦的電源限制中增加1倍運算量。由於筆記型電腦必須以有限的功耗和熱量產生下運作,所以平衡性能和功耗至關重要。

英特爾押寶第8代核心產品,認為增加的處理能力將被軟體更有效地使用,並且可以應付現在對速度要求極高的應用程式和操作系統。報導指出,當AMD在第1季推出用於桌上型電腦Ryzen處理器的核心數量比英特爾第7代處理器多1倍,這是英特爾的積極反應與預防性舉措。

由於過去10年缺乏競爭,英特爾經常被指責為坐在自己的桂冠上,幾乎不需要犧牲利潤或投入資源來改善。AMD的出現再次喚醒沉睡的巨人,英特爾將會採取行動來確保其在市場上的地位。

AMD的藍圖包括Raven Ridge,將在2017年稍晚以4核處理器和高性能集成圖形處理器,鎖定筆記型電腦市場。AMD仍然在圖形和遊戲方面具有優勢,但英特爾應該能夠使用第8代核心處理器提供更低功耗和更高性能的系統。高通(Qualcomm)也將提供接近英特爾雙核處理器產品性能水平的硬體。

英特爾近幾個月來一直在許多方面感到壓力,雖然進軍手機市場使得股價下跌,但現在正在重新關注AMD和高通加入競爭後的企業和消費市場。英特爾有能力快速、靈活地恢復和適應變化,隨著成本上升,利潤率可能會縮小,但英特爾一直深知如何獲得足夠的利潤。

報導認為,忽視英特爾的人都嚴重低估英特爾在中央處理器的技術優勢。

嵌入式FPGA晶片技術竄起 導入資料中心應用拓展商機

資料中心可重構化需求增,FPGA晶片技術有助達成需求目標。

全球各資料中心為了跟上不斷變化的標準與協定,若能進一步進行可重構化及可程式設計化將有所助益,這在過去通常只能等待新款晶片及硬體問世後,才能滿足這些新技術水準要求,但隨著嵌入式現場可編程閘陣列(FPGA)技術的興起,被視為是打造可重構式資料中心的有價值工具,未來或可見嵌入式FPGA技術開拓出全新市場商機,創造更大資料中心市場需求。

根據Data Center Knowledge網站報導,有鑑於近期經證實將FPGA技術嵌入晶片中能夠更快速提升晶片效能,因而如今可見有愈來愈多嵌入式FPGA業者竄起,這也是英特爾(Intel)為何願意花費160億美元收購Altera主因,因藉此英特爾將可首度將其Xeon處理器與FPGA晶片整合至多晶片封裝(MCP)中,最終再將FPGA整合至相同晶粒中。

藉此,顯然意謂嵌入式FPGA晶片技術正快速進入資料中心應用領域,有鑑於嵌入式FPGA晶片技術能夠達到如今讓資料中心可變得更可重構化及可程式設計化,未來若資料中心管理者大量採用FPGA晶片技術,對資料中心業者及FPGA晶片製造商來說將可迎來雙贏格局,因對資料中心業者來說,藉此讓其可獲得所需的彈性,對FPGA晶片設計者來說,也能夠延長其晶片壽命以及為FPGA晶片開拓更多市場。

即使嵌入式FPGA晶片仍屬新興技術,不過預期未來幾年在英特爾Xeon整合FPGA、深度學習(DL)、內含可程式設計封包分析工具的可重構式交換器以及SmartNICs等領域,可望見到大量應用FPGA晶片的趨勢,如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近期宣布,正在整合嵌入式FPGA至其16奈米深度學習晶片中,主因在於如今深度學習演算法正在迅速發展,藉由導入FPGA技術,可讓演算法即時進化,無需再等待新款晶片固定週期完成開發及製造後才能讓演算法升級。

嵌入式FPGA技術如今在物聯網(IoT)、深度學習、網路與資料中心、無線基地站、系統單晶片(SoC)與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以及微控制器等應用領域均可見採用需求性,其中在網路與資料中心應用領域,由於需要28奈米或16/14奈米製程水準晶片,但全球目前僅3家供應商具備採這些先進製程的嵌入式FPGA晶片技術。

雖然標準FPGA已能提供資料中心許多效益,不過仍無法解決PCIe匯流排中的晶片及資料中心使用上的效能瓶頸,不過當將FPGA整合至MCP封裝時,可透過載板的匯流排頻寬及速度比PCIe匯流排還要高出10多倍,如果FPGA整合至相同的晶粒,還可讓效能進一步提升。

高通ARM核心伺服器處理器 鎖定大型資料中心

高通(Qualcomm)在美國矽谷舉行的Hot Chips大會上發表搭載ARM核心的伺服器處理器。高通10nm Centriq 2400核心基於ARMFalkor架構所設計,Centriq 2400是一款48核系統單晶片(SoC),鎖定大型資料中心,將於2017年底前出貨。

EETimes報導,至今已經有許多公司嘗試在搭載ARM產品的伺服器上取得立足點,然而大多都失敗,原因是硬體性能仍不敵英特爾(Intel)x86 Xeon。而2017年初微軟(Microsoft)資料中心團隊宣布正在測試高通與競爭對手Cavium的系統單晶片。

ARM晶片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刻登上舞台。AMD剛開始出貨Epyc,其x86伺服器系統單晶片最多搭載32個核心,而英特爾則使用Skylake架構推出新版Xeon處理器,兩者均採用14nm製程。關於64位元Falkor最有趣的消息也許是由2個定制的ARMv8核心組成,因此48Centriq實際上是由24個雙核處理器組成。

雙核方法與AMDBulldozer大致相似,高通的雙核中央處理器共享具有超過250 GB/s聚合頻寬的L2緩存和環形互連。每個無序Falkor核心可以發送最多3個指令,使用一個支持128位元負載與儲存的管道,長度根據操作變化。

核心和L2高速緩存可以在獨立的電源狀態下運行。雖然雙核共享區塊中的一個L2高速緩存,但L3是在系統單晶片的環形總線上執行的中央緩存。高通系統單晶片支持6DDR4通道和32PCI Express Gen 3線道。AMDEpyc系列提供8DDR4通道和128PCIe Gen 3線道,迎戰高通與英特爾。

Centriq包括支持SATAUSB和其他I/O的南橋區塊(south bridge block),該晶片適用於55mm2 LGA封裝。且支持ARM的虛擬化、TrustZone安全和指令擴展,以加速加密操作,並能引導加載和驗證碼儲存在集成的唯讀記憶體(ROM)中。

[Home]


2017/08/28 2.1.5. 資料中心需求看漲至2020年 眾達32G光收發模組放量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眾達看好全球大型資料中心的長期需求,預計32G光收發模組出貨在下半年將持續成長。

近期業界傳出資料中心拉貨需求出現雜音,引發市場疑慮2017年下半成長動能不如預期。光通訊模組廠眾達表示,全球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需求成長看好,據估計,到了2020年全球將有485座超大規模資料中心,還有約40%成長空間,近期用於資料中心儲存網的32G光收發模組已於領先業界量產,第2季出貨量暴增5倍,訂單能見度看到2018年第1季。

眾達董事長陳靖仁表示,受惠於32G光收發模組放量出貨,帶動7月營收衝上新台幣1.95億元,創下歷史次高紀錄,看好其成長力道將可延續2~3年,全年營收高峰將落在第4季。市場預期,若撇開美元匯率影響因素,眾達繼7月營收亮眼,8~9月仍可維持高檔,第3季以美元計算,單季營收將可望創新高。

根據思科全球雲端指數(Cisco Global Cloud Index)估計,全球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201612月突破300座,主要分布在美國,佔比達45%,其餘大陸與日本分別為8%7%,並預計到了2020年全球將有485座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主要服務提供商包括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IBM(各超過40)以及Google等。

隨著傳輸需求擴增,資料中心的主要傳輸設備,包括乙太網路交換器及光收發模組,從2017年起將從25G/100G逐漸取代原先的10G/40G,到了2020年整體架構將完全改為25G/100G,整體規格升級趨勢明確,不過眾達認為,目前市場宣稱量產的100G產品在良率及穩定度仍有待改進,眾達目前也在提高良率及成本競爭力,預計2017100G產品的營收貢獻度仍低。

眾達表示,目前公司的100G產品分為三大類,進度較快的100G QSFP28 CWDM42016年開始認證,客戶希望能在2017年第4季開始量產,100G QSFP28 AOC產品於2017年第3季開始開發,預期2018年第1季可望量產,至於應用於5G市場的100G QSFP28 CPRI產品仍有待進一步確認,不過由於產品升級需求腳步加快,預期2018年將開始出現200G產品,高階產品的推出將有助於拉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低價競爭。

眾達指出,2017年上半領先業界量產的新產品,是用於資料中心儲存網的32G光收發模組,經過內部1年來開發,從第1季起步入量產,第2季出貨量較前一季大增5倍,現在也已著手下一代產品開發。眾達強調,由於32G光收發模組供應給美系國際大廠博通(Broadcom),其市佔率約達全球7~8成,但現階段全球有能力供應出貨的廠商僅有1~2家,而眾達出貨已進入成長期,看好將有助於下半年營運持續推升。

眾達2017年上半年合併營收新台幣9.55億元、年增2.66%,稅後純益新台幣1.65億元、年增3.99%,每股稅後純益(EPS)新台幣2.94元,眾達表示,資料中心相關產品的營收在2017年上半呈現年成長3成,只要料況沒問題,看好32G模組出貨量將可持續放大,公司將以維持現有毛利率及擴大營收為目標,預期第4季將進入全年營運高峰。

[Home]


2017/08/28 2.1.6. WSJ:智慧音響將出現需求看好 台韓供應鏈商機爆發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Amazon Echo這一類的智慧音響市場日益成熟,將直接帶動台韓供應鏈的業績成長。

新一代蘋果(Apple) iPhone即將問世,對於亞洲供應鏈而言可說一喜一憂,因為iPhone的產品週期深深影響各家零組件廠的每年業績。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隨著智慧音響裝置商機日益普及,投資圈正嗅到一股緊接著iPhone而來的新商機,且與台灣、南韓等供應鏈業者息息相關。

看好智慧音響日益普及 台韓供應鏈業者可望先蒙其利

自亞馬遜(Amazon)2014年推出由智慧語音助理Alexa驅動的桌上型智慧音響Echo,隨著近幾年應用場合的擴大,美國消費者更願意將智慧音響列入採購清單之中,進而打開智慧音響的消費商機。智慧音響的熱銷刺激著像是半導體、喇叭模組與動作感測器的需求,這些零組件多來自於亞洲供應鏈,且已出現供給不及的現象,相對而言生產廠商獲利甚豐。

投資機構如先機環球投資(Old Mutual Global Investors)則認為,智慧音響的商機才剛起步,即將進入類似手機銷售的黃金時刻,未來3~4年間,如亞馬遜EchoGoogle HomeApple HomePod等智慧音響產品將更加普及,目前智慧音響的消費市場尚處於草創階段。

WSJ引述調研機構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的資料,在2017年第1季擁有亞馬遜智慧音響產品的美國使用者已達1,070萬名。Gartner則預估,2015年時智慧音響市場規模為3.6億美元,但到了2021年時,將擴增至35億美元。

預見超級循環商機 台韓業者業績有望長紅

瞬間勃發的智慧音響市場,造福相關廠商,供應電子零組件的穩懋、提供喇叭模組的致伸科技、華東半導體等。

不過與智慧型手機商機相比,智慧音響的市場仍待持續開發。WSJ報導,2017年時值蘋果在推出iPhone 10週年之際,預估智慧型手機產業的支出將達4,000億美元。

但這並不代表智慧音響的商機難以顯現,正如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認為,對於像是DRAM等半導體廠商而言,智慧音響的市場將會是個「前所未見的超級循環」,如具備雲端運算或是包含AI語音辨識技術的伺服器設備,皆需要這一類的半導體產品。

[Home]


2017/08/28 2.1.7. 英特爾購併Mobileye 拉高自動駕駛競爭層級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自動駕駛半導體市場,NVIDIA聲勢一度看漲,但IntelMobileye陣營現在又扳回一城。

美國半導體廠英特爾(Intel)NVIDIA,現在正為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市場進行激烈競爭,而以色列的車用影像識別半導體大廠Mobileye,被英特爾以153億美元價碼購併的案子,在20178月上旬完成,並與歐美多家汽車大廠合作,以2021年量產自動駕駛車為目標,英特爾陣營勢力再度增強。

據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報導,Mobileye的全球行銷總監David Oberman,在2017821日的演講中表示,德國汽車大廠BMW、英特爾與Mobileye,將團結一起推動自動駕駛問世;而5日前的16日,歐美多家汽車大廠合組的菲亞特克萊斯勒(FCA),也加入這個陣營,更增添其聲勢。

自動駕駛車已被視為2020年代汽車發展方向之一,先進國家都在積極推動相關技術與應用發展,而晶片技術是其中核心之一;原本擁有最先進CPU技術的英特爾,在這個領域佔有理所當然的優勢,但NVIDIA藉由GPU技術介入這個市場,帶來明顯的改變。

