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收到產業訊息,請私訊或回覆信件給我!

請加入 Line@:  https://line.me/R/ti/p/%40fxc0891s

若不想再收到Yuki 分享電子產業訊息,請用E-MAIL回覆告知
若需寄其他信箱,請用E-MAIL回覆告知,並請告知姓名!
轉寄電郵時, 請記得將寄件人()的電郵地址資料清除, 謝謝你哦!!

若造成困擾敬請見諒!

Line ID:choyuki
WeChat kiyu0616

 

 

 

016/11/23 全球產業資訊

 1財經

  1.1國際

   1.1.1. 川普宣布 就任當天退出TPP  [經濟日報]
   1.1.2. 全球掀公司稅調降潮  [經濟日報]

  1.2亞洲

   1.2.1. 因應印度廢大鈔政策 宏碁在印推零現方案  [電子時報]
   1.2.2. 印度一夜廢鈔 現金社會黑錢結構屹立不搖  [電子時報]

 1產業相關

  1.1Cloud Computing

   1.1.1. 微博Q3報喜 翻倍成長  [經濟日報]
   1.1.2. 收購AIIoT企業 三星電子積極布局軟體生態系  [電子時報]
   1.1.3. 三星切入車用電子:三星收購車用零件廠商Harman 日本業者擔心遭邊緣化  [電子時報]
   1.1.4. AI 改變未來工作:未來社會將由5%精英主導 已開發國家將面臨科技性失業  [電子時報]
   1.1.5. IDC與雲端整合運用 中華電信助企業邁向創新營運  [電子時報]
   1.1.6. 阿里雲擴張全球 4數據中心  [工商時報]

  1.2Smart Mobile

   1.2.1Wearable

    1.2.1.1. 宏達電手機業務衰退 寄望VR成為新生存立足點  [電子時報]

   1.2.2Tablet

    1.2.2.1. 蘋果新款iPad醞釀新攻勢 供應鏈全面備戰 明年全球10吋級平板市場再掀新戰火  [電子時報]

   1.2.3Smartphone

    1.2.3.1. 耐摔成智慧型手機利基市場 富士通兼顧薄機身通吃消費性市場  [電子時報]
    1.2.3.2. 15萬支i7猛攻 蘋果蟬聯手機3冠王 Note 7換機潮推升S7 Edge進榜 三星市佔仍登老二  [蘋果日報]
    1.2.3.3. 宏達電新機齊發 各級市場通吃  [工商時報]

  1.3IT Industry

   1.3.1. 樂視財務風暴擴大 傳仁寶重傷  [經濟日報]
   1.3.2. 夏普激勵軍心 發冬季獎金  [經濟日報]
   1.3.3. 聯發科贊助交大 幫教授加薪  [經濟日報]
   1.3.4. 東芝革新受困於名利  日立年年改革 仍為匯損傷腦筋  [電子時報]
   1.3.5. 生物識別認證方興未艾 密碼登入或將功成身退  [電子時報]

  1.4Personal Computing

   1.4.1. 宏碁明年主流NB訂單出現大變化 緯創意外落空 版圖動盪恐難免  [電子時報]
   1.4.2. 電競夯 誰才是貨真價實概念股  [電子時報]
   1.4.3. 電競+迷你 微星華碩PC新主流  [工商時報]
   1.4.4. 集邦:DRAM明年首季 再漲15  [工商時報]

  1.5Solar(Green Energy)

   1.5.1. 蔚來電動跑車 造價3,800  [經濟日報]
   1.5.2. 電動車競爭益發激烈:豐田成立專責電動車事業企劃室 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同時並進  [電子時報]
   1.5.3. 凱勝BMW、特斯拉 力推電動車  [工商時報]
   1.5.4. 豐田 擬進軍陸純電動車市場  [工商時報]

[Home]


2016/11/23 1.1.1. 川普宣布 就任當天退出TPP [ 經濟日報 林奕榮、謝汶均]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22日在YouTube網站發表談話,宣告施政將依循「美國優先」原則,並將在就任當天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川普指出,TPP「對我們國家可能是一場災難」,並決定在就任首日發布撤出TPP的意向通知書,「我們將協商更公平、能把就業與產業帶回美國境內的雙邊貿易協定」。川普這項決定,幾乎已斷絕TPP生效的希望,批評者則表示,美國撤出TPP將為中國開啟接任亞太地區貿易領導者的道路。

涵蓋全球經濟40%TPP旨在清除成員國間的貿易壁壘,但須在國內生產毛額(GDP)總額占所有成員國85%的至少六個成員國批准後才能生效。美國一旦退出,TPP將無法過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若沒有美國,TPP將毫無意義。」

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成為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焦點,一名中方代表指出,已有更多國家希望加入RCEP,目前的成員國也希望盡早成協議,因應正在興起的保護主義。

川普表示,所有施政議程都將依循最簡單的「把美國置於優先」核心原則。他說:「不論鋼鐵生產、製造汽車或醫療,我希望下一代的生產與創新都在美國實現,為美國勞工創造就業與財富。」

有關上任第一天的工作,川普表示將要求聯邦政府每制定一項新法規,就需廢除兩項。國家安全方面,將指示五角大廈(國防部)研擬保護美國基礎設施免於網路或其他形式攻擊的計畫。此外,他將要求勞工部徹查影響美國勞工權益的簽證計畫濫用狀況。另外,他還將公布官員卸任後轉任說客的旋轉門規定。

美不玩了 RCEP地位升高

美國準總統川普(Donald Trump21日表示,明年120日上任首日將會採取的行動,包含讓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

隨著美國可能不再擔任亞太地區的老大哥,而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地位則日益增加,亞洲貿易正站在十字路口上。

在去年的APEC峰會上,充滿TPP達成基本協議的熱烈氣氛,但隨著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正持續高漲,導致在今年的APEC峰會上,TPP的前景一片黯淡,與TPP有關的討論最多只是「推動國內程序」。

另一方面,中國則試圖取代美國,透過RCEP擴張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我們應該構建平等協商、共同參與、普遍受惠的區域合作框架,封閉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確選擇。」相較於TPPRCEP的規定較不嚴格,因此發展中國家也易於加入。

去年APEC峰會的宣言中曾提及,希望建立以TPP為基礎,並包含中國和俄羅斯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RCEP當時仍被排除在外;今年的APEC峰會則明確指出,RCEP的擴大和發展也有助FTAAP,反映RCEPTPP的地位變得相同。

一名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是TPP生存下去?還是中國捲土重來?亞洲的所有國家都在觀望。」

[Home]


2016/11/23 1.1.2. 全球掀公司稅調降潮 [ 經濟日報 湯淑君]

英國首相梅伊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不約而同表明支持減稅,力圖把企業留在國內並吸引新企業進駐,顯示國際競相調降公司稅的風潮已捲土重來。

梅伊21日正式為前任保守黨政府調降主要公司稅率的措施背書,支持在2020年前將英國公司稅率從目前的20%降到17%。川普也把改革美國公司稅視為優先要務,競選期間提議把美國公司稅率從現行的35%降為15%

川普的減稅計畫距拍板定案尚遠,仍面臨國內政治障礙,且需考量財政現實。梅伊支持的減稅案已獲國會通過,儘管她尚未支持前任首相卡麥隆在脫歐公投後的提議,進一步把公司稅率降到15%

大西洋兩岸同時吹起降稅風,反映世界政壇再度採用傳統做法—設法藉降低公司稅刺激國內投資並向外國企業招手。

日本、加拿大、義大利和法國已先一步調降稅率以吸引投資,如今英、美兩國顯然也將跟進。

英國6月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許多在當地設據點、希望以此為跳板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跨國企業萌生去意,加重政府降稅挽留企業的壓力。

梅伊已向國內外企業保證維持有競爭力的經商環境,日前更在演說中向英國企業領袖承諾會執行前任政府已獲國會批准的減稅案,雖未提及減稅目標是17%15%,但企業界認為這顯示梅伊政府重申將降低公司稅。

近幾年來,歐、美等近百個國家同意改革稅法遏阻企業鑽漏洞避稅,在消弭稅法漏洞後,各國維持競爭力的主要方式就是調降公司稅,預料競相降稅的趨勢方興未艾。

[Home]


2016/11/23 1.2.1. 因應印度廢大鈔政策 宏碁在印推零現方案 [ 電子時報 陳智德]

Acer在印度推零現金方案,嘉惠手上現金不足的客戶。

宏碁提印度分公司提供「零現金、零擔心」(Zero cash, Zero worry)方案,主打消費者購物免頭期款及零利率,並可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

據印度The Economic Times報導,該方案可以讓那些因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近期突宣布廢除5001,000盧比面額紙鈔的政策,而為手上現金不足煩惱的顧客及通路夥伴一個稍微喘息的機會。

宏碁印度資深總經理Chandrahas Panigrahi表示,客戶也可選擇用無現金信用卡付款方案支付分期付款,銷售激勵點數將會回饋到客戶的PayTM電子錢包帳戶中。

印度日前突宣布將作廢5001,000盧比面額紙鈔,並於同日午夜起執行,引發舉國震撼,民眾於ATM前大排長龍,雖此舉立意是為打擊困擾印度已久的黑錢,卻有多數平民及窮人不及進銀行登記換錢而眼看著辛苦錢作廢。

據統計,在政策宣布前印度市面上約有合計86%5001,000面額紙鈔流通,現金交易佔印度民眾付款方式90%,且有85%的工人領取現金工資。

[Home]


2016/11/23 1.2.2. 印度一夜廢鈔 現金社會黑錢結構屹立不搖 [ 電子時報 蕭景岳]

印度於日前?出震撼彈,閃電宣布廢除該國兩種面額最大的鈔票,以消滅黑錢問題,這可能是印度近年來最大的改革,然而只要印度還是使用官方無法掌握的現金,黑錢問題永遠存在,如無塑膠及電子貨幣,印度政府的震撼療法將僅具一次性效果。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2016118日宣布,幾小時內廢除該國面額最大的兩種鈔票,分別是500盧比及1,000盧比,民眾必須在50天內、也就是1230日以前將不再合法的鈔票兌換完畢,否則無論蒙受任何資產損失,將只能自認倒楣。

Make in IndiaDigital India等政策以來,這可能是改革派總理Modi上任2年半衝擊範圍最廣的改革,Modi希望廢除面額最大的兩種鈔票有助逼出印度政府掌握不到的黑錢,增加政府稅收,並打擊不肖人士利用偽鈔資助不法團體的問題。

Modi上任來最震撼改革

無庸置疑地,閃電廢除經濟體中的鈔票必然有嚴重的衝擊。雖然Modi政府真正目的在打擊利用珠寶及不動產等奢侈品現金交易護航洗錢及避稅行徑的富人,但由於遭廢除的兩種鈔票佔流通中貨幣的86%,無可避免地一般零售交易也會戛然而止。

佔經濟體中86%的貨幣一夜之間消失,過少的貨幣追逐過多的商品服務,極可能造成消費者物價下滑,不僅如此,因為印度供應新鈔的速度不敷市場所需,也會造成商品與服務的賣方寧可減少交易,買賣行為的抑制將形成惡性循環,除非買方持有的是官方允許的貨幣。

如果印度供應合法新鈔的速度不夠,將影響接下來的經濟表現,交易既然萎縮,印度恐難以維持其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地位,而消失的86%貨幣因有部分屬於不可公諸於世的黑錢,所以縱然合法的部分將隨新鈔補充而恢復,但非法部分所帶動的經濟,必將就此蒸發於無形之中。

印度所採取的廢鈔震盪療法其衝擊性遠大於Make in India,但倘若能夠藉此機會根除盤踞在印度經濟體深層的貪腐問題,對印度而言將是短空長多,且廢除現鈔可以提升銀行帳戶的滲透率,進而縮減地下經濟規模,讓未能反映在印度經濟總量的數據現出原形,提升GDP總量,就此增加的稅收也可以改善印度長年以來的預算赤字問題。

缺乏無現金環境 廢鈔將僅具一次性療效

儘管印度試著廢除最常被用來洗錢、避稅的大面額鈔票以將黑錢根源揪出,但只要大面額現鈔存在,如這次印度將發行的2,000盧比新鈔,有心人士一樣可以用來進行非法交易,事實上,來去之間無影無蹤的現金本質上就不利於政府監控,因此與地下經濟甚至非法行徑密不可分。

因此,唯有可以追蹤所有交易紀錄的非現金支付才有助於政府掌握所有資金動向,但在印度銀行帳戶、信用卡或是行動匯款、支付滲透率低的情形下,印度的震盪療法將只具一次性效果,畢竟富人一樣可以利用新鈔購買奢侈商品服務以掩飾真正的洗錢。

與閃電廢除鈔票相較,印度在無現金社會的準備顯然心力不足。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5年底的調查顯示,印度銀行帳戶滲透率僅53%,不如大陸的79%,而都市化比率不足、農村涵蓋廣大的印度也未能充分利用行動科技追求跳躍性發展,MasterCard行動支付準備指數顯示,印度僅獲得31.5分,甚至還不如非洲發展程度更低落的肯亞的40.4分。

另外,印度央行報告顯示,印度平均每人每年只使用信用卡6.7次,遠低於巴西的54.8次及大陸的14.4次;而摩根大通(J.P. Morgan)報告指出,印度有1,400萬個商家,但只有120萬台POS機,意謂印度9成的商家只接受現金。

罰易賞難 印度廢鈔行動船過水無痕

印度總理Modi上任後改革措施曾經多到令人目不瑕給,但201611月廢除兩種最大面額鈔票的行動,對印度社會的震撼強度足以名列一二,然而與Make in India等措施相較,廢鈔的震撼強,效果卻短,未必能達到Modi想要的揪出黑錢、打擊逃稅、根除貪腐以及增加稅收的效果。

儘管金融業可能因為存款增加而獲益,GDP也可能有所成長,但只要大面額現鈔存在,印度富人就不乏囤積黑錢的手段,這次他們可能認栽拒絕將錢存入銀行,寧願讓持有的現鈔變廢紙,而Modi卻不可能年年上演廢鈔行動。

