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3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中國大陸

   1.1.1. 美元走弱 人民幣攀一年新高  [經濟日報]
   1.1.2. 人民幣升破6.66  [工商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阿里挺台灣新創 今年增二家  [經濟日報]
   1.1.2. 喬鼎雲升級 營運添動能  [經濟日報]
   1.1.3. 安謀搶攻HPC市場 贊助劍橋大學ARM伺服器執行CFD程式研究  [電子時報]
   1.1.4. 大陸政府和企業紛導入AI 有助經濟成長邁入新階段  [電子時報]
   1.1.5. 停車亂象引爭議 oBike在台取消押金制度  [電子時報]
   1.1.6. NXPRFID四大運用趨勢 RAIN RFIDNFC提升購物體驗  [電子時報]
   1.1.7. 工業4.0技術推動 歐洲成e-SIM卡成長最快市場  [電子時報]
   1.1.8. NVIDIA開疆拓土收戰果 半導體向AI轉蔚為趨勢  [電子時報]
   1.1.9. 第一線推公有雲接入與SD-WAN方案 助企業拓展新業務  [電子時報]
   1.1.10. 伺服器下半年復甦 台廠添翼  [聯合報]

  1.2Smart Mobile

   1.2.1Wearable

    1.2.1.1. Google Glass應用潛力無限 化身工廠作業員得力助手  [電子時報]
    1.2.1.2. 室內VR娛樂設施吸晴 企業爭相在東京布局  [電子時報]

   1.2.2Smartphone

    1.2.2.1. 新版Android大進化 叫陣iOS  [經濟日報]
    1.2.2.2. 搶救市占 聯發科奪OPPO訂單  [經濟日報]
    1.2.2.3. 大陸手機廠新品上市倒數計時 全螢幕戰局進入第二回合  [電子時報]
    1.2.2.4. 富士通擬賣手機事業 鴻海有機會 最快9月首輪競標 郭董全球併購「買出名了」  [蘋果日報]
    1.2.2.5. 蘋果3D感測超前供應鏈受惠  [工商時報]
    1.2.2.6. 雙鏡頭夯 傳高通找華晶科合作?  [工商時報]

   1.2.3E-Reader

    1.2.3.1. 元太出貨放量 業績喊衝  [經濟日報]

  1.3IT Industry

   1.3.1. 鴻海拚美國製造 匯出345  [經濟日報]
   1.3.2. 仁寶有望收回樂視欠款  [經濟日報]
   1.3.3. TV代工崛起 威脅台廠  [經濟日報]
   1.3.4. 蘋果、GoogleFacebook猛砸大錢拚研發  決戰新世代科技應用 創新產品持續湧現  [電子時報]
   1.3.5. 亞洲新一代製造業中心竄起 孟加拉奮起跟進早期工業化腳步  [電子時報]
   1.3.6. 2019 大陸拚5G商用元年  [工商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英特爾新處理器 槓超微  [經濟日報]
   1.4.2. 威剛推新品 攻電競工控  [經濟日報]
   1.4.3. 東芝記憶體出售陷泥淖 IPO不啻為另一選擇  [電子時報]
   1.4.4. CPU處理器架構設計個別化  [電子時報]
   1.4.5. Gen-Z聯盟推全新記憶體規格 目標成為新型處理器核心  [電子時報]
   1.4.6. 2-in-1與超輕薄NB需求穩健 一線大廠機型開案大增  [電子時報]
   1.4.7. 英特爾推8Core 掀換機潮  [工商時報]

   1.5.1. 南韓政府備戰工業4.0 推多項國家產業建設計畫  [電子時報]
   1.5.2. 大陸自動化發展馬不停蹄 日機器人業者積極擴產因應  [電子時報]

  1.6Solar(Green Energy)

   1.6.1. 面對電動車時代將至 電裝對局勢胸有成竹  [電子時報]
   1.6.2. 再探Tesla Model 3 瑞銀:Tesla Model 3如要回本 每輛售價需提高6,000美元  [電子時報]
   1.6.3. 豐田推廣小型電動車共享服務: 豐田定義小型電動車個人化移動方案 整合性服務在日本成商務和社福推手  [電子時報]
   1.6.4. 因應太陽能多變環境 要生存得先掌控勝算率  [電子時報]
   1.6.5. ...全蝕了 美太陽能股黑漆漆  [工商時報]

 2其他

  2.1. 宇宙淘金熱 歐美富豪押寶  [經濟日報]

[Home]


2017/08/23 1.1.1. 美元走弱 人民幣攀一年新高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昨(22)日中間價6.6597,較前一個交易日調升112個基點,是去年9月來近一年新高。中國人民銀行參事盛松成預估,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半年穩中有升,年底有可能到達6.5

受美元走弱影響,大陸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昨日盤中一度升破6.66元關卡,這是去年9月以來的波段新高;但尾盤再度拉回,即期匯率終場小幅升值19個基點(1個基點是0.01個百分點),收在6.661元兌1美元。

中新社報導,盛松成認為,人民幣匯率漲幅並非「保出來的」,而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自然結果,主要是市場因素在起作用。

「匯率是有羊群效應的,是有預期效應的。」盛松成說,近期來看,市場機構對人民幣匯率後期走勢判斷比年初已不可同日而語,大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下半年將維持穩中有升態勢。 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文朗指出,大陸監管層對資本外流的管理並未放鬆,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未見轉向,大陸國債收益率曲線目前陡峭化且中美利差在擴大。此外,大陸短期經濟數據的改善,一定程度減輕市場對人民幣快速貶值的擔憂。

今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漲幅已逾3%

四大因素 人民幣匯率升不停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年累計升值幅度超過4%,昨日再創近一年新高,分析認為,中美貿易戰、大陸經濟基本面佳、美元走弱及大陸嚴控海外併購等,是人民幣升值的四大因素。

中新社報導,進入8月以來,人民幣中間價從6.71區間一路上行,至今已累計上調686個基點,讓看空人民幣的炒家失血不少。短短幾個月內,造成人民幣轉折主要有四個因素。

首先是中美貿易戰的可能性升溫,在美方要求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的情況下,讓不少投資人轉而看好人民幣升值的空間。

其次,中國經濟基本面轉好,為人民幣匯率走強提供有力的支撐。

第三是美元走弱,人民幣補漲。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從103跌至8月初的92.8,累計下滑超過9%,但同期人民幣即期匯率僅升值4.2%,近期人民幣顯著升值可以說是補漲需求的集中釋放。

最後是大陸嚴控海外併購奏效,大陸官方通過跨境業務的真實性審核,嚴控房地產、酒店、影城、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非理性對外投資等加強資本流出的管理。

[Home]


2017/08/23 1.1.2. 人民幣升破6.66 [ 工商時報 黃欣]

隔夜美元疲弱帶動人民幣大幅彈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22)日升破6.66元,創逾11個月新高;在岸官方收盤價亦收創1年新高。市場分析,前天人行官員才表態人民幣年底可到6.5元,加上昨天官方完全沒有進場干預在岸市場,預期若是美元續疲,人民幣還有上揚空間。

路透報導,交易員指出,受美韓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影響,美元指數持續下探,一度逼近93元整數關口,進一步推升人民幣匯價。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再度上調112個基點,升幅0.17%,報在6.6597元,創去年922日以來的11個月新高。

交易員稱,中間價升破6.66元關卡對於在岸市場乃一大激勵。開盤不久即湧現大量結匯需求,其中有不少美元多頭紛紛止損,促使在岸價也同步升破6.66元和6.65元關口,一度來到6.6494元。

不過午盤之後,市場情緒恢復冷靜,加上部分自營商開始回補美元部位,在岸價漲勢稍有回跌。至下午4點半,在岸價報收在6.6605元,較前一日上揚97個基點,升幅0.15%,創下去年825日以來的逾1年新高。

交易員表示,昨在岸市場未見官方干預的痕跡,市場波動都是自發的,且匯價上下震盪也很自由。顯見官方認為這樣的升值幅度都在可接受範圍。

今年以來,中間價累計升值2,773個基點,升幅4.16%,在岸價則是升值2,890個基點,升幅4.34%。2016年人民幣呈現趨貶態勢,中間價2016年全年累計貶幅達6.39%,在岸價貶幅則是6.56%。

根據中新社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盛松成前日才公開表示,人民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預計下半年匯率依然會維持穩定,甚至「年底升值到6.6元或6.5元是完全有可能的」,也讓市場看漲氣氛更加樂觀。

面對近期人民幣匯價的快速升值,盛松成直言:「這就是市場預期在起作用!」。過去盛松成也曾對人民幣匯價提出多次樂觀預測。從去年11月以來,盛松成在公開場合多次談及人民幣匯率,並堅信無論從經濟基本面還是貨幣金融角度看,人民幣都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Home]


2017/08/23 1.1.1. 阿里挺台灣新創 今年增二家 [ 經濟日報 彭慧明]

阿里巴巴集團昨(22)日舉行「台灣創業者基金論壇」,展示投資成果,該基金去年投資九家企業,今年再增二家,一家是電商Citie Social,另一家是電競公司4Gamers,達到11家。

這幾家國內新創科技團隊其實不輸國際業者。包括AI新創沛星科技Appier,還有跨海打進國際市場的聯齊科技,以智慧控制電力插座起家,今年在日本打進家庭智慧電力控制市場,明年計畫回台灣推出產品;Health2Sync智抗糖與香港保險業者合作,設計糖尿病患專屬保單;CitieSocial 今年剛取得阿里巴巴資金挹注,將協助歐美新創設計品牌跨海到中國、香港打市場。

阿里巴巴2015年在台灣成立「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規模3億美元(新台幣100億元)。其中開發金控旗下開發創新管理顧問與資深創投中經合集團、阿里巴巴基金本身各管理1億美元,不久前公布了去年投資成果,在台灣投資了11家企業,以及中華開發與國內業者合作的創新加速器。

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說,今年底前會持續公布新的投資對象。他說,投資目標不侷限於電商,包括網路金融、創新科技、O2O都是可投資的方向,也不限於投資對象的融資階段,種子輪或AB輪都可以參與。

除了Citie Social4Gamers,其他九家包括Amwise安智生醫、沛星科技、BitmarkCodementor皮爾愛迪亞、Health2SynciStaging數位宅妝、Jollywiz樂利數位、聯齊科技及Viscovery

聯齊科技執行長顏哲淵2013年創立公司,自稱「中年大叔圓創業夢」,這批出身IC設計、手機研發、App產業的創業者實力堅強,在日本推出家庭智慧節電產品,可與智慧電表無線串接的最小型IoT閘道器「NextDrive Cube J」與配件,一個小小插頭就能連結數位電表、遙控調整家庭電器,避免當機、錯誤使用。顏哲淵說,明年計畫回台灣發展,但台灣沒有智慧電表和電網,這項產品恐無法發揮最大效果,期待台灣盡快建置智慧電表相關設備。

智抗糖是專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雲端平台,透過追蹤App、串接血糖儀、醫院病歷等,除追蹤各種健康數據,最近跨業合作去「賣保單」。智抗糖執行長鄧居義說,透過雲端平台,保險公司可以用行為加權方式,判斷病患是否認真注重健康,可提供保險資源。

專銷售歐美新創設計品牌的CitieSocial,成立七年,以1,780萬美元維持營運、找尋發展方向,近兩年定位「新創品牌跨境電商服務平台」。執行長王偉任說,許多設計品牌價格昂貴,是因為要行銷、支付中間商費用,CitieSocial協助這些業者打通國際物流、報關報稅等問題,但省下各種實體通路費用,目前網站上有2萬項商品、2,000家設計品牌。

蔡崇信三建議 提點年輕人

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昨(22)日說,三年前他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感覺港、台創業團隊有點「迷惘」,因此在台灣成立基金,希望給予幫助。他給予有興趣創業者三個建議,包括找一個可以讓自己學習的老闆、從創業的失敗中學習教訓,以及找到最適合的創業團隊。

蔡崇信說,2015年他帶馬雲來台灣,與很多年輕人討論,相較於大陸年輕人熱情的投入創業,發現大家對未來「比較迷茫」。馬雲建議他「看看能為台灣做些什麼」,扶持年輕人成長,就是阿里巴巴當下的使命。

蔡崇信說,後來阿里巴巴成立了創業者基金,有了初步成果,台灣並不缺錢,阿里巴巴投資會成功,是因為阿里巴巴的生態系資源開放給新創業者一起使用,近期阿里巴巴投資大陸共享單車業者ofo,投資以外,也支持ofo的雲端計算平台,這家業者沒有一台伺服器,卻能從今年1月的一天100萬筆訂單,到6月一天可以做2,000萬筆訂單。

很多人常問蔡崇信的創業經驗,他給年輕人的建議是,如果還沒準備好創業,可以先找一個「值得學習」的好老闆;第二、決定創業就要面臨風險,但要記住「天下沒有毫無意義的失敗」,一定要從失敗學到經驗,否則失敗毫無意義;第三是找一個好團隊。

對於投資者,蔡崇信說,自己今年53歲,心態很年輕,但不得不承認,年輕人的腦力、體力都勝出。他昨天也給「到我們這把年紀」的投資者三個建議,第一是找到好人才延攬到公司;第二是除了「伯樂識馬」外,要超越伯樂,做人才的導師;第三是將決策的權力下放給年輕人團隊,因為他們才是直接面對用戶和市場的團隊。

[Home]


2017/08/23 1.1.2. 喬鼎雲升級 營運添動能 [ 經濟日報 劉芳妙]

儲存解決方案大廠喬鼎資訊(3057)昨(22)日宣布推出新一代的Apollo Cloud 2 Duo,隨新產品上市,有望為本季營運添動能。

喬鼎表示,和一般市面上開放型的雲端儲存服務相較,新一代的Apollo Cloud 2 Duo不用持續繳交年費或月費,即可享有內建8TB的儲存容量以及最高等級加密保護,使用者亦無需處理複雜的網路或IT設定,只要連上網路、掃描產品隨附的QR code並登入email與設定密碼,輕鬆兩個步驟就能開箱即用,隨時備份檔案、照片及影音。

此外,Apollo Cloud 2 Duo的儲存鏡像功能可將檔案同步到不同地點的另一台Apollo Cloud 2 Duo,文件同步的功能,可與個人電腦搭配確保所有檔案都維持在最即時,打破地域空間的限制,在行動時代提供更自由安全的資料儲存和備份。

另外,新上市的Apollo Cloud 2 Duo,使用者可邀請40位成員共享雲端空間,每位被邀請成員的儲存空間可保有完全隱私,亦可透過社群通訊軟體或電子郵件以分享連結的方式,與更多人共享珍貴時刻或重要資料。喬鼎第2季稅後淨損5,891萬元,每股淨損0.37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損1.91億元,每股淨損1.18元。

去年以來,喬鼎整體營運面臨調整及新舊產品交替影響,表現不如預期,加上去年底大客戶UNICOM ENGINEERINGOEM專案漸入尾聲,今年以來,喬鼎單月營收都不及2億元,累計今年前七月營收11.18億元,年減23%。喬鼎寄望新品順利上市,帶動下半年營運漸入佳境。

[Home]


2017/08/23 1.1.3. 安謀搶攻HPC市場 贊助劍橋大學ARM伺服器執行CFD程式研究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劍橋研究發現,OpenFOAMCloverleaf這兩款CFD程式略經調整就能支援ARM AArch64指令集。

安謀(ARM)贊助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所進行的最新研究,在採用Cavium ThunderX系統單晶片(SoC)ARM伺服器上執行OpenFOAMCloverleaf這兩款熱門的運算流體力學(CFD)程式。研究結果發現,這兩款程式不僅具擴展性,而且略經調整就能支援ARM AArch64指令集。

HPCwire報導,安謀迄今推動高效能運算(HPC)的努力時冷時熱,但其勢頭可能正在轉變。近期安謀在HPC領域的努力初見成果。ARM處理器陸續獲得富士通(Fujitsu)用於日本次世代超級電腦計畫(Post-K Project),並獲歐洲勃朗峰超級電腦計畫(Mont-Blanc project)採用。但在學術和商業HPC領域,ARM系統的普及速度仍相當緩慢。

安謀表示,此研究是推廣HPC工作負載使用ARM處理器的幾項計畫之一。而劍橋大學的研究報告HPC Case Study: CFD Applications on ARM,旨在展示這些應用廣泛的程式的擴展性和易於移植。

OpenFOAM是很受歡迎的通用解決方案,目前有許多學術和工業用戶。它可解決在可壓縮和不可壓縮流體、固體力學和電磁學方面廣範圍的穩態和時間相依問題。OpenFOAM是由C++編寫,並與MPI並行化。

Cloverleaf則是一種衝擊流體力學(shock hydrodynamics)程式碼,以二階準確交錯網格方法(second-order-accurate staggered-grid method)解決可壓縮、時間相依的歐拉方程式(Euler equation)Cloverleaf是款迷你應用程式,是國際Mantevo計畫的一部分,並複製全球國防實驗室使用的生產程式碼的運算要求。

Cloverleaf最初是用Fortran編寫,並使用OpenMP/MPI進行混合並行。Cloverleaf目前已被移植到各種編程模型中,因此能在不同並行架構間比較應用程式性能。

劍橋報告中所述的Cavium ThunderX架構,是基於ARM-v8架構的系統單晶片(SoC)。單插槽包括48個亂序執行(out-of-order)的實體核心,最多支援4DDR4記憶體控制器。1個運算節點通常有兩個插槽,總共有96個核心和高達1TB的附加記憶體。本研究中使用的微型叢集配置128GB DDR4 RAM40GB以太網路互連(Ethernet interconnect)

該報告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些x86應用程式很容易移植到ARM AArch64指令集。

Cloverleaf的程式碼是在未干預程式碼庫或構建系統的情況下進行編譯。OpenFOAM需要對其自定義構建系統進行微幅變更,添加10行程式碼,才能在AArch64上編譯,但並無任何程式碼受到影響。報導認為,由於此研究是由安謀贊助,其結果不可儘信。但仍足以看出ARM陣營正在大張旗鼓想搶攻HPC市場。

[Home]


2017/08/23 1.1.4. 大陸政府和企業紛導入AI 有助經濟成長邁入新階段 [ 電子時報 陳宜君]

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人工智慧科技將驅動大陸經濟邁入新的成長階段。

過去一年來,大陸商界和科技圈的最熱門話題就是讓軟體學習人類思考方式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科技。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網路巨擘,以及浙江吉利汽車等部分傳統產業業者,都將此技術導入電子商務平台。在政府大力支持和集中資源從事相關研發的情況下,人工智慧將驅動大陸經濟邁入新的成長階段。

據美國富比士(Forbes)雜誌報導,大陸正致力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提升機器人產能、開發自動駕駛車、分辨不同消費者的喜愛、預測庫存、銷售產品、行銷服務等。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利華表示,該國迄今已取得15,745項人工智慧專利權。

大陸國務院於2017720日公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目標是讓該國的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在2030年前達到世界領先水準。科學技術部長萬鋼表示,大陸除了強化人工智慧能力、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應用外,也會加強相關政策、重視人工智慧風險防範。

大陸許多機構投入人工智慧開發計畫,例如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高瓴資本集團合作,成立規模達人民幣10億元的創投基金,投資人工智慧相關研發計畫和企業。另外,吉利汽車已開始將人工智慧科技應用於汽車製造和網路行銷。

大陸的網路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可說是該國的人工智慧開發領袖。百度是最早投入此領域的大陸企業,除推出暱稱度秘的人工智慧秘書外,還將其開發的自動駕駛技術免費開放供汽車製造商使用。阿里巴巴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預測電子商務訂單和改善物流效率;騰訊則成立人工智慧實驗室,利用社群媒體資料開發深度機器學習技術。

為了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袖,前述三巨頭均積極搶奪最頂尖的人工智慧人才。阿里巴巴在20176月挖角美國亞馬遜(Amazon)公司高級首席科學家任小楓,負責領導阿里巴巴的人工智慧核心團隊。騰訊挖來專長人工智慧科技的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百度則在2014年挖角Google科學家吳恩達出任百度大腦計畫負責人,不過吳恩達已在20173月離開百度。

[Home]


2017/08/23 1.1.5. 停車亂象引爭議 oBike在台取消押金制度 [ 電子時報 翁佩嫆、陳智德、殷家瑋]

新加坡無樁式共享單車品牌oBike在台灣市場引起爭議,近日宣布取消押金制度。

上海共享單車相關法規上路,將針對無樁式共享單車採取嚴格管理措施;而新加坡無樁式共享單車oBike登台初期亦引發一些街頭亂象,押金制度也被提出質疑,oBike因此於近日宣布台灣市場實施免押金制度,以表明其推動「綠色運具」的決心。

oBike街頭亂象、押金制度惹議

oBike於台灣市場上路後,由於同樣引發街頭停車亂象,除了一度被台北市交通局要求暫停營運,也引發部分輿論爭議。不少人認為oBike是打著共享經濟名號,實則將停車成本「外部化」的單車租賃業,以免費佔據路邊的機車停車格。

