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0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台灣

   1.1.1. 一例一休衝擊 產業喊出走  [經濟日報]
   1.1.2. 台幣升值滿足點 浮現  [經濟日報]

 1展會

  1.1. 微軟開發者大會 門票被掃光  [經濟日報]
  1.2. 物聯網概念股 大盤新亮點  [經濟日報]
  1.3. MWC將登場 5大科技吸睛 無人機、虛擬實境、機器人夯 宏達電聯發科等台廠參與  [蘋果日報]
  1.4. 智慧城市展明開幕 宏碁大同中華電秀新品  [蘋果日報]
  1.5. 智慧城市展起跑 電信採購商機引爆  [工商時報]

 2產業相關

  2.1Cloud Computing

   2.1.1. Pepper再進化 今年在台要賣千台  [經濟日報]
   2.1.2. 陸共享汽車夯 大咖搶進  [經濟日報]
   2.1.3. 企業雲化成電信業新金礦 遠傳與IBM結盟搶攻企業客戶  [電子時報]
   2.1.4. Harman臨股會通過三星入主案  [電子時報]
   2.1.5.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發展金融科技 顛覆經營模式才是致勝之道  [電子時報]

  2.2Smart Mobile

   2.2.1Wearable

    2.2.1.1. 宏達電VR 去年大陸市占冠軍  [工商時報]

   2.2.2Tablet

    2.2.2.1. 平板跌勢趨緩 華碩全年力守300萬台出貨實力  [電子時報]
    2.2.2.2. Nintendo Switch具備在平板電腦市場一搏的實力與機會  [電子時報]

   2.2.3Smartphone

    2.2.3.1. 市占僅1% Apple Pay在陸踢鐵板  [經濟日報]
    2.2.3.2. OLED投資潮再起 設備廠好補  [經濟日報]
    2.2.3.3. 華為、OppoVivo圍城 小米、三星陷苦戰 小米緊急調整產品策略 三星端出祕密武器  [電子時報]
    2.2.3.4. 高通訴訟纏身 然權利金授權商業模式應可續運行  [電子時報]
    2.2.3.5. 除大陸市場外 4Q16全球各主要市場iPhone銷量佔比上揚  [電子時報]
    2.2.3.6. Panasonic手機事業放權當地子公司 經營印度市場有成  [電子時報]
    2.2.3.7. 聯發科集團整併戰略 不得已的「湘軍」套路  [電子時報]
    2.2.3.8. 為達Apple Pay基本業績量 8家國銀拚了  [工商時報]
    2.2.3.9. MLCC供需緊 被動元件笑嘻嘻  [工商時報]

  2.3IT Industry

   2.3.1. 友達LTPS廠打前鋒 大搶手機與NB市佔  [電子時報]
   2.3.2. 三星少東遭拘捕 日廠關注相關商機  [電子時報]
   2.3.3. 川普若掃蕩市場壟斷 Google和亞馬遜料將首當其衝  [電子時報]

  2.4Personal Computing

   2.4.1. 超微與NVIDIA GPU市佔於4Q16皆上揚 英特爾仍居龍頭地位  [電子時報]
   2.4.2. 超微和英特爾年內可能攜手推新處理器  定位入門到中級效能水準  [電子時報]

  2.5Solar(Green Energy)

   2.5.1. 太陽能電池漲價 大廠將轉盈  [經濟日報]
   2.5.2. 大陸太陽能全球市佔近5成 棄光限電、欠款問題難甩  [電子時報]
   2.5.3. Panasonic太陽能事業獲Tesla助陣 可望躍居日本第一  [電子時報]
   2.5.4. 否極泰來 四元LED後市看俏  [工商時報]

[Home]


2017/02/20 1.1.1. 一例一休衝擊 產業喊出走 [ 經濟日報 高行、邱金蘭、楊文琪、高行]

「一例一休」元旦上路亂象頻傳,企業叫苦連天。根據工總和商總昨(19)日出爐的調查顯示,有二成以上企業將採「將生產線外移」、「轉單」、「歇業」因應,顯示「一例一休」將掀起台灣產業外移潮,使國內產業空洞化危機雪上加霜。

工總表示,「一例一休」上路儘管未滿兩個月,但對企業的衝擊已相當明朗,調查顯示,超過七成企業人事成本將年增3%以上,而人力密集及規模較小的企業,其每年人事成本負擔更高,對營運形成重壓,甚至威脅生存。單一企業每年實際增加人事成本金額,最高為12.81億元,

面對「一例一休」總體衝擊,調查顯示,除了有14.2%的企業「將生產線外移」或「轉單」、6.2%的企業則乾脆「歇業」,也有企業表示將採凍結工資、不接急單、增聘外勞、請求政府補償、縮小規模、提升工作效率減少加班、老闆自己做、儘量不在休息日加班;其中 15.5%的企業採「加速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作為對策。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表示,「一例一休」若再不修正,勢必掀起產業外移潮,其中以「出口型製造業」最為嚴重,主要因這類產業以代工居多,面對國際競爭下,無力將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只能被迫將產線轉移到海外。據了解,不僅很多國內企業有此打算,連美僑、日僑商會等外資也有撤資想法,對台灣經濟的傷害超乎預期。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也說,為了「一例一休」,他掌舵的台玻集團已以減產因應,後續不排除將產線轉移到對岸,主要考量「一例一休」除導致成本增加外,未來還需面對營所稅及勞保負擔調升的重壓,國內投資環境惡化,下一步「企業自己會尋找出路」。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也為國內服務業前景憂心,他認為「一例一休」上路後,雇主和員工因加班費、工時等問題嚴重對立,面臨缺工行業請不到員工,縮減營業時間又賺不到錢,「乾脆選擇熄燈」。

一例一休帶來衝擊 政院聽到企業心聲

工商團體完成一例一休問卷調查,建議放寬加班總工時彈性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昨(19)日表示,政院聽到了,尊重他們的意見,會視新法實施情況做相關的研究;勞動部則強調會透過輔導與宣導協助勞資適應。

總統府表示,勞基法修法的目的,在於改善勞動條件,完成修法並且陸續實施之後,包括勞工全面實施周休二日,增加年輕人與初就業勞工特休,以及全國國定假日回歸一致,現在都已經透過修法來落實。關於產業界的相關意見,政府部門會持續關注並了解相關的建議,行政院將強化宣導能量,協助業者了解政府政策並落實新制度。

工商團體昨天公布一例一休對產業影響問卷調查結果,並擬定出一例一休相關配套方案,主要方向為延長加班工時及增加加班彈性,現行加班總工時為每月46小時,企業普遍希望能延長到6066小時,以因應急單及旺季訂單需求。

[Home]


2017/02/20 1.1.2. 台幣升值滿足點 浮現 [ 經濟日報 陳怡慈]

外資淨匯入台灣再爆單日大量,中央銀行與金管會掌握最新資料,外資上周五淨匯入台灣7.47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30億元,為今年單日淨匯入第二大量,僅次23日的19.26億美元。

熱錢簇擁下,公股行庫外匯交易室主管表示,新台幣對美元本周仍然偏升,上周五收30.796元兌1美元,今(20)日盤中交易有機會上測30.7元。

不過,不少傳統產業與中小企業設定今年營運目標時,把新台幣升值最高點設在30元,新台幣倘若出現「2」字頭,將會哀鴻遍野,估計30.5元為本波升值滿足點,也是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力守的升值防線。

據中央銀行統計,新台幣今年以來升值幅度達4.82%,我國14個主要貿易對手國當中,升幅僅次澳幣的6.61%、韓元的4.99%;若從農曆年後外資加大淨匯入台灣力道起算,新台幣升值幅度達1.83%,超越韓元的1.13%,僅次澳幣的1.85%

根據統計,2月以來至上周五,外資合計淨匯入28.39億美元、累計淨匯入餘額2,048.5億美元,單月淨匯入金額有機會超越今年1月的26.45億美元。

熱錢為何愛新台幣?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昨天表示,與「人民幣不貶值了」有很大關係。

去年底不少人說,人民幣對美元今年會再貶10%,但謝國忠當時預言,「美國總統川普上台、人民幣貶值的故事到頭了」,很多人不相信,結果人民幣的確穩住了、今年已經對美元小幅升值。

謝國忠表示,人民幣不貶值,讓先前賭錯方向、託管資金高達2兆美元的宏觀基金(Macro Fund),忙著對新台幣、澳幣等與中國大陸貿易關聯性大的貨幣進行平倉,從先前放空變成回補,成為推升新台幣、澳幣的動力之一。

資金行情持續,台新證券總經理林群表示,台股在大型股持穩、半導體訂單不錯、小型股補漲、出口與景氣狀況下,有機會繼續吸引外資,在3月底前站上萬點。

[Home]


2017/02/20 1.1. 微軟開發者大會 門票被掃光 [ 經濟日報 謝艾莉]

微軟將在510-12日舉辦Build開發者大會,這次並將會搬到西雅圖舉辦,Build開發者大會是微軟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相關議題更是科技業討論的重點,預計Windows10、擴增實境(AR)顯示器「HoloLens」、人工智慧、雲端服務等將是Build開發者大會的焦點。

Build大會將於510日至512日舉行,雖然線上門票已經被一掃而空,不過,今年的門票用了8小時才售完,相比於去年門票用了「不到5分鐘」售罄,今年大會門票是賣的比較久。國外科技部落客就認為,可能與今年大會不在舊金山、而是在西雅圖舉辦有關,距離矽谷較遠。

微軟每年舉辦的Build大會是一個開發者活動,但是微軟也會借此機會宣布不少公司的相關消息,像是去年,微軟就在大會上發表了一系列新產品和功能更新。

今年,市場預期,微軟還會在會議上討論Visual StudioAzure與遊戲主機Xbox等。此外,遊戲產業重要盛會美國E3遊戲展,也將在613日至15日登場,微軟現已確認將在611日舉辦產品發表會,預計將公開Xbox高階新機「天蠍計劃」的真正面貌,由於此款遊戲機被微軟稱為是「史上最強遊戲機」,並訂於2017年底開賣。

微軟手機 傳和碩代工

微軟今年推出Surface Phone呼之欲出,而近年通吃微軟與蘋果的和碩,更是早先被外界點名將為Surface Phone的主要代工廠。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低調表示,「我們各方面合作都蠻密切的」。

據悉,今年除了市場將聚焦在上半年將問世的三星Galaxy S8、下半年的蘋果的iPhone8外,今年微軟手機也將是產業界聚焦的重點之一。外界猜測,今年秋天將問世的Surface Phone將主打高階領域,微軟將告別機海策略,聚焦在高階市場。

此外,微軟近期推出的產品像是Surface ProSurface Book系列產品銷售優於預期,加上近期推出的Surface Studio更是一機難求,但反觀手機領域,去年Windows手機單季度出貨量僅109.2萬支、全球市占率僅有0.3%,可以說在手機方面,微軟「幾乎快要絕跡」,因此產業人士認為,微軟今年將在手機「絕地大反攻」,希望在手機領域趁勝追擊。

近期微軟的首席執行官納德拉(Satya Nadella)也暗示,微軟仍然在移動領域有野心,即使在諾基亞一役受挫後。他表示,微軟將繼續在手機領域努力,不會受如今的市場領導者所影響,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終極移動設備」。至於什麼是終極移動設備?納德拉沒有詳細說明,但他暗示,如果想要獲得成功,需要提供差異化的產品。

對於主要客戶之一的微軟,童子賢表示,微軟在桌上型電腦與筆電方面有很多好東西。且從產業界觀察, 筆電已沈悶了一陣子,但今年看到筆電比過去幾年活躍,且在各個零組件更加精進下,現在許多新的元素又開始躍上舞台,就像是NB、桌上型電腦開始導入觸控功能,讓桌上型電腦變成大平板。

[Home]


2017/02/20 1.2. 物聯網概念股 大盤新亮點 [ 經濟日報 簡威瑟]

2017年智慧城市展即將於明(21)日登場,年度主題為「以物聯網建設智慧城市」。由於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的重要應用場域,激勵展覽規模較去年大增二成,出席代表也激增一倍,相關商機更成為近期市場矚目的焦點。

據了解,今年的智慧城市展,參展廠商約200家,整體展出規模達900個攤位,較去年成長20%;「專業論壇」預計將有超過1.2萬人次專業人士參加;來自全球的城市首長及代表將有54位,出席代表比去年多出一倍。

由於物聯網為智慧城市的核心,IDC預估,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值將達8.9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7.5%,被視為繼行動裝置後的最大科技商機。而與物聯網相關最重要的三大領域,包括半導體、網通、感測器等領域。

根據上述三大領域,法人指出,相關概念股可留意如:聯電、日月光、台積電、聯發科、智邦、兆赫、中磊、原相、盛群、矽創等。

台積電是物聯網主要受惠股,麥格理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廖光河表示,中國無晶圓廠庫存持續去化,第2季下旬就會重新啟動回補庫存(re-build inventory);大客戶高通未來訂單將回流台積電7奈米製程,且台積電未來幾年現金股利可望持續提升,都是台積電股價利多,麥格理證券維持「優於大盤」評等與230元推測合理股價。

投顧法人指出,展望2017年智邦營運表現,根據通路訪查結果,市場預估,營收可持續保持雙位數年增長,主要成長動能仍是來自資料中心交換器產品,尤其是高階100G交換器,另外則是雲端WiFi、智慧家庭等新產品成長。

原相方面,元大投顧科技產業分析師陳娟娟指出,近期市場對原相諸多揣測,包括:3D sensor、虹膜辨識等,由於技術門檻高,目前僅止於題材表現。法人說明,原相今年亮點為Avago權利金到期,估計將貢獻每股純益34元,惟公司的每年費用增速遠大於營收成長,恐將侵蝕原有的獲利空間。

[Home]


2017/02/20 1.3. MWC將登場 5大科技吸睛 無人機、虛擬實境、機器人夯 宏達電聯發科等台廠參與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年度大戲

2017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將登場,逾2200家廠商、10萬人次與會,展期可為巴塞隆納帶來逾4億歐元的經濟效益。台灣手機品牌廠宏達電、IC設計廠聯發科、電信廠中華電、遠傳及多家網通廠將與會,今年主題有5大重點,包含無人機、虛擬╱擴增實境、機器人、認知學習、人工智慧吸睛,而手機規格如Type- C、無線充電、快充、雙鏡頭、生物辨識也是可留意的趨勢應用。

每年MWC展為行動裝置重點大秀,今年有來自204個國家,逾2200家廠商,在8個足球場大的8大展區,預告最新行動裝置產業規格和趨勢的重要風向。今年大會主題訂為「MobileThe Next Element」,行動裝置是下一個重要元素。而未來新科技(NEXTech)展區,將近期無人機、VR/AR、機器人、認知學習、人工智慧最新應用一網打盡。

車廠BMW首度參展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大型車廠積極跨入通訊展,過去國際車廠喜愛在美國消費性電子(CES)展互別苗頭,即是為了卡位車聯網應用。而今年在MWC展,首度見到國際車廠BMW參展,預計在35展館戶外展區,展示自駕車體驗。

鄭優徐旭東親自率隊

今年台灣廠商積極參與,宏達電將由董事長王雪紅領軍,打出手機、虛擬實境2大產品線應戰。

聯發科今年則將展區擴大,預計秀出最新手機晶片、車聯網與AI相關應用。中華電和遠傳將在智慧城市項目交鋒,中華電董事長鄭優、遠傳董事長徐旭東兩人均親自率隊。

中華電或在5G通訊應用與重量級歐美設備業者有相關戰略聯盟簽署,遠傳以台南智慧城市計劃入選今年全球移動獎(Global Mobile Awards)的提名,而台廠網通廠在智慧家庭新應用也可期待。

