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9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台灣

   1.1.1. 台幣升幅縮小 當心反轉  [經濟日報]

  1.2中國大陸

   1.2.1. 人幣脫鉤美元 迎新貨幣時代  [旺報]
   1.2.2. 一帶一路2.0 沿線國求利又提防  [旺報]

 1集團新聞

  1.1. 英業達財報 匯損19億元  [經濟日報]
  1.2. 英業達去年匯損飆逾19  [工商時報]
  1.3. 〈英業達法說〉看好伺服器、手持成長性 惟上半年業外匯損壓力仍大  [其它來源]
  1.4. 伺服器、手持裝置市場看俏 英業達2017年本業持續成長  [電子時報]
  1.5. 本業持續改善 遭遇匯損攪局 英業達2016EPS新台幣1.57  [電子時報]

 2展會

  2.1. 借鏡硬體供應鏈模式 台灣網路軟體產業應「以大帶小」  [電子時報]
  2.2. Computex 2017 聚焦五大主題  [工商時報]

 3產業相關

  3.1Cloud Computing

   3.1.1. 晶片廠AI平台點燃戰火 恐再掀洗牌潮  英特爾、NVIDIA、高通、超微火力全開  [電子時報]
   3.1.2. 英特爾收購Mobileye衝刺車用IC:英特爾高價購併Mobileye 創以色列高科技史上最大規模交易案  [電子時報]
   3.1.3. IoT網路標準:競逐IoT浪潮 LTE-NBLTE-M5G加速進展  [電子時報]
   3.1.4. 以色列 拚當無人車技術中心  [工商時報]
   3.1.5. 滴滴 傳獲軟銀60億美元投資  [工商時報]

  3.2Smart Mobile

   3.2.1Wearable

    3.2.1.1. 中華電 攻兒童智慧表  [經濟日報]
    3.2.1.2. VR應用:遊戲、醫療、教育利基大  [電子時報]
    3.2.1.3. 行動VRPC VR的排擠性為何?  [電子時報]

   3.2.2Smartphone

    3.2.2.1. 三星突圍 新機皇S8今亮相  [經濟日報]
    3.2.2.2. 印度智慧機大廠 轉攻家電  [經濟日報]
    3.2.2.3. 大陸手機廠發動海外攻勢 低價戰恐難避免  印度市場成兵家必爭 眾廠紛儲備生產戰力  [電子時報]
    3.2.2.4. 聯發科併絡達3Q完成交割並下市 1Q陸手機PA需求淡 未來攜手集團資源互補攻IoT  [電子時報]
    3.2.2.5. 小米手機在印度站穩腳步 盼成功經驗應用於其他市場  [電子時報]
    3.2.2.6. 3雜音干擾 i8恐延後量產 零組件良率卡卡 OLED版預計8月才能放量  [蘋果日報]
    3.2.2.7. i8將大賣 小摩調升供應鏈目標價  [工商時報]
    3.2.2.8. Pixel3 要釋單 代工廠好緊張  [工商時報]

  3.3IT Industry

   3.3.1. 蘋果鏈洗牌 新增四台廠  [經濟日報]
   3.3.2. 仁寶入股樂視 債主變金主  [經濟日報]
   3.3.3. 陸力挺 紫光獲6,600億金援  [經濟日報]
   3.3.4. 群創Q1 估大賺160  [經濟日報]
   3.3.5. 廣達去年EPS 3.93  [經濟日報]
   3.3.6. 仁寶注資樂視31 全方位合作 樂視目前如期還款 本季不再提列呆帳損失  [蘋果日報]
   3.3.7. 廣達穩居NB ODM獲利王 2016EPS 3.93  [電子時報]

  3.4Personal Computing

   3.4.1. 藍天切入高階NB領域  [經濟日報]
   3.4.2. 仁寶陳瑞聰:DRAM漲價疑似人為 非真正缺料  [電子時報]
   3.4.3. 傳微軟將舉行春季硬體新品發表會 惟Surface Book 2可能不會亮相  [電子時報]
   3.4.4. 英特爾超高速PCOptane記憶體4月底出貨 大幅提升PC處理、應用速度  [電子時報]
   3.4.5. Stratasys與美政府合作 推動分享3D列印醫療資源  [電子時報]

   3.5.1. 製造業欲提升效率及獲利,請善用工業物聯網  [電子時報]

  3.6Solar(Green Energy)

   3.6.1. 騰訊斥資18億美元 入股特斯拉  [經濟日報]
   3.6.2. LED廠財報下肥上瘦 利基型應用撐過產業寒冬  [電子時報]
   3.6.3. 穆斯克 研究結合人腦、電腦  [工商時報]

[Home]


2017/03/29 1.1.1. 台幣升幅縮小 當心反轉 [ 經濟日報 陳美君、郭幸宜]

熱錢愛台灣,匯銀估計外資昨(28)日一天就匯入4億美元,激勵新台幣匯率終場升值8分,收30.17元,續創逾兩年半新高,成交量為12.76億美元。

但是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折價大幅收斂,匯銀主管提醒,這代表海外法人預期新台幣升值滿足點已近,投資人要慎防匯市行情反轉。

外資昨日持續大買台股,匯銀主管說,「外資一直匯入,用意很明顯,似乎就是要拱台股上萬點」,若外資在接下來幾天仍不改匯入基調,最快本周,新台幣匯率就有機會升破30元大關。

匯銀主管說,除了外資匯入外,另一股推動新台幣匯率勁揚的力道,其實是國內出口商的季底拋匯潮,在出口商美元賣壓消化完畢前,新台幣匯率同樣易升難貶。

至於本周新台幣匯率是否有機會重返「2」字頭?匯銀主管說,「不排除有機會,但需要幾項條件」,包括外資持續匯入、美股與亞股欣欣向榮等。

另一項值得關注的指標是主要貿易對手韓元昨日升勢踩煞車,收在平盤附近,新台幣匯率昨日仍升值0.27%,顯示熱錢對台北股匯市情有獨鍾。

美元好便宜 企業搶買

新台幣升勢驚人,今年以來對美元升值幅度逾6%,在進口商與散戶聯手搶進下,推升行庫的美元部位,以三商銀為例,美元存款餘額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迅速增加約2%~3%

今年以來因熱錢湧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升勢超猛,短短一季升幅高達7%。眼見匯價一路從去年底的32.279元,升抵昨(28)日的30.17元,是逾兩年半以來的高點,不少投資人都在問:「現在是否為買進美元的好時機」?匯銀主管說,若有美元需求的民眾,現在就是分批進場的好時機。

大型國銀交易室主管表示,匯率走勢就像海浪,「有潮起就有潮落」,投資人不能永遠都想買在最便宜的時候,若按匯市近年波動循環,目前已經是可以進場的「相對低點」,有美元需求的民眾,現在就可分批布局,不一定要等到「2」字頭。

匯銀主管說,這波新台幣強勢升值,吸引進口商與投資散戶買進美元,今年初以來美元部位持續擴增。包括第一銀行、華南銀行與彰化銀行,自去年底以來美元存款部位持續增加,若單看2月份,美元存款單月份平均增加2億美元,月增幅較1月增加逾2%~3%

據了解,截至2月底,彰銀美元存款餘額78.6億美元,華銀美元存款餘額129億美元,皆較去年底增加。

[Home]


2017/03/29 1.2.1. 人幣脫鉤美元 迎新貨幣時代 [ 旺報 許昌平]

長久以來人民幣匯率均是盯住美元,但近8個月人民幣與美元走勢卻呈現「脫鉤」,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徐遠指出,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可能是21世紀以來全球最重要的經濟事件之一,這意味著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美元體系開始解體,新的貨幣時代開始到來,其長期的深遠影響將逐步顯現。

美元周一大跌,但有趣的是,與亞洲貨幣飆升相比,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卻僅是小升144個基點,相較台幣當天大升2角多,人民幣顯然愈來愈有「脫鉤」美元架勢。周二國際匯市早盤美元指數小幅反彈,美元對歐元及日元都顯強勢,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以6.8782小貶開出,較上日中間價6.8701貶值了81個基點。

改盯住一籃子貨幣

徐遠指出,人民幣從1994年到20167月,共有長達22年時間,人幣是盯住美元。直到20167月,人民幣匯率基本上改採盯住一籃子貨幣,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估值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指數)逐漸擴圍後,人民幣才開始與美元「脫鉤」。

321日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首度跌破93關口,創下該指數創設以來的新低為例,令人民幣匯率指數跌跌不休的原因,不是美元,而是新納入CFETS12種貨幣有關,且今年新版的CFETS,韓元占比不小。

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意味著意味著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錨貨幣」體系開始解體;過去20年左右,美元穩固的、統治性的地位,既是歷史形成的,也是人民幣暗中支持給予的。試想,美元受到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共同支撐,哪個貨幣挑戰得了?就算美國發生了金融危機,美元依然堅挺。歐元雖是當今僅次於美元的貨幣,但歐元沒有人民幣的支持,因為人民幣盯住美元,不盯住歐元。

對企業是個新挑戰

人民幣「脫鉤」美元後,美元的統治性地位已經開始動搖,人民幣的相對地位已經開始上升,成為實質意義上的管理的浮動匯率,企業只盯住美元不行了,要適應波動的匯率,對所有的企業是個新的挑戰。另外,一般家庭若有很多出國旅遊、留學、購物、投資的需求,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要有所了解,逐步適應。

[Home]


2017/03/29 1.2.2. 一帶一路2.0版 沿線國求利又提防 [ 旺報 陳君碩]

大陸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已3年多,也有越來越多國家響應,大陸學者分析,一帶一陸將進入2.0版,不過參與的沿線國家,也出現既想要獲取利益,又對北京存有防範之心的悖論;學者建議,應將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級的品牌管理戰略,小心呵護這個政治與經濟品牌,在全球變局中展現戰略定力,以不變應萬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28日在《一帶一路年度報告》發表會暨研討會上指出,一帶一路的發展,出現幾個「悖論式的並存」。他指出,絕大多數沿線國家支持一帶一路,但有「顯性的奢求利益之心,和隱性的防範之心」,這些國家涵蓋了亞洲多個周邊國家,乃至遙遠的非洲國家皆然。

基礎概念仍不準確

第二個悖論是儘管一帶一路常常被討論,但基礎概念其實並沒有準確定義,包括其英文簡稱、沿線國家有哪些有幾個,以及官方並沒有正式發布官方版的一帶一路地圖;王文還指出,在大陸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許多地級市以上都在地方政府的報告寫進一帶一路,但也因此出現「無序競爭」,用財政補貼方式與一帶一路項目沾邊,但買單的還是納稅人的錢。

王文認為,一帶一路已成為大陸最大策略性的重大政治和經濟品牌,要有國家級的品牌管理戰略,需要建立實體化的統籌協調機制,防止政策衝突,也要有支持企業走出去的整體服務機制,提供信託法律等服務;同時還可納入第三方評估機制,落實簽訂協議的執行情況,從長遠眼光去呵護這個戰略品牌。

中方倡議到全球共識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教授翟崑認為,20153月博鰲論壇上提出一帶一路的願景行動,象徵一帶一路進入1.0版,而今年5月的一帶一路合作峰會後,則意味一帶一路進入2.0版。他認為一帶一路已從大陸倡議,演變為全球共識,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國際組織和專業組織,也開始與一帶一路對接。

翟崑指出,面對美國的變局,大陸既要以不變應萬變,也要以萬變應不變;面對變局,用一帶一路展現中國的戰略定力,而推進一帶一路的策略和方式,又可以千變萬化,以萬變應不變。

關鍵戰略 一帶一路走向以利服人

大陸推出一帶一路戰略3年多,大陸學者指出,中國的發展和一帶一路的戰略提出,恰巧符合中國歷史上,700年一盛世及12年一關鍵戰略時間點的規律,隨著戰略藍圖更加成熟,中國也要從講道理講戰略的「以理服人」,進而走向用實際成功案例及發展紅利的「以例服人」、「以利服人」。

由大陸權威智庫「一帶一路百人論壇研究院」編寫的《一帶一路年度報告:行者智見》新書發布暨專家研討會,28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黨校戰略研究院教授、該書主編趙磊在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每隔700年都很重要,西元前一世紀的漢朝,張騫出西域,當時中國「經濟有產品,文化有溫度」;接著公元七世紀的唐朝,也是文化經濟鼎盛時期;再過700年的14世紀明朝,有了鄭和下西洋;接著再過七世紀的21世紀,就是現在的中國。

趙磊說,除了700年的歷史規律與巧合,他也歸納近代中國每12年就有一個關鍵的轉折:1977年改革開放;1999年蘇聯東歐巨變,中國穩住步伐韜光養晦;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國際社會接軌;20139月,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

他認為過去中國重在「以理服人」講道理,今年的報告則重在「以例服人」說故事,直接呈現了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的成功案例,同時也讓其他國家看到當中包含的發展機遇,進而「以利服人」。

大陸知名企業三胞集團高級副總裁岳雷,在會上分享企業走出去的經歷,他指出,參與一帶一路,三胞以「併購為主、投資為輔、並聯主業、相互協同」為主要戰略,2014年在美國收購全球最大的新奇特連鎖商店Brookstone2015年還併購了英國一家擁有255年歷史的玩具店Hamlys。岳雷說,兵貴神速,還要學會攻其不備,透過海外商業企業的併購,可促進國內商業的轉型升級。

版圖遍及印度、中東、奈及利亞的山東電建三公司副總經理李杰認為,企業海外發展是個邊走邊學邊進步的過程,如在中東,中國標準不被接受,一開始成為進入障礙;在「印度式談判」的交鋒中,也達成了合同突破。

[Home]


2017/03/29 1.1. 英業達財報 匯損19億元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英業達昨(28)日舉辦法說會,去年營業淨利為81.8億元,年增51%,本業獲利搶眼;但業外受到人民幣兌美元疲弱影響,去年全年匯損高達19.2億元,高於前一年的匯損6.7億元,侵蝕每股純益約0.53元,導致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為56.37億元,年增僅1.3%,每股純益1.57元,略優於前一年的1.55元。

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表示,去年19億元匯損中,有六成是來自於人民幣。若以第4季來看,雖然新台幣升值,但單季仍匯損1.47億元。英業達說,相較去年第3季匯損高達8.2億元,第4季匯損明顯減少。

雖然本季人民幣走勢持穩,但新台幣強升,法人關注英業達本季匯損狀態,游進寶說,若把去年匯損吃掉的獲利加回,去年獲利應該算是亮眼,今年匯兌仍有很大的影響,他坦言,首季匯損壓力還是很大,但本業經營「可以放心」。

英業達去年全年營收4,284.7億元,年增8%;毛利率5.6%、年增0.1個百分點;營益率1.9%,年增0.5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56.37億元,年增1.3%,每股純益1.57元。

英業達去年第4季營收1,131億元,季增1%、年增3%;毛利率5.7%,高於第3季的5.3%與前一年同期的5.2%,營業淨利23.5億元,季增25%、年增77%;營益率2.1%,季增0.4個百分點,年增0.9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17.78億元,季增47%,每股純益0.49元。

今年出貨成長看旺

英業達昨(28)日舉辦法說會,展望今年,看好伺服器、資料中心與手持裝置出貨成長性,預估資料中心產品營收年增將超過20%,手持式裝置出貨量也將年增三成。

NB方面預估今年出貨量持平或個位數小幅下滑。

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表示,今年筆電出貨表現可優於業界水準;其中惠普訂單會較去年成長,商用機種表現相當穩定。

伺服器部分,黃國鈞指出,傳統型伺服器營收可較去年成長5%10%,主要動能集中在惠普、戴爾與聯想等大廠;資料中心會快速成長,出貨涵蓋機櫃、板子,在AI(人工智慧)商機發酵下,今年營收、出貨估年增二至三成。

手持裝置方面,英業達說,旗下英華達客戶不只一家,以分散風險、提升獲利為目標,若客戶過度集中,不利提升獲利,今年出貨、營收估可二位數成長,總量上看7,000萬台,較去年6,000多萬台成長。

另外,英華達將朝智慧家庭、智慧工廠等領域布局。

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指出,今年成長主力來自伺服器與手持裝置,電腦出貨、營收也相對穩定,太陽能業務則有挑戰,最大壓力是匯率波動影響,但本業仍可相對穩定。

法人預估,英業達本季營收季減約10%,優於預估的季減15%;第2季在伺服器出貨暢旺帶動下,估將季增約5%10%

 
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

[Home]


2017/03/29 1.2. 英業達去年匯損飆逾19 [ 工商時報 翁毓嵐、方歆婷]

英業達(2356)去年受到新台幣升值及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夾擊,全年度匯損飆高至19.27億元,全年每股盈餘1.57元僅較2015年的1.55元小幅成長,全年稅後淨利僅年增1.3%達33.3億元。英業達預期今年在伺服器及手持裝置兩大產品線業績能有2位數成長帶動下,全年營收力拚2位數成長。惟目前來自匯兌的劇烈影響仍持續中,英業達坦言業外壓力仍大,只能期望今年匯率波動能安定。

英業達去年雖寫下營收、獲利及毛利「三長」的成績,但逾19億元的匯損不僅較前一年的6.69億擴大,更影響其去年每股盈餘達0.53元;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指出,其中來自於人民幣貶值所累達6成多,今年以來新台幣持續升值,預期第1季匯損壓力仍大。

展望今年上半年,英業達預期第1季在筆電出貨超前帶動下,業績會有較原估季衰15%再縮減至1成左右,第2季除受惠伺服器產品進入中國出貨旺季,加上其它各產品線出貨也都回溫下,單季會再有高個位數到2位數的季增幅度。

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對今年PC產品表現相對樂觀,受惠於大客戶惠普(HP)在商用PC市場持續成長,帶動英業達今年前兩個月的出貨皆超出預估量,整體看來今年仍可望有持平或個位數增長、表現優於業界水準。

在伺服器方面,受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Purley延遲影響,第2季才會量產出貨,預計在傳統伺服器產品仍將集中在惠普、戴爾與聯想等大客戶,營收年增5%以上;在資料中心部分受惠市場需求強勁帶動,營收年增可望超過2成,帶動整體伺服器營收成長1成。