不過,oBike事件也促成台灣共享車輛新法規成立,台北市交通局將參考美國舊金山法規,針對共享車輛相關服務,包括:共享汽車、共享機車等,將研擬新版共享車輛自治條例草案,最快預計於2018年送交議會審查。

此外,大陸無樁式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是透過收取押金來弭平單車成本。以大陸共享單車巨頭之一ofo為例,每輛單車成本約人民幣300元,而目前押金約人民幣199元,等同於當有兩位使用者註冊後,ofo即可攤平硬體建置成本,並開始營利。

oBike與大陸ofo主打的平價路線類似,雖然oBike對外公開表示,在台灣市場投放的單車半數都在台灣生展製造,但其車款與YouBike相比,車身明顯較輕、也無變速功能,顯見單車成本較低;此外,oBike初期押金新台幣900元,推估與ofo的商業模式類似,即當有超過2~3位使用者註冊後,就可弭平單車成本。

由於oBike宣布目前台灣會員已經超過50萬名,因此估算已經擁有約新台幣4.5億元押金,也讓外界以大陸共享單車的營利模式來批評oBike。對此,oBike則於20178月中後,宣布台灣將成為目前oBike全球唯一的免押金市場,舊會員亦可申請押金退款。

共享單車改變大陸生活模式

不過,目前台灣在共享單車市場上,仍僅有台北市政府主導的YouBike,以及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式oBike,並不像大陸擁有64家共享單車品牌,是個百家爭鳴的市場。

一名在大陸網路相關產業工作的產業人士觀察認為,在約兩三年前,大陸各一線、二線城市少見單車;而在共享單車崛起後,已經逐漸改變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但與其說共享單車市場的崛起,是想法改變生活方式,不如說是「資本」改變生活方式。

而大陸兩大共享單車品牌摩拜單車(Mobike)ofo,背後的主要投資人分別為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以及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於今年6月底也曾針對兩大平台的未來大打口水戰,並被大陸輿論界認為是為了吸引投資人。兩大品牌背後的資本競逐賽,恰好也映證上述所謂資本改變大陸民眾生活模式的說法。

據了解,台灣不少相關業者都曾經對共享單車市場表露興趣,但或許是YouBike在台灣的成功經驗已經為後進業者豎立門檻,因此都在觀望中,並未正式出手;直至來自新加坡的無樁式共享單車oBike品牌登台,才讓共享單車在台灣市場又引起注意。

大陸共享單車法規收緊 野蠻生長時代恐步入歷史

上海官方最嚴格的共享單車法規將上路,除了要求企業暫停新增車輛,也將清理街頭單車。大陸相關人士認為,大陸各地方政府強化共享單車規管力道,除了增加企業成本,也可能終結過去兩年的野蠻生長時代。

上海共享單車數量為全國之冠

據陸媒報導,由於大陸城市共享單車街頭停放情景紊亂,繼杭州、福州、廣州、鄭州、南京等城市暫停新增投放共享單車數量後,上海也加入陣營,於20178月中對共享單車相關企業發出告知書,要求企業暫停在上海新增投放車輛。

上海最新公布的共享單車限制令,為各城市最嚴格。上海要求暫停新增車輛,若企業違反,將視為嚴重失信行為,並納入企業徵信檔案;此外,上海也開始針對交通樞紐地區、商務辦公地區等人潮聚集之處,強化違規停放車輛的清理,為大陸各城市中,第一個開始執行清理街頭共享單車的城市。

大陸兩大共享單車企業摩拜單車(Mobike)ofo,在上海公布共享單車限制令後,雙方皆迅速回應,表示將立即暫停投放車輛。ofo更表示,將於8月提供80輛調度車,並自主增加重點區域相關人員,以協助上海官方單位清理街頭單車;此外,也承諾將市中心的單車往郊區移送,以分散單車過度集中特定區域並影響交通的情況。

在大陸現存的64個共享單車品牌中,絕大多數選擇以上海作為企業根據地。目前大陸共享單車總量約1,500萬輛,而根據上海官方統計數據,截至2017811日止,上海共享單車數量總量約150萬輛,約佔全大陸總量10%,而廣州和北京則約有80萬輛單車。

上海共享單車數量為全大陸市場之冠,也影響到街頭交通情況。根據報導,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建議上海監管單位,不僅是暫停新增投放量,也要減量,否則難以改善共享單車帶來的街頭亂象。

上海領頭整治共享單車

若上海未來採行嚴格手段,除了暫停新增投放量、清理單車以外,也決議開始減少共享單車數量,可能將帶動其他一線、二線城市陸續跟進,大陸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時代,恐怕將步入歷史。

上海官方公布的《指導意見》中,也針對相關企業提出建議,表示企業應該擁有管理單車的能力,並應用具備GPS功能電子鎖的電子圍欄等技術,以強化管理單車停放。

過去,大陸共享單車市場實為一塊資本競逐市場,兩大領頭業者摩拜和ofo背後各擁著不同領域的資本,相互較勁。其中,ofo主攻低價位路線,每輛單車成本約人民幣300(摩拜單車成本約人民幣500~2,000),押金也較摩拜單車低,力求短期內迅速攻佔市場,也大量新增投放車輛。

若電子圍欄等技術成為共享單車未來標準配備,預估每輛單車需要多出約人民幣80元的額外晶片成本,除了可能終結大陸過去兩年來的共享單車野蠻生長時代,對於ofo這類主打平價路線的共享單車業者,也可能將大幅提高企業成本,並影響其後的布局策略。

此外,易觀智庫分析師表示,暫停投放新的單車數量已經是該產業目前的趨勢;然而,若地方政府強制減量車輛,可能對相關市場的正常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的街頭亂象,並不能直接推導出共享車輛數量供過於求,而是相關企業在制定策略、選擇投放單車區域時,過度密集投放在特定區域,導致這些區域常見過多的閒置單車,建議大陸地方政府在管理共享單車時,能與相關企業溝通,才能規劃出合適的減量數字,以免對用戶需求產生不利影響。

大陸政府發布共享單車新規範 是挑戰也是轉機

大陸共享單車發展白熱化,卻也對民眾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及危險。日前大陸為回應民眾對共享單車抱怨,其交通部祭出新規範,發布「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

大陸交通部以及其他9個國家部會,日前針對改進共享單車的安全性發布了指導意見,要求地方級政府對制定自行車停放區,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實行禁停管理,並逞罰未遵守規定的民眾;運用電子圍欄來規範用戶停車;以及禁止12歲以下孩童騎乘,以避免對交通造成危害等。

大陸上海及天津等地已在指導意見發布前,對共享單車制定一些規範,例如規定一輛單車的使用年限為3年、增聘人力維護單車等。

在阿里巴巴、軟體銀行(SoftBank)、騰訊及滴滴出行爭相投資下,目前在大陸的共享單車約有1,000萬輛,而大陸主要共享單車企業Ofo及摩拜單車皆受到為數不少的風險投資。

由於大陸共享單車的使用方便性及便宜的租賃價格,使共享單車在大陸蓬勃發展,並逐漸走進西方市場。

然而,共享單車備受批評的就是容易被蓄意破壞或偷竊,導致營運成本增高,排擠公司擴張的本錢。這些問題如無法獲得改善,可以想見共享單車在未來的價格就不會是現在這麼便宜,其競爭優勢也會被削弱。

僅管交通部祭出的指導意見是為改善發展亂象及募資泡沫,但對共享單車企業的另一層涵意是增加營運的挑戰。跟共享汽車是以司機自有車營運為基礎不同,共享單車需要更多的資本投資,尤其在被規定了使用年限的情況下。

過去共享單車的關鍵優勢,是民眾能在公共區域隨意停放單車這一點,不過這也增進單車失竊的風險。找回失竊的單車需要耗費額外的人力成本;此外,監控設備雖有助於檢測單車是否處於正常運作狀況,但這也代表另一種成本,而共享單車的利潤較微。

大陸交通部最終希望共享單車能公司能創建電子圍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中,共享單車可透過GPS被追蹤到,以了解用戶是否正確停放,或證明單車已返還。

專家:大陸業者多以共享經濟之名 行租賃經濟之實

在共享經濟大行其道的時代,大陸各地也掀起了一波共享熱潮,無論是住宿、車輛、衣服或是自行車,都吸引了許多創投企業和投資者蜂擁投資那些打著共享經濟旗幟的新創公司或技術平台。然而卻有專家認為,儘管大陸目前並未出現「共享經濟」泡沫化的疑慮,其「租賃經濟」卻已有供過於求的隱憂,因為許多投資者並未確實釐清兩者之間的分別。

Quartz網站報導,共享經濟如Uber,是屬於一種C2C的概念,藉由把閒置的資源共享予別人,來提高資源利用率或謀取收入。因此,Ube是提供共享經濟的平台,而非公司直接擁有車輛。然而,若有營運商除了打造平台,還能使客戶向其購買或委託製造產品,這樣的模式已是B2C,也就是類似於傳統的租賃業務,差別只是在於,這類營運商是也透過應用程式(App)來運作。

大陸《界面新聞》表示,這種提供由公司直接控管的產品的營運模式,不應再被稱之為為共享經濟。更準確的說,這些公司本質上是經營著一種按小時計費的租賃業務,應被歸類為「租賃經濟」。

以單車為例,號稱大陸共享單車供應商的ofo和摩拜單車(Mobikes),除了已成功在北京或上海等城市擁有眾多使用者,也在數輪的融資中獲得了數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挹注。但大量的單車常佔據街道空間,或是被不當的丟置或處理,衍生出許多城市管理問題。

被譽為「大陸最大時尚共享平台」的北京公司多啦衣夢,目前已擁有逾50萬件服裝,並且亦於20173月獲得了1,200萬美元的初期融資額。為了確保服裝的清潔,該公司甚至還有自家的洗衣中心。

甫於20174月營運的大陸共享E傘公司於近期表示,即使配備有定位系統GPS,該公司仍在短短幾個月內損失了約30萬把傘。對此,執行長趙書卻表示並不意外,並計劃投入生產具有夜燈功能的雨傘,也欲將整個營運規模擴大至全大陸。

儘管許多大陸人會隨身攜帶行動電源或電池,但將充電器拿來共享的「共享充電寶」新模式已悄悄面市。迄今為止,大陸已有超過15間公司計劃投入共享充電的服務,所獲得的融資額也已超過了人民幣3億元(4,440萬美元)

有別於一般飯店,北京新創公司的「享睡空間」太空艙飯店,能提供消費者以小時計費的租賃服務,中午通常是最為繁忙的時段。透過掃描QR碼,用戶可進入長約2.1公尺,寬約0.9公尺的休息艙房,內部還配有空調系統、閱讀燈具和其他床組用品。

專家表示,共享經濟的基本原則是運用人們已現有的物品,來進行有限時間內的使用或盈利,意即交換閒置資源來創造價值。但如今企業卻開始出現為了出租而濫用共享名義,扭曲了共享的本質。

陸媒:共享經濟不能只是企業的噱頭

近期共享經濟在大陸變成顯學,但發展模式卻與當初帶動發展的Uber不盡相同。中共黨媒人民日報評論報導認為,對於社會各層面出現的共享模式應設立監管規範,讓用戶獲得更舒適的體驗。

共享單車在大陸已開始要被更強的監管規範所制約,由於先前共享單車可隨意在公共區域停放,而產生交通亂象或毀損、失竊,造成民怨上漲,因此大陸交通部頒布規範,限制共享單車的停放區等;近期地方級政府如900萬人口的鄭州,也對共享單車的飛速發展踩了剎車,下令暫停共享單車投放。

共享模式也有些曖昧不明的地帶,像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成都推動「空港旅遊共享之旅」與大學簽約,將暑假期間空著的大學宿舍,以第一天免費,第二天以後每天人民幣25元人方式「共享」出去,擁有共享物件的不是雙流機場,而是該所大學;也有湖北大學大四生利用學校食堂創辦「共享廚房」,交人民幣10元使用費就能使用廚房。

此外共享經濟的負面案例,包括北京一間新創公司在各公車站設置「共享折凳」,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半數共享折凳就消失無蹤。

人民日報評論「不能只是把共享當成噱頭,只拿共享說事而缺少真誠」,或已道盡目前在大陸發展的共享模式。

Uber而言,Uber並未擁有車隊,而僅是組建平台,讓車主利用車輛閒置時間透過平台接案載客;但大陸的共享企業基本上擁有共享標的,如共享單車、共享行動電源,甚至是共享睡眠艙等,這些乍聽之下具有創意的點子,骨子裡似乎都是一樣的「租賃」交易。


大陸大量的單車常佔據街道空間,或是被不當的丟置或處理,衍生出許多城市管理問題。

[Home]


2017/08/23 1.1.6. NXPRFID四大運用趨勢 RAIN RFIDNFC提升購物體驗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恩智浦(NXP)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零售業者藉由採用可支援短距及長距通訊的RAIN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後,可打造具備先進追蹤與觀測能力的智慧供應鏈管理。另外,部分零售業者採用RFID技術後,不僅提昇營收也降低庫存壓力,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RFID Journal報導,結合消費者至商品的互動,近場通訊(NFC)標籤正逐漸被採用成為消費者互動與點數會員策略的重要一環。互動式商店功能、品牌驗證解決方案與NFC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也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體驗重要一環。恩智浦在報告中提出四項全球零售業者採用RFID的趨勢。

首先,是零售業正採用RFID提昇智慧消費者購物體驗。智慧試衣間已採用智慧鏡子來輔助與提升購物體驗。智慧鏡子藉由判讀商品RAIN RFID標籤並在鏡子後方玻璃觸控螢幕上顯示商品,同時推薦引擎則呈現例如鞋子或皮包等相搭的配件。

藉由讓消費者與商店助理出現互動或透過社群媒體朋友的回饋,智慧試衣間可滿足認為智慧連網是提昇購物體驗消費者的需求。部分高階零售商,例如Ralph LaurenRebecca Minkoff也指出,互動式試衣間有助於提昇銷量3成。

其次,是零售商正在全通路智慧供應鏈管理善用RAIN RFID優點。隨著隨選經濟的出現,多通道流程與全通路零售已大幅成長,凸顯業者對於庫存與商品位置精確資訊需求的重要性。

實體店面正善用預測分析軟體的優點,讓流程最具效率以及讓零售業者可辨別具銷售潛力商品為何,以便在店內推出新型專屬的網購店取(click-and-collect)部門。零售商為了將大數據轉成智慧數據,正在引進RAIN RFID技術,讓後者可提供精準即時數據給軟體分析。

部分業者也發現,智慧供應鏈管理已幫助自己在競爭消費性市場上取得更大佔比。例如運動零售商迪卡儂(Decathlon)指出,受到庫存能見度改善之助,已幫助其銷量增加2.5%。另外,梅西百貨(Macys)也表示,採用RFID後已降低庫存成本10億美元。

第三,零售商正整合RAIN RFID解決方案來追蹤易腐食品(perishable goods)。對食物零售商來說,在過期前在正確時間將食物從倉庫運輸至貨架上是一項挑戰。此類業者通常對於庫存易腐食品耐用期缺少精準資訊,導致每年造成1,620億美元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健康危害與環境衝擊。

根據產業研究指出,透過有效存貨減少與保鮮管理,一家規模100億美元的零售商每年可減少6,000萬美元的損失。為了讓節省成本達到最大化,食物零售商正執行大規模RAIN RFID解決方案測試,包括觀察溫度與濕度的追蹤與感測技術。

上述解決方案可讓經銷商、物流公司與批發商即時在線上鎖定訂單。藉由結合電子貨架標籤,零售商也可藉由推出降價來處理即將過期商品或直接向消費者推出一般的促銷活動。

最後,則是加強消費者互動與具備NFC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的行動支付已開始受到採用。零售生態系統產品包括判讀器晶片,可讓智慧型手機判讀NFC標籤並建立物聯網(IoT)連線。至於在銷售點的判讀器晶片,則可提供經由智慧型手機或支付卡執行的安全行動支付。

恩智浦也指出,行動支付已逐漸被消費者及零售夥伴視為無縫購物體驗當中重要的一環。


智慧更衣室可提供用戶適合的配件推薦,藉此提昇消費者購物體驗。

[Home]


2017/08/23 1.1.7. 工業4.0技術推動 歐洲成e-SIM卡成長最快市場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市場研調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報告指出,全球e-SIM卡市場在大量新廠商加入後,未來競爭將加劇。而歐洲在迅速採用工業4.0技術帶動下,目前為e-SIM成長最快的區域性市場。

該報告預測,2017~2025年全球e-SIM卡市場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3.5%。到2025年之前,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40.95億美元成長至146.1億美元。

Digital Journal報導,e-SIM卡能讓用戶在手機上按幾下就能即時更換行動電信商,而能避免支付國際漫遊費。

目前全球e-SIM卡市場主要廠商包括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emalto NV、捷德(Giesecke & Devrient)NTT DoCoMoOT-Morpho、西班牙電信(Telefonica)、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Sierra Wireless和意法半導體(ST Microelectronics)

e-SIM卡市場基於應用可分為機器對機器(M2M)、穿戴裝置和配套設備、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和NB等細分市場。其中,2016年以M2M市場規模最大。而手機e-SIM市場預計將在2019年起飛,預估2019~2025年間CAGR將達26.3%

區域方面,全球e-SIM卡市場可分為北美、亞太地區、歐洲、中東及非洲和南美洲。2016年歐洲市場規模最大,其次為北美市場,主要為歐洲政府積極推動採用工業4.0方案之故。

此外,在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主導下,e-SIM卡技術規格完成標準化之後,安全性已高於傳統SIM卡。此外,e-SIM的微型化設計能讓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利用省下的空間增加智慧型手機、平台等裝置的電池尺寸或儲存空間。

e-SIM卡市場成長的另個關鍵因素,是消費電子和汽車產業擴大採用。汽車上的e-SIM卡能用於即時導航和資訊娛樂服務。而e-SIM卡在汽車產業的其他用途包括遠距車輛監控、緊急事故時自動撥打緊急救援電話,以及駕駛失去知覺時接管汽車控制。

另一方面,由於e-SIM卡能讓客戶毋須造訪門市與電信商面對面溝通,而能直接或間接強化客戶議價能力,因此行動電信商態度較消極,為e-SIM卡市場發展的阻力。


最右邊極為體積最小的e-SIM卡。

[Home]


2017/08/23 1.1.8. NVIDIA開疆拓土收戰果 半導體向AI轉蔚為趨勢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NVIDIA在掀起人工智慧(AI)大旗後,以高階GPU引領AI概念的藍圖正積極擘劃中,包括大數據(Big Data)、雲端(Cloud)、資料中心(Data Center)等相關應用都被構連起來,2017年第2季營收超過台系通訊IC設計大廠聯發科,聯發科在中階市場產品布局暫時失利的情況,也讓業界重新思考在智慧型手機時代之後,IC設計業者將擁抱何種有發展潛力的次世代領域。

熟悉半導體業者表示,觀察全球一線軟硬體大廠包括蘋果(Apple)、三星(Samsung)GoogleFacebook等龍頭企業動向,以及IC設計的高通、NVIDIA等,業界看重的都是真正物聯網(IoT)概念的落實,進一步呈現在資料中心、自駕車、網通如5G基礎建設等,另外也包括HPC、邊緣運算等,光是憑藉智慧型手機晶片僅能守住基本盤,在市場規模成長力道有限的情況下,當然基本需求都在,但是如何殺出一片新藍海,而非在既有player中爭奪市佔率甚至殺價競爭,成為一線大廠競爭勝出的關鍵。

而事實上,AI概念牽扯非常廣泛,熟悉半導體業者則表示,如語音助理、車聯網等等,都是概念中的一環,台系IC設計業者如何逼開殺價戰,轉入有競爭力的生意模式備受關注。如部分業者看好如台積電轉投資公司創意電子的專業ASIC設計服務模式,未來如車用電子IC等,也有機會可以走上這條路,不過對於台廠之基本競爭力,仍是一項大考驗。

但暫時失利並不代表基本實力的下滑,平心而論,台廠在AI時代並未真正落後,事實上,大陸成為全球對於新科技應用嘗鮮最快速的區域市場,加上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為既定政策,也因此冒出許多AI應用晶片需求,在目前大陸技術發展仍有落後的情勢下,台系IC設計業者以設計服務之姿搶進,配合台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等先進製程明確的領先腳步,在AI整合IC設計蔚為趨勢的市況下,台灣供應鏈仍大有可為。