要根除地下經濟、甚至是黑錢,從而增加稅收並提振GDP總量,印度仍須寄望塑膠貨幣、電子貨幣及終端零售支付設備的普及,但印度推行多年效果有限,這讓印度廢鈔行動像是煙火一般,僅聊具一次性效果。

[Home]


2016/11/23 1.1.1. 微博Q3報喜 翻倍成長 [ 經濟日報 蔡敏姿]

在美國上市的新浪微博昨(22)公布第3季財報,淨利潤3,210萬美元(約新台幣10億元),年成長122%,表現優於預期。

中國經濟網報導,財報顯示,第3季營收達1.76億美元(約新台幣56.4億元),年增42%。第2季財報成績令人驚豔,第3季也毫不遜色,營收和淨利,季增率分別達20%224%

同期,微博月活躍用戶為2.97億,年增長34%,創下今年最大增幅。自上市以來連續10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成長。

微博預計,第4季營收約在2.05億美元至2.10億美元之間。

新浪董事長兼CEO、微博董事長曹國偉表示,憑借用戶基數、營收和盈利能力的強勁增長,微博已展現網路效應方面的平台價值以及強大的盈利能力。

在移動端,微博月活躍用戶占89%,規模保持穩定增長。同時,微博日活躍用戶增長到1.32億,年增幅達32%。奧運會等熱門事件推動微博活躍用戶大幅成長。另外移動端廣告收入占66%,仍具備上漲空間。

今年以來,微博月活躍用戶的增幅明顯加大。2014年和2015年,微博月活躍用戶全年增幅分別是4,660萬和6,030萬,而今年前三季增幅達6,100萬,增幅明顯加快。這再次證明微博圍繞內容生態,已經建立起強大的網路效應。

微博單季廣告收入首突破人民幣10億元,來自品牌、效果、內生三種類型客戶的廣告需求都在快速上升。公司表示,品牌廣告的快速增長,反映出微博品牌和社會影響力的提升,有利於改善微博廣告的用戶體驗。

廣告收入方面,第3季非阿里廣告收入比去年增112%,連續三個季度保持100%以上增幅。

[Home]


2016/11/23 1.1.2. 收購AIIoT企業 三星電子積極布局軟體生態系 [ 電子時報 陳柏蓁]

三星電子透過海外購併積極布局軟體領域。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最近大動作進行多起外國企業購併,似乎開始啟動新一波事業結構調整,事業重心不再侷限於電視或智慧型手機等最終成品、硬體領域及B2C事業,逐漸朝向零組件、解決方案、B2B、軟體等面向擴展。

不僅如此,三星似乎欲向業界宣告,只要能提高市場競爭力,花再多錢投資也願意,砸重金購併國外業者的策略模式也與先前有所不同。

副會長李在鎔從20145月接下經營重擔後,「選擇與集中」一直是李在鎔奉行的理念。201610月底李在鎔正式成為公司董事,經營體系更加鞏固。

業界認為,先前三星陸續出售非主力事業是李在鎔布局未來新事業的前奏,如今藉由購併展開的事業結構調整已正式啟動。

據韓媒每日經濟報導,先前三星出售化學事業及軍事國防用品事業,接著三星物產(Samsung C&T)與第一毛織(Cheil Industries)合併,電子與金融成為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的兩大事業主軸。

3季三星公布的資料顯示,現金資產規模高達33兆韓元(280億美元);近期三星開始動用這筆資金,積極從事海外企業購併。

報導指出,早年三星投資的首要考量是獲取國外生產據點,領域也多集中在半導體與家電事業。但從20148月三星購併物聯網(IoT)平台業者SmartThings後,領域開始變得多樣,也不再著重於發展最終成品。

201610月三星宣布購併人工智慧(AI)平台公司Viv Labs,表示將在人機介面領域取得競爭力;11月又接連宣布購併車用電子業者HarmanRCS技術業者NewNet Canada,欲發展相關事業。

負責Harman購併案的三星電子策略創新中心策略長孫英權表示,三星期盼與Harman合作,在自動駕駛、連網車技術上提供使用者更佳的體驗。似乎意味三星只打算發展軟體面,不會直接投入汽車製造。

至於購併NewNet Canada的原因,據聞與2016年初Google表示將積極支援RCS有關。因為若RCS成為Android系統智慧型手機的基本功能,加上能有電信業者配合,未來可望形成新的產業鏈。

不論如何,三星決定斥資80億美元買下Harman,不但成為業界話題,也為三星內部注入活力,一掃連日因為Galaxy Note 7智慧型手機事件帶來的陰霾;業界更預估,三星在2015年底成立的車用零組件部門,應會在2017年擴大單位規模。

 

[Home]


2016/11/23 1.1.3. 三星切入車用電子:三星收購車用零件廠商Harman 日本業者擔心遭邊緣化 [ 電子時報 莊瑞萌、謝明珊]

豐田汽車等日本車廠為了迎接連網汽車技術到來,也開始在傳統供應商之外與新的廠商合作。

自從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傳出收購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後,日本當地業者也開始為之緊張,擔心在車聯網與自駕車市場遭到邊緣化。因此,包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在內等公司與日本政府也開始積極投資自駕車技術,希望讓日本廠商在相關市場上仍可佔有一席之地。

據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Hiroshige Seko)被問到這次三星收購案時指出,車聯網產業是快速變遷產業,於是會有不同產業組成聯盟,因此,日本必須在開發該技術上擁有清楚的策略思維。

評論指出,日本目前正陷在過去面對顛覆產業的科技轉變而應變不足的陰影之中,例如當地廠商雖曾一度引導手機發展走向,但蘋果(Apple) iPhone出現後,便開始蠶食鯨吞掉太慢投入智慧型手機的日本廠商原有市佔率。

另外,目前日本晶片廠雖在部分領域實力堅強,但已無法與25年前主宰全球市場氣勢相比。因此如今孕育豐田、日產(Nissan Motor)與本田(Honda Motor)等汽車大廠的日本,也絕不能讓美國或南韓廠商掌握自駕車與連網車背後核心技術。

目前車輛與零件約佔2015年日本總出口的20%。日本經濟產業省(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METI)在報告中也指出,日本經濟正倚賴汽車與電子業2大經濟支柱是否能持續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一旦上述產業成為全球軟體大廠代工廠後,將無法擺脫缺乏高附加價值內容的製造商命運。因此,201610月,METI已確定提撥1.95億美元來協助當地企業研究可用在自駕車的人工智慧。

目前許多日本廠商也開始進軍車聯網市場,例如20169月由日本政府支持的基金所掌控的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傳出有意收購美國Intersil,該公司高層也表示希望強化在車用市場的能見度。

對此,世耕弘成日前受訪時表示,日本政府將持續控制瑞薩以便確保其自駕技術根留日本,而且如果日本要與諸如Google等大廠競爭,政府就必須帶頭。

Panasonic也是在智慧型手機市場敗北的日本廠商例子之一,不過,目前該公司營收3分之1已來自車用與工業系統市場,其中包括供應Tesla Motors電池。該公司繼2015年買下西班牙零件廠後,日前也宣布推出取代後照鏡的影像監視器。

至於豐田則計劃投資至少10億美元在自駕車研究上,該公司並希望2020年能開發出可在公路上自駕的汽車,豐田工程師Masato Minakata指出,這項研究將是該公司競爭的關鍵。

豐田日前也宣布預計2020年所有美國與日本自家車輛都將連網,該公司車聯網主管Shigeki Tomoyama指出,希望藉此幫助豐田進入叫車與共享車輛市場。

評論指出,讓日本廠商擔憂原因之一是其會喪失在連網汽車軟體的控制權,而且這也是三星與Harman合作後將取得進展的市場。Harman高層Mike Tzamaloukas日前表示,該公司希望在打造連網車上扮演關鍵角色。

另外,新技術也開始改變豐田、日產與其他日本車廠與供應商的關係,例如日產自駕技術ProPilot已採用美國TRW提供的鏡頭以及以色列Mobileye所提供的客製化影像處理軟體,該公司發言人也指出,日產將引進最佳技術,且不會只倚賴傳統供應商。

為拓展旗下產品種類 三星收購Harman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宣布收購車聯網大廠HarmanHarman音響品牌 Harman KardonJBL AKG無人不曉,但旗下汽車業務約佔營收3分之2,包括車載資通訊系統和資訊娛樂系統。

根據TechRadar報導,未來汽車將變得更智慧、更安全、更方便操作,進而跟使用者的手機無縫接軌,三星正試圖搶攻車聯網市場,積極拓展旗下商品種類。

2015年三星成立汽車電子部門,此次收購Harman不外乎欲進軍車載智慧系統,Harman在車用電子領域推出多樣商品,包括音響、車載資訊娛樂系統、汽車抬頭顯示器和汽車安全系統。

三星的競爭對手蘋果(Apple),先前收購耳機製造商兼音樂串流服務業者Beats Electronics,進而有自信取消傳統3.5mm耳機孔,帶動旗下無線耳機的買氣。

HarmanJBL耳機品牌亦擁抱無耳機孔的未來,推出適用Lightning接口和USB-C接口的JBL Reflect Aware耳機,外界不禁揣測三星收購Harman之後,會不會有蘋果的自信,推出無耳機孔的手機。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HarmanJBLAKG的加持下,三星行動業務、顯示器、虛擬實境和穿戴式裝置等可望大有斬獲,未來三星產品所搭配的耳機品質亦將有所提升,三星相關配件也會漸趨多元。

布局自駕車市場 三星砸重金收購Harman

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準備跨足自駕車市場,決定溢價28%收購車聯網供應商Harman。根據紐約時報(NYT)報導,為了佈局自駕車市場,Google等科技公司砸重金自行研發,通用汽車(GM)等汽車製造商則大手筆收購新創企業。

GM5億美元投資叫車服務Lyft,共推自駕車共乘服務,同時以10億美元收購自駕車技術新創公司Cruise Automation,導致三星不惜以80億美元收購Harman,搶搭自駕車的末班車。

80億美元可不是小數目,三星如此大手筆其來有自,2025年自駕車市場上看1,000億美元。不過,相對於Harman的車用產品,恐怕還是旗下JBL音響最令人熟悉,至於導航、車用資訊娛樂系統、通訊和車輛安全系統,2015年大致佔Harman銷售額的一半。

未來Harman將作為三星的獨立子公司,三星旗下產品也會跟Harman品牌做結合。

[Home]


2016/11/23 1.1.4. AI 改變未來工作:未來社會將由5%精英主導 已開發國家將面臨科技性失業 [ 電子時報 王傳強、陳智德、陳明陽]

全球生產科技化之後,無論是何種專業與技術均無法逃脫科技性失業的旋風。

對多數普羅大眾而言,科技創新並不意味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以及收入的增加;事實上剛好相反,自從全球邁入貿易自由化與生產科技化之後,美國勞工實質薪資停滯在1970年代水位。英國、德國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亦不遑多讓,紛紛歷經本身的「科技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

MarketWatch報導指出,拜科技變遷與財富分配結構之賜,未來的社會將是由5%的菁英,主導20%的技術官僚,控制75%剩餘人口的階級社會,向上流動性僅止於具人脈、美貌與頭腦的極少數族群,多數人將淪於「不穩定無產者」(precariat)的範疇。

對多數人民而言,全球化與高科技型態社會,意味著工作的易取代性,以及收入的高停滯性。多數職缺遭到「去技術化」(de-skilling)的洗禮,低技能工作遭到人工智慧(AI)與機器人取代,就連傳統認知不具取代性的職缺如記者與投資顧問,都有相形的數位替代品。

20世紀下半葉,由於新興市場向全球開放其勞動供給,大陸、東歐與東南亞等勞動人口,有進入已開發國家勞動市場的入場票,能夠與歐美日等富國的勞工競爭。

後果是,許多富國的勞動階級被窮國取代;最初這個情況僅止於製造業部門,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就連服務業與專業性質的工作,也遭開發中國家的勞工所滲透,最終被取代。

此外,隨著通訊技術的發達,諸如工程、營建、會計、醫療與法律服務性質的工作,能夠即時的與地球另一端的專業人士聯繫,增加這些職缺的可取代性;外加遠端控制技術的成熟,使得自動化生產成形,科技已逐漸改變傳統工作型態與定義。

如此的改變對企業獲利而言實為一大福音,但對一般受薪階級而言,卻是一大惡訊。根據數據顯示,如今美國中位數實質薪資停滯在1971年的水位;日本與德國家庭收入則停滯了10年以上。英國的工廠收入自1970年代末以來,均未成長過。上述數據在在顯示,全球化與科技創新並未對普羅大眾帶來好處。

如今的勞動環境,已來到經濟學大師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稱的「科技性失業」(technological unemployment),無論是何種專業與技術,均無法逃脫科技性失業的旋風。

據一份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自動化進程將威脅全球約47%的總工作量,這個數字在美國為8,000萬個職缺,英國則為1,500萬。根據傳統的假設,一旦新產業成形後,就會立即產生新職缺,取代傳統工作。但這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佐證。

科技業職缺佔美國總勞動分布約5~6%的比例,僅0.5%的美國勞工任職於2000年時尚未存在的領域中。在矽谷方面,僅約1.8%的勞工任職於新產業之內。換言之,新產業並沒有吸納足夠的傳統勞工數量。

其中一個原因是,新型態產業並非勞力密集性質的工作,就算其中內含勞力密集的工作內容,也會外包給其他國家執行。就連卓越的科技巨擘如Google,僅於全球僱用6萬名員工。

多數非自願性離職的勞工,不大可能在新領域中找到適合的工作。一般而言,紡織與組裝廠的勞工,很難徹夜間成為諸如生技工程師、金融顧問、科技研發人才、軟體設計師等知識密集型工作者。