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預期今年度在手持裝置的總出貨量將從去年的6,000多萬台件,目標成長至7,000萬台件,並有高達6成占比集中於下半年;他也強調改善產線效能、產品少樣多量並追求獲利是今年的重心,因此將視產品的毛利而對訂單有所取捨,此外,英華達也將持續布局在智慧家庭及智慧工廠等領域,避免集中高營收占比於單一客戶及產品。

法說點火 英業達、仁寶權證俏

台股昨(27)日失守9,900點,英業達(2356)、仁寶(2324)逆勢上漲1.3%及1.01%,表現相對突出。英業達、仁寶今召開法說會,預估揭露去年第4季獲利水準及今年展望,建議投資人可留意盤中股價表現,適時藉權證進場布局,分享個股亮眼成績果實。

法人認為,英業達今年有三大題材加持,包含與人工智慧有關的伺服器業務、藍牙耳機與可穿戴式設備,將成為驅動今年營收的動能,更預估今年每股稅後純益可望來到2元以上,今年獲利再勝去年。

英業達即將公佈去年財報,法人預估,英業達去年每股純益約在1.41.5元之間水準,28日法說會上,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英穩達總經理謝瑞海與財務長游進寶均將出席。對於今年的展望、擴產狀況與美國製造等議題,預料將是法說會上關注的焦點。

仁寶去年第4季的合併營收為2,193.63億元,在傳統旺季加持下,為單季營運高峰。受惠經濟規模放大加上產品組合朝向高毛利發展,本業獲利成長可期,而上季匯率環境偏多,也有收益可期。據悉,包括惠普、東芝、聯想、戴爾均有下筆電訂單給仁寶,聯想、戴爾更是主力客戶,仁寶今年2月筆電出貨量衝上290萬台,月增70萬台。

展望未來,仁寶認為,3月工作天數較多,出貨量還會成長,接下來會慢慢脫離產業淡季,迎向旺季,出貨動能會快速攀升,整體後市審慎樂觀。

永豐金證衍商部表示,投資人若看好個股後市表現,可利用認購權證來參與個股行情。如英業達元富6801055704)、仁寶永豐6901056694)等,均為價平權證,積極型投資人可適度布局剩餘天數較短之權證。

 

[Home]


2017/03/29 1.3. 〈英業達法說〉看好伺服器、手持成長性 惟上半年業外匯損壓力仍大 [鉅亨網 蔡宗憲]

英業達 (2356-TW) (28) 日召開法說會,展望今年全年,發言人游進寶表示,最看好伺服器、手持裝置出貨成長性,不過業外仍有不小壓力,尤其去年英業達匯損逾 19 億元,上半年匯率變動仍大,恐對整體營運造成影響。

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表示,今年英業達筆電出貨估可持平或小幅衰退,表現可優於業界水準;其中,惠普訂單預期會較去年成長,顯示商用機種部分表現相當穩定。

伺服器部分,黃國鈞指出,傳統型伺服器營收估可較去年成長 5-10%,主要動能集中於惠普、戴爾與聯想等大廠;資料中心則持續快速成長,出貨涵蓋機櫃、板子,今年營收、出貨預期可較去年成長 2-3 成。

他強調,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 Purley 遞延至今年第 2 季才開始出貨,動能可望逐步升溫,該平台多數是由資料中心使用伺服器導入,使得今年資料中心伺服器營收成長動能將相當強勁,在傳統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伺服器出貨成長帶動下,整體伺服器營收估可較去年成長 1 成。

手持裝置部分,英業達表示,旗下英華達客戶不只一家,以達分散風險以及提升獲利的目標,若過度集中某客戶,並不利獲利提升,今年出貨、營收預期仍可有 2 位數的成長幅度,總量上看 7000 萬台,較去年 6000 多萬台持續成長 3 成以上,上、下半年出貨比重約 4 6,英華達也將持續朝智慧家庭、智慧工廠相關領域布局,提高營運獲利表現。

游進寶指出,今年英業達成長主力來自伺服器與手持裝置,電腦出貨、營收預期也會相對穩定,太陽能業務則持續有挑戰,但最大的壓力仍是來自匯率波動造成的影響,本業預期仍可相對穩定。

短期第 2 季而言,英業達預期,單季營收將較第 1 季成長,若以業務別區分,僅太陽能會向下修正,其餘產品線都會上揚,法人估營收季增約 5-10%

[Home]


2017/03/29 1.4. 伺服器、手持裝置市場看俏 英業達2017年本業持續成長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英業達28日召開法說會,除了公布2016年財報之外,也對2017年的市場做出展望。英業達指出,2017年依舊看好手持式裝置與伺服器的出貨成長,摒除掉業外可能產生壓力外,對本業部分的成長表示樂觀。

英業達總經理黃國鈞指出,雖然PC整體市場仍可能會出現小幅衰減,但2017年英業達的筆記型電腦(NB)出貨應該仍可維持持平或小幅衰退,其中,由於客戶的商用產品持續成長,因此總體預期將較2016年持續成長,NB部分表現相當穩定。

另一塊貢獻,則主要來自伺服器產品,黃國鈞表示,傳統型伺服器營收估可較2016年成長5~10%,主要動能集中在惠普、戴爾與聯想等市場上的品牌業者;而資料中心則仍舊呈現高速成長,且出貨產品包括機櫃、板子,隨著資料中心需求,隨終端應用的成長而持續增加,預期2017年營收、出貨預期均可較2016年成長20~30%

英業達表示,受到英特爾新一代處理器Purley出貨遞延至2017年第2季,讓客戶拉貨時間也隨之遞延,預期將自2017年下半起動能可望逐步升溫,由於採用Purley平台的產品,多數是由資料中心導入,使得2017年資料中心伺服器營收成長動能將相當強勁,而整體伺服器的營收在傳統伺服器與資料中心伺服器的帶動下,預估將可較2016年成長10%

至於手持裝置部分,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指出,目前英華達手持產品有超過10個客戶,未來也不會再重回單一客戶或單一產品的情況,希望藉由多客戶、多產品的方式達到分散風險及提升獲利的目的。何代水強調,如果業績成長但是沒有賺錢或是沒有賺很多錢,就是對不起社會大眾。所以將會持續進行效率改善。

預期2017年出貨、營收預期仍可有2位數的成長幅度,出貨總量則上看7,000萬台,較2016年的6,000多萬台持續成長30%以上。至於上、下半年出貨比重約在46,英華達也將持續朝智慧家庭、智慧工廠相關領域布局,提高營運獲利表現。

在能源相關產品部分,太陽能業務則持續有挑戰,英穩達總經理謝瑞海強調,原本期望能發生的市場目前看起來並沒有發生,也因此將導致先前積極備貨的業者將會出現庫存的壓力,這勢必將壓迫產業售價,因此近期將會有價格壓力,預估調整時間至少要2個月,之後則希望庫存調整之後,產業價格會回到正常的軌道。

[Home]


2017/03/29 1.5. 本業持續改善 遭遇匯損攪局 英業達2016EPS新台幣1.57 [ 電子時報 杜念魯]

英業達28日董事會通過財報,2016年全年營收為新台幣4,284.66億元較2015年的3,954.70億元成長8.34%;稅後純益為56.37億元,較2015年的55.64億元年增1.31%,每股純益為1.57元,略優於2015年時的1.55元。不過,有關股利配發部分,英業達則表示將於下次董事會中再行討論,不過一般認為,應該將會維持與往年類似的配比。

值得注意的部分在,英業達2016年全年的匯損高達19.27億元,相較逾2015年時的6.69億元有大幅度的增加,也因此侵蝕了英業達在本業上的獲利。英業達表示,若2016年把匯損吃掉的獲利加回去,則2016年每股純益應有2.4元左右,在積極縮減費用的前提下,本業獲利其實不錯;不過,匯率的部分則不在預期中。面對2017年,英業達坦言,匯率部分仍有頗大影響,會產生不小的壓力,影響預期將延續到2017年上半。

2016年第4季的部分,英業達2016年第4季的營收為1,131.18億元,季增1%,年增3%;單季毛利率為5.7%,季增0.4個百分點,年增0.5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23.53億元,季增25%,年增77%;營益率2.1%,季增0.4個百分點,年增0.9個百分點,歸屬母公司稅後純益為17.78億元,季成長 47%,年成長78%,單季每股純益(EPS)0.49元。

英業達指出,2016年第4季因屬消費性電子旺季,手持裝置佔比大幅提升,從第3季時的15.4%,提升到第4季的19.2%;電腦與伺服器佔比78.1%依舊穩居第1,不過亦較第3季時的82.3%有些微下滑,至於能源產品部分的佔比則略增至2.7%

同時,英業達也表示,基於產品組合的影響,2016年第4季的毛利率回升至5.7%,優於第3季時的5.28%,以及2015年同期的5.25%,營業利益率為2.1%,亦優於第3季的1.68%。本業獲利的表現相對突出。不過,2016年全年業外虧損則有10.95 億元,匯損部分更高達19.27億元,相較2015年時17.77億元的業外收益,一來一往因而影響了本業的表現。英業達指出,2016年第4季時,新台幣雖然升值,但由於人民幣部位仍具一定比重,受人民幣波動影響,導致單季仍有匯損。

英業達指出,自2016年下半迄今,匯率的壓力對出口產業造成極大的壓力,英業達發言人游進寶特別強調,不是很大,而是極大。而且同業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如果台幣持續目前情況,對大家的壓力都很大。目前能做的只能採自然避險及積極避險的方式避險,但是積極避險部分,能做的有限。

展望2017年的情況,英業達強調,本業部分絕對可以放心,但是在業外部分,則難以揣測,只能說壓力很大,因為匯率在第1季還是有很大的壓力存在。

[Home]


2017/03/29 2.1. 借鏡硬體供應鏈模式 台灣網路軟體產業應「以大帶小」 [ 電子時報 翁佩嫆]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舉行2017年會員大會,與會人士認為,台灣政策不應該過度追逐熱門詞彙,且應開放國際團隊交流,並「以大帶小」帶動台灣網路軟體產業發展,而非與硬體業彷若「一邊一國」。

不追逐熱門詞彙 開放國際團隊交流

台灣本土遊戲產業、以音樂手機遊戲登上Apple StoreGoogle Play雙平台熱門排行榜的雷亞遊戲執行長游名揚表示,政府雖然會提供新創團隊補助,但補助審查流程仍有待加強,可能得在防弊和鼓勵創新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此外,政府每年會篩選出特定的熱門詞彙,從App、物聯網、巨量資料到最近期的AI人工智慧等,該年度的熱門詞彙就往往成為補助案的重要篩選標準;但他認為,政府應該投入長期基礎建設,而非不斷追逐特定熱門詞彙,因為每一個熱門詞彙背後,其實都代表該相關產業長達幾十年的累積和努力。若要針對特定熱門詞彙全力發展,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但應該好好經營至少五年以上。

除了政策面,人才也是台灣網路界關注的議題。立法委員蔣萬安表示,近期日本也修正海外人才相關政策,放寬海外人才取得永久居住權,以利海外IT領域人才留在日本。當海外人才能輕易取得永久居住權,後續留在日本的置產、貸款以及信用等相關議題,都能輕易解決,對海外IT人才無疑是高吸引力。

此外,近期科技部希望派50位年輕博士人才赴矽谷學習,蔣萬安認為,政府派國內人才赴海外工作進修時,也可以與當地洽談保留一定的簽證名額,以避免台灣人才留在海外時,碰到簽證困擾。

他表示,人才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當台灣企業有機會與跨國企業交流,台灣團隊才能更加國際化。同理,政府也不該阻擋跨國企業或團隊進來台灣,應該抱持開放態度,並營造一個競爭的環境,而非讓本地團隊躲在台灣的舒適圈中,與外界隔絕。

台灣軟體業應「以大帶小」 硬體軟體不該一邊一國

立法委員許毓仁指出,台灣應該要轉向小政府時代。過去政府干涉太多產業,但隨著台灣整體情境演變,現在產業應該走在政府前面,而非讓政府做莊,一旦政府干涉過多,即便立意良好,都很可能因為選舉改變政治生態後,而讓政策轉調。

他表示,台灣網路產業較難IPO,企業間的購併能量也不足,亦缺乏國際資本注入,使得整體台灣資本市場像是一攤死水。政策應該儘量鼓勵外資,仿效新加坡、南韓和大陸,以私募資金、主權資金等模式,活絡台灣資本市場。

許毓仁建議,台灣網路軟體相關產業應該「以大帶小」。若政府能打好基礎建設、建立良好生態環境,讓大企業願意收購小型但有潛力的新創團隊,就較有可能協助相關產業站上國際市場競爭。過去台灣硬體產業即是透過「以大帶小」模式,逐步打入全球電子業供應鏈,但現在台灣軟體和硬體業之間的情況,卻反倒像是「一邊一國」。

立法委員余宛如表示,雖然現在應該是「小政府」時代,但仍應有關心台灣相關議題的「大公民」存在。目前政府已經著手修改「公司法」,希望建立一個較能與國際接軌的法規環境,也修改「產業創新條例」,以鼓勵天使投資,而包括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外籍人才留才攬才方案等,也都在逐步進行中。

TiEA:台灣網路產業去年二位數成長 電商、遊戲、廣告夯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舉行2017年會員大會,並針對熱門的直播、人工智慧以及OTT影視三大產業,邀請相關業者分享產業動態和商業模式。

台網路產業去年二位數成長 電商、遊戲、廣告夯

TiEA理事長林之晨表示,台灣過去一年網際網路相關產業仍維持二位數成長,而電子商務、遊戲和廣告三大垂直領域,在全世界排行前十名,遊戲產業更是排行前五名。

科技部長陳良基致詞表示,自己是協會中少數學界出身的人,認為科技若要影響社會,應該透過科技力量改變人類文明,並將社會上各種需求的服務,透過網際網路送到使用者手中。

行政院數位政委唐鳳本人雖未到場,但以影片說明行政院目前進行中的數位建設項目五大主軸:網路安全、寬頻普及、文化內容、政府服務以及人才培育。他特別針對文化內容、政府服務以及人才培育進一步說明行政院未來推動方向。

唐鳳認為,文化內容的核心精神是開放,必須納入各種內容,並讓無形或有形資產能夠進行數位化,再以數位典藏形式,成為可開放共享的知識庫。

在政府服務方面,過去因為政府各不同部門之間系統無法共通銜接,因此目前須強化數位化政府流程,透過提供一站式服務,整合各部會資料,包括:地震預警、防救防災、空氣品質監測等。

在人才培育方面,唐鳳認為此為推動台灣數位經濟轉型的最重要環節,但他強調主要是培育跨領域協作人才。他指出,未來的社會議題將傾向跨領域,知識再難以清楚切割劃界線,因此需要各種領域的人才進行協作,除了人與人之間協作,也包括人與機器之間的協作。

儘管針對行政院數位建設項目詳細解釋,但唐鳳也表示,政府能做的事情有限,仍有賴民間積極參與。

網路軟體產業潛力大 台硬體業者有合作空間

TiEA也針對目前熱門的直播、人工智慧以及OTT影視三大產業,邀請相關業者分享產業動態和商業模式。

台灣本土直播平台、目前已經累積約2,700萬下載數的17App創辦人黃立成表示,初期由於團隊人手不足,難以確實針對內容篩選,因此一開始17App的確有用戶直播不雅內容。雖然這樣的負面消息一度讓17App聲名大噪,但卻也引來官方介入,更讓外界對直播平台冠上不良偏見。

他認為,直播之所以興起,在於它提供大量、多元、分眾的內容。過去這些使用者自產的內容,多半是放在Facebook等大型平台上,再由Facebook將這些內容轉化為廣告投放效益,但這中間過程卻未分潤任何利益給內容提供者,直播平台即是興起於這樣的背景。

他坦承,直播的確正在破壞當下的影視媒體、娛樂相關產業生態,甚至介入實體領域。過去演唱會必須付費入場,或是結束後付費取得相關DVD,但若會場觀眾以直播對外公開演唱會內容,的確是遊走法律灰色模糊地帶。

而以AI人工智慧提供商業數據決策的沛星互動科技(Appier)營運長李婉菱表示,過去人工智慧相關產業雖然一度崛起,爾後又衰退,使得部分投資人曾經不看好相關產業發展;但她認為,這次人工智慧相關產業再度興起,由於商業市場已經累積大量數據、硬體運算能力提升,再加上數據資料愈來愈受重視,因此看好此波人工智慧產業應用發展。

此外,雖然軟體業在台灣喊了數十年,但本土相關市場仍舊未見太大起色,因此外界也一度認為,台灣不適合發展軟體相關產業。但李婉菱指出,沛星互動於2017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列為「引領全球AI革命的50家企業」之一,或許是因為立基在台灣這樣的小市場,深知不可能以內需市場為主要營收來源,因此很早就開始思考如何獲取全球市場,並積極拓展他國市場。

而主攻OTT影視產業的立視科技(LiTV)董事長錢大衛表示,隨著美國最大OTT業者Netflix和大陸最大OTT業者愛奇藝於2016年紛紛拓展台灣市場,再加上本土OTT業者如Yahoo TV相繼開台,OTT成為近兩年台灣影視市場最熱門的詞彙。

他認為,OTT產業生態廣泛,較難有單獨一家公司可以通吃,必須融合媒體內容和硬體載具相關產業,才能打造商業模式。因此,立視科技除了必須與頻道商、平台、通路、電子商務、廣告等業者合作,也與台灣硬體業者攜手合作,包括智慧電視和機上盒業者等。


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TiEA)舉行2017年會員大會,與會人士認為,台灣政策不應過度追逐熱門詞彙,應開放國際團隊交流,並「以大帶小」帶動台灣網路軟體產業發展。

[Home]


2017/03/29 2.2. Computex 2017 聚焦五大主題 [ 工商時報 張佩芬]

2017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7)將於530日至63日隆重登場,外貿協會秘書長葉明水指出,今年聚焦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物聯網技術應用、創新與新創、商業解決方案及電競與虛擬實境五大主題,無人駕駛最具代表性的Tesla首次參展,轉型供應商的Dell睽違十多年再度參展。

貿協為了今年展出,安排在德國、印度(兩場)、韓國、日本、美國、西班牙辦理推介會,在國內共安排四場展前記者會,規模是往年倍數。葉明水表示,科技產業是我國重大產業,台北國際電腦展是亞洲最大展出,為了維持我國領導地位,貿協必須加倍努力。