而在設計服務業者中,創意電子領頭,包括智原、世芯、晶心科、力旺都被看好有機會在AI應用晶片結合設計服務的趨勢中受惠,對於IC設計龍頭聯發科來說,AI戰略已經全面開始布局,市場上則估計,2018年開始可望逐步收到初步戰果。

IoT結合AI,終端應用從智慧行動裝置、自駕車、機器人、智慧家庭、智慧工廠、智慧城市等概念,都會全面推動半導體需求,同時也需要更大資料傳輸量,事實上,不管是NVIDIA,或是其合作夥伴台積電、精測、京元電、矽品,還是聯發科、創意等,基本上業界共識已然形成,儘管NVIDIA營收規模超越聯發科,或許可以解讀是業界看好AI的趨勢不變,但在整體AI大戰略時代中,台系業者並沒有缺席,反而是在良好基礎上更有機會向上提升。

[Home]


2017/08/23 1.1.9. 第一線推公有雲接入與SD-WAN方案 助企業拓展新業務 [ 電子時報 劉中興]

進入數位商業時代,市場致勝關鍵,不再是營運規模大小,而在於應變速度,企業唯有加快新服務Time-to-Market進程,方能贏得先機。

基於此目的,多數企業經常需要穩定快速接入公有雲,靈活調度IT資源,支應各項創新專案的運行;另外可能需要隨時因應區域市場變化,迅速新增或搬移營業據點。

無論接入公有雲或更動據點,都有賴企業網路布局之及時到位,但在實際建置過程,企業往往遭遇諸多挑戰,導致業務部署受阻。

著眼於此,第一線(DYXNet)一方面推出虛擬私有網路與公有雲整合方案,期望協助VPN客戶順暢銜接公有雲,另一方面提供SD-WAN部署方案,藉由軟體定義網路(SDN)技術,讓企業僅需透過位於雲端的中央控制器,即可因應據點的遷移或擴充,自動建立總部與分支之間所有VPN鏈路。

香港商第一線台灣分公司產品經理高沛辰表示,不少在兩岸三地布局的企業,逐漸傾向採用公有雲服務,期初不乏有企業基於成本與安全考量,以網際網路的IPSec Tunnel接入公有雲,無奈各國對網際網路的管理政策不盡相同,對於企業私有VPN也有諸多限制,導致跨境連線品質深受影響,延遲或丟包現象屢見不鮮,難以穩定接取公有雲,對業務發展造成衝擊。

VPN接入公有雲 大幅優化跨境連線

例如一家企業分別使用北京、美國等不同地區AWS服務,原利用虛擬防火牆建置Tunnel,直接銜接兩地,進行跨境資料同步與異地備援,卻因連線品質欠佳而成效不彰,轉而求助第一線,導入第一線MPLS VPN方案後,在第一線專案管理及技術團隊協助客戶完成相關技術與架構調整,才讓資料同步作業順暢運行。

高沛辰強調,第一線在兩岸三地設置逾59座機房,分布綿密,若客戶欲以專線連接各地POP,皆可因本地電路距離較短而大幅降低線路成本;另外第一線與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及香港的阿里雲,北京,新加坡的AWS及香港與新加坡的Azure等多處雲端機房,皆已有專線連接,客戶申請服務後之上線速度相對較快,其他地區正陸續建置當中。

專線接入的優點是能有效避免因公網壅塞或跨區域網路因延遲∕抖動∕掉包等問題而影響連線品質,讓客戶得以穩定快速推展商業活動。

至於SD-WAN,僅需由用戶端各據點的邊界設備,透過公有網路(Public Internet)與中央控制器連線,便可自動完整建立屬於該客戶的VPN,不再需要仰賴手動配置NxN隧道,得以大幅減少傳統手動設定之網路部署時間、且消弭人為錯誤發生;對於譬如零售業∕服務業等需要快速擴充據點或經常需要搬遷的客戶,無疑是重大福音。

高沛辰說明,透過第一線SD-WAN方案,可協助客戶善用網際網路低成本、高頻寬的優勢,滿足客戶日益高漲的大頻寬應用需求,與此同時,若再結合傳統跨國MPLS VPN穩定、低延遲之特性,便能進一步打造極高CP值的企業網路,奠立強大的數位轉型發展基礎。


區域內VPN(通過網際網路)+跨地區MPLS互連。

[Home]


2017/08/23 1.1.10. 伺服器下半年復甦 台廠添翼 [ 聯合晚報 楊雅婷]

今年第2季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年減0.9%,整體上半年出貨量年減2.6%,但中國品牌與白牌直接客戶依舊維持強勁成長。法人預期,下半年市場需求將會復甦,看好英業達(2356)、廣達(2382)、川湖(2059)、建準(2421)與嘉澤(3533)。

伺服器業界表示,今年上半年成長減速是因正值產品轉換期且受到記憶體成本攀升影響出貨力道,產品轉換也導致部分台灣業者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下滑。儘管如此,多數伺服器供應鏈業者預期下半年市場需求將會復甦,毛利率可望回升。

凱基投顧也依舊正向看待伺服器市場的需求前景,但預期整體出貨成長要到2018年才會較為明顯。根據Gartner統計,今年第2季伺服器出貨量年減0.9%,但季增5%273萬台,上半年出貨量則年減2.6%533萬台。

HPDell持續流失市占率時,反觀中國品牌廠,如華為、浪潮的市占率擴大,上半年出貨量年增20-25%。以區域市場出貨量畫分,第2季僅北美與中國享有成長,其餘地區則普遍衰退,凱基投顧依舊預期北美與中國將是伺服器市場需求成長的主要推手。

以台灣廠商來看,Purley平台的CPU數/插槽腳樹將幾乎倍增,以提供更強的運算能力,因此,散熱與插槽業者可望從中受惠。在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自動駕駛及擴增/虛擬實境應用的帶動下,2015年到2020年期間數據流量可望成長3.7倍,進而推進雲端數據中心市場需求持續向上。

凱基預期考量新的伺服器平台運算能力將增強65%,其CPU尺寸與插槽腳樹也會增加,預期插槽金屬扣件供應商嘉澤與部分市占率擴增的伺服器散熱管理業者,如建準、雙鴻(3324)受惠較深。

[Home]


2017/08/23 1.2.1.1. Google Glass應用潛力無限 化身工廠作業員得力助手 [ 電子時報 謝明珊]

Google Glass成為AGCO的得力助手。

Google Glass因隱私問題未曾大力推廣,如今搖身一變,成為AGCO農業設備製造商工廠的得力助手。據Star Tribune報導,AGCO生產線作業員戴著Google Glass即可掃描生產線上牽引機序號,Google Glass會立即下載該款牽引機的操作手冊、組裝指示、檢核表和照片。還可以利用語音指令,讓作業員直接跟眼鏡口頭溝通,雙手就可以空出來完成任務。

AGCO表示,Google Glass確實提高了生產力,員工工作的心情更愉悅。自從試用Google Glass之後,3年來培訓、生產和稽核的時間下降25~70%,目前牽引機工廠有850位員工,共有100副智慧眼鏡。未來12~18個月會增加到500~1,000副智慧眼鏡,遍及AGCO位於明尼蘇達州、堪薩斯州、伊利諾州、德國、義大利和巴西的工廠。

AGCO50家把Google Glass應用到商業的先驅企業之一,Google也因為如此在近期重新推出企業版Google Glass,重量更輕盈。

Google Glass專案負責人Jay Kothari指出,AGCO很早就開始採用Google Glass,讓製造業工人獲得工作所需的資訊。除了Google之外,微軟(Microsoft)SonyEpsonDaqri也研發擴增實境(AR)眼鏡,將協助製造業客戶設計原型,更有效率的生產產品和培訓員工。

市調公司Forrester預測,2025年會有1,400萬工人經常使用類似裝置來提高工作表現。IHS指出,目前為止這類技術仍在初步萌芽階段,最近該機構調查400個製造商,結果發現僅20%正在試用或規劃2018年開始使用AR裝置。

舉例來說,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用智慧眼鏡讓工廠工人和第三方工程師遠距溝通,共同解決問題。Lockheed Martin從愛普生(Epson)引進AR方案來製造F-35戰鬥機,生產力因此提高30%

AGCO品保稽核員使用平板電腦通常動輒需要3,000美元,但平板電腦常有毀損等問題。AGCO 2014年購入12Google Glass,每副成本約1,100~1,500美元,還特地請3M幫忙改造兼具護目鏡功能。

接下來,AGCO系統分析師與比利時軟體公司Proceedix合作,為智慧眼鏡搭載Wi-Fi軟體,工人只要觸控鏡框,或者發出語音指令或掃描條碼,就可以下載牽引機生產線的作業指令、檢核表和流程影片,AGCO甚至還延長眼鏡的電池續航力。

如此一來,AGCO製作一部牽引機的時間減少25%,稽核時間也降低30%,原本新員工要培訓10天,現在只縮為3天。

[Home]


2017/08/23 1.2.1.2. 室內VR娛樂設施吸晴 企業爭相在東京布局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室內型VR娛樂設施不用擔心烈日或刮風下雨。

隨著虛擬實境(VR)技術成熟,室內VR娛樂設施開始掀起風潮,在東京都內遍地開花。除了提供消費者更多的休閒去處外,更可望透過娛樂方式,讓消費者認識新興科技。

室內型VR娛樂設施不用擔心烈日或刮風下雨,引起企業爭相布局。新宿的「VR ZONE SHINJUKU」提供身歷其境般的VR釣魚體驗。此外,模擬「七龍珠」、「新世紀福音戰士」等動漫作品的VR遊戲,也獲得消費者好評。

鄰近於新宿的鬧區澀谷,豪士登堡(Huis Ten Bosch)則設有「SHIBUYA VR LAND by HUIS TEN BOSCH」,提供恐怖主題和高空彈跳等,共5種遊戲內容。豪士登堡專務董事高木潔期待能吸引對VR技術陌生、或女性消費者光顧。未來也考慮導入新款遊戲內容或設立新據點。

另一方面,柯達實達天象館(Konica Minolta Planetarium)在東京晴空塔週邊商店街開設「柯達實達VirtuaLink in 東京晴空塔鎮」,提供PlayStation VR以及精心打造的蛋型座艙,遊戲者可扮演宇宙防衛員角色,體驗太空虛擬實境。除了東京晴空塔,在台場設立的「柯達實達VirtuaLink in DiverCit東京Plaza」,自7月底起開始營運,未來計劃揮軍全日本。

其他像是主題樂園業者CA Sega Joypolis亦布局VR娛樂設施,消費者必須背起裝載PC的背包,戴上VR HMD,手拿遊戲槍,進入VR空間戰鬥。

2016年被視為VR應用元年,2017更是出現各種產品與相關服務,發展速度驚人。但在普及同時,也延伸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以VR娛樂設施而言,安全性是否能和一般遊樂園相提並論,以及應該如何正確的讓幼童享受VR等,都是必須考慮的面向,很可能影響未來發展。

對此,日本業界關係人士在20175月,共同設立「Location Base VR協會」,希望找出解決辦法。協會內集結業界集思廣益,著手制訂Location Base VR的統一規格、使用法規等。

BNEITAITO等電玩業者早已經營娛樂設施多年,熟悉消費者心理。許多新創企業積極研發新科技,推出前所未有的產品和服務,若能和TAITOBNEI這類識途老馬有效合作,有利於提供消費者更多元且更安全的VR娛樂設施,以及VR體驗。

另一方面,許多人認為VR會對視力和生理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限制未滿13歲不能使用VR。此問題也將以協會為中心實行醫學驗證,讓業界全體達成共識。Location VR市場深具潛力,協會是否能打造全新的娛樂事業模型,讓其更加茁壯,值得拭目以待。

[Home]


2017/08/23 1.2.2.1. 新版Android大進化 叫陣iOS [ 經濟日報 謝汶均]

Google在美國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日全蝕當天,正式發布新版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 8.0,代號Oreo。新系統除能延長電池壽命並提升裝置的安全性,還具備子母畫面,能同時顯示兩個應用程式(App)等功能。

Google 21日表示,新版作業系統將提升Android手機的效率,強化對App的安全控管、縮短下載時間,以及對較容易讓電池使用過度的App設限等。其餘的特色包含推出超過60種的新版表情符號、用圓點通知用戶App已推出更新版本。此外,新的安全防護功能Google Play Protect則會偵測手機上的惡意App,並對用戶發出警示。

Oreo的上市日期還未定,但Google一開始會先在PixelNexusGoogle裝置上推出Android Oreo,而HTC、華為、LGMotorola、三星、夏普,以及Sony Mobile旗下的新舊機,都將升級到Android 8.0版本。

接下來這幾個月蘋果和三星都將推出新產品,Google選在此時更新作業系統,較勁意味濃厚。蘋果預定秋季釋出新版作業系統iOS 11,將具備點對點(P2P)行動支付功能、升級版的語音助理Siri、及開車時關閉訊息通知等功能。

Google也延續了以甜點為升級版Android命名的傳統,除了這回以巧克力餅乾命名外,Google也曾以牛軋糖(Nougat)、棉花糖(Marshmallow)和棒棒糖(Lollipop)。CNN報導,與Google合作推出Android Oreo的奧利奧(Oreo)公司也將推出限量版的Android主題餅乾。

Google曾表示將積極推出人工智慧軟體,而Android Oreo作業系統正是此計畫的一部份。Google 5月時也曾指出,將改善Google Photos服務,並擴展「Google個人助理」的應用範圍。

先前因為與非常多製造商、手機廠和其他第三方企業合作,導致Android的升級時程緩慢,但是Google表示,Android Oreo和未來的更新版本升級速度都會加迅速。

[Home]


2017/08/23 1.2.2.2. 搶救市占 聯發科奪OPPO訂單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中國大陸第二大手機廠OPPO今年下半年產品藍圖曝光,亞洲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拿下兩款A系列機種訂單,其中可望在第4季上市的新機「A61s」,將採用關鍵晶片曦力「P23」(產品代號為MT6763),有助搶救流失的手機晶片市占率。

法人認為,這代表聯發科暫時未能拿回OPPO的旗艦機種R系列訂單,明年上半年將是能否重新搶回R系列訂單的重要時間點。

OPPO去年以R9熱賣而竄紅,造成聯發科相關晶片出現缺貨現象。因考量中國移動僅補貼支援Cat 7的手機,在去年第4季推出的R9sR9s Plus改用高通平台,並延續至今年的R11機種,成為聯發科今年市占率下滑的原因之一。

根據供應連曝光的OPPO下半年產品藍圖來看,下半年將打造旗艦機種R13R13 Plus、中低階的A61sA41等四款新機;其中R13系列都是採用高通驍龍660行動平台,A系列則使用聯發科的產品,。

OPPOA系列新機中,A61s將搭載聯發科改版後新晶片曦力「P23」,新機應該會在第4季上市銷售;另一款A41搭載聯發科熱賣已久的晶片「MT6750」,定位上應該比A61s更低階。

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前五強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因為前三者都有自主開發手機晶片,對聯發科來說,今年全年出貨量可望破億支的OPPOVivo重要性大增。

聯發科為搶救市占率,今年下半年主推重新更改數據機設計的曦力「P23」,支援Cat7規格,並採用台積電的16奈米製程,客戶端首波產品預定第4季量產。由於「P23」的規格符合市場需求,且原本訂價低於15美元,被聯發科視為重新搶回OPPOVivo等大客戶的殺手級產品。

日前市場傳出,聯發科針對「P23」大殺價,售價殺破10美元。

不過,手機晶片供應鏈認為,雖然聯發科近期針對「P23」調降產品售價一成以內,以迎戰高通,但至少到今年底,單價應該都能維持在10美元之上。

明年出貨鈊象 聯發科躋身博弈股

市場傳出,遊戲股王鈊象擬改用聯發科的平板電腦方案,預定明年開始出貨。若順利出貨,聯發科將首度成為博弈概念股之一。

市場傳出,鈊象賭博電玩機台原本使用中國大陸晶片廠瑞芯微的方案,但因賭博電玩機檯未來必須搭配無線寬頻(Wi-Fi)或藍牙連線,鈊象決定轉用連線功能較強的聯發科產品。

由於電玩機台是特殊產業,市場預估,聯發科為鈊象開發的晶片明年出貨,一年出貨量約30萬台。

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晶片今年出貨量超過4億套,雖然聯發科出貨鈊象的數量很少,但這是聯發科晶片首度打進電玩和博弈市場,具指標意義。

法人認為,聯發科若因此將客戶範圍擴增至其他博弈客群,有利客戶擴散和多元化;加上鈊象打算使用平板電腦晶片,單價也高於其他物聯網晶片。

聯發科第3季不旺,主要受到大陸手機客戶需求平淡,加上智慧型手機產品市占率流失,預估本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行動平台出貨量約1.1億至1.2億套,與前一季持平。

聯發科切入非手機應用 扭轉衰退

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成長有限,加上市占率流失,聯發科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將衰退二成,智慧音箱、共享單車等非手機的應用則成為成長亮點,但因市場規模不若手機龐大,無法扭轉整體營運衰退現象。

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微軟、蘋果等相繼投入智慧音箱市場,加上中國大陸力推共享單車,聯發科第2季營收結構中,共享單車、人工智慧、物件追蹤等相關新應用晶片需求持續成長,成長型產品營收比重已達25%30%

聯發科預期,今年全年成長型產品將年增三成,相較於智慧型手機晶片,表現亮眼。

雖然近期共享單車市況出現雜音,拉貨力道較預估值下修二成,但整體市場是從零開始,相較於一年前,今年還是呈現爆發性成長。

不過,智慧型手機市場一年規模超過15億支,智慧音箱、共享單車等新興應用仍難以匹敵。聯發科去年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近5億套,即使今年可能跌破4億套、年減幅度二成,但仍是公司出貨量最高的產品。因此即使短期內智慧音箱、共享單車市場規模暴增,甚至尚未出貨的電玩博弈機台後續能挹注出貨量和營收,若手機產品線無法重振,還是無力將營收和獲利拉回往年IC設計一哥的水準。

[Home]


2017/08/23 1.2.2.3. 大陸手機廠新品上市倒數計時 全螢幕戰局進入第二回合 [ 電子時報 黃詩閔、周延、陳柏蓁]

大陸手機品牌業者小米、Vivo、金立、華為、Oppo等全螢幕新品上市倒數計時,2017年下半全螢幕戰局進入第二回合。

供應鏈業者預估,小米2016年已推出第一代全螢幕智慧型手機MIX機種,2017年小米氣勢轉強,有重返榮耀的跡象,小米也將持續推出第二代全螢幕MIX 2機種,至於Vivo、金立、華為、Oppo等為鞏固手機市場版圖,防堵其他競爭對手搶得先機,擴大勢力版圖,也將推出對應新機種測試市場水溫售,下半年國際與大陸手機品牌業者都有心振作,蘋果新一代iPhone即將推出,而華為、OppoVivo等大幅拉貨衝刺市佔版圖,國際與大陸手機品牌業者之間的新機銷售競爭將更趨激烈。

供應鏈業者指出,華為亟欲衝刺年度出貨目標,已為下半年傳統旺季積極備貨,第3季對於供應鏈業者拉貨動能明顯轉強,主打高階手機市場的新一代旗艦Mate系列機種傳出10月將正式上市,將配備全螢幕面板、雙鏡頭、更多顏色機身可選擇,除了高階機種外,為了達成華為全年出貨目標,坐穩大陸手機市場龍頭寶座,也將配合中低階戰鬥機種的促銷策略,在全球手機市場衝刺出一波買氣。

根據華為日前釋出數據,華為2017年上半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約人民幣1,054億元,年增增長約36.2%,上半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7,301萬支,年增增長約20.6%,上半年在大中華區方面,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增長約24%,市佔約22%,歐洲市場方面,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年增增長約18%

金立日前推出旗艦機種S10,主打全球第一款配備4顆相機鏡頭的智慧型手機為賣點,藉此在消費性市場打響名號,前置相機鏡頭2,000萬加800萬組合、後置鏡頭1,600萬加800萬組合、金屬機身、2.5D玻璃,對應大陸行動支付已打開市場,金立也拉高產品安全防護力,設計支付保險箱、人臉識別等功能,與其他手機品牌業者新品做出差異化,近來在大陸手機市場寫下銷售佳績,下半年即將發布的全螢幕機種也受到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金立旗下擁有自家代工廠,有助金立提高對供應鏈管理能力,也被視為金立所具備的競爭優勢之一。