GPU雖不適用於精密運算領域,但適合高速平行處理,用在深度學習(Deeping Learning)的人工智慧(AI)領域,NVIDIA號稱其產品運算速度可達英特爾的100倍。

也因GPU更適合AI應用,故汽車大廠如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美國福特汽車(Ford Motor),電動車大廠Tesla,以及汽車零組件大廠博世(Bosch)ZF加入NVIDIA陣營,就讓市場開始正視NVIDIA的實力,甚至出現NVIDIA才是自動駕駛時代主角的聲音。

不過,Mobileye加入英特爾陣營,該廠藉由影像識別技術提供的Level 1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防撞系統,已被全球主要28家車廠、超過300種車款採用,同時也是日產汽車(Nissan Motor)2016年夏季推出Serena車款上,安裝的Level 2部分自動駕駛系統技術來源,這就提供英特爾必要的自動駕駛技術與事業基礎。

因此,美國汽車大廠通用汽車(GM)BMWFCA,日產等車廠,還有汽車零組件大廠大ContinentalDelphi Automotive等廠,便成為英特爾與Mobileye的合作對象,讓一度呈劣勢的英特爾陣營,聲勢再度看漲。

David Oberman表示,從他們現有的技術要進化到Level 4~5的完全自動駕駛,還有3個必要技術:感測、地圖與決策系統,Mobileye可以繼續發展感測技術,而有英特爾為靠山,可望加強感測與決策之間的連動,提高系統性能。

隨自動駕駛半導體競爭日趨激烈,究竟哪個陣營將獲得最後勝利,有待密切觀察追蹤。

[Home]


2017/08/28 2.1.8. AI前景看好 新創DatabricksD1.4億美元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從2012年開始,與人工智慧(AI)有關新創公司所募得的資金已飆升超過8倍,而且更多的是資本家滿手現金,助長AI領域的創投風氣更甚於以往。同樣的,科技龍頭對於AI領域的關注也蔚為一股新的研發浪潮,AlphabetFacebook也頻繁發動購併攻勢,加快在AI技術的布局。

此一趨勢從部分科技創投業者的投資風向來看更為明顯。

以從事大數據(Big Data)資料分析的AI新創公司Databricks,在822日獲得由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IncBattery Ventures LP等科技創投1.4億美元的D輪投資,實際該公司才在201612月獲得6,000萬美元的C輪投資。該公司總計已獲得2.47億美元的資金。

Databricks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Ali Ghodsi表示,原本他認為該公司並不需要籌集新一輪的投資,不過同仁認為公司業務將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最後決定發起最新一次的募資。Databricks核心業務集中在醫療、金融、政府機關、影音與娛樂等項目,並有一定的市佔表現,近來也有意拓展工程與消費端的團隊規模。Ghods強調,全球只有不到10家的公司能夠展現AI全部的潛能,剩下的尚在努力。

Databricks提供AI的技術服務,是以先進的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為客戶提供更精準的預測。Databricks的客戶包含Salesforce、傳媒集團維亞康姆(Viacom)、殼牌石油(Shell)、慧與科技(HPE)Hotels.com

根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資料,觀察AI領域的新創投資規模從2012年開始激增,累計金額從5.59億激增到2016年近50億美元的規模,投資件數也從168件成長到698件。

[Home]


2017/08/28 2.1.9. 大數據分析將為先進醫療技術發展奠定基礎 [ 電子時報 陳端武、陳明陽]

若能成功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掌握健康管理最新趨勢,將為醫療機構帶來競爭優勢。

有不少醫療機構已在利用大數據(Big Data)分析技術,但使用大數據要解決資料來源、互通性、安全等方面的挑戰,難度不低。但若能成功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掌握臨床護理、報銷模式和人口健康管理的最新趨勢,將為醫療機構帶來競爭優勢。

HealthIT Analytics報導,史丹佛大學醫學院2017年醫療趨勢報告(Stanford Medicine 2017 Health Trends Report)指出,專家正在利用新資源更有效地進行臨床試驗,及降低醫學研究所需時間和成本。有了先進分析技術及開放資料庫,想徵求臨床試驗參與者的研究人員,就能利用資料確定參與者的具體條件和最有效率的招募地點。

研究與精準醫學

拜大數據之賜,腫瘤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和其他專科在個人化療法、準確診斷及協同臨床決策支持工具方面取得迅速進步,而更容易治療致命疾病。新一代基因測序已改變腫瘤療法,而更快開發出新藥,以及更深入了解社會經濟和生活方式的背景因素,為治療複雜或罕見疾病開闢新途。

如百萬老兵計畫(Million Veteran Program)、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All of US計畫、GeisingerKaiser Permanente的民間計畫,讓研究人員能大規模分析患者資料,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探究疾病的遺傳根源。

值得一提的是,20171月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8個國際研究組織共同發布1.9萬份去除身分資料、涵蓋59種常見癌症的基因組紀錄,以加速個人化療法的研究。

報告指出,資料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目前常見的閉環(closed loop)系統,資料僅在患者和獲取這些資料的公司間雙向流通。而專家期盼的開環(open loop)系統,能讓所產生的資料直接反饋給醫學研究。大數據分析因能取代實驗室中正在進行的許多研究,已準備好革新醫學研究程序。

患者體驗和互動

消費者已習慣日常生活中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尤其是在零售和社交媒體領域。因此,消費者普遍預期服務供應商能針對其需求量身打造互動方式,也能接受供應商根據活動紀錄預測其未來需求。

業內專家表示,現在的醫療決策是基於更完整的統計數據。越來越多人有整個人生中的足夠縱向數據,而能讓醫學專家以全球或全國統計平均值以外的角度回答患者的健康相關問題。隨著時間推移,醫生將能根據患者的具體健康史及社區衛生標準定義出其健康基準。

此外,在智慧型手機、穿戴裝置、家用監控裝置快速普及下,患者個人資料越來越容易取得。而物聯網(IoT)最終將讓患者和醫療機構能進行更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更深入互動及溝通。

報告預測,醫療中心很快將成為穿戴裝置的主要供應商,而不是科技和健身裝置公司。事實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2016年所做調查,大多數人願意試用醫生(65%)、醫院(62%)或健康保險公司(62%)提供的穿戴裝置。

而這些個人化資料將大幅改變患者體驗和消費者與醫療人員的互動方式。但為確保這些改變帶來正面影響,醫療IT供應商須專注於開發電子病歷系統和患者互動工具,以減少收集、取得和報告資料的負擔。

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

專家預計過不了多久,醫生就能用健康資料建立更準確的病人檔案和預測模型,以更有效地預測、診斷和治療疾病。增加監控還能取得更多健康對象的更多資料,而能更早發現潛在疾病。借助於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AI)技術,還能開發出更詳細的個人醫療風險檔案及急症的個人化療法,也更容易發現的新興健康問題。

機器學習演算法已證明甚至比人類診斷專家更有效率,包括在測試結果中察覺癌症等。心臟病學家已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閱讀心電圖,病理學家也用它來辨識白血病和乳腺癌。而將機器學習整合到診斷和護理程序,是大多數醫療機構的當務之急。

最近一項調查發現,84%的高層認為AI很快就會改變醫療保健業,而有4分之3的受訪者認為,能以AI輔助醫療決策,很快就會成為關鍵競爭優勢。

報告結論是,若要完全發揮資料的潛力,醫療業需要實現兩大關鍵。首先,需要有熟悉資料技術的員工,能了解如何管理、分析和解釋複雜資料。其次,醫療機構須投資基礎設施、分析工具和資料管理方案。

醫療機構目前雖能收集大量資料,但若缺乏解讀資料的專業知識或分析資料的適當工具,就無法從中獲得洞見。

大數據為健康照護產業帶來破壞性創新

由於人工智慧(AI)及深度學習演算法的重大發展,資料分析軟體日益直覺化、易於使用,所以過去幾年來各行業的決策方式,已因大數據(Big Data)而徹底改變。如今大數據分析也將為健康照護產業帶來破壞性創新,讓即時監測、預防性照護、詐欺防範等得以實現。

CIO報導,雖然大數據極有潛力轉變健康照護產業,但某些結構性問題仍可能形成障礙。所有的利害相關者,必須認知大數據的價值,遵循資料分析所歸納出的獨到見解,這通常是根本上的思維方式轉變。

例如醫師若僅依賴其個人經驗與判斷,而不願意依照基於大數據分析所得的治療協定,便無法最佳化病患的治療結果;又如,病患若是堅持其缺乏活動的生活型態,便無法從大數據分析的運動研究結論獲益。

而科技的進展已讓從多來源收集與分析資訊變得更加容易,這對資訊大量增加的健康照護產業非常重要,個別病患的資料可能來自各種不同醫院、實驗室及診所。

因此隱私問題是一個主要顧慮,雖然在公開病患紀錄資料時,新的電腦程式能方便的移除姓名及其他個資,但健康照護產業的利害相關者仍必須提高警覺,當越來越多資訊公開時,隨時注意潛在的隱私相關問題。

分析健康照護的大數據,是基於廣泛的變數所形成的正相關(Positive Correlation),可提供個人及人口更全面的觀察,而非僅依賴單一或少量變數,因此能協助發現更多新的洞見。

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Obama)2015年宣布的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新措施,便是一項奠基於廣泛而互異資料來源的新健康照護基礎建設展望。

健康照護產業傳統上比較關注資料管理及回溯資料分析(Retrospective Data Analysis)。美國健康照護系統的資料量,在2011年達到150 Exabytes,據估算很快將上看Zettabyte規模,甚至Yottabyte

欲善用醫療大數據,必須針對健康資料收集、最佳化及分析擬定全面的計畫。大數據分析的特性,其一是能從複雜、長期、非結構化及巨量的資料中,獲致有價值的洞見;其二是協助為以往無法解答的問題尋找答案。

2011年迄今,已有超過200個企業發展創新的醫療照護應用,其中40%為直接健康介入(Direct Health Intervention)或預測能力(Predictive Capability)相關,均為健康資料應用有力的新領域。

醫師的筆記、電子醫療紀錄、處方等是傳統醫療照護中較具體的資料,而智慧科技及大數據分析,可讓預防性健康照護得以實現。據MapR健康照護大數據指引(MapR Guide to Big Data in Healthcare),健康照護物聯網(IoT)支出在未來4年將逾1,200億美元。

來自智慧監測追蹤裝置及穿戴式裝置的數位資料結合IoT,能協助將醫療照護從傳統規範的執業方式,過渡為更全面的預防式醫療,例如病患若血糖過低或忘記服藥,系統會自動發送提醒,讓健康照護者及病患即時處置,延伸了病患照護的連續性。整體而言,病患的生活品質,以及健康照護者的效率及獲利均將獲得提升。

而願意建立大數據分析、對新價值觀點持開放態度的機構,將有機會率先獲益,並能協助病患得到更好的健康照護成果。此外,基於共同資料標準與即時資料來源,產生分析資訊給使用者的資料分析基礎架構,將是建立富彈性、可獲利的健康照護系統的關鍵。

此外,大數據分析亦有利於防範詐欺。醫療保險詐騙不僅不易發現,更難以證明。新發展的先進詐騙偵測及理賠正確性與一致性資料分析系統,能自動辨識健康紀錄中的危險信號及可疑模式,並可在詐騙實際發生時,成為犯罪行為的證據;並且也是邁向即時理賠授權的一大進展。

[Home]


2017/08/28 2.1.10. 人機互動將是人工智慧能否發揮優勢的關鍵 [ 電子時報 涂翠珊]

Musk旗下OpenAINeuralink正努力推動人機互動的結合。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已讓全球籠罩在一股憂慮氣氛之下,深怕科技發展將會改變人類存在的價值,甚至威脅存在本身。然而如能找到人類與機器間合理的互動方式,對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無疑是一大福音。OpenAINeuralink這兩間公司,便分別反映了創辦人Elon Musk試圖推動人工智慧合理發展,以及結合生物與人工智慧的企圖心。

根據Teslarati網站報導,OpenAI成立的目的,是希望能以不傷害人類為前提發展人工智慧科技。由於人工智慧不受任何生物性的限制,因此許多能力勢必會超越人類。Neuralink則是希望為人類神經系統打造出高頻寬介面,使人機以及人與人間的溝通變得更有效率,並藉此維持人類的競爭力。

高頻寬神經介面如果能成功問世,還有助於提升人類記憶力、協助人類立刻學會新的技能,並促進人類對於神經科學的理解。

Musk旗下的眾多事業體多能在市場競爭及提升人類福祉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在人工智慧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OpenAINeuralink可說是Musk目前最大的挑戰。

目前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發展最迫切的恐懼,是工作內容的自動化。儘管人類歷史上不斷在發生人力被科技取代的情形,但正在發生的機器人自動化,十分有機會顛覆當前的經濟系統,如果不適時提出回應,經濟不平等的情形只會更加惡化。