展場將設置SmarTEXInnoVEXiStyle及電競與虛擬實境四大特色展區,其中創新與新創展區展至61日。展出吸引全球1,600家廠商,使用5,010個攤位參展,展現最新產品及技術研發成果,完整呈現全球科技生態系樣貌。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17年全球的連網物件個數將突破84億,年增31%,端點與服務相關支出金額也將達2兆美元大關。因應此趨勢,貿協昨日邀集ASUSIntelNVIDIASUPERMICRO及首次來台參展的Tesla等科技先驅,一同聚焦於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搶先解密下一代科技應用。

除前述四大特色展區外,作為全球指標性B2B科技展會,Computex同時也將展出「系統及解決方案區」、「商業解決方案區」、「嵌入式產品」、「通訊及網路產品區」等數十個專業展區。

[Home]


2017/03/29 3.1.1. 晶片廠AI平台點燃戰火 恐再掀洗牌潮  英特爾、NVIDIA、高通、超微火力全開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全球科技大廠紛揭露人工智慧(AI)最新布局藍圖,AI領域儼然成為新世代主流戰場,近期晶片業者英特爾(Intel)NVIDIA、高通(Qualcomm)與超微(AMD)持續擴大AI平台投入力道,2017年勢將掀起激戰,並醞釀新一波洗牌潮。

近年AI相關技術與應用發展大躍進,包括微軟(Microsoft)GoogleFacebookIBM、百度、阿里巴巴等陸續釋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應用進展,高通、NVIDIA與英特爾等晶片大廠亦紛紛展示平台技術整合實力,AI將成為規模更大且競爭更激烈的新世代戰場。

英特爾多方強化AI平台戰力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苦吞敗仗的英特爾,近期重新調整腳步,將旗下所有AI業務整合到新成立的AIPG(AI Products Group)AI實驗室,並藉由購併與聯盟策略,補強在無人機、自動駕駛、醫療與智慧工廠等多元AI應用平台戰力。

英特爾副總裁暨AIPG總經理Naveen Rao表示,英特爾所提供解決方案必須能創建和分析大量數據,目前運算領域最大問題便是數據推理,從數據中發現有用的結構,AI對於英特爾相當重要,英特爾期望能建構一套AI標準,以整合全球產業、生態鏈,讓政府機構和企業享受到AI所帶來的應用與改變。

英特爾全力投入AI戰場,陸續揭露發展策略,包括針對AI推出Nervana平台,目前運行AI運算作業的資料中心伺服器中,英特爾市佔率達97%,相關解決方案包括XeonXeon Phi處理器、FPGA及購併Nervana所得到相關技術。

2017年上半英特爾將測試首顆代號為Lake Crest晶片,針對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進行最佳化,英特爾在AI藍圖中還有一款代號為Knights Crest新品,結合Xeon處理器及Nervana技術。

英特爾Saffron技術平台運用記憶式推理技巧及對異質資料進行透明化分析,英特爾亦提供各種通用型智慧API,擴大分散式處理器系列,涵蓋範圍從網路邊界到雲端,並推出RealSense實感技術攝影機與Movidius視覺處理器(VPU)等嵌入式技術。

英特爾亦與Google策略聯盟,提供多雲(multi-cloud)基礎架構,包括容器管理系統Kubernetes、機器學習、安全防護及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整合,英特爾並成立Intel Nervana AI理事會,邀請業界與學界領袖參加。

針對智慧汽車領域,英特爾推出首款全球5G數據機,以及汽車解決方案新品牌Intel GO,可讓車廠搶在5G網路推出之前投入研發,屆時5G網路將讓無人駕駛與自動駕駛發展至全新境界,系統效能可從Atom處理器擴充到Xeon處理器。

近期英特爾宣布以153億美元天價買下Mobileye,強力鎖定AI戰場,而英特爾先前與BMWMobileye合作40部自駕車的車隊將在2017年上路,為完全自動駕駛重大進展;英特爾並收購圖資業者HERE 15%股權,讓高度與完全自動化駕駛系統能即時更新高解析度地圖。

NVIDIA揮軍AI領域強勢竄起

儘管NVIDIA在智慧型手機市場不敵高通、聯發科夾擊,然憑藉繪圖技術優勢轉進AI戰場,聚焦深度學習與自動駕駛應用領域,NVIDIA與高通、英特爾不同的是,其透過GPU繪圖技術,以類人腦方式運作於電腦、機器人與自駕車等應用,由於合作夥伴快速擴增,NVIDIA布局AI領域已備受業界關注。

NVIDIA不僅推出專攻深度學習的Tesla P100晶片,以及負責圖像、文字和語音辨識的Tesla P4P40,亦與Tesla等國際車廠合作,並宣布全新車載人工智慧平台Xavier,以及與奧迪(Audi)擴大合作,將推出全球首部達到Level 3標準的自駕車,預計2020AI汽車將上路。

NVIDIA亦發布用於家庭物聯網的Shield+Spot,先前也推出體積僅信用卡大小的Jetson TX2,力圖將AI導入終端設備,著眼於智慧工廠機器人、商用無人機及建置在AI城市的智慧攝影機等商機。

近期NVIDIA亦與微軟攜手合作,揭露全新專為驅動AI雲端運算的超大規模GPU加速器藍圖,且Tesla繪圖晶片也獲得大陸騰訊雲採用。NVIDIA將在5月舉行年度GTC技術大會,可望進一步更新AI藍圖規畫。

高通、超微急起直追掀戰火

在智慧型手機戰場擊退NVIDIA與英特爾的高通,亦積極搶進自動駕駛等AI應用市場,先前以470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車用晶片廠恩智浦(NXP),搭建通往AI領域的重要橋樑,日前亦宣布與圖資業者TomTom合作,在AI領域急起直追。

超微布局AI同樣展現強烈企圖心,超微總裁暨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表示,不會缺席AI市場,對於超微而言是非常重要市場,除需要處理器與繪圖晶片技術外,也與FPGAASIC等技術相關,超微已針對AI與機器學習推出Radeon Instinct加速運算卡。

超微為業界唯一擁有GPUx86處理器技術的公司,除能滿足資料中心廣泛需求,亦能協助推動智慧機器多元發展,未來可在GPUCPU之間實現最有效率的連接,來滿足AI應用的技術需求。

隨著ARM架構陣營高通、聯發科與x86架構陣營英特爾、超微等晶片大廠,以及擁有GPU優勢的NVIDIA全面加重AI投入力道,將引爆AI平台激戰,不僅AI世代可望提前來到,全球科技產業亦將產生變局,引爆新一輪洗牌潮。

 

[Home]


2017/03/29 3.1.2. 英特爾收購Mobileye衝刺車用IC:英特爾高價購併Mobileye 創以色列高科技史上最大規模交易案 [ 電子時報 劉慧蘭、陳端武]

英特爾宣布將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讓這家以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聞名的以色列公司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Mobileye總部位於耶路撒冷,由Amnon ShashuaZiv Aviram1999年共同創立,擁有先進的電腦視覺應用和車輛輔助駕駛技術研發能力。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Mobileye成立初期便以建立能幫助汽車「看見」路況並和方向盤、煞車等重要系統通訊的視覺系統為目標,當時所謂的汽車安全系統還仰賴安全帶、反鎖死煞車系統和安全氣囊。

Mobileye最知名的產品就是支援自動駕駛攝影系統的晶片,藉由這些可提供汽車視覺、聽覺和大腦自主導航的演算法與平價模組,讓許多汽車製造商能夠加快自駕車技術的發展,除了為其贏得先進輔助駕駛系統產業的大部分合約,也幫助數十家小型以色列科技公司迅速竄紅,打進傳統由汽車大廠主導的市場。

Mobileye系統的普及 (包括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前方撞擊警示、自調巡航控制和自動煞車),代表產業離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距離已經不遠。Mobileye董事長暨技術長Shashua2016年受訪時表示,該公司已取得2家汽車製造商的合約,將於2019年提供完全駕駛車輛使用的系統。

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內的許多矽谷公司都加入自駕車技術的競逐,主要汽車製造商也有開發自駕車的專案計畫;汽車零組件供應商Delphi、瑞典Autoliv、德國的博世(Bosch)ZF FriedrichshafenContinental、日本電裝(Denso)都是Mobileye的競爭對手,部分與Mobileye有合作關係,採用Mobileye技術開發複雜的模組。

對以色列來說,英特爾收購Mobileye是該國至今最大的科技交易案,可望成為提升以色列自動和互聯汽車產業的重要動力。

汽車大廠也開始與以色列新創公司展開合作,例如企圖在2021年推出可上路自駕車的福特汽車(Ford)20168月宣布,將收購以色列機器學習公司SAIPS,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則在以色列成立汽車技術研發中心。此外還有福斯汽車(Volkswagen)2016年以3億美元投資以色列叫車服務新創公司GettGoogle2013年以超過10億美元買下Waze導航服務。

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Avi Hasson表示,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以色列科技產業成熟的一種表現,因為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追求有機成長,而不是在新創初期階段就賣給大型科技公司。

英特爾對自駕車市場志在必得 不惜超高價收購Mobileye

近來自駕車科技勢頭大旺,已反映在相關上市公司及新創公司的估值上。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將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自駕車系統大廠Mobileye。此舉除能讓英特爾在自駕車領域站穩腳步,還能與全球10多家知名車廠建立合作關係。英特爾意外錯過行動裝置浪潮後,決心不再於自駕車上重蹈覆轍。

根據The Motley Fool報導,英特爾與Mobileye2016年與BMW合作,目標是在2021年之前將全自駕車推向市場。經一段時間的合作後,英特爾顯然已發現Mobileye有收購價值。

事實上,2016年有兩家自駕車新創公司的購併案備受矚目。首先是通用(GM)斥資6.9億美元收購Cruise Automation,接著Uber6.8億美元收購自駕卡車公司Otto。這兩家新創公司團隊規模都很小,且未開始創造營收。

相較之下,Mobileye2016年營收為3.58億美元,淨利為1.08億美元,亦即英特爾的收購價為其營收的42.7倍和淨利的141.7倍,顯然並不便宜。但這點亦有助於解釋積極布局自駕車領域的Nvidia目前為何享有超高估值。

英特爾估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系統及相關資料服務的潛在市場規模將達700億美元。英特爾認為,若能結合Mobileye在電腦視覺與英特爾在運算及資料中心的技術優勢,將使其在自駕車市場處於有利地位。截至2016年,MobileyeEyeQ晶片已安裝在全球約1,600萬輛汽車上。

從技術角度來看,Mobileye的產品能協助汽車了解週遭情況,英特爾晶片則能處理隨之而來的越來越多的運算密集型任務。英特爾指出,2級自駕系統(Level 2)目前大約需要0.5 teraflop的運算能力,而4級系統需要的運算能力接近50 teraflop

除了自駕車本身的商機,英特爾還認為自駕車將帶動資料中心的需求成長。英特爾預估,到2030年,與自動駕駛相關的資料中心需求潛在市場規模為400億美元。

此外,收購Mobileye能立即增加英特爾的非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獲利和自由現金流,合併後的公司能在2019年之前創造1.75億美元的年度成本協同效應。

報導認為,鑑於Mobileye2016年的總營業費用為1.5億美元,英特爾對成本協同效應的估計顯著太過樂觀,但其中部分預計將來自智慧產權共享的稅收協同效應。英特爾將以境外現金支付這筆交易。

英特爾積極布局自駕車市場 購併Mobileye將帶來領先優勢

英特爾(Intel)日前宣布將以153億美元購併以色列自駕車技術供應商Mobileye,希望藉由收購取得Mobileye的業務夥伴、先進技術和人才,一舉超越對手NVIDIA和高通(Qualcomm),躍居自駕車市場的領導地位。

根據MarketWatch報導,自駕車技術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產業標準,取得領先位置將可為英特爾贏得長期優勢。尤其是在行動裝置市場輸給安謀(ARM)之後,英特爾更希望能在車用晶片領域超越NVIDIA和高通這兩家對手。儘管部分分析師認為購併價格過高,但至少此交易案能提供英特爾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技術維持全球領先。

這項交易案若是獲得批准,就算高通與汽車晶片大廠恩智浦(NXP) 390億美元交易案通過,大概也難以超越英特爾的優勢。至於自駕車技術領導者NVIDIA則在2017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宣布將與博世(Bosch)和奧迪(Audi)合作,預計於2020年推出符合第四級規範的自駕車(接近全自動駕駛)

這項交易也顯示在行動裝置市場已接近飽和的情況下,晶片製造商紛朝物聯網產業布局,希望能搶得先機。顧問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總裁Roger Kay指出,自駕車雖只是物聯網其中的一個分支,但卻是近期最具營收和聚焦潛力的市場。

隨著科技公司、汽車製造商和汽車供應商間的競爭更加白熱化,近幾個月的交易案也出現倍數成長。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2016年以10億美元買下Cruise Automation2017年初,英特爾收購了德國數位地圖公司的15%股權,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也將旗下的無人駕駛車實驗室分拆,成立一家獨立的公司Waymo。而開發晶片、攝影、感測器等自駕技術的軟體公司戰爭也正在醞釀,希望透過合夥和購併行動擴大自己的優勢。

作為進入汽車產業重要橋樑的汽車零件供應商如VisteonDelphiBorg-Warner,市值也可能因此水漲船高。矽谷普遍認為無人駕駛技術幾年內可趨於成熟,反而是法規和消費者的不信任才是讓自駕車無法上路的原因。

英特爾前執行長Paul Otellini錯過了行動裝置市場商機,為了避免歷史重演,現任執行長Brian Krzanich已投入大量資金,積極進攻自駕車和虛擬實境等重要的終端市場。

英特爾購併Mobileye 股價不漲反跌

在進軍手機市場失利、PC產業持續萎縮的情況下,英特爾(Intel)急需尋找下一個能推動晶片業務的新市場,而這個市場就是自駕車。英特爾規劃以153億美元購併電腦視覺公司Mobileye,這是英特爾50年來規模第二大的收購案。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英特爾這項策略聽起來十分合理,值得為其布局新領域的嘗試鼓掌。唯一的問題在於英特爾過去的收購記錄並不佳,因此這項購併案消息公布當天,英特爾的股價應聲下跌2%

1997~2002年,英特爾在網際網路泡沫化期間及之後進行了瘋狂購併,大舉收購近40家公司,但這些資產後來多數遭到變賣,即便是2010年以77億美元購併的網路資安公司McAfee,也難逃虧損和裁員的命運。且英特爾的業務重心仍是以PC和伺服器市場為主,並未因收購產生變化或進展。

英特爾曾花費數十億美元買進Wind RiverDialogic等公司,希望能打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但英特爾始終無法在市場初期站穩腳步,最後不得不沖銷6億美元的無線業務虧損,並將大部分的行動業務以和2006年購入時相同的價格賣給Marvell

2010年,英特爾斥資14億美元收購曾經供應iPhone早期型號處理器的英飛凌無線網路部門,這一步原本是要為了讓英特爾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但不久蘋果(Apple)便轉向對手高通(Qualcomm)購買晶片,直到2016年才有報導指出,蘋果將回頭採用英特爾的無線數據機。

英特爾決定購併McAfee也讓外界不得其解,認為該項交易與英特爾的核心處理器業務沒有太大關聯,6年內McAfee的市值幾乎腰斬,最後被英特爾分拆出去,以42億美元賣掉控股股份。

儘管Mobileye是英特爾推動業務多元化策略下的最大宗投資,但除了車用晶片,過去幾年,英特爾在無人機、虛擬實境和物聯網等領域也投入可觀資金布局。

英特爾執行長Brian Krzanich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Mobileye收購案與其他收購案不同,因為視覺資料會是下一個資料革命,將帶來全新的業務和資料管理方法。英特爾需要儘快進入這個領域,開發汽車製造商需要的平台,為自動駕駛的啟動帶來實質影響。

車用IC市場競爭激烈 英特爾未必能藉由購併勝出

英特爾(Intel)決定以高價購併汽車視覺處理系統Mobileye,為車用晶片市場帶來不小震撼,也顯示英特爾布局汽車產業和資料中心的野心,兩者可望成為英特爾在後PC時代的長期成長動能。根據TheStreet報導,英特爾付出的成本將近Mobileye 2018年預估營收7.32億美元的20倍,也是其每股盈餘(EPS) 1.58美元的40倍。

英特爾與MobileyeBMW及汽車零件供應商Delphi早已在自駕車方面展開合作,英特爾強調Mobileye的視覺處理器和相關演算法與英特爾汽車產品的結合將可產生協同效應。執行長Brian Krzanich更在內部電子郵件中指出,這項購併案是自駕車智慧之眼和實際負責開車的智慧大腦的整合。

除了與BMWDelphi合作,英特爾在汽車產業的布局還包括推出車用運算平台Go,並計畫在支援更高等級的自駕車上使用其最強大(通常價格也最高)Xeon伺服器晶片,用來分析自駕車每日產生的4TB資料量。此外英特爾也希望資料中心使用Xeon晶片和搭配的Xeon Phi共同處理器等解決方案來分析駕駛資料和訓練自駕車在真實世界中導航的演算法。

英特爾銷售的自駕車產品,不只有處理器,還包括數據機(目前為4G,未來將支援5G)、記憶體晶片(NAND快閃及3D XPoint),以及用來處理新自動駕駛演算法的FPGA晶片。英特爾可自Mobileye收購案中接收Mobileye現有客戶名單,也就是已使用MobileyeEyeQ處理器執行駕駛輔助功能 (避撞、車道偏離警示)的汽車製造商,如福特汽車(Ford)、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日產汽車(Nissan)Honda和富豪汽車(Volvo)

要達到第五級自動駕駛(完全無人駕駛)至少還需要好幾年時間,但目前過渡期的第三和第四級自駕輔助解決方案仍需要提供比一般汽車更多的晶片內容支援。

Mobileye預估完全使用其自駕解決方案的四級自駕車每台可帶進400~500美元的收益,是單一先進駕駛輔助解決方案收益的10倍。Delphi也估計該公司與MobileyeIntel聯手開發的自駕系統成本大約5,000美元,但價格會隨著普及率提升而下滑。