聚焦MWC展盤面題材,群益投信、日盛投信和安聯投信皆看好相關硬體規格升級,帶動供應鏈需求,點名相關Type -C、無線充電、快充、雙鏡頭、生物辨識等應用。

中華電推LWA 4G+Wi-Fi

由於蘋果在去年推出雙鏡頭機款,讓中國品牌廠已大舉跟進,今年無線充電功能也可望持續在接下來的新機種上搭載及發酵。而Type- C連接器在傳輸效率上將逐漸取代mini USB接頭,今年手機上會陸續搭載,是可持續關注的題材,有利相關廠商出貨量放大。至於近期各大平台商推出的語音助理,顯示大數據應用更生活化,也是可留意的新焦點。

搶先在MWC展前,中華電本周將攜手宏達電、聯發科、中磊等台灣通訊廠商供應鏈,宣布推出LWA 4G+Wi-Fi飆網服務(LTE/Wi-Fi AggregationLTEWi-Fi聚合),運用高階小型基地台技術,避免網路擁塞,這是4G後和前5G時期中的關鍵的行動通訊網路應用,可因應未來大量行動資料傳輸需求,以及相關物聯網布局。

2017MWC小檔案

◎展覽時間:228日至32

◎展覽城市:西班牙巴塞隆納

◎展覽規模:2200家廠商參展,預估參觀人數10萬人

◎大會主題:

● 大會主題為MobileThe Next Element,行動裝置下一個重要元素

● 今年將有逾2200家廠商、10萬人次與會,今年未來新科技特區預告熱門新技術,包括無人機、VR/AR、機器人,認知學習、人工智慧最新應用

◎台廠參展創紀錄:

● 今年參展廠商逾20家台廠,創下參展新高

● 宏達電將以手機、VR兩大主力產品線參展;聯發科秀車聯網新應用;電信廠中華電、遠傳,以及網通廠友訊、中磊等主力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應用

● 經濟部工業局帶領台灣廠商首度組成台灣館

手機規格趨勢 今年規格趨勢將聚焦Type C、無線充電、快充、雙鏡頭等

資料來源:記者採訪整理

[Home]


2017/02/20 1.4. 智慧城市展明開幕 宏碁大同中華電秀新品 [ 蘋果日報 王郁倫]

智慧城市展將於明天盛大舉行,規模創歷年之最。宏碁(2353)、大同(2371)、中華電(2412)是參展規模最大的3家業者,宏碁新技術盡出,展出第1款機器人調酒師MixBot,也有利用深度學習快篩視網膜病變的VreiSee視網膜健康檢測系統,及以混和實境技術作為智慧建築設計工具的成果。

機器人調酒師將亮相

宏碁此次參展主題為以「智雲體創造東方矽文明-創新矽島」,將秀出4大主題,包括「智雲交通」、「智雲健康照護」、「智雲商業應用」、「智雲生活移動化」,其中智雲交通將與台南市政府舉行記者會,發表全球首創智慧化、無人化、整合停車App資訊的「智慧路邊停車系統」。

健康照護方面,宏碁將展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aBeing Wellness,可收集無線健康量測醫療設備與穿戴裝置傳遞的數據,提供專業建議,另外也展示grandPad銀髮平板及VeriSee視網膜健康檢測系統。

宏碁智雲商業應用,最酷炫的就屬MixBot機器人酒吧服務,利用機器手臂為客戶提供客製化調酒,相當新鮮。

[Home]


2017/02/20 1.5. 智慧城市展起跑 電信採購商機引爆 [ 工商時報 林淑惠、鄭淑芳、翁毓嵐]

2017智慧城市展」明(21)日開展,由於台灣布局智慧城市有成,加上下游產業鏈完整,今年吸引來自歐、美、東南亞等20多家電信商組團來台,洽尋智慧城市以及物聯網合作商機。這是智慧城市開展4年以來,電信商來台規模最大的一次。

據了解,捷克、德國為了推展再生能源,這次還組團來台指定邀請鴻海等台灣廠商,協助在當地推展再生能源及智慧路燈。台北市電腦公會(TCA)認為,智慧城市商機即將大爆發。

台廠包括中美晶集團旗下旭鑫科技、皇輝、慧誠智醫已分別組成相關供應鏈,準備與國際廠商洽談合作機會。宏碁、東元看好商機,首次參展,TCA透露,宏碁特別由創辦人施振榮親自操刀,顯示對這次活動的重視,華碩也大陣仗參展。

TCA理事長童子賢將親自主持21日開幕儀式,蔡英文總統、經濟部長李世光也會親自出席。

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電及台灣之星這幾年在台灣推動智慧城市有成,分別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建築、智慧節能、智慧安防等領域帶領台商建構了完整的生態鏈。據了解,5大電信商將透過跨國電信業間的搭橋活動,推銷台廠智慧城市「整廠輸出」海外市場。

這次包括日本軟銀、韓國鮮京電信、美國Verizon、波蘭Cyfrowy電信集團、法國Sigfox、巴拉圭I-Tel、馬來西亞、柬埔寨,以及泰國AIS、印尼Telkomsel、汶萊TelBru等當地最大電信公司,都會組團來台。

TCA指出,台廠在智慧城市的生態鏈相當完整,正是國際廠商看中的地方。其中,皇輝科技因與三菱重工合作,建構台灣高鐵南港延伸線軌道通信系統,而受到三菱重工信任。之後,三菱重工取得泰國國家鐵路公司(SRT)捷運系統紅線建設專案的機電標案,也就把軌道通訊部分交由皇輝執行。

皇輝也整合四零四科技、光磊科技、祺林工業、亞提斯及捷騰電子電訊等設備與系統廠商,以生態系合作的模式整合輸出。三菱重工正與皇輝洽談新加坡樟宜機場、曼谷機場捷運及河內捷運系統等合作計畫,相關台廠供應鏈可望再搭便車。

另外,中美晶集團旗下旭鑫科技,已在菲律賓投資太陽能發電廠,並計畫在菲律賓各地快速地發展電廠的建置。旭鑫輸出太陽能電廠的台廠生態鏈包括中美晶集團、友達集團、錸德集團等相關廠商。

在智慧醫療部份,慧誠智醫與日本元氣集團合作在柬埔寨共生醫院導入智慧醫療的應用服務,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智慧醫院近年也成功打入中國大陸地區、與東協各國。

不只電信商 網通業者也動起來

智慧城市展開跑,除了國內外各大電信商踴躍參與,就連國內網通業者也動了起來,整個展場的規模首度推升至900個攤位、比去年成長2成,透露出物聯網商機已在台灣科技界發酵。

智慧城市展今年堂堂邁向第4年,終於進入開花結果階段。為了讓台灣的智慧城市可以和國際接軌,今年智慧城市展特別在會期中簽署許多跨國協定,含括英國的Peterborough市及Greenwich市,將分別與台北市政府及桃園市政府簽屬合作備忘錄;泰國ICT產業公會將與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簽署合作備忘錄;台北市電腦公會將與聯合國發起的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ICLEI)簽署合作協議。

此外,屏東、高雄、台南及嘉義縣市等南部4縣市,也共同簽署跨區域智慧城市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共同推動智慧路燈及再生能源之建置。

從國內跨向國際的智慧城市展,讓商機更為具體。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祕書長林智清指出,未來透過此平台,國內網通業者就可跳脫以往光賣硬體、只賺蠅頭小利的困境,透過同業甚至跨業合作,可以進階成為內容供應商或是資訊整合商。

林智清進一步透露,包括經濟部5G辦公室、4G辦公室、中華電、正文、合勤、伸波、亞旭、智邦、友訊等網通廠也參與此次「智慧城市」串連行動。

不光是網通廠摩拳擦掌,就連筆電品牌宏碁也趕在展前宣布,將在21日開展的智慧城市展中,將端出「智慧交通」的新成果。

宏碁透過與台南市政府、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合作,發表全球首創智慧化、無人化、整合停車App資訊的「智慧路邊停車系統」。宏碁電子化事業群總經理萬以寧先前表示,雙方合作目前已得到很大綜效,經由宏碁透過雲端科技在結合停車場連線平台、付費及停車導引數據的應用,能接收並滿足停車大聲公使用者的回饋及需求,接下來在路邊停車及即時資訊更新上也將有更進一步的拓展,此回的智慧城市展中就將有進一步的成果展現。

[Home]


2017/02/20 2.1.1. Pepper再進化 今年在台要賣千台 [ 經濟日報 尹慧中]

鴻海集團、軟銀集團在機器人領域深化合作。據了解,雙方合推的Pepper機器人將在今年第2季進化升級,因應商用市場需求增加、擴大生態圈,其中目標今年在台挑戰千台銷售量,補足「一例一休」浮現的人力市場缺口。

鴻海操刀生產的軟銀機器人Pepper2015年在日本上市迄今將滿兩周年。軟銀在東京召開的Pepper世界大會上發表商用系列新體驗示範情境、海外布局動態,如同旗艦智慧機iPhone一年一代升級,今年醞釀釋出相關計畫,台灣市場由於是海外銷售的第一站,有望同步日本並更在地化、相關經驗將成為全球發展的指標。

據了解,目前鴻海100%持股的沛博科技負責Pepper在台灣總代理與應用開發,因應台灣商用客戶群需求成長、多國語言包等新應用軟體開發,團隊已較去年倍數擴編、辦公室也搬遷至空間更大的樓層。

至於Pepper首波經銷通路由亞太電信負責。據了解,預計在今年4月將配合Pepper機器人應用軟體開發升級,也將擴大據點與新增至少三個經銷夥伴。商用領域目標將自零售、金融、電信等逐步至教育與公部門。

沛博科技總經理林義勛表示,台灣機器人商用市場需求逐步成長,Pepper今年在台灣將邁向經濟規模、目標是挑戰千台。由於沛博在第一階段協助企業降低導入門檻、不需負擔高額維修費與自行培養IT人員,讓客戶更能思考讓機器人在商用情境發揮新功能。

在軟體與硬體配套支持方面,業界則觀察,考量配合商用情境擴大,機器人內部關節、軸承組件、語音與生物辨識、鏡頭感測都將有新的開發與升級機會。

機器人住進你家 最快明年成真

軟銀(SoftBank)情感機器人Pepper在全球商用市場快速推廣,主要是金融以及電信、零售服務新需求。至於消費市場,業界研判,要再等等。主要是智慧家庭、物聯網裝置連網規格與技術的成熟度,研判2018年至2019年才有望普及至消費端。

先前市場研判,沛博科技最快將在今年協助Pepper推向消費者市場,但市調數據顯示,台灣商用服務機器人需求仍強於消費應用,至於消費端部分以25歲至34歲使用者與機器人互動占最大宗,且期待連結智慧家庭功能。

沛博科技商務暨應用開發總監林秀明指出,機器人在消費市場的發展將跟隨智慧家庭發展成熟度,當接受度提高、開發者生態圈擴大,對於機器人進入消費市場才有幫助。

情感機器人Pepper目前優先任務仍是協助企業,林秀明指出,目前在台灣推廣半年左右、商用主要包含公關、銷售自動化、服務自動化等三大方向,未來將進一步強化更細緻的與人機互動過程,絕非僅單純迎賓,這也需要更多開發商加入。

林秀明也舉例,Pepper將隨著企業用戶資料庫、數據累積成長。好比Pepper不只能說多國語言,也能扮演手語翻譯人員,當消費者前往店鋪購買物品時、Pepper能辨識手勢,協助消費者發聲等。

夏普攻AI 瞄準企業用戶

鴻海集團戰略投資的夏普積極整合機器人與物聯網商用情境,2月在日本密集舉辦企業商用論壇,先後巡迴名古屋、大阪,預計21日(周二)將移師東京召開,預計逾百名企業代表與會。

夏普在鴻海集團去年812日完成注資後,今年的商務論壇聚焦「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戰略應用,其中夏普機器人Robohon在宣傳文案中位於核心位置。

夏普商用論壇限定企業代表參加,23日、216日在名古屋、大阪先後召開,獲得地方企業響應,並預計21日至22日在東京召開,屆時論壇期間將舉辦八場演講,由夏普商用總經理中山藤一開場。

據了解,中山藤一是在鴻海集團副總裁暨夏普社長戴正吳力邀之下,去年下半年回鍋協助夏普在企業商用事業發展,周二論壇將說明與鴻海集團在商用市場偕同合作、開創價值的策略。

至於現場展示則聚焦三大面向。夏普說明,首先在工業與商業類方案包含電子看板、零售POS系統、商務用智慧機,以及顯示器、安全監控比如夜間攝影機、辦公室一體機、雲端教育方案以外,還包含家用醫療、Robohon及服務訊息管理系統展示。

其次,新商用方面,夏普預計,在論壇期間將主打新技術、智慧網路及工廠自動化,新技術包含推出新短焦距式投影機等。

第三是商用環境建置等。夏普將在論壇推廣包含空氣、LED照明相關智慧裝置統整解決方案等。

[Home]


2017/02/20 2.1.2. 陸共享汽車夯 大咖搶進 [ 經濟日報 大陸新聞中心]

大陸「共享經濟」又邁向新領域—「共享汽車」。據新華社報導,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杭州等十餘個大中城市出現「共享汽車」,而且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報導稱,汽車分時租賃在歐美已有十多年的應用,這種共享經濟模式最早起源於瑞士,後來德國、義大利、荷蘭、美國、澳洲、日本等國陸續風靡起來。

這種介於公共交通和私家車之間的駕車出行方式,有利於減少碳排放,緩解大中城市「出行難」、「出行貴」等問題。

新華社指出,目前進入中國「共享汽車」市場的有戴姆勒、北汽、奇瑞、比亞迪、吉利、力帆等汽車製造企業,以及特來電等充電樁製造企業,也有首汽集團旗下「Gofun出行」、上汽集團旗下環球車享EVCARD等運營商;還有滴滴、途歌ToGo等網際網路企業。

主流車型是電動車,也有少部分是燃油車,如重慶投放的戴姆勒集團旗下的「即行car2go」等。

從投入規模看,投入車輛多的城市有數千輛,少的則有幾百輛,整個市場尚處於萌芽、培育階段。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施行,在城市緩解交通擁堵、減少碳排放的發展訴求下,中國基於信息技術的汽車共享行業發展正當其時,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各大「共享汽車」平台均已公布今年乃至未來的發展計劃。

[Home]


2017/02/20 2.1.3. 企業雲化成電信業新金礦 遠傳與IBM結盟搶攻企業客戶 [ 電子時報 陳慧玲]

遠傳電信近幾年企業客戶業務營收持續快速成長,2016年營收成長幅度突破20%水準,而遠傳國際電信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李浩正表示,前2年在企業客戶逐步布局的基礎已達一定水準,2017年遠傳除了將會持續強化整體解決方案業務發展外,也看好中小企業客戶將成為下一波成長動能來源,估計2017年遠傳企業客戶營收仍可維持2位數的成長表現。

遠傳於2017218日宣布與IBM擴大雲端策略結盟計畫,後續將會透過IBM專業服務與雲端平台,再加上遠傳加速推動SAP HANA企業應用服務,進而提供整合式企業雲端服務、智慧城市應用服務、跨境網路服務等。

台灣IBM雲端運算事業部副總經理許仲言表示,雲端已然是IBM的核心業務,目前IBM在全球各地已建立50個數據中心,而遠傳也在台灣有9個數據中心,未來台灣企業可視其不同需求,遠傳可提供在台灣本地數據中心服務,並提供其所需要的雲端解決方案外,若企業具有國際化數據中心需求,也可透過IBM與因應企業客戶建置雲端應用發展的需求,為其提供IBM在全球不同據點的數據中心落底建置服務。