為了維持企業生存,即使是最善心的公司也需考量利潤問題。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機器人優勢逐漸凌駕人類之上,要求企業以人道為考量放棄自動化所帶來的利潤,顯然不切實際,而最可行的做法便是透過提升人類的能力,維持他們在職場的競爭力。

2013年推出的Google Glass雖在消費市場慘遭滑鐵盧,但卻成功在製造產業引領風騷。Google已與多家廠商合作,針對特殊使用需求發展專門的Glass裝置,協助業者提升員工的訓練及工作效率。

那些Glass大受歡迎的領域,通常也是最擔心自動化將取代人力的領域。許多產業專家相信,人類與機器結合之後的表現,將可超越純人力或全機器的系統,而其成本也較全自動化系統低廉。

OpenAI所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不久前才在DOTA2示範賽中打敗世界知名電競選手。OpenAI希望未來推出由人類與人工智慧組成的團隊,並擊敗全人類以及全人工智慧團隊。如果OpenAI能成功達成目標,也將為人類與人工智慧間的合作開啟更多應用可能性。

人工智慧正在提升生產線效率

生產線機器人的運用將德國車廠推向全球領導地位。

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big data)分析的崛起,正在大幅改變企業管理生產線的方式,啟動新的工業4.0時代。許多人擔心機器人大舉進軍生產線將威脅到人類生計,但就目前的狀況看來,適度運用機器人技術將可提升工作品質,並創造出更多新的工作機會。

根據Telegraph網站報導,歷史上前3次工業革命,為人類帶來了機械化、大量生產與自動化的生產準則,而就在第一批機器人進駐生產線後的半個多世紀後,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又將為工業生產帶來重大革新,並可望催生第四次工業革命。

日立旗下Hitachi Insight Group副總裁Greg Kinsey表示,工業4.0將透過物聯網使生產變得更加有智慧,不論是製造或是運輸的過程,都將出現很大的變化。生產不再是只是體力活,而更關乎腦袋。

以鞋子生產為例,3D列印可讓鞋業不再以地區條件為考量,而將產線從東南亞拉回銷售市場。消費者只要掃描腳型,就有機會在當天拿到合腳的鞋子,不必擔心找不到自己尺寸的鞋子。事實上,除了鞋子之外,多數商品都可透過這種方式進行大規模的客製化生產。

生產線及供應鏈的數位化,代表工廠內的所有資料都可透過機器學習或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分析,藉此為廠商提升生產效能,並省下不少時間。

從紙本走向數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削減人力,而是要強化人力。像是德國汽車業者於機器人生產的投資,反而創造出更大量的工作機會。如果企業害怕機器取代人力而裹足不前,將很可能因此失去競爭力。

Kinsey指出,歐洲企業正帶領著全球工業的數位化轉型,而許多企業也尋求與新創公司合作,希望能透過創新的解決方案,改進現有的工業流程。日立則希望能透過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的推動,成為全球創新的領導者。

在此同時,企業與消費者對於商品的概念,也正逐漸出現改變。例如,有許多民眾已不再認為汽車為一項必需品,為此法國輪胎製造商米其林(Michelin)推出了計次付費(pay-per-use)的飛機輪胎服務。

[Home]


2017/08/28 2.1.11. 鄂爾多斯擁有低廉電力 吸引比特幣礦場進駐 [ 電子時報 劉欣欣]

對比特幣礦工來說,必須確保每台機器全天候不間斷地運轉,操作及維修是最重要的工作。

10年前礦業衰敗後,內蒙古城市鄂爾多斯淪為大陸最大鬼城,如今鄂爾多斯又以比特幣(Bitcoin)礦場中心之姿再度崛起。

Quartz報導,擁有200萬人口的鄂爾多斯和其他大陸城市一樣,擁有廉價勞動力、土地、電力等優勢,同時也歡迎各種產業進駐,當中包括比特幣。

鄂爾多斯的煤礦產量高達大陸全國的5分之1,但2014年煤價跌破6年低點後,當地礦場紛紛倒閉,但仍擁有低廉、豐沛的火力發電能源,這也是鄂爾多斯能吸引比特幣礦場進駐的重要關鍵。

比特幣礦和工業有一個共同點,即用電量驚人。比特幣礦場每小時耗電40MW,相當於1.2萬戶民生用電。報導指出,地方政府為吸引Bitmain及其他雲端服務業者進駐該園區,甚至提供電價7折補貼。但在計入折扣後,每天的電費仍高達3.9萬美元。

在其他開發程度較低的大陸地區如新疆自治區、雲南及四川省近來也成為熱門的比特礦中心。新疆和鄂爾多斯一樣靠燃煤供應穩定電力,雲南及四川則是靠水力發電。由於冬季冰期影響水力發電,比特幣礦工必須中斷作業,通常會轉移陣地到靠火力發電穩定供電的內蒙古。

Bitmain在雲南及四川也設有比特幣礦場,近日也在新疆北部開設新廠,規模比鄂爾多斯廠大3倍,號稱是全大陸最大的資料中心,預計2017年冬季將會把雲南及四川廠的設備移到新疆新廠。

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中心報告,全球主要比特幣礦場有一半位於大陸,大陸成為此一新興產業的最大勢力。

Quartz特別到鄂爾多斯實地專訪Beijing Bitmain Technologies子公司,Bitmain2014年接手位於鄂爾多斯的比特幣礦場,這裡號稱是全球最古老的大型比特幣礦場。除了比特幣礦外,Bitmain也生產挖礦用的機器,並經營全球第一大的螞蟻礦池(Antpool)

該礦場僱用50名當地青年,操作機器生產加密貨幣,這些20歲左右的年輕礦工僅少數具有比特幣專業技術,但多半都有投資加密貨幣的經驗。一名受訪者認為,投資比特幣就像賭博。這名受訪者在萊特幣(Litecoin)等其他數位貨幣上投資人民幣2萬元(2,987美元),但卻避開比特幣,理由是價格太高,而且也無暇留意其價格波動。

在比特幣經濟中,時間就是金錢,比特幣提供的開採區塊獎勵是,每10分鐘一次用挖礦機器破解計算題,最快從數十億種組合中找出保險箱密碼的人,可以贏得12.5比特幣。有愈多機器勝算就愈高,因此對礦工來說,必須確保每台機器全天候不間斷地運轉,操作及維修是最重要的工作。

園區內7座機房外都圍了2層細網柵欄,防止內蒙的沙塵侵入,機器入塵有可能導致過熱,在全天候全速運轉的狀況下,溫度的變化有可能影響運轉效能。機房內的溫度也保持在攝氏15~25度間,比室外30度以上的高溫舒適許多,不過嘈雜的風扇運轉聲也讓操作員必須戴著耳罩作業。

受訪者指出,每座機房內有50排高架,每排放滿60台機器,園區內總共有2.5萬台機器,平均每座機房每天都有10台以上機器故障,光是檢查一座機房就要花上一天時間。有時重開機或重新接線就能初步排除障礙,否則就得送到維修部門檢修。夏季時機器過熱故障的頻率更是驚人。

受訪者透露,這份工作不用繳稅、有成就感,但工時長、工作量大,員工宿舍生活枯燥。不過比起鄂爾多斯其他工廠職缺,比特幣礦場明顯環保、安全許多。

Bitmain證實,該園區原本是污染嚴重的化工廠,當地監管機關對於報導內容不予置評。此外,受訪者透露薪水也比較高,Bitmain提供的基本月薪約人民幣4,000(600美元),是內蒙古地區最低薪資的2倍以上。

對於比特幣的前景,受訪員工認為,政府已開始逐漸認可比特幣產業,新創企業最需要的就是政策的支持。

區塊鏈具改變世界潛力 專業投資基金積極布局比特幣

看好數位貨幣潛力,專業投資基金積極進軍比特幣業務。

專業投資基金高層看好比特幣(Bitcoin)發展潛力,認為比特幣猶如數位金礦,區塊鏈更具備改變世界的潛力。

CryptocoinsNews報導,全球最大專業基金公司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Investment)旗下研發與創新部門富達實驗室(Fidelity Labs)資深副總裁Hadley Stern在接受CNBC專訪時表示,比特幣特殊之處在於只透過軟體就能交換價值,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突破。

Stern指出,不論比特幣能否存續,其他創新都會以比特幣作為墊腳石,進而帶來更好的成果。不管是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加密貨幣能加快速度、降低價格,創造無法想像的新產品及服務。

富達投資日前宣布正式與加密貨幣創新公司Coinbase合作,將推出比特幣投資組合追蹤服務。而富達的比特幣、區塊鏈及數位貨幣育成業務即由Stern及其團隊負責。

富達投資執行長Abigail Johnson5月證實,正在測試與Coinbase整合,相關服務將於2017年第2或第3季推出,如今富達投資以金融界少見的大動作,支持、深入了解數位貨幣,一反過去業界迴避的態度。

迥異於大多數金融服務機構,富達投資以較開放的態度面對數位貨幣產業,甚至在4月時傳出富達投資加入學術研究機構加密貨幣及合約倡議(Initiative for Cryptocurrencies and ContractsIC3)的消息。不只如此,2015CNN也報導,富達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註冊Fidelitycoin商標。根據申請文件,該商標的使用範圍包括數位貨幣及電子錢包的金融交易服務。

儘管比特幣價格已衝破4,200美元,再度登上史上新高,Stern強調富達投資支持比特幣的策略和其價格無關,而是為了了解加密資產及客戶互動需求的一場實驗。

[Home]


2017/08/28 2.1.12. 印度新創公司研發低成本自駕卡車技術 期拓展印度以外市場 [ 電子時報 劉世平]

當前鎖定目標為一般消費者的自駕車研發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事實上與卡車相關的類似技術進展也不遑多讓,不過有家印度新創公司看出,現行的自駕卡車主流技術成本過於高昂,必然會阻礙卡車業界的採用意願,因此決定投身於另一套低成本技術研發。

根據TechCrunch報導,UberGoogle除了鑽研消費者版的自駕車之外,也已經在旗下分別成立名為Uber ATGWaymo的事業,投入自駕卡車技術開發,連電動車大廠Tesla也有意跨入此一市場。

不過目前的自駕卡車主流技術,乃是一種名為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光學感測器,而其每個成本高達7,500美元,更遑論還需要搭配其他裝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卡車業者恐怕會對擁抱自駕卡車感到卻步。

有鑑於此,總部設於印度邦加羅爾(Bangalore)的新創公司Flux Auto認為,卡車業者在商言商,成本過高的自駕卡車必然不會受到青睞,更不可能成為業界主流,因此如果能夠讓自駕卡車相關技術成本大幅下降,才是真正的商機所在。

Flux Auto創辦人、過去亦曾創辦過電子支付公司的Pranav Manpuria表示,LiDAR除了昂貴之外,還具有因為會收集到大量不必要行車資料而導致行車系統反應無法即時的缺點,而該公司所致力的方向,便是要開發出一套低成本,但是能讓反應更為快速,而且準確性不輸給LiDAR的系統。

Manpuria指出,Flux Auto的做法是,儘可能讓自駕卡車的系統採用低成本的聲納、雷達和感測器等零件,並以成本約3,0004,500美元的產品來取代LiDAR。他並透露,一旦開發成功,現有的卡車只要安裝此一系統便可立即搖身一變成為自駕卡車。

Manpuria表示,為了讓其現已進入更高測試階段的自駕開車技術能夠在印度以外的國家推廣,Flux Auto計劃籌資約150萬美元,如果順利,未來12個月便可望有2,500輛安裝其系統的卡車正式上路。

另一方面,由於印度的現行法令不允許自駕車輛在路上行駛,而且政府無意改變規定,Manpuria認為基於發展所需,可能必須把Flux Auto的總部遷至美國。

[Home]


2017/08/28 2.1.13. 英特爾Atom進攻AI啟動IoT裝置 收購Mobileye打造英特爾GO平台 [ 電子時報 梁燕蕙]

半導體龍頭英特爾(Intel)刻正遭逢增長減緩的風險,該公司在PC和伺服器處理器市場均拿下超過90%以上的佔有率,面臨勁敵超微(AMD)NVIDIA、高通(Qualcomm)等步步進逼,英特爾更企圖降低對於PC市場的過度依賴,亟需一個規模夠大的市場足以取代PC市場所流失的獲利,而物聯網(IoT)市場恰好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商機,畢竟物聯網領域替終端裝置提供運算服務,就像以往PC一樣。

英特爾物聯網策略聚焦高報酬自駕車領域

從財報數據來看,英特爾旗下的物聯網事業群目前大多數向工業、零售業以及影音領域等服務,過去2年來,該部門見證了強勁的雙位數增長趨勢。2017年第2季,英特爾物聯網事業群營收年增率高達26%,達到7.2億美元規模,相較前一季營收年增率11%成績更佳亮眼,然而,目前物聯網事業群對英特爾整體營收貢獻度還不到5%,規模有待加強。