更雪上加霜的是,就連教育也無法確保社會的向上流動性,由於教育成本節節升高,導致許多學生畢業後,必須背負龐大的債務。許多應屆畢業生無法在喜歡的領域中找到工作;與5年前相比,這些學生的首份工作收入約低10~12%左右,卻需背負更高額的債務。

AI搶工作危機延燒到大聯盟主審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2016世界大賽由芝加哥小熊隊演出歷史性的一刻,奪下自1908年以來睽違108年的世界冠軍,但這場比賽可能是最後一場由人類本壘板主審主導判決的世界大賽。

CNBC報導,知名運動賽事直播技術研發商SportsMEDIA Technology的子公司Sportvision,將使用其研發的產品Pitchf/x來協助更精準判斷棒球場上的每一球好壞。

Sportvision營運長Mike Jakob表示,大多數人們還沒辦法習慣運動場上裁判逐漸消失的事實,但就像飛行員一樣,大部分的航班已由自動駕駛科技在操控,從科技觀點來看,這表示自動判斷好球與壞球逐漸可行。

根據大聯盟統計數據,裁判對好球及壞球的判斷最高的準確率雖高達88%,但仍不足以稱為「精準」。由於投手屢以超過160公里的快速球及變化無常的變化球丟向本壘板,裁判的工作其實是難以想像的艱難。

Pitchf/x或可協助消除判斷上的錯誤。Sportvision已在30個大聯盟球場安裝Pitchf/x,每一個球場的一、三壘邊線及中外野各裝一台攝影機,從20多個不同的點捕捉投球路徑並建構好球帶。Jakob表示Pitchf/x是個從球迷、球員及轉播視角多維度捕捉數據的機器。

觀眾可下載軟體MLB At Bat觀看每一隊的投手球路,但最諷刺的是最需要Pitchf/x的地方-本壘板後方並沒有安裝。本壘板主審的判決可以影響整場比賽的結果,在投手討生活的好球帶邊邊角角,本壘板主審更需要機器輔助判斷。

根據耶魯大學教授Toby Moskowitz在其著作《Scorecasting》針對100萬個投球的研究指出,即使是最厲害的裁判,跑到好球帶外3英吋(7.62公分)的誤判比率是4分之1,好球帶外2英吋(5.08公分)的誤判比率是3分之1,已足夠影響世界大賽的結果。

Sportvision除了輔助判斷棒球及其他如美國大學聯盟(NCAA)美式足球及美式足球聯盟(NFL)的判決外,也可以將儲存的數據加以分析以幫助運動員的生涯發展。SportsMEDIA Technology也正與其他運動聯盟如美國職籃(NBA)、美國冰球聯盟(NHL)及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事(PGA Tour)洽談合作。

但這種輔助判決的科技也遭遇反彈聲浪。據數名球迷指出,為了維持運動的一致性,其實並不需要場場都做出正確的判決。

參加兩次大聯盟明星賽的前費城人投手Brad Lidge也直言,機器精準判斷將傷害投手,他稱好球帶是「最不須計較的人類錯誤」,並表示利用不同主審好球帶的優勢,本來就是投手從小聯盟時期就該訓練的技巧。

由於可能害主審丟飯碗,他們是最怕這種新科技的一群。世界裁判協會對此不回應任何評論,不過Sportvision表示,本壘板主審絕對是整場比賽中的重要元素,也應該永遠站在那裏。

MLB委員Rob Manfred則在本次季後賽期間表示,這種新科技還有待進步的空間,若在賽事中使用仍須變得更加可靠才行。

從美大選看AI崛起 表現遠勝人類民調大軍

2016年初人工智慧(AI)系統AlphaGo已經證明機器能在圍棋這個最微妙複雜的領域技壓人類高手。而2016年美國大選前兩週,MogIA人工智慧系統準確預測川普(Donald Trump)將勝選,似乎再次預示人類將在更多行業和領域面對人工智慧競爭或被其取代,其崛起對人類就業機會的威脅遠高於政客,將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

印度Genic.ai所開發的MogIA人工智慧系統,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針對收集自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群媒體平台的2,000萬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民眾對川普相關訊息的關注程度比起歐巴馬(Barack Obama)2008年民調頂峰時還要高25%,成為預測川普勝選的重要指標。

可惜由於MogIA的結論大大背離主流媒體與人類民調專家的預測結果,因此埋沒於大量的民調資訊中,並未受到重視。

雖然針對各家民調預測失準的分析紛紛出爐,但畢竟是事後諸葛。而MogIA設計精巧的演算法(Algorithm)既不會對任何候選人有情感上的偏好,也不會帶著偏見,亦即能排除選樣偏差(Selection Bias)與無回應偏差(Non-response Bias),至今已經成功預測連續四屆大選的結果。

MogIA表現遠勝一面倒向希拉蕊的人類民調大軍,此成就並非偶然,顯示相當適任民調工作,意味人工智慧系統很可能將嚴重威脅人類民調專家的工作機會。

而運用民調估算選民投票意向,在實務上確有其不確定性。美國文學文摘(Literary Digest)1936年進行了一項史上最大規模與最高成本的大選民調,對1,000萬美國民眾寄出模擬選票,再統計回收的240萬張選票,然而高達240萬的樣本數,抽樣誤差(Sample Error)卻高達19%,反觀樣本數僅5萬的蓋洛普(Gallup)民調,運用其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系統卻做出正確的預測。

值得注意的是,文學文摘的1,000萬訪查對象多數來自其訂戶名單、電話簿名單與俱樂部會員,主要是城市中產階級,因此先天上有選樣偏差,選民代表性嚴重不足。

其次,僅回收不到25%的選票表示,不表態率極高,此即無回應偏差。可見樣本數並非絕對,適當精確的選樣反而更具普遍性,執行民調豈可不慎。

[Home]


2016/11/23 1.1.5. IDC與雲端整合運用 中華電信助企業邁向創新營運 [ 電子時報 陳毅斌]

眾所皆知,資通訊服務朝著雲端化、網路化等方向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此時企業為因應趨勢潮流、加速推動數位轉型,一方面需要選擇安全、穩定、可靠的雲端資料中心進駐,另一方面則需採用高彈性化雲端服務,搭配實體IT進行整合運用。

近幾年來,「數位轉型」不僅蔚為顯學,也成為宰制商場優勝劣敗的關鍵,換言之,誰愈能將數位轉型做得迅速徹底,就愈能躋身市場贏家。但數位轉型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先實現IT轉型,才能讓企業靈活彈性調度IT資源,妥善支撐新業務的推展;至於IT轉型的方向,主要環繞於行動化、IP化及雲端化等軸心。

問題來了,隨著雲端、行動化、大數據、社群、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接踵而至,猶如萬箭齊發,讓多數企業窮於應付,追隨新趨勢已屬不易,但更大的挑戰在於,在新舊轉折過程中,不但得顧及虛(雲端)、實(傳統實體IT)之間的整合運用,還必須審慎考量資安防護,這些議題好比層層堆疊的壓力,使不少企業備感沈重,因而殷切期待援引專業夥伴的助力,儘速落實IT轉型、推動創新營運。

有鑑於此,中華電信以「頂級機房智慧雲端‧整合應用翻轉未來」為題,舉辦IDChicloud一雲俱全研討會,闡述中華電信雲端資料中心(CHT Taipei IDC)如何透過領先國際的高標設計規格,輔以充沛的聯外光纖寬頻電路資源,打造防火、防洪、防旱、防震且具隱密性保護功效的優質環境,為企業數位化業務的拓展奠立堅實基礎;並揭示hicloud雲端服務。

包括高效能、高彈性、高安全性的CVPC虛擬私雲服務,結合S3雲儲存的新世代異地備份備援方案,以及標榜方便用、輕鬆省、管理易的ERP服務,使企業知道應當如何善用雲端運算儲存資源,實現雲端化轉型願景。

中華電信國際電信分公司總經理陳明仕表示,在當前網際網路時代,所有應用服務都走向IP化、行動化,背後賴以驅動服務運行的數據,必須找尋可靠場域來存放。

中華電信雲端資料中心(CHT Taipei IDC)即是首選標的,其所在地並非地震帶或土壤液化區,擁有最高等級的土建與機電工程建造品質,並且是台灣第一座取得國際最高等級TIA-942 Rated 4資料中心認證,加上中華電信經營IDC服務十餘年所累積的軟實力,匯聚了眾多有利條件於一身。

此外,雲端資料中心位在全台網路骨幹的核心點,不論是自企業、政府或國外OTT等種種上網用戶,大多從HiNet進出,島內通訊實力之堅強無庸置疑;然而值得留意的是,網際網路乃是全球化服務,故企業更需要接通全世界,而中華電信透過高速頻寬連接到全球眾多國家,足以為用戶提供順暢穩定的連外網路通訊服務。IDC對於企業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據點,唯有選擇對的IDC,再結合可靠的雲端服務,可望帶動企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善用ColocationIaaS 巧妙支撐業務布局

研究機構IDC Taiwan企業應用研究部資深市場分析師郭思偉,剖析網際網路資料中心與IaaS趨勢脈絡,並提出企業IT策略建議。網際網路資料中心起源於2000年,即外界認知的Colocation,運作方式以實體伺服器為主,用戶對系統掌握度高,但擴展速度較慢,適用於公家機關、金融機構或大型企業,側重於異地備援、法規遵循等應用。

Public IaaS起源於2006年,被廣泛稱為Cloud,基於虛擬機運作,用戶僅擁有虛擬機使用權,對系統掌握度低,惟擴展延伸速度快且彈性大,特別適用於中小企業、新創公司,以尖峰應急、業務試行為主要應用。

比方說,旅遊旺季之於廉價航空、封麥演唱會之於線上購票的使用尖峰,此類用戶的資訊預算有限,所以傾向運用IaaS資源滿足一時之需;此外包括軟體或遊戲公司,通常基於創投式運用思維,引進IaaS服務,意即新業務一律透過公有雲運行,等到日後營運規模確實擴大,才轉向自有IT資源運作;至於手機或晶片商著眼全球布局,需為所有客戶提供服務,但卻難以在不同地域自建機房,此時IaaS就成為很好的倚靠對象。

歸納當今IaaS趨勢,首先是架構師、顧問逐漸重要,只因企業一旦透過這些專業人士協助,可望縮減採用IaaS服務的成本,幅度甚至高達7590%之譜;其餘重要趨向,還包括了混合雲聲浪持續擴大,及關鍵任務應用逐漸可行。

郭分析師針對企業成長路徑,提供五階段建議。小企業或新創企業的資訊預算、人力都不足,萬事起頭難,可擇優引進單一IaaS業者提供的服務;等到營業規模稍大,可考慮藉由不同IaaS服務做配置組合;接著可選擇自建在地機房,滿足IT基載需求,再結合IaaS形成混合雲;當業務規模持續擴大,可考慮以Colocation作為異地備援機房,保護重要資產;隨著業務觸角延伸至全球各地,可針對個別地域引進不同IaaS服務,結合既有的在地自有機房、Colocation備援機房,形成最完整的IT版圖。

IDC+雲端 創造11大於2奇效

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雲端系統處長陳錦洲表示,展望未來20192021年,分析機構Gartner提出非常多預言,包括將有1億人採用擴增實境技術(AR)進行購物、30%使用者不透過螢幕上網、區塊鏈市場規模上看百億美元、透過物聯網幫人類省下1兆美元支出等,惟這些預言實現的必要條件,皆是可靠穩定的IT環境、暢通無礙的高速網路。

由於企業自建機房經常遭遇諸多困擾,與其耗擲資源力求突破,不如援引外部「IDC+雲端」資源,與企業本部形成混合雲,如此即有助於企業專注本業,發揮整合效益、加速成長創新。

而深具IDC與雲端雙重強大供應能量的中華電信,會是值得企業倚重的有力夥伴。陳處長表示,中華電信自2000年開始提供IDC服務,歷練之深厚冠於台灣業界,迄今在全台擁有21IDC及雲端機房,其中10座以上為Tier 3等級機房,舉凡網路、機電都具備多重備援機制,實際可靠度超過99.999%

以中華電信雲端資料中心(CHT Taipei IDC)而論,匯集傳輸、InternetVPN、證券四合一骨幹、直達國際海纜,及多家固網進線等六大網路中心,不僅立基於新一代高速光纖骨幹(OTN),也藉由多條連外海纜分散路由及風險,可協助企業四通八達地延展業務觸角。至於hicloud雲端服務,當前也位居台灣雲端市佔率與客戶數雙料冠軍,提供雲運算、雲儲存、虛擬私雲、桌面雲、特效雲等豐富選項。

經由中華電信IDChicloud彼此優勢結合,為企業量身打造資料中心規劃、網路架構優化、IT專案建置、代建代維、設備搬遷、系統移轉、虛實整合、異地備援、整合監控、資訊安全以及營維運管理等整體解決方案,可為企業推動創新轉型,提供強而有力奧援。

藉助虛擬私雲 企業輕鬆入雲有保障

中華電信數分雲端處工程師林建男表示,企業選擇DIY部署私有雲,勢必在機房、網路、伺服器/儲存設備、虛擬化軟體、資安服務、應用系統、雲端服務供裝管理系統、雲端服務監控/告警/自動延展等不同構面,面臨規劃與建置方面的重重挑戰,衍生成本飆高、回應緩慢、維運管理複雜、服務開通流程未串整等等缺憾。

林工程師建議,深受前述苦惱的企業,不妨藉助hicloud虛擬私雲(CVPC)來突破僵局。論及CVPC運行架構,主要落在台北東七機房、台南永康機房等兩個Region(區域)Region各自獨立,彼此無依存關係;在單一Region內會有個別的Zone,不同Zone之間皆透過內部高速網路串接。

CVPC Zone採取標準化、模組化建置模式,故可靈活依據客戶需求,綜覽虛擬機運算、虛擬資料中心網路、網路資安、頻寬流量與網路位址管理等不同面向考量,快速集結所需完整資源,建置出最適合客戶採用的新Zone