當然,口袋也很深的對手針對車用晶片市場商機也已推出據差異化的產品。NVIDIADrive PX2自駕平台包含2Tegra應用程式處理器及2個用來分析相機和感測器資料的獨立GPU,並已獲得TeslaVolvo、賓士(Mercedes-Benz)、奧迪(Audi)和零件供應商博世(Bosch)ZF的支持。

全球最大汽車晶片供應商恩智浦(NXP),則推出了Bluebox自駕系統,一旦與高通的購併案通過,未來應可見到搭載高通的處理器、數據機和連線晶片的Bluebox產品。

AlphabetWaymo自駕車公司則已收集超過200萬英里的自駕資料,並與Fiat ChryslerHonda等車廠結盟,主要使用光達感測器,與Mobileye仰賴相機的解決方案不同。

儘管收購Mobileye可讓英特爾提供自駕車系統的端對端(end-to-end)平台,但汽車製造商仍可選擇自行搭配不同廠商的晶片和解決方案,例如奧迪的zFAS自駕車電腦便同時使用NVIDIAMobileye的零件處理感測器資料。

[Home]


2017/03/29 3.1.3. IoT網路標準:競逐IoT浪潮 LTE-NBLTE-M5G加速進展 [ 電子時報 張殷綺]

MWC5G相關話題已經出現許多討論,不過要真正實現,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

2017年的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5G網路被大量討論,與會者可能會覺得5G已經近在咫尺,各種應用可能馬上就要出現,但這樣的預期恐怕太過樂觀。

富比士(Forbes)報導,在MWC大會上,可以看到各種新的4G延伸應用,包括物聯網(IoT)LTE-NB1以及LTE-M1。在物聯網的世界,5GLTE-NBLTE-M非常重要,可以實現各種裝置之間的相連。

不過事實上,要開發與部署新的網路標準並不容易。無論是開發、測試和部署,都需要時間。相關軟硬體生態系統要趕上,則還有更長的路。許多大型跨國企業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開發,要建立標準也就更不容易。

5GLTE-M1LTE-NB1在過去一年裡都有很大的進展,但事實上,這些科技要完全上路、並為公司創造顯著的物聯網營收,恐怕還需要很長時間。

5G雖然獲得高度注意,也是許多公司的行銷重點,但5G恐怕比LTE-MLTE-NB還要遙遠。目前我們看到高通(Qualcomm)與英特爾(Intel)發表了初期的晶片,經片商、網路供應商和營運商進行各種5G測試。

其他的合作案,包括Verizon與愛立信(Ericsson)、英特爾、高通和三星(Samsung)的合作。另外還有諾基亞(Nokia)AT&TAT&T與英特爾;高通、中興與中國移動;Tesla、愛立信與高通;還有Telefonica華為等。

5G必須大幅升級目前的LTE網路,此外,這不僅止於物聯網和數據而已,還必須升級聲音和影像網路,而這又與物聯網的屬性不同。因此,5G數據可能以片段的方式上路,之後才會有5G的手機與語音連網。由於目前還在5G測試的初期,估計要到2020年以後才會看到大量的5G配置,而這也許還太過樂觀。

LTE-MLTE-NB則是以目前的LTE基礎設施打造,既有的網路要升級,便相對容易一些。這兩種科技都希望瞄準物聯網應用,但LTE-M有更好的效能,並支援語音,而且適合行動應用,例如資產追蹤(Asset Tracking)

LTE-NB的效能較差,不過比較便宜,適合較簡單、非移動性的應用,例如水表。現在這兩種技術都在測試,LTE-M則稍微領先,比較穩定。

這兩項科技也有地域性的不同,大陸華為主推LTE-NB,並在美國以外地區推廣;LTE-M則主要在美國發展,主要業者包括AT&TVerizon。預計2017~2018年將看到網路部署,2019年有機會看到相關應用的出現。

對於5GLTE-NBLTE-M,各家業者都有自己的計畫,也希望儘快實現這些網路,成為相關科技的領頭羊。不過要真正看到企業界此創造營收,恐怕還是要等到2020年以後。

物聯網通訊 NB-IoT將跑得最快

近期物聯網(IoT)晶片領域有三大重要事件,這也透露出未來物聯網通訊的重要方向。

富比士(Forbes)專欄指出,其中第一項重大事件,就是ARM收購了兩家窄頻物聯網(NB-IoT)科技的公司。其中,NextG-Com提供完整的第二層與第三層軟體堆疊,而Mistbase提供完整的窄頻物聯網實體層解決方案。在此之前,ARM已經跨入無線領域,收購了Wicentric來整合其藍牙堆疊,另外收購Sunrise Micro Devices,來打造Cordio Bluetooth 5802.15.4短距離無線IP

未來5年內,LTE-NB將是最普遍的物聯網連網技術,而ARM也重押LTE-NB,這意味著系統業者非常希望在物聯網應用中使用這三種連網技術。

第二項重大事件,就是高通(Qualcomm)發表了兩款晶片:QCA4020QCA4024QCA4020是一款三模裝置,整合了雙頻Wi-FiBluetooth Low Energy 5、以及802.15.4,值得注意的是,802.15.4目前是ZigBeeThread的基礎。另外,QCA4024是雙模裝置,整合了Bluetooth Low Energy 5802.15.4

這是高通首次推出支援802.15.4的晶片。這也等於向各界宣告,物聯網的主要科技,將是WI-Fi、藍牙、以及802.15.4

第三項重大事件,就是Silicon Labs近期也發表了雙模晶片,這款Wireless Gecko EFR32xG12整合了Bluetooth 5802.15.14,並支援2.4GHz協定。

從這些晶片與技術的發表來看,可以歸納出幾個重點。首先,物聯網的基礎有三,包括連網、資安、以及數據分析;如果沒有連網,那麼物聯網就不成立。

現在各界已經聽到許多物聯網連線的科技,包括長距離和短距離,但究竟什麼才是關鍵技術,目前仍不清楚。科技巨頭的宣示,意味著他們將大力推動LTE-NB802.15.4,讓它們成為未來物聯網系統的關鍵成分。

ARM加入窄頻陣營尤其重要。ARM是物聯網核心的領導者,他們不會輕易地推出通訊科技,除非客戶有這樣的需求。而所謂的客戶需求,其實就是看未來市場上究竟會有何種應用。同樣的,客戶需求也促使高通、Silicon Labs等業者將802.15.4整合到它們的Wi-Fi與藍牙晶片。支援ZigBeeThread不再只是個選項,而是物聯網系統系統的關鍵。

因此,LTE-NB很可能是未來5年內業界大力推動的長距離連網技術;而802.15.4與其他的物聯網通訊科技,將是短距離應用的最大贏家。

ARM啟動收購 布局NB-IoT

隨著窄頻物聯網(NarrowBand-IoTNB-IoT)規格確定,ARM也收購了兩家相關領域的公司,積極布局。

IoT News報導,NB-IoT提供低功耗、寬領域的連線,可以連結大範圍中的各種裝置。規格的確定,是物聯網產業的重要里程碑,而ARM也希望結合他們的晶片安全技術和MistbaseNextG-Com的工程專業,能夠領先業界。

ARM無線事業總經理Paul Williamson表示,他們已經在開發ARMCordio-N解決方案,來縮短合作伙伴NB-IoT標準晶片的上市時間。除了借重這些公司的軟硬體專業,他們也投資了無線通訊設計,可以提供完整的NB-IoT晶片解決方案,從應用軟體一直延伸到天線。這會降低採用蜂包式物聯網科技的複雜度。

ARM Cordio以窄頻物聯網規格為基礎,提供完整的低功率廣域網路解決方案(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LPWAN),並以Bluetooth 5802.15.4標準,為無線個人區域網路(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提供完整的無線通訊到應用的服務。

設計物聯網產品,必須考慮到資安問題。結合ARMNB-IoT IP,加上既有的安全雲端解決方案,可望讓晶片合作伙伴打造完整的端對端、符合安全的產品。

IHS Markit認為,2017NB-IoT科技將快速開展,這是LPWAN市場的重要轉捩點;他們認為NB-IoT的連線數量會從2017年的100萬個增加到2021年的1.41億個,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40%,這業是成長最快的LPWAN科技。

Mistbase是一家瑞典公司,提供完整的NB-IoT實體層解決方案;NextG-Com則是英國公司,為NB-IoT提供完整的第二層與第三層軟體。

ARM透過購併,可望擴大物聯網產品,而ARM也持續投資,提供各種可擴充的解決方案,可以連結大量的裝置。

[Home]


2017/03/29 3.1.4. 以色列 拚當無人車技術中心 [ 工商時報 陳穎芃]

美聯社報導,隨著歐美大廠相繼發展自動駕駛技術,以色列新創科技業者也開始受到矚目,吸引谷歌及英特爾在當地進行併購。以色列看好國內科技業在無人車領域的技術長才,目標成為下一個底特律。

以色列近年新創科技公司湧現,諸如大數據管理業者Otonomo、車用感應器製造商Innoviz Technologies,以及車用資安軟體業者Argus Cyber Security等,近來都搭上無人車趨勢。

2013年谷歌投資超過10億美元買下以色列地圖應用程式開發商Waze後,以色列車用相機感應器製造商Mobileye也被英特爾相中。英特爾在本周宣布以150億美元買下Mobileye,締造以色列科技業最大規模併購案。

創投業者OurCrowd執行長梅德維德(Jon Medved)表示:「Mobileye併購案確立了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在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這筆交易將進一步提升以色列新創業者的知名度並吸引更多資金。」

在以色列推廣智慧運輸產業的非營利組織EcoMotion執行總監席諾薩曼斯基(Lior Zeno-Zamansky)表示:「過去12個月來全球投資人對以色列愈來愈感興趣。大家都在尋找下一個Mobileye。」她表示過去4年來以色列智慧運輸產業一共吸引40億美元資金。這段期間以色列智慧運輸產業的新創企業也從87家增至500家以上。

微軟、蘋果及谷歌早已發覺以色列的科技實力,近年紛在當地設研發中心。通用、雷諾、戴姆勒等汽車大廠也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

[Home]


2017/03/29 3.1.5. 滴滴 傳獲軟銀60億美元投資 [ 工商時報 賴瑩綺]

市場消息傳出,軟銀(SoftBank)將投資中國最大叫車互聯網平台滴滴打車60億美元。若交易完成,將成為中國科技創業公司規模最大的融資。

另外,滴滴原本的股東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及美國手機大廠蘋果為避免自身股份被攤薄,正在考慮跟投。

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滴滴有100多位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蘋果及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等。

滴滴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如果滴滴接受軟銀60億美元的投資,就會稀釋現有股東的股份,包括蘋果及騰訊。而滴滴CEO程維的股份也將只剩不到3%。

知情人士表示,騰訊與蘋果正考慮是否再按比例跟投,以免自身持股被攤薄。如果軟銀達成對滴滴的投資,將突破蘋果去年對滴滴10億美元的投資紀錄,成為滴滴獲投資金額最高的一次,亦是中國科技創業公司規模最大的融資交易。

不過,至截稿為止尚不確定這60億美元是來自軟銀,還是軟銀即將完成1千億美元融資規模的願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該基金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向全球科技行業投資最多1千億美元,尋找能夠在未來產生巨大影響力的科技公司。

據了解,軟銀願景基金的1千億美元資金,除了由軟銀提供之外,沙烏地阿拉伯、阿布達比酋長國穆巴達拉發展公司、蘋果以及高通等都有可能向基金各投資10億美元,以求推動下一代技術的發展,包括AI人工智慧、物聯網技術。

報導稱,軟銀已經是滴滴的投資者,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可能會加倍下注,因為他相信技術將會為中國交通運輸帶來新變革。

北京信諾數據互聯網顧問周欣認為,叫車業務的市場規模可能有限,但如果看整個交通運輸產業,思考其可能性,就會發現滴滴出行佔到很好位置。相比對手,滴滴約在400個城市擁有3億用戶,占數據優勢。

目前滴滴正在開發無人駕駛技術,需要增加研發投入及資金,使其不得不決定是否接受額外的投資。在該消息披露之前,滴滴已在幾輪融資中獲得幾十億美元的投資,公司估值據傳已達到340億美元。

[Home]


2017/03/29 3.2.1.1. 中華電 攻兒童智慧表 [ 經濟日報 黃晶琳]

搭兒童節商機,中華電信(2412)昨(28)日宣布推出FunPark Watch兒童智慧手表,鎖定全台150萬至180萬名兒童商機,要當兒童表的業界龍頭。

近年科技大廠積極搶進智慧穿戴裝置,也推動相關商機,根據IDC全球穿戴式裝置調查報告指出,2016年第4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出貨3,390萬,全球年出貨量達1.24億個。市場研調機構Gartner也看好穿戴商機,預測至2020年穿戴式裝置將達到4.78億個。

電信業者搶進穿戴式裝置,近年更鎖定兒童市場,台灣大日前推出全球首支可視訊通話的兒童手表「dokiWatch」。遠傳則推出小衛星iKids兒童手表,擁有安心定位功能、內建雙向語音通話及讀取簡訊功能與簡易SOS守護等功能,成為遠傳門市中穿戴式裝置銷售第一名。搭配兒童節及遠傳小衛星上市周年,加碼贈送自拍遙控藍牙喇叭。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涂元光表示,看準兒童安全和互動學習需求與日俱增,台灣4歲至12歲的兒童約有150萬至180萬,搶進兒童智慧穿戴裝置市場,看好未來智慧手機在兒童市場普及率可望達10%以上。

涂元光強調,FunPark Watch兒童智慧手表結合親子互動學習平台FunPark童書夢工廠,是全球唯一擁有「Google定位圖資+雙語有聲故事書」兒童表,也讓中華電信提前布局學齡市場,目標要在一年內贏過同業,搶下兒童表市場龍頭。

智趣王數位總經理單淑娟總經理表示,FunPark童書夢工廠下載量約42萬戶,會員數13萬,付費用戶約3萬戶,看好FunPark Watch首批5,000台可望快速銷售一空,全年銷售量可望破萬。

[Home]


2017/03/29 3.2.1.2. VR應用:遊戲、醫療、教育利基大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除遊戲市場外,教育、醫療等產業對VR的推動力也將不容輕忽。

虛擬實境(VR)經由宏達電(HTC)OculusSonyGoogle等業者力推,2016年已成VR發展元年,且隨著硬體銷售量市場對VR應用的熟悉度增加,市場並預期2017年可望成為VR應用程式爆發的重要年份,其中除遊戲市場外,教育、醫療等產業對VR的推動力也將不容輕忽。

宏達電Vive 2017生態圈大會,目前正在大陸深圳舉行會中宏達電VR全球內容副總裁(Head of Vive Studios)Joel Breton表示,據統計,遊戲無疑是目前VR、擴增實境(AR)應用的最大市場,預估到2020年時此市場規模可達116億美元左右,同時也因遊戲市場對VR的接受度持提升,且目前全球有近2億個重度遊戲用戶,每天平均並有近6億玩家上網收看電玩相關節目,對VR遊戲應用亦感高度興趣,因此預估遊戲市場將扮演驅動VR需求翻揚的主力。

另在醫療方面,2020年時市場規模預估可達38億美元,並是僅次於遊戲的第二大VR應用市場,且隨著高齡化社會成形、預防醫療的需求性增多,預估將進一步推升整體VR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教育VR市場方面,預估到2025年時,全球市場對VR頭盔的需求量將達7億個,屆時全球學生人數則達近7.4億左右,另也因教育體系對科技應用的需求性持續翻揚,讓教育相關的科技應用產值在2015年已達30億美元規模,年成長率高達58%

宏達電進一步指出,以目前Viveport平台上的應用程式分類來看,目前約有40%的內容開發商投入遊戲以外的軟體製作為主,當中又有50%的使用比例以教育相關的應用開發為主,由此也不難顯見遊戲市場的潛力與市場性。

另在工程與設計方面,預期到2020年時,VRAR相關設計軟體的產值將達15億美元,且在2025年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到47億美元上下,當中主要與VRAR搭配應用,仍以CADCAM為多。

不過,即便VR應用發展性持續看好,但仍有相當的瓶頸仍待克服。宏達電Vive大陸區總裁汪叢青即表示,由於VR仍處在萌芽期階段,讓其仍有相當的瓶頸仍需克服。他指出,考量目前VR產業發展的用戶數量有限,讓內容開發商存活且有獲利出現相當重要外,如何更快引導殺手級應用推出,同時讓VR的用戶體驗更為自然、提供更便宜及高解析度的VR顯示系統、進一步讓人工智慧(AI)VR整合、降低處理器的耗電率及提高效率、更高電池待機時間以及讓一般消費者即可自製VR內容等,均成為影響VR普及時程的影響點,而他也提到,上述雖是挑戰,但每單一問題亦都會是VR產業發展的新機會點,孰有機會先馳得點,就有機會在市場找到新藍海。

搶攻教育市場 宏達電攜手青島出版社打造教育VR平台

宏達電2017VR業務拓展將專注在娛樂、教育、垂直產業等三大應用領域,並協同大陸青島出版社設置VR教育平台。

宏達電Vive生態圈大會,28日進入第2天的議程,會中宏達電宣布,將與大陸青島出版社策略聯盟,藉由虛擬實境(VR)教育平台打造,作為搶攻大陸教育VR教育市場的主要利器。

宏達電表示,2017VR業務拓展,主要將專注在娛樂、教育、垂直產業等三大應用領域,且在三大市場中均有相關新方案推出。其中在娛樂方面,除宏達電與華納兄弟攜手,成為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製播新電影的VR內容及推廣的獨家策略聯盟合作夥伴外,另針對上述產業需求,宏達電並推出新Vive GE商用套裝方案,同時宣布與青島出版社攜手,在大陸投入教育VR平台設置。

宏達電指出,宏達電與青島出版社簽訂合作備忘錄後,後續雙方將共同籌設VR閱讀與創新教育展示平台,除計劃將VR導入到大陸近萬所學校內使用外,此平台也計劃把青島出版社既有出版品與VR內容供應商所開發的應用程式行動化,藉此進一步擴大VR在教育市場的應用性。

宏達電並說,依其測試所得,VR導入校園內使用後,傳統教學與採用VR教學,兩組學生所得的成績分別為73分與93分,顯示該次測試採用VR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考試成績近27.4%,另對學生的記憶也有提升的助益。