由於特定零組件成本上揚,加上全螢幕、雙鏡頭等成為產業大勢,對於手機品牌業者與ODM業者而言,成本壓力更大,華為、小米、OppoVivo佔據大陸手機市佔超過5成,未來大陸一線手機品牌業者與一線ODM業者將掌握更有利的競爭優勢,大陸一線手機品牌業者對供應鏈業者採購議價能力將持續提升。

綜觀而論,目前已推出全螢幕智慧型手機的品牌業者,包括大陸手機品牌業者小米2016年已推出螢幕佔比高達91.3%MIX機種,2017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年度旗艦智慧型手機Galaxy S8系列機種,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今年也推出採18:9螢幕的旗艦智慧型手機LG G6機種,以及重返大陸手機市場的日系手機品牌業者夏普(Sharp),日前推出聚焦中階市場、售價約人民幣2,499元起跳的全螢幕手機Aquos S2機種,配備夏普自家供貨的5.5吋面板。

大陸指紋辨識、雙鏡頭模組業者崛起 三星及樂金南韓供應鏈受衝擊

大陸指紋辨識、雙鏡頭模組業者挾著大陸手機品牌同步崛起,如今傳出南韓兩大財團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與樂金集團(LG)旗下關係企業亦遭衝擊,密切關注大陸業者動向。

據韓媒ET News引述南韓業界2017821日消息,隨著華為、OppoVivo等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席捲全球,大陸手機零組件業者訂單急增,2016年大陸手機零組件業者歐菲光(O-film)成為全球指紋辨識模組市佔龍頭,歐菲光營收從2015年人民幣185.0億元跳升至2016年人民幣267.5億元。

經營相機模組的舜宇光學(Sunny Optical)也快速竄起,舜宇光學同樣是華為、OppoVivo等業者供應商,據南韓市調機構iResearch與券商Hana Financial Investment資料顯示,舜宇光學2015年相機模組市佔率約8%,排在樂金Innotek (LG Innotek)、夏普(Sharp)、三星電機(Semco)之後,但隨著陸手機廠訂單加持,未來很有成長潛力。

2016年舜宇光學總營收人民幣146.1億元,較2015年營收人民幣107.0億元成長近30%2016年稅後純益達人民幣12.7億元,較2015年更成長近1倍。

指紋辨識晶片業者匯頂科技成長也令人刮目相看,隨著搭載指紋辨識手機普及化,2016年匯頂營收為人民幣30.8億元,與2015年營收人民幣11.2億相較,大幅成長1倍餘。

大陸手機零組件業者的競爭,對南韓業者造成莫大影響,引起南韓零組件業界關注,在歐菲光競爭下,南韓指紋辨識模組業者CrucialTec對大陸營收正逐漸下降,2015年對大陸營收比重仍有47%,至2017年第1季已大降至12.3%

樂金Innotek、三星電機也在舜宇光學競爭下,對大陸業績受到威脅,隨著大陸零組件業者愈具規模經濟,加上在雙鏡頭模組等高階技術也同步提升,與南韓零組件業者間競爭進一步加劇。

大陸智慧型手機零組件已不再侷限於大陸市場,隨著大陸手機品牌已在海外闖出名號,過去以供應陸手機品牌的匯頂,2017年更成為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指紋辨識感測器供應商,搭載於樂金Stylus 3K10等智慧型手機上,使得南韓手機零組件業者不但面臨陸廠訂單萎縮,甚至連南韓本土業者訂單都難保。

韓媒:南韓業者應及早因應蘋果零組件垂直整合

南韓業界呼籲應及早為蘋果零組件垂直整合採取因應對策。

近期以iPhoneiPad等產品稱霸全球行動裝置市場的蘋果(Apple)動向備受關注,原本產品零組件都是委外生產,似乎開始打算進行零組件事業垂直整合,朝向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那般自己設計自己生產的方式發展。這些變化最快2019年就會對韓半導體與面板業者造成衝擊。

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蘋果在美國取得結合OLED與量子點(Quantum Dots) LED的顯示器專利,先前也傳聞開始試產Micro LED面板,最快用於2017年底上市的Apple Watch 3,顯示蘋果有發展顯示器技術的企圖心。

南韓專家認為,蘋果開發半導體與面板技術是為了將來進軍車用電子、車載資訊娛樂(Infotainment)、健康照護等新事業提前做準備。因為蘋果藉由iPhoneiPadMac產品拓展新事業時,將可帶來廣大影響力,但若每次都必須煩惱零組件採購問題,不但容易錯失先機,也無法掌握事業主導權。

蘋果若能取得新世代顯示器技術,就能降低對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與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的依賴程度。目前在兩大韓面板廠佔據99%的中小尺寸OLED市場下,蘋果不論採購量或價格協商都無法位居有利地位。

在半導體部分,原本iPhone的繪圖處理器(GPU)為英國Imagination供應,但傳聞2018年上市的iPhone 9(暫名)將搭載蘋果自主研發整合GPU與中央處理器(CPU)A系列晶片。亦即除了顯示器之外,蘋果已開始加快半導體零件自主程度。

有消息指出,蘋果的下一步是電源管理晶片,經由自主設計好提高iPhone的電池性能。戴樂格半導體(Dialog Semiconductor)iPhone這項零件的供應商,但據路透(Reuters)報導,因戴樂格已完成2017年與2018年的晶片設計,2019年蘋果就將改用自主研發的電源管理晶片。

Imagination有過半營收來自於蘋果訂單,因此傳出接獲蘋果通報將在2年後終止合作關係後,公司市值瞬間縮水70%,並且成為交易對象。有Imagination做為前例,南韓零組件業界開始喊出應設法降低對蘋果的依賴,避免蘋果完成垂直整合帶來大規模衝擊。

南韓分析師表示,蘋果很早就有自主研發技術、零組件供應垂直整合的動靜,現在只是逐步將構想付諸實現,雖然一切有可能只是蘋果藉機施壓激發供應商的競爭心理,但南韓業者還是應儘快提高技術能力,爭取更多其他客戶才能確實分散風險。

[Home]


2017/08/23 1.2.2.4. 富士通擬賣手機事業 鴻海有機會 最快9月首輪競標 郭董全球併購「買出名了」 [ 蘋果日報 劉煥彥、劉利貞]

日商富士通(FUJITSU)傳出不堪手機市場激烈競爭,準備出售旗下手機事業多數股份,最快將於9月展開首輪競標,鴻海(2317)及中國聯想、華為都被點名是可能買家之列。這凸顯鴻海繼去年入主夏普後,董事長郭台銘馬不停蹄四處投資,在外界眼中大概已經買出名了。

聯想華為都被點名

《日本經濟新聞》披露,富士通出脫手機事業多數股份,交易價碼可能達上百億日圓,日本Polaris Capital Group和英國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等私募基金業者,已對此表露興趣。富士通將停止開發與製造手機,但打算保留手機事業少數股份,以維持富士通手機品牌。

富士通現為日本市場第5大手機業者,但今年度(迄20183月)手機銷量預測只有310萬支,比2011年度銷量高峰800萬支腰斬逾半。富士通繼去年2月分拆手機事業後,進一步出脫股份有助於把資源集中於核心的IT服務事業上。

針對上述消息,富士通昨於東京證交所公告,目前正為手機事業考慮許多選項,與其他企業結盟是其中之一,但尚無結論。

2000年代初期日本共11家電子大廠擁有手機事業,如今不計富士通,卻只剩SONY、京瓷及鴻海旗下夏普等3家,可謂日本手機品牌過去10年間幾近全部陣亡。

日手機品牌多陣亡

此次日媒點名鴻海,似乎反映外界已看透鴻海把握良機大肆在全球布局的野心。美國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周一才在威斯康辛州的市民大會上力挺鴻海,讚許鴻海決定在威州東南部設廠,將為威州「開創新局」、是樁「非凡的投資」。

對有關威州祭出30億美元(約909億元台幣)巨額優惠方案的疑慮,萊恩也為鴻海護航,表示實際上享有多少租稅優惠,仍將取決於投資與聘雇目標實踐情況。萊恩的選區就在威州,涵蓋鴻海廠區落腳呼聲最高的拉辛郡和基諾沙郡。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經濟學家威廉斯(Noah Williams)推估,若鴻海如預期創造1.3萬個工作,對其供應商與在地企業的漣漪效應則可望另產生1.9~2.6萬個就業機會,意味威斯康辛州政府每付出1美元補助,鴻海可回饋3.9美元,即鴻海投資效益遠大於政府補貼。不過,先前有研究顯示,30億美元補助恐需威州財政花25年才能攤平。

鴻海集團近期重大投資布局

20163月:斥資3888億日圓(約1087億元台幣)收購日商夏普66%股權

20164月:以2.4億港元(約8.9億元台幣)收購香港IP Cam製造商千里眼50.07%股權

20165月:旗下富智康以3.3億美元(約100億元台幣)向微軟收購原屬諾基亞的功能手機事業

201612月:郭台銘個人投資的SDP(工廠)與廣州市政府簽約,砸610億人民幣(約2813億元台幣)合建10.5代面板廠

20174月:透過新加坡子公司向印度太陽能廠SB Energy加碼投資2.72億美元(約82億元台幣)

20175月:透過旗下4家公司以8億元收購美國新創公司eLux,布局Micro LED技術

20177月:宣布投資約3000億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蓋8K面板廠

其他:東芝半導體出售案洽商中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Home]


2017/08/23 1.2.2.5. 蘋果3D感測超前供應鏈受惠 [ 工商時報 張志榮、王中一]

凱基投顧昨(22)日指出,蘋果3D感測的設計與量產時間點都比高通快上1.52年,包括發射端的台積電(2330)、精材(3374),以及接受端的同欣電(6271)、大立光(3008)、玉晶光(3406)、鴻海(2317)等供應鏈可望從中受惠。

新款iPhone亮相在即,其中搭載3D感測功能的OLEDiPhone8備受外界矚目,3D感測題材已熱炒許久,市場對於這項功能的接受度,將決定Android陣營是否跟進,也會牽動未來3D感測市場的發展潛力。

前外資券商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指出,3D感測應該是繼指紋辨識之後,智慧型手機最受到外界關注的新功能,儘管潛在市場看起來很大,但整體而言,3D感測對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所帶來的產值(value)是低於指紋辨識,而指紋辨識自推出以來的ASP已跌得非常多,未來3D感測恐怕也很難擺脫此一宿命。

針對高通近期也積極跨入3D感測領域,凱基投顧指出,按過去經驗,高通擅長領域是處理器與基頻晶片設計,但在雙照相鏡頭與超聲波指紋辨識等其他手機功能的繼續發展相對有限,儘管高通已是Android陣營中較早切入3D感測者,但從設計與量產時間點來看,評估都還落後蘋果約1.52年。

凱基投顧評估,高通3D感測產品要大量出貨,最快也得等到2019年,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包括:演算法不成熟、硬體參考設計有外觀與散熱問題,不利於智慧型手機採用,且基於下列4項因素考量,Android陣營對於3D感測採用也處於觀望階段:

一、不確定OLEDiPhone3D感測功能能否提供創新使用者體驗(如臉部辨識),許多品牌廠商擔心會重蹈3D Touch覆轍;二、高通軟硬體方案尚未成熟;三、成本很高(高通3D感測方案需搭配最高階SDM845平台);四、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可以選擇。

凱基投顧指出,目前高通3D感測產品僅有小米2018年旗艦機款可望採用,出貨量預估約5001,000萬支,甚至OLEDiPhone推出後若市場反應並不是很好,小米可能會取消相關計畫,衝擊普及率,這也是需觀察消費者對於OLEDiPhone接受度的原因。

蘋果最準分析師喊進 外資狂買玉晶光

由「智慧型手機雙鏡頭」和「車用鏡頭」所帶動的光學族群熱潮,昨(22)日持續增溫,在有「蘋果最準分析師」的加持下,玉晶光(3406)強攻漲停板做收,407元價位再創20112月以來新高;亞光(3019)則在「關禁閉結束」、恢復一般交易之後,也以大漲8.61%、113.5元做收。而兩檔個股的成交值竟分居台股的第一、二名,堪稱市場的人氣指標。

當台股股王、也是光學產業龍頭大立光(3008)飆上5,810元、將台股的天花板大幅推高之後,也拉大了其餘光學股的比價空間,與大立光分食蘋果iPhone手機鏡頭訂單的玉晶光,也成為本週光學族群的領頭羊。

令外界訝異的是,外資昨日竟然一口氣大買3,200張,將持股張數由1.8萬張,一舉推上2.1萬張,且買盤來自於野村、摩根大通、瑞士信貸、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多家券商,也意味著外資圈是被某題材所吸引。

據了解,被市場稱為「蘋果最準分析師」的凱基投顧分析師郭明錤出具最新報告,玉晶光被納入蘋果在3D感測的關鍵供應鏈名單。由於3D感測是用在蘋果iPhone手機的前鏡頭之上,也讓玉晶光可望繼原本的前照相鏡頭之外,又吃下3D感測鏡頭訂單。

至於亞光則是在被關了十天禁閉(分盤交易)結束後,重新吸引買盤進場。據了解,亞光挾非球面模造玻璃的技術,同時應用在車用鏡頭和下一代的智慧型手機鏡頭之上,加上獲利表現穩定回溫,激勵該股重返百元大關。

[Home]


2017/08/23 1.2.2.6. 雙鏡頭夯 傳高通找華晶科合作? [ 工商時報 王中一]

「雙鏡頭」已確定是智慧型手機的未來發展趨勢,手機晶片龍頭高通去年第3季發表的「Clear Sight」模組,專門替有意打造雙鏡頭手機的廠商提供一套簡易解決方案,今年開始陸續導入各家手機品牌新機種。市場傳出,高通針對中低階市場,還採用了華晶科(3059)在雙鏡頭雙色演算法的IP專利授權,也讓華晶科在轉型為「光學Total solution公司」後取得初步成果。

華晶科早在多年以前,就看好雙鏡頭的發展前景,加上該公司經營團隊原本就來自於半導體領域,一直具備開發自家ISP晶片的能力。這幾年來,華晶科也努力朝向「光學Total solution公司」進行轉型,數位相機的代工比重大幅降低,智慧型手機雙鏡頭和車用鏡頭的比重持續攀升。

對於外界傳言,華晶科昨(22)日低調否認。不過,華晶科指出,近期中國品牌Nubia推出搭載高通S835處理器+128GB ROM8GB RAM的「Z17」,配備2,300萬畫素和1,200萬畫素的雙鏡頭機種,能提供兩倍光學變焦和10倍數位變焦,以及人工智慧演算法和NeoVision 7.0攝影系統,就是出自於該公司之手。

此外,摩托羅拉近期推出智慧型手機「Z2 Force」時,也搭配推出全新的360度全景相機模組,售價高達299美元,價格遠超過輕便型數位相機,而這款機種就由華晶科所操刀。

華晶科董事長夏汝文之前表示,「雙鏡頭」的發展趨勢在蘋果推出iPhone 7plus之後正式確立,目前中國大陸品牌的中價位相機若沒有雙鏡頭,根本賣不出去,而在設計中的機種也都是雙鏡頭為主,也會帶動該公司相關業務的成長。

但夏汝文強調,華晶科在「雙鏡頭」的發展策略上,已經從以往的「硬體加軟體」,逐步轉為「以影像晶片、演算軟體及IP技術授權等Total solution」的型態,儘管捨棄實體模組後會對營收造成壓抑,但是毛利率會顯著提升。

[Home]


2017/08/23 1.2.3.1. 元太出貨放量 業績喊衝 [ 經濟日報 李珣瑛]

元太(8069)昨(22)日公告將於明天舉行線上法說會,說明第2季財報、展望本季營運。法人認為,元太第2季認列出售南韓公司Hydis閒置廠房的虧損,但也認列三寶集團的交換債利息收入,營運交出佳績;第3季是旺季,高毛利產品電子紙閱讀器放量出貨,營運可望站上今年高點。

元太第2季電子紙顯示器出貨轉強、電子標籤等利基應用持續成長,營收季增近15%、年增3%,毛利率站上40%新高;上半年每股益0.85元,毛利率39.48%,優於去年同期35.16%

2季業外損失主要是以300億韓圜(約新台幣8.7億元)出售Hydis廠房,處分損失59.2億韓圜(約新台幣1.7億餘元)。

元太子公司已在815日期限前收回三寶集團的交換債本息款項,本金850萬美元加計利息約389萬美元,共計1,239萬美元(約新台幣3.7億元)。相關利息收入已納入第2季財報。

法人估計,下半年進入電子書閱讀器出貨旺季,元太營運可望升溫。元太7月合併營收達14.61億元,月增19.8%、年增9.9%。累計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83.69億元,年增12.8%

下半年電子紙出貨進入傳統旺季,而電子書閱讀器陸續打入中國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電子標籤也持續成長,在亞馬遜的Amazon Go與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雙重加持下,電子貨架標籤今年出貨放量可期。

[Home]


2017/08/23 1.3.1. 鴻海拚美國製造 匯出345 [ 經濟日報 杜宗熹]

經濟部投審會昨(22)日通過鴻海以自有外匯11.44億美元(約新台幣345億元),間接增資英屬開曼群島商ICREATE INVESTMENTS LIMITED,從事一般投資業務,將用於擴張鴻海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事業版圖。

投審會表示,鴻海要去美國威斯康辛州設面板廠的投資案,目前還未送審。

投審會昨日委員會議通過四件台商對外投資案,鴻海有兩件;除投資開曼群島公司外,鴻海也申請以8,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4億元),增資新加坡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從事電子產品組裝代工等業務。

鴻海這兩件投資案都是為償還先前以融資方式進行的案子,對ICREATE INVESTMENTS LIMITED間接增資11.44億美元中,對歐洲及美國投資各占一半,其中對美投資主要是推展智慧家庭的業務。對新加坡FOXCONN SINGAPORE PTE LTD增資的8,000萬美元,則是用於去年收購的加拿大商Smart Technologies Inc.股權。

投審會發言人朱萍表示,鴻海集團在北美洲的事業版圖很大,外界關注的赴美設立面板廠只是其中之一,鴻海目前還沒有將該案送審。

此外,投審會也通過裕隆汽車申請匯出人民幣6億元(約新台幣27億元),間接在大陸投資設立納智捷汽車銷售公司,正式將納智捷品牌推向大陸市場;同時,還增資與大陸東風汽車合資的東風裕隆汽車人民幣3.97億元(約新台幣17.8億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6.3%,也讓裕隆首次在大陸東風裕隆汽車中,持股超過50%

投審會還通過封測廠矽格申請匯出7,375萬星元(約新台幣16.6億元),取得新加坡BLOOMERIA LIMITED 100%股權,從事投資控股業務等案,也讓本次台商赴陸投資高達15.46億美元,赴陸投資金額也達2.67億美元。

外資來台方面,投審會通過德州儀器申請以受配股利計28.38億元,增資台灣德州儀器、盧森堡商綠島能源公司匯入3.28億元,增資寶島陽光再生能源公司等案件。

[Home]


2017/08/23 1.3.2. 仁寶有望收回樂視欠款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中國大陸品牌商樂視正積極尋找戰略投資人,以解除財務風暴,外電報導,大陸網路巨擘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業者有意入股樂視,目前相關投資方正在評估,一旦樂視獲得新資金挹注,國內代工廠仁寶(2324)原先認列的部分呆帳損失可望進行回沖,受惠最深。針對此事,仁寶發言系統不予置評。自從樂視創辦人賈躍亭退出樂視董事會後,市場就傳出有不少陸資企業有興趣入股樂視或戰略結盟,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是目前傳出的「最大咖」投資方。

外電報導,樂視網新任董事長孫宏斌接手後,正大刀闊斧改革,並積極尋投資方入股,期盼能起死回生;近期傳出孫宏斌密訪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公司高層,洽商入股事宜,讓樂視財務風暴露出一線曙光,積欠仁寶的呆帳也望獲得償還。

仁寶今年第2季法說會時「快刀斬亂麻」,全數認列樂視後續呆帳,一次性認列中包含存貨損失4.02億元、呆帳損失24.98億元,總計第2季認列29億元,影響每股純益0.65元;若再加總去年第4季、今年第1季的認列損失,總計來自樂視的全部呆帳損失約42.83億元,衝擊每股純益0.97元。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日前在法說會指出,未來的財報將不再受樂視呆帳影響,若樂視後續還款進度維持正常,則有望陸續回沖相關損失。目前公司已與律師洽談,不排除向樂視提告,維護股東權益。

法人分析,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業者在大陸資本市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成功入股,勢必為樂視帶來龐大的資金挹注。仁寶為樂視前三大債主之一,按照還款順位,也會在前三名之中,對仁寶將是一大利多。