值得一提的,CVPC的安全管理規劃,主要參照ISO 27001CSA安全指引等規範,而中華電信亦是全球首家以公有雲服務通過CSA STAR的電信業者,因此企業可在安全無虞前提下,運用hicloud私雲服務進行業務延伸,彈性運用內外IT資源,開創最大經濟價值。

有關CVPC適用情境,則含括企業站點延伸(hicloudVPN服務來延伸IT業務)IDC實體設備之延伸,打造兼顧雲端彈性與專屬設備的混合雲,建立新一代雲端總機資通訊架構,建立智慧分流架構,建立軟體定義資料中心SDDC多系統(租戶)架構,以及作為彈性自主/異地備援最佳解決方案。

新世代異地備份備援方案

中華電信數分雲端處高級工程師林逸修強調,營運持續(Business Continuity)可謂企業的重大挑戰,據獨立研究機構Vanson Bourne調查統計,企業每次遭遇服務停運,平均將損失新台幣330萬元,代價十分高昂;故而必須善用備援、備份等機制,以落實營運持續管理,力求在意外或災難發生之際,在短的時間內恢復營運能力。

只不過,備份備援的建置挑戰並不算少,舉凡機房選擇、專線電路選擇、備份備援解決方案選擇、設備與服務整合,乃至備份備援成效之評估,個個都是不容易解的難題。對此林高級工程師建議,與其辛苦思索各個環節的突破之道,不如回歸初衷,先釐清備份/備援機房應有的本質,不外就是主備機房距離、機房穩定性與安全性、可信賴度、網路連線頻寬與介接彈性、服務團隊專業性等項目,倘若企業自覺無力滿足這些條件,便可考慮採用中華電信備援與備份服務。

綜觀中華電信備援與備份方案,內含顧問及客製化服務、設備租賃、代建代維、雲端服務等選項,滿足多樣性RTO/RPO需求。在備份方面,提供「hicloud S3Veritas NetBackup」、「中華電信IDCVeritas Netbackup一體機」,而在備援部分,則提供「hicloud CVPCVeritas VCS」、「中華電信IDCVeritas VCS」等方案;而中華電信提供專屬顧問團隊服務,從頭到尾全面涵蓋需求分析、規劃設計、量身打造到營運演練等不同階段,協助客戶建立最適用的異地備份/備援環境。

SaaS雲端ERP 加速企業營運布局

研討會由中華電信企業客戶分公司資訊通信處專案經理歐志信壓軸,講述如何利用雲端ERP「方便用、輕鬆省、管理易」特性,揭開企業管理新時代序幕。

歐專案經理表示,201510月中華電信與SAP宣布攜手合作,結合SAP Business One解決方案(專為成長型企業、或大企業分支機構設計的ERP)、中華電信雲端機房與雲端平台基礎,針對廣大中小企業提供雲端ERP服務;而該方案深具高整合性、即時性優勢,可協助企業有效管控成本,同時簡化財務會計、存貨配銷、銷售及採購等營運流程,終至為台灣中小企業競爭力加值。

細究Business One內涵,主要是藉由蘊含多幣別多業務、跨業態、跨地理區域、跨系統整合等核心功能,落實「管理易」價值;結合雲端,讓企業可隨需租用、隨取即用、隨處可用,並活化資金運用,展現「輕鬆省」價值;透過行動裝置App、豐富的使用者經驗,及分析與報表的隨取即用,彰顯「方便用」價值。

不僅如此,搭配採用SAP HANA記憶體式資料庫,有助於提升交易處理效率,並有效支撐大數據分析,故而創造「速度快」另一驚喜效益,足以充分滿足企業急欲快速回應新商機、提升業務靈活性等關鍵需求。

[Home]


2016/11/23 1.1.6. 阿里雲擴張全球 增4數據中心 [ 工商時報 李書良]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端運算平台「阿里雲」,日前宣布擴張其全球數據中心網路,將於年底前陸續在中東、歐洲、澳洲和日本開設4個全新的數據中心。

阿里巴巴21日透過新聞稿表示,作為阿里雲全球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4個數據中心將讓阿里雲在14個全球經濟發展核心地點擁有數據中心。其中,設於阿拉伯杜拜的中東數據中心已於21日投入初期營運。

據了解,阿里雲的業務拓展將為全球客戶提供延時(latency)更短及更多元化的服務,包括數據儲存及分析服務、企業級中間件(middleware)以及雲安全服務。新增的數據中心可進一步增強阿里雲作為全球主要雲服務供應商的地位,除了能更好服務目前的230萬阿里雲客戶,新數據中心亦將有助於阿里雲用戶群的持續增長。

以歐洲數據中心為例,為支持歐洲地區的企業,阿里雲將與德國Vodafone合作,開設其位於歐洲的首個數據中心。

該數據中心設於德國法蘭克福,而法蘭克福正是歐洲領先的科技樞紐之一,擁有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以支持科技創新。

對此,阿里雲總裁胡曉明說:「阿里雲一直是中國科技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通過建立核心的商務基礎設施,以促進跨境商務、網上交易平台、支付、物流、雲計算及大數據間的無縫合作。我們期望將雲端運算打造成為全球新經濟的數位化基礎,把握雲端運算帶來的機遇,賦能全球各市場不同規模的企業。」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雙11」全球狂歡節中,阿里雲的潛力已得到充分展現。阿里雲提供的技術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電商平台提供支持,在最高峰時每秒可處理17.5萬筆交易,創下歷史新紀錄。

[Home]


2016/11/23 1.2.1.1. 宏達電手機業務衰退 寄望VR成為新生存立足點 [ 電子時報 王君毅]

宏達電除替大陸深圳市政府相關單位編定2016~2020年促進VR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行動計畫外,宏達電日昨宣布,已與深圳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成立「VR中國研究院」,另雙方也將聯合成立掌管近人民幣100億元的「深圳VR產業基金」,藉此扶植大陸深圳市的VR產業發展。

觀察近期宏達電在VR的新布局動作可得,宏達電VR推展看似對大陸市場相對鍾情,然其在列強環伺的競爭環境當中能否仰賴大陸市場,藉此確保或讓其真正躋身成為VR產業的領先者?背後相關影響與變因或仍值得市場留意探討。

手機業務發展疲弱 VR成宏達電新明燈

智慧型手機業務推展持續陷入低迷,導致宏達電2016年預計將續虧損超過1個資本額以上,也讓宏達電不得不積極求變。當中看好VR產業潛在發展機會與商機,讓VR產業成為引領宏達電營運前進的新光明燈,且寄望透過建立更完整的VR生態體系,能讓其繼手機產品後,找到新的生存立足點。

也因此,宏達電除續強化VR硬體頭盔的製造能耐外,在異業結盟、VR加速器推展計畫推動、VR創投基金匯集與VR平台打造等方面,近來均投入相當的功夫。當中VR加速器推展部分,目前宏達電主要在台北、舊金山、北京及深圳等地設立據點並延攬VR相關應用、支援技術等業者進駐,而宏達電則提供相關技術支援。

另為扶植新創或具潛力的VR公司發展,宏達電也攜手相關創投成立VR投資聯盟(Virtual Reality Venture Capital AllianceVRVCA),主要與大陸創投業者包括紅杉資本、經緯中國等合作。

宏達電VR推展 偏重大陸市場

宏達電在VR產業的布局動作頻仍,且除此次與深圳市政府的合作案外,納入Vive加速器推展設置據點地區,先前與阿里巴巴、大陸網咖業者順網科技等業者的合作案,以及創投業者的延攬等發展估算,宏達電目前全球VR布局側重大陸地區,在上述投資與做法上可一窺端倪。

宏達電VR推展為何鍾情大陸市場?宏達電Vive大陸區總裁汪叢青表示,考量大陸電影、遊戲、智慧型手機等均已是全球最大市場,也讓宏達電VR產品欲揮軍國際,大陸市場的經營良窳絕對成為關鍵,他甚認為,20年前全球網際網路發展中心在美國矽谷,但未來VR在大陸的發展性將進一步影響全球,且預計未來5~10年內,相關影響性就會持續發酵。

此外,日前宏達電在由環球資源舉辦的香港秋季電子展中也提到,依調查顯示,大陸地區有意購買VR設備的消費者,佔比達近19%,高於美國約近14%的比重,顯示大陸地區消費者對VR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也讓大陸市場可為VR業者重點耕耘的地區之一。

另外,從銷售量表現比較,對比SonySony PSVROculusOculus Rift,雖然外界多預期今年宏達電Vive銷量將落後上述業者,當中與Sony PSVR的出貨量相較甚有倍數的落差出現,但汪叢青則說,宏達電Vive從今年4月開賣以來,第1個季度在大陸就取得市場領先地位,另依大陸電商平台京東方的銷售統計,先前大陸雙11購物節期間,Vive銷售位居高階VR排名第一,顯見宏達電認為,若能續在大陸市場深耕布局,其在VR競爭市場就有更大的贏面。

此外,大陸VR業者EmdoorVR總裁石慶日前指出,全球對VR產業的投資金額持續攀升,據統計,今年第1季全球與VR產業相關的投資金額達近17億美元左右,當中單在大陸地區則有近10億美元的投入。而由於大陸市場對導入VR應用相對積極,或也是吸引宏達電看中大陸市場主因。

宏達電VR的營運風險為何?

即便現階段大陸市場在VR的發展上看似朝氣蓬勃,宏達電也視大陸市場成為其VR進軍國際的重要跳板,但宏達電能否真仰賴VR在大陸市場推展有成,從而讓其擺脫營運虧損的泥沼?從過往宏達電手機在大陸推展型態、宏達電現有營運狀況、外部競爭環境與VR產業屬性等面向比較,均顯示宏達電的勝算機率恐怕不大。

攤開宏達電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史,即便在2010年前後宏達電經由創新G7智慧型手機引領,讓其在全球手機推展擁有狙殺蘋果、三星電子等業者的能耐,手機銷售極度風靡歐美,然宏達電在大陸市場不順遂的發展歷程,迄今恐仍是宏達電心中最沉重的傷痛。

進言之,台灣雖與大陸市場具備同文同種優勢,但礙於通路布建、品牌力、產品價格定位等因素影響,讓台灣所有PC、手機品牌,迄今在大陸市場從未成為真正的贏家。

宏達電亦然,雖然2007年起即已收購多普達(Dopod)做為進軍東南亞及大陸手機市場的跳板,且宏達電手機品牌於20107月起正式進軍大陸。雖恭逢大陸手機出貨量在2011年起正式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單一市場之盛,但宏達電始終無法在大陸手機市場突圍,現今對大陸消費者而言,HTC依舊續停留在「最熟悉的陌生人」的階段,宏達電整體手機銷售市佔表現,屈指可數。

今日,宏達電雖欲仰賴VR硬體頭盔規格領先優勢在大陸市場另起爐灶,目前無論在拉攏大陸開發者、建構VR生態鏈布局等領域都有相當積極的作為出現,但宏達電手機銷售在大陸鍛羽而歸的情況,於VR市場重新上演的機率仍將相當大。

從實質市場競爭面討論,除宏達電外,大陸硬體品牌商包括華為、聯想、小米、Oppo均對VR市場虎視眈眈,且相較於上述業者,宏達電除目前在VR頭盔規格領先外,礙於品牌地緣關係,後續在市場、應用、平台、價值鏈掌握等方面,預估將仍佔不到任何便宜。如此,在今日VR的商業模式仍有待建立,但宏達電VR硬體規格領先的情況隨時可被超越,並無法替其構築有利的競爭門檻當下,宏達電如何在VR市場維持優勢,恐嚴峻考驗宏達電的經營能耐。

其次,對大陸VR市場而言,今日大陸VR產業的發展情況是,伴隨VR產業投資金額增加,品牌商的標竿型VR產品陸續上市,除驅動大陸廣東深圳地區的硬體產業鏈開始留意VR市場的發展商機而大舉加入戰局外,VR價值鏈個環節當中的業者也積極投入VR布局;如此對宏達電今日在VR定位的角色定位,或僅是一誘發大陸VR產業出現的前哨尖兵。

而一旦大陸VR基礎應用環境趨於成熟,相關創新應用、平台、更具性價比的硬體必然蜂湧而出,當此時間點來臨,相信最熟稔當地市場的大陸業者無論在VR端的硬體、創新應用、平台等領域均會有指標性企業出現,而此時恐也是宏達電被大陸市場排拒門外的開始。

再者,宏達電最需留意的,恐仍是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能持續疲軟的後續影響性。今日礙於無線通訊頻寬不足等因素影響,讓行動VR目前仍處消費者體驗階段,對消費者並無法產生太大的使用黏著度,但伴隨2018年起5G網路開始佈建,除可望進一步驅動行動VR的應用與需求起飛外,後續也有機會顛覆今日手機使用的型態與特性。

而當此時間點來臨,VR的應用終將回歸到與手機相關,且成VR最大使用領域;如此現今檯面手機大廠藉由今日手機用戶規模支撐,讓其在自家行動VR平台與用戶推廣,必收事半功倍之效。

然而對宏達電來說,其VR剛起步,手機銷售又岌岌可危,但20185G啟動的時程馬上到來,也讓宏達電目前處在兩頭燒階段,若無更縝密的營運對策出現,同時設法儘速改善手機銷售頹勢,一旦行動VR應用大爆發,對宏達電而言,恐依舊是盼不到天明的噩夢夜。

[Home]


2016/11/23 1.2.2.1. 蘋果新款iPad醞釀新攻勢 供應鏈全面備戰 明年全球10吋級平板市場再掀新戰火 [ 電子時報 韓青秀]

蘋果2017年將加入10吋級平板戰場,供應鏈出貨逐步放量。

蘋果(Apple)2016年並未針對iPad產品進行改版,然供應鏈業者透露,2017年上半iPad系列產品可望進行大改款,蘋果將首度推出新尺寸10.5iPad產品,主要鎖定企業及標案市場,供應鏈12月起將啟動小幅量產,至於既有9.7iPad將放低規格擔任戰鬥機種,減緩整體iPad系列產品銷售走滑的壓力。