即使以這樣的速度,物聯網部門也無法取代PC部門的銷售,因此,英特爾業已修改其物聯網策略,聚焦在更大規模的市場好創造更高的回報。英特爾於是從2016年底開始投資在自駕車領域,不可否認地,此舉明顯地增加了物聯網部門的營業費用,也進一步降低該部門的營運獲利。然而,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日前在Bank of America Merriill Lynch Global Technology研討會上表示,3D XPoint、自駕車、5G可說是英特爾賭上未來的三大領域。

在自駕車領域裡,英特爾正企圖從汽車到資料中心提供端對端的解決方案,該公司與數加汽車大廠以及高解析圖資公司結盟,英特爾更收購了Mobileye以加速在這個領域的衝刺。自駕車領域可望替英特爾在車輛系統市場帶來700億美元商機,並預期在2030年以前在資料中心市場及網路設備市場帶來大約300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英特爾Atom處理器進攻AI啟動物聯網裝置

為了要加速英特爾物聯網事業群的增長動能,該公司在201611月延攬前安謀(ARM)策略執行副總裁Tom Lantzsch前來領軍英特爾的物聯網部門。20176月,英特爾停產旗下物聯網事業群的三款產品:JouleGalileoEdisonEdison是英特爾為穿戴式裝置和物聯網裝置開發系統提供的運算模組,Edison在最初發表時具有與SD卡相同的形狀和尺寸,並搭配了雙核Intel Quark x86 CPU,透過藍牙和Wi-Fi進行400MHz通訊。Galileo是英特爾進軍創客領域的第一款產品,是基於x86架構Arduino認證開發板系列中的第一款,它專為製造商和教育界設計。Joule平台適用於穿戴式、嵌入式、物聯網、機器人、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等眾多領域。

這三款產品雖然都擁有低功耗的特點,但它們的市場反應卻很普通。原因之一在於物聯網產品的應用層面過於複雜,還難以產生決定性的架構和晶片;其二在於這三款產品的價格不菲,與同質的產品相比顯得競爭力不足,針對低功耗物聯網裝置,英特爾主要有Atom平台,在極低功耗的物聯網市場,英特爾則有Quark平台,在對於性能需求較高的物聯網市場,英特爾雖是毫無疑問的老大,不過在對於功耗要求較高的物聯網市場,ARM佔據了大片的市場。

而在此之前,英特爾已然宣布放棄行動市場,進而將更多的焦點轉向物聯網市場,特別是在該公司相對薄弱的低功耗物聯網市場。雖然停產了上述這三款產品,但這並不意味著英特爾將會放棄對物聯網開發模組的研究。基本上,英特爾提振物聯網事業群增長的策略,其焦點轉向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產品及市場區塊。

英特爾雖然離開了行動市場,但旗下Atom處理器仍持續受到其他產品採用。舉例而言,英特爾的Atom x5處理器業已通過認證,被亞馬遜(Amazon)採用在其搭載Alexa語音助理的Echo裝置上。在此之前,英特爾曾經將其x86架構的Atom處理器配置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裡,然有鑑於來自ARM架構處理器的強勁攻勢,英特爾最終還是決定退出這一行動市場。不過,英特爾終於還是替旗下Atom處理器在以AI啟動的物聯網裝置上找到了應用,這類物聯網裝置亟需x86架構處理器的運算性能表現。

英特爾看中自駕車運算引擎 結合感測器融合系統與駕駛引擎

在此同時,英特爾也發現了另一項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物聯網裝置,那就是自駕車系統。有鑑於此,英特爾甫於日前已經完成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輔助駕駛系統供應商Mobileye,藉此購併案以增長在這個市場的影響力。Krzanich日前在美銀美林全球科技研討會上解釋了英特爾何以收購Mobileye的原因。

Krzanich表示自駕車的運算引擎有二:其一是感測器融合系統(sensor fusion system),該系統蒐集了來自光達、鏡頭以及雷達的資料,藉此建立一個汽車外在周遭環境的圖像;其二則是駕駛引擎,該系統以運算處理器為主,主要是計畫汽車行駛的路線,並引導汽車行進。Krzanich認為,英特爾擁有駕駛引擎系統的最大市佔率優勢,而Mobileye則擁有感測器融合系統的第一市佔率,然即使雙方締結夥伴關係仍不足以讓英特爾打造一個單一平台來兼容雙方這兩大引擎,因此,英特爾決定出手收購Mobileye,並將其視覺系統整合進入英特爾為自駕車所建立的英特爾GO平台,藉此進軍300億美元的車內硬體市場商機。

英特爾旗下自動駕駛事業群(Automated Driving Group)總經理Douglas Davis日前在德意志銀行車用科技研討會上,解釋了英特爾在自駕車領域裡所扮演的角色。英特爾業已創建了英特爾GO平台,藉此整合該公司旗下的運算、5G連結以及資料中心建置能力,以便針對自駕車開發出從裝置到網路再到資料中心的一整套端對端的解決方案。然而,英特爾完整的自駕車解決方案卻缺少了電腦視覺系統,因此英特爾才會有宣布收購Mobileye這家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駕系統之電腦視覺領導者廠商之舉。Davis的談話也與Krzanich的解釋彼此呼應。

大約3年前,在矽谷一片發展自駕車風潮中,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似乎還只是旁觀者而已。Google較具優勢領先,生產並測試自家設計的自駕車,並且在道路測試方面累積了數百萬英里的里程數;叫車服務公司Uber當時些微落後;至於Tesla則將自動駕駛功能導入自家電動車裡,利用的是以色列公司Mobileye的技術。

但英特爾在20173月間宣布收購Mobileye的消息,可說重塑了自駕車市場的競爭版圖,英特爾如今成了自駕車各方面的供應商,包括處理器、感測器、資訊方面以及圖資方面等。這次的收購案或許尚無法立刻讓英特爾晉升成為自駕車市場的大贏家,甚至連在老本行晶片領域裡,英特爾還在苦苦追趕NVIDIA在車用領域的優勢領先地位,但英特爾結合Mobileye之舉,無疑地讓其升格為自駕車市場內不容忽視的重量級玩家。

[Home]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017/08/28 2.2.1.1. Medi-Immune推出可啟動免疫反應的穿戴裝置 [ 電子時報 張殷綺]

英國Medi-Immune開發出一款穿戴式裝置Inocul-Air,號稱可以刺激使用者對呼吸系統病原體產生免疫反映,足以對抗包括MERSSARS等疾病。

Digital Health Age報導,Medi-Immune表示這款專利產品已經成功完成許多功能測試。Inocul-Air使用者可以不受傳染病攻擊,當暴露於任何空氣傳播的病原體、甚至是突變種,都能產生保護性反應。

過去4年內,該公司開發出原型裝置,並在Porton DownPublic Health England進行測試。他們很有信心地表示,這些裝置所使用的科技,可以比一般口罩更有效地保護個人。

Medi-Immune進行了體外與體內測試,Inocul-Air裝置可以形成外在保護,還能啟動體內對空氣病原體的保護反應。相關人體測試在20174月完成,目前已經有完整紀錄。

Med-Immune指出,相關成果代表著免疫學與空氣病原保護的重大典範轉移。Inocul-Air可以補足現有的疫苗發展,而面對快速變種的病原體,也可以在疫苗開發出來之前提供保護。

在感染疾病盛行率不明、或存在某種不知名空氣病原體的地區,Inocul-Air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協助個人與醫療人員抵抗疾病。相關科技所運用的技術,也可以用於較穩定的環境,例如當病患的免疫系統被病毒攻破、需要更完善的保護時,也可以使用Inocul-Air裝置。

[Home]


   2.2.2Smartphone

2017/08/28 2.2.2.1. 宏達電Q4營收動能 強 [ 經濟日報 何佩儒]

由宏達電(2498)代工的Google Pixel系列,在去年創下不錯的銷售成績後,今年新一代的Pixel 2,可望在10月發表。目前傳出最大的亮點,可能是與宏達電U11一樣,可以透過擠壓手機開啟照相或臉書等各種應用程式,隨新機上市銷售,可望帶動宏達電第4季營收表現。

非蘋陣營近來新機不斷,身為Android平台的開發者—Google在日前確認新一代Android 8.0代號是Oreo時,市場原預測Google會同時發表自家的原生手機Pixel 2。不過Pixel新機並未現身。近日科技網站透露,Pixel 2將在10月初發表,第一代的Pixel也是去年10月初發表。外傳Pixel 2可能搭載高通尚未發表的新款處理器。

有關Pixel 2的代工夥伴,據瞭解,5 吋標準機種Pixel 2續由宏達電代工,6吋的 Pixel XL 2則交由LG負責,由於兩支手機的代工廠不同,設計上也有所差異。其中由宏達電代工的Pixel 2,將與HTC U11一樣,具有擠壓手機即可以啟動手機功能或應用程式的特色,同時 Pixel 2系列也將是第一款採用新Android 8.0的手機。

除了擁有最新Android 8.0的作業系統,傳言在硬體規格上,Pixel 2系列,似乎沒有太大的特色,既沒有全螢幕,也沒有雙鏡頭或臉部辨識等非蘋近來旗艦機的新規格。

[Home]


2017/08/28 2.2.2.2. 終結三星毀譽惡夢 高東真誓以Note 8逆轉勝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三星如期推出Galaxy Note 8,其行動通訊事業部總裁高東真不僅居功厥偉,更證明三星的手機科技仍具市場代表性。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alaxy Note 7爆發電池自燃醜聞後,其行動通訊事業部宛如經歷一場大地震,當外界臆測三星可能從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崩落時,據華爾街日報(WSJ)的報導,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部門總裁高東真卻向該部門員工精神喊話,要求他們不要退縮(Dont hold back)

高東真強調,若三星就此停止創新的腳步,那鐵定走向衰亡,其甚至告誡屬下,要加快腳步,千萬別再猶豫。於是在2017年間,三星不僅沒有放棄雙旗艦策略,更如期推出Galaxy S8Galaxy Note 8,同時仍可在既有硬體優勢上,增加更多的創新應用,

走過毀譽醜聞 三星堅守雙旗艦策略

如同IHS Markit的分析師所解釋,若與講求紀律的蘋果(Apple)相比,三星更加要求員工儘可能地採取積極進取的步伐,保持領先態勢。

因此儘管採用續航力較差的電池,但Galaxy Note 8仍在系列產品既有風格之中強化競爭優勢,如6.3吋超高佔比的無邊際螢幕、三星首款雙鏡頭配備的智慧型手機加上雙光學防守震功能,以及Galaxy Note招牌的S Pen。畢竟,三星今年要面臨的頭號對手是話題性十足的蘋果iPhone 10週年作品。此外,三星預估今年美國市場將有超過5,000萬名手機用戶與電信商的綁約將要到期,這絕對是三星與其他手機品牌亟欲爭取到手的商機。

切實執行品管政策 三星為0.0024%的不良率負責

WSJ認為,高東真急切地想向外界證明,三星在電池自燃醜聞後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電池自燃醜聞所引發的後續效應,粗估三星為此付出65億美元的代價,Galaxy Note 7成為全球民航單位明文禁止攜帶上機的手機。

手機電池自燃原因在20171月時,由三星與其他3家外部機構所做的調查報告中得到解答,肇因於電池設計與生產過程發生的瑕疵。三星回應調查報告所做的解決方式是,為電池生產過程中增加8道品管手續,更新電池安全設計確保自燃問題不再發生,以具體行動為0.0024%的產品不良率負起全責。此外,三星高層勤走供應鍊工廠,且為了精進品質並穩定供應鍊的信心,高東真改與供應商簽訂3年合約,取代傳統的每年換約。

三星員工齊心度過難關 谷底爬升速度前所未見

不過,產品醜聞進一步改變三星行動部門的部門文化。根據三星北美業務負責人Tim Baxter表示,事件爆發後促使三星行動部門全球16.5萬名員工得更為團結,在每週例行會議上保持更緊密的合作。

這一切努力在2017年得到初步成果,高東真表示三星的商譽大致上已恢復到大規模手機召回前的水準。根據調研機構Kantar Millward Browns BrandZ研究,三星的品牌價值在2017年提升23%,達240億美元之譜,比該公司過去1年的實質公司平均成長還高出3倍。該公司甚至認為,三星從谷底重新站起來的速度,前所未見。

若根據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三星在2017年第2季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增加6%,市佔率達22%,持續領先於蘋果與華為。高東真也表示,Galaxy S8系列自20174月推出後,出貨量已突破2,000萬支,其銷售成績已超越該公司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智慧型手機Galaxy S7

三星行動部門不容樂觀 高東真仍將扮演關鍵角色

不過,走過電池自燃低潮,不代表三星手機事業可以一路順遂。WSJ指出,三星行動通訊事業部現在開始該煩惱的,不是挽回Galaxy Note死忠粉絲,而是吸引更多的使用者購買三星行動產品。在現實的美國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三星長期面臨市佔滑落的劣勢。WSJ引述調研機構BayStreet Research LLC的資料,在3年半以前,三星在美國高階手機市場的市佔率為30%,蘋果則為60%。但到20176月時,三星市佔崩落至22%,而蘋果則增加到73%BayStreet Research LLC的分析師認為,三星難以阻止蘋果持續搶奪其市佔,甚至可能永遠無法逆轉此一局面。