此外,仁寶手中有一批樂視智慧手機的關鍵零組件呆料,陳瑞聰日前曾指出,最近相關呆料已在處理,有信心能順利售出,屆時也能回沖一部分已認列的損失。

聯寶股權 售出利益估180

仁寶(2324)不僅有望收回樂視的呆帳,今年10月出售聯寶股權的可能性也大增,有望獲得百億元處分利益。近期市場傳出,仁寶已召回派駐聯寶的二位大將,外界推測,此舉是為出售聯寶股權所做的準備。

法人估計,聯寶股權出售的潛在處分利益上看180億元,一旦確定出售,最快年底前有望認列收益,有助仁寶今年獲利「強拉尾盤」。

據了解,仁寶召回派駐聯寶的生產與採購大將;其中曾任聯寶總裁的張明智,目前已回仁寶擔任營運長;原在聯寶擔任副總裁的李適安,也回任仁寶擔任採購處長,這些人事布可能是為10月出售聯寶股權的先行準備。

針對聯寶股權出售案進度,仁寶發言系統不予置評。據了解,仁寶與聯想在2010年合資共組聯寶,聯想持有51%股權、仁寶占49%,主要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大陸合肥,核心業務以生產聯想筆電為主,近年來因聯想盤據筆電出貨一哥,帶動聯寶業績一路長紅。

由於雙方當初議定售回股權協議訂在201710月,屆時仁寶除原先投資的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可全數拿回,還有可觀的處分利益挹注。法人粗估,聯寶股權處分利益逾百億元,但雙方如何敲定最終價格,仍有待觀察。

法人認為,目前仁寶對聯寶股權出售案的態度持「價格好就賣,價格不好也沒有一定要賣」。但因今年因認列樂視呆帳,若仁寶想讓今年財報「好看」,處分聯寶股權很可能是目前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Home]


2017/08/23 1.3.3. TV代工崛起 威脅台廠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大陸電視代工廠快速崛起,中新科技6月出貨排名首度躍升第二名,超越鴻海(2317)富士康,隨著大陸面板廠持續擴產,在本土面板廠的產能支持下,大陸電視代工規模將持續成長,對鴻海、緯創與瑞軒等台系代工廠形成挑戰。

大陸市調機構奧維雲網(AVC)統計,20176月全球前13大電視機代工廠出貨量488.8萬台,年減10.4%、季增3.4%AVC認為,雖然面板價格持續鬆動,面板供需轉趨寬鬆,但整體市場行情低迷,抑制品牌廠釋出電視代工訂單的數量。

從個別廠商來看,冠捷仍然排名第一,6月出貨123.6萬台,年減14.2%,並較前一個月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到以樂視為首的中國大陸互聯網品電視牌客戶出貨銳減。

排名第二是中新科技,6月逆勢持長,出貨量66.2萬台,年增高達90.7%,首次超越富士康及高創。雖然大陸內銷市場的電視機出貨相對平緩,但因外銷市場客戶有效開拓,6月中新科技外銷電視機出貨高達48.6萬台。

第三名是富士康,今年以來代工的夏普品牌在大陸零售終端市場表現亮眼,6月夏普在大陸零售量達30.1萬台,年增237%。雖然有夏普出貨做為有力支撐,但富士康因去年同期大客戶Vizio出貨銳減,以及樂視受困於資金壓力暫停出貨,造成6月出貨量年減8.9%

第四名高創6月出貨量58.1萬台,較前一月下滑。高創屬於京東方集團,由於京東方有面板資源,今年以來高創新增LGE、微鯨等客戶,加上原有VD訂單擴大,今年上半年出貨量達333.5萬台,年增19.0%

大陸電視代工廠快速興起,主要受惠大陸電視面板產能快速擴張,未來除富士康擁有品牌、面板與系統整合的優勢,可在電視代工市場維持穩定的出貨量,包括緯創、瑞軒等台系電視代工廠未來營運將會受到挑戰。

OLED成主流 雙虎有壓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全球營收將在2024年達到495億美元,占全球平面顯示器產值36%;而LCD占平面顯示器產值比重則將持續下降,由於台灣並未大力發展OLED,群創(3481)、友達、彩晶與華映等LCD廠未來營運受挑戰。

OLED現在是平面顯示器中升起的明星,與主流LCD相比,在各種應用占比仍小,但因這是未來應用趨勢,加上產能大幅增長,正在提升OLED面板的收入,對LCD廠帶來衝擊。

IHS指出,日本和台灣LCD面板廠並未大力發展OLED技術或產能,未來很可能在OLED舞台失去重要性。IHS調查,2017OLED面板收入估為236億美元,而LCD顯示器收入則高達1,023億美元。但是OLED的收入是從2016155億美元大幅成長至2017236億美元。

預計到2020年,OLED收入將達430億美元,占平面顯示器總收入29%,到2024年達495億美元,占平面顯示器總收入36%。反觀面板價格下跌將侵蝕LCD的收入,預計到2020年,LCD顯示器收入將降至933億美元。

[Home]


2017/08/23 1.3.4. 蘋果、GoogleFacebook猛砸大錢拚研發  決戰新世代科技應用 創新產品持續湧現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新世代科技應用快速崛起,科技大廠紛大手筆投注資金進行研發。

近期包括蘋果(Apple)GoogleFacebook等科技巨擘陸續揭露未來研發投資及規畫,透露出這些科技大廠面對新世代科技應用快速崛起,紛大手筆投注資金進行研發,全面為新一回合競局備戰,隨著全球科技大廠加速擴大產品戰線,不僅讓整體戰局更詭譎難料,亦將讓新世代創新產品持續湧現。

蘋果在2017會計年度第3季研發支出高達29億美元,增加15%,佔第3季營收5%,且近一年研發支出金額達到112億美元,蘋果大手筆投資研發的動作,是歷年來罕見的情況,若觀察蘋果過去揭露的季度財報,如此高佔比的研發支出已是13年前的事情,蘋果當初在大舉投資研發的3年之後,iPhone正式問世,並締造全球智慧型手機發展新猷。蘋果則坦言,近期研發部門確實新增不少人力。

業界對於蘋果下一步發展動向紛睜大眼睛緊盯,目前已知的方向包括發展擴增實境(AR)技術、自駕車系統及智慧穿戴醫療領域,儘管iPhone仍是蘋果硬體收入的重要來源,且iPhone憑藉iOS封閉式平台得以在手機市場鶴立雞群,但面對手機發展週期拉長、大陸品牌與技術實力提升、高階手機市場飽和等趨勢,蘋果無法再過度依賴iPhone作為重要的營收來源。

在蘋果的營收項目中,服務業務愈來愈重要,但蘋果畢竟仍是以硬體產品獲取消費者的目光與支持,蘋果服務業務扮演的角色是加強使用體驗,以及鞏固社群開發資源的工具,恐非蘋果的戰略產品,因此,蘋果必須構築下一個獲利平台,才是當務之急。

同樣重視消費性市場的GoogleFacebook,近期研發支出亦呈現成長走勢,這兩大網路科技業者的長期戰略較為明確,其中,Google母公司Alphabet2017會計年度第2季研發支出達42億美元,佔當季營收15.8%

事實上,Google與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等業者類似,營運戰略以雲端為主軸,人工智慧(AI)則是重要倚賴的先進技術,然Google與其他科技大廠不同的是,Google已發展出具備影像辨識能力的Google Lens,結合機器學習技術與過去搜尋業務累積的豐碩影像資料,展現GoogleAI與機器學習的深厚實力。

Google持續投注心力在機器學習晶片TPU,第二代TPU更採取Cloud TPU形式發展,強調深度學習與邏輯推演能力,相較於第一代TPU多只使用於特定邏輯推演,第二代TPU運用範圍與運算能力明顯大增。

若與蘋果相比,Google對於研發項目所抱持的態度較為開放,願意砸大錢於研發上,強調技術優先,然並不代表Google所開發的產品比蘋果更受到市場歡迎,目前Google在搜尋與廣告業務經營成果出色,但其發展社群資源的功力遠遜於FacebookWhatsApp,從Google宣布放棄具有技術開創性的模組化手機計畫Project Ara來看,Google看好的研發方向與市場接受度顯然仍有差距。

至於Facebook2017會計年度第2季研發支出約為19億美元,佔當季營收21%Facebook期望藉由先進的AI技術,確保其在用戶體驗與廣告收入上,皆能取得技術與收益上的領先,減少競爭對手如亞馬遜、Snap等持續侵蝕其網路社群或廣告業務。

全球科技巨擘不約而同地拉高研發支出,市場預期2018年起將有更多創新產品問世,尤其蘋果擁有可觀的現金水位,2017會計年度第3季的現金儲備達到2,615億美元,蘋果手上現金足以買下任何具有創新技術的科技公司。

儘管蘋果在2016年研發支出佔總營收僅5%,相較於Alphabet15%、微軟的14%,以及Facebook21%有一段距離,但以實際金額來看,蘋果共投入111億美元在研發支出,是Facebook68億美元幾乎將近2倍,由於蘋果營收驚人,壓縮研發支出所佔營收的比例。

[Home]


2017/08/23 1.3.5. 亞洲新一代製造業中心竄起 孟加拉奮起跟進早期工業化腳步 [ 電子時報 劉欣欣]

孟加拉經濟穩健加速成長至6%以上,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不但女性取得經濟實力,農村家庭也開始重視教育。

金融時報(FT)專欄記者Robin Harding指出,自18世紀中工業革命以來,製造業一直是脫貧轉富的成功途徑,如今急起直追的孟加拉等開發中國家,也希望成為全球製造業的新重鎮。

孟加拉在最近20年內締造了經濟奇蹟,由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躋身中等收入國家之林。靠著典型廉價勞動力車頭工業-紡織業帶動,孟加拉經濟穩健加速成長至6%以上,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國,不但女性取得經濟實力,農村家庭也開始重視教育,觸發人口紅利。

除了孟加拉,越南和柬埔寨亦緊追其後,這幾個國家的耀眼成長顯示,過早的去工業化的顧慮是多餘的,新一代製造業強國正在崛起,準備接棒完成21世紀大業。

新興製造業中心的成長是全球經濟最令人期待的變化之一,不但提供新的消費品市場、投資機會,也助數百萬人脫貧。然而即使孟加拉經濟起飛,其他國家是否也能展翅?

哈佛經濟學家Dani Rodrik發現,貧窮國家提前遭遇製造業衰亡的模式,即其經濟發展到工廠開始消失的時間點要比歐美國家更早。Rodrik從工業產出及就業等角度切入,分析南美、非洲及部分亞洲地區自1980年代以來的工業蕭條狀況。

Rodrik指出,製造業帶動生產力,是提升富裕程度不可或缺的要素,這對開發中國家來說不啻是一個噩耗。

1960年代亞洲經濟體常被拿來與雁型理論比較,日本在製造業價值鏈中領頭,接著是靠紡織品市場崛起的台灣或南韓,形成雁行梯隊結構。但若自動化及機器人已能和最廉價的勞動力競爭,那麼這些機會將不再,開發中國家勢必得透過服務業另尋新的成長模式,否則永遠只能銷售大宗商品。

不過Harding認為,這無須擔心,更有可能的是孟加拉會在貧窮國家的新一波工業化初期領頭,假以時日,連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也有可能跟進。

聯合國(UN)研究人員證實,一般開發中經濟體的製造業佔比及製造業職缺已然下滑,但整體而言仍正處於空前階段,換言之,並非製造業活動減緩或機器人取代,而是製造業高度集中,以致其他地區的工業消失。

所謂高度集中意即指在大陸。Harding認為,其他製造業國家要想成長,就必須取而代之,而孟加拉的出現,意味著這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

大陸工廠受當地薪資上漲影響,為提升生產力和保持競爭力,大舉投資自動化和機器人,但Harding指出,1990年代富裕國家也是如此被大陸取代,沒有理由認為不會再重演。

機器人技術已有進展,但產線全面自動化生產的成本依舊非常高昂,而且配合產業的難度很高,機器人的應用除產量夠高的汽車業及電子業之外極少見。在消費者需求變化快速的產業如成衣業,距離機器人能取代技術人力還有數十年。

Harding認為,關鍵在於大陸會容許低技術產業滅亡還是設法挽救。大陸在干預貨幣方面讓步,人民幣走疲間接有助於新製造業中心的崛起;但另一方面,超高儲蓄率與投資率造成產能過剩,壓迫其他地區的產業發展。

對其他開發中國家來說,若大陸能順利實現經濟再平衡,朝消費轉型成功,對加速這些國家的成長最為有利。

若大陸停止生產廉價成衣同時增加消費,代表市場規模將達到史上之最。1980年代,大陸在歐美及日本擁有數以億計的富裕消費市場,而現在服飾、鞋子及玩具的消費者多達數十億人,擴大的市場足以抵銷自動化。

就全球經濟而言,孟加拉及其他國家帶來新的成長,同時降低對大陸的依賴,已開發國家的物價將受到重大影響。大陸進入全球市場的衝擊正是全球低通膨的原因之一。孟加拉的興起意味著物價將不會隨著大陸國內收入水準上升而上漲。

[Home]


2017/08/23 1.3.6. 2019 大陸拚5G商用元年 [ 工商時報 吳孟翰]

中國大陸可能於2019年投入5G商用,領先全球。在大陸官方力推、3大電信巨頭帶領之下,5G網路建設將首先帶動核心硬體設備與通信設備製造商的快速發展,預計至2025年投資規模將達1.29兆人民幣(下同)。

上海證券網報導,業內人士稱,2019年或許將成為中國的5G商用元年。「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指出,在5G商用初期,營運商將大規模開展網絡建設,到2020年,網路和終端設備投入可能高達4,500億元。到2030年,5G有望在中國直接創造、間接帶動約3兆元、3.6兆元的經濟增加值,帶來近2千萬個就業機會。

東興證券預估,20192025年將是5G網路建設的主要建設期。整體建設投資將達到1.29兆元,較4G投入提高逾60%。中國電信上海研究院網路建設與市場規劃處相關人士則表示,因為國際電聯的最終標準尚未確定,目前也無法確切估計投入金額。但綜合考慮市場競爭情況、技術成熟度、產業鏈配套成熟度3因素,其總投入應該會高於4G

目前,中國工信部已就6GHz以下部分頻段的5G移動通信系統頻率規畫方案徵求意見。在中國政府帶頭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中國移動等3大電信商亦動作頻頻。

本月上旬,中國電信正式宣布啟動5G創新示範網建設,並發布了「中國電信5G創新示範網白皮書」。而近來熱議的中國聯通混改,亦將所募資金中的195.87億元用於「5G組網技術驗證及網絡試商用建設項目」。此外,中國移動研究院也與中興通訊展開合作,完成業內首個5G承載網OTN端到端低時延傳輸測試。

業界預測,未來5G產業的投資機遇將首先聚焦在核心硬體設備廠商,如通宇通訊、邦訊技術等;通信設備商如中興通訊、紫光股份等,預計也將因此受益。

[Home]


2017/08/23 1.4.1. 英特爾新處理器 槓超微 [ 經濟日報 吳凱中]

英特爾(Intel)迎戰超微(AMDRyzen系列,22日在北京發表第八代Core處理器,號稱性能比上一代提升40%,採用14奈米、10奈米雙製程,首波搭載U系列新款處理器產品,預定9月上市,炒熱下半年PC市場。

英特爾22日在北京舉行發表會,公布Coffee Lake等多架構設計的第八代系列處理器。新一代Core i5 i7系列強打從多媒體4K到虛擬實境等多樣使用需求,U系列為英特爾最快速的15瓦處理器,由於增加兩組運算核心,平均效能較上一代提高40%,正式宣告主流筆電處理器從雙核心晉升到四核心時代。

英特爾指出,第一波產品由搭載U系列處理器的輕薄筆電、2 in1 NB等產品打頭陣,OEM廠將於9月推出首波搭載新一代處理器的機種,預期超過145款,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華為、聯想、三星等品牌皆推出支援產品。

此外,其他第八代產品將在未來數月持續問世,包括秋季推出新一代桌上型電腦(DT)處理器,以及供企業用戶、電競NB、工作站等不同市場需求打造的產品。

英特爾指出,新一代處理器採用14奈米製程及10奈米製程,今年以14奈米為主,今年底至明年全面導入10奈米製程。第八代處理器是英特爾產品首度導入10奈米製程,也象徵與台積電、三星半導體先進製程之爭正式進入10奈米階段。台積電今年獨家為蘋果代工的A11處理器,就是使用10奈米製程。

市場解讀,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明顯針競爭對手超微。主因超微上半年發表RYZEN,無論性能或價格皆定位正確,展開大反攻。

[Home]


2017/08/23 1.4.2. 威剛推新品 攻電競工控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3260)搶攻工控和電競市場,二大領域新產品齊發。

威剛宣布,旗下電競品牌XPG產品線持續擴大,繼SX8000SX7000之後,新發表PCIe M.2 2280固態硬碟SX9000,擴充強化PCIe SSD的產品線,因應電競、VR等熱門應用的需求。

SX9000採用邁威爾(Marvell)控制晶片和PCIe Gen3x4超高速介面,讀寫速度最高可達每秒2800/ 1450MB,是傳統SATA 6Gb/s的數倍,效能也不會因時間而減退。也支援多種加速與LDPC除錯機制,即使系統處於遊戲、超頻或影像處理等高負載狀態下,也能保持穩定。

威剛看好工控市場對記憶體需求顯著加溫,也推出全新工業級CFast記憶卡ICFS314。這項產品兼具CF卡的尺寸和SATA III的高速傳輸介面,還採用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可靠度和耐用度大幅提升。

威剛強調,ICFS314 CFast卡符合CFast 2.0規範,並採用SATA III 6.0 Gbps介面與3D MLC快閃記憶體,比2D NAND的可靠度和運算效率表現都更上層樓,讀寫速度最快可達每秒550/520MB,平均無故障時間高達200萬小時。

威剛公布第2季每股純益1.42元,低於第13.62元;上半年每股純益5.04元,表現仍亮眼。公司強調,第2季是今年谷底,隨著DRAMNAND Flash價格持續上揚,預期第3季營收和獲利將繳出不錯成績。

威剛昨(22)日收75.1元、上漲0.1元。

[Home]


2017/08/23 1.4.3. 東芝記憶體出售陷泥淖 IPO不啻為另一選擇 [ 電子時報 范仁志、何致中]

原訂628日東芝股東大會達成共識的東芝半導體出售事宜,至今仍未有結果。

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為東芝(Toshiba)重建案焦頭爛額,半導體事業購併案至今未有結論。眼看大限即將到來,欠缺計劃性和菁英人才的機構,仍是束手無策。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東芝的主要往來銀行已向東芝要求,儘快處理有關半導體事業的出售事宜;銀行團考量到出售案可能得先通過各國反壟斷法審查,認為東芝必須在8月底前敲定出售內容,才可望避免2017會計年度(2017/4~2018/3)發生債務超額,免去被強迫下市的處分。

目前三井住友銀行(SMBC)、三井住友信託銀行(SMTB)、瑞穗銀行(Mizuho)等,都同意出資援助東芝。但伸出援手的前提是,半導體事業東芝記憶體(Toshiba Memory)一定要出售,並防止連續2年發生債務超額。

產業革新機構為了挽救東芝,刻意攜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美國私募基金公司Bain Capital、南韓SK海力士(SK Hynix),組成美日韓聯盟,著手東芝記憶體購併案。

美日韓聯盟最遲得在20183月底前完成購併,但現況卻是窒礙難行:雖然聯盟已在6月取得優先交涉權,但革新機構並不希望在東芝和威騰電子(WD)的訴訟案尚未結案前施行購併;作為賣家的東芝,則對有意取得普通股,而不是單純融資的SK海力士抱持疑慮,雙方難以取得共識。

另一方面,威騰和美國投資機構KKR偕同鴻海提出新方案,使美日韓聯盟的處境更為險峻,失去領先地位;就算聯盟順利購併東芝記憶體,面對各國反壟斷法審查,恐怕也得耗費9個月時間,趕不上20183月底的期限。

日本科技媒體ASCII報導,不願具名的東芝幹部透露,若8月底還無法確定東芝記憶體出售事宜,則公司必須另外思索對策;最大的可能性是,東芝開始求助第三方增資,以強化資本的模式迴避債務超額,並期許東芝記憶體在1~3年後IPO,藉此回收資金;但這樣一來,產業革新機構將和東芝再無瓜葛。

產業革新機構會著手東芝記憶體購併事宜的契機,在於東芝向經濟產業省求援,機構作為經濟產業省的白手套,自然得出面處理;諷刺的是,產業革新機構在購併案中一直不具主導權,立場也顯得不夠明確,僅是經產省的棋子。