供應鏈業者表示,蘋果2017iPad系列產品規劃多種尺寸搶市,既有7.9iPad mini不再推出新版本,9.7iPad機種將推出平價版本,力抗非蘋陣營推出低價平板的激烈戰局,至於原有的12.9iPad Pro銷售量貢獻有限,仍將維持高階市場定位,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將加入10吋級平板戰場,強化大尺寸iPad系列產品戰力。

隨著智慧型手機螢幕尺寸變大,5吋以上機種成為市場主流,衝擊9吋以下的平板需求下滑,近期全球品牌業者持續開發大尺寸平板新品,拉升10吋級平板產品比重,包括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重新擴大10.1吋產品線,微軟(Microsoft)因應Surface買氣增溫,2017年將續推新品問世,至於蘋果一直固守10吋以下平板市場,對於10吋級平板布局相對不足。

供應鏈業者認為,蘋果推出10.5iPad新品,除了考量產品線更趨完整外,更重要的是,目前美國企業及標案市場的平板產品採購規格,往往要求10吋以上的螢幕尺寸,由於蘋果9.7iPad螢幕尺寸不足,若採用12.9iPad Pro又缺乏價格優勢,蘋果為強化產品競爭力,爭取企業及標案市場大餅,決定加入10吋級平板戰局。

在產品規格方面,蘋果10.5iPad新品傳將與12.9iPad Pro 2同樣配備A10X處理器,至於低價版9.7iPad則配備A9X處理器,且10.5iPad將維持原有的雙層ITO薄膜觸控面板(GF2)架構,但整機厚度可能更輕薄。

蘋果供應鏈12月起將開始啟動量產10.5iPad新品,預計2017年第1季出貨量穩定放大,單季出貨上看200萬台,然因10.5iPad產品初期鎖定企業及教育標案市場,目前業界很難預期市場買氣反應,並保守看待2017年出貨量將落在500~600萬台。

全球平板市場需求持續疲軟,然亞馬遜(Amazon)及華為在平板市場異軍突起,使得2016年全球平板出貨衰退幅度可望減緩,2017年品牌業者可望重新投注資源,儘管蘋果將推出新尺寸iPad產品,然因整體平板市場競局仍相當激烈,蘋果同樣面臨市佔衰退及銷售下滑壓力。

另外,近期蘋果對於供應鏈拉貨力道轉趨謹慎,避免重蹈庫存過多的覆轍,業者預期蘋果2017iPad系列新品將發動新一波攻勢,在平板新品上市效應帶動下,加上iPhone 7系列出貨衰退幅度漸趨緩和,可望支撐蘋果及供應鏈業者2017年第1季業績表現淡季不淡。

    

[Home]


2016/11/23 1.2.3.1. 耐摔成智慧型手機利基市場 富士通兼顧薄機身通吃消費性市場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富士通推抗撞耐摔又薄的智慧型手機,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漸趨飽和,下一步該朝哪個方向發展,成為各家廠商的頭痛問題。其中一個利基市場,是耐撞防震手機,不管是軍用手機還是工地現場應用,都相當受歡迎,如Panasonic或京瓷(Kyocera),在這個市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地位。

但現有的防震智慧型手機,多半是以具一定厚度的緩衝層吸震,外觀笨重且不美觀,使得這類手機只適用於利基市場上,不利於在消費性市場推銷。不過,日本電子大廠富士通(Fujitsu)201610月推出的新機,arrows NX F-01J,則是與一般智慧型手機厚度差不多,卻具優良防震能力的智慧型手機,利基與消費性市場通吃。

目前的防震智慧型手機規範,最嚴格的是美國國防部訂的MIL系列規格,但arrows NX F-01J則採用比美國國防部更嚴苛的標準,比方防摔測試,美軍要求由高度1.22公尺落至硬木頭地板上,從26個方向摔下,都不能有問題,富士通則改從1.5公尺高度落至水泥地上,成功通過26個角度摔落測試。

但消費性市場對手機的要求,不只是落下後能維持功能,還期望不小心坐到手機時,螢幕不會破裂,甚至是與鑰匙或零錢一起放口袋時,機身也不能有刮痕等等,而arrows NX F-01J都有做相關測試,並達成目標需求。

而富士通之所以做到機身薄又高強度,手機觸控螢幕方面,用的是康寧(Corning)的第三代產品Gorilla Glass 3,厚度增為0.7毫米,以兼具抗撞抗壓機能。雖然康寧已經推出第四代的Gorilla Glass 4,但富士通認為增加舊產品厚度,技術上比較可靠。

除了加強顯示器保護玻璃之外,arrows NX F-01J耐撞耐摔的主因,在於富士通稱為Solid Shield的內部結構設計,以及硬度達一般常用6,000系列鋁合金2倍的7,000系鋁合金,讓手機外殼硬度超過大部分工具,以及有更不易扭曲變形的內外結構,避免機身扭曲讓顯示器玻璃破裂。

至於富士通為何要開發這種手機,該公司表示,隨智慧型手機市場漸趨成熟,消費者的換機週期,已從2年換一次,拉長到3年換一次,而用得越久就越容易摔壞,這讓消費者對於耐摔的手機需求增加。

而且除了軍人與勞工外,喜歡戶外運動的人,也常常困擾於手機易摔壞的問題,NTT DoCoMo注意到這個市場,與富士通看法相同,才合作推出arrows NX F-01J,推出這種又薄又耐撞的智慧型手機,希望能開拓一條新路線。

[Home]


2016/11/23 1.2.3.2. 15萬支i7猛攻 蘋果蟬聯手機3冠王 Note 7換機潮推升S7 Edge進榜 三星市佔仍登老二 [ 蘋果日報 陳俐妏]

銷售競爭

蘋果iPhone 7 開賣2個月,帶動台灣10月手機銷售月增5%72.2萬支,近15萬支i7讓蘋果坐穩銷售額、銷量、單機3連霸。三星Note 7事件換機潮,推升S7 Edge前進10大機款。Sony大打的高階策略奏效,銷售額市佔已逼近三星,僅差0.9個百分點,Sony XZ更登上Android高階第1名。

蘋果新品蜜月周期發威,在電信全面鋪貨下,iPhone 7 系列10月銷售量近15萬支,與上月動能相近。聚焦10月銷售量市佔率,蘋果佔28.2%居冠,前4排名依序為三星15.5%、華碩14.9%,宏達電12.1%Sony 10.2%

Sony銷售額連2

蘋果和Sony皆強打高階為主力戰場,10月銷售額來看,蘋果仍以59.9%瓜分半數,三星11.3%Sony 10.4%、華碩6.4%,宏達電5.6%。而Sony已經連續2月在銷售額提升,搶進Note 7的缺口,逐步拉近與三星銷售額市佔差距。高階Android機款達3~4成的Sony,也喊出明年將以旗艦中的旗艦,挑戰高階銷量和銷售額第一。

10月出爐的單機熱銷排行榜,前10大熱賣機款依序為iPhone 7 128GBiPhone 7 Plus 128GB、華碩ZenFone 3 ZE552KL、三星J72016年版)、Sony Xperia XZ 64GBiPhone 7 32GB、華碩ZenFone 3 ZE520KL、宏達電Desire 728 Sony Xperia XA 16GB、三星S7 Edge

2萬元以上市場衰退

不難發現,2萬元以上高階市場明顯萎縮,僅剩蘋果、三星、Sony 還有發揮空間,但過往還有量能的1.5萬元以下至1萬元的機款,幾乎是消聲滅跡,1萬元~6000元成Android陣營廝殺最嚴重的價格帶。通路商表示,中國品牌廠雖攻不進2萬元以上高階市場,但1.5萬元已陸續插旗,多少有侵蝕到宏達電和華碩的市佔率。

聖誕旺季新品較勁

搶進年底聖誕銷售旺季,宏達電因應下半年產品線空缺,高中低產品陣容已重新換將,昨一口氣宣布推出Android陣營首款金屬防水機5.5HTC 10 evo2000萬畫素相機、支援指紋辨識的中階Desire 10 Pro,以及4G 入門款Desire 650同步報到。

hTC 10 evo 外觀設計近似今年上半年的旗艦款HTC 10,但處理器降為高通S810版本,不過防水、相機、音響規格設計都有進一步提升。HTC 10 evo具備光學防手震的1600萬畫素主相機,以及支援HDR800萬畫素的前置相機。雖是金屬機身卻仍有IP57等級防水、防潑水與防塵功能,也配置USB Type-C智慧個人化耳機,32GB版本售價1.79萬元,64GB售價1.99萬元,昨天起開放預購。

安卓高階持續萎縮

目前台灣高階Android市場持續萎縮,也導致高階機款甜蜜點降至1.8萬元,市場看好hTC 10 evo 定價是有競爭力,Desire 10 ProDesire 650,也將1萬元、6千元區間的價格帶產品補齊,但這波新品上市,能否讓宏達電第4季動能有效回溫,值得關注。

台灣智慧手機

1 iPhone 7 128GB

2 iPhone 7 Plus 128GB

3 華碩ZenFone 3 ZE552KL

4 三星J72016年版)

5 Sony Xperia XZ

6 iPhone 7 32G

7 華碩ZenFone3 ZE520KL

8 宏達電Desire 728

9 Sony Xperia XA

10 三星S7 Edge

資料來源:通路銷售資料、記者整理

[Home]


2016/11/23 1.2.3.3. 宏達電新機齊發 各級市場通吃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宏達電昨(22)日一口氣發表3款下半年新機種,包括主打防水防塵的5.5吋階旗艦機HTC 10 evo及兩款Desire系列新機Desire 10 proDesire 650,並於即日起開放官網及專賣店預購,拉升在台灣的銷售表現。

根據市場通路最新調查,受惠蘋果iPhone 7系列熱銷,台灣10月智慧手機銷售總量較9月小幅增長5%、達72.2萬支,蘋果也因此再度拿下市場銷量、銷售額及熱銷單機的三冠王,單月銷售總額更高達59.9%。

昨日宏達電一口氣端出3款新機,基本款定價1.79萬元的下半年旗艦機HTC 10 evo,除強打防水防塵外,也是宏達電首款揮別耳機孔、搭配USB Type-C智慧個人化耳機的全金屬機身高階機。HTC 10 evo並分別配置1600萬畫素及800萬畫素的主相機及前置鏡頭,與0.2秒快速解鎖的指紋辨識功能,此外,除了搭載3GB的記憶體、32GB64GB的儲存容量,還可支援2TB microSD記憶卡擴充槽。

鎖定中階市場的HTC Desire 10 pro,則是首款於機身背面配備指紋辨識的Desire機款,同時支援4G+3G雙卡雙待功能,並搭戴2000萬畫素的主相機鏡頭、5.5Full HD 1080p高解析螢幕及3,000毫安培的大電量。

至於主打高性價比入門機款的HTC Desire 650,搭載高通四核心處理器、5吋大螢幕採用康寧Gorilla玻璃,並配置1300萬畫素主相機及500萬畫素自拍前鏡頭,且皆配有BSI背照式感應器,同時預先搭載Google相簿、提供免費雲端儲存空間,搭載總儲存容量16GB2GB記憶體。

[Home]


2016/11/23 1.3.1. 樂視財務風暴擴大 傳仁寶重傷 [ 經濟日報 謝佳雯、陳昱翔、林宸誼]

大陸新興品牌樂視傳財務吃緊風暴擴大,當地媒體「環球老虎財經」披露,樂視積欠供應鏈鉅額貨款,可能面臨遭「擠兌」風險,並點名仁寶及信利合計約近7億美元(逾新台幣220億元)應收款項暫時無法收回,是最大受害者。

樂視傳出財務吃緊問題之後,供應鏈緊盯動態,有部分供應商因而主動變更與樂視交易方式,如樂視手機晶片供應商聯發科採「先收款、後出貨」模式,避開對樂視的應收帳款問題。和碩、鴻海等樂視協力廠,也尚無重大應收帳款問題傳出。

「環球老虎財經」報導,目前樂視已積欠數十家供應商款項,其中,信利、仁寶、立訊精密、AAC等業者的積欠款項較大,尤其對信利、仁寶的欠款更是高達7億美元。

仁寶現階段股本約442億元,法人憂心若如陸媒報導對樂視恐有數億美元呆帳,衝擊仁寶每股獲利表現甚大。對此,本報昨天晚間致電仁寶董事長許勝雄,但許勝雄並未接聽電話,無法取得回應;仁寶發言系統則說,公司無法對單一客戶進行評論。

樂視除電視業務外,近年來也跨足智慧手機市場,並找上仁寶代工樂視智慧手機。日前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在第3季法說會時,曾針對樂視問題指出,「以供應商的角度,會和樂視站在同一艘船上,相信樂視的問題是可以克服的」,顯示出力挺客戶的態度。

不過,仁寶第3季財報已露出一些不尋常的端倪,當季財報逾期180天內、未減損的應收帳款為63.3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61億元,激增逾三倍,雖然仍遠低於陸媒宣稱的數億美元,但逾期應收帳款突然暴增,並不尋常。仁寶昨日股價逆勢跌0.1元、收18.65元。

削價搶市策略 不管用了

樂視、小米、暴風TV等大陸網路企業,近兩年皆採用低價模式,搶占大陸網路電視市占率,引發行業大佬痛批。創維集團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就指出,網路企業的低價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常規的方法,但江湖有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劉棠枝表示,電視行業無論怎麼變,商業模式怎麼創新,硬體上還是要獲利,「做企業是要賺錢的,光有規模不賺錢的企業,我相信是長久不了的。」

樂視陷入資金壓力,開始對虧損的電視業務動刀。樂視超級電視21日宣布,受到面板漲價已超出生態補貼能力,從1125日起,部分部分機型價格調漲人民幣100300元不等(約新台幣465元到1,395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樂視旗下樂視致新總裁梁軍表示,漲價後的超級電視,依然會堅持生態補貼硬體,負利定價(不靠硬體賺錢,而是靠配套的軟體賺錢);依然堅持高階配置,絕不透過降低配置來降低成本;繼續堅持大螢幕用戶營運,提升生態變現能力,更好地補貼硬體成本。