三星Galaxy Note浴火重生的關鍵,WSJ顯然認為高東真為關鍵人物。這位出身自生產線的三星高層,領導風格講求踏實,都曾參與Galaxy NoteS Pen的開發,是故其不但曾向員工喊話絕對會堅守Galaxy Note此一產品,也說服三星領導階層萬勿放棄這條獨具三星自家特色的產品線,高東真的堅持目前看來的確是收到具體成果了。

[Home]


2017/08/28 2.2.2.3. Essential Phone不衝銷售量 志在撼動沈寂的手機市場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Android之父Andy Rubin共同催生的Essential Phone不打機海戰術,而是要與消費者搏感情。

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日漸飽和,由Android之父Andy Rubin所打造的Essential Phone卻要投入這個壅擠的戰場,身為後起之秀,Essential Phone主要目的似乎不是扳倒蘋果(Apple)或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而是想要再次顛覆手機市場。

TechCrunch報導指出,Essential在加拿大舉辦發表會時,乍看沒有甚麼特別之處,會場並列3個攤位分別展示Essential手機相機、設計和硬體工程,但不尋常的是,接待人員都是參與手機製作的人員,面對來客的問題細心解說。這有別於一般科技業者都是派出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與客人接洽,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不會直接和外界互動,就連經常在公司走動的媒體可能也難以接近。

Essential之所以大膽做改變,原因之一可能是員工人數不到100人,在智慧型手機品牌當中算是迷你型的公司(相較之下蘋果有10萬個全職員工),全體動員並不困難。但更重要的是,Essential似乎想告訴大家,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科技企業,與此同時,Essential也希望改變人們對智慧型手機的刻板印象。

不過除了展示會場之外,更令人在意的是Essential和它的手機如何能與眾不同?創辦人Andy RubinAndroid系統的催生者之一,科技業界的歷練無庸置疑,但光靠這點恐怕無法讓Essential Phone成功打進壅擠的市場。

Essential手機異於常人之處或許不在有殺手級的功能,或是酷炫的硬體,而是在於心態和定位。Essential總裁Niccolo de Masi身兼遊戲製造商Glu Mobile執行董事,他深知如何利用影響力,而這是Essential進入市場策略的關鍵要素。

de Masi透露,Essential希望在品牌和消費者之間建立感情,蘋果(Apple)已經做到,但Android生態系統尚未達成,特別是北美、西歐和英語系的市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其他品牌則是在其他市場塑造了「愛的標誌」(lovemark)形象。也因此,對於一個「親消費者品牌」(pro-consumer brand)而言,北美仍有與消費者博取感情的空間。

再者,Essential不追求大量生產,並且將此視為美德而不是弱點。Essential認為,每年製造200萬和2億支手機的差別在於,少量製造可以有更多冒險的空間,而且可以使用大量製造手機所沒有的材料和製造方式。據悉,Essential手機邊框使用鈦金屬,機身則是陶瓷材質。

至於Essential的手機若鎩羽而歸,是否有其他後盾可支撐。de Masi透露,事實上Essential已經得到一些看不慣蘋果和三星雙寡頭佔據市場的廠商支持,而且Essential的智慧家庭事業最終也可以對業績發揮後援的助力。

Essential推出手機目的之一是要撼動看似一攤死水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由於產業龍頭們的地位已經穩固,不再需要擔心江山受到新的挑戰者搶奪,推出的產品逐漸了無新意。誠然,從硬體的角度來講,Essential Phone將是一個新奇的裝置,但光是如此無法解答它如何開拓自己的市場,讓消費者得到認同。

Essential真正不同之處在於,其對於技術創造的態度,從研發、採購、生產,乃至於對行銷和媒體公關的態度。Essential強調手工製造和量產之間的不同,乍看之下似乎陳腐和矯情,但Essential的活力和動力,再加上不吝於把資源投入在員工身上,這些都值得稱道。

Essential的策略和優勢是否能讓該公司在強敵林立的市場闖出一片天來,目前仍不得而知,但至少Essential已經開始動手想要撼動乏味的手機市場。

[Home]


2017/08/28 2.2.2.4. 印度政府加強手機資安審查 可能禁用阿里巴巴UC瀏覽器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印度加強檢視大陸進口資訊產品一事愈演愈烈,印度政府正在調查阿里巴巴集團開發的UC瀏覽器是否竊取使用者個資一事,但在印度加強手機資安調查過程中,印度政府對其國內手機產業所知有限也被公諸於世。

Economic Times報導,由於多倫多大學在2016年公布的研究發現,UC瀏覽器存在多個重大隱私及安全弱點,可能導致使用者遭到監聽、個資遭到不法侵害,因此印度電子暨資訊科技部已委託海德拉巴先進運算發展中心(C-DAC)加以調查。

印度官員表示,他們已經接獲多起關於UC瀏覽器將印度使用者個資傳送到位於大陸伺服器的抗議,所以正在進行調查。

UC是印度使用人口第二多的網路瀏覽器,僅次於Google Chrome,而在行動瀏覽器領域印度市佔率達48.66%,阿里巴巴曾表示,UC瀏覽器2016年每月活躍用戶數達1億,安裝用戶數逼近4.2億。

對於這起最新的發展,阿里巴巴方面表示,他們極為重視資安及隱私,但也表示,資訊業者將資料傳至設於全球各處的伺服器以提供用戶更好的體驗稀鬆平常,他們並未做出任何破壞使用者信賴的事情。

此外阿里巴巴表示,他們在資安及個資方面努力與各國當局合作,也對所傳輸的數據進行高安全性加密,收集用戶資訊以提供更好的在地服務一事是業界標準作法,對此他們已經取得用者必要的授權。

儘管如此,印度政府表示,即使使用者將UC瀏覽器移除,或清除瀏覽資訊,UC瀏覽器似乎仍保留對用戶裝置DNS伺服器的控制,導致在軟體移除後個資仍有遭竊之虞。

近期在大陸及印度關係惡化之際,印度對大陸進口資訊產品也加倍提防,印度電子暨資訊科技部甫於14日發函要求21家手機業者提交關於使用者數據如何傳送及儲存的具體細節。

但後來印度電子暨資訊科技部又再針對9家業者發送同樣信函,要求提交資安細節,未來還可能要求更多手機業者配合。

Economic Times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之所以印度無法在第一時間發函給所有的手機業者,原因是印度當局不知道他們國內究竟有多少手機製造商以及組裝廠。

[Home]


2017/08/28 2.2.2.5. 大陸手機市場新「四大天王」出列 舊人遠眺繁華興落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大陸手機市場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新一代「四大天王」華為、小米、OppoVivo出列。

與此相對,曾經在大陸手機市場呼風喚雨的舊一代「四大天王」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除了華為通過市場考驗,在大陸手機市場仍持續崛起外,其餘舊三大手機品牌廠如中興、酷派、聯想鞏固大陸手機市場版圖失利,均陷入營運沉潛期,苦苦掙扎中,遠眺手機市場版圖的勢力更替、繁華興落,讓市場不免興起一代新人換舊人的感嘆。

聯想集團日前公布財報,聯想第1季營收達100億美元,然第1季淨虧損約7,200萬美元,產業分析師原先樂觀預期聯想將可獲利約3,290萬美元,然聯想集團營運成績意外出現虧損,由此觀之,顯示聯想智慧型手機業務持續低迷,出手收購摩托羅拉行動(Motorola Mobility)並未顯現加分效果。

回顧過去,當聯想展開收購摩托羅拉腳步時,業界曾經懷抱樂觀態度,看好聯想結合摩托羅拉行動之後,不僅可擴大聯想旗下智慧型手機經濟規模,憑藉著聯想在大陸市場的主場優勢,加上摩托羅拉的海外市場品牌優勢,兩個品牌的聯姻可以發揮11大於2的綜效,讓聯想手機在大陸與海外的分布更為平衡,沒想到近年來聯想深陷轉型不及、組織調整、權力鬥爭的風暴中,使得聯想始終沒有在手機市場站穩腳步。

至於酷派集團也頻頻傳出資金緊張消息,集團截至2017731日的營業收入約27.16億港元,年衰退高達52%。酷派集團陷入持續虧損窘境,日前公布最新情況,坦言酷派的流動資產已低於流動負債,近期償債壓力加大。

酷派近年來不斷組織調整、變更股份,樂視控股已持有酷派約28.87%股份,酷派過去曾處於大陸手機品牌廠第一領先陣營,卻因為沒有緊抓市場風向,錯失了轉型的機會,酷派為了調整體質,重整銷售業務,甚至不惜大刀闊斧進行人力精簡,近來市場也傳出酷派可能賣地尋求生路,由此可見酷派手機處境之艱難。

由於樂視近來也面臨資金危機,受到樂視的影響,更讓市場不看好酷派手機發展。對此,酷派CEO劉江峰也指出,酷派是酷派,樂視是樂視,除了股權,酷派與樂視沒有業務往來。酷派將重新回歸營運商市場,在酷派遭遇2016年巨額虧損,2017年營收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酷派試圖重新通過電信業者通路拯救其不斷向下走的大陸手機業務。

酷派今年首度公開推出的旗艦產品COOL M7機種,零售價約人民幣2,699元,從規格來看,COOL M7配備了高通(Qualcomm) Snapdragon625處理器,尺寸約5.5吋、Full HD面板,採用第三代康寧玻璃,前相機鏡頭約1,300萬、後相機鏡頭約1,200萬畫素,電池容量約3200mAh

從規格來觀察,在同價格帶產品中,COOL M7機種規格或許及格,但並不突出,與華為、小米、OppoVivo等持續深耕線下市場實體通路,大力拓展大陸手機市場據點,大打鋪天蓋地的行銷戰相比,甚至一線手機品牌廠特定機種硬體規格還要勝出一籌,酷派手機恐怕很難在大陸手機市場突圍。

而在大陸手機市場市佔萎縮的中興,近來在海外市場有不錯表現,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Technology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第2季,中興手機在美國市場手機出貨量增加約36%,排名僅落後於智慧型手機雙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韓系手機品牌廠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之後,中興已成為美國市場第四大手機品牌廠。

綜觀而論,大陸手機市場新一代「四大天王」華為、小米、OppoVivo快速崛起,加上大陸手機市場出現明顯大者越大效應,今年第2季出現用戶高度集中現象,光是華為、OppoVivo、小米四大手機品牌廠佔比即高達近7成,短期內二線手機品牌廠要有大幅度突破困難度頗高。

由於大陸市場突圍不易,海外市場仍有很大的可能性,二線手機品牌廠中興、酷派、聯想不約而同加碼海外市場,期待藉由拓展海外市場版圖,尋求新的成長沃土與動能,甚至由海外市場反攻大陸手機市場。

大陸一線手機品牌廠華為、OppoVivo、小米也持續強攻海外市場。舉例而言,由於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相較於印度總人口,智慧型手機市場仍然有極大發揮空間,未來幾年印度市場很有機會維持高速成長,大陸手機品牌廠、國際手機品牌廠、印度手機品牌廠三股勢力均不放棄任何成長可能。

小米手機2017年第2季在印度市場獲得初步成功,在強調產品性價比的紅米機種帶頭衝刺下,小米手機2017年第2季締造出貨量約480萬支的紀錄,帶動小米入列印度手機市場第二大品牌廠,小米也試著複製印度市場的商業模式,將小米手機加速推向其他海外新興市場、歐美市場等。

針對印度手機市場,通路策略方面,華為也深化線下通路布局,成立更多售後服務中心,對應印度特色節慶多,江湖傳言「1年有365天,印度人有366天在過節。」可見印度宗教性節日、全國性節日、地區性節日無所不在,百花齊放的程度,華為也針對印度節日、南印、北印等,設計不同的行銷活動,釋出更大的折扣優惠,試圖在海外市場找到適合的定位,積極鞏固全球手機市場領先地位。

下半年大陸手機品牌廠戰火從大陸市場延燒至海外市場,明顯對於其他手機品牌廠造成更大的排擠效應,如Sony Mobile、樂金、宏達電、華碩等對於海外手機市場經營恐感到更大壓力。

[Home]


2017/08/28 2.2.2.6. 宏達電招親 阿里巴巴等4大咖有興趣 [ 蘋果日報 劉煥彥、陳俐妏]

宏達電(2498)求售引資在周末有最新市場傳言,臉書VR事業Oculus的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以及阿里巴巴、百度與騰訊等中國前3大科技巨擘,均表達投資興趣,惟宏達電內部似乎傾向接觸Google

拉奇辦網路投票

對岸科技新聞網站「映維網」與美國電玩資訊網站PCGameN報導,宏達電接觸科技業求售的消息傳出後,今年3月離開臉書、身價7.3億美元(約220億元台幣)的拉奇,當天就在推特上辦個網路投票,問題是「我是否該買HTC Vive?」。