最初招募日本企業出資投入購併案時,多數日企興趣缺缺。之後和KKR的協商也未湊足足夠資金;至於威騰,由於要求出資一半以上,也無法與其合作;眼看東芝即將在628日召開股東大會,革新機構選擇的合作對象,即是與SK海力士結盟的Bain Capital,不料SK海力士有意購入股份,讓購併案遲遲沒有結果。

產業革新機構的問題,在於沒有積極策訂策略,強化自己的主導權。若是民間單位的投資機構,往往會積極介入投資標的的經營內容,儘可能保持優勢;但機構一直處於中立態勢,結果導致布局策略效果欠佳。

以前產業革新機構也有不少經營人才。例如促成日本面板大廠日本顯示器(JDI)的谷山浩一郎,或是成功重建日本半導體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並主導其經營方針的柴田英利等。然而,現在的產業機構,卻欠缺具有行動力和能夠洞察先機的人才,若無法改善,最後很可能無法體現官民基金的價值,失去存在意義。

記憶體供需仍緊 代理通路看旺至年底

時序即將進入2017年第3季中期,記憶體包括DRAM、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NOR Flash)供需仍緊,代理通路業者頻頻釋出第3季甚至第4季業績表現都可能優於預期的說法,大致上第3季記憶體漲價趨勢不變,第4季供需有機會回復正常,但整體記憶體需求仍是強強滾。

熟悉半導體業者表示,今年來看,記憶體產業迎來產業循環,供給減少加上需求看增,使得此波供需緊張的狀況持續。如NAND Flash主力應用為智慧型手機,在第2季時價格漲幅約有1成,而第3季又是傳統手機市場旺季,此一趨勢可望保持下去,目前國際大廠面臨2D3D NAND的產能青黃不接狀態,供不應求是可以預見的狀況,估計2018年等到國際大廠在3D NAND產能轉換漸漸穩定後,NAND Flash價格才有機會回穩。

NOR Flash配合今年OLED面板手機話題正夯,需求大量竄出,如台記憶體晶圓廠華邦電、旺宏產能幾乎已經預訂到2018年,價格漲勢持續。DRAM部分,儘管市況相較第1季稍微緩解,不過標準型DRAM、伺服器用DRAM價格仍上揚,行動DRAM2季暫時受到大陸手機庫存影響漲勢稍弱,不過進入第3季後,代理通路業者表示,目前市況看起來優於原本預期,韓系大廠仍強勢漲價,原本業界認為昂揚的記憶體價格走勢有機會持續,幾家代理記憶體等相關零組件通路業者營運可吃下定心丸。

熟悉半導體上下游業者表示,今年預計最快第4季記憶體價格有機會回穩,一方面來說,也可緩解二線業者缺貨無法封裝測試或銷售的狀況,但對於幾家握有記憶體庫存的業者來說,第34季仍是大有可為。

熟悉半導體業者表示,今年終端市場各種應用話題非常熱鬧,包括資料中心、伺服器換機需求,企業用SSD滲透率則持續提升。此外,大陸市場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半年因應2016年底需求爆量的庫存確實出現一波不算短的調整,但已經逐漸消化完畢,幾大陸系龍頭品牌手機業者OppoVivo重啟備貨,力道逐漸加強,第3季傳統旺季在一陣暖身中也漸漸發酵。

相關業者認為,隨著蘋果(Apple)大改款iPhone預計9~10月左右亮相,非蘋陣營也會加強新機推出計畫,除了無線充電、快充、全螢幕、OLED面板等各種市場期待的新應用外,基本上記憶體容量需求只會提升不會下降,而智慧型手機今年仍舊是消費電子裝置中最重要的主流產品,包括DRAMNANDNOR Flash都同步會受到智慧型手機市場牽動,目前看起來市況值得期待,通路業者包括握有利基代理產品線如三星的至上、Sandisk的增你強、Cypress的威健等業者,可望持續受惠。

[Home]


2017/08/23 1.4.4. CPU處理器架構設計個別化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電腦內的CPU未來仍將是電腦的核心要角之一。

CPU架構設計從追求運算效能到速度,如今隨著摩爾定律(Moores Law)不再適用的聲音出現後,CPU也面臨到設計瓶頸的壓力。評論認為,未來CPU設計將出現多頭發展結局,也會讓諸如開源處理器有出頭的機會。

Computerworld報導,雖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教授David Patterson曾認為,電腦架構設計將會出現復興,不過,Silicon Insider創辦人Jim Turley則認為,即使每隔幾年就有大學研究計畫支持電腦架構會出現大顛覆的聲音,但事實卻不然,現實發展只是電腦速度更快,各方也各取所需。

對此,評論認為,上述結果也反應出摩爾定律說法逐漸不再有效,換句話說,雖然外界仍預期晶片效能可繼續提升,但處理器效能已經持平。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Tom Conte認為,功率耗散便是一大問題。

雖然外界試圖採用更多核心並設定成同樣時脈速度加以解決問題,但Linley Group分析師Linley Gwennap則表示,當採用到8核心時便會遭遇報酬遞減問題。換言之,採用核心作法也會遭遇到阻礙。英特爾(Intel)類型核心一次可執行5項指令,ARM核心最高為3項,5項以後會出現報酬遞減,因此仍需要新的架構加以突破。但Conte表示,即使電晶體越快,當線長主宰運算時,CPU電路則越來越慢。

對此,Patterson認為,外界於是開始將目光從1個龐大但沒有效率的核心,轉向多個小型但有效率的核心,換言之,元件廠商將會加入專門負責特殊任務的處理器。該趨勢已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發展多時並由ARM帶頭。

ARM公司主管Ian Smythe預估,一般智慧型手機將擁有10~20個處理器,其中包括執行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App)的核心。

Smythe指出,在ARM提出的big.LITTLE架構中,big核心被設計用來以最大速度執行前端App並擁有多餘電路來執行分支預測與亂序執行。LITTLE核心則以最大功率效率來執行背景App,其餘處理器則負責電源管理、感測器、影片、聲音、無線連線、觸控螢幕管理與指紋辨識等。

消息人士也認為,神經網路處理器將逐漸熱門,因為其可以加速機器學習。例子之一便是Wave Computing所擁有的1.6萬顆核心的最新處理器。Patterson指出,一旦訓練後,神經網路可利用更小特定領域的處理器在手機上執行,但其缺點在於特定處理器執行需要自家工具與編輯器的特定軟體。

Cadence Design Systems主管Steve Roddy表示,目前特定程式架構已經興起,讓程式設計師可撰寫無需仰賴平台的編碼,目前也有許多神經網路架構出現,包括GoogleTensorFlowMicrosoft Cognitive ToolkitCNTK以及亞馬遜(Amazon) MXNet

另外,如果處理器可直接執行諸如高階語言Java的指令,代表將不需要架構且軟體可跑得更快,但目前該構想證明並不切實際。

評論指出,在追求速度上,發展的最佳方向顯然是屬於量子運算,學界並已提出依量子力學製造的邏輯閘並建造一般用途的量子處理器方法,但目前唯一量子運算供應商D-Wave Systems仍尚未著手進行。

該公司副總Jeremy Hilton表示,其最新款電腦擁有2,048量子位元,但處理能力不是基於傳統電腦的二元邏輯閘。如果技術上能在位元間設計出糾纏態,便可同時在其執行邏輯運算,該過程將耗5微秒。

IHS Markit分析師Tom Hackenberg也指出,當該技術發展成商業化後,將在深度學習與神經網路運算領域上受到歡迎。

消息人士指出,由英特爾、超微(AMD)ARM主宰的處理器市場動能並未支持大幅改革。對此,Gwennap認為,諸如英特爾與ARM的問題在於深陷自家架構下,造成在架構等級之下,許多軟體不容易創新,而且開發費用也是阻礙之一。

不過,開源處理器硬體的出現可能帶動創新陸續出現,例如RISC-V基金會(RISC-V Foundation)支持的RISC-V架構就是一例。

該機構主管Rick OConnor表示,第五代RISC處理器屬於免費但廠商必須支付認證以及商標授權費用。他也指出,其基礎架構擁有不到50個硬體指令,但可模組化擴充至伺服器等級。

第一家供應RISC-V晶片的廠商則是SiFive,該公司副總Jack Kang表示,使用RISC-V開源處理器晶片以及多種形式設計自動化後,該公司可在低於10萬美元下提供32位元客戶樣本。

Smythe認為,未來CPU仍將是加速器舞台上的主角,因為其扮演作業系統的核心,目前多數電腦仍是採用1945John von Neumann提出的電腦架構,而且外界並無法大幅改變這項事實。

[Home]


2017/08/23 1.4.5. Gen-Z聯盟推全新記憶體規格 目標成為新型處理器核心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Gen-Z聯盟近期發布全新版本規格,外界預估此技術可能將首度採用於高效能DRAM模組。

由超微(AMD)IBM、慧與科技(HP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及美光(Micron)等科技大廠於2016年成立的Gen-Z聯盟,成立宗旨在於縮小儲存與記憶體之間的差距,近期Gen-Z聯盟也發布全新版本規格,並向廣泛的晶片、系統設計者及其客戶端取得反饋意見,目前也展示其記憶體與不同平台互連(memory-agnostic)技術原形樣式,藉此目標自2019年起帶動新型態的持久型記憶體(Persistent Memory)產品線大量湧現,外界預估此技術可能將首度採用於高效能DRAM模組中。

根據科技網站EE Times報導,對此慧與科技、威騰(WD)Lam Research以及其他業者高層們認為,此全新記憶體類型將可對現有記憶體及處理器設計帶來變革效果。反觀目前的相變化記憶體、可變電阻式記憶體及磁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長期以來雖尋求取代FlashDRAM或對此技術進行補充,但至今取得的利基規模仍相對小。

Lam Research技術長Rick Gottscho指出,部分新記憶體看起來處理速度與DRAM一樣快,且持續性的製程改進將可讓新記憶體技術處理速度更快速,而新記憶體技術的目標則是成為新類型處理器的核心。

慧與科技3Par儲存事業部首席軟體架構師Siamak Nazari指出,朝新記憶體技術轉型的過程,將與目前從硬體轉型至Flash記憶體的途徑相同,該公司首款採新記憶體技術的產品似乎將相當傳統,將添加一個新的分層快取,不過最終儲存與運算必須融合以創造充分的利益。

慧與科技與至少兩家其他業者,目前正採用Gen-Z技術來定義模組,該模組具有更多的容量、以較高的資料率運行,且比當前的DIMM模組所採用的PIN數少80%,這款全新模組將有助縮小與2.5-D晶片堆疊技術的差距,能夠提供更高的資料率,但成本較高且容量較低。多個處理器將可直接存取這款新模組,藉此有助減少資料拷貝的延遲問題發生及減輕處理器故障的恢復受損程度。

此外,Gen-Z也能夠讓DIMM支持不對稱讀取、寫入,以及應用於當前DIMM的對稱式設計。另外,Gen-Z技術也將採用序列器在嵌入式PCI Express或乙太(Ethernet)區塊中,以連結處理器與記憶體。

值得注意的是,IBM在該公司將推出的Power9處理器中,採基於OpenCAPI的介面,雖然Gen-Z支持網狀網路、交換器及透明路由器拓撲,反而記憶體、儲存語意學及OpenCAPI缺乏這類支援性,不過由於Gen-Z規格要等到2017年底之後才會完成,因此採OpenCAPI規格的IBM要將其產品推向市場仍有至少1年的優勢。

至於英特爾(Intel)則希望助Gen-ZOpenCAPI一臂之力,該公司2018年將出貨的Apache Pass記憶體模組是採用英特爾的3DXP晶片,預期Apache Pass記憶體模組將採用DDR4DDR5介面,可能包含英特爾部分專有協定。3DXP晶片的延遲水準介於DRAMFlash之間,且能夠提高容量。

目前設計者將決定是否將Gen-Z嵌入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處理器可能2020年之後才會出貨,處理器將需要在硬體中支援Gen-Z,以達最高的資料率及最低的延遲。目前慧與科技一款實驗室原型樣式、以記憶體為中心的電腦,已經開始採用早期版本的Gen-Z

[Home]


2017/08/23 1.4.6. 2-in-1與超輕薄NB需求穩健 一線大廠機型開案大增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英特爾專為2-in-1與超輕薄NB機種而設計的第8代處理器正式登場,包括華碩、宏碁等品牌大廠新機自9月起陸續上市。

全球PC產業連續5年處於低迷期,2017年第2季更是自2007年以來出貨量最低的一季,除桌上型電腦(DT)跌勢超乎預期,筆記型電腦(NB)亦未見增長。NB業者表示,PC需求低迷,尤以傳統常規DTNB衰退幅度甚大,不過,電競與超輕薄NB2-in-1機種需求仍相當穩健,英特爾(Intel)也加速新舊平台轉換,眾廠開案持續擴增,同步拉升平均售價(ASP),加上商用需求也優於預期,整體而言,NB市況跌勢已收斂,對於產業影響亦見趨緩。

為提振PC買氣,英特爾2017年火力全開,擴大平台轉換腳步,繼2017年初新一代14奈米Kaby Lake處理器平台全面上陣,6月再發布頂級高價Skylake-XKaby Lake-X(Core X系列)處理器及X299晶片組平台,全面搶攻高效能與電競市場後,代號為Coffee Lake的全新第8代處理器也於821日正式發布,由NB版本U系列首發,瞄準2-in-1與超輕薄市場,包括華碩、宏碁、聯想、戴爾(Dell)、惠普(HP)、華為、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爾與清華同方等NB品牌業者,將自9月起陸續推出新機,搶食旺季大餅。緊接著第8代處理器DT版本則將於10月面市。

英特爾客戶運算事業群副總裁暨行動客戶平台事業群總經理Chris Walker表示,最新上市的第8Core處理器U系列是專為2-in-1與超輕薄NB量身設計,全面提升運算體驗,不僅效能比內含第7Core處理器的PC大幅增加40%,亦可呈現4K Ultra HD娛樂內容,以及讓用戶以更簡便的方式與PC互動,透過長達10小時的電池續航力及穩定耐用的I/O支援,英特爾首款4核心U系列處理器打造出效能強悍且攜帶方便的輕薄PC

Chris Walker指出,憑藉著英特爾最新的省電Core微架構、先進製程技術、以及各項矽晶片最佳化,第8Core處理器U系列為英特爾最快速的15瓦處理器,生產力比第7代處理器高出40%,與5年前出廠的處理器相比,生產力更提升2倍。

Chris Walker進一步表示,近年NB需求確實低迷,然據調查目前全球有4.5億用戶所使用的PC仍是5年以上機種,是相當可觀的換機需求,英特爾希望能藉由更強大效能與創新設計,吸引用戶換機,目前包括電競、2-in-1與超輕薄NB機種需求都保持增長,也就是全新設計會是換機重要的催化劑,英特爾會不斷推出新品,以迎合變化迅速的用戶需求。

Chris Walker也樂觀預期,隨著效能大幅強化的第8代處理器家族陸續發布,各式品牌新機將同步上市,下半年買氣可望有所回升,各重要區域市場銷售動能可期。

然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年初推出第714奈米製程kaby Lake處理器,21日再推出最新第8Coffee Lake系列,成員除有14奈米製程處理器外,預計年底還會再發布首款10奈米製程Cannon Lake處理器,稍早也提前揭露下一代10nm+製程Ice Lake處理器細節,近期製程架構與平台策略令市場相當困惑。

對此,Chris Walker表示,確實目前在製程架構上處於「過渡期」,14奈米製程已經相當成熟,英特爾期望能不斷研發推出效能更為強大的新平台,各式新舊機種給予用戶更多選擇,2018年將會有更多10奈米製程產品推出,屆時平台效能將更為精進,充分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Home]


2017/08/23 1.4.7. 英特爾推8Core 掀換機潮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英特爾22日在北京舉行第八代Core處理器說明會,首波發表4款四核心U系列處理器,專為輕薄型及二合一筆電所量身設計,最高運算時脈達4.2GHz,包括宏碁、華碩、聯想、戴爾、惠普等OEM廠將自9月起開賣搭載新處理器的筆電。

雖然PC出貨量持續衰退,但英特爾仍看好在電競、串流視訊、虛擬實境(VR)等新應用推陳出新下,換機潮將持續啟動。同時,處理器大廠超微(AMD)今年推出的Zen架構Ryzen處理器平台銷售動能優於預期,也對英特爾造成一定壓力。因此,英特爾選在返校採購旺季前推出第八代Core處理器,力圖提振買氣及鞏固市占率。

英特爾客戶端運算事業副總裁Chris Walker表示,市場上仍有逾4.5億台機齡超過5年的舊PC機,但與5年前相比,市場應用已發生革命性變化,包括4K超高畫質影像、VR等。英特爾推出第八代Core處理器,運算效能較5年前平台提升2倍,筆電厚度可由35毫米縮減至19毫米以下,技術一支援4K及串流視訊、VR360度視訊等,可望帶動市場換機潮。

研發代號為Coffee Lake等第八代Core處理器U系列,是英特爾目前運算效能最快的15W低功耗處理器,除了效能較第七代處理器高出40%,透過英特爾的智慧變速技術可享受快速流暢的網頁瀏覽體驗。另外,內建的英特爾渦輪加速技術2.0讓工作發揮更高生產力,此技術能機動調整各核心與繪圖核心的用電與速度,在需要時精準提升效能,在電力不夠時則會節省用電。

Chris Walker表示,沉浸式內建媒體功能不僅全面提升編輯與觀賞4K360度環景影片、優質內容串流的體驗,還造就在各種裝置規格上享受內容的新途徑。新處理器內建Intel UHD 620繪圖核心,媒體引擎具備省電的VP9HEVC 10bit硬體加速機制,即使是觀看與製作4K解析度內容,也能維持超長電池續航力。

此外,新處理器支援PCIe 3.0高速傳輸,最新快速儲存技術除了支援NVMe規格PCIex4固態硬碟(SSD),還能發揮PCIe 3.0的傳輸速度。再者,新處理器平台含多功能Thunderbolt 3技術,可透過Type-C連接埠完成所有任務,提供優異的I/O效能,僅需一條線且不占桌面空間,就能支援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24K解析度60Hz顯示螢幕、及連接外接顯示卡裝置等,將可為PC帶來驚艷的使用經驗。

[Home]


2017/08/23 1.5.1. 南韓政府備戰工業4.0 推多項國家產業建設計畫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南韓政府最近公布100大國政課題,包括超高速網路普及服務、擬定產業園區發展方案、藉由工業4.0創造就業機會、將創新都市做為工業4.0的推動基地等項目,為工業4.0時代備戰。

據韓媒ET News報導,南韓總統文在寅將超高速網路普及化納入100大國政課題,做為「減少國民的交通及通訊費用」領域的細部計畫。為此科技資通訊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將在2017年底前擬訂推動方案,最快2018年就可開始執行。

超高速網路普遍服務是希望所有使用者不論何時何地,皆可以是適當的費用使用基本通訊項目。因此不論郊區或鄉下都能有超高速網路,可縮小城鄉地區的資訊落差,也可提高國民生活便利。

科技資通訊部的前身為未來創造科學部(Ministry of Science, ICT and Future Planning),從2016年就著手相關基礎研究,由通訊業者、有線電視業者、資訊通訊政策研究院(Korea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Institute)、大學教授組成產官學研計畫推動小組。

計畫推動小組針對超高速寬頻的覆蓋區域、建設方式、財政負擔等問題進行討論,研擬各種可能的執行方案。但實際要落實超高速網路普及化,有許多先決問題必須討論。

例如在完全沒有超高速網路的地區,網路建構費用與使用付費的費用分攤問題、網路速度該有多快等。超高速網路普遍後,各地方都可使用網路電話(VoIP),因此線電話(PSTN)是否仍因維持普遍也是討論項目。電信業者認為同時維持有線電話與網路電話是不小的負擔。

有部分業界人士表示,可仿效成立傳播通訊發展基金的方式,成立超高速網路普遍服務基金,由專門機構負責基金管理與應用。

科技資通訊部表示,由計畫推動小組針對各項問題進行討論,將在取得共識後擬定推動計畫;目前已取得行政區域、農漁村的網路覆蓋率及網路品質資訊。另一方面,南韓政府選定10多處地點評估發展成因應工業4.0的國家產業園區,有別於大規模產業用地開發方式,將符合新產業、創業需求,改善產業園區相關制度。

國土交通部(Ministry of Land,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port)日前委託國土研究院(Korea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uman Settlements)進行建立工業4.0產業園區及支援方案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園區預定地位置、企業需求、各縣市產業園區現況、存在必要性等,做為邁向工業4.0的產業基地。