另依宏達電對內容開發商與業者統計數字可得,在商用VR市場的應用當中,目前市場對教育類的議題最感興趣,佔比達55%上下,另房地產、設計與製造、娛樂、旅遊應用、醫療、廣告及電商等市場,同樣是業者認為可有較好發揮的區塊。

此外,依GfK統計,近2VR的應用市場中,娛樂與教育兩者的成長性將最高,年均成長率並分別可達近76%54%左右的規模。

[Home]


2017/03/29 3.2.1.3. 行動VRPC VR的排擠性為何?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虛擬實境(VR)經由Oculus、宏達電、SonyGoogle等業者力拱,業者直指2016年已是VR的發展元年,且經由多款頭盔、控制器等硬體終端設備陸續亮相,隨著市場對VR的熟悉度提升、支援VR應用的應用程式推陳出新、首部大型VR電影預計在2017年上映,也讓外界預期2017年將成VR應用內容爆發的關鍵年份,而經由整體VR生態圈的擴大,除既有VR硬體與供應鏈業者可因而得利外,預期電競PC、遊戲通路、VR週邊硬體配件與內容開發商等,都將一體受惠。

然而,即便VR生態體系看似更為成熟,但市場對既有非行動VR的發展,看似仍有諸多雜音。除先前已有相關研究機構指出,受制於部分關鍵零組件包括OLED缺貨等因素影響,恐將不利2017年整體VR硬體業者出貨量能的推升外,另2016年迄今VR頭盔業者的整體出貨表現不如預期,也讓市場憂心將因此拉長VR產業邁向高成長周期的時間性。

另值得注意的是,考量5G網路在2018年起將進入試營運階段,其具更高速傳輸的特性,必然將進一步推升整體行動VR的應用出現,如此是否將對現有與遊戲主機、PC搭載使用的VR頭盔的銷售量能產生排擠,已成市場重要關注焦點。

然上述的推測可能多慮。VR遊戲業者認為,由過往遊戲產業的發展可得,當市場有熱門大型的遊戲出現,往往可立即拉抬整體電競PC的出貨量能,顯見此市場內容驅動硬體發展的屬性;而今年不乏大型電競遊戲將推出VR版本,諸如2016年全球熱銷的fall out 4等均是,經此預估可進一步驅動搭配PC與遊戲主機端使用的VR頭盔出貨量能提升。

此外,如同過往阿凡達電影驅動3D電視熱賣的案例,今年VR電影上映後,預估對整體VR頭盔銷售有加分作用。

另誠如微星所指,5G網路就緒後,雖然無線傳輸頻寬可望大幅提升,但考量現有智慧型手機的運算能力仍難與電競PC相較,讓行動VR並無法如同使用搭配電競PCVR般獲得完全沉浸的體驗,因此預估兩者的應用仍有相當的差別性。

微星並認為,5G網路發展,除可望帶動行動VR應用起飛外,另反而有利搭配PC與遊戲主機端的VR發展,主因仍與5G可望成為引領VR應用內容更快速蓬勃發展,從而讓整體VR應用更為成熟等因素有關。

然而,VR產業在2016年熱鬧登場後,目前雖在商用市場的應用逐步擴大,但在一般消費市場發展上,除對科技產品接受度最高的先期採購者外,另整體消費市場對VR的採購動能看似仍低,如此對業者而言,如何設法構築更完整的生態體系、透過體驗吸引更多消費者對VR採購產生興趣、藉由更多樣及創新軟體推出從而提高使用者對VR的依賴及黏著度等,仍呈整體VR市場規模能否進一步擴大的主要關鍵指標。

[Home]


2017/03/29 3.2.2.1. 三星突圍 新機皇S8今亮相 [ 經濟日報 林昀嫻、謝汶均、黃智勤]

三星電子將於29日發表最新旗艦機Galaxy S8,力圖在公司捲入政治醜聞、Galaxy Note 7召回事件和隱私疑慮等風波下,穩定品牌營運並贏回消費者信任。

三星也於27日表示,計劃把去年召回的數百萬支Note 7手機以整新機出售或出租。

華爾街日報報導,S8手機將是三星補救去年Note 7手機爆炸事件的最好機會,Note 7當時因電池自燃爆炸事件導致全面停產,三星希望藉由推出完美無瑕的新手機來重回正軌,但若又出現另一個製造瑕疵或軟體失常,都將使這家正處於脆弱時期的南韓科技龍頭再受重創。

S84月的銷售業績,將反映去年Note 7爆炸事件是否衝擊到三星粉絲對該品牌的忠誠度及信任。此外,S8推出的同年,蘋果公司也將推出十周年版的新iPhone,分析師預料蘋果新手機將搶走S8部分市場;另一方面,科技產業主管也認為,消費者已對新推出的智慧手機的新奇功能愈來愈無感。

三星近期推出的Galaxy S系列手機均缺乏突破性功能,去年推出的版本外型也與前幾代機型相當類似。不過,三星仍在若干特色上超越蘋果等競爭對手,例如採用大型曲面螢幕、推出虛擬實境功能等。針對最新的S8手機,三星表示將強打名為Bixby的虛擬語音助理,類似於蘋果的Siri

三星表示,將致力以「符合環保」的方式處理Note 7庫存,但並未說明這些手機的銷售時間和地點。三星指出:「關於Note 7裝置以整新機或出租機的方式,我們將根據與監管機關和營運商的磋商考量適用性,也會考量當地需求。」三星也計劃從不打算整新機出售的Note 7回收使用或出售可再度使用的零件,例如晶片和相機模組,以及提煉銅、金、鎳和銀等稀有金屬。

晶片吃緊 牽動出貨量

三星電子新款旗艦機Galaxy S8即將開賣,但消息人士透露,受晶片供應吃緊影響,新機出貨量可能不敷所需。

三星Galaxy S8共推出兩種處理器的版本,一款搭載美國晶片巨擘高通(Qualcomm)的新一代系統單晶片(SoC )驍龍835,為首支採用驍龍835的智慧型手機。另一款則搭載三星自己生產的處理器Exynos 8895,標榜擁有與驍龍835類似的性能。

然而,韓聯社引述業界消息人士來源報導,Galaxy S8可能面臨晶片組供應短缺,因為驍龍835Exynos 8895的生產進度均不如市場預期。

Galaxy S8手機將搭載虹膜辨識與人工智慧助理等高端科技,備受各界期待。然而,若新機因晶片組供應吃緊而缺貨,銷量可能大受影響,特別是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已趨飽和之際。

三星競爭對手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去年出品的LG G5旗艦機,正是受初期供貨不順拖累,導致整體銷售疲軟。分析師指出,縱然S8開賣後可望重振旗艦機銷量,就長期而言,三星品牌形象可能轉為「低價手機製造商」。

[Home]


2017/03/29 3.2.2.2. 印度智慧機大廠 轉攻家電 [ 經濟日報 鍾詠翔、劉雲]

在印度手機市場遭中國、南韓等外國廠商蠶食鯨吞之際,本土智慧手機大廠Micromax正另闢新的營收來源,積極深耕國內家電市場,並以冷氣機作為新切入點。

日經新聞報導,Micromax去年就在試賣自家冷氣機,並且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幾款新機種,售價介於2.1萬盧比至3.5萬盧比(322美元至537美元)。

去年Micromax斥資20多億盧比在印度北部北阿坎德省興建一座冷氣機工廠,Micromax希望憑藉其手機大廠品牌的號召力,擴大冷氣機銷售網絡,目標是全國銷售點增加到4,000家。

除了實體店面以外,Micromax也計劃在網路賣冷氣機,期盼能在這塊市場建立灘頭堡,目前這個市場的競爭對手包括本土業者Voltas及南韓樂金電子(LGE)。其實Micromax已經跨足電視機市場,Micromax企盼能透過布局冷氣機深耕家電市場。

Micromax2000年代末期進軍手機市場,手機售價最高僅1萬盧比是一大賣點,Micromax在價格合理助攻下,2014年在印度手機市場的市占率攀抵高峰,超過20%,僅次三星電子。

然而好景不常,同年中國手機業者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其他大陸業者緊追在後,於是Micromax的市占率下滑。Micromax試圖轉進高階機種,但這個領域的競爭程度也很激烈。

Micromax並非唯一遭中國手機品牌夾攻的本土廠商,這些企業原先推出對抗三星機種的低階替代手機,逐步擴大市占率,但在中國廠商進入市場後,印度業者往往難以抵擋。

手機不普及 成長空間大

南韓前鋒報引述最新報告指出,印度與孟加拉的智慧手機市場在未來幾年將快速成長,可望成為全球手機大廠最具潛力的新興地區,相形之下,中國市場的成長明顯放緩。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表的產業報告,若依出貨量計算,印度智慧手機市場在20172022年的年均成長率預估為16%,孟加拉是13.4%

印度目前人口為12.7億人,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孟加拉有1.6億人,兩者合計高於中國的13.7億人。

報導指出,手機廠商目前將希望擺在印度與孟加拉市場,因為這兩個市場不僅人口龐大,手機普及率也偏低。

相較下,中國同一期間的平均年成長率將減緩至1.9%,此前十年的年均成長率逾50%,中國的手機市場已趨飽和。

這份報告同時預測,印尼手機市場的年均成長率也達9.8%。其他國家的手機市場成長率則分別是:南韓3.8%、日本3.2%、泰國3%、以及澳洲1.4%

亞太地區是全球最大手機市場,占世界銷售量半數以上。整體而言,全球智慧手機銷售今年預估將成長7%,高於去年的2%。主要大廠如三星與蘋果已計劃推出新產品,並同時多角化經營中低階產品。

[Home]


2017/03/29 3.2.2.3. 大陸手機廠發動海外攻勢 低價戰恐難避免  印度市場成兵家必爭 眾廠紛儲備生產戰力 [ 電子時報 黃詩閔]

小米積極重返榮耀,強化海外市場戰力。

大陸手機品牌廠小米、華為、OppoVivo、聯想等全面發動海外市場攻勢,積極將戰火從內需轉至外銷市場,其中,印度手機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供應鏈業者預期大陸手機品牌廠將戰線延伸至海外市場,殺價戰恐一觸即發,供應鏈價格競爭壓力亦將增加。

由於印度手機市場具備人口紅利,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小米、OppoVivo及台灣手機廠均看好印度市場商機,甚至小米、Vivo、聯想、華為等大陸手機廠紛在印度儲備生產戰力,藉由委託代工廠等方式在印度開設生產線。

其中,小米已強力聚焦印度市場,且延伸觸角至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海外市場,小米已喊出強攻印度線上手機市場半邊天,將挑戰印度線上手機市場版圖50%目標,顯示小米2017年反轉向上的強烈企圖心。

小米持續擴張印度本地產能,透過攜手富士康在印度建設手機代工廠,第二座新廠建成後,小米在印度產能將明顯提升,平均每秒可製造一支手機,小米不排除在印度設立第三座工廠的可能,以儲備在印度手機市場長期戰力,2017年小米火力全開搶攻印度低價手機版圖,期許手機出貨規模大增。

大陸手機市場第一領先群OppoVivo,同樣奮力耕耘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期待在鞏固大陸手機版圖之後,在海外市場再下一城。華為亦規劃在印度當地生產手機,2017年並投入美國、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期待同步拉抬手機、平板電腦、NB、穿戴式裝置等產品線出貨量。

供應鏈業者指出,2017年手機品牌廠奮力前進海外市場已成為趨勢,低價戰鬥機種成為衝量的重要武器,除了OppoVivo有自家代工廠優勢外,華為、小米、聯想、樂視、TCL、魅族與華碩、宏達電及Micromax等業者旗下平價機種供應鏈明顯重疊,多數供應鏈業者採取公版策略,以因應客戶低價需求,使得手機品牌廠旗下低價手機硬體規格相去不遠,差異化空間不大。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力道緩慢,大陸品牌廠打壞市場行情,推出高規格、低價格機種流血競爭,加上零組件價格向上走揚,讓全球手機品牌廠陷入經營困境,上游供應鏈業者不時傳出黯然退場消息,讓手機品牌廠在挑選供應鏈業者時態度趨於保守審慎。

手機品牌廠寧可將訂單集中在大型代工廠,像是聞泰、華勤、龍旗、天瓏、與德等掌握多數手機品牌客戶訂單,避免陷入供應鏈業者財務危機、出貨時程不如預期等窘境,2017年手機品牌廠訂單集中趨勢愈益明顯。

[Home]


2017/03/29 3.2.2.4. 聯發科併絡達3Q完成交割並下市 1Q陸手機PA需求淡 未來攜手集團資源互補攻IoT [ 電子時報 何致中]

IC設計業者絡達科技召開董事會決議,與聯發科全資轉投資子公司旭思投資簽署股份轉換合約,旭思投資以每股新台幣110元價格,現金支付給絡達股東進行股份轉換,絡達董事會並決議將在2017年第3季完成交割並下市。

絡達本業為開發無線通信的高度集成電路,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各式射頻/混合信號積體電路元件及完整的藍牙低功耗系統單晶片解決方案。產品主要包括手機功率放大器(PA)、射頻開關(T/R Switch)、低雜訊功率放大器(LNA)、數位電視與機頂盒衛星(DVB-S/S2)調諧器,Wi-Fi射頻收發器和藍牙系統單晶片。目前絡達的產品已廣泛使用在各式手機、數位電視與機頂盒、藍牙輸入控制、音訊週邊設備及穿戴式產品。

絡達科技執行長暨總經理張志偉表示,絡達與聯發科看好物聯網(IoT)成長潛力,將透過合併整合雙方研發資源、IP等,具有互補優勢,強化競爭力。未來具體的發展方向,預計等到第3季整合完畢之後,可望越來越明顯。而人事部分與公司運作,絡達保持獨立經營,與聯發科先前整併電源管理IC設計業者立錡模式類似。

絡達科技營收比重約有6成為手機功率放大器(PA)3成為藍牙相關應用,另外有1成為RF ICSTBWi-Fi晶片等。絡達主要營收區域市場以大陸為大宗,約佔85%,台灣市場約7~8%4%為南韓市場,3%為日本市場。手機PA部分,大陸市場佔比更高達99%,藍牙應用則除了大陸外,有包括日韓市場。

熟悉IC設計人士表示,目前從2017年第1季的市場來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確實需求趨弱,使得手機PA需求也較為平淡,不過近年來大陸手機產品旺季多集中在第3季,甚至因應十一長假等傳統促銷假期,從以往的7~9月移至8~10月。而藍牙市場部分,由於智慧型手機品牌龍頭蘋果(Apple)iPhone 7系列已經取消耳機插孔,未來新款iPhone以及其他品牌陣營可望跟進。熟悉IC設計業者表示,第1季多半為PA、藍牙應用淡季,第3~4季可望持續轉旺。

絡達科技經營團隊表示,觀察半導體全球市場變化,大陸競爭劇烈,現在是一個打群架的年代,半導體業者的適度整併出擊,也是一個趨勢,絡達與聯發科合作,也使得聯發科成為最大單一股東,未來可以整合資源並互補,有利於全球競爭。

聯發科第一階段已經收購絡達股權達到44%,將陸續提升至100%,事實上,聯發科本來已經持股絡達25.6%,加上第一階段收購完成約44%股權,僅只剩下30.4%股權待購,估計預計收購總金額約達66.63億元。

[Home]


2017/03/29 3.2.2.5. 小米手機在印度站穩腳步 盼成功經驗應用於其他市場 [ 電子時報 張興民]

小米在2016年印度市場營收超過10億美元,2017年全球營收預計達到150億美元。據調研機構IDC資料顯示,小米是印度智慧型手機的線上銷量龍頭,在近兩季的智慧型手機銷售成績,每3支手機中就有1支是小米旗下手機。

紅米4A開賣4分鐘賣出25萬部

The Economic Times專訪報導指出,小米執行長雷軍在2016年時就曾發下豪語,要在3~5年間拿下印度智慧型手機市佔第一,如今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市佔率已來到第二名。在印度的線上銷售份額中,小米市佔率為29.3%,穩居首位。至201612月,小米在印度智慧型手機的市佔率為10.7%,排名第二。

小米2016年時在印度共賣出400多萬部手機,紅米4A在印度亞馬遜(Amazon)販售,售價為5,999盧比(約新台幣2,789),開賣後4分鐘內即賣出25萬部紅米4A,並有100萬名消費者預購。

雷軍表示,目前在印度面臨的兩大難題是供應與製造,小米也希望能將印度市場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印尼、俄羅斯、烏克蘭與越南,最終能成功進軍美國市場。

小米是與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安德拉邦生產手機,目前產能已擴充至每秒鐘產出一部手機。小米在印度有2座工廠,因應市場需求,可能增設第三座工廠。在滿足印度國內市場後,也有可能外銷印度生產的小米手機。目前小米在印度販售的手機,95%為當地生產。

小米試圖縮短線上與線下售價差距

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未來可能面臨其目前在大陸市場面臨的問題:雖然線上銷售狀況良好,但實體銷售表現仍待加強。

雷軍接受印專訪時表示,儘管小米仍位居大陸線上網購銷售的重要地位,不過實體店面的經營仍至為重要,雷軍表示小米已經找到其稱之為「新零售」(new retail or internet plus)的模式,將e化商業模式成功挪移到實體店面的銷售,縮短兩者的售價差距。

小米印度業務部門負責人Manu Jain表示,未來小米在印度的發展策略是投資興建倉庫、拓展服務中心。小米目前正在德里規劃第三座倉庫,且到2017年中時,小米在印度的服務中心將從250個增加到500個。

在未來的2~3年間,小米在大陸線上與實體店面銷售的比例將各達到50%,未來印度市場也將達到此一平衡。目前線上銷售的份額約佔小米印度手機銷售的30%

儘管實體店面的銷售成本較高,不過預計將小米之家的銷售模式引進至印度,藉以縮小線上與實體銷售之間的售價差異。

印度已成小米大陸以外最重要市場

雷軍認為,廣大的印度消費者仍使用功能型手機,因此小米的應對之道是在印度推出售價折半的4G智慧型手機,藉此深植印度手機市場。此外,雷軍也希望在印度推出類似小米錢包的線上支付服務,不過這仍待了解印度的監管法規規定。

印度已是小米最重要的海外市場,因此如何融入在地的消費模式一直是小米重視的課題,小米希望藉助其對印度文化的了解來深耕印度的手機消費市場,同時小米也將借用印度已有的電商體系如FlipkartAmazon來銷售小米手機。