許仲言表示,先前IBM與亞太、正文等台灣業者在台灣都有一些雲端合作開始進行,而2017年與遠傳的合作則是更進一步針對企業客戶需求,特別是跨國部署服務上進行合作。

李浩正則表示,許多台灣企業在e化都有很大的基礎,但面對要移轉到雲端環境的困難,就在於過去龐大IT投資要如何更有效率的移轉或整合,而在此其中,遠傳已看到需求與機會,透過提供雲端管理服務,應用遠傳與IBM的雲端解決方案,進一步為企業客戶提供雲端化服務。

以目前遠傳在企業客戶業務的發展來看,先前智慧城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都已有布局,以智慧醫療來看,遠傳所推出的健康+服務,初期是與亞東醫院合作,目前合作的醫療單位還包括了台中豐原醫院、台南新樓醫院等,目前已有超過10萬用戶。

另外,遠傳在智慧交通部分也開始有所動作,李浩正就表示,透過基地台蒐集行車速度狀況,目前在全台灣三級道路的資料蒐集覆蓋率已達到90%,而所蒐集的車速數據資料,估計也比Google地圖目前所能提供的資訊多出70%80%,而目前也的確開始有應用服務商與遠傳接觸,希望可介接此部分交通數據發展新興應用服務。

[Home]


2017/02/20 2.1.4. Harman臨股會通過三星入主案 [ 電子時報 林怡伶]

三星順利收購車用零件大廠Harman,朝提供汽車整合解決方案前進。

Harman股東會表決通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收購提案,三星成功以約80億美元入主Harman

首爾經濟與東亞經濟17日引述業界消息,指出Harman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表決三星購併Harman案,贊成票過半。雖然期間發生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被捕,及部分小股東不滿收購價過低等插曲,三星最後仍順利入主Harman

接下來三星只需獲得美國、歐盟、大陸等主要國家當局承認,最遲第3季可完成購併作業。然專家指出,由於川普消極看待外資收購美國企業,恐尚有變數。

Harman 1956年於美國康乃狄克州成立,事業重心為資訊娛樂(Infotainment)、車用音響,在美國、墨西哥、巴西、匈牙利、德國與印度等10國設有19個事業據點,其中包含9個汽車零件據點,員工達3萬名。Harman為高階資訊娛樂市場龍頭,市佔率24%;車載資通訊(Telematics)市佔率10%,排名第二;車用音響市佔率第一,為41%。車用零件佔Harman整體營收65%

透過收購Harman,三星可望進一步完成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智慧車的未來發展藍圖。過去三星事業以半導體與顯示器為重,為成為車用零件企業打下基礎,此次收購車用資訊娛樂與車載資通訊大廠Harman,將助三星進一步成為汽車整合解決方案業者。

[Home]


2017/02/20 2.1.5. 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發展金融科技 顛覆經營模式才是致勝之道 [ 電子時報 莊衍松]

全球金融科技(FinTech)的趨勢已告確立。繼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2015年提出監理沙盒概念後,新加坡、澳洲、泰國等國家亦陸續規劃監理沙盒計畫,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測試。未來不只新創公司會積極投入金融創新,連既有的金融業者也必須加速引進,以避免客戶流失。

不過金融業畢竟是受到政府高度監管的產業,以台灣為例,目前行政部門雖提出「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具體內容將送立法院審議,但業界看法保留。到底政府的創新實驗設計有什麼盲點?真的有利台灣FinTech發展嗎?DIGITIMES特別專訪台灣金融科技公司董事長王可言,談他對當前台灣FinTech產業環境的觀察。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為鼓勵台灣金融服務業及相關產業能應用創新科技,提升金融服務之效率、品質及普及化,20172月立法院將審議「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該條例裡有許多設計理念似乎業界並不認同,例如同樣的金融服務應該受到同樣的規範、創新實驗計畫必須是政府許可之業務,您的看法為何?

答:金融業的基本原則是建立在信用和信任之上。但我們看到政府核准銀行賣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給客戶,銀行賺了幾千萬手續費,但客戶卻損失幾百億元。這不是金管會同意的業務嗎?但為什麼會造成投資人巨大的損失?最後只是罰銀行幾百萬了事?

主管機關許可的金融業務,就是我們說的「正面表列」。只要政府沒有許可規定的業務統統不能做。如果正面表列還會造成投資人權益重大損失,正面表列的立法精神在哪裡?目的是什麼?反恐、反洗錢和正面表列有何關係?金管會可能知道什麼產業可以創新嗎?

我們看到外國有不少是「負面表列」,那是一個業者絕對不可逾越的紅線。例如兆豐金控因為拒絕提供資料給美國政府因而被美國重罰事件。美國並沒有指兆豐洗錢,而是兆豐提出了一大堆理由拒絕提供資料,這就踩了美國政府的紅線。在美國,有些銀行會被罰上百億,理由是踩了不該踩的紅線。但在台灣,金融業踩了紅線罰幾百萬了事,業者不痛不癢。台灣如果要鼓勵正向行為,就應該讓金融業者不敢去做負向行為,這才是正軌。否則政府定了很多複雜的法律,處罰卻很輕,也產生很多漏洞,最後不但無法保護消費大眾,也阻礙創新的可能。

台灣非做金融創新不可 切忌一味模仿

問:既然台灣金融業務範圍採許可制,我們是否可以先看國外有什麼「負責任的創新」,等到經驗證可行、可降低成本、可以保護消費者,屆時再引進台灣,不是減低很多風險和政府監管的成本?

答:所謂創新是沒有既定模式的,如果金管會是看到外國做了什麼,再許可台灣業者也可以做什麼,那叫作跟隨者。如果是這樣的話,台灣是沒有前途的,台灣永遠只能在封閉的環境下賺小錢。政府應該知道「雲端無國界」,大陸天貓在台灣營業額有多少?至少新台幣300億元以上。陸客來台灣花錢,在夜市就可以用支付寶,這些運用網路科技的跨境支付,顯示出現在全世界都在衝鋒FinTech,台灣如果阻擋,很可能因此失去金融自主權。失去金融自主權就涉及國安問題,不得不慎。

Uber為例,它來台灣我們擋不住,但政府耗費多大的資源才讓Uber知難而退?同樣的,台灣如果沒有自己的金融創新,哪一天大陸或外國的金融新創服務透過雲端網路進入台灣時,政府是不是也要再耗費大量資源與之周旋?

大陸的螞蟻金服在台灣已有新台幣幾百億元的營業規模。台灣自己不發展金融創新,類似這種「公司在境外,生意在台灣」的例子會愈來愈多。因為台灣沒有自己的金融創新,台灣的金融業者就淪為螞蟻金服的打工仔、支付寶的打工仔、Apple Pay的打工仔。我們不能一味只想模仿。台灣如果只是模仿,國外業者一來就把你打垮,因為沒有競爭力。以國家的觀念來說,台灣非做金融創新不可。

新創業面臨不公平競爭 釐清金融規範雙重標準

問:台灣的金融業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一定會找到可行的創新模式,做到「負責任的創新」和「普惠金融」吧?而且政府規定金融業一定的進入門檻,難道不是基於對消費者的保障?再者金融業者恐怕也無法接受政府用嚴格的標準監管巨大的金融業,卻用較寬鬆的標準規範小型的金融新創事業,這豈不是雙重標準?

答:台灣對成立一家金融機構有很多限制,例如要做第三方支付的業務,公司登記資本額至少要新台幣5億元。假如有一家公司登記資本額是5億元,做了幾年後只剩2,000萬元的資金,於是該公司想轉做第三方支付,金管會就會核准,因為該公司曾有5億元資本額;相對的,一家年輕人創辦的科技公司也想做第三方支付,好不容易募集到3,000萬元,卻因為資本額不到5億元就不准做第三方支付。賠到只剩2,000萬元的公司可以做,新募集3,000萬元的公司卻無法做,這樣的法規合理嗎?

立法的精神應該不是設一個高門檻限制別人不可以進來。對新創公司而言,沒有一家公司一開始就可募到5億元。新創公司一開始大都只有幾百萬元,後續要每一步都向投資人證明有其價值,資本規模才會逐漸成長。

政府訂出資本額的限制說是要保護消費者,但訂了高門檻就能保護消費者嗎?難道只有財團才能做金融創新嗎?不要雙重標準的目的是要追求公平。但只有非常少數的人可以做金融業,這樣叫追求公平嗎?至於金融業者其實已經看到不可逆性,金融業者大都有做一些科技創新的實驗,但基本的模式並沒有改變。未來大家可以觀察國際金融產業轉變的速度和台灣金融業者轉變的速度做個比較,公司轉變得比國際潮流慢就會完蛋,時間一久就會愈差愈遠。

其實金融業者和新創業者並非公平競爭,金融業者的人力和資本都比新創業者大很多,因此兩者經營模式必須不一樣。如果創新業者的目標要取代既有金融業者,那就死定了。因為他不知道金融業要走的方向是加值,為了保住現有顧客,一定要提高服務的價值,提高黏著度。當然金融業經營的客群也必須往下走,去服務那些過去不願意服務的客戶。其實客戶看的是服務,金融業要透過創新去保住自己的客群和價值,而不是去保住自己的事業規模和營收。

金融業現在的營收會往下降,到一定的時間後更會快速下降。因此金融業者要做創新,創新如果做得太晚、太慢,以致創新的營收只能緩慢增加,就無法彌補舊業務營收的下滑。

金字塔底部市場潛力大 金融創新助推動普惠金融

問:金融業者和新創業者的關係是競爭還是合作?金融業者如果找不到創新的模式,透過購併新創事業,使其成為金融機構的一部份,會不會是金融業者因應FinTech浪潮一種務實可行的辦法?

答:金融業者和新創業者是合作又競爭的關係,雙方合作可擴充彼此的服務範圍,對雙方都有利。如果金融業一開始就想要吃掉新創業者,雙方的合作不會太深入,但也有可能合作久了就順勢把新創公司買下來。不過最重要的是,金融業者應該要在合作的過程中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個問題是,金融業者買下新創公司,如果還在用傳統觀念去管理新創公司,有可能會成功嗎?

世界經濟論壇(WEF)做過估算,開發中國家大約有2.3兆美元的借款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全球應有4倍的規模。而全球金融業務有63兆美元,換言之只要零頭就能解決開發中國家的問題,但金融業既有的模式是不會把錢借給風險高的人和小型企業。小型和微型企業即使願意付更高的利息也未必能借到錢。因為金融機構大都只做金字塔上方的客群,一是好賺,二是風險低。小企業要借款,因為資訊不透明,倒閉率太高,再加上不易評估其還款的能力,哪怕是小錢也不借。相對的,如果是大廠、大公司要借,借個幾百億元都沒問題。

這就是金融創新的機會,金融創新唯一能做是低價,用科技降低風險,用低價去解決金融機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WEF指出,全世界有25億人一輩子沒接觸過金融機構,金融創新可以解決普惠金融的問題,讓更多人而且是銀行不願意服務的人也享有金融服務。

但如果新創事業也必須付出傳統金融業相同的成本,那就會涉及不公平競爭、不符合比例原則。例如政府規定金融創新業者要符合反恐、反洗錢規定。問題是反恐、反洗錢的查核都是國外機構在做,而且反恐、反洗錢的調查收費非常昂貴。金融機構因規模大付得起,但新創業者的生意只有1,000萬元,但可能付2,000萬元做反洗錢、反恐調查嗎?為什麼台灣不易吸引投資?主要就是法規很不友善。我和香港的投資者聊過,他們不願意來台灣投資,因為法規的限制會使他們的投資無法回收。

政府審查應嚴守商業機密 才能取得新創公司信賴

問:政府的最新法規裡有「監理沙盒」的設計,規定主管機關應就創新實驗計畫之申請及創新實驗結果召開審查會議。審查會議之成員應有金融領域、非金融領域專家及相關機關和機構共同參與。而且審查會議之成員對於創新實驗之相關書件,除供公務上使用或法規另有規定外,均應保守秘密。新創業者如果有好的點子是不是最怕外流至金融機構?

答:台灣有監理沙盒是好事,但金管會不是在旁當裁判,主管機關也要參與,因為金融創新不是要顛覆金融機構,而是要顛覆經營模式,金管會也是模式的一部分。金管會必須在沙盒中理解金融創新的走向,並設計新的監理模式,絕對不能再用過去的模式管未來的金融模式。

對於審查保密一事,我們公司有過不愉快的經驗。我們公司有出一本proposal(商業經營企劃書),我們和金管會轄下的法人談投資時,法人機構理應保密,但卻有人把我們公司的proposal整本拿給銀行業者看,某銀行業者就來找我們。這叫新創業者如何安心把秘密交出來?所以未來政府和法人機構的審查工作一定要落實保密,才能取得新創公司的信賴。再者,我們贊同政府要求「負責任的創新」,因為不負責任的創新都不會持久,甚至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問:看到大陸的螞蟻金服規模之大,台灣才剛開始要起步,現在才做FinTech有願景嗎?

答:如果沒有願景我們就不必做了。台灣或許沒有辦法和螞蟻金服競爭,但台灣新創業者不和大陸比資金規模,我們的優勢是細緻的體驗價值,把有價值的創新服務一個一個堆疊起來。台灣業者單打獨鬥是沒有辦法成功的,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平台,建立金融創新的生態圈。就像滾雪球一樣,第一顆雪球只要捏得很扎實,一往下滾就會愈滾愈大,吸引更多人才進入金融創新圈,一起分享產業的果實。

[Home]


2017/02/20 2.2.1.1. 宏達電VR 去年大陸市占冠軍 [ 工商時報 吳筱雯、何英煒]

宏達電對VR一直砸重金不手軟,並以中國區為Vive發展重心。然而,宏達電至今仍不願意公布Vive的出貨量。根據市調Canalys數據顯示,大陸去年為全球VR眼鏡第二大市場,而Vive在大陸則拿下將近18%的市占率、居市場領先地位,換算成出貨量約在5.3萬台左右。

科技圈大力擁抱VR,市調單位多從各主要品牌VR用面板採購量來推估,然而,面對缺乏夠多、夠吸引人的VR內容,先前華爾街日報即指出,主要品牌高階VR眼鏡實際出貨量恐怕不如預估。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則在公開演說中表示,他不認為未來幾年VR能出現顯著獲利貢獻,也讓宏達電Vive出貨更令外界好奇。

Canalys表示,大陸去年為全球VR眼鏡第二大市場,估計總出貨量約為30萬台,以大陸市占率在15%上下來說,合理估計去年全球VR眼鏡總出貨量約在200萬台之譜,明顯低於原先各市調機構的預估。

Canalys指出,Vive在大陸以相對穩健的財務與完整的生態系統,以17.7%市占取得出貨冠軍,相當於去年在大陸出貨量為5.3萬台左右。然而,若以宏達電Vive在大陸的出貨量為基準計算,宏達電全球出貨量可能只有35萬台。

亞軍則為主打一體機(將運算、繪圖與電池全部內建在VR眼鏡中)的大朋,由於處理器與AMOLED面板得到三星全力支持,去年在大陸市占為16.9%,相當於出貨5.07萬台,緊追在Vive之後。

至於在日本市場與歐美VR市場聲勢浩大的索尼,在大陸受困於上架內容不足,PSVR去年在大陸市占僅7.7%, 換算成出貨量僅2.31萬台左右,在大陸的表現明顯落後其他市場。而產品規格與效果與Vive最接近的大陸品牌3Glasses,則以市占率9.4%搶占季軍,在大陸的出貨量還比索尼多出約5,000台。

Canalys表示,2017年大陸當地VR眼鏡品牌將面對更多挑戰,主要是這些投資銀行大股東希望VR眼鏡業者的營收與獲利能力有所進步的同時,VR眼鏡業者在技術與內容的資源卻很有限。