文在寅以均衡各地區發展為考量,在全國各地選出10個都市建議成立產業園區,這些都市有:仁川桂陽、忠清北道五松、忠清南道論山、世宗、江原道原州、全羅北道全州及永州、慶尚南道金海、晉州沙川、京畿道安山等,其中全州與晉州沙川已是碳及航太領域的國家產業園區。

國土交通部將依照研究結果擬定產業園區推動計畫,最快在2018年初就能確定最終將設立產業園區的地點,並準備擬定支援位於市中心的小規模國家產業園區開發支援方案制度,以利智慧產業大樓、校園型智慧區域等空間建立,促進都市均衡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Home]


2017/08/23 1.5.2. 大陸自動化發展馬不停蹄 日機器人業者積極擴產因應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為應付大陸自動化發展,安川電機2018年目標2018年將產能提高2.5倍。

因應人力不足,全球工廠紛紛朝向自動化發展,大陸市場尤其明顯,包括主要的汽車產業,智慧型手機、電子產品等生產線都導入工業機器人,許多業者一次訂單經常超過100台。因此,工業機器人及相關零件廠紛紛擴大生產,調整供需體制,以因應大陸市場需求。

某大陸智慧型手機代工廠的高階幹部表示,如今在萬名員工的工廠都已導入了機器人,持續推動工廠自動化,導入費用約4~8個月即可回收,計劃所有生產線都將換成機器人;而其他代工廠則計劃2年內,產線自動化比重將提高到整體的3分之2

如安川電機(Yaskawa)2018年將在大陸江蘇省常州市新建第三工廠,目標把當地月產能至2018年底提高到1,500台,增幅為現有的2.5倍。而機器人控制器的生產線也從日本移到常州工廠,貫徹庫存管理,將交期縮短到1個半月。

川崎重工業(KHI)2017會計年度在大陸江蘇省蘇州市啟用工廠,年產能提升到2016年度的2倍,達到8,000台,同時將半導體晶圓運送機器人的製造從明石工廠,移到西神戶工廠,提高月產能到1,300台。

發那科(Fanuc)投入630億日圓,在日本茨城縣筑西市建設新廠,最大月產能可達4,000台,連同山梨縣總工廠,月產能將達1.1萬台,預估20188月啟用,初期月產能為2,000台。

機器人市場需求擴大,連帶受惠週邊產業,如用於機器人關節的機密減速機業者Nabtesco全球市佔達6成,2017年度投入70億日圓,擴大日本和大陸的產能,計劃20193月底前,年產能提高3成,達84萬台,最終目標是年產能拉到100萬台。

住友重機械工業(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也計劃2019年度前擴產,預計將現有精密減速機年產能提高到30萬台以上,該產能是2016年度的2倍。

而控制機器人動作的伺服馬達投資也活絡發展,Panasonic計劃2018年春,將大陸該產品的月產能提高到25萬台,增幅為現有的25%,並在廣東省珠海市的據點導入設備;另一家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早在20174月啟動常熟市第二工廠,加上日本部份,合計伺服馬達的產能增幅較2016年度增加30%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CRIA)理事長宋曉剛表示,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2017年銷售量的成長幅度將超過20%,總數可望首度超過10萬台,而2016年為8.9萬台,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6年全球機器人銷售量為29萬台,大陸就佔了3成,且有持續擴大的傾向。

另一方面,因應大陸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當地政府也積極培育當地業者,透過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推動次世代機器人的研發,可想而知,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競爭也將更加白熱化,業者的策略走向將決定勝負。

[Home]


2017/08/23 1.6.1. 面對電動車時代將至 電裝對局勢胸有成竹 [ 電子時報 范仁志、胡儀芳]

在電動車還無法完全滿足消費者之前,行銷油電混合車也是廠商的選擇。

電動車(EV)時代即將到來,全球汽車業者爭相布局,歐洲國家政府甚至祭出扶植政策,禁止業者生產柴油引擎車輛。電動車想要普及,仍有電池性能等技術問題待克服。而在電動車普及前,其他節能車款亦將是廠商的行銷重點。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日本汽車零組件大廠電裝(DENSO)20177月底召開20174~6月財報會,股東質疑歐洲地區嚴加管制汽柴油車,2040年起一律禁止生產,組件構造簡單的電動車漸成主流,是否會影響公司營運。對此,電裝幹部老神在在,表示一切狀況都在預期之中。

自福斯汽車(Volkswagen)發生廢氣排放問題後,消費者對柴油車的反對聲浪提高,汽車業者行銷不易。為了避免遭到抗議,許多業者紛紛決定主打電動車。無獨有偶,大陸政府和美國加州等地也倡導電動車發展,市場一片看好。2016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43.6萬台,較2015年成長46%

但值得注意的是,若觀察全球新車銷量比重,可發現電動車其實比例不到1%。外界認為,電動車普及的前提在於電池續行力,充電一次至少要能行駛500公里,才有普及的可能。且電池效能在提升的同時,也得兼顧充電時間是否過長、成本不能過高、安全性等要素。

部分支持電動車普及的人認為,電動車相關科技的研發速度突飛猛進,電池性能亦可望有所改善。但亦有專家指出,電池產品仰賴化學技術,不同於半導體,每年性能大約只能提高5%

就消費者立場而言,電池性能不佳,也是必須考慮的課題。設立於神奈川縣鎌倉的中古車行Gogolab指出,日本最普及的量產型電動車、日產汽車(Nissan Motor)Leaf,目前中古市場行情已較3個月前下滑10萬日圓(902美元),理由就在於電池壽命過短。

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相同,行駛時不會排放廢氣,無疑是最理想的車種。但目前電動車的技術進程尚不完全,普及率無法完全超越已研發100年以上的汽車引擎。做為汽車組件供應廠,電裝自然對局勢胸有成竹。

對汽車廠商來說,要如何改善電動車的缺陷,並強化優勢,是當下的重要課題。而在電動車還無法滿足消費者之前,油電混合車(HEV)也是一種選擇;雖然外界常認為,油電混合車是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普及前的過渡性產品,但就節能的角度來看,油電混合動力車也是可行選項之一。

日產於201611月研發的電動車NOTE e-POWER,在行銷上強調是新款節能車輛,但其實仍屬於油電混合車;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布局油電混合動力車領域有成,總銷量已突破1,000萬台。

歐洲方面,瑞典車廠富豪汽車(Volvo)決定2019年起全面使用電動引擎研發車輛,屆時將研發油電混合動力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電裝的勁敵博世(Bosch)也於20172月表示,將為了順應電動化趨勢整編部門,預期至2025年,油電混合車和電動車總產能,將達2,000萬台。

電動車普及狀況還未成定局,許多企業和投資人的看法和電裝不謀而合,認為不該對電動車過度樂觀。對汽車廠商來說,審慎評估市場狀況,行銷適當車種,才是確保永續經營的要訣。

次世代節能車面臨普及瓶頸 尚有諸多問題待解

日本加氫站目前數量不足,補充不便,是普及緩慢的原因之一。

汽車產業快速朝向電動化發展,在純電動車成為次世代節能車款主流同時,以零排放為目標的終極環保車,卻面臨普及瓶頸。眼前諸多問題待解,包括以氫為燃料的氫燃料車價位居高不下,加氫站數量也不夠;而以太陽能為動力來源的太陽能車目前還無法商用化等。

位於橫濱的麒麟(Kirin)工廠中,駕駛員操作起重機,將裝有啤酒罐的箱子,堆放在貨車的貨架上,起重機使用的不是石油,也不是電,而是橫濱風力發電廠所製造的氫。

豐田汽車(Toyota)和神奈川縣政府合作,自7月起打造無汙染的氫供應網路,將風力發電廠製造的氫,運送到工廠、物流據點,供給氫燃料車使用,相較一般的汽油車或電動車,氫燃料車少了80%以上的廢氣排放。

311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災事故,讓無汙染的新能源氫深受矚目,截至2017年上半,豐田的氫燃料車款Mirai銷售量約1,700台,本田2016年上市的Clarity Fuel Cell,也不過賣出160台,對比日本政府訂下2020年日本氫燃料車市場銷售達4萬台的目標,目標達成顯然有難度。

氫燃料電池車一台要價近800萬日圓,對一般消費者來說,難以出手,且加氫站目前全日本只有90座,加氫站不足造成補充不便,則是讓消費者購買遲疑的另一原因。

另一個深受期待的新能源是太陽能,目前太陽能車時速可達100公里,日本東海大學曾利用Panasonic製太陽能板,組隊參加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車挑戰賽(World Solar ChallengeWSC),成果卓越。

不過,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太陽能車,缺點是容易受天候影響,較不穩定,在夜晚或陰天等天氣,甚至無法行駛,成為其致命傷,也讓汽車開發商始終無法將其商用化。

次世代節能車的重要性逐年攀升,日本政府自2009年透過補貼、節稅等措施,帶動節能車市場持續成長,於日本市場銷售比重從2009年的9%,至2016年已達35%

而受惠各國祭出相關政策,於全球市場加速普及的電動車,則有電力不足的隱憂,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服務(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調查,2040年純電動車在全球電力消耗比重將達8%,若是因應純電動車市場興起所需電力,而新建火力發電廠的話,恐將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如此將是本末倒置。

因此,伴隨節能車持續進展與普及,除了促使技術不斷精進,也會影響到整個能源政策的走向。

[Home]


2017/08/23 1.6.2. 再探Tesla Model 3 : 瑞銀:Tesla Model 3如要回本 每輛售價需提高6,000美元 [ 電子時報 陳端武、陳彥志]

瑞銀推估,Model 3電動車售價須達4.1萬美元,Tesla才能回本。

瑞銀(UBS)全球研究團隊近期發表全球電動車成本深度分析報告。瑞銀拆解雪佛蘭(Chevy) Bolt電動車,深入了解其成本結構,並利用所得數據推估Tesla Model 3電動車的成本。其結論為,Model 3電動車每輛售價須達4.1萬美元,稅前利潤才能打平,比其預定售價的3.5萬美元貴6,000美元。

根據Electrek報導,Bolt電動車為全球首款大型電動車,售價為3.7萬美元,政府補貼後3萬美元。瑞銀發現,Bolt電動車生產成本原先預估的便宜4,600美元。瑞銀因此將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測上調至1,420萬輛,佔全球汽車銷量的14%

若不計加州和其他州的零碳排(ZEV Credit)額度,目前通用汽車(GM)每賣出1Bolt電動車虧損7,400美元。主因為缺乏經濟規模。若到2025年達經濟規模後,每部車將獲利4,500美元。

Bolt電動車僅規劃小規模生產。GM之前曾表示,計劃每年約生產2.5~3萬輛。另一方面,Tesla規劃Model 3年產量將達40萬輛。此外,GM委託樂金化學(LG Chem)負責供應電池,樂金集團(LG Group)其他部門供應主要動力傳動系統零組件、空調、儀表板/資訊娛樂系統等。

Tesla Model 3量產計畫雖也依賴多家供應商,但其動力傳動系統及電池組完全由自家工廠製造。

儘管如此,瑞銀仍用其Bolt電動車的成本分析模型來推估Model 3成本。瑞銀預估,Model 3電動車每輛售價須達4.1萬美元,稅前利潤才能打平。比其預定售價的3.5萬美元貴6,000美元。

這點有違Tesla執行長Elon Musk的說法。Musk曾表,Model 3平均售價若達4.2萬美元,毛利率可達20%

因此,瑞銀認為除非買家選配金額至少達6,000美元,否則Model 3無法獲利。由於Tesla買家可能訂購設備齊全的車型,而選配項目毛利率約50%,因此Model3實際成交價平均可望超越4.1萬美元。

Tesla資金需求將持續擴大

businessinsider分析,Tesla資金需求將持續擴大,2017年支出預估為35億美元。今年8月發行15億美元的普通債應是序曲,Model 3帶動的電池用量,在2018年之後會拉動新一輪的資本投入。

2017年前兩季Tesla資本支出為15億美元,而第2季約當現金為30億美元。2017年後兩季預估支出20億美元,全年總支出將達35億美元,金額比起2016年總支出12.8億美元高出近3倍。

從融資狀況看來,市場仍然願意支持Tesla執行長Elon Musk逐夢。20173Tesla已經發行過可轉換公司債14億美元。8月為了旗下量產車款Model 3作準備,此Tesla發行了15億美元普通債券,在外界不看好的情況下,最後竟成功從債券市場取得18億美元的資金。

這次的融資可能只夠用來完成201850萬輛Model 3的生產目標,理由是電動車關鍵零組件動力電池的需求可能會提高。

第一座Gigafactory的電池產能為35GW(350億瓦),大致能填滿2018Model 3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倘若Tesla旗下車款的買氣,可以在每年50萬輛的基礎上繼續攀升,那麼2019年起動力電池將會產生新的缺口。

Tesla計劃蓋3座新的Gigafactory,而第一座Gigafactory的建造費用就已經高達50億美元,即便未來Panasonic以及地方政府願意出資,Tesla顯然還要繼續籌資。

分析師:Tesla Model 3影響力 將堪比當年iPhone問世

知名科技分析師Gene Munster認為,Tesla推出Model 3意義堪比蘋果推出iPhone

知名科技分析師Gene Munster表示,Tesla推出Model 3電動車,意義堪比蘋果當初推出iPhone。長期追蹤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的Munster很看好Tesla,認為Tesla很像早期的蘋果。Munster表示,未來10年,Model 3加上Tesla開發中的自駕技術可望改變世界,加速電動車和自駕車普及。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Model 3Tesla推出的首款大眾型的電動車,售價3.5萬美元起。目前是在201712月每月產量達2萬輛。

Munster表示,未來回顧時,會發現Tesla推出Model 3,堪比蘋果當初推出iPhone,成為當時全球轉移到行動運算的催化劑。

Munster曾在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擔任分析師達21年,於201612月離職成立創投公司Loup Ventures。該公司專注於投資擴增實境(AR)、人工智慧(AI)及機器人的早期新創公司。

Loup VenturesModel 3所做成本分析顯示,就算不計減稅優惠,Model 3也比在美國第四受歡迎的豐田(Toyota) Camry便宜。Munster表示,一般普遍認為Model 3將擴大Tesla的潛在市場,從每年銷售100萬輛車增至400萬輛。但基於購車成本分析,Model 3單單北美市場的潛在銷量就能達到每年1,100萬輛。

Munster表示,在考慮汽油、保險、保養、維修和技術等因素後,Model 3Camry還便宜。

而且Munster認為Tesla掌握的技術最為關鍵。Tesla正透過在道路上行駛的數萬輛Tesla電動車收集資料,以推動其自駕技術的發展。Tesla的目標是在2017年底,讓電動車自動從洛杉磯開到紐約。

Tesla還計劃推出Tesla Network,讓車主不用車時能讓電動車出去自動載客賺錢。Tesla的自駕技術和自駕車隊雖然還要幾年才能成熟,但Model 3加上Tesla的自駕技術所能產生的價值,或能使其達到iPhone的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Model 3若選配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售價將超過4萬美元。而Tesla若要真正打入大眾市場,就得在2017年將電動車產量倍增,並在2018年再度倍增。

Munster認為,硬體擴產雖不如軟體簡單,但還是辦得到。回顧2007年,蘋果1年要生產5,000萬支iPhone就有點拼。但到了2015年,蘋果1年就賣出2.32億支iPhone

[Home]


2017/08/23 1.6.3. 豐田推廣小型電動車共享服務: 豐田定義小型電動車個人化移動方案 整合性服務在日本成商務和社福推手 [ 電子時報 賴琇菱、李佳榕]

雖然在一般房車款的電動車研發上,豐田汽車(Toyota Motor)未能趁早布局,讓Tesla搶下電動車龍頭寶座。然而,事實上,豐田在電動車的運用上,並不是全然性地棄守江山。豐田以電動車共享服務,從電動車的研發、製造到消費者的移動、會議、用餐各種服務應用面,整合性地提供給消費者一項新的移動定義。

不讓近年在歐洲十分常見的超小型個人化移動(Personal mobility)交通工具專美於前,豐田開發出「i-Road」、及「COMS」兩款迷你電動車款。i-ROAD以雙人乘坐為主,COMS則有一人獨乘款及雙人乘坐版。外界認為這類迷你電動車,有助於地狹人稠的都會區進行輕移動。而電動車更能達到減碳效果。一台小小車輛蘊含許多新的期待。

而一項名為「Ha:mo」的服務,則是豐田運用i-ROADCOMS兩種車款,在日本愛知縣、東京都、沖繩縣等地區所推出的迷你電動車共享服務。此外,豐田也透過「Open Road Project」專案,在東京都招募100名左右的體驗者,出借i-Road電動車,進行為期1個月的試乘體驗。

包含2020年的東京奧運及2024年在巴黎舉辦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豐田皆是主要贊助企業,將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性服務。目前類似i-ROADCOMS這類超小型移動交通工具,尚未納入「乘用車、小型移動交通工具、商用車等」範疇。隨著豐田推廣個人移動交通工具的動作愈來愈活躍,奧運會是否能看到這類新式交通工具成為一項支援項目,也值得拭目以待。

事實上,豐田在可稱為自家企業起家地的愛知縣豐田市,從2012起,便著手進行一項符合節能減碳概念的「豐田環保城鎮(Toyota ecoful town)」計畫。作為環保城鎮計畫一環,超小型電動車租借服務Ha:mo早已上路。提供來訪當地企業的商務旅客們,一項相當便利的區域性交通手段。

此外,結合Ha:mo服務,豐田規劃出一套從車輛使用、臨時會議空間、餐廳等,以商務訪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整合性服務。透過豐田一連串規畫,來訪商務旅客只要出示Ha:mo的預約畫面,便可以在當地咖啡店或餐廳,獲得適切的會議空間。而餐點內容則多採用豐田市當地農產品,達到在地生產、在地行銷。豐田方面企盼這套服務,能為區域性商務活動帶來正面性助益。

小型個人化移動 成促進觀光小幫手

另一方面,在日本知名渡假聖地沖繩縣,豐田在2016年初,推出Ha:mo的智慧渡假專案計畫,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證實驗。這一次Ha:mo則是變身為沖繩觀光導遊,車輛內搭載平板電腦,向遊客推薦當地具魅力的觀光路線,並可進行景點觀光介紹。

此外,迷你電動車能輕易克服島上部分狹窄道路、或是自行車無法輕易爬上的坡道。尺寸介於一般汽車與機車、自行車之間的迷你電動車,發揮出最大的移動效益

小型電動車的社會性意義

另一方面,在商務、觀光之外,超小型電動車其實更具備有社會性意義。以法國的導入實績為例,小型電動車的共享服務可以作為區域性公共交通工具使用。這對於鄉村等邁向高齡化及結構性人口減少的地區而言,可有效補足公車、鐵道等公共交通手段不得不減少班次甚至路線廢止所造成的運輸缺口。高齡者的交通問題不但是一項具有公共性的議題,同時也是社會福利的一環。

然而,為推廣超小型電動車,國家全面性的政策支援也顯得相當重要。譬如說,創制法規進行相關交通規則管理、專用駕駛執照等,如何整頓推廣環境,亦相當重要。

豐田小型電動車遠赴法國測試共享服務

結合輕量化個人移動(Personal mobility)及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概念,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創出一款名為「Ha:mo」的超小型電動車共享服務。自2014年起,與法國共享汽車業者Citelib公司合作,在素有法國矽谷之稱的Grenoble區,推出「Citelib by Ha:mo」服務,展開為期3年的實證測試實驗。

實際運作上,Citelib by Ha:mo分別以豐田所生產製造的超小型車款「i-ROAD」及「COMS」,各推出35台共享實驗車輛。在Grenoble區內設置27座站所。消費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的專用App進行車輛預約,甚至進行共享車輛搭配大眾運輸工具的路線規劃。Citelib by Ha:mo在行銷推廣上也十分積極,透過各種講習活動,讓使用者可以對這項服務更加認識。

選擇法國作為超小型電動車共享服務實驗的第一站,其實豐田與法國的淵源相當深厚。豐田在歐洲的汽車布局,離不開法國的影子,像是北部Valenciennes工廠主產在歐洲銷售的Yaris車款,南法Sophia Antipolis則有豐田的設計中心「ED Square」。此外,豐田也與法國車企PSA Peugeot Citroen集團,合作在捷克設立工廠。

而早在推動Ha:mo的實證實驗之前,打從2010年起,豐田便與法國電力公社(EDF)結盟,在法國東部Strasbourg區,以尚未上市的插入式油電混合車(PHEV)PRIUS PHV」進行實證實驗。