雷軍也談到小米的戰略布局。雷軍相當看好AI領域,此也是未來小米產品布局的方向。但也強調小米雖然投資了不少自駕車技術,但不會直接駛入自駕車市場。

[Home]


2017/03/29 3.2.2.6. 3雜音干擾 i8恐延後量產 零組件良率卡卡 OLED版預計8月才能放量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如火如荼

蘋果即將迎接iPhone超級周期,外資認為OLED版本iPhone 8深具吸引力,預估蘋果將力押OLED版,今年下半年OLED版比重將達55%4.7吋和5.5吋比重分別為30%15%,如追溯過去4年換機周期,i8潛在換機量可能達11億支天量,且在平均單價高的OLED版本帶動,2018年整體iPhone出貨量將成長14%,同時激勵組裝廠廠營收增25%

蘋果紀念iPhone出貨10周年力作下半年問世,供應鏈消息透露,新款iPhone備貨量上看1億支,超越以往7000萬支水準,且即使今年產品單價看漲,但整體i8產品周期有望上看1.5~2億支的天量。

供應鏈目標價升

但供應鏈傳出,多項零組件良率仍有疑慮,主要多是今年新增的亮點功能,包括無線充電測試、類載板良率低,以及OLED版本玻璃蓋板雜訊訊號問題。供應鏈說,因OLED版本目前光學式方案雜訊太多,蘋果年初轉回電容式,訊號最多只能穿過0.35毫米,但面板保護玻璃就0.4毫米,讓OLED版本指紋辨識功能仍有疑慮。

供應鏈指出,以i8版本的訂單量產時間點來看,4.7吋和5.5吋版本預計今年7月開始量產,但近期仍無法去瓶頸放量的OLED版本恐延遲到8月。

不過,以功能差異化和吸引力能量來看,美系外資指出,OLED版本在新功能加持下,打出差異化,將是i8最受歡迎版本,但是5.5LCD版本因螢幕較小,且差異化有限,恐被邊緣化,量能有疑慮,但看好一籃子蘋果供應鏈,調升鴻海(2317)、和碩(4938)、緯創(3231)目標價,分別從100元調升至107元、90元上調至100元、19元上調至20元。

換機量上看11億支

美系外資說明,以目前供應鏈訂單來看,打出玻璃機殼、OLED螢幕、3D感測的新亮點功能下,預估2018iPhone出貨量將年增18%,也將是自2015iPhone 6周期後,首度出現年正成長。

美系外資進一步分析,如累積過去4iPhone可換機周期,i8可能達11億支,相較於i65.42億支,換機量能不能小覷,加上OLED版本平均單價將上看1000美元(約3.1萬元台幣),供應鏈青睞首選OLED版本最大贏家的鴻海、和碩和緯創。

拉抬蘋果營收獲利

富邦投顧表示,i8 3版本都會有無線充電,5.5吋版會有雙鏡頭,OLED螢幕具備隱藏在玻璃下的指紋辨識感應器。這個版本多數零組件價格都高於4.75.5吋版,訂價也會最高,能帶動蘋果營收及獲利率,預期平均毛利率40%,平均營益率28%

OLED版本可能沒有HOME鍵,因此需要玻璃底下的指紋辨識感應器,目前有3種玻璃下指紋辨識感應器技術,包括光學、電容和超音波等,蘋果在2012年買下AuthenTec,包括旗下的玻璃下感應器專利(電容式),高通採用的超音波和Synaptic採用的光學式都已失敗,預估OLED iPhone會採電容式技術,但電容式需要更多薄膜,OLED面板可能會更厚。如果iPhone 8Touch ID確實選用電容式感應器,感應能力會受限於保護玻璃厚度。

蘋果iPhone 8備貨及供應鏈相關傳聞

iPhone 8傳聞規格:台積電10奈米A11處理器、玻璃蓋板、4.7/5.5/5.8OLED版、無線充電、3D感測新款生物辨識、IP68防塵防水、取消HOME按鍵

iPhone 8出貨比重:今年下半年OLED版本佔比達55%

4.7吋和5.5吋比重分別為30%15%

★備貨量

.下半年iPhone 8量能預估1億支,超越過往7000萬支水準

.整體iPhone 8產品周期上看1.5億至2億支

★良率問題

.無線充電測試、類載板良率低,OLED 版本指紋辨識難產

4.7/5.5吋預計7月開始量產,OLED版本延遲到8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蘋果今年力押10周年iPhone,外資看好潛在換機量上看11億支,但供應鏈傳出,無線充電測試、OLED版指紋辨識良率有問題。

[Home]


2017/03/29 3.2.2.7. i8將大賣 小摩調升供應鏈目標價 [ 工商時報 張志榮]

蘋果iPhone8超級周期來了!摩根大通證券昨(28)日樂觀看待2018iPhone整體出貨將上看2.6億支、年成長率達14%,為iPhone6推出後首度正成長,並調升蘋果、鴻海、和碩、緯創、大立光、可成等供應鏈合理股價預估值,且OLED版比重高者,受惠更大。

美股後繼無力,台股萬點依舊近關情怯,昨天仍小跌0.32點、收在9,876.45點,唯被外界寄予厚望、在攻萬點中能發揮臨門一腳功能的外資仍不手軟買超121億元,台幣匯率則是升值9.3分、收在30.157元,30元大關已近在咫尺。

外資圈近期對於i8供應鏈重視有增無減,如摩根大通證券昨天將2018iPhone整體出貨預估值由2.45億支調升至2.6億支,年成長率達14%,這也是自iPhone6以來首度回到正成長軌道,因此調升相關個股目標價,包括蘋果調升至165美元、鴻海107元、和碩100元、緯創20元、大立光3,800元(原估3,600元)、可成375元。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Gokul Hariharan)指出,今年下半年組裝廠商預估將出貨1億支iPhone,其中OLED版比重由45%調升至55%,而4.7LCD版與5.5LCD版則分別為30%與15%,且未來OLED版從5.5LCD版拿下市佔率機率很高。

此外,哈戈谷認為,2018iPhone出貨年成長率可達14%,但對組裝廠來說,可帶來的營收成長率將上看25%,除了組裝ASP較高外,也與OLED版比重攀升有關,因為OLED版的ASP預估可達1,000美元。

從組裝廠角度來看,哈戈谷看好鴻海將是這波iPhone周期的最大贏家,主要是整體iPhone組裝廠市佔率波動已轉趨平穩,且可全數拿下OLED版組裝訂單。至於和碩,儘管沒有進入OLED版組裝供應鏈名單,但全拿4.7LCD版組裝訂單也有利於今年出貨成長;最後則是緯創,在5.5LCD版組裝市佔率很難有提升空間。

[Home]


2017/03/29 3.2.2.8. Pixel3 要釋單 代工廠好緊張 [ 工商時報 吳筱雯]

Google高階手機Pixel系列2018年代工訂單大戰開打。據了解,Google與宏達電簽訂為期兩年的獨家合作,隨著雙方合約將在今年上市Pixel 2後結束,加上Pixel市場反應超預期、出貨已逾210萬支,明年訂單量上看500萬支,吸引Android陣營搶食,市場傳出LG已雀屏中選,宏達電與Google會不會繼續走下去,很快就有答案。

Google自行設計、推出高階定位的自有品牌手機Pixel,定價之高足以與iPhone、三星Galaxy S系列並列同等級,可是Pixel的用料與Google的品牌都還不到能跟蘋果、三星同等級,讓連Google在美國獨家合作的電信業者Verizon,都不看好Pixel在美國的銷售表現,可是Pixel銷售狀況其實還過得去。

據了解,從去年9月至今,Pixel獨家代工夥伴宏達電的出貨量,已超過210萬支,從數量上來看,5吋的Pixel5.5吋的Pixel XL比例接近各半。不過,Pixel XL的需求顯然明顯高於Pixel,從Google官網與Verizon網頁訂購資訊來說,先前Pixel小容量機種幾乎不太缺,Pixel XL機種不論容量大小均長期處於缺現貨、下訂單後12個多月才能收到,直到近期供應吃緊才獲得紓解。

Google今年再接再厲將續推Pixel 2系列,售價仍將維持高階定位,代號則分別為MuskieWalleye,一般推估仍是維持一款大螢幕、一款小螢幕的規畫。由於當初Google是與宏達電簽訂兩年獨家代工合約,Pixel 2系列也同樣由宏達電操刀製造。

只不過,正是因為Pixel系列的市場反應優於預期,隨著Google與宏達電的獨家代工合約將在Pixel 2生命周期告終之後結束,Pixel 3代工訂單已經引起Android陣營眾多品牌搶奪,尤其現在正好是2018Pixel 3差不多要釋出代工訂單的時候,外界傳出,GooglePixel 3系列訂單量規畫為500萬支,大陸品牌酷派、TCL都有興趣爭取代工訂單,市場更傳出,LG已經雀屏中選獲得2018Pixel代工訂單。明年Pixel代工訂單究竟花落誰家、宏達電與Google的緣分還能不能繼續走下去,近期應能知曉。

[Home]


2017/03/29 3.3.1. 蘋果鏈洗牌 新增四台廠 [ 經濟日報 國際中心]

蘋果公布最新200大供應商名單,雙鴻、國巨、健鼎、精技是今年新進榜廠商,包括友達在內共有三家台廠遭剔除。這份報告也顯示,去年98%的供應商都遵守每周工時不得超過60小時的規定,是歷年來最高,供應鏈改善方面也是表現最好的一年。

報告顯示,台灣共有39家公司入列,包括可成、嘉聯益、日月光、雙鴻、奇鋐、正隆、正崴、仁寶、華通、正美集團、達方、台達電、台郡、富祐鴻、鴻騰精密、玉晶光、鴻海、英業達、大立光、光寶科、美律、南亞塑膠、和碩、致伸、廣達、瑞儀、新日興、新普、精元、台灣穗高科技、台積電、TPK、健鼎、晶技、欣興、耀華、緯創、國巨、臻鼎。

台積電共有六個據點名列其中,今年新進榜的被動元件大廠國巨也有六個據點,日月光集團旗下有八個據點,鴻海則多達27個。而鴻海製造組裝蘋果產品的地點,除了兩岸以外,也包含巴西聖保羅。

彭博報導,台廠除了友達,谷崧精密工業和兆利科技也掉出蘋果200大供應鏈名單之外。而其他國家供應商除微芯科技(Microchip)外,其他新進榜的還有日本特殊陶業(NGK),及創立於美國、總部設在愛爾蘭都柏林的工業設備廠伊頓(Eaton)。

蘋果這份報告列出大約97%的供應鏈名單,也公開廠商提供蘋果材料、零組件和組裝的製造地點。報告顯示,高達98%的供應商都確實遵守每周工時不得超過60小時的規定,比率是歷年來最高。負責蘋果供應鏈責任的主管派爾斯表示,在供應鏈改善方面,2016年也是表現最好的一年。

先前蘋果供應鏈不時傳出工作條件差、過度加班、壓榨員工以及使用童工等醜聞,使得蘋果每年公布的供應商調查報告備受關注。這份總結2016年的報告結果顯示,蘋果去年審查705家供應商,98%的供應商遵守每周最多工時60小時的規定,2015年合規比率為97%、審查家數為574家。

蘋果在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供應鏈上的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尊重,並透過這些定期審查,用嚴格的標準要求供應商改善工作條件,同時提供安全的環境給員工」。

四家低調吃蘋果 拚下個隱形冠軍

從蘋果前200大供應鏈中,看到不少未上市、低調的公司,他們可能是台灣產業下一個隱形冠軍,包含生產高性能鋁合金產品的台灣穗高科技、大中華地區最大標籤印刷廠商正美集團、筆記型電腦音箱供應商富祐鴻科技,鴻海集團旗下、大中華市場規模最大的連接器製造商鴻騰精密最受矚目。

正美集團成立於1969年,是大中華地區規模最大專業包材標籤印刷及印刷應用與加值服務的製造商,年標籤出貨量超過115億張,客戶涵蓋蘋果、聯合利華、嬌生等世界知名品牌。

台灣穗高科技成立於2002年,資本額5億元,員工370人,主要產品有高清淨鋁合金擠棒、鋁合金型材、鋁合金無縫管等,供應國內、歐美等地區高端自行車廠商零組件,以及汽機車、運動休閒、消費電子等產業的應用需求。

富祐鴻科技為音箱、揚聲器、耳機、麥克風等專業製造廠,在江蘇省及廣東省設有工廠,產品主要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手機等。主要客戶有廣達、仁寶、華碩、英業達、蘋果、戴爾與惠普。

這些低調的蘋果供應鏈中,最被矚目的就是被稱為鴻海「小金雞」、連接器與線纜製造廠鴻騰精密(FIT)。

鴻騰原規劃去年第4季要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掛牌時程延後至今年,其掛牌募集資金規模也從先前預估的1015億美元(約新台幣302-453億元),大減四成、剩6億美元(約新台幣181億元)。

依據美國產業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調查,鴻騰2015年度營收達23.3億美元(約新台幣703億元),蘋果為其主要客戶之一,其產品應用於iPhoneiPad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鴻家軍康達智入列 衝含金量

蘋果公布前200大供應商名單,業界觀察,蘋果重量級夥伴鴻海集團是最大贏家,泛鴻海集團的康達智也首度晉升前200大,反映鴻海集團從獲利最少的組裝一路向上延伸至獲利最好的鏡頭,一條龍整合壯大鴻海集團獲利。

業界分析,歷年拆解蘋果產品,以供應鏈最末段的組裝含金量最低,但從蘋果更新前200大供應商名單,不難看出鴻海集團與蘋果合作關係升級,轉向質量兼具的方式成長,進一步向獲利更高的鏡頭發展整合。

蘋果是依據去年全球採購材料、零組件、製造與組裝等情況,編制與更新2016年前200大供應商名單。

從蘋果近四年供應商名單分析,鴻海集團自有生產據點加上因戰略投資的夏普,在蘋果前200大的相關生產據點合計達34個,較前一年度僅28個提升,串連台灣、日本、巴西與中國、越南等地。統計顯示,蘋果前200大供應商中,夏普有六個生產據點、康達智一個,鴻海富士康與鴻騰精密FIT據點則為27個。

夏普旗下康達智是在今年首度擠進前200大,至於夏普在日本生產據點較前一年度七個據點減少至六個、精實管理效益,鴻海集團在巴西則罕見有兩個生產據點同步進入前200大之列。

[Home]


2017/03/29 3.3.2. 仁寶入股樂視 債主變金主 [ 經濟日報 陳昱翔、王皓正]

仁寶昨(28)日宣布入股大陸最大內容視頻網站樂視旗下子公司樂視致新,投資金額人民幣7億元(約新台幣30.89億元),持股2.15%

樂視之前陷入財務風暴,而仁寶被拖欠數十億元應收帳款,此次並非以債入股,而是再拿錢投資,債主變金主令業界意外。

仁寶昨天舉行法說會,總經理陳瑞聰表示,入股樂視致新除投資考量外,更重要是雙方戰略合作目的,未來仁寶將積極承接樂視致新旗下電視盒、電視機、智慧手機等業務,期盼能將危機化作轉機。

針對入股樂視致新,法人追問陳瑞聰,是否是「以債作股」方式進行投資。陳瑞聰回應,公司是額外拿出資金投資樂視致新,並非「以債作股」,且公司去年第4季已提列樂視備抵呆帳損失6.95億元,到目前為止,樂視已還款接近五成,還款進度良好,估計今年首季財報不需要再提列樂視的呆帳損失。

但法人圈臆測,仁寶投資樂視的30億元,很可能是來自樂視的欠款,但在金流上卻呈現由仁寶投資樂視致新,等於變相以債作股,此舉不但可以幫客戶保留面子,還可讓仁寶不用再打銷龐大呆帳,並在財報上呈現相對有利的數字,可謂一石二鳥。

據了解,去年第3季,仁寶對樂視的應收帳款高達82.9億元,截至目前為止,扣除掉提列呆帳以及已還款項目,估計樂視仍積欠仁寶近40億元,這些款項因尚未到期,不必在第1季提列,但部分應收款項最快可能在第2季提列,屆時樂視若有拖欠還款進度,仁寶可能再認列呆帳損失。

此外,根據雙方投資協議,此投資案預計今年621日前完成交割,樂視致新應於20191231日前,將樂視致新的股權重組,並向中國證監會申報,屆時樂視致新將併入中國上市公司樂視網,仁寶則可進一步取得樂視網股權,實現其投資利益。

仁寶去年營收7,668.10億元,年減一成,稅後純益81.31億元,年減6%,每股純益1.88元,較前年每股純益2.01衰退,但遠優於法人原預期1.73元;至於業外方面,仁寶去年受到新台幣走升、人民幣走貶等因素影響,全年匯損12.43億元,較前年同期匯損3.07億元大幅增加,侵蝕獲利。

展望未來,陳瑞聰指出,今年裝置總出貨量約9,000萬台,年增一成;其中,筆電、智慧手機、平板均可望較去年成長,營運將呈現逐季走升,對後市樂觀。

投資換訂單 恐情非得已

仁寶昨(28)日宣布入股樂視,法人認為,仁寶此舉不但是「不得已」,也是「以退為進」的策略,藉此獲得樂視所有產品線訂單。

法人指出,雖然樂視近期持續獲得中國當地金主資金挹注,顯見當地投資人仍對樂視深具信心,但始終充滿風險;仁寶此刻入股,應是談到相當優渥的「入股條件」,而這個條件就是獲得樂視未來硬體裝置的「保證訂單」。

針對「保證訂單」部分,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僅回應,戰略合作的詳細內容不方便對外詳談,但的確有討論未來代工訂單的分配事宜,彼此之間也存在「某種協商機制」,未來仁寶會盡全力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

目前仁寶僅掌握樂視智慧手機代工訂單,仍未打入電視機、機上盒供應鏈,未來雙方確定資本合作後,樂視轉單給仁寶的機會相當高,對仁寶業績將有正面助益。

金雞還是包袱 時間會證明

仁寶宣布入股樂視,法人昨(28)日表示,仁寶應是寄望藉由轉投資策略,來換取樂視的「訂單效應」,但因樂視財務狀況並未明朗,未來也可能成為仁寶的轉投資包袱,這項投資案正確與否,有待時間證明。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表示,樂視先前即面臨資金吃緊的窘境,而仁寶是其主要代工廠,先前也一度傳出有倒帳的壓力。由於樂視現階段的財務狀況仍不甚理想,仁寶在這個時間點入股樂視,應是「以債作股」,但仁寶卻又否認,表示是以新資金投資。