MICVR持續向上 台灣仍是代工重鎮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2017VR全球出貨量預估有1,060萬台,產值預估達13.1億美元(約新台幣406億元)。而台灣方面針對頭戴式顯示器(HMDHead-Mounted Display)的出貨可望上看120萬台。

MIC表示,2017VR全球出貨量預估1,060萬台,較去年800萬台成長32.5%,產值也可望從去年的9.3億美元,成長至今年的13.1億美元。

以台灣來說,則仍會是VR產品的代工重鎮。針對VR頭戴顯示器(HMD),今年的出貨量上看120萬台,較2016年的60萬台,呈現倍數成長。

資策會MIC分析師徐育群表示,觀察2017年台灣代工VR HMD出貨狀況,目前仍以承接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品牌業者訂單為主。而VR產品在初期製造上仍有零組件短缺與製造良率的問題,但台灣業者在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具備相當優勢,預計2017年的訂單量將有所成長,未來幾年的轉單效應與新訂單需求會持續發酵。

針對VR產業趨勢,MIC認為,2017年的趨勢有三大分別是:「軟硬體標準收斂」、「無線化發展」、「內容深化」等。兩大業者(Google及微軟)也積極搶奪「VR軟硬體標準」與「VR平台」主導權,隨著軟硬體開發商紛紛投入不同生態體系,VR產業的生態系也愈趨於完整。既有業者為了維持競爭力,也積極創造品牌差異化,加碼投資軟硬體內容與開發多元應用。

MIC指出,VR的競爭儼然從「硬體規格」延伸到「內容」與「平台」,未來品牌業者如果沒有豐富的VR生態體系支撐,將會面臨市場嚴峻的挑戰。

至於2017VR產業的第二波趨勢,則是朝「無線化」發展。至於第三個趨勢內容深化,就消費者對VR最關注的應用領域來說,包括有遊戲、影視、直播,MIC估計這將是VR HMD未來硬體銷售量的主要成長動能。

[Home]


2017/02/20 2.2.2.1. 平板跌勢趨緩 華碩全年力守300萬台出貨實力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華碩平板事業重整預計會在年中告一段落,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樂觀預期第3季起將可恢復獲利動能。

2016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持續縮減,位居市佔前2大蘋果(Apple)、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跌幅顯著,而曾於2013年衝上1,210萬台出貨高峰的華碩,2016年卻只剩下330萬台,且陷入虧損低谷。然華碩執行長沈振來表示,擁有千名人力的平板事業,重整大計預將在2017年中完成,隨著開案更為精簡與聚焦新台幣萬元以上中高階市場,下半年平板業務可望恢復獲利動能,出貨規模維持在300萬台以上水平。

自蘋果發布iPhoneiPad以來,成功帶動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產業起飛,各路人馬紛加速殺進搶食大餅,不少業者一戰成名,但慘遭淘汰者不計其數。其中,在平板電腦市場,更因大尺寸手機排擠效應擴大,2014年下半買氣明顯減弱,銷售榮景不到4年,2015年不僅湧現大陸山寨與白牌業者棄守潮,包括蘋果等多家品牌業者出貨明顯走跌,期間更因受到平板價格不斷下殺,眾廠多難獲利。

而先前憑藉與Google合作雙品牌Nexus 7而在全球平板戰場一戰成名的華碩,盛衰更是明顯,其2013年平板出貨衝上1,210萬台高點後,2014年下滑至940萬台,且出乎市場預期陷入虧損,2015年再減少至590萬台,殺價衝量的結果使得華碩平板事業迄今仍未能虧轉盈。

事實上,華碩2015年就快速修正平板策略,除不再衝量外,也期望藉由精簡開案與整合ZenPad品牌行銷方式,不過,調整計畫仍未能力阻平板出貨跌勢,使得華碩2016年上半決定展開重整,除平板開案、出貨與銷售區域縮減外,平板部門人力也移轉至各部門。

華碩平板產品線營收全盛時期曾整體營收比重高達2成,研發、業務行銷等所屬相關人力約1,000多人,由於華碩未採行資遣優退等方式,而是希望人力能移轉至VRAR與手機相關單位,因此預計2017年中才會重整完畢。由於2016年進行重整計畫且平板出貨持續下滑,因此也影響華碩整體毛利率表現。

沈振來樂觀認為,平板事業重整大計預期在2017年中就會完成,隨著開案更為精簡與聚焦新台幣萬元以上中高階市場,第3季起平板業務可望恢復獲利動能,全年出貨規模維持在300萬台以上水平。

針對用戶需求,華碩近年將平板行銷主軸聚焦在「追劇」,強打大螢幕與影音效能,最新開賣規格再升級的9.7吋窄邊框ZenPad 3S 10,搭配Tru2Life電視等級的晶片,售價僅在新台幣1萬元上下,而除平板產品外,平板團隊目前也加入ZenFone等產品研發。

[Home]


2017/02/20 2.2.2.2. Nintendo Switch具備在平板電腦市場一搏的實力與機會 [ 電子時報 陳明陽]

任天堂或許應該考慮將Nintendo Switch由遊戲市場拓展至平板電腦市場。

任天堂(Nintendo)即將上市的掌上型遊戲機Nintendo Switch,硬體規格涵蓋一般平板電腦(Tablet)的基本配備,若能提供價格區間在199~249美元的Mobile-only版本,並具備基本影音娛樂、電子書閱讀及網頁瀏覽功能,甚或App行動應用市集,應能進一步拓展遊戲玩家以外的客層,甚至與亞馬遜(Amazon) Kindle Fire或蘋果(Apple) iPad在平板電腦市場競爭。

根據The Verge報導,Switch定價299美元,基本配置包括一個類似平板電腦的主機(解析度1,280×7206.2吋電容式觸控螢幕)、整合在主機兩側的兩支可拆卸手把及具備充電功能和各種介面的基座,提供玩家3種使用方式:電視(TV)模式、桌面(Tabletop)模式 、手持(Handheld)模式。雖具備平板電腦的基本規格,但目前僅定位為遊戲機,上市時將沒有內建網頁瀏覽器、影音串流App(NetflixAmazon VideoHulu)及電子書閱讀功能(Kindle App)

考慮到Switch首發的遊戲陣容乏善可陳,既使上述遊戲以外的功能或許會在上市後逐一補齊,但任天堂應視其為擴大市場的機會,而非僅是一般性的附加功能。在行動環境下已無法單靠遊戲吸引廣大用戶,新增閱讀、影音娛樂及網頁瀏覽這些平板電腦必備功能的時機、方式及取捨,極可能影響任天堂跨入平板電腦市場競爭的先機。簡言之,Switch基本上就是一部能玩任天堂遊戲的平板電腦,或許任天堂應該就直接把Switch當成一部基本的平板電腦。

亞馬遜Kindle Fire或蘋果iPad的目標客戶,許多是打算花300美元左右購買一部平板電腦,以影音娛樂、玩遊戲、閱讀及網頁瀏覽等一般休閒為主的人,Nintendo Switch應該也相當有機會成為他們的購買選擇,更何況任天堂還握有MarioLinkPikachu這些遊戲王牌,應該會讓Switch更具優勢。若是SwitchMobile-only配置價格區間落在199~249美元,就能跟亞馬遜的旗艦Fire HD 10直接競爭。

Switch配備客製化的Nvidia Tegra X1處理器,目前任天堂尚未揭露Switch所使用的作業系統,但若是基於Android的作業系統,則App移植應非難事,而執行各種App的可能性,將使Switch在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更加有利。

Nintendo Switch雖非超強的遊戲機,但目前任天堂仍全力聚焦於建立Switch擁有絕佳遊戲體驗的深刻印象,因此即使Switch首發的遊戲列表並無驚豔之處,似乎不足以吸引廣大的目標市場,且又為了壓低售價而沒有綁定主機,但所有零售店提供預購的Switch仍完全銷售一空。

初代Wii大受歡迎的成功元素是以相對低價提供創新的遊戲特色,將遊戲市場拓展到硬派玩家以外的客群。但後續機種Wii U卻是失敗之作,遊戲玩家對任天堂累積極深的不信任感。而根據過往的經驗,任天堂在推出關鍵遊戲如MarioSplatoon常有延遲,也影響核心遊戲迷的信心,此外在備貨方面亦享有惡名,亦即甚至連基本款硬體也無足夠庫存量以供銷售出貨。

[Home]


2017/02/20 2.2.3.1. 市占僅1% Apple Pay在陸踢鐵板 [ 經濟日報 蔡敏姿]

美國移動支付龍頭蘋果支付Apple Pay進入大陸已滿一周年,卻水土不服,表現不如預期,在大陸的支付市占率約1%,排後段班。分析認為,大陸本土的支付寶、微信支付都擠壓Apple Pay的市場空間。

每日經濟新聞網報導,深圳一家肯德基的客人詢問,「這裡能不能用Apple Pay買單?」門市人員回說,「什麼Pay?」在結算櫃台前,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銀聯閃付依次排放,但這位前台工作人員顯然並不清楚Apple Pay是什麼。

蘋果攜手銀聯登陸滿一年,堪稱「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技術在大陸市場一度掀起波瀾。不過,數據會說話,2016年上半年大陸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人民幣7.5兆元,其中,支付寶以市占率55.4%排第一。

2016218日,Apple Pay進入大陸市場,上線當天綁定銀行卡就超過3,000萬張。

也就是說,Apple Pay剛進入大陸市場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用戶願意嘗試。一年後,Apple Pay雷聲大雨點小。

觀察者網報導,大陸在移動支付支持的衣食住行消費中,支付寶和微信拿下接近九成市占率。易觀數據顯示,2016年第3季,支付寶在大陸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市占率約50%,仍然領先於騰訊旗下微信支付的38%

二維碼掃碼支付相比Apple PayNFC手機近場支付使用頻率有天壤之別。微信支付、QQ錢包、支付寶等大陸本土的支付工具都在擠壓Apple Pay的市場空間,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掃碼即付款。

銀聯一位負責Apple Pay項目高層指出,相對市場普及更高的二維碼支付,NFC近場支付進展比較緩慢。主要是受到兩方面的約束:一是因為硬體技術依賴。近場支付需要ICESE安全硬體支持,以Apple Pay為例,需要iPhone 6以上手機才能夠支持,用戶受眾範圍小。

其次,POS機安裝、改造成本較高。

Apple Pay需要閃付功能POS機受理,目前全大陸支持近場支付的POS機約600萬,改造速度在穩步推進,但是相比遍地開花的二維碼低成本的推廣,改造一部POS機大約需要人民幣300元。

[Home]


2017/02/20 2.2.3.2. OLED投資潮再起 設備廠好補 [ 經濟日報 蕭君暉]

鴻海及夏普為追趕京東方,將提前量產主動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再度引發OLED投資熱潮。今年全球OLED設備營收將達9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晶彩科(3535)、東捷與由田等光學檢測(AOI)與雷射設備業者受惠最大。

由於OLED的生產難度太高,良率偏低,因此需要更多台的AOI,來檢查OLED面板的品質,LCD廠若只需要一台AOI的話,在OLED廠則需要三台。因此,OLED廠對AOI的需求是LCD廠的兩倍,也因為生產良率偏低,更需要雷射修補的設備。

京東方砸下145億美元,在四川設立兩座OLED生產線,並最快在2018年成為iPhoneOLED螢幕供應商,刺激了夏普加快投資OLED的步伐。夏普傳出將加速在鄭州設立OLED面板廠,同樣鎖定iPhone,而且量產的時程將比原先預估的2019年還快,顯然就是針對京東方而來。

由於三星及樂金顯示器,以及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均已開始大舉投入OLED面板廠,大陸及夏普也加快投資腳步。IHS預估,2017年全球OLED設備營收將達95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群創在去年12月已公告取得晶彩科的設備,價值5.07億元。同時,大陸面板廠惠科、天馬與華映福建莆田六代廠均採用晶彩科的AOI,法人預估,晶彩科在手訂單達30億元。

至於群創旗下的東捷,一直是群創的設備供應商,從群創新增的六代LTPS廠到8.6LCD廠,東捷均陸續供貨。東捷表示,雷射不僅可以用在面板的修補,由於OLED進入可撓式面板,需要軟性基材,這些基材需要雷射剝離製程,隨著OLED導入高階智慧手機市場,建置雷射相關技術也成為各大設備廠,爭相投入的標的。

[Home]


2017/02/20 2.2.3.3. 華為、OppoVivo圍城 小米、三星陷苦戰 小米緊急調整產品策略 三星端出祕密武器 [ 電子時報 黃詩閔、趙凱期]

面對華為、OppoVivo勢力竄出,小米、三星紛強化2017年手機戰力。

2017年大陸智慧型手機廠華為、OppoVivo勢力持續竄出,不僅將排擠大陸其他手機品牌廠生存空間,亦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國際大廠壓力大增,為因應市場激烈競局,近期小米已緊急調整產品策略,從原本衝量的低價機種,轉攻中、高階的差異化機種,希望能重返榮耀;至於三星新款Galaxy S8S8+不僅拉升產品規格及功能,並打造語音助理BixbySamsung Hello平台服務內容,被視為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祕密武器。

供應鏈業者表示,大陸手機廠華為、OppoVivo擴大勢力版圖,已對小米產生排擠作用,2016年小米手機買氣慘澹,儘管推出新品Note 2與小米MIX機種測試市場水溫,努力走向精品路線,然小米新機出貨不順,未能掌握大陸消費性市場升級的成長契機,反觀華為、OppoVivo成功擺脫大陸手機品牌的低價印象,在中、高階手機市場攻城掠地。

隨著手機市場競爭趨於白熱化,2017年小米將積極改善產品組合、調整產品及供應鏈策略,小米將全力補強旗下產品線戰力,中、高階機種成為小米力搏翻身的主要利器,避免將中、高階市場商機拱手讓人,並消除市場對於小米手機前景的質疑聲浪。

由於小米薄利多銷的戰鬥低價機種未能發揮戰力,紅米系列機種在大陸市場銷售下滑,2017年首季小米手機出貨持續陷入沈潛期,連帶使得相關供應鏈業者訂單縮水。另外,小米有意改善手機生產與供應鏈管理環節,業界傳出小米嘗試導入新供應商,信利有機會出線,未來供應鏈訂單變化備受關注。

三星2017年首款旗艦級智慧型手機Galaxy S8將在第1季底現身,三星有意背水一戰,近期猛打注重產品安全及超高標準的形象廣告,希望扭轉2016Note 7電池爆炸意外的負面觀感,並將2017年全新Galaxy S8S8+機種的出貨目標訂更高。

供應鏈業者認為,三星2017年新款手機勝敗關鍵,在於大陸手機市場是否買單,面對華為、OppoVivo強力崛起,加上大陸政府近期祭出限韓令政策,三星在大陸手機市場銷售量節節敗退的壓力大增,恐怕不是光靠推出Galaxy S8S8+就能夠逆轉勝,三星勢必將面臨一場硬戰。

近期三星供應鏈不斷釋出新款Galaxy S8S8+產品細節,包括率先採用三星自家Exynos 8895晶片,以及高通(Qualcomm)新一代驍龍(Snapdragon)835晶片平台,內建記憶體儲存容量最高提升至256GB規格,加裝無線充電、外接Micro SD記憶卡功能。而三星採用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打造語音助理BixbySamsung Hello平台服務內容,更被視為提升客戶體驗的重要祕密武器。

儘管三星對於2017年手機出貨設下高目標,業界甚至傳出Galaxy S8S8+全球出貨目標將逾6,000萬支,但若是大陸市場對於三星手機不再捧場,就算三星出貨目標喊得再高,恐怕最後仍將落空,2017年三星Galaxy S8S8+在大陸手機市場銷售表現將攸關成敗,業者預期第2季便可看出端倪。