他設定的回答有3個,第1是:應該,要買下整家公司(Yes, the company);第2個回答是:應該,要買下頭戴裝置(Yes, the headset);第3個回答是:不應該(No)。截至台灣時間上周六清晨4點多,回答第1個答案的比例最高,達到57%

另外,對岸科技新聞網站「中關村在線」報導,經常在微博發表對台灣科技業看法的台灣供應鏈人士「冷希Dev」,上周六貼文指出,對岸科技業3大巨頭BAT(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都有意投資宏達電,但宏達電內部似乎傾向接觸Google

對此,宏達電發言體系上周已明確表達,市場謠言與臆測,不予評論。

[Home]


2017/08/28 2.2.2.7. 世大運獲好評 華碩ZenFone 掀銷售潮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世大運正熱鬧開打,華碩(2357)的ZenFone系列手機意外成為外國選手高詢問度及熱銷的產品之一,旗下兩款新機ZenFone 3 Max及甫發表的ZenFone 4買氣大增,也讓選手村周邊的3C通路積極向華碩追加備貨量。

華碩挺世大運,除在開幕時支援提供了智慧手機ZenFone 3與智慧平板ZenPad 10550台外,也與中華電信合作、提供500ZenFone 3 Max新機配發給國外參賽選手使用。

一周下來,不少國外選手對ZenFone 3 Max的體驗頗為滿意,尤其價格親民但效能亦優,除紛向華碩在選手村裡配置的產品體驗區登記購買外,選手村周圍的特約門市及3C賣場通路,也掀起一波ZenFone機銷售熱潮。

包括上一代的ZenFone 3系列機款,以及甫上市發表的年度新機ZenFone 4系列,也因ASUS手機在國外選手間建立口碑而備受青睞,被國外選手點名要買去給家人及自用。

華碩今年的ZenFone 4系列雖延遲上市,但後續行銷力道強勁,尤其線上商城包括入口網站的購物平台、購物頻道的購物網,就連便利商店的線上購物也加入搶推華碩新機,看得出華碩要在下半年衝高出貨量至少與去年同期能持平的目標。

至於ZenFone 3 Max於今年第1季上市,找來「台灣巨砲」陳金鋒代言、訴求高續航力的大電量,配置的主、前鏡頭畫素分別為1,300萬及500萬,價格依記憶體及儲存容量不同、從5,990起跳到7,990元,是華碩主打的高CP值中低階機款。

去年熱銷的ZenFone 3單機銷售成績直至近3個月來,在台灣仍列名前十大單機排行榜;單月銷售總量排名部分,華碩則穩居台灣市場第三,僅次三星(SAMSUNG)及蘋果(Apple)。

[Home]


  2.3IT Industry

2017/08/28 2.3.1. 友達手握千億現金 超越市值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面板大廠友達現金水位持續攀升,近日已突破千億元以上,創歷史次高。若加計月前獲銀行團230億元聯貸額度,可運用資金逾1,250億元,是歷來最有錢的時候,甚至已超越目前公司市值(1,169億元)。

法人指出,友達年底前仍將維持現金流入,手上現金可望寫新猷,含聯貸額度則上看1,500億元,遠超過目前市值,目前股價有低估情況;而該公司大股東股權分散,股價長期低於每股淨值,甚至可能遭有心人士覬覦,恐有敵意併購風險,市場關注。

友達手上現金滿滿,持續推高,但近期股價在12元左右,帳上現金即將超越市值,市場關注是否有買庫藏股或現金減資規畫?友達昨(27)日表示,關於是否實施庫藏股需要考慮的面向很多,友達會考量資金規劃及未來成長機會,作整體性的評估。

法人表示,友達上季賺近百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 193億元,每股純益 2.01 元。但近期股價不僅遠低於每股淨值20.2元,公司手上現金也即將超越市值。儘管大尺寸面板報價鬆動,但友達接下來幾季持續獲利、維持穩定現金流入無虞,若股價仍維持低檔,恐面臨敵意併購風險。

法人分析,面板是電子業重要戰略物資,友達是國內第二大、全球第五大面板廠,現階段手上現金部位直逼市值,若股價仍在低檔,加上友達最大法人股東為佳世達(持股6.9%),並無持股超過一成以上的大股東,股權相對分散,難保不成為讓人逢低撿便宜的敵意併購對象。

以友達股本962.4 億元、上周五收盤價12.15元計算,只要花不到600億元,就可以掌握公司過半股權,同時還有上千億元的資金可運用,等於現賺一倍的現金可以花。在台灣退出標準型記憶體製造,雙DDRAMTFT-LCD)產業僅剩面板獨立與南韓抗衡,友達地位更顯重要,其價值若被低估,對公司、台灣科技業發展都不利。

近一年來受惠面板景氣揚升、報價走高,友達帳上現金不斷增加。從去年第2季的729.5億元,一路攀升至今年第2季的1,028億元,是歷來第二度在手現現攀升至千億元之上,僅次於20081季的1,137億元,為近九年新高、歷史次高。

法人表示,通常公司市值逼近或低於帳上現金部位的案例不多,最著名的是宏達電20158月底營運陷入低潮,股價下探歷史低點40.35元,跌破手中現金部位,公司原本計畫實施庫藏股護盤,但市場買盤隨即進場搶便宜,宏達電當時沒花半毛錢,股價就在兩個多月翻漲一倍。相較宏達電當時是虧錢,友達目前穩定獲利、股價淨值比僅約0.6,狀況遠比宏達電當時好得多。

彭双浪買自家股逾1,200

友達董事長彭?浪樂觀看待本季面板旺季效應,更以實際行動大手筆買自家股票逾1,200張,相當於投入個人至少約兩個月薪酬買股。近期大尺寸面板報價鬆動,市場出現空頭言論,友達雖手握逾千億元現金,但股價未隨大盤強漲,市值面臨低於手上現金窘境,董座則力挺自家股票,對抗空頭。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彭?浪從今年3月起至最新公布的7月數據,手上持有的友達股票有明顯變化。以時程推算,彭双浪手上持股成本約在友達半年線在12.28元附近,相較上周五(25日)收盤價12.15元,還小幅套牢約1%。有分析師直言,董事長對自家公司有信心,持股價格都比現價高,投資人不必擔心。

據公開資訊站資料統計,自去年底至今年2月底前,彭?浪的友達持股維持在4288,730股,今年3月加碼至4699,138股、4月增為4904,342股、5月達5109,546股;6月間申報贈與800張、導致6月持股降為4514,750股,但實際上6月仍增持逾205張,7月續增至4719,957股。

檯面上,彭?37月僅增持431,227股(431.227張),但加計6月贈與的800張股票也是彭所買進後增與,合計彭?浪共買友達1231227股,換算超過1,231張。

以彭双浪此波成本約在友達半年線在12.28元附近、買1231,227股計算,等於斥資約1511.94萬元。根據友達年報,彭?浪年度薪酬落在5,000萬以上至1億元內級距,推估平均月薪落在416萬至833萬元間,顯示董座砸2~4個月薪酬大舉買進自家股票。

[Home]


2017/08/28 2.3.2. 夏普擴TV版圖 搶全球市場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夏普(Sharp)積極擴展全球電視事業版圖,鴻海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本月起正式兼任夏普海外販社業務統轄,親自領軍督促,就是要提高夏普在全球品牌的知名度。據悉,夏普首波將主打日本、美國、歐洲、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並預期世界各地的業績可望持續快速成長。

戴正吳近期積極擦亮夏普品牌,並將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而夏普內部也定下新的目標,各市場有不同的戰略方式,像是以日本來說,夏普將強化4K商品線,並積極推廣8K-Eco的產品。另外,在美國市場,夏普也將積極提升品牌的價值,並評估將推廣副牌。

至於歐洲市場,夏普也規劃將重回電視戰場。至於市場龐大的中國大陸市場,夏普則將強化網路銷售的戰鬥機種,且不只是賣硬體(TV),還會賣軟體,也就是所謂的內容。東南亞市場方面,夏普則搭上傳統電視汰舊換新的風潮,藉由液晶電視的一波換機潮來臨,市場需求將持續攀高,也將分一杯羹。

據悉,以日本會計年度第1季來看,夏普在歐洲、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均比去年同期成長,也因此帶動第1季電視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8倍,成長態勢驚人。

戴正吳日前表示,夏普在日本八大公司被稱「國寶公司」,從收音機到電視機,擁有眾多產品領先性,尤其電視機從1960年的黑白電視,到彩色、HD2K技術,甚至發展到4K。而他在去年到任後發現,夏普8K技術具有領先性,將積極打造8K Eco System(生態系統),從防守轉為進攻,並預估2019年度8K生態系與AIoT營業額將達3.25兆日圓。

夏普在台行銷 不惜砸重金

夏普除了盡全力在全球曝光,台灣也為重要的營運據點。據悉,9月起夏普將在各大電視台、捷運燈箱、公車廣告、網路等強力放送夏普的廣告,夏普不惜砸重金宣傳,就是大力推進鴻海集團的品牌策略。

鴻海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日前表示,「我心繫家鄉,最重要就是回到家鄉台灣」,且「花多少錢都要行銷,錢也是用在台灣」,因為維護夏普這個百年的品牌形象是最重要的。

夏普的目標以電視(TV)來說,希望台灣市場能跟日本一樣,拿下四成市占率,成為第一大。戴正吳強調,「如果在台灣沒有成功,在日本如何交代!」、「 我會繳愈來愈多的稅,愛家鄉沒有改變」。

為創造話題力,夏普規劃邀請以演出「花甲男孩轉大人」的男主角,同時也是現在當紅的藝人盧廣仲擔任夏普電視代言人,強打「我的第一台SHARP」的廣告詞。戴正吳認為,世界級的SHARP也是台灣人的SHARP,並稱夏普現在也如同是「花甲男孩轉大人」,希望台灣鄉親能繼續支持。這次夏普在台將以「360度全方位」投入廣告行銷,而這也是鴻海從過去代工,轉型到品牌領域的重要里程碑,因此在台灣市銷售表現,備受關注。

[Home]


2017/08/28 2.3.3. 台灣微軟行銷新舵手上任 盼扮演台灣產業鏈有力推手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台灣微軟(Microsoft)行銷新舵手趙質忠上任,盼扮演台灣產業鏈有力推手。

微軟大中華區總裁幕僚長暨台灣微軟行銷營運長趙質忠著眼於全球對人工智慧(AI)應用需求之殷切不在話下,台灣身居全球高科技產品重鎮,趙質忠分析,台灣產業鏈過去擅長培養硬體人才,如晶圓代工、面板、雙A(華碩、宏碁)等人才,希望對應市場風向,未來能幫台灣培養人工智慧人才,形塑台灣產業鏈業者競爭優勢,幫助人才走出台灣,去做世界的生意。

趙質忠表示,出生於台灣,在台灣長大,國中畢業後赴加拿大讀書,回顧過去,當他出國念書時,總能看到許多台灣產業正面的報導,以前提到台灣會非常自豪,以前的台灣人懷抱熱情打天下,台灣是充滿希望的氛圍。

反觀今時今日,看著許多年輕人想要走出台灣,去大陸、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市場工作發展,對於台灣人才外流的現象,不禁讓他有所感觸,希望台灣能回到以前的樣子,緣於此故,希望可以幫台灣拿到更多資源。

對外方面,趙質忠期待從微軟整個大中華區的角度,大格局來提升台灣產業潛能,強化推廣力道,從而讓台灣獲致較佳的國際能見度,讓台灣能夠掌握更多的發展機會。

與此同時,對內方面,則致力營造出適才適性的環境和氛圍,讓團隊發揮最大可能性,引領團隊全力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再創高峰。

趙質忠現職為微軟大中華區總裁柯睿杰(Alain Crozier)的幕僚長,並兼任台灣微軟行銷營運長,除了大中華區的事務外,負責微軟在台灣區的營運策略、市場行銷、投資計畫的擬定,以及部門協同運作與資源整合等工作。

趙質忠在20164月起,擔任微軟大中華區兩任總裁的幕僚長至今,協助統籌微軟在大中華區企業業務擘劃與策略佈局。

回顧過去的工作經歷,趙質忠之前曾帶領專責團隊,幫助大陸企業建立雲端合約平台與服務、下單流程及業務開發等企業流程,將微軟全球的雲端開發經驗加速在地化,依據當地法規、企業規章及內外部合作模式等重塑流程,實現讓Office 365雲端服務成功落地大陸的目標,同時這適合大陸當地的雲端服務模式,也成為全球雲端服務落地大陸的典範。

接著,他負責微軟物聯網育成計畫(Incubation Program),從事物聯網在大中華區業務的推動,期間與台灣企業合作Azure IoT Suite,在短短半年內即成功簽下包括研華、緯謙、新漢等8家企業,奠定微軟物聯網在大中華區的發展基礎。

趙質忠在台灣成長,工作足跡行遍全球市場,其經歷廣泛從軟體開發、企業經營管理、產品市場行銷到運籌帷幄的幕僚等多樣且豐富的經驗。2000年取得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雙重學位,育有一子一女。