黃文清指出,無論是以債作股,或是新資金投資,仁寶的策略應是希望強化彼此未來的合作關係,來進一步獲得樂視未來的新訂單,但是「訂單效益」能否發揮,仍有待後續觀察。

因為當前樂視的資金壓力仍不小,財務能否好轉也待觀察,未來是否能如仁寶所願,換取到新訂單入袋,或是反向成為仁寶的轉投資包袱,值得市場追蹤。



[Home]


2017/03/29 3.3.3. 陸力挺 紫光獲6,600億金援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大陸紫光集團再添併購銀彈。大陸國家開發銀行(簡稱國開行)及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給紫光集團送來共人民幣1,500億元(新台幣6,685.5億元)投融資支持,將重點投入紫光發展IC相關事業版圖。

新浪科技報導,紫光集團昨(28)日在北京和國開行、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華芯負責管理大基金)簽署「『十三五』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包括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與國開行北京分行行長徐明皆出席參加。

根據協議,國開行將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向紫光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及服務,意向支持融資人民幣1,000億元;華芯投資則對紫光意向投資最多人民幣500億元,重點支持紫光發展IC相關業務領域。

澎派新聞報導,紫光有了人民幣1,500億投融資支持,該如何花?紫光在官網上指出,獲得人民幣1,500億投融資支持後,將加速紫光在IC領域的技術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使得紫光繼續迅速擴大產業規模,獲得強有力的支持。

成立於2014年的大基金,首期募資就達人民幣1,300多億元,主要用來投資半導體產業,更被視為紫光對外併購的最大資金來源。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對紫光來說,真是不缺錢了。「希望紫光接下來能夠更加務實地把資本運用到產業中去,更好地做好企業,發展好產業。」

大陸「十三五」規畫中,將以IC為核心的新一代資通訊領域取得創新突破列為國家戰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全面實施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畫,加快人工智慧、IC、第5代行動通訊等技術研發。

紫光在官網表示,在行動通訊晶片領域公司已躋身世界前三名,並相繼在湖北省武漢市、江蘇省南京市等地投資建設先進記憶體和半導體製造基地。

紫光2013年起積極在半導體領域併購,先後收購大陸的展訊與銳迪科。2015年,紫光宣布多項投資台灣半導體封裝測試廠的計畫,包括入股力成科技、矽品精密,但都以失敗告終。

[Home]


2017/03/29 3.3.4. 群創Q1 估大賺160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群創(3481)受惠夏普電視擴產保證訂單,加上大陸五一備貨「禁韓令」轉單台廠效應,本季業績淡季不淡,法人預估,群創第1季本業獲利上看140億至160億元,毛利率挑戰25%,同創新高。

群創昨(28)日股價逆勢上漲0.1元,收12.1元,其中外資轉賣為買,2728日連續兩天買超群創7,721張。

夏普社長戴正吳為擴大夏普在氧化銦鎵鋅(IGZO)的技術優勢,規劃品牌電視年出貨量從500萬台拉高到2,000萬台,近期積極整合鴻海旗下面板資源,由夏普保證價格、保證數量採購群創面板,帶動群創本季業績暢旺。

群創去年第4季本業獲利約140億元,第1季受到夏普採購與電視面板價格上揚帶動下,單季獲利維持百億元以上,再戰新高,由於全球面板廠第2季只有群創有新產能開出,隨著夏普持續下單,以及差異化產品線奏效,第2季營運可望維持高檔。

群創上季財報表現佳,「雙率」—毛利率與營業淨利率均較前一季大增逾十個百分點,其中,毛利率由11.8%增至22.2%,季增10.4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率由5.2%增至15.7%,季增10.5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純益108.69億元,季增2.55倍,優於預期。

夏普全力衝刺電視業務,計劃2018年度將電視銷售量先提高至1,000萬台,由於電視面板供應吃緊,戴正吳公開表示,除將從?10代廠及夏普龜山第二工廠採購外,也會向群創採購。

供應鏈傳出,在戴正吳一聲令下,夏普啟動「以保證價格、保證數量採購群創面板」的作法,為群創接單吃下補丸。在夏普助攻下,群創本季毛利率與營業淨利率有機會持續「雙率雙升」走勢。

WitsView統計,2月全球電視面板出貨月減5.8%,年增4.6%,但是,群創65吋電視面板在2月出貨逆勢成長超過三成,挹注整體面板出貨,在全球六大面板廠中衰退幅度最小,夏普與三星的拉貨功不可沒。

群創的23.6吋電視面板在新興國家的需求也開始回溫,2月出貨成長14.1%,帶動群創2月整體電視面板出貨達313萬片,小幅衰退1.9%

[Home]


2017/03/29 3.3.5. 廣達去年EPS 3.93 [ 經濟日報 陳昱翔]

廣達(2382)昨(28)日公告去年財報,由於PC市場需求疲軟,去年全年每股純益3.93元,是近十年來新低;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3.5元,盈餘配發率約89%,以昨天收盤價66元計算,殖利率約5.3%

廣達去年營收跌破兆元大關、達8,939.82億元,年減11.2%,稅後純益151.38億元,年減15.1%,每股純益3.93元,較前一年每股純益4.62元衰退;其中去年第4季每股純益1.05元,較前年同期1.28元衰退。

廣達去年筆電出貨量4,040萬台,年減290萬台,加上提列不少研發費用,致使營收、獲利都下滑。廣達指出,今年筆電市場需求比去年好,原先預期本季筆電出貨量將比去年第4季衰退二成以上,目前有望降低至一成多。

法人指出,廣達筆電出貨量淡季不淡,主因來自於蘋果筆電Macbook Pro已多年未大改款,加上新款Macbook Pro導入Touch Bar觸控式功能列、新增灰色機殼,有助刺激銷量提升。此外,蘋果新款穿戴式裝置Apple Watch Series 3預計第3季上市,最近市場傳出,蘋果敲定仍由廣達獨家代工。

據了解,新款Apple Watch Series 3嘗試導入新電池技術,節省其他功能的耗電量,期盼大幅改善續航力;至於其他硬體設計變動不大,整體而言,有助維持廣達組裝良率、提高毛利率。

法人認為,廣達解決人力與材料問題後,今年Apple Watch業務虧損對毛利率影響不再是隱憂,現金流量可望改善,同時藉由保留Apple Watch業務,鞏固MacBook訂單,強化客戶關係。

廣達自2014年承接蘋果Apple Watch組裝業務,曾因營運資金需求,包括建置生產線、良率調整、人工薪資等,導致自由現金流量轉為負值,在廣達積極改善下,去年前三季自由現金流量總計已達760億元,Apple Watch不再是拖累廣達獲利的包袱。

[Home]


2017/03/29 3.3.6. 仁寶注資樂視31億 全方位合作 樂視目前如期還款 本季不再提列呆帳損失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前景可期

中國樂視爆財務危機,主要代工廠仁寶(2324)昨宣布,旗下昆山自公司將參與投資樂視天津子公司現金增資,投資7億元人民幣(約31.2億元台幣),看好未來高速成長的互聯網、智慧雲及相關智慧產品商機,並加強客戶關係。總經理陳瑞聰表示,樂視目前如期還款,本季不再提列呆帳損失。

仁寶、英業達(2356)昨同步法說,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率智慧裝置與電腦事業群執行副總陳招成及翁宗斌與會,去年提列10.55億元呆帳損失,每股純益1.88元。

仁寶跟樂視欠款問題受矚目,仁寶昨公告將由子公司仁寶信息技術(昆山)參與樂視致新(天津)現增,投資7億元人民幣,持有樂視致新2.15%股權,將於621日前完成交割,未來將取得全方位戰略合作。

仁寶表示,樂視致新承諾應於20191231日前將股權重組換股為上市公司樂視網,並向中國證監會申報,雙方將在信息技術,與電視影音、手機、網路、智慧雲跟智慧硬體全方位合作,陳瑞聰也透露樂視入股TCL,正評估電視代工機會。

英業達同喊逐季成長

陳招成表示,樂視目前如期還款,本季不需要提列應收帳款損失,若客戶照還款計劃進行,第2季還有很大機會迴轉回沖,陳瑞聰表示目前樂視還款已近5成,以去年底應收帳款60億元計算,已清償30億元。

陳瑞聰表示,今年營運將逐季走高,其中智慧裝置方面因平板優於預期,雖手機出貨衰退,但仍上修為3600萬台與去年持平(原預期衰退1成),至於電腦維持4000萬台出貨目標,物聯網也維持1000~1200萬台出貨裝置目標,總出貨量9000萬台,年增超過10%

英業達也表示,今年營運可望逐季成長,電腦方面受惠商用客戶如惠普出貨優於預期,今年筆電出貨量將持平或小幅成長,表現優於同業,全年業績成長動能靠智慧手持跟伺服器,分別有兩位數成長率,手持裝置出貨上看7000萬台,伺服器第2季起量產Purley新平台,業外匯率將是最大挑戰。

英業達估伺服器從第2季大量出貨,逐季成長,今年營收將年增10%,其中資料中心動能樂觀,營收將年增2~3成,傳統伺服器5~10%年增長。

廣達去年EPS十年新低

英業達2016年營收4284.66億元,年增8%,毛利率5.6%,在費用管控得宜下,營益率1.9%遠優於2015年的1.4%,不過由於人民幣營收比重達60%,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全年匯兌損失高達19.27億元,使獲利未如市場預期,累計全年稅後純益56.37億元,小幅成長,每股稅後純益1.57元。

廣達(2382)公布2016年第4季稅後純益40.65億元,季增2.8%,每股稅後純益1.05元,符合預期,不過廣達第4季毛利率、營益率雙降,但業外匯兌收益高達9.23億元,使獲利仍表現穩健,累計2016年稅後純益151.38億元,年減15.1%,每股稅後純益3.93元,是10年來新低。

[Home]


2017/03/29 3.3.7. 廣達穩居NB ODM獲利王 2016EPS 3.93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NB ODM2016年財報出爐,廣達營收與獲利均榮登冠軍寶座。廣達2016年稅後純益達151.38億元,EPS3.93元,然若以毛利率來看,英業達毛利率最高,達5.6%,然營業利益率來說,廣達略勝一籌,達5.21%

廣達與英業達在伺服器等高毛利率產品支撐下,毛利率表現較優,然值得留意的是,緯創也同樣擁有伺服器業務,毛利率表現卻相對較弱,僅4.3%,業界分析可能是手持裝置影響,由於2017年緯創的手持裝置出貨將會大幅成長,對毛利率恐將進一步侵蝕。

廣達2016年整體營收為8,939.82億元,較2015年衰退11.2%,毛利為465.94億元,年增0.4%,毛利率為5.21%,較前一年增加0.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為191.05億元,年增4.5%,營業利益率為2.14%,較2015年增加0.33個百分點。

廣達在業外,尤其是匯兌操控的表現,一向優於同業,廣達在2016年業外收益達12.35億元,反觀緯創與英業達在業外都處於虧損,緯創虧損12.54億元,英業達虧損10.95億元,僅仁寶業外為7.49億元,然此部份主要仰賴轉投資的聯寶及巨寶,獲利12.67億元所致。每股稅後純益部分,廣達為3.93元,仁寶為1.88元,英業達為1.57元,緯創為1.20元。

仁寶2016年營收7,668.10億元,年減10%,毛利為328.37億元,年減2%,毛利率為4.3%,較前1年增加0.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為110.64億元,年減2%,營業利益率為1.4%,較前1年增加0.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為81.31億元,年減6%

英業達2016年營收4,284.66億元年增8.34%;稅後純益為56.37億元,較2015年的55.64億元年增1.31%,每股純益為1.57元,略優於2015年時的1.55元。值得注意的部分在,英業達2016全年的匯損高達19.27億元,相較逾2015年時的6.69億元有大幅度的增加,也因此侵蝕了英業達在本業上的獲利。

英業達表示,若2016年把匯損吃掉的獲利加回去,則2016年每股純益應該有2.4元左右,在積極縮減費用的前提下,本業獲利其實不錯,不過,匯率的部分則不在預期中。面對2017年英業達坦言,匯率部分仍有蠻大的影響,會產生蠻大的壓力,影響預期將延續到2017年上半。

[Home]


2017/03/29 3.4.1. 藍天切入高階NB領域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藍天電腦(2362)今年看好兩大事業部營運發展,內部訂出目標,集團中國大陸商場獲利今年有望年增兩位數,擺脫去年營運低點。在NB方面也將再下一城,除搶攻電競領域外,藍天也切入高階NB領域,目標今年NB出貨量年增28%,貢獻的獲利也將持續成長。

藍天公布去年財報,去年合併營收為197.2億元,優於前一年的194億元,但去年受到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超過6.8%影響,去年匯損高達4.46億元,導致去年稅後純益為5.9億元、年減42%,每股純益0.92元,低於前一年的1.57元,獲利表現是近年來低點。

藍天預計配發現金股利0.7元,配息率76%,殖利率2.5%

在電競筆電強勁出貨下,藍天去年第4季營收達57.43億元,季增17%、年增3.2%,創新高紀錄。去年第4季人民幣貶值趨於穩定,藍天第4季匯兌賺進千萬元,單季稅後純益2.39億元,季增六倍、年增25.1%,單季每股純益0.37元。

藍天表示,多年來積極耕耘高端客製化筆電市場,正好迎來全球電子競技市場熱潮,去年NB出貨量133萬台,雖較前一年143萬台減少,但高階產品銷量占比增加,拉高整體平均銷售單價超過300美元(約新台幣9,000元),年增10%NB營收141億元、年增4%

以銷售區域來看,藍天在大陸市場出貨比重已達四成,成為高階筆電的重要市場,2016年在大陸市場的筆電出貨突破50萬台,其中電競筆電出貨量達40萬台,年增30%,主因有大陸政策支持、體育總局將電競教育合法化,鼓勵大型電競賽事。

展望今年,藍天目標NB出貨量為170萬台,年增28%。今年藍天NB強調高階的筆電產品,例如陸續3月、4月推出商用13.3吋的超輕薄筆電,可望媲美蘋果筆電MacBook Air。另外,4月也規劃將推出15.6吋的超輕薄電競筆電,全球已經有36個客戶索取樣品,客戶相當看好。整體而言,藍天目標今年藍海的高階筆電占獲利比重來到50%,優於去年的45%

[Home]


2017/03/29 3.4.2. 仁寶陳瑞聰:DRAM漲價疑似人為 非真正缺料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PC零組件漲價兇,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表示,DRAM短缺是人為,並非真的產業缺貨,主要是通路惜售,或製造商不願把貨放出來,至於面板部分,預估2017年下半將會稍微紓解,SSD因為需求大增,是真正缺貨,預估到年底都難解決。至於仁寶2017年成長動能,陳瑞聰評估可正向看待。

仁寶為全球第二大NBODM廠,陳瑞聰過去又有面板鐵嘴稱號,對零組件供應與價格動向,看法準確。陳瑞聰表示,DRAM部分並非真正缺貨,而是人為,要將價格調高,至於面板是因為韓廠調整產能,SSD是真的缺貨,而在2016年第4季一度傳出缺貨的電池,目前已經解決。

業界指出,近期零組件缺貨漲價,以及新台幣升值,已經嚴重擠壓供應鏈獲利。電信設備大廠中磊也有同樣看法,中磊總經理王煒表示,現在要去拜訪已經很久沒有拜訪的供應商朋友,諸如被動元件與記憶體,而他也認為,此波漲價將會擠壓系統廠的獲利空間。

仁寶執行副總翁宗斌表示,零組件缺貨漲價議題,確實很難解決,不過關鍵零組件的漲價幅度,有逐季趨緩的趨勢,比如有些記憶體客戶會漲價,但是幅度縮小,至於品牌客戶會將成本反應到市場,通常會在新規格或新品上事實,順勢調整。

然零組件漲價,不論人為或真正缺料,都反應業界有回溫跡象,否則人為再操縱,沒有需求也沒用。陳瑞聰對2017年看法偏向樂觀,他表示,2017年第1PC需求有在增加,全年預估將會有2~3%的小幅下滑,由於Windows 10在企業的接受度提升,預估在商用機種帶動下,2018PC整體出貨將會持平。

至於仁寶本身,陳瑞聰指出,因為搶到更多市佔,2017年仁寶PC出貨將會逆勢成長,預估將會成長10%,優於市場平均,將達4,000萬台,至於手持裝置,整體市場衰退,然仁寶將會成長,且由於導入自動化,加上營運規模擴大,毛利率將有改善空間。

仁寶預估2017年第1季的PC出貨,將會季減15%,較2016年成長10%,然第2季將會恢復成長,預估出貨季增將達5~10%,智慧裝置的第1季出貨將會季減2成,第2季將會大幅季增5成, 全年合計PC與非PC產品,總出貨量將達9,000萬台,年增10%

仁寶智慧型裝置事業群執行副總陳招成表示,物聯網(IoT)與穿戴裝置,2017年出貨將會有明顯成長,預估2017年將會出貨超過1,000萬台,與2016年的500萬台相較,是倍數成長。至於法人詢問,廣達做蘋果(Apple)Apple Watch虧損不少,仁寶如何看待穿戴裝置市場?