[Home]


2016/11/23 1.3.2. 夏普激勵軍心 發冬季獎金 [ 經濟日報 曾仁凱]

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接掌夏普社長三個月,昨(22)日發出今年以來給夏普員工的第三封信,為了鼓舞士氣,信中宣布將發放「冬季獎金」,夏普員工每人平均可拿約一個月的額外薪資,針對表現優異的年輕幹部,再加發「總裁特別紅利」。

戴正吳昨天再度發信給夏普員工,一開頭便表示,鴻海8月入主夏普、公布基本管理政策以來,三個月後,雖然夏普仍處於轉型期,但已達到一個里程碑。

夏普先前發布鴻海入主後的首次財報,截至9月底止的2016會計年度上半年,本業營業利益7,900萬日圓(約新台幣2,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大虧251.61億日圓,本業轉虧為盈;歸屬母公司稅後淨損454.2億日圓,虧損幅度也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減45.7%。夏普新團隊已經許下承諾,目標要在明年3月開始的第二個會計年度實現獲利。

配合今(23)日是日本的勞動感恩節,夏普昨天通過兩項員工獎勵措施,感謝夏普員工過去三個月的努力,並鼓舞士氣。

戴正吳透過信中宣布,將發放「冬季獎金」給夏普所有員工,平均每人可額外獲得約一個月的薪水,類似以前的夏季獎金;針對表現優異的員工、特別是年輕幹部,也將加發「總裁特別紅利」,但信中沒有說明領取的資格與紅利的金額。

其次,夏普將於1124日至明年元月28日舉辦公司內部的感恩節活動,將推出員購方案,提供夏普員工及退休人員,以非常優惠的價格,購買自家生產的產品。

戴正吳強調,此次員購方案不同於過去設定銷售目標的員工折扣方案,純粹是為了感謝員工的辛勤工作,希望提供前所未有的優惠折扣,讓員工可以藉機購買自家生產的優秀產品,犒賞自己的努力,或購買禮物贈送給家人。

戴桑帶人帶心 收服桃太郎

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以夏普社長身分帶領夏普整頓,他深知「帶人更要帶心」,自己上任後不但不支薪,更迫不及待為夏普基層員工發放冬季獎金、總裁特別紅利,以身作則的作法,讓日本人不得不服氣。

戴正吳成為夏普成立百年以來的首位外籍社長,面對充滿優越感的日本員工,「戴桑」以身作則,不但與許多夏普職員同住在屋齡30年的員工宿舍,而且每天早上7時不到就出門上班,並捨棄豪華轎車,與大家一起搭交通車到公司。

今年滿65歲的戴正吳,原本已到了退休年紀,臨危授命接下夏普社長的重擔,他選擇把自己「歸零」,就像重新創業一般。昨天的公開信中,他也特別期勉夏普人能尋回創業初衷,像過去一樣推出更多原創的產品與服務,「Be Original」。

[Home]


2016/11/23 1.3.3. 聯發科贊助交大 幫教授加薪 [ 經濟日報 謝佳雯]

聯發科昨(22)日宣布支持交通大學成立「聯發科技青年講座教授獎勵計劃」,四年內提撥720萬元,讓獲選的教授薪水加倍,以延攬學術卓越人才。聯發科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謝清江指出,目前人力缺口約有一成。

交大校長張懋中和謝清江昨天共同宣布這項計畫,贊助對象為交大新聘專任電機電子領域及電腦資訊工程相關領域傑出師資。

今年獲選講座教授四名,分別是國際半導體產業學院教授管延城、電機學院教授王學誠、資訊學院教授李奇育教授和張永儒;專精研究領域包括機器人、4G/5G通訊、UX/UI設計及半導體創新技術。

張懋中表示,香港新進教授薪資是台灣的兩倍、新加坡是四倍、沙烏地阿拉伯為五倍、美國是五至七倍,很多國家還提供先進的實驗設備和場所,讓台灣在延攬人才上缺乏競爭力。

張懋中指出,為打造正向循環教育環境,交大積極為優秀教師爭取外部資源,與聯發科攜手,希望朝偉大的大學(Great University)邁進,也讓青年教授有更大發展空間,投入前瞻性研究計畫。

謝清江說,科技人才是帶動產業升級創新的重要動力,希望透過這項計畫,幫助交大延攬學術卓越人才回台任教,也期許獲選的青年教授為台灣高等教育注入新血,以全新視野培育科技人才與推動產業發展的研發能量。謝清江表示,聯發科在全球和台灣持續招募新進人員,但台灣人力還是吃緊,預估目前缺口約一成左右。

迎拉貨潮 聯發科Q4財測將達陣

聯發科副董事長暨總經理謝清江指出,12月會有農曆年前拉貨潮,符合預期,對第4季財測目標看法不變。

明年春節在1月,因此節前拉貨潮會在今年12月出現,謝清江分析,一般在農曆年前一個月時,客戶下單力道較強,今年也不例外,第4季財測將會達成。

聯發科10月營收238.05億元,對照第4季財測,代表11月和12月營收平均落在213.9億元至245.5億元間,財測目標即可達陣。

另外,聯發科轉投資的匯頂在大陸掛牌後狂漲,在高本益比撐腰下,市值一度超過聯發科。對於兩者股價和本益比的差異,謝清江說,但大環境難以控制,台灣市場的流通性較低。

[Home]


2016/11/23 1.3.4. 東芝革新受困於名利  日立年年改革 仍為匯損傷腦筋 [ 電子時報 賴逸安]

目前日立一直堅守日圓兌美元為110日圓的預估值,並未因現實匯率飆升而更動財測。

日本電機大廠日立製作所(Hitachi)與全球NAND Flash大廠東芝(Toshiba)往往被拿來比較。前者在前日立社長川村隆的領導下,施行大規模裁員,結果順利東山再起;後者雖然推動改革,目前還沒有明顯績效。

根據東洋經濟報導,川村隆一度被日立指派至子公司,以第三者的角度冷靜觀察日立態勢。日後重返日立時,他毅然決然施行裁員,破壞舊有體制,實現革命。從此來看,領導者是否能脫離體制客觀思考,對公司改革成敗與否將有極大關連。

相比之下,東芝社長往往身兼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名譽職位,背負著不能讓公司虧損的壓力,結果施行改革時反而綁手綁腳。外界媒體曾報導東芝發生內部鬥爭,而每屆東芝社長又都身兼重要經濟團體的名譽顧問,如果這些高階幹部都只為了名利而推動改革,成效必然不彰。

不過,相較於其他電機企業,日立在2016會計年度的表現或許依舊差強人意。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立發布2016會計年度(20164~20173)上半財報時並未下修財測,超乎外界預期,不過和其他企業的股價水準相比,仍是有所不及。

舉例來說,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安川電機、Sony等大廠自10月起,估價都來到年內新高,但日立股價卻依舊遊走在540日圓(4.95美元)左右,與年內最高值的692日圓相比,大約差距2成。

日立想要重振態勢,或許關鍵有3大要素。首先是日立改革究竟何時才會結束?雖然許多經營者認為,企業必須應對時勢隨時變動,但日立近年來每年都提列近800億日圓的改革費用,已經引起關注。在說明會中,甚至有分析師直接提問,日立的改革是否已正式告終。

其次是中期經營計畫的實現進程和結果。日立上一波中期經營計畫預估2015會計年度營業利益率達7%,淨利達3,500億日圓,實際結果僅有6%1,721億日圓。新一波中期經營計畫目標為2018會計年度營業利益率達8%,淨利超越4,000億日圓以上,就現況而言,可能有相當難度。

且中期經營計畫的實現前提是日圓兌美元匯率維持在110日圓。目前日立一直堅守日圓兌美元為110日圓的預估值,並未因現實匯率飆升而更動財測。日立財務長西山光秋曾表示,日圓對美元若調降至105日圓,日立仍可吸收,但若來到100日圓,則可能發生影響。

眼前日圓匯率問題難解,儘管日立已經提列270億日圓匯差損失,然此金額是否足夠,還在未定之天,更遑論淨利上看4,000億日圓的中期經營計畫。

最後,能否順利布局物聯網(IoT)領域,亦是日立的重要課題。該企業推出人工智慧(AI)Lumada,用於分析巨量資料和物聯網,進而提供顧客服務。日立預估年內可得到200件顧客商談,但並未提列可期望的利益值,對投資人來說,日立的物聯網事業難以期許成長性。

即便布局方向正確,結果也不一定能即時呈現。日立想要扭轉外界對其評價,不僅要明確回答投資市場疑問,還要有更具體的布局內容。未來下半年是否能再創佳績,將是令人關注的焦點。

[Home]


2016/11/23 1.3.5. 生物識別認證方興未艾 密碼登入或將功成身退 [ 電子時報 陳明陽]

即使帳戶登錄資料外洩事件時有所聞,但以密碼認證身分的方式仍暫難被取代。隨著詐騙者和駭客的技巧不斷精進,高強度的密碼日趨複雜,造成使用者在記憶和保存眾多密碼時備感困擾與厭煩。目前發展中的各種替代方案,生物識別或許正是消費者殷殷期待的新通用身分識別機制。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2015年一項統計發現,超過5成以上的人會因為忘記密碼而放棄登入,也會因為身分認證過程太繁瑣而放棄線上購物。而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工作上應用到資訊科技的歐洲人,平均一天約花費36分鐘進行登入作業。

即使是1960年代初期設計帳號、密碼作為身分認證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榮譽退休教授Fernando Corbato,在2014年接受華爾街日報(WSJ)專訪時也承認這個機制已經成為一個詛咒,面對與日俱增的密碼,抄錄下來是普遍卻不太合適的做法,或許用戶可以考慮使用密碼管理程式。不過據統計,一般使用者平均僅用3組以下的密碼來存取120個線上帳號,一旦其中一個密碼被破解,將同時危及多個帳戶安全。

許多企業對於將安全認證程序交由善於收集大數據的GoogleFacebook和蘋果(Apple)持保留態度,因此專攻安全機制的新創公司便頗受青睞。

美國加州的Gigya為包括銀行、零售商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等客戶提供一個平台,管理全球14億筆使用者身分認證資料。目前多數人仍以密碼登入,但有越來越多採用社群註冊(social registration),亦即以使用者FacebookGoogle的登入資料確認身分。

Gigya預測以指紋、人臉和聲紋等生物識別機制進行認證在未來5年將呈指數成長,2019年前每年內建生物識別功能的應用程式(App)下載量將超過7.7億次,而2015年僅有約600萬次。研究顯示,超過5成消費者非常樂意改用生物識別功能。

Gigya表示數家銀行已開始使用生物識別系統,匯豐(HSBC)First Direct已允許客戶以聲紋或指紋辨識登入帳戶。此外,兩個情況將加速生物識別普及:首先,新的歐盟支付服務指令要求線上支付必須使用雙重身分驗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通常是密碼加上手機簡訊;其次,為了大幅減少客戶重設密碼的要求,進而降低客服中心營運成本,銀行帶頭採用指紋辨識。預計未來幾年,所有銀行都將採用生物識別系統。

至於運用雲端安全機制進行身分管理有很大好處,例如,當某個使用者連續3次輸入錯誤密碼,雲端中各用戶都會接獲通知,而該使用者必須改採更強的認證機制如生物識別,否則其帳號將被封鎖。

ThreatMetrix則認為必須建立額外安全機制,亦即匿名式的身分認證輔助,ThreatMetrix稱之為進行中的行為分析(ongoing behavioural analysis)ThreatMetrix建立了匿名網路Digital Identity Network,監看使用者的每一筆交易行為,特徵化(tokenize)這些行為的各個面向並將其相互關聯,最後歸納出該使用者的行為模式。

例如,ThreatMetrix觀察使用者進行線上交易時,通常是在哪些地點、使用哪些設備、如何連上網路、使用何種瀏覽器、刷哪張信用卡、使用哪個信箱收信等,將這些資訊關聯起來,歸納出交易行為模式。若新交易符合以往行為模式,則使用者獲得正面信任評分,反之則會出現警示。隨著時間累積,使用者的匿名安全側寫(anonymous security profile)會越可靠,更容易用來確認進行交易者的身分。

Nok Nok則認為未來最常用到的上網裝置是手機,因此若是使用者已經透過生物識別的方式登入手機,便可直接進行某些交易而不需再另外輸入密碼。

例如,當使用者進入公司的地理圍欄(geofence),便能以隨身的手機作為身分認證,打開電子鎖、自動登入機器和生產線,而當公司系統對使用者身分有疑慮時,可要求使用者立即以手機進行指紋辨識,手機即是生物識別裝置。

隨著照相機性能越來越優異,自拍辨識(selfie recognition)成為Nok Nok另一個備受期待的服務,不過僅是拿著照片並無法通過身分認證,系統將會要求使用者眨眼或點頭作為辨識真人的憑據。

[Home]


2016/11/23 1.4.1. 宏碁明年主流NB訂單出現大變化 緯創意外落空 版圖動盪恐難免 [ 電子時報 李立達]

宏碁2017年主流NB訂單大勢底定,由廣達、仁寶分食。

2017年筆記型電腦(NB)代工詢價單(RFQ)結果陸續出爐,業界傳出宏碁2017年主流NB機種訂單已大勢底定,由廣達與仁寶分食訂單,和碩則取得Swift輕薄NB系列訂單,重回供應商行列,至於緯創2017年並未獲得宏碁主流NB訂單,讓業界感到訝異。

緯創不願針對單一客戶及訂單表達意見,僅表示公司在整體營運上,NB雖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業務,然非NB產品同樣重要,目前NB業務佔營收比重已降至6成以下,估計2016NB出貨將與2015年相當,2017年變動亦有限。