微軟大中華區總裁幕僚長暨台灣微軟行銷營運長趙質忠。

[Home]


2017/08/28 2.3.4. 財閥會長不敵專業經理人 2017年上半三星電子權五鉉薪酬奪冠 [ 電子時報 范維君]

南韓財閥企業中賺最多的,並非擁有財閥企業的「世襲」會長老闆,由於高額獎金分紅,有時高級專業經理人反而賺較多。受惠2017年上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半導體事業創下史上最佳成績,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門負責人權五鉉,以139.8億韓元(1,370萬美元)總薪酬,勇奪南韓財閥企業中最會賺的人,硬將愛茉莉太平洋會長徐慶培的96.4億韓元擠到第二名。

朝鮮日報引述南韓金融監督院公布資料,指出2017年上半主要南韓大企業中,薪資加獎金領最多的人,其實並非財閥會長,而是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門負責人權五鉉,其以139.8億韓元總薪酬,擠下愛茉莉太平洋會長徐慶培名列第一。三星電子家電事業部門業負責人尹富根、三星電子手機事業部門負責人申宗均,則分別領到50.6億韓元及50.5億韓元,樂金集團會長具本茂則是領到43億韓元。

根據南韓金監督院的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權五鉉獲得薪資約9.4億韓元,由於半導體事業部門屢創佳績,因此獲得130.4億韓元獎金分紅,總薪酬一下子升至139.8億韓元,成為南韓企業賺最多的人,相較2016年上半權五鉉總薪酬僅29億韓元,命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自從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遭收押,三星未來戰略室副會長崔志成官司纏身,身為副會長的權五鉉,目前可說是三星電子最高領導者,其負責的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門,近來因記憶體價格不斷上漲、市場需求旺盛,2017年第2季創下史上最佳業績,讓三星電子順利坐上全球半導體業王座,營收、營業利益雙雙擠下過去24年來的半導體業霸主英特爾(Intel)

另一方面,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2017年上半獲薪酬8.5億韓元。三星電子相關人士表示,受崔順實干預國政一案影響,李在鎔稍早2月遭南韓法院收押,因此從3月起就沒有支領公司薪水。

如果以南韓財閥會長而言,愛茉莉太平洋會長徐慶培,總薪酬名列所有財閥會長之首,2017年上半薪資為65.6億韓元,獎金分紅為30.8億韓元,總共領到96.4億韓元,相較2016年上半的8億韓元,一下子大躍進12倍之多。

愛茉莉太平洋相關人士解釋,由於公司會針對高階管理者,每3年發放一次長期性獎金,因此會長徐慶培薪酬出現了跳躍式成長。另外,樂金集團會長具本茂,總共也領到薪水20億韓元及獎金23億韓元的43億韓元總薪酬,相較2016年上半小增4.4億韓元。

至於SK集團會長崔泰源的「薪情」,恐怕相對落寞,2017年上半僅領到10億韓元,低於SK集團Supex(Super Excellent)追求協議會議長趙大植(音譯)18.8億韓元,及SKT(SK TelecomSKT)社長朴正浩的14.9億韓元。

[Home]


  2.4Personal Computing

2017/08/28 2.4.1. 東芝晶片賣威騰 拚月底前敲定 [ 經濟日報 葉亭均、曾仁凱、林筠]

朝日新聞與共同社等媒體報導,東芝公司已同意把晶片事業,出售給美國威騰電子(WD)與日本政府支持兩大基金所合組的聯盟,預定最快831日前達成最終協議並對外宣布。東芝計劃以約2兆日圓(183億美元)出售晶片事業。鴻海不願評論媒體傳言。

威騰可能投資1,500億日圓,購買東芝子公司「東芝記憶體」可轉換為普通股的公司債,持有東芝記憶體的16%投票權,低於整體投票權的三分之一,因此威騰對東芝記憶體的重要管理議題沒有否決權。威騰也不會尋求在東芝記憶體董事會取得代表席次。

東芝威騰復合 聯手抗韓

日經新聞報導,東芝與威騰電子(WD)之所以化解過去的紛爭「重修舊好」,背後的重要驅力可能是要對抗來自南韓三星電子的競爭威脅。

威騰和東芝的合作關係始於去年威騰收購晟碟(SanDisk)這家東芝原本的合作夥伴。之後威騰和東芝的關係錯綜複雜,彼此分享資訊和專利,並在日本四日市共同投資記憶體晶片廠。但在威騰以可能違反合資協議為由,採取法律行動阻止東芝出售記憶體事業後,雙方關係就惡化。

兩者的紛爭也讓三星電子「漁翁得利」,乘機鞏固市場霸主地位。三星電子的NAND快閃記憶體市占率在今年第1季較一年前擴增2.9個百分點,達36.7%,東芝則下滑4.5個百分點至17.2%,威騰也下滑0.5個百分點至15.5%

對東芝來說,跟威騰之間的紛爭拖愈久,愈不利其晶片事業的競爭力。東芝已不讓威騰的工程師取得共享資訊,增添雙方爭端,而雙方的摩擦也使新廠的投資決策遭延後。若由威騰以外的第三方收購記憶體事業,又會提高東芝規劃新廠所有權結構的複雜度。

此外,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值記憶體晶片市場迎接重要榮景、及轉向3D NAND技術的關鍵時刻,東芝和威騰都知道,自己無法承擔跟對方決裂的後果。讓東芝再度接觸威騰的另一主因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態度軟化,轉為接受能保留國內投資與就業、又不會引發國安風險的協議。

[Home]


2017/08/28 2.4.2. NOR漲勢勁 旺宏華邦產能被搶光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第4季合約價傳再調漲15%,這是繼第3季調漲10%~20%後,價格再向上推升,成為下半年漲勢最兇猛的記憶體。

法人預估,NOR Flash下半年漲勢強勁,台廠供應商旺宏、華邦電和晶豪科到年底的訂單已全數被搶購一空,明年即使增加產能,仍將供不應求,不僅成為主要受惠廠商,且明年營運持續看增。

法人最近出具報告指出,受智慧型手機導入AMOLED面板、觸控IC及驅動IC整合單晶片及物聯網三大新應用,帶動NOR Flash強勁需求,加上美系二大供應商淡出市場的影響顯現,NOR Flash4季報價將再調漲15%%,漲幅與本季相近,凸顯NOR型記憶體供貨短缺。

記憶體業者透露,美系二大廠淡出NOR Flash,專注高容量的車用和工規領域。因二大廠全球市占率高達37%,產能已陸續在上半年移轉,讓今年NOR晶片缺貨無解。

業者強調,原本冀望中國大陸能銜接供應,更因矽晶圓廠優先供貨給邏輯晶片廠和DRAM3D NAND Flash廠,導致中國大陸增產數量受阻,NOR Flash缺口下半年浮現,台廠旺宏、華邦電幾乎已成全球系統廠鎖定供貨來源,其中華邦電產能幾乎被蘋果搶購一空,加上優先供應三星等一線手機廠,讓NOR缺貨持續延燒,推升第4季合約價持續大漲。

NOR的新應用成長驚人,更讓這波NOR型記憶體需求爆增。

業者強調,因蘋果新手機將導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得搭載NOR晶片維持手機色彩飽和,預料明年三款手機會全數導入,加上非蘋果也跟進,推估NOR記憶體晶片是上億顆起跳,這也是目前旺宏、華邦電、晶豪科和中國大陸兆易創新、武漢新芯、長江存儲和力晶等看到這波商機,急著增產的關鍵,不過從增產的幅度來看,到明年難仍填補美系二大廠淡出的缺口。

低單價元件…鹹魚翻生

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產值在記憶體產業雖敬陪末座,但隨主要供應大廠淡出,這項在記憶體廠中最不起眼的產品已鹹魚翻生,成為各大廠產極為關鍵的零組件。

華邦電是NOR Flash主要供應商之一,去年單月出貨超過2億顆。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曾形容,這項元件雖然單價低,但就像米和飯一樣,缺米就不能煮飯吃,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元件,其重要性由此可見。

記憶體業者表示,NOR Flash傳輸速率快且穩定,一直被用來作為儲存各項程式碼重要記憶體,尤其和DRAM整合多晶片封裝(MCP),近幾年也成為各大品牌智慧型手機關鍵的記憶體元件。不過,因容量無法如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持續提升,導致智慧型手機快速崛起,NAND Flash地位已遠遠超越NOR Flash。近期主要供應大廠美光縮減NOR Flash規模,就是將資源轉移至市場預期快速成長的3D NAND Flash,創造更大價值及獲利。

受惠物聯網等三大新應用都需要它。這些新應用領域,每個都以上億顆起跳,都讓這項記憶體元件身價看漲。

旺宏恢復交易 外資看好

非揮發性記憶體大廠旺宏減資後今(28)日恢復交易,並取得信用交易。外資趕在恢復掛牌前出具報告,強調三大記憶體都處於需求強勁階段,目標價上看47元。

旺宏為讓員工得以提早享受轉盈利益,透過減資彌補虧損,此次減資比率50.8%,減資後資本額降至180.59億元,在換發新股停止買賣期間,重新獲得信用交易資格,今日重新掛牌,新股開盤參考價33.64 元。

旺宏在減資換股停止交易期間,法人將買盤火力集中在另一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供應商華邦電。華邦電自816日起,在買盤簇擁下,股價急拉,期間漲幅逾三成,並創下波段新高23.1元,上周五(25日)更爆出近16.5 萬張大量。

[Home]


2017/08/28 2.4.3. 繪圖卡漲勢難止 買氣衝擊難料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繪圖卡價格在1個月內受到挖礦潮略為降溫、NVIDIA挖礦卡推出以及GDDR記憶體大漲的影響浮動。

4月起全球大掀挖礦熱潮,帶動挖礦主要零組件繪圖卡出貨揚升,第2季淡季甚至出現嚴重缺貨市況,推升NVIDIA與超微(AMD)繪圖卡價格大幅飆升,不過,掃貨的是礦工或專業挖礦公司,並非一般消費者,使得繪圖卡生態發展脫離正軌。繪圖卡業者表示,挖礦潮8月初起略為降溫,加上NVIDIA推出挖礦卡,使得繪圖卡價格明顯回落,終端消費買氣開始回溫,但不到1個月,受到GDDR記憶體大漲影響,繪圖卡又將再度調漲售價,是否衝擊買氣備受關注。

市場規模不斷縮減的PC獨立繪圖卡產業,卻於20174月起掀起多年未見的缺貨與漲價潮,增長動能來自比特幣(Bitcoin)等數位貨幣飆升帶動挖礦熱,推升NVIDIA、超微業績表現,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與影馳等繪圖卡業者第2季淡季出貨、獲利亦大增,但也因挖礦所引發的缺貨與漲價現象,完全擠壓一般消費通路買氣,用戶搶不過掃貨的礦工與專業挖礦公司,也難以接受價格飆升的繪圖卡。

相較4~7月繪圖卡搶貨潮,隨著挖礦回報率自7月中起開始下滑,挖礦熱度終見降溫跡象,繪圖卡與通路業者恢復理智,減緩繪圖卡拉貨力道,繪圖卡售價與供貨逐步回復正軌,一般消費通路逐漸回籠。然據繪圖卡業者表示,繪圖卡價格回落不到1個月,漲聲又再響起,主要是因為三星、SK海力士大減GDDR記憶體產能,導致價格飆升,繪圖卡成本大增,眾廠不得不拉升繪圖卡售價以反映成本,預計一線繪圖卡大廠自8月底起將全面調漲售價,其中,NVIDIA GTX 1080/1070/1060/1050等熱銷型號漲幅約在3~10%

繪圖卡業者進一步指出,目前繪圖卡產業鏈業績表現雖優異,但繪圖卡市況變化難料,除挖礦熱潮恐令產業先樂後苦,接下來勢將面臨返修危機外,另則是GDDR記憶體漲價,推升繪圖卡新一波漲價,加上超微新一代Vega繪圖卡售價也高於預期,恐影響一般玩家與消費者升級、換機意願,第4季繪圖卡業者營運表現恐向下修正。

[Home]


  2.5Intelligence Manufacturing(Industry 4.0)

2017/08/28 2.5.1. 工業物聯網已成業界標準 企業間可策略結盟加速進程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如今任何企業都擁有大量的資料,但重點是要懂得善用資料來維持競爭優勢。

產業專家認為,企業應該從現在開始一步一腳印,朝著工業物聯網(IIoT)願景邁進,為了加速整個過程,企業之間不妨展開策略結盟。

Industry Week報導,工業4.0應用和IIoT方案正在全球製造業掀起大革命,如今無論大小製造商皆積極展開部署,新技術和新方案也在製造現場日益普及。產業專家表示,現在是研擬長期策略的時候了,企業須善用資料智慧來找出問題,並藉由IIoT技術來解決問題,但別忘了確保組織的網路安全。