由於大陸手機通路庫存水位仍高,2017年首季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將略低於2016年同期,滑落至1億支水準(DIGITIMES Research資料),季減達19.3%,大陸手機市場前三大品牌廠OppoVivo及華為將憑藉中、高階機種及品牌光環,持續搶攻市場版圖,由於擁有市佔及規模經濟優勢,掌握更好的採購籌碼可降低製造成本,恐進一步排擠小米、三星等手機廠成長空間。

 

[Home]


2017/02/20 2.2.3.4. 高通訴訟纏身 然權利金授權商業模式應可續運行 [ 電子時報 劉慧蘭]

受到監管機構調查的影響,高通授權業務營收不確定性大增。

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分析,受惠於3G4G手機的普及,高通(Qualcomm)授權業務的成長表現十分穩健。然而近期各國政府對其授權商業模式展開的調查以及蘋果(Apple)的提告,使該公司權利金收入的負面影響可能性大增。

高通是開發CDMA數位通訊技術的先驅者,由於擁有龐大的專利智財,該公司得以藉此向手機製造商收取固定比率的權利金。除了授權業務,高通也從事手機晶片設計,但這部分業務的競爭優勢及獲利能力均不如授權業務。受到大廠傾向研發自家晶片的趨勢影響,高通的晶片地位開始受到威脅。基頻晶片雖也具有競爭優勢,但英特爾已打入蘋果供應鏈。高通正進行恩智浦半導體(NXP)的收購,預期將可增加其收入來源的多樣性。

晨星認為,高通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能靠著其近乎獨佔的CDMA技術專利賺取可觀的權利金。就算5G技術成熟,多數手機應仍會提供4G3G網路的兼容性,因此對高通權利金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比較值得擔憂的應屬近期幾件對高通進行的調查,主要針對高通權利金是否應根據手機整機價格抑或是更小的單位(如基頻、無線頻率、手機天線)來計算權利金多寡。2015年,大陸政府判定高通的IP足以作為其繼續收取權利金的理由,但權利金計算採計基準須改為手機整機價格的65%,等於大陸發改委所主導的反壟斷調查替大陸手機業者向高通爭取到權利金打折扣。

南韓公平交易委員會則認定部分高通的授權協議違反該國的競爭法,除對高通處以近8.68億美元的罰款,還試圖發出糾正命令。不過基於過去20年半導體產業均是以手機整機價格計算權利金的作法,高通應該站得住腳,最後頂多被處以罰款。

高通將面對來自監管機關以及主要客戶的法律訴訟,雖然可能迫使其修正權利金的計算方式,但應可以繼續其商業模式,收取授權收入。

至於預計2017年底完成的恩智浦交易案,將可提供高通將其晶片設計與連線方面的專業技術應用在汽車和物聯網(IoT)領域的機會。尤其恩智浦在資通訊系統、車載網路、雷達和安全系統等領域均屬於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兩家公司結合後,未來可望掌握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以及全自動駕駛趨勢帶來的商機。

此外,恩智浦的微控制器產品組合也有助取得物聯網市場的有利位置,不過恩智浦在全球的經銷夥伴網路更能幫助高通擴展手機以外的市場。假使高通能將恩智浦的近場通訊(NFC)技術與手機處理器成功整合,將可望進一步增加客戶的轉換成本。

不過高通的晶片業務面臨市佔率減少的風險、授權業務也面臨權利金下滑的威脅,導致其公平價值不確定性增加。蘋果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垂直整合趨勢已逐漸擴散到二級手機製造商,對高通晶片利潤產生影響。

授權業務方面則可能受到南韓及美國公平交易委員會訴訟影響,如果判決權利金應以較低的基準徵收,並於全球實施,高通的授權收入將大幅下滑。

[Home]


2017/02/20 2.2.3.5. 除大陸市場外 4Q16全球各主要市場iPhone銷量佔比上揚 [ 電子時報 茅堍]

僅管蘋果(Apple)iPhone 7系列手機推出之際,部分人士對該公司取消傳統3.5mm耳機插孔設計感到擔憂,但資料顯示,2016年第4iPhone 7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洲,以及大陸主要都市等市場都榮登智慧型手機銷售排行榜第一寶座。

根據調研機構Kantar Worldpanel最新公布資料,隨著iPhone 7系列手機的熱銷,第4季全球各主要市場整體iPhone銷量佔比,除大陸市場外,其餘市場均呈年增。

尤其是英國與美國市場,第4季整體iPhone銷量佔比分別年增9.05.3個百分點,由2015年第4季的38.6%39.1%,攀升為2016年同期的47.6%44.4%,一躍而為當地智慧型手機第一品牌。

此外,澳洲iPhone銷量佔比年增5.3個百分點;法國、義大利與德國也分別年增3.92.41.4個百分點。

僅大陸市場銷量佔比大幅年減8.0個百分點,由2015年第4季的27.1%,下滑為2016年同期的19.1%

Kantar表示,隨著如Oppo等業者進入市場,使消費者選擇性增加。因此,雖然第4iPhone 7是大陸市場銷售最佳的智慧型手機,銷量佔所有智慧型手機總銷量6.8%,但較iPhone 6s2015年同期銷量佔比10.5%而言,已減少了3.7個百分點。

相較於iPhone成長,第4Android手機佔比在美國、英國與澳洲市場出現下滑,幅度分別為4.71.31.2個百分點。其餘市場則是呈現上揚,其中又以大陸市場揚升9.3個百分點為最多。

Kantar Worldpanel消費者洞察部門主管Lauren Guenveur表示,第4iPhone 77 Plus手機銷量約佔當季所有智慧型手機總銷量的28%。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雖然受到Galaxy Note 7電池事件衝擊,但該季三星智慧型手機銷量仍佔總銷量28.5%,僅較2015年同期微幅下滑0.9個百分點。此外,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7也名列第4季熱銷排行第三。

Guenveur表示,由iPhone 7系列手機的強勁銷售表現,可以看出消費者對蘋果取消3.5mm耳機插孔一事,並不太在意。此外Galaxy Note 7電池事件似乎也沒有對三星智慧型手機銷售產生重大衝擊。

資料顯示,第4季在包括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在內的歐洲5國市場中,三星仍為智慧型手機第一品牌,大陸華為則是排名第二。

不過Guenveur表示,由2016年第4季智慧型手機銷量較2015年同期下滑可以看出,就算各業者推出了許多不同的年末促銷活動,但消費者購買新手機的熱度似乎正在降溫。

此外,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雖然智慧型手機仍然是如虛擬實境(VR)、連網家庭,以及物聯網(IoT)等新科技設備的中心,但消費者對智慧型手機裝置的興奮感已在降低。

 

[Home]


2017/02/20 2.2.3.6. Panasonic手機事業放權當地子公司 經營印度市場有成 [ 電子時報 胡儀芳]

Panasonic近期積極打入印度市場,為能在競爭激烈的該市場勝出,將ODM等絕大部分的裁量權交由當地子公司,以掌握當地品質保證基準。而該策略奏效,印度事業成長快速,2018年度(2018/4~2019/3)營收目標3,000億日圓(26.4億美元),是2015年度的2倍。

Panasonic在印度市場推動資產減輕(Asset-light)與完全自主經營(Completely Autonomous Management)策略,以瞭解消費市場變化,投入新產品研發。

Panasonic印度子公司社長Manish Sharma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受惠母公司將開發、採購等權力下放,得以加快腳步推出印度消費者喜歡的產品,確立與南韓品牌一較高下的行銷策略,透過有效的指令下達,方能以優於市場發展的速度,將事業快速做大,且透過ODM等資產減輕的策略,讓經營資源提供給發展不錯的手機外,還能分給具成長性的能源與監控系統等事業。

Panasonic 2013年宣布退出日本與歐洲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同年在印度將南亞事業的權利下放給位於哈里亞納邦(Haryana)的印度子公司Panasonic India,在該子公司主導下,持續挺進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

Panasonic於印度的智慧型手機開發分成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使用者介面與應用程式、硬體等5個部分,並向當地的工科大學學生募集創意,從中選出優秀者,再與協力公司合作,將點子商用化。現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事業成長顯著,2015年度營收150億日圓,2016年度約260億日圓,2017年度目標450億日圓,為因應該市場變化迅速,每隔1個月就要投入新產品,現行產品線約36種。

印度是全球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約12,000億日圓,同樣位居世界第二,但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約2成,顯見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由印度子公司主導軟體開發,不只能打入當地市場,亦可以印度為據點,將事業拓展到中東、非洲等其他國家。

另方面,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旗下的經濟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在印度興建100座智慧城市,作為改善印度電力不足、交通壅擠與治安不佳、環境等問題的解決之道,其延伸出包括能源、資安等相關系統服務需求,也讓Panasonic積極打入印度的智慧城市市場。

Panasonic與印度的公家單位合作,在多個城市安裝監視器,並提供約2億人口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警察3,000台以上的強固型平板電腦使用,該平板電腦可和巡邏中心連線;而針對印度電力不穩的問題,Panasonic從太陽能電池與蓄電系統兩方面著手,前者放在一般家庭、大樓屋頂,後者以醫院、飯店、基地台為主。

Panasonic近期在既有家電生產據點設置導航系統與車載影音設備生產線,將觸角深入車用電子市場。因印度消費者對家電品質要求高,對日系品牌頗為信賴,因此,透過家電產品拉抬,也較能讓印度消費者接受Panasonic的車用電子產品。

目前印度市場的家電和智慧型手機營收在Panasonic集團總營收比重高,但預估2018年度該市場的商用事業(B2B)佔比將從2015年度倍增到35%。而Panasonic將權利下放至子公司所成功打造的印度模式,可望成為Panasonic其他海外事業的模範。

[Home]


2017/02/20 2.2.3.7. 聯發科集團整併戰略 不得已的「湘軍」套路 [ 電子時報 趙凱期]

聯發科在2017年再次出手,收購集團本來就有持股逾20%的絡達科技,雖然看似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持續整併大勢,保持步調一致的動作,但自2011年開始,聯發科已連續收購雷凌、晨星、曜鵬、常億、奕力、立錡及絡達等7家台系IC設計公司的行為,卻也隱隱約約透露聯發科集團無意再超額溢價收購國外晶片公司的行為,反而偏好人親土親的台系IC設計公司。這種類似曾國藩的湘軍策略,或許可讓聯發科集團盡力防守一方故土不失,但若真要向外積極攻城掠地,恐怕集團旗下這些湘勇們,還需一連串大小戰役磨鍊,甚至水平、垂直相互磨合,方能擔負起集團中興的重責大任。

熟悉聯發科人士指出,聯發科不是不合併國外晶片公司,但過去幾個收購國外晶片大廠的案例,人財終究還是兩失的慘痛教訓,讓聯發科高層對於收購國外晶片公司的動作,總是考慮再三,甚至有點綁手綁腳;尤其在大陸資本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界橫空問世,不斷詢價、拉價、溢價的收購行為,早就把具備一定經濟價值的國外半導體公司,炒到合理價格以上好幾倍的空間,加上國外豪門晶片公司也加入這一場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最新資本、市值擴充追逐戰後,以聯發科向來保守的個性,其實不是沒看案子,也不是不想買公司,但以目前國內、外半導體公司的市值,根本是開不了口,也下不了手。

其實聯發科雖然在晶片技術及產品策略的本位上,非常堅持創新的原創力,但在比較像是副業、或旁支的財務、市場及購併策略上,卻是相當傳統,不見免子不撒鷹的想法,大概貫穿聯發科集團上、中、下階層,畢竟董事長蔡明介、副董事長謝清江,甚至共同營運長朱尚祖、陳冠州,甚至已退休的卓志哲,都算是台灣中生代,甚至新生代的實業家,對於空中樓閣似的資本手段,又或海市蜃樓的造夢行為,既不熟,也不喜。也因此,造就聯發科集團在各個晶片市場,比較習慣後來居上、後發先至的謀定而後動戰略模式,及早卡位市場的動作較不明顯,頂多派人先一步偵察,靜待摘桃子的時機成熟。

在聯發科集團穩健持重的營運方針,近日並無重大化學變化,可供高層產生質變的效果下,高貴偏貴,甚至明顯昂貴的晶片外商,短期自然就難以落入聯發科購伴策略的法眼當中,反倒是高貴不貴的台系IC設計公司,及人親土親的研發資源,讓聯發科異常偏愛,積極整併入集團內部。這種類似當年曾國藩以湖南各地團練整合成湘軍的整併戰略,確實可讓湘軍當年各有宗派,故上下相親,從湘軍制,則上下相維,將卒親睦,各護其長,其將死,其軍散,其將存,其軍完的存乎一心競爭力,先發揮到極致的效果,但湘軍之後的洋務運動不成,導致湘軍即存也失的苦果,則值得聯發科高層在國內、外資源平衡之間,再仔細思量一些。

[Home]


2017/02/20 2.2.3.8. 為達Apple Pay基本業績量 8家國銀拚了 [ 工商時報 朱漢崙]

美國蘋果公司對取得Apple Pay資格的國內8家銀行,下達總動員令。金融圈知情人士透露,Apple與國內8家銀行簽約,除了一簽3年合約,也特別要求基本「配額」;其中,大銀行到今年底必須至少發Apple Pay信用卡3萬張、中小型銀行額度則為1萬張。對於這項任務,所有Apple Pay得標銀行,已經全力展開火拚。

趕在農曆春節後開工前一天,Apple公告取得Apple Pay資格的7家銀行名單,包括中信、玉山、台新、國泰、聯邦、北富銀、渣打。其中中信銀、聯邦銀、台新銀、玉山銀、國泰世華銀已獲金管會核准開辦;凱基銀則在2月上旬向金管會遞件,正由金管會審查中。

據金融圈人士指出,最早一批上線Apple Pay的銀行,可能是中信、玉山、台新等3家銀行,大約在3月中就會上線,至於其他銀行,倘若趕不及3月份上線,根據Apple Pay與這些銀行的協議,應該會在5月初上線。

圈內人士指出,對於上述8家銀行而言,Apple Pay資格實在得來不易,除出動多位高層在大半年時間內數度前往上海拜會Apple的亞洲區最高主管廖光宇之外,即使終獲對方點頭,所簽署的Apple Pay合約,亦具有高度「挑戰性」。

據指出,Apple與銀行所簽署的Apple Pay合約,主要重點有三:1、合約每三年一次,合約期滿,Apple將根據該行的發卡績效以及消費量,來決定是否續約;2、合作第一年,就得完成一定的發卡量;3、若未完成一定的發卡量,那麼接下來2年的手續費,將逐年遞增。

在上述合約內容裡,難度最高也最「牽一髮動全身」的,就是Apple Pay發卡量。所謂發卡量,在行動支付上即為「登錄」,其中Apple對於大型銀行的要求,為每年保證發卡至少3萬張,每筆交易手續費Apple Pay將抽1.2%,倘若沒達到,那麼第2年手續費抽成率將提高至1.6%,但倘若第2年再沒達標,那麼手續費抽成率將再提高至2%。

台灣承作Apple Pay 全球最貴

台灣已成為承作Apple Pay最「貴」的地方。金融圈人士比對Apple對日本、大陸的Apple Pay費率訂定水準,台灣的銀行承作Apple Pay,被Apple抽成比率為1.2%,相對日本0.8%、大陸僅0.6%,台灣費率偏高。

上述費率是大銀行的費率,倘若台灣的中小型銀行,費率更高,大約1.6%~1.8%。

這也顯見,台灣雖然成為Apple Pay在全球登陸的第14個國家,但不僅得來不易、且代價非常高。銀行業者私下了解,台灣Apple Pay手續費率之所以和其他國家地區有相當落差,與各大銀行競逐Apple Pay資格的戰況太過激烈有關,使得Apple Pay在台灣成為「賣方市場」,買方這裡的談判籌碼在賣方各個擊破之下,也大為削弱。

儘管費率高,由於取得Apple Pay資格的銀行,第1年必須交出1萬張至3萬張不等的「配額」給Apple,對此主掌消金業務的銀行主管分析,銀行就算想、也根本沒辦法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只能「自行吸收」,除非發卡的規模能擴充到一定的程度,否則以這種抽成率,再加上其他費用,拿到Apple Pay的資格雖然在品牌上有一定的宣傳效果,但卻不見得有錢賺。

[Home]


2017/02/20 2.2.3.9. MLCC供需緊 被動元件笑嘻嘻 [ 工商時報 李淑惠]

積層陶瓷電容(MLCC)首季供應爆緊俏,交期已延長24周,供需缺口約達5%;蘋果iPhone 82季將提前啟動備貨潮,由於備貨數量堪稱史上新高,且備貨時間至少6個月,三大日廠將全力支援蘋果,恐排擠非蘋產品的MLCC產能,業界觀察可能進入實質缺貨階段。

被動元件代理商日電貿表示,現在的確是被客戶追貨,雖然還不到大老闆親自出馬搶貨的地步,若以訂單需求是100%來看,大約只能滿足95%的需求,交期已延長24周。但更重要的是,目前還沒進入大陸品牌手機的出貨高峰,市況就如此緊俏,若蘋果的新一代iPhone8提前到第2季就啟動備貨潮,屆時日商產能轉向支援蘋果,非蘋的MLCC產能是否會因此遭嚴重排擠?