以消費性市場為主的宏碁,2017年主流NB機種訂單將由廣達及仁寶分食,其中,廣達取得1517吋的金屬機殼NB訂單,以及電競機種訂單;仁寶過去一直是宏碁最大的NB代工廠,2015年起廣達勝出,成為宏碁最大NB代工夥伴,不過,2017年仁寶取得14吋及15吋代號E-Jounior平價機種訂單,佔宏碁NB出貨比重將攀高。

儘管NB已是成熟產品,訂單獲利結構並不佳,然宏碁每年約350萬台NB訂單規模,仍備受業界關注,緯創過去雖與宏碁關係緊密,然2017年將失去主流機種訂單,相較於近年來緯創取得宏碁約22~23%訂單比重,這次訂單變化不小。目前宏碁仍有部分消費性及商務機種訂單尚未確定,然主流機種訂單變化,恐將使得NB代工版圖動盪。

廣達2017年仍掌握宏碁中、高階1415NB機種訂單,以及銷售強勁的Chromebook訂單,由於Google對於Chromebook強力掌控,2017年訂單變動有限。宏碁2016年在Chromebook市場曾一度被惠普及戴爾超車,然第3季再度登上市佔龍頭,且銷售量較2015年同期成長47%

至於宏碁平價NB Cloudbook原本委由英業達代工,2017年恐將轉單予仁寶,業界認為過去英業達與宏碁關係不深,Cloudbook應是由微軟(Microsoft)牽線的訂單,2017年宏碁Cloudbook訂單仍將轉回仁寶。

此外,業界傳出和碩2017年獲得宏碁超薄Swift機種訂單,過去和碩與宏碁關係密切,然2014年和碩訂單比重快速降低,和碩遂將資源重押日廠東芝(Toshiba),然東芝突然淡出市場,取得多數NB訂單的和碩受到衝擊,團隊元氣大傷並進行重組,如今和碩取得宏碁Swift訂單,凸顯和碩已逐漸重建NB接單實力。

2016年受到英特爾(Intel)處理器遞延推出影響,NB品牌廠發出2017年詢價單時程延後1季,且消費性機種詢價單通常會先發出,目前惠普、戴爾等商務機種詢價單仍未定案。

[Home]


2016/11/23 1.4.2. 電競夯 誰才是貨真價實概念股 [ 電子時報 陳玉娟]

全球電競市況熱度續升,引爆PC產業各路人馬前仆後繼搶進,莫不希望業績表現能在市況低迷中逆風高飛,擠進市場追捧的電競概念股名單。然事實上,電競相關硬體裝置配件佔整體PC出貨比重並不高,以對於產品要求遠高於一般常規機種的電競NB市場來看,2016年全年出貨規模約在450萬台,華碩、微星合計就佔5成,並不是想跨入就能分杯羹。

2016年電競戰場對戰激烈,市場也熱炒相關概念股,隨著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由前3季業績表現來看應可大致評斷真正實力。

PC硬體產業鏈受惠電競火紅的業者莫過於NVIDIA2016年會計年度(20152~20161)每股盈餘為0.08美元,2017年會計年度前三季(20162~10)每股盈餘已達1.57元,其中,第3(8~10) 營收成長53.6%20.04億美元,創下6年新高,淨利也由2016會計年度同期的2.46億美元、每股盈餘0.44美元,成長89%5.42億美元、每股盈餘0.83美元,NVIDIA也看好第4季業績表現,帶動近日股價寫下歷史新高。

而令NVIDIA獲利能繳出令市場驚艷成績的關鍵主角,仍是GPU主力業務,第3季佔整體營收高達5成。事實上,由於唯一對手超微(AMD)近年處於調整期,使得NVIDIA能於中高階遊戲繪圖卡市場保持領先與訂價優勢,在電競市場擁有強勁品牌實力,而自6月底發布新一代Pascal架構GPU系列後,順風搭上電競熱潮,包括OverWatch等多款大作賽事熱度不斷升溫,全球玩家規模快速擴增,PC換機、升級需求強勁,因而推升NVIDIA業績逐季攀升。

PC市場佔有逾8成版圖的英特爾,近年同樣也力拱中高階電競平台,因而能稍彌補傳統PC業績衰退缺口。

台灣電競概念股一長串,然由前3季業績表現來評斷,真正直接在電競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電競產品業績明顯成長且具品牌實力的應只有一直以來就以板卡在電競市場擁有高知名度的華碩、微星、技嘉,3家目前同時擁有電競NB、主機板與繪圖卡等產品,以及2016年效益漸顯的週邊品牌廠曜越,另積極提升電競產品比重的藍天、和碩等代工廠,或散熱廠超眾與雙鴻,以及群光、原相等都是間接受惠。

微星目前獲利主力來自於電競產品,其逆轉成功更是眾廠搶進電競市場主因之一。其選擇不與一線NB大廠對戰路線,2012年積極轉進電競遊戲NB領域,當時大部分NB業者認為電競NB屬於高單價小眾市場,因此多未積極投入,市場競爭者不多,主要是戴爾(Dell)旗下高階電競品牌Alienware稱霸,微星將翻盤希望寄託在電競NB機種,其主打高性價比策略,加上多年來在板卡戰場所累積的經驗,相當熟悉玩家需求與喜好,強烈Gaming品牌設計與多樣功能,成功建立電競品牌,並帶動繪圖卡、主機板出貨成長。

擺脫2009~2011年營運低潮,微星20142015EPS分別衝上3.574.39元,2016年第3季營收、獲利與毛利率續創新高,並獲MSCI納入成分股中,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將達36.97億元,年增約4成,EPS 4.38元,優於2015年同期3.13元,微星已在電競市場佔有一席之地,持續受惠電競熱度續升,2016全年EPS約在5.8元上下,有機會挑戰6元,為2002年來的獲利新高。

而技嘉深耕全球電競市場多年,主機板地位難以撼動,2016Z170等中高階G1遊戲玩家系列出貨量超乎預期,品牌效應也力助押寶NVIDIA陣營的繪圖卡事業繳出優異獲利成績。面臨全球板卡市場規模大幅縮減下,技嘉2016年第3EPS 1.29元,累計前三季EPS2.83元,全年EPS至少3.3元起,優於2015年的3.05元,挑戰20143.82元。

值得一提的是,技嘉於2014年針對NB市場所推出的電競品牌AORUS,將正式納入主機板與繪圖卡產品線,加上滑鼠、鍵盤等週邊產品,電競大軍正式成形,2017年將奮力迎戰華碩ROG(玩家共和國)與微星Gaming電競家族,在平均售價(ASP)拉升下帶動獲利進一步增長。

ROG深耕電競市場10年的華碩,坐穩板卡、NB市佔龍頭,三大產品也發揮協同效應,帶動電競螢幕、桌上型電腦(DT)、路由器與週邊配件買氣暢旺,也是電競PC市場中產品陣容最為堅強。據了解,ROG大軍品牌效益強勁,業績逐年成長,更已成為華碩2016年奠定獲利基石,電競也成為華碩2017年主要重點戰區,肩負獲利成長重任。

[Home]


2016/11/23 1.4.3. 電競+迷你 微星華碩PC新主流 [ 工商時報 翁毓嵐]

電競市場今年受惠VR(虛擬實境)高階頭戴式裝置陸續上市,加上新一代高階繪圖晶片發表帶動,高階電競筆電、桌電銷售熱潮在下半年大爆發,造型簡潔、輕薄短小又高效能的VR-ready電競主機,也成為各品牌廠爭搶的新電競利基市場,包括微星(2377)及華碩(2357)都將於明年首季端出高階迷你電競主機搶市。

轉型布局電競PC市場已有相當成果的電競品牌廠微星,今年受惠搭載GeForce GTX 9系列及GTX 10系列顯示卡的電競筆電及桌機產品出貨明顯成長外,在積極搭上VR話題拉抬下,中高階以上的VR-ready電競機款銷售暢旺,帶動營運業績及股價屢屢創高,也提升電競筆電的營收占比超過3成,下半年的出貨量更有逐月、逐季走高之勢。

微星過去在迷你型電競主機系列已有AEGISNIGHTBLADE兩系列,今年下半年在電競PC市場也逐漸感染輕薄風後,微星將再推新電競主機機款TRIDENT,除了強調VR-ready,主打輕量、扁薄、高效能,搭戴桌機版的新一代GeForce GTX 1060系列獨立顯示卡與英特爾Core i7-6700i5-6400 CPU,顯卡及CPU的散熱分別以單風扇及大型鼓風扇特製的Silent Storm Cooling 2散熱系統來處理。

TRIDENT僅重3.17公斤、容積為4.72公升,外觀尺寸約34.6x7.2x23.2公分,不但是微星目前最迷你的高效能VR-ready電競主機,也是目前全球最輕薄短小的機款,能輕鬆塞進一般的電腦後背包。惟微星尚未正式舉行發表會及公布銷售時間與價格,市場預期微星可望在明年1月的CES展上正式推出TRIDENT

無獨有偶,以ROG玩家共和國次品牌耕耘電競PC的華碩,也釋出將於2017年的CES上推出最新一款電競PCNew Model,同樣訴求外觀設計簡潔、輕薄,效能強而有力。市場推測,也有推出小型電競主機的華碩,可望端出效能大進階的超小型電競主機產品,與微星較量。

華碩過去在迷你電競主機以ROG G/GR系列為主,機身最薄的機款甚至僅有10公分左右、容量最小壓縮至僅有2.5公升,雖同樣也搭載獨立顯卡,不過目前還未有搭配新一代桌機版GeForce GTX 10系列的機款。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對今年華碩在電競PC產品的成長樂觀,預估整體出貨量將有6成以上的年增率,是華碩今年PC事業的重要成長引擎之一,未來華碩也將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電競PC領域中。

[Home]


2016/11/23 1.4.4. 集邦:DRAM明年首季 再漲15 [ 工商時報 涂志豪]

受到三大DRAM廠持續調整產品組合影響,標準型DRAM3季以來供不應求且現貨價持續上漲,不僅帶動10月份合約價大幅飆漲2025%,缺貨情況看來將延續到明年。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旗下記憶體儲存事業處DRAMexchange最新研究顯示,繼第44GB DDR3/DDR4模組合約均價較上季大漲3成後,明年第1季將再漲15%。

受惠於DRAM合約價持續上漲,法人看好漲價效益將持續到年底,包括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威剛(3260)、創見(2451)等業者將直接受惠外,因為DRAM漲價行情已延燒到利基型DRAM市場,法人亦看好晶豪科(3006)、愛普(6531)、鈺創(5351)等業者第4季營運表現。

10DRAM合約價出現飆漲行情,主流的4GB DDR3/DDR4模組合約均價由14.5美元漲至17.5美元,單月漲幅20.7%,11月合約價雖仍在協商中,但預期將衝上1819美元間。

集邦指出,第3季適逢蘋果iPhone 7與三星Note7二大旗艦機備貨潮,雖然Note 7後來於第4季停產,但第3季的備貨仍有效去化DRAM產能及推升價格上漲,加上筆電搭載高容量8GB DRAM比重持續增加,第4季標準型DRAM合約價季漲幅將逾30%。

展望2017年第1季,受惠於農曆新年備貨需求,及買方普遍認同供貨吃緊仍將持續,標準型4GB DDR3/DDR4模組均價將往20美元邁進,預估季漲幅約15%。其他如伺服器DRAM、行動式與利基型DRAM等產品價格預估也將同步攀升,呈現淡季不淡的格局。

DRAMeXchange研究協理吳雅婷表示,由於DRAM供給端的寡占型態已經成熟,且製程在轉進20奈米後,位元成長有限,包括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三大DRAM廠短期內沒有新增產能的計畫,新製程轉進進度也有放緩的趨勢,預估供貨將持續吃緊。

吳雅婷指出,目前DRAM買賣雙方正陸續議定2017年第1季的DRAM價格,價格走勢確定持續攀升,而合約市場4GB模組價將站上20美元大關,與現貨價格的價差正逐步收斂。

[Home]


2016/11/23 1.5.1. 蔚來電動跑車 造價3,800 [ 經濟日報 林宸誼]

低調運作兩年後,大陸電動汽車品牌「蔚來汽車」,已在英國倫敦發表首款命名為NIO EP9的限量版超級電動跑車,造價為120萬美元(新台幣3,856.4萬元),這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電動車,初期將只打造六輛給該公司投資人。

蔚來汽車的創始投資人陣容相當豪華,除了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自己外,還有騰訊控股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和高瓴資本CEO張磊。

搜狐汽車報導,EP91012日德國紐柏林北環賽道測試中,創造了單圈705秒最快速電動汽車紀錄。114日又以152秒的成績,刷新了法國Paul Ricard賽道的最快電動汽車紀錄。

蔚來汽車總裁秦力洪表示,汽車公司需要快速證明技術能力,透過EP9這款限量版電動跑車,可以初步證明了蔚來汽車的技術能力。

騰訊汽車報導,作為蔚來汽車的純電動超跑車型,EP9初期僅生產六輛,並且全部交給蔚來汽車的投資人。


大陸蔚來汽車發表首款命名為NIO EP9的限量版超級電動跑車。

[Home]


2016/11/23 1.5.2. 電動車競爭益發激烈:豐田成立專責電動車事業企劃室 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同時並進 [ 電子時報 范仁志]

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在宣布將朝電動車領域發展後,又在20161117日成立專責電動車技術發展單位,EV事業企劃室;除了豐田自己的人才外,也讓電裝(Denso)、愛信精機(Aisin Seiki)、豐田自動織機(Toyota Industries)的人才加入,以整個集團的力量推動電動車技術發展,在2020年東京奧運前量產。

豐田急於發展電動車的原因,主要在於美國的環保車種規定日趨嚴格,以及大陸的環保車補助將在2020年之前結束,因此豐田副社長伊地知隆彥於2016118日表示,豐田還是認為,燃料電池車是終極的環保車,但零排放車(Zero Emission Car)的話,還有電動車這個選項。

所謂的零排放車,指的是行走時不會排出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或污染氣體的車輛,目前已經上市的相關車輛,有2大體系:包含油電混合車在內的電動車,以及燃料電池車。