Beckhoff Automation北美地區總裁兼執行長Aurelio Banda指出,企業須依照實際的共同商業目標來進行規劃,焦點不只放在製造現場,還要設法利用資料來確保產品品質、減少原料浪費和垃圾、追蹤產品的生命週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這有助於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報酬率(ROI)和排解競爭壓力。

如今任何企業都擁有大量的資料,但重點是要懂得善用資料來維持競爭優勢。HARTING數位策略暨行銷傳播副總裁Christina Chatfield建議,企業必須先找出相關的資料,確認有哪些資料必須預先處理而降低資料傳輸量,以及資料該儲存在哪裡,一旦收集足夠的資料,企業就可以開始利用這些資料來自我提升。

不過在部署IIoT之前,企業必須先確保組織的網路安全。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 Automation)資深企業行銷經理Sloan Zupan表示,採用IIoT切勿操之過急,最好先解決網路安全的問題再說,機具製造商也要設法降低網路安全風險。

傳統乙太TCP/IP的工業協定不太重視入侵的風險,但三菱電機的工業控制系統例如iQ-R Series PLC,就提供客戶更高層次的保護,為未來幾年的網路安全威脅做準備,企業也要決定哪些資訊可以網路存取,哪些只能在現場使用,並非所有資訊都要上網。

專家也認為,產業界也有必要建立標準,跟一些科技產業龍頭合作和結盟。Banda指出,企業必須建立整個產業的標準,並且展開策略合作計畫,例如Beckhoff跟微軟(Microsoft)合作認證適用於Azure雲端服務的PC控制產品。

目前Beckhoff旗下有3種硬體產品獲得微軟Azure認證,同時Beckhoff也跟亞馬遜AWS合作,積極推廣資料在產業間安全交換。Zupan則建議企業必須排定優位順序,例如哪些難題要優先處理,藉此確認自己的IIoT投資計畫是否符合目標。

工業物聯網部署的四大階段

工業物聯網不只是未來的願景,也是正在發生的進行式 。

物聯網(IoT)的工業應用,又稱為工業物聯網(IIoT),看似潛力無限,但部分企業仍止足不前。

IoT Evolution報導,IIoT部署主要分成四大階段,第一步是評估目前的資訊科技(IT)需求,以便處理越來越多的通訊量和資料。部分企業仰賴客製化方案,但市面上也不乏現成的選項。

ARC調查顯示,27%受訪者表示,目前為止大部份企業仍在評估IIoT的潛力,19%正持續掌握IIoT發展情勢,17%尚未釐清IIoT的意義。

第二步是建立半連網的框架。到了這個階段,企業很清楚自身的IT需求,安裝了合適的軟體,或者直接沿用既有軟體框架,不過若要進行全方位IIoT整合,所有系統必須網網相連,以便極大化效率。2017IIoT調查指出,64%受訪者會在2018年執行或研擬IIoT計畫。

第三步是建立連網設施,這時候企業已具備完全連網的系統,可能是製造營運管理(MOM)或製造執行系統(MES)等平台,專門用來處理與日俱增的資料集和資料儲存需求,但恐有網路安全和資安的疑慮。

第四步是建立安全連網系統,這必須兼顧各種IIoT元素,例如軟體、機器對機器(M2M)通訊、新一代安全技術等,其中網路安全涉及各種協定和功能,以免系統遭到網路攻擊。

雖然專家認為,任何系統都逃不了網路攻擊的風險,但透過數位加密、使用者認證和資料儲存技術,IT基礎設施將變得更安全。一些大企業例如微軟(Microsoft)IBM、英特爾(Intel)、通用汽車(GM)、思科(Cisco)SAP、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Gartner、史丹利百得(Stanley Black)Decker皆已抵達這個階段,為其他無數小型企業鋪路。

IIoT不只是未來的願景,也是正在發生的進行式,雖然相關技術仍在萌芽階段,但只要製造商勇於採用IIoT技術,皆可望提高生產力、效率和競爭力。

[Home]


2017/08/28 2.5.2. 泰國4.0計畫追求高科技與創新 專家憂心低技術勞工將失業 [ 電子時報 陳宜君]

泰國政府希望藉由泰國4.0(Thailand 4.0)計畫來推動經濟轉型,利用高科技和創新提高生產能力,不過可能因此造成2,300萬名半技術(semi-skilled)和無技術(unskilled)勞工失業。

據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泰國國家勞動發展諮詢委員會(National Labour Development Advisory Council)副主席Thanit Sorat表示,泰國4.0計畫專注發展高科技業和創新,會導致該國勞動市場遭受嚴重衝擊,尤其是無技術和半技術勞工。

Thanit認為,泰國政府應擬定策略,協助勞工解決失業威脅,為勞工提供更多技能訓練,讓他們做好因應泰國4.0計畫衝擊的準備。他表示,產、官、學界必須攜手合作,才能解決大規模失業問題。

泰國的勞動人口估計共有3,830萬人,另外每年會有574萬名新勞工加入勞動市場。據統計,泰國2017年第1季處於就業狀態的勞工有3,750萬人,其中1,120萬名勞工從事農業生產,其餘則投入勞力密集產業。

泰國估計有1,690萬人屬於無技術勞工,佔全國勞動力的45%。無技術勞工的教育程度大多不高,以小學學歷者佔多數,是失業風險最高的族群。

至於半技術勞工估計有615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16.4%。他們大多擁有國中學歷,可透過職業訓練提升其工作技能。

Tanit表示,整體而論,無技術和半技術勞工預料會是最容易因泰國4.0計畫而失業的兩大族群,因為在泰國政府的鼓勵下,企業全力追求人工智慧、自動化、機器人、航太和基因科技等領域的創新,造成這2類勞工慘遭淘汰。

泰國擁有中學和職業學校學歷的勞工約有610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16.3%;另外大學畢業勞工有802萬人,佔全國勞動力的21.4%Tanit表示,這2個族群是最有能力跟上高科技趨勢的勞工。

不過Tanit表示,在培養學生具備產業界所需技能的問題上,泰國教育機構往往不夠積極,且效率遲緩。

Tanit表示,泰國企業須加快產能升級的腳步,才不會在激烈的全球競爭過程中慘遭淘汰;另外,政府應針對該國勞力密集產業的發展前景和競爭力,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才能幫助產業跟上全球趨勢。

[Home]


2017/08/28 2.5.3. 智慧工廠成顯學 全球產業積極追求轉型 [ 電子時報 DIGITIMES企劃]

隨著各種精密機械設備的發明,以及資訊科技的進步,從1950年代開始,全球產業發展正逐漸從工業2.0進入工業3.0時代,過去60年間製造業引進具備自動化生產的各式設備,藉此取代減少對大量勞動人力的依賴,達成大幅提升商品生產效率與品質的目的,讓人類能夠以更低成本取得高品質商品。

然而隨著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經濟發展陷入泥沼,自1990年代開始全球製造業版圖開始產生變化,跨國企業開始將生產線轉移到大陸、東南亞等國家,除希望藉由人力成本較低優點,強化商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外,也希望能夠更貼近當地市場,搶佔龐大人口帶來的商機。

此種製造業外移的狀況,讓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飽嘗經濟率下滑、失業率攀升之苦,讓政府部門重新開始正視製造業存在的重要性。如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1年喊出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的用意,期望強化在先進材料、生產技術、先進製程面向的投資,以便吸引高階製造業者回到美國,藉此改善國內工作機會不斷流失的困境。

而德國政府推出的工業4.0計畫,則訴求運用物聯網技術貫通生產流程,建構虛實整合的生產環境,協助中小型企業運用資訊科技升級,持續坐穩全球製造業龍頭的地位。而日本則是主打機器人新戰略,藉由大量部署感測器、引進雲端服務等作法,打造人機共存的未來工廠,藉此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

致茂電子智慧製造系統事業部行銷處處長吳樞俊認為,已融入資訊科技的工業3.0,管理者在收集到來自生產設備發送的資訊後,都會運用分析工具找出生產過程中的缺點,最為後續改善製程的參考。

然而此種生產模式最大缺點,在於仍然得仰賴現場人員的經驗與智慧,才能達成改善生產流程、提升產能與品質的目標,但卻仍然不足應付消費者意識抬頭帶來的採購行為改變。

消費者意識抬頭 少量多樣化成主流

無論是德國政府推動的工業4.0,又或者是日本政府主打的未來工廠,都是期望能夠運用資通訊科技,將原本獨立運作的生產設備、資訊架構等整合,並將設備運作狀況、產品生產過程等訊息,快速且精準的傳送到智慧MES系統中,形成虛實整合的智慧化工廠,滿足消費市場對少量、多樣商品的強烈需求。

30年前在全球經濟蓬勃發展之際,德國賓士汽車便觀察到傳統大量生產模式已無法滿客戶需求,所以早自1980年代便開始提供個性化批量生產服務,讓高收入消費者可藉由客製化服務,能夠取得與眾不同的專屬汽車。

而相同情形也發生在行動裝置大量問世的今日,消費性電子產品平均壽命僅剩下6個月,一旦功能、外型不符消費者期待,便可能短短3個月內在市場上消失,製造商被迫得開始針對不同族群推出專屬產品,以少量、多樣化的行銷模式,搶攻競爭日益激烈的紅海市場。

長期觀察全球高科技電子產業發展趨勢的西門子軟體發現,在傳統高科技電子產業最大的問題,在於產品設計部門生產線之間的溝通不良,產品開發人員在專案過程中,往往沒有考慮到生產設備的現況,而現場人員也沒有深入了解產品結構與設計理念,最終形成產品專案延宕的窘境,長期下來更將導致企業競爭力衰退的問題。

台灣西門子軟體總經理陳敏智認為,在相關資訊技術成熟,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工業4.0的狀態下,現今已陸續有智慧工廠問世,預計2020年之後將會成為市場主流,這代表高科技產業需進化成符合工業4.0規範的智慧化企業,否則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換言之,台灣高科技產業得要加快轉型速度,大量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將各種生產設備整合為一,才可建構出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彈性生產機制。

自主調配生產進度 原料、人力配置最佳化

在工業4.0議題備受關注之際,至今尚且沒有任何組織為先進製造制定標準,各國政府主推動政策多是以協助製造業升級為主,期望藉由讓生產設備融入物聯網功能,搭配人工智慧、巨量資料技術,達成建置智慧工廠的目標。

在此狀況之下,負責統合生產設備的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製造執行系統),自然需具備串連異質平台的生產設備、機械手臂等等,才可能達成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少量多樣化的生產能力,讓商業組織能夠順利轉型為數位企業。

致茂電子認為一座符合工業4.0定義的智慧化工廠,應該要具有自主調整廠區與產線之產能配置、自主調整上下游供應配送、自主優化生產環境之資源與能源配置、可輔助人員正確完成各種操作與組裝測試、可即時逆向追蹤生產進程與履歷等等。

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將多元管道收集而來的資訊,融入生產設備之中,進而依照消費市場的變化,自動調整訂單配置、原料派送等工作,讓公司能夠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商業挑戰。

至於專注在影像監控的晶睿通訊指出,多數企業都專注在引進智慧化生產設備,卻忽略隨著監控系的技術不斷進步,新世代智慧監控系統帶來效益將遠超過想像,更是達成工業4.0目標不可獲缺的重要拼圖。

一套完善智慧影像監控系統,可有效整合廠區的數十台攝影機,協助管理人員精準掌握廠區人員的進出狀況,乃至於生產線中的人員行為監控、投料管理等等,可大幅降低人力費用支出。

不過,元智大學工業工程學系副教授鍾雲恭認為,儘管智慧工廠設備已具備學習能力,有助於優化整體生產流程,但是仍然恐怕欠缺自主修復錯誤的能力。因此,日後智慧工廠的發展重點,應該會朝向讓設備具備修復錯誤能力的方向發展,才能達成無人工廠的願景。

[Home]


2017/08/28 2.5.4. 陸工業機器人 蟬聯五年全球最大應用市場 今年銷量將超過11萬台 [ 工商時報 李書良]

日前在北京公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中國大陸的機器人市場正進入高速增長期,尤其工業機器人已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1大應用市場。

新華網報導,這份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公布的報告指出,全球機器人產業正迎來新一輪增長,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32億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長率近17%。

對此,中國電子學會研究諮詢中心主任李頲表示,大陸已是全球第1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約占全球市場比重3分之1

另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估算,2016年,大陸的機器人出貨量約達9萬台,年增27%,創下單一國家紀錄新高。

李頲指出,隨著生產製造智慧化改造升級,工業機器人市場將持續旺盛,預計今年大陸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首次超過11萬台,市場規模達42.2億美元。到2020年,大陸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58.9億美元。

另外,「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還提到,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醫療、教育等需求激增,大陸的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預計今年大陸的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3.2億美元、年增長約28%,高於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

不過,隨著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行業的人才卻嚴重不足。據統計,到2020年,大陸機器人行業的人才需求將達到750萬,缺口將達300萬。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執行總裁王猛就表示,教育培訓對於大陸發展相關行業已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