陳瑞聰表示,同業為何賠錢不清楚原因,然仁寶2016年該事業是獲利,且預估2017年也會獲利,他指出,可能是對方第一家切入,然後續在製程熟悉後,將可獲利。陳招成進一步表示,仁寶在穿戴式裝置的經營主要是ODM,參與客戶設計,也可提供更高的附加價值,而非單純EMS

至於仁寶積極切入的伺服器市場,翁宗斌表示,目前客戶不只一家,由於切入時間較晚,該業務門檻較高,然仁寶伺服器業務每年都在改善,預估較明顯跳躍將在2018年,主要是英特爾(Intel)的新處理器平台Purley將在2017年底或2018年才會量產,目前已經有案子在手,等待量產。

[Home]


2017/03/29 3.4.3. 傳微軟將舉行春季硬體新品發表會 惟Surface Book 2可能不會亮相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微軟推出過多款針對不同用途的Surface產品線設計,希望每款產品線均為全新產品類別。

微軟(Microsoft)據傳計劃將於2017年春季舉辦一場特別的春季硬體新品發表會,自2016年初以來許多外界觀察人士均聽聞及預測,微軟可能於2017年春季發表會上,發表被稱為「Surface Book 2」的下一代版本Surface Book PC、以及被稱為「Surface Pro 5」的Surface Pro平板電腦,不過最新據消息人士透露,微軟本屆春季發表會可能不會推出Surface Book 2,而是會發表全新類別的新產品。

根據科技網站ZD Net報導,據ZD Net編輯Mary Jo Foley掌握的消息,微軟應會舉行2017年春季硬體新品發表會,至於是否會發表Surface Pro 5平板電腦,目前仍無法確知。外界也好奇除了可能推出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更新版外,微軟會發表哪些新產品。目前微軟對外透露消息少,與過往微軟行事風格有些不同。過往微軟多半在美國紐約舉行春季發表會,但至今微軟官方仍未宣布2017年春季硬體新品發表會相關計畫。

此前曾傳出下一代Surface Book可能會採傳統翻蓋式NB設計樣式,且顯示器部分無法拆卸,並可能在4月底發布。Jo Foley指出,新一代Surface Book 2可能不會在本屆微軟春季發表會發表的原因,出在還沒完全準備好,但外界仍不清楚為何微軟尚未準備好發布Surface Book 2,或Surface Book 2已確定延後發布。

微軟最初是在201510月推出首代Surface Book,到了201610月再推出效能優化版Surface Book,近期微軟也推出搭載英特爾(Intel) Core i7Surface Book,售價高達3,0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微軟打造自有Surface品牌硬體產品線的目的,是為了創建全新產品類別,而非跟進其Windows硬體合作夥伴推出相似的產品線,因此即使最終微軟真的推出採一般NB翻蓋式設計的新一代Surface Book 2,微軟也將必須宣稱這款新品為全新產品類別,如同此前微軟推出採一體成型(AIO)設計的Surface Studio時也宣稱為全新產品類別,而非另一款桌上型電腦(DT)

Jo Foley推測,鑑於微軟預期自4月初開始將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向主流用戶群推出,因此未來任何新款Surface新品可能會以某種形式支援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的功能,或許微軟可能將Surface Book 2推銷成「Cloud Books」或類似產品線,用以與Google Chromebooks競爭,也有可能是行銷成某種形式的遊戲優先裝置。

但可以確定的是,5月微軟將會舉行年度Build開發者大會,預期屆時微軟可能將詳述Windows 10未來更新細節,以及開發安謀(ARM)架構NB與混合實境(MR)裝置的計畫。

[Home]


2017/03/29 3.4.4. 英特爾超高速PCOptane記憶體4月底出貨 大幅提升PC處理、應用速度 [ 電子時報 楊智家]

英特爾推出面向桌上型電腦(DT)應用的Optane記憶體,結合第7Core處理器可提供更快的開機、系統效能表現。

英特爾(Intel)將自424日開始出貨旗下新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Optane」至PC製造端,這款由英特爾與美光(Micron)基於「3D Xpoint」技術共同開發的記憶體,英特爾宣稱可讓所搭載PC開機速度成長1倍,並提升內部儲存效能達14倍,應用程式(App)啟動速度同樣可加快,例如Microsoft Outlook開啟速度可快上5.8倍、遊戲啟動速度可提升達67%等。

根據ARN網站報導,英特爾曾展示其Optane記憶卡相較於傳統固態硬碟(SSD),在處理速度上快達10倍之多的表現。實際上英特爾Optane記憶體就是一種低延遲的M.2 NVMe固態硬碟,可運用PCIe/NVMe 3.0x2 I/O傳輸通道介面透過儲存插槽,與所搭載PC主機板相連結。而以「雙列直插式記憶體模組」(DIMM)形式設計的Optane記憶體,即為打算用來取代伺服器及PCDRAM的新產品。

Optane記憶體採M.2 2280單面規格設計,為搭載1顆或兩顆單一裸晶圓封裝的3D Xpoint晶片,採20奈米製程製造,不過控制器晶片較小、僅支援PCI-E 3.0x2,將推出16GB32GB兩款容量版本,建議售價分別為44美元以及77美元。

Optane記憶體採用英特爾「快速儲存技術」(Rapid Storage TechnologyRST)驅動,當搭載於電腦處理器及速度較慢的SATA儲存裝置之間時,不論該SATA儲存裝置是硬碟(HD)或固態硬碟,Optane記憶體均可儲存更多常用資料及寫入更接近於處理器,藉此有助系統可更快速近用資訊並提升整體系統回應力。簡單來說,Optane記憶體運作方式好比是一款高速快取記憶體。

至於英特爾面向一般消費性市場的Optane記憶體產品線,英特爾表示預計將自2017年第2季開始出貨,包含惠普(HP)、戴爾(Dell)、華碩、宏碁以及大陸聯想等全球PC製造商,都將開始出貨搭載英特爾Optane記憶體的一般消費性及面向企業市場的產品線。

英特爾1月時曾表示,其Optane非揮發性記憶體產品線將於2017年第2季開始出貨。20166月時英特爾曾表示,計劃發布幾款基於全新3D Xpoint記憶體技術的產品線,當時表示將與Kaby Lake處理器平台一同發表。

英特爾聲明指出,將第7代英特爾Core處理器的效能結合Optane記憶體的速度,將帶給整體系統回應能力提升的效果,Optane記憶體提升速度且可維持夠大儲存容量的優勢,對於虛擬實境(VR)、遊戲、內容開發、影片編輯等的應用需求均非常適合。

英特爾上週才發布面向資料中心伺服器領域的全新Optane硬碟產品,型號為「SSD DC P4800X」,儲存容量達375GB、售價1,520美元,支援NVMe、採用PCI-E 3.0x4樣式,英特爾表示,後續還將推出儲存容量750GB1TB1.5TB產品線,以及具備U.2規格。這意謂此產品線相容於部分工作站以及基於超微(AMD) 32核心Naples處理器的伺服器之用。

美光於2016年秋季揭露其名為「QuantX」、也將鎖定資料中心伺服器領域的3D Xpoint記憶體,預期將於2017年第2季出貨,未來QuantX也可能進軍行動裝置應用市場。

[Home]


2017/03/29 3.4.5. Stratasys與美政府合作 推動分享3D列印醫療資源 [ 電子時報 莊瑞萌]

美國3D列印業者Stratasys日前與美國政府部會合作,針對當地5家醫院成立3D列印義肢與裝具網路,希望藉此將客製化義肢普及成為主流的醫療行為。

MedCity News報導,Stratasys已與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VA)創新中心合作,將讓位於普吉特海灣、聖安東尼奧、阿布奎基、奧蘭多與波士頓共5家醫院成立合作網絡,各家醫院將具備3D列印機、材料、開發客製化義肢、裝具、個人醫療解剖學模型的支援訓練。

另外,各家醫院的設備將完全整合,藉此形成一個可累積技巧與知識分享的網路,目標是希望帶來更好的病人康復效果以及提昇手術合作程度與降低成本。

負責這次計畫的退伍軍人事務部放射學家Beth Ripley表示,該網絡已成為該部思考開發病患治療的里程碑。3D列印技術不僅可為擁有獨特骨骼病患產生診斷與治療3D模型,也可為退伍軍人打造個人化醫療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義肢與輔助技術。

這次合作成立的網路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可望藉此改善讓3D成為醫院重要部分所需的訓練。為了達到該目的,網絡中的醫院將可彼此分享最佳作法,除了義肢之外,3D列印可協助醫院開發器官模型作為複雜手術的預備。

分析師曾預測,3D列印在10年內將成為醫療產業一股主要破壞式力量,Gartner研究指出,2019年時,已開發經濟市場內10%人口將與3D列印物體共同生活或被植入體內,3D列印將成為義肢或植入裝置相關手術過程中最主要的工具。IndustryArc也預估,2020年全球醫療3D列印市場規模將來到12億美元。

[Home]


2017/03/29 3.5.1. 製造業欲提升效率及獲利,請善用工業物聯網 [ 電子時報 陳端武]

Honeywell航太工程技術部先進技術副總裁Bob Witwer表示,工業物聯網(IIoT)正在世界各地改造產業,讓企業得以提升效率及獲利。企業藉由IIoT系統監控、處理資料,利用感測器和雲端運算等工具將整個生產流程連網,以分析所有數據,深入了解工廠或整個產業的運作。

根據Albuquerque Journal報導,工廠內每台設備都能裝置感測器,不僅可監控標準製造程序,也能在生產之前提前找出缺陷,讓企業解決問題、節省成本。使用這種技術還能讓企業在天氣、高/低溫環境等壓力條件下進行測試。

傳統設備維護工作為低技術含量的手動作業。在工業4.0中,企業可利用IIoT技術取得所有系統的資訊確定故障源,並打造出可依設備狀況進行維護的系統,因此追蹤設備效能及安排維護。這種方法已成為航空業的標準維護程序。

企業若擁有互連系統,就能辨識所有設備,且能確定公差(tolerance),實現智慧組裝,還能進行更好的資產管理,使工廠更有效運行。最終,人們與系統的互動會更好,誠如Witwer所言,互連系統能釋出人力,讓人做出更好的分析和決策。

然而,朝工業4.0轉型仍存在不少挑戰。IIoT產生的資料可能會替企業帶來安全隱患。企業須設法管理、保護這些寶貴資源,不被競爭對手利用。Witwer認為,在工業4.0下運作的企業等同坐擁資訊金礦,任何企業網路都應強化安全性,保護資料不被竊取。

此外,企業透過IIoT系統收集的資料,也能對外銷售、創造營收;企業也須確定需從外部收集哪些資訊。幾乎每座工廠都與某個供應商/物流基地密切相關。企業須將其流程與這些合作夥伴做整合。

IIoT存在挑戰同時,也帶來組成戰略聯盟、建立新商業模式、創造新工廠運作方式等新機會,並可進一步導入深度學習技術,讓機器在無人參與的情況下學習。

[Home]


2017/03/29 3.6.1. 騰訊斥資18億美元 入股特斯拉 [ 經濟日報 劉雲、林昀嫻]

中國網路業龍頭騰訊28日宣布,以總價18億美元取得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5%股權,騰訊也因此躍居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特斯拉目前正加緊籌備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車款Model 3,需錢孔急,騰訊入股也無異是對穆斯克和特斯拉投下信任票。

據騰訊向主管機關申報的資料顯示,總部位於深圳的騰訊以18億美元總價,由新股認購與公開市場買入共計817萬股股票。彭博資訊估算,騰訊已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

騰訊在聲明中表示:「穆斯克是創業精神的典範人物,他同時具備眼光、雄心與執行力。特斯拉是尖端新科技的全球先驅,在包括電動車、輔助駕駛、汽車共享、現實世界資訊數位化、可持續發電、以及可擴充蓄電系統」等領域,表現都相當卓越。

特斯拉本月初透過現金增資與發行轉換公司債,共籌得近14億美元資金,金額高於原先預期,目的是擴大營運資金部位,主要是因為特斯拉預訂今年下半年推出平價電動車Model 3,屆時支出負擔龐大。

截至去年底,穆斯克仍是特斯拉第一大股東,持有21%股權。

受騰訊入股消息激勵,特斯拉股價28日在紐約盤初即勁揚3.6%,升至每股279.9美元。特斯拉半年來股價上漲35%

高盛集團分析師湯伯瑞諾(David Tamberrino)預估特斯拉第1季交車數量為2.35萬輛,低於市場預期的2.46萬輛。

特斯拉將在下月初發布第1季實際交車數據。彭博資訊統計市場對特斯拉的投資評級顯示,目前有八家機構評為「買進」,多於「賣出」的六家。

至於以手機通訊App「微信」著稱的騰訊,積極投資多個相關領域,包括遊戲、娛樂、雲計算、以及線上金融服務。騰訊董事長馬化騰已將自駕車所需的人工智慧(AI)技術,列入公司發展目標之一。

穆斯克 要讓人腦連電腦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Space X公司創辦人穆斯克已設立一家名為Neuralink的公司,將藉此追求「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在人腦植入細小電極,未來可望對電腦上傳和下載各種想法。

打造電動車的龐大市場、想方設法讓人類征服火星,已不足以滿足穆斯克的事業野心,如今這個億萬富豪要將人腦和電腦結合,力助人類趕上電腦發展的速度。

知情人士簡述Neuralink的計畫表示,穆斯克積極推動設立Neuralink,也可能在領導層擔任要角,這對育有五子、又掌控兩家複雜技術事業的穆斯克來說,又是一項大膽壯舉。

雖然穆斯克仍未正式宣布成立Neuralink,但自稱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霍達克(Max Hodak)證實已創立,且穆斯克參與其中。該公司也已於去年7月在加州註冊為「醫療研究」公司。

縱使行程滿滿,穆斯克卻還是能撥得出時間來創辦這間計劃發展顱骨電腦的腦科學公司。他所提議的解決方式為「直接腦皮界面」,意即在人腦內置放一層人工智慧片,使人類的工作效能達到更高水準。

[Home]


2017/03/29 3.6.2. LED廠財報下肥上瘦 利基型應用撐過產業寒冬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LED廠商陸續公布財報,儘管2016LED跌價幅度趨緩,上游晶粒業者虧損幅度也明顯改善,但整體仍普遍呈現上游虧損、下游較穩定的局面。

除了LED封裝龍頭廠億光以每股盈餘為4.13元的表現,穩居LED獲利王之外,其他具有獲利並配股配息的LED業者幾乎都以特殊利基型應用為主,包括光磊、湯石、華興等,而佰鴻在積極轉型後也順利由虧轉盈,決議將每股配息0.8元,創下近5年新高紀錄。

大陸LED產業勢力崛起,LED照明價格持續競爭激烈,2016年台灣LED業者紛紛轉型至特殊或利基型市場,以全年營運表現來看,主攻藍光LED應用的業者獲利表現普遍不突出,而上游LED晶粒廠也延續虧損局面,LED晶粒相關廠商僅有光鋐、光磊以及鼎元呈現逆勢獲利。

其中,光鋐維持小賺713萬元;鼎元為LED晶粒加工廠,主要透過日本廠商採購磊晶,近年來持續提高不可見光及感測元件的產品比重,2016年營收比重達到46%,全年稅後盈餘為2.65億元,每股盈餘為0.91元,公司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0.9元現金股息,2017年將擴充紅外線及感測元件的生產規模,看好全年營收將可望較再成長兩位數。

光磊的營運業務涵蓋了LED上游晶片至下游應用,產品組合多元,包括LED發光元件比重約3成多、感測元件比重逾4成,系統比重約2成等。

光磊儘管近期內部人事大幅更迭,但董事會日前意外送出大禮,決議將辦理現金減資2成,退還股東每股2元,加上2016年度每股擬配發現金股息1.2元,合計股東將可領回3.2元現金,為LED廠商現金殖利率最高的業者。

2017年首季受惠於系統模組客戶出貨量大增,帶動1~2月營收明顯勁揚26%,並預期高毛利的感測元件和系統產品等全年營收比重將持續增加。

億光2016年獲利表現維持穩健,但非LED背光及照明產品佔營運比重也首度超過50%,獲利較優的小間距顯示屏、手機閃光燈合計約佔營收17%,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93.47億元,而合併毛利率略微提升至24.46%,營業淨利率達7.28%,稅後盈餘為18.39億元,每股盈餘為4.13元,蟬聯LED獲利王寶座。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也看好,2017年受惠於IR、車用、小間距顯示屏及感測元件等產品持續成長下,整體營運可望優於2016年。

佰鴻2016年轉型有成,除了台灣LED路燈標案貢獻營收比重約達2成,其紅外線產品近來聚焦於少量多樣的利基市場應用,包括印表機、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工業設備、感測裝置等等,營收比重達到4成,帶動全年營運轉佳,稅後盈餘達到1.53億,每股盈餘0.9元,並將每股配息0.8元。

此外,專攻商用照明的LED燈具廠湯石以ODM代工與自有品牌雙向發展,2016年每股盈餘3.2元,擬將配息2.6元、配股0.1元,合計2.7元,至於LED廠華興在低溫照明等利基應用支撐下,營運維持獲利狀態,董事會也決議配發0.85元股息。

[Home]


2017/03/29 3.6.3. 穆斯克 研究結合人腦、電腦 [ 工商時報 顏嘉南]

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執行長穆斯克(Elon Musk)投入電動車和火箭事業後,再將目光放至人腦。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穆斯克創立名為Neuralink的公司,擬將人腦與電腦結合,協助人類跟上機器的發展速度。

現年45歲的科技鬼才穆斯克目前管理技術複雜度高的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和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 X),再創立Neuralink凸顯穆斯克的雄心。

Neuralink擬利用穆斯克所稱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將微型電極植入人腦,有朝一日可望上傳和下載人類的思想。

消息人士表示,穆斯克積極促成Neuralink創立,未來可能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

自稱是Neuralink「創立團隊成員」的霍達克(Max Hodak),證實該公司存在和穆斯克參與這項計畫。不過他亦表示公司尚在初期階段,計畫可能不斷改變,婉拒透露進一步細節。

穆斯克尚未對外公布創設Neuralink,但該公司已在去年7月在加州註冊為「醫療研究」公司。目前仍不清出Neuralink將打造什麼樣的產品,但根據內情人士表示,首批產品可能是治療癲癇或重度憂鬱等棘手腦部疾病的先進植入物。

消息人士表示,穆斯克曾經提過他為Neuralink提供大部分資金,包括他以其他公司的持股借款。而創投資本家提爾(Peter Thiel)旗下的創投公司Founders Fund也可能投資Neuralink。提爾和穆斯克曾共同創辦PayPal

據熟知內情人士指出,Neuralink近幾周自學術界延攬該領域的多位專家,包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工程師暨可撓性電極專家托羅莎(Vanessa Tolosa),和研究人腦如何控制動作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教授沙伯斯(Philip Sabes)等。


思想上傳、下載? 穆斯克創立Neuralink公司,研究利用「神經織網」技術在人腦植入微型電腦,盼有朝一日能上傳與下載人類的思想。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