豐田過去以燃料電池車為主要發展方向,而油電混合車早在1997年便已上市,但純電動車僅限於與Tesla等其他廠商的合作,鑒於電動車的電池持續力仍偏低,實用性不足,豐田沒打算量產純電動車。

但是美國加州提高零排放車的標準,從2018年起,把仍由汽油引擎推動的油電混合車,排除在零排放車之外,這政策將明顯影響豐田的零排放出車數量,加上還有主要車廠的零排放車銷售量,需佔所有車總銷售量一定比例以上的政策,迫使豐田必須做出因應。

而大陸另有一項政策,就是油電混合車單靠電池的續行距離,可以超過60公里的情形,在2020年以前,可獲得電動車的補助金,而豐田2012年推出的第三代Prius油電混合車,電池行駛距離只有26.4公里,不符合補助金標準。

現在豐田打算採用新的鋰電池,容量為該廠現用電池的2倍,理論上新電池可以讓油電混合車的續行力倍增,達到大陸官方規定的補助金標準,還可解決電動車續行力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問題,這成為豐田打算量產電動車的原因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Nikkei)網站報導,豐田在20161118日決定,要在大陸市場推動該廠未來生產的電動車,並展開燃料電池車測試,為此投資擴張大陸據點,就是想撿大陸政策補助的便宜。

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在2015年為32.8萬輛,佔新車總銷售量不到0.4%,但隨各國加緊推動環保車種普及,以及電動車技術發展,2030年將佔新車總銷售量的8%,是個不能忽視的市場;而豐田力推的燃料電池車,受限於加氫站建設速度,短期內成長有限。

不過隨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由於他的環保政策偏向保守,對於零排放車的普及可能產生影響,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紛推新概念電動車 歐洲車廠在電動車領域急起直追

歐洲在2015年爆發福斯汽車(Volkswagen)柴油車的排氣造假事件後,對環保車種的要求轉向,從過去偏重柴油車等低排放車,轉向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因此2016101日開幕的巴黎車展中,許多歐洲車廠推出全新的電動車概念車,或是現有車種的高性能電動車款。

而歐洲車廠突然推出大量電動車,不僅是意識到自己在電動車領域的落後,另一方面也與歐洲積極發展火力發電以外的能源有關,如德國的太陽能與風力、法國的核能,已明顯減低發電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接著要降低汽車溫室氣體排放的國策,這種整體綠能發展,值得注意。

其中在2015年成為負面焦點的福斯汽車,為挽回形象,在車展中公開電動車概念車I.D.。該車使用的是該廠針對電動車發展的特有平台MEB,與橫置汽油引擎平台MQB、縱列引擎平台MLB,同為福斯未來車種的主要平台,可見該廠對電動車的重視程度。

MEB設計有趣之處,在於馬達並不是置於車前引擎室內,而是裝在車後雙輪之間,進一步活用車內空間,縮短車長同時保有寬敞的駕駛室空間,車前則用來安排預計2025年上市的自動駕駛系統用各類系統,使得後續擴張空間也很大。I.D.概念車預計在2020年以前上市,目標是挽回福斯的名聲。

同樣展出先進概念電動車的歐洲車廠,是戴姆勒(Daimler),該廠的全新電動車平台Generation EQ,採用前輪與後輪間都有電動馬達的4輪驅動設計,強調速度與運動性,最高時速可達300公里,續行力則達500公里,價格設定在同等性能汽油引擎車的水準。

EQ也將成為未來至少10年內戴姆勒的電動車代號,從2019年預定推出的首款,預計到2025年共將推出10款電動車,讓該廠的2025年銷售汽車總數中,電動車能佔15%~25%

而要在6年內推出10款車種,主要依靠的是高度模組化的Generation EQ平台,可輕易調整長度與寬度,改變電池數量與馬達配置,甚至結構材料可以在鋼、鋁、或碳纖維中選擇,加上如太陽能電池外殼或一體化液晶螢幕儀表板等先進技術,創造先進環保汽車家族。

而屬美國通用汽車(GM)集團的歐寶(Opel),以及與日產汽車(Nissan Motor)合作的雷諾(Renault),就分別基於集團車廠現有電動車進行改良,換裝新型電池,讓電動車續行力從目前單次充電後200公里左右,拉長為400~500公里,與一般汽車接近,符合歐洲人駕駛習慣。

自有技術為主軸 馬自達將於2019年推出電動車

隨電動車充電站在先進國家日漸普及,若干開發中國家也開始推動充電站建設,電動車在環保車種中的優勢逐漸明顯,因此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宣布在2020年以前量產電動車,接著與豐田合作的馬自達汽車(Mazda Motor)也宣布,在2019年將推出電動車。

由於豐田與馬自達的合作關係,因此外界猜測馬自達可能與豐田採向相同的電動車技術,不過馬自達社長小飼雅道表示,雖然不排除與豐田進行廣泛合作,但馬自達的電動車技術,還是以自己發展的技術為主。

而馬自達的電動車種發展規劃,是2019年推出電動車,2021年以後推出油電混合車,由於豐田已經有油電混合車上市,若馬自達請豐田支援的話,理應先推出有現貨的油電混合車,從這角度來看,馬自達的電動車發展,確實是有自己的規劃。

小飼雅道表示,將優先在美國加州或歐洲這種汽車環保規定最嚴格的區域,推出電動車,以免遭到制裁;能接受油電混合車的歐洲市場上,中大型車將採用油電混合車,以兼顧性能及環保需求。

馬自達向來強調自有技術路線,但與年產量超過1,000萬輛汽車的豐田相比,馬自達年產量在100萬輛水準,約僅豐田的10%,不可能有豐田的豐富資本,能同時研發自動駕駛、燃料電池、與電動車等3大項技術,只能抓準單一路線發展。

因此馬自達的技術主軸,還是該廠特有的高效能SkyActiv引擎,加上生產線強調環保生產,減低從生產到使用的車輛生命週期總排碳量,不單只看駕駛期間的零排放;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強調以人為主的駕駛,訴求人手駕駛的快感,自動駕駛技術引進以障礙或行人迴避為限,減低車禍發生率即可。

SkyActiv技術,仍將持續應用在油電混合車上,並藉由獨有電動馬達技術,提供不同於其他電動車的加速感,吸引喜歡馬自達的車友。

強調馬自達獨有技術原因的同時,小飼雅道表示,雖然馬自達與豐田在2015年簽訂合作協議,但不同文化與不同技術系統的公司,整合沒有那麼容易,合作1年的現在,雙方其實都還在摸索應如何整合,估計到2019年馬自達推出自己電動車的時候,豐田與馬自達的技術交流才能順暢,屆時才有共同發展的基礎。

而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可能影響馬自達墨西哥車廠對美國輸出一事,小飼雅道表示他們會持續注意,同時儘可能避免讓美國成為馬自達唯一市場,以減低單一國家政策轉變的衝擊。

360°:Skyactiv

馬自達在2009年時,對外宣布將開發新的汽油引擎Sky-G、柴油引擎Sky-D、與變速箱Sky-Drive2010年以上述產品為基礎,宣布同時研發一系列新技術,名為Skyactiv Technology,在2015年以前完成,並從2016年起推動第二代Skyactiv技術。

Skyactiv Technology共有以下6種產品技術:1,汽油引擎Skyactiv-G2,柴油引擎Skyactiv-D3,自動變速箱Skyactiv-Drive4,手動變速箱Skyactiv-MT5,新車體結構Skyactiv-Body6,承載系統Skyactiv-Chassis

雖然減輕重量的其他Skyactiv Technology也有降低油耗的效果,但與油耗最直接的還是引擎,Skyactiv-G透過將壓縮比從一般汽油引擎的101提高到141,增強燃燒效率減低油耗;Skyactiv-D則透過將壓縮比降為141,大幅減輕引擎重量,再透過其他技術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更加環保。


在電動車上落後美日車廠的歐洲車廠,開始急起直追,推出多款電動車。圖為Volkswagen的概念車I.D.

[Home]


2016/11/23 1.5.3. 凱勝、BMW、特斯拉 力推電動車 [ 工商時報 劉朱松]

由台中市政府等單位主導推動的「智慧電動車E-Team產官學研聯盟」,昨(22)日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並由電動巴士大廠凱勝綠能科技、BMW台灣總代理汎德及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共同捐贈500組充電柱給台中市政府,藉由廣設充電柱,表達大力推動電動車產業的決心。

這是繼自行車業A-Team、機械業的M-Team、手工具業T-Team、健身器材業的S-Team,木工機業W-Team,以及航太業的A-Team4.0之後,又一個同業結盟成立平台的案例。

E-Team產官學研聯盟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單位,包括台中市政府、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逢甲大學,及教育部中區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的雲林科技大學。另業界及研究單位包括工研院、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金屬中心、凱勝綠能科技、車王電子、和大工業、東庚企業、台竣實業、華德動能、富田電機、銓寶工業、莘茂複合材料、台數科、長泓能源,及旭宏金屬等業者,合計18個單位。

會中,包括凱勝綠能、汎德及台灣特斯拉等3家業者,還共同捐贈500組充電柱給台中市政府。其中,凱勝及特斯拉各200組、汎德100組。

凱勝綠能董事長陳怡仁表示,參與2016智慧電動車發展論壇及E-Team聯盟簽約,公司願意共襄盛舉。另市府攜手台灣業者凱勝,提出電動車充電柱構想,身為電動車業者更當熱情贊助,希望電動車產業可在台中落地生根。

包括苗栗的苗栗客運、台中的捷順交通、雲林的雲林客運、高雄的南台灣客運及花蓮的太魯閣客運,都已陸續採購凱勝的電動公車,迄今累計44輛,且已陸續投入路線電動公車運行。凱勝預定本月底將交給桃園的捷順交通15輛電動公車,藉以擴大電動公車市場布局。

與凱勝合作推動公共儲能充電站的能海電能科技總技術長朱國權指出,公司已在上述5家電動公車業者設有9個充電站,累計充電柱達201組,加上凱勝昨捐贈200組充電柱,未來充電柱數量可達401組,但因電動公車都利用夜間充電,公司預定明年11日起,電動車充電站每天上午730分至下午9時的時段,將開放民眾的電動車到站充電。

能海未來還計畫開放加盟,鼓勵公、民營單位利用閒置土地或空地廣設充電站,並可委託能海負責充電站維護及車輛充電管理業務。

國發基金 設國家級投資公司

智慧電動車E-Team昨(22)日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與會的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指出,電動車時代已來臨,全球目前約180萬餘輛電動車(含油電混合車在內),2年後預估達到275萬輛以上,到2020年預估約8成新款汽車都會連上網,宣告未來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時代來臨。

龔明鑫說,電動車與無人駕駛是未來產業發展趨勢,目前國發基金除了成立新創新研發基金及創新轉型基金外,將來還要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其中,投資公司計畫匡列100億元、創新轉型基金達1,000億元,業者如果有創新轉型或投資擴大時都可提出申請,由政府基金共同投資,成為夥伴,而不是只借錢給企業而已。

台中市長林佳龍也表示,市府推動航太、智慧機械產業,為中央第一個通過的五大創研方案之一,宣告台中為智慧機械之都,而智慧電動車為其中重點發展項目。目前市府已陸續成立多項產官學研聯盟,包括「A-I-M航太工具機產業技術大聯盟」、「台灣光谷光機電產業聚落發展計畫」及「木工機產業W-Team發展計畫」。

市府昨進一步成立「智慧電動車E-Team產官學聯盟」,希望E-Team在台中能形成台灣的國家隊,讓智慧製造與智慧電動車成為下波產業的動力。台中市經發局則指出,500柱充電柱實施方案,正由副市長張光瑤協助企業盤點公有停車場與觀光景點優先施作,未來正式啟動後,將為低碳綠色城市邁向另一里程碑。

與會的來賓還包括台中市經發局長呂曜志、交通局副局長馮輝昇、環保局副局長陳宏益、汎德公司副總經理吳漢明、凱勝綠能董事長陳怡仁、Tesla台灣地區區域總監范菁怡、逢甲大學校長李秉乾、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楊舒能,及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陳明飛等人。

[Home]


2016/11/23 1.5.4. 豐田 擬進軍陸純電動車市場 [ 工商時報 李書良]

看準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潛力,豐田汽車日前透露,考慮向中國市場投放純電動汽車,並將開始為燃料電池車(FCV)的驗證試驗做準備。同時,豐田將擴大在中國的研發基地,以因應中國市場日益嚴格的法律規定。

日經中文網報導,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實際為零作為目標的巴黎協定已經生效,為了更好的進入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豐田計畫在江蘇常熟的「豐田汽車研發中心」新建實驗設施和電池測評試驗設施。

此外,豐田還將增強現有的實驗設施和測試道路,加強開發功能,並預計將在2018年底以後完成這些工作。

報導稱,該基地由豐田在2010年全額出資設立,當初計畫總投資額約為6.89億美元,此次的增強也是其中一環。擔任該研發基地代表的豐田常務董事大西弘致表示,「打算大量培養當地工程師,開發能滿足需求的各種車輛」。

先前豐田副社長伊地知提出,豐田計畫2018年在中國投放小型車「卡羅拉」和「雷淩」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PHV),將與燃料電池車和純電動汽車一起,加強銷售,在中國全方位推進環保汽車的開發。

伊地知強調,「豐田對將來的投資不會動搖」。此外,重點開發燃料電池車的方針也不會改變;但他也表示「希望討論將純電動汽車作為商品投放」,已開始討論純電動汽車的量產化。

報導指稱,這些年日本因少子老齡化的影響,新車市場萎縮,而作為主要市場的美國,今年89月份的新車銷量均低於上年同期,在此背景下,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性正在加大。

中國政府將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定位為「新能源車」,並向購車者提供補貼,以推廣普及,但豐田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車被排除在外。作為新一代環保車,豐田認為燃料電池車最具潛力,但中國的充填燃料氫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純電動汽車充電設備相比,明顯更加落後。


豐田燃料電池車FCV

[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雪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