其實歐盟本身對汽車的分類當中便存在L6eL7e等、超小型汽車類別,而法國正集結了多家超小型汽車業者,是歐陸最大的超小型汽車市場。其次,Grenoble是法國容易塞車城市的前3名之一。現任區長對於環保議題及相關政策又相當熱心。

法國制度面、文化面適小型共享電動車發展

另一方面,從社會規範及文化面來看,追求合理性的國民性格,對法國消費者而言,接受「近距離移動不需要高性能汽車」的概念其實並不難。而法國的駕駛執照制度也間接推動了個人移動交通工具的普及化。

在法國,個人移動交通工具的使用者大致可分為兩大族群。一是年輕族群。14歲以下的青少年,可以取得限速45km/hr以下的2輪或3輪汽機車駕駛執照,作為通學之用。也就是說,即便是中學生,只要取得駕照,便具有使用Citelib by Ha:mo服務的資格。另一個族群則是沒有體力騎機車、又不需要高性能汽車作長距離移動的高齡者,最適合使用這項服務。

然而,豐田選擇Grenoble而不是大都會的巴黎作為實驗地點,其實是考量到這項服務是否能取代既有的交通工具。

雖然超小型電動車造型迷你,適合在都會區內穿梭,然而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反而是在Grenoble這種大眾交通工具並不十分發達的地區,共享電動車才能發揮最大的便利性。

期待法國經驗回流日本

豐田在法國推Ha:mo的方式,主要與當地的重要能源機構、地方政府、甚至當地業者組成聯盟,齊力推動實證實驗,這一點與日本本土展開的策略不同。

目前豐田致力於將在法國的經驗逐次導入日本,並積極推動日本政府進行法規修改。對豐田而言,在Grenoble展開的實證實驗,恰可作為在日本推廣前的指標案例,未來也將左右著豐田在小型交通工具上的戰略與布局。

豐田在泰國推Ha:Mo電動車共享服務 期未來能解決曼谷交通問題

豐田汽車泰國日前宣布將與曼谷朱拉隆功大學合作於201712月在泰國推出電動車共享計畫,在其校園設置Ha:Mo電動車共享系統。

豐田汽車泰國(Toyota Motor ThailandTMT)日前宣布將於201712月在泰國推出電動車(EV)共享計畫,豐田將與曼谷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合作,在其校園設置Ha:Mo(Harmonious Mobility Network)電動車共享系統。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以及經濟時報(ET)報導,2017年為豐田泰國55周年以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創立100周年紀念,雙方也選擇於今年展開產學合作,豐田將於今年12月在朱拉隆功大學推出Ha:Mo超小型單人座電動車共享系統,該系統將使用Toyota COMS四輪單人座電動車,且適用於短距離及單程旅程行駛。該計畫目的在於透過電動車共享系統,未來能解決曼谷的交通問題,像是車流擁塞、汽車排放廢氣造成空氣汙染等。

今年12月將先提供10輛電動車,電動車數量將在2018年中旬前再增加至30輛,使用者可透過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預訂使用該項服務,使用共享電動車一開始的20分鐘僅需花費30泰銖(90美分)

Ha:Mo系統主要將提供電動車租賃服務給朱拉隆功大學學生及教職人員使用,經過註冊後便可開始使用該項服務,除了一開始的20分鐘僅需花費30泰銖,其他一律依使用時間計費。此外,未來預估將設置12個電動車站連結大學校區及鄰近的火車、公車站以及33個電動車停車位,其中將有10個停車位會設置充電系統。

電動車共享服務除了能夠在造成少量環境汙染前提下提升交通便利性之外,未來也可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吸引其他業者投資,甚至也可以透過與政府合作推出更多更新穎、更具商機的產業計畫。

此外,豐田近期也宣布將於投資19億泰銖,於該國生產油電混合車(HEV),顯現豐田欲以泰國作為東協地區電動車重要生產基地的野心。泰國工業部長Uttama Savanayana也強調,泰國政府全力支持業者於該國設廠生產電動車及油電混和車。

豐田於2012年推出Ha:Mo超小型電動車共享計畫,實施地點至今遍及許多重要城市及旅遊景點,包括東京、岡山(Okayama)、沖繩以及法國的格勒諾勃(Grenoble),旨在以降低環境污染為目標帶動交通共享經濟。

Ha:Mo計畫實施地區總共分為4類,分別為省級都市、旅遊地區、都會地區以及人口稀少的鄉村及島嶼地區,並依各地區不同產業、交通以及人口分布的情況利用電動車系統達到不同的交通目的。

例如,在省級都市的岡山以及格勒諾勃市的Ha:Mo系統會與當地大眾交通運輸系統結合、持續提供電動車接駁服務,達到市區交通更加活化及增加旅遊交通資源等目的;而用於旅遊地區(如沖繩)Ha:Mo則是有助於當地區域內的短距旅遊,在強化觀光交通資源的同時以電動車取代一般汽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位於東京以及未來將於曼谷等大都會地區設置服務據點的Ha:Mo,則是以降低車流擁塞、空氣汙染為主要宗旨,同時以電動車補足市區內短距單程旅途的交通資源;而人口稀少的鄉村及島嶼地區則是將降低該地區因交通運輸不足導致的不便性,甚至是作為該地區公共運輸系統的一部分,目前Ha:Mo仍為進軍該類地區,未來布局也因此值得關注。


豐田以超小型電動車,描繪出智慧移動、智慧觀光、社會福利等各種的可能性。

[Home]


2017/08/23 1.6.4. 因應太陽能多變環境 要生存得先掌控勝算率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太陽能大環境動盪,而台灣供應鏈因為結構發展不全,就國際市場來看處境相對劣勢,如果不是台灣新政府啟動內需,讓供應鏈有機會朝健全化發展,我個人預估目前供應鏈恐怕已經開始啟動退場潮。

內需伸援手

長期以來台灣太陽能供應鏈以電池端為主力,其他環節發展相對有限,所以,整個供應鏈的健全度不足,再加上需求仍依賴各國政府補助,隨著政策變動難有效預期;而大陸的生產成本壓力競爭、台灣都依賴代工訂單沒有自己的出海口、國際貿易戰的波及,台灣供應鏈隨著動盪的環境不斷削減過往優勢中。

實際上,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台灣在這時啟動內需,讓供應鏈有機會向下游延伸,也開始建立自有模組品牌及出海口,台灣太陽能供應鏈目前或許已經啟動退場潮。

就電池來說,雖然有紮實的技術及具品質的生產能力,但是沒有穩定的訂單,尤其高比例依賴大陸訂單,台灣正隨著大陸因自有電池產能擴大、委外依賴度降低,使接單能力正在萎縮中,更麻煩的是連平等的議價能力都沒有,有單沒單都得一直在大虧、小虧、還好沒虧中打轉,臨門一腳的出場是可以預見的。

所以,或許台灣的內需規模難以與其他地區需求相比,但對台灣太陽能供應鏈來說,卻意義非凡,它或許是個即時的救命丹。

從台灣紮根建出海口

因為上述供應鏈處理困境,讓我更堅持投入自製模組及發展自有品牌,即使在投入初期仍有不少挑戰得克服,但是我投入的信念從未動搖過,為的就是要配合台灣內需發展出具有競爭力的台灣模組,在台灣紮根建立屬於自己的出海口,並跟著啟動供應鏈的轉型。

回顧過往,台灣模組隨著太陽能產業的崛起已經經營多年,但是,因為長期沒有內需的培育,再加上成本競爭力不敵已具聚落效應的大陸供應鏈,所以,一直無法有效成長及壯大。而隨著內需的啟動,台灣模組端首要有對抗國際模組入侵的能力,所以,模組規模及設備全新自動化是首要的關鍵,這樣至少生產成本具一定競爭的實力得以對抗外敵。

另外,模組的生存除了生產成本,當然攸關接單能力,所以,當你問我如果台灣內需的落實度不如預期?或者說後續根本難達到一年20億瓦的需求量,我的這個年產能5億瓦模組廠該何去何從?我認為這是可以因應的難題,只要做到台灣第一就可以了。

因為元晶的大模組廠擁有最新全自動化設備,在成本競爭力上比老模組廠來得佳,又鎖定抵抗境外模組低價入侵為主,台灣境內的訂單自然就會匯流而來。因此,台灣模組除了第一、第二大外,我想其他可能仍難以跳脫虧損及生存壓力等問題。

還有,我個人認為,模組廠競爭或獲利的關鍵在於庫存管理。過往台灣模組廠因為接單不良,又難以掌控終端市場變化,常常面臨庫存堆積過高,尤其當環境快速變化、報價快速下殺,還得面臨嚴重庫存跌損的問題,導致虧損連連。

元晶的大模組廠在土地、廠房規劃上都是為生產模組量身打造的,所以,不論是再擴至年產能至20億瓦規模,或模組要升級走向半切、疊瓦(Shingle)等製程,元晶屏東模組廠空間均已備全,一路從量產到成本庫存的空間都規劃好。

當然,模組最關鍵的成本之一就是電池,元晶本身就定位在量產高效PERC電池為主,目前PERC電池已佔電池總產能的8成,已經是台灣前二大,光就關鍵材料高效PERC電池的掌控上,元晶模組廠的優勢即已凸顥。因此,未來元晶的模組會專注在高效模組供應。

再加上模組廠產能初期建立即具規模化,採購其他的模組材料相對具議價優勢,尤其不是各家電池整合成一家模組廠,所以沒有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BOM)的整合溝通等問題,運作上相對具效率。再把運費成本、後續維修效率等因素都考量進去,就系統端的性價比來看,元晶模組有信心得以抵禦外來低價模組的入侵。

再加上標檢局獎勵高效模組,在系統補助上給予相對的補助優惠,所以,目前台灣的高效模組供不應求、高效電池也難求,元晶在電池暨模組的垂直整合領域相對具優勢,因此,即使模組廠還沒量產,預約的訂單就應接不暇,主要即是終端系統客戶為確保高效模組的取得、以利在有限時間搶搭台灣內需。當然,元晶投資的厚固光電也積極爭取投入台灣大型系統各類標案,也說明了大模組廠的接單沒有疑慮。

踏入國際市場仍是且戰且走

你期待因應內需的啟動,台灣電池有效結合模組,除有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出海口,更得以快速步入國際市場,問我何時可落實?我還是必須坦白講,目前比較有把握部分,是電池有效結合模組,然後在台灣內需紮根,至於何時打入國際市場,仍難預估,只能說且戰且走。但,首先,你必須承認的是,在各國政府不同支持的力道下,太陽能市場永遠都是個不公平的競爭。

當然,最關鍵的還有要與成本最具競爭力的大陸模組正面對峙的問題,如果依當下的條件來看,我同樣不認為台灣模組有能力與大陸模組正面對峙,光在國際通路經營累積度、聚落效應所創造的成本競爭力、甚至政府的支持力道及透過外交所創造的需求等,台灣模組都難與大陸對抗。所以,區隔市場、做不同的定位相當重要,只是目前只能有效把握台灣內需市場,後續得再視培育實力的情況以及大環境屆時的動態,看有無能力進行區隔在國際市場爭一席之地。

另外,全球太陽能的大環境變化太大,就算有效創造不同定位,得以快速在國際通路撒網,都還是要顧慮到難以預測的國際貿易戰,或者某個國家或區域的政府補助突然間下砍等問題導致當地需求急凍,因此,跨入國際市場不得躁進,而且,台灣模組廠在國際市場上爭取公平,根本無法與資金籌措相對具優勢的陸廠相比。貿易戰像大陸般用以牙還牙的報復方式回應、更是想都不用想。

依我的觀點來看,台灣供應鏈本來就該轉型,也就是單靠製造電池已難生存,即使有內需也只是後延出場的時間,不代表就不會出場。所以,要生存就要轉型而且是搭著內需快速轉型,而且要掌控的是「勝算率」。

就是去除不確定因素,有效掌控可以操之在己的條件,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這也是我所說的,不打算急躁進軍國際市場,而是該更有效深耕台灣市場。所以,除了踏入模組端,元晶也投入系統端,經營台灣太陽能系統,讓組織的定位從單純的製造走向更為精緻化的發展,有效存活、取得合理利潤,再規劃做更進一步的突破。(本文由廖國榮口述,記者黃女瑛整理)

廖國榮:現任元晶董事長。曾任:旭晶董事長、昱晶總經理、互盛董事長、震旦行總經理、台育證券總經理、荷蘭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花旗銀行經理。澳洲大學商學碩士、美國田納西大學企管碩士。

[Home]


2017/08/23 1.6.5. ...全蝕了 美太陽能股黑漆漆 [ 工商時報 陳怡均、陳穎芃]

周一全美瘋看難得一見的日全蝕,美國太陽能類股同日呈現大跌。但分析師指出,太陽能股黯淡無光與日全蝕沒有直接關連,近期的貿易爭議可能導致太陽能板進口關稅調升,才是影響股價比較大的因素。

太陽能電池、面板製造商Jinkosolar股價周一崩跌10%。模組業者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重挫4.3%。Guggenheim太陽能指數基金則下挫2.3%。太陽能面板進口業者SunPower下挫4.3%,太陽能面板安裝業者Vivint跌落2.1%,美國最大住宅太陽能面板安裝商Sunrun下挫2.2%。

市場有說法指出,日全蝕造成太陽能發電中斷,引發外界對太陽能可靠性的隱憂,但分析師對此說法表示質疑,認為若要歸咎原因,上周展開太陽能板關稅公聽會影響才大。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上周針對太陽能業者請願而舉行公聽會,業者要求政府加重太陽能板進口關稅,保護本地產業,免受海外低成本面板的威脅。一旦拉高關稅,雖然嘉惠美國本地太陽能板製造商,但面板價格上升恐使太陽能需求減少,不利於安裝業者。

Impax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表示,投資人針對公聽會內容推測未來發展的情況,調整太陽能股部位。他說:「這對投資人的影響,應該大過於日全蝕」。

Tigress Financial Partners投資長芬賽斯(Ivan Feinseth)在CNBC節目中提及,日全蝕可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他認為不是什麼大事。

儘管日全蝕使美國部分地區太陽能發電中斷,但也展現電力公司面對再生能源波動的能力。JMP證券分析師歐夏(Joseph Osha)表示,「這是電網處理太陽能發電暫停的良好範例。老實說,我認為電網因應得宜。」

Impax資產管理公司詹金瓊斯(Bruce Jenkyn-Jones)指出,由於日全蝕完全可以預測,是件好事,因為電力公司可預先安排從其他能源供電。

通過日全蝕考驗 美再生能源電廠鬆口氣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周一沉浸在日全蝕的壯麗景象中,驚嘆聲此起彼落,而太陽能發電產業也因順利化解發電危機而歡呼不斷,令外界對再生能源發電信心大增。位於全蝕帶上的美國14州在周一上午見證2分鐘的日全蝕景象,而位於全蝕帶以南的加州也隨著太陽被月球遮蓋而造成太陽能發電量銳減。加州電力調度中心(ISO)統計,當地時間周一上午9點到11點之間,太陽能發電量大約減少34億瓦。

在北卡羅萊納州經營多座太陽能發電廠的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也表示,太陽能發電量在日全蝕高峰期減少17億瓦,只剩1億瓦。所幸太陽在接近正午時再度露臉,各地太陽能發電廠得以把握一天當中日照最強的時段進行發電。

由於各大電力公司早在數月前就開始為這次日全蝕做準備,不斷商討應變對策,因此周一加州電網營運商紛紛從天然氣火力發電廠及水力發電廠調度電力,甚至從其他州運電來支援。

由於加州政府目標在2030年前將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擴大至50%,因此太陽能發電產業將這次日全蝕視為演練機會,以確保日後太陽能發電能在整體供電系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ISO發言人表示:「我們很高興周一電力調度一切順利,相信再生能源產業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也能從容應對。」

儘管太陽能發電廠在周一處於備戰狀態,一般民眾卻未感受到絲毫焦慮,反而一窩蜂擁向全蝕帶,造成許多小鎮被觀日人潮淹沒。美國一對夫妻特地開車到奧勒岡州小鎮馬德拉斯露營等候日全蝕。妻子胡珀(Tracy Hooper)表示:「大家看到日全蝕不斷尖叫,空中還有煙火,大家看得鼓掌叫好。」

馬德拉斯當地居民不到7,000人,但周一湧進的觀光客超過10萬人,迫使當地政府請求美國國民警衛隊支援警力維安。

[Home]


2017/08/23 2.1. 宇宙淘金熱 歐美富豪押寶 [ 經濟日報 林聰毅、易起宇、謝汶均]

歐美億萬富豪撐腰的民間企業,近年來掀起「宇宙淘金熱」,計劃到月球及外太空採礦,儼然是好萊塢電影「阿凡達」場景的真實版。

這些採礦者想要尋覓的寶藏包羅萬象,例如,月球表面不僅蘊藏貴金屬與稀有同位素,還有許多其他天然資源。有些十分珍貴,例如氦的同位素氦3,目前估計價值約每英兩4萬美元,相形之下,黃金每英兩約1,200美元。

3這麼珍貴的原因有二:一是在地球上它是相當稀有的同位素;二是它可能成為未來的燃料來源。理論上,220磅的氦3可供應德州達拉斯市一整年的電力。

太空採礦除了稀有同位素與貴金屬外,還有白花花的現金可拿。Google的月球X大獎的登月比賽,懸賞3,000萬美元獎金,鼓勵民間工程師與創業家開發低成本的太空探索方法。

已有一些民間企業正在實現其太空夢。在20168月,號稱是世界最重要的月球採礦業者月球快遞公司(Moon Express),獲准展開登月任務,為美國史上第一家私人企業獲政府許可發射登月飛行器。月球快遞公司董事長兼共同創辦人詹恩說:「我們上月球不是因為很容易,而是因為可以賺錢。」

盧森堡已通過允許民間企業在外太空採礦的法律,希望在太空採礦產業搶得先機。這項已在81日生效的法律,類似美國在201511月通過的美國商業太空競爭法(CSLCA)。

拜創新與Space XOrbital ATK等公司競相提供發射服務之賜,登上太空的費用正在快速下降,現在送上軌道的每磅運費約1萬美元。Space X希望未來幾年能降至1,000美元。

高盛公司說,穆斯克的Space X、貝佐斯的Blue Origin等可重複使用火箭,使太空船成本下降。以前用聯合號(Soyuz)送一個人上太空要3,500萬美元,現在維京銀河號Virgin Galactic希望以25萬美元完成。

火箭成本下降,不僅有利於太空採礦也有利於太空觀光。月球快遞正與一些公司合作進行太空旅行,穆斯克的Space X也打算在明年將人送上月球。

16名大亨 圓太空夢

有愈來愈多億萬富豪投入太空產業,加入特斯拉穆斯克和亞馬遜貝佐斯的「太空競賽」。

據統計,這些投入太空產業行列的富豪總身價超過5,000億美元,帶動太空新創公司蓬勃發展。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和顧問公司Bryce太空科技公司的數據顯示,16位名列全球500大富豪的太空公司投資人,大多來自科技業,其他包括維京集團(Virgin)創辦人布蘭森、賭場大亨艾德森,及墨西哥零售和銀行業富豪薩利納等。

據統計,這些富豪們總身價高達5,130億美元,成為太空產業發展的利多,因為光是發射火箭就可能耗費巨額資金。

貝佐斯對旗下火箭公司Blue Origin一年投注10億美元;布蘭森的維京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為使商用客機能在2018年底前飛入次軌道太空,已花掉逾6億美元。

過去十年來掀起的太空新創公司熱潮,部分是受到穆斯克的Space X公司刺激。

以往火箭發射到太空軌道的費用過高,阻礙了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但自Space X2009年首次成功發射商業火箭後,鼓勵了業界發展出一套生態系統。

太空投資人網絡Space Angels推算,目前超過225家私人太空新創公司接受過股權融資,遠高於2009年的33家。2016年對這些太空新創公司的投資金額約31億美元,比2011年的4.09億美元暴增逾七倍。

不僅如此,這個迅速發展的市場正提供更多新業務,包括太空版的共乘服務。由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資助的公司SpaceFlight正接受火箭共乘預約,甚至包下整架Space X火箭來供顧客共乘。

資源爭奪戰 打到外太空

愈來愈多企業有意開採獲取外太空的小行星或火星的天然資源,分析師警告,人類必須制訂法規規範外太空礦物的所有權,以避免不同國家和企業間出現衝突,否則可能爆發「太空資源爭奪戰」。Google創辦人佩吉和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支持的行星資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預料未來十至15年後將能在小行星上開採水資源。

行星資源公司執行長列維奇(Chris Lewicki)指出,該公司將於2020年推動第一個在小行星上搜尋資源的機器人探測任務,該公司在外太空取得的資源就是公司財產。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