但為何今年在淡季卻會出現供應緊俏的現象?被動元件廠分析,日商TDK去年中發函客戶,將退出一般型MLCC,並要求客戶另尋供應商,國巨、華新科、禾伸堂去年第4季開始就有轉單效應。而TDK全球市占率約7%,為全球第五大廠。

此外,三星Galaxy Note 7自爆事件發生後,三星集團對品質管控趨嚴,MLCC交期拉長,SEMCO身為全球第二大廠,同樣的原因導致去年下半年大陸高容MLCC爆缺30%。

國巨預估,MLCC產線稼動率超過90%,供應處於小吃緊階段;華新科也表示,第1季產能處於高檔,今年應沒有悲觀的理由。

被動元件廠表示,iPhoneMLCC供應商為村田、太陽誘電、三星、京瓷等四大廠商,村田、太陽誘電同時為全球前兩大MLCC供應商,隨著車用、物聯網的興起,MLCC需求以極有續航力的方式成長,車用的高容訂單已經看到6月,吸引日商只在車用產品砸錢擴產,一般型MLCC增產則付之闕如。

日電貿指出,iPhone8的備貨期至少半年,且這一波數量極為龐大,至少上億支,MLCC沒有新增產能,日商只擴車用的產能,蘋果的備貨潮是否導致供需缺口擴大,各方已有心理準備。

華新科認為,日商退出一般型MLCC,轉向高規、高容是常態,產業的層次很分明,日商走高階、台商走中低階,大陸廠商則在低階,近幾年大家擴產都很節制,產業秩序走向穩定。

車用、手機雙激勵 台廠吃香大贏家

國巨、華新科自2010年之後幾乎沒有大手筆擴產,但是MLCC的需求面卻受到汽車電子化、手機高階化的激勵,以非常有續航力的方式爬升,成長速度超越終端裝置本身。車用產品以及蘋果吸納日商的產能,台資的被動元件廠成非蘋陣營的大贏家。

車用被動元件用量約5,000顆,數量超越所有的電子裝置,聯網汽車預估2018年可達5,000萬輛,2021年上看3.8億輛;而手機從3G4G,各類被動元件消耗量大增50%。

MLCC來看,功能性手機轉向智慧型手機的平均消耗量,從100多顆暴增至500700顆,隨著手機高階化,MLCC用量只增不減,蘋果是吃產能大戶,也瓜分掉日商的產能。

但從產能供給來看,日商村田、太陽誘電近幾年只在高壓、高容值的MLCC擴產,鎖定的是車用市場,而這種路線顯然讓日商嘗到甜頭,吸引TDK去年中跟進,退出一般型MLCC擁抱高階市場,日商在一般型產品的擴產可說是停擺。

台灣的國巨、華新科前波大手筆擴產分別是在20062010年前後,這幾年折舊攤提逐漸進入尾聲,但擴產的豪氣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節制擴產,2010年還因此出現罕見的漲價潮。從2014年開始,兩大廠獲利翻了至少一倍,現金減資瘦身之後,EPS隨之大躍進,台商可說是產能板塊移動之下的大贏家。

[Home]


2017/02/20 2.3.1. 友達LTPS廠打前鋒 大搶手機與NB市佔 [ 電子時報 郭靜蓉]

友達昆山6LTPS廠已於2016年底正式量產,2017年將加碼擴充台灣8.5代廠a-Si面板產能,昆山LTPS廠是友達2017年搶攻移動產品市場的主力前鋒,友達將在LTPS手機面板上建構In-cell touch,另外也將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上,利用LTPS建構更高的技術障礙,積極搶攻市場佔有率。

友達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陳弘祥表示,友達2016年在NB、車用與通用顯示器等領域上,拿了好幾個業界第一,在整合型觸控方面,友達的OTP面板市佔率超過9成,遙遙領先同業;車用面板2016年出貨成長超過20%,優於全球平均,CID顯示器出貨更是持續維持世界第一;通用顯示器工控產品方面,在POSKioskATM還有柏青哥上面,友達也是世界第一,拿到四冠王。

友達目前擁有a-SiLTPSOLED等三大面板核心技術,其中,a-Si技術發展多年,已臻純熟,該技術適合用在手機HDNB、車用、工控等應用上,友達擁有3.5代到6代的完整世代線,可依照客戶需求規劃及客製化各種產品。

陳弘祥說,LTPS技術將是2017年的主戰場,友達昆山6代廠已於201611月量產,從裝機到量產創下全球最快的紀錄。友達昆山廠月產能規劃為2.5萬片玻璃基板,預計將在2017年第3季滿載,屆時友達的LTPS全球市佔率將會從3%提升至8%

友達昆山6LTPS廠產品主力為具備高解析度、高屏佔比及輕薄等特性的高階LTPS面板,包括智慧型手機面板、超高解析度筆記型電腦面板以及內嵌式(in-cell)智慧型手機觸控面板等。

陳弘祥說,越來越多手機品牌業者追求更高的屏佔比,LTPS技術在此方面具有優勢,加上In-cell touch輕薄的特性,LTPS在整體效能上完全不輸給OLED,甚至屏佔比還較OLED更好。他說,目前業界的In-cell touch邊框可做到0.8 mm,友達的In-cell touch邊框已可做到0.6 mm,領先業界。友達2017年將會強推In-cell touch,將其在手機面板的出貨比重拉高到4成以上。

至於在LTPS筆記型電腦方面,現在筆記型電腦在2 in 1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主要趨勢包括顏色鮮豔、邊框更窄、耗能更低,增加電池壽命等,此為商用市場的主力需求,友達預計將在2017年上半開始量產LTPS NB面板。

至於在OLED方面,友達的OLED產能不大,主要專注於穿戴式裝置、虛擬實境(VR)與精品手機等應用上。陳弘祥說,有越來越多的運動與時尚品牌推出智慧手錶等穿戴式裝置,友達要當全世界最強的正圓形OLED面板供應商,目前開案數持續創新高,預計將從2017年第2季起持續出貨,接下來的每1季,在市面上都會看到採用友達正圓形OLED面板的產品問世。

昆山廠將是友達2017年移動產品的主力產能之一,友達將利用LTPS技術大搶手機與NB市場應用,此外,友達也決定投資新台幣100~150億元,小幅擴充位於台灣的8.5a-Si面板廠,預計新增產能為2.5~3萬片玻璃基板,將於2018年下半開始量產。

[Home]


2017/02/20 2.3.2. 三星少東遭拘捕 日廠關注相關商機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三星接二連三發生問題,日本消費性電子廠高興,零組件廠則呈憂心。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危機接二連三發生,繼手機全面回收後,副會長李在鎔因南韓總統相關弊案,在2017217日遭到收押。日本產經新聞(Sankei News)報導,這將影響三星形象與業績,日本消費性電子產品廠希望藉此搶到市場,但零組件產業則擔心訂單受影響。

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市佔率,原本超過30%,但20168月推出的Galaxy Note 7接連發生起火爆炸事件,導致9月宣布停產與全面回收,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市佔率,也掉到約20%;雖然三星在日本市場上的市佔率不到10%,但日本廠商仍關注這個市場,是否能搶下三星的市場地位。

而三星的新款智慧型手機Galaxy S8,原本預定於20172月上市,現在市場估計上市時間可能延到4月,美國蘋果(Apple)與大陸的智慧型手機廠能否利用這個契機,搶下三星手機全球市場,也是廠商關注焦點。

對三星手機全球市場關注的日廠,集中在電子零組件廠,如村田製作所(Murata)TDK,都是三星的重要手機零件供應商,三星手機延後上市將影響其零件訂單,能否從蘋果與大陸智慧型手機廠的訂單獲得彌補,將對2017年的業績帶來重大影響,因此各廠均關注官司後續動態,希望能減低不良影響。

產經新聞訪問的不具名日本電子零組件大廠人士表示,除了三星以外,蘋果與大陸新興的智慧型手機廠,也是日本零組件廠的重要市場,就算三星的訂單減少,整體而言日本電子零組件產業的手機零組件訂單,應該不會差太多。

在手機以外,掌控夏普(Sharp)的鴻海,打出2018年全球夏普電視銷售破1,000萬台、較2016500萬台紀錄翻倍的目標,積極朝海外市場發展,三星是鴻海電視事業的主要對手之一,現在三星陷入群龍無首局面,對鴻海與夏普而言,可說是天賜良機。

三星涉入賄賂總統親信的政治問題,導致副會長被拘捕,對三星未來經營決策的影響,會是短期還是長期影響,仍待觀察。

[Home]


2017/02/20 2.3.3. 川普若掃蕩市場壟斷 Google和亞馬遜料將首當其衝 [ 電子時報 蕭菁菁]

亞馬遜(Amazon)疑似利用平台優勢扭曲競爭,可能首當其衝成為川普(Donald Trump)掃蕩市場壟斷的目標。

知名科技業巨擘往往挾著強有力的平台做後盾,為自家產品創造高人一等的競爭力,對手對此通常無力招架,這種所謂的「平台優勢」(platform privilege)利用市場力量來扭轉競爭環境,多數可能涉及壟斷問題,Google是最典型的例子,長久以來被各國監管單位窮追猛打,有分析指出,亞馬遜(Amazon)很可能是下一個被鎖定的對象。

最近美國出現2份針對亞馬遜在商務市場的主導地位進行分析,其中之一是法律政治研究人員Lina Khan所發布的《Amazon Antitrust Paradox》,內容指出,反托辣斯法主要是透過消費者物價來衡量是否危害市場競爭,亞馬遜擅長利用壓低價格來扭曲競爭,作法誠然可議,但執法者太專注在價格,卻忽略了其他被精心策劃的計策。

Khan解釋,企業掌控市場不光僅靠價格,還包括其他一些「勢力」,她引述1890年《休曼法案》(Sherman Act)通過時美國參議院議員John Sherman的談話:如果大家無法忍受君王成為一種政治力量,應該也不必忍受(任何人)在產品、運輸和任何形式的生活必需品銷售上稱王。

華盛頓特區的地方自力更生協會(Local Self-RelianceILSR)在另外一放報告《How Amazons Tightening Grip on the Economy Is Stifling CompetitionEroding Jobsand Threatening Communities》中把亞馬遜比做19世紀的鐵路大亨,呼籲監管單位密切關注亞馬遜商務電子不斷增長對經濟所造成的束縛和後果。

據悉亞馬遜將大範圍的行業整合進供應鏈中,讓該公司利用其平台優勢來為自家產品和服務製造優先權。Khan在報告舉例指出,凡是使用亞馬遜物流(Fulfillment By AmazonFBA)的協力廠商,在搜尋結果中往往出現在較上方的位置,相對地採用其他運送方式者則被置於較下方。

Capitol Forum也發現類似的情況出現在亞馬遜自有品牌服飾上,在「客戶購買此物品也購買」的旋轉拍賣上,不成比例地促銷自有品牌產品。

彭博(Bloomberg)則是指出,自從亞馬遜從自家網站銷售數據中得知筆記型電腦支架是熱銷商品,並開始製造支架後,筆記型電腦架製造商的銷售狂瀉,搜尋排名也猛掉。但礙於亞馬遜主宰電子商務市場(據統計每2美元的線上銷售有將近1美元流入亞馬遜),筆記型電腦架製造廠即使遭遇難堪的對待也別無選擇。

在美國,監管單位對科技巨擘平台勢力冷眼旁觀,背後原因並非缺乏法律依據,而是政治上有所不為。富比士(Forbes)專欄作者Sally Hubbard認為,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下,監管者的政治心態可能有所轉變。

川普不僅和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不對盤,痛批亞馬遜掌控電商市場,而且也因移民議題而與矽谷科技業者針鋒相對。ILSR認為,亞馬遜對美國就業市場所帶來的傷害則是與川普的論調不謀而合,雖然亞馬遜最近才承諾要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

Khan建議監管單位從兩個方面來限制亞馬遜和其他科技平台的市場勢力擴大,其一是透過政策性的掠奪性訂價(predatory pricing)和垂直整合促進競爭,另外就是禁止差別待遇,如同規範公共事業和運輸系統一般。

其中,禁止差別待遇已被歐盟委員會(EC)引用於對抗Google反托辣斯訴訟當中。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指控,Google濫用其在搜尋引擎市場的主宰地位,不當地將網路流量導向Google Shopping,並且刻意疏離競爭網站。歐盟委員會最終裁定Google必須對所有購物網站一視同仁,預料全球各地反壟斷單位也會跟進。

僅僅矯正購物網站不公平行為對Google可能無關痛癢,但卻可能發揮殺雞儆猴的作用。如果歐盟委員會成功地限制市場主宰勢力被濫用,這將如同豎立一個法律上的先例,足以作為對抗Google其他事業如旅遊和地圖的依據。

華爾街日報(WSJ)最近報導指出,Google在其搜尋廣告中強打自家產品也是平台優勢的一個例子,不管是歐盟委員會或一般訴訟當事人也可以利用該前例(購物網站)予以投訴。

相對於歐盟反壟斷法,美國相對鬆散,但美國也可引用類似Google Shopping的判例,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針對Google調查外流的報告內容,FTC調查員握有足以控告Google的重要發現,司法部長因而要求FTC重啟對Google的調查。

如果川普政府留意到對Google的這些指控,或開始鎖定亞馬遜,那麼任何針對科技巨擘施以禁止差別待遇準則的法律先例,最終也有機會用來規範其他平台優勢。

[Home]


2017/02/20 2.4.1. 超微與NVIDIA GPU市佔於4Q16皆上揚 英特爾仍居龍頭地位 [ 電子時報 茅堍]

資料顯示,2016年第4NVIDIA與超微GPU出貨佔比上揚,英特爾則是下滑。

根據調研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最新資料,2016年第4季全球整體GPU出貨量約與第3季相同,但較2015年同期下滑1.9%。其中桌上型電腦(DT)用的GPU出貨年減3%,筆記型電腦(NB)用出貨年減1%

在前三大業者中,第4NVIDIA與超微(AMD)出貨佔比上揚,英特爾則是下滑。不過當季英特爾GPU市佔仍以68.1%,大幅領先NVIDIA17.5%,以及超微的14.4%

該機構表示,由於市場對如NVIDIA Pascal系列產品反應熱烈,使該公司第4GPU出貨季增9.52%,其中DT用獨立型GPU(discrete GPU)出貨成長6.1%NB用獨立型GPU出貨成長13.8%

當季NVIDIA整體GPU市佔也分別季增與年增1.51.1個百分點,再創近期新高。

超微第4GPU出貨季增10.49%,其中DT用獨立型GPU成長4.3%NB用獨立型GPU成長 3.2%。整體GPU市佔分別季增與年增1.42.6個百分點。

至於英特爾,第4GPU出貨季減4%,市佔亦分別季減與年減2.93.6個百分點。

就整體獨立型GPU而言,第4季全球市場獨立型GPU出貨量季增7.6%,年增12.0%

由於獨立型GPU銷售會受到如季節、記憶體價格、新產品推出,以及整合型GPU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雖然第4季出貨量大幅成長,但2014~2017年複合成長率(CAGR)仍為-5%

據悉,目前英特爾出貨的非伺服器用處理器(non-server processor)中,約99%的處理器,都具有圖形處理功能;在超微非伺服器用處理器中,則是有超過66%處理器,具有圖形處理功能。此外,超微的整合型繪圖晶片組(Integrated Graphic ChipsetsIGC)也依然在持續出貨。

此外,就PC各不同應用類型而言,第4GPU在遊戲PC市場依然有良好的出貨表現,是GPU產業中的亮點,尤其是在高階顯卡領域。

[Home]


2017/02/20 2.4.2. 超微和英特爾年內可能攜手推新處理器  定位入門到中級效能水準 [ 電子時報 蕭菁菁、楊智家]

英特爾若能獲超微授權GPU技術,將有助於強化VR發展和提升整體產品水準。

2016年底便傳出超微(AMD)授權英特爾繪圖處理器(GPU)技術,最近更有消息指出兩者共同催生的產品將在2017年底推出,雖然市場對此高度期待,但有分析顯示,短期內這對遊戲PC市場不會帶來影響,重點在於超微將有機會藉著英特爾打入一個原本機會渺茫的市場。

網站HardOCP總編輯Kyle Bennett指出,超微為英特爾催生的首個產品將是Kaby Lake系列處理器,定位在入門到中級效能水準,該款GPU實際上或將是一種多晶片模組,而不是與KB CPU封裝在一起,預定在2017年底上市。Bennett推測,超微和英特爾在繪圖卡方面未來將有更多的合作,而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網站PCGamesn分析指出,乍看之下年底前消費者即可選購內建超微GPUKaby Lake處理器,但一些跡象顯示市面上可能還買不到Kaby LakeRadeon混搭的處理器,至少不會應用於200系列主機板,或用於組裝PC上。

一般認為,如果這是超微與英特爾合作的用意,基本上不就意味著超微對外釋出他們將收掉關閉加速處理器(APU)部門的訊息。然而,超微即將在年底推出採用ZenVega架構的Raven Ridge處理器,幾乎是真正有機會製造首個APU,因此,關閉APU部門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如果超微不打算棄守APU,那麼超微為何要與英特爾合作推出處理器,又會以什麼形式進行?超微先前就曾透露有意對外授權技術智慧財產權(IP),但卻又想小心翼翼地保護事業的完整性。透過與英特爾合作,超微將如同握有一把鑰匙,足以為自己的APU開啟一個原本難以打入的市場大門。

目前推測雙方未來合作方向可能為蘋果(Apple)產品打造客製化晶片,或支援英特爾Project Alloy虛擬實境(VR)裝置。蘋果頂級Mac Book ProiMac已經採用超微獨立顯示卡,很可能希望一個低階單晶片GPU提供更好的效能,且無須在不同的繪圖硬體上調整相容性。

其次是Project Alloy,英特爾在2016年的「英特爾開發者論壇」(IDF)上展示VR原型,VR裝置首重強有力的GPU硬體,目前英特爾僅有效能偏弱的iGPU技術,恐使其VR裝置發展前景受限。英特爾若製造出一個同時擁有英特爾CPURadeon繪圖卡效能的強力處理器,可望Project Alloy頭盔奠下堅固的基礎,並且有助於逼退NVIDIA

由這些推論來看,英特爾和超微合作短期內不會對遊戲PC帶來影響,但仍可注意是否產生加乘效果。

英特爾最近宣布重啟Fab 42晶圓廠投資,宣稱是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廠,但根據網站VR World報導,該廠並未採用極紫外光(EUV)技術,是否為最先進廠房令人質疑,畢竟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已經在7奈米製程引進此技術。

Fab 42位於亞歷桑納州Chandler,於2011年動工,原定於2013年投產,但英特爾基於該公司晶片需求不振,Fab 42廠產能不可能全開,因而暫緩該廠興建計畫,最近英特爾才又宣布加碼70億美元來完成Fab 42

事實上,超微和英特爾敲定交易,Radeon繪圖技術事業群(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RTG)扮演重要角色,雖然RTGNVIDIA奪走任天堂(Nintendo)的訂單,整個繪圖部門遭超微打入冷宮,但工程資源來卻相當吸引英特爾,甚至有傳言指出RTG負責人Raja Koduri想離開超微,轉投入英特爾懷抱。

另一方面,英特爾與超微在GPU技術合作,應該可以減少資金浪費,同時拉高整體產品的水準,對用戶而言無疑是一個福音。

英特爾若聯超微抗NVIDIA 全球GPU產業將掀波瀾

英特爾可能結盟超微的GPU技術對抗NVIDIA,未來動向值得關注。

隨著人工智慧(AI)與深度學習應用掀起科技業界對繪圖處理器(GPU)的採用關注,當前幾家晶片及GPU大廠間的合縱連橫態勢及歷史脈絡也格外受矚,如英特爾早年曾與NVIDIA合作以取得GPU技術授權,而現在則傳出英特爾可能結盟超微(AMD)GPU技術對抗NVIDIA,若最終成真,英特爾將如何導入超微GPU技術、超微又將如何受益,都是值得關注的課題。

根據Seeking AlphaBarron's報導,英特爾與NVIDIA之間的GPU合作由來已久,英特爾與NVIDIA2004年便達成一項交叉授權協議,藉此英特爾可部分近用NVIDIA的技術,NVIDIA則能夠生產基於英特爾平台的晶片組。

這份交叉授權協議載明,英特爾授予NVIDIA及其有資格的子公司技術使用權利,NVIDIA則授予英特爾及其有資格子公司一項非獨家及不可轉讓的全球性授權,但不包含對在2017331日及該日以前任何時候,由各方進行首次專利申請所擁有及掌握的所有專利進行再授權的權利。NVIDIA對於英特爾的專利使用權利同樣有著部分特定限制。

但此後隨著英特爾對NVIDIA提起訴訟而導致合作告吹,英特爾當時試圖否認NVIDIA有生產未來英特爾中央處理器(CPU)晶片組的權利,雙方因而對簿公堂,最終則以NVIDIA旗下英特爾主機板、晶片組業務幾乎走向失敗而告終,此後NVIDIA也退出這項業務。

上述交叉授權協議目前雖然仍有效力,但到了2017331日以後兩家業者新取得的專利將不再適用交叉授權協議,等於331日以後英特爾與NVIDIA將分道揚鑣。有鑑於NVIDIA過去幾年來在GPU運算、深度學習及汽車輔助應用上的發展,已逐漸成為英特爾一大市場威脅,英特爾長期以來也已正視到這個威脅的存在,加上此前的訴訟傷了兩方和氣,因此未來要見到英特爾再與NVIDIA合作恐有難度。

在此情況下外界分析,英特爾可能會與超微建立合作關係,以抵禦共同的對手NVIDIA,即使這樣的合作看來有些奇特。由於NVIDIA的技術優勢在於GPU,因此假設英特爾與超微合作、取得超微專利,或有助英特爾在與NVIDIA競爭上更具實力,以及可能推出一些更好的晶片解決方案。

英特爾可能與超微合作的消息並非空穴來風,科技網站主編Kyle Bennett201612月傳出這項消息,到了20172月初便稱英特爾正在取得超微GPU技術授權。超微與英特爾首款合作產品為Kaby Lake處理器相關規格的多晶片模組(MCM)產品,將定位在中低階應用領域,預計2017年底前問世。

因此外界預期,未來英特爾與超微在GPU領域或可見到更多合作出現,若最終成真意謂超微將可從每顆iGPU銷售中,獲得一定比例專利授權費用,藉此將可增加超微收益,預期超微股價也可因與英特爾合作而上揚。

超微自2014年蘇姿豐就任執行長以來,已改變過往的營運模式,並徹底簡化超微內部營運規模,加上此前找回超微前知名處理器設計師Jim Keller,並設置一工程結構讓員工可高度專注於強化及延伸Kellerx86設計,因而有助避免重演過去的教訓。

目前超微GPU全球市佔率達32%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大陸阿里巴巴均為客戶,在擁有GPUx86產品線下,蘇姿豐認為相較於NVIDIA及英特爾,超微有提供Google及其他相關業者更多元運算途徑的能力。

因此若英特爾與超微的GPU技術合作成真,未來在全球GPU市場上也可望形成英特爾、超微聯盟對抗NVIDIA的態勢,伴隨新興深度學習技術的崛起與雲端運算商機,新的GPU市況大戰可能衍生不同的新競爭型態。

超微發動專利攻勢搶佔市場 英特爾成一大跳板

有了英特爾加持,超微將得到更大的助力對抗NVIDIA

近月關於超微(AMD)GPU技術授權英特爾(Intel)的傳言引起廣泛討論,有分析指出,超微此舉乍看之下是讓英特爾得利,實際上是嘉惠自己,透過此合作關係,超微不僅可提高GPU搭售率,還可進一步攻佔市場,跡象顯示,除了與英特爾敲定授權交易之外,超微現正計劃利用專利授權吸金。

12月揭露超微授權英特爾GUP技術之後,HardOCPKyle Bennet最近又爆料,兩者首次合作推出的產品將是一個Kaby Lake處理器,效能為入門級到中級,且是多晶片模組封裝(MCM),而不是與KB CPU封裝在同一晶片上,預定在年底推出。Bennet推測,超微和英特爾未來在繪圖技術上將有更多的合作。

SeekingAlphaMichael Dussorat分析指出,英特爾確實需要找一個GPU授權夥伴,對象若非超微就是NVIDIA,從Bennet發布的消息來看,英特爾似乎做了選擇,只是消息未正式對外發布。

Bennet描述的內容可靠性或許仍有待驗證,不過假使超微和英特爾合作真如他所說的「千真萬確」,這將代表一些意義。其中比較耐人尋味的部分在於,英特爾和超微合作的模式,根據Bennet的描述,英特爾的SoC是與超微的GPU封裝,這意味著超微和英特爾的技術並非整合在同一個晶片上,只是兩種產品放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英特爾的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接技術(EMIB)將可應用於封裝工作,雖然EMIB比採用矽基板(silicon interposer)封裝多了一些限制,但卻相對便宜,因為僅使用小型矽橋接器(silicon bridge),而不是昂貴的矽穿孔(TVS)

雖然不乏支援技術,重點是,是否有必要創造這樣的產品?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獨立GPU更貼近CPU將可以加速處理時間,讓OEM廠簡化電路板設計,製造更輕薄的筆記型電腦。它是否會使用任何嵌入式DRAM或甚至高頻寬記憶體(HBM)仍有待觀察,但可能性似乎頗高 ,至少超微和英特爾未來世代的產品鐵定會充分使用先進封裝技術。

超微內部重要人士最近曾多次表達對先進封裝有高度興趣,2015年中Fiji繪圖晶片即是採用矽載板封裝方式,超微儼然走在先進封裝技術的前端。未來超微與英特爾共同打造新產品的可能性十有八九,在此同時,超微很快也有能力提供類似的產品,且是基於Ryzen架構SoCRadeon GPU的組合。

由此看來,超微乍看之下給予英特爾技術協助,但事實上超微是為了謀求自己的福利。兩者合作將有助於提高獨立GPU的搭售率(attach rate),搶走對手NVIDIA的生意,畢竟,英特爾先前與NVIDIAGPU授權協議即將於20173月到期。

再者,超微和英特爾的新處理器尚未推出,但可能已有客戶等著使用,至少此解決方案很適合蘋果(Apple)新版MacBook Pro。若果如此,蘋果將是獨家採用此處理器的客戶,但不久後其他PC製造廠也會快速跟進。換言之,兩者共同催生的處理器很可能獲得相當廣泛地採用,這對超微而言將是莫大的收穫,相對地NVIDIA恐遭受一記重擊。

除了授權英特爾技術之外,超微也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投訴聯發科、樂金電子(LG Electonics)Vizio和芯盟科技(Sigma Designs)部分產品侵犯該公司專利,這些動作顯示超微更積極地試圖從智慧財產權(IP)。從投訴內容來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GlobalFoundries已經獲得超微特定的專利授權。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網站Videocardz消息揭露一組Ryzen加速處理器(APU)樣本序號:ZD3101AHM44AB_38/31/13/07_9874,推測GPU架構可能採用Vega,效能類似現在超微Radeon RX 460桌上型PC獨立顯示卡,這僅是樣本,實際產品效能可能更佳,不排除大幅優於一般低階獨立繪圖卡。

有了英特爾加持,未來超微若利用先進技術將CPUGPU封裝一起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效能,將得到更大的助力對抗NVIDIA。如果該樣本GPU是傳說中的Raven Ridge,線上遊戲玩家將享有更佳的體驗,相對於超微現在的產品,兩者整合的GPU遊戲效能將倍增。

由此看來,超微和英特爾不排除讓NVIDIA難以招架,但不至於全軍覆沒,主要受影響者包括NVIDIAOEM廠,以及低階遊戲市場。對英特爾而言,短期影響不大,但這凸顯從長遠角度來看,英特爾需要功能更強大的GPU

[Home]


2017/02/20 2.5.1. 太陽能電池漲價 大廠將轉盈 [ 經濟日報 簡永祥]

太陽能的陽光出現了。包括昱晶、茂迪、元晶及新日光等太陽能大廠,已順利自2月起逐月調漲電池報價5%,計劃在下月底前,達成首季調漲10%目標。這是自去年11月太陽能電池報價下滑以來,今年首見的調漲行動,讓太陽能電池廠營運由虧轉盈,露出曙光。

太陽能電池廠昱晶、元晶和昇陽科等都表示,大陸太陽能發電廠搶建潮正式在農曆春節後湧進,訂單能見度大幅提升,其中元晶訂單更在價格獲得調升後,已滿到今年6月,對整體營收和獲利提升。業者表示,由於這波湧進搶進潮的訂單多數是大陸「領跑者計畫方案」的電廠釋出,集中在高效電池,台灣目前是全球高效電池最大供應地,相對受惠。

有九成產品是屬於高效晶片的昱晶表示,農曆春節後,來自中國大陸的訂單需求相當明顯,新興市場的訂單也不錯,昱晶已在春節後獲客戶調漲太陽能電池報價,且下月還是會繼續漲價。

昱晶雖不願透露漲幅,但據了解,包括茂迪、新日光、元晶、昇陽科等,農曆春節後,一般電池報價每瓦已調升至0.22~0.23 美元,高效電池報價,每瓦漲至0.27~0.28美元,高效單晶報價,每瓦甚至超過0.3美元,漲幅約5%,預料下月還會漲5%,達到首季上漲10%的目標。電池廠表示,各家電池廠元月營收未現成長,也是認為報價過低不願出貨,隨客戶接受漲價後,預料本月起營收將會訂單增加、稼動率提升,進入營運現金流正成長階段。

業者分析,電池報價若順利調升10%,最快3月起將可重回獲利,對目前產能超過1GW10億元)的茂迪、昱晶、新日光、元晶及昇陽科等五大太陽能電池廠將是正面助益。

茂迪目前太陽能電池年產能為3.6GW、昱晶為2.2GW、新日光為2.2GW、元晶為1.5MW,昇陽科為1GW

去庫存 模組電站兩面開攻

大陸太陽能搶補潮總算現蹤,但業者面對上半年熱、下半年冷的可能窘境,已積極卡位國內綠能發電和東南亞和印度太陽能電站市場,填補可能產生的需求缺口。

台灣太陽能電池廠今年都把重心放在提高高效太陽能模組及電站投資等二大領域。

據了解,由於新政府已將太陽能發電列為獎勵產業,尤其針對高效太陽能發展系統,還提供收購價格溢價6%優惠,讓台廠高效太陽能電池以技術領先,優先出線,讓台廠高效太陽能電池和模組,提供有效出海口。

此外,菲律賓、泰國對太陽能發展獎勵,也是新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重點,加上印度市場對太陽能市場需求增幅可觀,也讓台灣太陽能電池大展身手的好機會,讓台灣太陽能電池廠今年都把重心放在提高高效太陽能模組及電站投資等二大領域,為自家太陽能電池出海口,獲得有效去化,且維持穩定現金流。

據調查,今年元晶、昇陽科、新日光、昱晶及太極等,都計劃提高局部背鈍化(PERC)產品產能。

元晶去年是少數仍維持獲利的電池廠,預定到今年45月,將PERC比重由目前100MW提升到450MW,占比達到三成。

法人表示,因元晶PERC機台去年即已預訂,配合現增和聯貸去年均完成,擁有銀彈充裕,在目前爭搶設備下,元晶設備先到位將可搶先機,且隨公司訂單滿到今年6月,預料也將是台廠中率先轉盈的電池廠。

[Home]


2017/02/20 2.5.2. 大陸太陽能全球市佔近5成 棄光限電、欠款問題難甩 [ 電子時報 黃女瑛]

大陸2016年太陽能系統安裝量衝歷史新高,但棄光限電及補欠款問題也跟著加大。

近日大陸太陽能協會針對20162017年太陽能產業近期行分析,2016年大陸太陽能系統新增量達345.4億瓦,約佔全球約近50%市佔率;不過安裝量爆衝的背後即是大陸電力過剩,對新能源發電消納困難,所以,棄光限電及補欠款問題難甩。

2016年供需齊揚

大陸媒體整理近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針對大陸太陽能市場的統計資料,其中,2016年大陸新增太陽能系統安裝量達345.4億瓦,連續4年居全球最大市場,若從全球新增量來看,其2016年市佔率達47%,比起2015年約達30~35%高出約12個百分點。

相較第2大市場美國2016年安裝呈現倍增,達146億瓦。而第3大日本市場則因補助下砍而萎縮。2016年大陸太陽能總發電為662億度電,年增72%,太陽光能電佔所有發電的比重從2011年的0.01%提升到2016年的1.3%

不過,衝量安裝的背後則是有大陸全國電力過剩、新能源發電消納困難的隱憂,被迫擴大限電,所以,2016年棄光限電量達74億度電,棄光率達10%,主要集中在西北5省及蒙西地區。

另外則是新能源補助款的問題,包括風能、太陽能等,補助拖欠總額已從2015年底達人民幣400億元擴大至2016年底的600億元,年增率50%,部分已併網的系統無法按時取得補貼,增加這些電站償還貸款的難度。

若就供給面來看,2016年大陸多晶矽、矽晶圓產能擴充年增率為17.6%31%,電池與模組年增率19.5%15.7%。再度擴大產能規模經濟效益,使得多晶矽成本從原本每公斤18美元降至10美元,年降幅80%,模組從每瓦0.6美元降至0.35美元,年降幅41.67%

這使得大陸供應鏈由上到下的業者2016年毛利率均達到2位數。包括料源暨矽晶圓大廠大全、保利協鑫毛利率均在30%,電池暨模組廠晶科、阿特斯、天合等毛利率達20%18%17.6%,太陽能變壓器(PV inverter)陽光電源毛利率達26%

政策調整 產業鏈坐雲霄飛車

大陸政府針對太陽能政策的調整,也讓產業鏈景氣猶如坐雲霄飛車,2016年如此、2017年預估也難改善。尤其又以630(630)為併網截止及補助下款日,在此前形成搶搭潮,在此後形成冰凍潮,使得需求呈現斷崖走勢,導致供應鏈報價起伏嚴重。

大陸太陽能廠認為,該政策帶來一熱一冷現象,對供應鏈業者而言極為不利,需求急增、劇降,使製造業者只能被動跟進。從目前的環境來看,2017年整體新能源的消納相較2016年恐怕不會有太大改觀,反而隨著太陽能系統新增量持續增加,棄光限電的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同時,補貼拖欠款的問題也會持續。

太陽能業者指出,綜合大陸政府釋出的資料及大陸供應鏈業者的評估,大陸2017年度總新增安裝量約有200億瓦,不包含另外約有100億瓦新增補案是2016年已安裝2017年才併網,整體新增需求可能呈現下滑走勢,但2017年供應鏈仍持續擴產。所以,即使有上述630效應,上半年搶搭、下半年凍結,但震幅呈現縮小的趨勢,尤其2017年第1季實際報價上揚走勢遠低於預期,至今仍呈現原地踏步、難以拉升的走勢。

受總體經濟成長趨緩的影響,大陸整體用電需求減少,對持續加安裝的太陽光電而言增加了用電消納的問題,不過,就空氣污染、環保問題所帶來長期人民健康及社會附加成本等層面來看,大陸仍有必須持續增加太陽光發電比例、降低傳統發電所造成空氣污染問題的動力。

即使大陸政府透過安裝核可量掌控、補助費率下砍等方式來使系統安裝熱潮降溫,更不斷警示棄光限電、補欠款問題持續,使政府被迫進行多方調節,大陸供應鏈的擴產動態並未降緩,主要來自於受貿易戰影響牽往東南亞等第三地設廠,並積極拉升產能以達經濟規模,再者即是期望透過技術升級以甩開競爭對手或不被淘汰等。

這使得大陸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持續加大,大陸政府也認為供應鏈結構必須做進一步調整,包括大陸系統招標對參與業者進行資格限制等,也為後續供應鏈整合進行布局,而大陸為全球第一大市場,一旦進行整合,也意謂著全球供應鏈將跟著動盪。

[Home]


2017/02/20 2.5.3. Panasonic太陽能事業獲Tesla助陣 可望躍居日本第一 [ 電子時報 范仁志、賴逸安]

TeslaPanasonic合作,可望讓Panasonic成為日本最大太陽能電池廠。

日本第四大太陽能電池廠Panasonic,由於與Tesla達成太陽能電池事業協議,不僅得以擺脫日本削減太陽能電力補助後的困境,讓關閉的工廠得以重啟生產,同時能提升雙方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日媒推估,一旦Panasonic的生產規模可在2019年擴增100kW,產能就會達到200kW,成為日本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廠。

日本廠的太陽能電池雖擁有世界頂級的光能轉換效率,但生產成本高於大陸太陽能電池廠的產品,因此市場集中在日本國內,當日本在2012~2015年施行補助制度,規定太陽能電力收購價須確保廠商有10%以上利潤時,日本的太陽能電池廠就能轉虧為盈,隨優惠制度結束,日本太陽能電池廠的業績便跟著下滑。

相較之下,美國太陽能電池市場仍顯暢旺。根據太陽能市調機構PV Market Alliance計算,2016年新設太陽能設備總量達1,300kW,是日本的1.5倍,為目前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市場。因此打入美國市場,是日本太陽能電池廠解決目前窘境的良機。

TeslaPanasonic合資在美國興建太陽能電池廠,不僅讓Panasonic獲得重新踏入美國太陽能市場的契機,還可因此減低美國政府對外國廠商的反應,對Panasonic而言,可謂千載難逢。

而且與其他廠商合作,還有降低各種成本的好處。比方Panasonic2015年投資增產太陽能電池,投資95億日圓(8,500萬美元),年產能增加15kW。現在Panasonic投資美國Tesla的水牛城工廠,投資額約是95億日圓的3倍多,約300億日圓,但產能卻能提升到6.6倍,也就是增加約100kW。就是因為Tesla分擔約一半的投資額,減低Panasonic的負擔。

而且,一旦Panasonic的太陽能電池年產能倍增,則矽晶原料採購量也將倍增,就有比較大的殺價空間,對於日後持續生產降低成本有利,同時也可增加Panasonic太陽能電池在美國與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TeslaPanasonic的合約為期10年,預定是掛Tesla與旗下子公司Solar City的品牌銷售。Solar City目前在美國的太陽能電池市場年銷售量約100kW,是美國住宅用太陽電池市場擁有最大銷售網絡的公司。

Panasonic、夏普供應海外太陽能面板 藉JCM制度獲政府補助

夏普預計於泰國商業設施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功率為2.7KW

Panasonic將供應哥斯大黎加的大型太陽能發電廠5,000KW太陽能面板,為該企業最大規模。夏普(Sharp)則計劃在泰國大型商業設施設立巨大屋頂太陽能設備。Panasonic和夏普利用日本政府與海外國家之間的兩國信用制度(Joint Crediting MechanismJCM)領取補助,輸出高成本的日本製太陽能面板至海外市場。

根據日刊工業新聞報導,Panasonic的太陽能面板得到NTT Data經營研究所青睞,被選為該單位設立於哥斯大黎加太陽能發電廠事業的面板。Panasonic的太陽能面板發電功率佳,但價格偏高,因此不容得到發電廠大量採用。

JCM內容是由日本提供技術,減少開發中國家二氧化碳排放,並由政府補助部分設備費用,倡導日本產品輸出至海外。NTT Data經營研究所仰賴政府補助選用Panasonic面板,若能在當地有效提供能源,或將有機會得到下次訂單。

夏普預計供應泰國商業設施的太陽能發電設備功率為2.7KW。除此之外,還將利用JCM制度在泰國空調組件工廠屋頂設立3,400KW、蒙古設立1KW的太陽能發電設備。

日本太陽能電池企業的總出貨量中,輸出海外比重只佔約1成。目前日本太陽能電池市場逐漸縮小,2016年全球市場卻擴大50%。不過日本製產品對開發中國家來說往往欠缺價格競爭力,要如何在海外布局並有所斬獲,是一重要課題。

[Home]


2017/02/20 2.5.4. 否極泰來 四元LED後市看俏 [ 工商時報 李淑惠]

藍光LED今年傳來陸資廠調漲價格的訊息,雖然激勵龍頭廠晶電大漲,但因陸資廠的產能供給過剩的情況並未改善,也讓外界質疑漲價的「續航力」能延續多久?相對之下,幾乎沒有新增產能的四元LED,今年度成長空間反而更被業界看好,至少在價格上有更穩定的基本盤。

台灣四元晶片製造商包含晶電、華上、光鋐,營收比重分別為近30%、99%、40%;下游封裝廠則有億光、佰鴻等。對於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日前在感恩餐會上所說:「四元的成長幅度會比現在的藍綠光還好」最具代表性。

LED廠表示,四元LED雖然是老技術,然而隨著應用面逐漸擴展,需求看好度愈來愈高。此外,四元產品因生產者不多,產品應用以利基型為主,由於大宗的小間距顯示屏也因為更換不易,對於供應商的要求是「質優於量」,與藍綠光的「大量生產、品質居次」邏輯不同。目前外界看好的四元新興應用,包括手機導入虹膜辨識、AR、安全監控、夜視以及感測功能等。

IR LED是四元產品中相當早期的應用,去年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導入虹膜辨識功能,成功創造話題,就是看準未來手機支付成為潮流,需要比指紋辨識更高辨識率的虹膜辨識為基礎。該款手機導入的IR LED來自於歐司朗,無奈Note 7自爆意外讓虹膜辨識的銷售未能締造佳績,頗有功敗垂成之憾,不過卻也成功引起市場的關注,甚至認為競爭激烈的陸資品牌廠受到三星的啟發,會更積極在高階手機上採用虹膜辨識功能。

至於在小間距顯示屏上,隨著解析度持續提升,將帶動LED晶片的用量,紅光LED需求因此水漲船高。晶電從去年開始四元LED需求持強,到今年第一季淡季需求下墜的曲線緩和,也是晶電看好四元LED的主因之一。

全球四元LED的製造商並不多見,過去幾年更沒有擴產計畫,歐司朗雖然出售旗下照明燈具事業,但是卻持續在IR LED上擴編研發人員,顯見歐司朗仍看好IR LED的發展潛力。

今年全球LED照明滲透率預估上看50%,但因為價格始終疲軟,且在一次性替換需求之後,市場的需求量減弱,因此有廠商不諱言的表示,LED照明市場愈做愈小,中長期並不看好。

AR5大應用帶頭 紅外線LED崛起

藍光LED產能過剩,但紅外線LED相關應用在各類新興需求崛起下,2017年的成長性反而受到高度注目。市調機構LEDinside點名,除了應用已經相當廣泛的安全監控之外,新興應用包括臉部與虹膜辨識、心跳血氧感測、虛擬實境(AR)、車用感測等,將帶來無限商機。

紅外線發展已久,台灣不乏老牌生產廠商,隨著各類應用的崛起,連億光董事長葉寅夫都認同,紅外線產品的成長幅度比藍光、綠光LED還高。至於研調機構LEDinside,則點名看好五大新興應用。

現階段的紅外線LED,主要應在「城市安全」和「車用夜視照明」等領域。前者主要是安全監控市場,後者為車用夜視照明,搭配感光鏡頭,能於夜間或低光量時,偵測前方路況。

至於行動支付需求的崛起,則推升了臉部與虹膜辨識產品需求。在富士通、三星手機導入虹膜辨識之下,可望吸引其他手機品牌跟進、甚至進一步展開提升硬體規格的「軍備競賽」。

此外,反射型心跳血氧感測器模組在現階段是以健康運動功能為主,主要銷售給穿戴式裝置。若未來的應用能朝向居家照護、教育訓練,及駕駛注意力輔助系統之中,將可推升反射型心跳血氧感測器模組需求。

在虛擬實境方面,LEDinside預估,2016年紅外線LED於虛擬實境裝置上的產值為1,400萬美元,未來將持續成長;2017年除了主要三大虛擬實境裝置拉升出貨量外,新進廠商如騰訊、任天堂、MicrosoftDell即將進入此市場。然而,因為受到各家廠商的設計不同,加上產品開發、產能計畫等因素,都將影響紅外線LED市場需求數量。

最後是紅外線應用於車用市場,紅外線LED與紅外線雷射(VCSEL)應用於車用市場逐漸興起,自2000年國際車廠即針對車外安全技術進行開發,2010年開始,安全性技術逐漸延伸至艙內駕駛者相關研究,預估2020年後發展重點為針對駕駛者進行即時性生理感知與狀態的偵測,以降低事故發生。隨著車廠提升車輛附加價值,各項紅外線感測也隨之導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更為紅外線感測市場帶來無限商機。

[Home]


Confidentiality Note
本郵件含有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機密資訊、或受法律保護之資料,唯有原發信人指定之收信人得閱讀或使用本郵件之內容。如您並非被指定之收信人,請立即將本郵件及所有附件予以刪除;請勿揭露、儲存或使用本郵件之任何資訊,並請您立即告知原發信人本郵件的傳遞錯誤。謝謝您的合作。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ny attachments contain information from Inventec Corporation.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and/or privileged and intended to be solely for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named in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be aware that any disclosure, saving or use of the content of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and attachments is strictly prohibited. If you have received this email transmission in error, please notify us immediately, and delete the e-mail and attachments. We greatly appreciate your cooperat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